• 803.50 KB
  • 64页

有关公开征求《建筑堵漏技术规程》意见的函

  • 6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关于公开征求《建筑堵漏技术规程》意见的函各有关单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号文《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浙江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建筑堵漏技术规程》(拟改为《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将该规程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公示,并同时以信函、E-mail等方式征求意见,请组织有关专家对征求意见稿进行研究,提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请于2009年6月15日前用电子邮箱或信函按下地址发至: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所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联系人:张勇联系电话:010-64517779、13911191501传真:010-84276512电子邮箱:zhang_yong03@tsinghua.org.cn,zhang_yong03@hotmail.com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2009年5月11日 《建筑堵漏技术规程》征求意见表专家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箱地址邮编条文号意见和/或建议理由/背景材料(可另增页)请将意见和建议于2009年6月15日前寄回。地址及联系电话: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所张勇收(100013)Email:zhang_yong03@tsinghua.org.cn,zhang_yong03@hotmail.com 关于将《建筑堵漏技术规程》改名为《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的说明各有关专家: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号文《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浙江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建筑堵漏技术规程》。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认为堵漏只是建筑渗漏治理的其中一个步骤,要达到预期的渗漏治理目的,应该贯彻“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原则,因此决定将标准名称改为《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并据此编写了标准的内容。按住房及城乡建设部标准规范管理要求,新改名称应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后方能正式使用,故征求意见阶段仍使用原名称。特此说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浙江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5月11日 JGJ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JGJ/T××-20××建筑堵漏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uildingremedialwaterproofing(征求意见稿)20××—××—××发布2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堵漏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uildingremedialwaterproofingJGJ/T××-20××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年×月×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北京 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参考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同时总结和借鉴国内外近年来建筑工程渗漏治理的实践经验,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屋面工程渗漏治理;5外墙渗漏治理;6地下工程渗漏治理;7厨房及厕浴间渗漏治理;8质量验收;附录A建筑工程渗漏治理用材料的质量性能要求;附录B现行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材料标准;附录C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材料现场抽样复验项目;附录D劳动保护。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浙江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惠路398号,邮政编码:311200)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地铁咨询监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建筑材料公司苏州防水材料研究设计所中国建筑学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杭州金汤建筑防水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防水专业委员会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苏州非矿院防水材料设计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廊坊凯博建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建研建材有限公司大连细扬防水工程集团北京圣洁防水材料公司北京立达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勇洪昌华张仁瑜叶林标陆明薛绍祖项桦太杨胜曹征富胡骏 吴明曲慧高延继陈宝贵郑亚平沈春林邝健政张声军王明远华姜旭邵高峰樊细杨杜昕刘靖 目次1总则12术语33基本规定43.1现场调查43.2设计53.3施工63.4质量验收94屋面工程渗漏治理104.1一般规定104.2设计114.3施工145外墙渗漏治理195.1一般规定195.2设计195.3施工206地下工程渗漏治理236.1一般规定236.2设计236.3施工257厨房及厕浴间渗漏治理347.1一般规定347.2设计347.3施工358质量验收37附录A建筑工程渗漏治理用材料的质量性能要求39附录B现行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材料标准48附录C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材料现场抽样复验项目50附录D安全及环境保护52本规程用词说明53本规程引用标准名录5455 ContentChapter1GeneralPrinciple1Chapter2Terminology3Chapter3GeneralProvision43.1Insituinvestigation43.2Designing53.3Workmanship63.4Qualityassessment9Chapter4Roofingremedial104.1General104.2Designing104.3Application14Chapter5Exteriorwallremedial185.1General195.2Designing195.3Application19Chapter6Undergroundworksremedial236.1General236.2Designing236.3Application25Chapter7Kitchen&toiletremedial347.1General347.2Designing347.3Application35Chapter8Qualityassessment37AppendixAMaterialsrequirments39AppendixBMaterialsstandards&rulesforinsiturandominspection48AppendixCQualificationsformaterialsinsituinspection50AppendixDSafety&environmentprotection52ExplanationofPhraseology············································································································································53Listofreferredstandards··················································································································································5455 1总则1.0.1为规范建筑工程渗漏治理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条文说明:1.0.1渗漏是建筑工程的常见病害之一。造成建筑工程渗漏的原因很多,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两者往往互相牵连。综合起来分析,主要有设计、施工、材料和使用管理四个方面。有关部门对全国210个混凝土衬砌的地下构筑物调查结果统计表明,四个方面造成渗漏水的比例为:施工不良占48%,设计不合理占26%,材料使用不当占20%,管理不善占6%;70%以上的屋面工程渗漏发生在节点部位。在长期的渗漏水治理实践中,工程技术人员总结出了“灌(灌注化学灌浆材料)、嵌(嵌填刚性速凝材料或柔性密封材料)、抹(抹压聚合物防水砂浆)、涂(涂布(喷涂)防水涂料)、贴(铺贴防水卷材)”等典型的施工工艺。我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既有建筑保有量和年新建建筑量均十分庞大,既有建筑渗漏治理将逐渐成为一项日常的工作。为规范建筑工程的渗漏治理,保证工程质量,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本规程。由于渗漏治理的对象主要是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其现场调查、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均与新建工程有所不同,既要遵循“材料是基础,设计是前提,施工是关键,管理维护要加强”的防水工程基本原则,更应做到“调查仔细全面,分析严谨准确,方案合理可行,施工认真细致”。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渗漏水治理。条文说明:1.0.2渗漏水问题仍是当前建筑工程的常见病害之一,渗漏治理将是一项长期而相对复杂的工程。鉴于建筑不同部位所处环境、防水选材各异,本规程将屋面、外墙、地下工程及厨房和厕浴间的渗漏治理从设计和施工分章、节列出。1.0.3渗漏治理的设计和施工应遵循“以堵为主,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条文说明:1.0.3渗漏发生的必需条件包括:水源、驱动力及渗漏通道,三者缺一不可。渗漏治理就是针对具体部位,运用合理可行的方式切断水源、消除渗漏驱动力及堵塞渗漏通道,其目的在于恢复或增加原防水构造的防水功能。新建工程的防水重视“防、排、截、堵”等措施相结合,本规程中强调渗漏治理以堵为主,主要是考虑到一旦发生渗漏水,则必然会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功能造成负面的影响,长期来看可能危及结构安全,而当前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工艺已能满足这一要求。应当指出,本规程中的“堵”的泛指从背水面或迎水面55 用适当的防水材料和工艺切断渗漏通道的所有手段,与之对应的是“排”即是指利用结构或排水装置切断(减少)渗漏水水源或渗漏水的工艺。渗漏治理工艺因时、因地、因现场条件变化而变化。虽然本规程针对典型具体部位规定了一些具体的治理措施,但无法穷尽所有可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治理方案时还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渗漏治理对设计、选材、施工的要求较新建工程的防水要求更高,合理、综合运用各种防、排水手段才可能杜绝渗漏的再次发生,确保工程质量。1.0.4建筑工程渗漏治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1.0.4对于建筑美学及舒适、节能的不断追求使得建筑防水工程的内涵不断拓宽,难度逐渐加大,防水工程与建筑结构、保温、加固、装饰装修等专业的关系日益密切。执行本规程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40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等。55 2术语2.0.1渗漏leakage透过结构的水量大于该部位的自然挥发量,并在背水面形成湿渍或渗流的一种现象。2.0.2渗漏治理remedialwaterproofing用于恢复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防水功能,减轻或消除渗漏水不利影响的各种措施。2.0.3堵漏waterleakage-stopping用于切断渗漏水流通道的方法和技术。2.0.4注浆堵漏groutingmethodforleakage-stopping在压力作用下注入灌浆材料,切断渗漏水流通道的方法。2.0.5钻孔注浆drillinggroutingmethod通过置于穿过混凝土裂缝中钻孔的单向止逆压环式注浆嘴,在压力作用下注入灌浆材料的方法。2.0.6埋管注浆port-embeddedgroutingmethod使用速凝材料埋置的金属管将灌浆材料注入裂缝的方法,金属管兼具引流管和注浆嘴的作用。2.0.7贴嘴注浆port-adhesivegroutingmethod对准混凝土裂缝表面粘贴注浆嘴注入浆液的方法,又称骑缝注浆。55 3基本规定3.1现场调查3.1.1渗漏治理前应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所在位置周围的环境;2渗漏水发生的部位、现状、水源及影响范围;3渗漏水变化规律;4渗漏部位细部防水构造;5结构稳定情况及损害程度;6使用条件、季节变化、自然灾害对工程的影响;7现场设备、设施、温度、湿度等情况。条文说明:3.1.1现场调查是充分掌握工程现场各种情况的必要步骤,对于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日后做好施工准备的第一手资料。由于工程量大小不同,因此,某项工程的现场调查不一定包含条文规定的全部内容,具体情况因工程实际而异。3.1.2渗漏治理前应收集有关工程技术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1建筑物设计说明,防水设防等级、防水构造层次与排水系统设计;2原防水系统使用的防水材料及其性能指标;3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4验收资料;5历次渗漏水治理技术资料。条文说明:3.1.2相关工程技术资料对正确分析渗漏原因、提出合理可行的治理方案必不可少,在进行现场调查的同时应尽量收集齐备。3.1.3应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和收集到的技术资料,从设计、材料、施工、使用、维护等方面综合分析渗漏原因,并应提出书面报告。条文说明:3.1.3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和收集到的技术资料,经过严谨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应提出现场调查书面报告,主要内容为导致渗漏发生的可能原因,以此作为后续工作的基本依据。55 3.2设计3.2.1应结合现场调查书面报告提出渗漏治理的方案,渗漏治理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1治理方式、工程防水等级、设防要求;2细部构造部位治理措施;3选用的防水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4排水系统设计及选材;5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6防水层相关构造层次的选材及主要物理性能;条文说明:3.2.1渗漏治理方案是统领施工、质量验收和报价、工期等后续所有工作的基础文件,应作到技术和经济上合理、可行。1“治理方式”是指采用局部治理还是大面积翻修、重建;屋面和地下工程还应明确治理目标,即治理后工程总体防水等级及相应的设防要求,具体可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及《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细部构造往往是防水工程的薄弱环节,渗漏的发生绝大部分与细部构造防水失败相关,因此,对渗漏部位附近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应予高度关注,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3为杜绝使用不合格的防水材料,方案中应列出选用的防水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以便于后期监督和检验;4需要设置排水系统增强排水功能时,应在方案中注明排水系统的设计和选材;5根据现场施工环境及材料特性,提出注意事项,作到安全文明施工;6可根据现场要求决定是否提出防水层配套的保温层、表面装饰层的选材及主要物理性质。3.2.2渗漏治理所选材料的性能指标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操作工艺符合施工环境条件;2所选防水材料与原防水层相容,耐用年限相匹配;3外露使用的防水材料的耐老化、耐穿刺性能应满足功能要求;4满足由温差、载荷、振动等引起的结构形变的要求。条文说明:3.2.2材料是防水工程的基础。渗漏治理工程选用的材料应是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合格材料,除此之外,为作到因地制宜、保证工程质量,还应重点考虑工程现场实际的需要。3.2.3渗漏治理可选用经过试验、检测和鉴定(评估)并经实践检验质量可靠的新材料、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新工艺。55 条文说明:3.2.3根据建设部令第109号《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的精神,渗漏治理应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的技术。对采用的性能、质量可靠的新型防水材料和相应的施工技术等科技成果,必须经科技成果鉴定、评估或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并制订相应的技术标准。同时,强调新技术(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需经工程实践检验,符合有关安全及功能要求的才能得到推广应用。3.2.4严禁采用有损结构安全的渗漏治理工艺及材料。条文说明:3.2.4渗漏治理应以保证结构安全为前提,否则治理便失去意义。如应防止使用随意增加屋面载荷、在结构上随意开槽等工艺。3.2.5渗漏治理中应改进和加强渗漏部位排水设施的功能。条文说明:3.2.5屋面、外墙和厨房及卫生间的渗漏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既有的排水设施,并适当增强其排水功能。降雨量对屋面汇水面积影响极大,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一般规定水落管的内径不应小于100mm,每根水落管的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m2,但尚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规定。3.2.6因结构损害造成的渗漏水,应在结构修复后进行治理。3.3施工3.3.1有降水或排水条件的工程,治理前应进行降水或排水。条文说明:3.3.1渗漏水治理前要重视降水和排水工作,目的是减小渗漏水压,给治理创造条件。排水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自流排水,另一种是机械排水,当地形条件允许时尽可能采取自流排水,当受到地形条件限制的时候,应采用水泵将水排出。3.3.2渗漏治理应遵循先止水、再综合治理的施工顺序。条文说明:3.3.2由于常用的防水材料如防水卷材、涂料、密封材料、砂浆等在有水存在的条件很难与基面形成有效的结合,粘结强度很低,因此,需要在铺贴防水卷材、涂布防水涂料、嵌填密封材料及抹压砂浆前对发生渗漏的部位进行临时或永久止水。3.3.3对进场的防水材料应根据用量及工程重要程度,由供需双方决定是否进行现场见证抽样复验。现场见证抽样复验应按本规程附录A、附录B和附录C的规定进行,并提交检测报告。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条文说明:3.3.3本条文明确规定渗漏治理工程所使用的防水材料,必须是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的合格材料。55 由于渗漏治理工程量大小差别很大,导致材料的用量差异也很大。如果统一规定材料必须进行现场抽检并提交检测报告,当工程量很小时,则可能导致检测费用占工程造价畸高,工程难以实施。当然,如果工程防水设防等级非常高,必要也应进行现场抽检,确保工程质量。如须进行现场抽检,则进入现场材料的抽检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并参照本规程附录B对应的标准进行检测。如发现不合格的材料进入现场,应责令其清退出场,决不允许在工程中使用。为了做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正确性,根据建设部建监(1996)488号《关于加强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若干意见》的要求,对进场的主要建筑材料应由监理人员(建设单位)与施工人员共同取样,并送至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试验,实行见证取样、送样制度。3.3.4渗漏治理施工应按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并应进行技术交底。条文说明:3.3.4由于渗漏多发生于细部构造等薄弱防水部位,治理施工必须做到认真、细致,由不得半点马虎,因此对主要操作人员的技术和责任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据渗漏治理方案编制详尽的施工方案对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对主要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则是使之掌握施工关键步骤实现治理目的必备步骤。3.3.5渗漏治理施工前应对渗漏水部位的基面进行处理,并使之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条文说明:3.3.5由于渗漏水的长期作用,渗漏部位可能会滋生生物,结构层自身可能会出现腐蚀、酥松、剥落,结构层上部各构造层次亦会被损坏,为使基面符合材料施工工艺对基面强度、平整度等技术要求,应在治理前彻底清除基面表面的杂质,并使之符合相关材料的施工技术要求。3.3.6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和防水砂浆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或《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条文说明:3.3.6卷材、涂料、密封材料及砂浆(刚性防水材料)是防水工程中最常使用的防水材料,绝大部分防水工程的防水层均由这些材料组成,有关其施工工艺如基面处理要求、厚度、搭接宽度、保护层的做法等在国家现行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或《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中都有详细的规定,使用时应严格执行这些规定。限于篇幅的关系,本规程没有逐条列出。3.3.7渗漏治理施工应减少对原有完好防水材料的破坏。条文说明:3.3.7经检查仍完好的防水层经过实际使用的考验已适应使用环境的要求,因此在局部治理施工时,应注意减少对原有完好防水材料的破坏,不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更有利于做到施工废料的“减排”。3.3.8渗漏治理施工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经检验确认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条文说明:3.3.855 施工过程中建立工序质量的自查、核查和交接检查制度,是实行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根本保证。因上道工序存在的问题未解决,而被下道工序所覆盖,会留下质量隐患。因此,必须加强按工序、层次进行检查验收,即在操作人员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工序间的交接检和专职质量人员的检查,检查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以达到消除质量隐患的目的。3.3.9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治理效果,并应做好隐蔽施工记录。条文说明:3.3.9在渗漏水治理的各道工序中,有的属于隐蔽工程,如嵌缝作业的基面处理、注浆工程等,它关系到防水的质量好坏,必须做好施工中的记录工作,随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确保工程质量。3.3.10渗漏治理完工后,新旧防水层宜形成整体。条文说明:3.3.10防水工程力求做到一道防水构造层次封闭(交圈),因此接缝等薄弱环节会加强处理。3.3.11对已完成渗漏治理的部位应采取保护措施,严禁进行开槽、打洞等有损防水层的作业。条文说明:3.3.11在防水层上开槽、打洞或重物冲击会破坏防水层的完整性,丧失防水功能。如必须在防水层上开槽、打洞、安装设备,则应在施做防水层之前完成,并做好这些部位的细部构造处理。3.3.12渗漏治理应由具有防水工程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条文说明:3.3.12防水施工是技术性强、标准要求较高的防水材料再加工过程,应由具有防水工程资质等级证书的专业施工队伍来承担,操作人员必需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所发的上岗证方可进行施工。3.3.13室外环境下,不宜在雨天、雪天和四级风及其以上时进行渗漏治理施工。环境条件应符合材料施工工艺的要求。条文说明:3.3.13室外环境下,雨天、雪天时,基面的温度、湿度往往达不到材料的施工要求,而风速四级以上时容易造成材料的飞散并可能危及施工安全,因此均不推荐在这些条件下施工。但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一些材料可以在有水或低温条件下施工,当遇到这些情况时,可根据现场条件及工期要求决定是否进行施工,但施工环境条件必须符合材料施工工艺的要求。3.3.14渗漏治理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条文说明:3.3.14渗漏治理工程应尽量选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的材料,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劳动保护,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尽量减少或避免有毒物质、废弃物的排放。55 3.4质量验收3.4.1施工质量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或合同的要求。条文说明:3.4.1渗漏治理设计文件中明确提出工程要达到的设防等级的,施工质量应符合相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否则,应符合合同的规定。3.4.2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会同有关各方进行验收。条文说明:3.4.2隐蔽工程不能留有丝毫质量隐患。由施工单位会同有关各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3.4.3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条文说明:3.4.3施工单位是工程的直接实施者,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三检”合格的基础上,再会同业主等有关各方进行全面的验收,确保工程治理达到设计要求。3.4.4渗漏治理工程质量保修期不应少于五年。条文说明:3.4.4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建筑工程当前实行质量保修期制度,防水工程的质量保修期为五年。鉴于当前业界对建筑工程渗漏治理质量尚未提出明确的保修期,在此对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做法,将经过渗漏治理部位的工程质量保修期暂定为五年,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55 4屋面工程渗漏治理4.1一般规定4.1.1屋面工程渗漏的现场调查宜采取雨后观察或淋水、蓄水检查的方法,调查的重点宜以细部构造及排水系统为主。条文说明:4.1.1为确定渗漏原因,宜在中雨或持续淋水2h后再进行现场调查,有蓄水条件的屋面宜在蓄水深度不小于100mm、持续24h后再进行调查。屋面的檐口、檐沟和天沟、女儿墙和山墙、水落口、变形缝、伸出屋面管道、屋面出入口、反梁过水孔、设施基座等部位,是屋面工程中最容易出现渗漏的薄弱环节。调查表明,有70%的屋面渗漏是由于细部构造的防水处理不当引起的。故现场调查重点应放在细部构造部位。屋面的排水系统如设计不合理或排水不畅容易造成积水进而引发渗漏,因此一并要仔细检查。4.1.2屋面工程渗漏应以迎水面治理为主。条文说明:4.1.2屋面的防水层位于结构的迎水面,具备从迎水面进行治理的有利条件;其次,当前屋面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复杂,防水层构造节点众多,从迎水面容易发现细部构造部位出现的问题,并可能根除某些病害。4.1.3雨期施工应做好防雨遮盖和排水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保温措施。条文说明:4.1.3屋面渗漏治理属于露天作业,雨季做好防雨和排水措施,有利于消除降雨对施工的不利影响;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涂料等防水材料的固化,做好防冻保温措施,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4.1.4对屋面外观有要求时,治理后宜保持原外观。55 4.2设计4.2.1因防水层丧失完整性导致屋面发生渗漏时,应根据其破损程度决定采用局部治理或整体翻修治理方式。4.2.2屋面工程局部渗漏治理的施工工艺及材料宜符合表4.2.2的要求。表4.2.2屋面工程渗漏治理工艺及选材治理工艺渗漏部位材料不规则裂缝接缝分格缝变形缝防水层鼓泡泛水管根及预埋件根部柔性防水层基层/刚性防水层铺贴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涂刷(喷涂)柔性防水涂料●●●●´●●●丙烯酸酯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喷涂聚脲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嵌填密封材料●○●●´´●●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带、改性沥青密封材料涂布/抹压刚性防水材料○●´´´´´○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无机防水涂料灌注化学灌浆材料´●´´´´´●高渗透性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注:1●――优选,○――宜选,´--不宜选;2当具体部位渗漏治理有多个“优选”或“宜选”治理工艺时,宜按照“刚柔相济、因地制宜、复合增强”原则搭配使用刚性、柔性防水材料;3化学灌浆材料宜从迎水面依靠重力或机械力注入。条文说明:4.2.2本表是按照渗漏部位对应典型治理工艺的原则设计的。渗漏部位可分为防水层不规则开裂及细部构造部位防水失效两大类别,前者主要出现于常见的卷材或涂膜防水层上,后者包括防水层接槎、分割缝、变形缝、泛水、管根及预埋件根部等处的防水措施失效,同时将防水层鼓泡这类病害形式列于其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针对具体问题快速匹配合适的治理工艺。由于本表涉及的治理工艺、渗漏部位和材料选材均针对防水层而言,并未直接涉及保温层、种植层(种植屋面)等相关功能层次,使用时应予注意。治理工艺中列举了屋面工程渗漏治理中最常用的几种工艺55 ,包括铺贴防水卷材、涂布防水涂料、嵌填密封材料、涂布/抹压刚性防水材料,特别列出了近年来应用逐渐广泛的通过注入高渗透性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治理刚性防水层上宽度小于0.2mm裂缝及管根与基层接缝的方法。由于屋面受外界气温、载荷等影响较大,因此,选择治理工艺时宜符合“刚柔相济、复合增强”的原则,以提高防水工程的可靠性。对于膜结构、玻璃幕墙等屋面工程的渗漏由于工程用量较小、结构较为特殊,故没有列出治理工艺。4.2.3屋面工程渗漏治理选用的防水材料,除应符合本规程3.2.2条、3.2.3条和3.3.4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露使用的不上人屋面,应选用与基层粘结力强和耐紫外线、热老化保持率、耐酸雨、耐穿刺性能优良的防水材料;2上人屋面,应选用耐穿刺、耐霉烂性能优良和拉伸强度高的防水材料;3蓄水屋面、种植屋面,应选用耐腐蚀、耐霉烂、耐穿刺性能优良的防水材料;4薄壳、装配式结构、钢结构等大跨度建筑屋面,应选用自重轻和耐热性、适应变形能力优良的防水材料;5倒置式屋面,应选用适应变形能力优良、接缝密封保证率高的防水材料;6斜坡屋面,应选用与基层粘结力强、感温性小的防水材料;7屋面接缝密封防水,应选用与基层粘结力强、耐低温性能优良,并有一定适应位移能力的密封材料。条文说明:4.2.3本条给出料屋面工程渗漏治理选材的原则,相关内容参考了国家现行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规定。4.2.4屋面工程渗漏治理中多种材料复合使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耐老化、耐穿刺的防水层宜设置在最上面;相容性不好的材料间搭接时,中间应设置过渡层;2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或涂膜防水层的上部不得直接采用热熔法施工沥青类防水卷材或涂料;3防水卷材与防水涂料复合使用时,防水涂膜宜放在下面;4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与刚性防水材料复合使用时,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宜设置在柔性防水层上部;无机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应设置在柔性防水层下部。条文说明:4.2.4本条文的规定是为了充分发挥材料各自的优势,内容参考了国家现行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规定。相容性是指当不同材料复合使用时,不会出现导致材料性能劣化、丧失功能的不良反应,如溶胀、溶解、硌坡等。55 4.2.5防水卷材的铺贴应符合表4.2.5的规定。表4.2.5防水卷材使用工艺参数卷材品种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非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自粘聚合物沥青防水卷材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聚酯胎无胎厚度(mm)单层≥4≥3≥1.5≥1.5≥1.5卷材:≥0.9粘结料:≥1.3芯材厚度≥0.6≥1.2双层≥(4+3)≥(3+3)≥(1.5+1.5)≥(1.2+1.2)≥(1.2+1.2)卷材:≥(0.7+0.7)粘结料:≥(1.3+1.3)芯材厚度≥0.5——搭接宽度(mm)≥80≥60单缝焊≥60,有效焊接宽度不小于25双缝焊≥80,有效焊接宽度10×2+空腔宽≥80≥60施工工艺热熔、冷粘冷粘搭接部位应热焊接冷粘条文说明:4.2.5防水卷材是屋面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防水材料之一,卷材防水层质量决定于厚度、搭接宽度及搭接的工艺。卷材必须具有足够的厚度,才能保证防水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而保证搭接宽度及接缝的密封性才能实现防水功能。为强调防水卷材的应用参数,本条列表按卷材品种和使用卷材的层数,分别给出了卷材的最小厚度、搭接宽度及相应的施工方法,供设计卷材防水层时选用。本条内容参考了国家现行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及《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规定。4.2.6屋面工程渗漏治理涂膜防水层的厚度应符合表4.2.6的规定。表4.2.6涂膜防水层厚度选用表涂料类型厚度(mm)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1.5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2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3条文说明:4.2.655 厚度是控制涂膜防水层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为更好控制涂膜防水层质量,本条文给列出了各种防水层的最小厚度,供设计时选用。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主要包括聚氨酯防水涂料、丙烯酸酯防水涂料等。4.2.7长期暴露使用的柔性防水层及密封材料表面宜采用浅色涂料、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等材料设置保护层。条文说明:4.2.7设置保护层的目的是防止紫外线、外力等因素对有机防水材料的破坏。保护层可以使用耐候性的好的涂料、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使用时应根据造价、载荷及使用年限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4.2.8渗漏水已进入保温隔热层,而原屋面无排汽设计时,宜设置排汽通道及排汽管,排汽管纵横间距不应大于6m。条文说明:4.2.8屋面设置有保温层时,一旦防水层发生破坏,水必然会进入保温层中,导致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增加,保温功能急剧下降。采取局部渗漏治理时,往往不能将保温层拆除重建,为防止气温升高、水分蒸发,产生的蒸汽使防水层鼓泡而破坏,同时不断排出保温层中的水分,宜设置排气通道。具体做法可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有关规定。4.2.9瓦屋面的修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规程》CJJ/T53的规定。条文说明:4.2.9瓦屋面的防水功能主要来源于其结构,瓦的品种繁多,有关瓦屋面渗漏的修缮在国家现行标准《民用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规程》CJJ/T53中有详细的规定,可参照执行。4.2.10当屋面发生大面积渗漏,且防水层丧失防水功能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进行整体翻修。条文说明:4.2.10屋面防水层整体翻修重建可视同新建工程的防水,因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4.3施工4.3.1卷材防水层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出现卷材接缝张口或规则裂缝时,应清除裂缝中的浮灰及杂物,宜先在缝内嵌填密封材料,缝上单边点粘宽度不应小于100mm卷材隔离层,面层应用宽度大于300mm卷材铺贴覆盖,其与原防水层的搭接宽度应符合本规程4.2.5条的规定。嵌填密封材料前,应先清除缝内杂物及裂缝两侧面层浮灰,并喷、涂基层处理剂;采用防水涂料维修裂缝时,应沿裂缝清理面层浮灰、杂物,铺设两层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其宽度不应小于300mm,宜在裂缝与防水层之间设置宽度为100mm55 隔离层,接缝处应用涂料多遍涂刷封严。2当卷材防水层出现无规则裂缝时,宜沿裂缝铺贴宽度不应小于250mm卷材或铺设带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维修前,应将裂缝处面层浮灰和杂物清除干净,满粘满涂,贴实封严;3当卷材防水层出现积水鼓泡时,应将鼓泡切开,翻开干燥,清除原有胶粘材料,再将切割翻开部分的卷材重新粘贴复原,并在面上增铺一层卷材或涂布防水涂料,覆盖范围应自切开部分边缘外延不小于150mm;4当卷材防水层出现龟裂、收缩、腐烂、发脆等现象时,应铲除破损部分卷材,清理干净后,重新铺贴卷材或涂布防水涂料,新旧防水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4.3.2柔性涂膜防水层的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1柔性涂膜防水层出现开裂时,应清除裂缝中的浮灰及杂物,嵌填密封材料,并沿裂缝空铺宽度不小于100mm的柔性涂膜防水层或防水卷材,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2柔性涂膜防水层空鼓的维修宜切除鼓泡、清理基面,干燥后涂布带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覆盖范围应自切除部分边缘外延不小于150mm;3柔性涂膜防水层出现龟裂、腐烂、发脆等现象时,应清除破损部位,并根据破损面积大小采取局部或整体重新涂布柔性防水涂料的治理措施。4.3.3柔性防水层表面设置刚性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柔性防水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2水泥砂浆保护层的表面应抹平压光,厚度不应小于20mm,分格面积宜为1m2;3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应密实,表面应抹平压光,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留设分格缝,分格面积不大于36m2;4分格缝宽宜为5mm~20mm,深度宜为宽度的0.5~0.7倍,缝中应嵌填耐候性好的密封材料;5刚性保护层与女儿墙、山墙之间应预留宽度为30mm的缝隙,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条文说明:4.3.3水泥砂浆保护层由于水泥砂浆自身的干缩或温度变化影响,往往会产生龟裂,且裂缝宽度较大,以致造成碎裂、脱落。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在水泥砂浆保护层上划分表面分格缝,将裂缝均匀分布在分格缝内,避免了大面积表面龟裂。规定刚性保护层与女儿墙之间应预留30mm以上空隙的目的是防止高温季节,刚性保护层受热膨胀顶推女儿墙,造成女儿墙部位防水层损坏产生渗漏,此缝隙应用密封材料封闭严密。强调在刚性保护层与柔性防水层之间设置隔离层,是为了保证刚性保护层胀缩变形时不致损坏防水层。4.3.4刚性防水层或混凝土基层裂缝的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宽度小于0.2mm的裂缝,应沿裂缝走向多遍涂刷高渗透性改性环氧树脂类防水涂料;对55 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可本规程6.3.4条的规定,骑缝注入高渗透性改性环氧树脂类灌浆材料或涂刮环氧树脂-水泥胶浆的措施封闭裂缝;经检查无渗漏后,应再沿裂缝走向抹压水胶比1:2.5~1:3的水泥砂浆保护层,保护层覆盖宽度不应小于300mm;2当采用涂膜防水层贴缝维修时,宜选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或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涂膜防水层宜加铺胎体增强材料;贴缝涂膜防水层宽度不应小于300mm。应沿缝设置宽度不应小于100mm的隔离层,贴缝防水涂层周边与刚性防水层的有效粘结宽度不应小于100mm;3当采用铺贴防水卷材维修时,应将基层浮灰或杂物清理干净,并按本规程4.3.2条第1款的规定铺设防水卷材。4.3.5分格缝渗漏的治理,应先清除缝中原有失效的密封材料,然后应重新嵌填密封材料,再沿缝的走向铺贴防水卷材条或设置带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覆盖宽度不应小于300mm。条文说明:4.3.5采用刚性防水层的屋面,分格缝密封防水措施的失效将可能引发渗漏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重新嵌填密封材料,并沿分格缝走向铺贴防水卷材或设置带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4.3.6金属屋面搭接缝渗漏的治理,宜采用粘贴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带、涂布高弹性防水涂料、嵌填密封材料复合处理,对变形较大的部位应选用高分子防水卷材空铺处理。条文说明:4.3.6金属屋面板受温度影响形变极大,因此,接缝处很容易产生渗漏,治理措施的核心是保证接缝在冷缩时的密封性。在接缝处用弹性优良的高分子防水卷材空铺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空铺宽度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长期来看,采用机械直立锁边技术进行金属屋面板搭接可从根本上解决渗漏问题。4.3.7屋面泛水渗漏的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卷材防水层收头张口、开裂,应先清除收头处已失效的密封材料,并应采用压条(垫片)钉压固定防水卷材收头,最大钉距不应大于900mm,砌体结构女儿墙预留凹槽内应用密封材料封严。防水卷材破损的应按本规程4.3.1条的规定进行修补。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2涂膜防水层泛水部位渗漏,应按本规程4.3.2条的规定修补防水层;防水层宜涂刷至女儿墙的压顶下,收头处理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封严,压顶应做防水处理;防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条文说明:4.3.7屋面的泛水构造与所用的防水材料及女儿墙的结构密切相关。维修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要求恢复防水层收头处理即可。4.3.8女儿墙内侧防水层缺失导致的渗漏,应根据屋面防水层的材料种类采用涂布防水涂料或铺贴防水卷材的治理方法,新旧防水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80mm。新做的防水层宜延至女儿墙压顶,并应按屋面泛水处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的收头方法做好收头处理。条文说明:4.3.855 由于防水层没有向女儿墙顶部方向上返或上返高度不够,导致降水顺女儿墙向下渗漏,造成屋面漏水。治理方法就是将防水层向上延展直至压顶下方,关键步骤是做好新旧防水层的搭接及新做防水层的收头处理,后者可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中有关泛水收头做法的规定。4.3.9女儿墙、机房、高跨墙、垂直出入口的与屋面的接缝处防水层破损导致的渗漏,应将裂缝处清理干净,缝内嵌填密封材料,上面铺贴卷材或铺设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并压入立面卷材下面,接缝应封严。涂膜防水层厚度不应小于2mm,防水层泛水高度、平面延伸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4.3.10女儿墙压顶处防水措施损坏造成的渗漏,应清除分格缝中失效的密封材料、重新嵌填耐候性好的密封材料,必要时可在压顶表面铺贴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压顶应形成向内不小于5%的排水坡度,其内侧下端应做成鹰嘴或滴水槽。条文说明:4.3.10女儿墙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块或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压顶,为防止出现裂缝,会留置分格缝,分格缝密封失效及内侧鹰嘴或滴水槽损坏是常见的病害。4.3.11变形缝压顶处防水层破损导致的渗漏,应用耐候性优良的高分子防水卷材重新按国家现行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要求进行全包覆盖并固定牢固,顶部应加盖混凝土或金属盖板,金属盖板应搭接,接缝顺流水方向,搭接宽度一般不小于50mm。条文说明:4.3.11变形缝是为了防止因温差、沉降、地震等因素引起的位移导致建筑物产生变形、开裂甚至破坏而预先设置的构造缝,其特点是缝的宽度变化大。变形缝的渗漏主要是安装在变形缝两侧的卷材附加层由于种种原因发生破裂、缺失,导致降水顺变形缝两侧墙体向室内渗漏。解决办法就是重新按要求恢复变形缝防水构造,选择耐候性好的高分子防水卷材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强度的断裂延伸率。4.3.12伸出屋面管道或预埋锚固件根部的渗漏,宜在管道或预埋锚固件与基层相交部位开槽密封处理,凹槽宽度和深度应各不大于20mm,用水泥砂浆修整找平并涂布防水涂料,涂刷半径不应小于150mm,必要时可设置胎体增强材料。也可用防水卷材进行修补,卷材在伸出屋面管道上的铺设高度不应小于250mm,与原防水层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80mm,在卷材与管道交接部位末端应用金属箍紧固,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条文说明:4.3.11伸出屋面管道或预埋锚固件的材质与基层混凝土不同,线膨胀系数不同,容易由于热胀冷缩在二者相交部位形成缝隙;同时,由于此处防水层会形成收头,所以极易产生渗漏。治理的办法就是在迎水面用密封材料和防水涂料或防水卷材进行处理,但要注意做好防水层收头的处理。4.3.13水落口与基层相交部位的渗漏,应将相交处凹槽清除干净、嵌填密封材料,再铺设带有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新旧防水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80mm。55 条文说明:4.3.13水落口的材质与檐沟、天沟的混凝土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因此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会使水落口与檐沟、天沟间产生裂缝,从而发生渗漏。治理的措施主要是利用原先预留的凹槽,在其中重新嵌填密封材料,由于此处会受到雨水的冲刷,故设置了涂膜防水增强层。4.3.14天沟、檐沟渗漏的治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由于防水层破损导致的渗漏应按本规程4.3.1条和4.3.2条的规定采用密封材料、柔性防水涂料等进行处理;2由于水落口渗漏的治理应符合本规程4.3.13条的规定;3天沟、檐沟排水坡度应合理、功能应正常,治理后应与屋面防水层应衔接形成整体。4.3.15屋面檐口处防水层收头的破损应按根据防水材料性质采取机械固定卷材收头或重新涂布防水涂料、并在预留凹槽中嵌填密封材料的治理方法。檐口下端鹰嘴或滴水槽功能应正常,否则,应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重新按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做鹰嘴或滴水槽。条文说明:4.3.15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无组织排水屋面檐口处防水层的收头按材料性质不同而不同,卷材收头处应机械固定并密封、涂膜防水层应多遍涂刷收头并密封,檐口下端应做鹰嘴或滴水槽防止水流倒灌。治理的原则就是按设计要求恢复檐口部位应有的防水构造。4.3.16反梁过水孔渗漏的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留方孔型过水孔的渗漏,应根据防水层的材质按本规程4.3.1条或4.3.2条的规定用卷材或防水涂料进行治理;2预埋圆管过水孔渗漏的治理宜按本规程4.3.14条的规定采用嵌填密封材料及铺贴卷材或涂布防水涂料的治理方法。55 5外墙渗漏治理5.1一般规定5.1.1本章适用于砌体和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外墙渗漏的治理。5.1.2建筑外墙渗漏宜从结构迎水面治理为主。条文说明:5.1.2砌体和混凝土结构外墙的渗漏与建筑外立面结构日益复杂、墙体材料和结构形式多样,防水、保温、装饰等构造层次细部节点众多不无关系。为减轻结构荷载,通常使用空心或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建筑外墙的基层。由于砌块间砂浆往往不能做到满粘,加之砌块本身不具备防水功能,因此,一旦表面砂浆防水层出现缝隙,雨水很容易在重力作用下,透过外墙各层的薄弱环节渗透进入室内。与采用面砖、石材为装饰层的外墙相比,采用涂料装饰的外墙发生渗漏的概率大为减小,这是由于雨水能在风力作用下透过接缝进入装饰层下部硬化砂浆形成的空洞成为贮水的空间,进而发生渗漏。这也是很难从内墙观察到的渗漏部位判断外墙对应的破损部位及渗漏水较降水时间滞后的主要原因。为达到国家建筑节能65%以上的目标,建筑外墙普遍采用了设置保温层的节能措施,其中以外墙外保温系统最为普遍。从国家现行标准《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中规定的外保温系统的结构来看,此类系统主要依靠保温层外侧的抗裂砂浆赋予外墙一定的防水功能。鉴于外墙结构比较复杂、节点较多的实际情况,按照“防排结合、以排为主”的外墙防水原则,本规程推荐从迎水面进行外墙渗漏治理。5.1.3外墙渗漏现场调查宜采取雨天观察或墙体淋水等检查方法。5.1.4有外观要求时,治理后宜保持原外观。5.2设计5.2.1不渗水面砖、石材等装饰材料的破损导致的渗漏,应更换破损的面砖、石材,并做好勾缝处理。5.2.2不渗水面砖、石材接缝空鼓和破损导致的渗漏,应重新进行勾缝处理。条文说明:5.2.2在粘贴面砖或石材时,为使平整度符合要求,一般都不会用砂浆满粘,而是留有一定的孔隙,水泥砂浆硬化后,这些孔隙就成为了贮存雨水的空间。因此,在治理这类渗漏时,应用砂浆将孔隙填平,并重新进行勾缝处理。5.2.3外墙水泥砂浆层出现渗漏,宜采用先嵌填密封材料、再涂布防水涂料的治理方法。55 5.2.4孔洞的渗漏,应根据孔洞的用途,采取永久封堵、临时封堵和排水的治理方法。条文说明:5.2.4外墙孔洞成因分为:因施工留下的(如安装脚手架),必须永久封堵;预留用于设备安装的(空调、电缆洞口),应采取临时封堵措施;专门预留用于采光、通风等目的的,应采取必要的防、排水措施。5.2.5预埋挂件渗漏,宜采用先嵌填密封材料、再涂布防水涂料的治理方法。5.2.6门窗框处渗漏,宜采取先从内侧封堵及外侧勾缝、并嵌填密封材料及涂布柔性防水涂料的治理方法。条文说明:5.2.6外墙门窗的渗漏主要是由于在安装过程中,门窗框与墙体间的孔隙没有按要求填充密实并密封所致。本条文给出的治理方法,综合考虑了各种可能的原因,使用时应灵活掌握。5.2.7混凝土梁、柱与填充墙体间接缝渗漏,宜采用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治理方法。5.2.8女儿墙外立面渗漏,宜采取抹压聚合水泥防水砂浆或涂布防水涂料的治理方法。条文说明:5.2.8砌体结构的女儿墙与屋面板之间由于材料热膨胀系数存在差异,很容易使外侧构造层次在接缝部位产生裂缝,水透过裂缝及屋面板导致室内出现渗漏,本条文给出了这种渗漏的治理方法。5.2.9外墙渗漏治理的选材除应符合本规程3.2.2条和3.2.3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原则:1嵌缝材料宜选用粘结强度高、低模量和耐侯性好的冷施工密封材料;2抹面材料宜选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3防水涂料宜选用粘结强度高、憎水性好、耐侯性优良的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条文说明:5.2.9外墙渗漏治理受施工条件影响很大,因此选材有一些特殊要求:1宜选用低模量的硅酮密封膏;2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与基面粘结强度较高,抗裂性能好;3丙烯酸酯类或有机硅类防水涂料(防水剂)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5.3施工5.3.1不渗水面砖及石材装饰层渗漏的治理施工,应先更换破损的面砖、石材,并用聚合物防水砂浆对接缝进行填塞、勾缝,沿接缝走向涂刷丙烯酸酯类无色防水涂料或调色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涂膜厚度不应小于0.6mm,再喷涂有机硅类防水剂,用量不小于0.2kg/m2。渗漏治理范围为在外墙面上以渗漏点为中心向上不宜小于6m,向下不应小于1m,左右不宜小于3m,或到阴角、阳角止。经检查无渗漏后恢复上部各层。55 5.3.2砂浆层裂缝渗漏治理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表面微细孔洞和不规则裂缝,应先凿除松动、空鼓的砂浆层,再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分层修补平整;2宽度大于0.5mm的裂缝,应切除水泥砂浆层至结构层,缝宽不宜小于20mm,再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分层修补平整;3在修补平整的基面上,涂刷无色丙烯酸酯类防水涂料或经调色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涂膜厚度不应小于1.2mm,经检查无渗漏后恢复上部各层。渗漏治理范围应符合本规程5.3.1的规定。5.3.3混凝土柱、梁与砌体间裂缝渗漏治理的施工,应先切除结构层上各构造层次,宽度不应小于250mm,再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对结构层进行嵌缝并找平,然后铺设钢丝网或耐碱玻纤网格布,宽度不应小于200mm;最后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分层将切开部位修补平整,经检查无渗漏后恢复上部各层。5.3.4由女儿墙处防水层损坏导致外墙渗漏治理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女儿墙靠近屋面一侧防水层损坏的治理,应符合本规程4.3.9条的规定;2女儿墙与屋面间接缝处外立面墙面裂缝导致外墙或屋面的渗漏宜按本规程5.3.2条的规定进行治理;3必要时可拆除、重砌女儿墙并恢复构造防水,重建女儿墙的防水构造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要求。5.3.5外墙门窗框周边渗漏治理的施工,应先按照本规程第5.3.1条和5.3.2条的规定进行外墙渗漏水处理,然后从室内沿墙体与门窗框的接缝切除至结构层,清除松散的砂浆与其它填充材料,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现场发泡硬泡聚氨酯泡沫填实,并应嵌填密封材料或涂布柔性防水涂料,经检查无渗漏后恢复上部各层。5.3.6预留孔洞及穿墙管道渗漏的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需要永久封堵的孔洞,应用砌块、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塞,同时按原设计要求恢复饰面层;2需要临时封堵的孔洞,应先用硬质金属或塑料片进行封堵,然后用密封胶封闭墙体与片材间的接缝,直径较小的孔、洞可直接采用密封胶进行封堵;3预留的孔洞,应采取挡排结合的防水措施,在外墙面设置挡雨装置,并使其具有向外排水的坡度。5.3.7外墙预埋件或挂件部位渗漏的治理,应先紧固松动或更换刚度不够的预埋件、挂件,再将预埋件或挂件四周墙面饰面层切除至结构墙体,四周嵌填密封材料,再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55 将结构墙体找平,防水处理范围应自预埋件或挂件边缘起不小于100mm,经检查无渗漏后恢复上部各层。5.3.8外墙面变形缝渗漏治理的施工,宜采用安装盖板构造防水处理。盖板应顺水流方向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盖板与墙面应固定密封。金属盖板应做防锈处理。5.3.9分格缝渗漏的治理,应先清理分格缝内的浮灰、杂质及失效的密封材料,并应重新嵌填密封材料,预留深约10mm的凹槽,并应涂刷丙烯酸酯类无色防水涂料或经调色后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5.3.10阳台、雨篷渗漏的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结构允许条件下,积水严重的阳台、雨篷宜用水泥砂浆重新设置排水坡度,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2外侧下沿滴水槽排水不畅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修补或重做;3阳台、雨篷与墙面交接缝的渗漏应按本规程5.3.3条的规定进行治理。5.3.11含外保温层墙面渗漏的治理,应根据外墙饰面层的形式,对应本规程5.3.1~5.3.9条进行处理。当具备保温层拆除条件时,可拆除渗漏部位的保温层,并对结构墙体进行修补并涂布防水涂料后,应按原墙体结构设计依次恢复各构造层次,并应进行表面防水处理。条文说明:5.3.11外墙外保温结构形式有:粘贴泡沫塑料保温板外保温系统、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保温系统、EPS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胶粉EPS颗粒浆料贴砌保温板外保温系统、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外保温系统、保温装饰板外保温系统等七种系统,各系统由于所采用的保温材料不同,构造也不尽相同。渗漏治理时,应结合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参照本规程规定的方法执行。5.3.12清水墙面接缝渗漏,应剔凿并清理渗漏部位的灰缝,剔凿深度不应小于15mm,用水湿润后,应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勾缝,勾缝应密实,接槎应平整,渗漏部位外墙宜喷涂有机硅憎水剂或刷涂渗透型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55 6地下工程渗漏治理6.1一般规定6.1.1本章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渗漏的治理。条文说明:6.1.1混凝土是地下工程最主要的结构材料之一。混凝土结构渗漏治理工艺和选材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对砌体结构地下工程的渗漏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6.1.2地下工程渗漏现场调查除符合本规程3.1.1条的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中有关地下工程渗漏水调查与量测方法的规定。条文说明:6.1.2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对地下工程渗漏的调查和量测规定了详细的方法和步骤,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应遵照执行。6.1.3地下工程渗漏止水应以背水面注浆堵漏为主、辅以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直接止水。条文说明:6.1.3地下工程建成后,绝大多数情况下,迎水面的防水层次已被掩埋,丧失了从迎水面进行治理的条件,因此只能从结构的背水面进行治理。在现有的“灌、嵌、抹、涂、贴”治理工艺中,注浆堵漏由于具有标本兼治、快速高效的优点,在地下工程、水工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考虑到技术的先进性和导向性,本规程提出以注浆堵漏作为地下工程渗漏治理的主要工艺。6.2设计6.2.1地下工程渗漏的治理工艺及材料宜符合表6.2.1的要求。表6.2.1地下工程渗漏水治理选材及工艺治理工艺渗漏部位材料裂缝变形缝施工缝管根及预埋件根部孔洞大面积渗水钻孔注浆●●●○○●聚氨酯灌浆材料、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水泥基灌浆材料、丙烯酸盐灌浆材料等埋管注浆○●○●●´贴嘴注浆●´○´´´快速封堵○´○´●●速凝无机堵漏材料55 嵌填密封´●○●´´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改性沥青密封材料、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安装内置式止水带´●´´´´橡胶止水带、塑料止水带设置刚性防水层●´●●●●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无机防水涂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环氧树脂类涂料设置柔性防水层○○○●○○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喷涂聚脲防水涂料注:1●――优选,○――宜选,´--不宜选;2当具体渗漏部位有多项优选或宜选的治理工艺时,施工顺序应符合本规程3.3.2条的规定;3刚性防水层的设置宜按照“因地制宜、复合增强”的原则选用合适的治理材料及工艺。条文说明:6.2.1地下工程由于长期处于有水的环境中,一旦防水措施出现问题,很容易发生渗漏,建筑工程渗漏常见于此部位。为便于根据渗漏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理工艺和材料,设计了表6.2.1。治理工艺按止水(注浆、快速直接封堵)、嵌填密封、复合增强(包括在变形缝处安装可卸式止水带及在其他部位设置刚性或柔性防水层)。注浆止水工艺按其特征分为钻孔注浆、埋管注浆、贴嘴注浆三类,其中钻孔注浆是近年来在渗漏治理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注浆工艺,其优点是对结构破坏小和能使浆液注入结构内部、可靠性高;埋管注浆可能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且注浆压力较低,但作为一种快速止水的方法,在此也一并列入;贴嘴注浆在加固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但在渗漏治理中应用非常有限,几乎不能用于快速止水,但考虑到“综合治理”的要求,也将其列入可选择的工艺中。注浆材料按其组成分为水泥基灌浆材料(含水泥-水玻璃注浆材料)和化学注浆材料。本规程中列出的化学注浆材料有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材料及丙烯酸盐灌浆材料。其中,聚氨酯可选择油溶性或水溶性两类,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应具有在潮湿环境下固化的能力,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材料的行业标准正在制订中,正式实施后应参照执行。丙烯酰胺灌浆材料(即丙凝)由于残留单体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国内外相关标准已将其列为禁止使用的材料,渗漏治理时不应使用。快速封堵是指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直接止水的一种工艺,其优点是使用方便,但只能作为一种临时封堵的措施,应配合其他工艺一起使用。常用的材料是速凝无机堵漏材料。55 刚性防水层与混凝土基层有较高的粘结强度,涂层抗渗压力较高,适合用作地下工程渗漏治理的增强层。表6.2.1中列出的刚性防水材料中,聚合水泥防水砂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聚合水泥防水砂浆》JC/T985的规定,也包括常用的环氧树脂砂浆;环氧树脂类涂料主要是指改性高渗透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宜采取喷涂或手刷工艺施工。柔性防水层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但由于容易在水压或水蒸汽的压力下鼓泡,因此,使用时应注意现场条件,必要时应设置胎体增强材料。表6.2.1列出的三种柔性防水涂料中,喷涂聚脲防水涂料是近年来在防水、防腐领域内应用较多的一种材料,使用时应遵照国家现行标准《喷涂聚脲防水技术规程》JGJ/T´´´´的规定。当用于变形缝处符合增强处理时,应选择力学强度、柔韧性优良,粘结强度高的防水涂料。有关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随人们对该领域一些关键问题认识的加深和材料科学的进步不断进步,总的方向应是专用、简便、可靠。本规程只给出了特定部位可靠和最常用的一些工艺和材料,并不排除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使用时应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掌握。6.2.2结构仍在变形、未稳定的裂缝,应待结构稳定后再进行治理。6.2.3需要补强的渗漏部位,应选用固结体强度较高的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水泥基灌浆材料、油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6.2.4防水涂料宜选用与基面粘结强度高和抗渗性好的材料,涂膜厚度应符合本规程4.2.6条的规定。6.2.5外置排水系统宜选用耐久性好的塑料或不锈钢质排水装置。6.3施工6.3.1混凝土结构地下工程注浆堵漏应符合下列规定:1注浆施工所配置的风、水、电应可靠,必要时可设置专用管路和线路;2从事注浆施工的人员,应在接受专业技术、劳动环境保护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注浆劳动保护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3浆液的配制宜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4注浆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工建筑物化学灌浆施工规范》DL/T´´´´的规定。在能保证正常作业的前提下,宜采用较小的注浆孔孔径和小内径的注浆管路,且注浆泵宜靠近孔口(注浆嘴),注浆管路长度宜短;5宜按照清理渗漏部位→设置注浆嘴→封缝→检查→配制浆液→注浆→封口→基面清理的工序进行注浆堵漏。55 条文说明6.3.1本条文规定了注浆堵漏的基本条件,对于注浆工艺第5款仅给出了一般工艺流程,具体步骤应根据注浆工艺特点选择。6.3.2钻孔注浆堵漏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钻孔可布置在裂缝一侧或两侧,钻孔垂直深度h宜超过混凝土结构厚度的1/2,孔间距宜为100mm~1000mm,斜孔倾角θ宜为45º~60º(图6.3.2)。钻孔应斜穿裂缝。图6.3.2混凝土钻斜孔注浆剖面图当结构厚度较大,一次注浆难于满足止水要求时,可采用双(多)排钻孔二次注浆止水,其钻孔排数、孔深、孔排距和斜孔倾角等参数可参照国家现行标准《水工建筑物化学灌浆施工规范》DL/T´´´´的规定执行。2注浆孔可采用各种适宜的钻机钻进,斜孔孔径不宜大于20mm。钻进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钻孔按设计(计算)角度成孔和防止或减少粉末、碎屑堵塞裂缝;3钻孔注浆宜采用单向止逆压环式注浆嘴。应根据钻孔深度及孔径选择长度和外径合适的注浆嘴,注浆嘴在钻孔中的部分不应小于其总长度的60%;4竖向裂缝(包括斜缝)灌浆应自下而上、自深至浅进行;水平裂缝(包括接近水平状的裂缝)灌浆应自里向外、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5注浆过程中,当观察到浆液完全替代裂缝中渗漏水并外溢时,可终止该注浆嘴注浆;6注浆全部结束、待孔内灌浆材料固化后,应按工程要求处理注浆嘴、封孔,并清除外溢的注浆材料,应做到基面洁净,无湿渍、无明水。条文说明6.3.2本条文规定了钻孔注浆的基本要求。大多数情况下,混凝土渗漏都是由于形成了贯穿结构的裂缝。斜向钻孔有利于洞穿裂缝并从结构中部注浆,使浆液在结构中沿裂缝流动并反应,快速切断渗漏通道。由于建筑工程混凝土地下结构的厚度一般都比较薄,规定钻孔垂直深度宜超过55 混凝土结构厚度的1/2,是为了防止注浆压力对结构可能的破坏。规定倾角在45º~60º之间,比较容易实现,实际施工时,应提前计算好钻孔的位置。6.3.3埋管注浆堵漏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注浆嘴(管)位置宜选择在漏水明显处及裂缝交叉处,其间距视漏水压力、漏水量、缝隙大小及所选用的注浆材料而定;2在选定的位置上,宜按设计要求混凝土基层上开凿凹槽,用水冲刷、清理干净后,应将金属注浆嘴(管)垂直对准漏水中心位置,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固定牢固。注浆嘴(管)内径应根据漏水量大小确定;3宜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封闭待注浆区域混凝土表面的裂缝;4注浆压力应大于地下水静压力0.1MPa以上;水平缝应自一端向另一端注浆;垂直缝应自下端向上端注浆。在一定的注浆压力下,待邻近注浆嘴冒浆后即可停止注浆,并应立即封闭注浆嘴,按此依次灌注,直至全部注完;5注浆全部结束、待孔内灌浆材料固化,经检查无湿渍、无明水后,应按工程要求处理注浆嘴、封孔、清理基面。条文说明:6.3.3本条文规定了埋管注浆止水的基本要求。埋管注浆是建筑工程渗漏治理中最早使用的注浆工艺,但由于很多时候需要沿裂缝走向在混凝土表面开凿“U”型凹槽,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保护层,加之工艺较为复杂,因而近年来应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场合,特别是变形缝渗漏治理止水时还经常被用到。一些沿裂缝走向垂直裂缝骑缝钻浅孔(孔深小于10mm)埋设注浆嘴注浆的方法在此一并归为埋管注浆。6.3.4对于表面潮湿而无明水的裂缝或需要结构补强的干燥裂缝应采用贴嘴注浆处理,其施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底座带增强孔的注浆嘴;2注浆嘴宜布置在裂缝较宽的位置及其交叉点、尖灭点处,间距不宜大于500mm;3粘贴注浆嘴和封缝前,应先将缝口两侧50mm宽范围内的基面打磨平整,清洗干净后,并应及时用配套的环氧树脂胶泥粘贴和封缝;4贴嘴注浆时,应用定位针穿过进浆管,对准裂缝口插入,并将注浆嘴骑缝压在混凝土基层表面,拔出定位针时以不粘附胶粘剂为合格。不合格时,应清理缝口,重新贴嘴,直至合格;5水平缝应自一端向另一端注浆;垂直缝应自下端向上端注浆。在一定的注浆压力下,当观察到临近注浆嘴出浆时,即可停止注浆,并应封闭该注浆嘴,然后从下一注浆嘴重新开始注浆;6注浆全部结束、待孔内灌浆材料固化,经检查无湿渍、无明水后,应按工程要求拆除55 注浆嘴、封孔、清理基面。条文说明:6.3.4本条文规定了贴嘴注浆的基本要求。贴嘴注浆又叫骑缝注浆,在混凝土结构加固中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其需要用粘合剂(主要是环氧树脂类)将注浆嘴粘贴在混凝土基层上,有明水的条件下无法施工,因此基本不能用于止水。但考虑到渗漏治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表面潮湿而无明水或需要结构补强的裂缝,因此列入本规程中,使用时应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注浆止水工艺。6.3.5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的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裂缝渗漏水的治理宜根据水压和施工条件等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注浆止水工艺。水压较小时,宜优先按本规程6.3.2条的规定钻孔注浆止水,水压较大时宜按本规程6.3.3条的规定埋管注浆止水,并应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增强处理。必要时,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前宜涂布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2水压较小的裂缝可采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直接堵漏止水。施工时,应沿裂缝按设计要求切割一定宽度和深度的U形凹槽并清理干净,然后填塞速凝无机堵漏材料并挤压密实,使其与槽壁紧密粘结,且表面低于板面不应小于15mm。经检查无渗漏后,宜在凹槽中涂布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分层抹压聚合物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砂浆增强处理;3采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直接堵漏止水时,若水压较大,则应先分段堵漏、引流卸压,将水流集中数个漏水点上,再按本规程6.3.5条第2款的规定直接止水。经检查无渗漏后,在沟槽中涂布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用分层抹压聚合物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砂浆增强处理。条文说明:6.3.5本条文规定了混凝土裂缝渗漏的治理方法。第1款提出应优先使用注浆止水,再综合治理;第2、3款分别规定了在水压较小和较大条件下,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直接堵漏止水、再综合治理的方法。直接堵漏法参照了现行行业标准《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CJJ62-95第5章的规定,即水压较大时利用下线堵漏法造孔引流,分段堵塞,最后直接封堵。其具体步骤下列:通过在切割出的U形凹槽底部沿裂缝走向放置外壁光滑的塑料软管或线绳,再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填塞并挤压密实,待速凝无机堵漏材料硬化后,抽出塑料软管或线绳,造孔引流。裂缝较长时,可分段堵塞,段间留20mm空隙,每段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压紧,空隙处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埋置一段金属管用于向外泄水,待速凝无机堵漏材料硬化后,采用孔洞漏水直接堵塞的方法堵住泄水孔。6.3.6变形缝渗漏的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变形缝渗漏水治理宜先采用埋管注浆止水,然后综合治理。埋设注浆嘴前应清理变形缝内填充物,形成深度不小于100mm的凹槽,然后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埋设注浆嘴(图6.3.6-1),注浆工艺应符合本规程6.3.3条的规定。待检查无渗漏后,应嵌填低模量柔性密封材料或遇水膨胀止水条,并应安装内置式止水带;55 图6.3.6-1变形缝埋管注浆1-中埋式橡胶止水带;2-原变形缝中填充物;3-无机速凝无机堵漏材料;4-注浆嘴2对查明渗漏点的变形缝,宜在漏点附近,在中埋式止水带两侧钻孔注浆止水,然后更换失效的密封材料,并安装内置式止水带。注浆孔宜垂直于混凝土基面,钻孔应交叉分布在变形缝两侧,间距不宜大于500mm(图6.3.6-2),其他条件应符合本规程6.3.2条的规定;55 图6.3.6-2变形缝钻孔注浆1-中埋式橡胶钢边止水带;2-注浆嘴;3-注浆孔3设有预埋注浆系统的变形缝,宜先使用预注浆系统注浆止水,然后更换失效的密封材料,并安装内置式止水带;4预设有内置可卸式止水带的,新止水带的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否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粘合剂粘贴内置式止水带时,宜采用高强度胶粘剂冷粘施工,基层应平整、强度符合材料施工要求,应采用力学性能优良的高分子防水卷材制作止水带,止水带应采用热焊接进行搭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止水带中部应加工成“Ω”型,止水带与变形缝两侧混凝土基层的粘结宽度各不应小于60mm(图6.3.6-3),并应粘贴牢固、平整,无漏粘;图6.3.6-3变形缝两侧粘贴内置式止水带1-粘合层;2-高分子防水卷材止水带(2)采用螺栓固定内置可卸式止水带时,变形缝两侧周围500mm宽的范围内的墙体表面预先宜多遍涂刷改性高渗透性环氧树脂材料,应做到混凝土墙体表面平整、强度符合施工要求。止水带安装应牢固,与混凝土基层及螺栓垫片间的间隙应用丁基胶带压密封实,并应做好螺栓根部的密封处理(图6.3.6-4)。止水带应采用力学性能优良的高分子防水卷材制作,接缝应采用热焊接搭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中部应加工成“Ω”型。当水压较大时,宜在止水带背水面加贴高强度纤维网或钢丝网。55 图6.3.6-4变形缝两侧机械固定可卸式止水带1,6-丁基胶带;2-高分子防水卷材止水带;3-金属垫片;4-固定螺母;5-膨胀螺栓;7-密封材料(3)水压较大时,可在止水带背水面增设高强度纤维增强层。5宜选用固结产物柔性较好的注浆材料及低模量、冷施工的密封材料;6在现场不具备彻底堵漏止水的条件下,对局部、微量的渗漏水,可沿变形缝走向在顶部及两侧设置引水槽,底部设置排水盲管,并与地下排水系统相连。引水槽和排水盲管应固定牢固,排水应畅通,排水速率应大于最大渗漏速率。条文说明:6.3.6地下工程渗漏水中细部构造部位渗漏占主要部分,尤其是变形缝几乎是十缝九漏。由于该部位的防水操作因难,质量难以保证,经常出现止水带固定不牢,位置不准确,石子过分集中于止水带附近或止水带两侧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等现象,致使防水失败。1变形缝的渗漏通常由于无法确定确切的渗漏部位,一般情况下,应先采用埋管注浆止水,然后再嵌填密封材料或遇水膨胀止水条密封,最后应安装内置式止水带,由止水带提供长期可靠的防水功能;2如能确切查明渗漏位置,且变形缝中预埋了橡胶钢边止水带,可采用条文所示的方式钻孔注浆止水,然后综合治理;3预埋注浆系统是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中新增的内容,目的在于当安装了此系统的细部构造部位出现渗漏时,可利用其作为注浆通道注浆止水,节省工期及成本。由于此系统的应用将逐渐增多,故予以规定;4内置式止水带是防止渗漏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于原先设置有可卸式止水带的变形缝,只需重新更换新的止水带即可,否则可采用条文第4款规定的方法粘贴或机械固定用力学性能优良的高分子卷材制成的内置式止水带。此处高分子防水卷材主要是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和三元乙丙高分子卷材。粘贴法参考了SikadurCombiflex变形缝渗漏治理系统。55 6地下工程渗漏治理过程中,在一些无法彻底堵漏止水的场合下,为减轻渗漏水危害,也允许利用排水系统,但应确定不会因排水造成结构或基础损害。6.3.7施工缝渗漏的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优先采用钻斜孔注浆或埋管注浆止水,经检查无渗漏后,宜涂布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应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复合增强。钻孔注浆及埋管注浆工艺应分别符合本规程6.3.2条及6.3.3条的规定;2设有预埋注浆系统的施工缝,应先使用预埋注浆系统注浆止水,经检查无渗漏后,宜涂布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应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复合增强;3现场不具备注浆止水条件时,也可采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直接堵漏止水,然后做复合增强处理。直接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止水的工艺应符合本规程6.3.5条第2款或第3款的规定。条文说明:6.3.7由于施工缝接槎不严密及位置留设不当等原因,导致防水层渗漏水,本条文规定了施工缝渗漏的治理方法。其中,预注浆系统是新修订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中新增的内容。6.3.8预埋件根部渗漏的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埋件根部周边渗漏的治理,宜将其从迎水面周边剔成宽度不大于50mm,深度为宽度0.5~0.7倍的环行沟槽,清除干净预埋件表面的锈蚀、胶粘剂等杂物后,嵌填低模量密封材料,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找平,并设置柔性涂膜防水层,依次恢复面层;2因振动造成预埋件周边渗漏的,宜拆除预埋件,将预埋位置剔成凹槽,在替换的混凝土预制块表面抹防水层后牢固安置于凹槽内,周边应用无机速凝材料堵塞嵌实,分层铺抹防水层。6.3.9穿墙(地)套管渗漏的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穿墙(地)管道根部渗漏的治理,宜从迎水面沿管道周边剔成宽度不大于50mm,深度为宽度0.5~0.7倍的环行沟槽,清理干净,嵌填低模量密封材料,并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找平,管道外250mm范围内施做柔性涂膜防水层;2当不具备从迎水面治理的条件时,可从背水面沿管道周边剔成宽度不大于50mm,深度为宽度0.5~0.7倍的环行沟槽,清理干净,用无机速凝无机堵漏材料在环形沟槽中埋设注浆嘴,灌注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止水;经检查无渗漏后,应嵌填高模量密封材料,并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找平,管道外250mm范围内应施做柔性涂膜防水层;3主管和套管之间应嵌填遇水膨胀止水条或灌注弹性浆液密封。6.3.10孔洞渗漏的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治理孔洞渗漏水时,宜根据水压及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运用注浆或快速封堵止水;55 2水压较小时,可采用嵌填速凝无机堵漏材料直接封堵止水。封堵前,宜将漏水孔洞剔凿成圆形凹槽,并清理干净,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按本规程第6.3.5条第2款的规定进行堵塞。经检查无渗漏后,宜涂布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并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分层抹压至板面齐平;3水压较大时,宜先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在孔洞处埋置金属管引流卸压,并应按本规程6.3.3条的规定埋管注浆止水,注浆材料可选用水泥基灌浆材料或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经检查无渗漏后,应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增强处理。6.3.11大面积渗漏的治理宜符合下列规定:1大面积慢渗宜先按本规程6.3.2条的规定,钻孔注入速凝化学浆液止水,钻孔间距不宜大于500mm,交叉布孔。经检查无渗漏后,宜采用涂布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抹压环氧树脂砂浆复合增强;2也可采用抹压速凝无机堵漏材料止水,经检查无明显渗漏水后,宜依次涂布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顶面施工时宜在砂浆中设置钢丝网。对抹压速凝无机堵漏材料后出现的渗漏点,宜按本规程6.3.2条的规定钻孔注浆止水。条文说明:6.3.11大面积慢渗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出现大量微细贯通裂缝或孔隙,水在压力和毛细管力的作用下不断向结构内部渗透,导致背水面经常处于潮湿状态。面对这种情况,注浆堵漏应是比较好的治理方式,近年来应用逐渐广泛。抹压速凝无机堵漏材料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理方法,优点就是简便快捷,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水会一直存在与结构中,长期可能会加速钢筋锈蚀、加剧混凝土病害程度。本规程中将这两种治理工艺并列出来,使用时应根据现场条件灵活运用。6.3.12混凝上蜂窝、麻面渗漏的治理,应先剔除酥松、起壳部分,按本规程6.3.2条、6.3.3条、6.3.10条的规定注浆或用速凝无机堵漏材料直接堵漏止水,经检查无渗漏后,应根据混凝土表面损坏程度,采用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铺设细石混凝土防水层。条文说明:6.3.12混凝土由于配比、施工振捣不当等原因,会造成蜂窝、麻面甚至狗洞。根据工程实际经验,蜂窝麻面的渗漏往往与渗漏部位混凝土不密实有很大关系,因此,治理时应先提出表面酥松、起壳的部分,针对暴露出来的孔洞可参照孔洞渗漏的方法,采用注浆堵漏或嵌填速凝无机堵漏材料直接堵漏,与之不同的是,堵漏后应根据破坏程度采取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铺设细石混凝土的增强治理工艺。6.3.13渗漏治理中,对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和修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规定。55 7厨房及厕浴间渗漏治理7.1一般规定7.1.1厨房及厕浴间渗漏的现场调查宜采取淋水、蓄水检查的方法。7.1.2因缺失防水层而导致的渗漏应整体重建防水层;因防水层破损导致的渗漏,应根据渗漏破损程度决定采用局部修复或整体翻修的方案。7.1.3厨房及厕浴间渗漏宜从迎水面进行治理。7.1.4厨房及厕浴间渗漏的治理宜选用环保性能优良的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条文说明:厨房及厕浴间设备、管道等节点众多,选用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突出材料的环保性能要求,是因为这些场所与居住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材料的环保性能应予规定。防水涂料宜选择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无机防水涂料或非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7.2设计7.2.1厨房和厕浴间墙、地面不渗水饰面砖破损、空鼓和接缝损坏导致的渗漏,应采取更换破损面砖、再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勾缝的治理方法。7.2.2厨房及厕浴间墙面防水层破损导致的渗漏,应采取重新涂布防水涂料和抹压防水砂浆的治理方法。7.2.3楼地面防水层破损导致的渗漏,应采用涂布防水涂料的治理方法,并应做好穿地管根、地漏接缝等细部构造处的防水处理。治理后,地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7.2.4楼地面与墙面接缝处防水层破损导致的渗漏,宜采取嵌填密封材料并设置涂膜防水层的治理方法。7.2.5设施与墙面接缝的渗漏,宜采用嵌填密封材料的治理方法。7.2.6穿墙(地)管根渗漏,宜从迎水面嵌填低模量密封材料,并涂布柔性防水涂料。7.2.7地漏安装坡度不当造成地面积水时,应从迎水面凿除地漏四周的面层至基层,在地漏周围嵌填密封材料、涂布柔性防水涂料,地漏安装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7.2.8厕浴间防水层重建或大面积翻修时,防水层向立面上返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55 1淋浴间淋水墙面防水高度不应小于2000mm;2浴盆临墙防水高度不应小于800mm;3蹲坑部位防水高度应超过蹲台地面400mm;4增加防水层高度时,新旧防水层之间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7.2.9厨房排水沟渗漏应根据其材质和构造形式,采取涂布防水涂料、抹压防水砂浆等相应的治理方法。渗漏治理不得影响其正常的排水功能。条文说明:7.2.9厨房排水沟按材质分为砌筑、不锈钢或塑料等类型。砌筑的排水沟如发生渗漏应采取涂布防水涂料、抹压防水砂浆的治理方法,不锈钢或塑料材质的排水沟应做好搭接缝的处理。7.2.10当不具备从迎水面治理的条件时,可根据渗漏部位具体情况从背水面进行治理,但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对迎水面造成破坏。7.3施工7.3.1不渗水墙、地面饰面砖渗漏的治理,应先更换空鼓及破损的面砖,并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勾缝,并沿接缝走向多遍涂刷高渗透性改性环氧树脂涂料;墙面治理范围应以渗漏部位为中心向上不应小于1m,下至楼地面,左右各不应小于1m或到阴角、阳角止;楼地面应以渗漏点位中心,治理半径不应小于1m,或到墙根为止。7.3.2墙面防水层破损导致的渗漏应将破损部位切割至墙体,清理干净,涂布柔性防水涂料,涂膜厚度不应小于2mm,新旧防水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再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找平并依次恢复面层。7.3.3楼地面防水层破损导致的渗漏,应将渗漏部位拆除至基层、清理干净,应按本规程4.3.4条的规定处理基层裂缝;然后涂布柔性防水涂料,涂膜厚度不应小于2mm,经检查无渗漏后,再恢复各层次。楼地面渗漏的治理不应影响其正常的排水功能。7.3.4楼地面与墙面接缝处渗漏的治理宜符合本规程4.3.9条的规定。7.3.5设施与墙面接缝的渗漏应采取嵌填弹性密封材料的治理方法,密封材料应粘结牢固、密实。7.3.6穿墙(楼地面)管道根部渗漏的治理应符合本规程6.3.9条的规定。新旧防水层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7.3.7重新安装地漏时,应将地漏接口和翻口外沿用低模量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再涂布柔性涂膜防水层,新旧防水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经检查无渗漏后依次恢复各面层。地漏四周地面排水坡度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排水应畅通。55 7.3.8厨房及厕浴间防水层重建或大面积翻修时,基层表面应做到坚实、平整,排水坡度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宜使用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卫生洁具、设备、管道(件)应安装牢固,接缝用密封材料封严。防水层在墙面上返高度符合本规程7.2.8条的规定。7.3.9砌筑或现浇混凝土排水沟的渗漏,应先将渗漏部位基层清理干净,然后采用涂布高渗透性改性环氧树脂涂料封闭基层表面裂缝,其工艺应符合本规程4.3.4条第1款的规定;然后依次涂布柔性防水涂料,涂膜厚度不应小于2mm,并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找平,经检查无渗漏后,恢复面层。55 8质量验收8.0.1工程质量检验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整体翻修工程,应按治理面积,每100m²抽查一处,不足100m²也按100m²计,每处10m²,且不得少于3处。2局部渗漏治理的部位应全数检查。条文说明:8.0.1由于局部渗漏治理过程中涉及的工序较多,而每道工序的量也都很小,达不到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中规定的分项工程检验批组批的要求,因此很难按照工程分级管理的要求执行。故本规程规定全面翻修的工程按治理面积,每100m²抽查一处,不足100m²也按100m²计,每处10m²,且不得少于3处;对局部渗漏治理的工程,局部渗漏治理部位应全数检查。8.0.2工程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2注浆效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必要时采用钻孔取芯、压水(或空气)等方法检查;3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和防水砂浆的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屋面工程质量规范》GB50207或《地下防水工程质量规范》GB50208的规定;检验方法:柔性防水层厚度应测量检查,卷材搭接宽度等其他项目宜观察检查,并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4渗漏治理工程质量应符合合同要求;检验方法:渗漏检查宜采用雨后或蓄水、淋水检验;排水系统功能宜采取排水检验。5细部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条文说明:8.0.2本条规定了建筑工程渗漏治理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其中:1工程所用的材料包括防水材料及注浆材料;4检验治理部位有无渗漏和积水、排水系统是否畅通,可在雨后或持续淋水2h以后进行。有可能做蓄水检验的屋面,其蓄水时间不应少于24h。55 考虑到实际工程中排水系统的应用,没有规定渗漏治理必须不渗不漏,而是应当符合双方合同的约定;5细部构造是防水工程的薄弱环节,调查表明70%的屋面工程渗漏出现在细部构造部位,为保证渗漏治理的工程质量,细部构造部位应全数检查。8.0.3渗漏治理工程质量验收应提供下列资料:1调查报告;2设计方案及工程洽商资料;3施工方案及技术、安全交底;4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5隐蔽工程检查记录;6施工队伍的资质证书及主要操作人员的上岗证书。55 附录A建筑工程渗漏治理用材料的质量性能要求A.0.1防水卷材及粘结材料的质量应满足下列规定: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1-1的要求。表A.0.1-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PYPYGGPE拉力(N/50mm)≥800≥1000≥400≥120延伸率(%)最大拉力时,≥40--最大拉力时,≥250耐热度(℃,h)SBS卷材90,APP卷材110,无滑动、流淌、滴落PEE卷材90,无流淌、起泡低温柔度(℃)SBS卷材-25,APP卷材-10,PEE卷材-15。3mm厚r=25mm;3S弯180º,无裂纹不透水性(压力0.3MPa,保持时间120min)不透水接缝剥离强度(N/mm)≥1.5注:SBS-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APP-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PEE-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PY-聚酯胎;PYG-聚酯玻纤复合胎;G-玻纤胎;PE-聚乙烯胎。2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1-3及表A.0.1-4的要求。表A.0.1-3N类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PEPETDⅠⅡⅠⅡ拉力(N/50mm)≥150≥200≥150≥200-最大拉力时延伸率(%)≥200≥30-沥青断裂延伸率(%)≥250≥150≥450钉杆撕裂强度(N)≥60≥110≥30≥40-耐热性70℃滑动不超过2mm低温柔性(℃)-20-30-20-30-20无裂纹不透水性0.3MPa,120min不透水-剥离强度(N/mm)卷材与卷材≥2.0或粘合面外断裂卷材与铝板≥2.0或粘合面外断裂钉杆水密性通过注:PE-卷材表面覆盖材料为聚乙烯膜;PET-卷材表面覆盖材料为聚酯膜;D-双面自粘防水卷材。表A.0.1-4PY类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55 ⅠⅡ拉力(N/50mm)3.0mm≥450≥6004.0mm≥450≥800最大拉力时延伸率(%)30≥40耐热性70℃无滑动、流淌、滴落低温柔性(℃)-20-30不透水性0.3MPa,120min不透水剥离强度(N/mm)卷材与卷材≥2.0或粘合面外断裂卷材与铝板≥2.0或粘合面外断裂自粘沥青再剥离强度(与铝板)(N/mm)≥1.53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1-5的要求。表A.0.1-5合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的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断裂拉伸强度≥7.5MPa≥12MPa≥60N/10mm≥100N/10mm断裂伸长率(%)≥450≥250≥300≥400低温弯折性(℃)-40,无裂纹-20,无裂纹-20,无裂纹-20,无裂纹不透水性压力0.3MPa,保持时间120min,不透水撕裂强度(N/mm)≥25≥40≥2≥124防水卷材用胶粘剂物理性能应满足表A.0.1-6的要求。表A.0.1-6防水卷材粘结质量要求项目自粘聚合物沥青防水卷材粘合面三元乙丙橡胶和聚氯乙烯防水卷材胶粘剂合成橡胶胶粘带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粘合面PY类N类剪切状态下的粘合性(卷材-卷材)标准试验条件(N/mm)≥4或卷材断裂≥2或卷材断裂≥2或卷材断裂≥2或卷材断裂≥4或卷材断裂粘结剥离强度(卷材-卷材)标准试验条件(N/mm)≥1.5或卷材断裂≥1.5或卷材断裂≥0.4或卷材断裂——浸水168h后保持率(%)≥70≥70≥80——≥1.5或卷材断裂55 与混凝土粘结强度(卷材—混凝土)标准试验条件(N/mm)≥1.5或卷材断裂≥0.6或卷材断裂≥2或卷材断裂5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应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材料,其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1-7的要求。表A.0.1-7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材料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与水泥基面的粘结拉伸强度(MPa)常温7d≥0.6耐水性≥0.4耐冻性≥0.4可操作时间(h)≥2抗渗性(MPa,7d)≥1.0剪切状态下的粘合性(N∕mm,常温)卷材与卷材≥2.0或卷材断裂卷材与基面≥1.8或卷材断裂A.0.2防水涂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机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A.0.2-1的要求。表A.0.2-1无机防水涂料的物理性能涂料种类抗折强度(MPa)粘结强度(MPa)一次抗渗性(MPa)二次抗渗性(MPa)冻融循环(次)掺外加剂、掺合料水泥基防水涂料>4>1.0>0.8——>50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4≥1.0>1.0>0.8>502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A.0.2-2的规定表A.0.2-2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的物理性能涂料种类可操作时间(min)潮湿基面粘结强度(MPa)抗渗性(MPa)浸水168h后拉伸强度(MPa)浸水168h后断裂伸长率(%)耐水性(%)表干(h)实干(h)涂膜(120min)砂浆迎水面砂浆背水面聚氨酯防水涂料≥20≥0.5≥0.3≥0.8≥0.3≥1.7≥400≥80≤12≤24丙烯酸酯乳液防水涂料≥50≥0.2≥0.3≥0.8≥0.3≥0.5≥350≥80≤4≤12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30≥1.0≥0.3≥0.8≥0.6≥1.5≥80≥80≤4≤12注:1浸水168h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是在浸水取出后只经擦干即进行试验所得的值。55 2耐水性指标是指材料浸水168h后取出擦干即进行试验,其粘结强度及抗渗性的保持率。3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2-3的要求。表A.0.2-3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的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固含量(%)≥45耐热度(80℃,5h)流淌、起泡和滑动柔性(-15℃)3mm厚,绕Φ20mm圆棒无裂纹、断裂粘结强度(MPa)0.3不透水性压力(MPa)≥0.1保持时间(min)≥30断裂伸长率(%)标准状态≥600碱处理≥600热处理≥600紫外线处理≥6004有机硅防水剂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2-4的要求。表A.0.2-4有机硅防水剂的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W型S型pH值规定值±1固含量(%)≥20≥5稳定性无分层、无漂油、无明显沉淀吸水率比(%)≤20渗透性标准状态≤2mm,无明显水迹无变色热处理≤2mm,无明显水迹无变色紫外线处理≤2mm,无明显水迹无变色酸处理≤2mm,无明显水迹无变色5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2-5的要求。表A.0.2-5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的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Ⅰ型Ⅱ型固体含量(%)≥96≥98表干时间(s)≤120拉伸强度(MPa)≥10.0≥16.0断裂伸长率(%)≥300≥450粘结强度(MPa)≥2.0或基层破坏55 撕裂强度(N/mm)≥40≥50不透水性(0.3MPa,2h)不透水6防水涂料胎体增强材料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2-6的要求。表A.0.2-6防水涂料胎体增强材料的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聚酯无纺布化纤无纺布玻纤网格布外观均匀、无团状,平整、无皱折拉力(宽50mm)(N)纵向≥150≥45≥90横向≥100≥35≥50延伸率(%)纵向≥10≥20≥3横向≥20≥25≥3A.0.3密封材料性能应满足下列规定:1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3-1的要求。表A.0.3-1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25LM25HM20LM20HM流动性下垂度(N型)垂直(mm)≤3水平(mm)≤3流平性(S型)光滑平整挤出性(ml/min)≥80弹性恢复率(%)≥80≥60拉伸模量(MPa)23℃-20℃≤0.4和≤0.6>0.4或>0.6≤0.4和≤0.6>0.4或>0.6定性粘结性无破坏浸水后定伸粘结性无破坏热压冷拉后粘结性无破坏体积收缩率(%)≤25注:体积收缩率仅适用于乳胶型和溶剂型产品。2改性石油沥青嵌缝材料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3-2的要求。表A.0.3-2改性石油沥青嵌缝材料的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702801耐热度温度(℃)7080下垂值(mm)≤4.0低温柔性温度(℃)-20-1055 粘结状态无裂纹和剥离现象拉伸粘结性(%)≥125浸水后拉伸粘结性(%)≥125挥发性(%)≤2.8施工度(mm)≥22≥203丁基橡胶密封防水胶带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3-3的要求。表A.0.3-3丁基橡胶密封防水胶带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持粘性(min)≥20耐热性(80℃,2h)无流淌、龟裂、变形低温柔性(-40℃)无裂纹*剪切状态下的粘合性(N/mm)防水卷材≥2剥离强度(N/mm)防水卷材≥0.4水泥砂浆板≥0.6彩钢板*注:仅双面胶粘带测试。4变形缝用可卸式橡胶止水带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3-4的要求。表A.0.3-4变形缝用橡胶止水带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硬度(邵尔A,度)60±5拉伸强度(MPa)≥15扯断伸长率(%)≥380压缩永久变形70℃×24h,%≤3523℃×168h,%≤20撕裂强度(kN/m)≥30脆性温度(°C)≤-45热空气老化(70℃,168h)硬度变化(邵尔A,度)+8拉伸强度MPa≥12扯断伸长率%≥3005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3-5的要求。表A.0.3-5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PZ-150PZ-250PZ-400硬度(邵尔A,度)42±742±745±7拉伸强度(MPa)≥3.5≥3.5≥355 扯断伸长率(%)≥450≥450≥350体积膨胀倍率(%)≥150≥250≥400反复浸水试验拉伸强度(MPa)≥3≥3≥2扯断伸长率(%)≥350≥350≥250体积膨胀倍率(%)≥150≥250≥300低温弯折(-20℃×2h)无裂纹防霉等级达到与优于2级注: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当不符合时,应采取在表面涂缓胀剂的措施。A.0.4刚性防水材料应满足下列规定: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4-1的要求。表A.0.4-1防水砂浆主要性能要求防水砂浆种类粘结强度(MPa)抗渗性(MPa)抗折强度(MPa)干缩率(%)吸水率(%)冻融循环(次)耐碱性耐水性(%)掺外加剂、掺合料的防水砂浆>0.6≥0.8同普通砂浆同普通砂浆≤3>5010%NaOH溶液浸泡14d无变化——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1.2≥1.5≥8.0≤0.15≤4>50≥80注:耐水性指标是指砂浆浸水168h后材料的粘结强度及抗渗性的保持率。2无机防水堵漏材料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4-2的要求。表A.0.4-2无机防水堵漏材料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缓凝型速凝外观产品外观为均为、无杂质、无结块的粉末凝结时间(min)初凝≥10≤5终凝≤360≤15抗渗压力(7d,MPa)≥1.5≥1.5粘结强度(7d,MPa)≥1.4≥1.2A.0.5灌浆材料应满足下列规定:1水泥基灌浆材料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5-1的要求。表A.0.5-1水泥基灌浆材料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粒径(4.75mm方孔筛筛余,%)≤2.055 泌水率(%)0流动度(mm)初始流动度≥26030min流动度保留值≥230抗压强度(MPa)1d≥22.03d≥40.028d≥70.0竖向膨胀率(%)1d≥0.020对钢筋有无腐蚀作用无2聚氨酯灌浆材料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5-2的要求。表A.0.5-2聚氨酯灌浆材料的物理性能试验项目性能要求WPUOPU密度(g/cm3)≥1.00≥1.05粘度(mPa•s)≤1.0×103凝胶时间(s)≤150--凝固时间(s)--≤800包水性(10倍水)(s)≤300--不挥发物含量(%)≥75≥78发泡率(%)≥350≥10003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5-3及A.0.5-4的要求。表A.0.5-3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物理性能项目浆液性能低粘度型(L型)普通型(N型)外观A、B组分均匀,无分层初始粘度(mPa•s)<30<200可操作时间(min)>30>30表A.0.5-4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固结体的物理性能项目固化物性能Ⅰ型Ⅱ型抗压强度(MPa)≥40≥70抗拉强度(MPa)≥10≥15粘结强度(MPa)干燥基层≥3.0≥4.0潮湿基层≥2.0≥2.5抗渗压力(MPa)≥1.0≥1.24丙烯酸盐灌浆材料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5-5及A.0.5-6的要求。表A.0.5-5丙烯酸盐灌浆材料的物理性能项目浆液性能外观均匀液体,无分层55 初始粘度(mPa•s)<10固含量(%)>10凝胶时间(s)>20且可控毒性低毒表A.0.5-6丙烯酸盐灌浆材料凝胶体的物理性能项目固化物性能溶解性不溶于水固结体无侧限抗压强度(MPa)≥0.1遇水膨胀率(%)≥30A.0.6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A.0.6的要求。表A.0.6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物理性能项目性能要求密度(kg/m3)≥10拉伸粘结强度(kPa)铝板标准条件,7d≥80浸水,7d≥60PVC板标准条件,7d≥80浸水,7d≥60水泥砂浆板标准条件,7d≥60发泡倍数(倍数),≥标示值-1055 附录B现行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材料标准B.0.1现行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材料标准应按表B.0.1的规定选用。表B.0.1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材料标准类别标准名称标准号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2、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3、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4、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5、带自粘层的防水卷材6、沥青防水卷材用基层处理剂GB18242-2008GB18243-2008GB8967-2008GB´´´´-200´GB/T23260-2009JC/T1069-2008高分子防水卷材1、聚氯乙烯防水卷材2、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3、高分子防水卷材胶粘剂GB12952-2003GB18173.1-2006JC863-2000防水涂料1、聚氨酯防水涂料2、喷涂聚脲防水涂料3、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4、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5、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6、建筑表面用有机硅防水剂GB/T19250-2003GB´´´´-200´JC/T408-2005JC/T864-2008JC/T894-2001JC/T902-2002密封材料1、硅酮建筑密封胶2、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二部分止水带)3、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三部分遇水膨胀橡胶)4、建筑防水沥青嵌缝油膏5、聚氨酯建筑密封胶6、聚硫建筑密封胶7、丙烯酸建筑密封胶8、混凝土接缝用密封胶9、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GB/T14686-2003GB18173.2-2000GB18173.3-2002JC207-1996JC/T482-2003JC/T483-2006JC/T484-2006JC/T881-2001JC/T942-2004刚性防水材料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2、无机防水堵漏材料3、砂浆、混凝土防水剂4、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GB18445-2001JC900-2002JC474-2008JC/T984-2005灌浆材料1、水泥基灌浆材料2、混凝土裂缝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3、聚氨酯灌浆材料JC/T986-2005JC/T1041-2007JC/T´´´´-200´发泡填充材料1、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JC936-2004防水材料试验方法1、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2、建筑胶粘剂通用试验方法3、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GB328-2007GB/T12954-1991GB/T13477-200255 4、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5、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GB/T16777-2008GB18244-200055 附录C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材料现场抽样复验项目C.0.1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材料现场抽样复验应符合表C.0.1的规定。表C.0.1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材料现场抽样复验项目序号材料名称现场抽样数量外观质量检验物理性能检验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大于1000卷抽5卷,每500-1000卷抽4卷,100-499卷抽3卷,100卷下列抽2卷,进行规格尺寸和外观质量检验。在外观质量检验合格的卷材中,任取一卷作物理性能检验孔洞、缺边、裂口、边缘不整齐,胎体露白、未浸透,撒布材料粒度,每卷卷材的接头拉力,最大拉力时延伸率,耐热度,低温柔度,不透水性,剥离强度2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同1折痕、杂质、胶块、凹痕,每卷卷材的接头断裂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低温弯折,不透水性,接缝剥离强度3有机防水涂料每10t为一批,不足10t按一批抽样包装完好无损,且标明涂料名称,生产日期、生产厂名,产品有效期固体含量,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柔性,不透水性,耐水性4有机硅防水剂同3同3固含量,表面张力5胎体增强材料每3000m2为一批,不足3000m2按一批抽样均匀、无团状,平整、无皱褶拉力、延伸率6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每1t为一批,不足1t按一批抽样均匀膏状,无结皮、凝胶或不易分散的固体团状拉伸模量,拉伸粘结性,柔性7止水带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检尺寸公差;开裂,缺胶,海绵状,中心孔偏心;气泡,杂质,明疤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8遇水膨胀止水条每月同标记的止水带产量为一批抽检尺寸公差;色泽均匀,柔软有弹性,无明显凹陷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体积膨胀倍率9防水砂浆每10t为一批,不足10t按一批抽样粉体型均匀,无结块;乳液型液料经搅拌后均匀无沉淀,粉料均匀,无结块抗渗压力,粘结强度10无机防水堵漏材料缓凝型每10t为一批,不足10t按一批抽样速凝每5t为一批,不足5t均匀、无杂质、无结块缓凝型:抗折强度,粘结强度,抗渗性速凝55 按一批抽样: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粘结强度、抗渗性1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同3同10潮湿基面粘结强度,抗渗压力12水泥基灌浆材料每20t为一批,不足20t按一批抽样同10粒径,流动度,泌水率,抗压强度13聚氨酯灌浆材料每5t为一批,不足5t按一批抽样包装完好无损,且标明灌浆材料名称,生产日期、生产厂名,产品有效期粘度,固含量,发泡倍率14环氧树脂灌浆材料同13同13粘度,可操作时间,粘结强度55 附录D安全及环境保护D.0.1施工时,操作人员应着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和防护眼镜。D.0.2挥发性材料应密封贮存,妥善保管和处理,不得随意倾倒。D.0.3使用易燃材料时,应严禁烟火。D.0.4施工现场应通风良好。55 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下列: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规程中指定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55 本规程引用标准名录《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GB328-2007《聚氯乙烯防水卷材》GB12952-2003《建筑胶粘剂通用试验方法》GB/T12954-1991《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GB/T13477-2002《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6-2003《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16777-2008《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GB18173.1-2006《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二部分止水带)》GB18173.2-2000《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三部分遇水膨胀橡胶)》GB18173.3-2002《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2008《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3-2008《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GB18244-2000《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2001《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GB18967-2008《聚氨酯防水涂料》GB/T19250-2003《带自粘层的防水卷材》GB/T23260-200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200´《喷涂聚脲防水涂料》GB´´´´-200´《建筑防水沥青嵌缝油膏》JC207-1996《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JC/T408-2005《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2008《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482-200355 《聚硫建筑密封胶》JC/T483-2006《丙烯酸建筑密封胶》JC/T484-2006《高分子防水卷材胶粘剂》JC863-2000《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JC/T864-2008《混凝土接缝用密封胶》JC/T881-200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JC/T894-2001《无机防水堵漏材料》JC900-2002《建筑表面用有机硅防水剂》JC/T902-2002《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JC936-2004《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JC/T942-2004《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984-2005《水泥基灌浆材料》JC/T986-2005《混凝土裂缝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JC/T1041-2007《沥青防水卷材用基层处理剂》JC/T1069-2008《聚氨酯灌浆材料》JC/T´´´´-200´《民用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规程》CJJ/T53《水工建筑物化学灌浆施工规范》DL/T´´´´-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