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50 KB
- 1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T××××—××××××××发布××××-××-××实施××××-××-××发布抽水蓄能电厂无人值班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unattendedoperationofpumpedstoragepowerstation(征求意见稿)××/T××××—××××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ICS备案号:I
××/T××××—××××目次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15监控方式26设备27安全措施8附录A无人值班抽水蓄能电厂机组保护配置表10I
××/T××××—××××前言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0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0〕320号,电力行业部分)计划编制。本标准依据GB/T1.1标准编写制定。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写人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调查分析,总结抽水蓄能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经验,广泛征求了全国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制造和运行单位意见,对内容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电联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I
××/T××××—××××抽水蓄能电厂无人值班技术规范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抽水蓄能电厂无人值班运行基本技术要求。1.2 本标准适用于单机容量150MW及以上的抽水蓄能电厂无人值班功能设计及验收,单机容量小于150MW抽水蓄能电厂无人值班功能设计及验收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7409.3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GB/T9652.1水轮机调速器与油压装置技术条件DL/T556水轮发电机组振动监测装置设置导则DL/T5177水力发电厂继电保护设计导则DL/T5391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抽水蓄能电厂无人值班unattendedoperationofpumpedstoragepowerstation是指抽水蓄能电厂厂房内不需要人员值班,机组工况转换、负荷调整由相应的调度机构或集控中心发令并按程序自动执行;运行人员定期到厂房巡视;当设备发生异常或故障时,相关装置能自动处理并使设备回到安全状态,不需要人员到现场即时干预。3.2 待命值班ON-CALL是指设备正常运行时厂房无人值班,在生产需要或设备异常时,指定的生产运行维护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进行处置作业。3.3 减负荷事故停机quickshutdown是指机组带负荷运行发生故障时,调速器紧急停机电磁阀立即动作使导叶快速关闭,电动发电机在有功功率降低至设定值时从电网解列停机。3.4 甩负荷事故停机emergencyshutdown是指机组带负荷运行发生故障时,电动发电机立即从电网解列停机。4 总则4.1 无人值班抽水蓄能电厂以实现远程监视与控制为原则设计。4.2 无人值班抽水蓄能电厂设备应可靠、安全且启停过程无需人为干预。4.3 无人值班抽水蓄能电厂应有完备、必要的安全措施。4.4 无人值班抽水蓄能电厂在满足设备技术要求的同时应配置少量待命值班人员。11
××/T××××—××××1 监控方式1.1 抽水蓄能电厂无人值班基本监控方式有上级调度机构监控和电厂群集控中心监控两种模式。1.2 上级调度机构监控1.2.1 电厂监控系统可接收调度机构下达的控制和调节指令,实现对机组的工况转换和负荷调整。1.2.2 电厂监控系统应能向上级调度机构提供以下信息:1.2.2.1 机组控制模式和运行工况。1.2.2.2 机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电流、频率等。1.2.2.3 线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电流、频率等。1.2.2.4 升压站开关和刀闸状态。1.2.2.5 保护动作信号。1.2.2.6 上/下库闸门位置、上/下库水位和库容。1.3 电厂群集控中心监控1.3.1 电厂监控系统应能接收集控中心下达的控制和调节指令,实现对机组的工况转换和负荷调整。1.3.2 电厂监控系统应能向集控中心人机界面提供以下信息:1.3.2.1 机组控制模式和运行工况。1.3.2.2 机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电流、频率等。1.3.2.3 线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电流、频率等。1.3.2.4 开关和刀闸状态。1.3.2.5 变压器、电抗器、励磁等电气设备的电压、电流、温度等。1.3.2.6 机组及其辅助系统的非电气量运行参数,如转速(机频)、转向、温度、振动、摆度、压力、液位、流量等。1.3.2.7 机组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信号。1.3.2.8 机组及其辅助系统重要闸门和阀门的位置状态、重要电机运行状态。1.3.2.9 调速器导叶开度信号和导叶开度限制值。1.3.2.10 主、辅机电设备的越限和故障报警信号。1.3.2.11 机组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电压控制、抽水联合控制、水位控制、高低频控制等应用功能的投退信号。1.3.2.12 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和故障信号。1.3.2.13 上/下库闸门位置、上/下库水位和库容。1.4 在调度机构或集控中心无法监控机组时,电厂中央控制室应能实现对机组的监视与控制。2 设备2.1 设备基本性能要求2.1.1 设备应能根据指令或运行参数的变化自动改变运行状态。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相关装置能自动处理并使设备回到安全状态。2.1.2 监控系统上位机故障时,机组应能保持原有状态,现地控制单元独立承担设备的运行控制。2.1.3 机组稳定运行应能自动避开振动区。2.1.4 机组应配置完善、可靠的电气和非电气量保护。2.1.5 主进水阀应具备紧急情况下动水关闭功能。2.2 计算机监控系统11
××/T××××—××××1.1.1 硬件配置1.1.1.1 上位机配置:1.1.1.1.1 监控系统应配置实时数据服务器(冗余配置)。1.1.1.1.2 监控系统应配置操作员工作站(冗余配置)。1.1.1.1.3 监控系统应配置工程师工作站。1.1.1.1.4 监控系统应配置通信工作站(冗余配置)。1.1.1.1.5 监控系统应配置历史数据存储器,宜冗余配置。1.1.1.1.6 监控系统网络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应冗余配置。1.1.1.1.7 监控系统应配置不间断电源(冗余配置)。1.1.1.1.8 监控系统应配置卫星对时装置。1.1.1.2 现地控制单元配置:1.1.1.2.1 机组应设置现地控制单元,其主控制器CPU应冗余配置。1.1.1.2.2 升压站应设置现地控制单元,其主控制器CPU应冗余配置。1.1.1.2.3 厂用电系统应设置现地控制单元,其主控制器CPU应冗余配置。1.1.1.2.4 机组公用设备应设置现地控制单元,其主控制器CPU应冗余配置。1.1.1.2.5 上库和下库设备宜分别设置现地控制单元。1.1.1.2.6 现地控制单元应配置监控显示屏,显示屏应能实现相关设备的现地控制以及状态、报警显示。1.1.2 数据处理1.1.2.1 监控系统的模拟量处理应包括断线检测、数据合理性检查、工程单位变换、越限检查等,并具有模拟量时间变化曲线记录功能。1.1.2.2 开关量输入/输出应进行光电隔离。1.1.2.3 监控系统应具有生产信息顺序记录功能,按顺序记录生产信息的发生时间、信息编码、信息描述等。1.1.2.4 监控系统应具有事故追忆功能。1.1.3 控制与调节1.1.3.1 监控系统应能根据指令实现机组工况转换,转换过程无须人为干预。在机组工况转换过程中,监控系统应能显示顺控流程信息,过程受阻时应有报警功能,并使机组回到安全状态。1.1.3.2 监控系统在机组转速反馈信号全部丢失时应能安全停机。1.1.3.3 监控系统针对开关、刀闸分合操作应有逻辑闭锁功能。1.1.3.4 监控系统应能设置机组发电出力区间,该区间应使机组避开振动区稳定运行。1.1.3.5 监控系统应能实现单台机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调节。1.1.3.6 监控系统应具有自动发电控制(AGC)功能,自动发电控制应能手动投退。1.1.3.7 监控系统应具有自动电压控制(AVC)功能。1.1.3.8 监控系统宜具有抽水联合控制功能。1.1.3.9 监控系统宜具有水库水位控制功能。当下库水位下降到一定值或上库水位上升到一定值时,自动闭锁机组抽水;当下库水位上升到一定值或上库水位下降到一定值时,自动闭锁机组发电。1.1.3.10 机组关键设备如推力高压油顶起装置、主进水阀、制动装置等宜采用程序和硬布线回路并行方式进行控制。1.1.3.11 在监控系统上位机失电或故障时,机组应能保持原有状态,并能实现现地启停监控。1.1.3.12 监控系统控制信号宜采用短脉冲形式,被控子系统宜具备命令自保持功能。11
××/T××××—××××1.1.1 数据通信1.1.1.1 监控系统与上级调度机构或集控中心的数据通信通道应冗余配置。1.1.1.2 监控系统与调速器、励磁装置、静止变频装置等重要控制设备的数据通信宜采用现场总线与硬布线通信相结合的方式。1.1.1.3 通信电缆插头应具有防松动锁定机构。1.1.2 时钟1.1.2.1 监控系统上、下位机时钟信号应由卫星对时装置统一提供。1.1.2.2 卫星对时装置故障时监控系统应能正常工作。1.1.3 自诊断和自恢复1.1.3.1 监控系统应具备软件和硬件在线自诊断功能,异常时自动报警。1.1.3.2 冗余配置的主用设备故障,监控系统应能自动无扰动切换到备用设备运行。1.1.3.3 监控系统上位机宜具备复电自启动功能。1.1.4 人机界面1.1.4.1 监控系统人机界面应能实时显示机组运行状态、控制信息、故障报警信号等。报警站信息栏应置于操作员工作站监控界面顶层。1.1.4.2 监控系统人机界面应能自动闭锁当前时刻禁止操作的指令。1.1.4.3 操作人员设定值超出范围时,监控系统应禁止该值输入并报警。1.1.4.4 监控系统人机界面上各种操作按钮宜具有复归提示功能。1.1.4.5 监控系统应具有语音报警功能。1.1.4.6 在设备发生故障时,监控系统宜向待命值班人员手机自动发报警信息。1.1.4.7 监控系统应能打印参数曲线、棒图、报表等。1.1.4.8 监控系统人机界面应具备操作权限管理功能。1.1.5 电缆与二次接线1.1.5.1 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应分开敷设。1.1.5.2 信号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宜一点接地。1.1.5.3 接入设备的电缆线芯为多股导线的,线芯应套装线鼻子。1.1.5.4 控制设备二次接线应有线标,线标上应注明设备编码和端子号。1.1.5.5 室外引入的电缆接入控制设备应加装防雷浪涌保护元件。1.1.6 电源1.1.6.1 监控系统上位机应配置两组不间断电源(UPS)。1.1.6.2 监控系统冗余配置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应分别由不同的UPS电源供电。1.1.6.3 厂用交流电源系统失电时,UPS电源应能保证监控系统正常运行2小时以上。1.1.6.4 现地控制单元及主要辅助系统控制柜中电源应冗余配置,电源消失应能动作停机。1.1.6.5 传感器等自动化元件宜采用现地控制单元的内部电源供电。1.1.6.6 通信电源应符合DL/T5391的相关技术要求。1.1.7 场地与环境1.1.7.1 计算机室和中控室场地环境应符合GB/T2887的相关规定。1.1.7.2 现地控制设备应与高压及大功率动力设备分开设置。11
××/T××××—××××1.1.1.1 控制盘柜外壳应与地网可靠连接,并与电机、变频器等大功率设备分开接地。1.1.1.2 控制盘柜上方遇有水管通过,控制盘柜宜采取防水措施。处于潮湿区域的自动化元件应采取防水措施。1.1.1.3 控制盘柜应有防尘或空气过滤设施。1.1.1.4 现地控制盘柜内湿度应满足设备的产品环境要求,根据需要设置抽湿机或加热器。1.1.1.5 现地控制盘柜内温度应满足设备的产品环境要求,根据需要设置加热器或采取散热通风措施。1.1.2 安全防护6.2.11.1监控系统与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应设置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或网关。6.2.11.2监控系统与电力调度数据网之间应设置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或网关。6.2.11.3监控系统与外部公共网络之间应物理隔离。1.2 调速器1.2.1 调速器应满足GB/T9652.1的技术要求。1.2.2 调速器主控制器宜冗余配置。1.2.3 调速器控制系统应冗余供电,供电电源消失时应触发机组停机。1.2.4 调速器应具有开度控制、速度控制、功率控制、孤网控制、背靠背启动控制、抽水控制等控制模式,各种控制模式的切换和运行应能自动完成。1.2.5 在机组功率反馈信号丢失时,处于功率控制模式下的调速器宜自动切换到开度控制。1.2.6 调速器应配置至少两路机组转速探测回路,主用回路故障自动切换至备用回路。在所有转速信号丢失时,调速器应能触发机组停机。1.2.7 调速器应在接力器主供油回路上设置紧急停机电磁阀,紧急停机电磁阀由机组跳闸保护信号直接控制。紧急停机电磁阀动作应使导叶快速关闭。1.2.8 调速器导叶控制和反馈信号电插头应具有防松动锁定机构。1.2.9 采用控制环控制的导叶应设置导叶剪断销;单导叶调速器应具有导叶不同步保护。1.2.10 调速器压力油泵应冗余配置。1.2.11 调速器压力油罐应具备自动补气和补油功能。1.2.12 调速器压油装置油压及油位降至保护设定值时应动作停机。1.3 励磁系统1.3.1 励磁系统应符合GB/T7409.3的技术要求。1.3.2 励磁系统应满足机组各种工况转换及运行的控制要求。1.3.3 励磁系统控制单元宜冗余配置,并能无扰动自动切换。1.3.4 励磁系统正常情况下应采用逆变灭磁和其它手段灭磁相结合方式灭磁,在励磁系统和电动发电机故障时应闭锁逆变灭磁。1.3.5 静止励磁系统应有启励装置。1.3.6 励磁系统功率单元应有冷却装置。1.3.7 励磁系统应设有温度、可控硅故障等报警信号。1.3.8 励磁系统应具有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功能并能自动投退。1.4 静止变频器1.4.1 静止变频器应能满足机组抽水调相启动的控制要求。1.4.2 静止变频器故障时,机组抽水调相启动应能通过机组背靠背拖动实现。1.4.3 静止变频器保护动作时应联跳机组。11
××/T××××—××××1.1.1 静止变频器应由两路独立电源供电。1.1.2 采用水冷的静止变频器,其冷却水压力、流量、电导率、温度等异常时应报警;采用风冷的静止变频器,风量异常时应报警。1.2 继电保护与安全稳定控制装置1.2.1 继电保护配置应符合DL/T5177的技术要求。1.2.2 继电保护配置在工况转换时应能实现保护自动闭锁、开放和定值切换。无人值班抽水蓄能电厂机组保护配置见附录A。1.2.3 电厂应装设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安稳装置应包括线路故障联切负荷、低频减载、低压减载等功能。1.3 厂用电系统1.3.1 厂用电正常运行时应有至少3路厂用电电源(保安电源除外)。1.3.2 厂用电电源宜取自本厂机组主变,并有至少一路外来备用电源。1.3.3 厂用电在单段母线失电情况下应能自动切换,且不影响机组运行。1.3.4 应配备厂用电电源全部丢失情况下的保安电源,电源容量应满足以下负荷需要:1.3.4.1 厂内渗漏排水泵、通风设备、事故照明等负荷。1.3.4.2 厂房UPS电源。1.3.4.3 消防水泵、排烟机等消防用电负荷。1.4 直流电源系统1.4.1 直流母线应分段运行,交叉冗余配电。1.4.2 直流电源应配置至少一组蓄电池;当直流电源充电器交流电源消失时,蓄电池应至少能保证控制设备正常工作2小时。1.4.3 蓄电池室应安装排风机。1.4.4 直流电源重要负荷应配置备用充电器,在主用充电器故障时宜能自动投入。1.4.5 直流开关动作跳闸或者熔断器熔断时应报警。1.4.6 直流系统应设置绝缘水平监视装置,当绝缘水平低于设定值时应报警。1.4.7 重要负荷直流电源丢失应报警。1.5 发电机出口开关1.5.1 发电机出口开关原动力降低至保护设定值应报警。1.5.2 发电机出口开关应采用双跳闸线圈,由两路独立电源供电。1.5.3 发电机出口开关应具有防跳装置。1.5.4 发电机出口开关应具有失灵保护功能。1.5.5 发电机出口开关与相关隔离刀闸、接地刀闸之间应有逻辑闭锁功能。1.6 升压站1.6.1 开关、隔离刀闸应具备远方和现地操作功能。1.6.2 开关、隔离刀闸、接地刀闸之间应有逻辑闭锁功能。1.6.3 开关应具有自动重合闸功能。1.6.4 开关应具有防跳装置。1.6.5 开关应具有失灵保护功能。1.6.6 开关原动力降低至保护设定值应报警。11
××/T××××—××××1.1.1 空气组合开关(GIS)室应安装SF6气体浓度自动检测报警装置,并装设强力通风装置,排风口应设置在室内底部。1.2 推力高压油顶起装置1.2.1 推力高压油顶起装置应配置交流和直流注油泵,交流泵主用,直流泵备用。交直流泵切换时间应满足机组运行的要求。1.2.2 交流和直流注油泵宜分别冗余配置,单台油泵工作应满足机组运行要求。1.2.3 机组启动时应先检测直流注油泵,直流注油泵建压异常宜闭锁机组启动流程。1.2.4 推力高压油顶起装置应在机组转速大于零和低于90%时自动投入。1.2.5 推力高压油顶起装置应在推力轴承瓦温上升到一定值时自动投入。1.3 制动装置1.3.1 电动发电机应设置电气制动装置和机械制动装置。1.3.2 正常停机时,电气制动宜在机组转速下降到50%额定值投入。机械制动宜在转速下降到10%额定值以下时投入。电气事故时,应闭锁电气制动投入。1.3.3 电气制动投入时,应先合上电气制动刀闸或开关,再投入励磁。退出时,应先退出励磁,再拉开电气制动刀闸或开关。1.3.4 制动装置应具有防误投功能。1.4 主进水阀1.4.1 主进水阀在最不利情况下和在最大流量下应能动水关闭,其关闭时间应不超过机组在最大飞逸转速下持续运行的允许时间。1.4.2 主进水阀控制回路直流电源应冗余配置。当电源消失时,主进水阀宜自动关闭并触发机组停机。1.4.3 主进水阀采用油压操作的,操作油压降低至保护设定值时应动作停机。1.4.4 主进水阀应设置工作密封和检修密封,密封的投退应与进水阀开关动作相互闭锁。1.5 尾水闸门1.5.1 尾水闸门应能远方关闭。1.5.2 尾水闸门控制和动力电源宜冗余配置。1.5.3 尾水闸门控制系统与主进水阀控制系统应有电气和液压双重闭锁功能。在尾水闸门关闭时,应闭锁主进水阀打开;在主进水阀打开时,应闭锁尾水闸门关闭。1.5.4 尾水闸门宜设置闸门异常下落位置传感器,当尾水闸门非正常下落到该位置时应触发机组停机。1.6 上/下库进出水口闸门和水工建筑1.6.1 上/下库进出水口闸门宜能远方关闭。1.6.2 上/下库水位高或低到一定值应报警。1.6.3 大坝溢洪设施应满足汛期泄洪要求。1.6.4 应建立水工观测自动化系统,包括水库、大坝、引水系统、地下厂房等水工建筑物的水工自动观测。1.7 厂房渗漏排水系统11
××/T××××—××××1.1.1 非自流排水地下厂房应配置两个集水井,集水井通过集水廊道相连且互为备用。1.1.2 集水井应配置足够排水泵,单个集水井运行应能满足厂房的渗漏排水需要。1.1.3 排水泵应根据集水井水位自动启停,水位信号和排水泵状态应送监控系统。1.1.4 自流排水地下厂房应保证自流排水洞畅通。1.2 技术供水系统1.2.1 技术供水系统采用水泵供水时,水泵应冗余配置,主备用泵切换时间应满足机组运行要求。1.2.2 技术供水系统流量和压力应满足机组各种工况运行要求。1.2.3 技术供水系统应设置流量低报警和跳闸信号。1.3 压缩空气系统1.3.1 机组储气罐容积应满足至少两次压水操作用气。1.3.2 空气压缩机应冗余配置,其冗余度可按一台空气压缩机退出运行后剩余空气压缩机仍能满足机组运行用气设置。1.3.3 机组调相运行时,压水供气系统应根据尾水锥管水位自动补气。1.3.4 储气罐应设置安全阀。1.4 振动监测系统1.4.1 机组振动监测系统设置应满足DL/T556的要求。1.4.2 机组振动异常时,监测系统应能根据逻辑组合策略和设定值发报警或动作停机。1.4.3 机组振动监测系统宜将各部位实时振动值送监控系统。1.5 工业电视系统1.5.1 工业电视系统摄像头应装设在重要生产部位,如厂房主要进出通道、计算机室、发电机层、水车室、主变室、高压母线洞、开关站GIS室、集水井或集水廊道、调压井、上下库大坝和闸门区域等。摄像头应具有手动调焦、旋转等功能。1.5.2 工业电视系统应具有录像存储功能。1.6 移动通讯1.6.1 移动通讯信号应有效覆盖整个厂区范围。1.6.2 厂房内的移动通讯设备宜远离重要生产运行设备。2 安全措施2.1 事故停机2.1.1 事故停机应分为甩负荷事故停机和减负荷事故停机。继电保护和机组过速保护宜触发甩负荷事故停机,机械设备故障宜触发减负荷事故停机。2.1.2 机组应配置用于事故停机的独立跳闸回路。跳闸回路动作应能执行事故停机流程。该回路电源应与现地控制单元主控制器电源分开。主控制器故障或电源丢失时,独立跳闸回路应动作停机。2.1.3 集控中心应具备机组远程事故停机功能。2.2 水淹厂房保护2.2.1 地下厂房应设水淹厂房保护,水淹厂房控制回路电源应冗余配置。11
××/T××××—××××1.1.1 水淹厂房保护应设两级,第一级报警,第二级动作,动作结果应触发所有机组停机,并关闭尾水闸门。1.1.2 地下厂房应有防暴雨倒灌造成水淹厂房的措施。1.2 消防1.2.1 厂房和开关站应设火灾自动监测报警系统,该系统应能将区域报警信息送监控系统,并能声光报警。1.2.2 电动发电机应具备火灾监测及自动灭火功能,宜采用气体灭火。1.2.3 计算机室、中控室应装设气体自动灭火装置。1.2.4 厂房油浸式变压器、明敷的高压充油电缆等应装设自动灭火系统,油浸式变压器应设防火隔墙和事故排油槽。1.2.5 电缆孔洞等应封堵严实。1.2.6 地下厂房和升压站设备室、安全通道应装设防火门。1.3 紧急疏散安全措施1.3.1 地下厂房各通道应有明确逃生指示。安全通道应有荧光指示标志。1.3.2 厂房入口及厂房内宜放置呼吸器、防毒面具等安全逃生装备。1.3.3 厂房事故照明应满足紧急疏散和逃生需要。1.3.4 厂房应设语音广播系统。1.4 防误操作闭锁系统1.4.1 带电设备和间隔应安装具有“五防”功能的防误操作闭锁系统。1.4.2 宜建立机组检修隔离及恢复过程的防误操作钥匙闭锁系统。1.5 门禁系统1.5.1 厂房入口和重要设备室应安装门禁系统。1.5.2 门禁系统应按照人员的工作岗位和区域进行分级授权。11
××/T××××—××××附录A无人值班抽水蓄能电厂机组保护配置表序号保护名称说明必备配置建议配置1纵联差动保护电气量保护√2发电机横差保护电气量保护√3失磁保护电气量保护√4过电压保护电气量保护√5过负荷保护电气量保护√6低电压保护电气量保护√7低频保护电气量保护√8高频保护电气量保护√9逆功率保护电气量保护√11定子过电流保护电气量保护√12定子95%接地保护电气量保护√13定子100%接地保护电气量保护√14负序电流保护(发电工况)电气量保护√15负序电流保护(抽水工况)电气量保护√16断路器失灵保护电气量保护√17次同步过电流保护电气量保护√18过激磁保护电气量保护√19转子一点接地保护电气量保护√20发电方向相序保护电气量保护√21抽水方向相序保护电气量保护√22SFC接地保护电气量保护√23低阻抗保护电气量保护√24失步保护电气量保护√25低功率保护电气量保护√26轴电流保护电气量保护√27定子过负荷保护(热保护)电气量保护√28熔断器故障(机组侧)电气量保护√29熔断器故障(主变侧)电气量保护√30溅水功率保护电气量保护√31SFC故障跳闸电气量保护√32背靠背机组故障联跳非电气量保护√33发电机消防动作非电气量保护√34机组振动保护非电气量保护√35发电机定子绕组温度非电气量保护√36发电机定子铁芯温度非电气量保护√37主轴密封温度非电气量保护√38发电机空冷器漏水保护非电气量保护√39发电机过速保护非电气量保护√40轴承油温保护非电气量保护√41轴承瓦温保护非电气量保护√11
××/T××××—××××42轴承油位保护非电气量保护√43发电机风温保护非电气量保护√44技术供水流量低非电气量保护√45主轴密封润滑水中断非电气量保护√46轴承冷却油泵流量低非电气量保护√47水轮机顶盖水位过高非电气量保护√48导叶剪断销剪断或导叶不同步保护非电气量保护√49推力注油泵过滤器阻塞非电气量保护√50尾水闸门异常下落非电气量保护√51发电机冷却风扇故障非电气量保护√52调速器油压低非电气量保护√53调速器压力油罐油位低非电气量保护√54球阀油压低非电气量保护√55控制单元电源丢失非电气量保护√56机组顺控流程受阻非电气量保护√57水淹厂房保护非电气量保护√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20千伏变电站保护蓄电池技术规范
-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220千伏变电站220v直流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 220千伏变电站主变保护技术规范
- 500千伏变电站断路器保护技术规范
- 500千伏变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 110千伏变电站直流电源技术规范
- 500kv变电站主变压器保护技术规范
- db11z xxxx-2011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 商用车电池更换设备
- 南方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技术规范(送审稿)
- 吹灰器技术规范书
-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 GB 50734-2012 冶金工业建设钻探技术规范
- GB 50800-2012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技术规范
- gb∕t 26973-2011 空气源热泵辅助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储水箱容积大于0.6m3)技术规范
- GB 50345-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附条文w
- GB 50781-2012 电子工厂化学品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GB 28742-2012 污水处理设备安全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