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4页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六大特点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六大特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任重道远、意义重大,如何保证质量并使其日臻完善?通过十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逐步总结和明晰了一个重要共识:“六大特色”可以作为这项工作的衡量标准和追求目标,即法制化、专业化、精准化、人性化、电子化和高效化。法制化根据“职能法定”原则,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是财政部门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开展的行政执法工作。根据“依法行政”原则,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全程都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要通过具体制度加以明确规范和具体展现,既具必要性也具操作性。专业化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容量大、专业性强。所有行政与企事业单位原则上都应纳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范畴。因此,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专业化原则不仅体现在各类行政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专业上,还体现在各类单位的业务特点和经营特色上。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专业化要求检查主体从两大方面具体加以体现:一是在会计、财务、审计领域,要具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水准;二是对被检查对象不同业务类型和经营方式的了解和把握,要具备专业化水准。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一直坚持从上述两方面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专业化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队伍。精准化精准化的内涵是精细化和标准化。精准化理念最早发轫于制造业的管理领域,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管理特别是行政管理工作中。通过多年实践,我们体会到:要使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与时俱进,不断上水平、上台阶,就必须认真践行“精准化”工作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好上加好、精益求精”的动态管理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项检查工作中,我们把进点会议细化为“三项要求、六项议程、十项要点”。其中明确要求检查者和被检查者要“微笑交流”,检查者对被检查者要“鼓掌欢迎”,并对如何微笑、如何鼓掌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以体现平等、尊重、服务的和谐理念。人性化人性化是“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在监督检查工作中的具体展现。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涉及社会管理、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深入领域之多、影响范围之广是许多专业行政执法部门的业务工作不能比拟的,“人性化”的要求十分重要。 在工作实践中,对每个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的流程设计、制度安排,我们都要求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作为首要衡量标准,以“投入最小、产出最大”为管理愿景,以通过检查提高被检查者的综合素质和创利能力为目的,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理直气壮地保护被检查对象的合法权益。这使得“冷冰冰”的检查工作饱含人情味,令被检查者从内心深处对检查表示欢迎。电子化电子化的内涵是充分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服务于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以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例如,充分利用财政部“金财工程”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报备系统”平台,从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两大方面,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水平和工作效率。充分利用财政部统一开发的检查软件,自上而下、由点到面、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实现资源共享、效益最优。高效化高效化是衡量和评估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行政执法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高效”不单是经济体层面的“利润最大化”,还包含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大指标体系。 多年来,我们在检查实践中,始终强调要在制度设计和工作实务两大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地注重和追求“高效化”的目标,把财政部倡导和力推的“绩效管理”理念和要求具体融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全程。例如,我们在探索注册会计师行业检查方法的实践中,将由财政监督部门一家操作的方式,逐步转变为由财政监督部门牵头,行业自律组织、财政会计管理部门以及省市相关单位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检查”工作组织方式。这实现了监督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和行业自律组织监督成本,也大大节约了被检查对象的应检成本,直接提高了检查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举既得到了财政部和中注协的肯定,也受到各有关单位和广大被检查对象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