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7.00 KB
- 41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 编制概述 1.1 编制说明。在接到设计图纸后,我项目部及时组织有关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对招标文件、施工设计文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阅读和讨论,并根据工程地段地质及水文条件、现场状况、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工期要求及结合我单位拥有的技术实力、设备装备及长期施工积累的丰富的管理和施工经验,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施工指导性计划文件,以科学的管理,达到工程质量创优、安全无事故、如期交工的目的。1.2 编制依据1.2.1 重庆酉阳钟多至牡丹坪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第A1合同段合同文件(二OO四年十月)及招标、投标文件;1.2.2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酉阳钟多至牡丹坪公路改建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合同段)”(二OO四年六月);1.2.3 国家及交通部等现行公路施工技术规范、验收评定标准,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2.4 工程现场调查、咨询的有关资料和本标段工程复测成果;1.2.5 本公司现有的技术能力、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的配备水平;1.2.6 其他相关文件及要求。 2 工程情况2.1 概述2.1.1 工程名称 重庆酉阳钟多至牡丹坪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第A1合同段2.1.2 工程范围 起止桩号K0+000~K4+564,全长4.612km(断链增长47.895m)2.1.3 主要工程量 隧道1道(斑竹园隧道,单洞,起止桩号K3+020~K3+320,长度300m),桥梁1座(胡家沟大桥,空腹式石拱桥,中心桩号K3+604,1-50m,桥长78m),路基土石方41.4万m3,防护工程圬工6.4万m3,涵洞245.5m/15道及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等。2.1.4 合同总价 2732万元2.1.5 合同工期 12个月2.1.6 业 主 重庆高等级公路投资有限公司
2.1.7 设计单位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2.1.8 监理单位 重庆市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1.9 质监单位 重庆市公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1.10 施工单位 贵州黔航交通工程有限公司2.2 工程地理位置。本标段位于酉阳县钟多镇境内,路线起于酉阳县城北东的桃源小学,基本沿原酉(阳)兴(隆)路至镇北东的斑竹园村,在村西与老路分离,新线绕过村北山头至村东,经由隧道穿过村南山头至山南王家坪、胡家沟,线路在经过坡度上升后绕回至斑竹园村南山头原老路,之后向兴隆方向延伸。2.3 地形、地貌。本路段位于大娄山脉北东侧与武陵山山脉北西缘之间,区内受地表水的强烈侵蚀与剥蚀,形成碳酸盐岩地区常见的中低山溶丘洼地貌。山脊山包浑圆,山岭连绵,山峦迭峰,于局部岩性软硬差异较大的地方有峭壁形成。2.4 工程地质条件2.4.1 总体。酉阳钟多至牡丹坪二级公路改建工程路线走向呈北北东25°,于毛坝向斜南东翼与桐麻岭背斜北西翼间穿梭。其中项目起点至木叶段,路线一直在毛坝向斜的核部敷设,并与向斜之轴线平行。2.4.2 本段地质。根据影响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岩性,本标段基本属于深山峡谷工程地质亚区(K0+000~K4+100)。以寒武系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地势陡峭,山势崎岖,地形高差起伏大,相对高差达500余米,岩溶较发育。区段内无对公路建设具有威胁性的病害。2.4.3 主要不良地质。本段主要不良地质有软土层及溶洞。2.4.3.1 软土层。路线在K2+500~K3+000经过稻田区。稻田区地势较低,常年积水,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软土层。软土多为深灰色、灰色、灰黄色低液限粘土,含水量大于40%,液性指数0.5~1.2%,压缩系数为0.5~1.0,软塑,具中等压缩性,个别具高压缩性。2.4.3.2 溶洞。现仅在K1+400左侧斜坡上有一溶洞。平洞,与路线直交,洞口宽2.2m,高3.2m,延伸15m,顶板较完整,洞内无水。2.4.4 工程地质综合评价。项目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区域总体工程地质较稳定。首先基岩在沿线的广泛出露,坚硬的石质决定了边坡的稳定性;同时,页岩、泥岩区段及夹层出露的路段边坡稳定性较差,时有风化碎落坡积形成,但一般规模较小。由于碳酸盐岩岩层面常见泥质充填,同时有泥岩与页岩互层,边坡开挖时需慎重,切实做好防护工程。2.5 构造与地震。项目区位于大娄山山脉北东侧与武陵山山脉北西缘之间,属扬子地台的一部分,为相对较稳定的构造体系单元,区内以褶皱构造为主,无大断裂带,局部有小型断层发育,对板块整体无控制性影响。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地震局2001年版),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VI度。2.6 气象、水文条件。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潮湿,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雾多少雪,年日照时间1131小时左右,无霜期长,具有一定的垂直气候分布特征。区内年平均气温8.1~17.1℃;极端最低气温低达-8.4℃。年平均降水量1150~1550mm。本路线区段所处山脊成为乌江水系与沅江水系之分水岭。2.7 水文地质。项目区以毛坝向斜为分水岭,将区域分为东西两个水系,岭东为沅江水系,岭西为乌江水系。由于区内碳酸盐岩地层广为分布,各种形态的岩溶较为发育,从而使项目区形成了地表、地下水相互依存、相互补给、频繁转换的地表地下水循环格局。 区内还有较丰富的基岩裂隙水与松散堆积物中的孔隙水两种形式的地下水。裂隙水的持续活动,对路基边坡,尤其是一些较为破碎的上边坡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危害作用。路线附近松散堆积层不多且厚度较小,其中的孔隙水的影响力也相应较小,对项目区影响不大。2.7 交通。本工程属旧路改建,新线路基本沿原酉(阳)兴(隆)公路延伸,且在县城附近,初期交通较方便。但因新线与老路时而重叠、时而交错、时而分离,工程全面铺开后,交通将受严重影响,特别是保证交通畅通将成为突出的问题。2.8 供电。在合同段沿线有电力网线通过,用电集中点(隧道及桥梁施工地段)可利用当地高压线搭设临时输变电设施以满足施工用电,分散构筑物施工用电则采用小型发电机发电。2.9 地材。施工沿线有质好量丰石灰岩可加工成工程所需的条石、块石、片石或机轧碎石、机轧砂。工程所需机轧砂、石料需要自行加工。另外,水泥采用本地水泥厂生产的水泥。2.10 工程用水。路线大部分位于分水岭或岩溶发育区,仅在路线起点有流量较大的河水可供生活和工程用水,其他路段工程用水较缺乏,运距较远。2.11 工程数量及技术标准2.11.1 合同工程数量。合同工程数量见表2.11.1。 合同主要项目工程数量表 表2.11.1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路基 ①土石方开挖m3413946 ② 土石混填m395233 2边沟、排水沟m338137.5号浆砌片石3挡土墙、护肩及护面墙 ① 7.5号浆砌片石m334335 ②10号浆砌片石m318117
③ C20片石混凝土m37800 4桥梁——胡家沟大桥m/处78/11-50m,空腹式石拱桥5涵洞m/处245.5/15 ①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m/处69.8/6 ②石拱涵m/处175.7/9 6隧道——斑竹园隧道m/处300/1 7路面 底基层m229385级配碎石 2.11.2 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11.2。主要技术指标 表2.11.2指 标 名 称单位数值备注公路等级级二级公路山岭重丘区路线长度km4.612含断链1处计算行车速度km/h40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00 平曲线最小半径m60 最大纵坡%7 最小坡长m120 竖曲线最小长度m35 路基宽度m8.5 路面宽度m7.0 桥隧宽度m与路基同宽 路面类型 沥青混凝土 设计荷载 汽-20,挂-100 路基、小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1/50 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 1/100 2.12 工程难点、重点2.12.1 工程难点。本路段起点在县城附近的桃花源小学,至K0+300处为居住区,线路两侧民居较为密集,拆迁难度较大,且对施工安全、环保、文明施工要求高;K0+320至线路终点,沟谷纵横、地面跌宕起伏,老路与新线或重叠或交错或分离,施工道路布设、材料运输、施工车辆运行困难,保障酉(阳)兴(隆)路交通的畅通成为突出的问题;除起点处有河沟外,其他路段水源难寻,施工用水的解决成为难题;路基土石方开挖与填筑方量相差极大、各段分布的不平衡,造成路基土石方调配的困难。2.12.2
工程重点。在K3+020~K3+320为斑竹园隧道,该项目为本合同段的控制性项目,对本合同段能否如期完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K2+000~K3+000,有路基土石方近19万立方米占整个合同段土石方数量近一半,有涵洞5座占整个合同段的三分之一,防护工程圬工近2万立方占整个合同段的三分之一多,该段的工程量较大、项目较多较杂,该段的重要程度仅次于隧道,需安排较多施工队和施工人员。 3 施工总体技术方案3.1 总体方案。针对本标段项目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及工期要求,结合安全、质量目标及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按照"以隧道为核心,以路基土石方工程及挡土墙工程为重点"的原则,以机械化施工为主,人力施工为辅,组织精干的专业化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将整个合同段划分为四段,斑竹园隧道先行施工,然后在两翼全面展开,而将预计拆迁有较大难度且工程量较少的K0+000~K1+000段放在最后,作为整个工程的收尾。3.2 路基及其防护排水工程3.2.1 路基。先开工K3+643~终点段,采用全机械化作业,路堑开挖视地形及运输条件,优先选择适宜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的预留光爆层的一次性全断面开挖方法施工,对于受结构物及开挖断面影响的则选择纵向水平分层或横行台阶法施工。路基填筑按照"三阶段八流程"的要求组织机械施工。路基防护等工程紧跟路基开挖、填筑进行,挡土墙采取分段路槽开挖,并随砌筑逐步填筑。3.2.2 路面工程。本合同段仅施工路面结构的级配碎石底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采用沿路拌和摊铺、压实、养护施工的方法。3.3 隧道工程。本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即以系统锚杆、钢筋网、格栅钢架、喷射混凝土组成初期支护与二次模筑混凝土相结合的复合式衬砌类型。隧道开挖、出碴、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砼顺序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二次衬砌完成后由内向外逆向施工,最后施作洞内装饰。3.4 桥梁工程。本合同段仅有桥梁一座即胡家沟大桥,空腹式石拱桥,1孔,孔径50m。桥梁上部结构采用拱盔支架施工。 4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法4.1 路基土石方工程4.1.1 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主要为新建工程,路基以沿山坡边沿及谷口挖填为主。全段土石方开挖413946m3,利用土石混填95233m3,弃方数量318713m3。4.1.2 施工方案
4.1.2.1 区段划分。根据路基土石方沿线分布情况,将路基施工划分为起点K0+000~K2+140、K2+140~K3+020(隧道进口)、K3+320(隧道出口)~终点K4+564三个作业区段。4.1.2.2 土石方调配。土石方按照区段内移挖作填原则,就近调配,余方按业主提供的弃碴场进行弃堆,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护。路基土石方挖填总体平衡数量见表4.1.2.2。 路基土石方挖填总体平衡数量表 表4.1.2.2施工分段挖方(m3)填方(m3)弃方(m3)弃土场 K0+000~K2+1401262444591080334K1+340 K2+260K2+140~K3+02015744322222135221K2+980K3+320~K4+56413025927101103158K3+900合 计413946952333187134处4.1.2.3 本合同段设计上分别在K1+350(占用农田14.5亩,弃方数量30000m3)、K2+980左侧(占用农田22.5亩,弃方数量100000m3)、K3+380左侧(占用农田13.4亩,弃方数量30000m3)和K4+200左侧(占用农田20.5亩,弃方数量40000m3)等位置设置4个弃土场,共占用农田70.5亩、弃方数量200000m3。根据整个合同段路基土石方挖方与填方的平衡调配,弃方数量318713m3,需要增加弃土场面积。现按照少占农田、就近弃土、够用的原则,结合沿线实地情况,我项目部将向业主请示,提出弃土场作如下调整:保留K1+350弃土场,增设K2+260弃土场(山坡,部分菜地,50亩),K2+980弃土场占地面积缩小至15亩,取消K3+380弃土场,将K4+200弃土场调至K3+390(山坡,部分菜地,50亩),共设弃土场4处,占地面积129.5亩、弃土数量318713m3。4.1.2.4 路堑开挖。路堑开挖主要为石方,采用常规钻孔爆破法即小型或松动爆破法施工,以控制爆破安全,确保附近建筑物及人身安全。并预留边坡保护层,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以控制边坡及公路沿线景观。4.1.2.5 路基填筑。本合同段路基填筑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被自然划分为15个小区段,只能单头逐段进行,并严格按"三阶段八程序"进行机械化施工。4.1.2.6 路基边坡。针对填方段和挖方段,采用不同的边坡设计。1 填方段。填方路基段,边坡按1:1.5设计,当边坡高度大于8m时,在8m处设置1.5米宽的平台,下部边坡仍按1:1.5设计。2 挖方段。依据挖方路基边坡的岩土类别、岩石的风化程度、边坡高度,并参照该地区公路挖方边坡坡率及边坡形式,路基边坡采用采用了不同的边坡率。
A 石灰岩、泥灰岩。弱~微风化,节理裂隙不发育,边坡坡率采用1:0.3;当边坡高度大于8m时,采用分级刷坡的方式,每8m为一级,并设1m宽的边坡平台,各级边坡的坡率均采用0.3。B 泥页岩、粉砂岩、泥灰岩。根据其风化程度,边坡坡率分别采用1:0.5~1:0.75;当边坡高度大于8m时,采用分级刷坡,每8m分一级,并设1.0~1.5m宽的边坡平台,各级边坡的坡率由下至上分别采用1:0.5~1:0.75。3 挖方边坡坡率详见表4.1.2.6。 挖方边坡坡率表 表4.1.2.6起止桩号长度边坡岩性描述节理裂隙风化程度坡率K0+037~K0+07538粘土(未见基岩出露) 1:0.5K0+075~K2+0401965石灰岩不发育弱风化1:0.3K2+040~K4+1652125泥页岩、粉砂岩、泥灰岩、粘土发育强风化1:0.5~0.75K4+165~K4+456291石灰岩不发育弱风化1:0.3K4+456~终点108泥页岩、粉砂岩、泥灰岩发育全~强风化1:0.5~0.754.1.2.7 路基填料及路基压实1 本路段地处山岭重丘区,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路基高填深挖交替频繁,路基填料主要采用挖方废弃的土石混合填料和隧道洞碴。全线大部分路段可就近利用挖余土方、开山石碴、隧道洞碴作为路基填料。在填筑过程中,松铺厚度不大于50cm,填料最大粒径不超过压实层厚度的2/3。为了提高路床的平整度,使其均匀受力并利于与路面底基层连续,在路床顶部至路床80cm范围内采用符合要求的土填筑,即路床顶面以下80cm范围内填料粒径不得大于10cm,路床80cm以下容许最大粒径为15cm。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填料必须选用碎石、石屑、碎石土等粗粒料填筑。稻田和洼地软土段路基在清除表层淤泥或淤泥质土后,采用开山石碴、碎石、石屑等进行换填或砌筑填石路基。填料要求见表4.1.2.7.1。 填料要求一览表 表4.1.2.7.1类型填料要求一般路段挖方、土料场开采的土石混合料稻田和洼地软土段底部为开山石碴、片石,上部为石屑、碎石土等粗粒土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后碎石、石屑、碎石土等粗粒料2
对于填石路基或土石混合料中巨粒料土含量大于70%时,其压实度应采用填石路基的压实标准,其压实应以紧密程度作为标准,以通过12t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不允许有坑、槽、低洼及凸出石块。当路基表面无轮迹、无浮石、无坑洼、无大块孤石,路基边角部分碾压充分时,认为已密实。用此标准时,一定要保证填料的粒径在要求的范围内,为保证路基具有理想的紧密程度,填石材料要有良好的级配,对开山石碴用碎石机轧制成未筛分碎石并分层填筑碾压:当土石混填中巨粒土含量小于70%时,其压实度应符合表4.1.2.7.2中所规定的压实标准。路基的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中规定的压实标准及填料最小强度,详见表4.1.2.7.2。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要求 表4.1.2.7.2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重型击实)(%)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5610下路床30~80≥95410上路堤80~150≥93315下路堤150以下≥902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56104.1.3 施工方法4.1.3.1 路基土石方开挖。1 土方开挖。本段土方量很小,且基本处于岩石的风化剥蚀的洞隙中,无法单独施工,只能与石方同时进行。2 石方开挖。石方开挖采用钻孔爆破法进行施工,考虑到各小区段情况不同,分别对待,对无建筑结构物等影响区段,采用预留边坡保护层的深孔爆破一次到设计高程,边坡保护层采用按纵向水平分层台阶光面爆破施工方法,台阶高度控制在3m以内。4.1.3.2 钻孔爆破法。1 钻孔机械(见施工机械配备表)。2 爆破材料的选择。本段爆破工程采用Φ32mm和Φ25mm的岩石硝铵炸药或乳化炸药进行爆破,毫秒导爆管雷管和导爆索传爆,导火索和火雷管引爆。3 爆破设计。A 深孔一次性爆破开挖,采用风动潜孔钻孔眼梅花形布孔方式。爆破参数按下公式计算:最小抵抗线:w=(30~35)d d为炮孔直径排 距: b=w间 距: a=1.25w炮眼深度:L=h+H h为超钻深,取8~12cm
装药量q=(0.3~0.5)kg/m3×(爆落岩石实体积)B 松动爆破、水平台阶法施工,采用风动凿岩机(YT-28型)钻眼,孔深控制在3m以内。台阶内亦采用梅花形布孔方式、爆破参数按深孔一次性爆破方法公式计算如下:最小抵抗线:W=(30~35)d d为40mm W取1.2m排 距: b=w 取1.2m间 距: a=1.25w 取1.5m炮眼深度: L=3m装药量: q=0.2kg/m3×(爆落岩石实体积)C 光面爆破。水平台阶按设计边坡比例一字形布孔,采用YT-24型风动凿岩机钻孔,孔深控制在3m以内,并参照岩层岩理为水平公界线,爆破参数为:最小抵抗线:W=0.5~0.6m 孔间距:a=0.3~0.5m装药量0.1kg/m×(孔深)(不含导爆索折合的炸药量)另在水平分层台阶法松动爆破施工中,采取预裂光爆法进行光面爆破作业。D 装药结构。爆破眼均采用连续装药结构,光爆眼采用小直径(Φ25mm)间隔装药结构。4 施工工艺流程。石方开挖尽可能实施交叉平行作业方式,以提高机械使用率,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加快施工进度。施工工艺见附图附表“施工工艺流程框图”。5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A 钻孔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放出的开挖轮廓线及爆破设计进行布孔,孔位、方向、角度均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现场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B 装药必须由专职爆破工进行,严格按设计的炸药品种、规格、数量及结构进行装药,不得欠装、超装,更不得误装而影响爆破效果及爆破安全。炮孔封堵必须严密,封堵材料用粘土,在对建筑物等有威胁地段孔口还必须加盖柴草或草袋以防飞石。装药时实行一人主装,一人协助,一人监督的三人联锁制度。C 爆破网路布置应严格按设计进行,毫秒雷管的布置,连接管及引爆管的制作均必须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实行"三人联锁"的保证措施。
D 从开始装药,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即安排设置安全警戒,防止非作业人员进场。网路连接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检查警戒区内人员撤离情况,警戒人员是否就位,确认爆破安全威胁区域人畜、车辆已撤出,区域临时封闭工作无误后方可下达引爆指令。E 引爆后的安全检查必须在起爆15分钟以后进行,安全检查无误后,方可撤除警戒。4.1.3.3 路基填筑1 地面处理。在路堤填筑前,首先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基底处理,拆除结构物,铲除树根、草皮。对于填土路堤,当地面横坡不陡于1:10时可直接填筑路堤;当地面横坡在1:10~1:5之间时将原地面表土翻松,再进行填筑;当地面横坡陡于1:5之间时,将原地面挖成不小于1m宽度的台阶,台阶顶面做成2%~4%的内倾斜坡,再填筑路堤。但砂土上则可不挖台阶,只将原地表翻松压实。路槽底面以下填筑高度小于80cm的路段,在挖除表土后再翻挖30-40cm,整平碾压,其压实度达到95%。路堤基清理后,应认真做好压实工作。 若遇有软弱地基,应按照设计进行挖除淤泥或换填处理,挖土方时要达到监理工程师的要求,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回填料进行回填。施工工艺见附图“原地面清理及填前压实实施工工艺框图”。2 各种土质的填筑。 A 路堤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对高填路堤每侧加宽50cm,必保证路堤边缘有足够压实度。 B 当用几种不同性质的土填筑路堤时,采用分层填筑,同种材料的填筑层总厚度不宜小于50cm,每层顶面整平并做成路拱。 C 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下层时,其顶作成4%的双向排水横坡;用于填筑路基上层时,不能覆盖在透水性较大的下层填土的边坡上。透水性较好的土填筑于路基底部和顶部。 D 填石路堤的材料强度不小于15Mpa,其尺寸满足每一水平层摊铺的松方厚度不超过45cm,尽量做到摆平放稳,靠紧密实,所有填石孔隙用小石块或石碴、砂砾填满铺平,并用40T振动式压路机碾平。在路基顶面以下80cm的深度范围内,填筑砂性土或砾石土,并分层压实,填料最大料径不大于10cm。当石料填于结构物之上时,在结构物上填以至少60cm的土层或其合格的材料,并在填石之前压实。构筑的填石边坡选用良好的细级配材料填塞。填石路堤的各层压实均采用重型或振动压路机分层进行。 E 土石混合填料填筑路堤时,当石块含量大于70%时,石块应分散开,且先铺大块石料并大面向下,放置平稳,其空隙填以小块石料、土和石碴;当石块含量小于70%时,将石块和土混合均匀。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并严格整平压实,石块最大料径不大于12cm。 F 每层压实完成后及时作质量检测,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进行上一层施工,因故中途停工,须将填层整平并碾压密实,边坡亦整理拍实,路堤表层不得积水。复工时,路堤表层含水量在接近碾压最佳含水量时方可继续填筑。
G 填土层在压实前先整平,并作成2%~4%的横坡,碾压时,前后两次轮迹须重叠20~30cm,并应特别注意均匀。压实应使该层整个深度内压实度均匀,其压实后的压实度不得小于规定值。 H 边沟两侧的填筑应选用渗水性材料,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台背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填土应对称均匀进行,分层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cm,对无法采用压路机压实的,应使用机夯、夯锤子以夯实,其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I 路基基本完工后,应对其外型进行修整。使其表面平整均匀、连线直顺、曲线圆滑、边坡平整稳定、边沟排水顺畅。4.1.3.4 结构物处的回填(即"三背"回填)。1 桥梁、涵洞及锥坡等结构物处的回填,既要保证结构不能受到回填作业而造成损害,又要保证其回填达到密实度要求,由于填筑作业面积狭小,回填压实作业时应选择适当的填筑材料和压实机具,精心组织施工,加强过程控制和取样检测,确保结构物处的回填达到设计及规范的要求。2 结构物施工达到规范规定允许进行回填的强度后,应尽快进行回填作业,一方面有利于结构物避免水的浸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回填体有较长时间段的沉降稳定期。3 结构物回填作业前,应将结构范围地表的建筑垃圾、有机物及植物全部清理出作业面。4 桥台、涵洞等挖基时开挖线较陡,回填前将原开挖线挖成台阶,使其作业面有足够的宽度,以便填筑和压实时机具操作。5 结构物最开始的几层回填,由于填筑作业面狭窄,采用小型机械冲土夯实,填筑时应由最低处分层压实,逐级向上填筑,工作面变宽后即可改用大型压实机械按一般填土压实进行,压路机到达不到的地方,配合冲击夯夯实。6 结构物处回填材料应用砂性土或渗水性材料,如图纸有特殊规定的应按设计办理,含有淤泥、杂草、腐殖物的土及高含水量的土不得使用,填料的最大料径不得超过50mm,塑性指数应小于12,填土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压实。7 用渗水性材料作为填料,其压实度不小于JTJ051-93重型压实标准确定的最大干容重或固体体积率的95%,填料应均衡、对称地分层填筑和压实,每层压实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cm。8 桥台背回填土与锥坡回填同时进行,并一次填足所需宽度,挡墙墙址部分的基坑应及时回填压实,并做成向外倾斜的横坡,回填结束后应及时封闭。9 结构物回填部分与路基填挖交接处其坡比陡于1:5时,挖方路基应采用超挖回填措施,在交界处最小超挖厚度不小于60cm。10 结构物处回填采用增加自检压实度频率的检测方法,确保压实质量达到要求。11 在回填压实施工中,应保持结构物完好无损。
4.1.3.5 特殊路基1 本路段主要存在的特殊路基有水稻田路基的软土和岩溶路基。2 软土路基。本路段的局部地段,下伏石灰岩顶部发育有Q4d1+e1的深灰色、灰色、灰黄色低液限粘土,含水量大于40%,液性指数0.5~1.2%,压缩系数为0.5~1.0,软塑,具中等压缩性,个别具高压缩性。根据沿线地质调查及钻探资料分析,该层软粘土主要分布于水稻田地基中,且其厚度不超过3m。路基在经过这些地段时都是采用路堤的形式。对地势较低,地表长期积水的路段,本次设计以填石路基通过,施工时须清除表层软塑状淤泥或淤泥质土,然后采用开山石碴填筑路堤。路堤外部采用不易风化的片块石码砌(顶部0.5m为7.5号浆砌片石)。对地势较高,仅在雨季积水的稻田软土路段,则采用开山石碴或片碎石对基底进行换填,换填厚度和宽度见“清淤换填工程数量表”。清淤换填工程数量表 表4.1.3.4.2序号桩号长度(m)主要尺寸及说明处理措施1K2+508~K2+52012水田,淤泥质土厚0.4m,换填宽度6~8m开山石碴换填2K2+780~K2+990210水田,淤泥质土厚0.3m,换填宽度5~12m开山石碴换填3K3+360~K3+40090水田,淤泥质土厚0.3m,换填宽度3~12m开山石碴换填3 岩溶路基。本路线所处地区属扬子地台川东褶皱带,区内主要地层为奥陶系厚层状石灰岩,在流水的长期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下,形成了较为发育的岩溶地貌,其表现形态主要为岩溶漏斗、岩溶竖井及落水洞。路线跨越这些岩溶地貌时,主要采用片块石和片石混凝土填实的方式进行处理。现仅在K1+400左侧斜坡上有一溶洞。平洞,与路线直交,洞口宽2.2m,高3.2m,延伸15m,顶板较完整,洞内无水。设计要求将顶板破碎后填实。在洞口2~3m段填片石处理。由于该地区地形复杂,岩溶发育,地表灌木丛生,施工时可能还有岩溶漏斗、岩溶竖井及落水洞被发现。本设计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溶洞回填支补未作计量,施工时必须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证施工及后期运营安全。工程数量按实际发生量申报监理工程师审批。4.1.3.6 施工工艺见附图“路基填方施工工艺流程框图”、“填土石压实施工工艺框图”、“路基土石方填筑施工网络图”。4.2 路基排水工程4.2.1 路基排水工程的设置。4.2.1.1
设置原则。鉴于沿线土地资源珍贵、排灌体系较为完整,在路基综合排水系统的设计方面,从保证路基稳定和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尽量减少对沿线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的特殊要求,对路基路面综合排水进行了系统设计,通过设置路侧排水沟、急流槽、线外工程等连通排水沟,尽量避免污水直接排入农田、生活水源而造成对当地水资源的污染和危害,确保沿线的排水、灌溉体系的正常运作。4.2.1.2 路基排水。本合同仅施工路面底基层,所以不考虑路面排水。1 边沟。所有挖方及填高小于边沟深度的路段均设置边沟。边沟采用0.5m×0.4m的矩形横断面,沟身均采用M7.5号浆砌片石加固,厚度为30cm。2 当路线经过农田等地段时,填方坡脚下设纵向排水沟。排水沟采用0.5m×0.4m的梯形横断面,沟身不加固。3 路线经过村镇时采用盖板方沟的形式,盖板方沟采用0.5m×0.4m的矩形横断面,沟身均采用M7.5号浆砌片石加固,厚度为30cm,盖板采用20号钢筋混凝土。4 在边沟、截水沟及纵向排水沟出口,设置将水引离路基并送入河沟的排水沟,排水沟采用0.5m×0.5m的梯形横断面,沟身采用M7.5号浆砌块片石加固,厚度为30cm。4.2.1.3 坡面排水。当路堑边坡坡顶上侧汇入路界的地表暴雨径流较大时,为防止水流对坡面的冲刷,在路堑边坡5m以外设截水沟,截水沟采用0.5m×0.5m矩形断面,并用7.5号浆砌片石加固,拦截的水流通过排水槽排至天然沟渠内。4.2.1.2 本标段路基排水在具体施工中采用小型灵活的砼拌合设备,并与路基施工相适应。4.2.2 施工方法4.2.2.1 在路基施工的同时,应及时做好排水,尤其在雨季到来之前,工地沿线排水顺畅,以防雨水冲刷路基和结构物。桥面排水施工时注意对桥孔泄水管排水的处理,通过锌铁皮管引至桥墩处。排水系统施工采用见缝插针、灵活多变的原则,确保以最短的工期完成。4.2.2.2 对填方路基,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设置边沟、排水沟或排水盲沟,位于水田地的路基,若未对地基采取其它处理措施,在施工前,先挖深沟,排除积水,沟下游应有的出路,将表面淤泥、杂物清除疏干后、以砂卵石(或片石)回填形成盲沟,然后填筑路基,并且根据软弱土层厚度和排水条件合理选择盲沟类型。4.2.2.3 边沟的排水应引入涵洞或路基以外的沟谷,边沟和涵洞接合处应与涵洞洞口建筑配合,以使边沟水流顺畅引入涵洞。截水沟的平纵转角处应设置半径不小于5m的圆曲线。截水沟应选择适当出水口,将水引入桥涵和沟谷中或导入排水沟中。沟长度不宜超过排水沟应昼采用直线,如需转弯时,其半径不宜小于10m。排水沟长度不宜超过500m。排水沟与其他水道联接应做到顺畅。4.2.2.4 土石铺砌的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边坡必须平整、稳定、严禁贴坡;沟底应平顺、整齐,不得有松散土和其他杂物,排水通畅,无阻水现象。
4.2.2.5 片石铺砌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的砌体砂浆配合比应准确,砌缝均匀饱满,纵缝平顺密实;砌体内侧及沟底座平顺,沟底不积水;砌体抹面应平整压光、直顺,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4.2.2.6 沟槽回填: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时,必须在涵身两侧同时对称回填,如使用机械回填,则必须在涵顶以上50cm范围内及检查井周围的填土先用其他方法填筑夯实后,机械才能通过和作业。靠近建筑物旁及排水涵顶面需铺设路面的沟槽,在回填时必须分层压实,层厚不超过15cm,其压实应符合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回填的沟槽顶面应平整;在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回填大于10cm的石块、砖块等杂物。4.2.2.7 一些位于冲沟水田地带的填方路基,根据地质资料并结合填筑高度对地基的处理。采取在施工前,先开沟排水,排水沟应有出口,并清除水田地带的耕植土,待疏于沟内积水后,用15~40cm片石及4~6cm碎石回填成盲沟,再填筑路堤。在填筑路堤过程中,应保持盲沟进出口畅通,不得堵塞进出口。盲沟应视地形设置,一般沿冲沟纵向布设,间距5~10米。若冲沟地形平缓,应纵横向设置网格状盲沟,间距10米。盲沟沟底纵坡不得小于1%。盲沟所用碎石、片石标号不小于30号。4.3 路基防护工程4.3.1 路基防护的设置。4.3.1.1 路堤边坡防护。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到本项目所在区石料极为丰富的特点,确定本次填方边坡的防护形式主要为重力式挡土墙,并辅以护肩、填石路基等形式。对于沿线的陡坡路堤,为保证路堤的稳定,收缩坡脚,或为避免与其它建筑物干扰,尽可能少占农田,根据边坡高度、地形地质条件分别设置了仰斜式路肩墙、衡重式路肩墙。挡土墙墙体多采用M7.5号浆砌块片石砌筑,并采用M10号水泥砂浆勾缝。对高度为15~20m的挡土墙采用M10号浆砌块片石砌筑,对少量超过20m的挡土墙则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砌筑。挡土墙基础一般埋置深度在天然地面以下不小于1m,对于岩石地基,其埋置深度不小于0.5m。当挡土墙高度较高,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须对地基进行处理或扩大基础尺寸。4.3.1.2 路堑边坡防护。本标段只采用了护面墙一种形式,适用于风化破碎较严重的泥页岩挖方路段的边坡防护,其形式均为浆砌片石实体护面墙,顶宽为0.4m,墙面坡率为1:0.75(0.5),背坡坡率为1:0.65(0.4),基础埋置于边沟底面以下0.6m处。4.3.2 路基防护施工的一般要求:1 砌筑防护工程是影响路基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要严格按要求施工;2 砌筑时要求清除一定厚度风化层,一般墙基要求放在新鲜基岩上。基础埋深可视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3 当施工开挖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以满足基底应力和摩擦系数为原则,酌情调整其底标高,回填土应待砂浆结硬后即浆砌圬工强度达70%以上方可进行分层填筑夯实,注意夯击的影响。4 沉降缝间距一般为10~15m,结合地质情况布置,缝宽2cm,缝中填塞沥清防水材料,沿缝内、外、顶三方填塞,深度不小于15cm。5 排水措施:一般情况采用泄水孔堆囊碎石排积水。6 泄水孔:采用Φ10硬塑料排水管,间距按水平3m,竖向1.5m控制,从地面上方0.3m开始交错布设,并在最低排泄水孔下部设隔水层,隔水层应伸至未开挖土层内,不使积水渗入基础,进水头用反滤土工布包裹。7 建筑物与路堤衔接修筑锥坡,锥坡修筑时应根据实际地质地形情况来布设基础和填土,填土前应在原地面开挖台阶,与相临填方路基一样,可同时分层填筑夯实,如果机械无法压实的地方,必需采取人工夯实,以保证压实度。4.3.3 护面墙(上挡)的施工1 先下墙基,随开挖、随砌筑墙身,并按设计要求做好墙后排水、过滤设施,及时回填墙背。2 在有地下水地段应做好基坑排水工作,并按结构要求适当分段,集中施工,不宜长段拉开挖基。3 挡墙后背回填随砌筑同时进行,并要求回填密度,作好排水设施。4 基坑开挖完毕应经监理工程师并办理隐蔽工程签证手续。5 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泄水孔、反滤层、隔水层等结构项目。6 施工时应设置观测,定期观查墙体滑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7 施工前,截断堑顶地表水,以防止地表水冲刷边坡而导至坍塌。4.3.4 挡墙(下挡)的施工。1 开挖坡率一般石质按1:0.5,土质按1:1并预留工作面0.5米。2 检查基底地质、标高、埋深满足设计后方可进行施工。3 基础砌筑:在地面横坡较陡,边坡岩层易失稳地段分段开挖,随挖随砌,石质基坑满铺砌,土质基坑砌筑后尽快封闭基础,砌筑时砂浆要饱满。4 墙体砌筑:在基础项面放线测量,满足设计后挂线放样,每天砌筑前必须检查线平。
5 按设计进行施工,砌筑采用挤浆法,严禁用灌浆法,砂浆饱满,灰缝宽度不得超过4cm,砌体表面与三块相邻片石相切圆直径不得小于7cm。两层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cm,按设计预留泄水孔。6 挡墙背后回填,为便于压实机械施工,墙背后一定干码片石。随砌随回填压实,砌筑高控制在1.2m以内,墙背范围路堤压实采用轻压。7 分段砌完后,检查尺寸,进行勾缝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14天。8 在各工点处分别设置砂浆拌合机,机械拌合砂浆,人工手推车运输。选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裂纹和锈斑,强度符合要求的石料,片石的中部厚度以20~30cm,最厚不超过70cm,宽度为厚度的1.0~1.5倍,长度为厚度的1.5~3倍。用石块作为浆砌基础和墙身的镶面石,其外露面四周向内修凿长不小于7cm,表面修凿处凹陷不大于2cm。石料在砌筑前浇水充分湿润,并清除表面泥土、水锈等污物。砌筑时,从下到上,分层砌筑,块石镶面按"丁顺相间或二顺一丁"排列,石料大小搭配合理,保证砌石间砂浆饱满,灰缝宽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做到勾缝顺直美观,顶部严格控制标高。4.4 涵洞工程4.4.1 基本情况。全线涵洞结构形式根据填土高度并结合当地材料状况选用不同类型。对填土低于4.0m的选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对填土高度大于4.0m的选用石拱涵。本标段共设涵洞245.5m/15道,其中钢筋混凝土盖板涵70.7m/6道、石拱涵174.8m/9道。4.4.2 施工方案。施工前,务必核实涵洞进出口标高,以确保进出口与原沟衔接顺适,进口应作好水流集纳处理,出口则要作好水流疏导和消能处理。石拱涵设置在填土较高和泄洪要求较大地段,施工时,要优先和重点考虑。机械配合人工挖基,砂浆、混凝土用机械拌和,钢筋混凝土盖板在预制场集中预制,机械吊装。4.4.3 施工方法1 施工准备与施工措施。施工前作好地表水临时排水设施,作好施工地段冲沟截水设施。沿着线路纵向、既有道路或机耕道修建涵洞的材料运输便道。 B 基坑开挖。人工进行基坑扩大开挖;地质为岩层时,采用风枪钻眼,小炮爆破,人工凿石检底,侧壁局部加以修整。对于风化严重的岩石层必须清除至新鲜表面,对凹陷处挖设台阶,基底到达设计标高后及时进行封闭。基坑内有渗水时,在坑内的一角挖设集水井,用抽水机排出坑外。C
基础及墙身和拱圈。本合同段的涵洞有钢筋砼盖板涵和石拱涵。施工时选择各项物理化学指标达到规范要求的水泥、河砂、钢筋等材料。拱涵施工时,先应进行拱架设计,拱模的挠度不应超过1/400跨径。所有模板、支架和脚手架等应妥善设计、精心制作和安装,且具有必要的强度、刚度和具有稳定性、安全性。使结构尺寸、线型和外形符合图纸要求。拱圈砌筑时由两侧向中间对称进行,拱架的拆除应在砂浆标号达到75%以上时对称进行;涵台砼浇筑时按沉降缝分段浇筑,少留工作缝。涵台及基础分别浇筑时,基础顶面与涵台相接部分应凿成毛面。石拱涵的拱圈按受力面砌缝并垂直于拱圈轴线,拱上及台后填料选用路基挖方内较坚硬的片石并掺入适当级配比的碎石紧密夯实,在砌筑拱圈和回填时,注意两侧对称加载和预拱度的设置。D 沉降缝。施工时每隔4~6m设置一道宽度为2cm左右的沉降缝,并沿缝的内、外、顶三面用沥清浸制麻絮填塞深15cm。E 盖板涵施工。该工程施工应于路基工程相适应,对高填路基中的涵洞提前施工。按图纸确定的位置和标高,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并使监理工程师满意。基坑开挖后,若基底地质、水文等与图纸所示不符时,应根据实地钻探及土的试验资料,提出地基处理方案或加固措施,报告监理工程师批准。 各种材料试验方法与相关构造物部位相同。涵洞基础土石方采用机械开挖。本段涵洞工程大部分属于钢筋砼盖板涵。为确保工期,所有涵洞尽快开工,尽快完工。钢筋盖板采取集中预制,再吊装的方法。砌体或砼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70%时,再进行回填。回填土时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洞口处的路堤缺口填土从洞身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范围,同时按水平分层,对称地按照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填筑,夯(压)实。沉降缝的位置符合图纸规定的要求,同时两端面应坚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不得接触;沉降缝贯通整个断面(包括基础),沉降缝的填料,符合规定要求。具有弹性,不透水的材料,并填塞紧密。基础沿洞身方向应按图纸设置沉降缝,翼墙和涵合用沉降缝分开。盖板的两端要安装在涵台上,至少留出2cm的支座长度。盖板上面的填土施工时,第一层的最小摊铺和碾压厚度分别不得小于30cm和20cm,防止剧烈冲击。G 石拱涵施工。该工程是高填路基中的涵洞,应于路基工程相适应,是路基工程的制约要素,应提前施工,施工要求较高,施工时按图纸确定的位置和标高,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并使监理工程师满意。基坑开挖后,若基底地质、水文等与图纸所示不符时,应根据实地钻空及土的试验资料,提出地基处理方案或加固措施,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批准。工程使用经过试验合格质优的材料。涵洞基础土石方采用机械开挖,严格按桥涵施工手册施工。为确保工期,按要求应尽快开工,尽快完工。砌体或砼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70%时,再进行回填。回填土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洞口处的路堤缺口填土从拱圈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范围,同时按水平分层,对称地按照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填筑,夯实。两端面应坚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不得接触;沉降缝贯通整个断面(包括基础),并用有弹性,不透水的材料,并填塞紧密。拱圈是拱涵的承重结构,施工要预先设置拱度,并保证拱圈的施工精度。4.5 路面底基层工程4.5.1 基本情况。本合同段仅承包路面底基层的施工,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在石质挖方路段厚度为10cm,其它路段均为20cm。级配碎石采用沿线料场富产的石灰岩轧制而成,集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5%,其级配应满足表4.5.1的要求。 级配碎石集料级配范围 表4.5.1
结构类型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重量百分比(%)5337.531.519.09.54.752.360.60.075级配碎石10085-10069-8840-6519-4310-308-256-180-104.5.2 施工方案。级配碎石的拌合采用平地机沿路拌和摊铺的施工方法施工。4.5.3 施工方法。4.5.3.1 路面底基层开工前,严格检查验收路基压实度、平整度并精心施工。并铺设5cm碎石垫层之后,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25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面边缘外0.3~0.5m外设指示桩,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底基层边缘设计标高及松铺厚度的位置。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开工。4.5.3.2 底基层施工前先进行一段400-800平方米的试验路段。其任务是:检验拌和、摊铺、碾压、养护等设计投入使用设备的可靠性;检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及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出用于大面积施工的材料配合比及松铺系数;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和一次铺筑的合理厚度,提出标准施工方法。标准施工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集料与结合料数量的控制,含水量的控制方法,整平和整型的合适机具与方法,压实机械的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压实度检查方法及每一作业段的最小检查次数。4.5.3.3 路基准备。在铺筑级配碎石底基层之前,应从填筑好的路床上把所有浮杂物全部清除,并严格的整形和压实使其符合图纸规定的要求。路基床面上的车辙或松软部分或压实不足的地方以及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表面部应翻松、清除或掺加同类材料重新进行整形,并压实到符合密度和所规定的线形、坡度的要求。4.5.3.4 拌和。采用沿路平地机翻拌的施工方式,当发现材料有局部离析现象时,采用人工加铺细料进行补拌的方法弥补。4.5.3.5 摊铺。应在取得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路床上摊铺级配碎石底基层材料,禁止在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路床上摊铺材料。如果路床在摊铺时是干的,应使之充分润湿。运输混合料的车辆应均匀地从已完成的铺筑层上通过,以减少车辙或不均匀碾压。摊铺必须采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机械进行,使材料按要求的松铺厚度均匀地分布在要求的宽度上。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水量2%,以补偿摊铺和压实过程的水分损失。4.5.3.6 压实。凡压实机具不能作业的地方应采用机夯进行压实,直到获得规定的压这度为止。每一层的压实应连续进行,直到压实度不小于最大干密度96%为止。应按监理工程师选定的地点实行表面平整度的层检验。凡超过规定容许误差者,都应返工到合格标准。
任何未压实的混合料被雨水淋湿饱和,均应挖除更换。挖除的材料应予废弃,不得再用。4.5.3.7 养护。完工后的养护期可因季节而不同,养护中要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允许表面含水量降到最佳含水量以下。养护方法应碾压完成以前书面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未经良好的养护,路面上应严格控制车辆通行。为施工需要而在底基层上通行时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但最大车速不得超过15KM/h,不准急刹车,并应使这些车辆在该层全宽上均匀行驶。4.6 桥梁工程4.6.1 基本情况。本合同段在K3+604处有桥梁一座即胡家沟大桥。该桥中心桩号K3+604.00,起止点桩号为K3+565.00~K3+643,桥长78m。桥梁平面前部分位于R=150m、Ls=35m的缓和曲线上,后部分位于直线段上。桥梁纵面位于一条竖曲线及与其相切的直线上,竖曲线顶点为K3+640,竖曲线要素为R=1250m,T=24.87m,E=0.25m。桥面为双向横坡。本桥为石拱桥结构,桥梁上部采用1-50m矢跨比为1/6等截面悬链无绞拱,下部为U型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4.6.2 主要材料。拱圈、腹拱圈采用7.5号砂浆砌50号粗料石,横墙7.5号砂浆砌30号块石,侧墙5号砂浆砌25号块石,填料20号片石混凝土,桥台5号砂浆砌30号片石、块石,C30混凝土调平层,沥青混凝土行车道铺装,台身砌体、基础5号砂浆砌片石、块石镶面,台身填砂类土,普通钢筋I、II级应分别采用符合GB13013-91和GB1499-98的规定。凡钢筋直径≥12mm者,采用II级钢筋;凡钢筋直径<12mm者,采用I级钢筋(拉环钢筋除外);桥梁伸缩缝采用TST型伸缩装置。4.6.3 施工要点4.6.3.1 拱圈施工1 上部拱圈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2 拱架采用木拱架,施工时另行设计,应保证拱架立柱、基础稳定安全,避免过大的或不均匀的下沉。为了避免拱架变形对拱圈砌筑产生不良影响,拱架架设完成后,必须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不低于拱上恒重的85%。3 拱圈施工采用分环与分段相结合的砌筑方法。沿跨长方向每5~8米分为一段,先砌拱脚及拱顶部分,然后再砌其中间部位,而分段接头位于拱架节点处。为了保证正确的拱圈轴线位置,砌筑时必须保证在纵向及横向保持对称和均衡,并随时注意观测和控制拱圈的变形,为此必须根据拱圈和拱架中的拱盔及支架的具体情况,对分环分段方法、施工预拱度、砌筑顺序及拱架卸落程序等另作具体设计。4 拱圈施工时,不允许裸拱卸架。拱上建筑在拱架卸落前砌筑。
5 拱石块材尺寸大于或等于30cm(个别40cm)时考虑,故粗料石分块的最小尺寸必须大于或至少等于30cm(个别40cm)。拱石分块时,由于拱腹及拱背的曲率不相同,各块拱石随所处位置的拱腹方向及拱背方向的曲率变化作成上大下小的楔形,砌缝宽度保持不变。6 拱圈砌石要求按砌缝面垂直于拱腹线方向分层砌筑,石层之间应错缝,错开的距离应不小于10cm,浆砌粗料石的砌缝宽度一般按1~2cm。7 拱圈与桥台,拱圈与预腹拱横墙(腹拱墩)的连接处应采用特殊的五交石(或五边形水泥混凝土预制块),也可采用现浇混凝土,五角石的修凿以按拱圈坐标和横墙位置画大样图方法。8 根据施工时的具体气候条件,确定拱圈封拱合拢合适温度控制在5~10℃或更低的温度。4.6.3.2 拱上结构1 拱上结构施工顺序:在砌筑横墙后于主拱圈上搭设支架砌筑腹拱圈,再砌筑腹段填料,而后根据桥梁纵坡砌筑全部填料、调平层及桥面附属构造。任一阶段施工时必须对称于桥孔中心线进行,并尽量减少施工区段的临时荷载。2 腹拱圈拱架一般不用支柱,每排拱架在横墙上挑出一块丁头石放置,丁头石可大致起在低于起拱点40~50cm处。3 横墙不能承受拱圈的恒载单向推力,因此,各个腹拱均设拱架,同时完成拱圈,或者自拱脚向跨中逐孔砌筑腹拱,但必须采取措施,以抵抗腹拱圈卸架后作用于横墙的单向推力,例如在相邻腹拱跨中设斜撑,或在待砌筑的各腹拱跨于横墙上部设水平支撑。4 靠拱脚的腹拱为三绞拱,绞的形式设在绞断面,不用灰浆砌缝,而垫以3层油毡。绞石选择石质坚硬无裂纹的石料,一对绞石的接触面应较一般拱石多加修凿以增大实际接触面积。腹拱绞与桥面对应处设置三道变形缝,其中靠近桥台处的缝设置TST伸缩装置。5 填料同时起护拱作用,采用低标号砂浆砌片石,要求分层灌浆,嵌塞密实,使上部恒载容重均匀,砌至与拱顶高度齐平时,大致凿平,铺以30号混凝土调平层。调平层起防水作用,一般可在调平层上涂FYT(三涂)改进型防水材料,增强防水功能。6 卸落拱架时间应控制在拱上结构全部施工完至少二星期后进行,卸落时应保证25℃或更高的环境温度,同时在卸拱前,桥台全部工程及台背填土必须基本完成。拱架卸落的次序应自拱顶至拱绞分多次逐渐对称进行。4.6.3.3 桥台
1 岩石地基应清除表面风化部分,地基表面大致修凿平整。砌筑基础时,地面接触密实,必要时基础底层采用25号片石混凝土灌注。2 拱座部分应于平行于拱绞断面有1~2层粗料石砌筑,保证台口尺寸和位置准确,亦可根据情况改为25号混凝土预制块砌筑或20号现浇混凝土。3 U型桥台台后路堤设挡土墙,桥台侧墙与挡土墙,或两端挡土墙的接触面采用干砌缝,同时紧密贴接不留间隙,以增强桥台的稳定性。4 为了减少土的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台背填土应在主拱圈安装以前完成。4.6.4 本桥梁将另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4.7 隧道工程4.7.1 基本情况。本合同段在斑竹园设隧道一道即斑竹园隧道。该隧道起止桩号K3+020~K3+320,长300m,单洞。隧道围岩划分为3个类别,见表4.7.1.1。隧道围岩划分 表4.7.1.1隧道名称桩号围岩类别长度(m)长度(m)II类III类IV类斑竹园隧道K3+020~K3+32011050140300隧道平、纵指标,见表4.7.1.2。隧道平、纵指标表 表4.7.1.2隧道名称桩号纵坡(%)平曲线长度(m)斑竹园隧道K3+020~K3+320+3/+3.9263/+3直线3004.7.2 洞口段形式。洞门形式采用端墙式。进出洞口开挖边仰坡除采用护面墙外,还结合了喷、锚、网防护措施。4.7.3 隧道衬砌结构。4.7.3.1 隧道建筑限界与内轮廓。隧道行车道宽度为3.5*2m,设双侧人行道,宽度为0.75m,限高5.0m。采用对称断面;内轮廓断面采用单心园。4.7.3.2 明洞衬砌。该隧道设置了15m的明洞,明洞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4.7.3.3 洞身段衬砌。洞身段衬砌均按新奥法原理设计。根据隧道埋深、围岩类别、地质条件设计上采用了相应的衬砌断面形式。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钢(搁栅)架支护,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衬砌,并视地层、地质条件增加小导管、超前锚杆等预加固措施。4.7.4 防排水4.7.4.1 洞身段防排水。明洞段衬砌采用外贴EVA与土工布(两布一膜)防水层防水,顶面回填粘土隔水层。洞身段采用EVA与土工布(一布一膜)防水层防水,环向排水半管集引水经由纵向排水管、横向引水管将水排到排水沟中。排水边沟纵坡与隧道纵坡平行。隧道内工作缝、沉降缝、变形缝处均设橡皮止水带止水。清洗水、路面水流入路侧的边沟中排到洞外。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S8。4.7.4.2 洞口段防排水。结合洞口地形在隧道进出口洞顶设置截水沟,防止雨水对坡面及洞口的危害。隧道出口应保证路基排水沟有20m不小于0.3%向外的排水坡度,防止洞外水流入隧道。4.7.5 隧道内路面。采用钢筋混凝土刚性路面,水泥混凝土面层厚24cm、抗折强度不小于4.0Mpa,整平水泥稳定碎石层厚15cm。4.7.6 不良地质现象。该隧道隧址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是上奥陶统临湘组(O31)灰岩中的溶岩,其类型多为裸露型和掩蔽型两种,空间一般呈竖向延伸,其中进口段ZK1号孔中钻探揭示12.5~21.5m处有一溶洞,深9.50m,充填物为碎石及少量卵石,间夹亚粘土、角砾等,孔内漏水。出口段ZK2钻孔左侧23m处有一落水洞,此洞与其它溶洞相连通。4.7.7 施工方案。隧道明洞段采用明挖的施工方法,施工前首先对坡面上的不稳定岩石进行清除或作必要加固。隧道开挖过程中应对洞口边、仰坡进行监控,随时掌握边坡稳定情况,以便及早采取防护措施。洞身段的II类围岩段采用上弧形导坑留核心土法开挖,III类围岩段采用正台阶法开挖,IV类围岩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在开挖过程中还需结合地层情况采取超前预加固措施加固地层,并遵循“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闭合、衬砌紧跟”的原则,各工序应紧跟,不能脱节,加固围岩监控量测,结合反馈信息及时优化调整设计参数,防止岩体坍塌,以确保结构稳定与施工安全。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模板台车施工。在可能有溶洞发育的地段施工,应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并加强施工期间的围岩监控量测,根据溶洞的实际大小和围岩监控量测结果确定合理安全的隧道开挖方式和支护参数。4.7.8 隧道详细施工组织设计另行编制。 5 施工组织和进度计划安排5.1 施工人员组织
依据本工程规模及施工特点,本公司把该项目列入2004年度~2005年度的重点工程进行管理。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抽调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建贵州黔航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酉牡路第A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全权负责本工程施工管理的各项工作。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名,总工程师1名,并设5个科室,共计15人,对该项目实施项目管理。依据本工程规模、质量和工期要求,精选了5个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参加本工程的施工。施工组织机构框图和主要管理人员名录见附图、附表。5.2 施工设备安排根据本工程的需要和施工组织安排,按照“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力施工为辅”的原则,组织了精良机械进行本工程的施工。主要施工机械表见附图、附表。5.3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施工组织安排的总体原则: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全面展开、科学组织、均衡生产、确保工期、力争提前。5.3.1 工期安排原则5.3.1.1 以施工设计文件为基础,以我公司本工程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机械设备为依据,以合同工期为前提,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工期。5.3.1.2 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充分发挥企业的综合优势,确保或提前完成施工任务。5.3.1.3 本合同段按照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加强控制,争取主动,保证总工期实现。5.3.2 总工期安排。根据合同文件,计划工期控制在14个月。5.4 各分项工程的进度计划5.4.1 进度计划安排总思路:以隧道和结构物的施工为重难点,平行安排作业,五个工点同时开工,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确保施工重难点的进度。5.4.1.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是工作全面开工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它直接影响到施工任务的完成,涉及全合同段的征地拆迁,进场运输便道、临时电力干线、通信、施工生活用水等各个方面,开工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为施工队伍进场创造良好条件,为全面开工及早形成生产力创造条件。5.4.1.2 路基及其防护排水工程。路基工程先开工涵护工程较少的K98+280~K98+925段,减少与涵护施工的干扰,同时为干河沟大桥施工提供便利条件,路基防护工程随土石方施工进度进行,路堑施工一段,成型一段,防护一段,路堤挡墙随砌筑逐步砌筑。特别是不良地质路基施工应注意避开雨季,且必须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按设计及时进行防护。
5.4.1.3 路面工程。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采用沿路拌和摊铺、压实、养护施工的方法。5.4.1.4 桥梁工程。本段桥梁工程包括干河沟大乔和母猪泉中桥的建设,在施工上应考虑施工方式及施工安排,干河沟大桥采用搭设县臂安装钢桁架的施工方法进行支架式就地现浇主拱箱的施工方法;母猪泉中桥采用桥台、桩基础与预制空心板同时开工,并合理利用两端旧路作为施工预制场地,自桥梁前端架设单导梁逐孔安装桥面板的总体施工方案。 6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6.1 工程质量目标,合格率100%。6.2 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措施6.2.1 保证工程质量措施6.2.1.1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创优体系,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的创优领导小组,负责全项目的质量创优领导工作。6.2.1.2 建立健全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项目部设工程科、安质科、配备相应的专业工程师;公司设技术室,配主任工程师一名,专业工程师2名;单位工程设主管工程师。实行技术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分各级技术权限,明确各级技术负责人的职责,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开展技术优质服务。6.2.1.3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强化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队伍。进场后,将实行分项、分工序专项质量意识教育,有的放矢,标准明确,使全项目上下形成创优声势。6.2.1.4 健全完善各种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签证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检验程序,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6.2.1.5 制定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开展目标管理。根据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提出的各项指标,从项目部到班组逐步分解工作指标、管理指标、各项保证指标和操作指标,层层抓落实,保证各项指标的实现,确保质量总目标。6.2.1.6 积极开发科技新成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以先进的技术确保高质量的产品。6.2.1.7 加强施工技术指导,认真做好设计图纸自审与会审,充分理解设计意图;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设计图、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施工。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精心指导,质管与测试人员准确检测、严格把关。强化工序、工种、工艺的质量控制,在一些重点工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专人负责,对关键性的重点工艺开展TQC活动,组织技术攻关。6.2.1.8
严格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9]1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精神,严格实行质量负责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实行企业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各级技术人员及工班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负相应责任,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到位,使各级指挥人员在实施组织指挥中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确保工程质量。6.2.1.9 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各种质量管理制度 A 认真执行工前技术交底制,开工前必须向全体参战职工进行技术交底;交设计意图、交技术标准、交质量标准、交施工方法、交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专项技术培训,使全体施工人员质量目标明确,标准清楚,施工方法得当,工艺操作符合要求。 B 认真贯彻执行“三工三查”制,即工前交底,工中检查指导,工后总结评比。坚持施工过程中的“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的规定。“五不施工”是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试验不合格不施工,上道工序或成品或半成品未经检查验收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不施工。“三不交接”是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质检人员验收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执行四个坚持、一个依靠,四个坚持是坚持开工必优的质量意识;坚持内实处美的严格要求;坚持施工操作做到三化,即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坚持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岗位责任制。一个依靠:依靠科技进步,相适应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广泛应用到施工中去。执行十个不准制度,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未经审校或图纸和技术标准不清不准施工;测量桩位和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准施工;原材料(含成品、半成品)不经检验不准投产,检验不合格者不准使用;隐藏工程未经检查签证,不准掩盖;灌注混凝土,准备工作不充分,或基础、立模、钢筋未经验收合格、不准开盘;不准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不合格的工程不准移交;不准使用涂油性、塑料薄膜、油毡贴模;混凝土不准用人工搅拌,以保证质量。 C 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如技术岗位责任制、图纸会审制、技术交底制、测量换手复核制、隐藏工程检查签证制、施工技术内部资料档案管理制,使技术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工程质量。 D 建立健全质量创优检查分析评比制度,开展创优竞赛活动,做到月有检查分析,季有质量评比,年有总结奖惩。 E 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现场验收制度。 F 对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要由质检工程师组织质量、技术、物资部门及施工队的有关人员进行验收,确保各单项材料的性能符合技术要求,各种混合材料使用按设计规定的配合比进行。 G 检测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各种检测仪器、仪表均按照计量法的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标定。工地设专人负责计量工作,设立帐卡档案,监督和检查。检测仪器设备由工地实验室指定专人管理。 H 建立挂牌施工制,每项工程开工时都必须挂牌,明确创优目标、明确创优责任人。
I 测量资料换手复核制度,测量资料需换手复核后交项目总工程师审核,现场有关测量标记须定期复核检测。 J 检查签证制度。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项目队、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格,由双方签字。 K 施工资料管理制度。施工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管由专人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工程结束时组成竣工文件装订成册移交业主,施工单位同时保留一份完整的文件记录,并按规定存档。 L 坚持持证上岗制。主要工序、工种均要培训、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保证工序、工种的操作质量。 M 服从并主动求得监理工程师的监理和业主的检查指导,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决定和接受业主的指导和监控。6.2.2 工程质量包保责任状。为了全面实现质量目标,由总公司与项目部项目经理签订本项目质量包保责任书。6.3 保证施工工艺的主要措施6.3.1 认真贯彻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标准,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文件",推行标准化作业,严格施工工艺操作规程。6.3.2 施工工艺质量符合国家、交通部颁发的施工规范及施工技术规则、施工安全规则的标准。6.3.3 施工过程中重点控制的几项措施。6.3.3.1 测量。测量工作选派有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负责,配备精密的测量仪器,工前进行全线贯通复测,并根据需要埋设水准点、加密中心桩、保护控制桩,并将测量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各种建筑物的施工放样,路基边桩及施工中的控制测量皆要换手复测,经检查校核无误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施工。6.3.3.2 试验。建立工地试验室,配备精密齐全的试验仪器,选派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工程师负责,明确试验责任人。做好各种材料的试验和各项砼砂浆配合比的选配,满足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和质检的需要。做到材料有试验,配料有选择,施工有控制,检查有试件,试验有报告,资料有分析,分析有结论;严格执行工前试验,工中检查,工后检验的试验工作制度。6.3.3.3 选料。所有用于工程上的材料必须做到先试验,后使用,不合格材料不进场,所有外购材料应附有材料样品、材质说明、材质检验合格证书和试验室的检验证书,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进料。
6.3.3.4 模板。各种桥涵使用的模板均采用大块拼装钢模,钢模必须满足刚度、强度、稳定性的要求,形状尺寸准确无误,光洁无变形。为保证结构物表面纹理颜色均匀一致,同一结构物用同一类模板、同一修饰方法、同一种脱膜剂。6.3.3.5 砼配合比配料和拌合。通过试验优化配合比,施工用配有自动计量装置的拌和站(机)拌合砼,同一结构物用同一厂家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严格控制砼的施工配料。6.3.3.6 砼浇筑。严格浇筑程序,配备足够的振捣设备,选配经验丰富的砼工捣固。6.3.3.7 路基基底处理。施工前要根据详细的工程地质及设计资料,结合工程情况,作必要的补充勘探。根据不同的覆盖土,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对基底进行试验。清除路基基底范围的树根草皮,有机物残渣,挖除淤泥腐质土、种植土,挖好临时排水沟,达到规范要求后,再对原地面进行碾压,达到标准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方可填筑。对特殊路基地段要根据设计和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基底特别处理,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填筑。6.3.3.8 路基填筑,碾压夯实。首先做好施工机械配套选型,机械设备齐全,配置合理,满足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方法的要求。对取土场的土质进行土样试验,提出试验报告,提前报监理工程师批准,配足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碾压设备和路基填筑密实度检测仪器,选定最佳工艺参数,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施工。严格控制填筑顺序、每层填筑厚度、碾压遍数。每层碾压完后按规范规定的检查频率对密实度检查合格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路基整修时要测量挂线消灭边坡鼓肚塌腰,路肩不直,路面不平的通病。6.3.3.9 路基基床施工。施工前,要对基床以下路堤质量按施工规范要求的检验标准频次,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安排基床施工,施工时严格按公路路基施工规范要求和质量技术标准进行施工。6.3.3.10 涵管两侧路基填筑施。涵管两侧的填料要符合设计标准,选配好碾压设备,压实按设计规定执行。6.3.3.11 爆破开挖。严格按爆破设计施工,搞好光爆,严格控制超欠挖,减少对既有便道行车安全的危害。把好边坡的防护关,按设计要求和规范施工。6.4 保证材料质量的主要措施6.4.1 正确选择和评价合格的材料供应商,并对合格的材料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材料供应商能长期和稳定供应优质、价格合理的材料,以确保工程质量创优目标的实现。6.4.2 材料供应商的选择6.4.2.1 供应商的初选调查1 初选的供应商必须是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产品质量可靠的合法生产厂商和材料经销商。2 根据所掌握的A、B、C类物资生产厂商的业绩等综合情况,初选出候选供应商或经销商。
3 项目部会同监理工程师向初选的供应商及生产厂家进行调查。。6.4.2.2 合格供应商的评价确认。选为合格材料供应商的生产厂商或经销商必须有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及能证明其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有效证件,对于已通过质量体系/产品质量认证的供应商应优先选择。6.4.2.3 质量跟踪反馈1 对供应不及时、售后服务差或产品质量有问题又不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改正的供应商,应撤销供应商资格。2 建立合格供应商评价制度,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如新上工程等),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6.4.3 材料供应的过程控制6.4.3.1 材料进货验证、检验和试验1 接收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所有物资与工程设备都必须由相关管理人员或保管人员先进行验证。验证内容包括:检查外观、产品标牌、规格型号是否符合采购文件要求,清点合格证及随货的质量证明资料、附件是否齐全,计量或点验产品数量,再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要求进行唯一性标识。2 合格证和质量证明资料不全的采购产品必须进行检验或试验。合同中有具体要求或国家质量管理文件有明确规定复验的必须进行检验和试验。必须进行复验的物资,未经复验或复验不合格禁止投入使用。3 试验由计量测试部门按合同规定或国家、行业标准进行。3 工地中心试验室、指挥部负责物资的试验工作。本单位不能完成(未经计量论证审查批准的项目或参数)的试验项目,由本级主管技术领导同意后送国家法定检测机构或省级计量论证合格的单位进行试验。4 检验的具体工作由本级物资管理和工程设备接收人中进行,试验操作细则按《公司试验工作管理办法》执行。5 经验证、检验和试验的物质,使用部门按《搬运、贮存程序》进行搬运和贮存。采购的不合格产品按(不合格样品控制程序)执行。如经检验或试验不合格,由现场技术人员负责立即追回和更换。6.4.3.2 严格控制砂、石料、道碴的含泥量、粉尘含量,对石料和道碴的级配加以控制,每批材料进场后,按规范规定的频率进行抽检和试验,不准不合格材料进场和使用,对不合格的材料必须清理出场,来不及清场的必须进行标识。6.4.3.3 钢材进场后,必须按规范规定的频率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4.3.4 水泥库必须设有防雨、防潮设施,防止水泥变质,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储存一定数量的水泥,水泥的库房堆码时间从出厂时间起不得超过3个月,超过3个月和结块水泥必须经过试验,试验合格后仅可使用在附属工程上,主体工程禁止使用过期和结块水泥。6.4.3.5 对现场的料场必须用混凝土进行硬化,以防止泥土污染材料,在几季必须对材料进行覆盖。6.4.3.6 对料场底部的碎石必须进行清筛,以降低其粉尘含量及含沙量。6.4.3.7 混凝土用碎石必须进行冲洗。6.5 质量保证系框图及相关流程、框图见附图附表“质量保证体系框图”、“主要工程项目施工工艺流程图”。 7 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7.1 工期目标。根据标段的工程任务情况,结合我公司所上劳力、设备、工期目标是:开工日期为监理工程师下达开工令日,竣工日期为开工日后第14个月,共14全月完成本标段全部工程内容,并顺利验交。7.2 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 7.2.1 充分发挥我公司长期从事高速公路施工任务所积累的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及拥有很强的机械设备能力和现代化科学管理的优势。组织了有丰富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了的精干、高效、整体功能强、运转效率高的项目部,全面负责组织实施。7.2.2 合同签订后,施工队伍、设备已上场,并做好了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一是技术准备:熟悉了设计文件,领会了设计意图,搞好了复测和材料取样鉴定。二是搞好了物资准备,做好了材料计划,疏通了供应渠道。三是施工力量已及时到位。四是正在办理征(租)地手续,施工便道及临时设施正在筹建。7.2.3 加强管理,在业主的指导下,施工中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全方位有序协调,强化计划管理、网络管理、目标管理和成本管理。7.2.4 配备了性能优良、数量满足施工要求的各种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机械设备齐全,配置合理,性能先进,能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要求。在施工中,科学地组织机械化一条龙作业和流水作业,加强对机械设备管理,组织好设备配件的采购、供应,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机械化生产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进度的落实。
7.2.5 作好施工中的技术保证工作。在接到设计资料后,立即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认真领会设计意图,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和测试工作,杜绝发生技术性失误;积极推广应用"四新"和开展"五小"革新工作,不断改进施工作业工艺,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7.2.6 通过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各项工程施工一次合格,避免返工。7.2.7 搞好计划管理,保持均衡生产,施工进度分阶段控制,计划部门根据全标段工程量和总工期要求,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年度和季度计划,生产调度和各施工队根据季度计划制定每月施工计划,做到以月保季、季保年,以年度计划保总工期。7.2.8 开展目标管理,搞好经济承包:包任务、包投资、包工期、包安全、包工程质量、包环境保护、落实政策、奖惩兑现,提高全体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7.2.9 施工过程中,加强指挥与协调,定期召开工程分析会。每天按时召开交接会,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调剂力量、设备和器材,保证施工顺利进行。7.2.10 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一是主动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建立良好关系,通力合作,主动认真接受监督指导;二是在业主单位的指导下与沿线有关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密切配合保证施工高效率进行;三是与当地政府及沿线群众建立融洽的关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解决施工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减少干扰,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7.3 保证工期体系见附图附表“保证工期体系框图”。 8 安全保证主要措施8.1 安全目标8.1.1 在本项目合同段施工中,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及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和施工安全的规定;正确制定施工方案,坚持文明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确保施工安全。8.1.2 安全目标。消灭一切机械运输重大事故,消灭等级火灾事故,消灭重伤以上人身伤亡事故,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标准化工地”。8.2 保证安全的主要措施 1、《保证安全生产体系框图》如附图8.2.1 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项目部设安质科,对各项目队派驻专职现场安质员进行24小时的现场监督,各级生产机构配齐专职安全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纳入竞争机制,纳入承包内容,逐级签订包保责任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作到齐抓共管,抓管理、抓制度、抓队伍素质,盯住现场,跟班作业,抓住关键,超前预防。
8.2.2 认真贯彻执行我公司制订质量安全控制制度,使安全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安全生产的再教育,进一步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全员主人翁的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8.2.3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进行岗位前培训,对职工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遵章守纪和标准化作业的教育,并认真学习交通部的"交通施工技术安全规则"。8.2.4 开展安全标准工地建设,施工现场作到布局合理,工地做到管线齐全,灯明路平,标志醒目,防护设施齐全;在施工现场悬挂有关施工安全标语,设立醒目警示牌,高空作业配带安全帽,配置安全网并禁止双层作业。8.2.5 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围建筑物,特别是埋入地下管线,施工前应先与有关单位联系,请求配合,查明走向和位置,做到"三不",即不摸清地下设施位置不施工、影响设施正常运转不施工、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不施工。严禁在电缆2M范围内使用大型机械作业,禁止在既有电杆电线等设施上搭挂临时线,修建临时房屋工棚等,在既有设施安全距离以外实施。爆破作业时或大型机械施工时应对周围建筑物设好防护并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土石方的开挖和弃土不得危及周围建筑的安全和使用。8.2.6 本合同段线路施工时要做好交通配合工作,汽车运输要服从交通部门的管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施工现场汽车运输与既有公路有干扰时,要与当地交通部门联系,要设置必要的行车标志,必要时设专人现场指挥,为公路运输、现场施工人员及周围群众提供安全和方便。加强车辆设备管理,加强对司机的安全教育,严禁违章操作;加强车辆设备的保养维修,严禁带病作业,作到文明施工,安全行车。8.2.7 路基工程施工的安全措施8.2.7.1 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不得乱挖或超挖,严禁掏洞取土。8.2.7.2 石方爆破应重视施爆区及影响区内的人畜及房屋的安全,必要时控制爆破。8.2.7.3 石质挖方边坡对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岩层宜用小炮微差爆破,不得超挖,保证边坡稳定。8.2.7.4 施工中应保持坡面平整,如发现路堑边坡有变形迹象,不可随便刷方,宜采取应急的合理减重措施,并立即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加以整治。8.2.7.5 修建支挡建筑物,须从两侧开始,跳槽开挖基坑,过挖边修,随时增加支撑力。8.2.8 根据季节变化,夏季作好防暑降温工作,配齐防署劳保用品;冬季作好防寒工作,配齐保暖设施,配足取暖的材料,并注意防止煤气中毒。8.2.9 与沿线各有关单位建立良好关系取得支持、帮助和指导,与相邻兄弟施工单位做到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兄弟单位遇到困难时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施工中密切配合确保施工安全。
8.3 消防治安措施。做好消防治安工作,积极与沿线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联系,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以消为辅",搞好路地共建,保护既有设施和施工设备物资的安全,确保施工顺利进行。8.3.1 现场设3名专职保安人员,协同搞好治安联防。同时各级组织均成立治安消防领导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做好治安、消防防范工作。8.3.2 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和"四防"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群众保卫工程建设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对施工现场的贵重物资,重要器材和大型设备,要加强管理,严格有关制度,设置防护设施和报警设备,防止物资被哄抢、盗窃或破坏。8.3.3 经常开展以防火、防爆、防盗为中心的安全大检查,堵塞漏洞,发现隐患限期整改。8.3.4 严格执行消防有关要求,在库房及临时房屋集中的地方,配备各种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加强对职工的防火教育,建立严格的防火管理制度,在施工现场设立防火警示牌,并设专人巡逻监督。加强对机械车辆及电源的管理,必要时加戴防火罩和采取其他措施,加强对易燃材料的保管。 9 冬雨季施工、环境保护技术措施9.1 防汛措施9.1.1 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水文部门联系,掌握雨情水情,按当地政府和建设方的防汛要求,组织好防汛队伍,配足防汛物资和器材,在汛期,安排专人24小时防汛值班,确保通讯联络畅通。9.1.2 施工中注意保护防汛设施,不损坏沿线排水系统,不因施工而削弱河流、堰塘、堤坝的抗汛能力,不因施工引起雨水冲刷路基或引起既有排水设施的淤塞,并注意疏通河道沟渠,不削减过水断面,确保水流畅通。9.1.3 汛期到来前将施工机械设备,材料物资转移到高处,并昼夜巡查,发现险情迅速消除。9.1.4 顾全大局服从当地防汛部门和业主指挥部的统一调配,不论何地发生险情,我公司将按照命令全力投入抢险。9.2 冬雨季施工措施9.2.1 冬季施工措施9.2.1.1 冬季施工的管理目标1 加强冬季施工准备工作,提前作好热源准备。
2 加强冬季施工管理,提高冬季施工质量水平。3 加强对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监控提高混凝土质量防止早期受冻。4 提高职工素质,为适应冬季施工管理的要求,对冬季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9.2.2 冬季施工的准备工作9.2.2.1 生产准备 A 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特点将冬季施工准备所需的劳动力、材料、热源设备安装等均纳入生产计划。冬季施工计划安排中对新开工程先安排初冬开挖。 B 对冬季施工停工工程应进行维护与保管,防止由于气候影响而产生质量问题并为复工创造有利条件。 C 热源设备检修与安装:对耗能高热效应低的设备应进行更新改造,其余设备在冬季施工安装前应进行检修,并将附件备齐(水位表、压力表),保证冬季施工正常使用。 D 临时设备与设施越冬维护:对现场搅拌机棚、料棚、消防设备及其管理都应进行越冬防冻维护,保证冬季正常使用。9.2.2.2 技术准备。结合冬季施工原则及工程特点编写冬期施工方案。9.2.2.3 常温转入冬季施工及冬季施工转入常温的温度控制1 常温转入低温施工:当大气温度低于+10℃时转入低温施工,有关大模板工艺、滑模工艺的工程要按低温施工处理,即混凝土中要用早强型复合外加剂;2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时,一切施工项目都转入冬季施工。3 冬季施工转入常温:凡次年初春连续7昼夜不出现负温时即转入常温施工。9.2.3 冬季施工的主要技术措施9.2.3.1 冬季施工用混合砂浆,采用热砂浆,水加热温度控制在60℃~80℃。施工温度不低于+5℃,并掺氯化钠(即掺盐砂浆法)。9.2.3.2 配筋砌体和钢筋应涂刷防锈漆。9.2.3.3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工程。1 一般规定: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根据新规范及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规程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下列规定:
(a)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为设计强度30%。 (b)采用矿碴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为设计强度40%,但C10及C10强度等级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低于5Mpa。 (c)预应力混凝土为设计强度70%。2 无筋混凝土:采用综合蓄热法。3 钢筋混凝土工程 (a)模板保温要严密透风及冷冻并选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保温。 (b)外加剂选用高效复合外加剂初冬以早强型为主,严冬以抗冻型为主。 (c)混凝土原材料应选择水化热高的水泥品种如R型早强水泥,并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加热温度及出罐温度,提高蓄热效果。 5、冬季施工的管理措施 (1)技术项目管理A、测温项目管理应于每年11月1日起开始进行大气温度记录到次年解除冬季施工为止。B、凡进入冬季施工后,施工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均应指定专人进行测温工作,其冬季施工测温范围如下:大气温度:日大气最高最低温度记录,采用自动记录或人工记录。混凝土原材料加热温度记录:水泥、水、砂、石子要达到蓄热法要求控制的数据。 a、混凝土、砂浆的浇罐温度记录。 b、混凝土测温记录,通过测温记录计算混凝土成熟度,控制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及脱膜强度。 (2)试块项目管理:冬期施工混凝土试块共作4组 c、同条件养护试块2组,一组作为检查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用,另一组作R7+28。即同条件养护28d再转标养强度检验用。 d、标养试块,2组,一组为标养28d,另一组标养60d备用试块。 (3)安全项目管理:
a、职工安全教育: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贯彻冬季施工中防火、防煤气中毒、防滑、防冻等措施,并严格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b、预防煤气中毒:冬期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制订火炉使用管理制度。c、预防锅炉和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冬季施工锅炉安装后经过有关部门检验锅炉安全,附件齐全并作水压试验。各类锅炉的司炉工要经专业培训考核,方可上岗作业。d、预防高空作业坠落事故。脚手架经常检查加固,从事高空作业工人挂好安全带。(4)消防项目管理a、施工单位要加强对冬季施工工作的领导,对职工要进行安全防火宣传教育。结合工程特点,重点工程提出防火措施并健全各项消防制度。b、严格执行用火申请制度,施工现场用火必须经过消防部门同意后施工。c、易燃品及时清理并远离施工地点堆放。d、保证消防水源供应,要保持道路畅通,消火栓处有明显标志。(5)路基土石方工程A、昼夜平均气温在0℃以下且连续15d时,应按低温施工办理。路堤填筑不得使用掺有冻土的填料填筑。B、低温施工的路堤,其基底应在冻结前处理,处理方法除按有关规定外,还应清除冰霜、疏干积水,坑洼处用与基底同类的未冻土填筑压夯。处理好的基底应随即掩盖以防冻结。C、低温施工宜选用级配良好的渗水土作填料。如确有困难,不得不使用非渗水土时,其含水量值应低于塑限,并采用加大压实功能施工措施。D、低温施工应采取下列防冻措施:a、施工地段的积雪,应在临动工前清除。b、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已铺上层未压实前,不得中断施工。应保证开挖、运填的周转时间小于冻结时间。 c、对取土场、路堑和路堤的外露土层用松土或草袋覆盖。 d、分层填筑铺上厚度应按一般规定减簿20~25%,并不得铺成斜层。e、施工中遇到大雪或其它原因不得不中途停工时,应整平填层及边坡面并加掩盖,继续施工前,应将表面冰雪清除。
9.3 雨季施工措施9.3.1 雨季施工管理目标9.3.1.1 雨季施工主要以预防为主,采用防雨措施及加强排水手段,确保雨季进行正常的生产,不受季节性气候的影响。9.3.1.2 雨季施工重点放在基础路基挖方工程施工,施工中易出现的土石方塌陷,护坡塌方等要采取有效措施,作到大雨后能立即复工。9.3.1.3 加强雨施信息反馈,对发生的问题要采取防范措施设法排除。9.3.2 雨季施工准备工作9.3.2.1 场地排水。对施工现场及构件生产基地应根据地形对场地系统进行疏竣,以保证水流畅通,不积水,并要防止四邻地区地面水倒流进入场内。9.3.2.2 道路。主要运输道路地基应碾压坚实,上铺石碴碎石,并作好路拱。道路两旁要作好排水沟,保证雨后通行不陷。9.3.3 雨季施工主要措施9.3.3.1 在路基施工中,作好边坡的修整,及时作好堑顶的排水设施,防止边坡坍塌。9.3.3.2 在临时设施场地修建疏通排水沟,防止雨水浸泡材料和机械设备。9.3.3.3 在各种库房的修建中,做好建筑物周围的排水设施和防潮措施(在油毡上铺设枕木,枕木上再铺设条板),库房地板应高出地面不小于0.30m。保证库房完全干燥,通风良好,防风雨、防潮湿,以防止材料受潮或变质。9.3.3.4 在路基土石方施工中及时进行碾压,并压成向外倾斜,以防雨水浸泡和保证施工连续进行。在雨季期间,不允许车辆在路基上通行。9.3.3.5 及时作好路堤坡脚的排水设施,防止雨水浸泡后引起边坡垮塌和路堤开裂。9.3.3.6 在路基挡护墙施工中作好泄水孔和反滤层及墙背填土施工,防止雨水浸泡后发生坍塌。9.3.3.7 在桥梁砼施工中,尽量选择晴天灌注砼,一旦下雨而不能中止时,设置避雨措施,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已灌注完毕的砼。9.3.3.8 路基雨季施工1 雨季施工地段,应先完成涵洞,并作好防水、防洪、排水工作,尽可能不在雨季安排填方压实。
2 严禁在中雨或连绵雨天进行非渗水土填料的填筑施工。3 雨季施工的每一压实层面均应作成2~3%的横坡排水。路堤边坡应随时保持平整、不留凹坑。收工前,必须将铺填的松土压实完毕。4 雨季填筑路堤,应根据使用机具的性能和数量,合理组织几个工点或几个工作面轮流作业,紧凑衔接,快速施工;不宜全面铺开。5 雨后路基面经晾干处理后才能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9.3.3.9 混凝土工程1 砼在雨季施工中塌落度偏大,以及雨后模板及钢筋污染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混凝土由于措施不当,降温不好,形成温凝土收缩裂缝。2 混凝土开盘前根据砂、石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适当减少加水量。3 基础工程雨后应将模板及钢筋上淤泥积水清除掉。4 混凝土施工应用综合措施,如掺外加剂,控制水泥单方用量、选择合理砂率、加强水封养护等。9.4 炎热季节施工措施9.4.1 在砼浇筑中温度不应超过32℃特采取以下措施:1 集料及其它组成成分的遮荫或围盖和冲洗清水冷却;2 过秤及浇筑时对配料、运送、泵送及其它设备的遮荫和冷却;3 喷水以清洗和冷却集料;4 用致冷法、埋水箱法或在部分拌合水中加碎冰以冷却拌合水,但在拌合完后,冰应该全部融化。5 与砼接触的模板、钢筋及其它表面,在浇砼前应冷却到32度以下,其方法有盖以间断麻布或棉絮、喷雾洒水,用保护罩覆盖或其它认可的方法。9.4.2 在路基施工中,随时用洒水车浇洒施工便道,以降低灰尘,以防尘土飞扬,影响周围环境,危害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在路基填筑时,及时碾压,以保证土壤含水量不被蒸发;对含水量较小或被蒸发的填土应及时进行洒水和碾压封闭。9.5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9.5.1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和扰民,保障建筑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须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是文明施工的具体体现,也是施工现场管理达标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必须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做好这项工作。9.5.2 文明施工组织措施及方案9.5.2.1 按照安全标准工地建设要求,搞好文明施工,争创标准化施工现场。施工前应做到全员教育,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为当地居民创造和保持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和生产环境。9.5.2.2 项目部内由办公室设专人负责文明施工,与当地有关部门经常联系,针对工程特点,对下属施工单位提出施工过程中文明施工要求,定期进行检查。9.5.2.3 施工现场要挂有文明施工标牌、条幅,使施工现场安排做到布局合理,材料定位堆置,机具进出场有序,设备要集中堆放,灰、砂石、钢筋等大堆料要分别堆码标识,特点是有危险的物品,实行专人专项保管。并做到路沟畅通,管线齐全生活设施清洁文明,施工安全有序。9.5.2.4 加强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增强职工法制观念。9.5.2.5 施工中注意保护相关建筑物、管线,以及周围的环境协调。9.5.2.6 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密切联系当地政府,优化外部施工环境。9.5.3 环境保护措施与方案9.5.3.1 综合措施1 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本标段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组织施工管理,开展文明施工,创标准化施工现场。施工前应做到全员教育,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化害为利,为当地居民创造和保持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和生产环境。2 项目部内由办公室设专人负责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工作,与当地有关部门经常联系,针对工程特点,对下属施工单位提出施工过程中文明施工及环保要求,定期进行检查。3 施工作业不得损坏用地范围外的耕地、树木、果木及水电设施,临时用地事先将表层耕植土集中堆放,完工后复耕整平;施工道路经常洒水,避免粉尘污染。4 施工现场安排做到布局合理,材料定位堆置,机具进出场有序,路沟畅通,管线齐全,生活设施清洁文明,施工安全有序。5 施工中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本工程沿线附近建筑物,地上或地下的管线设施、栅栏、道路、水渠、树木免遭损坏,需拆迁的建筑物设施等,要经业主批准,尽可能在产权代理人在场时实施。6 按照设计要求认真做好环保绿化工作。
7 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派专人看管,保护现场,并尽快上报业主和有关部门听候处理。8 在本工程施工中和完工后,对破坏的环境要及时整治,防止水土流失和适时进行线路两侧的植被恢复,接受各级环保部门对本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9.5.3.2 防止大气污染措施1 弃土必须运至弃土场,严禁随意抛撒。施工垃圾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2 水泥等粉细散装材料,应尽量采取室内(或封闭)存放或严密遮盖,卸运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3 现场临时道路其面层应采取用碎石铺设,防止道路扬尘。4 居民稠密区、采取洒水降尘措施。5 凡在居民区附近的施工现场,必须在现场设置搅拌设备时,应安设除尘装置。6 施工现场使用的锅炉、茶炉、大灶,必须符合环保要求。烟尘排放黑度达到林格曼I级以下。7 拆除旧有建筑物施工时,应随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9.5.3.3 防止水污染措施1 凡需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必须设置沉淀池,使清洗机械和运输车的废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线,亦可回收用于洒水降尘。2 凡进行施工作业产生的污水,必须控制污水流向,防止蔓延并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沉淀池,经沉淀方可排入污水管线。施工污水严禁流出工地,污染环境。3 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必须进行防渗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水源。4 施工现场临时食堂,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陶油,防止污染。5 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含有污染的物质或可见悬浮物的水排入河渠或水道,并保护原有的防护设施。6 所有机械废油回收利用或妥善处理,严禁随意泼倒。钻机所用泥浆,采用开挖泥浆池,将沉碴集中存放处理,严禁对道路、水库、鱼塘及河流、水渠等造成污染。9.5.3.4 降低噪音、减少扰民的主要措施:
1 施工现场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I2523-90)制定降噪的相应制度和措施。2 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必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不超过12h。必须昼夜连续作业的施工现场,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作好周围群众工作,并报有关环保单位备案后方可施工。5 村庄、居民区附近注意避开午休、夜间施工,减少扰民。6 施工选择性能优良、噪音小的施工机械,并设棚布及其它声源屏障,降低噪音污染。5 施工运输车辆在市区行驶禁止鸣笛。6 可以围护的施工区域用棚布专门围护起来,并设置标志醒目的安全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避免事故发生。7 施工所利用的既有道路加强维修养护,确保道路畅通,为过往车辆、行人提供方便。8 经常对职工进行法制教育,遵守村规乡俗,多做利民事情,发扬公司光荣传统,积极开展路地共建精神文明活动。9.6 确保既有公路和材料主便道畅通的主要措施9.6.1 工程施工前向业主指挥部提供确保既有公路和材料主便道畅通的措施、方案,具体确定便道的标准、数量或其它另行管制措施。9.6.2 施工时一般应考虑满足双向通车的需要。特殊情况下不能保证双向通车时,其单向通车的距离不能过长,一般应能通视可根据交通量,使每个方向停车等候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9.6.3 开工前应会同当地政府、公安交警部门在施工地段工程起点设立通告,说明工程情况、交通维护的措施及对行人车辆通过施工路段的具体要求等内容。9.6.4 施工中实行挂牌作业。工程开工前,工程的起讫点应悬挂工程标志牌、施工标志牌,其尺寸、形式及内容按有关规定办理。9.6.5 工程开工前应根据安全要求,先期完成对工程施工及过往车辆有影响路段的防护措施及其它交通安全设施,未完成临时工程或未采取管制措施,不能开工。9.6.6 防护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施工,以保证在施工期间既有公路和材料主便道的畅通。防护工程完成后,需经验收并设置限速、分离等各种交通安全标志后方可放行过往车辆。
9.6.7 在既有公路和材料主便道施工路段,应设置醒目标志,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以保证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必须组织专门交通管理人员疏导交通。重点对紧急情况下,单行道及施工便道进行指挥调度,使车辆有序通过,同时在施工便道区域配置专用的拖移设备,将停在便道以内的非施工车辆拖运到行车道以外。9.6.8 用于工程的各种材料,严禁堆放于通车路段;各种施工设备、机械不得在既有道和材料主便道上停置、频繁调头;施工车辆出入频繁的交叉口应有专人负责疏导交通。9.6.9 应根据合同要求合理组织、精心安排施工路段和工程施工,使施工作业对既有道路和材料主便道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一旦出现由于施工原因造成既有道路和便道的交通堵塞,应积极采取措施尽快疏通。主动与当地政府及公安交通部门联系,并积极配合建设单位落实各项保证既有道路和材料主便道畅通的措施。9.6.10 禁止在既有道路和材料主便道上及其用地范围内设置障碍、搭棚建房、倾倒垃圾、挖沟引水,不得利用公路过沟排放污物,或者进行其他损坏、严重污染公路和影响既有道路和材料主便道畅通、安全的活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道路硬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道路环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道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
- 邢清线施工组织设计 2)
- 郏县小农水施工组织设计
- 郑州市某垃圾综合处理厂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部办公楼配电房高压柜改造施工组织设计定稿)
- 郭家坝至昌河坝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 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某合同段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 配套公建施工组织设计
- 酒家垭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 酒店办公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
- 重庆地产集团北部新区储备用地重光片区道路工程纵二路施工组织设计
- 重庆别墅施工组织设计
- s331一级公路d标段施工图及施工组织设计
- 重庆市某学院迁建工程土石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 重庆市高新大道1标施工组织设计
- 重庆施工组织设计投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