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0 KB
  • 4页

山区公路养护的困境及对策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山区公路养护的困境与对策刘世亮1洪晓宇2(1宜春市公路管理局宜春336000)(2江西科力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南昌330003)摘要: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势在必行,如何确保山区公路养护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改善山区公路落后面貌,要求我们的公路管理者要有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关键词:交通工程;公路养护;困境的成因;改革的对策151O前言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改变山区公路落后面貌,山区公路建设近些年虽然逐步得到发展,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而导致公路建设,片面追求数量而不重视质量,违反客观规律办事,以至出现路修得越多,越有更多的“路”要修,不可避免地给山区公路养护工作带来重复投资大、养护难的问题。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输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搞活,交通量日益猛增,加上很多山区公路都在超期服役,正常养护经费又不足,致使山区公路养护质量不断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同时,山区公路养护又受到客观复杂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以致养护质量不高,各项技术指标难以上等级,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山区公路养护的困境在哪?出路何在?本人试结合近几年公路养护实践,谈自己的几点浅疏看法。1山区公路养护的困境1.1先天不足是山区公路致命的“内伤”山区不同于平原,一是,山区地形复杂,地势高低起伏,尤其是地质结构不均衡,软硬岩石和各种性质的土壤交差错落,加上公路线形蜿蜓曲折,坡陡弯又急,砂材料缺乏,使公路难修,更难养。多数量的木结构临时性涵洞和多孔径小跨度桥梁,是山区公路最显著特征,遇到暴雨,泥石淤塞涵洞口,洪水冲上路面,对路基路面造成很大损害,又因修建公路破坏了山体的自然结构,暴雨时,雨水从山坡冲流而下,造成路基上边山体边坡坍塌,甚至大面积滑坡,有时形成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堵塞边沟,造成排水不畅,冲垮路基,甚至阻断交通;其次,因受地势影响,山区公路中坡道和弯道磨耗加剧,保护层易散失,使公路病害频繁出现,加重了养护工作负担;再者,山区公路为使线形平缓顺直,减少修建工程量,降低投资成本,其线形大部分采用沿溪线,这样,公路极易受河水冲刷浸泡,容易造成路基发软,驳岸、挡墙、护坡垮塌。因先天不足,山区公路水毁频繁,损失严重,而要修复水毁,恢复交通,往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1.2基础薄弱制约了山区公路养护质量的提高要修建一条高标准、高质量的公路必须经过正规的勘测设计和精心施工,严格管理才能建成。而山区公路大多是六七十年代采取“人民战争”方式建成的,不可能经过科学的勘测设计,即使经过正规的勘测设计的,施工中求通不求好,求量不求质的思想严重地影响了工程质量,留下许多隐患。如该裁直的没有裁直,有些旁道和弯道设置极不合理,该留涵洞的没留,水淹路段该设防护工程的没设,边坡该处理加固的没有处理加固,有的路段由于路基较低,常年受地下水位的影响,经常发软下沉。施工中也留下许许多多的隐患,如有的路基基层密实度不够,有的路段边沟太窄太浅,有的路段路基没按施工规范施工,边坡坡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土基压实度偏低等。基础的薄弱,致使大多山区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抗灾能力弱,制约了山区公路养护质量的提高。1.3养护资金的不足养护资金不足是整个公路系统面临的一个大难题。但不论是发展第三产业,还是对外承包工程,以副补路,材料采集的难易程度来讲,平原地区都比山区具有优势。近年来,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部门的一批高等级公路新改建工程陆续在平原地区动工兴建。为确保主要线路和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用于山区公路养护投资虽然逐年增长,但与因物价上涨和工资增长的资金需求量相比,显得“杯水车薪”。因资金不足,许多养路工人住房条件恶劣,养护生产工具得不到及时更新,影响了养路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山区养护事业的发展。1.4重修轻养和重修轻护151 “要想富,快修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重建设轻养护的思想依然普遍存在。主要原因:一是从事养护工作的领导,技术人员补贴待遇低,职称难以按时晋升,同样条件下,从事养护的职工比参与工程施工的职工收入也相差一大截,这样,严重挫伤了养护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出现人人都不愿搞养护的恶性局面;二是在山区,修建新路及改建路时,大家热情都很高,通车后,就再也没什么人来过问了,遇到坍方阻断交通才想起公路部门来,这样,公路养护事业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养路工的劳动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殴打辱骂道工的事也时有发生,路政管理复杂而艰难,违章建筑、开山炸石、毁坏行道树事件屡见不鲜,有时甚至到了有法依不了,违法管不了的地步,公路产权得不到真正保护,严重阻碍山区养护事业的发展。1.5机械设备陈旧落后山区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制约因素:1.5.1地理环境的制约在山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养护机械的消耗比较大,故障率高,而山区一般离养护机械厂家较远,不论更换或是维修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另外,机械设备功能单一、不实用,也影响了机械效能的发挥。1.5.2投资导向的制约山区公路多是低等级路段,其资金投入比较低。在许多山区县段,发放工人工资及少量材料费、人工费以后,资金已经是捉襟见肘,连机械设备的基本维护保养都难以为继,就更谈不上设备的更新与添置。显而易见,养护机械设备过少且落后,是制约山区公路发展的又一个瓶颈。1.5.3技能低下的制约山区养护机械设备的使用,只要把机器发动起来,能够操作,也就是“师傅”了。能持证上岗或是按操作规章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在工地上,柴油机在粉尘笼罩下使用几个月,其空气滤清器却从未清洗过的情况,在山区是司空见惯的。由于操作技能低下,保养维护更显欠缺,其结果就是加速了设备的损坏,降低了机械效率,缩短了使用寿命。1.5.4管理的制约如今的公路养护,各地大都成立了养护公司,独立运作。提高好路率和通行能力成了养护公司的首要任务,而对机械的管理似乎是显得力不从心。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宁愿使用人力,而不用设备的现象,让一些机械设备“束之高阁”。缺少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则使机械设备不能有效地运作和灵活调配,从而造成机械效率低下。1.5.5公路保险的制约公路养护保险在社会保险中,还没有得到完善,这样留下了许多后遗症难以处理,严重阻碍了山区公路养护质量的提高。2走出困境的对策2.1严格山区公路改造设计标准山区一般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如果在山区公路改造中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会诱发和加剧各种地质灾害,增加公路建设投资,影响工期,甚至给运营阶段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山区公路改造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1.1选线时尽量避开地质不良地段对于重大的地质病害应尽量绕避,实在无法绕避的要考虑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可靠性,尽量在路线的平纵面优化上下功夫(采用分离式路基、用桥隧构造物通过、从滑坡体上部通过、半路半桥等),提高工程措施的可靠性和安全度。2.1.2尽量避免大填大挖,高填深挖做到填挖平衡,以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少借土或少废土,即使要借或废,应尽量减少借土场和弃土场的设置数量,并应使其布局合理,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绿化和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恢复植被或覆土造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对坡面植物、河水流向的影响。2.1.3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比和优化当工作中发现有重大的地质病害或有潜在的重大地质病害时,须及时调整线位。坡陡弯急路段,山区较潮湿,设计成混凝土路面,增大摩阻系数,有些受地形条件限制弯道半径较小的的路段采取外侧加宽1m-2m路面,对填高>20m,挖深>30m的,原则上采用桥隧方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行车的安全。2.1.4对地质病害应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能避当避,即使增加工程造价也是值得的。综合考虑好防治措施,因地制宜地设计一些防护加固措施,如沿溪线坡脚为避免受水长期浸泡发软下沉采取浆砌片石加固,地质不良的上边坡设计挡土墙进行加固,地质特别不良的上边坡采取砼或钢筋砼加固,滑动面较大的上边坡采用抗滑桩加固等。为避免洪水冲毁山谷路基,采取桥梁等结构物进行跨越。如靖安的铁门堑路段,考虑到山区洪水来势凶猛,对路基易造成较大的破坏,因而在设计时对山谷和小河流采取大中桥进行跨越,确保了路基不受洪水侵害。151 2.1.5重视路基防护及排水设计在保证边坡自然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植物防护或工程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设计方案。边沟等排水设施尺寸、位置、防护应合理设计,满足排水要求,尽可能采用小、暗、绿的型式。2.2推行山区公路改造社会监理制“Fidic”条款下的工程监理制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它对工程建设、管理及建设中各方责、权、利的明确,以及对保证投资效益、实现合理工期、满足质量要求等,均起到了巨大的保证和促进作用。然而,对于山区公路改造这一领域,由于历史原因,至今仍按传统的“自己实施、自己管理、自己验收”的计划经济模式运行。各地虽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改革探讨,但终未突破“大锅饭”的体制,没有改变封闭排外的现状,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监督体系,存在着责任主体不明确、权责不清,有钱多用、无钱少用,经费与质量脱钩、缺乏严格的科学成本核算,“先养人、后养路”,实绩与效益不符等问题。大力推行山区公路改造的监理制度,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必将有力地提高山区公路的改造质量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降低日常的维护费用。2.3加大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回收利用以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为例(路基宽8.5m,路面宽7.0m,沥青面层厚4cm),每公里二级路面挖起来的废旧油层就是280m3,如果全部废弃,不但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反过来我们还要开采280m3的碎石料,又要使大面积的矿山和植被遭到破坏。综合起来算帐,废旧油层再生利用既节约了土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废旧油层再生利用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而且还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山区县一年翻修10km二级路计算,每利用1km废旧油层可节省沥青25t左右,按3000元/t元计算,就可节省7.5万元油钱。280m3/km的再生碎石料通过再次破碎粉筛后,最少有70%计200m3利用碎石料。这200m3的碎石料1m3最低可节省30元的片石购买成本费1m3又可节省6000元。仅沥青、碎石料这两项合起来1m3就可节省工程成本8.1万元。10km就可节省81万元,把这项技术在山区公路养护上大力推广,不但可以化解沥青供应紧缺的矛盾,保护山区生态环境,而且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综合效益。2.4加固改建山区承载力不足桥梁对山区公路危桥和承载力不足的桥梁需加固和改造,由于目前车辆超载、超限运输现象严重等原因,山区部分桥梁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公路的安全畅通,亟需整治。一是对山区的危桥和承载力不足的桥梁登记造册,建立档案,逐项进行结构安全检测鉴定,掌握每座桥梁的使用状况;二是研究整治危桥及承载力不足桥梁安全事故措施的具体方案,分轻、重、缓、急分别有计划的进行处理。三是做好对危桥的日常和定期巡查观测,及时对危桥设置限载警示标志,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2.5综合处治山区公路各种病害山区公路所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极易发生坍塌、崩塌、泥石流等各种病害,只有综合处治好各种病害,才能更好地为山区经济建设服务。对于山区已建成公路病害的防治:1、平常对山区公路进行经常性的病害观测,及时发现病害隐患,建立病害档案;2、针对性提出整治方案,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坍塌、崩塌、滑动、泥石流等病害的处治:1、采取设置支撑建筑物,如修建各式各样的挡土墙、石砌支柱等方法进行处治;2、减少坡面荷重,如刷坡、减重、清方等;3、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如修建天沟、排水沟、支撑盲沟、截水盲沟、泄水池等;4、采取坡面防护与加固,如采用草皮、面料等加固边坡。2.6推行标准化养护开发小型、功能全,技术含量高的养护机具,促进山区公路养护机械化。在山区公路大力开发推广和使用小巧、灵活、实用的养护机械,既具有环保功能,且能实现一机多用的低速型多用底盘(俗称两头忙)养护机械,如山猫等养护机械,发动机功率为11-77kw,最高行驶速度为15km/h,具有装载、挖坑、挖沟、清扫、压实、平整、液压镐、铣刨等功能,特别适合于山区公路的养护,可大大提高养护效率,确保养护质量。鉴于目前资金紧张的现状,可以采取多渠道的筹资方式筹集资金。职工入股集资,或引进民间资本购置设备都是解决设备资金不足的一种好的方法,或者向租赁公司租赁,减轻资金的一次集中投入。养护机械实行统一的招投标,选择信誉质量较好的产品,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还能保证机械设备的通用和互换性,保障机械设备的质量。151 在沿线养护路段每隔50km-60km设立水泥稳定土拌和楼和沥青拌和站,实行混合料集中拌和,一是节约资源;二是便于质量控制;三是便于集中管理。建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公路养护管理交流,建立包括各种公路信息在内的数据库,以便对每公里路面现状和使用性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并预测今后公路的退化程度,从而制定正确的养护对策和计划。2.7加强公路安全设施的设立山区公路急弯陡坡较多,路面窄,空气湿度大,视线不良,极易发生恶性交通事故,因而认真地实施好“安保工程”迫在眉捷。对下边坡高度大于6m的路段、山区公路路基宽度达不到7.5m或路基局部缺口路段、悬崖陡壁以及傍水路段修建防护墩、示警桩、连续钢筋砼防撞墙或钢护栏;在傍水路段设置防护墩;在交通量较大的路段,设置连续钢筋砼防撞墙;在与铁路相交或平行、车辆有可能跌落或闯入铁路的路段,设置连续钢筋砼防撞墙;在平曲线半径小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弯道外侧设置示警桩、防护墩、钢护栏或连续钢筋砼防撞墙;在平曲线半径小于极限最小半径的急弯处弯道外侧修建连续钢筋砼防撞墙;纵坡大于8%或连续纵坡长度超标的路段,在急弯视距不良处设反光镜或示警桩;增设和完善标志、标线等,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公路的使用效能,有力地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对公路造成的损害。3结语总之,本次改革是解决养护质量低劣,养护资金不足,养护效益不高的问题,力求养护质量稳步提高,确保山区公路畅通。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