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19 KB
  • 9页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途径分析 毕业论文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深圳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途径分析姓名:专业:物流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准考证号码:010112210063手机号码:13684917178固定电话邮箱地址huanghuian@163.com指导教师:2014年10月13日8 目录摘要2关键词2一、企业物流成本的定义与构成2(一)物流成本的定义2(二)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2(三)、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意义3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现状3(一)物流成本总量偏高3(二)物流成本压缩空间巨大3(三)物流总成本管理的观念淡薄4(四)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不规范4三、我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偏高的原因分析4(一)我国现代物流理论的研究水平不高,专物流人才较稀缺4(二)企业对现代物流环节的认识不全面,缺乏足够的重视5(三)企业物流系统技术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偏低5(四)不能合理使用第三方物流5四、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分析6(一)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制度,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6(二)建立有效的物流综合成本控制框架6(三)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7(四)充分利用物流信息技术7(五)第三方物流策略7五、结语8注释8参考文献88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途径分析【摘要】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已逐渐被企业界所重视,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有效地管理与控制也已成为现代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分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从而探讨有效控制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方法,有利于企业提高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据此,本文在剖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找出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采取的相应对策。【关键词】物流成本;作业成本法;物流信息技术;第三方物流一、企业物流成本的定义与构成(一)物流成本的定义物流成本,根据我国2006年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GB/T20523-2006《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和计算》中,“物流成本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货物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与存货有关的流动资金占用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存货保险成本。物流成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物流功能成本,体现物流运作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支出;二是存货相关成本,包含产品被锁闭在物流环节,从而导致事实上被企业所占用的资金以及存货在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风险损失和为防止损失所支付的投保费用[1]。如何实施物流活动以及管理控制物流成本,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都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物流成本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物流成本的降低能极大地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二)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生产制造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生产能够满足市场和社会需要的商品,以此获取利润。为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必须同时进行有关生产要素的购进、储存、生产、搬运以及产品的8 销售等活动,还要负责商品的返修和废品的回收等。因此,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贯穿于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和废弃等物流过程。(三)、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意义1、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企业通过物流成本的控制,为公司管理层提供物流成本的数据,为管理层对于公司的经营战略有更多的数据支持,使公司能制定适合自身的物流战略。2、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方式再也不局限于“第一、二利润源泉”,因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现代物流是包括原材料供应采购、生产销售和回收废弃物等业务的综合物流,它更有利于企业的生产营销管理和成本控制,是现代制造企业增强竞争力所追求的趋势。3、为物流服务管理奠定基础当前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更多的是服务、效率的竞争,通过控制物流成本,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物流运作方式,可大大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提升交货及时率,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使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4、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物流成本控制一方面有利于本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利润和竞争力;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物流运作模式,有效地降低了制造企业物流成本,还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物流业的发展。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现状从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现状上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物流成本总量偏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1994-2007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率分别为21.4%,21.2%,21.1%,21.1%,20.2%,19.9%,19.4%,18.8%,18.9%,18.9%,18.8%,18.6%,18.3%,18.4%,从2008年到2012年一直持续在18%左右[2],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1],尽管我国物流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然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出6.8个百分点。我们不仅比发达国家高,比如美国、日本、德国分别是8.5%、8.7%和8.3%,我们跟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金砖国家相比也偏高,比印度和巴西分别高5个和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国物流水平仍然明显整体落后。(二)物流成本压缩空间巨大企业物流作为一个系统,主要由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等环节构成。这就为企业加强物流系统管理,降低各环节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效益提供了巨大空间。正是由于企业竞争的不断深化,才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物流8 理论研究的不断创新。“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是企业第三利润源”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由日本西泽修教授提出的著名“冰山理论”更是极其形象而又深刻地指出了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是巨大的。据统计,直接的产品成本在我国企业的总成本中只占据10%,而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40%。因此,企业经营过程中物流成本的降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成本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是企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提高效益的潜能最大的利润源。(三)物流总成本管理的观念淡薄由于物流成本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效应”,所以物流管理必须考虑整体成本最佳,但我国企业往往只关心直接的仓储和运输成本,而不考虑存货持有成本的其它部分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这就影响了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化、合理化。(四)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不规范尽管在理论上物流成本的内涵比较清楚,但由于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对于如何计算物流成本,往往是基于企业各自对物流成本的理解和认识。就国内企业的情况来看,物流成本计算存在的问题很多,但基本可归纳为对物流成本认识的观念性问题和计算物流成本的技术性问题,这些问题的焦点又分别集中聚集于为什么要计算物流成本的问题,也就是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以及计算物流成本技术制度上的障碍问题等方面。首先是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缺乏整体性,由于对物流成本信息的作用和价值缺乏系统的认识,企业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往往比较单一,许多企业往往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究竟是多少,至于如何运用物流成本数据不够清晰明确,物流成本管理的视野局限于财务会计的范围;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只是单纯地为了降低某一项或者几项物流成本,未能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有关技术措施有效地联系起来;物流部不能够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者生产、销售部门提供有关物流成本确切的有价值的信息和分析资料。其次是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存在技术障碍,按照目前国内现行的会计制度,在企业物流成本的确认、物流成本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物流成本在会计报表中的列示等方面都没有明确规定,总的成本科目系没有将物流成本纳入常规的结构之中,同时也没有负责物流会计的专门人员,在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的框架内无法直接得到物流成本数据,计算物流成本在制度上存在物流成本数据不完整、物流成本中的间接物流费用分配不合理、物流成本数据时效性差等技术性缺陷。[3]三、我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偏高的原因分析造成我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我国现代物流理论的研究水平不高,专业物流人才较稀缺虽然,我国目前有不少大专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在工商管理等专业中开设物流相关课程。但这些理论基本上都是从发达国家直接引进的,真正结合我国自身条件消化吸取后再创新的东西很少,这从根本上制约着我国高水平本土化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8 其次,发达国家在物流人才的培训教育方面已形成较为科学的体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机制。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研究生、博士生层次的教育才刚起步,相关职业教育也较落后。据有关调查,近年来,在华的一些外国公司对物流经理的需求迅速增加,而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经理人才则很少。物流成本管理及控制是一项综合的管理科学,它需要企业对自身所拥有的各项物流资源及企业产品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达到企业物流高效化和成本最小化。所以从事物流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企业管理知识及会计知识;对企业产品有充分的了解;要具备专业的物流知识。否则的话,不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二)企业对现代物流环节的认识不全面,缺乏足够的重视虽然,企业都知道物流已成为企业竞争的第三利润源,企业物流成本像一座冰山,有很大降低空间。但对于如何“融化”这座冰山,开发这一利润源,很多企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当然就无法掌握科学的方法。这也就导致了许多企业对物流环节形成“口头上重视,落实中忽视”的局面。企业对物流的理解大多仅限于运输、仓储等低增值业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不太了解,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的理念,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另一方面,制造企业重生产,轻流通,对自身的物流服务没有明确的认识,仅是简单削减物流成本投入,落后的观念导致落后的物流体系和物流管理体系,无法做到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使企业物流成本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三)企业物流系统技术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偏低很多企业对物流环节缺乏长远眼光及战略规划,企业物流投资不足,企业物流设施及技术水平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这必然导致很多成熟的物流技术在企业中不能被合理采用,从而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比如,ERP及条码技术等,企业在经营中坚持大力实施的并不多。相当多的企业还在使用传统的物流设施以及传统的物流技术,使得物流活动在高成本、低效率、高差错率的状态下运行。(四)不能合理使用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发展程度集中反映着一个社会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第三方物流能利用其专业物流装备、先进的物流技术以及先进的物流管理对物流进行整合,极大地降低物流成本。但目前有相当多的企业使用自有物流,投资大,物流设施使用效率低,使得企业物流成本无法进行控制。8 四、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分析(一)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制度,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现行的财务数据中剥离出来。利用作业成本法作为物流成本核算制度。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产品(包括服务)设计这一作业开始,到原材料采购后进入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再到发运销售全过程的作业以及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为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4]作业成本法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前提之上的: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即作业消耗了资源而最后归集为作业成本。以此为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也可以概括为: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作业成本库(也称作业成本池),再分别以各自成本计算对象所消耗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成本对象的作业总成本。具体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程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分析和确认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资源(2)分析和确定物流作业(3)确定资源动因,将资源消耗分配至作业成本库(4)确定物流作业动因,分配物流作业成本至物流成本对象(二)建立有效的物流综合成本控制框架物流综合成本控制的实现框架一般由物流成本横向控制、纵向控制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控制三部分组成。横向控制主要是对物流成本进行预测、计划、计算、分析、信息反馈和控制、决策,在进行可行性分析后选择最佳方案;物流成本纵向控制是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要使物流过程创造最大的市场价值,就必须保证物流各环节的最佳配置。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连接许多供货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客户的大系统。物流成本控制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效率。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联结的方式,将各种信息传递到总公司、分公司、批发商、商品供货商或制造商,如采购人员和供货商就可以根据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各机构订货的商品名称、订货数量,供货商的可供商品货源、供货价格、交货期限、供货商的信誉等资料,双方迅速完成交易。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能处理从新商品资料的说明直到会计结算所有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作业,可以涵盖整个物流过程。物流成本综合控制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以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为核心,通过借助适当的控制方法和管理手段,将横向控制与纵向控制交织进行,以实现物流成本综合控制的最大效应。8 (三)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企业应加快自身物流人才建设:一是通过从高等院校引入一些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来充实物流管理队伍;二是对于企业的会计人员、仓储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导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知识的重点培训,有条件的企业可选送一些人员到大专院校进行物流及物流成本管理教育。(四)充分利用物流信息技术结合笔者所在的企业,充分利用物流信息技术,比如ERP,条码等物流信息技术,能优化流程,降低物流成本。在初期使用人工记账,差错率较高,时效性较差,信息可查性以及共享性较差,后期成功引入ERP系统进行库存以及物流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准确率,使企业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电脑ERP终端查询到物流的相关信息,包括物料状态,在途物料状态,出货成品运输状态等等信息。在库存信息控制方面,使用条码技术,大大加强了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五)第三方物流策略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欧美国家采用较多的是物流的外包,或称第三方物流。即企业通过和专业第三方物流商签订协议,购买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按协议内容提供的物流服务的一种运作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物流已不再作为工商企业直接管理的活动,常从外部物流专业公司中采购物流服务。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竞争力提升价值、服务价值、风险分散价值。[5]在竞争力提升价值方面,由于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很难成为业务上面面俱到的专家。为此,企业应把自己的主要资源集中于自己擅长的主业,而把物流等功能留给物流公司。物流公司作为专业物流企业,可以站在比单一企业更高的角度来处理物流问题,通过其掌握的物流系统开发设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将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食商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各相关企业的物流活动有机衔接起来,使企业能够形成一种更为强大的供应链竞争优势,这是个别企业无法实现的工作。在服务价值方面,物流能力会制约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改善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改进物流作业。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网络,能加快对顾客订货的反应能力,加快订单的处理速度,缩短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实现货物的快速交付,提高顾客满意度;通过其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还可加强对在途货物的监控,及时发现、处理配送过程中的意外事故,保证订货及时、安全地送到目的地,尽可能实现对顾客的承诺;产品的退货处理,废品回收等也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在风险分散价值方面,企业如果自己运作物流,要面临两大风险,一是投资的风险,二是存货的风险。企业自营物流是要进行设施、设备投资的,这样的投资往往比较大,如果企业物流管理能力较低,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物流资源,致使物流效率低下,物流设施闲置,这部分投资将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由于自配送能力、管理水平有限,为了及时对顾客订货作出反应,防止缺货和及时交货,往往采取高库存的策略。企业防止缺货的期望越大,所需的安全库存越多。存货越多,变现能力越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存货有贬值的风险。企业如果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专业化配送,由于配送能力的提高,存货流动速度的加快,企业可以减少内部的安全库存量,从而减少企业的资金风险。8 五、结语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能推动企业物流的合理化进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在中国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还较低,仍存在着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问题,但随着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政策的日益完善,物流成本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注释】[1]资料来源: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3/t20140306_520357.html【参考文献】[1]王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李洋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黄由衡:《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与应用》,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4]黄由衡:《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与应用》,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5]杨头平: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与优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