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9.50 KB
- 8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摘要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已逐渐被企业界所重视,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有效地管理与控制也已成为现代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分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从而探讨有效控制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方法,有利于企业提高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据此,本文在剖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分析,深入研究了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方法,并总结了制造企业实施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方法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首先阐述论文写作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的现状以及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为接下来的研究作了理论铺垫。第二章,通过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目前在企业内部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也还仅仅局限于物流成本中的一小部分,以至于企业对那些隐藏在“冰山”下的物流成本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使得企业物流成本始终居高不下。第三章,通过对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以及物流成本构成的深入分析,结合目标成本控制理论与作业成本管理理论,提出了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系统思路,详细阐述了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基本原理,并构建了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基本模式。第四章,具体阐述了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的设计,即对企业前馈控制、过程控制以及反馈控制的具体实施流程与实施方法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与阐述,从而达到构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系,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第五章,提出了在企业内部运行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所应具备的各项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微观上,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管理者应树立物流管理新理念,对企业整个物流系统进行系统规划,并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以保证物流成本控制的顺利实施;宏观上,应建立配套的会计准则,从而使得企业物流成本的真实信息得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来,并服务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中。第六章,对论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论文研究所存在的局限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理论上探讨了在制造企业内部建立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的方法,在某些方面所作的研究偏重于定性分析。而对于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在企业的具体应用,以及物流目标成本分解的具体过程等问题IV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关键词:物流,物流成本,控制,作业成本,目标成本IV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ABSTRACTGradually,enterprisesattachgreatimportancetologisticswhichisregardedas“thethirdprofitsource”.Controllingcostsinlogisticseffectivelyisanimportantmeansformanufacturingenterprisestopromotetheirkeycompetitivepower.Soanalyzingcurrentsituationoflogisticscostinmanufacturingenterprisesandprobingintoaneffectiveapproachtocontrollogisticscostsofmanufacturingenterprisesareadvantageoustoincreasetheirprofitsandpromotetheirkeycompetitivepower.Inthisthesis,thecurrentsituationoflogisticscostcontrolandlogisticssystemofmanufacturingenterprisesareanalyzed.Basedonthisanalysis,themethodofobjectivelogisticscostcontrolbasedonABCsystemislucubratedinandsomerelevantmeasuresaresummedup.Thecontentofthethesisincludesthefollowingsixparts:Inchapterone,thebackgroundofthethesisandresearchonlogisticscostcontrolintheworldareexpoundedaswellasthetrainofthoughtofthethesisandthestudymethodsareelaborated.Inchaptertwo,byanalyzingcurrentsituationoflogisticscostofmanufacturingenterprisesandsomeproblemsrelatedtologisticscostcontrol,itisfoundthattherehasnotbeenasystematicinfrastructureinthelogisticscostcontrolwithintheenterprisesatpresent.Manufacturingenterprisesjustcontrolledasmallpartofcostsinlogisticssothatthecostsinlogisticsofmanufacturingenterprisesareveryhigh.Inchapterthree,byanalyzingthelogisticssystemandtheconstitutionoflogisticcost,combiningwithCostControlTheoryandABMTheory,thetrainofthoughtofobjectivelogisticscostcontrolbasedonABCsystemisputforward.ThenthekeystoneofthemethodofobjectivelogisticscostcontrolbasedonABCsystemisexpoundedandthemodeofobjectivelogisticscostcontrolbasedonABCsystemissetup.Inchapterfour,thethesiselaboratesonhowtodesignthesystemofobjectivelogisticscostcontrolbasingonABCsystem,thatis,thedesignofPre-control,ConcurrentControlandPost-control.ThroughbuildingthesystemofobjectivelogisticscostcontrolbasedonABCsystem,manufacturingenterprisescancontrolIV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thelogisticscosteffectively.Inchapterfive,somesubjectiveconditionsandobjectiveconditionswhichplayaroleinrunningthesystemofobjectivelogisticscostcontrolbasedonABCsystemareputforward.Ontheonehand,themanagerofanenterpriseshouldsetupnewlogisticsidea,planthelogisticssystemofenterpriseandbuilduptheinformationsystemoflogisticsintheenterprisetoinsurethatthesystemoflogisticscostcontrolrunssuccessfully.Ontheotherhand,itshouldsetupsupportingaccountingstandardssothatlogisticscostsinmanufacturingenterprisescanbereflectedaccuratelywhichisusefulformanagementanddecision-making.Inchaptersix,researchconclusionisdrawnanditisputforwardthatlimitsoftheresearchremainandissueswillbestudiedfurtherinthefuture.Theoretically,settingupthesystemofobjectivelogisticscostcontrolbasedonABCsysteminmanufacturingenterprisesiselaboratedinthisthesis.Onsomeaspects,theresearchpaysmoreattentiontoqualitativeanalysis,sohowtoapplythesystemofobjectivelogisticscostcontrolbasedonABCsystemconcretelyinmanufacturingenterprisesandhowtoanalyzeobjectivelogisticscostconcretelywillbestudiedfurtherinthefuture.SunJunli(Accounting)DirectedbyprofessorShaoRuiqingKEYWORDS:logistics,logisticscost,control,activitycost,objectivecostIV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良□中□及格□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签名)年月日
目录第一章导言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和意义11.3国内外研究现状21.4研究思路和方法9第二章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2.1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112.2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122.3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13第三章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分析及其成本控制的思路163.1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分析163.2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思路23第四章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364.1前馈控制子系统的设计364.2过程控制子系统的设计494.3反馈控制子系统的设计55第五章保证物流成本控制系统运行的相关措施585.1树立企业物流管理新理念585.2完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585.3企业物流管理流程再造60第六章研究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646.1主要研究结论646.2论文研究存在的局限656.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65致谢66参考文献67
第一章导言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重要作用已经日益为人们所知晓,物流管理对于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增进企业经营效果、降低总体费用的作用也已经引起了企业的普遍关注,物流管理逐步成为企业的经营职能之一,而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是企业物流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如何控制物流成本,以尽可能小的投入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成为现代企业物流部门以及物流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从理论上解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合理分配资源,降低物流成本,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1.1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也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当前,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由于生产批量大,劳动力成本低,同时又有较强的柔性生产能力,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大量贸易顺差也与此有关,而与此很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的物流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在综合成本中起的是抵消作用。我国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管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大部分物流成本得不到揭示,进而使得物流成本并未得到有效地控制,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从目前中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来看,现阶段急需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实现企业物流成本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尤其在加入WTO以后的过渡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企业面临国内外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在加快对中国的投资速度,在这种新环境下,企业如何降低其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也成为当前中国制造企业及物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1.2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虽然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物流概念后,经过二十多年众多学者的辛勤研究,在现代物流,特别是我国物流发展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物流设施和技术、物流理论与物流产业政策,而真正对企业
物流成本核算和控制问题所进行的研究则极为有限。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通过对当前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物流系统的特点,提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方法,希望能对我国制造企业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1.2.2研究意义现代化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物流是这个大系统内各个子系统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对于保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对物流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搞好物流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目前许多制造企业在产品质量、销售、生产规模上下了很大功夫,而对物流成本却不能实施适时的反映和有效的控制,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物流成本控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成本控制通过对物流成本的预算、成本动态反映和差异分析,可以为物流成本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物流成本管理正是应用成本控制所提供的信息来改进企业物流的。因此,企业应加强物流成本控制,特别是把现代成本控制模式融入到物流成本控制中,进而形成新的物流成本控制模式,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消除“黑暗大陆”与“物流冰山”,以提高经济效益。据此,本文在剖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从对企业物流系统与物流成本的分析入手,探索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一、物流及物流成本定义的演化物流(Distribution)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21年阿奇·萧(ArchWShaw)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ProblemsinMarketDistribution)一文中提出“物流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问题,物资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的价值。”这里,MarketDistribution指的是商业流,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指的是销售过程的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服务,是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为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物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即流通过程中的商品实体运动。因此通常用的是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1985年下半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NationalCouncilofPhysicalDistributionManagement)改名为美国物流协会(The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将Physical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改名后对其所做的物流定义是: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客户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P8。Logistics与PhysicalDistribution的不同在于Logistics已突破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至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流通过程。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1981年在《物流手册》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如果不经过这些过程,物就不能移动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P9。欧洲物流协会(ELY:EuropeanLogisticsAssociation)1994年发表的《物流术语》(TerminologyLogistics)中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及/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已达到特定的目的。欧洲物流协会的这个术语标准已经成为欧洲标准化委员会(TheEuropeanNormalizationCommittee)的物流定义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P9。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为了适应物流的发展再一次修订了物流的定义:“物流是价值链过程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于2002年1月初推出最新物流定义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www.zei.gov.cn/zjeco/0305/08.htm。总的来说,
随着物流定义的发展变化,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物流观念的启蒙及产生阶段、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实践推广阶段、物流理论的成熟与物流管理现代化阶段、物流理论和实践向纵深化发展阶段,当前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物流均已处于物流理论和实践向纵深化发展阶段。在物流发展的四个阶段中,逐步建立了宏微观物流理论的科学体系,物流企业的发展深化扩展了物流研究的领域,物流已融合管理学、营销学、经济学、会计学、运输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为一体,尤其是现代化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运输工具的广泛应用以及专业研究机构的出现,促进了物流实践的纵深化发展。在物流发展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控制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物流盈亏分析等五个阶段。虽然许多企业开始分析其物流系统,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分析是根据经验和直觉进行的,分析过程中很少使用分析模型或工具。虽然西方学术界开发了许多有效的分析工具、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但是工业界还未真正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讨论这些问题、模型、概念和工具的著作也很少,因而目前部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达到第四阶段,而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还都处于第三阶段。尽管现在已对物流成本的构成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并确认了最需要展开的功能成本分析和动态的成本计算,但由于目前一些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健全阻碍了物流成本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得现在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仍然存在困难。二、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美国的物流成本管理研究的现状,我们可以通过对美国会计师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ofAccountants,NAA)下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所颁布的一系列“管理会计公告”进行认识。该公告对物流成本的管理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物流成本的范畴的界定、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的作业成本计算、物流管理的业绩计量、物流信息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等问题。该公告的颁布“旨在帮助管理会计人员和其它人员提高物流成本的确认、计量和管理方式”。从其涉及的内容来看,其研究的现状已经与目前兴起的价值链理论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套先进的管理体系。日本的物流概念是从美国引进的,然而其物流成本管理相关的研究却是根据本国的基本国情单独进行的,迄今为止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日本的研究经历了由重视职能成本转变为重视总成本,进而演变为重视服务成本与战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物流成本构成的研究自始至终都受到日本学术界与实务界的高度重视。日本学术界经过多年的研究,于1977年由运输省制订了《物流成本计算标准》,为日本企业进行统一的物流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经过长期的研究积淀,日本已经开始考虑逐步将企业物流成本与企业财务结算制度进行接轨,通过企业的报表向信息需求者提供关于企业的物流成本信息。日本神奈川大学的唐泽丰教授认为,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必须经历四个阶段,即“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构成及影响因素”、“采用恰当的预算管理制度”、“设定基准值或标准值”、“与财务会计制度相接轨”这四个阶段,而目前日本的物流成本管理研究正处于第三阶段。
国外学术界对物流活动的研究经历了若干的阶段,在各个阶段对物流活动的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具体如下:1.“黑暗大陆”理论。“黑暗大陆”理论是在1962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权威学者彼得·德鲁克提出的。他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色大陆》一文,他在文中指出,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而企业在流通领域中的物流活动的模糊性尤为突出,物流活动中包括物流成本等在内的未知事物还很多。该理论反映出人们早期虽然对物流的理论与实践的认识还不太成熟,但已经开始注意到企业物流活动的模糊性。从某种意义上看,“黑大陆”学说是一种未来学的研究结论,是战略分析的结论,带有较强的哲学抽象性,这一学说对于研究这一领域起到了启迪和动员作用。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海斯凯特在著作《BusinessLogistics》(《企业物流》)一书中,用系统论的方法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其主要观点有:企业的各种物流活动之间,企业的物流活动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客户服务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内在联系。所以,在考察个别物流活动的变化时应尽可能地从总体和系统的角度进行比较,以发现相关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他认为,对物流活动应当进行系统管理,要对各种物流活动成本及其相互关系,在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约束下,进行有效的技术经济权衡。换句话说,所有的物流活动和结果都可以换算成物流成本,不管是直接的运输成本,还是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詹姆斯教授的理论影响深远,他通过物流成本来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的理论,成为日后许多管理学家研究物流管理的切入点。2.“物流冰山”理论。“物流冰山”理论最早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日本物流成本学说的权威学者西泽修先生提出的。他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能使企业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作“物流冰山”。他认为人们过去之所以轻视物流,正是因为只看见了冰山的一角,而没有看见冰山全貌的缘故。人们所能从会计信息系统直接获取的只是以现金方式向企业外部支付的物流成本信息。而对于真实发生在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由于被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所隔离分解,导致部分物流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无法被准确计量、无法控制、无定额标准、无完整记录,使物流成本的核算无真实的原始数据。3.“第三利润源”理论。“第三利润源”理论
也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在1970年提出的。这一理论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企业物流活动所具备的潜力相联系,以发展的眼光来认识物流成本管理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企业的第一利润源在于降低资源的消耗,最初是采用廉价原材料、燃料等手段,其后发展为依靠科技进步来节约消耗、废物回收利用、人工合成资源等现代化方式来获取高额利润;第二利润源是通过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最初的方式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其后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方式来降低人力资源的耗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然而,由于企业间综合竞争的加剧、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等原因,如今企业在前两个利润源的潜力挖掘上日益困难,物流成本在企业综合成本中具有较大的比重,物流领域的潜力挖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被称为“第三利润源”。该理论要求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时,必须合理组织企业内部作业链,力求物流活动在保证企业整体战略实施的基础上,使物流活动的各环节、要素处于最优状态。4.“物流效益背反”理论。“物流效益背反”理论是指物流活动的若干功能要素间存在着损益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导致整个物流系统效率的损失,如不加以重视,最终会损害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的整体效益。该理论应用于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揭示了物流系统总成本与各功能要素成本间的相互影响因素与程度,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物流系统的成本性状和结构。该理论的出现使物流学科对物流功能因素的认识产生了实质性的飞跃。从此,对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开始着眼于寻求解决各物流成本因素间效益背反现象的途径。5.“物流成本中心”理论。“物流成本中心”理论认为,物流在整个企业的战略中只是对企业的营销活动的成本发生影响,物流活动是企业成本发生的重要环节。因此,解决物流的问题并不只要搞合理化、现代化,不只为了支持保障其他活动,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有效途径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这一理论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认识到物流在企业整体战略中的重要性,一味地强调物流成本的降低,势必影响到企业整体战略的实施。6.“服务中心”理论。“服务中心”理论是由欧美的一些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作用并不能一味地强调节约消耗、降低成本,而应立足于在保持和提高企业对客户的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寻求物流成本与服务之间的平衡点,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他们对物流的描述采用“后勤”一词,特别强调物流活动的服务保障职能,通过物流的服务保障,企业以其整体能力来压缩企业的综合成本。由此,物流的概念实现了由“物的移动”(PhysicalDistribution)向“后勤”(logistics)的转变。7.“供应链”理论。“供应链”理论出现于20世纪90
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企业物流环境的变化、全球化采购浪潮的兴起,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战略的制定与管理要求企业摒弃狭隘的内部成本管理观念,必须着眼于产业链的构成与变化,由此,供应链的概念逐步形成。供应链理论采用系统化、整体化的观点与方法对企业的物流进行管理,认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处供应链的整体运转效率,因此对物流成本的管理强调必须摒弃单个企业物流成本最小化的观念,而应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寻求供应链整体成本的最小化。在该观点下,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途径已经超出单个企业的范畴,供应链总成本的降低需要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共同努力。随着国外学术界对物流成本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度不断加快,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的深入进行,新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技术也不断投入到实际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中。因此,加大力度对我国的物流成本问题进行研究,以适应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是我国学术界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1.3.2国内研究现状中国的物流发展经历了“物流初期发展阶段(1979-1992)”,现在正处于“现代物流蓬勃兴起阶段(1993年至今)”。1979年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了“物流”这一术语。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物流专家王之泰教授在《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上发表了《物流浅谈》一文。文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的结构、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等内容。而我国对物流活动的大规模研究是从1997年才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物流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当然与物流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理论上的突破,物流理论已经突破传统的仓储业和运输业的界限,将物流理解为包含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配送等诸多功能要素的综合服务体系;把物流规划战略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并着手物流定量化方面的研究;研究和借鉴先进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然而,单独关于物流成本管理的著作则相对较少,只有刘明辉(1991)和杨雄胜(1996)等对日本物流成本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介绍。从1997年至今的时间里,物流的概念逐渐引起了国内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有关物流对企业发展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开始出现,然而对具体到微观层面上的企业物流成本研究的论述较少。我国学者对物流成本的研究还是更多的集中在介绍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研究成果上,而对于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研究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体系的论文则相对比较少。在对物流开始大规模研究的最初阶段,研究目的主要是对物流的服务、保障等功能与企业营销服务战略的关系进行研究。随后,根据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需要,对物流的研究逐渐深入到对物流的管理技术、战略规划等层面的研究。对于物流成本控制而言,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的阶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的第一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的问题的第二阶段(但核算水平较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层次也不深),物流部门远远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也远远落后于生产管理。
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对物流成本控制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是对国外物流成本控制理论的解释或借鉴。当前对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中较具影响力的有:崔红在《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探讨》一文中指出,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应倾全力于尽可能地使物流总成本最低,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达到单项功能成本的最低,变“计算物流成本”为“如何利用物流总成本进行物流管理”。她认为应该用作业成本法来建立企业物流总成本的过程控制模式,该模式分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事前计划是以预算管理为龙头作起点,按物流功能划分成本责任中心,将成本控制指标逐项分解;事中控制是指在物流各项作业运作开始后进行物流成本分类别、分阶段、分环节的监控;事后评价是建立作业成本为对象的监控系统,通过对每一项业务的成本监控,可分析物流业务运作过程中的成本收入比以及成本结构比重。虞洁在《怎样控制企业物流成本》一文中对企业物流成本的现状进行了特征分析,归纳出了企业物流成本过高的原因,提出了控制企业物流成本的对策,分别是:①制定物流成本控制的目标及具体实施细则;②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构建物流运作体系;③促进物流技术的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化;④采用ABC成本方法;⑤依托第三方物流机构,采取供应链管理模式。高建兵、黄岩、蔡雨阳在《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研究》一文中对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物流成本控制的理论框架,认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应当重视系统化和综合控制。黄炎波、张汉江在《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方式》一文中认为物流成本问题的特殊性导致了仅采用一般的管理方法是不够的,需要从更高层次、更广阔的领域来控制物流成本,即从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供应链管理和控制技术三方面来着手研究如何控制物流成本。作者首次在国内提出了要利用物流供应链的优化技术来控制企业的物流成本,这主要包括供应链库存优化技术、延迟化技术、环保支持以及供应链敏捷化的技术研究等等。高梦昭、张文杰在《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网络设计研究》一文中将物流成本中的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单独提取出来,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进行二者的关系研究。在宏观物流成本分析中,他们收集了近几十年来的运输和库存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美国政府解除运输管制对物流成本造成的重大影响;在对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分析中,同样得到了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之间确实存在相互关系的结论。周启蕾和衣春光分别在《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初探》一文和《物流成本及其控制决策》一文中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物流成本的优化模型,他们都认为物流成本的构成分析应撇开各物流要素的具体特征,根据成本与效应对应的原则,将物流成本归结为移动成本(MotionCost)和持有成本(HoldingCost)两大类。随后又构建了移动成本和持有成本的数理模型,从数学的角度对各类物流成本的性状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由此可见,我国对物流成本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远远落后于对其它相关物流理论的研究。企业物流成本由于研究难度较大,加之其潜在的理论意义与经济意义未能得到很好的认识,目前在国内基本处于一种零碎、片断的研究状态。目前,我国对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存在以下几个不足:1.对物流成本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国外的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介绍,而没能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出一套符合我国企业特点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2.对物流成本的研究往往只是从传统成本会计的理论框架内进行最简单的技术性研究,忽略了对物流成本的特点及范畴等问题进行基本的研究与探讨;同时,也没能运用其它学科的研究结果进行交叉研究,“就成本论成本”的做法使得对物流成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3.对物流成本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战术的层面,未能对物流成本的战略重要性进行全面的剖析,因而在企业竞争需求的战略层面上缺乏对物流成本管理的深入研究。1.4研究思路和方法1.4.1研究思路本文试图在剖析我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分析,深入研究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方法,并总结制造企业实施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方法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最后,总结论文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据此,文章第一章首先阐述论文写作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的现状以及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剖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第三章对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分析,探索其物流系统运作的流程与运作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提出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系统思路;第四章针对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系统思路进行系统设计,即对前馈控制子系统、过程控制子系统、反馈控制子系统的设计;第五章总结实施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方法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第六章对论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论文框架: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系统思路的提出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分析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作业成本管理原理与目标成本管理原理保证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运行的相关措施研究结论与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1.4.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紧紧围绕如何构建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系这一主题,注意将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结合起来,采用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以及建立数理模型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由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在我国刚刚兴起,人们对其缺乏全面准确一致的认识,更为关键的是现有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尚未形成,物流成本的数据来源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因此,本文以定性的分析论述为基础,较之以数量分析。第二章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代物流管理理念自引入我国以来已20余年,企业逐渐开始意识到了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加强了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但是同欧美物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控制方面仍存在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差距,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成本管理亟待加强。因此,本章将对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其原因所在,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2.1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从宏观上来看,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依然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国际上通常把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物流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经过推行现代物流,这一指标已经控制在10%左右。而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自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8年上下徘徊,2005年仍为21.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2006)[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P36.。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要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方面确实存在明显差距。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有所差异,但从一个侧面还是反映了我国物流发展水平不高,效率偏低,经济发展的物流含量偏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05[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P56.。2005年,中国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平均周转次数为2.1次,流通行业也不到4次,而发达国家高于我国几倍甚至十几倍。我国物流领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2006)[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P36.。从微观上来看,我国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尚处于探讨阶段,目前,在制造企业内部并未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体系,大部分企业仅仅只是将物流成本作为企业产品成本的一部分来进行控制。由于对物流成本的认识不足,再加上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所以企业对其发生的物流成本并没有进行单独的集中核算,以致有些物流成本划归企业的产品成本,作为显性的成本加以控制,而更多的被划入企业的期间费用,在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些成本的支出合理性情况下偏离实际目标地进行笼统性的控制。因此,传统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其实就只是把物流成本作为企业营运总成本的一个部分来进行绝对的成本控制。由于物流成本与其它各种成本混合在一起,企业实际上进行监控的主要是产品成本,因而也就只是把少量计入产品成本的物流成本纳入了控制的
范围,而更多的物流成本却被承认其发生是合理的,以致企业对这些隐藏在冰山下的物流成本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2.2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现状的分析可发现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企业对物流成本没有分列记账。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各企业基本上是根据会计报表的分类办法,将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将物流成本与销售成本混在一起。根据我国2001年8月颁布的《物流术语标准》的概念,物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环节,各个环节都有相对应的物流成本。销售物流只是物流的一个环节,其成本仅仅是整个物流成本的一部分,这样就导致了企业物流成本的模糊和低估,从而,使得企业并不能对物流成本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控制。2.企业对于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失误,未能把握企业实际的物流成本。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所表示的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所支付的运输费用或向共用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而对于企业内与物流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费、设备折旧费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它经营费用统一归集核算。因而,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地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这使得企业较难对物流成本实施管理和控制。3.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进行。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各企业通常是分散进行的,也就是说,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这样就带来了一个管理控制上的问题,即企业间无法就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值,从而使得企业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4.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组成不能清楚地划分。在一般的物流成本中,物流部门存在许多无法掌握的成本。例如,保管费中过量进货或过量生产而造成积压的库存费用以及紧急运输等例外发货的费用都纳入其中,从而增加了物流成本控制的难度。5.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缺乏系统性。首先,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把成本控制工作仅视为是财务部门的事,形成了财务人员管成本的单一化局面;其次,企业把成本控制的范围仅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缺乏有效的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不能形成成本控制的良性循环,更谈不上成本控制的全程最优控制。6.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时主要还是运用一些传统的方法,而价值工程、网络优化、计算机控制等现代化成本控制方法很少被应用,更谈不上系统应用,因而难以发挥方法、手段综合运用的最优成果,致使成本控制中“科技含量”较低。
7.企业没有从物流的“收益递减”法则来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由于物流成本是以物流整体活动为对象,所以它是企业唯一的、基本的、共同的管理数据。物流成本中各项目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亦即某此项目成本的削减又可能引起其他项目成本的增加,因此,物流成本间各项目是相互关联的。所以物流管理必须考虑整体成本最佳,使物流成本控制系统化、合理化。8.企业没有充分运用物流成本的乘数效应来改进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降低具有乘数效应,如果销售额为100亿元,物流成本为10亿元,那么物流成本降低1亿元,不仅直接产生了1亿元的净收益,而且因为物流成本占销售总额的10%,所以,间接增加了10亿元的利益,这就是物流成本降低的乘数效应。但是,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上却往往忽视这种乘数效应,以至于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不力,不能体现出物流成本降低所带来的巨大的乘数效应。2.3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2.3.1物流成本核算存在制度缺陷物流成本大部分发生在企业内部,而且范围大、流通环节多、涉及的单位较多,因此,许多已经发生的物流费用在具体分解时存在很大的困难。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将物流成本设为单独的项目,通常将一些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如仓储保管费、仓储办公费用、仓储物资的合理损耗等计入企业的管理费用。同时,将物资采购中发生的物资运输费用、保险费用、合理损耗、装卸费用、挑选整理费用等计入物资采购费用或营运费用。在实际计算物流成本时,对上述费用的分解必然存在一个制度规范问题。而且,如果要分解这些隐藏的费用,在操作上也存在很大的难度,操作成本较高。因此,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物流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缺陷:一是物流成本在现行会计制度的框架下很难确认和分离。尽管现行的企业会计技术确实拥有对成本分析有用的数据,但不能适应物流跨边界性这一特点,不能对物流和供应链上的物流成本单独进行核算。从战略的角度讲,它有妨碍成本分析的弊端。二是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这种方法掩盖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忽视了影响成本的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导致经济基础大相径庭的活动的成本合并,而把属于同一项活动的劳动、原材料和间接成本等相关部分人为地分离,要想获取企业的物流成本,需要对现行的成本方法作若干修正以便跟踪物流成本。正是由于物流成本核算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在企业内部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从而使得企业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
2.3.2企业物流意识落后在2003年2月27日举办的“第九届物流产业高层沙龙”上,与会的深圳、广州等地物流业界人士和一些生产制造企业物流高层主管就“物流成本控制”这一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深圳这一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现代物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运用现代物流成本控制手段有效地把物流成本降下来。但从现实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仍然比较淡薄,企业对物流的理解大多仅限于运输、仓储等低增值业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应有的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物流的服务意识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受“大采购、小批发”、“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我国多数企业对自身的物流服务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更不要说物流外包了。企业决策者缺乏长远战略眼光,他们往往把物流服务只看作一种成本,认为是对顾客的贡献,而没有看到隐藏在成本后面的巨大商机,因而总是设法削减物流成本投入。落后的观念必然导致落后的物流体系和物流管理体系,当然也就无法做到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优化企业物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了。2.3.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虽然我国在信息通讯方面的发展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物流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还相对比较落后,已经成为导致我国企业物流成本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的物流技术水平,既体现在硬件技术方面的建设,应用不足,更突出表现为软件技术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许多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在物流信息设施上投资不够,尤其是一些传统的储运企业,面临严重的设施老化,物流作业手段落后等问题,致使物流作业效率低下,费时费力,企业经营成本长期居高不下。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企业电子化水平较低,导致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相对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商家追求快速反应和为顾客提供最大化的增值服务的需要。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的滞后必然导致企业物流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滞后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进行。2.3.4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由于企业信息化的滞后,使得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不能在企业内部推广,加上现阶段工业化水平的限制,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企业物流合理化及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致使物流运作水平较低,企业物流专业化技术水平低。物流管理水平较低决定了物流成本控制管理水平较低,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甚至攀升。虽然不少企业对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在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的框架下,依然是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物流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依然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存在很多困难,内部配送也难以实现,从而导致企业物流成本过高,物流成本控制困难重重。我国著名的物流专家王之泰教授认为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企业未能从物流的合理化、经济化、科学化角度设计物流流程,物流依托的基础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地整合和系统化,而原先的系统化能力早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这正是我国付出高昂物流成本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使得企业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前,应尽快从体制上打破分割,为企业创造一个物流的系统化平台。只有从体制上解决这个问题,现代物流的建设和发展才能从目前的高成本状态中获得突破。第三章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分析及其成本控制的思路
通过上一章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目前在企业内部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也还仅仅局限于物流成本中的一小部分,以至于企业对那些隐藏在冰山下的物流成本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使得企业物流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因此,在企业内部构建科学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势在必行。要科学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物流成本,就必须明确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而明确物流成本构成的前提就是对物流系统有一个详尽彻底的分析。只有系统地分析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运作过程及其特点,才能在此基础上对其发生的物流成本进行更有效地控制。3.1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分析企业物流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成品销售,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的完整的循环活动。企业物流是从企业角度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企业物流是企业生产力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第三利润”的源泉,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领域。生产是商品流通之本,生产的正常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的支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将所采购的材料运送到位,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再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回收就需要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流。可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企业物流循环过程如图3-1曾剑,王景锋,邹敏.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P111所示。顾客分销商销售部门生产成本供应部门供应商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图3-1企业物流循环过程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3.1.1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业务活动构成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资的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在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物流系统供应物流子系统生产物流子系统销售物流子系统回收物流子系统废弃物物流子系统根据物流活动不同的业务,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可分为供应物流子系统、生产物流子系统、销售物流子系统、回收物流子系统和废弃物物流子系统。其业务活动的构成如图3-2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P28所示。图3-2物流系统的业务活动构成1.供应物流子系统供应物流是为组织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品供应而进行的物流活动,是企业生产活动所需生产资料的供应。供应物流是从原材料、外协件等的订货、购买开始,通过运输等中间环节,直到收货人收到货物入库为止的物流过程,它是企业物流过程的起始阶段。供应物流子系统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料运输。供应物流是生产过程物流的外延部分,它是企业物流系统中独立性相对较强的一个子系统,并且和生产系统、搬运系统、财务系统等企业各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资源市场、运输条件等密切相关。供应物流系统主要包括采购、供应、库存管理、仓库管理几个环节。2.生产物流子系统生产物流是按生产流程的要求组织和安排物品在各生产环节之间进行流转的内部物流活动,是指原材料、燃料、外购件等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仓库)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存储,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在某个点内流转,又从该点流出,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所以生产物流子系统起源于原材料、外购件的投入,止于成品仓库,贯穿生产全过程。
3.销售物流子系统销售物流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效益,不断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销售物流子系统是企业物流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的又一个衔接点。它与企业销售系统相配合,共同完成产成品的销售任务。在生产产品达成交易后,销售物流开始得到组织,它主要涉及工业包装、成品储存、销售渠道、产成品发送、信息处理等几个环节。4.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子系统从生产经过流通直到消费是物资流向的主渠道。在这一过程中有生产过程形成的边角料、废水等,有流通过程产生的废弃包装器材,也有大量由于变质、损坏、使用寿命终结而丧失了使用价值或者在生产过程中未能形成合格产品而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资,它们都要从物流主渠道中分离出来,成为生产或流通中产生的排泄物。这些排泄物一部分可以回收并再生利用,称为再生资源,它们形成了回收物流;另一部分在循环利用过程中基本或完全失去了使用价值,形成无法再利用的最终排放物,即是废弃物。废弃物经过处理后返回自然界,形成了废弃物流。因此,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子系统是指销售出产品的退货和由于产品、包装或运输容器、材料等的废弃而发生的物流活动过程。该子系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跨越了企业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从销售和消费阶段产品的退货到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弃物流等等,都计入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子系统的范畴之内。3.1.2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功能构成物流系统功能构成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物流过程的各项活动,对功能进行定义,形成功能区域,从而形成功能系统。物流系统的整体功能就是提供物流的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进行一系列物流活动,即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保管、流通加工、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信息等。所有这些功能对于整体功能来讲,都起的是手段作用;同时,这些起手段作用的功能有可能成为下一层次起目的作用的功能。通过对物流系统功能的分析,可构造一个物流系统的功能系统,如图3-3所示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P29。手段手段目的目的目的手段防止损伤保护物品防压、防冲击方便物流包装子系统
防尘防潮促进销售装上卸下适于吊装空间位置移动装卸搬运子系统便于搬运提高效率便于安装提高效率输送子系统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物流系统空间效用时间效用运输方式的选择节约运费减少用地保护物品减少损失储存控制储存保管子系统保管物品提高储存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流通加工子系统节约用料废旧物回收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回收、处理子系统保护环境利用资源情报信息子系统图3-3物流系统功能示意图物流系统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废弃物回收与处理和物流信息处理七个基本功能也称为物流系统的作业环节,这些功能同时也是物流能力的具体表现。物流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因为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交替损益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的过分削弱都会影响到物流系统链的整体强度。
另外显而易见的是,物流信息处理功能伴随着物流信息贯穿整个物流系统,而其余的五项基本功能在各个物流子系统中也各自有所不同。1.运输运输是指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运输功能是物流系统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物流系统的其它许多功能是伴随着运输功能而存在的,比如装卸搬运功能。运输的任务是对物资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物流部门通过运输解决物资在生产地点和需求地点之间的空间距离问题,从而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益,实现其使用价值,以满足社会需要。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最低的成本、最小的损耗,将产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2.储存储存是指保护、管理、储藏物品。储存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另一个中心环节。储存的目的是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使物资产生时间上的效用。按照对储存实施的作业类型来分,储存包括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两类具体功能。企业的产品从生产系统进入消费系统之前,往往要在物流系统停留一定时间,这就形成了商品储存。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和半成品也需要在相应的生产环节之间有一定的储备,作为生产环节之间的缓冲,以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3.包装包装是指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要求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过程。无论是产品还是材料,在搬运输送以前都要加以某种程度的包装捆扎和装入适当容器,以保证产品完好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所以包装是生产的终点,同时也是社会物流的起点。包装的作用是在销售过程或物流过程中保护物品,使物品的形状、性能、品质在物流过程中不受损坏;此外,由于包装使物品醒目、美观,还可以促进销售。4.装卸搬运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具体说,为了衔接储存和运输等物流作业,需要将商品从载体上卸下,或者从发货地装上载体,有时还需要进行短距离的搬运作业。装卸搬运是伴随运输和储存而产生的必要的物流活动,但是和运输产生空间效用、储存产生时间效用有所不同,它本身不产生任何价值。5.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件、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有效地完善了流通,它
弥补了生产过程中加工的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要,使产需双方更好地衔接。它是提高物流水平,促进流通向现代化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形态。6.废弃物回收及处理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的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边角余料和废料,其中一些废弃物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适当处理。如果这些物品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到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到产品质量,还会占去很大的空间,造成无谓的浪费。这些活动需要得到物流的支持,由此也产生了相应的成本。企业回收、废弃物流是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物,具有特殊的社会经济性。7.物流信息处理传统上认为,物流信息处理主要是针对物流活动中的信息进行的处理,但是由于不同的人对于哪些活动属于物流活动的认识不一致,导致将物流信息与商流信息混为一谈。从物流系统的角度来看,物流系统本身包含各种要素,同时物流系统与生产、销售系统又是紧密联系的,这种联系最主要的是靠信息流来完成。因此,可以将物流信息处理分成两种:(1)一般信息处理主要处理物流作为一个系统与其它任何一个同样需要的信息系统,有人将其称之为事务处理,比如人、财、物的信息处理,决策支持方面的信息处理等等。(2)特殊信息处理主要处理关于物流特殊性方面的信息,这主要是针对物流系统与商流系统、生产系统等而言的所具有的特殊业务进行的信息处理,它又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物流系统内部的物流业务信息处理,包括从各种物流业务中衍生出来的信息处理,比如按照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如运输、储存、包装等划分的业务信息处理系统等。第二部分是物流系统与外部系统接口的物流信息处理,生产系统、销售系统、客户服务系统中与物流相关的信息的处理越来越重要,比如生产系统需要跟踪在物流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或者产成品的库存、运输、配送等状况;销售系统需要实时跟踪处在物流环节的商品库存、运输等状况;根据用户需要查询处于物流系统的配送或者退货信息等。这是物流系统与其它外部系统能够进行有机集成的重要保证,也是物流系统通过信息流与其外部环境进行联系的表现形式。3.1.3对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综合分析物流系统的综合分析包括有序性与动态性分析和整体性分析两方面。系统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发挥较高的功效,就在于它的构成的有序性。系统的有序性主要表现在系统构成的层次性上。
绝对静止的系统是不存在的,一切系统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过程中,这种变化、发展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受系统内外各种要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并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因此,系统的动态性是有序中的动态。例如,在微观物流各子系统的运动发展中,生产物流的顺利流转,若没有供应物流是不可能完成的;销售物流的输出,如果没有生产物流的转化,也难以实现。又如,在宏观物流中,若只有商业活动而无实物的分销配送等物流活动,则只是一种商品的空买空卖交易;而在实物流中,不把包装、装卸、运输、仓储、配送、回收等功能统筹一体化,物流的综合功能也就难以发挥,综合效益也就难以实现。同样,商流和实物流的一切活动若无信息流的先导和沟通作用,整个物流系统将陷入盲目状态。所以,在物流系统各子系统间及系统各要素间,只有彼此同步协调,实现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才能达到整个系统的合理化和最优化。也就是说,协同才能形成物流系统有序,而只有物流系统有序,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功效,有效降低物流系统运行的成本。物流系统的整体性和结构性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分析的。无论是微观物流系统还是宏观物流系统,都要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及废弃物物流构成,都需要经过物流的各项活动,诸如包装、装卸搬运、储存保管、流通加工、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以及信息的加工与处理等,才能完成物的流动。物流系统的整体性如图3-4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P31所示。包装子系统装卸搬运子系统供应物流系统宏观物流
输送子系统生产物流系统物流系统物流系统储存保管子系统销售物流系统中观物流流通加工子系统回收物流系统微观物流废弃物流子系统废弃物物流系统情报信息子系统图3-4现代物流系统的整体性从上述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分析中可清楚地看到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运作流程,据此,可针对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运作流程及其特点,探索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思路。3.2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思路3.2.1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原理一、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概述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物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物流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物流管理水平,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同时,物流成本控制还可以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关系,达到各个物流子系统的协调统一。因此,要使企业物流总成本达到最优化,必须系统地考虑各种物流功能成本,研究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方式。(一)成本控制理论由于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论述物流成本控制之前,首先对成本控制理论进行阐述,以便更好地运用理论对成本控制实务进行指导。1.系统论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凡是由多个因素组合而成并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论是研究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性的科学。它主张从整体出发,研究系统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普遍联系,从而揭示系统整体的规律性,以解决系统内诸多复杂问题。系统论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1)整体性观点。它是指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有机整体;(2)相关性观点。系统论指出系统、要素、环境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于其它要素而存在的。因此,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其它要素也会随之变化;(3)结构性观点。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这一观点要求人们必须研究事物的结构、探索事物的规律。用以上观点研究成本,就会发现物流成本也存在一个总体系统,在总体系统内存在许多子系统。为了掌握成本发展变化规律,管理好企业的物流成本,就必须认真研究物流成本的总系统及各个子系统。2.信息论所谓信息,就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与外部客观世界发生联系的介质的名称。信息论是一门研究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系统中一般规律的科学。信息论的基本思想和其特有的方法完全撇开了物质与能量的具体运动形态,而是将任何控制系统看作是一个信息的传输与加工处理系统,通过系统内部信息的作用,才能使系统维持正常的有目的性的运动。在企业物流管理系统中存在着三个流,即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成本信息是信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流反映物流和资金流的活动情况,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流加强成本管理,进行有效控制。3.控制论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该理论是建立在可能性空间之上的,可能性空间是控制论的出发点。客观事物在可能性空间中的发展变化总是呈现出树枝状态,这是由事物发展的“不稳定性”引起的。这种不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可能性空间的大小,可能性空间越大,不稳定性就越大;可能性空间越小,不稳定性就越小,它们之间成正比变化。人们根据自己主观判断所确定的目标,通过制造和改变条件,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中某种确定的方向发展,就形成了控制。所以,控制归根结底是一个在事物可能性空间中进行有方向的选择过程。对客观事物的控制应具备三个条件:(1)被控制对象必须存在多种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如果事物发展变化可能性只有一种,也就无所谓控制;(2)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是可以选择的,如果无法选择,也就谈不上控制;(3)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为达到控制目的,就必须创造条件,具备一定的控制能力,没有这种控制能力或不具备一定条件,也就无法控制。
控制论的对象是自控系统。控制要有反馈,反馈是指子系统输出信息作用于被控对象,产生结果输出,经过检测器得到真实信息,再送回子系统并对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反馈至少是双向的,这就要依赖于信息的传递与加工,因此,控制论的研究方法要从系统观点、信息观点、反馈观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对成本控制系统的具体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系统论。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按照系统的整体性原则,从全局出发,综合地考察企业与外部经济环境的适应关系,研究成本控制子系统与其它成本管理子系统的协调关系,并遵循整体最优化原则,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为企业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制订成本决策、确定成本目标提供基本的成本信息。(2)信息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进行成本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成本控制系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子信息系统,它所提供的信息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和敏感性,可以看作是整个成本管理系统的神经中枢,对企业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正确地进行成本决策,有效控制成本和改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作用。(3)控制论。成本决策与成本目标具体转化为企业在一定期间的成本计划和成本预算,进而转化为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为企业的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积累、加工、处理和传递有关成本信息,使他们能据以不断发出指令,调节成本管理内部各个子系统的活动,控制它们沿着决策预定的轨道进行。由此可见,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成本控制的理论基础,是进行现代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二)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制造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满足市场某种需要的产品。通过上一节对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到,为了进行生产活动,企业必须同时进行有关生产要素的购进、仓储、搬运以及产品的销售等;另外,为保证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还要进行产品的返修和废物的回收。因此,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包装、仓储、配送、回收方面的成本。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大都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具有与产品成本的不可分割性。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现代物流管理课题组.物流成本管理[M].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02.P6:①供应、仓储、搬运和销售环节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以及福利费等。②生产要素的采购费用,包括运输费、保险费、通联费、合理损耗成本以及采购人员的差旅费。③产品销售费用,如广告宣传费、运输费、促销费、信息费等。④企业内部仓库保管费,如仓库维护费、搬运费。⑤有关设备和仓库的折旧费、维修费、保养费等。
⑥物流信息费⑦财务费用,如仓储物资占用的资金利息。⑧回收废弃物发生的物流费用。(三)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概念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对成本加强控制要比单纯进行成本计算更为重要。成本控制是指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按照事先制订的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耗费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脱离标准的偏差,使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或劳动耗费被限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以保证达到企业降低成本的目标。成本控制包括成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指产品正式生产前对影响产品成本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规划、审核和监督;事中控制是指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的控制,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事后控制是指对成本追溯、监督及对其执行情况的绩效考评。因此,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即是企业在物流活动中依据物流成本标准,对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进行严格的审核,进而采取不断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实现预定的物流成本目标。进行物流成本控制,应根据物流成本的特性和类别,在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其事先进行规划,事中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事后进行分析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断采取改进措施,使企业的物流成本不断降低。(四)物流成本控制的原则1.物流总成本最低原则企业的物流活动复杂,涉及的作业很多,不管按何种形式分类,物流总成本是一样的。但某部分或某种形式的物流成本会有所不同。物流成本的降低不应只是一味的降低某部分或某种形式的物流成本,而忽略了效益背反的存在,也不能因为该项物流成本的降低引起其它形式物流成本的上升而放弃这些降低成本的措施,关键是要看该项物流成本的变动引起的物流总成本的变化方向。只要坚持物流总称本最低原则,就可采取适当的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2.经济控制与技术控制结合原则物流成本的形成原因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超过控制标准的原因也有所不同,既有管理不善方面的原因,又有价值计量上的原因;既有物流运作方式上的原因,又有物流标准化技术方面的原因。物流成本既属于经济范畴,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实施物流成本控制时,一方面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尤其是价值规律的要求,要广泛利用价格、利息、奖金等经济杠杆,利用定额、资金、利润等经济范畴以及经济仲裁、责任核算、业绩考核等经济手段或措施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要从技术上下功夫,既要设计合理的运输方案、建设大小、方位适宜
的仓库、维护合理的库存、进行价值增值性包装、流通加工,又要实施物流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运作。因此,物流成本的控制不仅要从物流成本的核算方式、管理方式上入手,更要从物流系统的设计、物流作业的标准化、物流过程的智能化入手。3.成本与服务同步控制原则物流成本与服务质量具有一致性,享受什么形式的物流服务,就会发生与之对应的一定量的物流成本。高质量低成本的物流服务形式只是一种理想状况,现实中更多的要么是高成本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要么是低成本低质量的物流服务,当然也有低质量高成本的物流服务。因此,物流成本的控制应结合相应的物流服务级别来控制,控制的重点应是低质量高成本的物流服务,而不能在享受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的同时想把物流成本强行的控制在低成本,这样脱离实际的控制物流成本只会反而使物流成本上升,并降低物流服务的质量。4.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相结合原则企业的物流成本有些是在企业新建时并没有发生,但决定了以后每年摊销的物流成本大小。如大型仓库的兴建,在建设时并没有发生,但其决定了此后每年发生的库存成本大小可以简易地确定为仓库的净值与企业资本成本率的乘积;而有些物流成本是临时性支出的,如物流工作人员的工资,每次发生的运输装卸费、包装费等在发生时才需要支出,其大小就等于支付的费用。在这两种形式物流成本中,前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控制,因为该项支出在物流成本发生之前就已经支出,必须在建设仓库时就应尽量准确地预测仓库的库存量,兴建与之对应规模的仓库,并尽可能地降低仓库建设成本;而后者需要进行反馈性控制,在其发生时支付,因此若非必要的话,在物流成本发生前尽量避免该部分的物流成本,并在发生过程中尽量减少其需要支付额。5.推进式物流控制与拉引式物流控制相结合原则物流活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不同的阶段,形成不同形式的作业链和价值链。作业的连贯性与互补性及价值的递延性和积累性使物流成本有不同的成本成因,有些物流成本是由于上一阶段或其它作业的物流活动引起的,对于本阶段及本作业来说是不可控成本,而有些物流成本的支出是由对下阶段作业的预测决定的,对本阶段或本作业来说也有相对的不可控性。因此,对每一阶段或每项作业的物流成本的控制必须从相邻阶段或相关的作业入手,而不是专门针对本阶段或本作业进行控制,对影响下一阶段或其它作业的物流成本实行推进控制,对受下一阶段或其它作业影响的物流成本实行拉引控制,尽量将推进式物流控制与拉引式物流控制相结合,实现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6.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原则
企业物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多环节、多领域、多功能构成的全方位的开放系统,因此物流成本控制要遵循全面控制的原则。例如,在物流信息支持、物流运作、物流管理各环节,在物流设计、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及废弃物流等各阶段,在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各功能都需要进行物流成本控制,忽视任何一个阶段、环节或功能的物流成本控制将会导致物流成本过高而失去效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物流成本都进行同等程度的控制。控制程序是根据物流成本目标设计的,只有在对某部分物流成本实施控制程序所耗费的代价小于实施该项控制程序所带来的物流成本节约时,拟定的物流成本控制程序才是适合并且必要的,否则应选用耗费较低的物流成本控制程序。因此,进行物流成本控制必须根据重要性、价值量等指标把发生物流成本的事项进行分层,实施有重点有差别的控制策略,对一些不是很重要、金额又比较小的物流成本项目可以进行简易控制或甚至外包给其它企业来运作,尽量地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并符合企业的物流战略。二、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基本原理(一)传统物流成本控制的不足物流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状况紧密相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滞后,物流在我国得到重视是近些年来的事,对制造企业来说,目前还未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也仅仅只是作为企业产品成本的一部分来进行控制。同时,企业现行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物流管理与控制中也存在诸多缺陷。一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造成了所谓的“物流成本冰山说”。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下,只把支付给外部的运输、仓库费用列入企业物流成本,事实上,这些费用只是企业整个物流费用的冰山一角。可见,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没有完全显现各项物流费用,在确认、分类、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上均存在诸多缺陷。二是在现代的生产特点下,利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提供的物流成本往往失真,不利于企业进行科学控制。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复杂,产品品种结构多样,产品生产工艺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使过去发生较少的订货作业、物料搬运、物流信息系统的维护等与产量无关的物流费用大大增加,投入的所有资源也随之增加。而传统成本计算普遍采取与产量相关联的分摊,致使许多物流活动产生的费用处于失控状态,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物流服务水平下降。三是传统的会计实践不能提供足够的物流量度。首先,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满足物流一体化的要求。物流活动及其发生的费用经常跨部门发生,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将各种物流活动费用与其他活动费用混在一起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折旧等形态,这种归集方法不能确认运作的责任;其次,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对物流供应链改造活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二)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方法的提出1.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使客户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从战略的高度分析,与战略目标相结合,使成本控制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资源消耗和资源配置协调起来,因而产生的成本控制方法。
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相比,目标成本法的实施意味着成本管理的范围得以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扩张。它强调与每一产品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克服了传统成本只重视制造成本,而忽视上游领域(如研究与开发)和下游领域(如客户服务)的成本。它突出了产品生命周期中成本发生比率的差异,有利于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它将传统成本管理的时间跨度只能以日历年度为极限(与会计报表的编制相对应)的主观做法,将其延长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与经济实质更相吻合。同时,目标成本法中所确定的各个层次的目标成本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激烈竞争的市场,按照这种目标成本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明显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2.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作业的划分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总装、质检到发运销售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同时,经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的作业的跟踪,为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需求者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进最大限度的节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作业成本管理不仅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还可以依据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分析,进行作业管理,满足经营控制的需要。正是在这样的观念下,作业成本管理已从单纯的成本会计系统,发展为应用更为广泛的成本管理系统。企业乃至供应链的物流系统是由一系列物流作业组成,随着物流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物流作业管理也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成本管理为物流作业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工具,企业可以利用作业成本管理所得到的信息对物流作业流程进行改善,实行有效的作业管理,从而实现物流成本最低和作业流程最优的目标。因此,对于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而言,可以探索将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相融合,以作业为基础,对物流成本进行目标控制。即利用目标成本管理强烈的市场导向性,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制订出物流目标成本,进行事前控制,利用作业成本管理,在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充分分析、挖掘成本动因,寻找非增值作业,避免浪费,并不断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益,建立业绩评价体系,对成本流程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从而更好地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3.基本概念为了便于理解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基本原理,我们首先应了解几个基本概念。(1)成本及成本对象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服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成本对象是指
需对其成本进行成本计量和分配的项目,如产品、顾客、部门、工程或作业等。成本是与成本对象直接或间接关联着的,能够容易、准确地归属于成本对象的成本称之为直接成本,不能容易、准确地归属于成本对象的成本称之为间接成本。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随着成本对象的改变,直接成本可能变为间接成本,间接成本也可能变为直接成本。例如:供热成本对于工厂来说是直接成本,但是对于某项产品来说则是间接成本。(2)作业作业是指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根据作业消耗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将作业分为三大类:①非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是指那些不直接对企业创造价值行为作出贡献的作业,属于企业可望消除且能够消除的作业。②专属作业。专属作业是指为某种特定产品或劳务提供专门服务的作业。专属作业资源耗费价值应直接由该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负担。③共同消耗作业。共同消耗作业是指同时为多种产品或劳务提供服务的作业。共同消耗作业又可按具体作业动因不同划分为批次动因作业、数量动因作业、工时动因作业和价值管理作业。批次动因作业即为服务于每批产品或劳务,并使每一批产品或劳务都均衡受益的作业;数量动因作业即指使每种产品或劳务的每个单位数量均衡受益的作业;工时动因作业即为资源耗费与工时基本成比例变动的作业。每种产品按其所耗工时吸纳作业成本;价值管理作业即指那些负责综合管理工作的部门的作业。如作业中心总部作为一项作业就是价值管理作业。(3)作业链与价值链现代企业的活动可以理解为,企业为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而采取的包括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营销、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即作业链。根据作业会计的基本思想,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每完成一项作业消耗一定资源的同时,会有一定的价值量和产出转移到下一个作业,价值沿作业链在各作业之间实现转移,就构成一条价值链。即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价值的形成过程。价值链是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它紧密地与服务于顾客需求的“作业链”相关联,每一项作业都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的价值量产生转移到下一作业,直到顾客,作业的转移随着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对产业内不同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就可揭示竞争优势的差异之所在,以便在竞争中采用恰当的成本控制策略。(4)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任何因素,亦即成本的诱致因素。它是
引起一项活动的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这些原因可以结合起来决定一种既定活动的成本。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控制的核心范畴,它主要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是作业所消耗的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它反映了作业量与资源消耗的因果关系。它是把资源成本分配到各作业中心的依据。作业量的多少决定了资源的耗用量,资源耗用量的高低与最终的产出量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资源耗用量与作业量的关系一般被描述为资源动因。作业动因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产品、劳务或顾客)的标准,它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它反映了成本对象使用作业的频度和强度。它是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也是作业耗费与最终产出相互沟通的中介。在一定程度上,产出量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耗用量,这种作业耗用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即是作业动因。应当认识到,成本是多重成本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识别每种价值活动的成本动因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成本的形成原因和改变原因,从而为强化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途径。2、基本原理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原理,综合运用了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有:目标管理原理、作业成本驱动原理、信息反馈原理、责任追踪原理。(1)目标管理原理在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理论的建立和运行的过程中,运用了目标管理的科学原理。根据目标管理原理,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实施步骤为:确定目标分解目标执行目标考评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职工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原则。(2)作业成本驱动原理从本质上讲,企业物流系统就是为满足客户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活动的集合体。而作业活动是指某个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工序流程所进行的具有一定目的,需要消耗一定资源活动的统称。因此,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以物流作业活动作为成本控制对象,对每个物流作业活动建立“成本库”,利用“成本库”对本作业消耗的资源进行归集、考核和控制。在此过程中,物流作业成本信息能动态跟踪,有利于成本的分解与控制,从而达到对企业物流成本的事前预测合理、事中调控及时、事后核算准确的职能。(3)信息反馈原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变的市场环境要求经营者能通过调整经营目标,在实际运行中不断控制成本、纠正成本偏差。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是一种执行、反馈、再执行、再反馈的不断循环、不断上升的过程。反馈原理与目标管理原理往往相互交叉地
融合在作业成本控制系统中。反馈是实行有效作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作业成本控制的反馈原理可用PDCA循环进行表示,如图3-5所示。PDCA循环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总结处理(Action)四个词的缩写。这种方法是由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故称“戴明环”。该方法将目标管理原理和信息反馈原理融于PDCA循环,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找出差距反馈调整目标反馈考评结果确定确定新目标AP目标C考评目标D分解执行目标APCD运行提高再运行再提高图3-5PDCA循环(4)责任追踪原理责任成本是各经济责任单位的权力所能控制并由各经济单位负相应责任的成本。因此,在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中,各作业中心发生的责任成本,按其发生的原因及其可控性,都可以追溯到有关人员,并采用目标管理原理对作业中心进行考核。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基本原理为
:在事前,按照物流系统功能构成划分企业的物流活动,将每一个功能子系统看作是一个作业中心,同时也作为一个责任中心,然后利用一定的技术方法,预测出每一个作业中心总的目标成本,并将每一个作业中心的目标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去;在事中,即物流系统运作过程中,分别对每一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进行控制,分析实际发生的作业成本与目标作业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及时对出现的差异进行有效地调整;在事后,即物流系统运作完成后,再对整个作业中心的目标成本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同时进一步分析目标成本确定的合理性,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3.2.2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模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控制是一个价值形态的闭环的受控系统,即系统的输入量,通过变换,必须重新作为输入量进入系统,系统才能正常运行。在这个系统内,输入量包括以价值形式表现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这是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对于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而言,它将作业成本控制与目标成本控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建立作业层次的目标成本体系来逐步有选择、有重点地完成作业成本控制,逐步实现在目标成本体系下的作业成本控制。整个系统由前馈控制子系统、过程控制子系统、反馈控制子系统构成,其系统模式如图3-6所示。通过该系统模式图可见,该控制系统将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控制法有机结合,目标成本指标按照作业链层层分解落实,达成各部门、各环节共同去实现成本优化和成本降低目标。具体说来,该模式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1)前馈控制随着生产的日益社会化和现代化,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工艺过程愈加复杂,无论在某一局部生产环节上或某一短暂时期内的生产耗费失去控制,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为此,必须十分重视物流成本的事前控制工作,在系统的输入时,就根据有关信息和经验来估计、判断这种要素的输入量在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状态和可能的输出结果,并据此来改变输入的要素或输出量,从而保证输出量与目标值的偏差尽可能缩小。根据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前馈控制又称事前控制,主要是配合企业的总目标和全盘计划,建立作业中心,确定目标成本,并将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责任单位。成本控制标准的确定是企业实行成本控制的关键,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对成本进行预测。在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中,成本控制标准的制定是以作业中心为核心的,以作业中心为基准落实目标成本,有利于把目标成本落实到实处,通过目标成本向各作业中心提出成本控制的要求,以目标成本为中心展开企业管理的一切活动。在此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确立作业中心。作业中心既是成本计算中心又是责任考核中心。一般企业会定义几十种作业甚至上百种作业,这对于建立控制标准、计算作业成本等则显得太复杂,计量成本比较大。为了降低信息收集、处理的成本,有必要对作业作进一步的合并,成立作业中心。
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模型库成本数据偏差过程控制实际成本反馈控制目标成本目标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计算成本预测实际作业成本作业成本控制汇总偏差前馈控制图3-6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结构图(2)过程控制在该过程中,通过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分析,弄清哪些作业是可以消除的,哪些作业的资源耗费需要减少,找到成本发生的根源,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控制和降低成本。在图3-6中的实际作业成本指的就是一定期间作业中心归集的实际资源费用之和,它与成本控制标准的计算期间、计算口径必须保持一致。这些资源费用一般是从企业的分类账中获得,再按一定方法分配到作业中心上去,通过作业成本计算就可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编制企业物流作业成本预算,将实际发生的物流作业成本与预算的物流作业成本进行比较,找出差异,从而应用于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中。(3)反馈控制正如图3-6所示,如果我们将系统的输出量(实际作业成本)与目标值(目标作业成本)
不断进行比较,由此产生一个偏差信息反馈到生产过程中,并做出相应的调节措施与新的输入量叠加在一起,重新输入系统,这个过程就是“反馈控制”。由于种种原因,一定期间(一般以一个月为标准)每个作业中心的实际作业成本与目标作业成本往往不符。实际作业成本与目标作业成本之间的差额,称为目标作业成本的差异。作为管理者需要从差异分析中知道那里存在浪费现象,哪里存在改进的可能,以及改进发生额是多少等问题。因此,要使差异分析成为一个有用的管理用具,就必须根据作业成本的性态进行具体分析。完整的差异计算与分析包括三个步骤:①计算差异的数额并分析其种类;②在此基础上进行差异调查,找到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③判明责任,采取措施,改进成本控制。这样根据原定的作业中心的业绩考核标准,利用差异计算与分析的结果,对各作业中心的实际工作业绩进行比较,分析原因,判明责任。定期编制作业中心业绩报告,对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控制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并据以进行奖惩,以促使各作业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巩固现有成本控制的业绩,改正缺点,及时通过信息反馈来保证成本控制和经营活动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第四章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4.1前馈控制子系统的设计
所谓前馈控制,就是在产品形成之前,通过成本预测等手段,根据市场制定成本控制标准,指明成本控制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推行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必须以目标成本为依据,对企业的各项成本开支进行严格地限制、监督和指导,力求以最少的成本耗费,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但在这里,目标成本只是个总的奋斗目标,还要依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目标成本按作业环节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作业中心,分类归口管理,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成本控制网络。这一过程实际上就体现了图3-6(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模式)所示的前馈控制环节。4.1.1物流作业成本的分析一、企业物流作业分析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物流成本的控制方法,总是离不开对现实作业的研究与把握。作业研究应当说是构建物流作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这就是作业分析。作业分析是通过认识作业、区分作业和改善作业三个阶段来进行的,并各自包含不同的具体手段与方法。(一)认识作业认识作业主要可运用作业地图法、作业流程分析法和征询意见法。作业地图法是把工厂各部门(包括厂部、各科室、车间等)画成详细的地图,根据地图判别直属于各部门的作业。对于跨部门的作业,在这个方法中成为各部门各自的作业,所以存在较多跨部门作业时,“作业地图法”并不妥当。作业流程分析法主要是依靠画“作业流程图”,即把为完成特定业务所要求的各种作业步骤,画成一张张系统的流程图。通过在图上加注各步骤所需人员、所耗时间等,来计量、分析作业及其效率。作业流程是由各部门的作业贯穿起来的,在流程图中应标识部门名称,以明确职责。征询意见法即是向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主管或工作人员询问(少数情况下也有向外部专家请求咨询),以确认某些关于作业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大致有:谁在干活?干什么活?什么原因引起作业时间的耗费?要多少人?为什么需要这些人?为什么要加班?为什么存在人员闲置?为什么存在设备闲置时间?该方法与上述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作业。(二)区分作业根据不同的区分标准可将作业分为主要作业与次要作业;核心作业、支持作业与连带作业;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
主要作业与次要作业这种区分标准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布雷姆森提出。其产出被用于组织单位外部的作业是主要作业,在部门内部协调主要作业的作业是次要作业。作业分类是出于将次要作业成本分配给主要作业的需要及管理主要作业与次要作业间比率的需要。核心作业、支持作业与连带作业是英国会计学家贝里斯·琼斯提出的一种三分法。核心作业是指以组织存在目的为中心的作业,具体来说,是围绕着为组织内部或外部的顾客提供服务的作业;支持作业是指为实现核心作业所必须的作业;连带作业是由于组织或部门内部的缺陷连带造成的。增值作业是指给顾客带来附加价值,因而能为企业带来附加价值利润的作业。与之相反,凡不能给顾客带来附加价值的作业,从根本上说是无效的,属于非增值作业。具体来说,衡量增值与否的标准是看能不能带来产量的增加或生产效率的提高。(三)改善作业作业改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方式有:作业消除、作业选择、作业减低和作业分享四种。1.物流作业消除。物流作业消除即对确认的无效作业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在成本控制中,作业消除是重要的手段。企业先确认哪些物流作业是无附加价值的作业,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消除。例如:搬运这项物流活动,假定企业的搬运成本很高,为降低搬运成本,传统方法是用泰罗的科学实践法,找出一个工人以什么姿势搬运,并搬运多少重量时,工作效率是最高的,以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而作业分析法则可从作业角度入手,力图砍掉无效作业,如搬运的发生与距离有关,把厂房和库房布置在一起就可以消除搬运作业,与此相连的成本也就没有了。这个例子就说明了采用作业分析法降低物流成本的思路。2.物流作业选择。物流作业选择即从多个不同的物流作业链中选择最佳的物流作业链。它是物流企业进行物流决策的常用手段之一。不同的物流渠道会产生不同的物流作业,比如销售物流,选择的产品销售渠道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销售作业,而作业必然会产生成本,因此每种渠道策略会产生不同的物流成本。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选择包含最少渠道的销售网络就可降低销售物流成本。3.物流作业降低。物流作业降低是以改善方式降低企业物流活动中所耗用的时间和资源,即改善必要物流作业的效率或改善在短期内无法消除的无附加价值的作业。例如:改善装卸这项物流作业,可通过尽量减少装卸次数,使物流作业成本降低。再如,对企业工人的强化培训可使工人的业务熟练程度增加,从而使得企业包装作业的效率得到提高。4.物流作业分享。物流作业分享是利用规模经济提高必要作业的效率,以降低作业动因分配率,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如在运输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能满载的决不装半车,能往返拉货的决不跑单程,这就是充分地对作业进行分享,从而产生规模效应。
通过运用作业成本法下的作业分析能挖掘物流成本动因,不断改善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在所有的物流环节上减少浪费并尽可能的地降低资源消耗,寻求最有利的物流链,并将企业物流置于不断改进的环境中,以促进企业物流价值链的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成本得以不断降低。二、企业物流作业成本动因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MRP,CAD,CAM,MIS的广泛应用,以及MRPII、FNS和CIMS的兴起,使得管理学界感到产品成本与现实脱节,成本扭曲普遍存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库珀(Robin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RobertS.Kaplan)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1988,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法),随后又发展了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usedManagement),掀起了一场“作业革命”。在ABC和ABM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系统概念,即作业成本体系(ActivityBasedCostSystem,简称ABCS)。ABCS意味着一个成本体系,是一个人造系统,也可以视为一种成本制度,就像以产量为基础的成本制度一样,是企业进行成本计算和实施成本控制的人为约束条件。与传统的产量成本体系不同,ABCS采取了着眼于作业的更为精细的办法。在ABCS下,全部物流资源被认为是由各种物流作业消耗的,在物流资源逐一划拨给各个作业后,再将物流作业成本向成本核算对象归集。成本核算对象可以是某种产品或服务,能使与产品不成相关比例的各项物流作业成本得以精确的计量,这样就可以合理的确定产品价值中的物流价值。在ABCS下,作业成本法计算物流成本的流程如图4-1所示。在分配观下,ABCS侧重的是作业成本的核算,即如何实现把物流资源成本分配到产品的过程。根据库珀的“二阶段归集步骤:作业消耗资源、成本计算对象消耗作业”理论分析可知以作业为基础的物流成本的分配如下:首先,物流作业消耗物流资源,作业导致了资产的消耗,从而由物流资源牺牲转换为物流作业成本;其次,企业产出耗用了物流作业,产出的成本有部分来源于作业的贡献,或者说由于物流作业的实施,才形成了包含物流价值的产出。在过程观下,ABCS分析了物流作业耗用物流资源以及企业产出耗用物流作业的动因及过程,这为物流成本控制提供了切入点。企业产出耗用物流资源涉及到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一方面,我们可以对物流作业所耗用的资源进行控制,这样就可以尽量的减少物流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物流作业的消耗对企业产出的贡献来确定物流作业的合理性,从而通过企业产出的价值分配观物流资源资源成本的分配
过程观动因分析物流作业分析物流作业(效果分析)(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作业成本的分配物流成本对象图4-1作业成本法计算物流成本的流程分析来控制物流作业,并达到控制物流成本的目的。物流成本控制需对物流过程在过程观的基础上做如下分析:1.物流资源动因(resourcedriver)。物流作业量的多少决定了物流资源的耗用量,而物流资源耗用量的高低和企业的最终产出量并没有直接联系,物流资源消耗量与物流作业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物流资源动因。资源动因作为一种分配基础,反映了物流作业中心对物流资源的耗费情况,是将物流资源成本分配到物流作业中心的标准。在分配过程中,由于物流资源是一项一项地分配到物流作业上的,于是就产生了物流作业要素(costelement),将每个物流作业要素加计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通过对成本要素和成本库的分析,就可以揭示哪些物流资源需要减少,哪些物流资源需要重新配置,最终确定如何改进和降低作业成本。通常情况下,物流作业的确定是根据企业物流运作特点按物流功能或物流环节进行作业的划分,其基本作业点可参照物流成本的构成特点,在物流过程极其复杂的情况下可以按各物流功能及环节的构成进一步把物流作业细化。2.物流作业动因(activitydriver)。物流作业动因作为物流成本动因的一种形式,是将物流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劳务或顾客的标准,也是将物流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通过实际分析,可以揭示哪些物流作业是无效的,应该减少,整体物流成本应如何改善,如何降低。在实际物流运作过程中,通常有以下物流作业动因:运输里程、运输次数、搬运装卸次数、库存时间或库存量等。在进行物流作业成本分配时,应尽量选取最合适的物流作业动因,把物流成本分配到企业的产出上。
4.1.2物流作业中心的建立作业中心是负责完成某一项物流功能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它既是成本汇集中心,又是责任考核中心。因此在建立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1)责、权、利相结合原则。该原则是指企业应明确各个作业中心应承担的责任,赋予他们相应的管理权力,同时根据其责任的履行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根据这一原则,各作业中心只对其可控的生产经营活动负责。(2)可控性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建立作业中心时,必须明确划分各责任中心的职责范围,使其在自己能真正行使控制权的区域内承担经济责任,并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3)及时性原则。该原则是指各作业中心应及时向上一级反馈信息,同时上一级也要及时地向下发出指令信息。通过有关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既可随时了解现状,把握工作进程,又可根据现存问题,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解决。(4)激励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应对各责任中心进行有效的激励。激励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主要有三种激励力量:物质力、精神力和信息力。物质激励如发奖金、实物等;精神激励如评先进、劳模等;信息激励在科技群体中有特殊的作用,愈能及时掌握国际最新科技动态,就愈有科学攻关的动力,这一点在对科技部门建立责任中心应予以充分重视。根据建立作业中心的原则,在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中,作业责任中心就是作业中心。成本控制目标的制订、实际成本的计算、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以及业绩考核都是建立在作业中心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划分作业中心是一项基础的、重要的工作。物流系统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废弃物回收及处理和物流信息处理七个基本功能也称为物流系统的作业环节,这些功能同时也是物流能力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可以将企业物流系统的七个基本功能子系统作为企业的物流作业中心。各物流作业中心的主要作业如表4-2所示。表4-2物流系统基本功能表物流功能功能细分主要业务运输运输集货、运输方式和工具选择、路线和行程规划、车辆调度、商品组配、送达配送分拣、拣选、运输方式和工具选择、路线和行程规划、车辆调度、商品组配、送达
储存仓储管理收货、检验、分拣、保管、拣选、出货库存控制对库存品种、数量、金额、地区、方式、时间等结构的控制装卸装上将流体装入载体卸下将流体从载体中卸出搬运将流体从一个地方短距离地搬到另一个地方包装工业包装按照生产和销售需求规格,用不同于产品的材料将产品包装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产品销售包装按照市场规格,将产品用印有必要产品信息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促进销售物流包装按照物流运作要求,用具有足够强度、印有必要物流信息的包装材料,将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包装,以及包装加固、打包流通加工生产型加工剪切、预制、装袋、组装、贴标签、洗净、搅拌、喷漆、称量促销型加工分级、贴条形码、分装、拼装、换装、分割、称量物流型加工预冷、冷冻、冷藏、理货、拆解、贴物流标签、添加防虫防腐剂物流信息要素信息五要素信息(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管理信息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人财物信息运作信息功能、网络、市场、客户、供应商信息等外部信息政策、法律、技术等4.1.3物流目标成本的确定一、目标成本确定的原则物流目标成本是成本管理和目标管理结合的产物,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实现目标利润而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是企业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成本的确定是企业实行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关键,确定目标成本,必须符合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目标成本不能主观臆断,必须是在收集和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计算出来的。(2)全面性原则。目标具有方向性的属性,目标一旦确定,对管理和人的行为就会产生一种确定方向的作用,从而使人的行为带上明显的倾向性。而且,在目标管理中,工作绩效主要是通过对管理目标实现情况的考核来确定的。因而,目标设置的全面与否直接关系着全局工作的整体效益。(3)
可行性原则。目标成本的设置既要有先进性、挑战性,但又不能高不可攀。必须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企业的主客观条件,以便把企业目标建立在比较扎实的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4)激励性原则。目标成本要有激发职工积极性的功能,无论是企业的总目标,还是各部门、各环节的分目标,以至员工个人的目标,都应尽量体现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能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5)可衡量性原则。目标成本的设置应尽可能地数量化,以便能作为检查和评价实际成本偏离程度的尺度和考核产品成本的标准。(6)市场准入原则。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目标成本,应能够为市场所接受,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保证。综上所述,在确定目标成本时,首先要把市场机制导入企业内部,使之在成本价值形态上得到充分反映,让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体现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和全体员工的行为之中;其次要把目标成本的制定与市场预测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市场价格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目标成本,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更要求企业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不切实际的目标成本;最后要以全面完整的定额标准为基础,使目标成本既先进合理,又切实可行。二、目标成本的确定方法具体来说,目标成本可运用倒扣测算法和历史预测法来确定。(一)倒扣测算法倒扣测算法是根据通过市场调查确定的顾客或服务对象可接受的单位价格扣除企业预期达到的单位产品利润和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率预计的单位产品税金而倒算出单位产品目标成本的方法。1.确定企业总目标成本首先,确定目标利润,将目标销售收入减去目标利润就是目标成本。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产品的价格和利润并不是由企业管理者自己所决定的,而是由外部竞争条件来预先决定的,因此,产品目标成本确定的步骤为:(1)收集财务和成本信息制订目标成本需要广泛收集和整理必须的各种资料,信息收集应该在管理部门的领导下,通过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来完成。主要包括:计划期企业重大生产经营决策、产品生产计划、物资能源消耗定额、劳动定额、产品价格趋势、基期成本分析资料、市场定位分析、同类产品的价格及成本资料等。(2)处理信息结合企业产品结构和生产计划,测算出以什么价格最具有市场竞争力,能够占市场多大份额,在这一价位上能给企业创造多少效益;分析基期目标成本计划执行情况,从而掌握成本变动趋势;
测算计划期产品价格、消耗定额和费用支出变动对成本的影响。(3)计算目标成本结合企业生产任务和上级下达的盈亏指标、税利上缴任务,确定计划年度的目标利润,然后采用“倒扣计算法”确定,其计算公式为:单位目标成本=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目标利润-单位产品应交税费目标总成本=(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目标利润-单位产品应交税费)目标产量上述公式中的单位产品售价是国家统一定价或市场所能接受的价格;目标产量是企业在计划期的预计产量;企业税费按国家规定计算,目标利润可选用以下公式计算确定:目标利润=国内同行业销售利润率*预计销售收入或目标利润=本企业上期或较好年度的销售利润率本企业预计销售收入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把成本、客户及竞争三者同时考虑,确定成本目标。2.确定企业物流目标成本根据企业历史成本资料,计算出企业物流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然后根据已确定的目标成本与这一比例来确定企业物流目标成本。(二)历史预测法。企业的经营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如果每年的经营状况相差不是太大,企业的物流运作流程基本上差不多,那么企业的物流成本在各会计期间的波动一般也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当物流成本变动时,变动部分的成本都可以根据变动的因素来推测出。1.影响系数预测。如企业上年的物流成本为,物流系统的外部环境或内部环境的变动因素为,变动因素对当年的物流成本影响系数为,那么本年度的企业物流成本为,变动因素可以简单的用企业物流占用的资产变化来表示,影响系数可用往年物流成本与企业物流运作资产之间的比率确定。为了精确地确定目标物流成本,变动因素及影响系数甚至可以分物流功能或环节来确定,那么就有:2.回归预测。一般来说,企业的物流成本与企业的物流资产之间有较强的线性关系,物流运作占用的资产越大,其物流成本就越高,物流资产与物流成本之间的这种相关性就形成线性关系。如果以物流资产为自变量,物流成本为因变量,建立如下线性方程:根据历史物流成本与物流资产资料,利用SPASS或Eview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就可以求出上述方程的常系数和,然后再根据本年度物流资产来预测物流成本。三、对物流目标成本进行可行性分析
对物流目标成本的可行性分析是指对经过初步测算所得出的物流目标成本是否切实可行做出的分析和判断。分析时,主要是根据本企业实际成本的变化趋势和同类企业的成本水平,充分考虑本企业成本节约的潜力,对某一时期的成本总水平做出预计,看其与目标成本的水平是否一致。经过测算,如果预计目标成本是可行的,则将其分解,下达到有关部门或单位。4.1.4物流目标成本的分解一、目标成本的分解目标成本确定后,企业成本管理便有了明确的目标。如何科学地把总目标落实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人员是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关键。所以目标成本的有效分解成为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目标成本的分解,主要有两种意义上的分解:一是管理意义上的分解,使目标成本成为全企业上下每层都要管理的对象;二是责任意义上的分解,使目标成本成为全企业每个人都要承担的指标和责任。目标成本的分解应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组织机构和各项费用的发生情况进行。一般有四种方式:(1)按组织结构分解目标成本;(2)按产品结构分解目标成本;(3)按成本形成过程分解目标成本;(4)按成本项目和成本特性分解目标成本。在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中,本文将按照产品成本形成的过程分解目标成本,即将企业物流目标成本分别分解到供应物流子系统、生产物流子系统、销售物流子系统、回收物流子系统和废弃物物流子系统五个子系统中。然后再把每个子系统的目标成本分解到各功能子系统中,如图4-3所示,这里需强调的一点是责任中心的划分不再以部门、车间、班组进行,而是以作业中心为基准进行划分,即以作业中心为基准落实目标成本,从而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物流目标成本废弃物物流子系统回收物流子系统销售物流子系统生产物流子系统供应物流子系统
输送子系统包装子系统储存保管子系统装卸搬运子系统流通加工子系统直接人工间接费用直接材料图4-3物流目标成本分解目标成本的分解与达成是一个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双向循环进行的过程。目标成本分解要求首先优化作业链,然后根据企业历史成本数据计算各子系统发生的物流成本占企业总物流成本的比例,根据这一比例将物流目标成本分解到各子系统中去。各子系统的目标成本确定以后,再将子系统的目标成本分别分配到各功能系统,也即是各作业中心中去。这一分解过程可依据历史作业成本数据或标杆作业的成本数据将各子系统的目标成本值分解到各功能系统中去。各功能子系统的目标成本再根据各自消耗的资源动因量分解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成本中去。二、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就是经过精确的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而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应当发生的,可以作为控制成本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在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下,标准成本应该是目标成本分解的结果,以目标成本按作业环节分解的结果作为标准成本和日常控制的依据,这样,根据目标成本,采用倒推机制,就可制订出企业的标准成本体系,从而用来控制日常成本开支、衡量工作效率。1.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与标准用量每一项作业耗费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是由各个功能子系统的目标成本分解得到的直接材料的目标成本。因此,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可由每一项作业耗费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乘以实际产量之和求得,计算公式如下:直接材料标准用量则由直接材料标准成本除以标准价格求得。这里的标准价格是预计下一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等成本,是取得材料的完全成本。直接材料标准用量的计算公式如下:2.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与标准工时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是由物流目标成本分解得到的直接人工的目标成本。
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是指在现有的物流运作技术条件下,提供某种服务所需的时间,它可由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除以标准工资率,其中标准工资率是企业管理层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确定的。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为:3.间接费用的标准成本间接费用的标准成本是由各功能子系统的目标成本分解得到的间接费用的目标成本之和。三、弹性物流作业成本预算的编制企业各项标准成本确定后,各作业中心可根据不同的成本动因数量编制弹性预算,从而可以及时对比实际与预算的差异,及时采取措施,实施有效地控制。弹性物流作业成本预算是企业为了在不能准确预测成本动因数量的情况下保持预算同实际之间的可比性,根据成本性态分析的资源费用与成本动因的关系,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数量编制的一套有伸缩性的预算。与按特定成本动因量编制的静态预算相比,弹性物流作业成本预算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弹性物流作业成本预算是按一系列成本动因数量编制的,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根据企业不同物流作业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成本动因系列,无论实际成本动因量达到何种水平,都有可以适用的一套成本数据发挥控制作用。第二,弹性物流作业预算是按照物流成本的不同性态分类列示的,在计划期终了可以根据实际成本动因量计算应当达到的成本水平。因而弹性作业成本预算可以使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和考核建立在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基础之上。企业编制弹性物流作业成本,首先应确定合适的物流作业量的计量单位,规定有效的作业量范围,然后根据各项物流成本同物流作业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各项预算物流作业成本,并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1.物流作业量的计量单位的选择。物流作业量的计量单位应根据不同性质的物流作业分别确定。例如编制包装成本预算时,包装作业量可用包装件数来计量;编制运输成本预算时,仓储作业量可用仓储重量或体积来计量等等。不同的物流作业应采取不同的计量单位,而且不能将不同物流作业量进行加总,而只能分别计算。2.物流作业量范围的确定。弹性物流作业成本预算的物流作业量范围需视企业内不同物流作业的作业量变动情况而定,务必使实际物流作业量不超出确定的范围。一般来说,可将作业量范围定在正常作业量的70%到110%之间。也可以将过去的最低物流作业量和最高物流作业量作为物流作业量范围的下限和上限。还可以以物流预算期对作业量作出的悲观预测和乐观预测作为作业量的下限和上限。3.弹性物流成本预算的表达方式。弹性物流作业成本预算有多水平法、公式法和图示法三种表达方式。
(1)多水平法多水平法也可称为列表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在研究的物流作业量范围内把物流作业量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水平,并将物流成本项目按成本性态分类排列,然后分别估算物流成本,汇总列入一个预算表格。在即定范围内,物流作业量的间距可以根据预算准确性的需要灵活制定。间距大一些,水平级别就少一些,从而可以简化预算的编制工作。但是,间距太大,则会失去弹性预算的优点。间距小一些,用以控制成本比较准确,但是间距太小会增加预算编制的工作量。多水平法的优点是不管实际作业量为多少,不必经过计算,就可以找到相近作业量的预算成本,用以控制物流作业成本比较方便,表4-4就是一个用多水平法表达的包装成本的弹性预算。在表4-4中,分别列出了五种包装作业量水平的成本投入量。根据情况,也可以按更多的作业量水平来列示物流成本投入量。在此表中,包装作业量的间距是500。表4-42006年包装成本的弹性预算(多水平法)包装作业量(包装件数)35004000450050005500占正常包装作业的百分率70%80%90%100%110%变动包装成本直接材料费(每件0.20)直接人工费(每件0.30)直接经费(每件0.10)间接经费电费(每件0.05)煤气费(每件0.04)水费(每件0.01)70010503501751403580012004002001604090013504502251804510001500500250200501100165055027522055变动包装成本合计24502800315035003850固定包装成本折旧维修管理人员薪金1005030010050300100503001005030010050300固定成本包装合计450450450450450包装成本总计29003250360039504100(2)公式法根据物流作业成本与作业量的线性假设,任何物流作业成本都可以用公式“”来近似地表示。—总成本(混合成本);—固定成本;—单位作业动因变动成本;
—物流作业动因量。只要确定了固定成本部分和单位变动成本,便可利用公式简便地计算出任何作业量的物流预算成本。因此,按公式法表达的弹性预算,只需列出各项成本的和的值就可以了。如果是变动成本,则只需列出其的值,因为;如果是固定成本,则只需列出其的值,因为;如果是混合成本,则和值均应列出。如果将上述多水平法表达的弹性包装成本预算(表4-4)改用公式法来表达,便成为表4-5。表4-52006年包装成本的弹性预算(公式法)包装作业量(包装件数)范围3500——5500包装成本项目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直接经费间接经费电费煤气费水费折旧费维修费管理人员薪金100503000.200.300.100.050.040.01总计450公式法的优点是便于计算规定范围内的任何作业量的预算,考核实际成本时也可免去插补法的麻烦。但是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只能用数学方法修正为直线成本,以便用线性公式来表示,其精确度稍逊于多水平法。(3)图示法各种作业量的预算成本由直线或曲线描述在直角坐标图上的弹性预算方法称为图示法。图4-6以直角坐标图的形式来表达图4-4中的弹性预算。
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适用范围包装业务量(包装件数)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图4-62006年包装成本的弹性预算(图示法)包装成本图示法的优点是一目了然,可使人获得直观的印象;并且物流作业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阶梯成本和其它曲线成本也可以直接表达出来,不必修正为直线成本。但是它和一切图上的作业一样,要根据目测来判断数据,不可能十分准确。而且在图中如果只反映固定、变动和混合三类成本,则不够详细,不符合控制成本的要求;如果按每个成本项目划线反映,图形又过于繁复难读,不够清晰。由于这些局限性,图示法一般与其它表达方法同时采用。4.2过程控制子系统的设计如上所述,我们已经确定了作业成本控制的标准,即控制目标。要想推行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即是确定实际作业成本,这一过程实际上就体现了图3-6(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结构图)所示的过程控制环节。过程控制环节实际上是作业成本计算的过程,通过该环节,将输入量经过作业成本计算转换为实际作业成本。在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中,作业成本计算是作业成本控制的核心,其目的是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计算(ABC)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作业动因追踪到产品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而得到最终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4.2.1物流作业成本计算流程物流作业成本计算是以作业成本计算为指导,将物流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物流作业、运用到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一般来说,物流作业成本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分析和确定资源,建立资源库;分析和确定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确定资源动因,分配资源耗费至作业成本库;确定成本动因,分配作业成本至成本对象。
1.分析和确定资源资源是指支持作业的成本、费用来源。它是一定期间内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或者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代价。通常,在企业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中可以比较清楚地得到各种资源项目。一般来说,资源可以分为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以及厂房设备资源等等。企业各项资源被确认后,要为每类资源设立资源库,并将一定会计期间的资源耗费归集到各相应的资源库中。资源库设置时,有时需要把一些账目或预算科目结合组成一个资源库,有时需要把一些被不同作业消耗的账目或预算科目分解开来。2.分析和确定作业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是企业划分控制和管理的单元,是链接资源和成本对象的桥梁。作业有三个基本特征:①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连动的实体;②作业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构成包容企业内部和连接企业外部的作业链;③作业是可量化的基准。物流作业分散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随着企业的规模、工艺和组织形式的不同而不同。作业划分和认定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是绘制企业的作业流程图,将企业的各种经营过程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来确定作业单位。一个作业流程图描述了企业内的作业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确认作业层次的理论依据是作业特性,实务依据是作业贡献于产品的方式和原因即成本动因,据此,可以把作业分为以下三大类别:即不增值作业、专属作业和共同消耗作业。通过对作业层次的揭示,物流作业成本模型能够指出不同层次作业的动因,因而它较准确地描述了成本发生的因果关系。区分不同层次的物流作业可以帮助管理人员确定各个作业的成本动因以衡量各种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作业,它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作业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改善作业绩效。3.确定资源动因,分配资源耗费至作业成本库物流作业确认后,要为每一项作业设立一个作业成本库,然后以资源动因为标准将各项资源耗费分配至各作业成本库。所谓资源动因是指资源被各项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了物流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因而是把资源库价值分解到各作业成本库的依据。确立资源动因的原则是:①某一项资源耗费能直观地确定为某一特定产品或劳务所消耗,则直接计入该特定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中,此时资源动因也是成本动因,该动因可以被认为是“终结耗费”,材料费往往适用于该原则;②如果某项资源耗费可以从发生区域划为某项作业所耗,则可以直接计入该作业成本库,此时资源动因可以被认为是“作业专属耗费”,各作业中心发生的办公费适用这一原则;③
如果某项资源耗费从最初消耗上呈混合耗费性态,则需要选择合适的量化依据将资源分解并分配到各项物流作业,这个量化依据就是资源动因。4.确定成本动因,分配作业成本至成本对象成本动因是指物流作业被各种产品或劳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是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中去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由于物流服务过程中所需作业的数量很多,从经济上看,为每一项物流作业确定一个成本动因是不可行的。相反,如果将许多物流作业综合起来,并用一个成本动因来计算这些作业的费用,将造成物流成本计算的误差。因此,在物流作业成本计算中需特别注意成本动因的确定,即确定成本动因的数目和选择哪些成本动因。其实这两个问题是相关的。因为所选择的成本动因的类型将影响所需成本动因的数目以达到理想的准确程度。选择成本动因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①选定的成本动因与实际作业消耗之间的相关性,成本分配的准确性依赖于物流作业的消耗与成本动因的消耗之间的关联关系;②尽量减少计量成本动因的费用;③成本动因的选择应有助于激励业绩的改进;④考虑成本动因的相关程度、计量费用和行为作用三者的互相作用状况。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物流成本系统所需要的最少的成本动因的数量取决于其要达到的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程度以及物流的复杂性。物流服务的多样性在决定是否两个或两个以上作业可以被综合且不至于在仅使用一个成本动因的情况下进一步造成成本误差时,起着更为微妙而复杂的作用。一般来说,使用一个物流成本动因是否可行可由三个因素决定,这三个因素分别为物流服务的多样性、物流作业的相对支出和数量的多样性。5.计算物流作业成本物流作业成本动因选定后,就可以按照同质的成本动因将相关的成本归集起来,有几个成本动因,就建立几个成本库,建立不同的成本库按多个分配标准(成本动因)分配间接费用是作业成本计算优于传统成本计算之处。物流作业成本计算是将成本库归集的作业成本按成本动因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上去。各作业成本库的作业成本在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时,应通过确定成本动因分配率以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物流作业成本,其分配率计算公式如下:某成本计算对象应分配的某项作业成本=该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该项作业的成本动因数成本动因分配率某成本计算对象的物流作业成本=该成本计算对象应分配的各项作业成本之和
4.2.2物流作业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一、变动物流作业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由于种种原因,一定期间每个作业中心的实际作业成本与标准作业成本往往不符。这里的一定期间一般以一个月为标准。实际作业成本与标准作业成本之间的差额,称为标准作业成本的差异。完整的差异计算与分析包括三个步骤:计算差异的数额并分析其种类;在此基础上进行差异调查,找到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判明责任,采取措施,改进成本控制。一般以预算的增值作业成本作为控制标准对物流作业中心内各项作业成本进行差异计算与分析。由于增值成本标准与弹性预算是分变动、固定、混合成本分别制定的,而混合成本可以按一定方法分解为变动和固定两部分,所以物流作业成本差异可分为物流变动作业成本差异和物流固定作业成本差异。变动作业成本差异可以归纳为价格脱离标准造成的价格差异与用量脱离标准造成的数量差异两类。差异模型如下所示:(1)某期间实际变动作业成本=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某期间单位成本动因消耗的实际资源费用某期间实际成本动因量(2)某期间按单位成本动因消耗的标准资源费用计算的变动作业成本=标准作业价格实际数量=单位成本消耗的标准资源费用某期间实际成本动因量(3)某期间增值变动作业成本=标准价格标准数量=单位成本动因消耗的标准资源费用某期间标准成本动因量其中,(1)-(2)为价格差异,又称耗费差异,(2)-(3)为数量差异,又称效率差异,表示不增值的变动作业成本,(1)-(3)为总差异。变动作业成本的价格差异是实际变动作业成本与单位成本动因消耗的标准资源费用与实际成本动因量计算的预算数之间的差额,它反映某一期间的耗费水平,即单位成本动因消耗的资源费用脱离了标准所致的超支或节约数额。耗费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各项变动资源费用如奖金、动力、燃料消耗等实际消耗的超支或节省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节约,主要是物流资源供给部门的责任。变动作业成本的不增值成本为价格标准乘以实际成本动因量与价格标准乘以标准成本动因量之间的差异,它反映某期间实际成本动因量脱离标准成本动因量造成的超支或节约。通过数量差异的分析,管理者能够评价作业完成的效率水平,并发现改进的潜力。数量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环境不良、工人经验不足、工人劳动情绪不佳、辅助设备选用不当等。它主要是作业中心经理的责任,但也不是绝对的。二、固定作业成本差异模型与分析
固定作业成本差异模型与分析与变动作业成本不同的是,固定作业成本所耗费的资源是在使用前预先取得的,在物流作业发生之前就确定了可达到的物流作业产出水平。库拍和开普兰认为,大部分企业资源的经营支出在短期内并不随成本动因量的变动而变动,资源成本可能是固定的,但是每个期间使用资源的数量则是随着为生产产品的各种成本动因量的变化而变动的。为了提高成本信息质量必须利用“未利用生产能力”这一概念,表示如下:可供利用的成本动因量=利用的成本动因量+未利用生产能力可供利用的作业成本=利用的作业成本+未利用的作业成本固定作业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采用三因素分析法,成本差异可以分为价格差异、未利用生产能力差异和数量差异。计算模型如下:(1)某期间实际固定作业成本=某期间单位成本消耗的实际资源费用某期间实际成本动因数量(2)某期间可供利用(预算)固定作业成本=单位成本动因消耗的标准资源费用某期间可供利用成本动因量(3)某期间按单位成本动因消耗的标准资源费用计算的固定作业成本=单位成本消耗的标准资源费用某期间实际成本动因量(4)某期间增值固定作业成本=单位成本动因消耗的标准资源费用某期间标准成本动因量其中,(1)-(3)为价格差异,又称耗费差异或预算差异,(2)-(3)为未利用生产能力差异,(3)-(4)为数量差异,又称效率差异,表示不增值的固定作业成本,(1)-(4)为总差异。价格差异是指固定作业成本的实际金额与固定作业成本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它的意义与变动作业成本的耗费差异基本相同,表示支付的超额或节约。固定作业成本与变动作业成本不同的是,在考核时不考虑成本动因量的影响,以原来的预算数作为标准,实际数超过预算数即视为耗费过多。耗费差异形成的原因很多,一类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资源价格、数量发生变动,例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率变动、人员数量增减、设备的增减变动等;另一类属主观因素,例如物流作业中心经理怕完不成预算额有意减少某些开支,或怕下期预算基数过低有意增加某些开支等等。因此,实际中应区别情况进行分析。未利用生产能力差异是指固定作业成本预算数与按单位标准资源费用与实际成本动因量计算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它反映的是可供利用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这项差异只有通过对成本动因数量的分析才能控制。该差异的基本特点可概述如下:若实际的成本动因量等于可供利用的成本动因量,则没有未利用生产能力差异,生产能力已得到充分利用;
若实际的成本动因量小于可供利用的成本动因量,则未利用生产能力差异为不利差异,表示可供利用生产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但要注意分析是否因为宏观方面经济不景气,如材料、能源、动力供应不足影响销售所致。另外,物流作业的改善可能形成闲置生产能力,物流作业经理必须做出果断的决策以减少过剩的物流作业的资源消耗,通过降低资源耗费或通过资源转移到其它能产生更多收入的作业中;若实际的成本动因量大于可供利用的成本动因量,则未利用生产能力差异为有利差异,但要注意分析是否由于不顾物流设备正常负荷所致。物流固定作业成本效率差异是指实际成本动因量脱离标准成本动因量而形成的差异,它形成的原因与变动作业成本相类似,反映该物流作业完成的效率水平。三、物流作业增值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物流作业通过作业分析可分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物流成本控制为增值作业制定了增值作业成本标准,它等于物流作业标准作业量与物流作业标准价格的乘积。增值作业成本差异=增值作业量差+增值作业价差=(实际作业量-标准作业量)标准作业价格+(实际作业价格-标准作业价格)实际作业量非增值作业成本差异=非增值作业实际成本增值作业成本差异的计算原理与前述成本差异分析相同,不再赘述。从理论上说,既然是成本差异就存在“借差”和“贷差”两种可能。“贷差”是有利差异,而“借差”是因超标所致,是不利差异。基于作业的物流目标成本控制框架下的差异分析将作业成本分为增值成本与不增值成本两部分,区分价格影响和用量差异,并报告已使用和未使用作业能力的成本。由于可计算不同成本动因量水平下的成本,使得计算过渡时期作业标准的预计成本成为可能。差异计算与分析是基于作业的物流目标成本控制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差异分析,查明具体原因,揭示成本降低的潜力,才能为实现成本控制开辟道路。然后,通过作业分析,确认并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消除资源浪费,降低成本。4.3反馈控制子系统的设计反馈控制是在前馈、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定期总结过去各作业中心在成本控制上的成绩与问题。作业中心成本控制业绩的评价考核主要是通过一定期间实际发生的作业成本与成本中心目标作业成本进行对比,建立差异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差异分析与业绩考核,然后编制业绩报告,解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
每个计划期结束后,要定期编制考核报告,对各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并按结果的好坏进行奖罚。业绩报告的内容包括三方面:实际作业成本的资料;控制目标的资料,一般是作业中心的预算限额,而且按实际成本动因量进行了调整;两者的差异和原因。物流作业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的责任中心与物流作业成本预算的作业中心划分应该保持一致,以便明确经济责任和权限范围。物流作业成本差异分析是以物流作业弹性预算为标准的成本控制效绩评价,本节主要介绍物流作业增值标准为基础的成本控制效绩评价。具体评价物流作业成本控制绩效以通过分析增值和非增值物流作业报告和物流作业成本趋势报告等方法进行。1.物流增值作业成本和非增值作业成本差异计算如前所述,物流增值作业成本和非增值作业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是:增值作业成本差异=,在假定物流资源成本一定的前提下,。故增值作业成本差异可以简化为:,当增值作业成本差异是负值时,就构成了增值作业的非增值成本。非增值作业成本差异=实际非增值作业成本=,其中,是作业的标准动因量,是单位作业产出的标准价格,是利用弹性资源的实际数量或实际取得约束性资源的作业能力。对于弹性资源,是利用作业的实际数量。对于约束性资源,代表取得的作业能力的实际数量,按作业实际能力计量。这种的定义使非增值成本的计算既考虑变动作业成本,又考虑固定作业成本。下面是一个实行JIT企业的四类物流作业:订货、检验、库存、送货。订货和送货是必要作业;检验和库存是不必要作业。表4-7是关于四类作业的数据:表4-72004年物流作业数据作业作业动因SQAQSP(单位:元)订货检验库存送货订货次数检验次数库存小时送货次数10000012008501100600800409645表4-8是根据表4-7的数据编制的四类物流作业的增值和非增值成本报告表4-82004年物流作业增值和非增值成本报告作业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实际成本(单位:元)订货检验库存40000006000990036004600099003600
送货合计5400094000180003750072000131500表4-8中将四类作业的成本分为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为简单起见,假定单位作业的实际价格等于标准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增值成本加上非增值成本等于实际成本。表4-8反映企业在非增值物流作业检验、库存上花费的成本是13500元,企业应尽力消除这些作业,因为在JIT环境下,库存成本应为零;而且通过增强产品质量、改变生产流程等,检验作业也最终可以被消除。同时,表4-8也使管理者们注意到了增值作业中的非增值成本,强调了改进的机会,确定了下一分阶段成本控制的重点。2.编制物流作业成本趋势报告物流作业成本趋势报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每项物流作业的成本进行逐期比较,反映在基于作业的物流目标成本控制下,物流成本是否如预期一样降低了。沿用表4-7中的数据,编制物流作业成本趋势报告,这里以非增值作业成本趋势报告为例。表4-9非增值作业成本趋势报告作业非增值作业成本(单位:元)20042005变化订货检验库存送货合计600099003600180003750050008100300016500326001000180060015004900表4-9对2004年和2005年发生的非增值成本进行了比较。2005年的非增值成本是假定的,但是计算方法与2004年相同。假定两年都一样,因为直接比较2004年和2005年的非增值成本要求两年的相同。如果发生了变化,简单地假定本年与标准的偏离与前一年相同,在此假定下调整前一年的非增值成本。非增值成本趋势报告表明:2005年四类物流作业成本已如预期的那样降低了,尽管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但是可以说2005年的物流作业成本控制是成功的。在运用物流作业增值标准进行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时,要注意增值标准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即增值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新技术、新设计和其它的改革可能改变作业的性质。增值作业可能变为非增值作业,增值水平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当出现改进的新方法时,增值标准可能会改变。管理者应贯彻“不断改善”的思想,持续地寻求更优的成本控制业绩。3.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绩效的评价指标
物流作业中心成本控制绩效评价可以揭示物流作业成本控制的情况,挖掘潜在节约成本的途径。物流作业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的指标可以是财务性的指标,也可以是非财务性的指标。财务性指标有单位成本物流成本率、物流作业成本率和单位销售额物流成本率等。单位成本物流成本率=企业物流成本/总成本100%,这个比率一般作为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目标来使用,它一般受物流资源价格变动和物流设施折旧的影响较大。物流作业成本率=各个物流作业成本/物流总成本100%,该指标可以明确包装、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流通加工费、信息流通费和物流管理费等各物流作业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率。单位销售额物流成本率=物流成本/销售额100%,这个比率越高,则其对价格的弹性越低,从本企业历年的数据中可以大体了解其动向,另外,通过与同行业和行业外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物流成本水平。使用该指标时,特别要注意价格变动和交易条件变化的影响。非财务性指标主要涉及效率、质量和时间三个方面。传统成本控制方法强调的重点是成本业绩,但在基于作业的物流目标成本控制中,时间、效率、质量都是成本控制参考因素。这是因为基于作业的物流目标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成本的控制,提高客户价值,增加由于提供物流服务而获得的利润。基于作业的物流目标成本控制中主要的非财务指标围绕着时间、效率、质量三个方面制定。主要有作业投入产出比(投入/产出)、重复作业百分比(重复作时间/作业完成总时间)和作业损失率(作业损失之和/报告期作业收入之和)等指标。作业的投入产出比用于评价物流企业作业效率,在作业产出量一定的条件下,作业消耗的资源越多,投入产出比越大,说明作业的使用资源的效率越低。重复作业百分比用于评价作业完成的时间,重复作业百分比分析作业是否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的,作业花费的时间越长,重复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浪费的时间就越多。作业损失率用于评价作业完成的质量。例如企业运输作业发生的事故越多,说明企业损失越大,无效作业越多,在报告期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相同作业的质量越低。相反,作业发生的事故越少,说明企业损失越小,在报告期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相同作业的质量越高。第五章保证物流成本控制系统运行的相关措施在企业内部构建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体系,要求企业管理者应树立物流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建立配套的物流管理体制与业务体制,并依靠企业资源计划(ERP)优化的形式与手段从全局的高度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同时,整个控制系统的实施还需要与其相配套的物流会计核算体系的支持。
5.1树立企业物流管理新理念从某种意义来说,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树立物流管理新理念应该是我国目前物流成本管理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在我国,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很多还保留在物资流通的观念上,偏重于流通物流,而没有认识到物流的范围并不仅仅是流通领域,还包括生产领域。大多数企业对物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及其重要性没有概念或概念模糊。现阶段,我国企业必须重新树立物流观念,充分认识到物流对于企业的战略地位,意识到物流服务的重要性。首先,企业要加强物流的地位,将其真正摆到企业“第三利润源”的位置上加以对待。企业要改变以前以规模效益为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的思想,这不仅要体现在生产上,而且要体现在物流上即及时物流。其次,要充分树立服务的观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处理好企业物流与用户的关系。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两者的沟通和协调,并可通过利润分享、市场开拓和信息传递等手段,使两者成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合理布局企业物流的地理位置,为用户提供方便优质服务。构建企业物流与用户的信息网络,达到点与面的合理结合提高供应链之间网络化性能,保证企业物流与用户之间信息畅通,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增加企业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合理分摊费用,进而降低各自的物流成本。最后,要加强对物流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了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重视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企业管理者只有树立了新的物流管理观念,才能从全局上把握企业的物流成本,从而更好地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5.2完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进行物流成本控制,首先要解决物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问题。要借助成本信息规划物流活动,就要求既能计算出每一物流过程所发生的成本,以便从整体上评价不同企业的物流过程的优劣,明确各自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并为企业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的决策提供依据,又能计算出该物流过程中每一个作业所发生的成本,从而为具体物流过程的局部改善提供依据。为此,应对传统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完善。5.2.1重新划分成本中心
为了计算各物流流程的成本,设想将物流成本从产品成本中分离出来。为此,需要重新划分成本(归集)中心。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体系以各生产单位作为成本中心,物流部门通常被认定为一般行政管理部门,不作为成本中心。改革应将生产部门和物流部门均作为成本中心,这一设想在按物流流程设置专门物流管理部门的企业是很容易实现的。各生产部门的成本中心归集纯粹的制造成本,而各物流部门的成本中心则归集其各自发生的物流费用。各物流成本中心的成本无需再分配给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是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这样处理的结果不仅使物流成本与产品成本相分离,而且还会使材料采购成本不再包括采购环节支付的运费、装卸费等,而只反映其进价,就如同目前商品流通企业的作法一样,从而为材料存货的估价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因为对企业外界人士来说,其关心的并不是某项物品的补偿价值,而只关心该项物品的内在价值。采购环节所支付的运杂费显然并没有增加外购材料的内在价值。5.2.2采用ABC成本核算方法由于物流费用是因物流活动引起的,因此应根据其活动特性来对其进行核算。作业成本法就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的追踪,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中去。企业的物流成本发生是各项物流作业的结果,采用ABC核算方法可将物流成本按物流作业进行分类,然后将企业物流活动消耗的资源按照资源动因分配计入各项物流作业中进行计算。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相比,其分配标准更符合客观情况,大大提高了物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物流核算中存在对物流成本难以把握和成本大小难以撑控的问题。核算可分三个步骤进行:(1)分析和确定物流作业,即描述和识别组织中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物流作业过程。不同层次的顾客其物流作业过程是不同的,需要仔细区分。能否准确地进行作业分析,决定物流费用计算的质量。(2)确认各项物流作业所包含的资源动因,即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将资源分配到各受益作业中。如对“采购”作业而言,首先要确认其消耗的资源种类,如:人工工资、管理费、材料费和设备折旧等;其次算出作业中具体某项资源的数额。如“采购”作业中设备折旧费数额,假设采购作业设备折旧占企业总折旧费的40%,则采购活动的折旧费可等于总折旧费和折旧费比例的乘积。(3)确定作业动因,即作业的种类和数量,求出作业成本总额。如订单A的物流作业包括采购、库存和运输三项,则将此三项作业消耗的资源相加,即可得出完成订单A
的物流作业费用。要核算企业某一时期的物流总成本,则可将该时期中企业所有的物流作业的资源消耗金额相加,即可得所求。在确定作业动因时,要根据企业核算对象而定。ABC核算方法不仅提供准确的成本核算信息,而且提供了新的成本管理方法——作业分析法。因为针对作业进行成本核算可直接分析出各种作业的经济性和价值,为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一般通过无效作业分析与消除、最佳物流作业选择和物流作业消耗降低三种途径实现,通过运用作业成本法的作业分析能挖掘物流成本动因,再加上如价值分析法等管理手段,可以大大提高物流作业完成的效率,寻找到最有利的物流链。因此,完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运用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可为企业实施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提供较为准确、较为全面的物流成本数据,从而保证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顺利运行。5.3企业物流管理流程再造从现代物流的概念中我们知道,现代物流包括3个“流”,即:计划流、实物流和信息流,其中最重要的是计划流和信息流,只有这“二流”做好,实物流才能畅通。从现代企业物流的功能上来分析,一般包括网络设计、信息处理、运输递送、存货管理等4个方面,实物的仓库管理和运输管理是比较简单的,现代物流的管理大部分体现在网络的设计、信息的处理、存货的管理上。现代物流是系统整合的协作物流,企业不仅要降低物流作业成本,更重要的是要降低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总成本,而且现代物流是客户服务的物流,客户服务是物流创新的原动力,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节约成本,最重要的是要平衡成本与客户服务水平、企业长期效益的关系。因此,我国制造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运作方式:重新设计符合供应链管理的业务作业流程;重构适应供应链管理的组织体系;建立贯穿于供应链全过程的信息管理体系;重新制定与供应链管理相配套的制度体系。企业必须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重组与重构。5.3.1供应链管理流程再造
企业应从物流、生产、营销、财务、新产品开发等一体化经营角度进行企业发展战略定位。经过战略的调整,突出信息系统管理再造的重要性。企业的信息系统就像一个人的神经系统,信息系统通畅了,企业运作才能良好。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优化、升级原有的MRPII系统,面向制造生产,解决物料相关需求的问题,通过MPS、MRP、RCCP、CRP等系统的优化来达到生产物流的畅通;新建企业分销资源计划(DRP)系统,实现动态、多级库存管理,动态销售管理,客户订单管理,动态信用控制,物商分流及动态财务管理等。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先期进行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1.基于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全新的信息系统,即一个典型的、设备先进的流程型制造企业的信息系统。现代企业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了6个部分:ERP系统、CRM系统、SCM系统、PDM系统、MES系统、T&L系统。(1)实现数据的统一编码。如在基础数据管理方面实行统一编码,物品代码、客户代码、仓库代码、业务作业员代码等;在单据管理方面,取消原物品借用单、原送货计划单、手工发货计划单,新建客户提货单、客户退货单、移库申请单、直发客户送货清单、其它出库单等5种单据;通过信用额度控制、回款时间控制等建立客户提/发货信用管理机制,并且统一客户销售类型。(2)生产流程再造。企业所有的业务都通过MRPII、DRP系统进行管理,包括销售公司生产订单的下达,生产部门生产计划、原材料/配件请购单的制定,采购部门采购订单的生成制定和物流部门收发货计划制定等等。(3)销售流程再造。针对DRP系统进行销售流程再造,包括销售公司各机构和VIP客户销售预测、月销售计划的制定、客户订单管理、经销商销售终端记录管理,物流部客户提货管理、发货计划/送货计划管理、库存业务管理、向第三方物流公司或企业自营库发出的物流作业指令管理及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等。2.进行组织结构重组推动业务流程重组,促进组织结构优化。由于市场竞争加剧,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日益复杂动荡的市场环境,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从而导致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乃至组织结构的重构。原有的塔型结构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所取代。在这种结构中,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建立在基层组织上的基本单位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5.3.2物流管理模式再造1.信息化物流体系构建对制造企业而言,供应物流管理要求是在确保物资供应的数量与质量的同时,还应努力降低物流系统总成本,使企业供应物流合理化。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物流体制做保证,因此,物流管理体制十分关键,它是基础,是平台。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再造业务流程是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变革的切入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构供应物流体系:(1)以定单为核心变革供应物流管理体制。供应物流要适应市场要求,围绕定单来运作,过去企业的物流管理大都是为生产而储备,为库存而采购,很少注意到用户的需求。(2)建立供管结合的一体化生产物流管理体系。按照国内外物流发展趋势,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是物流管理的主旋律。企业应根据生产规模、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程序和产品配送等各方面的业务工作特点,分别采用物流联合模式、物流专业模式、物流分散模式、物流子公司模式等机构形式,建立高效的物流工作体系。物流活动的控制水平直接影响物流费用,改善物流管理就是要加强物流的经济核算,选用恰当的成本控制方法,对资金管理、人员、原材料消耗、物流各环节的支出等进行分析,不断改善管理方法,寻求降低物流费用的途径。因此,物流管理部门应该建立降低物流成本的激励机制,调动物流各个环节人员的积极性,加强经济核算,降低物流成本。(3)改革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模式。要树立市场意识,一切为定单服务;与供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与供应商实现公平、互动、双赢的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产品开发速度;要消除权力和感情意识,把责任摆在第一位。(4)建立供需全方位互动机制。物资采购重点向国内甚至国际品牌靠拢,以采购质量的提高促进本企业品牌的提升。同时,通过供应链设计与管理,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推行物资检验外移战略,确定部分免检产品,进厂检验重点放在新供方和业绩一般的供方上,或由需方检验人员参与供方的质量监控和管理。(5)引入第三方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生产经营企业物流全过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现代物流作业方式。2.重新规划物流配送网络
建立集中供货的物流配送中心。经过整合后,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销售区域成立相应的片区物流配送中心,负责对应片区产品的配送工作,实现片区内资源共享;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片区配送中心又可建立适当数量的二级中转库。实现销售商流与物流分离。销售公司对应各驻外机构,只负责商品交易有关的业务活动;而将实物配送、商品转移等具体的物流作业和管理活动如仓储管理、商品配送管理等由公司物流部和专业物流公司负责管理。第六章研究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6.1主要研究结论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已逐渐被企业界所重视,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有效地管理与控制也已成为现代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对物流活动的研究尚不完善,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揭示也还不够完全,使得企业在物流方面发生的成本无法得到有效地控制。如今,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还未真正进入科学管理阶段,进而影响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水平。物流成本过高给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巨大障碍,它很大程度抵消了我国人力资源上的相对优势,因此,对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进行研究有着较为实用的价值。本文在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与物流成本构成的系统分析,结合目标成本控制理论与作业成本管理理论,提出了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系统思路,并构建了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基本模式。文章对企业实施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的具体流程与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具体的设计,并提出了保证该系统运行的相关措施,从而为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深入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制造企业还未真正树立物流成本控制的理念,大部分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尚未形成。对此,本文通过对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及物流成本构成的系统分析并结合目标成本控制理论与作业成本管理理论,提出了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系统思路。2.在企业内部可以构建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体系,通过这一控制体系的建立可使企业对其发生的物流成本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具体来说,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前馈控制子系统、过程控制子系统和反馈控制子系统,本文结合目标成本控制理论与作业成本管理理论对这三个子系统进行了具体的设计,从而构建了制造企业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体系。3.要在企业内部实施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企业应具备一定的软、硬件条件,比如实施物流管理流程再造、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等;同时,还需要建立配套的会计准则给与其支持,从而使得企业物流成本的真实信息得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来,并服务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中。6.2论文研究存在的局限本文对制造企业实施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总体思路和运行方法,但鉴于论文篇幅和时间的限制,论文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之处。1.论文主要对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的整体框架进行了论述,但具体详细的分解方法和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2.由于实施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方法
所需要的基础数据非常多,数据收集难度比较大,因此本文主要从理论上探讨了在制造企业内部建立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的方法,并针对可控成本实施了目标控制,在某些方面所作的研究偏重于定性分析。3.由于实际情况所限,本文实证研究较少。在进行实际的物流成本控制时,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本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详尽的分析,从而提出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和措施,使得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得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6.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在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系统中,如何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目标成本,并科学精确地将制定的物流目标成本分解到各个作业中心中去的问题还有待更进一步地研究。诸如作业控制标准的制定,它要受多因素的影响,针对一个具体企业如何综合平衡确定企业的物流目标成本,又如何分解,其详细的计算过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2.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目标控制的最大优点是能对企业整个作业链的所有成本进行控制,如何在整个企业进行作业成本控制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具体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3.企业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决定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取舍,本文在进行物流作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分析论证时,回避了物流管理成本的影响。一个复杂完善的物流成本控制系统也许与物流环境更适应,对决策和控制更有用,但可能耗时长久且成本较高。使用该系统所花费的计量和管理成本不一定能被其带来的效益所抵消。从信息经济学出发,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取舍必须时刻以成本效益原则加以判断。因此,对企业实施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成本效益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致谢为期近一年的论文写作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从论文的选题到确定思路,从资料的搜集、提纲的拟定到内容的写作与修改,继而诸多观点的梳理,都得益于我的导师——邵瑞庆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匠心点拨。邵老师每次对于论文的点评中总是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与他的每次交谈我都能从中获益。他渊博的学识,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以及
对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都给予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在此,谨向邵老师表示我最衷心地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同时,也向两年来所有教授过我和帮助过我的老师表示感谢,感谢您们对我的谆谆教诲、耐心指导和无私的帮助。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感谢你们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的鼓励、关心和无私的帮助。最后,衷心地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参考文献[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2006)[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4-2005)[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05[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04[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5]鲍新中.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6]孙朝苑.企业物流成本与服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林万祥.现代成本管理会计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李伊松,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93-319[9]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2-212[10]诊断师物流研究会著宋华,曹莉译.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43[11]宋华.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2]李建丽.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3]倪凤琴.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4]于玉林.现代会计理论—会计系统论、会计信息论与会计控制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5]傅桂林.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100-133,156-165[16]曾剑,王景锋,邹敏.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1-159[17]朱伟生,张洪革.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2-57[18]徐寿波.2004年国际物流论文集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9]兰洪杰,施先亮,赵启兰.供应链与企业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20]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消除“物流冰山”:获取利润之第三源泉[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1-31,53-79[21]王伟,麦强盛.企业成本控制实务[M].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03:18-33,55-70[22]赵权.企业成本控制技术[M].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03:49-56,62-73,135-172[23]刘运国,梁德荣,黄婷晖.管理会计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77-139[24]现代物流管理课题组.物流成本管理[M].广州:广州经济出版社,2002:29-52,119-178[25]李定安.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85-252[26]丁俊发.中国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27]周朝琦,侯龙文,孙学军等.目标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1-24,42-66,78-90,125-137,428-476[28]陈群胜.现代成本管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9]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30]毛薇,吴君民.供需链目标成本空模型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5,(12).[31]高梦昭,张文杰.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网络设计研究[J].物流技术,2005,(10).[32]陶红英,袁文婷.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J].物流技术,2005,(9).[33]周启蕾,周志华,胡金环.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初探[J].价值工程,2005,(6).[34]龚顺清.物流成本管理的措施与对策[J].商业时代,2005,(20).[35]张志俊.谈物流成本及其核算方法[J].财会月刊,2005,(10).[36]严李浩.浅谈物流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通财会,2005,(5).[37]李祥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应注重四大观念更新[J].交通财会,2005.(5).[38]黄炎波,张汉江.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方式[J].系统工程,2004,(1).[39]宋迎春.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与物流成本分离的困境[J].物流技术,2004.(2).[40]罗剑宏,孙湘舞.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4,(6).[41]蒋楠,王骏.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4,(3).[42]刘国武,贾银芳.关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基本框架构想[J].财会通讯,2004,(8).[43]周永强,杨忠直.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4.(6).[44]李维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与管理[J].财会月刊,2004.(12).[45]衣春光.物流成本及其控制决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46]虞洁.怎样控制企业物流成本[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47]谢庆红.制造业物流成本探析[J].商业研究,2003.(4).[48]崔红.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探讨[J].上海会计,2003.(6).[49]高建兵,黄岩,蔡雨阳.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0,(2).[50]衣春光,邱烨.物流成本的分类与控制研究[C].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本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论文密级:□公开□保密(___年__月至__年_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作者签名:_______导师签名:__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独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致谢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郭谦功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郭谦功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赵达睿老师、和研究生助教熊伟丽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工厂成本控制及制造绩效提升班
- 潍坊市烟草公司物流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 政府投资代建项目成本控制研究开题报告
- 制造业生产成本控制实战经验集萃2
- 成本控制 年终奖个税 粘贴单
- 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要点应用指南
-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 2008年12月联创国际培训资料-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之设计控制还是控制设计
-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 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 毕业论文
- 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现代企业竞争力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 锦州希尔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本控制的调研报告 会计毕业论文
- 酒店采购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 毕业论文
- 论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 毕业论文 (2)
- 论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 毕业论文
- 论中小企业库存成本控制 毕业论文
- 浅析生产型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 毕业论文
- 试论成本控制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企业集团成本 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