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8页

深究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问题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深究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问题  一、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项目的运作质量,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主题。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成本管理直接制约着项目的经营成果。  项目成本管理是承包人为使项目成本控制在计划目标之内所作的预测、计划、控制、调整、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管理工作。它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物化劳动和劳动消耗进行计划、组织和监督的一个系统工程,从项目中标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的每个环节,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二、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难以控制投标费用。随着建筑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如果报价成本高,就意味着生产费用高,使企业在投标价格上丧失竞争优势,如为了中标而盲目压价,则会使项目的耗费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致使企业亏损。有时投标单位为提高中标率,在报价时恶性竞争,相互压低报价,使造价降低幅度达到预算成本难 以接受的程度,造成项目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项目的效益水平。再者,由于建筑市场运行机制尚不规范,在财物投入上难以控制,投入和产出效益不一定配比,投标费用占企业管理费的比例偏大,且有逐年上升之势。  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需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如果施工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工人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而造成人工费的浪费;如果材料管理人员现场数据不精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搬运费的增加;如果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会使工程成本增大。由此可见,财务人员只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的误区,就不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另外,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普遍存在着重事后轻事前,重静态轻动态、重短期轻宏观、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习惯按传统思想观念想问题、办事情,靠完成产值来扩大投资,谋求业主多计价来实现成本盈利;在施工企业内部形成只要完成任务、质量达标,就可以评先进、树榜样,忽视了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  资金管理缺乏预算控制。工程项目前期资金宽松时,没有预留储备资金,花钱大手大脚,工程中期盲目促生产赶进度,忽视工、 料、机计价与拨款程序,甚至出现超拨款现象,工程后期尾款与质量保证金追讨不力,变更补偿及材料补差工作不及时,整个项目及建设期间资金使用缺乏与工期配套的供求预算,资金使用往往前松后紧,使用成本较高,财务费用上升。  缺乏合理的奖惩机制。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费用控制的主动权绝大部分在项目经理手中,但目前成本管理模式中项目经理的责权利没有充分落实,工程项目管理最终实现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与项目经理、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个人经济利益无直接关系,因此项目经理不可能在直接关系成本费用高低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等方面去节约和控制,责任指标与工作职责不对应。例如,有些施工单位将整个项目材料费节超与材料供应部门人员挂钩,而材料供应部门人员根本管不了现场施工时的材料节超,其结果是受奖和受罚稀里糊涂,受奖别人不服,受罚本人也不服,这也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难点。  成本管理的考核与薪酬相挂钩,考核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关系着能否调动各类人员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积极性。坚持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项目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是降低成本的关键。目前,一些施工企业因为责权利不相对应,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如果没有事先确定奖 惩办法和指标,每一年度或项目完工后“酌情”进行奖励,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是否拿到奖励、能拿多少奖励,取决于上级领导的看法。特别是一些长期受大锅饭思想影响的施工企业,赏罚不明更为突出,对于重奖的人往往只是意思一下,对于需要惩罚的人,由于碍于情面批评一下了事,奖惩不到位,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会给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有些项目经理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影响。  三、项目成本管理对策  降低投标费用,加强投标报价压价管理。首先,对建筑市场上的招投标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分清项目的立项和审批证件的真伪,判断是否具有跟踪价值,去伪存真。切忌听到信息就追,四面出击,做无效花费;其次,以本企业历史数据或同行业报价中标资料为依据,结合项目类别、投资主体、地区差异等因素分 别制定造价最大降低幅度。造价最大降低幅度不应侵蚀直接成本和经严密测算的管理费指标,否则应考虑投标风险问题;再次,结合企业历史资料和当年工作目标编制投标费用年度预算,对其实行可控管理,并专设科目实行明细核算,便于对比分析,考核节余或超支;对投标费用实行与项目总价相关联的总额控制,纳入投标工作考核目标;对投标人员的奖罚要与投标结果和中标项目的利润水平相挂钩,中标项目的利润水平依照项目评估结果确定。HttP://   提高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施工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对于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可以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名牌工程,创最佳效益”等,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控制放在首要位置。  领导干部要充分重视和支持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要将项目成本管理贯通到施工企业的全过程,用制度管理企业。各单位主管领导要亲自抓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没有主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成本管理工作很难做好。  项目成本管理不能只注重事后核算,要将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齐重。提高工作人员对项目成本管理的全面认识,不能将项目成本管理 简单地理解为节能降耗、减少支出等,要给成本管理以准确的定位。  加强项目成本预算动态控制机制。成本管理要坚持规范化建设,不必拘泥于形式上的生搬硬套,要紧密联系生产经营实际和资源配置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调整、材料涨价、工程量清单的变更等会引起项目成本预算的变化。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做出相应规定,及时调整责任成本预算,防止活方案对死预算现象的出现,使责任成本预算成为动态预算,但调整责任成本预算时应慎重,保证责任成本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持施工方案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建立成本管理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及时将责任成本预算与工程进度相结合,定期将成本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协调,并在检查后及时分析,总结成本节超原因,及时调整偏差,控制成本支出,保证责任成本计划的实现。  责任成本的动态控制要保证各项配套措施到位,在人员配备上要因事设人,定岗定员,对工程内包队与外包队要公开竞标,择优录用,在材料、设备采购上要坚持比价格、比质量、比信誉采购,对需求量较大的主材、地材要创造条件实行招标采购。适时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随时监控和反映整个项目以及各工程队的财务状况、成本 水平和财务成果,为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及时纠正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偏差”提供依据。  适时考核,奖罚到位。责权利明确以后,为了调动各责任者的积极性,还要与成本分析结合,做到分阶段考核。企业应结合管理特点对工程项目考核的时间设定方法作出规定,按时间分阶段考核,可根据分析期末成本报表内容进行考核,考核时不能局限于报表上的数据,要结合成本分析资料和施工生产及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评价,以对下一阶段工作起到纠偏、鼓励的作用。待工程完全结束后,应及时对责任者进行最终考核,对分阶段考核出现的偏差,多退少补。  加强质量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质量成本的综合值达到最低。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然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总之,项目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强化项目成本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不断挖掘潜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