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6页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和对策探析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和对策探析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中具有不同的实际意义,而非单纯地节约资源和成本。不论是出于积极或消极的目的,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动机,方法,监管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从投资者角度看,建筑工程造价是一项工程所需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的费用总额,即期在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物料设备市场及技术市场中交易所行程的建筑工程的总价。而从承包角度讲,工程造价是承包商和投资者共同认可的价格。因此,对于不同的主体而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具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动机和内涵。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不仅要利用科学的方法节约资源,更要协调各方利益,从而实现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最优。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定义和内涵6 从微观层面讲,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明确目标和分工的前提下,为实现最优的工程经济效益和各方利益分配,而对建筑工程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业务计划,组织,控制及清算的活动。宏观层面的工程造价管理是指政府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经济、行政或法律的手段对社会各类工程的造价进行监管,从而规范建筑行业相关主体的市场活动行为。从国家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角度出发,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具有两方面内涵,一是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另一个是各方利益的协调。因此,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不是简单地财务预算,而还需关于工程涉及各方的行为动机和利益需求。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筑行业是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随着行业规范的完善,人才的积累而逐渐科学化和系统化。然而,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浪潮下,大量工程的造价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管理的初衷,出现了许多问题,对工程经济效益的实现和各方利益的平衡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1)政府主导项目中的虚假造价进去新世纪以来,投资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并最终演变成难以摆脱的“兴奋剂”。政府主导的投资给我国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这类项目也成为了各类利益集团瓜分国家财富的重灾区。6 工程造价管理在这类项目中变成了“造价”,即想方设法讲价格造高,甚至有巧立名目设立各种不具有实际经济社会效应的工程。监管部门等等利益集团与承包商勾结,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类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监管部门不仅是资金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同时也是监督者,因而缺乏权利和利益的制衡。利益的分配不协调,最终影响了项目本身质及其社会效益。(2)城市化带来的工程利益分配失衡城市化发展对建筑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持久的。绝大多数的建筑工程都与我国的城市化紧密联系。城市化带来的建筑工程的市场价值已经远远高于其真实的价值,房地产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工程的使用偏离其建造的初衷,而成为资本投资的一种载体。而最终全社会的利润分配被资本所有者占有,包括权利资本和资金资本。作为广大劳动者,却因刚性需求,不得不为最终含有投资溢价的工程造价买单。因此,在具有强烈投资动机的工程造价管理中,项目的实际造价会偏离市场真实的价值,工程的社会效益难以体现,反而会带来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3)造价监管的缺失或不作为6 监管部门成为工程利益的分配者后,自然会放松对工程的监管,不再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出发。监管者和施工单位的“合作”,促成了形象工程,烂尾楼,短命工程等侵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结果。可以说,我们并不缺乏监管的法律和技术手段,而是无法割舍自身的利益。三、应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措施建议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并不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工程经济效益的最优完全有能力实现。而各方利益的不协调分配,众多利益集团对工程利益的瓜分,不仅损害了投资人和消费者的利益,还导致工程质量和社会效益的迅速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1)剥离监管主体的利益,加强舆论监督工程造价管理牵涉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利益,作为监管者,应当切实履行监督职责,约束自身及各方的市场行为,促成建筑工程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只有剥离监管主体在项目中的利益,制衡其影响利益分配的权利,才能有效实施监管。社会舆论做为一种监督力量,近年来发挥了越来越强大的作用。因此,建设常效的社会舆论监督的机制,行政执法部门更加公开互动地执法,能够极大程度地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进行监督、管理和处罚。(2)减少项目审批的环节和关联主体6 我国的建筑项目从报备,审批,到施工验收,涉及诸多政府部门和社会主体,而最终用户却难以进入核心的决策层。庞大的利益关联网络,使得工程造价不透明且利益堆叠。因此必须简化建筑项目的审批环节和关联主体,使得投资者,施工者,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项目的各项开支和分配关系。以公共设施工程为例,对于工程的财政拨款,融资,招投标,利益分成模式及验收标准,都应进行公开。并由高层机构直接进行资金使用和监管。最终消费者具有完全的质疑和举报的权利。(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实时可追踪管理现代社会的所有交易行为,与互联网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价格,数量及交易双方的信息都能够被记录在电脑中,并且可以追踪。因此,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实施全程地可视化追踪管理。强大的数据库和管理软件,能够为造价管理提供海量的市场信息,准确的交易数据,同时能够对可疑数据进行追踪求证。在网络面前,任何秘密都可以被揭穿。无论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如果能够对交易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审查,那么造价管理便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参考文献[1]王丽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企业研究,2012(2)[2]赵伶俐,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新举措[J],中国城市经理,2012(2)[3]张竞楠,杨爽,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分析[J],现代装饰,2011(2)6 [4]任健伟,浅谈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策略[J],中国城市经济,2011(30)[5]夏建明,苏忠静,浅谈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科技信息,20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