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80 KB
  • 14页

GBT15796-2011 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pdf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lCS65.020.01B16a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796—2011代替GB/T15796--1995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Rulesformonitoringandforecastofthewheatheadblight(FusariumgraminearumSchw./Gibberellazeae(Schw.)Petch)2011-09-29发布2011-12-01实施宰瞀鹘鬻瓣警糌瞥霎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口‘1” GIB/T15796--2011目次前言⋯⋯⋯⋯⋯⋯⋯⋯⋯⋯⋯⋯⋯⋯⋯⋯⋯⋯⋯⋯⋯⋯⋯⋯⋯⋯⋯⋯⋯⋯⋯⋯⋯⋯⋯⋯⋯⋯⋯⋯I1范围⋯⋯⋯⋯⋯⋯⋯⋯⋯⋯⋯⋯⋯⋯⋯⋯⋯⋯⋯⋯⋯⋯⋯⋯⋯⋯⋯⋯⋯⋯⋯⋯⋯⋯⋯⋯⋯⋯⋯12术语和定义⋯⋯⋯⋯⋯⋯⋯⋯⋯⋯⋯⋯⋯⋯⋯⋯⋯⋯⋯⋯⋯⋯⋯⋯⋯⋯⋯⋯⋯⋯⋯⋯⋯⋯⋯⋯13发生程度分级指标⋯⋯⋯⋯⋯⋯⋯⋯⋯⋯⋯⋯⋯⋯⋯⋯⋯⋯⋯⋯⋯⋯⋯⋯⋯⋯⋯⋯⋯⋯⋯⋯⋯24菌源基数调查⋯⋯⋯⋯⋯⋯⋯⋯⋯⋯⋯⋯⋯⋯⋯⋯⋯⋯⋯⋯⋯⋯⋯⋯⋯⋯⋯⋯⋯⋯⋯⋯⋯⋯⋯25病情系统调查⋯⋯⋯⋯⋯⋯⋯⋯⋯⋯⋯⋯⋯⋯⋯⋯⋯⋯⋯⋯⋯⋯⋯⋯⋯⋯⋯⋯⋯⋯⋯⋯⋯⋯⋯36病情普查⋯⋯⋯⋯⋯⋯⋯⋯⋯⋯⋯⋯⋯⋯⋯⋯⋯⋯⋯⋯⋯⋯⋯⋯⋯⋯⋯⋯⋯⋯⋯⋯⋯⋯⋯⋯⋯37预测方法⋯⋯⋯⋯⋯⋯⋯⋯⋯⋯⋯⋯⋯⋯⋯⋯⋯⋯⋯⋯⋯⋯⋯⋯⋯⋯⋯⋯⋯⋯⋯⋯⋯⋯⋯⋯⋯48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4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小麦赤霉病⋯⋯⋯⋯⋯⋯⋯⋯⋯⋯⋯⋯⋯⋯⋯5附录B(资料性附录)影响赤霉病侵染小麦的关键生育期⋯⋯⋯⋯⋯⋯⋯⋯⋯⋯⋯⋯⋯⋯⋯⋯⋯⋯9附录C(规范性附录)小麦赤霉病模式报表⋯⋯⋯⋯⋯⋯⋯⋯⋯⋯⋯⋯⋯⋯⋯⋯⋯⋯⋯⋯⋯⋯⋯10附录D(资料性附录)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估计模型⋯⋯⋯⋯⋯⋯⋯⋯⋯⋯⋯⋯⋯⋯⋯⋯⋯⋯⋯1l 刖昌GB/T15796—2011本标准代替GB/T15796--1995(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本标准与GB/T15796--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次修订将原来的测报对象“麦类赤霉病”重新定名为“小麦赤霉病”,增加了预测方法的内容,将原来的“测报调查规范”改为“测报技术规范”;——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其中定义了病情严重度、病情指数、子囊壳成熟程度分级指标、子囊壳成熟程度等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中的重要术语和病情判别标准;——修改了原标准中“病害流行程度划分标准”,改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并规定了各级发生程度的病穗率和发病面积比率的具体指标;——增加了华北、西北和东北等旱作地区的菌源基数调查内容;——删除了“麦类生育期观察”的调查项目,将其具体内容并入病情调查;——修改了病情系统调查,去掉“春麦区调查”的调查项目,将其具体内容分别并人“病情系统调查”和“病情普查”项目中;——删除了正文中分别出现的各调查项目表格,将其内容编成一系列完整的样表,并在该份样表中加入了“小麦赤霉病年度发生情况统计表”和“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作为规范性附录;——增加了稻麦轮作区和玉米、小麦轮作区小麦赤霉病模式报表,作为规范性附录;——增加了影响赤霉病侵染小麦的关键生育期,旨在规范判断赤霉病发病的关键因子,作为资料性附录供各地参考借鉴;——增加了关于赤霉病产量损失计算方法内容,作为资料性附录,供各地参考借鉴。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植物保护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曾娟、张芳。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57961995。 1范围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GB/T15796—2011本标准规定了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标、子囊壳成熟度和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菌源基数调查、病情系统调查、病情普查、预测方法及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小麦赤霉病病情调查与预测。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病情严重度severitylevelofdisease出现穗腐症状(或由秆腐引起的白穗症状)的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比例。划分为5级:0级:无病;1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2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3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3/4;4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2.2病情指数diseaseindex病害发生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按式(1)计算:-一哿导娜。式中:卜一病情指数;^,——各级严重度对应病穗数;i——病情严重度各级值;H——调查总穗数。2.3病残体带菌率perithecium-carryingrateofthediseasedremnant产生子囊壳的病残体丛(株)数占调查总丛(株)数的百分率。按式(2)计算加权平均病残体子囊壳带菌率:L一∑(£,×r)⋯⋯⋯⋯⋯⋯⋯⋯⋯⋯(2)式中:L——加权平均病残体带菌率,%;£,——某一类型田子囊壳平均丛(株)带菌率,%;r——该类型田所占面积比率,%。2.4子囊壳成熟度ripeninglevelofperithecium室内镜检病残体子囊壳时,显微镜视野内大多数子囊壳所处的发育阶段,包括子囊壳是否成形和形】 GB/T15796—201状大小、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有无和形状等。共分4级:0级:子囊壳形成,但无子囊和子囊孢子;1级:子囊期,压破只见棍棒状和菊花状簇生子囊,未见子囊孢子;2级:子囊孢子期,子囊孢子分隔清楚,或子囊内有明显可辨的子囊孢子I3级:子囊孢子释放期,子囊壳体积大,易碎,内有大量子囊孢子,子囊壳表面常有灰色或粉红色粉末。2.5子囊壳成熟指数peritheciumripeningindex产生成熟子囊壳的病残体数占镜检病残体总数的加权平均百分率。按式(3)计算:D=帮×100式中:D——子囊壳成熟指数;N,——各级子囊壳成熟度对应的病残体数,单位为根;m——子囊壳成熟度级别;N——镜检病残体总数,单位为根。2.6空中孢子捕捉量thenumberofsporecaughtinair孢子捕捉仪单日连续捕捉两小时后镜检,单片18ram×18ram盖玻片覆盖范围内,赤霉病菌子囊孢子的数量。2.7病穗率therateofdiseasedpanicle发病的小麦穗数占调查总穗数的比率。3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以当地最终的病穗率为主要指标、参考发病面积比率确定。发生程度划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裹1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指标1级2缀3级4级5级病穗率/%0.140发病面积比率/%Y>30D30Y>30y>30注:x——病穗率;y——发病面积比率。其中发病面积比率为参考指标。4菌源基数调查4.1病残体带苗辜调查4.1.1调查时间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始穗期各调查一次。4.1.2调查田块稻麦轮作区,选择残留有稻桩的田块3块;华北、西北和东北等旱作地区,选择残留有玉米、小麦秸秆或病残穗的田块3块。所选田块要能代表越冬状态的不同类型,并估测该类型田在当地麦田中的面2 GB/T15796—2011积比率。4.1.3调查方法每块田随机调查50丛(株)~100丛(株),针对赤霉病菌在不同地区的主要越冬场所,分别检查稻桩、玉米或小麦秸秆等的带菌情况,计算病残体带菌率。调查结果填人小麦赤霉病田间病残体带菌率调查表(见表A.1)。4.2病菌子囊壳成熟度调查4.2.1调查时间与4.1.1同期进行。4.2.2调查方法从带菌病残体中取下产生子囊壳较多的一根,每类型田的总取样数应在10根以上,带回室内镜检。每根挑取不同部位的子囊壳(包含里层和外层的子囊壳),放置在有水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压碎子囊壳镜检,判断子囊壳成熟度级别,计算子囊壳成熟指数。检查结果记人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壳成熟度调查表(见表A.2)。4.3空中子囊孢子捕捉4.3.1捕捉时间和管理在小麦孕穗期连续捕捉20d~30d,每天捕捉时间0:oo~2:00,8:00时收片,傍晚装片。4.3.2孢子捕捉仪的设置用孢子捕捉仪来捕捉空中浮游的赤霉病菌子囊孢子,以空中孢子捕捉量来表示菌源量的多少。孢子捕捉仪在麦田设置高度为1.2m。捕捉仪臂长15cm~17cm,转臂距地面1.5m,微型电动机转速为1500r/min。4.3.3粘孢载玻片采用厚度为1mm~1.5mm的载玻片,分别安装在转臂两端,上转臂呈45。角,在回旋迎风面上均匀涂上白凡士林薄膜。4.3.4镜检和记载镜检时在玻片中央滴一小滴无菌水,仔细盖上18mm×18mm盖玻片,用10×10倍带十字推进器的生物显微镜,镜检18mm×18mm盖玻片覆盖范围内的赤霉病菌子囊孢子数量,镜检结果记人小麦赤霉病菌空中孢子捕捉记载表(见表A.3)。5病情系统调查5.1调查时间从抽穗始期开始,每日观察,始见病穗后,每3d调查一次,至病情稳定时止。5.2调查地点选择当地早播感病品种田1块作为系统调查田,面积不小于667m2。有条件的可在大面积连片麦田内设立病情观测圃,栽种当地代表性品种2个~3个,其中必须有一个感病品种,分早、中、迟3个播种期,播期间隔10d~15d,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不小于67m2,生长期均不喷杀菌剂防治。5.3调查方法观察小麦生育期和病情,在已发现病穗的田块随机固定500穗,调查病穗数和病情严重度,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如发现秆腐应注明。调查结果记人小麦赤霉病病情系统调查记载表(见表A.4)。6病情普查6.1调查时间在当地小麦主栽品种齐穗期至灌浆期(病情发展高峰期)和腊熟期(收割前10d~15d)各进行一次。3 GB/T15796—20116.2调查田块根据前茬类型(水稻或旱作)、小麦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选择各种类型田不少于10块,其中应包含一定数量的未防治田块。6.3调查方法每块田随机取样500穗,词查病穗数和病情严重度,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记人小麦赤霉病病情普查记载表(见表A.5)。另外还需由发病田块数和调查田块总数计算病田率,记人表格的左下角栏内。7预测方法7.1长期预测在小麦抽穗前一个月,根据当年病残体带菌率,小麦品种、生育期、长势及3月~5月预报降雨量,经专家会商进行综合分析法,做出当年赤霉病发生程度和面积的预测。7.2中期预测在小麦抽穗前,根据小麦穗期雨日数、雨量和相对湿度预报值,病残体带菌率和子囊壳成熟程度及空中孢子捕捉量,可利用历史资料,通过指标和统计模型法,做出赤霉病发生程度和面积的预测。7.3短期预测和校正预测在小麦穗期,赤霉病防治行动前3d~lod(或小麦大面积齐穗前5d~7d),根据子囊壳成熟指数及空中孢子捕捉数量、小麦抽穗扬花进度、抽穗扬花期气温和连阴雨持续天数,采用当地适用的数理统计预测模型,做出赤霉病发生程度和面积的预测。8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8.1资料收集收集小麦主要品种及其栽培面积,小麦播种期和各期播种的小麦面积和气象资料。气象资料根据长、中、短期病情预报的需要,应着重收集小麦孕穗至乳熟期的气象资料(影响赤霉病侵染小麦的关键生育期参见附录B)。特别是抽穗(开花)始期至抽穗扬花期的气温、湿度、雨量、雨日以及气温和降雨量的组合情况,如平均气温15℃以上连续阴雨天气出现的时期、持续天数和“倒春寒”等异常天气情况。8.2资料汇报全国区域性测报站每年定时填写小麦赤霉病模式报表(见附录c)报上级测报部门。8.3资料汇总每年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统计汇总,记载小麦种植和赤霉病发生及防治情况,估测产量损失(方法参见附录D),分析发生特点和原因,结果记人小麦赤霉病年度发生情况统计表(见表A.6)和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见表A.7)。 站名址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壹资料裹册小麦赤霉病年)(北纬:东经:海拔测报员负责人(盖章)GB/T15796—20115 GB/T15796--20”裹A.1小麦赤霉病田间病残体带菌率调查表调查类型田调查株(丛)数/带菌总病残体该类型田加权平均病株(丛)数/带菌率/面积比率/残体带菌率/备注日期地点株(丛)%注:类型田是指稻麦轮作或玉米小麦轮作、秸秆种类、淹水或翻耕情况。衰A.2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壳成熟度调查表调查类型田镜检根数/镜检子各级成熟度子囊壳根数/根子囊壳囊壳数/备注时间地点根成熟指数。级1级2级3级表A.3小麦赤霉病菌空中孢子捕捉记载衰子囊孢子数量/个取玻片前24h调查El期设置地点周匿类型田玻片1玻片2累计数平均天气情况 衰A.4小麦赤霉病病情系统调查记载裹GB/T15796--2011各严重度级别穗数/个调查类型品种生育调查病穗数/病穗率/病情穗数/备注El期地点田期个%O1234指数个表A.5小麦赤霉病病情普查记载表调查类型品种生育调查各严重度级别穗数/个穗数/病穗数/病穗率/病情El期地点田期个%O1234指数备注个病田辜/%裹A.6小麦赤霉病年度发生情况统计裹抽穗期扬花期腊热期调查病田病穗病田病穗病田病穗调查病情调查病情调查病情备注地点置E/率/时间指数时间指数时间指数%注:汇报时问:麦收后各站及时上报省站.省站汇总后及时上报。 GB/"Jr15796--2011表A.7小麦赤霉捕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小麦种植情况:小麦面积/hm2耕地面积/hm2小麦面积占耕地面积比率/“主栽品种抗病品种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早播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灌溉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发病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受灾(达防治指标)面积/hm2占发病田面积比率/%成灾(减产30%以I-)面积/hm2占发病田面积比率/%防治情况:防治面积/hm2最终发生程度实际损失/t挽回损失/t发生和防治概况与原因筒述:注:汇报时间:麦收后各站及时上报省站,省站汇总后及时上报。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影响赤霉病侵染小麦的关键生育期GB/T15796—2011孕穗期:以10%麦株的剑叶环露出为孕穗始期;50%麦株的剑叶环露出为孕穗盛期;80%麦株剑叶环露出为孕穗末期。抽穗期:以幼穗顶部1个~2个小穗露出剑叶鞘为抽穗}10%的麦株抽穗为抽穗始期;50%的麦株抽穗为抽穗盛期;80%的麦株抽穗为齐穗期。开花期:以麦穗中部第一朵小花开放为开花;10%麦穗开花为始花期;50%麦穗开花为盛花期;80%麦穗开花为盛花束期。灌浆期:子粒开始沉积淀粉,胚乳呈炼乳状,子粒含水量在5%左右时为乳熟期,约在开花后10d左右。腊熟期:子粒开始变硬,胚乳呈腊状,也称为成熟期。 GB/T15796—2011附录C(规范性附录)小麦赤霉病模式报裹表C.1稻麦轮作区小麦赤霉病模式报表(MscMA)序号查报内容查报结果1模式报表名称MSCMA2截止调查日期(月/日)3稽桩丛带菌率/%4子囊壳成熟指数5空中子囊孢子捕捉累计数/个6菌源量相当于何种发生等级7中高感病品种面积占播种面积比率/%8气温稳定通过15"C的日期(月/日)9预计4月中旬阴雨天数/d10预计4月下旬阴雨天数/d11预计5月上旬阴雨天数/d12预计小麦抽穗盛期(月/日)13预计发生程度/级14预计发生面积/hm215调查汇报单位注:汇报时间:4月5日、4月15日、4月25日。表c.2玉米小麦问(轮)作区小麦类赤霉病模式报衰(MYCMA)序号查报内容查报结果1病虫模式报表名称MYCMA2截止调查日期(月/日)3玉米或小麦残茬带菌率/%4子囊壳成熟指数5空中子囊孢子捕捉累计数/个6菌源量相当于何种发生等级7中高感病品种面积占播种面积比率/%8气温稳定通过15℃的日期(月/日)9预计4月中旬阴雨天数/d10预计4月下旬阴雨天数/d11预计5月上旬阴雨天数/d12预计5月中旬阴雨天数/d13预计小麦抽穗盛期(月/日)14预计发生程度/级15预计发生面积/hm。16调查汇报单位注:汇报时间:4月15日、4月25日、5月10日。10 附录D(资料性附录)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估计模型GB/X15796--201D.1黑龙江省西北部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估计模型中感型品种(如龙麦19)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和病穗率的关系,分别按式(D.1)和(D.2)计算:Y1—0.024+0.781x1士6.124(71=0.9911”)⋯⋯⋯⋯⋯⋯(D.1)y2一一8.636+0.699x2士12.919(r2=0.9599”)⋯⋯⋯⋯⋯⋯(D.2)中抗型品种(如龙87—7953)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和病穗率的关系,分别按式(DI3)和(n4)计算:弘一一0.033+0.679x1士7.502(r3—0.9847”)⋯⋯⋯⋯⋯⋯(D.3)y‘一一3.751+0.541x2士17.322(r‘一0.9158”)⋯⋯⋯⋯⋯⋯(D.4)式中:y·——黑龙江西北部中感型品种由病情指数决定的产量损失率,%;z,——病情指数;弘——黑龙江西北部中感型品种由病穗率决定的产量损失率,%}勋——病穗率,%,Y。——黑龙江西北部中抗型品种由病情指数决定的产量损失率,%;Yt——黑龙江西北部中抗型品种由病穗率决定的产量损失率,%;r-,r2,r3,^——式(D.1)、式(D.2)、式(D.3)、式(D.4)分别对应的相关系数。D.2陕西关中灌区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估计模型按式(D.5)计算:,5—0.3879x1—0.771士0.95735(r5=0.99348”)⋯⋯⋯⋯⋯⋯(D.5)式中:ys——陕西关中灌区小麦赤霉病产量损失率,%;z。——病情指数}rs——式(D.5)的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