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50 KB
- 1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5.020.01B16a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795—2011代替GB/T15795--1995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Rulesformonitoringandforecastofthewheatstriperust(PucciniastriiformisWest)2011-09-29发布2011—12-01实施宰瞀髁紫瓣警糌瞥篓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
目次前言⋯⋯⋯⋯⋯⋯⋯⋯⋯⋯⋯⋯⋯⋯⋯⋯⋯⋯⋯⋯⋯⋯⋯⋯⋯⋯⋯⋯⋯⋯一1范围⋯⋯⋯⋯⋯⋯⋯⋯⋯⋯⋯⋯⋯⋯⋯⋯⋯⋯⋯⋯⋯⋯⋯⋯⋯⋯⋯⋯⋯2术语和定义⋯⋯⋯⋯⋯⋯⋯⋯⋯⋯⋯⋯⋯⋯⋯⋯⋯⋯⋯⋯⋯⋯⋯⋯⋯⋯3发生程度分级指标⋯⋯⋯⋯⋯⋯⋯⋯⋯⋯⋯⋯⋯⋯⋯⋯⋯⋯⋯⋯⋯⋯⋯4病情系统调查⋯⋯⋯⋯⋯⋯⋯⋯⋯⋯⋯⋯⋯⋯⋯⋯⋯⋯⋯⋯⋯⋯⋯⋯⋯5病情普查⋯⋯⋯⋯⋯⋯⋯⋯⋯⋯⋯⋯⋯⋯⋯··⋯⋯⋯⋯⋯⋯⋯⋯⋯⋯⋯。6越夏区病情调查⋯⋯⋯⋯⋯⋯⋯⋯⋯⋯⋯⋯⋯⋯⋯⋯⋯⋯⋯⋯⋯⋯⋯⋯7预测方法⋯⋯⋯⋯⋯⋯⋯⋯⋯⋯⋯⋯⋯⋯⋯⋯⋯⋯⋯⋯⋯⋯⋯⋯⋯⋯⋯8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小麦条锈病⋯⋯⋯⋯⋯附录B(资料性附录)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划⋯⋯⋯⋯⋯⋯⋯⋯⋯⋯⋯⋯⋯附录c(规范性附录)小麦条锈病模式报表⋯⋯⋯⋯⋯⋯⋯⋯⋯⋯⋯⋯⋯-·附录D(资料性附录)小麦条锈病危害损失估计模型⋯⋯⋯⋯⋯⋯⋯⋯⋯“GB/T15795—20I1⋯Ⅲ····1····2·-··2····3···‘4⋯·4·⋯4····5。‘。。9⋯10⋯11
刖罱GB/T15795—2011本标准代替GB/T15795--1995{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本标准与GB/T15795—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本次修订增加了小麦条锈病预测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将原标题中的“测报调查规范”改为“测报技术规范”;——增加了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修改了“发病程度记载标准”,将其中的内容归入“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病情指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将“普遍率”规范定义为。病叶率”,删除了“反应型”的定义和相关调查项目,——增加了“外来菌源空中孢子捕捉监测”内容,主要采用空中孢子捕捉仪监测外来菌源,并对捕捉时间和管理、孢子捕捉仪和载玻片的设置、镜检和记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删除了“冬季麦苗室内病情观察”内容,因不能代表田间实际情况;——修改了“病点发展系统调查”、“传病中心越冬后潜育病叶调查”和“病田定点系统调查”三项条目,将其内容合并为“病情系统调查”;——修改了“春麦区调查”条目,将其内容分别归人“病情系统调查”和“病情普查”;——删除了正文中分别出现的各调查项目表格,将其内容编成一系列完整的样表,作为规范性附录A,并在该份样表中增加了“小麦条锈病年度发生情况统计表”;——增加了小麦条锈病秋季和春季模式报表,作为规范性附录要求定时汇报;——增加了小麦条锈病跨区流行中关键区域定位的研究成果(“越夏区”、“非越冬区”、。越冬区”、“潜育越冬区”和“冬繁区”的定义和范围),作为资料性附录供各地对照,且按特定区域执行相关的调查项目;——增加了小麦条锈病预测模型和危害损失估计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为资料性附录供各地借鉴。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曾娟、商鸿生、姜瑞中。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5795--1995。Ⅲ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GB/T15795—201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条锈病发生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病情系统调查、病情普查、越夏区病情调查、预测方法及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等方面的技术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小麦条锈病病情调查和预测。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病叶率incidence发病叶片数占调查叶片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2.2严重度severitylevelofdisease病叶上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率,用分级法表示,设8级,分别用1%、5%、10%、20%、40%、60%、80%、100%表示,对处于等级之间的病情则取其接近值,虽已发病但严重度低于1%,按l%记。对群体叶片,需按式(1)计算病叶平均严重度。平均严重度的使用,在病害初发期可严格计数计算;当病害处于盛发期且需调查点数繁多时,某点的平均严重度则根据目测估计给出。D一圣!!兰盟L式中:D——病叶平均严重度;i——各严重度值;z。——各严重度值对应的病叶数,单位为片}L——调查总叶数,单位为片。2.3病情指数diseaseindex病害发生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按式(2)进行计算:J=FXD×100⋯⋯⋯⋯⋯⋯⋯⋯⋯⋯(2)式中:卜一病情指数;F——病叶率;D——病叶平均严重度。2.4病田辜diseasedfieldrate调查发现条锈病的田块数占全部调查田块数的百分率。2.5传病中心diseasetransmissioncenter由病菌潜育的病叶及其产生的孢子再侵染形成的相邻病叶构成。实际操作中,小麦苗期调查,条播麦田单行33CiTI内或撤播麦田0.11m2(33cnlX33cm)内有3片以上条锈病病叶时即为1个传病中1
GB/T15795—2011心。传病中心用密度(个/667m2)、面积(m2)和中心内病叶数目等指标量化。2.6单片病叶individualinfectedleaves调查面积内分散孤立出现的病叶,单片病叶数量用密度(片/667m2)表示。3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以普查田块的加权平均病情指数为主要指标,以地区内的病田率为参考指标确定。发生程度划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表1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发生程度指标1级2级3级4级5级病情指数o.OOl30病田率/%130注;I——病情指数;x——病田率。其中病田率为参考指标。4病情系统调查4.1系统调查闺或观测圃调查4.1.1调查时间秋苗期至春季条锈病能持续发展为害的冬繁区,由秋苗发病后开始定点调查。在小麦条锈病非越冬区和潜育越冬区,由春季发病后开始定点调查。春麦区,在田问发现病叶后开始定点调查。4.1.2调查田选发病条件较好、发病较早的代表性感病品种的麦田作为系统调查田。若当地普遍种植抗病品种,则应预先在发病条件较好、观察方便的地块播种感病品种,建立观测圃,用于系统调查。4.1.3调查方法在系统调查田或观测圃内标定3个已有病叶的调查点,每点2rfi行长(条播地区)或1m2(撤播地区),每5d调查一次,至小麦成熟期或条锈病病情停止增长为止。发病初期,需检查点内全部叶片发病情况;病叶率达5%以上时,调查200个叶片。将调查结果记入小麦条锈病系统调查表(见表A.1)。4.2外来菌源空中孢子捕捉监测4.2.1调查范围本项内容在小麦条锈病非越冬区和潜育越冬区春季监测外来菌源时实施。4.2.2捕捉时间和管理春季小麦返青始至5月上旬止。捕捉时间为每天9:00~11:00,及时收片并镜检。4.2.3孢子捕捉仪的设置主要用孢子捕捉仪来捕捉条锈病菌空中夏孢子,以空中孢子的相对浮游量来表示菌源量的多少。采用电动回转式孢子捕捉仪。孢子捕捉仪在麦田设置高度为1.2m。捕捉仪臂长15cm~17CFll,转臂距地面1.5m,微型电动机转速为1500r/rain。4.2.4粘孢载玻片采用厚度为1mm~1.5mm的载玻片2片,分别安装在转臂两端,上转臂呈45。角,在回旋迎风面上均匀涂上白凡士林薄膜。2
GB/T15795—20114.2.5镜检和记载镜检时在玻片中央滴-d,滴无菌水,仔细盖上18mm×18mm盖玻片,用10×10倍带十字推进器的生物显微镜计,镜检18mmXl8mm盖玻片覆盖范围内的条锈病菌夏孢子数量,镜检结果记人条锈病菌空中孢子捕捉记载表(见表A.2)。5病情普查5.1苗期病情普查5.1.1调查时间冬麦,小麦条锈病潜育越冬区和冬繁区在秋苗发病盛期调查;非越冬区在春季小麦拔节前调查。春麦,在苗期发病盛期调查。同一地区各年调查时间应大致相同。5.1.2调查地点依据小麦栽培区划和常年秋苗发病情况选定若干代表性区域,各代表性区域内选感病品种早播和适期播种麦田调查。依据距越夏和越冬菌源远近和常年苗期发病普遍程度确定调查田块数量,砸越夏和越冬菌源较近、苗期发病较普遍,调查总数不少于10块;距越夏和越冬菌源较远、苗期发病不普遍,调查总数不少于20块。每田块面积应大于334m2。5.1.3调查方法条锈病处于点片发生期,且田块面积667m2以上的田块,随机5点取样,每点实查67m2;田块面积不足667m2,则全田实查。实查采用低头慢步踏查(观察幅1m)和发现病叶蹲下细查相结合的方法,检查传病中心和单片病叶发生情况。每块田还需选取1m行长(条播田)或0.5m2(撒播田)的代表性样点,计算叶片数目,用以估计叶片密度(片/667m2)。已全田普遍发病的田块,5点取样,每点2rll2,各点随机检查100个叶片的发病情况。5.1.4记载项目按调查田点片发病或普遍发病两种情况分别记载。点片发生阶段,如观察到传病中心,则记载传病中心密度、传病中心平均面积和传病中心平均病叶片数;如仅出现单片病叶,则记载单片病叶密度。普遍发病阶段,则记载病叶率和严重度。以上各项均按田块取实查诸点的平均值,将调查结果记人小麦条锈病秋苗期和返青拔节期普查表(见表A.3)。另外,还需由发病田块数和调查田块总数计算病田率,记人表格的左下角栏内。5.2返青拨节期病情普查冬麦,在小麦返青后15d~20d调查一次,具体时间依据系统调查见病后开始。小麦无明显越冬现象的地区在早春病情开始上升后进行。以外地菌源为主、春季发病较迟的地区在拔节期进行。春麦,在拔节期依据系统调查病情上升时调查一次。调查田块、调查方法、记载项目和表格与苗期相同。5.3生长后期病情普查5.3.1调查时间在冬、春小麦乳熟期或当年病情处于高峰期时(病情停止发展前)进行普查。5.3.2调查田主栽品种调查早、中、晚播各类麦田或具代表性栽培条件的麦田,田块数按品种的栽培面积酌定,一般不少于10块。栽培面积较小的品种只调查代表性麦田。5.3.3调查方法每块调查田5点取样,每点2m行长或1m2,各点随机检查100个叶片(旗叶或旗下一叶)。5.3.4记载项目分品种记载、计算病叶率和平均严重度,品种总平均的病叶率和严重度是该品种所有调查田块加权3
GB/T15795—2011平均值,结果记人小麦条锈病后期调查表(见表A.4)。6越夏区病情调查6.1调查范围本项调查仅在小麦条锈病越夏区(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划参见附录B)实施。6.2调查时间依越夏地区不同,在每年8月下旬或者晚熟春麦、冬麦及其自生麦苗等越夏寄主发病盛期进行。6.3调查田每年按一定的巡回路线,选晚熟春、冬麦感病品种代表田块和滋生自生麦苗的麦茬复种田、休闲田作为调查田。调查田块数按各类型田块的实际面积酌定,但每个调查地点实查的田块数应不少于10块,总面积不少于5×667I-D.2。6.4调查方法晚熟春、冬麦调查田采用目测法估计条锈病发病情况,自生麦苗调查田采取踏查估计和取样细查相结合的方法估计自生麦苗密度和病情,具体方法见5.1.3。调查结果记人小麦条锈病越夏调查表(见表A.5)。7预测方法7.1冬前预测根据全国秋苗发病普遍程度、感病品种种植面积,主要越冬区气温和降雪条件及第二年3月~5月降雨情况的气象预报,经过专家会商,进行综合分析,在年底之前完成第二年条锈病流行程度的预测。7.2早春预测根据主要越冬区条锈病冬季发展情况(即春季菌源量),主产麦区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春季气温稳定回升的快慢和降水条件,进行当年条锈病春季流行程度的预报。各地可依据历年资料建立预测式进行统计预报。8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8.1测报资料收集收集如下测报资料:a)小麦栽培管理资料,包括:主要品种及不同品种种植面积、播种期及不同播种期小麦面积、小麦生育期、水浇地面积、灌溉次数及时间;b)主要品种抗锈性或对当前条锈病流行小种抵抗能力;c)越夏区晚熟春、冬麦栽培面积,自生麦苗发生面积;d)当地主要气象要素(包括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及结露情况)的预测值和实测值。8.2测报资料汇报及时汇总调查数据和有关资料,填写小麦条锈病模式报表(见附录c),定期报上级监务部门。8.3资料汇总对小麦条锈病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统计汇总,记载小麦种植和条锈病发生、防治情况,估计产量损失情况(方法参见附录D),总结发生特点,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记人小麦条锈病年度发生情况统计表(见表A.6)和小麦条锈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见表A.7)。
站名址(北纬测报员负责人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科裹册小麦条锈病年)东经:——海拔(盖章)GS/T15795—2011
GB/T15795—2011表A.1小麦条锈病系统调查表调查点1调查点2调查点3备注调查发病平均(调查田地点、日期生育期诃查病叶平均诃查病叶调查病叶叶位严重地势、品种、叶数/散/率/严重叶数/披/宰/叶数/数/率/片%度/%片%度/片%度/播期和长势等)%裹A.2小麦条锈病菌空中孢子捕捉记载表周围夏孢子数量/个取玻片前24h词查日期设置地点类型田天气情况玻片1玻片2累计数平均表A.3小麦条锈病秋苗期和返青拔节期普查表点片发病普遍发病田品播田块每传病每调查块地种面积/实查667nf667m2中心667m2调查发病病叶平均备注日期编点名期667m2面积/叶片传病平均单片叶片率/严重(地势、海拔号称中心病叶数/度/高度、灌溉等)667mz数目/面积/%数目/数/数目/片%个片病田蛊/%
裹A.4小麦条锈病后期蕾查裹GB/T15795—2011类型田I类型田2类型田3类型田4类型田5品种总平均调查品田生平均备注(地势、块育病叶海拔高度、日期种严重率/严重数期率/度/率/度/率/度/灌溉等)%度/%度/%裹A.5小麦条锈病越夏调查裹晚熟小麦自生麦苗田备注(海调查地块平均严自生麦平均严拔高度、日期点编面积/品种播期病叶zF/重度/面积/前茬小当茬苗密度/病叶亭/重度/地势)号667rfl。%667m2麦品种作物%(it/ca2)%裹A.6小麦条锈病年度发生情况统计裹秋苗病情返青拔节期病情生长后期病情调查病平均每病平均每害667m2病叶害病田率/667m2病叶平均发病平均667m2流行病叶地点病田率/667m2事/始%单片病传病中率/盛期率/%严重面积/发病始%单片病传病中%见叶数/%度/%667m2程度见叶数/心数/片日片日片注:麦收后备站上报省站,省站汇总后及时上报。
GB/T15795—2011裹A.7小麦条锈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小麦种植情况:小麦面积Ibm2耕地面积/hm2小麦面积占耕地面积比率/%主栽品种抗病品种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早播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灌溉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发病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受灾(达防治指标)面积/hm2占发病田面积比率/“成灾(减产30%以上)面积/hm2占发病田面积比率/%防治情况:防治面积/hm2其中拌种面积/hm2喷药面积/hm2最终发生程度实际损失/t挽回损失/t越夏区情况:晚熟冬麦面积/hm2占小麦面积比率/%晚熟春麦面积/hrn2占小麦面积比率/%麦茬复种田自生麦苗面积/hrn2自生麦苗密度/(株/667m2)麦茬休闲田自生麦苗面积/hrn2自生麦苗密度/(株/667m2)发生和防治概况与原因简述注:麦收后各站上报省站,省站茫总后及时上报.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划GB/T15795—2011B.1越夏区夏季最热旬平均气温不超过23℃,存在自生麦苗、晚冬麦、春麦和其他越夏寄主(如黑麦和禾本科杂草等)的高海拔冷凉山区,小麦条锈病菌可在其寄主上生存而度过夏季,这样的区域称为小麦条锈病越夏区,主要分为5大区:a)西北越夏区,包括甘肃的陇南、天水、平凉、庆阳、临夏和定西,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彭阳、海原、泾源和隆德,青海东部麦区的循化、西宁和湟源;b)川西北越夏区,包括四川的阿坝、甘孜、凉山3个州;c)云南越夏区和贵州西部越夏区,云南越夏区夏季最热甸甸均温13.0℃~18.9℃和月均温13.6℃~18.4℃的地区都能越夏,包括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大理和丽江等地,越夏海拔高度为2200m~3100m,主要在自生麦、秋麦、晚熟冬麦、春麦上越夏;贵州在毕节海拔1600m~2020m、六盘水市1700m~2200m和黔西南州1600m~1900in不同苗龄的自生麦苗上可辗转侵染渡过夏季;d)新疆越夏区,主要包括在伊犁河上游的昭苏、新源、特克斯、尼勒克,喀什附近山区的乌恰、阿克陶,以及马耆、轮台、新和、拜城、阿克苏及和田等地;e)华北越夏区,包括晋北、内蒙古和河北坝上等地。B.2越冬区冬季最冷月均温不低于一7℃~一6℃,或气温低于一10℃但有积雪覆盖,麦苗能保持绿色或正常生长的地区,小麦条锈病菌可以在寄主体内存活,这样的区域为小麦条锈病越冬区。通常年份,华北以石德线到山西介休、陕西黄陵一线为界,以南每年均能越冬且越冬率较高,PJ,:ll:虽能越冬而越冬率很低。B.3冬繁区在越冬区中,入冬后小麦仍能正常生长,条锈病菌可持续逐代侵染的地区,为小麦条锈病冬繁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IⅡIJll盆地、西南和西:ll:Jil坝区、江汉、鄂北、豫南和陕南等地。B.4潜育越冬区在越冬区中,入冬后小麦虽有部分麦叶枯死、但麦田仍呈绿色,条锈病菌以侵入后未显症的潜伏菌丝状态在麦叶组织内休眠越冬,这样的区域为小麦条锈病潜育越冬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低纬度、低海拔地区,条锈菌能否安全越冬取决于冬季气候条件。B.5非越冬区小麦返青明显地区,即入冬后小麦的地上部分全部枯死、翌年重新萌发新叶的地区,小麦条锈病菌因缺乏寄主而不能存活,这样的区域为小麦条锈病菌非越冬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GB/T75795—2Dfl附录C(规范性附录)小麦条锈病模式报表衰C.1小麦条锈病秋季模式报表(MQTXA)序号查报内容查报结果1病虫模式报表名称MQTXA2小麦播种面积/hm23早播麦田面积占总麦田面积比率/“4水浇麦田面积占总麦田面积比率/%5抗病品种麦田面积占总麦田面积比率/%6小麦秋苗发病始期(月/日)7平均病田率/%8平均每667m。传病中心数/个9平均每667m2单片病叶数/片10平均病叶率/%11天气预报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气温比常年高低/(+℃或一℃)12天气预报冬季(12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比常年增减比率/(+%或一%)13预计翌年发生程度/级14调查汇报单位注:要求汇报时间;11月20日。表C.2小麦条锈病春季模式报裹(MCTXA)序号查报内容查报结果1病虫模式报表名称MCTXA2调查日期(月/日)3平均病田率/“4平均每667m2传病中心数/个5平均每667m2单片病叶数/片6平均病叶率/%7天气预报4月份气温比常年高低/(+℃或一℃)8天气预报4月份降水量比常年增减比率/(+“或一%)9预计发生程度/级10调查正报单位注;要求汇报时间:3月25B。lO
附录D(资料性附录)小麦条锈癀危害损失估计模型GB/T15795—2011D.1关键期病情产量损失模型关键期病情模型(criticalpointmodel,简称CPM)仅根据某一时期的病情预测损失,认为此时的病情在决定产量损失上作用最大,称为关键时期。各地做出的预测模型见式(n1)、式(D.2):小麦灌浆期病情产量损失模型:Ll一5.3092+0.5108XR⋯⋯⋯⋯⋯⋯⋯⋯⋯⋯(D.1)小麦扬花期病情产量损失模型:L2=0.24599+0.63148XH⋯⋯⋯⋯⋯⋯⋯⋯⋯⋯(D.2)式中:Lt——由灌浆期病情决定的产量损失率,%;xn——灌浆期病情指数;L2——由扬花期病情决定的产量损失率,%;xn——扬花期病情指数。D.2多期病情模型多期病情模型(multiplepointmodel,简称MPM)适用于病情在整个流行期间变化多端,不同时期危害减产机制有所不同,即小麦生长季节中利用两期或多期病情来预测病害损失,不同时期对应的预测模型见式(D.3)、式(D.4)、式(D.5)。a)小麦扬花期和乳熟期病情产量损失模型:L3—2.287+0.278Xn+0.274XM⋯⋯⋯⋯⋯⋯⋯⋯(D.3)式中:L3——由扬花期和乳熟期病情决定的产量损失率,%;Xn——扬花期病情指数;xw——乳熟期病情指数。b)小麦拔节中期、孕穗初期、孕穗末期、抽穗始期、扬花期和多半仁期病情产量损失模型:L4—0.972+0.851XJ一1.051X|B+0.964Xm一0.358XH+0.403Xn+0.268Xs⋯⋯⋯⋯⋯⋯⋯⋯⋯⋯(D.4)式中:L——由拔节中期、孕穗初期、孕穗末期、抽穗始期、扬花期和多半仁期病情决定的产量损失率,%;墨——拔节中期病情指数;xm——孕穗初期病情指数;Xm——孕穗末期病情指数;Xn——抽穗始期病情指数;xn——扬花期病情指数;Xs——多半仁期病情指数。】】
GB/T15795—2011c)小麦不同时期旗叶和旗下一叶病情产量损失模型:L5=748.8+5.14X1一lO.15X2—1.06X3士36.15⋯⋯⋯⋯⋯(D.5)式中:Ls——由旗叶病情决定的产量损失率,%;xt——5月2日旗叶病情指数;xz——5月2日旗下一叶病情指数;xs——5月21El旗叶病情指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GBT14495-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木制件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pdf
- GBT14855-1993 盒式音带制品质量总技术规范.pdf
- GBT14919-1994 数字声音信号源编码技术规范.pdf
- GBT14920-1994 四声道数字声音副载波系统技术规范.pdf
- GBT15190-199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pdf
- GBT157-2001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圆锥的锥度与锥角系列.pdf
- GBT15757-2002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表面缺陷 术语、定义及参数.pdf
- GBT15791-2011 稻纹枯病测报技术规范.pdf
- GBT15793-2011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pdf
- GBT15796-2011 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pdf
- GBT15797-2011 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pdf
- GBT15799-2011 棉蚜测报技术规范.pdf
- GBT15801-2011 棉红铃虫测报技术规范.pdf
- GBT15802-2011 棉花叶螨测报技术规范.pdf
- GBT15804-2011 高梁蚜测报技术规范.pdf
- GBT15960-1995 短波(HF)广播单边带制式技术规范.pdf
- GBT16124-1995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 医学评价技术规范.pdf
- GBT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