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 MB
- 11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件)项目名称: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评价单位(盖章):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编制日期:2013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6两个路径方案的比较如下:16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22环境质量状况26评价适用标准3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7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40环境影响分析46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106结论与建议112附图及附件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登记表附件1关于确认2013年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贵州省110kV以上电网工程”建设内容的函附件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附件3关于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附件4铜仁市城乡规划局关于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线路路径的函;附件5建设项目辐射环境监测报告;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外环境关系图附图3平面布置图附图4本项目线路路径、外环境关系及监测布点图;附图5杆塔一览图;附图6基础一览图;现场照片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建设单位铜仁供电局法人代表曾伟联系人郑咏文通讯地址贵州省铜仁市清水大道联系电话13721566168传真邮政编码563000建设地点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均位于铜仁市碧江区立项审批部门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文号黔重大办[2013]7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电力供应业D4420占地面积(m2)输电线路:9000绿化面积(m2)860总投资(万元)8718其中:环保投资(万元)5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5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内容与规模一、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背景截至2012年底,碧江区电网最大负荷为257.02MW,主要由锦江变、喻家坪变、灯塔变、浅滩变等四座110kV变电站供电,其中,锦江变已过载运行,负载率达到121.47%;喻家坪变、灯塔变均已重载运行,负载率分别为78.65%和76.96%。现有浅滩变主变容量(10+20)MVA,随着火车站的建设及其周边各大型房产开发进程的加快,浅滩变所在地区正加速发展成为新的城区商住中心区。本工程采用原址重建方式对浅滩110kV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本工程的实施对满足该片区负荷发展、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配电网设备技术装备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铜仁供电局委托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委托书见附件2)对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二、编制依据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9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6)《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7)国家环境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程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6)《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及附录)(HJ/T24-1998);(7)《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8)《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T7349-2002);(9)《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DL/T691-1999);(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函环办函[2007]881号《关于高压输变电建设项目环评适用标准等有关问题的复函”》。三、确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别的依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令第2号),确定本工程环境技术文件的形式为环境影响报告表。四、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符合性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以黔重大办[2013]7号文《关于确认2013年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贵州省110kV以上电网工程”建设内容的函》对本项目的立项进行了确认,见附件1。本项目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
中第一类鼓励类(电网改造及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五、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1、项目的建设内容(1)浅滩110kV变电站改造浅滩110kV变电站的建设内容:在原浅滩110kV变电站范围内重建一座全室内变电站,主变最终规模为3×50MVA,本期2×50MVA。110kV出线:终期4回,本期3回(2回至滑石变,1回至锦江变),1回备用。10kV出线:终期36回,本期24回。10kV并联电容器:终期3×2×6012kVar,本期2×2×6012kVar。10kV站用变:终期2×200kVA,本期一次建成。本次环评变电站部分按本期规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线路工程①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Ⅰ回线路,全长约11.9km,其中新建线路长约10.4km(单回路架设长约4.5km,双回路架设长约5.9km),利用原浅漾线1#~7#段更换导线长约1.5km。具体如下:浅滩变出线侧与浅锦线双回共塔约0.7km,导线采用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导线呈同塔双回垂直逆向序排列,共设塔基约4基。利用原浅漾线1#~7#段更换导线长约1.5km,导线采用JRLX/T-185/28型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导线三角排列,共设塔基7基。新建单回段长约4.5km,导线采用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导线呈三角排列,共设塔基约24基。滑石变~灯塔工业园南段与备用线路双回同塔(单侧挂线)长约5.2km,导线采用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导线呈三角排列,共设塔基30基。拆除原浅漾线1#~7#段导线长约1.5km。②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全长约14.3km,其中单回路架设长约12.0km,双回路架设长约2.3km。具体如下:利用原喻锦线25#~31#通道与喻锦线双回共塔架设长约2.3km,导线采用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导线呈同塔双回垂直逆向序排列,共设塔基7
基。新建单回路架设长约12.0km,导线采用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导线呈三角排列,共设塔基约61基。拆除原喻锦线25#~33#段杆塔、导线长约3.0km。③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浅滩变~漾头变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线路全长约0.35km。新建架空线路长约0.2km,导线采用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导线呈三角排列,共设塔基1基。新建电缆线路长约0.15km,采用YJLW03-110/1×400型电缆。本次环评线路部分按本期建设规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3)通信工程沿滑浅Ⅱ回110kV线路同杆塔新建1根24芯OPGW光缆,形成滑石变~浅滩变通信线路,长约14.3km。将原喻锦线25#~33#段1根地线更换为OPGW光缆,长约3.0km。鉴于光纤通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其不再进行专门评价。(4)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项目情况滑石220kV变电站扩建2个110kV出线间隔至浅滩变。滑石220kV变电站正在建设中,本工程间隔扩建包括在滑石220kV变电站建设内容中,已在《滑石22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中进行了环评,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其不再进行专门评价。锦江110kV变利用原锦桐线间隔接至漾头水电站。鉴于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利用原有锦桐线间隔(现空置),锦江变不新扩建间隔,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其不再进行专门评价。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组成和主要设备选型分别见表1-1和表1-2。2、工程概况(1)项目组成表1-1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项目组成表名称建设内容及规模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施工期营运期
改建浅滩110kV变电站主体工程拆除原变电站内原有设施设备和建筑。原址重建一座主变室内布置架空出线变电站。主变规模:本期2×50MVA;110kV出线本期3回;10kV出线本期24回;无功补偿本期2×2×6012kVar。扬尘、噪声、生活污水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辅助工程给、排水系统,站内道路,事故油池(15m3)同上生活污水、事故油公用工程站外道路20m同上噪声、扬尘办公及生活设施综合楼同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绿化860m2——线路工程主体工程①滑石变~浅滩变Ⅰ回线路,全长约11.9km,其中新建线路长约10.4km(单回路架设长约4.5km,双回路架设长约5.9km),利用原浅漾线1#~7#段更换导线长约1.5km。除浅滩变出线侧与浅锦线双回共塔约0.7km、滑石变~灯塔工业园南段与备用线路双回同塔(单侧挂线)长约5.2km外,其余按单回路架设方式。拆除原浅漾线1#、7#两基铁塔,拆除原浅漾线1#~7#段导线长约1.5km。②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全长约14.3km,其中单回路架设长约12.0km,双回路架设长约2.3km。除利用原喻锦线25#~31#通道与喻锦线双回共塔架设长约2.3km外,其余按单回路方式架设。拆除原喻锦线25#~33#段杆塔、导地线长约3.0km。③浅滩变~漾头变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线路全长约0.35km,其中新建架空线路长约0.2km,新建电缆线路长约0.15km,采用单回架空+电缆敷设方式架设。塔基和电缆占地约9000m2。新建线路均位于铜仁市境内。扬尘、噪声、生活污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辅助工程———公用工程——————
办公及生活设施仓储或其它———光纤通信工程沿滑浅Ⅱ回110kV线路同杆塔新建1根24芯OPGW光缆,形成滑石变~浅滩变通信线路,长约14.3km。将原喻锦线25#~33#段1根地线更换为OPGW光缆,长约3.0km。扬尘、噪声、生活污水—(2)主要设备选型表1-2主要设备选型设备型号改建浅滩110kV变电站110kV主变压器主变:三相两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主变型号:SSZ11-110/50容量比:100/100额定电压:110±8×1.25%/10.5kV连接组别:YN,d11阻抗电压百分比:Ud%=16数量:本期2台110kV电压级设备110kV配电装置选用户内GIS组合电器。断路器:断路器开断电流40kA,额定电流2000A,3S热稳定电流40kA,动稳定电流峰值100kA;隔离开关:隔离开关额定电流2000A,3S热稳定电流40kA;电流互感器:电磁式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采用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锌避雷器10kV电压设备选用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内配优质固封式真空断路器。线路工程导线JRLX/T-185/28型碳纤维复合芯导线、LGJ-300/40型钢芯铝绞线地线110kV滑浅Ⅰ回:两根均采用1×7-11.4-1270-B镀锌钢绞线110kV滑浅Ⅱ回:一根采用1×7-11.4-1270-B镀锌钢绞线外,另一根采用OPGW光缆浅滩变~漾头变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两根均采用1×7-11.4-1270-B镀锌钢绞线绝缘子耐张串采用双联120kN级瓷绝缘子,跳线串采用单联70kN级瓷绝缘子,悬垂串采用单联120kN级复合绝缘子杆塔塔型导线排列方式基数铁塔基础双回杆塔1C2W2-Z11C2W2-Z21C2W2-Z3垂直逆相序排列11
1C2W2-J11C2W2-J21C2W2-J31C2W2-J41GGD2-SZG31GGD2-SJG31GGD2-SJG4斜柱式基础、掏挖基础、人工挖孔桩、现浇混凝土立柱式基础单回杆塔1C1W2-ZM11C1W2-ZM31C1W2-J11C1W2-J21C1W2-J31C1W2-J4三角形排列86双回杆塔(单边挂线)1GGD2-SZG11GGD2-SZG21GGD2-SJG11GGD2-SJG21GGD2-SJG41C2W2-Z11C2W2-Z21C2W2-Z31C2W2-J11C2W2-J21C2W2-J31C2W2-J4垂直排列30电缆电缆采用YJLW03-110/1×400型六、变电站选址及总布置合理性分析1、变电站根据《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了110kV浅滩变电站原站区内两个具有可比性的拟选站址,现做如下比较分析。表1-3浅滩110kV变电站站址方案比较表站址方案一方案二站址地理位置横跨于原站区110kV配电区、35kV配电区、生产综合楼区位于原站区35kV配电区、生产综合楼区地形地貌地势呈台阶布置,高差4.5m左右地势平坦,标高298.9m线路进、出线情况进出线方便进出线方便
站外道路连接条件由原进站道路引接,引接长度20m由原进站道路引接,引接长度20m地质条件站址区域地质稳定,满足建站条件站址区域地质稳定,满足建站条件场地处理工程量对比场地平整考虑土方挖方量1900m3、岩石挖方量2900m3,同时在高低落差处设置4.5m高挡土墙95m。场地平整需考虑土方挖方量700m3,填方量1400m3,同时在高低落差处设置2m高挡土墙80m场地利用对比可再利用的土地平整后约2300m2,且需大量的土、石挖方量进行平整可再利用的土地约3060m2,场地平整综合上表比较情况,方案二站址地势平坦,挖填方量较少,施工期大气扬尘、废渣较少,对外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较小,因此,推荐采用方案二站址。(1)站址合理性分析新站址位于原110kV浅滩变电站内部,原35kV配电区。站址位于铜仁市东太大道东南侧,金滩广场西侧,在铜仁市花果山和金滩广场之间的小山坡上,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站址为工业用地,地表为水泥地面。站址不新占地,出线走廊较为开阔。本变电站的选址具有如下特点:①站址附近无军事设施、飞机场等重要无线电保护设施,地势开阔;②站址附近无重要文物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特殊生态敏感目标;③交通条件较好,有利于施工和运行管理;④站址附近无地下矿藏、管线及文物,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⑤站址高程满足50年一遇洪水位要求,不受洪水影响;⑥站址周围评价范围内没有电磁辐射影响源。综上所述,该区域外环境关系、交通、地质、水文因素等条件均较好,满足变电站建设的环保要求。变电站的平面布置及外环境关系图详见附图2。(2)变电站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①平面布置:变电站呈矩形布置,以综合楼(配电装置楼)为主轴线,综合楼位于场地中部,四周为环形消防通道,站内主要建筑物有配电装置楼、事故油池等。站内道路可充分满足运输及运行,站区布置简单流畅。110kV主变布置于变电站综合楼一楼(上方为天空,户外布置),配电装置为户内GIS布置型式,110kV
GIS设备布置在二楼,采用架空向南出线。10kV配电室布置在一楼,采用户内10kV移开式成套高压开关柜,双列布置。10kV电容器室、消弧接地变室也布置在一楼,采用电容器组及消弧接地变装置均采用户内布置方式。在站址内空余地方种植草坪,美化环境。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②竖向布置:站址不受洪水影响。站区场地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场地设计平均标高取为±0.00m,综合楼室内外高差取0.30m。③给排水:本变电站用水利用原变电站已有的市政管网供给,能够满足变电站生活和绿化用水,站内消防给水由楼内消防水池泵房加压供水。本变电站站区排水为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站区内值班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原有2m3化粪池收集后用作站区绿化施肥,不外排;站内雨水、电缆沟内的积水采用原有排水方式,站内采取有组织排水汇集至站外排水沟。站区内新建事故油池(容量为15m3),当主变压器事故或检修时,其绝缘油可经事故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后,变压器油回收利用,少量废油由专业公司回收,不外排。④站区道路:站内道路采用公路型混凝土路面,宽度为4.0m,道路转弯半径9m。⑤绿化为改善站区环境和运行条件,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站区除了道路、综合楼、沟道外的空地绿化,宜种植低草或培植天然草坪类植物为主,定期进行修剪。站区入口、主要建筑入口附近培植观赏和美化效果好的常绿树,站内道路两侧的绿化选择低矮、根系浅的灌木及花草类为主。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总图布置较为合理的。2、输电线路工程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由3回输电线路组成(喻锦线31#~33#线路改道包含在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内),线路全长27.25km,新建杆塔共127基,塔基占地面积8600m2,电缆沟占地面积400m2。输电线路位于铜仁市内。本项目输电线路路径及外环境关系详见附图2。(1)线路路径方案拟定原则①尽量避开铜仁市城镇规划区走线;
②尽量避开成片居民区,少跨房屋;③少占用耕地避开低洼积水地段;④本工程所经地区多为山区,考虑施工及运行维护方便,线路尽量沿公路附近走线;⑤尽可能避开林木、绿化区以减少砍伐;⑥避开地形复杂、基础施工难度大的地段;⑦避开风景区。除上所述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条件、运行维护情况等因素对送电线路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影响,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后选择出最佳路径方案。(1)线路路径①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根据《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Ⅰ回线路路径因通道受系统拟定、规划、房屋限制,路径唯一,具体如下:滑浅Ⅰ回线路从滑石变南侧间隔向南出线,出线约500m后转向西南,至规划中的隧道路后转向南,沿隧道路向南600m后,转向西南,出线经打角冲、十里溪、灯塔工业园(经灯塔园区采用钢管杆沿路边走,建筑距离杆塔中心15m)、芦家洞,继续架空向西至锦江变北侧山头,连接浅漾线路,利用旧杆旧通道至浅滩变。线路全长11.9km。②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可研对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路径提出了2个具有可比性的路径方案,现介绍如下:方案一(比选方案),滑浅Ⅱ回线路从滑石变西南侧间隔向南出线,出线从滑石变出线经岩牛坉、芭蕉冲、快速路加汽站北侧(已有旧线路从此通过,走旧线路通道)、天子坡、清水塘北侧(跨高速、铁路)、沿高速西侧山上走线,最后改接在现喻锦线上25#附近(喻家坪侧断开),沿旧线通道进110kV浅滩变。线路全长15.0km。其中新建单回架空线路12.7km,利旧喻锦线通道新建双回2.3km。方案二(推荐方案),滑浅Ⅱ
回线从滑石变出线后直接跨快速路至高界坪东侧山、经龙王坡、靑竹庵至清水塘北侧、沿高速西侧山上走线,最后改接在现喻锦线上25#附近。线路全长14.3km。新建新路长12.0km,其中利旧喻锦线通道新建双回2.3km。两个路径方案的比较如下:表1-4线路工程路径方案比较表线路名称方案一方案二滑石-浅滩110kVⅡ回线路总长15.0km,估算投资1430万元总长14.3km,估算投资1291万元重要交叉跨越铁路3处,高速2处,锦江1处铁路3处,高速2处,锦江1处,跨/钻110kV线路4处,跨35kV线路2处,跨10kV线路8处,以及通信线10处跨越林木2km3km总投资(列入比较线路)1455万元1331万元结论不推荐推荐比较结果:通过比较,考虑两方案工程造价、林木砍伐、施工、运行维护条件等情况,本工程线路设计推荐北方案。从环境角度分析,方案二路径长度较短,新建塔基较少,投资较低,有利于水土保持,能相对降低林木砍伐。故本环评同意设计推荐方案。推荐方案路径如下:滑浅Ⅱ回线从滑石变出线后直接跨快速路至高界坪东侧山、经龙王坡、靑竹庵至清水塘北侧、后面路径与方案一一致。沿高速西侧山上走线,最后改接在现喻锦线上25#附近(喻家坪侧断开),沿旧线通道进110kV浅滩变。新建新路长12.0km,其中利旧喻锦线通道新建双回2.3km。③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线路:因为本线路太短,路径唯一,具体如下:浅漾线改接至锦江:起自现浅漾线7#塔,止于锦江110kV变电站110kV龙门架。改接线路全长0.35km,其中新建单回架空线路0.2km,新建单回电缆线路0.15km。(3)路径选择的合理性分析本工程沿线植被茂盛,对树木采用高塔跨越方式。该线路路径具有下列特点:①
沿线无自然保护区、重要文物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需要保护的生态敏感区;②线路尽量靠近和利用既有道路,以方便运输、施工和生产维护管理,有利于安全巡视;③选择有利地形,尽量避开施工难度较大和不良地质段,以方便施工,减少线路保护工程量,确保其长期可靠安全运行。④线路走线时已避开采石场区域和煤矿开采区。⑤本工程线路路径已取得铜仁市城乡规划局同意意见(附件4);从环保角度,本项目线路路径选择合适。(3)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情况根据调查了解及收集资料可知,本工程线路主要在山岭和丘陵地区走线。线路对地及交叉跨越物的最小距离按《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规定考虑,见表1-5。表1-5输电线路导线对地面及交叉跨越物之间的最小距离一览表序号被跨越物名称间距(m)备注1居民区7.0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2非居民区6.0车辆能到达的房屋稀少地区3耐火屋顶建筑物顶部5.04公路路面及机耕道7.05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树木顶部4.06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果树顶部3.071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3.08通信线路3.09不通航河流3.0表1-6电力电缆对平行及交叉跨越物之间的最小距离一览表电缆直埋敷设时的配置情况平行交叉控制电缆之间-----0.5电力电缆之间或与控制电缆之间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0.10.510kV以上电力电缆0.250.5电缆与地下管道油管或易燃气管道10.5其他管道0.50.5电缆与建筑物基础0.6—电缆与公路边1.0—电缆与排水沟1.0—电缆与1kV以下架空线电杆1.0—电缆与1kV以上架空线杆塔基础4.0—由于本工程线路部分位于铜仁市市区内,人口、房屋密集,在设计线路路径时,已尽可能避让成片民房,在不能避让的情况下,跨越房屋需保证导线高度符合规范要求并留足安全距离。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本工程滑浅Ⅰ回线路
跨越民房6户,现场调查,屋顶距离线路最近处为碧江区金滩街唯爱精品酒店,唯爱精品酒店共10层高30m。滑浅Ⅱ回线路跨越民房3户,屋顶距离线路最近处为碧江区千缘酒店西面居民楼,此居民楼共6层高18m。线路在跨越房屋时已按《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定》(GB50545-2010)规定保留了足够的净空,跨越处线路距屋顶距离均大于5m,满足要求。本工程交叉跨越情况见表1-7。表1-7本项目交叉跨越情况一览表被跨越物滑浅Ⅰ回滑浅Ⅱ回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110kV电力线14035kV电力线22010kV电力线887通信线10108高速公路020二级以上公路33铁路210林区3km3km1km河流锦江1次锦江1次无(4)林木砍伐根据设计规程和目前的环保政策,本工程树木砍伐原则是:①对林木集中地段,尽量升高铁塔采用高跨方式以减少树木砍伐;②导线与树木(考虑三年树木自然生长高度后)最小垂直距离不小于4.0m,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与树木的净空距离不小于3.5m的树木不砍;③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0m的灌木丛原则上不砍;④线路通过果林、经济作物及城市灌木林时不应砍伐通道,三年内能保证距净空4.5m即可。据调查,本工程沿线植被较好,对线路沿线的树林考虑采用高塔跨越方式。本工程线路建设共砍伐树木约400株(主要为塔基占地处),多为灌木和杂树。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到相关林业部门办理手续后才能进场施工。七、清洁生产原则的符合性本项工程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了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及确保送电工艺可靠,其设备选型及选用材质满足送电需要,能有效地减少或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因此,工程符合清洁生产原则。
八、项目拆迁及安置本项目变电站拟建站址位于原站址内,站址处没有居民居住,不涉及居民拆迁问题。只是拆除站内原有电气设备及部分建筑物。本工程中拆除的电气设备由建设单位回收利用,建筑垃圾送到铜仁市建筑垃圾处理场。输电线路在拟定线路时已尽可能避让民房,对影响线路施工、运行维护的房屋实施拆迁,据统计,滑浅Ⅰ回拆迁房屋二处,拆迁面积约300m2;滑浅Ⅱ回拆迁房屋二处,拆迁面积约300m2,拆迁面积总计600m2。从后面的预测可以看到,本工程运行后无环保拆迁。九、工程占地情况本项目变电站占地面积为3071m2。站址位于铜仁市花果山原110kV浅滩变电站内部,站址不新占地。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输电线路全长27.25km,杆塔共127基,塔基占地面积8600m2,电缆沟占地面积400m2,塔基、电缆沟占地属永久占地,总占地面积约为9000m2。塔基施工临时占地约为12000m2,紧线场4个,临时占地约为2000m2,电缆沟施工临时占地约2000m2,塔基、电缆沟占地主要为旱地、林地。十、运营期工作人员浅滩110kV变电站自动化程度高,正常运营期间使用原有值班人员3人。十一、施工组织措施1、交通运输(1)变电站110kV浅滩变电站站址位于铜仁市花果山原110kV浅滩变电站内部,已有进站道路从长城南路支路引接,引接长度为20m,交通运输比较方便。进站道路和站内主要车行道路面宽4.5m,进站后可直通配电综合楼,方便设备的运输和施工。(2)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施工过程运输量少,线路路径选择时尽量靠近现有的公路,交通运输条件较好。2、变电站施工工序
(1)变电站施工工序主要为新建运输道路,拆除原有设施,场地平整、修建围墙、构筑基础、设备安装、站内附属建筑。施工临时占地主要是施工生活设施占地。施工周期约需1年,平均每天需布署技工12人左右,民工24人左右。(2)输电线路施工工序为拆除线路,施工便道建设、材料运输、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放紧线、附件安装。施工期需临时占用土地(包括铁塔安装、放紧线通道、修路及施工人员临时建筑等占地)、砍伐少量林木、损坏庄稼、土石方开挖破坏地表等。施工周期约需6个月,平均每天需布署技工10人左右,民工20人左右,需临时占用少量土地用于施工进出走廊、施工开挖、填方、施工人员及车辆活动。十二、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8。表1-8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序号名称单位变电站输电线路合计架空地埋电缆1占地面积永久塔基hm20.30710.86—1.2071电缆沟hm2—0.0400临时塔基施工hm2—1.2—1.4紧线场hm20.2—电缆沟施工hm2—0.2000合计hm20.30712.060.24002.612挖方m3700168040027803填方m31400112020027205总弃/填土量m30/700560/0200/060/06总建筑面积m22402———7静态投资万元524433938637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原有110kV浅滩变电站110kV浅滩变电站正常运行中,未发生过污染事故,运行期间无环保投诉。本次监测在110kV浅滩变电站围墙四周和周围两处敏感目标处进行了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经监测可知,工频电场强度现状值在3.30×10-3kV/m至1.231k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值5.7×10-5mT至1.01×10-4mT之间,
0.5MHz频率的无线电干扰现状值在38.99dB(μV/m)至44.57dB(μV/m)之间,噪声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4.1dB(A)至45.5dB(A)之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37.2dB(A)至39.8dB(A)之间,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110kV浅滩变电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用作站内绿化,不直接排入天然水体。主变压器事故时产生的事故油经事故油池收集后进行油水分离,少量废油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不外排。变电站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2)110kV锦浅、浅漾双回输电线路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Ⅰ回线路利用原浅漾线1#~7#段更换导线长约1.5km,浅滩变出线侧与浅锦线双回共塔约0.7km。本次监测在110kV锦浅、浅漾双回输电线路下方进行了现状监测。在110kV锦浅、浅漾双回输电线路导线最低点投影处(屋顶距离线路最近的碧江区金滩街唯爱精品酒店10楼顶)设置监测点,工频电场强度现状值为2.63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值为1.18×10-4mT,0.5MHz频率的无线电干扰现状值为42.86dB(μV/m),噪声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为46.3dB(A),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为41.7dB(A)。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3)110kV喻锦线25#~31#段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利用原喻锦线25#~31#通道与喻锦线双回共塔架设长约2.3km。本次监测在110kV喻锦输电线路下方进行了现状监测。在110kV喻锦线25#~31#段输电线路导线最低点投影处(屋顶距离线路最近的碧江区千缘酒店背后居民楼6楼顶)设置监测点,工频电场强度现状值为2.77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值为1.28×10-4mT,0.5MHz频率的无线电干扰现状值为43.00dB(μV/m),噪声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为45.6dB(A),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为40.9dB(A)。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气象、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1、地理位置碧江区位于贵州省的东北部,铜仁市域东部,与万山区、江口县和松桃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凤凰、麻阳、芷江等县相邻。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6′13″~109°28′20″,北纬27°32′18″~27°52′40″。拟建铜仁市浅滩110kV变电站位于铜仁市东太大道东南侧,金滩广场西侧,在铜仁市花果山和金滩观广场之间的小山坡上。2、地形地貌碧江区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山地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即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和湘西台地主峰雪峰山之间。拟建铜仁市浅滩110kV变电站位于铜仁市东太大道东南侧,金滩广场西侧,在铜仁市花果山和金滩广场之间的小山坡上。拟建铜仁市浅滩110kV变电站位场区地处山前缓坡地带,属山区岩溶地貌。场区地势为西高东低,场地呈台阶状。3、地质条件根据1:50000区域地质图,场地无区域性断层通过,场地位于向斜构造的两翼,为单斜构造,地层较平缓,节理裂隙发育,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松桃县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境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20g,根据场地类别,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据据钻孔揭露及地质调查与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建筑场地的表层覆盖由杂填土、红粘土组成,下伏基岩为寒武系清虚洞组(∈1q)白云岩。各层地质特征如下:1)杂填土(地层编号):结构松散,压缩性高,主要由大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组成,厚度在0.5~1.0m。2)红粘土(地层编号
):为硬塑状,含铁锰质,稍湿,密实,红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该层厚度为0.7-1.2m,场地土层较薄,分布不均匀。3)基岩为寒武系清虚洞组(∈1q)白云岩:分为强风化、中风化两个亚层,强风化层(地层编号):灰白色,节理裂隙严重发育,岩芯呈颗粒状、砂状,局部铁质侵染严重;中风化层(地层编号):灰白色,中厚层状结构,灰白色为主,岩质较硬,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局部为铁质侵染,钻探时岩芯呈短柱状、柱状,含较多砾砂,岩芯采取率低,但在场地范围内所有钻孔中未发现有断层角砾岩和不同岩性的现象,岩体质量等级为IV级,基岩面起伏较大,且分布连续。4)岩溶建筑场地基岩中岩溶现象发育,在钻探的15个钻孔中,未揭露到溶洞和裂隙,场地区域基岩面相对高差不大,故岩溶发育程度为微发育。经调查,本项目工程区域内无大断裂通过,场地四周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影响到场地,土层中无土洞、不良人工洞穴存在,基岩中无大的溶蚀裂隙及溶洞,拟建场地站址地表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无矿业活动,区域构造及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建筑。二、气候、气象条件铜仁市碧江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其基本气候特征是:春温多变,绵雨较多;夏季炎热,日照充足;秋温速降,多阴多雨;冬少严寒,无霜期长;年均温16℃,年降水量1303毫米。站址所在地气象特征值如下:气温:年平均13.7℃,最高40℃,最低-10℃;气压(hpa):平均852.3,最高872.3.最低835.1;相对湿度(%):平均81.最小30;年平均降水量(mm):1254.1;年平均蒸发量(mm):1115.9;风速(m/s):平均风速1.4,最大风速20;雷暴日数:20天/年。三、植被工程区域属于森林和农业生态系统为主。线路沿线主要以森林为主,本项目沿线植被较好,树种主要有松树、杉树、桉树、灌木和杂树。在评价区域内无珍稀濒危植物。
四、生物多样性本项目所在区域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动物以家畜为主,经常出没的动物为常见的小型野生动物,如麻雀、蝙蝠等。在评价区域内,未发现珍稀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布。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概况1、社会经济结构碧江区,成立于2011年11月,是贵州省铜仁地级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前身是铜仁地区行署驻地县级铜仁市。它位于铜仁市的东南部,与万山区、江口县和松桃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凤凰、麻阳、芷江等县相邻。现辖5街办、4镇、5乡。2012年碧江区地方生产总值完成76.7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3亿元,同比增长8.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4亿元,同比增长1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19.9%;财政总收入完成9亿元,同比增长33.5%,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1亿元,同比增长30.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亿元,同比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40元,同比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6342元,同比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3亿元,同比增长2.%;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地方生产总值增速全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3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全市第2位。2、教育文化 2012—2013学年初,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54所。其中:小学1981所(完全小学1453所,教学点528个;其中民办24所)、初级中学213所(初级中学18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1所;其中民办10所)、普通高(完)中43所(普通高中20所,完全中学2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其中民办9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所(民办3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幼儿园392所(民办311所)、普通高等教育学校1所、职业高等教育学校1所。现有在校大中小学(幼儿园)学生863047人。其中:小学生402048人,初中生216759人,特殊教育学生378人,高中学生86758人,幼儿园(学前班)113810人,中职学生
26220人(含铜仁学院中职学生110人、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5529人),高等学校大学生17074人(普通专科10276人,成人专科609人;本科5980人,成人本科209人)。现有教职工44705人(含行政管理、校医、图书管理和工勤人员)。其中:小学专任教师21488人,初中专任教师11990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92人,普通高(完)中专任教师3996人,中职专任教师962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572人,高校专任教师969人(铜仁学院513人、铜仁职院456人)。二、土地利用现状铜仁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占地、其他占地(含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等)、未利用地等。三、文物古迹本项目变电站站址周围和输电线路沿线没有需要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及人文景点等敏感点。
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本项目位于铜仁市碧江区,因本工程投运后不涉及大气、水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空气、地表水质量无影响。因此,本次环评没有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评价,只进行了简单现状调查。经现场调查,经现场调查,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沿线评价范围植被良好,沿线无大气污染源和噪声污染源。本项目站址及线路沿线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工程范围内地表水主要是锦江,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本次评价重点针对评价区域开展了电磁环境和环境噪声的现状监测评价、对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简单调查分析。电磁环境与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值详见附件3。对区域电磁环境现状分析评价如下。一、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的布置及合理性分析本次环评现场调查期间,评价人员首先根据设计、建设单位人员介绍本工程变电站的布置方式以及输电线路走向及沿线的居民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然后再会同设计以及建设单位人员一起到现场进行踏勘调查,最后根据本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情况确立了具体的电磁环境及声环境监测点位。1、110kV浅滩变电站现有110kV浅滩变电站现正常运行中,根据现场踏勘的结果,在变电站评价范围内有2处居民敏感目标。在站址四面围墙外设置了4个监测点(1~4#),敏感目标处各设置一个监测点(5~6#),监测现有电磁环境情况。在站址东侧(非出线侧)山坡上距离围墙约150m处,设立了一个背景值监测点(7#)。2、输电线路
在原有110kV锦浅、锦漾双回线下方设置了1个监测点(8#),在原有110kV喻锦线下方设置了1个监测点(9#),监测原有电磁环境情况。在本工程线路评价范围内有6处居民敏感目标。其中两处位于原有110kV锦浅、锦漾双回线和原有110kV喻锦线下方,与8#、9#点重合。其余4处敏感目标处均无电磁环境、声环境影响源。本次评价在碧江区下龙田村拟建线路下方设置了1个监测点(10#),用于反映输电线路沿线和敏感点处电磁环境、声环境现状水平。本次布设的10个监测点位能够反映原有变电站、原有线路、拟建输电线路沿线和变电站间隔扩建侧站界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现状水平。因此,监测点位布置合理。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2013年10月18日,四川省创晖德盛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变电站所在区域、输电线路路径沿线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掌握了该地区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环境现状。具体监测方法和仪器见表3-1。表3-1环境质量监测方法和仪器仪器名称分辨率有效日期检定证书编号检定单位监测仪器EHP50C/PMM8053B电磁辐射分析仪电场:0.01V/m磁场:1nT2014.1.10XDdj2013-0108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AWA6228多功能声级计0.1dB(A)2014.2.26201302002917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PMM9010干扰接收机0.01dB(μV/m)2014.1.10XDdj2013-0109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监测方法《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T7349-200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本次监测在变电站站址及线路沿线共布置10个监测点位,监测点位位置详见表3-2及附图2、3。监测内容包括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表3-2监测布点一览表点位序号位置可能的环境影响因素1110kV浅滩变电站南侧围墙外E、B、RI、N2110kV浅滩变电站东侧围墙外E、B、RI、N3110kV浅滩变电站北侧围墙外E、B、RI、N4110kV浅滩变电站西侧围墙外E、B、RI、N
5变电站西侧5m处谭诗书家(棚户)E、B、RI、N6变电站北侧居民楼45m处居民楼5楼顶E、B、RI、N7110kV浅滩变电站东侧山坡上E、B、RI、N8原有110kV锦浅、浅漾双回线下(金滩街唯爱精品10楼顶)E、B、RI、N9原有110kV喻锦线(千缘酒店背后居民楼6楼顶)E、B、RI、N10拟建线路本底(碧江区下龙田村)E、B、RI、N注:注:E-工频电场、B-工频磁感应强度、RI-无线电干扰、N-噪声。下同。(1)电磁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各监测点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3。表3-3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电磁场现状监测结果测点编号测点位置工频电场强度(kV/m)工频磁感应强度(mT)1110kV浅滩变电站南侧围墙外E1.812×10-1B2.12×10-4Ex1.048×10-2Bx1.8×10-5Ey1.254×10-2By2.04×10-4Ez1.804×10-1Bz5.7×10-52110kV浅滩变电站东侧围墙外E3.244×10-1B6.8×10-5Ex1.353×10-2Bx5.8×10-5Ey1.693×10-2By3.2×10-5Ez3.236×10-1Bz1.3×10-53110kV浅滩变电站北侧围墙外E3.30×10-3B5.7×10-5Ex1.04×10-3Bx3.0×10-5Ey2.5×10-4By3.6×10-5Ez3.12×10-3Bz3.2×10-54110kV浅滩变电站西侧围墙外E6.783×10-1B5.7×10-5Ex6.358×10-2Bx3.7×10-5Ey2.558×10-1By4.2×10-5Ez6.250×10-1Bz1.3×10-55变电站西侧5m处谭诗书家(棚户)E1.213B1.01×10-4Ex4.757×10-2Bx3.5×10-5Ey3.549×10-2By8.9×10-5
Ez1.212Bz3.5×10-56变电站北侧居民楼65m处居民楼5楼顶E7.624×10-1B8.52×10-4Ex2.038×10-1Bx3.7×10-5Ey1.950×10-1By1.8×10-5Ez7.083×10-1Bz8.51×10-47110kV浅滩变电站东侧外山坡上E1.57×10-3B2.1×10-5Ex8.9×10-4Bx1.1×10-5Ey6.0×10-4By9×10-6Ez1.15×10-3Bz1.5×10-58原有110kV锦浅、浅漾双回线:金滩街唯爱精品10楼顶E2.634B1.18×10-4Ex2.034×10-1Bx4.2×10-5Ey9.289×10-1By7.2×10-5Ez2.456Bz8.4×10-59原有110kV喻锦线:千缘酒店背后居民楼6楼顶E2.774B1.28×10-4Ex2.038×10-1Bx4.1×10-5Ey9.296×10-1By7.2×10-5Ez2.605Bz9.8×10-510新建线路本底:碧江区下龙田村E2.43×10-3B1.5×10-5Ex1.0×10-4Bx8×10-6Ey6.7×10-4By8×10-6Ez2.33×10-3Bz1.1×10-5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所设置的0个监测点中,在距离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现状值在1.57×10-3kV/m至2.774kV/m之间,满足4kV/m的评价标准要求。距离地面1.5m高处测得工频磁感应强度在1.5×10-5mT至8.52×10-4mT之间,满足0.1mT的评价标准要求。②无线电干扰本工程各监测点的无线电干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4.表3-4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无线电干扰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μV/m)频率(MHz)测点编号及位置0.150.250.501.001.503.006.0010.001530
1110kV浅滩变电站南侧围墙外54.5548.4344.1534.1726.7120.3130.4246.6935.4924.332110kV浅滩变电站东侧围墙外46.5344.4538.9933.5925.6621.3922.6145.3736.5024.333110kV浅滩变电站北侧围墙外45.3443.5739.4533.3326.6019.9325.3346.9135.4824.334110kV浅滩变电站西侧围墙外55.7748.2544.5734.6527.9122.2930.0144.5835.4424.195变电站西侧5m处谭诗书家(棚户)54.9346.8643.7434.2726.8622.4830.5554.5334.7724.386变电站北侧居民楼65m处居民楼5楼顶46.6644.1940.2732.3928.4221.4324.6348.2437.7524.207110kV浅滩变电站东侧外山坡上45.3743.6133.8531.9725.4717.3721.8646.1634.4824.428原有110kV锦浅、浅漾双回线:金滩街唯爱精品10楼顶50.8847.3842.8631.4927.8120.5423.5551.3341.4624.669原有110kV喻锦线:千缘酒店背后居民楼6楼顶51.2448.4143.0032.5127.4321.3924.5552.2940.4624.6310新建线路本底:碧江区下龙田村40.4935.2831.2625.3820.3615.3123.5835.4433.8824.27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所设置的10个监测点,在0.5MHz频率处的无线电干扰值在31.26dB(μV/m)至44.57dB(μV/m)之间,满足0.5MHz的晴天条件下46dB(mV/m)的限值要求。通过现场监测,本项工程所在区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的要求。(2)噪声环境现状本项目各监测点的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5。表3-5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A)
测点编号测点位置测量结果(dB(A))备注昼间夜间1110kV浅滩变电站南侧围墙外44.138.4/2110kV浅滩变电站东侧围墙外44.337.5/3110kV浅滩变电站北侧围墙外45.539.8/4110kV浅滩变电站西侧围墙外44.838.2/5变电站西侧5m处谭诗书家(棚户)44.338.4/6变电站北侧居民楼65m处居民楼5楼顶44.237.6/7110kV浅滩变电站东侧外山坡上43.936.2/8原有110kV锦浅、浅漾双回线:金滩街唯爱精品10楼顶46.341.7/9原有110kV喻锦线:千缘酒店背后居民楼6楼顶45.640.9/10新建线路本底:碧江区下龙田村42.337.4/从表3-5可以看出,本次监测站界监测点位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4.1dB(A)至45.5dB(A)之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37.5dB(A)至39.8dB(A)之间,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本次监测的敏感目标、原有线路和新建线路处监测点位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42.3dB(A)至46.3dB(A)之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在36.2dB(A)至41.7dB(A)之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三、生态环境现状工程区域属于城市、森林和农业生态系统,地表植被目前主要以森林为主(少量城市景观树),本项目沿线植被较好,树种主要是有树种主要有松树、杉树、桉树、灌木和杂树
。评价范围及工程影响区域内无珍稀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分布。区域内的动物主要是人工养殖的家禽、家畜和一些常见的小型动物如麻雀、乌鸦、蝙蝠等,评价范围及工程影响区域内无珍稀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在项目评价范围内没有地表水体,本项目的施工不涉及对地表水体的影响。四、环境质量状况小结经现场监测,本项工程所在区域的工频电场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推荐的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限值(4kV/m),满足评价标准要求;本项工程所在区域的工频磁场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推荐的对公众全天影响的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0.1mT),满足公众全天影响限值的要求。本项工程所在区域的无线电干扰均满足《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的规定,110kV变电站围墙外20m处、110kV输电线路在距边导线投影20m距离处,频率为0.5MHz,晴天条件下,无线电干扰值不大于46dB(μV/m)。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工程区域电磁环境现状、声环境现状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五、评价因子1、施工期评价因子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为:(1)施工期的土地占用;(2)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水土保持;(3)临时征用土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4)输电线路和变电站施工噪声、扬尘、施工排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运行期评价因子(1)电磁环境现状评价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值。预测评价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值。(2)声环境现状评价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
预测评价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3)其它本工程其它环境影响还有生态环境、景观、生活污水等。六、评价范围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及根据现场踏勘调查情况,本项工程变电站及输电线路附近2000m范围内无导航台、雷达站、军事电台等特殊设施,无线电干扰主要考虑对附近居民电视、广播的影响。结合其它110kV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工程的特点,以及工程电磁环境和声环境影响特征,本项工程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评价范围如下:1、噪声①输电线路:线路两侧边导线外约40m以内带状区域。②变电站:站界噪声:变电站围墙外1m处。环境噪声:变电站围墙外100m范围内的区域。2、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①输电线路:线路两侧边导线外约40m以内带状区域。②变电站:变电站围墙外100m范围内的区域。3、无线电干扰①输电线路:线路两侧边导线外约40m以内带状区域。②变电站:变电站围墙外100m范围内的区域。七、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于下表3-6。表3-6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目标性质距变电站或输电线路边导线最近距离(m)规模(人)可能的环境影响因素110kV浅滩变电站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1铜仁市碧江区区花果山上谭诗书家城镇山坡住宅,尖顶(棚户,1层,高约3m)改建后变电站西侧5m5E、B、RI、N2铜仁市碧江区花果山下居民楼城镇居民楼片区(砖混,5层,高约15m)改建后变电站北侧65m200E、B、RI、N
110kV浅滑Ⅰ回线双回段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3铜仁市碧江区金滩街唯爱精品酒店城镇商住楼(砖混,10层,高约30m)线下5m300E、B、RI、N110kV浅滑Ⅰ回线单回段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4铜仁市碧江区下龙田村周云家农村住宅(砖砌,1~6层,高约3~18m)线南侧10m30E、B、RI、N5铜仁市灯塔乡滑塘村滑田寨秦方兵家农村住宅(砖砌,1~3层高约3~10m)线东侧30m20E、B、RI、N110kV浅滑Ⅱ回线双回段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6铜仁市碧江区千缘酒店背后居民楼城镇商住楼(砖混,4~6层,高约12~18m)线下5m100E、B、RI、N110kV浅滑Ⅱ回线单回段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7铜仁市碧江区桐木坪乡杨木林家农村住宅(砖砌,高约6~18m)线西40m20E、B、RI、N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经现场踏勘,根据项目所处的环境功能区位置,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以下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2)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3)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4)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推荐值。①工频电场强度限值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评价标准。②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以0.1mT作为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全天影响标准。(5)无线电干扰执行《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的有关规定,110kV输电线路在距边导线投影20m距离处,频率为0.5MHz,晴天条件下,无线电干扰值不大于46dB(μV/m);110kV变电站围墙外20m处,频率为0.5MHz,晴天条件下,无线电干扰值不大于46dB(μV/m)。
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本项目运行期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附近农田施肥,不外排,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2)噪声:建设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标准。营运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为输变电项目,主要污染物为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均不是总量控制指标,因此本项目无需进行总量控制。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图简述(图示)一、施工期施工阶段图图5-1本项目施工期产污位置图
二、运行期工艺流程图图5-2本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1、变电站改建和间隔扩建本项目变电站施工工序为拆除原有设备设施、回收材料运输、场地平整、构筑基础、设备安装等,最主要的环境影响是施工噪声和水土流失。在施工阶段最大噪声源搅拌机的噪声约为100dB(A),结构、装修阶段施工机械最大噪声约为80dB(A);其次为变电站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浅滩110kV变电站平均每天施工人员共36人,产生生活废水约2.9t/d,生活垃圾约36kg/d。2、输电线路拆除输电线路施工工序为拆除线路、拆除铁塔、回收材料运输等。架设输电
线路施工工序为施工便道建设、材料运输、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放紧线、附件安装等,工程施工最主要的环境影响是地表扰动增加当地的水土流失。其次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施工人员施工期间在当地租用民房居住,输电线路施工期平均每天配置人员约30人,产生的生活污水约2.4t/d,生活垃圾约30kg/d。本项工程的施工期较短,工程施工结束后其环境影响基本可得以恢复,因此本项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小。二、运营期1、浅滩变电站本项目运营期的主要污染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1)工频电磁场变电站运行期间产生的工频电磁场主要存在于配电装置母线、电气设备附近。本项目产生工频电磁场的主要设备有主变压器、配电装置等。(2)无线电干扰变电站内各等级电气设备、导线、金具、绝缘子串都是无线电干扰源。它通过出线导线方向以及通过空间垂直导线方向朝着变电站外传播高频干扰波。由于电晕放电产生的向空间辐射的高频电磁波会对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产生干扰。(3)噪声变电站的主变压器、断路器和屋外配电装置、出线导线等设备在运行期间将产生噪声,冷却风扇产生空气动力噪声。变电站噪声以中低频为主,主要的噪声源为主变压器。本项目主变压器的噪声源强不超过65dB(A)。(4)废水变电站站区废水污染源主要有生活污水、事故油、雨水及积水。站区内值班人员生活污水经原有2m3化粪池处理后用作站区绿化施肥,不外排;站内雨水、电缆沟内的积水排至站外围墙外侧的排洪沟。站区内修建事故油池(容量为15m3),当主变压器事故或检修时,其绝缘油可经事故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后,变压器油回收利用,少量废油由专业公司回收,不外排。
(5)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主要是运行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产生生活垃圾小于6kg/d。2、输电线路输电线路运行期间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1)电磁场输电线路运行时,高压送电线路(高电位)与大地(零电位)之间的位差,形成较强的工频(50Hz)电场;电流通过,产生一定的工频磁场。会对线路下方一定范围的动植物产生影响。(2)无线电干扰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主要来自于电晕放电、间隙放电等。电晕放电可能对附近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器产生干扰,间隙放电主要对电视频段接收造成干扰。电晕放电现象在线路投运后会逐渐减弱并趋于稳定。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无线电干扰(RI)会对邻近有线、无线电装置产生影响,使沿线一定范围内的无线电接收设备达不到正常工作所需的信噪比。(3)噪声输电线路运行期,由于电晕放电也会产生一定的可听噪声。(4)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输电线路塔基将永久占有土地,改变土地性质,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建成后应及时恢复原有植被。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粉尘、机械尾气CxHyCONOx—影响较小水污染物变电站施工期生活污水CODSSBOD5氨氮≤400mg/L≤200mg/L≤200mg/L≤40mg/L利用站内修建已有化粪池处理后用作附近农肥,不外排
排放量≤2.88m3/d输电线路施工期生活污水CODSSBOD5氨氮排放量≤400mg/L≤200mg/L≤200mg/L≤40mg/L≤2.88m3/d利用租住房既有的卫生设施收集后与周围居民生活污水一起处理,不外排固体废弃物变电站施工期生活垃圾—36kg/d36kg/d建渣——建筑垃圾送到铜仁市建筑垃圾处理场。输电线路施工期生活垃圾—30kg/d30kg/d土石方——全部用于回填不外排噪声施工期浅滩变电站改建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和运输机械。土石方施工阶段变电站场界施工噪声最大贡献值为80.0dB(A);结构施工阶段变电站场界施工噪声最大贡献值为87.9dB(A);装修施工阶段噪声最大贡献值为67.9dB(A)。输电线路施工施工量小,时间短,对居民基本无影响。运行期根据理论预测,浅滩110kV变电站本期主变建成投运后,在110kV变电站站界处昼间噪声预测最大值为45.1dB(A),夜间噪声预测最大值为40.8dB(A),昼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要求。线路工程类比已运行的110kV太乌、犀苏双回线路、和110kV太乌线,其双回段噪声类比监测值昼间分别为53.8dB(A),夜间为43.4dB(A)。其单回段噪声类比监测值昼间为45.3dB(A),夜间为39.4dB(A)。
电磁环境(1)浅滩变电站本项目浅滩变电站运行期间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类比110kV桃溪变电站的实际监测数据修正后得到。类比变电站的工频电场强度在最大值出现110kV桃溪变电站东墙外5m处,修正值为1.74×10-1kV/m;断面工频电场随距离增大呈逐渐下降趋势,至25m左右接近背景水平。浅滩110kV变电站站址背景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1.57×10-3kV/m,由此预测,浅滩变电站重建工程本期建成投运后,站界外的工频电场强度能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推荐值:4kV/m的要求。类比变电站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出现在桃溪110kV变电站东墙外5m处,修正值为1.8×10-4mT,远小于0.1mT。断面工频磁感应强度随距离增加呈缓慢下降趋势,至50m处即接近背景水平。浅滩110kV变电站站址背景点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2.1×10-5mT,由此预测,浅滩变电站重建工程本期建成投运后,站界外的工频磁感应强度能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推荐值:0.1mT要求。类比监测设置的11个无线电干扰监测点位0.5MHz频率处的无线电干扰值最大值出现在变电站南墙外20m处,修正值为42.60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浅滩110kV变电站站址背景点处的无线电干扰值为33.85dB(μV/m),由此预测,浅滩变电站重建工程本期建成投运后,站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能满足《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的有关规定,110kV变电站围墙外20m处,频率为0.5MHz,晴天条件下,无线电干扰值不大于46dB(μV/m)。(2)输电线路1)架空线路①工频电场强度滑石变~浅滩变Ⅰ回
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输电线路在最不利塔型(1C2W2-J4)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84kV/m,出现在边导线处(距离线路中心-4.7m和4.7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单回利旧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18.0m时,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段,线下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41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6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6.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97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28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输电线路在最不利塔型(1C2W2-J4)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84kV/m,出现在边导线处(距离线路中心-4.7m和4.7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6.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97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28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线路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在最不利塔型(1C1W2-J2)段,线下1.5m
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85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②工频磁感应强度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输电线路在最不利塔型(1C2W2-J4)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1967mT,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m和4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单回利旧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18.0m时,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段,线下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0522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3.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6.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1497mT,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1273mT,出现在线路边导线处(-4.1m),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输电线路在最不利塔型(1C2W2-J4)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1967mT,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3.5m和3.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6.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1497mT,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
1.5m高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1273mT,出现在线路边导线处(-4.1m),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线路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在最不利塔型(1C1W2-J2)段,线下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1531mT,出现在线路边导线处(-3.5m),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③无线电干扰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输电线路在最不利塔型(1C2W2-Z1)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25.26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单回利旧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18.0m时,在最不利塔型(1C1W2-ZM1)段,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16.42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GGD2-SZG1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6.0m时,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23.32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GGD2-SZG1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23.10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输电线路在最不利塔型(1GGD2-SJG3)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26.58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ZM1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6.0m时,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22.73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ZM1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22.45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线路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
6.0m时,在最不利塔型(1C1W2-J2)段,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22.91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2)埋地电缆根据预测,本工程电缆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后,线上各距离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满足居民区工频电场限值(4kV/m)要求。根据预测,本工程110kV电缆线路投入运行后,电缆线路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能满足评价标准要求。主要生态影响本项目浅滩变电站改建和滑石扩建工程仅是在原有变电站内部进行,不涉及新增占地,只产生少量水土流失,对周围生态环境基本无影响;输电线路施工塔基和电缆沟永久占地9000m2,工程临时占地12000m2。本工程由于地表的开挖、树木的砍伐、工程车辆的行驶、施工人员的施工、生活等,施工区域将产生水土流失、弃渣、生活垃圾等,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除了永久占地9000m2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外,其余临时占用土地施工结束后恢复其原有功能。因此,本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本项目占地及影响范围共破坏原地表面积1.6071hm2,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估计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约96.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80.5t。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根据输变电项目的性质及其所处地区环境特征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见表7-1,其中变电站改建最主要的环境影响是噪声和水土流失,输电线路最主要的环境影响是水土流失。表7-1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识别环境识别变电站输电线路声环境噪声气环境施工扬尘、机械和车辆产生的废气
水环境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态环境(主要)水土流失和植被清理固体废物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拆除的原变电站设施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弃土、拆除的导线、地线、杆塔一、噪声1、变电站改造和间隔扩建变电站施工噪声源主要有搅拌机、推土机、挖土机、汽车等,噪声级可达80~100dB(A)。其中结构施工期间搅拌机操作位置噪声级可达100dB(A)。由于施工期场地空旷,且噪声源相对不固定,因此将施工噪声近似等效到场界内的点声源进行计算。(1)土石方施工阶段土石方施工阶段内的施工作业主要是进行场地平整、修建进站道路及围墙,施工噪声源主要有推土机、汽车等,噪声级可达80dB(A),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工业噪声中室外点声源预测模式。计算时不考虑地面效应引起的附加隔声量。点声源随传播随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按下式计算:LA=L0-20lg(rA/r0)(1)式中:LA—计算点处的声压级,dB(A);L0—噪声源强,取80dB(A);r0—参考距离,取为1m;rA—声源距计算点的距离,m。(2)结构施工阶段结构施工阶段内的施工作业主要是构筑基础等土建工作,期间搅拌机操作位置噪声级可达100dB(A),预测模式同(1)。计算不考虑地面效应引起的附加隔声量和站界围墙的隔声量。rA施工声源距站界距离按3m计算;其它参数同土石方施工阶段。(3)装修阶段装修阶段的施工作业主要是将设备安装到位,该时期内噪声源主要是汽车等,噪声级为80dB(A),预测模式如同(1)。施工距站界距离取3m;其它参数同结构施工期。
按不同阶段施工噪声级80、100dB(A)计算得到的离站界1~100m施工噪声值见表7-2。表7-2变电站施工场界外施工噪声影响计算值单位:dB(A)离场界距离(m)施工阶段1510205010080dB(A)土石方施工80.066.059.954.046.040.0100dB(A)结构施工87.981.977.672.765.559.780dB(A)装修施工67.961.957.652.745.539.7从表7-2中可以看出,土石方施工阶段变电站场界施工噪声最大贡献值为80.0dB(A),不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的标准(昼间:75dB(A),夜间:55dB(A));结构施工阶段变电站场界施工噪声最大贡献值为87.9dB(A),不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的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dB(A));装修施工阶段噪声最大贡献值为67.9dB(A),不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施工期居民敏感目标处的噪声预测值见表7-3。1)点声源叠加计算式2)点声源随传播衰减按下式计算:LA=L0-20lg(rA/r0)表7-3变电站扩建施工期环境敏感目标的噪声影响预测值单位:dB(A)施工阶段敏感目标土石方施工80dB(A)结构施工100dB(A)装修施工80dB(A)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浅滩变电站西侧5m处谭诗书家现状值44.338.444.338.444.338.4贡献值66.066.081.981.961.969.1预测值66.066.081.981.962.069.12浅滩变电站北侧65m处居民楼现状值44.237.644.237.644.237.6贡献值46.046.065.565.545.545.5预测值48.246.665.565.547.946.2由表7-3可知,在施工期间,对处于变电站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而言,在土石方施工阶段和装修施工阶段的昼间和夜间施工噪声均
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要求;对敏感目标在结构施工阶段的昼、夜间施工噪声均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由于在施工阶段场界噪声存在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的施工阶段应执行的标准值的情况,同时在变电站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处的施工噪声也出现了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情况,因此,本次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张贴施工公告,告知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并向周围公众做好解释工作。施工期间应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如将噪声源设备(如混凝土搅拌机、切割机)尽量设置在远离环境敏感点处、禁止夜间进行强噪声施工活动等措施,以减轻对该敏感点的影响。同时,由于项目的土石方、结构施工和装修施工的时间比较短,施工完成后,影响将会消除。2、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施工工程量小、时间短,在城区段主要是更换导线,噪声较小。而且输电线路主要在昼间施工,其施工活动不会影响附近居民夜间的休息。因此,输电线路施工产生的噪声对声环境影响不大。本次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在城区施工前张贴施工公告,告知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并向周围公众做好解释工作。施工期间应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禁止夜间进行强噪声施工活动等措施,以减轻对该敏感点的影响。二、大气环境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粉尘污染和施工机械尾气污染。基础开挖、车辆运输等产生的粉尘在短期内将使局部区域空气中的TSP增加;施工机械(如吊车、载重汽车等)产生的尾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空气质量状况,主要污染物为CXHY、CO、NOX等。施工扬尘影响主要是在线路施工区域内,因此施工现场地面和路面定期洒水,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三、水环境本项目变电站平均每天安排施工人员约36人,输电线路全线平均每天安排施工人员30人,租用就近现有生活设施,生活污水产生量见表7-4。
表7-4施工期间生活污水产生量统计表人数(人/天)用水量(t/d)排放系数产生量(t/d)施工周期(月)产生量(t)产生总量(t)变电站363.60.82.91210441476线路303.00.82.46432输电线路施工时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租住房已有的设施收集后和周围居民的生活污水一起处理,用作附近农田施肥,不外排;变电站改建工程施工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站内已建的化粪池收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四、生态环境影响1、项目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变电站本项目变电站改造和间隔扩建工程仅是在原有变电站内部进行,不涉及新增占地对周围生态环境基本无影响。(2)输电线路本工程全线设杆塔127基,电缆沟占地属永久占地,总占地面积约为9000m2。塔基、电缆沟占地主要为旱地、林地。线路建成后塔基占地均为永久性占地,线路走廊仍可进行农业耕作或绿化,基本不影响其原有的土地用途。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和危害主要表现在:①塔基、电缆沟施工在地埋电缆、塔基土方开挖、清理、平整等施工过程中将会使植被破坏,原地表、岩土结构受到扰动、损坏,由于此类建设活动造成松散土石的临时堆放和表土层抗冲抗蚀能力的减弱而加剧了土壤侵蚀。在降水冲刷、大风吹蚀等气象条件下,易产生边坡的溅蚀、面蚀甚至沟蚀从而诱发边坡剥落。②施工临时道路本项目线路路径距已有道路较近,不需新建施工道路,施工材料由汽车和人力运输到施工现场。③紧线场本项目共设置了4个施工紧线场。紧线场均租用当地耕地或旱地,使用时间在6
个月以内。紧线场的使用主要是对地面的占压,基本上不会增加地面的水土流失强度。④弃土点占地线路施工挖方回填以后的少量余方回铺附近农耕地或道路绿化带,并踏实,不另外新设置弃土点。2、项目水土流失量预测本项目变电站改建和间隔扩建工程仅是在原有变电站内部进行,所在地面开挖后为旱地,输电线路所经区域大部分为山区林地和旱地,水土侵蚀状况为轻度水力侵蚀区,平均侵蚀模数在1000t/km2.a左右。本项目开挖占地区水土流失采用土壤侵蚀模数法进行预测。预测公式如下:(1)式中:Wsl-项目开挖占地新增水土流失量,t;Fi-第i个预测单元的面积,km2;Msi-不同预测单元扰动后的土壤平均侵蚀模数,t/km2.a,永久占地6000t/km2.a,临时占地6000t/km2.a;M0-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1000t/km2.a;Ti-预测年限,a。本项目预测年限按1年考虑,各项目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见表7-5。表7-5项目开挖地区水土流失量预测项目占地类型面积(hm2)背景侵蚀量(t)水土流失量(t)新增流失量(t)永久占地变电站(含进站道路)旱地0.30713.118.615.5架空线路塔基林地、旱地0.868.651.643.0电缆沟林地0.0400.42.42.0临时占地架空线路施工林地、旱地0.2002.012.010.0电缆沟临时占地林地0.2002.012.010.0合计1.607116.196.680.53、项目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分析
根据项目占地面积、原地表水土流失侵蚀模数、水土流失预测年限及原地表扰动破坏后水土侵蚀模数预测值计算,在水土流失预测年限1年内,本项目占地及影响范围共破坏原地表面积16071m2,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估计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约96.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80.5t。五、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变电站施工人员按36人考虑,线路全线施工人员按30人考虑,生活垃圾排放量约66kg/d,若不对这些垃圾采取处理措施,将会对项目周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内容,评价要求在施工期,在输电线路施工沿线建立小型的垃圾临时堆放点,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化管理,聘请专人定期清除垃圾,并运送至附近的垃圾处理站待处理,运送途中要避免垃圾的遗撒。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对临时垃圾堆放点的维护管理,避免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垃圾四处散落,同时对堆放点定期喷杀菌、杀虫药水,减少蚊虫和病菌的滋生。施工产生的建渣废料首先应考虑废料的回收利用,一般情况下建筑材料废弃物有废弃钢材、木材等,其损耗量约占使用量的5~8%,且大多可回收,不会出现丢弃现象;对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可分类回收,交废物收购站处理;对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应集中堆放,定时清运,送当地建筑废渣专用堆放场,以免影响施工和环境卫生。评价认为,采取上述预防、控制措施后,因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可得到有效处置,环境影响较小。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拆除的旧变压器、配电设备、导线、地线、旧钢材等物资由建设单位进行回收再利用或报废处理。六、其它方面影响简析施工材料管理不善将造成施工包装物品、砂石、水泥等遗留地表,影响土地恢复。七、小结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生态影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暂的,随着本项目施工的结束,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也随之消失。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本工程的性质,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环境影响见Error!Referencesourcenotfound.7-6,主要环境影响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以及噪声等。表7-6工程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识别环境识别变电站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声环境噪声噪声水环境生活污水、事故油—一、电磁环境1、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浅滩110kV变电站本期建成后将安装2台50MVA的主变,本次按照本期规模进行预测,即可说明本变电站建成后其电磁环境影响状况。(1)评价因子变电站运行期间的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源主要产生于配电装置母线、电气设备附近,因此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2)评价方法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本项目浅滩110kV变电站工程电磁环境影响采用类比分析法进行预测评价。(1)类比条件分析本次类比变电站选择为遵义供电局110kV桃溪变电站。类比变电站110kV桃溪变电站站区总平面布置及监测点布置见图7-1,两变电站相关参数比较如表7-7。表7-7浅滩110kV变电站与桃溪110kV变电站的类比分析项目浅滩110kV变电站(本期)110kV桃溪变电站主变规模2×50MVA2×40MVA主变布置方式室外布置室外布置出线规模110kV(3回)、10kV(24回)110kV(4回)、35kV(4回)、10kV(11回)110kV室内GIS布置,架空出线室外构架式布置,架空出线
配电装置布置方式平面布置主变位于站区中央部位主变位于场地中央,高压带电区一侧具备断面监测条件背景状况附近无军事、无线电通讯设施附近无军事、无线电通讯设施从表7-6可以看出,浅滩110kV变电站与类比工程110kV桃溪变电站相比,影响工频电磁场及无线电干扰分布的主变布置方式相同,电压等级相同,综合楼都位于变电站相对中央位置处,110kV配电装置采用GIS型式,比桃溪110kV变电站更加保守。但是110kV浅滩变电站主变规模为2×50MVA,与类比工程110kV桃溪变电站相比,主变数量相同,但主变容量为吉祥街变电站的1.25倍。因此,为保守地反映110kV浅滩变电站运行后对周围的电磁环境影响,采取的预测方法如下:将类比桃溪变电站监测结果的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乘1.25,无线电干扰值增加0.98dB(μV/m)(即1.25倍),修正后的结果能够保守反映110kV浅滩变电站重建后的电磁环境影响。图7-1110kV桃溪变电站平面及监测点布置图(2)类比监测点布设
变电站工频电磁场监测布点:厂界四周各布设一个监测点;避开进出线方向以围墙为起点设监测断面,依次外测到50m。无线电干扰监测布点:围墙外,以围墙为起点,避开进出线和110kV配电区,在距离围墙2nm(n=0,1,2,3,4,5,6)及20m的地方布设监测点。(3)类比监测与评价①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类比监测结果与分析110kV桃溪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分布情况表7-8。表7-8110kV桃溪变电站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类比监测结果测点编号测点位置工频电场强度(kV/m)工频磁感应强度(mT)监测值修正值监测值修正值1桃溪变东南墙角外1m处6.61×10-38.26×10-35.4×10-56.8×10-52桃溪变东南墙角外5m处3.47×10-24.34×10-26.4×10-58.0×10-53桃溪变东南墙角外10m处4.59×10-25.74×10-26.8×10-58.5×10-54桃溪变东南墙角外15m处4.33×10-25.41×10-26.3×10-57.9×10-55桃溪变东南墙角外20m处3.16×10-23.95×10-26.7×10-58.4×10-56桃溪变东南墙角外25m处2.19×10-32.74×10-36.5×10-58.1×10-57桃溪变东南墙角外30m处3.55×10-34.44×10-36.4×10-58.0×10-58桃溪变东南墙角外50m处4.20×10-35.25×10-31.4×10-51.8×10-59桃溪变南墙外5m处1.16×10-21.45×10-21.5×10-51.9×10-510桃溪变西墙外5m处8.83×10-31.10×10-21.2×10-41.5×10-411桃溪变东墙外5m处1.39×10-11.74×10-11.4×10-41.8×10-4工频电场:数据表明本次监测11个点位的工频电场强度在最大值出现110kV桃溪变电站东墙外5m处,修正值为1.74×10-1kV/m;断面工频电场随距离增大呈逐渐下降趋势,至25m左右接近背景水平。浅滩110kV变电站站址背景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1.57×10-3kV/m,由此预测,浅滩变电站重建工程本期建成投运后,站界外的工频电场强度能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推荐值:4kV/m的要求。工频磁场:数据表明本次监测11个点位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出现在桃溪110kV变电站东墙外5m处,放大值为1.8×10-4mT,远小于0.1mT。断面工频磁感应强度随距离增加呈缓慢下降趋势,至50m处即接近背景水平。浅滩
110kV变电站站址背景点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2.1×10-5mT,由此预测,浅滩变电站重建工程本期建成投运后,站界外的工频磁感应强度能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推荐值:0.1mT要求。据此类比分析,可以预测浅滩110kV变电站按照本期规模建成投运后,其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强度将小于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远小于0.1mT,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的要求。②无线电干扰类比监测结果与分析110kV桃溪变电站站外无线电干扰随距离的分布情况见表7-9。表7-9110kV桃溪变电站无线电干扰类比监测结果单位:[dB(μV/m)]频率(MHz)监测点测点编号及位置0.150.250.501.001.503.006.00101530监测值修正值1桃溪变东南墙角外1m处39.2940.32桃溪变东南墙角外2m处41.4942.53桃溪变东南墙角外4m处40.9141.94桃溪变东南墙角外8m处39.9140.95桃溪变东南墙角外16m处33.2934.36桃溪变东南墙角外20m处39.5832.3826.5227.521.4819.6318.4619.3133.9235.2316.577桃溪变东南墙角外32m处25.3126.38桃溪变东南墙角外64m处27.4328.49桃溪变南墙外20m处48.9242.8641.6042.637.5138.0934.4136.3942.4941.1129.5010桃溪变西墙外20m处48.6238.8833.9234.924.5722.2821.7022.6131.2637.339.5211桃溪变东墙外20m处33.3030.2926.6027.624.2119.0212.5019.6333.4429.6111.40从上表数据看出,类比监测设置的11个无线电干扰监测点位0.5MHz频率处的无线电干扰值最大值出现在变电站南墙外20m处,修正值为42.60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浅滩110kV变电站站址背景点处的无线电干扰值为33.85dB(μV/m),由此预测,浅滩变电站重建工程本期建成投运后,站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能满足《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的有关规定,110kV变电站围墙外20m处,频率为0.5MHz,晴天条件下,无线电干扰值不大于46dB(μV/m)。通过类比分析,可以预测浅滩110kV变电站本期建成投运后,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均能满足相应评价标准的要求。
2、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类比分析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1)预测模型本工程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以及无线电干扰影响预测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附录A、B、C推荐的计算模式进行。1)工频电场预测模型①单位长度导线下等效电荷的计算高压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是线电荷,由于高压送电线半径r远小于架设高h,因此等效电荷的位置可以认为是在送电导线的几何中心。设送电线路为无限长并且平行于地面,地面可视为良导体,利用镜像法计算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多导线线路中导线上的等效电荷由下列矩阵方程计算:式中:Ui——各导线对地电压的单列矩阵;Qi——各导线上等效电荷的单列矩阵;λij——各导线的电位系数组成的n阶方阵(n为导线数目)。[U]矩阵由镜像原理求得。[λ]矩阵由镜像原理求得。②计算由等效电荷产生的电场为计算地面电场强度的最大值,通常取夏天满负荷有最大弧垂时导线的最小对地高度。因此,所计算的地面场强仅对档距中央一段(该处场强最大)是符合条件的。当各导线单位长度的等效电荷量求出后,空间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可根据叠加原理计算得出,在(x,y)点的电场强度分量Ex和Ey可表示为:
式中:xi、yi——导线i的坐标(i=1、2、……m);m——导线数目;ε。——介电常数;Li、——分别为导线I及镜像至计算点的距离。由于接地架空线对于地面附近场强的影响很小,对500kV两条并行的单回路水平排列的几种情况计算表明,没有架空地线时较有架空地线时的场强增加约1%~2%,所以常不计架空地线影响而使计算简化。2)输电线路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模型根据“国标大电网会议第36.01工作组”的推荐方法计算同压送电线下空间工频磁场强度。导线下方A点处的磁场强度:式中:I——导线i中的电流值;h——计算A点距导线的垂直高度;L——计算A点距导线的水平距离。本工程为三相线路,须考虑场强的合成,合成后的水平和垂直场强分别为:H1x、H2x、H3x为各相导线的场强的水平分量;H1y、H2y、H3y为各相导线的场强的垂直分量;Hx、Hy为计算点处合成后的水平和垂直分量;H为计算点处综合磁场强度(A/m)。为了与环境标准相对应,需要将磁场强度转换为磁感应强度,转换公式为:
;式中:B——磁感应强度;H——磁场强度;μ0——常数,真空中磁导率(μ0=4π×10-7H/m)。3)无线电干扰预测模型①三相单回线路无线电干扰场强计算模型由下式可计算0.5MHz时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式中:E——无线电干扰场强,dB(μV/m);r——导线半径,cm,D——被干扰点距导线的距离,m;式中:R——通过次导线中心的圆周直径,cm;n——次导线根数;d——次导线直径;g——导线的平均表面电位梯度。由上式计算出的高压架空送电线三相导线的每相在某一点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如果有一相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值至少大于其余每相值3dB(μV/m)时,则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场强值即为该场强值,否则按照下式计算。式中:E——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场强,dB(μV/m);E1、E2——三相导线中的最大两个无线电干扰场强,dB(μV/m)。②同塔双回路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场强计算模型
对于同塔双回线路,六根导线中每根导线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可按前式进行计算,并将同名相导线产生的场强几何相加。式中:——第一回的第i相导线在参考点处的无线电干扰场强,dB(μV/m);——第二回的第i相导线在参考点处的无线电干扰场强,dB(μV/m);——两回的第i相导线在参考点处的无线电干扰场强,dB(μV/m)。上述公式计算的是好天气时50%时间概率下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值,对于80%时间概率、具有80%置信度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值可由该值增加6~10dB(μV/m)得到,本项目增加8dB(μV/m)。(2)预测参数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主要由导线的线间距离、导线对地高度、导线型式和线路运行工况(电压、电流等)决定的。一般说来,单回线路布置情况下,线间距离较大的塔型下工频电场强度较线间距离较小的塔型下略大,边导线外高场强区范围略宽;对于无线电干扰线间距较大的塔型比线间距小的塔型略小。对于同塔双回架设导线逆相序排列输电线路和单回架设输电线路,线间距越大,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越大,对环境的影响越不利;无线电干扰则相反,即线间距越小,无线电干扰值越大。因此,选择线间距最大的塔型作为预测工频电磁场强度最不利影响的典型塔型,选择线间距最小的塔型作为预测无线电干扰值最不利影响的典型塔型。1)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双回段:浅滩变出线侧与锦浅线双回共塔约0.7km;导线垂直逆向序排列,导线采用LGJ-300/40钢芯铝绞线。工频电磁场预测的最不利塔型选择线间距最大的1C2W2-J4塔型。无线电干扰预测的最不利塔型选择线间距最小的1C2W2-Z1塔型。此段线路位于城市规划区内,预测居民区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值。根据现场调查,在该段线路评价范围内线路跨越多处房屋,选取屋顶距离线路最近的碧江区金滩街唯爱精品酒店作为代表性的敏感目标。此处
线路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要求,在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大于等于5m,唯爱精品酒店共10层高30m,因此此处线路最低高度应为35m。本次评价对这处敏感目标按线路高度35m进行预测线下距地面上31.5m高处(距房顶1.5m)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值。单回利旧段:利用原浅漾线更换导线单回架设1.5km;导线三角排列,导线采用JRLX/T-185/28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工频电磁场预测的最不利塔型选择线间距最大的1C1W2-J4塔型。无线电干扰预测的最不利塔型选择线间距最小的1C1W2-ZM1塔型。根据现场调查,此段线路位于非居民区,此段既有的110kV浅漾架设高度最低点为18m,预测导线最低高度18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值。单回新建段(包括双回单侧挂线部分):①新建单回角钢塔4.5km,导线三角排列;②滑石变~灯塔工业园南段与备用线路双回同塔(单侧挂线)长约5.2km,导线垂直排列。导线均采用1×LGJ-300/40钢芯铝绞线,工频电磁场预测的最不利塔型选择线间距最大的1C1W2-J4塔型。无线电干扰预测的最不利塔型选择线间距最小的1GGD2-SZG1塔型塔型。此两段线路位于居民区和非居民区,预测非居民区导线最低允许高度6.0m和居民区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值。电磁环境模式预测参数见表7-10。表7-10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电磁环境模式预测参数表线路参数滑石变~浅滩变Ⅰ回单回利旧段双回段单回段(包含双回架设单侧挂线)导线型式JRLX/T-185/28LGJ-300/40LGJ-300/40导线直径(mm)17.1023.9423.94分裂间距(mm)单分裂预测导线最低对地距离L(m)L=18L=7、35L=6、7预测参数工频电磁场塔型1C1W2-J41C2W2-J41C1W2-J4排列方式三角排列垂直逆相序排列三角排列※各导线坐标(m)A(3.1,L+6.5)B(3.7,L)A(-4.0,L+8.4)C'(4.0.,L+8.4)A(3.1,L+6.5)B(3.7,L)
C(-4.1,L)B(-4.7,L+4.2)B'(4.7,L+4.2)C(-4.2,L)A'(4.2,L)C(-4.1,L)无线电干扰塔型1C1W2-ZM11C2W2-Z11GGD2-SZG1排列方式三角排列垂直逆相序排列垂直排列※各导线坐标(m)A(0,L+5.35)B(3.0,L)C(-3.0,L)A(-3.2,L+8.5)C'(3.2,L+8.5)B(-3.7,L+4.4)B'(3.7,L+4.4)C(-3.1,L)A'(3.1,L)A(-2.1,L+7.3)B(-2.6,L+3.65)C(-2.1,L)导线电压等级110kV导线电流333A2)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双回段:利用原喻锦线25#~31#通道与喻锦线双回共塔架设2.3km。导线垂直逆向序排列,导线采用LGJ-300/40钢芯铝绞线,工频电磁场预测的最不利塔型选择线间距最大的1C2W2-J4塔型。无线电干扰预测的最不利塔型选择线间距最小的1GGD2-SJG3塔型。此段线路位于城市规划区内,预测居民区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值。根据现场调查,在该段线路评价范围内线路跨越多处房屋,选取屋顶距离线路最近的碧江区千缘酒店西面6层居民楼作为代表性的敏感目标。此处线路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要求,在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大于等于5m,此居民楼共6层高18m,因此此处线路最低高度应为23m。本次评价对这处敏感目标按线路高度23m进行预测线下距地面上19.5m高处(距房顶1.5m)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值。单回新建段:新建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其中单回路架设长约12.0km;导线三角排列,导线采用LGJ-300/40钢芯铝绞线,工频电磁场预测的最不利塔型选择线间距最大的1C1W2-J4塔型。无线电干扰预测的最不利塔型选择线间距最小的1C1W2-ZM1塔型。此段线路位于居民区和非居民区,预测非居民区导线最低允许高度6.0m和居民区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值。
电磁环境模式预测参数见表7-11。表7-11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电磁环境模式预测参数表线路参数滑石变~浅滩变Ⅰ回双回段单回段导线型式LGJ-300/40导线直径(mm)23.9423.94分裂间距(mm)单分裂预测导线最低对地距离L(m)L=7、23L=6、7预测参数工频电磁场塔型1C2W2-J41C1W2-J4排列方式垂直逆相序排列三角排列※各导线坐标(m)A(-4.0,L+8.4)C'(4.0.,L+8.4)B(-4.7,L+4.2)B'(4.7,L+4.2)C(-4.2,L)A'(4.2,L)A(3.1,L+6.5)B(3.7,L)C(-4.1,L)无线电干扰塔型1GGD2-SJG31C1W2-ZM1排列方式垂直逆相序排列三角排列※各导线坐标(m)A(-2.8,L+7)C'(2.8,L+7)B(-3.3,L+3.5)B'(3.3,L+3.5)C(-2.8,L)A'(2.8,L)A(0,L+5.35)B(3.0,L)C(-3.0,L)导线电压等级110kV导线电流333A3)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浅滩变~漾头变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其中新建架空线路长约0.2km,导线三角排列,导线采用LGJ-300/40钢芯铝绞线,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预测选用1C1W2-J1塔型。此段线路位于非居民区,预测非居民区导线最低允许高度6.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值。表7-12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单回架设段电磁环境模式预测参数表线路参数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
导线型式LGJ-300/40直径(mm)23.94分裂间距(mm)单分裂预测导线最低对地距离L(m)6预测参数工频电磁场塔型1C1W2-J1排列方式三角形排列A•B•C•各导线坐标(m)A(2.4,L+6.5)B(3.5,L)C(-3.5,L)无线电干扰塔型1C1W2-J1排列方式三角形排列A•B•C•各导线坐标(m)A(2.4,L+6.5)B(3.5,L)C(-3.5,L)导线电压等级110kV导线电流333A(3)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①工频电场1)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A、双回段:本段线路的工频电场环境影响预测的最不利塔型为1C2W2-J4型,在通过居民区导线最低离地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和跨越敏感目标线高35m时,工频电场强度分布见图7-2、7-3,预测结果见表7-13。
图7-21C2W2-J4塔最低导线高度7.0m时线下工频电场强度分布曲线图7-31C2W2-J4塔最低导线高度35.0m时线下工频电场强度分布曲线表7-13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同塔双回架设段工频电场强度预测结果单位:kV/m塔型1C2W2-J4型导线坐标(m)-4.0/-4.7/-4.2+4.2/4.7/4.0最低导线高度(m)735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离地31.5m-400.030.02-300.040.05边导线20m处(-24.7m)0.030.09
边导线10m处(-14.7m)0.230.36-100.800.86-81.271.31边导线处(-4.7m)1.84(最大值)2.44-3.51.752.57(最大值)-21.392.5101.012.4021.392.513.51.752.57(最大值)边导线处(4.7m)1.84(最大值)2.4481.271.31100.800.86边导线10m处(14.7m)0.230.36边导线20m处(24.7m)0.030.09300.040.05400.030.02从图7-2及表7-13可以看出,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输电线路在最不利塔型(1C2W2-J4)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84kV/m,出现在边导线处(距离线路中心-4.7m和4.7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在跨越敏感目标导线高35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57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3.5m和3.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B、单回利旧段:本段线路工频电场强度的最不利塔型段为1C1W2-J4型,导线最低离地高度18.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分布分别见图7-4,预测结果见表7-14。
图7-41C1W2-J4型塔最低导线高度18.0m时线下工频电场强度分布曲线表7-14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利旧段工频电场强度预测结果单位:kV/m塔型1C1W2-J4线间距离(m)3.1/3.7/-4.1最低导线高度(m)18.0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400.07-300.12边导线外20m处(-24.1m)0.18边导线外10m处(-14.1m)0.35-100.4-80.41-60.41(最大值)边导线处(-4.1m)0.39-20.3600.3320.32边导线处(3.7m)0.3280.31100.3边导线外10m处(13.7m)0.26边导线外20m处(23.7m)0.15300.11400.07
从图7-4及表7-14可以看出,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单回利旧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18.0m时,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段,线下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41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6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C、单回新建段:本段线路的工频电场环境影响预测的最不利塔型为1C1W2-J4型,在通过非居民区和居民区导线最低离地高度6.0m和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分布见图7-5、7-6,预测结果见表7-15。图7-51C1W2-J4塔最低导线高度6.0m时线下工频电场强度分布曲线图7-61C1W2-J4塔最低导线高度7.0m时线下工频电场强度分布曲线
表7-15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工频电场强度预测结果单位:kV/m塔型1C1W2-J4线间距离(m)3.1/3.7/-4.1最低导线高度(m)6.07.0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离地1.5m-400.060.06-300.090.10边导线外20m处(-24.1m)0.150.16边导线外10m处(-14.1m)0.600.62-101.331.26-81.991.73-4.52.97(最大值)2.28(最大值)边导线处(-4.1m)2.932.24-22.251.7801.681.4122.251.74边导线处(3.7m)2.702.0381.631.43101.081.01边导线外10m处(13.7m)0.600.58边导线外20m处(23.7m)0.240.23300.160.16400.090.09从图7-5及表7-15可以看出,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6.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97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从图7-6及表7-15可以看出,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28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2)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A、双回段:本段线路的工频电场环境影响预测的最不利塔型为1C2W2-J4型,在通过居民区导线最低离地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和跨越敏感目标导线高度23m时,工频电场强度分布见前图7-7、7-8,预测结果见前表7-16。
图7-71C2W2-J4塔最低导线高度7.0m时线下工频电场强度分布曲线图7-81C2W2-J4塔最低导线高度23.0m时线下5m工频电场强度分布曲线表7-16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同塔双回架设段工频电场强度预测结果单位:kV/m塔型1C2W2-J4型导线坐标(m)-4.0/-4.7/-4.2+4.2/4.7/4.0最低导线高度(m)723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离地19.5m-400.030.02-300.040.04边导线20m处(-24.7m)0.030.08边导线10m处(-14.7m)0.230.36
-100.800.87-81.271.33边导线处(-4.7m)1.84(最大值)2.45-3.51.752.58(最大值)-21.392.5101.012.421.392.513.51.752.58(最大值)边导线处(4.7m)1.84(最大值)2.4581.271.33100.800.87边导线10m处(14.7m)0.230.36边导线20m处(24.7m)0.030.08300.040.04400.030.02从图7-7及表7-16可以看出,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输电线路在最不利塔型(1C2W2-J4)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84kV/m,出现在边导线处(距离线路中心-4.7m和4.7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在跨越敏感目标导线高23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58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3.5m和3.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B、单回新建段:本段线路的工频电场环境影响预测的最不利塔型为1C1W2-J4型,在通过非居民区和居民区导线最低离地高度6.0m和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分布同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见前图7-5、7-6,预测结果见前表7-15。从图7-5及表7-15可以看出,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6.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97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从图7-6及表7-15可以看出,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28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5m
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3)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本段线路工频电场强度的最不利塔型段为1C1W2-J1型,导线最低离地高度6.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分布分别见图7-9,预测结果见表7-17。图7-91C1W2-J1型塔最低导线高度6.0m时线下工频电场强度分布曲线表7-17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工频电场强度预测结果单位:kV/m塔型1C1W2-J1线间距离(m)2.4/3.5/-3.5最低导线高度(m)6.0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400.06-300.10边导线外20m处(-23.5m)0.15边导线外10m处(-13.5m)0.56-101.12-81.70-42.85(最大值)边导线处(-3.5m)2.83-22.4101.8122.28
边导线处(3.5m)2.6681.53101.01边导线外10m处(13.5m)0.55边导线外20m处(23.5m)0.22300.15400.09从图7-9及表7-17可以看出,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线路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在最不利塔型(1C1W2-J2)段,线下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85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②工频磁感应强度1)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A、双回段:本段线路的工频磁场环境影响预测的最不利塔型为1C2W2-J4型,在通过居民区导线最低离地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和跨越敏感目标线高35m时,线下5m,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见图7-10、7-11,预测结果见表7-18。图7-101C2W2-J4塔最低导线高度7.0m时线下工频磁场强度分布曲线
图7-111C2W2-J4塔最低导线高度35m时线下5m工频磁场强度分布曲线表7-18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同塔双回架设段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结果单位:μT塔型1C2W2-J4型导线坐标(m)-4.0/-4.7/-4.2+4.2/4.7/4.0最低导线高度(m)735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离地31.5m-405.035.09-306.576.69边导线20m处(-24.7m)7.868.06边导线10m处(-14.7m)11.9912.71-1015.4017.18-817.3020.37边导线处(-4.7m)19.6425.50(最大值)-419.67(最大值)25.25-219.1821.90018.7719.95219.1821.90419.67(最大值)25.25边导线处(4.7m)19.6425.50(最大值)817.3020.371015.4017.18边导线10m处(14.7m)11.9912.71
边导线20m处(24.7m)7.868.06306.576.69405.035.09从图7-10及表7-18可以看出,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输电线路在最不利塔型(1C2W2-J4)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1967mT,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m和4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在跨越敏感目标导线高35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255mT,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7m和4.7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B、单回利旧段:本段线路工频磁场强度的最不利塔型段为1C1W2-J4型,导线最低离地高度18.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分别见图7-12,预测结果见表7-19。图7-121C1W2-J4型塔最低导线高度18.0m时线下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曲线表7-19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利旧段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结果单位:μT塔型1C1W2-J4
线间距离(m)3.1/3.7/-4.1最低导线高度(m)18.0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402.36-302.96边导线外20m处(-24.1m)3.45边导线外10m处(-14.1m)4.48-104.88-85.04边导线处(-4.1m)5.21-3.55.22(最大值)-25.2105.1725.07边导线处(3.7m)4.9884.61104.43边导线外10m处(13.7m)4.10边导线外20m处(23.7m)3.25302.80402.27从图7-12及表7-19可以看出,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单回利旧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18.0m时,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段,线下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0522kV/m,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3.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C、单回新建段:本段线路的工频磁场环境影响预测的最不利塔型为1C1W2-J4型,在通过非居民区和居民区导线最低离地高度6.0m和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见图7-13、7-14,预测结果见表7-20。
图7-131C1W2-J4塔最低导线高度6.0m时线下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曲线图7-141C1W2-J4塔最低导线高度7.0m时线下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曲线表7-20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结果单位:μT塔型1C1W2-J4线间距离(m)3.1/3.7/-4.1最低导线高度(m)6.07.0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离地1.5m-402.592.58-303.453.42边导线外20m处(-24.1m)4.304.25边导线外10m处(-14.1m)7.307.05-1010.029.34-812.0210.84
-4.514.97(最大值)12.73边导线处(-4.1m)14.9612.73(最大值)-213.5911.98011.5710.68210.079.52边导线处(3.7m)9.298.8587.677.33107.036.76边导线外10m处(13.7m)6.035.84边导线外20m处(23.7m)4.033.97303.263.23402.502.49从图7-13及表7-20可以看出,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6.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1497mT,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从图7-14及表7-20可以看出,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1273mT,出现在线路边导线处(-4.1m),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2)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A、双回段:本段线路的工频磁感应环境影响预测的最不利塔型为1C2W2-J4型,在通过居民区导线最低离地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和跨越敏感目标,线高23m时,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见前图7-15、7-16,预测结果见前表7-21。
图7-151C2W2-J4塔最低导线高度7.0m时线下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曲线图7-161C2W2-J4塔最低导线高度23m时线下5m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曲线表7-21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同塔双回架设段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结果单位:μT塔型1C2W2-J4型导线坐标(m)-4.0/-4.7/-4.2+4.2/4.7/4.0最低导线高度(m)723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离地19.5m-405.035.09
-306.576.69边导线20m处(-24.7m)7.868.06边导线10m处(-14.7m)11.9912.71-1015.4020.37-817.3017.18边导线处(-4.7m)19.6425.50(最大值)-3.519.67(最大值)24.65-219.1821.90018.7719.95219.1821.903.519.67(最大值)24.65边导线处(4.7m)19.6425.50(最大值)817.3020.371015.4017.18边导线10m处(14.7m)11.9912.71边导线20m处(24.7m)7.868.06306.576.69405.035.09从图7-15及表7-21可以看出,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输电线路在最不利塔型(1C2W2-J4)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1967mT,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3.5m和3.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在跨越敏感目标导线高23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255mT,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7m和4.7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B、单回新建段:本段线路的工频磁感应环境影响预测的最不利塔型为1C1W2-J4型,在通过非居民区和居民区导线最低离地高度6.0m和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同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见前图7-13、7-14,预测结果见前表7-20。从图7-13及表7-20可以看出,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6.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1497mT,出现在距离线路中心-4.5m处,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从图7-14及表7-20可以看出,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
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J4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上1.5m高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1273mT,出现在线路边导线处(-4.1m),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3)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本段线路工频磁感应强度的最不利塔型段为1C1W2-J1型,导线最低离地高度6.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分别见图7-17,预测结果见表7-22。图7-171C1W2-J1型塔最低导线高度6.0m时线下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曲线表7-22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结果单位:μT塔型1C1W2-J1线间距离(m)2.4/3.5/-3.5最低导线高度(m)6.0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402.59-303.43边导线外20m处(-23.5m)4.35边导线外10m处(-13.5m)7.38-109.67-811.57边导线处(-3.5m)15.31(最大值)-214.55012.55210.81
边导线处(3.5m)9.8587.84107.13边导线外10m处(13.5m)6.05边导线外20m处(23.5m)4.02303.25402.50从图7-17及表7-22可以看出,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线路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在最不利塔型(1C1W2-J2)段,线下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1531mT,出现在线路边导线处(-3.5m),能够满足评价标准限值0.1mT的要求。③无线电干扰1)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A、双回段:本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环境影响预测的最不利塔型为1C2W2-Z1型,在通过居民区导线最低离地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和跨越敏感目标线高35m时,无线电干扰分布见图7-18、7-19,预测结果见表7-23。图7-181C2W2-Z1塔最低导线高度7.0m时线下无线电干扰分布曲线
图7-191C2W2-Z1塔最低导线高度35m时线下5m无线电干扰分布曲线表7-23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同塔双回架设段无线电干扰预测结果单位:dB(μV/m)塔型1C2W2-Z1型导线坐标(m)-3.2/-3.7/-3.1+3.1/3.7/3.2最低导线高度(m)735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离地31.5m-4018.1418.32-3022.1722.46边导线20m处(-23.7m)25.2625.68边导线10m处(-13.7m)31.5632.6-1036.2138.17-838.9341.93边导线处(-3.7m)43.4443.53-343.67(最大值)45.13(最大值)-243.3544.25041.4743.04243.3544.25343.67(最大值)45.13(最大值)边导线处(3.7m)43.4450.53838.9341.931036.2138.17边导线10m处(13.7m)31.5632.6边导线20m处(23.7m)25.2625.683022.1722.464018.1418.32
从图7-18及表7-23可以看出,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输电线路在最不利塔型(1C2W2-Z1)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25.26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在跨越敏感目标导线高35m时,线下无线电干扰最大值为45.13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B、单回利旧段:本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最不利塔型段为1C1W2-ZM1型,导线最低离地高度18.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无线电干扰分布分别见图7-20,预测结果见表7-24。图7-201C1W2-ZM1型塔最低导线高度18.0m时线下无线电干扰分布曲线表7-24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利旧段无线电干扰预测结果单位:dB(μV/m)塔型1C1W2-ZM1线间距离(m)3.0/0/-3.0最低导线高度(m)18.0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4010.5-3013.89边导线外20m处(-23m)16.42
边导线外10m处(-13m)20.8-1021.91-822.5边导线处(-3m)23.17(最大值)-223.14022.92223.14边导线处(3m)23.17(最大值)822.51021.91边导线外10m处(13m)20.8边导线外20m处(23m)16.423013.894010.5从图7-20及表7-24可以看出,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单回利旧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18.0m时,在最不利塔型(1C1W2-ZM1)段,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16.42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C、单回新建段:本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环境影响预测的最不利塔型为1GGD2-SZG1型,在通过非居民区和居民区导线最低离地高度6.0m和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无线电干扰分布见图7-21、7-22,预测结果见表7-25。图7-211GGD2-SZG1塔最低导线高度6.0m时线下无线电干扰分布曲线
图7-221GGD2-SZG1塔最低导线高度7.0m时线下无线电干扰分布曲线表7-25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无线电干扰预测结果单位:dB(μV/m)塔型1GGD2-SZG1线间距离(m)-2.1/-2.6/-2.1最低导线高度(m)6.07.0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离地1.5m-4016.4216.29-3020.6920.51边导线外20m处(-22.6m)23.3223.10边导线外10m处(-12.6m)31.5830.97-1035.4734.54-838.5837.26边导线处(-2.6m)46.5043.28-246.85(最大值)43.51(最大值)045.1142.35241.7139.83339.9438.4832.5431.861030.2529.721327.3326.932321.8821.683018.5318.384014.7714.66从图7-21及表7-25可以看出,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GGD2-SZG1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6.0m时,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23.32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
从图7-22及表7-25可以看出,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GGD2-SZG1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23.10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2)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A、双回段:本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环境影响预测的最不利塔型为1GGD2-SJG3型,在通过居民区导线最低离地高度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和跨越敏感目标,线高23m时,无线电干扰分布见前图7-23、7-24,预测结果见前表7-26。图7-231GGD2-SJG3塔最低导线高度7.0m时线下无线电干扰分布曲线
图7-241GGD2-SJG3塔最低导线高度23m时线下5m无线电干扰分布曲线表7-26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同塔双回架设段无线电干扰预测结果单位:dB(μV/m)塔型1GGD2-SJG3型导线坐标(m)-2.8/-3.3/-2.8+2.8/3.3/2.8最低导线高度(m)723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离地19.5m-4018.8619.02-3022.923.16边导线20m处(-23.3m)26.5826.99边导线10m处(-13.3m)34.0535.2-1036.4938.3-839.1741.92边导线处(-3.3m)44.29(最大值)45.67(最大值)-244.1445.22042.543.35244.1445.22边导线处(3.3m)44.29(最大值)45.67(最大值)839.1741.921036.4938.3边导线10m处(13.3m)34.0535.2边导线20m处(23.3m)26.5826.993022.923.164018.8619.02从图7-23及表7-26可以看出,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输电线路在最不利塔型(1GGD2-SJG3)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26.58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本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同塔双回架设段在跨越敏感目标导线高23m时,线下无线电干扰最大值为45.67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B、单回新建段:本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环境影响预测的最不利塔型为1C1W2-ZM1型,在通过非居民区和居民区导线最低离地高度6.0m和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无线电干扰分布前图7-25、7-26,预测结果见前表7-27。
图7-251C1W2-ZM1塔最低导线高度6.0m时线下无线电干扰分布曲线图7-261C1W2-ZM1塔最低导线高度7.0m时线下无线电干扰分布曲线表7-27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无线电干扰预测结果单位:dB(μV/m)塔型1C1W2-ZM1线间距离(m)0/3/-3最低导线高度(m)6.07.0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离地1.5m-4014.5514.38-3018.5618.35边导线外20m处(-23m)22.7322.45
边导线外10m处(-13m)31.8831.22-1036.0334.98-839.3437.79边导线处(-3m)46.08(最大值)42.76(最大值)-245.6442.48042.8840.55245.6442.48边导线处(3m)46.08(最大值)42.76(最大值)839.3437.791036.0334.98边导线外10m处(13m)31.8831.22边导线外20m处(23m)22.7322.453018.5618.354014.5514.38从图7-25及表7-27可以看出,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ZM1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6.0m时,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22.73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从图7-26及表7-27可以看出,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单回新建段在最不利塔型(1C1W2-ZM1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7.0m时,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22.45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3)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本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最不利塔型段为1C1W2-J1型,导线最低离地高度6.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无线电干扰分布分别见图7-27,预测结果见表7-28。
图7-271C1W2-J1型塔最低导线高度6.0m时线下无线电干扰分布曲线表7-28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无线电干扰预测结果单位:dB(μV/m)塔型1C1W2-J1线间距离(m)2.4/3.5/-3.5最低导线高度(m)6.0距线路中心距离(m)离地1.5m-4013.64-3018.15边导线外20m处(-23.5m)22.41边导线外10m处(-13.5m)31.85-1036.15-839.55边导线处(-3.5m)45.3-244.47041.83244.96边导线处(3.5m)45.79(最大值)840.051036.65边导线外10m处(13.5m)32.34边导线外20m处(23.5m)22.913018.654014.38
从图7-27及表7-28可以看出,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线路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在最不利塔型(1C1W2-J2)段,在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为22.91dB(μV/m),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4)类比预测分析①类比条件分析本项目110kV架空输电线路单回段(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利旧和新建单回段及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新建单回段、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选择类比线路为110kV太乌线;同塔双回段(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双回段和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双回段)类比线路选择110kV太乌、犀苏双回线路。本项目架空输电线路和类比线路相关参数比较见表7-29。表7-29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和类比输电线路的类比分析项目本项目线路类比线路单回路双回路太乌线①犀太、犀苏双回线②电压等级(kV)110110110110建设规模单回同塔双回单回同塔双回架线型式三角形、垂直排列垂直逆相序排列三角、水平垂直逆相序排列导线相分裂单分裂单分裂单分裂单分裂导线高度(m)6.0、7.0、18.07.01310单根输送电流(A)333333333342注:①110kV太乌线:监测单位:绵阳市辐射环境监测站,监测时间:2013年8月20日;②110kV犀太、犀苏双回线路:监测单位: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监测时间:2006年。由表7-29可知,①本项目输电线路与类比线路在建设规模、电压等级、架线型式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因此线路运行时在其周围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②本项目单根导线的输送电流是333A,类比线路与本项目线路的电流有一定差异,但根据电磁场理论,输送电流的大小不会影响工频电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只影响工频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会影响其变化趋势;③类比工程线路架设高度与本工程输电线路架设高度不同,类比监测结果不能完全反映本工程可能产生的最大环境影响,但完全可以反映出输电线路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的分布规律。2、类比监测点布设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布点:在档距中央导线弛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测点间距为5m。无线电干扰监测布点:无线电干扰场监测在上述路径上以2nm处测量(其中n=0,1,2…11等正整数),测量频率0.5MHz;同时在离边线外20m处布设了一个测点,测量频率为0.15、0.25、0.5、1.0、1.5、3.0、6.0、10、15、30MHz。3、类比监测与评价(1)电磁场类比监测结果与分析110kV太乌线、110kV犀太、犀苏双回线各监测点电磁场监测结果见表7-30、图7-28、图7-29和表7-31、图7-30、图7-31。表7-30110kV太乌线工频电磁场监测值和理论预测值结果序号测点位置工频电场强度(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3mT)监测值理论预测值监测值理论预测值1距边导线0m2.472.640.4127.152距边导线5m1.952.430.3776.683距边导线10m1.361.700.2445.724距边导线15m0.941.090.1674.815距边导线20m0.750.770.0984.086距边导线25m0.560.570.0733.527距边导线30m0.430.450.0623.088距边导线35m0.350.370.0452.739距边导线40m0.240.250.0382.44图7-28110kV太乌线工频电场监测值与理论预测值对比图
图7-29110kV太乌线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与理论预测值对比图从表7-30中可以看到,类比输电线路110kV太乌线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线路边导线投影点下方,为2.47kV/m,小于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随着距离的增加工频电场强度逐渐降低;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出现在线路边导线投影点下方,为4.12×10-4mT,远小于公众全天影响限值(0.1mT),随着距离的增加工频磁感应强度逐渐降低。表7-31类比110kV犀太、犀苏同塔双回线工频电磁场强度结果序号测点位置工频电场强度(k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10-3mT)监测值理论预测值水平分量垂直分量监测值理论预测值监测值理论预测值1距中导线0m1.371.902.453.9450.4040.6272距中导线5m1.081.781.882.5361.031.8743距中导线10m0.5591.220.8421.0361.441.5894距中导线15m0.2490.750.2480.6361.221.3645距中导线20m0.1020.480.1760.4240.9321.0976距中导线25m0.04090.320.2430.3470.6030.8137距中导线30m0.03450.220.2680.2810.4070.612
图7-30110kV犀太、犀苏同塔双回线工频电场监测值与理论预测值对比图图7-31110kV犀太、犀苏同塔双回线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与理论预测值对比图从表7-31可以看到,类比线路110kV犀太、犀苏双回线各监测点电磁场强度最大值出现在中心线正下方,该值为1.37kV/m,小于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此后随着离开中心现距离的增加工频电场强度逐渐降低。类比线路工频磁感应强度水平分量最大值出现在中心线下方,该值为2.45×10-3mT;垂直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出现在距中心线10m的投影处,该值为1.44×10-3mT,均小于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0.1mT)。②无线电干扰类比监测结果与分析本项目110kV线路的类比线路选择110kV太乌线、110kV犀太犀苏双回线,各监测点电磁场监测结果见表7-32、7-33。表7-32110kV太乌线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单位:dB(μV/m)监测频率(MHz)
序号测点位置0.150.250.501.001.503.006.0010.015.030.01距边导线1m//32.31//////2距边导线2m//31.20//////3距边导线4m//32.56//////4距边导线8m//32.46//////5距边导线16m//33.70//////6距边导线20m43.9340.6534.6731.4426.4419.1620.7845.6021.5924.027距边导线32m//34.67///////8距边导线64m//33.19///////从表7-32可以看到,类比太乌线监测断面,0.5MHz的无线电干扰水平在31.20~34.67dB(μV/m)之间,在距边导线20m处,0.5MHz的无线电干扰水平为34.67dB(μV/m)之间,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表7-33110kV犀太、犀苏双回线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单位:dB(mV/m)序号测点位置监测频率(MHz)0.150.250.501.001.503.006.0010.0015.0030.001距中心线0m38.632距中心线2m38.293距中心线4m38.344距中心线8m34.165距中心线16m34.496距中心线20m49.6337.6934.3432.5230.8827.4925.6435.5718.5515.627距中心线32m32.658距中心线64m34.299距中心线128m32.77从表7-33可以看到,类比线路110kV犀太、犀苏线,在距导线20m处,0.5MHz的无线电干扰监测值为34.34dB(μV/m),满足《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无线电干扰限值(46dB(μV/m))要求。③类比监测结果分析
本工程采用类比分析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通过对类比工程的监测结果的分析来反映此类线路工程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总体水平及其总体分布规律;二是通过对类比线路采用理论模式预测的计算结果与类比线路的实际监测结果比较分析来验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上类比监测线路导线高度高于农田区的导线最低允许高度,类比监测结果不能完全反映本工程可能产生的最大环境影响,但完全可以反映出输电线路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的分布规律。从监测结果来看,类比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的最大值均小于相应评价标准。同时,从表7-30~表7-33以及图7-28~图7-31可以看出:①类比线路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和计算值的分布规律一致;②类比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的模式预测值大于现状监测值;因此,用模式预测值评价本工程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更趋于保守。同样,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与模式预测计算结果的对比同样具备以上规律。所以本工程110kV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结果采用理论预测值作为评价依据。2、埋地电缆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埋地电缆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类比分析方法进行。(1)类比条件分析由于在贵州省内目前没有对电缆输电线路的监测数据,因此本项目电缆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类比线路为四川省的新园电缆,两线参数比较见表7-34。表7-34本项目电缆线与110kV新园线类比相关参数项目本项目电缆线110kV新园电缆线电压等级(kV)110110回路数量单回单回输送电流(A)333158埋深(m)0.71.0由表7-37可以看出,本项目与类比线路相比:①均为电缆线路;②电压等级相同;③埋深更大,更加保守。本项目输电线路与类比线路具备较好的可比性。但本项目线路输送电流高于类比线路,由于电流大小主要影响电缆产生的磁场,且产生的磁场与电流大小成正比,因此根据输送电流大小比例对磁场类比监测结果进行修正:工频磁场×2;将工频电场实测值、工频磁场×2、无线电干扰实测值与本项目拟建线路沿线环境现状监测值叠加作为线路投运后的电磁环境预测值,可保守反应本项目电缆输电线路周围的电磁环境。
(2)类比监测1)监测布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布点:在电缆中央正上方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沿垂直于电缆线路方向进行,测点间距为5m。无线电干扰监测布点:无线电干扰场监测在上述路径上以2nm(n=0,1,2…11)处测量。测量频率为0.5MHz;同时在离边导线外20m处布设了一个测点,测量频率为0.15、0.25、0.5、1.0、1.5、3.0、6.0、10.0、15.0、30.0MHz。2)类比监测与评价①工频电磁场类比监测结果与分析新园110kV地下电缆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分布情况表7-35。表7-35110kV新园线电磁场强度类比监测及修正结果编号距离工频电场强度垂直分量(×10-3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5mT)备注磁感应强度水平分量磁感应强度垂直分量修正后综合强度实测值实测值×2后实测值×2后101.444.949.8840.008080.61电缆沟上方起251.2510.00206.0412.0823.373101.141.813.623.857.78.514151.021.242.482.825.646.165201.241.252.52.194.385.056251.211.232.461.833.664.417301.241.242.481.653.34.13工频电场:数据表明本次类比的7个点位的工频电场强度实测值在1.02×10-3~1.44×10-3kV/m之间,其中最大值出现在电缆沟上方0m处,类比值为1.44×10-3kV/m,本工程拟建线路工频电场现状监测最大值为2.43×10-3kV/m,叠加实测值后为3.87×10-3kV/m,小于评价标准限值4kV/m,由此预测,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电缆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后,线上各距离工频电场强度满足居民区工频电场限值(4kV/m)要求。工频磁场:数据表明本次类比的7个点位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实测值在2.07×10-5mT至4×10-4mT之间,其中最大值出现在电缆沟上方0m处,实测值为4×10-4mT,本工程拟建线路工频磁场现状监测最大值为1.5×10-5mT,叠加修正值8.06×10-4mT(实测值×2)后为8.21×10-4mT,远小于0.1mT。由此预测,
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电缆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后,线上各距离工频磁感应强度将满足评价标准(0.1mT)要求。②无线电干扰类比监测结果与分析110kV新园电缆无线电干扰随距离的分布情况见表7-36。表7-36110kV新园电缆无线电干扰类比监测及修正结果单位:[dBμV/m]频率(MHz)测点编号及距离(m)0.10.250.501.001.503.006.0010.0015301023.662223.353423.794824.3651623.5862039.6429.5223.7820.6820.1624.7322.3322.6722.3024.6773223.28从上表数据看出,类比监测设置的7个无线电干扰监测点位0.5MHz频率处的无线电干扰实测值在23.28dB(μV/m)至24.36dB(μV/m)之间,线路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实测值为23.78dB(μV/m),小于46dB(μV/m)。本工程拟建电缆线路处无线电干扰现状监测最大值为31.26dB(μV/m),叠加实测值后为31.97dB(μV/m),满足评价标准(46dB(μV/m))的要求。由此预测,本工程110kV电缆线路投入运行后,电缆线路边导线外20m处无线电干扰值能满足评价标准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110kV电缆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后,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均满足评价标准要求,在满足电力设施有关规划和建设控制措施后,不需再设置电磁环境安全防护距离。二、噪声1、浅滩变电站改建本项目变电站噪声环境影响分析采用理论计算进行预测评价。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工业噪声中室外点声源预测模式。1)点声源叠加计算式
2)点声源随传播衰减计算式:LA=L0-20lg(rA/r0)根据110kV变电站内主要噪声源的情况,变电站内主要噪声源源强为主变:65dB(A);参考距离r0=1m;距离rA为声源至预测点的距离(m);α每100m空气吸收系数,约为1。计算不考虑地面效应引起的附加隔声量。变电站站址处的昼间背景噪声约为43.9dB(A),夜间背景噪声约为36.2dB(A)。噪声预测按照变电站本期规模建成后对站界处噪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见表7-37。表7-37本期规模建成运行期变电站站界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编号位置和方位距主变距离(m)测量数据dB(A)昼间夜间1号2号现状值贡献值预测值现状值贡献值预测值站界北面围墙1m处41.030.0/32.332.3/32.332.3东面围墙1m处15.915.9/39.039.0/39.039.0南面围墙1m处35.046.0/31.131.1/31.131.1西面围墙1m处27.627.6/34.234.2/34.234.21号敏感点变电站西面5m31.631.643.933.044.236.233.037.92号敏感点变电站北面65m10594.043.923.143.936.223.136.4由表7-37可知,变电站终期建成投运后,站界噪声最大贡献值为39.0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标准(60dB(A))和夜间标准(50dB(A))要求。变电站围墙外1m处的昼间噪声预测最大值为39.0dB(A),夜间噪声预测最大值为40.8dB(A),昼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要求。位于变电站外的居民敏感目标处的昼间噪声预测值最大为44.2dB(A),夜间噪声预测值最大为37.9dB(A),昼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通过理论预测,110kV浅滩变电站按照本
期规模建成运行后其站界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标准(60dB(A))和夜间标准(50dB(A))要求,站外环境及居民敏感点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要求。2、输电线路本工程输电线路噪声环境影响采用类比分析法进行预测评价。为预测本工程110kV单回、双回架设线路投运后的噪声水平,对同等级的线路进行了类比监测。110kV线路类比线路选择110kV代岳线太乌线(单回)、110kV犀太、犀苏双回线路,类比线路噪声监测结果见表7-38。表7-38类比线路噪声监测结果监测对象监测点监测结果dB(A)昼间夜间110kV太乌线125#~126#45.339.4110kV犀太、犀苏双回线路3#-4#塔53.843.4根据表7-21可以看出,110kV单回、双回线路线下的噪声值昼间低于60dB(A),夜间低于50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要求。本项目输电线路埋地电缆的运行不会改变当地声环境状况。由此可以得出,本工程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能控制在相应评价标准的限值要求内。三、水环境本工程浅滩变电站站区排水为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排水包括有生活污水、事故油等。本变电站在运行期间只有3人值班,值班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量少,约为0.15m3/d,值班工作人员生产的生活污水利用站内已修建的化粪池处理后用作站区绿化施肥,不外排;站区内修建有事故油池(容量为15m3),当主变压器事故时,其绝缘油可经事故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后,变压器油回收利用,少量废油由专业公司回收,不外排。四、固体废弃物本变电站投产运行后,运行期间有3人值班,值班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量约为6kg/d。对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后,定期送垃圾站进行集中处理。
五、生态环境影响1、对农业生态的影响本项目浅滩变电站改造重建在原浅滩变电站内部进行,不新占地。本项目线路有塔基占地和电缆沟占地,架空线路走廊内的其它耕地仍可进行农业耕作,线路运行时对线下的农作物生长无影响。线路塔基永久占地1.718hm2,电缆沟永久占地面积0.04hm2。本项目塔基和电缆沟占地大部分为林地,荒草地,本项目占用旱地少,不影响沿线农业发展。2、对林业生态的影响本工程线路永久占地17580m2;对于临时占地,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对临时占地进行绿化。本线路沿线植被较好,线路沿线仅塔基占地处需砍伐少量杂树及灌木,建设单位办完补偿手续后再进行砍伐;线路对树林采用跨越方式。本项目对当地林业生态系统影响较小。3、对动物的影响线路所经之处无珍稀动物,从国内已建成输电线路情况来看,线路建成后不会改变鸟类的迁徙通道,不会影响鸟类的生活习性,各种家畜或野生动物活动都照常进行。六、社会环境影响1、对交通环境的影响线路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等交叉跨越的有关设计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对公路、铁路、河流等留有足够的净空距离,对交通的正常运行没有影响。2、对经济的影响本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提高碧江区电网的稳定性,改善、优化和加强碧江区的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为碧江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为正面影响,且效果显著。七、环境风险分析本工程为非工业污染型的输变电项目。(1)风险事故源
变电站主要环境风险为变电站绝缘油泄露,主要环境风险事故源包括变压器机械性事故漏油、火灾导致的漏油或灭火不当造成的漏油。(2)风险事故后果事故状态下,主变压器通过压力释放器或其它地方流出绝缘油,如处理不当,这些泄漏绝缘油将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同时变压器火灾方式失当可能造成绝缘油溢流,污染土壤及地下水。(3)风险事故处理防治措施在设计阶段,即考虑了对泄漏绝缘油的处理:在主变压器基础下,设计了油坑,油坑通过排油管与事故油池连接。在发生主变压器泄漏绝缘油事故时,泄漏绝缘油流入主变下的油坑,并通过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事故油池须具备足够容量。排除主变故障后,将变压器油回收。(4)应急预案本项目可能出现较危险的事故即为电气设备火灾,在这种情况下,站内值班人员应该马上上报火情。如火灾较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绝缘油溢流进入站外土壤和水体,应通知当地环保部门,采取应对措施。八、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本项目1号和2号敏感目标位于本工程浅滩变电站评价范围内,其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预测值采用浅滩变电站类比值和其背景点现状监测值相加得到。3号敏感目标位于110kV浅滑Ⅰ回线双回段评价范围内,3号敏感目标为一10层酒店,高30m,目前现有110kV锦浅、浅漾双回线路跨越此敏感目标,本工程线路利用原有线路通道,建成后为110kV锦浅、浅滑Ⅰ回双回线路跨越此敏感目标。现有线路与本工程线路电压等级、架设高度、排列方式均相同,因此3号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用现状监测值评价。4号和5号敏感目标位于110kV浅滑Ⅰ回线路单回新建段(包括双回单侧挂线)评价范围内,其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预测值采用110kV浅滑Ⅰ回线路单回新建段,导线高度为7m时,线路的贡献值与背景值叠加得到。6号敏感目标位于110kV浅滑Ⅱ回线路双回段评价范围内,7号敏感目标为一居民楼,共6层高18m
,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的要求,在最大计算弧垂的情况下,110kV输电线路导线与被跨越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5m,因此,7号环境敏感目标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预测值采用110kV浅滑Ⅱ回线路双回段,导线高度为23m时,线路下方的贡献值与背景值叠加得到。7号敏感目标位于110kV浅滑Ⅱ回线路单回新建段评价范围内,其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预测值采用110kV浅滑Ⅱ回单回段,导线高度为7m时,线路的贡献值与背景值叠加得到。表7-39本工程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距边导线或变电站最近距离(m)导线高度(m)数值类别工频电场强度(kV/m)工频磁感应强度(mT)无线电干扰dB(μV/m)噪声dB(A)110kV浅滩变电站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1铜仁市碧江区区花果山上谭诗书家变电站西侧5m/背景值1.57×10-32.1×10-533.85昼:43.9夜:36.2变电站贡献值4.34×10-28.0×10-541.90昼:33.0夜:33.0预测值4.50×10-21.01×10-442.53昼:44.2夜:37.92铜仁市碧江区花果山下居民楼变电站北侧65m/背景值1.57×10-32.1×10-533.85昼:43.9夜:36.2变电站贡献值5.25×10-31.8×10-528.40昼:23.1夜:23.1预测值6.82×10-33.9×10-534.94昼:43.9夜:36.4110kV浅滑Ⅰ回线双回段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3铜仁市碧江区金滩街唯爱精品酒店线下5m35.0现状值2.6341.18×10-442.86昼:46.3夜:41.7预测值2.6341.18×10-442.86昼:46.3夜:41.7110kV浅滑Ⅰ回线单回段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4铜仁市碧江区下龙田村周云家线南侧10m7.0背景值2.43×10-31.5×10-531.26昼:42.3夜:37.4线路贡献值1.269.34×10-334.54昼:42.5夜:38.6预测值1.269.36×10-336.21昼:45.4夜:41.15线东侧30m7.0背景值2.43×10-31.5×10-531.26昼:42.3夜:37.4
铜仁市灯塔乡滑塘村滑田寨秦方兵家线路贡献值1.0×10-13.42×10-320.51昼:42.5夜:38.6预测值1.0×10-13.44×10-331.61昼:45.4夜:41.1110kV浅滑Ⅱ回线双回段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6铜仁市碧江区千缘酒店背后居民楼线下5m23.0背景值2.43×10-31.5×10-531.26昼:45.6夜:40.9线路贡献值2.582.55×10-245.67昼:53.8夜:43.4预测值2.582.55×10-245.82昼:54.4夜:45.3110kV浅滑Ⅱ回线单回段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7铜仁市碧江区桐木坪乡杨木林家线西40m7.0背景值2.43×10-31.5×10-531.26昼:42.3夜:37.4线路贡献值6.0×10-22.58×10-316.29昼:42.5夜:38.6预测值6.24×10-22.60×10-331.4昼:45.4夜:41.1由表7-39可见,本工程投运后,评价范围内各环境敏感目标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本工程不涉及环保拆迁。九、输电线路和其它工程交叉或并行时的电磁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110kV输电线路跨越110kV线路5次,跨越35kV线路4次,跨越10kV及以下输电线路23次。本项目线路在与其他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时其相互间距离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的要求保留足够的安全距离。本工程110kV线路、110kV线路的交叉点主要位于人烟稀少的山区或丘陵地区。本工程线路与其他工程线路的共同评价范围内没有敏感目标,线路的交叉或并行不会对当地居民产生叠加影响。由于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很小,本工程线路与其交叉跨越或并行时候不考虑电磁环境的叠加影响。十、电磁环境防护距离根据电磁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本工程110kV输电线路在非居民区导线架设高度不低于6.0m时,居民区导线架设高度不低于7.0m时,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均能满足相应评价标准限值要求。因此,本工程110kV输电线路的建设满足设计规范的情况下,无需另外再设置电磁环境防护距离。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汽车汽车废气、TSP等限制大功率运行、洒水抑尘等不会影响周围环境废水施工期生活污水利用变电站内原有设施和线路周围民房既有的卫生设施收集后用作附近农田施肥不外排运行期(变电站)生活污水利用站内修建的化粪池收集后用作站区绿化施肥不外排事故油事故状态下排放的事故油,由事故油池(15m3)收集后,专业公司回收不外排固体废物施工期生活垃圾利用变电站内原有和线路周围民房既有的卫生设施收集,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无影响拆除下的废变压器、配电装置、钢材、导线建设单位回收利用和送还厂家报废处理无影响运行期(变电站)生活垃圾站内收集,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无影响噪声施工期1)施工期间应合理安排施工时段。2)将噪声源设备(如混凝土搅拌机、切割机)尽量设置在变电站施工场界的东南侧。3)禁止夜间进行强噪声施工活动。4)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5)加强施工管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不扰民运行期选用噪声级低于65dB(A)的主变压器;达标电磁环境1)变电站①对平行跨导线的相序排列避免同相布置,减少同相母线交叉与相同转角布置;达标
②在设备的高压导电部件上设置不同形状和数量的均压环(或罩),以改善电场分布,并将导体和瓷件表面的电场控制在一定数值内,使它们在额定电压下,不发生电晕放电,从而有效降低无线电干扰水平。2)输电线路①线路选择时尽可能避开敏感点,线路沿线没有敏感目标;②当线路通过通过非居民区时导线高度不小于6m。通过居民区时导线高度不小于7m。③合理选择了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的电晕。需进一步采取的环保治理对策①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督管理。②建立健全环保管理机构,搞好工程的环保竣工验收工作。③由于变电站在事故情况下将有可能产生事故油(属危险废物),建设单位在变电站设计时,已经考虑设置事故油池,事故油池的设计应根据《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607-2011)设置,做到事故油池应远离火源布置,具有防渗漏、防流失等功能,密闭时应设置呼吸孔,安装防护罩,防治杂质落入;事故油运输过程中应采用密闭容器进行转运,防治倾倒、溢流。④施工结束后对临时租用的紧线场占地和塔基施工临时租地及时恢复原有土地功能。⑤对塔基施工产生的少量弃渣应堆放在塔基处作平摊处置,并在四周修筑挡土墙、保坎等挡护工程。⑥工程施工完成后对塔基永久征用的场地的裸露地表撒播草种绿化。⑦建立健全环保管理机构,搞好工程的环保竣工验收工作。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一、变电站
①变电站施工应尽量集中在征地范围内。②站区、四周及进站道路应砌挡土墙,并进行绿化,以加强水土保持。③变电站施工期应先行建筑围墙和排水沟,减少噪声影响和地表径流侵蚀。④变电站施工期应设置建筑垃圾堆放场地,回收利用。变电站场地平整后弃渣应堆放必须坚持“先挡后弃”。⑤变电站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绿化。在屋外配电装置场地内的空地种植草坪,进出线下的绿化应满足带电安全距离要求。站区入口、站前区主要建筑入口附近,以及与主控通信综合楼对景的围墙边,配置观赏和美化效果好的常绿植物。变电站施工期应设置临时建筑材料的堆放场地,及时做好临时堆放场地的植被防护措施。变电站施工结束后,对破坏的现场植被(草皮)及时进行恢复,可消除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二、输电线路1、施工期线路施工对生态环境最大的影响是水土流失,针对施工特点,应采取下列水土保持措施。(1)主体工程①按设计规程需要砍伐的树,应留下树根及灌木草丛。②位于边坡的塔基采用高低基础配合来调整塔脚,减少开挖量,保护边坡稳定性。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恢复。③施工用房应利用现有房屋设施,减少临时建房占地引起的水土流失量。(2)塔基塔基基位设置应避开不良地质段,合理确定基面范围。施工时应优先采用原状土基础,采用全方位高低腿塔和主柱加高基础。①基面开挖凡能开挖成型的基坑,均采用以“坑壁”代替基础底模板方式开挖,减少开挖量。对位于边坡等地质条件差的塔位,基础施工禁用爆破方式,应采用人工开挖。②基坑回填
基坑回填后应在地面堆筑0.5m厚的防沉土堆,其范围同基坑上口尺寸。③岩体表面保护(护面)对于个别强风化、岩层裸露、表层破碎,水土极易受雨水冲刷产生流失的塔位,根据塔位情况在清除表层破碎岩屑后,用M7.5砂浆抹面防护。保护范围为塔位表面破坏面积。(3)临时占地①施工时应尽量避开雨天。在雨天动土时,应采取塑料布或土工布覆盖易受降雨冲刷的裸露地表等临时措施。②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残留在原地表上的砂石残余料及混凝土。③临时建筑物拆除后,应将砖、石等建筑材料全部出售给当地村民,在原地表上不残留砂石残余料。根据原占地类型,分别采取复耕、植树等措施,恢复原有植被。(4)塔基植物措施工程施工完成后对塔基永久征用的场地的裸露地表400m2撒播草种绿化。2、运行期输电线路塔基占地为永久性占地,输电线路走廊为临时性占地,施工结束后仍可进行农业耕作或绿化,不影响其原有的土地用途。综上分析,采用上述环保措施后,本项目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均能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施工期噪声不扰民,运行期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求;采取相应的预防生态破坏措施和恢复生态手段,尤其是通过施工管理的保护和恢复,其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不会导致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明显改变。因此,本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合理、可行。环保管理及监控计划为有效地进行环境管理工作,加强对输变电项目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监测、检查和验收,建设单位及运行单位应设1名兼职的环保工作人员,并着重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加强环保法规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及广大职工的环保意识,组织落实各项环境监测计划、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积累环境资料,规范各项环境管理制度。
本项目的环境监测主要指项目竣工验收时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电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的监测,监测及分析方法按国家环境保护局编制的《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中有关的规定执行。环保措施投资及效益分析一、项目投资估算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静态总投资为871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共计5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58%。本项目环保投资情况见表8-1。表8-1项目环保措施投资情况项目内容投资(万元)变电站线路工程备注废气治理———不涉及废水治理化粪池及其排水管2.8—变电站事故油池5.0—噪声治理———包含在主体工程中固体废弃物处置建渣1.0垃圾桶0.2—绿化植树、种草2.010.0其它水土保持10.020.0合计51.0二、效益1、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建设将缓解该片区的供电压力,改善碧江区电网网架结构,减少线损,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满足碧江区日益增长的负荷需要。施工人员的进入增加对当地商业与服务业的需求,促进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本项目的建设还间接提供就业机会,如施工中所需民工等。因此项目的社会效益较为显著。2、经济效益本项目的经济效益通过社会效益间接表现出来,即通过电网供电状况的改善,提高供电质量,保障用电需求,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环境效益由于采取植被绿化等环保措施;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周围民房已建成的污水收集设施处理后用作附近农田施肥,不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对周围水域无影响。这些均间接表现为环境效益。
三、损失1、项目征地项目永久征用土地视为不可逆损失。2、环境保护投资本项目建设的环境损失主要表现为采取的一系列环境保护减缓措施,所需的环保投资约51.0万元。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所表现的社会效益十分明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为间接效益,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与建议结论一、项目概况和规划与产业政策符合性1、项目概况(1)浅滩110kV变电站改造浅滩110kV变电站的建设内容:主变最终规模为3×50MVA,本期2×50MVA。110kV出线:终期4回,本期3回(2回至滑石变,1回至锦江变),1回备用。10kV出线:终期36回,本期24回。10kV并联电容器:终期3×2×6012kVar,本期2×2×6012kVar。10kV站用变:终期2×200kVA,本期一次建成。本次环评变电站部分按本期规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线路工程①滑石变~浅滩变Ⅰ回110kV线路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Ⅰ回线路,全长约11.9km,其中新建线路长约10.4km(单回路架设长约4.5km,双回路架设长约5.9km),利用原浅漾线1#~7#段更换导线长约1.5km。除浅滩变出线侧与浅锦线双回共塔约0.7km、滑石变~灯塔工业园南段与备用线路双回同塔(单侧挂线)长约5.2km外,其余按单回路架设方式。拆除原浅漾线1#、7#两基铁塔,拆除原浅漾线1#~7#段导线长约1.5km。②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工程滑石变~浅滩变Ⅱ回110kV线路,全长约14.3km,其中单回路架设长约12.0km,双回路架设长约2.3km。除利用原喻锦线25#~31#通道与喻锦线双回共塔架设长约2.3km外,其余按单回路方式架设。拆除原喻锦线25#~33#段杆塔、导地线长约3.0km。③浅漾线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工程浅滩变~漾头变改接入锦江变110kV线路,线路全长约0.35km,其中新建架空线路长约0.2km,新建电缆线路长约0.15km,采用单回架空+电缆敷设方式架设。本次环评线路部分按本期建设规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通信工程沿滑浅Ⅱ回110kV线路同杆塔新建1根24芯OPGW光缆,形成滑石变~浅滩变通信线路,长约14.3km。将原喻锦线25#~33#段1根地线更换为OPGW光缆,长约3.0km。鉴于光纤通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其不再进行专门评价。2、本项目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性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以黔重大办[2013]7号文《关于确认2013年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贵州省110kV以上电网工程”建设内容的函》对本项目的立项进行了确认,见附件1。本项目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第一类鼓励类(电网改造及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二、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大气、水环境:根据现场调查分析,项目所在区域无较大污染源分布,评价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2、电磁环境:根据现状监测,本工程所在区域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较好,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能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推荐值(工频电场不超过4kV/m,工频磁场不超过0.1mT,无线电干扰值不超过46dB)要求。3、声环境:根据现状监测,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4、生态环境:工程区域属于森林和农业生态系统为主,地表植被目前主要以森林为主,本项目沿线植被较好,评价范围及工程影响区域内无珍稀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分布。区域内的动物主要是人工养殖的家禽、家畜和一些常见的小型动物如麻雀、乌鸦、蝙蝠等,评价范围及工程影响区域内无珍稀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工程范围内地表水主要是锦江河,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本项目的施工废水不排到水体,不涉及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5、水土流失:本项目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所经之地土壤侵蚀现状主要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三、工程主要环境影响 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噪声本项目变电站及线路施工期间,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在加强施工噪声管理、明确施工时段、搅拌机在夜间禁止施工的情况下,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2)废水本项目施工人员利用变电站原有设施和线路附近民房已经建成的污水收集设施进行处理后用作附近农田施肥,不外排。(3)固废施工期除拆除的设施设备部分进行收集回收利用,部分送往生产厂家报废处理,建筑垃圾送往铜仁市建筑垃圾处理场。本项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浅滩利用变电站原有垃圾桶和线路附近民房已经建成的设施收集后,定期送往垃圾站进行处理。(4)大气本项目施工时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机械废气,其影响集中在施工区的小范围内,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2、运行期环境影响本项目运行期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等。(1)浅滩110kV变电站根据类比工程110kV桃溪变电站类比监测值修正后与浅滩110kV变电站背景值叠加,110kV浅滩变电站建成投运后,其站外评价范围内工频电场强度满足居民区工频电场限值(4kV/m)要求;站外评价范围内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公众全天影响限值(0.1mT)要求,场界四周无线电干扰满足评价标准(46dB(μV/m))的要求。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站区生活污水利用化粪池收集
后用作站区绿化施肥,不外排;主变压器发生事故时,其绝缘油可经事故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变压器油回收利用,少量废油由专业公司回收,不外排;站内雨水、电缆沟内的积水经过雨水管道,排至站外围墙边的排洪沟。(2)输电线路本项目输电线路投运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在通过非居民区和居民区时能满足电磁环境质量标准的控制要求。输电线路运行期无废气、废水、固废产生,不会对输电线路沿线的环境质量产生污染影响。3、电磁环境安全防护距离根据电磁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浅滩110kV变电站建成后围墙外的电磁环境影响满足相应评价标准限值要求。因此,浅滩110kV变电站的建设在满足设计规范及相应的安全防护范围控制要求的情况下,无需另外再设置电磁环境安全防护距离。输电线路在满足相应非居民区和居民区架设高度后,线下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及噪声均满足评价标准要求,无需另外设置电磁环境安全防护距离。四、项目清洁生产、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及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分析1、清洁生产:本项目是电能输送工程,送电工艺可靠,设备选型及材质满足送电需要,安全可靠,能有效地减少或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符合清洁生产原则。2、总量控制:本项目为输变电项目,变电站运行期无新增废气、废水及固废产生,仅有少量的生活污水及事故油产生,经可靠处置后均满足标准要求。施工期除拆除的设施设备外,施工人员有少量的生活污水和固废产生,生活污水利用原浅滩变电站已有设施和线路附近民房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用作附近农田施肥,不直接排入天然水体;拆除的固废进行收集回收利用或送往生产厂家报废处理,建筑垃圾送往铜仁市建筑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定期送垃圾站处理,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故本项目无需进行总量控制。3、达标排放及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1)废水处理环保措施本项目在运行期间,无生产废水产生,生活污水利用变电站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作站区绿化施肥,不外排;
变电站事故油经排油管进入事故油池,变压器油回收利用,少量废油由专业公司回收,不外排。其污水处理措施可行。2)噪声防治措施本项目变电站主要噪声源为主变压器,选用噪声水平低于65dB(A)的变压器后,能有效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经理论预测,在站界处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的要求。因此,本工程变电站运行期无需另行采取其它噪声防护措施。3)电磁环境影响和无线电干扰防范措施本项目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安装接地装置,站内平行导线的相序排列采用逆相序排列。采用上述措施后,本项目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满足评价标准要求,其措施可行。五、建设项目环保可行性结论铜仁110kV浅滩变增容改造工程的建设将缓解该片区现有变电站的供电压力,改善碧江区电网网架结构,减少线损,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满足碧江区日益增长的负荷需要。本项目建设及运营的技术成熟、可靠,工艺选择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工程区域及评价范围的水、气、声、生态、电磁等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没有制约本项工程建设的环境要素。本项工程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明确的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本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较小,对工程运营期可能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等主要环境影响,可采取相应环保措施予以缓解或消除。通过认真落实本报告表和项目设计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要求,可缓解或消除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建议:除严格按照本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外,建议还应加强以下管理措施:
(1)各项环保措施需用经费要随着工程设计的深入,分项仔细核算,确保环保经费到位用足。工程环保投资应设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工程各项环保措施的顺利实施。(2)在下阶段设计和建设中,业主要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充分重视和认真实施相关环保措施。(3)业主单位在下阶段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应随时听取及收集公众对本项工程建设的意见,充分理解公众对电磁环境影响的担心,及时进行科学宣传和客观解释,积极妥善地处理好各类公众意见,避免有关纠纷事件的发生。
预审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下一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
审批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二万吨氯化石蜡、三千万只聚氨酯泡沫填充剂、五千万只金属包装罐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某机械加工有限公司搬迁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河南省青天河索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玉门锦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油田工业三废回收再利用生产磺酸盐沥青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年产万平方米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科力美汽车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车载镍氢蓄电池单体模块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东莞沙田镇环保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及附属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
- 房地产环境影响报告书4-27
- 江苏省分淮入沂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30万吨级进口原油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xx县xx矿业有限公司年产35万吨铁精矿粉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四川省乐山市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33%草甘膦铵盐水剂升级换代配套污水处理系统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东莞振顺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印染厂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庞魏路(京开高速东辅路—东大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风度广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四川省某某有限责任公司复建日处理500吨铅锌洗选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益阳市中心医院东部新区分院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年出栏6万头生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