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5页

省道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查会专家评审意见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省道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查会专家评审意见XX市环保局于2015年12月12日在XX县主持召开了省道308线涝港至大岭路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查会。XX县林业局、环保局、水土保持监督站、城厢镇政府、魁斗镇政府、参内乡政府及参内村、大厝村、祜水村、美塘村、涝港村、大岭村、XX县路桥建设发展公司项目建设单位)、厦门大学项目环评单位)、华侨大学等部门的代表以及应邀的五位专家名单附后)共24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专家及代表勘察了项目选址选线,听取建设单位及项目环评单位对项目概况和报告书的编制内容的介绍,经认真讨论评议后,形成以下评审意见。一、项目概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省道308线涝港至大岭路段工程建设项目起于城厢镇涝港村,跨西溪途经参内乡的参村、祜水村、美塘村,穿XX岩隧道止于魁斗镇大岭村;按部颁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k/h,路线全长9.98k,其中西溪大桥一座9&ties;30)、XX岩隧道一座1920、分离式双洞、双向4车道)。本工程总投资38266万元,预计2015年通车。本工程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施工过程扬尘、噪声、水土流失影响以及运营期噪声、大气、路面径流雨水的污染影响。专家认为:1)更新并补充项目依据文件;2)结合项目工程设计文件,核实项目内容,补充工程组成表,核实土石方平衡;3)根据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分析项目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性;4)针对本工程已开工建设,对现有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1、生态环境1)保护目标本项目线路走向不属于环境敏感地区,工程用地主要为已开发的茶园、农田和杂地,主要保护目标为道路沿线及其两侧可能被扰动区域的植被。2)影响分析①对农业生态及土地变更的影响拟建道路占用沿线土地主要以茶园杂地和种植水稻的水田为主,均是个体农民的小规模种植,主要是手工劳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不高,部分农地因无人耕作而荒芜,因此通过对失去土地的农户的补偿,对其收入暂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政府须积极引导和鼓励项目影响民众逐步转向工厂、企业去就职或从事商业活动,减轻农业损失。此外,道路两侧已被规划为城市区域,区域土地利用的变更使得项目区由乡村变为城市区域,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项目区受影响民众将会顺利实现生活方式的过渡,将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②占用基本农田的影响本项目规划用地内涉及的基本农田面积为11.721h2,沿途村庄共有耕地800余h2,项目占用基本农田仅为当地耕地量的1.55%,占用耕地比例不大。本项目的建设单位正在办理占用土地的相关手续,待土地征用手续完成后,同时XX县政府将异地开垦或划补等质等量的土地作为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占用的基本农田如果能够确保异地划补的等质等量基本农田,本项目建设对基本农田的影响不大。③对陆域动植物的影响 项目选线内是以茶园、耕地、杂草植被为主的半人工、半自然的植被生态系统,植被种类简单,生物多样性不高,选址区内未发现受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种类。通过在建成后道路绿化带和边坡绿化,实行空地绿化、立体种植或立体绿化,实现防治水土流失和景观生态功能得到修复,按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有关主物回复措施要求,项目正常运营期植被回复正常后单位面积生物量将高于建设前。项目建设虽然引起项目区域生物量减少但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该工程线路总长度为9.98k,其中陆域地面线路长度不足8k,项目穿越地带及其两侧评价范围属人工林、农田地、村庄边缘等范围,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现有植被除茶园、农田植被外,多以马尾松林、灌层为主。长期的人类活动影响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贫乏,几乎没有大型动物在评价范围内分布,现存的野生动物资源主要为能适应人类活动的种类。且项目附近已经规划为建设用地,不会对陆域形成重大生态分隔。④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本项目全线共有二座桥梁,均采用墩台式桥梁,占用河道很小。项目建设期对水生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大桥施工作业引起水质的变化及水域附近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引起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造成物种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底栖生物量的减少,但是这种影响时短暂的,施工活动结束后,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将会逐渐得到恢复。工程营运期间,汽车尾气及其路面材料所产生的污染物随天然降雨形成的路面径流最终进入附近水体。路面径流在工程设计中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如排水沟、沉砂池等,路面径流通过排水沟及沉砂池,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经过沉淀及人工清理,对附近水体影响较小。2)水土流失影响本项目征、借地面积共44.03h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34.68h2,临时占地面积6.85h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61.08h2,其中项目建设区41.53h2,直接影响区19.55h2.项目施工过程中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41.53h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53h2.。本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3.32万t,其中施工期水土流失量3.288万t,植被恢复期水土流失量为315t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3.283万t。从区域上看,主体工程区和表土临时堆放场水土流失量占项目区水土流失总量的86%,应作为重点防治区,采取完善的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加以防护。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711.8万元,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项目扰动土地治理率达100%,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8.53%,植被恢复系数99.30,林草植被覆盖率23%,水土流失控制率达97.83%,运行期水土流失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控制比0.99。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3)主要环保措施土石方分段施工、分段及时防护,随挖、随运、随填、随夯,不留松土;挖填方边坡均采用铺草皮或撒播草籽作为临时防护;土方施工过程中,应尽量缩小土壤裸露面积。建设用地周边应开挖截洪沟和排水沟及在填方区边缘竖面建筑挡土墙;管沟开挖后,及时铺设管道,并进行土方回填,土方回填时应分层夯实,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场地平整恢复。专家认为:1)补充基本农田征用的划补方案;2)提出线路两侧土地利用控制性规划意见;3)完善土石方处置方案和措施,补充表土收集利用措施。2、声环境1)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为涝港村、后垄尾村、虎尾村、福美村、内腰村、瑶村、祜水村、田边村、刘坂村、苏糖内村和大岭村。2)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村庄现阶段噪声昼间主要为社会噪声,夜间为自然噪声,项目区域噪声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15)2类标准;起点和终点紧邻现有S308线,昼夜噪声均优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15)4a类标准,声环境现状良好。3)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施工机械在没有声屏障衰减情况下,土石方工程在距离施工点100处基本可达到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昼间标准路基、路面工程在距离施工点150处基本可达到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昼间标准;沿线敏感点均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减小噪声影响,严禁夜间和午间进行施工。运营期:①一般路段影响分析2015年小时平均车流量条件下道路红线以外距离道路红线30范围内昼间、夜间均不会出现超过4a类标准区域;距离道路红线30以外不会出出现超过2类标准。高峰小时车流量条件下道路红线以外距离道路红线30范围内昼间、夜间均不会出现超过4a类标准区域;昼间距离道路红线30~61范围内超过2类标准,夜间距离道路红线外执行2类标准区域距离道路红线30~48范围内出现超标现象。2015年小时平均车流量条件下道路红线以外距离道路红线30范围内昼间、夜间均不会出现超过4a类标准区域;道路红线外执行2类标准区域中昼间超标范围为距离道路红线30~42范围内,道路红线外执行2类标准区域中夜间基本不会出现超标现象。高峰车流量条件下道路红线以外距离道路红线30范围内昼间、夜间基本不会出现超过4a类标准区域;道路红线外执行2类标准区域中昼间超标范围为距离道路红线30~97之间,夜间超标范围为距离道路红线30~73之间。②关心点噪声影响2015年声环境敏感目标中昼间噪声预测值基本达到相应标准。2015年平均车流量条件下距离公路红线30执行4a类标准区域距离道路中心线57,本项目道路宽度为57)内的居民住宅除起点受现有省道308和本项目共同影响部分出现超标外,其余住户昼夜间预测值基本达到4a类标准;距离公路红线30以外执行2类标准区域超标在0~1.5dB之间。2015年平均车流量条件下距离公路红线30以内居民噪声预测值有44户约160人,超标量分别在0~3.5dB之间;受本项目影响噪声超标量均高于3dB的住户共有10户约35人。4)主要的环保措施①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和午间进行高噪声施工;施工车辆进入敏感点路段时减速慢行,夜间严禁鸣笛;相对固定的施工机械,如电机、风机、空压机等,应力求选择有声屏障的地方安置,避开居民集中区和文教区。合理安排爆破时间,避开休息时间;增设隔音门;采取特殊爆破方式,同时进行周密的爆破管理;当隧道通过对振动有严格要求的结构物或地区时,采取低振动的爆破方法,必要时采取隧道掘进机施工,以减小噪声和振动。②运营期对于营运中期环境噪声超标量大于3dB的敏感点部分民宅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如安装隔声窗等;对营运初期、中期环境噪声超标量小于3dB的敏感点,建议采取跟踪监测、预留噪声治理费用的措施,视定期监测结果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沿线进行规划和片区改造建设时,应统一布局、合理规划。新建居住区应尽量与公路保持最少50距离,将噪声敏感点特别是住宅安置在交通噪声影响范围之外,并可利用商店、公共活动场所等作为临街建筑,起到隔离噪声的作用。对于必须修建在公路边的住宅楼,应进行必要的隔声防护措施,如采用塑钢窗、双层窗等措施,在房间布局上应考虑将卫生间等布置在临路一侧。专家认为: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基本可信,细化交通噪声防治措施内容。3、大气环境1)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为涝港村、后垄尾村、虎尾村、福美村、内腰村、瑶村、祜水村、田边村、刘坂村、苏糖内村和大岭村。2)环境区划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划为二类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项目评价区域TSP、N02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3)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施工期:施工期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扬尘,其次是施工机械排出的尾气。道路建设为多点施工,施工粉尘呈多点或面源性质,为无组织排放,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较零散;隧道开挖废气一般通过通风排烟稀释扩散洞内爆破废气和机动车行驶废气。污染扩散主要在施工场地附近,一般可控制在施工场地100范围内,施工期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运营期:各预测年各时段评价范围内、N02浓度增量均不大,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对敏感点影响不大。4)主要的环保措施文明施工、有序开挖;限制超载,作好防泄漏处理;施工道路洒水;粉状施工材料不露天堆放;加强施工管理和施工机械维修保养,确保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保持良好工况。专家认为:评价结论基本可信,补充沥青施工的环境影响分析。4、水环境1)环境保护目标西溪城东桥闸西游河段、西溪大岭铁路桥上游河段、祜水溪。2)环境区划和环境质量现状西溪城东桥闸下游河段、西溪大岭铁路桥上游河段、祜水溪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5)中的III类水质标准。现状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监测断面全部评价因子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5)Ⅲ类水质标准,符合相应水质要求,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3)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①施工期水环境影响项目每个施工点污水排放为短期行为,经简单消毒、隔油、沉淀等处理后排放,对纳污水体质影响不大。隧道施工废水沉淀后大部分循环使用,剩余少量废水沉淀后排放,对周围地表水系水质影响较小。桥梁桩基施工泥浆废水排入岸边设置的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不排入水体,基本不会对西溪水质产生影响。②运营期水环境影响运营期路面初期雨水经过路边排水沟排入自然溪流,最终排入西溪。初期雨水形成地面径流的30in内,水中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对纳污水体水质有一定影响。30in以后路面雨水径流浓度迅速下降,降雨历时40~60in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路面雨水径流浓度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不变,随者降雨历时增加,在60in后路面径流雨水中的污染物浓度SS≤18.71g/L、5≤1.26 g/L、石油类≤0.21g/L,均能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对附近水体水质影响不大。专家认为: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基本可信,措施基本可行。5、公众参与和选址合理性分析被调查公众绝大部分认为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绝大部分公众赞成该项目的建设。项目基本符合XX县总体规划;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专家认为:补充环评简本二次公示内容和被调查公众名单。6、其它1)落实拆迁户安置情况;2)补充隧道爆破炸药使用的环境风险影响分析和防范措施;3)补充跨越道路两侧人群出行的社会环境影响分析;4)明确项目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分析内容。三、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和报告书编制质量l、工程环境可行性项目建设符合XX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工程建设对完善XX县至XX市交通络,拓展新的经济和城市发展空间具有积极作用;在落实环评报告书的各项环保措施后,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2、报告书编制质量报告书编制符合相关规范,评价内容较全面,工程分析清楚,主要环境问题基本阐明;评价技术路线正确,各项环保措施基本可行,评价结论总体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