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4 MB
  • 14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地点黑龙江省环评报告

  • 1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鹤立林业局评价单位:北京华恒基业野生动植物专用标识技术服务中心二〇一七年二月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言为了推动鹤立林业局旅游业的发展,满足更多民众认识自然、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促使社会合理利用、开发森林资源,找到森林开发新途径,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鹤立林业局拟进行石峰山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建设项目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鹤立林业局东风营业所石峰山,建设项目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建设阶段,近期主要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等,中期为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远期建设内容根据石峰山景区发展规模进行灵活调整,本次环评是对鹤立石峰山旅游景区近期建设内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对中期和远期建设内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只对中期和远期规划实施的工程情况做简要介绍或说明,待今后实施前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近期主要建设内容分土建工程(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集散广场建设、场部改造、抗联遗址纪念馆、空中走廊建设)、道路建设共2部分,总占地面积9.55hm2,总投资12963.42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016年10月,受鹤立林业局的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环保部《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审查结果(2017年第二批)的公告》(环保部公告2017年第2号),我所环评资质证书中的机构名称变更为北京华恒基业野生动植物专用标识技术服务中心,本项目环评工作由“北京华恒基业野生动植物专用标识技术服务中心”接续完成。本项目环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各级环保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根据鹤立石峰山景区的建设特点,对项目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进行了多次现场踏勘和与资料收集,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鹤立林业局东风经营所区域环境质量现状,预测项目近期工程建设期间及建成运营后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和建议,使项目建设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减少至最低程度,为项目建设工程方案论证、环境管理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石峰山景区的建设与森林旅游相协调,促进社会经济的ii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可持续发展,从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方面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同时按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编制完成了《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该项目建设有利于树立景区品牌形象,逐步改善景区配套服务功能,充分展示自然、人文景观,开拓旅游市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的要求,符合《鹤立林业局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等相关规划的要求。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发生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如施工噪声、施工废水、施工扬尘、施工弃渣、运营期废气、生活污水等对景区环境质量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上述不利影响均是短期的,只要加强景区环境管理,建设相应环保设施,全面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对生态环境和区域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可降到最低程度,是区域环境可承受的。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ii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1总论11.1评价目的11.2编制依据11.3环境功能区划21.4评价标准31.5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61.6环境保护目标91.7评价时段101.8评价重点102鹤立林业局及石峰山景区环境概况112.1自然环境概况112.2社会经济概况153项目概况163.1项目概况163.2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274工程分析284.1工艺流程及产污分析284.2污染源强分析284.3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38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35.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35.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05.3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545.4环境空气现状评价595.5声环境现状评价626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646.1景观影响646.2生态影响666.3水环境影响分析746.4环境空气影响766.5声环境影响806.6固体废物836.7旅游环境容量分析84III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环境保护措施887.1景观保护措施887.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897.3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96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98.1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1098.2环保投资分析1108.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119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139.1环境管理体系1139.2环境监控体系1159.3环保程竣工验收11610公众参与11810.1公众参与调查的目的11810.2公众参与方法11810.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12710.4公众意见的代表性、合法性、真实性和可行性分析13110.5小结13111项目建设可行性综合分析13311.1项目建设的意义13311.2石峰山旅游度假发展SWOT分析13311.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3611.4与鹤立林业局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3611.5环境影响预测结果13711.6公众参与结论13712结论与建议13812.1项目概况13812.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3812.3环境现状评价13812.4主要环境影响13912.5环境保护措施14012.6公众参与14012.7综合评价结论14112.8中期、远期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和要求141附件1关于黑龙江省鹤立林业局旅游总体规划的批复142III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2关于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景区旅游建设项目立项备案申请的回执144附件3团体公参调查表145附件4委托书150附件5废旧电池回收协议151附件6环境现状监测报告152附件7东风所水井水质检测报告178III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1.1评价目的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客观、科学的分析,评价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可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环境影响,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工程建设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为工程可行性研究、环境保护设计和施工期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编制依据1.2.1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年8月27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6年2月6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7月2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1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14日)(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1日);(15)《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年12月15日);(16)《产业结构和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7)《关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加强公众参与的通知》(黑环发[2001]117号文);(18)《黑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黑政发[2014]1号);(19)《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条例》(2015年4月17日)。1.2.2技术规范(1)《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7)《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6-94)。1.2.3相关文件及材料(1)《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2)《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2015-2025)》。1.3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属性见表1-3-1。表1-3-1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号环境功能区名称区域所属类别1环境空气功能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根据《黑龙江省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水环境执行Ⅰ类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Ⅰ类标准3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功能区4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区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4评价标准1.4.1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本项目所在区域主要地表水体为从原始森林流出的径流小溪,是阿凌达河的水源之一,根据《黑龙江省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质量补充标准》(DB23/485-1998)规定,本段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Ⅰ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4-1。表1-4-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单位:mg/L(pH值除外)序号污染因子Ⅰ类1pH(无量纲)6.5-8.52高锰酸盐指数≤23DO≥7.54BOD5≤35COD≤156氨氮≤0.157挥发酚≤0.002(2)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环境标准限值详见表1-4-2。表1-4-2环境空气评价标准(摘录)功能区划分标准级别《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类区一级标准取值时间SO2μg/m3PM10μg/m3NO2μg/m31小时平均150——200日平均505080年平均204040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见表1-4-3。表1-4-3声环境评价标准(摘录)项目功能区标准名称与级别标准值[dB(A)]昼间夜间声环境居民住宅《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5545(3)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表1-4-4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序号污染物名称III类标准限值1色度(稀释倍数)≤152嗅和味无3总硬度4504铜≤1.05pH6.5~8.56高锰酸盐指数(mg/L)≤3.07硫酸盐≤2508亚硝酸盐(以N计)≤0.029氨氮(NH3-N)≤0.210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0.0021.4.2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所产生的污水通过管道排入新建防渗化污池中,经沉淀、厌氧发酵(无害化处理)后,定期清掏运出保护区,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后,用于浇灌林地。表1-4-5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基本控制标准值序号项目类别作物种类水作旱作蔬菜1BOD5(mg/L)≤6010040a,15b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COD(mg/L)≤150200100a,60b3SS(mg/L)≤8010060a,15b4粪大肠菌群数(个/100mL)≤≤400040002000a,1000b5蛔虫卵数(个/L)≤22a,1b6pH5.5~8.5(1)废气食堂是游客服务中心提供的小型食堂,设立2个灶台。食堂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值》(GB184833-2001)中相应限值。详见表1-4-7。表1-4-6食堂油烟排放标准(摘录)《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摘要)规模小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2.0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60(2)噪声①施工期,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标准要求。表1-4-7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昼间(6:00-22:00)夜间(22:00-6:00)7055②运营期,项目噪声排放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见表1-4-9。表1-4-8声环境评价标准(摘录)项目功能区标准名称与级别标准值[dB(A)]昼间夜间声环境居民住宅《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5545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5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5.1地表水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规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划分见表1-5-1。表1-5-1地表水评价等级划分对照表对照项具体指标本项目三级评价建设项目的污水量(m3/d)158.04<1000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中等简单中等复杂受纳水体的地表水域规模小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地表水水质要求(水质类别)Ⅳ类Ⅰ~ⅣⅠ~ⅤⅠ~ⅣⅠ~ⅤⅠ~ⅣⅠ~Ⅴ本项目为生态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营运期废水为生活废水,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根据表1-5-1,本项目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九曲溪径至下游约2km河段。1.5.2环境空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有关规定,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划分依据见表1-5-2。表1-5-2评价工作级别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Pmax≥80%,且D10%≥5km二其他三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准限值10%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Pi=Ci×100%/Coi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本项目不自建锅炉,采暖热源采用电热膜、电热锅炉等无污染供热设施,停车场汽车尾气浓度较低。尾气估算模式及占标率详细见表1-5-3及表1-5-4。表1-5-3估算模式计算参数一览表污染源类型扩散类型NO2排放速率(g/s/m2)CO排放速率(g/s/m2)面源高度(m)面源长度(m)面源高度(m)面源农村0.000260.00482.522表1-5-4本项目主要污染物下风向最大浓度及浓度占标率污染物本项目最大地下车库尾气NO2CO下风向最大浓度mg/m30.021980.4252浓度占标率%9.154.25评价等级三级三级由表1-5-4可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三级。评价范围:以排放源为中心,周围5km×5km的矩形评价范围。1.5.3地下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分类标准,本项目属于Ⅳ类建设项目。不必开展地下水评价,只做简单说明。1.5.4声环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产生的噪声主要为给水泵房以及其他设施产生的噪声、进入停车场内的汽车交通噪声。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较小,且受影响的人口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无明显变化,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第5.2.3条规定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本项目所在功能区属于噪声功能区划的1类区,因此,本项目声环境评价判定为二级。评价范围:环境噪声评价范围为本项目边界外200m范围。1.5.5生态环境本项目建设共占用土地约0.1km2,小于2km2,且石峰山旅游区建成后属于风景名胜区,周边没有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属于重要生态敏感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相关规定,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详见表1-5-6。表1-5-6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20km2或长度50~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评价范围:工程占地及周围外延500m区域。图1-5-1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6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地处鹤立林业局东风经营所,不在“两控区”内。评价区内无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及水源地,其主要环境保护对象及目标主要为本工程所在地周围居民区,各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和敏感目标见表1-6-1。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见图1-6-1。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6-1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表1-6-1本工程环境保护对象及敏感目标情况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目标方位距离(m)保护目标信息(户/人口)备注环境空气声环境东风经营所S500222户/600人(GB3095-2012)一级(GB3096-2008)中1类标准地表水九曲溪N、下游1km(GB3838-2002)中Ⅰ类标准地下水——东风经营所地下饮用水水井(GB/T14848-93)Ⅲ类生态植被及主要植物、野生动物及其生境1.7评价时段根据本工程特点,评价时段分为近期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1.8评价重点本项目的评价重点为生态环境、声环境及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评价。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鹤立林业局及石峰山景区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位置及面积鹤立林业局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小兴安岭东南边缘,面临三江平原,林业局局址设在汤原县鹤立镇,地理坐标为E129°38′24″-130°8′31″,N47°19′13″-47°59′51″。东北与鹤岗市林业局为邻,西北与伊春南岔林业局、金山屯林业局为邻,南与汤原县鹤立镇、裕得乡、太平川乡毗邻。整个施业区南北长22km,东西宽35km。石峰山景区所在地,东风经营所距鹤立林业局40km,面积为9278hm2,距离佳木斯70km,距鹤岗60km。整个石峰山景区项目占地3720hm2。本次建设项目占地9.55hm2。图2-1-1本项目区位关系示意图2.1.2地形地貌鹤立林业局属上元古界兴东群亮子河组。主要由石英云母片岩、磁铁石英岩组成。北部为小兴安岭余脉,呈马蹄形环绕,东南部为广阔冲积平原,属于三江平原过渡地带。地势总形态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中小地型地貌较为复杂且差异明显。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大体可分为山区、丘陵漫岗与低平原三种地貌类型。该区属低山为主的山丘陵地,总的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东部与低丘平原相接。区内山脉纵横起伏,山势浑圆,阳坡短而陡,阴坡缓而长,岗脊宽平,平均坡宽平,平均坡度10-20℃,最大坡度30℃左右,平均海拔200-500m,最高海拔864.8m,大于800m的山峰有10座,均分布于林区西北场界上的分水岭上。林区内出露地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击层,自地表以下25m范围内地层层序分别为杂填土、低液限粘土、不良级配中砂、不良级配砾质粗砂等。杂填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土厚度不稳定,最厚处可达3m,低液限粘土:厚度0.50-2.5m,容许承载力为150Kpa;不良级配中砂:厚度变化为1.5-4.9m,容许承载力为180Kpa;不良级配砾质粗砂;厚度大于18m,容许承载力为400Kpa。2.1.3土壤类型全区共有3个土壤类型,6个亚类,6个土属,55个土种。暗棕壤土面积占总土地面积81.4%;草甸土和沼泽土占总土地面积14.1%;其他土壤总土地面积4.5%。沼泽土分布在河谷两岸、山间低洼地积水处。草甸土的特点是直接受地下水季节性浸润影响,在草甸植被下发育的一类土壤。草甸土是一种比较肥沃的土壤,其水分、养分均较丰富,土质疏松,一般沙粘适中,通气透水性良好,给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生态环境。此种土壤适种作物广,各种粮食作物、蔬菜均较适应。从已有资料可知,石峰山主要土壤类型为暗棕壤土,并根据成土过程和土壤特性,又可分为典型暗棕壤、草甸暗棕壤、原始型暗棕壤三个亚类。评价区土壤主要指东风林业所施业区。暗棕壤是在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和针阔混交林下发育形成的,剖面构型为O-AB-Bt-C,表层腐殖质积聚,全剖面呈中至微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60-80%,剖面中部粘粒和铁锰含量均高于其上下两层的淋溶土。2.1.4气候石峰山景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交错影响,形成冬季寒冷干旱,多风而温长,夏季高温、炎热、多雨而短促,昼夜温差较大。春秋两季多风而温长,昼夜温差较大,春秋两季风力以春季风最大,风力达7-8级。年最高温度出现在七月份,达35℃左右。极端最低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气温在一月份,为-41℃,年平均气温在2℃左右,年≥10℃积温在2100-2400℃,无霜期在110—115天,终霜期在4月20日前后,初霜期在9月15日前后,平均降水量在570-640mm,夏季雨量充沛,多集中在七、八月份。2.1.5水文该区由南北走向的鹤立山将全区分为东西两大水系。西部是汤旺河支流朱拉必拉河水系,东部是头道阿陵达河、法斯河、格金河集科河水系,东西两大水系的五条河是本区的主要河流。头道阿陵达河境内流程25km,格金河境内流程40km,法斯河境内流程26km,朱拉必拉河境内流程15km。石峰山景区内有一条天然河流,河水来源一是天然降水,二是山谷高地地下水渗溢(空山水)、泉涌汇集而成。河道蜿蜒,河底皆是冲击型鹅卵石,河水清澈见底。2.1.6森林资源林区代表性土壤是山地棕色森林土壤,土壤类型有地带性土壤,暗棕壤非地带性土壤草甸土,沼泽土。其分布规律受地类、地势和植被影响,低山丘陵排水良好的为典型暗棕土壤,中腹以上薄层典型暗棕土壤,山顶、山脊多为山地原始暗棕壤或侵蚀暗棕壤,河流两岸低洼积水地带分布着沼泽或沼泽化草甸土。在河岸台地、山间低地和沟谷边缘地带,分布着草甸土。该区共有三个土类,六个亚类、六个土层土壤类型。林区植被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并含有亚热带系植物成份,随着海拔的递增,植物群落分布明显,分为:乔木森林带、灌木带、低矮灌从草本植物混交群落,沟塘低洼沼泽地有草本,藤本、灌丛等湿生植物群带,个别的高山阴坡有藓类地衣植物地块。鹤立林业局现有经营面积71316hm2,其中陆地面积71193hm2,占总面积的99.83%内陆水域面积123hm2,占总面积的0.17%。在陆地面积中林地面积60109hm2,占陆地面积的84.28%,荒地面积116hm2,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占陆地面积的0.16%,农地面积是1040hm2,占陆地面积的1.46%,难利用地面积是6407hm2,占陆地面积的9.00%,其它土地面积是3655hm2占陆地面积的5.12%,森林覆被率是81.5%。在林地面积中,森林面积58092hm2,占林地面积的96.78%,疏林地面积604hm2,占林地面积的10.1%,亚乔林面积6hm2,占林地面积的4.01%,无立木林地面积是1272hm2,占林地面积的2.12%,苗圃地面积47hm2,占林地面积的0.08%。在森林面积中,针叶纯林面积18933hm2,占森林面积的32.62%,阔叶纯林面积是7759hm2,占森林面积的13.37%,针叶混交林面积2587hm2,占森林面积的4.46%,阔叶混交林面积是20201hm2,占森林面积的34.81%,珍贵混交林面积610hm2占森林总面积的1.05%,针阔混交林面积是7946hm2,占森林面积的13.69%。在无立木林地中,未成林造林地面积是450hm2,占无立木林地面积的36.48%,宜林沼泽地面积是794hm2,占无立木林地面积的57.56%。2.1.7动物资源鹤立林业局施业区有灰鹤、鸳鸯、雉鸡、飞龙、马鹿、野猪、熊、獐子、狍子等飞禽野兽。植物有刺老芽、刺五加、蕨菜、黄瓜香、五味子等山野菜及蓝靛果、都柿、山葡萄、蘑菇、木耳等山果、山产品。植被有针阔混交次生林、阔叶混交次生林和人工林落叶松、桦树、红松、云杉、柞树、樟子松等。2.2社会经济概况2.2.1社会环境2015年完成产业产值46434万元,其中林产工业产值2790万元,多种经营产值36994万元,营林及其它产值6650万元。造林6000亩,森林抚育80000亩,种植面积14000亩。利润-275.2万元。到2015年末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0774万元,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净值8934。2.2.2人口鹤立林业局总人口20410人,总户数6232户,全局职工在册人数3751人。离退休人员2369人,在校学生425人。鹤立林业局共有基层单位26个,山上林场所8个,山下4个,公共事业管理处、社区。2.2.3社会经济状况东风所始建于1956年,东与红旗所、南与群策山所格金河所接壤,西与东风林场北与鹤岗三道林场相邻。全所施业区总面积9294公顷,住户222户,人口581人,职工212人。施业区内主要林木有红松、云冷杉、落叶松、柞桦等,经济植物有红松籽、五味子、刺嫩芽、刺五加、蘑菇、山野菜等,动物有黑熊、野猪、狍子、野鸡、林蛙等,生产方式主要以营林、发展林下多种经营为主。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项目概况3.1项目概况3.1.1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建设性质、建设地点(1)项目名称: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鹤立林业局东风经营所。(4)本次项目占地面积9.55hm2。(5)项目建设期:2017年4月到2017年10月。(6)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2963.42万元。3.1.2项目组成本项目为新建工程,旅游区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旅游区内各景区景点建设、接待中心、停车场等,以及景区所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组成详细情况见表3-1-1。表3-1-1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具体建设内容主体工程景区大门1座游客服务中心2000m2800m2三层楼,一层负责游客接待,二层主要是餐饮设施及住宿接待,三层是景区人员办公区集散广场5000m25000m2东风经营所场部改造//在原有场部基础上进行房屋整修,绿化空中走廊400m2400m2钢结构,部分为钢化玻璃桥面,在石海两侧山体进行支点开挖,按建筑规范建造登山栈道2200m4400m22m宽自然石板路,长2.2km景亭3座48m216m2木质景亭抗联遗址纪念馆500m2500m2一层平房,只要功能为展厅和科普性展示野餐野营点3处30m2利用林区原有空地抗联战壕1项原有战壕遗址上进行保护性修复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森林科普//设立森林科普及木质座椅景区主路5000m30000m2宽6m景区小路2200m5500m2宽2.5m绿化工程43322m243322m2施工临时占地和便道的绿化公用工程给排水管线5350m25350m2给水管线、排水管线的铺设防渗化污池400m3100m2/消防水池150m350m2/供电通信//依托东风所供水依托东风所现有水井排水景区内排水采用分流制,雨水依地势排入附近水体。生活污水排入防渗化污池,定期清掏外运,不外排。供热工程采用电热膜、电热锅炉等无污染供热设施。观光车设置景区内10辆观光电瓶车(近期)和80辆山地自行车。交通(1)干道:防火通道改建成景观道作为景区的主干道。由东风经营所场部至接待中心的道路可作为大门入口迎宾道路。(2)游步道:在各景点内设计游步道,其材质可是就近取材的林木,也可是鹅卵石,或是林间小路等。游步道两侧尽可能做到有景可观,使游人有“步移景异”之感,防止单调平淡。(3)本景区现有鹤立林业局局址至东风经营所场部的公路,长度为40km,其中28km路况质量良好,但有12km公路为土路,十分影响游客驾车感受,将其修建为水泥路面。环保工程防渗化污池建设400m2防渗化污池。生活污水定期清掏外运,不外排果皮箱在服务中心内、游客容易集中野餐的地方、游览线路旁设置果皮箱,共100个。石峰山旅游建设项目是根据景区的现状情况,将景区分为“三大功能分区,七大景区”,三大功能分区即“休闲游憩体验区”、“接待服务中心区”、“山珍产品养殖区”,七大景区即“顶峰揽月”景区、“石海听涛””景区、“双神探幽”景区、“霜草寒林”景区、“太阳山谷”景区、“红色记忆”景区、“九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曲溪径”景区。详见总平面布置图3-1-1、功能分区图3-1-2。本次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图3-1-1总平面布置图图3-1-2景区功能分区图3.1.3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工程包括道路交通、停车场、给排水、供电、通讯、供热等项工程内容,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旅游区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3.1.3.1道路交通工程景区内道路系统要满足观光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以及景区内职工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全园道路设计应依地形顺势铺路,尽可能不破坏植被。干道:防火通道改建成景观道作为景区的主干道。由东风经营所场部至接待中心的道路可作为大门入口迎宾道路。游步道:在各景点内设计游步道,其材质可是就近取材的林木,也可是鹅卵石,或是林间小路等。道路的设计或曲径通幽,或豁然开朗,创造景观层次丰富的曲折回转的景区小径。同时,在野兔、青蛙等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加强迁移通道建设,提供物种交流的通道。游步道两侧尽可能做到有景可观,使游人有“步移景异”之感,防止单调平淡。(1)交通工具目前本区没有接待游客的车辆,为了发展该区的旅游业,本项目对未来旅游接待车辆作如下配置:电瓶车10台山地自行车80台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考虑到本区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保持本区生态环境的质量,保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车辆的购置均应选择环保型。(2)道路交通现状本景区现有鹤立林业局局址至东风经营所场部的公路,长度为40km。(3)内部交通根据现状建设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地形及景观功能分区要求综合交通网络,按园区内部路、外部路、规划路三级考虑,分步完善,将各景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道路交通规划图见图3-1-3。图3-1-3道路交通规划图3.1.3.2停车场在接待中心,东风经营所场部设置内部车辆停车场,接待中心停车场也作为景区换乘点为游客提供换乘服务。停车场面积7000m2。3.1.3.3给排水工程1、给水工程(一)用水量本工程用水量预测应根据游客数量、管理及服务人员数量和综合用水定额计算确定。用水量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以及《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中的有关规定,按照景区内管理及服务人员、住宿游客、散客数量等分别统计。游客数量预测,按照本次规划设计中预测的游客数量分为远期:表3-1-2人数统计结果一览表建设期增长率(%)预测期末人数(万人/年)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近期2015-201784.2中期2018-20223015.59远期2023-20251523.71住宿游客用水定额为150L/人·d。管理、服务人员用水定额为80L/人·d。散客用水定额为50L/人·d。按留宿率10%计算。旅游景区的人口存在流动性大的问题,景区消防用水量不应根据人口进行计算,本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按照设定,夏季游客量占全年接待游客量的90%,冬季游客量占全年接待游客量的10%。远期用水量见表3-1-3。表3-1-3远期用水量一览表季节(按175天计)夏季m3/d冬季m3/d散客用水量(50L/人·d)54.876.10住宿游客用水量(150L/人·d)18.292.03服务人员用水量(80L/人·d)7.200.8绿化、水景、娱乐设施、道路浇撒等用水量137.620.00小计217.988.93管网漏失水量(10%)21.800.89总计239.789.82接待中心的体积为2726.23m3,耐火等级为二级。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规定,可不设室内消防给水,需要室外消防给水,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确定室外消防用水量按15L/s设计,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考虑,消防用水量为108t。在计算最高日用水量时,应考虑消防水池补水量为108m3/d。(二)给水水质给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相关要求。(三)给水水压给水水压根据大石峰山旅游的建筑物层数及高度确定,满足最不利点给水水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压的要求。火灾时,采用常压消防给水系统,管道压力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10m水柱(从地面算起)。(四)给水工程设计(1)给水水源给水水源采用现有的水井,水质优良,富含各种矿物质,没有污染,适宜饮用。现有水井井径为219mm,井深80m,深井泵型号QJDY16/6-0.75,出水量为240m3/d,可以满足本次设计供水水源的需要。(2)给水设施本项目给水依托东风所水井,满足用水需求。地下水由深井泵抽出进入高效自动一体化净水设备(除铁锰),水质处理达标后进入玻璃钢水箱内,再由生活给水泵加压,送至室外给水管网,供各区使用。新建5m3玻璃钢水箱一个,变频调速供水设备一套。消防补水用水150m3,平时不准动用。铺设1km干线给水管道,2km给水支线管道。2、排水工程(一)排水量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污水量根据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乘以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确定。随着石峰山景区的开发,在旅游旺季,按最高接待游客2634人/d计,其中住宿游客按总游客的10%计,用水量每人按150L计。其余为散客,用水量每人按50L计,则最大用水量为158.04m3/d综合生活污水排水系数为0.8。石峰山风景区的最大污水排放量经计算为:126.43m3/d。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二)排水制度排水采用分流制。雨水按原有地形自然排放,石峰山景区雨水采用道路边沟就近排放。生活污水采用排水暗管,经由景区污水管道收集后进入400m3防渗化污池处理后,定期由排污车清掏外运。防渗化污池建设在游客接待中心处。3.1.3.4供电工程依据石峰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确定的各景区、景点的位置,该区电源由东风经营所引入10KV线路至接待服务中心。在接待服务中心设置10/0.4KV变压器,容量达150KVA负责景区供电。电力线路均采用地下电力电缆直埋方式敷设,埋深在0.8m以下,所有线路过道路处均穿镀锌钢管保护。景区内主要景点道路设置LED照明,主要建筑物安装艺术照明及各种投光设施。3.1.3.5电信工程石峰山景区内的电信取自就近的东风经营所电信分局,由光纤或通信电缆300对引入接待服务中心,设自动程控交换机100门,各旅游区、主要景点均接入程控电话,近期也可采用PMP1000型一点多址微波通信系统。进入景区区域内的所有通讯、电视、广播线路,均采用直埋方式敷设,埋深在-0.7m以下,过路段可采用钢管保护。3.1.3.6供热工程石峰山景区的供热工程采用电热膜、电热锅炉等无污染供热设施。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1.4施工工艺与施工方式3.1.4.1施工总体布置工程施工分土建工程(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集散广场建设、场部改造、抗联遗址纪念馆、空中走廊建设)、道路建设共2部分,各施工区域由临时便道相衔接贯通。工程管理、生活区域统一设置在东风所。3.1.4.2施工交通组织修建临时道路,供工程车辆、人员通行,临时道路与后方通村路相接,与现有通村路相通。3.1.4.3主要施工方法(1)土建工程本项目主体工程为土建工程,主要建设工艺为基础开挖、主体修建、内外装饰、设备安装等。项目施工期的工艺流程及产污情况见框图3-1-4。基础设施建设和主体工程同步进行。营运期工程验收设备安装装饰工程主体工程基础工程生活废水、垃圾噪声、扬尘、弃土建渣、废气图3-1-4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2)道路工程①道路基层采用机械铺填,推土机或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填筑、整平、碾压按要求分层进行。②道路混凝土结构层采用搅拌站搅拌、翻斗车运输、人工摊铺、机械振捣、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人工整平。③道路艺术地坪、混凝土仿木护栏采用人工施工方法。路基处理测量放线路面工程路基开挖图3-1-5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3.1.4.4施工营地和施工便道工程区域前方东风所内建有房屋建筑,本工程施工期间可利用该建筑物作为施工营地。石峰山景区内原有山间小路经拓宽后可以用于施工便道,待施工完毕后给予绿化修复。3.1.4.5土石方平衡由于本项目建设大部分在撂荒农田和草地上进行,不需要开挖山体等,避免了大填大挖。本工程土石方情况详见表3-1-4,本工程总挖方量2862m3,本区域地势起伏不平,开挖的土石方量均能够被本区域平整土地所利用,不存在弃土石方量,土方挖填达到内部平衡。表3-1-4本工程土石方情况一览表单位:m3项目挖方填方弃方观景平台和空中走廊和给排水管线3862386203.1.4.6施工工期安排根据本工程的建设规模和施工工艺,结合区域气候特点,确定本工程施工工期为6个月,工程建设期间如遇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工期相应顺延。工程施工为土建工程(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集散广场建设、场部改造、抗联遗址纪念馆、空中走廊建设)、道路建设共2部分,为保证工程施工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安排科学合理,在保证整体工期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机械设备和人员投入,采用同期异步施工的组织方式。3.2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3.2.1管理机构石峰山景区的管理机构挂设在鹤立林业局旅游局,实行旅游局长负责制。3.2.2人员编制全园可配备90名管理人员,其中,5名管理人员、25名游客中心接待人员、15名景区维护修理人员、45名服务人员。冬季服务人员对应减少,只安排10名工作人员。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工程分析4.1工艺流程及产污分析本项目主要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项目工艺流程和产污位置分析如下图4-1-1所示。图4-1-1项目运营期及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分析图4.2污染源强分析根据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分析可知,该工程的主要污染将是施工过程中土地开挖、平整对局地生态的扰动,及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扬尘、噪声与建筑垃圾等。4.2.1施工期4.2.1.1废气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粉尘、车辆尾气、运输扬尘等,其中施工粉尘与运输扬尘与泥土含水量、气候干燥程度、风速直接相关,通过严格管理和洒水可有效抑制,车辆尾气与车辆工况有关。一般大型工程车辆污染物排放量CO5.25g/辆·km、THC2.08g/辆·km、NO210.44g/辆·km。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2.1.2废水a)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源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为餐饮和粪便污水,其排放量较小但污染物浓度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其它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小,若施工平均人数按施工高峰时,施工人员约为80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按80L计,污水排放系数取0.8,则总的产生量约为5.12t/d。施工驻地生活污水水污染物成分及其浓度详见表4-2-1。表4-2-1施工期废水排放源强排放情况时期排水量(t/d)COD(mg/l)BOD5(mg/l)SS(mg/l)氨氮(mg/l)施工期5.1235022022035b)建筑材料堆放、渣土堆放被雨水冲刷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周围水体的污染。c)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油污及维修产生的含油污水。本项目施工机械使用少,含油污水产生量很少。4.2.1.3噪声污染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主要噪声源为:(1)机动车辆行驶(流动声源);(2)砂石料加工(固定声源);(3)混凝土拌和(固定声源);(4)开挖爆破(固定声源)。根据环境现状调查可知,施工区周围距东风经营所场部及村落约1km,因此施工区噪声影响的对象主要是施工人员。对于砂石料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等施工人员,必须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建设项目施工期主要噪声源是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及大型施工设备。此外,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以重型卡车、拖拉机为主的运输车辆所产生的交通噪声,也是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施工期间主要噪声源之一。模拟其它施工场地噪声源强,常见的场地施工设备、载重汽车噪声源源强见表4-2-2。表4-2-2常见施工设备噪声源源强序号施工机械名称距声源距离(m)声级(dB(A))1推土机5862挖掘机5843混凝土搅拌机178~894打桩机1093~1125振捣机1937吊车1572~738升降机1789重型卡车、拖拉机7.580~854.2.1.4固体废物1、固体废物来源:(1)树木枝干、叶及草:来自建设项目近期施工场地植被的清理,主要为灌草及微量的树木枝干、叶。(2)建筑弃土:来自初期部分场地平整。(3)建筑废弃物:来自各建筑施工、装修过程的废弃物,主要为水泥、沙石、木料等。(4)生活垃圾:来自施工生活区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和厨房厨馀物。2、固体废物产生量: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开挖渣土、建筑拆除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包括砂石、石块、碎砖瓦、废木料、废金属、废钢筋等杂物。有利用价值的废钢筋、废金属等可以回收利用,施工开挖产生的渣土运至弃渣场,不得随意丢弃。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及装修垃圾,按每100m2建筑面积2t计,则将产生建筑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垃圾约50t。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活动可能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工地生活垃圾平均按0.5kg/人·d计算,施工人员按80人计,施工期为180天,则共产生生活垃圾7.2t。因此,项目施工期,将产生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累计57.2t。4.2.1.5生态环境项目施工期占用土地和土石方开挖将对项目区域内的植被造成破坏。施工期占地对项目区域内植被的破坏是局部的、可逆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可以通过种植植被进行补偿。本项目建设区域工程永久占地面积为95500m2,施工临时占地面积为5900m2,确定工程总施工区域面积为101400m2。都属于林业用地,部分为以开荒地形式存在的林业用地。建设期游客服务中心等土建工程、道路、管线工程的施工建设,使岩石和土壤有部分裸露,易产生一定水土流失现象。施工过程会导致区域内的生物量有所下降,但不会导致区域物种数量减少,项目中道路及建筑物以及管线工程占地对生态的破坏是不可逆的,永久的。4.2.2营运期4.2.2.1废气大气污染源主要为石峰山景区内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和游客接待中心产生的餐饮油烟。(1)汽车尾气项目建成后来往汽车较多,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成分为CO、NOX和碳氢化合物。CO是汽油燃烧的产物;NOx是汽油爆裂时,进入空气中氮与氧化合而成的产物;碳氢化合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中污染物排放的多少与汽车行驶状况有很大的关系。汽车尾气中碳氢化合物浓度在空档时最高,CO浓度在空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档和低速行驶时最高,NOx浓度则在高速行驶时最高。加强汽车尾气管理,禁止使用含铅汽油,各类车辆要求安装排气净化装置。区域内除了主干道有汽车行驶,其他道路基本上只有电瓶车运行,且评价区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较好,由于路旁两侧绿化很好,植物的净化作用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对敏感点的影响,因此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是来自于景区入口区的停车场的汽车尾气。汽车废气包括排放尾气,曲轴箱漏气及油箱和化油箱等燃料系统的泄漏等。汽车废气中主要污染因子为CO、HC、NOx、醛类、SO2等。汽车废气的排放量与车型、车况和车辆数等有关,一般进出风景区的车基本为小型车,参照《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有代表性的汽车排出物的测定结果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系数见表4-2-3。表4-2-3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L汽油)污染物种类COHCNO2SO2污染物产生量16933.321.10.293根据有关资料与调查,一般出入汽车停车场的行驶速度约5km/h,平均耗油量约0.20L/km,汽车出入停车场与在停车场内的运行时间约90s,由此计算可知每辆汽车进出停车场一次耗油量为0.0250L。每辆汽车进出停车场的废气污染物CO,HC,NO2与SO2的量分别为4.225g、0.8325g、0.5275g与0.0074g。(2)餐饮油烟由于本项目的供热锅炉和厨房采用的动力热源为电和罐装石油液化气,所以锅炉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石油液化气经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影响。但在不完全燃烧会产生部分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应当引起注意。项目餐饮将设立2个灶台,经调查计算,食用油消耗系数为25g/人次,按日均接待量200人次算,油品挥发率1.4%计算,则食堂油烟产生量为0.07kg/d。厨房工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高峰取4h/d,每个灶头的排油烟机的排风量取2000m3/h,计算出配套厨房油烟排放浓度平均为:4.38mg/m3。4.2.2.2废水随着石峰山景区的开发,在旅游旺季,按最高接待游客2634人/天计最大用水量为158.04m3/d,污水排放量为用水量的80%,COD日平均浓度为300mg/L,则产生的COD负荷为37.93kg/d,在旅游淡季,亦即枯水季节,按旺季日接待能力的1/4估算,则COD负荷为的日排入量为9.48kg/d。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居住区、游客接待中心、办公区等,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有机物和氨氮。本建设项目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污水量根据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乘以城市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确定。综合生活污水排水系数为0.8。石峰山风景区的最大污水排放量经计算为:126.43m3/d。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按原有地形自然排放,石峰山风景区雨水采用道路边沟就近排放。景区内的生活污水排放到防渗化污池,定期清掏由排污车外运,景区内生活污水零排放。一、水量平衡分析(1)景区主要用水来源景区用水主要包括五大类:一为区内游客、服务人员及常住人口生活用水;二为区内冲厕、道路浇洒等用水;三为区内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浇洒水;四为区内景观娱乐用水。(2)景区主要用水量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工程用水量预测应根据游客数量、管理及服务人员数量和综合用水定额计算确定。①游客用水量用水量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以及《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中的有关规定,按照景区内管理及服务人员、住宿游客、散客数量等分别统计。游客数量预测,按照本次规划设计中预测的游客数量分为远期:人数统计见表4-2-4。表4-2-4人数统计结果一览表建设期增长率(%)预测期末人数(万人/年)近期2015-201784.2住宿游客用水定额为150L/人·d。管理、服务人员用水定额为80L/人·d。散客用水定额为50L/人·d。按留宿率10%计算。旅游景区的人口存在流动性大的问题,景区消防用水量不应根据人口进行计算,本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按照设定,夏季游客量占全年接待游客量的90%,冬季游客量占全年接待游客量的10%。近期用水量见表4-2-5。表4-2-5近期用水量一览表季节(按175天计)夏季m3/d冬季m3/d散客用水量(50L/人·d)9.721.08住宿游客用水量(150L/人·d)3.240.36服务人员用水量(80L/人·d)7.200.8绿化、道路浇撒等用水量137.620.00总计157.782.24按国家规范采用同一时间发生火灾1次,景区内存在公共建筑,建筑高度≤24m,室内消火栓灭火用水量40L/s,灭火时间均按3h计算,喷淋系统灭火用水量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0L/s,灭火时间按1h计算:据此确定,消防用水量540m3,消防水池分两池设置。在计算最高日用水量时,应考虑消防水池补水量为600m3/d。②景区内道路浇洒用水近期道路广场用地面积将达至0.88hm2,道路浇洒用水定额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4.5L/m2.d计算,约39.6m3/d,设定5-10月份洒水,平均每月8次,日用水量为9.05m3/d。③景区内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浇洒水近期,绿化面积45000m2。根据黑龙江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DB23/T727-2003),本次评价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用水指标以25L/次m2,夏季浇灌按20次计,日用水量为128.57m3/d。评价区常住人口和服务人员生活用水量日平均为7.2m3/d、住宿游客生活用水量夏季日平均为3.24m3/d,冬季日平均为0.36m3/d,散客用水量夏季日平均为9.72m3/d,冬季日平均为1.08m3/d。区域旅游旺季在夏季,设定5月-10月为夏季旅游旺季,11月-次年4月为旅游淡季。因此近期水平衡分析从景区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分别进行平衡分析。(1)景区旅游旺季废水产生量分析近期规划夏季按175天计算,景区夏季生活日用水量为20.16m3,生活污水排放量按80%计,则夏季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6.12m3/d;(2)景区旅游淡季废水产生量分析冬季游客量占全年接待游客量的10%,按175天计算,冬季生活日用水量为2.24m3,生活污水排放量按80%计,则景区冬季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78m3/d;由水量分析可知,项目每天排放的污水量很小,主要是工作人员和游客的生活污水,景区近期生活污水总产生量为3132.5m3/a,夏季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821m3/a,冬季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11.5m3/a。生活污水排放浓度和排放量见表4-2-6。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4-2-6污水产生情况一览表地点废水量(t/a)污染物CODBOD5SSNH3-N游客服务中心3132.5排放浓度(mg/L)30025025030排放量(t/a)0.93980.78310.78310.09404.2.2.3噪声污染景区营运期主要噪声源是运营期游客产生的各种社会生活噪声,以及供水泵房产生的机械噪声,噪声源强在75-85dB(A)之间。项目在设计时对以上设备进行了以下隔声、减振措施:①通风设备采用低噪声型,且其吊装设备采用减振吊架、落地式安装设备采用弹簧减振器或橡胶减振垫,进出口设软接头,风机进出口风管处安装设消声设备,四周设置隔声墙。②水泵加装减振器,进水管道设可曲挠管道橡胶伸缩接头以减小水锤冲击和水泵振动产生噪声,连接水泵进出口的水管、进出机房隔墙处与运转设备连接的管道均采用减振吊架。以上隔声、减振措施可使上述设备的噪声源强下降10-15dB(A),而且所有设备均置于室内,因此设备噪声在采取上述措施治理后,噪声值仅为50-60dB(A),完全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4.2.2.4固体废物景区运营期主要是来自游客产生的食物垃圾、食品袋、纸屑等和景区餐饮服务产生的厨余垃圾和景区电瓶车产生的废旧电池。如果不及时清运处理处置,将对景区的景观、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大面积的污染或破坏影响。①生活垃圾产垃圾量既同游客数量、消费水平有关,也与燃料结构十分密切。据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有关研究资料,黄山风景区的游客人均垃圾日产量为0.9kg。鉴于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鹤立游客消费水平低于黄山,故采取修正系数0.60,确定游客人均日产垃圾量为0.54kg。另外,燃料结构改变对垃圾产出量会产生很大影响,目前景区内部还是以烧薪柴为主,在燃料结构由烧液化气或用电逐步替代薪柴的情况下,垃圾产量的订正系数为0.7,则届时游客人均垃圾日产量为0.378kg。可以预见,在景区开发后,初步按游客在该景区滞留一天估算,其垃圾日产量最高峰能达到1t/d。食堂泔水约0.05t/d,其余部分产生量按0.02t/d,则共产生垃圾0.07t/d,年产生量为25.55t。因此,应合理设置垃圾收运系统,避免垃圾对环境卫生产生危害。②厨馀物:来自游客接待中心产生的食堂、厨房剩余物。③废蓄电池:景区需要电瓶车,均使用含有重金属铅或锌的蓄电池,使用周期约为2年,随后将废弃。废蓄电池属于国家特殊管理的危险废物。(2)处理措施及排污去向①生活垃圾:设废弃物投放箱和垃圾堆放点,统一收集后送垃圾处理场处理。②厨馀物:来自游客接待中心以及农家乐产生的食堂、厨房剩余物,通过密闭罐车运往餐饮垃圾回收站资源化回收利用。③废蓄电池:拟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处置。4.2.2.5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施工期和营运期使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地表土壤现状以及森林数量的改变,水土流失情况及因此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景区运营期的游人活动和是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下:①对植物的破坏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石峰山景区开发后,由于游览路线变化,游客增多和随意爬山越岭,穿越山林,有部分地段的植被将因长期受到人为践踏破坏而产生严重后果。②对动物的干扰项目建设完工后,随着自然植被的恢复,施工时的人为干扰消失,一部分外迁动物又会回归到原地,特别是一些小型动物会较快的在景区重新出现。由于游客数量增加,项目建设对某些动物仍将有一定干扰作用。4.3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本项目为新建工程,旅游区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旅游区内各景区景点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登山栈道等,以及景区所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按照旅游区功能分区情况,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如下。一、接待中心服务区影响因素分析该区内主要建设内容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集散广场、月牙湖及其周边休闲设施、东风经营所场部改造。因此,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其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由于该区域现有土地利用方式以林地为主,因此,存在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水土流失问题;(2)本区域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等建筑,存在着建筑施工噪声、废水、扬尘、装修漆料气味以及建筑垃圾等污染因素;(3)游人及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噪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4)生态停车场,7000m2的停车场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二、休闲游憩体验区影响因素分析该区内主要建设七大景区“顶峰揽月”景区、“石海听涛”景区、“双神探幽”景区、“霜草寒林”景区、“太阳山谷”景区、“红色记忆”景区、“九曲溪径”景区,主要建设内容为空中走廊、登山栈道、景亭、抗联遗址纪念馆、野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餐野营点、抗联战壕、观景平台、景区主路等设施。因此,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其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由于该区域现有土地利用方式以林地为主,因此,存在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水土流失问题;(2)本区域建设观景平台、空中廊道、抗联遗址纪念馆等建筑,存在着建筑施工噪声、废水、扬尘、装修漆料气味以及建筑垃圾等污染因素;(3)观景平台与自然景观协调问题;(4)游人活动产生的生活噪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5)水上乐园建设对溪流及水生动植物的影响问题;三、供排水管线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是管线施工时对生态的干扰、可能的水土流失以及运营时泵房的噪声影响。四、供热工程影响因素分析本工程采用用电热膜、电热锅炉等无污染供热设施,对环境没有明显影响。4.3.1区域环境制约因素鹤立石峰山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区域环境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区域环境对本工程建设的制约程度见表4-3-1。表4-3-1区域环境对本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环境要素对工程的制约因素自然环境景观环境-3生态环境-2土地资源-2地表水水文-2地表水水质-2环境空气质量-2声环境质量-2社供水-1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会环境供电-1公共设施+2居住环境+1旅游业+3农业+1社会经济+2注:表中数字表示制约程度,“1”为轻度,“2”为中度,“3”为重度。+有益影响。-不良影响4.3.2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两部分,按其不同的建设阶段,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在不同建设阶段,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类型和程度分析见表4-3-2。由表4-3-2可知,石峰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综合性的。这些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既有可逆影响,也有不可逆影响;既有短期影响,也有长期影响;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既有局部影响,也有区域影响。表4-3-2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影响类型影响阶段影响类型影响程度有利不利可逆不可逆短期长期直接间接局部区域不确定不显著显著小中大施工期环境影响影响景观环境√√√√√√影响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地表径流√√√√√√√营运期环境影响影响景观环境√√√√√√√√√影响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地表径流√√√√√√旅游业√√√√√√√√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3.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为了适应鹤立旅游业的发展,拟建项目的建设对自然环境影响体现在在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等各个阶段。其综合影响分析见表4-3-3。表4-3-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分析环境要素影响分析影响程度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土地资源景观环境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地表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土地利用价值旅游业农业就业公共设施居住环境施工期有利影响+1+1不利影响-1-3-2-2-2-1-1-1-1-1-1综合影响-1-3-2-2-2-1-1+1-1-1+1-1-1营运期有利影响+1+2+3+1+1+1+1不利影响-1-3-2-2-2-1-1-1综合影响-1-2-2-2-2-1-1+2+3+1+1+1+1注:“+”表示有利影响,“-”表示不利影响,数字表示影响程度,“1”为轻度,“2”为中度,“3”为重度。4.3.4评价因子筛选根据工程建设性质及上述环境影响识别,建设项目的主要评价因子筛选如下:表4-3-4拟建项目评价因子一览表项目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空气环境PM10、SO2、NO2NO2、CO、H2S、NH3水环境地表水氨氮、BOD5、CODcr、高锰酸盐指数氨氮、CODcr、地下水总硬度、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挥发酚、铜、氨氮水文水质声环境Leq(A)Leq(A)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动植物物种、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动植物物种、景观、水土流失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社会环境人口、经济现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1.1植物资源鹤立林区植被以天然次生林、人工林、草原和开荒农田植被为主。其中最大的是森林植被。森林植被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小兴安岭——张广财岭植物分区,原始森林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现有森林主要为次生演替阶段中的珍贵硬阔混交林、硬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杨桦林五大类。阔叶树种主要以山杨、白桦、榆树、紫椴、水曲柳、黄菠萝、胡桃秋、柞树和色树为主。针叶树种主要有红松、樟子松、落叶松。石峰山森林茂密,植物种类丰富,以落叶松为优势的针叶或针阔叶混交林为主。主要林分类型有云冷杉针叶林、红云冷针叶混交林、红云冷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胡桃楸、枫(桦)榆色硬阔林、杨桦椴软阔林和柞树林等。主要乔木树种有落叶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冷杉、落叶松、桦树、五角槭、紫椴、白桦、水曲柳、山槐、毛赤杨、裂叶榆等;主要林下灌木树种有毛榛子、黄花忍冬、光萼叟疏、山梅花、三棵针、暖木条、花楸、珍珠梅、刺五加、兰靛果、柳叶绣线菊、杜香、刺枚果、胡榛子、青楷子、稠李等;主要草甸植物有羊胡子草、四花苔草、猴腿蹄盖蕨、黑鳞蕨等。食用野生植山野菜有唐松菜、薇菜、黄花菜、猴腿菜、小叶芹、刺嫩芽、酸浆、猫爪子、蒲公英等;山野果有山里红、山丁子、托盘、葡萄、核桃、稠李、李子、软枣子、狗枣子、可梨、玖瑰、榛子;真菌类有黑木耳、元蘑、榛蘑、榆蘑、花脸蘑、黄蘑、松茸等;工业用野生植物中酒料类有山葡萄、山梨、山丁子、山托盘、山里红、刺玫果、狗枣子等;密源类有此椴、糠椴、柳树等;中草药材根类有人参、党参等;果实、种子类有五味子、山楂等;花类有洋金花、鸡冠花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等;全草类有地丁、细辛等;皮类有黄柏、白藓皮等;动物类有鹿茸、鹿角等。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以及华北、西南的高山针叶林的主要森林组成树种,是东北地区主要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落叶松的天然分布很广,它是一个寒温带及温带的树种,在针叶树种中是最耐寒的,垂直分布达到森林分布的最上限。落叶松在我国北方地区天然分布和人工栽培的主要有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入朝鲜落叶松。落叶松是落叶乔木。叶线形,柔软,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球果当年成熟,直立,种鳞不脱落;种子上端有翅。鱼鳞云杉(学名:Piceajezoensisvar.microsperma)为松科云杉属的变种。分布于俄罗斯、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小兴安岭及松花江流域、东北大等地,生长于海拔300m至800m的地区,多生于针叶树阔叶树混交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鱼鳞云杉的寿命长,树干高大圆满通直,高达40m,胸径粗达1m左右。大枝平展,先端稍下垂,下部枝斜上,呈圆锥形树冠,或老时为圆柱形,树皮暗褐色,老时呈灰褐色,鳞状剥裂。球果呈圆柱形或长圆形,长4—6cm,种子卵形,长2.4—3.0mm,黑色,翅椭圆形,长约9mm,宽3mm,果期9—10月。阴性树种,浅根性,喜生于土层深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棕色森林土壤上,生长发育良好,不耐干旱、瘠薄、盐碱。干燥的瘠薄山地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能耐低温严寒。鱼鳞云杉材质优良,木材轻软,易加工,用途广,是良好的造纸、细木工、制造器具、航空、造纸、建筑用材,是东北林区的重要用材树种。由于其树势挺拔,树姿优美,冠形美观,又是城镇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红皮云杉,常绿乔木,高达35m,胸径可达80cm,树冠尖塔型。大枝斜伸或平展,小枝有明显的木针状叶枕;一年生小枝淡红褐或淡黄褐,无毛或几无毛,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有较密短柔毛;芽长圆锥形,小枝基部宿存芽鳞之先端常反曲。叶长1.2~2.2cm,锥形,先端尖,多辐射伸展,横切面菱形,四面有气孔线。枝轮生;叶散生。球果卵状椭圆形或圆柱状矩圆形,长5~8cm,熟后绿黄的褐或褐色;种鳞薄木质,三角状倒卵形,先端圆,露出部分有光泽,常平滑,无明显纵纹;苞鳞极小;花期5月下旬,9月下旬球果成熟,10月下旬种鳞开裂,种子飞散,种子上端有膜质长翅。红皮云杉为稍阴性树种,耐全光、耐湿、耐寒,稍呈浅根性,侧根发达。带岭云除枝有密毛,果鳞先端狭钝尖,可与红皮云杉区别外,余者均与红皮云杉相同,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带岭)有分布。红皮云杉冬夏常绿,树姿优美,繁殖容易,已大面积用于行道树与庭园绿化,亦可用于街头绿地,林荫路的装饰点缀树种。红皮云杉为东北主要园林绿化树种之一。其最适生长环境为空气中湿度大,排水良好,土层肥厚的地方。冷杉是松科的1属,有50余种。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枝条轮生。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中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冷杉属植物发生于晚白垩世,至第三纪中新世及第四纪种类增多,分布区扩大,经冰期与间冰期保留下来,繁衍至今。冷杉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土壤以山地棕壤、暗棕壤为主。常在高纬度地区至低纬度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的阴坡、半阴坡及谷地形成纯林,或与性喜冷湿的云杉、落叶松、铁杉和某些松树及阔叶树组成针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国是冷杉属植物最多的国家,约22种3变种,分布于兴安岭、长白山、燕山、五台山、秦岭、大巴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天山、台湾中部山地、浙江南部百山祖、湘桂交界的越城岭、湘赣交接的万泽山及贵州东北部的梵净山;垂直分布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升高,绝大多数冷杉较松科其他属植物分布为高。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冷杉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土壤以山地棕壤、暗棕壤为主。常在高纬度地区至低纬度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的阴坡、半阴坡及谷地形成纯林,或与性喜冷湿的云杉、落叶松、铁杉和某些松树及阔叶树组成针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桦木属植物的通称。是桦木科的一个属,与壳斗科的山毛榉及栎树有很亲密的关系。主要生长在北半球温带气候。全世界约有10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少数种类分布至寒带。桦树通常是灌木或中小型乔木,桦树的单叶的边缘呈锯齿状,或浅裂状。它的果实是小的翅果,虽然一些品种果实上的翅不明显。桦树与桤木(赤杨,同一科的另一个属)的区别在于,与桤木的木质化的类似球果的雌性柔荑花序不同,桦树的雌性柔荑花序成熟后不会木质化并碎裂,以释放种子。桦树喜光,不耐庇荫。较喜湿润,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较肥沃的棕色森林土生长良好。萌芽力很强,采伐后可自行萌芽更新。种子小而带翅易传播。在林区的皆伐迹地和火烧迹地上,桦树能作为先锋树种迅速侵入,形成纯林;但当桦林形成以后,一些耐荫的树种如云杉等便可逐渐侵入而形成混交林;最后又逐渐被后来者所更替。桦树是速生树种,幼年生长快,在立地条件中等地方,每年高生长量可达1m。一般50年以后进入衰老期。15年左右开始结实,且结实较丰。大、小年不明显。紫椴,落叶乔木,高可达20-30m。树皮暗灰色,纵裂,成片状剥落;小枝黄褐色或红褐色。呈“之”字形,皮孔微凹起,明显。叶阔卵形或近圆形,成3.5-8cm,宽3.5-7.5cm,生于萌枝上者更大,基部心形,先端尾状尖,边缘具整齐的粗尖锯齿,齿先端向内弯曲,偶具1-3裂片,表面暗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仅脉腋处簇生褐色毛;叶具柄,柄长2.5-4cm,无毛。聚伞花序长4-8cm,花序分枝无毛,苞片倒披针形或匙形,长4-5cm,无毛具短柄;萼片5,两面被疏短毛,里面较密;花瓣5,黄白色,无毛;雄蕊多数,无退化雄蕊;子房球形,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被淡黄色短绒毛,柱头5裂。果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5-0.7cm,被褐色短毛,具1-3粒种子。种子褐色,倒卵形,长约0.5cm。花期6-7月,果熟9月。紫椴,喜光,幼苗幼树较耐庇荫;深根性树种;喜温凉、湿润气候,常单株散生于红松阔叶混交林内,垂直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喜肥、喜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多生长在山的中、下部,土壤为沙质壤土或壤土,尤其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上生长最好;不耐水湿和沼泽地;耐寒,萌蘖性强,抗烟、抗毒性强,虫害少。水曲柳是一种落叶的乔木,高度可达30m,胸经超过1m。主根较短,但侧根发达,伐后的树根具有较强的萌蘖性。树皮多为灰白色。新生的小枝略呈心棱形,无毛、生有皮孔,冬芽为里褐色或黑色。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的大兴安岭东部和小兴安岭、吉林的长白山等地,木质坚韧,木级美观,可以制作各种家具、乐器、体育器具、车船、机械及特种建筑材料等。山槐,豆科,别名山合欢、夜合,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及湖北、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区,生于山坡疏林中,食用部位叶未展开的幼芽,鲜菜调食、炒食或制成干菜。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通常高3-8m;枝条暗褐色,被短柔毛,有显著皮孔。二回羽状复叶;羽片2-4对;小叶5-14对,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8-1.55cm,宽7.2mm,先端圆钝而有细尖头,基部不等侧,两面均被短柔毛,中脉稍偏于上侧。头状花序2-7枚生于叶腋,或于枝顶排成圆锥花序;花初白色,后变黄,具明显的小花梗;花瞥管状,长2-3mm,5齿裂;花冠长6-8mm,中部以下连合呈管状,裂片披针形,花粤、花冠均密被长柔毛;雄蕊长2.5-3.5cm,基部连合呈管状。荚果带状,长7-17cm,宽1.5-3cm,深棕色,嫩荚密被短柔毛,老时无毛;种子4-12颗,倒卵形。花期5-6月;果期8-10月。石峰山森林资源以及主要植物种类以表5-1-1列出。本项目占地区域主要林分类型有云冷杉针叶林、红云冷针叶混交林、红云冷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胡桃楸、枫(桦)榆色硬阔林、杨桦椴软阔林和柞树林等。主要乔木树种有落叶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冷杉、落叶松、桦树、五角槭、紫椴、白桦、水曲柳、山槐、毛赤杨、裂叶榆等;主要林下灌木树种有毛榛子、黄花忍冬、光萼叟疏、山梅花、三棵针、暖木条、花楸、珍珠梅、刺五加、兰靛果、柳叶绣线菊、杜香、刺枚果、胡榛子、青楷子、稠李等;主要草甸植物有羊胡子草、四花苔草、猴腿蹄盖蕨、黑鳞蕨等。其中,胡桃楸、紫椴、水曲柳、刺五加为国家重点保护树种。在本项目建设中,项目建设占地区域没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这些保护性树种主要分布在休闲游憩体验区。功能区域建筑设施占地面积约为9.55hm2,而林地面积约为3200hm2,完全可以做到避让的方式保护国家重点的保护物种。表5-1-1石峰山森林植被组成概述表位置森林植被类型植被基本组成植被演替鹤立石峰山天然次生阔叶林森林外貌整齐,层次较清楚。乔木层高10-15m,郁闭度可达0.7左右,主要树种有蒙古栎、落叶松、白桦、多种槭等。灌木层种类较丰富,只要有榛子、胡枝子、胡玫、山里红、卫矛、珍珠梅等。草本植物层以苔草为优势,常见的种类还有唐宋草、白屈菜、香茶菜等,蝙蝠葛、铃兰、小叶樟、蕨菜等石峰山属分布在我省东南部零散低山丘陵,靠近张广才岭,其林木原生植被类型为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经过长期的人为干扰,现已演变为天然次生阔叶林和人工林人工林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目前基本林相为人工林、天然次生阔叶林、人工-天然阔叶混交林5.1.2动物资源野生动物兽类有黑熊、野猪、马鹿、狍子、香獐子、松鼠、灰鼠、山兔、石鼠、花鼠等;禽类有山鸡、飞龙、松鸡、猫头鹰、其他候鸟类;蛙类有林蛙等。其中国家级保护的动物有:黑熊、马鹿等。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1.3土地利用现状石峰山景区建设用地总面积9.55hm2,区域规划总面积3720hm2,林地主要为次生林、人工林地。参照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和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及石峰山景区土地利用资料,根据实地调查分析,将项目评价区范围内土地利用情况划分为2个类型。工程建设区域全部为撂荒草地、废弃耕地,建设区域为人工次生林和废弃耕地。本工程评价区内,其土地利用现状为林地9.55hm2,占评价区域的100%。其中聊荒草地和废弃耕地是以草地和耕地存在的林业用地。拟建工程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见表5-1-2。表5-1-2拟建工程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情况统计表土地利用类型评价区面积(hm2)百分比(%)人工林9.005.75松林0.5594.25合计9.55100.005.1.4水土流失现状根据《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纲要》,鹤立北部大小兴安岭森林石质山地防治区 ,该区为中低山区,山高林密,海拔400-1500m,为我省的主要木材生产基地。本区森林覆被率高达81.17%。但由于多年大量采伐,再加上大面积森林火灾,迹地更新跟不上,造成森林面积逐年递减。同时林区毁林毁草开荒面积很大,据调查,水土保持破坏面积达8666.67km2,局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潜在危险性很大。是我省的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 本区水土流失面积36151.86km2,全部为轻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为1100t/km2·年,截止到1998年,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4.20km2,占流失面积的2.83%。 本区水土保持工作,要以预防保护为重点,认真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合理采伐,采育结合,坚决做到林木生长量超过采伐量,防止森林火灾,禁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对已经造成的水土流失,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治理。评价区由于森林覆盖率高,除道路、裸岩外,没有耕地、基本无裸露土地,天然次生阔叶林和人工林为主要森林植被,结构完整,有地被层,生态功能良好。因此,现状土壤侵蚀轻微,无明显水土流失。5.1.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石峰山自然资源丰富,动物资源优良,有国家保护动物,但极少在评价区出现,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现状土壤侵蚀轻微,无明显水土流失现象,生态功能良好,生态现状优良。5.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2.1现状监测(1)监测断面根据项目废水排放的特点以及本项目水环境评价等级要求,为了解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系环境质量现状,在评价区设置3个水质监测断面,具体监测断面设置见表5-2-1,见图5-2-1。表5-2-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断面设置表断面编号断面所属河流备注1九曲溪项目建设区上游500m2九曲溪项目建设区下游500m3九曲溪项目建设区下游1000m图5-2-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断面(2)监测因子: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氨氮采样时间与频率:本次地表水监测三天,每天各断面分别采取水样送检分析。(3)监测及分析方法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样采集、保存、分析的原则与方法,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有关规定执行。(4)监测结果具体监测结果见表5-2-3。表5-2-3水样检测结果时间监测点位监测项目检测结果地表水质量标准10月29日1#COD7.256≤15BOD52.618≤3NH3-N0.003≤0.15高锰酸盐指数0.03422#COD7.268≤15BOD52.724≤3NH3-N0.003≤0.15高锰酸盐指数0.03623#COD7.259≤15BOD52.682≤3NH3-N0.003≤0.15高锰酸盐指数0.035210月30日1#COD7.281≤15BOD52.736≤3NH3-N0.003≤0.15高锰酸盐指数0.02822#COD7.286≤15BOD52.635≤3NH3-N0.004≤0.15高锰酸盐指数0.03623#COD7.268≤15BOD52.657≤3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NH3-N0.003≤0.15高锰酸盐指数0.039210月31日1#COD7.265≤15BOD52.616≤3NH3-N0.004≤0.15高锰酸盐指数0.03622#COD7.251≤15BOD52.653≤3NH3-N0.003≤0.15高锰酸盐指数0.03623#COD7.253≤15BOD52.635≤3NH3-N0.003≤0.15高锰酸盐指数0.03525.2.2现状评价(1)评价因子根据地表水的使用功能及水质特点,4项监测因子均作为评价因子。(2)评价标准根据《黑龙江省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质量补充标准》(DB23/485-1998),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类标准。(3)评价方法采用标准指数法。模式如下:Si,j=ci,j/csipH的标准指数为: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的标准指数为:式中:S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c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实测浓度(mg/L);csi--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评价标准(mg/L);pHsd—pH值标准规定的下限值;pHsu--pH值标准规定的上限值。DOf—温度为T时,水中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4)评价结果及分析单项污染指数计算结果列于表5-2-4中。表5-2-41#~3#断面地表水水质单项污染指数计算结果序号项目监测断面1#2#3#10月29日高锰酸盐指数0.0170.0180.018COD0.4840.4840.484BOD50.8720.9080.894NH3-N0.020.020.0210月30日高锰酸盐指数0.0140.0180.020COD0.4850.4860.485BOD50.9120.8780.886NH3-N0.0200.0270.02010月31日高锰酸盐指数0.0180.0180.018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COD0.4840.4830.484BOD50.8720.8840.878NH3-N0.0270.0200.020由表5-2-4中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九曲溪河段各断面和水质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类标准要求。5.3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5.3.1现状监测(1)监测点的布设:根据地下水水流方向在项目厂内和厂外各设置一个点。监测点布设详见表5-3-1。表5-3-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断面设置表序号断面1建设区上游2建设区中心3东风所(居民水井)图5-3-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2)监测项目:K+、Na+、Ga2+、My2+、CO32-、HCO3-、Cl-、SO42-、pH、总硬度、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挥发酚、铜、氨氮。(3)采样时间与频率:本次地下水监测两天,每天各断面分别采取水样送检分析。5.3.2监测分析方法地下水现状监测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监测方法。5.3.3监测结果表5-3-3水样检测结果监测点位采样日期监测项目检测结果地下水质量标准建设区1#2016年10月30日PH6.76.5-8.5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NH3-N0.003≤0.2硫酸盐7≤250Cu0.008≤1.0总硬度124≤450挥发酚未检出≤0.002高锰酸盐指数0.034≤3.0石油类未检出K+0.42Na+38.4Ca2+12.6Mg2+1.28CO32-0HCO3-19.8SO42-7Cl-1建设区2#2016年10月30日PH6.76.5-8.5NH3-N0.003≤0.2硫酸盐7≤250Cu0.008≤1.0总硬度125≤450挥发酚未检出≤0.002高锰酸盐指数0.033≤3.0石油类未检出K+0.43Na+38.6Ca2+12.4Mg2+1.23CO32-0HCO3-19.5SO42-7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居民区3#2016年10月30日PH6.86.5-8.5NH3-N0.004≤0.2硫酸盐8≤250Cu0.003≤1.0总硬度123≤450挥发酚未检出≤0.002高锰酸盐指数0.036≤3.0石油类未检出K+0.37Na+39.3Ca2+11.2Mg2+1.13CO32-0HCO3-19.3SO42-8Cl-2建设区1#2016年10月31日PH6.76.5-8.5NH3-N0.004≤0.2硫酸盐13≤250Cu0.002≤1.0总硬度123≤450挥发酚未检出≤0.002高锰酸盐指数0.032≤3.0石油类未检出K+0.32Na+38.7Ca2+10.8Mg2+1.21CO32-0HCO3-18.7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SO42-13Cl-2建设区2#2016年10月31日PH6.76.5-8.5NH3-N0.004≤0.2硫酸盐14≤250Cu0.002≤1.0总硬度125≤450挥发酚未检出≤0.002高锰酸盐指数0.037≤3.0石油类未检出K+0.31Na+38.4Ca2+10.3Mg2+1.24CO32-0HCO3-18.6SO42-14Cl-2居民区3#2016年10月31日PH6.76.5-8.5NH3-N0.004≤0.2硫酸盐9≤250Cu0.003≤1.0总硬度124≤450挥发酚未检出≤0.002高锰酸盐指数0.031≤3.0石油类未检出K+0.31Na+40.2Ca2+10.8Mg2+1.16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CO32-0HCO3-18.7SO42-9Cl-2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各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限值。5.4环境空气现状评价5.4.1现状监测(1)监测范围监测范围确定以景区为中心,以5km为边长的矩形区域。(2)监测点位本次监测共布设6个监测点,进行SO2、NO2、PM10监测,具体见图5-4-1图5-4-1环境空气监测布点(5)监测采样时间及分析方法环境空气进行连续为期7天的常规污染物监测,时间为2014年10月25-31日。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小时均值检测时间为:2:00、8:00、14:00、20:00。日均值检测时间为20小时。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监测方法5.4.2现状评价5.4.2.1评价范围及评价参数评价范围同监测范围,评级参数同监测参数。5.4.2.2评价标准本期工程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各点均采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一级标准。具体数据如表5-4-3。表5-4-3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值单位:mg/m3小时平均日平均SO20.150.05NO20.20.08PM100.055.4.2.3评价方法采用占标率与统计法,其公式为:Ii=Ci/Coi×100%式中:Ii—i种污染物的分指数;Ci—i种污染物的实测日平均值;Coi—i污染物日平均浓度标准值。凡是占标率Ii大于100%,表明该点环境质量劣于评价标准等级,反之,则满足评价标准。5.4.2.4评价结果表5-4-4现状监测结果统计mg/m3监测项目监测点位小时浓度日均浓度范围占标率(%)范围占标率(%)PM1010.021-0.02942.0-58.020.031-0.04562.0-90.030.021-0.02942.0-58.0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0.023-0.02746.0-54.050.022-0.02744.0-54.060.033-0.04766.0-94.0SO210.031-0.03920.7-26.00.01-0.01720.0-34.020.034-0.03922.7-26.00.011-0.01922.0-38.030.032-0.03921.3-26.00.011-0.01922.0-38.040.031-0.03920.7-26.00.011-0.01622.0-32.050.031-0.03920.7-26.00.012-0.01624.0-32.060.036-0.04324.0-28.70.016-0.02332.0-46.0NO210.021-0.02710.5-13.50.022-0.0414.6-26.620.023-0.02811.5-14.00.026-0.04117.3-27.330.022-0.02711.0-13.50.024-0.03916.0-26.040.023-0.02711.5-13.50.02-0.03913.3-26.050.022-0.02711.0-13.50.025-0.03816.6-25.360.022-0.02811.0-14.00.027-0.04518.0-30.0①现状监测共获PM10日均值42个,各点PM10日均浓度值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所规定的限值。监测期间日均浓度值范围为0.021~0.045mg/m3。②现状监测共获SO2小时浓度值168个、日均值42个,各监测点在监测期间,SO2无论是小时浓度值,还是日均浓度值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一级标准所规定的限值监测期间小时浓度值范围在0.031~0.043mg/m3之间,日均浓度值范围在0.010~0.019mg/m3之间。③现状监测共获NO2小时浓度值168个、日均值42个,各监测点在监测期间,NO2无论是小时浓度值,还是日均浓度值均远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一级标准所规定的限值。监测期间小时浓度值范围在0.022~0.028mg/m3之间,日均浓度值范围在0.020~0.045mg/m3之间。5.4.3小结从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各监测点SO2日均浓度值均不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一级标准,监测期间小时浓度值占标率范围在20.7%~28.7%之间,日均浓度值占标率范围在22.0%~46.0%之间。各监测点NO2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值均不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一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级标准,监测期间小时浓度值占标率范围在10.5%~14.0%之间,日均浓度值占标率范围在13.3%~30.0%之间。PM10日均浓度值各监测点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一级标准,日均浓度值占标率范围在42.0%~94.0%之间。5.5声环境现状评价5.5.1现状监测(1)监测点的布设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对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点布设原则的规定,结合本工程噪声源状况及景区区域环境特点,在景区四周布设4个监测点。见图5-5-1。图5-5-1噪声监测点布设(2)监测时间各监测点监测时间为2014年10月26-27日,昼夜各一次。昼间9:00~9:30,夜间22:00~20:30。(3)监测仪器及方法监测仪器为噪声统计分析仪AWA6218BSTJC-YQ-012-2016声级校准器AWA6221ASTJC-YQ-013-2016,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监测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执行。(4)监测结果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5-5-2。表5-5-2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单位:Leq(dB)序号位置连续等效A声级执行标准昼间(Ld)夜间(Ln)11#43.3-45.835.4-36.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Ⅰ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22#41.1-42.734.6-36.733#45.3-47.634.2-35.444#46.3-46.435.3-36.45.5.2现状评价5.5.2.1评价量以连续等效声级Leq作为评价值。5.5.2.2评价方法单因子法。5.5.2.3评价标准噪声排放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5.5.2.4现状评价各监测点环境噪声昼间Ld在38.1-38.8dB(A)之间,夜间Ln在31.2-31.7dB(A)之间,各点位昼夜间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6.1景观影响6.1.1施工期工程施工对局部地形、植被的破坏,必将在短期内对区域的景观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建设项目施工期对景观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选址充分考虑了景观资源的特殊性,避免造成景观资源的破坏。项目建设所在区域尚未发现重要景观,步道路线即为原有山间小路,经拓宽后修建,可减少因植被破坏而形成不良景观影响。(2)工程施工对局部地形、植被的破坏,将破坏拟建场地原有的山区森林环境的特色,影响游客对拟建场地原有良好的视觉效果。项目材料运输及施工路线从开始就避免了对景区景观环境的破坏,另外,目前石峰山景区基本未开发,游人稀少,因此,不会影响景观的观赏性,对景区的旅游不会产生不利影响。(3)工程施工的山体开挖、场地平整等工程需取弃土,该项目施工可基本实现土方平衡,步道需取土500m3,施工期临时取弃土石方的存在,若不及时有效地处置,将严重地影响区域的景观环境,而且工程施工时的飞灰扬尘,下雨时未完工路面及临时弃土石场的水土流失,将使区域的景观环境更加恶劣。对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予以充分重视,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并规范施工,杜绝上述现象发生。(4)工程施工造成的局部水土流失现象,由于本项目建设在阿凌达河上游,如果施工期水土流失严重将会对河道造成淤塞、水质混浊等不良影响。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对景观环境将产生不利影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1.2运营期项目建成后,因工程施工而遭到破坏的地形、植被的防护工程、恢复工程以及绿化工程同时竣工,消除了因工程施工对区域景观环境的不利影响。建设项目在营运期对景观环境产生直接影响仅局限于局部空间区域,其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对区域景观、景物的防护及观赏性的影响;②项目的形态指标、线形指标、色彩指标、质感指标与区域风景资源背景之间景观相融性变化的影响。(1)对区域景观、景物的影响评价区域层峦叠嶂,新建项目在原有景观基础上规划建设,不破坏原有的自然风貌,同时还使原有的自然风貌,景观与景物都具有了新的内涵。(2)景观相融性评价评价区域四周均是山场林地,主要有灌乔木等,林相整齐,森林环境佳。项目造型设计充分结合地形,根据场地走势,工程施工临时破坏的地形、植被尽量恢复原状,通过对现场调查,施工完成后,对施工便道植被尽量恢复,施工的影响很小。景观相融性评价分级标准及景观指标允许度分级见表6-1-1~6-1-3(采用HJ/T6-94《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景观指标分级标准)。表6-1-1景观相融性评价记分表景观相融性评价指标最高记分指标分解形态40体量:25;体态:15线形30近景:15;中景:10;远景:5色彩20色相:10;明度:10质感10合计100表6-1-2景观相融性评价分级标准表评价分级4(劣)3(可)2(中)1(优)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记分范围<6060~7575~90>90表6-1-3景观指标允许度评价分级标准评价分级允许度景观类别4(劣)(不协调)3(可)(一般)2(中)(协调)1(优)(增景)特别保护区不可不可可考虑可重点保护区不可可考虑可可一般保护区不可可可可保护控制区可考虑可可可对项目建设后与区域风景资源背景之间景观相融性进行记分预测,列于表6-3-4。表6-3-4项目建设后景观相融性评价表评价指标形态线形色彩质感合计评价分级评分3020166723(可)由表6-3-4可以看出,项目建成后,其景观相融性评分为3级(可),这是根据项目建设形式及地形形态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得出的,考虑到项目建成后,其景观相融性评价分级为3级,参照表6-3-3从区域景观指标考虑,建设项目是可行的。6.2生态影响6.2.1施工期建设项目主要工程为游客接待中心,景区大门,观景平台,还有空中走廊以及景区道路的建设。(1)对地质地貌的影响①引起微地貌的变化工程建设时,削坡整平,都将直接改变山体的微地貌形态。据测算,由于观景平台和空中走廊的建设,受破坏的山体面积约有14878m2,总开挖土石方量约1662m3。空中走廊基座所在地的破坏程度,主要决定于该处原来微地貌形态特点、风化层和洪积层厚度以及施工面积大小。基岩面的坡度平缓,覆盖其上的坡、洪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积物较厚,削坡整平和开挖的面积约550m2,开挖量约96m3;步道需拓宽,也会破坏局部区域的山体微地貌,面积约5300m2,总开挖土石方量1200m3。管线施工面积占地面积约5500m2,总开挖土石方量为1000m3。管线施工开挖土石方待管线铺设完毕后,再填满回原来位置。②导致岩石强度减弱工程施工区域未发现大的断裂带,施工时的震动,将会使局部区域节理构造不完善的花岗岩基岩各种裂隙扩大,导致岩石松动,强度减弱,同时,坡面上堆积物被剥离,微地形的变化,进一步加强了流水侵蚀、片状剥落、冻融冰劈和矿物水解等外营力的作用,将使岩石强度进一步减弱。该项目爆破工程量不多,所需爆破强度不大,可极大减轻对评价区域岩石强度的影响。③水土流失本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成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工程施工时林地的采伐,改变了施工区域植被分布状况和地表性质,进而改变了雨水落地强度,增加了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而地表则以裸露的表土直接接受雨水的冲刷、侵蚀,这必将增加区域的土壤流失量,加剧局部区域水土流失现象。b.工程场地平整时,山体开挖和盆地填平,改变了施工区域的微地形,加大了地面坡度,使施工区域成为新的水土流失发生源,加剧局部区域水土流失现象。因开挖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原有较薄的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在雨滴打击和水流冲刷作用下产生水土流失。填方边坡由土、石料堆垫以及分层压实后形成,虽然内部紧密,但边坡表层结构比较松散,遇降雨易发生面蚀、浅沟蚀等形式的水土流失。c.取土开采边坡等裸露土体表层形成稳定需要一定过程,遇降雨时极易产生水力侵蚀。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施工过程中机械车辆的碾压会导致施工区、道面表土结构破坏,容易诱发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时段在施工准备和土建施工期,包括场地平整、基础施工、回填土临时堆放及回填施工等,造成地表开挖、扰动和再塑,使地表层植被受到破坏,失去固土防冲能力,加剧水土流失。因此,项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治施工期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分为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并以工程措施为先导,植被措施为后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使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行之有效,将施工期的水土流失现象控制在最小限度。(2)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①植被受到破坏项目施工的范围不是很大,虽不会引起明显的生态失调现象,但在施工期间仍会导致局部区域生物量的减少。据调查,项目施工区域没有珍稀名贵植物的记载。休闲游憩体验区区域自然植被生长良好,覆盖度一般在80%以上。人工林以及次生灌木林等树木十分茂密。施工期间因基坑开挖、弃土掩埋等,形成一定区域的施工便道(需工程施工过程中严加控制),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施工路线两侧宽约50m的区域,植被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此范围为施工间接影响区域。在步道建设中植被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全部工程建设中,据测算植被受到较严重破坏的有11908m2,其中因建筑物和步道占用以及因破坏过于严重,而植被不可恢复的面积有6520m2,占54.8%,可恢复的有5388m2,占45.2%。施工期间对植被的破坏虽不会引起明显的生态失调现象,在施工结束后可通过蕨类、草木植物,逐渐过渡到灌丛,最后被乔木林所代替。但在这恢复阶段,对环境的明显影响是会引起水土流失。尤其是碎石、弃土堆放在陡坡上,遇上雨季雨水充足时,引起滑坡,将造成更大面积植被的破坏,山体裸露。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管线施工过程中,开挖管沟将底土翻出,使挖据区植被全部被破坏,管线两侧的植被则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本项目管线施工依靠道路修建,管线施工破坏的土地和植被和道路施工破坏的土地和植被是重合的,项目道路施工的生态影响和管线施工的生态影响以道路施工为代表进行评价预测。②引起动物迁移石峰山动物资源不是十分丰富,工程沿线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均较贫乏,特别是很少发现大型珍奇鸟兽在此活动。施工期间,砍伐、挖掘、搬运等人为活动,必将对原栖息的动物产生较大干扰,引起较多的鸟类迁徙。在这些鸟类中如山雀等为食虫益鸟。由于它们的减少可能导致松毛虫等害虫的剧增蔓延,给森林资源造成危害。(3)施工期对陆生生态的影响分析土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联系,而且土地(土壤)是地表植物生存的基础,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将会影响局部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本项目占地面积小,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小,除产生少量的水土流失外不会使区域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拟建项目虽然占用一定面积的植被,对于项目区存在胡桃楸、紫椴、水曲柳、刺五加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的实际。在本项目中,对于国家重点保护树种,采取了规划避让的保护措施,不占用该树种的土地,并在施工过程中不乱砍乱伐,使国家重点保护性树种得到了充分的保护。这些保护性树种主要分布在休闲游憩体验区。功能区域建筑设施占地面积约为2.14hm2,而林地面积约为3700hm2,完全可以做到避让的方式保护国家重点的保护物种。本项目不设置永久取、弃土场,本工程航道管理基地挖方主要为基地的陆域土方,不产生弃方。施工中临时弃土除产生少量水土流失外,不使对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及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2.2运营期6.2.2.1土地利用变化 旅游区基础设施建成后,土地仍以林地为主,但组成有所变化,原来的一部分林地被草地所取代,居住用地将有所增加,同时随着旅游区内各个功能区的分化,土地利用类型趋于多样化。总的来看,石峰山景区面积约3720hm2。根据景区内土地利用格局分析,本项目建设用地占地9.55hm2,全部为林地,建设完成后这些土地利用类型将发生变化,仅占石峰山景区土地面积的0.25%。由于项目建设占地不多,土地利用变化不大。 6.2.2.2对植被的影响 拟建项目对植物(植被)的直接影响是项目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要砍伐树木、剥离草地以平整土地,本项目占地3720hm2,其中建设用地要破坏9.55hm2的林地。但项目建设完成之后还会对部分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所以对现有植被覆盖面积有微小影响。游客在游区内的活动产生的噪声、废气在一程度上会对景区的植被产生影响,通过工作人员日常的植树、植草和灌溉等维护工作,这些影响程度可降至最低,从总体上看,运营期对植被的影响将是微小的。6.2.2.3对动植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 石峰山景区分布的动物主要包括两栖类的蛙类、哺乳类的鼠类、鸟类。景区的建设施工会造成部分动物生境的破坏,但这些动物多为广布种,分布范围较广,因此,不会造成这些动物在石峰山景区种群和数量分布的明显影响。但在施工期间,需注意保护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的栖息地,减少对其可能造成的伤害。旅游区的道路以其它基础设施建成后,游客的游览一般按固定的游览线路进行,这对旅游区内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生存区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采取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了一些防范措施后,这种影响的可能性将进一步降低。项目开始运营后,随着自然植被的恢复,施工时的人为干扰消失,一部分外迁动物又会回归到原地,特别是一些小型动物会较快的在景区重新出现。但对某些大型动物仍将有一定干扰作用。石峰山禽兽种类和数量均较贫乏,其主要分布在景区的森林中。该地带或者是由于林木茂密,植被类型多样复杂,食物丰富;或是由于地形险峻,人迹罕至,受干扰较小。石峰山及其附近区域偶有部分国家重点保护的黑熊和马鹿活动于此。在建设占地区域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活动,而且在项目影响评价区发现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仅是偶尔到此活动,但是在缺乏食物的寒冬季节,不排除会有少数动物闯入本区觅食。 不会对陆生动物产生太大影响6.2.2.4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施工结束,项目进入正常运营期后,意味着对地质地貌不再产生破坏作用,但已经产生的不良后果仍将继续起作用,水土流失就是很明显的一种。石峰山降水较为丰富,评价区域地形差异不大,片麻岩又易于侵蚀,故存在着引起水土流失的水文气象要素和地质、地貌因素。项目建设前自然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未能发展。但本项目建设时,在施工场地和运输便道的植被均要受到严重破坏,山坡上缺乏植被保护,上述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很快即成为导致水土流失的现实因素,特别是功能建筑以及附属设施和步道建设被开挖的山坡面积较大,而开挖出的土石方量较多,将为水土流失提供直接的物质来源。水土流失将因此而有明显的发展,在雨季,堆弃在山坡上的大量土石会向下流泻,径直流入九曲溪。施工结束后,随着时间推移,植被逐步恢复,土壤开始固结,水土流失也逐渐减轻,以致恢复到原来状态,但要经历一个过程,根据景区建设的经验,在2~3年时间内,堆积在陡坡处的土石随时都可能因暴雨产生崩塌、泻溜等现象。在基岩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破碎的边坡,因大量弃土和石渣堆积,荷载量增加,加之爆破等震动影响,稳定性减弱,可能产生滑坡现象。6.2.2.5生物入侵影响分析引起生物入侵的途径主要包括:(1)景区内外来绿地草种的引种,可能造成与本地草种的生态位重迭,从而导致外来物种的入侵。(2)在引入外来绿地草种的同时,伴随着土壤、草皮等其它媒介引入有害的昆虫等动物,造成对本地植物种、或人畜的危害。近些年来,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已经对我国农业、林业、园林、水产、畜牧、特种养殖业行业造成了危害。虽然,在最初引种时主要是以经济效益、观赏、环保等为主要目的,但也有部分物种因引种不当成为有害物种。景区内花卉园、景观配套绿地、道路防护绿地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从外地引种部分植物种,如果选种不合理、监管不当,会产生生物入侵危害。6.2.2.6对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影响的预测本项目建设用地占地9.55hm2,全部为林地,部分为以开荒地形式存在的林业用地,建设完成后这些土地利用类型将发生变化,仅占石峰山景区土地面积的0.25%。项目的建设使评价区域内的生产能力和稳定状况发生轻微改变。评价区域自然体系的核心是生物,尤其是植被。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功能,生物的适应性是其细胞——个体——种群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演化过程逐渐发展起来的生物学特性,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生物有生产的能力,可以为受到干扰的自然体系提供修补的功能。因此,才能维持自然体系的生态平衡。但是,当人类干扰过多,超过了生物的修补(调节)能力时,该自然体系将失去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维持平衡的能力,由较高的自然体系等级衰退为较低级别的自然体系。可见,本评价主要是对评价区域内自然体系能力降低情况进行预测,并与生产能力相当的北方针叶林进行分析比较。自然体系的稳定和不稳定是对立统一的。由于各种生态因素的变化,自然体系处于一种波动平衡状态。当这种波动平衡被打乱时,自然体系具有不稳定性。自然体系的稳定性包括两种特征,即阻抗和恢复,也是系统对干扰的反应。阻抗是系统在环境变化或潜在干扰时反抗或阻止变化的能力,它是偏离值的倒数,大的偏离值意味着阻抗低。恢复(或反弹)是系统被改变后返回原来状况的能力。因此,工程项目对自然体系稳定状况的影响要从恢复稳定性和阻抗稳定性两个方面来度量。对自然体系恢复稳定性的度量,是采用对植被生物量进行度量的方法进行的。对自然体系阻抗稳定性的度量,是通过对植被异质性程度的改变来度量的。异质性是指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个种群或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或某种性状)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由于异质性的组分具有不同的生态位,给动物物种和植物物种的栖息、移动以及抵御内外干扰提供了复杂和微妙的相应利用关系。因此,异质性的变化是我们就项目对评价区自然体系生态影响评价的又一核心问题。项目建设用地9.55hm2,占规划总面积的0.25%,其余规划面积上的植被正是该区域具有动态控制能力的组分。因此,项目实施对区域自然体系中模地组分的自身异质化程度影响不大。6.2.2.7生态影响综合评价在运营期,可能会对石峰山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土地利用类型等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加上一定的预防措施和人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工修复措施,这些影响都是可以接受的。6.3水环境影响分析6.3.1施工期施工期水环境主要受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无组织排放的污染影响。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为餐饮和粪便污水,其排放量较小但污染物浓度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集中收集,有效处理。根据工程污染源强分析,施工人员约为80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按80L计,污水排放系数取0.8,则总的产生量约为5.12t/d,按施工时间180天计,施工期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21.6t。建筑材料堆放、渣土堆放被雨水冲刷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周围水体的污染。同时,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油污及维修产生的含油污水。本项目施工机械使用较少,含油污水产生量较少。此类影响分散,持续时间短,将随工程竣工而结束,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可使污染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施工废水主要为泥浆废水,来自浇筑水泥工段,排放量较难估算,主要污染因子为SS。在项目建设期间,对施工过程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建立食堂统一用餐,设立生态厕所等方式使污水集中后,统一运输运送到保护区外,环保部门或市政管理部门允许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置。施工单位应与处理单位签订协议。生产废水经沉淀隔油处理后全部用于场地的洒水抑尘,不外排,对地表水质基本无影响。6.3.2运营期项目运营期的用水以生活用水为主,水源均为保护区自来水管网供给。消防用水为同一给水管网。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建成后年产生污水3132.5t,主要来自游客服务中心等。若按污染物浓度COD300mg/L、BOD5250mg/L、氨氮30mg/L、SS250mg/L计,本项目污染物的产生量为COD0.94t/a、BOD50.78/t/a、氨氮含量0.09t/a,SS0.78t/a。景区近期生活污水总产生量为3132.5m3/a,夏季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821m3/a,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冬季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11.5m3/a。项目运营期按4.2.2.2章节水环境污染源分析可知,项目日产生污水量夏季为20.16m3/d,冬季为1.78m3/d,水量产生较小,本着既经济又保护环境的原则,建400m3防渗化污池,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也排放到化污池处理,由排污车定期清掏,运出景区,对周边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6.3.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层层序如下:第(1)层:素填土,层厚1.00~1.80m,层顶埋深0.00~0.00m,层底标高114.12~114.92m。灰、灰黑、灰黄,软塑-可塑,松散,主要是山上落下的土。第(2)层:强风化泥岩,层厚1.70~2.50m,层顶埋深1.00~2.50m,层底标高110.92~112.92m。灰、灰绿色,强风化,硬塑一半坚硬,稍湿,裂隙发育,较破碎。第(2-1):全风化泥岩,层厚1.00~1.50m,层顶埋深1.00~1.00m,层底标高113.42~113.92m。灰色,全风化,硬塑,稍湿,破碎。第(3)层:中风化泥岩,层厚10.00~12.00m,层顶埋深3.00~5.00m,层底标高100.92~100.92。灰、灰绿色,中风化,坚硬,稍湿,结构部分破坏,裂隙发育,钻芯为短柱状。由水文地质条件可知,本项目地下水最容易受污染的含水层为水量中等-一般的砂、沙砾石孔隙潜水。补给方式主要是地表径流、雨水渗透,补充地下水。景区用水主要为深层地下水,评价区域地表土层较薄,地下水的影响途径主要为沙土层—粘土层—隔水层—承压水,因此如果被污染的地表污水下渗会对评价区极其周围砂、沙砾石孔隙潜水有一定影响。为防止地下水污染,保护景区及周边地下水质,本景区的建设内容均需采取如下措施:评价区公共绿地修养维护需采用人工维护,禁止使用杀菌剂、除草剂、杀虫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剂等农药,禁止使用缓释肥、尿素、硝酸铵、碳铵和植物根系激素等化肥,因该类农药大部分为有机磷和有机硫低毒性农药,据资料查询,虽然大部分农药容易分解,半衰期在水中一般为2~5天,在土壤中一般为3~15天,在植物叶片上的残留时间一般低于7天,但使用该农药和化肥还是会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地下水。加强景区周围地下水水质的监测,以便能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景区及周边地下水水质。评价区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的防止地下水水质污染,保护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6.4环境空气影响6.4.1施工期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粉尘和废气,粉尘是指旧建筑物拆除、建筑施工过程和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含沙尘埃。废气包括装修时产生的油漆废气和建筑材料运输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建设阶段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建筑垃圾搬运、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所产生的动力道路扬尘以及装修的油漆废气。(1)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动力起尘,主要是在房屋拆迁、建材的装卸、搅拌的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量可按堆放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Q=2.1(V50-V0)3e-1.023W式中:Q—起尘量,kg/t.a;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V0—起尘风速,m/s;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W—尘粒的含水率,%V0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不同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表6-4-1。据有关文献,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Q=0.123(V/5)(W/6.8)0.85(P/0.5)0.75式中:Q―汽车行驶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W―汽车载重量,t;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表6-4-2中为一辆10t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k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表6-4-1不同粒径的尘粒沉降速度粒径(um)10203040506070沉降速度(m/s)0.030.0120.0270.0480.0750.1080.147粒径(um)8090100150200250300沉降速度(m/s)0.1580.1700.1820.2390.8041.0051.829粒径(um)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m/s)2.2112.6143.0163.4183.8204.2224.624表6-4-2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P车速0.10.20.30.40.515(km/hr)0.0510.0860.1160.1440.1710.28710(km/hr)0.1020.1710.2320.2890.3410.57415(km/hr)0.1530.2570.3490.4330.5120.86120(km/hr)0.2550.4290.5820.7220.8531.4356.4.2运营期本项目运营期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停车场的汽车尾气、游客接待中心的餐饮油烟以及垃圾箱产生的异味。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4.2.1停车场影响分析位于景区的东侧主入口一侧,作为整个景区的集中停车场,满足景区未来停车的需要。入口停车场占地面积7000㎡。总停车面积为7000㎡。项目建成后来往汽车较多,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成分为CO、NOX和碳氢化合物。CO是汽油燃烧的产物;NOx是汽油爆裂时,进入空气中氮与氧化合而成的产物;碳氢化合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中污染物排放的多少与汽车行驶状况有很大的关系。汽车尾气中碳氢化合物浓度在空档时最高,CO浓度在空档和低速行驶时最高,NOx浓度则在高速行驶时最高。加强汽车尾气管理,禁止使用含铅汽油,各类车辆要求安装排气净化装置。区域内除了主干道有汽车行驶,其他道路基本上只有电瓶车运行,且评价区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较好,由于路旁两侧绿化很好,植物的净化作用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对敏感点的影响,因此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是来自于景区入口区的停车场的汽车尾气。(1)排放源强汽车废气包括排放尾气,曲轴箱漏气及油箱和化油箱等燃料系统的泄漏等。汽车废气中主要污染因子为CO、HC、NOx、醛类、SO2等。汽车废气的排放量与车型、车况和车辆数等有关,一般进出风景区的车基本为小型车,参照《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有代表性的汽车排出物的测定结果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系数见表6-4-3。表6-4-3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L汽油)污染物种类COHCNO2SO2污染物产生量16933.321.10.293根据有关资料与调查,一般出入汽车停车场的行驶速度约5km/h,平均耗油量约0.20L/km,汽车出入停车场与在停车场内的运行时间约90s,由此计算可知每辆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汽车进出停车场一次耗油量为0.0250L。每辆汽车进出停车场的废气污染物CO,HC,NO2与SO2的量分别为4.225g、0.8325g、0.5275g与0.0074g。停车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6-4-4。表6-4-4估算模式计算参数一览表污染源类型扩散类型NO2排放速率(g/s)CO排放速率(g/s)面源宽度(m)面源长度(m)面源高度(m)面源农村0.00580.0472.521表6-4-5预测结果一览表距离COHCNO2浓度mg/L占标率%浓度mg/L占标率%浓度mg/L占标率%500.0380.380.00750.150.00472.3671000.0140.1470.00280.0560.00170.87952000.00460.0460.000890.001780.000560.28213000.00230.0230.000460.00920.000290.14344000.00140.0140.000280.00560.000170.08845000.000980.00980.000190.000380.000120.0606由表6-4-5可以看出,停车场汽车尾气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影响很小,对于东风所的影响轻微。6.4.2.2油烟废气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本项目能够产生餐饮油烟的主要污染源:游客接待中心餐饮服务场所。根据《饮食服务业油烟排放标准》(GBl8483-2001)对排放油烟污染物控制的要求,目前主要是控制油雾颗粒物的排放浓度,餐饮服务业的油烟废气中油烟的浓度一般在10-20mg/m3,对挥发性有机物尚未作要求,具体内容见表6-4-8和6-4-9。按照上述规定,餐饮业必须按不同规模安装油烟净化装置,而且其处理率不得低于相应规模的标准,油烟净化设备经国家认可的单位检测合格,安装符合要求并正常运行的油烟净化设施视同达标,油烟无组织排放的视同超标。采取上述措施后,餐饮业排出的油烟浓度不会大于2.0mg/m3,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6-4-6饮食业单位的规模划分规模小型中型大型基准灶头数≥1,<3≥3,<6≥6对应灶头总功率(108J/H)1.67,<5.00≥5.00,<10≥10对应排气罩灶面总投影面积(m2)≥1.1,<3.3≥3.3,<6.6≥6.6表6-4-7饮食业单位的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低去除效率规模小型中型大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2.0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607585在设计与安装的同时,要考虑排放口的设计与当地主导风向、区域内的布局及周围敏感点的分布情况等相关因素,排放筒出口朝向应避开易受影响的敏感点。另外,油烟净化设备在实际运行中要注意解决好油烟维护、运行中油烟清理、更换滤料、吸收液排放过程的二次污染等问题。6.4.5.3垃圾箱臭气影响分析石峰山景区每个功能区分布着多个垃圾箱。垃圾多为食品包装袋、食品、废纸等。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将产生臭气,对景区周围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产生的臭气给游客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采取措施避免这些问题。本环评要求景区的垃圾箱需要考虑分类收集,并做到及时清运,以减轻垃圾异味的不利影响。6.5声环境影响6.5.1施工期项目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建筑施工和装修过程。建设期间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期间的主要噪声源如表6-5-1所示,主要建筑机械施工噪声源强见表6-5-2。表中可以看出,这些机械设备的噪音基本上都超过50dB(A)。同时,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大型车辆,其噪声级较高,如大型货运卡车的声功率级可达107dB,自卸卡车在装卸石料等建筑材料时的声功率级可高达110dB以上。但是,这些机械噪声随距离衰减。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建设期不同施工阶段的机械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参照《建设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标准执行,其中昼间为不超过70dB,夜间不超过55dB。表6-5-1建设期主要噪声源建设阶段噪声源场平挖掘机、铲土机、卡车建筑施工搅拌机、振捣机、起重机、电锯路面施工压路机、搅拌机表6-5-2建筑施工机械噪声声级(dB)名称距离声源10m距离声源30m噪声声级范围平均噪声级噪声声级范围平均噪声级推土机76~888167~7972挖掘机80~968471~8775装载机68~747159~6562打桩机93~11210584~10391搅拌机74~877965~8870振捣机75~888166~9772吊车76~847867~7569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在机械200m范围内,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噪声仍超过标准限值55dB(A),说明施工机械噪声影响较为严重。所以高噪声机械设备,不要设置在野生动物活动场所附近。尽管施工噪声对环境和周边野生动物活动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暂的,野生动物也可暂时迁移至距离施工场地较远且植被覆盖较好的山林(包括原始次森林),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也就随之结束。6.5.2运营期嘈杂的人群会使动物用于取食的时间减少,使动物惊恐不安,甚至妨碍动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强噪声会使鸟类羽毛脱落,不产卵;使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缩小,生存范围减小,导致动物种群变小和种群间的交流减少;使动物的生活环境岛屿化,不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繁殖,从而损坏旅游生物资源。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建成后,主要噪声源分别来自人为活动、停车场车辆、给水泵房噪声等。(1)给水泵房噪声影响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水泵,工作噪声为80dB(A)。安装在给水泵房中,墙壁对噪声的衰减值大约为25dB(A),机械噪声值到达地面的结果见表6-4-3。表6-5-3本工程主要噪声源一览表项目噪声源源强衰减结果值噪声标准值给水泵房生活水泵80dB55dBGB12348-2008中的Ⅰ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消防水泵从预测结果来看,水泵噪声如果仅仅经过墙壁的隔离和空间距离进行衰减,到达设备机房外时,只能满足昼间1级标准,因此为确保该项目建成后,其产生的噪声对本项目环境不致造成影响,应该在水泵进出口管道上要采取隔振措施,安装橡胶避震喉, 以降低沿管道传送出去的噪音,同时泵房内的配水管道一定要做好隔振弹性支吊架,把噪音传出去的可能减到最小。(2)停车场车辆噪声本项目在运营期间停车场是主要的噪声源,尤其是在发生交通堵塞时,会对局部声环境造成影响。项目规划停车场1个,面积7000m2,预计项目初运营时,游客数量不多,车辆零星,不会发生堵塞现象。旅游车辆主要为小型车和中型中巴车,车辆车速平均为20km/h,依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5-96)建议的公式计算出车辆行驶平均辐射声级。小型车Ls=59.3+0.23Vs式中:V为车辆平均行驶速度(km/h)中型车LM=62.6+0.32VM车辆运行时小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为63.9dB(A),中型车的辐射声级为69dB(A)。中型车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夜间16m处能够达到1类区的标准。建议加强停车场周边的绿化,阻挡噪声的传播,因此经过距离衰减和绿化带的遮挡,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停车场车辆噪声的影响范围较小。(3)社会活动噪声本项目为森林旅游活动,本身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噪声影响。游客活动时喧哗声具有随机性、分散性的特点,难以采用集中控制的方法进行处理。因此,拟在对声环境敏感点较近保护区景点设“保护区内,请不要大声喧哗”等文明旅游提示标语标牌,减少游客旅游噪声对环境影响。6.6固体废物6.6.1施工期项目施工期施工会产生少量土石方,由于产生量较少,基本可以在工程区内平衡。对环境影响不大,但应安全处置,以免产生水土流失。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带来的生活垃圾如不及时处理不仅有碍观瞻,影响景观,而且在遇大风干燥天气时,将产生扬尘。生活垃圾如不及时处理,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则会滋生蚊虫、产生恶臭并传播疾病,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6.6.2运营期6.6.2.1电瓶车蓄电池以及医疗保健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影响分析景区需要10辆电瓶车,均使用含有重金属铅或锌的蓄电池,使用周期约为2年,随后将废弃。废蓄电池属于国家特殊管理的危险废物(可回收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22类危险废物)。必须交由有资质的部门进行处置,经回收处理处置后,其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医疗保健所每年大约产生100kg的医疗废物也属于危险废物,必须对其按照危险废物进行收集、暂存以及交由有资质的部门进行最终处置。经处理后医疗废物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6.2.2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在本项目运营过程中大约产生125t/a的生活垃圾,每个景区都设有完善的环卫收集系统,生活垃圾主要是游人在游览过程中丢弃的废纸、包装袋等,收集的垃圾做到及时清运,设立生活垃圾暂存间,定期外运,其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其次是来自游客接待中心餐饮服务站及农家乐食堂产生厨房剩余物,大约为30t/a,通过密闭罐车运往餐饮垃圾回收站资源化回收利用,经处理后,其对环境的影响很小。第三为绿化设施产生的草叶,一般每月修剪一次,剪下草叶约20kg/100m2大约12.24t/a,收集后经碎化处理作基肥回施景区绿地系统,不外排。6.7旅游环境容量分析6.7.1旅游环境容量测算(一)增长率的确定石峰山景区目前尚处于开发初期,因此对预测未来游客规模不具有可操作性。故本次预测游客量的年增长率依据《黑龙江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参考相似景区游客平均增长率制定,力求适合本区的开发特性。一期(2015-2017年),为大规模开发和快速发展期,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变宣传为市场营销,在强化主打产品的基础上,对产品进入市场进行跟踪、反馈,及时地调整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以此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这一时期将使石峰山景区的旅游人数有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区域旅游产品的开发不断地深化和完善,对游客的增长率必将有一定冲击,确定增长率为8%。二期(2018-2022年)、三期(2023-2025年),继续完善旅游产品,加入树屋旅馆、滑雪场等特色景点,同时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旅游整体形象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确立是这时期的主要任务。分别确定增长率为30%、15%。环境容量是衡量旅游景区自我调节能力,环境最大承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协调游人数量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指针。1、测算方法游览面积容量法公式:C日=A·D/B式中:C日-日环境容量(人/日)A-可游览面积(m2)B-每位游人应占有最小合理面积(m2/人)D-日周转2、日环境容量测算表6-7-1景区分区日环境容量统计表分区景区可游览面积(m²)每人指标(m²/人)周转率容量(人/日)顶峰揽月景区207600m²600m²31038石海听涛景区107700m²300m²41436双神探幽景区203500m²300m²32035太阳山谷景区140400m²500m²3843霜草寒林景区205500m²600m²2685红色记忆景区161000m²400m²41610九曲溪径景区193600m²300m²42582合计1219300m²10229分别对景区内各功能区日环境容量进行测算,作为分区设计中控制开发强度的依据,经统计可得出石峰山景区理论日环境容量为10229人。3、环境容量估算每年游览天数取180天,运用公式C年=C日·N·K计算式中:C年-年环境容量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C日-日环境容量N-全年适宜旅游天数K-游人系数,到0.5C年=10229×180×0.5=920610(人)综上,石峰山景区理论年环境容量为92.06万人。3、环境容量调控石峰山景区是一个自然生态环境,而旅游的开发是一个半人工生态系统,它不仅由生物和环境条件组成,还包括人类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等,是上述因子组成的多层次、多因子的统一体。因此,石峰山景区内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超负荷的人为活动以及任何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都会给石峰山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破坏。所以,在石峰山景区内适度开展旅游,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特点不断改善旅游生态系统的结构、布局,尽量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为此,景区除建设必要的环境保护工程外,要重点加强对石峰山景区游人的组织调控,按游人量测算,到2025年预计游客量为21.23万人,景区日最高游人量按平均日游人数的2倍计算,则景区日最高游人量为2360人,远低于理论日环境容量,因此景区的日最高游人量合理,有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6.7.2游人量预测因为石峰山景区是新建景区,此前并没有游客的统计数字,但有前来此处的驴友和自驾游游客,根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游客约为3.3万人次,以此作为测算景区内的游客规模基数。近期2015-2017年景区初建阶段,游客增长率按8%计算;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期2018-2022年景区快速发展阶段,游客增长率按30%计算;远期2023-2025年景区稳定阶段,游客增长率按15%计算。所以至规划期末,石峰山景区预计每年接待游客为23.71万人次。如表6-1-2所示。表6-7-22015-2025年石峰山景区游客规模预测表年份增长率游人量(万人)年份增长率游人量(万人)20158%3.60202130%11.9920168%3.89202230%15.5920178%4.20202315%17.92201830%5.46202415%20.61201930%7.10202515%23.71202030%9.22从以上测算可以看出,石峰山景区的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年游客量需控制在21.3万人次,并且,只要做好景区管理、合理分流客流,目前景区的开发程度尚不会对景区造成生态以及景观的破坏。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环境保护措施7.1景观保护措施7.1.1景观保护措施由于工程征地范围内无珍贵景点,在按照规定的施工线路施工的前提下,工程施工不会对评价范围内景点造成直接的破坏,因此该项目景观保护措施应做到以下两点:(1)景区内构筑物的建筑风格遵循地方自然生成建筑格调,力求做到造型优美、色彩和谐、空间轮廓线丰富,与自然山体环境相协调,根据场地走势,在整体布局上考虑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风貌,仅对工程施工破坏的地形及施工临时占地进行人工修复,并对用地布局进行规划,力求项目与风景资源背景之间景观相融性评价分级达到景观指标要求。对工程征地范围内景点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尽量维持景点周围原有布置;(2)工程施工结束后,对征地范围内造成的植被破坏尽快采取必要的恢复及补救措施,并注意林相和谐。7.1.2景观绿化措施7.1.2.1总体景观设计中国园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就极高。江南园林模范自然、意在笔先,讲究以小见大、由奥至旷、借景无因、触情皆是。“动人春色不在多”,讲究的是因势造形。本景区内有山有水,颇具旷奥之妙。通过“隐、显、疏、密”的安排,由中心至边缘,由低至高、由平淡入幽深,山水相依、高低相盈、曲转回合,又有岸沙草树、曲道飞桥点缀其间,得林野之风致,去尘谷之烦虑。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1.2.2整体环境特征鹤立石峰山景区的整体环境特征确定为建筑聚落镶嵌在山水景观绿化之中,充分利用并呈现自然景观,建筑风格结合自然环境,起到点缀的效果。景区夜间灯光布置围绕主要标志物、构筑物、大树集中地、游憩地、廊道等处,设各色激光灯、泛光灯加以渲染,将景区内的青山碧水白天的意境向夜晚延伸。7.1.2.3山水之间,自然意趣建筑工程多为基础工程,不破坏背景山体轮郭线,而起到丰富和增强的作用,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7.1.2.4景观形成序列景区主要道路串联各大功能区,山林景点由次要道路和步行游憩系统串通,形成山林、坡地、溪水的立体化的景观系统。沿林荫道前行、参差屋舍,斜阳叠翠。路上景观序列见山有水、有屋有林、有幽有敞,具有节奏和变化,真正作到了步移景异的效果。7.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7.2.1生态保护措施7.2.1.1生态影响的防护和恢复原则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的规定,该工程生态影响的防护和恢复原则是:(1)自然资源损失的补偿原则由于评价区内自然资源(主要指林地、耕地)会因项目施工和运行受到一定程度的耗损,而这些自然资源属于景观组中的环境资源部分,具备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必须执行自然资源损失的补偿原则。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区域自然体系中受损区域恢复原则项目的实施,使区域用地格局发生改变,影响了原有自然体系的功能,尤其是物种移动的功能,因此应进行生态学设计,尽量减少这种功能的损失。(3)人类需求与生态完整性维护相协调的原则项目建设和运行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满足需求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与生态完整性的维护相矛盾。生态保护措施就在于尽力减缓这种矛盾,在自然体系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开发利用资源,为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服务。7.2.1.2生态保护措施(1)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施工进场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工地及周边地区,设立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科普性宣传牌,包括生态保护的科普知识、相关法规、拟建项目拟采用的生态保护措施及意义等。此外,为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实施力度,建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协商制定相应环境保护奖惩制度,明确环保职责,提高施工主体的环保主人翁责任感。(2)生态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开工前,对施工范围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严格的审查,既少占林地,又方便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允许将工程临时废渣随处乱排,更不允许排入河中。施工营区等临时建筑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各施工单位应加强防火知识教育,防止人为原因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临时用地施工期,应将占用土地的表土熟土层(约30cm厚,即土壤耕作层)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剥离,并在临时用地范围内适当位置进行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防止雨淋造成养分流失,以便于后期的绿化和土地复垦。对于多年冻土埋深小于2m或冻土温度高于-5℃的弱融沉-融沉性路段,可以采取预先融化的设计原则,完全清除地表草皮及草炭层,让多年冻土暴露一段时间,使冻土快速融化后,再回填的技术方案进行处理。对于埋深大于2m或冻土温度低于-5℃的融沉-强融沉及融陷性的路段,可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对于坡面工程及时采取工程或植物防护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对因施工破坏植被而造成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或造田还耕。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形式进行植被恢复。管线施工因其特殊性,不能再种植深根植物,一般情况下,该地段可以种植根系不发达的草本植物(如三叶草、面包草),以改善景观,防止水土流失。(3)临时工程用地设置要求及恢复措施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规定,在施工结束时对各类临时用地及时复垦,对于有进场耕作条件的土地尽量复垦利用,无条件的则种植乔灌草类进行植被恢复。施工营地、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选址的环保要求如下:灰土拌和场和建材堆放场等临时用地应尽量在永久征地范围内使用。施工营地应尽可能地租用当地民房或公共房屋,或布设在公路用地范围内,以减少临时性用地,避免随处搭建占用耕地和破坏地表植被。施工便道临时工程尽量利用原有乡间旧路,同时注意做好路面洒水等防尘工作,减少扬尘影响。临时用地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用后及时恢复土地原来的功能。应严格控制各类临时工程用地的数量,其面积不应大于设计给定的面积,禁止随意的超标占地。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野生动物保护要求建议施工单位与林业部门配合在施工营地内张贴项目区野生动物植物宣传画及材料,禁止施工人员随意破坏植被和猎捕野生动物。施工过程中,对发现的珍惜野生动物应立即报地方林业主管部门,采取保护措施。施工期间,在山地路段应采取一定的降噪措施,减少施工噪音和频繁的人类活动,保护鸟类免受惊吓和干扰。(5)土壤侵蚀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管理,认真搞好施工组织设计,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将施工措施计划做深做细,尽量减少临时工程占地,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功能。尽可能缩短疏松地面、坡面的裸露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大风和雨天施工。在雨季和汛期到来之前,应备齐土地临时防护用的物料及各种防汛物资,随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减轻雨水对主体工程的破坏和减少土壤的流失。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进行作业,不得乱占土地,施工机械、土石及其他建筑材料不得乱停乱放,防止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施工期应限制施工区域,限制人的活动范围,所有车辆按选定的道路走“一”字型作业法,走同一车辙,避免加开新路,尽可能减少对地表的破坏。取土场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取土,杜绝任意从规定范围外取土;取土场取土要做到边开边采、边平整,及时覆土复垦,杜绝路边随意取土;取土前先将0.3m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取土完毕后,复垦前先回铺0.3m表层熟土,在设计高程处修截水沟和急流槽,部分土场取土深度较大,所以在取土时采取削级开坡,平台设排水沟,接急流槽将径流导入自然沟道或原有排水系统,下一步设计中应当避免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取土场设置过于集中及取土量过大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取土场布置方案,做好土石方纵向调运规划,满足工程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其他临时用地施工期将表层0.3m耕植土剥离临时堆置于施工场地旁,待施工结束后进行表土还原,恢复耕地;对临时堆置的表土或其他临时占地,采取围挡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工程结束后,对占用的耕地进行土地整治、全部复垦或恢复原有植被。(6)采取施工监理等管理措施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对于施工期生态保护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施工监理是施工期最好的管理措施。在整个施工期内,采用巡检监理的方式,检查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及施工人员的生态保护行为。7.2.1.3施工计划安排对工程施工进行招标,委托有资质、有经验的工程施工单位进行规范施工,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安排,使施工计划有序地进行,并尽量避免该项目的土石方工程在雨季施工。同时,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监督管理。7.2.1.4确定施工区域范围、保护山场林地山场林地是区域景观的背景地域,是景观模地,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控制性组分。因此,保护山场林地,使建设项目对其占用程度和范围尽可能小,有利于维持区域的景观环境和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根据项目的整体布局,规定施工区域范围和面积。该项目工程永久占地面积为95500m2,施工临时占地面积为5900m2,确定工程总施工区域面积为101400m2,确定对施工区域范围以外用地,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不得随意扩大施工区域范围,保护施工间接影响区域50700m2内的植被不被破坏。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2.1.5防治水土流失建设项目拟建场地土壤侵蚀强度属微度、轻度侵蚀范围,而项目的建设破坏了原有的地形、植被,使施工区域有可能成为新的水土流失发生源。对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治水土流失,并可防止施工期景观环境的恶化。(1)对山体开挖面尽量减少花岗岩面裸露时间,应及时补植爬山虎等生命力较强的藤本植物。(2)山体的挖方、填方应尽量平衡,剥离土石方就地消化为填基土石方。在填垫前筑好挡土墙,可防止水土流失,达到土石方的平衡。填方不够部分应从景区外取土。临时取弃土场应选择地势平坦处,压实后有序堆放,并采取必要的护坡措施防止水土流失。(3)对不可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应及时清理外运,不可在施工区随意堆放。(4)步道两侧护坡及修复工作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5)在场地平整及建筑地基工程完成后,与主体工程施工同时考虑对临时破坏地形的修复工作。(6)待项目基本完成后,对工程临时占地采用植草绿化工程进行植被恢复,绿化面积约4500m2,对未破坏的地形尽量保持原有自然风貌。总之,在工程施工阶段按部就班地采取上述一系列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可将工程施工期的水土流失现象降低到最小限度,并可防止施工期施工区域景观环境的恶化。同时,可以保证拟建项目建设后不会比建设前增加新的水土流失发生源,土壤侵蚀强度维持在原有的微度、轻度侵蚀范围内。7.2.2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区域主要地表径流是石峰山山间小溪九曲溪,工程建设应保证原有地表径流的来水及走向,并保证足够安全的洪水频率,对挖方所弃土石方的及时清理,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可防止地表径流河道阻塞、水体浑浊,保护区域地表径流的原有状况。工程施工期严禁任何废水以任何形式排入九曲溪,对施工中产生的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设置一临时沉淀池(多级沉淀)进行处理,尽量降低废水对纳污水体地表水环境的影响。(1)施工生产废水污染防治措施①工程承包合同中应明确筑路材料的运输过程中禁止洒漏条款。②施工近期废水不得排入九曲溪。应对施工废水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处理。在工程沿线施工工区各设一座简单平流式自然沉淀池,施工生产废水由沉淀池收集,经酸碱中和沉淀、隔油除渣等简单处理后,主要污染物SS去除率控制到80%,pH值调节至中性或弱酸性,油类等其它污杂物浓度减小。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循环回用,不能排入九曲溪,以有效控制施工废水超标排放造成当地的水质污染影响问题。③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堆放场地应设工棚,并加蓬布覆盖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污染。(2)采用施工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的方案进行含油污水的控制。①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以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在不可避免的跑、冒、滴、漏过程中尽量采用固态吸油材料(如棉纱、木屑、吸油纸等),将废油收集转化到固态物质中,避免产生过多的含油污水,对渗漏到土壤的油污应及时利用刮削装置收集封存,运至有资质的处理场集中处理。②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尽量集中于各路段处的维修点进行,以方便含油污水的收集;在不能集中进行的情况下,由于含油污水的产生量一般不大于0.5m3/d,因此可全部用固态吸油材料吸收混合后封存外运。③在施工场地及机械维修场所设平流式沉淀池、含油污水由沉淀池收集,经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酸碱中和、沉淀、隔油、除渣等简单处理后,油类等其它污染物浓度减小,施工结束后将沉淀池覆土掩埋。④对收集的浸油废料采取打包密封后,连同施工营地其它危险固体废物一起外运的处理措施,外运地点选择附近具备这类废物处置资质的处置场。(3)生活污水控制措施①施工营地尽量远离九曲溪。②施工人员的就餐和洗涤采用集中统一形式进行管理,如集中就餐、洗涤等,尽量减少产生生活污水的数量。洗涤过程中控制洗涤剂的用量,以减少污水中洗涤剂的含量。③在施工营地附近设防渗化粪池,粪便用于肥田,化粪池定期进行清掏,施工近期结束后将化粪池覆土掩埋。景区近期施工废水“零”排放,对周边地表水环境无影响。7.3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7.2.3环境空气质量保护措施(1)施工场地扬尘控制①合理安排施工活动,尽量避免在同一时间出现多个扬尘产生点。②建筑工地的建筑材料堆放点必须硬化,利用道路清扫车对道路和施工区域进行清扫,减少粉尘和二次扬尘产生。施工过程堆放的渣土必须有防尘措施并及时清运,对暂时不能运出施工工地的土方,必须采取集中堆放、压实、覆盖以及适时洒水等有效抑尘措施;屑粒物料与多尘物料堆的四周与上方应封盖,以减少扬尘;如需经常取料而无法封盖,则应定期洒水,特别是旱季施工。③采取洒水湿法抑尘。在项目建设期间,在扬尘比较严重时可采用每两个小时在施工现场喷水一次、完全覆盖施工区域的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扬尘污染。④施工时应采用土工布对料堆进行覆盖,在施工现场设置围栏,工地应实施半封闭隔离施工,如尼龙网、编制塑料布、防尘隔声板护围等,可以减轻施工扬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尘对周围空气影响。⑤闲置3个月以上的施工工地,建设单位应当对其裸露泥地进行临时绿化或者铺装。(2)运输扬尘控制。工地出入口处设置清除车轮泥土的设备,安装冲洗车轮的装置,对离开工地的运输车除泥、冲洗,以免将大量有土、泥、碎片等类似物体带到公共道路上(3)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运输车严禁超载,谨防运输车辆装载过满,不得超出车厢板高度,并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散落;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4)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期间需使用混凝土时,可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不得现场露天搅拌混凝土、消化石灰及拌石灰土等。应尽量采用石材、木制等成品或半成品,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因石材、木制品切割所造成的扬尘污染。(5)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6)施工工地食堂燃料要用液化石油气或电,不使用燃料油或其它可能带来更大污染的燃料,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空气的污染。7.2.4声环境质量保护措施工程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是各类施工机械的设备噪声及施工初期阶段的山石爆破噪声,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将施工期噪声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1)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从声源上对噪声进行控制。如液压机械较燃油机械平稳,噪声低10dB(A)以上。对施工车辆造成的噪声影响要加强管理,运输车辆尽量采用较低声级的喇叭,并限制车辆鸣笛。(2)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22:00~6:00)施工。施工中严格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施工,防止机械噪声的超标,特别是应避免电锯、混凝土搅拌机等夜间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运行动力机械设备的数量,尽可能使动力机械设备均匀地使用,并避免在同一时间使用大量高噪音设备。(3)施工期用液压打桩,不得使用冲击式打桩。对于燃油机械,可通过排气消声器和隔离发动机震动部分的方法来降低噪声,其他产生噪声的部分还可以采用部分封闭或者完全封闭的办法,尽量减少振动面的振幅;一切动力机械设备都应该经常检修,特别是那些会因为部件松动而产生噪声的机械,以及那些降噪部件容易损坏而导致强噪声产生的机械设备。综上所述,项目在采取上述措施后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施工期间的噪声污染问题。7.3.1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7.3.1.1林地恢复计划建设项目不可避免的产生生态影响,有些是暂时性的,有些影响可以通过生态恢复技术予以消除。生态恢复是相对于生态破坏而言的,生态破坏可以理解为生态体系的结构发生变化,功能退化或丧失,关系紊乱。生态恢复就是恢复系统的合理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生态恢复实质上就是被破坏生态系统的有序演替过程,这个过程使生态系统可能回复到原先的状态。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取向影响,生态恢复并不意味着在所有场合下都能够或必须使恢复的生态系统都是原先的状态,生态恢复最本质的目的就是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达到系统自维持状态。(1)培育恢复原则在原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进行林分结构调整,避免破坏性乱砍滥伐林木树木的原则。新植树木应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保持其林相一致生长势态。石峰山景区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除建筑用地、道路、湖泊水面外,均应以乔、灌、花、草等植被覆盖,强化风景景观绿化、美化效果。(2)培育恢复措施1)、游览区的植被恢复与风景林建设石峰山景区的森林植被类型是以落叶松为建群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以及正处于演替阶段的各类阔叶次生林。规划对现状良好的森林景观进行严格保护,同时结合造林和森林抚育工程,对生态质量差的林地进行改造、优化和美化处理。本次建设工程对度假区内的大部分受损植被进行恢复和保护性补植,同时对大量受损山体进行山体恢复,达到维护生态和谐的目的。注重风景林的季相变化,在次生林中分营造和补植适生和随季节变化树形叶色多变的林木,如蒙古栎、椴、桦、槭、花楸等树种进行有序配置,调节林分结构,突出春季山花烂熳、夏季水绿山青、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雪山滴翠的多样化、多层次、多色彩、错落有序的搭配,塑造融天然、人工为一体的森林景观。2)、公路、山路风景林道路沿线两侧规划栽植护路林。树种可选择樟子松、杨树、色木、垂柳、紫丁香、胡枝子、紫穗槐等乔、灌结合并可配置适宜花卉、形成垂直绿化带。护路(防雪)林可选用樟子松、小青杨、小黑杨、蒙古栎等树种,按主风方向进行行混方式种植,其林带宽的公路积雪量大小相应增减。一般以栽植树木6—12行为宜。支叉线路,游人步行路等由乔、灌、花配置得当进行绿化美化建设、以形成绿林花径、引人入胜为佳。沿河两岸除自然林木外,应适当补植,随河沿岸人造自然佳景,并可起到护岸固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3)、建(构)筑物周边风景林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构)筑物周边风景林栽植应以保护自然原貌为原则,人工补植应突出其景观内涵,新建改建建筑接待设施周围植物配置应与建筑风格相协调统一,对不同类型、格调的建筑要选择适宜的树木采取相应的配置方式。7.3.1.2绿化措施根据对项目区自然条件和各绿化部位的具体立地条件的分析,依据“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从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和经过多年种植已经适应当地环境的引进树种和草种中选择。具体选用绿化树种时参照以下几点:选择速生、耐寒、耐贫瘠、固土能力强的树种;选择容易种植、繁殖和管理,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选择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的树种。7.3.1.3生态恢复措施弃渣场如果不采取水保措施,将会有大量弃渣流入九曲溪,阻塞河道,影响行洪,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土料场在降低农、林、牧用地的同时,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施工区植被损坏后使地面水土流失加剧,施工期增加河流泥沙流量。增加了易侵蚀的产沙区,暴雨洪水发生时使得泥沙含量增高。同时也加大了水的损失。使表层被剥蚀,地力下降。地面坡度大,土壤抗蚀年限低,潜在危害大,地表遭到破坏后,不仅使土地资源数量减少,而且土地遭到破坏后导致土壤有机质流失,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物迅速下降后,给以后的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增加难度,使土地贫瘠化。1)边坡开挖或填筑根据地质条件,土质边坡需按1:1.25-1:1.5开挖,土质较松散的部分特殊地段,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需按1:1.5-1:2.0开挖;强风化层边坡按1:0.75-1:1开挖。土石填筑边坡不陡于1:1.5。2)设置排水天沟在开挖边坡外缘5m处设置浆砌石排水天沟,将边坡外山坡地表径流拦截,引导到下侧天然水道。3)坡面防护对土质坡面,边坡一般为1:1.5-1:2.0,地面建筑物周边混种植黑麦草、紫羊草、早熟禾,地质情况较复杂的边坡,采用框格型草皮护坡,或穴状栽植胡枝子护坡。对有地下水出露的坡面,采用干砌石护坡。4)设置坡脚防护挡墙沿堆体坡脚砌筑护脚挡墙,墙高针对不同的工程分别对待,多为1m-2m,但必须确保坡脚稳定。5)绿化对施工临建设施区、枢纽办公楼周边、施工永久道路两侧植树种草,并适当地进行园艺设计,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景观。b)临时防护措施1)弃渣堆放道路建设和管道铺设中,应采取分段开挖的施工方式,控制开挖弃渣的堆放面积,及时回填和运走弃渣。2)弃覆盖层防护先将工程开挖的弃覆盖层作成临时渣堆,待工程完建后作表层覆土用,要求采用土砂编织袋围挡,并种植速生草种进行生物措施防护。3)料场开采防护土料开采过程中要求分区进行,开挖弃料采取就近堆放,就近回填,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在扎堆周围设置排水沟;尽量做到挖完一片回填覆土恢复一片,撒播紫花苜蓿种子绿化一片;料场开挖坡面坡度要小于土体天然稳定角,断面高度不应大于4m,否则应做削坡开级处理,同时要在坡脚开挖排水沟c)监测时段及区段水土流失重点时段在主体工程施工期,重点区段:弃渣场和取料场。7.3.1.4占用林地补偿措施本项目永久占地95500m2,施工临时占地面积为5900m2,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予以恢复,占用林地采用异地补栽的方式进行林地补偿。具体实施部门和实施计划由鹤立林业局组织决定。7.3.2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附近水体为九曲溪,是阿凌达河的源头之一,执行I类水质标准。项目区域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根据工程分析4.2.2.2可知,运营期间游人及管理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卫生间排出)夏季日产生量为20.4m3/d,冬季日产生量为1.78m3/d产生量较小,且距东风所较近,因此,建议在修建厕所的同时,修建体积400m3的防渗化污池以贮存一个月的生活污水,经沉淀厌氧后的生活污水,由排污车定期清掏运出景区。本项目不得新设排污口,不外排污水,从而避免污水污染九曲溪的目的。7.3.3环境空气保护措施(1)油烟废气治理方法油烟净化常采用静电、喷淋、过滤等方法,目前以静电油烟净化法使用效果较好。油烟净化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含油废气→集气罩→油烟净化器→排放该工艺通过二级刺板状电极高压放电除油,油烟净化效率可达85%以上,油烟废气达标排放。游人集散中心餐厅,酒店餐厅油烟废气治理设备费用为100万元。(2)汽车尾气防护措施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①应限制机动车辆的进入,对大量进入景区的游客,可以通过景区统一的环保汽车或电瓶车解决交通问题;②认真做好区域内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一旦发现超标要及时治理;③在污染源附近栽种抗菌性强、吸附能力大的植物,净化空气;④加强游客接待中心高峰期车辆的管理和疏通,避免车辆拥堵,避免怠速空转,车辆应分时段、分区域进出,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4)改变旅游区内燃料的结构。生活燃料尽量采用电、液化气、天然气等能源,做到以电、气代煤代柴代柴油,减少餐饮区废气对大气污染。7.3.4声环境保护措施由声环境影响分析可知,本项目的声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游客居住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一些机械设备的噪声影响等。(1)通过采用双层玻璃窗,提高门的隔声能力等提高隔音效果。(2)设备噪声防护措施①在各设备机房的房间墙面采用粘贴矿棉吸声材料,顶板垂直挂吸声板;通过隔震措施(加消音器)、隔声(隔声间)等措施对项目区的水泵等设备的噪声控制。②在电动设备、水泵等基础处都加设隔振垫。③在风机排风口加装消声管,并采用消声百叶,在底部加装隔振垫,采取有效的隔振、隔声设施。④所有给水水泵出口采用消声式止回阀,以消除水锤。此外,所有给水管内流速限制在2.5m/s以下,减少噪声源。⑤水泵等产生震动的设备可以使用软管与外界管道连接,设备与基础之间均设置橡胶隔振垫进行隔振,以防止振动对生态客房和小木屋的影响。(3)车辆噪声防护措施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①区内尽量使用电瓶车,严禁使用高音喇叭和限制汽车使用喇叭;②在游客密集地和停车场周边建立隔音林带。③沿公路、停车场两侧设加密绿化带种植乔木、灌木、地被和草地相结合,形成连续密集的吸声带,发挥植物消声作用。7.3.5固废污染防治措施(1)在每个景区景区、景点、道路两旁,均设置卫生筒、果皮箱、生态厕所。为保证环境卫生不被破坏,应设立垃圾收集及清除运输系统,专人专职进行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每一景点除定点设垃圾箱之外,还要有专人清扫,做到日产日清。每一景点设垃圾运输车一台,将垃圾运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2)垃圾运输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段进行,减少垃圾清运产生的臭气对项目内部环境和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3)垃圾箱及垃圾收集箱底应进行水泥硬化,并涂上防水层,做好防渗措施。同时定期检查垃圾箱体是否完好,防止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4)来自餐饮服务中心食堂产生的厨房剩余物,大约30t/a,按照厨余管理办法,通过密闭罐车运往餐饮垃圾回收站资源化回收利用。7.3.6旅游资源保护措施及对策建议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严格保护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开发建设的保障。石峰山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两大类,它们是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对象。主要保护措施为:(1)景观资源分级从景观资源现状来看石峰山景区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都较丰富,其中自然景观资源以地景、水景、生景为主要类型。人文景观以胜迹类为主要类型。(2)保护区划分一级保护区:在一级景点和景物周围应划出一定范围与空间作为一级保护区,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一级景点的视域范围作为主要划分依据。一级保护区禁止采石挖砂,可以安置必需的步行游赏道路和相关防护设施,但必须与景区风格相协调,力求保持区内景观的原貌,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机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此区。本次项目中保留的原始林、人工林地均属于一级保护区范围。二级保护区:在一级景点形成景区的一级保护区外和二级景点和景物周围作为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可以安排少量旅宿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应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不得采石挖砂、对现有污染环境、有碍观瞻的建筑物、构筑物应逐步搬迁。不得开荒种地,应逐步退耕还林。区内一切建筑物及游览服务设施,必须符合规划要求,以风景建筑形式出现,融于风景环境,成为风景的有机组成。三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主要指石峰山景区的接待中心服务区。对其应加强规划指导,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加强绿化、加强环境治理,限制其向一、二级保护区内无序蔓延。图7-3-1保护区范围图(3)生物资源保护森林是石峰山旅游开发的主体和基础,保护森林的生物资源,促进森林生态良性循环,体现大自然独有的魅力,是注重保护、利用和发展森林资源的重要内容。1)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①建立健全防治机构,设置森林病防站,配备测报员,定期进行病虫害调查,开展预报、测报和防治检疫工作,把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②营造林技术措施石峰山景区内多营造混交林,预防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此外可采用火烧枝丫,及时对林内进行清理,破坏病虫鼠害的滋生和栖息条件,减少危害。③植物检疫石峰山景区更新造林所需调入的种子和苗木,严格把好检疫关,建立严密的检疫制度,防止和杜绝危险性病虫害源侵入基地。④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同时注意保护好林区现有的野生动物及益鸟益兽及天敌昆虫,实行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保护森林生态环境。(4)对重点景观要设置防护栏,严禁非法破坏。(5)旅游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应做好规划设计,并组织专家论证,其选址、质地、造型、色彩均不能破坏周围环境,设计方案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实施。(6)旅游区设施建设所需石材,不能就地取用,要在游人视线不可及的范围以外区域,在不影响旅游区自然风貌,不致引起水土流失的地点,合理选取。(7)供电、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线路布设方式,不得损害自然景观原貌,防止自然景观现代化,应尽量采用地理式布线(管)方式。(8)注重对当地的淳朴民风民俗人文资源的保护。(9)必须合理测算旅游区的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制定切实有效控制措施,要有计划地组织游览活动,避免旅游区的超负荷运转对旅游资源的破坏。7.3.7旅游环境卫生治理措施与建议(1)旅游公厕引导标识醒目,建筑造型、色彩格调与环境协调,厕内整洁,一切设备正常运转。(2)垃圾箱(桶)标识明显,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实用,与环境相协调。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组织清洁队及时清扫垃圾,日产日清,不留陈旧垃圾,始终保持环境卫生良好。(4)垃圾处理要分类包装,分类处理,注意回收旧报纸、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将有机物垃圾集中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5)在售票处向游客发放垃圾袋和环保手册,提高游客环保意识。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8.1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1)旅游营业收入。本项目建成营运后,预计到2025年游客人数将达23.71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7113万元。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提高,游客消费水平将会大幅度的提升,旅游收入在鹤立林业局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将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很大,大大加强地方经济实力。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每1元旅游业的收入,可为相关行业带来4.3元的收入,这种乘数效应对鹤立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2)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发展旅游业将创造高出直接就业人数数倍的就业机会。据资料介绍,一个旅游者所需直接的和间接的服务人员5~6个。按项目设定旅游规模计算,日游客量为650人,则需用直接间接服务人员达3000人以上。仅此一项,就能大大增加社会就业,这对于消除区域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个人收入,提高区域人民生活水平起很大作用。(3)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讯、卫星电视等的建成运行,大大加强了区域与外部的联系和交流,打破了当地原有封闭的社会经济生活模式,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提高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团结。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从而推动鹤立乃至佳木斯市经济日益繁荣。(4)景区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将石峰山旅游资源合理的联结成一体,大大提高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另外,山珍园等专类园的实施过程中,以山珍视频做产业项目,特别是做为旅游观光项目,本项目力求营建珍奇山珍采摘园,融观赏性、体验性于一体,为开展生态旅游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生态旅游,促进对外交流,扩大对外交往,加速信息传播,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5)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其森林生态设施的建设既可帮助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游客实现“回归自然”的愿望,也可在游览中通过学习科普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开阔眼界,对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8.2环保投资分析8.2.1环保投资估算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存在着一定的环境影响因素,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达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必须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环保投资费用包括施工期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以及运营期的废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设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等。其一次性投资费用见表8-2-1。表8-2-1环境保护设施投资费用一览表时段环境要素污染因子处理措施环保投资(万元)建设期水生活污水依托居民区内生活污水排放系统2.00生态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治理措施1256.00生态破坏生态恢复措施200.00运营期大气餐饮油烟油烟净化设备6.50水生活污水建设防渗化污池10.00噪声机械噪声、游客活动噪声消声、隔音2.00固废生活垃圾运输至汤原县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5.00生态植被破坏植被恢复、绿化10.00环境污染宣传教育1.50合计1491.008.2.2环境保护费用比例分析环境保护费用比例分析将从环保投资所占该工程基建总投资的比例等方面进行讨论。该项目环保投资1491万元,工程总投资12963.42万元,环保投资所占比例为11.1%。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8.3.1环境经济损失分析(1)土地利用本项目环境经济损失主要是土地利用方面。新建停车场1处,占地面积7000m2;新建旅游区道路38400m2;新建广场占地5000m2;接待服务设施占地2000m2。以上总计占用土地面积共52400m2。上述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所占用的土造成的环境效应是负面的,影响是长远的,而且是不可逆的。本项目土地影响费用投入造成的经济损失为31万元。(2)交通污染建设期及营运期的交通流量相应较大,由此引起的汽车尾气、烟尘、粉尘等有害有毒物质及噪声的环境污染是负面的,对于营运期来说,这种影响是长期的。(3)项目基础设施对植被的损害本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总占用土地面积20000m2,所占用土地对植被损害为约20000m2,同时造成局部水土流失,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4)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本项目不管是建设期还是营运期,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噪声、空气污染等,对旅游区内的野生动物栖息场所产生干扰,这种不利影响也是长期存在的。(5)旅游垃圾、生活污水对区域环境影响是负面的,长期存在的。8.3.2环境效益分析(1)植被资源保护与建设:本项目绿化美化4.5hm2,按水土保持每有效保护面积投入计量经济价值为2.05万元,正效益是长期的。(2)旅游区主次干道、游道建成,改善了区域交通行车状况,减少能源消耗,减少交通事故,兼收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之利。(3)旅游污染治理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生活污水及旅游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可使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对改善和保护旅游区环境质量,为区域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项目环境经济损益比较见表8-3-1。表8-3-1建设项目环境经济损益比较环境系统损益(益—损)项目万元/a或±x项目万元/a或±x万元件或±x社会环境土地利用一31旅游营业收入+7113+7082旅游带动收入+2+3经济实力地位+2+3对外交流+2+3就业+3+3小计一31+7113+9+7082+9自然环境基建植被破坏10.04h㎡一3增加植被面积4.5h㎡+1-2污水、垃圾环境影响一2污水、垃圾治理+3+2干扰野生动物一2-2其他环境污染一2其它环境污染治理+3+1小汁一9+7-2合计一31—9+7113+16+7082+7说明:“+”为正影响,“—”为负影响;影响大小分三级,即1、2、3︽小、中、大从表8-3-1可知,本工程建成投入运行,社会环境经济净效益为+7082万元/a,区域经济实力地位、对外交流、社会就业等因子为+9,即这些方面将比现状大大加强;自然环境净效益为-2,综合效益为+7082万元/a,其他环境因子比较为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9.1环境管理体系9.1.1环境管理机构设置景区建设项目的实施不对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需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在上级环境保护部门的领导下,对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贯彻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监控项目的施工、运行,掌握污染控制措施的运行效果,了解评价区项目建设引起的环境质量及变化情况,为环境保护工作起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建议以如下模式建立石峰山景区的环境保护机构。具体环境管理体系框图见图9-1-1。图9-1-1景区环境管理体系示意图如图9-1-1所示,随着石峰山景区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的建设运营,在鹤立林业局内设置专职的环保部,负责具体项目的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委托汤原环境监测站,定期开展环境质量监控和污染治理监控工作。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1.2环境管理机构职责鹤立林业局需设置环保部负责日常的环境管理工作。环保部应设置环保专员对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进行环境管理。根据工程情况,可将环境管理职责分为建设期、运营期的管理职责。具体环境管理职责如下:①建设期环境管理景区的环保专员在建设期的环境管理职责主要包括:A、协调、督促项目及配套环保设施的建设符合“三同时”要求,具体落实项目环评中的各项措施;B、参与工程环保设施竣工验收;C、负责监督施工单位在建设期间的环境管理工作;D、组织制定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E、组织环境保护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施工操作中,应尽可能减少扬尘、噪声及水土流失。②运行期环境管理运营期间,环保专职人员负责项目的环保管理。其主要职责应包括以下内容:A、负责编制环境管理计划和环境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B、负责落实各项污染控制措施、生态建设计划。定期对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确保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并负责项目生态建设的监督管理;C、建立本项目的环境科技档案和管理方案,实行环境保护工作动态管理。编制环境指针考核报表,及时送交有关部门;D、负责内部人员的环境管理培训。组织和开展本单位的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推广应用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和经验,组织环保宣传教育工作;E、推进本规划ISO14000体系认证工作,使公司环境管理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委托汤原环境监测站进行景区的环境监理、监测工作。负责日常的景区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污染治理监测,编制污染监测方案,及时送交有关部门,对监测指标异常的污染物及新发现的污染物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1.3环境管理内容(1)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度假区环境管理机构在日常的环境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贯彻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同时贯彻实施国家及地方的有关环保方针、政策法令、条例。这些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法》、《节约能源法》、《土地管理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制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的原则与方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修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2)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及实施度假区环境管理机构应组织或委托相关单位或部门制定度假区环境保护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由环境管理机构负责实施。鹤立林业局环保部负责度假区年度环境保护计划的编制和实施。(3)环境管理“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规定建设项目要有环境保护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由于度假区通过采用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式实现废水“零”排放,因此保障景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综合回用工程等应先于建设项目的建设,以保障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案的有效性。9.2环境监控体系编制环境监控体系建设方案,旨在对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分析环境质量的变化。结合项目建设特点,对度假区环境监控的内容主要包括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两方面。环境监测是为了了解和监视区域环境现状,评价环境质量,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评价提出的具体监测计划见表9-2-1。表9-2-1环境监测计划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象监测要素监测因子监测频率监测点位监测点个数区域环境质量监测大气环境SO2、NO2、PM101次/6月区内及周边居民生活区5地表水环境pH、高锰酸盐指数、DO、BOD5、COD、SS、氨氮、挥发酚、总氮丰、平、枯各期1次九曲溪断面1地下水环境pH、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性酚类、总大肠杆菌、丰、平、枯各期1次东风所现有水井3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Leq1次/月东风所2生态管理绿化、卫生清洁10次/月石峰山区域环境调查生态调查用地现状、植被类型、植被盖度、土壤类型、景观类型1次/年整个旅游区--场界监测噪声等效A声级1次/季旅游区内边界不定本次评价提出的环境监控内容,由景区管理部门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完成。在获取各项监测内容的过程中,监测单位应及时整理监测数据,实时跟踪,把握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并将数据结果及时与建设单位及佳木斯市环保局及时沟通,以保证建设单位针对不同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和污染治理效果,进一步制订有效的环保计划。9.3环保程竣工验收工程竣工前,应进行如下的监理工作:(1)施工单位应拆除临时设施,撤出施工机械和设备,撤离占用场地和道路。(2)完成场地绿化和环境景观建设。(3)检查废水、噪声、生态恢复设施或建设内容完工情况,检查固体废物分类收集、运输和储存设施及其管理制度。“三同时”验收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是指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根据该项目污染源排放情况,本项目“三同时”验收内容见下表9-3-1。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3-1环保“三同时”验收清单污染源治理对象主要设施处理效果场地平整开挖等扬尘加强管理;洒水、道路硬化;施工工地周围设置遮挡围墙或遮板。《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施工设备噪声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加强管理;噪声机械位置合理布置、合理安排工期及机械使用时间。《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施工人员等施工污水修建沉淀池。回收利用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及时清运。集中处置场地平整开挖等弃土集中堆存,全部回填。资源化生活污水污水400m3防渗化污池定期清掏外运生态恢复绿化绿化率不低于35%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0公众参与国务院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五条以及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规定,按照国家规定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编制公众参与篇章。根据环保部有关规定,公众参与的责任主体是建设单位,本次环评单位仅是协助建设单位进行公众参与工作。10.1公众参与调查的目的(1)调查鹤立林业局东风所居民和东风所工作人员,尤其旅游区周围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征求公众对拟建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动员全社会关心环境保护事业,参与环境保护建设,使公众更全面了解工程建设将对评价区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2)提高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加强工程建设方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强环境污染与治理的透明度,提高工程被公众的接受程度,同时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维护区域公众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在工程施工期涉及的工程征地等相关问题的解决。(3)通过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了解公众对拟建工程的支持程度及希望采取的环保措施,减轻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使工程在规划设计、管理方面更完善和合理。10.2公众参与方法公众参与工作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见图10-2-1公众参与流程图。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0-2-1公众参与流程图10.2.1公众参与方法公众参与调查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举行论证会或听证会等。根据本项目及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本评价采用环境信息公示及发放调查表的方式来进行。10.2.2信息发布10.2.2.1第一次环评公示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及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为此,建设单位鹤立林业局在黑龙江省鹤立林业局网站(http://ljfihelfa.forestry.gov.cn/index.html)上发布相关内容(具体内容见图10-2-2),使公众了解拟建工程概况、工程建设目的、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初步结论,并征询公众意见。图10-2-2第一次环评公示截图10.2.2.2第二次环评公示第二次环评公示内容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第二次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文件的要求,鹤立林业局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承担"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事项向公众公告如下: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3、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5、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6、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7、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图10-2-3第二次环评公示截图10.2.2.3公众场所环评公示本项目在附近的村庄——东风所居民区等进行了张贴公示,公示照片如下。图10-2-4张贴公示10.2.2.4报纸公示报纸公示内容如下: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纸公示我单位新建旅游区工程内容包括:旅游区内各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集散广场、月牙湖及其周边休闲设施、东风经营所场部改造、水上公园、空中廊桥、登山栈道、景亭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恳请您提出宝贵建议。一、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1)水污染防治措施:产生的废水经深度处理后作为景观以及绿化用水。(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采用电热膜,电热锅炉作为主要采暖的热源,餐饮采用液化石油气,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3)固体废物防治措施:本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处置。(4)噪声控制措施:对机械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向制造厂家提出降噪要求,根据类比,厂界噪声可满足国家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标准限值的要求。工程建设拟采取的各类污染防治措施技术和经济上合理可行,可保证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对生态防止破坏与恢复措施:尽量少占用林地,禁止占用国家公益林地,采用占补平衡,对占用的少量林地进行恢复。二、公众提出意见的具体形式公众可通过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与项目单位或环评单位进行联系,联系方式如下。建设单位联系人:王科长联系电话:13284656221环评单位联系人:宋工联系电话:17182967011鹤立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图10-2-5报纸公示照片10.2.3环境信息公示反馈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发布10个工作日内,未接到公众有关本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和信件。10.2.4公众参与调查表的形式采用当面询问和发放调查表相结合的社会调查方法获取信息反馈,对反馈的信息进行讨论、评估、汇总。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公众对工程内容的了解程度、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态度、对公众所担心的问题以及公众就该工程的建设提出的环保建议和要求。调查表一般由被调查人填写或由调查者代笔,调查者代笔的问卷最后由被调查人签名。公众发放的调查表包括:项目简介和调查表。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址:工作单位请您逐项在下列问题中选择代表您所认同的观点填“√”,否则不填通过简要介绍,您对项目了解多少较清楚一般不太了解您认为该项目建设的有益之处是有利于鹤立林业局旅游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当地人员的就业率,改善生活水平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利于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其他方面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您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施工场地噪声、粉尘、固体废物的影响原材料运输产生的噪声原材料运输产生的扬尘施工人员的进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项目在建成投产后您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什么运营期各种大气污染源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活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设备噪声产生的影响您认为该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对污染防治是否有效有没有不清楚您对项目建设的态度如何同意不同意无所谓您是否同意该项目在拟选地理范围建设同意可接受不同意10.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10.3.1调查对象公众参与的对象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要求必须包括受建设项目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本次调查对象根据与本工程的关系分为两部分:(1)直接受影响的人群,主要是旅游区建设厂址周围居民(2)间接受影响的团体及代表,主要是东风所和鹤立林业局。本次公众参与共发放调查表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反应公众对本工程所持积极的态度。从调查对象看:东风经营所工人占76%,东风经营所职工占23.3%。从知识层次看:本科及以上占1.6%,大专占13%,高中及中专占38.3%,初中及以下占46.6%,涵盖了各层次的人。从年龄段看:20~40岁占10%,41~50岁占48.3%,51岁以上占41.6%,均属成年人范畴。知识水平和年龄结构均符合东风经营所情况。调查对象的人员组成情况见表10-3-1。表10-3-1公众参与调查对象人员组成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单位或住址1周英山男67工人初中东风所2孙刚国男54工人初中东风所3常运和男50工人初中东风所4赵春永男31工人中专东风所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于先斌男55工人初中东风所6万奎英男53工人初中东风所7李永发男55工人高中东风所8苏新江男47工人高中东风所9苏斌男55工人大专东风所10陈立刚男57工人初中东风所11韩海波男53工人初中东风所12李林男46工人大专东风所13沈立景男50工人大专东风所14曹自欣男46工人高中东风所15初中文男47工人高中东风所16高国民男53工人初中东风所17赵国胜男46工人高中东风所18张丽杰女46工人中专东风所19王洋女27职工本科鹤立林业局20徐永生男54职工高中东风所21吕高建男52工人高中东风所22贺俊胜男60工人中专东风所23王伟男45工人初中东风所24李自友男56工人高中东风所25陈广书男55工人高中东风所26周保林男54工人初中东风所27李勇男28工人中专东风所28边大军男57工人高中东风所29周宏国男45工人初中东风所30刘德良男53工人初中东风所31曲春照男43工人初中东风所32常运良男49工人高中东风所33赵国强男50工人初中东风所34范经敏男50工人高中东风所35王法政男41工人技校东风所36申红江男48工人高中东风所37李晓霞女47工人初中东风所38张经山男47工人技校东风所39张进才男45工人高中东风所40王传庆男54工人初中东风所41马明刚男46工人技校东风所42张国忠男50工人小学东风所43陈仕发男45工人高中东风所44刘轩男49工人技校东风所45张秀利男49工人初中东风所46周双红女42工人高中东风所47曹新连男52工人初中东风所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8沈立辉男44职工大专东风所49贺俊斌男44职工初中东风所50李学文男52职工大专东风所51钟志利男49职工初中东风所52陈少辉男35职工大专东风所53张钰莹女23职工中专东风所54曹新领男54职工大专鹤立林业局55刘泽胜男54工人中专东风所56武占山男56职工初中东风所57郝鹰宝男42职工大专东风所58陈从艳男56职工初中东风所59李义峰男55职工初中东风所60魏亚杰女40职工中专东风所图10-3-1被调查人员填表10.3.2调查表统计结果调查表统计结果见表10-3-2。表10-3-2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表调查内容结果通过简要介绍,您对项目了解多少较清楚60%一般40%不太了解0%您认为该项目建设的有益之处是有利于鹤立林业局旅游经济发展66.6%有利于提高当地人员的就业率,改善生活水平53.3%有利于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38.3%其他方面0%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您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施工场地噪声、粉尘、固体废物的影响41.6%原材料运输产生的噪声1.6%原材料运输产生的扬尘5%施工人员的进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5%该项目在建成投产后您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什么运营期各种大气污染源对环境空气的影响25%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40%生活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33.3%设备噪声产生的影响1.6%您认为该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对污染防治是否有效有71.6%没有5%不清楚23.4%您对项目建设的态度如何同意100%不同意0%无所谓0%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您是否同意该项目在拟选地理范围建设同意90%可接受10%不同意0%10.3.3调查结果分析(1)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对拟建工程的宣传还是很到位的,有100%的被调查者都表示了解本工程。(2)在被问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如何,有100%的公众表示支持,没有被调查者不支持该项目建设。可见公众支持项目的建设。(3)在被问及拟建项目建设期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时,41.6%的公共认为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噪声、扬尘、固废的影响都比较明显,55%的公众认为施工人员进驻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4)在被问及对拟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时,有2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生产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33.3%认为污水排放对纳污水体的影响,40%的被调查者认为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1.6%认为是设备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见,公众比较注重项目在投入使用后生产废水和固废对环境的影响。(5)在被问及本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是否有效时,有71.6%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效,23.4%表示不清楚,5%认为无效。由此可见公众对本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是比较满意的。同时,被调查者提出重点在落实和加强运行管理。(6)在被问及您认为本项目选址是否合适时,有90%的被调查者表示同意,有10%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接受,无被调查者不同意该项目的选择。可见绝大多数公众认为项目选址是可行的。(7)黑龙江省鹤立林业局东风经营所和鹤立林业局对本项目持支持态度,见附件。10.4公众意见的代表性、合法性、真实性和可行性分析(1)合法性在环境影响报告编制过程中,建设单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号)采取现场张贴公示、网上信息公示和报纸公示等方式向项目区域附近的公众和单位公告项目的基本情况、环境影响信息;并组织发放了问卷调查表,征询公众意见。公众参与工作程序合法。(2)代表性被调查人员涉及建设项目所在地周边的居民以及建设项目行政区域所在地的单位。调查的个人包括了周边东风经营所职工和居民,均位于鹤立石峰山所在的东风经营所范围内;调查单位和居民具有足够的代表性。(3)有效性调查时间为项目环评文件编制阶段进行,能准确反映周边单位和群众对项目的态度,调查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公示内容真实、调查范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合理有效。(4)真实性公众意见公示、调查表的发放均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公示内容准确反映建设项目相关信息,工作过程透明有效、调查结果真实可靠。10.5小结(1)本工程公众参与采取网络和报纸公示项目环境信息,并发放公众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范围包括受影响的本工程建设场地周围居民以及宾县的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按照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一次公示(10天),共发放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有效答卷60份,有效回收比例100%,满足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要求。(2)在被调查者中有90%的被调查者同意本项目在拟选场地建设,10%的被调查者认为该拟选厂址可接受,没有被调查者不同意工程在拟建厂址建设。由此可见,项目区的公众总体来说对该工程在拟建厂址建设是理解和支持的。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结果可以看出,项目区公众对本工程建设的总体意见是大力支持的。工程投入使用后公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除生产废水、废气和固废控制。他们希望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评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坚决避免因要求与实际运作不一致而造成的环境污染。(3)在第一次网上公示和第二次网上公示及报纸公示过程中,均未接到相关方面的电话和信件,说明民众对鹤立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未持反对意见。从总体上看,公众对工程选址、建设和投产运行后从环境保护角度所提出的意见、要求和建议是积极的、认真的、负责的。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项目建设可行性综合分析11.1项目建设的意义1、促进经济结构调整1998年洪涝灾害后,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该工程旨在通过天然林禁伐和大幅减少商品木材产量,有计划分流安置林区职工等措施,主要解决我国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鹤立林业局响应国家号召,全力实施天保工程,这就促使林业局由原来的以林养局转变为现阶段的停止采伐、管护森林资源为主。基于石峰山的优良自然资源,开展旅游对于林业局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快培育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提升第三产业的规模和竞争力,是促进鹤立林业局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2、创造就业岗位,整合旅游资源,带动林区职工致富强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不但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能带动鹤立林业局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与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预计整个项目建成运营后,林业局财政收入将有较大增长,直接从业人员数量将不断增长,广大林区职工可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服务,成为景区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的受益者。3、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存生态环境石峰山景区的建设,会推动鹤立林业局旅游业的发展,满足更多民众认识自然、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会促使社会更合理利用、开发森林资源,找到森林开发新途径,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改善生存生态环境的需求,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新的社会效益,实现良性循环。11.2石峰山旅游度假发展SWOT分析SWOT分析是通过综合分析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各种关键因素,选址合适的战略、开展合适的规划工作的一种手段。优势和劣势都是鹤立林业局旅游发展本身具有的,属于内部条件,作为对比,机遇和威胁则是来自于外部。对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旨在从更全面的视角透视旅游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业发展水平和探析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一)优势和劣势分析(strengthandweaken)确定的优势指明了旅游产业潜在的战略性主攻方向,这些方向引导鹤立林业局旅游产业获得长期成功;而发现的劣势则指出了鹤立林业局旅游产业在哪些方面需要优化和改进。表11-2-1优势和劣势分析优势(S)劣势(W)区位及交通条件▲战略性位置好(东与鹤岗市和汤原县相邻,西和北与伊春市相邻,南与汤原县相邻)局址距哈尔滨410km,距鹤岗市60km,距佳木斯市70km,距伊春100km;▲G11鹤大高速公路、G201国道、汤绥公路、哈肇公路交汇其中;哈佳城际铁路开通后,鹤立将纳入省城1h交通圈内;▲距最近的佳木斯机场车程约1h;▲夏秋季节可至佳木斯有松花江航运通往哈尔滨等地。▲局域内景区节点交通互动性较弱;▲内部交通配套设施需完善;▲内部交通通达性有待提高资源条件▲资源赋存良好,组合条件较好;▲山体、森林、湿地、河流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多元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资源整合不够;▲资源开发力度不足;▲人文资源知名度有待提升;▲旅游产业链有待完善。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美味佳肴、土特产品较多。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吸引物数量较多,如石峰山、格金河;▲旅游产品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内涵挖掘不够;▲高端产品开发较少。旅游设施▲林业局对旅游产业逐渐重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在建设施规划设计理念先进。▲部分设施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部分旅游设施档次不高;▲缺乏体验性设施。资源管理▲重视资源和保护和合理开发;▲积极借鉴成功景区资源管理的经验。▲管理执行力有待增强;▲管理能力不到位。从上述区位及交通条件、资源条件、旅游产品供给、旅游设施、资源管理这五个方面的优势劣势的比较可以看出,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优劣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是如何保持并扩大优势,同时改变劣势,促使其向有利方向转化。(二)机遇和威胁分析(opportunityandthreaten)通过对外部的发展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有利于识别宏观的环境和产业特征。就系统外部环境来看,鹤立林业局的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下列各种发展机遇和威胁。表11-2-2机遇和威胁分析 机遇(O)威胁(T)宏观环境▲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旅游需求增强;▲国家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出台相关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省政府重视旅游发展;▲森工林区积极做好产业▲国内旅游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区域内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不确定因素较多。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转型,结合优势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区域环境▲区域经济增长加速,区域旅游辐射半径相对扩大;▲地处区域重要位置,区域旅游协作前景广阔;▲区域交通条件改善。▲与省内县市同质旅游目的地竞争激烈;▲与森工其他林业局同质旅游目的地竞争激烈。客源环境▲国内外游客量正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处于伊春、鹤岗和佳木斯三个城市的中心位置,客源市场广阔。▲游客分流的可能性随时存在;▲旅游者对旅游消费更为挑剔。对于机遇应该准确地予以把握,例如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必须认真研究、及时有效利用,否则机会稍纵即逝。而对于所面临的各种威胁,应对的重点是注重产品特色,实施差异化的产业发展策略,以此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11.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中鼓励类中“三十四、旅游业”类“2、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服务”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1.4与鹤立林业局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规划石峰山景区景观类型综合了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气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8个主类,属于三级优良级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良好且具有一定影响力,规划以石峰山景区发展为起点,逐步带动其他景区的未来发展,最终打响规划区旅游产品的品牌。建设项目符合总体规划中对石峰山旅游景区规划的要求,项目建设可行。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5环境影响预测结果(1)项目建设用地9.55hm2,占规划总面积的0.25%,其余规划面积上的植被正是该区域具有动态控制能力的组分。因此,项目实施对区域自然体系中模地组分的自身异质化程度影响不大,是评价区域自然体系可以承受的。(2)水土流失现象在项目施工结束后的2~3年内可能仍会较严重,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这种不利影响可逐渐减弱,最终恢复到建设前的天然水平。(3)本项目生活污水经防渗化污池沉淀处理,由排污车定期清掏外运,对区域地表水环境没有影响。(4)经预测停车场汽车尾气对于华屯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轻微。(5)经预测停车场噪声和游客活动噪声对于声环境影响轻微,泵房水泵噪声对于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需要设置相应防护措施。11.6公众参与结论通过对网上公示、当地主流媒体报纸、影响区域公告粘贴以及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公众参与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工程投入使用后公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除生产废水、废气和固废控制。他们希望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评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坚决避免因要求与实际运作不一致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从总体上看,公众对工程选址、建设和投产运行后从环境保护角度所提出的意见、要求和建议是积极的、认真的、负责的,公众对本工程建设的总体意见是大力支持的。综上分析,本项目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以及公众对本项目的态度等方面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结论与建议12.1项目概况鹤立石峰山旅游景区建设项目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2963.42万元,占地面积9.55hm2。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建设阶段,近期主要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等,中期为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远期建设内容根据石峰山景区发展规模进行灵活调整,其中近期主要建设内容分土建工程(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集散广场建设、场部改造、抗联遗址纪念馆、空中走廊建设)、道路建设共2部分。建设地点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鹤立林业局东风经营所,建设时间为2017年4月-2017年10月。石峰山山风景区景观资源丰富,景观要素齐全,区位优势明显,景区的开发必将有力地推动鹤立及佳木斯市旅游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增长,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项目建设意义重大。12.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2.3环境现状评价九曲溪河段各断面和水质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要求。地下水各监测点各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限值。评价区各监测点SO2和NO2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值均不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PM10日均浓度值各监测点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建设区域各监测昼夜间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石峰山景区目前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均符合环境功能区要求。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4主要环境影响12.4.1景观环境项目建成后,其景观相融性评价分级为3级,从区域景观指标考虑,建设项目是可行的。12.4.2生态环境项目建设用地9.5hm2,仅占规划总面积的0.1%,全部为林地,项目实施对区域自然体系影响不大,是评价区域自然体系可以承受的。水土流失现象在项目施工结束后的2~3年内可能仍会较严重,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这种不利影响可逐渐减弱,最终恢复到建设前的天然水平。12.4.3水环境根据工程污染源强分析,整个施工期产生污水量为926m3。项目建成后近期生活污水总产生量为3132.5m3/a,主要来自游客服务中心的生活污水等。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防渗化污池沉淀厌氧处理后,定期清掏外运,对区域地表水没有影响。12.4.4环境空气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粉尘和废气,运营期的废气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和餐饮厨房,本工程采用电热锅炉、电热膜作为供热的热源,不产生废气,对环境无影响;由于本项目游客主要通过环保电瓶车或自行车进入景区中心,因此,汽油产生的污染物量甚少。12.4.5噪声项目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建筑施工和装修过程,建设期间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项目建成后,主要噪声源分别来自旅客活动区域、水泵房等,噪声源较小。预测停车场噪声和游客活动噪声对于声环境影响轻微,泵房水泵噪声对于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需要设置相应防护措施。12.4.6固体废物项目施工期,共产生生活垃圾7.2t,产生建筑垃圾约50t;项目运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以及医疗废物和废旧电池,若不妥善管理,及时清运,对环境及野生动物将会产生不良影响。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5环境保护措施12.5.1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污水主要来自游客服务中心的生活污水等。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防渗化污池沉淀厌氧处理后,由排污车定期清掏外运,对区域地表水没有影响。因此,本工程投产运行后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从水环境角度而言,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12.5.2环境空气保护措施本项目的主要空气污染主要有油烟废气和汽车尾气等。对油烟废气采取二级刺板状电极高压放电除油,油烟净化效率可达85%以上,油烟废气达标排放。对汽车尾气污染,旅游区内严格控制机动车辆出入,旅游车辆按规定停放在指定位置。对进入旅游区的旅游车辆及内部车辆应安装废气净化设备,改善车辆燃料结构,减轻空气污染程度。通过以上各项大气污染防治和质量措施,景区运行后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从大气环境的角度,本项目是可行的。12.5.3声环境保护措施景区运行后,主要的声环境影响是机动车辆和水泵噪声,通过植物消声和禁止景区内鸣笛水泵加装噪声防治措施等措施,其噪声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因此,景区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是可接受的,从声环境影响的角度时可行的。12.5.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景区内各景点设置垃圾箱收集景区内产生的生活垃圾,暂存在生活垃圾暂存间,收集后定期统一运至鹤立垃圾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置。来自游客接待中心餐饮中心产生的厨房剩余物按照厨余管理办法,通过密闭罐车运往餐饮垃圾回收站资源化回收利用。电瓶车的蓄电池均按照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的部门进行处理。12.6公众参与通过对网上公示、当地主流媒体报纸、影响区域公告粘贴以及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公众参与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公众对工程选址、建设和项目运行后从环境保护角度所提出的意见、要求和建议是积极的、认真的、负责的,公众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本工程建设的总体意见是大力支持的。12.7综合评价结论该项目建设有利于树立景区品牌形象,逐步改善保护区配套服务功能,充分展示自然和人文景观,开拓旅游市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项目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的要求,符合《鹤立林业局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等相关规划的要求。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发生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如施工噪声、施工废水、施工扬尘、施工弃渣、运营期固废和废水和噪声对景区环境质量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上述不利影响均是短期的,只要加强景区环境管理,建设相应的环保设施,全面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对生态环境和区域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可降到最低程度,是区域环境可承受的。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12.8中期、远期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和要求随着鹤立石峰山旅游景区的发展,有可能产生新的污染源或污染情况,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因为景区的开发和游人活动会发生新的改变。中期和远期环境影响评价应在近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验收报告的基础上,根据鹤立石峰山景区发展情况,重新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影响因子。同时对近期环评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进行跟踪评价,根据景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新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控制措施以及环评建议。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1关于黑龙江省鹤立林业局旅游总体规划的批复附件2关于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景区旅游建设项目立项备案申请的回执附件3团体公参调查表附件4委托书附件5废旧电池回收协议134 黑龙江鹤立林业局石峰山景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6环境现状监测报告附件7东风所水井水质检测报告13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