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0 KB
  • 12页

崇武闽台贸易码头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崇武闽台贸易码头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评价任务背景泉州港位于中国海岸线中部,紧邻我国国际航线,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国经济两大中心“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中点,处于我省福州市、厦门市两大中心城市中间,国务院已批准泉州港为对台通航港口,与金门、澎湖地区可直接往来。泉州湾港区是泉州港5大港区之一,是泉州港的中心港区,在东南沿海港口群中发挥重大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泉州湾港区的功能是开展内外贸集装箱、件杂货、干液散货、对台客滚等综合性运输,未来建设成为中国沿海重要的内贸集装箱港口、外贸集装箱支线港、福建省的综合性港区。拟建崇武闽台贸易码头改扩建工程选址于泉州湾港区崇武作业点,该作业点规划为地方港口和对台贸易岸线,现有崇武闽台贸易500吨级及1000吨级泊位是由泉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崇武分公司经营的件杂货码头(崇武作业点的商业码头,设计泊位年通过能力16万吨)。2007年吞吐量为45.15万吨,码头主要从事石材的装卸、堆存业务、主要流向为大连、天津港。随着航运业的发展和船舶日趋大型化,来崇武靠泊装卸的船舶基本在3000~4000吨级左右。由于码头泊位等级低,无法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造成了部分货源的流失;前沿配备的装卸机械设备为轮胎起重机和电动轮胎起重机,生产作业的安全性较低,港口的吞吐能力受到限制,严重制约了惠安县崇武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本项目拟建设2个5000吨级杂货泊位(2#、3#泊位,其中3#泊位结构兼顾万吨级船舶),并配套建设驳岸、堆场和仓库等设施,主要货种有矿建材料、钢材、粮食等。本工程的建设,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区内运力不足,改善本地区的投资环境、降低货物运输成本,提高竞争能力,而且还能够明显提高泉州港崇武作业点的货物吞吐能力,有利于腹地经济的发展,促进闽台贸易交流,储备旅游客运和滚装运输功能,将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工程概况崇武闽台贸易码头改扩建工程位于福建省惠安县东部的崇武镇海门村南侧海域,泉州湾港区崇武作业点。北临湄州湾,南靠深沪湾,地理坐标东经118°41′12 10″、北纬24°53′12″。本项目建设规模为2个5000吨级杂货泊位(2#、3#泊位,其中3#泊位结构兼顾万吨级船舶)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设计年吞吐量件杂货60万吨。设计代表船型分别为5000吨和10000吨级杂货船。本项目工程建设将新建岸线315m,填海面积9.0202hm2,工程涉及用海约14.0918hm2,其中填海9.0202hm2,港池及掉头区用海约4.8898hm2。陆域形成面积61748m2,工程总投资为23265.99万元。职工定员160人,码头年作业265天,堆场年营运360天。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为:2个5000吨级杂货泊位(长度315米,不含过渡段25m和预留段50m)、驳岸547m,陆域形成61748m2,仓库1620m2,堆场12400m2,生产、生活辅助区6570m2以及装卸工艺、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通信导航、环保、绿化等配套设施。1环境现状评价结论3.1海洋环境质量现状(1)海洋水文动力环境与冲於环境本工程海域潮流性质为正规的半日潮,西沙湾外水流的主要流向为东西向,湾内的流速均不大,小于0.5m/s,湾内涨落急时刻出现在中潮位附近。低潮时刻,西沙湾外仍处于落潮期,流向为E向;而港内流速很小;外海潮流转为涨潮,流向为NW向,西沙湾内流速有所增大但仅在北部口门处较明显,整体的流速仍不大。高潮时湾外涨潮流明显,流向为W向;外海转为落潮时,流向变为SE向,湾内出现露滩,流速增加。码头前沿流速始终不大。根据2008年5月在码头前沿附近海域的潮流实测资料分析,码头前沿附近海域涨潮时流速为0.33m/s。根据崇武海区海岸动力条件,悬沙资料和底质粒径资料分析,崇武附近海区含沙量较小,悬沙对港区淤积影响不大。半月湾东西两侧礁盘突出限制了沿岸输沙过程,港区泥沙局部搬运的可能性由西沙湾本身泥沙在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由西向东运移,但沿岸净输沙量不大,现况条件下,西沙湾冲淤基本平衡。西沙湾12 沙滩的横向输沙状态以向岸输移为主,并趋于形成肩式剖面。波浪作用下泥沙(沉积物)的起动机制一般表现为波浪掀沙-水流输沙、鉴于波浪水流为振动流,故只有当正反向水流速度达到一定界限时,泥沙才能产生实质性的净推移。换言之,由于波浪水流沿水深的分布不等,只有在浅水区波浪运动的近底轨道速度逐步增大到一定值后,才能引起泥沙颗粒运移。根据2004年和2007年测图对比情况分析,本工程所处水域水深变化不明显,基本处于平衡状态,总体的水下地形是稳定的。(2)海洋水质环境评价港区海域海水石油类、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铜、锌、铅、镉、汞及硫化物测值均能达第四类海水水质要求。该工程附近海域各站位除了石油类、活性磷酸盐含量略有超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铜、锌、铅、镉、汞及硫化物测值均能达第二类海水水质要求。(3)海洋沉积物环境本项目所在海域的沉积物中除了1#站位的监测项目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的第三类标准,其余站位的监测项目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的第二类标准。从评价结果可知,评价海域沉积物环境良好,达到海域环境功能要求。(4)海洋生态环境①评价海区春季调查结果评价海区春季调查各站位表层的叶绿素a含量介于7.57~9.36μg/L之间,整体差异不大;浮游植物共鉴定3门28属54种,以硅藻门为主,密度在2.07×106~1.03×107个/m3范围波动;丰富度(d)的范围在1.10-1.65之间;均匀度(J)的范围在0.35-0.55之间;优势度(D)的范围在0.66-0.81之间;多样性指数(H")范围在1.71-2.74之间,本次调查海域的水质多呈中轻度污染程度。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9个种(类),以桡足类、浮游幼虫和水母类占绝对优势,各测站生物量波动范围在61.6mg/m3~202.9mg/m3之间;个体密度范围为53.8个/m3~110.4个/m3之间;多样性指数值(H’)在2.22-3.22之间,总体看来,调查区域的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和丰度、均匀度高,群落优势度较小,种类较为丰富,该区浮游动物多样性较好。调查共鉴定潮间带底栖生物69种,主要类群为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15个/m2,以多毛类居首位;平均生物量为3.67g/m2,以多毛类居首位;群落多样性指数(H’)介于1.15-2.25之间。本次调查,崇武港区内花蛤体中各类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生物质量达到《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中第三类标准,花蛤生物质量除铅、铬、锌及石油类仅能达到第二类标准外,其他指标均能达到第一类标准。12 ②评价海区秋季调查结果秋季调查共鉴定记录浮游植物3门38属107种,浮游植物平均数量884.01×104个/m3,数量较大;硅藻数量占绝对优势,优势主要优势种为拟弯角毛藻、洛氏角毛藻等。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89,均匀度平均为0.67;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处于正常范围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正常。调查共记录各类浮游动物55种,数量上占优势的种类有亚强真哲水蚤、驼背隆哲水蚤、中华假磷虾、微刺哲水蚤等,主要生态类群为近岸暖水类群,平均生物量87.74mg/m³,平均总个体密度418.14个/m³,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的均值分别为3.05和0.62,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处于较好的状态中。调查海区底栖生物种类比较简单,共出现5门33种,其中多毛类出现最多。各测站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3.156g/m2,各站的密度平均值为18.2个/m2,从生态特征指数来看,绝大多数测站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度指数属于偏低范围,优势度指数属于较高范围。③海洋生物质量本次调查,崇武港区内花蛤体中各类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生物质量达到《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中第三类标准。对照GB18421-2001看本次调查的各项指标,除铅、铬、锌及石油类仅能达到第二类标准外,其他指标均能达到第一类标准。3.2其他环境现状(1)声环境质量现状目前码头尚未建设,仅有一个杂货小码头,拟建码头沿岸主要噪声为海上船舶及陆上机动车噪声。拟建码头边界处昼间声级大体上在50dB~65dB之间,现有小码头最外沿与码头大门处在装卸货物时声级超过2类标准,其余沿岸各点接近于2类标准限值。海门村内的6#~7#站点主要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昼间基本满足2类标准要求,夜间由于当地居民夜间活动致使声环境现状超过2类标准。总体上看,拟建项目区域声源种类较多,部分区域声环境现状难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标准要求。(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12 项目所在区域的T.S.P、PM10、NO2和SO2浓度均低于标准限值,评价区的现状空气质量能够满足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1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4.1海洋水动力环境与冲於环境影响(1)分析潮流流态变化可知,码头改扩建工程实施后,西沙湾内的潮流流态没有明显的变化。工程施工后除航道外,回旋水域及泊位处的对比点的流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码头前沿流速不会对泊稳条件造成影响。(2)工程后由于新建码头的导流作用,流速强度0.05m/s等值线向外移动明显,白石礁南侧海域由于航道疏浚的影响,流速有所降低,白石礁-乌龟岛一线水域的平均流速稍有增大。工程引起的海湾流速的变化主要在西沙湾内,新建码头向外海约500m流速即无明显变化,码头工程的影响区域有限。总体上码头改扩建工程对水域流速的影响仅局限于西沙湾内,对湾外水域基本无影响。(3)由于流态和流速产生变化,淤积主要产生在工程区附近,即新建码头泊位、回旋水域挖深处以及进港航道疏浚段的水域。最大淤积厚度在白石礁附近的航道疏浚区,最大淤积强度为10cm/a,而西沙湾内其它水域几乎不受影响。总体上,崇武港2#、3#泊位的建造对泥沙回淤的影响有限,集中在航道、回旋水域和泊位区,不会对其他海域造成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重新调整适应后,泥沙淤积强度将逐渐趋于减弱,并达到一个新的平衡。4.2海洋水质环境影响(1)施工期围堤、围填施工过程SPM增量超过第三类标准限值100mg/L的区域在施工作业区约60m范围的海域,该范围内无海水养殖;超过第二类标准限值10mg/L的区域在作业区顺涨落潮方向各2500m、宽80m的范围,该范围内无规划海水养殖,但现状有海水养殖,养殖区位于项目西面400米左右,施工期间应暂时征用该养殖区。12 (2)运营期本项目污水正常排放时,排污口周围10m处CODMn、石油类浓度最大增量分别为0.0030mg/L、0.00060mg/L,分别占三类海水标准值(CODMn4mg/L、石油类0.30mg/L)的0.075%、0.2%;本项目污水事故排放时,排污口周围10m处CODMn、石油类浓度增量分别为0.0138mg/L、0.0071mg/L,分别占标准值(三类)的0.35%、2.4%。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由于运营期本项目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量较小,水污染物排放对周围海域水质的影响很小,评价海域水质仍可维持现有水平。4.3海洋生态环境影响(1)施工期工程施工过程泥沙入海主要发生在护岸基槽及前沿港池疏浚和陆域形成回填工程等施工环节。据预测,先围堰后回填悬浮物浓度超过10mg/l的范围仅约20hm2,泥沙入海的影响范围较大。从该海区的水产养殖看,目前仅在规划港区周边有些牡蛎、紫菜养殖(属无证养殖),将在施工前建设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后迁移出本海区,因此,本工程施工泥沙入海尚不会崇武镇水产养殖造成影响。本工程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含船舶生活污水)的产生量约17t/d,主要污染物为COD、SS和石油类。以上污染物若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高浓度的污染物会富集海水氮磷营养盐,氮磷平衡一旦破坏将加剧项目周边海域的水质进一步恶化,加之油污将通过附着在悬浮物上并随之沉降到海底,或溶于海水中,随海流扩散,或漂浮在水面上随旋流漂移,油污漂浮于水面上,造成阳光透过率降低,阻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将逐渐发生变化,从而对该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必须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和生活污水进行收集,经过初沉—隔油—沉淀处理后,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深海排放。只要施工期严格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可对施工废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本工程爆破作业区附近无水产养殖区分布,因此水下爆破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主要为对工作所在区域周围的小型鱼类、鱼卵及仔鱼等的影响。由于鱼类活动能力较强,因此在炸礁爆破前采取措施驱散鱼类,使其远离爆破作业区,可以有效降低炸礁作业对该海区鱼类的影响。12 为了减少本工程水下炸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建议水下爆破应采用微差或毫秒差延时起爆法,采用“小包密布”减少单段的用药量(单炮药量控制在200kg以内),以尽可能减小水下冲击波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同时尽量避开鱼类的主要洄游、产卵季节,减轻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可考虑利用少量炸药的爆炸所产生的惊吓作用将鱼类驱赶出爆炸实施区域。本项目占用滩涂湿地上主要动植物为当地广布的藻类、贝类和鱼类,此外还有少量水鸟在该处觅食,拟建码头附近没有发现属于受保护珍稀或濒危的滩涂底栖物种分布,项目占用湿地不涉及鱼类洄游通道和产卵场,且项目占用湿地面积较小,因此,项目占用滩涂不会对影响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境,不会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不良影响,对当地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不大,所造成的野生海产资源损失也是有限的。(2)运营期工程运营期间,在正常状态下,港区和船舶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小,基本不会对该海区的海水水质造成较大的影响,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有限。船舶通行将扰动海洋生物的生境,对鱼类的巡游活动存在一定的影响。渔船溢油污染事故将对附近海区的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等造成较大的损伤,导致生物量下降。油类污染将对浅海滩涂上的牡蛎、缢蛏等养殖造成危害,即使是幸存者也将不能再食用。严重的溢油事故可改变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而底栖生物的变化又将引起一些底栖鱼类的生态变化,最终导致资源量的减少或局部消失。4.4海洋环境风险影响本工程所在地西面约1000m处有养殖区,为本项目溢油事故的风险保护目标。在静风情况下,泄漏油膜将漂移至养殖区。在主导风向情况下,泄漏油膜不会漂移至养殖区。由于油膜覆盖在水表面,影响海水中氧的补充,并妨碍了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水域的原始生产力。比较明显的危害是对沿岸养殖业的破坏,由于油臭味降低了鱼、贝、藻等的食用价值,甚至造成养殖区水产品的死亡。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溢油事故危害,制定溢油事故应急预案,配备溢油防治设施,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危害。4.5声环境影响评价12 (1)施工期噪声影响与控制本项目码头建设区距离海门村约180m,由于距离较近,施工噪声将对海门村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陆域形成阶段主要为施工船舶与土石方运输车辆的影响。陆域填方完成后,建筑构筑阶段,破碎机、圆锯机等声级较高的设备。第三阶段主要是安装和调试设备,可能使用到电锯、空压机等。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规定限值,施工过程中设备应安放于远离厂界的西部区域进行作业,尽量与东部施工场界保持20m以上距离施工。施工时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设备,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对于噪声影响较大的高噪声设备(如破碎机、圆锯机、空压机等)附近应设置可移动的简易隔声屏障,减少机械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为保证海门村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夜间应禁止施工。(2)运营期噪声影响与控制①生产噪声从噪声源分布可以得出作业区噪声主要集中在前沿的码头平台和杂货堆场上。环境噪声预测结果表明码头运营期机械噪声主要影响靠近西北部堆场附近的厂界。码头作业噪声使该处的噪声值略有升高,但增幅较小。与现状相比,最大增量不超过1dB。该处昼夜间厂界噪声能达到(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3类65dB标准,但3#站点处不能达到2类标准。码头建成后,在西北部厂界与海门村隔路相邻。海门村内除靠近西北部厂界的其它区域由于距离作业平台较远,大多在250m以外,噪声的长距离衰减对各点影响很小,基本保持现状。②交通噪声影响分析新码头建成投入运营后,作业区货物吞吐将使疏港道路车辆有一定量增加,经预测车辆的运输将对该村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与声现状相差不大,运输车辆应避免在夜间休息时间运输,就可避免运输车辆扰民。4.6固体废物处置及影响评价港区生活垃圾将对环境会产生影响,必须及时收集并运送至城市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作业过程残留在仓底边角的货物及卸船时散落在码头面的固体废物,回收后全部返回堆场。港区作业过程维修固废及12 和废油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建设单位应与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联系,将维修废物和废油及时送往该单位集中处置。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固体废物均能得到有效的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4.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本工程附近最近的敏感保护目标海门村居民楼和港区办公楼的位置最近距离约180米,因此,项目施工扬尘会对工程附近敏感保护目标的环境空气造成轻度污染。但是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其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告终,并且施工扬尘可以通过加强管理等措施得以控制。(2)营运期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源强较小,而且是非连续排放,加之工程所在区域的年平均风速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本工程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较小。1主要环保措施与建议5.1主要环保对策搞好污染防治是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建设单位应切实落实以下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见表1。表1主要环保竣工验收一览表序号环保设施名称措施内容验收标准1废气控制措施(1)堆场四周应设置挡风围墙;(2)配备清扫洒水车1台,防止二次扬尘产生。《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2废水处理措施(1)建设处理能力为35t/d的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使处理出水达标排放;(2)配套初期雨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雨污水沉淀处理设施,使之达标排放;(3)排套污水排海管道。出水水质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的要求。3噪声防治措施设计中优先选用低噪音设备,对噪音较大的设备尽量集中布置,设隔音板、隔音罩、消声器等。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Ⅲ类标准。12 4固体废物的处置(1)港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污泥收集后送城市垃圾处理场填埋。(2)作业过程固体废物,全部回收返回堆场。(3)港区维修废物、含油污泥收集后送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处理。固体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实现零排放。固废临时贮存点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进行建设。5规范化排放口建设按规定要求,设置规范化污水排放口。验收落实情况。6环保管理与监测成立环保日常管理与监测机构。7溢油事故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适当配备吸油消油材料。8厂区绿化应按要求绿化率达到7%。5.2建议(1)建议建设单位将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纳入与施工单位签订承包合同,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管理,按本报告书施工期环境保护要求进行施工。(2)建议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专业机构进行本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加强现场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单位按环境保护要求进行施工。(3)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尊重公众合法权益,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以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4)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大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力度,并在企业生产活动全过程进行污染防治,削减污染物的产生量及排放量。(5)适时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承诺遵守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承诺持续改进和预防污染。通过建立一个文件化、程序化、系统化的环境管理体系,来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改进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6)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部门编制该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并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7)建设单位应尽快完成工程海域使用有关手续,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8)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港区的发展规划,加强区域用地管理,合理规划区域居民密度,尽量避免在港区周围修建新的住宅等敏感设施。1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6.1产业政策12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2005年12月),深水泊位(沿海万吨级、内河千吨级)建设被列入水运行业类的鼓励建设项目,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现有的产业政策。6.2选址合理性本项目的选址符合福建省海洋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泉州港总体布局规划要求、交通条件优越、市政设施基本完善、区域环境适宜本项目的建设,因此,本项目的选址是合理的。6.3清洁生产水平虽然本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要求还未制定,但本项目基本符合清洁生产的概念和要求。根据《清洁生产评价》中“总体评价要求”的分级标准,若企业清洁生产各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在55~70分之间,可以认为该项目基本上为“一般”项目。本项目得分77.1分,表明清洁生产处于中等偏好的水平。6.4环保措施可行性及达标排放建设单位拟采用的各种环保措施,是合理可行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及环保措施缺漏之处。本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建设单位认真落实并实施本评价及项目《工程可研》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与建议,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将得到有效的控制。本项目的建成后,在正常生产状况下,各污染物可稳定达标排放,基本上不会影响该区域的环境功能和环境质量。6.5总量控制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国家“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项目为:COD1.069t/a。6.6公众参与公众意见调查结果表明,有99.2%的公众支持本项目的建设,96.612 的公众认为对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利,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也基本可以接受。对于公众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建设单位承诺将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要求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将项目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1总结论崇武闽台贸易码头改扩建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工程选址符合区域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生产过程符合清洁生产原则;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和认真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措施,可实现达标排污和保护生态,并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通过采取合理的补偿措施,可有效减缓负面社会影响,项目建设得到了当地大多数公众的支持。在严格遵守“三同时”等环保制度、认真落实本报告书所提出的环保工程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包括风险防范措施)、确实保护公众利益的前提下,项目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是可行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