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5 MB
- 4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於:!S欄0152,.;.分类莫於V據讲句感舞;1的^’1■?、-...、‘''寺*>、’^.^^V?,如V、八心、扛S心'----^<:.5'VI:..?..’.^..防.^.V夸W,:着终乂遠义也丈營‘v/絲打i‘..Av人V吐:..V叫;丰任^胃II黄化硕±学位论义tin#.'-.一■■:、;r‘:’、-’‘:化■t?r戸璋巧'蘇;、:文則: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主壬胃:着-、央文题目-*:民apidurbaniz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urban二I^landscaelanninanddesign,片ppg矜,.品裝接,:,,、抓iI.葬香誘;.菊恕fV?,令獻诚.;訂Uv:,H;卷緩輸乃'’'、;、v::\\告业领域艺术设计\,.:y,皆会皆冶如释沁^’''賴学院:艺繼学院C'、..、含;赵楠..研巧生..:;;凑敏X;.寒齡睾把解苗..与-.:;教师马文阁高级工程师诉'誇,潘异葦顏售!鎮^;::周林青高级工程师.^户.>,:凉義提苗雜靜巧:''■"r’,'.這’;.躲神、^^2015年.5月j;;V手皆V為^寺彎非每片'.:;;錢;.;;巧^绿難黄;7郑f於^門裝端;續嫌雜6:秦叫轉撫打麟蘇終蠻挺'',絶揀拥.慮痛鴻疆;痛接
分类号:J59单位代码:10152密级::公开学号:12213510806541大连工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文题目: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英文题目:Rapidurbaniz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urba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专业领域:艺术设计隶属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赵楠指导教师:马文阁高级工程师周林青高级工程师2015年5月
目录目录引言.....................................................1第一章庄河市鞍子山乡的现状分析...........................21.1乡域概况...........................................................................................................21.1.1区位与交通.............................................................................................21.1.2行政区划.................................................................................................21.1.3自然条件.................................................................................................21.2社会经济...........................................................................................................31.2.1经济概况.................................................................................................31.2.2产业发展情况.........................................................................................31.3基础设施...........................................................................................................31.3.1道路交通.................................................................................................31.3.2供水排水.................................................................................................31.3.3供电电讯.................................................................................................31.3.4公共服务设施.........................................................................................3第二章设计的基本思路.....................................42.1性质和定位.......................................................................................................42.2规划设计目标...................................................................................................42.3规划设计的原则...............................................................................................42.4鞍子山乡市域空间产业空间布局...................................................................5第三章规划区域概况.......................................6第四章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74.1村庄建筑规划整治导引...................................................................................74.1.1现状建筑分析.........................................................................................74.1.1.1建筑整体风貌分析..............................................................................74.1.1.2建筑材质分析......................................................................................74.1.1.3建筑色彩分析......................................................................................74.1.2建筑规划整治理念.................................................................................84.1.3建筑规划整治具体措施.........................................................................84.1.4村庄景观节点设计.................................................................................94.1.4.1村庄公共活动中心节点——现状概况..............................................94.1.4.3村庄景观节点设计............................................................................10I
目录4.2村庄环境规划整治导引.................................................................................114.2.1村庄环境规划整治理念.......................................................................114.2.2道路硬化...............................................................................................114.2.3村庄亮化...............................................................................................114.2.4标准段环境整治...................................................................................124.3村庄生态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导引.............................................................134.3.1生态型市政基础设施综述...................................................................134.3.2给水系统规划.......................................................................................134.3.3排水系统规划导引...............................................................................154.3.4电力系统规划导引...............................................................................164.3.5燃料系统规划.......................................................................................164.3.6环卫系统规划.......................................................................................17第五章结语..............................................20参考文献................................................21作品集..................................................22II
摘要摘要从创新特色乡村景观的角度,以庄河市鞍子山乡为例提出了乡村景观设计理念及基本思路,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相结合营造个性鲜明、富有文化内涵的乡村环境。以期对其他乡村历史文化景观布局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关键词:乡村景观;地域文化;设计;构思与探讨。
Abstract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innovativefeaturesoftherurallandscape,inzhuanghecity,asaddlemountainvillage,forexamplerurallandscapedesignconceptandbasicideaisproposed,andexploredhowtoincorporatelocalcultureandrurallandscapecombinetocreateadistinctive,fullofculturalconnotationsoftheruralenvironment.Withaviewtootherruralculturallandscapeconstructionofdemonstrationandlearnfromhistory.Keyword:RuralLandscape;LocalCulture;Design;ConceptionandDiscussion
引言引言景观,又称文化景观,现在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寻找功能上的效益,更蕴含着深厚的审美价值。乡村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景观综合体,具有生态、经济、文化、美学四大价值属性;相对于城市,农村受人类干扰强度较低、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以面积较大的农业景观和田园化的生活方式为最大特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居民居住观念的改变带来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1]笔者以庄河市鞍子山乡的整体规划设计研究为例来运行乡村景观的构思和探讨。1
第一章庄河市鞍子山乡的现状分析第一章庄河市鞍子山乡的现状分析1.1乡域概况1.1.1区位与交通鞍子山乡位于庄河市东部,东与栗子房镇、西与青堆镇接壤,南部濒海,北与岫岩县比邻。花院村东至栗子县,西至大营子、冰峪沟,南至大连,距离庄河市有64.5km,有栗石线和黄凤线将该村与庄河市连接。1.1.2行政区划2花院村幅员面积约4.04km,海拔高度在730-795m之间,其中:耕地面积2072亩(田:1800亩、土:272亩),林地面积460亩;水域面积100亩(包括河道、水库、鱼塘和水塘);森林覆盖率45%。1.1.3自然条件花院村域界限呈不规则形状,地势北高南低,系千山山脉,境内最高山为四方山,海拔410m。水资源:主要河流有湖里河、丰利河和响水河。湖里河、响水河发源于金山村的四方砬山、经本乡西部流入黄海(三条河和四个水库)。气候: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性。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雨集中,日照丰富,季风盛行为其特点。年平均气温约8.8℃,无霜期约为173d。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次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降雨量为800mm,最大冻土深度约84cm。2
第一章庄河市鞍子山乡的现状分析1.2社会经济1.2.1经济概况人均收入8375元。区域内林地面积约17.6万亩,耕地面积16万亩,海岸线13.7km,主要为粮食、大豆、柞蚕、畜牧业、水产品养殖。1.2.2产业发展情况农业、海产品养殖业为主。工业主要以肉食品加工、海产品加工为主。1.3基础设施1.3.1道路交通栗石线从花院村南北通过,为城镇的对外主要交通干线,1.3.2供水排水镇区雨污水为合流制排水。雨水由明渠排出。1.3.3供电电讯镇域内10kV线路以架空方式敷设。在乡政府所在地有一座二次变电所,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地。1.3.4公共服务设施镇区有中心校、初中、卫生院、乡政府、饭店和文化站。3
第二章设计的基本思路第二章设计的基本思路规划以村庄实际为出发点,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关键要素整合,旨在打造山水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尽显农村自然形态之美、历史文化之美、生产生活之美。2.1性质和定位鞍子山乡花院村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只有各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才实现村庄的全方面发展。林业、果树、食用菌种植、养殖是鞍子山乡需要继续保持和发展的朝阳产业和长效产业,需要长期的建设投入,应以资源涵养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原则,寻求近期和远期的统筹协调发展。上层次规划鞍子山乡为一般农贸型城镇,以现代农业和海产品养殖加工为主导的乡镇。2.2规划设计目标根据城镇发展优劣的分析以及城镇性质,确定规划期内鞍子山乡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改革为动力,加强资源加工深度,确立以工业为主导,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努力建设成为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2.3规划设计的原则1.坚持村镇发展与布局应同庄河市域城镇的发展与布局相协调、发展与环境相协调。2.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使各项建设合理布局,协调发展。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用地,尽量利用坡地、荒地、薄地,严格控制扩占良田、湿地,充分发挥土地的集约效益。4.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超前规划,坚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4
第二章设计的基本思路5.合理调整镇区布局结构,完善功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6.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防治环境污染。加强村容镇貌改造,加强绿化和环境卫生建设。7.贯彻“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原则、避免大拆大建。8.坚持远近期结合,近期为主,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需要和可能的关系,确定切合当地的建设标准和分步实施计划。2.4鞍子山乡市域空间产业空间布局北部山岳生态旅游产业带:以仙人洞、步云山为基地的生态旅游产业。中部生态农业产业带:以特色农副产品种殖、养殖及加工为主。南部临海产业经济带:主导产业的主要承载地。第一,第一产业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之路。结合各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现有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本村的特色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1.粮食生产基地;2.畜牧业生产基地;3.发展观光农业;4.海产品养殖业。第二,第二产业四条主导产业链。一条是以海产品加工出口为中心环节的“养殖——粗加工——深加工”产业链条;一条是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中心环节的“农产品种植——粗加工——深加工”产业链;一条是以冷藏外销等为中心环节的多品种模式产业链条。一条是以机械[2]制造为方向的产业链条。第三,第三产业1.旅游业;2.集市贸易;3.商业服务。5
第三章规划区域概况第三章规划区域概况规划用地面积294公顷,其中发展备用地为60.31公顷。居住用地88.29公顷,公共设施用地32.61公顷,公共绿地24.16公顷。总体规划布局景观功能分区:规划为“一主轴,三大片组团,公共中心与绿化节点均衡布置”的结构。6
第四章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第四章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4.1村庄建筑规划整治导引4.1.1现状建筑分析4.1.1.1建筑整体风貌分析第一,建筑风格相对统一虽然建材选用不尽相同,但村庄建筑整体风貌较为统一,墙体材料多以普通烧结红砖为主,屋顶为传统坡屋顶形式且红色混泥土瓦面与墙体红砖相宜得彰,整个村庄第二,色彩基调较为统一第二,绿化点缀,丰富村落景观村庄保持“房前屋后绿化种植”的传统农村特色,整个村庄呈现出一片房在绿中、第三,绿在院内的和谐氛围依山面水,村庄自然肌理清晰村庄依山而建,面水而居,房屋建设顺应自然地势起伏;虽然河道现已干涸,但依然保持“前有清流,后有重峦”的村庄自然肌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4.1.1.2建筑材质分析墙体:墙体主要为普通烧结红色粘土砖堆砌自然墙面,部分农宅对墙面进行水泥砂浆抹面和彩色瓷砖贴面,其中还有少部分建筑为土坯墙屋顶:屋面材质主要为红色混泥土瓦面,还有部分彩钢瓦屋面形式围墙:围墙材质大部分采用墙体建材红砖进行堆砌,也存在部分土坯墙、虎皮墙、自然石块堆砌墙体4.1.1.3建筑色彩分析第一,主题色彩较为统一7
第四章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传统建材红砖红瓦的延续使得村庄整体色调较为统一,年限不一的村庄建筑使得红砖呈现一定的色彩变化第二,有些色彩搭配协调土坯墙、虎皮墙等自然材质的墙体与红色瓦面和谐搭配丰富了村庄整体色彩第三,部分较为突兀色彩各色瓷砖贴面、彩钢屋顶、过于艳丽的商店招牌等材质的使用在村庄整体色调中显得较为突兀,水泥砂浆抹面的墙体也与村庄的整体风格存在一定差异4.1.2建筑规划整治理念第一,总体思路风貌延续、整旧如旧、新修协调。风貌延续——规划整治延续村庄现状整体风貌,通过功能更新和完善提升村庄生活品质;整旧如旧——村庄建筑整治改造充分尊重建筑现状,通过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使其在形式上与村庄整体风貌保持统一,在功能上实现现代宜居理念;新建协调——新建建筑色彩和材质上保持与村庄建筑想协调,着重表达村庄传统建筑符号。第二,材质建议考虑到当地普遍做法、村民经济实力,墙体建议以空心砖等新工艺墙体材料取代普通砖,从而降低粘土需求量,降低环境和经济成本;同时保留虎皮墙、石料、木材等地方传统建筑材料;屋面材质建议推广水泥类瓦材或玻璃纤维沥青瓦等高分子复合类瓦材逐步取代传统混泥土瓦从而保护耕地,节约资源;禁止釉面砖、纯色彩钢瓦,水泥墙面等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材料。第三,色彩建议建筑选材以传统红砖红瓦为基调,建议选取红色相近色系材质,辅助色系以暖灰,[3]浅黄等自然材质为主,禁止选用洋红、蓝、紫等较为跳跃色系的材质。4.1.3建筑规划整治具体措施针对村庄院落大而空的现状,结合村庄传统农业和村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整8
第四章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治改造发展院落经济,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村庄土地利用率,并通过院落经济模式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转向,为以家庭为单位的自主创业,从而控制村庄人口流失,恢复村庄活力。户型院落设计主要通过树池、花架、菜园地空间结构划分组织传统院落空间景观,强调现代村庄的宜居性。通过空间的分割组织,划分家庭居住生活空间和旅游住宿空间,[4]满足各自的居住需求。4.1.4村庄景观节点设计4.1.4.1村庄公共活动中心节点——现状概况区位:村庄北侧门户位置现状用地性质:以住宅用地、商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为主建设现状总结:现状环境较脏、乱、差,但有较好的山体丘陵地形背景。建筑质量较为差,以坡屋顶为主。墙面以抹灰、涂料粉刷、清水墙、虎皮墙为主。其中,老供销社建筑较为有特色,抹灰墙面、入口雨棚及山花式装饰构件、窗楣、墙体腰线以及空旷的附属院落,都显示了上世纪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的经济地位。村庄公共活动中心节点——改造规划1.功能定位:村庄公共服务中心2.老供销社院落:文化展示、文体娱乐功能为主。3.村委院落:以行政办公、科普教育功能为主。改造理念本村未来产业发展导向为依据,结合场地特点,赋予场地新时期商贸服务、商业展示、文化展览、文体娱乐等功能。通过新建建筑的添加重组,形成半开敞式院落空间。院落与西侧滨水广场空间叠加,形成县道东侧多层次景观序列。建设风貌宜以维护性改造后的老供销社为基准,周边新建和改造的建筑应与老供销社建筑风貌相统一。老供销社院落空间意向两进的院落、广场铺装硬地及花坛南北向对称布局,与河边观景亭形成中轴对称式序列景观层次。半围合的开敞空间更易形成场所感9
第四章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村委院落空间意向通过景观小品、绿地植被、特色林木的栽植,使南北对称的行列式空间呈现丰富、秩序的空间意境4.1.4.3村庄景观节点设计生态餐厅节点——现状概况1.区位:村庄南部2.现状用地性质:以市政设施用地、农业生产用地为主3.建设现状总结场地三面临河道,西北侧隔河绿化条件较好,东北侧存在两条冲沟,西南侧临县道新四路。场地内部西侧为污水处理站。场地中部为方形生态餐厅,生态餐厅东侧为3列长条状冬暖式温室大棚。因为河道干涸,场地三面河道都堆满生活树枝柴草等杂物。部分河段还被土堤分割,并种植了部分树木。整体环境差,缺乏生态餐厅该有的生态环境基底。污水处理站与生态餐厅之间也缺乏适当的绿化隔离。生态餐厅节点——改造规划功能定位:观光采摘、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改造理念充分利用现有环境要素,保留村庄东南侧现有林地。在基地与县道之间挖掘一定宽度河道,将基地打造为独立于陆地,镶嵌于水体的生态岛。通过河道整治,生态环境要素的改善,建设质量的提高,景观设施配套的完善,形成世外“梨花岛”的景观意向,将该景观节点打造成村庄景观系统的点睛之笔。旅游接待中心空间意向非对称的建筑布局通过连廊联系,形成自由错落的世外桃源已经,建筑风貌以新中式一层为主。外围休闲步道局部设置休闲游廊,形成景观要素的虚隔,增加景观层次。[5]环岛滨水驳岸以自然生态型改造为主,体现自然生态之美。10
第四章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4.2村庄环境规划整治导引4.2.1村庄环境规划整治理念街巷空间通过改造满足其适用性、景观性;规划改造尊重村庄现状肌理,传承村庄传统梨树种植,尽量保留现有种植完善街巷空间——村庄环境整治主要对象为街巷空间,通过规划改善村庄交通条件1.尊重现状——规划应尊重村庄现状自由灵活的自然肌理,尊重村民生活习惯2.传承传统——村庄环境绿化以村庄传统种植为主导,规划通过梨树种植点缀农家院落3.植物保护——对村庄现状种植进行保护,在现有格局上完善绿化体系,是新旧绿化协调统一4.2.2道路硬化针对农村交通量较小、主要交通车辆为农业用车和摩托车及部分牲畜拉车等特点,规划结合村庄实际对道路采取多种硬化处理方式。以下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和模式,其中材质的颜色、铺砌方式等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1.水泥硬化型路面村庄主要交通路面采用水泥、沥青混泥土两种材质进行硬化,满足村庄各种机动车辆安全通行需求。2.砖石硬化型路面村庄次要道路和滨河道路以砖石铺砌为主,主要为村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游憩空间,但路面设计也要满足行车需求。3.卵石硬化型路面村民住宅庭院内部和滨河小游园等空间可适当利用鹅卵石进行铺砌,使之看上去、走上去都有一种凹凸变化的自然之感4.2.3村庄亮化1.环保节能:根据敖汉旗日照丰富的气候特点,结合美丽乡村安全高效原则,规11
第四章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划建议使用太阳能路灯对村庄实行全覆盖亮化。2.操作简易:太阳能路灯安装时,不用辅设复杂线路,只做一个水泥基座及在1m之内做一个电池坑,用镀锌螺栓固定就可。3.交通性道路路灯村庄主要道路照明灯设置应满足各类车辆行车需求,可根据村庄道路宽度对路灯进行单、双侧布置,从而节约成本。4.生活性道路路灯村庄次要街巷,和滨河景观道路沿路布置路灯布置应兼备照明和观赏功能。5.草坪景观灯在滨河公园和村庄内部小游园草坪内部布置部分景观地坪灯,丰富景观层次6.植物选择种植设计应因地制宜,尽量选取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生长的植物;种植应充分发挥各种植物的功能和观赏特点,乔木、灌木、草类、地被、花卉等应合理配置。a)乔木行道树种植主要选取符合当地气候生长条件的乔木为主,结合村庄旅游功能,规划首选遮阴兼具观赏价值的树种进行种植。行道树种植时尽量保留现有种植主要采用相同树种进行补种,在道路开阔地带和滨河道路两侧合理选取树种种植。b)灌木主要选取易存活易管理的灌木与行道树进行高低配置种植,丰富景观层次,通过观花、观叶植株搭配体现不同的景观特点。c)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可以与行道树搭配种植,界定人行范围,也可以单独种植成草坪。4.2.4标准段环境整治主要街巷整治设计主要街巷空间更多的体现其生活功能,作为主要交通路线同时更多的作为村民交流,集散的场所,规划对其进行分段布置引导,打造宜人、安全的生活交往空间12
第四章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次要街巷整治设计次要街巷空间主要以交通功能为主,规划整治主要满足村民通行,主要对路面进行[6]硬化处理,通过院墙界定曲折多变的空间。4.3村庄生态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导引4.3.1生态型市政基础设施综述规划原则1.作为城镇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应以“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和谐共生”为主要原则2.市政设施的规划应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对外部的依赖3.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村庄经济条件和运行管理等因素,避免一味的追求高标准而忽视成本,规划积极探寻适合村庄实际的基础设施体系,并使之在条件相同地区具有较强的推广、复制、实施能力4.基础设施规划完善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加强公共部门和村庄村民之间的相互协作,使之真正贯彻实施实施保障生态型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需要“有效的策略引导、先进的技术支撑、完善的体制保障”三个层面的共同支持。基础设施组成体系村庄生态型基础设施体系重点规划对象主要为村庄“水系统、能源系统、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三个子系统。4.3.2给水系统规划1.生活供水现状村庄已集中建设饮用水供水井,未铺设供水管线2.改造措施13
第四章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a)村庄供水井周边设置30m绿化隔离带,集中供水,保证供水安全b)农村水污染因素简单,可配备造价低的简易净水设施提供安全饮水c)统一进行供水管线布局建设3.给水工程规划通过集中打井、配套简易净水设施,设置防护绿带,铺输水管道等多种措施,可全面提高农村供水保障程度,解决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1.供水方式根据村民意愿及供水设施条件、农户住宅建筑水平,规划采用全天24h供水,供水保证率100%,日变化系数取1.62.规划用水量指标的选取依据《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GB11730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本着节约用水的原则,在结合调查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发展潜力等情况的基础上酌情确定最高日各项规划用水指标i.居民与游客生活用水定额:用水指标按130升/人·日。用水人口规模按村庄总人口590人加游客接待量的80%计算,总计1062人ii.公共建筑用水量:按居民生活用水量的10%估算iii.管网漏失水量和其它未预见用水量: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5%取值iv.消防用水: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一次消防用水量为1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0h3.3)水源规划以现有村集体集中供水井为主要水源。4.4)配水管网规划规划沿主要道路布设给水干管,形成环状和枝状相结合的配水管网。管材选用聚乙烯(PE)给水管,管径在DN320-1100mm之间,主路给水管为DN1100,支路给水管为DN500-900,入户管DN32mm。管道埋设深度控制在冰冻线以下。供水水压应满足配水管网中用户接管点的最小服务水头,保证二层建筑物的供水压力要求,按16m控制。14
第四章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4.3.3排水系统规划导引1.排水体制规划采取合流制排水系统2.污水处理当地农村生活污水主要为厕所、洗浴、洗衣服、厨房污水等,基本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有一定量氮和磷,可生化性好;通过针对性较强的厌氧沼气池初步处理后,排入道路暗沟,流向村庄东南侧人工湿地进行二次处理,最后汇入村庄西侧主河道,作为景观用水。3.污水量计算按照污水排放系数法计算污水排放量,即污水量采用平均日综合用水量乘以污水排放系数确定。根据当地用水习惯及室内给排水设施水平情况,综合污水排放系数取0.6,日变化系数取1.6。经计算,龙泉关村平均日污水量为64.71m3/d。4.雨水排放村庄雨水排放采取边沟和地表径流结合方式排除,边沟采取明沟暗渠相结合形式。村庄外围结合设置生态截洪沟对冲沟雨水进行截流,经过改造后生态冲沟的初步过滤,最终排入河道,丰富水源补给类型。5.雨水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167·i·ψ·F本次规划拟采用赤峰市暴雨强度公式,即:Q=1600(1+1.35lgP)/(t+10)×0.8式中:Q——设计雨水流量(L/s);ψ——径流系数,取ψ=0.5;P——设计重现期,取P=0.5y;t——设计降雨历时,t=t1+mt2(min);t1——地面集水时间,取t1=15min;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m——折减系数,暗管m=2;15
第四章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F——管段服务面积(ha)。6.排水沟渠敷设管沟根据本地农村实际经济条件结合排水现状,采用明沟盖板的排水管线,造价低,方便清淤维护。管沟敷设位置排水管道在街道断面上的位置,与给水管线综合考虑,尽量敷设于道路一侧,以方便检修。4.3.4电力系统规划导引1.供电设施现状及问题村庄现有20KV变压器1台,10KV输电变压器19台。高压输电线路12km,低压输电线路16km,居民用电入户率100%。线路走向因住宅布局混乱而混乱。2.解决措施根据住户的规划布局,重新改造供电线路。近期架杆,远期考虑地埋。3.供电设施规划规划主要根据村庄规划对村庄电力线路进行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就近迁移干涸河床内部电力线,保证供电安全。b)重新梳理村庄内部电力线路。4.电力线路布置原则a)宜沿公路、村镇道路布置。b)宜采用同杆并架的架设方式。c)线路走廊不应穿过村镇住宅、森林、危险品仓库等地段。d)应减少交叉、跨越、避免对弱电干扰。4.3.5燃料系统规划1.能源结构现状:散装煤、蜂窝煤、木柴、秸秆、液化石油气、电、太阳能16
第四章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秸秆与木柴仍是当前主要燃料之一,秸秆主要用途除作为饲料喂养牲口外,主要用途就是作为燃料用。2.能源利用现状:做饭、取暖、烧炕、洗浴a)做饭:秸秆、木柴、煤炭、石油液化气、电器;b)取暖:电暖、煤炭、木柴、秸秆;c)洗浴:太阳能3.柴草作为能源存在问题a)火灾隐患b)影响村容环境c)降低村庄建设用地使用效率4.改造措施a)改变能源结构,提倡使用无污染,储存便利燃料;b)改造厨房设备,提倡使用气化秸秆、沼气、液化气、煤气等环保燃料;c)将秸秆集中处理,加工饲料,作为燃气生产原料,集中堆肥。4.3.6环卫系统规划1.村庄垃圾分析垃圾种类生活垃圾:村庄生活垃圾种类相对简单,厨房垃圾主要成分为烂菜叶、根、皮以及剩菜剩饭;食用垃圾包括各种瓜果皮,以及购买的各种商品内外包装;以及日常生活消耗品衣服,鞋类等垃圾生产垃圾:主要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业地膜其他垃圾:主要指人畜粪便以及喂养牲畜未完全消耗的草料等垃圾处理村庄没有垃圾处理为空白,没有任何垃圾处理设施,各种垃圾混杂任意丢弃2.垃圾处理建议垃圾分类——通过学校教育和村内宣传提高村民垃圾分类意识,便于垃圾回收处理统一收集——规划对村庄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分类处理——按照垃圾种类进行不同处理方式,尽量进行村庄内部循环利用,不能17
第四章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处理垃圾统一送到镇区二次处理3.垃圾具体处理措施导引建立和逐步完善垃圾减量化—废旧物质回收—能源回收—安全填埋——转运处理的垃圾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系统垃圾分类及处理措施a)有机垃圾: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蛋壳、茶渣、骨、餐巾纸、面巾纸、尘土灰、植物枝叶、人畜粪便等。通过喂养家禽解决剩菜剩饭等垃圾,提高垃圾利用率。其他垃圾可根据村民意愿进行自家或者集中堆肥处理后还田,减少化学农肥使用,从而保护农田。b)可回收垃圾:废铁、废铜、废有色金属、饮料瓶、碎玻璃、废报纸、纸箱、废纸、废旧家电等。家庭集中收集,专人上门收购或者自行送到废品收购站,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c)建筑垃圾: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砖头、石材、渣土、弃土、弃料、淤泥等废弃物。砖块、石材等可再利用垃圾用于村庄道路铺设,填坑等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进行填埋。d)不可回收垃圾:废旧衣物、尼龙织物、皮革、废电池、农药瓶、塑料袋等。村内统一收集由转运站运送到镇区,集中处理。4.环保型公厕规划a)公共厕所布设现状与问题村内沿路公厕多为住户自建,设施简陋,无污水处理设施,对村庄环境及村容村貌有很大影响。b)解决措施在村庄主干路两侧的街头绿地内设置3处公共厕所,进行绿化隔离,并控制服务半径。使用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不向水体排放污水,粪尿分集;粪便用灰覆盖,干燥;无臭味;无蚊、蛆、苍蝇;粪尿无害化,可用于农业生态循环。5.环卫设施工程规划18
第四章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a)规划原则村庄生活垃圾应坚持“分类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的原则,积极采用“户分类,村收集、内部处理、集中转运”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模式。b)环卫设施布置规划按照50、80、100m三种间距合理布置废物箱,对村庄垃圾进行实时收集;规划按照100米服务半径规划6处垃圾收集点,对村庄垃圾进行集中;规划在村庄南侧建设一座小型垃圾转运站,分类收集村庄垃圾。规划在村庄南部篝火野营区、村庄中部的公共绿地、村庄南部的滨水游园设置三处[7]分集式生态卫生旱厕公共厕所,服务半径不大于200m。19
第五章结语第五章结语打破现有乡村景观趋向于城市景观的规划模式的错误观点,结合当前农村景观现象,对各要素进行具体分析,保留乡土元素,更新利用方式,结合地域条件根据人的行为与环境设计结合起来,创建和谐美好的乡村景观环境。保留乡土文化,更新景观品质,通过一定的改造或是重建,达到一种农用与休闲的共享空间。更新农村绿化,保留乡土肌理,而生产生活方式体现的是乡土情结和草根文化,是人文层面的地方财富,是真正反映当时当地乡村文明的景观特色。乡村的景观规划,注重完成两个层次的功能规划。以大农业自然资源为依托,以乡村自然文化景观为基础,建立综合性乡村景观区。在大环境内的合适地点具体设计相适应的项目。这样,小景点依托大环境,大环境由各个小景点组合而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控制农村空间形态的布局和发展,使空间上真正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系统,对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起到绿色生态绿廊的连通作用,创建城乡各具特色的环境景观。打破单一产业模式,增加生产性为主的产业综合功能,使农业生产用地向乡村经营型游憩绿地转化。完善原有的居住乡镇社会服务功能,引园入地,建立区域相对集中的公共活动场所,美化乡村道路绿地景观。创建特色新农村景观环境。笔者以庄河市鞍子山乡为例提出主要文化景观节点的初步构思,希望能对即将进行的乡村各部分景观的详细设计和具体实施建设提供可兹借鉴的思路,为其他高等学校的校园历史文化景观布局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2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梁洁,王炜,张培,朱玉菲.我国乡村绿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3]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2007[4]王浩唐,晓岚,孙兴旺.村落景观的特色与整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5]胡希军.现代农庄人文景观规划研究[J]:北方园艺,2010年04期[6]于真真.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7]俞孔坚.关于防止新农村建设可能带来的破坏、乡土文化景观保护和工业遗产的三个建议[J]:中国园林,2006年08期[[21
作品集作品集22
作品集23
作品集24
作品集25
作品集26
作品集27
作品集28
作品集29
作品集30
作品集31
作品集32
作品集33
作品集34
作品集35
作品集36
作品集37
作品集38
作品集3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环境修复视角的滨湖景观规划设计——以湖州南太湖旅游度假区为例
- 基于鸟类保护的曹妃北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 景德镇三贤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 汉革食品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河南省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 休闲旅游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南京桦墅美丽乡村为例
- 城市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南京市兰溪河—银雀湖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 永州凤凰工业园亲水河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 茶文化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信阳市仰天雪绿茶文化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 世界园艺博览会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 东坂畲乡风情旅游村景观规划设计
-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内容与方法研究
- 以乡村旅游为目标导向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休闲农庄规划设计研究——以泗阳县大禾庄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 传统商业步行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保定东大街为例
- 低碳旅游背景下的度假村景观规划设计
- 体验经济下的农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盐城仰徐农民公园为例
- 农业示范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河北省大城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