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8.50 KB
- 3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AQ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xxxx-xxxx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Safety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tailingsdischargeofdry(征求意见稿)20xx-xx-xx实施20xx-xx-xx发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AQxxxx-xxxxx前言为规范干式尾矿库建设、运行、闭库、回采及安全评价,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制定本规程。本规程为新编标准,共分12章、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干式尾矿库等别及构筑物级别、干式尾矿库建设、生产运行、安全检查、安全度、闭库、回采、安全评价、工程档案及附录。本规程附录是资料性附录。本规程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并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长春黄金设计院、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科矿联(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凯胜德莱环保有限公司、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晓民、张礼学、纪强、邹建伟、王树、滕志国、杨春福、周积果、李明阳、袁永强、郑树刚、李全明、刘利华、赵东寅。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目次前言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干式尾矿库等别及构筑物级别55干式尾矿库建设66干式尾矿系统生产运行197干式尾矿系统安全检查248干式尾矿库安全度269干式尾矿库闭库2810干式尾矿库回采2911干式尾矿库安全评价3012干式尾矿库工程档案32附录A34部分矿山尾矿脱水指标实例34附录B35拦挡坝最大一次洪水冲刷泥沙量估算公式35附录C36压滤尾矿运输车辆计算公式36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AQxxxx-xxxxx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干式尾矿建设、生产运行、安全检查、安全度、闭库、回采、安全评价等方面的安全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金属非金属矿物选矿厂干式尾矿处理系统,不适用氧化铝厂的赤泥库、锰生产企业的锰渣库和膏体排放的尾矿库。有色金属冶炼厂的废渣库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以及其后修订版均适用于本规程。《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86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3.1尾矿tailings金属或非金属矿石经工艺处理后排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3.2砂性尾矿cohesionlesstailings不含(或含量低)粘土矿物的尾矿,包括:尾砾砂、尾粗砂、尾中砂、尾细砂、尾粉砂、尾粉土。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3.3粘性尾矿cohesivetailings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塑性指数大于IP>10的尾矿。3.4干式尾矿drytailings选矿厂排出的尾矿浆经脱水处理满足干式堆存要求的固态尾矿。3.5尾矿脱水系统dewateringsystem将尾矿浆脱水处理成为干式尾矿的工艺流程的统称。常用的尾矿脱水流程有:分级、浓缩、过滤(或压滤)及其组合流程。尾矿脱水系统的场所称作尾矿脱水车间。3.6干式尾矿库drytailingspond筑坝形成或利用露天废弃采坑、凹地等天然场地贮存干式尾矿或废渣的场所。3.7全库容wholestoragecapacity库前、库周排矿时为坝顶标高平面以下、库底面以上所围成的空间的容积(不含非尾矿构筑的坝体体积);库尾、库中排矿时为堆积体体积。3.8有效库容effectivestoragecapacity堆积体表面以下、库底以上用于贮存尾矿(含蠕动状态尾矿)的空间容积。3.9调洪库容floodregulationstoragecapacity调洪起始水位以上、设计洪水位以下可蓄积洪水的容积。3.10总库容totalstoragecapacity设计终了状态时的全库容。3.11尾矿排放方式dischargemethod指入库尾矿总体推进方式,包括库前、库尾、库中、周边排矿等方式。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3.12库前排矿downstreamdischarge入库尾矿自拦挡坝前向库尾推进的排放方式。尾矿排放过程中,应边排放边碾压并修整边坡,库区顶面始终坡向库内的排水设施。3.13库尾排矿upstreamdischarge入库尾矿自库区尾部(上游)向库区前部(下游)推进的排放方式。排矿时,应自下而上分层碾压并设置台阶,台阶高度与堆积坝最终外坡设置的台阶高度一致,分层碾压顶面应保持1%~2%坡度,坡向下游拦挡坝方向。3.14库中排矿centraldischarge入库尾矿自库区中部向库尾和库前推进的排放方式。3.15周边排矿surroundingdischarge入库尾矿自库周向库中间推进的排放方式。排矿时始终保持库周高、库中低,边堆放、边碾压、边修整边坡。3.16分层法stratificationmethod库尾排矿时,入库尾矿由台阶底部自下而上,分层摊平、碾压、堆筑的作业方式。3.17推进法moveforwordmethod库尾排矿时,始终在台阶顶面排矿,边排矿、边压实并向库前推进的排矿作业方式。3.18台阶step干式尾矿库中,尾矿堆体边坡通常按一定高度错台堆置,相邻平台间的堆积体为一个台阶,也称阶段。3.19台阶高stepheight尾矿堆体台阶坡顶线至坡底线的间的垂直距离,也称为阶段高。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3.20尾矿坝tailingsdam拦挡尾矿和水的尾矿库外围构筑物。通常指初期坝和尾矿堆积坝的总合。3.21初期坝starterdam库前、库周排矿时,用土、石等材料筑成,作为尾矿堆积坝的排渗或支撑体的坝。3.22尾矿堆积坝embankment生产过程中用尾矿堆积而成的坝体。3.23拦挡坝environmentalprotectiondam库尾排矿方式中,建在尾矿库下游用以拦截雨水及挟带泥沙的(环保)坝体。3.24挡砂坝sanddam库尾、库中排矿时,用土、石材料等筑成,用作拦截雨水及挟带泥沙并作为尾矿堆积体边坡支撑体的坝体。3.25滩顶beachcrest库前、库周排矿时,堆积体顶面与子坝外坡面的交线。3.26防洪宽度beachwidth用于挡水的尾矿堆体宽度,亦指干滩长度。3.27安全超高freeheight库前、库周排矿时,为滩顶标高与设计洪水位的高差。库尾、库中排矿时,库内无集水区的不考虑安全超高;库内有集水区者,安全超高为集水区周边溢流最低点标高至最高洪水位的高差。3.28调洪高度floodregulationheight指正常泄洪起始水位与设计洪水位的高差。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3.29尾矿坝高tailingsdamheight库前、库周排矿为堆积坝坝顶标高与初期坝坝轴线处原地面标高的差值。库尾、库中排矿为堆体表面最高点标高与最低点标高的差值;当坡脚处有挡砂坝时,为堆体表面最高点标高与挡砂坝坝轴线处最低点标高差值。3.30总坝高totaldamheight设计最终状态时的坝高。3.31集水区wateraccumulatedarea干式尾矿库中,用于汇集渗滤液及洪水的区域。3.32堆坝高度或堆积高度embankmentheightoraccumulationheight库前、周边排矿时,为尾矿堆积坝坝顶与初期坝坝顶的高差;库尾、库中排矿为尾矿堆积体表面最高点标高与最低点标高的差值。3.33干式尾矿系统安全设施safetyfacilitiesofdrytailingspond直接影响干式尾矿库安全的设施,包括:尾矿脱水设备、初期坝、挡砂坝、拦挡坝、副坝、堆积坝、坝体防(排)渗设施、防排洪设施、监测设施、库区道路、照明、通讯、警示标识和管理站等。4干式尾矿库等别及构筑物级别4.1干式尾矿库等别干式尾矿库等别应根据尾矿库的总库容及总坝高按表4.1确定。尾矿库各使用期的等别应根据该期的全库容和坝高分别按表4-1确定。当按尾矿库的全库容和坝高分别确定尾矿库等别的等差为一等时,应以高者为准;当等差大于一等时,应按高者降一等。露天废弃采坑或凹地储存干式尾矿的,且周边未建尾矿坝时,可不定等别;建尾矿坝时,应根据坝高及其对应的库容确定尾矿库的等别。除一等库外,尾矿库失事将使下游重要城镇、工矿企业、铁路干线或高速公路等遭受严重灾害者,经充分论证后,其设计等别可提高一等。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表4.1干式尾矿库等别划分表等别全库容V(10000m3)坝高H(m)一二三四五V≥5000010000≤V<500001000≤V<10000100≤V<1000V<100H≥200100≤H<20060≤H<10030≤H<60H<304.2干式尾矿库构筑物的级别干式尾矿库构筑物的级别根据干式尾矿库的等别及其重要性按表4.2确定。表4.2干式尾矿库构筑物的级别干式尾矿库等别构筑物的级别主要构筑物次要构筑物临时构筑物一二三四五123453355544555注:1主要构筑物指尾矿坝、库内排水构筑物等失事后难以修复的构筑物;2次要构筑物系指除主要构筑物外的永久性构筑物;3临时构筑物系指施工期临时使用的构筑物。5干式尾矿库建设5.1干式尾矿库选址5.1.1干式尾矿库不应位于下列区域:1)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2)国家法律禁止的矿产开采区域。5.1.2干式尾矿库的选址应经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所选库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2)不宜位于大型工矿企业、大型水源地、重要的铁路和公路、水产基地和大型居民区上游;3)不宜位于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的上风侧;4)应不占或少占农田,并应不迁或少迁居民;5)不宜位于有开采价值矿床上;6)汇水面积小,有足够的库容;7)有必要的初、终期库长;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8)地势开阔平坦,便于干式尾矿库的排矿管理;9)应避开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现象严重区域;10)尾矿浆输送距离短,能耗低。5.1.3尾矿库的选址遇到以下情况时,应进行专题安全论证:1)存在不良地质条件的;2)废弃的露天采坑储存尾矿,且露天采坑下部仍有采矿活动的;3)同一沟谷内建设两座或两座以上尾矿库时,后建库设计应充分论证各尾矿库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5.2干式尾矿库勘察5.2.1尾矿库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应按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1)查明影响尾矿库及各构筑物安全性的不利因素;2)进行必要的试验,给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相关物理力学指标;3)提出工程措施建议,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5.2.2在用的尾矿库的勘察应根据工程特性执行相应标准。5.3干式尾矿系统设计5.3.1干式尾矿库的设计应有总体规划设计内容,主要应包括:1)尾矿脱水指标、脱水工艺及设备;2)干式尾矿库入库尾矿含水率、最终堆积标高、排放方式、分期堆积规划及对应的服务年限等;3)干式尾矿库的初期坝、拦挡坝、拦砂坝、堆积坝、截洪沟、拦洪坝、排水设施、尾矿脱水车间、尾矿运输道路或皮带传输机、管理站等设施的平面布置;4)尾矿运输车辆、机械设备的选取,库区防渗及排渗设施设计,以及尾矿库施工、运行、管理的措施要求等。5.3.2干式尾矿库的设计应符合企业的总体规划,尾矿库的服务年限与选矿厂的生产年限相适应;当采用多库分期建设合理时,应制定分期建库规划,确保后期库的竣工投产时间比前期库的闭库时间提前0.5年~1年。5.3.3正常运行时,干式尾矿库内不应积存雨水,严禁干、湿尾矿混排。5.3.4尾矿的堆存工艺和筑坝方式应结合尾矿库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理可行的堆存方案。5.3.5尾矿脱水车间宜结合库区地形、地质条件和尾矿排放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运输方式等合理布局。库尾排矿宜布置在库区尾部或库区中部偏上的位置;采用其他排放方式时宜布置在距离终期堆体中心最近岸边。脱水车间的地面标高宜与干式尾矿库最终堆积标高相适应。5.3.6严寒地区的尾矿脱水及运输系统应采取防冻措施。5.3.7干式尾矿库设计应给出下列生产运行安全控制参数:1)入库尾矿脱水标准;2)主要脱水设备型号;3)初期坝、拦挡坝、挡砂坝的坝型、坝高、坝顶宽度、上下游坡比、库容;4)尾矿堆存工艺(排放方式、台阶高、布料范围、尾矿压实要求);5)尾矿库设计最终堆积标高、总坝高、堆积坡比、总库容;6)子坝的筑坝材料、坝顶宽度、上下游坡比;7)尾矿坝不同堆积标高(各特征标高)时,调洪起始水位、调洪高度、安全超高及最小防洪宽度等;8)排洪构筑物的主要参数;9)尾矿库防渗、排渗要求及其结构型式;10)尾矿坝控制浸润线埋深;11)尾矿场外运输方式,运输机械、道路布置。12)堆积坝的筑坝碾压要求;13)提出各项指标的试验检测要求;5.3.8干式尾矿库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编制安全专篇,主要内容为:1)设计依据;2)工程概述;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4)尾矿库周边环境及相互影响分析;5)坝体安全;6)防洪安全;7)安全监测、通讯和照明;8)安全管理;9)安全预评价报告对策措施采纳情况;10)存在问题及建议;11)附件与附图。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5.4尾矿脱水要求5.4.1选厂排出尾矿须经机械脱水处理后、满足干式尾矿的运输、筑坝和排放等要求方可入库,未达标准的尾矿禁止入库。尾矿脱水标准宜满足下述要求:1)粘土类尾矿(10H≥100100>H≥6060>H≥30H<30浸润线最小埋深(m)10~88~66~44~225.8.12尾矿堆积坝,设计时须用拟合法确定各使用期、各运行条件下的控制浸润线的埋深,以此作为设置浸润线观测装置和安全运行管理的依据。尾矿坝的渗流控制措施应确保浸润线的埋深低于控制浸润线。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5.8.13上游式干式尾矿库尾矿堆积坝的初期透水堆石坝坝高与总坝高之比值不宜小于1/8。5.8.14尾矿初期坝与堆积坝坝坡的抗滑稳定性应根据坝体材料及坝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考虑各种荷载组合,经计算确定。计算方法应采用毕肖普法或瑞典圆弧法。当坝基或坝体内存在软弱土层时,可采用改良圆弧法。考虑地震荷载时,应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5.8.15尾矿坝稳定性计算的荷载分下列五类,可根据不同情况按表5.3进行组合:表5.3荷载的组合荷载组合荷载类别12345正常运行总应力法有有———有效应力法有有有——洪水运行总应力法—有—有—有效应力法—有有有—特殊运行总应力法有有——有有效应力法有有有—有注:荷载类别1系指运行期正常库水位时的稳定渗透压力;荷载类别2系指坝体自重;荷载类别3系指坝体及坝基中孔隙压力;荷载类别4系指设计洪水位时有可能形成的稳定渗透压力;荷载类别5系指地震荷载。5.8.16坝坡抗滑稳定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5.4规定的数值。表5.4坝坡抗滑稳定的最小安全系数计算方法运行条件坝的级别1234、5简化毕肖普法正常运行1.51.351.31.25洪水运行1.31.251.21.15特殊运行1.21.151.151.1瑞典圆弧法正常运行1.31.251.21.15洪水运行1.21.151.11.05特殊运行1.11.051.0515.8.17干式尾矿坝的计算断面应按库区尾矿碾压密实度进行分区。新建尾矿库的物理力学指标应根据全尾矿的特性,参照以往类似工程资料取值。对在用尾矿坝进行稳定计算时,库内尾矿的物理力学指标,应根据该尾矿库勘察报告的相应的物理力学指标确定。5.8.183级及3级以下尾矿坝的地震设防烈度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确定,1级和2级尾矿坝的设防烈度应按批准的场地危险性分析结果确定。考虑地震荷载时,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5.8.19除1级和2级尾矿坝外,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应按表5.5采用。表5.5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a地震烈度6789水平加速度a0.05g0.10g、0.15g0.20g0.30g、0.40g5.8.20排渗效果良好,即浸润线埋深大于15m的干式尾矿库,可不考虑地震引起的尾砂液化对坝体稳定的影响。5.8.211级及2级尾矿坝的抗滑稳定性,除了要按拟静力法计算外,还应进行专门的动应力抗震计算。即要求在动有限元基础上进行地震稳定分析和地震永久变形分析。5.8.22三等及三等以下的尾矿库在尾矿堆体堆至1/2~2/3最终设计堆体总高时、一等及二等尾矿库在尾矿堆体堆至1/3~1/2堆体总高时,应对尾矿堆体进行一次全面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由设计单位对尾矿坝做全面论证,以验证最终坝体的稳定性和确定后期的处理措施。5.8.23土、石材料等筑成的坝体坡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度大于5m的透水堆石坝堆石体上游坡坡比不宜陡于1:1.6,土坝上游坡坡比可略陡于或等于下游坡;下游坡比在初定时可按表5.6确定:表5.6初期坝下游坡坡比坝高(m)土坝下游坡坡比透水堆石坝下游坡坡比岩基非岩基(软基础外)5~101:1.75~1:2.01:1.5~1:1.751:1.75~1:2.010~201:2.0~1:2.520~301:2.5~1:3.02)坝高小于5m的坝体,设计坡比可由设计单位根据边坡稳定及施工工艺情况确定。5.8.24土、石材料等筑成的坝体的坝顶最小宽度宜符合表5.7规定的数值;当有行车要求时,坝顶宽度及路面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的规定。表5.7拦挡坝坝顶最小宽度坝高(m)<1010~2020~30>30坝顶最小宽度(m)2.53.03.54.05.8.25尾矿堆积坝下游坡与两岸山坡结合处应设坝肩排水沟,堆积坝坡面应设置坝面排水沟(马道排水沟、坡面排水沟)。坝面排水沟应结合台阶高度、长度、排渗设施的布置情况布设。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5.8.26尾矿坝应设置坝体位移和坝体浸润线监测设施。必要时还应设置孔隙水压力、渗透水量监测观测设施。5.9尾矿库防渗和排渗设计5.9.1干式尾矿性质应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及有关规定进行鉴别,对尾矿库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并应满足国家、行业、地方其它现行相关环保标准的要求。防渗措施可分期实施。5.9.2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和环保规定,尾矿分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各类废物不得混合堆存。5.9.3干式尾矿库应根据堆存物的种类设置相应的防渗层,干式尾矿库可划分以下三类:a)堆存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尾矿库为Ⅰ类库;b)堆存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尾矿库为Ⅱ类库;c)堆存危险废物的尾矿库为危险废物库。5.9.4Ⅱ类库的环保防渗要求为干堆尾矿库的底部和周边应具有一层可靠防渗系统,并具备相当于一层饱和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厚度不小于1.5m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采用人工材料防渗时,防渗层除应满足设计要求的物理力学性能、水力性能和耐久性能,尚应按照现行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的相关规定进行防渗结构设计。危险废物库的环保防渗要求应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的规定。5.9.5干式尾矿库防渗土工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HDPE土工膜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HDPE土工膜各项指标应符合《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CJ/T234)的相关规定。5.9.6防渗土工膜禁止选用含有再生料的土工膜。5.9.7防渗层应由支持层、土工膜、保护层组成。5.9.8防渗膜下支持层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a)支持层的形式应根据天然基础条件和所用土工膜特性进行选择。b)土工膜应铺设在密实的基础上。与膜接触的表面宜为碾压密实的土料层或细砂层。层面应平整。5.9.9保护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土工膜防渗层表面宜设保护层。保护层的结构和材料等应根据现场使用条件及材料来源等情况确定。b)边坡上土工膜的保护层应满足稳定性要求。c)保护层厚度宜按边坡稳定、日晒和冰冻、尾矿干堆作业工艺等条件及施工条件确定。d)干式尾矿库可采用尾矿作为保护层,但应确保作业机械与防渗膜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m。5.9.10设计文件应提出明确的防渗层施工技术要求。5.9.11土工膜施工前现场应具备下列条件:a)支持层表面应平整光滑,并验收合格。b)进场材料具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测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测合格。c)进行现场铺设试验,确定焊接温度、速度等施工工艺参数。5.9.12大面积土工膜焊接形式宜采用双焊缝搭焊。5.9.13土工膜在库区边坡上宜每隔10m高程的平台上设锚固沟嵌固,平台宽度不宜少于3m。5.9.14当地下水水位较高并对防渗系统产生危害时,应设置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要求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顶部距防渗系统底部不应小于1m。地下水导排系统应确保有效性、长期性。5.9.15防渗系统施工完成后、干堆尾矿堆存之前,建设单位应对防渗系统进行渗漏检测,并对发现的漏洞进行修补。5.9.16防渗系统验经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土工膜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符合《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的规定。5.9.17干式尾矿库的库底宜设置排渗设施。排渗设施的渗流量除了应满足渗滤液排放要求外,还应兼顾尾矿库正常运行期间库内融雪、淋溶水的排渗要求。5.9.18干式尾矿堆积坝排渗设施设置应根据入库尾矿含水率、可能的浸润线位置合理确定。5.9.19干式尾矿库的库底宜设置排渗设施。排渗设施的渗流量除了应满足渗滤液排放要求外,还应兼顾尾矿库正常运行期间库内融雪、地表潜水的排渗要求。5.9.20尾矿堆积坝排渗设施设置应根据入库尾矿含水率、尾矿堆体顶面的喷淋洒水、库底渗透性等情况合理确定。5.10干式尾矿库的防洪设计5.10.1干式尾矿库应设置可靠的防洪设施,并满足设计洪水条件下的防洪要求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确保尾矿库安全。5.10.2干式尾矿库防洪标准应根据其各使用期的等别,综合考虑库容、坝高、使用年限及对下游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因素,分别按表5.8确定。表5.8尾矿库防洪标准尾矿库各使用期等别一二三四五洪水重现期(年)1000~5000或PMF500~1000200~500100~200100注:PMF为可能最大洪水。当确定的尾矿库等别的库容或坝高偏于该等下限,尾矿库使用年限较短或失事后对下游不会造成严重危害者可取下限;反之应取上限。对于高堆坝或下游有重要居民点的,防洪标准可提高一等。尾矿库失事后对下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危害者,防洪标准应提高,必要时可按可能最大洪水进行设计。采用露天废弃采坑及凹地储存尾矿的尾矿库,周边未建尾矿坝时,防洪标准应按百年一遇的洪水;建尾矿坝时,应根据坝高及其对应的库容确定库的等别及防洪标准。5.10.3干式尾矿库防洪设施,应根据尾矿排放方式、地形、地质条件、洪峰流量、洪水总量、调洪能力、操作条件与使用年限等因素,经过技术比较确定。条件容许时,优先采用库外分洪与库内排洪相结合的防洪方案,尽可能减少入库洪水。常用的库内排洪设施有:排水井(斜槽)——排水管(隧洞)排洪系统;库外分洪设施有:截洪坝——排水管(隧洞)、环绕或部分环绕库区的截洪沟分洪系统等。5.10.4当库内排洪系统与库外分洪系统合并时,合并后的排洪管(或隧洞)宜用无压流控制。采用压力流控制应经过可靠性论证,必要时需通过水力学实验加以验证。5.10.5排洪系统应避免经常出现有压、无压的交替工况。在排泄常年最大洪水时,宜为无压流;当设计为有压流时,排水管接缝处止水应满足工作水压的要求。排水管或隧洞中最大流速应不大于管(洞)壁材料的容许流速。5.10.6库前排矿的尾矿库,排洪系统按湿式堆存的尾矿库设计;库尾排矿的尾矿库的排洪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库区最终堆体顶面以上设永久分洪系统(拦洪坝、导流涵管或隧洞、截洪沟);2)当设计尾矿堆体总高超过60m,应设置中间截洪沟;3)应在下游拦挡坝前设置排水井、管或其他排水设施,排水入口应高于泥沙淤积标高0.5m~1.0m以上,并应及时清理坝前淤积尾矿。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4)当库区面积较大时,应在尾矿堆积区设临时排水沟,将水排至两侧截水沟。5.10.7库中排矿的尾矿库的上游侧(库内)排洪系统应按库前排矿方式设计,下游侧拦挡坝及坝前排水系统按库尾排矿方式设计。周边排矿的库内排洪系统的进水口宜设在库区中央的集水区内。5.10.8干式尾矿库的水文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各省水文图集或有关部门建议的适用于特小汇水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当采用全国通用的公式时,应用当地的水文参数。有条件时应结合现场洪水调查予以验证。2)不考虑行洪时期库区水面对入库洪水的影响,按全面积陆面汇流计算。5.10.9设计洪水的降雨历时应采用24h计算,经论证也可采用短历时计算。5.10.10干式尾矿库一次洪水排出时间应小于72小时。5.10.11干式尾矿库排洪构筑物的型式与尺寸应根据计算确定,尾矿库的调洪计算应当采用水量平衡法。永久排洪构筑物的最小断面尺寸、正常使用和耐久性要求执行《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2013)。5.10.12库内排水斜槽(或排水管)、排水井壁可根据实际情况预留排水孔,排水孔外侧应设反滤层。5.10.13山谷型尾矿库严禁采用永久机械排洪,可采用临时机械排洪。5.10.14排洪构筑物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在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无法避开时,应进行地基处理设计。5.10.15排洪构筑物应考虑终止使用时的封堵设计。5.10.16排水构筑物的设计应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水工隧洞设计规范》进行。5.10.17埋入地下排水构筑物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5.10.18除库尾排矿的干式尾矿库外,三等及三等以上的尾矿库不得采用截洪沟排洪。5.11干式尾矿库安全监测设施5.11.1干式尾矿库应根据其设计等别、筑坝方式、地形地质条件及地理环境等因素,设置必要的安全监测设施。三等及三等以上干式尾矿库应设置自动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安全监测设施。5.11.2安全监测设施的布置原则:1)应全面反映干式尾矿库的运行状态;2)坝肩及基岩断层带、坝内埋管处宜增设监测设施。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5.11.3安全监测项目应根据入库尾矿的排放及堆存方式可能出现的灾害类型及特殊性选择:1)干排尾矿库应监测入库尾矿含水量、滩顶标高、浸润线埋深、沉积和位移、裂缝开张范围及程度;2)干排尾矿库在线监测应重点监测入库尾矿含水量、沉降和位移,可不监测浸润线埋深;3)四等及四等以上干排尾矿库应监测降水量。5.11.4监测仪器、设施的选择,应在可靠、适用前提下力求技术先进。5.12干式尾矿系统安全设施施工及验收5.12.1尾矿库拦挡坝、副坝、防洪设施、监测及防排渗设施等安全设施的施工及验收应按《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864)进行。5.12.2尾矿脱水与运输系统中的安全设施的施工与验收应按其相关规范、规程进行。5.12.3试生产过程中,尾矿脱水与运输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脱水后的尾矿含水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并满足尾矿运输、排放与筑坝要求。6干式尾矿系统生产运行6.1安全生产管理6.1.1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干式尾矿库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干式尾矿库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6.1.2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干式尾矿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6.1.3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直接从事干式尾矿库放矿、筑坝、巡坝、排洪和排渗设施操作的作业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方可上岗作业。6.1.4生产企业应当编制干式尾矿库年度、季度作业计划和详细运行图表,严格按照作业计划组织生产运行,做好记录并长期保存。6.1.5生产企业应制订干式尾矿库安全使用规划,提出新建、改建、扩建、勘察、稳定性验证或闭库的计划。禁止未批先建、未验收先使用。6.1.6干式尾矿库应当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现状评价。干式尾矿库安全现状评价工作应当有能够进行尾矿坝稳定性验算、水文计算、构筑物计算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安全现状评价还应进行干式尾矿库在下个评价周期间的坝体稳定性和排洪系统的安全分析。6.1.7干式尾矿库经论证被确定为危库、险库和病库的,生产企业应当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a)确定为危库的,应当立即停产,进行抢险,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b)确定为险库的,应当立即停产,在限定的时间内消除险情,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c)确定为病库的,应当在限定的时间内按照正常库标准进行整治,消除事故隐患。6.1.8干式尾矿库出现下列重大险情之一的,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安全监管权限和职责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险: 1)坝体出现严重裂缝、坍塌和滑动迹象的; 2)库内水位超过最高洪水位的; 3)使用过程中出现排水井倒塌或者排水管(洞)坍塌堵塞的; 4)其他危及干式尾矿库安全的重大险情。6.2应急救援预案6.2.1企业应根据可能发生的垮坝、泄漏、洪水漫顶、排洪设施损毁、排洪系统堵塞、坝坡深层滑动和其它影响干式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编制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应急预案的编制应符合《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的要求。6.2.2应急预案内容主要包括:1)事故风险分析;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3)处置程序;4)处置措施。6.2.3应急处置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垮坝、泄漏、洪水漫顶、排洪设施损毁、排洪系统堵塞、坝坡深层滑动等,从人员救护、工艺操作、事故控制,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3)明确报警负责人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6.3干尾矿指标检测6.3.1三等及以上的干式尾矿库应配备必要的检测设施和人员,满足对干尾矿的含水率、干密度等指标的检测需要。四、五等干式尾矿库也可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6.3.2企业应定期检测入库干尾矿的含水率,至少每周应检测一次。当检测入库干尾矿含水率超过设计含水率的10%时,应增加检测次数并分析原因、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入库干尾矿含水率超过设计含水率的20%时,应先停止排放,待问题解决后方可恢复排放。6.3.3企业应定期检测库内堆放尾矿的含水率、干密度,至少每月应检测一次。当堆放尾矿的含水率、干密度与设计指标偏离较大时,应分析原因并及时解决。6.3.4干尾矿堆积坝坝体(包含永久性堆积体边坡)的干密度检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当实测干密度低于设计要求的10%时,应采取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6.4干式尾矿排放与筑坝6.4.1干尾矿排放与筑坝包括排放、岸坡清理、坝体堆筑、坝面维护、防排渗设施施工和质量检测等环节,应按照设计要求和作业计划进行,并作好记录。6.4.2采用一次性筑坝的干式尾矿库,应按设计要求排矿。排矿顶面高程不得超过设计标高。6.4.3检查排矿台阶设置、拦挡坝设置、尾矿压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4.4干式尾矿库排放方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库尾排矿时应随排矿进程及时修建临时拦挡坝,排放台阶高度和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库前排矿时控制堆积坝基范围内的分层布料厚度和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3)库中排矿时,上游部分应按库前排放的要求进行,下游部分应按库尾排放的要求进行;4)周边排矿时,应始终保持库周高、库中低,并及时清除库内积水;5)库前、库尾、库中和周边排矿,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台阶并碾压,台阶高度不宜超过10m,平台应保持1%~2%的坡度;并应在平台上修建永久性纵、横向排水沟。6.4.5干式尾矿库采用汽车运输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库内运输道路末端应设置卸料平台,其直径应满足运输车辆回转的需要;2)卸料平台的布置应满足在采用推土机摊平的条件下,将尾矿布放在整个库区的需要,其间距不宜大于100m;3)应随库面的上升,库内运输道路及卸料平台可采用碾压后的干尾矿逐级加高;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4)汽车不得直接行驶在防渗膜上。确需在库内行驶时,防渗膜上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5)当遭遇暴雨、凝冻等不良天气时应停止运输作业。不良天气过后需评估道路安全状况满足运输条件后方可恢复作业。暂停作业期间的干尾矿应设置应急暂存场地储存。6.4.6干式尾矿库采用皮带运输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皮带的长度和数量应满足在采用推土机摊平的条件下,将尾矿均匀排放在整个库区的需要;2)皮带的末端应具有一定仰角和高度,满足推土机作业的安全距离;3)皮带及其支架宜采用轻型结构,其基础设置不应影响防渗层的完整性;4)寒冷地区采用皮带运输时,应采取防冻措施。6.4.7当采用上游式筑坝方式时,每期子坝堆筑前应进行岸坡处理,将树木、树根、草皮、坟墓及其他构筑物全部清除。清除杂物不得就地堆积,应运到库外。若遇有泉眼、水井、地道、溶洞或洞穴等,应按设计要求处理。每期子坝堆筑完毕,应进行质量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应包括:轴线位置、子坝长度、剖面尺寸(子坝高度、坝顶宽度、内外坡比等)、坝顶及内坡趾处的堆积体顶面高程、库内水位、筑坝质量等。岸坡清理及子坝质量检查应记录存档,并经主管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实施下一步工序。6.4.8干式尾矿库的作业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布料厚度、碾压遍数等参数应根据尾矿的含水率、粒径及物理力学指标通过试验确定;2)布料厚度达到要求时,应停止排矿,按设计要求进行碾压,碾压范围按照设计要求确定;3)干式尾矿库应配置满足正常运行需要的机械设备;4)尾矿堆存作业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作业机械损坏坝体、排洪构筑物、防排渗设施等。6.4.9坝外坡面维护工作应按设计要求进行。6.4.10坝体出现冲沟、裂缝、塌坑和滑坡等现象时,应及时处理。6.4.11对生产运行中的干式尾矿库,未经技术论证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下列事项进行变更: 1)入库尾矿含水率; 2)排放方式;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 3)尾矿的物化特性; 4)坝型、坝体坡比、库内堆积滩面的倾向、倾角、最终堆积标高和最终坝轴线的位置; 5)坝体防渗、排渗及反滤层的设置; 6)排洪系统的型式、布置及尺寸;7)设计以外的尾矿、废料或者废水进库等;8)干式堆存改为湿法堆存。6.5尾矿库防洪管理6.5.1控制干式尾矿库内水位应遵循以下原则:1)尾矿库正常运行工况下不得存积雨水;2)入库洪水在72小时内排出库外;3)当尾矿库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进行调洪演算,保证在最高洪水位时各项参数满足规范要求。6.5.2汛期应加强对排洪设施进行检查,确保排洪设施畅通。库内集水区设清晰醒目的水位观测标尺。6.5.3非紧急情况,未经技术论证,不得用子坝挡水。6.5.4洪水过后应对坝体和排洪构筑物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5.5尾矿库排洪构筑物停用后,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时封堵,并确保施工质量。严禁在排水井井筒顶部封堵。6.6渗流控制6.6.1尾矿库运行期间应加强坝体渗流观测,注意坝体浸润线埋深,严格按设计要求加以控制。6.6.2在尾矿库运行过程中,渗流影响坝体稳定时,应经技术论证增设或更新排渗设施。6.6.3干式尾矿库可采用如下渗流控制措施:1)尾矿筑坝地基设置排渗褥垫、水平排渗管(沟)及排渗井等;2)尾矿堆积体内设置水平排渗管(沟)或垂直排渗井等;3)与山坡接触的尾矿堆积坡脚处设置贴坡排渗或排渗管(沟)等。6.6.4当尾矿坝面或坝肩出现集中渗流、流土、管涌、大面积沼泽化等异常现象时,可采取下列措施处理:1)在渗漏水部位铺设土工布或天然反滤料,其上以堆石料压坡;2)增设排渗设施,降低浸润线。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6.7防震与抗震6.7.1尾矿库原设计抗震标准低于现行标准时,必须委托设计单位按现行标准对安全设施进行复核并根据复核结果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6.7.2应将防震与抗震纳入应急预案,并随时关注地震部门的地震预报,充分做好防震抗震的准备工作。6.7.3对上游建有尾矿库、水库及排土场等工程设施的尾矿库,应了解上游所建工程设施的抗震情况,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6.7.4震后应对尾矿库进行全面检查,对被破坏的尾矿设施及时修复。6.8干式尾矿库日常监测6.8.1按设计要求做好在线监测和人工监测。6.8.2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如有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对策,并上报有关部门。7干式尾矿系统安全检查7.1入库尾矿特性及指标安全检查7.1.1至少每月检查一次入库尾矿化学成分、尾矿排放量、粒度、含水率等指标。当结果偏离设计允许波动范围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7.1.2入库尾矿特性及指标的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设计文件确定。7.2防洪安全检查7.2.2根据干式尾矿库实际地形、防洪特征水位和尾矿堆积体实际情况,对干式尾矿库防洪能力进行复核,确定干式尾矿库的防洪安全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7.2.3排洪构筑物安全检查主要内容:构筑物防腐措施的有效性、有无变形、位移、损毁、淤堵,尾矿库的防洪条件和排洪构筑物的泄流条件是否满足要求等。7.2.4排水井检查内容:井的内径、窗口尺寸及位置,井内外壁腐蚀、脱落、渗漏、最大裂缝开展宽度,井身倾斜度和变位,井、管连接部位,进水口水面漂浮物,停用井封盖方法等。7.2.5排水斜槽检查内容:断面尺寸、槽身腐蚀、变形、损坏或坍塌,盖板放置、断裂,最大裂缝开展宽度,盖板之间以及盖板与槽壁之间的防漏充填物,是否漏渣,斜槽内淤堵等。7.2.6排水管检查内容:断面尺寸,管身腐蚀、变形、破损、断裂和磨蚀,最大裂缝开展宽度,管间止水及充填物,是否漏渣,管内淤堵等。7.2.7排水隧洞检查内容:断面尺寸,洞内塌方,衬砌腐蚀、变形、破损、断裂、剥落和磨蚀,最大裂缝开展宽度,伸缩缝、止水及充填物,洞内淤堵及排水孔工况等。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7.2.8溢洪道、截水沟检查内容:断面尺寸,沿线山坡滑坡、塌方,护砌腐蚀、变形、破损、断裂和磨蚀,沟内淤堵等。对溢洪道还应检查溢流坎顶高程、消力池及消力坎等。7.3尾矿坝安全检查7.3.1尾矿坝安全检查内容:坝的轮廓尺寸、变形、裂缝、滑坡和渗漏、坝面保护等。7.3.2干式尾矿库堆积高程的检测,应沿坝顶方向布置测点进行实测。当坝顶高低不平时,应在低标高段选较低处检测1~3个点;当坝顶高低基本相同时,应选较低处不少于3个点;其他情况,每100m坝长选较低处检测1~2个点,但总数不少于3个点。各测点中最低点作为干式尾矿库坝顶标高。7.3.3检测坝的外坡坡比。每100m坝长不少于2处,应选在最大坝高断面和坝坡较陡断面。尾矿坝实际坡陡于设计坡比时,应进行稳定性复核,若稳定性不足,则应采取措施。7.3.4检查坝体位移。检查坝的位移量变化是否均衡,有无突变现象,且是否逐年减小。当位移量变化出现突变或有增大趋势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7.3.5检查坝体有无纵、横向裂缝。坝体出现裂缝时.应查明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走向、形态和成因,判定危害程度,及时处理。7.3.6检查坝体滑坡。坝体出现滑坡时,应查明滑坡位置、范围和形态以及滑坡的动态趋势。7.3.7检查坝体浸润线的位置。应查明坝面浸润线出逸点位置、范围和形态。7.3.8检查坝体排渗设施。应查明排渗设施是否完好、排渗效果及排水水质。7.3.9检查坝体渗漏。应查明有无渗漏出逸点,出逸点的位置、形态、流量及含沙量等。7.3.10检查坝面保护设施。坝肩排水沟和坝坡排水沟断面尺寸,沿线山坡稳定性,护砌变形、腐蚀、破损和断裂,沟内淤堵等;检查坝坡土石覆盖保护层实施情况。7.4监测设施安全检查7.4.1检查尾矿库的位移、浸润线、库水位、视频等监测设施设备设置情况。7.4.2检查监测设施设备运行情况。7.4.3检查监测记录和结果。在线监测记录应与人工监测记录进行比对。7.5库区安全检查7.5.1库区安全检查主要内容:周边山体稳定性,违章建筑、违章作业等情况。7.5.2检查周边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情况时,应详细观察周边山体有无异常和急变,并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分析周边山体发生滑坡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7.5.3检查库区范围内危及尾矿库安全的主要内容:违章爆破、采石和建筑,违章进行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尾矿回采、外来废渣、废石、废水或其他废弃物排入,放牧和开垦等。7.5.4检查库区防、排渗设施的可靠性。7.5.5检查临时及永久性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是否完备、清晰。7.6作业安全检查7.6.1检查尾矿运输道路和巡视道路的安全状况,发现影响运输安全的情况时应及时处理。7.6.2检查机械设备运行是否满足安全要求。7.6.3检查排放方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7.6.4检查排矿台阶设置、拦挡坝设置、尾矿压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8干式尾矿库安全度8.1尾矿库安全度分类尾矿库安全度主要根据尾矿库防排洪能力、尾矿堆积边坡的稳定性及安全设施的完备性等因素确定,按照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分为危库、险库、病库、正常库四级。8.2危库危库指安全没有保障,随时可能发生尾矿坝或尾矿堆积体大范围垮塌的尾矿库。尾矿库有下列工况之一的为危库:1)尾矿库调洪库容或防排洪设施的能力严重不足,在设计洪水时尾矿坝及周边防排洪设施的安全超高不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2)排洪系统严重堵塞或坍塌,不能排水或排水能力急剧降低;3)库内排水井明显倾斜,有倒塌迹象;4)尾矿坝或尾矿堆积体大范围内出现严重纵横向裂缝或坍塌,有深层滑动迹象;5)堆积尾矿的含水量过大,基本不能干式堆存,且没有设置可靠的防范措施;6)经验算堆积边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小于《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规定值的0.95倍;7)其他严重危及尾矿库安全运行的重大险情。8.3险库险库指安全设施存在严重隐患,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尾矿坝或尾矿堆积体大范围垮塌的尾矿库。尾矿库有下列工况之一的为险库:1)在设计洪水时,尾矿坝及周边防排洪设施的安全超高不满足设计要求;2)排洪系统部分堵塞或坍塌,排水能力有所降低,达不到设计要求;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3)库内排水井有所倾斜;4)尾矿坝或尾矿堆积体出现局部纵横向裂缝或坍塌,有浅层滑动迹象;5)尾矿堆积坝下游坡面出现管涌、流土等渗流破坏现象;6)堆积尾矿的含水量大,实行干式堆存比较困难,且没有设置可靠的防范措施;7)经验算堆积边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小于《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规定值的0.98倍;8)其他危及尾矿库安全运行的险情。8.4病库病库指安全设施不完全符合设计规定,但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尾矿库。尾矿库有下列工况之一的为病库:1)在设计洪水时,尾矿库内排洪设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排出设计洪水;2)排洪设施出现不影响安全使用的裂缝、变形、腐蚀或磨损,排水管接头漏砂;3)尾矿分层堆筑时的临时和最终外坡坡比和坡高达不到设计要求;4)浸润线埋深小于规定的控制浸润线埋深;5)堆积尾矿的含水量偏大,实行干式堆存有一定困难,且没有设置可靠防范措施;6)采用库尾和库中排放时,尾矿堆积体下游坡与拦挡坝之间没有足够的调蓄容积和澄清距离;7)尾矿库的安全监测设施不完备或失效或监测结果异常;8)坝端无截水沟,山坡雨水冲刷坝肩;9)尾矿堆积体最终外坡无覆土、植被及排水设施,冲蚀严重;10)其他不影响尾矿库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非正常情况。8.5正常库尾矿库同时满足下列工况的为正常库:1)尾矿库调洪库容、安全超高、安全滩长、洪水排出时间均能满足设计要求;2)排洪系统各构筑物结构完好,畅通无阻,纵横断面尺寸和排水能力满足设计要求;3)尾矿坝及尾矿堆积体的轮廓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稳定安全系数满足《尾矿设施设计规范》(GB50863)的相关要求,坝体渗流控制满足设计要求;4)尾矿脱水、运输、排放及堆存的工艺要求、排矿计划及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5)安全监测设施完备、运行正常;6)尾矿库的生产规模、尾矿特性、库区及周边的自然环境等外部条件未发生不利变化。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9干式尾矿库闭库9.1闭库设计9.1.1对已达到设计最终堆积标高并不再继续加高扩容或由于各种原因未达到设计最终堆积标高而提前停止使用的尾矿库应进行闭库设计,闭库设计应提前0.5~1年进行,确保尾矿库防洪能力和尾矿坝稳定性满足本规程要求,维持尾矿库闭库后长期安全稳定。9.1.2闭库设计应在充分掌握停用尾矿库存在的不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要求的各种隐患和风险基础上进行。9.1.3闭库设计应对各种隐患做出可行的整治措施设计。整治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坝体(包括拦挡坝、堆积坝和副坝)整治;2)尾矿库排洪系统整治;3)尾矿堆积体顶面整治;4)库区及周边环境整治;5)监测设施整治;6)闭库后管理的要求。9.1.4坝体整治应包括下列内容:1)对坝体稳定性不足的,应采取加固坝体等措施,使坝体稳定性满足本规程要求;2)整治坝体的塌陷、裂缝、冲沟等隐患;3)完善坝面排水沟和土石覆盖或植被绿化、坝肩截水沟等。9.1.5排洪系统整治应包括下列内容:1)尾矿库闭库后的防洪能力应满足本规范防洪标准的要求,当防洪能力不足时,应采取增大调洪库容或增建排洪系统等措施;必要时,可增设永久性溢洪道;2)当原排洪设施结构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或受损严重时,应进行加固处理;必要时,可新建永久性排洪设施,同时将原排洪设施进行封堵。9.1.6尾矿堆积体顶面整治应包括下列内容:1)尾矿库闭库后对尾矿堆积体顶面不平整应进行整治,其闭库后的尾矿堆积体顶面应优先选用倾向库内集水区;倾向库外时,尾矿堆积体顶面应设置截洪沟等排水设施,将堆积体顶面汇水有序导入坝肩排水沟排出;2)若库内设集水区时,堆积体顶面的最小防洪宽度及安全超高应满足本规程要求;9.1.7库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应包括下列内容:1)对闭库后影响尾矿库安全的干排等设施应予以拆除;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2)对周边影响尾矿库安全的不良地质条件应进行处理;3)对尾矿库坝面及堆积体顶面应采取植被绿化或压盖废石等环保措施。9.1.8完善坝体监测设施内容:对监测设施应进行检查,对损坏和不完善的设施进行修补。9.1.9闭库后管理的要求:1)管理单位应对闭库后的尾矿库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制定管理制度等;2)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尾矿库各项检查项目进行检查记录及分析,汛期增加检查次数。9.2施工及验收闭库工程施工及验收执行《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和其他有关规定。9.3尾矿库闭库后的维护9.3.1闭库后的尾矿库由原生产经营单位或接管单位负责维护。9.3.2闭库后的尾矿库,应做好坝体及排洪设施的维护。未经论证和批准,不得储水。严禁在尾矿坝和库内进行乱采、滥挖、违章建筑和违章作业。9.3.3闭库后的尾矿库,未经设计论证和批准,不得重新启用或改作他用。10干式尾矿库回采10.1干式尾矿库回采应按新建项目立项、并按相关法规进行勘察、安全评价、审批、设计和实施。10.2干式尾矿库回采项目必须对回采过程中及回采结束后的尾矿设施进行安全论证,保证其防灾能力和本身结构的安全性不低于现行法规的要求。10.3干式尾矿库回采项目的其他安全技术要求应满足《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xxxx)、《尾矿库回采安全技术规程》(AQxxxx)等规范、规程相关条款的要求。10.4回采项目结束后,应根据以下情况对尾矿库进行妥善处理:1)部分回采且不再使用的尾矿库,应进行闭库和生态恢复;2)全部回采且不再使用的尾矿库,应将初期坝、拦挡坝、截渗坝、排水井等地表尾矿设施拆除,将排水管、隧洞等地下尾矿设施安全处置,并对尾矿库进行生态恢复;3)继续使用或改做其他用途的尾矿库,应履行相关手续,妥善交付其他相关责任单位管理。11干式尾矿库安全评价11.1一般规定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干式尾矿库安全评价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以及回采、闭库的干式尾矿库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在生产运行期的安全现状评价。干式尾矿库安全评价除应遵守安全评价规定外,还应符合有关规定。干式尾矿库安全预评价应进行现场考察,察看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周边人文地理环境等,还应收集与之有关资料;安全验收评价应查看工程施工、监理和试运行等情况,评价尾矿库各单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现状评价应查看干排尾矿含水率、尾矿坝、库区防洪设施、防排渗、排洪、尾砂运输和堆存及安全监测等设备设施运行情况。11.2安全预评价11.2.1企业应根据各项评价的目的和要求向安全评价单位提供以下相关资料:1)地形图及周边环境资料;2)水文气象资料;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可行性研究报告;5)安全设施施工资料;6)其他有关资料。11.2.2安全预评价报告的重点内容应包括:1)库址选择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包括干式尾矿库对下游居民和重要设施等的安全影响,自然灾害(如暴雨、山洪等)、地质环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岩溶、地震等)和周边人文环境(如采空区、采矿活动等)等对干式尾矿库的安全影响;2)尾砂脱水设备及运输方式的合理性;3)干式尾矿坝、排放和碾压方式选择的合理性;4)截排洪系统布置的合理性及截排洪能力的可靠性;5)干式尾矿库安全监测系统的完整性及可靠性;6)辨识干式尾矿库投产运行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并分析其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诱发因素、可能性及严重程度;7)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危险有害因素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可靠性,以及与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符合性。11.2.3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结论应包括:1)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建设方案的安全可靠性做出明确结论;2)提出消除未受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11.3安全验收评价11.3.1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重点内容应包括:1)安全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2)安全设施与批复的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的符合性及其确保安全生产的可靠性;3)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等安全管理相关内容是否满足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及其落实情况;4)辨识、分析致使已建成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和措施失效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危险度;5)是否有完备的隐蔽工程记录;6)各单项工程施工参数与质量是否满足国家和行业规范、规程及设计要求;7)试运行期间,干尾矿含水率、尾矿运输和排放、坝体碾压强度、库区周边防洪系统等能否达到安全专篇的规定要求;8)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11.3.2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结论应包括:1)安全设施与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施工图的符合性和有效性;2)致使已建成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和措施失效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度;3)对建设项目是否具备安全验收条件做出明确结论。11.3.3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应有附件和附图。11.4安全现状评价11.4.1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重点内容应包括:1)干式尾矿库自然状况的说明及评价,包括干式尾矿库的地理位置、周边人文环境、库形、库底与周边山脊的高程、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等;2)干式尾矿库设计及现状的说明与评价,包括:脱水设备选型、干尾矿含水率控制标准、尾矿运输方式、尾矿排放和堆存方式、台阶高度、坝体碾压技术参数、堆积标高、库容、堆积坝的外坡坡比、排渗方式、坝体变形及渗流、采取的工程措施等;3)根据勘察资料对干式尾矿坝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说明采用的计算方法、计算条件,并给出计算分析评价结果;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4)干式尾矿库防洪设施设计及现状的说明与评价,包括干式尾矿库的等别、防洪标准、暴雨洪水总量、洪峰流量、截排洪系统的型式、截排洪设施结构尺寸及完好情况等;5)复核干式尾矿库防洪能力及截排洪设施的可靠性能否满足设计要求;6)当干式尾矿库防洪能力及排洪设施的可靠性或干式尾矿坝稳定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提出可行的对策;7)安全监测设施的可靠性评价,包括安全监测设施的监测项目、数量、位置、精度、监测周期,以及三等及三等以上干式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等方面;8)安全管理的完善程度及评价。11.4.2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结论应包括:1)脱水设备的适应性;2)运输和排放堆存方式的合理性;3)坝体碾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4)坝体稳定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5)防洪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6)安全监测设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7)安全度;8)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9)安全对策。11.4.3安全评价报告应有附件和附图。附件包括任务委托书或评价委托合同、岩土勘察物理力学指标和与安全评价有关的文件。附图包括尾矿库平面图、尾矿坝横剖面图、带有最危险滑弧位置的尾矿坝稳定计算简图及建议的尾矿库整治方案图等。12干式尾矿库工程档案12.1一般规定12.1.1干式尾矿库工程档案是指干式尾矿库工程建设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与安全有关的历史记录,应确保其完整准确、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12.1.2干式尾矿库工程档案应按工程建设、生产运行、安全检查和闭库等四个阶段分别建档管理。12.2工程建设档案12.2.1工程批准文件工程批准文件档案包括: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等与项目建设相关的批准文件。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12.2.2测绘测绘档案包括:永久水准基点标高、坐标位置、控制网、不同比例的地形图等。12.2.3工勘工勘档案包括:库区、坝体、主要构筑物在不同阶段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资料等。12.2.4设计设计档案包括:不同设计阶段的有关设计文件、图纸和设计变更等。12.2.5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档案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或安全现状评价等的报告、图纸以及附件。12.2.6施工、监理施工、监理档案包括: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施工、监理单位的文件、报告、图纸、影像以及记录等资料。12.2.7试运行试运行档案包括:试运行期间的相关记录以及试运行报告等资料。12.2.8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档案包括:工程竣工时有关施工、监理、设计、评价以及建设单位的文件、报告、图纸以及记录、监测单位提出的检验报告等资料。12.3生产运行及安全检查档案生产运行及安全检查档案包括:年度计划、生产记录(入库尾矿量、含水量、堆积标高、尾矿碾压密实度、库内水位、监测记录等)、安全隐患检查记录及处理、事故及处理等。12.4闭库档案闭库档案包括:工勘、安全现状评价、闭库设计、施工及验收等。12.5其它档案其它档案包括:运行期安全管理的往来文件以及基层报表和分析资料等。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AQxxxx-xxxxx附录A(资料性附录)部分矿山尾矿脱水指标实例A.0.1本规程给出部分矿山尾矿脱水指标实例,供参考。表A.0.1-1尾矿脱水指标实例序号建设单位选厂规模(t/d)-0.074mm含量(%)尾矿浆重量浓度(%)干尾矿含水率(%)脱水工艺库型/排放方式堆积坝高设计现状1吉林板庙子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200085~904021~22压滤山谷型/库前61272中金夹皮沟金矿一期干式尾矿库1750+400085~905017~22过滤、压滤山谷型/库中改库前74643辽宁天利金业有限公司尾矿库(氰化渣与中和渣) 45~50压滤山谷型/库尾40234中金鑫达1、2#干式尾矿库300085~905015过滤平地/库中40305新疆哈密市天湖铁矿1号矿体选矿厂尾矿库 55 6 7 8 9 10 注:34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AQxxxx-xxxxx附录B拦挡坝最大一次洪水冲刷泥沙量估算公式B.0.1尾矿库拦挡坝最大一次洪水冲刷泥沙量可按下式进行估算:(B.0.1)式中:WCH——最大一次冲沙量(m3);HP——频率20~50年一遇洪水最大24小时降雨量(mm);a——尾矿细度系数,按表B.0.1-1取值;F——终期尾矿堆积区汇水面积,(km2);P——尾矿库等别系数,按表B.0.1-2取值;表B.0.1-1尾矿细度系数a值粒度小于0.074mm的尾矿含量a值<75%0.175%~80%0.1580%~85%0.2>85%0.25表B.0.1-2尾矿库等别系数P值尾矿库等别一二三四五P值0.450.35~0.40.3~0.350.25~0.30.2~0.2536
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AQXX-XXAQxxxx-xxxxx附录C压滤尾矿运输车辆计算公式C.0.1采用汽车运输时,运输车辆可按下式计算:(C.0.1)(C.0.2)式中:N1—按质量计算的汽车运输工作台数(台);W——干尾矿固体量(t);m2——脱水后尾矿滤饼含水量;Tc——包含装车、卸车、从压滤站至尾矿库路途往返一次的平均时间(h);Wc——每台汽车载重量(t);Tg——每天运输的工作时间(h);N2——按体积计算的汽车运输工作台数(台);Vc——每车可装载尾矿滤饼的容积(m3);ρd——尾矿滤饼的干密度(t/m3)。3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试行)
- 关于《钢结构钢材选用与检验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的函
- 附件:5_《陕西省雨水回收利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
- 换流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 深松作业技术规程(适用范围)
-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控技术规程
- 深圳市优质饮用水输配水工程技术规程
- 通信单管塔钢桩基础技术规程
- 油茶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 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工程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 海水入侵监测技术规程(试行)
- 上海混泥土小型空心砖应用技术规程
- 苜蓿栽培技术规程
- 天津市胶粉沥青技术规程
- 冬季施工技术规程
- a级绿色食品早稻生产技术规程
- “武粳 15 ”水稻栽培技术规程
- [1259]无公害食品 樱桃番茄生产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