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3.50 KB
  • 72页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控技术规程

  • 7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控技术规程(试行)前言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吉建质〔2014〕5号)的要求,为提升住宅工程质量,解决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让居民得到满意的住房,编制组组织有关单位技术人员进行了调研,整理汇总了我省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根据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章节分为: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5主体结构分部工程;6建筑装饰装修分部工程;7屋面分部工程;8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分部工程;9建筑电气分部工程;10建筑节能分部工程;11质量控制专项验收 ;12引用标准目录。本规程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吉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贵阳街287号,邮编:130051,联系电话:0431-82752580,邮箱:jlszjzgj@163.com)供今后修编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吉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本规程参编单位:吉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长春新星宇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鑫安高新建筑有限公司长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建工学院设计院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建筑大学建筑设计院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郭剑孙彦波浦建华胡文武张淼魏继峰李永红陈凤楠张学亮马根华张德新郭志东赫双龄惠群林海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黄文波王伟邵子平衣健全周树海关铁利吴雪岭孟凡林褚毅 目次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4.1基础子分部工程/灌注桩基础分项工程4.2土方子分部工程/土方回填分项工程4.3地下防水子分部/主体结构防水分项工程4.4地下防水子分部/细部构造防水分项工程5主体结构分部工程5.1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模板分项工程5.2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钢筋分项工程5.3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5.4砌体结构子分部工程/配筋砌体分项工程5.5砌体结构子分部工程/填充墙砌体分项工程6装饰装修分部工程6.1建筑地面子分部工程/整体面层分项工程6.2抹灰子分部工程/一般抹灰分项工程6.3抹灰子分部工程/装饰抹灰分项工程6.4细部子分部工程/护栏与扶手制作与安装分项工程7屋面分部工程7.1基层与保护子分部工程/保护层分项工程 7.2防水与密封子分部工程/卷材防水层分项工程7.3细部构造子分部工程/女儿墙和山墙、水落口、变形缝等分项工程8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分部工程8.1室内给(排)水系统子分部工程/给(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分项工程8.2室内给水系统子分部/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分项工程8.3室内给水系统子分部/绝热分项工程8.4室内排水系统子分部工程/排水管道及配件分项工程8.5室内供暖系统子分部工程/管道及配件安装分项工程8.6室内供暖系统子分部工程/散热器安装分项工程8.7卫生器具子分部工程/卫生器具安装分项工程9建筑电气分部工程9.1供电干线子分部工程/导管敷设分项工程9.2电气动力子分部工程/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配电箱(箱)安装分项工程9.3电气动力子分部工程/梯架、支架、托盘和槽盒安装分项工程9.4电气照明子分部工程/电气照明分项工程9.5防雷及接地子分部工程/接地装置安装分项工程9.6防雷及接地子分部工程/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分项工程9.7防雷及接地子分部工程/建筑物等电位连接分项工程10建筑节能分部工程10.1围护系统节能子分部工程/墙体节能分项工程 10.2围护系统节能子分部工程/门窗节能分项工程11质量控制专项验收 11.1工程资料11.2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专项验收12引用标准目录1 总 则 1.0.1 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控制减少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规范,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吉林省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防治、控制,其它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防治、控制可参照本规程规定执行。 1.0.3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防治、控制方法、措施和要求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工程标准、规范。2 术 语 2.0.1 住宅工程: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工程。2.0.2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住宅工程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易发生常见的、影响使用功能和外观质量缺陷的问题。 2.0.3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防控技术:针对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从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方法、控制措施。 3 基本规定 3.0.1 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防治、控制,不得随意压缩住宅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组织实施中应采取相关管理措施,保证本规程的执行。 3.0.2 设计单位在住宅工程设计中,应采取控制质量常见问题的相应设计措施,并将质量常见问题控制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3.0.3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根据类似工程经验,认真编写《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施工措施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3.0.4 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施工措施方案》,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 3.0.5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将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制的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 3.0.6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控制列入监督计划,重点监督。 3.0.7  住宅工程竣工验收时除执行现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所规定的以外,还应提供防治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相关资料。 3.0.8 本规程检查方法除有明确要求外,涉及建筑材料的要检查材料质量证明文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或本规程规定材料进场需复验的要检查复验报告。  4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4.1土方子分部工程/土方回填分项工程4.1.1回填后地面下沉1回填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2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草皮、垃圾、树根等杂物,排除坑穴积水、淤泥,基底标高应验收合格;3对软弱基底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处理,达到要求;4回填土料应为最优含水量。重要工程或大面积的地面填土前,应取土样,按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5填土应分层压(夯)实,分层厚度应根据所采用机具、回填土料、压实系数确定,采用机械回填松铺厚度不应大于500mm,采用人工夯填松铺厚度不应大于300mm;6回填土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94。7回填土不得使用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大于8%的土作为填土。【条文说明】4.1.11回填土中有草皮、垃圾、树根等杂物隔离时,损害土颗粒之间的粘接形成土体;杂草腐烂会大大削弱土体的抗剪强度损害土体的稳定;草皮、树根等腐烂物,失水时体积萎缩、饱水时膨胀,土体密实性成问题;垃圾会滋生微生物,破坏土体结构。 2由于土的含水量过大,高于达到规定压实度所需要的含水量,造成橡皮土。填土碾压时,其受力处出现下陷,四周鼓起,形成塑性状态,踩上去有种踩到弹簧上的感觉。3土铺得过厚,土在压实功的影响下,压应力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越来越小,其中压实机械、土的性质以及含水量都会给影响深度造成一定的变化。铺土厚度大于压实机械压土时的作用深度时,不能达到规定的密实度。4在含水量很大的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大于8%的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4.2地下防水子分部/主体结构防水分项工程4.2.1地下室覆土顶板防水层渗漏1卷材及其胶粘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穿刺性、耐腐蚀性和耐菌性;2涂料防水层所选用的涂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腐蚀性和耐菌性;2)应无毒、难燃、低污染;3)无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良好的湿干粘结性和耐磨性,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及较大适应基层变形能力;3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坚实、平整、清洁,阴阳角处应做圆弧或折角,并应符合所用卷材的施工要求; 4防水卷材施工前,基层应干净、干燥,并应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基层处理剂的配制与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层处理剂应与卷材及其处理的材性相容;2)基层处理剂喷涂或涂刷应均匀一致,不应露底,表面干燥后方可铺贴卷材;3)卷材与基层、卷材与卷材间的粘结应紧密、牢固;铺贴完成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产生扭曲和皱折;4)卷材搭接处和接头部位应粘结牢固,接缝口应封严或采用材性相容的密封材料密封。5)顶板部位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施工。6)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5涂料防水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多组份涂料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搅拌均匀,并应根据有效时间确定每次配制用量;2)涂料应分层涂刷或喷涂,涂层均匀,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压宽度宜为30mm-50mm;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90%;3)涂料防水层的甩槎处接槎宽度不应小于100mm,接涂前应将其甩槎表面处理干净; 4)采用有机防水涂料时,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增加胎体增强材料和增涂防水材料,宽度不应小于500mm;5)胎体增强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胎体的接缝应错开1/3幅宽,且上下两层胎体不得相互垂直铺贴;6塑料夹层板铺设时,支点向上,夹层板长边搭接部位涂上胶水压实,短边方向沿塑料夹层板支点互相搭接,及时铺设土工布隔离层,不要让泥土、水泥、砂石等垃圾进入夹层板的正面空间,确保夹层板的空间畅通;7土方回填时,应将杂物、碎石、建筑垃圾和冰冻土块清理干净,避免塑料夹层板及土工布隔离层损坏。【条文说明】4.2.11基层上混凝土浆、落地灰和油污清理不到位,基层表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导致卷材防水层粘贴不牢固;阴阳角未抹圆弧角,导致卷材无法与基层粘贴紧密造成空鼓。2卷材与卷材搭接不足,接口处没有封严形成渗水路径或防水薄弱环节,造成防水层渗漏或耐久性降低。3杂物、碎石、建筑垃圾和冰冻土块的棱角会对塑料夹层板及土工布隔离层造成物理性破坏,杂物中的酸碱物质及有机物会对塑料夹层板及土工布隔离层造成化学性侵蚀和破坏,造成塑料夹层板及土工布隔离层老化、缩短使用年限。4.2.2预埋件、穿墙管(盒)部位渗漏1遇水膨胀止水条和密封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2固定设备用的埋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埋设,预埋件、穿墙管的防水构造应满足设计要求; 3预埋件、穿墙管或套管留设应位置准确,固定好,铁件应清除锈蚀做好防腐处理;4预埋件端部或预留孔、槽底部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250mm;5穿过混凝土构件用于固定模板的螺栓应采用止水螺栓,拆模后处理好端头的防水;6穿过混凝土的管道应满焊止水环或缠绕遇水膨胀止水圈,并应在结构迎水面留设凹槽,槽内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7套管应与止水环及翼环连续满焊,穿墙管和套管之间应用密封材料和橡胶密封圈封严,采用法兰盘和螺栓固定;8密封材料嵌填应严密、饱满、连续,粘接牢固。【条文说明】4.2.21埋件、穿墙管或套管没有牢固的固定在相应位置,会造成施工操作间距不足,对下一步施工造成困难,影响整体防水效果,地下位置铁件锈蚀迅速、严重,产生渗水路径,所以铁件防腐防锈尤其重要。2止水螺栓贯穿整个防水混凝土墙体,是混凝土墙体的薄弱环节,止水螺栓端头的进行防水附加处理不到位,容易造成点状渗漏。4.3地下防水子分部/细部构造防水分项工程4.3.1地下室后浇带渗漏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掉入杂物或损坏外贴式止水带;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排干缝内积水,清掉灰渣,剔除两侧松散石子直至坚实层;3采用预埋钢板止水带的应除去钢筋和钢板止水带上的锈皮; 4后浇带采用外贴遇水膨胀止水条时,止水条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mm,用金属丝绑牢,用水泥钉固定,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止水条受到浸泡;5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先铺净浆或涂刷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6后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性能指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7混凝土浇筑完毕,终凝前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8现浇板后浇带下部的模板不得过早拆除。必须拆除时,带内及两侧应保留立柱且逐层上下对齐,防止出现变形裂缝而造成渗漏。【条文说明】4.3.1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灰浆、杂物进入后浇带,后期清理增加难度,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2后浇带两侧旧混凝土没有凿毛,钢筋和钢板止水带没有除锈,影响新旧混凝土、钢筋和钢板止水带与混凝土粘接强度;3后浇带支模不严密造成漏浆导致后浇带混凝土不密实;4后浇带使用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不符设计要求,混凝土塌落度控制不严,振捣不细致,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固,混凝土抗渗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5养护不及时,浇水次数少,时间不够造成混凝土裂缝;6过早拆模或拆模后没有按规定设置支撑,出现变形裂缝而造成渗漏。 5主体结构分部工程5.1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模板分项工程5.1.1模板安装接缝不严1混凝土浇筑前,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保证模板缝隙胀开严密。2变形的钢模板要及时修复平整。3认真做好模板翻样并向工人做好交底工作。严格按1/10--1/50比例按分项细部翻成详图,保证准确制作和拼装模板。4梁柱交接部位应支撑牢固,接缝严密。【条文说明】5.1.1木模板选材时应严格控制含水率,并保证制作和安装周期不宜过长而导致板材收缩出现较大缝隙。5.1.2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胀模1模板作业中严格执行模板专项方案的设计要求,保证支撑系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2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3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4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5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条文说明】5.1.21组拼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导致模板整体性差。2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5.1.3模板安装标高偏差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板。【条文说明】5.1.3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标高控制点少,控制网不能闭合,导致混凝土结构层标高、预埋孔洞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2逐层向上引测,易导致累计误差。5.2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钢筋分项工程5.2.1楼板负弯矩钢筋下沉1板筋绑扎时,除靠近外围两行的钢筋交点必须全部绑扎外,中间部位交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纵横受力钢筋交点必须全部绑扎; 2板面钢筋及负弯矩钢筋可设马凳筋支撑,楼板面应架设施工通道,严禁在已绑扎成型的板面钢筋上踩踏行走及堆放杂物;3马凳筋设置:当板厚不大于140mm,受力筋和分布筋直径不大于10mm时,马凳筋可采用φ8;当140mm<板厚<200mm,板受力筋不大于φ12时,马凳筋可采用φ10;当板厚200mm<板厚<300mm时,马凳筋可采用φ12。4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钢筋受碰撞位移,混凝土浇筑前后应设专人检查修整。5.2.2楼板钢筋间距偏差1楼板上下层钢筋之间用马蹬固定,马蹬梅花形放置,保持钢筋安装位置不变。2混凝土浇筑必须搭设马道,派专门钢筋工人跟踪检查钢筋是否被踩扁、移位、变形,发现后立即整改。3加强现场施工人员成品保护意识教育,建立工序交接制度,施工前进行成品保护措施交底。4各工种交叉作业,施工完毕做好钢筋恢复工作。5.2.3钢筋电弧焊夹渣1所有材料包括焊药、焊条、焊丝等,必须具有合格证和检测报告,严格执行钢筋焊接操作规程。焊工必须持证上岗。2焊接时必须将焊接区域内清理干净,多层施焊应层层清除熔渣。3正确选择焊接电流,在搭接焊或绑条焊时应注意熔渣的流动方向,当熔池中的铁水和熔渣分离不清时,应适当将电弧拉长,利用电弧热量将熔渣吹到旁边或后面。 【条文说明】5.2.3多层施焊有杂物导致层间夹渣。5.2.4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轴心偏移1所有材料包括焊药、焊条、焊丝等必须具备合格证和检测报告,严格执行钢筋焊接操作规程,焊工必须持证上岗。2钢筋端部歪扭和不直部分在焊前应进行切割或矫正,接头部位扭曲的钢筋不得焊接。3上下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对称,焊接过程中上下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4钢筋进行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5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2min再卸夹具。6控制焊接电流和焊接时间,及时修理和更换夹具。【条文说明】5.2.41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2焊接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及时冷却导致上部钢筋倾斜。5.2.5直螺纹钢筋加工丝头牙型、螺纹与套筒不一致1用于钢筋连接用的连接套筒,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未经培训人员严禁上岗。2钢筋加工前应逐一检查,距钢筋端头不得有影响直螺纹加工的质量缺陷,距端头不得粘结沙士.砂浆等附着物,若有则用钢丝刷清除干净。钢筋应先调直再下料,连接母材的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翘曲,否则应切除端头不规则段。 3钢筋连接时除检查套筒外,还应检查钢筋加工预拼接编号及标记是否完好、清晰;4检查钢筋加工机械是否满足精度和技术要求;5已检验合格的丝头应加以保护,钢筋一端丝头应戴上保护帽,另一端拧上连接套,并按规格.编号分类堆放整齐待用;6钢筋连接时,钢筋的规格和连接套筒的规格应一致,并确保丝头和连接套筒的丝扣干净、无损;【条文说明】5.2.5钢筋下料前未调直,导致切口与钢筋轴线不垂直或产生挠曲。5.3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5.3.1蜂窝(麻面)1加强模板验收,如有缝隙要填严,防止漏浆;2重复使用模板使用前须仔细清理干净,均匀涂刷隔离剂,木模板浇筑混凝土前安排专人浇水湿润;3现场搅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精确计量,充分搅拌,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禁止在施工现场任意加水;4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s,以混凝土不再明显沉落,不再出现气泡,表面出现浮浆且呈水平状态为限,振捣棒应垂直插入,并插入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内50~100mm,以促使上下层相互结合良好; 5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时,须采用串筒和溜槽等工具下料,或在柱、墙的模板上,沿其高度方向留出浇灌门,将混凝土改为侧向入模,以此缩短倾落高度,浇筑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6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坍落度和粗骨料粒径,混凝土和易性不符合要求的不进行浇筑,预拌混凝土连续式搅拌机在生产时存在下料不同步的现象,尾料石子过多时,应退料;7实际浇筑中,泵送混凝土浇筑框架柱和剪力墙时,一般是两支或三支振动棒插入柱(墙)中,一支振动棒留在上面加速下料,边浇边振边提,一气呵成。此时混凝土明显欠振,容易出现蜂窝麻面,正确的做法是,“打五泵停十秒”,即混凝土泵运行五个活塞行程后,停一会儿,待上面振捣密实后,再继续泵送浇筑。【条文说明】5.3.11麻面:混凝土拆模之后,表面局部漏浆、粗糙、存在许多小凹坑的现象,称之为麻面;2蜂窝:若麻面现象严重,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大小石子分层堆积,石子之间出现状如蜜蜂窝的窟窿,称之为蜂窝缺陷;3蜂窝(麻面)缺陷会影响此部位混凝土的整体抗压性。5.3.2露筋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标准规范进行钢筋安装,确保钢筋安装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准确;2加强现场检查,发现钢筋绑扎松动时立即补扣绑好,钢筋踩弯及时调直,偏位的及时调整;3正确使用成品垫块,保证垫块数量、厚度、强度并固定好,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 4清除混凝土中的杂物和控制粗骨料粒径,当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筑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5加强振捣作业,防止漏振;6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时,须采用串筒和溜槽等工具下料;7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条文说明】5.3.21露筋:露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架立筋、分布筋、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2露筋会使钢筋暴露在空气中,受到腐蚀后使钢筋混凝土整体受力情况减弱。5.3.3孔洞1漏振是孔洞形成的重要原因,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到位;2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并认真分层振捣密实;3剪力墙应分层连续浇注,每层厚度300~500mm,层高大于3.0m的柱子应侧面加开浇灌门,以保证振捣到位;4薄壁结构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清理模板中的杂物,浇注振捣成型后,可在模板外侧敲击检查是否存在孔洞。 【条文说明】5.3.3 1孔洞:混凝土结构的孔洞,是指结构构件表面和内部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者是蜂窝缺陷过多过于严重。一般工程上常见的孔洞,是指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构件截面尺寸三分之一的缺陷。2孔洞会大大降低此部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某个特定荷载下,会比正常混凝土更易达到脆性破坏。5.3.4夹渣1混凝土泵机的受料斗上应设置有钢栅栏网格,防止混凝土中的杂物落入模板中;2预拌混凝土站和现场搅拌工地应加强砂、石等原材料的验收管理,避免杂物进入混凝土搅拌设备;3模板安装完毕后,派专人将较大块的杂物拣出,对小而轻的杂物可使用大功率的吸尘器吸尘,用水冲洗时注意将汇集起来的杂物一一清理干净。【条文说明】5.3.41夹渣:混凝土内部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称之为夹渣。2杂物来源: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材料中的杂物,另一个是施工现场遗留下来的杂物。3面积较大的夹渣相当于削弱钢筋保护层厚度,深度较深的夹渣与孔洞无异。5.3.5疏松1宜选用合格、品质优良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砂石等原材料进场验收;2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振捣,避免漏振; 3经常检查计量设备,严格控制水灰比;4防止严寒天气混凝土早期冻害,加强保温保湿养护;5严格控制润泵砂浆配合比,润泵砂浆应用模板接住,然后铲向各个柱头或柱根。 【条文说明】5.3.51疏松:蜂窝麻面、孔洞、夹渣等质量缺陷都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疏松现象,而单独存在的疏松现象,混凝土外观颜色、光泽度、粘结性能以及凝结时间等均与正常混凝土差异明显;2疏松的混凝土结构内部不密实,强度很低,危害性极大,容易导致质量事故。5.3.6混凝土连接部位出现缝隙、夹渣1柱、梁柱节点、混凝土墙以及梯板的模板安装均应在其根部预留垃圾清理孔,清除垃圾后再予封孔,垃圾清理孔按下列要求留设:柱、梁节点每根(处)留一个垃圾清理孔,楼梯板每跑留一个垃圾清理孔;2对柱头、楼梯施工缝处的杂物,也可采用可靠吸附措施(如吸尘器)进行清理,浇筑前再次检查清理情况,确保该处清洁;3结合处应将浮松部分凿除,用水冲洗干净,淋浇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遍后浇筑混凝土接合;4加强对模板和混凝土施工人员的岗位技术培训,并确保施工人员明确交底的内容和意义。【条文说明】5.3.6 1混凝土连接部位:混凝土墙、柱子竖向结构与梁、板水平结构的连接处(水平缝),楼梯混凝土本层与上一层的连接处(垂直缝)5.3.7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 1设计时,当混凝土楼板超出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2确定楼板厚度时,应综合考虑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楼板配筋、板内管线排布情况等确定现浇混凝土楼板设计厚度。顶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厚度应不小于120mm,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其他楼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应小于100mm;各层建筑物两端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的现浇板宜设置双层双向配筋;3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当住宅阳台挑出长度L>1.2m时,应采用梁式结构;当阳台挑出长度L≤1.2m且需采用悬挑板时,其根部板厚不小于L/10且不小于100mm;室外悬臂板挑出长度≥400mm.宽度≥3000mm时,应配抗裂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4当楼板设置施工后浇带时,施工后浇带处宜增设加强钢筋;5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6m;6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7混凝土供应商提供的混凝土性能指标和相关生产技术资料应当齐全; 8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9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不允许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10加强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可采用覆盖保温的办法创造适宜的潮湿条件,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11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保证合理工期,不盲目赶工,不允许过早上荷载和过早拆模;12在楼板浇捣过程中要派专人护筋,防止踩踏板内负弯矩筋的现象发生;13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保证后浇处混凝土密实,同时不允许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拆除下部支撑。【条文说明】5.3.71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施工未留好施工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槎,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2混凝土的收缩(温度裂缝):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产生温度应力而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出现裂缝。另外,温差变化较大,也引起一定的裂缝;3楼板裂缝会引起渗漏,尤其在未做防水的房间;4楼板裂缝导致钢筋与空气接触受腐蚀氧化,降低钢筋受力性能,裂缝也导致楼板结构的耐久性降低和承载力下降。5.3.8梁板柱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混乱 1严格控制不同等级预拌混凝土管理;2混凝土浇筑前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制定梁柱节点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提高水平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使之与竖向构件相同或先浇筑核心区混凝土,后浇筑周围水平构件混凝土的方式;3在距柱、墙边500mm处设置收口钢丝网,收口网应定位准确,牢固可靠,可以承受施工时节点混凝土的产生的侧压力,混凝土浇筑实行先高后低的浇筑原则,即先浇筑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4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可采用不同的输送方式,如浇筑楼面混凝土采用泵送,不同强度等级的梁柱节点部位混凝土采用塔吊输送浇筑;5混凝土浇筑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搭接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避免形成不必要的施工缝。5.3.9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及后浇带处理不当1要编制切实可行的结构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技术方案,明确施工缝和后浇带的位置和施工方法。2后浇带混凝土必须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严格控制塌落度;3接缝处的水泥浮浆、松动石子、积水以及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对预埋的钢板止水带及钢筋的锈皮进行处理;4后浇带施工缝位置模板应在适当位置设置开口板,以便于清理杂物和冲洗。接缝处全部清理干净并充分湿润后应先淋浇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5接缝处的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并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6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预留时间进行浇筑。7不得提前拆除模板。【条文说明】5.3.91施工缝及后浇带处理不当:结构施工缝及后浇带接合部位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杂物;2施工缝及后浇带处理不当使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而且导致渗漏。5.4砌体结构子分部工程/配筋砌体分项工程5.4.1框架柱与填充墙砌体拉结钢筋留置不符合设计要求,造成框架柱剪切破坏。1拉结筋施工应严格按图施工,若采取后植施工,应办理设计变更手续。2拉结筋位置应与砖模数相匹配,钢筋末端做不小于90º弯钩砌入砖缝内。3采用预埋法施工时,在柱模板安装的同时预埋拉结钢筋,也可采用在柱混凝土浇筑前预埋铁件,模板拆除后填充墙砌筑前,焊接拉结钢筋。4采用化学植筋施工法的,其设计使用年限应与整个被连接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致,设计单位必须明确锚固力、埋设深度、原材料要求等,如设计没提出要求,则拉结钢筋植入深度应≥10d,并应进行实体检测,不合格时应补植拉结筋。5施工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条文说明】5.4.1 1通过地震灾害表明,当填充墙与主体结构间无连接或连接不牢,墙体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极易破坏和倒塌。填充墙与主体结构间的连接不合理,例如当设计中不考虑填充墙参与水平地震力作用,但由于施工原因导致填充墙与主体结构共同工作,使框架柱常产生柱上部的短柱剪切破坏,进而危及房屋结构的安全,因此规定未经设计同意不得随意改变连接构造方法。2近几年,填充墙与承重墙、柱之间的拉结钢筋,施工中常采用后植筋,这种施工方法虽然方便,但常常因锚固胶或灌浆料质量问题,钻孔、清孔、注胶或灌浆操作不规范,使钢筋锚固不牢固,起不到应有的拉结作用,因此规定后植钢筋应进行实体检测。3后植钢筋位置应先进行排版、划线,外侧孔壁与构件边缘宽度应≥5mm以上,孔径应比植入钢筋直径大4-6mm,孔深当混凝土强度≥C30时为10d,混凝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