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19 KB
- 1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XXXXX—201X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ofmobileelectricenergyefficiencyinspectionsystem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TXXXXX—XXXX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定义13.1 能效数据感知设备13.2 能效检测系统13.3 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系统14 系统概述25 技术要求25.1 工作条件25.2 移动载体35.3 数据采集传输设备35.4 系统主站45.5 辅助设备55.6 安全用具55.7 铭牌、标识、安全警示牌及系统技术资料56 检验规则66.1 成套性检验66.2 移动载体66.3 数据采集通信设备66.4 系统主站76.5 辅助设备76.6 安全用具76.7 标识及技术文件检查77 运输和存放83
/TXXXXX—XXXX前 言能源紧缺和温室效应促使国家严控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消耗总量。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系统可利用车辆等移动载体将能效检测所需设备和软件运送到测试现场,针对用能系统开展能耗仿真、能效分析评估,分析用能系统的节能潜力、节能效果等,指导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管理、节能改造等工作,可作为电力行业节能服务单位的综合技术工具,面向用能单位提供节能相关服务,为电网企业促进社会节能、更好完成电力需求侧管理目标责任考核提供技术支撑。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本部分主要起草人:3
/TXXXXX—XXXX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系统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系统的系统概述、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运输和存放等要求。本部分适用于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系统的建设、验收和运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17215.321-2008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1级和2级)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T26189-2010室内工作场所的照明GB2686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T31960.3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通信协议GB/T31960.6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6部分:电力能效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技术条件GB/T31960.7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7部分:电力能效监测终端技术条件CIE129室外工作区域照明指南3 术语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能效数据感知设备energy-efficientdata-awaredevice为能效数据获取设备,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环境参数感知设备,二是用能系统或设备相关运行参数感知设备。3.2 能效检测系统energyefficiencyinspectionsystem通过检测设备对用户用能设备或用能系统的用能信息、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分析、展示的信息化系统。3.3 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系统mobileelectricenergyefficiencyinspectionsystem3
/TXXXXX—XXXX通过车辆或集装箱等移动载体装载能效检测系统对用户用能设备或用能系统进行能效监测的信息化系统,达到移动、快速能效检测的目的。1 系统概述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系统由移动载体、数据采集传输设备、系统主站、辅助设备四部分组成:a)移动载体为能效检测系统提供承载和移动功能,按照移动类型可分为检测车辆和集装箱两类;b)数据采集传输设备由能效数据感知设备、能效监测终端、能效信息集中交互终端、通讯设备四部分组成,为系统提供数据采集、传输功能;c)系统主站包括应用服务器、前置采集管理软件、数据管理软件、基础集成平台、专业模型分析软件模块五部分,为系统提供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功能;d)辅助设备包括视频监控和音频设备、照明设备、温湿度控制设备及仪器储存柜等,为系统提供安全、良好的运行环境,可依据需要配备。图1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系统组成2 技术要求2.1 工作条件2.1.1 工作环境3
/TXXXXX—XXXX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系统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开展试验工作:a)设计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当海拔高度超过1000m,但不超过4000m时,性能与海拔高度有关的装置或部件应按使用地区的海拔高度设计;b)设计适应环境温度范围为-25℃~+55℃;c)设计相对湿度适应范围不大于85%(25℃时);d)工作位置的地面应坚实、平整,作业过程中地面不应下陷;e)高寒、湿热地区或特殊情况下使用时,可根据用户需要确定环境条件。1.1.1 供电电源要求能效监测终端、能效信息集中交互终端、通信设备、系统主站均需供电,供电电源可由内部UPS、备用发动机、外部供电电源三种形式,三种供电电源的电压、频率及波形均应满足以下要求:a)电压单相220V时,允许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和-10%,电压三相380V时,电压允许偏差为标称电压的±7%;b)频率为50Hz,允许偏差±1%;c)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大于5%。1.2 移动载体移动载体应满足以下要求:a)如移动载体为检测车辆,车辆应根据系统需求进行改装,改装内容应至少包括加装仪器存储柜、操作平台。车辆应有特种车辆上牌公告,车辆排放应符合GB18352.3和国家、汽车行业、地方政府其他相关法规的规定,车辆噪声应符合GB1495的规定,车辆额定载荷设计应符合GB7258-2012第4.4节的规定;b)如移动载体为集装箱,则集装箱应根据系统进行改装,改装内容应至少包括加装仪器存储柜、操作平台、温湿度控制设备、照明设备等。1.3 数据采集传输设备1.3.1 能效数据感知设备能效数据感知设备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参数感知设备,二是用能系统或设备相关运行参数感知设备。环境参数感知类应至少包括大气压力、环境温度感知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照度、环境湿度等感知设备。用能系统或设备相关运行参数类应根据检测现场要求配备电压、电流等电能量参数感知设备和温度、压力、流量等非电量感知设备,其中非电量感知设备应选择数字式或模拟式设备。1.3.2 能效监测终端能效监测终端应具有计量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谐波等参数功能,抄读温度、压力、流量、湿度等参数功能,实现采集数据的存储、处理等功能,并具备与能效信息集中交互仪无线、有线传输功能。能效监测终端电压测量精度不低于0.5%;能效监测终端0-100A电流测量精度不低于1.5%,100A-2000A测量精度不低于1级;能效监测终端直流模拟量测量准确度要求在±1%范围内;能效监测终端交流模拟量采集要求应符合GB/T17215.321—2008中2级交流电测量设备要求。应具备过压保护、抗电磁干扰保护功能。能效监测终端应满足GB/T31960.7的要求。1.3.3 能效信息集中交互终端3
/TXXXXX—XXXX能效信息集中交互终端应具有按设定时间间隔采集能效监测终端参数的功能,并实现数据的存储、处理等功能,并具备与系统主站无线、有线传输功能。能效信息集中交互终端应满足GB/T31960.6的要求。1.1.1 通信设备通信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通信线路等设备,可实现有线、无线两种数据传输功能。数据采集设备、能效监测终端、能效集中交互终端、系统主站之间的通讯协议应满足GB/T31960.3的要求。1.2 系统主站1.2.1 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为硬件设备,为系统软件提供正常运行环境,硬盘存储容量应大于等于1T、内存存储容量应大于等于4G。可具备容量扩充功能。1.2.2 前置采集管理软件前置采集管理软件应具有以下功能:a)实现能效信息集中交互终端与数据管理软件能效数据传输;b)查看能效监测终端、能效信息集中交互终端上传的报文;c)查询能效监测终端、能效信息集中交互终端实施采集与历史存储数据;d)配置能效监测终端、能效信息集中交互终端参数;e)补采能效监测终端存储数据。1.2.3 数据管理软件数据管理软件应具有以下功能:a)实现与前置采集管理软件通信功能;b)存储前置采集管理软件传输的能效数据;c)具有数据删、增、改、查等功能。1.2.4 基础集成平台基础集成平台应具有以下功能:a)系统管理,应包括系统配置管理、用户机构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等功能;b)项目管理,应包括项目配置管理、数据查看等功能。1.2.5 专业软件模型专业软件模型是根据检测现场按照检测对象运行原理抽象、模拟和分析用能过程的分析软件,应具备以下功能:a)实时显示在线监测能效参数;b)能流图展示;c)能量损失及能效分析;d)能耗对标,并分析节能潜力;e)根据节能潜力提出优化运行或节能改造建议;f)报表输出及报告生成;3
/TXXXXX—XXXXa)可实现在线、离线分析功能。1.1 辅助设备1.1.1 视频监控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由摄像头、视频输出设备(一般为显示器)和操控设备组成。其中摄像头应具有调节高度、仰角及水平旋转等功能,视频监控设备监视范围应能覆盖移动能效检测系统内、外部环境。1.1.2 音频设备音频设备应包括功放机、麦克风、扬声器、无线对讲机等,实现测试人员现场沟通交流功能。1.1.3 照明设备照明设备根据移动载体的不同,应满足如下要求:a)如移动载体为检测车辆,照明设备由车内照明设备、车外照明设备组成。车内照明设备安装位置及照明质量应符合GB26189-2010第5章规定。车外照明设备应包括车辆本身照明设备与车辆外部测试场地所需照明设备。系统外部测试场地所需照明设备应安装在车辆两侧和尾部,照明质量应符合CIE129标准规定;b)如移动载体为集装箱体,照明设备由箱体内照明设备、箱体外照明设备组成。箱体内照明设备安装位置及照明质量应符合GB26189-2010第5章规定,箱体外照明设备应安装在箱体两侧和尾部,照明质量应符合CIE129标准规定。1.1.4 温湿度控制设备应配置空调及温、湿度计,实现制冷、制热和除湿功能,并可外接电源。系统运行过程中,操作间内温度变化范围为10℃~30℃,相对湿度应≤75%。1.1.5 仪器储存柜应配置仪器储存柜,实现随车携带的能效监测终端、能效信息集中交互终端等仪器的固定位置存放,存放环境应满足设备存放和防震等要求。1.1.6 不间断电源应配置不间断电源(UPS),保证市电供电中断(事故停电)时,实现不间断供电,保障系统主站正常工作,实现硬件与软件不受损坏。1.1.7 备用发电机可配置备用发电机,保障无法实现外部供电供电时,满足系统供电需求。1.2 安全用具应配置安全帽、绝缘手套、绝缘垫、验电器、灭火器等安全工器具和防护用品,安全用具应符合GB26860的规定。1.3 铭牌、标识、安全警示牌及系统技术资料1.3.1 铭牌铭牌上应具有以下内容:3
/TXXXXX—XXXXa)车辆型号或集装箱型号;b)出厂编号;c)出厂日期;d)车辆外尺寸或集装箱尺寸;e)备用电源的名称和型号。1.1.1 标识系统标识应符合以下规定:a)外部应有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实验室标识;b)应有产品铭牌、仪器设备及附件等定置图、安全操作流程和警示标识;c)各仪器设备、附件的标识应一一对应;d)标识牌应统一规格、固定安装;e)应具有安全标识。1.1.2 安全警示牌应配备用电安全警示牌、机械碰撞安全警示牌等,如果移动载体为车辆还应携带故障车忠告标志牌、车辆行驶安全警示牌。1.1.3 系统技术资料应包括能效采集设备、软件系统的使用手册,设备和附件清单及相应定置图等。2 检验规则2.1 成套性检验按第4章的内容,逐项检验。移动载体、能效采集传输设备、系统主站及辅助设备等应齐全。2.2 移动载体如移动载体为车辆,应符合5.2节中a)条规定;如移动载体为集装箱,应符合5.2节中b)条规定。2.3 数据采集通信设备2.3.1 一般要求数据采集设备检定/校准证书应齐全、有效。逐台检查数据采集设备,配套并确认其外观完好,附件齐备。2.3.2 能效监测终端能效监测终端的技术条件应满足5.3.1的要求。具有国家法定或授权计量技术机构出具的检定/校准证书。2.3.3 能效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能效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的技术条件应满足5.3.2的要求。具有国家法定或授权计量技术机构出具的检定/校准证书。3
/TXXXXX—XXXX1.1.1 通信设备通信设备的技术条件应满足5.3.3的要求。1.2 系统主站系统主站应用服务器应满足5.4.1技术要求,并具备完整的前置采集管理软件、数据管理软件、基础集成软件平台和专业软件模块等部分,并满足5.4.2-5.4.5的功能要求。1.3 辅助设备1.3.1 视频监控设备监控设备应满足5.5.1的技术要求。在监控范围内监控功能应正常,图像清晰,不应有明显的图像滞后现象。摄像头高度和角度应能在规定的范围内灵活调节,调节范围内视频信号不应有死角,监控效果应满足现场工作需要。1.3.2 照明设备照明设施应满足5.5.2的技术要求。1.3.3 温湿度控制装置温、湿度控制装置应满足5.5.3的技术要求,其制热、制冷及除湿功能应正常,温、湿度计应有检验合格证。1.3.4 仪器储存柜仪器储存柜应满足5.5.4的功能要求。1.4 安全用具安全用具配置应满足5.6的要求。1.5 标识及技术文件检查按照5.7要求逐一检查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系统的标识,标识应无损、齐全。2 运输和存放运输和存放要求如下:a)如移动载体为检测车辆,平时应在专用车库内存放。必要时,应将冷却液和燃油放尽,并按规定对汽车本体、仪器设备和辅助设施定期进行保养。若必须使用吊装方式时,应用专用吊具;b)如移动载体为集装箱,易在专用库房内存放,按规定对仪器设备和辅助设施定期进行保养。若必须使用吊装方式时,应用专用吊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TXXXXX—XXXX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系统技术规范编制说明3
/TXXXXX—XXXX目次1编制背景32编制主要原则3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34主要工作过程35标准结构和主要内容36条文说明33
/TXXXXX—XXXX1 编制背景本标准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5〕283号)》的要求编制。本标准编制背景是为了深入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目标,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社会节能事业发展,规范能效检测工具技术要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授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系统技术规范编制,用于支撑电网企业更好完成电力需求侧管理目标责任考核。本标准编制目的是规定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系统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运输和存放等要求。2 编制主要原则本标准根据以下原则编制:a)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可靠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标准化为引领,服务于用能单位的科学发展;b)采用分散与集中讨论的形式,分析能效检测技术标准中的相关术语,研究现有标准与本标准的一致性,充分体现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先进性;c)认真研究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体现能效检测技术的最新发展;d)坚持集中电力行业人才资源优势,整合、吸收行业各单位先进的管理经验,体现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理念。3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4 主要工作过程2016年3月,项目启动,明确了课题的研究目的、思路、任务以及进度要求。2016年4月,成立编写组,确定了编制分工。同时,完成标准大纲编写,组织召开研讨会,确定了标准框架。2016年5月,完成标准初稿编写,组织召开了初稿研讨会。2016年8月底,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组织召开征求意见稿讨论会。5 标准结构和主要内容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本部分主题章分为五章,由系统概述、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运输和存放等组成。这五章构成了移动式电力能效检测系统的主要结构,系统概述为技术要求的基础,技术要求为本部分主要内容,最后的检验规则、系统技术文件、运输和存放为检测系统的安全提供支撑。6 条文说明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gbt 28431-2012 地面数字电视传送流复用和接口技术规范
- 《住宅排气管道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16征求意见稿
- 500千伏变电站高压电抗器保护技术规范
- 南方电网220kv变压器保护技术规范(送审稿)
- 《工业园区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2016编制说明
-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大中型水电站地质灾害预警及应急管理技术规范》(2016征求意见稿)
- gbt 28659-2012 保护地沙窝萝卜栽培技术规范
- gbt 28602-2012 磷酸(热法)生产技术规范
- 《新型城镇化电网建设改造效果评价技术规范》(2016征求意见稿)
- gbt 28672-2012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技术规范 交流发电机
- 《既有住宅建筑功能改造技术规范》(2016征求意见稿)
- 《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处理技术规范》(2016征求意见稿)
- 《垃圾发电厂生产监控系统技术规范》(2016征求意见稿)
- gbt 28588-201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技术规范
- 《并联无功补偿节约电力电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规范》2016编制说明
- gbt 28603-2012 无水氟化氢生产技术规范
- gbt 28624-2012 组织机构代码数字档案管理与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