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6.50 KB
- 2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与有机红茶精制技术规范第一篇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一、目的为规范有机茶生产的基地建设、茶园管理、茶叶采摘、有机转换、试验方法等,特制定本规程。二、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有机茶原料基地有机茶的生产。三、相关职责1、公司的原料生产部负责推行本规程,有机茶生产合作各基地管理及技术人员负责实施本规程;2、公司的茶叶研究所负责本规程的修改和补充。四、基地建设1、有机茶生产基地应按NY5199的要求进行选择、规划和建设。2、茶树品种与种植2.1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茶类,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加强不同遗传特性品种的搭配。2.212
种子和苗木应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但在有机生产的初始阶段无法得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苗木时,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与苗木。2.3种苗质量应符合GB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2.4禁止经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的种子和苗木,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2.5采用单行或双行条栽方式种植,坡地茶园等高种植。种植前施足有机底肥,深度为30cm~40cm。3、茶园生态建设3.1茶园四周和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3.2低纬度低海拔茶区集中连片的茶园可因地制宜种植遮荫树,遮光率控制在20%~30%。3.3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3.4对坡度过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或还草。3.5重视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五、土壤管理和施肥1、土壤管理1.1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12
1.2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将修剪枝叶和未结籽的杂草作为覆盖物,外来覆盖材料如作物秸秆等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1.3提倡放养蚯蚓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1.4行距较宽、幼龄和台刈改造的茶园,优先间作豆科绿肥,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但间作的绿肥或作物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1.5土壤pH值低于4.5的茶园施用白云石粉等矿物质,而高于6.0的茶园可使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H值至4.5~6.0的适宜范围。2、施肥2.1肥料种类2.1.1有机肥,指无公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茶专用肥。但有机肥料的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并经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2.1.2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微量元素肥料在确认茶树有潜在缺素危险时作叶面肥喷施。微生物肥料应是非基因工程产物,并符合GB/T19630.1的要求。2.1.3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见附录A。2.1.4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2.2施肥方法12
2.2.1基肥一般每667m²施农家肥1000kg~2000kg,或用有机肥200kg~400kg,必要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cm以上。2.2.2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采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在根际浇施;或每亩每次施商品有机肥100kg左右,在茶叶开采前30天~40天开沟施入,沟深10cm左右,施后覆土。2.2.3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合理使用,但使用的叶面肥必须在农业部登记并获得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叶面肥料在茶叶采摘前10d停止使用。表1--商品有机肥料污染物质允许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项目浓度限值砷≤30汞≤5镉≤3铬≤70铅≤60铜≤250六六六≤0.2滴滴涕≤0.2六、病、虫、草害防治1、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茶园生物平衡,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12
2、农业防治2.1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2.2分批多次采茶,采除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发展。2.3通过修剪,剪除分布在茶丛中上部的病虫。2.4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数量。2.5将茶树根际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防治叶病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3、物理防治3.1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卷叶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的危害。3.2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杀或糖醋诱杀。3.3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4、生物防治4.1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蜥蜴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4.2允许有条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12
5、农药使用准则5.1禁止使用和混配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5.2植物源农药宜在病虫害大量发生时使用。矿物源农药应严格控制在非采茶季节使用。6、从国外或外地引种时,必须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随种子或苗木带人。7、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B。8、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允许、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见附录c。七、茶树修剪与采摘1、茶树修剪1.1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优化型树冠,复壮树势。1.2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树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20cm左右的间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1.3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粗于枝清除出园,病虫枝待寄生蜂等天敌逸出后再行销毁。2、采摘2.1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成品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树制宜的原则,按标准适时采摘。2.212
手工采茶宜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与老枝叶。2.3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提倡机采。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2.4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八、转换1、常规茶园成为有机茶园需要经过转换。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必须完全按本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操作。2、茶园的转换期为一般为3年。但某些已经在按本生产技术规程管理或种植的茶园,或荒芜的茶园,如能提供真实的书面证明材料和生产技术档案,则可以缩短甚至免除转换期。3、已认证的有机茶园一旦改为常规生产方式,则需要经过转换才有可能重新获得有机认证。九、试验方法商品有机肥料中砷、汞、镉、铬、铅、铜的测定按NY227执行。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有机茶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类别名称使用条件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物质农家肥允许使用茶树修剪枝叶允许使用绿肥允许使用非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物质茶树修剪枝叶、绿肥和作物秸杆限制使用农家肥(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家畜粪尿等)限制使用饼肥(包括菜籽饼、豆籽饼、棉籽饼、芝麻饼、花生饼等)未经化学方法加工的允许使用充分腐熟的人粪尿只能用于浇施茶树根部,不能用作叶面肥未经化学处理木材产生的木料、树皮、锯屑、限制使用刨花、木灰和木炭等限制使用海草及其用物理方法生产的产品限制使用未掺杂防腐剂的动物血、肉、骨头和皮毛限制使用不含合成添加剂的食品工业副产品限制使用鱼粉、骨粉限制使用不含合成添加剂的泥炭、褐炭、风化煤等含腐殖酸类的物质允许使用矿物质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茶专用肥允许使用白云石粉、石灰石和白垩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碱性炉渣限制使用,只能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低氯钾矿粉未经化学方法浓缩的允许使用微量元素限制使用,只作叶面肥使用天然硫磺粉允许使用镁矿粉允许使用氯化钙、石膏允许使用窑灰限制使用,只能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磷矿粉镉含量不大于90mg/kg的允许使用泻盐类(含水硫酸岩)允许使用其硼酸岩允许使用12
他物质非基因工程生产的固氮菌、根瘤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微生物肥料等允许使用经农业部登记和有机认证的叶面肥允许使用未污染的植物制品及其提取物允许使用附录B(规范性附录)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病虫害名称防治时期防治措施假眼小绿叶蝉5~6月,8~9月若虫盛发期百叶虫口:夏茶5~6头、秋茶>10头时施药防治1.分批多次采茶,发生严重时可机采或轻修剪;2.湿度大的天气,喷施白僵菌制剂;3.秋末采用石硫合剂封园;4.可喷施植物源农药:鱼藤酮、清源保茶毛虫5~6月中旬,8~9月,幼虫3龄前施药1.人工摘除越冬卵块或人工摘除群集的虫叶;结合清园,中耕消灭茧蛹;灯光诱杀成虫;2.幼虫期喷施茶毛虫病毒制剂;3.喷施Bt制剂;或喷施植物源农药:鱼藤酮、清源保茶尺蠖年发生代数多,以第3、4、5代(6~8月下旬)发生严重,每平方米幼虫数>7头即应防治1.组织人工挖蛹,或结合冬耕施基肥深埋虫蛹;2.灯光诱杀成虫;3.1~2龄幼虫期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4.喷施Bt制剂或用植物源农药:鱼藤酮、清源保茶橙瘿螨8~9月发现个别枝条有为害状的点片发生时,即应施药1.勤采春茶;2.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喷施矿物源农药:石硫合剂、矿物油茶丽纹象甲5~6月下旬,成虫盛发期1.结合茶园中耕与冬耕施基肥,消灭虫蛹;2.利用成虫假死性人工振落捕杀;3.幼虫期土施白僵菌制剂或成虫期喷施白僵菌制剂黑刺粉虱5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下旬至lO月上旬1.及时疏枝清园、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2.湿度大的天气喷施粉虱真菌制剂;3.喷施石硫合剂封园茶饼病春、秋季发病期,5天中有3天上午日照<3h,或降雨量2.5mm~5mm。芽梢发病率>35%1.秋季结合深耕施肥,将根际枯枝落叶深埋土中;2.喷施多抗霉素;3.喷施波尔多液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种类名称使用条件微生物源农药多抗霉素(多氧霉素)限量使用浏阳霉素限量使用华光霉素限量使用春雷霉素限量使用白僵菌限量使用绿僵菌限量使用苏云金杆菌限量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限量使用颗粒体病毒限量使用生物源农药性信息素限量使用动物源农药寄生性天敌动物,如赤眼蜂、昆虫病原线虫限量使用捕食性天敌动物,如瓢虫、捕食螨、天敌蜘蛛限量使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限量使用鱼藤酮限量使用除虫菊素限量使用印楝素限量使用苦楝限量使用川楝素限量使用植物油限量使用烟叶水只限于非采茶季节矿物源农药石硫合剂非生产季节使用硫悬浮剂非生产季节使用可湿性硫非生产季节使用硫酸铜非生产季节使用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非生产季节使用石油乳油非生产季节使用其他物质和方二氧化碳允许使用12
法明胶允许使用糖醋允许使用卵磷脂允许使用蚁酸允许使用软皂允许使用机械诱捕允许使用灯光诱捕允许使用色板诱杀允许使用漂白粉限制使用生石灰限制使用硅藻土限制使用12
第二篇有机红茶精制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红茶精制加工的基本要求、毛茶定级归堆拼配、取料、筛网组合、筛号茶质量要求、拣剔茶质量要求、筛号茶拼配、复火匀堆和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2、引用标准NY5196-2002有机茶NY/T5198-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SB/T10167-93祁门红茶3、基本要求3.1有机红茶再加工所用的原料应是基地生产的有机原料。3.2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色素、香料、粘结剂和其他添加剂。3.3加工人员上岗前和每年度均应进行健康检查,持健康证上岗。3.4加工人员进入加工场所应换鞋、穿戴工作衣、帽,并保持工作服的清洁。包装、精制车间工作人员需戴口罩上岗。3.5茶叶加工和茶叶包装场地应在加工开始前全面清洗消毒一次。所有加工设备、器具和工具使用前应清洗干净。若与常规加工共用设备,应在常规加工结束后彻底清洗或清洁。保证加工产品不被常规产品或外来物质污染。12
3.6新购设备和每年加工开始前要清除设备的防锈油和锈斑。茶季结束后,应清洁、保养加工设备。3.7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不得混放。茶叶成品采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材料包装后,送入具有密闭、防潮和避光的茶叶仓库,有机茶与常规茶应分开贮存。用低温保鲜库贮存茶叶。4、毛茶定级、归堆、拼配4.1毛茶定级对进厂毛茶必须进行全面品质审评,对照加工级别的质量标准,确定加工级别。4.2毛茶归堆在定级基础上,把原料分成季节堆、产地堆、品种堆、劣变堆。4.3毛茶拼配各批付制毛茶确定后,按各号茶数量比例扦取若干数量毛茶,以手工摸拟制坯,试制小样,将试制的小样对照标准样审评。5、取料主要分为本身路、长身路、圆身路、梗头路、轻身路进行生产。采取定级付制,多级收回分级加工取料法。5.1毛茶投制烘干技术要求干燥机温度掌握100℃~110℃。烘后水分要求7%~8%。5.2本身路通过滚筒圆筛机筛未经切断或经一次切断后通过滚筒圆筛机筛的筛下茶,归本身路处理。12
5.2.1本身路茶坯先进行毛抖,分出抖头和抖底,抖底交平圆机分筛,筛下茶(5~7目)交紧门筛紧门,并经套筛,筛下的交平圆机撩筛,交叉撩出4、5、6、7四个目号。5.2.2平圆机7目以下茶,初分出8~12目,再交平圆机撩筛,交叉撩出8~12目。5.2.3本身路4、5、5.5目茶,先由拣梗机机拣后,再加静电拣梗机复拣,复拣后风选,风选后同号茶合并,而后再交手拣。5.2.4本身路6、7目茶,用静电拣梗机初拣,初拣后风选,风选后同号茶合并,而后再交手拣。5.2.58~10目茶风选后茶直接交半成品拼配。5.2.612~24目交碎片末茶处理。5.2.734~84目交碎片末茶处理。5.2.8100目交灰末处理。5.2.9本身路各级筛网组合5.2.9.1滚筒圆筛机筛网配置见表1表1滚筒式圆筛筛网配置顺序12345备注方目筛56677方目筛指每25.4mm2×25.4mm2(每平方英寸)面积孔数。5.2.9.2毛抖抖筛机筛网组合应见表2表2毛抖抖筛机筛网组合级别特级一级二级三、四级五、六级方目筛111098712
5.2.9.3紧门抖筛机筛网组合应见表3表3紧门抖筛机筛网组合级别特级一级二级三、四级五、六级方目筛(上层)5目、6目11.510.59.58.57.57目12111098方目筛(下层)5目、6目121110987目131211109备注紧门筛筛目应比毛抖筛目配紧一目,紧门筛下层筛一般比上层筛收紧一目至半目。5.2.9.4套筛抖筛机筛网组合应见表4表4套筛抖筛机筛网组合级别特级一级二级三、四级五、六级茶号5目、6目11109877目1098765.2.9.5分筛平圆机筛网组合应见表5表5分筛平圆机筛网组合顺序1234级别特级、一级、二级4.55.56.57.5三、四级4567五、六级3.54.55.56.5各等级7目以下茶81012145.2.9.6撩筛平圆机筛网组合应见表6表6撩筛平圆机筛网组合顺序1234茶号5目3.53.54.55.56目455.56.57目4.55.56.57.58目667810目88101212
12目101012145.3长身路不能通过滚筒圆筛的头子茶经第一次切、抖后的筛下茶归长身路处理。长身路流程和所出的筛号茶与本身路相同,但作业机筛网组合有所不同。5.3.1毛抖抖筛机筛网组合应见表7表7毛抖抖筛机筛网组合级别特级一级二级三、四级五、六级方目筛11.510.59.58.57.55.3.2紧门抖筛机筛网组合应见表8表8紧门抖筛机筛网组合级别特级一级二级三、四级五、六级方目筛(上层)5目、6目121110987目12.511.510.59.58.5方目筛(下层)5目、6目12.511.510.59.58.57目1312.511.510.59.55.3.3套筛抖筛机筛网组合应见表9表9套筛抖筛机筛网组合级别特级一级二级三、四级五、六级茶号5目、6目121110987目11109875.3.4分筛平圆机筛网组合应见表10表10分筛平圆机筛网组合顺序1234级别特级、一级、二级5678三、四级4.55.56.57.5五、六级456712
各等级7目以下茶81012145.3.5撩筛平圆机筛网组合应见表11表11撩筛平圆机筛网组合顺序1234茶号5目44566目4.55.5677目56788目6.56.57.58.510目88101212目101012145.4圆身路来源于第一次切抖后的抖头茶和平圆筛的头子茶,以及反复切抖后的筛下茶,交圆身路处理。圆身路抖筛、平圆筛、捞筛、紧门筛筛网配备与长身路相拟。圆身路一般作降级处理。5.5轻身路来源于本、圆身风选机各目付口茶。5.5.1轻身路抖筛机筛网配置均比长、圆身路抖筛筛网相应收紧一目。5.5.2轻身抖下和轻头抖下分别送交轻身平圆机分号后过风选,正口为正轻身茶,付口为付轻身茶。5.6碎、片、末茶碎、片、末茶是来源于本、长、圆、轻身四路平圆机12目下各目茶(即14、16、18、24、34、54、60、80各目茶)。5.6.1以上各号茶经风选机风选,剔除砂粒、去草毛、分轻重后交拼配定级。5.6.2选风机正口12-24目颗粒紧细质地重实的各目号茶交拼片茶。5.6.3风选机付口12-24目身较轻,灵清的片形茶交片茶。12
5.6.434-84目细末茶剔净毛衣后交拼末茶。5.7梗头路圆身路的最后茶头、手拣和机拣的梗头、轻身路和片茶路的片头等交梗头路处理,分出8、10、12、16目四个号头茶,按质堆放、定级。6、筛号茶质量要求6.1毛茶经处理后而形成的各路筛号茶需进行品质鉴定,确定等级。以交成品拼配。6.2各机口筛号茶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2规定:表12筛号茶质量要求级型筛号茶,目质量要求条茶5—10本身茶有锋苗,较紧秀;长身茶少锋苗,较肥壮紧结;圆身茶紧结重实;轻身茶灵清。碎茶12—24颗粒重实,均匀,色泽一致。片茶12—24大小规格均匀一致,色泽调和。末茶34—80不含灰尘,灵清,无白点。7、拣剔质量要求各级茶坯净度质量应达到加工级别标准样要求。8、筛号茶拼配8.1经机口品质鉴定过的各孔筛号茶,须按级(批)花色、孔号叠放。注明标志后每号扦取200g备查待拼。8.2以本批加工的各筛号茶进行开汤审评,鉴定品质,本着结合少量升降原则,兼顾本、长、圆、轻各路茶拼配,协调上、中、下段茶比例。12
8.3按比例数量初拼小样200克~500克。对照标准样,对某项因子偏高、偏低或欠匀称进行调整,达到符合标准样后按比例拼堆,对于不能拼入本级的筛号茶待后处理。9、复火、匀堆9.1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筛号茶在匀堆前要进行补火,要求烘机进风温度掌握在110℃~120℃,上茶均匀,火候稳定,使烘后水份达到规定要求,作为商品茶销售含水份应不超过7%。9.2匀堆,在匀堆机匀堆。进行初匀、复匀,做到上、中、下段各号茶分散均匀一致。10、标志、包装、运输、贮存10.1标志10.1.1有机茶标志要醒目、整齐、规范、清晰、持久。10.1.2产品出口按顺序编制唛号。唛号刷于外包装。唛号纸加注件数净重,贴于箱盖或置于包装袋中。10.2标签产品销售包装上的标签应符合GB7718规定。10.3包装10.3.1包装必须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装卸、仓贮和运输。10.3.2同批次(唛)茶叶的包装样式、箱种、尺寸大小、包装材料、净质量必须一致。10.4包装材料12
10.4.1包装(含大小包装)材料必须是食品级包装材料,主要有:纸板、聚乙烯(PE)、铝箔复合膜、马口铁茶听、白板纸、内衬纸及捆扎材料等。10.4.2包装材料应具有防潮、阻氧等保鲜性能,无异味,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不受杀菌剂、防腐剂、熏蒸剂、杀虫剂等物品的污染,并不得含有荧光染料等污染物。10.4.3包装材料的生产及包装物的存放必须遵循不污染环境的原则。宜选用容易降解或再生的材料。禁用聚氯乙烯(PVC)、混有氯氟碳化合物(CFC)的膨化聚苯乙烯等作包装材料。10.4.4包装用纸必须符合GB11680规定。10.5贮藏10.5.1禁止有机茶与人工合成物质接触,严禁有机茶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触。10.5.2采用低温保鲜贮藏,仓库必须清洁、防潮、避光和无异味。有机茶与常规茶叶必须分开贮藏。10.5.3用生石灰及其他防潮材料除湿时,要避免茶叶与生石灰等除湿材料直接接触,并定期更换。10.5.4入库的有机茶标志和批次号系统要清楚、醒目、持久。严禁标签、唛号与货物不符的茶叶进入仓库。不同批号、日期的产品要分别存放。10.5.5保持仓库的清洁卫生,搞好防鼠、防虫、防霉工作。禁止吸烟和吐痰,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灭鼠剂及防霉剂。10.6运输10.6.112
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昧。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10.6.2装运前必须进行有机茶的质量检查,在标签、批号和货物三者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运输。10.6.3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必须符合GB191规定附录一、有机红毛茶品质规格各级红毛茶的感官品质应符合本级的实物标准样茶。各级红毛茶的品质规格应符合本级的感官品质特征要求见表13。表13有机红毛茶品质特征要求级别外形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一级细紧、锋苗显露白毫多、色乌润馥郁鲜艳红亮鲜爽浓醇红亮、细嫩、匀齐二级紧细、有锋苗显毫、色乌润香高红艳鲜醇红亮、匀嫩三级紧结、匀直、显毫少锋苗、色乌润高纯红亮尚浓醇红亮、尚嫩匀四级尚紧结色褐红尚高红明醇和尚红亮、匀齐、较硬五级较粗松、有少量梗片、色红带枯平和红欠亮尚醇和红暗、老嫩夹杂六级粗松、轻飘、有扑片、色微桔红平淡红暗淡薄桔红、粗老12
附录二、有机精制红茶加工级别感官指标各级成品茶的感官品质应符合本级的实物标准样茶。各级成品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应符合本级的感官品质特征要求见表14。表14有机红茶感官品质特征要求项目级别外形内质条索整碎净度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工夫特级细嫩挺秀金毫显露匀整净乌黑油润高鲜嫩甜鲜醇嫩甜红艳明亮红艳匀亮细嫩显芽工夫一级细紧露毫显锋苗匀齐净、稍含嫩茎乌润鲜嫩甜鲜醇甜红艳红艳柔嫩有芽工夫二级细紧有锋毫尚匀齐净、稍有嫩茎乌润鲜甜甜醇红亮红亮嫩匀工夫三级紧细匀尚净有茎乌尚润尚鲜甜尚甜醇红尚亮红亮尚嫩匀工夫四级尚紧细尚匀尚净、稍有筋梗乌甜纯醇红明红匀尚嫩工夫五级稍粗尚紧尚匀稍有红筋梗乌泛灰尚甜纯尚醇红尚明尚红匀工夫六级粗松轻尚匀有红筋梗乌泛灰平淡淡薄红暗桔红暗12
附录三、有机精制红茶理化指标有机精制红茶各级理化指标见表15。表15有机精制红茶各级理化指标级别项目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水分,%(m/m)最大限量出厂6.5出口7.5总灰分,%(m/m)最大限量≤6.5最小限量≥4.0粉末,%(m/m)最大限量≤1.0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百分率)干态,%最小限最≥50.0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计)干态,%(m/m)最大限量≤3.0最小限最≥1.0酸不溶性灰分干态,%(m/m)最大限量≤1.0水浸出物干态,%(m/m)最小限量≥33.0粗纤维干态,%(m/m)最大限量≤14.0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ord版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 cts-01.05.03-a1-2014《轿车遮阳板技术规范》
-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mh-t 7010-2003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检查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 qx 2-2000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 ydt1029-1999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基站部分
- 《无锡市电梯物联网设备技术规范(试行)》-附件1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130904合并稿,20130909修订)
- 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 铜冶炼110kv 变电站工程6千伏开关柜技术规范书
- 北京市地方标准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第2部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报批稿)
- 北京市地方标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第5部分:接口规范(报批稿)
- 变频器控制柜技术规范书
-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 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甲醇深加工项目锅炉技术规范书修改
-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知识考试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