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3.50 KB
- 2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T××××—××××无锡市电梯物联网设备技术规范Wuxi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levatorInternetofThingEquipment附件11
I目次目次I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33.1前端系统FrontPoint33.2电梯安全监示网络ElevatorPublicSafetyMonitoringNetwork33.3电梯传感装置ElevatorSensingEquipment43.4困人PeopleTrapped43.5报警Alarm43.6故障Fault43.7端节点EndPoint43.8端节点标识EndPointID43.9信任根TrustedRoot43.10M2M43.11信任根发放设备DistributionEquipmentofTrustedRoot43.12可信目录设备TrustedIndexEquipment43.13核心计算模块CoreComputingModule43.14安全模块SecurityModule43.15宿主设备HostEquipment44技术标准44.1一般要求44.2基本要求54.3环境条件54.4供电电源54.4.1监示系统交流电源54.4.2前端系统交流电源54.5电磁兼容性要求54.5.1设备抗扰度要求54.5.2设备发射要求54.5.3监示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性54.6电气安全性要求64.6.1电源线64.6.2绝缘电阻64.6.3抗电强度64.6.4泄漏电流64.6.5稳定性要求64.6.6可靠性要求65系统功能及性能要求6II
5.1功能65.1.1网络模型65.1.2数据采集65.1.3紧急通话65.1.4视频监示65.2性能要求75.3前端系统功能性能要求列表76其他要求86.1数据通讯86.2信息传输要求86.3前端系统自测试与监管87系统安全性要求87.1平台信息安全规范87.1.1可信认证规范87.1.1.1基础设施规范87.1.1.2信任根规范97.1.2安全通信规范97.1.2.1传统通信链路规范97.1.2.2传感网络安全通信规范97.1.3数据完整性规范97.1.3.1完整性规范97.1.3.2签名验签规范97.2终端设备安全模块规范97.2.1安全要求97.2.2安全模块要求108验收检验项目及检验要求108.1一般要求108.2管线安装108.3无线设备的安装108.4多媒体终端设备108.5配线108.5.1总体要求108.5.2导线选择108.5.3管线敷设108.6备用电源的安装10附录1:数据协议11参考文献21II
无锡市电梯物联网设备技术规范(试行)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梯物联网设备的技术规范,适用于电梯运行安全监测管理信息平台的前端系统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GB/T7024-2008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2887-2011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9-2009电梯试验方法GB/T24475-2009电梯远程报警系统GB/T24476-2009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数据监视和记录规范GB/T17799.1-1999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GB/T17799.3-2012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A/T367-2001视频安防监示系统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前端系统FrontPoint部署在电梯现场,用于数据采集、展示和传输的设备总称。3.2 电梯安全监示网络ElevatorPublicSafetyMonitoringNetwork以提升电梯运行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通信、计算机网络、嵌入式技术、传感技术、系统集成,在城市范围内建立具有信息采集、传输、显示、存储、处理等功能的能够实现电梯故障诊断、故障报警、应急救援、视频监示、语音安抚等的安全监示网络。利用该网络,可对城市范围内的电梯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示及应急处置,并可为电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平台。21
1.1 电梯传感装置ElevatorSensingEquipment前端系统中用于监测电梯运行状态信息和视频信号采集,能建立语音通信,具有信号采集、处理、信息存储、传输的装置。1.2 困人PeopleTrapped电梯因故障以及人为等原因,使电梯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将乘客困在轿厢内的现象。1.3 报警Alarm对GB7588-2003和GB21240-2007中规定的紧急报警装置操作的监视。1.4 故障Fault可能影响和中断设备正常运行的状态。1.5 端节点EndPoint电梯物联网系统中的每一个具备独立运算功能的逻辑实体。1.6 端节点标识EndPointID在特定应用领域中唯一标识端节点的数字化描述信息。1.7 信任根TrustedRoot在特定应用领域中用于证明端节点唯一性和可信性身份的核心信息。1.8 M2M端到端通信交互的简称,包括人与人的交互(MantoMan),设备与设备的交互(MachinetoMachine)以及人与机器的交互(MantoMachine)。1.9 信任根发放设备DistributionEquipmentofTrustedRoot能依据端节点标识产生非对称密钥对等信息的高性能运算服务设备。1.10 可信目录设备TrustedIndexEquipment在线提供与某应用相关的所有端设备的公开密钥信息的服务设备。1.11 核心计算模块CoreComputingModule具备物联网平台安全规范核心算法的能独立运行的最小功能设备。1.12 安全模块SecurityModule具备电梯物联网平台安全规范核心算法,能独立运行的功能设备。1.13 宿主设备HostEquipment特种设备物联网平台下,用于传感信息采集、命令下发、信息转发等功能的物联网终端设备。2 技术标准2.1 一般要求21
系统中的设备应符合本规范和有关标准、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和成套。1.1 基本要求1.1.1 前端系统不应对电梯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不产生电气和机械干涉。1.1.2 前端系统中所有设备应设计正确、结构合理,并应遵守机械、电气及建筑结构的通用技术要求,选用的各类管线材质应具有阻燃特性。1.1.3 前端系统应固定可靠,活动部件应运转灵活,相对位置及间隙应在安装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1.1.4 前端系统各种标识应清晰,表面应平整无污损。1.1.5 用于安装前端系统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质量,应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1.1.6 前端系统中所有设备的设计及安装应便于维修检查。1.2 环境条件1.2.1 系统中用于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a)环境温度:-5-40℃;b)运行地点的最湿月,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为90%,同时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不高于25℃;c)温度变化率:小于10℃/h,且不得结露;d)GB/T2887规定的尘埃、照明、噪声、电磁场干扰和接地的条件。1.2.2 除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系统中用于现场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a)环境温度:-20-70℃;b)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c)大气压力:80~106kPa。1.3 供电电源1.3.1 监示系统交流电源a)额定电压:380V/220V,允许偏差±7%;b)谐波:不大于5%;c)频率:50Hz,允许偏差±5%。1.3.2 前端系统交流电源a)额定电压:220V,允许偏差±10%;b)谐波:不大于5%;c)频率:50Hz,允许偏差±5%。1.4 电磁兼容性要求1.4.1 设备抗扰度要求对设备进行静电放电、射频电磁场辐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射频场感应的传导干扰以及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6项抗扰度试验,设备的抗扰度性能应满足GB/T17799.1-1999中的表1、表2和表4中规定限制的要求。1.4.2 设备发射要求设备的辐射和传导发射值应符合GB/T17799.3-2012中设定限值的要求。1.4.3 监示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性应能满足GA/T367-2001中的要求,传输线路的抗干扰设计应符合GB50348-200421
中的规定,系统电磁辐射防护性能应满足GA/T367-2001中的要求。1.1 电气安全性要求1.1.1 电源线电源(A,C)引出线必须使用三芯电源线,其中地线必须与设备的保护接地端连接牢靠,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0.5Ω,并能承受19.6N的拉力60s不损伤和脱落。1.1.2 绝缘电阻电源(A,C)引入端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正常条件下应≥100MΩ,湿热条件下≥10MΩ。1.1.3 抗电强度设备电源插头或电源引入端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应能承受试验电压1.5KV、45Hz~65Hz交流电或相当交流峰值的直流电压历时1min的抗电强度试验,应无击穿和飞弧现象。1.1.4 泄漏电流应不大于5mA(A.C峰值)。1.1.5 稳定性要求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连续工作336小时(2周),不应出现电气、机械或操作系统的故障。1.1.6 可靠性要求本规范采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衡量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设备在正常气候条件下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小于4000小时。2 系统功能及性能要求2.1 功能2.1.1 网络模型系统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图1系统网络模型2.1.2 数据采集电梯传感装置应能够通过相应传感器采集到安全回路状态、运行状态、门状态、轿厢状态、平层状态、报警按钮状态等电梯的状态信号;应能够及时判断包括安全回路断路、轿厢冲顶、蹲底、轿厢在非平层区域停止等电梯故障;必须能够及时检测到困人事件。2.1.3 紧急通话电梯前端系统应具有语音通信功能,通话装置应设在轿厢内明显的位置;电梯前端系统应有唯一地址,并可通过该地址在20秒内与电梯安全监示网络自动建立语音链路。2.1.4 视频监示21
具有轿厢视频信号采集功能的电梯传感装置,应能够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数字视频信号实时传输至电梯安全监示网络。1.1 性能要求1.1.1 如果通过电梯前端系统传输紧急报警装置发出的报警信号,则在断电后报警功能应能够保持至少1小时(紧急报警装置的定义见GB7588-2003和GB21240-2007)。1.1.2 在外接电源断电的情况下,电梯传感装置应能够正常运行至少1小时。1.1.3 电梯传感装置应具有为时钟供电的内部供电装置,在外接电源断电的情况下,时钟应能够正常工作。1.1.4 电梯传感装置应符合GB7588-2003中规定的安全规则,在电梯传感装置的安装、工作、数据传输及设备故障等各种情况下,电梯控制信号均不应被削弱或干扰。1.2 前端系统功能性能要求列表项目功能列表指标要求实施要求报警信号采集A1:电梯困人报警响应时间<5s误报率<0.2%漏报率<0.01%必选A2:非平层停梯必选A3:安全回路断路(不包括门回路)必选A4:轿厢报警按钮必选A5:轿厢冲顶必选A6:轿厢蹲底必选状态信号采集B1:楼层信号报警响应时间<5s误报率<0.2%漏报率<0.01%必选B2:是否运行必选B3:运行方向必选B4:电梯门是否关闭必选B5:是否处于检修状态必选B6:轿厢内是否有人推荐音视频/多媒体C1:应急预案播报必选C2:安抚对讲必选C3:安全教育/公益信息/政策宣传必选C4:视频采集推荐(公众聚集场所必选)通信D1:无线2.5G/3G/4G可选D2:有线ADSL/FTTx/Cable可选D3:通过Internet代理的专网推荐21
1 其他要求1.1 数据通讯1.1.1 前端系统应支持RS-232/RS-485/TTL数据传输协议,支持300~57600bps的传输速率,并支持1个或多个冗余通讯接口。1.1.2 电梯安全监示网络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应支持TCP/IP协议簇,在不影响与监示网络和终端交互过程的前提下,可使用TCP或UDP传输数据。1.1.3 网络传输接口应支持无线通信、有线通信或通过Internet代理的专网通信,其中无线通信包括2.5G/3G/4G;有线通信包括ADSL/FTTx/Cable。1.2 信息传输要求1.2.1 前端系统应能够与电梯安全监示网络建立稳定的数据链路,并能够上传电梯运行状态数据,传输延迟应不高于2秒。1.2.2 电梯发生故障时,前端系统必须实时将故障数据连同故障发生时间、运行状态数据上报电梯安全监示网络,并确保传输有效,直至故障清除。1.2.3 前端系统应及时响应电梯安全监示网络的链接请求,对电梯运行状态数据的传输延迟应不高于1秒。1.2.4 电梯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记录的时间和日期应以前端系统的内部时钟为基准,绝对误差不应大于30秒。1.2.5 前端系统应保存至少50条最近的故障记录及故障发生时的运行状态数据。1.2.6 如果在读取数据过程中发生故障或报警,则困人事故应优先于故障、报警和状态。1.3 前端系统自测试与监管1.3.1 电梯前端系统中所有设备及与其相关的装置须经过具有特种设备型式试验资质的综合检验机构测试合格后方可接入电梯安全监示网络并投入使用。1.3.2 前端系统中的设备应具有加电自检功能,自检通过后方可接入电梯安全监示网络。1.3.3 前端系统应具有远程升级和维护功能。2 系统安全性要求2.1 平台信息安全规范2.1.1 可信认证规范特种设备物联网中的M2M可信认证,主要依据公开密钥认证(非对称加密)机制,遵循私钥不出核心计算模块设备这一安全原则。核心计算模块设备的特征列举如下:1、具备存储私钥等关键信息的能力;2、运行于非开放式系统;3、不具备公开关键信息的接口;4、具有独立运行的硬件设备。M2M可信认证规范首先规定信任根信息如何发放到端节点的机制,其基本的发放流程是由一个信任根发放设备根据端节点的标识,计算产生该端节点的公私钥对等基本信息,并写入到端设备的核心计算模块中。参与电梯物联网通信的端节点之间往往存在异构及计算能力非对称等特点,并且端节点所处的网络环境不能保证实时与可信目录设备通信,所以可信认证机制需要支持离线认证。21
1.1.1.1 基础设施规范电梯物联网的可信认证基础设施的基本设备为信任根发放设备和核心计算模块。信任根发放设备原则上需要运行在一个独立、非在线的环境下。如果具备了足够高的安全保障,该设备可以提供有限功能的在线服务。核心计算模块存储了端节点的私钥等敏感信息,必须保证这些信息不能被外界获取,核心计算过程在设备内部完成。可信目录设备是基础设施的可选件,该设备提供的信息服务功能一般与具体的应用系统相关,目录中存储的信息结构支持较强的扩展和缩减能力,可根据应用系统的不同进行定制和在线修改。1.1.1.2 信任根规范信任根信息由信任根发放设备根据端标识产生。由于电梯物联网中的设备种类各异,其标识方式也会随着物联网络的不断扩展不断增多,所以无法实现提前统一命名。由此,信任根信息的产生必须支持各种类型的标识方式,其前提是端标识在该标识的应用领域唯一。信任根与端标识的绑定功能,由可信目录设备完成,在不部署可信目录设备的物联网应用环境中,其应用系统本身需要具备端标识与信任根信息的映射服务。1.1.2 安全通信规范电梯物联网融合了互联网、移动网络和传感网络三大基础网络。该网络中的M2M通信需要结合不同网络安全基础条件,制定相应的安全规范。1.1.2.1 传统通信链路规范可信物联网应用中已经针对基于物联网和移动网络的通信过程定义了较为完整的安全机制,故电梯物联网的信息安全规范不再对其定义新的安全通信机制。对于具体的应用系统,可根据其特殊通信要求,在上述基础上结合M2M可信认证规范,选择性地实施基于信任根信息的鉴权、认证、授权机制。1.1.2.2 传感网络安全通信规范在传感网络条件下,网络通信存在信道不稳定、信息实时性强、突发性高等特点,并且受限于信道带宽和传输速率的影响,数据通信基本上以短连接、短数据包为主。通常使用于互联网等稳定网络的信息加密机制在传感网络中不再适用。特种设备物联网在传感网络中的数据通信,需要将数据安全机制建立在无状态、短连接、短数据包的基础上。根据可信认证规范中提供的信任根素材,进行对称加密算法的密钥协商,该协商过程需要在两次交互内完成,对称加密算法需要能支持短数据包的加解密,并且其算法复杂度可依照设备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升高或降低。1.1.3 数据完整性规范特种设备物联网中,端节点之间通信数据的完整性验证包括了数据完整性和身份真实性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可以根据应用系统的不同有选择性地实施。1.1.3.1 完整性规范根据应用系统的需求,可以要求数据发送方在发送的数据中提供该数据内容的散列值等用于完整性计算的素材,接收方对不具备完整性的数据可以按照其安全级别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1.1.3.2 签名验签规范数据的来源身份真实性验证,需要依照可信认证的规范,发送方在信息中包含了自身对信息内容的签名信息,数据接收方依照可信认证规范对信息进行验签,对于签名不符的数据,根据应用系统的相应策略进行处理。1.2 终端设备安全模块规范1.2.1 安全要求21
本系统应符合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的技术要求,应采用由平台统一发布的安全认证证书。1.1.1 安全模块要求电梯物联网终端设备应满足安全认证证书不同模式的兼容性。在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发布后,能够兼容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证书形式。2 验收检验项目及检验要求2.1 一般要求前端系统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便于观察和操作。前端系统供电电路断电时,应使用备用电源为其供电。2.2 管线安装前端系统的电源和数据连接线在安装时应加套护管,并应尽可能避免与原有电梯控制系统连接管线重叠交错敷设。在必须重叠交错敷设时,应采用金属护管外壁或线缆外屏蔽层接地措施。如重叠交错敷设处的原有电梯控制系统连接线缆未加套护管,应在该处加配防护垫层材料。前端系统的所有连接线应标明线号。前端系统固定插件的电源和信号线的端接,插拔应灵活牢固、可靠。2.3 无线设备的安装无线设备不应对原有电梯控制系统正常运行产生干扰,不应被任何异物遮挡,应保持有效通信。2.4 多媒体终端设备多媒体终端设备安装位置应便于乘客观看和使用。2.5 配线2.5.1 总体要求配线应安全可靠,线路布置合理整齐,安装牢固。2.5.2 导线选择导线的规格屏蔽与防护特性,应符合线路的安装方式和敷设的环境条件。导线应能满足供电和机械强度的要求。通讯线材的阻抗值必须满足设计要求。2.5.3 管线敷设所有的管线敷设必须加以保护处理,导线应安装在线管、线槽中或采取等效防护措施。线槽内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槽内净截面积的60%,线管内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内净截面积的40%。线管、线槽的敷设应平直、整齐、牢固,固定间距不应大于1m,弯头、端头固定间距不应大于0.1m,线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所穿入电缆弯曲半径的规定。导线与其他部件的安全距离应满足安全要求。导线连接和分支处不应受机械力的作用。2.6 备用电源的安装备用电源在断电情况下的工作时间应大于1小时。21
(资料性附录)附录1:数据协议1.1消息组成1.1.1消息结构每条消息由标识位、消息头、消息体和校验码组成。标识位消息头消息体校验码图1-1-1消息结构图1.1.2标识位采用0x7e表示,若校验码、消息头以及消息体中出现0x7e,则要进行转义处理,转义规则定义如下:0x7e↔(0x7d后紧跟一个0x02);0x7d↔(0x7d后紧跟一个0x01)。转义处理过程如下:发送消息时:消息封装→计算并填充校验码→转义→添加标识位接收消息时:去除标识位→转义还原→验证校验码→解析消息转义并添加标识位示例:发送一包内容为0x300x7e0x080x7d0x55的数据包,则经过封装如下:0x7e0x300x7d0x020x080x7d0x010x550x7e。1.1.3消息头1.1.3.1消息头内容详见表1-1-1,WORD16bit两字节。表1-1-1消息头内容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信息0消息IDWORD2消息体属性WORD消息体属性格式结构见表1-1-24终端sim卡号BCD[6]根据安装后终端自身的sim卡号转换。Sim卡号不足12位,则在前补充数字010消息流水号WORD按照发送顺序循环累加12消息包封装项如果消息体属性中相关标识位标识消息分包处理,则该项有内容,否则无该项自定义封装项21
如果消息体属性中相关标识位标识消息含有自定义封装项,则该项有内容,否则无该项1.1.1.1消息体属性格式结构如表1-1-2所示。表1-1-2消息体属性格式结构图1514131211109876543210自定义分包数据加密方式消息体长度1.1.1.2数据加密方式:——bit10~bit12为数据加密标识位;——当此三位都为0,表示消息体不加密;——当第10位为1,表示消息体经过RSA算法加密;——其他保留。1.1.1.3分包:当消息体属性第13位为1时,表示消息体为长消息体,进行分包发送处理,具体分包信息由消息包封装项决定;若第13位为0,则消息头无消息包封装项字段。消息包封装项内容见表1-1-3:表1-1-3消息包封装项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消息总包数WORD该消息分包后的总包数2包序号WORD从1开始1.1.1.4自定义:当消息体属性的第14位为0且第15位为0时,表示当前消息不含有自定义封装项;当消息体属性的第14位为1且第15位为0时,表示当前消息含有自定义封装项。如当前消息含有消息包封装项时,自定义封装项将位于消息报封装项之后。自定义封装项内容见表1-1-4:表1-1-4自定义封装项数据结构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自定义封装项标识WORD见信息说明:自定义封装项标识2参数总数BYTE3参数项列表参数项格式见表1-1-5表1-1-5自定义封装项参数项数据结构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21
参数IDWORD见表1-1-6参数长度BYTE参数值表1-1-6自定义封装项参数项定义及说明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x0001DWORD见信息说明:版本号0x0002BYTE[8]见信息说明:终端类型0x0003BYTE[32]见信息说明:终端编号编码保留1.1.1校验码消息头第一字节与消息头第二字节异或,其结果与后一字节异或,重复此操作,直到消息体最后一个字节,结果作为校验码。校验码占用一个字节。1.2数据类型表1-2-1数据类型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BYTE无符号单字节整型(字节,8位)WORD无符号双字节整型(字,16位)DWORD无符号四字节整型(双字,32位)BYTE[n]n字节BCD[n]8421码,n字节STRINGASCII编码方式1.3数据格式1.3.1终端通用应答0x0001消息ID:0x0001终端通用应答消息体数据格式见下表1-3-1表1-3-1终端通用应答消息体数据格式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应答流水号WORD见信息说明:应答流水号21
2应答IDWORD见信息说明:应答ID4结果BYTE0:成功;1:失败;2:消息有误1.1.1平台通用应答0x8001消息ID:0x8001平台通用应答消息体数据格式见下表1-3-2表1-3-2平台通用应答消息体数据格式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应答流水号WORD见信息说明:应答流水号2应答IDWORD见信息说明:应答ID4结果BYTE0:成功;1:失败;2:消息有误1.1.2终端心跳0x0002消息ID:0x0002终端心跳数据消息体为空。1.1.3终端心跳应答0x7103消息ID:0x7103终端心跳应答消息体中含有服务器当前时间,终端收到此消息后,可根据其中的服务器时间信息与服务器时间保持统一。终端心跳应答消息体数据格式见下表1-3-3:表1-3-3终端心跳应答消息体数据格式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应答流水号WORD见信息说明:应答流水号2应答IDWORD见信息说明:应答ID4结果BYTE0:成功;1:失败;2:消息有误5服务器时间BCD[6]见信息说明:时间信息描述1.1.4终端注册0x1100消息ID:0x1100终端注册数据消息体为空。1.1.5终端注册应答0x7100消息ID:0x7100终端注册应答消息体数据格式见下表1-3-4:表1-3-4终端注册应答消息体数据格式21
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应答流水号WORD见信息说明:应答流水号2结果BYTE0:成功;1:已注册;2:数据库中无匹配数据4鉴权码STRING只有成功后才有该字段1.1.1终端注销0x0003消息ID:0x0003终端注销消息体为空。1.1.2终端鉴权0x0102消息ID:0x0102终端鉴权消息体数据格式见下表1-3-5:表1-3-5终端鉴权应答消息体数据格式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鉴权码STRING终端重连后上报鉴权码1.1.3终端参数设置0x7103消息ID:0x7103设置终端状态参数消息体数据格式见下表1-3-6:表1-3-6终端参数设置消息体数据格式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参数总数BYTE1参数项列表见表1-3-7终端参数项数据格式表1-3-7终端参数项数据格式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参数IDWORD见表1-3-8终端参数设置各参数项定义说明参数长度BYTE参数值表1-3-8终端参数设置各参数项定义说明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21
0x0001DOWRD终端心跳发送间隔0x0002DWORD状态消息发送间隔保留1.1.1终端状态打开指令0x7104消息ID:0x7104维保数据消息体数据格式见下表1-3-9:表1-3-9维保数据消息体数据格式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时间BYTE[9]见信息说明:时间信息描述(扩展)1.1.2终端状态打开应答0x1104消息ID:0x1104维保数据应答消息体数据格式见下表1-3-10:表1-3-10维保数据应答消息体数据格式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应答流水号WORD见信息说明:应答流水号2应答时间BYTE[9]见信息说明:时间信息描述(扩展)11终端状态BYTE[40]见表1-3-11终端状态定义及说明表1-3-11终端状态定义及说明比特字节0120运行检修运行模式电梯层数1上行消防服务模式2下行有司机服务模式3轿厢门关闭安全钳开关4轿厢内有人警铃5维保状态上门区平层6上强迫减速下门区平层7下强迫减速表1-3-11终端状态定义及说明(续)21
比特字节34501锁梯信号2轿门锁3厅门锁4安全回路5门区信号6接触器粘连7制动器开关0代表否定;1代表肯定。1.1.1维保状态关闭指令0x7105消息ID:0x7105维保数据消息体数据格式见下表1-3-12:表1-3-12维保数据消息体数据格式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时间BYTE[9]见信息说明:时间信息描述(扩展)1.1.2终端报警上传数据0x1106消息ID:0x1106终端报警上传数据消息体数据格式见下表1-3-13:表1-3-13终端报警上传数据消息体数据格式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时间BYTE[9]见信息说明:时间信息描述(扩展)9报警状态BYTE[20]见表1-3-14终端报警项定义及说明表1-3-14终端报警项定义及说明比特字节0120轿厢报警按钮电梯故障通报安全回路断路1电梯困人厅门回路报警2非平层停梯电梯不动车轿门回路报警3安全回路断路非平层停车报警21
4轿厢冲顶平层信号故障5轿厢蹲底6开门走梯7电梯困人1.1.1终端报警数据上传2rd0x1107消息ID:0x1107终端报警数据2rd消息体数据格式见下表1-3-15:表1-3-15终端报警数据上传2rd消息体数据格式起始字节字段数据类型描述及要求0报警时间BYTE[9]见信息说明:时间信息描述(扩展)9报警标识BYTE[1]见表1-3-16报警标识2rd定义及说明10报警类型BYTE[1]见表1-3-17报警类型2rd定义及说明表1-3-16报警标识2rd定义及说明类型值消除警报0发生警报1表1-3-17报警类型2rd定义及说明类型值安全回路断路0运行时门锁回路断路1轿厢在开门区域外停止2运行时间限制器动作3楼层位置丢失4开门故障5极限开关动作6电梯运行速度异常7变频器故障8厅门回路报警921
轿门回路报警10非平层停车报警11平层信号报警12上强迫减速故障13下强迫减速故障141.1信息说明1.1.1大端模式大端模式传输约定:——字节(BYTE)的传输约定:按照字节流的方式传输;——字(WORD)的传输约定:先传输高八位,再传输低八位。1.1.2BCD编码方式采用8421编码方式,1字节表示2位十进制数。将原始数据按照BCD(8421)编码后,按照大端模式调整编码后的字节序列。1.1.3应答流水号终端或平台在发送消息时,分别附加一个本地创建的序列号。数据接收方将消息中的流水号作为应答消息中的应答流水号。1.1.4应答ID终端或平台发送的所有消息均包含消息ID,以此标识消息的种类。在对接收消息进行应答时,将接收消息的消息ID作为应答消息包中的应答ID。1.1.5时间信息描述分别采用两位十进制数表示年、月、日、小时、分钟和秒,当不足两位时,数字前补零;24小时计时,时间精确度为秒。例:2011年12月1日16时20分50秒,经大端模式BCD编码后,自高位字节向低位字节依次为80、32、22、1、18、17。1.1.6时间信息描述(扩展)时间格式:年月日时分秒毫秒2012091614070963,使用16进制字符串存储,占用9个字节。1.1.7IP地址发送形如192.168.19.127的IP地址时,实际被发送的字符串左补零为12位192168019127,然后按照大端模式BCD编码为字符串后发送。1.1.8自定义封装项标识共占用两个字节(0x7d0x7d),冗余字段,作为版本及自定义信息有效性的基本验证。1.1.9终端编号终端设备出厂时,各生产厂家指定的设备编号。要求同一生产厂家的终端设备,终端编号即设备编号,不可重复。终端编号中不得包含空字符。1.1.10终端编号编码长度为32,由终端编号经过ASCII编码(如果编码后长度不足32字节,则以空字符0x0000填充,补全32字节)生成,每字符在编码后占用一个字节。1.1.11终端类型终端类型共占用8字节,由平台统一生成后发布给终端设备生产厂家。终端设备在上报消息时,必须提供准确的终端类型信息,否则将被平台视为错误消息,不予处理。21
1.1.1版本号通讯协议的版本号,共占用两个字节,分别标记主版本号、子版本号和修正版本号。其中大版本号占用一个字节,子版本号和修正版本号各占用4比特。21
参考文献[1]GB/T10060-2011电梯及自动扶梯安装验收规范[2]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2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214-2010
- 1、2号机组超低排放可行性研究技术规范书
- 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ord版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 cts-01.05.03-a1-2014《轿车遮阳板技术规范》
-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mh-t 7010-2003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检查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 qx 2-2000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 ydt1029-1999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基站部分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130904合并稿,20130909修订)
-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与有机红茶精制技术规范
- 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 铜冶炼110kv 变电站工程6千伏开关柜技术规范书
- 北京市地方标准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第2部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报批稿)
- 北京市地方标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第5部分:接口规范(报批稿)
- 变频器控制柜技术规范书
- 口腔诊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 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