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4 KB
- 1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林业局阳光中学生物课题研究组(165201)一、课题名称:《生物教学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实验》二、课题的提出(来源、研究的背景等)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实施上述改革的载体是学科课堂教学,从世界生物教育的发展来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进行素质教育很有效的手段,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挥学生创造潜能,是学生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的自然观的一种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探索现代教育背景下,实施实施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探讨相应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与生物教学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它是生物教学系统13
的一个子系统。实验教学改革与生物教学整体发展紧密相关。我校是自2003年秋季始被确定为地级“课改”实验区进行试点,当时生物学科选取的是“苏教版”的生物教材。作为执教者我们经过省、地等多次多级培训,努力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以前不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方式、方法”。2004年秋季开始我校又试用“北师大板”生物教材。2005年秋季开始我校有试用“人教版”生物教材。教材版本积累较多。课改三年我们学校确定使用了三个版本的生物教材,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根据《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结合我们地区的实际情况,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13
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从2003年---------2006年间我们指导学生做了《市场销售小食品标识调查》、《大兴安岭林区进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变化》、《天然林保护的范围、对象等》学生小论文、小调查报告等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中学生物教学方式改进、创新的研究是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的。因此,为更新教育观念,在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13
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性成果较多,但偏重于论述或描述,很多经验性成果难以推广和操作,主要原因是在未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相关的研究。本课题是建立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现代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新目标及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改革和更新已有的传统的已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从教师的演示实验为主的教学。逐步向学生实验探究转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寻找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在此生长点上进行实证学科研究,有助于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并有助于在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环境中发挥其理论的指导意义。四、研究的理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传统教育中重视知识教育,忽视能力培养的做法,应把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放在首位。进行中学生物教学方式改进、创新的研究是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的。因此通过实验的设计、改进、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五、研究的原则13
更新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以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为目的,以使学生的创新谨慎和实践能力的已形成和发展为原则。六、研究的方法1、学习有关教学的理论,依据现代教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构件与教学模式匹配的教学策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本课题研究进展的情况,为本课题的实证研究提供经验和理论指导。3、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利用不同班级,选择补充教材进行对比实证研究。4、对实验结果进行阶段性总结。七、创新研究的内容1、研究在创新的教学中如何景象创新方法的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研究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求异思维13
,从而达到开发学生发散思维潜能的目的。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和条件,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对创新的研究和探讨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八、研究的步骤1、时间安排:2006年7月———2010年7月,2、实验期限:4.5年3、2006年9月——2007年3月:学习有关的理论、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初步的有关创新教学尝试,构建于课题相关的培养目标。4、2007年4月——2008年4月。构建实验教学模式,组织实施。5、2008年5月——2009年7月进行实验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提交研究报告,请上级领导鉴定。九、研究的对象七、八两个年级若干个实验班。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生物教育教学方式改进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十、研究的保证条件本课题申请是经本学校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进行研究的。参加研究的课题组的成员有一定的本课题组织能力并且有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学历水平高,改革意识强,有承担课题实验操作的能力,学校从人力,物力和有关职能部门等方面都给予大力的帮助和支持。13
十一、研究成果的形式阶段性研究报告、成果汇报展示课、小论文、小调查、证书等形式。十二、研究的组织形式课题研究组组长:总课题组负责人:李培艳(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林业局阳光中学校长)。主要职责: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指导研究工作,验收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协调各子课题组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性服务保障。课题组主要成员:文有滨、钟福全、武靖宇、周华、王翠霞、崔书萍、张贵芬负责确定实验的方案、组织实施、查阅整理有关的资料、实施结果统计处理、影像资料制作、编辑等。实施的阶段报告、课题研究总结、完成研究论文等。13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林业局阳光中学生物课题研究小组(165201)一、课题名称:生物教学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实验二、课题的提出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改革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关键靠教育,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课程也需要改革。根据现在中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实际经济需求,结合我地区的特点,我们想以学生的视角来观察我们身边的一些变化。关心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国家正在进行的大兴安岭地区天然林工程等。2、结合在中学生物的学科教学中根据七、八年级阶段课程的特点,在向学生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悬念,引导、培养、探索、研究、记录自己身边所发生的变化。充分展示学生本身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13
1、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生物是初中阶段的一门课程,在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是以实验为新知识的引入点,再从中发现,提出问题分析其中所包涵的生物知识原理,从而学到新知识,再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情况,从而完成由感知、理解到应用,创新的知识学习积累过程。三、课题的界定广义的创新是创造,发明前人没有的理论、事物,`创新教育对教师来说应注重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和思维,设计一些科学合理的情景或悬念,开拓学生的视野或想象空间;大兴安岭林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是松嫩平原乃至全国的环境保护天然屏障。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材。目前可采资源也锐减,森林的蓄积量也减少许多。大兴安岭林区也从过去的单一的“林木”经济支撑正在向多元化经济发展,发展替代非林非木经济产业。尤其是国家在大兴安岭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人们对生态环境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国家、省在大兴安岭林区相继建立了近十个自然保护区,为了使中学生从小树立环抱意识,我们结合学校生物活动课和在七、八年级中开展学生生物课外兴趣活动小组。以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植被对环境影响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天然林保护工程之际,我们想以一个中学生的视角对我们大兴安岭地区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植被物生存的现状,以学生的视角作比较全面彻底的了解及对环境未来的设想等等。对学生来说着重在于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发现前人的科学探索思路,并将自己的新旧知识进行组13
合,形成新的观念、思维。四、理论依据1、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关教育创新要求的理论。2、(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3、当代倡导探索性教学模式的先驱------布鲁纳主张改变13
传统教育中重视知识教育,忽视能力培养的做法,应把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放在首位。因此通过实验的设计、改造、改进、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四、课题的研究的具体内容1、研究目标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研究基础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初中生物学教育阶段,生物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形成观察客观世界的基本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内容(1)教师指导学生生物小学科的实验、以学生的视角观察我们自己生活的林区变化,创新意识的研究。(2)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3)综合运用探索性实验集中培养创新意识的研究。3、研究原则(1)以我们林区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年级阶段的知识特点,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层次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2)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用科学理论设计实验,从实验中探索总结其中的生物学知识、原理,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3)坚持连贯性原则,从第一节课开始生物学就重视生物实验的作用。13
1、研究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生物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实验,精心操作实验,从实验中发现科学正确的理论,上升为理论经验知识,培养利用实验发现问题的探索能力。(2)以在校的七、八年级的学生和教师为实验对象。六、研究步骤1、时间安排:2006年7月--------------2010年7月2、实验年限:4.5年左右3、准备阶段:2006年7月------2007年5月学习有关的理论、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国内外生物学方面的有关小课题信息,进展情况,进行初步的研究的前期实验尝试工作。并且构建课题相关的目标筛选。本课题研究要求所有参与人员师德高尚,有较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有一线教学实践经验,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本课题是一项实践研究,不是为理论作建树,研究的目的在于改进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课题研究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排除环境、条件对课题研究的影响和制约。本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费、调研费、会议费、培训费,单位能予以保证。召开课题研究推进会,明确研究任务和研究阶段。各职能部门、年级段教师、学生。申报子课题,形成子课题的研究计划,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问题、具体的研究方法等。13
4、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9年5月开展和组织相关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实施并确定研究小课题的具体对象,运行操作、积累经验、资料,写出初步的实验报告、小论文。调整、完善实验动作中的方法、措施。适时进行中期评估。此外,我们将邀请有关专家的莅临检查指导,有学校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专业引领也具有重要作用。有全校积极相关教师参与,有网络信息提供的研究需要,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力和技术的保障。5、2009年5月--------2009年7月进行实验的结果评估、检测、评价。提交研究报告,请上级专家进行结果鉴定。七、研究成果的形式报告、论文、小调查、幻灯片等。八、研究的组织形式课题研究组组长、总课题组负责人:李培艳(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林业局阳光中学校长)。主要职责: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指导研究工作,验收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协调各子课题组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性服务保障。课题组主要成员:文有滨、钟福全、武靖宇、周华、王翠霞、崔书萍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人员)负责确定实验的方案、组织实施、查阅整理有关的资料、实施统计处理、影像资料制作、编辑等。实施的阶段报告、课题研究总结、完成研究论文等。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