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00 KB
  • 12页

厦门市2010届高三(上)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厦门市2010届高三(上)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本试卷分六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要求,请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不思其反。(《诗经·氓》)(2)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3)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4)闻道有先后,。(韩愈《师说》)(5),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6)纵一苇之所如,。(苏轼《赤壁赋》)(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巢谷传[宋]苏辙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①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会泸州蛮乞弟②扰边,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语文科质量检查试题第12页(共12页) 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选文有删节)【注】①举武艺:科举考试中的武科考试。②乞弟:泸州西南少数民族乌蛮首领斧望个恕的儿子。2.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畜弓箭畜:储备B.尤与之善善:交好C.予方乏困乏:疲乏D.尚何以发之发:宣扬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巢谷幼时随父学习,后进京赶考,却弃文从武,不久学成,可惜最后没有考中武举。B.巢谷与作者是同乡,且相交甚笃,因而不顾高龄和体弱去看望远谪岭南的苏辙兄弟。C.文章通过完成存宝嘱托和探望苏氏兄弟等情节,刻画了巢谷重朋友情谊的性格特点。D.作者对巢谷的品德才能非常欣赏,对他的一生遭遇则充满同情,为此写下了这篇传记。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4分)译:语文科质量检查试题第12页(共12页) (2)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5分)译:(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泛吴松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注】此诗系作者第二次被贬时所作。(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3分)答:(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3分)答: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初秋时节,海棠花开,探春倡议成立“海棠诗社”,得到宝玉和众姐妹的积极响应。众人各取了别号,如黛玉号潇湘妃子,宝钗号蘅芜君。探春自荐为社长,迎春、惜春任副社长。首次活动以白海棠为题作诗,结果林黛玉的诗作夺冠。(《红楼梦》)B.觉新的妻子瑞珏因需躲避所谓的“血光之灾”而被迫迁到城外去分娩,结果难产而死。“可惜生下来就没有娘了。”接生婆所说的这句话,刺痛了觉新的心。觉新不仅没有因为妻子生了个儿子而喜悦,反而觉得这个孩子似乎是他的仇人。(《家》)C.雷鸣上前线之前,来到赵伯韬家,与他的初恋情人、如今的赵夫人林佩瑶诀别。雷鸣告诉林佩瑶:“我有一件东西送给你。”他所说的“一件东西”,是指歌德的著作《浮士德》,这本书里还夹着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是他们初恋的信物。(《子夜》)语文科质量检查试题第12页(共12页) D.老乡要求裁缝把一块只能做一顶帽子的布做成五顶帽子,可做好的帽子只能套在手指头上。老乡拒付工钱,反要裁缝赔钱或还布。面对海岛人设置的这项智慧测验,桑丘总督当场作出判决:裁缝赔掉工钱,老乡赔掉布,帽子送给囚犯用。(《堂吉诃德》)E.涅赫柳多夫的姑妈救下女农奴的新生女儿。性情比较严厉的大姑妈想把女孩训练成得力的使女,而心地比较善良的小姑妈则教女孩念书,打算收她做养女。女孩长大后,就成了半是婢女,半是养女。这个女孩名叫卡秋莎,也就是后来的马斯洛娃。(《复活》)7.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杨修“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的故事。(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因“银币变枯叶”而被判刑的故事。选第()题答:(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8.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②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滕文公下》)【注】①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②庄岳:齐国一个繁盛街道的名称。(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没有直接告诉戴不胜应如何使宋王向善,而以楚大夫之子学说齐国话来设喻。B.孟子认为,让楚国孩子每天接受齐国语言的熏陶,假以时日,就能学会说齐国话。C.孟子否定了戴不胜让善士薛居州住在王宫中的做法,认为那样做无法使宋王向善。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子认为,如果宋王身边都是善士,宋王自然就能够向善。语文科质量检查试题第12页(共12页) (2)从“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句中,可概括出成语;孟子以此设喻,向戴不胜提出了的建议。(3分)三、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论说文,完成9-11题。当前,政府与媒介的结合表现为一种媒介施政的趋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利用媒介的广泛性、迅速性、低成本等特征,直接与群众沟通,实现有效管理,提供具体服务。过去,政府也重视媒介的作用,但更侧重于利用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而在当前,媒介施政虽然也有媒介公关的客观效果,但这并不是它直接的出发点,它更侧重于将媒介作为沟通和管理的手段,以促使政府提供更好的服务。媒介施政与“媒介化社会”的出现有关。在“媒介化社会”中,传媒对社会的渗透与影响十分广泛,社会对传媒的发展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施政部门的信任度尚需加强,人们通过媒介获得救助的愿望就会大大增加,对社会事务的诉求往往希望(有时候甚至是需要)付诸媒体。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对传媒做出及时的回应,以提高服务效率,减轻社会风险。媒介施政有利于直接的越级管理,突破官僚制度的层级缺陷,使处于权力边缘的弱势群体有机会向权力中心接近,并从中获得保护。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蒂里认为,国家作为一个政体,由政体成员和政体外成员构成,其中政体成员又包括政府和一般成员(如财团和利益集团)。一般成员通过常规、低成本的渠道影响政府的决策过程。政体外成员资源不足,加上政治壁垒的存在,难以形成影响或者要为之付出很大的成本。(查尔斯·蒂里《从资源动员到革命》,1978年)而媒介施政则开辟了政体外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接近权力的通道。媒介施政是一个三方受益的过程。它方便于直接地为群众解决问题,或间接地促进问题解决,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行政侵害、行政不力等风险。传媒则通过政府和群众的满意增进其节目的满意度,并由于行政机构的参与,获得了准行政权力,增加了其直接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权能。语文科质量检查试题第12页(共12页) 但在肯定媒介施政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例如,传媒如何引导公众关注更多的公共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群众的个人问题;如何着力于问题解决与政策讨论相结合,提升社会在政策制定、执行方面的参与功能,从而提高政府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如何把监督与公众解决问题的智慧动员起来,共同创设一个既监督又献策的公共治理空间,增强社会的可接受性。媒介施政开启了传媒与行政有限结合的思路。媒介施政对于传媒而言主要是平台工具效能的发挥,而不是传媒主体效能的全部。认识这一点也很重要,随意扩大这一模式将会把传媒从原来的宣传工具转变成纯粹的施政工具。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媒介施政”指的是政府行政部门借助传媒这一平台直接与群众进行沟通,以实现有效管理和提供具体服务的行为。B.政府一向重视媒介的作用,但是,过去侧重于利用媒介进行公关,现在侧重于通过“媒介施政”来服务社会。C.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蒂里认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存在政治资源不均衡和政治壁垒的现象,影响社会公平。D.媒介施政是一种直接的越级管理,它使弱势群体也可能拥有行政权力,从而减少了行政侵害,行政不力等风险。E.行政机构参与“媒介施政”,增加了直接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权能,但其积极意义是“有限”的,对这一点须有清醒认识。10.形成“媒介施政”趋势的相关背景有哪些?请分点陈述。(3分)答:11.作者认为,在媒介施政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简要概括。(4分)答:语文科质量检查试题第12页(共12页)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2—14题。爸爸最值钱[美]布赫瓦尔德一天,我从儿子房间门口经过,听见他正在打字。“想写点什么呢?”我问他。“正在写回忆录,描述做你儿子的感受。”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甜丝丝的,“写吧,但愿在书中我的形象还不坏。”“放心吧,错不了!”他说,“嗨,爸,商量件事。你把我关进牛棚,用你的皮带抽我,像这样的事,我应该在书中写几次啊?”这使我愕然。“我从未把你关进牛棚,也没有用皮带抽你啊!再说,我们家压根儿也没有牛棚。”“我的编辑说,要想使书有销路,我应该描述诸如此类的事:当我做错事的时候,你狠狠地揍我,继而又把我关进厕所。”“可我从来没有把你关起来啊!”“那是事实。但编辑指望我的故事能使读者大开眼界,就像加里·克罗斯比和克里斯蒂娜·克劳索德写的关于他们父母的故事那样。他认为读者想了解你的私生活——你的庐山真面目。现在儿辈们都在写这方面的书,而且都是畅销货。假如我也把你描述成一个堕落的父亲,你不会反对吧?”“你一定要这样做吗?”“是的,必须如此。我已经预支了一万美元,他们的条件是我必须揭露你的隐私。你可以读一读我写的第二章。内容嘛,是你在一次演讲台上闹出了大笑话,会后你酩酊大醉地回到家中,把我们所有的人都从床上轰了起来,逼着我们刷地板。”“你知道得很清楚,我从来没有这么干过。”“哎呀,我的爸爸!这只不过是一本书。我的编辑喜欢这样的书,第三章他最中意了。那一章中,你对母亲拳打脚踢,大耍威风。”语文科质量检查试题第12页(共12页) “什么?我揍了你母亲?”“我并不是说你真的伤害了母亲。不过,我还写了我们几个小孩惯于藏在毛毯底下,这样我们就听不到母亲挨打时那种声嘶力竭的叫声了。”“天啊,我从未打过你的母亲啊!”“可我不能这么照搬事实。编辑说过,成年人是不会花十五六美元去买《桑尼布鲁克农场的丽贝卡》的。”“好吧,就算我用皮带抽了你,揍了你母亲。除此我还做了些什么?”“对了,我正在第四章中写你拈花惹草的事呢。假如我写你常在凌晨三点钟把那些歌舞女郎领进家门,你说人们会不会相信?”“我敢肯定,人们会相信的。但即使这是一本畅销书,难道你不认为这太离谱了吗?”“这是编辑的主意。平时,你没有粗暴待人的恶名声,这样一写,读者才会真正感到惊奇、刺激。对我不会有什么损害的。”“对你是没什么损害,但对我可如同下地狱了!”我再也按捺不住,冲他吼叫起来,“那我究竟做了点好事没有?”“有。其中有一章我特别写到你为我买了第一辆自行车,但编辑让我删去了。因为我也写了圣诞节的事。那次,我跟你顶嘴,气得你把一碗土豆泥统统扣在我的脑门上。编辑说这样的两码事写在一起是会把读者搞糊涂的。”“那你为什么不写仅仅因为你数学考试得了‘良好’,我就用冷水把你从头淋到脚?”“你说得好。那我就这样写,一次我得肺炎住院,你这位当爸爸的甚至连看都不看我。”“看来你是想把你的父亲以一万美元出卖了?”“不仅是为了钱。编辑说如果我把一切都捅出去,那就连巴巴拉·瓦尔德斯都会在他主持的电视节目里采访我,那时我就再也不用依靠你来生活了。”“好吧,如果这本书真会带给你那么多的好处,你就干下去吧。要我帮忙吗?”“太好了,就一件事。你能不能给我买一台文字加工机?如果我能提高打字的速度,这本书就能在圣诞节前完稿。一旦我的代理人把这本书的版权交给电影制片商,我就立即把钱还给你。”语文科质量检查试题第12页(共12页)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小说中儿子歪曲父亲的形象,不仅是为了钱,还为了出名,在电视节目里接受采访,从而获得更多利益。B.“放心吧,错不了!”儿子的语气轻描淡写、漫不经心,却又不容置疑,表现出他少年老成、世事练达。C.“编辑指望我的故事能使读者大开眼界”,反映了出版商为了迎合读者猎奇心理不惜歪曲事实的社会现实。D.小说以对话形式展开,同时运用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在含泪的幽默中揭示了一个严肃的主题。E.小说叙述的虽然是一个貌似荒诞的故事,但却折射出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社会现实。13.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答:14.请结合文本,探究标题“爸爸最值钱”的妙处。(6分)答:(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人物通讯,完成12—14题。难忘的英格丽·褒曼她不施脂粉出现在银幕上,美国化妆品马上滞销。她在影片中演修女,进入修道院的女子顿时增加。一个影迷从瑞典把一头羊一路赶到罗马作为礼物送给她。多少信只写“伦敦英格丽·褒曼”便送到了她手中。英格丽是当时最有魅力的女性,她曾在斯德哥尔摩、好莱坞、罗马、巴黎和伦敦用五种语言登上舞台、银幕,无往不胜。她拍摄了47部影片,三次获得奥斯卡奖,一次获得埃米奖。但是,她始终保持了她的本色。语文科质量检查试题第12页(共12页) 她在人生舞台上尽量领受生活的情趣。她有子女四人,是位慈爱的母亲。她爱吃冰淇淋和爱在雨中散步。她以狂热的精神献身于工作。“如果不让我表演,我一定活不下去。”她这么说过。当海明威《战地钟声》里玛利亚这个角色得要把头发剃掉的时候,她大声回答说:“为了演这个角色,要我把头割掉也行!”她可以通宵达旦地排练,甚至导演早已满意了,她还要求重来一次,话剧《忠贞之妻》在伦敦上演八个月的头天晚上,她还同导演讨论她的表演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在成为影坛最璀璨的明星后仍然坚持每片试镜头,而且可以为了演一个难度大的角色而放弃主演,甘当配角。她不愿定型,力争演各种性格的人物,如《郎心似铁》中濒于疯狂的新嫁娘,《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沉默含蓄的瑞典女传教士(这两个角色都为她赢得了奥斯卡奖)。她在23岁那年从瑞典初到好莱坞时,宁愿马上拎起行李回国也不接受公司老板要她“改头换面”整容的命令,从此她以她著名的“本来面目”出现在银幕上。《间奏曲》里孤独的女钢琴教师、《神魂颠倒》里热情的精神病学家、《圣玛利亚教堂的钟声》里爱打垒球的修女——一个接一个令人叫绝的角色使她几年之间便饮誉影坛、票房成绩世界第一。50年代她因婚变而星运中落,在五六年后重放光彩,以《真假公主》一片再次获奥斯卡奖。谁要是当英格丽替身,非失业不可,《忠贞之妻》在美国上演初期她脚部受伤骨折,可是在接下来的六星期里仍坚持上舞台——改成坐在轮椅上演戏。她无论病得多重,总是笑着说:“舞台医生能把我治好的。”的确,幕一升起,她的病似乎霍然而愈。1973年,癌症攫住了英格丽,但它未能摧毁她的意志和毅力。她不顾病痛接受了聘请,在一部电视剧中演以色列已故总理果尔达·梅厄。她承认:“时间越来越少了,但是,我在癌症面前多争取到一天便是胜利。”电视剧开拍前,她到以色列了解梅厄的生平,拍摄期间她一条胳膊已必须每夜作牵引,拍完最后一个镜头,她两眼含泪,自知从此与她热爱的摄影机告别了。她以此片的演技获得1982年埃米奖。她于1982年8月29日逝世,终年67岁。英格丽将活在许多电影观众心里——同加里·古柏在西班牙白雪皑皑的山上;同卡里·格兰特在间谍出没的里约热内卢,但是,最生动地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是《卡萨布兰卡》里的英格丽:靠在钢琴旁喃喃地说,“再弹一遍吧,为了过去”,在雾茫茫的机场上回首告别,眼神凄楚。语文科质量检查试题第12页(共12页)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篇人物通讯第一段用四句话概述了四个典型事例,凸显出英格丽的影响力、知名度和观众对她的狂热崇拜。B.作者以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大量的议论和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艺术家积极的生活态度与敬业精神。C.“为了演这个角色,要我把头割掉也行!”旨在表现英格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使读者对这样的明星肃然起敬。D.“谁要是当英格丽替身,非失业不可”,因为英格丽是当时最有魅力的女性,具有精湛的表演技艺,无可替代。E.这篇人物通讯的结尾展现英格丽的三个经典电影画面,表现了英格丽将活在许多电影观众的心里。13.英格丽是如何始终保持其本色的?请简要概括。(4分)答:14.请结合文本,从材料和中心关系的角度,谈谈这篇文章对你写作的启示。(6分)答: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15.阅读下列语段,按照语境填入适当的句子。(3分)唐宋诗词歌赋,它是一座巍巍丰碑,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它又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①;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②;在这里,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忆江南,有春光明媚的蝶恋花,③。1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随着2010年世博会临近,上海市政府开展了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活动。有些居委会语文科质量检查试题第12页(共12页) 甚至还组织了劝导队,佩戴红绸带,衣着整齐地立在小区门口,看到有穿睡衣的居民便上前劝阻。材料二:对于上海市政府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上海热线网(www.online.sh.cn)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穿睡衣出门是“素质低,不文明的表现”的占42.03%,认为这“很正常,只是图个方便”的占33.95%,而选择“很正常,看不惯就不要看”的也有24.02%。(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2分)答:(2)你对上海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字数100—150字。)(5分)答:六、作文(7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着装不同,言谈举止各异,对问题的价值判断不一。传统与变革、经典与时尚、追随潮流与张扬个性,构成了我们多样的生活。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请以“主流和另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语文科质量检查试题第12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