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2.91 KB
  • 14页

DB37T442-2010无公害食品刺参养殖技术规范.pdf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ICS65.150)B51备案号:DBDBDBDB373737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442—2010无公害食品刺参养殖技术规范2010-02-24发布2010-03-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1) DB37/T442—2010前言本标准是对《DB37/T442-2004无公害食品刺参养殖技术规范》的修订。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烟台大学海洋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秀兰、王爱敏、许修明。I DB37/T442—2010无公害食品刺参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Selenka)人工育苗、稚参培育及围塘养殖、海底沉笼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无公害养殖技术和饲料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刺参的无公害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804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2037刺参配合饲料SC/T2003.1刺参增养殖技术规范亲参SC/T2003.2刺参增养殖技术规范苗种3人工育苗3.1育苗设施主要包括沉淀滤水设施、增氧设施、育苗室和饵料室。3.1.1沉淀滤水设施在没有污染和淡水注入的育苗室旁建一自然海水沉淀池。沉淀后的海水再经过砂滤(或其它过滤设施过滤)后使用。3.1.2增氧设施一般用充气泵增氧。3.1.3育苗室要求窗户大,通风条件好,室内光线控制在1000lx~2000lx以内,避免直射光入室。建议培育池为33长方形,单池水体容积10m~50m,池深80cm~150cm。育苗室主要用于亲参蓄养和幼体培育。3.1.4饵料培育室饵料室要分保种室和生产车间。建议刺参幼体培育池体积与饵料培育池体积比例为4﹕1~3﹕1。3.2亲参采捕与蓄养3.2.1亲参采捕00符合SC/T2003.1的要求。建议用自然海区采捕的刺参。采捕时间:海水底层水温达到15C~16C时,亲参产卵前5d~8d,集中采捕。选择体长20cm以上、体重250g以上、性腺指数10%以上、无损伤的个体作亲参。3.2.2亲参蓄养3.2.2.1环境要求环境符合GB/T18047.4的规定,培育用水符合NY5052与GB/T11607的规定。主要环境要求:水温12~20℃;盐度25~33;溶氧≥5mg/L。3.2.2.2密度1 DB37/T442—201033蓄养密度15只/m~30只/m。3.2.2.3日常管理o每天早上倒池和换水,清除粪便和污物;晚上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1/2,换水温差小于1C。早繁苗,允许提前采捕升温促熟,这时蓄养时间较长,需要投饵,饵料为鼠尾藻碎屑或人工配合饵料,日投饵量为刺参体重的2%~7%。3.3产卵、受精、孵化3.3.1雌雄比例雌比雄为1﹕1~1.2﹕1。3.3.2产卵3.3.2.1自然产卵在蓄养3d~7d后,亲参在蓄养池中自然排精产卵。3.3.2.2诱导产卵诱导产卵一般采用阴干升温或阴干流水刺激法。将池内海水放干,使亲参在池内阴干40min~60min,然后用海水冲击30min~45min。3.3.3受精3.3.3.1自然受精在蓄养池中自然产卵并受精。3.3.3.2人工受精采卵密度80粒/mL左右,允许人工添加精液(建议每个卵周围3~5个精子时添加)并不断搅动水体。3.3.4洗卵亲参产卵受精后及时将亲参移出,并用过滤海水洗卵数次,一直到池水变清为止。3.3.5孵化受精卵直接在蓄养池孵化或移入孵化槽、培育池中孵化。在产卵箱产卵受精的,计数后立即将受精卵移入孵化槽内或培育池内孵化。孵化环境符合3.2.2.1的要求。3.3.5.1直接孵化在产卵的蓄养池直接孵化,建议密度为6粒/mL左右,若密度过大需充气和搅动。3.3.5.2孵化槽孵化密度为10粒/mL~20粒/mL,孵化过程中要经常充气和搅动水体。3.3.5.3培育池孵化33密度为30万粒/m~50万粒/m,允许静水孵化。3.4幼体培育初耳幼体产生后,稀疏、分池进行幼体培育。3.4.1水环境符合NY5052的要求。幼体培育期间全部使用二级砂滤水。日换水1~2次,每次1/3~1/2,换水温差0小于2C。要求水温15~28℃;盐度25~33;溶氧≥5mg/L;pH值7.2~8.3;铵氮≤0.7mg/L。3.4.2光照500lx~1500lx3.4.3幼体培育密度建议幼体培育密度0.2个/mL~0.6个/mL。3.4.4饵料初耳幼体主要喂培养的藻类,盐藻、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骨条藻等。某些大型藻类的鲜藻粉碎滤液也有很好的培育效果。2 DB37/T442—2010444藻类的日投饵量在初耳幼体期为1.5×10cell/mL,中耳幼体期为2×10~3×10cell/mL,大耳幼44体期为4×10~5×10cell/mL。每日分2次~4次投喂,每次投饵量的标准以投饵1h后大多数幼体满胃即可,下次投饵要接近半胃为准。33用孔径70µm左右的筛绢过滤磨碎的大叶藻或鼠尾藻等,用其滤液投喂,日投喂量10mL/m~25mL/m,每日2次~4次。根据培养幼体的大小,允许调整投喂量。3.4.5日常管理一般每2h充气30min。也允许用100号或120号散气石连续微量充气。每天换水2次~3次,每次水量为1/2~1/3;每天吸底清污一次,发育到中耳幼体时要彻底清污一次,将池底的残饵、排泄物、原生动物等彻底清除干净;清除的污物先倒入大桶,若桶内有上浮的幼体要移入池内继续培养。3.5采苗3.5.1时间樽形幼体出现的比例占整个幼体的10%~20%时开始采苗。3.5.2水质符合NY5052的要求。用水要经沉淀、过滤等处理后使用。基本要求符合3.4.1。3.5.3采苗池33建议用水泥池,水体10m~50m,排水、增氧、控光设施齐备。3.5.4采苗器3.5.4.1材料聚乙烯波纹板或聚乙烯薄膜。要求透明、无毒和无害。聚乙烯波纹板,建议每片规格为42cm×33cm×0.1cm,波高1cm,15片~20片插在同一采苗架上;聚乙烯薄膜,建议(40~50)cm×(30~40)cm大小,10片左右(间距5cm~7cm)固定在一个采苗架上。3.5.4.2处理3.5.4.2.1消毒0.5‰~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d,再用10mg/L~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刷,最后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要符合NY5071的要求。3.5.4.2.2接种底栖硅藻将上述洗刷干净的采苗器放入饵料池中接种底栖硅藻,建议以小型舟形藻、卵形藻、菱形藻等为主,经过10d~20d,直至在采苗器的附着基上附着一层底栖硅藻。3.5.4.3投放量每平方米投放已接种底栖硅藻的聚乙烯波纹板或聚乙烯薄膜60~100片,投放前要用干净海水冲去00污物并呈60角或45角斜放。4稚参培育苗种符合SC/T2003.2的要求。4.1培育密度222稚参培育密度0.1只/cm~0.6只/cm。体长2mm~3mm的稚参为0.5只/cm;5mm~6mm的稚参为0.2只2/cm。4.2培育管理4.2.1水环境符合NY5052的要求。流水培育,日循环量控制在2~3倍,保持充气增氧,及时清池或倒池。水温15~29℃;盐度25~33;溶氧≥4.5mg/L;pH值7.0~8.5;铵氮≤0.7mg/L;光照2000lx以下。4.2.2投饵3 DB37/T442—2010饲料符合NY5072与SC/T2037的要求。人工配合饲料每只日投量0.01g~0.04g,每天1~2次。鼠尾藻3333磨碎液日投饵量:2mm以下稚参,20mL/m~40mL/m;2mm~5mm稚参,80mL/m~120mL/m;每日投喂2次~4次。随着稚参不断长大,增加投喂量。4.2.3日常管理建议流水培育,流水量为300%~400%;连续微量充气培育;2d~3d吸污一次;10d左右倒池一次。4.2.4病害防治-6-6对培养用水进行二级沙滤,防止桡足类进入培育池。5d~7d用土霉素(2×10~3×10)或其它药物对池水进行消毒处理一次。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要求。4.3培育方式4.3.1终一培育法稚参培育一直是在原来的幼体培育池中培育,建议投放采苗器10d~15d,幼体全部变态发育成稚参后,倒池并将附着基吊挂于孔径为150µm~400µm的网箱内流水培育。投喂方法见4.2.3。4.3.2分段培育法4.3.2.1前期培育稚参由0.4mm左右培育至3mm。网箱孔径200µm左右。4.3.2.2后期培育随着个体的成长更换网箱、调整密度,网箱孔径由前期的200µm左右转换为900µm左右;密度由500022只/m调整为500只/m。5养成5.1围塘养殖5.1.1选址建议盐度稳定,水交换量较大,无污染且野生海藻丰富的岩礁底质或泥沙底质的海区,能够自然纳水,排水方便的潮间带水域选址。5.1.2水环境环境符合GB/T18047.4的规定。养殖取水区潮流应通畅。禁止大量的淡水注入。5.1.3养成池及配套设施5.1.3.1养成池22单池面积1hm~10hm,池深以大潮时纳水能达到2.0m以上,换水量30%以上,池水保持1.2m以上。池坝要高出大潮水面30cm以上。5.1.3.2配套设施5.1.3.2.1防浪主堤在风浪大的潮间带建参池,要修建防浪主堤。主堤要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建议堤高要在当地历年最高潮位1m以上,堤顶宽度要在4m以上,迎海面坡度为1﹕3~1﹕5,内坡度为1﹕2~1﹕3。5.1.3.2.2进、排水渠道在集中的刺参养成区,需要建设进、排水渠道,进水口与排水口尽量远离。建议排水渠的宽度要大于进水渠,排水渠底一定要低于各相应养参池排水闸底30cm以上,能自然排水。5.1.4苗种放养5.1.4.1清污整池养参前,建议将养成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要检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沉积物较厚的地方,建议翻耕曝晒或反复用抽水泵冲洗干净。5.1.4.2消毒除害4 DB37/T442—2010要清除刺参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常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清池除害。建22议进水30cm~40cm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用量分别为800kg/hm和15kg/hm左右。其用药符合NY5071。5.1.4.3投放参礁清池后,应在池内排放块石、瓦片或其它刺参礁,建议排成垄形,垄底宽1.0m~2m,上宽0.3m~0.8m,高0.5m~0.6m;排间距0.5m~1m;垄向不能顺着进排水闸门,以避免参苗被冲走。5.1.4.4移植藻类保证池内有丰富的藻类资源,为刺参提供天然饵料和避所。建议施肥培养底栖硅藻等基础生物饵料。施肥要符合NY/T394的规定。5.1.4.5放苗5.1.4.5.1环境要求建议在池中底栖硅藻已繁殖起来,水温5~20℃,盐度25~33,溶氧≥4.5mg/L时放苗,注意放苗的温差和盐度差要<2。5.1.4.5.2苗种规格刺参苗种规格体长2cm以上、健壮无病,符合SC/T2003.2的规定。5.1.4.5.3放苗密度2222体长2cm左右,15万只/hm~20万只/hm;体长5cm左右,5万只/hm~8万只/hm。5.1.4.5.4放苗方法大规格苗种(5cm以上)采用人工下水直接放苗,将苗种均匀撒播在参礁上。小规格苗种(小于5cm)采用网袋沉入水底,让苗种自行爬出。5.1.5养成管理在进水渠道建议设立2~3道拦污防油网。多雨季节要提前纳高水位。建议养殖前期(6月以前)日换水量约为10%~30%,并逐渐使池塘水位达到2m以上的最高水位;养殖中期(6月~9月)尽可能保持最高水位;养殖后期(9月以后)日交换水量10%~20%,最低水位1.5m。冬季,水位2.5m以上。5.1.6饲料管理5.1.6.1饲料品质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NY5072的规定。5.1.6.2饲料投喂量建议人工配合饲料或海藻粉日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2%~7%;磨碎的鲜海藻,日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10%~15%,每天1次或2天1次。5.1.6.3投喂时间夏眠期(6月~9月)和冬季(1月~2月)不投喂。建议3月~5月,10月~12月水温5℃~20℃为人工喂养期。5.1.6.4饲料的投喂方法每次应全池均匀投喂,布满水底。5.1.7环境监测定时测量水温、盐度、pH值等水质指标。5.1.8病害防治5.1.8.1防治原则养殖人员要每日清晨及傍晚各巡池一次,注意清除养参池周围的蟹类、海星类等敌害生物。注意发现吸附在干露石壁上的刺参要及时捡到水中,尤其阴雨天气。5.1.8.2切断病原不要纳入发病参池或其他发病养殖池排出的水,不要投喂变质及带有病原体的饵料。5.1.8.3药物使用5 DB37/T442—2010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要求。5.1.9收获收获时间春季在4月~5月,秋冬11月~12月,视市场情况而定。潜水捞取,采大留小,采捕规格100g以上。5.2海底沉笼养殖5.2.1养殖点选择建议选择风平浪静、潮流畅通、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流入的内湾海区,水深2.0m~10.5m。5.2.2水环境环境符合GB/T18047.4的规定。5.2.2.1水温1~30℃5.2.2.2盐度25~345.2.2.3溶氧≥4.5mg/L5.2.2.4pH值7.0~8.65.2.2.5铵氮≤0.7mg/L5.2.3养殖笼建议用直径10mm的钢筋制成70cm×30cm的圆形网笼或4m×2m×0.6m的长方形网笼,外罩网衣,内放石块若干。5.2.4养殖密度每平方米养殖笼养殖2cm~5cm的幼参20只左右。5.2.5管理要点2d~4d投喂一次,饵料为人工配合饲料或海藻粉;注意网衣是否破损;根据海参生长的快慢,及时疏散密度。5.3海底增殖5.3.1增殖点选择选择潮流畅通,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流入的海区。建议选择有大型海藻、底栖硅藻、原生动物等繁生的岩礁乱石底质或泥沙底质。5.3.2水环境符合GB/T18047.4的要求,具体同5.2.2。5.3.3投放苗种与放养量22建议3cm以上的大规格幼参,3万只/hm~7万只/hm。5.3.4增殖方式5.3.4.1直接底播增殖5.3.4.2投礁增殖5.3.5增殖周期与管理2~3年;定期观测,不投饵料。5.4工厂化养殖海水深井、冬暖夏凉的坑道、工厂化养鲍车间等,有水温能常年保持在10℃~20℃的条件,均允许进行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5.4.1养殖设施5.4.1.1养殖池22多层或单层水泥池,面积4m~100m。多层池层间距50cm~60cm;每个池还允许用有孔塑料波板再隔为上、下两层。5.4.1.2流水设施建议日流水量3~8倍,达到流水养殖。6 DB37/T442—20105.4.2水环境符合GB/T18047.4与NY5052的要求。5.4.2.1水温7~20℃5.4.2.2盐度25~345.4.2.3溶氧≥4.5mg/L5.4.2.4pH值7.0~8.55.4.2.5铵氮≤0.7mg/L5.4.3养殖方式5.4.3.1单养22单层放养密度,建议1cm~2cm幼参60只/m左右;3cm~4cm幼参40只/m左右;5cm以上幼参15只/2m左右。调节水温在10℃~20℃之间;投饵早晚各一次,日投饵量为刺参体重的3%~10%,饲料符合NY5072的要求;流水管理;10d~15d清池一次。5.4.3.2与鲍鱼混养22鲍鱼混养刺参,4cm鲍鱼60只/m可混养4cm左右幼参5只/m左右。刺参一般不需投饵。5.4.4病害防治以防为主,少用药物。用药要符合NY5071的要求。6苗种运输6.1参苗运输1cm以下的,体色尚未达到正常体色(黑褐色)的稚参常与饵料板(附着基)一起充氧运输。运苗33密度为5万只/m~10万只/m,运输时间10h以内。6.2幼参运输体长1cm以上的幼参可分装在网袋(网目0.5mm~2mm)中,0.5kg左右一袋,先用流水暂养使幼参充3分附着在袋上后,采用帆布桶或其它容器低温(用冰块控制15℃以下)充氧水运法,密度1万只/m以内,运输时间24h以内;另外,允许采用干运法,在低温(加冰块)保温箱底部铺上湿润的海绵后,将2幼参倒入(注意温差要小于2),上面覆盖多层浸透海水的湿纱布,密度2000只/m以内,运输时间15h以内。——————————————7 DB37/T442—2010《DB37/T442-2004无公害食品刺参养殖技术规范》山东省地方标准修订说明一、任务来源及起草单位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442-2004无公害食品刺参养殖技术规范》的修订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烟台大学海洋学院负责起草修订。二、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442-2004无公害食品刺参养殖技术规范》自2005年实施以来,已累计已推广应用超过150万亩,累计产量30万吨左右,为山东省的海洋渔业生产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标准的实施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衷心拥护和全社会的支持与认可。但是随着刺参养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其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刺参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原标准中的一些条款内容已经显得过时,有的技术指标受限并与现在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质量要求等不相适应;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国家制定了不少有关水产养殖、产品质量、配合饲料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无公害养殖标准,这些标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因此应该在相关的地方标准中被引用并发挥指导作用。因此对《DB37/T442-2004无公害食品刺参养殖技术规范》进行修订很有必要。主要表现在:8 DB37/T442—20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于2006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法要求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当建立生产记录档案,从而建设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因此原标准要相应修订。2、国家对一些标准进行了编制与修订,这些标准更符合发展现状。如2006年发布实施了SC/T2037刺参配合饲料等有关养殖环境和养殖产品的标准,对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进行了系统的规范。这些新标准都应在相应的地方标准中被引用,以便发挥指导作用。3、原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过于全面,内容也显得笼统,包含的内容太多,如怎样进行无公害养殖,获得无公害产品的具体方法,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占据的篇幅较大,使标准条目不够清晰。4、为保护养殖环境,进而保护整个自然环境,国家又发布实施了新的标准,指导性更强,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久的历史意义,所以在标准的修订中需要强调“环境”的内容。三、标准的修订过程1、前期工作。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442-2004无公害食品刺参养殖技术规范》自2005年发布实施以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在标准的推广实施中广泛进行宣传贯彻,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印发“明白纸”,使标准做到了家喻户晓。地方政府、基层科技人员积极以标准为基础进行科研、技术推广与生产指导,在实践中广泛征求意见,获得了一些新成果。这些工作为标准的修订打下了较好基础。2、任务下达。2009年4月,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向烟台大学海洋学院正式下达本标准修订任务。我们及时根据上级要求成立了修订小9 DB37/T442—2010组,正式启动了修订工作。3、调查研究。2009年2~5月,修订小组分别对全省刺参养殖区进行了调查和了解,掌握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修订的内容。同时,还向有关的教学、科研单位请教。通过认真研究讨论,提出了修订提纲,决定新修订规程的大致框架和普遍性指导原则。此外,还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对标准进行了修改。4、起草文本。2009年5~7月,修订小组分工起草文本,并于7月底完成新订标准的征求意见稿。5、征求意见。在先期调研的基础上,修订单位利用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技术交流会、举行科技入户启动仪式等活动,邀请召集教学、科研、管理、生产和经营等单位的专家和标准使用单位,对标准修订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地征求意见,主要参加单位有中国海洋大学,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以及省厅的科技与对外合作处、经济贸易处,山东省渔业协会等。6、修改文本。2009年7~8月,修订小组先后三次召开修改研讨会,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充分的反复修改,并形成送审稿。四、标准修订原则和技术依据1、修订原则。修订主要遵从普遍性指导原则、建立水产品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原则和与国际接轨原则。2、技术依据。修订的技术依据主要有相关引用标准文件(包括最新版本)要求、修订者近年的自身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刺参生产技术的新10 DB37/T442—2010的研究成果。五、标准主要修订条款的说明1、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SC/T2037刺参配合饲料。2、删除条目。删除了“7越冬保种”和“8产品质量”。3、主要修改条目。将涉及“水质”的条目修改为“水环境”并将表格内容用文字叙述或小条目表示。4、主要内容的修订。删除“怎样进行”和具体方法等篇幅较大的叙述文字。5、关键数据的修订。通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养殖刺参的盐度下限要求在原标准中偏高,因此将27改为了25。六、修订后标准的结构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人工育苗4稚参培育5养成6苗种运输烟台大学海洋学院杨秀兰、王爱敏、许修明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六日11 DB37/T442—2010《DB37/T442-2004无公害食品刺参养殖技术规范》修订标准的审定意见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与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9年12月1日,在济南召开了2009年度渔业地方标准审定会议,组织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对烟台大学海洋学院修订的《DB37/T442-2004无公害食品刺参养殖技术规范》标准进行了审查。形成以下审查意见:1、《DB37/T442-2004无公害食品刺参养殖技术规范》标准的修订对刺参养殖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该标准结合了我国现行政策、法规与同类新标准进行修订,信息准确,没有冲突。该标准的制定符合国家标准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编制要求。3、该标准内容全面,技术指标合理,可以有效的指导刺参的人工繁殖与养殖生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4、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该修订标准通过审查,建议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希望尽快发布实施。审查组组长: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一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