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3.00 KB
- 2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HY/T××××—××××国家海洋局发布××××-××-××实施××××-××-××发布海洋倾倒区选划技术导则TechnicalguidelinesforselectingofOceandumpingarea(报批稿)HY/T××××—××××HY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ICS07.060;13.020备案号:三1
HY/T××××—××××目次前言…………………………………………………………………………………………III引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3.1倾倒…………………………………………………………………………………13.2海洋倾倒区……………………………………………………………………………13.3临时性海洋倾倒区……………………………………………………………………13.4扩散型倾倒区………………………………………………………………………13.5沉降型倾倒区………………………………………………………………………23.6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23.7疏浚物………………………………………………………………………………23.8清洁疏浚物…………………………………………………………………………23.9沾污疏浚物…………………………………………………………………………23.10污染疏浚物…………………………………………………………………………23.11惰性无机地质材料…………………………………………………………………23.12云团……………………………………………………………………………………24一般规定…………………………………………………………………………………24.1选划基本原则…………………………………………………………………………24.2预选倾倒区基本条件……………………………………………………………………24.3选划工作程序……………………………………………………………………………34.4选划工作主要内容………………………………………………………………………34.5比选要求…………………………………………………………………………………34.6废弃物类型判别…………………………………………………………………………34.7评价标准…………………………………………………………………………………44.8选划工作内容要求………………………………………………………………………45疏浚物分类和评价程序……………………………………………………………………45.1采样……………………………………………………………………………………45.2疏浚物分类和评价………………………………………………………………………45.3疏浚物生物学检验………………………………………………………………………45.4疏浚物毒性生物学检验…………………………………………………………………45.5疏浚物检验评价报告和格式……………………………………………………………46社会调查……………………………………………………………………………………47海上现场调查………………………………………………………………………………57.1调查范围…………………………………………………………………………………57.2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57.3海洋水文气象调查………………………………………………………………………57.4海底地形地貌测量………………………………………………………………………57.5渔业资源和海水养殖调查………………………………………………………………6IV
HY/T××××—××××8废弃物海上倾倒试验………………………………………………………………………68.1一般要求……………………………………………………………………………………68.2废弃物“云团”跟踪观测法………………………………………………………………68.3标识质点漂移跟踪试验……………………………………………………………………79数学模型计算………………………………………………………………………………79.1方法原理…………………………………………………………………………………79.2基本要求…………………………………………………………………………………79.3流场和扩散场数学模型…………………………………………………………………79.4回淤分析…………………………………………………………………………………710倾倒区可行性评估………………………………………………………………………710.1倾倒区设立必要性评估…………………………………………………………………710.2倾倒区比选评估…………………………………………………………………………810.3倾倒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评价……………………………………………………………810.4倾倒区技术和经济评估…………………………………………………………………811倾倒选划报告的编写内容与格式…………………………………………………………8附录A(规范性附录)海洋倾倒区选划报告书格式与内容…………………………………9A.1总则………………………………………………………………………………………9A.2文本格式与规格…………………………………………………………………………9A.3报告主体及章节提要……………………………………………………………………9表A.1海洋倾倒区选划报告内容……………………………………………………………10附录B(资料性附录)回淤分析计算方法…………………………………………………20B.1冲淤演变分析……………………………………………………………………………20B.2流场计算和海床冲淤经验公式组合分析计算法………………………………………20B.3数学模型………………………………………………………………………………22IV
HY/T××××—××××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房建孟、韩庚辰、袁丁、吴振南、彭立功、顾学俊、王长海、张丽旭。IV
HY/T××××—××××引言为规范我国海洋倾倒区的选划与监测程序,国家海洋局于1997年发布实施了《海洋倾倒区选划与监测指南》,作为海洋倾倒区选划、监测与管理的技术规范性文件,为废弃物海洋倾倒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10多年来,涉及海洋倾废管理的国际公约和我国海洋法律法规以及与之有关的技术标准、分析方法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海洋倾倒区选划与监测指南》已经不适应目前海洋倾倒区选划的技术和管理工作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海洋倾倒区管理工作,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和海洋环境容量,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倾倒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其他海洋利用功能的干扰减少到最低程度,特制订《海洋倾倒区选划技术导则》作为海洋行业标准推广使用。IV
HY/T××××—××××海洋倾倒区选划技术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洋倾倒区选划的一般规定、疏浚物分类和评价程序、社会调查、海上现场调查、废弃物海上倾倒试验、数学模拟计算和可行性评估。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它海域进行的疏浚物、惰性无机地质材料等废弃物海洋倾倒区的选划工作;对于天然有机物、阴沟淤泥等废弃物海洋倾倒区选划也可参照使用。本标准不适用于船舶、平台、海上人造构筑物、鱼类废物或其他工业性鱼类加工产生的物质等海洋处置和弃置区域的选划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GB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421—2001海洋生物质量GB/T12763.1—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12763.2—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12763.9—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GB/T12763.10—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GB17378.1—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GB17378.2—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GB17378.3—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GB17378.5—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17378.6—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T19485—2004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国海环字[2002]398号文《疏浚物海洋倾倒分类和评价程序》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倾倒dumping从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海上人造构造物向海洋故意处置废物或其他物质以及将废物或其他物质在海底及其底土中作任何储藏;向海洋弃置船舶、航空器、平台和其它海上人造构造物;向海洋处置海底矿物资源的勘探开发及与相关的海上加工而产生的废物和其它物质。3.2 海洋倾倒区Oceandumpingarea21
HY/T××××—××××为各类海岸、海洋工程等建设项目所产生的废弃物倾倒而设立的日常性海上倾倒区域。1.1 临时性海洋倾倒区TemporaryOceandumpingarea为各类海岸和海洋工程等建设项目所产生的废弃物倾倒而设立的限期、限量临时性使用的倾倒区域。1.2 扩散型倾倒区Dispersaloceandumpingsite地理位置和水动力条件有利于废弃物倾倒扩散的倾倒区1.3 沉降型倾倒区Sedimentationoceandumpingsite地理位置和水动力条件不利于废弃物倾倒扩散,废弃物多数沉降于倾倒区海域的海底及其附近,并易在海底形成堆积的倾倒区1.4 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Marineecologicalenvironmentsensitivearea重要文化、历史意义以及有特定的科研价值或生物学意义的区域。注:包括海洋保护区、海上风景区、产卵场、苗种繁衍场、索饵场、洄游通道、海水增养殖区、滨海湿地、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典型海洋生态系(如珊瑚礁、红树林、河口)等。1.5 疏浚物Dredgedmaterials从水下挖掘出的沉积物,包括淤积的、河流冲刷形成的或自然沉积的沉淀物。1.6 清洁疏浚物cleaningdredgedmaterials疏浚物中所有污染物的含量都不超过化学筛分水平的下限或疏浚物中的砷、铬、铜、铅、锌、有机碳、硫化物、油类,其中的任何两种(或小于两种)的含量超过化学筛分水平的下限,但不超过上限加下限除于2的值,并其小于4μm的粒度组分含量大于等于5%,小于63μm的粒度组分含量小于等于20%,视为清洁疏浚物。1.7 沾污疏浚物Contaminateddredgedmaterials疏浚物中铬、汞、666、DDT、多氧联苯总量等任何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含量超过化学筛分水平的下限,但不超过化学筛分水平的上限或砷、铬、铜、铅、锌、有机碳、硫化物、油类任何一种的含量均不超过化学筛分水平的下限,但其含量超过了清洁疏浚物的要求,视为沾污疏浚物。1.8 污染疏浚物Polluteddredgedmaterials疏浚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污染物含量超过化学筛分水平的上限,视为污染疏浚物。1.9 惰性无机地质材料Inertinorganicgeologicalmaterials矿物开采或工程建设产生的开采及建筑废弃物。主要成分为岩石、混凝土、瓦砾、砖石和泥土等。1.10 云团Highlyconcentratedaerosolsilt废弃物投放入海后,在投放点形成高于周围海水悬浮物浓度的悬浮泥沙水体,并随海流、时间影响向周边扩散和移动。2 一般规定2.1 选划基本原则21
HY/T××××—××××选划海洋倾倒区和临时性海洋倾倒区应不影响海洋功能区主导功能的利用。考虑废弃物的特性和倾倒区与其邻近海洋功能区的相对位置及相互影响、水动力条件、地质地貌、水质、底质、生态资源环境等特征,确保海洋倾倒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是暂时的、可接受的和可以恢复的,不影响邻近海洋功能区的功能正常发挥,减少海洋倾倒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1.1 预选倾倒区条件预选倾倒区应符合以下条件:——初级生产力低下,生物资源匮乏和自然环境条件不利于其它海洋功能开发利用的海洋功能相对低下的区域;——远离或避开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位置适中,不超出废弃物运输船舶安全作业范围,尽可能降低废弃物倾倒营运费用。——有一定水深和空间容量,满足废弃物倾倒船舶安全作业条件;——适宜水动力条件,有较强的自净能力,有利于废弃物沉降、驻存(沉降型倾倒区)或稀释、扩散和运移(扩散型倾倒区)。1.2 选划工作程序1.2.1 选划工作程序承担倾倒区选划任务的单位应编制倾倒区选划工作方案。倾倒区选划单位根据工作方案和行政协调会确定的拟选倾倒区开展论证工作,组织编制倾倒区选划论证报告。选划报告格式按照附录A编制。1.2.2 选划工作阶段1.2.2.1 准备工作阶段收集资料,确定预选倾倒区,编制选划工作方案,制定现场调查实施方案,海洋功能区划中明确划定的倾倒预留区应优先选择。1.2.2.2 正式工作阶段组织开展组织开展内业和外业工作。内业工作包括资料收集、社会调查和专题研究,收集的资料包括法律,法规,标准,预选倾倒区及其邻近海域的背景资料如:海洋资源分布、产卵场、洄游通道、海底地形地貌等。外业工作指海上现场调查、废弃物海上倾倒试验等。1.2.2.3 报告编制阶段在内业工作基础上,依据外业工作获得的数据,进行模拟计算,预测分析海洋废弃物倾倒对拟选海洋倾倒区周围各种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倾倒区进行可行性评估,明确拟选倾倒区是否可行,提出生态修复建议、海洋环境跟踪监测方案和环保管理措施,编制倾倒区选划论证报告。1.3 选划工作主要内容选划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废弃物的来源、海洋倾倒的必要性、倾倒方式与倾倒规模的调查;b)废弃物理化性质的测试分析与类别判定;c)拟选倾倒区的地理位置、邻近海域自然环境特征、海洋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d)拟选倾倒区及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分析;e)海洋水文气象现状调查与分析;f)海底地形地貌测量;g)渔业资源和海水养殖区调查;h)海上倾倒试验与标识质点漂移跟踪试验;i)流场、浓度场、扩散场计算;j)回淤分析和数学模拟计算;k)疏浚物生物学检验;l)海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m)倾倒区管理建议等。1.4 倾倒区比选要求21
HY/T××××—××××倾倒区选划应进行比选分析,对倾倒量100×104m3以上倾倒区的选划应有二个(含)以上的预选区进行比选,列出比选主要条件和原则,得到最优倾倒区。1.1 废弃物类型判别废弃物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疏浚物,包括清洁疏浚物、沾污疏浚物、污染疏浚物;——惰性无机地质材料;——阴沟淤泥;——鱼类废物或其他工业性鱼类加工产生的物质;——船舶、平台或其他海上人造构筑物;——天然有机物;——在远离大陆的岛屿或其他海上人工构造物上产生的、只能用倾倒的方法处置的、主要由钢、铁、混凝土及其类似的无害物质构成的大型物体。1.2 评价标准倾倒区选划评价应采用国家质量标准,按照GB3097—1997、GB11607—1989、GB18668—2002、GB18421—2001。1.3 选划工作内容要求1.3.1 清洁疏浚物对清洁疏浚物按照倾倒量不同有以下四种选划工作内容要求:——倾倒量在5×104m3以下的倾倒区,其邻近无重要的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和其他海洋利用功能区,有可利用的有效海洋环境历史资料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的,按4.4.a)、4.4.b)、4.4.c)、4.4.l)、4.4.m)开展选划工作;——倾倒量在5×104m3—100×104m3的倾倒区,有效海洋环境历史资料与海上水文资料、环境现状调查能满足环境影响分析的,不必进行4.4.i)和4.4.j)规定的工作内容;倾倒区邻近无重要生物资源产卵、繁殖、捕捞、洄游通道的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不必进行4.4.g)和4.4.k)规定的工作内容;邻近海域无重要的其他海洋利用功能区,不必进行4.4.h规定的工作内容;——倾倒量在100×104m3—500×104m3倾倒区,邻近海域无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和其他海洋利用功能区的,不必进行4.4.h)和4.4.k)规定的工作内容;无重要港池、锚地、航道、海底管道、电缆及其它构筑物的,不必进行4.4.j)规定的工作内容;——倾倒量超过500×104m3的倾倒区,不必进行4.4.k)规定的工作内容。1.3.2 沾污疏浚物沾污疏浚物倾倒区位置应选离海岸较远,邻近无生态敏感区和重要利用不相容功能区,水动力条件较弱、扩散较缓慢的水域。选划工作内容按照4.4的规定进行。沾污废弃物倾倒应增加处理技术的管理说明,包括废弃物的无害预处理、用无害清洁沉积物把废弃物掩埋(或覆盖)在海床上或海床里等,并说明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1.3.3 污染疏浚物污染疏浚物倾倒区位置应在远离海岸的陆架区,避开海流主轴(黑潮、台湾暖流等),选择海洋动力条件较弱、扩散缓慢的水域。选划工作内容除按照4.4的规定进行外,在实施海洋倾倒之前,应编制“污染疏浚物海洋倾倒风险评估报告”。2 疏浚物分类和评价程序2.1 采样21
HY/T××××—××××疏浚物:按照《疏浚物海洋倾倒分类和评价程序》附录A规定的要求采样。惰性无机地质材料:按照《疏浚物海洋倾倒分类和评价程序》附录A规定的要求采样。1.1 疏浚物分类和评价按照《疏浚物海洋倾倒分类和评价程序》规定的要求进行分类和评价。1.2 疏浚物生物学检验按照《疏浚物海洋倾倒生物学检验技术规程》规定的要求进行生物学检验。1.3 疏浚物毒性生物学检验按照《疏浚物海洋倾倒分类和评价程序》附录B规定的要求进行生物学检验。1.4 疏浚物海洋倾倒检验评价报告和格式分类和评价报告格式按照《疏浚物海洋倾倒分类和评价程序》附录C规定的要求编写。2 社会调查社会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开发规划报告;b)海洋自然地理环境调查资料及研究论文;c)海洋经济和海洋开发现状及人文环境;d)海洋环境监测及质量评价报告;e)港口、航道、锚地及船舶航运交通状况;f)生态资源环境、渔业生产及养殖状况;g)历史与最新海图、海底地形地貌测量图等;h)其它有关海洋各类报告与图集。3 海上现场调查3.1 调查范围依据预选倾倒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考虑邻近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利用不相容区的分布位置,参照海底地形、水动力特征以及废弃物的倾倒频率和规模,预测废弃物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设定海上调查范围。调查范围的确定应满足废弃物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3.2 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3.2.1 观测和调查项目: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观测和调查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水质:水温、盐度、悬浮物、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汞、铜、锌、铅、镉、铬、石油类,以及根据海域和废弃物特性设定选测的项目;——沉积物:粒度、pH、Eh、有机碳、硫化物、汞、铜、铅、锌、镉、铬、石油类及根据海域和废弃物特性设定选测的项目;——生物:叶绿素α含量分布;浮游生物生物量、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底栖生物种类、栖息密度及生物量;潮间带生物种类、栖息密度及生物量,游泳动物体内残毒测定及细菌学指标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等。3.2.2 方法和要求站位、采样、层次及测试分析按照GB12763.1—2007、GB17378.1—2007、GB17378.2—2007、GB17378.3—2007、GB17378.4—2007、GB17378.5—2007、GB17378.6—2007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站位布设数量的具体要求:倾倒量大于500×104m3时应不少于20个;倾倒量在500×104m3-100×104m3之间时应不少于16个;倾倒量小于100×104m3时应不少于10个。21
HY/T××××—××××监测调查次数:倾倒量大于500×104m3的倾倒区及邻近海域有重要的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水质调查在春季和秋季各调查1次,海洋生物调查在春季和秋季各1次。倾倒量小于500×104m3的倾倒区,根据实际情况,水质、生物调查可在收集该海域调查、监测资料的基础上至少进行一次。1.1 海洋水文气象调查1.1.1 调查项目海洋水文气象调查项目包括潮位、水温、盐度、悬浮物、海流等,水色、透明度、海浪可选测。1.1.2 观测方式观测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大面同步观测或准同步观测。测站的数量应按调查范围和边界形状而定,测站的位置应具有代表性,所测得的水文要素资料应能反映该要素的分布特征和数学模拟的边界条件需要,海流测站应不少于2个,其他测站应不少于5个;——周日连续观测。海流周日连续观测日期应选在大潮及小潮期间,观测时间长度应不少于25小时,每小时应观测一次。1.1.3 观测层次当水深大于10米(海图水深)时,按6点法(表层、0.2H、0.4H、0.6H、0.8H、底层)观测;水深小于等于10米时,测3层(表、0.6H、底层)。1.1.4 观测方法按照GB12763.1—2007、GB12763.2—2007规定的方法观测。1.2 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测量范围和比例尺根据拟选倾倒区大小范围决定。范围应覆盖整个倾倒区并适当外扩,比例尺一般为1:5000—1:10000。按照GB/T12763.10—2007规定的方法测量。1.3 渔业资源和海水养殖调查渔业资源调查以收集资料为主,调查内容包括: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的位置,鱼卵、仔鱼数量,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量和产值。养殖调查:养殖规模、种类、产量、分布,与倾倒区的距离。倾倒量大于500×104m3应进行鱼卵、仔鱼等现场调查。调查按照GB12763.9—2007。2 废弃物海上倾倒试验2.1 一般要求倾倒量超过100×104m3时,宜开展海上倾倒试验;倾倒量大于500×104m3时,应开展海上倾倒试验。2.2 废弃物“云团”跟踪观测法2.2.1 船舶直接采样分析法(本方法为仲裁方法)2.2.1.1 原理用船舶跟踪倾倒物“云团”不断进行现场采样分析。2.2.1.2 测定方法倾倒试验前先对试验海区做环境本底调查。倾倒试验时倾倒船在投放点,按试验倾倒量一次性瞬间投放废弃物,投放量不少于500吨,投放历时不超过5分钟为宜,投放方式宜为瞬时底开门。观测船只三艘:一艘固定锚泊投放点,在废弃物倾倒后观测海流、风,并用颠倒采水器连续采样,直至试验结束;另两艘船舶跟踪“云团”运移路径(可用1.5m深度浮杆辅助观察)交替采样。前1小时采样应加密次数,如:5、10、30分钟、1小时等,两船连续交替采样;其后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间隔,直至“云团”消失,接近本底值为止。采样层次开始为表、中、底三层,以后可逐步减少为2层,最后可仅采底层样品。投放时间宜在高潮后开始落潮时进行。试验定位用微波定位仪或差分GPS,测量误差应小于5米。2.2.2 声学—光电式仪器测定法2.2.2.1 原理21
HY/T××××—××××使用符合技术要求的声学—光电式仪器,对废弃物“云团”进行走航、连续、快速测定。1.1.1.1 测定废弃物倾倒前先对试验海区做环境本底调查。废弃物投放入海后,测量船施放仪器水下拖曳探头,对海水中形成的“云团”进行水平(平行于“云团”中心线)和横向(垂直于“云团”中心线)两种方式连续走航观测,同时对走航测量船连续定位,测定航行轨迹。根据所得数据整理分析废弃物入海后的三维空间分布。在走航跟踪观测“云团”的同时,另一船舶进行定点气象和海流观测及在“云团”中采水样,进行悬浮物粒度分析。1.1.2 人工示踪沙测定法1.1.2.1 原理用人工方法标识的物质,掺入废弃物中,通过追踪示踪沙,获得废弃物入海后的扩散、迁移、沉降速率、范围等信息。1.1.2.2 人工示踪的基本要求应具有独特的,易与海域本底悬浮物相区别的物理特征,如放射性、颜色等;示踪沙物质的形态特征和动力特征应与废弃物一致。1.1.2.3 人工示踪沙的制备通常取拟投放的废弃物,特殊情况下,可采用玻璃或金属材料制成人工沙,再进行标识处理。1.1.2.4 标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标识方法:——放射性标识,通过嵌入、电镀、照射等处理,使示踪沙具有放射性;——萤光标识,用萤光染料使示踪沙着色,利用萤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光原理,获得示踪沙信息;——颜色标识,将示踪沙染色,用可见光下的颜色获得示踪沙信息;——物质组成标识。用金属制成示踪砾石,利用金属探测仪检测;1.1.2.5 试验方法将示踪沙与投放废弃物充分混合后,在试验海区预定点投放。投放采用定点和走航两种方式检测。注:由于放射性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非十分必要,不使用放射性标识。如使用,必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操作中严格按照有关规程,防止辐射危害。1.2 标识质点漂移跟踪试验标识质点应采用双联浮筒,漂流标识质点投放点为预选倾倒区中心。试验分涨漂和落漂试验,涨落漂试验从落(涨)憩后,开始涨(落)潮时投放双联浮筒,跟踪船舶采用差分GPS定位。根据现场流速确定数据采集间隔,一般不大于1次/2分钟。在定位数据采集的同时,观测人员记录定位点与双联浮筒的距离及相对浮筒的方位角,准确计算漂流浮筒的实际点位。试验至涨(落)潮憩时结束。整理数据做出质点漂移轨迹图,计算漂移最大速度和平均速度,验证数值模拟扩散场计算结果。2 数学模拟计算2.1 方法原理根据废弃物倾倒入海后的沉降、扩散和运移的物理机制及海域的动力条件建立数学模型(基本方程组),引入定解条件(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运用相应的计算方法,模拟出废弃物倾倒入海后的沉降、扩散和运移规律。2.2 基本要求模拟计算应符合以下要求:——计算域范围应延伸到倾倒区邻近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和利用不相容区;或延伸至计算结果表明倾倒影响已不显著的范围;——计算域及邻近海域有潮汐,潮流实测观测资料,实测站点数量及分布对计算域及边界有足够的代表性和控制性;潮流、潮汐数学模拟边界控制条件至少应包括M2、S2、K1、O1分潮;21
HY/T××××—××××——网格步长小于100米,计算方法应满足预测的要求。1.1 流场和扩散场数学模型按照GB/T19485—2004的第5章、附录D和附录F规定的方法进行运算。1.2 回淤分析1.2.1 原理利用倾倒区附近海域多年水下地形图采用套绘分析、根据实测潮流资料采用二维潮流数模计算和分析,给出倾倒区附近海域冲淤性质和演变趋势,并分析倾倒对周围海域的冲淤影响。1.2.2 方法回淤分析有三种方法:冲淤演变分析、流场计算和海床冲淤经验公式以及数模分析。1.2.3 适用条件设在水道、边滩上的倾倒区,应进行冲淤分析;倾倒量小于100×104m3时,资料充分,按照附录B方法1进行分析计算。设在锚地、浅滩等区域的倾倒区,按照附录B方法2进行冲淤分析计算。倾倒量大于100×104m3时,按附录B方法3进行分析计算。工程有特殊需求,资料充分时,进行三维数模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论证倾倒产生的冲淤影响变化。2 倾倒区可行性评估2.1 倾倒区设立必要性评估阐述废弃物海上处置不可替代的原因,陆上、海上两种处置方案的环境、经济和技术优劣对比,评估倾倒区选划的必要性。2.2 倾倒区比选评估比较施工成本、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水深条件、扩散与沉降类型、与敏感区距离、对航运影响、对养殖捕捞的影响、管理难易程度等,经对二个拟选倾倒区综合比选分析,推荐最优的倾倒区。2.3 倾倒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评价2.3.1 确定评估重点项目评估重点项目包括悬浮物的浓度增量、疏浚物的有害物质、生物资源损害、海底地形地貌变化等。2.3.2 浓度预测应以最大可能倾倒源强,经过若干潮周期,计算浓度增量作为评估依据进行浓度预测。2.3.3 评估重点对象评估重点对象包括渔场、自然保护区、海滨游乐场、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养殖区、航道、锚地、军事禁区等。2.3.4 倾倒对周边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开展倾倒活动对周围海域生态环境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及渔业资源(繁殖、产卵、哺育、索饵或洄游区域分布)、渔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和受损生物再生潜力分析,结合生物监测情况进行评估,提出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修复措施和建议。2.3.5 倾倒对倾倒区环境的影响对倾倒区水质、底质的预测评价,应明确给出影响范围、程度;对倾倒活动是否改变原环境类别应给予明确结论。2.3.6 倾倒对倾倒区地形地貌的影响开展倾倒对倾倒区水深、海底地形地貌的影响评价。2.3.7 废弃物的迁移影响根据海洋物理、生态和社会经济环境等主要特征,结合倾倒过程中,废弃物在海水中沉降、扩散和迁移的关系,评价海域流、浪、潮汐等对环境的影响。2.4 倾倒区技术和经济评估根据废弃物性质、数量、生成地点等按照对其的不同可能处置方案,例如陆上处置、围海造地、再生利用、海上倾倒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评估。21
HY/T××××—××××1 倾倒区选划报告的编写内容与格式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编制海洋倾倒区选划报告。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海洋倾倒区选划报告书格式与内容A.1 总则海洋倾倒区选划报告是提供管理部门进行行政审批、监督管理等重要技术文件。本报告格式在吸取我国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参考相关要求而制定的;由于实际情况有时可能不尽相同,在保持格式的基本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对本格式、内容可适当修改和增减。A.2 文本格式与规格海洋倾倒区选划报告文本外形尺寸为A4(210mm×297mm)。A.2.1 封面格式海洋倾倒区选划报告封面格式如下。第一行书写:×××海区或省市×××海洋倾倒区(一号宋体,加黑,居中);第二行书写:选划报告(一号宋体,加黑,居中);第三行书写:送审稿或报批稿(二号宋体,加黑,居中,外加圆括号);落款书写:编制单位全称(如有多个单位只列牵头单位,三号宋体,加黑,居中);第五行书写:××××年××月(小三号宋体,加黑,居中);第六行书写:中国,空一格,××(地名,小三号宋体,加黑,居中);以上各行间距应适宜,保持封面美观。A.2.2 A.2.2封里-内容封里一中应分行写明:委托单位全称;选划单位全称(加盖公章);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编制人、审核人姓名;编制单位地址;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内容。封里二:选划单位资质证书(证书以A4幅面彩色复制)。封里三:选划单位及其协作单位、参加人员名单和协作单位承担专题工作内容。A.3 报告主体及章节提要海洋倾倒区选划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表A.1里的全部或部分章节。根据海洋倾倒活动的具体内容,可对表A.1的章节和内容作适当增设或删减。21
HY/T××××—××××表A.1海洋倾倒区选划报告内容1前言1.1倾倒区选划任务来源、目的意义及必要性1.2工程概况包括:工程项目名称、性质、规模;产生废弃物名称、类别、数量,年倾倒量、每次倾倒量、倾倒频率、方式、时间、期限等。1.3选划依据包括如任务委托书、项目审批文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书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1.4选划采用的技术路线和主要方法2预选倾倒区2.1倾倒区位置、水深、海底地形及离岸距离2.2与邻近海洋生态敏感区和利用不相容功能区的相对位置3理化性质及分类评价3.1废弃物物理测试结果3.2废弃物化学测试结果3.3废弃物类别评价4海区自然地理概况4.1海域范围、地理坐标位置及人文环境4.2海洋功能区划概况4.2气象状况叙述气候特征,累年平均及极端气温、降水、风速、雾日,累年最多风向,大风日数等。4.3水文状况主要包括潮汐、潮流、波浪性质及特征值;泥沙含量、累年及极端水温、盐度等。4.4污染源及水质环境4.5海底地形地貌及沉积物状况包括海底地形地貌特征,表层沉积物类型、粒径及分布,沉积环境特征等。4.6生态资源特征主要包括海区初级生产力、叶绿素α分布、浮游生物生态特征,总数量,优势种数量及分布,种类组成与生态类群;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的生态特征,种类组成,总生物量,总栖息密度,优势种生态21
HY/T××××—××××表A.1(续)类型等。4.7渔业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4.7.1渔业资源的产卵、繁殖、哺育、索饵、洄游生境4.7.2捕捞作业方式(张网、流网、拖网)主要包括:捕捞种类、分布区域;张网、流网和拖网数量及分布区域;渔汛期、产量等。4.7.3海水养殖场分布主要包括:面积、位置、养殖种类、产量等。4.8港口、航道及航运交通。港口、航道位置与水深、进出港船舶数量、船舶吨位、航线及航行频率、锚地位置、停留船舶艘数等。4.9风景旅游区状况。包括:旅游娱乐海滩、海水浴场位置,级别、面积和客流量等。4.10海底电(光)缆、管道种类、规格、埋深及分布线路等。4.11军事利用区性质,位置,范围。4.12其它:历史遗迹、水下文物、沉船残骸等。5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1现场调查与监测方法包括:站位布设,采样层次、时间、数量、监测项目以及使用仪器及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应附站位图、站位表和监测成果统计表。5.2水质现状评价包括:评价标准选择及理由、评价因子选择,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5.2.1单项环境要素分布特征对水温、悬浮物、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活性磷酸盐、汞、铜、锌、铅、铬、镉、石油类等及其它选测要素分别叙述,并附要素分布图(分表、底两层)。5.2.2评价结果一般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也可采用其它评价方法如“综合指数法”、“模糊聚类法”将计算结果列表,并叙述评价结果。5.3沉积物现状评价5.3.1沉积物组成按粒度分析结果,叙述倾倒区海域沉积物类型分布及组成比例。5.3.1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对照沉积物评价标准,计算各要素标准指数,列表并叙述评价结果。5.4生物现状评价21
HY/T××××—××××表A.1(续)5.4.1叶绿素调查结果与现状评价包括叶绿素α数量及分布特征。5.4.2浮游植物调查结果与现状评价包括:总生物量、优势种和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生物量季节或年际变化。5.4.3浮游动物调查结果与现状评价包括:总生物量、优势种和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生物量季节或年际变化。5.4.4底栖生物调查结果与现状评价包括:总生物量、种类组成和栖息密度分布,季节变化。5.4.5潮间带生物调查结果与现状评价包括:总生物量、种类组成和栖息密度分布,季节变化。5.4.6生态评价按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度计算结果评价。5.4.7生物残毒分析及评价6废弃物海上倾倒实验6.1试验设备包括: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地、技术参数、性能使用;非通用仪器,应概述其原理;试验船舶名称、性能。6.2试验过程简述6.2.1废弃物装运及倾倒方式、数量6.2.2定位方法,精度及实测航迹图6.2.3废弃物倾倒后悬浮与沉降观测6.2.4水文环境及悬浮物本底同步观测6.2.5废弃物粒径和倾倒后悬浮物粒径测定6.3试验结果6.3.1倾倒后不同时段水体中悬浮物粒径分布6.3.2废弃物沉降包括沉降过程、速率、厚度分布等。6.3.3废弃物运移包括“云团”扩散范围过程,运移路径稀释(浓度)变化。7潮流场数值分析简述模拟流场方法、范围及设计潮型、层次等。7.1基本方程组,计算参数与计算方法21
HY/T××××—××××表A.1(续)7.2定解条件主要包括对陆、水边界,水位强迫函数,潮流强迫函数,风应力,底摩擦应力,压力场边界条件,湍流交换系数等。7.3验证包括潮流、潮汐验证点(站)的确定,实测与模拟流速、流向、潮位过程线,实测与模拟值误差统计(包括平均误差,绝对值平均误差,最大误差)。7.4模拟结果分析叙述模拟域流场结构,分析潮流与余流特征(大、小潮和丰、枯水期);并给出不同水文条件下,涨落急、涨落憩模拟流场图。8扩散场数值分析简述方法原理及分析计算过程。8.1基本方程组8.2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包括增量、叠加量,水边界流入,流出,径流量、水温、盐度的设定,初始浓度(背景)等。8.3计算方案包括源强(倾倒量及浓度)水文条件、网格条件、时间步长。8.4计算结果包括浓度场变化状况,并给出不同水文条件下,设定源强的浓度场图。9标识质点漂移跟踪试验9.1试验概况9.2试验结果绘出涨、落潮时质点漂移图。9.3与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分析10生物学检验简述测定目的,方法及过程。10.1受试生物叙述受试生物的种类及受试生物的生物学参数。10.2试验条件及废弃物溶出液、悬浮液及固相物的配制10.3试验结果10.3.1急性中毒试验10.3.2亚急性中毒试验10.3.3固相物急性试验21
HY/T××××—××××表A.1(续)11废弃物倾倒对环境的影响预测与评估根据废弃物种类、倾倒量,结合海区功能要素,阐述环境评价要素的选择,如航道、渔场、养殖场、取水口等。分析倾倒对各预选倾倒区及邻近海域的影响程度。11.1对水质影响预测11.2对沉积物影响预测11.3对生态资源环境及渔业资源的影响评估11.4对港口、锚地对航道淤积及航运交通安全的影响评估11.5对邻近海域其它生态敏感区和利用不相容功能区的影响评估12倾倒区技术经济评估根据废弃物不同处置方法所产生的费用计算结果进行评述,对各个预选倾倒区进行技术、经济效益评估,进行比较分析和选择。12.1海洋处置与其他处置方法的经济对比分析12.2拟选倾倒区技术经济(包括环境效益)比选分析及提出推荐方案13结论与管理建议13.1预选倾倒区的可行性论证结果13.2倾倒区位置及范围包括倾倒区的位置、形状,面积、水深等。13.3管理建议包括:倾倒量及频率、倾倒时间及潮汐情况、倾倒作业方式及注意事项、倾倒区动态监测要求以及其它管理建议。14报告书附件海洋倾倒区选划报告的附件应包括:•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文件;•建设单位委托选划单位开展海洋倾倒区选划工作的委托书;•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同意开展海洋倾倒区选划的批复;•预选海洋倾倒区行政协调会会议纪要以及代表签名名单。21
HY/T××××—××××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回淤分析计算方法A.1 冲淤演变分析(方法一)套绘分析水下地形图,综合计算分析风、浪、流、含沙量、悬沙粒径和底沙粒径等资料,分析倾倒区附近海域冲淤性质和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废弃物倾倒入海状况(倾倒总量、倾倒密度、单船倾倒量、倾倒方式、倾倒泥沙粒径等资料),分析废弃物倾倒入海对周围海域的冲淤影响。A.2 流场计算和海床冲淤经验公式组合分析计算法(方法二)A.2.1 流场可用潮流实测资料,也可取二维潮流数模结果。数模应按照GB/T19485—2004第5章及附录D和附录F所规定或推荐的方法进行。A.2.2 航道冲淤强度计算推荐公式:(1)式中:—航道年淤积强度(m/a);ω—泥沙沉降速度(m/s);—相应于平均水深d1浅滩水域的平均含沙量(kg/m3);—淤积历时(s);—疏浚物干容重(kg/m3);—为与航道垂直流的淤积系数,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0.35;—为与航道顺流的淤积系数,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0.13;—代表工程前浅滩平均水深(m);—代表航道开挖后的水深(m);—航道走向与流向之间的夹角(°)。A.2.3 参数的确定和处理方法B.2.3.1平均含沙量S1(1)现场观测确定。观测条件包括风天、无风天、大潮、小潮、丰水和枯水季。(2)推荐公式:(2)21
HY/T××××—××××(3)(4)(5)式中:—平均含沙量(kg/m3);—泥沙容重(kg/m3);—波浪水质点的平均水平速度(m/s);—潮流时段平均流速(m/s);—风吹流时段平均流速(m/s);—时段平均风速(m/s);—波高(m);—波速(m/s)B.2.3.2沉速ω(1)当泥沙粒径在0.015mm~0.03mm时,相应的沉速为0.04cm/s~0.05cm/s之间,或用观测值。(2)当泥沙粒径在0.03mm~0.1mm时,可采用斯托克斯公式:(6)(3)当泥沙粒径在0.15mm~1.5mm时,可采用冈恰诺夫过渡区沉速公式:(7)(4)当泥沙粒径大于1.5mm时,可采用冈恰诺夫紊流区沉速公式:(8)(5)当泥沙粒径在0.1mm~0.15mm时,用式(6)和式(7)的值内插。式(6)、(7)、(8)中:-代表泥沙密度(kg/m3);-代表海水的密度(kg/m3);-泥沙粒径(mm);-水的运动粘滞系数;21
HY/T××××—××××-重力加速度(m/s2);-水温度(℃)B.2.3.3疏浚物干容重γ0(9)式中:-疏浚物干容重(kg/m3);-疏浚物中值粒径(mm)对于淤泥质海床可取600kg/m3~900kg/m3。B.2.3.4航道分段处理若航道较长,各种参数变化较大,可分段处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本方法稍进行变换,可用于港池、锚地和浅滩的冲淤计算。A.1 数学模型(方法三)数学模型建议采用较成熟的二维模式。A.1.1 基本方程组(1)连续方程:(10)(2)动量方程:(11)(3)悬沙扩散方程:(12)(4)床面冲淤变化方程:(13)式(10)、(11)、(12)、(13)中:—总水深(m),;-水位(m);21
HY/T××××—××××—水深(m);—代表x方向的流速分量(m/s);—代表y方向的流速分量(m/s);f—柯氏力系数(s-1);—风摩擦系数;—代表海平面上10m处,x方向的风速分量(m/s);—代表海平面上10m处,y方向的风速分量(m/s);—谢才系数,;—曼宁系数;—代表x方向的海水紊动粘滞系数(m2/s);—代表y方向的海水紊动粘滞系数(m2/s);ω--沉速(m/s);—含沙量(kg/m3);—挟沙力(kg/m3);—代表x方向的泥沙紊动扩散系数(m2/s);—代表y方向的泥沙紊动扩散系数(m2/s);—泥沙干容重(kg/m3);—冲淤厚度(m)。A.1.1 基本参数确定A.1.1.1 水流紊动粘滞系数Kx、Ky由试验确定,或取经验值50~500m2/s。A.1.1.2 紊动扩散系数Dx、Dy由试验确定,或采用Elder公式(14)(15)A.1.1.3 挟沙力S*21
HY/T××××—××××由于经验公式较多,这里推荐以下几个常用公式:(1)张瑞瑾公式(16)式中:—挟沙力(kg/m3);-系数;—流速(m/s);-水力半径;--沉速(m/s);-经验系数;g-重力加速度(m/s2)(2)刘家驹公式(17)式中:—挟沙力(kg/m3);—系数;—泥沙干容重(kg/m3);—流速(m/s);-海平面上10处风速(m/s);—水深(m);g-重力加速度(m/s2)(3)窦国仁公式(18)式中:—挟沙力(kg/m3);-代表泥沙密度(kg/m3);21
HY/T××××—××××-代表海水的密度(kg/m3);-曼宁系数;—流速(m/s);-海平面上10处风速(m/s);—波高(m);—水深(m);-沉速(m/s);-水温(℃)(4)曹祖德公式(19)式中:—挟沙力(kg/m3);—系数;—流速(m/s);—波速(m/s);-粒径(mm);--沉速(m/s)A.1.1.1 时间步长确定(20)式中:-系数,可取1~3;-网格最小边长;-计算域最大水深A.1.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A.1.2.1 初始条件(21)(22)(23)21
HY/T××××—××××(24)A.1.1.1 固边界条件流速:(25)泥沙通量:(26)A.1.1.2 开边界条件潮位:(27)或流速:(28)悬沙流入:(29)悬沙流出:(30)式中:下标“0”—代表已知初始值或假定初始值;Γ—代表开边界;上标“*”—代表已知值。2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安徽省配电网技术导则
- 供热计量技术导则
- 中心镇镇区建设技术导则
-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
- 海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 北京市供热计量应用技术导则
- 邯郸市城区主要街道既有建筑外观改造和景观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
-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
- 江西省城镇立体绿化技术导则(试行)
- 煤炭行业贯彻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基础过关800题
- 环评技术导则大纲
- 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 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导则
-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 云南村庄整治技术导则
相关文档
- 20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章节习题集答案.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05-13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环评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打印).doc
- GBT14909-2005能量系统用分析技术导则.pdf
- GBT15512-2009评价企业节约钢铁材料技术导则.pdf
- GBT18857-2008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pdf
- GBT22413-2008海水综合利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pdf
- GBT25738-2010核电厂电动机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739-2010核电厂阀门调试技术导则.pdf
- GBT25875-2010草原蝗虫宜生区划分与监测技术导则.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