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5 MB
- 12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研究——以西安曲江二期为例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生:孙菲指导教师:岳邦瑞副教授摘要随着城市新区的大量开发,加之近年来各界对道路景观建设的日益重视,从城市整体出发,对大量、多类型的道路景观进行全面系统的控制引导日益迫切。但在已有的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中,仅以针对个别具体道路实践为主,其中亦缺少成功的案例。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系统建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为核心目标,应用系统研究、比较研究等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将现行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的一般方法与道路景观设计的特殊性相结合,辨析了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在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的角色与地位,并论述了其控制目标,以总则、细则及图则三部分构建成整体导则编制框架,最后结合曲江二期的具体案例详述其具体编制内容。文章共用了六个篇幅论述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第1章是绪论部分。第2章论述了导则的一般编制方法,城市规划专业中导则的一般性应用——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并重点探讨了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与城市设计导则的关系。第3章进行了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特征分析。阐明了道路景观控制的必要性,我国的现状问题,进而指出了研究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的必要性;分析了导则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角色与地位;明确了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控制目标;并指出了导则编制依据与原则、方法论以及导则体系规范化、系统化的必要性。第4章讨论了导则的编制框架,从道路景观的控制要素、景观视角下道路分类方法、国内外道路景观发展趋势三方面论述,将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框架分为总则、细则、图则三大部分。第5章结合“西安曲江二期”的具体实例解说了导则编制的具体内容。总则包括编制原则、控制目标、总体道路景观框架;细则包括:道路空间界面、文化展示系统、公共慢行系统、道路开敞空间、道路绿化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统、道路设施小品六大部分;图则是对各类型道路选定的典型道路进行具体的图示解说,其中包含道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设施小品建设要求、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开敞空间图示解说四部分。第6章是总结与创新部分,总结了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方法、框架与具体内容,指出了研究的创新点,是对全文研究成果的概况性描述。本研究最核心的创新点为:建构起一套以整个城市片区所有道路为研究对象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和方法。在其大体系下衍生出其它3个小创新点,分别是: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角色与地位;景观视角下的城市道路分类方法;以图则的方式表达典型道路的景观控制内容。关键词:道路景观;街道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searchonUrbanRoadLandscapeDesignGuidelinesCompilingSystem——BasedontheCaseofPhaseIIProjectinQujiang,Xi"anSpecialty:Architectural&CivilEngineeringGraduate:SUNFeiAdvisor:YUEBang-ruiABSTRACTAsnewurbanzonesaremassivelydevelopedinrecentyears,peoplefromallwalksoflifepaidmoreattentiontotheroadlandscapeconstruction.Withthecityasawhole,itisincreasinglyurgenttocontrolandguidealotofvarious.But,inthecurrenturbanroadlandscapedesignguidelinesarenotonlylimitedtopracticeinroad,butalsolackssuccessfulcases.Inthisbackground,centrallyaimedtoestablishtheroadlandscapedesignguidelinescompilationsystem,thisresearchappliedsystematicresearch,comparativeresearchandotherscientificapproachestocombinecommonmethodsforcompilingtheexistingurbandesignguidelinesandparticularityofroadlandscapedesignsoastoclarifyitsroleandpositioninthedomesticurbanplanningcompilingsystem.Also,itscontrolgoalwasdiscussed.Theentireguidelinescompilingframeworkwascomposedofgeneralrules,detailedrulesanddrawings.Lastbutnotleast,thespecificcompilationcontentswereexpoundedbyanalyzingphaseIIprojectinQujiang.Thepaperusedsixpagestodiscusstheurbanroadlandscapedesignguidelinescompilingsystem.Chapter1istheintroduction.Chapter2givesthegeneralmethodofcompilinggeneralguidelinesandtheirgeneralapplicationinurbanplanning,focusingontherelationshipbetweenroadlandscapedesignguidelinesandcitydesignguidelines.Chapter3analyzescharacteristicsoftheguidelines,clarifiesthenecessityofcontrollingtheroadlandscape,existingissuesinChinaandfurtherstatesthenecessaryofstudying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oadlandscapedesignguidelinescompilingsystem;analyzesroleandpositionoftheguidelinesincityplanningsysteminourcountry;specifythecontrollinggoalsoflandscapedesignguidelines;pointsoutbasis,principleandmethodologyforcompilingtheguidelinesandprincipleandnecessityofguidelinesystemstandardizationandsystematization.Chapter4discussestheguidelinescompilingframeworktheroadlandscapedesignguidelinesfallintogeneralrules,detailedrulesanddrawingsfromthreeaspects,namelyroadlandscapecontrolfactor,roadclassific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landscapeanddomesticandoverseaslandscapedevelopmenttrend.Chapter5describesthemainpartsofcompilingtheguidelinesbystudyingthephaseIIprojectinQujiang.Thegeneralrulescoverdraftingprinciples,controlobjectives,overallroadlandscapeframework;detailedruleshavesixparts:roadspatialinterface,culturalexhibitionsystem,public-usebicyclesystem,wideopenroadspace,roadgreeningsystemandroadfacilitiespieces;drawingsareallillustrationsofvariousselectedtypicalroadsincludingconstructionrequirementsforoverallroadlandscapeandforfacilitiespieces,illustrationsofconstructionkeypointsandopenspace.Focusingonconclusionandinnovation,methods,frameworkandcontentsofcompilingroadlandscapedesignguidelinesareconcludedwithinnovationpointsoftheresearchinChapter6asanoverview.Themostcrucialpointoftheresearchis:Establishmentofasetofurbanroadlandscapedesignguidelinescompilingsystemandmethodontheentireurbanarea.Thepointgivesbirthtothreeinnovativesubpoints:Roleandstatusofurbanroadlandscapedesignguidelines;theclassificationmethodforurbanlandscaperoad;drawingexpressionoftypicalroadlandscapecontrols.Keyword:RoadLandscape;StreetLandscape;DesignGuidelines;CompilingSystem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1绪论.......................................................................................................................11.1研究背景..............................................................................................................11.1.1时代要求——从注重建设数量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关注景观环境品质的内涵式发展.........................................................................................................................................11.1.2现实背景——宏观的总体城市规划与微观的道路景观设计之间存在断裂..............21.1.3课题的提出——具体设计项目引出本课题研究..........................................................31.2研究目的和意义..................................................................................................41.2.1研究目的..........................................................................................................................41.2.2研究意义..........................................................................................................................51.3国内外研究状况与水平......................................................................................51.3.1关于道路景观设计的综述..............................................................................................61.3.2关于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综述....................................................................................101.3.3本研究侧重及创新性....................................................................................................121.4研究方法............................................................................................................121.5研究对象............................................................................................................141.5.1城市道路景观总体框架研究........................................................................................141.5.2道路景观控制要素研究................................................................................................141.5.3城市道路分类方法研究................................................................................................151.6研究体系与框架................................................................................................161.7基本概念与理论................................................................................................171.7.1城市道路景观................................................................................................................171.7.2城市设计导则................................................................................................................171.7.3道路景观设计导则........................................................................................................171.8本章小结............................................................................................................182导则相关理论研究...........................................................................................192.1导则的一般编制办法........................................................................................192.1.1导则的含义....................................................................................................................19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2导则编制目的与作用...................................................................................................192.1.3导则的种类...................................................................................................................192.1.4导则的编制内容...........................................................................................................202.2城市规划专业中导则的一般性应用——城市设计导则.................................202.2.1城市设计涉及的不同层级研究对象............................................................................202.2.2城市设计导则在整个城市设计成果中的地位与作用................................................212.2.3城市设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问题............................................................................222.3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与城市设计导则的关系.....................................................222.3.1从控制目标来说——目标具有一致性........................................................................232.3.2从控制空间范围形态来说——网状与面状的区别....................................................242.3.3从控制内容广度来说——重点控制与全面控制........................................................242.3.4从控制内容深度来说——细节控制与总体控制........................................................252.4本章小结............................................................................................................25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特征分析................................................................273.1编制导则的必要性............................................................................................273.1.1道路景观控制的必要性...............................................................................................273.1.2在我国发展的现状.......................................................................................................273.1.3编制体系研究的必要性...............................................................................................283.2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角色与地位.............................................................283.2.1在规划体系中所承担的角色——对一元控制体系的补充........................................283.2.2在法定规划体系中的地位——承上启下、居中协调................................................293.3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控制目标——彰显城市特色、控制城市空间形态、优化道路功能...................................................................................................................303.4编制依据与原则................................................................................................303.4.1编制依据.......................................................................................................................303.4.2编制原则.......................................................................................................................313.5编制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方法论.....................................................................313.5.1导则的系统论...............................................................................................................323.5.2导则的控制论...............................................................................................................323.6编制体系规范化、系统化的必要性.................................................................33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7本章小结............................................................................................................334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框架研究.............................................................354.1道路景观控制要素研究....................................................................................364.1.1视觉要素........................................................................................................................364.1.2功能要素........................................................................................................................374.2道路分类方法研究............................................................................................404.2.1常规道路分类方式对景观因素的忽视........................................................................404.2.2景观视角下道路分类的影响因素................................................................................434.2.3景观视角下的道路分类体系重构................................................................................444.3国内外道路景观发展趋势................................................................................484.3.1绿荫街道........................................................................................................................484.3.2生态街道........................................................................................................................494.3.3共享街道........................................................................................................................494.3.4文脉街道........................................................................................................................504.3.5慢行街道........................................................................................................................504.4导则编制框架的建构........................................................................................504.4.1总则................................................................................................................................514.4.2细则................................................................................................................................514.4.3图则................................................................................................................................524.5本章小结............................................................................................................525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内容研究——以西安曲江二期为例................535.1道路景观整体设计总则....................................................................................535.1.1编制原则........................................................................................................................535.1.2控制目标........................................................................................................................535.1.3总体道路景观框架........................................................................................................545.2相关各系统实施细则........................................................................................575.2.1道路空间界面................................................................................................................585.2.2文化展示系统................................................................................................................605.2.3公共慢行系统................................................................................................................63II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4道路开敞空间...............................................................................................................665.2.5道路绿化系统...............................................................................................................695.2.6道路设施小品...............................................................................................................735.3典型道路景观图则............................................................................................805.3.1分类示范道路选择原则...............................................................................................805.3.2图则构成要素...............................................................................................................815.4本章小结..........................................................................................................1086总结与展望....................................................................................................1096.1研究结论..........................................................................................................1096.1.1研究背景.....................................................................................................................1096.1.2主要研究成果.............................................................................................................1096.1.3创新点.........................................................................................................................1126.2研究展望..........................................................................................................112致谢.....................................................................................................................115参考文献.................................................................................................................117图表目录.................................................................................................................121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125IV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感性认识往往来自于对该城市道路景观的体验,当人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或自由漫步于街头,或乘坐交通工具游走于大街小巷,都是体味该城市风貌特色最便捷的方式。美国城市规划学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①向》中指出:“街道是城市意象中的主导元素”。书中还提到:“人们是在道路上移动的同时观察着城市,其他的环境元素也沿着道路展开布局。”可见道路景观之于城市风貌的重要意义。然而怎样的道路景观是普遍被大家所认可?人们喜欢的道路景象有无定数?人们心目中美好的道路景观是什么样呢?为什么有些道路大家都觉得很美?而另外一些道路人人都不喜欢呢?为什么总有人抱怨道路环境拥挤、混乱、单调、毫无特色呢?道路景观首先需要视觉风貌和谐统一,色彩协调优雅,建筑天际线错落有致,其次浓浓的绿荫,便利的街道设施,便捷的交通组织,充满活力的生活氛围也是构成人们美好体验必不可少的因素。但由于路侧用地的权属问题,管理的缺失,要形成良好的道路景观实属不易。本文旨在通过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的研究,以营造良好统一的城市风貌为目标,做好承上(总体规划)启下(道路景观设计)、居中协调的工作。本论文的重点不在于对城市空间的审美和具体设计的探索,而是试图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语言,对具体的城市片区道路景观建设具有指导意义。1.1研究背景1.1.1时代要求——从注重建设数量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关注景观环境品质的内涵式发展伴随着人们对城市风貌、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氛围的日益重视,城市建设从过去的偏重于建设数量的粗放式发展转向对包含建筑、开敞空间、绿化景观、环①[美]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境设施乃至人的活动的整体而细致的更新。从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建设主要强调建设土地的极度扩张和建设数量的猛烈剧增,城市化的进程可谓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如洪水般的剧烈变化。但随之带来的是历史文化的遗落,地方特色的缺失,环境品质的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近几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开始追求优美宜人、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可谓从注重建设数量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关注景观环境品质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城市风貌的重要表述者,不仅是对于行走在道路上的行人,即便是坐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穿越而过,我们也总能对道路哪段有趣、哪段沉闷留下记忆。对于那些不熟悉的街区,这样的感受还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整个地区的印象。对于城市的旅游者来说,道路是他们接触最多的场所,在路上的体验是对这个城市最频繁也是最直接的印象来源。毫不夸张地说,道路景观的品质传达了一个城市给予人们的第一感觉。道路景观对于城市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环境整治中也最易入手,是最出成效的一种景观品质提升类型。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感性认识往往来自于对该城市道路景观的体验,美国城市规划学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中也指出:“虽然道路的重要性会因人们对城市的熟悉程度而变化,但对于大多数的被访者,①它仍然是城市中的绝对主导元素。”书中还提到:“人们是在道路上移动的同时观察着城市,其他的环境元素也沿着道路展开布局。”可见,道路景观之于城市风貌和环境品质的重要性。这也是道路改造整治和相应的引导管理正被越来越多的政府相关部门和学者所重视的原因。1.1.2现实背景——宏观的总体城市规划与微观的道路景观设计之间存在断裂形成一个良好的、完整的城市道路景观体系有很多难点,究其深层原因,最重要的是:现行规划体系中宏观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微观的道路景观设计之间存在断裂,景观设计难以完全贯彻总体规划的意图。也许景观设计师们都不乏街道设计的热情,各自都有很多进步的设计理念,成熟的设计手法,美丽而令人愉悦的街道片段在每个城市多多少少也有一些,但一定空间范围内城市片区的大多数道①凯文•林奇.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7.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路景观都令人感到赏心悦目又的确很不容易。多数街区呈现风格不统一,色彩杂乱的状况。景观设计师拿到一条道路的设计项目眼光往往仅仅局限于该道路本身,较难将道路放置于城市的宏观层面去分析与思考,而城市道路又都是互相交织网络而成,一个城市片区的所有道路应有较统一的景观风貌,各类道路应该分担不同的职能。而一个设计单位被委托一条道路,就难免会产生相交相邻道路之间风格风貌不协调的矛盾、道路设施配置不均的矛盾、绿化植被风格不统一的矛盾,使城市道路不能成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网络,而仅仅是一些孤立的线路搭接在一起而已。道路景观牵扯到沿路大量不同归属的单位和组织部门,景观形成周期长,不易管理,又难以全面控制,也是整体道路景观体系不易形成的一个原因。道路路面可以迅速建成,但路侧景观形成则需要数年时间,这一时间跨度使片区内的道路往往出现片段性的特点,极易产生景观破碎、风貌不连续、视觉凌乱的问题。因而宏观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微观的道路景观设计之间需要一个上传下达的纽带,这个联系作用就非越来越被各界所重视的城市设计导则莫属了。城市设计导则又被称为城市设计指引,是城市设计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对城市形态以及环境景观进行研究和设计的同时将其转译成为政府控制准则,借此来引导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的有序化生成为目的。城市设计导则是对城市环境的建设控制,是对城市未来美好图景的一种表达,而不是对具体项目的设计,它是站在整个城市的宏观层面上,对整体环境进行引导,力求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道路景观设计导则是从城市设计导则中衍生而来,旨在使与道路风貌有关的城市各体系能够协调完整和有效运作。提出对公交慢行系统、文化展示系统、道路界面系统、道路绿化系统、道路设施小品、道路开敞空间等各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和技术规定,以达到通过具体要求及数量指标来控制道路景观实施效果的目标,使道路景观设计能够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1.1.3课题的提出——具体设计项目引出本课题研究本课题的提出源于笔者的工作单位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到西安曲江建设集团的委托,主持编制《西安曲江二期道路景观建设导则》,笔者是项目第二负责人(第一负责人为笔者研究生导师)。曲江新区是以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城市发展新区。2005年被列为陕西省十大文化产业基地之一,2007年国家文化部授予曲江新区为国家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级文化产业示范区。2011年1月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成为陕西省继兵马俑、华清池和黄帝陵之后,第四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安市属第一家5A级景区,是全国首个区域性、多景点整体打包晋级的国家5A级景区。曲江政府重视城市景观风貌建设,一期建成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区域内整体风貌协调统一,成为西安古城构建国际化大都市的一张新名片。虽然整体建设情况良好,但在建设细节方面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慢行交通系统、无障碍设施系统的不完善,局部建筑色彩的不协调等等,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09年,西安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了《曲江新区新扩区域规划》,曲江新区面积将扩大到40.97平方公里,新扩展地区形成曲江二期。在这一契机之下,曲江建设集团委托笔者的工作单位编制《西安曲江二期道路景观建设导则》,目的在于希望能在曲江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合理衔接二期与一期的关系,吸收其长处,避免其不足,提升曲江整体道路景观环境品质,彰显曲江新区城市新风貌。使城市物质空间作为文化载体,突出曲江二期的“汉苑”规划理念,挖掘汉文化内涵,提炼各种汉文化元素,寻找汉文化在现代都市的表达方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个性鲜明的道路景观形象。国内研究城市设计导则的学者不在少数,但专门研究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相关人士少之又少,仅有的案例一般只是针对某一条道路或是某几条道路的导则编制,没有针对一个完整的城市片区所有道路的设计导则,更没有成熟的编制体系可供参考。因而上述具体项目自然引出这一关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研究课题。1.2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体目的可总结为:落实“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的必要性,构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与明确其编制内容,并对由之产生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重点剖析。1.落实“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在整个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的角色地位与编制任务。作为宏观的总体规划和微观的道路景观实施之间联系的纽带,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起到承上启下,居中协调的作用,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之间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中间环节,有利于保障宏观规划能有效落实在具体景观设计上。2.构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明确其编制内容。本文以西安曲江二期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为例,形成一套能够普遍运用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过程中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思路,设计了导则编制的基本模板,力图填补系统编制道路景观设计导则这一技术空白,希望能为后人相应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作用。3.剖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中的三个重要疑难问题:景观视角下的城市道路如何分类?道路景观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运用图示语言来落实“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对具体建设的指导意义?研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点剖析,反映了导则编制的科学性与理论性,也是建构导则编制体系的有力支撑。1.2.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研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的意义首先,导则的编制对于解决宏观的城市规划与微观的景观设计之间的断裂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城市设计导则的研究很多,但针对道路景观的导则研究少之又少,还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编制思路和编制方法。因而,本文侧重于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方法与体系架构的研究。其次,本文是针对一个城市片区,甚至于整个城市市区范围所有道路的景观设计导则研究,而不是针对具体某一条或某一类道路的研究。目前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在我国的使用尚处于探索性阶段,部分城市已经编制了实施性导则,但以针对城市中某条道路或某几条道路的景观设计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居多,对于包含一个新的城市片区所有道路的景观设计导则国内尚无先例可参考。因而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理论空白,期望对同类项目具有指导意义。2.实践意义——城市道路景观制定“设计导则”的意义本研究属于应用型论文。课题探讨了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在我国规划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分析总结了城市道路景观的各影响因素,并结合具体项目,深入研究建立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这对其它城市的相对景观建设实践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1.3国内外研究状况与水平本研究隶属于“城市规划”一级学科中的“城市设计”方向,更具体可归于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道路景观”领域的研究。针对本研究的的核心内容及学科归属,综述将主要围绕“道路景观设计”及“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两者展开。1.3.1关于道路景观设计的综述从人们开始关注道路景观,有意识的改造道路景观,到如今已历时一百多年,相关理论体系在日渐完善。相关理论实践在各国发展并不同步,因而本文不以历史脉络为线索来进行综述,而是以已形成理论成果的研究视角为出发点进行综述,主要的研究视角包括:从道路功能的角度研究、从空间形态的角度研究、从视觉角度研究、从生态角度研究以及从设计手法角度研究五个方面(详见表1-1)。①1.从道路功能的的角度研究表 1‐1 关于道路景观的研究视角与内容(图表来源:笔者自绘)①钟虹滨,钱海容.国外城市街道改造与更新研究述评[J].现代城市研究,2009.9:58-64.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世纪初,汽车在欧美国家的广泛使用,使之对速度的追求成为影响道路改造主导性原因,道路的主要功能沦为通过性功能,认为道路应当最大限度地保障机动车交通的安全与效率,城市道路设计走向了工程技术化及标准化的方向。以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师和规划师很快接受了速度对于城市设计的颠覆性意义,认为在道路更新中应增加道路的宽度,减少道路交叉,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这种偏重技术的设计方式使道路空间蜕化为纯交通空间,丧失了道路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城市主义街道设计理念逐步发展起来,它是以多功能为基本特征的街道设计范式,认为道路空间应成为公共场所,人们在道路上进行的各种活动使道路成为富有活力的空间,鼓励人们在道路上停留和交谈,使步行成为一种大众喜爱的出行方式。对这一设计理念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著作是加拿大学者简·雅各布斯在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书中讲到“街道不应再仅被视作让汽车开得越来越快的动脉线了,他们应被视作必须为多种使用者提供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为了避免机动车对城市造成的破坏,雅各布斯提倡严格的交通管制,具体措施包括拓宽步行道的宽度,降低车速,不鼓励机动交通进入非必要区域等。她认为人行道上的社交活动与参加纪念性宴会是一样必要的,彼此不认识的人聚集而亲密的社会模式是很重要的,街道的趣味性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她还提出了著名的“街道眼”理论,即有活动产生的、被关注着的街道是街道安全的重要保障。总之,雅各布斯主张道路应从单纯的交通通道转变为多样化的复杂空间。新城市主义的设计理念是对她的想法做出的具体落实。另外,我国学者彭钢《城市街道活力的营造》(2006年)以及马水静《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北京城市街道活力研究》(2009年)对于道路功能所决定的街道活力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2.从空间形态的角度研究道路空间形态主要包括道路空间高宽比、道路的轮廓线、道路界面等方面。首先对道路空间高宽比进行研究的代表人物是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他①[加拿大]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了《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两本书,通过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文字论述了如何通过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他通过对一些国家街道广场现状的研究,归纳出东西方美学观念上的差异和空间观念上的不同。这两本书集中体现了他以“外部空间设计”为中心的建筑美学思想,并提出了最适宜人们视觉美感和空间体验的街道高宽比,既强调了街道的美学价值,又强调了其社会价值。对于道路界面我国学者杜鹏在《街道界面的质感》(2006年)中,任琪在《城市道路景观界面分析》(2007年)中分别做了深入的研究。杜鹏以纯粹建筑学的视角,从质感的角度对街道的界面进行了研究;任琪认为道路建筑界面、道路景观设施界面、道路路面界面等构成了道路的视觉景观形象,道路的绿化界面、水体界面等构成了道路景观的生态环境,他重点强调了城市道路景观界面分析的可识别性、层次感和连续性。3.从视觉角度研究美国学者凯文•林奇是从视觉角度研究道路景观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1960年出版了《城市意象》一书,书中研究了“道路意向”这一概念,引起了人们对道路景观的特别重视。他通过对美国三个城市的重点考察,总结出影响道路意向的五个重要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其中“道路是城市意象中①的主导元素”。他同时提出了理想中的道路应该应具备可识别性、景观连续性、明确的重点和起点、清晰的道路节点和完善的空间序列。《城市意象》书中还提到:“人们是在道路上移动的同时观察着城市,其他的环境元素也沿着道路展开布局”。大概在同一时期,加拿大社会学家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也说过类似的观点,她说:“当你想到一个城市时,你脑中出现的是什么?是街道。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很有意思,那这个城市也会显得很有意思;如果②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很单调乏味,那么这个城市也会非常乏味单调。”显而易见,道路意象也就是道路风貌对于城市形象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基于城市特色风貌的道路景观研究也是一种从视觉角度出发的研究方式,其①[美]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②[加拿大]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26.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加入了地域文化的要素。刘志峰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物质文化研究》(2009年)中讲述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必须从环境生态性、物质文化的功能性、视觉美观性和历史文化性四个方面考虑,将人、车、道路、景观高度统一,才能塑造出和谐有机、具有个性特征的城市道路景观,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城市的特色,达到提升城市形象的目的。李晓佳在《以线性空间理论解读富有城市特色的道路景观》(2010年)中指出:城市中的道路景观不仅要完善道路空间的组织结构及功能,而且要起到构造城市景观特征及个性、体现城市文化氛围等作用。因此创造富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体系是满足现代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关于视觉角度的研究,英国学者卡伦也必须被提起,他研究城市道路环境景观是通过研究人在城市空间活动的过程,从而所得到实际的动态体验,进而提出连续视景的分析方法。这种研究视角在整个道路景观的研究领域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①4.从生态角度研究从生态角度研究分为三个方面:共享街道理念、稳静化交通以及生态街道理念。共享街道理念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早在1976年荷兰就领先实行了共享街道理念,后来许多国家纷纷效仿,日本、以色列、荷兰和德国都建设改造了数量庞大的共享街道。共享街道具体的策略包括:变窄车行道,拓宽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加强公共交通的有效运行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增强空间紧密感,提高道路通畅性,并能减少交通事故。英国学者克里斯·布莱德肖于1994年提出绿色交通理念。1996年英国规划师克里夫·芒福汀在《绿色尺度》中提出应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主张发展可持续交通系统设计。2003年美国规划师迈克尔·索斯沃斯和本·约瑟夫在《街道与城镇的形成》中提出一些优化道路标准的设计准则,主要内容有:居住区周边的道路应该有多种用途;构建富有情趣的步行网络;在道路设计中融入历史自然文化。由美国设计师凯文·罗伯特·佩里担纲设计的美国波特兰市西南第12大街的改造设计带动了美国的“绿色街道”设计浪潮,这个项目在城市道路更新中将①钟虹滨,钱海容.国外城市街道改造与更新研究述评[J].现代城市研究,2009.9:58-64.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的设计元素和原有的元素相结合,将一些停车区域改建成种植区,通过栽种挺水植物形成一个雨水收集、净化、吸收的生态处理系统,营造出具有自然生态效果的绿色街道景观。随后各地纷纷效仿,组织改造建设了一批类似的绿色街道。5.从设计手法角度研究专门对设计手法的研究在国外并无特别的理论专著,一般都夹杂在别的研究角度之中。由于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道路景观破碎、缺乏完整性等问题突出,因而有不少学者对于系统整合的设计手法做了充分的研究。其中刘滨谊发表于2005年的《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系统整合》中提出了用系统的方法论对道路景观各要素进行整合研究,从区域时空的整体出发,将周边用地的价值、道路交通状况、生态系统建设、历史文化氛围、发展旅游等方面内容进行整合,整体评价。他将局部景观建设和更宏观的城市综合发展联系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系统整合的规划方法。周术在《城市道路景观的整合研究》(2005年)中也提出“整合”的概念,他强调的是各个领域专家和各个专业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将道路景观进行各要素的综合交叉设计,从而创造出适合于城市各种人群社交生活的人性化场所。谭敏在《现代城市街道空间景观系统化研究及整合思路》(2004年)中也对道路景观系统化及整合做了系统的研究。景观三元论是刘滨谊先生提出的景观设计中三个层面的追求,即景观感受层面、生态环境层面及人的行为活动层面。张琪在《基于景观三元论的城市道路景观分析》(2006年)中以景观三元论为研究基础,论述了城市道路景观的美学规律以及人的视觉特性,然后分别从功能、环境、美学三方面对城市道路景观进行研究。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道路景观设计的研究在不断发展,有最基础、最本质的研究,如从空间角度、功能角度、视觉角度的研究,也有比较新的研究视角如生态方面的研究,更有针对新形势下具体问题的一些相关设计手法的研究。上述研究对于建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起到理论支撑的作用,指导编制体系更科学,更完善。1.3.2关于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综述1.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产生与发展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斯曼对于法国巴黎主要街道立面改造的规定,他对建筑的高度、色彩、材质都进行了控制。之后随着设计理念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铺装、广告、灯具等要素都提出了控制要求,使之成为城市设计内容的一部分。国内的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正在从传统的道路景观设计转入更为全面的道路景观控制上,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道路景观引导内容一般被认为属于城市设计领域。从国内外的相关实践来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是管理部门针对城市中某条道路或某几条道路的景观设计所制定的控制性文件,这种文件一般只针对某一时期对某一地块的道路景观要求。它不具备法律效应,只能起到一般指导性作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道路景观建设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许多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均已开展相关的规划实践工作。但是,总体而言,目前国内的道路景观导则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2.现阶段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实践工作呈现的具体形式1)独立片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导则这是最完整的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讨论对象。狭义的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仅限于此种类型。已有实践如《上海市衡山路一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道路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重庆北部新区景观控制导则(试行)》。2)环境小品专项要素的控制导则常见的要素引导包括对广告、店招店牌、建筑色彩、灯光照明等的引导导则,如《深圳市招牌广告设置指引》、《深圳市灯光景观系统规划》、《深圳市雕塑总体规划》和《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这种专项引导更具有针对性,但这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折中做法,其将各要素凌驾于整体道路景观环境之上的先天不足,加剧了道路景观的整合难度。3)将道路景观控制部分融入城市设计导则这类导则附属于城市设计导则,往往引导的重点在沿街建筑上,忽略了道路景观特有的引导对象,如广告、店招店牌、建筑色彩、灯光照明等。在了解相关导则的实施效果中,我们发现当前的街景导则有两个普遍的通病,一方面是传统规划技术路线下的研究成果专业性太强,实践部门很难充分领会其指导意图,这与导则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另一方面由于导则不具备法律效应,引导中往往片面的强调实施的弹性,增加了管理的不确定性,大大削弱了导则的实效性。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3本研究侧重及创新性本研究是基于系统性、整体性的思维模式,总结已有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将道路景观建设放在城市片区这一研究尺度下,深入研究相关理论,指出导则处于法定规划序列的位置与地位,结合具体实例,建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本研究的创新点有以下4点,其中第1点是核心创新点,其它3点是在整个编制体系下衍生出来的。1.系统研究以整个城市片区所有道路为研究对象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和方法。国内现有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研究较少,多是研究已建成的一条或几条相关道路的景观改造与提升,本研究对象为一个完整新建城市片区内的所有道路。系统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与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本文对以后的相应研究和具体实践工作能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2.明确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角色与地位。导则的角色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针对空间容量控制的一元控制体系的补充,优化为加强了城市形态控制的二元控制体系。在法定规划体系中的地位为承上(城市总体规划)启下(道路景观设计)、居中协调。弥补宏观的总体城市规划与微观的道路景观设计之间存在断裂的现状。3.景观视角下的城市道路分类方法研究。传统的道路分类方式分为按照等级分类和按照使用功能分类,道路景观研究范围是路沿石以上,建筑界限以外的部分,传统分类方法忽略了道路两边的用地性质、城市风貌、以及使用人群等问题。本文将景观视角下道路如何分类作为其中一个研究重点。4.通过图则的方式表达典型道路的景观控制内容,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传统导则一般是用文字和表格的方式予以指导建设,本研究借鉴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图则的方式,通过图示语言对每类道路作出指导性规定,每张图表具有自明性,便于快速使用。1.4研究方法本论文运用了“从要素到体系”的研究策略,首先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阅读以掌握理论资料,进而完成了实地考察研究以掌握现状资料,在此基础上综合运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用了系统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1.系统研究法我国科学家钱学森给出了关于系统完整的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该定义认为构成系统至少要有三个条件:有两个以上的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结构;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系统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自然界中任何研究对象,只要它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的部分联系起来的有机整体都可看作一个系统,因而都可以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用系统的方法来表述。本文充分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构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以形成较为完备并能运用于实践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和编制内容,为编制导则的技术人员提供可供效仿的编制模板。2.比较研究法由林聚任、刘玉安主编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认为,比较研究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分析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法,探索比较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与城市设计导则的异同,借鉴导则编制的普遍方法,结合道路景观设计的特殊性,构建出特别针对道路景观的设计导则。另外,通过比较研究法,针对不同道路类型进行类比分析,从而掌握各种道路类型景观设计的异同,使研究的立足点更明晰、研究成果也更有效。对景观视角下的城市道路进行分类研究,针对每类道路进行专门的图则研究,从而提高设计导则的可行性和针对性。3.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阅读大量关于道路景观设计的专著以及论文,收集了已有的相关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研究成果,进行筛选分析,提炼出有用的素材,成为架构导则编制体系的有力支撑。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或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内进行连续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被称为案例研究法。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文研究了具有代表性的实践工作——西安曲江二期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通过对项目中导则编制过程的分析以及成功经验与不足的探讨,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1.5研究对象本课题以城市中的道路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不涉及其它道路类型,如两城市之间的公路、高速路,居住区内道路等。由于篇幅之限制,本研究无法针对所有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城市进行深入具体的展开论述,只专注研究最一般的、具有普适性的城市类型,给编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样本。1.5.1城市道路景观总体框架研究城市道路景观总体框架由道路景观风貌分区、重要道路景观廊道、重要道路景观节点三方面内容共同构成。1)道路景观风貌分区——风貌分区关系到一个城市各片区的风格特色,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这一片区的感官认知,也反映了这个城市最愿意向人们传达的文化氛围与景观风貌。在同一风貌分区内,各条道路的风格色彩应相对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觉体验。2)重要道路景观廊道——每个城市片区必然有几条相对重要的道路和一些一般性道路,研究中应区分出重点道路,并将其组成一个连续的网络,并将重要道路分别定义为:生态防护廊道、旅游景观廊道和文化展示廊道,每种廊道具有其独特的风貌特征。3)重要道路景观节点——城市公园广场一般都是沿道路展开的,自然形成道路景观节点,而这些节点应有主有次,具有不同的功能与定位。本研究将道路景观节点区分为:城市级景观节点、片区级景观节点和街道级景观节点。各等级节点辐射区域不同、占地面积不同、投入设施和资金不同,需提出不同的设计要求,以满足不同使用功能和使用人群。1.5.2道路景观控制要素研究与道路景观密切相关的城市各系统包括道路空间界面、文化展示系统、公交慢行系统、道路开敞空间、道路绿化系统、道路设施小品等。本文在第4章会分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别阐述各系统对于道路景观的具体影响、将在第5章详述各系统的具体设计要求。1.5.3城市道路分类方法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整个城市片区的所有道路,因而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对道路如何分类?现行道路分类方式主要有按照道路等级和道路使用功能两种方法。而道路景观设计的研究范围指的是城市道路路沿石以上,建筑界限以外的区域,车行道不包含在内。按照道路等级分类的方式更多的关注区域在路面,过分追求等级化,易走入技术主义的误区,对人的行为活动和道路景观风貌以及城市空间的地域性特征均未涉及,使道路空间蜕化为纯粹的通过性空间。按照道路使用功能分类虽然考虑到了人的活动,但过于简单笼统,也并未考虑道路景观风貌,两侧用地开发等因素,用于指导道路景观建设显得界限粗糙不清晰,操作意义不强。因而针对道路景观设计的具体要求,融合了现行道路常见的两种分类方法,又加入了两侧土地利用功能、景观风貌、人的行为活动等因素,对道路进行类型划分,共划分为六种道路类型:快速通过型道路、穿越通过型道路、景观旅游型街道、复合共享型街道、居民生活型街道和景观休闲步行路。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研究体系与框架以建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为目的,本研究是基于导则编制的图 1‐1 研究框架结构图纸来源:笔者自绘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般性方法,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及道路景观特殊性影响下的编制体系的建构。分析了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在法定规划中的角色与地位。深入研究了相关的理论支撑,从而推导出一个系统的编制体系与方法。研究分为6个章节,第1章是绪论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与水平、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体系与框架,以及基本概念与理论;第2,3章分别指出了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特殊性,以及它在规划体系中的角色与地位;第4章重点研究了与道路景观设计相关的理论基础,形成导则编制框架;第5章阐述了具体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内容与方法。第6章对对本文的核心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提炼。本文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1.7基本概念与理论1.7.1城市道路景观城市道路景观的含义可以通过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解释,狭义上说,它是人们在道路上能够感知到的空间和实体功能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广义上讲,它不仅仅包括上述外在表面内容,还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历程,展示着城市的风貌形象,气质性格和风采神态,是一个体现视觉、功能和文化的综合体。1.7.2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设计导则”也经常被称为“城市设计导引”或“城市设计准则”。它是城市设计成果的一部分,为了保证城市物质环境质量制定的一种技术性控制框架。它的编制目的并不是得到最好的设计,而是提出统一的要求,保证最低标准。通过抽象化的文字条款,并加入适当的技术性图示语汇来有针对性的引导设计者的设计行为,从而保障城市设计建设实施的顺利执行。1.7.3道路景观设计导则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与城市设计导则一样,都是通过控制引导和制定标准来塑造城市的空间形体环境,涵盖了从总体结构到细部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着眼点并不是具体景观设计,而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与整个城市相比,它是以城市道路景观为研究对象,空间功能相对简单、行为活动更有规律,属于专项设计导则。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应包含总体道路景观要求与各相关系统的具体设计要求。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本章小结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从注重建设数量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关注景观环境品质的内涵式发展,环境景观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规划体系又存在宏观的总体城市规划与微观的街道景观设计之间断裂的现象,道路景观常常呈现破碎,不完整的景象。因而本研究以落实“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的必要性,构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框架和内容为主要研究目的。力图建立起一个明确、实用、易于操作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论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运用系统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提炼出本研究的4个创新点:导则的编制体系;导则的角色与地位;景观视角下的城市道路分类方式;用图则的表达方式来细化导则,使其更具有操作性。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导则相关理论研究2.1导则的一般编制办法2.1.1导则的含义“导则”出于英文Guidelines(此词曾译为“导引”并被广泛引用),词义并无官方解释。二字分开理解,导,有指引、代领、传向、启发的含义;则,有模范、规程、效法的含义。笔者理解导则应是由某一特定部门制定,对一件事物进行规范的引导、指引,以明确其操作规则或评价标准。一般导则是与“技术”、“设计”、“使用”、“工作”等词语联系使用的,如xx技术导则、xx设计导则、xx使用导则、xx工作导则等。2.1.2导则编制目的与作用编制导则的主要目的是使技术工作更具标准化和规范化,通过导则的颁布,使部门具有统一的行业准则或评价标准,以供行业内各部门共同遵循。导则的内涵具有两重含义:一是标准化,其实质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为准则,以获得最优秩序和最佳效益为目的,通过制定统一的要求,对各方面加强协调,实现统一的操作规则和行业标准。二是规范化,规范化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它不是简单地对技术活动和过程制定具体的行为准则,而重点是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来实现标准化的目标。2.1.3导则的种类导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导则由国家行政管理职能部门颁布,具有法律效力,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为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的一部分,该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实施,导则中区分了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声环境等技术类别,分别就各领域的评价技术要求、方法做了规定,各评价单位和审批单位均须遵照执行。另一类导则属于某些部门或企业自主编制,用以规范部门或企业内的工作流程或技术流程,不具有法律效应,但对部门人员具有行政效应。如《xx公司现场服务工作导则》,目的在于对企业内部相关工程服务人员提出设计施工现场的服务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要求,以达到规范工作流程、统一工作标准,减少不必要解释的作用。2.1.4导则的编制内容导则的内容应便于实施,并易被其他标准引用。内容条款要明确而无歧义,在其范围所规定的界限内力求完整;用词清晰、准确;并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及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导则的编制内容可分为:必备要素、可选要素和补充要素。必备要素指在标准中必须存在的要求。比如前言或引言、总则、细则都属于必备要素。可选要素指在标准中不是必须存在的要素,其存在与否视标准条款的具体需求而定。补充要素是提供附加信息,以帮助理解或使用标准的要素,即标准的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和索引等。编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1.总则:是必备要素,为一切文本的总体概括性短篇叙述文章,放在最前页。2.通则:是可选要素,在一般情况下,针对每个标准化对象应编制一项单独的标准,并作为整体推出。3.细则:是必备要素,将控制对象分类、分部分,让每个部分涉及对象的一个特定方面,并且能够单独使用。4.附录:是可选要素,分为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规范性附录给出标准正文的附加条款;资料性附录给出对理解或使用标准起辅助作用的附加信息。2.2城市规划专业中导则的一般性应用——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设计导则符合一般导则的编制目的和编制要求,但又具有其特殊性,依托建筑设计表达方式图文并茂的专业背景,城市设计导则除了文字性描述外,还包括一些图纸性控制导引,以便于规划管理部门的操作,和设计人员的理解。提到城市设计导则首先要说到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以及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阐明城市设计导则存在的必要性和在整个城市设计成果中的地位和角色。2.2.1城市设计涉及的不同层级研究对象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形态环境,尤其是空间形体环境,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过程,而是一个长期实践和完善的过程。城市设计在我国规划体系中并无法定地位,在实际使用中一般被分为两种:宏观的总体城市设计和中观的详细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设计。后者是以项目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重点是对城市整体空间的构架、形象特色的塑造和控制,从较为宏观的角度,以简练的概括与描述,通过构筑城市结构形态、城市肌理、视线走廊、开放空间、门户空间、重要界面、生态绿化等宏观形体环境结构,来明确城市的基本空间结构和核心特色风貌等城市整体层面的设计内容,弥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形态特色塑造方面的不足。详细城市设计指针对某一特殊片区或某一重点街区的城市设计项目。这一层级的城市设计是对片区内空间体系和系统要素进行类型化的标准控制,来控制指导片区的实施建设。这一层级的控制要素主要包括:街道空间、滨水空间、广场空间、标志建筑等。具体控制方法有:确立建筑组群的体量布局、统一建筑形式语汇、界定沿街外立面、确定建筑首层平面布局等。2.2.2城市设计导则在整个城市设计成果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上认可的城市设计一般应该包含三部分内容:政策法令说明书、概念性设计方案和城市设计导则。政策法令说明书是整个设计成果的整体策略依据,它包括城市发展大纲,相关建设政策,以及对应的奖励政策和处罚政策。并指出城市设计的规划理念、主要思路及逻辑关系。由于其自身的宏观性与抽象性,这部分内容并不能指导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如果将这部分内容作为设计师的指导内容,将来的城市建设环境将无法得到保证。概念性设计方案是通过效果图、模型、动画等表达方式对项目做出的虚拟化设计。它的作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向领导、公众展示研究成果的工具,使非专业人士也能直观的了解设计所要表达的理念及内容,从而具有相对公正的判断。但这种概念设计不能作为最终成果来严格约束建筑设计师或景观设计师的进一步设计,否则会约束设计师的思路,剥夺其创作的自由。城市设计导则是对城市形态环境的总体要求,通过对设计元素的要求控制,为城市设计成果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控制指导。它是城市设计三大内容中对后一步深入设计最具有指导意义的部分,作为控制范畴,是城市设计成果得到有效实施成为现实环境的有利途径。因而,导则的编制之于城市建设非常重要,它能通过有效的表达起到控制城市形态发展和功能协调的作用,是城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3城市设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我国的城市设计实践才刚刚起步,对城市设计成果的认识尚有不足。例如,至今仍有许多设计管理人员将城市设计的成果和传统终端式的规划成果混为一谈,认为其就是一些沿街景观立面和城市景观节点效果图。这种成果方面观念上的认识误区,是影响城市设计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主观原因。我国的城市设计实践普遍存在着城市空间形态同“设计概念”间的差异。当前,城市设计正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城市建设系统,而城市设计的目标、层次、深度和成果形式等方面仍然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加之城市设计审批制度尚未建立,城市设计实现体制也未健全,城市设计在我国规划体系中的地位缺乏法律认同,造成规划部门在方案审批时缺乏依据。在实际成果编制过程中多少带有某种程度的随意性,造成编制成果不规范,方案深度不一,大多停留在概念设计阶段,未能把设计语言转换成适合于管理控制的语言,大大削减了城市设计成果实施的有效性。此外,城市设计的衡量标准多为不可度量性标准,如“舒适、美观、宜人”等,与适用于管理的语言转换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设计成果的可操作性,给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良好的城市设计运作,不仅要有成熟的理论指导,更要具备用以操作的实施成果。城市设计的方案、概念固然重要,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更有现实意义的是用以操作的实施成果,或者说操作工具。从城市设计起初的概念到最终的城市空间形态,必然要通过它们的运作来实现。这也就是导则存在的必要性。2.3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与城市设计导则的关系城市道路是城市设计导则中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但如果独立编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与城市设计导则的研究对象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包含关系。两者的目标体系是一致的,都希望能达到凸显城市特色风貌,控制城市空间形态,塑造功能协调,各系统要素有机结合的目标。但具体的控制形态范围不同,前者是网状或线状,后者是面状,另外重点控制要素也有所不同(详见表2-1)。表 2‐1 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与城市设计导则的关系(表格来源:作者自绘)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城市设计导则凸显城市特色风貌目标体系一致控制城市空间形态协调城市功能要素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控制空间范围网状面状控制内容广度重点控制全面控制控制内容深度细节控制总体控制视觉要素城市形态道路空间界面特色空间结构文化展示系统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系统功能要素控制要素公共慢行系统建筑组合及标志建筑道路开敞空间开放空间道路绿化系统城市交通系统道路设施小品(铺装、指示小品、座椅、城市绿化系统报刊小卖亭、垃圾箱、照明等)街具小品及照明、指示系统2.3.1从控制目标来说——目标具有一致性两者都是通过要素控制来达到创造宜人空间,便利功能,浓郁城市地方特色的目标,以实现塑造视觉景观与使用功能完美协调的城市环境为目的,使城市成为更健康、更美丽、更高效的绿色人居环境。两者的控制目标均包括以下几点:1.凸显城市特色风貌城市特色风貌的保持与塑造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目标与任务。从雅典卫城到古罗马的提姆加德城,从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到巴洛克时期的法国巴黎,反映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的城市设计造就了一个个别具一格的城市。可以说古典城市设计思想理念在无意识中都将塑造城市特色作为设计目标。中国城市迅速扩张,城市特色的塑造在城市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城市特色风貌最重要的体验场所和展现空间都是道路景观。道路景观导则编制的引导目标中城市特色的挖掘与提炼必然成为其重要任务。2.控制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设计的控制内容是对物质形态环境的塑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空间形态的控制。从城市设计兴起伊始,空间形态的控制就是业界讨论的重点。道路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景观导则控制中对路侧界面的塑造就是为了达到对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目标。3.协调城市功能要素城市的各种功能要素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有机结合的整体,而不是各种功能要素的简单叠加。无论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还是城市设计导则都是以协调城市各功能要素为目标,虽然二者的控制要素不一样,但二者的共同目标是使相关各要素能协调配置,形成统一整体。2.3.2从控制空间范围形态来说——网状与面状的区别图 2‐1两者控制形态范围不同(以巴黎某片区为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控制形态范围为网状或线状,研究范围一般是道路两侧建筑之间的区域,只涉及从道路上视线所及建筑及开放空间,不包括地块内部在道路上不能直接看到的建筑。而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形态范围为面状空间,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所有建构筑物、开放空间和道路交通要素。上图以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一侧三角地块为例,针对同一地块,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研究控制范围为左图,形态呈网状,城市设计导则的研究控制范围为右图,形态呈面状(如图2-1)。2.3.3从控制内容广度来说——重点控制与全面控制城市设计导则是对城市整体空间特征与控制开发战略的研究,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城市设计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大至城市整体景观风貌,小到城市家具小品都可以做为城市设计的对象,城市中的各种环境要素都可以成为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对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控制内容包含与道路相关的城市各系统要素的配置导引和相应控制指标。两者比较而言,城市设计导则涉及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要素更多,所站的角度更高,控制的内容更全面。2.3.4从控制内容深度来说——细节控制与总体控制对于导则的控制内容深度来说,城市设计导则是总体控制,重在整体性与系统性,对于具体要素的控制细节不多。而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对与其相关的要素控制更具深度,也更易于操作。相比城市设计导则需要建立在对城市完整的研究基础之上,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更具有针对性与细节性。2.4本章小结本章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先阐述导则的一般编制方法,其中包括导则的含义,编制目的和作用,导则的种类和导则的编制内容。之后讲述了城市规划专业中导则的一般性应用——城市设计导则,其中包括城市设计涉及的不同层面研究对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城市设计导则在整个城市设计成果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要素。最后论述比较了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与城市设计导则的关系,两者的相同点在于控制目标体系一致,都是以凸显城市特色风貌、控制城市空间形态、协调城市功能要素为根本目的。两者的差别在于:控制空间范围形态不同,前者为网状后者为面状;控制内容广度不同,前者是重点控制,后者是全面控制;控制内容深度不同,前者是细节控制,后者是总体控制。2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特征分析3.1编制导则的必要性3.1.1道路景观控制的必要性1.从视觉效果来说——道路既是体验城市特色的重要场所又是反映城市风貌的主要媒介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系统中的骨架,在城市景观空间结构中一般承担轴线的作用。它既是反映城市风貌最主要的媒介,又是体验城市特色的重要场所。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外来旅游者,道路景观都是体验城市形象的第一媒介,人们想起一座城市往往想到的是城市中最著名的那几条道路,例如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我国北京的长安大街、上海的南京路、西安的东西大街,都是反映当地城市特色的重要场所。2.从城市功能构成来说——道路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道路是一种最为典型的城市公共空间,相对于其他城市公共场所来说,道路与城市中生活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人们每天出行必不可少的部分,人们可能很多天不去广场、公园,但只要出门,很少有人能够在一天的生活中离开道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道路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角度来看,线状的道路空间作为纽带,将其它公共空间联系起来,使得城市公共空间体系能够有机的渗透到城市空间的各个角落里去,由此可以看出道路作为城市公共活动场所的重要性。3.1.2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如前文(详参1.3.2)所述,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在我国的应用实践主要呈现三种形式:独立片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环境小品专项要素的控制导则;将道路景观控制部分融入城市设计导则。根据研究的范围大小来说我国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某一条道路的详细控制目标,另一类是针对一个城市片区所有道路制定的控制目标。前一种可归类于城市设计中的详细城市设计导则部分,后一种可归类于城市设计中的总体城市设计导则部分。针对某一条道路的导则研究较多,但针对后一种大范围研究对象的导则国内鲜有学者做过研究。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文是针对后一种城市片区所有道路制定的导则编制体系研究。3.1.3编制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国内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宏观的总体城市规划与微观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之间存在断裂,缺乏联系,因而使道路景观设计常常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研究视角仅仅局限于道路景观本身,而没有站在城市的整体高度来审视每条道路所应该承担的形象作用和使用功能,使城市道路景观呈现片段性和破碎性,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特色表达媒介。编制城市片区级的道路景观设计导则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使之成为宏观的总体城市规划和微观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之间的纽带,对片区内每条道路都进行归类,并相应的提出每类道路在设计和建设中应该共同遵守的规则和应该足够注意的问题,使片区中的各条道路都能成为有机整体,具有完整的景观风貌和协调的城市道路功能。3.2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角色与地位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并没有将城市设计纳入其中,而设计导则作为城市设计技术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应有的地位在国内也并没有达成共识。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属于城市设计导则的一个分支,它的角色与地位似乎更加模糊。3.2.1在规划体系中所承担的角色——对一元控制体系的补充一元控制体系特指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开发容量为主的情况,二元控制体系加入了对城市形态控制的控制。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数量庞大,根据目前的审查①程序,规划管理工作负担很大,做到设计项目的全部全面审查不太容易。应使用一般式和特别案例式相结合的方式,在编制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时,按照城市景观的敏感性将对城市规划区依据其在形态控制方面的重要性划分为一般地区、重点地区和特殊地区。一般地区指普通居住区、工业区等区域;重点地区指中心区、滨水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区域;特殊地区指重点地区中特别敏感,特别复杂①李磊.城市设计导则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40.2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地区,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区或重要街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在现有的规划体系下应根据地段的重要性分别对应编制不同深度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一般地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加强城市设计专项中的道路景观部分;对于重点地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全面加强整体城市设计的内容,实现全面的二元控制图 3‐1 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专项加入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形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体系;对于特殊地区除了加强整体城市设计的内容,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深入编制各专项体系,以达到既全面又深入的二元控制体系。以上三种地段都能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城市设计的加入,以实现开发容量和城市形态都能达到全面控制的作用,改善原来一元控制体系对城市面貌和空间形态控制不足的现状(如图3-1)。3.2.2在法定规划体系中的地位——承上启下、居中协调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以营造良好统一的城市风貌为目标,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起到承上(总体规划)启下(道路景观设计)、居中协调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建立有效的管理语言和策略,着眼于整个城市全局之下,制定出片区内所有道路景观共同的设计规则,使每条道路在总体统一的大思想下得到个体的创作发挥。研究的重点不在于对城市空间的审美和具体设计的探索,而是如何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语言,起到总体规划和具体道路景观设计的纽带作用。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不是停留在单一的工程设计活动层面上,而是通过2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深入探索道路景观的各构成要素和道路景观风貌形成之间的关系,通过与城市规划管理主体(即城市规划局、建设局作为导则的第一运用者)和运作主体(即各具体道路景观设计单位作为设计导则的第二运用者)的交流反馈,是设计人员站在城市片区的高度上,对具体每条道路的逻辑判断和感性创作的结果,最终形成有效的管理语言,实现对城市景观品质的引导。3.3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控制目标——彰显城市特色、控制城市空间形态、优化道路功能当前中国城市建设面积迅速扩张,在庞大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计划的不确定性、利益主体和行为主体的多样性、管理控制的局限性普通存在,使城市形态得不到有效控制,城市风貌得不到完整展现,道路沦为单纯的交通空间。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能弥补这些不足。导则的目的是通过简洁清晰的标准、准则和设计指导来管理空间环境和道路实体要素,以达到彰显城市特色、控制城市空间形态、优化道路功能的作用。导则的控制目标是多元的,其中包括美学因素,也包括一些非视觉因素。其目的在于通过基本要素的控制来保持城市和整体道路景观的环境质量。导则通过要素控制来创造宜人空间和浓郁城市地方特色,它以实现塑造视觉景观与使用功能完美协调的城市环境为目的,力图将城市打造成为更健康、更美丽、更高效的绿色人居环境。从古至今的著名城市无一不在用自身的设计语汇表达着自己特有的城市风貌。在城市迅速扩张的中国,城市特色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而城市特色风貌最重要的体验场所和展现空间都是道路景观。导则编制的引导目标中城市特色的挖掘与提炼必然成为其重要任务。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则控制中对路侧界面的塑造就是为了达到对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目标。城市的各种功能要素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有机结合的整体,而不是各种功能要素的简单叠加。因而导则同时是以协调城市各功能要素为控制目标的。3.4编制依据与原则3.4.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可分为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理论依据是一般的客观规律,现实依据是基地背景、现状及其特殊性。具体如下: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理论依据:1)导则编制的一般办法;2)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的相关理论;3)城市道路景观影响因素;4)国内外道路景观发展趋势。2.现实依据:1)该城市人口、经济等社会发展资料以及通过审批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等战略性文件;2)国家、地方关于城市建设的法规、政策;3)城市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计等上位规划;4)与之相关的详细设计文本、图纸;5)城市道路现状调查资料。3.4.2编制原则1.整体性原则一方面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必须要对整个城市道路景观系统各构成要素综合考虑,从整体上把握各类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内容与方法要立足于整体性原则,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城市道路景观系统,从而实现一个城市道路景观环境在历史上是延续的,在空间形体上是有序的。2.弹性限定原则导则对道路景观各系统要素应具有很强的控制力,但也应给下一步的规划设计留有适当的弹性,建立导则与具体项目之间的弹性限定关系,使设计师不会因为导则而不能发挥其设计的创造力。3.个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是指利用城市自身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积淀进行再创造,通过导则的有效控制,既能实现城市道路景观系统的整体有序,又能凸显城市的地方特色。只有充分表现有特征的城市道路景观形象,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产生认同感。3.5编制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在科学技术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的哲学概括,城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过程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导则应用的实质就是系统论与控制论的共同作用。3.5.1导则的系统论系统论的实质在于“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即1+1+1>3。对于导则而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横向层面,即制订导则所依据的专业学科内容,不局限于完全的城市规划领域,而是各种学科的有机贯穿,例如建筑专业、交通专业、心理学、统计学等等。也正因为导则采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导则才有可能对本来不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内容,例如历史文化、大众心理、精神需求等方面内容加以研究,并使之达到工程技术应用与管理的水平。二是纵向层面,即在某一具体导则制定过程中,以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为指导思想,使自身的个案与之契合,即整体着眼,部分入手,相互协调,从而制定出一套“既使整体最大优化,又不使局部损失过多”的方案。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把握这个度就好似把握哲学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是由事物内部互相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研究对象——城市线状空间环境,就是由道路、广场、绿地、建筑、城市街具小品等众多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所以,虽然导则可能表现为对城市空间环境部分要素,甚至于休闲座椅、报刊小卖亭等细微元素的管制,但它实质的着眼点必须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城市整体环境,它把握的必须是各要素间的关系,而非就事论事是的为了控制单独的要素或某个局部。3.5.2导则的控制论导则的循环与反馈机制就是控制论作用的方式。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并非终极程度的设计成果,只是一种阶段性成果,并以此作为以后发展、完善的基础。如何完善循环?这个循环的关键就在于反馈机制,即将得出部分转化为输入,再对输出过程产生影响。在导则的制订过程中,反馈机制有两种形式:一是阶段性成果完成前的多元参与过程,在这期间,专业人士与决策者、跨学科组织、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以及普通公众来共同协商讨论,纠正一些错误与偏差,完成阶段小循环。二是阶段性成果完成以后,通过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反馈,或是具体设计个3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修改原有内容产生导则更新的过程。反馈可以调整实际状况与希望状态之间的差异,实现整体性的循环,从而使导则在制订的整套过程中都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3.6编制体系规范化、系统化的必要性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本质是建立一个道路景观的目标控制系统。这个控制系统应简洁而有力的指导规划管理工作和接下来分给各个设计单位的具体道路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哪些元素可以采取弹性原则,哪些元素必须刚性控制?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新开发区在不断建设,原有的成熟片区也需要大量景观提升工作,景观设计的工作量繁重,每个项目留给设计师的时间都很有限。同时设计师的宏观视野和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个设计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从宏观到微观庞大的设计工作。因而,一套规范化、系统化,能够指导项目从立项到施工的控制导则就非常必要。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道路景观建设周期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政府领导的发展思路可能会发生变化,客观需要也可能会变化,原定的项目也会产生变化。为保证城市风貌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使道路景观形象在漫长的过程中实现逐步积累,因而使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十分必要。3.7本章小结本章通过研究道路景观建设控制的必要性,导则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得出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体系规范化的必要性。指出在现行规划体系中导则应承担的角色与地位,起到对一元控制体系的补充,承上启下、居中协调的作用。提出导则的控制目标为彰显城市特色、控制城市空间形态、优化道路功能。并指出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应具备哪些特征,才能达到控制目标的要求。阐述了编制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两个方法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并提出了编制体系规范化、系统化的必要性。3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框架研究编制导则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其作为控制工具的作用,着眼点并不在设计本身。为保障编制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保证其使用过程的便利性,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道路景观设计导则需要先回答三个问题(如图4-1)。其中最核心问题是:需要控制哪些设计要素有利于达到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控制目标?本研究参考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要素,研究道路景观的影响因素,将控制要素分为视觉图 4‐1 构建编制体系必须解答的问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3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要素和功能要素。此问题的解答实现了控制要素的系统性与准确性。特殊问题是:对于一个城市片区,少则十几条,多则几十条道路,怎样分类才能更有效的表达导则所要引导的内容?才能保证控制体系的可操作性?重要问题是如何保证控制内容是相对合理的?如何编制出具有前瞻性的道路景观设计导则?这就需要笔者对国内外道路景观发展趋势做系统的研究,否则控制内容可能是与时代要求不符的,或者本身就是落后的。上述三个问题相应的解答内容就构成了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相关的基础理论支撑部分。核心问题的解答保证了控制要素的系统性和准确性,特殊问题的解答保证了控制体系的可操作性,重要问题的解答确保了控制内容的合理性。最后通过道路景观的“影响因子”及“道路类型”两方面构建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框架,进而得出导则的成果模板。4.1道路景观控制要素研究4.1.1视觉要素视觉因素是道路景观中的重要控制因素,人们通过它来感受城市风貌与气质,体验城市文化与特色。1.道路空间界面道路的空间界面可以分为底界面、侧界面和对景面。本小节讲述内容以侧界面为主,因为侧界面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界面范围。底界面位于脚下,主要关注图 4‐2连续界面图 4‐3不连续界面图片来源:来自互联网图片来源:来自互联网的是使用功能,人们很少留意到它,对景面一般可遇不可求,具有特殊性。侧界面对道路的风貌特色起到决定性作用,因而侧界面最具有研究的必要性。沿街建筑是围合城市道路空间的传统要素,建筑的形态、风格和色彩往往是3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空间气质的主要表现要素。对于道路景观来说,每一座建筑的具体形态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组建筑共同构成的外部空间。也就是说由建筑创造的道路边界十分重要。一些道路适合连续的街道界面(如图4-2),如以商业职能为主的街道,另外一些道路由于两侧的用地性质,建筑的高度要求,无法形成连续的建筑界面,取而代之的是建筑与绿化或围墙交替出现的空间界面(如图4-3)。另外建筑、绿化、围墙对道路红线的后退距离也是道路空间界面限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东西方向的道路,两侧建筑后退界面就可以采取不同的后退距离,有日照的一侧可相对加宽距离,使迎光面一侧增加活动空间成为可能(如图4-4)。图 4‐4 日照影响两侧建筑后退距离2.文化展示系统图片来源:来自互联网文化展示系统决定了城市道路景观的独特性。每个城市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和历史文脉,如前文所述,道路是体验城市风貌的最佳视角,也是城市风貌的重要体验场所。道路景观要充分体现这些城市的独特个性,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功能及审美需要。文化展示系统的构建包括展示主体和载体类型两部分内容,展示主体是确定道路展示的文化类型,如某方面历史文化,或民俗文化,亦或是某现代创意文化等等。而载体类型是对需要展示的文化最适合的表现方式,如通过雕塑来展示,通过城市家具来展示,或是通过小品设施来展示。总之,何种载体类型适合表现何种文化类型,都可以在导则中予以明确,便于设计师做出进一步的详细设计。4.1.2功能要素1.公共慢行系统交通流动性是道路功能的根本。道路景观的研究区域不包含路面部分,因而机动车的行驶,即普通机动车的动态交通不在道路景观控制的范畴,但与一般居民出行息息相关的公共慢行系统则是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研究内容。3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4‐5国外某街道人行道图 4‐6 国外某街道封闭式候车亭图片来源:来自互联网图片来源:来自互联网由于现代城市机动交通流量增加,道路变成了交通流动的空间,机动车挤压公共空间成为交通改造的常态,私家汽车的无控制膨胀、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环境的被挤压和受到普遍漠视造成了如今各大城市交通状况恶劣的根源。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府部门纷纷意识到:公共慢行系统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了一个城市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反映了一个城市政府部门对于市民的人文关怀程度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因而公共慢行系统所包含的步行空间(如图4-5所示)、非机动车的行驶与停放、公共交通停靠站的设计(如图4-6所示)与营造成为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重要控制内容。2.道路开敞空间道路广场的早期传统就是社会交往和城市公共生活的场所。如今陡增的机动车数量冲击了传统街道的形态,使街道已由社会交往空间,变成了机动车的行驶通道。对道路公共空间的营造是一种对道路原本使用功能的回归。富有活力的道路空间本身就是一条带状开敞空间,但本小节研究的道路开敞空间特指路侧片状开敞空间,如街头小广场、小绿地、休息茶座等。我国现状道路开敞空间一般位于道路交叉口,或两座建筑之间的边角料地块,是相对消极的空间。在导则编制中应按照两侧的用地性质优先安排相应的开敞空间,明确开敞空间的等级以及类型,导则的控制使这一行为变为主动的安排,而不是被动的安插进边角的地块内。开敞空间优先安排有利于街道活力的营造,有利于市民休闲休憩生活的开展,是道路景观的点睛之处。(如图4-7、图4-8所示)3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4‐7国内某道路开敞空间图 4‐8国外某道路开敞空间图片来源:来自互联网图片来源:来自互联网3.道路绿化系统道路绿化有生态防护功能,遮阴降暑作用,还能起到美化环境,点缀空间的作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种植方式和植物的选择搭配都会起到不同的功能作用,也会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效果。甚至有时道路绿化的营造对道路景观能起到决定性作用。道路氛围是静谧?是热烈?是大气?是清幽?都可以通过不同植物种植方式的选择来达到烘托环境氛围的作用。如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行道树采用几何式修剪,传达给人庄重严肃的感觉,西安顺城巷的国槐作为行道树传达给人古朴,沧桑的感觉(如图4-9、图4-10)。道路绿化系统可通过两部分内容来控制,一方面是线状绿化的控制,林荫型还是景观型?亦或是防护型?另一方面是对面状绿化的控制,这方面要结合开敞空间的类型来控制,是以乔木为主的林荫型绿化?还是以草地花卉为主的观赏型绿地?导则可通过对绿地进行不同的类型安排来达到绿化辅助环境氛围营造和绿化塑造空间的作用。4.道路设施小品图 4‐9香榭丽舍大街几何状行道树图 4‐10西安顺城巷国槐行道树图片来源:来自互联网图片来源:来自互联网3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道路有关的各种设施小品与普通市民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是人们近距离经常使用的要素类型。它包括休闲座椅、报刊小卖亭、灯具、标识、垃圾箱、城市雕塑小品等各种环境设施,是道路景观要素中种类最多,数量极大的类型。虽然城市家具在尺度上比较小巧,但在营造一个舒适的城市活动场所中,道路小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开放空间更具魅力,为市民提供贴心的感受与体验。当前,许多旧城改造都是从小品设施入手,依靠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感的城市家具展现城市的气质风貌。(如图4-11、图4-12)图 4‐11城市家具——座椅图 4‐12道路小品设施——花钵图片来源:来自互联网图片来源:来自互联网4.2道路分类方法研究道路如何分类是确定道路功能、性质和风貌特征的前提。景观视角下的城市道路分类研究一方面可以深入揭示同类型道路景观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可以区分不同类型道路景观之间的差异特点。因此,城市道路景观分类方法在保证道路景观多样性、丰富性的同时,也可以保持道路景观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从而在指导一个城市的道路景观体系规划与具体的道路景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常规城市道路分类的方法有从等级与功能两种角度,景观视角下的分类方法尚无深入的研究。4.2.1常规道路分类方式对景观因素的忽视常规的道路分类通常按照道路等级或道路使用功能进行分类,前一种方法适用于在法定规划程序中的城市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后一种分类方法一般仅仅作为辅助参考部分,不作为主要分类依据。1.按照道路等级分类4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按照道路等级分类一般参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中的分类方式(详见表4-1表4-2),根据该规范城市道路被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这种分类方法主要对机动车设计时速、道路网密度、道路中机动车道条数、道路宽度等指标进行了系统规定。还提出了这四种道路类别的相应规划要求,比如城市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非机动车道,不应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主干道设计中应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行驶,和快速路一样,两侧不适宜安排公共建筑的出入口;次干道两侧可安排公共建筑物出入口,并可加设专用停车场;支路应和次干道和居住片区、工业片区的内部道路相连接。这种分类方式的规划要求侧重于路网连接方式、路侧公共建筑是否能够开口、路侧停车注意事项及公共交通站点设置要求等方面。按照道路等级分类便于建立明确的城市道路骨架,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分城市地块的主要方式,也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的的重要前提和依据。表 4‐1 大、中城市路网规划指标项目城市规模与人口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20080604030大城市机动车设计时速(km/h)≤20060~8040~604030中等城市—404030>2000.4~0.50.8~1.21.2~1.43~4道路网密度大城市≤2000.3~0.40.8~1.21.2~1.43~4(km/km²)中等城市—1.0~1.21.2~1.43~4>2005.4~7.1大城市道路网总密度(km/km²)≤2005.3~7.0中等城市5.2~6.6>2006~86~84~63~4道路中机动车道条数大城市≤2004~64~64~62(条)中等城市—42~42>20040~4545~5540~5015~30大城市道路宽度(m)≤20035~4540~5030~4515~20中等城市—35~4530~4015~20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道路面积率对于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人均道路面积7~15㎡/人表格来源: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表 4‐2 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对各类道路的规划要求道路类别规划要求1)快速路应与其它干路构成系统,并与城市对外公路有便捷的联系。2)快速路机动车道应设中央分隔带,在无信号灯管制交叉口中央分隔带不应设断口,并且机动车道两侧不应设置非机动车道。快速路3)与快速路交汇的道路数量应严格控制,快速路与快速路或主干道相交应设置立交。4)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公共建筑出人口,并且应严格控制路侧带缘石断口。5快速路上不应占道机动车停车。6)快速路机动车道两侧应考虑港湾式公交站点设置。4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主干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分道行使,交叉口间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分隔带应连续。2)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出人口,并且应严格控制路侧带缘石断口。主干路3)主干路断面分配应贯彻机非分流思想,将非机动车逐步引出主干路,实现主干路主要为机动车交通服务的功能。4)主干路上不应占道机动车停车。5)主干路机动车两侧应考虑港湾式公交站点设置。1)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次干路2)次干路机动车道两侧应设置公交站点和出租车服务站。1)支路应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市中心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等内部道路相连接。2)支路不能与快速路机动车道直接连接,在快速路两侧的支路需要连接时,应采用分离式立支路体交叉跨过或下穿过快速路。3)支路应满足公交线路行驶的要求。4)在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支路网密度应为全市平均值的两倍。表格来源: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2.按照道路使用功能分类从道路的使用功能来说,城市道路又经常被分为“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两种类型。“交通性道路”主要功能是满足城市车行交通运输要求,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流量,车流量较大,机动车路面较宽,步行人群较少,人行道要求相对较低,一般适用于城市区域之间的较长距离的交通转移。生活性道路是以满足城市生活性客运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主要承担城市居民购物、社交、游憩等活动,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机动车交通为辅,需要较宽裕的人行道尺度及相对较好的步行环境。3.上述两种分类方法的局限性上述两种分类方法应用范围不能囊括规划景观设计的各个层面,道路景观研究的范围指的是城市道路路沿石以上,建筑界面以外的区域(如图4-13所示),路面部分并不包含在内。按照道路等级分类的关注点聚焦于道路通行方面,关注区域主要在车行道,注重等级化,适用于比较宏观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如将其运用于道路景观设计,易走入技术主义的误区,其对道路景图 4‐13 道路景观设计范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4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观风貌特征及人的行为活动要求均未涉及,忽略了道路两边的用地性质,使道路空间蜕化为纯粹的交通空间。而按照道路使用功能分类虽然考虑到了人的活动,但过于简单笼统,也并未考虑道路景观风貌,沿线业态等因素,用于指导道路景观建设显得界限粗糙不清晰,操作意义不强。4.2.2景观视角下道路分类的影响因素1.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对道路景观的影响道路周边用地性质决定了其两侧的建筑界面,直接影响到道路景观的整体风貌和景观内涵。两侧用地性质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根源。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用地性质有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和工业用地。其它如公用设施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占总体用地比例不大,对整个街景起不到根本性作用。道路的使用人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两侧用地所决定,使用人群又决定了道路的景观内涵:是“外向”的视觉形象性景观,还是“内聚”的功能生活性景观。如道路两侧为工业用地或行政办公用地,道路主要承担通行功能,仅有固定人群进出,道路呈现“外向”的特点,即道路景观应更注重车行状态下的视觉效果和生态环境效应;如道路两侧为中小型商业用地,或居住用地,则道路呈现“内聚”的特点,应满足市民日常休闲休憩的需求,将道路景观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一部分,更应体现其生活性;如道路两侧为大型公共设施用地或大型商业用地,则道路呈现“外向+内聚”的特点,既要满足其景观形象性功能,又要满足普通市民休闲停留的作用。2.道路的具体职能对道路景观的影响1)商业职能对道路景观的影响商业金融用地具有很强的交通吸引力,是城市最具活力的区域,也是各类人群的聚集地。特别是大型商业金融场所往往是城市中心或副中心的有力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的集中表现地,更应外向与内聚并重。交通方面既要通畅,又要便利;景观方面既要可游,又要可赏。因而道路商业职能对道路景观的形象定位和职能定位都会产生重大的作用,应重点对待。2)形象展示职能对道路景观的影响每个城市都有一条或多条侧重于形象展示的道路,现实中往往被命名为某某景观大道,或纪念某某的大街,如果这种侧重形象展示的道路仅仅沦为视觉意义上的“大道”则不可取,但如果其能增强市民的荣誉感和地方认同感,有利于表4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地方文化和提升景观品质则无可厚非。严格来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如果通过这些侧重形象展示的道路对其进行合理表达,对这个城市的景观风貌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道路类型一般偏向于外向,整体风貌和基调色彩是其设计的要点,视觉层面和精神领域是其表达的重心。3)旅游职能对道路景观的影响一般在旅游城市或历史文化名城都会有几条特殊的以旅游服务为主要职能的道路类型。这类道路将自然景点或是历史文化节点联系起来,形成旅游线路甚至由更多的线路组成旅游网络。这类道路的使用人群一般是旅游者,道路景观呈现“外向”性的特点,是旅游景点的拓展与延续,道路景观更应注重旅游服务设施的安排和文化特色的表达。4.2.3景观视角下的道路分类体系重构1.分类体系构成针对上述景观视角下道路分类的影响因素,又融合了前文所述的现行道路两种分类方法,我们对道路进行类型划分,共划分为六种道路类型:快速通过型道路、穿越通过型道路、景观旅游型街道(或景观形象型街道)、复合共享型街道、居民生活型街道和景观休闲步行路。(如图4-14所示)这六种道路类型与道路等级分类联系紧密,其中快速通过型道路对应快速路,穿越通过型道路对应部分主干路,景观旅游型街道和复合共享型街道对应部分主干路和所有次干路,居民生活型街道对应支路,景观休闲步行路对应禁止机动车通行的纯步行路。这六种道路类型又能与道路使用功能建立关系,其中快速通过型道路、穿越通过型道路均被称为“道路”,对应交通性道路,景观旅游型街道、复合共享型街道、居民生活型街道均被称为“街道”,对应生活性道路,景观休闲步行路也可对应生活性道路。这里需要说明“道路”和“街道”的关系,“道路”主要承担人们乘坐交通工具从一点快速到达另一点的功能,其服务对象是汽车类的交通工具。而“街道”则融入了人们的市井生活和交通通道的功能,是人们日常生活、交往、活动的场所,因而在分类时,将偏向交通性的道路命名为“道路”,将偏向生活性的道路命名为“街道”,以示区别。道路更关注“车”的通畅,而街道更关注“人”的舒适。4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4‐14 新的道路分类体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在景观视角下新的道路分类方法的重点是区分细化按照等级分类方法中的城市主干道和城市次干道。这六种道路类型中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景观旅游型街道、复合共享型街道和景观休闲步行路三种类型,景观旅游型街道可以是主干道,也可以是次干道,具体要看在城市路网骨架中的位置,它具有形象展示或旅游休闲职能,应更加注重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表达,对与旅游相关的设施小品也具有较高的要求,既要注重观赏性,又要注重旅游者实际使用的便利性。复合共享型街道注重功能复合、人群复合、要素复合,空间共享、文化共享、设施共享,其两侧的建筑性质多样,可以是商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服务类建筑,注重融合,强调共荣,有望成为城市中最具活力的道路类型。景观休闲步行路是新加入的专供步行的道路类型,这类道路可以分为商业步行街和景观休闲林荫道。前一种通过商业行为来吸纳人群,后一种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居民可以享受城市中难得的无车环境,是城市慢行系统中重要的品质提升点。2.各类道路内涵及特征研究各类道路的景观内涵主要通过外向型和内聚型、通过性和进入性、形象性和生活性几个关键词来说明,再通过对每类道路的总体特征进行描述,来说明这类道路的景观形象和总体定位。另外在道路景观设计中,慢行交通、文化展示、两侧界面、绿化植被、设施小品、开敞空间都是道路景观形象的影响因子,每种道路类型受到各个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因而将其进行比较评级,作出敏感度4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分析,并指出每类道路在每个影响因子上不同的设计要求和要点(如表4-3)。从而使新的道路分类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延展性,便于在城市设计、城市详细规划和具体道路景观设计中方便应用。表 4‐3各类道路特征研究及其影响因子的敏感度(表格来源:作者自绘)景观内涵总体特征慢行交通文化展示两侧界面绿化植被设施小品开敞空间快★★★★★速适应快速通侧界面主要以生态防护对交通导向通外向型过的视觉特为绿化景为主要目类设施高标☆☆☆过点,以整体、观。标,植物应准要求。其型通过性大气的绿化重视自然群它设施小品道景观为主。落的搭配。可以不做设路置。适应交通运★★★★★★★穿输功能,应常规公交站考虑到行车侧界面以绿绿化应以有对交通导向开放空间不越注意满足一点宜设置为速度,可通化景观为规律、简洁类设施高标应影响行驶通外向型定速度下的港湾式停靠过大体量的主,设置尽的绿化模式准要求。其速度和交通过视觉特点,点。雕塑或构筑量少的建筑满足交通性它设施小品畅达,可加型通过性以大尺度的物展示文化出入口,减道路安全、可以少量设大距离设道景观单元满氛围。少交通干快捷的要置。置,数量不路足车行观赏扰。求。宜过多。的效果。★★★★★★★★★★★★★★★★★★符合旅游职景应设置足够充分展示文侧界面以公以自然绿化与旅游服务对开敞空间能的景观形观外向型多的自行车化氛围,对共建筑,景为主,简洁相关的设施要求高,可象型道路。旅租赁点,以历史文化的观绿化为大气,避免高标准要尽量多安营造具有历游形象性满足旅游人体现具有较主,建筑后繁杂、喧宾求。排。史感、古朴型群的需求。高的要求。退应取上夺主的设计感或自然感街进入性线,留出更手法。的环境氛道多的室外活围。动用地。★★★★★★★★★★★★★★★★★复外向型注重功能的同时满足非一般要求,侧界面可使植物配置疏应设置较多可放置多个合+复合和人群机动车、步可适当展示用各种形朗通透,植的服务类小开敞空间,共内聚型的共享,适行和乘坐公历史文化。式、风格的物以乔木为品设施,方但尺度不必享应多元化的交车的各种建筑立面,主,增加绿便使用。过大。型复合性服务功能,人群的需突出多元荫面积。街创造亲切宜求,使各种化。道进入性人的环境,功能融合,无缝衔接。★★★★★★★★★★★★★★★居满足生活服无障碍设施对文化展示两侧界面重多种植物相与市民日常应设置便于民内聚型务功能,创的要求较要求不高,点营造自结合进行空生活相关的居民休息逗生造便于交高,使推婴但氛围要与然、亲切、间限定,为设施可适当留的场所,活生活性往、舒适的儿车的人和周边道路相宁静的生活使用者提供增多,比如鼓励设置专型生活环境,坐轮椅的人协调。氛围。春花、夏荫、座椅,小卖门休息带等街进入性体现家园都能通畅行秋叶、冬暖亭等。丰富道路景道感、亲切感。走。的怡人小环观的临路公境。共场所。★★★★★★★★★★★★★★★★★★景满足旅游人主要满足步充分展示历侧界面以景注重自然群与步行休闲步行路本身观内聚型群和居民日行需求,地史文化,可观绿化为落的种植方相关的设施就是带状开休常休闲的纯面平整,与通过各种载主。式,骨干树应按照较高敞空间,为闲休闲性步行道路,其它道路交体加以表种的选择与要求布置。行人提供交步体现宁静、接的区域应达,方便市环境氛围应往和活动的行进入性舒适的慢生放置自行车民细致欣充分协调。场所。路活理念。停靠点,方赏。便停放。(★表示敏感强度等级,☆代表无具体要求)3.新道路分类体系在《西安曲江二期道路景观建设导则》中的应用4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笔者的工作单位受西安曲江建设集团的委托,负责编制《西安曲江二期道路景观建设导则》,在上位规划《西安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中,曲江二期城市片区20.4平方公里用地范围内共布置城市道路53条,在编制“导则”时不可能精确到每一条道路单独设立一套标准,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对这些城市道路进行分类,才能更清晰、有效的对同一类道路进行通则式的要求,使每条道路都能涵盖其中,再通过个案、备注等方式针对某一条特别需要说明的道路进行必要的深一层级解释。通过对道路分类研究以达到道路建设导则体系简明、易于使用等要求。应用前文所述的道路景观分类体系,笔者对曲江二期城市片区的53条道路均进行了分类(如图4-15所示)。分类理论依据有传统常规的两种道路分类方式和在景观视角下增加的道路景观影响因素,现实依据为曲江建设集团已经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和道路交通体系规划。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曲江二期范围内含有两条高速路,在新的分类体系中被命名为高速通过型道路,但由于其不属于城市道路的范畴,不做过多解释。实践证明,在具体图 4‐15 曲江二期道路分类平面图图纸来源:作者自绘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过程中这种分类方式对于道路景观建设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总之,在道路景观设计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道路分类问题,传统的两种分类方法不尽适用,本文结合景观建设的具体要求,将城市道路共划分为六种类型:快速通过型道路、穿越通过型道路、景观旅游型街道、复合共享型街道、居民生活型街道和景观休闲步行路。这六种道路类型既考虑两侧的用地性质,道路的特殊职能,人的行为活动,又涉及到城市景观风貌。弥补了传统道路分类方式忽略景观因素和特殊影响因素的不足,在具体的项目应用中更能发挥其便于操作,内涵外延明确的特点。4.3国内外道路景观发展趋势当今世界城市道路景观发展的五大趋势可总结为:绿荫街道、生态街道、共享街道、文脉街道、慢行街道(如图4-16所示)。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建构时,笔者希望能紧扣这五大趋势,图 4‐16道路景观发展的五大趋势使编制体系与道路景观发展趋势紧密相图片来源:岳邦瑞绘制关。4.3.1绿荫街道香榭丽舍大街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这和它两侧浓浓的绿荫是分不开的。1992年大街改造时,除了保留原有车行道两侧的乔木外,还在人行道上增加了一排树木,以恢复大街作为散步的林荫道的本来形式。绿荫街道的兴起主要始于人们对夏日荫凉的渴望,曾有一段时间,道路绿化仅仅注重视觉景观效果,试图通过修剪整齐的绿篱和观赏性较强的小乔木来构成道路主体景观,不能否认这种方式在视觉上具有较好的层次效果,但是遮阳能力较差。烈日当头,炙烤着行走在户外的人们。有人打起遮阳伞,有人戴起遮阳帽,但依然很热,最有效的“遮阳武器”还要数街道两旁一行行遮天蔽日的绿树。盛夏时节,有树荫的路比没有树荫的路,地面温差达14℃。据相关部门测算,一棵大树昼夜的调温效果相当于10台空调机工作20个小时,而且乔木和草坪的投资比例为1∶10,产生的生态效益比为30∶1,因此相关专家建议,城市绿化建设中乔木、灌木、草地的合理比例应为7∶2∶1。炎热的夏季,人们行走于绿荫之下,不经意间产生对树木强烈4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感激之情,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使用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的道路绿化种植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4.3.2生态街道生态街道也叫做“绿色”街道,“绿色”代表了自然、环保、生机、可持续……建设生态绿色街道的具体措施有:使用太阳能技术的照明设施,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做街道家具设施,使用透水材料铺设人行路面,使用节水易成活的乡土植物等,但最值得推广的生态街道措施是加强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城市中雨水从硬化的地面汇集入市政雨水管网,而后排入附近水体。这种标准化做法有两大缺陷,一个是雨水直接流入雨水井,地下水源无法得到补给,植被和土壤也无法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另一个是雨水汇集到雨水管中,流速增大,大量的雨水快速泻入附近水体,使河水暴涨,更易引发洪灾。这种措施的使用始于美国波特兰市NESiskiyou街道的改造设计,一经推广便引发了遍及全美的“绿色街道”改造热潮。绿色街道设计是将雨水作为一种资源,在城市道路局部地段设置雨水收集池,收集周围地块的地表径流,使自然的雨水循环得到恢复,以生态的方式来解决城市雨水排放问题,缓解市政基础设施的压力,并能起到营造优美道路景观的作用,一举数得。4.3.3共享街道共享街道理念强调街道空间应融合不同的交通方式,应特别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与步行交通。街道空间还要作为开敞空间,容纳各种各样的市民生活功能,比如休闲、休憩、运动、聊天等活动。多样化的活动类型是街道活力的来源。JaneJacobs曾经讲到城市街道的活力来自于街道功能的“多样性”,她提出了四点保持街道生活多样性的措施:“保留老房子从而为传统的中小企业提供场所;保持较高的居住密度从而产生复杂的需求;增加沿街的小店铺从而增加街道的活动;减小街块的尺度从而增加居民的接触。”JaneJacobs讲到的措施虽然由于时间跨度和地域差异可能不尽适用,但她勾勒的丰富多彩的街道生活画面:孩子们在公共空间中嬉戏玩耍,邻居们在街边店铺前散步聊天,街坊们在上班途中会意的点头问候。这种情景正是我们如今试图努力营造的街道人情味和街道活力的具体体现。早在1976年荷兰就已经领先实行共享街道理念了。后来很多其它国家也纷纷效仿,参照其设计标准与规则,建设了多达数千条、少则几百条的共享街道。4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4文脉街道文脉可以让我们不时从传统化、地方化、民间化的内容和形式中找到自己文化的亮点。一个民族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技术、社会文化习俗的不同,环境中总会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就像口语中的方言一样,设计者巧妙地注入这种“乡音”可以加强环境的历史连续感和乡土气息,增强环境语言的感染力。凯文林奇认为只要一个片区包含几个固定不变的要素特征,其它要素就可以随意变化了。这些特征可以是色彩、材质或是设计细部等,重复的越多,给人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这几种不变的特征就构成了城市的文脉。那些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景观往往给人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街道两侧的建筑、绿化、小品雕塑如都能得到精心设计,就能构成一道城市风景线,甚至能形成人们对整个城市的印象,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记忆。不同特色的道路景观给人以不同的景观体验,形成这个城市的文脉特征。4.3.5慢行街道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步行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共同组成城市的慢行交通体系。过去的二三十年中,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例如汽车尾气污染环境、随处可见的交通堵塞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国家开始限制家用机动车发展,提倡公交优先,鼓励步行交通。实践证明这种鼓励慢行的方式能够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美国各大城市展开全民骑车上班的活动,希望市民爱上自行车出行;法国巴黎由政府购买了大量自行车,供普通市民或旅游者租用,鼓励骑车出行;英国限制私家小汽车,骑自行车的人数近年增加了大约15%;在德国各种颜色的自行车道犹如彩带一般,设计优良的自行车道使市民流行骑车休闲。慢行交通系统在完善与提升城市空间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使生活更富有魅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世界能源供应趋紧、大城市交通堵塞严重,应大力发展慢行交通体系,实现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使人们愿意选择慢行交通作为其主要出行方式。4.4导则编制框架的建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框架是站在城市片区的高度,对整个城市片区的道路景观设定一个总的建设目标,对片区内所有道路的风貌分区、重要廊道、重要节5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点的分布作出总的要求与定位,形成导则的“总则”部分。进而以整个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种道路景观控制要素分类研究,得出各系统的实施细则。最后将各系统的具体控制内容投射叠加于每类道路,从而得出每类或者每条道路的实施图则。(如图4-17所示)。道路景观的总体效果,必须依靠在不同景观类型的道路上控制道路的各种图 4‐17 导则编制框架建构影响因素来予以控制。图片来源:岳邦瑞绘制4.4.1总则总则部分是对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总体控制目标及概括性指导意见的集中表述。该部分应明确道路景观建设导则的编制原则;确定片区道路景观总的建设目标;对城市片区的所有道路提出整体设计要求与指导意见,确定风貌分区、重要廊道、重要节点在片区中的分布。总则的内容建立在对上位规划的深入分析探讨以及对基地现状情况的详细调研基础之上。相关的上位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计、交通体系规划、生态系统规划等等。4.4.2细则细则的研究视角仍然是整个城市片区,是对与道路景观相关的各城市系统作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安排,关联的系统即本文4.1提到的道路景观控制要素——视觉要素和功能要素,包括:道路空间界面、文化展示系统、公共慢行系统、道路开敞空间、道路绿化系统、道路设施小品六大系统。通过这六大系统相对独立的研究,使整个道路景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每条道路的各控制要素是相互关联并全面覆盖的。避免国内道路景观普遍存在的片段式风貌和局部精彩、整体杂乱的现状。5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4.3图则图则的研究视角为一类道路或一条具体道路,它是细则投射到每条道路上的集中表现,是对细则的概况总结。具体内容是每种道路类型选出一条或多条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道路作出图则。图则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做法,由道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设施小品建设要求、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开敞空间图示解说四部分组成。除典型道路外对片区内特别需要详细说明的重要道路也应作出详细的图则解说,力求片区内的所有道路都有参照依据。4.5本章小结本章分别阐述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之前需要解决的三个重要问题,首先是道路分类问题的解决,以现行传统的两种分类方式为依据,又融入了道路两侧的用地性质,人的行为活动等因素,研究了城市道路景观视角下的分类方式,将道路分类六种类型;其次是道路景观影响因素的分析;最后是国内外道路景观发展趋势的研究。通过这三方面理论的研究,希望能为导则编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指出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框架:总则——细则——图则,并提出各部分的编制要点。5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内容研究——以西安曲江二期为例5.1道路景观整体设计总则5.1.1编制原则编制原则是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应依据的准则,一般可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所有道路景观设计具有普适性的一般性原则,如“以人为本或可持续发展等”设计原则,虽然没错,但每个设计个案都应遵循,所以特别指出的意义不大。另一方面是对特定基地制定的特殊原则,不具有普遍性,而具有独特性,专有性,比如西安的道路景观,应特别注意西安本身的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和特定的文化特色。因而在具体落实编制原则时第一类可写可不写,第二类必须写。以下几点是“西安曲江二期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曲江导则”)的编制原则:1)本导则是对西安曲江二期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最基本的规定,力图通过控制道路景观各影响要素,使城市道路景观走向优美、便利、舒适的发展方向。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提高道路可识别性并保持其风貌特色。2)导则应对后期的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管理均能起到控制性作用,以保证高质量的道路景观的形成。并从曲江所处的现状基地环境出发,强化道路景观的历史风貌特征,通过物质环境表达历史文化。3)西安曲江二期道路景观设计除了必须遵守本导则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西安市的有关法律法规。5.1.2控制目标控制目标的确定是编制道路景观设计导则最重要的部分,它应概括整个片区道路景观设计的总目标,使所有道路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共同的核心表达内容。曲江二期道路景观设计的总目标为:从绿荫生态慢行廊道到共享型街道博物馆。目标具有如下两层含义:1.打造共享型街道博物馆运用物质空间来表达历史文化内涵,将二期的道路系统塑造成一个景观展示网络,形成曲江独有的“流动的街道博物馆”。街道既是展台又是展品本身,各类5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品设施都是展品;人们穿行于街道,犹如在历史文化的舞台中;再现汉上林苑的空间意境;展现有关历史人物的生平成就、日常生活方式及器具,力求加强和“汉”有关的文化感知。2.营造绿荫生态慢行廊道构筑类型多样、层次丰富、体验各异的街道景观体系,运用绿荫街道、生态图 5‐1 曲江二期道路景观框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街道、共享街道、文脉街道、慢行街道五大策略,将道路分为六种景观类型,重点从文化展示、绿荫营造、生态技术、慢行体验等角度,突破、丰富与提升传统意义的街道景观,表达“曲之有道”的丰富内涵。5.1.3总体道路景观框架总体道路景观框架的确定必须站在整个城市片区的高度之上,分析已有的上位规划对片区的整体景观风貌要求以及现状的道路景观状况,进一步审视每条道路的风貌特色和职能特点。通过对曲江的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计、道路交通体5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系规划等上位规划的分析,结合现状的自然条件,提炼出曲江二期总体道路景观框架(如图5-1所示)。框架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风貌分区、重要廊道和重要节点。风貌分区是“面的控制”;重要廊道是“线的控制”;重要节点是“点的控制”。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对道路景观整体效果作出全局性的控制研究。总体道路景观框架好比城市道路景观的骨架,是以下各系统细则的编制依据。1.风貌分区风貌分区是对城市特色风貌的细化,是道路景观视觉要素的控制依据。景观风貌分区的确定有利于确定细则部分的文化展示内容以及道路设施小品的风格。曲江二期总体空间结构为“一塬、三镇、两区”格局(由总体城市设计确定)。在此规划空间结构的基础上,道路景观风貌分区可根图 5‐2 道路景观风貌分区图据道路两侧的用地性质,形成5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区域(如图5-2所示)。对于处在不同景观风貌区内部或环绕周边的道路有着不同的景观建设要求。具体分区及注意事项如下:1)大遗址风貌区本区是以杜陵遗址保护区为主的区域。本区周边的道路建设应注意对杜陵及其环境风貌的影响,并能够在视线上与杜陵贯通。2)湖景生态区本区是以雁梦湖周边滨水地区为主的区域。滨湖道路景观建设应注重“亲水性”与“观湖景”,营造更多的亲水空间,注意在视线上与湖面的通透性,其余道路景观应主要以传递“旅游休闲+国际化”为重点。3)欢乐世界休闲娱乐区本区是以印象杜陵为中心的区域。环岛道路应以观“岛”为特色,其余道路应主要以传递“文化娱乐+休闲度假”为重点。4)滨水风貌区本区是以长鸣路沿线为主的区域。道路景观建设应结合地形的自然特征,并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注重浐河沿岸生态景观的观赏与展示。5)现代创意产业风貌区除以上分区之外的其他风貌区均为现代创意产业风貌。道路景观建设应以传递“传统+现代”风格为主,注重表达时尚与休闲的感受。2.重要廊道片区内所有道路景观应保持完整性与均好性,但仍然应有主有次,确定重要廊道利于有重点的打造片区内的特色街道。重要廊道可分为以下三种:生态防护廊道、旅游景观廊道、文化展示廊道。生态防护廊道一般为具有重要意义的高速路和快速路两侧的道路绿化;旅游景观廊道可理图 5‐3 道路景观重要廊道分布图解为:能串联所有重要旅游景点,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横跨各景观风貌区,对凸显城市特色具有特殊意义的道路;文化展示廊道更注重历史文化的表现,以街道为展台,各种街具小品为载体,各类文化素材为展品,通过从整体到细节全方位的展现地方文化特色。曲江道路导则依据曲江新区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以落实“生态+旅游+文化”的道路景观建设理念,确定的重要道路景观廊道如下(如图5-3所示)。1)生态防护廊道。以绕城高速与西康高速为主线的生态防护廊道,以生态防护为主要功能。景观以植物群落设计为主。2)旅游景观廊道。将曲江二期的各个景区、景点通过廊道有机的组织起来,以环路为载体,使游客能在区域内的各个景区环行一周,同时,旅游景观廊道也是主要的文化展示廊道之一。3)文化展示廊道。特指以展示汉历史政治文化与曲江民俗文化为主的廊道,突出以汉苑为依托,形成历史与现代相交融的街道景观。5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重要节点重要节点的确定是以上位规划为依托,确定和道路景观关系重大的重要景观节点,这些节点对上述重要廊道的确定有特别意义,也可作为相关道路风貌确定的前提基础。重要节点可以分为一级景观节点和二级景观节点,一级节点可理解为城市级的重要景观节点,二级节点可理解为片图 5‐4 道路景观重要节点分布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区级的重要景观节点。依据曲江新区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确定如下重要景观节点,这些节点的性质及规模等特征,将辐射影响到周边道路的局部地段或整体景观。(如图5-4所示)1)一级景观节点。以植物园、康体中心、杜陵遗址公园、雁梦湖、欢乐小镇等城市节点为主,是景观廊道组织的重要节点。2)二级景观节点。以曲江二期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公共绿地为主,同时赋予不同的主题,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停留空间。5.2相关各系统实施细则道路景观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动态开放系统,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使得道路景观系统具有各个单独要素和部分要素都无法独立表达的综合意义,这些要素相互的作用共同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道路景观的整体面貌。导则为了便于政府部门管理和设计个体深入理解,对道路景观的影响要素作出分别的控制解释。道路空间界面和文化展示系统是对视觉要素的重点控制,公共慢行系统、道路开敞空间、道路绿化系统、道路设施小品是对功能要素的重点控制。通过这六大系统的控制,起到彰显城市特色、控制城市空间形态、优化道路功能的作用。5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1道路空间界面①道路的空间界面可分为底界面、侧界面、顶界面和对景面。底界面主要指道路铺装,可在道路设施中详细控制。顶界面是两个侧界面顶部轮廓线所限定的天际范围,比较抽象,不易控制。对景面指沿道路尽端处的景观面,并不是每条道路都具有明确的对景面。因而本研究道路空间界面特指道路侧界面,侧界面包括三种界面:建筑界面、绿化界面和围墙界面。围墙界面是东方城市普遍存在的,西方城市鲜有围墙的存在,除非是特别重要或是私密性很强的建筑。道路界面常常以建筑界面为主体。路侧建筑界面控制的重点是建筑和道路红线的关系。连续的建筑界线给人庄严有序的感觉,而错落有致的建筑界线则往往给人自然灵活的感觉。一般在建筑体量较大的情况下,统一的后退红线能够塑造宏伟稳重的道路景观。但当建筑体量较小时,灵活的建筑界面更能营造舒适自然的空间感受。依据曲江上位规划中确定的用地性质及曲江二期城市设计总平面图,项目组划分出曲江道路各条街道侧界面类型(如图5-5),并指出各类退界的距离要求。对于复合共享型街道、居民生活型街道建筑界面应尽量连续,营造具有围合感的道路空间。对于快速通过型道路、穿越通过型道路、景观旅游型街道建筑界面、绿化界面可灵活交替分布。围墙界面主要位于大型居住区或封闭半封闭城市功能体边界。1.建筑界面的退界要求1)各类建筑在满足消防、日照及视距的要求下,退南地界距离规定如下:(1)当规划建筑为住宅建筑时,退南界距离不应小于12米;(2)多层非住宅建筑退南界不应小于6米,高层非住宅建筑退南界不小于12米;(3)当规划建筑为托幼建筑时,退南界距离不应小于18米;(4)当规划建筑为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和中小学教学楼时,退南界距离不应小于16米。2)各类建筑在满足消防、日照及卫生视距的要求下,退北地界距离规定如下:①郭雅洁.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08:54-55.5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5 重点道路空间界面示意图图片来源:陈世圣绘制(1)当规划建筑为住宅建筑时,退北界距离不应小于12米,且满足北侧12米线处日照要求;(2)当规划建筑为多层非住宅建筑时,退北界不小于6米,高层非住宅建筑时,退北界不应小于12米,且满足北侧12米线处日照要求;3)各类建筑在满足消防、日照及卫生视距的要求下,退东、西地界距离规定如下:(1)规划建筑应满足地界线外侧4.5米线处日照要求,并满足周边现状住宅建筑的日照要求。若规划建筑为东西向开居室窗的住宅建筑,退界距离不应小于9米,若规划建筑东西向为主朝向,退界距离不应小于14米;(2)规划高层建筑在满足消防、日照要求的情况下,退界距离不应小于6.5米;(3)规划多、低层建筑在满足消防、日照要求的情况下,退界距离不应小于4.5米。5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沿高架道路主线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应小于30米;沿高架道路匝道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应小于15米。2.围墙界面外墙界面主要是针对单位、小区围墙或未开放的公园围墙等,围墙高度应控制在2.2米以下,以通透式外墙为主。3.绿化界面绿化界面起到路侧界面的柔化作用,增加环境品质。5.2.2文化展示系统文化展示系统注重以实体空间展示物质文化,包括三方面控制内容。1.文化展示类型的梳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要素,作为下一步微观层面的道路景观设计的依据与素材整理。在“西安曲江二期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中项目组对汉文化素材做了如下梳理,文化展示类型分为:政治文化(如表5-1)、民俗文化(如表5-2)、艺术文化(如表5-3)、诗歌文化(如表5-4)、汉代美女题材(如表5-5)、汉代图案纹样(如表5-6)六种类型。表 5‐1 文化展示类型——政治文化(资料来源:李齐丽绘制)人物素材事件使用形式汉高祖刘邦刘邦项羽“楚汉之争”“背水一战”“鸿门宴”汉文帝刘恒“文景之治”以街道小品、群组雕塑、汉景帝刘启“七国之乱,平定藩王”浮雕等形式出现在街道汉武帝刘彻中国首次使用年号“建元元年”“漠北之战”两旁设施中汉宣帝刘询“中兴之至”表 5‐2 文化展示类型——民俗文化(资料来源:李齐丽绘制)分类事件使用形式祭祀祖先、祭祀灶神、祭祀风伯雨神、雷神、应龙、祭祀民俗民俗、神话故事以街道月神、辟邪小品、群组雕塑、浮雕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神话传说等形式出现在道路两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旁设施中民风民俗杜陵三兆村的元宵节花灯6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 5‐3 文化展示类型——艺术文化(资料来源:李齐丽绘制)分类种类使用形式音乐文化打击乐器、弹弦乐器、吹管乐器乐器外形作为雕塑等、汉乐府音乐当作背景音乐舞蹈文化建鼓舞、踏拊舞、长袖舞、七盘舞人物赵飞燕以汉代独特舞蹈文化雕塑文化天禄、辟邪、陶狗、石虎、卧羊、石猪雕塑建筑文化斗拱、柱子、屋檐、形式导视设施、景观灯汉画砖汉画砖原始纹理铺装、浮雕表 5‐4 文化展示类型——诗歌文化(资料来源:李齐丽绘制)分类诗作使用方式两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有所思》《平陵东》《战城南》汉武帝刘彻《秋风辞》《李夫人歌》《柏梁诗》《思奉车子侯歌》可刻在雕塑小品司马相如《琴歌二首》上,也可写在街道刘邦《大风歌》等旁的景观灯等设施上虞姬《和项王歌》班固《灵台诗》《咏史》《名堂诗》表 5‐5 文化展示类型——汉代美女题材(资料来源:李齐丽绘制)人物介绍使用方式“水色箫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赵飞燕十六宫秋夜长。”以昭君出塞等美《女戒》七篇成天下女子典范,以师傅尊助女主执政,她是班昭女故事为主题,设史学家,也是文学家,还是政治家,博学多才、品德俱优。计一系列街道设即蔡文姬,汉末著名琴家,“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蔡琰施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昭君表 5‐6 文化展示类型——传统图案纹样(资料来源:李齐丽绘制)种类介绍6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传统寓意纹样,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的几何纹样,寓意吉利深回纹图案长,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秦汉时期常运用回纹图案在家具与建筑装饰中寓意吉祥。由于动感十足、气势逎劲而被学术界称为“云气纹”。云纹最大的特点就是云气纹气动变化之美,而所绘的云纹必定是当时人们所认为的祥云纹样,寓意高升、旺和的美好意愿。汉代已发现的动物纹有造型完美的四神纹瓦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兔纹、鹿纹、牛纹、马纹、夔纹、豹纹、獾纹、兔纹、蟾蜍纹、龟蛇动物纹饰纹、雁纹、鱼纹等,这一时期的动物纹饰构图简洁夸张、自然活泼,神态天真,栩栩如生。文字纹饰一般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万寿无疆”、“天地相方与民文字纹饰世世中正永安”、“天齐”、“千秋”、“千万”、“延年”、“万岁未午”、“千秋未央”、“永奉无疆”、“千秋万岁安乐无极”、“延年益寿”等吉祥语。2.文化展示廊道文化展示廊道可理解为一个互相联系的,具有文化展示功能的道路网络体系,有利于组织各类文化展示节点,避免文化展示内容呈点状分布。笔者在“曲江导则”中依据上位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结构、旅游组织线路安排等内容,确定如下两类文化廊道(如图5-6所示)。图 5‐6 文化展示廊道图1)主要文化廊道图片来源:李齐丽绘制围绕曲江二期重要景观节点雁梦湖、杜陵,其整体风貌为汉传统文化,文化氛围浓郁,形象要求平整、大气,通过游览主要文化廊道就可以体验到汉文化之精华。2)次要文化廊道围绕在创意谷、杜陵邑、康体中心设置,其整体风貌为传统+现代,文化氛围比较轻松,形象要求自然、舒适,通过游览次要文化廊道能体验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之空间氛围。6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文化展示空间文化展示空间一般依托于城市开敞空间,是开敞空间中具有文化展示功能的那一部分。导则中这部分内容应确定文化展示空间的分布情况,以及各节点重点表达的文化展示类型。根据道路景观风貌分区及城市主要开敞空间,结合上位规划对于曲江二期文化旅游方面的规划内容,“曲江图 5‐7 文化展示节点空间分布导则”确定以下三类文化展示空图片来源:李齐丽绘制间类型(如图5-7所示)。各空间的具体展示主题内容应在详细规划中进一步确定与论证。1)历史文化展示空间围绕湖景生态区,重点展示汉政治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诗歌文化、传统纹样图案、汉代美女题材等内容;2)创意文化展示空间位于现代创意产业风貌区,重点展示各类现代文化创意主题;3)民俗文化展示空间位于滨水风貌区及欢乐世界休闲娱乐区,重点依托三兆村来展示社火、戏剧等关中民俗风情。5.2.3公共慢行系统公交慢行系统包括“公交与轨道交通系统”、“非机动车慢行系统”以及“步行系统”。公交慢行系统是导则编制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关系到使用者出行便利程度与舒适程度,是道路功能要素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也是整个导则的亮点,有必要加以详细分析梳理。1.公交与轨道交通系统依据《曲江新区二期综合交通规划》,公交与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常规公交网、地铁线路、观光轻轨线路,同时包括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地铁站、观光轻轨站、公交始末站、综合场站等站点的布点示意。本系统景观建设要求应首先满足相关规范与条例的规定,另外需满足如下要求:1)常规公交网、地铁线路与观光轻轨线路均匀布置于区域内,合理布置站点。6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应注重换乘点各类设施的布置,有效地组织交通流线;2)应将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地铁站布置于道路交叉口附近,最大限度的利于乘客换乘方便,其形象风貌应符合所在道路的主题风格;3)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周围的地面铺砌应考虑行人通行的设计,停靠站候车亭应有结构轻巧的顶棚,可结合设置广告;4)公交始末站、公交停靠站、地铁站、轻轨站等站点附近均应有明确的标识,标识应设置于明显位置,同时还应考虑视觉效果,保证在不同角度观看时的美观。2.非机动车系统依据《曲江新区二期综合交通规划》等上位规划的相关要求,对非机动车系统(主要指自行车交通)进行线路确定、类型确定及自行车租赁点的深化研究(如图5-8),如旨在贯彻“慢行街道策略”,重新确立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从而与国际城市的主流意识相接轨。1)按照道路类型不同的要求,将非机动车道分为普通非机动车道、旅游休闲图 5‐8 非机动车系统平面图图片来源:姜婧绘制6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非机动车道、单侧景观型非机动车道三种类型;2)普通非机动车道主要以市民日常出行的交通功能为主,其覆盖的道路应包含所有的道路景观类型,风貌应符合该道路景观类型的景观要求;3)旅游休闲非机动车道主要满足市民休闲、健身等功能,其覆盖的道路为部分景观旅游型道路与复合共享型道路,以杜陵遗址公园、创意谷两侧、雁梦湖周边为中心,将非机动车道网络化,自成一体,其景观要求应考虑与城市各级各类开敞空间的交通、视线要求;4)单侧景观型非机动车道主要满足旅游功能,将其设置于浐河沿岸、杜陵遗址公园南侧和东侧,应保证非机动车使用者在旅游时的视线具有一定延续性。3.步行系统步行交通系统以整体性、系统性、人本主义为原则,以发展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行人网络为目标,这个网络由街道及开敞空间组成,能令使用者感到安全、舒适和方便。“曲江导则”以慢行交通宁静化为引导,将二期内的步行系统分为三种图 5‐9 步行系统平面图图片来源:姜婧绘制6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类型(如图5-9):1)生活宁静步道,主要服务于市民的日常通勤交通、联系社区、学校、商业等地点;2)旅游休闲步道,主要服务于旅游人群旅游观光功能以及普通市民的康体健身功能;3)步行专用道,纯净的步行空间,主要用于文化展示、锻炼健身等功能。5.2.4道路开敞空间在城市规划的正统理论里,开敞空间从来都是备受推崇的,如果你问一个景观设计师,他设计的街道如何在原来基础上更好一点,他会说“加多一些开敞空间”;如果你向一位城市规划师询问如何循序渐进地改进城市景观,他会搬出同样的好办法——留出更多的开敞空间,这是设计师们工作的方向。开敞空间可以是城市某些区域赏心悦目的风景,也可以是周边地区的经济资源,更可以是周边居民日常休闲休憩的宜人场所,可惜现实情况下比较少的空间能够表现出如此魅力。虽然国外有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纽约华盛顿广场,国内有上海静安寺公园,西安大雁塔广场,这些在人们心目中喜爱的广场公园,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城市中更多的是让人心灰意冷的广场绿地,很少有人光临,一点也不招人喜欢,一天比一天破败。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一些公园绿地使用量极大,一些公园绿地鲜有人往呢?造成城市开敞空间的成功与失败原因诸多,每一个不同的空间都是一个个案,可以说没有一个同样的原因,但他们之中又有什么相同之处或普遍原则呢?国内开敞空间经常是由建筑和建筑之间或建筑和道路之间的边角地带构成的,是在建筑设计之后才进行设计的,往往导致其“先天不足”,缺乏统一的系统组织。在城市设计之初,就应该把开敞空间作为不可或缺的部分,纳入到重要的控制对象中去。城市中开敞空间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注重休闲休憩的绿地、注重商业氛围的购物广场、或者注重历史特色的文化场所。在导则中将开放空间的类型和空间级别加以引导,使空间在正确的位置上具有满足需要的尺度和满足使用人群的功能构成,有利于形成市民乐于进入的公共活动场所。“曲江导则”中道路开敞空间部分就是通过空间级别和空间类型两方面来控制的:1.开敞空间级别6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将开敞空间根据规模大小分为三级,并对道路开敞空间的规模作出规定(如图5-10)。图 5‐10 开敞空间分级平面图图片来源:姜婧绘制1)一级开敞空间,为城市级开敞空间。主要包括创意谷带状开敞空间,浐河带状开敞空间,植物园片状开敞空间,雁梦湖开敞空间,杜陵遗址公园,欢乐小镇开敞空间。一级开敞空间将直接影响到周围多条道路的景观风貌;2)二级开敞空间,为城市片区级开敞空间。主要为上位规划所确定的各类绿地、广场,一般规模较大;二级开敞空间将影响临近道路局部地段的景观风貌;3)三级开敞空间,为城市社区级开敞空间。主要是以道路交叉口或转折点处扩大形成的广场及街头公园,面积应满足如下规定;临道路的开敞空间宽度不应窄于6米,共享型街道和景观旅游型街道应适当的加大开敞空间的有效使用面积。6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开敞空间类型曲江二期道路景观开敞空间按照功能分为五类(如图5-11):图 5‐11 开敞空间类型分布图图片来源:姜婧绘制1)防护绿地,以快速路两侧的防护绿地为主,参与性较少;2)滨水绿地,以创意谷、雁梦湖、欢乐小镇、浐河水系双侧的绿地为主;滨水绿地应适当配以疏林草地,营造舒适、幽闲的休息空间;服务设施应符合片区主题;3)水系。包括创意谷、雁梦湖、欢乐小镇等人造景观及浐河自然景观;4)公共绿地。以街头公共绿地为主,与整个城区的绿地系统相协调,应具有良好的可达性,服务设施与设计主题保持一致;5)公共广场。以硬化地面及乔木为主,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在交通流量大的公共空间节点,绿化面积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不同的主题广场,各类服务设施风格应与主题一致。6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2.5道路绿化系统道路绿化是城市生态绿化系统构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形成的绿化网络是城市整体绿化系统的骨架。通过不同植物的选择和种植方式的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道路风格,也可以达到不同的设计效果。如交通性干道由于车流量巨大,道路绿化应偏重防护性,隔音减噪,防尘吸尘是重点。如步行人群较多的支路次干道,绿化种植应注重林荫效果,就应选用冬季落叶冠大荫浓的大乔木来做主干树种。另外绿化氛围是注重自然还是注重庄重大方的几何感也是导则应加以控制的内容。绿化节点应先确定其空间功能,再落实绿化希望达到的功能效果。具体“曲江导则”中对道路绿化做了如下控制:1.带状绿化分类(如图5-12所示)1)生态防护型道路绿化位置分布:西康高速、绕城高速两侧。设计目标:防护性质绿地,注重植物群落演替稳定发展,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图 5‐12 带状绿化类型分布图图片来源:郎小龙绘制6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绿化系统不考虑人的活动,以遮挡噪音与粉尘,保持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形成鲜明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自然式种植,以不同种类的植物构成人工群落,各植物个体之间具有与自然群落一样的结构和位置关系,并有丰富的季相变化。2)风景防护型道路绿化位置分布:三环、穿越通过型道路(雁南路、金花南路、53#路等)两侧。设计目标:通过性为这类道路的主要功能,绿化种植应适当考虑人的活动,运用绿化减弱较大车流量对沿途环境的影响。设计要求:绿化种植呈带状形式,以有规律、简洁的绿化模式满足交通性道路安全、快捷的要求,以多层次的植物组合实现滞尘减噪的目的。3)景观型道路绿化位置分布:联系曲江一期主要景点,串接曲江二期各大景点的各主要道路。设计目标:反映曲江二期城市特色和各片区个性,满足各项旅游休闲活动的功能需求。设计要求:整体绿化成网,片区绿化分区。(1)印象杜陵周边。道路绿化与主题公园内部绿化系统整体考虑,植物种类、面积相比其它区域略有偏重,满足秦岭生态区由南向北发展生态廊道衔接部位的功能要求。(2)创意谷周边。纵、横向道路绿化与高速交汇处保持城市道路绿化的延续性,弱化生态廊道性质,加强高速南北、东西片区的连续性。(3)数字传媒公园周边。片区内绿地为开敞性质,周边道路绿化简洁,把握乔木高度,控制灌木比例,保证与开敞绿地之间的视觉联系,保持开敞的空间感。(4)植物园周边。因园内植物品种丰富,绿化面积大,周边道路绿化可适度从简,将视线引入园内。(5)康体休闲公园周边。为大面积集中绿化区域,内部及周边道路绿化从简,满足基本的道路绿化要求。(6)雁梦湖周边。与滨湖绿化系统整体考虑,植被种类丰富、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与环湖路相交的道路绿化应注意植物形态的导向性,将外围视线引向雁梦湖。(7)杜陵大遗址周边。道路绿化从简,以对称种植营造序列感,烘托杜陵宏大形态。7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浐河西岸。长鸣路东侧绿化以开敞的自然空间为主,注意沿路行道树分枝点高度,控制灌木比例和位置,保证视线通透,合理配置地被、沼生植物,确保与湿地公园自然衔接过渡。长鸣路西侧由疏到密逐步加强植物种植的强度,为西侧低密度社区滞尘减噪并提供私密性视线庇护。4)林荫型道路绿化范围分布:共享型、居民生活型道路两侧。设计目标:满足人流量大、停驻时间长的功能需求,处理好与街道两侧橱窗、招牌、广告等景观元素的关系。设计要求:路侧简单布置几何形状的树池或花坛,绿化设计符合街道空间的尺度要求,避免繁杂、喧宾夺主。5)休闲型道路绿化位置分布:杜陵北轴线及雁梦湖畔的景观休闲步行路。设计目标:突出杜陵形象,提供可游可憩的园林景观道路。设计要求:杜陵北轴线路侧主要风貌为原有大面积绿地,杜陵为轴线焦点,道路两侧对称种植成配景,引导视线、突出焦点,骨干树种的选择与沿路广场协调统一;雁梦湖畔步行道绿化注意与滨湖绿化系统整体考虑,绿化注意植物形态的导向性,不能遮挡观赏雁梦湖的视线。2.绿化节点分类(如图5-13所示)1)景观型开敞绿地位置分布:数字传媒公园周边。设计目标:强调开敞性,为周边出版传媒机构提供休闲、展示空间。设计要求:乔木、灌木成组成群种植,控制灌木比例和位置,保持视线通透,营造开敞的空间感。2)景观型绿化节点(横向)位置分布:道路与景观带、景观面交汇处。设计目标:强调景观面、景观带的连续性。设计要求:道路与大面积景观面、景观带交汇处保持景观面、景观带原有的植物种植风格,弱化原道路种植形态特点。3)景观型绿化节点(纵向)位置分布:高速、快速通过型道路与城市主要道路交汇处。设计目标:强调城市道路绿化的连续性。7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13 道路绿化节点类型分布图图纸来源:郎小龙绘制设计原则:在交汇处保持与曲江一期道路绿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弱化高速、快速通过型道路绿化的生态防护性。4)休闲型绿化位置分布:街头广场。设计目标:强调参与性,满足使用者休息、交流、文化等活动的要求。设计原则:植物配置疏朗通透,周边宜种植适量乔木。5)林荫型绿化位置分布:街头绿地。设计目标:使用强度小于街头广场,可游可憩,绿化比例大于街头广场。设计原则: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进行边界处理和空间限定,为使用者提供春花、夏荫、秋叶、冬暖的怡人小环境。3.植物群落推荐1)楝树+龙柏——黄杨+石楠+棣棠——二月兰7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栓皮栎+华山松——溲疏+天目琼花——玉簪+萱草3)麻栎+栓皮栎+黄连木+龙柏——四照花+连翘——宽叶麦冬4)楸树+梓树——石楠+糯米条+棣棠——红花酢浆草5)华山松+乌桕+黄连木——黄栌+平枝栒子——白三叶4.苗木种类推荐依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西北地区≥80种):1)常绿乔木——雪松、油松、白皮松、云杉、桧柏、广玉兰、女贞、石楠、桂花、棕榈等。2)落叶乔木——国槐、毛白杨、银杏、悬铃木、臭椿、榆树、楸树、梓树、刺槐、黄连木、合欢、栾树、麻栎、栓皮栎、白蜡、玉兰、柿树、构树、枣树、鸡爪槭、红枫、七叶树、垂柳、旱柳、鹅掌揪、樱花、苦楝、枫杨、乌桕、垂丝海棠、红叶李等。3)灌木——沙地柏、铺地柏、海桐、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珊瑚树、小蜡、水蜡、夹竹桃、火棘、金叶女贞、海州常山、贴梗海棠、郁李、白鹃梅、榆叶梅、黄刺玫、平枝栒子、鸡麻、棣棠、紫叶小檗、连翘、丁香、迎春、红瑞木、石榴、木槿、紫薇、金钟。4)地被——常春藤、地锦、金银花、木香、莺尾、萱草、白三叶、二月兰、麦冬、酢浆草、玉簪等。5)水生植物——芦苇、香蒲、黄菖蒲、水葱、千屈菜、荷花、睡莲等。5.2.6道路设施小品设施小品控制要点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风格的确定;二是数量、间距、尺寸的控制。小品风格的确定是城市风貌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图 5‐14 设施小品风格分布分,可以在整个城市片图纸来源:田少鹏绘制7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统一为一种。如片区面积较大,可考虑分区域控制,整体上统一,细节上有所区别。小品数量、间距、尺寸的控制主要满足功能需求,应参考国家标准,或相应的设计规范。曲江二期的小品风格分为:传统汉风、传统+现代、乡野风(详见表5-7)。具体分布情况详见图5-14)1.铺装人行道铺装应坚固、防滑、易清洗、排水通畅,使行人能够安全、舒适的行走。铺装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和铺设形式,增强铺装的识别性,使人们可轻易辨别各种不同铺装代表的不同活动空间,保证步行空间的使用率和景观的整体性。“曲江导则”中规定人行道铺装可采用具有汉文化特色的材料和铺装图案,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增添道路情趣的同时,展示城市个性风采。另外还有一些具表 5‐7 道路设施小品风格范例(图表来源:陈世圣绘制)7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体要求:1)铺装材料的大小应与道路尺度相适应,铺装形式、色彩、材料的选择应与道路空间的功能相适应;应将整个道路的铺装作为整体考虑,同一条道路不应有几种形式。所有人行道应设置盲道和无障碍设施;2)人行道宽度一般应大于3米,可通过不同的铺装色彩划分出通行带和设施带,当人行道宽度大于8米时,可通过不同的铺装材质区别出固定的停留休息区域;3)在色彩上区分各类步行道,生活步道采用灰色系,旅游休闲步道采用红色、驼色系,滨水步行道采用墨绿色。2.灯具1)一般要求:可对街道入口的构筑物、小品、绿化等进行单独布光,塑造节点效果。交叉口的照度值应比路段照度值高一个等级。灯具的防护应防尘、防溅水;2)灯具的功能性与装饰性:机动车道路应选择功能性灯具,灯具风格与形式应与街道的建筑环境相协调,造型美观,与所在地区和街道的风格色彩相统一。非机动车及人行的道路宜选功能与装饰结合的灯具。对于景观道路、商业街、景区,可补充设置装饰性灯具;3)光源的选择:机动车和行人混合交通宜采用高压钠灯或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市中心、商业中心等对颜色要求较高的机动车交通道路可采用金属卤化物灯。商业步行街、居住区人行交通道路、机动车交通道路两侧人行道可采用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细管荧光灯或紧凑型荧光灯。3.休息座椅分类:可分为单座型和连座型。布点要求:连座型椅,一般以3人为标准,长度约2m。一般为固定式,设置于人行道内侧或结合绿化布置。形式/材料:材料上主要有木材、石材、混凝土、金属、合成材料等,表面光洁、不积水,座椅和条凳宜结合遮阳、防雨设置。尺寸:普通坐面高度38~40cm,坐面宽40~45cm;普通座椅标准长度,双人椅1.2m左右;3人椅1.8m左右。设计要求:1)休憩座椅应在数量充足且布局合理的基础上。加强外观造型的设计,力求7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具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起到烘托景观环境的作用;2)城市休闲设施应与人流主干道保持适当的距离,对于人流较大的地区不适合舒适设计,应按照整个区域的环境要求决定外观设计;3)座椅的布置既考虑环境舒适,又考虑观赏性,每处座椅都应具有适宜的环境,结合转角,凹处提供亲切的坐椅;4)公共椅凳应坚固耐用,不易损坏、积水、积尘,有一定的耐腐蚀、耐锈蚀能力。图 5‐15 座椅风格示意图纸来源:陈世圣绘制4.垃圾箱分类:1)地面固定型:设置于人流较少的道路旁、广场边。特点是不易被移走、破坏,便于管理;2)地面移动型:一般体型较大且单独摆放,设置人流变化和空间利用变化较多的场所,如广场、公园及较宽广的街道等空间场所;3)依托型:一般固定于柱、墙壁等处,可设置于人流较多的狭小的空间场所,体型较小。布点要求:设置在道路两侧的垃圾箱,其间距按道路功能划分。快速通过型道路、穿越通过型道路:100~200m;景观旅游型街道、复合共享型街道、居民生活型街道:50~100m。形式/材料:垃圾箱的材料一般有:预制混凝土、金属、木材、塑料、玻璃纤维等。基本尺寸:设置高度为0.6m~0.9m。设计要点:1)垃圾箱可与烟灰缸、休息设施组合设置,广场、公园、公共汽车站、自动7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售货机、贩卖亭等公共环境中应加大数量。道路两侧垃圾箱宜设置于人行道的公用设施带中;2)在交通要道,人流集中等地方要求数量多、容量小;3)外形应简洁美观,防雨防晒,设排水孔;4)开启盖子要注意便利性,易操作性,形态简洁大方;5)应满足垃圾分类收集要求,采用分类垃圾箱,且有明显标识。图 5‐16 垃圾箱风格示意图纸来源:陈世圣绘制5.指示牌分类:领域标志;环境标志;交通标志;公共设施;标志旗帜。形式/材料:标识的固定方式有独立式、悬挂式、悬臂式、嵌入式等;标识的常用材料有玻璃、木材、陶瓷、不锈钢等。尺寸:主要控制高度,一般为1.5m~2m。设计要点:1)视街道空间而定,采取集约化布置,可组合入其他的大型设备中或利用沿道建筑物等措施。周围有变压器、配电盘等设施时,可通过代用、兼用、改用结合设置指示牌;2)应具有简明性、易识、易记,并运用象征性、含义性和美术性手段建立生动的特有意象;3)交通标志应设置于各种场地出入口、道路交叉口、分支点及需要说明的场所,与所在位置尺寸、形状、色彩相协调,并与所在位置的重要性相一致;4)按照国际通用的图形进行设计。6.公交停靠站分类:港湾式和直停式。7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形式/材料:色彩鲜明,易于辨别,材料以金属构件为主。基本尺寸:站台标高0.2m以上。设置要求:1)布置方式取决于道路横断面形式;2)三幅路或四幅路宜沿两侧绿化带设置港湾式停靠站;3)有条件的道路应在公交停靠站处设置硬隔离;4)公交站牌的设置,不应遮挡来车视线;5)位置不应离交叉口过近,且要和街对面的公交车站错开布置,以免造成局部堵塞。但也不能与交叉口距离过远,给人们乘车造成不便,最佳距交叉口距离应为30~50m;6)候车亭采用不锈钢、铝材、玻璃、有机玻璃板等耐气候变化、耐腐蚀、易于清洗的材料。7.临时停车设施1)出租车停靠点布点要求:如附近已有公交停靠站,出租车临时停靠点应设在公交停靠站的上游至少50m处。基本尺寸:出租车停靠站的长度,一般设置为6~10m。设置要求:出租车停靠站的布设应根据城市总体布局布设,在宾馆、酒店、商场、交通枢纽点、学校或其他较大型的人流集中集散附近,优先设置。在设置了辅道的道路上,应在辅道上设站,且尽可能设置在交叉口前后,不能严重影响其他车辆尤其是公交车辆的通行。2)路侧停车设置要求:在不严重影响交通时,允许设置少量的路边机动车停车泊位,同时配以严格的限时和收费等管理措施。停车方式分类:(1)路侧式停车:在道路路面较窄,车流量不大的路段,机动车道两侧可安排错位停车,既有利于交通流线组织,又解决了停车问题;(2)集中式停车:适用于交通量较大的主干道,布置于人行道内侧,减少了对非机动道的干扰。8.无障碍设施分类:缘石坡道;盲道。7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设置要求:1)缘石坡道人行道的各种出入口必须设置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应与斑马线相对应,并和盲道结合设置;缘石坡道可分为单面坡和三面坡两种,三面坡较为美观,但占地较大;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防滑;缘石坡道最下端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高于2厘米。2)盲道盲道与人行道边缘间距不得小于0.5m。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材料与周边铺装相配套,需进行防滑处理。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失明者顺利行走,导向砖应为条形行进盲道,且应连续,中途不得有道路设施等障碍,宜避开管道井盖铺设,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转弯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人行道中必须经过的障碍物时,在相距0.25~0.50m处,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道路交叉口的无障碍设计主要是盲道结合缘石坡道,并加入声音提示信号灯,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无障碍通行设施。9.报刊小卖亭报刊小卖亭一般是根据商业需求来布置的,在商业密集区,应该设置较多的报刊小卖亭,反之在人流稀少的地区,就少放或者不放,这是一个商业选择的过程,可以预留位置,不做硬性设置。10.公厕分类:固定型与临时型。布点要求:公厕常结合广场、车站、商业街等场所设置。一般街道设置间距为700~1000m;人流密集的场所则控制在500m以内,配置流动小型公厕。并设明显标志和特殊铺地等予以引导、指明。形式/材料:可利用绿化进行半遮挡、景观化及采取与其他设施的连体结合等方式。设计要求:1)公厕应布局合理(在公共汽车首尾站、旅游景点、繁华街道、重点地区和大型公共场所周围设置的公厕不应低于二类标准),每平方公里4座,标识醒目美观,建筑造型与景观环境相协调;2)景区新建公厕按照星级公厕标准建设(可参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7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定),厕所内部有文化氛围,居住区公厕按照一类标准建设。旅游高峰期景点附近可设置移动式公厕满足临时需要;3)公共厕所的男女便位设置的比例为1:1或1:2,避免出现女厕排队现象;4)公厕应注意通风采光、节能等问题。应采用生态卫生系统,推广使用免水冲生态厕所;5)应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公厕进出口处,必须有明显的中文和标志,国家一类厕所及涉外厕所需加英文。5.3典型道路景观图则道路景观设计图则是以一条具体道路为对象,以总体道路景观框架和各系统景观要求为依据,以图、文、表相结合的方式,对道路景观的主要设计要求与建设原则的集中描述。制定图则,主要是面向操作设计实施层面,使其更便利更快捷的了解各项景观建设指导原则和设计要点。5.3.1分类示范道路选择原则以城市片区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导则牵涉道路数量较多,难以一一针对每条道路。以曲江二期为例,片区总道路数量多达40余条,为了使用方便,需选定一些道路进行重点图则控制,其它道路可同类型参考。项目组重点选择了16条道路进行图则编制,这些道路要么具备典型性特点,要么具备特殊性特点。一方面导则编制是以道路景观分类为基础,应覆盖二期所有的道路类型,重点是对同类型道路景观建设细则的确定及其应用方法的示范,因而每种道路类型应选择1-2条典型性道路;另一方面应选出一些具有重要地位、在城市中具有特殊性的道路进行重点导引,案例示范。两者互补,使片区内所有道路在深化设计时都能找到参考的依据。曲江项目组对除快速路之外的5种道路类型选择情况如下:1)穿越通过型道路。选择贯穿于整个曲江二期区域内部六号路;2)景观旅游型街道。选择浐河沿岸的长鸣路及围绕雁梦湖的五号路、雁翔路、曲江池东路、41号路、长鸣路、七号路北段;3)复合共享型街道。选择二号路、十五号路、芙蓉西路、新开门南路;4)居民生活型街道。选择11号路、30号路、39号路;5)景观休闲步行路。选择七号路南段。8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3.2图则构成要素图则由四部分组成:道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设施小品建设要求、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开敞空间图示解说。道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中通过列表表达道路位置、概况,以及慢性交通要求、文化展示要求、道路界面要求、道路开敞空间要求、道路绿化要求。另外还可附加如道路生态技术要求等与道路景观相关的内容。开敞空间的控制是重点表达的内容,可通过平面分布、空间类型、表现主题、占地面积、设计元素的确定加以要求。还应附加道路断面示意,以达到全面表达道路情况的目的。设施小品建设要求通过平面图确定道路设施小品的位置示意,通过语言描述确定设施小品的风格、形式、色彩等,另外对重要设施小品的位置、间距进行具体控制。建设要点图示解说通过标准段鸟瞰图和透视图结合文字描述,全方位的表达道路景观的整体风貌,对接下来的道路设计起到引导性作用。开敞空间图示解说中选择一个开敞空间重点解说,指出其空间类型、占地面积、载体类型以及设计要点,通过效果图结合文字来直观解说导则对其控制的具体要求。以下以“曲江导则”为例,示范图则的编制方法,每类道路的典型道路包括上述四部分内容,另有两条道路为其它重要道路,仅编制道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8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穿越通过型道路图则——以六号路为例(详见图5-17、图5-18图5-19图5-20)图 5‐17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六号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图纸来源:姜婧绘制8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18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六号路设施小品建设要求图纸来源:吕秦绘制8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19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六号路景观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图纸来源:陈世圣绘制8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20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六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图纸来源:陈世圣绘制8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景观旅游型街道图则——以5号路为例(详见图5-21、图5-22、图5-23、图5-24)图 5‐21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5号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图纸来源:李齐丽绘制8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22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5号路设施小品建设要求图纸来源:吕秦绘制8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23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5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图纸来源:李齐丽绘制8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24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5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图纸来源:李齐丽绘制8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景观旅游型街道——以长鸣路为例(详见图5-25、图5-26、图5-27、图5-28)图 5‐25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长鸣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图纸来源:姜婧绘制9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26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长鸣路设施小品建设要求图纸来源:吕秦绘制9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27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长鸣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图纸来源:陈世圣绘制9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28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长鸣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图纸来源:陈世圣绘制9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复合共享型街道——以2,15号路为例(详见图5-29、图5-30、图5-31、图5-32)图 5‐29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2,15号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图纸来源:李齐丽绘制9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30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2,15号路设施小品建设要求图纸来源:李齐丽绘制9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31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2,15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图纸来源:陈世圣绘制9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32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2,15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图纸来源:陈世圣绘制9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居民生活型街道——以11号路为例(详见图5-33、图5-34、图5-35、图5-36)图 5‐33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11号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图纸来源:李齐丽绘制9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34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11号路设施小品建设要求图纸来源:李齐丽绘制9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35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11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图纸来源:陈世圣绘制10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36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11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图纸来源:陈世圣绘制10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景观休闲步行路——以七号路为例(详见图5-37、图5-38、图5-39、图5-40)图 5‐37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七号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图纸来源:笔者自绘10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38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七号路设施小品建设要求图纸来源:笔者自绘1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39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7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图纸来源:笔者自绘10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5‐40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7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图纸来源:笔者自绘10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其它重要道路——以41号路为例(详见图5-41)图 5‐41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41号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图纸来源:笔者自绘1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其它重要道路——以芙蓉西路为例(详见图5-42)图 5‐42 图则编制方法示范——芙蓉西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图纸来源:笔者自绘10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4本章小结本章结合曲江二期的具体案例系统讲述了导则编制的主要内容,分为总则、细则、图则三部分。总则包括编制原则、控制目标、总体道路景观框架;细则包括:道路空间界面、文化展示系统、公共慢行系统、道路开敞空间、道路绿化系统、道路设施小品六大部分;图则是对各类型道路选定的典型道路进行具体的图示解说,其中包含道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设施小品建设要求、建设要点图示解说、开敞空间图示解说四部分。体系从上述三个层面入手对与道路有关的各景观系统和要素进行全面控制,以达到景观风貌协调,功能合理有序的导则编制目标。10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 总结与展望随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研究》一文撰写过程的不断推进,随着对于国内外道路景观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对道路景观之于城市、之于普通市民、之于旅游者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了自己对于道路景观设计导则这一课题的研究价值具有更深入的理解。6.1研究结论6.1.1研究背景编制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动因始于对我国城市建设现状的解读,我国大量兴建城市开发区,城市建设现状也从注重建设数量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关注景观环境品质的内涵式发展,环境景观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实际城市规划体系中宏观的总体城市规划与微观的街道景观设计之间存在断裂,道路景观呈现片段式、布景式现象。6.1.2主要研究成果1.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与城市设计导则的关系两者的目标体系是一致的,都希望能达到凸显城市特色与风貌,控制城市空间形态,塑造功能协调,使城市各系统要素形成有机整体的目标。但具体的控制形态范围又有所不同,前者是网状或线状,后者是面状;重点控制深度也有所不同,城市设计导则是总体控制,重在整体性与系统性,对于具体要素的控制细节不多。而道路景观设计导则对与其相关的要素控制更具深度,也更易于操作。2.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角色与地位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是为了弥补宏观总体规划与微观景观设计之间存在断裂的缺陷,以营造良好统一的城市风貌为目标,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起到承上(总体规划)启下(道路景观设计)、居中协调的作用(详见3.2.2在法定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道路景观导则应不同程度的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以实现其二元控制体系的建立,是对一元控制体系对城市面貌和空间形态控制不足等现状的弥补(详见3.2.1在规划体系中所承担的角色)。3.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10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研究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对道路景观控制要素、景观视角下的道路分类、国内外道路景观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现了控制要素的系统性和准确性,保证了控制体系的可操作性,确保了控制内容的合理性。通过道路景观的“影响因子”及“道路类型”两方面构建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框架,最后以曲江二期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为例,阐述了导则的编制内容。现将文中第4章和第5章的内容提炼,得出导则的成果模板:以总则——细则——图则为框架,具体内容如表6-1所示。表 6‐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模板(表格来源:作者自绘)框架控制要素控制内容编制原则包括普适性的一般性原则和基地特有的特殊性原则总体道路景观控制目标可反映对风貌的要求,氛围的要求,功能的要求总体道路景观框架风貌分区如可划分为:遗址风貌区、滨水风貌区、现代创意风貌区等总则重要廊道生态防护廊道、旅游景观廊道、文化展示廊道的分布重要节点城市级景观节点、二级景观节点的分布景观视角下的道路分类快速通过型道路、穿越通过型道路、景观旅游型街道、复合共享型街道、居民生活型街道和景观休闲步行路的分布道路空间界面建筑界面各种朝向建筑退界尺寸要求绿化界面确定绿化界面建议出现的位置围墙界面围墙高度要求文化展示系统文化展示类型对适合表现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创意文化充分挖掘文化展示廊道主要文化廊道、次要文化廊道的组织细则文化展示节点历史文化展示空间、民俗文化展示空间、创意文化展示空间等的分布公共慢行系统公交与轨道交共享型公交站的应用通系统各种不同等级道路路侧停车的方式非机动车系统普通非机动车道、旅游休闲非机动车道、单侧景观型非机动车道的划分1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框架控制要素控制内容步行系统生活宁静步道、旅游休闲步道、步行专用道的划分道路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级别城市级开敞空间、片区级开敞空间、社区级开敞空间三种级别开敞空间的分布开敞空间类型将开敞空间细化为公共广场、公共绿地、滨水绿地等道路绿化系统带状绿化分类生态防护型道路绿化、风景防护型道路绿化、景观型道路绿化、林荫型道路绿化、休闲型道路绿化的分布绿化节点分类将绿化节点细化为景观型绿化、休闲型绿化、林荫型绿化植物群落推荐可罗列成熟搭配的常见植物群落供设计单位选择苗木种类推荐行道树的选择本土的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推荐道路设施小品铺装铺装的色彩与材质要求灯具各种灯具的设置要求与光源要求休息座椅位置、间距要求垃圾箱位置、间距要求指示牌位置、尺寸要求公交停靠站位置、设计要点临时停车设施设计要点无障碍设施设置要求报刊小卖亭位置和要求公厕位置、密度要求典型道路选择每种道路类型可选择一两条典型道路,除此之外还可选择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道路进行重点图示要求。图则道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通过列表表达道路位置、概况,以及慢行交通要求、文化展示要求、道路界面要求、道路开敞空间要求、道路绿化11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框架控制要素控制内容要求。另外还可附加如道路生态技术要求等与之道路景观相关的内容。开敞空间的控制是重点表达的内容,可通过平面分布、空间类型、表现主题、占地面积、设计元素的确定加以要求。还应附加道路断面示意,以达到全面表达道路情况的目的。设施小品建设要求通过平面图确定道路设施小品的位置示意,通过语言描述确定设施小品的风格、形式、色彩等要求,另外对重要设施小品的位置、间距进行具体控制。建设要点图示解说通过标准段鸟瞰图和透视图结合文字描述,全方位的表达道路景观的整体风貌,对接下来的道路设计起到引导性作用。开敞空间图示解说选择一个开敞空间重点解说,指出其空间类型、占地面积、载体类型以及设计要点,通过效果图结合文字来直观解说导则对其控制要求。6.1.3创新点以整个城市片区所有道路为研究对象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体系和方法为此研究最大最核心的创新点,在其大体系下还衍生出其它3个小创新点(详见1.3.3):1.道路景观设计导则角色与地位的探讨;2.景观视角下的城市道路分类方法研究;3.通过图则的方式表达典型道路的景观控制内容。6.2研究展望本文作为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技术的研究,在深入分析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导则编制结构以及导则的编制内容,对实际的导则编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引借鉴意义,但由于时间、精力以及对于问题的把握还需要一些时日进行深入思考,同时由于自身经验的缺乏和理论的浅薄,本文所概括总结的导则编制方法可说还远不全面,其精细程度也有待进一步梳理、提升。这里仅仅希1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望作为一种思索,给予业内编制导则的同志们一些帮助和启发,最终做出切实高效的规划以回报社会。1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凝视着经过一年努力完成的论文,掂掂它的份量,心中不免感慨万千。师从导师岳邦瑞副教授的三年学习期间,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挚的为人之道使本人在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从论文的选题到相关资料的整理、查阅,以及研究和写作,乃至审核校对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岳老师都给予了我许多的指导和帮助,也才有本篇论文的最终完稿。在此,向我的导师岳邦瑞教授致以最真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不能忘记的是西安建大规划院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近两年来参加的西安曲江二期道路景观设计等相关的系列项目直接影响到了本篇论文的选题方向。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周庆华院长和雷会霞副院长高屋建瓴的指导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各位同事、同学的通力配合也是促成本文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张婷婷同学的文字校对工作,她认真的工作态度对我的论文帮助很大。这篇论文的完成标志着我的三年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迎接我的将是人生中又一段崭新的旅途。在此收获的季节,怎能忘记家人的帮助,父母对我生活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爱人在论文过程中提出中肯的意见,他们是我顺利完成学业的后方保障。在这里特别要感谢他们对我的鼎力支持!1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专著书籍:[1][美]凯文·林奇著,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美]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加拿大]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4][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07-112.[5][美]迈克尔·索斯沃斯、伊万·本-约瑟夫著,李凌虹译.街道与城镇的形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英]克利夫•芒福汀.街道与广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39.[7]杨戌标,王竹主编.杭州街道景观营建导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8]岳邦瑞.地域资源约束下的新疆绿洲聚落营造模式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9][丹麦]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31,138.[10][日]片山和俊、新明健编著,陶新中译.都市空间做法笔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英]克里夫·芒福汀著,陈贞、高文艳译.绿色尺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学位论文:[1]范燕群.作为管理与沟通工具的城市街道景观导则[D].上海:同济大学,2006.[2]郭雅洁.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编制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08.[3]贾秉玺.基于视觉特性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4]高强.城市设计导则对空间形态的控制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5]周术.城市道路景观的整合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5.[6]谭敏.现代城市街道空间景观系统化研究及整合思路[D].重庆:重庆大学,2004.[7]马驰骋.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8]王凯林.道路景观设计特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1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胡波.道路景观设计导则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10]黄伟军.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5.[11]任琪.城市道路景观界面分析[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12]丁灿或.城市街道空间景观构成的研究——街道空间人性化和特色化的探讨[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4.[13]吕渊.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研究[D].杭州:中央美术学院,2009.[14]施微娜.城市设计导则编制规范化初探[D].上海:同济大学,2008.[15]李磊.城市设计导则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16]钱海容.湘潭市岚园路街道景观更新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17]许宏赟.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与评价[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18]周爽.城市街道空间的场所性研究[D].杭州:中央美术学院,2010.[19]申利.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导则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20]徐默诵.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导则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21]马玉芸.城市景观风貌控制与规划方法探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期刊杂志:[1]钟虹滨,钱海容.国外城市街道改造与更新研究述评[J].现代城市研究,2009.9:58-64.[2]李朝阳,王新军,贾俊刚.关于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1994.4:39-42.[3]闫军.城市道路分类与城市用地关系[J].城市规划,1997.4:24-26.[4]陈果.东京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特点[J].新建筑,2000(1):60-63.[5]姚阳,董莉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8):35-38.[6]丁圆.公共生活与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规划——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社区为例[J].建筑创作,2007(1):132-139.[7]范瑛,汪国圣.结合景观路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6):68-70.[8]陈秉钊.城市风貌与特色——从街道美学说起[J].规划师,2009(12):8-11.[9]刘滨谊,王敏.城市道路交通景观整体设计研究[J].新建筑,2005(2):6-9.[10]易晓,刘文晖.城市道路交通景观整体设计研究[J].装饰,2006(11):86-87.[11]汪自书,曾辉,魏建兵.道路生态学中的景观生态问题[J].生态学杂志,2007(10):1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65-1670.[12]方明.土井幸平.景观引导制度与城市景观环境形成——中日两国在城市道路景观形成中景观引导手法的比较[J].城市规划,2000(2):48-55.[13]金广君.美国城市设计导则介述[J].国外城市规划,2001(4).[14]高源,王建国.城市设计导则的科学意义[J].规划师,2000(10).其他资料:[1]《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3]《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规划》[4]《西安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09-2020)》2010年8月[5]《西安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二期)城市设计》2010年6月[6]《西安曲江新区二期综合交通规划》2010年10月11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表目录图目录:图1-1研究框架结构16图2-1两者控制形态范围不同(以巴黎某片区为例)24图3-1道路景观设计导则专项加入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形式29图4-1构建编制体系必须解答的问题35图4-2连续界面36图4-3不连续界面36图4-4日照影响两侧建筑后退距离37图4-5国外某街道人行道38图4-6国外某街道封闭式候车亭38图4-7国内某道路开敞空间39图4-8国外某道路开敞空间39图4-9香榭丽舍大街几何状行道树39图4-10西安顺城巷国槐行道树39图4-11城市家具——座椅40图4-12道路小品设施——花钵40图4-13道路景观设计范围42图4-14新的道路分类体系45图4-15曲江二期道路分类平面图47图4-16道路景观发展的五大趋势48图4-17导则编制框架建构51图5-1曲江二期道路景观框架54图5-2道路景观风貌分区图55图5-3道路景观重要廊道分布图56图5-4道路景观重要节点分布图57图5-5重点道路空间界面示意图59图5-6文化展示廊道图62图5-7文化展示节点空间分布63图5-8非机动车系统平面图641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9步行系统平面图65图5-10开敞空间分级平面图67图5-11开敞空间类型分布图68图5-12带状绿化类型分布图69图5-13道路绿化节点类型分布图72图5-14设施小品风格分布73图5-15座椅风格示意76图5-16垃圾箱风格示意77图5-17图则编制方法示范——六号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82图5-18图则编制方法示范——六号路设施小品建设要求83图5-19图则编制方法示范——六号路景观建设要点图示解说84图5-20图则编制方法示范——六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85图5-21图则编制方法示范——5号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86图5-22图则编制方法示范——5号路设施小品建设要求87图5-23图则编制方法示范——5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88图5-24图则编制方法示范——5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89图5-25图则编制方法示范——长鸣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90图5-26图则编制方法示范——长鸣路设施小品建设要求91图5-27图则编制方法示范——长鸣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92图5-28图则编制方法示范——长鸣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93图5-29图则编制方法示范——2,15号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94图5-30图则编制方法示范——2,15号路设施小品建设要求95图5-31图则编制方法示范——2,15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96图5-32图则编制方法示范——2,15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97图5-33图则编制方法示范——11号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98图5-34图则编制方法示范——11号路设施小品建设要求99图5-35图则编制方法示范——11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100图5-36图则编制方法示范——11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101图5-37图则编制方法示范——七号路整体景观建设要求102图5-38图则编制方法示范——七号路设施小品建设要求103图5-39图则编制方法示范——7号路开敞空间建设要点图示解说10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