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9页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摘要: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探讨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注重公路工程的技术投入和质量监控。对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道公路随之迅猛发展起来,而公路的路面使用性能直接关系着公路的质量的好坏和使用时间的长短。好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又决定着公路的路面使用性能。因此对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工艺进行控制是一个重要问题。关键词: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沥青路面原材料的要求(一)沥青材料1.沥青路面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宜采用稠度大、60℃粘度大的沥青。对冬季寒冷的地区或交通量小的公路、旅游公路宜选用稠度小、低温延度大的沥青。当高温要求与低温要求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满足高温性能的要求。9 2.沥青在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气进入沥青中。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然温度下存储外,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应控制在130℃~170℃之间。(二)对粗细集料的要求1.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的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等,要求表面洁净、干燥、粗燥。采石场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覆盖层及泥土夹层。生产碎石用的原石不得含有土块、杂物,集料成品不得堆放在泥土地上。2.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通常使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天然砂、机制砂、石屑。机制砂选用优质石料,按照规定的级配由专用制砂机生产。石屑使用破碎石料时通过4.75㎜或2.36㎜的筛下部分既可。二、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一)施工准备1.选购经试验合格的材料进行备料,矿料应分类堆放,矿粉必须是石灰岩磨细而成不得受潮。9 2.在验收合格的基层上恢复中线(底面层施工时),对下承层进行清扫,施工前两天在基层上洒透层油。在中底面层上喷洒粘层油。3.试验段开工前28天安装好试验仪器和设备,配备好的试验人员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核。各层开工前14天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现场备齐全部机械设备进行试验段的铺筑,以确定松铺系数、施工工艺、机械配备、人员组织、压实遍数、并检查压实度、沥青含量、矿料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各项技术指标。(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1.各种集料分类堆放,每个料源均进行试验,按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2.设置间歇式具有密封性能及除尘设备,并有检测拌和温度装置的沥青混凝土拌合站.为了保证材料配比必须配备计算机设备,拌合过程中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个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合量。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与石油沥青的标号有关。沥青的加热温度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既145~170℃。集料的加热温度视拌合机类型决定,间歇式拌合机集料的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混合料的出厂温度控制在135~170℃;当混合料出厂温度高于190℃时应废弃。混合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控制在不低于135~150℃。3.出厂的混合料须均匀一致,无白花料,无粗细料离析和结块现象。9 (三)沥青混合料的运输1.热拌沥青混合料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急转弯、急刹车损害透层情况的发生。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要清理干净车厢,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2.从拌合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运料车要前后移动至少三次位置,使混合料依次装在前、后、中部,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的离析。3.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混合料的温度在运到摊铺现场时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四)沥青混合料的摊铺1.根据路面宽度选用1~2台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现在许多摊铺机都配有无接触式平衡梁,该套装置是利用电脑对声钠探头获取的几个垂直点距离进行处理,及时对摊铺机熨平板提升装置进行控制,平整度是能够保证的。摊铺机正常时,方向的调整很重要,操作手要集中精力,精心操作。另外,对履带底部及声钠探头下面的基层上的杂物要清除干净。2.下、中面层采用走线法施工,表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施工。9 3.摊铺机开工前,操作人员应清理干净熨平板,调整熨平板的横坡度及标尺仰角高度。应提前0.5~1h预热慰平板不低于100℃,将摊铺机摆好位置。注意熨平板夯锤的位置,应垂直对准接缝处,以避免混合料进入熨平板底部抬高混合料的松铺厚度。4.摊铺沥青混合料要均匀、缓慢、连续不断地进行,要根据摊铺层的宽度、厚度、施工机械的配套情况、拌和机的产量决定摊铺速度。一般应控制在2~6m/min,且不得随意在摊铺过程中中途停顿或变换速度。5.在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卸料做好衔接,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处挂空档等候,并安排专人进行指挥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当摊铺机料斗内尚有部分余料,刮板输送器尚未裸露时,下一车应立即补上卸料,这样料斗内的部分粗集料与下一车混合料重新拌和,摊铺机不允许中途收斗,以防止离析现象发生。随时检查摊铺质量、高程、厚度,并及时通知操作手。(五)沥青混合料的碾压9 1.初压温度应不低于125℃并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咸少热量散失。通常宜采用钢轮压路机或双轮双振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向高处碾压。2.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用双轮双振压路机振压3~4遍,且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应尽量缩短,通常不超过60~80米。钢轮压路机或双轮双振压路机碾压时,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0~200㎜。振动压路机折返时应先停止振动。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宜安排每一台压路机作全幅碾压,防止不同部位的压实度不均匀。3.终压紧跟在复压后进行,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六)接缝处理1.梯队作业采用热接缝,施工时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0~200㎜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后摊铺部分完成立既骑缝碾压,以消除缝迹。2.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采用人工顺直刨缝或切缝。铺另半幅前必须将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50~100㎜,摊铺后将混合料人工清走。碾压时先在已压实路面行走,碾压新铺层100~150㎜,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0~150㎜,充分将接缝压实紧密。9 3.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横向接缝一般采用平接缝,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横向接缝的施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1)在最后一车沥青混合料倒入摊铺机料斗时,摊铺机手应集中精力,注意观察螺旋输送器内和熨平板前部混合料的堆积量,要保证全宽范围内均匀一致,尽可能摊铺出一个垂直于路中线的整齐断面,切忌摊铺出一个长的斜面。然后将摊铺机驶离该断面3~6米。如果该断面仍有不整齐再用人工进行整平。(2)每天碾压完成后,对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面层端部用3米直尺进行检测。对不平整段落及端部层厚不足部分,人工进行垂直刨除,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同时,将刨除的混合料清理打扫干净,为接缝的施工做好准备工作。(3)接缝前,用直尺测出接缝处已铺筑面层的厚度,按松铺系数确定其松铺厚度。在接缝处涂刷粘层油。(4)将温度相对较高的混合料输入摊铺机的料斗,但螺旋仓中混合料不可过多,只要覆盖着螺旋分料器的轴既可。因为过多的混合料会推动熨平板,导致熨平板升高并在新铺层留下鼓包。另外,当摊铺机离开接缝后,摊铺层上会附着有新的混合料,这时要由人工立即将其全部铲除掉,然后用筛子筛出一些细料,弥补接缝处的空隙。(5)待熨平板温度相对恒定时,摊铺机方可起步,摊铺机应低速行驶2m/min,以防止熨平板温度过低拉毛新铺面。9 (6)起步后,待摊铺机前进3~5米纵向距离后,采用三米直尺检测平整度,确定其松铺厚度是否准确。铺筑过程中应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观察新铺面,如出现高低现象,必须进行人工找补处理。若发现局部新铺面较高,可用铁锹将新铺层表面铲松,将多余料清走后,人工再补撒混合料进行找平。若局部出现新铺面较低,可用人工补撒混合料进行找平。若摊铺面出现起伏现象,应立即停止摊铺,铲除已摊铺部分,重新进行摊铺。(七)结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发展,对沥青路面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沥青路面具体施工中,不仅需要严密的质保体系,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而且还要调动所有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精心进行配合比设计,认真施工,从施工的各个环节着手,严格管理,才能进一步完善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参考文献[1]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张肖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保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9 [3]李建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