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9 KB
  • 8页

浅谈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控制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浅谈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控制  (XX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XX100044)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我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忽视质量成本控制的现象,论述了加强质量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对影响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质量成本;控制;意义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XX)09—0127—02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正在深化改革,已初步形成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新型经营管理体制,为建筑业走向市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具体工程项目,且将随着项目建设的完成而结束其历史使命,因此在施工期间项目成本能否降低,有无经济效益,得失在此一举,有很大的风险性。为了确保项目成本盈利,质量成本控制非常必要。在此,笔者就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1施工项目质量成本及其构成   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是指为了将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由于质量的波动性(系统性因素或偶然性因素的影响),施工质量很难百分之百地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必然存在着因不合格项目而引起的返工返修损失和为减少损失加强预防控制而增加的费用。一般来说,随着施工项目质量水平的变化,施工项目质量保证费与施工项目质量水平同向变化,质量损失则反向变动。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四部分组成。 2施工质量成本控制分析   施工项目的每一项工程都是由许多分部、分项工程组成,并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说每个工程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对于施工项目来说,其质量水平应反映在其施工过程中,质量水平高,说明其质量控制的好,其返修返工的次数必然就少,质量水平差,说明其质量控制不力,其返修返工的次数必然就多,因此可用分部分项工程返修率作为施工项目质量水平的指标。   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并不是要求质量越高越好,质量过高,会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反之,质量水平过低,返修费用增大,将会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从经济角度看,应把质量水平控制在最适宜点Qm附近,当返修率Q>Qm时,则应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和保证工程质量措施,以提高施工质量,使之向Qm靠近,当返修率Qm时,则应适当地放宽质量标准,使质量总成本降下来。 3当前建筑企业质量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3.1管理基础工作较薄弱,缺乏常规性的经济活动分析   由于建筑企业管理细度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对过程性数据收集不全、常规性经济活动分析不足的问题。例如,很多项目工程成本台帐有名无实,长期不进行经济性的经济活动分析,不清楚过程利润的产生情况,只有在结算时才知道盈利与否和盈利多少,难以总结管理上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工程竣工后拿不出人工和主要材料的耗用清单,缺少对质量成本,尤其是质量损失的计量,且采用的计量方法也多属于粗放式的。   3.2重视质量管理的技术性,忽视其经济性   产品质量太低,不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产品质量过高,同样也无效益可谈。在以往的质量管理工作中最大的缺陷就在于缺乏对质量管理的经济性研究。质量管理活动是质量成本的对象,仅有的质量成本管理游离于质量管理之外而孤立地进行,使得它在实施中难于产生较好的经济效果。   3.3买方市场的竞争压力,导致决策的急功近利   我国建筑企业处于较为典型的卖方市场,加之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建筑企业技术的低门槛,在市场渐走向稳定后,供大于求的状况日益加深。为此在激烈竞争中企业往往更注重市场的稳固与拓展、技术、设备的更新与专有技术的开发以及企业改制重组、上市等。因为这些是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的问题。而对那些效果不能立竿见影的管理方法,则积极性不大。由于建筑市场不规范形成灰色支出与效益流失,降级压价,垫资拖欠造成企业效益流失等等,这些都为成本核算设置了障碍,出现了质量成本管理难以处理的数据。   3.4信息管理不完善,质量成本收集不全,分析与利用缺乏   成功的质量成本管理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技术、信息管理水平基础上的。目前市场上项目管理的软件很多,形成完整的建筑企业信息系统并行之有效的实例并不多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效果是建筑企业仍维持着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方式,即使建立专门的质量成本管理计算机辅助系统,在缺乏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基础的条件下,也是难以发挥作用的。 4加强工程施工质量成本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4.1预防成本的控制   质量较高的工程项目,这部分费用占质量成本费用中的比例相应就大。应实行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成本管理,把钱花在避免故障的出现,而不是花钱解决不合格项目造成的后果。企业应更加注重预防成本,减少返修率,增加预防和检验成本不但可以减少质量故障损失成本,反过来,质量故障的减少又可导致预防与检验费用的减少。从源头阶段强化预防成本的投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职工的素质高低与工程质量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应从三方面入手:①不断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②每年把全员质量意识教育作为企业的一项大事来抓;③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业务素质。 4.2鉴定成本的控制   这是预防及控制质量事故发生的基础工作,应把“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在组织施工前,要把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印发到施工员、检查人员手中,确保全体职工对工程质量标准心中有数。同时对工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如工程使用的材料不合格,即使施工工艺再高,设备再精良,生产出的产品仍是不合格的。而控制原材料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检测。故此,检测成本是质量成本的关键环节,应根据工程项目实际需要而配置检测设备及检测人员和现场质量检查频次。 4.3内部、外部损失成本的控制   这部分费用随着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事实上,质量事故损失费用就是工程的纯利润,因此,在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把守各道工序质量关,提高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防止返工及质量事故的发生。当前,工程项目施工普遍推行工程监理制,但施工企业切不可因此而放松自身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应做到自检符合要求后才提交监理检查验收,切实把工程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质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4在质量成本的控制中要注意防止过剩质量成本的现象   过剩投入成本的发生实际上是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的突出表现,在实际施工中应当严格按技术标准、施工规范、质量要求进行施工,片面加大物耗投入的做法不一定能创出优质工程,也是对工程质量内涵的曲意理解,应当引起施工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4.5按PDCA循环进行质量成本控制   结合全面质量管理PDCA工作循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质量成本的控制也应按照PDCA工作循环开展工作。企业质量成本的控制工作并非仅仅是搜集原始数据进行核算分析,然后写出质量成本报告就算结束的,质量成本控制工作应该是螺旋前进的过程,在循环的过程中企业不仅应找出各种影响成本的关键问题并予以改进,而且还应在后续的质量成本控制工作中予以监测,直至质量成本达到最适宜值为止。质量成本的优化控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融合在PDCA循环中。   4.5.1计划阶段:以质量损失成本对质量缺陷进行排序,挑选出质量损失成本占前几位的质量缺陷,采用系统观点分析这些缺陷所出现的原则,在最能有效预防这些缺陷的环节制定预防或鉴定措施,并对这些措施的一次性投入和执行成本结合措施受益期内可能由此减少的损失成本总额进行评估。如果为减少质量缺陷所投入的资源费用可以为克服质量缺陷之后损失成本的下降所补偿,则将预防或鉴定措施付诸实施。   4.5.2试行阶段:应有充分的时间以便所取得的有关质量缺陷及与其相联系的质量损失成本数据足以进行分析。对于预防措施或鉴定措施相关的资源投入也应有记录。   4.5.3检查阶段:除了检查措施对于克服质量缺陷的有效性外,还应对措施的经济性进行评估。   4.5.4总结阶段:把能使质量成本总额下降的措施纳入标准,把本轮循环中没有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轮PDCA循环,其中包括那些对于减少质量缺陷有效但会使质量成本总额增加的措施,采用这样的办法优化质量成本可以保证每一轮PDCA循环都同时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标。当在计划阶段找不到可以使质量成本总额下降的措施时,企业的生产暂时处于质量成本最优的区域,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引入,由技术进步引起对质量缺陷的预防和鉴定成本下降,这种优化方法可以逐步使企业的质量成本总额最小化。 [参考文献]   [1]苏志清.施工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成本分析[J].建筑经济,2000,(4).   [2]杨国富.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管理[J].建筑技术开发,XX,(8).   [3]张三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M].XX: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