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74 K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卷"期世&界&地&震&工&程6789!!,379"!##$年%!月’()*+,-)./01-2,,3453,,)534+:;9,!##$文章编号:%##@A$#$?(!##$)#"A#%%$A#>应用基础隔震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分析%!!郭起剑&姜&莹&战松梅(%9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B;!9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B#)摘要:应用叠层橡胶支座进行基础隔震是目前国内外大力推广的一门建筑抗震新技术。但由于对采用隔震技术后建筑物的工程造价是否会增加缺乏具体的经济技术指标,使得建筑开发商对其推广应用一直持保守态度。选择了位于6555度区的两个典型工程实例(一例为乙类建筑,另一例为丙类建筑),简要分析了同一建筑物采取不同设计方案(不隔震但抗震设防、隔震使实际设防水平提高、隔震后与未隔震建筑保持相同设防水平等三种不同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差异。分析数据表明,在同等设防烈度下,基础隔震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使被隔震建筑的工程造价与同条件只采用抗震设防的建筑工程造价适当降低。关键词:基础隔震;建筑抗震;工程造价中图分类号:C=%>&&&文献标识码:-!"#$%&’()’$*"+,"-.’#%/*#"(’$%0.)*(0*+1#$-)2$)-%#%!!41(0DAEDFG&H5-34IDGJ&K/-3L7GJAM:D(%9NOPQ7OR788:J:7S-T;QDU:;UOT:.:;QG787JV,NOPQ7O!!%##B,RQDGF;!95GWUDUOU:7S,GJDG::TDGJX:;QGD;W,R,-,/FTYDG%>##B#,RQDGF)3.#$-’2$:.Q:YFW:DW78FUD7GU:;QGDZO:[DUQUQ:8FMDGFU:TOYY:TY:FTDGJDWFG:[W:DWMD;U:;QG787JVS7TYOD8DGJWUTO;UOT:W95UDW]7]O8FTDP:DGW:DWMD;FT:FWF887^:TUQ:[7T89_OU[Q:UQ:TUQ:7^:TF88;7GWUTO;UD7G;7WU;7O8Y:DG;T:FW:\O:U7UQ:OW:7SUQ:YFW:ADW78FUD7GWVWU:M,UQ:T:FT:WUD88G7:SDGDU:ZOFGUDUFUD^:DGD;:WU7WQ7[UQ::AUFD8W95GUQDW]F]:T,U[7UV]D;F8YFW:ADW78FU:YOD8DGJWUTO;UOT:W(7G:Y:87GJW;8FWW_FGFG7UQ:TY:87GJWRDGRQDAGFL:DWMD;_OD8DGJR7:)FT:W:8:;U:U7Y:;7M]FT:FGFGF8VP:FY7OUUQ:DT7^:TF88;7GWUTO;UD7G;7WU9R7WUW7SUQT:::WDJGW;Q:M:W,(%)[DUQ7OUYFW:ADW78FUD7GWVWU:M,(!)[DUQYFW:ADW78FUD7GWVWU:MFGDG;T:FWDGJUQ:W:DWMD;WFS:SF;U7T,(=)[DUQYFW:ADW78FUD7GWVWU:MFG‘::]DGJUQ:W:DWMD;WFS:SF;U7TFUUQ:WFM:8:^:8[DUQDUaWG7GADW78FAU:;7OGU:T]FTU,S7T:F;QYOD8DGJDW:^F8OFU:9bT7MUQ:FGF8VWDW,DU;FGY:;7G;8O:UQFU7GUQ:WFM:W:DWMD;TDW‘8:^:8UQ:]T7]:TOW:7SUQ:YFW:DW78FUD7GWVWU:M;FGT:O;:UQ:7^:TF88YOD8DGJ;7WUWW8DJQU8V94%56"-0#:YFW:DW78FUD7G;W:DWMD;YOD8DGJ;;7GWUTO;UD7G;7WU7&引言自然界中经常会有突发性的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地震的发生是近年来对人类破坏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人类在与地震斗争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发展,人口密度日益增大,设备管线日趋复杂,以抗震设防为手段的设计方法已经不再是抗震设计的唯一选择,为满足不同工程实际情况需要,要求设计师采取其他措施减小地震时对建筑物及设施的破坏,保证建筑物达到设计的抗震设防能力,满足正常的生活与生产功能;基础隔震技术便是人类与地震斗争中取得成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万方数据:郭起剑(%?$?<)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研究9
,期郭起剑等:应用基础隔震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分析%%-果。通常的建筑物因和基础牢牢地连接在一起,地震波携带的能量通过基础传递到上部结构,进入到上部结构的能量被转化为结构的动能和变形能。在此过程中,当结构的总变形能超越了结构自身的某种承载极限时,建筑物便发生损坏甚至倒塌。传统建筑物的这种抗震技术是通过增强建筑物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强度、刚度和延性)来抵御地震,但这种通过以“抗”为途径的抗震方法会形成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越强的恶性循环,既不经济,也不一定安全。现代“基础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间,设置具有足够安全可靠的隔震系统,形成柔性底层,使建筑物与基础隔开,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少输出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上部结构的损害。基础隔震技术是世界各国比较关注的研究课题,在我国最近十年逐渐成熟并应用推广。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基础隔震的结构,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不损坏,并且不影响使用功能;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可有非结构性损坏或轻微的结构损坏,不需修理仍能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时,不会发生危及生命的破坏和丧失使用功能。国内外实验表明,进行隔震的结构能消除或有效地减轻结构和非结构的地震损坏,提高建筑物及其内部设施、人员在地震时的安全性,增加震后建筑物继续使用的能力。基础隔震技术具有下列优点:减轻反应,确保安全,快速修复,节约经济。本文以工程实例为例,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效益对比。建筑隔震结构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工程所在场地、抗震设防类别、烈度;建筑结构(框架、砌体等)、层数、面积及选用材料;是否有地下室;设计水平、施工技术水平、隔震层设计以及特殊用途等。下面两个工程实例充分考虑了场地类别,建筑类别,抗震设防烈度,有无地下室及经济的可行性进行实施设计施工。!(实例一,国家强震动观测中心科研办公楼!"#$基础隔震设计方案工程概况:位于北京燕郊科技园区,长)$*’+,宽%,*-+,共.层,地下一层,首层层高,*’+,’/,层层高0*.+,#层,*’+,总高度%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外墙为0$$厚的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内墙为’$$厚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设防烈度为)度,乙类建筑,!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共采用--个隔震支座,隔震支座见图%。图%(隔震支座平面布置图此工程!类场地确定,因是科研办公楼,内有重要研究仪器仪表及大型实验设备。对此工程抗震设防可以有下面三种设计方案。见表%。本工程不同结构设计方案均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万方数据&’$$’)设计。
!!$""""""""世"界"地"震"工"程""""""""""""""""""""//卷表!"同一工程不同设计方案对比表第一方案第二方案第三方案建筑类型乙类乙类乙类是否隔震不隔震隔震隔震设防烈度#度$度%度框架设计等级一级三级三级框架柱、梁截面加大减小梁、柱主筋数量增加梁柱箍筋柱箍筋全高加密地下室顶板抗震等级提高不宜小于!&’((不宜小于!&’((混凝土强度)*’以上无限制无限制第三方案可以达到原抗震设防目标。但实际设计采用的是第二方案,因多层框架或砌体结构本身工程造价费用不高,一般为使建筑物更加安全,采用此种方法设计上部结构,当有大震时,建筑物的层间位移及加速度较小,建筑内人员感觉不到或感觉非常微小,建筑物自身结构损坏较小,而且可大大减少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经济效益简析!+!+$"直接经济效益/上部结构按第二方案设计时(即$度设防烈度加隔震支座)直接工程费为,-!元.(;当采用不隔震时,$度抗震等级乙类建筑按#度设防时计算即第一方案,因柱截面尺寸的增大,钢筋的设计构造措施的严格,以及梁柱主筋用量的增加,使平方米单方造价增加-&元;若考虑隔震影响效果,达到抗震等级的同等安全效果,按%度设防烈度考虑即用第三设计方案,主体结构每平方米比第二方案减少--元,即第三设计方案与第一设计方案可达到同等安全效果,但第三设计方案因采用基础隔震技术,上部结构设计直接工程费比第一设/计方案时每平方米直接工程费用减少!*’元。因隔震支座每平方米增加!’#+$元,实际可降低!’+/元.(。一般采用隔震体系的框架结构,为充分利用空间,又根据本工程使用功能的需要,考虑增加一层地下室,增加地下室后第一设计方案#度时每平方米直接工程费-&-+$元,第三设计方案%度时每平方米-!’+##元,每平方米节省*,+$!元。实际每平方米节省,+,0。具体数据见表/及图/、*:表/"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工程造价对比表方"案第一方案第二方案第三方案工程部位造价上部结构总直接工程费用(万元)&’-+’#*-&+%,*/!+,,上部结构每平方米直接工程费用(元)-/,,-!,隔震支座直接工程费用(万元)+/+/增加隔震支座后的土建安装部分直接工程费用(万元)//+///+/隔震后上部结构每平方米直接工程费用(元)-/,-%’+#-’&+&地下一层结构直接工程费用(万元)#$+,/$#+-&$*+%/隔震后结构部分每平方米直接工程费用(元)-&-+$-%*+#--!’+##""""注:第一方案与第二方案采用相同的隔震支座设计;第三方案与第一方案可达到同等安全效果。图/"不万方数据同设计方案上部结构每平方米直接工程费用图*"增加地下室后不同设计方案结构每平方米直接工程费用
+期郭起剑等:应用基础隔震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分析((’(图!、"中第二、三方案包括增加隔震支座及相关费用)本工程实际建筑时,为使结构更加安全,采用第二种设计方案即#度抗震设防加隔震支座的措施。每平方米直接工程费为$%"&’$元,单方造价比第三种设计方案%度隔震时每平方米增加了$!&’%元。若假设此建筑为商业住宅建筑,因采用了隔震措施,使用者心理增加了安全感,每平方米售出价格可增加())元。从而实际获利每平方米可增加"%&)"元。!&!&!*间接经济效益大地震是一种突发性、毁灭性的自然灾害,造成人类预想不到的严重后果,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十分巨大的。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在大地震时能使建筑结构不损坏或仅仅轻微损坏,也减轻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压力,且建筑物内部设施、仪器仪表受地震影响也相应减小,此工程为科研办公楼,内置重要仪器仪表及实验设备并且可减少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的次生灾害损失,体现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实例二,吉林松原社会保险公司住宅楼"#$%基础隔震设计方案工程概况:商业住宅楼,长+,&!-,宽(!&’-,共,.(层,首层层高"&$-,!/,层层高"-,顶层!&,-,总高度(#&(-。框架结构,填充墙:外墙为"))厚的机制红砖加混凝土空心砌块,内墙为!))厚混凝土空心砌块。设防烈度为#度,丙类建筑,!类场地。共采用"’个隔震支座。此建筑为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符合#度设防烈度的要求即可。可采用两种方案进行设计,#度非隔震结构和%度隔震结构设计。第一方案:#度非隔震设计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01,))((2!))()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01,))()2!))!)要求进行设计。第二方案:采用隔震措施时,上部结构按降低(度考虑即%度设防烈度设计,框架三类,隔震层顶部梁板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宜大于一般楼面的梁板刚度和承载力。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01,))()2!))!)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01,))((2!))()的要求。"#!%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第一方案:非隔震时上部结构直接工程费,!#元3-。第二方案:隔震后因柱的截面的减小及钢筋使用量的减少,上部结构每平方直接工程费减少!!’,&%元3-,但隔震支座及增加隔震支座后土建安装部分相应增加%(&’元3-,实际每平方米减少!"元3!-,每平方米节约+&,4。具体数据见表"及图表+。表"*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工程造价表方案第一方案第二方案工程部位造价上部结构总直接工程费用(万元)(%(&"%(+)&(上部结构每平方米直接工程费用(元),!#+"!&"隔震支座直接工程费用(万元)(’&,增加隔震支座后增加的土建安装部分"(直接工程费用(万元)隔震后上部结构每平方米直接工程费用(元),!#,)+&"图+*不同设计方案结构每平方米直接工程费用在实际施工时采用按原抗震设防烈度#度进行设计,然后加入隔震支座,因提高了建筑的安全等级,使万方数据
!#"&&&&&&&&世&界&地&震&工&程&&&&&&&&&&&&&&&&&&&#卷人们心理有了安全感,开发商在实际销售时每平方米可多售!""元,每平方米即可增加#$%!元。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装修的越来越高档,所以每平方米增加!""元与高档装修相比价格并不高,而且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等级。!&总结通过使用基础隔震技术,建筑物能够达到同等抗震设防烈度下相同的安全程度,同时因基础隔震技术的使用,减小了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使建筑物上部结构梁柱的截面减少,相应减少了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部分增加了建筑面积;又因上部重量的减小,基础工程量同时也会减少。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比较,工程的直接费用一般可减少。当安全系数提高时,工程直接费会增加,但这部分造价对于甲、乙类建筑的仪器设备失效与功能中断所产生的间接费用相比是很小的;对于开发商开发民用或商用住宅,其增加的投资在销售中就可以收回并有盈利;对于购房者来说,因其内部装修费用比例日渐增大,购房时的安全投资与地震时的室内财产损失相比要少得多。采用基础隔震的工程设计,在同等抗震设防的条件下,可以增加楼房层数,节约宝贵的建设用地。实例一因采取基础隔震措施,增加地下空间,充分利用了资源。由于基础隔震技术的使用,大地震时不但可以确保生命财产的安全,还可以减轻人们的心理恐慌,保证震后社会秩序稳定,如果把建筑物本身震后的维修、内部设施、仪器仪表的地震灾害损失及建筑物功能中断等带来的损失考虑进去,那么隔震建筑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将是无法衡量的。参考文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郭靳时,孔枫,孙健%结构隔震设计方法与应用[-]%吉林建筑工学院学报,#"",,##(!)%[.]&建设部抗震办公室%抗震规范讲座[/]%[)]&北京#"".年定额[/]%万方数据
应用基础隔震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分析作者:郭起剑,姜莹,战松梅,GUOQi-jian,JIANGYing,ZHANSong-mei作者单位:郭起剑,GUOQi-jian(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8),姜莹,战松梅,JIANGYing,ZHANSong-mei(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刊名:世界地震工程英文刊名:WORLDEARTHQUAKEENGINEERING年,卷(期):2006,22(4)被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5条)1.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郭靳时.孔枫.孙健结构隔震设计方法与应用[期刊论文]-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01)4.建设部抗震办公室抗震规范讲座5.北京2004年定额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祁皑.林于东.QIAi.LINYu-dong将基础隔震新技术纳入本科教学过程的研究-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文章主要阐述了将隔震技术引入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教学过程的方法.过程包括:在结构力学课程中增加与基础隔震技术工作机理有关的动力学内容;在建筑抗震设计原理课程中增加基础隔震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在毕业设计中增加基础隔震结构设计题目,通过用混凝土长柱来模拟隔震支座,实现用PKPM设计软件进行隔震结构设计的目的.实践表明,此方法对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具有示范作用.2.学位论文朱前坤高层隔震建筑抗震及抗风分析2008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被动控制减震技术。隔震建筑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水平刚度较小的隔震装置,从而延长了结构的自振周期,远离场地的卓越周期,达到减少结构地震反应的目的。隔震技术的初期应用主要集中在中、低层的基本周期短的结构中。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际应用的需要,隔震技术逐渐向高层、超高层的应用发展。高层、超高层隔震体系与常规的隔震体系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本文对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阐述了基础隔震建筑的工作机理和发展现状,并对高层基础隔震建筑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一个是高层基础隔震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以及在强震作用下隔震建筑的倾覆性;另一个是,高层基础隔震建筑在强风作用下的舒适度以及倾覆性。本文首先,根据隔震建筑上部结构和隔震支座的力学原理,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隔震建筑和非隔震建筑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输入三向地震波,分析其隔震效果和倾覆性。其次,基于引入时间抽取快速离散傅立叶变换的谐波叠加法,使用Matlab编程语言模拟出空间高层建筑相关脉动风速,并施加到隔震与非隔震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的相应节点上,分析高层建筑在隔震与非隔震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探讨不同形式的阻尼比对高层建筑风振响应的影响和强风作用下隔震建筑发生倾覆的可能性。结果发现,高层隔震建筑在强震作用下有良好的隔震效果,但随着隔震建筑高宽比的增大,隔震支座在特大地震作用下出现拉力,结构发生整体倾覆;高层隔震建筑在强风作用下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层间最大变形都要比非隔震建筑显著,但比起小震作用时结构响应还是小的多,.所以风振响应一般不会引起结构的强度破坏,引起结构整体倾覆的可能性也较小,虽然这样,风振时结构加速度响应峰值超过人们居住的舒适度限值,需要采取措施来保证隔震建筑的居住舒适度。3.期刊论文李慧.刘迪.杜永峰添加耗能装置的大底板多塔楼基础隔震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甘肃科学学报2010,22(3)结合实际工程,对大底板多塔楼结构基础隔震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混合隔震控制的新型设计方案,建立了大底板多塔楼结构混合隔震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方程中给出各塔楼与隔震层之间的阻尼矩阵,并考虑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通过在上部结构附设粘滞性阻尼器并建立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看到在地震发生时由于所设粘滞阻尼器与隔震层的协同工作,建筑物的地震响应有明显改善.研究中对添加了粘滞阻尼器与叠层橡胶支座相结合的混合控制与单纯基础隔震的减震控制效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混合隔震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小大底板多塔楼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其抗震安全性,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期刊论文康宁娟.李娟.高荣层间隔震减震效果分析-四川建筑2008,28(1)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一幢六层钢框架模型进行理论分析,旨在分析层间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结果表明层间隔震的隔震效果与隔震层的位置有关,隔震层越低隔震效果越明显.5.学位论文宋刚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的应用研究2006本论文探讨了叠层钢板橡胶垫隔震技术的隔震原理、应用现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已经给出隔震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但由于规范规定的设计方法比较繁琐,设计人员比较难掌握,导致目前我国的一些隔震试点工程均为各科研单位进行隔震设计。因此,找到一种适合设计人员使用,又具有足够精度的简化隔震设计方法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结构工程实用计算模型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两个方面。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单质点简化隔震体系模型,等效双自由度简化模型,与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证明,这种简化方法对于隔震设计是非常可靠和有效的。文章对溧阳市昆仑南苑隔震工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介绍了橡胶支座一悬臂柱串联体系的静力稳定公式。最后,围绕隔震结构的经济评价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了隔震建筑与传统抗震建筑的技术经济比较,接着分析计算了二者的经济效益和不同的地震危害;最后分析了砖混隔震结构的土地节约情况。6.会议论文祁皑.范宏伟有关基础隔震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讨论200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以下简称<规范>)将基础隔震结构设计纳入其中,使隔震技术的应用变得有法可依.随着隔震结构应用的不断拓展,在<规范>应用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深化的问题.一些设计建议还需要进一步修正.本文就隔震结构几个方面的问题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7.期刊论文洪俊青.刘伟庆.王曙光.郭健.HongJun-qing.LiuWei-qing.WangShu-guang.GuoJian隔震技术在建筑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29(5)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由于各种各样原因,我国存在相当一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待加固改造,特别是70年代以前建造的基本没有考虑抗震设防的问题.常规抗震加固措施在加强结构的同时,也会增大结构所受到的地震力,很难协调好加固后结构的强度和延性两方面要求
.本文以一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4层待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算例,对比分析了柱加围套和增加剪力墙多个常规抗震加固方案与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加固方案的加固效果,介绍了隔震加固的施工工序,部分构造措施以及设计要点.分析表明,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加固可以大幅度降低上部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极大地提高结构的安全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建筑抗震加固措施.8.学位论文贾飞宇框架结构基础隔震层参数研究2005采用基础隔震技术是工程结构防震减灾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通过减小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而有效的保护上部结构及其内部设施在强震中的安全。隔震层参数的变化,如隔震层的弹性刚度、隔震层屈服比(等效塑性刚度与弹性刚度之比)等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主要研究隔震层的弹性刚度和隔震层屈服比的取值范围与隔震效果的关系。该文选取一个6层和两个7层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结构计算模型考虑层间剪切变形,上部结构层间刚度采用线弹性模型,隔震层刚度采用双线性恢复力模型。针对上述结构串联多自由度模型,同时以铅芯叠层橡胶支座作为隔震层计算模型,该文使用Matlab语言编制了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程序。该文选取的结构皆按Ⅷ度设防,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关于隔震结构的要求,该文研究分为两条主线:1.计算Ⅷ度罕遇地震(400gal)下隔震层的位移;2.计算Ⅷ度多遇地震(70gal)下的层间剪力比(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力与非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力之比)。考虑到不同场地特征周期对结构的地震动输入有所不同,该文分别选取Tg值为0.25s,0.6s和0.9s三种特征周期。通过合成的人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实现计算模型的地震动时程输入。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该文通过a.隔震层弹性刚度,b.隔震层屈服比(等效塑性刚度与弹性刚度之比)和c.不同场地特征周期Tg等变化,对框架结构串联多自由度模型进行了大量的时程计算分析,最终确定了隔震层参数所对应场地特征周期的变化规律及其优选取值范围。该文为隔震结构设计选择基本合理的隔震层参数提出了建议,结论对隔震结构的详细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9.期刊论文卫彩霞.吴会平.吉柏锋.WeiCaixia.WuHuiping.JiBaifeng基础隔震建筑的全寿命经济评价的研究-特种结构2009,26(3)基础隔震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建筑抗震方法之一.在回顾建筑结构全寿命预期成本控制的概念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全寿命的基础隔震建筑的经济评价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基础隔震建筑的全寿命费用基本构成,并着重考虑了同非隔震建筑相比在技术经济方面的变化.最后利用提出的经济评价模型对一个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基础隔震的建筑不会带来开发成本的大量增加,相反,其综合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10.学位论文史明忠基础隔震房屋工程应用研究2005建筑隔震是的20年来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进步之一,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工程系建系以来取得的最重大科研成果。经过10多年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实践,这项技术被公认为已经成熟。经过全国建筑工程领域数百名专家讨论、征求各省市有关设计院以及大学的技术、管理专家意见并经国家建设部批准,这项技术已经纳入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并从2001年起在全国实施。本文对建筑基础隔震体系的简化计算模型、动力分析方法以及设计流程进行了讨论,并结合一具体工程设计实例,对此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出隔震层的动力反应,以此设计橡胶支座的形状、强度和刚度,并与非隔震情况进行比较,检验实际隔震效果。另外,由于这项技术涉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广应用需特别谨慎。为了使这项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稳妥、有序地进行,必须研究目前各地在设计、施工隔震建筑过程中还存在的涉及技术安全的关键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到实际工程中调研、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从各地已建隔震工程拍摄了有说服力的200余幅涉及安全的照片。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论文提出了:我国隔震建筑技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安全问题是“隔震构造”。文中列出的23幅照片每一张都从某个侧面反应出存在的隔震构造问题,每一个问题都会导致隔震失效,造成不安全因素,这些照片是本论文主要论点的重要证据和支撑。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技术措施。正确地实施这些技术措施就能基本解决当前存在的隔震构造问题,使我国建筑隔震技术安全、有序的在全国各地应用。引证文献(1条)1.丁朝辉.何峥嵘.杨建洲高层建筑采用基础隔震技术的探讨[期刊论文]-福建建筑2008(11)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jdzgc200604022.aspx授权使用:四川农业大学(scny),授权号:c022a735-50e2-4c22-a79f-9e5c0117e05e下载时间:2010年12月30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议现代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相关问题
- 试论赢得值原理在超高层民用建筑工程造价动态控制中应用
- 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自我鉴定(精选多篇)
-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天津三建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研究——以某大学宿舍楼项目为例
- 建筑施工手册系列之建筑工程造价32-3建筑工程造价分类
- 农大建筑工程造价在线作业a、b满分答案
-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廖天平-重庆大学出版社
- 建筑工程造价研究
- 第24讲第六章第一节建筑工程造价概述
- 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措施探讨
- 建筑工程造价要点和各项工作流程
- 2017毕业论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 基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几点浅析
- 对建筑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工作的分析
-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 工程造价管理学论文范文-关于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制约word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