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8.09 KB
  • 64页

HJ 75-2017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 6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75-2017代替HJ/T75-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sforcontinuousemissionsmonitoringofSO2,NOX,andparticulatematterinthefluegasemittedfromstationarysources2017-12-29发布2018-03-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 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要求...........................................................................35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性能要求...................................................................................36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监测站房要求...................................................................................3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安装要求...........................................................................................48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指标调试检测...........................................................................89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验收...........................................................................................810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日常运行管理要求.......................................................................1411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日常运行质量保证要求...............................................................1512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数据审核和处理...........................................................................17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调试检测方法.....................19附录B(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指标调试检测结果分析和处理方法.29附录C(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输出参数计算方法.....................................31附录D(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安装调试检测原始记录表.........................35附录E(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调试检测报告.............................................44附录F(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指标验收报告.....................................46附录G(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日常巡检、校准和维护原始记录表.........47附录H(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系统要求.................60i 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监测监管,提高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管理水平,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技术性能、监测站房、安装、技术指标调试检测、技术验收、日常运行管理、日常运行质量保证以及数据审核和处理的有关要求。本标准是对《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的修订。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1年,2007年第一次修订,原起草单位: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本次为第二次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增加了烟气湿度测试与质控要求;——简化了方法和监测仪器结构的介绍;——细化了CEMS的安装要求;——补充完善了调试检测和技术验收的方法、技术要求和相关记录表格;——细化了运行管理和质量保证及数据审核和处理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废止。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和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7年12月29日批准。本标准自2018年3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ii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中的气态污染物(SO2、NOX)排放、颗粒物排放和有关烟气参数(含氧量等)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技术性能、监测站房、安装、技术指标调试检测、技术验收、日常运行管理、日常运行质量保证以及数据审核和处理的有关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固体、液体为燃料或原料的火电厂锅炉、工业/民用锅炉以及工业炉窑等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生活垃圾焚烧炉、危险废物焚烧炉及以气体为燃料或原料的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其他烟气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相应标准未正式颁布实施前,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08外壳防护等级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212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3.1烟气排放连续监测continuousemissionmonitoring,CEM对固定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和(或)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进行连续、实时的自动监测,简称CEM。3.2连续监测系统continuousmonitoringsystem,CMS连续监测固定污染源烟气参数所需要的全部设备,简称CMS。3.3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ontinuousemissionmonitoringsystem,CEMS1 连续监测固定污染源颗粒物和(或)气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所需要的全部设备,简称CEMS。3.4CEMS的正常运行validoperationofCEMS符合本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在规定有效期内的运行,但不包括检测器污染、仪器故障、系统校准或系统未经定期校准、定期校验等期间的运行。3.5有效数据validdata符合本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经验收合格的CEMS,在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条件下,CEMS正常运行所测得的数据。3.6有效小时均值validhourlyaverage整点1h内不少于45min的有效数据的算术平均值。3.7参比方法referencemethod用于与CEMS测量结果相比较的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标准方法。3.8校验checkout/verification用参比方法对CEMS(含取样系统、分析系统)检测结果进行相对准确度、相关系数、置信区间、允许区间、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等的比对检测过程。3.9调试检测performancetestingCEMS安装、初调和至少正常连续运行168h后,于技术验收前对CEMS进行的校准和校验。3.10比对监测comparisiontesting用参比方法对正常运行的CEMS的准确度进行抽检。3.11系统响应时间responsetime系统响应时间指从CEMS系统采样探头通入标准气体的时刻起,到分析仪示值达到标准气体标称值90%的时刻止,中间的时间间隔。包括管线传输时间和仪表响应时间。3.12零点漂移zerodrift在仪器未进行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CEMS按规定的时间运行后通入零点气体,仪器的读数与零点气体初始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满量程的百分比。3.13量程漂移spandrift2 在仪器未进行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CEMS按规定的时间运行后通入量程校准气体,仪器的读数与量程校准气体初始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满量程的百分比。3.14相对准确度relativeaccuracy采用参比方法与CEMS同步测定烟气中气态污染物浓度,取同时间区间且相同状态的测量结果组成若干数据对,数据对之差的平均值的绝对值与置信系数之和与参比方法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之比。3.15相关校准correlationcalibration采用参比方法与CEMS同步测量烟气中颗粒物浓度,取同时间区间且相同状态的测量结果组成若干数据对,通过建立数据对之间的相关曲线,用参比方法校准颗粒物CEMS的过程。3.16速度场系数velocityfieldcoefficient参比方法与CEMS同步测量烟气流速,参比方法测量的烟气平均流速与同时间区间且相同状态的CEMS测量的烟气平均流速的比值。4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要求CEMS由颗粒物监测单元和(或)气态污染物监测单元、烟气参数监测单元、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组成。CEMS应当实现测量烟气中颗粒物浓度、气态污染物SO2和(或)NOX浓度,烟气参数(温度、压力、流速或流量、湿度、含氧量等),同时计算烟气中污染物排放速率和排放量,显示(可支持打印)和记录各种数据和参数,形成相关图表,并通过数据、图文等方式传输至管理部门等功能。输出参数计算应满足附录C的要求。对于氮氧化物监测单元,NO2可以直接测量,也可通过转化炉转化为NO后一并测量,但不允许只监测烟气中的NO。NO2转换为NO的效率应满足HJ76的要求。5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性能要求满足HJ76中相关要求。6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监测站房要求6.1应为室外的CEMS提供独立站房,监测站房与采样点之间距离应尽可能近,原则上不超过70m。6.2监测站房的基础荷载强度应≥2000kg/m2。若站房内仅放置单台机柜,面积应≥2.5×2.5m2。若同一站房放置多套分析仪表的,每增加一台机柜,站房面积应至少增加3m2,便于开展运维操作。站房空间高度应≥2.8m,站房建在标高≥0m处。6.3监测站房内应安装空调和采暖设备,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5~30)℃,相对湿度应≤60%,空调应具有来电自动重启功能,站房内应安装排风扇或其他通风设施。6.4监测站房内配电功率能够满足仪表实际要求,功率不少于8kW,至少预留三孔插座5个、稳压电源1个、UPS电源一个。3 6.5监测站房内应配备不同浓度的有证标准气体,且在有效期内。标准气体应当包含零气(即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均≤0.1μmol/mol的标准气体,一般为高纯氮气,纯度≥99.999%;当测量烟气中二氧化碳时,零气中二氧化碳≤400μmol/mol,含有其他气体的浓度不得干扰仪器的读数)和CEMS测量的各种气体(SO2、NOX、O2)的量程标气,以满足日常零点、量程校准、校验的需要。低浓度标准气体可由高浓度标准气体通过经校准合格的等比例稀释设备获得(精密度≤1%),也可单独配备。6.6监测站房应有必要的防水、防潮、隔热、保温措施,在特定场合还应具备防爆功能。6.7监测站房应具有能够满足CEMS数据传输要求的通讯条件。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安装要求7.1安装位置要求7.1.1一般要求7.1.1.1位于固定污染源排放控制设备的下游和比对监测断面上游;7.1.1.2不受环境光线和电磁辐射的影响;7.1.1.3烟道振动幅度尽可能小;7.1.1.4安装位置应尽量避开烟气中水滴和水雾的干扰,如不能避开,应选用能够适用的检测探头及仪器;7.1.1.5安装位置不漏风;7.1.1.6安装CEMS的工作区域应设置一个防水低压配电箱,内设漏电保护器、不少于2个10A插座,保证监测设备所需电力;7.1.1.7应合理布置采样平台与采样孔;a)采样或监测平台长度应≥2m,宽度应≥2m或不小于采样枪长度外延1m,周围设置1.2m以上的安全防护栏,有牢固并符合要求的安全措施,便于日常维护(清洁光学镜头、检查和调整光路准直、检测仪器性能和更换部件等)和比对监测。b)采样或监测平台应易于人员和监测仪器到达,当采样平台设置在离地面高度≥2m的位置时,应有通往平台的斜梯(或Z字梯、旋梯),宽度应≥0.9m;当采样平台设置在离地面高度≥20m的位置时,应有通往平台的升降梯。c)当CEMS安装在矩形烟道时,若烟道截面的高度>4m,则不宜在烟道顶层开设参比方法采样孔;若烟道截面的宽度>4m,则应在烟道两侧开设参比方法采样孔,并设置多层采样平台。d)在CEMS监测断面下游应预留参比方法采样孔,采样孔位置和数目按照GB/T16157的要求确定。现有污染源参比方法采样孔内径应≥80mm,新建或改建污染源参比方法采样孔内径应≥90mm。在互不影响测量的前提下,参比方法采样孔应尽可能靠近CEMS监测断面。当烟道为正压烟道或有毒气时,应采用带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4 图1采样平台与采样孔示意图7.1.2具体要求7.1.2.1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和烟道负压区域,确保所采集样品的代表性。7.1.2.2测定位置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对于圆形烟道,颗粒物CEMS和流速CMS,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4倍烟道直径,以及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2倍烟道直径处;气态污染物CEMS,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2倍烟道直径,以及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0.5倍烟道直径处。对于矩形烟道,应以当量直径计,其当量直径按式(1)计算。2ABD………………………………………..(1)AB式中:D——当量直径;A、B——边长。7.1.2.3对于新建排放源,采样平台应与排气装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确保采样断面满足本标准7.1.2.2的要求;对于现有排放源,当无法找到满足7.1.2.2的采样位置时,应尽可能选择在气流稳定的断面安装CEMS采样或分析探头,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监测断面烟气分布相对均匀,断面无紊流。对烟气分布均匀程度的判定采用相对均方根σr法,当σr≤0.15时视为烟气分布均匀,σr按式(2)计算。n2(viv)i1…………………………………..(2)r2(n1)v式中:σr——流速相对均方根;v——测点烟气流速,m/s;iv——截面烟气平均流速,m/s;n——截面上的速度测点数目,测点的选择按照GB/T16157执行。5 7.1.2.4为了便于颗粒物和流速参比方法的校验和比对监测,CEMS不宜安装在烟道内烟气流速<5m/s的位置。7.1.2.5若一个固定污染源排气先通过多个烟道或管道后进入该固定污染源的总排气管时,应尽可能将CEMS安装在总排气管上,但要便于用参比方法校验CEMS;不得只在其中的一个烟道或管道上安装CEMS,并将测定值作为该源的排放结果;但允许在每个烟道或管道上安装CEMS。7.1.2.6固定污染源烟气净化设备设置有旁路烟道时,应在旁路烟道内安装CEMS或烟温、流量CMS。其安装、运行、维护、数据采集、记录和上传应符合本标准要求。7.2安装施工要求7.2.1CEMS安装施工应符合GB50093、GB50168的规定。7.2.2施工单位应熟悉CEMS的原理、结构、性能,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流程图、设备技术文件、设计图样、监测设备及配件货物清单交接明细表、施工安全细则等有关文件。7.2.3设备技术文件应包括资料清单、产品合格证、机械结构、电气、仪表安装的技术说明书、装箱清单、配套件、外购件检验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等。7.2.4设计图样应符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电气制图、建筑结构制图等标准的规定。7.2.5设备安装前的清理、检查及保养应符合以下要求。a)按交货清单和安装图样明细表清点检查设备及零部件,缺损件应及时处理,更换补齐。b)运转部件如:取样泵、压缩机、监测仪器等,滑动部位均需清洗、注油润滑防护。c)因运输造成变形的仪器、设备的结构件应校正,并重新涂刷防锈漆及表面油漆,保养完毕后应恢复原标记。7.2.6现场端连接材料(垫片、螺母、螺栓、短管、法兰等)为焊件组对成焊时,壁(板)的错边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管子或管件对口、内壁齐平,最大错边量≥1mm;b)采样孔的法兰与连接法兰几何尺寸极限偏差不超过±5mm,法兰端面的垂直度极限偏差≤0.2%;c)采用透射法原理颗粒物监测仪器发射单元和颗粒物监测仪反射单元,测量光束从发射孔的中心出射到对面中心线相叠合的极限偏差≤0.2%。7.2.7从探头到分析仪的整条采样管线的铺设应采用桥架或穿管等方式,保证整条管线具有良好的支撑。管线倾斜度≥5º,防止管线内积水,在每隔4~5m处装线卡箍。当使用伴热管线时应具备稳定、均匀加热和保温的功能;其设置加热温度≥120℃,且应高于烟气露点温度10℃以上,其实际温度值应能够在机柜或系统软件中显示查询。7.2.8电缆桥架安装应满足最大直径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要求。电缆桥架的连接应采用连接片。配电套管应采用钢管和PVC管材质配线管,其弯曲半径应满足最小弯曲半径要求。7.2.9应将动力与信号电缆分开敷设,保证电缆通路及电缆保护管的密封,自控电缆应符合输入和输出分开、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分开的配线和敷设的要求。7.2.10安装精度和连接部件坐标尺寸应符合技术文件和图样规定。监测站房仪器应排列6 整齐,监测仪器顶平直度和平面度应不大于5mm,监测仪器牢固固定,可靠接地。二次接线正确、牢固可靠,配导线的端部应标明回路编号。配线工艺整齐,绑扎牢固,绝缘性好。7.2.11各连接管路、法兰、阀门封口垫圈应牢固完整,均不得有漏气、漏水现象。保持所有管路畅通,保证气路阀门、排水系统安装后应畅通和启闭灵活。自动监测系统空载运行24h后,管路不得出现脱落、渗漏、振动强烈现象。7.2.12反吹气应为干燥清洁气体,反吹系统应进行耐压强度试验,试验压力为常用工作压力的1.5倍。7.2.13电气控制和电气负载设备的外壳防护应符合GB4208的技术要求,户内达到防护等级IP24级,户外达到防护等级IP54级。7.2.14防雷、绝缘要求a)系统仪器设备的工作电源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接地电缆应采用大于4mm2的独芯护套电缆,接地电阻小于4Ω,且不能和避雷接地线共用。b)平台、监测站房、交流电源设备、机柜、仪表和设备金属外壳、管缆屏蔽层和套管的防雷接地,可利用厂内区域保护接地网,采用多点接地方式。厂区内不能提供接地线或提供的接地线达不到要求的,应在子站附近重做接地装置。c)监测站房的防雷系统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电源线和信号线设防雷装置。d)电源线、信号线与避雷线的平行净距离≥1m,交叉净距离≥0.3m(见图2)。e)由烟囱或主烟道上数据柜引出的数据信号线要经过避雷器引入监测站房,应将避雷器接地端同站房保护地线可靠连接。f)信号线为屏蔽电缆线,屏蔽层应有良好绝缘,不可与机架、柜体发生摩擦、打火,屏蔽层两端及中间均需做接地连接(见图3)。图2电源线、信号线与避雷线距离示意图图3信号线接地示意图7 8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指标调试检测CEMS在现场安装运行以后,在接受验收前,应进行技术性能指标的调试检测。调试检测的技术指标包括:a)颗粒物CEMS零点漂移、量程漂移;b)颗粒物CEMS线性相关系数、置信区间、允许区间;c)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零点漂移、量程漂移;d)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示值误差;e)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系统响应时间;f)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准确度;g)流速CMS速度场系数;h)流速CMS速度场系数精密度;i)温度CMS准确度;j)湿度CMS准确度。各技术指标的调试检测方法按附录A进行,调试检测结果不满足本标准技术指标要求时按附录B处理,调试检测数据可参照附录D格式记录,调试检测完成后编制调试检测报告,报告的格式可参照附录E,调试检测结果应达到表A.3的要求。9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验收9.1总体要求CEMS在完成安装、调试检测并和主管部门联网后,应进行技术验收,包括CEMS技术指标验收和联网验收。9.2技术验收条件CEMS在完成安装、调试检测并符合下列要求后,可组织实施技术验收工作。a)CEMS的安装位置及手工采样位置应符合本标准第7章的要求。b)数据采集和传输以及通信协议均应符合HJ/T212的要求,并提供一个月内数据采集和传输自检报告,报告应对数据传输标准的各项内容作出响应。c)根据本标准第8章的要求进行了72h的调试检测,并提供调试检测合格报告及调试检测结果数据。d)调试检测后至少稳定运行7d。9.3CEMS技术指标验收9.3.1一般要求9.3.1.1CEMS技术指标验收包括颗粒物CEMS、气态污染物CEMS、烟气参数CMS技术指标验收。9.3.1.2验收时间由排污单位与验收单位协商决定。9.3.1.3现场验收期间,生产设备应正常且稳定运行,可通过调节固定污染源烟气净化设备达到某一排放状况,该状况在测试期间应保持稳定。9.3.1.4日常运行中更换CEMS分析仪表或变动CEMS取样点位时,应分别满足7.1、7.2的要求,并进行再次验收。8 9.3.1.5现场验收时必须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较低浓度的标准气体可以使用高浓度的标准气体采用等比例稀释方法获得,等比例稀释装置的精密度在1%以内。标准气体要求贮存在铝或不锈钢瓶中,不确定度不超过±2%。9.3.1.6对于光学法颗粒物CEMS,校准时须对实际测量光路进行全光路校准,确保发射光先经过出射镜片,再经过实际测量光路,到校准镜片后,再经过入射镜片到达接受单元,不得只对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进行校准。对于抽取式气态污染物CEMS,当对全系统进行零点校准和量程校准、示值误差和系统响应时间的检测时,零气和标准气体应通过预设管线输送至采样探头处,经由样品传输管线回到站房,经过全套预处理设施后进入气体分析仪。9.3.1.7验收前检查直接抽取式气态污染物采样伴热管的设置,应符合7.2.7的规定。冷干法CEMS冷凝器的设置和实际控制温度应保持在2~6℃。9.3.2颗粒物CEMS技术指标验收9.3.2.1验收内容颗粒物CEMS技术指标验收包括颗粒物的零点漂移、量程漂移和准确度验收。9.3.2.2颗粒物CEMS零点漂移、量程漂移在验收开始时,人工或自动校准仪器零点和量程,测定和记录初始的零点、量程读数,待颗粒物CEMS准确度验收结束,且至少距离初始零点、量程测定6h后再次测定(人工或自动)和记录一次零点、量程读数,随后校准零点和量程。按附录A公式(A1)~公式(A4)计算零点漂移、量程漂移。9.3.2.3颗粒物CEMS准确度采用参比方法与CEMS同步测量测试断面烟气中颗粒物平均浓度,至少获取5对同时间区间且相同状态的测量结果,按以下方法计算颗粒物CEMS准确度:n1绝对误差:di(CCEMSCi)……..………………………………(3)ni1di相对误差:R100%……..……..………..……..……………(4)eCi式中:d——绝对误差,mg/m3;in——测定次数(≥5);C3i——参比方法测定的第i个浓度,mg/m;C3CEMS——CEMS与参比方法同时段测定的浓度,mg/m;Re——相对误差,%。9.3.3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技术指标验收9.3.3.1验收内容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技术指标验收包括零点漂移、量程漂移、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和准确度验收。现场验收时,先做示值误差和系统响应时间的验收测试,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可不再继续开展其余项目验收。注:通入零气和标气时,均应通过CEMS系统,不得直接通入气体分析仪。9.3.3.2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9 a)示值误差:1)通入零气(经过滤的不含颗粒物、待测气体的清洁干空气或高纯氮气),调节仪器零点。2)通入高浓度(80%~100%的满量程值)标准气体,调整仪器显示浓度值与标准气体浓度值一致。3)仪器经上述校准后,按照零气、高浓度标准气体、零气、中浓度(50%~60%的满量程值)标准气体、零气、低浓度(20%~30%的满量程值)标准气体的顺序通入标准气体。若低浓度标准气体浓度高于排放限值,则还需通入浓度低于排放限值的标准气体,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的火电污染源还应通入浓度低于超低排放水平的标准气体。待显示浓度值稳定后读取测定结果。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按附录A公式(A19)、(A20)计算示值误差。b)系统响应时间:1)待测CEMS运行稳定后,按照系统设定采样流量通入零点气体,待读数稳定后按照相同流量通入量程校准气体,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2)观察分析仪示值,至读数开始跃变止,记录并计算样气管路传输时间T1;3)继续观察并记录待测分析仪器显示值上升至标准气体浓度标称值90%时的仪表响应时间T2;4)系统响应时间为T1和T2之和。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9.3.3.3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零点漂移、量程漂移a)零点漂移:系统通入零气(经过滤的不含颗粒物、待测气体的清洁干空气或高纯氮气),校准仪器至零点,测试并记录初始读数Z0。待气态污染物和氧气准确度验收结束,且至少距初始测试6h后,再通入零气,待读数稳定后记录零点读数Z1。按附录A公式(A1)和(A2)计算零点漂移Zd。b)量程漂移:系统通入高浓度(80~100%的满量程)标准气体,校准仪器至该标准气体的浓度值,测试并记录初始读数S0。待气态污染物和氧气准确度验收结束,且至少距初始测试6h后,再通入同一标准气体,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标准气体读数S1。按附录A公式(A3)和(A4)计算量程漂移Sd。9.3.3.4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准确度参比方法与CEMS同步测量烟气中气态污染物和氧气浓度,至少获取9个数据对,每个数据对取5~15min均值。绝对误差按公式(3)计算,相对误差按公式(4)计算,相对准确度按附录A公式(A21)~公式(A26)计算。9.3.4烟气参数CMS技术指标验收9.3.4.1验收内容烟气参数指标验收包括流速、烟温、湿度准确度验收。采用参比方法与流速、烟温、湿度CMS同步测量,至少获取5个同时段测试断面值数据对,分别计算流速、烟温、湿度CMS准确度。9.3.4.2流速准确度10 烟气流速准确度计算方法如下:n1绝对误差:dvi(VCEMSVi)……..……………………………(5)ni1dvi相对误差:R100%……..……………..……..……………(6)evVi式中:d——流速绝对误差,m/s;vin——测定次数(≥5);VCMS——流速CMS与参比方法同时段测定的烟气平均流速,m/s;Vi——参比方法测定的测试断面的烟气平均流速,m/s;Rev——流速相对误差,%。9.3.4.3烟温准确度烟温绝对误差计算方法:n1T(TCEMSTi)……………………….………(7)ni1式中:△T——烟温绝对误差,℃;n——测定次数(≥5);TCEMS——烟温CMS与参比方法同时段测定的平均烟温,℃;Ti——参比方法测定的平均烟温,℃(可与颗粒物参比方法测定同时进行)。9.3.4.4湿度准确度湿度准确度计算方法如下:n1绝对误差:XSW(XSWCMSXSWi)……………..……………(8)ni1XSW相对误差:R100%…………………………..…(9)esXSWi式中:△XSW——烟气湿度绝对误差,%;n——测定次数(≥5);XSWCMS——烟气湿度CMS与参比方法同时段测定的平均烟气湿度,%;XSWi——参比方法测定的平均烟气湿度,%;Res——烟气湿度相对误差,%。9.3.5验收测试结果可参照附录D中的表D.1、表D.3~表D.5和表D.8表格形式记录。9.3.6技术指标验收测试报告格式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可参照附录F):a)报告的标识-编号;b)检测日期和编制报告的日期;c)CEMS标识-制造单位、型号和系列编号;d)安装CEMS的企业名称和安装位置所在的相关污染源名称;11 e)环境条件记录情况(大气压力、环境温度、环境湿度);f)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验收引用的标准;g)准确度验收引用的标准;h)所用可溯源到国家标准的标准气体;i)参比方法所用的主要设备、仪器等;j)检测结果和结论;k)测试单位;l)三级审核签字;m)备注(技术验收单位认为与评估CEMS的性能相关的其他信息)。9.3.7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验收技术要求表1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验收技术要求检测项目技术要求当满量程≥100μmol/mol(286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5%(相对于标准气体标称值);示值误差当满量程<100μmol/mol(286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2.5%(相对于仪表满量程值)二氧化硫系统响应时间≤200s零点漂移、量程不超过±2.5%气态污染物漂移当满量程≥200μmol/mol(410mg/m3)时,示值CEMS误差不超过±5%(相对于标准气体标称值);示值误差当满量程<200μmol/mol(410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2.5%(相对于仪表满量程值)氮氧化物系统响应时间≤200s零点漂移、量程不超过±2.5%漂移示值误差±5%(相对于标准气体标称值)氧气CMSO2系统响应时间≤200s零点漂移、量程不超过±2.5%漂移零点漂移、量程颗粒物CEMS颗粒物不超过±2.0%漂移注:氮氧化物以NO2计。9.3.8准确度验收技术要求表2准确度验收技术要求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排放浓度≥250μmol/mol(715mg/m3)时,相对准确度≤15%50μmol/mo(l143mg/m3)≤排放浓度<250μmol/mol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准确度(715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20μmol/molCEMS(57mg/m3)20μmol/mol(57mg/m3)≤排放浓度<50μmol/mol(143mg/m3)时,相对误差不超过±30%12 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排放浓度<20μmol/mol(57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6μmol/mol(17mg/m3)排放浓度≥250μmol/mol(513mg/m3)时,相对准确度≤15%50μmol/mo(l103mg/m3)≤排放浓度<250μmol/mol(513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20μmol/mol(41mg/m3)氮氧化物准确度20μmol/mol(41mg/m3)≤排放浓度<50μmol/mol(103mg/m3)时,相对误差不超过±30%排放浓度<20μmol/mol(41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6μmol/mol(12mg/m3)其它气态准确度相对准确度≤15%污染物>5.0%时,相对准确度≤15%氧气CMSO2准确度≤5.0%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0%排放浓度>200mg/m3时,相对误差不超过±15%100mg/m3<排放浓度≤200mg/m3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0%50mg/m3<排放浓度≤100mg/m3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5%颗粒物CEMS颗粒物准确度20mg/m3<排放浓度≤50mg/m3时,相对误差不超过±30%10mg/m3<排放浓度≤20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6mg/m3排放浓度≤10mg/m3,绝对误差不超过±5mg/m3流速>10m/s时,相对误差不超过±10%流速CMS流速准确度流速≤10m/s时,相对误差不超过±12%温度CMS温度准确度绝对误差不超过±3℃烟气湿度>5.0%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5%湿度CMS湿度准确度烟气湿度≤5.0%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5%注:氮氧化物以NO2计,以上各参数区间划分以参比方法测量结果为准。9.4联网验收9.4.1联网验收内容联网验收由通信及数据传输验收、现场数据比对验收和联网稳定性验收三部分组成。9.4.2通信及数据传输验收按照HJ/T212的规定检查通信协议的正确性。数据采集和处理子系统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应稳定,不出现经常性的通信连接中断、报文丢失、报文不完整等通信问题。为保证监测数据在公共数据网上传输的安全性,所采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子系统应进行加密传输。监测数据在向监控系统传输的过程中,应由数据采集和处理子系统直接传输。9.4.3现场数据比对验收13 数据采集和处理子系统稳定运行一个星期后,对数据进行抽样检查,对比上位机接收到的数据和现场机存储的数据是否一致,精确至一位小数。9.4.4联网稳定性验收在连续一个月内,子系统能稳定运行,不出现除通信稳定性、通信协议正确性、数据传输正确性以外的其他联网问题。9.4.5联网验收技术指标要求表3联网验收技术指标要求验收检测项目考核指标1.现场机在线率为95%以上;2.正常情况下,掉线后,应在5min之内重新上线;通信稳定性3.单台数据采集传输仪每日掉线次数在3次以内;4.报文传输稳定性在99%以上,当出现报文错误或丢失时,启动纠错逻辑,要求数据采集传输仪重新发送报文1.对所传输的数据应按照HJ/T212中规定的加密方法进行加密处理传输,保证数据传输安全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2.服务器端对请求连接的客户端进行身份验证通信协议正确性现场机和上位机的通信协议应符合HJ/T212的规定,正确率100%系统稳定运行一星期后,对一星期的数据进行检查,对比接收的数据和现场的数据传输正确性数据一致,精确至一位小数,抽查数据正确率100%系统稳定运行一个月,不出现除通信稳定性、通信协议正确性、数据传输正确联网稳定性性以外的其他联网问题10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日常运行管理要求10.1总体要求CEMS运维单位应根据CEMS使用说明书和本标准的要求编制仪器运行管理规程,确定系统运行操作人员和管理维护人员的工作职责。运维人员应当熟练掌握烟气排放连续监测仪器设备的原理、使用和维护方法。CEMS日常运行管理应包括以下方面:10.2日常巡检CEMS运维单位应根据本标准和仪器使用说明中的相关要求制订巡检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开展日常巡检工作并做好记录。日常巡检记录应包括检查项目、检查日期、被检项目的运行状态等内容,每次巡检应记录并归档。CEMS日常巡检时间间隔不超过7d。日常巡检可参照按附录G中的表G.1~表G.3表格形式记录。10.3日常维护保养应根据CEMS说明书的要求对CEMS系统保养内容、保养周期或耗材更换周期等做出明确规定,每次保养情况应记录并归档。每次进行备件或材料更换时,更换的备件或材料的品名、规格、数量等应记录并归档。如更换有证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还需记录新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的来源、有效期和浓度等信息。对日常巡检或维护保养中发现的故障或问题,系统管理维护人员应及时处理并记录。CEMS日常运行管理参照附录G中的格式记录。10.4CEMS的校准和校验应根据本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和第11章质量保证规定的周期制订CEMS系统的日常校14 准和校验操作规程。校准和校验记录应及时归档。11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日常运行质量保证要求11.1一般要求CEMS日常运行质量保证是保障CEMS正常稳定运行、持续提供有质量保证监测数据的必要手段。当CEMS不能满足技术指标而失控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应缩短下一次校准、维护和校验的间隔时间。11.2定期校准CEMS运行过程中的定期校准是质量保证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定期校准应做到:a)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颗粒物CEMS和气态污染物CEMS每24h至少自动校准一次仪器零点和量程,同时测试并记录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b)无自动校准功能的颗粒物CEMS每15d至少校准一次仪器的零点和量程,同时测试并记录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c)无自动校准功能的直接测量法气态污染物CEMS每15d至少校准一次仪器的零点和量程,同时测试并记录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d)无自动校准功能的抽取式气态污染物CEMS每7d至少校准一次仪器零点和量程,同时测试并记录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e)抽取式气态污染物CEMS每3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全系统的校准,要求零气和标准气体从监测站房发出,经采样探头末端与样品气体通过的路径(应包括采样管路、过滤器、洗涤器、调节器、分析仪表等)一致,进行零点和量程漂移、示值误差和系统响应时间的检测。f)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流速CMS每24h至少进行一次零点校准,无自动校准功能的流速CMS每30d至少进行一次零点校准;g)校准技术指标应满足表4要求。定期校准记录按附录G中的表G.4表格形式记录。11.3定期维护CEMS运行过程中的定期维护是日常巡检的一项重要工作,维护频次按照附表G.1~表G.3说明的进行,定期维护应做到:a)污染源停运到开始生产前应及时到现场清洁光学镜面;b)定期清洗隔离烟气与光学探头的玻璃视窗,检查仪器光路的准直情况;定期对清吹空气保护装置进行维护,检查空气压缩机或鼓风机、软管、过滤器等部件;c)定期检查气态污染物CEMS的过滤器、采样探头和管路的结灰和冷凝水情况、气体冷却部件、转换器、泵膜老化状态;d)定期检查流速探头的积灰和腐蚀情况、反吹泵和管路的工作状态;e)定期维护记录按附录G中的表G.1~表G.3表格形式记录。11.4定期校验CEMS投入使用后,燃料、除尘效率的变化、水分的影响、安装点的振动等都会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定期校验应做到:a)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测试单元每6个月至少做一次校验,没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测试单元每3个月至少做一次校验;校验用参比方法和CEMS同时段数据进行比对,按本标准15 9.3进行;b)校验结果应符合表4要求,不符合时,则应扩展为对颗粒物CEMS的相关系数的校正或/和评估气态污染物CEMS的准确度或/和流速CMS的速度场系数(或相关性)的校正,直到CEMS达到本标准9.3.8要求,方法见本标准附录A;c)定期校验记录按附录G中的表G.5表格形式记录。11.5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当CEMS发生故障时,系统管理维护人员应及时处理并记录。设备维修记录见附录G中的表G.6。维修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a)CEMS需要停用、拆除或者更换的,应当事先报经主管部门批准。b)运行单位发现故障或接到故障通知,应在4h内赶到现场进行处理。c)对于一些容易诊断的故障,如电磁阀控制失灵、膜裂损、气路堵塞、数据采集仪死机等,可携带工具或者备件到现场进行针对性维修,此类故障维修时间不应超过8h。d)仪器经过维修后,在正常使用和运行之前应确保维修内容全部完成,性能通过检测程序,按本标准对仪器进行校准检查。若监测仪器进行了更换,在正常使用和运行之前应对系统进行重新调试和验收。e)若数据存储/控制仪发生故障,应在12h内修复或更换,并保证已采集的数据不丢失。f)监测设备因故障不能正常采集、传输数据时,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缺失数据按12.2.2进行处理。11.6CEMS定期校准校验技术指标要求及数据失控时段的判别与修约11.6.1CEMS在定期校准、校验期间的技术指标要求及数据失控时段的判别标准见表4。表4CEMS定期校准校验技术指标要求及数据失控时段的判别最少样项校准校准技术指标CEMS类型技术指标失控指标品数目功能周期要求(对)零点漂移不超过±2.0%超过±8.0%自动24h量程漂移不超过±2.0%超过±8.0%颗粒物CEMS零点漂移不超过±2.0%超过±8.0%手动15d量程漂移不超过±2.0%超过±8.0%抽取测量零点漂移不超过±2.5%超过±5.0%或自动24h—气态污直接测量量程漂移不超过±2.5%超过±10.0%染物零点漂移不超过±2.5%超过±5.0%定抽取测量手动7dCEMS量程漂移不超过±2.5%超过±10.0%期零点漂移不超过±2.5%超过±5.0%校直接测量手动15d量程漂移不超过±2.5%超过±10.0%准零点漂移不超过零点漂移超零点漂移±3.0%或绝对误过±8.0%且自动24h或绝对误—差不超过±绝对误差超差0.9m/s过±1.8m/s流速CMS零点漂移不超过零点漂移超零点漂移±3.0%或绝对误过±8.0%且手动30d或绝对误—差不超过±绝对误差超差0.9m/s过±1.8m/s定颗粒物CEMS3个超过本标准5准确度满足本标准9.3.8期气态污染物CEMS月或9.3.8规定范916 校6个围流速CMS5验月11.6.2当发现任一参数不满足技术指标要求时,应及时按照本规范及仪器说明书等的相关要求,采取校准、调试乃至更换设备重新验收等纠正措施直至满足技术指标要求为止。当发现任一参数数据失控时,应记录失控时段(即从发现失控数据起到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后止的时间段)及失控参数,并按本标准12.2.3进行数据修约。11.7CEMS技术指标抽检主管部门按本标准9.3对部分或全部CEMS技术指标抽检时,检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9.3.7和9.3.8。对CEMS技术指标进行抽检时,可不对CEMS仪表的零点和量程进行校准。用参比方法开展CEMS准确度抽检(即比对监测)时,相比本标准9.3,监测样品数量可相应减少,颗粒物、流速、烟温、湿度至少获取3个平均值数据对,气态污染物和氧量至少获取6个数据对。12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数据审核和处理12.1CEMS数据审核12.1.1固定污染源生产状况下,经验收合格的CEMS正常运行时段为CEMS数据有效时间段。CEMS非正常运行时段(如CEMS故障期间、维修期间、超本标准11.2期限未校准时段、失控时段以及有计划的维护保养、校准等时段)均为CEMS数据无效时间段。12.1.2污染源计划停运一个季度以内的,不得停运CEMS,日常巡检和维护要求仍按本标准第10、11章执行;计划停运超过一个季度的,可停运CEMS,但应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污染源启运前,应提前启运CEMS系统,并进行校准,在污染源启运后的两周内进行校验,满足本标准表4技术指标要求的,视为启运期间自动监测数据有效。12.1.3排污单位应在每个季度前五个工作日对上个季度的CEMS数据进行审核,确认上季度所有分钟、小时数据均按照附录H的要求正确标记,计算本季度的污染源CEMS有效数据捕集率。上传至监控平台的污染源CEMS季度有效数据捕集率应达到75%。注:季度有效数据捕集率(%)=(季度小时数−数据无效时段小时数−污染源停运时段小时数)/(季度小时数−污染源停运时段小时数)。12.2CEMS数据无效时间段数据处理12.2.1CEMS故障期间、维修时段数据按照本标准12.2.2处理,超期未校准、失控时段数据按照本标准12.2.3处理,有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的维护保养、校准等时段数据按照本标准12.2.4处理。12.2.2CEMS因发生故障需停机进行维修时,其维修期间的数据替代按本标准12.2.4处理;亦可以用参比方法监测的数据替代,频次不低于一天一次,直至CEMS技术指标调试到符合本标准9.3.7和9.3.8时为止。如使用参比方法监测的数据替代,则监测过程应按照GB/T16157和HJ/T397要求进行,替代数据包括污染物浓度、烟气参数和污染物排放量。12.2.3CEMS系统数据失控时段污染物排放量按照表5进行修约,污染物浓度和烟气参数不修约。CEMS系统超期未校准的时段视为数据失控时段,污染物排放量按照表5进行修约,污染物浓度和烟气参数不修约。17 表5失控时段的数据处理方法季度有效数据连续失控小时数修约参数选取值捕集率αN(h)N≤24上次校准前180个有效小时排放量最大值α≥90%二氧化硫、氮氧化N>24上次校准前720个有效小时排放量最大值物、颗粒物的排放量75%≤α<90%—上次校准前2160个有效小时排放量最大值12.2.4CEMS系统有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的维护保养、校准及其它异常导致的数据无效时段,该时段污染物排放量按照表6处理,污染物浓度和烟气参数不修约。表6维护期间和其它异常导致的数据无效时段的处理方法季度有效数据连续无效小时数修约参数选取值捕集率αN(h)N≤24失效前180个有效小时排放量最大值α≥90%N>24二氧化硫、氮氧化失效前720个有效小时排放量最大值物、颗粒物的排放量75%≤α<90%—失效前2160个有效小时排放量最大值12.3数据记录与报表12.3.1记录按本标准附录D的表格形式记录监测结果。12.3.2报表按本标准附录D(表D.9、表D.10、表D.11、表D.12)的表格形式定期将CEMS监测数据上报,报表中应给出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排放累计量以及参与统计的样本数。18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调试检测方法A.1一般要求A.1.1现场完成CEMS安装、初调后,CEMS连续运行时间应不少于168h。A.1.2CEMS连续运行168h后,可进入调试检测阶段,调试检测周期为72h,在调试检测期间,不允许计划外的检修和调节仪器。A.1.3如果因CEMS故障、固定污染源故障、断电等原因造成调试检测中断,在上述因素恢复正常后,应重新开始进行为期72h的调试检测。A.1.4调试检测必须采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标准气体要求贮存在铝或不锈钢瓶中,不确定度不超过±2%。较低浓度的标准气体可以使用高浓度的标准气体采用等比例稀释方法获得,等比例稀释装置的精密度在1%以内。A.1.5对于光学法颗粒物CEMS,校准时须对实际测量光路进行全光路校准,确保发射光先经过出射镜片,再经过实际测量光路,到校准镜片后,再经过入射镜片到达接受单元,不得只对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进行校准。对于抽取式气态污染物CEMS,当对全系统进行零点校准和量程校准、示值误差和系统响应时间的检测时,零气和标准气体应通过预设管线输送至采样探头处,经由样品传输管线回到站房,经过全套预处理设施后进入气体分析仪。A.1.6调试检测后应编制调试检测报告。A.2零点漂移、量程漂移技术指标的调试检测A.2.1颗粒物CEMS零点漂移、量程漂移在检测期间开始时,人工或自动校准仪器零点和量程,记录最初的模拟零点和量程读数。每隔24h测定(人工或自动)和记录一次零点、量程读数,随后校准仪器零点和量程。连续操作3d,按式(A1)~(A4)计算零点漂移、量程漂移。a.零点漂移:ZZZ………………………………………(A1)ii0iZmaxZ100%…………………………………(A2)dR式中:Z0i——第i次零点读数初始值;Zi——第i次零点读数值;Zd——零点漂移;ΔZi——第i次零点测试值的绝对误差;ΔZmax——零点测试绝对误差最大值;R——仪器满量程值。b.量程漂移:SSS……………………………………….(A3)ii0i19 ZmaxZ100%………………………………(A4)dR式中:S0i——第i次量程读数初始值;Si——第i次量程读数;Sd——量程漂移;ΔSi——第i次量程测试值的绝对误差;ΔSmax——量程测试绝对误差最大值。颗粒物CEMS零点和量程漂移检测结果按本标准附录D表D.1的表格形式记录。A.2.2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零点漂移、量程漂移a.零点漂移:仪器通入零气(经过滤的不含颗粒物、待测气体的清洁干空气或高纯氮气),校准仪器至零点,记录Z0i。24h后,再通入零气,待读数稳定后记录零点读数Zi,按调零键,仪器调零。连续操作3d,按式(A1)和(A2)计算零点漂移Zd。b.量程漂移:仪器通入高浓度(80%~100%的满量程)标准气体,校准仪器至该标准气体的浓度值S0i。24h后,再通入同一标准气体,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标准气体读数Si,按校准键,校准仪器。连续操作3d,按式(A3)和(A4)计算量程漂移Sd。气态污染物CEMS零点和量程漂移检测结果按本标准附录D表D.3的表格形式记录。A.3颗粒物CEMS相关校准技术指标的调试检测A.3.1检测期间,通过调节颗粒物控制装置,使颗粒物CEMS在高、中、低不同排放浓度条件下进行测试。每个排放浓度至少有5个参比数据。A.3.2参比方法与颗粒物CEMS监测同时段进行,颗粒物CEMS每分钟记录一个分钟均值,取与参比方法同时段显示值的平均值与参比方法测定的断面浓度平均值组成一个数据对,至少获得15个有效数据对。但应报告所有的数据,包括舍去的数据对。A.3.3将由参比方法测定的标准状态干烟气下颗粒物断面浓度平均值转换为实际烟气状况下颗粒物断面浓度平均值。273BPasYY(1X)………………..…………(A5)ssw273t101325式中:Y——实际烟气状况下颗粒物断面浓度平均值,mg/m3;Y3s——标准状态干烟气下颗粒物断面浓度平均值,mg/m;t——测定断面平均烟温,℃;Ba——测定期间的大气压,PaPs——测定断面烟气静压,Pa;Xsw——测定断面烟气含湿量,%。A.3.4以颗粒物CEMS显示值为横坐标(X),参比方法测定的已转换为实际烟气状况下的颗粒物断面浓度为纵坐标(Y),由最小二乘法建立两变量之间的关系。一元线性回归方程:bbX……………………………………….………(A6)Y01式中:Y——预测颗粒物浓度,mg/m3;20 b0——线性相关校准曲线截距,计算见式(A7);b1——线性相关校准曲线斜率,计算见式(A9);X——颗粒物CEMS显示值,无量纲。截距计算公式:bYbX…………………………………………(.A7)01式中:X——颗粒物CEMS显示值的平均值,计算见式(A8);Y——实际烟气状况下参比方法颗粒物断面浓度平均值,mg/m3,计算见式(A8)。nn11XXiYYi…………………………(A8)ni1ni1式中:Xi——第i个数据,颗粒物CEMS的显示值,无量纲;Y3i——第i个数据,实际烟气状况下参比方法颗粒物断面浓度值,mg/m;n——数据对数目。斜率计算公式:Sxyb…………………………………………(A9)1Sxx其中,Sxy和Sxx按(A10)计算n2nSxx(XiX)Sxy(XiX)(YiY)………(A10)i1i1A.3.5置信区间的计算,见式(A11),颗粒物CEMS测定的一批显示值,要求有95%的把握认为此批显示值的每一个值均应落在由距上述校准曲线为该排放源在检测期间参比方法实测状态均值的±10%的两条直线组成的区间内。1CItS……………………………..…(A11)dfEn式中:CI——在平均值X处的95%置信区间半宽;tdf,1−a/2——对于df=n−2见表A.1中提供的student统计t值;SE——相关校准曲线的分散性或偏差性(回归线精密度),计算见式(A12):n12SEn(YiYi)…………………………(A12)2i1在平均值X处,对于参比方法实测状态均值百分比的置信区间半宽计算见式(A13):CICI100%………………………………(A13)EL式中:EL——排放源的颗粒物浓度排放限值。注:当颗粒物排放限值小于颗粒物参比采样测试全部测量有效数据的平均值时,EL值取颗粒物参比21 采样测试全部测量有效数据的平均值A.3.6允许区间的计算,见式(A14),颗粒物CEMS测定的一批显示值,要求有95%的把握认为该批数据中有75%的数据应落在由距上述校准曲线为该排放源在检测期间参比方法实测状态均值的±25%的两条直线组成的区间内。TIkS……………………………………(A14)tE式中:TI——在平均值X处的95%允许区间半宽;kt——计算见式(A15);SE——计算见式(A12)。kun'V……………………………………………(A15)tdf式中:u'——由表A.1提供,75%允许因子(在平均值X处,n′=n);nVdf——对于df=n−2见表A.1。在平均值X处,作为参比方法实测状态均值百分比的允许区间半宽计算见式(A16):TITI100%…………………………………(A16)ELA.3.7线性相关系数计算见式(A17):2SEr1…………………………….…………(A17)2Sy式中:r——线性相关系数;Sy——计算见式(A18):n2(YiY)i1S…………………………...……(A18)Yn1当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无法满足相关系数的指标要求时,可选用其他校验方法(如一元多次方程式、对数指数方程式、幂指数方程式、K系数等)进行调试。参比方法校准颗粒物CEMS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原始记录表见本标准附录D表D.2。表A.1计算置信区间和允许区间参数表'ftdfVdfnun'(75)72.3651.797271.23382.3061.711081.22392.2621.645291.214102.2281.5931101.208112.2011.5506111.203122.1791.5153121.199132.1601.4854131.195142.1451.4597141.192152.1311.4373151.189162.1201.4176161.187172.1101.4001171.185182.1011.3845181.183192.0931.3704191.181202.0861.3576201.179212.0801.3460211.178222.0741.3353221.17722 'ftdfVdfnun'(75)232.0691.3255231.175242.0641.3165241.174252.0601.3081251.173302.0421.2737301.170352.0301.2482351.167402.0211.2284401.165452.0141.2125451.163502.0091.1993501.162注:f=n−1A.3.8校验颗粒物CEMS将建立的手工采样参比方法测定结果与颗粒物CEMS测定结果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截距输入到CEMS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将颗粒物CEMS的测定显示值修正到与手工采样参比方法一致的颗粒物浓度(mg/m3)。手工采样断面排气流速应≥5m/s,当不能满足要求时:a.在2.5~5m/s之间时,取实测平均流速计算采样流量进行恒流采样,校验方法仍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b.低于2.5m/s时,取2.5m/s流速计算采样流量进行恒流采样。至少取9个有效数据对计算K系数,即手工方法平均值/CEMS显示值平均值,然后将K系数输入到CEMS的数据处理系统,校验后的颗粒物浓度=K·CEMS颗粒物显示值。c.当无法调节颗粒物控制装置或燃烧清洁能源时,亦可采用K系数的方法。A.4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技术指标的调试检测A.4.1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示值误差a)仪器通入零气,调节仪器零点。b)通入高浓度(80%~100%的满量程值)标准气体,调整仪器显示浓度值与标准气体浓度值一致。c)仪器经上述校准后,按照零气、高浓度标准气体、零气、中浓度(50%~60%的满量程值)标准气体、零气、低浓度(20%~30%的满量程值)标准气体的顺序通入标准气体。若低浓度标准气体浓度高于排放限值,则还需通入浓度低于排放限值的标准气体,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的火电污染源还应通入浓度低于超低排放水平的标准气体。待显示浓度值稳定后读取测定结果。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按附录A公式(A19)、(A20)计算示值误差。当满足以下条件:1)SO2满量程不小于100μmol/mol,2)NOX满量程不小于200μmol/mol,3)测试含氧量示值误差,示值误差按式(A19)计算:CCdisiL100%…………………………(A19)eiCsi式中:Lei——标准气体的示值误差;C——标准气体测定浓度平均值;di23 Csi——标准气体浓度值;i——第i种浓度的标准气体。当满足以下条件:(1)SO2满量程小于100μmol/mol,(2)NOX满量程小于200μmol/mol,示值误差按(A20)计算:CCdisiL100%…………………………(A20)eiF.S.式中:F.S——分析仪满量程值。示值误差检测结果按本标准附录D表D.4的表格形式记录。A.4.2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系统响应时间a)待测CEMS运行稳定后,按照系统设定采样流量通入零点气体,待读数稳定后按照相同流量通入量程校准气体,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b)观察分析仪示值,至读数开始跃变止,记录并计算样气管路传输时间T1;c)继续观察并记录待测分析仪器显示值上升至标准气体浓度标称值90%时的仪表响应时间T2;d)系统响应时间为T1和T2之和。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应符合A.10要求。系统响应时间检测结果按本标准附录D表D.4的表格形式记录。A.5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准确度技术指标的调试检测A.5.1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与参比方法同步测定,由数据采集器每分钟记录1个累积平均值,连续记录至参比方法测试结束,取与参比方法同时段的平均值,参比方法每个数据的测试时间为5~15min。A.5.2取参比方法与CEMS同时段测定值组成一个数据对,参比方法与CEMS测量值均取标态干基浓度,每天至少取9对有效数据用于准确度计算,但应报告所有的数据,包括舍去的数据对,连续进行3d。A.5.2.1相对准确度计算dccRA100%………………………....(A21)RM式中:RA——相对准确度;RM——参比方法全部数据对测量结果的平均值;d——CEMS与参比方法测量各数据对差的平均值;cc——置信系数。n1RMRMi…..……………………….(A22)ni1式中:n——数据对的个数;RMi——第i个数据对中的参比方法测定值。24 n1didi..……………………………….….(A23)ni1di=CEMSi-RMi…………………………………..(A24)式中:di——每个数据对之差;CEMSi——第i个数据对中的CEMS测定值。在计算数据对差的和时,保留差值的正、负号。Sdcct………………….……..……(A25)f,0.95n式中:tf,0.95——由t表查得,f=n−1;Sd——参比方法与CEMS测定值数据对的差的标准偏差。表A.2计算置信系数用t值表(95%置信水平)56789101112131415162.5712.4472.3652.3062.2622.2282.2011.1792.1602.1452.1312.120n2(didi)i1S………………………….….(A26)dn1A.5.2.2绝对误差计算按本标准9.3.2.3公式(3)计算。A.5.2.3相对误差计算按本标准9.3.2.3公式(4)计算。A.5.2.4参比方法评估气态污染物CEMS准确度结果按本标准附录D中表D.5的表格形式记录。A.5.3校验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气态污染物CEMS和氧气CMS准确度达不到技术指标的要求时,将偏差调节系数输入CEMS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按式(A27)和式(A28)对CEMS测定数据进行调节,经调节仍不能达到要求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安装气态污染物CEMS,重新进行检测。CEMSCEMSE…………………..……(A27)adiiac式中:CEMSadi——CEMS在i时间调节后的数据;CEMSi——CEMS在i时间测得的数据;Eac——偏差调节系数。dE1………………………………...(A28)acCEMSi式中:d——公式(A23)和(A24)计算的数据对差的平均值;CEMS——第i个数据对中的CEMS测定数据的平均值。iA.6流速CMS速度场系数技术指标的调试检测25 由参比方法测定断面烟气平均流速和同时段流速CMS测定的烟气平均流速,按式(A29)计算速度场系数:FVssK………………………….…………(A29)VFpVp式中:Kv——速度场系数;Fs——参比方法测定断面面积,m2;Fp——流速CMS所在测定断面的面积,m2;V——参比方法测定断面的平均流速,m/s;sV——流速CMS在固定点或测定线所在断面的测定流速,m/s。pA.7流速CMS速度场系数精密度技术指标的调试检测A.7.1每天至少获得5个有效速度场系数,计算速度场系数日平均值。但必须报告所有的数据,包括舍去的数据。至少连续获得3d的日平均值,并按式(A30)、(A31)计算速度场系数精密度:SCV%100%……………………….……(A30)Kvn2(KviKv)i1S……………………..………(A31)n1式中:CV——速度场系数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S——速度场系数的标准偏差;K——速度场系数日平均值的平均值;vK——速度场系数日平均值;vin——日平均速度场系数的个数。流速CMS速度场系数精密度检测结果按本标准附录D表D.6的表格形式记录。A.7.2当速度场系数精密度不满足技术指标要求时,可进行手工采样参比方法与流速CMS的相关系数的校准。通过调节三个不同的工况流速,每个工况流速至少建立3个有效数据对,以流速CMS数据为X轴,参比方法数据为Y轴,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把斜率和截距输入到CEMS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将流速CMS测试的数据校准到手工采样参比方法所测定的流速值。回归方程计算方法见本标准附录A第A.3.4及A.3.7,校准曲线按本标准附录D表D.7的表格形式记录。A.8温度CMS准确度技术指标的调试检测A.8.1检测期间,温度CMS与参比方法同步测定,由数据采集器每分钟记录1个累积平均值,连续记录至参比方法测试结束,取与参比方法同时段的平均值,参比方法每个数据的测试时间不得低于5min。A.8.2取参比方法与CEMS同时段测定值组成一个数据对,每天至少取5对有效数据用于相对准确度计算,但应报告所有的数据,包括舍去的数据对,连续进行3d。将CEMS温度显示值减去参比方法断面测定平均值,计算温度准确度,公式见(7)。温度检测结果按26 本标准附录D表D.8的表格形式记录。A.9湿度CMS准确度技术指标的调试检测A.9.1检测期间,湿度CMS与参比方法同步测定,由数据采集器每分钟记录1个平均值,连续记录至参比方法测试结束,取与参比方法同时段的平均值。A.9.2取参比方法与CEMS同时段测定值组成一个数据对,每天至少取5对有效数据用于相对准确度计算,但应报告所有的数据,包括舍去的数据对,连续进行3d。并按公式(8)和(9)计算烟气湿度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湿度检测结果按本标准附录D表D.8的表格形式记录。A.10CEMS调试检测技术指标要求表A.3调试检测技术指标要求检测项目技术要求当满量程≥100μmol/mol(286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5%(相对于标准气体标称值);示值误差当满量程<100μmol/mol(286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2.5%(相对于仪表满量程值)系统响应时间≤200s零点漂移、量程不超过±2.5%漂移排放浓度≥250μmol/mol(715mg/m3)时,相对二氧化硫准确度≤15%50μmol/mol(143mg/m3)≤排放浓度<250μmol/mol(715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20μmol/mol(57mg/m3)准确度20μmol/mol(57mg/m3)≤排放浓度<50μmol/mol(143mg/m3)时,相对误差不超过±30%排放浓度<20μmol/mol(57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6μmol/mol(17mg/m3)气态污染物3当满量程≥200μmol/mol(410mg/m)时,示值CEMS误差不超过±5%(相对于标准气体标称值);示值误差当满量程<200μmol/mol(410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2.5%(相对于仪表满量程值)系统响应时间≤200s零点漂移、量程不超过±2.5%漂移排放浓度≥250μmol/mol(513mg/m3)时,相对氮氧化物准确度≤15%50μmol/mol(143mg/m3)≤排放浓度<250μmol/mol(715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20μmol/mol(41mg/m3)准确度20μmol/mol(41mg/m3)≤排放浓度<50μmol/mol(103mg/m3)时,相对误差不超过±30%排放浓度<20μmol/mol(41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6μmol/mol(12mg/m3)27 检测项目技术要求其它气态污准确度相对准确度≤15%染物示值误差不超过±5%(相对于标准气体标称值)系统响应时间≤200s零点漂移、量程氧气CMSO2不超过±2.5%漂移>5.0%时,相对准确度≤15%准确度≤5.0%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0%零点漂移、量程±2.0%F.S.漂移当参比方法测定颗粒物平均浓度>50mg/m3时,≥0.85相关系数当参比方法测定颗粒物平均浓度≤50mg/m3时,颗粒物CEMS颗粒物≥0.70≤10%(该排放源检测期间参比方法实测状态均置信区间半宽值)≤25%(该排放源检测期间参比方法实测状态均允许区间半宽值)精密度≤5%相关系数a≥9个数据时,相关系数≥0.90流速CMS流速流速>10m/s,相对误差不超过±10%准确度流速≤10m/s,相对误差不超过±12%温度CMS温度绝对误差不超过±3℃烟气湿度>5.0%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5%湿度CMS湿度准确度烟气湿度≤5.0%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5%注:氮氧化物以NO2计。注a:当精密度不满足本标准要求,进行相关系数校准时应满足本条要求。2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指标调试检测结果分析和处理方法当CEMS技术指标调试检测结果不满足本标准附录A.10技术指标要求时,可参照下表进行结果分析和处理。表B.1颗粒物CEMS技术指标调试检测结果分析和处理方法测试指标测试结果原因分析处理方法1.安装位置的环境条件,例如:强烈振动、零点超过±2%1.重新选择符合要求电磁干扰、系统密封缺陷使雨、雪水侵入等;的安装位置;2.根据漂移2.校准器件缺陷、复位重复差、被污染,系查找的原因重新设统设计缺陷;3.仪器供电系统缺陷,光源发量程超过±2%计;3.重新计算光不稳定等;4.计算错误超过附A.10限相关系数1.颗粒物CEMS:(1)安装位置的代表性;(2)值光路的准直;(3)光学镜片的污染和清洁等;>10%(该排放2.调试时的参比方法是否将手工方法测得的CI%源检测期间参比烟道断面颗粒物平均浓度与颗粒物CEMS测(置信区间半宽)方法实测状态均逐一分析原因,采取得的点的平均浓度进行比较?3.数据量和数值)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据分布:数据量是否足够,数据是否分布在>25%(该排放颗粒物CEMS测量范围上限的20%~80%;TI%源检测期间参比4.颗粒物的颜色变化大,烟气中含有水雾和(允许区间半宽)方法实测状态均水滴等;5.颗粒物CEMS设计缺陷值)表B.2气态污染物CEMS技术指标调试检测结果分析和处理方法测试指标测试结果原因分析处理方法1.重新选择符合要求的安装位置;2.选用合格的零零点超过±2.5%1.安装位置的环境条件,例如:强烈振动、点气体和校准气体;3.待电磁干扰、系统密封缺陷使雨、雪水侵入等;仪器读数稳定后再读取和2.供零点气体和校准气体的流量和气体的质漂移(或)记录数据;4更换量是否符合要求;3.供气系统是否泄漏;4.泄漏管路;5.根据查找的管路吸附;5.仪器供电系统缺陷;6.计算错量程超过±2.5%原因重新设计;6.重新计误;7抽取位置是否相同算;7.从相同的位置抽取北侧气体1.更换滤料;2.更换管路;1.滤料被堵塞;2.仪器内部管路泄漏;3.控3.拧紧管接头,更换控制制阀损坏;4.仪器光学镜片被污染;5.仪器系统响应时间>200s阀;4.清洁光学镜片或检检测器系统被污染;6.系统设计缺陷;7.取样测器系统;5.重新设计;泵真空度不够6.更换取样泵1.仪器性能是否过关;2.调试方法是否准确;3.校准气体质量,例如:校准气体质量不能溯源到国家级标准气体,超过标准气体的使超过附A.10逐一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示值误差用期限,校准气体的稳定性差,现场调试检限值的措施测与仪器出厂前调试仪器的校准气体品质不一致;4.管路吸附;5.管路泄漏;6.供气流量、压力不稳定等29 1.避开污染物浓度剧烈变化的测定点位;2.两种方法测定点位尽可能接近;1.点位的代表性;2.两种方法测定点位的一致3.扣除烟气样品通过管路性;3.两种方法测定时获取数据的同步性;到达检测器的时间;4.用4.校准CEMS气体和参比方法的校准气体的同一标准气体校准CEMS超过附A.10一致性;5.采样时间等;6.管路不加热并有准确度和参比方法;5.足够的采限值冷凝水,管路漏气,抽气量不足,气体稀释样时间;6用质量好的参比不稳定等;7.参比方法使用仪器质量有问比仪器等;7.采取相应的题;8.仪器校准方法的缺陷(是否为全程校措施;8.满足参比仪器使准)用的条件(预热时间等);9.正确选用CEMS监控仪器及校准方法表B.3流速CMS技术指标调试检测结果分析和处理方法测试指标测试结果原因分析处理方法1.安装位置的代表性差,例如:两股气流交汇处,速度场系数>5%存在涡流、旋流等;2.安装地点强烈振动;3.气流精密度不稳定,变化大;4.安装不正确,例如:流速CMS逐一分析原因,采正对气流的S皮托管与气流的方向不垂直,紧固取相应的法兰松动;5.流速CMS探头被污染或腐蚀;6.烟≥9个数据对时气流速低,仪器灵敏度不能满足测定的要求;7.措施相关系数相关系数<0.90参比方法布设测点的点位和数量以及用参比方法比对时存在操作不当等30 附录C(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输出参数计算方法C.1烟气流速和流量的计算烟道断面湿烟气平均流速VS按式(C1)计算:VS=vVp……………………..………(C1)式中:Kv——速度场系数;Vp——测定断面流速CMS测得的湿排气平均流速,m/s;VS——测定断面的湿排气平均流速,m/s。实际工况下的湿烟气流量Qs按式(C2)计算:QS3600FVS……………………………..(C2)式中:Q3s——实际工况下湿烟气流量,m/h;F——测定断面的面积,m2。标准状态下干烟气流量Qsn按式(C3)计算:273BPasQQ(1X)SnSSW273t101325.……….(C3)s式中:Q3sn——标准状态下干烟气流量,m/h;Ba——大气压力,Pa;Ps——烟气静压,Pa;ts——烟温,℃;Xsw——烟气中含湿量。C.2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浓度和排放率计算C.2.1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排放浓度按式(C4)计算:C'bxa.………………………………..(C4)式中:C'——标准状态下干烟气中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浓度,mg/m(3当气态污染物CEMS符合准确度要求时,C'=x);x——CEMS显示值;b——回归方程斜率;a——回归方程截距,mg/m3。当气态污染物显示浓度单位为μmol/mol时,SO32、NO和NO2换算为标准状态下mg/m的换算系数:SO32:1μmol/mol=64/22.4mg/mNO:1μmol/mol=30/22.4mg/m3NO32:1μmol/mol=46/22.4mg/m31 C.2.2污染物干基浓度和湿基浓度转换按公式(C5)计算:CWCd1XSW………………………………(C5)式中:C3d——污染物干基浓度,mg/m(μmol/mol);C3w——污染物湿基浓度,mg/m(μmol/mol);XSW——烟气绝对湿度(又称水分含量)。公式(C5)中干基浓度与湿基浓度的工况状态条件应相同;含氧量干/湿基浓度转换计算方法与公式(C5)相同。C.2.3对于没有安装转化炉,同时测量烟气中的NO和NO2的CEMS系统,氮氧化物(NOX)质量浓度以NO2计,其质量浓度按公式(C6)或(C7)计算:MNOCC2CNONONOXM2………………………………(C6)NO式中:C3NOX——氮氧化物质量浓度,mg/m;C3NO——一氧化氮质量浓度,mg/m;C3NO2——二氧化氮质量浓度,mg/m;MNO2——二氧化氮摩尔质量,g/mol;MNO——一氧化氮摩尔质量,g/mol。MNOC(CC)2NONONOXV2v22.4……………………………(C7)式中:CNOV——一氧化氮的体积浓度,μmol/mol;CNO2V——二氧化氮的体积浓度,μmol/mol。对于安装转化炉将NO2转化为NO测试的CEMS系统,其浓度计算方法同式(C6)、(C7),式中的NO2质量、体积浓度设定为零。C.2.4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基准含氧量浓度按式(C8)计算:21O2CC'21XO……………………………(C8)2式中:C——折算成基准含氧量时的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排放浓度,mg/m3;C'——标准状态干烟气状态下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排放浓度,mg/m3;XO2——在测点实测的干基含氧量,%;O2——有关排放标准中规定的基准含氧量,%。过量空气系数按式(C9)计算:2121X…………………………………(C9)O2式中:XO2——烟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数,%。C.2.5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排放率按式(C10)计算:32 6GC'Q10.............................................................(C10)sn式中:G——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排放率,kg/h;Q3sn——标准状态下干排烟气量,m/h。C.3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累积排放量计算烟尘或气态污染物的累积排放量按下列公式(C11)~(C13)计算:243GdGhi10…………………….………(C11)i1DmGmGdi…………………………………(C12)i1DyGyGdi'……………………………………(C13)i1式中:Gd——烟尘或气态污染物日排放量,t/d;Ghi——该天中第i小时烟尘或气态污染物排放量,kg/h;Gm——烟尘或气态污染物月排放量,t/月;Gdi——该月中第i天的烟尘或气态污染物排放量,t/d;.Gy——烟尘或气态污染物年排放量,t/a;Gdi'——该年中第i天烟尘或气态污染物日排放量,t/d;Dm——该月天数;Dy——该年天数。C.4烟气中氧量、CO2的测定和计算由CEMS系统配置的氧CMS连续测定烟气中的氧量,按式(C14)计算烟气中的CO2含量:COCC12………………………(C14)cocomax2220.9/100式中:CO2max——燃料燃烧产生的最大CO2体积百分比,Vol%;由CO2max近似值下表C.1查得。表C.1CO2max近似值表湿性干性燃料液化城市烟煤贫煤无烟煤燃料油石油气天然天然类型石油气煤气气气CO2max18.4~18.9~19.3~15.0~11.2~13.8~10.611.510.0(%)18.719.320.216.011.415.133 C.5采用稀释法测定时气态污染物CEMS测定湿基值和干基值的换算采用稀释系统测定气态污染物时,按式(C15)~(C16)换算成干烟气中污染物浓度:稀释样气未除湿:CWCd1XSW……………………………(C15)式中:C3d——干烟气中被测污染物浓度值,mg/m;C3w——CEMS测得的湿烟气中被测污染物浓度值,mg/m;XSW——烟气含湿量。稀释样气已除湿:XSWC(1)mdrCd1XSW………………………(C16)式中:C3md——CEMS测得的干样气中被测污染物的浓度,mg/m;r——稀释比。C.6干湿氧计算湿度烟气除湿前、后氧含量连续测定系统均需按照A.4和A.5检测合格,方能用于干湿氧法测湿度。按式(C17)计算烟气湿度:XO2X1……………………………..………(C17)swXO2式中:XO2——湿烟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数,%;X——干烟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数,%。O2C.7火电厂锅炉负荷的统计报表将火电厂锅炉负荷实时监测数据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输入CEMS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中,进行自动统计计算;或手工填写在表D.9~表D.12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报表中。C.8锅炉停炉、闷炉时烟气参数的参考设定当锅炉停炉、闷炉时,CEMS仍然在检测和不断的由下位机上传数据,容易引起固定污染源监控系统的误判。可通过对烟气参数的设定,由下位机向上位机发出停炉、闷炉等标记。烟气参数的参考设定(视实际情况可调整):a)静压压力传感器显示为锅炉满负荷显示值的20%(限安装在引风机前);b)流速显示为2m/s以下;c)氧量显示为19%以上;d)烟温显示为40℃以下。以上可视实际情况对等设定也可按优先原则设定。34 附录D(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安装调试检测原始记录表表D.1颗粒物CEMS零点和量程漂移检测测试人员CEMS生产厂商测试地点CEMS型号、编号测试位置CEMS原理计量单位(mg/m3、mA、mV、不透明度%……)零点漂调量程漂调清时间日零点读数移绝对节上标校准读数移绝对节洁备注期误差零误差量镜开结起始最终ΔZ=点起始最终ΔS=程头始束(Z0)(Zi)Zi−Z0否(S0)(Si)Si−S0否否量程漂移绝对零点漂移绝对误差最大值误差最大值零点漂移量程漂移表D.2参比方法校准颗粒物CEMS测试人员CEMS生产厂商测试地点CEMS型号、编号测试位置CEMS原理参比方法仪器生产厂商型号、编号原理参比方法CEMS法时间颗粒标干颗粒物日期(时、序滤筒浓度测定值备注物重体积颜色号编号(mg/m3)(无量纲)分)(mg)(L)35 一元线性方程式:相关系数:表D.3气态污染物CEMS(含氧量)零点和量程漂移检测测试人员CEMS生产厂商测试地点CEMS型号、编号测试位置CEMS原理标准气体浓度或校准器件的已知响应值污染物名称计量单位零点读数零点读数量程读数量程读数变化序日时变化备注号期间起始最终ΔZ=起始最终ΔS=(Z0)(Zi)Zi−Z0(S0)(Si)Si−S0量程读数变化最大零点读数变化最大值值零点漂移量程漂移表D.4气态污染物CEMS示值误差和系统响应时间检测测试人员CEMS生产厂商测试地点CEMS型号、编号测试位置CEMS原理污染物名称计量单位测试日期年月日CEMS系统响应时间(s)标准气体示值误序CEMS显示值或校准器差测定值备注号显示值的平均件参考值(%)平均值值T1T2T=T1+T236 表D.5参比方法评估气态污染物CEMS(含氧量)准确度测试人员CEMS生产厂商测试地点CEMS型号、编号测试位置CEMS原理参比方法仪器生产厂商型号、编号原理测试日期年月日污染物名称计量单位时间参比方法测量值CEMS测量值数据对差=样品编号(时、分)ABB−A平均值数据对差的平均值的绝对值数据对差的标准偏差置信系数相对准确度参比方法测量值相对误差(%)名称保证值采样前采样后采样前采样后标准气体37 表D.6速度场系数检测测试人员CMS生产厂商测试地点CMS型号、编号测试位置CMS原理参比方法仪器生产厂商型号、编号原理参比方法计量单位CMS计量单位日测定次数平均相对标日标准方法值准偏差期偏差123456789(%)Kvi参比方法CMS速度场系数参比方法CMS速度场系数参比方法CMS速度场系数参比方法CMS速度场系数速度场系数日平均值的平均值相对标准标准偏差K偏差(%)v注:不参与日平均值统计的测量数据须标注。表D.7参比方法校验流速CMS测试人员CMS生产厂商测试地点CMS型号、编号测试位置CMS原理参比方法仪器生产厂商型号、编号原理参比方法计量单位CMS计量单位测试日期年月日CMS参比方法CMS参比方法CMS参比方法序号序号序号测量值测量值测量值测量值测量值测量值161127123813491451015一元线性方程式:相关系数:38 表D.8颗粒物CEMS/流速CMS/温度CMS/湿度CMS准确度检测测试人员CEMS生产厂商测试地点CEMS型号、编号测试位置CEMS原理参比方法仪器生产厂商型号、编号原理参比方法CEMS颗时间粒日滤备(时、颗粒标干浓度物期序筒流速温度湿度测定值流速温度湿度注分)物重体积(mg/3颜号编(m/s)(℃)(%)(mg/m)(m/s)(℃)(%)(mg)(L)m3)色号颗粒物浓度平均值(mg/m3)流速平均值(m/s)烟温平均值(℃)湿度平均值(%)颗粒物相对误差(%)流速相对误差(%)烟温绝对误差(℃)湿度绝对误差(%)(参比方法测量值≤5%时)湿度相对误差(%)(参比方法测量值>5%时)39 表D.9烟气排放连续监测小时平均值日报表排放源名称:排放源编号:监测日期:年月日颗粒物SO2NOx标排排排干干烟含负实测折算放实测折算放实测折算放流基温湿荷备时间浓度浓度量浓度浓度量浓度浓度量量O2(℃量(%注(mg/m3(mg/m3(mg/(mg/(mg/(mg/((%))(%))))(kgm3)m3)(kgm3)m3)(kgm3//h)/h)/h)h)00~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2121~2222~2323~24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样本数日排放————总量(t)烟气日排放总量单位:×104m3/d上报单位(盖章):负责人: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40 表D.10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日平均值月报表排放源名称:排放源编号:监测月份:年月颗粒物SO2NOX实测标干干烟含负排排实测折算实测折算浓折算排放流量基温湿荷备日期放放浓度浓度浓度浓度度浓度量(×104O2(量(%注(mg/(mg/量(mg/(mg/量(m(mg/m3m3/d)(℃)()m3)m3)(t/dm3)m3)(t/d3)(t/d)%)%)g/m)))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31日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样本数月排放————总量(t)烟气月排放总量单位:×104m3/月上报单位(盖章):负责人: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41 表D.11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月平均值季报表排放源名称:排放源编号:监测年份:年SO2标干颗粒物NOx排放流量干基O2温度湿度负荷时间排放量排放量备注量(t/(×104(%)(℃)(%)(%)(t/月)(t/月)月)m3/月)月月月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样本数季度排放—总量(t)烟气季排放总量单位:×104m3/季度上报单位(盖章):负责人: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42 表D.12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月平均值年报表排放源名称:排放源编号:监测年份:年SO2标干颗粒物NOx排放流量干基O2温度湿度负荷时间排放量排放量备注量(t/(×104(%)(℃)(%)(%)(t/月)(t/月)月)m3/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样本数年排放—总量(t)烟气年排放总量单位:×104m3/a。上报单位(盖章):负责人: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43 附录E(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调试检测报告表E.1调试检测报告企业名称:安装位置:检测单位:检测日期:CEMS供应商:CEMS主要仪器型号仪器名称设备型号制造商测量方法项目名称技术要求检测结果是否符合零点漂移不超过±2.0%量程漂移不超过±2.0%一元线性方程——当参比方法测定颗粒物平均浓度>相关系数50mg/m3时,≥0.85颗粒物平均浓度≤50mg/m3时,≥0.70≤10%(该排放源检测期间参比方法CI(置信区间半宽)实测状态均值)≤25%(该排放源检测期间参比方法TI(允许区间半宽)实测状态均值)零点漂移不超过±2.5%量程漂移不超过±2.5%当满量程≥100μmol/mol(286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5%(相对于标准气体标称值);示值误差当满量程<100μmol/mol(286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2.5%(相对于仪表满量程值)系统响应时间≤200s排放浓度≥250μmol/mol(715mg/m3)二氧化硫时,相对准确度≤15%50μmol/mol(143mg/m3)≤排放浓度<250μmol/mol(715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20μmol/mol(57mg/m3)准确度20μmol/mol(57mg/m3)≤排放浓度<50μmol/mol(143mg/m3)时,相对误差不超过±30%排放浓度<20μmol/mol(57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6μmol/mol(17mg/m3)零点漂移不超过±2.5%量程漂移不超过±2.5%当满量程≥200μmol/mol(410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5%(相对于标准气体标称值);氮氧化物示值误差当满量程<200μmol/mol(410mg/m3)时,示值误差不超过±2.5%(相对于仪表满量程值)系统响应时间≤200s44 项目名称技术要求检测结果是否符合排放浓度≥250μmol/mol(513mg/m3)时,相对准确度≤15%50μmol/mol(103mg/m3)≤排放浓度<250μmol/mol(513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20μmol/mol(41mg/m3)氮氧化物准确度20μmol/mol(41mg/m3)≤排放浓度<50μmol/mol(103mg/m3)时,相对误差不超过±30%排放浓度<20μmol/mol(41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6μmol/mol(12mg/m3)其它气态污准确度相对准确度≤15%染物零点漂移不超过±2.5%量程漂移不超过±2.5%不超过±5%(相对于标准气体标称示值误差含氧量值)系统响应时间≤200s≤5.0%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0%;准确度>5.0%时,相对准确度≤15%速度场系数精密度≤5%或相关系数≥9个数据时,相关系数≥0.90。流速流速>10m/s,相对误差不超过±10%准确度流速≤10m/s,相对误差不超过±12%烟温绝对误差不超过±3℃≤5.0%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5%;湿度准确度>5.0%时,相对误差不超过±25%。结论标准气体名称浓度标称值生产厂商名称参比方法测试项目仪器生产厂商型号方法依据45 附录F(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指标验收报告表F.1CEMS技术指标验收报告企业名称:安装位置:验收单位:验收日期:CEMS供应商:CEMS主要仪器型号仪器名称设备型号制造商测量参数出厂编号零点漂移、量程漂移、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验收结果项目名称技术要求检测结果是否合格零点漂移颗粒物量程漂移零点漂移量程漂移二氧化硫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零点漂移量程漂移氮氧化物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零点漂移量程漂移含氧量示值误差系统响应时间流速零点漂移准确度验收结果项目参比方法测量值CEMS测量值准确度准确度限值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其他气态污染物流速烟温烟气湿度氧量结论标准气体名称浓度值生产厂商名称参比方法测试项目仪器生产厂商型号方法依据备注46 附录G(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日常巡检、校准和维护原始记录表表G.1完全抽取法CEMS日常巡检记录表企业名称:巡检日期:年月日气态污染物CEMS生产商:气态污染物CEMS规格型号:颗粒物CEMS生产商:颗粒物CEMS规格型号:安装地点:维护单位:运行维护内容及处理说明:项目内容维护情况备注维护查询日志(1)预备检查耗材(1)站房卫生(1)站房门窗的密封性检查(1)供电系统(稳压、UPS等)(1)辅助设备室内温湿度(1)检查空调(1)空气压缩机压力(1)压缩机排水(1)采样管路气密性检查(3)清洗采样探头、过滤装置、采样泵(3)探头、管路加热温度检查(1)采样系统流量(1)反吹过滤装置、阀门检查(1)手动反吹检查(1)气态采样泵流量(1)污染物监制冷器温度(1)测设排水系统、管路冷凝水检查(1)备检查空气过滤器(1)标气有效期、钢瓶压力检查(1)烟气分析仪状态检查(1)烟气分析仪校准(2)测量数据检查(1)全系统校准(4)系统校验(5)47 项目内容维护情况备注颗粒鼓风机、空气过滤器检查(3)物监分析仪的光路检查、清洗(3)测设备检监测数据检查(1)查校准(3)探头检查(4)流速反吹装置(3)监测系统测量传感器(3)检查流速、流量、烟道压力测量数据(1)其他氧含量测量数据(1)烟气温度测量数据(1)监测参数湿度测量数据(1)数据通信线的连接(1)传输装置传输设备电源(1)巡检人员签字异常情况处理记录注1:正常请打“√”;不正常请打“×”并及时处理并做相应记录;未检查则不用标识。注2:“1”为每7d至少进行一次的维护,“2”为每15d至少进行一次的维护,“3”为每30d至少进行一次的维护,“4”为每90d至少进行一次的维护,“5”为每90d(无自动校准功能)或每180d(有自动校准功能)至少进行一次的维护。48 表G.2稀释采样法CEMS日常巡检记录表企业名称:巡检日期:年月日气态污染物CEMS设备生产商:气态污染物CEMS规格型号:颗粒物CEMS设备生产商:颗粒物CEMS规格型号:安装地点:维护单位:运行维护内容及处理说明:项目内容维护情况备注维护查询日志(1)预备检查耗材(1)站房卫生(1)站房门窗的密封性检查(1)供电系统(稳压、UPS等)(1)辅助设备室内温湿度(1)检查空调(1)空气压缩机压力(1)压缩机排水(1)采样管路气密性检查(3)清洗采样探头过滤装置(3)加热装置温度检查(1)稀释气压力、真空度压力(1)吸附剂、干燥剂(1)稀释探头控制器(1)气态反吹过滤装置、阀门检查(1)污染物监手动反吹检查(1)测设标气有效期、钢瓶压力检查(1)备检分析仪采样泵流量检查(1)查分析仪耗材(1)分析仪状态(1)分析仪校准(2)测量数据检查(1)全系统校准(4)系统校验(5)颗粒鼓风机、空气过滤器检查(3)物监分析仪的光路检查(3)测设监测数据检查(1)备检查校准(3)探头检查(4)流速监测反吹装置(3)系统测量传感器(3)检查流速、流量、烟道压力测量数据(1)49 项目内容维护情况备注其它氧含量测量数据检查(1)烟气温度测量数据检查(1)监测参数湿度测量数据检查(1)数据通信线的连接(1)传输装置传输设备电源(1)巡检人员签字异常情况处理记录注1:正常请打“√”;不正常请打“×”并及时处理并做相应记录;未检查则不用标识。注2:“1”为每7d至少进行一次的维护,“2”为每15d至少进行一次的维护,“3”为每30d至少进行一次的维护,“4”为每90d至少进行一次的维护,“5”为每90d(无自动校准功能)或每180d(有自动校准功能)至少进行一次的维护。50 表G.3直接测量法CEMS日常巡检记录表企业名称:巡检日期:年月日气态污染物CEMS设备生产商:气态污染物CEMS设备规格型号:颗粒物CEMS设备生产商:颗粒物CEMS设备规格型号:安装地点:维护单位:运行维护内容及处理说明:项目内容维护情况备注查询日志(1)维护预备检查耗材(1)站房卫生(1)站房门窗的密封性检查(1)供电系统(稳压、UPS等)(1)辅助设备室内温湿度(1)检查空调(1)空气压缩机压力(1)压缩机排水(1)净化风机检查(1)过滤器及管路检查(1)标气的有效期、钢瓶压力检查气态(1)污染物监测量数据检查(1)测设分析仪状态(1)备检查测量探头(3)分析仪校准(3)系统校验(5)监测数据检查(1)颗粒物监鼓风机、空气过滤器检查(3)测设备检分析仪的光路检查(3)查校准(3)流速、流量、烟道压力测量数据(1)流速监测反吹装置(3)系统测量传感器(3)检查探头检查(4)其他氧含量测量数据检查(1)51 项目内容维护情况备注烟气温度测量数据检查(1)监测参数湿度测量数据检查(1)数据通信线的连接(1)传输装置传输设备电源(1)巡检人员签字异常情况处理记录注1:正常请打“√”;不正常请打“×”并及时处理并做相应记录;未检查则不用标识。注2:“1”为每7d至少进行一次的维护,“2”为每15d至少进行一次的维护,“3”为每30d至少进行一次的维护,“4”为每90d至少进行一次的维护,“5”为每90d(无自动校准功能)或每180d(有自动校准功能)至少进行一次的维护。52 表G.4CEMS零点/量程漂移与校准记录表企业名称:安装地点:气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CEMS设备生CEMS设备规校准日期产商格型号颗粒物CEMS颗粒物CEMS校准开始时间设备生产商设备规格型号安装地点维护管理单位SO2分析仪校准:分析仪原分析仪量程计量单位理上次校准后零点漂仪器校准是零点漂移零气浓度值测试值校前测试值移%F.S.否正常校准后测试值校准上次校准后量程漂仪器校准是量程漂移标气浓度值测试值校前测试值移%F.S.否正常校准后测试值校准NOX分析仪校准:分析仪原分析仪量程计量单位理上次校准后零点漂仪器校准是零点漂移零气浓度值测试值校前测试值移%F.S.否正常校准后测试值校准上次校准后量程漂仪器校准是量程漂移标气浓度值测试值校前测试值移%F.S.否正常校准后测试值校准O2分析仪校准:分析仪原分析仪量程计量单位理上次校准后零点漂仪器校准是零点漂移零气浓度值测试值校前测试值移%F.S.否正常校准后测试值校准上次校准后量程漂仪器校准是量程漂移标气浓度值测试值校前测试值移%F.S.否正常校准后测试值校准颗粒物测量仪校准:分析仪原分析仪量程计量单位理上次校准后零点漂仪器校准是零点漂移零气浓度值测试值校前测试值移%F.S.否正常校准后测试值校准上次校准后量程漂仪器校准是量程漂移标气浓度值测试值校前测试值移%F.S.否正常校准后测试值校准校准人:校准结束时间:53 表G.5CEMS校验测试记录表企业名称:CEMS供应商:CEMS主要仪器型号仪器名称设备型号制造商测试项目测量原理CEMS安装地点维护管理单位本次校验日期上次校验日期颗粒物校验参比方法测定值CEMS测定值□相对误差监测时间评价标准评价结果(mg/m3)(mg/m3)□绝对误差平均值SO2校验参比方法测量值CEMS测量值□相对准确度监测时间□μmol/mol□μmol/mol□相对误差评价标准评价结果□mg/m3□mg/m3□绝对误差平均值NOx校验参比方法测量值CEMS测量值□相对准确度监测时间□μmol/mol□μmol/mol□相对误差评价标准评价结果□mg/m3□mg/m3□绝对误差54 平均值O2校验参比方法测定值□相对准确度监测时间CEMS测定值(%)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绝对误差平均值流速校验参比方法测定值□相对误差监测时间CEMS测定值(m/s)评价标准评价结果(m/s)□绝对误差平均值烟温校验参比方法测定值监测时间CEMS测定值(℃)绝对误差(℃)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平均值湿度校验参比方法测定值□相对误差监测时间CEMS测定值(%)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绝对误差55 平均值:平均值:如校验合格前对系统进行过处理、调整、参数修改,请说明:如校验后,颗粒物测量仪、流速仪的原校正系统改动,请说明:校验结论总体校验是否合格:标准气体标准气体名称浓度值生产厂商名称参比方法测试设备测试项目测试设备生产商测试设备型号方法依据时间:年月日56 表G.6CEMS维修记录表企业名称:维修日期:年月日安装地点停机时间检修情况描述颗粒物测量仪更换部件检修情况描述烟气分析仪更换部件检修情况描述烟气参数测试仪更换部件检修情况描述加热采样装置(含自控温气体伴热管)更换部件检修情况描述气体制冷装置更换部件检修情况描述数据采集与处理控制部分更换部件检修情况描述空压机及反吹风机部分更换部件检修情况描述采样泵、蠕动泵、控制阀部分更换部件维修后系统运行情况站房清理停机检修情况总结:备注:检修人:离开时间:57 表G.7易耗品更换记录表企业名称:安装地点维护管理单位序号更换日期易耗品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更换原因说明(备注)维护保养人:时间:审核人:时间:注:更换易耗品时应及时记录,每半年汇总存档。58 表G.8标准气体更换记录表企业名称:安装地点维护管理单位序号更换日期标准物质名称气体浓度单位数量供应商有效期维护保养人:时间:审核人:时间:注:更换标准气体时应及时记录,每半年汇总存档。59 附录H(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系统要求系统应具有数据采集、处理、存储、表格和图文显示、故障警告、安全管理和支持打印功能;系统应设置通信接口,用于数据输出和通讯功能。H.1实时数据采集和数据格式数据采集和记录格式要求按照HJ76执行。H.2数据状态标记系统应在分钟数据报表和小时数据报表的数据组后面给出系统和(或)污染源运行状态标记。分钟数据标记方法为:“N”表示系统各检测参数正常,“F”表示排放源停运,“St”表示排放源启炉过程,“Sd”表示排放源停炉过程,“B”表示排放源闷炉,“C”表示校准,“M”表示维护保养,“Md”表示系统无数据,“T”表示超测定上限,“D”表示系统故障。小时数据标记方法如下:N——本小时内系统各检测参数正常,检测时间大于45min;F——本小时内污染源处于停运状态,其时间大于等于45min;St——本小时内污染源处于启炉状态,其时间大于等于45min;Sd——本小时内污染源处于停炉状态,其时间大于等于45min;B——本小时内污染源处于闷炉状态,其时间大于等于45min;T——本小时内污染物排放浓度平均值超过系统测量上限;C——本小时内系统处于校准状态,其时间大于15min;M——本小时内系统处于维护、修理状态,其时间大于15min;D——本小时内系统处于故障、断电状态,其时间大于15min。Md——本小时内系统无数据。对于N、F、St、Sd、B和T状态,均表明系统在本小时内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于C、M、D和Md状态,则表明系统在本小时内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数据标记优先级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F→D→M→C→T→St、Sd、B→N。数据审核标记(针对小时均值)实测数据计算、手工数据替代、按本标准修约数据。H.3数据处理H.3.1生成定时段数据组系统能够将采集和记录的实时数据自动处理为1min数据组和整点1h数据组。1min数据组包括以下项目:时间标签、颗粒物检测一次物理量、污染物体积浓度(或质量浓度)、污染物排放量、热态流量、标准状态干烟气流量、烟气含氧量、烟气流速、烟气温度、烟气静压、烟气湿度和大气压(可输入当地年平均值)的1min数据平均值。在min数据组后面应给出系统和(或)污染源运行状态标记。整点1h数据组包括以下项目:时间标签、污染物质量浓度、烟气含氧量、烟气流速、60 烟气温度、烟气静压、烟气湿度、污染物折算浓度、烟气流量的1h数据平均值和污染物排放量。在1h数据组后面应给出系统和(或)污染源运行状态标记。数据时间标签格式按照HJ76执行。H.3.2其他要求a)当1h污染物折算浓度平均值超过排放标准时,系统应能发出超标报警信息;b)系统可以接收机组接入污染源停运的开关信号,当接收到污染源处于停运状态信号时,污染物浓度与流速应设置为零;c)当污染物检测值高于系统测量上限时,实时和1min数据组的质量浓度值记录为仪器测量上限;d)系统采集和处理数据时,污染物浓度、烟气含氧量均为标准状态干基值。H.4数据存储系统应能存储定时段数据和实时数据,其中1min数据存储12个月以上;1h数据存储36个月以上;实时数据存储时间可根据需要设定。系统存储的定时段数据应能够自动在非系统磁盘中备份。H.5数据显示、查询和文档管理系统的显示和操作界面均应为简体中文。系统能够定时显示污染物排放数据、相关烟气参数和报警信息;可查询和导出设定期间的定时段数据;能够自动生成1h数据构成的月数据曲线图。软件应具备运行参数设置功能,能够查询和修改设置相关参数,主要包括:系统运行参数:日期、时间、地点、污染源排放口的尺寸和截面积、污染物测量量程、超标报警值、皮托管系数以及过量空气系数(基准含氧量)等。系统维护参数:系统反吹、维护的时间间隔设置、耗材和部件的维护周期等。系统测量参数:烟气流速速度场系数、颗粒物相关校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等。系统能够生成并保存《烟气排放连续监测小时平均值日报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日平均值月报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月平均值季报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月平均值年报表》,其格式参见附录表D.9~表D.12;能够生成并保存运行操作记录报告,其格式不作统一规定。系统具有支持打印以上数据、图表和报表的功能。H.6数据输出和通讯数据输出和通讯要求参见HJ/T212。H.7安全管理系统应具有安全管理功能,操作人员需登录工号和密码后,才能进入控制界面。系统安全管理功能应为两级系统操作管理权限:a)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所有的系统设置工作,如:设定操作人员密码、操作级别,设定系统的设备配置等。系统对所有的控制操作均自动记录并入库保存。b)一般操作人员:只进行日常查询、例行维护和操作,不能更改系统的设置。系统受外界强干扰或偶然意外或掉电后又上电等情况发生,造成程序中断,应能实现自动启动,自动恢复运行状态并记录出现故障时的时间和恢复运行时的时间。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