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52 KB
- 1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5.020.01B1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2055—2011水稻品种抗条纹叶枯病鉴定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valuatingricevarietiesresistancetoricestripedisease2011-09-01发布2011-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2055—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农业部农业标准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益军、周彤、范永坚、程兆榜。Ⅰ
NY/T2055—2011水稻品种抗条纹叶枯病鉴定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抗条纹叶枯病鉴定的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品种抗条纹叶枯病性状的鉴定与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2059—2011灰飞虱携带水稻条纹病毒的检测技术免疫斑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病株infectedplants病株一般指发生病害的植株,本标准指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级别为2级和2级以上级别的水稻植株(病害鉴定分级标准见附录A)。3.2发病率rateofinfectedplants指病株占调查水稻植株总数的百分率。4田间鉴定4.1田间自然诱发鉴定4.1.1鉴定圃选择选择常年重发水稻条纹叶枯病田块(上年度感病对照品种在不防治条件下发病率大于30%)作为鉴定圃,鉴定圃四周种植小麦作为灰飞虱寄养区。4.1.2播栽方式参加鉴定的品种种子(含生产上公认的高抗品种和高感品种作为抗感对照)经浸种(200mL水+1g井冈霉素+135µL咪酰胺)、催芽(并确保墒情能保证水稻出芽);可选择直播或移栽方式进行鉴定。采用直播方式时每品种播50株~60株,播种间距为50cm,行距为80cm;播种时间选择灰飞虱寄养区收割前10d~15d;鉴定圃周围麦田小麦于水稻秧苗1.5叶期后收割。采用移栽方式时每品种栽插2250株~60株,采用水育秧方式,播种密度为450kg/hm~600kg/hm,播种后20d~30d移栽,移栽密度同直播规格,其他条件也与直播方式相同。4.1.3试验设计在参鉴品种四周栽种保护行,株行距与参鉴品种相同;保护行采用感病品种。各品种采用随机排列,每10个参鉴品种设1个感病对照,整个鉴定圃设2个抗病对照,试验重复3次。4.1.4灰飞虱虫量及带毒率调查4.1.4.1虫量调查于灰飞虱一代成虫发生峰期和二代若虫发生峰期各调查1次鉴定圃灰飞虱的虫量。虫量调查方法1
NY/T2055—20112为整个鉴定圃采用对角线法5点取样,每点拍查0.1m;用长方形(33cm×45cm)白搪瓷盘为查虫工具,用水湿润盘内壁。在水稻秧苗中下部,连拍三下,每次拍查计数后,清洗白搪瓷盘,再进行下次拍2查。统计成、若虫数量,并折算为hm虫量。4.1.4.2带毒率检测于田间一代灰飞虱成虫发生峰期和二代若虫发生峰期分两次在鉴定用田块中捕捉二龄以上若虫或成虫500头以上,从中随机选取100头,按照NY/T2059—2011检测灰飞虱群体带毒情况,计算灰飞虱群体的带毒率。4.1.4.3有效接种虫量计算田间鉴定的有效接种虫量按式(1)计算:FVS=n×PVS………………………………………………(1)式中:2FVS——田间鉴定的有效接种虫量,单位为头每公顷(头/hm);n——灰飞虱虫量,单位为头(头);PVS——灰飞虱带毒率,单位为百分率(%)。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6262当FVS值处于0.8×10头/hm~3.6×10头/hm范围内,可认为试验有效。4.1.5鉴定圃寄养区管理鉴定圃及其周围10m范围内田块在二代成虫峰期结束前不使用任何杀虫剂和防治病毒药剂。4.1.6调查部位水稻茎叶。4.1.7调查时期于灰飞虱一代成虫发生峰期和二代若虫发生峰期后10d~20d分别进行调查,每代次至少调查两次,且两次调查的间隔期不少于4d~7d。4.1.8调查方法调查标准参见附录A.1,调查病株数目。其中2级~4级直接记为病株;1级在7d后再次调查确认,若表现出2级及更高级别症状,则记为病株,否则记为不发病;0级记为不发病。4.1.9发病率计算根据两次田间发病高峰感病对照的平均发病率确定发病率计算方式,若第一次发病高峰感病对照平均发病率达到50%以上,而抗病对照平均发病率在15%以下,则直接采用参鉴品种第一次病株数计算发病率;若第一次发病高峰感病对照平均发病率不到50%,但两次发病高峰感病对照累计平均发病率超过30%,同时两次发病高峰抗病对照累计平均发病率在15%以下,则累计参鉴品种两次发病高峰的病株数计算发病率;若出现两次发病高峰感病对照累计发病率仍未超过30%或抗病对照平均发病率在15%以上中任一种情况,则应分析原因,并重新进行试验。发病率按式(2)计算:niR=×100………………………………………(2)int式中:Ri——发病率,单位为百分率(%);ni——病株数,单位为株(株);nt——总株数,单位为株(株)。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4.2田间人工接种鉴定2
NY/T2055—2011当田间有效接种虫量不能满足水稻条纹叶枯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的条件时,可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作为辅助鉴定方法。4.2.1育苗方法参加鉴定的品种种子(含抗病对照和感病对照)经浸种、催芽,于一代若虫发生盛期前10d至盛期后5d之间,选取发芽良好的种子50粒~60粒条播于秧床上,3次重复。4.2.2保护行在参鉴品种四周栽种保护行,株行距与参鉴品种相同;保护行采用感病品种。4.2.3接种准备播种后以高25cm,孔径小于0.1cm的网笼将参鉴品种及保护行罩住。4.2.4接种体准备于若虫发生盛期从重病区捕捉的2龄~4龄灰飞虱作为接种体,选择带毒率在25%以上群体(灰飞虱带毒率检测方法参照4.1.4.2)。4.2.5接种时间1.5叶龄期。4.2.6接种根据4.2.4测定的带毒率计算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有效接种虫量,用IVS表示,其值须在2头/苗~6头/苗范围内,计算接虫数量后将接种体接入网笼,接种时间为3d,且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赶虫一次,使灰飞虱分布均匀。3d后用杀虫剂将接种灰飞虱全部扑杀。人工接种鉴定的有效接种虫量按式(3)计算:IVS=N×PVS………………………………………(3)式中:2IVS——人工接种鉴定的有效接种虫量,单位为头每公顷(头/hm);N——接种灰飞虱数量,单位为头(头);PVS——灰飞虱带毒率,单位为百分率(%)。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4.2.7田间肥水管理田间肥料运筹、灌溉水管理与常规生产一致,不使用任何杀虫剂和防治病毒药剂。4.2.8调查时期接种后15d~25d进行调查,至少调查两次,且两次调查的间隔期不少于4d~7d。4.2.9调查部位水稻茎叶。4.2.10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同4.1.8。4.2.11发病率计算按式(2)方法计算发病率。若出现感病对照的平均发病率小于30%或抗病对照平均发病率在15%以上中任一种情况,则应分析原因,并重新进行试验。5室内鉴定5.1接种用灰飞虱的准备5.1.1灰飞虱的采集从病害发生地采集灰飞虱的若虫或成虫。5.1.2饲养灰飞虱的基本设备3
NY/T2055—2011具有调温和光照设备的养虫室,使温度保持在25℃~28℃之间并保证每天12h的光照时间;玻璃杯、尼龙网布(网眼规格0.1cm)、养虫架、适宜灰飞虱繁殖的水稻种子(宜采用灰飞虱喜食性品种武育粳3号或当地适宜的感虫品种);转移灰飞虱用黑布、毛笔、吸虫管等。5.1.3灰飞虱群体的饲养选取饲喂灰飞虱的水稻种子经药剂(200mL水+1g井冈霉素+135µL咪酰胺)浸种、催芽,选取发芽良好的种子25粒~30粒均匀播于盛有自然肥力土壤的玻璃杯(内径为6cm~20cm)中;待苗长至1.5叶期时,将灰飞虱移入玻璃杯中进行饲养,15d~20d后需将灰飞虱转移至另-1.5叶期秧龄稻苗中进行饲养。5.1.4接种用灰飞虱群体的筛选将同一发病区采回的后代集中饲养,待长至成虫期后任其自由交配,再将雌虫取出单独置于一玻璃杯中产卵;同一雌虫产的卵孵化后编号集中饲养,并任其自由交配,如此饲养2代~3代至灰飞虱群体数量大于500头后,从群体中随机取虫检测带毒率,选取带毒率在60%以上的群体继续加代饲养,同时跟踪检测各代带毒率,最后获得连续5代带毒率均在50%以上的对条纹病毒具有高亲和性灰飞虱群体作为接种群体。5.2育苗方法参鉴品种(含抗病对照和感病对照)经浸种、催芽,选取30粒左右发芽良好的种子均匀播于盛有自然肥力土壤的玻璃杯(内径为6cm~9cm)中。5.3重复按5.2育苗方法重复3次。5.4接种时期1.5叶龄期。5.5接种方法选取处于2龄期~4龄期的接种群体,按4.2.6方法计算接虫数量,于26℃~28℃条件下接人玻璃杯中,同时从接种群体中随机抽取100头以上灰飞虱,测定带毒率,若带毒率小于50%,则需分析原因并重新育苗接种;接种期间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赶虫一次,接种2d后将秧苗移出玻璃杯,至15℃~30℃条件下培育。5.6调查部位水稻茎叶。5.7调查时期接种后15d~25d进行调查;至少调查3次,且相邻两次调查间隔应在4d~7d内。5.8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参照4.1.8。5.9发病率计算按式(2)方法计算发病率。若出现感病对照的平均发病率小于30%或抗病对照平均发病率在15%以上中任一种情况,则应分析原因,并重新进行试验。6水稻品种抗条纹叶枯病性状的评价当品种抗性在不同地区间、不同年度间或批次间鉴定结果表现不一致时,以最高的发病率为最终标准。抗性评价标准参照附录A。6.1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的评定选用田间抗性鉴定方法时,同一参鉴品种应在2年2点的有效重复试验中均表现为高抗或免疫,才可被评定为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选用室内鉴定方法时,同一参鉴品种应在独立有效的3次重复4
NY/T2055—2011试验均表现为高抗或免疫,才可被评定为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6.2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的评定选用田间抗性鉴定方法时,同一参鉴品种应在2年2点的有效重复试验中均表现为抗病以上,才可被评定为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选用室内鉴定方法时,同一参鉴品种应在独立有效的3次重复试验均表现为抗病以上,才可被评定为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6.3中感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的评定选用田间抗性鉴定方法时,同一参鉴品种应在2年2点的有效重复试验中均表现为中感以上,才可被评定为中感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选用室内鉴定方法时,同一参鉴品种应在独立有效的3次重复试验均表现为中感以上,才可被评定为中感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5
NY/T2055—2011附录A(规范性文件)病害鉴定分级标准A.1病害调查分级标准0级,无症状;1级,有轻微黄绿色斑驳症状,病叶不卷曲,植株生长正常;2级,病叶上褪绿扩展相连成不规则黄白色或黄绿色条斑,病叶不卷曲或略有卷曲,生长基本正常;3级,病叶严重褪绿,病叶卷曲呈捻转状,少数病叶出现黄化枯萎症状;4级,大部分病叶卷曲呈捻转状,叶片黄化枯死,植株呈假枯心状或整株枯死。A.2抗性各级别评定标准免疫(I),发病率为0;高抗(HR),发病率为0.1%~5%;抗病(R),发病率为5.1%~15%;中感(MS),发病率为15.1%~30%;感病(S),发病率为30.1%~50%;高感(HS),发病率大于50.1%。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YT1955-2010 口蹄疫免疫接种技术规范.pdf
- NYT1956-2010 口蹄疫消毒技术规范.pdf
- NYT1958-2010 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pdf
- NYT1997-2011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通则.pdf
- NYT2036-2011 热带块根茎作物品种资源抗逆性 鉴定技术规范 木薯.pdf
- NYT2042-2011 苎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pdf
- NYT2046-2011 木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pdf
- NYT2047-2011 腰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pdf
- NYT2048-2011 香草兰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pdf
- NYT2073-2011 调理肉制品加工技术规范.pdf
- NYT2075-2011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口蹄疫监测技术规范.pdf
- NYT2077-2011 种公猪站建设技术规范.pdf
- SBT10589-2011 原油销售企业管理技术规范.pdf
- SBT10590-2011 原油仓储企业管理技术规范.pdf
- SBT10592-2011 成品油仓储企业服务技术规范.pdf
- SCT1106-2010 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残留试验技术规范.pdf
- celts-3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 TBT10112-2005; J 453-2005 铁路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规范_.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