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3 MB
- 7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Ⅰ、设计院路基交底资料Ⅱ、本工程路基工程项目及工程量Ⅲ、铁路路基施工工艺技术交底Ⅳ、要求—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Ⅰ、设计院路基交底资料晋中南洪汤段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路基)路基设计主要内容路基工点类型主要有:边坡防护、高路堤、深路堑、顺层路堑、陡坡路基、浸水路基、软土路基、液化土路基、岩溶路基、危岩落石路基、侵限路基等。一、路基设计主要技术标准(一)路基设计依据本线路基工程设计执行铁道部颁布的《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6)、铁鉴函[2007]472号文-关于印发《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铁鉴函[2007]544号文-《关于调整在建及新建铁路绿色通道设计有关问题的通知》、《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铁建设[2009]172号)等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路基设计按铁鉴函[2010]196号文《关于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汤阴东至日照南段初步设计的批复》。(二)路基设计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国铁Ⅰ级。2、正线数目:双线。3、设计速度目标值:120km/h。4、轨道类型:重型(60kg/m),无缝线路,路基不考虑重载。5、全线为采用大型养路机械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立柱设于路肩上。6、通信信号专业、电力专业有要求的路段电缆槽上路肩。(三)路基面宽度:区间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见下表(无电缆槽地段)。区间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表项目土质路堤(m)土质路堑(m)硬质岩石路堑(m)线间距(m)Ⅰ级铁路120km/h道床厚度0.50.50.35单线电气化7.97.77.7双线电气化12.111.711.74.0(四) 路基基床1、基床结构:路基基床厚度为2.5m。其中表层为0.6m,底层为1.9m。2、基床表层选用A组填料。3、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石灰改良土,设计掺和比5~8%。4、路基面应设计为三角形,由中心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单侧加宽时,路基面应保持三角形。—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二、本线路基设计主要内容及技术要求(一)路基填料全线填料具体要求如下:1)第四系黏性土填料,大多属D组填料,作为路堤填料时,必须进行改良处理。根据环保要求和以往经验,改良土原则上采用场拌法。2)黄土填料是洪洞至安阳段的主要填料,多属C组细粒土填料。原则上作为路基基床底层必须进行改良,一般情况下需掺入5%~8%的消石灰进行改良处理,基床底层填料采用场拌法施工。可达C组填料的黄土可直接填筑于基床底层以下路堤部分。黄土及其改良土不宜作为长期浸水地段的水下路堤填料(浸水路堤应采用水稳性好的渗水材料填筑)。3)对硬质岩岩屑、岩块、弃碴及强风化硬质岩填料,虽属A、B组填料,可作为路堤下部填料直接填筑,但作为基床底层填料必须满足级配要求,否则应进行级配改良,全风化的硬质岩填料属B、C、D组填料,其中C类填料可填筑于除基床以下部位,D组填料须改良后方可填筑。4)软质岩中不易风化B组填料可填筑于除基床表层以外的其它部位,易风化、强风化C组填料需破碎后可填筑于除基床以下部位、全风化的D类填料需改良后方可填筑。5)第三系膨胀岩不得直接填筑路基,一般按弃除处理。6)清表土方要求分类别处理,表层种植土可用于绿化客土,其它如淤泥、杂填土、生活垃圾等均要要求弃除处理。施工时应对不同填料、不同改良措施进行比较,在全面填筑开始时,应先进行填筑及改良工艺试验,确定填筑及改良工艺、参数及质量控制措施。(二)路堑基床(1)膨胀土、泥质软岩路堑,在基床表层底部全断面铺设一层复合土工膜进行隔水防渗处理,基床底层还要求换填0.5m的三七灰土。(2)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不得小于1.2MPa或基本承载力σ0不得小于0.15MPa,否则进行改良或加固处理。(三)基底处理1)当地基表层为松散土层,其天然密实度小于路堤本体的压实标准时,若松土厚度不大于0.3m,将原地表碾压密实;松土厚度大于0.3m,将松土翻挖,分层回填压实。2)稳定斜坡上地基表层的处理原则:①路堤填筑前,应清除地表草皮。②地面坡率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四)低矮路基—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高度小于2.5m的低路堤,基床表层范围内天然地基的土质及其天然密实度应满足路堤基床表层的有关要求,否则应进行换填;低路堤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不应小于1.5MPa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σ0≥0.18MPa,否则应进行地基换填、改良或加固处理。(五)工后沉降量控制路基沉降控制表时速工后沉降(cm)桥台过渡段工后沉降(cm)沉降速率(cm/年)120Km/h20105(六)路堤边坡防护土质路堤边坡小于4.0m时,坡面种灌木(如紫树槐)、撒播草籽防护,路肩设拦水缘并设置边坡横向排水槽(详参考图“轻型骨架截排水槽”);路堤边坡高度大于4.0m时采用拱型截水骨架内喷播植草防护。采用细粒土填筑的路堤,当边坡高度大于5m(其它填料时取8m)时,两侧边坡2.5~4m范围内分层铺设土工格栅。陡坡路基格栅铺设宽度根据具体工点设计情况确定,较高路堤边坡根据稳定检算情况可能设置三向土工格栅,根据具体工点设计情况确定。(七)路堑边坡防护路堑地段视边坡高度、地层岩性、地质条件等进行边坡加固防护。(1)土质及全风化的岩石路堑边坡:边坡高度小于4.0m时采用喷播植草防护,大于4.0m时采用拱型截水骨架内客土喷播植草防护。(2)强风化~弱风化的软质岩边坡及强风化硬质岩层,岩层破碎易产生剥落掉块的岩质边坡,一般采用浆砌片石植草窗护坡防护。(3)当边坡较高时,采用挡土墙收坡,挡土墙采用C25片石混凝土砌筑,最大墙高宜控制在10m之内。挡墙上方采用1~2级框架锚杆(锚索)等防护或加固措施;完整硬质岩路堑高边坡原则上采用光面爆破(灰岩)或预裂爆破(砂岩),坡面原则上不防护,局部破碎地段采用浆砌片石护墙防护或浆砌片石镶补,坡脚及边坡平台处设种植槽(见参考图变截面护墙墙脚细部图),种小灌木和爬山虎绿化。(4)对挖方较大、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路堑工点,采用锚固桩、预应力锚索、桩板墙或其它加固措施处理。(5)路堑高边坡应进行变形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地表变形监测、深部位移监测、锚索锚固力监测以及地表变形巡视等内容(参考图中无)。具体监测位置及措施将陆续指定。(九)膨胀土路堑坡高小于3m时采用空心砖客土植草并种植灌木防护,大于3m时,采用3×3m截水拱形骨架内满铺空心砖客土植草并种植灌木防护。当堑坡高大于6m时,坡脚增设3m高度矮挡墙(弱膨胀岩/土)、抗滑挡土墙(中等膨胀岩/土)、抗滑桩(强膨胀岩/土)。对中、强膨胀岩(土),地下水发育时宜增设支撑渗沟、软式透水管引排地下水;挡墙基底及墙后止水设0.3m的三七灰土,反滤层采用0.5m—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厚的砂砾石。(十)顺层路堑当堑坡岩层走向与线路走向近于一致(两者夹角小于45°),岩层倾角不利(倾向线路12~35°)时,软质岩如片岩、泥质砂页岩及硬质岩存在软弱夹层时,均容易产生顺层滑动,设计时根据下滑力的大小及边坡高度考虑加固措施。当堑坡高度超过极限高度不大时,采用刷方、增设抗滑挡墙加固,墙高控制在6m以内,下滑力较大时,考虑抗滑桩、拉索桩板墙、预应力锚索等加固措施。(十一)危岩、落石地段路基1)山坡较缓时,一般采取清除表面松动危岩,或嵌补、支撑等手段,挖方地段可在边坡下部结合支挡工程设拦石墙或被动拦石网防护;当山坡较陡、较高,采用拦石网难以防护时,采用主动防护网防护;大的危岩难以清除时,采用锚杆或锚索加固。2)对小型黄土坍塌堆积体,填方和小挖方地段,采用强夯法予以加固处理;深挖方地段,采用放缓边坡和加强支护等方法处理。(十二)路堤与桥涵过渡段及路堤与路堑过渡段的设置1)桥路过渡段:过渡段填料采用A组填料填筑。桥路过渡段形式.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设置过渡段,采用A组填料填筑。但当横向结构物顶面距地面高度小于1.0m,且不足路堤高度一半时,可不设置过渡段。—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3)当纵向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硬质岩石路堑时,在路堑一侧沿原地面纵向设置台阶,台阶高度为0.6m左右,并应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采用A组填料填筑。路堤与路堑连接方式一4)当纵向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先沿原地面纵向挖成1:1.5的坡面后,再在1:1.5的坡面上设置台阶,台阶高度为0.6m左右,开挖回填部分的填料及压实标准与一般路堤相同。路堤与路堑连接方式二(十三)土工合成材料技术要求(1)土工合成材料的规格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及“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TB10118-2006)相关要求。(2)土工织物在铺设时,幅与幅之间采用搭接法,其搭接宽度宜为30~50cm。—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3)铺设多层土工合成材料时,其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应小于50cm。(4)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前应整平垫层,填料不得有刺破土工织物的尖石,树根等物,铺设时应绷紧、拉挺,不得褶皱和损坏,铺好后应及时覆盖。(5)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后,严禁直接碾压,严禁运输、碾压机械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走。应及时填土(砂)覆盖,待上覆土后采用轻型碾压机械压实,只有当上覆土填层厚度大于0.6m后,方可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6)复合土工膜要求: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1cm/s,断裂强度不应小于20kN/m,CBR顶破强度不应小于2.5kN,膜厚不应小于0.3mm。(7)透水土工布要求:无纺土工布,断裂强度不应小于12kN/m,CBR顶破强度不应小于1.5kN,刺破强度和撕裂强度不应小于0.4kN,等效孔径O95宜为0.05~0.08mm,渗透系数宜为1×10-3~1×10-2cm/s。(8)边坡土工格栅:1)双向土工格栅:TGSG25-25kN/m,双向拉伸塑料,其极限抗拉强度不应小于25kN/m,材料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GB/T17689-2008《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栅》的要求。2)三向土工格栅:①技术指标:采用聚丙烯板材直接冲孔拉伸而成的整体拉伸格栅,网孔成等边三角形。②几何要求:肋条中距(即一个三角形顶点中心到肋条的垂直距离)≥35mm,节点厚度≥3.0mm,网孔呈等边三角形,肋条截面形状为矩形。③力学指标:低应变时径向拉伸模量≥400kN/m/0.5%,质控拉伸模量≥245kN/m/2%(质控拉伸模量必须是在格栅三个方向(纵向(0°),横向(90°)及60°)上进行拉伸试验后,对应于2%应变的割线模量)。④光老化:最小炭黑含量2%。(9)地基处理垫层加筋土工格栅单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TGDG110kN/m),幅宽大于1.5m,纵向屈服抗拉强度≥110kN/m,对应纵向伸长率≤10%。铺设格栅时,必须将拉伸方向垂直线路。三、施工注意问题(一)地基处理1、地基处理一般规定(1)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对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认真核对,必要时应进行适当的补充勘探,进一步查明和验证地质资料,如地质资料与原设计不符时,应提交建设、设计单位处理。(2)临近既有线施工,局部需要开挖既有路基时,应加强对既有路基的临时防护和稳定观测,确保运营安全。2、复合地基施工技术要求(1)搅拌桩场地的清理:场地必须事先平整,低洼处应夯填土。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由试验室进行配比试验,施工时按配比配制浆液;开工前应按照室内配方选代表性地段先做试桩(至少3桩)。施工中喷浆搅拌不得中断,因故中断时,必须进行复打,复打重叠孔段应大于0.5m。—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除对桩质量进行检测(3天内检查桩身均匀性,28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外,还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施工中产生的废料处理应满足环保要求。(2)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灌注材料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设计强度C15。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由试验室进行配比试验,施工时按配比配制浆液;开工前应按照室内配方选代表性地段先做试桩(至少3桩)。桩质量检测应在成桩28天后进行,采用低应变动力试验对桩身进行无损检测,根据需要按有关要求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3)碎石桩1、桩体材料采用含泥量不大于5%的碎石、卵石、矿碴或其它性能稳定的硬质材料,不能使用风化易碎的石料。2、施工前应在现场进行成桩工艺和成桩挤密试验,以确定各种施工参数。3、碎石桩施工质量检验采取单桩复合载荷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对桩间土可采用静力触探进行检测。承载力检验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4、检测数量:动力触探试验检验数量为桩数的2%,且不少于2根;(桩间土)静力触探数量为总桩数的2%,且不少于3根,其检测点位置应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的中心;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0.2%),且不少于3根。(4)桩底位置或桩长按工点设计确定。4、强夯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处理深度、压实密度、夯击参数选代表性地段试夯,以修订夯击参数,确定夯实工艺。施工前应按设计高程整平场地,强夯施工不得影响既有建筑物的稳定,临近桥、涵地段应先于桥涵进行强夯施工。夯实效果通过静探或标贯检验。5、岩溶灰岩地区岩溶地基处理是一个动态设计过程,设计有岩溶注浆地段应严格执行“探灌结合”的精神。灰岩类路堑开挖后应按有关要求做好基底岩溶普查工作,具体方法用风枪探查岩溶,路基面内(含侧沟平台)探孔梅花型布置,孔间距3~5m,孔深5~8m,若发现溶洞应及时上报业主、监理、设计院进行设计。(二)路堤施工—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1、路堤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前应对工点进行地形和施工地质复查核对工作,如地形地质资料与原设计不符时,应提交建设、设计单位处理。2、路堤施工要求先施工地基处理部分,并及时做好防排水设施,再按有关要求填筑路堤。3、基床与其以下路堤的分界面和基床底层与表层的分界面,均应预压夯实、整平、并经检查核对其高程后,再分别按基床构造的规定填筑压实。4、当地面横坡较陡或引入既有线与既有路堤并行时,应将斜坡或既有路堤坡面挖成台阶,挖台阶应自上而下进行。5、软质岩填筑的高路堤,要求采用重型碾压机械加强碾压,以防路堤本体工后沉降过大,填筑前应进行碾压填筑试验。6、桥头路堤在准备上架桥机前,应采用轻型机车试压,以确保架桥施工的安全。(七)排水(1)排水沟应铺砌接通至天然沟渠,避免冲刷路堤坡脚或加剧沟坎冲蚀深度。路基排水沟应避免冲刷桥台锥坡,不得直接排入农田。(数量已经计列)。(2)天沟、侧沟、截水沟及吊沟施工,要求沟基稳固,沟型整齐,并应引排沟水至天然沟渠或堑外不危害路基地段(吊沟接入侧沟时参考图中有拦水墙,不要漏了)。(3)排水至天然沟渠时,排水沟、天沟末端应设置消能设施;天然边坡较陡时,应每3m设置防滑平台(参照吊沟)。(4)本次设计的排水设施如采用钢筋混凝土,应现浇,每隔10~20m设置伸缩缝。(5)设计的灰土垫层铺设应保证质量,确保垫层起到隔水加固作用。(八)取弃土(1)取土场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做好表面绿化防护。(2)弃土场应做好支挡防护,弃土表面应碾压平整,四周设置截排水沟引至下游天然沟渠,做好绿化。(九)与电缆槽、接触网、声屏障、中继站、探测站等接口1、电缆槽及相应过轨设备应与路基同步施工,不能同步施工时,应避免破坏已成路基的防护、排水设施。不同工点电缆槽间的过渡、与电缆槽配套的其它设施(如电缆井、过轨管等)均参照经规院《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2008)8401)执行。2、接触网立柱基础、声屏障基础应与路基同步施工,不能同步施工时,应避免破坏已成路基的防护、排水设施。3、中继站、探测站设在路肩上时,其加宽平台应与路基同步施工。(十)关于改良土、混凝土冬季施工问题,以保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为前提。—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十一)关于参考图:仅是针对一般情况。具体工点设计措施与参考图不一致时,以工点设计为准。(十二)铁路路基施工应严格执行国家、铁道部现行有关规范、标准。工点类型主要为边坡防护路基及软土地基、液化土地基。地基加固主要采取搅拌桩或碎石桩处理,软土或淤泥质土多采用搅拌桩加固,桩间距1.2~1.5m;粉土、砂土及液化土地基采用碎石桩加固,桩间距1.4~1.5m;临近既有线施工要考虑打钢轨桩等临时支护。—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Ⅱ、本工程路基工程项目及工程量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汤阴东(不含)至日照南(含)铁路工程ZNTJ-16标段起止里程为DK840+000~DK879+700,线路全长39.675km。其中路基有3段,里程范围分别为:DK840+000~DK842+570.82(2.57082km)、DK852+499.48~DK855+216.55(2.71707km)、DK855+335.45~DK861+643.11(6.30766km),线路总长11.6km,本标段梁山北车站设在DK858+100路基段上。路基施工主要施工数量有:区间路基土石方1720186方;站场土石方907551方;附属工程中混凝土及砌体工程方量为132818方,垫层181125方,碎石桩243375米,水泥搅拌桩26176米,多向搅拌桩1216395米,冲击碾压170692平方米。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土料天然土和岩石,包括经刨松、破碎的土、石。2.1.2填料用以填筑路堤和地基换填的土料,包括经筛选或按一定要求掺和加工的土料。2.1.3渗水土和非渗水土A、B组填料中,细粒土含量小于10%、渗透系数大于10-3cm/s的巨粒土、粗粒土(粉砂、黏砂除外)为渗水土,其余为非渗水土。2.1.4改良土通过在土中掺入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掺合料改变土的化学成分或掺入中、粗砂,卵、碎石及砾石等材料改变土的颗粒级配,提高了工程性能指标的土体。2.1.5有砟轨道工后沉降—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路基竣工铺轨工程开始时沉降量与最终形成的沉降量之差。2.1.6无砟轨道工后沉降铺轨工程完成以后,基础设施产生的沉降量。2.1.7过渡段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构筑物、路堤与路堑、路堤与隧道等衔接处的过渡区域。2.2 符号Dr——相对密度D15——相邻填层中,颗粒较粗层填料的颗粒级配曲线上,相应于总质量15%颗粒质量的粒径d85——相邻填层中,颗粒较细层填料的颗粒级配曲线上,相应于总质量85%颗粒质量的粒径K——压实系数K30——地基系数n——孔隙率O95——土工合成材料等效孔径Ps——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б0——地基基本承载力[б]——地基容许承载力N63.5——标准贯入试验w——天然含水率wopt——最优含水率ρ——压实土的密度、湿土密度ρd——土的干密度ρdmax——最大干密度ρ0——土的天然密度H——路堤高度Evd——动态变形模量Ev2——变形模量—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第三章施工准备施工准备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料准备、施工调查、设计文件核查、地质、地貌复核、施工复测、征地拆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开工报告等工作。3.0.1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工程的设计标准、技术条件和要求,对设计文件进行核查,并做好核查记录。3.0.2路基工程施工调查,应根据工程特点着重调查收集下列资料,并写出调查报告。1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水文、气象等情况。2核对土石类别及分布,调查施工环境条件及取、弃土困难地段的填料来源、弃土位置、弃土碾压和运土条件等。3调查核对级配填料,收集级配填料的拌和场地等有关资料。4土石方爆破地段的地形、地貌、地质和附近居民、建筑物、交通与通信设施等情况。5大型土石方施工机械的运输及组装场地。6办理用地手续、拆迁补尝所需的资料。7当地可利用的资源和设施。8修建各项临时工程和施工防排水设施的资料。9收集与工程有关的既有线运营情况、路基情况,以及采用安全合理、施工方便的工程措施所需的资料。10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测试方法所需的资料。3.0.3交接桩及施工复测1交接桩应在现场进行,并按有关规定办理书面交接手续。2中线、高程必须与相邻标段的高程、中线贯通闭合。在施工分界处,应由施工各方共同复测签认,线路中线和高程必须与管界外的控制桩和水准点闭合。3线路控制桩和路基中线、高程测量误差应符合现行铁路工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测量工作必须贯彻“双检制”。对主要的中线控制桩应测设护桩并做好记录。边桩应根据贯通后的中线、高程按横断面施工设计图测设,在地形、地质变化处应加测横断面。4对每次测量结果必须进行复核。测量的原始记录应完整地保存至竣工测量完毕之后。3.0.4施工前,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资料,按照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对路基填料进行复查和试验,确认填料类别,按规定填写土工试验报告,经审查签证后方可使用。对需改良的特殊岩土,除进行常规试验外,应进行专门的鉴别试验,以确认其种类和处理方法。3.0.5—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土工合成材料、固化剂、级配碎石、沥青等原材料运抵现场后,必须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货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验。3.0.6在施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特点、实际工程数量、工期要求编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落实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按审批制度报批后执行。3.0.7施工便道的修筑标准应按施工运量和施工机械的最大荷载确定,并满足施工需要。当有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标准修筑。利用原有道路作为施工便道的,应进行实地检查;当不能满足施工运输要求时,应进行加固改造。3.0.8路基工程施工应按试验及检测要求设置工地试验室。试验室必须经过认证合格,检验仪器设备应满足质量检测项目的要求。并根据工程实际配备路基变形沉降观测仪器。3.0.9路基工程施工全面开工前,应选择一定长度的试验区段进行试验。确定机械设备组合、施工工艺、摊铺厚度、压实遍数、改良土配合比、级配料配合比等施工参数及试验、检测的方法。3.0.10施工前应会同当地土管、电力、电信、交通等部门共同办好用地的征用和界内设施的拆迁、补偿等工作。施工影响范围内如有道路、平交道、水渠、管路、线路、文物、永久性测量标桩、地质或地震观察设施等需要拆除、改道、迁移或进行防护时,应与其主管部门协商,妥善处理。3.0.11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情况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并结合永久排水进行设置。3.0.12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施工,应按照《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4号)的有关规定进行防护、编制专项技术方案、签订施工许可及安全协议等,并采取措施防止既有线的轨道设备受到损伤。3.0.13路基工程开工前,应做好单位工程的划分,办理开工报告,并做好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3.0.14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验收制度,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第四章地基处理4.1一般规定4.1.1施工前应熟悉施工图及有关工程地质、水文资料,收集地下管线、构造物等资料,并结合工程情况,了解本地区地基处理经验和类似工程的施工情况。4.1.2所有运至工地的材料必须分类堆放,妥善保管,并按相关规定进行验收。4.1.3地基处理前,应设置永久性平面和高程控制基点,测定边界范围,开挖两侧排水沟,必要时增设横向排水沟排除地表积水,清除场内杂物、杂草,按设计要求做好抽水、清淤、回填工作。4.1.4地基处理施工前,应进行地基处理的各项工艺性试验。试桩应根据不同桩长和地层分别进行,施工过程应经监理确认。4.1.5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和掌握地基处理的目的、原理、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等。4.1.6施工前应核查地质资料,施工中应做好地质记录,若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反馈给设计、监理等单位。4.1.7施工中应做好现场的监控测量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指导施工。4.1.8地基处理属于隐蔽工程,应按隐蔽工程做好检查记录。4.2 原地面处理4.2.1设计不作特别处理的地基填筑前应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排除积水。4.2.2 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自上而下挖台阶。沿线路横向挖台阶宽度、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4.2.3地面横坡陡于1:2.5的地基和松软土层或池塘地基以及施工技术复杂的地基,均应在路堤填筑期间对路堤和地基进行观测。发现有显著位移或异常变形时,应立即暂停施工,查明原因,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4.2.4原地面清表整平时应中间高两侧低,路基拼宽地段内侧高外侧低,做成不小于2%的土拱,表面平整,确保路基面不积水。4.2.5填筑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路堤,其地基处理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验收标准处理。原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应清除干净。4.2.6—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当地基表层为松散土层,其松土厚度小于0.3m时,应将原地表碾压密实;其松土厚度大于0.3m时,应将松土翻挖、分层回填碾压密实,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碾压后的压实密度与路堤相应部位的要求相同。当地基表层为软弱土层时,应根据软弱土层的性质、厚度、含水率、地表积水深度等,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换填、抛石挤淤或填砂砾石等地基加固措施,设计文件不明确时应请设计、监理单位现场确认。4.2.7原地面处理后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2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3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4当路堤高度小于2.5m时,其地基压实质量应符合路基基床的压实标准。4.3 换 填4.3.1挖除需换填的土层,并将底部整平。当底部起伏较大,可设置台阶或缓坡,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底部的开挖宽度不得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4.3.2换填部位开挖完成后应及时回填。填料应根据换填部分所处的路基部位,采用满足设计要求的填料并分层填筑碾压达到相应的压实标准。4.3.3换填完成后,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以防雨水浸入地基。4.3.4冻土地基基底换填时,含冰量大的冻土、泥炭应清除至弃土场或至少距路基坡脚20m以外。开挖后应做好边坡保温和加固工作。4.3.5施工控制1换填前,应做好临时排水工作,排除积水,防止地表水流入,以保证正常施工和避免边坡遭受冲刷。2当采用机械挖除需换填土时,应预留30~50cm的土层由人工清理。3换填范围及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施工中应对需换填土层范围及深度进行核实。若与设计不符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根据实际地质情况,确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办理变更后再进行施工。4换填所用的填料种类、质量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5换填地基的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6换填地基顶面应有横向排水坡度,其顶面高程、中线至边线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3.5的要求。—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表4.3.5 按填地基的顶面高程、中线至边线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数量检验方法备注1顶面高程±5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等距检查3点水准仪测量Ⅰ、Ⅱ级铁路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点客专、客货共线2中线至边线距离±5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等距检查3点尺量Ⅰ、Ⅱ级铁路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点客专、客货共线3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等距检查3点尺量Ⅰ、Ⅱ级铁路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点客专、客货共线4横坡±0.5%线路纵向每100m等距检查3断面坡度尺量Ⅰ、Ⅱ级铁路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断面客专、客货共线5平整度填土50mm填石10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等距检查5点2.5m直尺量Ⅰ、Ⅱ级铁路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点客专、客货共线4.4砂、碎石垫层(含反滤层)4.4.1砂、碎石垫层施工前应将基底清理、整平,并按设计要求做好基底碾压及土拱。4.4.2砂垫层应采用中、粗、砾砂,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其含泥量不得大于5%;当作排水固结时,其含泥量不得大于3%。4.4.3碎石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得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4.4.4砂、碎石垫层施工应分层施工,采用机械压实。其分层厚度、压实遍数、含水率等,应根据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并报监理单位确认。4.4.5砂、碎石垫层填筑完成后必须及时施工两侧干砌片石护坡,并同时做好反滤层。4.4.6施工控制1砂、碎石垫层所采用材料的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反滤层材料材料含泥量、颗粒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3砂、碎石垫层的压实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4砂、碎石垫层中线至边线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3.5的要求。—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5砂、碎石垫层及反滤层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其铺设范围、垫层厚度、顶面高层施工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应满足表4.4.6的要求。表4.4.6砂、碎石垫层(反滤层)铺设范围、垫层厚度、顶面高程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数量检验方法备注1铺设范围±5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等距检查3处尺量Ⅰ、Ⅱ级铁路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处客专、客货共线2垫层厚度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100m等距检查3处尺量Ⅰ、Ⅱ级铁路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处客专、客货共线3顶面高程±5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等距检查3点水准仪测量Ⅰ、Ⅱ级铁路+50-20mm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点客专、客货共线4.5砂桩、碎石桩4.5.1施工准备1查明施工区有无妨碍桩施工的障碍物,并及时处理。2测量放样。根据路基宽度和设计参数绘出布桩图,依据布桩图放出施工区域大样,在施工区域内按设计桩距进行桩位放样。3施工场地平整,地面土质较差、承载力较低时,应铺设卵石垫层,以满足施工机械场地的行走要求。4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地段进行成桩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和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试桩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得少于2根。5砂桩桩体用砂应选用一定级配的中、粗、砾砂,含泥量不得大于5%,用作排水的砂桩其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碎石桩桩体应选用一定级配且不易风化的碎石或砾石,粒径应满足设计要求,最大不宜大于50mm,一般为20~50mm,含泥量不得大于5%。4.5.2砂桩、碎石桩施工宜采用振动成桩法或锤击成桩法。振动成桩法宜采用重复压拔管法,锤击成桩法宜采用双管法。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5.2所示。—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原地面处理→测量放样→机具定位→沉管至设计深度→加料→拔管→桩管下压→拔管→机具移位重复循环施工至桩顶图4.5.2砂桩、碎石桩施工流程图4.5.3重复压拔管法施工1采用振动沉管桩机进行施工,桩机由振动锤、振动套管等组成,套管的下端装有底盖,桩管采用底端带有活瓣钢制桩靴的桩管。2桩机按设计桩位就位,把桩管及桩尖对准桩位,桩靴闭合。3启动振动器,将桩管沉入至设计深度。桩管入土深度以设计值为主,以持力层标高相对照为辅。在套管上标有以0.5m为单位的刻度线可观测沉管深度。4向桩管内加料。桩管沉入至设计深度后,将料斗插入桩管,向桩管内投入规定数量的砂、碎石料(灌料)。5边振动边拔管。在施工过程中为达到设计桩径,通常采用反插法,即拔管一定高度后再将桩管反插一定深度。当沉管达到设计深度后,先留振10s,再开始拔管,边振边拔,同时向套管内压缩空气使灌料从套管内排出,拔管速度、拔管高度及反插深度按试桩确定的参数进行。一般情况下,在一般土层内,拔管速度宜控制在1.30m/min,在软弱土层内,宜控制在0.80m/min,拔管先拔高3.00m后再将桩管反插0.70m,且每拔高1.00m停拔留振10s以保证桩身密实度。桩管在振动下沉、拔管反插过程中应桩管轴线重合,在拔管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粘在管壁上和散落在地面上的泥土。6停止拔管后应继续振动,一般停拔悬振时间为10~20s。7重复循环施工至桩顶。为保证成桩后的桩身直径,必须要保证灌料量不少于设计理论数量,当套管提升至桩顶时,应根据投料方量与管内剩余料方量,计量灌料量。4.5.4双管法施工1桩机按设计桩位就位,把桩管及桩尖对准桩位。—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2锤击桩管,使内外桩管同时沉入至设计深度。3提升内管,加料至外管内。内管的提升高度和加料数量按设计或试桩确定的参数进行。4放下内管至外管内的砂、碎石料面上,提升外管与内管平齐。5锤击内外管、压实砂、碎石料。6重复循环施工至桩顶。4.5.5施工控制1振动法施工应严格控制拔管高度、拔管速度、压管次数和时间、填砂、碎石量、电机工作电流,保证桩体连续、均匀、密实。2锤击法施工应根据冲击锤的能量,控制拔管高度、分段填砂、碎石量、贯入度,保证桩体质量。3施工中应选用适宜的桩尖结构。当选用活瓣桩靴时,砂性土地基宜采用尖锥型,黏性土地基宜采用平底型。4当实际灌砂、碎石量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在原位将桩打入,补充灌砂、碎石后复打一次,或在旁边补桩。5砂(或碎石)桩施工时,砂性土地基应从外围或两侧向中间进行,以挤密为主的桩宜隔排施工。软弱黏性土地基宜从中间向外围或隔排施工。6质量检测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饱和黏性土宜为2周,其它土为3~5天。7砂(或碎石)桩处理软弱地基应检验成桩及复合地基质量,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砂、碎石桩施工结束达到规定静置时间后,进行平板荷载试验,检查数量为总根数的0.2%,且不少于3根。8砂(或碎石)桩处理后的可液化土地基,桩间土的加固效果应满足设计要求。砂、碎石桩施工结束达到规定静置时间后,进行标准灌入、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试验,至地面以下1m开始计数,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9砂桩2m深度以下桩身密度必须大于中密状态(N63.5≥10),碎石桩的桩身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砂、碎石桩施工完毕,达到规定静置时间后,进行标准灌入或动力触探试验,检验桩身密度,检查数量为总根数的2%,且不少于2根。10砂、碎石桩的间距、桩径、桩长、垂直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5.5的要求。—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表4.5.5砂、碎石桩的桩位、桩径、桩长、垂直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数量检验方法1桩位(纵、横向)±50mm抽查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经纬仪或尺量2桩径振动法-20mm尺量锤击法+100mm-50mm3桩长不小于设计值测线量4桩身垂直度1.5%Ⅰ、Ⅱ级铁路抽查1%,客专、客货共线抽查2%,且不少于3根经纬仪或吊线4.7浆体喷射搅拌桩4.7.1准备工作1查明施工区段管线和障碍物,并进行处理。2施工场地平整和垫铺、线路两侧临时排水设施设置、测量放样。3在施工现场取待加固的土样,按设计要求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确定浆液最优配合比。要求浆液早期强度高、龄期强度满足要求,且流动性好、不离析、便于泵送、喷搅,并了解强度增长与龄期的关系。4固化剂的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并按规定抽检。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和变质的固化剂、外掺剂。5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下钻速度、提升速度、水灰比、泵送时间、喷气压力、搅拌次数及复搅深度等各项技术参数,检验成桩效果,并报监理工程师确认。试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少于2根。6施工机械进场后应做好机械的检测、保养和维护,并配备相应的灰浆拌制机、集料斗、灰浆泵(配备压力表)、自动计量装置、浆量自动记录仪等。4.7.2浆体喷射搅拌桩施工1钻机按放样桩位就位,对正桩位,调整钻机机身,保证钻杆的垂直度。2启动钻机下钻,待搅拌钻头接近地面启动自动记录仪和空压机送气,开始钻进。3预搅钻进至设计深度(即达到设计要求的浆喷桩加固底线),关闭送气阀门,开启灰浆泵,喷送固化剂浆液。—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4确认固化剂浆液已到桩底时,钻头自桩底均匀反转喷浆搅拌提升至桩顶或停灰面时,停止喷浆。5重复搅拌至设计复搅深度。6重复搅拌提升至桩顶,停止主电机、空压机,填写施工纪录。原地面处理测量放样钻机就位钻进至设计深度喷浆搅拌提升提升至停浆面复搅至设计深度提升搅拌至桩顶钻机移位泥浆排泄处理7浆体喷射搅拌桩施工流程如图4.7.2所示:图4.7.2浆体喷射搅拌桩施工流程图4.7.3施工控制1所使用的原材料使用前应进行现场抽检,合格方可使用。2固化剂浆液应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拌制。配制好的浆液不得离析,做到随配随用。固化剂浆液要不断搅动,直至倒入集料斗中。每根桩施工过程中对浆液密度的抽样检验不少于2次。3现场搅拌浆液,应由专人记录固化剂、外掺剂用量,供浆、停浆时间、供浆量、喷浆提升速度。4严格控制搅拌机钻进和提升速度(一般控制在1m/min)、供浆与停浆时间,控制下钻深度、喷浆高程及停浆面,确保成桩质量。5供浆应连续,并搅拌均匀,一旦因故停浆,为防止断桩,必须重叠接桩,使搅拌机下沉至停浆面以下0.5m,待恢复供浆后再喷浆提升。若间歇时间过长,无法连续时,即停机超过3h,应拆卸输浆管路并清洗干净,在原桩位旁边进行补桩处理。6钻机下钻至设计深度后,桩端必须原位喷浆搅拌一定时间,一般30s~60s,然后反转喷浆搅拌提升,提升过程中不得中断喷浆,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搅拌机提升至地面以下1m时宜用慢速;当钻头提升至地面以下0.5m时,应停止提升,整桩范围内复搅数秒以保证桩头均匀密实。7成桩过程中,以一次喷浆二次搅拌或二次喷浆四次搅拌为宜,并严格按试桩搅拌次数进行施工。复搅时应避免浆液上冒,确保成桩质量。8施工中发现喷浆量不足,必须立即进行整桩复喷,复喷的—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喷浆量仍应不小于设计用量。10当钻进搅拌中遇有阻力较大,钻进太慢,应增加搅拌机自重,然后启动加压装置加压,或者边输入浆液边搅拌钻进。11施工中应随时检查施工记录、计量记录,评定成桩质量,如有不合格桩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补桩或其它处理措施。12应定时检查机械的成桩直径及搅拌均匀程度,对钻头应定期复核检查,其直径磨耗量不得大于5mm。13钻机成孔和喷浆过程中,应将废弃的水泥及溢出的浆液回收处理,防止污染环境。14浆体喷射搅拌桩的数量、布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15浆体喷射搅拌桩的桩间距、桩身垂直度、桩体直径、桩长、单桩喷浆量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7.3的要求。表4.7.3浆体喷射搅拌桩施工允许偏差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检验数量备注1桩位(纵横向)±100mm经纬仪或钢尺丈量抽查1%,且不少于5根Ⅰ、Ⅱ级铁路±50mm抽查5%,且不少于5根客货共线桩位(纵横向)±50mm抽查10%,且不少于5根客专2桩身垂直度≤1.5%经纬仪或吊线测钻杆倾斜度抽查2%,且不少于2根Ⅰ、Ⅱ级铁路≤1.5%抽查5%,且不少于5根客货共线≤1%抽查10%,且不少于5根客专3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开挖50-100cm后,钢尺丈量抽查1%,且不少于2根Ⅰ、Ⅱ级铁路抽查10%,且不少于5根客专客货共线4桩长不小于设计值钢尺测量钻杆深度每根桩检查所有铁路5单桩喷浆量不小于设计规定现场记录喷浆量每根桩检查所有铁路4.7.4浆体喷射搅拌桩完整性、均匀性、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客—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运专线和客货共线按浆体喷射搅拌桩总数的0.2%,且不少于3根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在桩完工后28天,在每根检测桩桩径方向1/4处、桩长范围内垂直钻孔取芯,观察其完整性、均匀性,并拍照,取不同深度的3个式样作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钻芯后的孔洞用水泥砂浆封闭。Ⅰ、Ⅱ级铁路在成桩7天后轻型动力触探(N10)检查桩的质量,在桩顶1m以下截取设计规定龄期的试件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验数量为桩总数的2%,且不少于2根。4.7.5浆体喷射搅拌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平板荷载试验,按总桩数的0.2%进行抽检。4.12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隔断层4.12.1施工准备1土工合成材料规格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运至工地后应分批整齐堆放在料棚(库)内,防止日晒雨淋,并保持料棚通风干燥。2土工合成材料进场时,应逐批检查出厂检验单、产品合格证及材料性能报告单。4.12.2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1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下承层表面应整平、压实,并清除表面坚硬凸出物。2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时,应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路堤主要受力方向,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按设计铺设。3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应牢固,受力方向连接强度不低于设计抗拉强度。4土工合成材料铺设时,必须拉紧展平插钉固定,并应与路基面密贴不得有褶皱扭曲。5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宜采用粘接或焊接,接头宽度不得小于0.1m,接头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不渗漏。6铺设多层土工合成材料时,其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小于0.5m。4.12.3土工合成材料不得直接铺设在碎石等坚硬的下承层上。应在土工合成材料和碎石之间铺设5cm厚的中、粗砂保护层。4.12.4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后,严禁直接碾压,严禁运输、碾压机械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走。应及时填土(砂)覆盖,待上覆土采用轻型碾压机械压实,严禁用羊足碾碾压,且上覆土填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能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上覆土中不得夹有带棱角的石块。4.12.5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好后应按设计要求铺回折段,并及时用砂覆盖。4.12.6施工控制1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范围、层数及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2铺设的土工合成材料属隐蔽工程,应按隐蔽工程做好检查记录。—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3土工合成材料应对主要力学性能指标进行抽样检查,同一厂家、品种、批号的土工合成材料:普通铁路按每30000m2为一批,不足的也按一批计,进行抽检;客货共线、客运专线按每10000m2为一批,不足的也按一批计,进行抽检。4砂、碎石垫层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4.6的规定。5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允许偏差应满足表4.12.6的要求。表4.12.6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备注1铺设范围0,+100mm每100m等距检查3点尺量,查施工记录Ⅰ、Ⅱ级铁路不小于设计值每100m抽查3处,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处客运专线客货共线2搭接宽度0,+50mm每100m等距检查3点Ⅰ、Ⅱ级铁路每100m抽查3处,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处客运专线客货共线3层间距±30mm每100m等距检查3点Ⅰ、Ⅱ级铁路±50mm每100m抽查3处,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处客运专线客货共线4上下层接缝错开距离±50mm每100m等距检查3点Ⅰ、Ⅱ级铁路每100m抽查3处,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处客运专线客货共线5回折长度±50mm每100m等距检查3点Ⅰ、Ⅱ级铁路每100m抽查3处,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处客运专线客货共线4.13强夯4.13.1强夯施工前应依据设计高程及预先估计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平均地面变形量,确定夯前地面高程。4.13.2强夯夯锤的重量应按欲加固土层的深度、土的性质及夯锤落距选定,夯锤底面宜采用圆形,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4.13.3施工前,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选择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试夯。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各项技术参数。4.13.4在整平后的场地上应按设计夯点间隔距离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4.13.5强夯施工1强夯设备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2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完成一次夯击。起吊设备宜采用履带式起重机;夯锤底面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竖向气孔;脱钩器应与夯锤配套。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3按试夯确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夯击。4换点强夯,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后,应平整夯坑,测量场地高程。5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6各遍夯完后应填平夯坑,最后将表层松土用低能量满夯夯实或碾压达到设计要求。Ⅰ、Ⅱ级铁路规定,满夯落锤高度一般为3~5m。4.13.6施工控制1强夯施工前,应做好防震设施。应设置必要的土质检测点和孔隙水压监测点。2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3每次脱钩下落后,测量锤顶标高,判断夯锤是否歪斜,若夯锤斜面,及时将坑底整平。4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5每遍夯完后排干夯坑积水,填平夯坑,待孔隙水压消散后再夯下一遍。6低能量满夯的搭接面积不得小于夯锤直径的四分之一。7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以及强夯处理的实际有效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8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在设计规定的时间内,客运专线、客货共线按每3000m2抽样12个点进行检验,其中6个点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个点进行静力触探试验,3个点进行平板荷载试验;Ⅰ、Ⅱ级铁路按每100m等间距检查3个断面,每个断面左、中、右各1点,其中2个点进行动力触探试验,1个点进行静力触探试验。9强夯处理范围和夯击点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强夯夯坑中心点为位允许偏差不大于0.1D(D为夯锤直径)。强夯地基处理范围及横坡的允许偏差应按表4.13.6的要求控制。表4.13.6强夯地基处理范围及横坡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备注1处理范围不小于设计值每100m等距检查3点尺量Ⅰ、Ⅱ级铁路每100m抽查5处客专、客货共线2横坡±0.5%每100m等距检查3个断面坡度尺量Ⅰ、Ⅱ级铁路—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每100m抽查5个断面客专、客货共线4.13.7强夯施工产生的噪声应符合现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12532)的有关规定。4.14强夯置换4.14.1强夯置换宜采用圆形夯锤,锤底直径、锤的重量应根据设计置换墩直径、深度以及设备起重能力等进行确定,并应符合设计要求。4.14.2施工前,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置换参数,选择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试夯。根据试夯效果,确定各项技术参数。4.14.3在整平后的场地上应按设计标出强夯置换墩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4.14.4强夯置换施工1强夯设备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2夯击并记录每击夯坑深度。当夯坑达到一定深度并发生起锤困难时停夯,向坑内加入填料直至坑顶,记录填料数量,重复夯击直至满足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墩体的夯击。当夯点周围软土挤出影响施工时,可随时清理并在夯点周围垫碎石,继续施工。3夯孔施打宜采用由中间向两侧隔孔分序跳打方式,逐一完成全部夯点施工。按试夯确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点夯击。4推平场地,将表层松土用低能量满夯夯实或碾压密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5铺设垫层,并分层碾压密实。6强夯置换施工流程如图4.14.4所示:平整场地→测量放样→确定工艺参数→设备就位→夯击成坑→向坑内填料→继续夯击并填料→完成一个置换墩图4.14.4 强夯置换施工流程图4.14.5施工控制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2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漏夯应及时补夯。—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4墩体材料应选择抗剪性较高、级配良好的石渣等粗颗粒骨料。其粒径不应大于300mm。5强夯置换加固地基的承载力以及强夯置换处理的实际有效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6强夯置换处理范围和夯击点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强夯置换处理地基顶面的高程、横坡、墩位、墩直径允许偏差应按表4.14.5的要求控制。表4.14.5强夯置换施工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高程±50mm每100m抽查5个点测量2横坡±0.5%每100m抽查5个断面坡度尺量3墩位0.1D总夯点的10%尺量4墩直径不小于设计值置换墩的10%尺量4.14.6强夯置换施工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措施,施工产生的噪声应符合现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12532)的有关规定。第五章填料5.1一般规定5.1.1路基填料按颗粒粒径大小分为三大类别:巨粒土、粗粒土和细粒土。5.1.2巨粒土、粗粒土填料根据颗粒组成、形状、含量、级配、抗风化能力等可分为A、B、C、D组。其分组见表5.1.2。5.1.3细粒土填料分为粉土、黏性土和有机质土。粉土、黏性土应采用液限含水率ωL进行填料分组:当ωL<40%时,为C组;当ωL>40%时,为D组。有机质土为E组。其分组见表5.1.3。5.1.4填料根据土质类型和渗水性分为渗水土、非渗水土。A、B组填料中,细粒土含量小于10%、渗透系数大于10-3cm/s的巨粒土、粗粒土(细砂除外)为渗水土,其余为非渗水土。5.1.5路基填料作为结构物材料宜采用集中供应。5.1.6施工前应对设计取土场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施工中应核对进场材料,当不符合规定和要求时,应及时予以纠正。5.1.7采用改良土填筑时,应按设计进行室内配合比实验,并通过试验段填筑,检查配合比能否满足填筑要求。5.1.8沥青混凝土填料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5.2基床以下路堤填料5.2.1客运专线基床以下路堤应优先选用A、B组填料和C组碎石类、砾石类填料。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填料性质进行改良。当选用硬质岩石及不易风化的软质岩的碎石时,应级配良好,碎石类填料粒径不得大于15cm。5.2.2Ⅰ、Ⅱ级铁路,客货共线铁路基床以下路堤应选用A、B、C组填料。当选用D组填料时,应采取加固或土质改良措施,严禁使用E组填料。当选用C组填料中的细粒土、粉砂和软块石时,应按设计采取隔水或加强边坡防护措施。当选用块石类土时,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0mm或摊铺厚度的2/3,其抗压强度不低于5MPa。5.2.3受洪水或河流冲刷、强降雨影响大和长期受水浸泡的路堤,其浸水部分应采用水稳性好的透水性材料,其他部位应选择水稳性好的填料。5.3基床填料5.3.1路基基床由表层和底层组成,其中Ⅰ级铁路基床表层厚度0.6m,底层厚度1.9m,总厚度2.5m;Ⅱ级铁路基床表层厚度0.3、底层厚度0.9、总厚度1.2;客货共线铁路、客运专线有砟轨道基床表层厚度0.7m,底层厚度2.3m,总厚度3.0m。一般情况下,基床表层由5~10cm厚的沥青混凝土和65~60cm厚的级配碎石组成;无砟轨道路基表层厚度与无砟轨道的混凝土支承层或混凝土底座的总厚度不应小于0.7m,底层厚度为2.3m。5.3.2Ⅰ、Ⅱ级铁路,客货共线铁路基床底层填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Ⅰ级铁路基床底层应选用A、B组填料,否则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2Ⅱ级铁路基床底层应选用A、B、C组填料。当采用C组填料时,在年平均降水量大于500mm地区,其塑性指数不得大于12,液限不得大于32%,否则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3设计时速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基床底层应选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4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00mm或摊铺厚度的2/3。5.3.3Ⅰ、Ⅱ级铁路,客货共线铁路基床表层填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Ⅰ级铁路基床表层应选用A组填料(砂类土除外),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0mm,当缺乏A组填料时,可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2Ⅱ级铁路基床表层应优先选用A组填料,其次为B组填料,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0mm。3设计时速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基床表层应选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等材料。4.采用级配砂砾石时,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1)颗粒的粒径、级配应符合表5.3.3规定。—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表5.3.3砂、砾石级配范围级配编号通过筛孔(mm)质量百分率(%)5040302010520.50.075110090~100—65~8545~7030~5515~3510~204~102—10090~10075~9550~7030~5515~3510~204~103——10085~10060~8030~5015~3010~202~8注:用圆孔筛,采用1~3号级配;用方孔筛,采用2、3号级配。2)级配曲线应接近圆顺,某种尺寸的颗粒不应过多或过少。3)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应大于2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应超过2%。粒径小于0.5mm细集料的液限不应大于28%,其塑性指数不应大于6。5采用级配碎石时,碎石粒径、级配及品质应符合铁道部现行的关于铁路碎石道床底砟的有关规定。6基床表层与上部道床碎石及下部填土之间均应满足D15/d85≤4的要求。当级配砂砾石或级配碎石与下部填土不能满足要求时,基床表层应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当路堤填料为化学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限制。5.3.4客运专线基床底层应选用A、B组填料,也可采用改良土填料。当选用碎石类作为基床底层填料时,应级配良好,碎石类填料粒径不得大于10cm。5.3.5客运专线基床表层填料应采用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和沥青混凝土。无砟轨道基床表层填料应采用级配碎石。1采用级配碎石时,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2采用级配砂砾石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颗粒的粒径、级配应符合表5.3.5规定。2)级配曲线应接近圆顺,某种尺寸的颗粒不应过多或过少。3)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应大于2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应超过2%。4)粒径小于0.5mm细集料的液限应小于25%,其塑性指数应小于6。表5.3.5砂、砾石级配范围级配编号通过筛孔(mm)质量百分率(%)605040302010520.50.075197~10095~10090~9984~9076~9465~8554~7740~6723~513~232—10090~10080~9365~8545~7030~5515~3510~204~103——10090~10075~9550~7030~5515~3010~204~104———10085~10060~8030~5015~3010~204~10—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3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及现场填筑试验,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式填筑。4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矿料质量、级配、粉尘含量、软弱颗粒含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2)沥青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3)沥青混凝土的沥青含量、马歇尔稳定度、级配等应符合设计要求。4)沥青混凝土及原材料的试验方法应符合客运专线的有关规定。5.4过渡段填料5.4.1Ⅰ、Ⅱ级铁路,客货共线铁路过渡段基床表层填料应符合本章第5.3.3条的规定。5.4.2一次铺设无缝线路的Ⅰ、Ⅱ级铁路,路堤和桥台、路堤与硬质岩石路堑的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可采用A组填料填筑;铺设非无缝线路的Ⅰ、Ⅱ级铁路的桥头路堤及Ⅰ、Ⅱ级铁路的涵洞两侧路堤应采用渗水土填筑。5.4.3设计时速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基床表层以下可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其级配范围应符合表5.4.3的要求,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应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应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应超过2%。表5.4.3碎石级配范围级配编号通过筛孔(mm)质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020~5010~302~105.4.4客运专线过渡段基床表层填料应符合本章5.3.5条的规定。5.4.5客运专线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应符合表5.4.3的要求,其中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应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应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应超过2%。5.4.6客运专线过渡段内与级配碎石连接的倒梯形段采用A、B组填料。5.4.7无轨砟道中使用的混凝土应符合设计要求。—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第六章路堤6.1一般规定及试验段6.1.1施工前应对地基和原地面处理结果进行验收,其质量必须达到设计要求。6.1.2施工前,应做好土石方的调配方案并充分考虑征地拆迁对调配方案的影响。取土场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地段总的土石方调配计划,对多层土的取土场要进行钻探或挖探坑,并取样试验。对各层土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类、估算,并结合路基排水和当地土地利用、环保规划进行布置,不得任意挖取。6.1.3路堤各部分及护道,应分层填筑并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铺填厚度与压实遍数应通过压实试验确定。6.1.4使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各种填料不得混杂填筑,每水平层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上层面应设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6.1.5相邻填层使用不同种类或颗粒条件的填料时,其粒径应满足D15/d85≤4(两层渗水土间)或D15≤0.5mm(非渗水土与渗水土间)的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客运专线要求在两层之间应铺设隔离作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其他铁路要求两层之间加设粒径过渡垫层,过渡垫层厚度不小于30cm,使相邻填层之间的粒径应满足要求。6.1.6填料施工含水率控制范围应根据填料的性质、压实度要求和机械压实能力综合确定。当含水量过高时,应采取排水疏干、松土晾晒或其它措施;当含水率较低时,应加水湿润,也可先挖弃表土,取用含水量适当的下层土。人工湿润加水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mw=(公式6.1.6)式中:ms─所取填料和湿重(kg);w,wopt─填料的天然含水率、最佳含水率。6.1.7路堤施工应及时做好防排水:1基底、坡脚、填层面应及时做好排水处理,不得积水。2傍山修筑路堤时,应防止水渗入路堤结构各部。3在多雨地区或雨季施工时,应防止地表水流入取土场内,并应将取土场内局部积水随时排除。6.1.8改良土施工拌和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并严格控制填料含水率和掺合料的配合比。场拌时,土料和各种掺合料应分堆存放;路拌时,应先摊铺土料、再根据计算均匀散布掺合料,充分拌合均匀后,方可进行碾压。改良土施工设备和工艺应体现先进的原则,满足拌和施工质量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条件具备应优先选择场拌。—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6.1.9路堤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压实机械宜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试验段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特殊条件下不小于50m。同一种填料不同含水量和厚度,可分段一次性做试验。6.2基床以下路堤6.2.1路堤填筑1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一般宜在200m以上或以构造物为界。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阶段。四区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八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表面整形、边坡整修。工艺流程见图6.2.1。整修验收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检验区段碾压区段平整区段填土区段检验签证路基填筑碾压夯实洒水晾晒摊铺平整路基整修基底处理施工准备图6.2.1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2路堤应沿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当地面高低不平时,应先从最低处分层填筑,两边向中部填筑。路基边坡两侧超填宽度Ⅰ、Ⅱ级铁路,客货共线铁路宜为30~50cm;客运专线不宜小于50cm。施工过程中每隔5~10层自下往上刷坡一次。竣工时应刷坡整平。3填料的运输采用大型自卸车运输,并应保证运输能力,运料车不能在新铺且未碾压成型的层面上行驶。4—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采用推土机摊铺,每层摊铺厚度应按压实厚度乘以试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而定,摊铺时,应计算出每车料的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度,以方格网、插标杆控制松铺厚度、路拱、路基横坡。采用块石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60cm;采用碎石类土和砾石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40cm;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厚度不宜小于10cm。5填料摊铺应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平整,填层面应无显著的局部凹凸,每层表面应做成不小于2%的横向排水坡。每层填筑、检测完毕,应测设中线和边线。6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小于50cm。当上下相邻填层使用不同种类及颗粒条件的填料时,其粒径应符合本章第6.1.5条规定。7用改良细粒土或含细粒成分较多的粗粒土填料填筑路堤时,必须严格控制其填料的含水率在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内。填料含水率较低时,应及时采用洒水措施,加水量可按公式6.1.6计算。洒水可采用取土场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内搅拌的方法。填料含水率过大时,宜采用场内开挖沟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翻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8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各种压路机械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衬,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高度大于8m的路堤应按设计要求提高压实密度,宜冲击压实。9碾压时填料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3%~+2%范围以内,碾压按初压、复压、终压进行,初压、复压、终压前均应采用平地机进行找平。压路机不得在未完成或正在碾压的地段掉头和急刹车。初压采用轻型压路机,复压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客运专线要求终压采用光轮压路机。一般情况初压两遍,速率1.2~1.5km/h;复压开始两遍速率1.5~1.7km/h,以后采用2.0~2.5km/h。6.2.2施工控制1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检验频次客运专线针对细粒土按5000m3为一组;粗粒土、碎石土按10000m3为一组,普通铁路按5000-10000m3为一组。当实际使用填料发生变化时,应另取样做土工试验进行鉴定。2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应确认填料质量、含水率、铺土厚度、填料表面平整度符合规范规定后,再进行碾压。3填筑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路堤基底处理应根据所处路堤部位的要求进行,并符合如下要求:—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1)路堤填筑前应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2)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自下而上挖台阶,台阶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原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应清除干净,翻挖回填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底应平整、密实。4)路堤基底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4对于软弱土路基按设计要求处理,设计无要求时,可提前进行排水、晾晒,达到地基承载力。5专线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按表6.2.2-1的要求控制。其中有砟轨道改良细粒土采用K30和K两项指标,砂类土、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采用K30和n两项指标;无砟轨道采用K30、K(或n)和Ev2三项指标。表6.2.2-2 Ⅰ、Ⅱ级铁路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标准填筑部位填料类别铁等级压实指标细粒土粉砂、改良土砂类土(粉砂除外)砾石类碎石类块石类Ⅰ级Ⅱ级Ⅰ级Ⅱ级Ⅰ级Ⅱ级Ⅰ级Ⅱ级Ⅰ级Ⅱ级不浸水部分压实系数K0.900.90────────地基系数K30(MPa/m)80808080110110120120130130相对密度Dr──0.70.7──────孔隙率n(%)────32323232──浸水部分及桥涵两端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MPa/m)──8080110110120120130130相对密度Dr──0.700.7──────孔隙率n(%)────32323232──7基床以下路堤填筑顶面外形允许偏差按6.2.2-3的要求控制。表6.2.2-3基床以下路堤顶面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查方法备注1中线至边缘距离±50mm每100m等距检查3个断面,左右各1点尺量Ⅰ、Ⅱ级铁路纵向每100m检查5处尺量客专、客货共线2宽度不小于每100m等距3个断面尺量Ⅰ、Ⅱ级铁路—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设计值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处尺量客专、客货共线3横坡±0.5%每100m等距3个断面尺量Ⅰ、Ⅱ级铁路客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个断面尺量专、客货共线4平整度土质30mm石质100mm每100m等距检查6个点尺量Ⅰ、Ⅱ级铁路土质15mm石质50mm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10处尺量客运专线不大于15mm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10处尺量客运专线5高程±50mm纵向每100m等距3个断面处,左右各1点水准仪Ⅰ、Ⅱ级铁路6.3基床底层6.3.1基床底层填筑应满足本标准第6.2.1条及下列要求:1采用碎石类和砾石类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5cm。2采用砂类土和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3分层填筑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6.3.2施工控制1填料的复查试验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2检查核对填料的试验和实际使用情况,当实际使用填料发生变化时,应另取样进行土工试验鉴定。3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应确认填料质量、含水率、铺土厚度、填料表面平整度满足设计,再进行碾压。4已填筑好的底层应控制车辆通行。5Ⅰ、Ⅱ级铁路基床底层填筑压实质量按表6.3.2-1的要求控制,其中细粒土、粉砂、改良土采用K30和K两项指标;砂类土(黏砂土除外)采用K30和Dr两项指标;砾石、碎石类土采用K30和n两项指标;块石类采用K30指标。K30指标检测频率每100m每填高0.9m检查2个断面4点,距路基边线2m处2点,中部2点,不足0.9m亦检查2个断面4点。Kh、Dr、n指标的检测频率每层沿纵向100m等距检查2个断面6点,每断面距路基边线1m左、右各1点,中间1点。6客运专线机床底层压实质量按表6.3.2-2的要求控制。其中有砟轨道采用K30、EVd和K(n)三项指标,无砟轨道采用K30、K(或n)、EV2、EVd四项指标。设计时速200km/h客货共线铁路机床底层填筑压实质量采用K30—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K(或n)作为控制指标,压实质量按表6.3.2-1的要求控制。表6.3.2-1普通铁路基床底层填筑压实质量标准填筑部位填料类别等级铁路压实指标细粒土粉砂、改良土砂类土(粉砂除外)砾石类碎石类块石类Ⅰ级Ⅱ级Ⅰ级Ⅱ级Ⅰ级Ⅱ级Ⅰ级Ⅱ级Ⅰ级Ⅱ级底层压实系数K0.930.91────────地基系数K30(MPa/m)9090100100120120130130150150相对密度Dr──0.750.75──────孔隙率n(%)────31313131──表6.3.2-2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填料轨道类型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A、B组及改良土有砟轨道地基系数K30(MPa/m)≥110≥130≥150每100m每填高0.9m抽查4点距路基边线2m左右各1点,中部2点动态变形模量Evd(MPa)≥40≥40≥40孔隙率n---<28%<28%每100m每层抽查6点,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中部2点压实系数K≥0.95------无砟轨道地基系数K30(MPa/m)≥110≥130≥150每100m每填高0.9m抽查4点距路基边线2m左右各1点,中部2点变形模量Ev2(MPa)≥35≥35≥35动态变形模量Evd(MPa)≥60≥60≥60孔隙率n---<28%<28%每100m每层抽查6点,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中部2点压实系数K≥0.95------注:当改良土采用物理方法时,其压实标准应符合本表规定;当采用化学改良方法时,其压实标准除符合本表规定外,还应满足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7 基床底层顶面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满足表6.3.2-3的要求。表6.3.3—3基床底层顶面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备注—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1中线至边缘距离不小于设计值每100m等距检查3个断面尺量Ⅰ、Ⅱ级铁路0--+50mm纵向每100m检查5点尺量客专、客货共线2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每100m等距3个断面尺量Ⅰ、Ⅱ级铁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3点尺量客专、客货共线3厚度±30mm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3点水准仪测客专、客货共线4高程±20mm每100m等距检查6点(左右各3点)水准仪测Ⅰ、Ⅱ级铁路5横坡±0.5%每100m等距5个断面坡度尺量Ⅰ、Ⅱ级铁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2个断面坡度尺量客专、客货共线6平整底不大于50mm每100m左右等距检查各5个点2.5m直尺测量Ⅰ、Ⅱ级铁路不大于15mm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10点2.5m直尺测量客专、客货共线6.4基床表层6.4.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填筑前准备1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备料工作。2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卵石或砂砾等集料应分别堆放,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必须采用场拌。3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4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6.4.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填筑施工1基床表层的填筑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摊铺碾压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区段的长度一般宜在100m以上。各区段或流程只能进行该区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应分层填筑,每层的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小15cm。3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摊铺可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每层的摊铺厚度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严格控制。用平地机摊铺时,必须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用摊铺机摊铺时,应根据摊铺机的摊铺能力配置运输车,减少停机待料时间。4在摊铺机或平地机摊铺后应由人工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5整形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应立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应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用平地机摊铺的地段,应用轮胎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暴露的潜在不平整再用平地机整平和整形。6碾压时,应采用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最后静压收光。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不应小于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应小于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7横向接缝处填料应翻挖并与新铺的填料混合均匀后再进行碾压,并注意调整其含水率,纵向应避免工作缝。6.4.3施工控制1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填料的复查试验应分别在级配碎石拌合场和摊铺现场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试验,其结果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每2000m3复查一次。2碾压后的基床表层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局部不平整应补平补压。3已完成的基床表层应采取措施控制车辆通行,并做好基床表面的保护工作,防止表层扰动破坏。严禁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4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填筑施工压实质量按表6.4.3的要求控制。其中设计时速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基床表层压实质量采用K30、n两向指标,按有砟轨道要求控制;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采用K30、Evd和n三项指标,无砟轨道采用、n、Ev2、Evd四项指标。检测频率每100m每层Evd和n检查6点,左右距路肩边线1.5m处各2点,中部2点;K30和Ev2检查4点,距路肩边线1.5m左右处各1点,中部2点。表6.4.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填料轨道类型压实标准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变形模量Ev2(MPa)孔隙率n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有砟轨道≥190≥55---<18%无砟轨道≥190≥55≥120<18%6.4.4基床表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时,填筑施工应符合本章第6.3节的有关规定,压实质量按6.4.4的要求控制,填料按5000m3复查一次。对细粒土、粉砂、改良土采用K30和K两项指标;砂类土(黏砂土除外)采用K30和Dr—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两项指标;砾石、碎石类土采用K30和n两项指标。块石类采用K30指标。各项指标的检测频率应符合本章6.3.3的有关规定。6.4.4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标准填筑部位填料类别铁路压实等级指标细粒土粉砂、改良土砂类土(粉砂除外)砾石类碎石类块石类Ⅰ级Ⅱ级Ⅰ级Ⅱ级Ⅰ级Ⅱ级Ⅰ级Ⅱ级Ⅰ级Ⅱ级表层压实系数Kh─0.93────────地基系数K30(MPa/m)─100─110150140150140──相对密度Dr───0.8──────孔隙率n(%)────28292829──6.4.14基床表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4.14的规定。6.4.14基床表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备注1中线高程±20mm每100m等距检查3点水准仪测Ⅰ、Ⅱ级铁路±10mm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点水准仪测客专、客货共线2路肩高程±20mm每100m等距检查6点,左右各3点水准仪测Ⅰ、Ⅱ级铁路±10mm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点水准仪测客专、客货共线3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不小于设计值每100m等距3个断面尺量Ⅰ、Ⅱ级铁路0~20mm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处尺量客专、客货共线4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每100m等距3个断面尺量Ⅰ、Ⅱ级铁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点尺量客专、客货共线5横坡±0.5%每100m等距5个断面坡度尺量Ⅰ、Ⅱ级铁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5个断面坡度尺量客专、客货共线6平整底不大于50mm每100m等距检查左右各5个点2.5m直尺测量Ⅰ、Ⅱ级铁路不大于15mm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10处2.5m直尺测量客专、客货共线6.5改良土填筑—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6.5.1改良土施工的一般要求1填筑前应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验证设计配合比,并确定施工配合比。物理改良土的施工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压实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化学改良土的施工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2原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石灰应选用钙质生石灰或消解石灰,其指标应达到合格标准。2)掺入水泥时,其初凝时间应大于3小时,终凝时间宜大于6小时。3)用石灰改良时,土中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8%,有机质含量应小于l0%;用水泥改良时,土中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25%。碾压前进行灰剂量的复测。4)当掺加其它化学类固化剂改良时应满足设计要求。5)施工用水质应符合工程用水标准。3堆放材料的场地应整平、压实,改良剂应采取防风、防潮、防雨措施分类堆放。4在设计规定范围内取土,取土时应清除树木、草皮以及表面腐殖土。当土源发生变化时必须按要求重做配比试验。5化学改良土应保持良好的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碾压合格后,可以立即填筑另一层改良土,不需专门的养生期。6改良土施工应做好场地的临时排水和防雨措施,在雨前碾压完毕,否则应进行覆盖。避免低温施工、人为停工。确需停工时,必须做好养生,防止水分流失。7改良土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试验段填筑,确定施工技术参数。分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8改良土拌合应满足有关环保要求。6.5.2改良土场拌法施工1施工区段应按填筑阶段的不同进行划分,一般宜划分为底层准备区段、拌和摊铺区段、碾压整型区段、检测报验区段。2场拌应采用具有自动计量的专用场拌混合料搅拌机械拌和。土块应粉碎,客运专线要求最大尺寸不得超过10mm,其他铁路要求最大尺寸不得超过15mm;拌合前,应使混合料的组成和含水率达到规定的要求。3在设计规定范围内取土,取土时应清除树木、草皮以及表面腐殖土。当土源发生变化时必须按要求重做配比试验。4拌合好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混合料在运送过程中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5底层应平整、密实,具有规定的路拱,表面无松散材料和软弱地段。—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6根据松铺厚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度。混合料应先初平,后精平,设专人及时铲除离析混合料,补以新混合料。当下层为细粒土时,应先拉毛,再摊铺混合料。7混合料应全断面均匀摊铺,不得出现纵向接缝,不宜中断。当因故中断超过2h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接缝应采用搭接施工。8混合料摊铺完后,先用平地机初平和整形,再用压路机快速碾压l~2遍。对于出现的坑洼应进行平整。9整型应按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特别注意接缝处的整平。在整型过程中,严禁车辆通行。初步整型后,检查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必要时应进行补料或减料。10当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时,应用重型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密度,且表面无明显的轮迹,压实含水量应严格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1%范围内。碾压时纵向应重叠40cm。11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严禁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产生。碾压结束之前,应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符合设计要求。12两作业区段之间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和。6.5.3改良土路拌法施工1施工区段应根据施工段所处填筑阶段的不同进行划分,一般宜划分为底层准备区段、上料拌和区段、碾压整型区段、检测报验区段。2路拌法施工应选用专用的撒布、拌和设备。3改良土路拌采用层铺法施工,按填筑宽度及松铺厚度,计算所需被改良填料和改良剂的数量、堆放位置。4按计算被改良填料的数量,在已检验合格的底层上首先摊铺被改良填料,初平静压一遍后,检查其填筑层的厚度,测定其含水率及松散干容重。5按配合比计算改良剂的单位面积摊铺数量,将改良剂均匀摊铺在已经初平初压的被改良填料表面上。6在路拌机拌和一遍后,应检查混合料的含水率。含水率过大时应晾晒;含水率过小时,应用喷管式洒水车洒水。撒水车不应在正在进行拌和的以及当天计划拌和的路段上调头和停留。在洒水拌和过程中,应及时检查混合料的含水率,其值宜大于最佳含水率1%左右。7拌和深度应深入下层承的表面1cm左右。应设专人跟随拌和机,随时检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机操作员调整拌和深度,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夹层。8拌和完成的混合料应均匀。—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9拌和整形后的碾压施工应符合本章的有关规定。6.5.4施工控制1改良土用的原材料,应按按有关规定进行相应试验。2对初步确定使用的混合料,应进行重型击实试验,计算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并进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3化学改良土应色泽均匀,无灰条、灰团。改良剂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的-0.5%~+1.0%。4无侧限抗压强度在摊铺后碾压前取样,不拌和不加水,直接按现场密度制样,按参照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有关规定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5路基压实质量及检测应满足所在填层的相应规定。6改良土路基外形尺寸应满足所在填层的相应规定。6.6加筋土路堤6.6.1用于加筋的土工合成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按规定的批次进行检验。6.6.2土工合成材料运至工地后,应分批整齐堆放在料棚(库)内,防止日晒雨淋,并保持料棚通风干燥。6.6.3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应符合本标准4.12的规定。6.6.4加筋土路堤填筑应分层摊铺、分层碾压,除参照本章6.2~6.3节有关规定外,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后应及时填筑填料,其受阳光直接暴晒时间不得过长。2一般路基上填料的摊铺及填筑从路堤中线开始,对称地向两侧填土;软土地基上填料的摊铺及填筑应从两侧开始,平行于路堤中线向中心对称进行,地基面上首层填料宜用轻型压实机具压实,只有当土工合成材料上的填料厚度大于0.6m后,才能采用重型压实机械。3严禁施工机械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走作业。4加筋土路堤与两端路堤应同步施工。5加筋土路堤的边坡防护宜与路堤填筑同步施工。6.6.5施工控制1工合成材料检验按照4.12.6所列规范规定进行。2堤填料、压实质量及检测应符合本章6.2、6.3、6.4节的要求。6.7路堤边坡6.7.1路堤边坡应采用加宽超填或专用边坡压实机施工。当采用加宽超填时,超填宽度不宜小于50cm。—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6.7.2路基施工时,宜根据现场情况做必要的截水沟、急流槽等截、排水设施。6.7.3路基刷坡宜用机械刷坡。机械刷坡时应根据路肩线用坡度尺控制坡度。人工刷坡时应采取挂方格网控制边坡平整度和坡度,方格网桩距不宜大于10m。6.7.4路堤边坡应密实、稳固、平顺。外形尺寸允许偏差按表6.7.4的要求控制。表6.7.4路基边坡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边坡坡率(偏陡量)不大于3%设计值纵向每100m抽样检查3点坡度尺量2变坡点位置±200mm水准仪测或尺量3平台位置±100mm水准仪测或尺量4平台宽度±50mm尺量6.8雨季施工6.8.1雨季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区分路段,进行适合于雨季施工项目的安排。6.8.2雨季施工路段,应在雨季前做好涵洞,并做好防水、防洪、排水工作。必要时采取覆盖措施。6.8.3严禁雨天进行非渗水土的填筑施工。6.8.4路堤填筑的每一压实层面均须做成2%~4%的横向排水坡,路堤边坡应保持平整,每次作业收工前必须将铺填的松土层压实完毕。6.8.5雨季施工应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数量,合理安排工作面进行轮流作业,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不宜全面铺开。6.8.6雨后的路基面必须晾晒、刮除表面浮土和复压处理,并经抽检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6.9低温施工6.9.1昼夜平均气温在00C以下且连续15天时,应按低温施工办理。6.9.2路堤严禁使用冻土或掺有冻土的填料填筑。宜选用级配良好的渗水土作填料,当不得不使用非渗水土时,其含水率宜低于塑限,并采取加强压实的措施。6.9.3低温施工路堤,其地基处理应在冻结前完成,应清除冰雪、疏干积水,坑洼处用与地基同类未冻土填平压实。处理后应随即掩盖以防冻结。6.9.4低温施工应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地段的积雪应在临开工前清除。—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2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已铺土层未压实前,不得中断施工,应保证开挖、运填周转时间小于土的冻结时间。3对取土场、路堑和路堤的外露土层用松土或草袋覆盖。4路堤填筑应按横断面全宽分层填筑,铺土厚度应减薄20%~25%。5停工后继续施工前,应将表面冰雪及冻结的土层清除。6.9.5路基面及边坡修整工作必须在解冻后进行。—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第八章过渡段8.1一般规定8.1.1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路堑与隧道等的连接路段,应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8.1.2过渡段填料应符合本标准第5.4节的规定。8.1.3过渡段施工一般要求:1过渡段地基加固宜在桥涵基础施工前完成。2应优先安排地基处理地段过渡段路堤的填筑施工。3桥台和横向结构物等的基坑回填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4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当过渡段填筑高度小于基床厚度时,基底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高度大于基床厚度时,有砟轨道基底处理后地基系数K30≥60MPa∕m,无砟轨道基底处理后应达到Ev2≥45MPa。5过渡段施工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满足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6过渡段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8.1.4过渡段排水要求:1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2过渡段台背回填料表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3过渡段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4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与相邻路堤填料之间的反滤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5过渡段坡脚两侧、路堤底部的纵横向排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8.1.5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施工应在变形稳定后进行。8.2路堤与桥台过渡段8.2.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填料和结构形式应满足设计要求(参阅附录图五、图六)。8.2.2路桥过渡段填筑施工工艺流程见图8.2.2。—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图8.2.2路桥过渡段填筑施工工艺流程8.2.3路桥过渡段填筑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2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同步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并掺拼3~5%的水泥,碾压遍数应通过工艺试验确定。3过渡段路基的压实质量应满足本标准6.2、6.3、6.4节的要求,但客运专线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的压实质量应按表8.2.3的要求控制。8.2.3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筑压实标准填料轨道类型压实标准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变形模量Ev2(MPa)孔隙率n级配碎石有砟轨道≥150≥50---<28%无砟轨道≥150≥50≥80<28%4沉降观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并符合本标准第10章的有关规定。8.3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8.3.1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料和结构形式应满足设计要求。—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8.3.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施工工艺流程见图8.3.2。图8.3.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施工工艺流程8.3.3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2横向结构物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3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并掺拼3~5%的水泥,碾压遍数应通过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5过渡段路基的压实质量应满足本标准6.2、6.3、6.4节的要求,但客运专线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的压实质量应按表8.2.3的要求控制。6沉降观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并应符合第10章的有关规定。9.1一般规定9.1.1特殊路基施工应严格按设计文件和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密切配合设计单位及时反馈施工信息。—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9.1.2特殊路基包括特殊土(岩)路基和特殊条件路基。特殊路基地段施工前,须对地基进行复查、核对,发现地基范围内有局部松软、坑穴、泉眼等,应慎重处理,不得随意填塞。9.1.3使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各种填料不得混杂填筑,每水平层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上层面应设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9.1.4特殊路基施工,应避开雨季作业,加强现场排水,保证地基和已填路基不被水浸泡。特殊路基施工,开挖后各道工序要紧密衔接,连续、分层、分段施工。9.1.5路基填料及填筑压实应符合本标准第六章的有关规定。9.2软土、松软土路基9.2.1施工前结合设计,核查软土、松软土的地质情况,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做好施工组织设计。9.2.2应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对软土、松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才能开始路基的填筑。9.2.3开工前按填料要求选好料场,合理规划取土、弃土、堆料及运土路线,并按填土要求时间,周密安排施工作业计划。9.2.4桥隧缺口的地基处理应先于桥隧施工。9.2.5施工前应选择试验段进行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指导施工。9.2.6施工控制1路基填筑前,应排除地表水,保持基底干燥,做好排水系统。2路基填筑应按设计规定的填土速率和停放时间进行。3反压护道应与路基同步填筑,其填料、填筑压实方法、压实标准应符合一般地基路堤相应部位的规定。护道顶面应平顺并有向路基两侧的排水坡,边坡应顺直无凹陷。4填筑软土地段路堤,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沉降及位移观测,通过定期观测,控制填筑速率和推算工后沉降。5采用排水固结措施加固地基应及早安排施工。第十章路基沉降观测10.1一般规定10.1.1路基工程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观测基桩必须置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定期进行复核校正。观测装置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稳定。施工中应保护好观测基桩及观测装置。10.1.2路堤开始填筑后,应对路基沉降进行系统的观测,及时整理观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无砟轨道在路基完成或施加荷载后应至少有不小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10.1.3时速200km客货共线路基工后沉降量,一般地段不应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应小于4cm/年;桥台台尾地段路基工后沉降不应大于8cm。Ⅰ级铁路路基工后沉降量,一般地段不应大于20cm,年沉降速率应小于5cm/年;桥台台尾地段路基工后沉降不应大于10cm。Ⅱ级铁路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30cm。客运专线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量一般地段不大于5cm,台尾过渡段工后沉降不大于3cm,年沉降速率应小于2cm/年;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量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沉降比较均匀、长度大于20m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30mm;不同结构物的差异沉降量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量造成线路方向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10.1.4竣工验交时,沉降观测设施和观测资料应与工程同时移交给工程接收单位。10.2沉降观测10.2.1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内容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观测方案。10.2.2沉降观测可在线路两侧、路肩和线路中心设置观测桩,在地基和基床底层的顶面设置剖面沉降管,或在线路中心设置沉降板。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观测断面间距不应大于50m,对于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到100m;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10.2.3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不同结构物的起点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一般应在距结构物起点5~10m处、20~30m处、50m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剖面沉降宜沿线路斜向连续观测。沉降观测装置的具体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10.2.4沉降观测装置和位移边桩的构造、结构尺寸和制作材料的规格、材质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影响观测精度的缺陷;观测断面及每一观测断面上观测点埋设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0cm;使用观测设备应经过检验,精度达到要求。10.2.5沉降观测应采用二等几何水准测量。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管的测量精度为4mm/30m。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每天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当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时,每3d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预压期末。预压期后每三个月观测一次直至移交,在沉降速率变化时,增加观测频率。在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每周观测一次;第2~3个月,每月观测一次;3~12个月,每三个月观测一次。10.2.6在填土过程中,应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侧向位移值及其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10.2.7当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大于10mm,或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大于5mm时,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值以内再进行填筑。10.2.8路基填筑至设计高程后,应在路肩设观测桩,与边桩和沉降同步进行观测,通过测量路肩观测桩的高程变化,确定路基面的沉降量。10.2.9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汇总分析,并提供给相关单位进行评估。10.3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10.3.1评估工作应根据下列资料综合分析:1路基沉降观测资料;路基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2施工过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级配、地基和压实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3过渡段不同结构物的基础沉降观测资料;过渡段区域的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10.3.2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10.3.3对线路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10.3.4路基沉降预测应采用曲线回归法,并满足以下要求:1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3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作多种曲线的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2。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经过验证,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8mm。2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最终的沉降和预测时间的沉降应满足下列条件:S(t)/S(t=∞)≥75%式中:S(t)—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S(t=∞)—预测的最终沉降量注:沉降和时间以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为起始点。10.3.5路基沉降的评估应结合路基各观测断面以及相邻(涵)隧的沉降预测情况进行,预测的路基工后沉降值应符合第10.1.3条的要求。—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第十一章支挡结构第十二章路基防护与排水第十三章路基相关工程及附属设施第十四章环境保护第十五章路基工程竣工验收15.0.1路基的竣工、验收、移交应按照铁道部(2008)23号文要求,资料的收集、整理、组卷按照铁道部(2002)8号文的要求,做好相应准备工作。15.0.2工程竣工后应按单位工程检验,单位工程划分和质量评定应符合现行《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规定。15.0.3验收时应以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和隐蔽工程检查证为依据。15.0.3路基工程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下列文件及资料:1工程竣工验收报告;2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3路基竣工图及其他文件(隐蔽工程检查证);4变更设计资料;5工程日志;6中线、高程竣工测量资料及主要永久标志位置图;7工程试验资料(包括路堤填筑压实试验段资料);8有关原材料、构配件出厂质量证明资料;9观测资料;10各项施工记录;11重大质量事故处理记录;12施工小结。15.0.4经检验符合上述要求的路基工程,按要求办理工程验收手续。—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附录六参考图一、路桥过渡段剖面示意图图五路桥过渡段剖面示意图二、路桥过渡段断面示意图图六路桥过渡段断面示意图三、结构物顶距路肩>1.5m过渡段设置示意图—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图七结构物顶距路肩>1.5m过渡段设置示意图四、结构物顶距路肩≤1.5m过渡段设置示意图图八结构物顶距路肩≤1.5m过渡段设置示意图—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5.4.5框架桥施工本标段内共有34座框架桥,均设置在路基中,采用满堂支架整体现浇施工方案。框架桥属于控制路基填筑工期的重点工程,因此施工准备完成后立即进行标段内框架桥施工。满堂式钢管支架,基础为碎石垫层,碎石顶面砂浆封闭,在碎石层上铺设枕木或槽钢。5.4.5.1支架搭设满堂支架搭设:先平整场地,清除场地内杂物,再在地面上铺设碎石垫层,最后在碎石层上铺设枕木或槽钢,再设钢管座,安装钢管脚手架。钢管座应垫平、垫实,防止钢管底部脱空。钢管脚手顶设可调螺杆,以调整底模标高,可调螺杆上设槽钢分配梁,分配梁上再铺纵向方木,方木上铺设底模、侧模。若场地被开挖破坏,需回填夯实,并检测地基承载力。5.4.5.2支架压重底模放样坐标值由设计图纸提供箱梁底的放样坐标值,加上由于整个支架本身变形和地基沉降须设置的预拱度值确定。支架压重按照“首孔必压、地基承载力有变化必压、支架形式变化必压、梁体断面有大变化必压”的四必压原则选择有代表性孔跨进行,其位移可作为邻近联预拱度参考值。底模模拟荷载压重方法:在底模带木安装完成而面板未铺设时,根据基础、钢管支架的高度,选择2个典型区域,在铺好的带木上堆码砂袋,对支架及基础进行压重。压重荷载按各处箱梁混凝土重量的1.3倍确定。底模模拟荷载压重要求:压重应分级加载,直至基础沉降量不再产生明显的沉降为止(观测不少于24小时),才开始记录压重稳定标高;压重时,应根据各区域的荷载情况堆码相应重量的砂袋。砂袋装好后应过磅称重(误差要求不超过±1%),以减小荷载的误差。5.4.6涵洞施工本标段内共需新建涵洞84座,分别为框架涵72座,圆涵12座。—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完成后立即进行标段内的涵洞施工,以便为路基尽早连续成型创造条件。施工中须做好基底防排水工作。5.4.6.1框架箱涵施工(1)基础施工框架涵基础施工前首先进行水泥搅拌桩施工进行地基处理。涵洞基础一般采用挖掘机开挖,辅以人工清基。基坑清理至设计标高,报验合格后,立即施工砂砾石垫层(采用振动夯实机分层夯实)并按设计浇筑混凝土封底。基坑开挖时,做好截、排水设施(基坑外设挡水埂,坑内设环形排水沟、集水井随时抽除集水),防止基坑遭水浸泡、地基条件恶化;既有线旁施工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既有线安全。(2)框架箱身施工框架涵采用原位分节现浇。框架涵身分2次浇筑成型:第1次浇筑底板及下梗肋以上30cm墙身,第2次浇筑侧墙及顶板。混凝土框架涵施工内模采用大面竹胶板,外模可采用组合钢模板,框架内采用满堂钢管支架并按规定设置剪刀撑和扫地杆等。为保证混凝土面美观,交通涵框架墙身采用无内拉杆模板施工(内模利用满堂支架向两侧顶紧,外模采用双联槽钢竖向加固)。钢筋在棚内集中弯制,运至现场绑扎成型。混凝土由邻近搅拌站集中供应,泵送或吊机提吊浇筑。浇筑底板前基础顶面凿毛并冲洗干净。为加强两次浇筑的连接和保证框架整体防水性能,水平施工缝做成“凹”字形,即在第1次浇筑时将厚度为边墙厚度1/3的方木埋入混凝土中,待混凝土终凝后取出,且在方木取出前将施工缝凿毛、冲洗干净。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搭设支架、立模、绑扎钢筋、浇筑边墙及顶板混凝土。混凝土分层浇筑(层厚≯40cm)。混凝土浇筑时注意两边侧墙对称均衡进行,侧墙混凝土通过小直径导管或串筒浇筑,插入式振动器振实,底板、顶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平板式振动器振实。注意防止漏振或过振。—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许可值后,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进行变形缝、防水层及附属工程施工。(3)翼墙施工现浇翼墙内模采用竹胶板、方木和型钢加固,外模采用组合钢模、钢管加固。基础施工时按规范预埋接茬钢筋,基础与墙身接触面凿毛清洗干净。因外墙面为非竖直面,应加强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刚度,外模板采用地锚与基础连接以加强抗浮能力,采用坍落度较小的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模板爬升和出现墙面“鼓肚”现象而影响外观。(4)防水层等施工防水层施工前将涵身上的尖凸处打磨平整,将泥土、杂物等清除干净,保持涵身表面干燥,以保证防水材料与涵身的粘结。涵身两侧分层对称回填压实,锥坡砌体采用挤浆法砌筑,架设样架或靠尺控制圆顺度和平整度。(5)框架涵施工工艺见“图5.4-13框架涵施工工艺框图”测量定位开挖基坑整修、基底处理自检标高、几何尺寸等基础施工做试块资料报监理做试块资料报监理台身施工顶板现浇原材料试验设计配合比报监理审批浇注铺装层浆砌护坡验收图5.4-13框架涵施工工艺框图—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5.4.6.2圆涵施工(1)圆管涵施工程序测量放样→基础开挖→清理基底→浇筑基础→安放涵管→基坑回填→施工洞口。①基坑开挖测量放样,开挖基坑。基坑按明挖扩大基础的方法直接进行开挖。如有条件,用机械开挖至离基底标高30cm时再改为人工开挖,以便减小对基底土的扰动。条件不具备时也可用人工开挖,以保持边坡稳定和基坑干燥,开挖基坑出来的土及时运输到指定地点堆放。基坑开挖后,确认地基层符合设计要求,核对平面尺寸及进出口基底标高,经过地基处理,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及时进行基础和涵体施工。②基础施工基础圬工施工在坑底无水情况下进行。基底检验合格后浇注垫层混凝土,不得长时间暴露基底。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80%以上后,才砌筑片石基础。砌筑用砂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配合比经试验确定,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随拌随用,防止发生泌水、离析等影响强度的现象发生。砌筑用片石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表面水锈、污物等。采用挤浆法分层砌筑,砌筑时砂浆要填满,不能出现空洞现象。砌筑时若砌块浇水困难,则将砂浆稠度较常温调大1~3cm,但加大的砂浆稠度不超过13cm。砌筑时砌块表面与砂浆的温差不超过20℃。当最低气温等于或低于-15℃,将砌筑砂浆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砌筑时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缝并作好防水处理。③基坑回填基础强度达30%设计强度后,即可拆模进行回填。回填前必须清除基坑积水、淤泥,回填土应分层夯实,为现浇涵身支架施工做好准备。④涵节拼装—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涵节统一外购,要求生产厂家原材料、模板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成品的制造误差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检验合格后用汽车运至涵位,汽车吊卸车并配合安装涵节,涵节的安装误差要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涵节用砂浆临时固定,安装管座模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经检查合格后浇注管座混凝土安管前按设计要求进行逐节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在管节运输、装卸过程中,采取防碰措施,避免管节损坏。管材检查合格后运至基坑边,按图纸要求排管,核对管节,管件位置无误后方可下管,下管前清理平基面杂物,平基面清理干净后由测量人员定出管道中线,并复测平基面标高。⑤出入口翼墙、帽石及沟底铺砌翼墙、沟底铺砌圬工采用浆砌片石,方法同基础的施工;帽石采用混凝土结构,同一般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圬工完成后加强养护。⑥沉降缝、防水层施工管节安装顺序从中间向两端进行,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陷缝。沉陷缝嵌入沥青麻绳,外铺设二布三油防水层隔水。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管涵表面清扫干净,以便使涂刷的沥青与砌体粘结牢固。施工时先在涵身刷一道冷底子油,然后在涂有冷底子油的基面上涂刷热沥青。并用橡胶皮刮平使其涂沫均匀,再依次铺上油浸麻布,从下而上进行防水层施工作业,铺设搭接则由下而上顺压。同时应用旧竹扫把边铺边扫,以排出空气,做到粘结密贴无气泡,平顺无皱折。禁止在刮风和下雨天气进行防水层作业。⑦涵洞缺口回填当涵洞主体圬工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涵身沉降缝、防水层施工完成后,经检查合格后回填过渡段,过渡段采用砂砾或其他透水性材料,压实度不应小于96%,填筑范围为自基底3米沿纵向1:2向上至路床底部,与路堤连接处开挖台阶。(2)圆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4-14圆涵施工工艺流程”。—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修建预制管节场地预制涵管管节开挖基坑、换填砂夹碎石层基础施工安装圆涵管节圆涵防水层、止水缝施工砌筑翼墙、立模、浇筑帽面混凝土砌筑护坡、检查台阶修筑土围堰、排水、清理淤泥图5.4-14圆涵施工工艺流程5.4.7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5.4.7.1总体施工方案桥面系包括桥面防水层、保护层、泄水管等防排水体系,人行道钢栏杆、步板、伸缩缝、电缆槽等。附属工程主要包括挡碴墙、声屏障施工。5.4.7.2防水层、保护层施工方法为保证防水层的铺设质量和节省防水材料,桥面基层保持平整,平整要求,用1m长的水平尺其空隙不大于5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超过一处。否则采取凿除的方法进行处理,或用砂浆进行找平,用水泥砂浆找平时基底用高压风枪清洁、洒水湿润。用水泥砂浆局部找平时,在砂浆中添加水溶性胶粘剂,以增强水泥浆与基底的连接。桥面基层及涂刷防水涂料进行封边的部位应清洁、无浮碴、浮灰、油污等,同时挡碴墙根部及竖墙根部的立面无蜂窝、麻面。对蜂窝、麻面作填补前,先清除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碴、浮灰、油污等,并使之湿润。—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桥面防水层施工前应清理桥面杂物、污染物并采用高压风枪清除基层面灰尘。桥面基层应平整且保持干燥。防水涂料由甲、乙两种组份按产品说明书进行配比,用计量器进行称量,每次搅拌以不大于30kg为宜。防水涂料搅拌均匀,搅拌时间3~5min。防水涂料的涂刷从一端向另一端涂刷,一边涂刷一边铺帖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纵向整幅铺设,当防水卷材进行搭接时,若需纵向搭接,允许进行一次纵向搭接,且先行纵向搭接,再进行横向搭接,纵向搭接接头错开,纵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20mm,横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80mm。较低的一幅防水卷材粘贴完毕后,方可铺贴另一幅,涂刷防水涂料时要与此前涂层衔接好,铺贴时用刮板将防水卷材摊压平整,并使防水卷材的边缘和搭接处无翘起,其他部分无空鼓。全部防水卷材铺贴完毕并符合要求后,方可用防水涂料对挡碴墙、竖墙根部进行封边,封边宽度大于80mm,涂料涂刷厚度不得低于1.5mm。进行封边工序的同时,对泄水管的进水口涂刷防水涂料,并与封边涂料衔接好。防水涂料应涂刷到进水口向内不低于30mm,涂刷厚度为1.5mm,并涂刷均匀。防水层铺设完毕后进行保护层的施工。5.4.7.3保护层施工保护层在边梁的内侧及中梁的双侧边均预留100mm,供桥面湿接缝处防水层和保护层施工时搭接。防水层施工完毕并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进行防护层施工,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将砂、石、水泥、水、纤维和减水剂同时倒入拌和机中,搅拌时间不小于3min,要求做到拌和均匀。纤维混凝土应随拌随铺,采用平板震动器震捣,时间控制在20秒钟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光滑以免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得过量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待保护层似干非干时及时覆盖麻布洒水养护。保护层施工时,其施工用具、材料轻吊轻放,严禁碰伤已铺好的防水层。—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为了防止保护层因收缩应力引起裂纹,施工24h后进行纵横锯缝。待保护层不养护时,及时清理锯缝中的粉末,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桥面防水层、保护层施工工艺见“图5.4-15桥面防水层、保护层施工工艺框图”。桥面清理防水涂料涂刷防水卷材铺贴保护层标高设置保护层C40纤维混凝土铺装保护层纵横向切缝保护层混凝土养护防水涂料配制C40纤维砼配合比设计图5.4-15桥面防水层、保护层施工工艺框图5.4.7.4泄水管施工梁面泄水管安装应坚固。当采用泄水管两截对接时,需做抗拉强度和耐久性检验。在防水层与泄水管的连接部位,应在接缝处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封边处理,高度为80mm,且泄水管排水时不应往梁体侧面淌水。5.4.7.5挡碴墙、声屏障施工方法(1)挡碴墙施工按附属工程图纸施工挡碴墙。(2)声屏障施工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有声屏障的设置声屏障。T梁预制过程中,按厂家要求预埋相应的连接件。T梁架设后,选购合格的声屏障成品件,在厂家的指导下完成安装。5.4.7.6钢栏杆、步行板、电缆槽及伸缩缝施工方法(1)钢栏杆施工—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钢栏杆在加工厂进行除锈、加工、喷漆,并编号堆放。栏杆支架由角钢、钢板组成,并通过螺栓与预埋在T梁的锚固块连接。栏杆在加工厂预拼好后,整体吊运至现场进行安装,采用小型起吊机械配合人工进行安装,并注意线型、标高控制。(2)步行板施工人行道步板预制件在预制场提前集中预制并分类放置。然后用汽车运到施工现场,人工搬运进行安装。人行道步板在梁场内集中预制,钢筋一次绑扎成型,整体放入步板模型内。模型采用整体分块式钢模板,人工涂刷脱模剂。混凝土由梁场拌合站统一供给,现场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和平板振动器振捣,人工抹面,覆盖麻袋洒水养护。场内预制步板运至施工现场后人工安装。人行道步板预制时,应标明上下面,安装时不能倒置。人行道步板堆放时底部应受力均匀,堆码高度不应大于1.8m。人行道板在搬运过程中,应格外小心,避免缺棱掉角,影响外观。步板安装时,应保证平整,不得有翘曲和三条腿现象,必要时用砂浆调平,要求两盖板之间的错台量小于3mm。(3)电缆槽施工电缆槽采用玻璃钢电缆槽。玻璃钢电缆槽具有保护电缆,绝缘性好,隔热、耐寒、阻热、耐老化、耐腐蚀、耐酸碱等优点。玻璃钢(玻纤聚脂)电缆槽重量轻,一般只有钢制电缆槽重量的1/4,水泥制电缆槽重量的1/10,安装方便,费用低,使用寿命达30-50年。璃钢电缆槽安装方便,待人行道钢栏杆安装完毕后,即可根据“四电”的要求,在人行道钢栏杆相应位置安装电缆槽。(4)伸缩缝施工伸缩缝安装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梁及桥台端部预埋伸缩缝钢板→梁架设就位、预留间隙设置→型钢定位、顶面高程控制、焊接牢固→布置钢筋、立模板→浇灌伸缩缝处混凝土→安装橡胶条表5.4-4玻璃钢电缆槽理化性能—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性能数据性能数据弯曲强度/MPA170剪切强度/MPA30拉伸强度/MPA160冲击强度/J/c㎡80抗压强度/MPA130阻燃性能氧指数>30桥梁伸缩装置运至现场按设计要求组装并与梁端预埋钢筋绑扎牢固。固定伸缩装置时,应确保伸缩装置平面位置、高程、纵横坡度符合设计及工艺要求。现浇混凝土应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施工,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浇筑梁端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为主,平板振动器振捣为辅的振捣工艺,确保伸缩装置与混凝土整体连接。混凝土顶面采用人工抹面、收光。混凝土养护采用麻袋覆盖洒水养护。伸缩缝施工注意事项为:①梁及桥台两端伸缩缝预埋钢板位置尺寸一定要正确,保证型钢的定位与力的传递。②架梁时预留适宜的间隙,预留间隙大小,按设计要求而定,一般应等于40mm。③预留区域全宽≥100cm,预留区域内按图纸要求布置钢筋。浇筑混凝土时,预留区域两侧用模板定位成直线。④严格控制伸缩缝装置顶面高程,伸缩装置平整度小于2mm/m(3m直尺检测)。⑤锚固筋焊接质量予以保证,伸缩缝处混凝土浇捣应密实,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做到料面平整,养护及时。5.5站场工程本标段内设车站一座,为梁山北站,主要包含站台墙、站台面、雨棚、围墙及排水沟等附属设施。5.5.1地基与基础站台地基必须满足设计的承载力要求,填土路基碾压密实。对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进行换填处理。5.5.2站台墙施工—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站台墙基础土方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达到设计标高后,施工混凝土垫层,弹出基础线。站台墙的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参照桥梁工程的施工工艺要求施工。5.5.3站台面层施工站台面层采用花岗岩面层,基础垫层施工完毕后打灰饼及用刮尺(靠尺)推好冲筋。浇水湿润基层。根据冲筋厚度,用1:3干硬性水泥砂浆(以手握成团,不泌水为准)抹铺结合层。结合层应用刮尺及木抹子压平打实。对照中心线(十字线)在结合层面上弹上面块料控制线。根据控制线先铺贴好左右靠边基准行(封路)的块料,以后根据基准行由内向外挂线逐行铺贴。挤出的水泥膏及时清理干净(缝子比砖面凹1mm)。5.5.4通道施工基层、面层严格按照《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5.5.5排水沟施工站场明排水沟一般采用浆砌片石结构,排水沟槽基础开挖采用机械为主,人工配合的方式进行开挖,开挖前首先进行测量放线,根据设计控制好开挖底部标高,严禁超挖。浆砌工程施工时严格遵守设计及《铁路混凝土及砌石工程规范》有关要求,砌筑时采用挤浆法分段砌筑,做到灰缝饱满,禁止出现竖向通缝。砌体勾缝一律勾凹缝,以确保美观耐久。砌体施工前,按设计放样挂线,保证砌体外观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备足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各类材料。为保证砌体砂浆质量,砌体砂浆一律采用机械拌合,每一砌筑工点配置一台砂浆拌合机及相配套的小型发电机。做好刷坡工作,对于超挖或超刷部位,必须按设计要求补填超挖部位,禁止边砌筑边补填土。基底挖至设计标高,检测其地基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申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才能施工,避免由于地基不符合设计要求,造成不均匀沉降引起挡墙开裂或坍塌。—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砌筑基底时,如基底为土质,可只在已砌石块侧面挤塞砂浆,如基底为石质,则需先将其表面清洗,湿润后再座浆砌筑。采用分层砌筑间歇再砌时,要清扫砌体表面的浮浆、泥土等,然后洒水湿润再继续砌筑。砌筑保证砂浆的饱满度,严禁在砌体上抛掷、凿打。砌筑时按设计施作泄水孔和伸缩缝、沉降缝,并认真做好泄水孔背后的隔水层及反滤层。5.5.6站台雨棚施工(1)钢结构施工钢结构工程单根部件的弯曲委托专业工厂进行,采用汽车运输至我单位在站场的加工场,相贯线切割加工在加工场内进行,部件加工成形后利用自行设计的胎具在场内拼装成整体,各部件尺寸及整体尺寸检查无误后采用平板汽车运至安装现场,整体进行吊装。钢结构施工要点如下:①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图纸,确定施工中的关键工序,编制施工方案并进行评定,在制作前对所有构件均在平台上放样,量取实际尺寸。②钢结构制作安装过程中,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制度,每道工序必须在自检达到优良标准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检验工作落实到人,对不符合质量目标的构件,及时标识返修,杜绝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③严格按设计图施工,认真落实岗位技术责任制和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工作必须简明易懂,详细说明单项工程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并标明工序和检测内容、标准。④制定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件必须是合格供应商提供的优质品,无证产品一律不准进厂。⑤减少工厂制作的手工焊接,尽量用自动化、半自动焊接,减少现场施工焊接,以保证焊接质量。⑥制定钢结构发运制度,加强运输过程中质量管理,减少因运输、吊装而产生的变形。(2)铝合金压型板施工—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压型铝板加工、运输、堆放:彩板采用工厂加工制作,运至安装地点堆放。压型铝板安装准备:安装前在安装部位下部满铺安全网,设置防护栏杆,拉设白棕绳,选取适当部位采用钢管搭设上人楼梯跑道,跑道上铺设木板,木板上钉长小木条防滑,施工区按安全手册的要求在四周挂设安全网。①压型铝板制作A、压型铝板制作及质量要求压型铝板的制作严格执行冶金标准YBJ216-88和国家标准GB50221-95及GB/T12755-91a.压型铝板出厂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明书。b.所有加工制作完的压型铝板应平整、规则、色泽均匀、无明显凹凸、切口平直、无翘曲翘角、锈蚀等缺陷。c.压型铝板长度的允许正负偏差不应大于7mm。d.压型铝板横向偏差不应大于5mm。e.压型铝板的侧向弯曲不应大于25mm,压型钢板卷边板件的最大波浪高不应大于6mm。f.所有包角板、泛水板的漆膜应无裂纹、剥落和露出金属基板等现象。g.压型铝板制作应按订货的文件出厂,包装可靠,避免损伤,存放在不被高空重物撞击的安全地带并采取避雨措施。标明压型板的板型、板长、板厚、数量、净重、生产日期及安装部位。B、压型铝板安装及质量要求压型铝板安装时严格执行冶金部标准YBJ216-88和国家标准GB50221-95及GB/T12755-91。a.压型铝板安装完后,表面应清洁,无胶痕与油污,无划痕,磕碰损伤现象。b.压型板用连接件与固定支架连接,每波设置一个,固定支架宽度应比檩条上翼缘宽度小10mm。固定支架、连接牢固可靠。②彩板安装质量要求A、压型板施工前应复核钢结构的安装精度进行中间交叉验收。—74—
中铁大桥局集团 铁路路基施工工艺B、压型板交接时进行验收,对颜色及涂层进行检验,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有损坏的,应立即剔除,严禁使用到工程上去。C、连接件无松动,压型板上无施工残留杂物或污物。—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