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3 MB
  • 10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

  • 10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建设单位: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盖章)编制日期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1 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21环境质量状况32评价适用标准36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9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47环境影响分析51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82结论与建议98附件附件1委托书附件2贵州省能源局《省能源局关于同意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附表附表1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附表2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附表3环保投资一览表附表4环境监理内容一览表附表5环保措施验收一览表附图附图1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总平面布置及周边关系图附图3110kV升压站平面布置图附图4施工营地布置图104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建设单位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法人代表胡明联系人凌工通讯地址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境内立项审批部门贵州省能源局批准文号黔能源新能[2016]32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风力发电(D4414)占地面积(平方米)风电站规划面积42km2工程永久占地m2升压站站址占地9348m2绿化面积(平方米)变电站内绿化面积2065总投资(万元)45160.57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54.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7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7年12月项目由来、工程概况1、项目由来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风能是清洁的、储量极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是新能源开发领域中技术成熟、具备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能源短缺及节能等问题的日益关注,认为开发风能资源是减少空气污染、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量的有效措施之一,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调整能源结构、缓解环境污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思。为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国家于2006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同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可再生能源“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使我国的风电开发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104 风电资源开发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工程的建设将有利于改善系统电源结构,缓解电力行业较大的环境保护压力,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缓解地区环境保护压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2016年1月,根据贵州省能源局《省能源局关于同意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黔能源新能[2016]32号)的要求,确认由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开始进行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按照设计规划,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拟安装22台单机容量为22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建设总规模为4834MW,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1948.81h,平均年上网电量为9432.24MW·h,同期配套新建一座110kV升压变电站,由一回110kV送电线路接入电网。工程总投资45160.57万元,施工期共12个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3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修订)的规定,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此,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委托我公司所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现场踏勘、调研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和技术规定,同时,根据2016年10月北京计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贵州省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我公司于2016年11月编制完成《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经审查批准后,作为环境管理和项目环保工程设计的科学依据。本次环评不对输变电及电缆的辐射部分进行评价,业主需根据其辐射内容另行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电磁辐射影响评价。2、工程概况项目名称: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建设单位: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建设性质:新建投资规模:总投资45160.57万元建设周期:总工期12个月建设地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境内104 风场范围:本项目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普安县境内,属于山地风电场,山势连绵起伏,山体大部分场址呈近似南北走向,地形以山地为主,山上植被较少,多为灌木地,坡体呈舒缓坡状。地理坐标介于N25°37"48.69"~25°43"24.21",E104°57"51.91"~105°3"39.07"之间,场址高程为1200~2100m。项目的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风场开发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如下表所示:表1A风电场拐点坐标表编号EN1104°57"51.91""25°41"17.76"2104°59"28.63""25°40"13.87"3105°1"45.19""25°42"22.90"4105°2"12.56""25°39"33.66"5105°1"14.49""25°38"3.84"6105°1"57.46""25°37"48.69"7105°3"10.4425°39"15.04"8105°3"39.07""25°43"22.68"9105°0"37.79""25°43"24.21"表1B风电机各风机位置坐标坐标系为西安80三度带,中央子午线105。3、建设规模104 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场址区高程在1200~2100m间,山体大部分场址呈近似南北走向。风电场装机容量48.4MW,经过对适合风电场的机型进行初选和方案比较,推荐安装22台单机容量为2200kW的WTG7-2200机型风力发电机组,年上网电量9432.24M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1948.8h。风电场主要由一座110kV升压站、22台2200kW风机、22台箱式变压器、35kV集电线路及场内外施工道路等组成。4、工程内容本工程由主体工程、公用配套工程及环保工程组成,其中主体工程包括22台风机,风机单机容量为2200kW,每台风机配1台35kv的箱式变压器、110kV升压站1座、1回送出线路,此外本风电场工程的施工检修道路从现有公路引接,施工检修道路考虑改建现有道路与新建道路相结合,改建现有道路约4km,新建道路约30km。此外还包括有其他附属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具体详见表2、表3。表2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组成表工程项目工程组成主体工程(永久工程)风力发电机22台单机容量为2200kW的风电机组箱式变压器每台风机配1台35kV箱式变压器,共22台箱式变压器集电线路本项目集电线路使用架空导线与电缆敷设混合的形式,共设置3回路根据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布置方案,各回路的连接方式如下:集电线路A:连接风机01、02、03、04、05、06、07(共7台);集电线路B:连接风机08、09、10、11、12、13、14、15(共8台);集电线路C:连接风机16、17、18、19、20、21、22(共7台);A线、C线分别连接7台风机;B线连接8台风机。其中A线风机汇集后与B线主线路单塔双回接入升压站;C线风机汇集后以最短方式分别接入升压站。3回集电线路的线路总长度为32.7km,其中路径长度为26.1m,单回路路径长度为19.5km,双回路路径长度为6.6km。110kV升压站位于风电场中部,风电场110kV升压变电站长112m,宽80m,围墙内占地面积为8960m2,总占地面积为9348m2,整个升压站按照功能性划分为高压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两部分。附属配套及公用工程供水系统采用现场打井和山间溪水取水相结合的方式,打井深度为100m;可作为施工和生活用水水源。营运期升压站经引水系统并净化后存入泵房内的生活水箱及消防水池。排水系统室内污、废水合流,室外污、雨水分流。室内污水汇集后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再利用提升泵为场区绿化和冲洗回用;区域内雨水汇集后就近排入 然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施工用电可从附近的村庄10kV线路接引施工用电到施工临时区,线路引接长度共计约2km。可满足施工期营地的用电要求。通讯104 系统拟采用由当地电信通信网络上提供通信线路的方式,其内部通信则采用无线电通信方式解决。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在配电装置室、车库及水泵房内设置通风风机,自然进风机械排风;在主控室、会议室、继电保护室、办公室及值班室设置空调。消防系统及火灾监控报警系统中控室设置一套火灾自动报警灭火控制器(联动型),监测各火灾探测场所的火警信号,并可根据消防要求对消防水泵、风机等实施自动联动控制。道路本风电场工程施工检修道路考虑改造现有道路与新建道路相结合,改建现有道路约4km(宽4.5m),新建道路约30km(宽4.5m)。弃渣场在厂区中部设置弃土场一座(李家院以南约800m沟谷中),弃渣场占地面积42000m2,沿中部沟谷设置,可容纳本项目弃土。施工辅助工程(临时工程)混凝土拌和系统位于项目东侧的施工营地内,设置1座HZS75型搅拌站,配备1套混凝土拌和设备。每套各配置2个100t的散装水泥罐和1个50t的粉煤灰罐,占地面积约500m2。砂石料堆场砂石料堆场与混凝土拌和站集中布置,占地面积约1000m2。工程所需砂石料全部就近从市场购买。设备堆存场本工程不单独设风机备临时堆存场,按施计划合理安排进场时间,进场场后直接在风机安装平台卸货。机械停放场机械停放场考虑20台机械的停放,占地面积800m2。机械修配及综合加工厂施工场区设机械修配场,主要承担施工机械的小修及简单零件和金属构件的加工任务,大中修理考虑委外解决,送至工程区附近地方相关厂家进行加工与维修。此外,在现场设置综合加工系统(包括钢筋加工厂、木材房等),占地面积为300m2。仓库布置在施工临时设施场地内,主要设有木材库、水泥库、钢筋库和综合仓库。占地面积约500m2。施工营地施工营地为施工企业的临时办公生活区,位于本项目东侧。本期工程施工期高峰的人数约250人。施工企业临时办公、生活区总建筑面积约1400m2,总占地面积约1600m2。环保工程水环境保护施工期:建设旱厕,定期清掏;设置洗手水池,沉淀后回用,优先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存于蓄水池,回用于绿化和冲洗用水,不外排;雨水采用设置雨水井等设施汇集外排,升压站内建一座3m3/d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一座10m3事故废水收集池。变压器废油新建一座36m3废油储存池1个厨房废气升压站厨房安装1台油烟净化设备,处理效率为90%,减少油烟排放噪声防治在不影响电器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在升压站围墙外种植枝叶茂盛、 声效果好的乔木,形成绿化林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主控楼内人员集中的地方(检修人员等),应采用吸音材料,以减少噪声的影响。104 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在升压站站内隐蔽地点垃圾收集站,定期外运生活垃圾填埋场升压变电站场内绿化绿化面积约2065m2,乔灌草结合,限制种植高大乔木,避免对风电场风速造成影响;升压站进站道路两侧、配电装置到及围墙周围种植树林和局部铺设植草砖,其余裸土处均铺设植草砖。生态保护与恢复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施工临时表3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特性表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风电场场址海拔高度m1200~2100经度(东经)/E104°57′51.91”-105°3′39.07”纬度(北纬)/N25°37′48.69”-25°43′24.21”年平均风速(轮毂高度90m)m/s5.565886#风功率密度(轮毂高度90m)W/m2163.365886#年平均风速(轮毂高度90m)m/s6.611117#风功率密度(轮毂高度90m)W/m2239.791117#盛行风向WSW~SSW主要设备风电场主要机电设备风电机组台数台22额定功率kW2200叶片数片3风轮直径 121扫风面积m2 1499切入风速m/s3额定风速m/s9切出风速m/s20极限风速m/s52.5轮毂高度m90发电机额定功率kW2200额定电压V69035kV箱式变压器台22升压站主变压器型号SZ11-50000/110115±8×1.25%/37kVYnd11Uk=10.5%—台数台1容量MVA50回路电压出线回路数回1电压等级kV110土建风电机组基础台数座22基础型式/圆形扩展基础104 地基特性/天然地基箱变基础台数台22型式浅基础施工工程数量土石方开挖m3.0土石方回填m3.0新建场内施工检修道路km30改建场内施工检修道路km4建设总工期月12工程占地总占地m2永久占地m2临时占地m2技术指标装机容量MW48.4年上网电量万kW·h9432.24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小时1948.85、工程占地与移民安置规划(1)工程占地本期工程用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用地主要包括风机及箱式变电站基础、110kV升压站、新修施工检修道路、场内直埋电缆等。临时用地包括施工吊装场地、施工营地、施工临时设施用地、电缆沟用地及弃渣点等。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m2,包括永久征地m2,临时占地m2。风电场区域山脊山体多以荒草地、矮灌木丛为主,沿冲沟、陡崖附近发育少量林地,山体多以灌木丛为主,不涉及有林地与基本农田。因此,本工程建设用地类别以荒草地、灌木丛为主。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征地面积指标明细见下表4。表4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征地面积表序号项目名称占地面积备注(m2)1永久占地包含30km新建道路1.1风机基础7062.022个,按直径20.1m圆形计算(垫层0.1m)1.2箱变基础440按4m×5m计算1.3110kV升压站9 481个2临时占地2.1风机吊装场4573840m×60m,扣减风电机组基础占地2.2施工临时设施占地4700临时办公、生活用房2.3电缆沟1650长1100m,宽1.5m2.4集电线路占地30585单塔占地面积31m2,双塔占地面积36m2104 2.5新建场内道路30km长×4.5m宽2.6改扩建场内现有道路10004km长×2.5m宽(扣减原有道路2m宽) .7进站道路32500.20km长×6.5m宽合计总计(2)移民安置根据主体工程施工占地区的实地调查,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荒草地和灌木林地不涉及耕地;建设区内无居民居住,不涉及村庄及搬迁人口,因此本工程无移民安置人口。6、工程布置(1)风电机组布置在考虑风电场区域地形、风资源条件、边界约束等因素,对风机布置进行适当优化,共规划22台单机2200kW的风电机组,本风电场场址地形起伏较大,场址区人烟稀少,场址区海拔高度在1200~2100m之间。从场址区的风资源看,地势较高的山脊的风速、风功率密度大于地势较低区域,据此,在考虑风电机组之间尾流影响的前提下,风机应尽可能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山脊风能资源相对较好处。风场具体布置情况见附图2。(2)风力发电机及箱式变压器本风电场每台风电机组附近均设置1台箱式升压变电站作为机组变压器,采用一机一变单元接线方式,将发电机电压由0.69kV升高至35kV后接入风电场内35kV升压站。风电机组和箱式变压器之间采用一机一变单元接线方式。风机基础采用重力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箱式变压器基础按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①风机基础风机基础图如图1所示:基础底板半径为R=10m,基础圆台顶面半径R1=4.5m,基础台柱半径R2=4.5m,塔筒直径b3=4.3m,基础底板外缘高度H1=1.0m,基础底板圆台高度H2=1.1m,台柱高度H3=1.1m,上部荷载作用力标高Hb=0.6m,经对比计算,综合考虑工程量及基础稳定性,最终确定基础埋深Hd=3.0m。根据风机基础的耐久性及强度要求:本工程风机基础选用C35混凝土。基础底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80mm,基础顶面、侧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0mm,基础下设100m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104 图1风电场2200kV风机基础图②箱式变压器基础根椐风电场电气设计,风电机组与箱式变电站组合方式为一机一变方案,即每台风机设一座箱式变电站。根据地质条件和箱式变电站容量,确定箱式变电站基础为混凝土箱型板式基础,基础体型为5m×4m×2.5m(长×宽×高),其中地下埋深2.0m,箱式变压器工作平台高出地面0.5m,箱式变电站均直接搁置在C30钢筋混凝土基础上,箱式变电站基础与电力电缆沟相连,基础下设100m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经计算,每台箱式变电站基础开挖量约50m3、C30混凝土量约7.84m3,C15混凝土量约0.7m3,钢筋约0.7t,回填土约23.0m3。35kV箱式基础图详见图2。图2风电场35KV箱式基础图(3)直埋电缆及集电线路本项目集电线路使用架空导线与电缆敷设混合的形式,共设置3回路根据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布置方案,各回路的连接方式如下:104 集电线路A:连接风机01、02、03、04、05、06、07(共7台);集电线路B:连接风机08、09、10、11、12、13、14、15(共8台);集电线路C:连接风机16、17、18、19、20、21、22(共7台);A线、C线分别连接7台风机;B线连接8台风机。其中A线风机汇集后与B线主线路单塔双回接入升压站;C线风机汇集后以最短方式分别接入升压站。3回集电线路的线路总长度为32.7km,其中路径长度为26.1m,单回路路径长度为19.5km,双回路路径长度为6.6km。本工程所用的各类杆塔均是在35kV送电线路中多次使用,并经过了施工及运行考验且安全可靠的杆塔型式。本工程新建线路共39.52km,全线杆塔采用自立式铁塔。为方便运行和维护,本工程塔材及螺栓均要求经过热浸镀锌防腐处理。铁塔离地5m以下所有构件采用防盗螺栓,下横担以上所有构件采用放松螺栓。UT线夹采用防盗型。线路所经地形均为山区。自立式铁塔基础采用阶梯式刚性基础;直线塔基础埋深不小于2.7m,耐张塔基础埋深不低于2.7m,基础边坡不满足稳定要求时需砌块石挡土墙或护坡;受冲刷的塔位周围,需挖排水沟。本风电场风机至箱变、箱变至35kV架空线杆塔之间;及35kV架空线出风场下杆塔后至进入110kV升压变电站之前均采用电缆直埋方式,电缆直埋段在沟槽开挖后敷设电缆然后采取措施(铺砂、铺盖板等),最后回填压实即可,施工简便,土建工程量较小。(4)110kV升压站本风电场新建1座110kV升压站,本阶段升压站的规模按80MVA设计,升压站位于风电场中部23#风机北面约1000m处,全部风电机组接入110kV升压站。综合考虑生产、生活布置紧凑、管理便利及地形貌等因素,风电场升压变站总布置考虑了进站道路、出线走廊消防等各方面因素,行统筹安排一布局。升压站长112m,宽80m,占地面积9348m2,房屋总建筑面积2261.4m2。升压站四周围墙为铁艺围墙,大门为电动推拉。利于生产、便管理在满足工要求自然条件、安全防火卫生运行检修交通输环境保护各建筑物之间的联系自然条件、安全、防火、卫生、运行检修、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各建筑物之间的联系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站区总体布置。104 升压站分为生产区和办公活,升压站西侧布置为生产区,包含35kV配电室、SVG装置区、户外装置配电区、废油储存池等。配电室及配电区均设有环形道路,便于设备运输、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通行。升压变电站东侧布置为生活区,包含综合楼、餐厅、辅房、油品库、消防水池等及篮球场等室外活动场所。其中综合楼为3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布置在站址区中部位置,是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餐厅布置在站址区的东部位置,辅房布置在站址区的北部位置,地上地下一层,油品库布置在辅房以西,站址区北部位置。升压站内各个区间设有站内道路,采用公路(郊区型)混凝土路面,道路宽为4m、转弯半径为6.0m,均能满足运输及消防要求,消防车可直通站内各建筑物。升压站围墙设计为:生活区与生产区以铁艺围栏隔离,其余三面为截面尺寸为240mm厚、2.4m高的实体围墙,选用材料为烧结页岩砖。升压站站内布置详见附图3。7、施工总布置(1)施工总体布置由于风电场区域占地面积较大,依据施工总布置原则,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充分考虑风力发电的特点进行施工设施的布置。施工临时区布置于风电场中东侧,沿道路布置,由于本风电场场区范围较大,作业面较分散,本工程拟设立1个施工临时区,总占地面积为4700m2,如此布置主要考虑交通便利和施工方便,施工材料仓库区、设备仓库区、维修区、材料加工区布置于混凝土搅拌系统附近施工场地主要包括风电机组安装平台,临时生产、生活用房,材料仓库、混凝土生产系统、综合加工系统等。施工总布置应综合考虑工程规模、施工方案及工期、造价等因素,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设施及装置,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少占耕地的原则,在满足环保与水保要求的条件下布置生产生活区、施工仓库、供电供水、堆场等。施工期布置详见附图2。①混凝土拌和系统本工程混凝土为二级配,单个风电机组基础混凝土浇筑量为575m3。混凝土系统的生产能力受控于风电机组基础混凝土浇筑的仓面面积和混凝土初凝时间(1.5~3h),为避免产生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应保证能够连续进行,每仓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大于3h,且材料储量应能满足单块风电机组基础的浇筑。正常情况下,在10~12h内应完成单块风电机组基础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高峰期浇筑强度将达到57.5m3/h,据此混凝土拌合系统配备1座HZS75104 型搅拌站,设备铭牌生产能力为75m3/h,并分别配两只100t散装水泥罐、1只50t粉煤灰罐。②砂石料系统由于场区不存在生产砂石料的条件,本工程不设置砂石料生产系统,砂石料堆场位置紧靠混凝土系统布置。砂石料按混凝土高峰期3d砂石骨料用量堆存。经计算砂石料堆场占地面积约1000m2,堆高4~5m。砂石料堆场采用厚10cm的C15混凝土地坪,下设10cm厚碎石垫层,砂石料堆场设0.5%排水坡度的排水沟。③机械修配及综合加工厂施工场区设机械修配场,主要承担施工机械的小修及简单零件和金属构件的加工任务,大、中型修理则委托相关企业承担。综合加工厂(包括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集中布置在混凝土系统附近,综合加工厂占地面积为300m2。④仓库及设备堆场仓库集中布置在施工临时设施场地内,主要设有木材库、水泥库、钢筋库和综合仓库。木材库和钢筋库总占地面积为200m2,综合仓库包括临时的生产、生活用品仓库等,占地面积约300m2,机械停放场考虑20台机械的停放,占地面积800m2。本工程不单独设置风电机组设备临时堆存场,风电机组设备按施工计划合理安排进场时间,进场后直接存放在风电机组吊装平台,减少二次搬运及场地租用费,节省投资和时间。⑤施工营地本风电场工程施工期平均人数约200人,高峰人数约250人。经计算,每个施工临时区的施工企业临时办公、生活区总建筑面积约1400m2,总占地面积约1600m2。施工人员均统一在施工营地食宿。施工期为12个月。(2)弃渣场及处置措施本项目弃渣量较多的区域为道路工程区和风机区,经复核后:本项目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m3,土石方回填.0m3,产生弃土m3,在厂区中部设置弃土场一座,弃渣场占地面积42000m2,沿中部沟谷设置,可容纳本项目弃土。根据黔府办发(2012)22号文,采取表土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对各开挖面进行表土剥离,将表土和熟化土分开堆放,并设置临时水土保持措施,按原土层顺序回填,以便施工区植被恢复,严禁外排。104 施工期间表土在各区临时堆存,后期用作植物措施覆土使用。(3)水、电系统①供水施工高峰期用水量约为300m3/d。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主要为混凝土拌和与养护用水。施工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可采用现场打井和山间溪水取水相结合的方式,打井深度为100m。为保证施工期间的用水量,可考虑在每个混凝土拌合系统附近设置一座容积为150m3的蓄水池。风机基础施工用水采用水罐车或水箱运输。生活用水应当进行处理,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②供电本工程施工高峰期用电负荷为340kVA,从附近的村庄10kV线路接引施工用电到施工临时区,线路引接长度共计约2km。在每个混凝土系统附近设单台400kVA变压器,电压等级10kV/0.38kV,通过动力控制箱、照明箱和绝缘软线满足施工用电需要。配备50kW移动式柴油发电机4台作为风力发电机基础的施工电源,适应风电场施工分散的特点,以上供电组合能满足生产及生活用电要求。③通讯风电场施工现场的对外通讯,可由建设单位向当地电话局申请一对外线,工程建成后作为风电场对外通讯设施,施工现场配备6对对讲机以满足场内通讯使用,当对讲机的信号传送距离不能满足通信要求时,则采用手机通信。④排水本项目施工期生产废水沉淀后回用,同时建设旱厕定期清掏,洗手废水沉淀后回用。运营期仅产生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回用。(5)交通运输①场外交通本工程进场线路为:风电机组主要设备的重量、外形尺寸可选用公路运输方案:风机等大件设备从北京出发,运输路径为:运输路径为:风机生产厂家→贵阳市(G60高速)→普安县→(S313省道)→风电场。②场内交通104 场内规划修建一条由场内村村通道路引至升压站的进站道路,新建进站道路全长500m。设计路基宽6.5m,路面宽6.0m,进站道路以砂砾石(掺加二灰)作道路路基,路面采用砾碎石混凝土路面。本风电场内有多条村村通道路和乡村土路,场内道路设计时将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场内新建道路30km,改扩建场内现有道路4km。场内现有道路为混凝土及碎石路面的村村通道路,路面宽约2.5m。场内道路设计采用山皮石路基,路基宽4.5m、路面宽4.0m的检修道路。平曲线最小转弯半径需满足叶片的运输要求,本阶段考虑最小转弯半径为50m,极限圆曲线半径35m;设计最大纵坡为12%,转弯处最大纵坡为8%,最小竖曲线半径为500m。本工程场区地质条件良好,因此在满足施工运输要求的情况下,大部分路段采用装载机或推土机拓宽平整,并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局部如遇路基较软可换填砂石。。8、施工人数及进度安排(1)施工人数根据施工总布置规划原则,施工管理及生活区考虑永久与临时相结合,按工程总进度安排,风电场施工期的平均人数为200人,高峰人数为250人。(2)施工进度安排1)施工准备工作首先对施工场地进行“四通一平”、建造生产和生活临时建筑,为全面施工做准备。施工准备从第1年第1月初开始,首先完成开始场内施工管理区的建设及场内道路的修建,其次进行水、电线线路安装,确保水、电的及时供应。第1年的第3月底前完成场地平整、水电安装及临时房屋等设施的修建。场内道路的修建按照先场外后场内,先主干后分支的原则修建。场内道路的修建进度必须满足发电机组基础施工进度的要求。场内道路的修建在第1年的第6月底前完成。2)110kV升压变电站应先期开工建设本工程初拟建设期12个月,从风电场土建开工到风力发电机组全部安装调试完约需11个月时间,为尽早取得投资效益,机组安装拟采用分批逐台进行,调试完成后即投入运行。根据风力发电机的这种特点,配套工程的施工应有序进行,以满足每安装完一批风力发电机组,就要保证能并网发电。因此应将110kV升压变电站施工安排到风力发电机组安装调试工作开始前完成。计划从第1年第3月底开始,第1年的第8月底前完成,土建工期为5个月。104 3)集电线路施工应在风电机组安装投产前完成集电线路敷设原则上应在工程前期完成,确保每台机组安装后即能马上并网发电。计划从第1年第4月底开始,第1年第8月底前完成。4)风电机组基础和箱式变压器基础施工风电机组基础的施工是工期控制性工序,因此应尽可能投入较多的机械同时施工。计划从第1年第5月初开始,第1年第8月底前完成。在施工风电机组基础的同时,应同时或提前完成每个机组的箱式变压器基础施工。5)其他项目的施工在保证上述施工组织原则下,其他工程如场内施工道路、仓库、临时辅助建筑等项目的施工可以同步进行,平行建设。其分部分项可以流水作业,以加快进度,保证工期。6)风电机组进场与吊装时间的确定风电机组的制作供货周期大约需半年的时间,根据合理建设程序,应分期分批供货。吊装设备的准备工作应在首批设备到货前完成。塔筒制作加工大约需4~6个月的时间,可以陆续供货。风电机组的安装与调试计划从第1年第8个月初开始,至第1年第11月底结束,其中每批联合调试时间以半个月控制,第1年第11个月底全面调试完成。第1年第11个月底首批机组发电,第1年的第12个月底机组全部发电。9、工程施工与安装本风电场主体工程施工主要包括风机基础和箱变基础施工、风电机组的吊装及电气联接、箱变安装、线缆安装、升压站的施工及场内道路施工。(1)风电机组基础和箱式变电站基础施工①风机基础施工:风机基础施工包括基础土石方开挖和基础混凝土浇筑两部分。本风电场工程共安装22台22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尺寸参考厂家提供的资料,风机基础初步采用圆形扩展基础,底面直径为20m,埋深暂设计为3m,具体埋深需在施工阶段视其具体风力发电机组位置及地质详勘确定。②箱变基础施工:箱变基础施工包括基础土石方开挖和基础混凝土浇筑两部分。首先用小型挖掘机进行基础开挖,并辅以人工修正基坑边坡,基础开挖完工后,应将基坑清理干净,进行验收。基坑验收完毕后,根据地质情况对基础做出处理。浇筑基础混凝土时,先浇筑100mm厚度的C15104 混凝土垫层,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绑扎钢筋、架设模板,浇筑C25基础混凝土。(2)风力发电机组安装①主要吊装机械选择本风电场工程共安装22台单机容量为22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吊装最重部件为发电机;最长部件为叶片,安装起吊的最大高度约90m,建议使用1000t大型汽车吊作为主吊,另外配置100t汽车吊作为辅助吊车。②吊装平台布置吊装平台为40m×60m的矩形场地,风机基础位于吊装平台的一侧。③塔筒安装用大型运输车辆将塔筒由制造厂运输到安装现场,摆放在吊车的旋转起吊半径内。塔筒的摆放场地应尽可能平整无斜坡。塔筒的两端用方木垫起,并将塔筒的两侧固定好,防止塔筒发生滚动。塔筒安装前,应清除基础环双法兰上的尘土及浇筑混凝土的剩余物,尤其是法兰及各部位,不允许有任何锈蚀存在。塔筒安装前应检查基座,采用水准仪校正基座的水平度,水平度的误差应符合厂家的要求,确保在整个安装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然后将电源控制柜固定在基座上。④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安装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安装应在厂家专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安装说明书和要求及安装规程进行,在安装时,应选择在良好的天气情况下,下雨或风速超过12m/s时不允许安装风力发电机。安装工作由1000t与100t两台吊车联合作业,为了保证吊车吊臂在起吊过程中不碰到塔筒,应保证吊车吊装时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吊车支撑部位需铺垫路基箱,增加接地面积以分散起重荷载,防止地面下陷。⑤叶片安装叶片的安装采取地面组合、整体吊装的方法进行。此施工方法优点是减少高空作业,成本低,速度快。安装前必须对叶片和轮毂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认其在运输的过程中是否损坏。根据厂家的技术文件要求,在每支叶片的中部用可调整支架将叶片支撑起来,然后进行调整和组装。轮毂和叶片在地面组装,叶片需要采用支架支撑呈水平状态,采用专用夹具夹紧轮毂,同时用绳索系在其中的两片叶片,100t的吊车通过吊带钩住剩余的一片叶片尖端架。(3)箱式变压器的安装104 风力发电机组至箱变电缆应在箱式变电站就位前敷设好,并且经过检验是无电的。开箱验收检查产品是否有损伤、变形和断裂。按照装箱清单检查附件和专用工具是否齐全,确认无误后方可按安装要求进行安装。靠近箱体顶部有用于装卸的吊钩,起吊钢缆拉伸时与垂直线间的角度不能超过30°,如有必要,应用横杆支撑钢缆,以免造成箱式变电站结构或起吊钩的变形。箱式变电站大部分重量集中在装有铁心、绕组和绝缘油的主箱体中,高低压终端箱内大部分是空的,重量相对较轻,使用吊钩或起重机不当可能造成箱式变电站或其附件的损坏,或引起人员伤害。在安装完毕后,接上试验电缆插头,按国家有关试验规程进行交接试验。由于箱式变电站的具体型号和厂商需在施工阶段招标后才能最终确定,其安装方法在施工阶段要按照厂商的要求和说明进行修正。(4)升压站建筑施工本风电场110kV升压变电站内建筑物包含综合楼、35kV高压开关柜室、附属用房等房屋建筑以及变配电建筑物。基础土石方开挖边坡按1∶1控制,采用推土机或反铲剥离集料,一次开挖到位,尽量避免基底土方扰动,基坑底部留30cm保护层,采用人工开挖。开挖的土方运往施工临时堆渣区堆放,用于土方回填。升压站建筑施工时在建筑物下部结构铺设平面低脚手架仓面,在上部结构处铺设立体高脚手架仓面,由人工胶轮车在高低脚手架上将混凝土利用溜筒倒入仓面,人工平仓,振捣器振捣。110kV升压变电站内主要建筑物均为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施工顺序大致为:施工准备→场地平整、碾压→基础开挖→基础施工→梁、板、柱混凝土浇筑→砖墙砌筑→电气管线敷设及室内外装修→电气设备入室。结构施工设钢脚手架,柱梁、楼板、屋盖施工采用满堂脚手架立模浇筑,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对模板、支架、预埋件及预留孔洞进行观察,如发现变形、移位时应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质量。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具体施工要求遵照施工技术规范执行。104 35kV配电室管线及隐蔽工程较多,施工时要做好各种管沟及预埋管道的施工及管线敷设安装,尤其是与变电站的地下电缆、管沟等隐蔽工程。混凝土浇筑前,严格检查预埋件、预留孔洞,杜绝遗漏;浇筑过程中,进行观察,如有变形移位应及时处理。主变压器基础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进行施工。所有土建工程都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才能拆除临时固定措施和模板。(5)升压站电气设备安装配电装置安装应根据设备布置情况,决定具体设备吊装就位的先后次序,防止先前吊装就位的设备影响后续吊装作业或者后续吊装作业危及先前吊装就位的设备安全。设备吊装采用汽车起重机装为主,在构架上悬挂手拉葫芦为辅的方式进行。母线的安装用卷扬机配合。断路器吊装时,应按厂家的说明书要求,选择正确的起吊点,应特别注意保护瓷件。设备到达现场后,应妥善保管,且应对其进行仔细检查,看其是否有损伤及存在漏油、漏气等现象。设备的起吊应采用柔软的棕绳或尼龙吊装带,防止损坏其外壳油漆。整个升压变电站的安装程序为:设备安装→引下线安装→接地系统安装→电缆敷设接线→断路器调整→整体调试。(6)集电线路施工本工程集电线路采用架空与直埋相结合的方式。全线杆塔基础均应在施工前复测档距,高差和转角度数,凡丢失桩的杆塔位,应补钉塔位桩,且与路径纵断面图相符无误后方可施工。对于转角塔、终端塔等特殊铁塔,分坑前应校核杆塔基础形式与设计塔位明细表内的基础形式是否相符;分坑时应注意中心桩位移,并应校对线路转角及角平分线;分坑结束后,应校核根开尺寸,确认无误后,对所有辅助控制桩进行保护。所有控制电缆和电力电缆的施工,按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直埋电缆敷设要先开挖电缆沟,将沟底用沙土垫平整,电缆敷设后填埋一层沙土,再铺设钢筋混凝土保护板,上部用原土回填。电缆沟可采用反铲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石方段采用钻爆法施工),开挖土石就近堆放,用于后期回填。砂土回填为人工回填,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7)场内道路施工场内道路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施工,确保路基宽度、高度、分层厚度,平整度、压实度、边坡坡度等符合设计要求。对特殊不良地质路段,要按设计进行特殊处理,确保路基的稳定可靠。路基填方段应清除填方范围内的草皮,树根,淤泥,积水,并翻松,平整压实地基后,方能上土填筑路基。路基挖方段以机械开挖为主,爆破为辅。路基整平压实后,面层采用填隙碎石,厚30cm,用压路机碾压密实。104 10、工程运行本项目建成后,装机容量为48.4MW,安装22台单机容量为2200kW的风电机组,年上网电量9432.24M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为1948.8h。场内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配套的电气设备管理由投资方进行统一运营管理。同时项目新建110kV升压站一座,35kV出线1回,升压站运行管理人员共16人,主要负责本风电场及升压站的管理、安全检查、风力发电机组定检、日常维护等工作。本项目为风电场项目,营运期风电场主要的原辅材料如下表所示:表5项目主要原辅料消耗一览表类别原料名称年消耗量性质备注主(辅)料各种电容器100个/a容纳电荷的器件,是 子元器件的一种外购变压器油25t a变压器油是石油的一种分馏产物,主要成分是烷烃,环烷族饱和烃,芳香族不饱和烃等化合物。俗称方棚油,浅黄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0.895。凝固点<-45℃外购机油0.01t/a又称润滑油,主要成分为不饱和烃等化合物相对密度约为0.91外购能 水700.8m3/a//电5000度/a/站内提供液化气0.2t/a//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建设区域不存在原有污染环境问题。工程建设区属典型农村地区,无工业污染源,根据现场踏勘并结合收集到资料,工程建设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的用地类别以荒草地、灌木林地、旱地为主,不涉及到耕地、人口、房屋及专业项目设施。同时建设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较好。风电场的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产生在施工期,如施工粉尘、噪声对施工人员的影响以及施工对原生植被的破坏等,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将不利影响减小至最低程度。104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1、地形地貌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南北盘江分水岭地带,地理坐标为E104°51′10"~105°09′24",N25°18′31"~26°10′35"。东与晴隆县接壤,南与兴仁县、兴义市相连,西靠盘县特区,北与水城特区、六枝特区相邻,县城东距省会贵阳297km,南距黔西南州府所在地兴义147km。普安县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过渡的梯级状斜坡地带,县境呈不同规则南北向长条形。地势特点是中部较高,四面较低,乌蒙山脉横穿中部将全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北部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主要山脉有:中部呈西南向东北走向的乌蒙山,南部呈西南向东北走向的卡子坡山,北部呈西南向东北走向的普纳山。这些山脉走向都顺应新老地质构造走向的分布,构成普安地貌骨架。境内最高峰长冲梁子位于中部莲花山附近,海拔2084.6米,最低点石古河谷位于北部,海拔633米。贵州省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工程(以下简称螺丝山风电场工程)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普安县境内,属于山地风电场,山势连绵起伏,山体大部分场址呈近似南北走向,地形以山地为主,山上植被较少,多为灌木地,坡体呈舒缓坡状。地理坐标介于N25°37"48.69"~25°43"24.21",E104°57"51.91"~105°3"39.07"之间,场址高程为1200~2100m2、环境地质(1)地层岩性据本阶段现场勘察及查询相关资料,本场地地层以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Q4dl+el))、中生界三叠系中统边阳组(T2b)石英粉砂岩为主,根据地层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结合本阶段勘探成果,该工程场区内揭露的主要岩性描述如下:碎石土①层:杂色,呈稍湿、稍密,以碎石为主,粘质粉土充填,表层含植物根系。该层层厚约0.40m~1.00m。强风化粉砂岩②层:紫红色,石英质细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属于软岩,岩体质量等级分类为V类。该层未被穿透,最大揭示层厚8.00m。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400kPa。104 由于构造、风化剥蚀及溶蚀等地质作用,绝大部分勘察区域基岩表面起伏不平,表层有石芽突起,溶沟、溶槽较发育。场地基岩分为强风化、中风化。(2)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区域构造地质图可知场区主要发育两大断层带(详见勘察综合总图),由这两大断层引生许多次生构造,但在此次钻探中均没有揭露,场区没有发现活动断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没有大面积软土等特殊性土类。根据钻探结果,场区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为一些露天采矿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总体而言,场地的环境稳定性良好。(3)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发布的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为Ⅵ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场址区区域构造位置、新构造运动特点和地震发育分布规律,风电场场址区晚、近期构造活动不明显,场区附近断层不属于全新活动断裂,场址区属于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区。(4)水文地质条件1)风电场场区内地表水拟建场地地势高,无常年性地表水体,部分沿覆盖层孔隙或基岩裂隙下渗形成地下水,其补给来源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表水排泄和径流条件较好,主要以径流方式向场地低洼处流泄。2)地下水勘察期间,各勘探点勘察深度内均未见地下水。可不考虑其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5)工程地质条件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A、地基岩土体承载力评价及持力层的选择上覆土层主要为碎石土,在分布厚度较大地段可考虑选作拟变电站建(构)筑物的地基持力层;下伏强风化粉砂岩,承载力较高,是理想的地基持力层,该层埋藏深度大于8m。104 场区适宜风机布置的位置多位于地势较高山脊地带,覆盖层浅,建议采用天然地基扩展基础。根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持力层的选择,本场地风机基础宜采用强风化粉砂岩作基础持力层。B、地基稳定性评价由已有资料可见,场区内风电机组均布置在地势较高处,风电机基础地段地层岩性以强风化石英粉砂岩为主,大部分区域基岩直接裸露于地表。基岩分布较广,厚度较大,工程性能良好,开挖难度也不大,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层,建议风机基础工程采用天然地基形式。C、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由于场地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场区附近无污染源,场地地下水和土未受污染,根据区域水文资料和在该地区的工作经验,该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及混凝土内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2)变电站区域地质条件本工程升压变电站站位于风电场中部,地质条件与场区地质条件类似,升压站基础地段地层岩性以强风化粉砂岩为主,建议升压站建筑物基础以第二层强风化粉砂岩为持力层,承载力为400kPa,采用天然地基。经现场踏勘,场区植被茂密,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3)线路地质条件场内道路及集电线路的地质条件与场区地质条件相近。3、水环境普安县位于北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南盘江水系)交界处,其中普安县以北河流流向为向北汇入北盘江,县城南部河流则大部分为西南流向,最终进入南盘江。项目场区西面附近地表水分布有歹苏河、盐井河和马别河。歹苏河:歹苏河发源于项目西侧长冲梁子东南部的山间,向西南流经约7.5km后于普安县地瓜镇的哑巴山处汇入平塘河。盐井河:盐井河发源于项目东侧界外的普安-晴隆县边界的山间,向西南流经约9.6km后于普安县地瓜镇以南约7km处的岔河处汇入平塘河。104 马别河(又称平塘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上源南盘江下游段的大支流之一,发源于贵州省盘县老厂,流经普安县、兴义县、兴仁县,于芭皓注入南盘江,沿线又称鱼沟河、平塘河。河流全长142.5公里,流域面积2924平方公里,落差1374米,河口平均流量75.7立方米/秒,平均比降千分之9.6,马别河流域以农业为主。《根据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报告2015年》,马别河在项目区域西侧河段属于“马别河普安兴义保留区”,规划水质目标为III类水体。歹苏河和盐井河均规划水质目标为III类水体。4、气象普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秋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3.7℃,1月平均气温4.6℃,极端最低气温-6.9℃(1977年2月9日);7月平均气温20.7℃,极端最高气温35.1℃(1994年5月1日)。最低月均气温-2.2℃(2008年2月),最高月均气温26.8℃(2011年8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6.1℃,最大日较差23.3℃(2006年3月17日)。生长期年平均280天,无霜期年平均290天,最长达348天,最短为23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28.3小时,年总辐射103.25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98天(一般为3月1日~12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1395.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227天,最多达271天(1984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841.3毫米(198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668.3毫米(201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6月最多。5、土壤普安县境土壤类型多样,形成因素主要是母质、地形生物气候等自然及人文活动影响。共有山地灌丛草甸土、山地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红壤和水稻土9个土类,27个亚类,72个土属,150个土种。其中,山地灌丛草甸土占土地总面积的0.09%,该类土土层浅薄,矿物质风化度较弱,表层黑色,富弹性,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或山脊平缓部;山地黄棕壤占土地总面积的16.3%,分布在海拔1700-2000米之间,其类的耕作土为灰色土亚类;黄壤是境内主要的土壤类型,占土地总面积的40%,广泛分布在海拔1900米以下地带;石灰土主要分布于石灰岩集中出露区域的缓坡、洼地和石旮旯地段,占土地总面积17.25%;紫色土占土地总面积的3.2%;潮土占土地总面积的0.08%,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沿岸,多为高产稻田土壤;灌淤土占土地总面积0.07%;红壤占土地总面积的1.08%;水稻土是县境内耕作土壤的主要类型,占土地总面积的5.56%。6、植被特征104 普安县地处珠江上游,地势起伏,地形破碎,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森林覆盖率27.3%,是珠江防护林的重要生态建设区域。本县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呈垂直带发育。主要植被带有高山灌丛草甸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和针叶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带。海拔1800米以上主要为高山灌丛草甸带,偶见一些落叶乔木呈矮曲林景观;海拔1800—2000米主要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800米以下主要为针叶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带。7、风能资源(1)区域风能资源贵州省风能资源西部好于东部,中部好于南部及北部,但高值区分布相对零散和复杂。全年评价风功率密度300W/m2以上区域主要分布在毕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遵义、贵阳、安顺、黔南州、铜仁、黔东南州等地。一般春、冬季风能资源较大,夏秋季较小。贵州省70m高度风功率密度>200W/m2的技术开发面积为2769km2,技术开发量为770万千瓦;>250W/m2的技术开发面积为2002km2,技术开发量为558万千瓦;>300W/m2的技术开发面积为1630km2,技术开发量为456万千瓦;400W/m2的技术开发面积为568km2,技术开发量为157万千瓦。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南北盘江分水岭地带,地理坐标为E104°51′10"~105°09′24",N25°18′31"~26°10′35"。东与晴隆县接壤,南与兴仁县、兴义市相连,西靠盘县特区,北与水城特区、六枝特区相邻,县城东距省会贵阳297km,南距黔西南州府所在地兴义147km。普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秋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3.7℃,极端最低气温-6.9℃(1977年2月9日),极端最高气温35.1℃(1994年5月1日)。无霜期年平均290d,年平均日照时数1528.3h,年平均降水量1395.3mm。普安县70m高度30年年平均风速在5.5~6.0m/s之间,风功率密度在100~400W/m2之间。(2)本项目风能资源1)测风塔信息104 为了有效地掌握螺丝山风电场工程的风能资源状况,现已获得风电场范围内外共3座测风塔的测风数据,测风塔编号分别为5886#、2847#和1117#。5886#测风塔位于风电场范围内的中南部,2847#测风塔位于风电场范围内的中北部,1117#测风塔位于风电场范围外的西北方向,距离风电场中心11km。三座测风塔均采用美国NRG公司的Symphonie型号测风仪器。5886#测风塔在10m、30m、50m、70m、80m高度分别安装风速传感器一个,在10m、80m分别安装风向传感器一个。2847#测风塔在10m、50m、80m、90m高度分别安装风速传感器一个,100m高度安装风速传感器两个,在10m、80m、100m分别安装风向传感器一个。1117#测风塔在10m、30m、50m、70m高度分别安装风速传感器一个,80m高度安装风速传感器两个,在10m、80m分别安装风向传感器一个。5886#、2847#、1117#测风塔所在地海拔、地理坐标等具体情况见表2-7,风电场内测风塔的相对位置见图2-14。由于2847#测风塔的测风时段仅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本阶段暂分析5886#、1117#测风塔的测风数据,待2847#测风塔测风数据满足评估要求后再进行分析。表6螺丝山风电场测风塔基本情况104 #2847测风塔#5886测风塔#1117测风塔图1项目区域测风塔分布2)测风塔监测结果引用《贵州省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结论,本项目测风塔代表年风资源状况状况如下:表7本项目风电场测风塔代表年风资源状况表104 根据测风塔风资源数据的分析结果可知,按照国家标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中推荐的参考值,初步判螺丝山风电场工程风功率密度等级为1级,风电场风能资源条件一般,具备一定并网发电风电场的开发条件。建议采用适合于低风速地区的高轮毂、长叶片机型。风电场现场大风月出现在2~4月,风速、风功率密度较大;小风月出现在6~10月,风速、风功率密度较小。各高度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变化趋势一致。风电场现场风速日变化趋势一致:均为昼低夜高。风功率密度变化趋势与风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886#测风塔80m高度风向主要集中在SW~SSW扇区,风能主要集中于WSW~SW扇区,风能最大为SW扇区,占比为27.15%。1117#测风塔80m高度风向主要集中在SSW~S扇区,风能主要集中于SW~SSW扇区,风能最大为SW扇区,占比为21.49%。主风向、主风能风向集中,有利于风机布置,减少偏航操作。。本风电场宜选机型为IECIIIC类。测风塔综合风切变指数为0.0362~0.1638,风速随高度的增加变化较大。104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人口及行政区划2015年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普安县撤销盘水镇、青山镇、三板桥镇、罐子窑镇、窝沿乡、雪浦乡、新店乡、罗汉乡等8个乡(镇)建制,设置新的盘水街道、南湖街道、青山镇、兴中镇、新店镇、罗汉镇。盘水街道辖原盘水镇高兴村、红星村、云盘社区、普天社区和窝沿乡(除田坝村)及江西坡镇白石村,地瓜镇莲花村,办事处驻普天社区。南湖街道辖原三板桥镇和原盘水镇大湾村、南湖社区,办事处驻南湖社区。青山镇辖原青山镇和雪浦乡,镇人民政府驻下街社区。兴中镇辖原罐子窑镇和原窝沿乡田坝村,镇人民政府驻新光社区。新店镇辖原新店乡,镇人民政府驻新店社区。罗汉镇辖原罗汉乡,镇人民政府驻罗汉村。同年6月1日新设置的2个街道、3个镇正式授牌成立。普安县民族以汉族为主,达23.82万人,占71.77%;有苗族、布依族、黎族、彝族、回族、白族、水族、侗族等30个民族,共9.37万人,占28.23%;超过1万人的有苗族、布依族、黎族。布依族2.95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1.48%,主要分布江西坡、楼下、高棉、窝沿、罐子窑、龙吟等6个乡(镇);苗族2.93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4.63%,主要分布在龙吟、白沙、罐子窑、高棉、窝沿、江西坡、地瓜、新店、青山、雪浦等10个乡(镇);黎族1.31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7.68%,主要分布在新店、雪浦、楼下、罗汉、三板桥等5个乡(镇)。2、社会经济2014年,普安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万元(现价),按可比价计算比2013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1089万元,比2013年增长9.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万元,比2013年增长18.8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万元,比2013年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16709元,比2013年增长19.24%。(1)第一产业104 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3元,比2013年增长16.7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完成69825.5万元,林业产值完成2423.3万元,牧业产值完成36776.3万元,渔业产值完成484.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830.0万元。2014年末耕地面积亩,粮食总产量达71110吨,比2013年增长9.93%。2014年末牛存栏47744头,比2013年增长0.04%,牛出栏11136头,比2013年增长10.00%;生猪存栏头,比2013年增长0.87%,生猪出栏头,比2013年减少1.27%;肉类总产量12305吨,比2013年增长2.94%。(2)第二产业2014年,普安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万元(现价),比2013年增长11.2%。完成工业增加值万元,比2013年增长21.1%。全年资质内建筑企业单位数1个,总产值完成2360万元,比2013年减少15.7%,资质内建筑企业年末从业人员338人。(3)第三产业2014年,普安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55.1万元,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完成44213.9万元,乡村完成11941.2万元。全年全县商品销售额达74679.3万元,按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完成59164.7万元,乡村完成15514.6万元;按行业分组:批发业销售额完成6307.3万元,零售业销售额完成59320.8万元住宿业营业额完成758.5万元,餐饮业营业额完成8292.7万元。3、教育、文化及卫生2014年,普安县全县各类在校学生数53901人,比2012年减少764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9%,比2012年增加0.01%。2014年,普安县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和州级科技项目29项,完成专利申请29件,专利授权26件,发明专利1件。2014年,普安县有14个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共获上级补助资金622万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2万份,传染病防治、艾滋病防治、妇幼保健、职业病防治等工作落到实处。人口计生工作实现“升位摘帽”目标。完成男女结扎2158例,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6.78%,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0.94%,常住人口出生率8.6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4‰,7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建成投用。2014年,普安县全年卫生机构共123个,比2013年增加24个;卫生机构人员共704张,比2013年增加35人,增速为5.23%。2013年末,普安县有体育场地132处。体育社团1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87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登山运动会、篮球运动会等。14.3%的城镇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104 4、社会保障2014年末,普安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757人、5502人、10287人、14028人、9006人;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1.35万人,发放保险金2080.84万元;28.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25%;366套教师公租房、100套廉租住房、60户垦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70%以上;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28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83.74万元覆盖1060户2427人;发放救灾和临时救助213.9万元、冬春救助粮2000吨;5.8万农村居民纳入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1396元提高到1620元,同比2011年增幅达16%;2893名城镇居民纳入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260元提高到310元,同比2011年增幅达19%,社会保障日益完善。新增微型企业140家,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84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4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9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250人,完成职业培训900人;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3969.5万元,发展种养殖户和个体工商户300余户。104 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境内。项目属于山地风电场,区域山势连绵起伏,山体大部分场址呈近似南北走向,地形以山地为主,山上植被较少,多为灌木地,坡体呈舒缓坡状,场址高程为1200~2100m。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场区地处偏僻,属于典型的农村地区,远离城镇,无工矿企业等大气污染源。该项目周围无废气污染源,环境空气质量较好,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场区西面附近地表水分布有歹苏河、盐井河和马别河。根据《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报告(2015)》,项目周边水体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3、声环境质量现状风电场工程场区地处偏僻,属于典型的农村地区,远离城镇,无工矿企业等噪声污染源。类比区域声环境质量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功能区标准。4、生态环境现状(1)陆生植物及植被贵州普安县雾隆风电场项目所在区域地处亚热带高原山区,项目评价区在《贵州植被》区划当中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带——贵州高原半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黔西北高原山地常绿栎林云南松林地区——六枝兴仁高原中山常绿栎林云南松林及石灰岩植被小区。评价区地处中亚热带,原始植被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优势成分是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的常绿阔叶树种,如栎属(Quercus)、青冈属(CycLobaLanopsis)、樟属(Cinnamomum)等属植物。评价区现残存有黄背栎(Quercuspannosa)、灰背栎(Quercussenescens)、西南高山栎(QuercusaquifoLioides104 )等原生性质的植物,多发育为灌木状,其中以西南高山栎为主的常绿灌丛分布较广。评价区以思茅松、西南高山栎为主的森林植被,以西南高山栎、腋花杜鹃、云南杜鹃、尖萼金丝桃为主的灌丛,以蕨、西南委陵菜为主的灌草丛等较为常见。植物群落发育于草甸土、黄棕壤、黄壤等酸性土壤之上。评价区地处普安县东南部,原始林早己破坏。原始林破坏后,生长着次生的暖性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旱地、灌丛和灌草丛所占比例较大。评价区自然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暖性灌丛和稀树灌草丛四种植被型。分布在山顶较为陡峭、不适合耕种的山坡,保存有少量的常绿阔叶林,是原生阔叶林破坏后遗留下恢复的次生林类型,以川滇高山栎和滇青冈等为代表。针叶林以华山松为优势的一种类型,即华山松林;草本层以蕨菜、金须茅等为主。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走访当地群众,按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以及其它相关规定,在本项目评价区域内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按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9)》、《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以及其它相关规定,可以确定本区域中无古树、巨树的分布。(2)脊椎动物通过实地考察及访问当地村民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得知评价区域陆生脊椎动物种类稀少,无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爬行类和哺乳动物,调查也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鸟类中无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分布。未发现有候鸟集中迁徙的明显特征。项目不属于鸟类迁移区。(3)土地利用现状根据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项目的永久性占地面积为m2,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灌草丛,有少量林地,不涉及耕地。评价范围岩性、土壤、植被东西差异大,植被类型较为单一,无居民点、集镇分布,有极少的县乡道路贯穿,基本无河流分布,水域类型所占总面积较小,土地利用类型相对简单。(4)水土流失现状本项目所在区域为水力侵蚀区,其侵蚀形式主要有溅蚀、面蚀和沟蚀。溅蚀在坡度较陡的坡耕地上较为严重;面蚀主要发生在大于15°的坡耕地、沟坡地上;沟蚀主要发生在沟道,通过搬运堆积物使沟谷下切,沟岸扩展,沟头延伸。本区域水土流失主要受降雨、地形、土壤、岩性、植被、人为活动六个因子影响。其中降雨及其产生的径流是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力,104 土壤则成为侵蚀的对象,岩性、地形、植被和人为活动直接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同时,由于调查区地处山区,高差大,坡度较陡,林地少,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项目区评价范围耕地地面积不大,农用地覆盖分布不均,因而水土流失总体不强,根据遥感监测数据表明,项目区评价范围山脊两侧差异较大,山体低洼部分主要是耕地为主,地势较为平坦,侵蚀面积较小,而山体顶部区域,地势起伏较大,地形破碎,坡耕地面积较大,侵蚀度较强。10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根据场区周边环境现状、环境功能和工程施工、运行特点,为减小工程建设和运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拟定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如下。其保护目标分别详见附图6。表7主要保护目标表环境因素保护目标方位与距离保护规模执行标准地表水歹苏河风电场界内西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Ⅲ类(GB3838-2002)盐井河自北向南在厂界东部穿过/马别河自西向东在厂区西侧穿过地下水项目区域地下含水层—/《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环境空气;声环境施工营地外延200m无居民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道路工程及集电线路工程外延200m地瓜镇3号风机东南1500m约400人代山田4号风机西南800m10户35人潘家门口5号风机南侧500m10户35人普子田集电线路东侧400m5户20人屯上村7号风机南侧500m10户35人煤炭坡7号风机东南450m10户35人磨社河7号风机北侧500m5户20人岗坡村集电线路北侧350m15户50人李家院集电线路南侧750m10户35人孔家寨村12号风机北侧400m25户100人杀 坡集电线路北侧350m10户35人野鸭塘18号风机东侧500m15户20人盐井集电线路西侧800m20户70人联合村变压站北侧600m10户35人小东瓜林22号风机东南650m10户35人大冬瓜林南侧道路东侧400m20户70人风机区外延200m无居民 //110kv升压站场界无居民 //生态环境地表植被、土壤、生态完整性水土保持风电场施工区用地、施工期土石方开挖、渣石堆存占压等/控制工程用地面积和施工对植被的影响程度,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维持工程区生态系 完整性和稳定性104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水环境项目场区西面附近地表水分布有歹苏河、盐井河和马别河。评价河流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详见表8。表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除pH及粪大肠菌群外)序号项目Ⅲ类标准值序号项目Ⅲ类标准值1pH(无量纲)6~95氨氮≤1.02D ≥56总磷≤ .23COD≤207粪大肠菌群≤10000 BOD5≤48高锰酸盐指数≤62、大气环境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本项目建设区域地处偏僻,属于典型的农村山区,故常规大气污染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类标准,详见表9。表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μg/m3)主要污染物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μg/m3)依据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SO250015060(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NO22008040PM10/15070TSP/3002 3、声环境项目建设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标准限值详见表10。表10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声环境区类别标准值昼间夜间2类标准6050污染1、废水104 物排放标准本项目升压站营运期废水通过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达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后用于站内绿化及周边林地浇灌,具体如下。表11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项目标准pH(无量纲)SS(mg/L)COD(mg/L)BOD5(mg/L)NH3-N(mg/L)动植物油(mg/L)TP(mg/L)(GB8978-1996)表4一级6~9701002015150.52、废气项目食堂属小型规模,食堂油烟废气排放参照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具体见表12。表12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规模小型基准灶头数≥1,<3对应灶头总功率(108J/h)≥1.67,<5.00对应排气罩灶面总投影面积(m2)≥1.1, 3.3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2.0净化设施最低去除率(%)60施工期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表1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单位:mg/m3)标准名称及代号项目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GB16297-1996)一级颗粒物1.0mg/m33、噪声施工期环境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标准,具体如下。表15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名称及代号噪声限值(GB12523-2011)昼间dB(A)夜间dB(A)70 5营运期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具体如下。表1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dB(A)夜间dB(A)执行标准104 2类6050(GB12348-2008)4、固废项目的一般工业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其修改单。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总量控制指标项目本身不产生总量控制指标,项目对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发挥积极作用。具体分析如下:项目生活污水通过设置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回用于站内绿化及浇灌周边灌木林地,不外排,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送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项目不产生总量控制指标;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装机容量为48.4MW,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量9432.24万kW·h,与燃煤电厂相比,以发电标煤煤耗321g/kW·h计,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煤30317.27t。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其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3305.62t,氮氧化物约354.17t,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3545.47t,减少粉尘排放约6422.35t。此外,每年还可节约用水,并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和温排水,节能减排效益显著。同时可相应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还可减少大量灰渣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104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噪声噪声工艺流程简述(图示):1、施工期风电场工程用地改变土地利用功能,施工过程中将排放一定数量的“三废”和噪声,同时本工程临时用地及土石方开挖等活动均会对局部环境卫生产生影响,图3工程施工期影响及排污分析图风电场主要工程内容主要包括3部分:道路工程、主体工程及临时工程,其中道路工程主要需新建施工检修道路及改扩建道路会产生一定的扬尘、噪声、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的影响;主体工程包括风机基础建设、风机安装、集电线路敷设及升压站设施建设,产生一定的扬尘、噪声、废水、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的影响,临时工程包括施工临时设施及施工营地,会产生一定的扬尘、噪声、粉尘、有机废气、噪声等,同时施工营地的员工还会产生一定的废气、废水及生活垃圾。2、运营期104 风电场运营期工艺流程:风机叶片在风力作用下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在齿轮箱和发电机作用下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出口电压为0.69kV。采用一机一变单元接线方式,发电机出口电压经箱式变电站升压至35kV电压等级后由风电场集电线路送入110kV升压站。风电场工艺流程见图4。图4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一、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1、废水施工期的废水包括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本项目的特点是工程量大,但产生废水的环节少,废水等污染物主要集中在施工区和临时生活区。(1)施工生产废水施工期主要为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搅拌系统以及工具清洗水,此类废水主要含泥沙类SS和碱性物质,泥沙类悬浮物含量约2000--3000mg/l;施工机械的修理及零件和金属构件的加工产生产生部分含油废水,为不连续排放,由于水量较小,经隔油、沉淀处理后重复利用,不外排。(2)生活污水施工期平均施工及管理人员200人,高峰人数为250人,施工期12个月,生活用水按0.12m3/(人·天)考虑,排放系数取0.8,则施工高峰期最大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4.0m3/d;生活污水中其主要污染物为SS、CODcr、NH3-N、BOD5、动植物油。2、大气污染物104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各种扬尘污染,包括汽车运输产生的道路扬尘,渣石及材料临时堆场扬尘、物料拌合粉尘、土石方作业时的粉尘排放。其次来自于施工机械和车辆燃油排放的废气及施工营地食堂产生的油烟。此外为保证工程部分重要场所在市政供电设施维修或发生事故断电时能够正常运行,施工营地设置安装备用柴油发电机,作为施工场地的备用应急电源。备用柴油发电机仅在停电时运行,工作时间短,且属于间断性排放,无长期影响问题。但备用柴油发电机在临时工作时,产生含NOx、HC等废气。3、噪声施工噪声来源于道路修建、场地平整、基础开挖、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机械设备运行、车辆运输、设备撞击敲打等。根据国内已建、在建风电场建设及监测资料,施工期噪声源强见表17。表17施工期噪声源强表序号噪声源声压级dB(A)1起重机80距声源5m2挖掘机80距声源5m3装载机90距声源5m4轻型载重车辆75距声源5m5中型载重车辆85距声源 m6重型载 车辆90距声源5m7压 机80距声源5m8混凝土运输搅拌车85距声源5m9混凝土泵88距声源5m11柴 发动机95距声源5m12插入式振捣器80距声源5m13手推式手风钻75距声源5m14移动式空压机88距声源5m15钢筋调直机85距声源5m16钢筋切断机85距声源5m17钢筋弯曲机80距声源5m4、固体废物风电场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主体工程施工中的废弃土石、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1)废弃土石:本项目弃渣量较多的区域为道路工程区和风机区,经复核后:本项目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m3,土石方回填.0m3,产生弃土m3,在厂区中部设置弃土场一座,弃渣场占地面积42000m2,沿中部沟谷设置,可容纳本项目弃土。104 (2)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按施工人员每人(工日)产生0.5kg计,施工期将产生45t(0.13t/d),若堆存处理不当,遇雨水冲刷,造成流失,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将集中收集至临时垃圾收集点后统一运至普安县周边现有垃圾处理点。5、生态影响及水体流失(1)主体工程:升压站、风电机组基础开挖、集电线路直埋电缆沟、架空线路基础等施工将造成原地表变形,破坏土壤植被,产生新的水蚀、风蚀源,造成局部水土流失;(2)配套附属工程:进场道路、施工检修道路、临时施工场地、生活场地平整工程等,也要破坏土壤植被和部分山体结构,均会产生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影响。(3)项目永久用地将改变土地利用功能,占用林地,破坏自然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影响。通常,永久占地将形成地表固化,其造成的水土流失在施工期结束后消失;临时性用地及因施工破坏的地表,其产生的水土流失可在恢复地表植被情况下消失。总体上看,拟建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是短期的。6、环境风险施工期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工程施工期间由于使用燃油,可能造成火灾风险;施工期临时弃渣堆放若渣场失稳,弃渣将经雨水冲刷而加重区域的水土流失程度。本项目升压站和风机维护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废润滑油,但升压站已经建设固定事故油池、风机塔下方已经完成地面硬化,且升压站和各风机塔都周边距离地表水体较远,在维护时,各维护人员注意做好防渗、防漏、围挡等措施再开启维护程序后,总体而言本项目废润滑油更换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7、景观影响在施工期,景观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斑块与周边自然景观的不协调,同时大面积的破土会形成大量扬尘,施工场地物料堆放、土石方工程开挖中土石临时堆存无序、以及对植被的破坏等,均对周边自然景观带来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将随着建设期的结束而消失。8、社会环境①工程占地对土地利用的影响104 风电场工程占地主要为临时占地,临时占地只在工程施工期间占用,加上占用地恢复期,共占用时间约12个月,时间较短,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小。本工程永久占地较少,主要为风机基础占地及施工检修道路。由于永久占地类型主要为灌木林地,因此对土地利用现状改变影响较小。②交通条件改善道路修建将改善场区内现有的交通条件,方便场区周围居民出行,有助于当地今后旅游业的发展。③增加劳动就业工程施工所需部分劳动力来自当地居民,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极为有利。二、营运期主要污染工序1、废水运行期风电场升压站的管理人员共16人,其生活用水按0.12m3/(人·天)考虑,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85,则运行期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632m3。生活污水特征污染物有BOD5、COD、SS和NH3-N等,浓度分别约为200mg/L、250mg/L、200mg/L和30mg/L,各污染物的产生量为0.326kg/d、0.408kg/d、0.326kg/d、0.049kg/d。排放的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建设管道引入蓄水池,然后综合利用于站区绿化,处理规模为3m3/d,不外排进入地表水体,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目前,升压站内绿化面积约为2065m2,预计每日需要绿化用水4.13m3(按绿化水2L/m2计算),同时,本升压站为农村区,周边较多自然林地和自然草地,因此,本项目生活污水用于绿化是有保障的。同时,考虑到冬季或者雨季绿化用水需求减少,评价要求在厂区建设15m3蓄水池,收集暂存生活污水(5天),以适应冬季或雨季节水需求。同时风机位无人值班,无生产废水排放,也无生活污水排放。2、环境空气升压站不设置燃煤锅炉,不存在大气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无影响。本项目升压站内办公综合楼厨房设2个基准灶头,采用清洁能源-电能,厨房灶头在烹调(煎、炸、炒等)时产生强刺激性和强渗透性的油烟。按每人每日消耗动植物油0.1kg/d计,升压站管理日常人数16人,则日消耗食用油1.6kg/d,在烹饪时挥发损失为3%,则厨房废气含油烟量48g/d,按每日3餐3104 小时运作,厨房油烟废气4000m3(标态)/h,油烟4.0mg/m3(16.0g/h),采用复合式餐饮业油烟净化器(油烟净化效率60%)处理后,烟气由专用油烟烟道引至办公综合楼楼顶排放,排放油烟1.6mg/m3(6.4g/h),排放油烟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标准2.0mg/m3标准值的规定。3、噪声风力发电机的噪声是来源于经过叶片的气流和风轮产生的尾流所形成,其强度依赖于叶尖线速度和叶片的空气动力负荷,这种噪声源与风力发电机的机型及塔架设计有关。噪声影响分为单机影响和机群影响进行分析。(1)单机噪声依据同类型风电场风机的情况,一般所用风机风轮转速在18r/min左右,噪声源强约为100dB(A),经几何发散,离风机100m,噪声衰减值为40dB(A),100m以远的噪声值为60dB(A),离风机200m噪声值为54dB(A)。(2)机群噪声本项目风力发电机机群的布置受地形限制,风机沿山脊布置,为更好地利用风资源,均布置在山头较高位置。从总平面布置图看,临近风机相距均在100m以上,按距离扩散模式计算,每台风机的噪声声压级对临近风机的干扰值均低于本源48dB(A)以上,据噪声源叠加规律,相差10dB(A)以上即可不计低声源的影响值,因此,本项目不存在风力机群噪声叠加影响的问题,对声环境敏感目标而言,其可仅考虑受最近风机噪声影响。(3)升压站噪声升压站运行期间的噪声主要是主变压器、电抗器和室外配电装置等电器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噪声,主要以中低频为主,变电器附近处声压级约77dB(A)。4、固体废物(1)生活垃圾运行期风电场升压站管理人员共16人,运营期升压站员工每人(工日)产生1kg计,生活垃圾的产生为5.84t/a(0.016t/d),将集中收集至垃圾收集点后,统一运至普安县周边现有垃圾处理点。定期外运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2)废电容器根据类似规模的已建风电场项目进行估算,升压站运行期在机组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废电容器的产生量约为1.0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104 ,废电容器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49其他废物,废物代码为900-045-49,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临时贮存,并及时交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3)废冷却介质根据升压站运行目前运行的实际情况可知,本项目升压站选用SZ11-40000/115型变压器,该变压器为油浸式变压器,依靠变压器油作冷却介质。运行期变压器废冷却介质产生量约为0.5t/a。目前升压站主体工程设置废油储存池一座(36m3)。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变压器废冷却介质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为900-220-08,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临时贮存,并及时交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4)废机油营运期在设备维护保养方面会产生少量的废机油,约为0.01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为900-214-08,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临时贮存,并及时交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上述措施满足环保要求,措施可行可靠。5、风机叶片转动光污染项目风电机组均排布在风电场区域内丘陵较高处,且风力发电机设备(轮毂高90m,叶片直径121m)高达150.5m,在日光照射下风电机组会产生较长光影。光影投射在居民区内,会对居民的生活照成影响。6、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景观运行期施工区土地复垦及植被恢复后,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将得到减缓,此外,本项目建成后,可以构成新的人文景观,这种景观具有群体性、可观赏性、对景观的影响将是有利的。工程运行后,风机叶片转动可能对过往的鸟类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风电场运营后,风机机组本身将形成新的人文景点,可以丰富景观内容。7、社会环境本风场的建设不涉及拆迁及移民安置问题,项目所在区域不涉及文物古迹及其他基础设施影响,项目周边基本无居民点分布104 ,因此项目运行期风机对人群的影响较小,此外风电场建成售电后将会给地方带来大量的财政税收,提供清洁能源,对改善当地的能源及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推进的作用。同时,风机群也会给当地旅游业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8、环境风险营运期环境风险主要为升压站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施故障产生的事故废水排放的污染风险及变电站事故油排放的污染风险。104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施工活动扬尘采取道路洒水、粉料临时遮盖、限制车速、不在大风天气施工等措施,尽量减少施工粉尘施工营地(食堂)油烟食堂油烟设置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排放水污染物施工过程施工废水设置简易沉砂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混凝土搅拌,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营地使用旱厕,定期清掏用于浇灌周边灌木林地,不外排固体废物土方开挖弃渣本项目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m3,土石方回填.0m3,产生弃土m3,在厂区中部设置弃土场一座,弃渣场占地面积42000m2,沿中部沟谷设置,可容纳本项目弃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生活垃圾为27.375t,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至普安县现有垃圾处理点噪声施工机械噪声75-95dB(A)运营期水污染物生活污水(排放量1.632t/d)SS200mg/L,0.326kg/d设置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用于浇灌周边灌木林地,不外排,排放量为0COD250mg/L,0.408kg/dBOD5200mg/L,0.326kg/dNH3-N30mg/L,0.049kg/d大气污染物食堂油烟油烟4.0mg/m3,16g/h1.6mg/m3,6.4g/h固体废物日常生活生活垃圾5.84t/a送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排放量为0工程运营废电容器1.0t/a应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排放量为0主变压器废冷却介质0.5t/a应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排放量为0机械维修废机油0.01t/a应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排放量为0噪声主要是风机和室外配电装置等电器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噪声,主要以中低频为主,变电器附近处声压级约85dB(A)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一、生态环境现状描述1、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本工程总占地m2,包括永久征地m2,临时占地m2。本次调查的范围为可研报告划定的项目区域范围,总面积62.17hm2,而本工程总占地面积24.78hm2。仅为区域区域总面积的0.39%。2、施工便道生态环境现状本风电场工程104 施工检修道路考虑改造现有道路与新建道路相结合,改建现有道路约4km(宽4.5m),占地1800m2,其中现有道路4km(宽2m),扩建为4.5m宽,新增占地1000m2;新建道路约30km(宽4.5m),新增占地m2。3、弃土场生态环境现状本工程拟在厂区中部设置弃土场一座(李家院以南约800m沟谷中),弃渣场占地面积42000m2,沿中部沟谷设置,可容纳本项目弃土。弃土场地处沟谷中,不属于岩溶洼地,无落水洞或塌陷情况存在,亦不在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下游主要为灌木林地和草地,周围500m范围无居民点及水田等敏感目标分布。二、对植被、植物的影响预测与评价施工期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都将得到恢复,故施工期对评价区的植物、植被类型影响很小,且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基本不造成影响。本工程总占地m2,包括永久征地m2,临时占地m2。永久占地的植物、植被将永久消失被建筑用地替代,临时占地在用地结束之后将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得到较好的恢复。总体来讲,施工期不会对评价区的植物区系、物种多样性和植被产生明显的影响。由于风电工程的特殊性,在运行期间本工程对评价的植被、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永久占地区,而在临时占地区由于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三、野生动物的影响预测与评价1、对一般野生动物的影响本工程施工期对陆生脊椎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现场及其它施工活动如原材料堆放、土石方的开挖、弃渣等施工产生的噪声、汽车尾气、施工人员的活动等都会对生活在本区域内的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本项目主体工程的兴建过程及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其它施工活动等将不同程度影响动物的生活。一些灵敏机警的动物会逃离现场,避免施工活动的影响。不可逆影响:根据主体工程所在位置的环境特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占地、筑路及土石方的开挖等必然对动物生存的环境产生破坏,一些动物所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而不复存在,爬行动物中多种蛇类和鸟类中雀科的种类及兽类的多种鼠类,因其生存环境的破坏而失去隐蔽场所和食物来源被迫转移它处,使其生存空间受到压缩,但本区域的森林植被发育较好,分布较广,因而该类影响甚微。此外,动物在转移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伤害,致使种群数量减少,但这种影响其范围有限,多局限于永久占地区,不会对周围其他动物群造成大面积的影响。104 可逆影响:主体工程建设中的人员车辆往来、施工的临时占地、开山凿石、以及施工人员的频繁活动等严重地干扰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对一些动物产生威胁驱赶作用,特别是听觉和视觉灵敏的鸟类和一些兽类等,因受这类影响而被迫从施工区逃离他处,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会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而逐渐消除。2、对珍稀动物的影响经现场调查访问,在本工程评价区域未发现两栖类、爬行类、兽类的珍稀濒危动物,项目建设不会对珍稀动物有影响。3、对鸟类迁徙路线的影响(1)对候鸟的影响鸟类迁徙路线距本工程较遥远,不会对我国候鸟迁徙产生影响。风电机在运行过程中,转速较慢,风电机的运转既不会造成区域空气涡流,也不会影响鸟类的正常迁徙和活动,故工程不会对鸟类迁徙造成影响。(2)对留鸟的影响风力发电场对距离250m外鸟巢中的鸟及其正常的觅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3)对保护性鸟类的影响评价区分布无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保护性鸟类,本项目运行期对鸟类的影响较小。四、景观生态体系完整性影响分析1、对景观生态完整性的影响本工程永久占地仅为各台风机基础、箱变基础、升压站和场内永久道路占地,占地区域集中、范围有限,区域优势度最高的仍然为灌草丛景观,生物联系通道保持畅通,所以工程施工后对评价区生态体系完整性不会造成很大影响。2、对自然景观的影响(1)线路工程影响通过适当的措施来进行减缓线性工程建设对原由景观分割的影响。可通过人工覆绿等有效减缓色彩上的不利影响,如植草护坡,边坡悬挂覆绿,临时用地的复垦覆绿,种植绿化带、“绿色通道”104 建设等等。通过此类措施,可增强道路缀块与周边的颜色协调感。此外,还可以在设计和施工方案上加强道路自身及其与外部沿线环境的协调,使道路的三维曲线具有连续性和平纵横三个方面的均衡性,注意道路各种构造物如边坡防护、防护设施等沿线设施从结构造型到色调都应按美学要求进行设计建造,使道路有舒顺、连续、和谐的造型。进一步调整道路缀块和其它景观缀块之间的均匀度和连通程度,减少本工程建设对沿途景观的影响。尽量使得道路建成以后做到不破坏自然并点缀自然,使道路成为自然环境整体的一部分并与自然融为一体。道路建成以后,倘若对原有破坏的生态恢复措施得当,形成“绿色通道”之效,则道路本身也形成独特的一道景观。(2)站场工程本工程永久占地仅为各台风机基础、箱变基础、升压站和场内永久道路占地,工程建设后,各类景观优势度变幅较小,所以工程施工后对评价区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优势度最高的仍然为灌草丛景观、灌丛景观景观;由于风机升压站等建筑物的修建,施工后道路及其它建筑景观的优势度在原有的基础上略有提高,但是在整个评价区中景观优势度仍然较低,对评价区现有景观生态体系影响甚微。五、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本项目位于云贵高原,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在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中属于以面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对项目建设区的植被现状、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地形条件等进行调查。项目区的占地类型主要为灌木林地、天然草地和有林地,林草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程度轻。经统计分析得项目区土壤侵蚀背景值约1500t/km2·a。应加强施工期的土壤侵蚀防治工作,特别是路基边坡和复耕土堆料场的水土流失防治。应针对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对其它区域确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同时,路基防护工程实施后,土壤侵蚀量较原地貌有所减少,说明路基防护工程的水土保持功能较显著,只要加强土质边坡的水土流失防治,就可以抑制水土流失进一步的发生和发展。104 环境影响分析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风电类项目施工期短,无较重污染源,污染影响简单且不严重,工程建设对区域声环境、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为土石方活动引起的生态影响和水土流失影响。1、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包括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废水等污染物主要集中在110kV升压站的施工区和临时施工营地。(1)施工生产废水:生产废水主要是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和机械停放场含油废水,其中,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转筒和料罐的冲洗,pH值约12,悬浮物浓度在2000~3000mg/L之间,产生量约为5m³/d,具有水量小,间歇排放等特点;机械停放场含油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车辆和机械的维护和修理过程,主要污染物是石油类和SS,其含量一般为10~30mg/L和2000--3000mg/L,含油废水产生量为2.0m3/d。由于施工水量较小,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混凝土搅拌,不外排。(2)生活污水:来自施工人员,施工期平均施工及管理人员200人,高峰人数为250人,施工期12个月,生活用水按0.12m3/(人·天)考虑,排放系数取0.8,则施工高峰期最大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4m3/d;其主要污染物为SS、CODcr、NH3-N、BOD5、动植物油。项目施工营地采用旱厕对废水收集后用于农灌,不外排。根据项目现场调查,由于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量较少,施工营地区域位于低凹平整区域,需要加强场地外围雨排系统,据现场调查,场地周边雨排系统具备,场地雨污水量很少,场内可消纳,不会外排污染环境。经过上述措施处理后,废水可直接被周边耕地林地消纳,因此项目施工废水不会排入周边河流。(3)检修道路施工废水104 检修道路施工期生产废水来源于施工机械特别是混凝土搅拌机的冲洗,冲洗废水的排放特点是间歇式,废水量不稳定。若施工中节水措施不落实,用水无节制,自来水将会在施工现场随意流淌,而导致该部分废水排放量增大,势必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这种废水主要产生于施工后期并且短暂,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和建筑材料的残渣,不能随意乱排污染环境。对于施工中的冲洗废水,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杜绝人为浪费的同时,沿着施工路线设置临时沉淀池,随着施工场地的移动,设置容积为50m³的临时废水沉淀池4座,容积为100m³的循环水池4座,收集施工中所排放的各类废水,在沉淀一定时间后,作为施工用水的一部分重复使用,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轻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③沿线地表水措施项目沿线有雨源型河流,项目施工期应加强对河流的保护,严格落实如下措施:开展施工场所和营地的水环境保护教育,让施工人员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应加强施工管理和工程监理工作,严格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发生泄漏污染灌渠水体;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不宜堆放在地表水体附近,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泥土和散体施工材料阻塞水渠或现有的灌溉沟渠及水管。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交通扬尘和施工粉尘,特别是在天气干燥条件下,将对公路和施工作业区下风向造成的一定的粉尘污染。(1)混凝土拌和站粉尘影响混凝土拌和站粉尘主要来自水泥罐和粉煤灰罐的装料过程中洒落的粉尘,该过程持续时间一般约在10min左右。类比公路建设项目中的灰土拌和站监测结果,在拌和站下风向50m处大气中TSP浓度8.849mg/m3,100m处1.703mg/m3,150m处0.483mg/m3,在200m外基本上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日平均值二级标准的要求。根据调查,本工程混凝土拌和站周围5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分布,同时在施工结束后,其混凝土搅拌站应予以拆除,因此混凝土拌和站粉尘影响有限。(2)砂石料、水泥等物料堆场扬尘砂石料、水泥等散体材料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在风力作用下易发生扬尘,其扬尘基本上集中在下风向50m条带范围内,在通过洒水、蓬布遮挡等措施,可有效地防止风吹扬尘。工程砂石料堆场和仓库周围5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分布,物料堆场扬尘影响有限。(3)道路扬尘104 场内公路路面均为泥结石路面,车辆经过时易携带起路面洒落的微细颗粒形成扬尘,一般情况下,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m以内。在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可使扬尘减少80%,施工场地和道路洒水抑尘后扬尘影响情况见表18。表18施工道路扬尘影响强度和范围距离m10203050100扬尘浓度mg/m310.142.891.150.860.61洒水后扬尘浓度mg/m32.011.400.670.270.21由表18可知,对施工场地和道路进行洒水,可有效的防止扬尘,在50m处扬尘浓度0.27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TSP日平均值二级标准要求。在100m范围内,场内公路沿线分布的敏感目标为地瓜镇、岗坡村、孔家寨村、盐井等居民点,因施工交通车流量少,场区植被覆盖好,在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后道路扬尘污染对其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甚微。(4)厨房油烟施工营地的食堂饮食油烟排放也将对区域环境质量有一定影响,由于施工人员少,施工期短暂,施工营地附近无居民点,在安装吸油烟机设备后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轻微。(5)检修道路施工扬尘①施工扬尘由于施工场地周围建筑材料和工程废土的堆放、散装粉粒状材料的装卸、拌料过程以及运输车辆在运载工程废土、回填土和散装建材时,由于超载或无防护措施,常在运输途中及施工场地散落,从而会产生大量扬尘。出入工地的施工机械的车轮轮胎将工地上的泥土粘带到沿途道路上,经过来往车辆辗轧形成灰尘,造成雨天泥泞,晴天风干,飘散飞扬。施工扬尘往往影响施工场地和附近区域的环境卫生和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上述扬尘可以通过采取合理设置设备和材料的堆放点,建筑材料设立临时仓库,封闭施工场地,加盖膜布,增加围挡,在大风天气禁止施工,经常洒水及对出入工地车辆冲洗等措施来减轻施工扬尘对附近环境空气的影响。随着施工进度的结束,施工扬尘的影响也随之消失,因此可以说施工扬尘的影响是阶段性的。②车辆尾气施工过程中将会有各种工程及运输用车来往施工现场,主要有运输卡车、翻斗车、挖掘机、铲车、推土机等。一般卡车排放的尾气中颗粒物、CO、NOx等有害物质排放量见下表。104 表17汽车尾气中有害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颗粒物CONOX燃汽油(g/km)0.565.945.26燃柴油(g/h)61.8161.0452.0施工场地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如下几个特点:A、车辆在施工场地范围内活动,尾气呈面源污染形式;B、汽车排气筒高度较低,尾气扩散范围不大,对周围影响较小;C、车辆为非连续行驶状态,污染物排放时间及排放最相对较少。本环评要求:对于检修道路施工车辆尾气治理,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加强车辆保养和维护,减少超载,减少停车怠速时间。在治理措施有效之后,扬尘和尾气在施工期的影响可降至较低水平,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③沥青烟气拟建道路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会有沥青烟产生。沥青烟一般来自于沥青的拌合过程。本项目由周边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外购成品沥青混凝土,现场不设沥青拌合站,采用密闭的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运输。沥青在铺设过程中会产生极少量的沥青烟,根据类比分析,铺路过程中加热沥青料及混合料铺设时,铺路过程中加热沥青料及混合料铺设时,各污染物的最大瞬时浓度不会高于熔化槽下风向的浓度,且铺路过程是流动推进作业,对某一固定点的影响只是暂时或是瞬时的,危害较小;但路面铺设完成后,一定时期内还会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出,排出量与固化速度有关,其浓度值低于作业时的浓度值,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综合以上分析,扬尘、沥青烟和尾气在施工期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周边区域内空气质量,在施工结束后,上述污染即行消失。3、噪声影响分析项目施工噪声来源于道路修建、场地平整、基础开挖、设备安装等过程机械设备的运行、车辆运输、设备撞击敲打等。可分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卷扬机及各类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捣棒造成,多为点声源,单体声级一般均在80dB(A)以上;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是零星的敲打声、机械的撞击声、吆喝声等,多为瞬间噪声。施工车辆噪声属交通噪声。对声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机械噪声。(1)固定噪声影响预测评价104 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将影响施工场地周围声环境质量,项目施工机械噪声主要来源于风机基础施工、箱变基础施工、自立式铁塔架基础施工、升压站施工及施工场地,不同阶段设备类型、数量及位置均不固定,评价预测距各噪声源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影响值。根据点声源噪声衰减模式公式:L1=L2–20Lg(r1/r2)式中:L1—距声源为r1辐射面上的声压级[dB(A)];L2—距声源为r2辐射面上的声压级[dB(A)];r1、r2—分别为测点1、2与声源的距离(m)。计算出各种施工设备的预测结果,见表19。表19主要施工机械噪声影响预测机械名称10m20m40m60m100m150m200m起重机74.068.061.958.454.050.548.0挖掘机74.068.061.958.454.050.548.0装载机84.078.071.968.464.060.558.0压路机74.068.061.958.454.050.548.0混凝土运输搅拌车79.073.066.963.459.055.553.0混凝土泵82.076.069.966.462.058.556.0柴油发动机89.083.076.973.469.065.563.0插入式振捣器74.068.061.958.454.050.548.0手推式手风钻69.063.056.953.449.045.543.0移动式空压机82.076.069.966.462.058.556.0钢筋调直机79.073.066.963.459.055.553.0钢筋切断机79.073.066.963.459.055.553.0钢筋弯曲机74.068.061.958.454.050.548.0从表19可见,在距离噪声源100m处,各个噪声源产生的噪声值为49.0~69.0dB(A);在距离噪声源200m处,各个噪声源产生的噪声值为43.0~63.0dB(A),柴油发动机对声环境的影响最大。施工机械与场界距离小于200m时,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在场界处昼间容易超过(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昼间70dB限值。104 项目施工场地周围200m范围内基本无居民居住,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无隔声与消声措施,故噪声源声波传播较远,因而对施工区附近的村民有一定影响,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除。施工单位应采取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夜间不施工、施工设备尽量采用先进低噪声设备,对产生噪声的施工设备加强维护和维修工作、施工作业区域靠近声环境敏感点一侧设置临时声屏障等有效的噪声防治措施,确保声环境敏感目标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对主体工程浇灌需要连续施工时,建设单位在施工前,需征得环保部门批准同意,张贴告示、作好宣传,告知周围居民,可有效避免噪声扰民现象的发生。(2)交通噪声影响预测评价采用流动声源模式预测场内主干路交通噪声影响:公式:L=10Lg((N/r)+30Lg(V/50)+64式中:L—距声源r处的噪声值dB(A);N—车流量(辆/h),昼间按20辆/h,夜间按10辆/h;V—车速(m/h),昼间按20km/h,夜间按15km/h;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表20流动声源衰减预测结果一览表距离(m)51020305060100200300昼间dB(A)76.070.163.959.856.254.450.143.940.5夜间dB(A)71.165.358.855.551.249.445.338.635.5根据流动声源预测模式可知,在白天公路两侧噪声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达标距离为30m,夜间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为60m。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场内道路沿线内分布有地瓜镇、岗坡村、孔家寨村、盐井居民点,但最近的居民点岗坡村位于道路北侧350m处。交通噪声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极小,由于项目拟建道路距离敏感点较远,在施工采取加强施工运输车辆管理、及时对车辆进行维护、减少病车上路、白天运输、低速行驶、禁止鸣号等措施以后,拟建道路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沿线声环境敏感点产生影响较小。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固体废物本项目弃渣量较多的区域为道路工程区和风机区,经复核后:本项目(包括永久性工程和临时工程)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m3,土石方回填.0m3,产生弃土m3,在李家院东南方向约800m沟谷中设置弃土场一座,弃渣场占地面积42000m2,容积约m3,沿中部沟谷设置,可容纳本项目弃土。在施工期结束后,弃渣场内的大部分土料大部分回用于覆土,堆土及取土结束后,对弃渣场占地范围已经撒播恢复植被,其原地形地貌无较大改变,无遗留环境问题。104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按施工人员每人(工日)产生0.5kg计,施工期将产生45t(0.13t/d),若堆存处理不当,遇雨水冲刷,造成流失,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将集中收集至施工营地临时垃圾收集站后统一运至普安县现有垃圾处理点。项目施工营地区域周边无溪沟水体、地下水出露点、居民点分布,生活垃圾临时暂存在施工营地内,不会对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施工期结束后,拆除的临时用地建筑垃圾量为1765m3,将集中收集至普安县现有垃圾处理点。在施工结束进行土地复垦后即可得以恢复,其影响是暂时的。(2)检修道路施工期固体废物本工程检修道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包括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施工建筑垃圾。项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垃圾经垃圾桶收集清运至普安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本风电场工程施工检修道路考虑改造现有道路与新建道路相结合,改建现有道路约4km(宽4.5m),新建道路约30km(宽4.5m)。本工程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38011m3,回填土石方量32453m3,弃方5558m3。项目在李家院东南方向约800m沟谷中设置弃土场一座,由于本道路弃方量较小,且本风电场工程拟设的弃渣场已考虑到检修道路的弃方量。故环评要求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弃方集中运至李家院东南方向约800m沟谷中设置弃土场堆存,本工程检修道路不再另设弃渣场。该道路跨度较大,沿线1km范围内分布有乡镇,环评要求机械设备交由社会修理厂修理,本项目不设置修理点,因此产生的机修固废由周围汽修厂处理。运输砂石料和渣土的汽车严禁超载,并应设围拦,防止物料在运输过程中沿路抛洒;应保持车辆清洁,严禁赃车上路;应加强道路的保洁工作,减轻道路二次扬尘的污染,在居民区内严禁车辆鸣喇叭,减轻汽车噪声的影响。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1)生态环境现状①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本次环评委托贵州师范大学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卫星遥感数据解译:本次遥感调查采用ZY-102C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10米。资源一号02C卫星(简称ZY-102C)于2011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ZY-102C卫星重约2100公斤,搭载有全色多光谱相机和全色高分辨率相机,主要任务是获取全色和多光谱图像数据,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104 02C星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配置的10米分辨率P/MS多光谱相机是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中最高分辨率的多光谱相机;二是配置的两台2.36米分辨率HR相机使数据的幅宽达到54km,从而使数据覆盖能力大幅增加,使重访周期大大缩短。原始影像数据为:ZY02C_HRC_E104.8_N25.7__L1C。影像空间分辨率:影像空间分辨率为10m。处理时采用3,2,1最佳波段组合。通过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以及精校正等遥感影像处理,使得工程图与遥感影像叠在一起。在进行遥感影像分类的时候,采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结合以及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使得分类效果达到最佳,在进行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时候还参考了googleearth影像、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文本及实地照片等资料,从而使得影像解译精度更加准确。成像时间:本项目评价区域影像成像时间为:2015年03月31日11:44:06。根据本次生态遥感结果,项目区域植被覆盖类型面积如下:植被覆盖类型面积统计表植被类型项目范围图斑数(个)面积(hm2)百分比(% 稻、麦(油)为主的农田植被23531031.8316.60%玉米、土豆为主的农田植被1804910.5314.65%栓皮栎、麻栎林1321563.209.06%青冈栎、鹅耳栎、华香林605515.478.29%云南松(南烛)林2006875.3814.08%竹林36661.670.99%茅栗、白栎、槲栎灌丛2280915.6014.73%白茅、芒、野古草灌草丛29131156.2718.60%水域1 57.200.12%建设用地1944177.052.85%未利用地382.800.04%合计157456217.01100.00%本工程总占地m2,包括永久征地m2,临时占地m2。本次调查的范围为可研报告划定的项目区域范围,总面积62.17hm2,而本工程总占地面积24.78hm2。仅为区域区域总面积的0.39%。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见下图:104 图5项目生态环境现状图②检修道路生态环境现状本风电场工程施工检修道路考虑改造现有道路与新建道路相结合,改建现有道路约4km(宽4.5m),占地1800m2,其中现有道路4km(宽2m),扩建为4.5m宽,新增占地1000m2;新建道路约30km(宽4.5m),新增占地m2。本次施工道路占地类型统计如下表:序号占地类型面积(m2)1旱地168002有林地168003灌木林地468004草地536005未利用地2800104 6总计③弃土场生态环境现状本工程拟在厂区中部设置弃土场一座(李家院以南约800m沟谷中),弃渣场占地面积42000m2,沿中部沟谷设置,可容纳本项目弃土。弃土场地处沟谷中,不属于岩溶洼地,无落水洞或塌陷情况存在,亦不在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下游主要为灌木林地和草地,周围500m范围无居民点及水田等敏感目标分布。本次工程弃土场占地类型统计如下表:序号占地类型面积(m2)1有林地38002灌木林地216003草地166004总计42000(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①对植被、植物的影响预测与评价风电场区域山脊山体多以荒草地、矮灌木丛为主,沿冲沟、陡崖附近发育少量林地,南部山体多以灌木丛为主,不涉及林地与基本农田。因此本工程施工期占用植被类型有森林、灌丛、灌草丛和旱地农田植被。施工期工程会对评价区的植物、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部分植物数量上有所减少,施工活动也会导致一些临时及永久占地上的植物被清除。其中主要影响的植物类型为要以火棘、野蔷薇悬钩子为主灌丛植被,以芒、蒿为主的灌草丛植被,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和以楸树、梓树、响叶杨和杨刺等常见植被。由于受影响的植物群落以及植物种类在评价区内广泛分布,且具有较好的自我恢复能力。总体来讲,施工期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都将得到恢复,故施工期对评价区的植物、植被类型影响很小,且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基本不造成影响。本工程总占地m2,包括永久征地m2,临时占地m2。永久占地的植物、植被将永久消失被建筑用地替代,临时占地在用地结束之后将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得到较好的恢复。总体来讲,施工期不会对评价区的植物区系、物种多样性和植被产生明显的影响。由于风电工程的特殊性,在运行期间本工程对评价的植被、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永久占地区,而在临时占地区由于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104 ②野生动物的影响预测与评价A、对一般野生动物的影响本工程施工期对陆生脊椎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现场及其它施工活动如原材料堆放、土石方的开挖、弃渣等施工产生的噪声、汽车尾气、施工人员的活动等都会对生活在本区域内的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本项目主体工程的兴建过程及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其它施工活动等将不同程度影响动物的生活。一些灵敏机警的动物会逃离现场,避免施工活动的影响。不可逆影响:根据主体工程所在位置的环境特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占地、筑路及土石方的开挖等必然对动物生存的环境产生破坏,一些动物所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而不复存在,爬行动物中多种蛇类和鸟类中雀科的种类及兽类的多种鼠类,因其生存环境的破坏而失去隐蔽场所和食物来源被迫转移它处,使其生存空间受到压缩,但本区域的森林植被发育较好,分布较广,因而该类影响甚微。此外,动物在转移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伤害,致使种群数量减少,但这种影响其范围有限,多局限于永久占地区,不会对周围其他动物群造成大面积的影响。可逆影响:主体工程建设中的人员车辆往来、施工的临时占地、开山凿石、以及施工人员的频繁活动等严重地干扰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对一些动物产生威胁驱赶作用,特别是听觉和视觉灵敏的鸟类和一些兽类等,因受这类影响而被迫从施工区逃离他处,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会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而逐渐消除。B、对珍稀动物的影响经现场调查访问,在本工程评价区域未发现两栖类、爬行类、兽类的珍稀濒危动物,项目建设不会对珍稀动物有影响。C、对鸟类迁徙路线的影响■.对候鸟的影响由于工程特性以及所处区域的特性,运行期重点分析考虑本工程对鸟类迁徙路线的影响。◆三大候鸟迁徙路线104 我国有三大候鸟迁徙路线,分别是:一、西部路线:位于干旱草原地带。包括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区的候鸟,主要沿青藏高原向南迁徙到达四川以及更南部的云贵高原。我国西藏地区的候鸟有一部分飞到印度去越冬;二、中部路线:包括内蒙古东部、华北西部以及陕西省,候鸟主要沿着太行山、吕梁山越过秦岭、大巴山飞到四川以及华中、华南地区去越冬;三、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东北、华北的候鸟主要沿着这条路线飞到华东、华南地区,有些甚至飞到东南亚,更远的飞到澳大利亚。(http://www.forestry.gov.cn/,国家林业局,湿地办,2007年08月24日)◆鸟迁徙路线与本工程的位置关系与本工程距离最近的鸟类迁徙路线为西部路线,水平直线距离最近达100km以上详见图5,因此鸟类迁徙路线距本工程较遥远。根据对本工程评价区鸟类的实地调查,并且结合咨询省内鸟类专家及贵阳市、普安县等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当地群众,项目区不涉及我国候鸟类的迁徙路线。根据有关资料项目区内没有发现成批的候鸟在此停落,不属于候鸟的主要栖息地。根据我国候鸟迁徙路线判断,项目区不在我国候鸟迁徙路线上,因此,不会对我国候鸟迁徙产生影响。风电机在运行过程中,转速较慢,风电机的运转既不会造成区域空气涡流,也不会影响鸟类的正常迁徙和活动,故工程不会对鸟类迁徙造成影响。■.对留鸟的影响本项目运行期对留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风机的运行噪声及叶片旋转气流等方面。本风电场风机最大运行噪声约102dB(A),根据对同类风电场的类比调查可知:由于风机的运行噪声及叶片旋转气流致使部分鸟类不敢在运行的风机附近停留,对部分鸟类的活动范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项目区活动的鸟类的同类生境在附近易于找寻,受风机运行影响的鸟类将迁往附近其它同类生境。德国曾针对风力发电场对鸟类影响进行过研究,发现噪声源强达80~100dB(A)的风力发电场对距离250m外鸟巢中的鸟及其正常的觅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对保护性鸟类的影响评价区分布无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保护性鸟类,本项目运行期对鸟类的影响较小。104 工程位置图5云贵高原候鸟迁徒路线与本项目位置关系示意图③景观生态体系完整性影响分析A、对景观生态完整性的影响本工程永久占地仅为各台风机基础、箱变基础、升压站,工程建设后,各类景观优势度变幅较小,所以工程施工后对评价区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优势度最高的仍然为灌草丛景观、灌丛景观景观;由于风机升压站等建筑物的修建,施工后道路及其它建筑景观的优势度在原有的基础上略有提高,但是在整个评价区中景观优势度仍然较低,对评价区现有景观生态体系影响甚微。景观的生物恢复能力是由高亚稳定性元素能否占主导地位来决定的。风电场开采前后,高亚稳定性元素为以云南松、西南高山栎、腋花杜鹃、尖萼金丝桃、西南委陵菜、鼠尾粟、火绒草等为主的自然植被,其在景观功能上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元素所占面积和发展动向对该区域景观质量的维护具有决定作用。风电场建设前和建设后,均应加强评价区域的绿化水土保持工作,加大对森林植被的保护,逐步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104 从评价区域内植被的现状来看高亚稳定性元素所占比例很大,植被覆盖率高,受工程干扰后的生物恢复能力较强。因此工程建设对自然体系恢复稳定性影响不大,在评价区内自然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本工程永久占地仅为各台风机基础、箱变基础、升压站和场内永久道路占地,占地区域集中、范围有限,区域优势度最高的仍然为灌草丛景观,生物联系通道保持畅通,所以工程施工后对评价区生态体系完整性不会造成很大影响。B、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本工程永久占地仅为各台风机基础、箱变基础、升压站和场内永久道路占地,工程建设后,各类景观优势度变幅较小,所以工程施工后对评价区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优势度最高的仍然为灌草丛景观、灌丛景观景观;由于风机升压站等建筑物的修建,施工后道路及其它建筑景观的优势度在原有的基础上略有提高,但是在整个评价区中景观优势度仍然较低,对评价区现有景观生态体系影响甚微。景观的生物恢复能力是由高亚稳定性元素能否占主导地位来决定的。风电场开采前后,优势度高的地表植被仍居于主导地位,项目的存在不会对区域生态景观特征产生本质性的影响。另一方面,风电场运营后,风机机组本身将形成新的人文景点,可以丰富区域的游赏内容,将有助于新的游赏项目形成,形成新的自然与人类发展相和谐的景观。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本质性的影响,且又增加了人类与自然生态相和谐景观。⑤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本项目位于云贵高原,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在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中属于以面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对项目建设区的植被现状、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地形条件等进行调查。项目区的占地类型主要为灌木林地、天然草地和有林地,林草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程度轻。经统计分析得项目区土壤侵蚀背景值约1500t/km2·a。根据预测,从水土流失可能发生的时间来看,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通过对项目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的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480t,新增水土流失30t。104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可能淤积下游河道,自然恢复期虽有一定的水土流失产生,且项目区立地条件一般,随着植被的自然恢复,水土流失将逐步减少。因此,施工期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时期,要加强对开挖、倾倒形成的裸露表土及弃渣进行有效防护。随着水土保持设施的效益发挥,整个建设范围水土流失明显减少,水土流失量也相对减少。从土壤侵蚀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工程建设施工期新增土壤侵蚀量较大,应加强施工期的土壤侵蚀防治工作,特别是路基边坡和复耕土堆料场的水土流失防治。应针对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对其它区域确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同时,路基防护工程实施后,土壤侵蚀量较原地貌有所减少,说明路基防护工程的水土保持功能较显著,只要加强土质边坡的水土流失防治,就可以抑制水土流失进一步的发生和发展。⑥项目占地的影响分析本工程总占地m2,包括永久征地m2,临时占地m2。根据本次生态遥感结果,项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如下:土地利用类型项目范围面积(hm2)百分比(%)水田287.444.62%旱地1654.9326.62%有林地2015.7232.42%灌木林地915.6014.73%草地1156.2718.60%水域7.200.12%建筑用地177.052.85%未利用地2.800.04%合计6217.01100.00%由上表可知,项目总占地约24.78hm2,占地仅为区域区域总面积的0.39%,因此,本项目的工程建设不会改变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⑦检修道路施工生态影响分析A、道路工程占地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本风电场工程施工检修道路考虑改造现有道路与新建道路相结合,改建现有道路约4km(宽4.5m),占地1800m2,其中现有道路4km(宽2m),扩建为4.5m宽,新增占地1000m2;新建道路约30km(宽4.5m),新增占地m2。其中旱地16800m2、有林地104 16800m2、灌木林地m2、草地53600m2、未利用地2800m2。生物量损失约为15.4t,拟建公路永久占用的各类土地面积占直接影响区相应地类总量的比例很小。所以从区域角度看,工程建设对整个区域的影响很小。B、对区域农业的影响a工程占地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公路所在地区人口较稀少,土地开发利用率较低,因此,工程永久性占地将对沿线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b对基本农田的影响分析拟建道路占地不涉及基本农田,因此不对基本农田造成影响。C、对景观的影响分析线路工程建设对沿线原有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形、地貌和植被的改变。项目线性工程经过为山地丘陵区,沿途山脉绵延起伏。线性工程的建设对区域的原有景观有切割破坏的影响:地表开挖后道路的形成将原有的山体缀块一分为二,区域原有的本身的颜色、造型与周边缀块产生一定的冲突。因此,应通过适当的措施来进行减缓线性工程建设对原由景观分割的影响。可通过人工覆绿等有效减缓色彩上的不利影响,如植草护坡,边坡悬挂覆绿,临时用地的复垦覆绿,种植绿化带、“绿色通道”建设等等。通过此类措施,可增强道路缀块与周边的颜色协调感。此外,还可以在设计和施工方案上加强道路自身及其与外部沿线环境的协调,使道路的三维曲线具有连续性和平纵横三个方面的均衡性,注意道路各种构造物如边坡防护、防护设施等沿线设施从结构造型到色调都应按美学要求进行设计建造,使道路有舒顺、连续、和谐的造型。进一步调整道路缀块和其它景观缀块之间的均匀度和连通程度,减少本工程建设对沿途景观的影响。尽量使得道路建成以后做到不破坏自然并点缀自然,使道路成为自然环境整体的一部分并与自然融为一体。道路建成以后,倘若对原有破坏的生态恢复措施得当,形成“绿色通道”之效,则道路本身也形成独特的一道景观。D、对区域关键因子植被的影响由野外调查和卫片解译可知: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景观背景以山地生态系统为主,在这样的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中决定着生态完整性的主要生物因素将是以马尾松、杉木和柏木为主的森林植被104 。植被既决定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力水平,也决定了其他生物类群的生境质量与数量,对区域的水土保持起很关键的作用。拟建项目会对部分路段占用的植被群落产生直接破坏作用,施工过程中人流和车流的涌入会对建设项目周边植被造成破坏,改变沿线的植被景观和群落结构。而桥梁则对植被破坏相对较小,桥梁的跨越则大大降低了对植被的破坏程度。本道路工程总占地13.5hm2,从总体来说,本次工程对该地区的自然植被群落影响较小。E、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结构的影响公路建设项目对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结构的影响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之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是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进而影响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a、公路建成后林地自然植物群落演替分析公路建成后永久占地内的林地植被将完全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路面及其辅助设施,形成建筑用地类型。由于将原来整片的林地切出一条带状空地,使群落产生林缘效应,丛林地边缘向林内,光辐射、温度、湿度、风等因素都会发生改变,而这种小气候的变化会导致林地边缘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沿林缘—林内的梯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研究认为,边缘对小气候的影响可从林缘延伸至林内15至60m处。由于本项目路线较短,占用的土地以坡耕地、公路建设用地为主,占用的植被类型以荒草、灌木林为主,没有大面积破坏森林,因此边缘效应不会很明显。b、对野生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野生动物的群落结构是与其所在的自然生境密切相关的,如果自然生境斑块面积比较大,那么野生动物的群落结构就可以比较复杂,食物链的长度就会比较长,甚至形成较为复杂的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程度会比较高。由于本项目沿线有村庄分布,人为活动干扰强烈,基本上比较少有大型野生动物活动。主要以农田动物群落为主,其中鸟类为优势种,因此,项目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总体来说,公路的建设基本能够保证动物活动或迁徙的畅通性,对于评价区域内野生动物群落结构产生较小影响。c、对评价范围内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水平的影响104 植被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最敏感的自然要素,对生态系统变化及稳定起决定性作用,植被净生产力是指绿色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有机物数量,是由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质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它直接反映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也是生态现状质量评价的重要参数。d、工程对区域生态完整性可能的影响本次评价就本道理工程对区域自然植被、景观生态空间格局、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结构、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可能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分析表明:本次工程对该地区的自然植被群落影响较小;工程实施后建筑用地拼块优势度值有所提高,但作为模地的林草地和耕地其优势度值仅少量降低,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工程实施和运行对评价区自然体系的景观质量影响不大,不会使自然体系生产力水平发生明显的改变。因此,本工程对决定区域生态完整性的四个关键因子影响较小,对区域的生态完整性的变化的贡献率不会很大。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完整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影响分析(1)项目区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风机区不会产生废水,根据升压站实际运行可知,运行期风电场管理人员约16名,生活用水按0.12m3/(人·天)考虑,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85,则运行期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632m3。排放的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装置处理后(处理规模为3.0m3/d,占地规模约为10m2)综合利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进入地表水体,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考虑到雨季或者冬季林地及站内绿地绿化需水的减少,评价要求建设方在站内建设15m3蓄水池,累计可储存5天污水量,已储存雨季或者冬季排放,暂不能利用的污水。(2)检修道路水环境影响:初期雨水:由建设项目的特点,在初雨后1小时内,从路面上流入的雨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值比较高,若继续下雨,其污染物浓度逐渐变小。当这种路面径流汇集起来流入当地河流时,其污染物的浓度已被大大稀释而降到非常低的程度,对河流水质不会产生污染影响。道路初期雨水的排入将增加地表水水体的污染负荷,但考虑到雨季整体地面径流的汇集,不会对水质产生太大影响。104 污水:由于项目未设立服务站点,项目自身不产生污水。2、废气影响分析(1)工程区废气影响分析根据升压站实际运行可知,风力发电项目生产运行没有废气排放,工作人员取暖不使用燃煤,厨房油烟通过净化后处理效率为60%,则油烟浓度降至1.6mg/m3,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小型标准。餐饮油烟经过处理后排放浓度较低,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拟建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减缓火力发电需求,可以宏观环境尺度上达到减轻大气环境污染的效果,对空气环境有正效益。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装机容量为48.4MW,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量9432.24万kW·h,与燃煤电厂相比,以发电标煤煤耗321g/kW·h计,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煤30317.27t。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其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3305.62t,氮氧化物约354.17t,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3545.47t,减少粉尘排放约6422.35t。此外,每年还可节约用水,并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和温排水,节能减排效益显著。同时可相应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还可减少大量灰渣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检修道路废气影响分析检修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后,随着交通量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和空气中的扬尘量也随之增加,这对道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带来一定影响,但增加的绿化面积可滞纳部分粉尘和路面洒水能有效控制道路扬尘的产生,因此道路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汽车尾气排放是影响拟建道路区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拟建道路预测近期交通量较小,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条文说明,对于拟建道路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的可进行类比分析进行评价,不需预测。类比相似工程,营运初期在道路红线处CO日均最大值为0.16mg/m3,NOx日均最大值为0.023mg/m3,均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可见本项目营运过程中交通对沿线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明显。3、声环境影响分析(1)污染源分析及声评价分析原则拟建项目主要噪声设备及其源强见表21。表21主要噪声设备及分布104 噪声设备台分布情况单台声功率级dB(A)备注风机22分散布置于山头上,彼此相距>200m100不计机群噪声主变压器1110kv升压站内77*墙外噪声66**箱式升压变压器22分散布置于风机旁,彼此相距>200m44*注:*按《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17468-1998)的规定取值。**按变压器房结构估算墙壁隔声量为11dB(A)。35kV箱式升压变压器单台声功率级较小,通过一定的减振处理,能够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夜间标准限值,故略去影响分析。噪声对环境影响分析的原则:a.染源分析,风机噪声源强为100dB(A),由于风机分散布置,相互距离较远,不存在机群复合影响的情况,对敏感目标而言,其噪声源可只考虑最近风机即可。b.本项目无定型场界,场址附近无声环境敏感目标,因此,声环境的影响分析只作风机单机和主变压器声源的衰减分析,除预测对环境保护目标——110kV升压站场界声环境的影响外,不再针对风电场场界进行预测分析。(2)声环境影响分析采用噪声几何发散衰减模式预测模式LA(r)=LA(r0)-20lg(r/r0)式中:LA(r)——点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LA(r0)——参考位置r0处的倍频带声压级,指单机噪声源强度,取100dB(A);r——预测点距声源的位置,m;r0——参考位置距声源的位置,m。噪声衰减情况见表22:表22工程实施后运营期噪声衰减预测声源项目数值风机(单机)[源强100(dB)]距离(m)0*20406080100120160180200声压级(dB)60.960.76059.258.257.156.154.353.552.8距离(m)220240260280300320340360380400声压级(dB)5251.450.750.249.649.148.648.147.747.3主变压器**距离(m)10203040104 [源强66(dB)]声压级(dB)46.040.036.534.0*:为90m高度下的地表风机源强**:为墙外源强(墙壁隔声后)根据表22预测结果可以看出:距风机40m以远,风机噪声的影响值可以衰减至60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昼间标准;距风机300m以远,风机噪声的影响值可以衰减至50dB(A),达到(GB3096-2008)2类夜间标准。根据现场调查6#风机西侧200m有2户阳雀居民点,因此为了进一步减小风机噪声对居民点的影响,在机组招标设计时,选择低噪并具有较好防噪设施的机组;运行期加强对机组的维护,定期检修风机转动连接处,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在其中风机周边加强绿化,必要时可以更加隔声屏,将风机噪声影响减少到最低,防止扰民。距主变压器10m以远可达(GB3096-2008)2类标准。110kv升压站与临近风机距离较远,如前所述,风机噪声对升压站影响可以忽略,影响110kv升压站周边100m声环境的主要噪声源是主变压器;另一方面,升压站离居民点较远,因此,升压站运行不存在噪声扰民问题。总体上,项目建成后,风机噪声对声环境影响微弱,不会对场址区域周边居民生活形成干扰。项目升压站内噪声主要为变压器设备噪声(75dB(A))、SVG装置房风机噪声(80dB(A))、场内交通噪声(最高80dB(A))、人员活动噪声(65dB(A)).总体而言,运营期升压站不存在高噪声设备,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在采取电气设备单间隔声、场内水泵底座降噪后,升压站噪声预测等值线图可详见附图8。由该预测图可见,升压站厂界处最高噪声为40dB(A),可完全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标准,且四周建设有围墙,因此本项目升压站内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小。(2)检修道路交通噪声预测在不考虑背景噪声和道路纵坡的前提下,根据经验数据,以一般乡镇道路交通量对拟建道路在营运期的交通噪声进行了预测,结果见下表:拟建道路交通噪声预测值单位:dB(A)距离(m)3.21020406080120140200检修道路昼62.260.756.251.749.147.244.543.541.2夜55.954.550.045.542.840.938.337.335.0104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项目道路中心线外20m范围内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项目的建设不会改变声环境功能。由于道路沿线200m范围内无敏感点分布,因此项目营运期噪声对区域噪声环境影响很小。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运营期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1)生活垃圾运营期升压站员工每人(工日)产生1kg计,将产生5.84t/a(0.016t/d),将集中收集至垃圾收集点后,统一运至普安县现有垃圾处理点。定期外运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2)废电容器根据类似规模的已建风电场项目进行估算,升压站运行期在机组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废电容器的产生量约为1.0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废电容器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49其他废物,废物代码为900-045-49,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临时贮存,并及时交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3)废冷却介质本项目选用SZ11-70000/115型变压器,该变压器为油浸式变压器,依靠变压器油作冷却介质。变压器油是石油的一种分馏产物,主要成分是烷烃,环烷族饱和烃,芳香族不饱和烃等化合物。俗称方棚油,浅黄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0.895。凝固点<-45℃。据估算,运行期变压器废冷却介质产生量约为0.5t/a。升压站主体工程设置废油储存池一座(36m3)。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变压器废冷却介质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为900-220-08,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临时贮存,并及时交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4)废机油营运期在设备维护保养方面会产生少量的废机油,约为0.01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为900-214-08,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临时贮存,并及时交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104 针对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应设立危险废物暂存间,对其进行分类收集,同时危废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收集、储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为落实“三防”(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措施,危险废物暂存点布置于干燥的地方,严格防雨、防晒。并在存放的容器内,加上标签,定期由有资质单位转运。固体废物采取上述措施处置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5)检修道路运营期固废影响由于道路本身不产生固体废物,运营后固体废物主要来源是降尘、载重汽车散落的固体废物,以及行人随意丢弃的垃圾等固体废物。道路建成后,相关管理部门应委派专人负责清理,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送普安县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外环境无影响。5、运营期检修道路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路基开挖、取土、弃土使得原有的土地结构受到破坏和改变,进而还造成原土移位、松散,原植被遭到破坏,地表裸露,改变土壤的可蚀性及植被状态,其土壤的抗蚀性、抗雨水冲刷性降低,另外,弃土石在运输过程中,不加遮盖或过高装载,造成运输中的遗散会导致水土流失。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将对施工中受到破坏的植被采取措施使其逐步得到恢复和增加。所以拟建项目的建设对评价区的植物不产生大的不利影响。生态破坏防治措施:①根据总体规划在道路及配套工程实施中合理使用临时占地,缩短占用时间,工程竣工后及时覆土恢复地表植被;②严禁乱倾倒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做到定点存放,及时外运处置,避免污染土壤;③绿地恢复及补偿措施A、本项目为了减少植被破坏,道路走向原则是以区域总体规划布设,在基础设施施工的同时,进行生态建设工程,对部分普通树木可采取移植的方法,对破坏处可采取绿化恢复的措施。因此相对来讲对原有植被虽有一定破坏影响,但也进行了一定补偿。B、本项目临时占用土地前,先将表层土推开集中堆放,待工程完工后,将原表层土复位,恢复原有植被也可适当种草或撒草籽。④路网绿化栽植建议104 A、本项目绿化应按区域总体规划,沿线视路基形式、路段所处环境特征、路容景观及诱导视线路宽、交通设施等要求,逐个路段专门设计。B、道路两侧绿化除考虑路基防护外,还应考虑路网景观及环境保护作用,如水土保持、降噪、防治空气污染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与当地园林管理部门相配合,统一规划绿化带。C、为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为90%以上,应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的乔木、灌木和草坪。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行道树绿带应以种植行道树为主,并应与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6、风机叶片转动光污染影响白天阳光照在旋转的风机叶片上,投射下来的阴影不停晃动,光影会使人产生心烦、眩晕等症状,正常生活会受到一定影响。本环评根据项目区的经纬度和风机的高度计算光影影响范围。一年中,冬至时分为太阳高度角最小,日最大风机机组影子最长,因此,本项目以冬至日为最不利情况进行预测分析。风机光影长度计算公式如下:L=D/tgh0其中:L—风机光影长度,m;D—风机高度,m;h0—太阳高度角,°;h0=90°—纬差。纬差为拟建风电场地理纬度与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Φ)之差,当风电场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分属于南北半球时Φ取负值。本项目纬度介于北纬25°37"48.69"~25°43"24.21″之间,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纬23°26′,则最小太阳高度角为34°62′。本项目风机高度150.5m,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上午11:00时最大风机光影长度为182m,上午9:00时最大风机光影长度为316.5m,也即各风机的光影影响范围为以风机基础为中心,最长半径为316.5m的偏北锤形区域。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各风机北侧350m范围内均无居民点分布,因此,不存在光影扰民现象。7、社会环境影响104 根据国内外风电场运行期的相关资料统计,很多自然资源类景区在结合风电场风机群的人工庞大景观后,景区的旅游业发展趋势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建成后将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工程运行发电后不仅是贵州省能源供应的有效补充,而且作为绿色电能,有利于缓解贵州省电力工业的环境保护压力,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本工程建设需要的部分建筑物资可在当地采购,部分劳动力也可以来自当地,工程前期需要改扩建进场公路,这些有利于改善当地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本项目不涉及居民拆迁安置问题,不会引发拆迁安置带来的社会影响。8、环境风险分析(1)环境风险源识别本工程生产原料为风能,产品为电力,主要生成过程为风机叶轮在风力作用下转动,通过齿轮箱把低速变为高速,并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生产运行过程中不涉及危险化学物质及有毒、有害气体,生产场所属于非重大危险源。运行期的主要环境风险为事故情况下检修产生的废油对环境的影响。本工程运行期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来自升压站变压器油泄漏事故风险。(2)环境风险分析运行期的主要环境风险为事故情况下检修产生的废油对环境的影响。风电发电机组等设备,在事故情况下检修,需要将发电机油排出检修,若操作不当将可能使机油泄露,从而污染项目区及附近的土壤。(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措施运行期为防止风电机组检修而产生的漏油风险,在风机储油箱下设接油盘,设备在发生事故时,污油直接排入接油盘,定期回收处理,避免事故废油对外部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变电站主体工程拟设置变压器事故油坑和废油储存池。变压器下设置卵石和主变油坑,主变贮油坑容积按主变压器油量的20%104 设计。另在主变器旁边布置废油储存池,满足主变事故状态下的100%排油量。一旦变压器突发事故时,事故油即排入变压器正下方的事故油坑,后经废油储存池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回收处理,不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目前,根据设计,本项目设计废油储存池规模为36m3。①编制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计划,成立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全权负责本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处理和处置。应急指挥部应设24小时值班电话,并向社会公布。②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应急指挥机构必须快速出击、赶赴现场,现场判断出污染事故影响波及的范围及程度,并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污染控制方案。(4)环境风险应急预案①应急组织机构与人员风电场环境管理办公室下设环境应急机构,对机构成员定职定岗,并建立值班制度;安排专门人员对风险源进行常规巡视、管理和监测;环境应急机构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必要时进行有计划的环境应急演练。②应急通讯联络方式在环境风险应急机构设置固定电话和无线通讯系统,一旦发生风险事故,环境应急机构负责人(或值班人员)应立即向本项目风电场环境管理机构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汇报。③应急防护措施及器材风电场环境管理办公室须配备消防器材、医疗设备及常见药品等。④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编制针对风电场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应由本项目风电场建设单位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A.运行期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类型、风险几率及其危害程度;B.针对各类风险提出的防范和补救措施;C.建立风险信息上传下达通道,确保一旦风险发生能及时汇报;D.风险损失补偿机制;E.灾后重建、恢复计划等。一旦发生风险事故,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危害和损失降至最低;事故发生后须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故状况,不得隐瞒和漏报,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三、政策符合性分析1、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104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项目不属于修订的鼓励类和淘汰类,视为允许类。同时近几年国家积极扶持和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鼓励石油替代资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本工程具有一定的节能减排效益,其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和方向。2、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符合性分析2012年国发2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浅层地温能等新能源”。由此可见,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要求。2015年7月,根据贵州省能源局《省能源局关于同意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黔能源新能[2016]32号)的要求,确认由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开始进行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四、规划符合性分析1、风电发展规划符合性分析《贵州省风能资源开发规划》提出:提高风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各风场交通运输、地形地貌等情况,经综合分析、筛选,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符合贵州省风能资源开发规划的要求。2、规划环评符合性《贵州省风能资源开发规划》和《贵州省新能源“十三五”发展规划》未开展规划环评。五、项目选址合性分析根据工程设计资料,结合现场踏勘、调查访问及资料查阅,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工程影响范围内也无居民需要搬迁,也不涉及鸟类的迁徙路线,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环境因素,在本项目评价区域内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无古树、巨树的分布,评价区海拔1600m以上区域多为高山低草草地,其间杂有西南高山栎、杜鹃矮灌丛,植被相对单调,生境较为单一。电场在评价区无国家级保护爬行类、哺乳动物及鸟类;104 评价范围岩性、土壤、植被东西差异大,植被类型单一,有很多居民点、集镇分布,县乡道路贯穿,水域类型有河流分布,水域类型所占总面积较小,土地利用类型相对简单。此外,根据本项目所在区域的风能资源评价结果,风功率密度等级为1级,风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同时,根据前文表6,表7中测风塔风资源数据的分析结果可知,按照国家标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中推荐的参考值,初步判螺丝山风电场工程风功率密度等级为1级,风电场风能资源条件一般,具备一定并网发电风电场的开发条件。建议采用适合于低风速地区的高轮毂、长叶片机型。综上所述,本工程选址区域环境质量较好,风力资源也可以满足建设需要,选址是合理的。六、总体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1、总体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风力发电项目中主要工程为风机,风机的选址关系到场内主次道路、集电线路走向,而风机位置主要依赖于风能资源分布特征,风机选址具有特殊性,因此风机多布置在地势较高且风能集中的区域。本工程布置的22台风机均位于海拔高的山脊处,场内道路布置基本沿地形线延伸至各台风机,集电线路采用埋地铺设。风机和集电线路的选址、选线避开了居民点,从而避免了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场内道路在选线时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减少了工程量,从而减少了土石方开挖量和对植被的破坏。项目所设风机位于山顶,风电场的建设不涉及居民搬迁,风机周围350m范围内均无居民点,施工期和运营期通过一定的措施后对居民点的影响不大。本项目风电场工程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同时在本项目评价区域内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无古树、巨树的分布。总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本工程的总体布局是合理的。2、风机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风力发电项目中主要工程为风机,风机的选址关系到场内公路、集电线路等选址,而风机位置主要依赖于风能资源分布特征,风机选址具有特殊性,因此风机多布置在地势较高且风能集中的区域。工程布置的22台风机多位于海拔高的山脊处,场内公路布置基本沿地形线延伸至各台风机。本工程风机选址区不涉及环境敏感区,不涉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风机区域内居民点分布稀少,且距离各台风机在300m104 以外的海拔较低区域。因此风机选址工程不存在制约性环境因素。此外本项目施工过程中,风机建设安装过程中,需要先建设40m×60m吊装平台后,该平台是以风机基座为自然标高,搭建的40m×60m模板平台,风机的建设过程中均在安装平台上进行,待风机建设安毕后,拆除模板,同时对周围的植被进行恢复,因此总体来说,风机按照过程对周围环境影响有限。3、升压站布置的环境合理性分析110kV升压站位于风电场中部靠东南地区,该升压站址地形较为平坦,旁边东北侧约1000m处即为G60沪松专线,站区占地类型主要为荒地,站址周围5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周边无地表水体,从环境角度,其选址不存在环境制约性因素。4、集电线路施工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22台风电机组共分成4回集电线路接到风电场110kV升压站内,集电线路的线路总长度为32.7km,其中路径长度为26.1m,单回路路径长度为19.5km,双回路路径长度为6.6km。因本工程的海拔高度为1200~2100m,本风电场集电线路采用架空集电线路和直埋电缆集电线路。其中直埋电缆主要是联结高海拔地区的各台风机,架空线路主是联结风机至110kV升压站。项目集电线路采用以架空敷设和沿道路埋地敷设形式建设,沿线敏感目标有地瓜镇、岗坡村、孔家寨村、盐井等居民点,在集电线路施工期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直埋电缆方式因位于地下,有利于避免景观不利影响,同时因为直埋电缆为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即恢复植被,对植被不利影响也有限,而架空方式扰动地表、临时破坏植被的面积小,因此综合分析,主体工程推荐的架空集电线路和直埋电缆集电线路是合理的。5、架空线路选线的环境合理性分析本项目架空线路全线跨越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线路沿线有乡村公路可利用,线路输送条件情况较好。沿线植被茂盛,对树木采用跨越方式。此外,该线路路径还具有下列特点:(1)线路沿线无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目标;(2)线路尽量靠近和利用既有道路,以方便运输、施工和生产维护管理,有利于安全巡视;(3)选择有利地形,尽量避开施工难度较大和不良地质段,以方便施工,减少线路保护工程量,确保其长期可靠安全运行。从环保的角度,本项目线路路径选择是合理的。104 6、施工期临时场地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施工期临时场地混凝土拌和站、砂石成品堆料场、仓库布置、施工营地,在升压站西侧200m范围内,此处地形较为平缓小山丘底部,周边无地表水体和居民点,占地类型主要为旱地,从环境角度,其选址不存在环境制约性因素。本项目弃渣量较多的区域为道路工程区和风机区,经复核后:本项目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m3,土石方回填.0m3,产生弃土m3,在厂区中部设置弃渣场一座,弃渣场占地面积42000m2,沿中部沟谷设置,可容纳本项目弃土。项目弃渣场位于场内中部,周边500m范围内没有居民,场地内没有地表水体流经,在建设好相应挡土坝、截水沟等水土保持工程后,项目弃渣场选址较为合理。7、施工道路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本工程场内道路布置考虑了风机布置和进场方向,周边乡镇公路为宽3.5m的碎石路,改造后可作为风电场进场公路,因此本项目施工道路考虑新建道路与改建道路相结合的方式。将现有公路加宽约1m可满足施工运输要求,因此项目充分利用区域现有道路,减少新建道路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场内道路从进场道路接引,由于场内道路布置是由风机布置位置而决定的,又由于风机布置的特殊性,场内道路布置可供选择的方案具有单一性,本工程的场内道路布置主要考虑了地形条件、坡度等,场内道路占地区不涉及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重点野生保护动植物和古大树。此外沿线分布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敏感目标有地瓜镇、岗坡村、孔家寨村、盐井等居民点,交通运输噪声及扬尘将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由于项目施工时运输车辆较少,应采取加强施工运输车辆管理、及时对车辆进行维护、出场车辆车轮进行冲洗,同时减少病车上路、白天运输、低速行驶、禁止鸣号等措施以确保施工材料及土石方运输车辆不对周边空气及声环境敏感点产生影响。因此总体上看本工程道路布置规划不存在环境制约性因素。七、环保验收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本工程试运行阶段应申请进行竣工环保验收,具体如下表所示:表23环保验收一览表项目验收内容水环境设置1座规模为3m3/d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对升压站内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用于浇灌站绿地,污水零排放。104 生态环境施工临时占地区场地清理及植被恢复措施落实情况。场内公路沿线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绿化植物措施落实情况。厨房油烟升压站厨房食堂安装1台油烟净化设备,减少油烟排放。生活垃圾运行期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在升压站中的垃圾收集池,定期外运至普安县现有的垃圾处置点,该升压站设置有1个垃圾收集池。危险废物设置1间危险废物暂存间(做防渗处理),并配备防渗塑料桶,运行期产生的废电容器及废冷却介质在站内收集后定期送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声环境在不影响电器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在升压站围墙外种植枝叶茂盛、吸声效果好的乔木,形成绿化林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主控楼内人员集中的地方(检修人员等),应采用吸音材料,以减少噪声的影响。风险环境按照本项目升压站储油量,设置1座36m3废油储存池。环境监测是否进行了环境监测和水土流失监测。监测频次、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是否满足要求。八、环境监理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环境监理工作应从场内公路施工阶段即开始介入。监理工作范围包括场内公路施工、施工场地平整、临时营地等设施修建、风机和箱变基础施工及安装、升压站设备安装、电缆埋设、表土剥离堆放、弃土弃渣处置、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和恢复等工程或施工活动。监理内容包括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污染防治、风险应急等方面。环境监理内容见附表4。104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水污染物生活污水BOD5、CODcr、SS、NH3-N、动植物油等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用于浇灌站绿地,不外排《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大气污染物职工食堂油烟油烟净化器《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固体废物职工生活生活垃圾站内隐蔽地点设置集中收集点,运送到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外排升压站检修时废电容器、废冷却介质、废机油贮存容器盛装,贮存在危废贮存场;后交由具备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噪声电气设备LAeq电气设备单间隔声场内水泵底座降噪《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风险升压站变压器事故废油废油储存池1座(36m3)--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该项目建成后针对场内施工公路、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堆土场、风机基础等区域进行生态恢复。l场内公路区:清理公路沿线渣料,对沿线裸露区域覆土恢复植被。l施工营地、辅助设施区:施工结束后清理场地,建筑垃圾运至外普安县人民政府指定场地堆放,场地清理完毕后覆土恢复植被。l临时堆土场:该堆料场回采利用后无弃土堆存。根据地形条件整地恢复植被,拆除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l主体工程区(风机基础、升压站、集电电缆沟):对升压站围墙外区域植树种草,尽量采取植物树木遮挡措施。风机基础区覆土植草。电缆沟沿线整地恢复植被。经过以上措施后,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降到最低限度。弃渣场生态保护措施:1、弃渣场弃渣前,先清除地表草皮及腐殖土,并将其集中堆放,弃渣完毕后部分可用于复耕利用。104 2、弃渣场在弃渣过程中应当按照普通路基填筑方式,分层堆填,必要时应使用压路机对弃渣碾压,使其满足基本的压实稳定性。弃渣堆放边坡坡率不应陡于1:1.75,堆填是严格控制边坡坡比,每层填筑顶部向外设3%横坡,将水汇入排水沟内。3、由于弃渣场弃方时间较长,未成型前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同时临时排水设施不应影响到周边原有农田、林地、山地的水土平衡,应对弃渣过程中临时排水进行集中或直接流入附近河流。4、弃渣场坡脚防护可在填筑2米后施工,严格按照设计高度进行坡脚防护,必要时可加长挡墙,以保证弃渣场弃方稳定。5、汛期来临之前,项目部应储备一定数量的水土保持物资及器材,并对水土保持器材进行预试、维护、保养保证汛期随时可投入使用。6、弃渣场边坡排水本着同时、及时原则,经项目部研究确定,每堆填2米则对弃方边坡排水沟急流槽及横向排水沟进行施做,同时弃方顶应修横向坡度,保证表层水可以汇集并排入已施做好排水沟内。7、在水土保持期间,项目部将水土保持情况纳入日常检查及抽查范围之内,进行定期及不定期检查,对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控。8、及时做好弃渣时平整工作,要求整个弃渣过程始终保持顶面中央高,四周低,保证在汛期来临期间现场也无积水情况发生。9、汛期时弃方若要持续进行,可对周边区域采取临时堆码沙袋措施进行防护处理,防止雨量过大时造成严重冲刷,导致边坡失稳造成水土流失。10、弃渣场弃渣工作结束的同时应保证设计要求的排水措施、防护措施同时完成并使用,并保证排水措施、防护措施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11、弃渣场成型后应及时培土绿化,培土为50cm厚种植土,可利用原地表清除时集中堆积土,也可外调优质种植土。12、为保证坡脚防护挡墙稳定性,在挡墙上设置足够的泄水孔,防止下渗水汇集对砂浆冲刷,造成挡墙失稳。104 环境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一)水污染防治措施1、生活污水治理措施本工程高峰期生活污水排放量24.0m3/d,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5、SS和NH3-N等。根据类比调查,污染物浓度为:COD250mg/L,BOD5200mg/L,SS200mg/L,NH3-N50mg/L。由于本项目施工营地产生的废水量较小,施工营地主要设置有旱厕,通过定期清掏后出水用周围植被的灌溉。施工营地周围有大量灌草丛,可足以接纳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因此本项目采用旱厕和浇灌回用的方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小。经上述措施后可将施工期废污水处理后用于农肥,不外排,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2、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治理措施(1)废水指标混凝土拌和站冲洗废水产生量约为7m³/d,其特点为不连续排放、平均每次冲洗废水约1m³,悬浮物浓度约5000mg/l。(2)设计目标经过处理后使SS浓度控制在70mg/l以下,回用,不外排。(3)设计方案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量很小,可就地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混凝土搅拌。拟设置2个调节预沉池、1个清水池沉淀处理。调节预沉池和清水池尺寸均为2m×2m×1m(长×宽×高)。2个调节预沉池轮换使用,定期清理淤泥。施工期污废水处理措施见表24。表24施工期主要污废水处理措施一览表污染源处理措施设施处理去向1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采用调节沉淀池处理,出水到清水池,出水回用于混凝土搅拌调节预沉池、清水池回用2生活污水设置旱厕,清掏后用于周边林草灌溉旱厕林草灌溉4、检修道路施工废水防治措施104 对于施工中的冲洗废水,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杜绝人为浪费的同时,沿着施工路线设置临时沉淀池,随着施工场地的移动,设置容积为50m³的临时废水沉淀池4座,容积为100m³的循环水池4座,收集施工中所排放的各类废水,在沉淀一定时间后,作为施工用水的一部分重复使用,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轻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项目沿线有雨源型河流,项目施工期应加强对河流的保护,严格落实如下措施:开展施工场所和营地的水环境保护教育,让施工人员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应加强施工管理和工程监理工作,严格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发生泄漏污染灌渠水体;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不宜堆放在地表水体附近,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泥土和散体施工材料阻塞水渠或现有的灌溉沟渠及水管。(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开挖粉尘的消减和控制措施(1)施工工艺措施:施工单位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使其排放的废气能够达到国家标准。(2)降尘措施:在开挖集中工区、施工公路等地非雨日早、中、晚来回洒水以减少扬尘。(3)施工人员防护:施工过程中受大气污染影响最为严重的是现场施工人员,应着重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如佩带防尘口罩等。2、粉尘消减和控制措施(1)土石方开挖粉尘工程土石方开挖应适时采取湿法降尘开挖,以减少粉尘产生量。在开挖活动集中的场内道路、风电机组等开挖区非雨日采取洒水措施,以加速粉尘沉降,缩小粉尘影响范围和时间。洒水次数及用水量根据天气情况和场地粉尘产生情况确定。(2)堆场扬尘对回填土、建筑材料和弃渣应按指定的堆放地堆放,场地周围采取围挡措施,大风季节在临时堆场上面被以覆盖物,防止大风引起的扬尘污染;水泥临时备料场宜建在有排浆引流的混凝土搅拌场或预制场内,就近使用。(3)混凝土系统粉尘104 混凝土拌和应采用成套封闭式设备进行生产,并配置袋式除尘装置,同时保证拌和楼处于良好的密闭状态、以避免进料及拌和过程中的扬尘;混凝土拌和系统在加装水泥时,尽量靠近搅拌机进料口,进料速度不宜过快,减少水泥粉尘外溢;在混凝土系统生产过程中,要制定除尘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将除尘设备的操作规程纳入作业人员工作手册中,要加强除尘设备的维修、保养;此外,还应在混凝土拌和场区强化洒水降尘。(4)运输扬尘水泥在运输过程中应采用散装水泥罐运输,对水泥贮仓所有通气口安装合适的过滤网,运输和装卸过程采用全过程封闭,并经常对密封储罐、密封系统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查和维修;弃渣采用敞篷车运输时应在车厢顶部用篷布遮盖;加强道路管理和维护,保持路面平坦清洁,无雨日要勤洒水;配备公路养护、维修、清扫队伍,使道路常年处于良好的运用状态,削减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在施工区控制车速,在靠近居民点、施工营地行驶的车辆,车速不得超过20km/h。(5)施工人员防护施工过程中受大气污染影响最为严重的是现场施工人员,应着重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如佩带防尘口罩等。3、燃油废气的消减和控制措施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使其排放的燃油废气达到有关标准,尾气排放量和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的设备需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以降低废气排放量;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4、厨房油烟控制措施施工营地在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烹饪产生的油烟经处理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后经专用通道由屋顶排放。(6)弃渣堆放及运输防尘(一)减量化措施、现场分类及回收利用方案1、减少材料浪费:尽量使用金属模板,优先使用金属脚手架;尽量减少材料在现场存储及二次搬运过程中的浪费;加强施工技术环节的管理,减少不必要返工引起的材料浪费,对边角余料要分类整理、堆放,尽量加以利用;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已完工程的保护,减少由于已完工程的损害产生的建筑废弃物。104 2、现场分类分拣:对建筑废弃物进行详细的记录、计量、分类堆放;将易污染类废弃物与其他废弃物分别堆放,并对易污染类建筑废弃物的堆放场地进行特别处理,以防止污染现场环境;建筑废弃物现场分类责任落实到施工班组,在施工工序完成后,即由施工班组负责对建筑废弃物分拣,然后运到项目指定堆放场地堆放。3、回收利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优先将施工现场产生并且可以利用的惰性建筑废弃物用于建设工程;建筑余土用于场地回填和绿化用土;多余的混凝土用来做垫层或临时地面硬化;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及时清理并重新利用;碎砖头、瓦片等经过粉碎等必要的技术处理后用于道路垫层或其他填充物等。(二)施工现场周边环境保障措施1、采用绿标车辆,减少尾气排放及噪声污染。2、砌筑硬质围挡,密目网覆盖,洒水降尘。3、驶出车辆冲洗后方可驶出现场。4、避免上下班高峰车辆出入。(三)防止施工扬尘污染管理措施1、施工周围砌筑硬质围挡。2、开挖面以外现场绿化、硬化。3、裸露黄土全部用密目网覆盖。4、专人随时洒水降尘。(四)防止渣土运输遗撒、乱倒乱卸管理措施1、全部使用绿标密闭车辆运输。2、争取夜间作业,以免交通拥堵。(三)噪声污染控制措施1、噪声源控制措施(1)固定点源控制①施工单位必须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设备,从源头上降低噪声的影响;②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③对混凝土拌和系统等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噪槽、减振机座等;④施工爆破过程中,优先采用先进爆破技术,如微差松动爆破可降低噪声3~10dB(A)。(2)交通噪声控制①104 在各个进场路口,特别是居民点处设置警示牌,限制车速,禁止鸣笛,提醒来往车辆减速慢行;②在敏感路段设执勤人员,车辆在本段应适当减速行驶,并禁鸣高音喇叭;③加强道路养护和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使用高噪声车辆。2、传播途径控制措施针对混凝土拌和系统噪声强度较高、占地面积较小特点以及噪声传播的方向性,在混凝土拌和系统设置屏障进行隔声封闭作业。3、其他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夜间进行爆破等源强大的施工活动,尽量避免夜间施工,防止对周围居民的噪声干扰。(2)劳动保护措施对于强噪声源,如混凝土拌和等作业区,尽量提高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实现远距离的监视操作,既可以减少作业人员,又可以使作业人员尽量远离噪声源。在施工过程中,当施工人员进入强噪声环境中作业时,如凿岩、钻孔、开挖、机械检修工等,应给施工人员配戴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声棉、防噪声头盔等个人防护工具,具体的防护工具根据不同岗位择优选取使用。(3)发布公告公示加强与敏感点的沟通,在施工前首先在工程影响范围内,特别是工程周边敏感目标处,以张贴公告或其他方式对施工情况发布公告,以获得谅解。(四)固体废物1、施工弃渣本项目弃渣量较多的区域为道路工程区和风机区,经复核后:本项目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m3,土石方回填.0m3,产生弃土m3,在厂区中部设置弃土场一座,弃渣场占地面积42000m2,沿中部沟谷设置,可容纳本项目弃土。2、生活垃圾为了防止生活垃圾对土壤、水环境、景观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在施工区设置垃圾筒20个,并在施工营地修建一座封闭型的生活垃圾池,收集、暂存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垃圾,并经常喷洒灭害灵等药水,以防止苍蝇等害虫的滋生。垃圾池尺寸为2m×2m×1.5m,容量为6m3。收集的垃圾由专职人员定期清运至普安县处理,严禁随意倾倒。104 3、检修道路施工垃圾拟建道路沿线1km内有乡镇分布,机械设备交由社会修理厂修理,本项目不设置修理点,因此产生的机修固废由周围汽修厂处理。运输砂石料和渣土的汽车严禁超载,并应设围拦,防止物料在运输过程中沿路抛洒;应保持车辆清洁,严禁赃车上路;应加强道路的保洁工作,减轻道路二次扬尘的污染,在居民区内严禁车辆鸣喇叭,减轻汽车噪声的影响。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一)水污染处理措施1、废污水处理措施(1)生活污水指标本工程升压站的生活污水排放量1.632m3/d,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5、SS和NH3-N等。根据类比调查,污染物浓度为:COD250mg/L,BOD5200mg/L,SS200mg/L,NH3-N30mg/L。(2)设计目标及设计方案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升压站内绿化和附近植被的灌溉。(3)方案比选对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化粪池2种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见表25。表25生活污水处理方案比选表方案优点缺点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水质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处理费用少,管理方便,基本无噪声,无异味,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投资较高化粪池沉淀大量悬浮物和非溶解性物质,工程造价低、运行费用少、占地小,适用于污水量较小、污水排放标准要求不高的工程处理效果差,出水达不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通过以上两个方案的比较,方案二虽然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易于管理,但其处理效果相对较差。因此,本环评推荐采用方案一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104 图6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流程图(3)处理后水综合利用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升压站日最大产生污水量仅1.632m3,量很少,经处理后完全可以用于对场内绿化及附近植被灌溉,生活污水完全可以消耗掉,同时污水经处理后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也可以直接排放。生活污水采用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处理规模3m3/d,出水定期抽出用于升压站内绿化和附近植被的灌溉。升压站内有一定的绿化面积,附近有灌木林地,足以消纳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2、事故废水为了避免升压站变压器油泄漏事故导致的站址内污染影响,升压站在工程设计中已经设置有1座废油储存池来避免油料外泄。根据升压站内的油料存储量,设计1座36m3废油储存池,能够满足事故情况下的废油存储。最大程度避免废油外排的可能。同时在变压器四周设置排油槽、集油坑,排油槽四壁及地面均采用防渗措施,防止废油泄漏产生的污染。(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运行期职工日常生活所需能源均采用电能,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食堂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在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烹饪产生的油烟经处理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后经专用通道由屋顶排放。104 加强检修道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公路良好运营状态,减少扬尘和汽车尾气污染;加强运输散装物资如煤、水泥、砂石材料及简易包装的化肥、农药等车辆的管理,运送上述物品需加盖蓬布;植被对削减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吸附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建议本项目在距公路较近的居民点路段多种植乔灌木,选择抗污染性强、树冠茂密、树形优美、四季常绿的苗木品种;执行环境空气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结果确定采取补充的环保措施。(三)噪声污染处理措施为保障风电机组运行不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产生不利影响,在机组招标设计时,选择低噪并具有较好防噪设施的机组;运行期加强对机组的维护,定期检修风机转动连接处,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在不影响电气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在升压站围墙外种植枝叶茂密、吸声效果好的乔木,形成绿化林带,减少对周围的影响。(四)固体废物处置措施1、生活垃圾运行期每年产生生活垃圾5.84t,在升压站内分散设置5个垃圾筒,并修建一座尺寸为1.5m×1.5m×1.5m的垃圾池,定期将收集的生活垃圾运至普安县周边垃圾处置点,严禁随意倾倒。2、废冷却介质、废电容器及废机油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变压器废冷却介质和废电容器属于危险废物,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临时贮存。在升压站内设置专用的临时贮存设施,变压器废冷却介质和废电容器分开堆放,地面与裙脚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并采取防风、防雨、防晒措施,及时交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同时对于箱式变压器废油收集通过在其四周设置排油槽、集油坑,同时对排油槽四壁及地面均采用防渗措施。同时危废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收集、储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a、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必须与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相结合;b、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贴有标签,在标签上详细标明危险废物的名称、重量、成分和特性;c、收运人员出车前应获取废物信息单(卡),明确需收运的危险废物种类、数量,做好收运准备,如:包装物及防护装备等;d、危险废物装车前,根据信息单(卡)的内容对废物的种类、标签、包装物的密闭状况进行检查、核对,对接收的废物进行确认,符合包装、运输要求时才能接收;e、运输危险废物的车辆应严格遵守危险品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可能情况下绕过城市主要街道、居住区、疗养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104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植被植物保护措施评价区域处于中高山区,生态环境状况一般,项目建设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因此,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项目要求,坚持“全面布局、总体设计、因地制宜、预防为主,因害设防、防治结合”的原则,综合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1)工程开工前即通过发放宣传册和张贴公告等方式,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使其自觉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为将施工活动的影响范围降至最低,应根据施工总体平面布置,确定施工用地范围,进行标桩划界,禁止施工人员进入非施工占地区,严禁任意越界破坏周围植被。(3)风机基础开挖、埋设集电线路开挖及其它施工临时工程施工前,必须先将表土剥离,集中堆放于堆渣点,待施工完成后,用表土覆盖厚度20cm以上,再栽植草皮,使地表植被得以恢复。(4)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弃渣量,废弃土石方量集中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堆放,严禁随意堆放,以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5)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工序,风机基础和缆沟开挖应避开大风天气和雨天,并尽快进行土方回填,弃渣及时运至渣场堆放,从而降低土壤受风蚀和水蚀的影响程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植被的破坏。(6)结合现场情况,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优化道路及线路布设,尽量利用已有道路,新建路段避开陡坡和植被较好路段,尽量减少损坏地表面积、水土流失量及土石方挖填量,必须开挖道路时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砍伐,对有移植条件的树木要进行移植,并对道路边坡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减轻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的破坏。做好场内公路、施工生产设施等区域的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措施;针对场内施工公路、施工生产生活区、风机基础等区域进行生态恢复;清理公路沿线渣料,对沿线裸露区域覆土恢复植被。施工结束后清理场地后覆土恢复植被;风机基础区采取覆土植草;对直埋式电缆开挖区域采取覆土后恢复植被。104 生态恢复就是以自然本身植被恢复力为主,配合以适当的植被恢复技术来整治陆域环境,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种植培育技术和工程防护相结合的方法,优化生物生产环境,加快生长速度,恢复时应根据演替的不同阶段选用适宜的种类,并根据立地条件建造不同的模式,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草、灌、乔等各种组合。允许一些杂草和木本植物的侵入和繁衍,通过一定的年限,恢复和重建多样性的植被。(7)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工棚、混凝土系统等临时设施,并进行迹地恢复。所有污水处理沉淀池均用土石填埋至原高程,其上覆土30cm,种植灌木。对施工期用于工棚、施工便道等临时占用的耕地,应严格按照占多少还多少的原则,予以全部还耕;对施工区形成的裸地要及时采取工程措施,可绿化的土地要全部进行绿化。场地内建筑物垃圾、生活垃圾清扫干净后,施工单位方可退场,防止工程弃渣挤占植被生存空间。2、动物保护措施和要求(1)施工期动物保护措施项目施工期由于人类活动的介入,势必影响到野生动物的栖息。因此,施工期为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省级保护动物的生存,必须尽量减少对林地的破坏,保护动物的栖息场所;另外,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禁止施工人员捕杀野生动物,特别是省级保护动物,要求建设单位可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力度,开展省级保护动物宣传教育活动,印刷省级保护动物宣传资料图片等,同时开展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法律意思,提高对野生动物,特别是省级保护动物的保护意识。(2)运行期动物保护措施项目运行期为防止风机对鸟类的伤害,须采取以下措施:①艳化风机叶片,降低鸟撞事件,在风机上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使风机在运行时形成鹰眼图案,从而使迁徙鸟类主动规避,这样可降低鸟类误撞的概率。②依照鸟情,采取对策,观测鸟类迁徙情况,发现出现高密度、飞行高度较低的迁徙群体,立刻停止或者限制风机运转速度。③聘请鸟类专家监测鸟情,及时采取对策,聘请有关鸟类专业人士作顾问,长期对风电场及其周围的鸟情进行监测,特别是在风电机运行期间,对风机叶片击落的鸟类进行鉴定,判断其珍稀程度,根据其迁飞习性制定出具体对策。四、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废水适当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营地周围植被的灌溉,减少渗入地下污水的量。(2)做好废污水处理设施基础和地坪的防渗措施,防止废污水渗漏污染地下水。(3104 )对生活垃圾采取集中存放、及时清运的措施,并做好垃圾转运站的防渗措施,尽可能减少因雨水淋溶而带来的地下水污染问题。2、运行期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1)项目区需要建设的污水处理站及废油储存池按照规范化的图纸设计并施工,采取严格防渗措施,可防止其对地下水污染。(2)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避免垃圾随意丢弃。(3)定期对风机进行检查,发现有漏油等情况应尽快采取措施,避免废油对地下水产生影响。五、爆破工程环保及安全措施项目道路施工中涉及少量爆破,在施工中应该注意做好爆破安全措施及环保措施:针对爆破选址及爆破安全应做好:(1)采用毫秒延期起爆技术减小单段药量,降低振动速度;(2)采用预裂爆破或开挖减震沟槽(3)优化爆破方案,合理采用爆破参数,选择合理爆破器材;(4)对于建筑物拆除爆破,应结合建筑物实际情况,采用缓冲垫层,减小塌落震动:(5)在重要的和敏感的保护对象附近或爆破条件复杂地区进行爆破时,应进行爆破振动监测,以确保被保护物的安全。针对爆破噪声,应做好如下控制方法(1)减少一次起爆药量,降低声源能量;(2)利用声辐射的指向性,合理设计抵抗线方向;(3)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来阻挡噪声的传播;(4)采取防止噪声的安全措施,加强劳动保护,减少对操作人员人的危害。针对爆破飞石可能产生的危害,建设方应注意(1)充分掌握爆破地形地质、爆破器材摹本性能,精心设计、精心施工;(2)根据对爆破飞石产生的原因,在爆破施工方面采取措旌控制飞石的方向:改变局部装药结构和加强堵塞;合理安排起爆次序和选择间隔时间;减小装药集中度;(3)对于爆破区进行覆盖;(4)对于保护对象进行飞石拦阻。做好如下针对性措施后,可有效减少施工中爆破产生的危害。104 六、弃渣场环保措施项目弃渣场应注意采取如下环保措施:1、在下游弃土弃渣线外砌筑一道挡碴墙,挡碴墙具体要求按照挡碴墙技术交底尺寸施作。挡碴墙必须在弃土前砌筑。2、弃土石时,先弃在下游,弃方紧挨挡碴墙,当弃方高出挡碴墙,放出1:1.5的缓坡逐步上弃,弃方不得高出挡碴墙10m。3、表层应进行平整,植被覆盖、绿化弃渣场顶面。4、做好沉降观测,必要时需埋设观测板,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在弃渣场底部上下游低谷段利用弃方全部填平,上游填平标高不得低于下游标高,以免雨水汇集。6、弃土坡面要求夯实,再进行绿化。7、弃土场四周坡脚处修建的纵向矩形截水沟,弃土场顶面、坡面及缓冲平台上修建60cm*60cm的横向矩形浆水沟,以保证弃土场排水通畅。8、对进出的弃渣车辆加强管理,做到车辆覆盖、进出完成冲洗、对车速进行控制,以减少进出车辆的起尘。七、地质灾害防护措施项目区域范围较大,且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可能因场内施工或者自然的强降雨等灾害天气产生地质灾害,目前,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项目区域总体绿化植被情况较好,土壤侵蚀主要为微、中度侵蚀,因此,本工程主要涉及的地质灾害为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滑坡发生的规律: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104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 (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八、临时环保措施本项目为新建工程,沿线材料和设备运输可依托现有乡村道路,并将新修较多临时工程如施工便道等用于保障项目工程施工。根据前文统计,本工程临时施工工程总占地面积为m2,包括临时施工便道和临时施工营地等。(1)施工便道104 施工便道多数为临时性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施工临时占地对于地表植被和地表表层土壤的破坏,进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使得施工便道修建区域成为水土流失源地之一;二是施工便道使用过程中,工程材料及渣料的运输形成的粉尘、噪声对施工便道两侧区域造成的声环境和空气环境的污染;三是施工期对现有景观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故施工期间及施工便道使用期间必须制定严格的生态环保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场地及便道边设置大量的垃圾箱用于收集沿线产生的垃圾固废。在跨河施工段需采取有效拦挡措施防止施工期建筑废物弃渣等落入河中,污染水体。新建施工便道在使用寿命完成后,若不移交当地使用的施工便道,应做表土回填,绿化以恢复当地自然生态。(2)施工生产生活区根据初步调查,本项目设置施工生产生活区1处,位于工程区范围内东部,李家院以南。施工生产生活营地未涉及生态敏感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对于现有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为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和进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由于施工生产生活区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为废水和废物的外排以及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采取了表土剥离及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后,可降低使用过程中对于现有环境的影响。由于生产生活区为临时用地,工程结束后需用剥离的表土回填绿化造林促进占地的植被恢复,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可恢复的。九、环保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45160.5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54.7万元,占总投资0.54%。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详见附表3。104 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项目概况按照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2016年1月,根据贵州省能源局《省能源局关于同意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黔能源新能[2016]32号)的要求,确认由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开始进行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按照设计规划,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拟安装22台单机容量为22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建设总规模为4834MW,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1948.81h,平均年上网电量为9432.24MW·h,同期配套新建一座110kV升压变电站,由一回110kV送电线路接入电网。工程总投资45160.57万元,施工期共12个月。本项目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普安县境内,属于山地风电场,山势连绵起伏,山体大部分场址呈近似南北走向,地形以山地为主,山上植被较少,多为灌木地,坡体呈舒缓坡状。地理坐标介于N25°37"48.69"~25°43"24.21",E104°57"51.91"~105°3"39.07"之间,场址高程为1200~2100m,安装22台单机容量为2200kW的WTG7-2200机型风力发电机组,年上网电量9432.24M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1948.8h。风电场主要由一座110kV升压站、22台2200kW风机、22台箱式变压器、35kV集电线路及场内外施工道路等组成。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m2,包括永久征地m2,临时占地m2。风电场区域山脊山体多以荒草地、矮灌木丛为主,沿冲沟、陡崖附近发育少量林地,山体多以灌木丛为主,不涉及有林地与基本农田。因此,本工程建设用地类别以荒草地、灌木丛为主。本项目弃渣量较多的区域为道路工程区和风机区,经复核后:本项目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m3,土石方回填.0m3,产生弃土m3,在李家院东南方向约800m沟谷中设置弃土场一座。2、环境现状(1)水环境项目场区西面附近地表水分布有歹苏河、盐井河和马别河。其水环境质量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2)环境空气、声环境104 场区地处偏僻,属于典型的农村地区,远离城镇,无工矿企业等大气污染源。该项目周围无废气污染源,环境空气质量较好,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类比区域声环境质量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功能区标准。(3)生态环境现状主体工程施工区主要植被类型为灌草丛、灌丛植被和森林植被。灌草丛植被主要有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以楸树、梓树、刺槐、响叶杨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以火棘、野蔷薇悬钩子为主的灌丛,以芒、荩草、蒿为主的灌草丛等。根据现场调查,本评价区域暂未发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与古树名木分布。通过实地考察及访问当地村民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得知评价区域陆生脊椎动物种类稀少,除鸟类中鸢外无其他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分布。无国家级爬行类和哺乳动物,省级保护动物包括11种,未发现有候鸟集中迁徙的明显特征。根据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项目永久性占地面积为m2,主要包括灌草丛、旱地,有极少的林地及草地。评价范围岩性、土壤、植被东西差异大,植被类型单一,无居民点、集镇分布,有少量县乡道路贯穿,基本无河流分布,水域类型所占总面积较小,土地利用类型相对简单。本项目所在区域为水力侵蚀区,其侵蚀形式主要有溅蚀、面蚀和沟蚀。根据遥感监测数据表明,项目区评价范围山脊两侧差异较大,山体低洼部分主要是耕地为主,地势较为平坦,侵蚀面积较小,而山体顶部区域,地势起伏较大,地形破碎,坡耕地面积较大,侵蚀度较强。3、产业及规划符合性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国家能源;符合贵州省风能资源开发规划有关规定要求。4、选址合理性根据工程设计资料,结合现场踏勘、调查访问及资料查阅,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工程影响范围内也无居民需要搬迁,也不涉及鸟类的迁徙路线,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环境因素,在本项目评价区域内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无古树、巨树的分布,评价区海拔2400m104 以上区域多为高山低草草地,其间杂有西南高山栎、杜鹃矮灌丛,植被相对单调,生境较为单一。电场在评价区无国家级保护爬行类、哺乳动物及鸟类;评价范围岩性、土壤、植被东西差异大,植被类型单一,有很多居民点、集镇分布,县乡道路贯穿,水域类型有河流分布,水域类型所占总面积较小,土地利用类型相对简单。此外,根据本项目所在区域的风能资源评价结果,风功率密度等级为1级,风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综上所述,本工程的选址是合理的。5、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1)生态环境影响风电项目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尤其是生态影响。项目选址区植被类型为灌丛和灌草丛,植被的次生性较为明显,且具有较好的自我恢复能力。施工期结束后,结合项目“三同时”实施的生态恢复措施,项目实施对植被和植物的影响较小。本工程占地区域集中、范围有限,区域优势度最高的仍然为灌草丛景观,生物联系通道保持畅通,所以工程施工后对评价区生态体系完整性不会造成很大影响。在施工期,大面积的破土会形成大量扬尘,施工场地物料堆放、土石方工程开挖中土石临时堆存无序、以及对植被的破坏等,均对景观带来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将随着建设期的结束而消失。由于项目涉及土石开挖工程量较大,控制管理不当将对区域的水土流失造成严重影响,建设已委托资质单位对对项目的水土保持作专项评价,并提出要求。项目区内分布有水田,施工过程中如需占用水田,环评要求建设单位须提出按占一补一的方案。(2)水土流失影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及物料的堆存为水土流失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来源,如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总量将达到480t,新增水土流失30t。各施工部位水土流失均可能达到强烈至极强烈流失。(3)施工期主要污染影响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工程施工期短,无较重污染源,污染影响简单且不严重,并且区域不涉及居民点等保护目标,因此本工程建设对区域声环境、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施工噪声影响:施工区2104 00m范围内无居民分布,主体工程施工噪声不会造成噪声污染。根据流动声源预测模式可知,在白天公路两侧噪声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达标距离为30m,夜间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为60m。本工程场内道路及集电线路沿线分布有地瓜镇、岗坡村、孔家寨村、盐井等居民点,交通运输噪声将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由于项目施工时运输车辆较少,应采取加强施工运输车辆管理、及时对车辆进行维护、减少病车上路、白天运输、低速行驶、禁止鸣号等措施以确保施工材料及土石方运输车辆不对声环境敏感点产生影响。环境空气影响: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工程开挖和公路交通产生的扬尘。扬尘污染仅局限在天气干燥炎热时段,而且工程土石方开挖量较小、施工期短、场区周围居民点距离较远,在采取以下措施后施工扬尘污染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生活污水排放影响: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处理后用周边灌木林地的浇灌,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混凝土搅拌,禁止外排。固体废物:施工期生活垃圾总量45t,垃圾乱堆乱放将对人群健康存在较大的不利影响,应将垃圾外运至普安县周边垃圾处理场进行妥善处理。施工期结束后,拆除的临时用地建筑垃圾量为1765m3,将集中收集至普安县现有垃圾处理点。(4)运行期污染影响运行期工程污染影响主要来自升压站和风机噪声,升压站生活污水很小,经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综合利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单台机组轮毂处噪声源强为100dB,至单台风机基础300m以外,噪声已衰减至50dB以下,本工程各风机处周边居民较少且分布较远,因此为了进一步减小风机噪声对居民点的影响,在机组招标设计时,选择低噪并具有较好防噪设施的机组;运行期加强对机组的维护,定期检修风机转动连接处,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在其中风机周边加强绿化,必要时可以更加隔声屏,将风机噪声影响减少到最低,防止扰民。运营期升压站生活垃圾将集中收集至垃圾收集点后,统一运至普安县现有垃圾处理点。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变压器废冷却介质(变压器油)、废电容器及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临时贮存,并及时交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同时升压站主体工程设置废油储存池一座(36m3)。6、总量控制分析104 项目本身不产生总量控制指标,项目对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发挥积极作用。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建成后,装机容量为48.4MW,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量9432.24万kW·h,与燃煤电厂相比,以发电标煤煤耗321g/kW·h计,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煤30317.27t。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其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3305.62t,氮氧化物约354.17t,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3545.47t,减少粉尘排放约6422.35t。此外,每年还可节约用水,并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和温排水,节能减排效益显著。同时可相应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还可减少大量灰渣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7、综合评价结论:根据评价区环境现状和生态环境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的施工和运行对环境影响的结果表明,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环保效益。不利影响主要是生态和景观影响,施工期为对场区地表植被、土地利用、水土流失等生态影响,运行期为升压站对景观的影响,工程产生的污染影响较小。在采取本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及对策后,各种不利影响均可得到较大程度的减缓或减免。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总体评价认为,普安县螺丝山风电场项目不存在制约性的环境影响因素,在采取本报告表提出的各项措施和取得相关部门批复文后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二、建议与要求(1)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下阶段尽早启动环保设计工作,优化环保措施,细化方案。施工期间环境监理工作也应尽早开始介入。(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九条规定,项目建设必须编制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4)在林区采伐林木的,采伐方案中必须有按照规定制定的采伐区水土保持措施。采伐方案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采伐区水土保持措施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实施。(5)项目在生态恢复时建议植物措104 施要尽量选用适合当地品种,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植被和生态安生产生生物入侵危害。若需要引入外来物种时,首先严格参考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和《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进行选种,其次,从事外来物种引进和应用时,要对引进外来物种采取隔离或缓冲区等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进行环境监测和建立监测档案;第三,严禁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及生态环境特殊和脆弱的区域从事外来物种引进和应用。(6)施工过程中如需占用水田,环评要求建设单位须提出按占一补一的方案。(7)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经批准占用的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认真执行耕地补偿制度。建设单位对工程占用的耕地,按规定应交纳征用该土地的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8)本工程升压站及送出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应单独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04 预审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104 审批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10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