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4 MB
  • 14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文教西路延工业四路至长堎大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评报告

  • 14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录前言11总论21.1任务由来21.2评价目的21.3编制依据21.4评价因子51.5评价标准61.6评价工作等级71.7评价范围91.8评价时段91.9环境保护目标91.10评价方法151.11评价重点151.12评价技术路线152工程概况17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地点172.2建设内容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72.3建设内容及规模182.4预测的交通量192.5工程组成及主要工程数量202.6建设条件及施工辅助工程242.7主要工程施工工艺242.8工程建设进度安排263工程分析273.1施工期工程影响分析273.2营运期工程影响分析303.3社会环境344沿线环境质量现状364.1自然环境概况364.2社会环境概况394.3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414.4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424.5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434.6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44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85.1社会环境影响预测评价485.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485.3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505.4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515.5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预测分析525.6环境噪声预测与评价545.7固体废物影响分析715.8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715.9景观影响预测与分析786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分析79146 6.1风险识别796.2源项分析796.3环境风险事故后果计算866.4环境风险事故的控制和防范措施936.5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947产业政策及规划合理性分析977.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977.2与规划相符性分析977.3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987.4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分析998污染防治措施1008.1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措施1008.2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018.3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1038.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109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129.1社会经济效益评价1129.2环境经济效益分析11310公众参与11610.1公众参与目的、意义11610.2公众参与的对象11710.3公众参与的方式11710.4环评信息公示11710.5对公众意见分析和解决办法12710.6公众参与“四性”分析12910.7调查结论13011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计划13111.1环境管理计划13111.2环境监测计划13411.3工程环境监理计划13511.4人员培训计划13811.5环保竣工验收的建议13812结论与建议14012.1工程概况14012.2工程分析结论14012.3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14012.4环境保护措施14212.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4412.6公众参与结论14412.7评价总结论14412.8建议144附图:附图1地理位置图;附图2大气、地表水监测点位图;附图3噪声监测点位图;附图4道路平面设计图;附图5项目所在地水环境功能区划图;146 附图6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7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图附图8新建区交通规划图附图9道路雨污水管网图附件: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2新建区环保局关于本项目建设的环境执行标准函;附件3新建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文教路西延(工业四路至长堎大道)工程立项的批复;附件4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5新建县人民政府文件关于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的通知(新府发[2013]36号);附件6环境现状监测报告;附件7规划许可证附件8公参表例附件9公参回访核查表附件10专家组意见附件11修改清单附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146 前言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大批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新建县城的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南昌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同意撤销新建县,设立南昌市新建区,以原新建县的行政区域为新建区的行政区域,新建区人民政府驻长堎镇新建大道239号。长堎片区是新建区的城关镇,紧邻红谷滩,对接红谷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长堎镇的建设标准、配套设施不能低于红谷滩,应与南昌市形成“规划一张图、建设一条心、发展一盘棋”,在整个大南昌的环境下,发挥区域特色,先一步做好对接。拟建的文教路西延(工业四路至长堎大道)工程位于长堎片区内,为区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完善区域路网工程的重要内容,加速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的交通出行条件,为长堎片区地块的开发创造条件。为此,新建区拟投资5900万元,建设文教路西延(工业四路至长堎大道)工程,该道路为新建道路,东西走向,起点于工业四路,起点坐标E115°47"47.32",N28°41"26.56",终点于长堎大道,终点坐标E115°47"01.91",N28°41"26.95";路线全长1297.507km,城市主干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等文件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的建设应组织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环境保护角度评价本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并报新建区环保局审批。为此,新建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原“新建县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委托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主持编制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结合工程的特点,经调查、监测、类比、收集资料以及数值的模拟计算后,完成《文教路西延(工业四路至长堎大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在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新建区环保局、新建区环境监测站和新建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和指导,在此一并致谢!146 1总论1.1任务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的规定,2015年4月,新建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原“新建县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委托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司”)开展文教路西延(工业四路至长堎大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见附件1。1.2评价目的通过对道路的工程分析及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在掌握道路建设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情况、排污源强及周围环境特点和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预测拟建道路运营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提出相应的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防范和减缓对策,其具体评价目的为:(1)对拟建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2)对拟建道路在施工期各种工程行为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运营期中各种工程行为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3)论证拟建道路的建设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工程措施,使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至最低程度。(4)从环境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5)为工程的环境保护设计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3编制依据1.3.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2015年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通过,2003年9月1日起施行);14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29日修订通过,2016年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通过,1996年3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2008年6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0月25日修订,2011年3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并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28日通过并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发布,2005年04月01日实施,2015年04月24日修订);(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通过并施行);(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通过并施行);(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通过并施行,2011年1月8日修订);(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30日通过,1997年1月1日起施行);(1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26日;(16)《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24日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第257号令;(1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2月16日通过,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第591号令;(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7日通过并施行)国务院第376号令。1.1.1部门规章(1)《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1999]107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的通知》水保[2001]12号,水利部交通部;146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2015年第33号;(4)《关于进一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02]88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5)《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3年第5号;(6)《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7)《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环境保护部令2015年第35号;(8)《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184号);(9)《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10)关于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0】113号;(11)《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2010年10月8日通过,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交通运输部令2010第5号;(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公布,根据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修正);;(13)《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14)《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15)《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13]103号)。1.1.1地方法规、规章(1)《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8年11月28日修订),2009年1月1日起施行;(2)《江西省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2006年5月30日),2006年8月1日施行;(3)《江西省征用土地管理办法》(2001年12月22日);(4)《江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2004年11月26日通过,2005年1月1日起施行);(5)《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2012年3月29日通过,2012年5月1日起施行)。1.1.2导则、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146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9)《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标准》(GB50434-2008)(1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13)《关于发布〈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2010]7号1.1.1项目文件、规划文件(1)《文教路西延(工业四路至长堎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新建区城乡规划设计院,2014年6月;(2)《关于文教路西延(工业四路至长堎大道)工程立项的批复》(新发改字[2014]73号),新建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新建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3)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1.2评价因子对本工程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及各要素主要污染物的筛选,确定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因子见表1.4-2。表1.4-2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评价因子筛选环境要素评价内容评价因子现状评价因子预测评价因子声环境施工期机械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Leq等效连续A声级Leq营运期交通噪声环境空气施工期车辆道路扬尘、施工扬尘的影响PM10PM10营运期道路交通汽车尾气NO2、CO等NO2水环境(1)施工期施工废水及施工营地污染物排放;(2)营运期路面初期雨污水的排放情况;(3)装载危险品的车辆因交通事故泄露、滴漏或翻入河流或坑塘后产生严重水污染地表水:CODcr、BOD5、NH3-N、石油类等分析运营期道路雨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固废固废生态环境(1)水土流失与土壤植被破坏情况;(2)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植被、动物、土壤侵蚀分析水土流失情况146 社会环境通行交往、居民生活质量分析;基础设施、资源利用(包括土地利用等)的补偿;受影响居民的征地拆迁安置。————1.1评价标准1.1.1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新建区环境保护局确认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道路评价范围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为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1.5-1。表1.5-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序号污染物名称及浓度限值标准号及名称名称平均时间标准值《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1SO2年平均60μg/m324小时平均150μg/m31小时平均500μg/m32NO2年平均40μg/m324小时平均80μg/m31小时平均200μg/m33PM10年平均70μg/m324小时平均150μg/m34TSP年平均200μg/m324小时平均300μg/m35CO24小时平均4mg/m31小时平均10mg/m3(2)水环境质量标准拟建道路附近河流为赣江,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标准值见表1.5-2。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5-3。表1.5-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pH(无量纲)DOCODcr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标准6~9≥5≤20mg/L≤4mg/L≤1.0mg/L≤0.2≤0.05mg/L表1.5-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除外)项目Ⅲ类pH6.5~8.5高锰酸盐指数≤3.0总硬度≤450146 氨氮≤0.2(3)声环境质量标准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声功能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本项目建成后,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将道路红线外35m划为4a类声功能区,其他区域为2类声功能区。标准值见表1.5-4。表1.5-4营运期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适用区域类别昼间夜间评价范围内分布的学校、居民点等特殊建筑;2类标准6050道路两侧临路区域以高于三层楼房建筑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相邻区域为2类区。临路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4a类标准7055临路第一排建筑物以后区域2类标准60501.1.1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营运期:本项目为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属于非污染生态影响型项目。营运期车辆废气污染物执行《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GB8352.5-2013)及《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GB14621-2011)中相关标准。(2)废水本路段建设前区域无污水管网系统,沿线村庄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无组织地就近排入雨水沟渠与雨水混合排放。根据本工程的相关设计说明,建成后所在范围内的污水(主要为雨水,特殊情况下的突发事件污水按环境污染事故处理),进入道路排水系统。(3)土壤侵蚀评价指标土壤侵蚀强度可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确定,具体分级指标见表1.5-5。表1.5-5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摘录)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km2•a)]平均流失厚度(mm/a)微度<200,500,1000<0.15,0.37,0.74轻度200,500,1000-25000.15,0.37,0.74-1.9中度2500-50001.9-3.7强烈5000-80003.7-5.9极强烈8000-150005.9-11.1剧烈>15000>11.1146 1.1评价工作等级根据文教路西延(工业四路至长堎大道)工程及沿线环境特点,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本工程采用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如下:(1)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第4.2条的规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面积远小于2km²,道路总长度<50km,且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因此,将该路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2)地表水环境按HJ/T2.3-93的规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的划分,应根据拟建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体的规模及水体功能要求等确定,本项目水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期施工废水排放可能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污水量不大,主要是路面雨水,路面雨水主要含非持久性污染物:CODCr、BOD5、SS、石油类等,污水成分简单。本项目跨越乌砂河,项目沿路雨水经市政管网流入乌砂河,沿路污水管道污水经红谷滩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赣江。因此,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定为三级。(3)地下水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的划分依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予以确定。本项目不开采使用地下水,项目为Ⅰ类建设项目,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划分为Ⅲ类水体,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污水排放强度为小型,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建设项目产生的废水基本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本次评价仅对地下水做简要分析。(4)空气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5.3.2.3.5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本项目为以城市主干路为主的新建项目,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二级。146 (5)声环境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规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级别的划分是根据建设项目类型、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的环境标准类别及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变化情况确定级别;项目建设区敏感点执行GB3096-2008中2、4a类标准,项目建设前后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高于5dB,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一级。1.1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声环境、生态影响》等相关技术要求,本工程评价范围确定如下表1.7-1所示:表1.7-1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声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区域环境空气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区域水环境项目附近地表水体生态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300m以内区域社会环境本项目影响区域包括道路直接影响的区域,沿线涉及到的敏感点等,也包括拆迁占地所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1.2评价时段根据道路项目特点,预测评价应包括施工期和运营近期、中期和远期。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工期约为12个月,为2015年7月~2016年6月,本工程将在2016年7月全部建成通车。预测年限取道路竣工投入运营后第1年、第7年和第15年,将主要预测时段划分为运营近期(2016)、运营中期(2022年)和运营远期(2030年),以近期和中期预测为主。1.3环境保护目标根据项目工可提供的线路方案,经沿线实地调查,目前区域主要为城市生态系统,确定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表1.9-1、1.9-2,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见附图。表1.9-1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桩号环境特征及概况备注生态环境植物资源区域以草本植物和层间植物为主,草本植物种类较多,且大部分为世界广布或泛热带分布物种,此外由人工樟树、桂花、构树零星分布。146 评价区域位于城市建成区,未发现珍稀野生保护物种动物资源区域常见动物水环境乌砂河、赣江区域水质达到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要求。声环境敏感区区域评价范围内10个敏感点2类标准环境空气敏感区区域评价范围内10个敏感点二级标准146 表1.9-2声环境、空气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敏感点名称桩号距路中心线距路红线距离敏感点地面与路面高差(m)评价范围可能受影响户数(户)执行噪声标准敏感点特征本工程与敏感点关系平面图现状照片文家岭K0+000路左40路左150.5115户4a1-6层砖混建筑房屋,沿街第一排建筑物朝向与道路呈90°   146 。4a类区可能受影响户15户35人,2类区可能受影响户数60户210人。K0+000路左60路左350.5160户2田家府居民点K0+400路右65路右403.51户22层砖混建筑房屋,建筑物朝向与道路呈5°。可能受影响户数1户4人。  田家府居民点K0+420路左45路左20-11户4a2层砖混建筑房屋,建筑物朝向与道路呈5°。可能受影响户数1户4人。  K0+010~K0+460路左1550.5126户2  146 丽水佳园路左1806层砖混建筑房屋,建筑朝向与道路呈90°。可能受影响户数126户441人。低矮棚房K0+120~K0+460路左90路左650.5/2工业三路施工营地  前进村居民点K0+820路右60路右3503户2居民房,该区域已基本拆除,剩余3户尚未搬迁,为2~3  146 层的砖混结构房屋。可能受影响户3户10人。中华情老年公寓K0+940~K1+100路左28路左30.3/25层砖混结构建筑,约1500人  居民点K1+160~K1+110路左66路左4131户23层砖混结构建筑,可能受影响户1户5人。  146 人防办办公楼K1+180~K1+240路左40路左150.3/4a5-15层砖混结构建筑,沿街第一排建筑物朝向与道路呈90°。  说明: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可知,若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划为4a类标准适用区域。146 1.1评价方法根据对拟建道路线路的实地踏勘,沿线除少数居民点等环境敏感点外,其余多数路段沿线环境状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按“以点代区段,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原则进行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1)路段评价:根据调查交通量、工程量,同时依据地形、气象等环境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评价。(2)营运期评价:声环境评价主要采用模式预测法进行计算、分析。生态环境、环境空气、水环境、水土流失评价采用调查、类比分析方法。社会环境、公众参与采用调查分析方法。1.2评价重点根据环境影响因素的筛选结果,确定评价重点是工程分析、声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污染防治措施。1.3评价技术路线本项目环评工作程序见图1.12-1。146 图1.12-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146 1工程概况1.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地点项目名称:文教路西延(工业四路至长堎大道)工程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新建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新建区长堎片区总投资:5900万元。地理位置、走向:该道路为新建道路,东西走向,起点于工业四路,起点坐标E115°47"47.32",N28°41"26.56",终点于长堎大道,终点坐标E115°47"01.91",N28°41"26.95";路线全长1297.507m,城市主干路。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2建设内容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主要工程经济技术指标及规模见下表2.2-1,项目组成表见下表2.2-2,道路平面设计技术指标见下表2.2-3。表2.2-1项目工程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内容希望大道单位备注道路全长1297.507m/红线宽50m/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40km/h/断面形式4m(绿化带)+2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3m(两侧带)+11.5m(车行道)+11.5m(车行道)+3m(两侧带)+4.5m(非机动车道)+2m(人行道)+4m(绿化带)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车道数双向六车道投资估算5900万元/平面交叉口6个其中与城市规划道路的平面交叉6个146 表2.2-2项目组成表工程组成建设内容主体工程道路工程辅助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交叉工程公用工程排水工程环保工程绿化工程、排水工程表2.2-3道路平面设计技术指标表希文教路西延道路红线宽度50m机非混合车道、车行道(总厚度75cm)4cm(AC-13C)细粒式沥青砼(SBS改性);6cm(AC-20)中粒式沥青砼;8cm(AC-25)粗粒式沥青砼;1cm(PC-1)乳化沥青下封层;36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5%);20cm级级配碎石垫层4m(绿化带)+2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3m(两侧带)+11.5m(车行道)+2m(中央分隔带)+11.5m(车行道)+4m(两侧带)+4.5m(非机动车道)+2m(人行道)+4m(绿化带)非车行道(总厚度56cm)4cm(AC-13C)细粒式沥青砼(SBS改性);6cm(AC-20)中粒式沥青砼;1cm(PC-1)乳化沥青下封层;25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5%);20cm级级配碎石垫层人行道(总厚度31cm)芝麻灰花岗岩人行道板厚3cm;1:3水泥砂浆厚3cm;C15砼厚15cm;天然砂卵石垫层厚10cm。车道采用岩渣为路基填料,最小岩渣层厚度50cm,以下采用普通土为填筑材料1.1建设内容及规模本工程全长1297.507m,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2.3-1。表2.3-1工程建设内容表名称建设内容及规模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道路工程路线工程项目全长1297.507m,红线宽度50m,城市道路主干路,设计速度为40km/h,设计使用年限15年,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强电管道工程。西起于工业四路(规划),东至于长堎大道。粉尘、噪声、施工废水等;占用土地等噪声、汽车尾气、路面雨水等;营运期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正面影响;路基工程路基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砂砾石。路面工程4cm(AC-13C)细粒式沥青砼(SBS改性);6cm(AC-20)中粒式沥青砼;8cm(AC-25)粗粒式沥青砼;1cm(PC-1)乳化沥青下封层;36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5%);20cm级级配碎石垫层排水工程雨污分流,雨水根据地形地势,由雨水管收集排入乌沙河,污水由污水管网收集排入规划区东侧已建的红谷滩污水处理厂施工雨水路面雨水路线交叉工程本项目共设平面交叉口6个。粉尘、噪声运行安全146 辅助工程交通工程道路标志,交通标志,照明等。粉尘、噪声—公共设施电力、燃气管线等,由相关部门分包施工。开挖、水土流失—料场石料、砂及砂砾石、木材:均为外购运输扬尘、噪声—石灰、水泥、钢材:均为外购沥青、混凝土:外购;不设置沥青及混凝土搅拌站弃土场本项目为城市建设区不设弃土场,弃土可直接作为工业三路的填方水土流失—施工占地本项目不专门设置施工便道;表土临时堆放于沿线红线内,施工完成后回填绿化。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工程人行道载种行道树,无单独的绿带。粉尘、噪声植被恢复、景观建设办公及生活设施营地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人员采用租住方式居住于项目附近民居内。——征地及拆迁安置征地拆迁拆迁工作已由区政府统一实施完成,本项目不涉及拆迁——1.1预测的交通量根据调查,项目区内建设用地主要为工业用地,交通以货运出行为主。综合考虑沿线土地开发以及城市建设所增加的交通量,可以预测未来特征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本项目未来机动车交通量预测结果见下表2.4-1。表2.4-1项目各特征年日交通量预测结果辆/d年份201620222030混合交通量55271271216396表2.4-2各车型的折算系数车型小客小货中货大客大货拖挂折算系数1.01.01.51.52.03.0根据对附近交通量的OD调查,本项目区域车流量的昼夜比为87:13(昼间为06:00~22:00,夜间为22:00~次日06:00),车型比例见表2.5-3。表2.4-3车型组成比例车型小中大比例(%)昼间54.9819.4412.58夜间8.222.911.88根据交通量和车型比例可估算本工程主要道路各车型流量详见表2.5-4。表2.4-4本工程各特征年各车型交通量预测辆/h车型近期中期远期146 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小型车19057437131563168中型车67201544619960大型车431310030129391.1工程组成及主要工程数量1.1.1项目组成根据本项目可研资料,本项目工程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及照明工程等附属工程,另外根据规划,交叉口均采用平交交叉,本项目共设置路线交叉6处,无桥涵工程。项目组成见表2.5-1。表2.5-1项目组成表序号项目内容建设内容1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工程2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排水干管(雨水和污水)、检查井、雨水口等3附属工程主要包括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道路绿化、道路照明、城市消防、环卫设施以及管线综合布置等。1.1.2道路工程1、路基工程路基建设时应在填筑前清除表土及地面30~50cm表层杂填土,并进行填前碾压,碾压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路基设计填土控制干湿类型为中湿~干燥状态。设计方案:50m(道路宽度)=4m(绿化带)+2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3m(两侧带)+11.5m(车行道)+11.5m(车行道)+3m(两侧带)+4.5m(非机动车道)+2m(人行道)+4m(绿化带)图2.5-1道路标准横断面图146 (2)路基边坡填方设计边坡按1:1.5,挖方设计边坡按1:1。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包括纵断面方向),路基填筑应分台阶填筑,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0米,台阶底应有2﹪向内倾斜的坡度。2、路面工程根据本项目交通量及组成情况,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设计年限为15年。拟定路面结构方案如下:表2.5-2路面结构方案一、机动车路面3.5cm厚(AC-13)细粒式沥青面层(SBS改性)4.5cm厚(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cm厚PC-1乳化沥青下封层15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6%)15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4%)20cm级配碎石垫层二、人行道路面6cm灰色吸水砖(30cmX60cm)3cm厚1:3水泥砂浆15cm厚C15素砼15X40X100花岗岩立缘石10X15X100花岗岩平缘石1.1.1交叉工程本项目设置路线平面交叉6处,其中“T”形交叉2处,“十”字交叉3处,“Y”形交叉1处。图2.5-3文教路西延道路交叉口分别一览表序号类别桩号交叉相接的道路备注1“T”形交叉K1+280长堎大道已建2K0+000工业四路已建3“Y”形交叉K1+122.277前进东路未建4“十”字交叉K0+931.564工业二路未建5K0+712.176规划路未建6K0+497.17工业三路建设中1.1.2排水工程146 新建县城现状排水体制为截流式合流制,截污干管及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城区市政排水系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城区现状排水管渠多为雨污合流,雨水和生活污水通过合流管道接入城区截污干管,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对河水水质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本工程为道路及两侧地块内的雨污水工程,主要包括沿道路中心线下面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即按雨水排放工程和污水排放工程分别进行设计。雨水管道按满流计算,流速按曼宁公式计算,最大设计流速不大于5m/s,最小设计流速不小于0.75m/s。雨水根据地形地势,由雨水管收集排入乌沙河,污水由污水管网收集排入龙潭水系截污干管,排入规划区东侧已建的红谷滩污水处理厂。文教路西延道路据中心线西侧16m埋设雨水管,管径d500~d1200,总长约1297.5km,雨水工业二路至工业三路段由东向西流入工业三路规划雨水主管,工业三路至工业四路段由东向西流入工业四路规划雨水主管,工业二路至长堎大道段由西向东流至长堎大道现有雨水干管。沿道路两侧据道路中心线17.5m埋设污水管,管径d400,总长约1297.5m。道路南侧共设置三个出水口,污水由污水管网收集排入规划区东侧已建的红谷滩污水处理厂。1.1.1附属工程1、照明工程本项目按“双侧对称布置”的方式进行照明灯的布设,照明灯具灯杆高度为12m,灯杆间距不大于36m,道路交叉口照明灯具灯杆高度为16m。灯杆选用优质钢管,杆体为圆锥体。照明灯具采用双挑灯具,光源分别采用196W、100WLED灯,道路交叉口照明灯具采用高杆照明灯,光源采用3×196W。照明灯具的防护等级为IP65,高杆灯上照明装置配置避雷装置且需做防雷接地。道路照明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路灯供电电源采用10KV电源,供电电源就近引自城区10KV高压电网。道路照明灯具控制采用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2、交通设施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及信号系统的设置充分结合本路段的工程自身特点,在达到适时、适量地提供交通信息,确保行车安全目的的同时,尽可能与道路的整体效果相配合,并尽量减少交通标志和信号灯数量,简化交通标线。3、绿化工程146 本次绿化设计主要为道路两侧机非分隔带及景观带和行道树的绿化种植设计。以乡土树种为主,形成三季有景、四季常青的景观环境。在绿化带的选择上采用常青、长势较好、树冠优美的南昌市市树香樟并用红叶李及樱花作为点缀,在景观带上采用香飘数里的八月桂及木槿和茶花并用长青灌木铺满景观带。4、电力管道工程根据控规及新建区供电局电力管网规划,南北两侧各敷设9孔10KV强电电力管道,布置位置分别为南北两侧距道路中心线各20.5m、23.0m处。电缆井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设置人孔井42座,DG150的碳素波纹管数量为2077m×9孔,DN150的PE电力保护管数量为835m×9孔。1.1.1工程用地及拆迁1、工程占地本工程永久占地约74706.396m2,项目取土量小于弃土量,由于同步施工的工业三路的取土量大于弃土量,故本项目的弃土可直接作为工业三路的取土,不设弃土点以及临时占地。占地类型主要为旱地、园地、未利用土地等,占地情况见表2.5-4。表2.5-4工程占地情况表道路名称土地类别占地情况永久占地(单位m2)临时占地(单位m2)文教路西延道路旱地632420园地3530未利用土地810.890牧草地10300.5060总计74706.3960为减少对市区环境的影响,本工程不设混凝土搅拌站,所有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过程使用的沥青全部外买,不设置沥青搅拌站;拟在工程区域内利用红线占地,设置材料堆放场,暂定位于道路老路占地范围内;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租用附近民房安置,不在项目红线范围内设置临时住所。1.1.2土石方工程本项目施工周期不长,路基工程土石方开挖及填筑量不大,根据施工、运输条件,填筑方尽量利用开挖的土石方,在路段内进行综合利用。项目挖方量为.048m3,填方量为75967.036m3,挖方量大于填方量,即取土量小于弃土量,由于同步施工的工业三路的取土量大于弃土量,故本项目的弃土可直接作为工业三路的取土,不设弃土场以及临时占地。工程土石方平衡表见表2.5-5。表2.5-5土石方平衡表单位:m3(自然方)146 道路名称挖方填方弃方文教路西延道路.04875967.036.0121.1建设条件及施工辅助工程拟建工程沿线地质条件较好,相对稳定,施工条件较好。施工场地开阔,场地稍作平整即可使用。区内有丰富的水泥、钢材、木材等建设材料,并有丰富的砂石料资源。1.1.1交通本项目内主要道路有长堎大道、工业四路与其连接。项目的交通运输条件完全具备,施工材料能够直接到达项目现场。1.1.2供电道路沿线及周围已有10KV供电线路,施工用电可就近搭线,电力供应充足,基本上不需自备电源。1.1.3供水工程用水由市政提供。1.1.4施工场地为减少对市区环境的影响,本工程不设砼工厂,所有砼均采用商品砼;施工过程使用的沥青全部外买,不设置沥青搅拌站;拟在工程区域内利用红线占地,设置材料堆放场,暂定位于项目占地范围内;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租用附近民房安置,不在项目红线范围内设置临时住所。1.1.5工程材料及其他本项目施工所需砂、砂砾、碎石材料可以就近购买,材料供应量充裕。所需的其他建设材料,均能在本地市场采购到。1.2主要工程施工工艺(1)路基工程路基填筑前应清除表土和杂物,路基填筑分层压实,控制土的含水量。路基施工宜采取机械施工为主,运距100m以内时,采用推土机铲土、运输,运距100m至200m时,采用铲运机铲土、运输,运距200m以上时,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挖运土方。土方采用平地机整平,光轮或振动压路机碾压。根据现场勘查实际情况,路基不需土方借土。146 路基施工方式流程见图2.7-2。施工准备填筑前基底处理基底检测填料分层填筑推土机摊平平地机整平碾压检测做好记录检查签证路基成型填料选定与检测测量下层填土中线及边线检查摊铺厚度洒水或晾晒图2.7-1填筑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2)路面工程本项目为市政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面层,路面面层施工顺序为:清扫下撑层-铺筑底基层-养护-砌筑路缘石-铺筑面层-养护。由于路面施工工艺复杂,专业要求比较高,为确保路面工程的平整和质量,基层混合料应以机械集中拌和,摊铺机分层摊铺,压路机压实,外购沥青混合料由自卸汽车及时运输至工点摊铺成形,各项工序必须环环相扣。道路施工方式流程见图2.7-2。下管线铺筑水泥稳定砂砾铺筑及配砂砾养护路面铺筑沥青混凝土铺扎钢筋146 图2.7-2道路施工方式流程图(3)绿化带施工绿化带施工是路面施工中最后一道工序,路面铺筑完后,将在绿化带上均匀铺上绿化覆土,厚约0.30m,然后根据绿化设计进行栽种行道树或灌木丛。(4)管线施工综合管线开挖与路基开挖一次完成,待路基铺设完成,进行各种管线预埋施工,管线施工按相关施工要求进行,管线预埋结束后进行路面施工。1.1工程建设进度安排本工程计划2015年6月开工,2016年6月完工。146 1工程分析1.1施工期工程影响分析1.1.1噪声污染源分析施工期噪声来自各种施工机械运行产生的噪声,主要有筑路机械噪声、车辆运输噪声及现场处理噪声。在施工现场,随着工程进展,采用不同的机械设备。如在路基阶段采用挖掘机、推土机、平土机和装载汽车等;在路面工程中有搅拌机、压路机、摊铺机等。不同施工阶段使用的设备和产生的噪声大小、影响范围都不同。机械噪声与设备本身的功率、工作状态等因素有关。根据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见表3.1-1。表3.1-1主要施工机械和车辆噪声级序号机械设备型号测点距机械距离(m)最大声级(dB)1轮式装载机ZL40型5902轮式装载机ZL50型5903平地机PY160A型5904振动式压路机YZJ10B型5865双轮双振压路机CC21型5816三轮压路机5817轮胎压路机ZL16型5768推土机T140型5869轮胎式液压挖掘机W4-60C型58410摊铺机VOGELE58711发电机组(2台)FKV-7519812冲击式钻井机22型187施工期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其主要影响表现为道路施工交通噪声对两侧居民的干扰,以及施工机械所在场所如搅拌站、拌和站等施工机械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其中施工机械噪声影响主要在距离上述施工场所300m范围内,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范围集中在公路两侧150m范围内。部分路段交通噪声的影响已经存在,但会因公路建设带来的运输车辆增加而有所加重,考虑工程施工期道路运输车辆的不连续性,其造成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上述新增加的噪声影响均会随着施工过程的结束而消失。146 1.1.1大气污染源分析本工程施工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主要为颗粒物,主要污染环节为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土石方的开挖和回填等作业过程,上述各环节在受风力的作用下将会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产生的颗粒物污染。另外,运输车辆行驶将产生道路的二次扬尘污染。(1)施工粉尘由于粉尘颗粒的重力沉降作用,施工场地扬尘的污染影响范围和程度随着距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扬尘点下风向0-50m为较重污染带,50-100m为污染带,100-200m为轻污染带,200m以外对大气影响轻微。(2)道路扬尘施工期施工运输车辆的往来将产生道路二次扬尘污染。根据类似施工现场汽车运输引起的扬尘现场监测结果,土方运输车下风向50m处TSP的浓度为11.625mg/m3;下风向100处TSP的浓度为9.694mg/m3;下风向150m处TSP的浓度为5.093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鉴于拟建道路两侧有居民点分布,应加强对施工期的洒水抑尘和运输道路的车辆管理工作,减轻道路扬尘造成的空气污染。(3)道路沥青烟在道路施工中沥青摊铺将会产生沥青烟气,沥青烟气是指石油沥青及沥青制品生产中排放的液态烃类有机颗粒物质和少量在常温下的气态烃类物质,其中含多环芳烃类物质尤多,以苯并[a]芘为代表的多环芳烃类物质是强致癌物。据调查,本项目灌浇沥青外购,施工现场进行摊铺,在此过程中产生少量沥青烟气,为间歇性排放,产生量较小,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沥青烟排放标准的要求,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不大。1.1.2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生活污水施工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粪便污水、淋浴污水、洗涤污水等,主要含有COD、BOD5、SS、氨氮和动植物油等污染物。根据本项目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生活条件等实际情况分析,施工人员人均生活用水按100L/人·d,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80,则施工人员平均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80L/人·d。本项目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约40人,据此估算施工高峰期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3.2t/d。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量见表3.1-2。146 表3.1-2施工高峰期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量序号项目污染物浓度(mg/L)污染物产生量(kg/d)1COD4001.282BOD52001.143悬浮物(SS)2201.214氨氮350.115动植物油80.025本项目施工人员主要租用当地的民房,施工期间的生活污水依托村庄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指挥营地设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2)施工生产废水施工期生产废水包括土石方填筑和混凝土养护废水、机械维修油污水、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以及基坑废水等,主要含SS、石油类等,该废水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较小,间歇集中排放的特点。项目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填筑和混凝土养护用水大多被吸收或蒸发,故其废水排放污染可忽略不计。汽车机械临时养护对施工运输车辆、流动机械冲洗主要集中在每日晚上进行1次,施工高峰期平均每天需要冲洗的各种施工车辆和流动机械约10辆(台),每次每辆(台)车辆和流动机械平均冲洗废水量约为0.12m3,则施工机械车辆冲洗废水量约1.2m3/次,估计每次冲洗总耗时约为2h,则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冲洗废水流量相当于0.60m3/h。主要污染物为含有高浓度的泥沙悬浮物和较高浓度当的石油类物质。开挖面废水及降雨等造成的基坑积水等,需要经常性排水,排放量不确定。根据类比工程现场测量数据工程施工经常性基坑排水SS浓度一般在2000mg/L左右。鉴于本工程路线较短,且沿线均有居民居住,本工程施工机械可以利用当地既有机械修配厂进行维修,无须在临时站场内另行设置机械修配厂。施工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本项目施工高峰期生产污水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见表3.1-3。表3.1-3施工高峰期生产污水污染物产生量与排放量序号项目污染物浓度(mg/l)最大污染源强(g/s)产生排放产生排放1SS3000701.1670.0272石油类2050.0080.0023污水量0.6m3/h排放去向回用于场地洒水146 1.1.1固体废弃物本工程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施工过程施工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其中,施工垃圾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拆迁建筑垃圾:本项目所在区域统一由区政府集中进行征地拆迁,目前征地拆迁工作已经完成,本项目不考虑征地拆迁的影响。(2)施工建筑垃圾:主要包括一些废砖、瓦、建筑废模板、建筑材料下脚料、包装袋以及碎砂石、砖、混凝土等。(3)生活垃圾:本工程施工高峰期有施工人员40人,按每人每天排放生活垃圾按0.5kg计算,则高峰期生活垃圾每天产生量为20kg。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至指定地点妥善处置。1.2营运期工程影响分析1.2.1噪声源分析本项目营运期噪声为车辆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噪声源为非稳定态源。道路营运后,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车辆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另外,由于路桥路面平整度等原因而使行驶的汽车产生整车噪声。运营期交通噪声沿线附近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点可能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本项目各类型车平均车速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vi—第i种车型车辆的预测车速,km/h;当设计车速小于120km/h时,该型车预测车速按比例降低;ui—该车型的当量车数;ηi—该车型的车型比;vol—单车道车流量,辆/h;mi—其他2种车型的加权系数。k1、k2、k3、k4分别为系数,如表3.2-1所示。表3.2-1车速计算公式系数146 车型k1k2k3k4mi小型车-0.149.65-0.-0.020991.2102中型车-0.149.38-0.-0.012450.8044大型车-0.149.39-0.-0.012540.70957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到本项目各预测年各车型的预测车速见表3.2-2。表3.2-2运营期各设计年限各车型昼、夜间平均车速单位:km/h车型近期(2016年)中期(2022年)远期(2030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小型车40.2240.7238.9040.5638.0440.47中型车28.1527.7528.7027.9028.9327.98大型车28.1127.9228.4027.9928.5328.02各类型车在离行车线7.5m处的平均辐射声级参照下式计算: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式中:右下角注、、——分别表示小、中、大型车;——该车型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km/h。参照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到单车行驶辐射噪声级见表3.2-3。表3.2-3运营期各车型单车行驶辐射噪声级单位:dB(A)车型近期(2016年)中期(2022年)远期(2030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小型车69.3269.5168.8269.4568.4869.42中型车67.4767.2267.8167.3267.9567.37大型车74.6274.5174.7874.5574.8674.571.1.1大气污染源分析道路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汽车废气和扬尘等,汽车废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料系统挥发和排气筒的排放,主要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道路上行驶汽车的轮胎接触路面使路面积尘扬起,产生二次扬尘污染;此外,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也会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146 目前,我国汽车排放标准基本采用的是欧洲标准体系。我国制定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Ⅰ)(GB1852.1-2001)》和《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GB1852.2-2001)》分别等效于“欧Ⅰ”和“欧Ⅱ”标准。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时间部署,2001年起全国执行机动车排放标准第一阶段的排放限值,即《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Ⅰ)(GB1852.1-2001)》(欧Ⅰ标准),2003年9月,柴油车达到第二阶段的排放限值,即相当于“欧Ⅱ”标准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GB1852.2-2001)》和《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7691-2001)的第二阶段排放限值。按要求全国在2004年-2006年全面实施第二阶段(欧Ⅱ)的排放标准。另外我国目前也制定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1852.3-2005)》,按照要求该标准在2007年7月开始实施,但受“国Ⅲ”燃油供应等各种原因的影响,目前尚未能全面实施。因此,本报告选取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与欧盟标准相类似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1852.3-2005)》中Ⅲ阶段的排放限值,并参考欧盟Euro3标准来计算本项目2016年的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源强;选取《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1852.3-2005)》中Ⅳ阶段的排放限值,并参考欧盟Euro4标准来计算本项目2022年及2030年的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源强,计算过程中同时参考《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GB17691-2005)。Ⅲ、Ⅳ阶段单车汽车尾气排放因子参数详见表3.2-4,本项目的单车排放因子推荐值见表3.2-5。表3.2-4“Ⅲ、Ⅳ阶段”排放标准中的NOx、CO、HC的排放限值阶段类别级别基准质量(kg)限值(g/km)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HC+NOx)L1L2L3L2+L3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汽油柴油III第一类车—全部2.300.640.20—0.150.50—0.56第二类车IRM≤13052.300.640.20—0.150.50—0.56II1305<RM≤17604.170.800.25—0.180.65—0.72III1760<RM5.220.950.29—0.210.78—0.86Ⅳ第一类车—全部1.00.50.10—0.080.025—0.30第二类车IRM≤13051.00.50.10—0.080.025—0.30II1305<RM≤17601.810.630.13—0.100.33—0.39III1760<RM2.270.740.16—0.110.39—0.46表3.2-5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单位:mg/m·辆评价年车型CONOxHC备注2016年小型车2.30.150.20Ⅲ阶段中型车4.170.180.25146 大型车2.15.00.662022年小型车1.00.080.10Ⅳ阶段中型车1.810.100.13大型车1.53.50.462030年小型车1.00.080.10Ⅳ阶段中型车1.810.100.13大型车1.53.50.46根据该路段各种类型机动车流量及各种类型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系数等参数,可以计算出在该路段行驶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源强,计算公式如下:式中:Qj—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强度,mg/s·m;Ai—i型车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Eij—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i型车j类排放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mg/辆·m。根据工可和各路段机动车行驶情况,可估算出本项目各路段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具体结果详见表3.2-6。表3.2-6本项目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源强单位:mg/m·s时段时间CONOxTHC近期(2016年)昼间0.22450.07160.0232夜间0.06710.02140.0069中期(2022年)昼间0.24060.11120.0305夜间0.07190.03320.0091远期(2030年)昼间0.31040.14340.0393夜间0.09280.04280.01171.1.1水环境污染源路面径流污染物主要是SS、石油类和有机物,污染物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车流量、车辆类型、降雨强度,灰尘沉降量和前期干旱时间等等,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国内一些高速公路的监测实验结果也相差较远,长安大学曾用人工降雨的方法在西安至三原公路上形成路面径流,在车流量和降雨量已知的情况下,降雨历时1h,降雨强度为81.6mm,在一小时内按不同时间采集水样,测定结果见表3.3-7,降雨初期到形成路面径流的30min内,雨水中的SS和石油类物质的浓度比较高,30min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雨水中BOD5146 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稍慢,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历时40min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表3.2-7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测定值项目5~10min20~40min40~60min平均值pH(无量纲)7.0~7.87.0~7.87.0~7.87.4SS(mg/L)231.42~158.22158~90.3690.36~18.71100BOD5(mg/L)7.34~7.307.30~4.154.15~1.265.08油(mg/L)22.30~19.7418.74~3.123.12~0.2111.25由表3.2-7可知,降雨对道路附近河流水质造成影响的主要是降雨初期形成的路面径流。此外,运载石油、工厂化工原材料或其他危险品的车辆可能发生翻车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对附近地表水体局部水域和农田灌溉水体造成污染,并直接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1.1.1固体废物污染源分析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道路沿线过往行人、车辆产生的垃圾。1.1.2事故风险分析装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辆因交通事故泄露或洒落后排到附近水体,将污染附近水体的局部水域,或者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路面清洗时产生的废水污染,若排到农田和周边水塘,将对农业水系造成污染危害。车辆出现事故状况下其泄露的容易挥发的有毒有害气体还将对道路附近的居民集中区等环境空气敏感点造成毒害影响。按照道路危险品车辆装载的重量,一般装载量约为10t,对水体和环境空气的影响依据其品种存在较大差异。1.2社会环境1、施工活动的影响施工车辆的进出,对现有道路的占用,会影响沿线居民的出行;本项目施工车辆的往来将造成扬尘污染,会降低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另外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也会影响现有道路两侧和拟建道路沿线居民的休息。施工场地临时的生产废水、生活垃圾、生产废物的排放,施工人员的文明程度都可能会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2、交通阻隔的影响拟建道路项目所在区域内基本不存在珍稀动植物,主要敏感点为道路附近居民,146 施工期由于道路施工阻隔,将会给沿线的居民出行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3、文物古迹的影响根据现场踏勘和向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没有发现地上文物。146 1沿线环境质量现状1.1自然环境概况1.1.1地理位置新建区是江西省南昌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下游西岸,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南面,地理坐标东经115°31′~116°25′、北纬28°21′10″~290°10′50″。与南昌中心区紧紧相连,东邻赣江与南昌市城区相望,北至中国第一大湖—鄱阳湖,西邻西山山脉,南与丰城、高安接壤。本工程位于新建区长堎镇长堎片区,项目所在地范围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1.2地形地貌新建区地域辽阔,地貌多元。地处鄱阳湖滨,赣江中下游。属江南丘陵滨湖地区,地势西部高,东北低。全区均匀海拔50米,最高处(肖坛峰)海拔799米,最低处(南矶滨湖)海拔13米。西为西山山脉,东南北三面环水,西南丘陵、平原相间,东北为滨湖平原圩区。全区常态地貌类型以冲积平原、滨湖为主,平原占全区总面积的33.86%,水面占39.76%,丘陵占26.38%。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原始地貌属岗丘,地形标高为20.31~35.63m,相对高差约15.0m。沿线地形起伏一般,地貌单元相对较单一。K0+000~K1+380、K1+600~终点段属填方区,其他地段为挖方区。路段内主要为稻田、村庄、水塘,乌沙河地段位于K1+118,水深约1.80m。1.1.3工程地质本区位于江南台隆构造单元的萍乡——乐平凹陷之北侧。构造上主要受赣江大断裂影响。根据地震历史资料,场地无全新世活动性断裂存在;据多年观测资料,拟建场区新构造运动较弱,主要表现为大面积地壳间歇性缓慢升降,未见明显的差异升降活动。拟建道路工程场地区域地壳基本稳定。根据钻探结果,勘探深度内拟建道路岩土层大体可分为:第四系人工堆积第①层杂填土(Q4ml);第四系植被土②(Q4ml);淤泥③;第四系残积第④层低至中液性粘质土和第⑤层碎石土(Q3el);第⑥层震旦系板溪群千枚岩(Pt2l);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46 1、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①杂填土层:褐黄色、褐红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夹碎石块等杂质组成,属第四系新近人工填筑土层,据访问填筑年限一般为1~2年。主要分布于ZK1、ZK7~ZK26孔地段。层厚一般值0.4~2.2m,厚者ZK1孔为5.5m。②植被土层:褐红色为主,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及植物根系组成。层厚0.8~2.20m。2、第四系残积层(Qel)③淤泥:勘察路段分布于水塘中和乌沙河中。灰黑色,具腐嗅味,流塑状态。层面埋深1.2~1.8m,层厚0~1.30m。④粉质粘土:褐黄色,稍湿,可塑状,刀切面较平整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全场地分布。层面埋深0.5~5.5m,层面标高15.43~32.526m,层厚0.8~4.50m。⑤碎石土:黄白色,碎石成份为石英,次棱角状、棱角状,碎石含量占40~50%,粒径0.2~3cm,大者5~10cm,饱和,中密状态。分布于K0+280~K1+240,层面埋深3.8~4.9m,层厚0.0~1.20m。3、前震旦系板溪群千枚岩(Pt2l)⑥强风化千枚岩:黄色,岩芯以碎片状为主,少量碎块化,岩体结构大部破坏,层面风化裂隙很发育,手折可断,水浸易软化,冲击钻进慢,属极软岩,无洞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全场地分布。层面埋深2.0~6.3m,层面未揭穿,揭露厚度3.3~7.2m。拟建道路路场地区域地壳基本稳定,无活动性断层、断裂破碎带通过工程场区。勘察期间场地自然地貌状态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在钻孔位置及钻孔深度范围内无古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场地基底岩层为前震旦系千枚岩。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无可溶岩分布,钻孔深度范围内未见土洞,无自然路面塌陷危险。1.1.1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拟建道路中心线K0+680地段的东侧有水塘一口,水深1.2m,K1+118~K1+140地段为乌沙河,水深1.8m。2、地下水146 场地道路中心线K0+240~K1+200地段,地形地面标高20.273~23.135m,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下部碎石土中,水量一般,属强透水层。初见地下水位埋深3.6~4.5m,稳定地下水位埋深2.0~2.8m,稳定水位标高18.273~18.803m,由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向乌沙河迳流排泄,地下水年变化幅度2.0~3.0m。1.1.1气象条件新建区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受东亚季风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温和,历年平均气温为17.1~17.8℃,最冷一月平均气温4.9℃,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9.7℃,极端最高气温达到40.8℃。全区雨水充沛,历年平均降雨量1567.7~1654.7毫米,降水日为147~157天,年平均暴雨日5.6天。降水分布不均匀,4~6月份为雨季,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2%。年平均相对湿度78%,逐月变化不大。降雪较少,历年平均降雪日为8~10天,积雪日数4~5天,最大积雪深度20~40厘米。历年平均结冰日21天,历年平均出现冰雹日数只有0.2~0.3天,约3~5年内出现一次,多发生在3、4月份。历年平均无霜期为255.7~276.2天,霜日数为18.9~29.2天,以12月和次年1月霜日最多。新建区光照充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772~1845小时,日照率为40%,7、8月最多,2、3月最少。该区是雷电多发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0~60天,全年各月均会发生雷暴,但最多出现时段是3~9月份。1.1.2水文及水系赣江是江西省第一大河,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赣江该段江面宽阔,水流较急、水深大。距场地北面八一大桥水文站观测资料,赣江主流百年一遇洪水位为24.21m,50年一遇洪水为23.76m,20年一遇洪水位为23.25m。乌沙河为赣江下游左岸的一条支流,河长约40公里,集水面积263.3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15°27′~116°35′,北纬28°09′~29°11′。乌沙河发源于昌北城区西北部的洗脚坞、杨梅山一带,由北向南流入幸福水库,经招贤、长堎、乌沙桥、瀛上村至六孔闸汇入赣江。乌沙河流域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西北部与梅岭山脉相连,多为低山浅丘;东南部居赣江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湖港汊交错,地面高程一般在17~22m之间。最高水位为23.22m,历史最枯水位为10.55m。1.1.3地震烈度区划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按Ⅵ度考虑,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拟建场地属建筑抗震设防有利地段,勘察钻孔揭露覆盖层厚度2.0~146 5.7m,场地土类型为软弱——极软岩,综合判定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拟建道路抗震设防按国家规范及当地政府有关要求执行。1.1社会环境概况1.1.1新建区社会概况新建区东邻赣江,西邻西山山脉,北至鄱阳湖,南与丰城市、高安市接壤。全区区域面积2197.4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283个行政村,2014年年末,全区总人口68.8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5.74万,比重为22.9%。多为汉族江右民系。新建区城关镇为长堎镇。1.1.2社会经济发展2014年新建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81亿元,较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32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81.05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98.44亿元,增长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14年的14:55.7:30.3,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8%、49.6%和42.6%。2014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0.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71亿元,比上年增长9.5%。从收入完成情况看,增值税2.49亿元,增长40.8%;营业税6.20亿元,下降29.0%;企业所得税1.19亿元,增长61.9%;城维税0.49亿元,同比增长0.1%。财政收支: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0.75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3亿元,比上年下降2.2%;教文卫支出16.03亿元,增长18.5%;科学技术支出0.48亿元,增长14.5%;农林水事务支出7.32亿元,增长14.3%。农业生产: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稳步发展。2014年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78.29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种植业产值30.30亿元,增长6.2%;林业产值1.47亿元,增长12.2%;牧业产值25.95亿元,增长9.3%;渔业产值18.80亿元,增长9.7%;服务业产值1.77亿元,增长14.5%。工业生产: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区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52.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4.59亿元,增长12.8%。城乡建设:146 长堎大道北延、长麦路南延和文教路西延等5条断头路全部打通,长麦路、红湾公路、长堎大道提升改造全面完成,工业三路、文峰路、前卫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快速推进。礼步湖综合整治全面开工。县城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进入试运行。西山、南矶两个特色小镇品味提升,溪霞、乐化、樵舍、联圩4个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加快,大塘、流湖特色小镇规划已经启动;樵舍朱坊、溪霞朱石岗、望城四联、长堎工业园璜溪4个中心村呈现新貌;铁河小城镇建设率达85%以上;236个新农村点建设全面完成;30座危桥改造全面铺开,流湖巷口一桥、二桥等13座已经竣工,石岗金城农桥等17座正在实施;320国道提升改造成效明显;揭铁线、西圳线、乐饭线三条二级公路提升改造已建成通车,昌丰线已完成主体工程,庆黄线、义松线等其他县乡公路改造正在推进,全年累计完成通乡公路建设130余公里,公路建设年活动成效显著。1.1.1交通状况新建区区域内道路非常发达,公路网由干线公路网和乡镇公路网构成。县域内从北到南的昌九高速、乐生高速、赣粤高速构成高速公路“一纵”,东西向的乐温高速、温厚高速、昌奉高速构成高速公路“三横”;县域境内105国道、320国道与中心城区“井字”形快速路构成快速主干线;省道、县域一级公路组成重要干线公路,此外还有县域内的二三级公路组成一般干、支线公路。新建区毗邻铁路枢纽南昌市,借助于南昌市发达的铁路运输网,其铁路运输方便快捷。县域铁路由南北向的京九铁路和东西向的浙赣铁路、向莆铁路组成,向莆铁路和浙赣铁路在中心城区南部交汇向东并行,设置一个铁路客运站—南昌西客站。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南昌至上海、北京、广州等主要城市的运行时间进一步缩短,铁路客货运输更加快捷、方便和高效。借助昌九城际铁路,南昌至九江可从现在的90分钟缩短至40分钟,借助向莆铁路,南昌至闽东南地区比京九线缩短222公里,比沪昆线缩短117公里,成为南昌快速出海的铁路通道。新建区南临赣江主航道,并建有航运码头,水运可顺赣江经鄱阳湖入长江,出东海,通达世界各地。在樵舍镇建设南昌新港龙头岗港区和樵舍港区,打造江西最大的综合运输枢纽中心,带动公、水第四方物流基地发展,吸引铁路、民航物流和相关产业的聚集。1.1.2文化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全区现有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8个,乡镇广播站18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综合档案馆1个,乡镇民间剧团25个,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全区广播电台一座,电视台1座,全区各乡镇均建起了有线电视网。146 基础教育:2014年全区财政总支出中用于教育支出为10.09亿元,净增1.11亿元,增长12.4%,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24.8%,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普通高中在校生1.46万人,比上年下降2%。一本录取715人,二本录取993人,三本录取689人,大专录取1957人,二本及以上录取率为28.89%。中等职业教育: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74人,毕业162人,招生244人。医疗卫生: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2014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4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妇幼卫生机构1家,全区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数1588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2.31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工作人员1790人,其中执业医师698人、执业助理医师250人、护士1334人,每千人中拥有医生1.01人。1.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为了解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评价引用《江西新建长堎工业园区扩区和调整区位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监测数据进行评价,江西新建长堎工业园区扩区和调整区位规划对其原起步区的A3沿海丽水佳园和A4北林社区进行采样监测,根据监测引用分析,这两个点位与本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下表。根据分析,引用监测数据符合大气导则要求,能够代表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1)监测布点:本次评价2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见下表4.3-1,具体位置见附图2。表4.3-1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表测点号监测点位方位距离A3沿海丽水佳园NS200mA4北林社区E1000m(2)监测项目根据本项目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监测项目为:PM10、SO2、NO2。(3)监测频次和方法监测一期,连续采样7天,采样和分析方法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监测方法见表4.3-2。表4.3-2环境空气监测方法、监测仪器一览表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来源146 SO2甲醛吸收副玖瑰苯胺光度法HJ482-2009NO2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T15435-95PM10重量法GB6921-86TSP重量法GB6921-86(4)评价方法统计各监测点PM10、SO2、NO2的分析结果,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现值,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为第i种污染物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值;——为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值(mg/m3);——为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mg/m3)。(6)监测结果及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列于表4.3-3。表4.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单位:mg/m3监测点位采样时间项目SO2NO2PM10TSP沿海丽水佳园2014年11月10日~16日日均监测值范围0.031~0.0470.036~0.0470.118~0.1350.179~0.192评价标准0.150.080.150.3评价指数范围0.21~0.310.45~0.590.79~0.90.60~0.64北林社区2014年11月10日~16日日均监测值范围0.034~0.0570.044~0.0640.134~0.1480.197~0.224评价标准0.150.080.150.3评价指数范围0.23~0.380.55~0.80.89~0.990.66~0.75(6)评价结论由表4.4-3可知,评价区域内各监测点PM10、TSP、SO2、NO2各项监测指标的日均浓度单项标准指数小于1。表明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1.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拟建项目附近地表水体为乌沙河,乌沙河最终纳入赣江北支西河段,引用《江西新建长堎工业园区扩区和调整区位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监测数据进行评价。146 (1)现状监测监测布点:乌沙河与新建县解放路交汇处。监测项目:pH、DO、BOD5、NH3-N、CODcr、SS、TP、石油类。执行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2)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Sij=Cij/Csi式中:S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Cij——污染物i在监测点j的浓度,mg/L;Csi——水质参数i的地面水水质标准,mg/L。(3)监测结果:地表水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4-1。表4.4-1乌沙河断面水质现状评价结果单位:mg/L断面水温pHSSDOCODBOD5NH3-NTP石油类SW1标准值6~930520410.20.05平均值14.97.276.55.5725.353.956.0850.41750.7指数-0.140.220.891.270.996.092.0914由表4.4-1地表水环境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可见,监测断面上COD、氨氮、TP和石油类超标,分别超标1.27倍、6.09倍、2.09倍和14倍。根据现场调查显示,区域内目前污水管网尚未完善,区内生活污水基本未经处理即排入乌沙河,通过乌沙河流入赢上河,最后经六孔闸排入赣江,目前,乌沙河正在整治中,规划完善区域的污水处理系统,届时乌沙河水质将得到改善。1.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2015年7月委托新建区环境监测站对项目周边的敏感点进行噪声监测,检测时间2015年7月13日-7月14日。(1)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2)监测频次:对各测点实施声环境昼夜间现状监测,在每个声环境测点连续监测两天,每个测点测量时间为20min。(3))监测点位:根据沿线敏感点的特性,选择8处敏感点进行噪声监测。监测结果表4.5-1,监测点位具体位置详见附图3。表4.5-1敏感目标监测结果及分析一览表单位:dB(A)146 监测点位监测时间昼间夜间Leq标准超标Leq标准超标N1人防办办公楼2015.7.1362.8602.854.7504.72015.7.1459.260053.1503.1N2中华情老年公寓2015.7.1346.360042.25002015.7.1445.960041.1500N3前进村12015.7.1354.860045.35002015.7.1456.560046.2500N4前进村22015.7.1357.560048.35002015.7.1456.960050.2500.2N5田家府2015.7.1359.260049.05002015.7.1455.660050.6500.6N6文家岭2015.7.1356.560049.65002015.7.1453.460048.4500N7丽水佳园2015.7.1358.260048.75002015.7.1458.360049.6500N8低矮棚房2015.7.1357.160048.55002015.7.1456.260047.2500(4)评价结论由表4.5-1的监测统计结果可知,除N1人防办办公楼昼夜间噪声现状和N5田家府夜间噪声值超标外,其他各监测点昼、夜间环境噪声背景值无超标点。分析超标的原因,N1靠近工业四路,且监测期间正在进行施工,受工业四路现状交通噪声影响以及施工噪声影响,现状噪声超标,N5主要受施工噪声影响。1.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1.1.1现状评价方法本项目生态现状评价采用资料收集法,通过网络、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收集新建区及赣江南昌段的生物多样性及植被资料,主要是鱼类、兽类、植物等资料。此外,通过实地勘测以及从周边居民的介绍中也了解了部分评价区内的植物种类及其资源状况、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种类、分布及生存状况。1.1.2生态系统组成及其特点评价范围内包括由村庄、农田、池塘等构成的多种生态系统,总体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146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人类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的,按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是被人类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即典型的半自然生态系统。评价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作物、家畜、家禽等,以及住房、仓库、牲口棚等,主要以一年两季水稻、冬季休田、旱地种藠头为耕作制度。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是人为强烈干预下的人工开放系统,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物质输入,同时有大量的农副产品输出;(2)系统的稳定性差,由于该系统中的生物经过人工选择,其生物种类较少,物种结构单一,食物链短且结构简单,其自动调节机制被削弱,抗逆能力减弱,系统稳定性差,自我维持能力低。1.1.1植物资源及植被现状①植物资源现状评价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地区,根据现场调查,评价范围土地主要为荒地、滩地和草地,评价区人为活动强烈,动植物种群不多。一部分为人工植被或人为干扰下的自然植被,一部分为自然植被。评价区的植物区系中,乔木以人工种植物种和次生针叶林为主,野生植物多为伴人植物,区系特征主要有:A.以草本为主,种类多,且大部分为世界广布或泛热带分布物种,如狗牙根、苎麻、狗尾草、灰藜、葎草、爵床、龙葵、画眉草、双穗雀稗、白茅等,以禾本科、菊科为多;B.木本植物多为园林栽培植物,如栀子、樟树、柏木、夹竹桃、柳、池杉、落羽杉、杜英、凤凰竹等,野生种常见的有苦楝、构树、牡荆、醉鱼草等。②植被资源根据现场调查,评价范围属城乡结合部,人为活动强烈,原生性植被已不存在,多为人工植被或人为干扰下的自然植被。自然植被由于人工强烈而频繁的干扰,现状以草丛及灌丛为主,主要有构树灌丛、小飞蓬草丛、狗牙根草甸、空心莲子草草丛、狗尾草草丛、葎草草丛等。面积小,多呈斑块状分布于滩地、河堤上。1.1.2动物资源①两栖爬行类146 根据周边居民访问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共统计到评价区有两栖爬行动物10种,两栖类主要有:中华大蟾蜍、泽陆蛙、弹琴水蛙和姬蛙等4种,优势种为中华大蟾蜍、弹琴水蛙。爬行类主要有中国水蛇、中国石龙子、北草蜥、中华鳖、草龟及逃逸外来种巴西龟等4种。②兽类资源现状根据调查、访问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评价区的兽类资源为要为啮齿类动物,有鼠科两种及鼬科一种,即小家鼠Musmusculus、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及黄鼬Mustelasibirica等三种,这三种动物在评价区内分布范围较广,评价区内的陆地上均有分布。鼠科两种为伴人动物,有人居活动的地方均有这两种动物活动的踪迹。黄鼬主要取食鼠类且生性敏感而多疑,主要分布于象人为活动较弱的区域。③鸟类资源现状根据调查、访问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评价区有鸟类19种,隶属4目14科18属,其中雀形目有11科12属13种,其科、属、种的数量最多,其次鹳形目1科4属4种,最少的是鸊鷉目和佛法僧目,各仅有1种。从居留型来看,留鸟最多,有14种,占评价区鸟类总数的73.68%,夏候鸟有5种,占总种数的26.31%。从区系类型来看,东洋界鸟类最多,有10种,占总种数的52.63%,广布种有8种,占总种数的42.11%,最少的是古北界鸟类,占总种数的5.26%。这些鸟类在我国的种群数目均较大,是常见的几种鸟类。④鱼类资源现状根据采取访问垂钓者、当地居民,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对评价区内的渔类资源进行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取样进行鱼类资源量的定性评估。结果表明,评价区内共有鱼类4目8科22种,其中鲤形目最多,有2科16种,鲈形目3科3种,鲇形目2科2种,合鳃目1科1种。从科所含数目来看,鲤科的种类最多,有15种,也是评价区内的优势科,其余的鳅科、鲇科、鳢科等各科都仅含1种。评价区的鱼类主要分布于赣江,工程占地区水稻田边的水渠水沟中以及其他一些村旁池塘中主要有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和黄鳝Monopterusalbus两种。工程涉及水域没有鱼类产卵场。1.1.1生态总体评价①陆生植物与植被,以人工种植的城市园林植被为主;野生植物资源以草本为主,大部分为农牧杂草,以禾本科、菊科、蔷薇科为多。评价区内原有陆生生态系统已遭破坏,陆生野生植物资源贫乏,自然植被单一,园林景观植被单调,评价区内国家级Ⅱ146 保护植物为樟树,其中樟树大多为人工种植,分布于村落旁,无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区内有一颗古樟树。②动物资源比较匮乏,种类较少,都是常见种类。种类较多的为鸟类,其次为两栖爬行类,兽类最少。动物资源中,伴人动物的种类占到陆生动物资源总数的41.18%,主要有中国石龙子、小家鼠、褐家鼠、麻雀、喜鹊、乌鸫、八哥等。无重点保护动物。底栖动物及鱼类资源比较贫乏,未见珍稀濒危及重点保护物种。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以旱地为主,其次为水田,旱地对本区景观具有控制作用,但其分布具有连续性,较为集中,区内人为活动强烈。146 1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社会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拟建工程施工期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交通阻隔以及道路施工对施工区域内管线、光缆等方面影响;同时,路基的开挖、弃土的堆放和施工车辆的频繁进出会对区域景观产生负面影响。工程施工和施工材料运输过程中,运输车辆的来往将增大工地周边的交通压力,对居民的出行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施工场地围挡等也将对居民出行产生不便。但施工结束后,所有阻隔等短期不利影响将消失,道路的通行将长期方便居民出行。因此,道路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工程施工时,平整场地、开挖、填方等施工不当可能破坏施工区域内的现有管线,对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因此,施工前,应与相关部门沟通,做好这些管线走向的勘察工作,在管线附近施工时要求施工人员谨慎施工,避免破坏管线。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符合《新建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本项目的建设期间会对局部交通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随着施工期结束而结束。1.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2.1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分析本项目主要区域范围内现状主要以村庄、荒地、旱地、水田等,地势相对平坦,但是随着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将改变评价区的地形,改变生态系统的类型,改变土地利用类型,使生境严重破碎化,造成生境压占区生物物种减少。随着工程的发展,将使该地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的改变。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不经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本项目道路沿线区域无典型地带性植物,无受保护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地。146 1.1.1对陆生植物资源及植被的影响本工程范围内现状主要以村庄、荒地、水田以及坑塘为主,地势相对平坦,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不经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本项目道路沿线区域无典型地带性植物,无受保护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地。本项目建成后,原有的土地类型都将变为交通用地。本项目的建设将对现有植被产生较大影响,但由于现有的天然植被主要由灌草丛构成,人工植被为农作物。这些群落的景观观赏性差,生物量低,且组成的群落物种为广布种,拟建工程施工对这类植被压占后,需进行恢复绿化,以恢复评价区的植被覆盖率,同时增强评价区的景观观赏性。1.1.2对陆生动物的影响评价区陆生动物资源贫乏,工程影响主要在施工期,且拟建工程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工程建设在区域面积内散布,将破坏部分小型兽类栖息地,造成其迁移和种群数量的减少。此外,机械施工、车辆运输等噪音也将导致当地或附近小型兽类向区域外迁移,势必会使得它们的生存环境及正常的生活规律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繁殖季节,对它们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更大。②项目所在区域规划为长堎片区,将由原有的农村生态环境转变为城市生态环境。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将对陆生脊椎动物产生惊扰,将进一步使逃离施工区域,迁徙至噪声稍小的区域,从而使得拟建工程区的陆生脊椎动物消失。③项目区工程建成后,将恢复部分原有生态环境,两栖爬行类动物会逐渐回迁。但是由于原有栖息地的部分破坏及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人为影响因素的增多,包括生活垃圾、噪声等污染会对两栖爬行类生物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会有部分恢复,同时由于项目区内人为活动因素的增强,小型兽类会逐步恢复至原有状态,而大型兽类则不会恢复。1.1.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评价区的水生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为圆叶节节菜、沼生水马齿等分布广泛的物种,底栖动物都是常见种类,且没有国家级、省级珍稀濒危保护底栖动物,评价区内没有鱼类的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没有珍稀濒危保护鱼类,因此,工程施工对鱼类的影响也有限。146 1.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1.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生产废水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附近水体的影响。1、施工生产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施工场地,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的冲洗废水以及混凝土养护等,其中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冲洗废水及混凝土养护废水是主要部分,根据工程分析,其废水产生量为1.2t/d,主要污染物为含有高浓度的泥沙悬浮物和较高浓度的石油类物质。施工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污染纳污水体。因此,施工点应建设油水分离器和临时沉沙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回用于场地洒水。同时,对运输车辆,建设单位应按照环境管理有关要求,要求对运输承包方提出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方面的要求,由承包方进行冲洗水的污染治理,做到达标排放。由于施工活动为短暂行为,总体上看,本项目各污染物排放量较少,在采取上述措施,施工废水处理达标后回用;施工废水对沿线水体的影响较少,不会改变沿线水体的水域功能。2、施工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根据工程分析,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各施工人员驻地,施工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粪便污水、淋浴污水、洗涤污水和厨房含油污水等,主要含有COD、BOD5、SS、氨氮(NH3-N)和动植物油以及粪大肠菌群等污染物,施工高峰期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2m3/d。上述污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将会对其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必须对生活污水实施初步的处理。本工程沿线地区农村居民点较多,施工人员主要来租用当地的民房,施工期间的生活污水依托村庄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指挥营地设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总的来说,施工现场的生活污水仅限于施工期,相对时间较短,且排放较为分散,不会对水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1.2营运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区域内主要河流为乌砂河146 和道路两边的坑塘水面,道路建成运营后,随着交通量的逐年增加,沉降在路面上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物、汽车泄漏的油类以及散落在路面上的其它有害物质也会逐年增加。上述污染物一旦随降水径流进入水体,将对水体的水质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拟建道路同时建设排水管线,将完整项目所在区域的集排水系统,运营期形成的路面径流收集进入雨水管网,通过雨水排水管网排入赣江等水体,不排入道路两边的坑塘水面。在污染负荷比较一致的情况下,降雨初期路面径流污染一般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降雨一段时间后,污染会逐渐降低。在实际降雨过程中,其通过路面漫流集中进入雨水管网的过程中,伴随着雨水稀释、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沉降等各种作用,路面径流中污染物到达水体时浓度已大大降低。在沿程稀释降解的作用下,不会对水体下游水质产生影响。因此,可以认为营运期路面径流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很小(发生环境污染风险事故的情况除外,此类情况风险防范措施见第6章)。1.1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属于线性工程类,工程建设总路线长约为1.813km。沿线村庄生活取水均来自市政自来水管网,项目选线两侧1km范围内不涉及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符合以下三种情况之一者,需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线性工程对其穿越的地下水环境敏感区水位或水质的影响;二、隧道、洞室等施工及后续排水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而产生的环境问题;三、站场、服务区等排放的污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本项目不穿越地下水环境敏感区,没有隧道、洞室,不设站场及服务区,对地下水影响很小,不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拟建工程的地面防渗从地基处理到防渗材料的使用,从防渗的处理工艺来看应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地基处理是防渗的关键,不均匀的地基沉降造成地面裂缝,影响防渗效果。该工程从防渗角度出发,在压实原始地面之上采用三层处理法处理地基。下层为石灰沙砾层,石灰与沙砾配比为1:5。该层厚10cm,作用使上覆压力均匀分布;中层为石灰粘土层,石灰与粘土配比为1:15;上层为水泥石子层,水泥和石子的配比为1:3,厚度5cm。地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层法处理。146 综上所述,该项目施工期切实做好施工废水处理,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运营期不会对周围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1.1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预测分析1.1.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拟建道路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临时车辆行驶扬尘、堆场扬尘等。根据同类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的观测结果,施工过程中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可以通过限制车辆行驶速度、保持路面清洁及定时洒水以减缓汽车行驶产生的道路扬尘影响。此外,施工过程中部分建筑材料需露天堆放,部分施工作业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后临时堆放,在其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起尘风速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可有效减少风力起尘的影响。1.1.2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1、预测模式本次评价选取HIWAY-2模式进行预测,其基本原理是:将道路线源划分成一系列微元,每一微元可作为点源处理,以高斯点源扩散公式计算每一微元对预测点的贡献值,然后线性叠加,结果作为道路线源对预测点的形成浓度的近似值。(1)当风向与线源夹角为0<θ<90°时,其地面污染物浓度扩散模式如下:式中:C--道路线源AB段对预测点产生的污染物浓度,mg/m3;Q--气态污染物排放源强度,mg/(m·s);U--预测路段有效排放源高处的平均风速,m/s;бy--横向扩散参数;бz--纵向扩散参数;X--线源微元中点至预测点的下风向距离(即微元的y坐标),m;Y--线源微元中点至预测点的横风向距离(即微元的x坐标),m;Z--预测点至地面高度,m;146 h--有效排放源高度(即微元中心的高度),m;A,B--线源计算段的起点及终点。(2)当风向与线源垂直(θ=90°)时,其地面污染物浓度扩散模式如下:(3)当风向与线源平行(θ=0°)时,其地面污染物浓度扩散模式如下:式中:r--微元至测点的等效距离,m;e--常规扩散参数比;2、预测模式中的参数确定选取平均风速1.52m/s、主导风向N-NE-NNE、稳定度D类的气象条件;以CO、NO2作为预测因子,预测结果见5.5-1。表5.5-1不同营运期汽车尾气对大气影响预测结果(单位:mg/m3)营运期预测时段预测因子距路肩不同距离10204080120150200本项目2016年CO0.00670.00610.00510.00390.00320.00270.0023NO20.00120.00110.00090.00070.00060.00050.00042022年CO0.01120.01020.00860.00650.00530.00460.0038NO20.0020.00180.00160.00120.00100.00080.00072030年CO0.02010.01860.01620.01310.01120.01020.009NO20.00360.00330.00290.00240.00200.00180.0016由表5.5-1评价结果可知,项目建成运行后,汽车尾气CO、NO2预测浓度在距道路路肩任何距离处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营运期车辆尾气排放对道路沿线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比较轻微,不会改变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级别。146 1.1环境噪声预测与评价1.1.1施工期机械设备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1)施工期噪声污染源及其特点该道路工程建设工期历时11个月,施工中将使用多种大中型设备进行机械化施工作业。施工机械及施工场地噪声往往会对施工场地附近声环境敏感点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污染源强分析结果见表3.3-1。本道路工程施工噪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施工机械种类繁多,不同的施工阶段有不同的施工机械,同一施工阶段投入的施工机械也有多有少,这决定了施工噪声的随意性和无规律性。②不同设备的噪声源特性不同,其中有些设备噪声呈振动式、突发式及脉冲特性,对人的影响较大;拟建工程施工所用机械的噪声均较大,有些设备的运行噪声可高达105dB。③道路施工机械一般都是暴露在室外的,而且它们还会在某段时间内在一定的小范围内移动,这与固定噪声源相比增加了噪声污染范围,但与流动噪声源相比施工噪声污染还是在局部范围内。④道路施工场地是噪声产生的重要来源,运作过程中对场地周边敏感点的影响较大,那必须合理布局,各施工场地在兼顾施工方便的情况下尽量远离学校、村庄等敏感点。(2)施工噪声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式鉴于施工噪声的复杂性,以及施工噪声影响的区域性和阶段性,本报告书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针对不同施工阶段计算出不同施工设备的噪声污染范围,以便施工单位施工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噪声可近似视为点声源处理,根据点声源噪声衰减模式,估算出离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预测模式如下:式中:Li—距声源Rim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dB;Lo—距声源R0m处的施工噪声级,dB;146 △L—障碍物、植被、空气等产生的附加衰减量。对于多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时对某个预测点的影响,应按下式进行声级迭加:å=(3)施工噪声影响范围计算和影响分析①施工噪声影响范围计算根据前述的预测方法和预测模式,对施工过程中各种设备噪声影响范围进行计算,得到表5.6-1所示。表5.6-1施工设备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施工阶段施工机械噪声级(dB)测距(m)限值标准(dB)达标距离(m)昼夜昼夜土石方装载机905705528.12158.11平土机90528.12158.11铲土机93539.72223.34挖掘机84514.0979.24结构搅拌机902705511.2563.25振捣机811529.93168.30夯土机911594.64532.22移动式吊车897.537.59211.38卡车897.537.59211.38推铺机87519.91111.94平地机90528.12158.11②施工噪声影响分析通过对表5.6-1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A.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多台机械同时在一处作业,根据多噪声源声级叠加预测方法进行计算,此时施工噪声影响的范围比预测值要大。B.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噪声影响白天将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95m范围内,夜间将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533m范围内。从推算的结果看,声污染最严重的施工机械是夯土机,一般情况在路基施工中将使用到这机械,同时在夜间进行夯土施工的情况较少,因此夜间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在224m范围内。C.本项目施工总工期11个月,实际施工中,路基施工、路面施工交叉进行。因此,应根据不同类型施工活动的组织情况,做好施工期的噪声防护和治理工作。146 D.由于受施工噪声的影响,距道路施工场界昼间95m以内、夜间224m以内的敏感点其环境噪声值出现超标现象,其超标量与影响范围将随着使用的设备种类及数量、施工过程的不同而出现波动。为减轻施工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施工单位应根据场界外敏感点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施工过程与高噪声设备和工艺的使用时间,避开居民休息、学习时间。F.道路施工机械噪声对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围挡,合理安置施工机械,避免高噪声作业同时进行,建议敏感点附近路段设置施工建筑围墙,夜间(22∶00~6∶00)停止施工。如确需连续施工的,应取的相应管理部门的许可批准,并及时进行公告。根据现场勘查及资料分析资料确定本项目主要敏感路段见下表:表5.6-2施工期敏感路段一览表序号敏感路段(起点—终点桩号)主要敏感点备注1K0+000文家岭敏感路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设置隔声围墙,尽量减少噪声大施工机械进入,控制运输车辆车速。2K0+400田家府3K0+010~K0+460丽水佳园4K0+820前进村5K0+940~K1+100中华情老年公寓6K1+180~K1+240人防办办公楼施工期间做好项目信息公示,按照环评建议落实环保措施,根据施工经验可知,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1.1.1营运期交通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本工程项目道路道路等级、设计时速、荷载等级等设计参数及道路周边环境敏感性程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对本项目道路运营各期的路段交通噪声和敏感点(敏感点路段)环境噪声进行预测和评价。5.6.2.1噪声影响预测模式(1)交通噪声预测模式根据该道路特点、沿线的环境特征,以及工程设计的交通量等因素,本评价采用《环境影响影响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公路交通运输噪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地面任何一点的环境噪声是指线声源传至该点时的噪声能量与该点背景噪声能量的叠加。146 式中:-第i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dB(A);-第i类车速度为Vi,km/h;水平距离为7.5m处的能量平均A声级,dB(A);Ni-昼间,夜间通过某个预测点的第i类车平均小时车流量,辆/h;r-从车道中心线到预测点的距离,m;Vi-第i类车的平均车速,km/h;T-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1h;、-预测点到有限长路段两端的张角,弧度,(rad);图5.6-1有限长路段函数关系示意图ΔL-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可按下式计算:ΔL=ΔL1-ΔL2+ΔL3ΔL1=ΔL坡度+ΔL路面ΔL2=Aatm+Agr+Abar+Amisc式中:ΔL1—道路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ΔL坡度—公路纵坡修正量,dB(A);ΔL路面—公路路面材料引起的修正量,dB(A);ΔL2—声波传播途径中引起的衰减量和修正量,dB(A);ΔL3—由反射等引起的修正量,dB(A)。Aatm—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dB(A)。  Agr—地面效应衰减,dB(A)。Abar—障碍物衰减,dB(A)。Amisc—其他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衰减(2)总车流等效声级按下式计算:(3)预测点昼间或夜间的环境噪声预测模式:146 式中:—预测点昼间或夜间的环境噪声预测值,dB(A);—各类车辆昼间或夜间使预测点接收到的交通噪声值,dB(A);—预测点的环境噪声背景值,dB(A)。5.6.2.2预测参数选取(1)昼夜车流量比和车型比根据对交通量OD调查及工可数据,本项目区域车流量的昼夜比及车型比例见表2.4-3。(2)车流量根据交通量和车型比可推算各道路各评价年的车型流量,见表2.4-4。(3)单车行驶辐射噪声级运营期各预测年限各车型单车行驶辐射噪声级见表5.6-3。表5.6-3运营期道路各类车型单车平均辐射声级单位:dB车型近期中期远期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小型车69.3269.5168.8269.4568.4869.42中型车67.4767.2267.8167.3267.9567.37大型车74.6274.5174.7874.5574.8674.57(5)修正量和衰减量的计算①公路纵坡引起的交通噪声源强修正量△L坡度大型车:△L坡度=98×βdB中型车:△L坡度=73×βdB小型车:△L坡度=50×βdB式中:β—公路纵坡坡度,%。②公路路面引起的交通噪声源强修正量△L路面,取值按表5.6-4取值:表5.6-4常规路面修正量单位:dB(A)路面类型不同行驶速度修正量km/h3040≥50沥青混凝土000水泥混凝土1.01.52.0③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Aatm)146 式中: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   r0—参考位置距离,取7.5m。a—为温度、湿度和声波频率的函数,预测计算中一般根据项目所处区域常年平均气温和湿度选择相应的空气吸收系数,见表5.6-5。表5.6-5倍频带噪声的大气吸收衰减系数a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吸收衰减系数a倍频带中心频率Hz63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10700.10.41.01.93.79.732.8117.020700.10.31.12.85.09.022.976.630700.10.31.03.17.412.723.159.315200.30.61.22.78.228.228.8202.015500.10.51.22.24.210.836.2129.015800.10.31.12.44.18.323.782.8④地面吸收衰减量(Agr)Agr=4.8-(2hm/r)[17+(300/r)]式中:Agr—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值,dB;r—声源到预测点的距离,m;hm—传播路径的平均离地高度,可按面积F/d计算,m;若Agr计算出负值,则Agr可用“0”代替。⑤公路与预测点之间障碍物对噪声传播的附加衰减量Abar的计算Abar=△L树林+△L农村房屋+△L声影区●△L树林为林带引起的附加衰减量通常林带的平均衰减量用下式估算:△L树林=k·b式中:k—林带的平均衰减系数,取k=1.0dB/10m;b—噪声通过林带的宽度,10m;林带引起的附加衰减量随地区差异不同,最大不超过10dB。●△L建筑物为建筑物的附加衰减量在噪声预测时,接受(预测)点在沿公路第一排房屋影声区范围内,近似计算按图5.6-2和表5.6-6取值。146 图5.6-2建筑物降噪量计算示意图表5.6-6建筑物的噪声附加衰减量估算表S/S0衰减量△L40%~60%3dB(A)70%~90%5dB(A)以后每增加一排房屋1.5dB(A)最大衰减量10≤dB(A)注:本表仅适用于平路堤路侧的建筑物●△L声影区为预测点在高路堤或低路堑两侧声影区引起的附加衰减量。当预测点处于声照区,当预测点位于声影区,主要取决于声程差。由图5.5-3计算,。再由图5.5-4查出。在计算绕射声衰减量时使用菲涅耳数。菲涅耳数定义为:式中:—菲涅耳数;—声波波长,m;f—公路交通噪声频率,取f=500Hz;—声程差,m。146 图5.6-3声程差计算示意图图5.6-4噪声衰减量△L与声程差关系曲线(f=500Hz)声屏障衰减量的计算模式如下式:其中:⑥反射体引起的衰减量ΔL3的计算146 当点声源与预测点处在反射体同侧附近时,到达预测点的声级是直达声与反射声叠加的结果,从而使预测点声级增高,详见图5.5-5。图5.6-5反射体的影响当满足下列条件时,需考虑反射体引起的声级增高:●反射体表面平整光滑,坚硬的。●反射体尺寸远远大于所有声波波长λ。●入射角θ<850,反射引起的增加量ΔL3与有关,可按表5.6-7计算。表5.6-7反射体修正量ΔL3≈13≈1.42≈21>2.50⑦背景噪声的取值根据环境噪声现状监测,本项目运营期声环境敏感目标的背景值详见表5.6-8。表5.6-8声环境敏感目标的背景值dB(A)监测点位监测时间昼间夜间LeqLeqN1人防办办公楼2015.7.1362.854.72015.7.1459.253.1最大值62.854.7N2中华情老年公寓2015.7.1346.342.22015.7.1445.941.1最大值46.342.2N3前进村12015.7.1354.845.32015.7.1456.546.2最大值56.546.2N4前进村22015.7.1357.548.32015.7.1456.950.2最大值57.550.2N5田家府2015.7.1359.2492015.7.1455.650.6最大值59.250.6N6文家岭2015.7.1356.549.62015.7.1453.448.4最大值56.549.6N7丽水佳园2015.7.1358.248.7146 2015.7.1458.349.6最大值58.349.6N8低矮棚房2015.7.1357.148.52015.7.1456.247.2最大值57.148.55.6.2.3预测结果与环境影响评价(1)水平向交通噪声影响预测根据上述的预测方法、预测模式和预测参数,对本工程的交通噪声在不同营运期、不同时段、距路中心线不同距离的影响进行预测。由于道路沿线地势起伏变化、路面与原地面之间的高差也有所变化,出于预测的可行性考虑,假设每个敏感路段路基高度均为0m,不考虑建筑物和树林的遮挡影响及地形的变化影响,即在平路基和开阔空旷环境下,不考虑空气吸收,仅考虑噪声距离的几何衰减和软性地面的附加衰减,在距路中心线20~200m范围内,本工程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见表5.6-11,交通噪声衰减曲线图见图5.6-6至图5.6-8。表5.6-11本项目交通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至道路中心线距离m2016年2022年2030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2058.9552.4662.8356.1363.9757.253056.0249.5359.8953.1961.0354.314054.4547.9658.3351.6359.4752.755053.3546.8557.2250.5258.3651.646052.4845.9856.3549.6557.4950.778051.1444.6555.0248.3156.1649.4410050.1343.6454.0147.355.1448.4312049.3142.8253.1946.4954.3347.6114048.6342.1452.545.853.6446.9316048.0441.5551.9145.2153.0546.3318047.5241.0351.3944.6952.5345.8120047.0540.5650.9344.2252.0645.35达标距离m4a///23/272/2830563771146 图5.6-6运营近期(2016年)昼、夜交通噪声衰减曲线图图5.6-7运营中期(2022年)昼、夜交通噪声衰减曲线图146 图5.6-8运营远期(2030年)昼、夜交通噪声衰减曲线图根据交通噪声预测结果可知:运营近期(2016年)、中期(2022年)、远期(2030年)昼间距路中心线两侧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限值(70dB)。夜间近期距路中心线两侧0m(路肩)以外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限值(55dB),中期、远期分别距路中心线23m、27m外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限值(55dB)。运营近、中、远期昼间距公路中心线两侧0m、30m、37m以外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限值(60dB),夜间距公路中心线两侧28m、56m、71m以外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限值(50dB)。营中远期昼、夜间交通噪声等值线图见图5.6-9~5.6-10。146 图5.6-9营运期中期昼间交通噪声等值线图图5.6-10营运期中期夜间交通噪声等值线图(2)敏感点垂向环境噪声预测为了了解和掌握营运中期交通噪声对道路两侧敏感点垂直方向的影响,假设在开阔、平坦、平路基、直线段等特定环境条件下,不考虑线路两侧树木与地上物对声波的遮挡等声传传播附加衰减、以及环境的背景噪声,只考虑声波的几何衰减与地面吸收和空气吸收(年平均温度取17.7℃,相对湿度78.5%),由交通噪声直达声与路面反射声叠加影响预测结果,中华情老年公寓(离道路中心线28m)代表性5层敏感点的铅垂向噪声中期分布见表5.6-12。146 表5.6-12本项目代表性敏感点铅垂方向噪声分布单位:dB(A)楼层中期昼间夜间161.2554.55261.9455.24361.9455.24461.7855.08561.5854.88由表5.6-12可知,营运中期离道路中心线28m处的铅垂向不同高度上受交通噪声影响程度不一致,以楼层为例(设层高为3.0m),第2、3层声级较高,4层起随着楼层递增其影响声级值呈递减走势,这表明铅垂向噪声受路面反射声的叠加和楼层高度的影响。运营中期中华情老年公寓靠近本项目一侧昼夜间噪声均超标,最大超标量为昼间1.94dB,夜间5.24dB,为避免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对超标建筑必须采取防护措施。(3)敏感点环境噪声预测敏感点环境噪声预测考虑其所处的路段及所对应的地面覆盖状况、道路结构、路堤或路堑高度、公路有限长声源、地形地物等因素进行修正,由交通噪声预测值叠加相应的声环境背景值得到。沿线声敏感点环境噪声预测结果见表5.6-13。146 表5.6-13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序号名称桩号距中心线距离(m)与路面的高差(m)声环境类别环境背景值(dB)昼/夜间交通噪声贡献值leq预测值(dB)环境标准值(dB)超标量(dB)噪声增高量(dB)2016年2022年2030年2016年2022年2030年2016年2022年2030年2016年2022年2030年1文家岭K0+000路左400.514a56.5昼间54.6358.559.6458.6760.6361.36700002.174.134.862K0+000路左600.51256.5昼间52.5756.4557.5957.9859.4860.0960000.091.482.983.593田家府居民点K0+400路右653.5259.2昼间52.1556.0357.1659.9860.9161.316000.911.310.781.712.114田家府居民点K0+420路左45-14a59.2昼间53.8657.7458.8760.3161.5462.05700001.112.342.855丽水佳园K0+010~K0+460路左1800.5258.3昼间47.5251.3952.5358.6559.1159.32600000.350.811.026前进村居民点K0+820路右600257.5昼间52.4856.3557.4958.6959.9760.560000.51.192.4737K0+940~K1+100路左280.3246.3昼间56.6260.4961.635760.6661.766000.661.7610.714.3615.46146 中华情老年公寓8居民点K1+160~K1+110路左663256.5昼间52.5356.4157.5457.9659.4660.0660000.061.462.963.569人防办办公楼K1+180~K1+240路左400.34a62.8昼间54.5658.4359.5763.4164.1564.49700000.611.351.6910文家岭K0+000路左400.514a49.6夜间48.1451.852.9351.9453.8554.58550002.344.254.9811K0+000路左600.51249.6夜间46.0849.7450.8751.252.6853.29501.22.683.291.63.083.6912田家府居民点K0+400路右653.5250.6夜间45.6649.3250.4551.8153.0253.54501.813.023.541.212.422.9413田家府居民点K0+420路左45-14a50.6夜间47.3751.0352.1652.2953.8354.46550001.693.233.8614丽水佳园K0+010~K0+460路左1800.5249.6夜间41.0344.6945.8150.1650.8151.12500.160.811.120.561.211.5215前进村居民点K0+820路右600249.6夜间45.9849.6550.7751.652.9453.51501.62.943.5123.343.9116K0+940~K1+100路左0.3242.250.1353.7954.9250.7854.0855.14500.784.085.148.5811.8812.94146 中华情老年公寓28夜间17居民点K1+160~K1+110路左663246.2夜间46.0449.750.8349.1351.3152.115001.312.112.935.115.9118人防办办公楼K1+180~K1+240路左400.34a54.7夜间48.0751.7352.8555.5556.4756.88550.551.471.880.851.772.18由敏感点环境噪声预测结果可以看出:(1)运营近期昼间无敏感点超标;夜间文家岭、田家府、丽水佳园、前进村、中华情老年公寓、人防办办公楼敏感点超标,超标量达0.16dB~1.81dB,大部分敏感点超标的原因主要是背景噪声值较高。(2)运营中期昼间田家府、中华情老年公寓超标外,其他敏感点均达标,超标量分别为0.91dB、0.66dB;夜间7个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0.81~4.08dB。(3)运营远期昼间5个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0.06~1.76dB;夜间7个敏感点均超标,超标量为1.12~5.14dB。综上,为保障沿线居民生活质量,减缓拟建公路交通噪声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对全线各超标敏感点路段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将交通噪声的影响降到允许范围内。146 1.1固体废物影响分析1.1.1施工期环境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间工地会产生大量余泥、渣土(包括拆除旧建筑物的渣土)、地表开挖的余泥、施工剩余废物料等。如不妥善处理这些固体废弃物,则会阻碍交通,污染环境。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如不注意清洁运输,沿途洒漏泥土,污染街道和公路,影响市容和交通。弃土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如不妥善处置,则会阻碍交通,污染环境。开挖弃土的清运车辆不但会给沿线地区增加车流量,造成交通堵塞,泥土的撒漏也会给城市环境卫生带来危害。开挖弃土如果无组织堆放、倒弃,如遇暴雨冲刷,则会造成水土流失。在园区的施工场地上,雨水径流易以“黄泥水”的形式进入市政排水沟,沉积后将堵塞排水沟。同时泥浆水还夹带施工场地上的水泥、油污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1.1.2营运期环境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工程所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道路养护、维修产生的土头或其它废旧材料以及生活垃圾,属于一般性固体废物。道路沿线过往行人产生的垃圾应进行分类收集,可以回收的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统一收集后清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处理不当会破坏地貌和植被的优美形态,造成视觉污染,影响旅行的舒适性。因此,加强公路环保的宣传力度,增强司乘人员的环保意识,培养群众环境保护的主人翁责任感,对保护道路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只要加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本工程营运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1.2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1.2.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降水侵蚀力作用下的分散、迁移和沉积的过程。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降雨、土壤、植被、地形地貌以及工程施工等因素。就本工程而言,影响施工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和工程施工。(1)降雨因素146 降雨是发生水土流失最直接最重要的自然因素。降雨对裸露地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雨滴对裸露地表的直接冲溅作用,二是雨水汇集形成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当雨水作用力大于土壤之间的粘合力时,土壤就会发生解析,其中粒径较小的将随地面径流流向较为低洼的地方,当这种运动过程发生得较为集中、较为剧烈时,就发生水土流失。新建区受季风影响,具有雨量多、强度大、季节长、时程及分布不均等特点,极易造成水土流失。(2)工程因素工程因素主要指项目的开发活动,将影响或改变一些自然因素,如改变区域地形地貌、破坏植被、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①地形地貌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地形的坡度、坡长和坡形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强度的大小,其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径流速度而起作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挖土、填方和平整地面等施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区域内的地貌格局,塑造微地貌的较大改变,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创造条件。②植被植被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关键因素之一,良好的植被覆盖可以截留降水,减轻雨滴击溅,减弱降水对土壤的直接破坏作用。同时,植物的根系还可以固定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丰富土壤有机质,从而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据研究,当植被覆盖率为50%时,其土壤的侵蚀量约为裸地时的1/5。③土壤土壤是侵蚀的对象,土壤本身固有的理化性质决定了不同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差异。项目工程施工使地表土壤的结构受到覆盖和破坏,致使土壤结构松散,有机质含量下降,抵抗侵蚀的能力也大大下降。1.1.1水土流失计算模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所推荐的“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其表达式如下:A=0.247ReKeLISICtp式中A—侵蚀模数,是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平均土壤流失量,单位为kg/(m2.a);Re—降雨侵蚀因子,反映降雨侵蚀力的大小;146 Ke—土壤受侵蚀因子,反映土壤易遭受侵蚀力的程度;LI—坡长因子,是土壤流失量与特定长度的地块的土壤流失量的比率;SI—坡度因子,是土壤流失量与特定坡度的地块的土壤流失量的比率;Ct—植物覆盖因子,是土壤流失量与标准处理地块(顺坡犁翻而无遮蔽的休闲地);p—侵蚀控制措施因子,是土壤流失量同没有土壤保持措施的地块(顺坡犁耕的最陡的坡地)的流失量的比率。在施工期间若不采取有效的工程保护措施,则P取最大值为1.0,如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则P值取0.10。1.1.1模式参数的确定(1)降雨侵蚀因子ReRe为两个暴雨特征值降雨动能与最大30分钟降雨强度的乘积,可由降雨侵蚀指数和各种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频率资料做相关分析得出。为简化计算,便于应用,本次计算采用鲁斯(Roose.E.)得出的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指数之间的关系式:Re=(0.5±0.05)×H式中:H为年均降雨量,0.05为误差。因该区域降雨侵蚀力高,误差取正。工程所在地新建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26.9mm,因此计算得:Re=(0.5+0.05)×1626.9=894.8。(2)土壤受侵蚀因子Ke土壤受蚀性因子表征土壤对侵蚀的敏感性,用来表示土壤受到降雨侵蚀力作用后侵蚀难易程度的参数。大量研究表明:土壤受蚀性因子与土壤本身固有的性质有密切关系,主要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和土壤渗透级别密切相关。影响土壤可蚀性因子的因素有土壤的自然特性和其利用状况,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土壤可蚀性因子,其值可根据导则推荐的经验取值,具体取值见表5.8-1。表5.8-1土壤受侵蚀因子Ke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0.5%2%4%沙土0.050.030.02细沙土0.160.140.10特细沙土0.420.360.28壤质沙土0.120.100.08壤质细沙土0.240.200.16146 壤质特细沙土0.440.380.30沙壤土0.280.240.19细沙壤土0.350.300.24特细沙壤土0.470.410.33壤土0.380.340.29粉砂壤土0.480.420.33粉砂0.600.520.42沙质粘土壤土0.270.250.21粘土壤土0.280.250.21粉砂粘土壤土0.370.320.26沙质粘土0.140.130.12粉砂粘土0.250.230.19粘土0.13~0.29区域的土壤主要为粘土性红壤,有机质含量在1~2%,查表可得到Ke=0.25,考虑施工期土壤变松散,结构力弱,抗侵蚀力变小,Ke值乘以工程系数1.30后,Ke=0.325。(3)坡长因子LI和坡度因子SI坡长因子LI=(0.045i)m坡度因子SI=0.065+4.5I+65I2式中I—地面坡度。m—为常数,一般可取0.5,当I>0.1时取0.6,当I<0.005时取0.3。由于施工场地表面形状呈现凸凹,不可能是完全平坦的坡面,所以,地形效应是复杂的。本工程区域地形坡度小于2,I=sin2=0.0349,代入上式得坡长因子LI=0.0396,坡度因子SI=0.301。(4)植物覆盖因子(Ct)植物覆盖因子主要说明地表覆盖情况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表5.8-2给出不同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率情况下的经验取值。项目施工区域主要为荒地,因此Ct=1.0。表5.8-2植物覆盖因子Ct地面覆盖率20%40%60%80%100%草地0.240.150.090.0430.011灌木0.220.140.0850.0400.011乔灌混交0.200.110.060.0270.007146 茂密森林0.080.060.020.0040.001裸地1.0(5)侵蚀控制措施因子(p)侵蚀控制措施因子是指考虑对土壤的处理措施,如平整、压实、建立沉沙池、挡土墙及其它控制性建筑物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其值取决于施工过程中有无工程措施,该值通常在1.00~0.01之间波动。在施工期间若不采取有效的工程保护措施,则p取最大值为1.0;如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则p值将相应降低。表5.8-3给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侵蚀控制措施因子p的变化情况。表5.8-3侵蚀控制措施因子p措施土地坡度(%)p无任何措施…1.00等高开沟1.1~2.00.60等高开沟2.1~7.00.50等高开沟7.1~12.00.60等高开沟12.1~18.00.80等高开沟18.1~24.00.901.1.1水土流失评价标准本次评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作为评价标准,详见表5.8-4。表5.8-4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km2·a)〕平均流失厚度(mm/a)微度<200,500*,1000<0.15,0.37,0.74轻度200,500*,1000~25000.15,0.37,0.74~1.9中度2500~50001.9~3.7强度5000~80003.7~5.9极强度8000~150005.9~11.1剧烈>15000>11.1注:加“*”为南方红壤丘陵区,适用于本工程。1.1.2水土流失量估算与分析本次评价将分两种情况(施工期内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对项目施工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1)施工期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146 假设项目施工期内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则植被覆盖因子(Ct)和侵蚀控制措施因子(P)对应相应的取值,即:Ct=1.0,P=1.0。这种情况下,结合前面其它模式参数的确定结果,计算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本工程施工区域侵蚀模数为:0.247×894.8×0.325×0.0396×0.301×1.0×1.0=0.8749kg/m2·a=856.17t/km2·a将计算结果与表5.8-4对照后可知,本工程施工区域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为“轻度”。(2)施工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项目施工期内,采取积极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极大的降低水土流失强度和水土流失量,减轻水土流失的不利环境影响和危害。如果在施工场地地面径流出口处修建沉沙池,可有效控制大面积水土流失的发生。为防止雨季大量泥沙流失,建议在排水沟汇入主沟前设置沉沙池,拦截泥沙,可认为在本项目施工期间采取积极有效的侵蚀控制措施,P值可取0.5。项目施工期内地表大面积裸露,如对裸露地表施以及时的植被或其它覆盖措施,将有效的降低植被覆盖因子(Ct)的取值。在植被类型和坡度等其它因素一致的情况下,植被覆盖率越高,植被覆盖因子(Ct)的取值越小,水土流失强度和水土流失量也就越小,水土保持效果也越明显。施工期内采取积极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P=0.5,Ct=0.15)情况下,利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式计算本工程施工区域侵蚀模数为:0.247×894.8×0.325×0.0396×0.301×0.5×0.15=0.064kg/m2·a=64.21t/km2·a将计算结果与表5.7-3对照后可知,本工程施工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为“微度”。对比可知,在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项目施工期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较大,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尤其是在雨季。在施工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即在项目施工期采取平整、压实、设置沉沙池和拦土墙等工程措施,并尽可能的在裸露地表铺设人工覆盖物,水土流失强度和年均水土流失总量均有大幅度的下降,水土流失量降为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的7.5%。1.1.1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淤塞下水道——由暴雨冲刷形成的泥水由于含有高浓度的悬浮物而淤塞城市下水道,间接影响了本工程的预期成效。(2)表土流失,破坏土地构型——146 雨水侵蚀致使土壤流失,土层变薄,地表沙化,土壤发生层次缺失。1.1.1防治措施项目主要的水土流失表现在项目建设造成的土壤侵蚀,主要采取以下保护及防治措施:一.保护措施(1)尽量减少临时用地对项目所在区草地、荒地的占用。尽量减少设置堆料场,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或沿线施工道路的设置,减少新建临时施工道路占地。(2)合理安排工期。建议在施工时,应抓紧施工,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尽量在无雨水时进行施工,在施工完毕后对受影响的土地进行平整,以减少对现有土地的影响。(3)优化并规范施工方式,减少在涉水工程的施工时时段。(4)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丢弃,集中堆放,定期送往城市垃圾场处理。(5)施工用料应备有防雨遮雨设施。施工区的疏松土壤应按水体保持方案进行处理,防止泥沙因雨水冲刷进入河道。(6)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水土流失。工程中需要大量土料,而且松散土料在雨水中极易随水流失,不易露天大量堆放。(7)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教育施工人员注意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避免施工机械、人员对占用场地周围土壤类型的破坏。(8)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施工的生态监理,由项目监理部门和建设部门的环保专职人员承担,监督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和行为加强动植物检疫和环境监测。二、防治措施项目施工期完成后,对临时用地及道路两侧进行造林种树种草,造林种草的苗木和种籽从当地苗木基地购买。乔灌木种植:本项目乔木栽植穴可按长、宽、深各60cm,并回填40-50cm厚的熟土,每穴施厩肥0.5kg,要求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后方可栽植,填至坑深2/3时踩实,栽植时边填土边摇晃树身,向上轻提,再填表土超过原土面3cm,最后踩实浇水,水渗下后培土。灌木栽植穴可按长、宽、深各30cm。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浇水养护。撒播草籽:在春末夏初或夏季播种前,将精选的草种浸泡24小时,适当施有机肥,用锄、耙和钉齿耙人工精细作用将平台翻耕和平整,将种子拌细土均匀撒于苗床上,并覆土,覆土厚度以种子直径2-3倍为宜。146 1.1.1综合分析(1)在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中,应实行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临时措施与永久措施相结合,拦挡与排水措施先行,植物措施尽可能的提前;同时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缩短地表裸露时间和面积,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2)主体工程施工时,及时采用拦挡措施和覆盖等临时防护措施,并做好排水工程。(3)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主体工程区等是水土流失发生的重点区域,这些区域将作为本方案的水土流失防治重点。1.2景观影响预测与分析1.2.1主体工程施工对景观环境的影响拟建项目的建设将严重破坏征地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形成与施工场地周围环境反差极大、不相融的裸地景观,从而对人的视觉产生极大冲击。同时,由于对地表植被的完全破坏和工程区土壤的扰动,在雨季松散裸露的坡面极易形成水土流失,导致区域土壤侵蚀模数增大,对下游植被和水体产生影响,从而对区域景观环境质量产生影响。而在旱季,松散的地表在有风和车辆行驶时易形成扬尘,扬尘覆盖在施工场所以外植被表面,使周围景观的美景度大大降低。拟建项目沿线经过地区多为农村田园景观,大量的施工机械和人员进驻给原有景观环境增添了不和谐的景色。1.2.2运营期景观环境影响分析道路建成后,路基工程对沿线原本连续的自然景观环境形成切割,使其空间连续性被破坏。拟建道理大部分路段受道路建设影响的景观类型为农田景观,农田景观的敏感性较低,阈值较高,道路路基工程对其切割影响不显著。146 1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分析1.1风险识别道路上运输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是不可避免的,其风险主要表现在因交通事故和违反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使被运送的危险品在运输途中,突发性发生逸漏、爆炸、燃烧等,一旦出现将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一定面积的恶性污染事故,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这种事故的发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随机事件,这种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属小概率事件。发生风险的类型主要有:①运输车辆交通事故引发的火灾、爆炸、泄漏;②运输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车辆自身引发的储槽、储罐泄漏、火灾、爆炸。本项目位于长堎片区,为长堎片区的主要道路。根据新建区规划,该区域主要是以居住、商业为主,区域不涉及化工石化等高危行业,涉及的危险品主要为汽油、柴油等。故本道路涉及的危险品运输也以汽油、柴油等为主。1.2源项分析1.2.1统计资料分析本节通过分析《200起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来确定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火灾爆炸的事故风险,并通过类比法以确定各类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为风险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存储过程中都要涉及到运输问题。据统计,我国95%以上的危险化学品涉及异地运输问题,其中80%是通过道路运输的。国内外统计表明,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占危险化学品事故总数的30%~40%。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频繁发生,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潜在威胁,不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极大损害,而且由于其事故影响范围大,发生地点具有随机性,从而造成很大的社会恐慌。1、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发生环节的统计分析根据《200起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统计结果如图6.2-1所示。146 图6.2-1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交通事故发生环节分布由统计图可知,在所统计的200起事故中,由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116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8%,即一半以上。这说明,交通事故是引发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交通事故引起的火灾、爆炸风险应该进行重点防范和分析。2、危险化学品类别对事故影响的统计分析按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中的危险化学品类别统计事故发生起数、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或中毒人数,结果见图6.2-2。图6.2-2危险化学品类别对事故影响的统计统计结果表明:①从事故发生起数上看,易燃液体最多,占总数的37.5%,再依次是易燃气体、腐蚀性物质、毒性物质、易燃固体、毒性气体。这说明前几类危险化学品流动量大,对社会的潜在威胁也比较严重。②爆炸品和毒性气体事故的人员伤亡最严重。146 从事故后果上看,爆炸品和毒性气体(典型物质如液氨、液氯、一甲胺等)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严重。③毒性物质和易燃气体泄漏容易造成重大社会影响。④泄漏后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酸性腐蚀品的危害也较严重。⑤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共发生事故18起,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3、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泄漏、起火和爆炸事故的统计分析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泄漏、起火和爆炸危险。估算危险化学品泄漏、起火和爆炸的概率对定量风险评价和路径优化选择十分重要。(1)交通事故引起气体、液体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的统计概率在200起事故中,由于交通事故引发的气体、液体危险化学品事故有98起。对98起气体、液体危险化学品事故在交通事故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品泄漏进行统计的结果表明,98起事故中有68起事故出现了化学品泄漏,发生泄漏的统计概率为70%。(2)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发生泄漏后,起火、爆炸的统计特点在200起事故中,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事故共105起,他们的泄漏起数、起火起数、起火爆炸起数见下面的图6.2-3。图6.2-3易燃易爆气体、液体化学品泄露、起火爆炸的统计   由以上统计结果可知:①易燃气体泄漏后,起火的概率为19.5%,起火后发生爆炸的概率为75%。②易燃液体泄漏后,起火的概率为39.6%,起火后发生爆炸的概率为47.8%。说明易燃液体泄漏后,比易燃气体更容易起火,但其转为爆炸的可能性大大低于易燃气体。146 1.1.1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概率对拟建道路危险品运输事故污染环境的风险分析,拟以类似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及其交通事故情况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计算分析、预测拟建道路上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概率,简要分析其危险性,并提出相关预防及应急的措施建议。(1)计算公式在道路上,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与许多因素有关。有关因素包括:驾驶员个人因素、危险品的运量、车次、车速、交通量、道路状况等交通条件、道路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等因素。经分析,这种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P可用下式表示:式中:——在拟建公路上预测年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概率,次/年;——在类似公路年均车辆相撞翻车等重大交通事故概率,次/百万辆×km;——预测年的年绝对交通量,百万辆/年;——从事危险品运输车辆占总交通量的比例(%);——考核路段(全段公路)长度,km;——在可比条件下,由于本公路的修通,可能降低交通事故的比重,%;——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安全系数。(2)参数确定:①的确定:据了解,已通车的小蓝大道全长为3.28km,近年交通事故发生率为4次/年。根据资料,近期该道路日均车流绝对量约为3376辆,经计算得该路段年均交通事故率为0.145次/百万辆×km即=0.99次/百万辆×km;②的确定:各预测年(2016、2022、2030年)道路年均交通量,根据资料,分别为2915、6443、20195辆/天,即分别为1.06、2.35、7.37百万辆/年。③的确定:据到相关部门了解,拟建道路危险品、农药及石油类等危险品运输货车约占总车流量的比例为1%。④确定:道路长度为1.298km;⑤确定:可比条件下,道路修通后可减少交通事故的比重取0.3,即=0.3;⑥该系数F指由于从事危险货物的车辆,无论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还是从车辆本身有特殊标志等,比一般运行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较小。一般取该系数为1.5。146 根据预测模式和上述各参数的确定,计算结果见表6.2-1。表6.2-1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概率单位:次/年预测年事故可能发生概率2016(运营初期)0.00272022(运营中期)0.00602030(运营远期)0.01891.1.1危险品运输车辆储槽、储罐泄漏概率运输过程中储槽、储罐有裂缝或破裂发生危险性物品泄漏,可能造成局部区域污染。根据统计资料及国内、外同类装置事故情况调查,发生危险性物品泄漏事故概率见表6.2-2。表6.2-2预测事故概率序号事故类别事故可能发生概率1储槽、贮罐危险物泄漏着火爆炸0.001~0.012储槽、贮罐装置中油品、危险品泄漏0.01~0.11.1.2泄漏事故源项分析本项目涉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单一,主要以汽油、柴油为主。本环评拟以运载汽油的油罐车为例,分析交通事故泄露源项。根据调查,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常见载重量为10t,交通事故中油罐车泄露主要有罐体破损泄露、阀门泄露等,常见的是阀门破损泄露。罐体完全破裂的可能性也非常小,按典型故障,泄漏处比较常出现在下层焊接口之间,裂口通常为长方形,取长0.5m、宽0.5cm,最下面一层出现裂缝考虑。液体泄漏速度Q用柏努利方程计算。公式如下:式中:Q——液体排放率,kg/s;Cd——排放系数,一般为0.6~0.64,取0.64;Ar——释放面积,m2;ρ1——液体的密度,kg/m3;P1——贮存压力,Pa;Pu——大气压,Pa146 g——重力加速度,m/s2,取9.8m/s2;h——罐中液体高出排放点的高度,m。计算结果见下表所示。表6.2-3泄露事故源项发生事故类型物料类别泄露速率(kg/s)持续时间泄露量(kg)阀门泄露汽油3.68306632罐体泄露汽油5.8730100001.1.1泄漏液体蒸发量泄漏液体的蒸发分为闪蒸蒸发、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三种,其蒸发总量为这三种蒸发之和。即:Wp=Q1t1+Q2t2+Q3t3式中:Wp——液体蒸发总量,kg;Q1——闪蒸蒸发速率,kg/s;Q2——热量蒸发速率,kg/s;t1——闪蒸蒸发时间,s;t2——热量蒸发时间,s;Q3——质量蒸发速率,kg/s;t3—从液体泄漏到液体全部处理完毕的时间,s。A.闪蒸量的估算过热液体闪蒸量可按下式估算Q1=F·WT/t1式中:Q1——闪蒸量,kg/S;WT——液体泄漏总量,kg;t1——闪蒸蒸发时间,s;F——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按下式计算。式中:Cp——液体的定压比热,J/(kg·K);TL——泄漏前液体的温度,K;146 Tb——液体在常压下的沸点,K;H——液体的气化热,J/kg。B.热量蒸发估算当液体闪蒸不完全,有一部分液体在地面形成液池,并吸收地面热量而气化称为热量蒸发。热量蒸发的蒸发速度Q2按下式计算:式中:Q2——热量蒸发速度,kg/s;T0——环境温度,k;Tb——沸点温度;k;S——液池面积,m2;H——液体气化热,J/kg;λ——表面热导系数(见表5.5-2),W/m·k;α——表面热扩散系数(见表5.5-2),m2/s;t——蒸发时间,s。表6.2-4某些地面的热传递系数地面情况λ(W/m·K)α(m2/s)水泥土地(含水8%)干阔土地湿地砂砾地1.10.90.30.62.51.29×10-74.3×10-72.3×10-73.3×10-711.0×10-7C.质量蒸发估算当热量蒸发结束,转由液池表面气流运动使液体蒸发,称之为质量蒸发。质量蒸发速度Q3按下式中:式中:Q3——质量蒸发速度,kg/s;a,n——大气稳定度系数,见表5.5-3;p——液体表面蒸气压,Pa;汽油饱和蒸汽压74000KPa;R——气体常数;J/mol·k;T0——环境温度,k;146 u——风速,m/s;r——液池半径,m。表6.2-5液池蒸发模式参数稳定度条件na不稳定(A,B)0.23.846×10-3中性(D)0.254.685×10-3稳定(E、F)0.35.285×10-3液池最大直径取决于泄漏点附近的地域构型、泄漏的连续性或瞬时性。有防火堤时,以防火堤最大等效半径为液池半径。在防火堤外发生泄漏时,设定液体瞬间扩散到最小厚度时,推算液池等效半径。本次泄漏液蒸发量选取罐体泄漏作计算。交通事故中汽油发生泄漏,蒸发主要考虑质量蒸发,计算蒸发速度结果见表6.2-6。表6.2-6泄漏液体蒸发速度计算结果项目蒸发速度(g/s)气象稳定度不稳定(A,B)中性(D)稳定(E,F)条件风速(m/s)0.51.20.51.20.51.2汽油1.3332.7291.5823.1261.7413.3251.1环境风险事故后果计算1.1.1大气环境风险事故影响后果计算1、泄漏事故后果计算①计算模式在泄漏事故发生后,预测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后果,评价中采用如下烟团公式:式中:C(x.y.o)——下风向地面(x,y)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mg.m-3);x,y,z——烟团中心坐标;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σx、σy、σz——为X、Y、Z方向的扩散参数(m)。常取σx=σy对于瞬时或短时间事故,可采用下述变天条件下多烟团模式:146 式中:——第i个烟团在时刻(即第w时段)在点(x,y,0)产生的地面浓度;——烟团排放量(mg),为释放率(mg.s-1),为时段长度(s);、、--烟团在w时段沿x、y和z方向的等效扩散参数(m),可由下式估算:式中:和--第w时段结束时第i烟团质心的x和y坐标,由下述两式计算:各个烟团对某个关心点t小时的浓度贡献,按下式计算:式中n为需要跟踪的烟团数,可由下式确定:式中,f为小于1的系数,可根据计算要求确定。②泄漏气体浓度分布计算a)油品泄漏分别计算了在小风和静风不利气象条件时下风向不同距离处非甲烷总烃的最大浓度,计算结果见表6.3-1,6.3-2。表6.3-1事故发生后小风条件下非甲烷总烃的最大浓度(mg/m3)项目距离风速1.2m/sB类D类F类03,753.98695.73362.79100242.511,974.714,571.3020060.5681503.42141,250.3830026.7227223.8059562.1288146 40014.8372124.8571313.03175009.307978.244193.62876006.282352.0911125.30477004.44135.535981.39398003.233724.177751.41089002.398216.056830.800110001.79710.2317.167420000.07380.00160.000130000.00060040000005000000地面最大浓度12,612.772838,690.240117,909.5821最大浓度出现距离(m)11.410.630.5半致死浓度范围(m)000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范围(m)89.9259.2408.2表6.3-2事故发生后静风条件下非甲烷总烃的最大浓度(mg/m3)项目距离风速0.5m/sB类D类F类05,279.9115,007.137,939.7310059.527436.161,105.7020014.6454105.5955271.08073006.309343.1838108.06174003.38621.044650.05475002.032210.860523.91136001.29935.606911.11047000.86192.80294.85578000.58371.32921.95459000.39940.58980.714510000.27410.24260.23520000.003600300000040000005000000地面最大浓度6,501.248528,825.483614,944.9584最大浓度出现距离(m)4.84.911.4半致死浓度范围(m)000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范围(m)44.5120.5190.7从表6.3-1、6.3-2可知,非甲烷总烃在最大可信事故下的泄漏预测结果表明,事故发生后,在小风条件下B类、D类和E类稳定度时,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范围分别为89.9m、259.2m和408.2m;在静风条件下,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范围分别为44.5m、120.5m和190.7m。漏油事故发生时,非甲烷总烃的浓度不会达到对人体的急毒程度,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主要为慢性影响以及火灾爆炸。2、可燃液体火灾爆炸事故146 (1)池火可燃液体泄漏后流到地面形成液池,或流到水面并覆盖水面,遇到火源燃烧而形成池火。a、燃烧速度当液池中的可燃液体的沸点高于周围环境温度时,液体表面上单位面积的燃烧速度可用公式进行计算:式中:dm/dt—单位表面积燃烧速度,kg/(m2.s);Hc—油料的最大发热量,J/(kg);CP—液体的定压比热,J/(kg.K);Tb—液体的沸点,K;T0—环境温度,K;H—液体的汽化热,J/kg;汽油的燃烧速度为0.0225kg/(m2.s)、甲醇的燃烧速度为0.0196kg/(m2.s)。b、火焰高度设液池为一半径r的圆池,其火焰高度可按下式计算:式中:h—火焰高度,m;r—液池半径,即油罐半径,m;ρ0—周围空气密度,(25℃空气密度为1.183kg/m3);可得出各储罐的火焰高度。c、热辐射通量液池燃烧时放出的总辐射通量为:式中:Q—总辐射能量,W;η—效率因子,介于0.13~0.35之间,计算取平均值0.24。146 可得出各储罐的热辐射通量。d、目标入射热辐射强度(即入射通量)假设全部辐射热量由液池中心点的小球释放出来,在距液池中心某点距离X处的入射热辐射强度为:式中:I—热辐射强度,W/m2;Q—总辐射通量,W;tc—热传导系数,在无相对理想的数据时,可取1;x—目标点到液池中心的距离,m。目标入射热辐射强度公式,反映了入射热辐射通量与受害目标到他人中心距离之间关系。当入射热辐射通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目标受害距离。火灾通过辐射方式影响周围环境,当热辐射强度足够大时,可使周围物体燃烧或变形,强烈的热辐射可能烧毁车辆设施并造成人员伤亡。热辐射产生的危害见表6.3-3。表6.3-3热辐射的不同入射能量所造成的损失入射能量kw/m2对设备的损害对人的损害影响半径m37.5操作设备完全损坏10%死亡/10s100%死亡/1min9.4225在无火焰时,长时间辐射下木材燃烧的最小能量重大损伤/10s100%死亡/1min11.5412.5有火焰时,木材燃烧、塑料溶化的最低能量1度烧伤/10s1%死亡/1min16.324 20秒以上感到疼痛28.841.6 长时间辐射无不舒服感45.61由表6.3-3可知,距离事故中心45.61m以上,车辆设施不会被严重影响,人员受到长期辐射无不舒服感,是较为安全的距离,故本项目发生交通事故,汽油罐车泄露火灾事故后,可能对45.6m范围内的行人和车辆造成一定影响。(2)火球与气爆油料因罐体破损而大量泄出、气化、扩散、遇明火引燃爆炸,形成火球。采用穆尔哈斯和普里恰特在1982年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热辐射通量。火球最大半径Rf=2.665×M0.327(m)式中:M—可燃物质泄漏量(kg)146 火球持续时间:tf=1.089×M0.327(S)燃烧时能量的释放率Q(W):Q=η×HeM/tf式中:He—燃烧值(J.kg-1)η—燃烧效率,随物质的饱和蒸气压而变化η=0.27×10-8×P0.32距火球中心r(m)处的热辐射通量I(W.m2)为:I=Qt/4πr2沸腾液体扩散蒸汽爆炸后果评价结果见表6.3-4。表6.3-4火灾爆炸灾害损坏估算结果表序号损伤半径单位汽油罐车1火球半径m58.5452持续时间s9.0853死亡半径m97.44二度烧伤半径m129.75一度烧伤半径m208.36财产损失半径m139.7从上表可以看出,汽油罐车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很大,在半径97m范围内有死亡的危险,在半径130m的范围内有二度烧伤的危险,在半径208m的范围内有一度烧伤危险。由此可见,在汽油罐车发生火灾爆炸时,主要会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车辆及行人造成影响。1.1.1风险值风险值是风险评价表征量,包括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的危害程度。定义为:本项目不存在显著的以生态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事故风险评价。同时鉴于目前毒理学研究资料的局限性,本次风险值计算不考虑对急性死亡、非急性死亡的致伤、致残、致畸、致癌等慢性损害后果。根据计算,泄漏事故发生后,各泄漏物料在大气环境中的浓度均没有超过半致死浓度,因此由于泄漏产生的最大风险值在静风条件各类稳定度下,其值均为0,可见本项目的风险值水平主要是火灾和爆炸所带来的风险。1、风险计算146 (1)后果综述拟建项目实施后,在发生风险事故从而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其最大可信事故危害后果汇总如表6.3-5。表6.3-5拟建项目最大可信事故后果综述类型最大可信事故后果爆炸汽油罐车死亡半径97.4m大气泄漏汽油到空气中半致死半径0m(2)危害计算通过计算最大可信事故各种危害,火灾爆炸死亡半径为97.4m。对危害值的计算采用简化分析法,以各种危害的死亡人数代表危害值。具体计算结果如表6.3-4所示。表6.3-4事故后果危害值估算装置类型源项死亡人数(人)事故概率(次/年)汽油储罐爆炸汽油泄漏燃烧3~91.0×10-3最大可信事故所有有毒有害物泄漏所致环境危害C,为各种危害Ci综合:最大可信事故对环境所造成的风险R按下式计算:式中:R——风险值;P——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事件数/单位时间);C——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危害(损害/事件)。通过上述公式计算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风险值为3×10-3~9×10-3人/年。2、风险可接受水平分析拟建道路建成通车后,在拟建道路上各预测年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在0.0027~0.0189。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不为零,所以不能排除重大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亦即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在拟建道路上万一出现交通事故而严重污染环境。所以,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污染风险不容忽视,必需采取有效的预防应急措施。146 为了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各行业事故风险水平可分为最大可接受水平和可忽略水平。最大可接受水平是不可接受风险的下限。在工业和其它活动中,各种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程度列于表6.3-5。本项目的风险值在10-3数量级/年以内,所以应采取必要措施。表6.3-5各种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程度序号风险水平(a-1)危险性可接受程度110-3数量级操作危险性特别高,相当于人自然死亡率不可接受,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改进210-4数量级操作危险性中等应采取改进措施310-5数量级与游泳事故和煤气中毒事故属同一量级人们对此关心,愿意采取措施预防410-6数量级相当于地震和天灾的风险人们并不当心这类事故发生510-7~10-8数量级相当于陨石坠落伤人没有人愿为此事投资加以预防1.1环境风险事故的控制和防范措施1.1.1管理措施1、道路管理部门应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严格执行交通部部颁标准《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617-2004)有关危险品运输的规定。2、设置警示标示在十字路段前设置“减速行驶、安全驾驶”的警示牌。危险品运输车辆应保持安全运输车距,严禁超车、超速。3、制定应急计划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针对道路运输实际制定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和安全防护措施。预案包括指挥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应急技术和处理步骤的选择;设备、器材的配置和布局;人力、物力的保证和调配;事故的动态监测制度等。1.1.2风险防范措施1、提高道路设计的安全性A、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道路线形与环境或景观的协调,对全线可能设置的广告牌进行控制性管理,尽量少设或不设广告牌。路面纵坡以及变化应适宜,保证视距,使得驾驶员心理反应良好,视距不够的路段应设置警示标志、限速标志和实施交通信号控制等。B、施工过程中要保证路面的平整度、粗糙度以及抗滑度适中。C、进一步完善中央隔离带(无绿化带的,可设置栅栏);中央隔离带植低矮树种,既起到绿化作用又可遮掩夜间行车时对面车辆的灯光。D、完善路灯照明;完善交通区划,加强交通管制。146 E、应设紧急报警电话,出现重大交通事故,应迅速联系消防、救护、公安等有关方面及时处理。管理部门应备有救援设施以便能快速拖带出发生事故的车辆。2、高危碰撞地点的补救措施道路碰撞事故并非均匀地分布于整个道路网络中,事故常集中于某个地点、某些特定路段或散发于居民区中。可行的措施包括:增加防滑路面,改进照明条件。3、加强立法与执法力度。制定地方交通法规;加强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管理;加强对道路设施的管理;严格执行驾驶员违章记分制;严格控制车辆超员、超载现象;增加惩罚力度,强化交通法规的威慑力。1.1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1.1.1事故应急响应程序突发事故发现报告应急指挥部风险评估研究应急方案确定保护目标报告/报警分析污染风险跟踪监测下达应急指令采取保护措施相关部门调动应急力量抢修检查总结1.1.2应急报告联络指南A、报告联络要求①当发生一般突发事件,但没有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内部报告。146 ②当发生或即将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及时上报应急指挥部,并通知有关部门配合事故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③报告内容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立即进行报告,按照环境污染事故等级划分要求,同时就事态发展情况报告有关部门或应有关部门要求做补充报告,并做好报告记录。B、报告联系单位和个人环境应急事件联系通讯录。1.1.1常规、应急监测A、环境保护局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和药剂,开展常规监测,监测数据入档备案。B、一旦发生环境突发事件,环保部门做好应急监测工作。①水污染源监测监测点布设:事故发生地地表水体上下游500m监测项目:pH、SS、BOD5、COD、其他特征污染因子(根据发生事故确定)。监测频次:1小时取样一次。监测采样和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②大气污染源监测监测点布设:事故发生地、上风向、下风向分别布点。监测项目:PM10、SO2、其他特征因子(根据发生事故确定)。监测频次:1小时取样一次。监测采样及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1.1.2事后处理A、做好受害人和企业的安抚赔偿工作。B、总结事故原因,查处相关责任人和部门,完善环境安全管理。C、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D、对损坏设备、设施进行维修,尽快恢复正常运营。(6)应急教育、宣传、培训及应急演练计划A、应急宣传①组织开发区员工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利用宣传栏等途径增强职工危机防备意识和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146 ②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手册》。③制作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览表。B、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开展面向开发区职工的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相关知识培训。将环境突发事件预防、应急指挥、综合协调等作为重要培训内容,以提高开发区人员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并积极参加环保部门的相关培训活动。C、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为提高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抢险救援队伍的整体应急能力,开发区应经常或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演练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包括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员工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146 1产业政策及规划合理性分析本节主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当地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项目建设条件等因素,从环保角度对该项目的规划符合性和选址进行分析评价。1.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基础设施和公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本工程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中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建设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且本项目已于2014年4月取得了新建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文教路西延(工业四路至长堎大道)工程立项的批复》(新发改字[2014]78号)。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本工程均不属于此类限制和禁止项目,因此,本工程符合国家土地用地政策。1.2与规划相符性分析根据《新建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新建区规划范围用地分为三个层次,即县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县域面积约2337.8平方公里;规划确定规划区范围包括长堎镇、望城镇、石埠镇、生米镇(九龙湖新城起步区)、乐化镇、樵舍镇、溪霞镇、流湖乡(温泉城片区),以及岭背农场和新丰垦殖场,总面积550.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县城老城区、县城向西和向南拓展的新区、杭南长铁路南部的望城新区,以及九龙湖新城的部分区域,总面积98.4平方公里。目前,新建区中心城区以南的九龙湖起步区已划给红谷滩管辖,总用地面积为23.5平方公里,其余用地(74.9平方公里)均为新建区管辖。新建区空间布局规划为“一轴两廊,三心三片”。(1)“一轴两廊”“一轴”:即依托西外环路和320国道形成的城市发展轴线,自北向南连接长堎片区和望城新区、九龙湖新区。“两廊”:即南外环路绿化廊道和西环高速绿化廊道。南外环路绿化廊道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北部的长堎片区和南部的望城新区、九龙湖新区。146 (2)“三心”:“三心”分别为县城公共服务中心、望城综合服务中心和九龙湖商贸服务中心。县城公共服务中心:由商业服务中心和行政文化中心构成。将礼步湖、解放路、文教路周边地区规划为红谷滩CBD核心区外围发展备用地和县城的商业服务中心,是新建老城区内的传统商业中心。望城综合服务中心:在望城新区南部、320国道以南,依托石埠镇镇区,规划望城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九龙湖商贸服务中心:依托高铁西客站、国际会展城打造高端商业区、现代会展会议中心,以商贸会展、居住为主,建设九龙湖商贸中心。(3)“三片”:“三片”分别为长堎片区、望城新区和九龙湖新区。长堎片区:是县城所在地,东面与南昌市红谷滩CBD中心相接,规划以居住生活、商业服务、行政文化、科研教育功能为主。望城新区:是省级开发区望城经济开发区所在地,为南昌市九龙湖新城的一部分,规划以都市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现代服务业等功能为主,集生产、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新区。九龙湖新区:是南昌市九龙湖新城的核心功能区,规划以商贸会展、研发创意、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主,集商贸、研发、旅游、居住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本项目位于“三片”中的长堎片区,规划为城市主干道,符合新建区城市总体规划要求。1.1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①一步完善优化路网,发挥路网整体效益的需要江西省提出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战略和新建区提出的“对接红谷滩、融入中心城、建设大昌北、打造长堎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以高效、完善、优化的道路运输网络体系作为坚强的发展后盾,道路建设与改造不能落后于经济发展,并应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因此,构建一个能提供高质量、高效益、高服务水平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对于周边区域及沿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建县城的规模不断扩大,长堎镇现有的“四纵四横”146 主干道已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提出的新要求,部分路段亟需完善和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尤其是长堎外商投资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使得域内交通出行距离及运输量大幅度增长,区内现有的道路已无法满足域内工作和生活的需求,经常造成严重拥堵,产生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无法充分发挥城市路网的整体综合效益。为促进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结构的拓展,完善路网结构,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发挥路网整体效益,必须实施本建设项目。①进城镇产业提升,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需要新建区委区政府为了实现以产业经济的强劲增长支撑全区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的目标,就必须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路网结构,打破瓶颈和梗阻,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变和提升。②升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要加快新建区经济的发展,做大全区经济总量,就必须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的形象。良好的投资环境离不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直接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本建设项目的实施必将为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1.1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分析(1)本项目为基础设施和公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中的允许类。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2)项目所在的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声环境质量的本底值均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要求。(3)本项目建成运营后,只要认真落实和保证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设施与正常运行,其主要污染物可全部达标排放,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声环境质量均能满足环境功能的要求。综上所述,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坚决落实“三同时”,搞好污染物防治工作,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使污染物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情况下,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是可接受的,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46 1污染防治措施1.1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措施1.1.1生态环境与景观保护(1)道路沿线采取生态工程设计,采用工程措施与植物绿化措施相结合的生态工程措施,以达到防护、环保、景观的综合效果。(2)施工组织设计中对临时占地区所占耕地肥力较高的表土层的临时剥离、堆放方案及其水土流失预防措施设计,确保将这些表层熟土用于工程后期的土地复垦或景观绿化美化工程。(3)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应注意尽量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提高视觉舒适性;坚持以绿为主、养护简单的绿化设计原则,提高沿线绿化率,并充分考虑后期的养护成本,营造自然式、易养护的植物种群。1.1.2水环境保护(1)设计完善的路面排水系统,使路面水排入雨水管网,引至天然水体中,不让其冲毁农作物,污染环境。(2)为保证道路建成后,两侧土地还未开发利用前,土地能继续耕作和正常排水,项目在合适的位置设置过水涵洞。1.1.3声环境、大气环境保护(1)优化调整路线设计方案,使路线远离声环境敏感点。(2)在选线时限于当地条件无法避让或从技术经济论证避让不可行时,对受影响的声环境敏感目标从道路设计时就应考虑减噪措施,同时做出经费估算。(3)对环境保护报告书中提出的需进行工程设计的环境保护措施应先前期工作中同步进行环境保护设计。1.1.4大气环境合理设计材料运输路线,尽量远离居民区,避免扬尘、噪声等影响居民。1.1.5社会环境保护(1)在路线选择、通道设置、环境保护等方面充分考虑沿线公众的意见。146 (2)总体设计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质条件、环境保护、拆迁、占地、文物及矿产、施工条件等因素,避绕沿线的居民集中区等环境敏感区。(3)设计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现有道路、水利、排水、通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干扰问题,减少建构筑物拆迁量和耕地占用。1.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1.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1)应在施工场地设置沉淀池、中和池和隔油沉淀池等生产废水处理装置,处理施工过程产生的冲洗废水,生产废水尽量循环回用,无法回用的,应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2)施工人员驻地均租用拟建道路附近现有的民房,且大部分施工人员为拟建道路沿线居民,因此施工期生活污水直接利用该区域现已有的公共卫生设施,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简单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3)施工过程中,各类建筑材料不得堆放在乌砂河河岸100m范围内,并尽可能的远离道路两边的坑塘水面。堆放过程中,在原料临时堆存场地设置临时遮挡的帆布。堆场周边设置截水沟,将雨季雨水截留收集后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外排,避免雨水挟裹建筑原料进入周边坑塘水面或乌砂河,污染地表水体。1.1.2施工期环境空气防治措施(1)道路运输扬尘防治措施①运输车辆的载重应符合有关规定,防止超载。②运送土石方和建筑材料的车辆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装备,装载不宜过满,实行密闭运输,装载的物料、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遗撒或泄漏。对不慎洒落地面的建筑材料,应及时进行清理。③运输车辆行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以减少扬尘产生量。(2)施工场内扬尘防治措施①开挖和拆迁过程中,洒水作业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该经常洒水防治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②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③146 物料和垃圾应密闭运输,严禁凌空抛散、野蛮装卸;施工土方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料堆应严密遮盖;使用商品混凝土,不现场搅拌砂浆。④工程建设期间,施工场地内车行路径应铺设钢板、混凝土或其他功能相当的材料,出口处硬化路面不小于出口宽度,防止机动车扬尘。⑤运输车辆和各类燃油施工机械使用低含硫量的汽油或柴油。1.1.1施工期噪声污染控制防护措施(1)文家岭路段禁止在夜间(22:00~06:00)和午间(12:00~14:30)进行施工作业。如因特殊原因需施工的,必须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并予以公示,按环保部门要求采取设置临时围挡防护物等措施消减噪声。(2)禁止采用落后工艺和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从根本上降低声强。保养施工机械,维持施工机械低声级水平。(3)合理安排施工活动,尽量缩短工期,减少施工噪声影响时间。避免强噪声施工机械在同一区域内同时使用。(4)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围挡,合理安置施工机械,避免高噪声作业同时进行,建议敏感点附近路段设置施工建筑围墙。(5)主要运输通道应远离居民区。1.1.2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护措施(1)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沙石等建筑材料废弃物应及时调配,清运到需要填方的地点,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固体废物。(2)施工现场应设置垃圾池收集生活垃圾,并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保证垃圾及时清运。(3)施工阶段应妥善保管建筑材料,使其远离灌溉渠和坑塘水面,并在原料临时堆存场地设置临时遮挡的帆布,避免被暴雨冲刷进入水体而污染水质。1.1.3施工期社会影响减缓措施(1)减少社会干扰影响的措施①在路线经过的主要村镇布设宣传专栏进行宣传,设立告示牌,使项目沿线居民进一步了解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向受影响群众宣传有关建设征地政策等,有关征地补偿等实行三公开,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支持项目建设,增加对项目建设带来的暂时干扰的理解和体谅。146 ②施工现场的入口设置广告牌,写明工程承包商、监理单位以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热线电话号码和联系人的姓名,以便群众受到施工带来的噪声、大气污染、交通以及其它不利影响时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并得到解决。③加强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合作,对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资运输应进行合理的规划,同当地政府进行协调以避免现有道路的交通堵塞。共同制定合理的运输方案和运输路线,以减少施工车辆对村民的干扰和污染影响。确保道路施工行为不破坏沿线的公众服务设施;工程承包商装备临时供电、通讯、供水以及其它装置在进行连接前应做好协调工作。(2)减少征地影响的措施本工程征地由建设单位统一安排,按国家有关土地补偿政策,向被征地的居民赔偿一定的征用土地费。道路建设土地征用将改变原有土地使用功能。工程建设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通过货币补偿和局部土地调整等途径,尽量减少对当地居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的影响。鉴于项目沿线部分居民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太了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国家、地方及工程土地征用补偿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根据相关政策制定合理、合法的土地补偿标准,保证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不因本工程的建设而造成损害。1.1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1.1.1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应根据JTGB04-2010《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和GBJ118-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要求和各个敏感目标的污染特点,从环境规划、技术、行政和运营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噪声控制措施。8.3.1.1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原则(1)工程技术措施的选取和实施应按环保部环发[2010]7号文的要求,采取主动控制和明确责任的原则。(2)根据预测,项目近、中、远期存在超标的敏感目标,项目需预留资金,在运行过程中跟踪监测,适时上措施。8.3.1.2环境管理措施146 (1)建议本工程噪声规划控制距离为35m,即:距离道路中心线35m范围内临路第一排不宜规划直接面对道路且未采取降噪措施的居民区、学校、敬老院、医院等声敏感建筑。(2)道路两侧临路规划以商业用房为主;(3)强化路面养护,保证道路的良好路况。(4)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等交通规则,在道路车辆所经村镇路段设置禁鸣标志、减速带、限速标志,以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5)加强道路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对可能受到较严重污染的敏感点实行环境噪声定期监测制度,根据因交通量增大引起的声环境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8.3.1.3工程措施根据声环境影响预测,项目存在噪声超标的情况,针对人防办办公楼、中华情老年公寓,采用通风隔声窗的方式进行降噪,同时营运期应落实跟踪监测计划,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对超标敏感点的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本项目拟预留噪声污染治理费用10万元,运营期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对超标敏感点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落实上述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工程运营期对沿线声环境的影响可控制在相应噪声标准、规范要求的范围之内。目前国内常用的道路工程降噪措施主要有设置声屏障、环保拆迁、安装通风隔声窗、种植降噪林带、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几种措施降噪效果详见表8.3-1。安装通风隔声窗降噪效果较好,能满足沿线敏感点噪声超标量大的情况,尤其是敏感目标离拟建道路较近且建筑物屋面及墙体隔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降噪效果尤佳。声屏障降噪效果也很好,能够满足沿线敏感点噪声超标量大的情况,但对于道路而言,从满足通行和商业等临街建筑功能需求,以及光照、视线等方面综合考虑,声屏障的确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所以在实践应用中也不乏出现实际操作难度大的问题。环保拆迁能一次性解决噪声污染,但必须重新征用土地进行搬迁建设,不仅其综合投资巨大,而且搬迁也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修建或加高围墙也能带来一定的降噪效果,但适用范围较小。种植绿化林带,既可降低噪声,又可美化环境、稳定边坡,绿化降噪作用与林带宽度有关,其降噪量随林带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林带宽度为30m时,可降噪3~5dB146 。因此从技术、经济与环境角度分析,对本道路来讲,实施降噪措施首选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临路较近的建筑首先采用安装隔声窗,本项目拟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及其比选论证见表8.3-1。表8.3-1几种噪声防治措施方案比较编号措施名称适用条件降噪效果优点缺点经济、技术比选实施费用1搬迁将超标严重的个别用户搬迁到不受影响的地方可彻底解决噪声扰民问题降噪彻底,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影响,但仅适用于零星分散超标的住户费用较高,适用性受到限制且对居民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投资大,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500-800元/m22声屏障超标严重、距离道路较近的集中敏感点一般可降噪6~10dB降噪效果好,应用于道路本身,易于实施,受益人较多投资较高,某些形式的声屏障对景观有响降噪效果好,投资高600-1500元/m23修建或加高围墙超标一般的距离道路较近的集中居民或学校一般可降噪3~5dB降噪效果较好,费用较低降噪能力有限,适用范围小降噪效果较好,投资较低200-400元/m24(通风)隔声窗分布分散受影响较严重的村庄一般可降噪15~25dB效果较好,费用适中,适应性强,对居民生活影响小相对于声屏障等降噪措施来讲,实施稍难,同时还需解决通风问题降噪效果较好,投资适中,实施难度大1000元/m25沥青混凝土路面超标量较小的集镇路段一般可降噪3dB从噪声源源进行降噪,维护简易降噪能力有限降噪效果较好,投资较低70元/m26种植防噪林带适用于噪声超标不十分严重,有植树条件的集中村庄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及植物种类有关,密植林带10m时可降噪1dB即可降噪,又可以净化空气、美化路容,改善生活环境要达到一定的降噪效果需很长时间,降噪效果季节性变化大且投资较高,适用性受到限制降噪效果较差,需一定的林带宽度,投资大,工期长20元/m2安装通风隔声窗降噪效果较好,能满足沿线敏感点噪声超标量大的情况,尤其是敏感目标离拟建道路较近且建筑物屋面及墙体隔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降噪效果尤佳。声屏障降噪效果也很好,能够满足沿线敏感点噪声超标量大的情况。环保拆迁能一次性解决噪声污染,但必须重新征用土地进行搬迁建设,不仅其综合投资巨大,而且搬迁也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修建或加高围墙也能带来一定的降噪效果,但适用范围较小。种植绿化林带,既可降低噪声,又可美化环境、稳定边坡,绿化降噪作用与林带宽度有关,其降噪量随林带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林带宽度为30m时,可降噪3~5dB。146 因此从技术、经济与环境角度分析,对本道路来讲,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降噪措施:田家府、前进村所在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并已经进行了大面积的拆迁工作,目前沿路两侧仅少量房屋尚未拆除,从未来区域开发的角度,建议田家府、前进村(道路红线外50m区域)采用搬迁的措施,但拆迁费用大,涉及安置补偿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本环评建议采用安装通风隔声窗的措施;中华情老年公寓建议采用通风隔声窗或沿路第一排建筑进行功能置换,用于娱乐或其他功能,不用于居住等对噪声敏感的用途。本项目拟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及其比选论证见表8.3-2。经采取措施后,本项目两侧敏感点满足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146 表8.3-2本项目声环境敏感目标防治措施及效果一览表序号敏感点名称桩号距路中心线(m)声环境功能类别中期超标范围内影响户数时段环境噪声预测值(dB)最大超标量(dB)噪声防治措施方案推荐方案降噪效果投资估算(万元)近期中期远期近期中期远期近期中期远期 文家岭K0+000路左6025户夜间51.252.6853.291.22.683.29方案①环保拆迁,与区域规划相符,但拆迁费用大;方案②修建围墙,遮挡人的视线,影响美观,影响人的出行。方案③安装通风隔声窗,要求设计隔声量应大于3dB,共需安装隔声窗40m2,费用1.6万。方案③48.249.6850.291.6 田家府居民点K0+400路右6521户夜间51.8153.0253.541.813.023.54方案①环保拆迁,与区域规划相符,但拆迁费用大;方案②修建围墙,遮挡人的视线,影响美观,影响人的出行。方案③安装通风隔声窗,要求设计隔声量应大于3dB,共需安装隔声窗8m2,费用0.5万。方案③48.8150.0250.540.5 丽水佳园K0+010~K0+460路左1802126户夜间50.1650.8151.120.160.811.12方案①环保拆迁,与区域规划相符,但拆迁费用大;方案②核实超标情况,视情况采用方案③47.1647.8148.125146 修建围墙,遮挡人的视线,影响美观,影响人的出行。方案③安装通风隔声窗,要求设计隔声量应大于3dB。 前进村居民点K0+820路右6022户夜间51.652.9453.511.62.943.51方案①环保拆迁,与区域规划相符,但拆迁费用大;方案②修建围墙,遮挡人的视线,影响美观,影响人的出行。方案③安装通风隔声窗,要求设计隔声量应大于3dB,共需安装隔声窗16m2,费用1万。方案③48.649.9450.511 中华情老年公寓K0+940~K1+100路左2823户夜间50.7854.0855.140.784.085.14方案①环保拆迁,与区域规划相符,但拆迁费用大;方案②修建围墙,遮挡人的视线,影响美观,影响人的出行。方案③安装通风隔声窗,要求设计隔声量应大于4dB。方案④房间功能置换方案④50.7854.0855.145 居民点K1+160~K1+110路左662/夜间49.1351.3152.1101.312.11方案①环保拆迁,与区域规划相符,但拆迁费用大;方案②修建围墙,遮挡人的视线,影响美观,影响人的出行。方案③方案③46.1348.3149.111146 安装通风隔声窗,要求设计隔声量应大于3dB,共需安装隔声窗16m2,费用1万。 人防办办公楼K1+180~K1+240路左404a1户夜间55.5556.4756.880.551.471.88方案①环保拆迁,与区域规划相符,但拆迁费用大;方案②修建围墙,遮挡人的视线,影响美观,影响人的出行。方案③安装通风隔声窗,要求设计隔声量应大于3dB,共需安装隔声窗8m2,费用0.5万。方案③52.5553.4753.880.5在道路运营后,进行跟踪监测,预留噪声污染防治资金10万元,适时上措施。合计/    24.6146 1.1.1营运期水污染控制措施营运期应加强水污染防治,防止道路雨水径流或风险事故造成赣江或道路两侧坑塘水面的水质污染。防治措施:1、应加强道路排水设施的管理,维持经常性的巡查和养护,对道路污水管网、雨水管网进行清淤防堵,及时修复被毁坏的集水、排水设施。2、禁止运输未经覆盖的煤、石灰和水泥等散货的车辆上路行驶,防止物料散落污染沿线水体,禁止漏油、漏料的罐装车和超载的卡车上路行驶。1.1.2运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涉及问题很多,一个单独的项目是无法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的,这需要靠全社会的经济和技术上的进步才能完成。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建成投入营运后,一般气象条件下,在近期、中期和远期,路面上行驶机动车排放尾气污染物对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仍应采取措施降低到最小。另外,道路扬尘可能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对本项目营运期可能产生的环境空气污染进行防治,具体来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运营期所有的车辆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管理。(2)建议结合当地生态建设等规划,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尤其是敏感点附近种植能有效吸收CO、NO2等污染气体的树木,这样即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1.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2.1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①开工前对施工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达到既少占农田,又方便施工的目的。②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对征占农田的应按相关手续办理征地手续并获得相应批复文件后开展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③严格控制路基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④146 施工期临时设施用地尽量选择在征地范围内,施工场地尽量选取在道路征地范围内;因道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均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⑤尽可能保护表层有肥力的土壤,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便于后期绿化利用。⑥及时处理固体废物如粪便、垃圾等,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⑦关于樟树,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实行就地保护,若因工程需要,应于施工前将樟树移出评价区,并依法办理移栽手续。在施工结束后,将樟树移入以对进行项目区的绿化。⑧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尽快提高施工人员的自然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严禁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捕杀两栖和爬行动物,避免出现“吃蛙风,吃蛇风”。⑨施工过程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建议施工结束后通过对道路两旁的行道绿化来进行景观恢复,建议建设符合园林美学的城市园林景观,尤其是要营造城市森林。此外,园林植物种植当中,应防止外来入侵种的带入,如大花金鸡菊、藿香蓟、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等,以避免生物入侵带来的生态风险。1.1.1营运期生态保护措施①及时实施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并加强对绿化植物的管理与养护,保证成活。种植植物以当地常用常绿阔叶(落叶)树种为主,严禁外来有害物种入侵。②强化道路沿线沿线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监督工作,要求运输含尘物料的汽车应加盖蓬布。③土地补偿措施及农田环境保护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执行。④道路绿化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通知》(国发电[2004]1号)的有关要求,对道路沿线是耕地的,要严格控制绿化带宽度。在切实做好道路用地范围内绿化工作的同时,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绿色通道建设。对不符合规定的绿化用地,有关部门不予批准。⑤对占用的耕地应根据占补平衡原则,一方面对失地农民进行耕地补偿,一方面在新建区范围内适宜地段按1:1的比例进行耕地的偿还或缴纳相应的复垦费用。146 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主要是衡量项目的环保投资所能收到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环境经济损益分析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对该工程环保设施投资效益进行分析。1.1社会经济效益评价1.1.1社会经济正面效益分析本项目实施改善了车辆行驶条件,降低了道路拥挤,提高了车速,缩短了行驶的时间,主要可以产生以下直接社会经济效益:(1)降低车辆营运成本的效益道路建成后,行车距离缩短,可节约车辆的燃料费、轮胎损耗费等,节省车辆的运行成本。(2)路网车辆运行成本节约的效益项目建成后,改善区域的路网结构,直接分流、缓解了道路的交通拥挤,提高交通效率。(3)时间节约的效益项目建成后,使车辆运行时间缩短,行车延误减少,加速货物运送,减少旅客在途时间。(4)路网时间节约的效益项目建成后,可改善行车条件,减少既有平行道路的拥挤程度,节约了路网上消耗的时间。1.1.2社会经济负面效益分析本项目的社会经济负面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土地资源利用形式的改变项目建设将使土地资源利用形式发生改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土地资源利用形式的改变将造成原生态环境的切割和破坏,项目造成的生态损失是不可逆的。从土地利用经济价值的改变来看,道路建设占用的土地资源是增值的,是通过环境的局部或暂时的损失换来的。146 (2)环境质量现状改变项目的建设将会影响道路沿线环境质量现状,加剧两侧居民受交通噪声影响的程度,会给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带来间接的经济损失。1.1环境经济效益分析1.1.1环保投资估算本工程道路的环保投资费用估算见表9.2-1。直接环保投资包括绿化工程、废水、噪声治理及施工期、营运期的环境监测等,估算拟建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直接环保投资为18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16%。表9.2-1环保投资费用估算一览表类别项目估算费用(万元)备注环境污染治理1声环境污染治理(围墙、绿化、隔声窗等)24.6噪声污染防治措施3施工期降尘防治措施及洒水车10施工期间及干燥天气时4施工期施工废水处理2截流沟、隔油沉淀池5固体废物15含营运期垃圾箱设施生态环境保护7绿化美化50植树、栽草、日常养护9水土保持50树、栽草、日常养护环境管理10工程环境监理费用20按有关费率确定11环境监测费用15根据项目环境管理计划确定合计186.61.1.2环境经济效益分析(1)直接效益施工和运营期间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交通噪声辐射会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采取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后,每年所挽回的经济损失,即环保投资的直接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目前很难用具体货币形式来衡量,只能对若不采取措施时,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所引起的人体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经济损失作粗略计算或定性分析用以反馈环保投资的直接经济效益。表9.2-2对项目采用的环保措施产生的环境综合效益进行了定性评价。同时采用补偿法、专家打分法对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进行定量化分析,见表9.2-3。(2)间接效益146 在实施有效的环保措施后,会产生以下的间接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带动了道路两侧的土地开发,使土地价值增加。本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改善了周边地区的道路出行条件和投资环境,增加了该区域的吸引力。表9.2-2环保措施综合损益定性分析表环保措施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综合效益施工期环保措施1、施工时间的安排2、控制料场距与敏感点的距离3、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处理1、防止噪声扰民2、防止空气污染3、防止水环境污染4、方便群众出入5、减轻项目建设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1、保护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2、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公众身体健康使施工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道路建设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路界绿化道路边坡绿化1、道路景观2、水土保持3、恢复补偿植被1、减少水土流失2、保护土地资源3、增加土地使用价值4、改善道路整体环境1、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2、增加旅客乘坐安全,舒适感3、提高司机安全驾驶性噪声防治工程绿化减小道路交通噪声对沿线地区的影响保护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们生产、生活质量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排水防护工程排水及防护工程保护道路沿线灌溉河流水体水质1、水资源保护2、水土保持保护水资源环境管理1、施工期2、运营期保护沿线地区的生活环境保护人类及生物生存的环境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表9.2-3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分析表环境要素影响程度描效益备注环境空气无明显的不利影响0按影响程度由小到大分别打1、2、3分:“+”表示正效益;“-”表示负效益。声环境有一定影响-3水环境无明显的不利影响0人群健康无显著不利影响,交通方便有利于就医+1矿产资源、特产有利于资源开发0旅游资源无显著的不利影响,极大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1城镇规划无显著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城镇社会发展+1水土保持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增加;增加防护、排水工程及环保措施-1拆迁安置拆迁货币补偿-1土地价值道路沿线两侧居住用地贬值;产业用地增值+3道路直接社会效益节约时间、降低运输成本、降低油耗、提高安全性+3146 道路间接社会效益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环境意识+3环保措施增加工程投资-1合计正效益:(+12);负效益:(-6);正效益/负效益=226通过人为的定量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建设工程环境影响经济损益是正效益大于负效益,说明从环境经济损益角度考虑建设项目是可行的。146 1公众参与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3月18日实施),充分了解各方面对本建设项目兴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保护可能受影响地区的群众利益和生活环境,将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至最小,在评价工作中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一项必要程序,是建设单位或环评机构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公众参与作为一种协调工程建设和社会影响的手段,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也是维护公众权益的重要体现。它在环评工作中弥补了单纯技术研究的不足,增强了环评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1公众参与目的、意义公众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是环境影响评价中重要的内容,包括任何社会团体在内的公众都可直接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而且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预见公众参与在环评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第二十章——团体及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中明确指出:团体及公众既需要参与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决策过程,特别是参与那些可能影响到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社区决策,也需要参与对决策执行的监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11月29日令发布实施)第15条也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求拟建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从而明确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中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公众参与这种方式,将项目的有关情况反馈至公众,收集有关意见,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影响区域之居民,提供确定相关防治措施的依据,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意见。另外,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公众参与将项目有关情况向公众公示,宣传我国的环保政策,体现管理部门对公众之重视,做好相互间的沟通,对评价项目的可行性有较好的参与作用。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规定,公众参与将项目有关情况向公众公布。146 公众出于各自的利害关系,也会对工程项目有不同的态度观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就是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进行工作调查活动,旨在了解社会各界及公众对拟建项目的态度、观点和建议,了解建设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情况,以避免片面性工作带来的困难和麻烦。公众参与有助于加深对拟建项目潜在影响的了解,有助于确定出替代方案和设计方案以及减缓措施、有助于更广泛地取得拟建项目周围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公众参与目的是通过与公众进行的有效协商,使建设项目能够被公众充分认可,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对公众利益构成危害或威胁,以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通过公众参与,了解和掌握民意,不仅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也减少可能产生的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问题出现。同时把公众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努力把建设项目对公众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或可接受程度。1.1公众参与的对象在进行本项目公众参与时,按照力求普遍,重点突出的原则,确定公众参与的对象。根据本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确定本项目所在地附近居民及机关、企业等部门作为主要公众参与对象。1.2公众参与的方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我们受建设单位委托,先后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和问卷调查工作,广泛听取公众对项目提出的各项建议和意见。公众参与调查采用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向公众公开有关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分别进行了三次调查,具体调查时间、调查方式见表10.3-1。表10.3-1公众参与调查时间及调查方式公示时间方式调查执行情况第一次公示受委托承担该项目的环评工作之后7日内现场张贴公告网络公示公示10个工作日。第二次公示环评报告编制完成,报送之前。以网络公告形式公示。公示10个工作日。公众参与调查二次公示后发放问卷。共发放51份,调查情况见本章。1.3环评信息公示1.3.1第一次公示本项目在新建区政府网进行网络公示,以网络公告形式公示(网址:146 http://www.xinjian.gov.cn/html/hjbhj/gggs/2015/.html),公示时间为2015年4月29日至2015年5月13日。同时,在项目所在区域前进村、文家岭村民经常出入处现场张贴公告,介绍工程概况、工程的环境影响情况,并邀请公众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发表意见。公示情况见图10.1-1。146 图10.1-1第一次公示情况在信息公示期间,未收到电话、网站留言、信函反馈意见,同时建设单位和评价单位也未收到反馈电话和邮件等形式的反馈。1.1.1第二次公示第二次公示是在报告书送审之前,以网络公告形式公示(网址:http://www.xinjian.gov.cn/html/hjbhj/hpgs1/2015/.html),公示时间:2015年9月11日~2015年9月24日,公示期限10个工作日。公示后,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均没有接到任何反对意见。网络公示截图如图10.4-2:146 146 图10.4-2第二次网络公示图片1.1.1公众参与调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为更广泛听取相关居民和单位对本建设项目的意见,向公众传递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具体内容,建设单位于第二次公示后在项目所在地附近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内容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名单见表13.4-2。调查通过发放公众调查表的方式进行。(1)调查方式及内容本次“公众参与”调查主要采取发放调查表的方式,针对本项目的建设对受影响的群体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或入户走访,充分听取周边群众、职工等的意见,并对被调查者的意见进行统计分析。公众参与意见征询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项,主要内容包括:公众对项目的了解程度、公众对项目建设的基本态度、项目对公众的切身利益的影响、公众对项目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第二部分为问答题,主要内容包括:公众对该项目的建设有何其他的具体要求和建议。调查表从不同侧面尽可能反映公众的最关心问题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公众参与调查问卷详见表10.4-1,公众参与调查名单见表10.4-2。146 表13.4-1a公众参与调查表(个人)文教路西延(工业四路至长堎大道)工程公众参与调查表(个人)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文化程度 联系电话 单位或住址 调查时间 一、工程概况1、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新建县长堎新区,西起于工业四路(规划),东至于长堎大道。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内容:占地面积112.059亩。项目全长1297.507km,红线宽度50m,城市道路主干路,设计速度为40km/h,设计使用年限15年,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强电管道工程。4、总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5900万元。二、环境影响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施工期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废水、固体废物及水土流失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其影响时段为建设施工过程段,有临时性、暂时性等特点,施工过程结束后,影响随即消失。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①废气:主要为道路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其主要污染物为CO、NO2等。②废水:主要为路面径流雨水,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等。③噪声:主要为各道路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其影响范围主要为道路两侧的居民等敏感点。④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以及道路工程路面清扫垃圾;⑤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燃烧、爆炸、泄漏风险事故。三、可能采取的环保措施1、废水:项目沿线及周边区域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制,设置路面径流收集系统,雨水经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2、噪声:采用低噪声路面,加强道路两侧绿化,设置限速、禁鸣等标志,对敏感点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等,防止交通噪声扰民。3、大气:道路两侧应设置绿化隔离带,净化空气,降低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固体废物:统一收集后送往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5、生态:采取相应措施防治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实施绿化。6、风险:采取设置限速标志,设置防撞护栏灯防范措施及风险应急预案。1、您是否了解该工程□了解□了解一点□不了解 2、该工程建设是否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不利于□不知道□无影响3、工程建设前您对周围环境是否满意□满意□不满意□不知道 4、您认为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因素是(可多选)□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5、您认为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影响很大□影响一般□影响轻微□不知道6、从环保角度出发,您对该工程持何种态度□支持□无所谓□反对 146 7、您对该工程环保方面有何建议和要求8、您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该工程有何建议和要求 146 表13.4-1b公众参与调查表(团体)一、工程概况1、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新建县长堎新区,西起于工业四路(规划),东至于长堎大道。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内容:占地面积112.059亩。项目全长1297.507km,红线宽度50m,城市道路主干路,设计速度为40km/h,设计使用年限15年,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强电管道工程。4、总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5900万元。二、环境影响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施工期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废水、固体废物及水土流失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其影响时段为建设施工过程段,有临时性、暂时性等特点,施工过程结束后,影响随即消失。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①废气:主要为道路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其主要污染物为CO、NO2等。②废水:主要为路面径流雨水,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等。③噪声:主要为各道路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其影响范围主要为道路两侧的居民等敏感点。④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以及道路工程路面清扫垃圾;⑤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燃烧、爆炸、泄漏风险事故。三、可能采取的环保措施1、废水:项目沿线及周边区域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制,设置路面径流收集系统,雨水经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2、噪声:采用低噪声路面,加强道路两侧绿化,设置限速、禁鸣等标志,对敏感点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等,防止交通噪声扰民。3、大气:道路两侧应设置绿化隔离带,净化空气,降低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固体废物:统一收集后送往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5、生态:采取相应措施防治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实施绿化。6、风险:采取设置限速标志,设置防撞护栏灯防范措施及风险应急预案。单位名称:(盖章)联系人:联系电话:调查时间:调查问题意见1.您认为本项目建成后将会给区域带来怎样的整体社会效益?□好□一般□较差2.您认为该项目的建成运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多选)□地表水质变差□环境空气污染□噪声□环境风险□生态环境变差□其他污染3.针对项目施工期及运营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否同意本工程提出环保治理措施,有无其他意见4.对修建该项目在保护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有无其它具体要求、建议5.贵单位对项目建设的态度:(如不赞成请说明原因)□赞成□不赞成不赞成的原因:146 6.其他要求和建议(2)调查范围及被调查对象主要为建设项目周边的村落居民、企事业单位,共发放调查问卷51份(个人调查表50份,团体调查表1份),回收51份(个人调查表50份,单位调查表1份),回收率100%。1.1.1问卷调查统计相关公众参与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0.4-2,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0.4-3。表10.4-2a公众参与调查名单(个人)序号姓名性别联系电话地址1万志峰男前进村2万平平男前进村3胡志刚男前进村4吴志兵男前进村5文欣男前进村6程坚男前进村7陶刚男前进村8文国远男前进村9刘泓男前进村10陈强男前进村11朱可杰女 12陈九龙男 13陈全女 14陈延平男前进村15彭伟强男前进村16马小国男前进村17郭强男前进村18万程男前进村19裘荣男前进村20裘小峰男 21李春男 22胡佳女 23郭传伟男 24陈女 25钟英女 26裘荣男 27程光男田家岭28付松男田家岭29罗牛男田家岭30章国平男田家岭146 31陈壮男田家岭32李国花女田家岭33杨彬彬男田家岭34李强男田家岭35陶远鹏男田家岭36龙强男丽水佳园37陶丹女丽水佳园38李彬男丽水佳园39张志同男丽水佳园40陈小梅女丽水佳园41万义宏男丽水佳园42刘圆圆女丽水佳园43黄毅男 44章艳女 45熊剑丽女46彭国强男丽水佳园47钟建男丽水佳园48陈小东男丽水佳园49兰慧玲女丽水佳园50胡建国男丽水佳园表10.4-2a公众参与调查名单(团体)序号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1南昌市新建区人民防空办公室林飞2中华情老年公寓徐斌3南昌市新建区长堎镇前进村村民委员会陈孝汉表10.4-3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表调查内容调查结果1、你是否了解该工程了解了解一点不了解 8218  2、该工程建设是否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不利于不知道无影响8001643、工程建设前您对周围环境是否满意?满意不满意不知道 6812  4、您认为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因素是(可多选)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5440566生态环境   16   5、您认为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是影响很大影响一般影响轻微不知道 1278106、从环保角度出发,您对该工程持何种态度支持有条件支持无所谓反对8812  146 统计结果分析: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公众参与人员主要为项目所在地前进村灯的居民等。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公众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对于本项目,100%的公众了解到项目的一些情况,说明政府部门、建设单位的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到位。(2)100%的公众支持或有条件支持本项目的建设。(3)目前的环境状况:68%的公众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表示满意。(4)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的因素:54%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废气;40%认为是废水;56%认为是噪声;6%认为是固体废物;16%认为是生态环境。(5)对于该项目的环境影响,12%的调查对象认为影响一般;78%的调查对象认为影响轻微,另有10%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知道。(6)公众对建设本项目的要求和建议根据现场公众的意见,人们希望项目合理征地拆迁,并合理补偿损失,杜绝野蛮征地拆迁;做好防护,减少施工扬尘污染等。公众对本项目的意见,主要体现在两点:A、项目的环境保护问题;B、项目的征地拆迁问题。1.1对公众意见分析和解决办法1.1.1反馈与采纳与否说明建设单位对本次公众调查所提出的意见十分重视,对公众的意见进行慎重分析后,表达了采纳与不采纳的意见。建设单位表示接受公众提出的合理的意见及建议,尽量满足公众要求,把对评价区域居民的不良环境影响控制在最低范围,根据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要求,做好工程污染防治措施,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146 (1)针对施工期的噪声、扬尘、交通堵塞、交通安全管理等扰民问题,调查期间环评单位与项目建设单位进行了沟通和反馈,给予采纳,在下阶段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招投标中给予重视,并将对施工单位提出相应的施工要求;对于加快项目施工进程,加大项目绿化力度,给予解释,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施工建设规范,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道路在设计方案中,绿化率较高;在环评单位也对汇总的问题提出相应了解决措施,详见“环境保护措施”章节内容。(2)对于营运期中的噪声防护问题,建设单位表示将根据报告书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处理,采取相应的噪声防护措施。(3)关于拆迁安置问题,建设单位表示将按法定程序及政策给予补偿或安置,尽量满足居民提出的合理要求。(4)其它问题将在本报告书“环境保护措施”章节中给予要求。1.1.1解决办法通过这次公众参与调查得知,广大民众十分支持本项目的建设,并认为本工程的建设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带动沿线区域资源开发,但要合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拆迁业主的补偿问题以及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1)按规划建设严格执行新建区城区的规划,与新建区城区规划总体路网相协调;合理设置通道和交叉型式,以保证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努力把该道路建设成更快捷更便利的现代公路。(2)完善环保措施,保护好环境施工期:施工期施工噪声、振动、扬尘对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影响,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重开发轻环保,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建议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程建设期限,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营运阶段:参照江西省环保部门制定的有关城乡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美化绿化道路环境,达到规划和环保部门要求。改善车辆性能,改进燃料质量,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3)希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4)征地和拆建赔偿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并给失地农民的合理补偿和安排工作。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对失地失业农民给予合理补偿,将有关的补偿标准文件张贴于区内涉及失地补偿的村庄中,使失地农民对此有充分的认识。优先安排失业失地农民就业、务工;统一组织成立劳动务工队,承担该道路的清洁管理工作。146 1.1公众参与“四性”分析1、合法性分析2015年4月底接受建设单位委托,于2015年4月29日在当地政府网站进行第一次信息公示,公示时间为2015年4月29日~2015年5月13日,共10个工作日;在环评报告书初稿完成后,于2015年9月11日在当地政府网站上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时间为2015年9月11日~2015年9月24日,共10个工作日;第二次公示完成后,本评价在项目沿线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以上公示公告、公众参与均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机型,保证群众能够通过多方渠道、多次公告调查了解项目的建设内容和环境影响情况,保证了本次公众参与工作的合法性。(2)有效性分析形式有效性分析:本次环评分别在项目附近村镇张贴公告,并在网站进行公示。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参与形式符合规定要求。时间有效性分析:建设单位在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7个工作日内,进行了第一次公示,在项目第二次网上公示完成后,进行了公众参与问卷调查,公示时间符合规定要求。公示内容有效性分析:第一次公示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等内容;第二次公示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建设单位与承担评价工作的机构基本信息及联系方式以及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日期,公示内容符合规定要求。以上做法,保证了公众能够最快最直接得知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以便公众在知情的前提下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确保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保证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3)代表性本次受访对象包括不同职业、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对项目附件的居民和团体采取了随机调查,本次公众参与活动覆盖面广,被调查对象为直接受影响人群及对本工程较为关注的居民,受访对象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调查一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代表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诉求。146 (4)真实性为保证公众参与质量,本次公众调查对象广泛并有重点,共发出53份调查问卷,其中个人调查表50份,团体调查表3份,收回53份。2016年5月8日环评单位抽取6份个人调查表进行回访核查,回访率达11.3%以上。回访核查抽取调查结果:明确同意项目建设的人数6人,回访合格率达100%,公参调查符合要求。综上所述,本次环评报告公众参与的合法性、有效性、代表性、真实性均符合相关规定要求。1.1调查结论(1)周围大多数公众对本建设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后期需要进一步宣传;(2)绝大部分公众认为该道路的建设可以改善本地区的出行条件,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必要进行该道路的建设。(3)被调查公众十分支持本项目的建设,公众对该道路建设的支持率达100%;(4)通过开展公众参与调查工作,便于建设单位能够倾听来自建设项目所在地公众的诉说、呼声和期望,同时也给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解公众对其工作职能的监督和对其以后工作的期待。(5)建设单位承诺将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建议中合理的予以采纳,不太合理或不合理的将与群众沟通,以消除他们对项目建设所带来影响的顾虑。146 1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计划1.1环境管理计划本项目环境管理的内容是监督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执行和遵守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实施和执行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协助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做好监督、监测工作,了解工程明显的或潜在的环境影响、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情况,以便建设单位及时调整工程运行方式,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1.1.1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及职责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具体实施单位是新建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单位应明确负责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机构与人员,并及早介入并承担起协调解决该工程建设期和营运期所出现的环境问题。(1)施工期环境管理机构职责①根据国家有关的施工管理条例和操作规范,结合拟建工程的具体施工计划和本报告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详细的环保管理计划,特别是制定和实施工程承包商、环保监理工程师的环境知识及环境监测培训。②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监督施工单位对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及时制止和纠正不符合管理办法的施工行为。③调查、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扰民或污染问题。④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环境管理阶段报告。⑤为有效地控制工程施工期问的环境污染,项目在建设施工阶段,不但要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进行管理,同时必须对施工的文明程度。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合同条款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营运期环境管理机构职责为防治项目建成后运行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应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或将新建项目的环境管理纳入原有管理体系,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责,具体应包括以下方面:146 ①组织贯彻国家、江西省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配合当地环保部门做好本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②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建立的各种环境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管理计划并切实实施。③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道路,确保其正常通行,采取积极有效的环保措施防治污染,并对环保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④组织有关单位或人员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建立监控档案。⑤与环保部门配合,调查、处理与项目有关的污染事故和扰民纠纷。⑥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技术交流活动,推广利用先进技术和经验,进一步改进环境管理工作。1.1.1环境管理计划10.1.2.1施工期环境管理建设单位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工程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及时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接受江西省、南昌市及新建区环保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建设单位的环保机构在施工开始后应配备专职环保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监督。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机构,要求施工监理机构配备专职环境保护监理工程师,负责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与监督。施工单位应接受建设单位和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并按中标书、施工合同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措施,各施工单位至少应配备1~2名专职环保员,具体监督、管理环保措施的实施情况。①监督实施环保设施的“三同时”A、各项环保设施的设计、施工计划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并把工程设计和施工计划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B、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环保设施建设进度,如有滞后,应立即纠正。C、在试营运前必须检查各项治理设施完工情况,并向环保审批部门申报营运计划,待批准后营运。②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实施计划A、施工期环境管理146 a、建设单位的环保机构在施工开始后应派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督,本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督的重点是:●控制对高噪声、高振动施工的施工时间,避免其对周围居民正常睡眠的影响;●控制施工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营地,严格控制临时性施工占地面积。b、施工期间应对各施工队伍的施工环保实施计划进行检查监督,对施工中的排污情况进行监督,对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生态破坏或其它重大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直至法律追究。c、各施工单位(承包商)应对发生的水土流失事件或其它污染事故应组织处理,并及时向建设单位环保机构和地方环保部门报告。d.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要专门设立“信访办”,设置专线投诉电话。接待群众投诉并派专人限时解决问题,妥善处理投诉问题。B、施工现场环境恢复监督在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应组织全面检查工程环保措施落实和施工现场的环境恢复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撤出临时占用场地,拆除临时设施,恢复被破坏的土地和植被,使工程以整洁的面貌投入营运。C、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程在正式营运前,必须向负责审批的环保主管部门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运行。D、施工期环境监理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部门,设专职环境保护监理工程师监督施工单位落实各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0.1.2.2营运期环境管理营运期环境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监督和管理制度。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各项环保处理设施,以保证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根据环境监测的结果,制定改进或补充环保措施的计划。营运期的环境管理、监测和需补充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等由道路运营管理机构组织实施。146 (1)根据环保局对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批复意见进行补充完善;(2)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本项目重点是进行项目周围声敏感目标的噪声监测,并注意做好记录,不得弄虚作假。监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3)制定环境监测资料的存贮建档与上报的计划,并接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环保档案内容包括:a、污染物排放情况;b、污染物治理设施的运行、操作和管理情况;c、各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和监测记录;d、事故情况及有关记录;e、其他与污染防治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等。(4)建立污染事故报告制度。当污染事故发生时,必须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向环保部门作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经济损失等情况的初步报告;事故查清后,向环保部门书面报告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处理结果,并附有关证明。1.1环境监测计划1.1.1制定目的、原则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道路施工、营运行为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范围与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制定的原则是根据预测和建设各个阶段主要环境影响、可能超标路段和超标指标而定,重点是各敏感区。1.1.2各阶段监测目标及监测项目(1)施工期施工期环境影响的主要监测项目是施工期沿线地表水体的水质、TSP、PM10和施工噪声等。(2)营运期营运期监测项目主要是敏感点的环境噪声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1.1.3环境监测计划本项目环境监测计划分为环境空气、噪声和水质三部分,见表10.2-1、表10.2-2,建议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建设单位可委托新建区环境监测站承担。表10.2-1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序号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时间与频率实施机构1噪声每月一天,每天2次,昼夜各一次。新建区环境监测站146 选择在高噪声源机械集中作业区和居民密集区,可选择在靠近施工线路200m范围内的村落2施工线路200m范围内的村落TSP每季度1次,每次连续18h(施工高峰酌情加密)新建区环境监测站4生态监测(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易发地段)水土流失数量和程度、植树种草成活率、植被覆盖率每季度一次,不定期巡查,时间安排在雨季具有生态监测资质单位表10.2-2营运期环境监测计划环境要素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时间与频率实施机构噪声线路200m范围内的敏感点噪声每年2次,每次1天,每天昼夜各1次。新建区环境监测站环境空气文家岭NO2每年1次,每次连续7天,每天至少18h。新建区环境监测站生态监测营运初期(前三年)的生态监测生态恢复状况一年2次,春秋各1次具有生态监测资质单位1.1.1监测报告制度监测报告制度如图10.2-1所示。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监测单位应提交监测报告,并逐级上报。在施工期应有月报、季报和年报,在营运期应有季报和年报。若遇有突发性事故发生时,必须立即上报。新建区环保局新建区交通局监测机构委托单位图10.2-1监测报告程序示意图1.2工程环境监理计划1.2.1监理依据拟建道路开展工程环境监理的主要依据包括:①国家与江西省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②国家和交通部有关标准、规范;③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相关批复;④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图纸;⑤《施工监理服务合同》和《施工承包合同》;⑥建设单位认可的有关工程环境保护会议决定、电函和文字记载。146 1.1.1监理阶段本项目的工程环境监理阶段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交工验收与缺陷责任期三个阶段。1.1.2监理范围、内容及方式拟建道路环境监理范围为工程项目建设区与工程直接影响区域,包括道路主体工程、施工机械停放场、物料堆放场等。监理内容包括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绿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治理以及社会环境等环境保护工作的所有方面。根据《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通部、交环发[2004]314号),拟建道路的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独立于主体工程监理体系外另一个重要监理体系。1.1.3监理工作内容(1)施工前期环境监理①污染防治方案的审核根据项目的工艺设计,审核施工工艺中“三废”排放环节,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设计中采用的治理措施是否可行。污染物的最终处置方法和去向,应在工程前期按有关文件规定和处理要求,做好计划,并向环保主管部门申报后具体落实,审核整个工艺是否具有清洁生产的特点,并提出合理建议。②审核施工承包合同中的环境保护专项条款施工期承包单位必须遵循的环境保护有关要求应以专项条款的方式在施工承包合同中体现,并在施工过程中据此加强监督管理、检查、监测、减少施工期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同时应对施工单位的文明施工素质及施工环境管理水平进行审核。(2)施工期环境监理①环境监理将对工程承包商的施工活动及可能产生污染的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巡视,对可能产生主要污染的施工工序建立全过程的旁站、进行监测与检查。如噪声、废气、污水等排放应达到有关的标准等,施工是否造成水土流失、边坡溃塌和生态环境破坏,是否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等进行监理。146 ②现场检查监测施工是否按环境保护条款进行,有无擅自改变;通过监测的方式检查施工过程中是否满足环保要求;施工作业是否符合环保规范,是否按环保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过程中是否执行了保证环保要求的各项环保措施。③参与调查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纠纷。(3)施工后期环境监理①检查和监测景观绿化和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②参与环境工程验收。1.1.1监理组织机构及工作制度拟建项目设立环保总监,主管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现场环境监理工程师由监理单位派任。监理工程师应覆盖环境工程、生态学、声环境、大气环境、水土流失、土建工程、环境经济、地质环境、水环境、景观设计等专业。环境监理的工作制度主要包括:环境监理会议制度、环境监理记录与报告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函件来往制度、环境监理奖惩制度以及环境监理资料归档制度。1.1.2工程环境监理重点(1)环保达标监理本项目环保达标监理的重点为道路工程,其监理内容要点如下:在声环境敏感路段、高挖深填路段,现场旁站监督检查路基开挖与填筑作业范围控制情况与耕地、植被保护措施;现场抽测声环境的场界噪声达标情况;检查临时水保措施的实施情况;巡视检查路基土石方的调运情况;监督旱季洒水措施的实施情况;检查石灰、粉煤灰等路用粉状材料运输和堆放的遮盖措施。(2)环保工程监理环保工程与其它主体工程一样,实施质量、进度和费用监理,其建立的重点为质量监理。环保工程质量监理内容及方法按交通行业有关标准、规范进行。1.1.3环境监理计划本项目的工程环境监理阶段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交工验收与缺陷责任期三个阶段。各阶段监理主要工作和要求如下。①施工准备阶段146 熟悉设计文件;熟悉施工合同文件的内容;制定详细的监理工作计划;审查承包人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环保方案及资金估算;审查承包人的环保人员及技术水准;准备举行第一次工地会议。②施工阶段集中力量做好施工过程的环境监理,按照工程进度要求完成各项工作。③交工验收及缺陷责任期项目环境保护工程的修复、重建监理;工程缺陷的修补、修复及重建过程进行环境监理。1.1人员培训计划施工期环保培训分为建设单位环境管理人员培训、施工单位环保人员培训以及环境监理工程师上岗培训等三部分,营运期培训主要为建设单位环保专职人员培训,包括环保设施操作运行管理培训、绿化养护管理培训以及营运期危险品车辆事故应急预案培训等。1.2环保竣工验收的建议(1)竣工验收的目的调查工程在施工、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设计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情况,以及对各级环保行政管理部门批复要求的落实情况。(2)验收建议拟建工程除按建设项目一般环保竣工验收条件执行外,重点进行声环境敏感目标的保护情况、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落实情况、环保经费落实情况验收。环保竣工验收一览表见表10.5-1。表10.5-1   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一览表序号因子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环保验收主要内容一、施工期1生态①应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图设计;②对占用的耕地面积应进行占补平衡;③各类施工活动要严格限定在用地范围内,严禁随意压占、扰动和破坏地表;施工开挖、填筑、堆置等裸露面,应采取临时拦挡、排水、沉沙、覆盖等措施;填筑土方应采取四随(随挖、随运、随填、随压)施工方法。④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工作应到位。①道路绿化带植被恢复情况;②排水工程、防护工程及其效果,水土流失治理情况。2声环境①禁止在夜间(22:00~06:00)和午间(12:00~14:30)进行施工作业。如因特殊原因需施工的,必须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并予以公示;②①施工期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146 禁止采用落后工艺和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③在道路车辆所经村镇路段设置禁鸣标志、减速带、限速标志。3水环境①施工场地设置沉淀池、中和池和隔油沉淀池等生产废水处理装置,处理施工过程产生的冲洗废水。②各类建筑材料临时堆放场远离坑塘水面,原料临时堆存场地设置临时遮挡的帆布。③开挖表土临时堆场设置截水沟和沉淀池收集雨水沉淀处理,全部回填于道路两边绿化带。①施工期采取的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4环境空气①运输车辆的载重应符合有关规定,防止超载。②运输车辆行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以减少扬尘产生量。③开挖和拆迁过程中,洒水作业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该经常洒水防治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①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措施;施工扬尘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及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5固废①施工垃圾临时堆放时,要选择适当地点,堆放有序;②工地施工废物就地筑路、填埋;③生活垃圾将由当地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到垃圾中转站处置。—6水保①按水土保持方案认真组织实施。②在工期安排上考虑避开降雨集中的季节。对围填做到随挖、随运,覆土做到随铺、随压。③对裸露、松散的土壤喷洒适量的水,使土壤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以减少土壤的风蚀流失和尘土污染危害。符合“水保法”的要求。“三同时”要求并与景观环境相协调二、运营期1生态落实植被恢复计划,绿化,生态恢复①恢复周边区域生态环境;②排水工程、防护工程及其效果,水土流失治理情况。2声环境运营期实施跟踪监测,视监测结果对超标的敏感点采取必要的声环境保护措施。道路红线外35m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其他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3水环境加强道路废水和雨水收集设施的管理,维持经常性的巡查和养护保护乌砂河和赣江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4环境空气结合当地生态建设等规划,加强公路两侧绿化,尤其是敏感点附近种植能有效吸收CO、NO2等污染气体的树木。保护道路沿线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达到GB3096-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146 1结论与建议1.1工程概况项目位于新建区长堎镇,长堎大道西侧,工业四路东侧,占地面积112.059亩,总投资5900万元。项目全长1297.507m,红线宽度50m,城市道路主干路,设计速度为40km/h,设计使用年限15年,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强电管道工程。西起于工业四路(规划),东至于长堎大道。1.2工程分析结论1.2.1工程环境影响及污染源强分析本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设工程对土地的占用,施工扬尘、沥青摊铺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由车辆行驶噪声、施工期机械噪声、汽车尾气、施工场地对沿线环境的影响。营运期主要是对环境空气、声环境的影响。本项目主要为城区道路建设工程,城区道路一般用于运输常规物品车辆的通行,因此发生环境风险事故的概率很低,不在地下水源保护区内,本项目道路的建设风险影响很小。1.2.2环境现状评价结论所在区域地表水水质能达到地表水III类水体要求;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沿线各敏感点声环境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1.3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1.3.1社会环境本项目的建设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有相当大的社会效益和间接效益,主要体现在作为经济增长主导力量的基础工程对新建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市政工程投入对经济产生的联动效应也可拉动经济的增长。本工程拆迁房屋会对被拆迁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要求建设单位和区146 政府严格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补偿尽快合理落实,切实做好拆迁安置工作,保证拆迁户得到较好的安置,维护拆迁户的合法权益。1.1.1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占地对建设区域内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本项目不设置取土场和弃土(渣)场,施工临时占地设置在道路用地范围内,不另占地。本工程施工期临时堆场占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植被和土壤结构,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降。但影响只是暂时的,施工完成后可及时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予以恢复。道路沿线评价范围之内人为活动频繁,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因此,道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栖息地基本上不会有影响。1.1.2水环境(1)施工期:本项目建设周期不长,施工中应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并采取一定的管理、保护措施,生活污水排入租用民房所在区域的市政管网,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2)营运期:营运期主要为路面径流对地表水造成影响。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交通强度、降雨强度与历时、灰尘沉降量以及雨前的干旱时间等。本项目沿线新建雨水管线,对地表及地下水体影响不大。1.1.3大气环境本项目施工单位采取合理设置物料堆场、外购混凝土与沥青、设置施工围挡、施工现场洒水等力所能及的防治措施,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据预测结果,正常风速情况下,项目两侧CO、NO2的预测浓度在距道路路肩任何距离处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较小。1.1.4声环境(1)施工期:本工程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大,但道路沿线环境敏感点较少。尽管施工期噪声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相对于营运期来说,施工期属短期行为,随着工程竣工,施工噪声的影响将不复存在,施工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短暂的。(2)运营期:146 按2类标准交通噪声水平向预测结果显示:沿线营运期红线外近、中、远期昼间均能达标,夜间近、中、远期达标距离分别为距路中心线10m、10m、18m;本工程运营后,由噪声预测章节可以看出,营运近、中、远期对环境敏感点的噪声影响呈递增趋势,且夜间影响较明显,说明拟建项目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点夜间的影响较昼间更大。超标路段须采取合理的噪声防治措施。1.1环境保护措施(1)建设阶段采取的措施①社会环境在施工期加强交通管理和组织,采取必要的限制与分流措施,设置必要的警告、安全措施,减少了交通堵塞和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②生态环境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减少水土流失;施工完毕后对地表尽快复原,并进行植树植草绿化;随时跟踪气象预报,事先了解降雨时间和特点,在降雨前将施工点的泥土清运、填铺的路面压实,并作好防护措施;雨季施工作好场地的排水工作,保持排水系统的畅通。③声环境强噪声的施工机械中午和夜间停止作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夜间施工;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料运输时,注意调整运输时间,尽量在白天运输;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中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在施工场周围安装移动式声屏障,尽量降低施工噪声对两侧居民的影响;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④水环境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工人的生活污水排放充分利用租用民房当地污水排放系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运输至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理,设置弃渣排水池;机械设备冲洗废水采取沉淀隔油池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施工作业中,其余用于施工作业区周围场地散水、抑制施工扬尘。⑤环境空气146 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保洁工作,及时洒水清扫;在拆迁和开挖干燥土面时适当喷水;施工现场周边设置符合要求的围档,对散装建筑材料堆放场采取压实、覆盖等预防措施,及时运走泥土及渣土等固体废物;渣土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运输;规划好运输车辆走行线路及时间,尽量缩短在繁华区以及居民住宅区等敏感地区的行驶路程;经常清洗运输汽车及底盘泥土;工程竣工后应及时清理场地,恢复绿化和道路。⑥固体废物对固体废弃物中的有用成分先进行分类回收;加强出渣管理,及时清运;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交环卫部门处理;废渣土能用的用于道路填方,不能用的运至固废管理处指定地点用作填方利用。(2)需要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①声环境a、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设置限速标志、禁鸣标志等。b、加强通车后的养护工作,经常维持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等引起交通噪声增大。c、做好道路沿线侧分带、中分带等的绿化工作。d、对远期超标路段敏感点预留资金安装隔声窗。②水环境加强对给排水系统设施的维护管理,定期对路面排水系统进行运行清疏和维护,确保排水系统畅通。③环境空气从排放源控制,即推荐使用清洁能源的机动车,同时对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尾气采取路检和年检;建设养护绿化工程,保障区域内绿化的防尘和净化空气功能;在干燥天气洒水防尘,降低空气中TSP浓度。④生态环境道路管理部门必须强化绿化苗木的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绿化长效发挥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预防和减缓苗木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降低道路绿化养护成本。1.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146 )对受本项工程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采用补偿法、专家打分法等分析方法对拟建道路的环境经济损益进行定性分析,拟建道路的环境正负效益比为2.0,说明拟建道路工程所产生的环境经济的正效益占主导地位。(2)拟建项目环保投资估算为242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4.1%。1.1公众参与结论通过对工程涉及的不同社会群体采取发放调查表、随机采访、网络媒体发布等调查方式,广泛的征求公众对项目建设、环境保护、交通改善、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调查表明被调查群众全部赞同本道路工程的建设。对本次公众参与调查的反馈意见,建设单位已结合本工程的实施方案计划对反映的主要问题加以考虑,表示认真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相关。1.2评价总结论虽然本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将会对沿线生态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减缓措施,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降至环境能接受的最低程度。工程建设无重大制约性环境因素,因此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角度,本项目的建设是合理可行的。1.3建议(1)工程建设应认真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继续开展公布环境信息和公众参与,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使沿线公众受本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影响降至最低。(2)建设单位应当筹集足够的建设资金,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缩短施工期间的不利影响,并且要提高文明施工和清洁施工水平,尽量减少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问题。(3)管理部门应加强道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及时修复破损路面,保持路面平整,以减少车辆行驶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4)建设单位应尽快制定详细道路绿化设计方案,做好树种的选择、树种结构的配置以及绿地布局,以尽快达到绿化效果,施工单位在道路施工初期就应对绿化工作给以重视。(5)146 工程运营期应加强对运输物资中危险化学物品事故性防患措施,建立事故处理机构及管理系统,制定应急预案,以便一旦事故发生能得以及时处理,迅速排除各类污染物对水体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14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