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2.00 KB
- 8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录1.总则11.1建设背景11.2评价原则及目的11.3评价依据11.4评价标准21.5评价因子及评价重点21.6评价等级划分及范围31.7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源42.规划及开发现状52.1开发基本情况52.2整体规划62.3整体配套设施规划82.4建设周期93.区域环境概况103.1自然环境概况103.2社会环境概况103.3周围环境概况104.工程污染因素剖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124.1现状污染源统计124.2施工期污染源调查与分析124.3营运期污染源调查与分析12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165.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165.2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66.环境影响分析17
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76.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86.3周围环境对建设区域的环境影响分析217.生态环境影响分析267.1生态现状267.2生态影响分析267.3生态污染防治措施268.污染防治措施288.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288.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308.3区域环境管理体系规划339.环境友好型住宅建议及总量控制3410.选址、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及建议3410.2区域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3410.3与周边区域环境协调性分析3510.4排水规划的合理性分析3610.5供热规划的合理性分析3611.公众参与37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3713.评价结论3813.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3813.2主要环境影响源及污染物排放总量3813.3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结论3913.4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结论4013.5生态影响分析结论4413.6公众参与调查结论4513.7可行性评价结论45
1.总则1.1建设背景大连软件园庙岭村东区宗地改造地块选址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庙岭村红凌路以东,总占地面积约22.78万m2,由大连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投资8亿人民币开发建设住宅小区及学校。本改造地块分为A、B两个区,A区由A1、A2、A3、A4四个地块组成,B区由B1、B2、B3、B4、B5、B6六个地块组成。大连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只负责对A1、A2、B1、B2四个地块进行开发建设,其余的A3、A4、B3、B4、B5、B6六个地块规划为城市绿化用地,由市政投资建设,目前,建设单位已取得大连高新园区规划局批复的“软件园庙岭村东区宗地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条件”及A1、B1、B2地块的成交确认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有关规定,受建设单位的委托,由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承担该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2评价原则及目的略1.3评价依据略
1.4评价标准1.4.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根据大政办发[2005]42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的通知》,本建设地块所在地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故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2、噪声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中心城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的通知》(大政办发[2006]190号)规定,本建设区域为一类标准适用区,噪声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功能区标准。1.4.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建设区域内涉及餐饮的公建油烟废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2、生活污水:本建设区域内的生活污水经大工沟暗渠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凌水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执行辽宁省地方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中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3、噪声施工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营运期:建成投入使用后配套设备噪声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区标准。1.5评价因子及评价重点略
1.6评价等级划分及范围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有关规定,对该建设地块进行环境影响等级划分及范围确定。1.6.1大气评价等级划分按照《导则》中关于大气污染物评价等级采取等标排放量Pi来定量划分。本建设地块供暖采取集中供热,营运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居民厨房煤气燃烧废气及地下车库汽车尾气,将各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列于表1.1。污染因子表1.1各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统计结果评价参数烟尘SO2NO2Qi(×10-3t/h)0.541.147.42C0i(mg/m3)0.300.500.24Pi(×106m3/h)1.82.2830.9由上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NO2的等标排放量最大,为3.09×107m3/h,根据《导则》规定大气污染物等标排放量小于2.5×108m3/h为三级评价,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以建设区域为中心边长4km,面积16km2的范围内。1.6.2水环境本改造地块建成投入使用后产生的污水主要为居民及公建的生活污水,据估算污水产生量约为1320m3/d。此部分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市政下水管网排入凌水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根据废水产生及处理情况,按照“导则”规定确定水环境影响评价只做影响分析。1.6.3声环境
结合区域噪声排放特征和周围环境分布特点,确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噪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控制在区域边界外110m范围内。1.7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源1.7.1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具体情况见表1.2。表1.2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相对位置保护要素与区域规划建筑距离(m)施工期居民住宅西侧大气环境、声环境22居民住宅南侧大气环境、声环境40营运期区域内新建居民住宅及小学-大气环境声环境-1.7.2环境影响源周围环境影响源见表1.3。表1.3环境影响因素序号环境影响源所处方位与规划建筑的最近距离(m)1红凌路西侧17(小学)/20(居民)2规划高架桥西侧293规划路东侧104规划路A、B区之间10566kV高压线B区南侧226220kV高压线B区北侧577锅炉房烟囱/煤场西侧908庙岭变电所西侧849公交车停车场西侧8010大连科汇轴承仪器及红雷球业有限公司西侧16011液化气瓶组站埋地储罐B2区东侧109
2.规划及开发现状2.1开发基本情况2.1.1名称大连软件园庙岭村东区宗地改造地块2.1.2建设性质新建2.1.3建设位置选址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庙岭村红凌路以东。2.1.4投资规模总投资8亿人民币。2.1.5委托单位大连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2.1.6建设前用地现状本建设地块属于低山丘陵,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建设区域开发建设前用地内原有1座锅炉房、1个液化气瓶组站及627户居民。目前该区域内建筑
大部分已拆迁完毕。2.2整体规划2.2.1整体布局规划整个建设地块分为A、B两区,其中A区由A1、A2两个地块组成;B区由B1、B2两个地块组成。A1、B1、B2地块规划为居住小区(包括配套公建),A2地块规划为小学。总体地块用地指标见表2.1,各分区用地指标及建设内容见表2.2。表2.1总体地块用地指标一览表项目单位数值备注规划总用地面积万m222.78—其中住宅及公建用地万m221.57—学校用地万m21.21—总建筑面积万m240.8不含地下车库面积其中住宅面积万m236.83—公建面积万m22半地下公建面积按一半计算学校面积万m20.97—建筑密度居住%<20—学校%<26—容积率居住—1.8—学校—0.8—绿地率居住%>40—学校%>30—注:①规划设计条件中用地面积24.33万m2,包含了A3、A4、B3、B4四个城市绿地1.55万m2,由市政进行投资建设,除去这四个地块占地面积为本区域用地面积22.78万m2;②成交确认书中用地面积约21.57万m2,为A1、B1、B2地块的面积之和。
表2.2各地块经济技术指标表项目单位数值备注规划总用地面积万m222.78—A区A1用地面积万m212.61规划建设居民住宅及公建建筑面积万m222.7A2用地面积万m21.21规划建设小学建筑面积万m20.97B区B1用地面积万m26.7规划建设居民住宅及公建建筑面积万m212.06B2用地面积万m22.26规划建设居民住宅及公建建筑面积万m24.072.2.2道路系统规划建设区域内的交通组织分为两个层次,即对外交通和区域内交通。1、对外交通从区域内部及周边的规划情况来看,主要有两条对外交通道路,即西侧的红凌路和东侧的规划路。红凌路路宽40m,为城市二级路。东侧规划路路宽26m。A区与B区之间设有规划路,路宽26m。根据远期规划,在红凌路沿线将建设一座通往软件园的高架桥。2、建设区域内交通各住宅分区内均规划有车行道,分别与红凌路或市政规划道路连通。2.2.3绿化系统规划按各区规划条件,建设区域内平均绿地率达到39%,总绿化面积约9万m2。整个区域绿化风格为空间分组绿化。
2.3整体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地块所在区域供排水、供热、电力和煤气均由市政进行统一供给。区域内将建设换热站、变电亭、二次加压泵站及垃圾收集点,目前各设备间的个数及位置只是进行了大体规划,具体规划将在各地块的环评中进行详细说明。2.3.1供排水1、供水建设区域用水采用市政自来水管网,由红凌路供水管线接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平面布局规划,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核算,区域内总用水需水量约1,830t/d、613,350t/a,具体见表2.3。表2.3用水量统计表分类用水规模用水指标用水量(t/d)(t/a)居民用水10035人0.15t/人·d(按365d/a计)1510公建用水2.9万m20.50万t/(km2·d)(按250d/a计)14035,000绿化用水9万m20.20万t/(km2·d)(按150d/a计)18027,000合计1830613,3502、排水区域整体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1)雨水排放规划雨水通过区域内现有的大工沟进入市政雨水干管。(2)污水排放规划区域营运后产生的污水主要为居民及公建日常生活污水。本建设地块处于凌水排水区,污水经大工沟内暗渠进入凌水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3.2供暖根据《大连市城市供热规划》,本区域为中心城市供热区域中的甘井子南部地区,供热以第一发电厂、泰山热电厂为主,以热源厂和区域锅炉房为辅。本建设区域冬季供暖计划由大连泰山热电厂提供。大连泰山热电厂一期工程建设2台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配2台135MW的供热汽轮发电机组,设计供暖面积700万m2,已经投入使用,目前已承担的供暖面积约600万m2。根据《大连市城市热电发展总体规划》,泰山热电厂二期将再增加2台135MW的供热汽轮发电机组,故可以满足该区域的供暖需求。2.3.3供气居民住宅内厨房采用管道煤气做燃料,由市政煤气管网供给,区域内设煤气调压站,中压管网输送至调压站,低压至用户。各分区建成后居民厨房燃气采用煤气,根据大连市人均煤气用量统计数据,每人每天用量按0.5m3计算,根据建设单位初步规划,整体区域入住总人数约10,035人,煤气耗量约为5,017.5m3/d、1,831,387.5m3/a。2.3.4供电建设区域用电主要为照明及各种配套设备用电,由市电网统一供电,各分区规划建设变电亭。2.4建设周期本改造地块建设周期为5年,计划于2009年6月开始施工。
3.区域环境概况3.1自然环境概况略3.2社会环境概况略3.3周围环境概况本改造地块选址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庙岭村红凌路以东,以规划路及山体为隔分为A区及B区两个独立区域,A区及B区周围环境分述如下:★A区(规划有居民住宅、公建及小学)东侧:现紧邻东软信息学院;远期规划紧邻市政道路。南侧:现紧邻山体,远期规划紧邻市政道路。西侧:现紧邻红凌路及居民住宅;红凌路以西从北至南依次为大连科汇轴承仪器及红雷球业有限公司、少量棚户居民住宅、空地、庙岭变电所、经贸学校男生公寓。远期规划在红凌路沿线架设高架桥,桥宽22m。北侧:现紧邻山体;远期规划紧邻市政道路。★B区(规划有居民住宅及公建)东侧:现紧邻山体;远期规划紧邻市政道路。南侧:现紧邻66kV高压线,高压线以南为居民住宅及庙岭小学。
西侧:现紧邻市政道路,道路以西从北至南依次为居民住宅、锅炉房、居民住宅及经贸学校。北侧:紧邻220kV高压线,高压线以北为406路、10路公交车停车场及山体。此外,B1区东南侧原建有1液化气瓶组站,该瓶组站将搬迁至B2区东侧。该瓶组站内设有2个20m3的地下液化气储罐,与B2地块规划的居民住宅的最近距离为109m。
4.工程污染因素剖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4.1现状污染源统计本改造地块用地范围内原有1座锅炉房、1个液化气瓶组站及627户居民。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情况见表4.1。表4.1建设前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表污染物名称污染物排放量(t/a)废气NO219.74SO29.8烟尘12.1废水废水量36115.2CODcr10.8氨氮0.9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549燃煤灰渣4324.2施工期污染源调查与分析目前,建设区域内原有企业与居民大部分已拆迁完毕,因此建设过程中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是施工过程所用的机械产生的噪声,挖掘、场地平整、建筑材料运输等行为产生的扬尘,施工废水及建筑垃圾。4.3营运期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建设地块内各住宅分区建成营运后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地下车库汽车尾气、居民厨房煤气燃烧废气、生活污水及垃圾,此外还有变电亭、换热站、自来水二次加压泵站、电梯及地下车库风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
4.3.1废气1、地下车库汽车尾气各小区规划设有地下车库,据建设单位初步规划,设有停车位约为3,150个。结合车库的汽车周转情况,计算出车库内汽车尾气的排放量,见表4.2。表4.2地下车库汽车尾气排放量计算结果污染物排放量SO2CONO2CnHm日排放量(kg)2.231277.64159.52251.75年排放量(t)0.81466.3458.2291.892、煤气燃烧废气建成后各住宅小区居民厨房烹饪采用煤气,据初步估算,煤气耗量约为1,831,387.5m3/a。依据《环境统计手册》中提供的污染物排放系数,统计出本建设区域煤气燃烧废气中各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见表4.3。表4.3厨房煤气燃烧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排放量(t/a)燃烧每百万立方米燃料气排放的各污染物量(kg/106m3)氮氧化物(以NO2计)3.381843.24二氧化硫(SO2)1.15630烟尘0.553024.3.2废水建成投入使用后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居民住宅和公建部分的日常生活污水,生活用水量约为1650m3/d、586,150m3/a,参照《环保统计手册》中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使用量的80%,污水产生量约为1320m3/d、468,920m3/a。类比调查一般混合生活污水的水质情况统计建设区域内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质的产生量见表4.4。
表4.4生活污水及主要污染物质排放量废水产生量(m3/a)主要污染物质污染物浓度(mg/l)污染物产生量(t/a)468,920(1320m3/d)CODcr300140BOD5250118SS20094氨氮25124.3.3固体废弃物建成投入使用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居民及公建生活垃圾。根据大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对全市累年垃圾接受处理的统计结果,区域建成投入使用后居民排放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0.8kg/人·d,则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8t/d、2,920t/a;公建部分生活垃圾折半计算,则公建部分垃圾产生量约为0.4t/d、100t/a。则区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3,020t/a。4.3.4噪声建成投入使用后,主要噪声源为换热站、二次加压泵站水泵、变压器、电梯、通风系统风机噪声。主要噪声源源强列于表4.5中。表4.5区域建成后主要噪声源源强单位:dB(A)噪声源换热站水泵加压泵站水泵变压器电梯车库风机噪声源强85-9085-9065-7065-7075-854.3.5污染物排放总量1、建设后污染物排放情况建设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情况见表4.6。
表4.6建设后污染物排放总量表单位:t/a统计项目厨房烹饪含油烟废气地下车库汽车尾气小计废气SO21.150.811.96NO23.3858.2261.6烟尘0.55--0.55废水废水量468,920CODcr140BOD5118SS94氨氮12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30202、建设前后污染物排放情况量变化情况建设前后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情况见表4.7。表4.7建设前后污染物总量变化情况单位:t/a统计项目区域建设前区域建设后区域建设前后总量变化情况废气烟尘12.10.55-11.55SO29.81.96-7.84NO219.7461.6+41.86废水废水量36115.2+.8CODcr10.8140+129.2氨氮0.912+11.1固废生活垃圾5493020+2471燃煤灰渣432—-432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开发建设后,区域内原有的煤炉拆除,区域冬季取暖统一并入市政热源管网,烟尘、SO2有所削减。虽然建成后居住密度、居住户数增加将导致区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增长,但生活污水经市政管网统一排放;生活垃圾由专人负责、及时清理,因此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5.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现状调查的各项污染因子NO2、SO2、TSP检出率均为100%,最大日均浓度测值分别为:TSP0.467mg/m3、SO20.018mg/m3、NO20.044mg/m3,监测期间TSP的最大日均值超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限值,超标是由拆迁期间的施工扬尘引起的;其它各污染因子的一次值、日均值均低于二级标准。各污染因子对大气环境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TSP>NO2>SO2。5.2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交通噪声1#监测点位的Ld=52.8dB(A),Ln=39.1dB(A),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类环境区标准值进行比较,昼间、夜间均达标。环境噪声2#监测点位的Ld=54.6dB(A),Ln=48.4dB(A),与1类环境区标准值进行比较,昼间不超标,夜间超标3.4dB(A),超标是由施工及红凌路交通噪声引起的。
6.环境影响分析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6.1.1施工扬尘建设单位施工过程应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如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挡,对土堆、料堆进行覆盖,施工道路硬覆盖等,避免扬尘无组织排放,影响周围的大气环境质量。6.1.2施工期噪声根据施工设备噪声预测结果,对比《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可以看出,对于施工设备噪声若不采取任何措施,土石方阶段昼间影响范围为10m以内,夜间影响范围为100m以内;结构阶段昼间影响范围为50m以内,夜间影响范围为50m以内;打桩阶段昼间影响范围为10m以内,夜间禁止施工。由周围环境概况可知,建设边界与周边居民住宅的最近距离约22m。由此可知,施工噪声对各敏感点的影响较大,为此在邻近各敏感点一侧进行建筑施工时,应对施工设备噪声源合理布局,并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控制施工噪声对敏感目标的噪声影响。6.1.3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地基挖掘产生的土石方。本区域内挖掘的土石方可全部用于场内回填。
6.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6.2.1大气环境建成后各地块供暖并入市政集中供热管网,因此区域大气影响主要为地下停车场汽车尾气和居民厨房煤气燃烧废气。1、汽车尾气各住宅分区内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停车场的位置及具体车位数目将在各地块的报告中详细说明。汽车在地下停车场内的行驶、起动和制动过程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2、CO、烃类、黑烟等有害物质,如不及时排放,在地下通风不畅的情况下尾气将会累积起来,造成停车场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恶劣,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建设单位应对地下车库采取通风措施,及时通风换气,促使空气流通。排气口原则上应引至地上所在最高建筑物的顶层,若实际操作有困难,则应引至地面绿地内,出口朝向避开易受影响的居民住宅,并做好景观处理。2、煤气燃烧废气建筑物应设计统一的内壁式防潮厨房排气烟道,厨房烟气通过吸油烟机过滤处理,经排气烟道由建筑物顶部集中有组织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及居民生活造成影响。6.2.2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居民及公建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对整个住宅区域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收集、堆放及运输几个环节上,这几个环节上的不合理,都会导致固废的二次污染影响,具体的影响包括:(1)生活垃圾在夏季堆存过程中,可能产生腐坏现象,从而导致蚊蝇滋生,并产生恶臭气味,影响周围的居住环境;同时堆存过程中也可能会因刮风而引起二次扬尘或白色污染等影响。
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收集将减小这些影响,但也必须注意要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定时及时清运。(2)生活垃圾的外运,可能产生沿途的撒漏及二次扬尘的影响,因此运输车辆必须采取有效的覆盖措施或密闭运输。固体废弃物合理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及居民生活造成影响。6.2.3噪声环境各分区住宅及配套公建建成使用后,产生噪声的因素主要有换热站等配套设备、电梯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以及各小区内进出车辆噪声。1、设备噪声(1)换热站、变电亭、二次加压泵站区域内将建设换热站、变电亭、二次加压泵站等配套设施,均设置在地下车库内。目前各设施的个数及位置尚未具体确定,将在各地块的环评报告中进行详细说明。建设单位应尽量将各噪声设备设置在远离居民住宅的位置,不应设置在居民住宅的正下方,并应对各产噪设备采取隔声、降噪等措施,确保噪声传至设备间外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功能区排放限值,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传播至居民住宅A类房间内满足昼间40dB(A)、夜间30dB(A)排放限值;传播至B类房间内满足昼间45dB(A)、夜间35dB(A)排放限值。(2)电梯建设区域内的高层、小高层住宅电梯运行时会产生噪声。根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的规定,安静要求高的住宅其封闭楼梯间或封闭的公共走廊内,宜采取吸声处理措施;面临楼梯间或公共走廊的户门,其隔声量不应小于20dB(A)。建设单位应严格控制降噪、减振措施的有效降减量,确保电梯运行噪声传至设备间外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功能区排放限值,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传播至居民住宅A类房间内满足昼间40dB(A)、夜间30dB(A)排放限值;传播至B类房间内满足昼间45dB(A)、夜间35dB(A)排放限值。
2、进出车辆噪声各小区进出车辆交通噪声源强约75-80dB(A),建设单位应有效控制进出车辆,机动车辆不得随意进入区域内部,尤其是不得随意通过住宅楼前后的道路;同时驶入区内的车辆应减速慢行,不得怠速停车,并使车辆进出畅通,消除车辆在区内发生阻塞道路、鸣笛现象的可能。此外,可考虑在区内铺设低噪声路面,此种路面可降低道路噪声3~8dB(A)。在采取上述措施的情况下,可降低交通噪声对居民住宅的影响。配套设备合理布局、小区进出车辆管理有序不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6.2.4配套公建1、煤气调压站建设区域内规划设置煤气调压站,具体位置尚未确定。煤气调压站为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中不同压力级管道之间的连接站,站内不设储罐,煤气调压站设计应严格遵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的相关要求,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规定,此种煤气管道属于中压燃气管道A级,中压(A)煤气调压站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为12m。故煤气调压站选址应考虑与规划居民住宅的安全距离。2、变电亭建设区域内规划设置10kV的变电亭,个数及具体位置将在各地块的环评报告中进行详细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中的有关规定,变电亭的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不应设置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②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③多层建筑中,装有可燃性油的电气设备的变电所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旁。④高层主体建筑内不宜设置装有可燃性油的电气设备的变电所。
3、公建建设区域内按照住宅小区设计规范要求将设置幼儿园、物业、居委会等服务设施。按照《大连市城市饮食娱乐服务企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居民住宅区内禁止开办歌舞厅、游戏厅、机动车维修业、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业服务项目;多层住宅楼内(含楼下公建房)禁止开办饮食业、洗浴场所服务项目。区域内的公建项目应按照该办法的规定进行招商。6.3周围环境对建设区域的环境影响分析本建设区域选址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庙岭村红凌路以东,从周围环境情况来看,初步认为可能对本区域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为西侧红凌路和规划高架桥、公交停车场交通噪声;高压线及变电所电磁辐射;锅炉房燃煤烟尘;液化气瓶组站风险;科汇轴承仪器及红雷球业生产企业等。详细分析如下:6.3.1红凌路及规划高架桥1、高架桥建设前高架桥建设前,区域周边的道路交通噪声主要来源于红凌路。红凌路为现有道路,路宽为40m,为双向四车道。由预测可知,红凌路交通噪声传至小学校处,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区标准比较,昼间达标。传播至邻路一侧规划住宅处,与4类区标准比较,昼间、夜间均不超标。考虑教学、居住环境的安静、舒适,建设单位应尽可能将住宅的卧室及学校教室设置在远离道路一侧;若布置在邻路一侧,建设应为居民住宅及教室安装中空玻璃窗。2、高架桥建设中目前该高架桥的施工规划尚未完成,其施工时间不能确定。若高架桥在本区域投入使用后不能建设完毕,高架桥在施工建设期间产生的扬尘和噪声将对区域内居民住宅产生影响。3、高架桥建成后
该高架桥投入使用后周边道路对本区域的影响为红凌路、高架桥叠加噪声的影响。由预测可知,红凌路及高架桥交通噪声传至居民住宅及小学处,与4类区标准比较,昼间不超标;传播至邻路侧居民住宅处,昼间、夜间均不超标。考虑教学、居住环境的安静、舒适,建设单位应尽可能将住宅的卧室设置在远离道路一侧;若布置在邻路一侧,建设单位应为居民住宅安装中空玻璃窗。6.3.2高压线建设区域内B区北侧有一条220kV的高压线(高压线走廊的设计宽度为40m)、B区南侧有一条66kV高压线(高压线走廊的设计宽度为30m)。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中相关规定:“市区内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的220kV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为30~40m;66kV高压走廊的宽度为15~25m。”本区域内220kV高压线走廊的设计宽度为40m、66kV高压走廊的设计宽度为30m,满足该规范。按区域规划设计图所示,B区南侧紧邻66kV高压走廊控制线,B区规划居民住宅与66kV高压走廊塔基中心线的最近距离约22m;B区规划居民住宅与220kV高压走廊塔基中心线的最近距离约57m。根据类比调查,各高压线在本区域内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技术规范》(HJ/T24-1998)中所规定的限值,即电场强度4KV/m、磁场强度0.1mT。鉴于66kV高压走廊控制边线与B区南侧规划红线距离较近,建设单位为降低该高压线对本区域规划居民住宅的影响,将B1及B2区红线附近的66kV的高压线进行埋地处理,改为地下电缆。该埋地工程预计09年5月开始,8月结束。6.3.2液化气瓶组站建设区域内原有的中亿燃气有限公司液化气瓶组站(位于B1地块西南侧)搬迁至B2地块的东侧,原供气管道不变。搬迁后的液化气瓶组站内设有2个20m3的地下液化气储罐,与B2地块规划的居民住宅的最近距离为109m。1、防护距离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中的相关要求,单罐容积≤20m3,总容积≤50m3的液化石油气储罐与居住区的防火间距为45m;并且当地下储罐单罐容积≤50m3,且总容积≤400m3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50%。因此,B2地块规划的居民住宅与搬迁后的庙岭瓶组站的防火距离满足规范要求。2、风险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知,该瓶组站丙烷储罐发生泄漏事故后的最大落地浓度为3680mg/m3,低于其窒息阈限值9000mg/m3。6.3.3学校操场A2地块远期规划建设小学,学校操场与本区域规划居民住宅的最近距离约16m。学生课间活动噪声为间歇噪声,且在白天,因此对项目居民住宅影响不大。建议建设单位将学校操场布置在靠近红凌路一侧,即可降低红凌路交通噪声对学校教学楼的影响,又可加大学校操场与A区规划居民住宅的距离,减小学生课间活动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建设单位应对A2区将规划建设小学向购房者告知,确保入住居民对学校操场的活动噪声的不利影响享有知情权。6.3.4公交车停车场B2区北侧为406路、10路等公交车的停车场,该停车场停放车辆大约为50辆,与B2区内规划居民的最近距离为80m。公交车起动、制动的噪声源强约70~80dB(A),传播至规划居民住宅处可达到45dB(A)以下,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区标准。但由于公交车出入车场的时段为居民休息时间,且可能出现急刹车、鸣笛等现象,因此建设单位应考虑在邻近停车场一侧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种植高大乔灌木,加强噪声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噪声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影响。此外,从规划设计条件可以看出,公交车停车场所处位置为B4地块,该地块已被规划为城市绿地,故该公交车站将会被搬迁。
6.3.5大连科汇轴承仪器及红雷球业有限公司大连科汇轴承仪器及红雷球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400m2,厂区内设有1座办公楼及南、北2个生产车间,与本区域规划居民住宅的最近距离为160m。该公司南面车间进行轴承仪器的产生,产品用于进行轴承检测,生产过程主要为机加工,对周围环境主要的污染因素为噪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机加工车间与周围敏感点保持100m的防护距离。该公司轴承仪器生产车间与本区域规划住宅最近距离满足该标准要求。该公司北面车间进行篮球、排球等球类的制造。生产过程为将外购回来的皮革进行切割后用粘贴剂进行粘贴即可。生产过程所使用的粘贴剂为水性PU接着剂,根据现场调查,环评人员在厂区内基本闻不到异味。此外,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预计于09年10月进行搬迁,具体搬迁事宜目前正在协商中。该公司搬迁后,对本建设地块内的规划居民住宅的影响随之消失。6.3.6庙岭变电所A区西侧隔居民住宅及红凌路为66kV庙岭变电所,该变电所与A区规划居民住宅的最近距离为84m。根据类比调查,该变电所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场强度均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技术规范》(HJ/T24-1998)中所规定E=4000V/m、B=0.1mT的参照标准限值。6.3.7锅炉房B2区西侧隔红凌路及居民住宅设有1座锅炉房,用于供给周边居民冬季取暖。该锅炉房设有2台6t/h的燃煤锅炉,锅炉烟囱与区域内规划居民住宅的最近距离为90m。初步分析该锅炉房可能对本建设区域产生的影响主要为锅炉燃煤烟气
及煤场粉尘。1、燃煤烟尘采用英国剑桥环境研究公司大气扩散模型——环评版(ADMS-EIA)中的点源扩散模式对锅炉房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排放的燃煤烟气对本区域的影响进行预测,在A1、A2、B1及B2区各设置一个预测点位。经预测可知,西侧锅炉房燃煤烟气各污染因子至本区域内各预测点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限值。2、煤场粉尘煤场位于该锅炉房的西侧,锅炉房的东侧现有1栋6层居民住宅,可阻挡煤场燃煤在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本建设区域内规划的居民住宅产生影响。6.3.8小结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目前对本建设区域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红凌路、规划高架桥路及公交停车场交通噪声;液化气瓶组站风险;锅炉房燃煤烟尘及煤场粉尘;66kV、220kV高压线、庙岭变电所电磁辐射等。通过采取安装隔声窗等隔声措施后,可降低周边交通噪声对本区域居民生活的影响;建设单位应确保规划设计中规划住宅及公建与瓶组站之间的防火距离;同时建设单位应将周边环境对本区域的不利影响向购房者告知,确保购房者对瓶组站、锅炉房、高压线、红凌路、规划高架桥、公交停车场等不利因素对入住居民的影响享有知情权。
7.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1生态现状建设地块位于甘井子区庙岭村红凌路以东,用地范围原主要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居住用地及空闲地。7.2生态影响分析施工期土石方量区域内自动平衡,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过程产生的水土流失及植被生物量损失。7.2.1水土流失应采取场地绿化、建设拦渣工程、进行土地整治工程等水土保持措施,严格控制水土流失量。7.2.2植被生物量损失区域建设前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居住用地及空闲地,根据各用地类型,进行植被生物量的计算。本区域建设前的生物总量为35.27t。7.3生态污染防治措施7.3.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积极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防止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
7.3.2植被生物量补偿措施1、植被生物量补偿该建设区域规划平均绿地率约39%,规划绿地面积约9万m2,绿化按乔、灌、草各占三分之一计,核算项目建成后绿地植被生物量。经计算可知,该区域建成后绿地植被生物总量可达287.37t。比较建设前,开发建设区域内植被生物量未减少,经过区域绿化可新增生物量252.1t。2、绿化建议植被可以阻止水土流失,植物的地上部分可以拦截降水,减轻雨滴溅击,削弱降水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地面上的枯枝落叶和草丛也有保护土壤、增加地面糙率、减缓流速及挂淤等作用;植物根系有穿插、缠绕和盘结土体的作用,可以增加土壤根孔,丰富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渗透性能,从而加强土壤的抗蚀抗冲能力。因此,绿化工程建设可以有效的进行生态恢复及补偿。
8.污染防治措施8.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建设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为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及施工废弃物。针对施工期间各环境影响因素提出的防治措施如下:8.1.1施工扬尘项目在地下挖掘及施工建设期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地面扬尘,这些扬尘尽管是短期行为,但也会对附近区域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施工期间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减轻扬尘的产生,最大限度地防止扬尘扩散,具体环保要求如下:(1)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规定设置施工标志牌、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2)施工场地周边必须设置高度在1.8m以上的围档(视地方要求可适当增加),围挡间无缝隙,围挡底端须设置防溢座。(3)工程材料、砂石、土方或废弃物等易产生扬尘物质应当密闭处理。若在工地内堆置,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覆盖防尘网、配合定期喷洒粉尘抑制剂等措施,防止风蚀起尘。(4)施工期间,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入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或其它防治设施,防止洗车废水溢出工地;设置废水收集坑及沉砂池。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冲洗轮胎及车身,其表面不得附着污泥。(5)进出工地的物料、垃圾运输车辆的防尘措施、运输路线和时间。进出工地的
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装载的物料、垃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若车斗用苫布遮盖,应当严实密闭,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cm,保证物料、垃圾等不露出。车辆应当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垃圾的运输,运输车辆在途经现有居民住宅及学校处时应减速慢行。(6)天气预报4级风以上天气应停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例如土方工程、拆除作业等。8.1.2施工噪声由于建筑施工是露天作业,流动性和间歇性较强,对各生产环节中的噪声治理具有一定难度,下面结合施工特点,对一些重点噪声设备和声源,提出一些治理措施和建议:(1)降低声源的噪声强度设备选型上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如采用水力撞锤代替撞击打桩,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振捣器采用高频振捣器等。(2)采用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技术各设备应设置在远离居民住宅一侧,离敏感点较近的区域在施工时应设隔声屏障,以降低噪声对附近居民住宅的影响。(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局施工场地白天人们对噪声的忍耐性强一些,受影响的人群较少;而夜间人们需要休息,对噪声的忍耐性较差。要求晚二十二时至次日六时不得施工作业,以免施工噪声扰民。除此之外,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4)加强施工队伍的教育,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减低人为噪声此外,施工过程中噪声源应尽量设置在远离西侧及南侧居民区的地方。噪声超标的单位未经批准,晚二十二时至次日六时不得在生活居住区作业,避免施工扰民。8.1.3施工废弃物本地块在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产生大量废弃物的阶段为最终建筑垃圾排除过程。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负责做好建设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工作,施工中产生或撒落的废弃物必须及时清运,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和堆放物品不得有碍环境卫生;由施工现场驶入城市路街的车辆,车轮不得沾带泥土。工程竣工后,应及时修整场地,清运垃圾残土,保证竣工场地清洁。本项目地基挖掘产生的剩余土石方均用于回填,不外排。对于施工期产生的废弃油漆桶属于危险废弃物,应集中收集,送至有资质的厂家进行处理。8.1.4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场地内建设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厌氧分解后排入市政下水管网。化粪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并在施工结束后,须对其进行环境恢复。8.1.5文明施工建议文明施工是指保持施工场地整洁、卫生,施工组织科学,施工程度合理的一种施工活动。文明施工的基本条件包括:有整套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有健全的施工指挥系统和岗位责任制度,临时设施和各种材料、构件、半成品按平面布置堆放整齐,施工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排水设施得当,水电线路整齐,机具设备状况良好,使用合理,施工作业符合消防和安全要求。此外,建设单位尽量避免冬季施工,若冬季施工严禁使用含氨水的防冻液。8.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8.2.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1、厨房煤气燃烧废气居民厨房烹饪过程煤气燃烧产生的废气及油烟经过内壁式排烟道由建筑物顶部有组织排放。建设单位应保证烟道的建设质量,防止油烟异味影响周围环境。
2、地下车库汽车尾气在地下车库中,由于汽车行驶、起动和制动过程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2、CO、烃类、黑烟等有害物质。本区域各住宅分区内规划建设地下车库,地下车库位置及具体车位数目前尚未确定。故对本区域地下车库通风系统的设计提出如下建议:①地下车库的通风系统独立设置,不与上层通风系统混为一个系统。②关于气流组织,要求排风口布置均匀,应使在任何地方的烟雾都不能聚集不散。从环保角度上分析,地下车库废气作地上排放较高空排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较重,原则上地下车库废气应引至所在建筑的顶部排放,且排风口处还应作相应的消声处理。若在实际建设中存在困难,可将汽车尾气引至地面绿化带处排放,但为防止此部分废气对周边环境及行人造成影响,要求排风口应设在距居民住宅、人行道相对较远处,出口朝向避开易受影响的居民住宅及人行道等处,并进行景观处理。8.2.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投入使用后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据初步估算,该区域污水产生量约为1320t/d,废水中主要含COD、SS、动植物油等污染因子。此部分污水排入凌水污水处理厂。8.2.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住宅区建成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各分区规划设置垃圾收集房。垃圾房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垃圾渗滤液收集,设专用渗滤液收集槽,由环卫部门定期运走,垃圾房地面应铺设防渗层,垃圾房内同时要设异味清除系统。垃圾房内垃圾应及时由垃圾清运车清理。建议垃圾房选址过程中应注意远离居民住宅,并做好垃圾房景观处理,同时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8.2.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区域噪声污染主要为配套设备、电梯运行噪声及各分区内部进出车辆交通噪声。1、设备、电梯由于各设备间的位置尚未确定,本次环评从设备间、电梯的布局及噪声防治方面提出以下建议:设备、电梯降噪的原则是首先选用低噪音型设备。其次是合理布局,原则上换热站、泵站等设备间应安装于地下设备间,且上方无居民住宅;电梯不应与卧室紧邻布置。最后应针对于不同设备产生噪声的原因及特点不同,采取合理的有效防治措施;安静要求高的住宅其封闭楼梯间或封闭的公共走廊内,宜采取吸声处理措施;面临楼梯间或公共走廊的户门,其隔声量不应小于20dB(A)。设备、电梯经降噪、减振等有效措施后,噪声传至设备间外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功能区排放限值,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传播至居民住宅A类房间内满足昼间40dB(A)、夜间30dB(A)排放限值;传播至B类房间内满足昼间45dB(A)、夜间35dB(A)排放限值。此外,对噪声、振动的防治应从细处作起,如对风管、水管穿越墙体的孔洞处、地台和天花板的衔接处及设备间的门窗缝等均应作密封处理,并且对与动力设备相连的管道应采取减振、固定等措施。2、分区内部交通噪声首先,要有效地控制机动车辆随意进入小区,控制交通量,并严格限制卡车、集装箱运输车等噪声影响大的载重汽车驶入,这是减少内部交通噪声的关键。其次,建设单位要加强小区内交通的管理,限制各类车辆的区内行驶速度,驶入区内的车辆不得猛加速,不得怠速停车,并使车辆进出畅通,消除车辆在小区内发生阻塞道路、鸣笛现象的可能。再者,树木的减噪作用也很明显,建设单位可在小区内道路两旁种植绿化林带,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最后,可考虑在区内铺设低噪声路面。低噪声路面又称多孔隙路面,它是在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上铺筑一层具有很高孔隙率的沥青混合料,与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此种路面可降低道路噪声3~8dB(A)。
8.2.5公建考虑将入驻的公建项目存在着不确定性,从对住宅的环境保护要求出发,根据《大连市城市饮食娱乐服务企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85号),为使居民的居住环境不受影响,居民区内严禁设置异味较大、污染较重的行业,如烧烤、汽车修理等,对于可能进驻餐饮、洗浴等项目的公建,对此提出下列污染防治措施:1、废气公建项目在规划及整体建设过程中,在拟引进饮食店、快餐店的楼内应预留出厨房的位置,并配套建设内壁式专用防潮排烟道;排气筒出口朝向应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如进驻洗浴行业应对屋面及楼层做防潮防渗处理,洗浴蒸汽要求由专用防潮防渗烟道排放。2、废水公建项目的污水排放系统:在预留厨房的地方设隔油池,隔油池的安装使用必须使分离出的废动植油脂能及时、方便收集。隔油池分离出的废动植物油脂必须交由有资质的专业公司集中处理,不得排放。3、入驻公建项目内容的注意事项将入驻的公建项目存在着不确定性。从对住宅的环境保护要求出发,小区入驻的公建项目中,对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气体、噪声及振动等污染因素严重的项目不得接纳;对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项目,需办理相应的环保手续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未经允许,不得接纳。总之,公建部分规划内容总体上服务于居民,同时以不对居民的居住环境产生干扰,不影响居民舒适生活环境为原则。8.3区域环境管理体系规划略
9.环境友好型住宅建议及总量控制略10.选址、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及建议10.1与城市规划的一致性分析建设区域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庙岭村红绫路以东。《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中并未对本区域做出具体规划。根据《大连市城市发展规划》,该区域规划为居住用地。目前大连高新园区规划局已下发了该区域建设的规划设计条件,并且建设单位已取得A1、B1、B2地块的成交确认书,故本建设区域规划选址是合理的。10.2区域规划布局合理性分析1、学校布局的合理性从区域的概念性规划可知,A2地块规划建设小学,可解决区域内小学生的入学需要。但该小学教学楼与红凌路的最近距离约17m,与规划高架桥的最近距离约26m,处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4类区范围内,故建设单位在进行详规设计时应将交通噪声的影响考虑在内,可将操场设置在邻近道路一侧,尽量加大学校教学楼与红凌路的距离。2、住宅、公建布局的合理性本区域内各住宅分区均设有公建,公建的具体内容及具体位置尚未最终确定。
根据开发区域的概念性规划图可知,区域内规划住宅与红凌路的最近距离约20m,与规划高架桥的最近距离约29m,处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4类区范围内,将受到交通噪声的影响。故建议建设单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大居民住宅与交通干线的距离,并将卧室布置在远离道路的一侧。3、配套设施规划区域内将建设换热站、变电亭、二次加压泵站及垃圾收集点,目前各设备间的个数及位置尚未确定,将在各地块的环评中进行详细分析。从环保角度分析,建设单位应尽可能将各类设备集中设置,并置于地下设备间中,设备间应选择在上层无居民,远离居民住宅楼的地方,设备基础与建筑物基础分开,并采取隔声、减振措施,以避免对居民住宅及周围环境产生影响。10.3与周边区域环境协调性分析根据开发区域的概念性规划图可知,区域内规划住宅与红凌路的最近距离约20m,与规划高架桥的最近距离约29m;规划小学教学楼与红凌路的最近距离约17m,与规划高架桥的最近距离约26m。区域内邻路一侧的居民住宅及小学均处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4类区范围内,将受到交通噪声的影响。故建议建设单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大学校教学楼、居民住宅与交通干线的距离,并将教室及住宅的卧室布置在远离道路的一侧。目前区域周边的企业主要为红凌路西侧的锅炉房、变电所、科汇轴承仪器及红雷球业有限公司、公交车停车场。西侧锅炉房为供暖锅炉,根据大连市供热总体规划,本区域及周边区域均属于第一发电厂及大连泰山热电有限公司供热范围,通过周边区域供暖陆续并网,现有的供暖锅炉房将会被拆除。变电所与本区域内规划的居民住宅之间隔有红凌路及现有住宅,因此对本区域影响不大。科汇轴承仪器及红雷球业有限公司预计2009年10月搬迁,目前搬迁的具体事宜正在协商中。该公司搬迁后对本区域没有影响。公交车停车场与本区域内规划的居民住宅最近距离约80m,根据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局批复的“
软件园庙岭村东区宗地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条件”,该停车场所在地已规划为城市绿地,因此停车场将会搬迁。综上所述,本建设区域与周边环境是相协调的。10.4排水规划的合理性分析根据大连市排水规划,本区域属于凌水排水区,处于凌水污水处理厂的汇水范围内。本区域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大工沟暗渠排入市政下水管网,经此可进入凌水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10.5供热规划的合理性分析本区域冬季供暖计划由大连泰山热电厂提供。大连泰山热电厂一期工程建设2台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配2台135MW的供热汽轮发电机组,设计供暖面积700万m2,已经投入使用,目前已承担的供暖面积约600万m2。根据《大连市城市热电发展总体规划》,泰山热电厂二期将再增加2台135MW的供热汽轮发电机组,故可以满足该区域的供暖需求。
11.公众参与通过公众调查,我们了解了建设区域附近居民及工作人员对该工程建设的看法和意见;并充分采纳了附近居民对目前该区域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对本建设区域产生的环境影响的相关意见。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周边道路的交通噪声会对邻路侧的居民住宅产生影响;部分被调查者担心高压线的电磁辐射可能对居民产生影响;另有部分被调查者担心锅炉房燃煤烟尘可能对居民产生影响。在被调查者中,100%的人认为此处适合建设居民住宅。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略
13.评价结论13.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略13.2主要环境影响源及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气:施工期间地面扬尘、投入运营后居民住宅烹饪产生的燃烧废气及油烟、地下停车场汽车尾气。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噪声:施工期间机械噪声;投入运营后公用设备(水泵、风机及变压器等)噪声。生态: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建设前后污染物排放总量见表13.1。表13.1建设前后污染物总量变化情况单位:t/a统计项目区域建设前区域建设后区域建设前后总量变化情况废气烟尘12.10.55-11.55SO29.81.96-7.84NO219.7461.6+41.86废水废水量36115.2+10776.8CODcr10.8140+129.2氨氮0.912+11.1固废生活垃圾5493020+2471燃煤灰渣432—-432
13.3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结论1、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致性分析建设区域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庙岭村红凌路东侧。根据《大连城市发展规划》(2003-2020),建设区域所在地为居住用地。目前大连高新园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局已下发了该区域建设的规划设计条件,故本区域选址是合理的。2、区域总体布局与区内功能分区的合理性(1)学校布局的合理性从整体规划可知,建设区域内A2地块规划一所小学,可解决区域内中小学生的入学需要。但小学教学楼与红凌路的最近距离约17m,处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4类区范围内,故建设单位在进行详规设计时应将交通噪声的影响考虑在内,可将操场设置在邻近道路一侧,尽量加大学校教学楼与红凌路的距离。(2)住宅、公建布局的合理性各住宅分区设有公建,公建的具体内容及具体位置尚未最终确定。根据开发区域的概念性规划图可知,区域内规划住宅与红凌路的最近距离约20m,与规划高架桥的最近距离约29m,处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4类区范围内,将受到交通噪声的影响。故建议建设单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加大居民住宅与交通干线的距离,并将卧室布置在远离道路的一侧。同时,根据《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6年9月)中关于合理规划布局商用建筑与民用住宅的要求,建设单位应尽量将住宅与公建分离,将公建布置在邻近道路一侧,既可降低公建扰民纠纷,又可降低交通噪声对居民住宅的影响。(3)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区域内将建设换热站、变电亭、二次加压泵站及垃圾收集点,目前各设备间的个数及位置尚未确定,将在各地块的环评中进行详细分析。从环保角度分析,建设单位应尽可能将各类设备集中设置,并置于地下设备间中,设备间应选择在上层无居民,远离居民住宅楼的地方,设备基础与建筑物基础分开,并采取隔声、减振措施,以避免对居民住宅及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13.4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结论13.4.1施工建设期间1、地面扬尘施工期地面扬尘要按环保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挡;工程材料、砂石、土方或废弃物等易产生扬尘物质应当密闭处理;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严禁高空抛撒建筑垃圾;区域拆迁及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管理,运输车辆道路硬化,拆迁及施工过程中撒水压尘,拆迁后暂时不建设的地块要绿化或硬覆盖,避免造成新的污染源。2、噪声施工期间对噪声较强的设备采取隔声、吸声等综合降噪措施,产生的施工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并按环保部门对施工单位夜间施工提出要求进行实施。施工期环境影响为短期影响,施工结束后即可消除。但考虑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求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遵守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本报告提出的防治措施及建议,做到文明施工、严格管理、缩短工期,力争将区域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13.4.2建成营运期1、废气(1)居民厨房烹饪过程煤气燃烧产生的废气及油烟居民厨房烹饪过程煤气燃烧产生的废气及油烟经过内壁式排烟道由建筑物顶部有组织排放。要求建设单位必须保证烟道的建设质量,防止油烟异味影响周围环境。(2)地下车库汽车尾气
原则上地下车库废气应引至所在建筑的顶部排放。若将汽车尾气引至地面排放,为防止此部分废气对周边环境及行人造成影响,要求排风口应设在距居民住宅、人行道相对较远处,出口朝向避开易受影响的居民住宅及人行道等处,并进行景观处理。2、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汇入市政下水管网,最终排入凌水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3、固体废弃物住宅区建成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各分区规划设置垃圾收集房。垃圾房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垃圾渗滤液收集,设专用渗滤液收集槽,由环卫部门定期运走,垃圾房地面应铺设防渗层,垃圾房内同时要设异味清除系统。垃圾房内垃圾应及时由垃圾清运车清理。建议垃圾房选址过程中应注意远离居民住宅,并做好垃圾房景观处理,同时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4、噪声区域内各分区住宅及配套公建建成使用后,产生噪声的因素主要有配套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以及各小区内进出车辆噪声。对于配套设备、电梯噪声的治理首先要选用低噪音型设备;其次要合理布局,水泵等设备应安置在地下设备间内,且上方无居民住宅的位置,电梯不应与卧室紧邻布置;同时应针对于不同设备产生噪声的原因及特点不同,采取合理的有效防治措施。设备经降噪、减振等有效措施后,噪声传至设备间外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功能区排放限值,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传播至居民住宅A类房间内满足昼间40dB(A)、夜间30dB(A)排放限值;传播至B类房间内满足昼间45dB(A)、夜间35dB(A)排放限值。针对小区进出车辆,首先要有效地控制机动车辆随意进
入小区,控制交通量,并严格限制卡车、集装箱运输车等噪声影响大的载重汽车驶入;其次,建设单位要加强小区内交通的管理,限制各类车辆的区内行驶速度,驶入区内的车辆不得猛加速,不得怠速停车,并使车辆进出畅通,消除车辆在小区内发生阻塞道路、鸣笛现象的可能;最后建设单位可在小区内道路两旁种植绿化林带,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5、公建公建入驻项目具有不确定性,为使居民的居住环境不受影响,根据《大连市城市饮食娱乐服务企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85号),居民区内严禁设置异味较大、污染较重的行业,如烧烤、汽车修理等;位于多层居民楼下的公建不得进驻餐饮、娱乐、洗浴等会产生影响居民生活的项目。公建项目在规划及整体建设过程中,在拟引进饮食店、快餐店的楼内应预留出厨房的位置,并配套建设内壁式专用防潮排烟道;排气筒出口朝向应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如进驻洗浴行业应对屋面及楼层做防潮防渗处理,洗浴蒸汽要求由专用防潮防渗烟道排放。从对住宅的环境保护要求出发,小区入驻的公建项目中,对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气体、噪声及振动等污染因素严重的项目不得接纳;对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项目,需办理相应的环保手续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未经允许,不得接纳。总之,公建部分规划内容总体上服务于居民,同时以不对居民的居住环境产生干扰、不影响居民舒适生活环境为原则。13.4.3周围环境对本区域的影响分析结论本区域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庙岭村红凌路以东,结合区域规划及周围环境概况,周围环境对本建设地块的影响分析结论如下:1、交通噪声根据市政路网规划,区域周边的主要交通干线为红凌路及其沿线规划建设的高架桥。该高架桥建设前,区域周边的道路交通噪声主要来源于红凌路。红凌路交通噪声传至A2区学校处,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区标准比较,昼间达标;传播至邻路一侧规划住宅处,与4类区标准比较,昼间、夜间均不超标。该高架桥投入使用后周边道路对本区域的影响为红凌路、高架桥叠加噪声的影响。
红凌路及高架桥交通噪声传至A2区学校处,与4类区标准比较,昼间不超标;传播至居民住宅处昼间、夜间均不超标。考虑教学、居住环境的安静、舒适,故建设单位应尽可能将学校教室和住宅的卧室、起居室设置在远离道路一侧;若布置在邻路一侧,建设应为教室和居民住宅安装中空玻璃窗。此外,该高架桥在进行设计时应将该区域的居民住宅列为保护目标,采取防护措施,如在本区域内路段设置隔声屏障,以降低高架桥投入使用后交通噪声对区域内学校、居民住宅的影响。2、高压线B区域内有南侧及北侧分别有66kV的高压线和220kV高压线,根据类比调查,各高压线在本区域内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技术规范》(HJ/T24-1998)中所规定的限值,即电场强度4KV/m、磁场强度0.1mT。鉴于66kV高压走廊边线与B区南侧规划红线距离较近,建设单位为降低该高压线对本区域规划居民住宅的影响,将B1及B2区红线附近的66kV的高压线进行埋地处理,改为地下电缆。该埋地工程预计09年5月开始,8月结束。3、液化气瓶组站区域内原有的中亿燃气有限公司液化气瓶组站(位于B1地块西南侧)搬迁至B2地块的东侧,原供气管道不变。搬迁后的液化气瓶组站内设有2个20m3的地下液化气储罐,与B2地块规划的居民住宅的最近距离为109m。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中的相关要求,单罐容积≤20m3,总容积≤50m3的液化石油气储罐与居住区的防火间距为45m;并且当地下储罐单罐容积≤50m3,且总容积≤400m3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50%。因此,B2地块规划的居民住宅与搬迁后的庙岭瓶组站的防火距离满足规范要求。通过风险分析可知,该瓶组站丙烷储罐发生泄漏事故后的最大落地浓度为3680mg/m3,低于其窒息阈限值9000mg/m3。4、锅炉燃煤烟气及煤场粉尘B2区西侧隔红凌路及居民住宅设有1座锅炉房,用于供给周边居民冬季取暖。该锅炉房设有
2台6t/h的燃煤锅炉,锅炉烟囱与区域内规划居民住宅的最近距离为90m。由预测结果可知,该锅炉房燃煤烟气各污染因子至本区域内各预测点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限值。该锅炉房煤场西侧现有一栋6居民住宅,可阻挡煤场燃煤在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本建设区域内规划的居民住宅产生影响。5、公交车停车场B2区北侧为406路、10路等公交车的停车场,该停车场停放车辆大约为50辆,与B2区内规划居民的最近距离为80m。由于公交车出入车场的时段为居民休息时间,且可能出现急刹车、鸣笛等现象,因此建设单位应考虑在邻近停车场一侧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种植高大乔灌木,加强噪声防护,最大限度的降低噪声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影响。从规划设计条件可以看出,公交车停车场所处位置为B4地块,该地块已被规划为城市绿地,故该公交车站将会被搬迁。6、大连科汇轴承仪器及红雷球业有限公司大连科汇轴承仪器及红雷球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约400m2,厂区内设有1座办公楼及南、北2个生产车间,与本区域规划居民住宅的最近距离为160m。该公司预计于09年10月进行搬迁,具体搬迁事宜目前正在协商中。7、庙岭变电所A区西侧隔居民住宅及红凌路为66kV庙岭变电所,该变电所与A区规划居民住宅的最近距离为84m。根据类比调查,该变电所在本区域内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场强度均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技术规范》(HJ/T24-1998)中所规定E=4000V/m、B=0.1mT的参照标准限值。13.5生态影响分析结论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场地大面积的土壤会裸露在外,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因此,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议采取绿化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如对施工场地及时封闭绿化,尽量避开雨季进行大规模的土石方工程,设置专门的弃土场,严禁弃土随意堆放。
总之,在规划布局、开发建设及投入使用后,尽可能的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植物中乔木的比例,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形成天然屏障,并设计立体绿化工程,使小区环境与周边环境自然过渡,文明施工并积极采取各项生态保护及生态补偿措施,协调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13.6公众参与调查结论通过公众调查,我们了解了区域附近居民及工作人员对该工程建设的看法和意见;并充分采纳了附近居民对目前该区域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对本区域产生的环境影响的相关意见。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周边道路的交通噪声会对邻路侧的居民住宅产生影响;部分被调查者担心高压线的电磁辐射可能对居民产生影响。在被调查者中,100%的人认为此处适合建设居民住宅。13.7可行性评价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本建设地块位于甘井子区庙岭村红凌路以东,大连市规划局已下发了该区域建设的规划设计条件,建设单位已取得A1、B1、B2地块的成交确认书,选址是合理的。本建设区域的开发建设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环境,社会效益显著。同时,本区域建设改变了原有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情况,大气污染物总量得到削减,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及投入使用后,应严格遵守环保制度、法规等,并认真落实报告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管理。从环保角度认为,本地块改造是可行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县****镇泵阀工业园区垃圾中转场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县****镇泵阀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镇泵阀工业园区(安丰村)立项审批部门****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永发改投资[2006]622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行业类别:城市环境卫生管理(8022)建筑面积(平方米)238.50,日处理垃圾100吨征地面积(平方米)641.54总投资(万元)15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为解决****镇泵阀工业园区以及附近安丰、和一、和二、和三等村生活垃圾中转问题,****镇泵阀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拟在泵阀工业园区内(安丰村)建设垃圾中转站。拟建垃圾中转站用地面积641.54m2,建筑面积238.50m2,日处理垃圾100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本项目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受项目业主单位——****县****镇泵阀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承担该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接受委托后,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3、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4、《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5、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条例》(HJ/T2.1~2.3-1993);6、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04.3.1)7、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8、****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镇泵阀工业园区垃圾中转场建设工程立项的批复》(永发改投资[2006]622号);9、****县****镇泵阀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环评委托书;10、业主提供的其它技术资料。三、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县****镇泵阀工业园区垃圾中转场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县****镇泵阀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镇泵阀工业园区(安丰村)建设规模:总建设面积238.50m2,日处理垃圾100吨四、项目周边环境项目东侧为山体,南侧为空地和舟山路,西侧隔规划的****大道为工业用地,北侧为山体。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641.54m2总建筑面积:238.50m2建筑占地面积:238.50m2绿化面积:102.27m2容积率:0.37建筑密度:37.2%绿化率:15.9%六、公用工程1、给、排水拟建项目用水接自市政供水管网,项目废水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后排入瓯江。2、供电项目供电系统采用市政电网。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该建设项目属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和环境问题。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质地貌属第四系地层,沉积类型以沙冲积、冲积为主,岩性结构松散,该区属****平原,地势北高南低,沿江一带有海水侵入,受潮水项托作用,泥沙淤积成滩。按全国地震带区划分,属东南沿海二级地震区,地震强度和频率较弱,本区的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2、气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4.5℃年平均相对湿度:75%年平均日照:41%年平均无霜期:275天年平均降雨量:1700mm日最大降雨量:265mm主导风向:夏季E、冬季NW最大风速:38m/s3、水文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江,发源于庆元县百山祖北侧锅帽尖,全长388km,流经丽水、****东流入海,年平均流量486m3/s,年平均输沙总量245万吨。****港属规则半日潮,潮汐显著,感潮河段长达76km,潮位特征(吴淞基准面):平均海平面:2.19m平均高潮位:4.40m平均低潮位:0.11m平均潮差:3.52m平均涨潮历时:4.44h平均落潮历时:7.41h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镇地处****县南部,楠溪江与瓯江交汇处,与****市区隔瓯江而望。****镇为****县工业重镇,工业比较发达,工业门类众多,配套齐全,有阀门、鞋类、服装、泵类、皮革、化工、食品等。前四类为****支柱产业,产品辐射全国各地。有乡镇企业4953家,产值超1000万元的有142家。****镇下辖7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人,总户数38824。2006末工业总产值198.3568亿元,农业总产值8140万元,耕地面积2711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0283元。****镇于2007年建成污水处理厂,负责为****镇的江北区和三江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址位于****镇江北区(五星工业区),张堡东路以西、阳光大道和瓯江江堤以内。本厂占地约6.4hm2,为长方形,东西向长300m,南北向宽214m,污水厂北侧约一半面积在现有防洪堤以内,污水厂一期工程建在现有防洪堤以内,占地面积为3.48hm2,远期为2.94hm2。建设规模为一期(2010年)5万m3/d,二期(2020年)10万m3/d。污水处理工艺近期采用改进SBR工艺,进出水水质和处理程度见表1。表1 ****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汇总表污染物进水浓度(mg/L)出水浓度(mg/L)COD350≤60BOD5150≤20SS200≤20TN35≤20NH4-N25≤8(15)TP3.5≤1.0本项目位于****镇泵阀工业园区,区内污水管网完善,属于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内。项目产生的废水处理后,可通过污水管网接驳到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镇污水处理厂现已开始试运行,预计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已开始正式运行。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07年1~7月对瓯江(清水埠测点)取样监测结果,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评价,纳污水体瓯江水质达到了II类水标准,符合III功能区要求。瓯江为感潮汐河段,潮流量大(江心屿断面涨落潮平均为4000m3/s),污染物稀释能力强,因此具备一定的环境容量。表2 2007年1~7月瓯江水质监测结果表 单位:mg/l(除pH)监测时间pHDOCODMnBOD5NH3-N1月9日数据7.886.342.970.650.24类别IIIIIIII5月10日数据7.635.233.5<2.00.09类别IIIIIII7月5日数据7.615.053.85<2.00.17类别IIIIIIII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县****镇,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引用****县环境监测站2006年大气监测资料,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TSP、NO2、SO2的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见表3。表3 ****镇空气监测结果统计表(mg/m3)监测点SO2NO2TSP日均值日均值范围日均值日均值范围日均值日均值范围****镇0.0020.0012-0.00250.0240.008-0.0610.0720.005-0.201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地区空气质量监测指标SO2、NO2、TSP平均浓度优于二级标准限值,大气环境质量良好,满足环境功能要求。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实地监测,厂界噪声见表4。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表4 厂界1米处噪声监测结果(白天)序号测点位置Leq(dB)A1东侧56.22南侧57.63西侧58.44北侧57.1可见,项目各侧(昼间)环境噪声现状达到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符合3类声功能区要求。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一、环境质量目标根据本项目排污特点和外环境特征,确定环境质量目标如下:1、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2、声环境:区域声环境质量应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规定的3类标准要求。3、地表水环境:项目污水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污水经管网排入瓯江。目标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域标准。二、环境敏感点表5 主要环境敏感点序号敏感点方位距离1安丰村住宅西侧约150m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地面水标准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项目纳污水体属Ⅲ类水域,水质质量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相关标准值见表6。表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值除外)水质参数评价标准水质参数评价标准pH值(无量纲)6~9氨氮≤1.0溶解氧≥5总磷(以P计)≤0.2高锰酸盐指数≤6硝酸盐(以N计)≤10CODCr≤20石油类≤0.05BOD5≤4铬(六价)≤0.052、空气环境项目所在地属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常规污染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特殊污染物H2S和NH3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有关污染物限值见表7。表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项目日平均小时平均参考标准NO20.120.2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SO20.150.50TSP0.30/PM100.15/H2S0.0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NH30.23、声环境标准本项目位于****镇泵阀工业园区内,声环境质量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3类标准。由于西侧为规划的****大道,属连接****、上塘两镇的交通干道,该侧声环境采用4类标准,详见表8。表8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等效声级LAeq:dB)类别昼间夜间36555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47055污染物排放标准1、本项目废水处理后接管排放****镇污水处理厂,废水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其相关标准值见表9。表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mg/L,pH值除外)项目pH值CODCrBOD5SS氨氮石油类三级标准值6~9500300400-202、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标准,详见表10。表10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序号项目厂界标准值1NH31.5mg/m32H2S0.06mg/m33臭气浓度20(无量纲)3、项目施工期场界噪声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的相关标准执行,其相关标准值见表11;本项目位于****镇泵阀工业园区内,营运期厂界噪声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III类标准执行,由于西侧为规划的****大道,属连接****、上塘两镇的交通干道,该侧噪声按IV类标准执行,其相关标准值见表12。表1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等效声级Leq[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卸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6555表1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III6555IV7055总量控制指标由项目性质决定,本项目需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主要是CODCr、氨氮等。由于属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即为增加量,只有通过区域总量控制来平衡。建议各污染物排放量以达标量的总量为控制值。各污染物产生总量及总量控制情况见表13。表13 总量控制污染物发生量单位:t/a总量控制指标CODCr氨氮产生量58.791.382削减量排污水管50.2951.127排入环境57.7711.246(1.127)*排放量排污水管8.4950.255排入环境1.0190.136(0.255)*总量增减量排污水管+8.495+0.255排入环境+1.019+0.136(0.255)*总量控制建议指标8.4950.255*:括弧外为水温>12℃的氨氮控制量,括弧外为水温≤12℃的氨氮控制量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1、工作流程本项目为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工作流程及污染物主要产生部位如下:臭气、噪声噪声 噪声垃圾板车垃圾压缩装箱压缩箱装车运输 垃圾填埋渗滤液2、工作原理各居民(收集点)人工收集垃圾置于收集车(人力车、脚踏三轮车、微型垃圾车)后,运往转运站,通过固定式垃圾压缩机,将垃圾就地压入垃圾集装箱。满载后,由举升塔将箱体升至最大高度,专用底盘随之通过倒车限位导向装置倒车于箱体之下。举升塔降下把箱体置于底盘之上,插上箱体与底盘的锁销轴将箱体锁紧,离开转运站运往垃圾填埋场。箱体垃圾经推卸装置推出,空箱返回转运站后,经举升装置将空箱重置于站内,操作移箱机构、闸门机构将箱体与垃圾压缩机接合,锁紧并打开闸门,待装垃圾。在满箱离站后,另一空箱放下继续压装垃圾,周而复始,循环作业。压缩机的填装口低于地面15cm高度,适宜人力车向压缩机直接倾倒垃圾,工作省力方便。主要污染工序:拟建项目为垃圾中转场,建成后垃圾中转量为100t/d,其主要污染情况如下:1、废水(1)垃圾渗滤液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指从中转站收集箱中渗透排放的高度污染的液体,包括其中所有的悬浮成分。渗滤液的产生是由于垃圾堆放、收集、运输过程中降雨的渗透进入垃圾内部以及垃圾自身所含的水分而形成的。渗滤液的成分很复杂,包括各种不同含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a、渗滤液水量本垃圾中转站只对生活垃圾负责,不包括工业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不仅和垃圾成分、含水率有关,还和垃圾的整个存放、收集、运输工艺,以及当地的降水雨、年降雨日有关。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变化范围较大,一般在雨季以及瓜果上市季节(6~8月份),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在8~10%左右,在旱季时约3~5%。此外,根据相关资料调研以及其它垃圾中转站、填埋场记录,在暴雨季节,垃圾含水量较高,渗滤液产生量可高达20%,不过暴雨发生频率相对较小,在此忽略不计。垃圾处理量约100t/d,则中转间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如下:表14 垃圾中转场渗滤液产生量 (单位:t/a)项目时数(天)产生强度(%)渗滤液产生量(t/a)雨天173平均9%1557无雨天192平均4%768合计2325b、垃圾渗滤液水质垃圾渗滤液成份十分复杂,通常包含高浓度的可溶有机物及无机离子,包括大量的氨氮和各种溶解态的阳离子,还有一些重金属、酚类、单宁、可溶性脂肪酸及其它的有机污染物,其各种成份变化很大,主要取决垃圾成分和垃圾堆放的时间等。根据资料调研,垃圾渗滤液水质情况如下:CODcr8500~35000mg/lBOD58000~30000mg/lSS500~1000mg/lpH5~7此外,我院曾对市区洪殿垃圾中转站渗滤液进行了随机采样,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如下:CODcr~57100mg/l NH3-N ~655mg/lSS ~6760mg/lpH ~3.76由上述监测资料可以看出,垃圾渗滤液呈酸性,主要污染物浓度均较高。若无雨天垃圾渗滤液浓度CODCr以30000mg/L、氨氮以600mg/L计算,雨天COD以10000mg/L、氨氮以200mg/L计算,则CODCr产生量为54.39t/a,氨氮产生量为1.088t/a。(2)地面冲洗水本项目车辆不在场地内冲洗,但垃圾由人力车运进,因此不免有垃圾洒落及渗滤液滴洒现象,故室内地面需要冲洗。经了解,****市区部分垃圾中转站清洗水用量情况见表15。表15 ****市区部分垃圾中转站冲洗水用量中转站所在位置垃圾中转量(t/d)冲洗水用量(t/d)洪殿4528上陡门5030双屿8034水心10037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垃圾中转站冲洗水用量基本类似,转运量大冲洗水量稍有增加。本项目转运量与水心中转站转运量相同,因此冲洗水用量取40t/d,即14600t/a。经类比调研,地面冲洗水中CODCr约为100~500mg/L,以平均300mg/L计,则COD产生量约4.38t/a,氨氮浓度约20mg/L,则氨氮产生量为0.292t/a。(3)生活污水项目定员4人,无住宿及食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按50L计,排水系数取0.8,则本项目生活用水量约70t/a,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6t/a,污水中主要含CODCr、氨氮等污染物。根据以往的生活污水调查资料,其CODCr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浓度一般为252~455mg/l之间,平均为350mg/l,氨氮约30mg/l,各污染物产生量分别为CODCr0.02t/a,氨氮0.002t/a。(4)废水汇总垃圾渗滤液、地面冲洗水、生活污水采用生化+物化+深层过滤消杀(加入二氧化氯杀菌)法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再经****镇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入瓯江,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废水排放总量为16981t/a,各污染物产生量分别为CODCr58.79t/a,氨氮1.382t/a。废水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各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CODCr8.495t/a,氨氮0.255t/a。经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入环境的各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CODCr1.019t/a,氨氮0.136t/a(0.255t/a)(括弧外为水温>12℃的控制量,括弧外为水温≤12℃的控制量)。2、废气生活垃圾中易腐败物质丰富,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发酵臭气。城市垃圾产生的气体恶臭物质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垃圾成分中本身发出的异味,另一种是有机物腐败分解产生的恶臭气体。经资料调研,臭气主要成份为NH3和H2S,此外还有甲硫醇、甲胺、甲基硫等有机气体,这些气体挥发性较大,易扩散在大气中,而且部分气体有毒,刺激性气味也相对较大。经资料调研,中转站操作间内主要臭气浓度见表16。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和类比监测结果,得知常温下每吨垃圾的废气排污参数NH3为60.59g,H2S为6.20g。本项目拟建垃圾中转场中转量为100t/d,中转场中垃圾存留量约10t,各废气产生量见表16。此外,垃圾渗滤液如果不能及时排走,亦会发出臭味。上述臭气为无组织挥发,较难定量计算。表16 垃圾中转场主要臭气产生情况污染物名称NH3H2S产生浓度(mg/m3)0.234~0.301,平均0.2680.014~0.028,平均0.021产生量0.0252kg/h,0.221t/a0.0026kg/h,0.023t/a3、噪声垃圾中转站噪声源主要是压缩设备、压缩箱装车时产生的工作噪声,根据同类中转站类比监测,其噪声源强见表17。表17 主要设备噪声源强噪声源噪声时间特性声级范围(dB)瞬时最大值(dB)压缩设备间歇75~77.987.7压缩箱装车间歇~84.0105.3此外,垃圾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为75~85dB。4、固废本项目固废的主要来源为职工产生的垃圾以及垃圾收集过程中掉落于地面的垃圾,固体垃圾包括食物残渣、废纸、废包装袋、塑料、金属和玻璃瓶等。本项目共有职工4人,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以0.5kg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约0.7t/a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若加强垃圾车的管理,严禁有破漏的垃圾车上路,可以减少或避免垃圾在收集过程由于掉落而产生的固废。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收集过程中掉落于地面的固体废物可与其它待处理的垃圾合并处理。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工作间臭气(NH3、H2S等)NH3产生量:0.0252kg/h,0.221t/a;H2S产生量:0.0026kg/h,0.023t/aNH3排放量:0.0101kg/h,0.088t/a;H2S排放量:0.00104kg/h,0.009t/a水污染物垃圾压缩污染物名称浓度(mg/L)产生量(t/a)浓度(mg/L)排放量(t/a)纳管排江渗滤液(2325t/a)CODCr10000~3000054.3950060排入污水管COD、氨氮量为8.495t/a、0.255t/a,排入瓯江的COD、氨氮量为1.019t/a、0.136t/a(0.255t/a)氨氮200~6001.088158(15)地面冲洗生产废水(14600t/a)CODCr100~5004.3850060氨氮200.292158(15)日常生活生活污水(56t/a)CODCr3500.0250060氨氮300.002158(15)固体废物日常生活生活垃圾0.7t/a统一收集后外运填埋噪声操作间:75~84.0dB;运输车辆:75~85dB其他无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本项目所在区域无珍稀动植物,不存在具体生态问题,但应利用空地做好绿化。注:括弧外为水温>12℃的氨氮控制浓度和控制量,括弧外为水温≤12℃的氨氮控制浓度和控制量。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噪声对周围的影响、基础施工阶段排放的泥浆水对市政排水管网的淤积影响及施工场地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施工噪声影响分析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打桩、搅拌、气割、装卸等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施工机械而产生的施工噪声。根据类比资料,一般施工机械噪声声级为74~110dB,而且一般施工现场有多台机械同时作业,各机械声级将会叠加1~5dB。不过,由于项目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毕,因此后续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将有所减弱。但项目距居民住宅较近,因此需注意夜间不得进行施工作业,如果因为必须连续作业而进行夜间施工的,需报环保部门批准后并公告于民。2、施工扬尘影响分析在项目建设阶段,要进行平整土地,挖土填方、建造建筑物等,在各过程中都存在着扬尘的污染,尤其是久旱无雨的大风天气,扬尘污染较为突出。类比同类工程,距施工现场100米处的TSP监测值为0.12~0.79mg/m3。据调查,施工现场的扬尘主要来自运输汽车行驶的扬尘、堆料场的起风扬尘及装卸水泥、砂石料等作业扬尘,其中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约占扬尘总量的一半以上,且影响范围较大。如果施工阶段对道路进行定期清扫、洒水作业(每天4~5次),可使空气中扬尘量大大减少(降70%左右),达到较好的降尘效果,同时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混凝土搅拌与建筑材料的堆放场地,如以上措施得以实施,则施工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可大大降低。3、施工废水影响分析施工过程如遇雨天,会产生一定量泥浆废水,经对工地勘查,由于项目用地面积较小,不适合建临时沉淀池,因此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以免泥浆水将附近排水管网堵塞。此外,本项目施工人员不多,且项目处于工业区,施工人员均不在工地食宿,因此生活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建成后,所排放废水主要是垃圾渗滤液、地面冲洗水和工人生活污水,污水水质相对明确。垃圾渗滤液排放量为2325t/a,地面冲洗水排放量为14600t/a,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6t/a,废水排放总量为16981t/a,各种废水CODCr产生总量为58.79t/a,氨氮产生总量为1.382t/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和地面冲洗水、垃圾渗滤液一起进入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垃圾渗滤液具有水质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且不呈周期性,CODCr、BOD5、NH3-N、重金属浓度高及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特点,因此对于垃圾渗滤液的达标处理具有很大的难度,目前国内尚无十分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基于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水量特点,对其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仅考虑某种工艺方法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而更重要的是考虑该工艺方法对水质水量变化的灵活适应性。根据本项目废水水量及水质特点,建议采用采用生化+物化+深层过滤消杀(加入二氧化氯杀菌)法工艺进行处理,其中生化段为UASB流程,将借助高效厌氧反应器,使污水中尽可能多的大分子有机物得到降解,并进行脱氮;然后在沉淀池中加入PAM和AL2(SO4)药剂,通过絮凝沉淀去除渗沥液中的有机物和悬浮杂质;最后通过过滤去除SS,再进入深层过滤消杀(加入二氧化氯杀菌)法处理工艺。废水处理后排入泵阀工业区污水管网,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再经****镇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入瓯江,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各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CODCr8.495t/a,氨氮0.255t/a。经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排入环境的各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CODCr1.019t/a,氨氮0.136t/a。****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改进SBR工艺,已建成的一期处理能力为5万t/d,二期(2020年)为10万t/d。本项目的废水排放量为16981t/a,即56.7t/d,废水量很小,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氨氮等,能与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染物相容,不会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瓯江。瓯江为浙江第二大河,多年平均流量为486m3/s,流量大,污染物稀释能力强,因此具备一定的环境容量。本项目废水量不大,排入瓯江的各污染物分别为CODCr1.019t/a,氨氮0.136t/a,污染物排放量较小,经瓯江扩散、稀释后,预计不会对当地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臭气垃圾在中转过程会产生臭气,主要来自垃圾装卸口及渗滤液,臭气中主要特征污染物为H2S、NH3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为控制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中转场拟采用微生物除臭剂对中转场进行空气除臭。经大量资料调研,微生物除臭剂为具有吸附和分解恶臭的微生物发酵而成的除臭菌剂,除臭菌剂通过安装在垃圾压缩站压缩槽上方的喷雾装置定时喷洒,该喷雾装置采用自动控制,具有间歇喷雾功能,以消除中转站因垃圾在由垃圾车倾倒至压缩槽内进行压缩时产生的臭味。此外,为最大限度地消除中转站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项目拟在操作间天花板上安装一定数量的喷雾装置,定期喷洒除臭剂,将逸散于空气中的臭气进一步消除。根据资料调研,采用除臭剂前后中转站附近环境空气中恶臭污染物浓度变化见表18、19。表18 垃圾中转场附近空气中NH3浓度变化地点取样点与压缩槽距离(m)NH3浓度(mg/m3)未喷洒除臭剂喷洒除臭剂去除率(%)转运站10.50.2340.05875.2150.2050.05175.1转运站20.50.3010.11263.9150.2070.07265.2表19 垃圾中转场附近空气中H2S浓度变化地点取样点与压缩槽距离(m)H2S浓度(mg/m3)未喷洒除臭剂喷洒除臭剂去除率(%)转运站10.50.028未检出>90150.015未检出>90转运站20.50.028未检出>90150.014未检出>90从表中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在喷洒了微生物除臭剂后,距压缩槽不同距离处的空气中NH3浓度比喷洒前下降了60%以上,H2S浓度则未检出,各污染物浓度均符合居民区空气中允许浓度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为了进一步减少臭气对环境的影响,应加强地面冲洗工作,保持地面洁净,同时保证渗滤液及冲洗水能够及时排入相应预处理池,减少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加强厂区的四周的绿化,使植物能吸收部分臭气。NH3、H2S产生量以及喷洒除臭剂除臭后的排放量见表20(去除率以60%计算)。表20 垃圾中转场主要臭气产生及排放情况污染物名称NH3H2S产生量0.0252kg/h,0.221t/a0.0026kg/h,0.023t/a排放量0.0101kg/h,0.088t/a0.00104kg/h,0.009t/a(2)厂界浓度预测由于****镇地处****最南端,与****市区仅有一江之隔,因此区域污染气象特征分析主要通过****市的有关气象资料进行。经统计知道,区各风向各稳定度出现频率,****市各风向各稳定度出现频率以中性(D类)层结出现的频率最高,为66.58%,常年主导风向为ESE(16.2%)。因此,本环评拟预测D类稳定度,常年主导风向(ESE)和关心风向(E)条件下厂界臭气浓度。ESE风常年平均风速为2.34m/s,E风常年平均风速为2.35m/s。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面源的大气扩散模式可由下式计算:式中:Q──单位时间的污染物排放量,mg/s;u──排放单元高度处平均风速,m/s;y──垂直于风向的水平横向距离,m;H──面源的平均排放高度,m。L──垂直风向的面源单元宽度,m;σy、σz──扩散参数,m。经预测计算,结果见表21。 表21 D类稳定度ESE、E风向厂界臭气浓度 (单位:mg/m3)预测方案ESE/DE/DNH3H2SNH3H2S东侧厂界0000南侧厂界0.000100.0040.0001西侧厂界0.0110.00120.01580.0016北侧厂界0.00160.000450.000450.0001由表20可知,氨、硫化氢各侧厂界浓度均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厂界浓度未超标。(3)卫生防距离本项目西侧约150m处为安丰村住宅,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规定,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居住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如下:式中:Qc——无组织排放量,kg/h。Cm——污染物质量标准值,mg/m3。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子。通过计算所得,氨的卫生防护距离5.2m,经提级后确定氨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m;硫化氢的卫生防护距离11.8m,经提级后确定硫化氢的卫生防护距离50m。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气体的卫生防护距离在同一级别时,卫生防护距离级别应该提高一级。可见该垃圾中转场的卫生防护距离应该由50m提高一级,为100m。西侧安丰村住宅与拟建垃圾中转场相距约150m,能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因此,正常情况下垃圾中转场对安丰村住宅影响不大。3、噪声影响评价拟建垃圾中转场位于****镇镇泵阀工业区园内,附近为工业企业、道路和山体,距西侧安丰村住宅150m以上,正常情况下,垃圾的装卸、压缩作业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不会产生噪声扰民问题。但本项目噪声较大,操作间噪声级为75~84.0dB,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减少噪声排放,使厂界噪声达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隔声降噪:操作间门窗和墙壁进行隔声降噪处理,如采用隔声门窗等;操作间内所需所有通风、排风用的风机,均选用低噪声设备,为减少振动和降低噪声,安装采用减振器,若噪声强度超过80dB,应设风机隔声罩,并在进风口设消声器;加强绿化,在厂区外植树,以阻隔噪声向外传播。本项目垃圾收集车以人力三轮车、手推车为主,不会产生噪声影响,运输车辆噪声主要为垃圾外运的5吨自卸车,其运行噪声为75~85dB。拟建垃圾中转场垃圾中转量为100t/d,一天运输次数为20车次。应选择合适垃圾外运路线,避开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将运输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职工生活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垃圾收集过程中掉落于地面的垃圾,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1t/a。加强垃圾车的管理,严禁有破漏的垃圾车上路,可以减少或避免垃圾在收集过程由于掉落而产生的固废。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收集过程中掉落于地面的固体废物可与其它待处理的垃圾合并处理。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工作间臭气(H3N、H2S)采用微生物除臭剂对压缩站进行空气除臭。①在压缩槽上方安装自动喷雾除臭装置,保证每次有垃圾进入压缩槽时均有除臭剂喷洒;②在天花板上方布置一定数量喷雾头,定时喷洒除臭剂,将逸散到空气中的臭气进一步消除;③加强地面冲洗工作,保持地面洁净,同时保证渗滤液及冲洗水能够及时排入相应预处理池,减少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④加强厂区的四周的绿化,植物对臭气也有一定的吸收作用。根据资料调研,采用微生物制剂处理措施后,对臭气处理率可达60%以上,经计算臭气浓度符合居住区标准要求;与西侧安丰村住宅之间距离能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水污压缩过程渗滤液对瓯江水质影响不大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染物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和地面冲洗水、垃圾渗滤液一起进行生化+物化+深层过滤消杀(加入二氧化氯杀菌)法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污水处理厂处理,最后排入瓯江地面冲洗冲洗废水日常生活生活污水固体废物日常生活生活垃圾加强垃圾车的管理,严禁有破漏的垃圾车上路;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收集过程中掉落于地面的固体废物可与其它待处理的垃圾合并处理。影响不大噪声工作间噪声源为75~84dB,垃圾运输车辆噪声为75~85dB。操作间的门窗和墙壁进行隔声降噪处理,如采用隔声门窗等;操作间内所需所有通风、排风用的风机,均选用低噪声设备,为减少振动和降低噪声,安装采用减振器,若噪声强度超过80dB,应设风机隔声罩,并在进风口设消声器;选择合适垃圾外运路线,将运输车辆的噪声影响降至最低。中转场四周多种高大的灌木,以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其他夏季垃圾易腐败,因此应增加除臭剂的喷洒频率,将臭气及时清除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1、加强整个厂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上、下水管网的建立,废水经生化+物化+深层过滤消杀(加入二氧化氯杀菌)法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污水处理厂处理,最后排入瓯江。2、搞好厂区的绿化建设,保护好自然环境。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结论与建议1、结论(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县****镇泵阀工业园区垃圾中转场建设项目,拟建于****县****镇泵阀工业园区(安丰村),征地面积为641.54m2,总建筑面积为238.50m2,垃圾中转量为100t/d。项目东侧为山体,南侧为空地和舟山路,西侧隔规划的****大道为工业用地,北侧为山体。拟建项目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100吨,需职工约4人,项目总投资150万元。(2)环境现状结论①项目纳污水体瓯江为地表水Ⅲ类水质功能区,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监测结果表明,瓯江水质良好,水质现状达到了II类标准,符合Ⅲ类水质功能区要求。②****镇为二类大气功能区,据监测,SO2、NO2、TSP平均浓度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大气环境质量良好,符合功能区要求。③项目声环境质量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3类标准,据监测,各侧环境噪声均达到了2类标准,符合3类声功能区要求。(3)建设项目污染物发生情况见表21。表22 建设项目污染物发生情况汇总 (单位:t/a)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排入污水管排入瓯江废水生活污水废水量56COD、氨氮排放量分别为8.495t/a、0.255t/aCOD、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019t/a、0.136t/a(0.255t/a)①CODCr0.02氨氮0.002渗滤液废水量2325CODCr54.6氨氮1.088地面冲洗水废水量14600CODCr4.38废气臭气NH30.2210.088H2S0.0230.009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0.70①:括弧外为水温>12℃的氨氮控制量,括弧外为水温≤12℃的氨氮控制量。(4)影响评价结论①拟建项目废水包括生垃圾渗滤液、地面冲洗水和生活污水,废水中主要含CODCr、氨氮等污染物。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和地面冲洗水、垃圾渗滤液一起进行生化+物化+深层过滤消杀(加入二氧化氯杀菌)法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污水处理厂处理,最后排入瓯江,经定性分析,项目所排废水对瓯江水质影响不大。②拟建项目废气主要为垃圾腐败发酵产生的臭气,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在操作间天花板上安装喷雾装置,定期喷洒除臭剂后,对臭气处理率可达60%以上,臭气浓度符合居住区标准要求,经预测,臭气厂界浓度未超标;预计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垃圾中转场与西侧安丰村住宅之间距离能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③拟建项目附近为工业企业、道路和山体,正常情况下,垃圾的装卸、压缩作业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选择合适垃圾外运路线,避开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可将运输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降至最低。④拟建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职工生活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垃圾收集过程中掉落于地面的垃圾。加强垃圾车的管理,严禁有破漏的垃圾车上路,可以减少或避免垃圾在收集过程由于掉落而产生的固废。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收集过程中掉落于地面的固体废物可与其它待处理的垃圾合并处理后,固废对环境影响不大。(5)污染防治措施结论①水污染防治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和地面冲洗水、垃圾渗滤液一起进行生化+物化+深层过滤消杀(加入二氧化氯杀菌)法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污水处理厂处理,最后排入瓯江。②大气污染防治在操作间天花板上安装喷雾装置,定期喷洒除臭剂。加强地面冲洗工作,保持地面洁净,同时保证渗滤液及冲洗水能够及时排入相应预处理池,减少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加强厂区的四周的绿化,使植物吸收部分臭气。③噪声治理操作间门窗和墙壁进行隔声降噪处理,如采用隔声门窗等;操作间内所需所有通风、排风用的风机,均选用低噪声设备,为减少振动和降低噪声,安装采用减振器,若噪声强度超过80dB,应设风机隔声罩,并在进风口设消声器;选择合适垃圾外运路线,避开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加强车辆的维护,确保良好车况,杜绝因车辆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④固体废弃物处置加强垃圾车的管理,严禁有破漏的垃圾车上路,减少或避免垃圾在收集过程由于掉落而产生的固废。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收集过程中掉落于地面的固体废物与其它待处理的垃圾合并处理。2、建议(1)废水、废气、噪声等治理设施工艺应通过有资质单位设计、实施,以确保达标排放。(2)加强中转场管理,严格执行本环评提出的各项治理措施。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3)夏季垃圾易腐败,因此应增加除臭剂的喷洒频率,将臭气及时清除。(4)中转场应设置一名专职环保管理人员,以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5)加强工人的个人劳动保护工作。3、项目可行性评价结论****县****镇泵阀工业园区垃圾中转场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及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经分析和评价,若采用科学管理与恰当的环保治理手段,可控制环境污染,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因此从环保角度讲,该项目的选址和建设基本是可行的。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填表单位(盖章):****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填表人(签字):项目经办人(签字):建设项目项目名称****县****镇泵阀工业园区垃圾中转场建设项目建设地点****县****镇泵阀工业园(安丰村)建设内容及规模总建筑面积238.5m2,垃圾中转量100t/d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行业类别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类别□编制报告书■编制报告表□填报登记表总投资(万元)150环保投资(万元)所占比例建设单位单位名称****镇泵阀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联系电话评价单位单位名称****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法人代表******联系人******证书编号乙字2014号评价经费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现状环境质量等级环境空气:二级地表水:II类地下水:环境噪声:2类海水:土壤:其它:环境敏感特征□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地禁封保护区 □森林公园 □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基本草原□文物保护单位 □珍稀动槙物栖息地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重点流域 □重点湖泊 ■两控区染物排放达标与总量控制(工业建设项目详填)排放量及主要污 染 物现有工程(已建+在建)本工程(拟建或调整变更)总体工程(已建+在建+拟建或调整变更)实际排放浓度(1)允许排放浓度(2)实际排放总量(3)核定排放总量(4)预测排放浓度(5)允许排放浓度(6)产生量(7)自身削减量(8)预测排放总量(9)核定排放总量(10)以新带老削减量(11)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12)预测排放总量(13)核定排放总量(14)排放增减量(15)废 水1.698101.69811.6981+1.6981化学需氧量*6058.7957.0911.6991.699+1.699氨氮*8(15)1.091.0540.0360.036+0.036石油类废 气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氮氧化物工业固体废物*与项目有关的其它特征污染物NH31.50.2210.1330.0880.088+0.088H2S0.060.0230.0140.0090.009+0.009注:1、排放增减量:(+)表示增加,(-)表示减少2、(12):指该项目所在区域通过“区域平衡”专为本工程替代削减的量3、(9)=(7)-(8),(15)=(9)-(11)-(12),(13)=(3)-(11)+(9)4、计量单位:废水排放量——万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年;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量——吨/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吨/年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峨眉山旅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10个下属机构的多功能集团化的企业,公司经营项目主要以旅游客运为龙头,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分设以下机构:涉外旅游车队、佛光汽车维修中心(一类维修企业)、四星级宾馆峨眉山饭店、大型游乐中心—峨眉山灵秀苑、加油站、CNG加气站、峨眉山旅行社、快餐店、峨眉山灵秀温泉欢乐谷等10个部门,现有职工850人。温泉度假区二期工程是峨眉山国际度假休闲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温泉度假是目前国内外非常受欢迎的一种现代旅游产品,峨眉山旅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开发完成了灵秀苑生态温泉休闲娱乐区,为了进一步完善生态温泉休闲度假的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一个大型温泉旅游区,峨眉山旅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建“温泉度假区二期工程”,以促进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结构完善。项目选址在峨眉山黄湾乡报国村,位于峨眉山旅业发展有限公司内。峨眉山市发展计划局以[2004]12号文对该项目进行了立项批复;峨眉山市峨眉山旅游管理委员会以[2004]0001号文下达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并颁发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表明该项目建设选址符合规划要求。1.总论1.1评价目的本评价工作是在通过详细的现状调查和准确的工程分析,核实工程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等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工程建设和运行可能带来的声环境问题及影响。根据影响预测的结果,结合环境质量现状,提出防治不利影响的减缓措施,论证工程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并反馈于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确保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为项目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力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1.2编制依据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3)《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文;(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实施);(5)《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川府发(1996)第142号文。(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8)峨眉山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峨眉山旅业发展有限公司温泉度假区二期工程执行环境标准的批复”;(9)由峨眉山市峨眉山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编号:(2004)001号;(10)由绵阳市环境保护局批复的有关本项目的《四川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表》,2003.11.26;(11)峨眉山旅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温泉度假区二期工程及环境基础技术资料。1.3评价范围及声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评价范围为厂界和敏感点。声环境保护目标:锅炉房外农户和峨眉山饭店。1.4评价因子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声环境现状评价因子为:昼夜等效A声级。1.5评价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分别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4类(表1-1);表1-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标准值(Leq:dB(A))依据昼间夜间1类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5545(GB3096-93)中的1类标准4类城市交通干道两侧7055(GB3096-93)中的4类标准噪声排放标准分别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表1-2)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Ⅰ类(表1-3);表1-2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Leq:dB(A)]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表1-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类别昼间夜间依据噪声限值[Leq:dB(A)]5545(GB12348-90)Ⅰ类1.6原有水污染情况本项目属新建,无原有污染问题。1.7项目建设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目标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对声环境而言,本项目建设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施工机械和锅炉运营可能对环境的影响,根据环境特征,本工程声环境保护目标为环境敏感点和场界。1.建设项目概况2.1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建设项目名称:温泉度假区二期工程建设单位:峨眉山旅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峨眉山市黄湾乡报国村建设性质:新建2.2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建设规模:本项目由峨眉山温泉饭店、灵秀温泉会所、酒店服务部组成。占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16000m2。平面布置:温泉度假区二期工程平面布置详见附图2。2.3建设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资金自筹。其中环保投资88.69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4.4%。2.4劳动定员和生产制度年工作日为300天,建成后劳动定员150人,接待能力共750人。2.5项目组成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本项目为新建,由峨眉山温泉饭店、灵秀温泉会所、酒店服务部三部分组成。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下表:建设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表项目组成主要环境问题污染治理措施主体工程峨眉山温泉饭店、灵秀温泉会所、酒店服务部(由锅炉房和洗涤中心组成,已建成)※施工期1、废水2、施工扬尘、噪声3、建筑弃渣和垃圾4.植被破坏5.景观影响※运营期1、生活污水2、洗涤废水3、生活垃圾4、锅炉废气5、锅炉噪声等1、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澄清后回用;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管网再经峨眉山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峨眉河;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2、通过洒水控制扬尘;控制施工时段,限制夜间施工,建简易隔声屏障降噪;3、建筑弃渣清运到指定地点;4、生活垃圾和化粪池污泥由物管部门统一收集、清运;5、绿化建设,使绿地率至少达到50%。辅助工程道路、绿化、给排水设施、化粪池、垃圾站等公用工程供配电、通讯照明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2.6选址及总图布设本工程选址在峨眉山市黄湾乡报国村峨眉山旅业发展有限公司内,位于峨眉山报国寺“天下名山”内0.5公里处,距峨眉山市区2公里,扼守上金顶要冲,交通四通八达,是峨眉至金顶的必经之路,更是上峨眉山朝山拜佛、旅游观光的第一站。项目位于“天下名山”至报国寺之间的地带,属于《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服务中心”,本项目工程地理位置及其外环境关系分别见附图1、附图3所示。该区以提供接待、服务、度假、商贸、市政、文化娱乐、医疗急救等综合性服务功能为主要目的。因此,温泉度假区二期工程符合《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要求。1.工程分析3.1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本项目的主要原料包括:峨眉山温泉饭店、灵秀温泉会所建筑材料(混凝土、钢材等)和水、电等,大部分在当地解决;项目投入运营后需要的水、电、洗涤剂、煤等,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和动力消耗情况见下表: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表项目名称单位用量备注施工期水泥t3000当地市场购买砂石m31500当地市场购买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钢材t400外购水m3/d30供水系统供给运营期水万m3/a18.72供水系统供给电万kWh/a20电力系统供给洗涤剂通用粉kg/a4380购买墙里快法粉kg/a2555中和酸粉kg/a1460强力乳化剂kg/a2555氧漂粉kg/a1460柔顺剂kg/a2555有机氯漂粉kg/a1460彩漂粉kg/a1460肥皂kg/a365家用洗衣粉kg/a3653.2工艺流程1)产污环节分析“温泉度假区二期工程”为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等一体的综合娱乐项目,无生产性项目。污染影响时段主要为施工期和运营期,其基本工序及污染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运行使用施工期、运营期工艺流程图噪声、扬尘噪声、固体废弃物噪声、废烟气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运行使用施工废水、建筑垃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施工期运营期施工期、运营期产污工艺流程图由上图可看出,本项目产生噪声的主要环节是施工期和锅炉运营期。2)产污环境分析u施工噪声施工期噪声包括各种建筑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其中建筑机械作用产生的噪声十分严重,由《建筑声学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并经类比得到主11****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锦绣东路(申江东路-金槐路)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普兰店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三环线北段(三金潭~平安铺)道路排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三亚港总体规划(2016~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
- 五垴山风电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人沟铁矿采选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五金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
- 商贸公司液化气体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
- 塑钢门窗加工厂化纤有限公司年产36万吨涤纶功能性纤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威特药业公司 ;亿片替米沙坦片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实业公司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射流装置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环境影响报告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项目-上海九晶电子
- 氧化锌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油田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建设项目环保设施验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 涂料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