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8 MB
- 19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评价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协作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二○○九年九月2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前言11总则31.1编制目的31.2编制依据31.2.1法律法规31.2.2导则、规范41.2.3技术文件41.3评价标准51.3.1环境质量标准51.3.2污染物排放标准61.4评价工作等级71.5评价范围与时段81.5.1评价范围81.5.2评价时段81.6环境保护对象与目标101.7环境敏感区域及敏感点112工程概况132.1工程地理位置132.2流域规划简况132.3工程建设河段概况142.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42.4.1目前河口河段的防洪形势142.4.2目前河口防洪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52.4.3工程建设是黄河三角洲综合治理开发的要求162.5工程建设任务与目标172.6工程规模组成与特性172.6.1堤防工程212.6.2险工工程282.6.3河道整治工程292.7施工布置及进度342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2.7.1施工总布置342.7.2施工进度382.8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规划402.8.1工程占地402.8.2移民安置规划概况413工程分析433.1工程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一致性分析433.1.1本工程与《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的关系433.1.2本工程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的符合性433.1.3工程建设与生态功能区划的符合性443.1.4工程建设与水功能区划及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符合性453.1.5与《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协调性453.2施工布置的环境合理性分析463.2.1施工料场环境可行性分析463.2.2弃渣场环境可行性分析473.2.3施工道路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493.3工程作用因素分析503.4主要影响源分析503.5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523.5.1工程特点与区域环境特点523.5.2环境影响因子识别533.5.3评价因子筛选533.5.4评价重点55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64.1区域环境概况564.1.1自然环境564.1.2社会环境604.2陆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54.2.1陆生植物现状调查与评价654.2.2动物资源694.2.3生态完整性评价694.3水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744.3.1调查断面布设742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4.3.2浮游生物调查结果754.3.3底栖动物调查结果774.3.4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结果774.3.5鱼类调查结果774.4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与评价814.4.1自然保护区概况814.4.2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814.4.3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834.4.4自然保护区植被844.4.5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874.4.6自然保护区主要存在问题904.5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904.6环境空气与声环境现状评价934.7主要环境问题934.7.1黄河入海流路不稳定,洪水威胁依然存在934.7.2生态系统脆弱、土壤盐渍化程度高934.7.3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经济开发、洪水危害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矛盾突出94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955.1已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955.1.1堤防工程955.1.2河道整治工程965.2水文情势影响预测与评价965.2.1控导工程对水文情势影响975.2.2工程对河势影响975.3陆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995.3.1对植物资源影响995.3.2土地利用格局影响评价1005.3.3区域生态完整性影响评价1025.4水生生态系统影响预测与评价1035.4.1对水生生物影响1035.4.2对鱼类影响1035.4.3水生生态环境影响小结1045.5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52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5.5.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55.5.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75.5.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75.5.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95.5.5施工期人群健康影响分析1105.6水土流失预测1115.6.1预测内容1115.6.2扰动土地面积1115.6.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1115.6.4弃土弃渣量1115.6.5水土流失量预测1145.7社会、经济影响预测与评价1185.7.1增强地区防洪能力1185.7.2确保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1185.8移民安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95.8.1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1195.8.2移民安置对土地资源影响1205.8.3移民生活水平影响分析1236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46.1工程与自然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1246.2对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影响1246.2.1对植物区系组成影响1246.2.2工程占地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1256.3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影响1266.3.1对鸟类的影响1266.3.2对其他动物影响1336.4工程建设后对自然保护区影响1336.4.1对自然保护区补水影响1336.4.2工程占地对自然保护区结构与功能影响1366.4.3土地利用格局影响1376.5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评价小结1396.5.1对自然保护区重要保护对象的影响1396.5.2对自然保护区结构与功能的影响1392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6.5.3相关意见1397环境保护对策措施1417.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417.1.1陆生生态保护措施1417.1.2水生生态保护措施1447.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447.2.1水环境保护措施1447.2.2环境空气保护措施1457.2.3声环境保护措施1457.2.4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1467.2.5人群健康保护措施1467.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467.4小结148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528.1环境管理1528.1.1环境管理目标1528.1.2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1528.2环境监理1538.3环境监测计划1548.3.1大气环境监测1548.3.2声环境监测1548.3.3水土流失监测1558.3.4人群健康监测1568.4生态环境管理与监测1568.4.1生态环境管理机构1568.4.2生态环境监理1588.4.3生态环境监测1588.5环境保护竣工验收1598.5.1目的1598.5.2主要验收内容1599环保投资估算与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619.1环保投资估算1612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9.1.1编制依据1619.1.2投资项目划分1619.1.3环境保护投资估算1629.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659.2.1环境经济效益1659.2.2工程投资与环境损失1699.2.3经济损益综合分析16910公众参与17010.1公众参与的目的17010.2公众参与的方式17010.3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17010.3.1调查范围与调查对象17010.3.2调查内容及时间17110.3.3调查结果统计17310.3.4公众意见汇总及处理17410.4召开座谈会17510.5公众参与结论1761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7711.1环境现状评价结论17711.1.1陆生生态系统17711.1.2水生生态系统17811.1.3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与评价17811.1.4水环境现状17911.1.5大气环境与声环境现状17911.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17911.2.1对水文情势影响17911.2.2陆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7911.2.3水生生态系统影响预测与评价18011.2.4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8111.2.5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8311.2.6水土流失18311.2.7社会经济影响18311.3环保效益评价结论1842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11.4公众参与调查结论18411.5综合结论18411.6建议1852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附件1任务委托书附件2山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附件3《国务院关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附件4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于《关于黄河河口近期防洪工程建设涉及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函》函的答复附件5山东省林业局《关于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需占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请示》附件6公众参与调查表样表附图:附图1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2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总体布置示意图附图3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施工总体布置图附图4区域土壤类型图附图5项目区水土流失三区划分图附图6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图附图7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附图8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图附图9项目区遥感影像图附图10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图附图11东营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图附图12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附图13工程与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示意图附图14施工布置与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示意图附图15工程与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保护区位置关系图附图16工程与自然保护区重要物种分布位置关系示意图2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前言黄河河口地区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地理位置为东经118º10′~119º15′,北纬37º15′~38º10′,属陆相弱潮强烈堆积性河口,是1855年黄河改道入渤海以来由黄河泥沙淤积、填海造陆所形成的一片新陆地,该地区又称黄河河口三角洲。自然条件下,黄河尾闾河段在此洲面上遵循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规律摆动,横扫三角洲,循环往复并扩大洲面范围。河道摆动顶点在宁海附近,包括北至套尔河口、南抵支脉沟口的扇形地带,涉及范围约6000km2。自1953年起,随着工农业发展的需要,曾三次采取人工改道措施,限制河道摆动范围,把三角洲顶点下移至渔洼断面附近,包括北至车子沟、南到南大堤的扇形范围,面积约2400km2。目前黄河河口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石油化工生产基地(胜利油田)和农牧渔业综合开发地区。黄河河口的治理,直接关系着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为保障河口地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要求黄河入海流路必须相对稳定,力争使现行的清水沟流路继续行河一个较长的时期。198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原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以及有关单位共同协作编制完成了《黄河入海流路规划报告》,1992年国家计委以计农经[1992]1842号文批准了该规划报告。1993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编制《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国家计委以计农经[1996]238号文批准该项目建议书。据此,从1996年开始,实施了北大堤沿六号路延长工程、黄河河口南防洪堤0+000~27+735段的加高加固、险工建设以及十八户、中古店、清3、清4等控导工程的新建续建、护林控导工程改建等项目。由于油田改制等原因,尚有北汊1改道引河开挖、崔家庄控导工程和八连控导工程的部分坝垛等未实施,管理设施和通讯系统建设尚有部分未实施。由于《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中的工程尚未按计划全部完成,河口河段防洪工程遗留问题的存在,近期防洪形势仍然严峻,急需开展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以便安排近期防洪工程建设。根据水利部及黄委会的批示,依据《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国函【2002】61号文)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受山东黄河河务局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共同承担了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业主委托后,评价单位先后与有关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并多次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同时对部分专题进行委托。委托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对评价范围内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委托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对工程建设对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专题研究。评价单位在环境现状调查、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公众参与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次评价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山东省林业厅、东营市环境保护局、东营市林业局、东营市国土资源局、东营市海洋渔业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东黄河河务局黄河河口管理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2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则1.1编制目的在对拟建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基础上,对工程方案和施工总布置合理性进行环境可行性论证,全面分析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实施后对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防止、减缓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措施,减少不利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和该项目的建设与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8)(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1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0)(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8)(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9)(1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6)(1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1)(1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17)《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1.12)(18)《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00.12)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19)《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04.1)(20)《山东黄河河道管理条例》(2004.1)(2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8】111号)(22)《关于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77号文)(23)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2004.7)(24)《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文)(2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10)(26)《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的通告>》(山东省人民政府,1999.3)1.2.2导则、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19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2-19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8)《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9)《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10)《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11)《水电水利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DL5402-2007)(1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1.2.3技术文件(1)《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国函【2002】61号)(2)《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国函【2008】63号)(3)《山东省生态建设规划纲要》(鲁政发【2003】119号)(4)《东营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2004.12)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5)《山东省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鲁政字【2000】86号)(6)《山东省水功能区划》(鲁政字【2006】22号)(7)《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8)《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略规划》(鲁政发【2008】46号)(9)《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界限的公告》(鲁政字【2002】85号)(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01】46号)(11)《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的通知》(东政发【2003】21号)(12)《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9)(13)《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占地处理及移民安置专题报告》(2008.9)(14)《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08.9)(15)《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鲁环函【2007】808号)(16)任务委托书1.3评价标准根据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见附件2),项目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如下文。1.3.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主要指标见表1-1。表1-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标准名称取值时间标准限值(mg/m3)NO2TSP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订版二级日平均0.120.31小时平均0.24-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2)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主要水质指标见表1-2。表1-2、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单位:mg/L(pH除外)标准名称评价因子标准值《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PH6-9溶解氧≥5化学需氧量(COD)≤20生化需氧量(BOD5)≤4氨氮≤1.0总磷(以P计)≤0.2石油类≤0.05(3)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区标准,主要指标见表1-3。表1-3、声环境评价标准单位:dB(A)类型昼间标准夜间标准155451.3.2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2)废水污染物执行《山东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6-2007)表2中一级标准。(3)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主要指标值见表1-4、1-5、1-6。表1-4、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单位:mg/m3污染物浓度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SO20.5氮氧化物0.15颗粒物5.0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1-5、废水排放标准单位:mg/L标准名称污染物标准值《山东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6-2007)表2中一级标准PH6~9SS70BOD520CODcr100石油类5氨氮15表1-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单位: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昼间噪声限值夜间噪声限值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1.4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工程规模、特性、工程影响区域的环境特点,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关于各环境要素评价等级的确定原则,提出本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如下:(1)生态环境拟建工程占地面积8404.55亩(5.6km2),影响面积<20km2,工程建设地周围环境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大,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为农业生态系统类型。因部分工程涉及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一级。(2)地表水环境工程主要是土石方工程,工程建设对水环境影响在施工期,运行期没有水污染物排放。施工期间高峰期日最大废水排放量<200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涉及水体为黄河干流,规模为大河,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3)环境空气工程建设区域为河滩开阔地,不属于复杂地形,大气污染物产生于施工期,运行期无大气污染物排放。工程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土方开挖引起的粉尘、运输中产生的扬尘和施工机械车辆排放的尾气,没有明显持续的、固定污染源,因此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施工期扬尘及尾气的影响不进行评价等级判定,大气环境影响只做简单分析。(4)声环境声环境影响主要在施工期,运行期不产生噪声,工程建设区域建设前后噪声级基本没有变化,声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1.5评价范围与时段1.5.1评价范围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规模:堤防加高9.7km、帮宽34.93km、淤背加固6.85km;防浪林建设12.85km;险工改建加固3.1km;河道整治续建工程5处、加高1处,加固2处,总长11.18km(续建5.5km、加高1.7km、加固3.984km)。根据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的规模、特性和影响区域的特点,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各环境因子的评价范围如下。(1)地表水环境黄河干流从渔洼断面至清四断面河段,长30.9km;工程段附近沉沙池等地表水体。(2)生态环境堤防帮宽、加高加固工程沿线两侧各延伸2km的区域,面积约675.63km2,其中包括取土场、施工营地范围;工程涉及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大气环境施工道路两侧200m范围、堤防工程、控导工程、取土场周围500m范围。(4)声环境堤防工程、施工临时道路周围200m范围。工程各环境因子评价范围示意图见图1-1。1.5.2评价时段项目评价时段为施工期和运行期。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1、评价范围示意图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1.6环境保护对象与目标根据工程建设区和影响区的环境现状和环境功能,考虑施工特点,确定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生态环境1)生态保护对象生态环境保护对象为工程建设扰动的地表植物、土地资源、区域陆生动物、水生生物,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保护对象;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采取工程及管理措施,将工程建设及移民生活安置对土地资源、地表植被的破坏影响减少到最低,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维护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构与功能,使工程建设对保护区重要保护对象(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保护鸟类)影响得以减免。3)水土保持控制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应达到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应达到85%;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拦渣率目标确定为95%;林草植被恢复率应达到95%;林草覆盖率应达到20%。(2)地表水环境工程建设涉及黄河干流河段未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程水环境保护对象为黄河干流渔洼断面至清四断面河段地表水体、大堤两侧沉沙池;水环境保护目标为维护黄河干流渔洼断面至清四断面之间河段Ⅲ类水域环境功能。(3)声环境声环境保护对象为工程建设地点附近声环境敏感点;声环境保护目标为通过环境保护措施,使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达1类区域标准。(4)环境空气环境空气保护对象为工程建设地点沿线居民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为通过环境保护措施,使环境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订版二级标准。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5)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保护对象为生活安置移民、区域耕地;保护目标为:移民生活水平得以维持现状甚至有所提高,临时占用耕地得以复耕。1.7环境敏感区域及敏感点根据环境现状调查,本项目共涉及以下环境敏感区域(点),具体见下文。(1)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水环境敏感点工程建设不涉及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本项目水环境敏感点主要为工程建设段黄河干流沿线工农业取水口。水环境敏感点分布具体见表1-7。(3)声环境、大气环境敏感点本项目声环境、大气环境敏感点主要为项目区附近的居民点,根据项目区1:10000地形图,结合现场考察情况,工程区域声环境、大气环境敏感点分布见表1-7。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敏感点分布示意图见图1-2。表1-7、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类别环境敏感点涉及工程岸别位置水环境十八户取水口十八户控导工程右岸十八户控导工程上游约1.5km西河口取水口西河口控导工程左岸西河口控导工程下游约1km大气、声环境薄家扣子堤防帮宽左岸最近的居民点距离大堤约60m肖圣庙堤防帮宽左岸最近的居民点距离大堤约200m临河村堤防帮宽/淤背左岸最近的居民点距离大堤约100m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2、敏感点分布示意图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2工程概况2.1工程地理位置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地点位于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工程建设河段上距黄河下游最后一个水文站—利津水文站40.93km,下距黄河入渤海口约33km,工程建设地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沿线涉及东营市利津县、垦利县、河口区。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见附图1。2.2流域规划简况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4.2万km2)。流域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580亿m3,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80~155亿m3,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t,平均含沙量约为35kg/m3。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为解决黄河洪水威胁大、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编制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复(国函[2002]61号)。内容包括防洪减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流失生态建设规划。提出的治理开发目标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完善的黄河流域防洪减淤体系,有效控制黄河洪水泥沙,初步形成“相对地下河”谋求黄河长治久安。形成节水型社会,实现外流域调水,供需矛盾基本解决;黄河流域地表水水质恢复良好状态。黄河流域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基本得到治理,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达到4亿t,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在《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基础上,按照可持续发展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编制《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对今后20年黄河流域的防洪减淤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用于指导今后20年黄河流域的防洪减淤工作,是21世纪初期黄河流域防洪减淤建设与管理的基础和依据。规划内容包括黄河下游防洪减淤规划、黄河上中游干支流及城市防洪规划、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规划和防洪非工程措施及管理规划。国务院以国函[2008]63号批复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原则同意《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提出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控制洪水,确保黄河下游防御花园口洪峰流量22000m3/s堤防不决口,逐步恢复主槽行洪能力,初步控制游荡性河段河势;基本控制人为产生的水土流失,减轻河道淤积;上中游干流、主要支流重点防洪河段的河防工程基本达到设计标准,重要城市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到2025年,建成比较完善的防洪减淤体系,基本控制洪水和泥沙。2.3工程建设河段概况工程建设河段从渔洼至入海口长约65km,有堤段两岸堤距5km~14km,控导工程布设稀少,河道平面变化大,河槽很不稳定。其中,渔洼~西河口河段,介于窄河段与入海河段之间,主河槽宽300~500m,河道呈微弯形,弯曲系数约为1.07,河相系数(宽深比)K=B1/2/H为5.0~6.0;河段的险工、控导工程较稀疏,河道平面变化较明显。西河口以下为清水沟流路入海段,两岸堤距6.0km~14.0km,自上而下呈喇叭形。其中西河口至十四公里,河道长15.8km,两岸堤距6.0km~8.0km,主河槽平均宽457m,河道为弯曲型河段,弯曲系数为1.22,河相系数为8.3~13.3。十四公里以下为清水沟流路改道后新淤的尾闾河段,河道宽浅,河相系数为8.0~20.5,主河槽宽390m~750m。河段自西河口以下有西河口、护林、八连、清4、清3等控导工程,清4以下至入海口约33km为无工程控制河段,由河道两岸的导流堤约束入海。2.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4.1目前河口河段的防洪形势1976年黄河改走清水沟流路以来,经淤滩成槽和溯源冲刷后,经1986~1995年的来水来沙连续偏枯年,河口河段发生了严重淤积。至1995年汛前,利津、一号坝、西河口3000m3/s水位比1984年分别抬高了1.96m、1.70m、1.84m。河口河段河槽逐渐萎缩,过水面积逐渐减小,清1至清6断面标准水位下的面积减小1500m2左右,清水沟流路已演变成一条只要过2000m3/s流量就要漫滩的“枯水型河槽”。1996年汛前实施清8改汊,使西河口以下河长缩短16km,河道比降加大,加之当年汛期水沙条件较好,利津站3000m3/s流量持续时间较长,引起河口段河道的溯源冲刷。由于溯源冲刷,使河口河段同流量水位比改汊前明显下降,平滩流量增加到3500m3/s左右。1997年11月~2004年12月,在河口河段实施三次挖河固堤工程,上界为纪冯险工,下界为清3断面,涉及河道总长度为53.6km。三次挖河工程共挖泥沙1057万m3,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加固堤防长度24.8km。三次挖河对减少河口河段的淤积有一定的作用。2001年5月以后由于小浪底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的影响,使清7以上河道主槽冲刷,平滩流量较前期有所增加,2007年汛前利津站平滩流量为4000m3/s左右。清8改汊、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和挖河固堤工程的实施,虽使河口河段的防洪形势出现暂时的缓和,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河口的防洪问题,随着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逐渐淤满,下泄沙量增加,河口河段将继续发生淤积,淤积延伸速度将加快,同流量水位将继续抬高,河势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对本河段乃至利津以上河段防洪将产生不利影响。2.4.2目前河口防洪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河口防洪工程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不能满足严峻的防洪形势要求,具体表现如下。(1)控导工程控制河势能力低,河势变化大现有河道整治工程还不能有效控制河势,1986年前河道整治工程很少,仅有中古店、护林及十四公里的少部分坝段,河岸坍塌,坐弯严重,河势变化频繁,主槽摆动不定。1986年开始陆续新建了苇改闸、西河口、八连、十八户、崔家庄、生产村等控导工程,因这些工程兴建较晚,且大部分是为了避免塌滩或为了引水而修建,故有部分工程布局不合理,工程处数、长度都达不到要求,河势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改善。(2)滩地横比降大,危及堤防安全1979年以前,清水沟流路河道摆动幅度大,滩面淤积比较平整。南岸由于护林、十四公里等工程的作用,河道平稳发育,但流路北半部行洪时间短,造成北大堤地势低洼。1985年后主槽逐渐回淤,由于河道单一顺直,近十几年来水较小,尽管有些漫滩淤积,但多是滩唇淤积,滩面淤积较少,形成较大的横比降。清1~清7断面河段滩唇到堤根横向高差已达1.2~2.45m,横比降达40/000~100/000。若遇大水漫滩,河势骤变,很可能发生横河,主流直冲大堤,造成冲决危险;或者形成滚河顺堤行洪造成防洪被动局面。(3)河口泥沙淤积问题将长期存在黄河入海口位于浅海弱潮地区,海洋输沙能力不足,泥沙大量淤积在河道内和滨海区,如1986年~2000年尾闾河段持续淤积延伸,同流量水位抬高,2002年利津站最大流量2500m3/s时相应水位比1958年10400m3/s流量相应水位高出0.04m,比1988年同流量水位高1.13m,加大了防洪压力。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黄河下游河道呈冲刷态势,尾闾河段仍持续淤积延伸,西河口以下河长从2001年的56km增加到2007年汛前的60km,河长增加后河口地区洪水比降减小,对泄洪不利。2020年以后,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进入排沙运用期,黄河下游来沙量将显著增加,会加重河口地区的淤积,河口延伸速度加快,将对黄河下游产生溯源淤积的反馈影响。未来利津站年平均来沙量仍大大超过黄河口海洋输沙能力,入海流路“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演变特性将长期存在,尤其是尾闾河段仍持续淤积延伸,将产生溯源淤积,使河口河段乃至黄河下游艾山至西河口河段的防洪能力减小,不但给胜利油田和三角洲地区的开发带来困难和不利影响,而且将对黄河下游的防洪整体部署带来一定的影响。(4)防洪工程不完善,防御洪水能力低现有堤防工程在设计洪水位条件下,河口左岸共有26.8km在高度上达不到设计标准(其中原北大堤21.7km,孤东南围堤5.1km),占左岸堤防总长的54%。另外,根据计算分析,河口堤防尚有发生渗透破坏的可能。河口地区的四处险工,分布在北大堤的堤线转弯处。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随着堤防的逐渐加高,原修建的险工高度欠高0.75~1.46m,部分断面裹护体坡度未达到1:1.5。河口段的河道整理工程存在的问题:首先河道整治工程少,河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河口段河道整治工程数量明显少于其临近的黄河下游河段,尤其以西河口以下河段河道整治工程太少,不能有效地控制河势。加上近十多年来黄河来水处于枯水系列,河道萎缩,局部河段流势朝不利方向发展。其次已建工程的高度不足、根石深度浅、坡度陡、稳定性差。2.4.3工程建设是黄河三角洲综合治理开发的要求黄河河口防洪工程建设是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对黄河河口治理的要求。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油气、海洋等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黄河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我国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区内,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国务院和山东省十分重视黄河三角洲的开发,21世纪黄河三角洲地区将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型经济区。为了保证河口地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保持入海流路稳定,提高河口地区防洪工程标准、抵御洪水能力,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2.5工程建设任务与目标工程建设主要任务为:以堤防加高帮宽、河道整治为重点,进行淤背加固堤防,实施险工改建加固,加强河口河段防洪非工程措施及工程管理建设,提高河口河段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目标:通过近期建设,使河口的堤防高度和宽度基本达到设计标准;使部分堤段得到加固,并减轻河槽淤积;险工改建加固基本完成;河道整治工程得到完善和加固,进一步稳定现有河势;防洪非工程措施及工程管理建设得到加强,力保设防标准内洪水不决堤。2.6工程规模组成与特性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包括堤防工程:堤防加高帮宽、堤防淤背加固,险工改建加固;河道整治工程:控导工程加高加固、续建等主体工程;防浪林建设、植树种草、堤顶硬化等附属工程。工程各组成详细指标见表2-1。工程总体布置见附图2。黄河河口左岸堤防防洪标准为100~200年一遇,堤防工程级别为1级,右岸堤防防洪标准为10~20年一遇,堤防工程级别为2级。左岸堤防设计顶宽为10m,右岸堤防设计顶宽为7m。堤防临背河边坡确定为1:3。河道整治流量为4000m3/s,整治河宽为500m。工程建设特性详见表2-2。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1、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组成表工程性质工程名称工程指标永久工程1堤防工程主体工程1.1堤防加高堤防加高9.7km。1.2堤防帮宽堤防帮宽34.93km。1.3堤防加固淤背加固6.85km。附属工程1.4防浪林建设安排防浪林长12.848km,其中左岸6.348km,右岸6.5km。1.5堤顶硬化安排堤顶硬化63.46km,其中左岸44.145km,右岸19.318km。1.6防汛屋沿堤防每2000m建设防汛屋一处,每处60m2,其他每处30m2,共安排防汛屋1320m2,均位于左岸。1.7排水沟堤防加高帮宽安排7.7km,淤区安排8.4km。1.8植树种草行道林植树4.46万株,护堤林4.52万棵,淤区生态林植树7.26万株,植草89.55万m2。2险工工程2.1改建加固工程总长度3101m,坝垛23道。3河道工程主体工程3.1加高加固加高控导工程一处,长1700m,坝垛15道,加固控导工程两处,长3984m,坝垛35道。3.2续建续建河道整治工程5处,长度5500m。附属工程3.3守险房安排守险房7处420m2。3.4防汛道路安排改建防汛道路29.13km。3.5行道林安排续建工程行道林,株距2m,共植树0.55万株。3.6草皮护坡草皮护坡10.29万m3。3.7排水沟总长467m。3.8堤顶硬化联坝坝顶碎石硬化,硬化长度7.2km。临时工程4施工道路共17条施工道路,总长28.3km,其中改建8km,新建19.3km。5施工营地共14处施工营地,其中左岸11处,右岸3处。6取土场共15处取土场,其中左岸12处,右岸3处,总占地面积4105亩。7弃土场共15处弃渣场,总占地面积315亩。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2、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治理河段基本情况1、河口河段总长度km65渔洼断面至入海口2、工程涉及河段长度km30.9渔洼断面至清四断面3、防洪保护区土地面积km212584、防洪保护区人口万人8.385、防洪保护区其他情况左岸有孤东、孤岛、五号桩等油田,年产原油超过1000万t,此外还有孤岛镇、仙河镇、河口区、济南军区生产基地及东营港等,其中孤岛、五号桩等油田属特大型企业;右岸主要有黄河农场总场、畜禽良种场等乡镇、企业及部分油田(年产几十万吨)。6、现有堤防工程长度km77.466左岸北大堤49.731,右岸27.7357、现有险工工程处4坝垛23道km3.1018、现有河道整治工程处11坝垛203道km20.72二、水文、泥沙1、流域面积流域万km279.52、利用的水文系列年561950~20063、代表性流量设防流量m3/s100004、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316.6利津站5、多年平均来沙量亿t7.8利津站6、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24.6三、主要建筑物1、堤防工程防洪标准左岸100~200年一遇右岸10~20年一遇堤防工程级别左岸1级右岸2级(1)堤防帮宽堤顶宽度m10左岸m7右岸堤防边坡1:3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续表2-2、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2)堤防加高防洪水位m6.33~12.35左岸(黄海高程)m6.94~11.38右岸(黄海高程)堤顶超高m2.1左岸m1.9右岸堤顶高程m8.43~14.45左岸m8.84~13.28右岸(3)堤防淤背加固淤区宽度m60包边厚度m1.0盖顶厚度m0.52、险工工程坝顶高程m相比设计堤顶高程裹护边坡1:1.5外边坡1:1.3内边坡3、河道整治工程整治流量m3/s4000整治河宽m500三、工程占地与移民安置生产安置人口人83生活安置人口户24永久占地亩3640.25临时占地亩4764.3四、施工1、总工程量土方万m3345.36石方万m340.682、劳动日施工高峰期人数人14253、施工总工期年3工日万个30.3五、经济指标静态总投资万元36722.55工程部分万元24709.46移民、水保及环保投资万元12013.09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2.6.1堤防工程(1)堤防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河口地区共有各类堤防长206.331km,其中北大堤、南防洪堤等设防堤长77.466km;北大堤退守堤、南大堤、东大堤及其他堤防长128.865km,为不设防堤段。工程主要针对设防堤,左岸堤防全长49.731km,分两段:第一段为北大堤,自利津四段(桩号0+000)至孤东南围堤3号险工(桩号44+631),长44.631km。第二段为孤东南围堤,自3号险工(桩号44+631)至末端(桩号49+731),长5.100km;右岸南防洪堤自垦利二十一户(桩号0+000)至末端(桩号27+735),长27.735km。目前河口地区设防堤高一般为5~7m,临背河地面高差一般2~3m,堤顶宽度一般6~8m,边坡一般1:2.5~1:3.0。存在主要问题:堤防高度不足、堤防宽度不足、堤基条件差,威胁堤防安全。(2)工程建设安排1)堤防加高帮宽考虑到工程的施工因素,并结合河口实际情况,对堤顶欠高0.5m以上的堤段进行加高,对堤宽不足值大于1m的堤段进行帮宽。共安排北大堤加高段长9.7km,帮宽段长34.931km,具体安排情况见表2-3。加高帮宽横断面见图2-1~图2-2。表2-3、河口河段堤防加高帮宽安排情况表岸别分布堤段加高堤段帮宽堤段分布桩号长度(m)分布桩号长度(m)左岸北大堤17+500~18+50010000+000~17+5001750019+500~24+500500018+500~19+500100025+500~28+500300024+500~25+500100029+500~30+20070028+500~29+500100030+200~44+63114431合计970034931注:加高堤段包括9.7km的欠宽段。2)堤防加固河口段自1997年实施挖河固堤启动工程以来,完成堤防淤背5.448km,其中左岸4.21km(桩号6+900~11+110),右岸1.238km(桩号6+000~6+128、10+180~10+940、15+600~15+950)。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次根据河口地区的实际情况,只对左岸北大堤部分未淤背的堤防进行淤背加固。本次共淤背6.85km(桩号19+000~25+850)。淤筑标准为:淤背顶高程低于设计水位3m,边坡按1:3设计。具体见表2-4,堤防淤背加固横断面见图2-3。表2-4、黄河河口堤防淤背加固段落安排情况表岸别段落桩号段落长(m)左岸19+000~25+8506850小计6850(3)其它工程①防浪林根据河口河道的具体情况及黄委会有关规定,防浪林建设宽度为30m,高柳、丛柳各占林带宽度一半。高柳的株行距为2m×2m,丛柳的株行距为1m×1m。河口防浪林种植横断面见图2-4。本次共安排种植防浪林带12.85km,其中左岸6.35km,右岸6.50km。段落安排具体见表2-5。表2-5、黄河河口堤防防浪林建设段落安排情况表岸别段落桩号段落长(m)左岸17+500~22+348484823+000~24+5001500小计6348右岸2+450~7+75053009+300~10+5001200小计6500合计12848②堤顶硬化河口堤防不仅是黄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汛抢险的交通要道。共安排堤顶硬化长63.463km,其中左岸44.145km(桩号5+586~49+731),右岸19.318km(桩号0+000~19+318)。为保护堤顶路面,安排对主要的上堤路口进行硬化。根据现状路口的分布情况,近期共安排硬化路口24条,每个路口硬化10m,总硬化长度0.24km。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图2-1、黄河河口堤防帮宽横断面图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图2-2、黄河河口堤防加高帮宽横断面图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图2-3、黄河河口堤防淤背加固横断面图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图2-4、黄河河口河段防浪林典型布置图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堤顶硬化参照三级公路有关标准设计。即行车道宽度一般5m,路面宽6m,路基宽6.5~7.0m。荷载按汽-20级、挂-100级设计。路面面层采用沥青碎石,厚5cm;基层采用石灰土,厚30cm。(4)附属工程①排水沟为保护大堤不受雨水冲刷,设横向排水沟,横向沿堤线方向每隔100m在临、背坡各修一条交错布置。临河排水沟的长度为从堤顶到堤脚,背河排水沟的长度从堤顶到淤区顶与淤区纵向排水沟相连。排水沟采用C20混凝土预制或现浇梯形断面,上口净宽0.36m,底净宽0.30m,净深0.16m,厚0.06m。堤防加高帮宽安排排水沟长7.7km。为防止雨水集中冲刷,淤区边坡、淤区顶部与大堤交汇处均需设置排水沟。按照规范要求并结合黄河已有的工程经验,淤区边坡每100m布设一条横向排水沟,淤区顶面与大堤堤坡交汇处布设纵向排水沟一条,并与堤身排水沟相连。淤区共安排排水沟8.4km。②植树种草加高帮宽堤段沿堤顶两侧堤肩种植行道林,株距2m。淤背固堤堤段安排淤区顶部适生林建设,按行株距2m×3m种植;同时在右岸堤防护堤地(背河10m宽范围)适宜种树地段种植护堤林带,行株距2m×2m。为增强抗雨水冲刷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在堤坡及淤背体边坡种植草皮护坡。行道林植树4.46万株,护堤林4.52万棵,淤区生态林植树7.26万株,植草89.55万m2。(5)工程量本次堤防建设的主要工程量:土方254.41万m3,其中堤防加高帮宽填筑土方量89.69万m3,淤背加固填筑土方量93.80万m3。另外,清基土方25.53万m3,包边盖顶土方22.57万m3,其他土方(围格堤、退水渠及截渗沟等)20.12万m3。详见表2-6。堤防建设其他工程量:堤顶硬化长63.463km,上堤路口硬化长0.24km;防汛屋1320m2。建设堤坡与淤区排水沟16.1km;临河堤脚防浪林带12.85km,其中高柳4.50万棵,丛柳20.55万棵;种植行道林4.46万棵,背河堤脚护堤林带植树4.52万棵,淤区适生林植树7.26万棵;种植草皮护坡89.55万m2。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6、堤防工程建设工程量汇总表分布堤段工程类别桩号清基清坡堤(坝)土方填筑(万m3)辅道填筑(万m3)船淤土方(万m3)淤区包边盖顶(万m3)围格堤(万m3)截渗沟、退水渠(万m3)北大堤加高堤段17+500~18+5000.643.320.3019+500~24+5003.3818.360.3025+500~28+5001.5516.280.3029+500~30+2000.501.140.30小计6.0739.111.20帮宽堤段0+000~17+5003.4122.170.3018+500~19+5000.120.580.0024+500~25+5000.120.450.3028+500~29+5000.381.410.3030+200~44+6312.6025.980.60小计6.6450.591.50淤背19+000~25+85012.8293.8022.5716.553.56小计12.8293.8022.5716.553.56合计25.5389.692.7093.8022.5716.553.562.6.2险工工程(1)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了防止汛期顺堤行洪和偎堤走溜,自1985年起陆续于左岸平工堤段的堤线转弯处修建了4处险工,所起的作用是利用丁坝抗溜防冲,以保护堤防安全。自上而下分别是二十二公里险工、三十公里险工、三十八公里险工和四十二公里险工,工程总长3.101km,裹护长3.294km,共有坝垛23道。具体情况见表2-7。存在的问题:随着堤防的逐渐加高,原修建的险工高度已不满足设计要求(高度欠高0.75~1.46m),部分断面裹护体坡度未达到1:1.5。(2)险工建设安排本次安排对现状工程高度、坡度达不到设计标准的坝垛进行改建加固。现有4处险工均需改建加固,改建加固工程总长度3101m,坝垛23道。险工改建加固建设安排情况详见表2-8。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7、河口河段险工工程现状情况统计表工程名称堤段桩号工程长度(m)裹护长度(m)坝顶高程(m)裹护边坡坝垛数量(道)类别(道、段)坝型(道)坝垛扣石坝乱石坝二十二公里22+348~23+00065275910.591:1.27527三十公里29+671~30+735106311839.011:1.39639三十八公里38+300~39+5009577998.391:1.5333四十二公里43+350~43+7604295537.341:1.54314合计3101329423176167表2-8、险工工程改建加固安排情况表岸别工程名称工程长度(m)坝垛数(道)丁坝垛小计左岸二十二公里652527三十公里1063639三十八公里95733四十二公里429314合计310117623(3)工程量本次险工改建加固共需土方16.49万m3,其中土方填筑13.64万m3,粘土胎0.37万m3,土方开挖2.48万m3;石方填筑8.12万m3,其中旧石利用2.59万m3(采用90%重复利用率),新增石方5.53万m3;石方拆除2.88万m3。主要附属工程有排水沟1.22km,草皮护坡5.78万m2。详见表2-9。表2-9、黄河河口险工工程建设工程量表险工名称清基清坡(万m3)堤(坝)土方填筑(万m3)粘土胎(万m3)散抛石(万m3)其中:旧石利用(万m3)散抛石新增(万m3)石方拆除(万m3)二十二公里0.581.800.062.540.911.631.01三十公里1.025.810.154.301.083.221.20三十八公里0.462.480.070.070.000.070.00四十二公里0.423.560.091.200.600.600.67合计2.4813.640.378.122.595.532.882.6.3河道整治工程(1)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清水沟流路改道初期,黄河河口河段除中古店、护林和十四公里等三处河道整治工程外,基本处于无工程控制状态。自1986年以来,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先后修建了苇改闸、西河口、八连、十八户、崔家庄、生产村等控导工程。截止2007年底,河口河段共有河道整治工程11处,坝垛203道,工程长20717m,裹护长19596m。具体情况详见表2-10。存在的主要问题:河道整治工程少,河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已建工程的高度不足、根石深度浅、坡度陡、稳定性差。表2-10、河口河段河道整治工程现状情况统计表岸别工程名称工程长(m)裹护长(m)工程类别(道)丁坝垛护岸小计左岸中古店209717682121崔家庄1736194671017西河口152010513811八连2464247161824清3260026132626小计(5处)104179849168399右岸十八户2720270581826苇改闸(脱溜)170016151515生产村760760617护林1150155061723十四公里1770105622022清42200206110111小计(6处)103009747166919104合计(11处)20717195963215219203*注:十八户、清4最后一列为模袋混凝土沉排坝。(2)工程建设安排1)续建工程本期治理安排续建河道整治工程5处,续建工程长度5500m。具体详见表2-11及附图2。2)加高加固工程现状工程中,苇改闸工程坝顶高程不足值达0.6m,需加高;西河口、八连2处工程的边坡未达到设计标准,即裹护段边坡未达到1:1.5,非裹护段未达到1:2,需加固。本次安排加高苇改闸工程,加固西河口、八连工程。加高工程长1.7km,坝垛15道,加固工程长3.984km,坝垛35道。工程典型平面及横断面见图2-5~图2-6。工程安排情况见表2-12。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图2-5、丁坝典型布置图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图2-6、垛坝典型布置图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11、河口河段近期治理期间河道整治续建工程安排情况表岸别工程名称工程长(m)工程类别(道)小计新建上延下续丁坝垛小计左岸崔家庄800300500538西河口120012001212八连40040044小计(3处)2400190050051924右岸十八户260026003131清450050055小计(2处)3100260050083136合计(5处)550045001000105060注:西河口安排有6道模袋混凝土沉排。表2-12、河口河道整治加高加固工程安排情况表安排项目工程名称指标加高苇改闸工程长(m)1700坝垛数(道)15加固西河口工程长(m)1520坝垛数(道)11八连工程长(m)2464坝垛数(道)24合计工程长(m)3984坝垛数(道)353)工程量主体工程土方74.45万m3,其中土方填筑50.13万m3,粘土胎2.99万m3,土方开挖17.07万m3,清基清坡4.26万m3;石方29.68万m3,其中散抛石16.12万m3,笼石8.06万m3,备防石3.92万m3,石方拆除1.58万m3。铰链式模袋混凝土沉排1.28万m2。详见表2-13。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13、河口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工程量表岸别工程名称清基清坡(万m3)土方开挖(万m3)土方填筑(万m3)粘土胎(万m3)散抛石(万m3)铅丝笼(万m3)备防石(万m3)石方拆除(万m3)砼沉排(万m2)左岸崔家庄0.585.0123.530.243.471.740.40西河口0.432.942.420.322.181.090.600.821.28八连0.141.360.810.112.971.480.200.76小计1.159.3226.750.668.624.311.201.581.28右岸十八户2.755.266.730.685.442.721.71清40.362.5012.520.141.991.000.25苇改闸4.131.510.070.030.76小计3.117.7623.382.337.503.752.72合计4.2617.0750.132.9916.128.063.921.581.282.7施工布置及进度2.7.1施工总布置(1)施工道路工程区对外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各工程施工期间外来物资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由工程区至大堤,由大堤至当地县市,可利用堤顶公路及四通八达的当地公路,不再新修对外交通道路。施工期间各工程场内运输以土料运输为主,兼有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的进场要求,因此需要设计修建施工干线道路连接工区、料场区等。场内干线公路路基利用村间现有道路,不能满足要求的考虑新建或改建。从取土场到施工现场,修建了17条施工临时道路,道路总长28.3km,其中改建道路长9.3km,新修道路长19.3km。路面结构为改善土路面,路面宽9m。施工道路布置详见附图3工程施工总布置图,施工道路特性详见表2-14。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14、施工临时道路特性表道路名称道路起讫点长度(km)起点终点改建新建合计N1-LN1土料场0+000-17+500帮宽堤段0.60.30.9N2-LN2土料场0+000-17+500帮宽堤段0.60.51.1N3-LN3土料场崔家庄控导1.51.53N4-LN4土料场0+000-17+500帮宽堤段0.711.7N5-LN5土料场西河口控导0.40.40.8N6-LN6土料场0+000-17+500帮宽堤段0.60.71.3N7-L-1N7土料场17+500-25+850堤防112N7-L-2N7土料场八连控导44N8-LN8土料场二十二公里险工21.53.5N9-LN9土料场25+500-29+500加高帮宽堤段2.52.5N10-LN10土料场三十公里险工1.61.6N11-L-1N11土料场30+200-44+631帮宽堤段11N11-L-2N11土料场11N12-LN12土料场四十二公里险工0.50.5S1-LS1土料场十八户控导10.51.5S2-LS2土料场苇改闸控导0.30.40.7S3-LS3土料场清4控导0.60.61.2合计9.31928.3(2)施工料场本工程所需砂石料均采用外购的方式,所以本工程施工料场均为土料场。结合滩区具体情况,按工程区段分散在大堤附近选择料场。土料场选择遵循以下几条原则:①保证土料质量,贮量满足施工需要;②运距近、运输方便、节约投资;③有利于取土场还耕,满足环保要求;④在临、背河侧滩地满足取土要求的情况下,将取土场布置在临河侧滩地;如果临河侧不具备取土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取土场布置在背河侧的耕地内。根据以上的原则,主体工程共布置了15个取土场,其中N1~N10和S1~S3共13个取土场为临河滩地取土场,N11和N12为背河侧取土场,共取土183.98万m3(自然方),总占地面积273.64hm2。工程料场布置位置见附图3施工总体布置图,料场特性见表2-15。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15、料场特性表料场名称供应工程桩号/名称取料量(万m3)平均取土深度(m)占地面积(亩)使用年限(年)N10+000-17+50026.10.685741N21N41N61N3崔家庄23.950.75311N5西河口0.860.524.41N718+500-19+5000.70.715.0117+500-18+5003.90.786.019+500-24+50021.60.7475.019+000-25+85012.690.7279.2八连0.120.44.61N824+500-25+5000.80.717.41二十二公里险工2.20.749.3N925+500-28+50019.150.7421.4128+500-29+5001.70.736.4N1029+500-30+2001.40.729.80.5三十公里险工7.00.7156.8N1130+200-44+63130.60.7672.31N12三十八公里险工、四十二公里险工7.30.7163.30.5S1十八户4.50.6110.81S2苇改闸6.630.6171.91S3清四12.90.7286.11(3)弃渣场布置根据工程设计安排,本次工程弃渣主要来源堤防加高、帮宽、加固清基清坡、险工和控导的清基清坡及退坦开挖,主要为表土弃土。本次设计考虑将弃渣堆放于堤防护堤地内和控导的护坝地内,为防止弃渣流失采用集中堆放的方法。堤防工程布置6个弃渣场,布置在堤防工程沿线背河堤脚外10m处,险工工程布置4个弃渣场,布置在相应险工工程背河堤脚外10m处,河道整治工程布置5个弃渣场,在相应控导工程护坝地30m处。所有弃渣场的堆高在1.0~1.3m之间,弃渣场总面积为21.01hm2,其中在主体工程已征地范围内的面积12.85hm2,因弃渣需另新征地面积8.16hm2。弃渣场布置见附图3工程施工总布置图,弃渣场特性见表2-16。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16、弃渣场特性表编号弃渣场位置弃渣量(万m3)堆放长度(m)堆放宽度(m)弃渣高度(m)占地(hm2)D16+700-9+700背河堤脚外10m3.063000101.03.00D218+500-18+910背河堤脚外10m0.41410101.00.41D319+500-22+000背河堤脚外10m3.032500101.72.50D423+000-25+600背河堤脚外10m2.562600101.02.60D525+600-26+600背河堤脚外10m1.221000101.21.00D630+700-32+700背河堤脚外10m2.082000101.02.00X122+400-23+000背河堤脚外10m0.68600101.10.60X229+700-30+700背河堤脚外10m1.141000101.11.00X338+300-38+900背河堤脚外10m0.46600100.80.60X443+350-43+750背河堤脚外10m0.49400101.20.40K1崔家庄护坝地1.58500301.11.50K2西河口护坝地1.10300301.20.90K3八连护坝地0.64200301.10.60K4十八户护坝地3.811000301.33.00K5清4护坝地0.86300301.00.90合计23.1021.01(4)施工营地布置施工营地包括施工生活区、施工工厂、施工机械车辆临时停放场。根据工程位置及安排,本工程共布置施工营地15处,其中左岸12处,右岸3处。单个施工营地使用年限为0.5~1.0年,施工营地布置见附图3工程施工总布置图,施工营地具体布置见表2-17。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17、施工营地特性表项目桩号/名称施工营地位置施工营地名称使用年限堤防工程0+000~17+500帮宽北大堤0+800南0.5km,6+000南0.5km,13+000南1.5kmX1/X2/X41/1/117+500~18+500加高北大堤神仙沟闸(18+000)南1kmX7118+500~19+500帮宽北大堤神仙沟闸(18+000)南1km19+500~24+500加高北大堤神仙沟闸(18+000)南1km24+500~25+500帮宽北大堤22+500南1kmX8125+500~28+500加高北大堤26+500南1kmX9128+500~29+500帮宽北大堤26+500南1kmX9129+500~30+200加高北大堤30+000南1kmX100.530+200~44+631帮宽北大堤34+500北0.5kmX11119+000~25+850加固北大堤神仙沟闸(18+000)南1kmX71险工工程二十二公里北大堤22+500南1kmX81三十公里北大堤30+000南1kmX100.5三十八公里北大堤39+500北0.5kmX120.5四十二公里北大堤42+500北0.5kmX120.5河道整治工程崔家庄北大堤8+500南2kmX31西河口北大堤15+000南3kmX51八连北大堤神仙沟闸(18+000)南1kmX71十八户十八户控导10#坝南0.1kmY11清4清4控导南0.1kmY31苇改闸苇改闸南0.8kmY212.7.2施工进度每年7~10月为汛期,特别是在7~9月为主汛期,防洪任务最重,为保持大堤交通顺畅,不宜安排施工;1~2月气温最低,也不宜安排施工,因此,工期安排在每年的3~6月份和10~12月份,工程施工期每年为7个月。黄河河口防洪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见表2-18。(1)施工准备期主要有以下准备工作:临时生活区建设、水电设施安装、场内施工道路修建及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准备期安排1~2个月,可利用凌汛期,即第一年2月份进行上述几项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始进行主体工程施工。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18、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施工进度表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2)工程施工期按照以上编制原则并结合黄河防洪工程建设的特点和总体部署,工程建设期考虑安排3年时间。各项目总工期根据项目情况分别考虑,堤防加高帮宽按2年工期考虑,险工改建和控导工程按1年工期考虑,淤背固堤由于船淤设备限制按2年工期考虑。本次设计项目总土方填筑高峰强度为20.4万m3/月,总高峰施工人数为1425人/天,总工日为30.3万个。各工程施工技术指标汇总见表2-19。表2-19、施工技术指标汇总表工程项目土方填筑高峰强度高峰施工人数总工日(万m3/月)(人/天)(万个)堤防加高帮宽工程9.63807.3堤防加固工程5.31202.4险工改建加固工程1.22255.0控导续建及改建开程4.370015.5合计20.4142530.32.8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规划2.8.1工程占地工程建设共需占压土地8404.55亩,其中永久占地3640.25亩,临时占地4764.3亩。工程建设永久占地包括堤防加高、帮宽、淤背固堤、防浪林、管护地及河道整治工程及其管护占地。险工改建加固工程不占地。工程建设永久占地3640.25亩,其中耕地1509.37亩,林地770.4亩,草地(其他草地)173.53亩,住宅用地8.33亩,交通运输用地106.5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16.61亩,其他未利用土地555.49亩。工程建设临时占地包括土料场、施工道路、临时生产生活设施、弃渣场、放淤临时占地等。经测算,本次临时占地共4957.0亩,其中192.7亩弃渣场布置在已征用的淤区和护坝地内,不需另外征用。新征用的4764.3亩临时用地中耕地4513.6亩,苇塘30.5亩,其他草地220.2亩。工程建设永久及临时占地均不涉及基本农田。项目占压永久占压土地利用类型见表2-20,临时占用土地利用类型见表2-21。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20、黄河河口防洪工程永久占压土地利用类型表单位:亩工程类别耕地林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土地合计堤防加高工程01.5123.9600.061.296.0332.85堤防帮宽工程00000000河道整治工程1302.7119.130088.9682.4801493.28淤背工程0065.1103.68151.12396.59616.5防浪林0748.1364.66010.4276.9701100.16护堤地206.661.6519.88.333.44.75152.87397.46合计1509.37770.42173.538.33106.5516.61555.493640.25表2-21、黄河河口防洪工程临时占压土地利用类型表单位:亩占地用途施工占地面积(亩)占地类型(亩)备注合计耕地苇塘其他草地料场占地4104.64104.63941.30163.3施工道路占地381.9381.9375.206.7生产生活设施64.564.559.305.2施工机械占地16.816.816.800弃渣占地315.1122.446.830.545放淤临时占地74.174.174.100合计49574764.34513.530.5220.22.8.2移民安置规划概况(1)农村移民安置任务农村移民安置任务根据其安置性质不同,分为生产安置任务和生活安置任务。移民生产安置任务是指工程占压影响的农村移民中失去劳动对象(主要是耕地)后,需要重新安排劳动的人口(包括赡养人口),即称生产安置人口。移民生活安置任务是指工程占压影响的农村移民中失去房屋后,需要重新建房安置的人口(包括赡养人口),即称生活安置人口。现状水平年工程生产安置任务为82人(劳力43人),生活安置24户99人;设计水平年(2011年)生产安置人口83人(劳力43人),生活安置人口24户,101人。(2)农村移民安置规划方案1)移民安置去向和途径根据移民的基本情况,确定工程建设占压影响移民全部在本村内安置。2)生产安置措施规划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建设移民的生产安置主要以农业安置为主,二、三产业安置为辅的方式进行安置。农业安置:主要通过在本村内合理调整耕地进行安置。工程建设永久征地补偿费以行政村为单位拨付,行政村根据工程占压前后全村人均耕地数量的减少,在本季粮食收过以后,由村集体负责在全村范围内,根据工程占压影响各户耕地数量的多少,从未占压影响户的土地中调剂部分耕地。占压耕地当季青苗补偿,根据占压影响各户耕地数量的多少,由行政村发放给各户。二、三产业安置:合理利用土地补偿费,建立以二、三产业为主的支柱产业。进行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村集体将土地补偿费用于加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科技、制度、产业、环境“四个创新”为指导,大力发展“三创”(创收、创汇、创税)农业为标志的优质高效农业,根据工程项目移民安置区的特点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环境适当发展棉花生产,并发展蔬菜大棚、养殖业及特色加工业,建立支柱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以保障移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提高。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3工程分析3.1工程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一致性分析3.1.1本工程与《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的关系国务院国函[2002]61号文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是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的依据,黄河河口近期防洪工程建设是《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防洪减淤体系的重要措施性工程。《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防洪减淤体系规划安排了黄河河口治理工程。规划对河口段大堤加高帮宽43.7km,堤顶硬化36.5km,临河侧建设防浪林77.5km,对现有4处险工进行续建,续建长度3.9km,丁坝19道。规划续建控导工程7处,工程长度11.8km,坝垛118道。加高加固现状控导工程9处,长11.3km,坝垛113道。工程类别在《规划》内容中,工程建设范围、规模也在规划范围内,本工程建设是符合《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3.1.2本工程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的符合性国务院国函[2008]63号文批复的《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见附件3)中规划内容包括了本次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内容。《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关于河口治理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1)规划目标加强河口治理,相对稳定入海流路。(2)河口治理河口现行流路为1976年改道的清水沟流路,本规划期内仍行河清水沟流路。河口段设防流量仍然维持10000m3/s,左岸北大堤为1级堤防,右岸南防洪堤为2级堤防。规划北大堤超高为2.1m,堤顶宽度10m,边坡1:3;南防洪堤超高1.9m,堤顶宽度7m,边坡1:3。规划对北大堤49.731km全线加高帮宽。为满足防汛抢险需要,规划对北大堤及南防洪堤全部进行堤顶硬化,并在堤防临河侧建设防浪林,防浪林带宽度30m。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为避免中常洪水冲决大堤,规划险工续建3.9km,加高加固7.226km。为控制河势,规划新建、续建控导工程7处,工程长度11.8km。同时,在规划期内,需对大部分控导工程进行加高加固,规划加高加固控导工程11处、工程长度23.1km。本次工程建设目标、内容与规模均符合《规划》,工程建设安排与《规划》符合性分析详见表3-1。表3-1、工程建设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指标规划本次可研目标加强河口治理,相对稳定入海流路治理流路清水沟流路清水沟流路工程指标堤防工程河口段设防流量10000m3/s,左岸1级堤防,右岸2级堤防;北大堤超高为2.1m,堤顶宽度10m,边坡1:3;南防洪堤超高1.9m,堤顶宽度7m,边坡1:3。河口段设防流量10000m3/s,左岸1级堤防,右岸2级堤防;北大堤超高为2.1m,堤顶宽度10m,边坡1:3;南防洪堤超高1.9m,堤顶宽度7m,边坡1:3。工程内容与规模堤防工程北大堤49.731km全线加高帮宽。堤防加高9.7km,帮宽34.93km,堤防淤背加固6.85km。险工工程续建3.9km,加高加固7.226km。改建加固3.1km。控导工程新建、续建控导工程7处,工程长度11.8km。加高加固控导工程11处、工程长度23.1km。加高1处,工程长1.7km,加固2处,长3.98km;续建控导工程5处。附属工程北大堤及南防洪堤全部堤顶硬化,临河侧建设防浪林,防浪林宽度30m。安排防浪林建设12.848km,防浪林宽度30m。3.1.3工程建设与生态功能区划的符合性根据《山东省生态建设规划纲要》,工程建设区域属于鲁北平原和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区内降水少,蒸发强,是山东省大陆性最强的地区,土壤为潮土和盐化潮土,自然植被以盐生灌丛和草甸为主。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位于区内,是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湿地。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是全省重要的粮棉基地,是保持山东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增加农业用地面积的重要后备资源区。油气资源、天然卤水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丰富,已形成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纺织、造纸、食品、化工为特色的工业生产体系。本区主导生态功能是维持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防治土壤盐渍化、沙化和干旱。保护与发展主要方向和任务是建设好黄河三角洲、莱州湾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利用生物、土壤、工程等措施治理和改造盐渍土和沙化土壤;建设鲁西北防风固沙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大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建设,营造生态防护林、名优经济林和工业原料林;发展节水农业,发挥粮、棉优势;重点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综合发展其他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滩涂与荒地开发,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以粮、棉、牧、渔为特色的综合农业基地和以速生林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基地;在保护的前提下,依托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发展独具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业。根据《东营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工程建设区域同时也属于沿海潮滩高地生态产业区。该区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是林木覆盖率低,较高土壤盐分造成植树造林比较困难。本区域保护和发展的方向以土壤结构改良为重点,以种草植树(在黄河故道北部和黄河河滩地退耕种树、种草)为生态建设的重点,以此为基础,合理布局畜牧业,以草畜业为突破,发展高效生态产业。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安排淤背加固堤防段6.85km,建设防浪林带12.85km。淤背加固能够改良土壤、淤背加固顶部种植生态林和防浪林,共同营造生态防护林带。工程建设安排符合《山东省生态建设规划纲要》和《东营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的保护开发目标。3.1.4工程建设与水功能区划及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符合性根据《山东省水功能区划》,工程涉及河段西河口以上属于黄河山东开发利用区一级功能区、黄河东营饮用工业用水区,控制断面从王旺庄至西河口,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西河口至入海口属于黄河河口保留区一级功能区,控制断面从西河口至入海口,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根据《山东省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以及《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的通知》(东政发[2003]21号),黄河干流工程建设段利津县北宋镇董王庄至垦利县建林乡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本工程为非污染生态类项目,工程实施后不会对涉及河段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不会改变水体功能。工程建设符合水功能区划和水环境功能区划。3.1.5与《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协调性“十一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东营发展的定位:提高经济质量,膨胀经济总量,内联半岛城市群,外接东北和中原经济区,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建设山东经济强市,辐射带动黄河三角洲区域,努力打造现代化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和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0%左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年均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超过8000元,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年均增长11%以上;建设沿黄产业经济带。重点发展优质粮棉、畜牧、林果等高效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积极推动建设黄河大堤标准化堤防工程,努力加强黄河流域的经贸联系。东营市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黄河干流稳定的流路、需要安全的防洪环境,本工程安排河道整治工程、堤防加高加固工程、河道疏浚工程能够有效提高堤防防洪标准、有效控制河势、稳定流路,保护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东营市国民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完成提供最基本的保障,《纲要》本身也把积极推动建设黄河大堤标准化堤防工程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所以,工程建设与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是协调一致的。3.2施工布置的环境合理性分析3.2.1施工料场环境可行性分析(1)石料场本工程所用石料全部采用外购成品料的方式获得,没有石料开采加工系统,避免了石料开采、加工产生的生态、大气、噪声等环境影响。(2)取土场本工程取土场15处,13个为临河取土场、2个为背河取土场,9处位于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6处位于自然保护区外。取土场与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见附图14施工布置与自然保护区位置示意图,取土场分布情况见表3-2。N1~N4、S1~S2位于自然保护区外,且均位于堤防以内。取土场占压不涉及基本农田,周围无大气环境和声环境敏感点,同时大堤内取土场占用土地利用类型为河滩耕地,均为堤防内河滩地开垦而成,处于常洪水淹没范围线以下,属于河道管理范围,根据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及水土保持方案,取土场在施工结束后安排土地平整和复耕措施,采取浅挖、保留表层土、分区开挖、边开挖边回填的施工工艺后,取土场取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取土场选址、取土工艺是可行的。N5~N12,S3位于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自然保护区内各取土场占用土地利用类型为河滩耕地、荒草地,占压荒草地地表植物主要为柽柳-碱蓬-芦苇群落,芦苇-野大豆-白茅-茵陈蒿群落。占压植物涉及国家珍稀保护植物野大豆。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2、取土场分布情况表岸别取土场名称临背河是否位于自然保护区左岸N1临河否N2N3N4N5是N6N7N8N9N10N11背河N12右岸S1临河否S2S3是自然保护区内取土场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分区,除N11、N12取土场涉及天鹅分布地外,其余取土场均不涉及重要物种分布区,土地占用类型均为耕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从环保角度讲是可行的。根据《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天鹅为本保护区冬候鸟,停留时间为每年11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工程施工时间为每年3月至6月和10月至12月,工程施工时间与天鹅停留时间3月至4月中旬和11月中旬至12月交叉,交叉时间约两个月。在与天鹅停留交叉施工月份中,取土场取土可能破坏天鹅栖息地,并对天鹅觅食和歇息产生惊扰影响。评价建议取消N11、N12取土场。经与设计人员沟通,30+200~44+631堤防加高帮宽及三十八公里险工、四十二公里险工工程用土从N8、N9、N10取土场调配,N8、N9、N10取土场面积增加,土量满足工程需要。3.2.2弃渣场环境可行性分析本工程共布置弃渣场15处,其中堤防工程6处,险工工程4处,控导工程5处,堤防工程弃渣场布置在堤防工程沿线背河堤脚外10m处,险工工程弃渣场布置在相应险工工程背河堤脚外10m处,控导工程弃渣场布置在相应控导工程护坝地30m处。弃渣场中有6处涉及自然保护区。弃渣场基本情况见表3-3。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3-3、弃渣场基本情况弃渣场编号弃渣场位置占地地类型(hm2)涉及环境敏感区域耕地草地荒地合计D16+700-9+700背河堤脚外10m0.152.853.00否D218+500-18+910背河堤脚外10m0.410.41否D319+500-22+000背河堤脚外10m0.550.941.012.50否D423+000-25+600背河堤脚外10m2.602.60否D525+600-26+600背河堤脚外10m0.500.501.00否D630+700-32+700背河堤脚外10m2.002.00自然保护区实验区X122+400-23+000背河堤脚外10m0.600.60否X229+700-30+700背河堤脚外10m1.001.00否X338+300-38+900背河堤脚外10m0.600.60自然保护区实验区X443+350-43+750背河堤脚外10m0.400.40自然保护区实验区K1崔家庄护坝地1.501.50否K2西河口护坝地0.900.90自然保护区实验区K3八连护坝地0.600.60自然保护区实验区K4十八户护坝地3.003.00否K5清4护坝地0.900.90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弃渣场占用土地利用类型为河滩耕地和荒地。本工程弃渣主要为清基表土、主要成份有砖石、腐植土、草皮、树根等,弃土中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弃土堆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有害影响。弃渣场堆放在堤防护堤地和控导护坝地,避免工程征地,减少移民环境影响。弃渣场在实施了水土保持措施后不会产生水土流失。弃渣场布置从环境角度讲是可行的。D6、X3、X4、K2、K3、K5弃渣场位于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分区及自然保护区重要物种分布区域。根据水土保持措施,弃渣场顶部种植生态林,可以增加自然保护区内植被覆盖率,为自然保护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弃渣场布置从环境角度讲是可行的。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3.2.3施工道路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施工期间工程场内运输以壤土、粘土料的运输为主,兼有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进场要求,因此设计修建施工干线道路连接工区、料场区和淤区等。施工道路布设遵循场内干线公路路基能利用村间现有道路的应尽量利用,不能利用的考虑新建或改建的原则。本工程共布设施工道路17条,长28.3km,其中新建19km,改建9.3km。其中11条涉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施工道路环境敏感性见表3-4。表3-4、施工道路基本情况表道路名称道路起讫点占地类型(hm2)涉及敏感区域起点终点耕地草地N1-LN1土料场0+000-17+500帮宽堤段0.81否N2-LN2土料场0+000-17+500帮宽堤段0.99否N3-LN3土料场崔家庄控导2.7否N4-LN4土料场0+000-17+500帮宽堤段1.53否N5-LN5土料场西河口控导0.72自然保护区实验区N6-LN6土料场0+000-17+500帮宽堤段1.17N7-L-1N7土料场17+500-25+850堤防1.8N7-L-2N7土料场八连控导3.6N8-LN8土料场二十二公里险工3.15N9-LN9土料场25+500-29+500加高帮宽堤段2.25N10-LN10土料场三十公里险工1.44N11-L-1N11土料场30+200-44+631帮宽堤段0.9N11-L-2N11土料场0.9N12-LN12土料场四十二公里险工0.45S1-LS1土料场十八户控导1.35否S2-LS2土料场苇改闸控导0.63否S3-LS3土料场清4控导1.08保护区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外施工道路占用土地利用类型全部为河滩耕地,不会对珍稀濒危植物造成影响,不会对区域植物多样性造成影响。施工道路使用时间大约为1年,施工结束后,对施工道路占压区进行复耕,施工道路占压耕地对环境影响较小,从环境保护角度讲,是可行的。共有11条施工道路涉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区,除N11-L-1、N11-L-2、N12-L涉及自然保护区重点物种天鹅分布地外,其余施工道路均不涉及重点物种分布区。施工道路布置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施工道路使用时间与天鹅停留时间交叉约2个月,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N11-L-1、N11-L-2、N12-L施工道路占压区涉及天鹅分布区域,施工时间可能会对天鹅觅食和歇息产生惊扰影响。经与设计人员沟通,取消了N11、N12取土场,N11-L-1、N11-L-2、N12-L施工道路相应取消。3.3工程作用因素分析工程建设对环境作用因素包括工程施工、工程占地、移民安置和工程运行。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进驻产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施工作业扰动地表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涉水工程施工扰动泥沙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工程占地改变取土土地利用格局,移民安置调剂土地会对地方土地资源产生压力,工程运行期间能够有效提高防洪标准,发挥防洪效益。工程作用因素分析采用列表清单法,详见表3-5。表3-5、工程作用因素分析表作用因素作用方式工程施工工程施工总体布置及施工开挖作业扰动地表植被,破坏地表植被,并引起水土流失;施工人员进驻产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施工机械运行、物料运输会产生道路扬尘及尾气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影响;施工机械运行、车辆运输会产生施工噪声;控导及险工工程涉水施工、抛石作业会搅动岸边泥沙、对水生生物及水环境造成影响;堤防淤背工程船淤施工工艺会扰动河道泥沙、对水环境、底栖动物和鱼类造成影响;施工人员进驻、聚集增加流行性疾病发病几率。工程占地工程永久占地会改变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格局,临时占地会导致地表植被破坏、生物量损失。移民安置移民安置以后靠安置为主,调剂土地对地方土地资源产生压力工程运行工程运行提高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防洪标准、提高防洪安全,对沿线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正面影响;险工工程及河道整治工程加固、续建能有效控导河势、减少横河、斜河发生几率,对水文情势产生有利影响;堤防加固植树造林、及防浪林建设能够增加区域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3.4主要影响源分析(1)污废水排放1)生活污废水排放施工生活污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洗浴、食堂废水、粪便污水等,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生活污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SS、粪大肠菌群等。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防加高帮宽工程高峰期施工人数380人/日,险工改建工程高峰期施工人数225人/日,控导续建及改建工程高峰期施工人数700人/日,淤背加固工程高峰期施工人数120人/日,相应的高峰期日产生生活污水分别为18.24m3/d、11.04m3/d、33.6m3/d、11.52m3/d。生活污水若不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影响。2)机械车辆检修冲洗废水工程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机械车辆修配、冲洗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悬浮物,石油类浓度一般约为10mg/L~30mg/L,悬浮物浓度一般500mg/L~4000mg/L。冲洗废水为间接排放。如果这些废水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附近的土壤及水环境造成污染。3)淤背退水本期工程建设安排放淤固堤段落总长度约6.85km,根据工程可研提供的工程量数据,淤填土方总量约93.8万m3。类比黄河下游工程,淤区退水量可按照下面的比例进行估算:使用组合泵放淤,淤区退水量为放淤量的2倍;使用吸泥船放淤,淤区退水量为放淤量的2.5倍。取两种放淤方式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则本次放淤固堤工程的淤区退水总排放量约211.05万m3,退水中主要含悬浮物,工程控制退水含沙量不超过3kg/m3。淤区的施工排水均通过截渗沟汇入退水渠后最终排入黄河。(2)声环境噪声影响源主要为施工机械作业、物料运输车辆等,施工机械作业、车辆运输噪声声级值一般为85~95dB(A),为间歇性排放。(3)环境空气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燃油等排放的废气、工程取土及物料运输过程产生的粉尘和道路运输扬尘。(4)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生产弃土、弃渣。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产生1.0kg估算,各工程高峰期日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提防加高培厚工程0.4t/d,险工改建加固工程0.2t/d,控导续建及改建工程0.7t/d,淤背固堤工程0.2t/d。生活垃圾分散于各施工营地中。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生产弃土主要来源于堤防加高培厚及新建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清基土方,弃土中含有草根和腐殖质。生产弃渣主要来源于穿堤建筑物合并改造中的混凝土、石方工程拆除,生产弃渣总计22.65万m3土方、0.45万m3石方。3.5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3.5.1工程特点与区域环境特点(1)工程特点根据施工生产工艺特点结合工程施工分析,本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本工程是一项具有防洪减灾功能的公益性工程。工程实施后,能有效控制河势、提高堤防防洪标准,为堤防两侧油田开发、农业生产提供安全保障,效益显著。2)本工程为非污染项目。工程运行期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污染,只在施工期对环境造成暂时影响,且通过措施可以消减。3)本工程部分主体工程本身还具有生态保护功能。如防浪林建设、淤背工程顶部营造适生林、草皮护坡等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区域绿地面积等功能。4)本工程呈线性分布、单项工程工程量少、施工时间短。单位时间施工强度也不大,高峰期施工人员较少。5)本工程主要为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量很少,所以本工程施工期没有混凝土拌合站等设施,相应的施工期粉尘、混凝土废水产生量也很小。6)本工程施工期不布置砂石料生产加工系统,所需砂石料采用外购形式,所以施工期没有其他水利水电工程常有的大量砂石料冲洗废水。7)本工程施工时间主要集中在非汛期。(2)工程建设区域环境特点1)本工程距离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近,部分工程位于保护区实验区。2)工程建设区域主要为农业生态系统。无天然林分布,主要为人工林、耕地。3)工程建设区域为新生土地,建制较晚,大堤两侧居民点较少。4)工程建设区域土地主要为大的集团(如油田、济军生产基地、横店草业集团等)所开发,呈现居民点少却土地开发程度较高的特点。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5)黄河左岸堤防两侧分布沉沙池、鱼塘较多。3.5.2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环境影响识别一般有核查表法、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图法、系统流图法、层次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本次环评将根据工程特点,结合工程影响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和可能受影响的程度,采用矩阵法对工程的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工程的环境影响将按照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影响性质分为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两种类型,影响程度分为小、中、大三个等级,影响时间分为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两种类别。工程环境影响识别矩阵见表3-6。表3-6、工程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矩阵类型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水文情势水质陆生植物陆生动物水生生物鱼类水土流失生态完整性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工程施工-SP-SP-SP-SP-SP-SP-SP-SP工程占地-SP-SP-SP移民安置-SP-SP工程运行+GL+ML+ML+ML+ML+ML+GL1.空白表示无影响;2.S表示影响较小;3.M表示中等影响;4.G表示影响较大;5.–表示不利影响;6.+表示有利影响;7.L表示长期影响;8.P表示短期影响;3.5.3评价因子筛选(1)水文泥沙情势工程建设对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行期,防洪工程(特别是控导工程)的修建,对于控导河势,改变局部不利河势及河道游荡性局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属于有利影响,是本次评价工作重点。(2)水质工程对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方面包括:施工机械车辆冲洗废水排放、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淤背退水。影响对象包括黄河干流及周围地表水体(沉沙池等)。上述影响仅在施工期产生,随着施工活动结束影响随即消失,运行期工程本身不会对水环境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产生影响。所以对水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施工期影响,做三级评价。(3)大气环境及声环境工程对大气环境及声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如施工活动中各种施工扬尘、机械车辆排放尾气、施工时产生噪声影响等,上述影响会对周边地区特别是敏感目标的大气环境及声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施工期结束上述影响消失。工程在运行期时不产生大气污染及噪声污染。施工期的影响具有时间短、范围有限。因此,施工期大气、声环境影响做一般性评价。(3)生态环境工程为非污染生态类项目,工程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评价重点。工程对生态环境要素影响通过对陆生植物、陆生动物、水生生物、水土流失、植被生产力、生态完整性与稳定性等进行分析。1)陆生植物工程对陆生植物可能影响主要包括工程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对植物资源影响。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面积较多,占压对植物资源影响是评价重点。2)陆生动物工程对陆生动物可能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机械产生噪声和施工人员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影响和施工占地破坏野生动物生境。工程占地面积较多,占压区域里是否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施工人员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评价重要内容。3)水生生物黄河为多泥沙河流,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曾经发生连续数年断流现象,河道中鱼类较为贫乏。工程中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的是河道整治工程和堤防淤背工程,工程没有不会阻断洄游鱼类洄游路线。施工可能会对鱼类产卵、索饵产生惊扰影响,水生生物影响做重点评价。4)生态系统完整性与稳定性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占地类型较广,工程建设后对区域植被生产力影响、对生态景观格局影响是评价重点。5)水土流失工程以土方工程为主,施工开挖扰动地表,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引起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是评价重点。6)自然保护区工程部分施工范围涉及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区域为保护区实验区。对自然保护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是评价重点。7)土地资源工程要对大堤进行帮宽、以及部分堤段进行淤背,涉及一定数量工程占地,目前黄河大堤堤外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农田、鱼塘等,工程对土地资源影响较大。8)社会经济工程提高河口地区防洪标准、保护大堤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实施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有着不可替代积极作用。3.5.4评价重点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识别与筛选,工程对环境影响显著的因子有水文情势、生态环境、土地资源、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影响较小的因子有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人群健康等。本次评价重点:1)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2)工程对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3)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1区域环境概况4.1.1自然环境(1)地形地貌黄河三角洲(以宁海为顶点)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于受黄河尾闾变迁的影响,地形稍有起伏,故道所经之处稍高,故道之间比较低洼;现行清水沟河道由西南向东北流入渤海,形成了以西南~东北为轴线的中间高向两侧倾斜的扇形地形。三角洲地势平缓,地面高程一般在0.5~9m之间;黄河堤防堤顶高程在7~17m之间,高出地面5~8m。黄河三角洲地形分为河滩高地、微斜平地、浅平地、海滩地、滩涂地等类型,高地、平地约占85%,海滩地、滩涂地占15%。(2)地质构造三角洲地质构造属渤海湾复式块断盆地内济阳坳陷的一部分,由中生代、新生代断陷-坳陷形成,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北地台型。华北地台为太古界泰山群结晶基岩上覆有早古生代地层,以海相碳酸盐为主;中奥陶纪之后,华北地台整体上升成陆;二迭纪后期华北地台继续上升;中生代断陷坳陷形成陆相碎屑岩及火山岩,至新生代早第三纪断陷期沉积砂岩、泥岩、油页岩及生物灰岩;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渤海盆地经历了多期块断升降运动,形成油气富集地质构造。黄河河口属于华北地震区内的渤海湾地震亚区。根据2001年2月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河口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0.15g,相应地震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3)气候、气象东营市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境内多年平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为41.9℃(广饶县1968年6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3.3℃(广饶县1972年1月27日)。全年日照平均2728.5小时,日平均气温超过0℃的持续日数为276~280天,积温为4747~4777℃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数为203~206天,积温为4300℃。境内历年平均降水量为613.6mm,平均蒸发量为1926.0mm。历年平均风速为3.3m/s,多年平均湿度65%。(4)水文、泥沙根据利津水文站1950年7月~2006年12月实测资料统计,水沙量有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特点。利津水文站多年平均水量、沙量分别为316.6亿m3、7.80亿t,含沙量24.6kg/m3。其中汛期水量、沙量分别为193.2亿m3、6.60亿t,含沙量34.1kg/m3。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1.0%,汛期沙量占全年沙量的84.6%。利津水文站最大年沙量为1958年的21.09亿t,为最小年沙量0.09亿t(2001年)的234.3倍;最大年水量为904.5亿m3(1964年),为最小年水量19.1亿m3(1997年)的47.4倍。利津水文站的水沙特征值见表4-1及图4-1。表4-1、黄河利津水文站水沙特征值表年份水量(亿m3)沙量(亿t)含沙量(kg/m3)汛期7~10月非汛期11~6月年7~6月汛期占全年百分数汛期7~10月非汛期11~6月年7~6月汛期占全年百分数汛期7~10月非汛期11~6月年7~6月1950~1959298.7164.9463.664.411.451.7013.1587.138.310.328.41960~1969291.5221.4512.956.88.682.3211.0078.929.810.521.41970~1979187.3116.8304.261.67.571.318.8885.340.411.229.21980~1989189.7101.0290.765.35.770.696.4689.330.46.822.21990~199986.245.5131.765.53.370.433.8088.739.19.528.92000~200668.776.7145.447.21.060.581.6464.615.57.511.31950~2006193.2123.4316.661.06.601.207.8084.634.19.724.6注:2006年水沙量为日历年数值,其它年份为水文年数值。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图4-1、利津水文站水量和沙量过程线图(5)洪水特性黄河河口段一年之内有桃、伏、秋、凌四汛。春季4月桃汛过后至6月伏汛之前是全年的稳定期,水位变幅较小。7~10月是伏秋大汛季节,洪水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暴雨,此时期常出现年内最高水位。伏秋大汛过后的10月至凌汛前的一段时期,黄河上中游地区天气系统往往为高压控制,天气晴朗,也是水情河床比较稳定的时期。12月下旬至翌年2月底或3月初为封冻期;在结冰期与解冻期,常由于冰凌堵塞造成水位急剧上涨而漫滩,特别是开河,自上而下槽蓄水量逐段释放出来并沿程累积,形成向下越来越大的凌峰,局部河段可能出现年内最高水位。利津是黄河下游最后一个水文站,也是黄河河口地区的水沙控制站,实测最大流量为10400m3/s(1958年7月25日)。由于下游河道的滞洪削峰作用,花园口洪水到达利津后其过程线已变得相当矮胖。如1958年洪水,花园口站实测最大流量22300m3/s,利津站实测洪峰流量为10400m3/s,而且10000m3/s以上流量的持续时间在两天以内,5000m3/s以上流量的持续时间达19天。对于1954年、1982年洪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在15000m3/s左右,到利津站洪峰流量为8000m3/s左右,大于5000m3/s流量的持续时间超过7天。(6)土壤类型项目所在地东营市境内土壤划分为5个土类、9个亚类。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1)褐土土类主要分布在广饶县境内小清河以南井灌区9个乡镇,是东营市粮棉菜高产稳产区。成土母质为泰沂山区冲积物,表层多为中壤质,土体呈中性至微碱性,pH值7.5左右,保肥能力中等。褐土亚类:主要分布在缓岗、河阶地和微斜平地的中上部等地势较高处。表层多为中壤或轻壤,是境内最好的土壤。潮褐土亚类:面分布在微斜平地下端及洼地边缘地带,属褐土与潮土之间的过渡类型,表土多为中壤至重壤,耕性较差,土性冷,通气性差,保水肥性好。2)砂姜黑土类分布于广饶县小清河以南褐土区的低洼处,土壤表层多为近代河淤土,质地粘重。表层下的黑土层,粘重坚硬,为块状或粒状结构,水气热不协调,耕性差。3)潮土土类成土母质,小清河以北为近代黄河冲积物,小清河以南为淄河冲积物。土壤层次排列明显多为夹粘层。全剖面显中性至微碱性,pH值7~7.5。潮土亚类:分布于河滩高地、缓岗和地下水位较低地区。湿潮土亚类:分布于广饶县大码头新村、东常徐村以东的湖洼地区,表层质地粘重,50cm以下有蓝灰色潜育层。脱潮土亚类:该土类处于潮褐土和潮土之间,为过渡类型。盐化潮土亚类:分布于小清河以北、黄河两岸广大地区,是潮土向盐土转变的过渡类型,位于浅平洼地边缘和微斜平地中下部。表层质地以砂、轻壤为主,是境内主要耕作土壤。4)盐土类主要分布在近海一带,顺海岸呈带状分布,矿化度高,表层含盐量为0.8~2%。5)水稻土土类主要分布在利津镇一带,系滨海盐化潮土演变发育而成。工程建设区域位于黄河大堤内外,主要土壤类型为潮土类型。区域土壤类型图详见附图4。(7)水土流失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本项目区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属省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项目区水土流失三区划分图详见附图5。根据2000年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东营市微度水力土壤侵蚀面积为hm2,占总土地面积30.42%,没有轻度以上水力侵蚀;轻度风力侵蚀面积21835hm2,占总土地面积2.78%,中度风力侵蚀面积3299hm2,占总土地面积0.42%。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图见附图6。结合现场踏勘和工程占地类型确定堤防工程区和险工工程区风蚀侵蚀模数背景值为300t/km2.a,水蚀侵蚀模数背景值为500t/km2.a;河道整治工程区、取土场区施工临时道路区以及弃渣场区等黄河河滩地区风蚀侵蚀模数背景值为500t/km2.a,水蚀侵蚀模数背景值为200t/km2.a。4.1.2社会环境(1)行政区划工程建设区域涉及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济军生产基地、利津县陈庄镇,垦利县西宋乡、黄河口镇。孤岛镇位于河口区境东部,辖2个自然村;有4231户,10096人。全镇总面积159.46km2,有耕地175hm2。陈庄镇位于利津县境北部,2005年底,辖98个自然村,有16016户,总人口54260人,其中农业人口50502人。全镇总面积220km2,有耕地9055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7888hm2。西宋乡位于垦利县境东北部,2005年底辖37个自然村,有4692户,15080人,全乡总面积75.4km2,有耕地2533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533hm2。黄河口镇位于垦利县东北部,2005年底辖63个自然村,有7562户,人,全镇总面积144.3km2,有耕地5517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120hm2。工程建设地行政区划见表4-2。表4-2、工程建设地行政区划表区/县乡/镇总面积(km2)耕地面积(hm2)人口辖区河口区孤岛镇159.4617510096辖2个自然村利津县陈庄镇220905554260辖98个自然村垦利县西宋乡75.4253315080辖37个自然村黄河口镇144.35517辖63个自然村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2)社会经济概况2005年,河口区生产总值万元(不含辖区油田生产工业增加值),其中农业总产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粮食产量18744吨,棉花产量12770吨。2006年,利津县生产总值66.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粮食产量吨,棉花产量40755吨。2005年,垦利县生产总值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粮食产量67633吨,棉花产量19921吨。建设区域社会经济指标统计见表4-3。表4-3、项目建设区域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表区域耕地面积(hm2)人口GDP(万元)人均GDP(元)粮食产量(t)棉花产量(t)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河口区179493490618744127704467孤岛镇17510096185216831济军生产基地3998----3428-利津县5255722611407554930.6陈庄镇905554260----2523778465067.1垦利县305503218067633199214477黄河口镇551722394----1390340823627西宋乡253314003----270514783218(3)土地资源东营市土地总面积为7861.1km2(2005年调查数据),其中耕地2195.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7.9%;园地54.9km2,占0.7%;林地216.7km2,占2.76%;牧草地107.2km2,占1.3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93.3km2,占10.09%;交通用地165.8km2,占2.11%;水域3232.1km2,占41.12%;未利用土地1095.6km2,占13.94%。工程建设区域涉及东营市河口区、利津县、垦利县。河口区土地总面积1987.5km2,其中耕地面积377.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8.98%;利津县土地总面积1267.9km2,其中耕地面积532.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1.96%;垦利县土地总面积2320km2,其中耕地415.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7.89%。东营市、河口区、利津县、垦利县土地利用情况见表4-4及图4-2~图4-5。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4-4、工程建设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情况(2005年)单位:km2土地类型东营市河口区利津县垦利县耕地面积2195.6377.2532.1415.1比例27.93%18.98%41.96%17.89%园地面积54.914.712.08.9比例0.70%0.74%0.94%0.38%林地面积216.738.215.8143.3比例2.76%1.92%1.24%6.18%牧草地面积107.226.010.070.2比例1.36%1.31%0.79%3.0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793.3123.0139.5128.5比例10.09%6.19%11.01%5.54%交通用地面积165.835.326.435.6比例2.11%1.77%2.08%1.53%水域面积3232.11165.4273.51114.8比例41.12%58.64%21.57%48.05%未利用土地面积1095.6207.6258.6403.72比例13.94%10.45%20.40%17.40%总计7861.11987.51267.92320.01图4-2、2005年东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图4-3、2005年河口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图4-4、2005年垦利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图4-5、2005年利津县土地利用现状图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4)矿产资源黄河三角洲地下深层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卤水资源,地表还有贝壳矿资源,其中石油、天然气、卤水,已探明储量居全国海岸带之首。区内的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油田,根据胜利石油管理局统计资料,2005年底,共探明油田36个,涉及胜采、东辛、孤岛、孤东、桩西、河口、滨南等7个采油厂,探明含油面积1149.9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6.14亿t,占油区探明储量的56.7%。投入开发油田36个,动用面积993.0km2,动用地质储量23.59亿t,占油区动用储量的60.5%。油田分布见图4-6河口地区油田分布图。图4-6、黄河河口地区油田分布示意图河口地区卤水资源较丰富,滨海地区浅层卤水储量74亿m3,地下盐矿床面积600km2,储量5900亿t,具备年产600万t原盐的资源条件,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贝壳的主要化学成份是碳酸钙,是烧制石灰和制造白水泥的重要原料,将贝壳粉碎也可以作为饲料。黄河三角洲贝壳资源的储量相当丰富,储量达1600万t以上,并且贝壳矿大多出露于地面,开采运输极为方便。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4.2陆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2.1陆生植物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内容1)调查评价范围内主要植物群落及分布;2)调查评价范围内植物种类及各植物种类生物。(2)调查方法植物种类及植物群落生物量调查采用植被样方调查方法。首先划定植被样地,在样地内选择3个以上样方,对样方内植物株数、株高、盖度进行记录,对样方内植物齐地面剪割。将剪切植物称鲜重,烘干后称干重。灌丛样方面积5m×5m,草本样方面积1m×1m。(3)调查点位调查点位是在初步现场勘查的基础上确定的。初步调查工程现状植被类型主要包括有人工林、农田植被和灌草丛。灌草丛主要分布在黄河大堤堤脚低洼地区和撂荒地,为进一步弄清楚项目区黄河大堤堤脚低洼地区和荒地植物群落特点,本次评价委托山东省林科院对黄河北大堤三十公里险工至四十二公里险工段以北1km区域进行植被样方调查。本次调查共选择三处样地,做样方九个。样地地理坐标见表4-5和图4-7。表4-5、植被样方调查样地分布情况样地经纬度位置样方数样地1N:37°51′18.1″E:118°52′29.6″黄河北大堤32+000以北300m处。1个灌丛样方(5m×5m)2个草本样方(1m×1m)样地2N:37°51′08.2″E:118°54′56.9″黄河北大堤36+140以北300m处。3个草本样方(1m×1m)样地3N:37°51′00.7″E:118°56′56.4″黄河北大堤38+000以北300m处。3个草本样方(1m×1m)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图4-7、植被样方调查样地分布情况(4)植物群落调查范围内植物群落主要有柽柳-碱蓬-芦苇+白茅群落、芦苇-野大豆-豨莶-罗布麻-白茅-茵陈蒿群落和芦苇-碱蓬-茵陈蒿群落。1)柽柳-碱蓬-芦苇+白茅群落,是以柽柳为建群种的灌草丛。此灌草丛草本植物中碱蓬、芦苇、白茅为优势种。该区的植被物种数量12种,总盖度85%。灌木柽柳的密度大约在1株/25m2,平均高度在1.8m,平均冠幅为2.3×2.6m,位居群落的上层;中层分布的物种为芦苇和白茅,盖度在5-8%之间,平均高度在41-62cm,生长较差;群落下层的植物种类较多,碱蓬在数量和盖度上都明显地占据优势,盖度46%,密度达到84株/m2。群落生物量为0.784kg/m2。2)芦苇-野大豆-罗布麻-白茅-茵陈蒿群落草本芦苇、野大豆、罗布麻、白茅、茵陈蒿等优势种组成的植被群落。柽柳在这个区中的数量极少,呈零星分布。群落植物种类达15种,总盖度达到93%,反应出该区植被物种丰富的特点。该区处于上层的物种芦苇为建群种,其密度4株/m2,盖度9%,平均高度达1.4m;野大豆、罗布麻、白茅、茵陈蒿等优势种为下层,其密度在1~8株/m2之间,盖度在8~43%之间,平均高度在14~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100cm,生长较好。群落生物量为0.626kg/m2。3)芦苇-碱蓬-茵陈蒿群落盖度达92%。建群种芦苇仍占据群落的上层,密度高达19株/m2,盖度高达52%,平均高度1.12m;群落中处于下层的碱蓬、茵陈蒿等优势物种密度在36.5~84株/m2,盖度在39~65%,平均高度在32~64cm,生长较弱,群落生物量为0.746kg/m2。(5)植物资源经调查,工程建设区域内,共有被子植物20科,45属,50种。植物种类以菊科和禾本科为主,菊科植物有11种,占总种数的22%,禾本科植物8种,占总种数的16%,菊科和禾本科植物占总种数的38%。工程建设区域植物种类详见表4-6。表4-6、建设区域陆生植物种类表科属种乔木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L.速生杨柳属SalixL.垂柳S.babylonicaL.旱柳S.masudanaKoidz.豆科Leguminosae刺槐属RobiniaL.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木樨科Oleaceae白蜡属FraxinusL.白蜡FraxinuschinensisRoxb.灌木柽柳科Tamaricaceae柽柳属TamarixL.柽柳TamarixchinensisLour鼠李科hamnaceae枣属ZiziphusMill.枣Z.jujubaMill.草本禾本科Gramineae芦苇属P.commnisTrin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狗尾草属SetariaBeauv狗尾草S.viridisBeauv狗牙根属CynodonRich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inn.)Pers.画眉草属EragrostisHost.画眉草Eragrostispilosa(L.)Beauv.燕麦属AvenaL.野燕麦AvenaL.虎尾草属ChlorisSw虎尾草Chlorisvigata穆属EleusineGaerm.牛筋草Eleusineindica(L.)Gaerm.白茅属ImperataCyrill白茅Imperatacylindrical(L.)Beauv.菊科Compositae紫菀属AsterL.紫菀AstertataricusL.f.苍耳属XanthiumL.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in.鳢肠属EcliptaL鳢肠EcliptaprostraLinn蒿属ArtemisiaL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Thunb艾蒿ArtemisiaargyiLevl.etVant蒲公英属TaraxacumL.蒲公英TaraxacumofficnalaHand.-Mzt.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苦荬菜属IxerisCass苦荬菜Ixerisdenticulate(Hout~t.)Stebb莴苣属LactucaL.莴苣LactucasativaL.泥胡菜属HemisteptaBunge泥胡菜HemisteptaLyrataBunge刺儿菜属CepalanoplosNecker刺儿菜Cepalanoplossegetum(Bunge.)Kitaml苦荬菜属IxerisCass苦荬菜Ixerisdenticulate(Hout~t.)Stebb山苦荬Ixerischinensis(Thunb.)Nakai桑科Moraceae葎草属HumulusL葎草Humulusscandens(Lour.)Merr夹竹桃科Apocynaceae罗布麻属子AoicynumL罗布麻AoicynumvebetynL蒺藜科Zygophyllaceae蒺藜属TribulusL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inn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L灰绿藜Chenopodiumglaucum藜ChenopodiaceaealbumLinn.碱蓬属SuaedaForsk.exScop碱蓬Suaedaglauca猪毛菜属SalsolaL猪毛菜SalsolacollinaLinn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L酸模叶蓼PolygonulapathifoliumLinn.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马齿苋属PortulaceL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Linn旋花科Convolvulaceae打碗花属CalystegiaR打碗花CalystegiahedraceaWall.牵牛属PharbitisChoisy圆叶牵牛Pharbitishederacea(L.)Voigt车前科Plantaginaceae车前属PlantagoL车前P.asiaticaL.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L地锦EuphorbiahumifusaWilld.豆科Leguminosae草木犀属Melilotus草木犀MelilotussuaveolensLedeb大豆属GlycineWilld野大豆Glycinesoja萝藦科Asclepiadaceae鹅绒藤属CynanchumL牛皮消CynanchumauriculatumRoyleexWight蔷薇科Rosaceae委陵菜属PotentillaL.委陵菜PotentillasupinaLinn.苋科Amaranthaceae苋属AmaranthusL.反枝苋AmaranthusretroflexusL.农作物禾本科Gramineae高粱属Sorghum栽培高粱SorghumbicolorMoench玉米属Zea玉米ZeamaysL.狗尾草属Setaria谷子Setariaitalica(L.)棉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L.棉花GossypiumhirsutumL.(6)植物资源评价建设区域共有被子植物20科,45属,50种。分别占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总科数的37%、总属数的25.3%、总种数的18.5%。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占山东省总科数仅13.5%、总属数的5.5%、总种数仅2.4%。项目区植物种类较单一。建设区域内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植物资源评价见表4-7。表4-7、建设区域植物资源评价表项目科属种建设区域204550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54178271占37.0%25.3%18.5%山东省1488122100占13.5%5.5%2.4%4.2.2动物资源工程建设区域土地利用程度较高,人为活动频繁,现有大堤两侧已被开发为防浪林、行道林和农田。动物群系可分为村庄农田动物群和湿地动物群,村庄农田动物群主要为人类伴生种,如小家鼠、褐家鼠、树麻雀和喜鹊等。主要畜禽资源有牛、羊、猪、鸡、鸭、鹅、兔等。湿地动物群主要有水鸟等,工程附近水鸟以雁鸭类居多。工程建设区域除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其他区域无珍稀保护野生动物分布,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详见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与评价。4.2.3生态完整性评价(1)土地利用现状通过解译遥感卫片,结合1:10000地形图和现场踏勘,参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使用的土地利用现状体系,将工程建设区域沉沙池、鱼塘划为水域用地,将防浪林、行道林划为林地,将芦苇用地划为草地。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划分详见表4-8。在arcgis软件上进行统计,评价区域内总面积675.63km2,其中耕地面积359.6km2,占总面积的53.22%,林地面积5.3km2,占总面积的0.78%,草地总面积164km2,占总面积的24.27%;水域面积85.13km2,占总面积的12.6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43.4km2,占总面积的6.42%;未利用土地面积18.2km2,占总面积的2.69%。评价区域现状土地利用情况见表4-9和图4-8。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见附图10。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4-8、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划分表一级类型二级类型含义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耕地、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农果、农桑、农林用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滩涂11水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以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稻和旱地作物轮种的耕地12旱地指无灌溉水源及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有水源和浇灌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正常灌溉的旱作物耕地;以种菜为主的耕地,正常轮作的休闲地和轮歇地2林地——指生长乔木、灌木、竹类、以及沿海红树林地等林业用地21有林地指郁闭度>30%的天然木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22灌木林指郁闭度>40%、高度在2米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23疏林地指疏林地(郁闭度为10%~30%)24其他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及各类园地(果园、桑园、茶园、热作林园地等)3草地——指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覆盖度在5%以上的各类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郁闭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地31高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在>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条件较好,草被生长茂密32中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在20%~50%的天然草地和改良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较稀疏33低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在5%~20%的天然草地。此类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用条件差4水域——指天然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41河渠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河流及主干渠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人工渠包括堤岸42湖泊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43水库坑塘指人工修建的蓄水区常年水位以下的土地44永久性冰川雪地指常年被冰川和积雪所覆盖的土地45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侵地带46滩地指河、湖水域平水期水位与洪水期水位之间的土地5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指城乡居民点及县镇以外的工矿、交通等用地51城镇用地指大、中、小城市及县镇以上建成区用地52农村居民点指农村居民点53其他建设用地指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厂矿、大型工业区、油田、盐场、采石场等用地、交通道路、机场及特殊用地6未利用土地——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续表4-8、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划分表一级类型二级类型含义编号名称编号名称61沙地指地表为沙覆盖,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包括沙漠,不包括水系中的沙滩62戈壁指地表以碎砾石为主,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63盐碱地指地表盐碱聚集,植被稀少,只能生长耐盐碱植物的土地64沼泽地指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长期潮湿,季节性积水或常积水,表层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65裸土地指地表土质覆盖,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的土地66裸岩石砾地指地表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5%以下的土地67其他指其他未利用土地,包括高寒荒漠,苔原等表4-9、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km2占耕地小计359.653.22%水浇地6.2旱地353.4林地小计5.30.78%其他林地5.3草地小计16424.27%高覆盖度草地139.5中覆盖度草地14.9低覆盖度草地9.6水域小计85.1312.60%河渠40.33湖泊0.5水库坑塘23.9滩涂11.6滩地8.8居民点小计43.46.42%城镇用地5.7农村居民点29.7其他建设用地8未利用土地小计18.22.69%盐碱地17.7裸土地0.5合计675.63100%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图4-8、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从表4-9可以看出,评价区域内土地农业化程度较高,耕地面积占整个评价区域面积的53.22%;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率为25.05%;耕地和草地面积占整个评价区域面积的77.49%,耕地和草地是评价区域内主要土地类型。(2)生态完整性评价1)自然体系生产力分析植被净生产力直接反映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也是生态现状质量评价的重要参数。根据统计资料及国内现有相关研究成果,本工程评价区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年净第一性生产力见表4-10。表4-10、评价区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年净第一性生产力土地利用类型面积(km2)净第一性生产力(g/m2·a)耕地359.6897.15林地5.31023.6草地164596.48居民点85.13550.46水域43.4656.28未利用土地18.2299.74合计675.63749.9注:数据来自《中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动态监测》(遥感学报6卷2期.2002,3.陈利军等)从表4-10中可以看出,区域内自然植被净生产力为2.05g/(m2·d),根据奥德姆(Odum,1959)将地球上生态系统按总生产力的高低划分为最低(小于0.5g/m2·d)、较低(0.5~3.0g/m2·d)、较高(3~10g/m2·d)、最高(10~20g/m2·d)的四个等级,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本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属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表明区域生态系统恢复稳定性一般。2)景观优势度分析景观生态系统的质量现状由生态评价区域内自然环境、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决定。从景观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理论来说,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景观功能的优劣,在组成景观生态系统的各类组分中,模地是景观的背景区域,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本评价区模地主要采用传统的生态学方法来确定,即计算组成景观的各类拼块的优势度值(Do),优势度值大的就是模地,优势度值通过计算评价区内各拼块的重要值的方法判定某拼块在景观中的优势,由以下3种参数计算出:密度(Rd)、频度(Rf)、和景观比例(Lp)。密度Rd=嵌块I的数目/嵌块总数×100%频度Rf=嵌块I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样方面积1×1km2,覆盖整个评价区,共767个样方)景观比例(Lp)=嵌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100%并通过以上三个参数计算出优势度值(Do):优势度值(Do)={(Rd+Rf)/2+Lp}/2×100%运用上述参数计算评价区域各类拼块优势度值,其结果见表4-11。根据表4-11分析表明:在本工程评价区各拼块的优势度值中,耕地的优势度值为49.94%,高于其他拼块类型,说明耕地是评价区域的模地,是本区域对景观具有控制作用的生态体系部分,区域生态环境受到人为干扰因素影响较大,生态环境呈人为控制态势。区域环境以农田植被为主,说明区域环境异质化程度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区域环境的阻抗稳定性不高。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4-11、评价区域各类拼块优势度值土地利用类型斑块数Rd(%)Rf(%)Lp(%)Do(%)耕地小计4013.79%79.53%53.22%49.94%水浇地10.34%2.35%0.92%1.13%旱地3913.45%78.36%52.31%49.10%林地小计20.69%2.22%0.78%1.12%其他林地20.69%2.22%0.78%1.12%草地小计3612.41%47.46%24.27%27.10%高覆盖度草地134.48%34.94%20.65%20.18%中覆盖度草地155.17%9.65%2.21%4.81%低覆盖度草地82.76%5.87%1.42%2.87%水域小计10736.90%47.33%12.60%27.36%河渠124.14%21.64%5.97%9.43%湖泊31.03%1.04%0.07%0.56%水库坑塘7726.55%23.60%3.54%14.31%滩涂10.34%3.78%1.72%1.89%滩地144.83%7.82%1.30%3.81%居民点小计9031.03%30.77%6.42%18.66%城镇用地20.69%2.35%0.84%1.18%农村居民点6823.45%29.34%4.40%15.39%其他建设用地206.90%9.78%1.18%4.76%未利用土地小计155.17%10.82%2.69%5.35%盐碱地124.14%9.91%2.62%4.82%裸土地31.03%0.91%0.07%0.52%合计290100.%100.%100.%100%4.3水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本次环评委托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承担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水生生态调查与评价工作。专题研究单位于2009年8月进行了现场实地调查,共布设调查断面四个,调查内容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和鱼类。4.3.1调查断面布设根据黄河河口段河道环境状况,本次调查范围在黄河干流垦利县建林浮桥和清八浮桥之间,调查设置4个采样断面,断面具体站位见表4-12和图4-9。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4-12、黄河河口段水域水生生态调查站点断面纬度(N)经度(E)备注137°44.575118°45.830顺流拖网237°47.774118°58.880顺流拖网337°45.332119°06.862逆流拖网437°45.058119°07.760顺流拖网图4-9、黄河河口段水生生态调查断面图4.3.2浮游生物调查结果(1)浮游植物本次共调查到浮游植物8个门40个种(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有18种,占到了45%,蓝藻门7种,硅藻门5种,裸藻门3种,隐藻门、黄藻门、甲藻门各2种,金藻门1种。浮游植物种类详见表4-13。黄河河口段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360万个/L,平均生物量为3.2mg/L。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4-13、浮游植物种类名录门类种类拉丁名蓝藻门色球藻Chroococcusminor小席藻Phorimidiumtenus格孔隐杆藻Aphanothececlathrata兰纤维Dactylococcopsis微囊藻Microcystis小平列藻Merismopedia颤藻Oscillatoria绿藻门小球藻Chlorella月牙藻Selenastrum微芒藻Micractiniumpusillum卵囊藻Oocystis衣藻Chlsmydomonas尖细栅藻Scenedesmusacuminarus集星藻Actinastrumhantzschii四尾栅藻Scenedesmusquadricauda纤维藻Ankistrodesmus小转板藻Mougeotiaparvula新月藻Closterium小形平藻Pedinomonasminor短刺四星藻Tetrastrumstaurogeniaeforme并联藻Quadrigulachodatii鼓藻Micrasterias疏刺多芒藻Golenkiniapaucispina二角盘星藻纤细变种Pediastrumduplexvar.graciilimum单角盘星藻Pediastrumsimple硅藻门菱形藻Nitzschia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异极藻Gomphonema直链藻Melosiragranulata隐藻门尖尾兰隐藻Chroomonas啮蚀隐藻Cryptomonas金藻门卵形单鞭金藻Chromulinaovalis黄藻门近缘黄丝藻Tribonema普通黄丝藻Tribonema裸藻门缶形陀螺藻Strombomonas细粒囊裸藻Trachelomonas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梭形裸藻Euglena甲藻门腰带光甲藻Glenodinium飞燕角甲藻Ceratium(2)浮游动物本次共调查到浮游动物4个门类17个种(属),其中轮虫种类数最多,有9种,占到了52.94%,原生动物和桡足类各有3种,枝角类最少,有2种。浮游动物名录见表4-14。原生动物为优势种,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为2516.68个/L,平均生物量为0.21mg/L。表4-14、浮游动物种类表原生动物侠盗虫淡水筒壳虫双环栉毛虫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针簇多肢轮虫矩形龟甲轮虫阔口鞍甲轮虫扁平泡轮虫螺形龟甲轮虫曲腿龟甲轮虫蒲达臂尾轮虫枝角类象鼻溞秀体溞桡足类指状许水蚤哲水蚤无节幼体4.3.3底栖动物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种,隶属2个门,分别为甲壳动物门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H.Mdwards)和秀丽白虾[Palaemonmodestus(Heller)]、节肢动物门摇蚊科幼虫(Tendipedidae)。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5004.02尾/千m2,以摇蚊科幼虫密度最高,为5000尾/千m2;其次是秀丽白虾,为3.57尾/千m2;中华绒螯蟹最低0.45尾/千m2。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达21.06g/千m2,以中华绒螯蟹生物量最大,达17.75g/千m2;秀丽白虾次之,为2.81g/千m2;摇蚊科幼虫最小,为0.50g/千m2。4.3.4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结果四个断面的调查中,河水中没有发现水生维管束植物,近岸区有芦苇、辣蓼草、碱蓬菜、茅草等植物。4.3.5鱼类调查结果(1)鱼类资源调查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河资源调查结果,黄河下游鱼类共有14目,31科,92属。其中过河洄游类27种,半咸水鱼类22种。主要鱼类有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鲶鱼、鲤鱼、鲫鱼、赤眼鳟、圆筒吻鮈、黄颡鱼、翘嘴红鮊、蒙古红鮊、红鳍鮊、刀鲚、银鱼、鳗鲡、草鱼、鱤鱼、长春鳊、三角鳊、团头鲂、中华鳑鮁、兴凯刺鳑鮁、鳙鱼、鲢鱼、麦穗鱼、黄河鮈、棒花鱼、中华花鳅、大鳞泥鳅、鲻鱼、梭鱼、鲈鱼、栉鰕虎、餐条等。鱼类中以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和古代上第三纪区系复合体等鱼类区系为主,种类组成以鲤科鱼类为主。本次黄河河口段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4目7科11种,其中鲤形目5种,占45.45%,鲈形目3种,占27.27%;鲶形目2种,占18.18%;鲻形目1种,占9.09%。黄河河口段鱼类优势种有梭鱼、黄颡鱼、鲶鱼、鰕虎鱼和鲈鱼。洄游鱼类有梭鱼和鲈鱼,鱼类资源种类比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较大减少,如黄河刀鱼近几年和本次调查都未采集到样品。未发现有列入国家级保护及濒危鱼类,也无山东省重点保护鱼类。调查物种名录见表4-15。表4-15、黄河河口段鱼类调查物种名录种类科目拉丁名鲤鱼鲤形目鲤科Cyprinuscarpio鲫鱼鲤形目鲤科Carassiusauratus白鲢鲤形目鲤科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翘嘴红鲌鲤形目鲤科Erythroculterilishaeformis麦穗鱼鲤形目鲤科Pseudorasboraparva(TemmincketSchlegel)梭鱼鲻形目鲻科Mugilsoiuy鲶鱼鲶形目鲶科Silurusspp黄颡鱼鲶形目鲿科PelteobagrusfuliridracoRichardson鰕虎鱼鲈形目鰕虎科Rhirogobius鲈鱼鲈形目脂科Lateolabraxjaponicus(CuvieretVa-lenciennes)乌鳢鲈形目鳢科Ophicephalusargus(2)渔获物与生物量本次调查四个断面共捕获鱼类80尾,14529.8g,四个断面鱼类资源平均密度为2.9715尾/千m2,平均生物量为505.3g/千m2。现场捕捞鱼类见图4-10~图4-13。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图4-10、黄河鲤鱼图4-11、鲈鱼图4-12、鲶鱼图4-13、梭鱼(3)生活习性1)鲈鱼,又称花鲈、七星鲈,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脂科,鲈鱼生活在浅海河口,适盐广,幼苗在22‰左右盐度的海水中孵出,再溯河而上到咸淡水交汇的河口生活,并可进入淡水水域觅食生长,鲈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食量大,一次摄食量可达体重的5%~12%,捕食强度在春夏季节最强裂,鱼苗以挠足类和糠虾为饵,长至10厘米体长后则捕食小鱼虾。繁殖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1月,可自然越冬。2)梭鱼,摄食习性梭鱼的食性很广,属于以植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以刮食沉积在底泥表面的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一些丝状藻类、多毛类、软体类和小型虾类等。属近岸半洄游性鱼类,无长距离洄游现象,每年4月份,在河口区产卵,只做短距离洄游,至12月份始到海水深处越冬,翌年开春即到近海河口生长育肥。3)鲤鱼,属底层鱼。栖息于水域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喜欢在有腐殖质的泥层中寻找食物。食性杂,荤素皆吃,以荤为主。喜弱光,喜活水。水温20℃~25℃时,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食欲最旺,从早至晚不停地摄食,;水温低于10℃,活动量很小,基本上不进食;水温在2℃以下时,躲进深水处越冬,不吃不动。有逆水而上的习性,每年的五月上旬至中旬,雄雌鲤鱼相互追逐游到岸边浅水区水草稀疏处(无水草则找岸边僻静处),进行交尾和产卵,卵贴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发育、孵化成幼鱼。4)黑鱼,为营底栖生活的鱼类,栖息环境极其广泛。生存温度为0-41℃,最适温16-30℃,春季水温回升到8℃以上时,黑鱼开始活动,由深水处游至浅水区觅食。秋季当水温降到12℃时,停止摄食;降到6℃下,转到深水处活动。冬季水温过低时,埋于淤泥中越冬,只要冰下有水就能完全越冬。黑鱼为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鱼类、虾类、蛙与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5)鲢鱼,生活于水体中上层。性活泼,生长快,个体大,最大个体35公斤。雌鱼一般4龄性成熟,生殖期4至6月。滤食性鱼类,主食浮游植物,也食浮游动物。1.5厘米以下的鱼苗主食轮虫、枝角类、硅藻。6)鲶鱼又称鲇鱼、河鲶等,为食肉性大型淡水鱼类, 鲶鱼为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鲶鱼性成熟早,一般一龄即成熟,产卵期为4至6月,幼鱼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为食。7)黄颡鱼,为底层小型鱼类,多生活在静水或江河湖泊缓流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觅食活动多在夜间进行。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螺蛳等,偶尔也食水生植物。黄颡鱼冬季多居于深水中。8)鲫鱼,杂食性鱼,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喜欢群集而行,有时顺水,有时逆水,到水草丰茂的浅滩,河湾,沟汊,芦苇丛中寻食,产卵;遇到水流缓慢或静止不动,具有丰富饵料的场所,它们就暂栖息下来。到了冬季,它们贪恋草根,多数也不游到无草的深水处过冬。9)翘嘴红鲌,又名大白鱼。属于中上层鱼类,杂食性,偏爱活饵,成鱼以小鱼、小虾、蚯蚓以及各种昆虫为主食。翘嘴红鲌性情凶猛,爆发力强,行动迅速。翘嘴红鲌产卵期在6~7月。10)麦穗鱼,常见的小型鱼类,杂食性,生活在浅水区。11)鰕虎鱼,隶属鰕虎鱼科,通常栖息于多礁或泥滩地带的浅海区,也有生活在内陆的淤泥中,大多以沙蚕、虾和绿紫菜为食。淡水底层鱼,摄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幼虫、摇蚊幼虫、小鱼、小虾。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4)三场及洄游通道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目7科11种。由于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各种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的分布也不尽相同。鲤鱼、鲫鱼、白鲢、翘嘴红鲌、麦穗鱼、鲶鱼、黄颡鱼、鰕虎鱼、鲈鱼、乌鳢等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均分布于黄河口水域中。具体到产卵场则以清八浮桥以下水流较缓的区域为主要产卵场;重点索饵场位于黄河口水域深水区。生殖洄游性鱼类如鲈鱼、梭鱼的产卵场主要在含盐量较高的黄河入海口水域,黄河干流深水区则是它们的索饵场和洄游通道。4.4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与评价4.4.1自然保护区概况(1)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处,北临渤海,东靠莱州湾,介于东北亚内陆与江淮平原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8º34′~119º20′,北纬37º35′~38º12′。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最初成立于1990年12月,为东营市政府批准建立的市级自然保护区,属东营市林业局管理。1991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东营黄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并成立东营黄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仍属东营市林业局领导。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2月成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县级事业单位,下辖黄河口、一千二、大汶流三个管理站,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统一管理。(2)自然保护区性质及保护对象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华北面积最广、最年轻,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4.4.2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1)保护区边界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部区域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两侧,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7º34′~37º55′,东经118º43′~119º20′。具体范围是:北起孤东油田海堤纪念碑—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向南沿孤东油田围海大堤顺时针至孤东油田大红门—沿孤东公路向西至一棵树—沿黄河北大堤向西至西河口黄河故道东大堤北端—向南沿西河口黄河故道东大堤至南端—向东沿黄河南防洪大堤至防潮堤—向南沿防潮堤至小岛河,东至低潮时负3米浅海。总面积hm2,其中陆地面积59700hm2,潮间带面积23020hm2,低潮时负3米浅海面积21780hm2。北部区域位于1976年以前黄河刁口河流路黄河入海口处,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7º58′~38º12′,东经118º33′~118º54′。具体范围是:西以黄河故道三河为界,南以桩裎路为界,东以孤北路向北至老五河沟至桩古46井为界,北至低潮时负3米浅海。总面积48500hm2,其中陆地面积23000hm2,潮间带面积15230hm2,低潮时负3米浅海面积10270hm2。(2)功能区划分及管理站设置保护区根据其功能,划分为三个分区,分别是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分属于三个管理站。核心区:核心区面积为58007hm2,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37.91%。核心区是保存最完好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鸟类的集中分布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核心区只能在不影响生态系统的条件下开展湿地监测及科研活动。缓冲区:缓冲区面积为13233hm2,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65%。缓冲区是核心区与实验区的过渡地段。在该区内仅进行湿地生态保护的部分工程及湿地监测的监测点、监测样线及进行科学研究及调查观测活动。不允许开展资源的开发项目。实验区:实验区面积为81760hm2,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53.44%。实验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人为活动相对频繁的区域,该区内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工程、湿地监测和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繁殖驯化等大部分建设项目,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合理的开发利用。黄河口管理站:西起西河口黄河故道东大坝;北沿黄河北大坝到一棵树,沿孤东公路至大红门,沿孤东圈西坝、南坝、东坝;向东至浅海;南至黄河中央。总面积41950hm2。一千二管理站:西起黄河故道三河、南以桩埕路为界,东至孤东公路,向北到海,总面积48500hm2。大汶流管理站:西起西河口黄河故道东大坝,南沿黄河南岸内坝、防潮堤至小岛河,向东至浅海,北到黄河中央。总面积62550hm2。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面积统计见表4-16,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见附图7。表4-16、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面积统计表单位:hm2单位总面积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比例(%)面积比例(%)面积比例(%)总计5800737.91132338.658176053.44黄河口管理站41950683616.308301.983428481.73一千二管理站485001610233.20505710.432734156.37大汶流管理站625503506956.07734611.742013532.194.4.3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5.3×104hm2,其中,土地面积hm2,占总面积的79.05%,浅海面积32050hm2,占总面积的20.95%。在自然保护区现有土地面积中,林地21940.7hm2,耕地8766.0hm2,草地12071.9hm2,滩涂38890.7hm2,水地34479.5hm2(其中苇地26513.5hm2,河流水库等7966hm2),工矿、居民用地等其它用地1120hm2。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情况见表4-17和图4-14。表4-17、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情况表单位:hm2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总面积(%)耕地87667.5林地21940.718.7草地12071.910.2滩涂38890.733.2水域34479.529.4其中:苇地26513.522.6河流水库79666.8居民点工矿用地11200.9合计.8100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图4-14、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图4.4.4自然保护区植被(1)植物区系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42科,393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36科,116种。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植物野大豆分布十分广泛。自然保护区植物以菊科、禾本科、豆科、藜科居多,其代表植物有翅碱蓬、中亚滨藜、獐茅、狗尾草、白茅、芦苇、茵陈蒿等。木本植物主要为刺槐、旱柳、柽柳。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为17.4%,植被覆盖率为55.1%。(2)植被类型按照《中国植被》区划,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黄、海河平原栽培植被区。自然保护区人工植被面积较大、种类较多,根据《中国植被》中植被类型的划分方法,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可以分为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两种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有阔叶林、灌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分别介绍如下:1)阔叶林阔叶林是自然保护区森林的主体,由于自然保护区地史年轻,土壤含盐量较高,森林植被较少,只有刺槐林和天然柳林。落叶阔叶林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刺槐林(FormRobiniapseudoacacia):系人工造林形成,主要分布在黄河北侧中心路以西和黄河故道东侧,分布生境多系由黄河泛滥改道形成的新淤土地,海拔高2~3m,土壤肥沃,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林下植物主要有狗尾草、蒿类等。天然柳林(FormSalixspp.):是本植被区唯一的天然林。对于其形成原因的研究,多数人倾向于是黄河上游柳林天然下种经河水漂流至此所形成。主要树种有旱柳、把柳、龙爪柳等,林下植被主要有芦苇、白茅等。2)灌丛柽柳灌丛(Form.Tamarixchinesis):是天然的海岸灌丛,一般分布在平均海水高潮线以上的近海滩涂上,地势平坦,土壤为淤泥质盐土。含盐量1%左右,有机质含量低,是在盐地碱蓬群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植被类型,外貌里鲜艳的紫红色。柽柳灌丛以柽柳为优势种,呈大面积连片分布,伴生的草本植物常见有翅碱蓬(Suaedaheteroptera)、獐茅、芦苇、罗布麻(Apocynumvenetum)、白茅、藜(Chenopodiumalbum)、茵陈篙(Artemisiacapillaris)等。3)草甸①典型草甸自然保护区内典型草甸的面积不是很大,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黄河两侧和自然保护区西部弃耕地上,主要有:白茅草甸(Form.Imperatacylindricavar.major):建群种白茅是轻度耐盐植物,所以该草甸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和近期黄河泛滥新淤地以及弃耕时间较短的地段,常伴有l年生的禾草如狗尾草、野大豆(GlycinesojaSiebetZucc.)等。茵陈篙草甸(Form.Artemeseacapillaris):主要分布在远离海岸,地势较高,海拔4m左右,不受潮水影响的一千二管理站黄河故道的河滩高地上,土壤含盐量0.5%以下,以茵陈篙为建群种,常伴有艾篙(Artemisiaargyi)、白茅、狗尾草、芦苇等,该群落的存在对于改良盐碱荒地,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拂子茅草甸(FormCalamagrostisepigejos):主要分布在河滩地和低湿地,地表湿润有轻微盐渍化的土地上。群落以多年生的根茎禾草拂子茅(Calamagrostisepigejos)为建群种,并与优势植物羊草(Leymuschinense)芦苇、荻(Miscanthussacchariflorus)等组成群落,生长较为茂盛,有时还伴有看麦娘(Alopecurusaequalis)和少量耐盐植物,如碱茅(Puccinelliadistans)等。狗牙根草甸(FormCynodondactylon):主要分布在黄河泛滥地,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地下水位较高的微盐化沼泽草甸土上,狗牙根为建群种,草群密集,群落盖度较大,常伴生有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虎尾草(Chlorisvirgata)等,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还伴生有牛毛毡(Eleocharisyoroscensis(Franch.EtSav)TangetWang)等湿生草类。②盐生草甸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这一带面积很大,人类干扰少,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主要由适盐、耐盐、抗盐特性的多年生盐生植物所组成。主要类型有:翅碱蓬草甸(Form.Suaedaheteroptera):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潮线以上的近海滩地,以翅碱蓬为建群种,是陆地向滩涂延伸的先锋植物群落,多呈团簇状分布,常见的伴生植物有:芦苇獐茅、黎和羊草等。獐茅草甸(Form.Aeluropuslittoralisvar.sinensis):主要分布在翅碱蓬群落的外围。建群种为獐茅,伴生植物有芦苇、翅碱蓬等。罗布麻草甸(Form.Apocynumvenetum):主要分布在轻度盐渍化、含盐量一般在1%以下的潮湿盐碱土上。该群落建群种是罗布麻,伴生植物主要有二色补血草、白茅、芦苇、茵陈蒿等。4)沼泽植被芦苇沼泽(Form.Phragmitesaustralis):是自然保护区内最大的沼泽植被类型,分布在黄河口管理站和大汶流管理站的东部和一千二管理站的北部地区。伴生植物主要有柽柳、碱蓬、獐茅等较为耐盐植物。香蒲沼泽(Form.Typhaspp.):主要分布在常年积水的沼泽,主要生境与芦苇相似,水质呈碱性,建群种有东方香蒲(Typhaorientalis)、长苞香蒲(Typhaangustata)等数种。常与芦苇混生,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生长旺盛,常把生长力较强的芦苇“吃掉”而形成单一的群落,伴生植物主要有金鱼藻、菹草(Potamogetoncrispus)等沉水植物。酸模叶蓼沼泽(Form.Polygonumlapathifolium):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的低湿地区,土壤的地表潮润为沼泽土,该群落的数量较少,但外貌较整齐,以酸叶蓼为建群种,优势种有两栖蓼(Polygonumamphibium),伴生植物有雀稗(Paspalumthunbergii)、三轮草(Cyperusorthostachyus)等。5)人工栽培植被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的西部和南部实验区内。土地被垦殖成农耕地,种植锦花、小麦、大豆高梁(Sorghumvulgare)等农作物。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见附图8。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3)保护植物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自然保护区内广泛分布有属国家二类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野大豆,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豆目豆科大豆属植物。属于温带植物区系物种,对环境要求不严格,在一般土壤(pH值4~9.2)上都能生长。通常匍匐于地面或缠绕它物,能形成以野大豆为优势种的单一群落,常与芦苇等喜湿植物混生,也可与小灌木,草丛混生,其高度多在1.5m左右。野大豆为春季出苗,秋季成熟的1年生草本植物。具喜光性、喜湿耐湿性、较强的耐水渍性和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病、抗寒的高抗逆性。4.4.5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1)鸟类资源1)基本情况自然保护区内分布各种鸟类283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丹顶鹤、白鹤、白头鹤、大鸨、东方白鹳、黑鹳、金雕、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等9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灰鹤、大天鹅、鸳鸯等41种。在《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所列的227种鸟类中,自然保护区内有155种,占68.3%;在《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所列81种鸟类中,自然保护区有53种,占65.4%。2)生境分布自然保护区海拔在8m以下,主要植被为芦苇、碱蓬等,没有明显垂直分布,按照本地区鸟类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种类和数量多少,划分为6个分布区。各分区生境分布特征详见表4-18。3)重要鸟类生态学特性白鸛:体长约1200mm,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保护区旅鸟,每年10月上旬迁徙经过自然保护区,短暂停留后,继续南迁,至12月上旬,迁徙完毕。第二年3月中、下旬,又从南向北迁徙,途经自然保护区补充营养,数日后,继续北迁。最大种群在40只左右。主要分布在保护区黄河口、大汶流管理站河口滩涂地带,摄食部分小鱼、小虾等。金雕:体较大,全身黑褐色,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保护区旅鸟,9月中旬-11月中旬偶而可见,数量稀少。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丹顶鹤:体长约1270mm,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保护区冬候鸟,保护区内分布较广,居留期长,每年秋末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春季2月上旬-3月上旬数量集中。主要分布在黄河入海口滩地、黄河故道入海地带、大汶流草场沼泽湿地和麦田、豆地中。表4-18、自然保护区鸟类生态分布情况生境生境特征鸟类分布农田苇沟区种植大豆、小麦、水稻的农田生境,周边有苇沟存在。大苇莺、黑水鸡、家燕、普通燕鴴、冬季鸭燕类、灰鹤、大鸨集中该区;冬季有隼形目、鸮形目,冬季以鹬类为主。森林区以大片人工刺槐林为主,有部分天然柳林。夏季以黑卷尾-红尾伯劳-白头鹎为主,冬季以鸮形目、隼形目为主。苇场草地区苇场草地生长旺盛,露天沼泽、苇塘、裸露地相间分布大苇莺、苍鹭、小鷉繁殖地、白额燕鸥、白翅浮鸥、鹰类觅食地。冬季丹顶鹤、大鸨等觅食地。灌丛碱蓬区柽柳灌丛,优势种为碱蓬、三棱草等,有少量芦苇分布泽鹬、环颈鸻、鹤鹬等中小型涉禽觅食地,雀形目鸟类繁殖地。水域区鱼虾池、沟溪、池塘、水库红嘴鸥、黑尾鸥、班嘴鸭、绿头鸭等鸥类、雁鸭类栖息地;环颈鴴、鸥类、青脚鹬、苍鹭觅食地;大天鹅、灰鹤冬季栖息地。碱蓬滩涂区大面积滩涂鹬鸻类-鸥类混群栖息地白头鹤:体长910mm,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保护区旅鸟,每年10月中途迁徙途径自然保护区,约11月上旬迁徙完毕。第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鸟类北返又经过保护区。主要分布在一千二农田中,摄食麦苗、大豆等植物种子。大鸨:体长约1000mm,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保护区冬候鸟,每年11月上旬陆续有大鸨迁至保护区越冬,至次年4月下旬迁回繁殖地繁殖。数量较多,最大种群达324只,主要食物为大豆、绿豆、昆虫。主要分布在一千二、黄河口、大汶流管理站中农田、草场。大天鹅: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保护区冬候鸟,每年11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在保护区越冬,主要栖息于黄河滩地、三河、四河、入海口沼泽及水岸等地。白额雁: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每年9月上、中旬迁徙经过自然保护区,然后继续南迁,2月上旬—4月中旬又陆续迁往北方,在自然保护区停留时间较长。主要食植物幼苗、少许鱼类等。主要分布于滩涂、苇丛和农田中。鸳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每年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迁徙经过自然保护区,常与其他鸭类混群,数量少,至次年2-4月在北迁过程中又经过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自然保护区湖泊沟塘中。苍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本区旅鸟,每年9-10月份集中从本区迁徙,作较长时间停留。常栖于稀林边和飞翔于空旷地上空,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以鼠类和小型鸟类为食。次年3-5月上旬迁徙又经过本区,然后向北飞往繁殖地。灰鹤: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保护区冬候鸟,每年10月中旬以后陆续迁徙至保护区,翌年4月下旬开始北迁。数量较大,最大种群在300只左右,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黄河入海口、大汶流沼泽湿地、耕作区内。白枕鹤: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保护区旅鸟,每年11月上旬迁至自然保护区做短暂停留后继续南迁,数量少,不集中,冬季没发现越冬种群。次年3月鸟类北迁又途经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黄河口、大汶流管理站河流、水塘附近。蓑羽鹤: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保护区旅鸟,每年10月下旬迁徙经过自然保护区,次年4月北迁过程中经过自然保护区。本区数量少,主要分布于一千二、黄河口管理站苇场、农田、河口边缘。长耳鸮:保护区重要越冬鸟类之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每年9月上旬至次年3月在自然保护区越冬。主要分布在一千二、黄河口管理站树林边或空旷地附近。风头鷉:中日协定保护鸟类,保护区夏候鸟,每年4月中旬迁至自然保护区,11月上旬南迁越冬。将巢筑在苇塘内。主要分布在黄河口、大汶流管理站一带。普通鸬鹚:保护区内重要夏候鸟,每年4月上旬迁至自然保护区,至9月下旬南迁。将巢筑于苇塘、湖泊附近有深水的地方。主要分布在黄河口管理站一带。苍鹭:保护区内重要夏候鸟,每年3月初至10月初,集中分布在自然保护区。主要栖息于沼泽河流边、海岸浅海滩涂,筑巢于苇塘浅水处。豆雁:保护区重要越冬鸟类,自10月上旬至3月下旬在自然保护区越冬,聚集于麦田中觅食,主要分布于农田和沼泽地中。绿头鸭:保护区重要旅鸟,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4月在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黄河口管理站。矶鹬:保护区重要夏候鸟,每年4月上旬至9月下旬在保护区繁殖。主要栖息于保护区沟塘、湖泊等水域岸边,营巢于近水岸边地面上。普通燕鸻:保护区重要夏候鸟,栖息于开阔的草原、沼泽、河湖等处。银鸥:保护区重要留鸟。主要分布于保护区沼泽、开阔苇塘、海岸边、滩涂中。大苇莺:保护区主要夏候鸟。居留期为4月中旬至11月上旬,在保护区夏季种群数量大,为优势种。主要活动在苇塘及水洼地附近。家燕:保护区重要夏候鸟。每年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在保护区繁殖,11月南下越冬。主要飞行在水库、沟塘、苇塘边。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2)其它动物资源1)兽类本区陆生兽类有20种,分属5目11科。常见的种类有草兔、鼢鼠等。2)两栖、爬行类本区陆生两栖、爬行类共计有15种。两栖类6种,隶属于1目3科3属。常见种类有黑斑蛙、中华大蟾蜍。爬行类9种,隶属于3目5科9属。常见种类有乌龟、虎斑游蛇。4.4.6自然保护区主要存在问题(1)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萎缩黄河三角洲湿地是由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淤积而成的,所以形成和维护该湿地基本属性的决定因素是黄河。历史上随着黄河干流的频繁改道,自然保护区土地面积呈现新淤增加-淘刷减少的反复交替状态。由于黄河干流的改道,依托黄河故道的自然保护区北区边界不断受到海水淘刷,北区自然保护区边界呈逐年蚀退趋势。同时,南区自然保护区由于近年来黄河入海流量较少,加上海水侵蚀和海水倒灌及开发活动的影响,导致陆域湿地面积逐渐萎缩,湿地质量不断下降,依赖湿地特别是依赖淡水湿地生存的生物物种的种类及数量不断减少。(2)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石油、农业和浅海滩涂等开发对自然保护区存在着严重威胁。自然保护区地下有贮量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油井和道路系统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人为活动因素增加,改变了湿地的自然面貌,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湿地质量和生物多样性形成了威胁。近年来沿海滩涂鱼、虾、贝类养殖业和盐业开发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落后的管理和技术以及粗放的滩涂开发方式,对自然保护区的滩涂湿地造成了破坏。4.5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东营市环保局《东营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中的规定,工程涉及河段黄河干流利津县北宋镇董王庄至垦利县建林乡为饮用水水源、工农业用水区,河段长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80.5km,水质目标为Ⅲ类。目前该河段上未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工程建设河段涉及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见表4-19和附图11。表4-19、项目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及保护目标水域功能区名称起始断面终止断面水域长度功能区划分保护目标黄河干流利津县水域利津县北宋镇董王庄垦利县建林乡80.5km饮用水源、工农业用水Ⅲ类(2)水质现状评价1)评价断面黄河干流自利津断面以下为地上悬河,无支流汇入和污水排入,本次评价断面选择利津断面。2)评价时段选取2008年1月至12月水质监测资料进行评价。2008年利津断面水质现状数据见表4-20。3)评价因子pH、DO、CODcr、BOD5、氨氮。4)评价标准表4-20、2008年黄河利津断面水质状况单位:mg/L(除pH)月份水温pHDOCODcrBOD5氨氮1月0.88.212.715.21.90.522月08.21219.12.40.663月9.688.516.62.50.694月11.87.810.413.44.00.385月17.48.19.818.61.20.346月26.88.28.116.61.70.447月26.88.25.624.51.60.228月32.28.57.110.81.50.449月26.08.26.819.50.70.5010月26.58.27.8171.30.3911月10.68.29.615.71.00.3712月3.88.312.613.42.00.44平均8.39.316.71.80.4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5)评价方法186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采用标准指数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标准指数法计算如下公式:Sij=Cij/Csi式中:Sij—污染物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Cij—污染物i在第j点的浓度(mg/L);Csi—污染物i的标准限值(mg/L)。pH的标准指数为:pHj≤7.0pHj>7.0式中:—pH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pHj—j点pH值;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地表水水质中规定的pH值上限。DO的标准指数:当DOj≥DOS当DOj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邯郸腾龙棉业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祥源特种棉纤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120万吨年催化汽油加氢装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大豆功能因子系列产品开发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非晶锗硅三结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高浓度磷复肥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澄迈老城新美华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xx矿山公司铅锌矿开采年产3万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三厢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三亚新城污水处理环境影响报告书
- 长沙雅贞口腔医院环境影响报告书
- 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中密度纤维板林板一体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水泥厂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整治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嘉善县丁栅至天凝公路改建拓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格式要求》的通知
- 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标准化编制规定
- 2010佛山市南海区地铁金融城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7页
- 滇中引水工程勘察试验性工程(凤屯隧洞)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