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 MB
- 25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1—2生产运行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筛选矩阵
污染环节环境要素工程车辆生产井油气集输站场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噪声———土壤—*植被———*—固体废物—注:表中“-”代表对环境的负影响程度;“*”代表事故状态下的环境影响表1—2表明了油田生产运行期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生产运行期仍会有部分维修车辆来往于各井场之间,车辆行驶产生的尾气和噪声对区内空气环境和声环境产生影响。(2)生产运行期投产生产井明显增多,油井挥发的烃类气体、采油废水和运行噪声仍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修井次数将越来越多,修井产生的落地原油如不及时收集,对土壤和地表水体会产生一定影响;井场、道路永久占用土地,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区域农业生产。(3)油气集输系统的计量间、接转站、输油管线在生产运行期的油气泄漏和挥发与开发施工期相比有所下降,但仍有少量油气挥发,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4)接转达站加热炉产生的烟气会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影响;各种站场、道路永久占用土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5)在风险事故的情况下,落地油在洪水或暴雨条件下可能进入地表水,造成水污染;输油管道因自然灾害、施工质量、操作不当及腐蚀泄漏时,对周围土壤造成污染。1.4.1.3闭井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筛选在闭井时期原油产量明显下降,油水井相继关闭,油田闭井期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与生产运行期基本相同,只是在影响范围和程度上均有所降低。工程闭井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筛选见表1—3。
表1—3闭井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筛选矩阵污染环节环境要素工程车辆生产井油气集输站场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噪声———土壤—植被———固体废物—1.4.2评价因子筛选(1)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及影响预测因子根据油田开发建设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及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NO2、SO2、TSP、非甲烷总烃,影响预测因子确定为TSP和非甲烷总烃。(2)地表水现状评价及影响预测因子根据油田开发对地表水的污染特点和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pH、CODMn、SS、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DO等共计7项,影响预测因子确定为石油类。(3)地下水现状评价及影响预测因子根据油田开发对地下水的污染特点及评价区域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现状,地下水现状评价因子确定为pH、NH3—N、CODMn、总硬度、总大肠菌群、CI-、F-、石油类、挥发酚等9项,影响预测因子确定为COD和石油类。(4)土壤现状评价及影响预测因子根据油田开发对土壤污染特点,井场附近土壤现状评价因子取PH、石油类、硫化物和挥发酚为主,农田土壤以Cu、Pb、As、Cd等元素为主,同时亦对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等油田开发的特征污染物进行评价。土壤预测因子确定为石油类。(5)生态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因子
工程所在地为典型农业区,对农业生态环境中人口、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投入、农业生产水平等要素进行评价,并对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农业生态影响预测因子选择了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复垦土地等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落地油对土壤、农作物的影响、废弃泥浆对农业植物的影响等因素。1.5区域环境功能、评价标准、等级及范围1.5.1区域环境功能(1)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工程地处前郭县白依拉哈乡境内,属开典型农村地区,故空气环境属于二类功能区。(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本地区的地表水域主要为松花江,按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标准要求,评价区域内松花江属于Ⅲ类和Ⅳ类功能区。(3)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依据评价区域地下水应用功能,工程评价区域地下不环境为Ⅲ类。(4)噪声环境功能区划工程所在区域属农村环境,确定噪声为1类功能区。(5)土壤功能区划依据评价区域土壤环境,确定土壤环境为二级功能区。1.5.2评价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区域属于典型农村环境,确定为二类功能区,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参考《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对于非甲烷总烃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详见表1—4。表1—4环境空气评价标准污染物执行标准(mg/m3)标准来源日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
NO20.080.12GB3095—1996二级标准非甲烷烃4.0GB16297—199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受纳水体为松花江,根据DB22/388—2004《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规定,松花江在参照松花江在评价区域内松沐灌渠渠首—松原市松花江大桥为Ⅲ类水体,松原市松花江大桥—农林屯—石桥屯为Ⅳ类水体,故应分别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和Ⅳ类标准,在其中SS采用《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和Ⅳ类标准,详见表1—5。表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除外)序号参数Ⅲ类标准值Ⅳ类标准值标准来源1PH6—9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和Ⅳ类2CODMN≤6≤103挥发酚≤0.005≤0.014DO≥5≥35硫化物≤0.2≤0.56石油类≤0.05≤0.57SS<25<40《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和Ⅳ类(3)本区地下水地应功能主要为农业用水和饮用水,地下水水质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不足部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详见表1—6。表1—6地下水质量标准序号项目单位标准限值标准来源1pH6.5-8.5GB/T14848-93Ⅲ类2石油类mg/l≤0.05GB3838-2002Ⅰ类3CODMNmg/l≤3.0Ⅲ类4总硬度mg/l≤4505Cl-mg/l≤2506F-mg/l≤1.07NH3-Nmg/l≤0.28挥发酚mg/l≤0.0029总大肠菌群mg/l≤3.0
(4)噪声环境质量标准本工程地处农村环境,为1类功能区,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类标准,详见表1—7。表1—7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地区类别等效声级Leg{dB(A)}标准来源昼间夜间农村5545GB3096—93中Ⅰ类(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对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没有规定的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等项目,拟采用油区外未受污染的土壤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详见表1—8。表1—8土壤评价标准序号项目标准值(mg/kg)备注PH<6.56.5<pH<7.5pH>7.51Cu50100100农田标准2Pb250300350—3As403025旱地标准4Cd303060—5石油类油区外未受污染的土壤背景值60—6挥发酚油区外未受污染的土壤背景值0.012—7硫化物油区外未受污染的土壤背景值0—1.5.3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采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其中非甲烷总烃标准采用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制(4.0mg/m3),详见表1—9。表1—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标准来源SO25502.6H=15m中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周界外浓度最高点:4.0mg/m3
(2)废水油田注水水质指标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329-94),即《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及推荐指标》中的B2标准,见表1—10。表1—10推荐水质主要控制指标注入层平均空气渗透率<0.10.1-0.6>0.6A1A2A3B1B2B3C1C2C3SS(mg/l)1.02.03.03.04.05.05.07.010.0含油量(mg/l)5.06.08.08.010.015.015.02030(3)噪声作业场所场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Ⅰ类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施工期主要设备噪声源评价标准采用DB22/272-200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见表1—11。表1—1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摘录)单位: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灌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切割机、电刨等65551.5.4评价工作等级(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1993第4.1节的规定,本项目所在地为平原,通过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选取油田开发特征污染物—非甲烷总烃作为主要大气污染物,经计算其等标排放量为Pi=2.29×107m3/h<2.5×108m3/h,所以本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第5.1节的规定,本项目不向地表水体排放生产废水,仅有少量生活污水以地表蒸发渗漏形式排放,其污水排放量小,污水水质简单,故本项目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规定,前D1—1区块油田开发项目所处自然地理位置为前郭县白依拉哈乡境内,考虑到该项目污水排放、落地油及泥浆池等污染源多点状分布,对地下水污染是间接的,且项目位于村屯比较稀疏的地区,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4)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第4.2.2节的规定,本项目噪声源可分为短期和持久源两类,钻井阶段的短期噪声源随着钻井过程的结束而消失,主要的持久噪声源集中在接转站及计量站,所在功能区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1类标准,故本项目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第4.1.3节的规定,本项目的影响范围<20km2,故本项目的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1.5.5评价范围(1)环境空气根据该项目的环境空气评价级别,考虑平原地形因素及常年主导风向的特点,同时考虑本工程油井分布特点,确定空气评价范围为本评区范围20km2。(2)水环境本项目地表水评价范围为松花江松原江段畜牧场至泔水缸断面,全长约20km江段。地下水评价范围,确定为前D1—1区块119口油水井及其周边部分地区,评价面积20km2。(3)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前D1—1区块119口油水井开发建设范围,并分别向外扩展1km,评价面积20km2。(4)声环境声环境评价范围为前D1—1区块119口油水井开发区域,评价面积16.8km2。2.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2.1建设项目概况2.1.1项目名称、性质、总投资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前郭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前D1—1区块合作开发项目项目性质:石油开发新建项目
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2.285亿元。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白依拉哈乡境内,白依拉哈村西约2km处的莲花农场境内,本项目开发面积为16.8平方公里。区域内主要村屯为前营子村、莲花农场和白依拉哈村,井场周围基本为水稻田,前D1—1区块拐点坐标详见表2—1,其地理位置详见图2—1,井位布置及拐点坐标详见图2—2。表2—1前D1—1开发区块拐点坐标情况表拐点横坐标纵坐标拐点横坐标纵坐标ABCDEFGHIJ2.1.2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本项目拟在前D1—1区块新建119口油水井,其中油井89口,注水井30口。平均单井预计产油率在2.5—3.0t/d,新建产能约为8—9万t/a,本项目井场及道路等永久占地1.61×106m2,施工临时占地预计为1.68×106m2。新建10个计量间、1个接转站和相应输油管线及现场砂石路,本项目开发接转站、计量间及输油管线布置详见图2—3,区块内新建及原有道路情况详见图2—4。本项目包括地下工程和地面工程,工程内容见表2—2。表2—2前D1—1石油开发项目工程内容一览表工程位置名称数量地下工程油井(口)89水井(口)30总井数(口)119地面工程油气集输系统输油管线(km)26(主DN159)13.4(支DN60)接转站1计量间10井间砂石路宽10m长5578m
2.1.3施工进度安排本项目计划工期为2006年1月开始打井至2008年6月竣工。2.1.4开采方式本项目采用抽油机采油管道集输的生产方式,开采原油经管输至前D1—1接转站,含油污水处理后回注,原油经管输至新木6队进入吉林油田集输系统外售。2.1.5公用工程(1)供水本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来自计量间和接转站工人洗手,做饭用水,用水量2.1m3/d,水源为地下井水。(2)排水正常生产期间产生的含油废水与原油一并送联合站处理,洗井采用定期向油井内填加化学除蜡剂,故无洗井废水。井组房产生的生活污水量(1.7m3/d)很少,在计量间和接转站多采用泼地自然蒸发的排放方式。(3)供电本项目供电来自前郭县农电局,主要用电设备为抽油机,耗电量约为1.8×105KW/a。2.1.6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10个计量间和1个接转站,劳动定员70人。每个计量间设5人,接转站20人。年工作日30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2.2区域地质特征2.2.1地层根据目前钻井资料可知,该区块内自下而上依次沉积了下白垩系的泉头组四段、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一~四段)、第三系泰康组和第四系地层。2.2.2构造特征
通过对泉四段顶面构造精细解释,区块断层走向均为近南北向,延伸长度0.8—4.7km,断距10—38m。闭合幅度8—16m。地层自东向西逐渐加深。圈闭面积2.3km2。2.2.3储层特征本区开发目的层为泉四段扶余油层,油层埋深1100—1300m。地层厚度110m左右,共划分为四个砂组12个小层,主力油层位于Ⅰ砂组和Ⅱ砂组顶部,砂岩储层属三角洲分流平原相沉积环境,砂体类型为河道砂坝、河口砂坝及水下砂坝等。(1)储层岩性及物性根据邻区内前101、103井取心资料分析统计,储层主要为细砂岩和粉砂岩,岩石类型为长石质岩屑砂岩,胶结物以泥质为主,泥质含量10%左右,胶结类型为接触式和孔隙式,砂岩颗粒分选较好,磨圆为次棱角状。油层段孔隙度16.5—20.8%,平均孔隙度18.7%;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渗透率23.9—88.8×10-3µm2,平均渗透率56.4×10-3µm2。储层物性随深度增加明显变差。(2)储层发育和分布据本区块完钻生产井资料,扶余油层砂岩比较发育。砂岩厚度40—60m,砂地比35—55%,单层砂岩厚度2—8m,隔层厚度2—10m。四个砂组的砂岩发育程度有明显区别,Ⅰ砂组1、2号小层砂岩发育极不稳定,横向变化大,多以透镜体出现,岩性组合为泥岩夹砂岩透镜体,Ⅰ砂组3号小层,全区普遍发育,由西向东逐渐变厚,为本区主力油层。Ⅰ砂组4号小层南北发育变化较大,区块南部前101区块呈条带状分布,北部前102区块呈零星分布,为砂岩透镜体型。Ⅱ砂组5、6号小层横向上连续分布,平面上席状分布,向北逐渐减薄。7号小层平面上度状分布,由南向东北逐渐减薄至尖灭,前102区块大部分生产井未钻遇该层。Ⅲ砂组8号小层砂岩发育较为稳定,由南向东北逐渐减薄。9—12号小层发育稳定,连续分布。2.2.4流体分布及油藏类型结合前D1—1老区区块的钻探、试油、试采资料,流体分布规律为:纵向上主力油层主要分布在Ⅰ砂组底部,Ⅱ砂组以油水同层为主,Ⅲ砂组、Ⅳ砂组均为水层,没有明显的统一油水界面;3号小层连通性较好,4号小层以透镜体形式出现,5
号小层横向物性变化较快,多以干层出现,形成侧向以物性变差封堵的油层。通过以上资料推断前D1—1区块为断层岩性油藏。2.2.5流体性质根据前101、103井化验分析资料统计,该区块地面原油密度为0.8675g/cm3,粘度为49.1—82.9mPa.s,凝固点36℃,初馏点133℃。地层水矿化度11188mg/l,pH值为7—9,氯离子含量为6164mg/l,水型为CaCl2型和NaHCO3型。2.2.6油藏温度和压力借用木244区块资料,该区地温梯度0.557℃/10m,前101区块油层中部深度为903m,折算油层中部温度为50℃;前102区块油层中部浓度为928.4m,折算油层中部温度为52℃;前103区块油层中部浓度为672m,折算油层中部温度为37℃。压力梯度为0.0909Mpa/10m,折算前101区块油层中部压力8.2Mpa;前102区块油层中部压力8.4Mpa;前103区块油层中部压力6.1Mpa,属正常压力系统油藏。平均油层中部深度为1180m,因此,推算本区的油层中部原始温度为62.5℃,油层中部原始压力为12MPa。属正常压力系统油藏。2.3储量计算我们依据前101、前102、前103区块曾于2001年按构造油藏提交探明储量,其中前101区块提交含油面积1.3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1×104t,前102区块提交含油面积1.6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5×104t,前103区块提交含油面积0.6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8×104t。按照以上三个区块探明前后储量情况估算该区块前景储量220×104t—300×104t。2.4该区块的开发思路2.4.1开发原则按照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指导思想,首先在构造有利部位部署控制井。2.4.2实施要求(1)总体部署,分批实施,先期必须以控制井为中心;(2)严格遵守钻井顺序,随钻分析,适时调整;
(3)投入开发时实施早期注水,尽量使油井保持在较高的生产压差采油;(4)油水过渡带的油层射孔层段尽量离水顶的距离远些,防止底水推进过快而造成水淹;(5)该区属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水质必须符合部颁标准;(6)取全取准各项资料。2.5油田开发方案2.5.1开发方式及开发层系根据本区块油田开发实际情况,区内边水不活跃,天然能量不充足,需人工注水补充地层能量。由于本区含油层段较短(25m以下),因此采用一套开发层系部署开发。区块扶杨油层属低渗透油藏,无气顶、边水不活跃,驱动类型主要是溶解气驱,天然能量不足,需人工补充能量方能获得较长的稳产期和较高的采收率。根据前D1—1区块的开发实践经验,认为采取注水开发比较经济可行。2.5.2开发部署(1)井网部署原则以区块沉积微相、三维构造和水淹状况等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为指导,结合区块和井区动态情况,进行区块井位部署和砂体厚度预测。为了达到提高区块整体开发效果,提高区块储量动用程度和最大采收率的目的,本次开发本着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①以完善主力油层砂体注采关系和充分挖掘主力砂体剩余油动用为重点,进行井网部署,在储层相对发育,目前地质认识较清楚井区总体采取均匀开发方式。②裂缝发育方向,新老井统一考虑,有利于后期井网调整成沿裂缝注水向两侧驱油的线性注水方式。③断块区要以完善断层区内部注采关系为主,根据情况适当调整。④井位以部署油井为主,注水井多数采取老油井转注,井网统一规划调整一步到位。
(2)井网形式根据已开发区块的特点,前101区块按200m井距斜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前102区块按250m井距斜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即原井网形式部署。前103根据断块油藏构造较小的特点,且为Ⅰ砂组和单层出油,储层不发育、稳定性差,采取不规则井网进行开发部署。该区块采用250m井距斜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根据目前认识,本次又进行系统的注水方式、井网密度计算。设计注采井网为斜反九点面积注水,注水井排方向与东西向呈30º夹角,待注水井排东西向上的油井水淹后,可形成东西向线状注水井网,有利于提高油田最终水驱采收率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注水方式、注入压力及注入量根据裂缝油藏特点和吉林低渗透裂缝油藏开发经验,井网设计时考虑了加大油水井的井距,缩小油水井的排距,这样有利于延缓油井见水周期,有利于注水和油田的稳产,也有利于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前D1—1区块采取线性行列注水方式,实行早期注水,注入压力6—10MPa,注采比为1.2,设计初期单井日注水量为20—40m3。(4)合理井距计算根据相关的公式和开发的实际经验,计算出极限井网密度0.012km2/口,折算成极限三角形井网井距为118m。(5)井距的确定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井距选择200—300m之间比较合理。根据区块油藏的实际特点,选择200—250m井距三角形井网的方案进行开发部署。主要依据:①该区位于Ⅰ砂组出油,200—250m井距对砂体的控制程度好。②为一次井网,采油速度高,投资收期短。(6)井位部署前D1—1区块按250m井距斜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共部署119口新井,其中油井89口,水井30口。油藏埋深为1050m—1200m,含油井段长90m,井深在1140m—1290m。2.5.3原油含水预测前D1—1区块第1年综合含水率确定为40%,逐年递增,第15年综合含水率达到
82%。详见表2—3。表2—3前D1—1区块1—15年含水率情况一览表第几年123456789101112131415含水率%4045505560636567707375778081822.5.4地面建设方案(1)采油系统钻机钻井后,通过压裂、固井等一系列成井工艺后,形成采油井。采油井分均为平台井。本工程前D1—1区块设计油水井119口,分布在30个钻井平台上,每个钻井平台根据实际情况设计1—5口井。(2)油气集输系统前D1—1区块新建计量间10个、接转站1座、集输管线39.4km和新修5578m砂石路。集输管材选用玻璃钢管材。接转站主要工艺流程见图2—5。经计算和校核,站内外输泵(Q=50m3/h,H=150m,开一备一运行)可以满足生产需要,需设变频调节;2座φ2400×8000两相分离器可以满足产量需要;1座φ2400×8000除油器、4×104Nm3/d干燥器、清水系统、燃料油系统,新建2台2500KW真空加热炉,开一备一运行;新建掺输泵2台,开一备一运行,予留1台泵位;新建采暖泵2台,开一备一运行。新建2座200m3储油罐,设计高出口,满足沉降油罐功能要求。
(3)含油污水处理系统接转站内新建一套含油污水处理系统,日处理能力为1200m3/d,本区块完钻2008年的采出水量合计为7.34×104m3/a(约为245m3/d),生产末期将达到8.81×104m3/a(约为294m3/d);修井废水产生量为6.52~26.1m3/d;洗井废水产生量为59.3m3/d(详见工程分析),这些废水全部进入接转站站污水处理装置,本污水处理工艺与吉林油田的其他联合站相同:首先污水进入净化污水罐、一次缓冲罐、混凝除油罐、二次缓冲罐,上部的污油定期由污油泵回收至原油初加工的脱水转油系统。本系统由240m3的一次缓冲除油罐(1座)、300m3的混凝除油罐(1座)、100m3二次缓冲罐(1座)、300m3净化污水罐(1座)、一二级核桃壳过滤器(各2台)等设备组成,净化污水经过双核桃壳过滤器过滤后达标回注地下,原油经管输至新木6队,进入吉林油田集输系统外售。本区块污水处理前后水质情况详见表2—4。设计温度为20~50℃油比重为0.843—0.865g/cm3矿化度为10000—23000mg/lcl-含量为10000—11000mg/lCa2+、Mg2+含量为400mg/l表2—4污水处理前后水质情况一览表项目石油类SS进口2000300出口52①主流程
含水原油来液经分离器并计量后进入沉降罐,油水沉降分离后的原油进入油缓冲罐,经脱水泵进入加热炉,再经电脱水器、油净化器后由外输泵输至外输管线。油水沉降分离后的废水和脱水泵的废水共同进入一次缓冲罐,底部的污水经一次加压泵提升进入混凝斜板除油罐,依靠混凝剂的化学作用和斜板的物理作用除去一部分污油;经混凝斜板除油罐靠液位差进入二次缓冲罐,再由二次加压泵加压至两级核桃壳过滤器过滤;过滤后的净化污水靠余压进入净化污水罐,然后由输水泵将净化污水输往注水站回注。②污油回收流程净化污水罐、一次缓冲罐、混凝除油罐、二次缓冲罐上部的污油定期由污油泵回收至原油初加工的脱水转油系统。本系统由240m3的一次缓冲除油罐(1座)、300m3的混凝除油罐(1座)、100m3二次缓冲罐(1座)、300m3净化污水罐(1座)、一二级核桃壳过滤器(各2台)等设备组成,净化污水经过双核桃壳过滤器过滤后达标回注。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参数见表2—5,本项目含油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2—6。表2—5污水处理各单元设计技术参数表处理单元处理能力进水指标出水指标(mg/l)工作周期()含油量(≤)悬浮固体(≤)含油量(≤)悬浮固体(≤)除油器单台1200m3/d10001005030一级自动核桃壳过滤器单台50 m3/h50301058~24二级自动双滤料过滤器单台50 m3/h105538~24本环评考察与本项目相同处理工艺的新立联合站,新立联合站污水处理设备运行1年来,总的情况较好,据吉林油田监测站2005年3月和2005年4
月对新立联合站含油污水处理结果的水质监测结果(见附件)表明,总悬浮固体和石油类目前都能达到回注水水质标准(SS为4.0mg/l以下,石油类为10mg/l以下),监测结果详见表2-6。表2-6新立联合站水质监测结果(2005.3~4)采样位置项目2005.3.302005.4.19浓度(mg/l)浓度(mg/l)除油前石油类50.78103.4CODcr360109氯化物--总铁--PH7.737.91石英砂过滤后石油类14.6551.45CODcr261109氯化物--总铁--PH7.667.65核桃壳过滤后石油类5.3818.53CODcr11769.0氯化物--总铁--PH7.517.76双过滤后石油类4.135.65CODcr70.567.2氯化物17201779总铁0.2840.31pH7.367.52(4)供注水系统前D1—1区块新建注水井30口,在接转站注水辖区内,由接转站供水管输配注,敷设注水管线37.5km。
(5)供配电系统前D1—1区块配电线路引自附近油井的低压供电线路。站内改造后总用电量没有增加,站内变压器可以满足要求,只需改造配电柜开关,新建2台软启柜,1台变频柜,即可满足改造要求。(6)道路系统前D1—1区块新建主干道一条,长5578m,幅宽10m采用砂石路面。(7)管线防腐、保温①埋地单包管线防腐:材料采用热复合型聚乙烯防腐胶粘带(T-150)及配套的P19底漆,管线补口采用补口胶带(T-360)及配套的P19底漆。保温: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防水:采用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和交联聚乙烯热缩防水帽。每根保温管两端均采用配套防水帽密封,保温补口材料及厚度与主管线相同,防水补口材料采用交联聚乙烯热缩带。②埋地合包钢质管线防腐:采用JS-1低温固化防腐涂料、配套底漆及中碱性玻璃布。补口材料与主管线相同。保温:采用45倍聚乙烯泡沫管壳和氯丁胶。防水:采用J52氯磺化聚乙烯沥青改性防水面漆及中碱性玻璃布。③地上管线防腐:采用J52-1灰色氯磺化聚乙烯防化工气体腐蚀涂料及配套底漆。保温:采用硬质超细玻璃棉管壳。防水:采用镀锌铁皮。2.6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分析2.6.1污染源分析
油田开发工程的污染源是以油井为中心的由钻井、井下作业、采油、油气集输、储运等各工艺过程,以及计量站、接转站、油气管网等设施所组成的区域性污染源。根据现场勘察和类比调查、分析,确定油田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油田开发初期钻机及各种车辆排放的废气,油井、计量站和接转站等系统油气集输、加工等过程挥发的烃类气体;油田开发初期的钻井废水、井下作业中修井和洗井废水、采油含油废水;钻井泥浆、岩屑和落地油等固体废物;油田开发期钻机噪声和运行期抽油机噪声等。油田开发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流程见图2—7和图2-8。钻井废水运输废弃泥浆钻井车辆排气钻井岩屑占地及地表破坏钻井噪声噪声落地油烃类气体油井井下作业含油污水烃类气体单井罐加热废气单井罐烃类气体烃类主体罐车噪声油田采油厂联合站图2—7前D1—1区块开发过程污染物排放流程示意图
2.6.2污染物排放分析油田开发工程从开发建设到生产,污染物排放较为复杂,对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开发初期和生产期。在开发初期,由于钻大量的生产井以及地面配套站场、管网、道路的建设,产生钻井泥浆、钻井废水、钻井烟气、岩屑以及噪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等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比较显著,但持续时间较短。在生产期,主要是采油、井下作业、油气集输、储运等工艺过程以及洗井、生产井所产生的含油污水、落地油、井下作业废水、烃类气体、加热炉烟气及噪声等污染物,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本项目稳定生产期可达10~15年。生产后期,随着原油产量下降和原油含水量上升,排放污染物相应增加,同时设备陈旧老化等原因也对环境带来了潜在影响。闭井期随着油井逐步关闭,排放的污染物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周围环境将逐渐恢复。2.6.2.1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1)开发施工期油田开发工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钻井时柴油机排放的烟气,油气集输过程中挥发损失的烃类气体,以及各种车辆排气等,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NOx、SO2、TSP和CO等(开发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参考了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有关资料)。①钻井时柴油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钻井时钻机使用柴油机带动,燃柴油排放的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NOx、SO2、TSP和CO等。经调查,每台钻机配备3台992kW的柴油机(2开1备)和882kW的柴油机2台(1开1备)。柴油机耗油量为238g/kw·h,当3台柴油机满负荷工作时,耗柴油量为682kg/h。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用手册》提供的数据,每m3油类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系数分别为非甲烷总烃0.12kg、NOx2.8kg、SO20.085kg、TSP0.25kg、CO0.63kg。据此可以计算出每个钻井井场3台柴油机满负荷工作时的各种污染物排放量:非甲烷总烃为0.10kg/h,NOx为2.44kg/h,SO2为0.07kg/h,TSP为0.22kg/h、CO为0.55kg/h。据调查,由于本区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夏季区内水稻田较多,车辆无法进入,因此施工期较为集中,主要为冬季,开发施工现场每天最多可有11
个钻井队同时工作,每天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非甲烷总烃为26.4kg/d、NOx为644.16kg/d、SO2为18.48kg/d、TSP为58.08kg/d、CO为145.2kg/d。②油气集输过程挥发产生的烃类气体本工程原油集输首先敷设集输管线,油井完钻后,原油直接进入集输管线,烃类气体挥发较少,约在0.5%以下。按照89口油井在开发期连续完钻取值由此计算开发期井场与油气集输过程烃类挥发总量约为0.49t/d(1.22t/d);10个计量间总烃挥发损耗为0.2%左右,约为0.20t/d(0.49t/d);新建接转站总烃挥发损耗为0.2%左右,约为0.20t/d(0.49t/d);合计烃类气体挥发量为0.99t/d(2.20t/d)括号内数字为89口油井产生的挥发量。但由于开发施工期并不是所有油井全部同时投入生产,因此烃类挥发量应小于该预测值。③车辆排放的尾气油田开发各类工程及运输车辆较多,排放的尾气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经调查,每辆车日耗油量为11.52kg/d,其中70%为柴油,30%为汽油,则平均每辆车日排放烃类物质0.269kg/d,SO2为0.027kg/d,NOx为0.431kg/d。本开发工程开发施工期各类车辆70余台,预计每天可排放烃类物质18.83kg/d,SO2为1.89kg/d,NOx为30.17kg/d。开发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详见表2—7。表2—7开发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统计表单位:kg/d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kg/d)备注总烃SO2NOXTSPCO钻机烟气26.418.48644.1658.08145.211部钻机集输中烃类挥发990----0.5%以下车辆尾气18.831.8930.17--70辆合计1035.2320.37674.3358.08145.2(2)生产运行期生产运行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主要有接转站加热炉烟气、油气集输过程中挥发烃类气体、车辆尾气等。(生产运行期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参考了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有关资料)。①接转站加热炉烟气
本项目在前D1—1区块内新建接转站1座,站内设2台2500kW/h的加热炉,据调查,伴生气年总消耗量为4.5105m3/a,原油消耗总量为1050t/a,烟气量为910.5m3/h,各种污染物产生量SO263.75g/h、NO2为63.75g/h、TSP为36.25g/h、CO为42.66g/h、总烃为4.66g/h;产生浓度SO2为105mg/m3,NO2为105mg/m3,TSP为60mg/m3,CO为12.92mg/m3、总烃为1.41mg/m3。则生产运行期加热炉烟气污染物产生量为SO21.53kg/d、NOx1.53kg/d、TSP0.87kg/d;CO为1.03kg/d、总烃为0.11kg/d。产生的废气满足排放标准要求。②油气集输过程中挥发烃类气体生产运行期间原油直接进入密闭管线,烃类挥发量较小,采油井场挥发损耗可降至0.5%以下,预计本项目89口采油井排放总烃约为1.22t/d;10个计量间总烃挥发损耗为0.2%左右,约为0.49t/d;新建接转站总烃挥发损耗为0.2%左右,约为0.49t/d。合计烃类气体挥发量为2.2t/d。③车辆尾气生产运行期油区内每天有10辆车左右,所排尾气烃类2.69kg/d,SO2为0.27kg/d,NOX为4.31kg/d。生产运行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2—8。表2—8生产运行期大气污染物排放统计表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kg/d)备注总烃SO2NOXTSPCO接转站加热炉烟气0.111.531.530.871.032台加热炉集输系统及站场2200————集输管线+接转站+计量间车辆尾气2.690.274.31__工程车10辆合计2202.81.805.840.871.03综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本项目开发施工期首先敷设集输管线,施工期原油直接进入管线,烃类气体挥发量与生产运行期基本相当。而其它污染物如SO2、NO2等则由于施工机械较多,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故管输生产工艺运营期所排废气较少,主要集中在接转站和井场。
2.6.2.2废水污染物排放分析(1)开发施工期开发施工期排放的废水主要为钻井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①钻井废水钻井废水是油田开发初期在油(水)井钻进过程中起降钻具带出的部分地层水、冲洗钻井设备、检修等排放的废水。根据调查,吉林油田钻井每钻进1m产生钻井废水0.29m3,则每完钻一口井产生废水352m3/口,这些废水全部用于配制泥浆,并随泥浆排于泥浆池中自然蒸发。冲洗钻井设备、检修等目前均采用蒸汽冲洗,不再用水冲洗,因此不存在钻井废水外排的问题。②生活污水开发施工期现场施工人员最多可达200人,按每人每天排放废水30l/d计,则生活污水最大排放量为6m3/d。但由于施工现场分散,生活污水呈面源排放,均散排于施工现场周围。据现场考察,吉林油田比较规范的钻井队(如13579钻井队)都设置了可移动旱厕,生活污水和粪便均排入移动旱厕内,钻井结束后及时填埋。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SS等;类比其他油田,生活污水浓度COD为350mg/l,BOD5为170mg/l、氨氮为6mg/l、SS为24mg/l。(2)生产运行期生产运行期的废水主要包括井下作业废水(修井和洗井废水)、采油废水和生活污水。①修井废水是指在油田生产期修井作业后反排时产生的废水。修井为不定期流动进行,吉林油田一般一年一次,每次修井每口井可产生废水20~80m3。本工程完钻119口油水井后,正常生产时每次修井共可产生井下作业废水2380~9520m3,区块平均每天修井废水排放量为6.52~26.1m3/d,修井废水全部进入废水罐车运至接转站进行处理后回注井下。②洗井废水
洗井作业包括洗油井和洗水井。油井长时间运行后,抽油杆易于结蜡,需热水清洗,洗井废水通过热水管线回至接转站或联合站处理后再回注井下;少量泄露的洗井废水回收至洗井车的废水罐,运至接转站处理后再回注井下。洗井废水中主要含有石油类、表面活性剂和酸碱等化学药剂。吉林油田洗井周期一般为90天,洗井强度为30m3/h,洗井时间为2h,则每口井每次洗井排放废水约60m3,整个生产运行期89口油井平均每天废水量约59.3m3/d,废水中污染物及浓度与井下作业废水基本相同。洗井废水进罐后全部送入联合站处理后回注井下。修井和洗井等井下作业废水中污染物及浓度见表2—9。表2—9井下作业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单位:mg/l污染物SSCOD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浓度1000~200060~1001000~30003~51~5③采油废水采油废水主要来自生产期的采油作业。它包括油层本身所含的边水、底水及驱采油时注入的大量水,废水中含有石油类及少量表面活性剂。含油废水量随油田开发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预测本工程原油初期含水率40%左右,开发末期可达82%,含水原油经管道输送至接转站脱水后再输至新木6队进入吉林油田集输系统外售,处理达标后废水全部回注地下。本工程采出水量见表2—10。表2—10前D1—1油田开发项目逐年采出水量表时间(年)总井数(口)油井(口)水井(口)年产液(104t)含水(%)年产水(104t)200811989307.34402.94200911989307.34453.30201011989307.64503.82201111989307.93554.36201211989307.93604.76201311989308.22635.18201411989308.22655.34201511989308.37675.61201611989308.37705.86201711989308.52736.22201811989308.52756.39201911989308.66776.67202011989308.66806.93202111989308.81817.14
202211989308.81827.23本区块原油脱水和污水处理将依托于新建接转站,采油废水和其他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注于地下,不外排。本区块第一年的采出水量合计为2.94×104t/a(约为98t/d),生产末期将达到7.23×104t/a(约为241t/d)。前已分析,新建接转站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量(1200m3/d)可满足本工程的开发的需要,本环评考察同样处理工艺系统的新立联合站,从目前情况看,该套污水处理设备运行1年来,总的情况较好,但也存在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在运行稳定的时候,SS和石油类基本可以达标,但在不稳定时,超标仍然比较严重。④生活污水本项目为前D1—1区块滚动开发工程,在计量间和接转站人员主要由公司内人员内部调剂,劳动定员为70人,因此生活污水量很少(约为2.1t/d),散排于接转站和10个计量间附近土壤内,本环评不进行量化统计。本开发工程废水产生量及排放量详见表2—11。表2—11工程废水产生量及排放量汇总废水源产生量排放量产生时期排放去向钻井废水(t/口)352—开发施工期全部配制泥浆后自然蒸发,不外排修井废水(t/d)6.52~26.1—生产运行期接转站集中处理后回注,不外排洗井废水(t/d)59.3—生产运行期接转站集中处理后回注,不外排采油废水(t/d)98~241—生产运行期接转站集中处理后回注,不外排生活污水()66开发施工期散排2.12.1生产运行期2.6.2.3固体废物排放分析(1)开发施工期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完钻试油时产生的落地油,钻井时产生的废弃泥浆和废岩屑。①落地原油
由于试油,井下作业往往会有一部分原油散落井场成为落地油。据调查,每口油井产生的落地油为10~15t/a,回收率99%左右,则进入环境中落地油为0.1~0.15t/a。本工程完钻119口油井,施工期2.5年,平均向环境排放落地油约为4.76~7.14t/a。②钻井泥浆是指在钻井过程中弃置于泥浆池中的泥浆,其产生量随井深而改变,根据《油田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文集》提出的经验公式:式中:V—钻井废弃泥浆排放量,m3;D—井的直径(0.34m),m;h—井的深度(平均1215m),m;在平均井深1215m(h),直径0.34m(D)时,理论计算每口井产生的废弃泥浆约为179m3,在钻井井场实际调查仅为120m3/口。按实际调查结果,则119口丛式井共产生废弃泥浆为14280m3,目前丛式井泥浆循环利用率可达60%以上,则119口丛式井排放废弃泥浆实际量约为5712m3(1.15t/m3),约为6869t。③钻井岩屑钻井过程中,岩石被钻头破碎成岩屑,其中50%混入泥浆中,其余经泥浆循环泵带出井口,经地面的振动筛分离,并堆置于井场。其本身无污染,一般用于填垫井场。一般情况下,岩屑的排放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W—井场岩屑排放量,t;D—井的直径(0.34m),m;h—井的深度(1215m),m;d—岩石密度(取2.8t/m3)。则前D1—1区块,每口井岩屑产生量约为154t,全部完钻119口井将产生钻井岩屑18326t。④生活垃圾
工程施工人员最多可达200人,共产生生活垃圾0.2t/d。(2)生产运行期生产运行期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为井下作业修井时往往会有一部分原油散落于井场内,成为落地油及接转站污水处理装置产生的少量废弃核桃壳滤料。①落地油吉林油田修井一般一年一次,每口井每次产生落地油0.5~1.0t,一般回收率可达90%。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后(厚塑料布铺垫井场),可使落地油基本全部得到回收,不再向环境排放落地油。各站场人员从前郭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部调剂,基本不新增加人员,因此不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量。②废滤料接转站废水处理装置的核桃壳滤料需要定期更换,视使用情况确定更换时间,一般1周进行一次反冲洗,1~2年补充一次反冲洗过程中损失的少量虑料,平均6年对全部滤料更换一次,每次更换产生量约为4t,全部送回滤料生产原厂进行回收利用,不向环境中排放。固体废物排放情况见表2—12。表2—12固体废物排放情况一览表项目时期开发施工期生产运行期废岩屑(t)18326—废泥浆(t)6869—落地油(t/a)4.76~7.14—生活垃圾(t/d)0.2—废弃虑料(6t/a)-42.6.2.4噪声分析油田开发工程产生的噪声主要在钻井井场、接转站、注水站、工程及运输车辆和采油井井场。按声源性质又可分为流动声源和连续稳态声源。钻井噪声:主要由钻机联动柴油机、泥浆泵、钻机等产生,声源强度在85~95dB(A),瞬时可达105dB(A),属流动噪声源。采油噪声:主要是采油平台的抽油机产生,一般直井抽油机噪声在68~69dB(A)
之间,丛式井抽油机组噪声在76~78dB(A)之间,皆为连续稳态低频噪声。接转站:声源主要为输油泵、掺水泵、加热炉等,声源强度80~88dB(A),为连续稳态声源。计量间:主要是各种泵类及电机产生的噪声,声源强度为97dB(A),为连续稳态声源。工程及运输车辆,一般在70~90dB(A)左右,属流动声源。开发期油区内有各种工程车辆70辆左右,生产期约10辆。油田开发期噪声影响较明显,流动声源亦较多,进入稳定生产期后,噪声影响明显减弱。本工程噪声源详见表2—13。表2—13本开发工程噪声源统计表单位:dB(A)施工阶段设备名称数量声源强度声源性质开发施工期柴油机3台/队(开2备1)93连续稳态声源钻机1台/队92连续稳态声源柴油发电机2台/队(开1备1)95连续稳态声源泥浆泵3台/队87连续稳态声源工程车辆70辆70~90流动声源生产运行期单井抽油机1机/平台68~69低频声源丛式井抽油机2机/平台76~78低频声源3机/平台77~79低频声源4机/平台78~80低频声源5机/平台79~81低频声源接转站加热炉2台/站80连续稳态声源接转站外输油泵2台/站(备用1台)83高频声源接转站掺水泵3台/站(备用1台)88高频声源接转站污油泵2台/站80高频声源计量间泵类等4台/间65高频声源工程车辆10辆70~90流动声源2.6.2.5占地分析(1)开发施工期
①井场临时占地主要体现在钻井井场在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占地和管线、道路施工中的临时占地。钻井井场每个丛式井平台临时占地5600m2。本项目丛式井平台为30个,合计井场临时占地面积m2,合16.8hm2。②管道施工临时占地本工程共敷设各种集油(气)干线、支线约39.4km,管线挖深2.0m,沟宽0.8m,一侧堆土1m,则管道临时占地总面积为70920m2,合7.1hm2。本工程施工期临时占地合计m2,约合23.9hm2,临时占地在进入正常生产运行期后将有大部分转变为永久占地,一部分将恢复原来地貌。(2)生产运行期生产运行期占地皆为永久占地,主要为钻井井场在施工期的临时占地一部分转变成永久占地,站场的永久占地,道路的永久占地。其实在施工期这些永久占地均已发生,并不单出现在生产运行期。①井场永久占地本工程预计丛式井平台30个,每个丛式井平台平均占地800m2,则井场合计永久占地24000m2,合2.4hm2。②站场永久占地1个接转站永久占地15000m2,10个计量间永久占地128m2×10=1280m2,合计站场永久占地16280m2,合1.63hm2。③道路永久占地本工程共敷设主干道路5578m,幅宽10m;则工程道路系统永久占地总面积约为55780m2,合5.6hm2。本工程生产运行期永久占地合计96060m2,约合9.61hm2。本工程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情况见表2—14。表2—14工程占地面积统计表单位:m2时期占地部门临时占地永久占地备注开发施工期井场-水稻田管道70920-荒地和水稻田
合计-荒地和水稻田生产运行期井场-24000水稻田和荒地站场-16280水稻田和荒地道路-55780水稻田和荒地合计-96060水稻田和荒地由表2—14中可见,本工程临时占地面积为m2,永久占地面积为96060m2,永久占地面积占临时占地面积的40.2%。临时占地主要发生在开发期内,进入生产期后,一部分临时占地将转变为永久占地。综上所述,前D1—1区块开发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各环境要素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见表2—15。表2—15前D1—1区块污染物排放汇总表开发施工期空气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kg/d)总烃SO2NOXTSPCO钻机烟气26.418.48644.1658.08145.2集输中烃类挥发990----车辆尾气18.831.8930.17--合计1035.2320.37674.3358.08145.2废水废水源产生量排放量钻井废水(m3/口)352—生活污水(m3/d)6.06.0固废废岩屑(t)废泥浆(m3)落地油(t)生活垃圾(t/d)产生量366521428047.6~71.40.2排放量1832657124.76~7.140.2噪声设备名称柴油机钻机柴油发电机泥浆泵工程车辆声源强度9392958770~90占地占地部门井场管道合计临时占地(m2)70920生产运行期空气污染物排放量(kg/d)总烃SO2NOXTSPCO接转站加热炉0.111.531.530.871.03集输系统及站场2200————车辆尾气2.690.274.31__合计2202.81.805.840.871.03废水修井废水(m3/d)洗井废水(m3/d)采油废水(m3/d)产生量6.52~26.159.398~241排放量000固废产生量排放量
落地油(t/a)44.5~89.00噪声单井抽油机丛式井抽油机接转站计量间工程车辆声源强度dB(A)68~6976~8180~886570~90占地井场站场道路合计永久占地(m2)240001628055780960602.7风险事故分析2.7.1风险事故源项分析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可以导致发生原油、伴生气或含油污水的泄漏事故,甚至发生火灾、爆炸等,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雷击、暴雨、洪水、地震等。虽然发生频率较低,但具有突然、猛烈,造成的污染破坏严重、显著等特点。除自然灾害引发事故外,油田开发的风险事故主要有钻井过程中发生的井喷、泥浆池泄漏、井下作业中的落地油、压裂液、压井液的泄漏;油气集输和储运过程中的原油、伴生气、含油污水的泄漏和注水系统的含油污水的泄漏;由于施工质量和操作不当引起的原油泄漏等。2.7.2风险事故可能性分析本工程区块属于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不足,地层压力较低,同时吉林油田在钻井时采用了比较完善的防喷技术,如各采油井均安装防喷井口。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井喷事故。在开发初期,由于输油管道腐蚀造成泄漏的几率很小,但管道运行多年后,原油泄漏的风险几率将大大增加,造成附近土壤污染甚至水体的污染都是可能的。本工程采用防腐玻璃钢管材—“黄夹克管”,使用寿命一般在20年以上,可以确保在运行期间不至因腐蚀而造成泄漏。由于施工质量等原因可能发生输油管线、回注水管线等断裂,造成原油或含油污水泄漏,影响附近土壤或水体,这种可能是存在的。施工期固井时,由于质量等原因可能造成套外返水事故,将会影响第四系潜水,甚至影响深层承压水,这种事故在油田运行期间也可能发生。
开发区块内自然泡沼较多,夏季丰水季节落地油将可能进入自然泡沼水体,对该水体造成较重的污染。2.8工程主要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消耗2.8.1主要生产设备(1)钻机:采用30DB型钻机,钻井深度1100m—1300m。(2)柴油机:每台钻机配备4台柴油机,其中1台190型驱动泥浆泵,3台沃尔沃型驱动发电机。(3)泥浆泵:每个井队配备泥浆泵3台,钻井泥浆在泥浆泵内循环使用,一般每个泥浆箱可完钻2口井,泥浆泵型号为F—1300型。(4)抽油机:依照油井深度确定抽油机的型号,本区块油井深度在1200m左右,故配备的抽油机均为CYT8-4.2-53HF型,配备电机型号为JK-8B型。(5)油气集输设备集油管线:保温、耐腐蚀的高压玻璃钢管(DN40、DN50)2.8.2主要原材料消耗经调查,本区块完钻一口井主要原材料消耗见表2—16。表2—16工程主要原材料消耗(每口钻井材料消耗)材料名称单位消耗量备注膨润土吨18.0钠级一级重晶石吨25.5325目一级纯碱吨0.8599%一级NH4-HPAN吨2.55KPA吨0.90有机硅吨1.80防塌润滑剂吨1.70桥塞堵漏剂吨2.55迪塞尔吨2.55水泥吨49.0粉煤灰漂珠吨2.50降失水剂吨0.70RC-800减阻剂吨0.08ESZ缓凝剂吨0.04RC-800HZ
由于各油田、各区块的钻井深度和直径不尽相同,因此钻井的原材料消耗也有较大的差异。本区块钻井深度在1200m左右,因此原材料消耗与吉林油田其他区块相当。2.9地面建设合理性分析油田建设中出现许多新的人工景观—管线、道路、站场、井场等,除了人员、车辆等流动因素外,这些地面建设工程是造成油田开发生态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本工程地处前郭县白依拉哈乡境内的莲花农场,区内主要为水稻田和荒地,因此以农业生态为主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本工程开发的重要保护目标。因此,合理规划这些工程的位置、规模、数量及丛式井的比例就成为减少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关健,本工程为了减少站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全部采用平台井,尽量减少占地对自然生态的影响。(1)采油系统井场是油田开发最主要的占地形式。单井井场占地要比丛式井场占地相对要大,因此应提倡多钻丛式井。本次开发规划钻井中全部采用丛式井平台30个(119口井),丛式井总数占总井数的100%,丛式井比例相当高,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2)集输系统本工程原油全部采用密闭管线方式集输,并且管线在油井投产前敷设完毕,减少了单井罐运油所带来的空气污染。集输管线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集输管线全部采用耐腐蚀的“黄夹克管”,大大减少了油水泄漏几率,基本可以避免因泄漏而对土壤的污染;管线施工完成后全部恢复原有植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该说是最小的。(3)道路本工程规划道路比较合理
,在油区内修建车辆进入油区的道路在生产运行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水稻田和荒地,对油区内农业植被必然形成一定的破坏,但工程建设过程中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后,可将区内不必要的一些道路予以关闭,并恢复植被,同时可避免司机在油区内任意开辟新路和任意行驶,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油田开发对农业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4)站场本工程站场包括新建接转站1座,计量间10座。本工程产生的废水全部管输至接转站进行处理,原油脱水后输送至吉林油田新木6队外售,废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回注井下,不外排。该接转站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为1200t/d,能够满足本项目生产开发的需要。应该说本工程的地面建设方案注重了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规划布局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开发钻井过程中,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比较严重,每口井在施工时,各种工程车辆几十台,同时对土地反复碾压,对土壤和草地植被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今后应对钻井队加强规范管理,各种工程车辆应按规定的路线行驶,避免过分对土地和植被的过分破坏。2.10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针对本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本环评建议建设单位在开发建设过程注意防范,具体要求如下:1钻井技术要求a、在允许范围内钻井,经批准后方可实施,而且表层套管必须下入第三系水层底以下30m,水泥返至地面,同时要求封固质量必须合格(水层顶以上及水层底以下同时具有3m以上连续封固合格段为合格井)。b、油层套管固井要求水泥返高至少到油层顶以上150m,固井质量合格,固井评定解释标准执行行业标准。c、钻井液及完井液所用处理剂,不允许使用国家及石油行业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处理剂及产品,如铁络盐等,由钻井工艺研究院负责进行抽测检查。d、钻井液化学处理剂和材料在井场不能露天储存,应妥善分类保管,防止破坏和下雨流失。废油集中储存回收,严禁随地倾倒。e
、废水池容量按要求尺寸挖建,钻屑不能在井场堆放。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环保要求后井队方可撤离。f、设置营房地时,在保证需要条件下,应利用自然的或原有的开辟地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持营地内清洁,严禁乱扔废物,处理废弃物时应避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g、生活垃圾和厕所粪便应集中处理。h、完井后井场清除所有废油、废料和垃圾,拆除井场内的障碍物,并恢复地貌。I、开发井钻井工程方案及单井设计必须由吉油集团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设计所进行编制。(2)压裂技术要求a、压裂施工前必须由采油工艺研究院对所确定的压裂施工区域的压裂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并以此做为单井压裂设计的依据。b、单井压裂施工设计由井下作业公司依据被批准的压裂方案做出并负责现场监督。c、固井质量不合格井不得进行压裂施工。d、压裂所使用的材料不允许含有毒、有害的添加剂,以防止污染地下水。e、压裂施工作业过程中,环保及HSE的相关要求执行行业标准。(3)防蜡技术要求建议尽量不采用热洗方式进行洗井,若采用热洗方式,洗井液不应该含有有毒、有害的化学添加剂。(4)其它地面建设采取如下措施:a、采油工艺使用抽油机抽油设备,管线热水洗井,工艺可靠,安全,可以延长油井检修周期,采油井口密封好,无泄露。b、计量站、阀组及容器均采用刚性连接,阀组采用组合式、既方便了检修又防止阀件等损坏时原油外泄。(5)注意环境保护,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减少钻井、压裂、修井等作业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6)加强环保意识教育,重视环保工作,加强检查环保薄弱环节。重点检查和落实解决漏油、排放可燃气及排放含油污水问题。
3.项目区域环境概况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前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位于东经123°35′至125°19′,北纬44°17′—45°28′。行政隶属于吉林省松原市,正北隔嫩江为黑龙江肇源县;东北以松花江为界与扶余县隔江接壤;西南与长岭县为邻;正西北与乾安县毗邻;西北与大庆市交界。县城处于松原市城市规划区内,与宁江区接地相邻。全县东西长136km,南北宽130km,呈“靴型”,总幅员6980km2。拟建项目位于前郭县白依拉哈乡境内,井区周围多为水稻田和荒地,区块内主要村屯为前营子、莲花农场和白衣拉哈村,距离最近居民住户30m。地理位置详见图2—1。3.1.2地形地貌松花江河谷及其以南地区为河谷冲积平原,地势低平,高程131~135m,相对高差1~4m,由南东微向北西倾斜,全新世旱期下切堆积,形成一级阶地,晚期形成漫滩,并零星分布有沙丘等风成堆积。表层岩性为粉细砂土亚粘土,一级阶地宽广平坦,微倾向河床,高程131~135m,丰水年大部分被洪水淹没,阶地前呈缓坡状与漫滩相连,漫滩高出江面1~2m,高程131~133m,汛期大部可被洪水淹没,其上沼泽发育。前郭县地形由高到低呈西南—
东北走向,由台风和风蚀岗地逐渐变为平地。最高处海拔292.40m,最低处海拔126.5m。松花江和嫩江从东部和北部边境流过,形成了沿江冲击平原。前郭县的生态环境可分为两部分:东、北部为两江一湖前郭前区湿地生态区,其中查干湖湿地为60×104亩,前郭灌区湿地为7560×104亩;西、南部为草原、森林、旱作农业生态区。县内有草原为27060×104亩。3.1.3水文地质该区域内江河纵横,泡泽密布。嫩江、松花江为两条界河,加上第二松花江和霍林河等,均属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水系。全区水域面积759km2,水资源总量为4.5×108m3。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麓,在前郭县八朗乡四家子村入境,至平凤乡十家户村三岔河口与第二松花江汇成松花江干流东去。境内流长61.7km,流经前郭县三个乡(镇),区间流域面积1800km2,最高水位130.18m,最低水位121.92m,最大流量8810m3/s。第二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从东南部乌金屯入松原市,贯穿全境,在前郭三岔河口与嫩江汇合成松花江折向东流。境内流长188km,区间流域面积2227.28km2。最高水位99.15m,最低水位93.97m,最大流量6750m3/s,最小流量63.3m3/s。松花江,在前郭县三岔河口接纳嫩江与第二松花江来水,沿扶余县东北部边界流过,境内流长120km,境内流域面积2903.33km2。最高水位100.21m,最低水位92.37m,最大流量14600m3/s,最小流量99m3/s。本区域地下水较丰富,主要来源于降水补给、地表水补给、田间灌溉补给、侧向补给,总储量34.25×108m3,最大可开采量24.22×108m3,占地下天然水资源量的70.7%。本项目所在区域内具有双层含水层结构,上部为全新统潜水含水层,下部为下更新统孔隙承压含水层。上部全新统冲积层潜水含水层主要为碱性粘土,由上而下,含水层颗粒由细变粗,下部下更新统承压水含水层主要由砂及砂砾石组成,向下游方向含水层厚度增大,隔水底板为白垩系泥岩。本区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到地质环境背景和自然背景条件的严格控制,多种成因的松散堆积物为上下叠置的第四系孔隙潜水和承压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下更新统孔隙承压水的含水层为白土山组砂砾石、砾卵石,结构松散透水性好,厚度较大(10m左右)层位稳定,有利于地下水的汇集和蕴藏,上覆厚层中更新统湖相淤泥质粘性土,起隔水顶板作用,构成本区第一个分布普遍、埋藏较深、水量丰富、开采容易的承压含水层,承压水头埋深50m左右,外围区域的地下水侧向迳流,是该区承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质量状况满足生活饮用卫生标准,是本区可供农业生产和城镇人民生活饮用的优质地下水资源。中上更新统及全新统孔隙潜水在全区均有分布,赋存于中更新统及上更新统冲、湖积地层中,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上覆岩性为亚砂土、亚粘土、风积砂,在沙垅分布地区埋深大,一般为9m左右,而厂区地下水埋深为2.2—,2.7m,单井涌水量10—100m3/d,地下水动态类型为降水入渗—蒸发型,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入渗以及侧向迳流补给为主,以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方式排泄,水位年变幅为1—2m,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同时存在其他类型地下水、潜水中含氟普遍较高。3.1.4气候气象本地区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温度变化差异大,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工程区域主要气象参数详见表3—1。该区全年平均日照2906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为517.5kJ/cm2,光资源充沛。年平均气温为5.0℃,年最低气温为―30.9℃,年最高气温为33.9℃。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5m/s,最大风速可达18.7m/s。多年平均降水量451mm,多集中在7、8月份。土地冻层为1.5~2.5m,最大河心冰厚为1.2m左右,最大岸边冰厚为1.5m左右。表3—1工程区域主要气象参数见项目数据年平均气温5.0℃年平均风速3.5m/s主导风向西南风年平均日照时数2906h年平均降水量451mm年平均蒸发量1360mm
年平均无霜期134~142天3.1.5洪水(1)暴雨特性本流域大洪水主要由暴雨所致。大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份,尤以7月下旬到8月下旬为多。造成本流域大洪水的暴雨地面天气系统,主要是台风雨和气旋雨。台风雨的特点是:雨区范围广,雨量集中,历时较长,且雨势凶猛。一般一次降雨历时为三天左右,降雨量主要集中在一天(24h),约占三天降雨量的80%左右。气旋雨的特点是:这种天气系统造成的暴雨笼罩面积大,暴雨强度大,历时较长。根据资料统计分析,暴雨时空变化特点,基本与台风雨类似。(2)洪水发生时间a)洪水发生时间第二松花江洪水传播时间较长,最大洪峰出现时间较晚,洪峰发生在8、9月份的较多。第二松花江流域洪水主要来源于丰满以下,实测系列中前四位大洪水都发生在8月下旬,调查的历史洪水1856年也发生在8月份。b)洪水过程特征第二松花江干流洪水过程多为单峰型,当洪水过程历时延至15天以上时,多由几次连续降雨造成,一般为双峰型或多峰型。3.1.6土壤植被该地区土壤主要有黑钙土、草甸土、盐碱土、沼泽土、泥炭土、冲积土、水稻土等。黑钙土分布在地势高、地下水位较低的台地区域,其养分含量较高,保肥、保水、透气性较好,适于建设稳产高产田;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冲积土分布于地势低、地下水位高的沿江河漫滩及台地低洼处,土层厚,肥力较高,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河漫滩地和湖泡周围。
该区属松嫩平原一部分,主要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草甸草原,以中旱生多年生的根茎禾草、丛生禾草占优势,并有大量的杂草分布。主要有羊草、贝加尔针茅、星星草等。沿江河属低湿草甸类,主要是莎草科植物和根茎禾草,如小叶章、三棱草、塔头苔草、芦苇、香蒲等,伴生种有牛鞭草、水稗草等。3.2社会环境概况3.2.1松原市松原市是流域内的第三大工业城市,1992年设立,是以石油化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市辖四县一区总面积22034km2,其中耕地面积1100万亩,人口275.7万人,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178亿元,粮食产量452.1万吨。松原市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原扶余市和前郭县大部分组成,目前城区面积24.4km2,总人口25万人,共10个街道办事处。松原市是吉林省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所主要产地。位居全国第八大油田的吉林油田就在市区西部。松原市以旧城区为中心线沿第二松花江东西两侧发展。城市东南为石油炼制、化工和粮食深加工工业区,辅以能源、加工、存储及各种生活配套设施;江北在原有石油加工、农产品加工、医药工业的基础上建成综合工业区;江南沿江桥两侧发展职业教育、科研院所,形成高新技术开发区。使松原市成为石油化工为主,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新兴工业城市。交通以市区为中心,由长白铁路,国道图乌线、明沈线,省道开方线等为主干线形成交通网络,还有松花江水路,上行可达吉林市,下行可达哈尔滨市,经黑龙江直通俄罗斯伯力港,沿嫩江西行可达齐齐哈尔,直通边境口岸。3.2.2前郭县前郭县隶属于吉林省松原市,辖9个镇、16个乡、17个国有农林牧渔场,235个行政村,总人口为44.8×104人。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万元,同比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万元,增长10.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万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长值完成万元,增长18.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9188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5878万元,分别增长19.6%和32.9%。
3.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3.1受纳水体水文概况及评价范围(1)松花江松原段水文概况本项目废水流经20km后由泻洪渠汇入松花江。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是吉林省第一大江,从松原市东南扶余县陶赖昭镇入境,穿越市中心向西而北折,在前郭县三岔河处与嫩江汇合折向东流。松花江松原段全长120km,流域面积2227km2。该江段河流弯曲,沟叉较多,水文特征受气候和上游水库控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该江段最小流量63.3m3/s,相应水位130.12m,最大流量6750m3/s,相应水位134.90m,多年平均流量476m3/s,相应水位131.8m,平均坡降0.16‰。(2)地表水现状调查评价范围根据泻洪干渠汇入松花江的位置,确定本次环评地表水质量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为畜牧场断面至泔水缸断面约34.2km长江段。3.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断面布设本项目废水经地表径流入松花江泻洪渠排入松花江,根据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以及其所在区域现有环境资料状况,在松花江上共布设四个监测断面,监测面具体布设位置详见表3—2及图2—1。表3—2监测断面位置一览表序号监测断面名称断面位置说明1#畜牧场断面松花江进入松原市前对照断面2#松花江大桥江北污水汇入前削减断面3#西大嘴子断面松原市污水处理厂下游削减断面4#泔水缸断面松原市下游控制断面(2)监测项目pH、CODmn、硫化物、DO、SS、挥发酚和石油类共七项。(3)监测时间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时间为2004年11月。由前郭县环境监测站提供监测断面数据。
(4)监测结果监测结果是按照上述采样及分析方法,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详见表3—3。表3—3地表水监测结果统计表断面项目1#畜牧场2#松花江大桥3#西大嘴子4#泔水缸pH7.537.537.677.78CODMn5.705.705.405.32硫化物0.0210.0210.0220.021DO7.767.477.487.73SS31333533挥发酚0.0010.0010.0010.001石油类0.0310.0420.0430.047(5)评价方法pH的标准指数公式:pHj>7.0pHj≤7.0式中:SpH,j—pH值的单项标准指数;pHj—j点pH值监测值;pHsu—水质标准中pH值上限;pHsd—水质标准中pH值下限。DO的标准指数公式:DOj≥DOsDOj<DOs
式中:SDO,j—溶解氧的单项指数;DOf—饱和溶解氧浓度值,mg/l;DOj—j点溶解氧浓度值,mg/l;DOs—溶解氧的标准浓度值,mg/l;T—水温,℃。当单项标准指数>1时,表示该水质参数所表征的污染物已满足不了标准要求,水体已受到污染;反之,则满足标准要求。(6)评价标准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标准,详见表1—3。(7)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详见表3—4。表3—4地表水现状评价结果表项目断面pHSSDOCODMm硫化物石油类挥发酚畜牧场0.2651.2400.4200.9500.1050.6200.200松花江大桥0.2651.3200.4590.9500.1050.8400.200西大嘴子0.3351.4000.4600.9000.1100.8600.200泔水缸0.3901.3200.4300.8870.1050.9400.200由表3—4可知:评价江段中,除SS超标外,其他断面均满足标准要求,其SS超标主要原因为松花江水系中SS本低值高影响所致,总的来说评价江段各断面水质指标较好,基本满足其规划水质功能。3.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4.1区域地质环境概况(1)区域环境概况前D1—1区119
口油井位于松原市前郭县白依哈乡境内,井区周围主要为水稻田。该区块地处松花江西侧,地势较平坦,无活动性断裂通过,未曾发生过较大震级的,为稳定地区,区内冻土深度为0.93—2.03m,区块内石油储量丰富为58万t/km2,油埋藏深度约1200m左右。(2)区域环境水文地质状况调查评价区为月亮泡蓄水构造盆地的一部分。盆地的隔水底板绝大部分是白垩系泥页岩,广泛发育的第四系松散砂,砂砾石层为地下水的赋存创造了条件,地下水较为丰富。由于第四系受新构造运动控制,沉积层具有多旋回沉积的特点,使区域内具有多个互相迭置的含水层。主要含水层有更新统冲积砂潜水层和下更新统砂、砂砾石水含水层。区域内地下水埋深和循环条件主要受地形地貌控制,并受人为因素影响。区域东南部及南部为地下水径流补给边界,西北及北部为地下水径流排泄边界,东北部为松花江,与地下水联系密切,地下水径南向北。潜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以开采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潜水动态类型为降水渗入—蒸发型。其特征表现为垂向循环的特点,季节变化显著,最低水位出现在2月末至3月初,埋深一般为2—3m;最高水位出现在8月份,埋深1—2m,年水位变幅0.9—2.8m。承压水主要是受径流和潜水流补给,以迳流和开采为排泄方式,承压水水位与其上部潜水水位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赋存于全新统冲积砂、砂砾石层中,含水层岩性,东部主要由含砾中粗砂(局部有砂砾石)、中粗砂组成,厚度16—19m,其中含砾中粗砂、砂砾石层厚度5.5—16m;向西含水介质颗粒变细,厚度变薄,为11.9—18.5m,其中含砾中粗砂层厚度一般为0—5.8m,中部局部地段稍厚为12.2—14.5m。潜水含水层底板埋深为13.81—21.7m(底板高程为110.8—119.01m),水位埋深0.82—3.39m。经抽水试验,水位降深0.98—1.26m,单井涌水量为675.12—1236m3/d,渗透系数41.80—49.64m/d。潜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钠钙型水为主,其次为钠钙型,矿化度0.202—0.554g/l。区域内潜水含水层较厚,补给充沛,调节能力强,与松花江水力联系密切,是农业和村屯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水源。
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承压水:赋存于下更新统白土山组冰水堆积砂、砂砾石层中。含水层岩性为含砾粉细砂、中细砂、中粗砂和砂砾石,厚度由东向西递增为2.50—22.20m,含水层底板埋深49.50—67.50m,顶板埋深43.60—45.80m,上覆厚26.50—32.36m淤泥质亚粘土夹薄层状粉细砂隔水层,透水性弱。砂、砂砾石层结构松散,透水性好,渗透系数为11.12—49.57m/d,单井涌水量由东部的500—1000m3/d向西部递增到1000—3000m3/d,水量丰富。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钠钙镁型为主,矿化度0.552—0.976g/l。承压水水质较好,可作为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水源。3.4.2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前D1—1区块位于松原市西南侧的白依拉哈乡内,松花江西岸约20km左右,属于松花江泻洪区,区域内小沟叉多为松花江泻洪渠。距离村屯较远,工业除石油开发外,基本无其它乡镇企业。故地下水开发主要以村屯居民饮用和农业灌溉为主。此外,近年来随着石油开发建设,开采地下水做为注水用水量逐渐增加。3.4.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为了解区块所处位置及拟开发油田工程周围地下水的本底情况,分析拟建工程投产后对当地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本次环评类比调查评价区域内地下水水质情况。(1)监测点布设根据含水层分布、埋藏特征、井孔分布和油田开发工程特点,评价区第四系承压水含水层埋藏相对较深,不易受到污染,而第四系潜水埋藏浅,处于开启环境,易受到污染。为查清地下水水质现状,对区域内地下水布设3个监测点进行监测,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详见表3—5及图3—2。表3—5地下水监测点布设一览表点号户主姓名位置地下水类型井深1李林前营子村第四系潜水18m2刘爱民莲花泡农场第四系潜水15m3张国庆白依拉哈村第四系潜水12m(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为pH、石油类、挥发酚、大肠菌群、CODMn、总硬度、NH3-N、cl-、F-等共计九项。
(3)采样及分析方法地下水样品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局编制的《环境监测方法》的有关规定执行。(4)监测结果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详见表3—6。表3—6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表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CODMn石油类NH3-N总硬度cl-F-大肠菌群挥发酚17.521.530.0150.082296.036.690.301.50.00127.551.690.0180.135390.127.800.271.80.00137.441.420.0230.178392.065.780.242.10.001注:“—”为未检出。3.4.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指数法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其数学模式:式中:Ii—第i种污染物的水质指数;Ci—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Cio—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pH水质指数计算模式为:(VpH≤7)(VpH>7)式中:IpH—的水质指数;VpH—地下水的pH值;Vd—pH标准下限值;Vu—pH标准上限值。(2)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详见表1—3。
(3)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详见表3—7。表3—7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表项目pHCODMn石油类NH3-N总硬度cl-F-大肠菌群挥发酚10.3470.5100.3000.4100.6560.0270.300.5000.50020.3730.5630.3600.6750.8670.0310.270.6000.50030.2930.4730.4600.8900.8720.0230.240.7000.500从表3—7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各项指标均未超标,评价区承压水水质尚好,能够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要求。由可见,各监测点细菌种数属轻污染,氨氮为重污染,其它各监测项目地下水水质均符合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说明该区地下水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地下水现状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村屯生活垃圾经降水淋溶渗入和生活污水渗入污染地下水所致;另外,区域内地下水氨氮本底高也是地下水超标的原因之一。对比之下,2#较1#监测点污染严重,主要是由于2#评价区附近有生活污染长期累积所致。3.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根据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及工程可能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本次环评在评价区域内共布设3个环境空气点位。本次环评委托前郭县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1)监测点布设根据工程的特点及主要保护目标,布设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采样点3个,1#位于白依拉哈村(上风向),2#位于莲花泡农场(区域内),3#位于前营子村(下风向),具体位置详见图2—1。(2)监测项目根据油田的开发特点及污染源调查结果,确定监测项目为:TSP、SO2、NO2、非甲烷总烃四项。(3)监测时间委托前郭县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
2005年11月(4)监测分析方法监测分析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进行,详见表3—8。表3—8监测分析方法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标准编号TSP重量法GB/T15432—95SO2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94非甲烷总烃气相色谱法GB/T15263—94NO2Saltzman法GB/T15436—95(5)监测结果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统计结果列于表3—9。表3—9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监测点位时间SO2(mg/m3)NO2(mg/m3)TSP(mg/m3)非甲烷总烃(mg/m3)白依拉哈村11.140.0350.0420.1161.8911.150.0370.0360.0821.9211.160.0330.0450.0721.9411.170.0440.0480.0782.1611.180.0270.0350.0771.95日均值0.0350.0410.0851.97超标率0000标准指数0.2330.3420.2830.493莲花泡农场11.140.0370.0350.1092.1111.150.0380.0240.0972.1511.160.0270.0310.0732.0911.170.0330.0380.0842.0711.180.0350.0330.0831.95日均值0.0340.0320.0892.07超标率0000标准指数0.2270.2670.2970.518
前营子村11.140.0280.0350.1082.1211.150.0460.0320.0842.0911.160.0310.0320.0911.9411.170.0320.0410.0772.1111.180.0260.0370.0811.98日均值0.0330.0350.0882.05超标率0000标准指数0.2200.2920.2930.5133.5.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对其中未做规定的非甲烷总烃,参考《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对于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规定。各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详见表3—10。表3—10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mg/m3)备注1小时平均日平均NO20.240.12—SO20.500.15TSP—0.30非甲烷总烃4.0GB16297—1996(2)评价方法利用单项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的现状评价,计算公式为:式中:Pi—污染物i的单项标准指数;Ci—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mg/m3;Coi—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mg/m3。
(3)评价结果根据监测结果计算各污染物的单项标准指数,其结果列于表3—8。从表中可以看出:各污染物以日均值为标准的单项污染指数均远小于1,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值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规定。由此可以看出,评价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区域内各空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比较大。3.6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3.6.1环境噪声现状监测(1)监测范围及原则本项目环境噪声监测范围为前D1—1区块开发区域,对于油田开发中的相似工程取有代表性的单元进行监测,同时选择噪声污染源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的点进行监测,作为背景值。(2)监测点布设根据本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及工程可能对声环境产生的影响,共布设5个环境噪声监测点:前营子村(1#)、莲花农场(2#)、白依拉哈村(3#)、前D1—1队部(4#)、拟建接转站(5#)。监测布点详见图3—1。(3)监测时段和频率由前郭县环境监测站2005年11月进行监测,每一监测点分别在昼、夜各监测一次。(4)监测方法噪声监测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5)监测结果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11。表3—11噪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监测点编号监测点位置监测结果(dB)A评价结果Pn昼间夜间昼间夜间
1#前营子村46450.841.002#莲花农场47440.850.983#白依拉哈村43430.780.964#前D1—1队部45430.820.965#拟建接转站48430.870.963.6.2环境噪声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噪声现状评价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类标准,具体见表3—12。表3—12环境噪声标准值区域类别评价标准(等效声级LepdB(A))昼间夜间1类5545(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噪声污染指数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式中:Lep—在T段时间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dB(A);Lb—适用于该功能区的噪声标准,dB(A)。(3)评价结果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见表3—11。由表3—11可知,各监测点噪声均不超标,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类标准的要求,且昼夜噪声值相差不大。3.7土壤与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7.1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3.7.1.1土壤养份含量调查评价区内的土壤以水稻和冲积土为主,地势平坦,除道路外,大部分为农田,也有少量的荒地,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含量为1.82%,全氮含量为0.10%
,全钾含量为2.4%。在全量养分中,全钾含量最丰富,全磷含量最低。根据吉林省土肥站土壤普查规程,将土壤养分含量分为6个等级,本区域土壤中除全钾为2级土壤含量外,有机质和全氮均为4级,总的看肥土属于中下等。3.7.1.2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1)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工程所在区域土壤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农区的农田土壤,二是采油区内井场附近土壤。这里采用了新立油田上述两大类型土壤的监测值(于2005年9月对前郭县新立229区块的土壤现状监测数据)作为类比分析。区块内农田土监测结果见表3—13,油区井场附近土壤监测结果见表3—14。表3—13农田土壤监测结果监测点编号项目备注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pH1680.010.008.60农田21200.010.008.53农田3900.010.008.54农田4600.010.007.31背景点平均84.50.010.00表3—14采油区井场土壤监测结果监测点距离()深度()项目pH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采油井场)0-208.7124<0.010.0020-408.876<0.010.000-208.71760.000.0020-408.5760.000.000-208.61560.000.0020-408.5760.000.00(钻井井场)0-208.61120.000.0020-408.4640.0150.000-208.6760.000.0020-408.5680.0130.000-208.6920.000.0020-408.6880.000.00
(2)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①评价标准采用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和土壤背景值(背景平均值加两倍标准差)作为对照标准。详见表1—5。②评价方法对照标准,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评价公式如下:式中:Pi—土壤中i种污染物污染指数;Ci—土壤中i种污染物实测值(mg/kg);Si—土壤中i种污染物评价标准(mg/kg)。③评价项目根据原油成分和土壤监测结果,选取油田开发中危害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作为评价参数,即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pH共计四项。④评价结果对于评价区农田土壤采用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第三栏(pH>7.5)的标准进行对照。评价区内农田土壤与背景点土壤对照以及农田土壤评价结果(表3—15)表明,pH稍偏碱性,石油类各测点均比背景高,分别高出0.13倍、1倍和0.5倍;但都不超过土壤的评价标准。硫化物与挥发酚均不超背景土壤的浓度,也不超过土壤的评介标准。表3—15农田土壤评价结果监测点编号项目备注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11.130.830.00旱田标准22.000.830.00旱田标准31.500.830.00旱田标准
总的看,评价区内农田土壤基本未受重金属污染,处于较好的自然背景一级土壤环境,但石油类在油区内的农田土壤中已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对于井场土壤,由评价结果(表3—16)可以看出,距采油井场5m、10m、40m不同距离的表层土壤(1—20cm)中石油类均超标1倍以上,深层土壤(20—40cm)亦超标0.27倍,钻井井场在不同距离、不同深度超标0.07—1.93倍之间。表3—16采油区井场土壤评价结果监测点距离()深度()项目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采油井场)0-202.070.00<120-401.270.00<10-202.930.000.0020-401.270.000.000-202.600.000.0020-401.270.000.00(钻井井场)0-201.870.000.0020-401.070.000.000-201.270.000.0020-401.130.000.000-201.530.000.0020-401.470.000.00硫化物在两个采样点在不同距离,不同浓度均不超标。挥发酚在采油井场5m距离的不同浓度均有检出,但尚未超标;钻井井场的5m、10m的不同深度土壤中也有检出,且超标0.08—0.25倍;40m处不超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钻井井场还是采油井场附近的土壤均已受到石油污染物的不同程度的污染。而硫化物和挥发酚的污染程度较低。4.环境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价4.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4.1.1开发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油田开发在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钻井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钻井废水是油田开发初期在油(水)井钻进过程中冲洗钻井设备和检修等排放的废水,这部分废水全部用于配制泥浆,并随泥浆排入泥浆池内自然蒸发,正常情况下不会对地表水产生影响。开发施工现场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6.0m3/d,由于施工现场分散,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又较低,没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均散排于钻井现场附近土壤中;在钻井井场内均设有可移动的厕所,在施工结束后及时填埋,经土壤处理后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4.1.2生产运行期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油田开发在生产运行期排放的废水主要为井下作业废水、采油废水和生活污水。油井在正常运行时,每次修井共可产生井下作业废水2380~9520m3,平均每天废水量为6.52~26.1m3/d;洗井废水约为59.3m3/d;采油废水产生量为98~241m3/d。上述生产废水均管输或运往新建接转站进行处理,达标后回注井下。项目为前D1—1区块滚动开发工程,人员主要由前郭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部调剂,基本不新增职工,因此生活污水增加量很少,均散排于附近土地,靠土壤吸收和自然蒸发。由于生活污水量较小且排放点分散,即使在暴雨径流条件下也基本不会汇入地表水域,因此本工程的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不会对地表水水质产生明显影响。由于油田开发区域广,油井数量多,钻井、修井、采油等生产过程产生的落地油可能构成区域面源污染,在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作用下,有可能将污染物带入地表水体,势必会对地表水造成一定的污染。本项目开发区块由于有松花江泻洪干渠,因此在降雨情况下,本区内的径流会通过泻洪渠进入松花江。因此预测丰水季节,落地油通过降雨的溶解作用进入松花江,对水体的影响。(1)预测因子与预测范围预测因子:根据油田开发的污染特性,本次地表水评价预测因子为石油类。预测范围:评价区内的畜牧场至泔水缸断面。(2)预测源强油田开采过程中,由于试油,修井等,往往会有部分原油散落在井场而形成落地油,尽管其中的大部分落地油可以回收,但仍有少部分原油洒落在井场周围的土壤中,在降雨期间,在雨水冲刷下随地表径流进入松花江,影响地面水环境。因此前D1—1区块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残留在井场的落地油在雨水冲刷下随地表径流进入地面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为主要污染源。
根据评价区内的地形地貌及当地的降水状况,区内1—3月和9—12月降水量较小,雪融过程中形成的水大部分渗入地下,难以形成地表径流,而6—8月份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所以6—8月份都有可能形成地表径流。根据吉林省水文站编制的“吉林省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等值线图”提供的评价区域径流系数,以及评价区域的降雨强度和汇水面积计算可知,区域内年平均径流量为5.17×108m3,最高年为6.69109m3,最低年为3.42×108m3,在降雨集中的6—8月份间的径流总量为1.06×109m3,平均径流量为3.51×108m3,假设地表径流在20天形成,则每天径流量为1.76×104m3,24小时10年一遇的暴雨所形成的地表径流量为3.02×108m3,设地表水径流在1天内全部进入松花江,则每小时平均径流量为1.26×107m3。进入地表径流中的石油类浓度与地表径流量,受雨水冲刷的复盖面积,以及进入地表径流中的不可回收落地油量有关。由前面工程分析可知,本开发工程可能流入环境中的落地油为4.76—7.14t/a,经过回收,土壤渗透,净化,还有一部分原油残留在土壤表层,有可能随地表径流进入地面水环境。落地油在土壤中的净化系数为0.5左右,由工程分析可知,本区块可能进入地表水环境的落地油最大量为7.14t/a,地表径流可能带走的落地油为3.07t/a。根据气象资料,三个月内的地表径流在20天内形成,即20天带走残留在井场表层土壤中的石油类,由此可得正常情况下年平均径流中的石油类含油为最高1.78g/s,在非正常情况下,设24小时暴雨,能形成洪水,引起水土流失,油田开发区内落地油进入径流的量会大大增加,在最不利的极端情况下,残留在土壤中的落地油24小时内全部进入地表径流中(全部与雨水混合)。而且不考虑石油类的自净和降解作用,则24小时对暴雨径流下的预测源强为石油类最高35.53g/s。预测源强详见表4—1。表4—1地表水预测源强项目径流量(m3/s)石油类排放量(g/s)20天径流0.21.7824小时暴雨350035.53(3)预测模式的选取
选用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计算河流中混合过程的污染物浓度,模式的数学表达式为:式中:C(x、y):混合过程(x、y)点的污染物平均浓度mg/l;x:纵向扩散距离;y:横向扩散距离;K1:综合衰减系数1/d;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Qp:废水排放量m3/s;My:横向扩散系数m2/s;u:x方向速度m/s;H:平均水深m;B:平均江宽m。(4)预测模式中参数选择松花江松原段预测参数选择为:u=0.69m/s,H=4.41m,B=1100m。横向扩散系数My采用清华大学公式:计算得My=0.0431m2/s石油衰减系数根据类比资料为0.581l/d。(5)预测结果由上述预测模式原强和参数,得出在20天形成地表径流情况下及24小时暴雨情况下,前D1—1区块开发项目污染物石油类对松花江松原江段的污染贡献,见表4—2。表4—2污染物对松花江的污染贡献量距左岸距结果断面1010020天地表径流24小时暴雨20天地表径流24小时暴雨
松花江大桥下游24km0.04040.16980.03490.0593西大嘴子30km0.04170.14860.03750.0661泔水缸40km0.03630.11810.03360.0700从表4—2中可见,在20天形成地表径流情况下,石油类对江段污染最大贡献值较小,未超过Ⅲ类水体标准要求;但24小时暴雨情况下,石油类对江段污染较大,三个断面均超过Ⅲ类水体标准要求,对江水污染较重。本预测结果是按最不利的条件考虑的,但一般情况下,石油类在土壤中经过降解、吸附等作用时,实际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的量要比预测的理论值小很多。因此必须加强油田开发环境管理,尤其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提高落地油回收率,尽量降低油田开发对周围水体的环境影响。4.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影响预测4.2.1污染途径分析油田开发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渗透污染和穿透污染途径。渗透污染:是导致地下水污染的普遍和主要方式。井场的泥浆池,含油污水的跑、冒、滴、漏和落地油、套管内上返的含油污水等,都是通过包气带渗透到潜水含水层而污染地下水的。包气带厚度愈薄,透水性愈好,就愈造成潜水污染,反之,包气带愈厚、透水性愈差,则其隔污能力就愈强,则潜水污染就愈轻。穿透污染:以该种方式污染地下水的主要是采油过程中套外返水和钻井施工过程中泥浆池。采油过程中一但出现套外返水事故,含油污水在水头压力差的作用下,在上返途中可直接进入各含水层,并在含水层中扩散迁移,污染地下水。在潜水含水层埋藏浅的地区,钻井施工过程中,泥浆池深度一但切穿潜水层,且又不采取防渗措施时,势必造成泥浆渗漏,导致污染物直接进入潜水含水层,污染潜水。4.2.2地下水污染源强特征前D1—1
区块属于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不足,地层压力较低,必须进行人工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油田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开发施工期,生产运行期影响相对小。开发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为钻井泥浆、岩屑、钻井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生产运行期主要为井下作业废水、修井、洗井废水、采油废水和落地油等,并随着原油含水量的上升,排放污染物相应增加。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污染源主要有废水和固体废物。这些污染源都是以油井(井场)为中心,呈点状分布,但在整个开发区内,构成了一个面状污染源。(1)废水污染源开发施工期对地下水影响的主要因素是钻井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运行期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井下作业废水、采油废水。钻井废水、井下作业废水的污染物基本相同,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COD,挥发酚、硫化物;采油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F、Fe;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NH4-N、SS等(详情见“工程分析”有关内容)。(2)固体废物污染源开发施工期油田固体废物主要为落地油、废弃泥浆、钻井岩屑和生活垃圾等;生产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修井落地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用厚塑料布铺垫井场后,使落地油回收率达到100%,不再向环境排放落地油。4.2.3石油开发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2.3.1正常生产时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正常生产状态下主要是废弃泥浆、落地油、钻井废水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污染。(1)废弃泥浆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前D1—1区块开发工程共钻井119口,根据前D1—1区块开发实际情况,钻井泥浆循环利用率在60%以上,完钻后产生废弃泥浆5712m3。完钻后,对于废弃泥浆一般采取固化填埋方法处理,对地下水的短期影响主要是溶解于水中的泥浆污染物可通过包气带下涌,在包气带较薄,渗透性较好的地区,渗入地下或直接进入潜水含水层,可能会呈点状污染潜水。随着源强浓度的降低,扩散速度缓慢,因此,钻井废弃泥浆对潜水影响极其有限,呈点状分布在泥浆池周置。在包气带较厚,渗透性较差的地区,包气带具有较好的隔污性能,泥浆污染物通过土层过滤吸附等,对潜水基本没有影响。只要做好泥浆池防渗,及时处理废弃泥浆,对废弃泥浆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进行覆土并恢复植被。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废弃泥浆可达到危险废弃物排放标准,对地下水基本不会产生影响。
(2)落地油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落地油呈点状分布,散落在井场的落地油粘度大,水份和轻质易挥发组份在短时间内挥发掉。据土壤原油蒸发试验,主要挥发组份在8小时内就蒸发掉,蒸发重占原油含量的22.7~28.1%。落地油在粘性土中渗透能力极弱,并且与水的溶解又很低。因此,落地油对第四系潜水水质影响很弱。只要对落地油采取有效的回收措施,落地油对潜水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第四系承压水及其下伏第三系承压水,由于承压水上部隔水层顶板为淤泥质亚粘土,且厚而稳定分布,不受落地油的污染影响。(3)钻井废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钻井废水是油田开发初期在油(水)井钻进过程中带出的部分地层水、冲洗钻井设备等不连续排放的废水。据吉林油田钻井现场调查,产生的钻井废水全部用于配制泥浆,并随泥浆排于泥浆池内自然蒸发。冲洗钻井设备目前冬季施工均采用蒸汽清洗,一般不用水冲洗,不存在钻井废水外排问题。钻井废水和泥浆以井为中心,向四周进行不对称扩散,其主要影响为沿地下水径流方向下游运移扩散。但扩散范围有限,呈自然指数函数形式衰减。①预测模式C=Coe-αt式中:C—废水运移预测浓度(mg/l);Co—废水源强浓度(mg/l);α—含油废水中油在含水层中的衰减系数;t—预测时间(d)。②参数的确定预测参数选取石油类,钻井废水中石油类浓度由于井场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相差较大,从几十mg/l到数百mg/l不等,据对新立油田调查,本次取Co=70mg/l。根据吉林省前扶油田开发区环境地质勘探工作中进行的含油废水在潜水和承压水含水层中运移及废水中油的自然衰减试验结果,含油废水在第四系潜水亚砂土、粉细砂中运移时油的衰减系数α=0.0035(1/h),在第四系承压水含水层砂砾石中运移对石油的衰减系数α=0.00205(1/h),在第三系承压水砂砾岩中运移时对石油的衰减系数α=0.00372(1/h);第四系潜水的实际流速U=0.35m/d,第四系承压水实际流速
U=0.4m/d,第三系承压水实际流速U=0.3m/d。③预测结果钻井废水对第四系潜水、第四系承压水、第三系承压水的影响预测结果见表4—3。表4—3钻井废水油对潜水及承压水影响预测结果预测时段()预测浓度(mg/L)备注第四系潜水第四系承压水第三系承压水164.3666.6464.021030.2242.7928.672013.0526.1711.74305.6315.994.81600.453.650.33850.0551.070.035900.0360.840.0231200.0030.190.00161500.00020.0430.0001达到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的时间9015085达标浓度≤0.05mg/l达标时的运移距离(m)31.56024L=U×t预测结果表明,含油废水在潜水中运移90天时,石油类衰减到0.036mg/l,达到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即地表水Ⅰ类);第四系承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运移150天时,其浓度衰减到0.043mg/l,达到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第三系承压水中运移的石油类污染物到85天时,其浓度衰减到0.035mg/l,小于0.05mg/l,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相应的污染范围,沿地下水的迳流方向,L潜水=31.5m,L第四系承压水=60m,L第三系承压水=25.5m。从而可以看出,钻井废水对潜水和承压水的污染范围和时间是有限的,以钻井为起点,沿地下水流向下流方向局部范围内,最多不超过60m。(4)生活污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开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可达200人,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0m3/d,由于施工现场分散,生活污水均散排于施工现场周围,自然蒸发掉。据现场考察,吉林油田比较规范的钻井队,都设置了可移动旱厕,生活污水和粪便排入旱厕内,钻井结束后即使填埋处理。
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和SS等,污染物浓度较低,这些污染物在土层中扩散衰减,有的在现场蒸发掉,故对潜水的影响甚微,对承压水不会产生影响。4.2.3.2事故状态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事故状态下油田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采出的含油水在管道断裂事故时,原油泄漏后对地下水的影响;采油井和注水井由于固井质量差,可能会出现套外返水,含油污水沿套管壁(内、外)上串,在地层压力和水头差的作用下进入含水层,并随地下水扩散运移,污染地下水。前D1—1区块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固井质量好,基本没有发生套外返水现象和管道断裂事故。本环评类比调查吉林油田1995年以前曾发生国一口注水井(采油厂二队5—18注水井)发生套外返水事故,虽采取措施治理了事故井,但返水时石油类的浓度达到了142.2mg/l,挥发酚浓度达到0.077mg/l,COD浓度达到525mg/l,TOC浓度达到29mg/l,并污染过地下水。现以这一口事故井为例,对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的地下水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价。采用地下水对流扩散模式,预测套外返水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1)预测模式:C(x,t)=0x≥0,t=0C(x,t)=Cox=0,t>0C(x,t)=0x=∞,t>0其解析解为:式中:—预测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浓度(mg/l);—地下水石油类污染源强浓度(mg/l);—弥散系数(m2/d);
—预测时段(a);—地下水实际渗流速度(m/d);x—预测点到污染源距离(m)。(2)计算参数根据《吉林省前扶油田环境地质勘察报告》中取得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工程分析的套外返水源强数据,见表4—4。表4—4计算参数一览表参数地下水类型渗流速度Vmax(m/d)实际渗流速度U=Vmax/n(m/d)弥散系数D(m2/d)污染源强(回注水)Co(mg/l)第四系潜水0.0070.350.177142.2第四系承压水0.1200.400.640142.2第三系承压水0.0300.300.256142.2(3)预测结果回注水套外返水事故连续发生时,按1年、3年、5年、10年套外返水情况作了预测,并按达到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的距离予以计算,即污染影响距离,见表4—5和表4—6。表4—5套外返水对第四系潜水污染预测结果单位:mg/l距离浓度时间a1001502003004004505006007007508001200130014001142.23.410.0010.003142.2142.2142.2142.226.520.050.005142.2142.2142.2142.2142.2142.2142.2133.0311.380.0010.0010142.2142.2142.2142.2142.2142.2142.2142.2142.2142.2142.2139.7858.020.049表4—6套外返水对第四系承压水污染预测结果单位:mg/l
距离浓度时间a100200220300400500600700800900130014001500160017001139.640.920.0013142.2142.2142.2142.2120.166.970.005142.2142.2142.2142.2142.2142.2141.7110.9910.520.0310142.2142.2142.2142.2142.2142.2142.2142.2142.2142.2140.78115.1139.672.920.03由此看出:采油井、注水井由于固井质量不好,一但出现套外返水,将会沿管壁直接进入含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其污染程度与含水层的渗透性能、源强浓度、污染时间及预测点到源强的距离有关,污染物随着套外返水时间增加而增加。对于第四系潜水含水层,由于渗透性相对较差,弥散系数较小,地下水污染范围,1年将扩散到200m;3年将扩散到450m;5年将扩散到750m;10年将扩散到1400m,石油类降低到0.049mg/l以下,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对于第四系承压水含水层,因含水层渗透性较好,弥散系数较大,套外返水石油类污染物扩散范围较远,1年可达到220m,3年可达到600m,5年达到900m,10年将扩散到1700m,石油类含量为0.03mg/l,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综合上述,事故状态下,套外返水将对区内地下水产生污染,10年内最大影响范围不超过1700m。因此,为了避免事故状态下回注水套外反水污染地下水,必须按污染防治措施中提出的相关内容,最大限度减少套外返水事故的发生,保证油田开发过程中地下水不受污染。4.2.3.3输油管线泄漏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由于管线腐蚀或自然灾害造成含油污水和原油外泄,含油污水及原油将通过包气带下渗进入潜水含水层,将会使地下水受到污染,污染程度与排放量和排放时间成正比,排放量愈大、排放时间愈长,污染就愈严重。因此,含油污水和原油泄漏将对潜水水质造成较大影响。但由于含油污水原油泄露具有瞬时性,只要加强生产管理和监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可防止和减轻污染。4.2.4结论与建议4.2.4.1结论
(1)评价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较好,石油类、挥发酚均未检出,其余各项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2)地下水污染源主要有废水和固体废物。废水有油田开发初期的井下作业废水、含油污水,固体废物有钻井泥浆及岩屑。(3)开发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主要是钻井泥浆、落地油。钻井泥浆对区内第四系潜水影响不大,短期内对第四系潜水可能造成点状污染。但只要及时回收和填埋,做好泥浆池防渗处理,对地下水影响较小。落地油经过蒸发和包气带吸附进入潜水含水层很少,局部可能会造成点状污染。只要搞好落地油回收利用,落地油对潜水影响不大。(4)生产运营期主要是洗井废水、含油污水,正常情况下送到联合站处理后回注地下,不外排,对地下水基本不会产生影响。一旦出现外排,主要是对潜水造成污染,特别是含油污水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大。井下作业(修井)废水瞬时排放,井周围潜水将受到污染,但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不会很大。修井时产生的落地油及时回收,经蒸发和土层过滤吸附,进入潜水含水层很少,在水位浅埋地区可能会造成局部污染,对潜水影响不大。事故状态下,套外返水将会污染地下水,其污染程度和范围与含水层渗透性、源强浓度和污染时间有关。污染物随着返水时间增加而增加,10年内,石油类污染物扩散范围第四系潜水含水层不超过1400m,第四系承压含水层不超过1700m。一但输油管线泄漏,含油污水、原油将污染第四系潜水。4.2.4.2建议(1)保证钻井施工质量,对采油井、注水井要下置表层套管,防止套外返水污染地下水。(2)做好泥浆池及井场防渗处理,及时回收处理废弃泥浆和落地油,防止污油、污水下渗,减少和避免地下水污染。4.3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4.3.1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4.3.1.1气象概况评价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干燥、少雨,多大风;夏季湿热,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多晴好天气;冬季漫长,干燥寒冷。(1)气温与气压多年平均气温4.6℃,全年以7月为最热月份,月平均气温23.4℃,1月为最冷月份,月平均气温-18.1℃。多年平均气压为998.1hPa。(2)风向、风速年平均风速为4.0m/s;四月份平均风速最大,为5.2m/s,一月份平均风速最小,为2.0m/s。评价区域全年盛行NNW风,频率均为9.2%,其次为SSW风。(3)降水量与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降水各月分布不均,一般6月~9月降水较集中,降水量占全年的82.4%。年降水量最多为589.2mm。年平均相对湿度61%。(4)日照时数评价区域日照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06h,以七月最长。4.3.1.2污染气象特征为掌握评价区域的污染气象特征,找出该地区污染物的扩散规律,为大气预测模式提供基础数据,本报告采用松原市气象站多年常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地面风场特征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过程中,低空风是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子。风速的大小决定着污染物的扩散速率,通常风速越大,污染物被越快地吹离污染源,很快向下风区域扩散,近地面浓度小,反之近地面将出现高浓度;而风向则决定了污染物的落区,在下风方位出现污染物高浓度。①风向评价区域年主导风向为SW风,风频为9.2%,次主导风向为SSW风,风频为8.7%,其它各风向频率基本在3.2%~7.8%之间。在春、秋、冬季N-W-S方位上风出现频率远大于N-E-S方位上的风频,而夏季则相反。年静风频率为7.6%,各月静风频率冬季最高(24%),春、秋最低(3%)。全年及各季风向频率玫瑰图见图4—1。
图4—1松原市风频玫瑰图②风速根据评价区域平均风速变化情况绘制评价区平均风速日变化曲线图4—2和年变化曲线图4—3。由图4—2中可以看出风速的日变化规律是:日出后风速逐渐增大,在12:00至14:00达到最大,之后风速逐渐减小,在18:00至次日06:00风速为最小,而且变化比较平稳。由图4—3评价区平均风速的年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一年当中,以4月份平均风速为最大,达到4.4m/s,其次为5月份(4.2m/s),1月份的平均风速最小,为2.0m/s。该地区风速比较大,各风向的平均风速都在2.0m/s以上,主导风向NNW
风的风速最大,达到了4.4m/s,且静风频率较低,只有7.6%,从风速角度来讲,有利于污染物的输送和稀释扩散。③污染系数根据污染系数的定义:(即风向频率与该风向上的平均风速之比)可知,某方位风向频率越高,风速越低,其下风向受污染的机率越高。污染系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风矢(风向、风速)对污染物的输送作用。全年及各季污染系数玫瑰图见图4—4。图4—4污染系数玫瑰图由图4—4可以看出,在风向及风速的共同作用下,全年污染系数以SSW方位最大,春季污染系数以NNE、SW方位较大,夏季污染系数以ENE、SE方位较大,秋季污染系数以W方位最大,冬季则以NW、SSW方位污染系数为最大。本工程的大气污染源最易对其NE、SE方位造成污染,而对其WNW、NEN方位污染最轻。(2)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直接影响大气的湍流强度,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湍流强,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反之则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易造成大气污染。通过对松原气象站的地面风速、云量、日照等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整理,对本区域的大气稳定度进行划分,其结果列于表4—7。表4—7全年及各季大气稳定度分布频率统计表(%)季度稳定度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年A0.912.181.101.05B1.752.717.074.934.12C9.8214.1111.1016.6912.93D41.5752.5053.8442.0847.49E22.0217.0812.2117.4017.18
F24.8212.5113.6017.7917.18由表中可以看出,就各季而言,不稳定A、B、C类出现较少,年平均只有18.1%;中性稳定度(D类)出现最多,全年D类稳定出现频率达到了47.49%;稳定天气(E、F类)频率之和为34.36%。四季相对而言,春季扩散能力相对较差。以上分析表明,本区域内的不稳定类及中性天气较多,扩散速率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4.3.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4.3.2.1施工期对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油田开发施工期废气主要来源于钻井时柴油机排放的烟气、油气集输过程中挥发损失的烃类气体以及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等,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NO2、SO2、TSP和CO等。(1)钻井时柴油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钻井时钻机使用柴油发电机带动,柴油机燃烧柴油时排放的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非甲烷总烃、NO2、SO2、TSP和CO等。根据工程分析,开发施工现场每天最多可有11台钻机工作,每天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非甲烷总烃为26.4kg/d、NOx为644.16kg/d、SO2为18.48kg/d、TSP为58.08kg/d、CO为145.2kg/d。钻井期间柴油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均为无组织排放,因此大气污染排放源作为面源看待,预测的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面源扩散模式如下:式中:—接受点上风方第j个网格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排放量;—接受点上风方第j个网格的平均排放高度;—接受点上风方第j个网格的处的平均风速;—垂直扩散参数的幂指数和系数。
X轴指向上风向,坐标原点在接受点。;;为不完全伽马函数,可由下述公式确定。a=2.32+0.28b=10.00-5.00c=0.88+0.82根据上述面源扩散模式计算结果见表4—8。表4-8施工期钻机大气污染物在不同稳定度下最大落地浓度及其出现距离项目风速()BDFCm(mg/m3)X(m)Cm(mg/m3)X(m)Cm(mg/m3)X(m)非甲烷总烃(月)0.0115510.0217530.036853NOx0.2680510.5056530.857453SO20.0082510.0154530.026153TSP0.0230510.0434530.073653CO0.0604510.1139530.193253可见,非甲烷总烃、SO2、TSP在各类稳定度下最大落地浓度与现状值叠加后均不超标;NOx在井场附近53m处超过标准2.6倍,在100m处为0.5903mg/m3,递减速度较缓,距100m以外下降趋势较明显,距井场300m左右时,已降至0.2143mg/m3,不再超标。从而可以看出,钻机排放的空气污染物对钻井井场周围环境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范围较小且是短暂的,随着钻井工作的结束(一般每口井完钻需3~5天),柴油机排放的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会逐渐消失。(2)油气集输过程中挥发损失的烃类气体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本工程原油直接进入集输管线,烃类气体挥发与采用单井罐集输原油相比有很大下降,集输系统烃类气体挥发量约为0.99t/d
。由于烃类气体挥发点位很多,且非常不固定,在整个开发范围内均有发生,且在区内扩散速度相对较慢,挥发出的烃类气体将集中在评价区范围内的低空区,对区内预计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和范围不会很大。(3)车辆排放的尾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油田开发各类工程及运输车辆较多,排放的尾气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本开发工程开发施工期各类车辆70余台,预计每天可排放烃类物质18.83kg/d,SO2为1.89kg/d,NOx为30.17kg/d。由于车辆排放的尾气为流动的线源,影响范围较大,但其污染不集中且扩散能力相对较快,因此对局部地区环境的影响不是很大。4.3.2.2生产运行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油田生产运行期废气主要来源于接转站加热炉排放的烟气、油气集输过程中挥发损失的烃类气体等,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烃类气体、NO2、SO2、TSP和CO等。(1)接转站加热炉排放的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本项目在前D1—1区块内新建接转站1座,站内设2台2500kw/h的加热炉,据调查,伴生气年总消耗量为4.5105m3/a,原油消耗总量为1050t/a,烟气量为910.5m3/h,生产运行期加热炉烟气污染物排放量为SO21.53kg/d、NOx1.53kg/d、TSP0.87kg/d;CO为1.03kg/d、总烃为0.11kg/d,产生的烟气通过20m高的排气筒直接排放,污染物排放浓度分别为:SO2为105mg/m3,NO2为105mg/m3,TSP为60mg/m3,CO为12.92mg/m3、总烃为1.41mg/m3,所排烟气满足排放标准要求。由于接转站建在平原地区,接转站的加热炉作为污染点源,采用高斯模式进行预测。加热炉的排气筒高度为20m,预测因子为SO2、TSP。①有风时(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1.5m/s)扩散模式: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下风向地面任意点(x,y)小于24h取样时间的浓度C(mg/Nm3)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单位时间排放量,mg/s;
—该点与通过排气筒的平均风向轴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m;—排气筒有效高度,m;—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水平、铅直方向的扩散参数,m;—混合层厚度,m;—烟筒几何高度,m;—烟气抬升高度,m。②最大地面浓度及其距排气筒的距离式中:—最大地面浓度,mg/m3;—一次最大浓度处距排气筒距离,m;—单位时间排放量,mg/s;—排气筒出口处平均风速,m/s;—30min取样时间的横向稀释系数;—分别为横向和垂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接转站空气污染物预测结果见表4—9和4—10。表4—9接转站SO2预测结果表风速()稳定度B稳定度D稳定度ECm(mg/m3)X(m)Cm(mg/m3)X(m)Cm(mg/m3)X(m)3.50.0011370.0012090.00055450.70.005210.004770.0002473
表4—10接转站TSP预测结果表风速()稳定度B稳定度D稳定度ECm(mg/m3)X(m)Cm(mg/m3)X(m)Cm(mg/m3)X(m)3.50.00071370.00062090.00035450.70.003210.0025770.0001473经预测在正常气象条件下,B类稳定度时中转站加热炉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SO20.005mg/m3,TSP0.003mg/m3,最大浓度出现的距离为21m,符合标准要求。可见,各类稳定度时接转站加热炉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与现状浓度叠加后满足二级标准要求,对环境贡献较小。(2)油气集输过程中挥发损失的烃类气体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由于本项目在开发施工期即已敷设集输管线,因此在生产运行期烃类气体挥发损失与施工期比较接近,预计生产运行期整个油区在油气集输过程中挥发的烃类气体为2.2t/d,主要的烃类气体挥发部位为采油井场、计量间和接转站。按无组织源预测结果,油气集输过程中烃类挥发对空气的污染程度见表4—11。表4-11烃类气体无组织源预测(最大落地浓度)风速()项目稳定度B稳定度D稳定度FCm(mg/m3)X(m)Cm(mg/m3)X(m)Cm(mg/m3)X(m)采油井场0.0594410.1110510.220453计量间0.5604511.0635531.799353接转站2.1463533.4474534.4963531.10891002.30521003.7406100可见,在采油井场、计量间的无组织烃类气体挥发,在各类稳定度下的最大落地浓度均不超标;接转站只有在F类稳定度下出现超标现象,但在100m处不同稳定度时则分别降至1.1089mg/m3、2.3052mg/m3和3.7406mg/m3,将不再超标。前D1—1
区块在生产运行期建有比较完善的油气输运系统后,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油气的泄漏,只有因管材质量、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容易引起管线和设备超压,可能导致原油的泄漏及需要紧急放空排出部分伴生气时才会有烃类气体的排放。对于原油的泄漏,只能采取关井措施,而一般情况下紧急放空多采用安全阀排出多余的气体,排气量较大时则通过火炬燃烧排放,紧急排空时,对周围局部空气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但这种污染时间较短,间断排放影响范围较小。综上所述,前D区块在开发施工期钻机烟气对区内空气环境影响较大,使近距离内NOx出现超标现象;但进入生产运行期后,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对空气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均有所降低,对空气环境质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4.3.2.3闭井期对空气环境影响分析闭井时期随着油气产量的急剧下降,排入环境空气中的废气将逐渐减少,并随着油井的全部关闭影响将逐渐消失;各类工程车辆和运输车辆为流动的线源,污染物扩散较快,将随着各井的拆除而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在各油井完全关闭后,该地区的空气环境将可恢复到未开发前的状态。4.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4.4.1油田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油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较多,一般来说,因油田开发而带来的占地影响是最主要的生态影响因素。由于本项目开发位于前郭县白依拉哈乡,开发面积较大(16.8平方公里),井场、站场、道路、管线等占用大量土地面积,使原来的土地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因而带来一系列的生态后果。影响主要的生态因素是落地油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进入水域的落地油可能影响鱼类的生长;对周围野生鸟类的影响;钻井、井场占地及施工便道造成水土流失。(1)占地改变了水稻田的结构和功能,破坏了农田的完整性。(2)农田面积的减少和破碎,有可能对区内农业生态环境受到影响。(3)油田开发各类噪声可能影响鸟类栖息环境。(4)进入水域的落地油可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以上详见表4—12。表4—12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影响类别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土地结构的改变农田缩小、结构破碎土地功能下降,农业产量减产
新人工景观的出现井场、站场、道路、电线等影响鸟类迁徙习性及栖息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落地油、废弃泥浆改变土壤结构,影响植被生长钻井、车辆人员活动噪声影响鸟类栖息环境油区灯光影响鸟类栖息与迁徙习性含油废水对水生动物的影响4.4.2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4.4.2.1土壤环境容量预测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允许土壤中石油污染物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差值。(1)计算模式式中:Cs—土壤石油临界含量,mg/kg;Cp—土壤中石油平均含量,mg/kg;Csp—土壤石油环境容量,g/hm2·a;Cb—背景土壤中石油平均含量,mg/kg;P—土壤石油净化率,%;K—土壤石油净化率的衰减系数,%;T—预测年限,a;M—土壤表层(0~20cm)的重量,kg/hm2;E—土壤石油蒸发系数;A—土壤石油环境输入量,g/hm2a;Ci—第i年末土壤中石油含量,mg/kg。(2)参数确定采用类比调查,资料参考,确定各参数见表4—13。表4-13土壤石油环境容量各参数
参数CbCpCsPKMET指标68.7575.5350050%19.61%270×1043.98e-0.21t10(3)计算结果及分析据实际调查,油井附近的土壤在距油井100m以外时,基本不受油井落地油污染影响。所以,落地油影响土壤的最大面积一般为以井场为中心的30000m2范围内。前D1—1区块开发共规划钻油井119口,设平台30个,则总污染面积约为1680hm2。经计算,该工程在开发过程中单位土壤落地油输入量为2833~4250g/hm2·a,平均为3542g/hm2·a。采用上述公式进行土壤环境容量预测,预测结果见表4-14。表4-14土壤石油环境容量年限(年)环境年容量(g/hm2·a)123451015由表中可见,本项目开发期为2006.1~2008.6年2.5年,施工期不断有落地油进入土壤,使得土壤环境容量逐渐降低,施工结束后第三年进入生产运行期后,由于不再有落地油进入土壤,在土壤自净作用下,土壤石油环境容量在施工期后逐年增加,到第5年达到g/hm2·a,到第10年即可基本恢复到未开发前的容量水平g/hm2·a。4.4.2.2土壤污染预测(1)石油污染土壤深度预测据吉林油田扶余采油三厂井场土壤监测资料表明,井场落地油对土壤的污染深度在1.0~1.5m之间;大庆朝阳沟油田土壤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0~20cm深度,而油池底部石油可渗透至90cm处;长春双阳采油厂监测结果表明,土壤的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0~20cm表层土壤中,最大污染深度可达100cm。而木125
区块实测土壤石油污染结果则表明,2个监测点井场附近的土壤中,表层土壤(0~20cm)中石油含量均明显高于深层土壤(20~40cm)。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土壤的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0~20cm表层。当地面原油覆盖面积较大时,石油可渗透到一定深度,但其垂直移动能力较弱,而横向移动较强。石油为大分子有机物,土壤受到石油污染时,土壤的毛细管水对石油具有顶托作用,出现毛细引力排挤石油现象。在一般情况下,石油在土壤中毛细现象不活跃,这也是石油在土壤中垂直移动能力较弱的原因。土壤容重较大,而石油比重又较小,粘着力强,乳化能力低,故土壤中石油基本不会随土壤水分上下称动。由此可见,石油对土壤表层虽有污染能力,但对深层土壤,特别是1m以下的土壤影响不大。(2)土壤石油浓度预测预测采用环境容量计算公式,即:式中各参数物理意义见4.4.2.1。经计算,可得出不同年分土壤中石油浓度,见表4—15。表4-15落地油污染土壤石油浓度预测单位:mg/kg排污年限(年)2006200720082009201020152020土壤石油浓度76.4779.5773.0470.3969.3768.5768.57从表4-15表明,前D1—1区块工程开发施工期到2008年,在钻井过程中有落地油进入土壤,土壤中石油含量最高达到79.57mg/kg;施工结束后,不再有落地油排放到土壤中,由于土壤自净作用,石油类污染物含量将逐渐下降,到2015年即可达到未开发前的状态。
随着闭井期的到来,石油产量逐渐下降,落地油也逐渐减少,以至消失,残留在土壤中的落地油在土壤自净作用下将逐渐被分解,土壤最终将恢复原来性状。4.4.3水土流失影响分析工程施工期将对区内土壤产生扰动,如道路建设、管线敷设及站场、井场的建设等,虽然本工程施工主要集中在冬季,但在春季节本区风力较大,松动的土壤也容易产生风蚀。由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施工期临时占地108.1hm2,运行期永久占地19.68hm2,按本区中度侵蚀,侵蚀模数2000t/km2·a计算,则因临时占地发生的土壤侵蚀量为2162t/a,永久占地侵蚀量为393.6t/a。由于工程土壤侵蚀面积较小,且本区土壤侵蚀强度不是很大,因此由于工程开发造成的土壤侵蚀量不大。根据上述特点,水土保持将主要采取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措施,重点为施工后的植被恢复、井场硬化和站场的绿化。井场的治理采取地面部分硬化的措施,单井井口地面3×6m2进行水泥硬化,丛式井3×7.5m2水泥硬化,本工程丛式井平台30个,合计119个井场硬化面积为3078m2,投资约30万元。同时将井场范围内占地进行平整,四周设置围堰尽量降低水土流失现象发生。施工期结束后临时占地应及时恢复原有湿地植被,投资为20万元。在接转站内应进行绿化,可种植低矮的灌木或花草,绿化面积按接转站占地的30%计算,为0.4hm2,绿化投资约为5.0万元。则合计水土保持投资约为55万元。4.4.4对植被生物量影响分析工程占地将减少评价区内的植被生物量,生物量的减少主要表现湿地植被生物量的减少。据调查和类比分析本区植被生物量较高,可达10t/hm2(干重)以上。工程布设油水井119口,分布在30个平台上,加上站场及道路永久占地,本工程永久占地面积合计为9.61hm2,其中约80%以上分布在水稻田中,因此而带来的农业植被生物量损失约为91.30t/a。4.4.5对区块内鸟类影响分析(1)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
栖息地(生境)是动物生活的场所,是维持其正常生命活动所依赖的多种环境资源的总和。对鸟类而言,栖息地就是某些个体、种群或群落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占据的环境类型,是其进行取食、繁殖、夜宿、避敌等生命活动的场所。栖息地的作用在于可以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适宜的繁殖地点、躲避天敌和不良气候的保护条件等一系列保证其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栖息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鸟类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密度以及繁殖成功率和存活率。在自然界中,由于各种资源分布的异质性,导致鸟类的空间分布一般是不随机的,为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鸟类常在可利用的多种类型的栖息地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特定的栖息地,即栖息地选择。本工程占用部分土地,因此会对当地鸟类栖息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鸟类栖息地的减少使鸟类活动空间减少。由于鸟类活动范围缩小,觅食将更加困难,生存竞争将更加激烈。各井场之间有一定距离,中间有许多道路阻隔,油区内的大型鸟类因活动范围受限,其数量将会发生一定变化。对于小型鸟类,因为其领地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对小型鸟类的影响可能不如对大型鸟类那么明显。(2)噪声对鸟类的影响噪声对鸟类的的生态习性产生明显的影响。目前所制定的噪声标准虽然是针对人类而制定,鸟类对噪声的耐受程度到底有多大还不为人所知,但可以肯定,鸟类对噪声的耐受力比人类要低。因此人类明显感觉到的噪声同样会对鸟类产生不利影响。鸟类栖息、繁殖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除了要有丰富的饵料外,还需要有安静的栖息环境,特别是在产卵季节,强烈的噪声干扰可以影响甚至改变鸟类的生态习性,常可使鸟类产卵率和孵化率大大下降,甚至使孵卵中的鸟类弃巢而去。因此噪声干扰是影响鸟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油田开发生产噪声主要集中在开发施工期,这一阶段生产噪声比较强烈,主要噪声源钻机的混响噪声达93dB(A)以上,瞬时可达105dB(A)。在开发初期区内钻机最多可达11部,分散于各区块之间,因此开发初期生产噪声的影响范围包括了整个开发区域内,这一时期的噪声影响程度和范围均十分明显。但由于本项目在水稻田内钻井,由于夏季丰水季节区内大部分为农田所覆盖,难于施工,因此本项目施工期主要集中在冬季。本区内鸟类多为旅鸟,冬季本区鸟类很少,因此本项目施工期噪声对鸟类的影响不明显。
在油田进入正常生产期,采油井场的噪声主要是抽油机运行所产生的噪声,与钻井噪声相比明显下降,一般在68~80dB(A)之间,经距离衰减后,在50m处噪声已降至46dB(A)。由于抽油机噪声属低频稳态噪声,一般不会对鸟类产生明显影响。除钻机噪声外,油田开发各种工程车辆的噪声影响亦较大,一般工程车辆噪声强度为70~90dB(A)左右,这种噪声源属流动声源,因此对鸟类影响更为明显。车辆及人员活动噪声将贯穿油田开发整个过程,且影响范围广泛。油田开发生产噪声主要集中在开发施工期,这一阶段生产噪声比较强烈,主要噪声源钻机的混响噪声达93dB(A)以上,瞬时可达105dB(A)。在开发初期区内钻机分散于有内,这一时期的噪声影响程度和范围均十分明显。在油田进入正常生产期,采油井场的噪声主要是抽油机运行所产生的噪声,与钻井噪声相比明显下降,一般在68—78dB(A)之间,经距离衰减后,在50m处噪声已降至44dB(A)。由于抽油机噪声属低频稳定噪声,一般不会对鸟类产生影响。(3)人工景观对鸟类的影响油田开发后,尤其是本次工程实施后,自然的环境受到破坏,而且油田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人工景观—井场、站场、道路、电杆及电缆线、车辆人员等等。这些人工新景观不同于自然景观,为鸟类所不熟悉,必然影响鸟类的生态习性。油区内的灯光也会对鸟类产生不利影响,鸟类在迁徙飞行过程中,有较强避光习性,而鸟类迁徙飞行路线一般来说是固定的,由于地面出现强烈灯光干扰,就可能改变鸟类习惯的飞行路线,打破其飞行规律,有可能本该在此停留栖息的鸟类改变方向而不愿在本地区停留,从而一方面造成鸟类生理机能紊乱,一方面减少了本地区鸟类的种群和数量。由于本地区是我省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之一,因此鸟类迁徙生态习性的改变可能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新景观的出现对鸟类活动肯定有一定影响,但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鸟类对新景观会逐渐适应,其影响程度会逐渐减弱。本区块油田自1980年开始开发,经过20多年后,目前在本区存在有大量的生产井,而在本区内仍有大量的鸟类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油田开发的新景观对鸟类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十分严重。4.4.6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油田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占用耕地,钻井泥浆,落地油污染土壤,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而影响农作物生产发育,导致减产。
油田钻探开始施工要破坏大面积的植被,地面工程建设要发生永久占地,取代原来的植被,在钻井及地面工程建设中,用于交通、设备材料堆放。工人工作等活动破坏植被的面积远远超过工程本身所占地的面积。且井场施工等临时性占用的耕地,由于土壤结构的破坏,土壤肥力降低,复垦后2—3年内对农作物的产量将产生显著的影响,一般减少10—20%。评价区内的植被以水稻田为主,油田开发流失入环境中的废泥浆、岩屑含有石油和重金属等物质,除破坏一定面积的植被外,泥浆、岩屑中所含的石油类、重金属等污染物经雨水淋溶会流失到农田,而引起污染,有资料表明,废泥浆中含油约500ppm,Pb26.2ppm,Hg0.005ppm,As6.60ppm,Ca0.122ppm,Cr330ppm,岩屑中含油约700ppm,Hg0.0116ppm,这些化学物质还会引起农田的土壤结构变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粮食欠收减产。试井、洗井和修井作业产生的落地油进入土壤环境,每口井的影响范围可达600—800m2,污染较轻约为400m2左右,据沈抚石油污水灌区试验资料表明土壤具有较强的石油净化能力,土壤对石油类及含油污水中的污染物的净化负荷为COD413.04kg/公顷,矿物油122.94kg/公顷,酚类35.23kg/公顷,硫化物123.69kg/公顷,在此负荷内,不仅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反而会提高土壤肥力,促使农作物收成在19%左右,超此负荷时,土壤结构被破坏,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由于本项目开采建设期对泥浆池做防渗处理,泥浆外渗的可能性较小。井区周围农作物大多数为水稻等,由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可知,土壤中的残留石油水平扩散距离小于5m,均位于井场之内,故在正常情况下井区石油开发不会对周围农业生态造成危害性影响。4.4.7景观生态综合评价(1)景观空间结构分析
评价区属于自然和人工相结合的生态体系,是由农田、水域、道路、居住区及油田开发区等各类生态系统有规律的相间组成。景观生态体系的质量现状是由区域内自然环境、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决定的。景观格局的变化在于外界的干扰作用,这些干扰作用往往是综合性的,它包括自然环境、多种生物及人类社会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本开发工程是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变化结构,这种新的景观格局带有强烈的人的主观臆断,而从景观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相匹配的观点出发,结构是否合理也决定了景观功能状况的优劣。在景观的三个组分:拼块、廊道和模地中,模地是景观的背景地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对生态体系空间结构合理程度的判断首先就是从对背景地域(景观系统中称做模地的组分)的判定入手。判定模地有三个标准,即相对面积要大,连通程度要高,具有动态控制能力。目前对景观模地判定的定量方法还不很成熟,多采用传统生态学中计算植被重要值的方法决定某一拼块在景观中的优势,也叫优势度值。优势度值由3种参数计算而出,即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Lp)。优势度计算的数学表达式如下:为了表明区域内生态景观的变化情况,同时为了体现油田开发对本区生态景观的影响,在本次评价过程中我们对区域各类用地结构进行统计,以0.5km×0.5km作为一个统计样方,对景观区域全覆盖取样。将区域内景观分为水域、农田、干旱草地、道路及堤坝、居民点、油田用地等6种类型。区域内各景观类型统计及采用优势度的计算公式对区内各参数计算结果见表4—16。表4—16前D1—1区块工程开发前后景观类型统计(%)拼块类型开发前开发后RfRdLpDoRfRdLpDo旱田34.411.6123.5220.76534.410.5523.5220.500干旱草地5.261.612.052.7435.260.542.052.475水域48.182.6735.2130.31848.180.9135.2129.878
居民点0.810.530.080.3750.810.180.080.288道路及堤坝29.961.600.468.12029.960.540.587.915工矿用地18.2290.910.5327.54832.7996.920.7932.823从表4—16中可以看出,前D1—1区块开发之前与开发之后,评价区内景观格局有一定的变化。前D1—1区块开发之前,评价区内景观格局中优势景观为农田和水域,二者景观优势度值均较高,分别为30.375和30.318;油田老区工矿用地及区块南北两端的旱田在本区也占有一定比例,其优势度值分别为27.548和20.765;由江苏大坝和万亩鱼塘大坝为主体与油田道路构成的景观优势度为8.120;干旱草地和居民点优势度值均较低。在景观结构中,湿草地和水域共同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景观比例达到73.36%,而且从景观密度看,他们的连通程度均较高。因此可以认定本区湿地生态系统是油田开发前本区的景观模地,是本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决定性组分,表明了本区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的生态环境特点。前D1—1区块开发工程完成后,评价区内的景观结构较工程开发前有了一定的变化。除了油田用地景观外,其他各类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值均有所下降,而油田用地的景观优势度则明显提高,由原来的27.548提高到32.823,为开发后景观比例的第一位。油田开发后,虽然占用大面积的水稻田,但其景观优势度值仍达到30.008%,虽有拼块破碎化倾向,但总体上连通程度仍较好,与查干湖共同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并不明显,二者的景观比例仍达到72.98%,仍然应该认为是这一区域的景观模地,届时的景观模地仍以绿色植被为主。油田开发后评价区内将新增各种油水井119口,分布于30个平台上,并建成11个站场以及5578m的道路等,使油田的景观拼块密度达到96.92%,频度达到32.79%,但景观比例只有0.79%,说明这类景观拼块十分分散、破碎,而且连通性差。油田开发对土利用结构破坏的特点是占地面积的绝对值比较小,但十分分散,故影响范围很大。本区块开发后油田景观比例较低,面积相对较小,且不具备动态控制能力,对生态调控作用很少,因此不符合模地的标准,尚构不成对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景观模地。
(2)景观异质性分析上述景观空间结构分析可知,本区域的人工和自然植被所形成的绿地仍可以作为开发后的景观模地,但景观拼块中异质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异质性有利于吸收环境的干扰,提供了干扰的可塑性,有利于拼块内物种多样的发展。但这里所增加的异质性并非自然资源拼块所组成,而是由于油田开发而增加的人工异质性。因此这种异质性的增加不但不利于环境对干扰的抵抗力,而且还极大地影响了景观拼块的生态质量,特别是对物种多样性会起到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有必要采取生态恢复措施,以保证减缓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4.4.8闭井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油田闭井期并非所有油水井都同时关闭,而是将那些产能低或者无续采价值的油井陆续关闭,直到将所有井关闭。油田运行结束闭井后,一般地下设施保留不动,将地面部分如采油井架、水泥台、电线杆等拆除,井间支路废弃等等。对废弃的井场、道路应采取生态恢复措施。(1)恢复面积丛式井井场占用土地面积约在600~1000m2不等,则本工程全部油水井关闭需恢复的土地面积为m2;需恢复的站场面积为16000m2,需要恢复的全部道路面积为73000m2;合计m2。这些需要恢复的土地中,95%以上为白依拉哈乡农田—水稻田。(2)采取的措施对于油田开发占用的土地,在恢复时应遵循恢复原土地地貌的原则。本区开发位于水稻田内,农业植被比较容易恢复,在开发结束后应该采取播撒草种的方式,不应采取移植草皮方式。植被恢复费用应该列入油田闭井期的总费用中,并专款专用。闭井期进行土地植被恢复后,原有占地均恢复了原来的植被,人工建筑物拆除,使油区内油田人工景观的密度大大下降,而自然景观和农田景观的连通性得以恢复,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提高和恢复。
4.5噪声环境影响评价4.5.1噪声源确定本项目为前D1—1区块滚动开发,目前已有部分油井和地面设施投产运作。因此,所监测的环境噪声已不能代表项目开工前的环境本底,而只能以目前已经部分投产情况下的环境噪声作为本次评价的本底噪声,以此对本工程进行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和分析。(1)钻井噪声钻井噪声主要是开发期的机械噪声,包括柴油机、发电机组、钻机等各种机械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噪声级在72-105dB(A)范围内。对这些噪声源设备的测量分析表明,作为动力系统的柴油机噪声最为突出。根据资料调查,采用30DB钻机时,在钻机附近1m处,钻机混响噪声值为93dB(A),因此选择93dB(A)为钻井噪声源的声级。(2)采油噪声无论是油田建设期还是运营期,抽油机都会产生抽油机的运行噪声,只不过油田建设成后,各油井的抽油机同时运行而已。通过对抽油机噪声现场实测结果,单台为68~69dB(A),从式平台井为76~81dB(A)左右。机组周围50m处与背景噪声叠加后的环境噪声为54~55dB(A),因此机械噪声级较低,对井场声环境影响较小。(3)接转站噪声前D1—1区块工程开发需新建1座接转站,接转站内主要噪声源确定为加热炉和泵类,其声级为80~88dB(A),计量间运转噪声不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不作为评价的主要噪声源。(4)机动车噪声在油田开发期,机动车噪声主要来源于汽车行驶过程中,运输设备的车辆较多,而且由于道路不完善,机动车的类型、车速不同,噪声级也不同,交通噪声值在70-82dB(A)。本项目主要设备噪声源强详见表2—13。4.5.2预测模式
(1)点源传播衰减模式:Lp=Lpo-20lg(r/r0)-ΔL式中:Lp—距声源r米处声压级,dB(A);Lpo—距声源r0米处的声压级,dB(A);r—距声源的距离,m;r0—距声源1m;ΔL—各种衰减量,dB(A)。(2)多声源在某一点的影响叠加模式:nLpj=101g(Σ100.1Li)i=1式中:Lpj—j点处的总声压级,dB(A);n—噪声源个数。4.5.3预测结果分析与评价4.5.3.1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预测与评价施工期对环境的噪声影响主要为钻井噪声和交通噪声,其预测分析结果如下:(1)钻井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钻井噪声预测评价计算结果见表4—17。表4—17钻井井场不同距离的噪声值单位:dB(A)离声源距离(m)1102030405080100150200250噪声值93.073.067.066.561.059.055.053.049.547.045.0由表4—17可以看出,在整个开发区块内,钻井噪声昼间80m范围内超标,夜间150m范围内超标。根据本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前D1—1区块油田四周多为水稻田所包围,除24—8、24—6、26—8、26—9四个单井组成1个平台井(已经完钻)位于居民区内(莲花农场),其余均位于水稻田内,附近500m内无居民,因此,开发施工期间钻机噪声不会对居民点产生影响。(2)运输车辆噪声影响分析油田开发施工期各种工程车辆较多。运输车辆的单车噪声可达70~90dB(A)
,平均在82dB(A)左右。所以车辆在夜间经过村屯时,应严禁鸣笛,并减少夜间行车次数等,以降低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但随着开发施工期的结束,运输车辆将逐渐减少,其噪声危害程度亦会大大降低。4.5.3.2生产运行期间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预测及评价(1)接转站噪声对环境影响分析接转站噪声较大的是注水泵和加热炉,噪声值为80~97dB(A),注水泵设置在泵房内,采取泵房墙壁吸音、机座隔振、设置隔声罩等降噪措施后,至少可削减噪声20dB(A)。按距离衰减公式预测结果表明,接转站噪声在50m远时可达到43~47dB(A)左右,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1类标准,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2)抽油机运行噪声影响分析生产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噪声影响主要为抽油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抽油机单台运行噪声为70dB(A)左右,2-5台机组的运行噪声在76-81dB(A)之间,皆为低频噪声。抽油机分布整个采区内,50m以内有一定影响,但距50m以外环境声可达标。实测结果,抽油机周围环境噪声基本可以满足标准要求。(3)车辆噪声影响分析车辆噪声属流动性线源。进入生产运行期后,各种工程车辆大为减少,虽然单车源强没有变化,但影响范围及强度均较开发施工期大为降低。4.5.3.3闭井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伴随着油田的逐年开发,地下原油将逐渐枯竭,服务年限的到来,各油井将相继关闭。油井的关闭对环境的噪声影响主要为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但影响是暂时的,随着闭井期的结束,井场和站场将逐步恢复到未开发前的原有声学环境。4.5.4噪声治理建议为降低钻井设备噪声的环境影响,建议合理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开发区居民的影响。同时,对主要声源柴油机等,加装包括排气消声器、柴油机隔声罩等设备,以降低钻井噪声的影响。4.5.5小结(1)现状评价
评价区域昼夜间环境噪声均不超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2)影响评价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钻井噪声昼夜间80m范围内超标,夜间150m范围内超标,油区内500m没有任何居民点(已经完钻的24—8、24—6、26—8、26—9平台井除外),因此钻机噪声不会对附近居民点产生影响;生产运行期抽油机皆为低频噪声,距50m外环境噪声可达标。建议通过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以及对机泵设备采取隔声或吸声处理,减小开发工程对评价区域声环境的影响。4.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4.6.1固体废物分类由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有如下3种:(1)钻井泥浆(2)钻井岩屑(3)落地油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落地油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废矿物油(编号HW08);其它固体废物不属于危险废物。4.6.2固体废物排放分析4.6.2.1开发施工期油田开发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钻井泥浆、岩屑及接转站污水处理设施油泥。(1)废弃泥浆
钻井废弃泥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打井全过程中排放的碎岩屑和少量泥浆,另一部分是完钻后从沉淀池和井筒中替出的泥浆。在钻井过程中,泥浆从地下带出岩屑,经振动过滤,泥浆循环使用,岩屑和少量泥浆排入泥浆池。岩屑把地层中的重金属等也就随着带入了废弃泥浆中。另外,随着地质情况的变化,需要在循环泥浆中添加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处理机以保持泥浆性能的稳定,如碱、铁铬盐、油等。泥浆的产生量随井深和井的直径变化而变化。前D区块采油井平均井深1215m,根据工程分析可知,废弃泥浆的单井产生量为70-80m3,丛式井废弃泥浆可回用60%以上,实际泥浆排放量为5712m3。(2)钻井岩屑钻井过程中,地下的岩层由于钻头的作用以及泥浆的研磨,将破碎而形成岩屑,其中约50%的小屑将混进泥浆中,剩余的大屑经泥浆循环携带出井口,在地面经振动筛分离出来。根据工程分析,本次前D1—1区块开发新打119口井,产生钻井岩屑18326t。(3)落地原油由于试油,井下作业往往会有一部分原油散落井场成为落地油。据调查,每口油井产生的落地油为10~15t/a,回收率99%左右,则进入环境中落地油为0.1~0.15t/a。本工程完钻119口油井,施工期2.5年,平均向环境排放落地油约为4.76~7.14t/a。(4)生活垃圾工程施工人员最多可达200人,共产生生活垃圾0.2t/d。4.6.2.2生产运行期在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落地原油和接转站废弃滤料。(1)落地原油吉林油田修井一般一年一次,每口井每次产生落地油0.5~1.0t,一般回收率可达99%。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后(厚塑料布铺垫井场),可使落地油基本全部得到回收,不再向环境排放落地油。各站场人员从前郭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部调剂,基本不新增加人员,因此不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量。②废滤料接转站废水处理装置的核桃壳滤料需要定期更换,平均6年对全部滤料更换一次,每次更换产生量约为4t,全部送回滤料生产原厂进行回收利用,不向环境中排放。固体废物排放情况详见前面表2—12。
4.6.2.3闭井期在油田进入服务末期后,油田各种采油井设备开始老化,修井次数明显增加,落地原油的产生量将逐渐增多,但由于这一时期关闭的油井也在逐渐增多,因此,落地油的总趋势呈逐渐减少,对井场附近的土壤的污染也逐渐减轻。最终,在油井全部关闭后,没有落地油的输入,土壤中落地油含量在其自净作用下逐渐降低,土壤将慢慢恢复到原来的水平。4.6.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环境影响分析4.6.3.1钻井泥浆对于钻进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提高泥浆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废弃泥浆的排放。据调查,采用丛式钻井技术可提高泥浆的重复利用率,使之达到60%以上。目前吉林油田已配备泥浆罐车,将完钻后的剩余泥浆中可利用部分运至下一口井继续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泥浆的利用率,减少排放。另外,还要注意对泥浆池采取更好的防渗措施,其防渗主要是复合衬层,利用机械将天然材料衬层压实;然后用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作为底层,采用高密度聚乙稀,厚度不小于1.5mm,其防渗系数不大于10-7cm/s;最后再在人工衬层上覆盖5cm的粘土,进行机械压实。本次开发前D1—1区块的泥浆坑经以上处理后,其渗透系数要小于1×10-7cm/s,因此其防渗可以满足要求。另外,可采用先进的钻井泥浆体系,也能保护环境,减少废弃泥浆对环境产生的有害影响。据调查,吉林油田其他各区块采用“双保”聚合物不分散、高密度钻井泥浆体系,该泥浆颜色为灰白色,具有不含任何深色和有毒污染物,添加剂无毒无害,生物降解性良好等特点,是一种具有环境可接受性的新型钻井泥浆,使用该种泥浆可大大降低泥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通过上述手段后,最终产生的废弃泥浆还可利用泥浆无害化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前郭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与盘锦盛威环保有限公司签订了《泥浆无害化处理工程施工合同》。该技术是针对废弃泥浆中搅拌均匀发生化学反应处理泥浆。这种药剂由A、B、C、D四种组分按比例混合而成。
通过上述手段后,最终产生的废弃泥浆还可利用泥浆无害化处理技术进行处理。该技术是针对废弃泥浆的化学组成、浸出毒性和生物毒性,利用一种无害化处理药剂,通过机械方式在泥浆中搅拌均匀发生化学反应处理泥浆。这种药剂由A、B、C、D四种组分按比例混合而成。A组分是一种具有很大比表面积的吸附剂,其中起作用的成分是黑、白炭黑,对废弃泥浆中的有机物和金属离子有很强的吸附作用。B组分由甲乙两种物质构成,可生成立体构架的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像网兜似的起包裹作用,把污染物固定在处理团块中,使污染物在外力(主要是水浸)的作用下不能游离出来。C组分是一种含有磷酸盐的酸性物质。其中的H+可与泥浆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可与药剂中的D组分(酸性絮凝剂)协同起破乳作用,加快固—液分离过程,磷酸根可与泥浆中的金属离子生成不溶于水的盐类。实验研究表明,采用上述泥浆无害化处理技术,浸出液各污染物浓度低于毒性鉴别标准,2天后取样测试结果见表4—18。表4—18钻井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效果(平均值)单位:mg/l井采样点COD总CrCr+6油CuZnPbPHCdAs静静上部5942.100.02/99.390.0260.0960.0119.39未检出未检出下部10145.26—25.80.0830.1390.0349.82未检出未检出静上部2780.530.03/91.170.0260.1100.0168.15未检出未检出下部4260.930.04/91.690.0470.1460.0269.4未检出未检出标准——10.01.5—1525.03.02-12.5未检出未检出废弃泥浆经无害化处理后一个月,基本达到可站人的强度,三个月后可以覆土并恢复植被。单井处理费用3000元,本项目废弃泥浆处理费用为35.7万元。4.6.3.2落地原油落地油主要来自开发施工期新井完钻过程的试油过程,以及非正常生产情况下的泄漏等。这些落地油除直接污染井场附近的土壤外,也可能随地表径流污染附近的水体。石油对土壤的污染主要集中在表层0~20cm的土壤中,基本不会随土壤中水分上下移动,毛细现象较弱,只要对落地油采取有效的回收措施,就不会对区块的地下水产生明显影响。
对于试油过程中产生的落地油,采取试油进罐的方式,即试油时将原油导入油池,并用罐车拉至接转站进行处理,油池内的油土进油土分离站进行处理。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大幅度的减少落地油的排放量,可使落地油的回收率达到99%以上。对于修井等井下作业中产生的落地油,要在修井作业完成后将散落在井场的落地油连同土壤一起回收进行处理,回收率可达99%左右。在修井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厚塑料布覆盖井场地面,避免落地油直接进入土壤,可使落地油的回收率达到100%。另外,还应加强管理,提倡文明作业,提高修井效率,减少修井次数,延长修井周期。对于非正常生产情况下的事故泄漏,要在设计施工和生产过程加强QHSE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能力,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油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使风险事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对事故情况下产生的落地油及时回收处理。对落地油土(油泥),吉林油田现已普遍采用回收油土,然后进行油土分离的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将作业现场产生的落地原油与土壤一并回收,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和部分添加剂,在混合罐内充分搅拌均匀,使原油和土壤分散于溶液体系,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分离,这时油、水和土壤在沉淀池中呈三层分布,回收上层的油进入生产流程。据调查,吉林油田各采油厂每处理一吨含油土,费用在200元左右,一年处理900t含油土可回收原油约500t。具体的工艺流程见图4—1。图4—1油土分离工艺流程图采用上述油土分离技术,实际监测表明,落地原油的回收率可达95%左右,监测结果见表4—19。表4—19油土分离前后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含量单位:mg/kg
样品序号12平均油土分离前8560064800油土分离后44003090回收率94.8%95.2%可见,本工艺操作简单,回收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目前已在吉林油田进行大范围推广。但是油土分离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分离后的含油废水和含油土壤的后续处理问题。建议油土分离站设备和工艺均应标准化,并纳入接转站的处理工艺和流程,其中油土分离后的废水可通过管道进入联合站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达标处理;含少量原油的废土由于不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可定点深度填埋处理,填埋场应作好防渗处理。4.6.3.3钻井岩屑钻井过程中产生的钻井岩屑所含污染物的含量很低,对土壤没有污染,一般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但由于岩屑中夹杂有石油等污染物,仍会对土壤造成石油污染。故岩屑不能任意堆放,可与泥浆一起填埋处理。一部分较大岩屑还可用于铺垫井场及油区土路,将其转化为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本工程钻井岩屑产生量为18326t,根据调查,钻井过程中产生的钻井岩屑粒径均不很大,且井场及井间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进行铺垫,因此工程产生的少量岩屑完全可消耗在井场及道路系统内。4.6.4拟采取的环保措施钻井废弃泥浆及岩屑堆放于泥浆池中,并采取了以下严格的环保措施:(1)采用新型钻井泥浆采用的“双保”聚合物不分散高密度钻井泥浆体系,颜色为灰白色,钻井液中清除了任何深色和有毒污染源,添加剂无毒无害,生物降解性良好,具有环境可接收性。(2)泥浆池防渗处理对泥浆池进行隔渗防漏处理,方法是采用一层塑料布一层土,共布设三层。(3)提高泥浆重复利用率
采用丛式钻井技术,提高了泥浆的循环利用率,泥浆的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废弃泥浆量大大减少。完井后废弃的钻井泥浆采用风干填埋处理,对环境不会造成大的影响。4.6.5小结(1)排放分析开发施工期,废弃泥浆排放量5712m3,依据钻井深度钻井岩屑产生量为18326t。生产运行期,落地油全部回收利用。(2)处理/处置钻井泥浆采用“双保”聚合物不分散、高密度钻井泥浆体系,是一种具有环境可接受性的新型钻井泥浆,使用该种泥浆可大大降低泥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提高泥浆循环利用率,使之达到60%以上;废弃泥浆采用无害化处理新工艺,在生产中要推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减少钻井泥浆的用量,进而减少废弃泥浆产生量,减少了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对落地油,采取在井场铺垫塑料布,在修井过程中回收率达到100%。(3)建议在生产中要推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减少钻井泥浆的用量,进而减少废弃泥浆产生量;通过采用铺厚塑料布等生产方式,提高落地油回收率,减少落地油的产生数量。4.7事故风险分析本评价在对吉林油田分公司的有关采油厂的风险事故进行类比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分析本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事故因素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事故防范措施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4.7.1类比调查分析(1)吉林油田各厂开发区块事故调查
油田开发过程中常见的事故主要有:钻井过程中发生的井喷及泥浆泄漏;油气集输过程中原油、伴生气及含油污水的泄漏;贮运过程中原油冒罐、管线穿孔引起的泄漏;注水系统含油污水的泄漏;以及由自然灾害和人为操作不当所引起的事故等。为了确定前D1—1区块开发在油田开发、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对吉林油田现有各个区块多年事故状况进行了调查,吉林省油田分公司有关采油厂历年发生的主要风险事故调查结果见表达4—20。表4—20吉林油田主要风险事故调查表发生时间事故类型发生地点产生原因危害1973年4月油田开发初期钻井井喷红岗采油厂地下气压过大井架焚毁,严重污染大气1992年6-7月,油田开发运行中后期输油管线泄漏新立—长山线管线腐蚀穿孔附近鱼池被污染1993年5月,油田开发运行期修井井喷扶余采油三厂疏于观测导致冲出一股原油附近林带被污染1994年9月油田开发初期投产井井喷英台采油厂井内积蓄压力过大附近稻田被污染2003年8月油田开发初期管线泄漏新木采油厂操作失误造成输油支线断裂污染附近土壤由表4—20可以看出,吉林油田各区块曾经发生的风险事故主要是井喷和输油管线泄漏。井喷多发生在油田开发初期的钻井及作业过程中,事故成因一般是地下油气压力过大,作业中观测不及时以及操作失误;原油泄漏则发生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主要是由于输油管线经长期腐蚀并疏于检查所致。无论是井喷还是原油泄漏,都会对周围的土壤、地表水、植被、地下水造成极大的危害。吉林油田开发40多年来,已经完钻的探井和生产井近万口,只发生过上述几次风险事故,可见井喷和管线原油泄漏事故发生的概率极低。只要观测及时,防止事故措施得当,完全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2)油气集输环境风险事故的成因调查
为了解油气集输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成因,本次评价收集了国内1985-1994年十年间石油、天然气集输管道事故统计资料,统计结果见表4—21。表4—21石油、天然气集输管道事故成因统计结果事故成因发生次数比例(%)腐蚀穿孔10571.4偷盗及失误打孔2315.6爆管106.9其它原因96.1合计147100由表4—21可以看出,腐蚀穿孔是发生石油、天然气集输管道事故的主要成因,其次为偷盗或失误打孔,而爆管和其它原因造成事故发生的比例相对较低,因此,对于前D1—1区块石油开发项目而言,防止油气集输系统发生事故的重点应放在油田后期的管线检查维修上。4.7.2事故风险分析通过对吉林油田分公司各采油厂的事故调查及国内外油田开发的类比资料分析可知,油田开发工程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油藏情况、开发工艺术、管理水平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有关。事故风险来自于钻、完井、井下作业、采油以及按转站等,危害期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腐蚀、误操作、设备缺陷、设计及施工问题以及人为破坏等。在此分析了前D1—1区块119口油井开发过程中的潜在的风险事故及其发生频率、发生风险主要因素。(1)钻井、完井、井下作业过程事故风险分析钻井过程发生的主要事故是井喷。所谓井喷就是当钻井钻穿高压油气层时,由于处理措施不当等原因使油气流从井口喷出。井喷时喷出的油气流可高达数十米,喷出气体几万到几十万方,原油数百以至上千吨,并且井喷发生时极易发生火灾,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由于操作者的责任而引起的井控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井控措施故障是造成井喷失控事故的主要因素。前D1—1区块采用抽油机采油,不存在自喷井,并且在钻井和井下作业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防井喷措施,因此,本项目发生井喷的可能性极小。
除井喷外,钻井过程中的其他事故,如卡钻、井壁坍塌及油气井报废等,一般不会造成显著的环境污染。(2)井下作业物料泄漏井下作业包括压裂、洗井、修井等工艺过程,井下作业时的压裂液泄漏会造成井场院附近的局部环境污染。设备腐蚀操作物料泄漏往往不被操作者重视,因此,本项目应采取严格管理措施,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3)伴生气泄漏正常情况下,井口、集输系统存在伴生气的无组织泄漏,但不会成为环境风险,即不会造成突发性环境污染。大量伴生气泄漏外溢,会对环境、人员和设备产生很大危害。伴生气主要危险和危害包括:①遇明火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危害。②烃类气体对人体的毒性危害。尽管烃类物质的毒性较低,主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以及对呼吸道粘膜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较长时间接触后,对人体会产生头痛、眩晕、精神迟钝、恶心、呕吐、眼角膜充血等危害。(4)原油、污水泄漏油气集输以及注水过程中,因管线腐蚀穿孔、观测不及时等原因而造成原油、污水泄漏(外溢),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危害。泄漏的原油遇到明火还可发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回注水泄漏主要原因是管线腐蚀穿孔。地面工程建成后,原油通过管线输运。与其它方式相比,其安全性、可靠性程度均较高。发生穿孔事故多是在管线运行多年后。吉林油田的事故调查显示,管线泄漏原油量最大在200吨左右,可能造成较大程度的污染。4.7.3发生风险事故的主要因素发生类似油气集输及贮运过程油气泄漏等风险事故的主要因素有腐蚀、自然灾害、人为因素、设备及施工缺陷等。(1)腐蚀据土壤普查资料,工程所在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为淡黑钙土,对埋地输油管线的腐蚀性不大;输油管线所输送的原油在开发初期含有10~30%
的水份,水中含有的各种盐类容易对管壁造成一定腐蚀;回注水管线所输送的处理后的含油污水盐份较低,对管壁造成腐蚀较小。前D1—1区块内所有输油管线均采用耐腐蚀强、使用寿命长、介质流动性好的高压玻璃钢“黄夹克管”敷设,并采用保护套管,套管内的环形空间用水泥砂浆灌注,套管埋没在地表下2.0m深处。管线服务寿命长达20~30年,可保证油田开发期、生产期的输油任务。但在施工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若发生输油管线泄漏时,由于管线压力变化比较容易发现,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则可将造成的污染局限于局部环境而不会造成大面积的区域性污染。(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括操作失误、无意破坏和有意破坏。操作失误、施工质量主要是指由于操作人员不熟悉本岗位操作规程,不懂设备性能,盲目操作,在操作中麻痹大意而导致管线及设备超压、管线连接部分脱落等一系列事故。如2003年8月份新木采油厂就曾为此发生过输油管线泄漏事故。无意破坏是指人们在从事一些生产活动(如路面施工、荒地开垦等)时对管线造成的意外破坏和损伤,尤其是人们生产及活动较频繁的地段对其影响和破坏的几率相对较大。有意破坏主要是打孔盗油,其后果是立刻造成管道破坏和原油泄漏。以上因素均属于生产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内容。(3)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雷击、暴雨、洪水、地震等也是引发事故的原因之一,如青岛黄岛油库火灾就是由于雷击引起的,但这种灾害发生概率很小,一般为10-6/a以下。暴雨造成的事故多是将泥浆池冲垮,使泥浆、原油污染土壤和地表水;洪水对处在低洼地带及泄洪区内的油井、管线会造成一定威胁,洪水的强大冲蚀能力可造成管线裸露,以至断裂。洪水中夹带飘浮物可将采油井台、输油管线撞坏,造成原油泄漏污染水体。本区块所处地点的自然特征决定了本工程出现自然灾害风险的概率极低。(4)设备及施工缺陷设备及施工缺陷主要发生在新建管线上,由于管材制造上的缺陷、制管和现场焊缝缺陷,未经去除的凿槽或压痕等机械损伤或外力操作等结构破坏因素的影响,可能在承受压力情况下造成管道破裂。
4.7.4风险事故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在油田开发各工艺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不论是人为因素引起还是自然灾害所致,其最终结果都是导致原油、伴生气或含油污水的泄漏及火灾爆炸事故,并因此给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4.7.4.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原油或伴生气泄漏会直接对环境空气造成影响。原油泄漏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是原油中轻组分逐渐挥发进入大气造成烃类气体污染。如果泄漏的原油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则烃类气体的挥发过程将持续较长时间,直到剩下较重的多环芳烃以及沥青等物质。经有关资料调查,多环芳烃在空气中超过一定浓度范围则会导致人与动物癌变,通常苯并芘在空气中的浓度为0.01-100mμg/1000m3,超过这个范围时,则对在其环境中工作的人员有致癌作用。原油泄漏造成的环境空气污染程度,取决于原油成分、泄漏量、覆盖面积、气温以及持续时间等。原油泄漏量越多、覆盖面积越大、气温越高以及持续时间越长,造成的烃类气体污染越重,反之,则污染不明显。原油、伴生气泄漏时,局部环境空气中总烃浓度一般比正常时高出数倍至数十倍。若遇明火,引发的火灾事故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燃烧烟气,对环境空气造成短时间的严重污染。4.7.4.2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地表水的影响原油或含油污水泄漏对地表水的影响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泄漏后直接进入水体(洪水期);另一种是原油或含油污水泄漏于地表,由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将落地油或受污染的土壤一起带入水体造成污染。由于本项目位于区域内主要为水稻田,基本无地表水体,距离松花江岸边为20km左右,因此,本项目对区域地表水体不会产生影响。此外,本项目周围有松花江泻洪渠,事故的发生势必对松花江造成一定的危害。据有关资料表明,以石油类为主的原油和含油污水进入地表水体后,将产生如下危害:①薄层油在地表水体中可大大降低水体及动植物对氧的摄取。②
以石油类为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进入海水中后,可造成海水中生物的大群死亡。③在江河、海洋缺氧条件下,能引起某些生物死亡率的增加。④原油或含油污水污染地表水,致使水中多环芳烃浓度超过0.03—0.1µt/l时,则对人、水体中的动物有敏感致癌作用。因此,加强管理尽量杜绝风险事故发生是控制污染的主要手段,应在洪水来临前及时关闭油井,并对输油管线进行检修,以减少事故的发生。(2)对地下水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原油或含油污水的泄漏不会直接影响深层地下水,而是通过土壤渗透影响浅层地下水,但对深层地下水具有潜在性的影响,即注入含油污水的注水井由于固井质量差或井壁腐蚀穿孔,使本该注入地下诸油层的含油污水窜入地下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深层地下水一经污染不易恢复,尽管这种事故不会经常发生,但发生的可能还是存在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套外返水事故中的含油污水。在潜水中石油类污染地下水扩散范围10年内达到1400m,承压水达到1700m(在地下水环境预测篇章详述)。4.7.4.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原油泄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泄漏的原油覆盖于地表可使土壤透气性下降、土壤理化性状发生变化。但原油对土壤的污染仅限于有原油覆盖或洒落的地区,而且主要对地表层0—20厘米土层构成污染。含油污水进入土壤后由于土壤的截流和吸附可使大部分油残存于土壤,造成污染,但与原油泄漏相比污染要小得多。(2)对植物—农作物的影响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主要指植物)的影响也较显著。泄漏原油粘附于植物体将阻断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枯萎、死亡、土壤污染造成的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往往也会影响植物生长,严重时可导致植物死亡。含油污水中油浓度不高时(几十 mg/l)时,对植物的影响不显著,但浓度较高时(几百mg/l以上)可影响植物生长。因此,就土壤—植物生态系统而言,原油泄漏事故造成的影响一般比较显著,但仅限于直接有泄漏原油覆盖地区。前D1—1区块油井中119
口油井周围主要为稻田,植被复盖率较大,附近均为大面积农作物,故原油泄漏对植物(主要指农作物)的环境风险较大。(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原油或含油污水泄漏进入地表水往往也会对水生生物带来影响。对于大部分浮游生物来说,覆盖于水面上的油膜可对其造成致命的伤害;两栖类和水禽身体上粘满油污无法觅食、飞行,并会慢慢死去;由于油膜覆盖水面阻止了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体造成水体缺氧可使鱼类死亡,油膜可粘附于鱼腮部使鱼类窒息而死;另外,在缺氧条件下大量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其产生的毒素也可导致鱼类死亡;原油或含油污水污染地表水,致使水中多环芳烃浓度超过0.03-0.1μg/l时,则对人、水体中的动物有敏感致癌作用。以上这些都是在发生漏油后的急性中毒反应,而水体一旦受到石油的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将可能持续数年或更长时间。水体污染后不仅可改变原有的生态结构,而且还将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品质,如对鱼类来说,水中油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到鱼卵孵化、幼鱼生长,可以存活的鱼类也因食用时有油味而失去其经济价值,同时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4.7.5事故风险预防和处理措施由于环境风险事故会对局部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或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各种事故无论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还是自然因素所致,都可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于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可以通过提高人员技术素质、加强责任心以及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等方法来避免;而对于自然因素引起的事故则主要靠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4.7.5.1设计、生产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1)由于钻井作业,极易破坏地下水层的封闭性,使油层污染地下水,为了防止串槽,保证地下水的封闭性,每一口井都下了40-50m的表层套管,用以解决因固井质量不稳定可能带来的油层串槽污染水层问题。表层套管全部选用高强度套管,穿透流沙层至泥岩层,保证了油层中的流体与水层和其它地层隔绝,防止污染第四系水层,有效的保证了地下水层的封闭性,确保油气水不上串,不污染地表水层。前D1—1区块10
座计量站的阀组及容器全部采用钢性连结,阀组采用组合式,防止阀件等损坏造成原油外泄污染环境。(2)井喷:严格遵守平台钻井的安全规定,在井口安装防喷器和控制装置(控制系统、防喷器及三通汇防喷系统)杜绝井喷的发生。井喷事故发生后,在不失火的情况下可强行加装井口阀控制井喷,但失火后不能采用这种方法,多采用空投炸弹将油井炸毁填埋或向事故井打定位斜井等方法。此外,井喷发生后应在油井周围设土堤以防止原油任意流淌,油井如在水中则应设围油栏以限制油的扩散并配备收油装置。(2)原油或含油污水泄漏:应进行腐蚀监测并定期检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应努力提高固井质量并对油田区内的地下水定期监测以检查是否受其污染;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施工质量,杜绝因人员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事故发生,特别时对于管线衔接处的焊接质量应该格外注意,杜绝假焊、开焊等现象。对于油罐或输油管线发生的原油泄漏事故,为防止原油任意流淌同样应在事故现场设土堤或围油栏,并回收泄漏原油。(3)烃类气体泄漏:为减少烃类气体的漏失应采用密闭集输流程,强化环境管理,加强油气集输管道的设备管理,合理使用、定期检查、计划检修,发现事故苗头及时处理、扼制,保证密闭式集输流程正常、稳定运行。另外要提高烃类气体综合利用水平以减少烃类气体排放。当冬、春两季交替时,要随时观察是否发生冻拔现象,管道是否弯曲,如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将其向地下压实进行混凝土灌注。(4)注水漏水:注水管线或设备应按规定定期检测,以防止含油污水泄漏事故的发生。注水管线或设备中发生含油污水泄漏事件时应首先要停泵,并及时寻找漏点以进行修补或更换,对泄漏的含油污水应设围堰避免其到处流淌。注水管线的接头处应严格注意质量。(5)火灾:油田的各种生产设施特别是原油储存系统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防火规定,以杜绝火灾事故。原油储存系统均需设避雷及防静电装置,并避免使用非金属油罐。计量间、接转站布局要科学合理,符合各项安全、防火规定,消防设施配备齐全;站内各种生产设施特别是油气储存系统严格执行各项安全、防火规定,以杜绝火灾和爆炸事故。
(5)人为破坏:在有油气集输及回注水管线经过的人群居住区及生产活动频繁地区设立管线标志,防止人类活动对管线的无意破坏。(6)注水管线或设备按照规定定期检测维修,防止含油污水泄漏。若发生泄漏事故,要首先停泵,及时维修或更换设备。所有输油管线全部采取了保护套管,套管内的环形空间用水泥砂浆灌注,套管器埋设在地表下2m深处,可以避免冬季冻裂和人为破坏,所造成的污染事故。在油气集输和回注水管线经过的人群居住区以及生产活动频繁区,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群活动对管线的无意破坏。4.7.5.2重视和加强事故管理除采取上述安全预防措施外,还应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责任心教育,完善有关操作条例等方法来防止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1)对生产操作的工人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使其了解生产工艺流程,遵守本岗位操作规程,懂得设备性能,对生产情况能进行正确判断。(2)加强企业各级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和环境意识教育,增强安全、环保意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程、如石油行业安全检查规定、井控规程、试油修井作业安全规程等,组织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学习,并进行考核,使制度落实到实处,严格遵守,杜绝违章作业。(3)经常对职工进行爱岗教育,使职工安心本职工作,遵守劳动纪律,避免因责任心不强,操作中疏忽大意,擅离职守等原因造成的事故。(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向评价区域居民大力进行安全和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搞好井区同当地居民的关系,同时对某些不法之徒坚决严厉打击,减少无意识和有意识的人为破坏。4.7.5.3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计划制定应急预案,对事故发生时必须采取的行动、措施进行规定。(1)应急预案应该得到地方及油区紧急服务部门(例如消防队、救护车服务、医院、交警以及公安局有关负责部门)的同意,并向他们提供有关物料的化学性质及其他必要资料,定期进行演习,做到一旦事故发生有备无患,忙而不乱。(2
)成立应急组织管理机构,对每人的职责有明确分工,在每一次具体作业前都要制定和交待紧急情况下的具体措施,具体职责、分工、协作关系,做到人人心中有数。经过处理事故训练的人员要轮流值班,加强巡视,对管道来说,设专门的巡查员(配备专用安全检查车辆)和管线维修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管道安全;经常检查设施是否正常,并建立严格交接班制度。(3)配备全面的应急设备,并定期检查,使设备一直保持能够使用的良好状态。具备畅通的通讯设备和通讯网络,配备必须的通讯联络设备。(4)制定应急撤离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周围可能受影响的人群、周围的设备和邻近的厂房。(5)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价,以确定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为制定应急措施提供依据。综上所述,只要在设计、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加强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建设和管理,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沿线居民的法律意识,可使风险事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亦可使一旦发生的事故危害降至最小。
5.清洁生产及污染防治措施5.1清洁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明确提出:“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工作、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在清洁生产实施过程中应“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清洁生产追求的目标是在生产过程、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以及服务过程中,充分提高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从而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那些落后的技术工艺,陈旧的设备因不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而被否定。针对前D1—1区块油田开发建设的特征及工程分析,从原材料及能源的利用、地面建设工程的合理性、生产工艺、废弃物处理、管理及员工等方面对该区建设进行清洁生产分析。
5.1.1原材料及能源利用原辅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如毒、难降解性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及过程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因而选择对环境无害的原辅材料是清洁生产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同样,作为动力基础的能源也是企业所必须有的,有些能源使用过程中直接产生废弃物,因而节约能源、使用清洁能源也将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前D1—1区块在开发建设中从原材料及能源方面采用了如下清洁生产措施:■钻井液(泥浆):优化与储层配伍的钻井液体系。钻井过程中,0~42m采用水基膨润土钻井液,42m以下至设计井深采用聚合物钻井液。选用两性离子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抑制性,能有效防止井壁泥页岩水化膨胀和分散,降低有害固相的含量和含砂量,并能充分发挥该体系钻井液的油层保护作用。■压裂液:使用无毒水基菁胶压裂液,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加热炉热源:加热炉采用伴生天然气为原料,不仅消耗了井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天然气,避免天然气向空气环境中排放,而且然用天然气污染物产生量较少,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5.1.2设备及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水平、设备的适用性及其维护和保养、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都影响污染物的产生量和状态。因此,本项目采用了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加强了生产过程的严格有效控制,为清洁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保证。■早期注水:由于前D1—1区块属低渗透油田,地层压力低,因此区块开采取了早期注水工艺,不仅可以提高单井产量,而且可减少油层渗透率损害,有利于提高油相相对渗透率和提高最终采收率。■钻井:采用高压喷射钻井新工艺,提高了钻井速度,缩短了建井周期,减少了钻井液浸泡油层的时间。■泥浆体系:作业井场采用了泥浆循环系统、泥浆循环箱等环保设施,丛式井泥浆循环利用率达到60%以上,这些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临时占地和对井场土壤的污染;废弃泥浆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超过了中国石油集团规定的≥80%的指标。■
固井:传统固井工艺水泥套管一般上返高度为第四系潜水层,为了减少对各层地下水的影响,固井水泥套管上返高度至地面井口,即全井四周均为水泥套管所包裹,极大的减少了套外返水事故时对各层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固井水泥中加入防窜降失水剂,有效控制了泥浆的失水。■防喷井口:在钻井时,井口安装防喷器,大大减少了井喷事故发生的概率。在井场,加强油井井的密闭,加装密封垫,减少井口烃类的无组织挥发。■原油集输:本项目开发首先敷设集输管线,以保证投产井能够立即进入集输流程,不使用单井罐,采用密闭集输管线可大大降低烃类气体的挥发量,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接转站:控制分离器压力,减少放空量。对设备的选型设计充分考虑其承受压力,接转站内阀门、油气泵等设备装备密闭性能高,杜绝烃类气体跑、冒等无组织的排放。■加热炉:采用国内先进的ZS2500-13Y-Q-3型加热炉,自动化程度高,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少,有效降低了接转站周围的空气污染;采用国外进口的燃烧喷嘴,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植被恢复:在井场、计量间、接转站、道路、集输管线等系统施工后立即覆土并恢复地表植被,植被恢复率100%,可有效降低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由于本区块位于白依拉哈乡水稻田内,因此将井场部分地面进行硬化,可大大减少落地油进入土壤。5.1.3废弃物处理/处置废弃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所处的状态直接关系到它是否可现场再利用和循环使用。因此加强废弃物的现场再利用和循环使用是清洁生产的重要一环。■循环利用后的废弃泥浆在泥浆池内采用无害化处理技术,经无害化处理后一个月,基本达到可站人的强度,三个月后,可以覆土还田,节约泥浆池占地和对土壤的污染,该处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本工程的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开发施工期采用油土回收等措施,使落地油回收率在90%以上;生产运行期,采用井场铺垫塑料布等措施,使井场落地油100%可以得到回收。■本工程每口井钻井岩屑产生量为154t
,根据调查,钻井过程中产生的钻井岩屑粒径均不很大,且井场及井间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进行铺垫,因此工程产生的少量岩屑完全可消耗在井场及道路系统内。5.1.4地面建设合理性分析详见有关章节5.1.5工程产排污分析■加热炉采用伴生天然气作为燃料,各类空气污染物产生量较少,均可达标排放,不仅减少了废气的排空,而且降低加热炉烟气污染物含量。■工程在开发施工期首先敷设道路及管线系统,可减少对土地的破坏,降低烃类气体挥发量。■油气集输系统采用密闭的管线,可使烃类损失由3%降至0.2~0.5%以下。■井下作业废水回收入罐,送往接转站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回注井下;采油废水管线输至接转站脱油处理后回注井下。前D1—1区块开发达到了含油污水处理率100%、回注率100%、井下作业无废水污染率100%,使生产废水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泥浆泵、水刹车的冷却水循环使用;冲洗钻台、钻具等采用蒸汽清洗,基本不排放钻井废水。■丛式井泥浆循环利用率达到60%以上,减少了泥浆的排放量和对井场土壤的污染。■通过钻井落地油油土回收分离工艺,井场铺垫厚塑料布等措施可使原油回收率达到100%,大大减少了对井场土壤的污染。5.1.6生产管理及员工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任何管理上的松懈均会严重影响到废弃物的产生。另外任何生产过程无论自动化程度多高,从广义上讲均需人的参与,因而员工素质的提高及积极性的鼓励也是有效控制生产过程和废弃物产生的重要因素,也是清洁生产的重要方面。■把环保工作纳入企业生产管理之中,建立健全适合本区块开发生产和污染防治的一系列环保规章制度,层层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坚持环保指标考核,推行清洁生产。■
加强对职工的职业技术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广大油田职工的素质,以此推动清洁生产的顺利进行。■在钻井生产过程中,防止泥浆、污水外溢、发生外溢时及时清理,并恢复原貌。泥浆药品按照标准化管理规定妥善存放,如在装卸过程中发生失散及时清理回收。■钻井完钻后,五日内组织专门的回收作业队对废弃泥浆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达标后就地覆土,恢复原地貌。■井下作业系统积极推行无污染作业法,采油及注水过程中加强管理,对输油管线,注水管线及井口设施定期检查、维修,减少或杜绝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发生。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前D1—1区块无论在生产工艺、设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还是在污染物的控制和回收利用以及生产管理和员工素质的提高上均考虑了清洁生产的要求,将清洁生产技术运用于生产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能源和资源,减少或消除了污染物的产生,并使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转化为可用资源,从而消除污染,基本符合清洁生产要求。5.1.7清洁生产指标比较油田开发不同于一般工业建设项目,其单耗、物耗和能耗随着地理环境、地质构造、钻井深度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不能简单的进行比较。但油田开发产生的含油废水和落地油的处理率及回注水达标率、井下作业无污染率、井下作业废水回收率、钻井泥浆循环利用率、废弃泥浆的无害化处理率、落地油回收率、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率等指标是可以作为油田开发清洁生产指标进行比较的,报告书将前D1—1区块清洁生产指标与中石油集团公司其它油田的先进指标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见表5—1。表5—1油田开发清洁生产指标比较清洁生产指标前D1—1区块中石油集团公司其它油田含油废水回注率100%100%废水处理设施斜板-浮选-双核桃壳过滤斜板-浮选-双核桃壳过滤回注水达标率100%100%井下作业无污染率100%100%
井下作业废水回收率100%100%落地油回收率试油99%左右,修井达100%98%钻井泥浆循环利用率(丛式井)60%以上60%以上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率100%100%临时占地植被恢复率100%100%采油设备重力抽油机重力抽油机密闭集输流程100%且于施工期敷设100%井场硬化井场硬化不进行硬化由表5—1分析可知,前D1—1区块各设计指标均不低于中石油集团公司其它油田的指标,各种生产设备及工艺与国内其他油田基本相近,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可以认为本区块开发采用的设备、工艺及产排污水平基本可以满足清洁生产要求。5.1.8本项目清洁生产方案本项目采用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原料、工艺和技术,为有效的减少污染物排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了项目设产后更好的实施清洁生产,本报告书中提出了如下清洁生产方案:(1)钻井采用高压喷射钻井新工艺,选用与储层配伍的钻井液体系和无毒水基菁胶压裂液。作业井场采用泥浆循环系统、泥浆泵冷却水喷淋循环系统等环保设施,使泥浆循环利用率达到60%以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前郭油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与盘锦盛威环保公司签订了《泥浆无害化处理工程施工合同》,循环利用后的废弃泥浆,在泥浆池内采用无害化处理技术,经无害化处理后一个月,基本达到可站人的强度,三个月后,可以覆土还田,节约泥浆池占地和对土壤的污染,该处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作业井场采用泥浆循环系统、泥浆泵冷却水喷淋循环系统、废品油回收专用罐、原油储存罐、钻井污水循环回收罐、泥浆循环箱等环保设施,在泥浆循环利用率再60%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高泥浆循环利用率。(3)为了减少对各层地下水的影响,固井水泥套管均应上返至地面井口。在钻井过程中做到在表面40-50m
下表层套管,用以解决因固井质量不稳定可能带来的油层串槽污染水层问题。(4)所有井口均安装防喷器和密封垫,防止井喷和减少井口烃类的无组织挥发。在雨季和汛期,加强对井场泥浆池和污水池的容量和围堤高度的设计和施工,注水管线及井口设施定期检查、维修,减少或杜绝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在松花江洪水来临前及时关闭所有生产井,避免因井口泄漏对松花江水体造成污染。(5)接转站内应选用密闭性能高的阀门、油气泵等设备装置,杜绝烃类气体跑、冒等无组织的排放,并采用一泵多用流程,节省工程投资。(6)所有井场内均采用泥浆无害化处理技术对泥浆进行处理,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同时作好泥浆坑的防渗处理。(7)采用油土回收及在井场铺垫厚塑料布等措施对井场周围处理落地油进行处理,使井场落地油回收率达到100%。(8)输油管线施工时,加强质量监督管理,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管道泄漏而污染土壤。输油管道采用三管伴热技术。(9)钻井时,钻机柴油机和发电柴油机机组的排气管应安装消声器,并将发电机组设置在活动板房内,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使噪声降低20~30dB(A),可大大减少噪声对附近村屯的影响。(10)合理规划地面建设工程,特别是站场、道路的占地面积应尽量减少。(11)对井场内部分地面进行硬化,降低落地油对土壤的污染。完井后,井场废物进行全部的清理、回收处理,恢复地貌,做到“工完、料净、地场清”。(12)临时占地改为永久占地后,需恢复的土地应100%恢复植被;特别是占用水稻田上的钻井井场和集输管道,施工后应该全部恢复地表植被,这一点应该对钻井队提出明确的要求。5.1.9小结针对前D1—1区块开发建设的特征及工程分析,从原材料能源的利用、地面建设工程的合理性、生产工艺、废弃物处理、管理及员工等方面均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清洁生产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2污染防治措施分析5.2.1开发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油田开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由于钻大量的生产井以及地面配套站场、管网和道路的建设,产生钻井泥浆、钻井污水、钻井烟气、岩屑以及噪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等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比较显著。(1)水污染防治措施目前吉林油田开发钻井废水主要用于配制泥浆,剩余的少量废品率水排放于泥浆池内,靠自然蒸发,钻井完成后对泥浆进行无害化处理。建议本项目在钻井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钻井废水除用于配制泥浆外,剩余的废水应集中回收,完钻后由罐车拉至新木联合站集中处理,不外排,将含油废水回注率提高至100%;并在井场周围设置围堰,防止污油、污水的外溢进入地表水体。(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钻机烟气中的各种污染物排放量虽然较大,但由于钻井井场分散,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小,仅对钻井井场近距离处产生一定的影响,不需进行治理。并且规划在钻井的同时,将集输管线铺设完成,油井投产时,油气直接进入流程,在开发初期即淘汰了单井罐的输油形式,有利于对空气环境的保护。(3)固体废物的治理措施■钻井泥浆提高泥浆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废弃泥浆的排放。据调查,丛式井泥浆的重复利用率可达到60%以上,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泥浆的重复利用率;另外,还要注意对泥浆池采取防渗措施,完钻后及时采取无害化处理。采用先进的钻井泥浆体系,增加钻井液的无害化和环境可接收性。据调查,吉林油田现采用“双保”聚合物不分散、高密度钻井泥浆体系,添加剂无毒无害,生物降解性良好等特点,是一种具有环境可接受性的新型钻井泥浆,使用该种泥浆,可大大降低泥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
采用泥浆无害化处理技术处理废弃泥浆。该技术是针对废弃泥浆的化学组成、浸出毒性和生物毒性,利用一种无害化处理药剂,通过机械方式在泥浆池中搅拌均匀发生化学反应处理泥浆。实验研究表明,采用上述泥浆无害化处理技术,浸出液各污染物浓度低于毒性鉴别标准。废弃泥浆经无害化处理后一个月,基本达到可站人的强度,三个月后,可以覆土还田,节约泥浆池占地和污染土壤。■落地原油在试油过程中产生的原油要导入罐车进行回收;并将老井开发时已散落在井场周围的油土进行回收,送往新立联合站的油土分离装置进行油土分离,使试油产生的落地油回收率达到90%以上。实践证明油土分离技术操作简单,效果好,费用低。■钻井过程中产生的钻井岩屑中污染物含量较低,一般情况下小颗粒的岩屑可与泥浆一起填埋并经无害化处理;经振动筛分离出来的较大岩屑用于铺垫井场和油区的土路。经调查,井场及井间支路所需土石方量较大,完全可以消耗掉工程钻井产生的废岩屑,并且废岩屑种污染物浓度极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4)噪声防治措施钻机噪声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但持续时间短,随钻井的结束而结束。钻井时,钻机柴油机和发电柴油机机组排气管应安装消声器,并将柴油机组安装在活动板房内,可降低噪声10~20dB(A)左右。(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保证钻井、洗井及采油期间的施工质量,做好泥浆池和井场的防渗处理。■配制无毒化学泥浆、选用无毒水基菁胶压裂液、井口防喷器、井口自封器,防止油套环形空间液体外溢。■钻井时表层套管应下到地下水层以下,固井时水泥套管应上返至地表井口,并保证固井质量,防止套外返水。■加强井场的环境管理工作,杜绝各种废水、废油就地倾倒。(6)风险防范措施■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是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避免风险事故的产生。■油田开发可能产生事故性排空。在产生事故性排空时,为了保证及时点火放空燃烧,应配备灵敏自动点火装置及必要的监测仪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事故性排空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
■井喷事故重点在于预防,因为一旦发生井喷往往很难处理。在不失火的情况下可强行加装井口阀控制井喷,但失火后多采用空投炸弹将油井炸毁填埋或向事故井打定位斜井等方法。此外,井喷发生后应在油井周围设土堤以防止原油任意流淌。■对于油罐或输油管线发生的原油泄漏事故,应在事故现场设土堤或围油栏,并回收泄漏原油。■注水管线和输油管线等设备中发生含油污水和原油泄漏事故时应首先停泵,并及时寻找漏点以进行修补或更换,以泄漏的含油污水应设围堰避免其到处流淌。并加强对输油管线的压力监控和现场巡护。■因事故而发生的少量烃类气体泄漏一般直接从安全阀排出不需处理,排放的烃类气体较多时则导入火炬系统燃烧后放空。■应提高管道施工质量,避免因人为操作原因造成管线原油和污水的泄漏。5.2.2生产运行期污染防治措施(1)水污染防治措施■修井废水修井废水均应在作业现场进废水罐车,并运至接转站集中处理。■洗井废水洗井作业包括洗油井和洗水井。油井长时间运行后,抽油杆易于结蜡,需热水清洗,洗井废水通过热水管线回至接转站处理后再回注井下;洗水井的废水回收至洗井车的废水罐,运至接转站处理后再回注井下。■由于本项目位于水稻田内,丰水季节农田内被大面积的水稻所覆盖,因此为防止农业灌稻田对井台和井场的浸泡,应加高水稻田内井台和井场的高度不得低于1.0m,在井场四周设置围堰,并对井场内部分地面进行硬化,避免落地油等污染物进入水稻田。(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接转站加热炉烟气前D1—1区块接转站加热炉是油田生产运行期间的主要空气污染源。加热炉以伴生天然气为热源。天然气作为能源较为清洁,燃烧后污染物排放量很小,排放浓度可以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不需要治理。
■烃类气体挥发以接转站和各个采油井场为中心的烃类无组织挥发则是油田开发造成区域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烃类无组织挥发所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的防治措施就是实现油气密闭集输以及配套的原油稳定。本工程开发过程中首先敷设集输管线,油井投产后就可立即进入密闭的集输流程,烃类气体挥发相对较小。采油井的井口应加强密封性,经常检查和更换井密封垫,最大限度地减少油气泄漏和溢出。(3)噪声治理措施接转站内各种机泵的噪声主要在室内,采取隔声值班室及吸声墙的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噪声危害,一般双层玻璃可以达到隔声效果20~25dB(A);3mm的隔声板可以降低噪声20~26dB(A)。接转站加热炉噪声采用多孔喷口烧嘴、消声罩、进风减声箱等措施后可降低噪声影响,目前本工程计划采用意大利进口的烧嘴,加热炉噪声明显下降。(4)固体废物的治理措施■修井落地原油在修井过程中应利用厚塑料布覆盖井场地面,避免落地油直接进入土壤。另外,提倡文明作业、提高修井效率、减少修井次数、延长修井周期等管理措施,可进一步减少落地油的产生量。采用上述措施可使修井产生的落地油回收率基本达到100%。■对于非正常生产情况下的事故泄漏,要在设计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加强QHSE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油区居民的法律意识,防止盗油事故的发生,使风险事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对事故情况下产生的落地油及时回收处理。■污水处理装置定期更换下来的核桃壳虑料,应及时联系厂家进行回收,以免在接转站内堆存产生二次污染。■对本项目所有井场内部分地面采取水泥硬化的方式,在修井过程中,降低落地油进入土壤的机会,并有利于落地油的回收。(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保证修井、洗井及采油期间的施工质量,避免污油进入土壤。
■选用无毒水基菁胶压裂液、井口防喷器、井口自封器,防止油套环形空间液体外溢。■加强井场的环境管理工作,杜绝各种废水、废油就地倾倒。(6)风险防范措施■油田开发可能产生事故性排空,在产生事故性排空时,为了保证及时点火放空燃烧,应配备灵敏自动点火装置及必要的监测仪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事故性排空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对于输油管线发生的原油泄漏事故,一是首先停泵并立即关闭输油管线,并及时寻找漏点以进行修补或更换;二是在事故现场设土堤或围堰,避免其到处流淌并回收全部的泄漏原油;三是要加强对输油管线的压力监控和现场巡护。■因事故而发生的少量烃类气体泄漏一般直接从安全阀排出不需处理,排放的烃类气体较多时则导入火炬系统燃烧后放空。接转站、计量站的阀件及容器全部采用了钢性连接,阀件采用组合式,防止阀件等损坏造成原油外泄污染环境。5.2.3闭井期污染防治措施油田服务期满后,闭井时的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就是生态恢复。■各种机动车辆固定线路,禁止随意开路,践踏和破坏植被,应尽量减少占用和破坏植被,把破坏和影响严格控制在征地范围内。■闭井后要拆除井架、井台、拔出井管,并对井场土地进行平整,清除地面上残留的污染物如落地油等。■根据油田占用的土地类型和土地面积,对井场道路及各站场的永久占地要进行生态恢复,耕地要及时复垦,草地要恢复原有植被和生态景观,使整个油田开发区块与区域生态景观和谐一致。5.2.4小结废水:生产期采油废水和洗井作业废水均输送至接转站站进行处理。废气:在规划钻井的同时,应将集输管线铺设完成,油井投产时,油气直接进入流程。固体废物:对油井产生的落地油,应在井场铺垫厚塑料布,使落地油基本得到全部回收。对钻井泥浆应采用“双保”聚合物不分散、高密度钻进泥匀体系
;提高泥浆循环利用率;对废弃泥浆采用无害化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噪声:钻机柴油机和发电柴油机机组排气管应安装消声器,并将柴油机组安装在活动板房内,可降低噪声20-30dB(A)左右。地下水:主要是保证钻井、洗井及采油期间的施工质量,做好泥浆池和井场的防渗处理;钻井时表层套管应下到表面40-50m下,固井时水泥套管应上返至地表井口,并保证固井质量,防止套外返水。环境风险:应提高管道施工质量,避免因人为操作原因造成输油管线原油和污水的泄漏;对输油管线底柱采用混凝土灌注,可防止输油管线的弯曲破裂。5.3生态减缓措施与水土保持方案5.3.1生态减缓措施(1)严格将油田开采活动控制在评价区域内,在区内进行生产时应严格履行报批手续。(2)施工结束后,井场的临时占地需要部分进行恢复,采取翻地和播撒草种的方式,恢复原有地貌。(3)油田开发造成土地破碎化是影响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造成土地破碎化的主要原因是油区内道路、井场的分隔。本项目施工期首先敷设道路及管线系统,布置比较规范,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车辆在油区内行驶的随意性。(4)人工新景观是对鸟类迁徙、栖息环境的重大干扰,应尽量减少其出现的频率和密度。改进抽油机形式是可采取的措施之一。目前传统抽油机体积较大,占地面积亦较大,改用电潜泵或螺杆泵可大大减少体积和占地面积。其高度由3m多降至1m左右,井场面积亦相应减少。但电潜泵或螺杆泵价格较高,且使用需具备一定地层条件,如含砂量、油储量等。建议具备上述条件的平台井均应采用电潜泵或螺杆泵。(5)为使采油设备与周围自然景观更加和谐一致,抽油机等地面设备应尽量漆成绿色,减少对鸟类的干扰。(6
)井场是造成土壤侵蚀(风力、水力)的重要环节。井场出于防火考虑,难于进行植被恢复,为了减少井场地面的土壤侵蚀,可采取部分地面硬化的措施。井场硬化后,不仅可减少地面的土壤侵蚀,也可防止暴雨时对井场的破坏,同时井口附近硬化后,也可减少原油泄露的风险影响。每个井场硬化面积为3m×6m(单井)和3m×7.5m(丛式井)。(7)落地原油是造成油区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落地油主要产生于试井和修井过程,落地原油对井场周边80m范围内的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必须采取措施提高落地油的回收率。一是在试井、修井过程中产生的落地油要利用油灌车回收主要部分;二是在井场地面铺上塑料布,回收散落的原油;三是在钻井时已经进入土壤的落地油要及时回收。采取上述措施可保证99~100%的落地原油得到回收,大大减少井场周围土壤的石油污染。(8)对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应采取泥浆无害化处理工艺,经处理的泥浆数月后可恢复植被并达到站人的程度,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可大大减轻。(9)油田服务期满后,闭井时的主要防治措施就是生态恢复。根据油田占用的土地类型和土地面积,对井场道路及各站场的永久占地要进行生态恢复,农田要恢复原有植被和生态景观,使整个油田开发区与区域生态景观和谐一致。(10)加强对油田职工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珍惜每一块农业用地,使每个职工都明确本工程是在农业区开发,应该重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危害后果,并把这种观念贯彻到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只有全体职工提高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并将其变成实际行动,才是解决农业生态保护问题的关键。5.3.2水土保持与绿化方案(1)区域土壤侵蚀现状油田开发区位于前郭县白依拉哈乡的莲花农场,评价区内地势起伏,而本区降水量较少,气候干旱,风力较大,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均较低,土壤侵蚀主要表现为风力侵蚀,雨季亦可产生水力侵蚀。据调查,前郭县土壤侵蚀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29.4%,主要为风力侵蚀,在风力侵蚀中,中度侵蚀占总土地面积的5.0%,轻度侵蚀占9.5%,强度侵蚀占12.1%。评价区地势微起伏,土壤属中度侵蚀区,土壤侵蚀模数为2000~3000t/km2.a。(2)开发工程土壤侵蚀量估算
本开发工程在施工期将对区内土壤产生扰动,如井场建设、道路建设、集输管线开挖等工程都将对附近的土壤产生扰动。土壤受扰动后,地表植被破坏、土壤变得松散,春季和夏季易发生风蚀和水蚀。由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施工期临时占地面积23.89hm2,由此产生的土壤扰动每年可能发生的土壤侵蚀量约为71.67t/a,2.5年施工期可发生的土壤侵蚀量约为1791.75t。生产运行期永久占地面积9.61hm2,因此生产运行期每年可能发生的土壤侵蚀量为288.3t/a。15年运行期可能发生的侵蚀量为4324.5t。(3)水土保持及绿化工程分区根据本工程特点,水土保持工程分区可分为集输管线施工植被恢复区和井场硬化区等,对不同的分区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4)水土保持工程量及投资根据本工程土壤侵蚀特点,水土保持将主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治理措施,重点为集输管线施工后的植被恢复和井场的硬化及站场绿化。■开发施工结束后,一部分临时占地将会转变成永久占地,其他的临时占地需要进行植被恢复,恢复的面积为14.28hm2,由于需恢复植被主要为农田植被,在施工时应将原来的耕层表土单独堆放,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覆土并将耕层土壤最后覆在表面,并最终进行复垦。恢复费用已经在征地费中体现,将由被占土地的农民自行恢复农田植被。■为降低本区农田内水土流失和石油类污染,油田规划将本次开发的30个井场全部采用部分地面水泥硬化的方式,单井井口地面3×6m2进行水泥硬化,丛式井3×7.5m2水泥硬化,合计硬化面积为675m2,投资约需6万元。■本项目共修建道路系统5578m,主要利用原有乡路和田间小路,由于道路系统一般位于农田内,不宜采用种植树木等的绿化方式,但可采取种植花草的方式对道路两侧边坡进行绿化,绿化面积为5578m2(按道路两侧各0.5m绿化)。按吉林省生态草建设标准为3000元/hm2计算,所需费用为0.17万元。■工程占用土地,需要向水土保持部门上缴水土保持费,按0.32元/m2计,约为7.65万元(按全部临时占地面积计)。综上所述,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约为13.82万元。详见表5—2。表5—2水土保持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水土保持分区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工程量(m2)投资估算(万元)井场硬化区水泥硬化6756道路绿化区道路两侧种植化、草等55780.17小计62536.17水土保持费上交水土保持费7.65合计13.825.4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建议与措施5.4.1环境管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由前郭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设专人负责,执行油田管理局安全环保处现有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项目的环保员利用现有人员,具体负责开发项目在建设及生产中的环境管理,对项目执行有关环保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协同环保处及有关部门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环境问题。5.4.2开发项目环境监测计划为了了解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开发项目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制度,包括常规监测和污染事故临测。根据开发项目的工程特点,常规监测内容为废水、环境空气和噪声。事故监测则是针对所发生事故的种类,选择受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1)监测项目废水:正常生产时单井罐废水控制为零排放。环境空气:SO2、NO2、TSP、非甲烷总烃。废渣:废渣产生量及组成。噪声;主要噪声设备的噪声级。(2)监测点及监测频率废水:监测点设在每个单井罐旁的事故池。环境空气:常规监测点设在拟建项目装置区所在地,每季度监测一次。废渣:监测取样点设在拟建项目装置排放口处,排放时监测。噪声:噪声监测点设泵房等主要噪声源1米处,工作人员操作间,共设4个噪声监测点。每半年监测一次。
5.4.3开发项目绿化根据《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绿化设计规范》(SHJ8—89的要求,开发项目是在前D1—1区块建设,绿化面积应根据现有井区内的绿化情况适当调整。在进行绿化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与周围环境和建、构筑物相协调;(2)散发有害气体的生产设施周围的绿化布置,不得妨碍有害气体的扩散;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在井场边界周围种植矮灌木及花草,在选择绿化植物时要选择抗污、净化、减噪或滞尘能力的植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低浓度的有害气体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并可减弱噪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绿化系数按10%考虑。6.总量控制6.1总量控制原则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将排放某一特定区域环境的污染物量控制或削减到某一要求的水平之下,以限制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到200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1995年水平,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十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削减10%,两控区SO2排放总量比2000年削减20%。总量控制,即是将给定区域内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负荷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使之受纳水体、大气、土壤等满足规定的环境目标。显然,从目前的环境管理状况而言,规定的环境目标即为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本项目在实施总量控制方案时,结合前郭县环保部门对前D1—1区块开发工程的总量控制要求,只对前D1—1区块开发建设期和生产期的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
6.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因子根据我国“十五”期间实行排放总量控制的6种污染物,综合考虑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本项目的排污特点,以及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确定总量控制因子如下。(1)废气污染物:SO2和烟尘;(2)废水污染物:石油类和COD;对固体废物中的落地油,“十五”期间的总量指标不再予以控制,故本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因子中不包括落地油。6.3区域环境容量分析6.3.1水环境容量分析区内主要水体为松花江,根据松花江水质监测结果可知,松原市污水排放口下游水质SS已超标,水质已不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体功能要求。本项目生产废水如采油废水、井下作业废水全部经接转站处理后回注井下,废水回注率100%,本工程进入生产运行期后,人员全部由前郭石油开发有限公司内部调剂,基本不新增人员,因此生活污水增加量很少,不需对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中污染物进行严格总量控制。6.3.2环境空气容量分析由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可知,评价区域现状监测统计值和该区域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浓度限值,按下式估算出本区域SO2、TSP采暖期现状环境容量:式中:—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104t/a;—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数,104t/akm2;—总量控制区面积,km2;
—日均浓度标准限值,mg/m3;—地理区域性总量控制系数,104km2/a,吉林省各地区为5.6~7.0。计算可知,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按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要求,区域平均SO2环境容量为36.89×104t/a,TSP的环境容量为73.78×104t/a,环境容量较大。经调查统计,目前评价区内SO2现状排放量约为8.36×104t/a,TSP现状排放量约为21.65×104t/a;剩余容量SO2为28.53×104t/a,TSP为52.13×104t/a。可见本区空气污染物的剩余容量还很大。由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产生废气主要为接转站内加热炉产生的烟气,烟尘及SO2排放量分别为0.26t/a和0.50t/a,所占剩余环境容量比例非常小,因此不需对本项目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6.4排放总量核算本项目投产后新建接转站内加热炉,烟尘及SO2排放量均不增加。中转站加热炉以伴生气和自产原油为燃料,伴生气年消耗量为4.5×105m3/a,原油消耗量为1050t/a,每年产生并排放SO20.50t,烟尘0.26t。上述废气污染源达标情况以及SO2和烟尘排放负荷见表6-3。表6-3废气中SO2和烟尘排放总量时间污染源废气排放量()SO2烟尘达标情况浓度(mg/m3)排放量(t/a)浓度(mg/m3)排放量(t/a)生产期中转站加热炉218521050.50600.26达标6.5总量控制方案本项目投产后接转站内采用加热炉,烟尘及SO2排放量均不大,对区域环境容量贡献非常小,因此不需对本项目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本工程产生的废水均送至联合站统一处理,不外排。
6.7总量控制保证措施(1)在生产运行期,确保采油废水、洗井废水等生产废水100%处理达标后回注井下。(2)加强对中转站内加热炉进行维修、维护,确保加热炉正常运行,燃料充分燃烧,减少污染物排放。6.8小结本工程无废水排放,项目投产后接转站内的加热炉,烟尘SO2年排放量均不大,因此不需对本项目废水、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7.1工程的经济效益本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8—9万吨原油,且该开发工程采用国内外成熟的技术,可为公司积累该区块油田开采的经验,同时还可以提高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本项目开发工程总投资22850万元,工程建成投产后,销售收入为8800万元,税后利润800万元,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3.6年。由此可见,该工程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油田开发建设的经济带动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可为前郭县乃至松原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7.2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项目符合我国“发展西部,稳定东部”的石油工业战略,将缓解吉林省原油供需紧张的矛盾,加速石油工业的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开发对促进松原市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地方税收和财政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做出重大贡献。因此,项目可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7.3工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7.3.1油田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失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会造成钻井泥浆资源排入外环境,造成环境资源损失。工程分析可知,本工程新打井119口,钻井泥浆以3000元/口计,资源损失35.7万元。7.3.2环境设施投资估算本工程环保投资主要用于对落地油、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治理,经估算本项目环保投资约为181.5万元,约占总投资0.79%。其投资项目及费用见表7—1。表7—1前D1—1开发工程环保投资估算表投资项目工程内容投资(万元)钻井井场噪声治理柴油机消声装置12泥浆池防渗措施一个口井0.3万元35.7地表水防护措施采油平台防洪、高架,每座平台约1.4万元42地下水防护措施每口井下40—50m的表层套管,投资0.24万元28.6生态补偿井场部分地面硬化6万元,征地补偿57.2万元63.2合计181.57.3.3环保设施经济损益分析(1)环保设施费用估算本项目开发生产后整个计算期内发生环保费用约为157.2万元,详见表7—2。表7—2环保设施费用估算开发时期环保项目费用(万元)施工期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35.7生态补偿63.2运行期油气分离费用44.8
修井产生的落地油治理费用13.5总计157.2(2)环保设施经济收益估算采取相应环保措施后,不仅对减轻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而且还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①污水集输回注系统本项目15年共处理含油废水74.75万t,全部回注到地下油层,相当于节省了同样数量的清水,按每吨水1.5元计算,产生的经济效益约为112.12万元。②钻井泥浆回收本工程钻井泥浆循环利用率60%以上,工程共回收泥浆9853.2t,按其价值250元/t计算,则可节省资金246.33万元。③落地油的回收由工程分析可知,在生产期的15年服务期内修井共可回收落地油66.75t,按回收油3000元/t计,则产生的经济价值为20.03万元。由以上分析可知,采用相应的环保设施后,共产生的环保经济效益为378.48万元。(3)环保设施净效益环保设施净效益=环保设施收益-环保设施费用,约为221.28万元。效益费用比=环保设施收益/环保设施费用,其比值为2.41,由此可以看出本项目的环保投资方案是合理可行的。7.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该工程的建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居民就业及收入的增加等产生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项目开发建设的同时,采取污水处理后回注,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可大大降低油田开发对区域环境的影响,项目环保措施是可行的,投资合理,可产生较好的环境效益。开发当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当年生产成本1020万元,贷款利息275.4万元,资产折旧765万元。当年获得税前利润939.6
万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开发建设符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原则。8.环境管理、环境监测与QHSE管理体系8.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现状吉林油田分公司环境管理执行机构为安全环保处有3名环保专职人员,负责公司的环境管理及监督工作。其主要职能是:掌握全局的环境状况,统计分析污染物排放情况,研究治理对象,组织指导各单位环境监测工作,协调处理有关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监督检查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及参与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工作等。吉林油田分公司安全成立几十年来,已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环境管理计划,并起到了既发展生产,保护环境的作用。吉林油田分公司内设有环境监测站,有26
名环境监测分析人员。其主要职责是:参加与制定环境监测工作的规划;负责收集、整理全公司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参加污染源、污染事故和其他环境问题的调查;完成吉林油田安全环保处下达的例行环境监测任务。8.2环境管理计划8.2.1环境管理机构石油开发项目生产运营中的环境管理是油田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前郭石油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系统的安全环保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开发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期,项目经理部设置专门的环保岗位,配备1-2名环保专业人员,负责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及环保工程的检查和预验收,负责协调与环保、土地等部门的关系,以及负责有关环保文件、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在工程运行期,公司内部应设置安全环保部,在每个开发区块设立安全的环保科,各生产单位设专职环保员,负责环保文件和技术资料的归档,协助有关环保部门进行环保工程的验收,负责运营期间的环境监测和外部协调工作。8.2.2环境管理主要任务8.2.2.1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任务(1)建立和实施基建施工作业的QHSE管理体系。(2)对开发建设全过程实施环保措施和环保工程的监督和检查。(3)实行施工作业环境监理制度,以确保施工作业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4)负责与有关环保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组织工程建设的“三同时”验收工作。8.2.2.2运营期的环境管理任务(1)建立和实施油田开发作业的QHSE管理体系。(2)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环保主管部门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3)本项目的专职环保员负责油田日常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如生态恢复、环境监测等。(4)协同有关部门制定防治污染事故措施,定期进行环保安全检查。
(5)负责对污染事故的监测、处理及上报。(6)在对本项目的定期检查工作中,要包括环境保护检查的内容。(7)强化基础工作,建立完整、规范、准确的环境基础资料、环境统计报表和环境保护技术档案。(8)编制应急计划。(9)对全体员工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培训。(10)专职环保员应负责与外单位和地方环保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工作,了解环境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对油田开发项目的环境保护要求及技术指导建议,及时上传下达,在公司的统筹安排下,监督各生产单位(井队、站场等)贯彻和落实。8.2.3环境管理手段(1)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行环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和奖惩制度、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以及污染事故报告制度,以行政手段督促、检查,促使各个生产岗位按要求完成环保任务。(2)从项目的设计、施工到运营各个阶段,注重采用先进的和对环境有好处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实施清洁生产,做好污染预防工作。(3)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奖惩办法》,促进环保工作的定量考核,做到奖优罚劣,将环境保护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4)加强职工的环境保护培训,提高员工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降低污染事故中的人为因素。(5)配备必要的环境监测仪器或委托有关监测单位,开展污染源以及环境质量监测工作。8.2.4环境管理依据及执行标准8.2.4.1环境管理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4)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关于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的规定;(5)地方政府和各级环保部门颁布的地方性环保法规;
(6)吉林油田颁布的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其它环保法规。8.2.4.2环境标准执行国家及地方各种污染物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8.3环境监测8.3.1环境监测机构及职责吉林油田分公司设有一个环境监测中心,可承担对本区块的环境监测任务。为了解开发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发现油田生产中的环境问题,前郭石油开发公司应针对本项目设置专职环保员,以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1)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配置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建立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以保证及时、准确和规范的提供监测数据资料,为企业环境管理服务,以便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将环境影响减轻到最低程度;(2)贯彻执行环境监测工作的方针政策,行使对本企业排污的监督检查权利,定期对污染源状况、清洁生产表现、环保措施运行状况及效果,以及污染物达标排放状况进行监测;(3)建立应急监测预案,健全应急监测手段,及时对突发性污染事件进行应急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企业环保主管部门;(4)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5)设立环境监测点位的永久性标志。建立环境监测档案、台帐,绘制污染源分布图和环境监测点位图。及时汇总监测数据,定期进行综合分析,掌握排污现状及变化趋势。定期编制和向企业环保主管部门上报环境监测日报、月报、季报和年报;(6)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监测标准、规范和制度。加强环境监测人员的岗位技术培训,定期进行岗位业务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8.3.2监测内容(1)大气污染物监测每季度对大气污染物监测一次。按照GB16297—1996
的规定,对接转站的加热炉烟气中的SO2和TSP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进行监测。按照GB16297—1996的规定,在采油井场周界外浓度最高点处布点监测非甲烷总烃的无组织排放。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规定执行,见表8—1。表8—1大气污染物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污染物名称分析方法来源SO2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94TSP重量法GB/T15432—95非甲烷总烃气象色谱法GB/T15263—94(2)地下水监测在距前D1—1区块最近的村屯(前营子、莲花农场和白依拉哈)设立潜水及承压水水质监测点,每年枯水期监测一次。(3)固体废物的调查应对井口、油气集输管线、井下作业过程的落地原油进行及时检查,查清其产生量和分布情况。(4)厂界噪声监测在接转站、计量间和采油井场各布设1个监测点,共布设三个监测点。(5)土壤生态监测在区块内选择一处井场设一个监测点。每年监测一次,监测项目有PH、石油类。8.4QHSE管理体系的的建立和运行8.4.1QHSE管理内容前D1—1区块项目应根据《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6276—1997)的要求,在项目的开发建设期、运营期建立和实施QHSE管理体系。其中环境管理的内容应符合ISO14000系列标准规定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以及石油开采、集输等有关标准的要求。建设期和运营期的QHSE管理分别包括以下内容:(1)建设期的QHSE
管理主要包括良好的工程学设计、节能、节水、节省原辅材料的设计,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设施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入使用,安全施工等;(2)运营期的QHSE管理主要包括QHSE组织机构的建立及职责的确定、文件的编写、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的建立、人员的培训、QHSE管理体系的运行及保持、清洁生产等。在项目的初步设计中应对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可能产生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影响进行论述,对危害的预防进行设计并对安全和环保措施进行专项投资概算,以有效降低工程建设和运营中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这些与QHSE管理有关的内容也应纳入QHSE文件。8.3.2组织机构和职责8.3.2.1组织机构本项目的QHSE管理机构应实行逐级负责制,受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QHSE管理委员会(设在安全环保处)的直接领导,下设合资合作管理部的QHSE管理委员会,设专职QHSE管理员一名,本区块设QHSE管理小组和兼职QHSE管理员一名。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QHSE管理委员会合资合作管理部QHSE管理委员会前郭油田开发公司前D1—1区块QHSE管理小组各接转站、计量间、油井班组的QHSE管理员及全体员工8.4.2.2前D1—1区块油田QHSE管理小组的职责负责生产运行期间环境管理措施的编制、实施和检查;对生产运行期间出现的环境问题加以分析;
监督生产现场对环境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宣传贯彻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有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全体员工进行环境教育和培训;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环境管理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QHSE兼职管理员和每位工作人员应清楚的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对环境的影响可能发生的事故;按规章制度操作,发现问题及时向上汇报,并提出改进意见。8.4.3员工的培训前D1—1区块应按照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作好全体员工的QHSE培训。培训包括岗前QHSE培训及上岗后的定期QHSE培训。培训的方式采取理论培训和现场演练两种方式。培训的内容包括基础培训、技能培训和应急培训等三部分。(1)基础培训①政府有关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②本公司的QHSE管理体系,包括承诺的内容、战略目标和方针、对员工的要求及其它相关的规定;③人员自救、急救、健康防护、防火防爆、防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④安全用电、防电击及电击窒息人员急救的知识;⑤清洁生产、废弃物的减降、收集和处置的知识。(2)技能培训在针对不同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时,应同时分别进行相关的岗位安全、健康与环境技术的培训及操作规程的培训,如;①钻井工艺过程原理和安全操作规程,井控技术;②井下作业工艺原理及安全操作规程;③动火作业的安全要求及操作规程;④钻井、测井和采油过程的污染预防技术及操作规程。(3)应急措施与求生技术的培训与演练①
消防器材、警报装置、求助和急救等设备的一般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及操作演练;②预防油泄漏事故发生和扩延的技术和训练;③预防爆炸、火灾报警呼救、撤离及救灾的训练。8.4.4检查和审核为了保证该QHSE管理体系有效的进行,预防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措施得到有效推行,并使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在项目开发建设期间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环境审核,在工程结束时,不但进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还要进行QHSE工作审核验收。8.4.5风险处理方案针对石油开发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结合前D1—1区块油田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地理位置等特点,借鉴其它油田工程的经验,制定出本项目开发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的风险处理方案。(1)确定危害和风险首先确定本项目风险事故,通过正确区别和评价风险事故的危害,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将风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的保护水稻田及周围环境少受或不受影响。(2)风险应急措施针对本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以处理突发事故,降低风险,这种行动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应急组织及职责应急教育与应急演习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应急通讯联络应急监测应急安全、保卫应急医学救援应急措施事故后果评价和应急报告应急状态终止
8.5小结结合吉林油田环境管理与监测现状,为前D1—1区块制定了详细环境管理机构方案,并具体指明了机构的主要任务,提出了管理的依据和标准,制定了区块开发环境监测计划,同时对区块开发QHSE管理体系做出详细的规划。9.公众参与前D1—1区块开发项目在前郭县白依拉哈乡内建设,无疑会对该县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投产以后,其施工活动和排放的污染物也要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前郭县公众,特别是开发区附近的居民应了解上述情况,同时,他们对项目建设的态度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要求应在项目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受其工程直接影响的广大公众直接参与环评工作,加强业主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得到公众的体谅和支持,推动工程的顺利实施。因此,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公众参与评价被列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专题工作之一。
9.1公众参与的作用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评价可直接反映项目周围地区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态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以及对本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的看法。由于公众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对项目建设进行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其他专题相比,其结果更加直观。通过解决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可以使项目的设计、施工进一步完善与合理,从而降低项目建设对周围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9.2公众参与评价方式为了能客观地反映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和意见,使公众参与有充分的代表性和侧重性,以可能受项目影响的居民、区块内工作人员及公司员工的调查为主,采用如下评价方式:9.2.1向公众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投资、建设规模、建设意义;(2)项目工程组成及开发区域位置;(3)主要施工活动,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拟采取的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措施及其效果,污染物的最终排放去向。9.2.2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共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30份,根据前D1—1区块开发项目的特殊情况,本项目调查对象为附近居民、区块内工作人员及本公司员工。公众意见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1)区域环境质量现状;(2)对项目建设的态度;(3)对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和要求;(4)被调查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等自然状况。公众意见调查表格式见表9—1。
表9—1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表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备注调查内容选项您对该项目了解吗了解不太了解不知道您是否赞同该项目开发建设工程赞同不赞同无所谓该油田开发项目是否影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没有无所谓您对该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现状是否满意好一般不好您对该地区环境空气和声环境现状是否满意好一般不好您认为油田开发对本地水环境是否有影响有无不知道您认为油田开发对本地环境空气是否有影响有无不知道您认为油田开发对本地声环境是否有影响有无不知道您认为油田开发对本地自然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有无不知道
您认为油田开发对本地经济发展是否有影响有利不利不知道您认为油田开发对您工作和生活最大影响是什么项目简介:本项目是前郭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前D1—1区块开发工程,位于前郭县白依哈乡境内,项目建设投资2.28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打油水井119口、新建计量间10个、接转站1座、铺设输油管线39.4km和5578m砂石路工程等。配套建设绿化、照明等附属工程,本项目拟开发面积为16.8平方公里。本项目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非甲烷烃等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机械产生的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占地对农业生态的影响。针对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噪声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均采取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污染防治措施,可确保生态效益的损失和污染物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本项目有何意见和观点:年月日注:请你用“√”表示每个问题的态度9.3调查结果9.3.1调查情况本次公众参与共发放《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表》30份,收回30份,回收率100%。主要为企业附近的村屯及个人调查表。调查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14%,40—50岁占20%,30—40岁的占63%,30岁以下的占3%。其中高中学历的占90%,初中以下学历的占10%。9.3.2公众参与调查分析结果根据对回收的公众参与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调查结果,详见表9—2。
表9—2公众意见调查结果统计表项目数量所占比例调查发放份数30征询表回收份数30100您对该项目了解吗了解2583不太了解517不知道00您是否赞同该项目开发建设工程赞同2790不赞同00无所谓310该油田开发项目是否影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723没有1963无所谓414您对该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现状是否满意好1963一般1137
不好00您对该地区环境空气和声环境现状是否满意好1963一般1137不好00您认为油田开发对本地水环境是否有影响有26无2377不知道517您认为油田开发对本地环境空气是否有影响有13无2480不知道517您认为油田开发对本地声环境是否有影响有13无2790不知道27您认为油田开发对本地自然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有13无2480不知道517您认为油田开发对本地经济发展是否有影响有利2790不利00不知道3109.3.2对前D1—1区块开发项目建设的态度在对前D1—1区块开发项目建设的态度上,全部支持项目建设,表明项目在前郭县建设得到了附近居民的普通欢迎。他们认为项目建设有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提供就业机会,并相信有关政府部门会监督及处理好项目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相信建设单位能够加强生态保护以及妥善处理项目排放的污染物。9.3.3公众对项目的环境保护要求(1)希望工程建设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首要前提。(2)区块内不设居住区、不饲养牲畜。(3)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要作好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特别是对污水及固体废物要有妥善的处理方式及措施,尽量减少生态资源的破坏,使环境的负效应减到最低程度。9.4公众参与评价结论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较好,100%的赞同本项目的建设。
(2)区块开发项目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得到了公众的普遍支持。10.评价结论10.1工程概况本项目是前郭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前D1—1区块开发工程,位于前郭县白依哈乡境内,项目建设投资2.28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打油水井119口(30个平台井)、新建计量间10个、接转站1座、铺设输油管线39.4km和5578m砂石路工程等。配套建设绿化、照明等附属工程,本项目拟开发面积为16.8平方公里。
本项目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非甲烷烃等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机械产生的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占地对农业生态的影响。针对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噪声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均采取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污染防治措施,可确保生态效益的损失和污染物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工程废水由新建接转站统一处理,该站处理能力为1200m3/d,可满足本工程需要,接转站只做注水及集输用,处理后废水全部回注井下,脱水后原油管输至吉林集输系统—新木6队。10.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0.2.1环境空气评价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值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规定,该区域环境容量较大。10.2.2地表水评价江段中各断面均超标污染物为SS,从各个断面看,4#断面由于承接上游的工业与生活污水,导致污染程度较其它断面严重。10.2.3地下水评价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较好,石油类、挥发酚均未检出,除氨氮超标外,其余各项均有检出,但含量较低,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地下水局部受到轻微污染,以生活、农业污染为主,油田开发对地下水污染不明显。10.2.4声环境本区域较空旷,受外界声源干扰较小,其噪声值较低,且波动不大,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1类标准限值要求。10.2.5生态环境该区域内主要为淡黑钙土,植被为水稻,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土壤基本没有受到油田开发的污染。10.3工程分析与清洁生产分析结论10.3.1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1)废气
开发期工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钻井排放的烟气,生产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中转站加热炉排放的烟气、油气集输过程中挥发损失的烃类气体。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NOx、SO2、TSP和CO等。(2)废水经工程分析可知,开发期无废水排放,生产期废水污染源主要有洗井废水和采油废水,上述生产废水均经集输至接转站处理后回注,不外排。(3)固体废物开发期主要有钻井泥浆及钻井岩屑,钻井泥浆采用运出岛外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回填。生产期落地原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后回收率达到100%。(4)噪声开发期噪声主要有钻井噪声、采油噪声、接转站噪声。生产期噪声影响明显减弱。10.3.2事故风险经调查,本区块自开发至今未发生过井喷事故;输油管道采用防腐管材,因腐蚀造成管道泄漏的几率很小,但由于灾害或施工质量造成管线断裂漏油的风险也有可能发生;固井时由于质量等原因可能造成套外返水事故,将会影响地下水;在松花江发生洪水时落地油将进入松花江,对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10.3.3清洁生产措施(1)本项目将在钻井、井下作业、采油及油气集输过程中,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采取节能、综合利用措施,减少污染物产生量,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具体反映在:钻井作业采用泥浆循环系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采取防止井漏的措施,可有效保护地下水和油气层不受污染;废钻井泥浆的排放均控制在井场范围内。(2)井下作业过程中在井场周围铺设厚塑料布,全部回收。洗井废水全部送联合站处理后回注地下。(3)接转站、计量间流程采用全密闭集输流程,可有效减少烃类无组织排放;井口设有井控装置。
10.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0.4.1环境空气钻机柴油机排放的污染物呈面源污染形式扩散,其周围非甲烷总烃的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在距井场中心17m左右,远小于参考标准浓度4.0mg/m3。接转站内设有加热炉,所排放的SO2、TSP和非甲烷总烃最大落地浓度很低。未增加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油气集输的烃类气体挥发量在生产期较小,不会对周围的环境空气产生明显的影响。10.4.2地表水油田在正常生产时,生产废水全部回注,对地表水基本无影响。在洪水期间,如落地油回收率只在99.9%的情况下,将有部分落地油被带入松花江内,经预测可以看出,在油田生产期,各预测断面上石油类贡献值小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由此可以看出在油田生产期,正常排放时不会对松花江及其下游产生较大影响。10.4.3地下水开发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主要是钻井泥浆、落地油。钻井泥浆对区内第四系潜水影响不大,短期内对第四系潜水可能造成点状污染。但只要及时回收和填埋,做好泥浆池防渗处理,对地下水影响较小。落地油经过蒸发和包气带吸附进入潜水含水层很少,局部可能会造成点状污染。只要搞好落地油回收利用,落地油对潜水影响不大。生产运营期主要是洗井废水、含油污水,正常情况下送到联合站处理后回注地下,不外排,对地下水基本不会产生影响。一旦出现外排,主要是对潜水造成污染,特别是含油污水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大。井下作业(修井)废水瞬时排放,井周围潜水将受到污染,但对地下水环境影响不会很大。修井时产生的落地油及时回收,经蒸发和土层过滤吸附,进入潜水含水层很少,在水位浅埋地区可能会造成局部污染,对潜水影响不大。
事故状态下,套外返水将会污染地下水,其污染程度和范围与含水层渗透性、源强浓度和污染时间有关。污染物随着返水时间增加而增加,10年内,石油类污染物扩散范围第四系潜水含水层不超过1400m,第四系承压含水层不超过1700m。一但输油管线泄漏,含油污水、原油将污染第四系潜水。10.4.4生态环境土壤的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0—20cm表层。当地面原油覆盖面积较大时,石油可渗透到一定深度,但其垂直移动能力较弱,而横向移动较强。石油为大分子有机物,土壤受到石油污染时,土壤的毛细管水对石油具有顶托作用,出现毛吸引力排挤石油现象。在一般情况下,石油在土壤中毛细现象不活跃,这也是石油在土壤中垂直移动能力较弱的原因。石油对土壤表层虽有污染能力,但对深层土壤,特别是1m以下的土壤影响不大。本工程在施工期将对区内土壤产生扰动,由工程分析可知,本工程施工期临时占地面积约23.89公顷,属轻度侵蚀,侵蚀模数为500~1000t/km2a,由此产生的土壤扰动可能发生的土壤侵蚀量为238.9t/a。生产运行期永久占地面积约9.61公顷(井场2.4公顷,道路5.6公顷,站场1.63公顷)。其中井场的地面经部分硬化后,仍有一部分裸露地面不能恢复,5578m的土面支路为不可恢复的面积,这些不可恢复的面积为5.6公顷,因此生产运行期可能产生的土壤侵蚀量约为56t/a。发生漏油风险事故时,鱼类富集石油污染后,造成其品质下降,甚至导致鱼类死亡。10.4.5噪声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钻井噪声昼夜间80m范围内超标,夜间150m范围内超标,除已完钻的24—8、24—6、26—8、26—9组成1个平台井位于居民区内(莲花农场),其余均位于水稻田内,附近500m内无居民,因此,开发施工期间钻机噪声不会对居民点产生影响。生产运行期抽油机皆为低频噪声,距50m外环境噪声可达标。10.4.6固体废物钻井泥浆采用“双保”聚合物不分散、高密度钻井泥浆体系,是一种具有环境可接受性的新型钻井泥浆,使用该种泥浆可大大降低泥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提高泥浆循不利用率,使之达到60%
以上;废弃泥浆采用无害化处理新工艺,在生产中要推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减少钻井泥浆的用量,进而减少废弃泥浆产生量,减少了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对落地油,采取在井场铺垫厚塑料布,在修井过程中回收率达到100%。10.5环境风险分析本工程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原油集输管道泄漏等环境风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并可能对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发生事故的概率极低。通过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规范,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可避免事故的发生。10.6总量控制结论本工程无废水排放。接转站内加热炉排放烟尘和SO非常少,分别为0.26t/a和0.50t/a,占区域环境容量比例非常小,无实施总量控制意义。10.7公众参与结论本次共发放30份公众参与调查表,收回30份,回收率为100%。认为本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为空气污染的的人占80%,认为是噪声污染的占10%,认为使生态破坏的占10%,100%同意本项目的建设。10.8环境影响损益分析结论本工程环保投资主要用于对落地油、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治理,经估算本项目环保投资约为211.5万元,约占总投资0.93%。环保投资方案可行,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10.9环境管理与监测结合吉林油田环境管理与监测现状,为前D1—1
区块油田制定了详细环境管理机构方案,并具体指明了机构的主要任务,提出了管理的依据和标准,制定了区块开发环境监测计划,同时对区块开发QHSE管理体系做出详细的规划。10.10建议(1)在开钻前对井场泥浆池作防渗漏处理,泥浆池容积应大于设计井深的排污容积。(2)在各场站储罐、阀门等设备以及油气集输管线进行定期检查、维修,防止油气跑、冒、滴、漏的发生(3)在修井过程中必须在井场周围铺设厚塑料布,防止落地油洒落在井场周围,当洪水来时带入松花江水体内。10.11综合评价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前郭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扩大吉林油田产能规模,进一步稳定东部原油产量,具有一定意义,项目符合我国石油业“发展西部、稳定东部”的战略。项目将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并且实施各专章中所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使排放的污染物可以满足排放标准要求;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工艺,解决落地油和废弃泥浆的污染问题,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采取一系列生态安全措施后,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可降至最低。因此,若在建设中严格执行“三同时”,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在建成投产后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保证各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则在评价区范围内,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的建设基本可行。
项目名称:前郭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前D1—1区块开发项目环评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委托单位:前郭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承担单位:长春黄金研究院环评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1612号项目负责人:王宏伟制图:孙立(待证)日期:2005年11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签字)项目经办人(签字)建设项目项目名称前郭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前D1—1区块开发项目建设地点前郭县白依拉哈乡建设内容及规模新钻油水井119口,开发面积为16.8平方公里,新建1座接转站和10个计量间及新建5578m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行业类别石油和天然气开采/B07环境保护管理类别编制报告书编制报告表填报登记表总投资(万元)22850环保投资(万元)181.5所占比例(%)0.79
立项部门批准文号立项时间报告书审批部门吉林省环境保护局批准文号批准时间建设单位单位名称前郭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系电话评价单位单位名称长春黄金研究院联系电话0431—通讯地址前郭县松原大路邮政编码通讯地址长春市延安大路987号邮证编码法人代表王井耀联系人魏险峰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第1612号评价经费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现状环境质量等级环境空气:二类地表水:Ⅲ类Ⅳ类地下水:Ⅲ类环境噪声:2类海水:土壤:Ⅲ级其它:环境敏感特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人口密集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河、三湖、两控区三峡库区污染物排放达标与总量控制(工业建设项目详填)污染物现有工程(已建+在建)本工程(拟建)总体工程(已建+在建+拟建)区域平均特带削减量实际排放浓度允许排放浓度实际排放总量核定排放总量预测排放浓度允许排放浓度产生量自身消减量预测排放总量核定排放总量“以新带老削减量”预测排放总量核定排放总量排放增减量废水97920979200化学需氧量*氨氮*废气二氧化硫*0.500.50总烃660.84660.84烟尘*0.260.26工业粉尘*氮氧化物工业固废物*落地油开发期71.4-64.267.14生产期89-890废弃泥浆(m3)14280-85685712废弃岩屑(t)36652-18326-18326注:1、*为“十五”期间国家实行排放总量控制污染物2、排放增减量:(+)表示增加,(-)表示减少3、计量单位:废水排放量—万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年;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量—吨/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吨/年生态环境影响与缓解措施(非工业建设项目详填)控制项目指标采取措施名称级别影响程度影响方式保护对象影响位置工程避让保护区调整迁地保护监控管理工程治理景观设计生态补偿其它自然保护区投资万元
预期效果水源保护区投资万元预期效果重要湿地投资万元预期效果风景名胜区投资万元预期效果自然、人文遗迹投资万元预期效果森林公园投资万元预期效果重要生态功能区投资万元预期效果生物保护珍稀动物投资万元预期效果珍稀动物投资万元预期效果物有生物投资万元预期效果重要经济物种投资万元预期效果外来物种投资万元预期效果易地后靠其它移民拆迁工程占地迁移安置方式经济补偿投资万元迁移人口安置方式回迁补偿预期效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工程治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生物治理:植树、种花棵隔声屏障绿化降噪搬迁隔声窗低噪设备养护路监控管理征地工程绿化面积6253㎡60.17噪声运营期投资万元57.2施工期废水SS预期效果工程占地生物量吨(风干重)公顷施工期投资万元工程土石方m3预期效果土地总占地占用耕地荒地、空地林地草地鱼塘其它
性质临时永久旱田水田占地面积㎡96060㎡8504011020——新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审稿)项目名称:¥¥大桥工程新建项目建设单位(盖章):##省**县※※乡政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大桥工程新建项目建设单位##省**县政府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省**县政府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省**县※※乡
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土木工程建筑业代码:05470占地面积(平方米)9600绿化面积(平方米)1500总投资(万元)3321.4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6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评价经费(万元)1.2预期投产日期2006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拟建**县¥¥大桥项目的提出,是从**经济发展水平、前景和城镇现状格局的特点和问题出发,从遵循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在综合考虑区域整体发展战略从而引起城镇空间变化的指导思想上,从不断完善全县域城镇体系的整体经济效率化,逐步形成以**县城为核心的规模有序、分工合理、布局科学、城乡协调发展的县域城镇这一体系要求上出发的。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城区现状结构松散、布局凌乱,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缺乏合理的交通组织、缺乏城市自身的道路系统,¥¥大桥的实施将有效地起到城市中心与城东区域的连接作用,根本上解决由于盱江河的存在将两者一分为二的格局;2、根据**县总体规划纲要,城东区域将在现有用地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改造和完善,建立和谐自然、环境优美的人文居住群,这也将依赖于¥¥大桥的实施;3、拟建项目将是**县县城河东、※※乡、上塘镇等乡镇5万余人的主要过河桥梁,又是**县通往黎川县东田和南丰县洽湾等乡镇的县际公路桥梁,目前主要交通渠道“太平桥”
,由于建设年份早,使用频率高,现已列为危桥,项目建成后将解决来往于上述区域的原有车辆由于太平桥禁止机动车辆通行而被迫绕道昌厦线和新池线的问题;4、随着经济发展的趋势,交通量的日益增长,根据预测,2021年折合成小客车年昼夜混合交通量将达到3802辆/日,到2026年将达到5347辆/日,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二、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参照交通部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小城市和建镇制道路网规划指标》中有关规定,拟建项目¥¥大桥长578米,引道长700米,按二级公路、设计速度40km/h技术标准建设。具体见下表。主要技术指标表名称单位指标公路等级-二级公路地形类别-平原微丘区设计速度公里/小时40路基宽度米15米桥梁宽度米净15米(2×1.5m人行道+12m行车道)道路荷载等级-公路-Ⅱ级桥梁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桥涵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大桥为1/100,路基为1/50通航等级-Ⅵ(2)路面型式-水泥混凝土三、桥位主要控制点本项目主要控制点均征询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大桥西岸跨沿江路接体育路连至县城盱江大道,东岸通过引道经河东接至**至上塘镇(城上线)三级路。四、投资估算本项目投资估算以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1号文发布,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公路基本建设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为依据。参照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2号文发布,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省交通厅赣交计发【1996】146号文“
关于印发《〈##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得出估算结果见下表。投资估算表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大桥总长米578根据推荐方案估算(含两岸引道700米)估算金额万元3368.15经济指标元/延米58272.49建安费万元2438.04经济指标元/米42180.60五、拆迁安置建设项目需拆迁**县粮食局办公大楼,共有四十余人,根据**县城市规划,安置地点已基本确定。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建设目的为取代**县太平桥。**县太平桥位于县城以东、县道**至中和公路K0+280处,建于光绪十三年(1673年),为13孔石拱桥,每孔跨径14~18米,全长205米,桥宽8米,桥高10米,是··尚存不多的古桥之一。因年代久远,破损严重,2003年元月经··交通局质监站检测鉴定为危桥。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本项目位于**县¥¥镇,**县位于##省东部,抚州地区中部,居盱江下游。地处东经116○24/至116○57/,北纬27○18/至27○47/。东邻资溪、黎川,南连南丰、黎川,西毗宜黄、临川,北靠临川、金溪。县城地势东西高,中部为南北贯通的河谷平川地带,山地分布在东西两侧边缘,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属赣东丘陵冲积草甸土红壤—潮沙泥田、黄泥田区。地理位置为东径116‘39,,北纬27‘35,抚河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武夷山西麓的广昌县黎木庄。自东南向北流经广吕、南丰,在**接纳黎滩河,流经··又汇入临水及东乡河后继续向西北经柴埠口、李家渡、文港、梁家渡等地后,在南昌县的荏港改道处由青岚湖注入鄱阳湖。河源至**长157Km,称盱江,为上游段,河谷狭窄,多呈“V”字型,河宽300m左右,落差大,平均坡降3.41%o;黎滩河发源于黎川县德胜关垦殖场的茅店分场,流经潭溪后与熊村水汇合,再流入城关十里乡,在十里乡与龙安水汇合后流入洪门水库,在**县东部圭峰渡注入抚河。全流域集水面积2478km2,河流总落差1200米,平均坡降5.8%0。属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mm左右。年内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降水量主要集中在3—6月,约占全年的60%,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19%,10月次年2月,降水量较少。多年平均气温17—18℃,最冷一月份平均气温5—6℃,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8~30℃,极端最高气温42.20℃,极端最低气温-9.2℃。其主要特点是冬夏长,春秋短。冬季多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多偏南风。流域内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最小相对湿度5%。胜利堤位于盱江与黎滩河间的冲积地块上,三而环水,一面靠山,即西临盱江,北为干港河,东临黎滩河,南靠※※丘陵岗地。圩区地处剥蚀构造低丘地貌及河谷冲积平原地貌。圩区属盱江I级冲积阶地,阶地宽900—2600m,北窄南宽,地面高程为65—68m,山体高程为86.5——136.0m,最高山为同古山,其高程为146.5m。圩区内地势平坦,地表水系不发育。**县自然资源丰富,土壤多为冲积土和红粘土,土质肥沃,灌溉条件好。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硫铁、金、铜、石灰石、萤石、煤、瓷土、稀土、铀等。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县总面积1697.97平方公里,辖8个镇、4个乡、169个村,有7万余户,3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万户,人口23.4万,占全县人口的78%。工业仍然不够发达,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9.9%;在农业生产中,种植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52%,林牧副渔等其它收入只占48%。改革开放以来,**县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已基本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形成了水泥建材、食品饮料、机械铸造、服装、竹木制品、纸品包装六大支柱产业。农业以粮食为基础,产稻谷、小麦、大豆、油菜籽、花生、芝麻、棉花、烟叶等,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省柑橘生产重点县,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化农业的转变,形成了“六大产业”和“十大产品”,即以麻姑米为主的优质稻、以淮山为主的种植业、以南丰蜜桔和毛竹为主的林果业、以瘦肉型生猪、五黑鸡、名优鱼为主的优质畜禽、水产品养殖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并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主要产品基地化、规模化、千家万户齐发展的生产经营格局。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6.2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4.97亿元,第二产业5.47亿元,第三产业5.80亿元,三产构成由1990年的59.4:23.0:17.6转变为30.6:33.7:35.7。※※乡位于县境中部,三面环河,距县城3公里,全乡占地面积7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323亩,林地46154亩,水产养殖面积2387亩,辖13个村委会,89个自然村,122个村小组,3903户,17966人,2004年人均纯收入达2013元。全乡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两块。全乡有中学一所,村小学13所,其中中心小学1所,初小3小。有国家教师123人,在校中小学生达2300人。并有80%的行政村通有线电视、广播等。乡建有乡村文化大楼声屏中心一座,集群众学习、娱乐于一体。有卫生院一所,国家粮食储备库和县民兵训练基地。近年来,※※乡加强了招商引资力度,着力优化全乡投资环境,截止目前全乡共引进工业企业5个,加工业3个,实现利税120万元。主要企业有服装、造纸、化工、粮食加工等。
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I类标准。生态环境现状:拟建项目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冬季多偏北风,春夏之交梅雨绵绵,夏秋之际晴热干燥。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气温在17.5℃至18.3℃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606毫米,适宜农作物和各种植物的生长。拟建项目沿线土壤属赣东丘陵草甸土红壤-潮沙泥田、黄泥田区,计有水稻土、草甸土、红壤土和紫色土4个土类,农作物主要有稻谷、小麦、大豆、油菜籽、花生、芝麻、棉花、烟叶等。近年来,当地积极运用生物工程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较好。拟建项目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项目主要污染物为噪声、废水,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建设区城500米可能受影响人群,由于在评价范围内无名胜古迹、重要公共设施,也无特殊保护区,因此环境保护目标为一般环境保护区域。主要环境主要保护目标为:建设区城500米内居民点,常驻人口三百人左右。声环境质量必须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标准。空气质量必须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纳污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2)、声环境质量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类标准。(3)、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气:《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废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I类标准。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一、建设标准1、引道(1)设计速度:40km/h(2)路基宽:15.0m(3)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4)设计洪水频率:1/50(5)汽车荷载:公路—Ⅱ级2、¥¥大桥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一、基本指标2公路等级级二级3计算行车速度公里/小时404路基宽度米155设计车辆荷载大桥公路-Ⅰ级、引道公路-Ⅱ级6桥面净宽米157大桥米/座578/18占用土地市亩14.49拆迁房屋m29565.410估算总金额万元3321.411平均每平方米桥面造价元/m23830.9(1)计算行车速度:40km/h(2)桥梁宽度:净12.0m行车道+2×1.5m人行道(3)设计荷载:公路—Ⅰ级、人群-3.5kN/m2(4)设计洪水频率:1/100(5)通航等级:Ⅵ(2)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三、工程地质条件**县地层分布广泛,各地层时代的年龄相差悬殊,出露的有白垩系、震旦系、石炭系、侏罗系等各个地质时代的沉积。**至株良向斜:呈近南北向展布,主要由白垩系下统地层组成,核部为白垩系下统上段,往两翼为白垩系下统中、上段,舒展平缓。
**至新丰盱江大断裂:呈北北东向展布,**至株良段表现为西倾张性断层,株良至新丰转变为东南倾压性断层。此断层控制盱江盆地的东侧。经现场钻探,实际桥址位于盱江盆地,地形起伏较小,植被不发育,裸露基岩以白垩系泥质粉砂岩为主,场地内及附近未发现影响稳定性的不良地质,适宜桥梁及构造物的建造。通过相关地质调查,路线处于冲洪积平原区。冲洪积平原区一般表层均覆盖有数米厚的残坡积或冲洪积层,地形起伏平缓,基岩面起伏小,无剧烈起伏地带,新构造作用不明显,无明显差异性升降运动,仅表现为缓慢的大范围升降运动。据##省建设厅提供的《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部分)(1995年5月)该区地质预测未来50年内,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四、材料及运输条件1、筑路材料桥址及引道所需石料、砂砾料场距桥址均不远,易于开采,储量丰富,运输方便,是建桥的理想材料。砂、砂砾料源主要来自盱江河,料源充裕,质地良好,每年枯水季节更易采集。县城周围土源丰富,但**县境内较多土源液限和塑性指数偏高,施工时须注意加强检试。主要料场有分布:大桥西岸:脊江料场,距桥址约12公里;姑山料场,距桥址约8公路;大桥东岸:曾坊料场,距桥址约15公里;万年桥料场,距桥址约8公里。2、水泥、钢材(1)水泥:采用**县境内生产的32.5#水泥,产品和质量能满足工程要求;大桥上部构造所需42.5#水泥可由上饶市万年县的##水泥厂供应;(2)钢材:本项目所需的钢材可从南昌市钢铁有限公司和新余钢铁厂购买;(3)木材:**县可供应工程所需的木材。
3、运输条件区域内的公路、水运均较发达,运输条件便利,工程所需的砂石、土料及其它建材可利用现有的道路运至工地,运输方式采用以汽车为主。四、主要材料及人工数量主要材料及人工数量见下表。人工、主要材料单价及数量表序号材料单价代号材料单价材料数量单位单价单位数量1人工1元/人工17.80工日2原木10元/立方米656.0立方米403锯材11元/立方米925.58立方米2324Ⅰ级钢筋16元/吨4119.48吨2155Ⅱ级钢筋17元/吨4008.78吨9956钢绞线20元/吨8244.08吨1077钢材30元/吨4253.75吨1448加工钢材50元/吨4472.28吨1059水泥240元/吨363.84吨520710石油沥青260元/吨3034.32吨1111砂、砂砾289元/立方米34.69立方米770412片石305元/立方米40.92立方米49213碎(砾)石325元/立方米59.65立方米1486114块石343元/立方米59.10立方米8五、施工总布置
施工期内,场内交通可结合挖填沿线布置。各施工点可与县城现有公路形成交通网络。本城防工程施工特点是堤线长,站点多,分布面广,施工不受干扰,可平行作业,全面展开施工。施工场地还可利用沿线宽阔地带分点布置材料堆放、钢筋加工、辅助车间、临时仓库等。民工工棚可沿线就近租用当地农舍和居民房解决。砼拌和站可根据各段情况,采取定点或流动布置。砂、石料堆场和筛分等可结合砼拌和站合理布设。沿线的碴料可结合各段堤、路基填筑或弃除。六、施工总进度¥¥大桥建设前期工作已由地方政府自2005年5月开始,着手进行施工前的动员及土地征用和拆迁,大桥建设将于2005年8月全面施工,预计工期17个月,计划于2006年12月竣工通车。¥¥大桥的施工是控制整个工程进度的关键,应根据桥型方案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施工企业,并在管理上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监控。概略的工程进度见下表。工程进度设想表年份2005年2006年月份468101224681012前期工作、施工前准备施工队伍进场三通一平基础下部结构上部结构附属工程分期投资额(万元)842.042526.12七、工程实施本项目主要为独立大桥的新建工程,在保证必要的设计、施工周期的同时,要加紧设计、审查、审批、工程招标及资金到位等方面的工作,缩短中间过程。大桥各分项工程实施计划必须安排紧凑,¥¥大桥下部结构施工受季节的影响较大,控制着整个施工进度,应尽量争取在雨季前将基础施工完毕。上部构造的预制工作量大,落实预制场地后,应尽早安排实施。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应密切配合,质量监控应实行“
政府监督、施工监理、企业自检”三级保证体系。进度控制应实行网络计划管理,对于落后的分项工程应及时调整,以确保整个工程的实施计划。主要污染工序:1、勘察设计期1)桥址和线位的布设将影响工程区域内国土资源;现有的和规划的城镇、企业和渡口;盱江河势、水文、航运和农副渔业生产;工程附近的人群生活质量。2)桥型方案的选择和线路布设影响其盱江的航运、水利、防洪、饮水、渔业生产等多功能;岸基稳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周围景观的协调等。3)桥梁和接线设计方案选择直接影响土地资源永久和临时性占用;学校、居民区和企事业、岸基稳定;堤防安全;水文、河势,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以及工程与周围景观的协调。2、施工期1)江面施工会对水上交通和航运安全、水环境、水生环境和渔业生产环境产生影响;桥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和废泥运输和储存不当会对盱江水质和水生、陆生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2)施工码头、各种构件预制场及运输散体建材或废渣船舶管理不当,会对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3)挖、填工程会破坏当地植被、动物栖息地,影响景观,降低景观,降低环境美,同时对水文地质环境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4)材料运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沥青涸、噪声会影响社区和施工人员的正常教学、居民生活和公共健康,并对现有公用设施、水面和陆地运输产生影响。
5)施工现场、施工营地等场所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和废水处治不当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6)在施工前期、工程征地将引起部分居民、企事业单位的非自愿拆迁,在短期内会对其生活质量和生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3、营运期1)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交通噪声对沿线的居民区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大。2)管理、养护和服务等服务设施排放的污水会污染水体,从而危害水生生物和公众健康。3)跨江桥梁对船舶航运安全存在负面影响。4)大桥保护区的设立和维护,会对渔业生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运输道路二次扬尘达标达标施工设备SO2、CO、NO2达标排放达标排放水污染物混凝土拌和及砂石清洗废水SS产生浓度:560mg/l产生量:56吨/年排放浓度:80mg/l排放量:7吨/年机具车辆清洗废水油份产生浓度:10mg/l产生量:1吨/年排放浓度:5mg/l排放量:0.5吨/年生活污水COD产生浓度:300mg/l产生量:57.6吨/年排放浓度:80mg/l排放量:17吨/年
固体废物固废14000吨无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其源强声级在80~90dB(A)之间其它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一、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施工期建设施工过程中必然会破坏植被和产生水土流失,施工期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尽量做到挖填方平衡和避免破坏植被,可减少水土流失。二、生产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施工期和营运期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动植物的影响等。1对城区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区现状结构松散、布局凌乱,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缺乏合理的交通组织、缺乏城市自身的道路系统,¥¥大桥的实施将有效地起到城市中心与城东区域的连接作用,根本上解决由于盱江河的存在将两者一分为二的格局;根据**县总体规划纲要,¥¥大桥的实施后,城东区域将在现有用地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改造和完善,建立和谐自然、环境优美的人文居住群。2对动植物的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影响区内无珍稀濒危动物和数量较多的野生动物群,也无珍稀的水陆两栖动物存在,因此本工程的实施不会对动物物种迁移的阻断问题。拟建项目将占用土地,将导致沿途竹、果树等的永久性损失。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一、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1、生产废水大桥工程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大型桥梁工程施工使河流底泥沉积物悬浮以及钻渣漏失影响下游水质;大型施工工地、水泥砼搅拌站及临时施工码头的生活污水;施工机械(包括运输船只)泄漏油对水质的影响。(1)水域施工场地①钻孔准备阶段(围堰)桥墩采取围堰(土围堰、土袋围堰、钢板桩围堰钢筋混凝土板桩围堰等)施工时,土袋围堰适用于水深3.0m以内。土袋沉入水中的初期,可能会产生部分土壤颗粒被水流冲进水域内,使局部水环境混浊度提高。但随着层层土袋的互相错缝与压实,土袋内的土壤颗粒被水流冲进水域的可能性会减少。在水深大于3.0m时可增设工作平台,并使其稳定、安全。在采用钢板桩围堰工艺时,当将钢板桩逐根或逐组插打到稳定深度与设计深度时(其深度据河床土质而定,一般为3~9m),会对打入钢板处河底产生扰动,使局部水域的混浊度提高。但围堰工序完成后,这种影响亦不复存在。本工程主桥两深水主桥礅采用双薄壁钢围堰施工。②钻孔
钻孔泥浆由水、粘土(或膨润土)和添加剂(如碳酸钠,掺入量约为孔中泥浆量的0.1%~0.4%;羧基纤维素、掺入量普遍在0.1%以下)。在钻孔时,为了回收泥浆和减少环境污染,均应设置泥浆循环净化系统。钻机设在围堰上的工作平台。大桥桥墩施工时的工作平台平面较大,且钻孔仅限制在孔口护筒内进行,不与围堰外的江水发生关系。钻进过程中产生的钻渣,由循环的护壁泥浆将钻渣带到设在工作平台上的倒流槽,经沉淀,将沉淀钻渣用船运至岸上,堆弃在指定的场地,若钻渣稀而能流动时,掺加适量的固化剂(如水泥),待钻渣固化再运至弃堆场地。钻进过程中假如遇有钻孔漏浆时,应采取增加护筒沉埋深度适当减小水头高度或采取加稠护筒泥浆等措施。据有关桥梁工程专家介绍,在群桩柱中,钻孔漏浆的出现概率小于1%,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应急措施。漏浆将会对局部水域水质产生影响,使局部水域的混浊度与pH值升高而影响水质。③清孔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和满足质量要求后,应立即进行清孔。所清出的钻渣均不得倾入江水中,应当用船只运至岸上弃堆场地处理,假如清孔的钻渣有泄漏现象发生,也是限制在钢板桩围堰内不会对流动的江水产生污染。④吊放钢筋骨架将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整体制作或分节制作的钢筋骨架,用机械设备吊放进已经清孔的钻孔内。此道工序也是限制在钻孔内进行,而钻孔又限制在围堰内,因此,对江水水质不会产生负面影响。⑤灌注水下混凝土将符合设计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通过刚性导管进行灌注。在灌注过程中,应将井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适当处理,防止污染环境与河流水质。在每根桩柱灌注混凝土之后,在群桩的顶面,要筑一个承台,其顶面将埋在河底以下,在下好钢筋骨架及模板之后,再灌注水下混凝土,在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混凝土浆漏出,但仅限制在围堰之内,对江水水质产生污染的可能性不大。灌注水下混凝土拌和物的拌制和灌注,泵送设备能力达到时,混凝土拌和物可以在两岸设固定的搅拌站,需要灌注混凝土时,按设计的配合比进行拌制后通过混凝土泵进行灌注;另一形式是采用混凝土拌和船,在工作平台附近拌制混凝土后进行灌注。这种工艺是先进的,对水质不会产生污染。但是采用站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和船,所用的石质骨料、砂子应通过水洗,这种洗料用水应充分利用,经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其沉淀物主要是泥土和石粉,假如不处理无组织排放,会使受纳水体的混浊度提高而影响水质。(2)陆域施工场地①钻孔或挖孔由于施工在陆地进行,钻孔或挖孔的渣不应随意堆弃影响环境。应运到指定地点堆放。②灌注混凝土
将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连续灌注在桩孔内,其混凝土的来源可以是商品混凝土,也可在施工单位建立混凝土拌和站,对水环境可能带来的污染是洗石料和砂子用的水,虽然循环使用,但沉淀物主要是泥土和石粉,若处理不当,亦可能会影响受纳水体的水质。③大桥基础施工出渣基础施工对水体影响最大的潜在污染物是钻孔出来的泥渣。必须严格按照交通部有关规范规定,将钻渣运出河区存放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存放地点必须与当地政府、环保局、水利局协商选址。运送存放过程中必须有监理人员监督,不允许随意丢弃钻渣,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泥渣对水质的影响,防止钻渣堆置造成对防洪的不利影响。④施工船舶与机械漏油对水质的影响本大桥以河中至河岸方向依次施工主桥基础,工程也存在多墩同时作业的可能。本桥施工的需作业船2~3艘,船只吨位较小(最小功率一般不超过90kW),单船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每天约1to船舶废水主要以洗舱和舱底水为主。洗舱水主要成分是泥沙,兼有少量油和铁锈等。经静置很快会沉淀;舱底水是机舱内各闸阀和管路中漏出的水与机器运转中漏出的润滑油、燃料油等混合油污水,一般平均年发生量为该船总吨位的10%左右。因而船舶废水成分复杂,随意排放对水质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施工机械一般以电动机为动力,所以不存在矿物油类的跑、冒、滴、漏,即使是部分机件加润滑油,其用量不大,只要严格施工管理,一般不会发生污染。⑤大桥上部结构施工对水环境影响桥的上部结构工程通常是在岸上完成的,也有在现场浇灌的,在岸上施工时,有钢筋工地、模板工地、混凝土构件预制工地等,在混凝土拌制及构件生产过程中町能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如前所述。⑥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及废弃物对水环境的影响陆地上路段施工时间较短,固定生活点比较分散且规模小,生活污水量较少,一般情况下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大桥施工期长,施工人员相对集中,其产生的生活污水容易排入河流中。
根据设计资料分析:大桥建设总工日(推荐方案)为工日,工地建设期平均194工日/日,以平均每天200人(含引桥及南接线等工程)和每人每天平均用水量200L计,生活污水排放系数按0.8计,则大桥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为32吨/天。每年污水量最高为1.17万t,施工期1.5年总共产生污水量为1.755万t,污水数量不小,如果随意排放将会对周围水体尤其是盱江水质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施工营地废弃物主要为施工营地锅炉炉渣、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按每人每天垃圾量1.2公斤,施工人员200人,每天垃圾量为24公斤,年垃圾量为8.76吨,施工期1.5年共产生垃圾13.14吨。对这些垃圾,应每天及时清扫,集中收集,食物类垃圾可堆沤农家肥,其余垃圾应运至垃圾场处置。综上所述,桥下部结构施工期,主要工序是在围堰内进行,对盱江水环境的影响不大,对桥位下游的工业用水取水处的水质产生明显影响的可能性较小。陆地上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比较分散,且不会直接排入盱江。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将运至垃圾场处理,也不会直接对盱江水质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可以预计对生活在盱江水域中的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的影响较小。二、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施工时需用大量的筑路机械和运输工具,将对施工区附近的声环境造成污染。1、施工设备噪声国内常用的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噪声值见下表工程施工机械噪声序号施工设备测点距施工设备的距离/m最大噪声级/dB1装载机5902平地机5903推土机5864振动式压路机5865轮胎式压路机5766挖掘机5847摊铺机587
8冲击式钻井机1879重型载重汽车58210发电机组19811振捣棒5802、施工噪声影响分析声传播衰减按下述模式计算,结果列于下表:式中——受声点在处的声级;——受声点在处的声级;——声源至的距离,m;——声源至的距离,m。施工设备噪声随距离的衰减情况dB距离/m51030508090100150200装载机908474.47065.964.96460.558平地机908474.47065.964.96460.558推土机868070.46661.960.96056.554挖掘机847868.46459.958.95854.552摊铺机878171.46762.961.96157.555冲击钻井机736757.45348.647.64743.541载重汽车827666.46257.956.95652.550发电机组847868.46459.958.95854.552振捣棒807464.46055.954.95450.548由表可知,按GB12532-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衡量,昼间施工机械在30m以外即可达标,夜间则要200m外才能达标。建议施工单位避免在休息时间的施工作业。三、施工期气环境影响分析1、二次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道路二次扬尘,其主要来自灰土的拌和及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筑路机械作业过程中扬起的灰尘。据经验数据,在风速为1.2m/s或2.4m/s下土方和灰土的装卸、运输、施工或现场施工以及石料运输时距离50~150m处下风方向粉尘浓度为11.7~5.0
mg/m3。因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年平均风速仅为1.13m/s,且施工完成后影响即行消失,无长期影响。建议施工时尽量润湿路面,以减少起尘量。2、燃料废气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分析据工程设计,施工期燃烧的油料为25000余吨。这些燃料的燃烧将产生SO281.5吨,CO8.8吨、NO245.3吨、烟尘35.2吨及44070万m3烟气,工期为16个月。因施工过程中包括土石方的开挖回填、运输及水泥、河沙回填料取运等众多工序,并且是沿线同时开始施工,难以进行定量预测分析。建议施工单位选优质设备和燃油,加强设备和运输车辆的检修和维护,尽量减少施工过程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施工人员生活用煤将产生SO2和烟尘污染,按高峰期施工人员400人计算,每天耗煤1吨左右,煤中平均硫含量以2%计,每天产生的SO2为21kg、烟尘8.9kg、NO2为5kg。考虑到生活规律,高峰小时排放量为SO2为4.2kg、烟尘1.78kg、NO2为1.03kg,烟气量0.9万m3(烟气出口温度为80℃,排放高度5m,烟囱直径0.25m)。因拟设立3个营地(工区),若以3个营地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同,则可得出各污染物的源强:SO2、NO2和烟尘分别为194.5、47.6和82.4mg/s。四、施工期人群健康及工区卫生状况分析据施工设计,拟建工程施工共设3个施工场地及生活区,高峰施工期人数达400人,施工人员相对集中,且主要集中在枯水期的冬季及秋末春初,大气气温低、河风大,使施工人员容易患流感。施工生活区设施一般较为简陋,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垃圾粪便易污染空气,孳生蚊蝇,生活质量及环境条件不能保证,易传染肝炎、痢疾等流行疾病。建议施工管理部门,加强施工区垃圾、废水的处理及清运或排放,对居住地定时进行消毒处理,动员施工人员服用或注射抗病药物或疫苗,配备必要的医疗人员、药品等,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健康、改善其聚居地的环境卫生状况。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一、环境对拟建项目的影响1自然环境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区域稳定性较好,对工程建设无大的制约。2社会环境由于太平桥既是**县县城河东、※※乡、上塘镇等乡镇5万余人唯一的交通桥梁,又是**县通往黎川县东田和南丰县洽湾等乡镇的县际公路桥梁,所以该桥禁止机动车辆通行后,往返其间的原有机动车辆被迫绕道昌厦公路和乡道新池线,不仅给上述区域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也使上述区域的生命救护、消防救灾等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存在极大隐患。民众迫切希望本工程能尽快开工修建,促进商品交换,发展经济。3生态环境本工程区所在区域盱江东面以农业生态为主,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较好,对本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制约。工程沿线水土流失严重,工程建设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盱##边以城市生态为主。二、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拟建大桥工程营运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汽车尾气排放物、路面滴油、轮胎磨擦微粒、尘埃等随桥面(路面)雨水径流进入盱江水体,以及服务区生活污水、洗车水等对水体的污染。(1)桥面雨水径流量估算及其影响分析桥面径流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石油类等,其浓度取决于交通量、降雨强度、灰尘沉降量和前期干旱时间等多种因素。由于影响因素变化性大,随机性强,偶然性高,很难得出一般规律和统一的测算方法供采用。根据国内研究资料和评价资料统计,桥面径流对水体的污染多发生在一次降雨的初期,随着降雨时间延长,桥面径流中污染物含量降低,对水体污染减少。据同类桥梁类比,在降雨初期,桥面径流从桥面或桥两岸入水体后,水体中各污染物初始浓度增量为:CODcr,增加0.1~0.2mg/L、石油类增加0.006~0.01mg/L。由此可见,此增量对盱江水质的影响不大,不会改变现有水质类别。
(2)服务区等辅助设施污水量及其影响分析服务区污水中富含悬浮物、石油类、CODc,等污染成分,因此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汽车冲洗污水经隔油沉沙简单处理后可循环利用,剩余水量可排入调节池与生活污水一起处理后排放。生活污水需先经过隔油池、化粪池处理,然后排入调节池调节水量、水质,再进入污水处理设备进行生化处理。三、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分析在大桥建设期间,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工序是在桥下部结构施工过程中。当进行水下或陆地桥墩基础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钻孔的出渣即是必须正确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依据推荐方案,根据类比安庆长江大桥出渣情况,总计可能的产渣量为1.4万m3。而这些固体废物,在该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尚未提出处理意见,本环评建议在初设阶段应对桥墩产生的固体废物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案。四、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①预测方法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工程设计的车流量、车速等条件,选用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道路交通预测模式进行预测。地面任何一点的环境噪声是线声源传至该点时的噪声能量与该点背景噪声能量叠加。②预测结果评价大桥沿线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见下表。桥高年份200520202026H=5米昼间全线达标全线达标全线达标夜间全线达标0—40米内超标0——60米超标H=10米昼间全线达标全线达标全线达标夜间全线达标全线达标全线达标H=15米昼间全线达标全线达标全线达标夜间全线达标全线达标全线达标H=20米昼间全线达标全线达标全线达标夜间全线达标全线达标全线达标
五、危险品运输影响预测分析据调查资料,盱江**河段从未发生过危险品运输事故,也未发生泄漏油事件,故本次预测仅分析公路运输危险晶的影响。(1)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概率计算根据确定的各参数值,可计算出各预测年在拟建¥¥大桥可能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详见下表。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次/a)(2)危险品运输风险简要分析由上表可见,当¥¥大桥建成通车后,在大桥上各预测年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交通事故概率很小。所以因危险品运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可能性极小。由于公路运输危险品品种较多,其危险的程度不一,因而交通事故的严重及危险程度也相差很大,故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品运输交通事故要进行具体分析。一般来说,交通事故中一般事故占多数,重大事故次之,特大事故更少。就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交通事故而言,运送易爆、易燃品的交通事故,主要是引起火灾或爆炸而可能导致部分有毒气体污染环境空气,或者可能损坏大桥的构筑物,致使出现一时的交通堵塞。最大的危害可能是当危险品运输车辆在大桥出现翻车,致使事故车掉入江河中,从而使运送的固态危险品如氰化钾及液态危险品如农药、汽油等的泄漏而污染盱江水质。但这种事故的可能性应该说是非常小的,因为公路两边的护栏可阻挡车辆掉进盱江中。危险品运输最不利的影响在于运输危险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所运输的剧毒及污染性较大的物质流入江中而引起盱江水质污染,但由于上述危险品均系密封桶装或罐车运输,故出现泄漏而影响水质的可能性甚小,但预测结果表明,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概率不为零。此类突发性事故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求大桥管理部门作好应急计划,通过加强管理,使污染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六、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桥下部结构的施工期。根据可研报告,桥墩的施工拟采用钢板围堰钻孔灌注桩工艺。该工艺是先进的,除了在进行钢板围堰时,对河床有扰动外,钻孔灌注工序均系在钢板围堰内进行,且施工产生的废渣按行业规范规定是运到岸上指定地点堆放的,禁止向江水中抛弃的。因此,桥墩施工亦不会对盱江水质构成明显不利影响。那么对可能瞬间游过的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影响几率是不大的。再者从水生生物自身的生物本能而讲,它们都有遇船只逃避的本能,而一旦桥下部结构施工时,汽渡船舶停开,但施工船只会增加,对该处的水面会产生一定的干扰,水生动物也自然会逃避此处。虽说如此,但建桥活动毕竟是一项人为的大型开发项目,尽管施工时间只有1年半的时间,但在施工时应特别谨慎,须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把大桥施工可能对盱江水质及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影响减少到最小限度。大桥建设区现在的渔业亦很少。大桥的建设和营运对渔业不会构成大的影响。建设区域除农业生态和家畜、家禽之外,自然生态物种不多。在拟建大桥项目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受国家保护的陆地珍稀野生动物,对一般的野生动物只要不随意捕杀,并加以保护,基本上不存在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占用土地对农业生产和当地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甚小,但是对于少数农户而言,会因承包菜地的被征用影响生活水平。只要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认真落实土地补偿政策,所在村委员按政策给土地调配,或在乡镇企业安排就业,会使这种局部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七、项目实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拟建项目既是**县县城河东、※※乡、上塘镇等乡镇5万余人的主要过河桥梁,又是**县通往黎川县东田和南丰县洽湾等乡镇的县际公路桥梁,项目建成后将解决来往于上述区域的原有车辆由于太平桥禁止机动车辆通行而被迫绕道昌厦线和新池线的问题,极大地方便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消除由于太平桥禁止机动车辆通行而导致上述区域的生命救护、消防救灾等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存在的极大隐患,进一步保障社会政治环境的稳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项目建设需要征用土地,增加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同时建筑物及电力、电讯设施的拆迁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故拟建项目的建设也会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该项目已列入**县的城市发展规划之中,拟桥位的工程方案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基本协调。大桥项目的建设和营运,将有利于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协调。同时也可带动盱江东岸的城市化发展,促进各产业之间更加协调地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要是征地与拆迁问题。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建设单位就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办事,认真落实征地拆迁的有关政策。八、环保措施分析及建议(一)设计阶段1、桥位布设与引桥桥位的选择应注意同**县的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同时结合交通运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国家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思路。2、景观设计建议当采用桥位方案时,应注意桥型的景观设计,使之与**县人文景观相协调。3、桥型设计桥型设计关系到在水域中的桥墩数量和布局。建桥过程需要1年半的时间,这无疑将会对水生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一点考虑,水域中桥墩数量少,布局合理,施工期短就会减少这种影响。从另一方面考虑,水中桥墩少,也不会对行洪产生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江面上船舶的正常航行。为此,建议设计段应予以重视。4、固体废弃物堆弃场拟建大桥取方量甚少。但是经估算所有的桥墩基础可能钻出的固体废物约为1.4万m3。尽管分布在盱江东西两岸,但弃方的处理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否则将会产生水土流失或污染耕地。为此,请设计阶段就固体废物的堆放场地做出设计,并征求地方环保和政府部门意见。
5、生活污水排放设计大桥管理处在设计时应将生活水与城市排污水管相连,以免直接排放影响水环境。服务区拟建在盱##岸,设计时应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二)施工阶段1、招标和投标(1)在招标文件中应明确主桥施工的承包商对盱江中水生野生动物及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每一个标段中的环境保护目标。对环境保护部门审批通过的环境影响报告所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应在合同条款中写明。(2)在投标文件中承包商要有保护环境所承担的义务,承包主桥工程的承包商要承诺对盱江干流中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义务。所做的施工组织设汁和计划中应含有落实和实施环保措施的内容,最大限度地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工程周边的环境质量。(3)在招、投标文件中,还应明规定施工用船只和运送施工物资的船只必须符合航行安全等有关规定。施工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存放,并定时送往城市统一的垃圾场处理。2、主桥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1)建设业主单位,应设定专人负责处理大桥建设和营运期所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处理承包商与环境保护目标(引桥)之间发生的环境问题,监督在施工期间各种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并且要求承包商至少有一名主要行政领导负责环境保护工作,以配合业主共同落实各项环保措施。(2)承包商应优化施工方案,尽可能采取最先进的施工工艺、科学管理,在确保施工质量前提下提高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水下的作业时间。同时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杜绝泄漏石油类物质以及所运送的建筑材料等。减少对水域污染的可能性。(3)业主应负责编印宣传保护环境、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材料,发放给各承包商,同时在主桥施工现场张贴水生野生动物的图画,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以提高大桥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盱江干流水下作业时,尽可能不采用水下爆破工艺,即便在围堰内施工也不宜采用爆破工艺,以避免冲击波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伤害,也有利于水域中鱼类资源的保护。(5)在盱江干流中施工期内,如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邀请有关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专家、教授前来指导,以避免可能的直接伤害,把影响减低到最低限度。(6)大桥盱江水域中下部结构施工时,在围堰的周边,应采用“气泡帘幕”来保护水生动物;当桥墩施工完成后,可“利用造礁建立水生动物栖息地”以缓解建桥对水生动物的影响。(7)大桥主桥施工期间,严禁将钻孔灌注桩的出渣及施工废弃物、水上平台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及固体废物如生活垃圾等向盱江水域中排放。应在平台设立临时厕所与垃圾箱,设专人定期清理,不允许向盱江水域中排放或抛弃,以减少对盱江水质的污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就这些固体废物提出如下处理原则。首先在盱江水域中的主桥墩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必须禁止向盱江水域中排放。这一点应该在施工招标文件中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凡是查出向盱江水域中排放固体废物的承包商,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其次是设计单位应根据盱江两岸桥墩的多少,在盱江两岸各提出几个固体废物的堆弃场地、堆弃方式以及堆弃表面的处理方案等,并汇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当地政府部门一并确认。同时建议固体废物的堆弃场地不能设在河道两侧,以避免在洪水期重新被冲入盱江之中,建议堆放场地选择在江两岸堤外的取土场内。陆地上桥墩产生的固体废物,可选用废水塘。第三在堆放固体废物之前,应先在堆弃物周围筑坝,以防止固体废物形成泥流侵入农田,对农田造成污染。对于可能流动的固体废物,承包商应采取固化处治后再行堆弃。例如参入适量的水泥等,而且在堆弃后将表面推平。第四考虑水中墩的施工通常会安排枯水季节进行。因此,当堆弃固体废物的场地或堆弃物形成的坡面,在当地雨季到来之前,承包商应采用稻草帘覆盖堆弃场地表面,以减少堆弃固体废物的裸露表面产生水土流失。
第五当桥墩工程完成后,固体废物不再进行堆放时,应将堆弃的固体废物顶面或坡面进行整治处理,复土后进行绿化,植树或种草,以增加堆弃固体废物表面的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8)盱江干流中主桥的工地的灯光设置,具有探照功能的灯光必须有针对性。以免造成对船舶航行的干忧,以避免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9)大桥盱江干流中主桥施工前期,业主应张贴告示,已告示过往渔船等。注意航行的安全。(10)两岸的砼拌和站或沥青砼拌和站应选址在离开居民点300m之外,水泥必须防水、雨存放,拌和物及其他用料必须在料场堆放,注意清洁生产。生产废水必须设沉淀池。冲洗砂石料的水应做到重复利用,排放废水应做到达标排放。向桥墩运送砼拌和物的船只应避免在运送过程中向盱江水域中散落而影响水质。设置的砼拌和站必须有除尘设备,避免灰尘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11)主桥施工人员的驻地,必须搞好清洁卫生。施工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免发生传染疫病。驻地的厕所起码应有化粪池,生活污水若不能引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站时,应该做到达标排放。同时在驻地应设置生活垃圾箱,定期进行处理。在夏季应注意进行消毒,防止蚊蝇孳生。锅炉的设置,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烟尘必须做到达标排放,避免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污染影响。(12)为防止大桥施工中船舶事故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在暴风、暴雨季节需做好抗风防雨措施(包括对施工人员要求、航行安全设备检查、锚位安排等);②遵守安全航行、安全作业规则,防止船舶发生碰撞、搁浅、火灾等事故:③落实船员应急污染事故的职责,对事故性或操作性污染事故,应尽快作出报告、控制、清除和要求救援措施等的反应;④每条施工船上应配备一定数量围油、吸油、清除油或消油、消防的设备或器材,并指定专人保管,以备使用或应急。
大桥施工作业(含船舶)中的残油、废油应按其杂质情况分别用不同容器收集存放,可将其回收利用;对油抹布单独回收贮存焚烧处理。(13)运输材料的道路及施工现场应采用必要的洒水措施,尤其是稳定土拌合站与大桥预制件工地并及时清扫路面防止二次扬尘。路基填筑时,根据材料压实的需要相应洒水,承包商还必须在材料压实后经常洒水,以保证材料不在空中飞扬。3、引桥及接线工程中施工中的环保措施(1)引桥及接线工程在正式开始施工前,拆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直接与受影响人口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群众性工作。业主必须遵照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意见,认真细致的做好群众的工作。落实政府的拆迁安置政策和补偿标准。应该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所受损失的补偿经费,使被拆迁的工厂和居民应该享有的权利落到实处,使受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基本达到满意。(2)在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先进设备,减少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正常生活与休息的干扰。施工机械噪声大的设备,在夜间22:00~次日06:00应中断施工,以保证居民夜间的正常休息。值得提出的是,在城市郊区进行如此大的一项工程施工,对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出行的方便方面难免产生不少的干扰。除了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缓解干扰之外,还应该由承包商在各出入口及居民点张贴告示。请行人或居民给予理解和支持,使因施工而受到影响的人们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在行动上给予支持,以减少施工造成的不协调性,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展。(3)引桥桥墩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钻(挖)出的固体废物,不能随地堆放,应按本报告要求进行处理。严禁占压农田或产生新的水土流失。(4)砼拌和站或沥青砼拌和站的设置地点及拌和物原材料的堆放,拌和废水的排放,应参照本报告的规定进行。(5)施工人员驻地的环保措施要求,应按本报告规定执行。(6)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以及接线工程路基填筑时,必须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洒水降尘,抛散在城市道路上的建筑材料,各标段负责施工的承包商应指派专人及时进行清扫,减少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3、营运阶段
(1)大桥的服务区地址初步设计在盱##岸,服务区应当有污水处理设备。建议采用预埋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请在附属设施设计时进一步细化考虑。但是,不管将来采用什么型号的污水处理设备,必须做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2)加强对装载散装物资如煤、砂石材料、水泥及简易包装化肥、农药等车辆的管理与检查,同时要求运输物资需加盖篷布,以防止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污染。(3)拟建大桥的管理处,服务区内必须进行绿化美化工程。应筛选有设计资质、有经验的单位进行设计,绿化面积应不低于占地面积的30%。(4)落地的接线工程两侧,应搞好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以当地的常绿灌木为主,铺以草坪和乔木,这样可减少后期的管护人员与管护经费。(5)依据对拟建大桥项目两侧环境保护目标的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结合我国高速公路两侧通常采用防治措施所控制的超标是亦大于5dB的作法。本评价报告提出对如下地段采取降噪措施。根据拟建大桥各超标敏感点具体位置、环境特征和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对本项目噪声敏感点可采取的声环境保护措施有:拆迁、建声屏障、为建筑物设置隔声设施等。此外,为了确保大桥沿线居民免受交通噪声污染,建议各级规划部门应注意,以后新建学校和医院应控制在距桥轴线300m以外,在桥边200m以内不修建居民住宅。业主应根据本评价提出的最低降噪量的要求,委托噪声治理专业单位对声屏障的具体高度、形状、选材进行具体设计。其他噪声保护措施,根据大桥通车后的噪声监测结果,视噪声超标情况做必要的调整。局部比选桥位和比选桥位暂不考虑。(7)对运输危险品货物通过大桥的车辆,必须建立申报登记制度,并由大桥负责运输管理的部门安排具体的过桥时间,且通过大桥时必须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运政管理部门派出专车引导,严防事故的发生。,
(8)大桥管理处,应针对危险品货物运输制定事故应急计划,万一在桥上发生危险品货物运输的交通事故时,应立即通知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环境保护局、航运局与下游的取水单位等,严格控制事故的影响范围与程度,使事故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九、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项目建设方或环评单位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项目能被公众充分认可,具有提高项目的环境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公众参与将给项目和项目所在地带来益处,能使项目的规划设计更加完善、合理,有利于发挥项目的综合和长远效益,有利于公众对项目的了解和支持;将公众的意见纳入环保措施中,有利于环保工作的开展。9.1调查范围、方法及内容本评价采用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进行。调查的范围主要是拟建项目可能影响到的社区,被调查人是受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的居(村)民代表,采取自愿的方式,共发放调查表20份,收回20份。调查的内容包括:①对修建大桥的态度;②该工程作用的认同;③对社会经济、环境和交通影响所持的意见;④是否希望该工程尽快修建;⑤是否受到工程搬迁的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带来的影响是否能接受;⑥是否了解拆迁补偿政策,愿否支持配合工程的建设,对安置补偿的要求;⑦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的是什么,建议什么措施来缓解这种影响;⑧对工程建设的建议和要求。9.2调查结果被调查人员中男性14人,女性6人,主要为附近村民。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12人,40岁及以下8人;具有大专学历的8人、高中及中专的4人、初中6人、小学2人。典型的调查表参见附录。(1)是否站赞同修建大桥工程全部“赞同”,无“不赞同”和“说不清”的。(2)修建该工程能否起到相应的作用18人回答“能”,2人回答“基本能”。(3)修建该工程是否有利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全部回答“有利”。(4)该工程是否能够美化环境、改善交通全部回答“是”。
(5)您希望该工程尽快建成吗全部回答“希望”。(6)您是否受到工程搬迁的影响1人“是”,19人“否”。(7)工程建设对您产生的影响能否接受19人回答“能”,1人回答“不能”。(8)是否了解拆迁征地补偿政策9人回答“是”,11人回答“否”。(9)您愿意支持或配合工程的建设吗19人回答“愿意”,1人未作答。(10)对安置补偿有何要求11人回答“经济补偿”,8人回答“就地安置”,有1人同时选了经济补偿”和“就地安置”。(11)该工程对您影响较大的是2人回答“噪声”,3人回答“尾气”,9人回答“灰尘”,9人未作答。(12)建议采取何种措施减轻影响20人回答“声屏障”。(13)您对工程建设有何建议和要求18人回答“尽快修建”,2人未作答。9.3建议针对群众对该工程的建设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本评价提出如下建议:建设单位应加快该工程的建设,同时改善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单位应在当地政府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严格按照有关政策作好拆迁征地补偿的宣传和实施工作。工程设计部门应认真进行工程的环保设计,建设单位应按要求进行工笔的绿化与美化工作,以减轻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十、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0.1工程经济评价根据##省交通设计院编制的《¥¥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本项目经济作如下评价:(1)国民经济评价表明:拟建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3.46%,大于10%的社会折现率,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482,大于1,经济净现值为1277万元,大于0,可见拟建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2)敏感性分析表明:只有在投资增加20%且交通量减少20%的极不利情况下,拟建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才略小于10%的社会折现率,可见该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10.2环保投资估算工程施工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应在工程设计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本工程的环保费用包括水质保护、空气环境保护、人群健康保护及工程保护范围的绿化等费用),初步估算为168万元。环保投资估算表万元序号项目分项说明费用1水体保护基坑排水、沙石料冲洗排水处理20施工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10机械设备冲洗水处理15固体废物处置202大气质量保护交通干线洒水防尘153环境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10大气环境质量检测20工程监测(含设备)304环境管理环保教育宣传及管理85合计16810.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3.1环境损失
根据环境经济学理论,若建设项目引起环境质量下降,造成了生产性资产损害,则恢复环境质量所或生产性资产所花费的费用可作为环境效益损失的最低估价。由本报告表环保措施效果分析部分可知,本工程的环保措施的实施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免工程修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即拟建项目环境保护费用实际上可作为恢复环境质量的费用,共计168万元。10.3.2环境效益工程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效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上,从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项目完成后,可大大提高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价值,改善城市的交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10.3.3环境损益效益工程为非污染性项目,其运行年限长,在环境损失补偿方面随时间的增加基本上不需要追加投资,而环境效益将不断增大。若考虑到交通、航运及景观等其他环境效益,本工程的环境损益比将进一步下降。因此,在环境费用——效益方面,工程具有较好的经济指标。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运输道路二次扬尘润湿路面达标排放燃料废气SO2、CO、NO2选用优质设备和燃料达标排放水污染物混凝土拌和及砂石清洗废水SS平流式沉淀池达标排放机具车辆清洗废水油份集中清洗并建隔油池生活污水COD尽量农用不能农用的,采用预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固体废物固废渣安全填埋无排放噪声夜间(22:00—6:00)不得进行噪声超标的施工作业。
其他
生态保护措施:(1)施工前应作详细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时尽量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尽量减少开挖面,以减少植被的破坏;平整场地和道路时尽量做到挖填方平衡,对于多余土应合理布置堆放场地。避免不必要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变化。(2)在桥梁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如基坑开挖弃方的合理处置、必要的护岸和导流设施的修建以及河道的疏浚等,避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定期进行环境监测,以控制工程涉及区的环境污染。对工程涉及区域内的施工人员,应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其保护环境的意识,文明施工,达到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4)制定科学的施工取土原则与方案,工程拆迁安置用地要按土地管理法规、程序报批,严格控制移民建房用地,宅基地划拨以村空闲地或除耕地以外的其它土地为主,尽量少占耕地。(5)做好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规划,为移民生产、生活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在土地开发和移民迁建中,就加强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拟建项目将是**县县城河东、※※乡、上塘镇等乡镇5万余人的主要过河桥梁,又是**县通往黎川县东田和南丰县洽湾等乡镇的县际公路桥梁,目前主要交通渠道“太平桥”,由于建设年份早,使用频率高,现已列为危桥,项目建成后将解决来往于上述区域的原有车辆由于太平桥禁止机动车辆通行而被迫绕道昌厦线和新池线的问题。¥¥大桥西岸跨沿江路接体育路连至县城盱江大道,东岸通过引道经河东接至**至上塘镇(城上线)三级路。(2)大桥主要设计指标1、引道a、设计速度:40km/hb、路基宽:15.0mc、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d、设计洪水频率:1/50e、汽车荷载:公路—Ⅱ级2、¥¥大桥a、计算行车速度:40km/hb、桥梁宽度:净12.0m行车道+2×1.5m人行道c、设计荷载:公路—Ⅰ级、人群-3.5kN/m2d、设计洪水频率:1/100e、通航等级:Ⅵ(2)该工程实施后,具有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整治及美化环境、改善城市交通和土地开发等综合效益;也将改善沿江景观,改善投资环境,对促进**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区域环境现状调查,自然条件下,环境中各监测因子均低于国家标准,不存在固体废物的污染,声环境质量良好。城区环境卫生尤其是沿河岸边环境卫生待整治。(4)施工期,
桥下部结构施工期,主要工序是在围堰内进行,对盱江水环境的影响不大,对桥位下游的工业用水取水处的水质产生明显影响的可能性较小。陆地上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比较分散,且不会直接排入盱江。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将运至垃圾场处理,也不会直接对盱江水质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可以预计对生活在盱江水域中的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人员生活排放的废水经处理后排放,对水环境影响较小;使用燃煤,烟气和二氧化硫会造成局地浓度超标;施工期各种设备运行产生的扬尘、燃料燃烧等对大气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昼间施工噪声30m以外达标,夜间超标区在200m范围内。(5)营运期,据同类桥梁类比,在降雨初期,桥面径流从桥面或桥两岸入水体后,水体中各污染物初始浓度增量为:CODcr,增加0.1~0.2mg/L、石油类增加0.006~0.01mg/L。由此可见,此增量对盱江水质的影响不大,不会改变现有水质类别。服务区污水中富含悬浮物、石油类、CODc,等污染成分,因此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汽车冲洗污水经隔油沉沙简单处理后可循环利用,剩余水量可排入调节池与生活污水一起处理后排放。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概率不为零。此类突发性事故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求大桥管理部门作好应急计划,通过加强管理,使污染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在拟建大桥项目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受国家保护的陆地珍稀野生动物,对一般的野生动物只要不随意捕杀,并加以保护,基本上不存在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项目占用土地对农业生产和当地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甚小只要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认真落实土地补偿政策,所在村委员按政策给土地调配,或在乡镇企业安排就业,会使这种局部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6)
项目建成后将解决由于太平桥禁止机动车辆通行而被迫绕道昌厦线和新池线的问题,极大地方便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消除由于太平桥禁止机动车辆通行而导致上述区域的生命救护、消防救灾等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存在的极大隐患,进一步保障社会政治环境的稳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该项目已列入**县的城市发展规划之中,拟桥位的工程方案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基本协调。大桥项目的建设和营运,将有利于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协调。同时也可带动盱江东岸的城市化发展,促进各产业之间更加协调地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7)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要是征地与拆迁问题。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建设单位就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办事,认真落实征地拆迁的有关政策。(8)工程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本工程的内部收益率达13.46%,大于基准社会折现率7%。(9)工程建设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对建设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反映不强烈,普遍认为对经济建设有益处。综上所述,在大桥的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只要严格遵守我国现行的有关法规和交通部的行业规范进行施工,认真落实本环评报告所提出的建议和防治措施,是能够把大桥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的。综合结论:工程兴建完工后,对连接城市中心与城东区域、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改善城市卫生环境、城市局地气候和景观、交通航运等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工程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施工期的环境污染问题在通过采取防治措施后可以得到减缓,工程营运期间的环境影响不大。因此,在采取本报告提出的防治措施的前提下,从环保角度讲¥¥大桥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二、建议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应纳入工程监理工作中,同时作好环境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区域环境状况,以利于环境保护措施的调整、完善和实施。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以使工程能迅速动工兴建;同时也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知识教育和宣传,使其在生产过程中自觉保护和爱护环境。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若尔盖班佑村至九寨沟黑河口改建公路(九寨沟县内)建设单位九寨沟县交通局法人代表王正国联系人杨发军通讯地址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永乐镇滨江路联系电话传真0837-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四川省九寨沟县立项审批部门四川省计委批准文号川计交[2003]130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R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交通(JT)占地面积(hm2)114.93绿化面积(hm2)35.0总投资(万元)2283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08.218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35%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06年5月项目内容及规模:(一)项目建设的意义1.是改善九寨沟县交通条件的当务之急若九公路是若尔盖县和九寨沟县的一条唯一公路。该路起于拉玛克盖垭口进入九寨沟县境内,经大录、玉瓦、黑河、陵江乡与九环线相连。原路大部分为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林区道路,等级低,平纵面线性差,路基宽度有的地方只有3-4m
;路面坑洼不平,且弯道无超高、加宽。落后的交通已严重制约了沿线的乡村经济的发展,沿线的资源得不到开发和利用,影响了沿线乡镇乃至全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若九路的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2.若九公路的改建,是沿线旅游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大九寨”开发的需要九寨沟有世界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若九公路也是大九寨规划道路网中西环线的重要路线。为了发展四川省的旅游事业,建设四川省旅游高地,抓紧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3.若九公路的改建,是完善区域路网建设的需要若九公路是连接若尔盖县和九寨沟县的一条重要公路。该路一直是若尔盖、九寨沟两县人民长期盼望修建的道路,是阿坝州公路规划网中的一条重要道路。从大录乡,经124林场、东北村,到达神仙池,与神仙池景区道路相连,可直达九寨沟县和松潘县。因此,将该路段纳入若九公路项目同步实施是完全必要的。将大录至神仙池的28.26Km同步改造后,既解决了神仙池景区道路断头路的问题,也增加了若九路的线路,使九寨沟口(漳扎镇)、神仙池、大录形成一小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建设。4.建好该项目,增加了成都、绵阳等地通往甘肃、青海两省通道本项目建成后,不仅构成了国道213线的一条支线,也将形成阿坝州的一条重要出省通道,本项目一旦与青海省的公路连通后,青海省将有大量车辆从通道通行,往返与甘肃、西藏、马尔康、成都等地。同时也可以缓解沿线公路建设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也可以基本解决沿线群众出行难,生产生活资料调入难,生产产品运出难的问题,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创造基本条件。5.建设本项目,是加强民族团结、藏区稳定、国防战备的需要
在藏区经济发展中,藏区的稳定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反过来,藏区经济的发展、藏族同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也会对藏区的稳定起到推动作用。本项目的建设,首先,对于加强国防战备、提高地区抗灾抢险能力、应付突发事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开展与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斗争也会起到积极作用;最后,建设本项目也是国家对藏族同胞关心的体现,也有利于各兄弟民族、兄弟省份加大对藏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的援助力度。因此实施本项目不仅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还对确保社会稳定和加强民族团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6.若九公路是九寨沟县到阿坝州政府所在地—马尔康的一条捷径道路长期以来,从九寨沟县通往马尔康,都是经松潘、汶川绕道,路程较远。本项目建成以后将大大改善交通状况,提高行车速度,减少行车时间,比原有九寨沟通往马尔康公路缩短里程80多公里,对于完善地区公路网布局,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提高沿线农民经济收入,发展旅游事业和保障交通战备需要都具有重大意义。7.建设本项目,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需要本项目所在区的黑河两岸,森林资源丰富、天然林禁止砍伐以前,是林业局的主要施业区段,原路也承担着木材运输的繁重任务。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家园,国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林区一方面积极植树造林,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林区的护林防火工作的力度。一是交通不便,巡视困难,对火情不易及时发现,很有可能造成大的森林火灾;二是因为交通落后,对及时扑灭已经发生的森林火灾在人员组织、物质运输等方面造成困难。综上所述,若九公路是若尔盖县与九寨沟县之间的一条重要县级公路,是连接各旅游景点形成“大九寨”发展阿坝州旅游事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我省到达青海、甘肃两省的一条出省通道。但该路等级低,路况差,行车艰难,已严重制约地方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为了改善该公路的交通条件,促进地方经济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四川的旅游高地,完善区域路网的建设,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已经落实四川省国民经济跨世纪战略“扶持三州”的区域发展总部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尽快改建该路是十分必要的。(一)地理位置及路线走向
若尔盖班佑村至九寨沟黑河口改建公路路线全长196.3Km,其中有64.66Km位于若尔盖县境内,本环评报告表仅对九寨沟县境内131.64Km路段进行评价。该路段起于若尔盖县与九寨沟县交界的拉玛克盖垭口,经哉久、芝麻、沙勿、大录乡、麻风寨、玉瓦乡、杏子坝、四道城、三道城、二道城、绕腊口、头道城、陵江乡、吊坝乡,至黑河口大桥。另外,神仙池支线起于九寨沟县大录乡,经大录村、一二四林场、东北村、止于神仙池桥头。路段全长131.64Km。路线地理位置见附图1(一)交通量根据对项目所在区域现有交通情况的调查分析,结合当地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规划、公路网规划情况和交通量的发展规律,预测本项目的远景交通量见插表1-1。插表1交通量预测结果表预测年份交通量(辆/日折算中型车)2005年5552010年8062020年16342025年2219(二)主要技术指标及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指标: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结合本项目在九寨沟县规划公路网中的功能、作用和九寨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九寨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路线所经区域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根据交通预测,考虑地方经济、旅游开发和路网功能的需要,结合原路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原路技术状况,本项目推荐采用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7m。主要工程技术指标见插表2。插表2主要技术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地形类别山岭重丘公路等级四级(山重)计算行车速度公里/小时20行车道宽度米6.5路基宽度米7.0
路面结构3cm沥青表处+18cm水泥稳定碎石+20cm天然砂砾石回头曲线半径米15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米15最大纵坡%9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型米410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凹型米530桥涵设计荷载汽车-20,挂-100建设规模:本改建路段路线起于拉玛克盖,终点在黑河口大桥,路线改建总里程为131.64公里,占地114.93hm2,其主要工程数量见插表3。插表3主要工程数量工程项目单位数量路线长度公里131.64占用土地hm2114.93拆迁房屋m214472.35路基填方×104m251.1203路基挖方×104m3199.1752路基防护×104m38.4310路基及路面排水×103m37.0276桥梁大中桥米/座中桥米/座252.16/5小桥米/座涵洞道358(一)主要工程1.路基工程
路基宽为7m,行车道宽度6.5m。主要路基形式有挖方路基、填方路基、半填半挖路基。填方路基坡比1:1.5,挖方边坡土层取1:1.25~1:1.5,岩石路段取1:0.3~1:1.0。本公路的路基防护主要设有路肩墙、挡土墙和护肩等防护措施。在路堑挡墙和陡坡路段设浆砌边沟。沿线路基土石方数量见插表4和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见插表5。由表可见,全线挖方199.1752万m3,填方51.1203万m3,弃方148.0549万m3。插表4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单位:m3路段地点拉玛克盖~大录大录~玉瓦玉瓦~黑河黑河乡~黑河桥大录~神仙池全线合计桩号K0+000~K34+653K40+000~K69+748K70+000~K89+588K93+000~K112+367K0+100~K28+364长度(Km)34.6529.7519.6119.3728.26131.64挖方土方石方7463692956合计填方土方18625507088504136324石方671196399019320817654434合计82615700289321790758弃方土方61046石方591637363696471合计插表5路基防护与排水工程数量项目地点拉玛克盖~大录大录~玉瓦玉瓦~黑河黑河乡~黑河桥大录~神仙池全线合计桩号K0+000~K34+653K40+000~K69+748K70+000~K89+588K93+000~K112+367K0+100~K28+364挡土墙长度(m)3184.3101715271229339710355
7.5#浆砌石(m3)95965262464551761421438892护肩长度(m)244324437.5#浆砌石(m3)31243124排水沟7.5#浆砌石(m3)1712116342172479450101172.桥涵工程桥梁设计荷载:汽车—20级,挂车—100。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50,小桥涵洞1/25。全线共设5座中桥,总长252.16m,桥面宽7.5m,净宽7.0m。拟新建涵洞358道,一般采用石拱桥和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受其他因素控制时采用钢筋砼板桥、石拱桥等结构形式。3.路面工程本项目路面材料丰富,根据交通量和车型比例,以及本路段的使用性质,推荐采用沥青表处路面。其结构形式为4cm沥青表处+20cm水泥结碎石+15cm天然石砾。4.占地及拆迁改建公路占地114.93hm2,其中耕地15.85hm2,林地29hm2,荒地10.38hm2,宅基地14472.35m2,原老路52.66hm2。插表6公路占地情况和拆迁表乡名单位陵江乡黑河乡玉瓦乡大录乡全线合计耕地面积hm21.024.415.362.0715.85林地hm22929草地hm20.390.280.904.035.6原路hm225.167.757.8411.9052.66房屋拆迁m23473.865558.124836.43603.9414472.352.筑路材料砂及砂砾石料可在指定地点采集。沿线水源丰富,施工用水可就近解决。筑路所需木材、钢材、水泥可从若尔盖县城和九寨沟县城购买。
(一)料场和弃碴场本公路为低等级公路,筑路材料要求不高,路基开挖的多余石料满足要求,故不须新辟料场。本公路弃渣很大,约148.0549万方,一般的弃方都堆放在路基两侧,有部分弃渣需设弃渣场,具体见插表13。弃土场占地3.9hm2。(二)投资计划及工期安排本项目投资估算,主要依据交通部交工发(1996)611号文《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估算指标》、《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推荐方案投资估算金额22830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74万元。由于本项目今后将会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考虑到地方资金不足的现实情况,根据业主和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建议本工程纳入四川省通县油路工程,具体资金来源如下:申请交通厅拨款50万元/公里,本资金合计6582万元;申请通县油路网补助30万元/公里,本资金合计3949万元;其余由地方政府自筹建设。本项目已于2003年10月12日动工,建设期为2年,计划于2005年5月底完工。
与本项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一)原路状况若九公路是若尔盖县和九寨沟县的一条唯一公路。该路于拉玛克盖垭口进入九寨沟县境内,经大录、玉瓦、黑河、陵江乡与九环线相连。原路大部分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林区道路,等级低,平纵面线性差,路基宽度有的地方只有3-4m,无边沟等完整的排水系统,有的桥涵为石台木面,承载力低;路面坑洼不平,且弯道无超高、加宽。落后的交通已严重制约了沿线的乡村经济的发展,沿线的资源得不到开发和利用,严重影响了两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污染情况由于公路为泥石路面,原路交通量较小,据调查平均每天不到100辆次,绝大多数为货车,且汽车质量较差,在晴天当有车辆通过时,路面扬尘较大,瞬时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对环境有一定影响。(三)主要环境问题原路主要环境问题仅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汽车噪声对路边出没的野生动物的惊吓,其次是由于沿线地质条件差,边坡不稳定,公路开挖造成的临空面易产生崩塌和小型滑坡,雨天易被流失而产生少量水土流失。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形地貌项目地貌属于高山峡谷类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高山林立、峰峦叠嶂、沟谷纵横、河流深切、森林茂密,为四川省主要林区之一。路线沿线地形、地质复杂,坡面陡峭,地表切割强烈,海拔高度在2000~4000米之间。随高度增加气候发生变化。主要河流与山体多呈NE—SW向。河谷多呈V形,切割较深,沟谷大多狭窄。(二)地质1.地质构造项目区地质构造属四川西部地槽区,亦称松潘、甘孜地槽系,为其次一级单元九寨沟复向斜(即一级构造属秦岭昆仑地槽系,二级构造属松潘、甘孜地槽系,三级构造属九寨沟复向斜)。九寨沟复向斜亦为西秦岭带一部分,其特殊性在于地处南北结合地带,东南受龙门山构造活动影响很大,北东受秦岭纬向构造的制约,西部受岷江断裂—近南北构造带的控制。因此,九寨沟复向斜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三级地槽系。项目区新构造运动十分明显,境内山体上升;河谷深切,常见悬岩、峡谷、陡峭山峰,山岭与河谷高差常达1500—2000m以上。河谷两岸可见三级阶地,三级阶地(高台地)高出河谷底250米左右,形成黄土平台。其周围断裂至今活动显著,九寨沟以西、二道桥西南角每年平均以1毫米的速度下降。九寨沟县南西北均有明显的活动断层,西部有岷江断裂南有雪山断裂带和虎牙断裂带,北部有秦岭纬向构造带。境内县弧形构造由西北至东南贯穿全境。构成伴山的几组断裂面的活动构造,形成主要的构造轮廓。项目区地质构造大致分为:①玛克盖一勿角压扭性断裂带构造
该构造从大录乡拉玛克盖起,经九寨沟口到勿角,文县孤西翼,呈弓形曲线,总体走向北30度,倾斜角70度—80度,倾向北东。断裂东北侧为中上志留统铅灰色、铁褐色千枚岩,石英片岩夹薄层灰岩,片岩产状N45°W/NW75°。西南侧为泥盆系——石炭系厚层状灰岩,产状N45°W/NW75°。②大录——永丰向斜褶皱断裂构造该构造从大录经县城到永丰,在白水江北岸,属南东向的褶皱断裂。区域包括大录、迭森、二道桥、白河、永乐、永丰等地。褶皱轴面走向西北45°—65°,倾角45°。这条向斜褶皱构造,其北受达舍寨背斜褶皱断裂挤压,砂岩、页岩夹薄层灰岩及煤浅地层中,砂岩裂隙发育,为含水介质,页岩相对隔水,因此部分具承压自流条件,水量中等,单孔日流水量100~300吨。基岩裂隙水主要贮存于岩浆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内,流量一般0.01~0.5升/秒,最大流量10升/秒。2.路线工程地质条件评述路线沿黑河顺流而下,沿线基岩相间出露,主要为千枚岩及页岩,除局部地段松散堆积物坍塌外,边坡基本稳定,无大型滑坡及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病害。但沿线冲沟发育,区内降雨集中,易形成山洪及小型泥石流,对工程有一定影响。另外,因路线顺河而设,局部路段离河较近,路基易受河水侵蚀。需采取工程措施处理,加强路基挡防,以确保路基稳定。地面横坡较陡部分基岩普遍裸露,山体谷坡稳定,地质良好,路基稳定性较好。(三)地震根据四川省地震的有关资料。结合多次历史地质对公路沿线的影响,其地震最大影响烈度均未超过VII度。(四)气候
项目所在地属温带大陆性为主的季风高原性气侯,具有冬长夏短、昼夜温差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旱雨季分明的特点。境内可分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及少数高山寒带区。气候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在一定高度以下,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按海拔高度划分,大致可分为二个气候带:海拔1600米以下,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寒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旱季(8月到次年4日)降水量少,空气干燥,雨季(5—10月)降水集中,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9.8%(445.8毫米),7月8月常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9月多为阴雨天。日照: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36.9小时,最多年日照时数为1828.4小时。气温:多年平均气温为12.6℃,一般最热月为7月,多年月平均气温为22.1℃;最冷月是1月,多年月平均气温为1.7℃。本地区常年最大冻土深度7厘米左右。(五)水文项目区的水系主要是属于嘉陵江水系—黑河。黑河流域面积为2612.51Km2,河流全长139Km,多年平均流量为31m3/s,年径流深403.9mm,年径流量10.55亿m3。大录河和芝麻河为黑河源头的两个支流(附图2)。黑河在本工程止点的黑河口汇入白河,白河向下游流至县城汇入白水江,白水江再向下游至白龙江再至嘉陵江。路线所经地区玉瓦区的大叶子沟及幸福河都蕴藏着丰富地下水源。项目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碳酸盐裂隙溶洞水、碎屑岩层间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四大类,主要接受浅层地下水补给,多属淡水,按化学成分的组合来看,大多为重碳酸钙水,无色、无味、无嗅,矿化度小于0.2克/升,符合饮用水标准,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六)森林、植被九寨沟县天然植被覆盖度较高。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主要是温带、寒温带植物,也有慈竹等极少数亚热带植物生长。据初步调查,县内森林植物共56科、127属、287种,主要是木本植物。仅九寨沟木本植物达150余种。而且,九寨沟县还分布有红豆杉、领春木、连香树、紫果云杉等稀有珍贵林木。
由于地形差异和气候垂直变化的影响,植被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九寨沟县植被大体可划分为稀树灌丛草原、针阔叶混交林、阴暗针叶林、山地灌丛草甸等几个植被分布带。稀树灌丛草原分布于海拔1160米至1800米(阴坡1700米)河谷地带及主要支沟前沿。该区由于人口较密,历经长期过量采伐,现仅存臭椿、栾树、槐、核桃、柿、小叶榉、榆、岷江柏等散生针阔叶树。植被长期破坏后,气温增高、降水减少,逐渐由温带季风气候向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过渡,稀树灌丛或稀树植被逐步取代了落叶阔叶林。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大多数木本植物逐渐变得株矮小,根比茎长,叶小,有的叶片革质或叶上有蜡质,有的茎叶有刺。耐旱的禾本科、莎草科等草本植物也随之侵入。植被覆盖度急剧下降,阳坡低于阴坡,一般盖度在30%以下。主要植被有小蘖、羊蹄甲、忍冬、四川扁桃、悬钩子、胡枝子、杭子梢、青茅草、狗尾草、蒿草等。针阔叶混交林分布于海拔1800米至2800米(双河阴坡1600米以上)漳扎镇甘海子、大录乡、勿角卡予以下地区。气候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上部属寒温带气候。沟尾及坡面中上部气温下降,降水增加,适宜于温带、寒温带植物生长。该区下部为落叶阔叶林、松栎林,主要树种有华山松、油松、四川白桦、栎类等。上部为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落叶松、铁杉、毛红桦、山杨等。局部地区有沙柳、芦苇等湿生和水生植物分布。阴暗针叶林分布于海拔2700米至3800米(阴坡3900米)。该地区气候属寒温带。森林植物绝大部分为针叶林,主要有柔毛冷杉、粗枝云杉、毛红桦、槭、花楸、方枝桧等,林下以杜鹃、箭竹多见。阳坡常见冷杉、云杉箭竹林,阴坡多见冷杉、云杉杜鹃林。该区是九寨沟县天然森林主要分布区。山地灌丛草甸分布于海拔3800米至4000米。主要植被有高山杜鹃、高山柳、高山绣线菊、银莲花、苔草、蒿草等。(七)土壤
项目区土壤有13个土类,23个亚类。其中农耕土有7个土类,9个亚类,23个土属,64个土种。土壤分布规律的总趋势是:以水平分布为基础,以垂直分布为主导,并受其地貌、气候、坡向、地质、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形成复杂多样的土壤。土壤垂直地带分布明显,其分布规律是:暖温带中山区的垂直带谱是(由下向上)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山地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温带高山峡谷区的垂直带谱是褐土—山地淋溶褐土—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寒温带山原的垂直带谱是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八)生物多样性九寨沟县境内有野生动物300多种,其中为国家一、二级保护的各类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豹、牛羚、金雕、斑尾榛鸡、绿尾虹雉、猴科、小熊猫、黑熊、赤狐、黄喉钓、小灵猫、猞猁、马麝、藏羚羊、岩羊、鸢、雉鹑,红腹锦鸡、藏马鸡等42种、此外还分布有西藏山溪鲵、林蛙、高原蝮、山铬铁头等20多种两栖类和爬行类以及松潘裸鲤、川陕哲罗蛙等10多种鱼类。县境内有两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即勿角大熊猫保护区和白河金丝猴保护区,两保护区均在工程区以外,距白河金丝猴保护区较近,公路侧边而过。本公路段所经区域属高山峡谷区,沿途200m以内分布的主要植物有:云杉、冷杉、油松、桦木、杨树、柳树、栎类等;分布的主要动物有:岩羊,野猪,环颈稚、小灵猫等,其中岩羊和小灵猫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但未划分等级。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境内因有著名旅游风景区九寨沟,于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九寨沟县。九寨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东北部,界于北纬32°53′~33°41′、东经103°27′~104°26′之间。县境东北与甘肃省相连,西南与平武、松潘、若尔盖接壤。东西长93公里,南北宽89.8公里,幅员面积5290平方公里。九寨沟县城所在地永乐镇位于县境东部,白水江西岸泥石流冲积台地上,白水江沿城东由西北向东南流去。城址西靠山,东临江,南北各为一条泥石流冲沟所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14000—1441m之间,县城离成都479Km,距州府马尔康575Km,至甘肃文县72Km,距松潘县146Km。县城永乐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2年九寨沟县总人口为58833人,增长2.5%,其中:城镇人口19404人,增长2.1%,非农业人口14194人,增长23.0%。人口自然增长率9.9‰,在总人口中,汉族占65.5%,藏族占28.8%,其他民族占5.7%。建国以来,九寨沟县社会经济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九寨沟县在“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基础,以旅游业为龙头,以黄金开发为支柱,以精神文明建设作保障”的兴县战略指导下,突出“强农、兴旅、基础、调结构”
,使全县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第二产业中木材工业停止,黄金开采和电力工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旅游业的“龙头”地位逐渐形成。2001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201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011万元,增长0.7%;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1288万元,增长22.5%,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2267万元,下降8.4%,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021万元,比上年增长33.8%;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980万元,增长3.3%;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6233万元,增加19.5%;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808万元,增加12.9%;社会服务增加值22536万元,增长8.1%。200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560万元,比上年增长9.5%。从产业结构看,产业结构调整到了11:20:69,呈“三·二·一”型。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在岗职工人数7854人,其中:国有单位5547人。2002年城镇在岗职工劳动报酬13012万元,比上年增长50.1%,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劳动报酬8431万元,增长27.1%;城镇集体单位577万元,增长267.5%;其他经济单位4004万元,增长121.3%。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劳动报酬为13988元,增长24.0%,其中:国有单位15456元,增长25.6%;城镇集体单位10785元,增长76.5%;其他经济单位12089元,增长30.9%。农牧民人均收入1255元,增加100元,增长8.7%。公路沿线乡镇经济发展还相当落后,几乎没有工业生产,农村经济以牧业为主,2002年末牛存26763头,羊存栏6584头,猪存栏2850头(见插表7)。插表7若九公路沿线乡镇2002年主要经济指标表乡镇大录玉瓦黑河陵江全线合计总面积(hm2)318525015035030人口(口)总数25242098336017529734农业24701812328917079278非农业541867145356耕地(hm2)774.20426.80745.20346.332292.53农作物播种面积(hm2)375.07218.87587.93252.801434.67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hm2)322.73206.27356.20197.671082.87牛存栏(头)1779441683047175426763羊存栏(头)1516139829427286584猪存栏(头)7755879485402850公路沿线自然景观较好,高山峡谷、森林溪水均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支线终点神仙池已成为九寨沟旅游圈内的一个重要景点。公路沿线文物古迹较少,业已查明沿线无县级以上保护文物。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质量1.水、气、声环境质量公路沿线为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农牧区,过去尚有森林工业,1998年国务院发布森林禁伐令后,现在除农牧业外,没有其它工业,因此不存在工业污染,总体上环境质量优。除现有公路上有车辆产生扬尘和少量尾气以及居民的炊烟袅袅外,基本无大气污染源,环境空气质量好。公路沿线水域主要是黑河、芝麻河、大录河。沿线地区经济落后,无工业废水排放。居民少,生活水平低,用水量少,对沿线河流水质基本无影响。因此,根据有关资料(插表8),沿线水环境质量优,可达地面水环境质量I类标准,当地居民直接取做饮用水。插表8黑河水质质量指标类别PHCODBODDO氨氮
单位mg/gmg/gmg/gmg/g数值8.148.22.18.10.2公路大部分蜿蜒于深山峡谷,幽静安宁,声学环境质量较优。沿线代表性地段的噪声实测结果见插表9,可见沿线小学、居民区和本底声学环境质量可达到《城市区域环境质量标准》(GB3096-93)中的1类要求。插表9代表性噪声实测结果(Leq)单位:dB点号1#2#3#4#昼间81.246.648.650.7夜间40.340.342.143.5位置施工场地旷野路基白河小学安乐乡2.生态环境状况项目区环境原始,风景秀丽,森林和植被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保存较好,水土流失较轻,生态环境较好,2003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配准九寨沟县作为第八批全国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之一。A植被和动物公路起点约5Km经过的是草地,而后为原始森林区,约20Km,此后公路布设于黑河峡谷、山坡,在河湾区零星分布耕地,至玉瓦后公路有森林,两侧300m范围内以耕地为主,远离公路主要是次生乔、灌木林地、神仙池连接线为高山峡谷区,山坡有森林。草地和森林区无人居住,野生动物经常出没。沿线生态环境总体来说较优,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和草原发育良好。B土地利用现状据土地资源清查,全县土地总面积公顷,合亩,主要利用类型如下,以林地和荒山荒地为主(附图3)。(1)耕地:8319公顷,占总面积的1.6%,其中水田38公顷,水浇地980公顷,旱地7333公顷。耕地面积中坡耕地727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7.4%,开垦指数(耕地面积与总土地面积之比)1.6%。
(2)林地:公顷,占总面积的37.95%。其中有林地公顷,疏林14614公顷,幼林5057公顷,经济果木林地978公顷。(3)草地:89856公顷,占总面积的16.99%。(4)荒山荒坡:公顷,占总面积的33.91%。(5)水域:1717公顷,占总面积的0.3%。(6)非生产用地1365公顷,占总面积的0.3%。(7)难利用地:47341公顷,占总面积的9.0%。公路沿线4个乡镇的土地总面积公顷(插表10),以林地和荒地为主,其中耕地为2292.53公顷,占总面积的0.92%;林地为83047.13公顷,占33.51%;草地为22965.53公顷,占9.27%;荒地为72466.4公顷,占29.24%;水域面积为604.47公顷,占0.24%;非生产用地为351.13公顷,占0.14%;难利用土地为22396.8公顷,占9.04%。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为25.46公顷,可谓地广人稀。但人均耕地只有0.24hm2(3.53亩),且坡度大,垦殖率高。插表10公路沿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表单位:hm2乡镇大录玉瓦黑河陵江全线合计占比例总面积318525015035030100%耕地774.20426.80745.20346.332292.530.92%林地54737.677451.9314555.136302.4083047.1333.51%草地4861.135739.876127.006237.5322965.539.27%荒地21214.0013416.2721290.6716545.4772466.4029.24%水域153.53242.13136.5372.27604.470.24%非生产用地114.4772.6794.2069.80351.130.14%难利用地5170.334569.007201.275456.2022396.809.04%C水土流失现状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2073.36Km,占幅员面积的39.2%。公路沿线水土流失以中度和轻度为主(附图4),在大录以下至黑河沟口为中度侵蚀,大录以上为轻度和微度侵蚀,全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610t/Km2·a,属轻度侵蚀。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局部沿原公路边坡有重力侵蚀。水力侵蚀形式主要是坡面侵蚀。沿线各乡镇水土流失情况见插表11。插表11公路沿线乡镇水土流失现状表单位:hm2乡名大录玉瓦黑河陵江合计土地总面积318525015035030无明显流失面积面积10331.9314210.0722922.6710791.4758256.13占总面积%7944.645.730.8200.1水土流失面积合计面积27492.6717641.9327227.3324238.5396600.47占总面积%2155.454.369.2199.9轻度侵蚀面积17966.477423.7311062.478122.3344575.00占流失面积%65.3542.0840.6333.51181.57中度侵蚀面积6229.876363.478699.138127.2029419.67占流失面积%22.6636.0731.9533.53124.21强度侵蚀面积3296.333699.536224.206740.7319960.80占流失面积%11.920.9722.8627.8183.54
极强度侵蚀面积 155.201241.531042.272439.00占流失面积%0.884.564.39.74剧烈侵蚀面积206206占流失面积%0.850.85土壤侵蚀量(万吨)85.8670.37120.11122.69399.03(二)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区环境质量优,不存在大的环境问题,只是因山高坡陡,边远偏僻,交通、通讯设施落后,经济上不去,社会经济环境亟待改善。(三)公路外环境公路外环境主要有学校、居民区、卫生院以及机关单位等,局部原始森林、未受污染的河流以及偶而出没野生动物,主要外环境关系见附图5~附图17。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保护目标是岩羊和小灵猫,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植被和水土保持公路施工完毕,除路基外被占用的绿地外,其它均要恢复植被,可利用路边带绿化补偿路基占压的植被。弃土堆拦渣率达到90%以上,水土流失防治率也要达到90%以上。3.受纳水体沿线水域主要是黑河、芝麻河和大录河,水质优,可供人畜饮用。目标是三条河流水质要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类要求。4.环境敏感点公路通过16个村落,涉及人口6469人,其中有7个小学,共有学生1738余人,4个卫生院,卫生院中共有职工23人,病床数54个。目标是这些敏感点的环境空气和噪声影响要达到标准限值。
插表12环境敏感点及保护目标一览表编码敏感点名称桩号到路边距离(m)基本特征乡镇1芝麻村K28+15016370人大录乡2大录小学LK0+900346个班级,学生291人,教师29人3大录卫生院LK1+10050职工2人,现有床位5张4大录乡机关LK1+10036职工40人5大录村LK4+47020509人6124林场LK6+20030职工60人7东北村LK16+24020386人8玉瓦桥K62+15018207人玉瓦乡9玉瓦桥小学K62+160181个班级,学生25人,教师2人10玉杏小学K65+650281个班级,学生15人,教师1人11杏子坝K65+66040131人12敬老院K67+6202815人13四道城村K68+95062337人14玉瓦中心校K69+300287个班级,学生278人,教师29人15玉瓦中心卫生院K69+6305职工13人,床位15张16玉瓦中学K71+30325个班级,学生287人,教师34人17酒房村K74+5014154人18三道城K77+5042220人19二道城村K80+92016202人黑河乡20绕纳口村K83+17015200人21头道城村K86+3508669人22黑河乡机关K86+8002025人23黑河卫生院K86+9705职工5人,床位6张24黑河小学K87+802011个班级,学生412人,教师11人25吊坝村K97+60010380人陵江乡26陵江小学K100+180406个班级,学生280人,教师24人27陵江乡机关K100+1504035人28七里村K100+85016470人29陵江卫生院K103+84010职工3人,床位5张
30河口村K103+880106150人31岩里村K105+90018120人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取值时间NO2COTSP日平均0.084.00.30一小时平均0.121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类标准项目pH氨氮(mg/l)COD(mg/l)石油类(mg/l)限值6.5~8.5≤0.5≤15≤0.05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II类标准标准类别等效声级LAeq(dB)昼间夜间1≤55≤452≤60≤504.《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dB)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卸机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65555.生态环境(1)以不减少区域内濒危珍稀动植物和不破坏生态系统完整性为标准;(2)水土流失以不改变土壤侵蚀类型为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项目pH氨氮(mg/l)COD(mg/l)石油类(mg/l)限值6~9≤15£60£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公路建设的主要工序如下:选线—→勘察、设计—→征地—→放线—→路基挖填—→架桥—→边坡防护—→路面工程—→交通工程—→竣工通车—→营运管理主要污染工序:1.路基挖填产生扬尘污染;2.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产生轻微污染;3.架桥废液和漏油对水环境污染;4.边坡防护和路面工程产生扬尘污染;5.通车营运产生尾气、扬尘和噪声污染。工程设计合理性分析:
本公路位于四川九寨沟县境内,属偏僻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很差,人口密度小,采用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既符合公路技术标准也符合当地实际。路基宽度7米,行车道宽度6.5米。采用9%的最大纵坡,能满足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下的行车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挖和回填。利用原有的老路进行改建,既少征地又少拆迁,环境影响较小。本公路的路基防护主要设有路肩墙、挡土墙和护肩等防护措施,在路堑挡墙和陡坡路段设浆砌边沟,都能有效地防止边坡失稳、坍塌和崩落等。桥涵断面的洪水设计,满足泄洪要求。综上分析,工程的总体设计是合理的,满足设计规范,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本公路处在《九寨沟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区内(附图18),位于中低山河谷城区工商贸及果菜粮食生态经济功能区(I区)、西部高山水源涵养生态经济功能区(IV区)和中部自然保护旅游生态经济功能区(III区)。I区人增地减矛盾突出,发展生产是该区资源利用的总方向,该路建设有利该区发展。IV区生态环境较优,“水源涵养”是该区的重要目标,应严禁上马破坏水源涵养的功能的建设项目,公路建设砍伐森林对水源涵养功能将有一定影响,必须办理相关手续。III区是旅游经济区,各种施工及人类活动要尽可能减小对植物的破坏,防治水土流失的加剧。由此可见,只要做好公路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森林砍伐许可,该公路建设符合规划。此外,《四川省计委关于若尔盖班佑村至九寨沟黑河口改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批复》(川计交[2003]130号)同意该项目建设,表明工程设计合乎经济要求。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排放源
类型(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扬尘TSP约3mg/m3<1mg/m3营运道路TSP瞬时浓度:约1.5mg/m3日均浓度:<0.3mg/m3水污染物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排放量:8m3/dCOD:250mg/l,0.73t/aBOD5:100mg/l,0.29t/aSS:150mg/l,0.43t/a不排放,由当地农牧民用作肥料固体废物裸露的开挖场所水土流失.24t7339.7t施工人员生活垃圾280kg0噪声施工噪声80~90dB,禁止夜间施工,可恢复至本底噪声其他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一)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破坏植被改建公路需新征耕地15.85hm2,林地29hm2,草地5.6hm2,采伐林木380m3,破坏植被总面积34.6hm2。施工完毕后,通过路边植树、种草,可使破坏的植被有所恢复。2.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公路沿线野生动物主要有岩羊、野猪、环颈稚、小灵猫等,岩羊和小灵猫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施工期噪声尤其是爆破将惊吓这些动物,对它们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公路沿河布设,施工噪声可能会使动物向更高处躲藏而远离水源,对这些动物的生存条件产生一定影响。但这是暂时的,一旦它们渐渐习惯了施工噪声,会在夜间下山觅食觅水。此外,如不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教育,可能增加野生动物被猎杀的机会。3.水土流失本项目土石方总量为199.175万方,平均每公里1.51万方,填方51.1203万方,弃方148.0549万方。雨季在土石方挖填过程中均要产生水土流失,流失强度一般要达到强度到剧烈程度。本项目位于高山区,冬季常有冰冻现象,阴山部分冰冻现象尤为严重,本区最大冻土深度7cm左右。雨季施工,极易产生水土流失。路基和弃土场水土流失为剧烈侵蚀,侵蚀模数取12000t/Km2.a;弃土每年按10%的流弃比计算,则弃土堆流失量=m3*10%*1.8t/m3*2=.6t。施工期两年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估算如下表。根据预测,全线施工期共将产生水土流失量为.24t,平均每公里产生水土流失4289t。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雨季,旱季基本不产生水土流失,据1月9日的现场调查,黑河口处河水清澈如故,看不出河口上游正在开挖施工。插表13预测的水土流失量路基弃渣量全线合计面积(hm2)131.643.9(仅弃土场)135.54弃渣量(m3)侵蚀模数(t/Km2.a)12000容重(t/m3)1.8流弃比10%
流失量(t)31593.6.6.24(二)营运期生态环境的影响公路建成通车以后施工期产生的水土流失已经控制,应该绿化的已经绿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该段公路交通量极小,汽车尾气对路边植物的影响很小,与其它公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从2000年起已使用无铅汽油,公路对土壤的铅污染也不存在。所以营运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如前所述沿线两侧500m范围内没有发现大量国家级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更无这些野生动物的栖居地,只有少数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岩羊和小灵猫。改建工程仅沿原路加宽,不新辟路线。此外,老公路已营运了30多年,其它常见野生动物已适应了公路的运输环境,并与公路建立了良好的协调关系,适应了汽车的鸣笛声。偶尔有个别远途迁徙而来的野生动物可能会因夜间觅食穿越公路时被行车撞死,因本路段交通量小,尤其夜间更小,发生动物撞车事件的概率极小。随着公路建成,交通条件改善,扩大了狩猎范围,使野生动物受人为猎杀的危险增大。公路营运后,交通条件得到大大改善,为正在实施的天保林工程和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工程所需树苗、种子、肥料以及其它施工材料会很快从外面运进,可大大地加快天保林工程进度,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一定的正效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一)社会环境分析本工程需迁移住户39户,共拆迁房屋14472.35m2,其中黑河小学住宿楼拆除面积为265.48m2
。沿线乡镇的部分人畜引水及农田水利设施在施工中要遭破坏,给当地居民生活和生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本公路也将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正效益。(二)水环境影响分析公路建设必将部分阻断沟溪水流,引起原来水流体系的变化。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废水、生活废水和施工材料进入水体,或因降水引起的材料冲失均能引起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1.公路基本沿河岸布设,施工期水土流失量中80%将进入河中,增加河水浊度,水中的SS将略有增加,但不会影响其使用功能。水土流失也可能在下游产生淤积,抬升河床,增加洪水危害,但只要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这种影响将随之减少。2.公路沿线人少,劳动力少,施工人员大多数来自外地,集中施工集中生活,估算约需450多人,加上管理人员总人数达560多人,其中沿线当地可提供300多个劳动力,那么200个外来人口的生活污水会对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假设每人每天生活用水50升,消耗20%,则外来民工共产生污水量为8m3/d。根据过去公路施工经验,一般一个施工营地为30~40人,那么每个施工营地将产生1.2~1.6m3/d,可见废水量极小,即使直接排入黑河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由于该河水域功能为I类,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不能直接排放,仍需对人员较集中的生活废水进行处理。3.全线修建5座中桥,桥梁施工及河边路基路面施工的废油、废液落(流)入江河对所在水域产生局部污染,但这种污染极微,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可以降至最小甚至避免。4.筑路所需的沙、卵、砾石等将取自芝麻河、大录河和黑河漫滩,在河道内将形成较大的集水坑或洼地,这些场所在枯水期有可能演变成污水坑,间接影响河流水质。公路跨越溪沟所设桥、涵,一般不压缩行洪面积,对泄洪影响不大。但雨季桥涵施工时应注意弃土、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等不要堵塞河谷,影响排洪。(三)噪声影响分析
改建工程里程长、许多路段施工条件复杂,项目区富余劳力有限,施工时将采用较多的大中型设备进行机械化施工。据调查,国内目前常用的筑路机械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稳定土拌和机、压路机等,其满负荷运行时的噪声随距离衰减值见插表14。据1月9日对施工现场(1台挖掘机,1辆用于发电的拖拉机和1台电钻)噪声实测,在这三台施工机械中心(各距8m)的噪声等效声级为81.2dB。由于施工机械辐射声级水平较高,施工时噪声对现场施工人员及附近居民产生一定影响。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90规定,昼间噪声限值为70~75dB,夜间为55dB。插表14表明,施工机械噪声级昼间在施工点40m范围内超出标准限值,夜间在距施工点150m范围内均超出标准限值。沿线有17个村落居民点(包括3个乡政府)和7个乡中心小学所在地,村落之间距离平均7.73Km,7个中心小学均在各乡政府所在地。为方便交通,公路均穿村而过,最近住户距路边只有10m,所以施工噪声对这些村落和小学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插表14主要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机械名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dB)
5m10m20m40m60m80m100m150m200m300m轮式装载机9084787268.5666460.55854.5平地机9084787268.5666460.55854.5振动式压路机8680746864.5626056.55450.5推土机8680746864.5626056.55450.5挖掘机8478726662.5605854.55248.5摊捕机8781756965.5636157.55349.5冲击式钻井机8781756965.5636157.55349.5(四)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在施工期公路施工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内燃机的废气,本公路面采用沥青表处,在熬制过程中将产生沥青烟的污染。本路段大气环境质量优,环境容量大,地处山谷,扬尘和尾气容易沉降,而不会产生区域性污染,并且施工期较短,只有2年,施工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是短时期的,施工结束后,其影响即消失,在施工期再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可以大大减轻施工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一)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前后连接若尔盖县和九寨沟县,公路对沿线各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必将产生较大效益。公路建成后,人口必然向公路两侧迁移,并将逐步形成以服务业和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区,形成一个公路经济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牧民原有的交往方式,有利于发展交通和生产工具,增加生产;同时,由于交通的便利条件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布局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强信息、物资的人员的流动,提高当地群众的整体素质;对九寨沟县优势资源开发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为城镇发展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进而增加社会劳动者人数,而且其构成比例也将产生有益的变化。(二)对水环境的影响本公路营运期对水环境的潜在污染是运输各种液体物品的车辆(主要是油罐车或运奶)发生泄漏或翻入河中而造成的风险污染,通过改建,该段公路标准提高,车速小,车辆和行人不多,只要加强管理,这种风险是可以避免的。(三)噪声影响营运期交通噪声的影响,按下式进行预测:(1)昼间小时等效A声级预测公式:
(1)夜间小时等效A声级预测模式:n种车型在预测点处的总交通噪声等效A声级为:式中:i——车型,分大、中、小三种;LAeqi——第i种车型的车辆在预测点处的等效A声级,dB;LAi——第i种车型的车辆在参照点处平均辐射A声级,dB;Ni——第i种车型的交通量,辆/小时;vi——第i种车型车辆的平均车速,公里/小时;T——评价时段,取1小时;r0——参照点至行车线的距离,r0=1.5m;r——预测点至行车线的距离,m;a——与地面覆盖物有关的衰减因子;△S——噪声传播途中声屏障的减噪量,dB;n——车型分类数。预测点昼间或夜间的环境噪声预测值按下式计算:其中:LAeq交——预测点昼间或夜间的交通噪声预测值(dB);LAeq背——预测点预测时的环境噪声背景值。
对断面噪声进行预测(见插表15),可见除2020年和2025夜间在距路边5m噪声微量超标外,10m以外均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经过对沿线敏感点的噪声预测(附表1),营运期沿线学校和医院受到的等效声级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类标准。玉瓦桥小学和黑河小学在营运远期2020年以后,夜间超标,超标值分别为0.7~1.4dB和0.4~1.1dB。但由于村小夜间不上课,故夜间超标对教学没有影响。玉瓦中心卫生院、黑河卫生院和陵江卫生院从营运近期(2005年)夜间即超标,到2025年最大超标达6.7dB,尤其是玉瓦中心卫生院有15张病床,病人多,噪声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压力,不利于恢复健康。插表15交通噪声等效声级预测单位:dB年份至路边距离(m)2005201020202025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552.5747.7753.6348.4956.0050.2757.1351.301050.3645.1651.2245.7953.2747.4054.2948.361549.2443.7949.9444.3251.6945.7452.6046.612048.5842.9549.1543.4150.6544.6551.4745.432548.1542.4048.6342.7949.9243.8750.6544.583047.8542.0148.2642.3449.3943.3050.0343.945047.2641.2147.4941.4148.1942.0348.6242.4610046.8540.6546.9540.7447.2641.0247.4641.2215046.7440.5046.7940.5546.9740.7147.1040.8320046.6940.4346.7340.4646.8540.5746.9340.65(四)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由前所述,项目区大气环境质量高,评价因子CO和NO2的本底值很低。工程结束后,营运期主要是燃料不充分燃烧而产生的CO及燃料添加剂由尾气排出,造成污染。该项目路面采用沥青表处,扬尘污染很小。(五)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路线沿黑河顺流而下,沿线基岩相间出露,主要为千枚岩及页岩,除局部地段松散堆积物坍塌外,边坡基本稳定,无大型滑坡及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病害。但沿线冲沟发育,区内降雨集中,易形成山洪及小型泥石流,对工程有一定影响。但是一旦修建公路,必将有挖方,如果开挖面坡度大,坡很大,将产生较大的临空面,易诱发滑坡。另外,因路线顺河而设,局部路段离河较近,路基易受河水侵蚀。但只要定期清理维护,这种影响不大。一般对开挖路面均采取工程措施处理,加强路基挡防,确保路基稳定。地面横坡较陡部分基岩普遍裸露,山体谷坡稳定,沿程地质良好,路基稳定性较好。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包括“以新带老”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不够时可附另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及投资预期治理效果及污染物排放增减量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扬尘TSP运土车辆盖上蓬布,晴天施工场地洒水扬尘可降低80%沥青熬制沥青烟采用罐装沥青降低90%(仅热拌时有少量沥青烟)营运期路面扬尘TSP和汽车尾气路边两侧各栽一排乔木和一排灌木。扬尘和尾气可降低60%水污染施工营地生活污水COD和氨氮禁止外排。修建17个旱厕,投资25500万元。不污染水环境
物营运风险事故液体加强运输管理尤其是危险品车辆管理事故率可降低50%以上固体废物弃方148.0549万m3废渣(土、石)弃方及时防治(种草、栽灌木),弃土堆设挡渣墙及绿化挡渣率可达95%以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设40个垃圾桶并填埋垃圾不外排噪声施工期在居民区路段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营运期2个学校(夜间)和3个医院噪声超标,拟在营运初期对超标医院安装双层玻璃,营运中期对超标严重的2个医院进行搬迁。其他为防治水土流失,在边坡可绿化区域进行植草、栽灌木,进行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一)植被恢复被公路路基占用的植被可通过在路边两侧各栽一排乔木和一排灌木并在乔、灌木下种草(宽0.5m)进行补偿。乔木的株距为3m,灌木的株距为1.5m。这一排乔木和灌木又具有吸尘、抗污染作用,能有效降低营运期扬尘污染。路边带的绿化面积见插表16。全线共栽行道树87760株,栽灌木株,植草m2。插表16植被恢复数量及投资项目栽乔木栽灌木种草投资单位株株m2元路边带87760(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主体工程设计的路基边坡防护的挡土墙,护肩以及边沟、排水沟都是具有良好的水保功效。
(2)加强施工管理,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禁止向河道和溪沟倾倒废石、废土和废渣,河边路段施工时要采用有效措施防止泥土进入河道。(3)路基开挖的弃方共有148.0549万方,基本上是堆放在路基两侧,只有大录至玉瓦段设有弃土场。堆放路基两侧的弃渣为m3,主要用于路基边坡绿化,在堆放弃渣的路段采取植树、植草措施,灌木株距2m,乔木4m。路基水土保持的水保数量见插表17。此外,在路基边坡的可绿化区内也种草、栽树,两项绿化总面积m2,栽乔木10970株,灌木32910株。插表17路基边坡水保数量表项目栽乔木栽灌木种草投资单位株株m2元边坡1097032910(3)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砂砾石取土坑位于河漫滩,成坑后洪水来时将成为洪水中泥沙的沉降池,可减少水土流失,不需采取措施。弃土堆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场所,是防治重点。拟对每个弃土堆设置干砌石挡渣墙,高3m,底宽2.0m,顶宽1.4m;在弃土堆坡面和顶面种草,栽灌木,株距2m。弃土堆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及投资见插表18。通过植被恢复和弃土堆水保措施,全线水土流失防治率可达95%以上。插表18弃土场水保工程数量表编号桩号弃渣量挡墙长度挡墙体积植草栽灌木投资单位m3mm3m2株元1K12+1001991257.6293.83651913482682K50+5003258273.7375.859731493674353K54+0103513076.5390.264411610710654K57+9003637277.9397.166681667728175K61+3504189383.6426.276801920804416K64+9104225683.9428.077471937809337K67+5002575265.5334.14721118057376合计518.72645.24288110720
(一)野生动物保护措施(1)在施工人员中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法》,每个施工营地前面都应树上宣传牌,时时刻刻提醒人们。严禁利用工作之便猎杀野生动物,一旦发现依法严惩。(2)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地带施工时,严禁大药量的爆破并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以便某些动物能够在夜间觅食。(3)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路段,一般是拉玛克盖至大录段,和大录至神仙池段道路边每隔2Km立一块野生动物保护标牌,在标牌上采用文字或绘画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禁止狩猎的内容。估计全线约需32块标牌,投资1.6万元。(四)噪声影响减缓措施施工期在大录乡境内全线和其他路段的敏感区(居民、学校、医院)附近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白天在学校附近施工时应与学校取得联系,安排好强噪施工活动与教学之间的时间表,减少对教学干扰。除2020年和2025夜间在距路边5m噪声微量超标以外,10m外均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沿线所有民居房屋均在路边5m以外不超标,经过对沿线敏感点的预测分析(附表1),营运期沿线学校和医院受到的等效声级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类标准有2所学校和3所卫生院,各超标敏感点情况见插表19。插表19噪声超标情况一览表敏感点名称玉瓦桥小学玉瓦中心卫生院黑河卫生院黑河小学陵江卫生院桩号K62+160K69+630K86+970K87+80K103+840至路边距离(m)185520102005年昼间-----夜间-3.53.5-1.52010年昼间-----夜间-4.24.2-2.0
2020年昼间-1.71.7--夜间0.75.75.70.43.22025年昼间-2.72.7-0.3夜间1.46.76.71.14.0瞬时交通噪声(如鸣笛、换挡等)在夜间对居民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很小,不需要再设防。玉瓦桥小学和黑河小学均是公路营运中期的夜间超标,超标也不大,小学在夜间不授课,所以对这两个敏感点不需要设噪声减缓措施。对玉瓦中心卫生院、黑河卫生院、陵江卫生院在营运初期的夜间和营运中期白天都超标。为减缓噪声影响,营运初期在三个超标卫生院临路一侧安装双层玻璃进行隔声,降噪可达5dB以上,所有敏感点将能达标。在营运初期就直接若采取双层玻璃的隔声措施,敏感点的噪声均可达标。在营运远期2020年以后,玉瓦中心卫生院和黑河卫生院噪声超标5dB以上,双层玻璃隔噪将不能达标,建隔声墙和声屏不利通风采光,影响病人的情绪,故在营运远期可将玉瓦中心卫生院和黑河卫生院搬迁。插表20噪声减缓措施数量表敏感点窗户个数(个)单窗面积(m2)总面积(m2)投资(元)玉瓦中心卫生院101.4414.4864黑河乡卫生院61.448.64518陵江乡卫生院61.448.64518合计22/31.681900插表21营运远期敏感点拆迁表敏感点拆迁面积(m2)拆迁单价(元/m2)投资(元)玉瓦中心卫生院35015052500黑河乡卫生院22015033000合计57085500(五)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扬尘和沥青烟。施工扬尘可采取在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上洒水,运输车辆加盖棚布措施来降低扬尘。路面沥青可采用已熬制好的罐装沥青。川九公路的实践表明,罐装沥青比现场熬制还要省钱。如果熬制,其熬炼场应在村寨下风向200m以外。(六)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营运期对水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运输液体(主要是农药、液体化肥以及少量危险品)的翻车事故的风险。主要是通过加强管理,对运输有毒有害物品车辆要对其全行程进行监控,前有引导车后有押送车,防止其他快速车辆的碰撞,并控制运输车辆的速度,如此可杜绝事故发生。(七)垃圾处理垃圾主要产生于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在每个营地设两个垃圾桶,集中管理区(如建设指挥部)各设2个垃圾桶,共设40个垃圾桶。垃圾主要是菜叶,剩饭等,均能腐烂降解。垃圾桶派专人定期(约3天)收集清理后,分段集中填埋到弃土堆内,腐烂后可作为弃土堆绿化基肥。(八)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若九路沿线4个乡共征耕地15.85hm2,采取经济补偿措施,补偿总金额160.3万元(包括青苗、果树、构筑物)。拆迁居民房屋面积共14472.35m2,按有关文件进行赔偿,共赔偿金额160.93万元。全线迁移住户39户,落实安置征地1.164hm2,安置征地费5.24万元,过渡费2.34万元。根据调查,沿线受影响居民对此安置均感满意,社会环境影响得到缓解。
施工期环境管理(一)施工组织本公路由国家部分投资建设,建议由九寨沟县交通局组织建设指挥部,采用招投标的方法向全国招标,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邀请信得过、靠得住的施工企业参加投标,在优中选优、强中选强,选择有实力和经验、设备优良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招标书和施工合同中要有明确的环保条款,施工单位应承诺执行和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建设指挥部还应聘请有资质、有实力重视环保的咨询公司进行施工监理,把好技术关。施工单位进场前应进行现场踏勘,明确施工营地、堆料场和拌和场等临时场所的环境状况,建议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租住当地民房,减少新占地对生态的破坏。确需新辟营地搭建工棚,应选择植被差的平坦地带,必须先建旱厕、垃圾桶等环保设施,再建工棚而后施工人员进场。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废水应倒入旱厕,垃圾应入桶集中收集后填埋。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应按本报告表提出的措施在白天施工,不要扰民。爆破也应在白天进行,宜小药量爆破,禁止大药量爆破。路基施工前场地清理须将
地表植被尤其是乔、灌木进行移植或假植到别处,待路基建好后再移回,这样既减少购买苗木费用,又很好地保护了原有植被。将含有机质的耕植黑土集中堆放留作日后绿化的耕植培土,应作好边坡绿化与路基施工的配合协调,将清理场地的种植土、灌木和林木等植物为公路绿化所用,变废为宝,缓解公路绿化取用种植土和采购大量苗木的困难。(二)环境管理建设指挥部至少应由一名熟悉环保政策和法规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落实环保措施,应组成一个由指挥长为组长的环境管理小组,协调各施工单位的环保工作。监理公司至少应有1~2名的环保专业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工程监理,并检查“三同时”的落实情况。各合同段的施工单位至少配备一名环保技术人员从事环保工程施工的技术负责。施工中环境监理人员可根据情况,对重要地段或敏感点提出环境监测计划,掌握施工期的环境状况,确保不发生重大的环境事故。环保投资估算环保投资主要包括污水处理、防尘措施、垃圾处理、植被恢复措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具体措施见前述内容,其投资统计见下表。插表22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项目单位数量单价(元)投资金额(元)污水处理旱厕个17150025500防尘措施车辆盖蓬布及洒水30000行道树株877606.17噪声减缓双层玻璃m231.68601900卫生院拆迁m257015085500固废处理垃圾桶个40602400
垃圾收集填埋工日16003556000植被恢复栽灌木株3.25种草m23.56水土保持种草m23.56灌木株329103.25乔木株109706.1767685弃土场植草m2428813.56灌木株107203.2534840干砌石挡渣墙m32645.2109.95野生动物保护标牌块3250016000总投资结论与建议
(一)项目概况若尔盖班佑村至九寨沟黑河口改建公路(九寨沟县段)位于四川省九寨沟县境内,为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改建路基宽度7.0米,为沥青表处路面,路线起于若尔盖和九寨沟县交界的拉玛克盖,经大录、玉瓦、黑河、陵江乡,止于终点在黑河口大桥,路线改建总里程为131.64公里(包括大录至神仙池连接线28.26Km),占地144.93hm2,征用耕地15.85hm2,林地29hm2,草地5.6hm2,设计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预测近期交通量为555辆中型车/日。全线挖方199.175万m3,填方51.1203万m3,弃方148.0549万m3。投资估算金额22830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74万元。本段公路已于2003年10月12日动工,2005年5月将建成通车。(二)评价结论1.环境现状九寨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东北部,东西长93公里,南北宽89.8公里,幅员面积5290平方公里,2002年九寨沟县总人口为58833人。路线沿线地形、地质复杂,坡面陡峭,地表切割强烈,海拔高度在2000~4000米之间。河谷多呈V形,切割较深,沟谷大多狭窄。项目区地质构造属四川西部地槽区,亦称松潘、甘孜地槽系,为其次一级单元九寨沟复向斜。除部分地段松散堆积物坍塌外,边坡基本稳定,无大型滑坡及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病害。项目所在地属温带大陆性为主的季风高原性气侯,年平均降水量552.29mm,年日照时数为1636.9小时,年平均气温12.6℃。项目区主要河流为芝麻河,大录河和黑河,属嘉陵江流域。黑河流域面积2612.51Km2,多年平均流量为31m3/s,水质优,达到GB3838-2002中的I类水标准。九寨沟县天然植被覆盖度较高。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主要是温带、寒温带植物。项目区的土壤分布有褐土、山地淋溶褐土、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
沿途200m以内分布的主要植物是:云杉、冷杉、油松、桦木、杨树、柳树、栎类等;分布的主要动物有岩羊,野猪,环颈稚、小灵猫等,岩羊和小灵猫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沿线经过的乡镇为大录乡、玉瓦乡、黑河乡、陵江乡,总面积为hm2,以林地和荒地为主,其中:耕地为2292.53公顷,占总面积的0.92%,林地占的33.51%,草地占9.27%,荒地荒地为72466.4公顷,占29.24%,水域占0.24%,非生产用地占0.14%;难利用土地占9.04%。沿线乡镇现状水土流失面积为96600.47hm2,水土流失量为399.03万吨,平均侵蚀模数为1610t/Km2·a,属于轻度侵蚀。公路沿线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环境质量优。基本无大气污染源,环境空气质量好。沿线河流功能主要为泄洪和少量人畜用水,无工业废水排放。除雨天水土流失,使河流的浑浊度略有增加外,水环境质量优,可达地面水环境质量I类标准。公路蜿蜒于深山峡谷,幽静安宁,声学环境质量优沿线居民区、学校噪声均能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噪声标准》的1类。2.环境影响(1)施工期施工将毁坏林地29hm2,草地5.6hm2,采伐林木380m3,破坏植被总面积34.6hm2。路基占地开挖和损坏水保设施(植被),岩土松动、裸露,弃方堆放将产生水土流失,根据预测,如不采取措施,全线将产生水土流失.24t,平均每公里产生水土流失4289t,施工期的爆破,筑路机械的噪声对沿线野生动物将产生惊吓,对其生活条件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将增加河水浊度,悬浮物浓度增高,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只发生在雨季。桥梁施工的废油、废液落(流)入河水会产生局部污染。全线施工人员每天将产生8m3/d的生活污水,排水点分散,对水质影响甚微。旱季施工扬尘较大,加上沥青熬制,对周围居民产生一定影响。施工噪声在40m范围内超标,而许多民房、学校和医院处在40m范围内,故施工噪声将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全线施工人员的剩饭、剩菜及菜叶等将产生约280kg/d的生活垃圾。
施工拆迁房屋、占损人畜引水设施将会给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但施工也给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1)营运期营运期因可绿化区域已采取植被恢复措施,边坡设挡土墙和绿化,弃土堆得到治理,沿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土壤侵蚀模数将低于本底质。营运噪声将会对沿线野生动物(尤其是岩羊和小灵猫)将产生一定影响,增大了动物被猎杀的危险。交通运输便利,可加快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快速改善。营运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输液体货物(如液体化肥、农药甚至有毒物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对河流产生污染。营运期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汽车尾气对环境影响,因车流量小,速度低,影响较小。根据预测,营运期路边10m以外,噪声将达到GB3096-93的II类标准,所有居民房均在路边10m以外,可以达标。但有两所小学(夜间不上课)夜间噪声超标,三所卫生院营运中期(2010年)白昼、夜间噪声均超过GB3096-93中的I类标准。营运期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3.环保措施(1)施工期在各施工营地设旱厕共17个,由专人定期清掏后用作肥料。施工场地每天要洒水,运输砂土车辆加盖蓬布。大录乡境内全线和其他路段的敏感区(居民、学校、医院)附近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白天在学校附近施工时应与学校取得联系,安排好强噪施工活动与教学之间的时间表,减少对教学干扰。熬炼场地应在敏感区下风向150m处,建议采用罐装沥青,避免熬炼。各施工营地设2各垃圾桶,定期集中收集后填埋。(2)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在公路两边各栽一排行道树并间植灌木,林下种草,边坡可绿化区域种草栽灌木,弃土堆设挡墙和绿化,全线共栽乔木98730株,灌木株,植草m2。(3)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在大录乡境内公路两侧每2Km设立一野生动物保护标志牌,严禁猎杀动物。(4)营运期2个学校噪声在夜间超标,夜间不上课,故不需设防。营运初期对3个超标的卫生院在临路一侧安装双层玻璃,共31.68m2
,营运中期将超标严重的玉瓦中心卫生院和黑河卫生院搬迁。(5)加强对运输有害物品车辆的管理,杜绝其交通事故发生。4环保投资估算上述环境保护措施的总投资为308.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1.35%。其中生态环境防治233.94万元,水污染防治2.55万元,大气污染防治57.15万元,噪声防治费8.74万元,固体废弃物处理费5.84万元。5.总结论本项目公路级别低,工程量小,交通量小,对环境影响不大,主要表现为噪声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只要完全落实本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从环保角度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三)建议1.鉴于本项目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环境质量好,属国家生态示范建设地区,环境质量要求的标准高,环境保护费用占工程总投资比例偏高。为保证环保措施的落实,减少主体工程投资负担,建议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环保补贴。2.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三同时”制度,使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环保工程(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竣工运行。3.建议在施工和营运期建立环境监测制度,施工期主要监测施工扬尘(因子为TSP)、施工噪声和水土流失;营运期不定期监测道路扬尘,噪声。
预审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县(市、区)环保部门审查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
市(地、州)环保部门审查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省环境保护部门审批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靛蓝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顶墩片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高新区3000ta多晶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黄磷罐区系统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金龙工业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2005)
- (商场)广场商品住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铝轮毂汽配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矿井(含选煤厂)环境影响报告书
- 钢材表面深加工和五金制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采气厂生产开发及输气管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规划路南段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铝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
- 绿色长廊环境影响报告书
- 在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上的致辞
- 化工码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化纤公司年产36万吨涤纶功能性纤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地下水质净化厂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公司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