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3.02 KB
- 7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莆田港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泊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莆田市东吴临港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环评单位:福建八方港口发展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09年7月1
1、总论1.1项目由来由于目前湄洲湾北岸莆田港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港口的专业化、现代化水平不高,设施及生产设备陈旧,码头泊位等级不高,堆场狭小,大大影响其货物处理能力。2008年,湄洲湾北岸莆田港泊位设计通过能力为1332万吨,而其吞吐量则达1802万吨,港口的能、量之比为0.74,随着向莆铁路等疏港通道为主骨架的综合运输网的不断完善,湄洲湾北岸莆田港吞吐量将呈现急剧的增长势头,届时将出现更多的泊位处在超负荷的运行状态。本项目的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莆田各港口超负荷的运行状态,分流本港部分货源,同时吸引周边地区的货源,提高湄洲湾港口的通过能力和竞争能力。随着东吴港区乃至整个湄洲湾港的逐步开发,交通综合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湄洲湾港的经济腹地范围还将向内陆地区延伸,成为闽中和江西等中部地区发展经济、吸引外资、参与国际经济交流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提升其在区域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为提高湄洲湾港口的通过能力,增强港口集聚效应和竞争力,建设单位拟投资建设本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国务院1998年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福建八方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委托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莆田港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4#、5#泊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我院接受委托后,即派技术人员踏勘现场,经资料搜集与调研,制定了评价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环评工作。经外业调查、现场采样监测、资料搜集、数据整理和计算机模拟计算,完成了本报告书的编制。供建设单位上报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查。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1-7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11)《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年;(1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983年;(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1998);(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4年1月1日;(15)《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99年12月10日;(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2006年2月22日;(17)《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2003年第5号令;(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安全监督行政处罚规定》(1997年);(19)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国海环字[2008]367号;(20)《经1978年议定书修正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73/78防污公约》或MARPOL73/78)及其附则;(21)《关于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管理和控制的国际公约》(2004年);(22)《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23)《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24)《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2006年。(25)《国家海洋局关于改进围填海造地工程平面设计的若干意见》国海管字[2008]37号。1.2.2技术规范(1)《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04;(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9;1-70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7)《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226-97;(8)《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1-2007)(9)《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9110-2007);(1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1)《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2年;(1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1.2.3相关规划、功能区划及其批件(1)《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06年;(2)《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1997年;(3)《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环保局关于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类别调整及执行标准的意见的通知》,闽政[1999]文65号;(4)《莆田市海洋功能区划》2006年;(5)《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6)《莆田市港口总体规划》(报批本),交通部规划研究院;(7)《莆田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调整说明》(送审稿),莆田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07年;(8)《关于莆田港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4#-6#堆场填海工程海域使用申请的预审意见》,闽海渔函[2007]175号,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2007年3月。(9)《莆田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交通部规划研究院。1.2.3.1委托书及其它(1)“莆田港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4#、5#泊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委托书”,福建八方港口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5月25日;(2)《莆田港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4#、5#泊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09年5月。1.3评价目的、重点和主要评价内容1.3.1评价目的1-70
通过对项目施工过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污染物排放、施工过程环保工程措施以及项目营运后的物流作业流程、污染物排放、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对区域内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及环境质量的调查;在现状调查调查的基础上,预测项目施工与营运过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同时通过论证项目的产业政策符合性、选址及平面布局合理性、环境可行性和环保措施的可行性等。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可行性做出明确结论,为管理部门决策、为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提供具体工作项目和要求,以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1.3.2评价重点根据本项目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及周边的环境特征,本评价的重点为:(1)结合有关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分析项目建设的政策符合性和选址合理性。(2)对拟建工程建设过程和营运过程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源及影响源进行分析。(3)预测项目施工期与营运期产生的各种水污染物排放对周边海域水质的影响程度。(4)通过生态现状调查分析,对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5)分析工程建设对该海域水动力条件及冲淤环境的影响程度。(6)提出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与建议,并论证环保措施的可行性。1.3.3主要评价内容(1)工程分析阐明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根据拟建项目建设施工工艺及营运作业流程,对项目建设与营运过程产生的污染源及其源强进行预测分析。结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清洁生产要求、当地相关规划及工程周边的环境特征,识别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项目的清洁生产符合性。(2)水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分析项目施工过程的悬浮物入海、施工废水排放以及建设过程的各种废水排放对项目纳污水体的影响程度,提出避免或减轻对纳污水体影响的对策措施。(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分析项目填海对周围海域的水动力和冲淤环境的影响程度,预测分析项目建设与营运过程各种污染物排放对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并提出避免或减轻海洋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4)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70
根据项目建设与营运过程的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特点与排放源强,预测项目建设与营运过程对周围空气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范围与程度,并提出减轻废气排放对空气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5)声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对厂界噪声和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变化情况,同时提出减低噪声影响的对策措施。(6)环保对策措施根据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可减轻环境影响的环保措施和对策建议。(7)公众参与通过公众对拟建项目的意见征询调查,对公众的意见进行汇总统计,对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出处理与采纳建议。(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建议根据项目施工与营运过程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本项目的环境管理要求和环境监测计划,为建设单位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降低本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提供管理要求与监测要求。1.4环境影响要素识别、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因子筛选1.4.1环境影响要素识别根据项目工程特点、规模及工程区域环境特征,本项目环境影响要素包含污染、非污染要素两个方面。施工期:污染要素主要有围堤建设以及填海过程泥沙散落入海、施工建筑垃圾、污水排放对海域水质、沉积物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期间运输车辆排放尾气、交通噪声以及路面扬尘等对附近居民的影响;非污染要素主要有取土场开挖扰动土体、改变地貌、破坏植被、产生水土流失对陆域生态环境影响。运营期:污染要素主要有项目区生活和生产污水等污染物排放对海洋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有仓储机械设备噪声、车辆运输噪声和固体废物以及汽车尾气排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非污染要素主要是工程占用海域、滩涂湿地对海域水动力环境、冲淤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项目用海对周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等。1-70
1.4.2评价工作等级(1)海域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04分级判据进行等级判定。本项目属仓储围填海工程,填海造地面积7.318hm2,小于10hm2,不在导则评价等级判定范围内,因此,海域水文动力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和环境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均按3级进行评价。(2)声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判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3)大气环境根据SCREEN3筛选模式计算得出:各污染物最大占标率为:120.56%(卸船粉尘的TSP排放);占标率10%的最远距离D10%为4809m(卸船粉尘的TSP排放)。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要求,最大占标率Pmax>80%,但占标率10%的最远距离D10%<5km,判定本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4)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定为二级。1.4.3评价因子筛选根据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为:水文动力环境:潮流流速、流向;水质环境:施工期SS、COD、石油类;营运期石油类和COD;沉积物环境:沉积物质量(硫化物、石油类、有机碳、重金属等);海底淤积变化;海域生态环境: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海水养殖;陆域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声环境:施工噪声、营运期设备噪声、车辆运输噪声;大气环境:施工扬尘、营运期汽车尾气。1.5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工程周边敏感目标及环境重点保护目标详见图1.5.1和表1.5.1。1.5.1海域环境评价范围与保护目标1-70
海域环境评价范围北起塔林沿惠屿岛、大生岛,南至湄洲岛,东至文甲水道出海口。具体评价范围详见图1.5.1。海域环境保护目标为东吴围垦养殖预留区、大竹岛海珍品增养殖区和近海捕捞区以及湄州湾水域、渔业资源。1.5.2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与保护目标以本项目为中心,直径为5.0公里为大气评价范围,保护目标为附近的东吴村、吉城村、梯亭村、度下村、西乌宅村。具体保护目标见图1.5.2。1.5.3声环境评价范围与保护目标以项目区边界外100m为声环境评价范围。主要保护目标为东吴村居住环境。1.5.4陆域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与保护目标本项目周边500m环境范围内。以本项目周围500m范围的生态植被为陆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表1.5.1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因素保护目标相对位置与项目最近距离所在环境功能区划海域环境东吴围垦养殖预留区在本项目东面垦区内海域所在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三类区大竹岛海珍品增养殖区在本项目南面海域约3300m所在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二类区大气环境东吴村本项目西面约30m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为二类区吉城村本项目西面约980m西乌宅村本项目东北面约2250m梯亭村本项目西偏北面约1800m度下村本项目西北面约1800m声环境东吴村本项目西面约30m声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为2类区陆域生态环境植被、土壤本项目周围500m本项目周围500m——1.6评价标准1.6.1环境质量标准(1)《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根据《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1997)及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1999]第65号“关于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类别调整及执行标准的意见的通知”、《莆田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1999年)》,工程所在地海域规划主要功能码头、纳污,为三类海域,执行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因此,本评价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标准详见表1.6.1。1-70
表1.6.1海水水质标准(摘录)(GB3097-1997)单位:亳克/升项目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pH值7.8~8.56.8~8.8化学需氧量(COD)≤2345溶解氧(DO)>6543无机氮≤0.200.300.400.50活性磷酸盐≤0.0150.0300.045石油类≤0.050.300.50铜≤0.0050.0100.050铅≤0.0010.0050.0100.050锌≤0.0200.0500.100.50镉≤0.0010.0050.010砷≤0.0200.0300.0500.050(2)《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采用《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中的第一类标准,详见表1.6.2。表1.6.2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单位:×10-6(有机碳:×10-2)项目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有机碳2.03.04.0硫化物300500600石油类50010001500铜35.0100.0200.0铅60.0130.0250.0镉0.501.505.00锌150.0350.0600.0(3)生物质量评价标准采用GB18421-2001《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进行评价,各项标准列于表1.6.3。1-70
表1.6.3海洋贝类生物质量标准值单位:mg/kg项目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石油烃≤155050(牡蛎100)镉≤0.22.05.0铜≤1025100(牡蛎100)铅≤0.12.06.0锌≤2050100(牡蛎500)汞≤0.050.100.30砷≤1.05.08.0(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项目区周围村庄环境空气按二类区要求,执行二级标准。详见表1.6.4。表1.6.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m3)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SO2日平均0.050.150.25小时平均0.150.500.70NO2日平均0.100.120.12小时平均0.120.240.24T.S.P日平均0.120.300.50(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项目边界执行3类标准,周围村庄执行2类标准,疏港道路两侧执行4a类标准。详见表1.6.5。表1.6.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单位:dB(A)时段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050401554526050365554a70551.6.2污染物排放标准(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排放执行表4中一级排放标准。详见表1.6.6。1-70
表1.6.6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序号污染物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1pH6~96~96~92悬浮物701504003化学需氧量1001505004石油类510205氨氮1525——(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按表2的要求,其中排放速率采用二级。详见表1.5。表1.6.7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摘录)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排气筒高度m二级kg/h三级kg/h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120(其它)153.55.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205.98.53023344039595060946085130(3)港区边界噪声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3类标准。详见表1.6.8。表1.6.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厂畀外时段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0504015545260503655547055(4)《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详见表1.6.8。表1.6.9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LAeq:dB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1-70
1.7评价技术路线本评价技术路线见图1.7.1。建设单位委托总体和环境规划法律、法规和标准现场踏勘和调研评价工作方案环境调查现场监测公众参与清洁生产类比调查工程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环境影响预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提出防治对策编写报告书报告书评审修改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图1.7.1评价技术路线框图1-70
2.环境概况与环境质量现状调查2.1自然环境2.1.1气候气象本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20℃左右,基本上终年无霜,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200~2500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7.5mm~1316.6mm。本地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为偏南向风,全年常风向为NE向,频率为31%,强风向为NNE向,最大风速为33m/s,平均风速为5.4m/s,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为37天。该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台风为本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7~9月为台风季节,占全年总数的72%。台风和热带风暴,年平均约5.1次。2.1.2水文湄洲湾是一个深入内陆的半封闭狭长海湾,海域面积516km2,全湾海岸线总长度267.1km;湾内大部分水深在10m以上,泥沙纳量小,港湾带常年不冻不淤,是一个天然良港。潮流潮汐:本工程海域的潮汐性质属正规半日潮,潮波属驻波型。湾内的潮流性质属不正规的浅海分潮流基本上是往复流,涨急、落急出现在中潮位附近,大潮流速大于小潮流速,表层流速大于底层流速。从实测流速资料来看,峰尾~东吴以及肖厝~秀屿的深槽部位,落潮流速均大于涨潮流速,为落潮优势流,峰尾~东吴断面实测最大流速为2.00m/s,肖厝~秀屿断面实测最大流速为1.85m/s。余流:湄洲湾海区内余流流向较稳定,大多指向流速较大的一方,秀屿、肖厝海域余流流向东进西出,形成逆时针平面环流。石门澳余流流向北进南出,文甲口南进北出,形成顺时针环流。余流量值,表层均比中底层大,尤以峰尾附近及湾口口处最大,表层余流流速可达25cm/s左右,余流使湾内局部回淤。波浪:据统计,多年平均涌浪出现的频率高达91%,涌浪浪向约83%集中出现在SE和SSE方向。受季风的影响,湄洲湾多年平均主风浪向为NNE~ENE方向,夏季则多出现在偏南方向。强浪向为SE向。泥沙运动:湄洲湾沿岸岸线稳定,湾内无大河流汇入,陆域来沙每年总输沙量约16万吨,外海随潮流入湾内的泥沙,估计每年约200万吨;此外湾区周边的岸滩冲蚀输入的泥沙估计约13万吨;据有关水文断面测验资料,每年输出泥沙约228.4万吨,相对于潮量而言,沙量是很少的,进出湄洲湾的泥沙基本趋于平衡。1-70
2.1.3地形、地貌根据“可行性报告”:拟建场地位于湄洲湾口处北侧东吴港区,属浅海港湾地貌,码头呈西北-东南向分布,标高为3.63~-18.66m,码头平台区水下地势起伏较大,峡门屿附近水下礁石分布较多,护岸区水下地势较为平缓。拟建场地地处“高山—莆栖碎裂片麻状交代花岗岩带”西南端,码头区下游及护岸区第四系层较厚,主要为淤泥、粗砂、淤泥质粘土、粗砂、粉质粘土;码头平台上游第四系地层较薄;下部为动力变质杂岩及其残积层,变质杂岩主要为深变质交代花岗岩及片麻状混合岩,风化层厚度较大。2.2社会环境2.2.1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秀屿区前身为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该区于2002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全区下辖八镇二乡(笏石镇、东庄镇、东峤镇、埭头镇、平海镇、南日镇、忠门镇、东埔镇和月塘乡、山亭乡),185个村(居),总人口74.65万。秀屿区东、西、南三面环海,拥有大小岛屿143个,海岸线总长471.19km,有常住居民的岛屿7个,其中乡级岛1个,村级岛6个。本工程所在地为莆田市秀屿区山亭乡,山亭乡位于忠门半岛的东南部,与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隔海相望。山亭乡三面临海,总面积38km2,耕地面积828公顷,辖区内有西埔和港里围垦,面积645公顷,浅海滩面积1667公顷,海岸线总长41km。山亭乡下辖15个村委会,2007年人口总数5.49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2.72万人。2.2.2经济概况(1)秀屿区经济概况2007年秀屿区生产总值85.01亿元,比增11.0%。工业总产值94.38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75元。(2)东埔镇、山亭乡经济概况东埔镇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7.1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4亿万元;农业产值3.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540.9元。山亭乡2007年全乡生产总值1.816亿元(按增加值计算),工业总产值1.29亿元。农业总产值达1.28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066元。1-70
(3)海水养殖2006年东埔镇海水养殖面积1150公顷,产量41521吨:其中鱼类养殖面积2.5公顷,产量340吨;对虾、梭子蟹等甲壳类养殖面积146公顷,产量139吨;牡蛎等贝类养殖面积499公顷,产量15855吨;海带、紫菜等藻类养殖面积502.5公顷,产量25187吨。2007年山亭乡海水养殖面积546.1公顷,淡水养殖面积2.0公顷,海水产品17647吨,淡水产品12吨,捕捞5853吨,养殖11806吨;捕捞主要品种4097吨:其中小黄鱼302吨,带鱼2680吨,鲳鱼250吨,马鲛鱼865吨;牡蛎159.7公顷,产量8383吨。项目附近东吴村2006年水产养殖:海蛎27.3公顷,产量17.4吨;紫菜19.5公顷,产量33.7吨;海带79.0公顷,产量1248.5吨;鲍鱼7排,产量16980粒;鱼排1排,180网箱。(4)本项目周边海水养殖情况根据调查工程北面东吴围垦养殖区现有养殖牡蛎约40公顷。东1#、2#泊位南侧无养殖。此外,本项目东侧东吴限养区养殖情况:海带69.87亩(4.658公顷),吊蛎214.01亩(14.267公顷),紫菜64.3亩(4.287公顷),目前已拆迁。2.2.3本项目建设海水养殖迁移和补偿情况因本项目建设,需要征用海域,养殖物补偿依据《莆田市征地补偿安置规定》(莆政综[2001]133号及[2006]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即蛎串每亩4500元,小蛎堆每亩3000元,紫菜每亩4000元。本项目区海域养殖品种主要为蛎串。本项目的养殖补偿包含在莆田港东吴港区1#、2#、6#、7#、8#(注:现改为东2#、东1#、4#、5#、6#泊位)泊位工程的拆迁补偿范围内,目前建设单位已和利益相关者签定了补偿协议,并完成养殖补偿和迁移工作。2.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2.3.1水环境与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1)水环境质量现状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监测海域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除各监测站无机氮浓度超标以及个别监测站活性磷酸盐和汞含量超标外,其余项目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水质基本符合海域使用功能的要求。(2)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1-70
评价海域底质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汞、砷、Cu、Pb、Cd、Zn等各项目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第一类标准要求,从监测结果表明,评价海域沉积物环境良好。2.3.2水动力与冲淤环境现状(1)水文动力环境现状湄洲湾为半封闭的强潮海湾。湾内具有潮差大和水深的特征,湄州湾海区属正规半日潮性质。影响码头附近海域污染物迁移扩散的水动力条件主要是潮流运动。根据漂流试验结果来看,项目附近海域涨潮时,潮流顺海岸西侧水道流向湾内;落潮时,潮流盘屿东侧水道流向湾口,这有利于在落潮时将污染物带出湾外,从而降低湾内的污染影响。(2)冲淤环境现状近20多年来,湄洲湾水域缓慢淤积缩小,以湾顶淤缩为主,滩涂围垦等人类活动加速淤缩进程;据调查,湾顶枫亭湾是主要淤积场所,海涂宽阔,水下浅滩发育,滩面淤高的趋势明显。近20多年潮滩扩大南移约180m,就整个海湾来看,该水域总体上处于微淤状态,滩涂淤涨速度缓慢,其海岸滩涂处于相对稳定。湾内泥质岸滩存在不同程度的微淤,中央水道、狭窄段普遍有微冲现象。2.3.3海洋生态环境现状(1)叶绿素a含量监测结果:监测海域叶绿素a含量变化范围在0.90mg/m3~1.86mg/m3之间,平均值为1.30mg/m3。(2)初级生产力的估算:平均初级生产力约为13.7mgC/m2.d。(3)浮游植物: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50属125种。浮游植物数量的相对稳定、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和较大的多样性指数表明调查期间海域浮游植物群落较稳定。(4)浮游动物: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已鉴定到种的浮游动物共有56种,浮游动物总生物量(湿重)和总个体密度也都较低。(5)鱼卵与仔稚鱼:本次调查的主要种类是黄鳍鲷,占所采样品数量的82.7%,在平面分布上,黄鳍鲷遍布全部调查区域,从湾顶向湾口呈明显递增趋势。(6)浅海底栖动物:湄洲湾底栖动物采获样品经初步鉴定共有173种,平均生物量为15.574g/m2,平均栖息密度为246个/m2。调查海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912,大于3,表明湄洲湾底栖生物生态环境未受明显干扰或污染。1-70
(7)潮间带底栖生物:本次湄洲湾潮间带调查的三条断面共采获底栖生物182种,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特征反映调查断面域潮间带生态环境尚属正常。(8)游泳动物:秋季航次调查经初步的鉴定,记录到的游泳动物71种。(9)鱼类:调查海区所渔获的52种鱼类,其中暖水性种类44种,暖温性鱼类8种,未出现冷温性和冷水性鱼类,显示出调查海区热带和亚热带的鱼类区系特征。2.3.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各监测点的监测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值,说明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达到环境空气功能区规定要求。2.3.5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结果表明:项目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可以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的3类标准,最近的居民点东吴村环境可以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3.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3.1港区总体规划概况3.1.1莆田港性质和功能莆田港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东临台湾海峡,辖湄洲湾(北岸)、平海湾、兴化湾三大港湾,全港包括秀屿港区、东吴港区、三江口港区以及枫亭作业区、湄洲岛作业区,是福建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根据《莆田市港口总体规划》(报批稿)要求,莆田港的性质定位为:福建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全省综合运输网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莆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外和对台交往的重要窗口;是湄洲湾(北岸)临海工业带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托;是闽中、江西等腹地的重要出海口和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吸引外资、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资源。莆田港具备装卸储运、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现代物流、临港工业、信息、综合服务等主要功能。莆田市港口总体规划见图3.1.1。3.1.2工程附近岸线和陆域布局规划(1)岸线利用规划东吴作业区岸线从西亭至门峡屿东南,长度5.8km,水深10m以上,掩护条件好,后方为东吴临港工业园区,规划为重化工业、钢铁船舶修造基地等。1-70
功能定位:东吴作业区应充分利用深水岸线和后方土地资源,发挥临港工业优势,结合重化工业、钢铁、修造船等产业的发展及后方大型工业园区的建设,逐步建设各类大、中型专业化泊位、各类散杂泊位及配套设施,并能适应远期发展需要。(2)布局规划东吴作业区由西亭与湄洲湾电厂灰厂间的岬角外伸500m至自然水深4m左右,顺流延伸约1500m作为修造船岸线,其下游为作业区的支持系统岸线。由支持系统岸线末端,沿盘屿西北水道10m等深线顺直延伸2540m至门峡外侧,作为码头岸线,可分期建设5~15万吨级泊位约8个,作为后方发展临港工业的公用码头。大顺岸后方控制1500m纵深,形成陆域面积3.8km2,作为港口生产作业区及堆存等辅助用地。作业区后方为面积约11.5km2的东吴大型临港工业园区,规划承接国内外重化工、钢铁、重型装备制造等产业。东吴作业区直接与工业园区相接,可在原材料进口、产成品输出等方面提供专业化、集约化的运输服务(摘自《莆田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东吴港区逐步建设成为以煤炭、矿石、原材料、修造船基地、海洋重工制造等为主的莆田港又一重要的综合性港区,成为推进莆田市临港装备制造业和重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东1#、东2#、1#~6#泊位平面布置见图3.1.2。3.1.3东吴作业区建设现状目前东吴作业区规划的8个泊位中已有1#、2#、3#、东1#、东2#共5个多用途泊位工程已获得省发改委、环保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项目立项、环评和用海审批手续。目前已全部完成了8个泊位的工程用海范围内的养殖补偿工作,已办理1#、2#、3#、东1#、东2#共5个多用途泊位工程的海域使用权证。1#、2#、3#共3个泊位工程于2008年12月完成围堤工程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吹沙填海工程施工和码头基床抛石、基床整平和沉箱预置工作。东1#、东2#泊位工程目前正在施工建设中,其中北侧围堤抛填施工已基本完成,东、南两侧的围堤正在进行抛填施工,钢筋混凝土预制场等施工用地正在施工建设中。3.2拟建项目基本情况3.2.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性质和地理位置(1)项目名称:莆田港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4#、5#泊位工程1-70
(2)建设单位:福建八方港口发展有限公司(3)建设性质:新建港口工程项目(4)地理位置:拟建码头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莆田港主体港区-湄洲湾内东吴港区门峡岸线段的4-5#泊位处。港区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9°03′31.637″,北纬25°06′21.229″至东经119°04′12.801″,北纬25°06′57.571″之间。港区水路东距台中港、基隆港、高雄港分别为88、178、194海里,北距福州港、上海港分别132、510海里,南至厦门港、香港港口分别96、397海里。201省道紧贴本港工业园区和港口作业区后方,成为整个港区后方重要的纵向集疏运通道。向莆铁路的支线终点就在本港区后方。由此可见,东吴作业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利,能够为港口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具体地理位置见图3.2.1。3.2.2项目类型、建设规模、货种、设计船型及占地面积(1)项目类型:交通运输港口工程类型。(2)建设规模:本工程建设规模为50000吨通用泊位2个(码头结构受力按靠泊10万吨级集装箱船计),年吞吐量190万吨/年,其中金属矿石100万吨/年,钢材50万吨/年,,其它件杂货40万吨/年。(3)主要货种:金属矿石(以铁精矿为主)、钢材及其它件杂货(石板材、机电设备、木材等)详见表3.1.2。表3.2.1本项目主要货种单位:万吨/年货种合计外贸进港出港小计外贸小计外贸总吞吐量190110160301.金属矿石1001001001002.钢材50503.其他件杂货4010103010(4)设计船型:设计代表船型为5万吨级散货船、10万吨级散货船(兼靠船型)及2万吨级杂货船等,设计代表船型及其尺度见表3.2.2。表3.2.2设计代表船型主尺度单位:m设计船型(DWT)船型尺度(米)备注船长L船宽B型深H满载吃水T50000(散货)22332.317.912.8设计船型100000(散货)25043.020.314.5兼顾船型20000(杂货)16625.214.110.1设计船型1-70
(5)占地面积:本项目工程永久性用地40.157hm2,其中占用山地约18.0hm2,占用海域面积22.157hm2。3.2.3工程投资、劳动定员、建设期及年作业天数(1)工程总投资:本项目工程总投资为58695.83万元。(2)劳动定员:本项目总定员256人,其中装卸工人与司机179人,管理人员77人。(3)建设期:2年。(4)年作业天数:码头320天,堆场及库场360天。(5)工作班制:三班制,日作业时间20小时。3.2.4主要建设内容及评价项目组成(1)主要建设内容为:5万吨级码头(兼靠10万吨级散货)平台2座(508×47m)、永久性驳岸797m,陆域形成40.157hm2以及堆场、港内道路、生产生活辅助建筑、公用工程及装卸机械设备等。(2)评价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量:本项目的评价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量见表3.2.3。表3.2.3评价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量项目名称工程内容是否列入环评范围码头平台工程建设2座码头平台(508×47m)。列入环评范围驳岸工程建设永久驳岸797m。列入环评范围基槽等开挖工程基槽及港池开挖量为2.03×104m3。列入环评范围陆域形成工程形成陆域40.157hm2,填方量约187.0×104m3(其中外购海砂约108×104m3)。列入环评范围基床炸礁基床炸礁25.03×104m3。列入环评范围场地平整本项目场地占用后方小山包,需开挖平整,挖方量311.1×104m3,部分作为形成陆域的表层土回用,多余送其它泊位填海。列入环评范围配套工程配套建设堆场、仓库、综合楼、机修车间、供水、供电、消防、环保等工程。列入环评范围作业区公共工程拟8个泊位合建一座480t/d港区污水处理设施,统一配套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器材与设施。列入环评范围航道可满足本项目船型通航需要,由航道工程专门评价。不列入环评范围锚地可满足本项目需要。不列入环评范围3.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3.2.4。1-70
表3.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方案一方案二1吞吐量万吨/年190其中铁矿石1002年设计通过能力万吨/年206.93泊位数及等级个2×50000DWT4码头长度m508.55码头营运天数天3206泊位利用率%587船舶在泊时间天/艘次2.97铁矿石2.39钢材3.64其它8港区陆域总面积m2401569含预留堆场部分9件杂货仓库面积m268585832与6#泊位共用10件杂货堆场面积m2229075433411散货堆场面积m2872045889412司机/装卸工人人73/10666/10613工艺设备投资万元6218679214工程投资58695.8359871.3315财务净现值万元13922.9716投资回收期(税前)年11.673.3装卸工艺3.3.1装卸工艺方案概述本工程装卸工艺系统主要由码头装卸船工艺、水平运输工艺、堆场装卸工艺等多部分组成,各环节工艺能力应相互匹配衔接、高效运转,以保证码头工艺系统的作业效率。根据本工程的货种、货运量和设计船型情况,装卸工艺布置二个方案,二个方案的不同在于散货堆场的布置及其工艺作业方式,其它环节基本相同。3.3.2工艺流程(推荐方案)(1)散货船-→多用途门机-→移动料斗-→移动式皮带机-→散货堆场-→装载机-→皮带机-→铁路装车(2)件杂货船←→多用途门机+船吊←→牵引车+平板车←→轮胎吊+叉车←→件杂货库场←→轮胎吊+叉车←→港外汽车1-70
3.3.3设备选型及配置装卸机械设备配置数量按《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中有关规定进行配置,并根据货种、货量、流向和疏运方式以及前后方装卸机械能力相互适应的原则进行设备选型。见表3.3.1。表3.3.1 装卸机械设备配置序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方案一方案二1多用途门机40T-35M台1125T-35M222移动料斗50m3套333简易堆料机Q=1000t/h台14带式输送机B=1.0m,V=2.5m/s米101012305移动式皮带机B=1.0m,V=2.5m/s台126装载机ZL50台647自卸汽车50T台68牵引车Q45台429平板车10T/25T10/66/210叉车5T/16T台2/12/411轮胎吊25T/40T台2/10/112地磅100T台1113其它设备项113.4总平面布置及其合理性分析3.4.1总平面布置方案(推荐方案)3.4.1.1码头前沿线位置码头前沿线顺岸布置在天然海底高程-5~-13m左右(局部浅点高于-5m),前沿线方向与规划前沿线一致,与潮流流向基本一致,与东侧在建的1#~3#泊位及西侧规划造修船基地的修船码头成一直线,在4#泊位与3#泊位之间留出125m作为后方排洪渠出口。码头连片式布置,4#、5#泊位总长508.5m,前方码头作业区宽度47m。码头面高程+9.0m,码头前沿设计底高程4#泊位为-13.6m,5#泊位为-15.3m,回旋水域为椭圆形布置,回旋水域设计底高程-12.5m。船舶进出港由湄洲湾主航道经东吴10万吨级航道至本工程回旋水域及停泊水域靠离码头。3.4.1.2码头陆域纵深陆域纵深818.9m,陆域形成总面积401569m2。结合装卸工艺和环保1-70
需要自码头前沿至后方依次布置了散货堆场(总面积87204m2)、预留堆场(140753m2)、件杂货堆场(总面积22907m2)和仓库(6858m2)、生产及生活辅助区。生产及生活辅助区与6#泊位共用,生产辅助区内布置有综合办公楼、材料库、机修间等建筑,生活辅助区内布置有生活综合楼、职工宿舍等建筑。港区西侧布置港内铁路,从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接入,在港区布置一条通行线和两条装卸线,散货通过皮带机输送至装车楼进行装车作业,件杂货可在港区内或后方站场进行装卸。在陆域西北侧设置大门两处,靠近堆场区的大门以生产车辆通行为主,靠近辅助区的大门以办公车辆和人员通行为主。港区主干道宽度取15m。港区东、西及北侧主干道边缘布置10m宽绿化带,在预留堆场区南北两侧布置15m宽绿化隔离带(种植速生林),使散货堆场区与后方件杂货堆场区及辅助区隔离,同时在散货堆场区的东西两侧布置挡风抑尘墙,减少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此外,在辅助区的空地亦进行绿化,美化港区环境。根据铁路部门相关规划,进港铁路沿6#泊位西侧与码头岸线呈垂直布置,铁路装车线采用双线布置,并设置一条机走线以便于机车调头。总平面布置详见图3.4.1。3.4.2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推荐方案)影响和制约项目平面布置合理性的因素除各组成部分的自身功能要求外,主要是项目地理位置、用地边界、港外道路性质和走向、各类原料输入和成品输出路线、当地常年主导风向、景观要求,本项目工程建设用地与发展预留用地的协调等,所以总平面布置力求在充分考虑各项制约因素的条件下,尽量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及相关配套工程的功能要求,将港区各要素组合成一个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工艺流程合理、物料输送顺畅、内外交通方便,以及安全、洁净、完整的生产空间。本报告将从工艺(物料)流程合理性及环保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工艺(物料)流程合理性分析本项目的工艺(物料)流程见3.3装卸工艺章节介绍。从总平面图来看,本项目的设施布置位置从码头到后方的顺序为:码头面安装40吨多用途门机,之后利用利用移动式漏斗和皮带运输机将散货运至码头平台后方的散货堆场;散货堆场之后依次布置件杂货堆场和仓库、利用牵引车或平板车将件杂货运至件杂货堆场或仓库;港区的最后方则布置着生产、生活辅助设施;整个布局完全与装卸工艺吻合,可保证物流达到上下衔接顺畅、合理的目的。1-70
因此,从工艺(物料)流程分析,本项目的总平面布置是合理的。(2)环保合理性分析①对空气环境及其敏感目标的影响:本项目的主要货种为散货和件杂货,营运过程的废气主要污染源为散货装卸、堆存过程产生的粉尘。本项目将产生粉尘的码头和散货堆场布置在离东吴村民房较远的码头前沿,有利于降低营运过程产生的粉尘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因此,从对大气敏感目标影响角度分析,平面布局是合理。②对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本项目的主要噪声源分布在码头及堆场(装卸噪声),从总平图可以看出,主要声敏感目标港区生活、办公等场所安排在泊位陆域的后方,而主要噪声源设备布置在离这些敏感目标及港界相对较远的位置,降低了噪声对这些敏感目标的影响。因此,从对噪声敏感目标影响角度分析,平面布局是合理。(3)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小结结合平面布置原则,从工艺(物料)流程合理性及环保合理性两个方面分析,本项目的平面布置是合理的。3.5水工建筑物3.5.1码头区域工程地质特点码头区拟建场地位于湄洲湾口处北侧东吴港区,属浅海港湾地貌。场区地处新华厦构造体系“长乐~笏石断裂带”西南面处侧边缘、“高山~莆栖碎裂片状交代花岗岩带”西南端,其中“高岭断裂”离场区最近:走向北东25度,倾向东南,倾角70~80度。“高山~莆栖碎裂片状交代花岗岩带”其主要变质时代应是侏罗系末期。上部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海积层,冲积层,下伏主要为花岗岩,局部为穿插基性岩脉。码头基础拟采用抛石基床,基床承载力设计值为600kpa。该地区表层淤泥混砂~残积砂质粘性土工程性质较差,强风化花岗岩层位稳定,承载力较高,基床持力层为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或强风化碎裂交代花岗岩。驳岸区根据已有地质资料揭露,本区域内土层分部依次为:淤泥、淤泥混砂、砂混淤泥、中砂、粉质粘土、卵石、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其中淤泥、淤泥混砂、砂混淤泥三层软土层总厚度平均为2.3m。1-70
3.5.2水工结构形式(1)码头结构及施工工艺拟建场地岩土层主要由淤泥、淤泥混砂、砂混淤泥、中砂、粉质粘土、卵石、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等组成,码头前沿设计底标高以下基本为强风化花岗岩层,综合工程造价、工期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码头主体结构采用重力式沉箱方案较为合适。码头连片式布置,岸线总长508.5m;码头面高程+9.0m,码头前沿设计底高程-13.6~-15.30m。码头平台采用大型沉箱重力式结构,基础为10~100kg抛石基床,地基为强风化碎裂交代花岗岩,抛石基床厚1.5m。4#泊位结构按5万吨级设计,基床顶高程为-13.6m;基床上安放钢筋混凝土大沉箱。沉箱长×宽×高=17.6m×14.0m×16.1m,单个沉箱重量约2253吨。5#泊位结构按10万吨级设计,基床顶高层为-15.3m;基床上安放钢筋混凝土大沉箱,沉箱长×宽×高=17.6m×15.5m×17.8m,单个沉箱重量约2590吨。在沉箱前隔仓内标高-5.0m以上回填块石,以防止码头可能遭受意外撞击导致沉箱破损后填料泄漏而影响码头的使用寿命,沉箱其余隔仓回填砂。沉箱上现浇C40砼胸墙,胸墙高6.5m,其顶高程为9.0m;沉箱后侧抛石基床顶面铺设混合倒滤层和土工布,其上回填中粗砂。沉箱之间采用对接的方式,在箱间设置倒滤井。门机轨道之间码头面层为现浇砼,门机轨道至码头后沿面层为高强砼联锁块。轨道型号为QU120,前轨设在现浇砼胸墙上,门机后轨采用轨枕道渣结构,考虑今后发展需要,预留26m轨距的轨道位置。(2)驳岸结构及施工工艺东侧驳岸作为永久建筑,防浪标准取50年一遇波要素计算。本驳岸基础所处位置基本无软土层。本项目与3#泊位西侧驳岸之间为宽125m的排洪沟。驳岸拟采用半直立式挡墙结构和斜坡式抛石堤两种结构方案。由于斜坡式抛石堤结构方案的外坡线放坡较远,会导致排洪沟的断面宽度减小,对排洪纳潮有一定的影响,为此东侧驳岸推荐采用半直立式挡墙结构,堤顶顶宽5米,堤顶标高为+9.0m,堤心石为10~300kg的乱毛石,标高在+4.0m以上为浆砌块石挡墙结构,挡墙下为斜坡式抛石堤结构,结合该处水深地形、波浪及洪水期的水流流速等情况的特点,护面采用>500kg大块石护面厚800(一层),外坡坡度1:1.5,内坡坡度1:1,堤心石后设置厚300的二片石垫层、5~80mm的碎石倒滤层和400g/m21-70
的土工布一层,驳岸顶设置现浇砼压顶,坡角处设100~150kg的抛石棱体和块石护坦。该区域地质条件较好,大部分区域无软土层或软土层厚度小于1.1m。地基基础通过抛石自重可将淤泥挤出,可快速形成堤身和落底,堤身的稳定不成问题。度为10m的反压平台,坡面设有土工布倒滤层、袋装碎石倒滤层和500~700Kg护面块石。3.6配套工程及公共工程3.6.1陆域形成与地基处理(1)陆域形成设计方案根据总平面布置方案,陆域码头岸壁、东侧驳岸、6#泊位的东侧内护岸围成后吹填海砂和回填开山土石方形成。(2)地基处理陆域区域地质条件较好,软土层厚度0~4.7m,且大部分区域无软土层或软土层厚度小于1.1m。天然地基情况较好,含泥较薄,可以与回填料一并进行加固处理。对吹填砂的加固工艺一般有强夯法和振冲密实法,对回填开山土石的加固工艺一般为强夯法。本工程陆域回填为了充分利用开山造陆产生的开山土石方,陆域回填标高+7.0m以上为回填开山土石方,拟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强夯法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地基处理方法,通常以8~30t重锤(最重已达到200t)和8~20m落距(最高可达到40m),对地基土施加很大的冲击能,提高土体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振动液化条件,还能提高土层的均匀性,减少使用期差异沉降。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强夯法具有使用广泛、加固效果显著、加固费用低、施工机具简单,施工周期短等特点,而且强夯法基本不消耗三材,对周边环境影响也很小。具体施工工艺过程为:首先分层吹填海砂至标高+7.0m,然后回填开山土石方至陆域设计标高。回填料加固采用强夯法。强夯夯击能4000KN·m,夯点间距7米。3.6.2道路与堆场本期共形成堆场、道路总面积为16.9万m2,包括散货堆场、件杂货堆场、辅助生产区及港内道路等。经方案比较,散货堆场采用泥结碎石面层结构型式;件杂货堆场及其他场地采用高强联锁块结构型式,高强联锁块具有造价较低、适应性强、便于维修的优势,能够适应本工程场地的使用要求,同时采用相同的结构型式也便于施工。1-70
3.6.3给排水及消防本设计给排水、消防系统均为4#、5#、6#3个泊位合用的系统。(1)给水工程给水系统划分:本工程用水主要有船舶用水、职工生活用水、流动机械冲洗用水、码头及道路喷洒用水、绿化用水、散货堆场防尘喷洒用水、皮带机廊道及转运站冲洗用水、消防用水、不可预见用水,根据各用户对水质和水压的要求不同拟设置四个供水系统供给,即:饮用水给水系统、除尘和冲洗等给水系统、防尘喷洒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用水量:①饮用水给水系统最高日用水量为1419m3/d,最高时用水量为90m3/h;②除尘、冲洗给水系统最高日用水量为295m3/d,最高时用水量为60m3/h;③防尘喷洒给水系统最高日用水量为766m3/d,最高时用水量为140m3/h;④消防给水系统最大次火灾用水量为486m3/次,最大秒流量为45L/S。其中4#、5#泊位港区最高日用水量为1605m3/d。水源:为了配合东吴开发区的建设,莆田市政府计划在距东吴港区4~5公里的妈祖城建设一座日供水量30万吨/天的自来水厂,并从水厂沿201省道敷设1根DN300输水管道至本港区,水压不小于0.35MPa,本工程给水水源主要由该自来水厂供给(部分除尘、冲洗水源利用港区污水经处理后的达标水),接管点位置拟设在港区办公楼附近,接管管径为DN200。(2)排水工程排水体制: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放。(4)消防①灭火器配置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要求,分别在堆场、仓库、综合楼、办公楼、职工宿舍、配电房、工具材料库等场所配置手提式灭火器,以便及时扑灭初期火灾。②消防站根据《湄洲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工程附近拟设东吴消防站1座,东吴水上消防站一座,本工程港区消防可依托社会消防站的力量,不另行设置消防站。1-70
3.6.4供电及照明、通信、控制(1)供电、照明①供电:本工程供电电源由市电引接,引两回10KV架空线路引至港区大门附近,改用10KV电缆分别引入2号10KV变电所。本工程共设10KV变电所两座,均与6#泊位共用。供电方式采用:10KV以上设备的供电均采用放射式供电,380/220V系统以放射式供电为主,不常用的维修电源及小功率负荷采用树干式供电。②照明:码头前沿及堆场大面积作业照明采用高杆照明灯,光源采用高压钠灯;道路照明采用钢电杆路灯,光源选用高压钠灯。(2)通信主要包括行政电话、无线对讲电话、电视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控制与计算机管理系统。3.6.5生产、生活辅助建筑本工程辅助区建筑物与6#泊位共用。主要生产建筑有转运站、廊道、仓库、装车楼,在场区内根据工艺需要进行布置。表3.6.1:主要生产、生产辅助建筑物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层数结构单位数量备注1转运站框架m212002座2皮带机廊道m218003仓库1框架m268584办公楼3框架m220005生活综合楼(含食堂、浴室等)3框架m220006职工宿舍楼3框架m230007侯工室1混合m25008工具材料库1混合m25009流动机械库1框架m280010机修车间1框架m250011变电房(室)混合m27502座12污水处理站座313消防泵站座114消防水池m3/座1000/215围墙/大门m/座2030/23.6.6机修和供油(1)机修1-70
本工程为新建港口,为保证港口装卸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机械的完好率,保证安全生产,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在辅建区建一机修车间,负责装卸机械的小修和保养任务。(2)供油港内机械、车辆供油本次工程暂不考虑。3.6.7航道、助航设施、锚地与港作车船(1)航道新建东吴航道(为湄洲湾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的一部分)按乘潮通航10万吨级集装箱船规模建设,乘潮水位为4.94m(乘潮保证率90%,乘潮历时2小时以上)。东吴航道长度约11.35km,从湄洲湾主航道接入至东吴港区,航道设计宽度250m,设计水深17.1m,航道设计底标高-12.5m。由于本工程设计船型尺度均小于10万吨级集装箱船,故该航道可满足本工程船舶航行需要,无需航道的疏浚。因此,本不列入评价范围。(2)助航设施本工程拟利用上述2#锚地。(4)港作车船的配置根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规定计算,港口最大设计船型10万吨级集装箱船靠泊时,需配备港作拖轮功率为5000kw,即需配备2艘3200~3500hp的港作拖轮。由于港区建设初期,泊位数量少,船舶靠泊频率小,及湄洲湾其它港区已有拖轮可供租用的实际情况,港作拖轮可暂缓配置。3.6.8绿化绿化设计是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在疏港公路两侧和港区周围以及港区运输干道两侧、及进出港道路两侧应种植乔木和灌木绿化隔离林带,树种选择应满足吸尘降噪和减弱风速的要求,根据港口环境功能特点,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生长的常绿乔木和灌木如:刺槐、槐树、女贞、夹竹桃、银桦、海桐、凤凰木等。在生产、生活辅助区内采取乔灌草花结合的方式,布置适合当地气候生长的植物,种植乔木、灌木、草皮、花卉及景观设计,以最大量的绿化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达到最佳景观意境。港区绿化面积5.068公顷(4#、5#、6#泊位合计),绿化率达14%,辅助生产区和生活区的设计绿化面积不小于可绿化面积的85%。这样不仅可以创造一个优美的、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更主要的可以起到调节气温、降低风速、防尘降尘、控制噪声、防止水土流失的环保生态效果1-70
3.6.9疏港公路、铁路港区后方将建设一条疏港通道,近期与202省道对接,再与福泉高速和324国道相接,然后并入全国公路网。另外莆秀高速公路起点于莆田市区西郊324国道,经新度镇、笏石镇、终点在秀屿青柄,长25km,全线路基宽26m,采用4车道标准建设,估算总投资9.14亿元,即将开工建设。向(塘)~莆(田)铁路、福(州)~厦(门)铁路正在开工建设,通过支线到达东吴港区,构成通畅的陆路运输网络。3.7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条件、组织和进度3.7.1主要工程项目工程量(1)主要工程量根据可研报告提供的工程进行分析,本项目的主要工程项目为:泊位、驳岸、陆域形成的施工建设,无需航道的疏浚,但泊位建设需进行基槽开挖、炸礁和港池疏浚作业施工。其主要工程量见表3.7.1。表3.7.1主要工程量汇总项目工程量预制砼(m3)34261现浇砼(m3)15077基床、驳岸抛石(万m3)13.0炸礁(万m3)25.03回填(万m3)187挖泥(万m3)2.03(2)填海工程土石方平衡本项目陆域形成总填方量约为187.0×104m3,基槽及港池挖泥量2.03×104m3,从地质勘探资料分析,砂含量较高,可用于本次工程的陆域形成回填材料,基床炸礁的礁渣25.03×104m3也用于回填,4-6#泊位后方场地平整开挖的土石方量约311.1×104m3,填海工程拟采用回填海砂至标高7.0后,约需海砂量约108×104m3,不足部分利用港池炸礁和疏浚物共27.06×104m3,利用场地场地平整开挖的土石方回填,约需51.94×104m3,本项目总余方量259.1×104m3,另外6#泊位回填利用量约53.12×104m3,4-6#泊位实际土石总余量约206×104m3,可运至在建的东1#、东2#泊位工程填海使用。填海工程土石方平衡见表3.7.2。1-70
表3.7.2陆域形成土石方平衡表单位:×104m3工程类别土石方工程内容挖方量回用量需方量来源总余方量挖方场地平整开挖311.151.94259.16基槽、港池开挖2.032.030基槽炸礁25.0325.030小计338.1679.0259.16填方填海工程总需方量187-其中外购海砂108利用平整开挖土石方21.94利用基槽港池开挖方27.06小计187187注:6#泊位利用后,多余土石方量206×104m3。3.7.2施工条件与特点(1)该地区的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冰冻期,多年平均气温为19.9C,可全年施工。拟建港区位于湄洲湾内,周围掩护良好,影响工程水上施工的主要因素为台风期的风浪和潮汐,夏秋季受台风影响,水上施工应避开台风季节。(2)拟建港区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等外部协作都已具备,现场施工条件较好。(3)本工程推荐方案为重力式沉箱结构方案,施工的主要特点是:沉箱预制的质量和速度决定工程的总体质量和进度;沉箱预制构件大,沉箱一次出水,需大型起重设备。码头基槽及港池需用抓斗挖泥船水上作业。(4)本工程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主要为砂石料、水泥、钢筋。其中砂石料当地储量丰富,港区附近有石料开采场和大量砂石料场,完全可以满足本工程建设需要,砼用砂、水泥、钢筋可通过水路、陆路运至现场。本港区附近有丰富的砂源,陆域回填用砂可就近采购吹填形成。(5)施工队伍:国内具有建设大中型港口经验的多家大型专业施工企业可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经过招标、投标来选择合适的承包商。(6)施工通道和场地:施工通道可利用现有道路,无须另外开辟。初期施工场地拟布置在陆域回填区后方边沿,随着回填区向外扩展,施工场地将向回填区逐步转移。(7)依托条件:目前3#泊位已动工建设,施工通道、施工营地、料场和拌和站可充分利用3#泊位的设施,另外可依托201省道作为施工通道。3.7.3施工工艺过程与方案(1)码头施工工艺过程与方案1-70
施工准备→基槽炸礁挖泥→基床抛石、夯实、整平→沉箱预制安装→沉箱内回填砂→陆域回填砂→现浇钢筋砼胸墙→安装附属设施→路面施工。在前期施工准备就绪后,按工程要求进行港池炸礁作业施工,之后利用8m3 的抓斗挖泥船进行挖泥施工,开挖的渣(淤)泥直接抛到回填区回填;之后进行基床抛石施工并进行夯实平整后,再将预制好的沉箱运至施工点进行安装,完毕后沉箱内回填砂施工。(2)驳岸结构施工准备→抛填抛石棱体→抛填堤心石→护面施工→现浇砼压顶→铺设倒滤层→铺设土工布→面层施工。在前期施工准备就绪后,利用施工船舶将石块运至现场进行抛石棱体施工和抛填开山石施工,之后依次进行护面施工、现浇砼压顶、铺设倒滤层、铺设土工布、面层施工。(3)陆域形成施工准备→抛填砂或回填开山土石→强夯→碾压→面层施工。在驳岸施工、驳岸内侧铺设倒滤层和铺设土工布后,将购买的海砂船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抛填至标高7.0后,进行强夯平实施工,之后将后方小山包平整开挖的开山土石方车运至现场回填到标高9.0后,利用强夯碾压平实后,在进行面层施工。3.7.4施工场地及施工道路(1)施工场地:在现有的后方陆域范围内先期进行一部分场地平整,作为本项目的临时施工场地,布设施工营地、临时料场、现浇混凝土拌和站,不占用工程区外的土地。(2)施工道路:工程区目前的道路已通至6#泊位工程用地边界,外部施工材料可利用现有的省道等道路即可满足施工要求,运输量最大的填海土石方运输在用地范围内,无需开辟外部施工道路。3.7.5施工工艺流程本项目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7.1所示。3.7.6施工进度拟建港区施工条件较好,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及施工特点,本工程码头部分施工总工期宜控制在24个月内。1-70
3.8各工程阶段主要污染源分析根据《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有关污染物排放参数,结合类比工程数据,本项目的环境污染源如下:3.8.1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分析3.8.1.1施工悬浮物产生量本项目施工期的悬浮物产生源主要为基槽、港池开挖和陆域形成回填过程产生的悬浮物,本评价对其产生的源强分析如下:(1)基槽、港池开挖悬浮物产生量本项目基槽、港池渣泥清挖作业过程的悬浮物入海源强5.29t/h,相当于1906g/s。由于本项目与6#泊位将统筹施工,施工高峰期将采用2艘挖泥船同时施工,则此时的施工悬浮物入海源强10.58t/h,相当于3812g/s。(2)驳岸、基床抛石施工悬浮物产生量本项目抛填过程的抛石强度约为300m3/h,则悬浮物产生量为6m3/h,以2.5t/m3计,为15t/h,其中泥土中粒径≤0.063mm的粉、粘粒部分约占30%,则每天细颗粒部分散失量约为4.5t/h,相当于1250g/s。(3)陆域形成吹砂施工悬浮物本项目填海工程将与6#泊位统筹施工,两个泊位的施工总填海量为329.7×104m3。①采用购海砂及开山石回填施工时4-6#泊位填海施工工期约需150天,以每天施工12小时算,小时回填量=3297000÷150÷12=1837m3/h,回填区溢流口溢出的量以回填量的80%计算(部分从驳岸倒滤层渗出),则溢出的水量=1832×80%=1460m3/h,则悬浮物入海源强=1466m3/h×1000mg/l=1.47t/h,相当于408g/s。②利用渣泥(炸礁渣)吹填施工时本项目港池疏浚拟采用8m3抓斗挖泥船进行施工,并将渣泥送至回填区回填,按渣泥含水率66.7%算,小时吹填量=1000÷(100%-66.7%)=3000m3/h,回填区溢流口溢出的量以回填量的80%计算(部分从驳岸倒滤层渗出),则溢出的水量=3000×80%=2400m3/h,则悬浮物入海源强=2400m3/h×1000mg/l=2.4t/h,相当于667g/s。(4)施工悬浮物产生情况汇总1-70
表3.8.1施工期悬浮物产生情况汇总序号施工内容产生源点施工悬浮物产生量(g/s)平均源强高峰期源强1渣泥清挖码头前沿190638122驳岸抛石东驳岸西驳岸南驳岸12503基床抛石码头前沿125025004陆域回填溢流口667-3.8.1.2施工期污水其施工高峰期施工污水产生量见表3.8.2。表3.8.2施工期高峰期污水排放情况序号污水名称产生量(t/d)主要污染物处理措施1施工船舶含油污水8.0石油类施工船舶自行处理2施工船舶生活污水4.0COD等施工船舶自行处理3陆域施工生活污水20COD等建设临时化粪池进行处理4施工机械清洗污水32SS、石油类建设临时的隔油沉淀池进行处理3.8.1.3施工期噪声施工机械作业时在距声源15米处的噪声级见表3.8.3。表3.8.3距离典型施工设备15米处的A计权噪声级设备A计权声级范围(分贝)前面装载车72-84后铲车72-93牵引车76-96铲运机、推土机80-93铺料机86-88卡车82-94小型船舶72-75混凝土搅拌机75-88混凝土泵81-83起重机(可移动的)75-86起重机(悬臂吊杆的)86-88泵69-71施工船舶70-80柴油发电机71-82压气机74-86气板手83-88风镐和风钻81-88打桩机(最高负荷)95-1051-70
3.8.1.4施工期废气(1)施工船舶燃油废气:其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NOx、CO和烃类等。由于源强较小,可以忽略不计。(2)各类施工机械、车辆排放燃油废气,车辆运输扬尘及陆域填方过程产生的扬尘等。本报告将提出降低施工过程扬尘对环境影响的措施与建议。3.8.1.5施工期固体废物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其施工高峰期总产生量约240kg/d。(1)陆域施工高峰期总人数约为200人/日,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200kg/d(每人每天按1kg计)。(2)施工船舶生活垃圾产生量(高峰期)为40kg/d(每人每天按1.0kg计)。(3)施工期的炸礁及疏浚渣泥产生量为27.06×104m3,拟全部送到本项目回填区回填。(4)施工作业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模板、建筑材料下脚料、断残钢筋头、破钢管、包装袋、废旧设备以及建筑碎片、碎砖头、水泥块、石子、沙子等建筑材料废弃物。①建筑模板、建筑材料下脚料、断残钢筋头、破钢管、包装袋、废旧设备等可回收综合利用;②建筑碎片、碎砖头、水泥块、石子、沙子等建筑材料废弃物可作为陆域形成回填材料火铺路材料;本报告将提出处置这些固体废物的措施与建议。3.8.2营运期主要污染源分析3.8.2.1营运期废气污染源本项目的主要散货铁矿石、钢材及其它件杂货,其中铁矿石装卸过程产生的粉尘为最大废气源强。(1)废气排放特征本项目主要废气污染源及其排放特征见表3.8.4。1-70
表3.8.4废气主要污染源及其排放特征污染源最大装卸能力排放源特征排放高度(m)主要污染物位置备注Y1码头散货装卸800t/h固定点源10粉尘码头按1个泊位算Y2散货堆场装卸500t/h固定面源3粉尘散货堆场Y3散货堆场起尘500t/h固定面源3粉尘散货堆场Y4水平皮带及输运500t/h固定线源6粉尘码头、散货堆场、列车Y5船舶*固定点源25燃油废气码头Y6汽车移动线源2燃油废气港区*实为移动源,但移动范围较小,预测时按固定源处理。(2)主要粉尘污染源强估算①卸船起尘量(Y1)不同含水率、最大装卸量、不同风速条件下的起尘量,见表3.8.5。表3.8.5:卸船过程粉尘(Y1)产生量单位(kg/h)含水率(%)风速(m/s)6912备注3.08.154.623.09卸料落差按1m,装卸能力按800t/h算5.4(平均风速)17.499.926.6310(5级风)38.9822.0914.77由表3.8.5得知:若本项目在最大工况(800t/h)、平均风速(5.4m)、控制货物含水率9%时卸船,粉尘产生量为9.92kg/h。则年散货卸船量100×104t的粉尘总排放量为12.4t/a。②堆场装卸粉尘产生量(Y2)散货堆场装卸起尘量计算结果见表3.8.6。表3.8.6:堆场装卸粉尘(Y2)产生量单位(kg/h)含水率(%)风速(m/s)6912备注3.05.092.891.93卸料落差按1m,装卸能力按500t/h算5.4(平均风速)10.936.204.1410(5级风)24.3613.819.23由于本项目堆场东西两侧采用8m高的挡风墙进行挡风,堆场内的风速较小,因此堆场装卸时的风速按3.0m/s算,则堆场装卸在最大工况(500t/h)、控制货物含水率9%时卸船,粉尘产生量为2.89kg/h。则年散货卸船量100×104t的粉尘总排放量为5.78t/a。③散货堆场因风起尘量(Y3)1-70
堆场在不同平均风速、不同表面含水率条件下的起尘量,计算结果见表3.8.7。表3.8.7:堆场因风起尘量单位(kg/h)含水率(%)风速(m/s)6912备注3.00.080.020.00起尘风速2.0m/s5.4(平均风速)1.500.300.0910(5级风)32.756.472.05由于本项目堆场东西两侧采用8m高的挡风墙进行挡风,堆场内的风速较小,因此堆场内的风速按3.0m/s算,则堆场经常喷水控制表面含水率9%时,堆场起尘量为0.02kg/h。④皮带机输送粉尘(Y4)本项目散货水平运输采用带封闭廊道的皮带输送机进行散货水平输送,因此,该过程基本不产生粉尘。⑤粉尘排放源强汇总本项目主要装卸过程各环节粉尘排放情况汇总见表3.8.8.表3.8.8装卸粉尘产生源强汇总污染源排放状态一排放状态二排放源尺度排放高度(m)位置Y1卸船粉尘9.92kg/h12.4t/a38.98kg/h/250×47(单个泊位算)10码头Y2堆场装卸粉尘2.89kg/h5.78t/a24.36kg/h。/450×1003堆场Y3堆场扬尘0.02kg/h1.73t/a/450×1003堆场说明:排放状态一:指平均风速(5.4m/s)、最大工况(500t/d)、含水率9%时的排放量;排放状态二:指10m/s、最大工况、含水率6%时的较恶劣条件排放量;(3)到港船舶排放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量估算船舶燃油排放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有烟尘、SO2、NO2、CO和烃类等。主要污染源是泊位上的5万吨货轮。燃油废气污染物排放系数参见表3.89。表3.8.9燃油废气污染物排放系数单位:kg/t油污染物尘SO2NO2CO烃类排放系数1.3812.011.40.400.25根据类比资料,5万吨级轮泊港装卸期间,平均每昼夜燃油2.0t/艘。按本泊位停港船舶2艘5万吨级,停港总时间按320天/年算。则本项目工程的到港船舶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见表3.8.10。1-70
表3.8.10本项目及6#泊位到港船舶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烟尘SO2NO2CO烃类本项目kg/d5.524845.61.61.0t/a1.7615.3614.60.510.326#泊位kg/d2.762422.80.80.5t/a0.887.687.30.250.16合计kg/d8.287268.42.41.5t/a2.6423.0421.90.760.48(4)本项目港区运输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估算根据类比调查资料,汽车燃料的排放系数见表3.8.11,其主要污染物产生量见表3.8.12。表3.8.11汽车燃料主要污染物排放系数(kg/1000l)污染物SO2NO2CO烃类排放系数3.2444.427.04.44表3.8.124-6#泊位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SO2NO2CO烃类kg/d0.9312.77.721.27t/a0.344.442.700.443.8.2.2营运期水污染源本项目营运期的水污染源主要为港区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堆场雨污水、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和船舶压仓水。其污水排放情况见表3.8.13。表3.8.13营运期污水产生及排放源情况序号污水名称产生量(t/d)主要污染物处理措施1港区生活污水51COD、氨氮、SS等送港区污水处理设施2港区生产污水8石油类、SS等送港区污水处理设施3堆场码头面雨污水4880石油类、SS等送港区污水处理设施4船舶舱底含油污水10(t/艘日)石油类等船舶自身处理5到港船舶生活污水9.6COD、氨氮、SS等船舶自身处理6到港船舶压载水5000(t/艘)较清洁水在外海替换后进港排放①营运期港区生活污水根据可研报告,本项目的定员为256人,按0.2t/d·人算,则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见表3.8.14。表3.8.14生活污水排放情况港区定员(人)排放量(t/d)污染物指标(mg/l)CODCrSS氨氮动植物油25651≤400≤200≤40≤30②生产污水1-70
本项目生产污水主要是本港区内的流动机械、机修车间等冲洗污水,根据类比调查,本项目生产污水见表3.8.15。表3.8.15本项目生产污水排放表污水类别排水量(m3/d)生产污水流动机械冲洗污水6.0机修车间冲洗污水2.0合计8.0a.流动机械清洗污水:污水量约为6.0t/d;b.机修污水:污水量约为2.0t/d;本项目的生产污水总产生量约为8.0t/d,主要含油类物质及悬浮物质,其含油浓度一般约40∽100mg/l,悬浮物浓度在100~150mg/l左右。本项目生产、生活污水产生情况及处理后排放情况分别见表3.8.16、3.8.17。表3.8.16本项目生产、生活污水产生情况单位:浓度mg/L产生量kg/d污水来源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合计污水量m3/d51.08.059.0悬浮物浓度<200<150产生量<10.2<1.2<11.4CODCr浓度<400<200产生量<20.4<1.6<22.0氨氮浓度<40/产生量<2.04/<2.04石油类浓度/<100产生量/<0.8<0.8表3.8.17本项目港区污水处理后排放情况单位:浓度mg/L产生量kg/d污染物名称水量(t/d)CODCr(kg/d)悬浮物(kg/d)氨氮(kg/d)石油类(kg/d)本项目产生量592211.42.040.8本项目排放量排放浓度(mg/L)10070155排放量(kg/d)595.94.10.890.30(t/a)206502.061.450.310.10本项目削减量(kg/d)016.17.31.150.50(t/a)05.632.560.400.18东吴作业区拟将东1#、东2#、1#、2#、3#、4#、5#、6#共8个泊位的港区污水合在一起处理,建设1套处理能力为480t/d(20t/h)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处理作业区全部8个泊位的港区生产生活污水。东吴港区8个泊位的污水经处理后排放情况见表3.8.18.表3.8.18东吴港区污水处理后排放情况1-70
污染物名称水量(t/d)CODCr(kg/d)悬浮物(kg/d)氨氮(kg/d)石油类(kg/d)排放浓度(mg/L)10070155日排放量(kg/d)35635.624.95.341.78③初期雨污水由于本项目与6#泊位的散货堆场、码头连在一起,因此本评价将3个泊位的初期雨污水合在一起计算,不单独计算。经计算,3个泊位小时平均雨污水203t/h。3个泊位拟合建一套港区初期雨污水处理装置,将初期雨污水经混凝沉淀后,使处理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后,作为堆场喷淋水使用,连续雨天不能回用的,则达标排放。④船舶舱底含油污水量根据《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的规定,5万吨级船舶机舱含油污水量约为10.0t/艘,含油浓度在2000~20000mg/l之间。⑤到港船舶生活污水量船舶生活污水量为4.8t/d,1536t/a,2艘船舶停港时为9.6t/d,3072t/a。⑥到港船舶压载水根据《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的污染源估算方法,船舶压载水的水量约为船舶载重吨的7.5%∽15%,本评价按10%计,本项目的设计代表船型为50000吨级,则船舶压载水为5000t/艘,货物进港卸货后,空船出港需加压载水,而船舶空船进港装货前,需排放压载水。本项目的主要为散货为进港泊位,因此压载水为较清洁废水。船舶压在水应按规定在公海置换新水后在规定的海域排放。3.8.2.3营运期噪声源本项目营运期的噪声源主要为装卸机械噪声、车辆船舶运输噪声、污水处理站风机噪声及泵房水泵噪声等,其噪声的声级见表3.8.19。表3.8.19本项目营运期噪声源及其声级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声级dB(A)1多用途门机40T-35M台1832多用途门机25T-35M台2853带式输送机B=1.0m,V=2.5m/s套1604装载机ZL50台6785牵引车Q45台4766平板车10T/25T16767叉车5T/16T台3758轮胎吊25T/40T台3851-70
9船舶50000吨级艘27210泵房水泵台375叠加6#泊位的噪声源后,4#-6#泊位的营运期总噪声源情况见表3.8.20。表3.8.20:#-6#泊位的营运期总噪声源及其声级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声级dB(A)1多用途门机40T-35M台1832多用途门机25T-35M台4853带式输送机B=1.0m,V=2.5m/s套1604装载机ZL50台10785牵引车Q45台7766平板车10T/25T28767叉车5T/16T台5758轮胎吊25T/40T台5859船舶50000吨级艘37210泵房水泵台3753.8.2.4营运期固体废物营运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港区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维修废物及污水处理污泥等。营运期固体废物产生量汇总如表3.8.21。表3.8.21营运期固体废物产生量情况序号名称产生量(t/a)处理措施1港区生活垃圾92.1送城市垃圾场处理2港区维修废物3.0按危险废物处置3到港船舶生活垃圾38.4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4废油2.0按危险废物处置5污水处理生物污泥6.0由污水处理站送当地垃圾场处理6雨污水沉淀污泥288回收后送回散货堆场7合计429.53.9各工程阶段主要非污染影响源分析3.9.1施工期主要非污染影响源分析3.9.1.1施工期生态影响源施工期的生态影响主要为:(1)基槽、港池开挖、炸礁及陆域形成施工作业产生的悬浮物对海域生态及附近水产养殖的影响。(2)项目占用海域、土地对海域、土地使用功能的影响。1-70
(3)陆域形成与码头结构设施对水动力的影响本项目码头水工建筑物建设和陆域形成工程,因占用海域,从而会对周围海域流态(流速、流向和主流动力分布等)、纳潮量和海区冲淤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4)场地平整所引发的水土流失与植被破坏。3.9.1.2施工期社会影响源(1)本项目使用的海域分布着大量的水产养殖,将涉及水产养殖拆迁,由此将不可避免地对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和就业问题产生影响。(2)本项目占用部分农地,将涉及部分农地征用,由此将不可避免地对原有土地使用者的经济收入和就业问题产生影响。3.9.1.3施工期风险源炸礁作业对工程区附近海域的鱼类、过往船只、附近活动人员和附近建构筑物产生的伤害和损害风险。3.9.2营运期主要非污染影响源分析3.9.2.1营运期生态影响源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粉尘、污水、噪声等各种污染物排放对周边海域、陆域生态环境的影响。3.9.2.2社会影响源本项目营运期的社会影响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运期污水排放对工程周围海域水产养殖的影响。(2)工程建成营运后对当地国民经济建设的影响。(3)工程建成营运后对当地就业环境的影响。(4)粉尘、污水、噪声等各种污染物排放对周边居住环境产生的影响。3.9.2.3营运期风险源本项目的风险源为事故性船舶溢油。一旦发生船舶溢油事故将对周围海域的水质、生态、养殖业、渔业资源等产生严重的影响。1-70
3.10主要环境问题3.10.1施工期主要环境问题(1)施工悬浮物入海对海域水质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2)工程用海占用部分水产养殖海域,需进行拆迁产生的社会影响。(3)炸礁作业对工程区附近海域的鱼类、过往船只、附近活动人员和附近建构筑物产生的伤害和损害风险。另外,施工过程生产的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施工船舶生活污水、陆上施工生活污水、施工噪声、施工船舶及各类施工机械、车辆排放燃油废气、车辆运输扬尘及施工固体废物等污染源的产生,以及施工期场地平整所引发的水土流失与植被破坏,也是本项目的施工期环境问题。3.10.2营运期主要环境问题(1)港区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对海水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2)散货装卸过程产生的粉尘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及居住环境的影响。(3)到港船舶发生溢油事故风险影响。(4)陆域形成及码头结构设施建设占用海域对水动力环境、冲淤环境产生的影响。另外,营运期到港船舶舱底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营运期船舶尾气和汽车尾气、营运期装卸机械噪声及车辆船舶运输噪声、营运期固体废物等污染源的产生也是本项目的营运期环境问题。3.1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2005年12月),深水泊位(沿海万吨级、内河千吨级)建设被列入水运行业类的鼓励建设项目。(2)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加快建设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和福州、湄洲湾(南、北岸)主枢纽港,加快发展宁德港、漳州古雷港,逐步形成规模化、大型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海峡西岸港口群。”本项目的建设与该纲要精神相吻合。(3)本项目建设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精神相吻合。综合上述分析,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福建省等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产业政策。1-70
3.12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的选址与《湄洲湾石化基地总体规划》是协调的;符合《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及《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环保局关于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类别调整及执行标准的意见的通知(闽政[1999]文65号)》;符合《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06年)》,与《莆田市港口总体规划》(报批本)发展趋势相衔接。项目所在地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可满足本项目的建设需要,因此,本项目的选址是基本合理的。4.环境影响评价4.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4.1.1施工期对海域环境的影响分析4.1.1.1施工期对海水水质的影响分析(1)施工悬浮物对海水水质的影响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在基槽港池渣泥清挖、围堤和填海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产生施工悬浮物入海。由于本项目与6#泊位工程一起统筹施工,因此本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物对海域环境的影响根据3个泊位的施工状况进行进行预测。经预测:若施工高峰期使用2艘抓斗挖泥船同时清挖渣泥,施工点附近海域所产生的悬浮物增量超过《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标准(10mg/l)的范围为:作业区顺涨、落潮方向各1750m,宽100m;其中作业区顺涨、落潮方向各70m,宽20m范围内,悬浮物增量超过100mg/L,水质将超过第三类标准。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对工程附近海域水质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东吴围垦养殖预留区”、“东吴海产限养区”和项目南面的大竹岛海珍品增养殖区影响不大。(2)施工废水排放对海水水质的影响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船舶废水、施工生活污水和施工机械废水,其中施工船舶废水根据海事部门意见需收集上岸处理,不在施工现场排放,施工生活污水和施工机械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由于这两种废水高峰期的最大排放量仅52t/d,因此处理后排放对周边海域的水质影响很小。4.1.1.2施工期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70
(1)围海造地对所围的滨海湿地生态、底栖生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工程区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结果平均生物量为15.121g/m2,初级生产力平均13.7mgC/m2.d。本项目围填海面积22公顷,将直接损失潮间带底栖生物量为3.33吨,初级生产力1.09tC/a。(2)根据预测结果,陆域形成回填过程泥沙入海SPM增量超过《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标准的范围达1750×100m;即在该范围内的海水将变得浑浊,将对该区域范围内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等水生生物的正常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3)作业船舶和施工机械等排出的水污染物(包括石油类、SS、COD等),进入水体将对海洋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本项目施工废水排放量很小,经处理后排放对周边海域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等水生生物的影响很小。4.1.1.3工程建设对水动力与冲淤环境的影响根据《莆田东吴港区1#~10#泊位工程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试验研究》(福建省港航勘察设计中心所)的研究成果:东吴作业区10个泊位(现调整为8个)建成后的水动力与冲淤环境影响如下。(1)水动力环境影响工程实施后剑屿~文甲断面的涨落潮量略有减少,但变化幅度较小;拟建作业区码头前沿流速有所增加,其余周边水域的水动力有轻微减弱;工程实施后除作业区码头前沿高潮潮位增加1~2mm外,其余地方高潮潮位基本不变;工程实施后涨潮时1#泊位东南角、落潮时3#西北角有挑流产生,码头区附近局部流态稍微紊乱,工程前后除局部工程区外其余水域流场流态基本不变,因此,可以说工程实施只是一个局部工程,工程实施后对周围水域的影响不大,不会引起湄洲湾的潮波、潮流特征的改变,基本上也不会引起附近滩槽的格局性变化。(2)冲淤环境影响工程实施后,拟建作业区码头前沿在工程实施后流速有所加强,这些区域的水深基本能得以维持。盘屿岛西北侧浅滩上每年大约淤积0.2cm,盘屿西北水道内每年大约淤积0.4cm,文甲水道内每年大约淤积0.2~0.3cm,盘屿岛东南侧浅滩上每年都会有0.6cm的淤积,湄洲湾口附近航道上大约每年淤积0.1cm。总体上看,湄洲湾内水体含沙量较低,泥沙来源不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重新调整适应后,泥沙淤积强度将逐渐趋于减弱,并达到一个新的平衡。1-70
4.1.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过程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扬尘和燃油尾气。作业扬尘与道路扬尘是本项目施工期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如下:由于扬尘颗粒的重力沉降作用,其污染影响范围和程度随着距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根据当地风况分析,在扬尘点下风向0~50m为较重污染带,50~100m为污染带,100~200m为轻污染带,200m以外对大气影响甚微。而靠本工程最近的村庄是东吴村,离工程区最近距离约30m,因此,施工作业时,需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减轻施工粉尘附近居民居住环境的影响程度。4.1.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相关工程的类比分析,主要噪声集中的挖掘机现场,平常施工现场的平均环境噪声并不高。由于项目施工期将对后方的小山包进行开挖平整施工,因此施工期间会对东吴村临近项目的部分居住民房产生超标影响。建设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力争施工场界环境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规定的要求,并避免在夜间和午间进行高噪声施工。4.1.4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与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建筑废物。(1)固体废物处置生活垃圾处置: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施工高峰期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240kg/d,拟在施工现场设置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收集筒进行收集后,送当地生活垃圾处置场所处置。建筑垃圾处置:本项目的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废钢筋、废模板、废混凝土块等,拟经回收由价值的废钢筋、废模板后,多余的作为填海材料直接用于填海。(2)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经收集、回收及妥善处置后,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4.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4.2.1营运期水环境影响(1)排污口位置东吴作业区污水处理站污水排放口拟设置在3#泊位前沿西北角,1-70
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排污管道排入水动力条件良好的深水区,排污口靠近深水航道,流速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也不会对东吴围垦养殖区产生明显影响;采用岸边排放设置,排污口应淹没在最低潮位线以下。(2)污水排放源强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装卸机械及地面清洗废水,总废水量为59m3/d。拟采用生活废水经化粪处理后、清洗废水经沉淀隔油处理后,一并引入拟建的作业区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达标后排放。由于东吴作业区的8个泊位的港区污水合在一起处理后统一排放,其总排放源强见表4.2.1。表4.2.1东吴作业区8个泊位污水处理后排放情况污染物名称水量(t/d)CODCr(kg/d)悬浮物(kg/d)氨氮(kg/d)石油类(kg/d)排放浓度(mg/L)10070155日排放量(kg/d)35635.624.95.341.78(3)预测结果:东吴作业区8个泊位的污水纳入同一污水处理站处理,正常排放时,排污口顺涨、落潮方向10m处COD、石油类浓度增量分别为0.036mg/l、0.007mg/l;污水事故排放时,排污口涨落潮方向10m处COD、石油类浓度增量分别为0.13mg/l、0.023mg/l。工程海域的污染物本底值较低,运营期本作业区污水处理站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较小,污水正常排放时,水污染物排放对工程海域水质的影响较小,叠加纳污海区污染物本底浓度后,纳污海域COD、石油类浓度可满足《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要求。由于湄洲湾潮差大,潮流和余流都较强,对污染物的自净作用有利。同时,湾外沿岸潮流很强,污染物质一出湾口很快就被带走,加大湾内污染物扩散出湾外的速度,对减轻湾内的污染很有利。4.2.2营运期空气环境影响4.2.2.1正常排放小时浓度预测结果分析(1)厂界浓度达标情况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面源粉尘排放,首先对陆地一侧的TSP小时浓度进行预测分析,根据GB16297-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周界外颗粒物浓度最高限值为1.0mg/m3。经预测全气象条件下本工程陆域一侧厂界TSP浓度最大值为0.30mg/m31-70
,小于控制浓度值1.0mg/m3。本项目的厂界浓度可以符合排放标准要求。(2)环境和关心点小时浓度预测结果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无TSP小时浓度控制标准,仅计算评价网格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关心点处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值。在叠加6#码头工程污染影响情况下,2007年全年逐次气象条件下预测,预测网格中TSP最大地面小时浓度为15.186mg/m3。关心点处预测结果见表4.2.2。表4.2.2关心点处TSP最大地面小时浓度预测结果关心点预测结果东乌宅东吴村吉城村梯亭村度下村TSP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值mg/m30.090.440.080.020.164.2.2.2正常排放日均浓度预测结果分析在叠加6#码头工程污染影响情况下,TSP叠加现状值后,TSP的日均最大预测值为0.520m3,占TSP日均浓度标准(0.30mg/m3)的173%,超标0.73倍;由预测浓度分布等值线图可见,超标准0.30mg/m3的区域主要为厂区和海面上;陆域厂界外TSP环境浓度日均值预测结果达二级标准。关心点处TSP最大预测值为0.035mg/m3,出现在东吴村,叠加现状监测值后的关心最大地面浓度值为0.125,占标率为41.61%,出现在度下村,原因是该关心点处的现状监测值较东吴村大。总体上看,关心点处的TSP日均浓度值均低于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0.30mg/m3)。表4.2.3关心点日均浓度最大值预测结果单位:mg/m3污染因子项目东乌宅东吴村吉城村梯亭村度下村TSP现状值0.0550.0570.0420.0640.116预测增量0.0050.0350.0050.0010.009预测值0.0600.0920.0470.0650.125占标率20.0130.7515.5721.7941.61最大值日期0709010705290702220702180712284.2.2.3正常排放年均浓度预测在正常排放情况下,评价区内,本工程排放的TSP年均最大地面浓度贡献值为0.087mg/m3,低于TSP年平均二级标准0.2mg/m3,占标准值的43.5%。拟建工程排放的污染物TSP对各关心的贡献值预测结果见表4.2.4。1-70
表4.2.4关心点处TSP年均浓度预测结果关心点预测结果东乌宅东吴村吉城村梯亭村度下村TSP年均浓度值mg/m30.00100.00750.00100.00040.0016由上表可见,TSP在关心点处的年均浓度贡献值在0.0004mg/m3-0.0075mg/m3,关心点处TSP的年均浓度贡献很小,对关心点长期影响不大。4.2.2.4非正常排放影响预测分析根据非正常情况下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利用2007年逐日逐次的气象数据进行预测计算评价网格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关心点处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经预测计算,评价区域内的TSP最大落地浓度值达到99.8mg/m3,是正常排放时最大落地浓度的6.6倍。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关心点处预测最大贡献值见表4.2.5。与正常排放时TSP对关心点的影响相比,非正常排放对关心点影响较大。表4.2.5TSP非正常排放对关心点的影响结果关心点TSP非正常排放最大地面浓度(mg/m3)正常排放最大地面浓度(mg/m3)东乌宅0.2640.09东吴村1.8050.44吉城村0.8240.08梯亭村0.2840.02度下村0.9060.164.2.2.5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根据导则附录A.3确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取无组织排放源强较大且靠近居民区的排放源参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4.2.6。表4.2.6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一览表无组织排放单元污染因子正常排放源强(kg/h)大气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距面源中心)(m)综合控制距离卸船粉尘粉尘6.63300装卸码头中心外300米和堆场中心外250米的范围堆场装卸粉尘粉尘4.14250堆场风扬尘粉尘0.02无超标点综合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拟建项目最终确定控制的大气防护距离照表1-70
6.4.1执行。该控制范围内目前为厂区、海面、海滩和坡地,无居民区。4.2.3营运期声环境影响(1)噪声预测结果本项目噪声源对厂界噪声影响结果见表4.2.7。表4.2.7环境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编号位置属性昼间LAeq夜间LAeq1厂界60.855.2259.953.4362.854.8447.745.6548.747.2653.149.2756.050.98敏感目标57.952.3从噪声源分布可以得出港区噪声主要集中在前沿的码头平台、散货堆场两个部分。从表5.2.3环境噪声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昼间厂界噪声声级预测结果在47.7~62.8dB,夜间声级在47.2~54.8dB。其厂界噪声昼间和夜间均符合国家(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规定的Ⅲ类区标准见表5.2.4。敏感目标东吴村噪声预测值可达Ⅱ类区标准。(2)交通噪声影响分析目前港址的对外通道车辆极少,特别是夜间。港区建成投入运营后,港区货物吞吐将使疏港道路车辆增加,其中多为大型车辆,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可达到56dB~58dB之间,特别是夜间对道路附近的村庄有一定的影响。4.2.4营运期固体废物处置与影响分析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港区生活垃圾、雨污水沉淀污泥等。(1)生活垃圾主要影响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首先生活垃圾比较肮脏,处理不好有碍观瞻,既影响人们生活,也影响码头形象。其次,生活垃圾中有机物比例较高,极易腐败,散发出氨、硫化氢、硫醇类气体,具有恶臭和毒性,影响周围生态环境,影响人们身体健康。此外,垃圾堆极易产生病菌,孳生蚊蝇,成为传播疾病的源头,因此必须及时地收集并外运到当地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2)污水处理污泥1-70
雨污水沉淀污泥主要为铁矿石、经收集后送回堆场利用;港区污水处理油泥为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置;生活污水处理污泥有作业区污水处理厂统一送当地生活垃圾处置场处置。采用上述处置措施后,对环境影响很小。(3)机修废物:机修废物中的废润滑油、废抹布为为危险废物,按规定进行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置,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5.环保对策措施5.1施工期环保对策措施5.1.1填海工程环保对策措施(1)填海工程应严格按照先建设围堤、并在其内侧布设混合碎石倒滤层,再进行填海施工,并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监督、严格执行所规定的施工工艺方法。(2)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队伍的组织和管理,禁止乱填乱毁滩涂湿地和海产养殖地,尽量避免发生施工区外围滩涂湿地和海产养殖地破坏,缩小滩涂生物栖息地破坏面积,以降低海产资源破坏程度。(3)严格施工管理,提倡文明施工,严禁将施工过程中的砂土料的冲洗和混凝土搅拌产生的废水以及带有混浊泥浆等,倒入海水中,必须经临时沉淀后有组织排放。(4)填海工程应避免在雨天、台风等不利气象条件下进行,尽量缩短施工对海域水质影响的时间和程度。(5)建设单位在基建施工中,所需砂、大石料应向当地砂、大石料市场购买,不设采砂石料场,以免产生新的土地生态破坏。(6)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过程的环境监控和水环境的监测检查工作,施工承包合同中应包括有关环境保护条款,施工单位应严格实施。5.1.2基槽、港池炸礁爆破安全措施(1)本项目水中爆破施工应在海水养殖迁移后进行,另外,水下爆破时应尽量避开海洋生物的繁殖期,减少炸药剂量(控制一次装药量小于100kg)等措施,尽量降低水下爆破对海洋生物的影响。(2)进行炸礁作业时应严格按爆破安全规程(GB136722-86)和交通部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J286-90)的有关规定进行炸礁,确保海面船只、人员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实施爆破时,与爆破无关的船舶应离开爆破点1500m,水中活动的人员应离开爆破点2000m(游泳)和2600m(潜泳)1-70
以上,施工的船只也应按爆破技术规范的规定离开爆破点250m以上。在实施爆破时,必须按上述要求的距离实行水域警戒,严禁在水下冲击波安全范围内有和人员活动,炸礁作业前应事先发布通告。(3)炸礁作业应采用毫秒微差的爆破方式、不耦合装药、使用爆速较低的炸药或设置气泡帷幕等办法,以减少地震波和水下冲击波对海域生物的影响。(4)在水中爆破施工时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工程施工应由专业的爆破工程队进行,施工前必须对本工程的爆破作业进行专业的设计,包括各爆破参数、爆破流程及安全防范措施的设计,进行必要的地震波监测,邀请专家进行测试研究水产养殖的安全距离,以更精确评估爆破风险、制定更科学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水中爆破施工带来的不良影响。(5)每次起爆的选择在低平潮时爆破,以加爆破点的水压力,减少声波在水中的传递速度和距离,并让爆破后的有害水质随落潮流向外海。5.1.3基槽、港池渣泥施工环保对策措施(1)在基槽港池疏浚时,选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挖泥船进行作业。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船舶数量、位置、挖泥进度,控制作业对底泥的搅动强度和范围。(2)码头基槽港池挖泥采用带斗门的抓斗式挖泥船挖泥,然后用驳船开至陆域内抛泥,疏浚淤泥堆放点将预留一泄水口,使水能溢出。(3)挖泥作业应在后方陆域驳岸水工结构基本完成后进行,设倒滤层。吹填区内应设计好沉淀池,使用多级沉淀池加防污帘的处理方法,以便泥浆水在多级沉淀池内得到较充分的沉淀,确保排放出来的溢流水中悬浮物浓度≤70mg/l。(4)在码头基槽港池疏浚高峰期,对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大竹岛海珍品增养殖区布设监测点位,监测施工期的SPM增量情况。5.1.4施工船舶的污水污染控制措施:(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管理条例》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船舶污水排放进行管理。(2)施工船舱舱底含油污水要按海事部门的要求,应设置油污储存舱(或容器)集中到岸上,由海事局认可的有资质的接收单位海神船务有限公司接收处置。对小运输船,要严格管理,要经常检查机械设备性能完好率,对跑、冒、滴、漏严重的船只严禁参加作业,防止发生机油泄漏事故。1-70
5.1.5施工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控制措施(1)施工期生产废水处理措施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的生产废水主要为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冲洗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泥沙和石油类。为此,首先应从源头严格控制其污水的产生量,再采取末端处理措施。①生产废水产生量的控制措施:装载砂石方等工程材料的车辆在卸料时应尽量卸干净,尤其在洗车前应将车斗内的物料清扫干净,不但可减少冲洗水的使用量,同时可避免将这些物料冲洗进入废水。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的冲洗应设置专门的场所,以便本项目的生产废水集中收集与处理。②治理措施:由于施工生产废水是临时性的废水,随着施工的结束而停止排放。但为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本评价根据本项目及6#泊位生产废水的产生情况,要求在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冲洗场所周围建设1套处理能力为32t/h的简易临时隔油沉淀池,对4#~6#泊位废水进行隔油、沉淀处理后,使处理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后排放。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后的废油(含擦油布、棉纱),必须集中回收处理,不得将废油(布)乱倒乱放。(2)施工期生活污水和垃圾的管理处理措施生活污水主要含有COD、BOD5、SS、氨氮(NH3-N)和动植物油以及粪大肠菌群等污染物,生活污水和垃圾也是施工过程中临时排放的污染物。但必要加强管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①施工营地必须建设临时的施工污水排水设施。建议在施工营地内设临时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处理方可排放。②生活垃圾要集中堆放,集中处理,不得将垃圾倒入海中。③施工期船舶垃圾不得随意排放入海,应采用专门垃圾袋或垃圾桶收集贮存,集中到岸上,由海事局认可的有资质的接收单位接收处置。5.1.6施工期间的防尘抑尘措施(1)运送石料、水泥等的卡车不得超载,石料装料高度不得高于车厢边缘高度,并采用加盖篷布和洒水的方法,以防止石料泄漏,增加道路路面土石粉尘。(2)施工主干道路面要定时清扫和喷洒水,以减少汽车行驶扰动起来的扬尘。(31-70
)设置临时施工建筑材料仓库,用于水泥等起尘材料的存放,并尽量使用商品混凝土,以减小水泥粉尘污染。5.1.7施工期间减轻噪声污染的对策措施(1)应该选用效率高、噪声低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大型运输车辆进入工地施工,而不选用噪声大、效率低的农用车、拖拉机进入工地参与施工,同时采用先进快速施工工艺,缩短工期,减少施工噪声影响的时间。(2)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正确操作,保证在良好的条件下使用,减少运行噪声。(3)高噪声作业内容(打桩、混凝土搅拌等)应尽量不安排夜间、午休时间进行。(4)合理疏导进入施工区的车辆,减少汽车运输时的鸣笛噪声。(5)拟建工程施工噪声应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进行控制。5.1.8生态保护与补偿对策与措施工程区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结果平均生物量为15.121g/m2,初级生产力平均13.7mgC/m2.d。经计算,本项目围填海面积22公顷,将直接损失潮间带底栖生物量为3.33吨,初级生产力1.09tC/a。建设单位应按海洋管理规定,承担增殖放流,对围填海洋生物资源损失进行补偿。5.2营运期环保措施与建议5.2.1废水处理措施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建成营运后,主要废水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雨污水。(1)港区生产、生活废水处理措施本项目每天将排放废水59t/d,其中来自职工的生活废水预计每天产生量为51t/d,来自港区的流动机械冲洗和车间清洗废水等约8t/d。本项目的生产和生活污水拟分别经预处理后,纳入拟建的处理能力为480t/d的作业区污水处理设施(共8个泊位合建污水处理站,项目污水处理站位置设在2#泊位后方)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具体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5.2.1。1-70
生产废水(冲洗废水)隔油沉淀池生活污水化粪池调节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达标排放作业区污水处理站图5.2.1项目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流程图从目前国内同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来看,采用该处理设施只要设计合理,运行操作控制正常,可保证处理出水达标排放。因此本项目经化粪处理后的生活废水,与经沉淀隔油处理后的生产废水一并进入作业区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是可行的。(2)雨污水处理措施本项目雨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拟与6#泊位工程合建,根据工程污染源分析,3个泊位的雨污水产生量约为4880t/d,因此要求建设单位配套建设1套日处理能力为4880t/d的雨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出水利用储水池收集后,作为堆场喷淋水回用。连续雨天处理出水无法全部回用时,则达标排放。具体处理工艺流程如下:雨污水调节池絮凝反应池斜板沉淀池储水池雨天达标排放喷淋系统回用污泥送回堆场图5.2.24#-6#泊位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图5.2.2废气处理与控制措施5.2.2.1码头装卸粉尘控制措施从装卸工艺流程可以看出,本项目散货卸船采用多用途门机进行卸船作业,此过程的主要粉尘产生环节为门机在移动料斗放料过程,根据这个特点,本评价要求采取以下的粉尘控制措施:(1)码头面安装喷洒水装置,对卸船时的散货进行喷湿处理,降低卸船时的起尘量;(2)移动式漏斗边缘安装喷淋头,对散货落斗时产生的粉尘进行喷湿处理,降低此过程的粉尘产生量。1-70
(3)门机卸料时应尽量降低物料落差,即每次门机应移动到移动料斗口上部边沿线以下才打开斗门卸料,以便利用料斗壁的挡风作用,降低卸料过程的粉尘产生量。5.2.2.2散货堆场粉尘控制措施(1)在散货堆场四周设置挡风墙,以降低堆场内的风速。(2)在散货堆场四周设置喷洒水系统,对堆场表面及对堆场散货装运时的物料进行喷湿处理,以便降低堆场扬尘和装卸粉尘的产生量。(3)在堆场四周种植枝叶茂盛的树木,作为堆场的挡风树木,降低堆场的扬尘量。(4)应经常清扫洒落在港区道路上的散货,并配备1台洒水车,对港区道路进行喷湿处理,避免扬尘产生。5.2.2.3汽车尾气、汽车运输扬尘控制措施(1)进入本港区的汽车性能必须达到《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352.1-3)及《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7691-2001)的要求。(2)为减轻扬尘的产生对环境造成影响,建设单位应经常清理运输道路上的粉尘、对道路喷水增湿,减少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3)加强港区绿化,在疏港公路两侧和港区周围以及港区运输干道两侧、仓储内办公楼等周围及进出仓储道路两侧应种植乔木和灌木绿化隔离林带,即可防治控制噪声影响,也可起到防尘作用。5.2.3噪声控制措施(1)为减轻港区环境噪声,最重要的应从声源控制,即选用先进的低噪声机械、设备、装置以及车辆是控制港区噪声的基础,也是控制港区噪声的基本措施。(2)加强机械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以减少机械故障等原因造成的振动及声辐射,对高噪声的装卸机械和设备,应采取减振、隔声等措施控制噪声。(3)严格控制夜间货物运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安排在白天进行装卸作业,缩短夜间作业时间。尽量减轻夜间运输对运输公路沿线居民区的影响。5.2.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1)在港区内各功能区设置垃圾筒和专用的垃圾临时堆放场所,定点收集生活垃圾,并应定期消毒,及时清运至当地垃圾场处理。(2)项目营运期对装卸机械、生产设备维修时产生少量维修废物1-70
,以及生产废水预处理产生的油泥,应经收集分类后,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部门进行处理。(3)雨污水沉淀产生的污泥,主要含有铁矿石,应经收集后送到铁矿石堆场回收。(4)船舶生活垃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收集处置,或按当地海事部门的具体要求进行处置,不得私自混入港区生活垃圾处置系统。(5)扫舱废物主要成分为装运的散货物料,应收集后送相应的散货堆场回收。5.2.5溢油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由于自然、人为的因素可能使到港船舶发生溢油风险事故,从而造成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的破坏,因此对船舶事故风险应有高度认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制订溢油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应的应急装备。5.2.5.1溢油风险防范措施溢油事故应急措施应充分结合莆田海事局目前的应急措施情况进行制定。纳入莆田市海事局水域溢油应急体系。做到事故发生时能迅速、及时、有序地作出应急反应,控制和消除事故危害。本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购置、统一使用、统一管理”的原则,以进一步提高莆田海域的溢油应急反应能力。同时本项目建设单位还需做好以下风险防范措施:(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船员和全体人员的环保意识,尤其是提高船员安全生产的高度责任感和责任心,增强对溢油事故危害和污染损害严重性的认识,提高实际操作应变能力,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溢油事故。(2)要想第一时间发现溢油险情,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平时的常规例行监测和检查。应制定一整套严格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章制度,做好日常检测,包括货轮进出港区的引航员制度、值班了望制度、业务技术培训与考核制度等,明确各岗位职责,加强安全生产管理。(3)码头泊位应装备符合工程要求的系船设施和防撞靠泊设施。(4)应按照设计船型参数要求,对船舶进港航道、港池及调头区实施必要的清淤工作,并注意航标设置及日常维护工作。(5)到港船舶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和《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设置油污储存舱(或容器)及分离装置,或由海事局认可的接收单位接收处置,严禁在港区内排放。1-70
(6)企业应建立溢油应急体系和制订溢油应急预案。在莆田市海事局组织领导下,组成联合抗溢油联网应急系统。应急计划中须对应急人员、设施及器材的配备作因地制宜的和详细的规定。5.2.5.2溢油应急措施(1)应急预案溢油风险事故发生后,能否迅速而有效地作出溢油应急反应,对于控制污染、减少污染损失以及消除污染等都起着关健性的作用。应制订港区船舶溢油应急预案,建立港区溢油事故的应急响应体系,以尽可能减小事故发生的规模和所其造成的损失与危害。应急预案应报备相关海事部门,其主要内容有:①对可能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环节及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划定应急计划区;②建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职责;③制定溢油应急响应程序,并进行相关的培训、演练;④配备应急装备及通讯、交通等必要装备;⑤应急救护及污染控制、削减的措施;⑥应急监测及事故后评估;⑦风险事故的善后处理措施;⑧事故过程的记录及报告。(2)与莆田海域溢油应急反应系统相衔接本项目溢油事故的应急响应体系应纳入莆田海域溢油应急反应系统。本作业区的《溢油应急预案》应与莆田海域《溢油应急反应方案》(正在议定中)相协调,本着海事局溢油应急指挥中心统一领导的原则,建立作业区的溢油应急设备库作为重大溢油事故的器材保障,本评价单位通过与莆田市海事局联系沟通,初步拟定东吴作业区8个泊位(非油码头)统筹考虑,溢油应急计划中应配备基本设施和器材如下:①设备与器材配备:每小时收油20吨的收油机2台;浓缩类消油剂1.0吨;纤维类吸油毡2吨;喷洒装置2~3套;围油栏900m;溢油应急船1艘。共需资金约300万元。②配备报警系统及必要的通信器材,以便及时与莆田市海事局溢油应急指挥中心建立联系,及时采取应急措施。③码头前沿应设有存放溢油应急器材的专用库房。1-70
若出现溢油事故,首先应利用本泊位配套的溢油应急器材,在事故发生的水域及时投放吸油材料进行人工回收,少量残油通过喷洒溢油分散剂进行乳化处理。同时,应迅速报莆田海事局溢油应急指挥中心,由中心统一指挥,进入溢油应急计划的运行。5.3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内容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主要内容见表5.3.1、5.3.2。1-70
表5.3.1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主要内容(施工期)序号环保设施名称措施内容验收要求1施工期生产废水处理设施3个泊位合建1套处理能力为32t/h的生产废水隔油沉淀处理临时设施,使施工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废水排放达到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之表4的一级排放标准。2施工期生活废水处理设施3个泊位合建1套处理能力为20t/d的生活污水临时化粪池,对施工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3施工船舶废水处理措施施工船舱舱底含油污水要按海事部门的要求,应设置油污储存舱(或容器)集中到岸上,由海事局认可的有资质的接收单位海神船务有限公司接收处置。检查措施落实情况。4施工期生活垃圾处置措施设置垃圾收集筒,集中收集生活垃圾,并有专人管理,及时送至当地垃圾处理场处理,不得将垃圾倒入海域。检查措施落实情况。5施工期悬浮物控制措施基槽和港池渣泥清挖需采用带封闭斗门的抓斗挖泥机,并尽量在低平潮时清挖。填海工程需先建设围堤、内侧布设倒滤层后再进行填海施工。检查措施落实情况。6渣泥及土石方处置基槽和港池清挖的渣泥送后方回填区回填。后方场地平整的土石方用于本项目回填,多余的送东1#、东2#泊位进行填海。检查措施落实情况。7施工期间的防尘抑尘措施(1)运送石料、水泥等的卡车不得超载,石料装料高度不得高于车厢边缘高度,并采用加盖篷布和洒水的方法,以防止石料泄漏,增加道路路面土石粉尘。(2)施工主干道路面要定时清扫和喷洒水,以减少汽车行驶扰动起来的扬尘。(3)设置临时施工建筑材料仓库,用于水泥等起尘材料的存放,并尽量使用商品混凝土,以减小水泥粉尘污染。检查措施落实情况。8施工期噪声控制措施(1)应该选用效率高、噪声低的施工机械设备,同时采用先进快速施工工艺,缩短工期,减少施工噪声影响的时间。(2)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正确操作,降低施工设备运行噪声。(3)高噪声作业内容(打桩、混凝土搅拌等)应尽量不安排夜间、午休时间进行。(4)合理疏导进入施工区的车辆,减少汽车运输时的鸣笛噪声。检查措施落实情况。施工场界噪声低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9围填海洋生物资源补偿建设单位承担增殖放流。检查措施落实情况。10绿化在港区道路两侧、堆场四周及建构筑物四周进行绿化。检查措施落实情况。11施工期环境监测按本评价的施工期监测计划要求进行。检查措施落实情况。1-70
表5.3.1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主要内容(营运期)序号环保设施名称措施内容验收要求1营运期废水处理设施建设1座化粪池、1座隔油沉淀池以及污水管网,废水经与处理后引入作业区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本港区应设置规范化排放口。3个泊位合建1套日处理能力为4880t/d的雨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出水利用储水池收集后,作为堆场喷淋水回用。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废水排放达到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之表4的一级排放标准。2营运期废气控制措施(1)码头装卸粉尘控制措施码头面安装喷洒水装置,对卸船时的散货进行喷湿处理,降低卸船时的起尘量;移动式漏斗边缘安装喷淋头,对散货落斗时产生的粉尘进行喷湿处理,降低此过程的粉尘产生量。门机卸料时应尽量降低物料落差,以便利用料斗壁的挡风作用,降低卸料过程的粉尘产生量。(2)散货堆场粉尘控制措施在散货堆场四周设置挡风墙,以降低堆场内的风速。在散货堆场四周设置喷洒水系统,对堆场表面及对堆场散货装运时的物料进行喷湿处理,以便降低堆场扬尘和装卸粉尘的产生量。在堆场四周种植枝叶茂盛的树木,作为堆场的挡风树木,降低堆场的扬尘量。应经常清扫洒落在港区道路上的散货,并配备1台洒水车,对港区道路进行喷湿处理,避免扬尘产生。检查措施落实情况,粉尘废气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监控点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1mg/m3。3营运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1)在港区内各功能区设置垃圾筒和专用的垃圾临时堆放场所,定点收集生活垃圾,并应定期消毒,及时清运至当地垃圾场处理。(2)项目营运期对装卸机械、生产设备维修时产生少量维修废物,以及生产废水预处理产生的油泥,应经收集分类后,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部门进行处理。(3)雨污水沉淀产生的污泥,主要含有铁矿石,应经收集后送到铁矿石堆场回收。(4)船舶生活垃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收集处置,或按当地海事部门的具体要求进行处置,不得私自混入港区生活垃圾处置系统。(5)扫舱废物主要成分为装运的散货物料,应收集后送相应的散货堆场回收。检查措施落实情况。4营运期噪声控制措施(1)为减轻港区环境噪声,最重要的应从声源控制,即选用先进的低噪声机械、设备、装置以及车辆是控制港区噪声的基础,也是控制港区噪声的基本措施。(2)加强机械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场界噪声达到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规定的3类区标准。1-70
以减少机械故障等原因造成的振动及声辐射,对高噪声的装卸机械和设备,应采取减振、隔声等措施控制噪声。(3)严格控制夜间货物运输,缩短夜间作业时间。尽量减轻夜间运输对运输公路沿线居民区的影响。5溢油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实际操作应变能力,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溢油事故。(2)制定一整套严格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章制度,包括货轮进出港区的引航员制度、值班了望制度、业务技术培训与考核制度等,明确各岗位职责,加强安全生产管理。(3)应建立与莆田海域溢油应急反应系统相衔接溢油应急体系和制订溢油应急预案。(4)整个作业区配备:每小时收油20吨的收油机2台;浓缩类消油剂1.0吨;纤维类吸油毡2吨;喷洒装置2~3套;围油栏900m;溢油应急船1艘。共需资金约300万元。码头前沿应设有存放溢油应急器材的专用库房。检查措施落实情况。6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整个作业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环境管理措施,按营运期环境监测计划实施环境监测检查措施落实情况。1-70
6.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口规范化6.1污染物总量控制6.1.1项目建成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1)废水及其污染物根据工程分析,本工程建成后外排废水及其污染物总量核算详见表6.1.1。表6.1.1本项目建成后外排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核算表污染物废水量(t/a)SS(t/a)CODCr(t/a)氨氮(t/a)石油类(t/a)本工程排放量206501.452.060.310.10(2)固体废物:本工程建成后每年将产生各类固体废物429.5t/a,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置。6.1.2本项目总量调配本项目建成后,需要进行总量调配的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其排放量为2.06t/a,由于其指标量很小,调配难度较小,建议莆田市环保局在区域内给予调配解决。6.2排污口规范化管理排污口规范化管理体制是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总量控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此项工作可强化污染源的现场监督检查,促进排污单位加强管理和污染源治理,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科学化、定量化管理,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1)排污口规范化的范围和时间根据福建省环境保护局闽环保(1999)理3号“关于转发《关于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文的要求,一切新建、改建的排污单位以及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必须在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同时,建设规范化排污口。因此,工程建成后的排污口必须规范化设置和管理。规范化工作应与污染治理同步实施,即污染治理设施完工时,规范化工作必须同时完成,并列入污染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内容。(2)排污口规范化的内容在本项目污水预处理设施出口和作业区污水处理总排放口必须规范出水口的设计,并在排放口处树立或挂上排放口标志牌,牌上应注明污染物名称以警示周围群众。1-70
(3)对排污口的管理建设单位应如实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化排污口标志登记证》的有关内容,由环保主管部门签发登记证。建设单位应将有关排污口的情况如:排污口的性质、编号、排污口的位置;主要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排放规律、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等进行建档管理,并报送环保主管部门备案。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7.1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工程总投资为58695.83万元。本项目预计年营运收入7000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8.17%投资回收期11.67年。本工程国民经济效益指标和企业财务效益指标均较好,实施本工程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企业也可获得较好效益。7.2社会效益分析本工程的建设是莆田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需要。莆田市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发展目标,继续保持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紧紧抓住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历史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建设海峡经济区纲要》精神,着力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推进东吴港区建设,大力发展临海产业,带动莆田市经济繁荣。根据《莆田市“十一五”临港工业发展布局规划》,莆田市重点建设“一带六区”。“一带”就是积极构筑湄洲湾北岸沿海临港工业带;“六大工业集聚区”即在临港工业带上,重点建设枫亭、莆头、秀屿、石门澳、东吴和东峤等临港工业园和工业集中区,使之成为莆田市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分工协作的临港工业集聚区。总之,本工程的建设必将进一步扩大东吴港区货物吞吐量,加快湄洲湾、秀屿港的开发建设步伐,促进莆田市加快发展港口经济,举市兴港,推进港口开发、拓展港口腹地,具有积极意义。7.3环境效益分析7.3.1环保投资与运行费用(1)环保投资1-70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好的。但为了将环境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必须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投入必要的环保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才能达到保护周围环境的要求,本项目工程环保投资预算为195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3.3%。(2)环保设施年运行费用本工程环保设施年运行费用约120万元。7.3.2环境效益分析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后,废水可实现达标排放,扬尘污染可得到有效控制,机械设备噪声经治理后可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物可得到有效处置,并可达到环境安全要求。因此,该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具有良好的环境效果。7.3.3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1)填海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泥沙进入滩涂和水体,造成海水中SPM增加,影响藻类光合作用,浮游植物生物量降低,影响到食藻动物,如鱼类以及牡蛎、蛏等食物来源,并可能影响周围水产养殖的品质和产量。(2)施工期作业船泊等排出水污染物(包括油类、SS、CODcr等)进入水体后对水质和水生生物造成威胁。(3)由于项目建设将永久性占用浅海和滩涂面积约22公顷,从而使海域滩涂湿地资源减少,这是环境不可避免和不可恢复的投入。(4)因本项目建设需要征用海域,项目区海域养殖主要品种为蛎串,迁移面积81.95亩(5.463公顷),年损失水产养殖产值约13.79万元。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8.1环境管理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和《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技术规程》、《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231-94)、《交通部环境监测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要求,本项目工程必须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8.1.1环境管理机构与职能本项目的法定负责人是本项目的环境管理法律责任者,必须重视本港区的环境管理工作,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好码头的生态环境,以保证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8.1.2环境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根据工程环境管理的需要,公司应指定机构和专人具体负责本1-70
工程的日常的环境管理和监督工作。主要职责是:(1)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和要求;(2)制定项目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和各专项环境管理办法,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负责本环评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在工程中的落实、实施;(4)在施工期对各施工单位和各重要施工场所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监督;(5)在营运期负责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卫生、绿化的管理、维护和监督工作;(6)负责对本项目各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的例行监测和检查工作,并及时纠正违规行为;(7)负责本码头的环保资料的收集、汇总、保管、归档工作;8.1.3施工期环境管理8.1.3.1项目前期工作阶段(1)可行性研究阶段在此阶段建设单位应做的环境管理工作是负责提供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报请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2)设计阶段设计部门应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列入设计和投资概算中,建设单位应对环保措施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3)招标阶段建设单位应在招标阶段对承包商提出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实施计划,并签定环境管理的承包合同。8.1.3.2施工中的环境管理(1)本项目施工中环境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重点是防止填海工程施工悬浮物流失入海。应检查填海工程是否认真实施先建设围堤、布设倒滤层、再进行回填海砂的措施。(2)施工中环境管理监督检查的另一个重点,是防止施工中的水、气、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污染。检查其是否实施了有关的水、气、声、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1-70
(3)施工中,应加强对施工船舶油品和油污水的管理。严格防止油品泄漏。对船舶油污水应要求经自带油水分离器处理或经岸上油水分离器处理后方可排放。8.1.3.3验收阶段的环境管理(1)施工后,应对施工场所,施工人员进驻区及施工临时占地区(料场、仓库等)的清场情况进行检查。要求施工固体废物清理干净,生活垃圾清理干净,土地平整清楚,地面上植被得以恢复,周围景观得以修复或改善。(2)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水土保持工程、绿化工程的验收工作。(3)环保机构应将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计划、工作情况、现场监督检查记录和监测记录进行汇总或统计,写成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报告,上报给公司领导及省、市、区环保主管部门,并归档。(4)在环保设施试运行合格后,提请本项目环保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环保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营运阶段。8.1.4营运期的环境管理营运期的环境管理的重点是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环保设施运行的管理和维护,日常的监测及污染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理。8.1.4.1营运期环境管理要求(1)严格、认真地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标准。制订工程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2)建设单位填报《排污申报登记表》,经行政主管部门调查核实达标排放和符合总量指标,发给排污许可证;对超标排放,应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发给临时排污许可证;(3)制订各环保设施操作规程,定期维修制度,使各项环保设施在营运过程中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4)加强对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如环保设施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排污并进行检修,严禁非正常排放;(5)制订营运期海域水质、生态环境监测计划,并组织监测计划;(6)制定环保资料的存贮建档与上报的计划,环保档案内容包括:a、污染物排放情况;b、污染物治理设施的运行、操作和管理情况;c、事故情况及有关记录;d、其他与污染防治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等。1-70
8.1.4.2营运期环境管理重点(1)对港区货物装卸和输运过程撒落的物料,应及时清扫并收集回收利用。应及时对港区清扫、洒水清洗,以保持地面清洁,防止二次扬尘。(2)对雨水应收集,经沉淀池沉淀后,方可排放,避免雨污水夹带物料、粉尘入海,污染海域。(3)港区装卸机械和车辆的冲洗水、地面冲洗水,应收集,经沉淀、隔油处理后,通过管网进入作业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4)港区的生活污水,应经化粪池处理后,通过管网进入作业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5)作业区的生活垃圾,应及时清扫,及时收集并由环卫部门清运至当地市政垃圾处理场处置。8.2环境监测计划8.2.1施工期的环境监测计划施工中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填海工程施工过程的泥沙散落对海域的影响,造成悬浮物增加,海水浑浊,主要污染因子是SS、COD;施工机械和船舶的含油废水对海水的污染,主要污染因子是石油类。此外,施工噪声对施工现场附近敏感区声环境产生影响。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见表8.2.1。表8.2.1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序号监测内容监测项目测点布设与监测频次监测实施机构1填海工程施工期间水质监测SPM施工点附近海域约100m、500m和1000m处各设一测点,在施工高峰期每个季节的大、小潮各取样一次。委托有资质单位2施工噪声Leq施工现场附近的敏感区、昼间和夜间各测一次委托有资质单位3施工粉尘颗粒物施工高峰期在施工场界外8.2.2营运期的环境监测计划1-70
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是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对海域环境的影响和装卸机械噪声、车辆船舶运输噪声、污水处理站风机噪声及泵房水泵噪声等对周围环境影响。因此,营运期环境监测计划见表8.2.2。表8.2.2营运期环境监测计划序号监测内容监测项目测点布设与监测频次分折方法1污水预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PH、COD、SS、石油类在生产废水进口、出口和进入作业区污水管网前各设1个监测点,每季监测1天,4次。水样的采集、样品保存和水质分析方法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规定的方法进行。2海域水质监测PH、COD、SS、石油类海域水质监测可由作业区统一执行。在排污口位置和项目周围海域设3-5个水质监测点位;同时在东吴围垦养殖预留区、大竹岛海珍品增养殖区等也应布设监测点位。每年监测二期,每次大潮期和小潮期各测一次。水样的采集、样品保存和水质分析方法按照《海洋调查规范》GB17378.1-4-98规定的方法进行。3海域生物监测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样品采集、样品的处理、分析鉴定及数据处理按照《海洋调查规范》GB12763-98中规定进行。4大气监测颗粒物在码头散货装卸达到最大装卸能力时进采样监测,每年在东北风和西南风条件下各测1次周界外(码头装卸下风向)的无组织排放浓度。《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所规定的方法进行。4TSP在码头散货装卸达到最大装卸能力时进采样监测,每年在西南风条件下,监测离本项目最近的民房上方的TSP浓度。《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所规定的方法进行。4噪声监测Leq在码头港区边界、港区办公区、东吴村等布设点位。每季度监测一次。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所规定的方法进行。8.2.3监测资料管理每次监测都应有完整的记录。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统计,及时向各有关部门通报。并应做好监测资料的归档工作。1-70
9.项目环境可行性(1)产业政策符合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2005年12月),“深水泊位(沿海万吨级、内河千吨级)建设”被列入“水运行业类”的鼓励建设项目,本项目为5万吨级泊位建设工程,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选址符合性本项目的选址与《湄洲湾石化基地总体规划》是协调的,符合《莆田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待批)》、《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06年)》及《莆田市港口总体规划(报批本)》。因此,本项目的选址是本合理的。(3)污染物达标排放可行性及环境功能可达性除施工期的施工悬浮物将对局部海域造成临时性超标外,施工过程和营运过程产生的各种污染物经治理和控制后,不会对港界外及周边村庄的环境空气造成超标影响,不会改变环境功能等级。(4)总量控制本项目建成后,需要进行总量调配的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其排放量为2.06t/a,建议莆田市环保局在区域内给予调配解决。10评价结论拟建项目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莆田港东吴作业区范围内,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选址符合莆田港总体规划、莆田市海洋功能区划和莆田市近岸海域环境区划(待批),项目所在区域具有承载本项目建设的环境承载力,采用的环保措施可行,可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不会改变区域的环境功能等级。在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与风险防范、应急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7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樟叶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淇水湾度假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生态城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石化有限公司环氧乙烷衍生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诸暨二期污水环境影响报告书
- 遂川现代物流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合肥市合力股份有限公司高强度铸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多金中心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大唐耒阳发电厂一、二、三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镍铁合金及深加工配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长春中医学院附院综合门诊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食品有限公司年产300吨膨化食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0吨四甲基二硅氧烷和年产200吨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东运制版基地年产36000支标准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儋州建鹏钢业有限公司废旧金属综合利用生产线搬迁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
- 大豆功能因子系列产品开发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宝兰德化工有限公司氢氧化钾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
- 崇明城桥污水处理厂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