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3 MB
  • 181页

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18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湖南省22市11县紧邻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为湖南省大湘西开发战略范围。县境内石灰石、硅铝质原料(泥岩)、铁矿石、煤碳、石膏等水泥生产原材料应有尽有,资源十分丰富。早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湖南省22市11县建设大型水泥厂项目就被国家建材局以[1982]建材计字第426号文列入国家建材工业的第六个五年计划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并在1983年由国家建材局规划院编制了“项目建议书”。1987年,中央和省政府下拨专项资金150万元,至1989年8月,经湖南省地质勘探队勘察,国家建材局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建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选址2211县新关镇七松村,当时县、市政府和县、市、省三级环保局均已下文原则同意,后因资金未落实,延缓至今。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水泥总产量尽管位居世界第一,但从整体上看,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的立窑水泥占有很大的比重。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要求,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产业已势在必行。国家发改委制定了一系列调整水泥产业结构的政策,湖南省亦制定了一系列对现有小水泥厂进行整顿治理的政策法规,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地淘汰工艺落后、质量差、能耗高,环保不达标的小水泥企业和生产线,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3]103号文“支持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重点支持有资源的地方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熟料基地项目,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促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湖南省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安徽海螺集团根据湖南省水泥工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以及11县的资源优势,拟在湖南省22市11县新关镇七松村建设一条5000吨/日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湖南省建筑材料行业管理办公室(湘建材行[2004]20号文)已将该项目列入行业发展规划,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湘发改工[2004]280号文)已对该项目批复立项。 安徽海螺集团湖南11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委托ⅩⅩⅩⅩⅩⅩⅩ所承担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所在项目区的实地踏勘和调查、基础资料收集和工程分析工作基础上,于2004年9月编制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并向主管环保局进行了审报,随之按环评大纲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该项目的环评工作由我所主体负责,ⅩⅩⅩⅩⅩⅩⅩⅩ承担了报告书部分章节内容的调查与编写工作,22市环境监测站承担了评价区的环境现状监测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得到了湖南省环保局、22市环保局、11县环保局和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等单位的指导和热情帮助,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目录1.总论11.1.项目由来11.2.编制目的21.3.编制依据21.4.评价指导思想41.5.评价内容与重点41.6.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51.7.评价标准61.8.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82.建设项目概况102.1.工程简介112.2.工程选址与用地112.3.总平面布置122.4.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122.5.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132.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32.7.拟建工程涉及的搬迁村民153.区域环境概况153.1.自然环境概况163.2.生态环境概况173.3.社会环境概况183.4.评价区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193.5.环境质量现状213.6.城市总体规划及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概况224.工程分析234.1.公用工程244.2.主要原料、燃料及消耗264.3.生产工艺及主要产污环节284.4.主要生产设备及引进技术装备324.5.物料与水量平衡354.6.矿山开采工程分析374.7.工程污染源分析43 5.污染防治措施评述及环保投资545.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545.2.水污染防治方案及可行性分析575.3.固体废物处置方案及可行性分析585.4.噪声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585.5.水土保持措施可行性分析595.6.绿化率可行性分析605.7.环保措施投资估算及进度安排605.8.“三同时”验收616.清洁生产分析626.1.清洁生产工艺、资源利用措施分析626.2.清洁生产水平评价656.3.国内同行业比较666.4.清洁生产评价结论677.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687.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687.2.污染气象背景调查分析707.3.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857.4.工程主排气筒几何高度验证987.5.卫生防护距离核定1007.6.粉尘非正常排放风险影响评价1018.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1078.1.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078.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19.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1179.1.环境噪声现状监测评价1179.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810.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2110.1.生态环境现状12110.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2111.矿山开采环境影响评价12311.1.矿山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23 11.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2611.3.水环境影响分析12711.4.矿山爆破影响分析12711.5.声环境影响分析13011.6.固体废物影响分析13011.7.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3112.物料运输环境影响分析13412.1.物料及产品运输概况13412.2.物料运输环境影响分析13413.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13713.1.矿山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3713.2.水泥生产线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3814.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14114.1.“增产不增污、总量控制”方案14114.2.拟建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水平14315.环境经济损益简要分析14415.1.环境损益分析14415.2.经济损益分析14415.3.社会效益分析14616.公从参与15016.1.调查概况15016.2.调查结果统计分析15016.3.公众意愿分析15216.4.公众参与调查结论15217.移民安置的环境影响分析15318.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5418.1.环境管理15418.2.环境监测15718.3.污染物排放口(源)挂牌标识15919.厂址选择的可行性分析16019.1.厂址比选160 19.2.土地利用和城镇发展规划16019.3.交通运输16119.4.石灰石和泥岩等资源16119.5.环境容量16119.6.生态环境16219.7.卫生防护距离要求16219.8.公从参与16219.9.选址结论16320.结论与建议16420.1.结论16420.2.建议170附件:1.《关于安徽海螺集团在11建设50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湘发改工[2004]208号2.《关于11县新关镇七松铁路专用线地段大型水泥厂选址审查意见函》常规函[2002]69号3.《11海螺水泥厂项目厂址的意见》11县城乡规划管理处2004字第5号4.《关于建设年产150万吨水泥生产线的初步意见》22市环境保护局5.《11县人民政府关于等量淘汰小水泥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承诺意见》石政函[2005]1号6.《11海螺七松水泥厂移民拆迁安置初步方案》11县人民政府,2005年1月3日7.《关于湖南11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水泥生产线工程项目执行环境保护标准的函》常环政函[2004]51号8.《关于海螺集团兴建提水设施涉河事项的有关意见》石水函[2004]1号9.公众参与意见表(附代表性表6份)10.《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湖南11海螺水泥有限公司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环境资料质量保证单》22市环境监测站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附图:1.工程地理位置图2.工程厂址总平面布置图3.工程矿山总平面布置图4.工程区水、气、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设示意图 1.总论1.1.项目由来早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湖南省22市11县建设大型水泥厂项目就被国家建材局以[1982]建材计字第426号文列入国家建材工业的第六个五年计划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并在1983年由国家建材局规划院编制了“项目建议书”。1987年,中央和省政府下拨专项资金150万元,至1989年8月,经湖南省地质勘探队勘察,国家建材局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建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选址2211县新关镇七松村,当时县、市政府和县、市、省三级环保局均已下文原则同意,后因资金未落实,延缓至今。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我国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我国工业已经进入到必须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发展的新阶段。水泥工业作为我国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技术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产品、技术和规模结构的调整已成为必然趋势,国家相继颁发一系列的水泥工业发展规划与政策。国务院国发办[2003]103号文指出“国家支持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方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熟料基地项目”,国家改发委于2004年4月发布的《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中规定:水泥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坚持以发展促调整的方针,重点支持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发展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石灰石资源富集的地区建设大型熟料基地,将靠近市场、符合条件的小型水泥企业改建为现代化水泥粉磨企业。安徽海螺集团公司作为国务院确定并重点扶持发展的120家之一的国家级大型企业和我国建材行业的“领头羊”37 ,为响应国家水泥产业政策,并根据市场发展及企业实施技术装备和产品结构战略调整的需要,与22市人民政府达成共识,拟利用11县丰富的水泥生产资源优势和区域广阔的市场前景,采用当今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在湖南省11县新关镇建设一条50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并在11县筹建大型水泥厂早期多年的工作基础上,委托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完成了“湖南11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湘发改工[2004]280号文)已对该项目批复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年8月,湖南11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委托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了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1.编制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强化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对该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1)通过现场调查与现状监测,了解拟建工程所属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2)通过工程分析确定拟建工程的主要污染源和排污特征,预测该工程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及范围;(3)评价工程的环保设施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并有针对性提出防治措施及对策,为拟建项目的工程设计、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4)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工程选址的合理性,总平面布置的适宜性,避免重大的决策失误,论证本工程的环境可行性、清洁生产水平,提出工程环境管理监控计划,确保工程建设与环保措施“三同时”,同时根据“以新带老、增产减污”原则,论证区域内“等量替代”方案的可行性,促使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1.2.编制依据1.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8.2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3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14号;(10)《湖南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1.1.技术导则、相关文件(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4-93~95、HJ/T19-97;(2)《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68-2000;(3)《爆破安全规程》GB6722-86;(4)《水泥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征求意见稿)国家环保总局;(5)《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6)《湖南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湖南省环境保护总局;(7)《建材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国家经贸;(8)《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03号;(9)《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产业[2004]746号;(10)《关于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国家经贸等六部委局,国经贸资源[2001]015号;(11)《11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11县人民政府;(12)《湖南省11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11县人民政府;(13)《11县环境保护“十五”计划》11县人民政府;(14)《湖南省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湖南省人民政府;(15)《11县环境功能区划》11县人民政府,1998年3月28日;(16)《关于安徽海螺集团在11建设50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湘发改工[2004]208号;(17)《37 关于湖南22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兴建5000吨/日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的意见》湘建材行[2004]20号;(18)《11县人民政府关于等量淘汰小水泥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承诺意见》石政函[2005]1号;(19)《11海螺七松水泥厂移民拆迁安置初步方案》11县人民政府,2005年1月3日;(20)《关于建设年产150万吨水泥生产线的初步意见》22市环境保护局;(21)《关于11县新关镇七松铁路专用线地段大型水泥厂选址审查意见函》常规函[2002]69号;(22)《11海螺水泥厂项目厂址的意见》11县城乡规划管理处,2004字第5号;(23)《关于海螺集团兴建提水设施涉河事项的有关意见》石水函[2004]1号;(24)《湖南11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2004年7月;(25)《湖南22海螺水泥有限公司2×5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11县水土保持站,2004年2月;(26)《关于湖南11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水泥生产线工程项目执行环境保护标准的函》常环政函[2004]51号(27)《湖南11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湖南11海螺水泥有限公司,2004年8月1.1.评价指导思想(1)本着科学、认真、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突出实用性、针对性,使评价工作能对项目优化设计、运行期的生产管理起指导作用;(3)评价工作中贯彻“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清洁生产”的原则,突出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和清洁生产水平;(4)评价结论明确、公正、可信,提出的环保对策、措施、建议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1.2.评价内容与重点1.2.1.评价内容(1)对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声环境、地表水环境、矿山生态环境进行现状监测和污染源状况调查,评价该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37 (2)对拟建工程进行工程分析,确定各污染源的位置与源强,核算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遵循总量控制原则,确定拟建工程实施后区域内污染物变化情况;对拟建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措施进行可行性与可靠性的分析论证;(3)预测拟建工程投产后对大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与范围;从区域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的角度分析厂址选择的可行性;(4)论述拟建工程工艺先进性,从资源消耗指标、能源消耗指标、单位产品污染物的排放指标等方面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5)提出项目建成后,公司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的设置方案,提出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6)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1.评价重点本评价工作重点为: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粉尘、废气)、矿山开采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的分析论证和清洁生产、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1.2.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1.2.1.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根据工程分析,做出主要污染物等标排放量计算,结果见表1-1。表1-1污染物等标排放量表污染物粉尘NO2SO2Coi0.900.240.50Qi(t/h)0.0730.3380.015Pi(m3/h)0.81×1081.4×1090.3×108计算公式Pi=(Qi/Coi)×109可见,工程大气污染物最大等标排放量为1.4×109,小于2.5×109,大于2.5×108,工程区为低丘陵地形,根据环评《导则》HJ/T2.2-93定级原则,本工程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评价范围:以工程拟建厂址为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的10×10km2范围。1.2.2.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37 本工程外排废水量约345.6m3/d,主要为设备冷却水、循环污排水和生活污,纳污水体为澧水河。评价工作等级定级判据见表1-2。根据环评《导则》HJ/T2.3-93定级原则,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三级。评价范围:拟建厂址上游200m至下游11县水厂取水口,总长约12km。表1-2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判据污水排放量(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地面水域规模水质类别<1000,>200简单大河Ⅲ类1.1.1.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本工程所在地为农村丘陵地区,矿山和厂址周围近200m范围内无集中式居民区,工厂机械设备经消声降噪措施后,评价区工程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不大,且工程周边声环境敏感点较少,根据环评《导则》HJ/T2.4-95定级原则,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评价范围:工程厂址厂界外100m、矿山境界外200m范围。1.1.2.生态评价工作等级本工程厂址占地746.25亩,植被以桔园为主,兼有少量的农作物植被和宅基地周边分布的零星林木,基本无自然植被。贺家山为一座独立山体,石灰石岩出露于地表,植被以灌草丛为主。泥岩矿山拟开采的山丘现已垦植为桔园,区域植被主要为马尾松人工针叶林和自然灌草丛。工程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无影响,生物量减少小,亦不造成区域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和土地的荒漠化,附近无生态敏感目标,根据环评《导则》HJ/T19-97,生态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工程用地区及周边200m范围。1.2.评价标准根据22市环境保护局对本工程下达的环境保护执行标准的函(见附件4),本评价执行标准如下:1.2.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农作物按《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中相关标准执行。37 (2)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域标准;(3)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铁路与交通干线两侧执行4类标准。本工程主要涉及的各评价标准值见表1-3~1-6。表1-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年平均日平均一小时平均SO20.060.150.50TSP0.200.30/PM100.100.15/NO20.080.120.24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表1-4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评价标准(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作物敏感程度长期季平均日平均任何一次SO2敏感作物0.050.150.50中等敏感作物0.080.250.70抗性作物0.120.300.80依据:《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表1-5地表水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L,除PH外)污染物名称PHCODBOD5NH3-N石油类GB3838-2002、Ⅲ类6~92041.00.05表1-6环境噪声评价标准(等效声级LAeq:dB)类别昼间夜间适用区域26050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47065铁路与交通干线两侧依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1.1.污染物排放标准(1)水泥生产线废气执行《水泥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96中的二级标准,其他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表2中二级标准;37 (2)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3)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Ⅱ类标准;施工期噪声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规定执行。本工程主要涉及的各排放标准值见表1-7~1-10。表1-7水泥生产线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生产设备名称烟尘或粉尘SO2NO2mg/m3kg/t产品mg/m3kg/t产品mg/m3kg/t产品回转窑1000.304001.208002.40烘干机、烘干机磨、煤磨及冷却机(单机)1000.30————破碎机、磨机、包装机及其他通风生产设备500.04————距厂界外20米处空气中粉尘最高允许浓度1.5依据:《水泥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96,二级标准表1-8矿山开采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污染物名称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粉尘3.51.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依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表1-9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PH除外)污染物名称PHSSCODcrBOD5NH3-N石油类排放浓度6-97010020155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表1-10厂界噪声排放限值等效声级Leq[dB(A)]类别昼间夜间Ⅱ6050依据:《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37 1.1.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按照国家“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总量控制与达标排放”的原则,控制废气、废水、噪声污染物的产生和有组织与无组织排放,保护厂区和矿区及周围的环境空气、水体、声环境质量;控制矿山开采设备噪声和爆破噪声、振动、冲击波,控制矿山开采及表土堆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轻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区域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1,污染控制目标列于表1-12。表1-11环境保护目标系统名称相对厂区或矿山方位距离(km)保护内容与规模主要污染控制因子水泥生产、输运系统水体澧水河N0.1~8大河,Ⅲ类水域COD、石油类县水厂取水口E1210m3/d水厂取水点COD、石油类学校七松小学S0.4师生300人粉尘、SO2、噪声阶溪小学WS1.5师生100人粉尘、SO2、NO2洞湾小学WS3.0师生70人粉尘、SO2、NO2村庄七松村S~E0.2~1.5村民1486人粉尘、SO2、噪声阶溪村WS1.5村民1100人粉尘、SO2、NO2洞湾村WS3.0村民1208人粉尘、SO2、NO2天星村SSW4.0村民680人粉尘、SO2、NO2荷花村WSW3.5村民800人粉尘、SO2、NO2东洋村WSW4.2村民1400人粉尘、SO2、NO2任家坊村E1.5村民970人粉尘、SO2、NO2三江村NE2.9村民600人粉尘、SO2、NO2龙凤园艺场ESE3.0村民500人粉尘、SO2、NO2新关镇NNE4.8居民7000人粉尘、SO2、NO2农田——评价区内1.2万亩粉尘、SO2、NO2桔园——评价区内3.0万亩粉尘、SO2、NO2铁路WS~E—评价区内11km运输矿山开采七松村1、2、9~11组N0.4~0.6村民238人粉尘、噪声、爆破振动、冲击波、飞石、运输扬尘七松村15组WS0.5~0.6村民238人白龙村10~12组N0.2~0.6村民160人桔园、菜地—0.1~0.6约200亩粉尘阶溪村9~10组简易公路西侧5~100m村民160余人泥岩运输扬尘37 表1-12污染控制目标项目污染控制对象控制目标废气回转窑、磨机、物料储存与输送GB16297-96《水泥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废水设备冷却水、地面冲洗水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噪声破碎机、磨机、风机、空压机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固废石灰石矿、泥岩矿弃渣、弃土不侵占农田、不发生水土流失振动矿山爆破GB6722-86《爆破安全规程》规定37 1.建设项目概况1.1.工程简介1.1.1.项目名称及性质工程名称:湖南11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性质:新建1.1.2.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安徽海螺集团湖南11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湖南省22市11县新关镇七松村。厂址交通地理位置见附图1。1.1.3.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建设规模:日产水泥熟料5000t/d,年产硅酸盐水泥110万t。产品方案: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占50%,即55万t/a;P·O32.5复合硅酸盐水泥占50%,即55万t/a;成品水泥袋装与散装之比为60:40。1.1.4.建设内容建设内容:从石灰石开采至水泥外运的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内容包括石灰石和泥岩矿山开采及输送、生料制备、煤粉制备、熟料煅烧、水泥粉磨与包装、以及相应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工程具体内容见表2-1。1.2.工程选址与用地本工程选址于22市11县新关镇七松村境内的11县特种水泥转运站北侧,经22市规划局、11县城乡规划管理处、环保局审核论证,选址符合2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11县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占用农田较少,符合11县工业布局,从区位、交通、原材料等资源、环境考虑,认为选址适宜(详见附件2、3、4)。本工程厂址拟用地类型与面积见表2-2。用地环境现状见图2-1。表2-2工程厂址拟用土地类型与面积类型水田旱地园地林地坑塘水面农村道路企业用地宅基地滩涂地合计面积(ha)2.4213.0025.251.181.201.383.361.010.9549.75表2-1拟建工程项目组成及工程内容37 序号项目组成工程内容1公用工程给排水设施、循环水冷却回用系统、污水处理设施、供电设施、必要的办公及生活设施2石灰石开采及输送石灰石开采214万t/a、石灰石破碎及胶带输送廊道、以及矿山工业场地建设,3泥岩开采及输送泥岩开采24万t/a,矿山工业场地建设,约600m输矿道路建设及现有简易公路拓整4生料制备、均化生料制备车间,设1台辊式生料磨、1座Φ22.5×54m生料均化库5原煤堆场、煤粉制备煤粉制备车间,设1台辊式煤磨,1座Φ80m园型预均化堆场6熟料烧成及储存五级双系列旋风预热器、窑外分解炉、Φ4.8×72m回转窑和121.48m2空气梁篦冷机;1座Φ60×42m熟料库7水泥配料、粉磨水泥配料系统、2套由Φ3.8×13m球磨机和O-SEPA选粉机组成的闭路粉磨系统、以及输送系统8水泥储存、包装及散装4座Φ18×40m水泥库,分别设2台八嘴回转包装机、4台汽车散装机1.1.总平面布置本工程用地为近东西向长块状,焦柳铁路自南沿通过。厂区总平面布置拟分为生产区、水泥成品储存和发运区、办公生活福利区三大功能区。办公生活福利区拟布于用地的东侧,生产区、成品区依次向西布设。石灰石预均化库、生料制备、烧成系统、水泥制成系统从东向西呈“一”字形布置在铁路专用线北侧;水泥成品储存及发运区布置在场地西南部靠近铁路专用线;原煤堆场、煤粉制备均化库设于水泥烧成区与粉磨区之间,污水处理、循环水泵房、机电维修等辅助生产设施布于西北侧;并沿生产流程线预留一条回转窑生产线位置。厂区内各车间联系及原料输运采用环形通道,用地按人车分流,设东西两个出入口。厂区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2。1.2.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37 本工程总投资为49544.74万元,其中静态投资46969.53万元,建设期利息1134.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441.21万元。吨产品(商品熟料+水泥)投资267.24元。资金筹措方式为自有资金19544.74万元,商业银行贷款30000万元。工程环保投资约8755万元,占总投资的17.67%。1.1.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本工程劳动定员243人,其中生产人员207人,管理及服务人员36人。主要生产岗位采用三班制连续周运转工作制度,每年工作天数300天;其他部门采用两班或一班制不连续周工作制度。石灰石矿山采用二班制不连续周工作制度,爆破及辅助工种采用一班制,年工作日300天;泥岩矿山采用一班制,年工作日280天。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2-2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规模熟料t/d5000万t/a155水泥万t/a1102设备重量t9200工艺设备3装机容量kw345854年耗电量万kwh97905日耗水量生产m3/d1661辅助生产m3/d1226循环水利用率%96.47总平面图指标工程占地面积ha49.75建筑物占地面积㎡63740道路及广场占地面积㎡86230建筑系数%18.64绿化系数%20续表2-237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8资金总额静态投资万元46969.53建设期利息万元1134.00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441.21合计万元49544.749投资构成建筑工程万元11680.4724.28%设备万元23465.6848.78%安装工程万元5122.3610.65%其他万元7835.0216.29%10劳动定员生产工人人207管理人员人36合计人24311劳动生产率全员t·cl/人·a6379生产工人t·cl/人·a748812能耗指标单位熟料耗热kj/kg2969单位熟料标准煤耗kg/t101.4单位熟料实物煤耗kg/t139.5工艺过程熟料电耗kwh/t·cl58工艺过程水泥电耗kwh/t89石灰石破碎电耗kwh/t1.8213吨熟料指标单位产品固定资产投资元/t267.24吨熟料设备重量kg/t5.94吨熟料装机容量kw/t0.0169产品平均单位成本费用万元117.6414企业经济指标年平均销售收入万元31165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万元21176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238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9752续表2-237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5经济效益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6.43税后全部投资投资回收期a6.95税后借款偿还期a5.18投资利润率%18.43投资利税率%24.49资本金利润率%49.8916三材用量水泥t35381钢材t11254木材m37531.1.拟建工程涉及的搬迁村民拟建工程涉及到的搬迁村民主要分布厂区周围500m和皮带廊两侧30m范围内的村民住户,共需搬迁村民约138户、500余人,行政管辖隶属于11县新关镇七松村。根据11县人民政府与海螺集团公司签订的协议,本项目涉及的村民搬迁安置工作由11县人民政府负责,费用由11县政府和海螺集团公司共同承担。移民安置,依据11县城市总体规划,本着便利生活、就近生产的原则,拟采取国有土地置换村集体土地,易地安置、集中联建方式统一搬迁。安置地点为11县城区东郊的易家渡镇井湾村和咸池村,相距县城8km、七松原址约18km,该处现已辟有专业型园耕地1900亩,现闲置待耕,且其开发地块已通过湖南省国土资源厅验收,拟以该地不低于800亩的土地用于本项目移民安置。11县人民政府已制定并核准拟建工程移民拆迁安置初步方案,见附件6,拆迁居民生产生活安置区现状见图2-1。2.区域环境概况37 1.1.自然环境概况1.1.1.地理位置11县位于湖南省北部,地处东经110°29′04″~111°32′30″,北纬29°16′06″~30°8′49″之间。东西极长109km,南北最宽106km。东接澧县、临澧县,南连桃源县,西临桑植县,北与湖北省交界,西南与慈利县毗邻。本工程位于11县新关镇七松村境内,地处县城西部,距县城9km、2298km、长沙290km、湖北荆州市173km。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1.1.2.地形地貌11县地处武陵山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轮廓大体上是北阔南窄的“倒葫芦”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十分土地八分山”,以山地为主。西北部地势高峻,山原和岩溶地貌发育,山岭绵延,河谷纵深,山峰海拔多在1000m以上,以壶瓶山海拔2099m为11最高峰;东南部地势低平开阔,丘陵交错,并有多处河谷平原,海拔一般在500m以下,以易家渡的蔡家溪与澧水汇合处为最低,海拔42m。县境地层发育较全,从元古界冷家溪群到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构造形迹以燕山期褶皱为主,武陵、喜山期褶皱次之,断裂不太发育,整体上北部较复杂、南部较简单。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域图,11县地震烈度小于6度,区域地壳稳定。本工程地区为典型低山丘陵地貌,海拔多在400m以下,以澧水河水面海拔高度65m为最低。本工程拟建厂址区位于澧水北岸2~3级阶地上,属低缓丘陵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海拔高度70~90m。1.1.3.气候气象11县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雨水充流水沛。春季多连续低温多雨;夏季酷热,多短时暴雨,是湖南著名的暴雨区;秋季前期多“秋高气爽”,后期多阴雨连绵;前冬干燥,后冬雨雪较多。区内年平均气温16.8℃,年均气压1002.4hPa,年平均降水量154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5%,年平均日照1647小时,无霜期281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东(ENE)风,频率为13%,夏季盛行西南西(WSW)风,频率为11%;冬季以东北东(ENE)风为主,频率达18%,全年静风频率为16%。区域年平均风速2.1m/s37 ,夏季平均风速2.2m/s,冬季平均风速2.0m/s。1.1.1.水文县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有溪河236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有13条,以澧水为境内最大河流。本工程区地表水体主要为澧水,自厂址北侧流经本区。澧水是湖南四大河流之一,其源于桑植县杉木界,流经永顺、张家界、慈利,于界溪入11县,在三江口纳入渫水。东向经11的新关、城关、二都、易家渡4个乡镇至新安入澧临,境内流长30km,坡降0.5‰,有各级溪河支流196条,流域面积3424.48km2,其中一级支流主要有渫水、道水和澹水。澧水三江口段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65.0亿km3,2002年达210.3亿km3;实测最高位67.85m,高位56.73m;最大流量14500m3/s,最小流量16.9m3/s;历年平均流量466m3/s。地表降水是本流域水资源的主要来源。1.1.2.土壤区域土壤类型有水稻土、潮土、菜园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红色石灰石土、黑色石灰土和紫色土10大土类,其中以红壤、红色石灰石土和山地黄壤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50.3%、15.3%和12.4%。1.2.生态环境概况工程评价区地带性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地带类型,受人类活动影响,目前区内植被类型较为单一,以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有马尾松林、杉木林、油茶疏林、灌丛、草丛及桔园和农作物植被。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农田、水域、灌草地和村落,具有一定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较为稳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区内主要的野生木本植物有马尾松、杉木、国外松、油茶、化香、枫香、椿树、野桐、苦楝、山槐、合欢、香樟、女贞、构树、冬青、构骨、檵木、山胡椒、黄檀、盐肤木、楠竹、花竹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茅、巴茅、野古草、香茅草、狗尾草、车前草、野菊花、狗牙根、浦公英等;另外还有多种蕨类和藤本植物。物种多为常见种,其中香樟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37 区域内野生动物较少,主要有野兔、黄鼠狼、野猪、鼠类、蛇类、青蛙、山雀、八哥等。家畜主要有猪、牛、羊、鸡、鸭、兔等。水生鱼类资源主要有草鱼、鲤鱼、鲫鱼、鲭鱼、鲢鱼等。工程区域调查未发现野生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和文物古迹保护单位。1.1.社会环境概况1.1.1.行政区划与人口11县隶属湖南省22市,面积3973km2,辖11个镇,8个乡,6个林场和管理区,807个村和居委会。有汉、土家、回、苗、满、瑶等16个民族。全县户籍总数232682户,总人口690852人,其中农业人口594904人、非农业人口95948人,少数民族(主要是土家族)人口约35万。人口密度177人。本工程所在的新关镇,辖1个居委会,19个村。乡村户数6630户、19679人,劳动力资源12830人,从业人员12247人。1.1.2.社会经济2003年,11全县GDP为38.6亿元,人均GDP5592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3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35元,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12590元,领取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10112人。一、二、三次产业构成比重为30.8:32.9:3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43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260亿元,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74197万元、城乡集体投资21797万元、城乡居民投资20266万元。200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739亿元,其中农业82814万元、林业4836万元、牧业93554万元、渔业452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4012万元。年末耕地面积58.04万亩,其中水田40.52万亩、旱地17.52万亩。农作物以粮、棉、油、为主,柑橘、茶中、烤烟、蔬菜等经济作物发展迅速。粮食总产量28.85万吨。境内工业总产值32.4613亿元,其中中央、省、市属工业企业总产值10.9409亿元、县属及其他工业企业21.5204亿元。电力、水泥、煤碳(石膏)、化肥为11县四大支柱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原煤95.47万吨、石膏98.33万吨、发最量375225万kw·h、硫酸8.05万吨、化肥39.98万吨、水泥102.64万吨、炸药7485吨、耐火材料制品1788吨。37 拟建工程所在地新关镇,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7705万元,其中农业5600万元、工业2105万元。总收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970亩,粮食总产量4879吨。拟建工程用地区的七松村,农民人均收约3600元/年。1.1.1.交通运输与电讯11县公路通车总里程943km,其中省道150km、县道437km,乡道356km,省道S304、S302贯穿11。境内铁路有焦柳线26km、石长线17km。澧水和渫水下游通航。2003年末电讯装机容量11万门,固定电话装机105385户,移动电话46700户。本工程厂址北临澧水河、南靠焦柳铁路七松火车站,省道S304、S302近厂而过,距207国道澧县段25km,水陆交通十分便利。1.2.评价区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评价区污染源分布和污染源种类的特点,对主要工业污染源进行了调查。目前,评价区内主要工业污染源有5家水泥厂、3家砖厂及一家化工厂,其名称、规模及主要污染物排放调查统计结果见表3-1,污染源分布见图1-1。表3-1评价区内主要企业名称、规模与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表企业名称主要产品生产规模2003年实际产量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产量SO2(t/a)粉(烟)尘(t/a)11强盛水泥厂水泥29.8万吨21万吨302.0210011特种水泥厂水泥45万吨45万吨1209.175011玉叶化肥公司过磷酸钙20万吨20万吨135.417.311建新水泥厂水泥4.4万吨3.8万吨47.3366.1苗市第二水泥厂水泥17.6万吨12.1万吨72.6660.7苗市第三水泥厂水泥4.4万吨3.3万吨19.8208.2新关镇七松砖厂砖1000万块850万块17.085.0苗市镇宏源砖厂砖900万块700万块14.070.0苗市镇洞湾砖厂砖1000万块1000万块20.0100.0合计1837.24357.3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评价区内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等标污染负荷比排序。评价公式如下:a.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i:37 b.某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Pn:c.某污染源在区域中的污染负荷比Kn:d.某污染物在区域中的污染负荷比Ki:式中:C0i——第种污染物评价标准,mg/m3;Qi——第种污染物的排放量,t/a;P——某区域所有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主要工业废气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负荷比及排序见表3-2。表3-2评价区内2003年主要废气污染源评价结果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Pi(×10-9)等标污染负荷Pn(×10-9)污染源污染负荷比Kn(%)污染源强度排序SO2烟尘11强盛水泥厂2013.370009013.333.7211特种水泥厂8060.7250010560.739.4111玉叶化肥公司902.757.7960.43.6511建新水泥厂315.31220.31535.65.74苗市第二水泥厂484.02202.32686.310.03苗市第三水泥厂132.0694.08263.16新关镇七松砖厂113.3283.3396.61.58苗市镇宏源砖厂93.3233.3326.61.29苗市镇洞湾砖厂133.3333.3466.61.77Pi总(×10-9)12247.914524.226772.1--污染源污染负荷比Kn总(%)45.754.3---污染物强度排序21---由表3-2可见,评价区内主要污染物为粉尘,污染负荷比为54.3%;其次为SO2,污染负荷比为45.7%。37 评价区内主要废气污染源为11特种水泥厂,污染分担率占39.43%;其次为11强盛水泥厂,污染分担率占33.7%,苗市第二水泥厂排名第三,分担率占10.0%。1.1.环境质量现状据11县环境监测2003年环境监测年报,澧水三江口大坝下、二都申家溪两水质常规监测断面23项监测因子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无超标现象。据大气环境现状监测设于县武装部(老城区)、县人民医院宝峰分院(宝峰开发区)两常规监测点监测结果统计,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大气降水44次的pH测值范围为4.56~7.64,年平均值为6.25,酸雨率26%;降尘浓度范围为6.734~8.663t/月·km2,年平均值7.743t/月·km2。据县城区域环境噪声103个测点、515个测值统计,其等效声级范围39.8~74.0dB(A),超标率为11.6%,全城平均值54.3dB(A);全城交通干线16个测点等效声级范围57.5~77.4dB(A),超标率为78.1%,等效声级平均加权值为71.1dB(A);高于标准限值1.1dB(A)。本工程区位于11县城西向约10km处,县城澧水河上游,以农村生态环境为典型特征,区域内工矿企业少,总体上,区域水、气、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表3-32003年11大气环境现状常规监测统计结果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样品数(个)日均值范围超标率(%)年平均值评价标准(日均/年)SO22880.010~0.09100.0480.15/0.06NO22880.009~0.11600.0580.12/0.08TSP2880.041~0.26800.1650.30/0.20降尘量(t/km2·月)446.734~8.663—月均值7.743—降水pH值444.56~7.63酸雨率26%加权均值6.25—表3-42003年11澧水水质现状监测统计结果单位:mg/L37 项目三江口大坝下二都申家溪样品个数浓度范围平均值超标率(%)评价标准(Ⅱ类)样品个数浓度范围平均值超标率(%)评价标准(Ⅲ类)水温(℃)610~2316.50610~2016.20pH值67.34~7.997.7406~966.99~8.037.5406~9DO68.17~8.948.540≥666.08~9.317.550≥5CODMn61.17~1.581.450461.34~1.501.4206CODcr64.3~6.35.101564.7~7.15.5020BOD560.38~0.820.610360.42~0.840.5704氨氮60.363~0.4740.13200.560.073~0.3390.18301.0总磷60.015~0.0690.03600.160.014~0.0620.33200.2总氮60.363~0.4740.41100.560.386~0.4880.42301.0铜60.001~0.0010.00101.060.001~0.0010.00101.0锌60.001~0.0010.00101.060.001~0.0010.00101.0氟化物60.10~0.160.1201.060.14~0.200.1601.0硒6-0.00200.016-0.00200.01砷60.004~0.0050.00400.0560.004~0.0050.00400.05汞6-0.0000500.000056-0.0000500.0001镉6-0.000500.0056-0.000500.005六价铬6-0.00200.056-0.00200.05铅60.001~0.0010.00100.0160.001~0.0010.00100.05氰化物6-0.00200.056-0.00200.2挥发酚6-0.00100.0026-0.00100.005石油类60.032~0.0400.03500.0560.011~0.0330.02100.05阴离子活性剂6-0.02500.26-0.02500.2硫化物6-0.0100.16-0.0100.21.1.城市总体规划及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概况37 11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城镇体系西起三江口龙凤园艺场至花山村一线,东至陈市、丰台、刘家村,南抵新街口水库,北达技柳铁路(东段)至丁家坪一线,面积87.5km2,加上夹山寺森林公园11km2,总面积98.5km2。建设用地范围:东城区北抵技柳铁路、东达机场路;二都区南抵石长铁路、东达新建路;宝峰区南抵南站路;三江口区紧靠大坝北端;老城区西起三江口铁路桥,东至红土坡、北抵新建外环路。区域功能规划为老城区以商业服务功能为主;宝峰开发区以电厂和11火车南站为依托,产业开发为龙头,重点建设工业园,城东区依托火车北站的交轨编组优势,建成湘西北地区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身的物流配送中心。本工程用地区地处11县城西面,距县城9km,不在11县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之内。该区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即已计划为11县建设大型水泥厂用地,并经过了当时政府、规划、环保等部门的认可。全县环境功能区划为: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除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一类区外,其他区域均划为二类区。澧水11县三江口大坝至县水厂取水口下游1500m为特殊保护水域,执行GB3838-2002Ⅱ类标准;慈利县分路铺人渡至11县三江口大坝、申家溪口至临澧县新安镇水厂上1000m为重点保护水域,执行GB3838-2002Ⅲ类标准。本工程澧水河段处于三江口上游,处于Ⅲ类水域河段,距下游澧水Ⅱ类水域河段河流长度在10km以上。1.工程分析37 1.1.公用工程1.1.1.供电拟建建工程电源由华中供电网官渡110kv变电站采用110kv侧接架空专线引入,供电距离约10km。厂区内设110/10.5kv总降压站一座,总装机容量为31500KVA,供生产及生活用电。另从距厂址约4km的新关镇110kv变电站引入一路110kv保安电源。矿山供电由厂区统一提供,厂内110kv的总降压站完全能够满足矿区生产和生活的需求。1.1.2.给排水水源:采用紧邻厂址的澧水河为供水水源,取水总量2017m3/d(消防后2197m3/d),澧水河长年无干涸,历年平均流量466m3/s,11县水利局以石水函[2004]1号文已同意本工程自澧水河取水。给水:在澧水河南岸建一取水泵站,设取水泵(Q=100m3/h,H=51m,N=45kw)2台,一备一用,提水经自动净水器处理消毒后,由输水管道送至厂区供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拟建工程采用三个给水系统,即:(1)生产、生活、消防直流给水系统由水泵、水池、水塔及环状管网组成,供给增湿塔、蓖冷机、生料磨喷水和消防、生活及仪表冷却等部分辅助车间用水。消防采用临时高压制,保证管网最不利点消防栓的水压大于10m水柱。(2)循环供水系统:由水泵、冷却塔、循环水池及回水和给水管网组成,为确保循环水水质,系统设旁滤水处理设施,并设电子水处理器防止系统结垢。(3)矿山生产、生活和消防给水系统石灰石矿山相距厂区给水距离约1km。其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来自厂区。拟在矿山建造1座高位水池,容量为200m3。矿山工业场地生活用水量约4m3/d,矿山道路及采场洒水50m3/d。拟建工程各类用水量见表4-1。表4-1工程用水量37 序号用水单位用水量(m3/d)备注一厂区生产总用水量109221、辅助车间用水122m3/d,其中:化验室用水50m3/d,汽车冲洗用水24m3/d;2、窑尾气体分析仪用水48m3/d进入循环水系统。1生产消耗水量13202辅助车间用水量1223循环供水量95284循环回水量91395循环补充水量3416循环水利用率96二厂区生活用水量80三厂区消防补充水量180消防用水量360m3/次,补充按48小时计四矿山用水量54生活用水4m3/d,矿山道路、采场洒水50m3/d排水:厂区采用雨污分流制。纳污水体为澧水河。拟建工程污排水总量345.6m3/d,其中:循环冷却系统污排水212m3/d,不含有害物质,拟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和化验室废水112m3/d,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WSZ-FB-5,Q=5m3/d)处理后达标排放;洗车废水21.6m3/d,经沉淀池处理达标排放。1.1.1.交通运输(1)铁路运输拟建工程厂址南靠焦柳铁路七松火车站,用地区内现已有11特种水泥转运站专用铁路1km,县境内铁路有焦柳线26km、石长线17km。本工程水泥发运拟部分采用铁路运输。(2)公路运输拟建工程区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公路设施,省道S304、S302线自厂南侧而过,路面宽12m,距11县城9km,距207国道澧县段25km,且有宽约3.5~5m的简易公路直通泥岩矿区,公路交通便利。本工程物料运输将主要采用公路运输。(3)运量运量详见表4-2。表4-2 运输方式及运量表37 物料种类日运量(t/d)年运量(万t/a)运输方式距离(km)来源运入运出石灰石6696.7200.90皮带1自备矿山泥岩822.523.03汽车6自备矿山粉砂岩369.711.09汽车1011县红土坡粉砂岩矿厂混合材676.720.30汽车1011电厂硫酸渣89.02.67汽车611玉叶化肥厂原煤720.721.62火车、汽车4011县石膏93.02.79汽车4011及邻县商品熟料2333.370.00火车、汽车本厂水泥3668.0110.04火车、汽车本厂合计15469.6282.4180.041.1.主要原料、燃料及消耗1.1.1.熟料生产用原料拟建工程熟料生产采用石灰石、泥岩、粉砂岩、硫酸渣四组分配料。a.灰石质原料石灰石拟在七松村贺家山自备矿山开采,该矿山位于厂南部约1km处,石灰石在矿山初破后,由皮带输送进厂。b.硅铝质原料工程区硅铝质原料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是泥岩。本工程拟在慈利县苗市镇东岳庙的泥岩矿区自备矿山开采,该泥岩矿位于厂区西南方向约6km处,有简易公路与厂址南的S304公路相连,泥岩开采后由汽车运输进厂。c.硅质校正原料硅质校正原料采用粉砂岩,由距厂址约10km的11县城关镇红土坡粉砂岩矿购进,汽车运输进厂。d.铁质校正原料铁质校正原料采用11玉叶化肥有限公司生产过磷酸钙的废渣——硫酸渣,该厂年排硫酸渣约10万吨,可满足本工程生产需要,已签有硫酸渣供货意向书。37 各原料平均化学成分见表4-3。表4-3工程主要原辅材料化学成分(%)成分LossSiO2Al2O3Fe2O3CaOMgOK2ONa2OSO3Cl-石灰石40.893.941.270.5351.570.870.0140.040.0710.0016泥岩3.9265.1915.196.440.391.492.100.300.120.01粉砂岩1.5780.547.331.741.281.431.780.850.0160.0051硫酸渣2.1312.615.5269.854.192.730.120.041.80-粉煤灰-53.5426.538.086.191.000.800.500.66-石膏18.648.451.620.7230.291.090.7438.61-1.1.1.水泥配料用原料a.石膏拟建工程厂址周围40km半径的11县及邻县范围内,已开采的石膏矿年产量在100万吨左右,本工程所需的石膏拟由周边石膏矿购进。b.混合材混合材主要采用粉煤灰,部分采用石灰石。粉煤灰由装机180万KW、年排干粉煤灰约90万吨的11电厂提供;石灰石来自本工程自备矿山。各配原料平均化学成分见表4-3。1.1.2.燃料11县是湖南省重点产煤区,年产煤量在100万吨左右,拟建工程燃料拟采用11县无烟煤。无烟煤的工业分析和煤灰化学成份见表4-4和表4-5。表4-4烟煤的工业分析(%)MadVadFCadAadStadQnet.ad(kJ/kg)1.5625.6045.6827.141.4023103表4—5煤灰化学成分(%)SiO2Al2O3Fe2O3CaOMgOK2ONa2OSO3Cl-53.5426.538.086.191.000.800.500.66-1.1.3.主要原辅材料消耗37 拟建工程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见表4-6。表4-6工程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表系统物料名称配比(%)物料水分(%)消耗定额(t/t)干基消耗(t/a)湿基消耗(t/a)干基湿基熟料原料石灰石84.60%2.001.27021.2296119687742008953泥岩9.702.000.14560.1486225734230341粉砂岩4.603.500.06910.0716107049110932硫酸渣1.104.000.01650.01722559926665燃料烧成用煤6.000.13110.1395203258216232小计25304142593123水泥PO42.5原料熟料85.00467500辅料粉煤灰10.001.005670157.274石膏5.005.002835129843小计552552水泥PO32.5原料熟料69.50382500辅料粉煤灰20.501.00116313117488石灰石5.001.002793728219石膏5.005.002646527858小计计5532151.1.生产工艺及主要产污环节水泥生产过程可概括为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粉磨。生产方法依生料制备方法不同分为干法和湿法。湿法生产产量低、熟料热耗高、耗水量大,逐渐被干法生产取代。干法生产主要包括干法回转窑生产、悬浮预热窑生产、预分解窑生产,其熟料的煅烧可大致分为预热、分解及烧成三个过程。其中窑外分解技术是将水泥煅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在旋风预热器、分解炉和回转窑内进行,把烧成用煤的50~60%放在窑外分解炉内,使燃料燃烧过程与生料吸热过程同时在悬浮状态下极其迅速地进行,使入窑物料的分解率达到90%以上,使生料入窑前基本完成碳酸盐的分解。预热分解窑生产工艺,煅烧系统的热工布局更加合理、窑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能源消耗低、窑内衬料寿命长,环境保护诸方面县有更加优越的性能。本工程水泥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的预分解窑干法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简述如下:1.1.1.生料制备37 (1)原料破碎、输送及均化石灰石破碎车间设在矿区,采用一段破碎。自卸汽车将石灰石倒入料斗,经锤式破碎机破碎后,由长带式输送机送到厂区Φ90m的园形石灰石预均化堆场,由悬臂堆料皮带机人字形堆料,由桥式刮板取料机。预均化后的石灰石由带式输送机送至Φ10m的石灰石配料仓。泥岩及粉砂岩由汽车运输进厂,经卸车坑后由板式喂料机喂入破碎机破碎,选用一台生产能力为200t/h的TKP16.16锤式破碎机,经破碎后的泥岩及粉砂由带式输送机送入联合储库。硫酸渣由汽车运进厂卸入堆场堆放,经带式输送机送入联合储库。联合储库内各物料由桥式抓斗起重机抓斗将各物量送至各自的配料仓。各物量配料在联合储库内进行,配料站设多元素荧光分析仪和微机组成的生料质量控制系统、自动调节的定量给料机。四种原料由各自的定量给料机计量后,由带式输送机送入生料磨。所有物料破碎与转运点均设有袋式收尘器,确保粉尘达标排放。(2)生料粉磨与废气处理生料粉磨采用带外循环的辊式磨系统,利用窑尾排出的高温废气作为烘干热源。生料由锁风阀进入磨内,经磨辊碾磨过的物料在风环处被高速气流带起,经分离器分离后,粗物料落回磨内继续被碾压,细粉随气流出磨,经旋风分离器分离,收下的成品经空气输送斜槽、斗式提升机送入生料库均化库。出旋风分离器的废气经循环风机后,一部分废气作为循环风重新回磨;剩余的含尘废气进入窑、磨废气处理系统,经袋收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当生料磨停磨而烧成系统运转时,窑尾废气经增湿塔作调质处理后,直接进入窑尾收尘器净化处理,增湿塔喷水量根据增湿塔出口废气温度自动控制,使废气温度牌窑尾袋收尘器的最佳范围内,废气经净化后排入大气。由袋收尘器收下的粉尘,经链运机、空气输送斜槽,由提升机送入生料库。增湿塔收下的窑灰直接与出库生料搭配,经入窑提升机喂入预热器系统。(3)生料均化及生料入窑37 生料均化采用在引进德国IBAU库基础上开发设计的集生料储存、均化和喂料于一体、Φ22.5×54m的新型IBAU型库,库内分八个卸料区,生料按一定顺序分别由各自的卸料区卸出进入均化小仓,由库内重力切割和均化小仓的搅拌实现均化,均化后的生料经流量控制阀、冲击式流量计计量后由空气斜槽和斗式提升机送入窑尾预热器的进口。1.1.1.熟料烧成(1)烧成系统由五级双系列旋风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篦冷机组成。喂入预热器的生料经预热器预热、在分解炉分解后,喂入窑内煅烧;出窑高温熟料在水平推动篦式冷却机内得到冷却,大块熟料经冷却机出口处锤式破碎机破碎后,汇同出篦冷机的小粒熟料经盘式输送机送至熟料库。篦冷机排出的热空气部分作为高温二次内入窑和三次风送往分解炉,部分作为煤粉制备的烘干热源,剩余废所经电收器净化后排入大气。(2)熟料储存、输送及散装熟料库规格为Φ60×42m,熟料经库底卸出后,由带式输送机分别送往水泥磨头仓和汽车、火车散装熟料库。熟料散装库顶采用多点盘式输送机卸料。(3)原煤预均化及输送原煤由汽车、火车运输进厂卸入原煤露天堆场,经带式输送机运转至圆形原煤预均化堆场,由悬臂堆料皮带机人字型堆料,桥式刮板取料机横切端面取料,取出的原煤由带式输送机关至煤磨的原煤仓。(4)煤粉制备及输送煤粉制备采用立式辊磨。利用窑头高温废气作为烘干热源。原煤由原煤仓下定量给料机喂入磨内烘干与粉磨。煤粉随出磨气流进入动态选粉机分离,粗粉返回磨头继续粉磨;合格细粉随气流进入防爆型袋收尘器收集,收下的煤粉由螺旋输送机分别送入窑头和分解炉粉煤仓储存,废气经收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煤粉仓下设两套煤粉计量输送装置,计量后的煤粉由罗茨风机分别送入窑头和分解炉煤粉燃烧器。煤粉制备系统设有防爆阀、CO浓度监测仪、N2自动灭火系统等安全措施。1.1.2.水泥粉磨37 (1)混合材备料石膏、石灰石由汽车运进厂先入堆棚内储存,由铲车卸入破碎机破碎后,经带式输送机分别送入各自和水泥磨头仓。粉煤灰由专用罐车运进厂后送入粉煤灰配料库储存。(2)水泥配料及粉磨按不水泥品种,设定相应的物量配比,经定量给料机配好的物料由带式输送机输送至水泥磨。水泥磨采用两套由Φ3.8×13m磨机和(N-2000)O-SEPA选粉机组成的闭路粉磨系统。出磨物量由斗式提升机送入选粉机中分选,粗粉返回磨内再次粉磨,成品随出选粉机气流进入袋收尘器后被收集下来,由斜槽、提升机送至水泥库储存。废气经净化后排入大气。(3)水泥储存、散装、包装设4座Φ18m的IBAU型储存兼均化库,每库库底各设2台移动式汽车散装机。水泥由库底充气卸料系统卸出后经由空气输送斜槽送往包装车间包装或送入散装机进行汽车散装。水泥包装采用2台回转式八嘴包装机,包装成的袋装水泥直接装车发送或送成品库储存。水泥库顶、库底均化仓等分别设气箱脉冲袋收尘器处理系统中的含尘气体。包装车间采用脉冲袋收尘器对各扬尘点进行收尘。拟建工程工艺流程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点见图4-1。37 熟料煅烧生料磨生料均化石灰石袋收尘生料制备图4—1熟料-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点示意图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增湿塔煤电收尘余热煤粉仓篦冷机熟料库熟料出厂水泥磨出厂石膏、石灰石煤磨袋收尘预均化库¤¤¤¤¤联合储库泥岩原料调配硫酸渣联合储库联合储库粉砂岩破碎预均化¤¤¤¤¤破碎包装散装出厂¤¤¤¤汽、火车熟料散装水泥库粉煤灰库¤粉煤灰¤¤¤¤—粉尘源—噪声源—SO2、NO2源¤水泥粉磨余热破碎破碎¤¤37 1.1.主要生产设备及引进技术装备拟建工程主要生产设备见表4—8和表4-10。表4-7主要生产设备及运转率序号项目名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能力(t/h)台数年利用率(%)1石灰石预均化圆形堆料机连续合成式,Φ90m1000132.76取料机全断面取料,Φ90m500145.872泥岩、粉砂岩破碎锤式破碎机TKPC16.16电机功率:350KW200119.483原煤预均化圆形堆料机连续合成式,Φ80m60014.11取料机全断面取料,Φ80m200112.344生料粉磨辊式磨TKPC16.16400166.41循环风机电机功率315KW166.415窑、磨废气处理增湿塔Φ9.5×39m184.93高温风机W6-2×39No31.5184.93袋收尘器CDM2×8-16288184.93废气风机处理风量102400m3/h184.936烧成窑尾五级旋风预热器CDC(双系列)208.33184.93分解炉1-Φ7500208.33184.937窑中回转窑Φ4.8×72m208.33184.938窑头熟料冷却空气梁篦冷机121.48m2184.939窑头废气处理电收尘器处理风量580000m3/h184.93废气风机处理风量580000m3/h184.9310煤粉制备辊式磨电机功率350KW45151.56高浓度防爆袋收尘器处理风量123000m3/h151.56主排风机处理风量128000m3/h151.5611石膏、石灰石破碎锤式破碎机TKPC14.1270~12019.8112水泥粉磨系统球磨机Φ3.8×13m80278.51选粉机N-2000278.51排风机处理风量130000m3/h278.5137 13水泥包装包装机BHLW-8120252.3414空压机站螺杆式空压机125KW,排气量21m3/min884.93表4-8给排水主要设施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取水泵2G100WFB-E1Q=100m3/h,电机45KW2台一备一用2循环水泵2G150WFB-BD1Q=2000m3/h,电机75KW3台二备一用3消防水泵2G125WFB-CQ=184m3/h,电机75KW2台一备一用4生活水泵2G100WFB-CQ=80m3/h,电机37KW2台一备一用5冷却塔GBNL3-200Q=200m3/h,电机5.5KW2台6增湿塔喷水设备1套7篦冷机喷水设备1套8污水处理成套设备WSZ-A-5Q=5m3/h1套地埋式表4-9物料储存设施、储存量及存期序号物料名称储存设施规格(m)储存量(t)储存期(d)备注1石灰石预均化堆场Φ90470007.52配料仓1-Φ10×16.510002.94h2泥岩联合储库30×541620021.803粉砂岩联合储库30×36840023.474硫酸渣联合储库30×27820095.335原煤预均化堆场Φ805100073.126生料均化库1-Φ22.5×54160002.137熟料熟料库1-Φ60×4210000020.00熟料库2-Φ10×15.52×11000.44汽车散装熟料库2-Φ8×15.52×7500.30火车散装磨头仓2-磨头仓2×2253.52(4.32)h8石膏矩形堆棚30×30260013.97磨头仓2-磨头仓2×1301.449石灰石矩形堆棚30×15150016.48磨头仓2-磨头仓2×1701.8910粉煤灰园库2-Φ12×172×9002.5(1.22)37 11水泥园库4-Φ18×404×1000011.27成品库24×4815000.42表4-10拟建工程引进技术装备一览表序号子项名称设备名称台数引进内容备注1石灰石矿山液压潜孔钻Φ100mm以上1总成轮式载装机,斗容>6m32总成2原料粉磨辊式磨生产能力:400t/h驱动装置:3800kw1套三道锁风阀,减速机,磨辊与磨盘及耐磨材料,润滑及液压系统,选粉机转子,磨机封闭系统。其他部分国内分交3生料均化库入库提升机生产能力:420t/h1除斗子、中间壳体、导架外均引进其他部分国内分交4窑尾窑尾喂料提升机生产能力:380t/h1除斗子、中间壳体、导架外均引进其他部分国内分交5熟料烧成裙板斗式输送机生产能力:360t/h1除斗子、中间架外均引进其他部分国内分交6煤磨煤粉计量秤窑头:10.8~17t/h窑尾:16.2~22t/h2套总成1.1.物料与水量平衡拟建工程物料投入产出平衡见表4-11。水量平衡见图4-2。表4-11工程物料投入产出平衡表(t/a)投入产出流失熟料生产线物料名称投入量产品名称产出量流失物名称流失量石灰石1968774水泥熟料850000水汽、CO2等897133.7泥岩225734SO2108.1粉砂岩107049商品熟料700000NOX2517.7硫酸渣25599氟化物2.6燃煤203258粉尘552.4物料损失80099.5小计2530414小计1550000小计980414熟料850000水泥PO42.5550000粉尘77.837 水泥生产线粉煤灰173014石膏54816水泥PO32.5550360物料损失5329.2石灰石27937小计1105767小计1100360小计5407注:物料烧失量为35.6%37 冷却塔净水器水塔V=100m3341消防时2097消耗8消耗2.440消耗10消耗180消耗120消耗1080消耗120消耗503消耗1504分散排放自然蒸发说明J—生产生活供水系统P—排水系统XJ—循环供水系统Xh—循环回水系统流量单位:m3/d澧水河澧水河排放324排污177排放21.6952894807221.624001440576120864396096012011248排污21221266535蒸发17721761576+180=17481576180120108012018024508012024005761440120487008828排放10084741576+1801917平时2017消防后2197过滤器V=800m3循环水池V=500m3生活水池生料均化库冷却用水生料磨冷却用水窑尾冷却用水空压机冷却用水窑头冷却用水窑中冷却用水煤粉制备冷却用水窑尾气体分析仪用水循环泵房化验室用水厂区生活用水汽车冲洗用水消防用水蓖冷机喷水增湿塔喷水生料磨磨内喷水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取水泵房沉淀池澧水河J3960864JPPXhXJ矿山生活用水矿山道路、采场洒水图4-2工程水量平衡图37 1.1.矿山开采工程分析1.1.1.矿山概况1.1.1.1.石灰石矿山矿山概况本工程石灰石矿山选择为拟建厂址南面约700m的贺家山,矿石开采区距水泥生产厂区约1km。矿山地貌为低山丘陵地形,海拔高程65~281.7m,面积约3.85km2。矿层出露于地表,浮土覆盖零散,植被均为低矮的杂灌草丛,覆盖率在70%左右。矿区内无居民居住和企事业单位,矿山北面和西南面山脚旁有七松村部分村组居民居住,相距矿山开采区在300m以外,以北坡山脚沿11—慈利公路两侧人群较为集中,西南坡山脚仅有几户分散居民。椐地质勘探报告,区域岩层呈单斜构造产出,走向近于东西,倾向北,倾角25~450,一般350左右;地质构造简单,仅在矿区西南部见一与地层近于一致或斜交的正断层通过,断层走向66度、倾角43度,规模小,对矿层影响甚微。区内石灰石岩矿共二层,Ⅰ矿层赋存于下三叠统大治组中段薄层状灰岩段(T1d2)和上段层状灰岩段(T1d3)中,T1d2下段为青灰、灰色薄层至中厚状细粉晶灰岩,上段为灰、褐红色细晶灰岩,两段共厚110~190m;T1d3为灰白、浅红色砂屑灰岩,厚60~120m。Ⅱ矿层赋存于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段灰岩段(T1j2)中,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粉晶细晶灰岩,中部夹厚3~5m的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厚220~240m。两矿体走向呈东西向,倾向北,倾角较陡,40~550,其矿层与区内岩层相一致;矿层厚度大,沿走向延伸厚度均较稳定,矿石质量好,资源储量共计7.25亿吨。两矿层厚度、走长、品位及资源储量见表4-12。两矿层相比,Ⅱ矿层比开采条件优于Ⅰ矿层,100m标高以上,很少有非矿剥离量,拟建工程拟选Ⅱ矿层为开采矿山。表4-12矿区矿层厚度、走长、品位及资源储量表矿层号走向长(m)厚度(m)CaO(%)MgO(%)地质储量(万t)Ⅰ320025652.940.9842435.96Ⅱ300018551.500.6830085.291.1.1.2.泥岩矿山概况47 慈利县东丘庙一带有大范围的志留系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分布,本工程泥岩矿拟选用厂区西南向约5km处的慈利县苗市镇白龙村12组处泥岩山包,海拔高程约158~260m。泥岩裸露,无浮土和腐植土覆盖,植被多为灌草丛和垦植的桔园,覆盖率在60%左右。矿山除北面相距开采区200m以外有白龙村10~12组部分村组居民居住外,其他三侧为泥岩形成的丘岗山地。该区现有4.5km简易公路与厂址南侧的石(门)慈(利)公路连接,拟作为泥岩运输道路。区泥岩层属中统溶液溪组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条带,层段出露标高150~200m.该地段属龙阳湾向斜北翼,岩层产状1750∠350,呈单斜产出,无断层褶皱构造。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条带层段厚200m,出露走向长度1100m以上。矿石质量较好,符合工业指标要求,质量稳定。经湖南省地质局403队踏勘,估算该泥岩333+334资源储量2500万吨以上。1.1.1.1.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石灰石矿层出露地表,植被覆盖面较小,风化层浅,仅有零星风化粘土层掩盖,厚度少于2m。最低开采标高为100m,高于澧水河面(标高65m)15m,较当地地表标高高出其20m以上,最低开采标高在当地浸蚀基准面以上。矿层内夹石少且薄,顶板剥离量小,在开采时可搭配使用,平均采剥比1:0.01。矿山为山坡露天采场,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条件好,水文地质及工程条件比较简单。泥岩矿山完全裸露,只需小面积灌草清除和桔树转移外,表土剥离量极小,用于附近桔园培土,矿层零剥离。最低开采标高为170m,较当地地表标高高出其10m以上,最低开采标高在当地浸蚀基准面以上。矿山为山坡露天采场,水文地质及工程条件比较简单。1.1.1.2.职工人数与工作制度石灰石矿山和泥岩矿山职工人定员分别为数分64人和20人,其中管理人员分别为4人和2人,其余均为生产人员。矿山采用不连续周工作制,石灰石矿年工作300天,每天2班,每班8小时;泥岩矿山年工作280天,每天1班,每班8小时。爆破作业均在白天进行。1.1.1.3.生产规模47 根据物料平衡表,工厂年需石灰石2037172吨(含混合材),计入开采和运输损失5%,则矿山生产能力为214万吨。工厂年需泥岩230341吨,计入开采和运输损失4%,则矿山生产能力为24万吨。两矿山规模和生产能力见表4-13。表4-13矿山规模和生产能力表矿山项目工厂需要量(t/a)矿山规模(t/a)日产量(t)班产量(t)平均最大平均最大石灰石矿山石灰石203717221186007062776835313882剥离—2140071783639采剥总量—21400007133784635673921泥岩矿山泥岩2303412400008579438579431.1.1.1.矿山占地、总平面布置及运输(1)石灰石矿山石灰石矿山占地1117亩,其中开采境界995亩、工业场地7.5亩、破碎站及皮带廊9.5亩、矿山道路105亩。矿山总平面包括采矿场,运矿道路、上山道路、工业场地、破碎车间、矿山油库及皮带廊等,工业场地设在破碎车间附近、爆破安全线外地势较平坦处,包括矿山办公室、会议室、机汽修车间、材料库、汽车房、工人休息室等。详见附图3。上山道路利用矿山现有干道接线到破碎站,为矿山三级道路,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5.5m,接线长600m。矿山爆破年需炸药量约365t,矿山不专设炸药库,所需爆破材料由有经营许可证的专业储存、运输单位定向供给。矿层中的少量夹石、顶低板及第四系覆盖土在开采过程中搭配使用,矿山拟不专门设置废石场。(2)泥岩矿山泥岩矿山占地180亩,其中开采境界125亩、工业场地3亩、矿山道路10亩。矿山总平面包括采矿场,运矿道路、工业场地等。工业场地设于爆破安全线外地势较平坦处,包括矿山办公室、材料库、汽车房、工人休息室。矿山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原有的石慈公路通过矿区,白龙村至七松厂址有4.5km简易公路相连,泥岩运输需修建从开采工作面到原石慈公路联接道路,道路按矿山三级道路、泥结碎石路面建设,路面宽约4.5m,长约800m。矿山爆破年需炸药量约25t,矿山不专设炸药库,所需爆破材料由有经营许可证的专业储存、运输单位定向供给。47 1.1.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矿床开采境界本工石灰石矿床开采境界本着圈矿量满足2条5000t/d生产线30年以上生产年限、有利最终边坡稳定、采剥比尽可能小、保证境界线离铁路、人群、高压线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及与生产规模、矿岩物性参数、采掘设备技术性能相适应的原则,矿山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矿床境界圈定参数与结果见表4-14。表4-14矿山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圈定境界参数指标与参数单位石灰石矿山泥岩矿山备注年需矿石量万吨203.717223.0341年采剥总量万吨21424平均采剥比万吨1:0.01零剥离境界圈定矿石量万吨22500万t2500按2条生产线圈定服务年限年5252按2条生产线计最低开采标高m100170生产台段高度m1515台阶坡面角度5555安全平台宽度M44清扫平台宽度M86每隔两个安全平台设一个清扫平台开采境界最小底盘宽度M6040爆破安全距离m≥300≥200最终边坡角南北向45035ˊ东西向44015ˊ—采场尺寸m东西长2130南北宽350南北长360东西宽250最小工作平台宽度M4030最小工作平台长度m12060年耗电量万kwh203日平均耗水量m3/d5412矿区占地面积亩995100其中工业场地占地面积亩7.52开采方式露天开采露天开采自上而下、水平分层开拓运输方式皮带廊运输汽车运输职工人数人642047 1.1.1.生产工艺及主要生产设备1.1.1.1.石灰石矿山生工艺及主要产污环节石灰石矿山采矿方法为自上而下、水平分层的露天采矿方法。采矿过程采用1台DM30液压潜孔钻机为主要钻孔设备,1台KQD80多方位潜孔钻机和YT-24手持式凿岩机作降段及边坡维护工作。大块矿石处理采用液压锤进行二次破碎。矿石中的少量夹石、第四系土在生产中搭配。爆破采多排孔微差挤压爆破方法,一般爆破采用中深孔,一次爆破量正常情况下保证挖掘机有5天以上的装载量。矿石爆破后采用轮式装载机装车,用自卸汽车运往破碎站破碎,矿山与水泥生产厂址间建成皮带廊矿石输送系统。矿山生产工艺及主要产污点见图4-3。☆☆穿孔爆破剥离物去水泥生产厂区搭配使用矿石采掘去矿石堆场矿石破碎汽车输运胶带输送¤¤¤¤铲装矿仓喂料¤图例:—噪声;☆—振动;¤—粉尘图4-3石灰石矿山生产工艺及主要产污点示意图矿山主要生产设备见表4-15。表4-15石灰石矿山主要生产设备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液压潜孔钻机DM30台1进口,配收尘装置2多方位潜孔钻机KQD-80台1配收尘装置3手持式凿岩机YT-24台44移动空压机SP412台25液压挖掘机PC-400,斗容1.8m3台1反铲6矿用自卸汽车TEREX3305F台7载重32t7推土机TY320台147 续表4-15石灰石矿山主要生产设备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8轮式装载机斗容6m3以上台2进口9液压碎石机HM960台110单段锤式破碎机TKLP20.22F台111重型板喂机B2300×10000mm台112袋式收尘器PPCS64-5,处理气量33400m3/h台1破碎机收尘13离心式风机4-68NO.8C,风量32745m3/h台1配消声器14空气压缩机37KW,风量3.4m3/min台115出矿皮带机B1400×25000mm条116输送胶带B1200×42000mm条117洒水车CGJ5130GSSEQ2型台1水罐8000L1.1.1.1.泥岩矿山生产工艺及主要产污环节泥岩矿山采用从上到下分层露天开采方法,矿山采用1台CM341、孔径Φ150的潜孔钻机钻孔,多排孔微差挤压爆破,液压挖掘机装矿,载重20t的矿用汽车运输进厂。生产工艺及污染流程见图4-4。☆穿孔爆破挖掘机采装去厂区破碎站汽车输运¤¤¤图例:—噪声;☆—振动;¤—粉尘图4-4泥岩矿山生产工艺及主要产污点示意图泥岩矿山主要生产设备见表4-15。表4-16泥岩矿山主要生产设备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潜孔钻机CM341,孔径Ф150台1配收尘装置2液压挖掘机PC-400,斗容1.8m3台1反铲3矿用汽车BJZ3364,载重20t台7载重20t4推土机TY220台15轮式装载机ZL50C台16洒水车CGJ5130GSSEQ2型台1水罐容积8000L47 1.1.工程污染源分析1.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本工程施工期以土建工程为基本特征,对环境的污染以水土流失、施工噪声、扬尘及施工和生活污水为主。1.1.1.1.水土流失源本工程厂区用地49.75ha,为低丘垦植地,植被现以桔园为主,地表植被覆盖一般。本工程土建施工期约9个月,在其期间,因土地的平整与地表开挖,裸露的地表将形成水土流失面。施工期考虑到随着建筑物的不断建设对地表的覆盖及地面硬化,其裸露的地表系数取0.7、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取中度侵蚀,即3750t/km2.a,则本工程建设施工期水土流失产出量为980t。由于厂址用地中部地势低洼,一定时期内,其水土流失方向将向用地中部汇集,所以,本工程建设施工期水土流失量将较大的低于980t。水土流失侵蚀量=水土流失侵蚀模数×水土流失面积。1.1.1.2.环境空气污染源分析扬尘是拟建工程施工期影响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多项粉尘无组织源:建筑场地的平整清理,土方挖掘填埋,物料堆存,建筑材料的装卸、搬运、使用,以及运料车辆的出入等,都易产生扬尘污染。由于土石方挖掘破坏了地表的原有结构,会造成地面扬尘污染环境,扬尘量的大小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和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根据多个建筑施工工地的扬尘情况监测调查,当风速为2.4m/s时,工地内TSP浓度为上风对照点的1.5~2.3倍;影响范围多在下风向150m之内,被影响的地区TSP浓度平均值约0.491mg/m3。可见,施工扬尘主要影响下风向的下风区域,所以施工期间的扬尘污染源要严格管理,遇四级以上大风天气禁止土方施工,露天堆放的物料要苫盖,施工场地和车辆过往的道路要经常洒水,进出车辆的车轮要经常冲洗,这样可以把施工扬尘控制在最低水平。47 1.1.1.1.噪声污染源分析拟建工程施工期可分为土方、基础、结构和设备安装四个施工阶段,各阶段有其独自的噪声特征。第一阶段即土方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是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以及各种车辆,大多是移动声源,没有明显的指向性;第二阶段即基础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是打桩机、挖掘机,打桩机系脉冲噪声,基本属固定声源;第三阶段即结构制作阶段,主要噪声源是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电锯等,以及一些物料装卸碰撞撞击噪声;第四阶段即设备安装阶段,主要产噪设备有吊车、升降机等。据有关资料及类比,主要施工机械的噪声状况见表4-17。表4-17建筑施工机械及其噪声级(dB(A))序号设备名称机械声源距声源10m处1挖掘机95~105872打桩机105~1151053钻孔机90~100834混凝土搅拌机、推土机80~90765起重机75~80706振捣机85~100807电锯95~110858重型卡车80~95791.1.1.2.水污染源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来源于地表开挖、钻孔产生的泥浆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车辆冲洗废水;施工场地及临时道路洒水、混凝土搅拌等到施工用水。施工用水均在现场消耗,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用水量约5~15m3/d,污水产出系数按0.8计,则生活污水量最高约12m3/d。地表开挖、钻孔产生的泥浆水和施工车辆冲洗废水含有较多的泥土、砂石和一定的油污。47 施工期排放废水需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沟等水处理构筑物。1.1.1.1.固废污染源分析施工期间也将有一定数量废弃的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木材、废砖、土石方、金属废料等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土建工程垃圾和生活垃圾都可以就地回填;安装工程金属废料可进行回收;拟建厂址地势以洼地为主,兼有丘岗和坡地,矿山工业场地选择平缓坡地,土方开打挖与填方量基本平衡。因此,施工期基本无回废物向外环境排放。1.1.2.运行期污染源分析1.1.2.1.粉尘污染源分析(1)粉尘的种类与来源水泥生产,物料破碎、运输、粉磨、煅烧和包装等生产过程中几乎每道工序都伴随着粉尘的产生和排放。其特点是排放点多,排放量与除尘器型号及维护管理等直接相关系,且绝大多数为有组织的排放尘源,只有少量是自由散发的无组织排放源。水泥生产过程中粉尘的主要来源有:原料粉尘:产生于各种原料的装卸、破碎、运输、储存等过程。燃煤粉尘:产生于煤的装卸、煤粉制备、储存及转运过程。窑尾粉尘:产生于生料的粉磨、预热、分解及熟料煅烧过程。熟料粉尘:产生于熟料的冷却、破碎、输送及储存过程。水泥粉尘:产生于水泥的粉磨、储存、包装及转运过程。上述粉尘中除回转窑窑尾粉尘外,其他粉尘均与产尘物料成分相同,气体净化过程中收集的粉尘可返回原、燃料或成品中再次利用,窑尾粉尘含有生料和部分半成品,亦可返回窑尾喂料系统再次入窑。各类粉尘密度见表4-18。表4-18粉尘密度(g/cm3)序号粉尘名称密度序号粉尘名称密度1石灰石2.75生料2.72泥岩3.06熟料3.23硫酸渣5.67煤1.84粉砂岩2.88水泥2.847 (2)粉尘的排放拟建工程粉尘排放分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两大类。有组织排放是指从热力设备烟囱和通风设备排气筒排放,无组织排放是指物料在装卸堆存过程中自由散发,本工程粉尘排放以有组织排放为主。①粉尘有组织排放源分析扩建工程拟设置各种除尘器共约47台(套),对生产废气处理后有组织地进行排放,废气排放总量约1606665Nm3/h,粉尘有组织排放量总量为464.97t/a,其中窑尾与生料磨共用烟囱高80米,是整个生产线最大的粉尘排放源,废气排放量564031Nm3/h,粉尘排放量占生产线有组织粉尘排放总量的45.40%;其次是窑头烟囱,废气排放量346108Nm3/h,粉尘排放量占生产线有组织粉尘排放总量的27.85%。有组织排尘系统汇总表见4-19。由表4-19可见,拟建工程生产线各有组织排尘点排放浓度及相应的吨产品粉尘排放量均符合GB4913《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5中二级标准的排放限值要求。其中窑尾废气处理、熟料冷却机、以及煤煤磨的粉尘排放浓度≤50mg/Nm3,其余各排尘点粉尘排放浓度≤30mg/Nm3。各排放点高度均符合GB4913《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7中最低高度限值要求。石灰石和泥岩矿山采场分别采用2台和1台潜孔钻机凿岩钻孔,为干式凿岩,潜孔钻均配有收尘装置,粉尘排放浓度约为50mg/Nm3,年排放量分别约为0.40t和0.05t,属有组织移动式排放源。②粉尘无组织排放源分析A.水泥生产线无组织排放分析无组织排放主要产生于原燃料堆场的装卸及储存,扬尘的大小与物料的粒度、比重、落差、湿度、风向、风速等诸因素有关。拟建工程使用的物料较多,其物性指标、卸料及输运和储存方式不同,相应的产尘量也有很大差异,下面分别加以论述:(a)石灰石由皮带廊输送进厂,因此不存在卸车扬尘;设计中石灰石进厂后直接卸入设有袋式除尘器的园形石灰石预均化堆场,因此堆存期间没有粉尘的无组织排放。47 表4-19拟建工程有组织产尘点粉尘排放情况一览表序号系统名称风量排气温度(℃)排放高度(m)除尘器粒径分布粉尘m3/hNm3/h台数入口浓度(g/Nm3)类型出口浓度(mg/Nm3)效率(%)<10μm10~40μm排放量吨产品量(kg/t)(kg/h)(t/a)1石灰石破碎(矿山)334003081520151≤20袋收尘≤3099.8585150.9252.830.00142石灰石预均化及输送6900636620321≤20袋收尘≤3099.8585150.1910.770.00043粉砂岩、泥岩破碎及输送223002057420151≤20袋收尘≤3099.8585150.6171.060.00054石灰石预均化库8930823920251≤20袋收尘≤3099.8585150.2481.000.0005111601029620151≤20袋收尘≤3099.8585150.3091.800.00095生料磨111601029620321≤30袋收尘≤3099.8585150.3091.800.00096生料均化库及窑尾喂料11160963840651≤20袋收尘≤3099.8590100.2892.150.00106696×25783×240102≤20袋收尘≤3099.8590100.3472.580.0006×27窑、磨废气处理6696578340101≤20袋收尘≤3099.8590100.1741.290.00066500561440151≤20袋收尘≤3099.8590100.1691.250.0006820000564031120801≤80袋收尘≤5099.94901028.202209.820.09928窑头冷却机580000346108180401≤40电收尘≤5099.88901017.305128.750.06099原煤输送6900636620151≤20袋收尘≤3099.8585150.1910.210.000110煤粉制备1230009554575351≤600袋收尘≤5099.9990104.77821.580.010211熟料储存库及输送260002110660531≤20袋收尘≤3099.8590100.6334.710.002213000×311227×340103≤20袋收尘≤3099.8590101.0106.950.0011×312熟料散装库7500×26477×240252≤20袋收尘≤3099.8590100.3890.270.00018930×27712×240252≤20袋收尘≤3099.8590100.4630.320.0001×213石膏破碎8930823920151≤20袋收尘≤3099.8585150.2470.210.000114粉煤灰库11160×210296×220272≤20袋收尘≤3099.8585150.6184.250.0010×215配料仓5200×34798×320253≤20袋收尘≤3099.8585150.4322.970.0005×316水泥粉磨6700×26181×220262≤30袋收尘≤3099.9090100.3712.550.0012×25200×24798×220162≤30袋收尘≤3099.9090100.2881.980.0009×2120000×297413×260382≤30袋收尘≤3099.9090105.84540.200.0182×217水泥库11160×49638×440604≤30袋收尘≤3099.9090101.1577.950.0018×411160×410296×42074≤30袋收尘≤3099.9090101.2368.500.0019×418水泥包装6500×25997×220102≤30袋收尘≤3099.9090100.3601.650.0007×221962×220262×220212≤30袋收尘≤3099.9090101.2165.570.0026×2合计221621216066654768.319464.970.249948 (b)石膏汽车运进厂后,先入堆棚堆存,再由铲车卸入破碎机破碎,装卸过程中下风1m处粉尘浓度约为130mg/m3,估算源强约1040mg/s。拟建工程石膏用量54816t/a,一卸一装按装载量10t、用时4min计,则产尘约1.4t/a。(c)生料配料中的泥岩、粉砂岩、硫酸渣,以及作为混合材用的粉煤灰由汽车运输进厂后,卸入堆场或直接卸入卸车坑,经带式输送机送至联合储库,据同行业厂调查,卸料时下风1m处粉尘浓度约200mg/m3,排放源强约1600mg/s,其物料总量531396t/a,每车装载量平均按15t计,每年运输约35426车次,每车卸车时间约1.5min,由此推算粉尘无组织排放量约5.1t/a。(d)原煤运进厂后卸入原煤露天堆场或直接倒入卸料坑,经带式输送机转运到φ80m的圆型原煤预均化堆场,其输送和预均化堆场设有袋式收尘器,不存在无组织排,原煤仅在卸车和露天堆存时产生无组织排放。卸车时起起尘量按下式计算:Q=1133.33u1.6H1.23e-0.28w×H,原煤在露天堆场暂存时的起尘量按下式计算:Q=0.0638u3.22e-0.20w×R,kg/t·a式中:u为当地平均风速(m/s);w为煤中含水率(%);H为落差(m);R为年暂存率(%)。经计算,原煤卸车起尘量约10.2t/a,堆存起尘量约6.8t/a。由以上估算,拟建工程水泥生产厂区主要无组织粉尘排放点排放量合计为23.5t/a,其难以估算量按30%计,则厂区粉尘无组织排放总量约30.5t/a。B.矿山粉尘无组织排放源分析(a)爆破产生的粉尘石灰石矿山爆破年用炸药量约365t,年总爆破量为214万t(79.3万m3),据资料,每次爆破相应产尘量约25g/m3石,则爆破产生粉尘约19.8t/a。爆破后,粒径大的粉尘在短时间、近距离内沉降,粒径<10μm的飘尘不易沉降,但仅占产尘量的1‰以下。泥岩矿山爆破年用炸药量约25t,年总爆破量为24万t(8万m3),爆破产生粉尘约6t/a。174 (b)汽车运输产生的粉尘拟建工程石灰石矿山采用7辆载重32t、泥岩矿山采用7辆载重20t的自卸式载重汽车转运矿石,其运矿石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扬尘。爆破后的石灰石从开采作业场地运至破碎机卸料口,运输路线长约0.4km;运矿道路泥岩从沿泥岩矿区运至厂区,运输路线长约6km,路面多为泥结碎石路面。两矿山各配置一台洒水车在矿石开采作业场地和运输道路上进行洒水降尘,每天上、下午洒水车洒水数次,并配置人员及时清扫路面尘土,经采取上述措施后,两矿区矿石运输引起的粉尘排放量分别约为15t/a和8t/a。(c)自卸汽车卸矿产生的粉尘泥岩运至厂区卸车,在矿区无卸车粉尘产生。石灰石矿从开采作业场地运至破碎机卸料口卸车时会产生扬尘,属无组织排放。矿山自卸汽车每天要运矿石到卸料口卸车约220次,参照同规模矿山实测资料,卸车时粉尘浓度约130mg/m3,经估算,矿山因自卸汽车卸料产生的粉尘量约为7.7t/a。由以上估算,本工程石灰石和泥岩矿山无组织粉尘排放量分别约为42.5t/a和14.0t/a。拟建工程粉尘的有组织排放与无组织排放量总计为552.42t/a,其中厂区排放量为492.64t/a,水泥吨产品排放量为0.264kg/t。表4-20拟建工程粉尘排放量统计汇总表(t/a)排放方式水泥生产线石灰石矿山泥岩矿山合计有组织排放462.143.230.05465.42无组织排放30.542.514.075.6合计492.6445.7314.05552.421.1.1.1.废气污染源分析拟建工程排放的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是熟料煅烧过程产生的SO2和NO2,此外,有少量的氟化物气体。(1)SO2 烧成窑尾排放的SO2主要由煤粉在窑内燃烧产生,由于熟料生产过程中有吸硫作用,当窑内温度在800~1000℃时,燃料燃烧所产大部分SO2174 被物料中的氧化钙和碱性氧化物吸收形成硫酸钙及亚硫酸钙等中间物质。预分解窑由于物料与气体接触充分,吸硫率可高达98%以上,目前,国内建成投产的多条新型干法和产线验收结果,也充分证明了新型干法窑的低SO2排放结果。10986400窑烟囱排放SO2污染源强计算公式为:QSO2=2(G1·η1+G2·η1ˊ)η2·η3·式中:QSO2——SO2污染源强,mg/s;G1——耗煤量,t/d;G2——生料耗量t/d;η1——煤的含硫率;%η1ˊ——生料含硫率,%;η2——S生成SO2的系数(95%);η3——脱硫效率(1-98%)。根据拟建工程燃煤量和生料量及煤的含硫量,经计算窑系统SO2排放情况见表4-21。(2)NO2 水泥厂排放的NO2主要产生于窑内高温煅烧过程,其排放量与煅烧温度、空气含氧量和反应时间有关,窑内煅烧温度越高,氧气浓度越大,反应时间越长,生成的NO2气体就越多。拟建工程采用窑外分解技术,把50~60%的燃料从窑内高温带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分解炉内燃烧,因而NO2的生成量较低,据工程可研及类比调查,其NO2排放浓度约为600mg/Nm3,经计算拟建工程NO2排放情况见表4-21。(3)氟化物立窑水泥生产中,配料中加入萤石(CaF2)作为矿化剂,以改善熟料的易燃性,从而导致窑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氟化物。拟建工程采用窑外分解生产工艺,不再添加矿化剂。本工程以泥岩作为水泥生产的粘土质原料,据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湖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资料,本工程采矿区属湖南省氟元素中低背景值区域和非地氟病区县,但工程采用的泥岩粘土质原料中含有氟化物成分,窑尾废气中将会有氟化物排放。174 在此,取22市土壤中的平均含氟量582mg/kg,由于回转窑氟的逸出率较低,一般为2%,再经增湿塔吸收和收尘器收下的粉尘吸附一部分,最后外排的极小。忽略增湿塔和收尘器对氟化物的吸收,作保守计算,拟建工程窑尾氟化物(以F计)的排放情况见表4-21。表4-21拟建工程SO2、NO2、氟化物排放情况项目SO2NO2氟化物(以F计)排放浓度(mg/Nm3)25.86000.63排放源强(kg/h)14.5338.40.35排放量(t/a)108.12517.72.63吨产品排放量(kg/t)0.071.620.002排放标准GB4915-96表5二级排放浓度(mg/Nm3)40080010吨产品排放量(kg/t)1.22.40.03可见,拟建建工程废气中SO2、NO2和氟化物(以F计)的排放浓度、吨产品排放量均符合GB4915-96《水泥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5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1.1.1.废水污染源分析拟建工程建生产系统不直接产生废水,主要是回转窑、各类磨机、空压机和部分仪表等的高温、高速运转设备需要的间接冷却水,冷却水作为热交换介质,不与原燃料及产品接触,水质变化不大,循环冷却水系统产污212m3/d,拟直接排放。工程产出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辅助生产废水,产出量133.6m3/d,其中生活污水72m3/d、机修与化验室废水40m3/d、洗车废水21.6m3/d,年排废水量约4.48万m3/a,污水中主要含SS、CODcr、BOD5和石油类等污染物。全厂建设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站一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与化验室废水一并送入污水站处理后达标排放;汽车冲洗水经沉淀池处理后排放。据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设施资料及类比现有水泥厂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进出水水质及处理效率见表4-22。经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厂区绿化以及厂区堆场、道路洒水降尘等,多余中水外排于厂区北侧澧水河,排水水质符合GB8978-96《综合污水排放标准》表4中的一级标准。拟建工程石灰石和泥岩矿山有少量生活污水产出,产出量分别约2~3m3/d,就地用于矿山洒水或坡地排放、自然渗滤和蒸发。174 表4-22拟建工程的排水水质(mg/L、pH除外)污染物pHCODcrBOD5SS石油类排水水质进水6.82201002005出水7.34015501.0处理效率(%)-82757580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6~9100207051.1.1.噪声污染源与震动源水泥生产线噪声主要来自各种破碎机、磨机、风机、空压机、包装机、水泵及运输车辆等,类比同类工程,设备运转噪声强度一般在85~110dB(A)之间。本工程主要设备噪声强度、防治措施及降噪效果见表4-23。表4-23主要设备噪声强度、防治措施及效果单位:dB(A)序号噪声源噪声强度防治措施降噪量排放噪声1破碎机100~105基础减振、车间封闭10~15902生料磨95~105基础减振、车间封闭10~15853煤磨90~100基础减振、车间封闭10~15804水泥磨90~100基础减振、车间封闭10~1580罗茨风机105~115基础减振、安装消声器15~25905窑尾主风机90~110基础减振、安装消声器15~25806篦冷机85~100车间封闭10~15807空压机90~95基础减振、安装消声器15~25808水泵85~90柔性接头、车间封闭15~20809包装机85~95基础减振、消声器5~1580矿山噪声主要来自风钻凿岩、爆破、铲装机、破碎机、矿石运输车等。爆破噪声强度120dB(A)以上,同时还将产生震动影响,本工程拟采用多排孔微差爆破工艺,尽量减轻爆破噪声与震动影响。类比同类工程,机械设备噪声强度一般为80~105dB(A),具体噪声强度见4-24。表4-24矿山主要设备噪声强度(dB(A))序号设备名称噪声强度序号设备名称噪声强度1潜孔钻机90~1002浅孔风钻95~1003装载机75~854挖掘机75~855自卸汽车75~856推土机75~857锤式破碎机100~1058矿石输运机75~809移动式空压机90~9510液压碎石机85~90174 1.1.1.固废物产生量分析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物主要来自各生产环节中除尘器收下的粉尘,该粉尘全部返回生产工艺,不外排;其他固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及废弃的水泥包装袋、原料包装袋,水泥和原料包装袋送废品回收公司。本工程劳动定员243人,生活垃圾产出量按0.3kg/d·人计,则生活垃圾产出量约22t/a,送11县市政垃圾场处理。工程石灰石矿山年产剥离土石量约21400吨,可综合利用85%以上,经综合利用后,废弃废土石量约3210吨,需采取堆场堆放。泥岩矿山无剥离量,表层处理极少量的腐植土用周边桔园培土。1.1.2.工程污染物排放量汇总根据工程污染源分析,对拟建工程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作出统计分析,汇总于表4-25中。表4-25工程污染物排放汇总表类别项目单位数量废气废气排放量万Nm3/a10.7×105粉尘t/a552.4NO2t/a2517.7SO2t/a108.1氟化物(以F计)t/a2.63废水废水排放量万m3/a4.48CODcrt/a1.79BOD5t/a0.67SSt/a2.24石油类t/a0.045固废剥离废石、渣土t/a3210生活垃圾t/a22噪声噪声(车间外)dB(A)70~85174 1.污染防治措施评述及环保投资1.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1.1.1.粉尘粉尘是本工程的主要污染物。工程拟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工艺设计上尽量减少生产中的扬尘环节,选择扬尘少的设备,粉状物料输送采用斜槽和提升机等密闭式输送设备;对胶带机输送的物料尽量降低落差,加强密闭,减少粉尘外逸;粉状物料储存采用密闭圆库;厂内物料装卸、倒运及物料的露天堆场采用喷水增湿措施减少扬尘;对有组织粉尘放点配置除尘器。从生产工艺设计和粉尘污染防治角度看,其措施考虑是充分的,也是可行的,在下一步的工程设计与建设中应予以认真落实到位。(1)粉尘有组织排放源环保措施分析拟建工程共有有组织粉尘排放点47个,各排放点均设有收尘效率高、技术可靠的收尘器,全厂收尘器共47台(见表4-19),其中最电收尘器1台,用于窑头废气收尘;其它产尘点均采用布袋收尘器。各产尘点回收的粉尘均回用于生产工序。1)回转窑与生料磨窑尾是拟建工程最大的粉尘排放源,窑尾预热器排出的废气温度高、风量大,经增湿塔调质降温后送入生料磨作为烘干热源,最终废气经袋收尘器净化后,由80m高排气筒排入大气,收尘效率99.85%~99.99%之间。其次是窑头冷却机,其高温废气部分引入煤磨作为煤的烘干热源,剩余废气经电收尘器净化后,由80m高排气筒排入大气。目前我国成熟地应用于窑尾预热器和窑头冷却机废气净化的有大型电收尘器和大型玻纤袋收尘器两种技术,电收尘器是引进德国鲁奇公司技术,袋收尘器是引进美国富勒公司技术,现在国内经过技术吸收和改造已能制造出可靠的系列产品,在水泥回转窑上运行均是成熟、可靠的。电收尘器与袋收尘器优缺点比较见表5-1。从表面174 上看,电收尘器在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方面优于袋收尘器,但电收尘器的主要缺点是当CO气体浓度超过电除尘器安全阈值时,被迫切断电除尘器的高压电源,停止运行,造成非正常工况粉尘大量排放,且对不稳定工况的适性较差;从环保效果上看,袋收尘器除尘效率更高,并与主机设备同时启动,不会出现“滞后”现象,更具优势。表5-1电收尘器与袋收尘器优缺点比较类型电收尘器袋收尘器优点1、阻力低;2、电耗低;3、超负荷通过能力强;4、收尘效率高;5、运行费用低。1、结构简单,技术要求不高;2、操作简单可靠;3、收尘效率高;4、避免因CO气体浓度过高造成的非正常工况粉尘排放;5、节省用地。缺点1、占用空间大,钢材消耗多;2、捕集高比电阻粉尘时需将气流增湿调质;3、因CO气体浓度超过电除尘器安全阈值时,被迫停止运行,造成非正常工况粉尘大量排放。1、运行费用高;2、投资费用高;3、要求的气体温度较低拟建工程窑尾采用玻纤袋收尘器,在确保更高收尘效率的同时,可更有效的避免非正常工况粉尘排放,收尘效率99.94%,吨产品粉尘排放量0.0992kg/t;窑头采用电收尘器,窑头废气工况稳定性高,极少造成非正常排放,收尘效率99.88%,吨产品粉尘排放量0.0609kg/t,均可稳定达标排放。从技术、经济和环保角度衡量,拟建工程窑尾、窑头粉尘污染防治措施是可行和可靠的。2)煤粉制备系统煤尘制备系统所产生的粉尘是易燃、易爆的煤尘,我国目前已能设计生产煤粉专用的袋收尘器,其采用防静电滤料,机体具有防爆结构,设有泄压装置,适用于易燃、易爆粉尘的收集,且设备机械运动部件少,维修工作量小,能够长期运行,换袋方便,除尘效率在99.9%以上,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拟建工程拟采用高浓度防爆型袋收尘器,系统并设置防爆阀、CO浓度监仪、N2灭火系统等严格的安全措施。废气经高浓度防爆型袋收尘器净化后,由35m高排气筒排入大气,收尘效率达99.99%,粉尘排放浓度≤50mg/Nm3,吨产品粉尘排放量0.0102kg/t174 。符合GB4915-1996《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从技术与环保角度看,拟建工程选用防爆型袋收尘器用于煤粉制备系统的含尘废气净化是可行和可靠的。3)其他有组织排放源拟建工程对破碎、水泥磨、包装机等粉尘有组织排放点均拟采用袋收尘器处理。袋式除尘器是最古老的除尘方法之一,除尘效率一般可达99%以上,最小捕集粒径<0.1μm,由于其效率高、性能稳定,且机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过滤面积大、密闭性能好、清灰效果好、维修管理方便、操作简单,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亦是水泥行业大量采用的除尘装置,并经实践证明其用于破碎、均化库、水泥磨、包装机等的废气净化是可行和可靠的。(2)粉尘无组织排放环保措施分析本工程对矿山工作场地、汽车运输道路、厂区及物料堆场等无组织扬尘点拟定期进行洒水降尘,并在物料堆放、装卸过程中尽量降低落差,加强原辅材料调度管理,减少物料在露天场的堆放时间,在干旱季节为防止物料因表面水分挥发而发生逸散飞扬,对物料表面进行洒水增湿处理,在料口和管道连接处加强密闭和密封,防止粉尘泄漏。以上措施是国内外生产实践中防止粉尘无组织排放而普遍采用、简易可行的成熟的技术和方法,经同类企业实践证明效果亦是较好的,尤其是对矿山汽车运输与物料堆存粉尘的无组织排放、以及煤尘的防治效果明显。本工程对上述措施应严格予以实施。1.1.1.SO2水泥熟料在窑内煅烧过程中,因煤粉的燃烧等将有一定量的SO2产出,但水泥烧成过程有吸硫作用,当温度在800~1000℃时,生料中的碳酸钙等分解为氧化钙,氧化钙与烟气接触,大部分SO2被物料中的氧化钙和碱性氧化物吸收形成硫酸钙及亚硫酸钙而去除。拟建工程采用窑外分解炉,其作用之一就是使物料与气体接触更为充分,以达到更好的吸硫效果,降低SO2的排放,其吸硫率可达98%,远高于湿法窑(吸硫率为75-85%)和立窑(吸硫率为80-95%)。拟建工程SO2排放浓度为25.8mg/m3、吨产品排放量为0.007kg/t,远低于GB4915-1996《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5中二级标准(400mg/m3、1.2kg/t)的限值要求,可直接通过窑尾排气筒外排大气。其生产工艺对SO2控制是可行和可靠的。174 1.1.1.NO2拟建工程NO2主要污染源是回转窑尾,由窑内燃料燃烧时助燃空气中N2及燃料中的氮化物氧化而成,其产出浓度与窑内温度、通风量关系密切,窑内温度高、通风量大、反应时间长,NO2生成量就多。本工程配置了双列CDC五级旋风预热器和分解炉,并且采用多通道喷煤燃烧器,窑内过剩空气系数小,可有效控制烧成温度、风量,抑制NO2生成,所以该窑型NO2的生成量较少。拟建工程NO2排放浓度约为600mg/Nm3,吨产品排放量为1.62kg/t,低于GB4915-1996《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5中二级标准(800mg/m3、2.4kg/t)的限值要求,其生产工艺对NO2控制是可行的。1.2.水污染防治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拟建工程采用新型干法窑生产,与湿法窑相比,具的用水点少、废水量小的特点。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辅助生产废水统一纳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汽车冲洗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排放,雨水和循环冷却水系统少量污排水拟直接排放。污泥外排污水排放污水调节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污泥池对生活污水和辅助生产废水,拟建工程拟采用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处理,其是一些水泥生产企业处理生活污水和辅助生产废水多采用采用的方法,其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5-5,生产实践证明在一般情况下,可实现达标排放,拟建工程采用是可行的。图5-5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汽车冲洗废水,除含有泥砂外,常还可能附带少量油污等污染物,仅经沉淀池处理,难以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建议拟建工程汽车冲洗废水经沉淀池预处理后,纳入工厂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站进一步深化处理后,统一排放。174 生产设备的间接冷却水,不与产品和物料接触,使用过后主要是水温升高,冷却后循环使用是完全可行的。为保障该循环水的水质稳定,系统将定期补充定量的新鲜水,并排出一定旁滤水,排出量约212t/d,该水除水温略有升高外,时还含有少量油污及飘落的粉尘,不含有毒物质,水质变化很小,通常可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直接外排虽对环境影响极小,但本着节约用水、一水多用的原则,及厂址地澧水河下游约12km外有11县自来水厂取水口,工程应尽量减少外排水量,最大限度的实施水的综合利用。拟建工程石灰石和泥岩矿山有少量生活污水产出,产出量分别约2~3m3/d,就地用于矿山洒水或坡地排放、自然渗滤净化和蒸发,从矿山区地域条件看,为自然山地和桔园地,附近无敏感水体,其处置方式是可行的。综上所述,拟建工程水污染防治方案不尽适宜,对区域水环境敏感性考虑尚不充分,工程废水须进一步加强综合利用。建议拟建工程对循环水系统的污排水、处理达标后的生活生产废水用作矿区和厂区的作业场及道路洒水、绿化、山林浇灌、消防及景观水面等用水,最大限度的减少外排量以至实现零排放。1.1.固体废物处置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水泥生产各环节中除尘器收下的粉尘,全部返回生产工艺,不外排;废弃的物资包装袋、金属废品等送废品公司回收;回转窑检修产出废耐火砖磨碎后入窑回用;生活垃圾送11县市政垃圾场处理,其处理与处置措施是可行的。石灰石矿山年产剥离土石量约21400吨,可综合利用量约85%,经综合利用后,废弃废土石量约3210吨/年。需采取堆场堆放。拟建工程拟不设专门的废石堆放场,其方案是不可行的。拟建工程设计时,应进一步核实石灰石矿山废石产出量,根据废石产出量,按废石堆场建设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建设足够容量的废石堆放场。在矿山营运前先行修筑废石场挡石坝,避免废土废石流失而造成不利的环境和景观影响,废石场应修建良好的排水和防洪设施,布置好防滑坡台阶、截水沟、肓沟等,确保坝体的牢固与安全。废石场弃土石应采取自下而上的堆置方式,控制弃土石场地高差,防止大块岩滚下山坡破坏废石堆场挡石坝体以及渣场扬尘。泥岩矿山无剥离量,表层处理极少量的腐植土用周边桔园培土是可行的。1.2.噪声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174 拟建工程噪声控制拟在满足工艺生产条件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高噪声的风机等动力噪声源设置隔声罩、进气口加装消声器;破碎机、磨机、水泵房等强噪场或车间采用封闭式厂房或隔音室,同时,对噪声设备基础进行隔振、减震处理。拟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及减噪效果见表4-23。噪声控制技术内容广泛,相应的成熟方法也很多,在声源方面有减振等手段,在传声途径方面有构件隔声、界面吸收、管道消声,屏障遮挡等,其一些控制方法的减噪声效果见表5-2。表5-2噪声控制措施及减噪效果措施种类运用场合减噪效果dB(A)隔声机房单台或多台机器20-40消声器气流噪声10-40吸声措施机器多而分散4-10隔声处理、弹性耦合机器振动噪声5-25比较表4-23和表5-2可见,工程噪声防治措施是成熟可行的,可一定程度减轻噪声源强和车间噪声。应注意的是在工程建设时,强噪设备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强噪设备与厂界的距离及厂界噪声限值,布置位置尽可能远离厂界。1.1.水土保持措施可行性分析据11县水土保持站(湘水保资证字第46号)编制的《湖南22海螺水泥有限公司2×5000t/a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396.45ha,其中生产区75.33ha,矿山开采区320ha,临时和辅助工程区1.12ha。根据各水土流失区的特点,分别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进行防治,估算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为1650.49万元,其主要防治措施如下:(1)生产区用地由低丘、洼地组成,切高填低,土石方基本平衡,拟建成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治水土流失;对原料与产品输运道路实施地面硬化,硬化地面面积约15.60ha;(2)石灰石矿山设置废石堆放场,在开采区附近建一处拦渣坝,形成3~5万m3的储渣库;(3)矿区公路无高切地段,土石方基本平衡,仅在公路两侧开好排水沟。长约560m的进厂公路段约有250m较向边坡切挖段,修砌挡土墙,并栽种6000m2草皮的护坡,修建排水沟排水;174 (4)厂区形成点、线、面绿化系统,工程可研报告规划的绿化指标为20%。从上述水土保持措施类型看,其是水土保持实践中普遍采用,且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案考虑了拟建工程的行为特征与地域实际,拟采取的水保措施是基本可行的,但矿山水土保持考虑略欠充分,且该方案措施编制时,工程尚有一些未确定因素,如工程规模与占地面积、泥岩矿山选定等,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应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其主要修补内容有:a、按拟建工程最终确定的规模与用地,核实拟建工程水土保持责任范围,确认好挖填地段及挖填方量,作好土石方平衡,结合变化的情况,完善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与工程设计;b、矿山开采区及施工期建设场地排水措施应予考虑,以避免地表径流对浮土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泥岩矿山区纳入工程水保范围,落实水保措施;c、制定矿山终采后的生态恢复措施、实施计划及投资估算;1.1.绿化率可行性分析厂区拟定20%的绿化率指标偏低,从现代企业应树立的绿色意识、创建花园式单位及11县作为全国生态示范县的要求看,拟建工程厂区绿地指标以提高到30%以上为宜。绿化设计与建设时,应根据拟建工程的排污特点,尽量选用滞尘能力强的植物,如樟树、广玉兰、侧柏、桧柏、泡桐等。草坪建设亦有良好的滞尘和改善环境、美化厂区之功效。本着见缝插针的原则,尽可能提高绿化率。1.2.环保措施投资估算及进度安排拟建工程建环保投资8755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7.6%,具体环保投资分项估算及进度见表5-3。本工程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废气治理是本工程污染治理的重点内容,本工程环保投资的65.1%用于废气治理,24.0%用于水土保持、矿山生态恢复、绿化等生态环境保护,5.4%用于废水处理,4.57%用于噪声防治,其环保投资流向符合本工程的污染特征和地域环境保护要求。环保总投资8755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7.6%,其中直接用于水、气、声污染防治的投资达6170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2.45%174 。拟建工程环保投资远高于近几年建设的水泥厂环保投资的平均水平,能满足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需求。表5-3环保投资估算及进度安排表项目投资(万元)效果进度安排废气处理收尘、除尘5500达标排放工程建成同时运行无组织排放控制200减少扬尘废水处理循环水系统400达标排放废水处理设施50废水暂贮池20噪声控制设备消声400厂界达标厂房隔声绿化50隔声降尘、厂区美化环境影响评价30防止污染、完善设计环保验收15落实环保措施环保监测40掌握污染源动态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控制1600减缓生态破坏复垦及景观修复400生态修复中、后期矿山绿地建设50生态重建合计87551.1.“三同时”验收拟建工程“三同时”验收内容见表5-4。表5-4拟建工程“三同时”验收一览表项目验收内容废气治理含尘废气除尘处理:除尘器47台,其中电收尘器1台,除尘效率99.85%-99.99%。无组织扬尘点降尘措施:有盖堆棚,有洒水降尘措施。噪声防治设备减噪:强噪车间封闭或隔声室,强噪风机进气口装消声器。生态保护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矿山开采面和道路边坡的加固防护措施。固废物生态破坏防治措施:石灰石矿山废渣堆放场。废水处理生产冷却水回用措施: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回用率96%。污水处理: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站,车辆冲洗污水沉淀池。保障措施:建设800m3的污水暂贮或中水回用调节池。绿化建设厂区绿化率≥30%,届时的矿山生态恢复绿化率≥70%。174 排放口规范设置除尘器47个,废气排气筒47个,设置标志牌和取样口。废水排放口1个,设置标志牌和取样口。1.清洁生产分析1.1.清洁生产工艺、资源利用措施分析拟建工程采用窑外分解技术是将水泥煅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别在旋风预热器、分解炉和回转窑内进行,把烧成用煤的50~60%放在窑外分解炉内,使燃料燃烧过程与生料吸热过程同时在悬浮状态下极其迅速地进行,使入窑物料的分解率达到90%以上,使生料入窑前基本完成碳酸盐的分解。煅烧系统的热工布局更加合理、窑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能源消耗低、窑内衬料寿命长,环境保护诸方面县有更加优越的性能,是当今国际先进的水泥生产工艺。拟建工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其与干法窑、湿法窑和机立窑相比,在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在工艺生产过程中采取了许多从源头削减污染的清洁生产措施,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石灰石破碎采用单段锤式破碎系统,可将大块原矿石一次破碎到符合入磨的粒度,与传统的两段破碎系统相比,具有生产流程简单、电耗低(仅为两段式电耗的60~66%)、投资及运行费用少等特点。(2)原料堆存采用带屋盖的园形石灰石预均化堆场,无长形堆场的端堆效应,可有效抑制由于堆料机堆料产生的二次扬尘,并减少堆场占地,节约了建设投资。(3)生料粉磨采用中卸磨作为生料粉磨的主要系统,与传统的球磨相比,具有充分利用窑尾废热、工艺简单、集碎、粉磨、烘干、选粉等工序于一体,烘干能力大,电耗低等优点,有利于节能和废气的收集与净化。(4)烧成系统174 窑尾采用双系列五级旋风预热器和分解炉组成的CDC预分解系统,入窑物料分解率可达92%以上。燃煤装置采用新型多通道喷煤管,使风煤充分混合,可有效利用二次风,减少一次风用量10%左右,并可调节和控制火焰,达到改善窑内燃烧条件,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烧成煤耗和NO2产生的目的。熟料冷却采用可控气流的第三代高效篦冷机,其具有熟料冷却效果好、热回收效率高的特点,较第二代空气梁篦冷机热效率可提高约10%,冷却空气量可减少约24%,提高二次风和三次风风温,减少单位熟料用风量,有利于分解炉内煤的燃烧,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热耗、电耗及排气量。单位熟料热耗为2969kJ/kg,水泥综合电耗为89kWh/t,在近几年国内建设的同规模生产线中节能优势尤为突出。(5)物料输送工程物料除煤粉外多采用机械输送,该输送方式与气力输送方式相比,具有运转能耗小、产尘及处理含尘气体量少、可避免大量冷空气进入烧成系统而导致的热能耗增加等特点。矿山石灰石采用封闭式皮带廊输送进厂、可有效避免汽车输运所导致的矿山和区域交通道路扬尘污染影响。(6)喂煤系统回转窑及分解炉喂煤系统,引进精高度、运转可靠的计量控制设备,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可实现自动调节喂煤量,保证喂煤均匀,调整及时准确,并可防止窑尾废气的非正常排放。(7)水泥粉磨与成品包装水泥磨采用o-sepa选粉机,较常用的离心式或旋风式选粉机选粉效率高,提高产量7~20%,并较好的解决了粗细颗粒之间的夹带问题,提高了物料分散程度,有利产品质量提高,同时降低电耗。成品包装采用新型回转式八嘴包装机,可实现自动包装,降低能耗。(8)自动化控制系统174 拟建工程采用新型控制系统,组成计算机生产管理、调度和污染控制管理系统,设置中央集中控制室,并设四个工作站通过中央集中控制,实现窑、磨统一控制和操作,包括单体有:原料配料、生料粉磨、废气处理、生料均化、烧成系统、熟料输送等,通过监控站进行系统组态编程、监视和控制,通过中控室计算机系统对生产流和的过程参数进行调节、控制、检测、报警以及图象、报表处理、打印等,可大大提高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能耗,保证生产安全,防止非正常污染物排放事故等(9)废热利用、废气处理拟建工程以回转窑产出的高温废气用为生料磨和煤磨两系统烘干热源,同时利用熟料冷却机排出的高温废气部分作为窑头二次风、分解炉三次风,即充分回收了工程废气中的热量,同时也相对减少了工程废气处理与排放量。(10)污染源控制拟建工程设计中采取以防为主的方针,从工艺设计上尽量减少生产中的扬尘环节,选择扬尘少的设备,对有组织的产尘点均设置的电收尘或袋收尘器,即控制了粉尘的外逸。石灰石采用皮带廊运输进厂;对生料、熟料、煤粉等物料输送采用斜槽、螺旋输送机等密闭式输送设备;对于需胶带机输送的物料尽量降低物料的落差,加强密闭,减少粉尘外逸;生料等物料储存采用密闭圆库,厂内物料堆场采取封闭或半封闭措施,减少扬尘。废气含尘浓度、吨产品排放量(0.264kg/t)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用窑外分解技术,使生产中物料与气体接触充分,燃料燃烧所产大部分SO2被物料中的氧化钙和碱性氧化物吸滞留在熟料中,滞硫率达98%以上。并使50~60%的煤在温度较低的分解炉内燃烧,同时增大二次风和三次风的比例,并使用多通道喷煤嘴,因而NO2的生成量较低,,SO2和NO2排放浓度与吨产品排放量均符合GB4915-96《水泥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5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11)固废综合利用拟工程生产所用的粉煤灰和硫酸渣采用11县境内的工业废渣,年用量分别达17.3万吨和2.6万吨,为区域废渣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有效途径。熟料生产所需的硅铝质原料,部分利用矿山开采剥离生产的石灰石矿体的顶板及剥离土,矿山开采的部分废土废石石作为原材料综合利用,有效利用了矿山开采产生的固废物,使固废排放降至最低,即节约了矿山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又节省了固废堆存占地面积,保护了生态环境。174 水泥生产线收尘器收集的粉尘全部返回生产工艺,不外排,即避免了资源浪费,又保护了当地环境。工程固废物的综合利用,极大程度上的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1.1.清洁生产水平评价1.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参照《清洁生产标准水泥行业》(征求意见稿),考虑到拟建工程尚处于筹建阶段,清洁生产评价引入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能源利用指标、废气污染物产生指标及环境管理要求有关内容,其指标体系见表5-1。表5-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水泥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一级二级三级一、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1.水泥制造工艺新型干法、普通干法、湿法2.水泥生产能力(t熟料/d)≥20002000~700≤7003.收尘设备完好率(%)100≥95≥85二.能源利用指标1.取水量(t水/t熟料)≤0.3≤0.6≤1.02.循环水利用率(%)≥90≥85≥803.综合电耗(kwh/t水泥)≤90≤105≤1154.热耗(kcal/kg熟料)≤720≤1100≤1500三.废气污染物产生指标污染物生产设备名称(吨产品排放量kg/t)烟尘或粉尘回转窑≤0.08≤0.18≤0.25冷却机、煤磨、烘干机等单机设备≤0.05≤0.07≤0.10磨机、破碎机、包装机及通风设备≤0.016≤0.032≤0.040无组织排放≤0.08--二氧化硫回转窑≤0.08≤0.32≤1.0氮氧化物回转窑≤0.8≤2.0≤3.0氟化物回转窑≤0.003≤0.007≤0.1四.环境管理要求174 1.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标、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5.矿山复垦受破坏植被等量绿化植树受破坏植被70%绿化植树受破坏植被50%绿化植树1.1.1.拟建工程清洁生产指标水平对照水泥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拟建工程各项清洁生产指标水平见表5-2。表5-2拟建工程清洁生产指标水平水泥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一级二级三级一、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1.水泥制造工艺新型干法2.水泥生产能力(t熟料/d)5000(≥2000)——3.收尘设备完好率(%)100——二.能源利用指标1.取水量(t水/t熟料)—0.39≤0.6—2.循环水利用率(%)96(≥90)——3.综合电耗(kwh/t水泥)89(≤90)——4.热耗(kcal/kg熟料)710(≤720)——三.废气污染物产生指标污染物生产设备名称(吨产品排放量kg/t)烟尘或粉尘回转窑—0.10(≤0.18)—冷却机、煤磨、烘干机等单机设备—≤0.061(≤0.07)—磨机、破碎机、包装机及通风设备—≤0.018(≤0.032)—无组织排放0.014(≤0.08)——二氧化硫回转窑0.07(≤0.08)氮氧化物回转窑—1.62(≤2.0)氟化物回转窑0.002(≤0.003)——四.环境管理要求1.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标、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2.矿山复垦等量绿化,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恢复——174 1.1.国内同行业比较清洁生产归根结蒂是一个不断改进的技术参数,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进步,水泥生产的清洁指标也将不断改进。为进一步反映拟建工程所处的清洁生产水平,搜集了近年来国内几家工艺相同、规模相近的水泥生产线的原材料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与本拟建工程的设计指标进行对比,见表5-3。由表5-3可见,拟建工程与近几年国内建设的同等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相比,同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且已建成投产的同类型水泥生产线环保验收结果表明:粉尘、废水等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均低于设计值。表5-3国内近期验收的熟料生产线清洁生产水平对比表企业名称主要指标都江堰拉法基厂华新水泥股份公司京阳水泥有限公司铜陵海螺水泥厂拟建工程规模(万t/a)140(水泥)124(熟料)150(水泥)120(熟料)155(熟料)单位熟料生料料耗(kg/t)1312.81508.51675.51493.31501.4热耗(kJ/kg.cl)2921.53273.12966.330982969标准煤耗(kg/t)99.7111.7101.2109.0101.4水耗(m3/t)0.410.600.970.400.39窑尾废气处理方式袋收尘袋收尘电收尘电收尘袋收尘吨产品粉尘排放量(kg/t)0.57*/0.06#0.98*/0.69#0.67*/0.17#0.370.26吨产品废水排放量(m3/t)0.41*/0.02#0.12*/0.12#0.26*/0.10#0.100.03环保投资(万元)6111.33818.41600087808755环保投资比例(%)7.64.97.19.717.6验收时间2003.012001.051999.092003.08拟建注:*—工程设计值;#—验收时实测值。1.2.清洁生产评价结论拟建工程生产工艺与设备要求指标、能源利用指标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水平,吨产品废气污染物排放指标处于清洁生产一、二级水平,工程规模与环境管理要求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标准和行业政策要求。类比国内已建成投产的同类型水泥生产线,清洁生产水平相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表明拟建工程总体上为清洁生产项目。拟建工程耗水、有组织粉尘及NO2174 排放量处于清洁生产二级水平,说明尚有一定的改进空间,在下一步的工程设计中应进一步加强工艺和设备优化,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降低水的消耗,减少粉尘和NO2的产生量及排放量。运行期间,遵循环保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将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到更高的水平。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1.1.监测点布设与监测项目根据区域风频特征、综合考虑本地区环境功能、保护目标位置等因素,在工程厂址南侧七松小学、厂址常年主导风上风向的龙凤园艺场、下风向的界溪村小学、界溪村2组、洞湾小学共布设5个监测点,具体位置详见表7-1和附图4。监测项目:SO2、NO2、PM10、TSP,同时观测风向、风速、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1.1.2.监测时间、频次及分析方法监测时间与频次:监测时间为2004年10月10日至14日连续5天,PM10、TSP采用24小时小时连续采样;SO2、NO2每天采样18小时。监测及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表7-1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置编号监测点名称相对拟建工程厂址位置方位距离(m)1龙凤园艺场口E30002七松小学S4003界溪村小学SSW15004界溪村2组WNW11005洞湾小学SW3000表7-2环境空气监测分析方法分析项目TSPPM10SO2NO2分析方法重量法大气飘尘测定法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174 监测仪器TH1-150TH-1000CBX-2400便携式电脑恒温流大气采样器BX-2400便携式电脑恒温流大气采样器表7-3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表监测点项目PM10NO2SO2TSP龙凤园艺场小时浓度范围(mg/m3)/0.025~0.1340.013~0.131/超标率(%)/00/最大超标倍数/00/日均浓度范围(mg/m3)0.081~0.0950.036~0.0810.070~0.1250.108~0.129五日均值(mg/m3)0.0890.0550.0850.118超标率(%)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七松小学小时浓度范围(mg/m3)/0.011~0.0840.015~0.147/超标率(%)/00/最大超标倍数/00/日均浓度范围(mg/m3)0.046~0.0750.016~0.0480.030~0.0790.062~0.101五日均值(mg/m3)0.0610.0340.0510.081超标率(%)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界溪村小学小时浓度范围(mg/m3)/0.011~0.0800.013~0.156/超标率(%)/00/最大超标倍数/00/日均浓度范围(mg/m3)0.091~0.1020.022~0.0500.038~0.1000.120~0.164五日均值(mg/m3)0.1030.0340.0620.136超标率(%)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界溪村2组小时浓度范围(mg/m3)/0.010~0.0680.007~0.123/超标率(%)/00/最大超标倍数/00/日均浓度范围(mg/m3)0.088~0.1420.021~0.0430.009~0.0770.116~0.192五日均值(mg/m3)0.1210.0320.0400.161超标率(%)0000最大超标倍数0000洞湾小学小时浓度范围(mg/m3)/0.009~0.1000.011~0.115/超标率(%)/00/最大超标倍数/00/浓度范围(mg/m3)0.098~0.1860.024~0.0630.020~0.0880.131~0.245174 日均五日均值(mg/m3)0.1320.0370.0460.174超标率(%)20000最大超标倍数0.24000评价标准(日均值/小时值)(mg/m3)0.15/-0.12/0.240.15/0.500.30/-1.1.1.监测结果与评价:根据监测结果作出统计,对照评价标准,采用超标率,超标倍数的方法作出评价,结果见表7-3。由表7-3可见,监测期间各测点环境空气中NO2、SO2、TSP浓度均可达到GB3095-96二级标准。PM10在洞湾小学日均值有一天超标,超标倍数为0.24倍,该校园为泥土地面,其超标影响主要为师生活动及风吹扬尘所致。监测因子在各测点的五日均值占评价标准值是:PM10为40.7~88.0%、NO2为26.7~45.8%、SO2为26.7~56.7%、TSP为27.0~58.0%左右。区内目前主要污染物为扬尘,其主要来源于境内交通干线、村级公路交通及山丘旱地风吹扬尘。总体看,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1.2.污染气象背景调查分析污染气象资料引用11火电厂一工程评价时的污染气象观测资料,观测时间分冬、夏季两期,冬季1987年12月,夏季1988年6月,每期连续15天,采用AOAS系留探测系统和光学轮廓法(11老电厂烟囱)、标记粒子法进行了高度1000m的污染气象要素观测,观测点11电厂位于拟建工程厂址东约10km处,与拟建工程同属澧水河傍低丘陵区,地形地貌相似,区间无高山阻隔,为同一大气场。据11县气象局历年气象观测,几十年来,区域气象条件无明显变化。同时,本评价收集了相距拟建工程约9km处的11县气象局近年的常规气象资料。1.2.1.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量、蒸发量根据11县近年常规气象资料统计,该区域年平均气温16.8℃,月均气温以8月最高、1月最低;年均降水量1359.2mm,春、夏两季雨水较多;年均相对湿度75%,年均蒸发量1392.6mm,年均气压1002.4hPa,冬季较高,夏季较低;各月及全年常规气象条件详见表7-4。1.2.2.工程区风场特征1.2.2.1.地面风向、风速174 根据地面风向风速资料统计,区域年平均风速2.1m/s,全年主导风向为ENE风,频率为13%,夏季盛行WSW风,频率为11%,年静风频率较为16%。各月平均风速与各季静风频率见表4-5~6。该区域四季及全年风向频率玫瑰图见图7-1。表7-4工程区常规气象要素统计结果月份气温(℃)气压(hPa)日照(h)降水量(mm)相对湿度(%)蒸发量(mm)14.91012.494.728.27250.626.31010.574.241.77353.6310.81006.088.588.47579.4416.41000.9114.1145.977107.5521.2996.6135.1196.677137.0625.1992.2157.6214.078157.0718.5989.4222.8175.276226.6827.9992.1216.2175.277208.8923.1999.6146.8100.876143.71018.01006.3130.498.075105.11112.11010.7106.863.57468.8126.91012.5100.531.67254.4全年16.81002.41587.51359.2751392.6表7-5历年各月及全年平均风速月份123456789101112年均风速m/s1.92.22.22.22.02.02.22.32.22.12.02.02.1表7-6各季及全年风向频率分布情况(%)项目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全年N11121NNE43544NE968119ENE147141813E066159ESE67666SE35223SSE37213S23112SSW24212SW47435WSW711868W1171089174 WNW761147NW23212NNW11111静风C1516171616春季C=15%夏季C=16%图7-1工程区全年及四季的风向玫瑰图174 该区春、秋、冬三季均以吹东北至东风为主,频率多在9%~18%之间,以冬季最大,达18%;夏、春、秋季多西南西至西北西风,频率多在6~11%之间。各季静风频率较为均衡,在15%~17%之间。1.1.1.1.垂直风场特征(1)风速随着高度的变化表7-7为工程区低探空测风调查的不同高度上的风速等级频率统计结果。由表中可见,地面至300米高度的风速主要集中在4.0米/秒以下,频率多高于80%;600米高度以上至1000米的风速主要集中在2~5米/秒。无论冬季还是夏季,200米以下低空小风静风频较高,一般均在20%以上;300米以上,小风静风频率明显减少;700米以上,夏季小风频率≤4%,冬季则≤2%,说明其频率很小。表7-7工程区不同稳定度各高度风速等级频率(%)稳定度风速等级(m/s)10m100m200m300m400m500m600m700m800m1000m冬夏冬夏冬夏冬夏冬夏冬夏冬夏冬夏冬夏冬夏不稳定≤11~22~33~44~55~66~88~102836231300002134241830--2128241962001727252263--2329202440001928262140--1826222590001535281750--112427304040927302652--92535194440732332630--42529234942728362432--22324287105142934805--01827309673426353220--01623358774-------中性≤11~22~33~44~55~66~88~103026241820003228241060--2423261492202128281463--2225181694602326201894--1623271677401032301684--530222112732931262446--4162420247327322421118--31218272810026302720107--29173129723424253329--18102730851318283478--0101229311071--------174 稳定≤11~22~33~44~55~66~88~1042302422000432524222--363126430003331181440--28272983500252930970--1323272672209292221109--8132024248307232427127--27201222241506262821118--071914162617151530251510--06121820291434143523159--04102423251314133722159--0311232423124--------高度(m)8005.07006005.05.05004004.04.02.03003.03.02002.01002.0101.01.0020406081012141618202224时间(h)图7-2工程区冬季平均风速时空分布高度(m)8007005.05.06004.04.05004002.03002003.03.01002.02.0101.01.0010305070911131517192123时间(h)图7-3工程区夏季平均风速时空分布174 图7-2和图7-3为工程区冬、夏季低探空测风调查平均风速时空分布。由图可知:一般条件下,平均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只是冬季白天11时前后100~300米、夏季白天10时前后100~400米,存在一个小风中心,风速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反映了白天山谷风转换的过度阶段特征。300米高度以下风速较小,风速值在4米/秒以下。(2)风速廓线分析根据实测资料,工程区地面至300米高度风速基本上都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采用幂次律拟合如下:Uz=U10·(Z/10)P式中:UZ—Z高度处风速(m/s);U10—10米高度处风速(m/s);p—风速廓线幂指数。经线性回归拟合,得出风廓线幂指数P值见表7-8,其幂指数与国标HJ/T2.2-9.3上推荐的乡村地区值相关性较好。表7-8风廓线幂指数P值稳定度BDEP值0.100.140.23(1)风向随着高度的变化表7-9为为工程区冬、夏两季各高度风向频率,根据其风向频率作出各高度的风向频率玫瑰图见图7-4和图7-5。174 由表及图可知:工程区域冬、夏季各高度上均以ENE、SW系列风为主。只是冬季ENE系列风频率更高,夏季则是SW系列风频率最大。冬季各高度上风向的变化不明显,夏季随高度的增加,风向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约到500m以上,转为以ESE风为主。表7-9工程区各高度风向频率(%)方位季节10m100m200m300m400m500m600m700m800m900m1000mN冬1.880.310.210.410.130.070.180.310.520.87-夏1.492.012.001.971.711.011.821.671.511.431.57NNE冬3.636.005.014.213.513.902.611.811.000.17-夏0.893.243.073.193.142.883.673.013.672.973.18NE冬11.167.006.314.673.314.793.042.311.210.47-夏5.368.087.817.246.965.344.826.075.134.885.07ENE冬15.0521.3122.4023.7025.0126.7027.7029.3030.8033.20-夏7.7410.199.829.119.388.838.248.879.149.218.21E冬9.9510.5710.6018.1820.3421.3618.0320.2025.4124.23-夏4.468.389.949.249.639.7110.2810.7711.3614.0011.43ESE冬5.916.236.035.586.604.914.333.483.213.17-夏2.086.128.348.9910.4711.2312.5613.4714.8814.0114.11ES冬6.995.435.215.044.854.423.993.214.382.40-夏4.325.016.816.477.918.368.429.3110.8111.8712.11SSE冬6.993.413.383.122.882.521.971.641.511.47-夏8.043.293.514.636.797.348.129.478.987.4710.00S冬4.302.132.112.012.171.811.461.310.820.51-夏10.424.314.825.776.216.746.917.417.818.098.47SSW冬4.972.332.182.041.411.231.090.820.530.37-夏11.768.312.412.593.013.863.724.113.683.846.03SW冬7.264.214.675.125.822.112.703.843.181.73-夏11.7614.228.929.3610.0711.2110.479.268.9410.2110.19WSW冬6.998.006.484.913.474.002.473.625.513.65-夏9.677.1414.0113.4713.1712.4211.3910.479.638.748.08W冬2.9610.1011.6311.899.6810.219.488.067.156.42-174 夏8.938.336.837.015.915.324.783.793.142.532.94WNW冬2.288.219.019.344.314.8611.3911.949.8210.61-夏3.422.292.152.091.471.030.74000.020.11NW冬0.404.002.853.533.624.184.715.195.716.34-夏1.936.114.884.133.744.072.482.011.410.730.54WNW冬0.500.812.332.612.893.113.373.824.424.07-夏1.343.012.512.071.310.470.120.040.0100.01表3.2-3给出了厂址地面各风速段风向出现频率174 900m300m100m500m700m图7-4工程区冬季各高度风向频率玫瑰图174 900m300m100m500m700m图7-5工程区夏季各高度风向频率玫瑰图174 1.1.1.大气稳定度及风向、风速、稳定度联合频率根据11县气象站近年常规气象资料,按照国标HJ/T2.2—93附录B中推荐的P.S稳定度分类方法,统计出11县气象站地面不同风速段及全年的大气稳定度的频率和风频、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分布频率,见表7-10和表7-11。由表7-10可见,该地区全年大气稳定度均以中性层结(D类)为主,出现频率为35.2%,稳定(E、F类)和不稳定(A、B类)层结出现频率分别为34.7%和21.9%,其余类型的稳定度在0.8-4.5%之间。表7-1011县地面稳定度的频率分布稳定度风速AA~BBB~CCC~DDEF<1.00.22.81.40.00.00.07.71.52.61.0~1.90.86.83.60.00.00.012.74.74.62.0~1.90.00.85.10.01.90.06.74.93.63.0~4.90.00.00.44.51.20.05.112.80.05.0~5.90.00.00.00.00.00.81.70.00.0≥6.00.00.00.00.00.00.01.30.00.0全年1.010.410.54.53.10.835.223.910.81.1.2.低空温度场特征1.1.2.1.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根据低探空测温资料,绘制出工程区冬、夏两季平均温度廓线,见图7-6和7-7。由图可见,冬季温度递减率最大值出现在300米以下的12时至20时,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8℃/100m左右;夏季温度递减率最大值出现07时至13时,平均垂直递减率为1.1℃/100m左右。冬季02时至08时250米以下有逆温的强度中心,平均强度为0.5℃/100m,最大强度约为19℃/100m。174 表7-11大气稳定度、风向、风速联合频率(%)风速(m/s)稳定度风向频率(%)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1A0.000.000.020.020.020.020.010.000.010.010.010.010.010.010.010.00B0.080.060.340.460.370.350.270.250.160.130.240.250.230.150.160.09C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D0.140.110.630.840.680.650.500.460.290.240.450.470.430.280.300.16E0.030.020.120.160.130.130.100.090.060.050.090.090.080.050.060.03F0.050.040.210.280.230.220.170.150.100.080.150.160.140.090.100.051-1.9A0.000.010.090.120.100.000.040.030.020.020.060.070.070.010.010.01B0.040.131.201.501.300.410.510.360.310.290.740.930.860.240.170.08C0.000.000.000.000.000.1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D0.050.161.461.841.590.470.620.440.380.350.901.141.050.290.210.10E0.02006.0.540.680.590.340.230.160.140.130.330.420.390.110.080.04F0.030.090.831.040.900.250.350.250.220.200.510.650.600.170.120.062-2.9A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B0.030.140.751.270.770.400.110.170.110.070.190.651.050.300.050.02C0.010.050.240.410.250.130.030.050.040.020.060.210.340.100.010.00D0.040.160.851.440.870.450.120.190.130.080.220.741.190.340.050.02E0.030.120.621.060.640.330.090.140.090.060.160.540.870.250.040.01F0.020.090.460.780.470.240.070.100.070.040.120.400.640.180.030.013-4.9A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B0.000.020.010.030.030.000.000.010.000.000.010.020.030.060.000.00C0.040.340.190.450.460.070.010.100.070.050.110.330.490.810.020.01D0.030.310.170.400.410.060.010.090.060.050.100.300.440.720.010.01E0.080.770.441.011.040.160.020.210.150.120.250.751.091.820.040.02F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5.9A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B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C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D0.020.160.060.110.070.000.010.000.010.000.060.010.230.480.010.03E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F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6.0A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B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C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D0.010.080.100.010.050.800.000.000.000.000.000.010.000.150.100.01E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F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74 高度(m)13时20时23时02时06时08时18时07时11时80070012时60050040030020010015.78.88.26.67.19.811.416.117.9温度(℃)图7-6工程区冬季平均温度廓线高度(m)13时19时07时11时80021时23时09时7006005004003002001005029.627.025.823.824.026.627.4温度(℃)图7-7工程区夏季平均温度廓线174 1.1.1.1.逆温层特征(1)逆温种类及生消规律区域低探空成果表明,工程区逆温主要是贴地逆温和低层逆温,其逐时出现频率如表7-12和表7-13所示。由表可知:贴地逆温和低层逆温出现频率都较高。冬季晴天小风天气,一般18时前后贴地逆温开始形成,午夜达到高潮,次日晨8时前后开始自下至上瓦解,10时前后全部消散。夏季贴地逆温生成时间比冬季晚2~3小时。低层逆温没有固定地生消规律,可以出现一天中的任何时候,但它的持续时间较短,在几个甚至一个小时之内可以完成整个生消变化,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在不同高度上出现几层逆温。表7-12贴地逆温频率(%)及逐时变化情况时间246789101118202123冬季10010010010090980100100100夏季67405060表7-13低层逆温频率(%)及逐时变化情况时间24678910111418202123冬季737985756010050228666夏季83401750(2)逆温特征冬、夏季贴地与低层逆温特征参数统计结果列于表7-14中,由表可知:贴地逆温:冬季的平均厚度约216m、最大厚度为590m;平均逆温强度约0.4℃/100m、最大强度可达8.5℃/100m。夏季的平均厚度约71m、最大厚度155m;平均逆温强度约0.3℃/100m,最大强度为、0.7℃/100m。低层逆温:冬季的最大厚度为340m、最大强度0.2℃/10m、最小平均低高182m、最大顶高681m。夏季的最大厚度307m、最大强度0.9℃/100m、小时平均最小底高80m、最大平均顶高268m。174 表7-14逆温特征参数统计结果逆温类型时间平均厚度(m)最大厚度(m)平均强度(℃100m)最大强度(℃100m)平均底高(m)平均顶高(m)帖地逆温冬季1876.71200.104.5——20132.51900.107.0——23180.74200.138.0——022344000.128.5——06315.65100.705.5——083585900.23.5——夏季2130450.19———23821550.090.50——071001100.500.70——低层逆温冬季186270————231111600.200.60340451021232200.802.0270392061051700.100.80426531081131900.401.4568681101633401.002.0182345夏季2146600.500.9010014623821200.200.4080162071603070.200.601082681.1.1.1.混合层高度根据区域低探空成果,工程区冬、夏季逐时及平均混合层高度见表7-15。可见,冬季日高混合高度约520~1000m之间,平均高度为707m;夏季日混合高度约在540~1100m之间,,平均高度为793m。通常每日的早晨与夜间混合层高度较低,午时前后较高,14时左右达到最高。表7-15工程区各时刻及平均混合层高度(m)时间0709111314151821平均冬季520538718840-1000770560706夏季5405458309801100921800628739工程区不同稳定度下的混合层高度采用《导则》HJ/2.2-93附录C“混合层厚度的确定”推荐公式计算:当大气稳定度为A、B、C和D时:h=asU10/f当大气稳定度为E和F时:h=bs√U10/f,f=2Ωsinω174 式中:h—混合层厚度,m;asbs—混合层系数;f—地转参数;Ω—地转角速度,取为7.29·10-5rad/s;ω—地理纬度,deg。根据11县地理与气象特征做出混合层厚度计算,结果见表7-16。表7-16工程区不同稳定度下的混合层厚度(m)大气稳定度BDE混合层厚度8615943561.1.1.污染气象背景分析小结(1)该区地面全年以ENE风为主,频率为13%,其次为W风、NNE风和E风,频率均为9%;夏季盛行WSW风,频率达11%;全年静风频率11%。年平均风速2.1m/s。(2)该区冬季不同高度上风向与地面风向相近,无明显变化,但ENE风频率显著增高,900m高度时达33.2%;夏季风向总的变化趋势为由地面的WS系列风逐渐转为高空的ESE风向为主系列风。(3)从该区冬、夏季不同时段风速廓线可以看出:冬、夏季各时次平均风速值分布较均匀,冬季地面各时次平均风速值较夏季小,冬、夏风速多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以夜间增幅较快,昼间增幅较慢。(4)贴地逆温冬季多发生于晴天小风天气,18时前后开始形成,次日10时前后全部消散;夏季贴地逆温生成时间比冬季晚2~3小时。低层逆温冬季在时次上几乎全天均可发生,但持续时间短,可在几个甚至1小时内完成生消变化。(5)全年大气稳定度以中性(D)频率最高,为35.2%,稳定类(E、F)出现频率分别为34.7%,不稳定类(A、B)现频率分别为21.9%。(6)混合高度冬季多在520~1000m之间,夏季多在540~1100m之间。不稳定(B)、中性(D)和稳定(E)类稳定度下的混合层高度分别为861m、594m、356m。174 1.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1.1.1.预测范围、因子及内容预测范围:以工程拟建厂址为中,东、西、南、北各长5km,共100km2范围。以拟建工程熟料生产线窑尾烟囱为中心建立坐标系,以E向为坐标的X轴,以N向为坐标系的Y轴,各评价点坐标值见表7-17。表7-17环境空气评价点坐标值(m)序号评价点名称XYZ(标高)1龙凤园艺场3000-4001002七松小学40-400803阶溪村小学-1000-11002184阶溪村2组-11002001155洞湾小学-2500-17001506东洋渡村-4200-7001207任家坊村15002001008三江口村240016001009新关镇270040001451011县城920011080预测因子:PM10、SO2、NO2、TSP四项。由于拟建工程有组织排放排放粉尘的粒径主要以<10μm的为主,占85%以上,因此,对粉尘的有组织排放只预测PM10,对无组织排放预测TSP。预测内容:①正常排放条件下SO2、NO2在B、D、E稳定度下地面最大小时浓度贡献值及出现距离,环境空气评价点接受到的SO2、NO2小时浓度贡献值;②PM10、SO2、NO2典型日日均浓度贡献值地面浓度分布,年均浓度贡献值地面浓度分布,环境空气评价点接受到的PM10、SO2、NO2日均浓度贡献值;③不利气象条件(静风和薰烟)下,PM10、SO2、NO2最大落地浓度值及出现距离,环境空气评价点接受到的浓度贡献值;④评价点本工程贡献值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值的迭加影响预测;⑤工程无组织排放粉尘(TSP)在厂界附近的浓度贡献值;⑥核算卫生防护距离和主排气筒高度。174 1.1.1.预测模式预测模型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93)中推荐的有关模型。(1)点源扩散模式a、有风时(U10≥1.5m/s)点源扩散模式F式中:——单位时间排放量,mg/s;—该点与通过排气筒的平均风向轴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布离,m;—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扩散参数,m;—铅直扩散参数,m;—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式中:h——混合层厚度,m;He——排气筒有效高度,m。b、最大地面浓度及距离模式c、小风(1.5m/s>U10≥0.5)和静风点源扩散模式式中η和G按下式计算:174 d、颗粒物模式(粒径>10μm)式中:α——尘粒子的地面反射系数;Vg——尘粒子的沉降速度,m/s。e、熏烟模式式中:由下述二式确定:式中A和按下式计算:式中:——烟气抬升高度,m;——大气密度,g/m3;——大气定压比热,J/(g·K);——位温梯度,K/m。174 f、日平均浓度预测模式式中:Ci—典型日小时平均浓度,mg/m3;n—典型日取时总数。(2)面源扩散采用虚拟点源法,将面源虚拟为上风向一个等效点源,按点源模式计算,但其扩散参数增加一个初始的菜布尺度σy0和σz0。σy=σy0+L/4.3σz=σz0+H/2.15式中:L—面源边长,m;H—面源的有效源高,m。(3)年平均浓度计算模式式中:——i风向距源下风方X处长期平均浓度,mg/m3;——风向、稳定度、风速联合频率;——联合频率在下风方X点的浓度,mg/m3。1.1.1.有关参数的选取与修正(1)扩散参数的确定拟建工程所在地为低丘陵农村地区,依据《导则》HJT2.2-93中的规定,有风时,A、B级不提级,C级提到B级,D、E、F级向不稳定方向提一级,再采用《导则》HJT2.2-93中表B3和B4中数据。小风静风时,采用《导则》HJT2.2-93中表B6中的数据。(2)烟气抬升高度的确定采用《导则》HJT2.2-93中7.6节推荐的相应公式计算。174 (3)扩散模式参数的地形修正考虑到拟建本工程周围地形有起伏,在地面浓度预测时,结合评价区地形状况对扩散模式参数进行地形修正,方法如下:在中性和不稳定天气,根据地形高度hT,烟气有效高度He,修正后的烟气有效高为THe,地形修正系数T按下式取值:T=0.5当He≤hT时T=(He-hT/2)/He,当He>hT时在稳定天气,当He>hT时,修正方法同上;当He〈hT时,烟羽逼近山体,以临界高度分为二部分,临界高度以上的烟羽可越过山体,临界高度以下的烟羽只能绕过山体;临界高度Hc近似计算方法为:(4)典型日的选取日平均浓度预测采用选取典型日气象条件的方法进行计算,通过对2001~2004年四年的冬、夏两季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分别选取在冬、夏季具有代表性的、不利于扩散的日子的气象数据,作为日平均浓度预测的典型日,选取的典型日及气象条件见表7-18。174 表7-18典型日气象条件冬季时间典型日1(2004年1月1日)典型日2(2001年1月2日)风向风速(m/s)稳定度风向风速(m/s)稳定度02C0EW2D04E1EWNW2D06ENE3DNW2D08E2DC0D10E1DENE1D12C0DENE1D14WNW2DENE1D16W1DENE2D18W1DENE2D20WNW2DE3D22NE2DC0D24C0EW3D夏季时间典型日1(2003年7月2日)典型日2(2002年7月1日)风向风速(m/s)稳定度风向风速(m/s)稳定度02ESE2EWSW1E04ESE1ES2E06WNW1DWSW1E08SSE1BWSW1B10C0BESE1A-B12SW3CESE2A-B14SSW4CESE2A-B16SW5C-DESE4B-C18SW3DSE5D20ESE4DESE1F22E2EC0E24ESE3DWSW1E(5)污染源参数拟建工程粉尘有组织排放源较多,对污染源高大于或等于25m的作为点源,低于25m的作为面源进行等效计算。拟建工程污染源划分、坐标位置及PM10源强见表7-19,SO2、NO2的源强见表4-21。174 表7-19拟建工程污染源的划分及坐标序号系统名称风量m3/h排气温度(℃)排放筒(m)PM10源强(kg/h)污染源坐标污染源划分高度内径XY1石灰石预均化及输送690020320.50.1632000点源2粉砂岩、泥岩破碎及输送2230020150.70.525-60170面源3石灰石预均化库893020250.50.211400点源1116020150.60.2634060面源4生料磨1116020320.60.263-70-30点源5生料均化库及窑尾喂料1116040650.60.260-1005点源6696×240100.50.312-13015面源6窑、磨废气处理669640100.50.157-4010面源650040150.30.152-40-10面源820000120804.025.38200点源7窑头冷却机580000180403.715.575-300-30点源8原煤输送690020150.50.162-47040面源9煤粉制备12300075351.74.300-22045点源10熟料储存库及输送2600060530.80.570-390-20点源13000×340100.70.909-375-20点源11熟料散装库7500×240250.50.350-460-50点源8930×240250.50.417-475-50点源12石膏破碎893020150.50.210-52070面源13粉煤灰库11160×220270.60.525-510-50点源14配料仓5200×320250.50.367-520-30点源15水泥粉磨6700×220260.30.334-560-60点源5200×220160.50.259-560-60面源120000×260381.65.261-560-90点源16水泥库11160×440600.61.041-590-50点源11160×42070.61.112-630-50面源17水泥包装6500×220100.30.324-660-40面源21962×220210.71.095-660-60面源1.1.1.预测结果及评价根据选用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和本工程排放参数,结合工程地区的风频、风速、气温和大气稳定类型频率等气象参数,作出工程正常排放PM10、SO2和NO2对评价区地面影响浓度预测。结果见表7-20~27和图7-8~20。(1)1小时最大落地浓度SO2和NO2小时最大落地浓度预测结果见表7-20~表7-22。熏烟时NO2的地面浓度分布见图7-8。174 由表可见,拟建工程投产后,正常风速条件下的SO2和NO2的小时最大落地浓度贡献值分别为0.0042mg/m3、0.0975mg/m3,分别占评价标准的0.8%和40.6%,对当地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静风状态下的SO2和NO2的小时最大落地浓度贡献值分别为0.0015mg/m3、0.0474mg/m3,分别占评价标准的0.3%和19.8%,对当地大气环境影响小。熏烟型扩散条件下,SO2和NO2的落地浓度显著增高,小时最大落地浓度分别约达0.0229mg/m3、0.5358mg/m3,分别占评价标准的4.6%和222.4%,SO2不超标;NO2可在下风距源约1500m后出现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约1.2倍,超标面积约0.53km2,超标准区内平均超标倍数为0.83倍。熏烟型污染通常发生在贴地逆温消退时,常仅持续数十分钟,影响时间短暂,对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和村民生活不致造成大的影响。对主要评价点,在平均风速、小风静风及不同稳定度条件下,拟建工程排放SO2和NO2的小时落地浓度在评价点中的最大贡献值分别为0.0038mg/m3、0.0889mg/m3,分别占评价标准的0.8%和37.0%,对各主要保护目标的影响很小;各评价点的工程贡献值与现状值的叠加值均不超标,各评价点SO2和NO2环境空气质量仍可达到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表7-20拟建工程SO2、NO21小时浓度最大贡献值预测结果气象条件污染物最大浓度(mg/m3)出现距离(m)占二级标准(%)超标区面积(km2)常风不稳定SO20.001827000.40NO20.040917.00常风中性SO20.001243220.20NO20.031113.00常风稳定SO20.004261480.80NO20.097540.60静风SO20.0015930.30NO20.047419.80逆温SO20.022915544.60NO20.5338222.40.53平均超标倍数0.83174 表7-21评价点SO2最大小时浓度变化(mg/m3)序号评价点名称气象条件距离(m)环境现状值工程贡献值叠加影响值风向稳定度1龙凤园艺场WNWE30000.1310.00350.13452七松小学CB4000.1470.00090.14793阶溪村小学NEE15000.0790.00050.07954阶溪村2组CD11000.1560.00070.15675洞湾小学NEE30000.0770.00130.07836东洋渡村ENEE43000.077*0.00380.08087任家坊村WE15000.131*0.00130.13238三江口村WSWE29000.131*0.00350.13459新关镇SWE48000.188**0.00370.19171011县城WE92000.207**0.00210.2091评价标准(GB3095-96二级)0.50注:现状值取现状监测最大值,*为近距离测点类比值,**为历史监测调查值。表7-22评价点NO2最大小时浓度变化(mg/m3)序号评价点名称气象条件距离(m)环境现状值工程贡献值叠加影响值风向稳定度1龙凤园艺场WNWE30000.0800.08210.16212七松小学CB4000.0480.02140.06943阶溪村小学NEE15000.0460.02940.07544阶溪村2组CD11000.0500.01380.06385洞湾小学NEE30000.0440.08210.12616东洋渡村ENEE43000.044*0.08890.13297任家坊村WE15000.048*0.02940.07748三江口村WSWE29000.048*0.08100.12909新关镇SWE48000.058**0.08540.14341011县城WE92000.069**0.05110.1201评价标准(GB3095-96二级)0.24注:现状值取现状监测中值,*为近距离测点类比值,**为历史监测调查值。174 (2)日平均浓度各评价点PM10、SO2、NO2典型日日平均浓度预测结果见表表7-23至表7-25。典型日拟建工程PM10、SO2、NO2浓度贡献值分布见图7-9(a,b)至图7-14(a,b)。由图表可见,拟建工程在各评价点的PM10、SO2、NO2日平均浓度贡献值均不超过评价标准,其最大日平均浓度贡献值分别为0.0351mg/m3、0.0027mg/m3、0.0398mg/m3,分别为评价标准的23.4%、1.8%、33.2%,对环境影响较小。各评价点工程贡献值与现状背景浓度叠加后,仍可满足环境空气二类区二级标准要求。在其叠加影响中,工程贡献值占叠加影响值比重:PM10多在2%以下,最大不超过10%;SO2多在1%以下,最大不超过6%;NO2多在10%以下,一般不超过25%;最大不超过53%。评价区环境空气中PM10、SO2、NO2日平均浓度影响仍以现状值影响为主。表7-23评价点PM10典型日日平均浓度变化(mg/m3)序号评价点名称环境现状值工程贡献值与现状叠加影响值季节典型日1典型日2最大值占二级标准(%)1龙凤园艺场0.089冬0.00200.00120.091060.67夏0.00040.00030.089459.602七松小学0.061冬0.00600.00520.066144.07夏0.00220.00150.063242.133阶溪村小学0.103冬0.00540.00200.108472.27夏0.00020.00070.103769.134阶溪村2组0.121冬0.00790.00380.128985.93夏0.01160.01030.132688.405洞湾小学0.132冬0.00240.00280.134889.87夏0.00000.00020.132288.136东洋渡村0.121冬0.00190.00230.123382.20夏0.00070.00020.121781.137任家坊村0.089冬0.00350.00180.092561.67夏0.00030.00210.091160.738三江口村0.061冬0.00060.00020.061641.07夏0.00060.00220.063242.139新关镇0.140冬0.00020.00010.140293.47夏0.00070.00020.140793.801011县城0.135冬0.00030.00030.135390.20夏0.00000.00010.135190.07174 评价标准(GB3095-96二级)0.15表7-24评价点SO2典型日日平均浓度变化(mg/m3)序号评价点名称环境现状值工程贡献值与现状叠加影响值季节典型日1典型日2最大值占二级标准(%)1龙凤园艺场0.085冬0.00030.00010.085356.87夏0.00010.00030.085356.872七松小学0.051冬0.00030.00020.051334.20夏0.00010.00150.052535.003阶溪村小学0.062冬0.00160.00030.063642.40夏0.00000.00070.062741.804阶溪村2组0.040冬0.00030.00020.040326.87夏0.00010.01030.050333.535洞湾小学0.046冬0.00040.00060.046631.07夏0.00000.00020.046230.806东洋渡村0.046冬0.00030.00030.046330.87夏0.00010.00020.046230.807任家坊村0.051冬0.00020.00010.051234.13夏0.00000.00210.053135.408三江口村0.040冬0.00010.00010.040126.73夏0.00020.00220.042228.139新关镇0.130冬0.00000.00000.130086.67夏0.00010.00020.130286.801011县城0.056冬0.00010.00010.056137.40夏0.00000.00010.056137.40评价标准(GB3095-96二级)0.15174 表7-25评价点NO2典型日日平均浓度变化(mg/m3)序号评价点名称环境现状值工程贡献值与现状叠加影响值季节典型日1典型日2最大值占二级标准(%)1龙凤园艺场0.055冬0.00800.00340.058448.67夏0.00150.00130.056346.922七松小学0.034冬0.00660.00480.040633.83夏0.00270.00270.036730.583阶溪村小学0.034冬0.03740.00680.071458.50夏0.00070.00230.036330.254阶溪村2组0.032冬0.00620.00480.038231.83夏0.00290.00760.039633.005洞湾小学0.037冬0.00860.01210.049140.92夏0.00020.00110.038131.756东洋渡村0.037冬0.00660.00870.045738.08夏0.00140.00070.038432.007任家坊村0.034冬0.00570.00280.039733.83夏0.00070.00380.037831.508三江口村0.034冬0.00250.00130.036530.42夏0.00390.00310.037931.589新关镇0.090冬0.00110.00050.091175.92夏0.00280.00060.092877.331011县城0.070冬0.00210.00120.072160.08夏0.00010.00050.070558.75174 评价标准(GB3095-96二级)0.12(3)年平均浓度年均浓度最大值为PM10:0.0099mg/m3、SO2:0.0021mg/m3、NO2:0.0520mg/m3,分别占评价标准的9.9%、3.5%、65.5%,均不超过评价标准,除NO2对评价区年均浓度分布有较明显影响外,PM10和SO2的影响很小。从分布图看,三污染物最大浓度分面分布区在厂址的西南方向,受污染影响相对要大的方位是SSW~WNW方位,其次为ESE~E方位。年平均浓度PM10>0.005mg/m3、SO2>0.001mg/m3、NO2>0.02mg/m3的影响区均分布在SW方位,影响面积分别约为1.37km2、0.52km2、0.79km2,其它方位和区域受影响的程度很小。表7-26拟建工程对评价点PM10、SO2、NO2年平均浓度贡献值(mg/m3)序号评价点名称PM10SO2NO21龙凤园艺场0.00110.00010.00242七松小学0.00180.00010.00293阶溪村小学0.00360.00010.02394阶溪村2组0.00460.00030.00405洞湾小学0.00230.00020.00726东洋渡村0.00140.00010.00447任家坊村0.00200.00010.00278三江口村0.00090.00010.00199新关镇0.00040.00000.00111011县城0.00040.00010.0014评价标准(GB3095-96二级)0.100.060.08174 (4)无组织排放厂界粉尘浓度预测与评价拟建工程无组织排放粉尘主要发生于物料的运输、装卸、露天堆场等过程。根据工程分析无组织排放源强,对各下风厂界外20m处粉尘浓度值按面源扩散模式作出预测,结果见表7-27。表7-27拟建工程厂界外20m处最大粉尘浓度预测结果(mg/m3)厂界东厂界东南厂界西南厂界西厂界西北厂界北厂界编号①②③④⑤⑥影响风向WENENESES平均风速2.1m/s粉尘浓度0.00850.01580.02000.01800.01760.0179评价标准1.5(GB4915-1996二级)由表7-27可见,拟建工程无组织排放粉尘厂界20m处最大值为0.020mg/m3,不超过GB4915-1996《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的限值要求。办公、福利区熟料烧成区(回转窑)成品储存、发送区泥、砂岩堆场石灰石均化库混合材制备区原煤堆场①⑤⑥②③④N无组织排放粉尘浓度厂界外预测点示意图1.1.工程主排气筒几何高度验证根据《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1996对新建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的规定,拟建工程单机生产能力为5000t/d,窑尾烟囱应≥174 80m;窑头冷却机、煤磨的排气筒应≥30m,其他破碎机、包装机等设备排气筒应高出屋面3m。对照该规定看,拟建工程窑尾、窑头、煤磨烟囱分别为80m、40m和35m,生料磨与窑尾烟囱共用,其烟囱高度满足标准规定要求,其他排气筒高度在7~65m之间,因拟建工程目前尚处于可研阶段,其建筑物高度尚不确定,其他排气筒高度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尚难以判定。工程进入设计阶段时,应严格按规定要求,对其他设备排气筒必须高出屋面3m以上。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采用点源排放率限值,对窑尾、窑头烟囱高度进行验证。排放率限值公式如下:式中:Q——点源污染物允许排放限值,t/h;PK——点源污染物排放控制系数,t/h.m2;;He——排烟有效高度m;β1——功能区污染物点源调整系数;β2——总量控制区内污染物点源调整系数;P——点源排放控制系数;CK——功能区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mg/m3。污染因子选择PM10和NO2。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结合工程区污染物总是控制要求,对PM10和NO2的β1、β2、P分别取值1、1、90和0.8、0.8、65。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类别(二类功能区)和各烟囱烟气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最低抬升高度(窑尾≥75m、窑头≥78m),按上式求得各点源污染物排放速率限值及排放源强下烟囱的安全源高,与工程排放源参数作出比较分析,见表7-28。表7-28工程窑头、窑尾烟囱几何高度验证结果点源名称烟囱几何高度(m)烟源高度(m)排放速率(kg/h)有效源高安全源高达要求否污染物名称工程排放标准限值达要求否窑头4011853是TSP17.386.9是174 窑尾80155177否TSP28.2149.9是NO2338.4259.5否注:表中安全源高取两污染物均满足要求的安全源值。由表7-28可见,工程窑头烟囱几何高度满足环保要求,采用40m的高度是可行与可靠的。窑尾80m烟囱的几何高度达不到环保要求,导致其有效源高达不到安全源高的排放污染物是NO2;同时从排放速率限值看,NO2排放速率亦达不到限值标准要求。从熏烟型污染预测看,熏烟条件下近源一定区域地面可出现NO2的超标影响,亦反映了有必要增加排烟筒的高度。从区域环境空气NO2稳定达标、安全可靠起见,建议工程窑尾烟囱设计几何高度不低于100m。1.1.卫生防护距离核定卫生防护距离,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根据拟建工程无组织排放面源面积、源强及工程区平均风速,计算得出的拟建工程卫生防护距离为距厂界213m;按GB18068-2000《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规定,拟建工程生产规模为年产水泥110万吨(≥50万吨/年),所在地区历年平均风速为2.1m/s(处于2~4m/s之间),其卫生防护距离规定为500m。据此,本评价以拟建工程主排气筒为原点、四周厂界为参照线,并综合考虑到工程区风向频率以ENE风为主、工程无组织粉尘排放在厂界20处可达到GB4915-1996《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的限值要求,核定拟建工程卫生防护距离见表7-29。表7-29拟建工程卫生防护距离方位相对工程窑尾排气筒距离(m)相对厂界距离(m)东600300南500340西1000360北550300174 从本工程厂址周边环境看,厂址西、北两侧为澧水河,无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户,完全可满足其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东、南两侧均有村民组分布,拟建工程应按核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对处于该范围内的人群实施搬迁。同时,该工程在此落户后,当地政府和土地部门,应严格控制该工程厂址周边的土地审批、和居民建房,确保民宅用地与建设安置在距该厂卫生防护距离以外的区域。1.1.粉尘非正常排放风险影响评价1.1.1.非正常排放类型识别拟建工程粉尘污染源除窑头采用电除尘外,全部采用布袋收尘,主要污染源为窑尾和窑头废气,窑尾粉尘排放占生产线排放总量的45.40%、窑头粉尘排放量占生产线排放总量的27.85%。根据本工程生产特点,类比同类工程非正常排放发生的工段、机率及持续时间,本工程粉尘的非正常排放主要发生在回转窑烟气的排放方面,且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窑尾布袋破损或破洞。据行业类比调查,当布袋破损(1~2条损坏)时,收尘效率将下降10%左右,概率大概每年有0~3次,检修时间约1小时。(2)窑头电除尘器因故障导致电场部分或全部关闭,部分关闭时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将降至为80%左右;全部关闭时,此时的电除尘器和增湿塔只起沉降室作用,除尘效率降至为40%左右。通常该故障发生的机率较低,持续时间不长,最多在1~3小时之间。1.1.2.非正常排放源强计算对上述两非正常排放事件,持续时间分别取1小时和3小时,并按其产出粉尘的不同处理效率,作出粉尘非正常排放强度计算,结果见表7-30。表7-30拟建工程粉尘非正常排放强度非正常工况除尘效率(%)排气量(m3/h)排放时间(分钟)排放速率(kg/h)窑尾布袋破损90820000604512.2窑头电除尘器故障,电场部分关闭80580001802768.9窑头电除尘器故障,电场全部关闭40580001808306.61.1.3.粉尘非正常排放预测计算模型事故排放预测计算模型,采用干沉积预测模型,即,174 式中∶—粒径颗粒物的浓度(mg/m3)αi—粒径颗粒物的反射系数—污染物排放量(mg/s)—有效源高(m)—烟囱出口处环境风速(m/s)sy—横向扩散参数值(m)sz—铅直向扩散参数值(m)x—下风向距离(m)y—离烟流中心线水平距离(m)Vgi—i粒径颗粒物的平均下沉速度,(m/s);事故排放粉尘粒径分布见表7-31,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平均下沉速度见表7-32。表7-31事故排放粉尘的粒径分布污染源粉尘种类分布(%)0-10mm10-40mm40-70mm>70mm窑尾生料10203040表7-32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平均下沉速度(m/s)粒径范围0-10mm10-40mm40-70mm>70mm平均下沉速度0.00.0350.140.3反射系数1.00.730.50.41.1.1.预测结果分析174 粉尘非正常排放的地面贡献浓度预测结果见表7-33至表7-37和图7-18至图7-20。由图表可见,拟建工程窑尾、窑头非正常排放的粉尘均可造成下风地面粉尘浓度的超标影响,窑尾除尘效率降至90%、窑头除尘效率降至80%时的粉尘浓度超标影响主要发生在有风时的大气稳定类条件下,此时,窑尾可导致的超标区面积达1.6km2,超标区内平均超标倍数约0.3倍;窑头可导致的超标区面积达1.8km2,超标区内平均超标倍数约0.7倍。当窑头电除尘器电场关闭,除尘效率降为40%时,粉尘排放将导致区域地面粉尘浓度出现普遍的超标影响,其超标区面积可达4.8km2,超标区内平均超标倍数达2.3倍。,由表7-35和表7-37可见,窑尾非正常排放除在近源处的七松小学、阶溪村小学、阶溪村2组、任家坊村和远源处的11县城该5个关心点粉尘贡献浓度不超标外,其他5个关心点粉尘贡献浓度均可出现超标影响;窑头非正常排放除在七松小学无超标影响外,其他9个关心点均可出现超标影响。由上可知,拟建工程窑头、窑尾粉尘的非正常排放,一旦发生时,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关心点的影响是严重的。所以,非正常性排放必须严加防患,杜绝发生。表7-33拟建工程窑头非正常排放粉尘1小时浓度最大值工况气象条件最大浓度(mg/m3)最大浓度出现距离(m)占二级标准(%)超标区面积与指数风速(m/s)大气稳定度面积(km2)平均指数除尘效率80%平均风速2.1不稳定0.5236155358.180—中性0.5380245059.780—稳定2.84392683275.991.771.451.5不稳定0.4469270049.660—3.0稳定2.40091554266.771.321.444.0稳定2.04391592227.100.531.66静风不稳定0.466912651.880—除尘效率40%平均风速2.1不稳定1.57091553174.541.581.42中性1.61302450179.223.181.31稳定8.53152683947.944.803.281.5不稳定1.34062700148.961.851.21174 3.0稳定7.20261554800.293.443.044.0稳定6.13151592681.283.122.43静风不稳定1.4005126155.610.531.34评价标准0.9mg/m3注:评价标准按《导则》规定,取TSP评价标准日均值的3倍,以下同。表7-34拟建工程窑尾事故排放粉尘1小时浓度最大值气象条件最大浓度(mg/m3)距离(m)占二级标准率(%)超标区面积与平均指数风速(m/s)大气稳定度面积(km2)平均指数平均风速2.1不稳定0.4967270055.190—中性0.5776384864.180—稳定1.29955932144.391.561.221.5不稳定0.4383317848.700—3.0稳定1.18021553131.130.791.124.0稳定1.15891553128.770.261.29静风不稳定0.49949255.490—评价标准0.9mg/m3表7-35窑尾非正常排放粉尘(除尘效率90%)对评价点小时浓度最大贡献值编号评价点平均风速时不同大气稳定度下静风时最大超标倍数影响风向BDE1龙凤园艺场WNW0.45580.60121.09470.01840.222七松小学N0.00000.00000.00000.346903阶溪村小学NE0.27130.20430.39200.089904阶溪村2组ESE0.05920.01340.04900.140605洞湾小学NE0.45580.60121.09470.01860.226东洋渡村ENE0.35480.56421.18500.00640.327任家坊村W0.27130.20430.39200.084208三江口村WSW0.46310.59801.08070.02090.209新关镇SW0.31790.52811.13890.00400.271011县城W0.06650.28150.68080.00100174 超标点个数0050—评价标准0.9mg/m3表7-36窑头非正常排放粉尘(除尘效率80%)对评价点小时浓度最大贡献值编号评价点平均风速时不同大气稳定度下静风时最大超标倍数影响风向BDE1龙凤园艺场WNW0.37100.52071.84650.01411.052七松小学N0.00000.00000.00000.275503阶溪村小学NE0.51230.33612.20300.08721.454阶溪村2组ESE0.34030.08161.16220.16560.295洞湾小学NE0.37100.52071.84650.02051.056东洋渡村ENE0.23800.42351.32400.00980.477任家坊村W0.51230.33612.20300.04561.458三江口村WSW0.38580.52551.87430.01561.089新关镇SW0.20820.38421.16130.00580.291011县城W0.11280.21850.51980.00120超标点个数0080—评价标准0.9mg/m3表7-37窑头非正常排放粉尘(除尘效率40%)对评价点小时浓度最大贡献值编号评价点平均风速时不同大气稳定度下静风时最大超标倍数影响风向BDE1龙凤园艺场WNW1.11311.56235.53940.04225.152七松小学N0.00000.00000.00000.826503阶溪村小学NE1.53701.00826.60880.26176.344阶溪村2组ESE1.02090.22473.48640.49672.875洞湾小学NE1.11311.56235.53940.06165.156东洋渡村ENE0.71401.27043.97200.02933.417任家坊村W1.53701.00826.60880.13676.348三江口村WSW1.15731.57665.62280.04685.25174 9新关镇SW0.62451.15253.48390.01752.871011县城W0.33840.65551.55950.00350.79超标点个数6790—评价标准0.9mg/m31.1.1.非正常排放防范措施与应急方案(1)提高工厂的自动化装备水平,建立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各主要除尘净化系统的在线同步监控,即时监控废气净化系统的工作状况和治理效果。(2)在窑尾废气处理间增设备用除尘袋,如发生滤袋破损现象,及时开启备用除尘袋,马上更换破损滤袋。(3)严格配套电除尘器的用电保障工程建设,制定电除尘器的用电保障制度和线路、设施设备维修维护制度,并严格执行,杜绝电除尘器短路、断电和电场关闭等的现象发生。(4)注重除尘设施的维护,使其长期保持最佳工作状况。在定期检修工程主体设备时,同时检查和维护各主要废气净化系统,以确保袋式除尘器的正常运行。(5)一旦发现废气净化设施运行不正常时,应及时予以处理或维修,如确定短时间内不能恢复正常运行的,应立即停产检修,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影响。(6)对废气净化设施的易损易耗件应注重备用品的储存,确保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得到及时的更换。(7)制定一套科学、完整和严格的故障处理制度和应急措施,责任到人,以便发生故障时及时处理。174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1.1.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拟建工程地表水评价区的澧水河和渫水均有22市常规监测断面,七松厂址澧水河段2003年亦进行过采样监测,多年来该区域污染源变化很小。为此,本环评地表水现状评价通过调查收集该区历史监测资料来完成。1.1.1.调查监测断面分布与监测因子共调查了4个常规和历史监测断面,断面位置见表8-1和附图4。表8-1地表水质调查断面情况编号水体名称断面名称相对拟建工程厂址位置断面性质1澧水河七松村上游50m03年监测断面2澧水河三江口下游2600m常规监测断面3渫水河渫水入澧水口下游3000m常规监测断面4澧水河11水厂下游12000m(水厂取水口上游50m)常规监测断面调查监测因子:PH、DO、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总磷、NH3-N,石油类;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As、Cd、Pb、Cr6+、Zn、Cu共17项。1.1.2.调查结果与评价根据调查监测结果作出统计,对照评价标准,采用超标率,超标倍数的方法作出评价,结果见表8-2至8-4。可见,澧水七松断面和三江口断面、渫水入澧水口断面的17项监测因子均达到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澧水11自来水厂断面的17项监测因子均达到GB3838—2002Ⅱ174 类水质标准。调查数据表明,评价区澧水、渫水水环境质量良好,符合区域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174 表8-2澧水水质监测调查结果单位mg/L监测断面与年份水期PH值DO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挥发酚氟化物氨氮总磷氰化物石油类AsCdPbCr6+ZnCu粪大肠菌群(个/升)七松断面2003平均值7.728.141.415.900.630.0010.0120.1570.0280.0020.0290.0050.00050.0020.0030.0010.001最大值7.999.841.787.500.930.0010.0140.3330.0390.0020.0420.0060.00050.0030.0080.0030.002最小值7.426.560.934.200.40.0010.0100.0610.0140.0020.020.0030.00050.0010.0020.0010.001超标率00000000000000000三江口断面20041月7.3611.511.090.850.0010.1700.1070.0250.0010.0320.0040.00020.0010.0020.0050.0031.7╳1032月7.5111.521.491.980.0010.1760.0610.0450.0010.0320.0040.00020.0010.0020.0080.0021.7╳1033月7.3610.390.964.392.030.0010.1890.0790.0450.0010.0350.0040.00010.0010.0020.0090.0011.2╳1034月7.3710.041.122.160.002L0.0660.0390.007L0.002/6月7.808.241.143.660.770.002L0.1950.1660.0440.002L0.030.007L0.0002L0.0020.0070.020.0024.9╳1037月7.878.791.323.900.830.002L0.3300.0680.0330.002L0.0280.007L0.0002L0.0010.0070.0280.0024.3╳1038月7.667.831.292.730.780.002L0.1980.10.0390.002L0.0290.007L0.0002L0.0010.0050.010L0.0013.1╳1039月7.578.361.73.000.780.002L0.1390.0660.0410.002L0.0290.007L0.0002L0.0020.0070.0150.0015.8╳102平均值7.569.591.263.541.270.0010.2000.0890.0390.0010.0320.0040.00020.00140.00460.0140.0022.49╳103最大值7.8711.521.74.392.160.0010.3300.1660.0450.0010.0390.0040.00020.0020.0070.0280.0034.9╳103最小值7.367.830.962.730.770.0010.1390.0610.0250.0010.0280.0040.00010.0010.0020.0050.0015.8╳102超标率000000000000000000评价标准(Ⅲ类)6~9≥562040.0051.01.00.20.20.050.050.0050.050.051.01.010000174 表8-3渫水水质监测调查结果(渫水入澧水口断面)单位mg/L监测年份水期PH值DO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挥发酚氟化物氨氮总磷氰化物石油类AsCdPbCr6+ZnCu20011月7.907.511.733.900.520.0010.150.0830.0330.0020.0330.0020.00050.0020.0020.0010.0015月7.987.301.714.200.340.0010.100.3840.0660.0020.0490.0230.00050.0010.0020.0030.0029月7.528.421.564.000.580.0010.120.1940.0360.0020.0260.0170.00050.0020.0020.0020.001平均值7.807.741.674.030.480.0010.120.220.0450.0020.0360.0140.00050.00170.0020.0020.001最大值7.988.421.734.200.580.0010.150.3840.0660.0020.0490.0230.00050.0020.0020.0030.002最小值7.527.301.563.900.340.0010.100.0830.0330.0020.0260.0020.00050.0010.0020.0110.001超标率0000000000000000020021月8.036.611.445.100.690.0010.130.0970.0280.0020.0390.0150.00050.0020.0020.0030.0015月7.878.941.585.800.620.0010.080.6210.0240.0020.0450.0160.00050.0020.0020.0030.0019月8.258.521.584.800.720.0010.110.5590.0360.0020.0380.0210.00050.0010.0020.0020.001平均值8.058.021.535.230.680.0010.110.4260.0290.0020.0410.0170.00050.0020.0020.0030.001最大值8.258.941.585.800.720.0010.130.6210.0360.0020.0450.0210.00050.0020.0020.0030.001最小值7.876.611.444.800.620.0010.080.0970.0240.0020.0380.0150.00050.0010.0020.0020.001超标率0000000000000000020031月7.568.651.435.800.390.0010.180.0290.1590.0020.0290.0140.00050.0010.0020.0030.0025月7.839.431.656.200.410.0010.150.3160.0310.0020.0300.0190.00050.0020.0020.0030.0019月7.867.381.585.200.510.0010.130.1910.0200.0020.0260.0150.00050.0020.0020.0040.001平均值7.758.491.555.730.440.0010.150.1790.0700.0020.0280.0160.00050.00170.0020.0030.001最大值7.869.431.656.200.510.0010.180.3160.1590.0020.0300.0190.00050.0020.0020.0040.002最小值7.567.381.435.200.390.0010.130.0290.0200.0020.0260.0140.00050.0010.0020.0030.001超标率00000000000000000评价标准(Ⅲ类)6~9≥562040.0051.01.00.20.20.050.050.0050.050.051.01.0174 表8-4澧水水质监测调查结果(11县自来水厂取水口上游50米处)单位mg/L监测年份水期PH值DO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挥发酚氟化物氨氮总磷氰化物石油类AsCdPbCr6+ZnCu20021月7.958.991.293.300.350.0010.020.1520.0200.0020.0150.0040.0050.0010.0020.0010.0016月7.827.421.564.600.560.0010.200.0830.0390.0020.0180.0050.0050.0010.0020.0010.00111月7.498.341.453.800.340.0010.100.0890.0170.0020.0160.0050.0050.0010.0020.0010.001平均值7.758.251.433.900.420.0010.110.1080.02530.0020.01630.0050.0050.0010.0020.0010.001最大值7.958.991.564.600.560.0010.200.1520.0390.0020.0180.0050.0050.0010.0020.0010.001最小值7.497.421.293.300.340.0010.020.0830.0170.0020.0150.0040.0050.0010.0020.0010.001超标率0000000000000000020031月8.259.011.243.800.430.0010.120.1970.0180.0020.0210.0040.0050.0010.0020.0010.0015月7.967.841.584.200.50.0010.180.0760.030.0020.0310.0040.0050.0050.0020.0010.0019月7.898.131.654.100.40.0010.160.0510.0150.0020.0230.0050.0050.0030.0020.0010.001平均值8.0338.331.494.030.440.0010.150.1080.0210.0020.0250.0040.0050.0030.0020.0010.001最大值8.259.011.654.200.50.0010.180.1970.030.0020.0310.0050.0050.0050.0020.0010.001最小值7.897.841.243.800.40.0010.120.0510.0150.0020.0210.0040.0050.0010.0020.0010.001超标率0000000000000000020041月7.528.821.586.000.460.002L0.080.1840.0210.004L0.0380.007L0.001L0.0010.004L0.0020.0015月7.658.761.583.800.460.002L0.110.0340.0280.004L0.0330.007L0.001L0.0020.004L0.0020.0019月7.347.591.506.800.780.002L0.090.1820.0280.004L0.0300.007L0.001L0.0020.004L0.0020.001平均值7.5038.391.555.530.570.002L0.090.1330.0260.004L0.0340.007L0.001L0.0020.004L0.0020.001最大值7.658.821.586.800.780.002L0.110.1840.0280.004L0.0380.007L0.001L0.0020.004L0.0020.001最小值7.347.591.503.800.460.002L0.080.0340.0210.004L0.0300.007L0.001L0.0010.004L0.0020.001超标率00000000000000000评价标准(Ⅱ类)6~9≥641530.0021.00.50.10.050.050.050.0050.010.051.01.0174 1.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1.纳污水体水文特征拟建工程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澧水河,根据三江口水电站扩机可研报告,三江口多年平均流量及年内分配成果见表8-5。另据22市水环境容量核定报告(初稿)中调查:澧水干流津市水文站多年最枯月平均流量95.5m3/s,考虑支流加入由津市水文站反推11三江口流量为78m3/s,以此作为容量核定计算流量。结合澧水河历史水文资料调查,拟建工程水环境影响预测澧水水文参数选取见表8-6。表8-5澧水河三江口多年平均流量及年内分配成果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年Q(m3/s)1051563125458049751070633370316254126474占年百分数%1.82.85.59.614.217.218.911.26.55.64.52.2100表8-6澧水河水文参数水期平均流量(m3/s)平均流速(m/s)平均河宽(m)平均水深(m)平均坡降(‰)平水期4740.793002.00.5枯水期780.581500.91.1.2.拟建工程排水情况拟建工程建生产系统不直接产生废水,设备间接冷却水作为热交换介质,不与原燃料及产品接触,水质变化不大,系统排污212m3/d。厂区废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辅助生产废水,产出量133.6m3/d。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与辅助生产废水统一经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主要污染物为SS、CODcr、BOD5和石油类,其处理前后水质情况见表4-22。本评价按处理后中水不回用,全部排放的条件下,预测对澧水水质的影响。1.1.3.预测因子与内容预测因子:COD、石油类。174 预测内容:拟建工程废水中COD、石油类排放在平、枯水期对澧水水质的影响浓度,并分析其对11县水厂取水口水质的影响。1.1.1.预测模型水质预测采用二维稳态岸边排放混合模式。式中:C(x,y)——(x,y)点污染物浓度,mg/l;Qp——废水排放量,m3/s;Ch——河流污染物背景浓度,mg/l;Cp——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mg/l;u——河水流速,m/s;H——河道水深,m;B——河面宽度,m;My——横向混合系数,m2/s;x——纵向距离m;y——横向距离,m;拟建工程澧水河纳水河段为湾曲河段,My采用菲希尔(Fischer)法估算:式中:I——水力坡降,m/m。1.1.2.预测结果及评价根据上述模式和预测参数,对拟建工程废水排放对澧水河水质的影响作出预测,结果见表8-7和8-9。可见,拟建工程废水经处理后达标I排放,平、枯水期,距排污口下游500~1000m、靠河右岸约50m的河段,COD贡献值分别约为0.0018mg/L和0.0026mg/L;石油类分别约0.00005mg/L和0.00006mg/L。11自来水厂取水点位于拟建工程排污口下游约12km处的澧水河左岸,无论平水期、还是枯水期,拟建工程排放的COD和石油类对其取水点水质均无影响。预测表明,当拟建工程废水未经处理非正常排放时,174 对11水厂取水点无影响。枯水期COD、石油类在距排污口下游500~1000m、靠河右岸约50m的河段的贡献值分别达到0.0141mg/L和0.00032mg/L,污染分担率分别约在0.24%和1.09%左右,虽不会导致澧水河水质COD、石油类浓度的超标影响,但污染影响明显增加,拟建工程应严加防范废水不达标排放的现象发生。总体上,拟建工程废水排放对澧水河水质影响很小,河水水质仍可维持现有水平。表8-7废水无处理排放枯水期澧水河COD、石油类预测浓度(mg/L)污染物预测断面名称状况横向距离10m50m100m150mCOD下游100m浓度预测值5.90125.90005.90005.9000工程贡献值0.00120.00000.00000.0000下游500m浓度预测值5.91335.95.90005.9000工程贡献值0.01330.00000.00000.0000下游1000m浓度预测值5.81415.80005.80005.8000工程贡献值0.01410.00000.00000.0000渫水河口(下游2600m)浓度预测值5.74125.73035.73005.7300工程贡献值0.01120.00030.00000.0000三江口(下游3000m)浓度预测值5.11065.10045.10005.1000工程贡献值0.01060.00040.00000.000011水厂(下游12000m)浓度预测值5.53595.53265.53025.5300工程贡献值0.00590.00260.00020.0000石油类下游100m浓度预测值0.029030.029000.029000.02900工程贡献值0.000030.000000.000000.00000下游500m浓度预测值0.029300.029000.029000.02900工程贡献值0.000300.000000.000000.00000下游1000m浓度预测值0.029320.029000.029000.02900工程贡献值0.000320.000000.000000.00000渫水河口(下游2600m)浓度预测值0.032250.0320060.032000.03200工程贡献值0.000250.0000060.000000.00000三江口(下游3000m)浓度预测值0.028240.028010.028000.02800工程贡献值0.000240.000010.000000.0000011水厂(下游12000m)浓度预测值0.034130.034060.034010.03400工程贡献值0.000130.000060.000010.00000评价标准COD:20(其中11水厂断面为15);石油类:0.05174 表8-8拟建工程废水排放澧水河COD预测浓度(mg/L)时期预测断面名称状况横向距离10m50m100m150m200m300m平水期下游100m浓度预测值5.90115.90005.90005.90005.90005.9000工程贡献值0.00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下游500m浓度预测值5.90185.90005.90005.90005.90005.9000工程贡献值0.001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下游1000m浓度预测值5.80155.80015.80005.80005.80005.8000工程贡献值0.0015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渫水河口(下游2600m)浓度预测值5.73115.73025.73005.73005.73005.7300工程贡献值0.00110.00020.00000.00000.00000.0000三江口(下游3000m)浓度预测值5.10105.10035.10005.10005.10005.1000工程贡献值0.00100.00030.00000.00000.00000.000011水厂(下游12000m)浓度预测值5.53055.53045.53015.53005.53005.5300工程贡献值0.00050.00040.00010.00000.00000.0000枯水期下游100m浓度预测值5.90025.90005.90005.9000——工程贡献值0.00020.00000.00000.0000——下游500m浓度预测值5.90245.90005.90005.9000——工程贡献值0.00240.00000.00000.0000——下游1000m浓度预测值5.80265.80005.80005.8000——工程贡献值0.00260.00000.00000.0000——渫水河口(下游2600m)浓度预测值5.73205.73015.73005.7300——工程贡献值0.00200.00010.00000.0000——三江口(下游3000m)浓度预测值5.10195.10015.10005.1000——工程贡献值0.00190.00010.00000.0000——11水厂(下游12000m)浓度预测值5.53115.53055.53015.5300——工程贡献值0.00110.00050.00010.0000——评价标准20(其中11水厂断面为15)174 表8-9拟建工程废水排放澧水河石油类预测浓度(mg/L)时期预测断面名称状况横向距离10m50m100m150m200m300m平水期下游100m浓度预测值0.029030.029000.029000.029000.029000.02900工程贡献值0.0000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下游500m浓度预测值0.029050.029000.029000.029000.02900.02900工程贡献值0.0000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下游1000m浓度预测值0.029040.029000.029000.029000.029000.02900工程贡献值0.0000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渫水河口(下游2600m)浓度预测值0.032030.032010.032000.032000.032000.03200工程贡献值0.00003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三江口(下游3000m)浓度预测值0.028030.028010.028000.028000.028000.02800工程贡献值0.00003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水厂(下游12000m)浓度预测值0.034010.034010.034000.034000.034000.03400工程贡献值0.00001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枯水期下游100m浓度预测值0.029040.0290.0290.029——工程贡献值0.000040.000000.000000.00000——下游500m浓度预测值0.029060.029000.029000.02900——工程贡献值0.000060.000000.000000.00000——下游1000m浓度预测值0.029060.029000.029000.02900——工程贡献值0.000060.000000.000000.00000——渫水河口(下游2600m)浓度预测值0.032050.032000.032000.03200——工程贡献值0.000050.000000.000000.00000——三江口(下游3000m)浓度预测值0.028050.028000.028000.02800——工程贡献值0.000050.000000.000000.00000——11水厂(下游12000m)浓度预测值0.034030.034010.034000.03400——工程贡献值0.000030.000010.000000.00000——评价标准0.05174 1.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价1.1.环境噪声现状监测评价1.1.1.监测点布设与监测项目根据工程厂址和矿山周边情况及区域交通路网现状,共布设10个监测点,详见表9-1和附图4。表9-1噪声监测点布设与监测项目一览表编号监测点相对位置监测项目1厂界北厂界北m环境噪声2厂界东厂界东m环境噪声3厂界南厂界南m环境噪声4七松小学厂界南m,石灰石矿山北m环境噪声5七松村九组厂界南m,石灰石矿山北m环境噪声6界溪小学石灰石矿山西m环境噪声7陈家台石灰石矿山西南m环境噪声8白龙村12组泥岩矿山东北m环境噪声1.1.2.监测时间与监测方法2004年10月10~11日进行了连续2天测量,每天昼间分上午、下午各监测一次,夜间监测一次。监测方法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规定方法和要求执行。1.1.3.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结果见表9-2和表9-3。可见其昼间/夜间环境噪声均优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可达到1类标准(昼间/夜间=55/45dB(A))要求。各测点声环境质量优良。174 表9-2评价区环境噪声监测结果dB(A)监测时间编号昼间夜间LeqL10L50L90LeqL10L50L9010.10142.345.638.836.040.540.838.436.8243.446.041.236.841.342.839.237.2356.358.852.846.842.244.041.640.0450.152.444.843.241.943.641.240.0547.050.444.040.841.642.838.837.2641.744.440.438.439.940.838.837.2740.042.438.035.239.438.035.234.0839.942.436.832.838.740.437.636.410.11141.343.632.030.040.541.637.236.0243.848.035.631.640.740.837.835.6351.653.234.832.041.845.638.435.6450.851.236.030.841.742.436.034.0549.652.033.630.040.844.038.436.4644.345.239.236.040.041.336.835.2746.049.642.838.038.440.236.034.8838.338.434.431.639.342.237.234.8表9-3评价区噪声测点环境噪声评价结果dB编号监测点监测噪评价标准(2类)昼间夜间昼间夜间LAeq声级评价LAeq声级评价1厂界北41.8达标40.5达标60502厂界东43.6达标41.0达标3厂界南54.0达标42.0达标4七松小学50.5达标41.8达标5七松村九组48.3达标41.2达标6界溪小学43.0达标40.0达标7陈家台43.0达标38.9达标8白龙村12组39.1达标39.0达标1.1.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1.预测范围与内容174 根据拟建工程噪声源的位置,确定厂界外100m的范围为噪声预测范围,预测拟建工程建成投产后的厂界噪声贡献值及叠加背景值后的昼、夜噪声等效声级,评价厂界和环境噪声监测点的噪声污染水平。1.1.1.噪声源位置及源强拟建工程主要噪声源为各类风机、破碎机、磨机和空压机等,噪声源强在80~115dB之间,经采取基础减振、加装消音器等措施后,主要噪声源强见表4-24。噪声源位置见图9-1。1.1.2.预测点布设厂界噪声预测点在噪声监测点(1#、2#、3#)基础上,沿厂界在西南、西、西北另增设3个厂界噪声预测点,共6个预测点。1.1.3.预测模式预测模式选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推荐的模式,其数学表达式如下:单个噪声源预测公式:两个以上的多个噪声源同时存在时,总声级计算公式:式中:r—预测点到声源的距离,m;Adiv—距离衰减,dB;Abar—遮档物衰减,dB;Aatm—空气吸收衰减,dB;Aexc—附加衰减,dB。距离衰减Adiv、遮档物衰减Abar、空气吸收衰减Aatm、附加衰减Aexc均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推荐的公式计算。1.1.4.预测结果及评价选取拟建工程主要噪声设备作为点源,采用多源叠加的方法作出工程噪声贡献值预测,绘制出工程噪声贡献值等值线图见图9-1,并对工程噪声在厂界的贡献值与环境噪声背景值进行叠加影响预测,结果见表9-4和图9-2。174 由图9-1可见,拟建工程生产厂区地段的厂界噪声贡献值为40dB,办公福利区地段的厂噪声贡献值在36dB以下。拟建工程噪声贡献值与区域现状值叠加后,昼间厂区东、北、西厂界噪声约44dB、南厂界噪声在48~55dB之间;夜间各方位厂界声约在41dB左右,昼夜厂界噪声均符合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的Ⅱ类标准要求。由上可见,拟建工程生产过程中设备产生的噪声对厂外环境影响很小。表9-4拟建工程厂界噪声预测结果(dB)预测点1#东北厂界2#东厂界3#东南厂界4#西南厂界5#西厂界6#西北厂界昼间现状背景值41.843.654.048.343.641.6工程贡献值363240403640预测值42.843.954.248.944.343.9增加值1.00.30.20.60.72.3超标值000000夜间现状背景值40.541.042.041.241.040.5工程贡献值363240403640预测值41.841.544.143.642.243.3增加值1.30.52.12.41.22.8超标值000000174 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1.生态环境现状本工程地区为典型低山丘陵地貌,海拔多在400m以下,以澧水河水面海拔高度65m为最低。本工程拟建厂址区位于澧水北岸2~3级阶地上,属低缓丘陵地貌,地形起伏不大,海拔高度70~90m。在省级水土保持三区公告中属湘西北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区。工程评价区地带性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地带类型,受人类活动影响,目前区内植被类型较为单一,以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有马尾松林、杉木林、油茶疏林、灌丛、草丛及桔园和农作物植被。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农田、水域、灌草地和村落,具有一定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较为稳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评价区工矿企业很少,人群成村落分布,属典型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系统现以种植柑桔为主,面积达3万余亩,其次为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1.2万余亩。区内野生植物多为常见种,林木以有马尾松、杉木为主。野生动物较少,以农田动物类群为主。水生鱼类资源主要有草鱼、鲤鱼、鲫鱼、鲭鱼、鲢鱼等。经调查,区内未发现野生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和文物古迹保护单位。1.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拟建工程厂区占地约49.75ha,并在厂区与S304省道间扩建进出厂道路,占用的土地因用地性质改变,将导致局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用地地域将由原来农业生产为主的半自然生态系统转化为人工调节的工业生产、人聚环境生态系统,并向周边辐射,形成一定范围的以工业生产、物料流通、车辆和人类活动更趋频繁的新的环境功能区。工程营运期因地面硬化、护坡工程和绿化工作均已完成,水土流失将得到良好的控制,绿地率达20%以上,对施工期因工程建设而清除的该地原有植被给予一定的补偿,有利于该地生态环境的恢复。174 工程营运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外排废气中污染物对区域植被和农作物的影响。工程废气主要为粉尘,由于粉尘的沉降作用,会在水泥厂区周围和工厂下风向地区形成一个沉降带,水泥厂粉尘一般呈碱性,长期的大量沉积会引起土壤的碱性化,进而导致土壤结块,影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粉尘大量沉积在植物茎叶上,可对茎叶产生腐蚀作用,并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农作物的产量。由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可知,拟建工程粉尘经除尘器处理后,外排粉尘以飘尘为主,沉降作用小,正常排放PM10最大落地日均浓度为0.0975mg/m3,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要求;PM10日均浓度>0.01mg/m3影响主要为距源约2000m的区域范围内,对区域农作物影响很小。工程SO2和NO2废气排放,一般气象条件下在评价区域的最大小时浓度分别为SO2<0.005mg/m3、NO2<0.098mg/m3,SO2满足《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中0.50mg/m3的“敏感作物”小时标准限值;NO2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要求。本工程区域主要农作物为柑桔、水稻、棉花、油菜等,这些植物对SO2等均是抗性较强的作物,其中油菜为抗性强的作物,因此,拟建工程SO2和NO2排放对评价区农作物影响极小。174 1.矿山开采环境影响评价1.1.矿山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为了了解矿山区生态现状,本评价组织进行了矿山植物生态的实地调查和动物走访调查,调查区域为拟开采矿山的范围及周边地带。1.1.1.植被生态现状(1)石灰石矿山本工程拟开采的石灰石矿山贺家山为未开采矿区,岩石出露于地表,在石缝和存有浅层土壤的石沟、石洼地方,灌丛生长密茂。山体植被覆盖度在70%左右,高度1m左右。主要植被和组成种类见表11-1和图11-1。(2)泥岩矿山泥岩矿山为未开采矿区,该区域山体大多均为泥岩山体。本工程拟开采的泥岩山丘目前已由当地村民恳植为桔园地,泥岩裸露,表层无腐植土覆盖,桔树和杂草直接札根于泥岩层中,植被覆盖度在50%左右,桔树高度1.5m左右,杂草高度多在0.4m以下。泥岩矿山前山(北侧)区为农业恳植区,种植柑橘,兼有少量农家自留菜地;后山(南面)及两侧为山丘岗地,植被以马尾松林地和灌草丛为主。矿区及附近主要植被和组成种类见表11-1和图11-2。1.1.2.动物多样性通过走访当地群众,石灰石矿山区野生动物有野兔、黄鼠狼、山雀、山斑鸠和等鸟兽类和乌梢蛇、腹蛇、竹叶青、游蛇、青蛙等两栖动;泥岩矿山区除有上述动物外,还有野猪、野鸡、猫头鹰等鸟兽类动物。174 表11-1矿山区主要植被类型、组成种类及分布区域矿区主要植被名称主林组成种类主要分布区石灰石矿山云实灌丛云实、火棘、乌桕、红背山麻杆、黄荆、多叶勾儿茶、虎阳刺、盐肤木、雀梅藤、朴树、野花椒、柘树、石楠、花竹、龙须藤、金樱子、小果蔷薇、白茅、野菊、荩草、鞭叶铁线蕨、蜈蚣蕨、蔓生绣竹等。矿山普遍分布,以南坡与东南坡分布最多。马桑-巴茅-野菊灌草丛马桑、山荆子、盐肤木、山麻杆、花竹、黄莲木、野漆树、鼠李、化香、樟树、巴茅、白茅、野菊、荩草、铁线蕨等。矿山北坡山脚至山顶均有分布。花竹-巴茅灌草丛花竹、化香、盐肤木、黄檀、金樱子、小果蔷薇、菝葜、巴茅、野菊、委陵菜、荩草、狗脊、渐尖毛蕨等。矿山南、北坡均有,以山脚分布为主。柑桔园柑、桔树矿山山脚部局地分布泥岩矿山柑桔园柑、桔树矿山西北坡及区域山地、农田。马尾松林马尾松、油茶、山合欢、豆腐柴、野梧桐、白茅、巴茅、苔草、野枯草等。矿山周边山地。杉木林杉木、巴茅等。矿山周边山地零星状成丛分布。花竹灌草丛花竹、巴茅、野菊等。区域山脚坡地苎麻灌草丛苎麻、、金樱子、泡桐、野桐、花竹、巴茅、石松蕨区域山脚坡地1.1.1.生物群落与物种敏感性分析由植被类型及动植物物种调查可见,评价区植被为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暖性常绿针叶林和石灰岩山地落叶阔叶灌丛,植物种以华中植物区系为主,丰度一般,多为普通种、除香樟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外,勘踏和走访未见其他野生的国家保护植物种类。香樟在江南一带分布十分广泛,属常见种。工程区动物种类少且均为丘陵山地常见种类。所以区内无珍稀濒危的野生生物保护内容。174 1.1.1.水土流失现状拟建工程区在省级水土保持三区公告中属湘西北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区。贺家山石灰石矿区为一独立的山体,四周山坡较陡,植被较差,山坡上部凹部植被较好,侵蚀模数在1100~3000t/km2·a之间;工程水泥生产线场址现状为:厂区由桔园、站场和宅基地、四旁疏林地和少量的旱作农耕地组成,植被条件较好,侵蚀模数在800~1500t/km2·a之间;其水土流失现状见表11-2。拟建工程属典型的面、线结合式工程,水土流失以面蚀、沟蚀为主,兼有滑坡、散落等形式,水土流失的动力因素主要为水力锓蚀。表11-2拟建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表单位:ha区域调查面积无明显侵蚀中度侵蚀轻度侵蚀水泥生产线区75.312.3600贺家山矿区320097.5222.5泥岩矿区12.00.97.83.31.1.2.矿山区生态质量现状评价参考“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评价区生态指标,该指标的分级标准如表11-3。表11-3生态评价指标标准分级等级指标一级4分二级3分三级2分四级1分森林覆盖率>7060-7050-60<50植被覆盖率>9585-9875-85<75种子植物(种/ha)寒温带针叶林区>4030-4020-30<20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8065-8050-65<50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10090-10060-80<60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125100-12575-100<75热带季雨林、雨林区>150125-150100-125<100陆栖脊椎动物(种)寒温带针叶林区>54-52-3<2温带森林区>108-105-7<5亚热带林灌区>1512-158-11<8热带森林、林荒区>2015-2010-14<10综合评价等级优中可劣记分值>1310-136-9<6174 根据中国植被区划,评价区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植被类型为中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本项目矿山区生态评价评分见表11-4。表11-4工程矿山区生态质量现状评价结果矿区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种子植物数陆栖脊椎动数物综合得分%得分%得分种数得分种数得分总分等级石灰石矿山<31701>1003<816可泥岩矿山<501601<751<814劣评价结果表明:本工程石灰石矿山区生态质量现状尚可;泥岩矿山区生态质量现状较为低劣。1.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矿山生产过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废气。粉尘有组织排放源为潜孔钻和破碎机。潜孔钻和破碎机均设置有袋收尘器,净化后的废气中粉尘排放浓度≤50mg/Nm3,符合GB126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达标排放。粉尘的无组织排放主要产生于土石剥离、矿石采装与卸车等过程。类比同等规模矿山,拟建工程矿山场界外粉尘浓度为0.6mg/Nm3,符合GB126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达标排放。为减少粉尘的无组织排放,拟建工程拟采取以下除尘降尘措施:①对矿区工作场地和汽车运输道路,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来防止二次扬尘;②爆破后对采石区进行洒水增湿抑尘,并对爆破矿堆洒水增湿,避免在矿石采装时产生大量扬尘飞逸;经采取以上除尘净化措施后,矿山生产过程粉尘的产生与排放能得到有效的抑制,将矿山粉尘对区域环境空气的污染影响降至较小的程度。矿山废气主要是爆破废气和生产设备燃油尾气。爆破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2等,并产生一定的扬尘。据类比调查,每次爆破约产生30m高的灰尘,沿着爆破线向外扩散50~80m,扩散时间约5分钟左右。由于拟建工程矿山爆破在露天野外进行,约5天爆破一次,爆破时间短暂,矿山地势高,场地开阔,易于废气自然扩散,因此,爆破废气对矿区环境空气影响不大。174 矿山燃油设备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及运输车辆,生产过程中有一定的燃油尾气排出,主要污染物为CO、NO2、CnHm等,对矿山环境空气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为减少燃油尾气对矿区环境空气的影响,评价建议工程矿山对尾气量较大的燃油设备和运载车辆加装尾气净化装置,以减少尾气污染放排放。1.1.水环境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石灰石矿山境界区无地表水体,西面山脚有阶溪自南向北流过,相距采矿区在600m以上;泥岩矿区有小山溪自矿前区东北侧流过。区域村民生活用水均采用地下井水。拟建工程石灰石和泥岩矿山采场及道路抑尘洒水量每天约20~50m3,全部消耗于作业场地,无废水产生。矿山工业场地有少量生活污水产出,产出量分别约2~3m3/d。粪便污水排入矿区干厕,由当地村民定期清掏,运出矿区作农家肥使用,少量生活污水就地用于矿山洒水或坡地排放、自然渗滤和蒸发,不会对当地水环境构成影响。1.2.矿山爆破影响分析a.爆破地震安全距离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首先应满足安全震动速度的要求。《爆破安全规程》GB6722-86中规定了各式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振速判据,见表11-5。爆破地震烈度与其最大振速的关系见表11-6。据表711-5和表11-6资料,拟建工程邻近建(构)筑物为一般砖房、民房,其安全震动速度取2cm/s计算。根据GB6722-86《爆破安全规程》,爆破地震的安全距离可按下式计算:R=(K/V)1/aQm式中:R——爆破地震安全距离,m;Q——炸药量,kg;齐发爆破取总炸药量;微差或秒差爆破取最大一段炸药量;V——地震安全速度,cm/s;m——药量指数;K、a——与爆破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174 拟建工程石灰石和泥岩矿山一次爆破炸药用量分别约7吨和1.34吨,;分别采用6~8段和3~4段多排孔微差挤压爆破。矿山周围为一般砖房、民房。将有关数据代入上式,计算出两矿区周围一般砖房、民房爆破地震安全距离:石灰石矿区:R=199m泥岩矿区:R=112m按目前的爆破条件,距石灰石露天开采区199m外、泥岩露天开采区112m外的一般砖房、民房在爆破震动效应下不会受到破坏影响。表11-5建(构)筑物地面质点的安全振动速度(cm/s)建(构)筑物类型安全振动速度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1.0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2~3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5水工隧洞10交通隧洞15矿山巷道10~30表11-6爆破振动烈度表烈度爆破地震最大振速(cm/s)振动标志Ⅰ<0.2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Ⅱ0.2~0.4个别人静止情况下才能感觉到Ⅲ0.4~0.8某些人或知道爆破的人才能感觉到Ⅳ0.8~1.5多数人感到振动,玻璃作响Ⅴ1.5~3.0陈旧的建筑物损坏,抹灰撒落Ⅵ3.0~8抹灰中有细缝,建筑物出现变形注:Ⅶ~X,建筑物破坏程度加剧。b.爆破冲击波安全距离爆破冲击波对建筑物的影响采用空气冲击波超压作为判断。露天深孔爆破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可按下式计算:△P=K(Q1/3/R)a×105式中:△P——爆破冲击波阵面上超压值,即声压,Pa;174 K、a——经验系数和指数;Q——装药量,kg;R——药包至关心点的距离,m。对上式进行变换,则空气冲击波影响半径为R=(K×105/△P)1/a·Q1/3将有关数据代入上式计算得出:石灰石矿山爆破冲击波安全距离:R=119m。泥岩矿山爆破冲击波安全距离:R=87m。据计算并结合表11-7地面建筑物破坏程度与超压的关系,可认为在距石灰石和泥岩采区边界分别为119m和87m以外,爆破冲击波对建(构)筑不会造成明显的破坏作用。表11-7地面建筑物破坏程度与超压的关系破坏等级建筑物破坏程度超压(KPa)1结构部分破坏。1962砖墙部分倒塌,土房倒塌。98~1963木结构梁柱倾斜,部分折断,砖结构部分掀掉,墙部分移动。49~984木板隔墙破坏,木屋架折断,顶棚部分破坏。20~495门窗破坏、屋面瓦大部分掀掉顶棚少部分破坏。15~496门窗部分破坏、玻璃破碎屋面瓦部分破坏,顶棚抹灰脱落。7~157砖墙部分破坏、屋面瓦部分翻动,顶棚抹灰部分脱落。2~7c.爆破飞石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86规定,个别飞散物对人员的最小安全距离是深孔爆破与浅孔爆破不小于200m。拟建工程石灰石矿山在贺家山中部开采,北侧与村民分布点有山头阻隔,可有效的防止爆破飞石影响,西侧相对较为阔,并形成一定斜坡,爆破飞石安全距离应适当加大。174 综上分析,从拟建工程矿山爆破地震安全距离、爆破冲击波安全距离、爆破飞石安全距离综合考虑,石灰石矿山和泥岩矿山爆破安全距离分别设置为300m和200是基本适宜的。工程设计与建设时应进一步核实矿山爆破安全距离及该范围内居民情况,并对存有的居民进行搬迁,确保矿山周围居民人身与财产的安全。1.1.声环境影响分析矿山开采中钻孔、爆破、破碎、装卸运输等工序都将产生噪声,据工程分析,矿山机械设备噪声强度一般为80~105dB,其中以破碎机、潜孔钻噪声强度最大,分别达105dB(A)和100dB(A),采用点声源距离衰减模式,对其作出50~250m范围内噪声贡献值计算,结果见表11-8。11-8矿山主要设备噪声贡献值dB(A)声源及源强距源距离(m)石灰石破碎机105潜孔钻机100评价标准(厂界)昼间夜间5063.158.160508059.054.010057.052.015053.548.520051.046.025049.144.1由表11-8可见,矿山设备噪声在无任何减噪措施时,昼间经80m、夜间经150m自然衰减后,噪声值可达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标准要求。两矿山附近居民点相距本工程矿山生产区在150m以外,此时的工程设备噪声贡献值与环境背景值叠加后亦可达到GB12348-90Ⅱ类标准限值要求,矿山开采噪声不会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爆破噪声为瞬时性强声源,源强可达110~130dB(A),据类比调查,爆破瞬间,距爆破点600m处的噪声贡献值仍可达60dB(A)左右,因矿山爆破均在昼间进行,且数天一次,对区域声环境质量影响不大,对居民夜间休息无影响。1.2.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矿山开拓、剥离、采矿等开采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弃土和剥离废土石产生。石灰石矿山年产剥离土石量约21400吨,可综合利用85%以上,经综合利用后,废弃废土石量约3210吨,可在开采区西南沿山坳设置堆场堆放。174 只要堆场设计与设置好挡石坝,防滑台阶、截水沟、肓沟等设施,并加强废石场的规范化管理,防止泥石流的发生,本工程矿山生产产出的固废物对环境影响不大。矿山剥离的废土石就地建设废石场堆存,不会造成当地土壤、地表地下水理化性质的改变。泥岩矿山无剥离量,表层处理极少量的腐植土用周边桔园培土,无废渣堆弃,对环境无影响。1.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1.1.植被及生物多样性影响分析拟建工程选用的石灰石矿山(贺家山)地貌为低山丘陵地形,海拔高程65~281.7m,面积约3.85km2。拟开采的石灰石矿山占地0.745km2,其中开采境界0.663km2,最低开采标高为100m,矿层出露于地表,浮土覆盖零散,因矿山开采破坏的植被为低矮的、评价分布广泛的石灰岩山地落叶阔叶灌丛和杂灌草丛,占毁面积约0.52km2。拟开采的泥岩山丘泥岩裸露充分,除局部地段残存有小斑状马尾松疏林外,多已被当地村民恳植成桔园地,矿山开采的植被破坏以小面积灌草清除和桔树转移为主。拟建工程两矿山区野生动物主要为野兔、黄鼠狼、山雀、山斑鸠、猫头鹰蛇类、青蛙等农田生态区动物种,泥岩矿山区偶有野猪、野鸡等禽兽类动物出没。野生动物对人类活动的回避性强,矿山的矿石爆破、机械运行和人群活动对区内动物将产生惊吓、干扰作用及一定面积的动物栖息地的破坏作用,导致野生动物更远的逃离本区。由上述可见,工程矿山建设,因植被的清除、开山炸石等工程行为对矿山区动植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面较小,对区内植被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无影响。1.1.2.水土保持分析174 拟建工程石灰石矿山裸露程度高,只局部地块有薄土层覆盖,植被不发育,剥采比仅为1:0.01;泥岩矿山完全裸露,表土剥离量极小,用于附近桔园培土,矿层零剥离。矿山开采扰动表土层及面积较小,清除的地表植被主要为札根于岩缝中的灌丛植被和较为稀疏的桔园植被,因此,工程矿山开采不会造成大的水土流失。矿山开采生产剥离的废土石集中堆存于专用废石场内,并修筑挡石坝对其土石予以拦截;废石场使用前先清除堆存区内杂草灌丛,做成防滑台阶;废石场沿山坡侧修建截水沟,防止雨水灌入废石场;场底部修建盲沟,便于疏干场内积水;完成堆置高度的地块及时封场,恢复和种植植被,以上措施的实施,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塌方事故,将水土流失和风险事故降至最低程度。应注意的是由于本矿山地形较陡,坡度多在150~350之间,剥离下的泥土若得不至及时的处置,遭遇降雨,极易流失。为此,工程应特别重视表土和岩体夹层泥土、碎石剥离后的及时输运与处置,防止水土和泥石流的发生。工程两矿山岩层呈单斜构造,石灰石矿山倾角25~450,一般350左右、泥岩矿山倾角<350;地质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两矿山均为山坡露天采场,自上而下,分层开采,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最低开采标高分别为100m和170m,在当地浸蚀基准面以上,矿石裸露,覆盖层薄,作业面稳定性好,矿床开采最终边坡角<450,发生岩体滑坡、坍塌的可能性很小。另外,本工程还将修建矿山进场公路,其不可避免的将损坏沿线植被,开挖山体和地表,导致一定的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工程应选择好线路,尽量减少对山体的开挖和植被的破坏,做好水土保持设计与建设,对沿线路基、台地边坡和山体边坡视其稳固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台地斜坡、档土墙、石砌护坡等工程防护措施,并对裸露坡面栽培草皮,线路两旁种植防护林带,恢复植被,防止滑坡和水土流失。1.1.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拟建工程废土石堆存于有良好防滑、排水、挡土坝的专用堆渣场内,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无影响,但若废石场无水土流失,滑坡防患措施、废土石倾倒和管理不当,以及矿山开采边坡无坍塌、滑坡防护措施,将会导致局地山体和废土石堆积滑坡、坍塌,泥石横流,淹没农田,阻塞溪沟,甚至发生人员生命财产受损事故,对区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影响,174 因矿石的开采,矿山自然景观地貌将发生强烈的、不可逆转的改变,矿山采空区地貌将由原来的丘岗变为平地。且伴随着采空区基岩的裸露,土层及植被的剥离,水分涵养能力变差,若不进行生态恢复,长而久之,采空区土地有可能荒漠化。因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终止开采的地块应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及时覆土、复垦和恢复植被。生态恢复和复垦工序见图11-3。回填基土可用矿山开采和废石场堆存的废土及其他工地开挖的废土;表土可用矿山剥离和当地基建工程开挖的表土,并掺以20%的粉煤灰,以充分利用固体废物,并解决复垦材料和改性材料问题。复垦试验植被可选用狗牙根、宽叶雀稗、黑麦草、小叶合欢、木豆等禾本科、豆科多年生植物作为先锋植物和绿肥作物,并可引进VA真菌菌根技术用于矿山复垦工程。采用上述复垦方法,采空区一般约五年后可成为农、林作物生产基地,效果较为明显。同时通过植被的恢复,对矿山开采后残破的地貌景观起到良好的修复和美化作用。基土≥1m表土≥30cm腐殖土≥10cm采矿结束回填基土平整基土、修护坡、排水沟交用土地试种作物或植物覆表土和腐殖土并平整土地图11-3矿山生态恢复、复垦工序示意图174 1.物料运输环境影响分析1.1.物料及产品运输概况拟建工程建成投产后,生产原料泥岩、粉砂岩、硫酸渣、粉煤灰、石膏、燃煤及产品熟料与水泥采用公路和铁路运输,石灰石采用皮带运输,物料运输量、运输方式及运距见表4-2。厂址用地区内现已有11特种水泥转运站专用铁路,厂址南侧有S304、S302省,道路面宽12m,另有宽约4~6m的简易公路直通泥岩矿区。最易受物料运输扬尘影响的是泥岩运输简易公路两侧的村庄居民,该路段运距长约6km,两侧有阶溪村10组、白龙村10~12组共两个居民点,分别住有40余户。1.2.物料运输环境影响分析1.2.1.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石灰石原料采用皮带廊输送,皮带廊实行封闭,在转运过程中基本无扬尘外溢,对环境的影响甚微,不予分析。其余原料及产品总运输量为7018.3t/d,按汽车运输量80%、平均载重10t、汽车返空率50%计,则拟建工程将导致该地公路新增车流量约58辆/小时,较现状车流量约增加40%左右。汽车扬尘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参比临近道路粉尘现状监测点的监测值、项目投产后增加的车流量等因素作出预测分析。粉尘现状监测点取龙凤园艺场(1#)的监测值,该点位于S304省道南约40m处,五日监测值为0.108~0.129mg/m3,平均值为0.118mg/m3,其粉尘监测值可反映现状道路的扬尘情况。经类比,并考虑增加的车流量因素,预测拟建工程营运后该点粉尘浓度约0.17mg/m3,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TSP日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要求。拟建工程泥岩原料运输量为822.5t/d,采用20t的载重汽车经泥碎石路面的简易公路运输进厂,按往返行车计,其道路车流量约10辆/小时,由于该道路为泥石路面,极易积尘,干燥天气,车辆运输将产生大量的扬尘,对道路两侧会产生严重的扬尘污染,对沿线分布的阶溪村10组、白龙村10~12组两个居民点影响大。为减轻泥岩运输对居民点的影响,拟建工程应对两居民点地段路面进行硬化处理,铺设水泥或沥清路面,并实施降尘抑尘措施。174 运输扬尘的污染防治措施为:物料运输车辆要采用封闭车辆或加盖苫布,避免运输过程产生物料遗撒,并且要求驾驶员在运输过程中做到文明驾驶,途经村庄时要减速慢行,以减少扬尘的产生量,同时在运输道路上设专人定期清扫,配置洒水车洒水降尘,将物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降低到最低程度。1.1.1.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采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中推荐的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其模式如下:式中:Li—重型车距行驶路面中心7.5m处的平均辐射噪声声级,dB(A);Qi—车流量,辆/h;Vi—车辆平均行驶速度,km/h;T—平均小时数,h;R—预测点距路面中心距离,m;K—车流密度修正系数;a—地面吸收、衰减因子;△S—附加衰减,含筑路面性质、坡度、屏障影响。拟建工程在S304省道和泥岩运矿简易公路增加小时车流量分别为58辆和10辆,经计算,运输引发的公路交通噪声对公路两侧的噪声贡献值见表12-1。表12-1拟建工程公路运输交通噪声贡献值单位:dB(A)距离(m)10203040506080100S304省道71.564.060.357.755.654.051.449.4阶溪简易公路64.252.445.740.937.334.329.627.7由表12-1可见,S304道在30处噪声贡献值可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4类标准限值要求;阶溪简易公路在30处噪声贡献值可达到GB3096-93中的2类标准限值要求。174 S304道现状噪声为64dB(A),叠加拟建工程营运影响后,S304道两侧10m约达72.2dB(A)、平均为69.2dB(A)。物料运输交通噪声对临近S304道路村民有一定的影响,对临近阶溪简易公路的两村民点影响小。为减轻交通噪声对两侧村庄居民的影响,应将汽车运输安排在白天进行,汽车行驶到有村庄路段时应减速慢行,以减轻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1.1.1.皮带输送廊道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石灰石采用皮带廊运输,运行时产生一定的噪声。皮带输送机噪声主要由胶带传动磨擦噪声和电机、减速箱运行噪声,其中胶带传动磨擦噪声是次要的,声级低于85dB(A);电机、减速箱运行噪声是主要的,其声级可达93dB(A)。另外,皮带输送机在运行时其驱动装置、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以及托辊组在不正常时会发出异常噪声,其声级可达100dB(A)以上。拟建工程皮带廊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类比法,选择铜陵海螺公司一线对原石灰石皮带廊进行的现状监测值作为参比,其监测为选择为空旷区域距皮带廊不同的直线距离,监测结果见表12-2。表12-2皮带廊噪声监测结果单位:dB(A)距离10m20m40m60m80m100m120m评价标准白天65.059.257.156.654.052.350.760夜间63.757.455.454.453.051.249.850由表12-2可见,白天距皮带廊20m处可满足GB3096-93中的2类标准限值,夜间距皮带廊120m可满足相应标准限值。拟建工程夜间不工作,因而其影响范围为廊道两侧20m区域。拟建工程已将距皮带廊30m范围内的村民纳入搬迁计划,实施搬迁,所以,皮带廊噪声对周边居民影响较小。皮带廊噪声为线源污染,廊道接点众多,不同部位产噪声因素不一,建设时应针对不同产噪点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池洲海螺公司对此已有成功的经验,如加固皮带支架、封堵廊道缝隙、及时更换皮带托辊等,本项目建设应以借鉴。174 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1.1.矿山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矿山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建设矿山工业场地、皮带输送廊道及矿区道路等,施工期约半年。在施工期内,工程产出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噪声。1.1.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矿山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扬尘。扬尘主要来源于土方挖掘填埋,物料堆放,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的装御、搬运、使用,以及运输车辆的出手等过程,且主要产出于施工现场。拟建工程石灰石矿区工业场地及道路施工点与周围村庄最近点>200m,施工扬尘对期影响较小;皮带廊施工除在七松村9组地段距村民点最近30外,其他地段无居民,其施工扬尘对七松村9组廊道线附近居民有一定影响泥岩矿区工业场地距村庄约200m,施工扬尘对村民影响不大;矿区前道路建设靠近白龙村村庄,该地有村民约40余户,道路施工扬尘对该村影响较大。泥岩运输沿阶溪走向的简易公路目前路宽3.5~5m,长约4.5km,界时将全线拓宽到4.5m,扩拓道路施工主要为对路面不足宽度的地段沿溪拓宽与加固路基,平整路面,土石方量不大,沿线仅有阶溪村10组一处居民点,且该处道路基本无需拓宽,其道路施工扬尘对村庄影响较小。为减轻施工产生的扬尘污染,拟建工程应注重规范施工行为,做到文明施工与装卸,渣土、石灰等散装物料采用封闭式运输,减少洒漏与扬尘,施工场地和道路及时洒水(特别是靠近村庄的地带)。干燥天气施工时对工地和道路洒水,可抑制扬尘50%以上。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可降至较小程度。总体上,拟建工程施工扬尘主要体现为对局地环境空气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村庄居民范围小。施工期对环境空气影响是短期的,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1.1.2.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主要噪声源为履带式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重型卡车、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等设备。类比多个施工现场的噪声临测结果,上述噪声源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情况见表13-1。174 表13-1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及不同距离处噪声值情况[dB(A)]序号噪声源名称源强10m30m100m1履带式起重机90~958465562挖掘机95~1058775553装载机80~908360544重型卡车80~957965585推土机70~807050496混凝土搅拌机100~110887554由表13-1可见,距源100m后,其噪声影响已不大。拟建工程两矿山区相距附近村庄最近点远大于100m,矿区施工噪声对村民基本无影响。石灰石矿山皮带廊和泥岩矿山矿前区道路施工,部分线段相距村庄在30m左右,最大噪声值可达75dB(A)左右,对村庄居民影响较大,但其影响是短期的,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为减少皮带廊、泥岩矿前区道路施工村民的影响,对靠近村庄段,夜间应停止机械施工。1.1.1.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用水主要为施工场地及道路洒水,混凝土搅拌用水,全部消耗于施工过程,无施工废水产生,对当地水环境无影响。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是粪便污水,矿区使用干厕,粪便由当地村民清掏,运出矿区作为农家肥,不对当地水环境构成影响。1.2.水泥生产线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水泥生产线建设施工阶段分为土石方、打桩、结构及设备安装等阶段。施工期约9月。施工作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机械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固体废物、废水等。1.2.1.土石方阶段的环境分析土石方工程集中在施工前期,时间约为2~3个月。1.2.1.1.扬尘的环境影响分析174 由于土石方施工阶段破坏了原有的地表结构,造成地面扬尘污染环境,其排放源均为无组织排放源,仅对施工现场近距离范围内有影响,且扬尘量的大小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及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施工扬尘主要影响下风向近距离范围的区域。根据多个建筑施工工地的扬尘情况监测调查,当风速为2.4m/s时,工地内TSP浓度为上风对照点的1.5~2.3倍;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多在下风向150m之内,被影响的地区TSP浓度平均值约0.491mg/m3,为上风向对照点的1.5倍,相当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1.6倍。该地区的年主导风向为ENE风向,年平均风速为2.1m/s,施工现场下风向近距离内无村庄,距施工现场相对较近的是位于南侧和东侧七松村5、8、9组,卫生防护距离内的村民均将搬迁,所以土石方施工阶段产生扬尘对其影响较轻。土石方施工期间必须严格管理扬尘污染源,开挖的土石方及时清运,未及时清运的废土露天堆存时要苫盖,施工场地和车辆过往的道路采取洒水措施,涉外渣土车辆要采用封闭车辆或加盖苫布,防止运输过程中遗撒,将土石方阶段产生的扬尘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1.1.1.1.噪声的环境影响分析土石方阶段产生噪声的设备主要是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生产设备的噪声声级约在75~95dB,声源均为间歇源。土石方施工阶段上述设备是交互作业的,且在施工场地内的位置和设备使用率也在不断地变化,根据本工程的施工量及类比得出,土方阶段施工场界噪声约在60~75dB,符合《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土石方施工阶段的昼间噪声限值要求,超过了夜间噪声限值要求,为此,此阶段内应严格限制高噪声设备夜间作业。1.1.1.2.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分析拟建工程厂址用地标高约在75~110m之间,高差35m,厂场与车间建成后地面标高在79~90m之间,施工阶段土石方挖填方量约50万m3,挖填量基本平衡,无废土堆存和外泄影响。1.1.2.打桩、结构阶段的环境影响分析174 打桩、结构施工阶段基本不产生杨尘,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是打桩机、夯土机、振捣器和混凝土搅拌机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噪声声级在90~110dB,声源也为间歇源,其中以打桩机作为噪声强度最大,约为110dB(A)。选取距离施工场界最近的高噪声源(打桩机)来预测施工作业时噪声对场界的污染水平和噪声的达标情况。以距施工现场中心最近的南、北厂界(约200m)作为施工场界噪声预测评价点,经计算,两厂界接受到的打桩机噪声的贡献值为64dB,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的打桩施工阶段(85dB)和结构施工阶段(70dB)的昼间限值要求,但不符合结构施工阶段的夜间限值(55dB)要求,因此应严禁夜间进行打桩和结构施工。1.1.1.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的环境影响分析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基本不产生扬尘,使用的主要设备是起重机、升降机,噪声声级约在65~80dB,对施工场界外基本无有影响。上述施工设备噪声源统计见表13-2。表13-2施工期主要噪声源统计表施工阶段施工机械声压级(dB)声源性质土石方推土机75~95间歇性源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打桩打桩机110间歇性源空压机90~95结构混凝土搅拌机80~90间歇性源振捣器85~100设备安装调试起重机65~80间歇性源升降机1.1.2.施工废水的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的生产用水主要是混凝土搅拌机用水及路面、土方喷洒水等,这些生产用水均在施工现场蒸发或消耗,不外排。施工车辆冲洗废水及施工可能产出的泥浆水经沉砂池处理后外排,对澧水河水质影响很小。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最高约12m3/d,排入化粪池,可用于附近桔园和农田施肥,少量外排,对水环境影响不大。174 1.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并进,单靠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的措施,不能有效遏制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对污染源的控制,不仅要求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排放,还必须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根据我国“十五”规划的要求,到200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比2000年减少10%。湖南11海螺水泥有限公司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位于湖南省11县七松村,从功能区上来说,属于农村地区。根据国家和湖南省有关环保政策,各市、州、县对污染物排放均要求实施总量控制,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必须满足当地的总量控制要求。11县人民政府在“关于等量淘汰小水泥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承诺意见”(石政函[2005]1号)中已承诺淘汰境内小水泥企业,以支持湖南11海螺水泥有限公司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的建设。根据“总量控制”的原则,拟建工程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将从11县范围内淘汰关停的9家“小水泥”及2家技改水泥企业内进行调整。1.1.“增产不增污、总量控制”方案11县现有水泥生产企业11家,除2家上有回转窑生产线外,其余均为机立窑。本着“总量控制、增产不增污、污染物等量淘汰和超量淘汰”的原则,拟建工程投产后,将关闭11水泥厂、11建新水泥厂、11新关水泥厂、等9家小立窑生产线,另对湖南特种水泥厂、11盛强水泥厂进行技改。淘汰“小水泥”企业与污染物削减情况见表14-1。由于这些“小厂”建设时间早,生产工艺落后,无相应的环保设施,日常生产中污染物排放量大。为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政策,并给拟建项目“腾出”环境容量,以“达标排放”原则,计算“小水泥”企业淘汰及拟建工程建成前后水泥生产能力与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见表14-2。由表14-1的表14-2可以看出,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淘汰生产工艺落后、污染相对严重的“小水泥”生产线,并对两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水泥企业进行技改174 ,共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41.8万t/a,共削减粉尘污染物排放量1755.6t/a。拟建工程水泥生产线和矿山粉尘排放量合计为552.4t/a,可见“小水泥”生产线的淘汰可为拟建工程“腾出”足够的环境容量。拟建工程建成和“小水泥”淘汰后,11县水泥生产能力增加了68.2万t/a,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粉尘减少1203.2t/a,区域削减率45.5%;SO2减少347.3t/a,区域削减率27.8%;氟化物减少73.3t/a,区域削减率76.6%;NO2增加2214.1t/a,增幅117.3%。可见,拟建工程实施后,除NO2增加外,粉尘、SO2、氟化物均有大幅的削减,总体上,做到了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要求,有利于11县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表14-111县“小水泥”淘汰与污染物削减方案序号企业名称生产能力(万t/a)污染物达标排放量(t/a)方案措施污染物削减量(t/a)粉尘SO2NO2氟化物粉尘SO2NO2氟化物1新关水泥厂2.279.219.813.23.3关停79.219.813.23.32磨市水泥厂2.279.219.813.23.3关停79.219.813.23.33江坪水泥厂2.279.219.813.23.3关停79.219.813.23.34新铺水泥厂8.8316.879.252.813.2淘汰316.879.252.813.25官渡水泥厂8.8316.879.252.813.2淘汰316.879.252.813.2611水泥厂4.4158.439.626.46.6淘汰158.439.626.46.67建新水泥厂4.4158.439.626.46.6淘汰158.439.626.46.68天地水泥公司4.4158.439.626.46.6淘汰158.439.626.46.69雄黄矿水泥厂4.4158.439.626.46.6淘汰158.439.626.46.610特种水泥公司45685.8540.01080.013.5技改137.200011强盛水泥厂29.8454.2331.2556.819.5技改113.679.252.813.2合计116.62644.81247.41887.695.71755.6455.4303.675.9174 表14-2拟建工程建设前后11县水泥生产能力与污染物排放情况阶段(相对拟建项目)水泥企业生产能力(万t/a)粉尘排放量(t/a)粉尘SO2NO2氟化物建设前现有水泥厂(11家)116.62644.81247.41887.695.7建设后原有水泥厂(2家)74.8889.2792.01584.019.8新型干法生产线(1条)110552.4108.12517.72.6合计184.81441.6900.14101.722.4建设前后变化量+68.2-1203.2-347.3+2214.1-73.3建设前后变化率(%)+58.5-45.5-27.8+117.3-76.61.1.拟建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水平根据我国“十五”期间实行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物项目,结合拟建工程污染物产出种类,拟建工程污染物总量控制项目选择为粉尘、SO2、CODcr。拟建工程建设一条5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水泥生产线粉尘的年排放量为492.64t、SO2的年排放量为108.10t,矿山开采粉尘的年排放量为59.78t。拟建工程投产后,共排放粉尘552.42t/a,SO2108.10t/a,CODcr1.79t/a。建议22市环保局对拟建工程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给予确认,以便企业在项目运行中严格执行。174 1.环境经济损益简要分析1.1.环境损益分析1.1.1.环境空气拟建工程投产后,粉尘年排放量为552.42t;SO2108.10t/a,关停的小立窑水泥企业,粉尘年削减量1755.6t,增减相加,净减少1203.2t/a,区域削减率达45.5%;同时,对区域SO2净减少347.3t/a,区域削减率达27.8%;氟化物净减少76.3t/a,区域削减率达76.6%;但NO2增加排量2214.1t/a,区域增加率达117.3%。因此,拟建工程的建设,对区域的环境空气中粉尘、SO2、氟化物质量有大幅度的改善,但NO2污染程度有所增加。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表明,拟建工程大气污染物排放,对评价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仍可保持在二类功能区水平。1.1.2.水环境拟建工程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率为96%。厂区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水水质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1.1.3.声环境拟建工程投产后,厂界噪声值昼间为42.8~54.2dB,夜间为41.8~44.1dB,昼间厂界噪声最大增值为2.3dB,夜间厂界噪声最大增值为2.8dB,对厂外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区域环境噪声基本可保持现状水平。受拟建工程物料运输的影响,区域交通噪声将有所提高,S304道交通噪声增幅约在5dB左右,道路两侧平均声级约69.2dB(A),通常可满足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交通干线两侧4类标准要求。1.1.4.矿山开采拟建工程矿山开采采用微差爆破,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和空气冲击波不会对爆破警戒线以外的村庄造成影响。矿山开采将破坏部分灌草丛植被,开采过程中及终采后做好生态恢复工作,对矿山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1.2.经济损益分析174 1.1.1.经济效益拟建工程建成投产后,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各项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也优于行业基准指标,本项目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6.43%,高出建材行业基准投资收益率(8%)8.43个百分点;全投资回收期为6.95年(税后);年均销售收入31165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9752万元;投资利润率18.43%,投资利税率24.49%。由此可见,该项目投产后,不但企业本身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为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做出一定的贡献。1.1.2.环保投资和运行费用拟建工程总投资49544.7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8755万元,占总投资的17.67%,环保投资比例大,可以满足拟建工程所需环保设备、绿化和生态恢复的投资要求。运行费用是指为了控制污染、实现达标排放所需的必要的费用,包括治理费用和辅助费用。拟建工程每年投入的环保设备折旧费及设备运行费用约2400万元,每年的维修费用约500万元,每年投入的治理费用共2900万元。辅助费用包括环保部门的人员开支、科研、培训、咨询、学术交流等执行环保政策需要的费用。参照同等规模水泥熟料生产线辅助费用的支出情况,拟建工程每年的辅助费用约350万元。综上,拟建工程每年投入的环保运行费用总计约为3250万元。1.1.3.环保措施的经济效益拟建工程共安装了47台不同型号的收尘器,各收尘器投入生产运行后,每年回收各类粉尘约56万t。回收的粉尘绝大部分通过灰斗下方卸料口连接的输送设备送回到相应的工序,重新利用。本项目采用新型生产工艺,水的循环利用率为96%,污水处理站的运行使拟建工程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为减少,每年共可节约用水量约274万m3。环保设施的使用既可减轻粉尘、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回用的各类粉尘及水的统计情况见表15-1。由表15-1174 可以看出,经过收尘系统对粉尘的回收,污水处理设施的使用,拟建工程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3595万元:扣除拟建工程每年投入的环保费用3250万元,每年可得净效益345万元。表15-1各种粉尘、水的回用量统计名称原料尘煤尘熟料尘水泥尘水回收量(万t/a)35.02.611.37.0274.2单价(元)151501201501小计(万元/a)52539013561050274合计(万元/a)35951.1.社会效益分析1.1.1.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发达国家水泥生产基本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而我国近几年来虽然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但目前仍只有约25%的水泥生产工艺是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低品级的32.5水泥仍占总产量的85%左右。2003年是我国水泥行业发展较快的一年,年产20万t以上企业的水泥生产总量已超过了年产20万t以下企业的水泥生产总量,年产60万t以上企业年产量占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18.9%提高到28.19%,大中型水泥企业中仍有立窑生产线,甚至“立窑集群”。因此,水泥生产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建材工业“十五”规划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以实施西部开发和加入WTO为契机,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工艺相结合,按“等量淘汰”或“超量淘汰”的原则,发展新型于法水泥生产,引导企业按照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要求,采用新型干法技术实施改造,逐步淘汰立窑工艺。2003年12月国办发〖2003〗103号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国家支持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方建设日产4000t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熟料基地项目,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174 目前湖南水泥的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水泥产品绝大多数为立窑水泥,而且大多数立窑企业的产品以32.5水泥为主,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水平在全国(包括港、澳、台)仅领先于西藏和澳门,位居倒数第三位;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省内最大的企业湖南韶峰水泥有限公司2002年产量仅为140万t,而省内排名第二至四位的企业2002年产量之和还小于韶峰的产量。湖南省建筑材料行业管理办公室以湘建材行[2004]20号文“关于湖南22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兴建5000吨/日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的意见”指出:“该项目属国家鼓励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文件精神,该项目的建设对湖南省及22地区淘汰小水泥和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鉴于我省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尚处于全国落后水平,应该加快发展步伐”。湖南省发改委以湘发改工[2004]280号文“关于安徽海螺集团在11建设50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中指出:“为加快我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鼓励型干法水泥的发展,原则同意安徽海螺集团在22市11建设50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两条,年产水泥熟料310万吨”。本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和实现所在地区水泥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产业结构政策。1.1.1.符合市场需要和经济发展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上升阶段,表现在以改善住、行条件为特征的新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汽车、房地产和电子通信等高成长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增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民间投资正在迅速启动,市场化的投融资活动相当活跃,市场导向下的产业聚集效应日趋明显。这种由市场主导、以消费升级和企业自主投资为特点的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将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建材工业是与基础设施建设、住行消费升级及加快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随着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水利、电力、铁路、公路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建设,城镇和住宅建设等,对水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尤其对旋窑水泥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为水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174 22市11县紧邻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为湖南省大湘西开发战略范围,随着区域开发建设速度的突飞猛进,以及周边地区渝怀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区域高质量水泥用量将大幅提高,水泥缺口也将随之增大。11县是石灰质和粘土质原料、煤碳等资源丰富的地区,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发达,本项目建设对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贯彻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湖南省大湘西开发战略、为区域工程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和拉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1.1.1.符合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水泥质量的认识不断增强。环保问题、质量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先发展经济,再解决环保和质量问题的诸多弊端已经日益显现,而且日趋严重,结果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上不去,环境问题也解决不好,更保证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水泥工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性工业,为了实现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水泥工业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在水泥工业的发展中加大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力度,重点对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的立窑、小型回转窑水泥生产企业实行坚决的关停,以大型现代化的水泥工业替代周边地区小水泥生产企业。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修订颁布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水泥产品标准,以高标号回转窑水泥逐步取代低质量的立窑水泥;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限制立窑水泥的使用范围和生存空间,从而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目前,水泥工业排放粉尘量占全国工业行业粉尘排放总量的40%左右,大中型新型干法生产线大多能达标排放,而立窑生产线由于生产工艺本身的限制而无法克服的缺陷使其粉尘排放浓度严重超标。本项目实施后全厂各粉尘排放点的粉尘排放浓度均在国家排放标准以下,NO2、SO2等有害物排放量也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优势十分显著。174 本项目将促进工程区和周边地区关、停小水泥厂,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代替之,不仅可以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1.1.1.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徽海螺集团是一个有很强技术优势和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及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公司为自身发展、壮大、提高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满足社会对优质水泥产品的需求,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依靠技术进步,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当地发展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的具体情况,建设一条日产5000t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注入新的活力。项目投产后,将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有利于执行国家控制总量、调整产业结构的宏观产业政策,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剩余劳动力,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174 1.公从参与1.1.调查概况采用走访与问卷调查方式,发放个人调查表共60份,收回56分份,回收率93.3%。七松村、阶溪村、七松小学等团体调查表5份,收回5份,回收率100%。调查对象为项目拟建地附近群众与单位,个体年龄从20-72岁;文化程度小学占39.3%,中学占50.0%,大学占10.7%;职业均为本地农民;男女性别比为78.6:21.4,在评价范围内有一定代表性。表16-1公众参与调查对象统计表类别人数年龄(岁)性别文化程度<3030~50>50男女小学中学大学5683315441222286比例(%)14.358.926.878.621.439.350.010.71.2.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根据回收的公众参与调查表作出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6-2。表16-2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统计表与本工程的关系征地拆迁对象10(17.9%)厂址矿山附近居民37(66.1%)无关联8(14.3%)对本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满意程度很满意43(76.8%)较满意13(23.2%)不满意0(0%)很不满意0(0%)认为本地区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10(17.5%)水污染11(19.6%)噪音污染3(5.3%)废渣污染0(0%)生态破坏1(1.8%)无问题32(57.1%)认为本工程投产后的主要不利影响大气污染32(46.4%)水污染3(4.3%)噪声污染6(8.7%)废渣污染4(5.8%)生态破坏4(5.8%)影响生产19(27.5%)认为项目建设何种因素对你影响最大废气37(56.1%)废水1(1.5%)噪声9(13.6%)废渣1(1.5%)无影响18(27.3%)认为本工程矿山开采的主要影响是爆破噪声11(18.3%)开矿烟气2(3.3%)生态破坏2(3.3%)爆破飞石安全风险1(1.7%)没有影响44(73.3%)认为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是较大4(7.1%)一般16(28.6%)较小24(42.9%)无影响5(8.9%)不清楚7(12.5%)对本工程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23(31.1%)环境污染13(17.6%)污染治理8(10.8%)就业机会18(24.3%)拆迁补偿11(14.9%)174 对该项目建设持何种态度赞成41(73.2%)较赞成7(12.5%)无所谓5(8.9%)反对3(5.4%)注:部分选项有调查对象进行了多选,在此按实选数进行统计。表16-3公众参与意见征询表(表样)项目名称:湖南11海螺水泥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线工程建设地点:11县新关镇七公村项目简介:本工程七松村境内特种水泥转运站旁,工程总投资46969.5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石灰石、泥岩矿山建设、原料破碎与输送站、生料磨、物料均化库、回转窑、熟料库、水泥磨房及散装包装、中控室等生产系统。本工程工艺先进,清洁生产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工程主要污染有回转窑等废气、机械噪声、矿山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生产和生活污水等,经采取治理措施后,废气、废水、固废和噪声可做到达标排放,水土流失可得到控制。项目占地746亩,搬迁村民约138户,实行异地安置,按国家政策给予征地安置补偿。为准确了解您对本工程的态度的看法,请您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客观公正地作出您的选择,并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建议和要求。被调查人情况姓名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单位名称职业家庭住址:市(县)镇(乡)村(街道)组(号)1.你与本工程的关系:□征地拆迁对象□厂址或矿山附近居民□无关联2.你对本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是否满意:□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3.你认为本地区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废渣□生态破坏□无问题4.你认为本工程投产后的主要不利影响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废渣污染□生态破坏□占地影响农业生产5.你认为本项目建设何种因素对你影响最大:□废气□废水□噪声□废渣□无影响6.你认为本工程矿山开采的主要影响是:□爆破噪声□开矿烟气□生态破坏□爆破飞石安全风险□没有影响7.你认为本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是:□较大□一般□较小□无影响□不清楚8.你对本工程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环境污染□污染治理□就业机会□拆迁补偿9.你对该项目建设持何种态度(若反对请注明原因):□赞成□较赞成□无所谓□反对174 你对该项目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有何具体意见或建议(空栏不够时请另附页):调查者(签名)填表日期年月日1.1.公众意愿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公众对当地环境现状表示满意。对本区域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17.51%的公众认为是大气污染、19.6%公众认为是水污染、57.1%的公众认为该区目前无环境污染问题。对拟建工程建设公众意愿归结如下:(1)对该工程建设公众较为关注的是大气污染和工程占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其关注度分别占46.4%和27.5%。(2)对该工程建设污染物排放对被调查者本人的影响被调查者主要担心的是废气和噪声污染,关注度分别占56.1%和13.6%,有27.3%的公众认为工程建设对本无影响。(3)对矿山开采73.3%的公众认为没什么影响,18.3%公从担心爆破噪声影响。(4)大多公众认为该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而对该工程普遍关注的是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就业机会和拆迁补偿。(5)有的人认为拆迁安置地没有现在的好,对生活问题有些担忧,提出要求拆迁安置地的环境要好。(6)对该的工程建设,5个调查团体均表示赞成,56名调查对象中85.7%的个体公众表示赞成,有3人表示反对,占5.4%。其反对者2人为征地拆迁对象、1人为厂址附近居民,其反对的理由是认为该工程建设直接影响拆迁户和农民的现有经济利益,在生产安置地新植柑橘,近年难以有收成。(7)公众普遍认为该工程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希望工程早点建成,但在工程建设要注意环境保护,加强污染防治措施与管理。1.2.公众参与调查结论174 项目区绝大多数人赞成该项目建设,其理由是该项目建设有利拓宽就业途道,提供就业机会,搞活当地经济,且作为县里引进的上规模企业,应给予支持,希望早日建成。对项目的主要建议是要搞好环境保护;工厂废气排放不要影响当地桔园;搞好搬迁居民安置,搬迁政策要合理,不要损害农民利益。1.移民安置的环境影响分析拟建工程涉及到的搬迁村民约138户、500余人。拟采取安易地安置、集中联建方式统一搬迁,安置地点为11县城东郊易家渡镇井湾和咸池二村接壤地咸阳山,该山为一低丘陵地,为11县规划成片开发的耕地(用地)区,规划面积3900亩,现已开发土地1900亩,其开发地块已通过湖南省国土资源厅验收。该地块原有植被为稀疏低矮的马尾松林和灌草丛,现东面丘坡上部已开垦为梯田式专业型园耕地,正闲置待耕;丘坡脚部为规划的建设用地,现多仍为杂草丛所覆盖。本项目移民安置初步方案,拟以上部不低于800亩的已开垦耕地作移民生产安置,种植柑橘(移民现在七松村亦以种植柑橘为业);丘坡脚部作为移民生活安置区。从用地看,移民生产安置无需新开垦山地;生活住房采用集中联建方式,地表扰动程度低,且易于控制,地表植被以劣质杂草为主,植被破坏影响小;安置区位于11县城和澧水河自来水厂取水口下游,附近无风景名胜区、生物、地质等对人群增加和活动加剧敏感的环境保护目标。移民生产、生活区安置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从地域环境看,安置区为11县城市东侧近郊区,临近11县火车北站和城市规划的行政、商业、文化区,为11县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区,距11县对外公路交通主干道—红蔡公路约2km,水、电、汽等基础设施均易于与城市公共设施对接。安置区符合11县城市发展与用地规划,并有利于移民未来城市福利的共享和生活质量的提高。174 应注意的是,移民离开其所习惯的环境,来到新的居所,将有一个生活适应期和生产恢复期,负责拆迁的当地政府一定要按国家政策,落实好拆迁补偿工作,移民迁入前生产、生活所必需水、电、交通、电讯等的配套基础设施应落实到位,消除移民对生活问题的担忧;生产安置地地势相对较高,应解决好园地灌溉措施,尽快帮助移民恢复正常生活与生产,否则,将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安定的社会环境问题。综上所述,拟建工程移民安置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按国家政策落实拆迁补偿,并搞好安置区生产生活必需的配套设施建设,亦不会产生社会环境问题。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1.环境管理为了贯彻行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与标准,及时掌握和了解污染控制措施的效果,以及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更好地监控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协调与地方环保职能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的工作,同时保证企业生产管理和环境管理的正常运作,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与监测制度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环境管理体系与监测机构的建立能够帮助企业及早发现问题,使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的消耗,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减轻污染物排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1.1.1.施工期环境管理体系1.1.1.1.环境管理机构设置拟建工程施工期约9个月,施工期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为11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主管副总经理;二级为公司项目筹建处(简称筹建处);三级为施工项目负责人,环境管理体系见图18-1。a.主管副总经理职责(a)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b)负责建立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机构,保证人员的落实。b.筹建处职责(a)贯彻上级领导或环保部门有关的环保制度和规定。(b)负责与协调施工场地附近居民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c)实施施工期环境影响缓解措施,负责向施工单位提出环境保护的要求。174 (d)制定施工期环境监管计划,并监督、检查施工阶段环境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c.施工项目负责人职责(a)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针对本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提出环保治理方案,报筹建处。(b)负责施工场地的扬尘、废污水、噪声、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工作。(c)负责对各操作岗位进行监督与考核,确保施工期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的标准要求。(d)负责各施工阶段生产岗位文明生产的严格管理,落实各项环保措施,为附近居民创造良好的环境。主管副总经理筹建处土石方阶段负责人打桩阶段负责人结构阶段负责人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负责人矿山开采前负责人图18-1拟建工程施工期环境管理体系图1.1.1.运行期环境管理体系为了将拟建工程投产后水泥生产和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减轻到最低程度,建设单位应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制定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1.1.1.1.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在总经理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为公司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二级为安全环保部;三级为各生产车间主任和物业中心负责人,四级为各生产车间专、兼职人员和物业中心环卫人员,环境管理体系见图18-2。1.1.1.2.各级管理机构职责a.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职责174 (a)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b)负责建立完整的环保机构,保证人员的落实。b.安全环保部职责(a)贯彻上级领导或环保部门有关的环保制度和规定。(b)建立环保档案,包括环评报告、环保工程验收报告、污染源监测报告、环保设备运行记录以及其它环境统计资料,并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汇报。(c)汇总、编报环保年度计划及规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d)制定环保考核制度和有关奖罚规定。(e)对污染源进行监督管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f)负责组织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善后处理,追查事故原因,杜绝事故隐患,并参照企业管理规章,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上报集团公司。(g)对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h)负责环保设备的统一管理,每月考核一次收尘设备的运行情况,并负责对收尘器的大、中修的质量验收。(i)组织职工进行环保教育,搞好环境宣传及环保技术培训。c.环卫部门职责(a)在公司领导下,做好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绿化、美化工作。(b)按“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部门做好卫生、绿化工作。(c)组织做好垃圾的定点堆放和清运工作,以及道路的清扫工作。d.车间环保人员职责(a)负责本部门的具体环境保护工作。(b)按照安全环保部的统一部署,提出本部门环保治理项目计划,报安全环保部及各职能部门。(c)负责本部门环保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检查,保证环保设施处于最佳状态。车间主管环保的领导和环保员至少每半个月应对所辖范围内的环保设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巡回检查。174 (d)参加公司环保会议和污染事故调查,并上报本部门出现的污染事故报告。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安全环保处监测机构矿山工业场地负责人原料车间车间主任烧成车间车间主任水泥车间车间主任辅助车间车间主任物业中心主任环保管理员环保管理员环保管理员环保管理员环保管理员环卫人员图18-2拟建工程运行期环境管理体系图1.1.1.投产前的环境管理a.落实环保投资,确保污染治理措施执行“三同时”和各项治理与环保措施达到设计要求;b.向环保部门上报工程竣工试运行报告,组织进行环保设施试运行;c.编制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方案报告,向环保部门申报,进行竣工验收监测,办理竣工验收手续;d.向当地环保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正式投产运行。1.2.环境监测1.2.1.环境监测的意义174 环境监测(包括污染源监测)是企业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的一项规范化制度。通过环境监测,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建立监测档案,可为污染源治理,掌握污染物排放变化规律提供依据,为上级环保部门进行区域环境规划、管理执法提供依据。同时,环境监测也是企业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做到清洁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之一。1.1.1.环境监测工作拟建工程在安全环保部下设监测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监测工作由本企业自行监测或委托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监测结果按次、月、季、年编制报表,并由安全环保部派专人管理并存档。企业应配备的主要监测仪器见表18-1。表18-1主要监测仪器一览表序号监测设备名称单位数量1烟道测试仪套22大气采样器套43TSP采样器窑44微电脑粉尘测试仪套15差压式流量校准装置套16噪声统计分析仪套27分析天平套18分光光度计台19一氧化碳测定仪台110PH计台111油分析仪台112烘箱台113计算机及打印设备套11.1.2.监测项目1.1.2.1.粉尘、废气污染源监测a.定期监测点拟建工程定期监测点主要为水泥熟料生产线的窑头、窑尾和煤磨,另在厂界外当地主导风向下风向20m处设一个厂外环境空气质量(无组织面源)监测点。174 定期监测频次:每季度监测1次,有组织排尘点采样时应为正常工况。水泥熟料生产线的窑头、煤磨和厂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粉尘。水泥熟料生产线的窑尾监测项目:粉尘、SO2和NOx。b.不定期监测点不定期监测主要针对设备停产检修等非正常工况,监测点根据具体情况只测试部分点位的部分项目。监测项目:粉尘,视情况增加其他项目。1.1.1.1.废污水污染源监测监测点位及频次;监测点位为厂区污水处理站排水口,频次为每半年1次。监测项目:pH值、COD、BOD5、SS、石油类。1.1.1.2.噪声监测厂界噪声:在拟建工程厂界设6个厂界噪声监测点,石灰石矿区场界设2个厂界噪声监测点,泥岩矿区场界设1个厂界噪声监测点,每年监测2次。环境噪声:在距离厂区较近的七松村设2个环境噪声监测点,石灰石运输廊道所经居民区设1个环境噪声监测点,每年监测2次。1.1.1.3.生态监管计划拟建工程应在办公区、生产车间周围和厂区内空地、进出厂区和矿区的道路两侧因地制宜进行植树或种草,减少裸露地面,安全环保部要定期检查、督促环卫部门做好厂区和矿山的绿化工作。矿山的开采导致矿区原有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破坏了矿区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同时也会影响物种的多样性,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生态监管主要是针对矿山区域,每年定期调查生态恢复情况,以及水土流失的控制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正矿山生态恢复计划,保证落实。1.2.污染物排放口(源)挂牌标识拟建工程应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15562.1-1995)规定的图形,在各气、水、声排污口(源)挂牌标识,做到各排污口(源)的环保标志明显,便于企业管理和公众监督。174 1.厂址选择的可行性分析1.1.厂址比选早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建材局以[1982]建材计字第426号文将11县建设大型水泥厂项目被列入国家建材工业六五计划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时,即进行了厂址的比选,当时提出11县新关、七松、丁家坪三个厂址方案,国家建材局规划院组织现场调查后,因丁家坪靠近11县城与长远规划有矛盾,且离矿山太远,达8km以上,而被首期淘汰,仅以七松、新关两厂址作方案比较,两厂址占用农田量相当,经进一步调查和综合比较后,两厂址当时比选意见为:七松厂址:工程地质好,基础处理简单,三通一平工程量小,铁路、公路、水运方便,紧靠枝柳线七松站,工程投资较少,经营费用低,生活、生产环境好;缺点是如选杨家湾石灰石、泥岩矿,运输线长且地形复杂,选贺家山矿石,还需进行地质勘探。新关厂址:石灰石、泥岩运输、管理方便,矿石成本低,铁路专用线建成后,有利新关镇工业的发展;缺点是工程地质复杂、有两条断层,基础处理工程量大,且土石方量较七松厂址大,水、陆、铁路运输均不如七松村,工程投资多、经营费用高,特别是周围环境较七松差,紧靠新关镇,附近已有4家水泥厂,空气及水部分已被污染。比选结果:推荐七松厂址为建厂厂址。174 从现今的环保角度看,当时的厂址比选无疑是正确的,新关厂址靠近新关镇集镇区,影响城镇规划,对城镇影响大,且居民较密集,按现行的卫生防护距离,需搬迁的居民量大,环境空气与地表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污染物环境容量较小,土石方量较大,对生态环境影响通常要高。而七松厂址地处农村,距城市较远,位于11县城主导风的侧风向,附近无重大敏感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良好、环境容量大、卫生防护距离较易达到。可见,七松厂址优于新关厂址。1.1.土地利用和城镇发展规划拟建工程厂址占地49.75公顷,用地以丘陵桔园、旱地为主,兼有企业用地和少量的林地、宅基地,没有基本保护农田。项目用地东距县城9km,不在11县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之内,为11县规划的大型水泥厂建设用地。22市规划局对该项目厂址选择意见函(常规函[2002]69号)指出:“选址符合2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11县城总体规划要求”(见附件2)因此,项目选址从土地利用和城镇发展规划的角度分析是可行的。1.2.交通运输拟建工程厂址位于11县新关镇七松村,南靠焦柳铁路七松火车站,省道S304、S302近厂而过,距207国道澧县段25km,距离11县城9km、2298km、长沙290km、湖北荆州市173km。县境内有焦柳、石长铁路,交通十分便利,可满足拟建工程物料运输要求。1.3.石灰石和泥岩等资源11县境内石灰石、硅铝质原料(泥岩)、铁矿石、煤碳、石膏等水泥生产原材料应有尽有,资源十分丰富。贺家山石灰石矿山相距项目厂址700m,其石灰石资源储量达72500万t,项目开采境界圈定矿石量22500万t,按2条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计可供工程使用52年;泥岩矿距厂址约6km,境界圈定矿石量2500万t,可供2条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使用52年;粉砂岩11县城关镇红土坡矿购进,该矿山距厂址约10km,资源储量727万t;11县是湖南省重点产煤区和石膏产区,年产量均在100万吨左右;拟建工程所需的硫酸渣由年排约10万吨的11玉叶公司提供、粉煤灰由年排干粉煤灰约90万吨的11电厂提供,运距均≤10km。因而,厂址的资源优势是显著的。1.4.环境容量拟建工程评价区内现状环境空气中TSP、PM10、SO2、NO2174 均不超标,分别约为GB3095-1996二级标准值的40%、60%、40%、35%左右,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工程区澧水河段水质符合区域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七松与三江口断面COD最大值为4.4mg/m3,为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的22%;厂址下游河长约12km处的水厂断面COD最大值为6.8mg/m3,为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的45.3%。评价区环境噪声优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可达到1类标准(昼间/夜间=55/45dB(A))要求。声环境质量优良。综上所述,拟建工程区水、气、声环境质量现状好,尚有较大的环境容量空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拟建工程建成投产后,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区域环境影响不大,区域环境仍可保持现有功能水平。因此,项目选址从环境容量角度分析是可行的。1.1.生态环境拟建工程厂址占地以桔园和山坡旱地为主,达76.9%,其次为企业等建(构)筑物地,达11.6%,占用林地很少,仅为2.37%。植物主要为人工农作物,土地侵蚀模数在800~1500t/km2·a之间。拟建工程占地对自然植被破坏很小。评价区属典型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系统现以种植柑桔为主,面积达3万余亩,其次为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1.2万余亩,这些植物对SO2等均是抗性较强的作物,拟建工程SO2等污染对区域地面贡献浓度满足《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中“敏感作物”小时标准限值;对区域农作物影响不大。区内未发现野生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无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保护单位。因此,项目选址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是可行的。,1.2.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从本工程厂址周边环境看,厂址西、北两侧为澧水河,无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户,完全可满足其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对东、南两侧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由11县人民政府以协议形式,负责为建设单位实施搬迁,届时拟建工程的卫生防护距离可以满足《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68-2000)的规定要求。1.3.公从参与174 项目区绝大多数人赞成该项目建设,达85.7%,持无所谓态度者为8.9%,反对者仅为5.4%。其反对者以征地拆迁户为主,占征地拆迁户调查对象的20%,理由是认为该工程建设影响拆迁户现有经济利益,对移民安置地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存有顾虑。对此,11县人民政府作为负责移民安置的责任机构,已规划安置区建设方案,确保移民利益得到体现与保障。1.1.选址结论综上所述,从资源、环保角度衡量,拟建工程厂址选择在七松村现湖南特种水泥厂火车转运站北侧是可行的。174 1.结论与建议1.1.结论1.1.1.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助湖南省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落实本工程为安徽海螺集团公司在湖南省11县投资兴建的5000t/d熟料新型干法窑水泥生产线项目,年产硅酸盐水泥110万t,商品熟料70万t。工程总投资为49544.7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8755万元,占总投资的17.67%。目前湖南水泥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水泥产品绝大多数为立窑水泥,新型干法水泥发展的发展水平在全国(包括港、澳、台)仅领先于西藏和澳门,位居倒数第三位。本工程以先进的生产工艺、规模化生产,淘汰区域立窑“小水泥”生产线,符合国家水泥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发展先进、淘汰落后”的发展方针和建材工业“十五”规划要求,符合国务院办公厅〔2003〕103号文中有关“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方建设日产4000t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熟料基地项目,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有关要求。工程建成后,能实现“总量控制、增产不增污、污染物等量淘汰或超量淘汰”的原则,对湖南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可起到实际性的推动作用。1.1.2.工程选址可行,符合城镇体系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工程选址于11县新关镇七松村,距离11县城9km,资源优势明显,附近无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珍稀物种等环境保护目标,为11县早已规划的大型水泥厂建设专用地,符合2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11县城总体规划的要求。1.1.3.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污染物达标排放,生态环境可得到有效保护(1)大气污染物及防治工程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粉尘、NO2、SO2,废气排放总量约160万Nm3174 /h。共设置各种除尘器47台(套),对无组织扬尘点采用定期洒水、降低物料落差等抑尘降尘措施,NO2、SO2污染防治通过带分解炉、双系列五级旋风预热器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窑生产工艺本身控制。经防治措施后,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粉尘552.42t/a(含矿山)、SO2108.1t/a、NO22517.7t/a、氟化物(以F计)2.63t/a;吨产品排放量分别为:粉尘0.264kg/t、SO20.07kg/t、NO21.62kg/t、氟化物0.002kg/t;回转窑SO2、NO2、氟化物的排放浓度分别为25.8mg/Nm3、600mg/Nm3、0.63mg/Nm3。排放浓度和吨产品排放量均符合GB4915-96《水泥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5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2)水污染物及防治工程产出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辅助生产废水,产出量133.6m3/d,主要污染物为SS、CODcr、和石油类,采用地埋式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站处理,排水水质符合GB8978-96《综合污水排放标准》表4中的一级标准。(3)噪声与振动防治工程噪声主要来破碎机、磨机、风机等设备运转,噪声强度一般在85~110dB(A)之间,采用远离厂界布置,并加防振/消音/隔音等防治措施,可确保厂界达标。矿山爆破采用多排孔微差爆破技术中深孔爆破,石灰石、泥岩矿山爆破安全距离设置分别不小于300m和200m,可确保矿山周围居民人身与财产安全。(4)固体废物及防治厂址挖填方基本平衡,无渣土外弃。泥岩矿山无剥离量,表层处理极少量的腐植土用于周边桔园培土;石灰石矿山开采产出的少量废土石矿区西南沿山坳设废石场堆存;措施落实到位,不会造成当地土壤、地表地下水理化性质的改变和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5)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水土保持、矿山复垦及景观修复、厂区与矿山绿化投资2100万元,工程措施将随工程进度逐步实施,可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厂区20%的绿化率指标偏低,需提高到30%以上。1.1.1.清洁生产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处于国内先进水平174 工程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技术先进,物耗、能耗、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等诸方面都体现了较高的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清洁生产”项目。1.1.1.增产不增污,符合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11县人民政府在“关于等量淘汰小水泥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承诺意见”(石政函[2005]1号)中已承诺淘汰境内9家小水泥企业,以支持本工程的建设。本工程建成和“小水泥”淘汰后,11县水泥生产能力增加了68.2万t/a,粉尘、SO2的排放量则分别减少了1203.2t/a、347.3t/a。拟建工程污染物总量控制项目选择为粉尘、SO2、CODcr,工程投产后,共排放粉尘552.42t/a,SO2108.10t/a,CODcr1.79t/a。该总量须报请环保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后严格控制。1.1.2.评价区气、水、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环境容量较为充裕评价区现状环境空气中TSP、PM10、SO2、NO2均不超标,分别约为GB3095-1996二级标准值的40%、60%、40%、35%左右;工程区澧水河段水质符合区域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COD最大值为4.4mg/m3,为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的22%;环境噪声较大的优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限值,水、气、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尚有较大的环境容量空间。1.1.3.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石灰石矿区尚可、泥岩矿区较差、评价区总体良好本工程地区为典型低山丘陵地貌和农村生态环境,植被类型以马尾松林、杉木林、灌草丛及桔园和农作物植被为主,农业生产系统以种植柑桔为主。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农田、水域、灌草地及村落,具有一定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较为稳定,在省级水土保持三区公告中属湘西北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区,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良好按生态评价指标分值评价,本工程石灰石矿区得分为6,生态质量现状尚可;泥岩矿区得分为4,生态质量现状较为低劣。经调查,区内未发现野生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1.1.4.工程投产后,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不会改变现状环境功能区划(1)环境空气影响174 拟建工程排放的SO2和NO2的小时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0.0042mg/m3、0.0975mg/m3,分别占评价标准的0.8%和40.6%。工程贡献值与现状值叠加后,各评价点日均浓度PM10在0.063~0.140mg/Nm3之间、SO2在0.040~0.130mg/Nm3之间、NO2在0.036~0.093mg/Nm3之间;一次小时浓度SO2在0.078~0.209mg/Nm3之间、NO2在0.063~0.162mg/Nm3之间,均不超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的限值要求。年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PM10:0.0099mg/m3、SO2:0.0021mg/m3、NO2:0.0520mg/m3,分别占评价标准的9.9%、3.5%、65.5%。厂界20m处无组织排放粉尘浓度最大值为0.020mg/m3,不超过GB4915-1996《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的限值要求。(2)水环境影响拟建工程废水水质简单,经处理后达标I排放时,COD、石油类在澧水河枯水期距排污口下游500~1000m河段最大贡献值分别约为0.0026mg/L和0.00006mg/L,对其影响甚微;11自来水厂取水点位于拟建工程排污口下游12km处的澧水河左岸,无论平、枯水期,工程排放的COD和石油类对其取水点水质均无影响。当工程废水未经处理非正常排放时,对11水厂取水点无影响,亦不会导致澧水河水质COD、石油类浓度的超标影响。(3)声环境影响拟建工程厂界噪声贡献值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Ⅱ类标准。工程噪声贡献值与环境背景值叠加后,昼间厂区东、北、西厂界噪声约44dB(A)、南厂界噪声在48~55dB(A)之间;夜间各方位厂界声约在41dB(A)左右,亦符合Ⅱ类标准要求。物料运输交通噪声对七松村临近S304道路村民有一定的影响,对临近阶溪简易公路的两村民点影响小。(4)生态环境影响拟建工程废气正常排放,PM10、SO2和NO2对下风地面影响浓度符合《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标准限值,对评价区柑桔、水稻等农作物基本无影响。174 工程矿山建设,因植被的清除、开山炸石等工程行为对矿山区动植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面较小,对区内植被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无影响。拟建工程矿山裸露程度高,表土及采剥比小,开采扰动表土层及面积较小,对产出的少量废渣采用渣场堆存,不会造成大的水土流失。因矿石的开采,矿山自然景观地貌将发生强烈的、不可逆转的改变,且伴随着采空区基岩的裸露,土层及植被的剥离,水分涵养能力变差,若不进行生态恢复,长而久之,采空区土地有可能荒漠化。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终止开采的地块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及时覆土、复垦和恢复植被,可将其不利影响降到较小程度。1.1.1.工程废气的非正常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污染影响大,应予杜绝工程非正常排放对评价区环境空气影响较大,其中以窑头电除尘器电场全部关闭时影响最大,其粉尘排放将导致区域地面粉尘浓度出现普遍的超标影响,超标区面积可达4.8km2,超标区内平均超标倍数达2.3倍。其次是回转窑头电场部分关闭和窑尾除尘器布袋破损,除尘效率分别下降到80%和90%时,窑尾可导致的超标区面积达1.6km2,超标区内平均超标倍数约0.3倍;窑头可导致的超标区面积达1.8km2,超标区内平均超标倍数约0.7倍。区内关心点将出现普遍的超标现象。所以,非正常性排放必须严加防患,杜绝发生。1.1.2.矿山开采爆破作业对村庄和居民不构成危害拟建工程投产后,矿山开采将使该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增加,但对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变是微弱的。拟建工程石灰石和泥岩矿山爆破安全距离分别设置为300m和200m,届时该范围无居民住户,所以矿山开采期间的爆破作业对村庄和居民不构成危害。1.1.3.物料运输对路侧有轻度扬尘、噪声影响,需采取消减措施拟建工程的石灰石原料采用皮带廊输送,皮带廊实行封闭,在转运过程中基本没有扬尘外溢,其对环境的影响甚微;其它原料及产品均由公路运输,将导致S304公路新增车流量约58辆/小时,泥岩运输量简易公路新增车流量约10辆/小时,并不同程度的增加道路两侧的扬尘的噪声污染。174 为减轻交通噪声和路面扬尘对两侧村庄居民的影响,运输车辆应采用封闭车辆或加盖苫布,避免运输过程中的物料遗撒,并尽可能安排在白天行车;对道路设专人定期清扫,并洒水降尘;汽车行进到邻近村庄时应减速慢行,以减轻交通噪声、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1.1.移民安置方案可行,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拟建工程搬迁村民约138户,采取安异地安置、集中联建方式统一搬迁,安置区临近11县城规划的行政、商业、文化区,为11县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区,且备有土地待耕,无需新开垦山地。移民安置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按国家政策落实拆迁补偿,并搞好安置区生产生活必需的配套设施建设,亦不会产生社会环境问题。1.1.2.卫生防护距离可满足规定要求本评价按GB18068-2000《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规定,以拟建工程四周厂界为参照线,确定卫生防护距离为:东、北两侧300m;西侧360m;南侧340m,对卫生防护距离内的居民,由11县人民政府以协议形式,负责为建设单位实施搬迁,届时拟建工程的卫生防护距离可以满足《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68-2000)的规定要求。1.1.3.环境管理与监测拟建工程施工期建立三级环境管理体系,建成投产后建立四级环境管理体系,管理制度详细、分工职责明确,监测制度得当,可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维护。1.1.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拟建工程建成投产后,在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有助于执行国家控制总量、调整产业结构的产业政策和规划的实施,促进地方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剩余劳动力,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1.1.5.公众参与受调查的团体均同意本工程建设,受调查的公众85.7%支持本工程的建设。8.9%持无所谓态度,反对者仅为5.4%。反对理由是认为该工程建设影响拆迁户现有经济利益,并对移民安置地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存有顾虑。对此,174 11县人民政府作为负责移民安置的责任机构,已规划安置区建设方案,确保移民利益得到体现与保障。1.1.1.总结论湖南11海螺水泥有限公司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充分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淘汰11县9家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小水泥企业,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高标号水泥的比重。拟建工程厂址位于22市11县新关镇七松村,符合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生产线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环保措施得当,技术性能可靠,污染物排放严格执行现阶段污染物的排放标准,项目实施后各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小,不会改变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功能区划。经广泛的公众参与调查,受调查的团体全部同意项目建设,受调查的公众中85.7%的人明确支持项目的建设。从区域发展规划、当地资源优势、卫生防护距离、环境容量、土地利用等方面衡量,拟建工程选厂址可行。拟建工程贯彻“总量控制、达标排放、清洁生产”的环保方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环保角度衡量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1.2.建议(1)从节约水资源、一水多用,以及澧水河工程厂址下游约10km后有Ⅱ类水域功能区考虑,建议拟建工程对其循环水系统的污排水、处理达标后的生活生产废水用作矿区和厂区的作业场及道路洒水、绿化、山林浇灌、消防及景观水面等用水,最大限度的减少外排量以至实现零排放。(2)为确保工程NO2排放达到排放速率的限值要求,同时减轻薰烟型大气扩散气象条件下地面NO2浓度可出现的短时超标影响,应将窑尾几何高度80m的烟囱提高到100m。(3)为了减小粉尘无组织源对环境的影响,厂区原煤、粉煤灰等堆场应做到封闭或半封闭。(4)174 为减轻泥岩运输对居民点的影响,拟建工程应对白龙村、阶溪村两居民点地段路面进行硬化处理,铺设水泥或沥清路面,并落实清扫、洒水等降尘抑尘措施。(5)配套窑头电除尘器的用电保障工程建设,制定电除尘器的用电保障制度和线路、设施设备维修维护制度,并严格执行,杜绝电除尘器短路、断电和电场关闭等的现象发生。(6)注重污染处理设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使其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和处理效率,防止非正常排放事故的发生。制定好工程不稳定生产状况时和主要污染治理设施故障时的应急方案与措施,以便一旦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控制污染物产出与排放,确保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7)注重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加强施工管理,做到文明施工与装卸,尽量减少与防止施工物料如水泥、石灰等的飞逸;施工场地及时洒水,并确保场地排水良好,地块施工一旦完成,应及时实施该地绿化,恢复地域植被,防止水土流失。(8)充分挖掘厂区可绿化地,本着“见缝插针”原则,将厂区绿化指标提高到≥30%。(9)工程设计与建设时,应进一步核实矿山表土清理、矿石开采的废土石产出量。对清理出的表土,按水土保持要求设场存放,回用于矿山的生态恢复;对废石,按废石堆场建设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建设足够容量的废石堆放场。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174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