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0.00 KB
- 4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第一章总则1.1评价目的-----------------------------------------------------1-11.2编制依据-----------------------------------------------------1-11.3评价采用的标准-----------------------------------------------1-21.3.1环境质量标准--------------------------------------------------------1-21.3.2污染物排放标准------------------------------------------------------1-21.4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31.4.1评价工作等级--------------------------------------------------------1-41.4.2评价范围------------------------------------------------------------1-41.4.3评价因子-------------------------------------------------------------1-41.5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表-------------------------------------1-41.6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5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2-02.2项目规模及总投资---------------------------------------------2-02.3生产工艺方法-------------------------------------------------2-02.4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0第三章工程分析3.1生产工艺流程简介---------------------------------------------3-13.2主要原辅材料用料---------------------------------------------3-13.3主要工艺设备-------------------------------------------------3-23.4公用工程-----------------------------------------------------3-23.4.1供汽----------------------------------------------------------------3-23.4.2给排水情况----------------------------------------------------------3-33.5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控制措施-----------------------------------3-43.5.1废气----------------------------------------------------------------3-43.5.2废水----------------------------------------------------------------3-5
3.5.3废渣排放情况--------------------------------------------------------3-63.5.4噪声--------------------------------------------------------3-63.6清洁生产评述与建义-------------------------------------------3-63.6.1清洁生产评述--------------------------------------------------------3-73.7小结----------------------------------------------------------3-7第四章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4.1地理位置及交通-----------------------------------------------4-14.2.1地势地貌------------------------------------------------------------4-14.2.2水文状况------------------------------------------------------------4-14.2.3气象条件------------------------------------------------------------4-14.2自然环境概况-------------------------------------------------4-14.3社会经济概况-------------------------------------------------4-24.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4-24.4.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24.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34.4.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5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5.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5-15.1.1预测因子-------------------------------------------------------------5-15.1.2预测时段-------------------------------------------------------------5-15.1.3预测范围-------------------------------------------------------------5-15.1.4预测模式-------------------------------------------------------------5-15.1.5参数选取-------------------------------------------------------------5-25.1.6预测结果分析---------------------------------------------------------5-25.1.7预测评价-------------------------------------------------------------5-3第六章污染物总量控制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分析7.1废弃处理措施分析---------------------------------------------7-1
7.2废水处理措施分析---------------------------------------------7-17.2.1废水水量及水质-------------------------------------------------------7-27.2.2废水处理方案--------------------------------------------------------7-27.3废渣处置措施分析---------------------------------------------7-47.4噪声防治对策-------------------------------------------------7-4第八章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8.1环保管理措施-------------------------------------------------8-18.2环境监测建议-------------------------------------------------8-18.2.1环境监测制度--------------------------------------------------------8-18.2.2环境监测内容------------------------------------------------------8-28.3环保管理建议-------------------------------------------------8-3第九章环境损益分析9.1工程环保设施投资分析-----------------------------------------9-19.2环保投资费用及效益-------------------------------------------9-19.3环保投资环境效益分析-----------------------------------------9-29.4工程社会效益分析---------------------------------------------9-2第十章公众参与10.1公众参与调查概况-------------------------------------------10-110.2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10-110.3公众意见与建议---------------------------------------------10-1第十一章评价结论11.1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11-111.1.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11-111.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11-111.1.3声环境质量现状----------------------------------------------------11-111.2工程分析---------------------------------------------------11-111.3环境影响预测-----------------------------------------------11-211.4污染防治对策------------------------------------------------11-2
11.4.1废气治理措施------------------------------------------------------11-211.4.2废水治理措施------------------------------------------------------11-211.4.3噪声治理措施------------------------------------------------------11-211.5总量控制----------------------------------------------------11-311.6结论------------------------------------------11-3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1.1项目简介项目建设方为“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环境评价工作始于2010年5月1日。评价工作承担单位为“扬州大学环境咨询中心”,承担环境监测工作的单位为“扬州大学测试中心”,项目投资300万,年产量2000吨,属于改建项目。1.2评价目的通过对建设项目厂址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和监测,掌握评价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现状以及环境特征;分析项目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所在地区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预主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分析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与合理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意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同时为其工程设计及投产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4)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环发[2001]17号);6)《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01年);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10)横峰县经济贸易委员会横经营〔2001〕06号文《关于要求批准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使用废纸和商品浆板生产的请示》;11)江苏1-6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总则省环境保护局赣环督字〔2001〕43号文《关于对上饶市环保局<关于横峰造纸厂利用废纸和商品浆板恢复生产的请示>的批复》;12)《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板造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扬州大学环境咨询中心2010年5月1日编制)13)《关于对<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审查意见的函》(赣环督函字[2001]76号);14)《关于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关于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指标的函》(上饶市环境保护局);15)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与我所签订的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16)其他有关工程技术资料。1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18)相关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19)《关于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评价采用的标准1.3.1环境质量标准按照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项目所在地区应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为: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③《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执行标准(单位:mg/m3)(GB3095-1996)二级标准污染物名称小时均值日均值SO20.50.15TSP/0.30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值(单位:mg/l,pH除外)污染物pHSSBOD5CODcr挥发酚DO硫化物1-6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总则标准值6.5~8.51504200.00550.2环境噪声限值(单位:dB)1.3.2污染物排放标准①锅炉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Ⅱ时段二类区;②废水排放执行《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2-2008)标准;③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Ⅲ类。1.4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4.1评价工作等级(1)地表水环境经初步工程分析,该项目废水排放量约644m3/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pH、SS、CODcr、BOD5等,污染物类型数为2类,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程度,废水排入岑港河。岑港河枯水期(即85%流量保证率时)流量为0.34,河流属小河。1-6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总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分级原则,本项目外排废水中污染物类型较少,且主要是非持久性污染物,纳污水体岑港河水质要求为Ⅲ类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分级原则,,据此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三级。划分等级污染物类型评价水质因子数目一级≥3≥10二级=2≥7三级=1<7(2)环境空气经初步工程分析,本工程大气污染源仅为一台4吨链条燃煤锅炉Pmax=13%,D10%=2Km,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本次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对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述,同时监测环境空气现状。评价等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除一、三级外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3)声环境建设项目所在地为横峰县,厂址所在地适用于GB3096-2008规定的3类标准区。由于建设项目噪声源强增加在3dB(A)以下且周围无较大的居民住宅区,受影响的人口数较少,因此其评价标准定为三级评价因此本项目仅进行声环境现状评价工作。,1.4.2评价范围根据以上确定的评价工作等级,本次评价工作的范围如下:1-6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总则(1)地表水环境:根据水导则要求,评价范围是5—15km,由于排污口的汇入且河段较短,因此评价范围定为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100m至下游2000m之间的岑港河河段。(2)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与评价范围为以厂区污染源为中心,周边长5公里内的范围。(3)声环境:为厂区厂界外1米处及可能受本项目噪声源影响的敏感点。Km1.5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拟建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噪声必须加以治理,确保达标排放,废渣的排放也要妥善处置,防止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工艺上实行清污分流,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尽量减少污水产生量,同时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其中总排口废水排放满足《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2-1999)标准,锅炉烟气排放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3-1999)Ⅱ时段二类区要求,同时满足当地环保部门所规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厂界噪声控制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Ⅲ类。在评价范围内,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为保护岑港河纳污段水域水质不受项目建成后排污影响,水环境质量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空气环境保护目标为厂址所在区域,保障厂区周围居民生活环境不受工程排污影响,确保环境空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声环境保护目标为厂区周围居民点,使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名称方位距离规模环境功能1-6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总则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1.6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有:(1)工程分析;(2)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4)环保治理措施评述;(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6)总量控制;(7)公众参与;(8)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等。(9)环境影响识别其中以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环保治理措施评述为本次评价的重点1-6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2.1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1)项目名称: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2)建设性质:改建(3)建设地点:原横峰造纸厂厂址。具体位置见厂址地理位置图(附图一)。2.2项目规模及总投资(1)项目规模:在对原横峰造纸厂现有厂房、设备进行彻底检修和整改的基础上,利用废纸和商品浆板作为原材料生产打印纸、书写纸和条纹包装纸,年产能力达2000吨。(2)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300万元。2.3生产工艺方法2-7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本项目生产原材料70%为商品浆,30%为废纸。废纸回收利用有两类加工工艺方法,即机械处理法和化学机械处理法。本项目采用机械处理工艺,废纸经水力破碎离解后制成废纸浆,通过除渣器除去杂物后即直接送去抄纸,工艺用水量较少,水污染较轻。2.4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1)劳动定员:项目建成后企业定员职工150人。(2)工作制度:全年工作日为250天。2-7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三章工程分析1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三章工程分析第三章工程分析3.1生产工艺流程简述商品浆板废纸胶带输送机水力破碎机浆池双锥高浓除砂器疏磨机浆池高位槽冲浆泵双磨盘立式离心筛造纸机复卷机过磅打包三段除渣器白水④④产品入库复式纤维分离机浆池侧压浓缩机浆池废水②废水排放①③废水废纸回收利用有两类加工工艺方法,即机械处理法和化学机械处理法。本项目采用机械处理工艺,废纸和商品浆板经水力破碎离解后,不需再经蒸煮和脱墨处理工序,通过除渣器除去杂物后即直接送去造纸,用水量较少,水污染较轻。整个生产工艺流程见图3-1。3.2主要原辅材料用量本项目原辅材料主要为废纸、商品浆及燃煤,各原辅材料用量见表3-1、表3-2。表3-1打字纸生产线主要原辅材料用量一览表序号名称吨产品用量年用量备注1木浆板0.95吨475吨占总量的50%2草浆板0.95吨475吨占总量的50%3松香0.02吨20吨4硫酸铝0.015吨15吨5原煤2.6吨2600吨3800kcal/kg表3-2书写纸生产线主要原辅材料用量一览表3-8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三章工程分析序号名称吨产品用量年用量备注1废纸1.2吨720吨占总量的60%2草浆板0.95吨380吨占总量的40%3松香0.015吨15吨4硫酸铝0.030吨30吨5原煤2.0吨2000吨3800kcal/kg3.3主要工艺设备本项目主要工艺设备见表3-3。表3-3主要工艺设备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漂洗机35m3套42盘磨370ml台123推进器ф50台24纸机1575哈巴网套15纸机1092套26电动打包机套27切纸机套28锅炉SHL4-13台1附有除尘设施3.4公用工程3.4.1供汽本项目蒸汽由一台SHL4-13型4t/h链条锅炉提供,主要燃料为横峰铺前煤,燃煤的年用量为4600t,煤质参数见表3-4。表3-4主要生产用煤煤质参数表成份全水份挥发份硫份灰份低位发热值%%%%kcal参数8.5618.430.4754.6238003.4.2给排水情况3-8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三章工程分析255256366清洗、筛选浆料(浆料浓度0.8%)白水处理打字纸生产线碎浆(浆料浓度7%)清洗、筛选浆料(浆料浓度0.8%)抄纸、烘干(-2)书写纸生产线碎浆(浆料浓度7%)抄纸、烘干(-2)污水处理(-5)达标排放锅炉除尘(-6)5347547363550548328736040050200200655659给水5460644240240纸机冲网用水剩余白水本项目的生产充分利用原横峰造纸厂原有的设施,由于企业原有的供水系统(日供水量可达3000吨)可满足拟建项目用水量的需求,因此仍沿用原有的供水系统。该项目排水主要为废纸的破碎、清洗、抄纸工序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后最终排入岑港河。图3-2给排水情况平衡图(单位:吨/日,括号内数字为损耗量)本项目生产用水量约为659吨/日,生产工艺排水量约为6443-8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三章工程分析吨/日,则拟建工程生产工艺吨纸日均排水80.5吨,满足《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所规定的无脱墨工艺执行排水量限值(浆板制浆吨产品日均最高允许排水量为60m3,本色木浆吨产品日均最高允许排水量为150m3,加权平均吨产品日均最高允许排水量为90m3)的要求(不包括厂区生活排水及锅炉排水等)。该项目生产给排水量情况平衡图见图3-2。3.5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控制措施(不是环评报告书中写的,主要来自可行性研究报告)3.5.1废气拟建工程废气主要来源于燃煤锅炉,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及SO2本项目拟选用一台SHL4-13型4t/h链条锅炉,所用煤炭为横峰铺前煤。烟气目前采用旋风除尘器除尘处理,经处理后由35米高的烟囱排放,有组织排放预计各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5。表3-5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序号编号废水种类废水量(m3/d)处理阶段污染物浓度(mg/l,pH除外)备注pHSSCODcrBOD51①洗涤水400筛滤后6~9100010003002②剩余白水255筛滤后6~910821100366.7部分回用白水采用气浮处理3③总排口655处理前6~910321039326.0斜板筛网过滤+混凝槽+气浮644处理后6~9≤100≤350≤704④排放标准mg/l6~910035070GB3544-2008本色木浆kg/吨纸1552.510.55污染物排放量kg/吨纸8.0528.185.64kg/d64.4225.445.08t/a16.156.3511.273-8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三章工程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由于锅炉烟尘初始浓度过高以及旋风除尘器的处理效率较低,特别是无法脱硫,造成经处理后烟气中烟尘、SO2的排放浓度仍然超标,因此,建议本工程选用优质低硫燃煤,确保烟气烟尘初始浓度满足排放标准,另外,建议选用湿法除尘工艺,加强脱硫作用,本评价建议采用CS-4型冲击式水浴除尘器,确保烟气达标排放,预计各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6。表3-6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气名称烟气量(Nm3/h)污染物排放情况排放标准(mg/Nm3)削减量(mg/Nm3)污染物名称初始浓度(mg/Nm3)排放浓度(mg/Nm3)排放量处理效率1kg/hT/a锅炉烟气5933烟尘18001801.076.4290%1620SO217428715.1731.0250%87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选用优质燃煤,烟尘的初始浓度较目前大大降低,可以满足(GWPB3-1999)标准,而CS-4型除尘器的处理效率较高,同时具有脱硫作用,废气经处理后其中烟尘、SO2的排放浓度均能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所规定的限值。3.5.2废水本项目废水主要包括碎浆洗涤水和造纸白水。其中造纸白水经回收处理后可循环使用,外排废水主要为碎浆洗涤水和部分剩余白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岑港河。(1)碎浆洗涤水以吨纸洗涤平均排水50吨,每天预计造纸8吨计,则技改项目每天产生400吨左右的碎浆洗涤水,其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排放浓度为COD:1000mg/l、BOD:300mg/l、SS:1000mg/l。(2)造纸白水3-8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三章工程分析在抄造纸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对纤维进行输送并使纤维与胶料、填料及助剂均匀分布,每天约产生造纸白水约1021吨,经白水回收装置处理后可以循环使用。按75%的循环利用率计算,白水排放量为255吨/日,其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排放浓度为:COD:1100mg/l、BOD:366.7mg/l、SS:1082mg/l。(4)总排口废水拟建工程总排口废水排放量约为644m3/d,折合吨产品排水量为80.5吨。根椐国内同类型废纸生产工艺资料显示,废水中主要污染成份为不溶性的纤维等杂质。另外,还有少量的涂布剂、胶料及助剂等,其废水水质见表3-7。从表3-7可以看出,由于本项目采用外购商品浆板和无脱墨废纸制浆工艺,并选用水力碎浆工艺,依靠机械力进行疏解碎浆,因此,其废水水质污染相对较轻,本评价建议总排口废水处理工艺采用斜板筛网过滤+混凝槽+气浮工艺,废水经处理后基本能满足《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2-1999)规定的水质排放要求。表3-7拟建工程废水排放情况序号编号废水种类废水量(m3/d)处理阶段污染物浓度(mg/l,pH除外)备注pHSSCODcrBOD51①洗涤水400筛滤后6~9100010003002②剩余白水255筛滤后6~910821100366.7部分回用白水采用气浮处理3③总排口655处理前6~910321039326.0斜板筛网过滤+混凝槽+气浮644处理后6~9≤100≤350≤704④排放标准mg/l6~910035070GB3544-2008本色木浆kg/吨纸1552.510.53-8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三章工程分析5污染物排放量kg/吨纸8.0528.185.64kg/d64.4225.445.08t/a16.156.3511.273.5.3废渣排放情况废渣主要来自锅炉煤渣和废水处理后的污泥,预计煤渣年排放量为1610吨(按燃煤灰分35%计算),外排废水经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每年约140吨(以吨纸产品产生0.07吨干污泥计算)。煤渣采用运至厂外荒山坡或填坑铺路处理,废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经干化后由于富含纤维可掺入燃煤中燃烧处理。3.5.4噪声本项目的噪声源主要有生产装置的机械设备(包括打浆、造纸机械),以及锅炉风机,其源强声级在90~100dB(A)之间。加强设备的消声减震措施和强化厂房的隔音效果就基本可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噪声影响。3.6清洁生产评述与建议3.6.1清洁生产评述3.6.1.1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在工程设计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是实现清洁生产的基础,本项目采用的废纸制浆工艺本身就是一种少废的清洁生产工艺;加上本项目采用涂布技术,无需脱墨工序,进一步减少了污染的产生,为后续的污水处理创造的良好的条件。3.6.1.2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本项目由于遵循了清污分流、造纸白水循环使用的指导思想,白水循环率达75%,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纤维等有用原材料的损失,而且也降低的污染物的排放。该项目外排废水量为644吨/日,折合每吨纸排水80.5吨,,查找国家发改委颁布的3-8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三章工程分析的《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但此没有国家标准,根据同类项目的清洁生产标准与该项目做比较,该项目低于加权平均吨产品日均最高允许排水量为90m3的要求。是可行的3.6.2清洁生产建议(1)进一步提高白水的循环利用率。提高白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白水的封闭循环可采取如下措施:a.减少由制浆带来的含有溶解物的水量;b.减少抄浆系统中清水的用量,具体作法是将浓白水循环再用,无需清水之处全部使用白水,需用清水之处使用净化后的白水;c.多余白水采取措施回收纤维;d.减少事故性排放。(2)加强废纸回收的分类管理。科学合理地对废纸进行分类回收,可以达到分级处理,物尽其用的目的,提高回收质量与效率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3)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在选购锅炉和选用燃煤时,必须保证锅炉烟尘初始出口浓度不超过《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3-1999)中规定的最高1800mg/Nm3的限值。(4)建立和完善对跑冒滴漏的控制系统。(5)白水回收系统建议采用气浮回收工艺,回收后的白水洁净度很高,尽量代替清水重复使用。3-8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四章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第四章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4.1地理位置及交通横峰县隶属于上饶市管辖,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信江中游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3′至117°38′,北纬28°22′至28°27′。东邻上饶,西界弋阳,南连铅山,北接德兴,距省会南京约210公里。328国道穿境而过,是本县的交通动脉,其他公路四通八达,交通状况较为便利。要附上三个图(地理位置图,外环境关系图,水系图)4.2自然环境概况4.2.1地势、地貌地势大致东北高、西南低,为低丘岗地地貌,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偏酸性,地层上部为褐黄淡色粘土,下部为灰岩。4.2.2水文状况评价区范围内地表水水域主要是岑港河,岑港河发源于上饶县茗洋关,全河长54公里,流域面积364平方公里,流域呈羽状,最大流量2060m3/s,最小流量0.34m3/s,丰水期河宽100米,河水深度5.5米,枯水期河宽60米,河水深度0.3米,水力坡降约为0.3%,最高洪水位60.7米,在弋阳县城东面汇入信江,是信江的一级支流。4.2.3气象条件横峰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18.30C,极端最低气温-80C,极端最高气温41.20C。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年平均风速2.0m/s,最大风速20m/s。历年平均降水量1798mm,,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年平均蒸发量1627.9mm。年平均无霜期267天。4-6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四章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4.3社会经济概况标明项目直属行政区域的社会经济及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审批部门管辖行政区范围社会经济横峰县土地面积655平方公里,是本省面积较小的县,人口16.1万人,下设12个乡,1个镇。全县现有耕地13.8万亩,内含水田12.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12.3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9.7万亩,农业生产逐年上升,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花生和甘蔗等,林产以油茶、杉、松、竹居多,其中尤以油茶最著名,是国家定点商品油基地县之一。近几年县内工业发展迅速,现拥有冶金、电力、煤炭、纺织、机械、建材、轻工、粮油和食品加工等工业企业。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建设的繁荣,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建设及公共设施发展迅速。4.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4.4.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4.1.1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根据拟建项目工程废气的污染特征,结合厂址周围自然环境和居民区分布情况,本次空气环境监测仅在评价区域内至少布设6个环境空气监测点,布点位置在厂区主导风向下风向,居民区和厂区等敏感点附近周围四个点(2)监测项目、采样时间及分析方法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本工程建成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锅炉烟气,因此选择TSP、SO2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本次空气环境监测时间为2001年05月6日~05月13日,连续监测7天,在江苏要求连续监测12-16小时的连续监测。采样及分析方法严格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4.4.1.2现状评价(1)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4-6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四章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1)执行标准:SO2、TS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具体限值见表4-1。表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执行标准(单位:mg/m3)(GB3095-1996)二级标准污染物名称小时均值日均值SO20.50.15TSP/0.30(3)监测及评价结果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及评价结果见表4-2。表4-2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评价因子SO2TSP评价标准(mg/Nm3)小时均值0.50日均值0.15日均值0.30现状监测值(mg/Nm3)0.017~0.0790.0400.321污染物单因子标准指数Pi<0.1580.271.07由表4-2可见,评价区域内各监测点SO2小时均值与日均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单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没有超标状况,TSP日均值略微超标,主要是因为原横峰造纸厂仍在生产,锅炉烟气中烟尘的排放浓度仍然超标,必须严格控制废气的排放,因此,本工程必须选用优质煤以及改进烟气处理设施,确保烟气达标排放。4.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4.2.1现状监测20010年05月8~16日,受江苏省环境保护科研所委托,上饶市环境监测站对本项目岑港河纳污水域进行了一期监测。1、监测断面的设置为了解纳污水体岑港河的水质现状,本次评价在岑港河布设了三个监测断面,各监测断面的设置情况见表4-3,具体位置详见附图三。表4-3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说明4-6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四章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断面序号断面位置设置性质SW1排污口上游100米对照断面SW2排污口下游500米削减断面SW3排污口下游1500米削减断面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pH、总悬浮物、BOD5、CODcr、挥发酚、DO、硫化物。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4。表4-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摘录)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测定下限1pH玻璃电极法2总悬浮物重量法3BOD5稀释与接种法4CODcr重铬酸盐法5mg/L5挥发酚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0.002mg/L6DO碘量法7硫化物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0.02mg/L4.4.2.2现状评价1、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2、评价标准: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SS采用《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水作标准(一类)。表4-5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值(单位:mg/l,pH除外)污染物pHSSBOD5CODcr挥发酚DO硫化物标准值6.5~8.51504200.00550.23、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地表水环境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见表4-6,其中未检出项目取其测定下限值用于评价。表4-6地表水环境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表项目监测断面pHSSBOD5CODcr挥发酚DO硫化物SW1监测值(mg/l)7.2011012.1<5<0.0028.31<0.024-6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四章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单因子指数0.130.733.030.250.40.190.1SW2监测值(mg/l)7.2017040.2100<0.0028.67<0.02单因子指数0.131.1310.0550.40.100.1SW3监测值(mg/l)7.1712612.9<5<0.0028.68<0.02单因子指数0.110.843.230.250.40.100.1由表4-6可见,岑港河评价范围内各监测断面上硫化物、DO、挥发酚、pH值这四项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单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没有超标现象,SS和CODcr在上游100米和下游1500米处的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而在500米处的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超过所执行的标准,BOD5则在三个监测断面均超标。下游超标主要是因为原横峰造纸厂仍在生产并排放废水造成的。(若河流上游超标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应该在污染防止措施中提出BOD5污染解决措施)4.4.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4.3.1现状监测为了解拟建项目厂址周围声环境现状,在拟建厂址四周共布设了四个噪声监测点,监测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分昼、夜两个时段监测,各监测点的具体位置见附图二。4.4.3.2评价标准及方法评价标准采用《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及《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Ⅲ类标准。即昼间等效声级为65dB(A),夜间为55dB(A)。夜间频发噪声值标准不得超过15dB(A);夜间偶发标准噪声值不得10dB(A)。采用环境噪声监测数据统计的等效声级Leq与所执行的环境标准相比较,确定厂址周围声环境质量的好坏。4.4.3.3监测结果与评价监测统计结果见表4-7。4-6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四章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表4-7拟建工程厂界噪声监测统计结果〔单位:dB(A)〕监测时段昼间夜间监测点位厂界东厂界南厂界西厂界北厂界东厂界南厂界西厂界北Leq69.065.377.465.844.565.777.155.7执行标准值6555是否超标是是是是否是是是由表4-7可见,拟建工程厂址四周声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值昼间在65.3~77.4dB(A)之间均高于所执行的环境标准65dB(A),夜间在44.5~77.1dB(A)之间,其中只有厂界东低于所执行的环境标准55dB(A),其它各点均超标,属于频发噪声,表明本工程厂址所在地的声环境状况较差,不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3类区标准。主要是因为原横峰造纸厂仍在生产造成的。(在叙述中要讲明不生产时的情况)4-6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四章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4-6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5.1地表水环影响预测及评价5.1.1预测因子根据本工程废水排污特征,本次地表水环境预测评价选取污染因子BOD5、CODcr作为预测因子。5.1.2预测时段岑港河枯水期,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即直接排放)情况下对岑港河纳污水域水质的影响分别进行预测。5.1.3预测范围岑港河水域废水总排放口起至下游2000m流域内(两岸为荒山滩地)。5.1.4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2-9.3)中推荐的S-P混合衰减模式进行预测。预测模式如下:式中:C——预测浓度值,mg/l;C0——完全混合浓度值,mg/l;CP——污染物排放浓度值,mg/l;Cn——污染物水域现状值,mg/l;Qp——污水排放量,m3/s;Qn——河流流量,m3/s;X——预测距离,m;K1——河流耗氧系数,1/d;u——河流流速,m/s;混合过程段的长度由下式估算:L=1.8BU/〔4H(gHI)1/2〕式中:L——混合过程段的长度,m;5-5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g——重力加速度,m/s2;U——纵向断面平均流速,m/s;H——平均水深,m;B——河流宽度,m;I——水力坡降,m/m。5.1.5参数选取(1)污染源强:见表5-1。表5-1地表水环境预测污染源强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浓度CODcrBOD5m3/dm3/s达标排放事故性排放达标排放事故性排放8790.01350mg/L1039mg/L70mg/L326mg/L(2)岑港河水文参数根据当地水文站历年水文监测统计资料,岑港河枯水期(即85%流量保证率时)流量为0.34m3/s,平均流速为0.019m/s,平均河宽60m,平均水深0.3m,沿程比降为0.2‰。(3)其他参数确定K1值经计算为1.97l/d;混合过程段的长度经计算为18.16米。5.1.6预测结果分析5.1.6.1不同排放状况下废水排污对岑港河评价段水域的污染影响预测(1)废水达标排放情况下污染影响预测废水达标排放情况下污染物COD、BOD对岑港河评价段水域的影响见表5-2及表5-3。表5-2污染物COD在河流各断面上的浓度预测值(mg/l)距离18118500100015002000COD14.8613.175.694.482.461.35表5-3污染物BOD在河流各断面上的浓度预测值(mg/l)5-5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距离181185001000110015002000BOD13.7512.207.554.143.672.271.25(2)废水事故性排放情况下(即直接排放)影响预测废水事故性排放情况下污染物COD、BOD对信江评价段水域的影响见表5-4及表5-5。表5-4污染物COD在河流各断面上的浓度预测值(mg/l)距离18118400500100015002000COD34.5429.2420.4018.099.935.452.99表5-5污染物BOD在河流各断面上的浓度预测值(mg/l)距离1811850010001300140015002000BOD21.0718.3511.356.234.353.863.421.885.1.7预测评价通过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状况下对岑港河纳污水域的影响均较小,其中达标排放情况下COD浓度预测值最高为14.86mg/l,符合地表水质量标准;BOD浓度预测值最高为13.75mg/l,在排污口下游1100米处BOD浓度预测值为3.67mg/l,符合地表水质量标准;废水事故性排放情况下,即废水处理设施失效,COD浓度预测值最高为34.54mg/l,在排污口下游500米处COD浓度预测值为18.09mg/l,符合地表水质量标准;BOD浓度预测值最高为21.07mg/l,在排污口下游1400米处BOD浓度预测值为3.86mg/l,符合地表水质量标准。为了保护岑港河水域环境,避免局部水环境受到污染,同时要坚决贯彻国家“一控双达标”的要求,拟建工程一定要确保废水处理站的正常、稳定运行,严禁废水未经处理排放或超标排放。5.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5.2.1预测因子根据本工程废水排污特征,本次大气环境预测评价选取污染因子为SO2和TSP5-5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5.2.2预测时间连续监测7天,要求连续监测12-16小时的连续监测。5.2.3预测范围5Km~50Km5.2.3预测点网格点,地面最大浓度点,环境空气敏感点5.2.4预测模式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烟囱高度不的小于45m,取he=59m,z=34.7m,大气稳定度为D,x取0-2000m,查表有:=0.826212,=0.104634,=1119m,=0.888723,=0.146669则=75.15m,该工厂每年工作250天,每天工作12个小时,u=2m/sSO2Q=31.02t/a=2872mg/s知=75.15m,=34.7mCmax=2Q/eu=0.065TSPQ=6.42t/a=594mg/sPmax=(Cmax/Coi)*100%=9.3%由Pmax>10%综上此评价为三级又知D10%=2km,评价范围为5km×5km5.2.5参数选取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m3)标准来源TSP日平均0.3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SO2日平均0.1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小时平均0.505.2.6预测评价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该项目属于国家限制性项目,应该对排放的气体严格控制5-5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5.3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5.3.1预测位置厂界外1米,高度1.2米,距离任何反射面不小于1米的位置5.3.2预测时间昼夜间正常监测5.3.3参数的选择声环境质量标准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050401554526050365554a7055b70605.3.4预测评价通过实测高于所执行的环境标准,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该项目属于国家限制性项目,应该对噪声的排放严格限制5-5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六章污染物总量控制第六章污染物总量控制地方政府对项目建成投产后污染物排放提出的总量控制指标见表6-1通过本项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投产后主要的污染物是废水中的CODcr和锅炉烟气中的SO2和TSP,它们的排放量见表6-1。(应有老厂总量,排污量不增加)表6-1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及其排放量一览表(单位:t/a)污染物类别CODcrSO2TSP原有项目控制总量806025建成后排放量56.3531.026.42从表6-1中可知,本项目在采取了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由于本项目为改建项目,根据增产不增污的原则,污染物的排放可满足环保部门所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能符合总量控制的三个原则(达标排放,技术可行,符合环保要求),建议该项目建成后CODcr含量不得超过56.35,SO2含量不得超过31.02,TSP含量不得超过6.42(t/a)6-1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分析7.1废气处理措施分析本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为一台SHL4-13型4t/h链条锅炉产生的烟气,本评价建议在选用优质燃煤的基础上,采用CS-4型冲击式水浴除尘器,该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90%),脱硫效果好(≥50%)的特点,经处理后外排烟气中烟尘浓度小于200mg/Nm3,SO2外排浓度小于900mg/Nm3,烟气经一高35米的烟囱排放,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3-1999)二类区Ⅱ时段标准。工程投资估算约5.8万元。表3-6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气名称烟气量(Nm3/h)污染物排放情况排放标准(mg/Nm3)污染物名称初始浓度(mg/Nm3)削减量(mg/Nm3)排放浓度(mg/Nm3)排放量处理效率kg/hT/a锅炉烟气5933烟尘180016201801.076.4290%200SO217428718715.1731.0250%9007.2废水处理措施分析白水回收建议采用气浮澄清工艺,该技术工艺成熟、效果良好,本报告不作更多的评述。本项目污染治理的重点在于废水的治理,一般来说,废纸制浆废水的共同特点是悬浮物等非溶解性污染物含量高,尤其是对无脱墨工艺的废纸浆生产过程,其废水中溶解性COD、BOD指标较低,较适合采用物理化学法处理。本次评价推荐的处理方案亦遵循这一技术路线。7.2.1废水水量及水质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废水总排放量为644m3/d(26.8m3/h7-5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水质为SS:941mg/L、COD:984mg/L、BOD:312.8mg/L;废水排放标准为SS:≤100mg/L、COD:350≤mg/L、BOD:70≤mg/L。7.2.2废水处理方案(一)方案一废水处理方案斜板筛网过滤+混凝槽+气浮(1)工艺流程简述废水先经格栅去除漂浮的纸屑,然后流入集水井经泵提升至筛网,进行纤维回收。筛网过滤后的废水再进入混凝槽,并加入混凝剂进行混凝反应,以使一些细小的悬浮物、胶体物混凝成大的颗粒,经沉淀后自流进入气浮池以进一步去除污染物质,即可达标排放。污泥池污泥经板框压滤后掺入煤渣进行焚烧。工艺流程见图7-1。格栅斜板筛网漂浮物等杂质纤维回收混凝槽气浮池混凝剂出水污泥池废水板框压滤图7-1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简图(2)处理效果据同类型废纸造纸厂实际运行资料表明,该工艺在进水COD为1000mg/l~1200mg/l,SS含量在800mg/l~1200mg/l的情况下,COD的去除率≥65%,出水水质COD浓度小于350mg/l,SS小于100mg/l,低于排放标准。(3)处理费用及投资估算该工艺的每吨废水处理费用为0.36元,其中药剂费0.18元,每日用电约110kwh,7-5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每度电按0.55元计,则每吨废水电费为0.09元,人工费(4人)每吨废水0.09元。本方案工程总投资估算约为30万元。(二)方案二废水处理方案斜板筛网过滤+折板反应池+沉淀池(1)工艺流程简述废水先经格栅去除漂浮的纸屑,然后流入集水井经泵提升至筛网,进行纤维回收。筛网过滤后的废水再进入折板反应池,并加入混凝剂进行混凝反应,以使一些细小的悬浮物、胶体物混凝成大的颗粒,经沉淀后自流进入沉淀池以进一步去除污染物质,即可达标排放。沉淀池污泥经板框压滤后掺入煤渣进行焚烧。工艺流程见图7-2。格栅斜板筛网漂浮物等杂质纤维回收折板反应池沉淀池混凝剂出水污泥池废水板框压滤图7-2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简图(2)处理效果据同类型废纸造纸厂实际运行资料表明,该工艺在进水COD为1000mg/l~1200mg/l,SS含量在800mg/l~1200mg/l的情况下,COD的去除率≥60%,出水水质COD浓度小于380mg/l,SS小于100mg/l,出水水质COD浓度略高于排放标准。(3)处理费用及投资估算该工艺的每吨废水处理费用为0.31元,其中药剂费0.18元,每日用电约50kwh,每度电按0.55元计,则每吨废水电费为0.043元,人工费(4人)每吨废水0.09元。本方案工程总投资估算约为28万元。(三)两方案比较7-5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方案一在技术上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但工程建设投资、运行费用略高,方案二在COD的去除上略差一些,工程建设投资、运行费用较方案一略低一点,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总的分析,本评价建议采用斜板筛网过滤+混凝槽+气浮的工艺处理废水。7.3废渣处置措施分析本工程废渣主要有煤渣、废纸夹杂的非纸类异物、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和烟气除尘产生的灰泥,煤渣和非纸类杂物可用于填坑铺路、灰泥可运至附近的砖厂作为制砖原料、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可掺入煤炭燃烧等,废渣处置方法基本可行。厂外渣场的选择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并采取措施防止扬尘、灰渣流失等二次污染情况的出现。7.4噪声防治对策噪声防治首先应考虑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其次是采取消声、减震和使用隔声罩等措施,降低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项目主要的强噪声设备是风机,在设计时可考虑将风机安装在独立的锅炉房内,风机进、出口安装消声器,在总图布置上尽量远离办公楼,并为操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噪用品。三同时一览表污染源环保设施名称投资额(万元)处理效果进度废气与主体工程同步废水噪声固废厂区绿化7-5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分析事故预警系统合计7-5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八章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第八章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8.1环保管理措施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和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拟建项目的实际需要,建议该公司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环保处(科),或指派专人负责,以负责全厂的日常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贯彻、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2)组织制定和修改本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3)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4)领导和组织本单位的环境监测;(5)检查本单位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负责污染物事故性排放的处理和调查;(6)组织开展职工的环保教育,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8.2环境监测建议8.2.1环境监测制度企业环境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是:(1)制定全厂的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2)定期监测本厂污染源所排放污染物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所规定的排放标准;(3)分析所排污染物的变化规律,为制定污染控制措施提供可靠依据;(4)参加本厂环保设施竣工验收,负责污染事故的监测及报告。8.2.2环境监测内容8.2.2.1监测项目及频率主要为污染源监测,监测项目根据生产工艺排污状况决定;另外在必要时做一些厂区及车间内环境状况监测,具体内容见表8-1。8-2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八章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表8-1监测项目及频率一览表污染物类别监测点频率监测项目废水总排口1次/季pH、SS、COD、BOD等锅炉烟气排气筒出口1-2次/年烟尘、SO2噪声厂界四周1-2次/年、分昼夜8.2.2.2监测手段可委托扬州大学测试中心进行监测。8.3环保管理建议(1)环保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严格的制度化管理,使环保工作在厂内做到有章可循。(2)将环保工作纳入企业的目标考核计划中,对各车间的“三废”排放和治理设施的效率、能力进行考核,实行超标受罚,达标得奖,减量重奖。对车间“跑、冒、滴、漏”等非正常排放要加强管理、监督,以改善员工工作环境,促进清洁生产。(3)工厂对环保经费要有一定的保证,用于环境治理和监测工作的开展,对环保设施要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以保证良好的生产运行状况。(4)应加强环保管理工作,抓好环境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建档工作,借助于本次环评工作中的污染源调查,建立起全厂系统的污染源、治理设施、厂内环境监测数据档案。8-2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九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第九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主要是衡量项目的环保投资所能收到的环境效益,本项目环境经济损益分析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对该工程环保设施投资效益进行分析。9.1工程环保设施投资分析本项目基建总投资为3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5.1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5.04%,投资分项列表如下:表9-1工程环保投资分项表序号环保设施名称投资额(万元)占总投资比例(%)1废气治理措施锅炉烟气除尘、脱硫5.81.932废水治理措施造纸废水治理3010.00白水回收6.52.173噪声治理措施锅炉风机消声0.50.174环评费用2.00.675绿化及其它0.30.106总计45.1015.049.2环保投资费用及效益工程环保投资费用主要包括运行费、设备维护及折旧费,折旧年限按14年计,维护费按4%计;工程环保投资效益主要有白水回收纸纤维和减少用水量产生的经济收入等。工程环保投资费用及效益见表9-2。9-2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九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表9-2工程环保投资费用及效益表序号环保设施定员年支出(万元)年收益(万元)维护及折旧运行费1锅炉除尘0.641.802造纸废水处理43.349.233白水回收40.723.5920.12总计4.7014.6219.32从表9-2可以看出,工程白水回收每年可减少25.15万吨水的用量,按每吨水0.8元计算,每年可节约水费20.12万元,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9.3环保投资环境效益分析工程由于对“三废”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能有效地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使污染物达标排放,从第三章中表3-6及表3-7可知,烟气经治理后烟尘排放量减少了90%,SO2减少了50%;每年减少烟尘排放量57.78吨,减少SO2排放量31.02吨;废水经治理后,悬浮物、COD、BOD每年分别减少了166.2吨、167.3吨和52.5吨,每年减少新鲜水用量25.15万吨,从而大大减轻本工程对厂区周围环境空气、水体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9.4工程社会效益分析本工程的实施、建设过程将为当地的建筑、施工等行业提供发展机会,带动相关行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同时就地增召工作人员近百人,从而解决了当地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对于提高本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9-2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十章公众参与第十章公众参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要对该项目进行公示10.1公众参与调查概况为了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区域各部门和群众的意见,2001年9月评价单位在当地环保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在本项目所在区域及岑港河下游影响区域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厂址周围和岑港河下游的村庄居民,此外还走访了当地水文、农业、城建等政府部门,通过交流,了解了各界人士对本项目建设的意见,提高了受影响居民的环保意识。在访谈与调查过程中,评价单位发放了60份公众参与调查表(调查表格形式见附件),回收有效表格53份,有效回收率达88%。被调查对象包括农民、工人、和机关干部等不同职业人士,调查覆盖了各年龄层次(最大的63岁,最小的22岁),具有不同学历(从小学到大学),其中男性39人,女性14人。10.2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1、向公众介绍拟建项目的工程概况、排污性质及状况、治理方案等。2、向公众介绍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政策和环境执行标准等。3、了解公众对项目的建设及其带来的环境影响和减缓措施的建议、要求等。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0-1。10.3公众意见与建议(1)完全赞同本项目的建设,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本县经济的发展。(1)对本项目厂址周围环境现状均表示满意,对岑港河现有水质也均表示基本满意。10-3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十章公众参与(1)建议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尽量降低对岑港河水质的影响,使环境的负效应减到最低程度。(2)厂址周围及下游沿线受直接影响的主要为农民,均希望工程建成后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力度,杜绝“污染事故”及“扰民事件”的发生。(3)对工程建设和运营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均表示要求治理。公众参与调查表姓名性别家庭地址工作公司地址联系电话12……….表10-1公众参与调查统计结果序号调查内容选项比例(%)备注1是否赞同该工程的建设赞同100不赞同/无所谓/2该工程的建设是否有利于本县的经济发展有利于100不利于/不知道/3对厂址周围环境现状是否满意满意100不满意/很不满意/4对岑港河现有水质情况是否满意满意77.4不满意22.6很不满意/5该工程的建设对岑港河水质的影响很大3.8一般7.5较小88.76工程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何种较大废水62.3可多选烟尘5.710-3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十章公众参与噪声32.1其他/空白1.97建议采取何种措施减轻影响废水治理56.6可多选烟气治理7.5消声减噪3.8其他/空白32.110-3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第十一章评价结论11.1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明确说明项目在建设不同时期对环境的影响11.1.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空气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内各监测点的SO2小时均值及日均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TSP日均值略微超标,说明评价区域空气环境质量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原横峰纸厂使用劣质煤,而且除尘效果不理想造成的。11.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范围内各监测断面上硫化物、DO、挥发酚、pH值四项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没有超标,SS和COD在上游100米和下游1500米处的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而在500米处的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超过所执行的标准,BOD则在三个监测断面均超标。说明评价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主要是因为原横峰造纸厂仍在生产,废水处理排放不达标造成的。11.1.3声环境质量现状拟建工程厂址四周声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值昼间在65.3~77.4dB(A)之间均高于所执行的环境标准65dB(A),夜间在44.5~77.1dB(A)之间,只有厂界东噪声值低于标准,其余三处均高于所执行的环境标准55dB(A),表明拟建工程厂址所在地的声环境状况很差。主要是因为原横峰造纸厂仍在生产,而且噪声治理不达标造成的。11.2工程分析拟建工程建成后,锅炉烟气排放总量为3560万Nm3/年,其中主要污染物烟尘排放量6.42吨/年,SO2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排放量31.02吨/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6.1万吨/年,其中污染物COD排放量56.35吨/年,BOD排放量11.27吨/年,SS排放量16.1吨/年。废渣年排放总量共计1993吨,其中锅炉煤渣排放量1610吨/年,原料中非纸类异物产生量156吨/年,废水处理后的污泥约140吨/年,锅炉除尘系统产生灰泥87吨/年。11.3环境影响预测11.3.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由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知,该工程投产后在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和废水处理设施失效这二种排放状况下污水排放对岑港河纳污水域整体的影响均较小,相对其本底值而言增加量十分小,排污后各预测断面的预测值均满足所执行的环境标准;但对岑港河局部纳污水域内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其中在废水达标排放情况下,影响范围长达1100m,在废水事故性排放情况下,影响范围长达1400m。11.3.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由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知,该工程投产后在废气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废气排放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均较小,排放废气后预测值均满足所执行的环境标准;但对周围环境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必须严格控制排放11.3.3声环境影响预测由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知,只有少数满足环境标准,其他共各点均超标,周围的声环境状况较差,必须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1.4污染防治对策11.4.1废气治理措施锅炉的烟气除尘脱硫采用CS-4型除尘器,处理后外排烟气中烟尘浓度小于200mg/Nm3,SO2浓度小于900mg/Nm3,烟气经高35米的烟囱排放,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3-1999)二类区Ⅱ时段标准。工程投资估算约5.8万元。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11.4.2废水治理措施白水回收采用气浮法,白水回用率达75%;建议采用斜板筛网过滤+平流式沉淀池+兼性氧化塘的工艺处理总排口废水,出水指标COD≤350mg/l、BOD≤70mg/l、SS≤100ml/l,满足《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2-1999)规定的水质排放要求。该工艺的每吨废水处理费用为0.31元,工程总投资估算约为30万元。11.4.3噪声治理措施本项目应重点对强噪声源采取减噪治理措施,首先应考虑选用低噪声设备,其次是采用消声、减震和使用隔声罩等措施,减少设备运行噪声对操作人员及周围环境的影响。11.5总量控制本项目建成投产后,通过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其污染物排放总量能够满足上饶市环保局对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11.6结论综上所述,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依托成熟、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利用废纸作为原材料进行生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严格落实本评价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并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污染物的排放能满足所执行的环境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因此本评价认为,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在切实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坚决贯彻“三同时”制度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结论中没有回答“相关六个问题”(产业政策,相关规划,总量控制,达标排放,清洁生产,环境规划)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清单1.第一章1.6节中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名称方位距离规模环境功能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2.第二章2.5节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规划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还包括经济开发区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3.第三章项目组成表,项目平面布置图,外部环境关系图项目组成表序号生产装置辅助生产装置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备注1236.第九章调查对象统计表调查对象统计表姓名性别家庭地址工作公司地址联系电话12……….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江西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宁陕县汶水河漂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学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诸暨二期污水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年产14000t电解铅(再生铅)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年产65000平方米塑钢门窗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三亚新城污水处理环境影响报告书
- 玲珑纸品厂原址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淇水湾度假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三厢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御龙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年出栏肥牛100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广西铜深加工产业建设及技术改造项目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腾冲健君医院综合大楼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建德市新安江镍合金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镍铁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亮甲店工业区区域开发环境影响报告书
- 长春中医学院附院综合门诊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九仙温泉度假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年产2亿㎡瓦楞纸板纸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