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1 MB
  • 109页

探索区域视角下城市总体层面景观规划设计生态途径研究

  • 10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域视角下城市总体层面景观规划设计生态途径研究姓名:刘海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导教师:周庆华2002.6.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区域视角下城市总体层面景观规划设计生态途径研究一以宝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生:刘海龙指导教师:周庆华摘要f城市景观涉及自然、人文、社会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的多学科研究领域。从生态角度出发的研究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这方面的意义在当今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尤为重要。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历史与人为原因,造成了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区域环境的改变影响着城市的生态支持系统功能的发挥,进而决定了城市内部生活环境与景观质量的高低。同时城市作为以人类活动为主的生态系统,对区域的生态平衡与稳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从区域出发对城市的生态与景观建设进行综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7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生态学、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理论的综合研究,建立论文研究的理论体系。并以宝鸡为实例,通过现状景观资源和景观公共感知调查,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从区域层面出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生态适宜途径研究。论文重点探讨了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建构和城市景观生态综合建设的方法途径。区域层面的研究包括了区域廊道、斑块和基质的格局和生态功能分析研究,以及景观生态单元类型化和区域分布研究,从而寻找城市与宏观格局的关系,对城市景观建设途径提供指导。f城市层面研究包括建立开敞空间系统、生态绿地系统、蓝道与绿道系统,探讨通过提高自然组分和增加环境异质性来改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然后,通过城市景观的生态和美感综合评价研究,结合城市生态建设,探讨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的城市景观设计体系的建立,从而探讨城市景观生态的综合建设途径。>一一-一“c77J关键词:景观生态系统区域景观生态宝鸡’——一————一’—一“。●—一———一论文类型:应用基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Studyofecologicalmethodsofurba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fromregionalangel--acasestudyofBaoji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Speciality:UrbanplanninganddesignName:LiuHallonglnslructor:ZhouQinghuaABSTRACTUrbanlandscape,acomprehensiveal"eaformulti-disciplinedstudy,concernsnaRu"e,cultureandsocietyete.Asamajoraspect,thestudybasedonecologyisespeciallysignificantintheageofpursuiI培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emphasizingonprotectionofecologicalenvironment.InLoessPlateauRegion,thedeteriorationofecologicalenvironmenthasbecomemoreseriousformanyreasons,suchassoilerosionandvegetationdegeneration.Thesechangesofregionalenvironmentaffectthefonctiollillgofecology-supportedsystemofthecity,andalsodecidethequalityofthelivinganvimnmentandurbanlandscape.Besides.asanecologicalsystemmainlyconsistedwithartificialfacilitiesandenvironments,acityplaysagreatinfluencetotheecologicalbalanceandstabilityoftheregion.So,thestudyofacomprehensivewayoflandscapeandecologyconstructionofacityfromregionalangelisveryimportant.Throughtheresearchoftheoriesonecologyandurbanlandscapeandsomepracticalprojects,thisthesisestablishesatheoreticalsystem.Afterinvestigationsoflandscaperesourceandpublicperception,itconductsthestudyofecologicalmethodsofurbanlandscapeplann吨anddesign.Onregionallevel,thestudyfocusontheanalysisoflandscapeecologicalpanemandthefunctionofthePatch、CorridorandMatrixandonthetypeanddistributionoflandscapeecologicalunits,andalsoprovideswiththeecologicalbasisforurba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Thestudyoncitylevelmphasizesontheimprovementofnaturalpareofcityenvironment,suchasecologicalgreenland,openspaceandbluewayandgreenway.Throughtheassessmentofurbanlandscapebasedonecologyandaesthetics.thelastparttriestosetupailoverallurbanlandscapedesignsystem.Keyword:LandscapeEcologicalSystem风酒onLandscapeEcologyBaojiThesis:ApplicationFuudame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1关于论文的研究1.绪论1.1.1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呼唤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学科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城市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学作为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可以从新的视角对我们的景观改造活动——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及思路进行探讨。城市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为剧烈的地区,其景观特征呈现强烈的人工化倾向。大量人群与建筑物的密集使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愈加疏远,热岛效应和空气、水质的污染,以及物种多样性的逐渐丧失使城市的生态条件逐渐恶化。以往以“人”为中心的物质空间规划较多注重人工环境的塑造,多从形式法则出发,造成景观环境生硬、单调,缺乏能满足市民接近自然,改善身心的绿色环境。并且在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大量需求造成建设性破坏,一些自然景观资源被毁坏乃至消失。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但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历史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不合理,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生态条件恶化。据考证,西周时期,我国黄土高原还有32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3%,从秦朝起,历经垦耕和多次大的破坏,森林日益减少,近代以来,几乎损失殆尽,劫余的森林不足200万公顷,覆盖率仅为3%。森林植被退化造成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活动。更为严峻的是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流^黄河,导致下游河床逐年淤高,洪水严重威胁着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经济建设成果。区域生态条件的改变使黄土高原城市的生态环境尤为敏感、脆弱。在周边森林和水体等生态支持系统调节能力下降的情况下,热岛效应加剧:裸露土地面积增多,造成沙尘暴天气,空气质量下降;降水多形成地表径流快速流失,造成河流缺乏水分涵养,断流时间延长,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并且土壤和有机质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城市环境^工硬质地面增多,生态效益低下的大片草坪使鸟类及动物无处栖身⋯⋯。这些问题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在黄土高原城市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进而影响城市生活环境与景观质量。景观问题由生态环境状况而产生,景观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区域出发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进行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安建筑科技丈学本论文以黄土高原城市一宝鸡作为实例,探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适宜途径。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分析,以区域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与良好作为首要考虑,保护景观资源.维护生态过程,尊重生态格局,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达到较高视觉审美以及文化心理等要求,从而使生态保护、景观塑造与城市建设等方面能在一个协调机制中进行,做到环境、社会、经济的效益统一,创造可持续的人类环境。1.1.2论文选题的缘由在硕士学习期间,笔者跟随导师参与了多个城市设计专题研究,包括总体城市设计、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山地居住区规划等。在方案研究当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首要的考虑,笔者也充分体会到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与景观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也有对这一题目进行较为深入研究的想法。2001年,笔者有机会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五”重点资助项目一《黄土高原绿色建筑体系与基本聚居单位住区模式研究》及其子课题《黄土高原景观生态类型化研究》,以及《黄土高原人居环境景观生态安全模式规划理论方法研究》。通过对这—领域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的学习与了解,以及多专业协同研究的交流,对此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本论文即是在实际规划设计研究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与探讨。1.1.3论文研究的框架与方法本论文以景观生态格局研究为重点,通过区域景观要素的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分析,景观生态单元的类型以及分布研究,探讨建立在符合区域生态格局和机制下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生态适宜途径。全文共分三大部分:绪论、理论研究篇和实例研究篇。绪论阐述了论文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论文选题的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框架及方法等。理论研究篇首先对景观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研究与界定,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了回顾和综合研究,形成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建立了从生态学出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包括规划目标、原则、层次与途径。实例研究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前面建立的理论体系基础上,通过现状景观资源调查与景观感知调查,提出实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规划目标,然后重点对区域与城市两个层面的景观与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研究,城市景观生态综合建设途径研究。本论文是属于应用基础性质的研究,因此,注重第一手资料的调查和收集,通过现场踏勘、问卷调查等进行实例分析。同时采用历史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及系统方法进行理论部分的研究。论文研究框架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2研究背景1.2.1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代,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人类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会促成一定的环境观念的产生。因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表现出了不同的环境伦理思维。其发展脉络如表lt1。自从18世纪以来,人类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无论从创造的社会财富和文明成果,还是人类自身生存和改造自然能力等方面来看,都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然而,由于“人类中心观”、“技术至上论”成为指导人类行为的规范和依据,过分强调人与自然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对立,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强度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变成了普遍的社会价值观,人类的“主体思维”(即强调人类对除人类以外的客体或物体的支配)也成为思维模式。表1.1“人一自然”关系不同时代发展脉落图示历史生产方式与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模式环境伦理观文明人一自然阶段时代类型关系特征原始狩猎采集,生存能力本能驱使,完全生图腾崇拜荒蛮依赖、从属被动时代低下存.依赖自然文明从属农业对自然进行局部改造农业经济缓慢发“天人合一”农业顺从、尊重被动时代利用,农业、手工业展文明和谐为主,水平较低工业现代大工业,高技术高速增长与急剧人类中心论工业战胜、征服主动时代产业变化技术至上论文明对立后工信息产业,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追求新的和生态和谐、合作主动业时生态产业谐生态思维文明和谐代雷切尔·卡森(RachelCarson)的《寂静的春天》、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等生态先驱性著作强调人类所面临的已不仅仅是污染问题,而是人类生活环境不断衰退和恶化,最终走上不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严重后果,警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将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前景。由此,人们不得不进行反思:这个时代应该以何种思维方式来从事和处理人类生存的一系列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以及面对日益高涨的呼声,人们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要正确地合作”,即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得人类与其它生物以及共同的地球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发展,生态学和生态思维成为时代中的环境伦理准则。如有学者描述道:“在最近一些年里,要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涉及“生态学”,已经是不可能了⋯⋯像雷切尔·卡森,巴里,唐芒纳,尤金·奥德姆⋯⋯以及其他在这—领域居领先位置的科学家们,成了新神明的代言人⋯⋯~他们的学科所形成的影响力之大,简直可以把我们的时代称之为“生态学时代”。。其中,奥德姆兄弟在其各自的著作《生态学原理》和《环j鲐_权力与社会》中表明“如果要让生态学研究具有任何实用价值的话,就必须形成统一的生态系统理论,并用数学的,统计学的术语加以精确的描述”。尤金·奥德姆并且进一步在其“人类生态学”研究中,。(美)唐纳镶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一生态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7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呼吁采取一系列政策以规范人类行为,包括:允许家庭计划生育,控制出生率⋯⋯:完整的地区土地使用规划;改革税律以限制经济增长等。对奥德姆来说,这些政策也是他的科学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它们被认为是从生态学的统一理论中按逻辑演绎出来的,科学家已变成了一个社会规划者,试图将整个社会“生态学化”。显然,如果这些政策被某些国家真正加以执行的话,那么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出现一场全面的革命。因此,可以认为:1)生态学是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2)生态学已成为解决所有与生命有关现象的问题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3)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将依赖于生态学的进步:4)运用生态学方法推进各种学科的研究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E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确认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危机。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公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以及《21世纪议程》,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人类生态环境作为人类共同的目标和使命,标志着可持发展开始成为人类的共同行动纲领。综E所述,从某种意义上说,共同的生存需求使这个时代具有了共同的使命,那就是人们需要以生态学的思想来改变我们以往认识世界的视野和思维方法,来规范和指导我们的行为与发展。生态学具有了时代意义上的世界观、道德观的性质。1.2.2城市规划设计与生态学思想a.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思维城市作为人类聚居方式的集中体现,是复杂的人类生态系统,也是生态研究的重要内容。18世纪以来,工业化进程改变了“人一自然”的平衡关系,城市做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巨大“实体”,具有极其巨大的“能量”,对整个生态环境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因此,人们必须对城市规划的思维方式进行更新与转变,从物理方法走向生态学方法,从机械思维走向生态思维。而有学者认为,生态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系统思想、共生思想和演替思想,因此,城市规划的生态思维包含了以下观点:。1)城市生态系统观城市生态系统观认为,城市是由相互关联的复杂网络组成的有机整体,城市中的一切单元都是内在联系的。并且城市是变化着的有秩序的功能整体,永恒的变化是第一位的,宏观有序是第二位的。城市生态系统有人为性,不完整性,开放性,复杂性,脆弱性和不可恢复性等特点。2)城市“稳态经济”观建立“稳态经济观”最重要的是要将城市经济纳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中去,使城市经济的发展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满足全体人民的。沈清基:论城市规划的生态思维,城市规划汇刊,6,7-12,20005 西安建筑科技人学物质需求。经济活动应建立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改变不考虑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盲目地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病态经济”,改变简单以人均GDP做为社会经济福利增氏的标志,而麻提倡绿色GDP。3)城市发展适度观城市发展适度观强调城市对自然界的作用应加以限定和17制,城市发展要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以不破坏自然实体的整体特征及其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为前提。应在国家和区域体系中对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予以正确定位,加强城市与区域的合作与联系。4)城市与自然共生观城市是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维系在一起的,城市的建立、发展与K久维持需要自然环境jexf"t:的支持。冈此为实现城市与白然共生,城市规划应增加城市生态用地的比例,提高城市的13然度(指城市中白然景观的丰富程度,自然地域._城市用地比例等),最人限度满足城市人类的生态需求。5)城市有机更新观城市如同一个有机体,具有生长、发育、衰老、更新等新陈代谢过程,而且时刻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应仔细研究城市的历史,探索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场所行为和场所精神,在规划设计中表达和保持这种内容,以保持城市历史的延续性。6)城市生态设计观生态设计是按照自然环境存在的原则和规律设计人类的居住形式和环境,其最低目标是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设计一种物质和能源消耗较少的生活方式。城市生态设计观遵循和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普遍f生原则以生态学为出发点将整个城市系统作为生态设计的对象,在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和城市的各个方面都普遍应用生态设计的原则:-尊重自然的原则:城市设计必须尊重和利用自然环境,在深刻认识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而进行:·反映区域环境特性的原则:城市生态设计应强调、利用所在地域的环境特性,保持和维护特定区域环境及生态位的独特性;·利用再生能源原则:从城市规划设计角度考虑减少能源消耗:·同步发展原则:强调城市人工环境与地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同步,尤其是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城市发展重点应转移到生态建设方面来;·生态技术原则:强调将生态学原则合理应用于城市设计上,并且将生态技术方法形成的“生态装置”与“单元”作为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b.城市景观设计与生态审美观(1)美学与人类的审美活动对美的追求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生命和生活环境的理想的探求。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真正美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而作为人的内在需要,审美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源于人们在创造性劳动中所体验到的生命活动的自由感。黑格尔就曾说过:“审美有令人解放的性质,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因此,审美活动具有超功利性、主体性以及感性特征。西方美学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有两种派别:1)从精神方面,认为美是精神的产物,代表如黑格尔、康德等;2)从物质方面,认为美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如亚里士多德、车尔尼雪夫斯基等。而美经常是一种评价性用语,包括自然美、艺术美、技术美等,表明当一个事物的物质属性,如一定的质感、色彩、韵律等,作为可感知的审美特质能满足主体的某种审美需要时才有美可言。这种评价表达着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即美是在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客观外界景物满足人的审美心理需要的一种价值属性。如在景观设计中对美的追求是永恒的,对于景观美,西蒙兹在《景观设计学》中认为:“景观地段不同要素的和谐程度不仅是获得快感的度量,也是美的度量。关的定义因而就是所有感性要素之间明显的和谐关系”。正如朱光潜认为美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是主客观的统~。如乡间的田园风光给人宁静、安详的美,水乡的小桥流水给人精致、小巧的美,而现代高层建筑给人积极向上的振奋之美。(2)生态审美与城市景观设计传统西方美学是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哲学模式和征服自然的文化观念之上的,如西方几何化园林就是基于对自然改造、征服的美的理解。现代技术美强调人工物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本身具有功利性,也是以人类自身的价值为出发点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自然的强制性与模仿性。生态审美(Eco—aesthetic)是在当代生态文化观念影响下对审美现象的再认识。它不只是对外在自然美的发现,而是以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把自身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与生态过程作为审美对象而形成的审美意识。李泽厚曾说过:“美的产生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外在自然的人化和和内在自然的人化”,而生态美则反映了人的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表现了—种由生态平衡产生的秩序感,一种生命和谐的意境和生机盎然的氛围。因此,生态审美具有以下特征:1)强调自然生态审美强调尊重自然的本身状态,在设计实践中充分理解和尊重土地上的自然生态过程和格局,并寻找其适宜形式,在生态机制基础上重新认识自然形态的形式美感,建立生态景观的形态构成学及设计方法学。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保护自然农田、林带、山体及水体,并加以利用,增加城市中的自然因素。F.吉伯德曾说过“城市建设中的首要的美学问题,就是在工地的自然形式与地面上建筑物的几何形式之间建立令人满意的关系⋯⋯”。I.L麦克哈格则以“结合”作为处理的人的主体创作实践活动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正确姿态。近现代以来,完全的自然环境1以乎己难找到,“人工自然”泛滥。对于“人工自然”应按生态学原理及规律保持其自然生态过程,恢复其自然状态,2)追求生命力生态美的特征是生命力,生态美是以生命过程的持续流动来维持的。如果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不具备或是被破坏,如因人为改造造成了自然景观的破坏、自然形态的扭曲、环境的污染以及能源的巨额耗费等,那么这一人为营造显然是没有生命力甚7吏越磊籀,蓬{强。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至是具有破坏力的,也就根本谈不上美了。因此,生态美应该是健康的,应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的,使人生理、心理、现实、未来的需求均能得以满足的环境和景观。3)体现多样、平等原则城市是一个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包含多样、复杂的组织要素和结构关系。生态美以生态系统来看待城市,充分尊重城市各生态要素的平等地位和多样性。如城市中生物,微生物的聚集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并且形成一个由食物链连接起来,包含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生态网络。而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是与人的内心自由与个性培养需求相一致的。而且城市功能和人的活动的多样化形成了空间组合和形体特征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因而,城市中人群自由多元的价值观念,种类丰富、生机盎然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多层次、尺度和类型的空间形态,体现了生态文明中重要的多样性标准,从而形成生态美。4)注重人的生活与文化生态审美表现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反映了人类求真向善的愿望。如有人精辟的说过:“美就是真,真就是美”。可以是城市中富有生活气息的集市,悠闲的散步人群,天真活泼的嬉戏儿童,也可以是市民优雅的举止与修养,礼貌的言谈等。这些都体现了生存在城市内部的人们真实的生活,是组成具有生命力的城市空间的生动的景观。一些设计尽管艺术陛很强,但忽视人的需要,冷漠而缺乏人隋味,不是生态美所提倡的。正如F·吉伯德所言:“人也是城市设计的素材,人将生命的活动带到静止的城市景色中来了,虽然就其本身来说是不能设计的目标,但是穿着丰富多彩的人群是一种最美的景色”。同时,生态美体现的是一种可以传承与延续的具有生命特质的美,因此,景观设计中应保存城市的历史,发挥其启迪后人,凝聚精神和延续文化的作用,。生态美作为生态文明时代下人类审美活动的新的境界,不论对于推动生态文明的深化拓展,还是对于以美学做为实践指导的设计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1.3走向生态学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从古希腊、罗马的柱式、山花、雕塑,到文艺复兴的广场、教堂建筑群,再到巴黎的改建与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以往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在于对形式美学法则的追求,以“景观”的视觉美感为出发点。由此人们探讨城市景观的形态方面的属性,如形式比例关系、色彩、质感、空间韵律、节奏等,以及尺度与风格等问题。如奥姆斯特德曾在哈佛大学的一次讲演中说:“景观技术是一种美术,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为人类的活动环境创造美观,同时,还必须给予城市居民以舒适、便利和健康。”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意义日益凸现。城市作为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8■。j。H西。。.溉罐菇滋蠢蕊&,翻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之重,从各方面应进行从生态角度出发的研究,城市规划领域尤其责无旁贷。有学者提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内容具有三元结构:环境视觉美学、生态功能和大众行为心理。”随着学科间相互交流与实践发展需要,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日益包括了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生态学角度的探讨是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论文研究力图从生态学出发,运用生态系统的思想,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从区域出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适宜途径1)通过研究景观资源各要素的自然生态过程与整体格局,保护并健全其生态机制,建立区域景观生态格局,并寻找存在于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空间格局之中的特有的自然适应形式和景观特征。2)探讨城市景观和生态综合建设途径。在区域景观生态格局基础上,提高城市自然组分的数量与质量,从开敞空间、生态绿地、城市廊道系统等角度根据生态功能要求进行布局,追求符合生态系统规律,并具有良好审美价值的自然与人工相融的城市景观,改变仅追求视觉效果与强调形式构图的方法。。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一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新建筑,第1页-2001,5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篇:理论研究部分2.相关理论研究2.1相关概念的界定2.1.1景观概念的发展与界定“景观”(Landscape)一词在英语中最早见丁《圣经》,_H』来描述耶路撒冷所罗fJ于子的神殿,以及具有神秘色彩的皇宫和庙宇。在英文中其含义包括:1)apictureofnaturalinlandscenery,即内陆的自然风景图画。2)aportionoflandthatcanbeseeninoneglance,即人的视力所能看到的部分士地。‘可以理解其最初概念是从风景画引出的,以视觉审美的塑造为核心。这一概念包含了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乡村景观、城市景观等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划分,但都是指具有美学意义,能给观赏者带来视觉愉悦与满足的风景与环境。“景观,从本质上讲,是人类量度其自身存在的一种视觉事物,它因人的视界而存在。”。凯文.林奇也曾指出:“城市景观是一些可被看、被记忆、被喜爱的东西”,强调了景观的视觉感知特性。许多设计领域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广告设计等皆是以此本原概念为核心进行创作活动。随着学科的交叉发展,自然地理学科逐渐引入景观概念。最早在自然地理学之父A.V.洪堡(AlexandeYonHumboldt)的著作中将其定义为:“某个地球区域内的总体特征”,即不仅是视觉审美的主观感受层次,而是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等各种成分的综合体,并将人类也纳入了景观所研究的范畴内。俄国地理学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把生物和非生物的现象都作为景观的组成部分,并把研究生物与非生物景观整体的科学称之为“景观地理学”(LandscapeGeography)。第三种是基于生态学观点对景观的理解。如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德国地理学家C.特罗尔(CarlTroll)将其定义为“广义的人类生存空间的空间和视觉总体,包括地圈、生物圈和智能圈的人工产物”。R.Forman和址Godron在其所著的《景观生态学》书中将景观定义为“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孙成仁著,城市景观设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 两安建筑科技大学域”。景观的概念已从地理学中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进入剑具有结构和层次的生态系统聚合住空间上的体现,是具有结丰勾和功能整体性的生态学单何。景观生态学认为一个景观应该具备F述四个特征:1)生态系统的聚合;2)各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3)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4)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冈此,景观概念的发展从直观感知的美学观,剑地理学上的综合观,又剑景观生态学上生态系统观,经历了从主观视觉感受剑客观认知分析的过程。可以认为:在学科交义发展的情况F,景观的含义己被极人的扩展,对其研究已不仅仅局限在一个或几个学科专业内,包括了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但可以认为:对景观的研究,即是对包含了人类在内的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的问题的研究,涉及美学,地理学,生态学等不同角度的问题。而地理学和生态学中对景观概念的扩展使传统美学范畴下的景观具备了科学和理性的研究可能。随着景观这一概念的生态学化,可以运用生态系统的方法和语言来分析我们所进行的种种环境改造活动,如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可以更有利于寻找环境的内在生态规律.从而为人为改造活动提供真正科学理性的基础。表2.1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景观概念作为视觉美学意义上的作为地学概念,与“地作为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概念.与“风景”同义形”、“地物”同义以景观为对象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是风作为地学上的研究对是景观生态学及人类生态学的研究景诗,风景画,及园林风象,主要从空间结构和的研究对棠,不但从空间结构景科学的研究对象历史演化上研究和历史演化上研究,更重要的是从功能上研究(资料来涌:俞n坚:录观:文化·生态s感知。秘学出版挂r7.2000)本论文是以生态系统作为认识景观的出发点,认为景观是具有物种、物质迁移,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构成的具有一定空间形态格局的异质性区域。并且,景观能被人所感知和体验,是各种空间要素的综合,包括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2.1.2景观的分类与城市景观a.景观分类景观可以从多个角度分类,如尺度规模、内容构成以及功能特征等。Odum在其著作《生态学基础》中,按照生态系统的功能性观点将区域的景观分为四类:1)保护性景观:为了保证生态演替而保护起来的原始生态地区或自然地带;2)生产性景观:为生态演替成长期的地区,充分利用生态演替的成长期特点,进行作 西安建筑科技人学物的栽培与种植,获取虽多的产耸的地区;’·3)城市一工业化景观:本身不具备生命力,需要外界能昔与物质输入的景观:4)混合型景观:指以上儿种的相互混合的地区。‘’景观生态学认为不同类型与强度的人为干扰、。造成了不同类型的景观。如作为干扰的一种形式——农业,人们均要选择平坦、肥沃、湿润和温暖的地方,对于拆迁,建房,筑路这类干扰,也都集中于不同的景观中。可见,景观是I夭1人的干扰状况而异的,并且施加下天然干扰和地貌之上。因此根据人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强度及景观的生态系统特性.由不同类型的生态要素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景观,具备不同生态属性。一般将景观分为以卜5类景观,其同心圆格局分布如图2.1:.城市中心景脱城郊景脱种植景观管理景观自然景观图2.1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同心圆模型(资料来潦:軎东苷等:景程生态擎s城市西棘绿化关系的探讨.中营园转.第42页,1999,3)1)自然景观(NaturalLandscape):是由天然干扰产生的自然植被,无人为干扰;2)管理景观(ManagedLandscape):已有人定居,并对当地的自然植被(天然林、草地等)和农田进行管理和利用;3)种植景观(CroplandLandscape):以农田为主,也有一部分管理植被残存;4)城郊景观(SuburbanLandscape):除栽培植被外,城镇居民聚居区普遍分布,管理植被孤立存在,是一种由农业,城市化和管理植被组成的混合体;5)城市景观(UrbanLandscape):这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基质中存在不多的管理植被和栽培植被。基于生态学的景观分类参见表2.2。表2.2景观类型与生态属‘陛⋯。生态学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PickettandWhite.1985:WuandCadenassso,1990).Turner将它定义为:“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改变资源、基质的可利用性,或物理环境的任何在时间上相对不连续的事件”·。空间异质性(spatialheterogeneity)是指某种生态学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呈度·异质性的内容包含有:a.空间组成,即指该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类型、种类、数量及其面积的比例:空间的构型.各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斑块的形状、斑块的大小以及景理对比度和连接度:b.空间相关备生态系统的空问关联程度、整体或参数的关联程度,空间梯度和趋势以及空间尺度。1234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强攀型天然景观管理景观农田景脱城郊城市景脱生态ii{k景规水平结构生态群落之间异质性较小.界线以生态性很强.人为干扰影交错区过渡,空间连响强烈,边界和走廊续性强。边界和走廊直线化和直角化趋基本上为曲线势增强,如通直的街道,长方形的街区和直角的建筑物.热力学性接受自然的太阳辐人为活动增强.带来质馆自量射能。而物质输入大量外来的营养和0铆少,相对闭合化石能量,并生产出“产品”.人的彬响导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开放性。生物分布各种生态群落繁殖经过管理的森相对有较多生物物种同时l岛度体的散布比较“枯林和草地产生的外来生物密布与稀缺,人工干滞”,主要靠重力和更多的“流动物种引入,以扰使物种呈现趋同,靠动物散布.性”散布系统,人工方式决又普遍又密集的分如靠风和长距定生物分布布特征离散布营养循环土壤一植物一土壤人们对天然植依靠速效肥营养物质高度富集,的物质流动较快,既物管理,为了获料使农田作以污染物出现,城市满足植被本身的需得短期内的收物增中产量,与自然缺乏或中断要,也能使土壤保持益,采取措施,营养循环更了营养循环的能力一定的肥力,这是天促进营养循环快然景观维持土地肥使之加快以促力的基础进树木生长抵抗性抗衰老抗干扰抗病虫害抗污染类型参考资料:《录观生态学一格局、过程.足寝s等级》.馨建国t高等教育出敬社,2000《林业生态I程学》王穗亘等,中营林业出j筏社.2000b.城市景观英国规划师戈登.卡伦(GordonCullen)在《城市景观》一书中认为城市景观(UrbanLandscape)是--I"]“相互关系的艺术”,即包括城市中各种视觉事物及事件,以及与周围空间的组织关系的艺术。它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也可被人所感受。本文是以生态学观点来认识城市景观和探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因此注重城市景观的生态特征研究。在生态学中,城市景观是指有别于自然景观、农业景观等一种景观类型,以大量的建筑物、高密度人群的集合为特点,因此城市景观是以人工干扰为主的动态特定景观,具有典型的异质性特征。本文研究包括城市建成区景观、郊区景观以及其外围区域生态背景的城乡一体的综合景观。(1)城市景观的层次从空间层次来看,城市景观有三个层次的尺度:1)宏观区域尺度,包括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整体景观;2)中观城市建成区尺度,包括城市总体层面景观;3)微观的城市地段尺度,包括街道、广场的近人环境景观。其中,第一层次是探讨城市建成区景观环境的区域生态背景和基础,关系到城乡一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整体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第二层次涉及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环境的水平与质量以及各种设施与功能的协调:第三层次进而到具体微观层次,可以以形态方式感知,影响到居民的切身感受与需求。本论文重点在于从区域宏观尺度上探讨城市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而对城市内部景观生态综合建设的规划设计途径提出一定的对策与建议。(2)城市景观的特征1)人工化:城市是以聚集的人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高度人T化是城市景观区别丁.自然景观的最突出特征。城市景观中自然景观要素受到破坏并大量减少,如内部绿地和水体等景观要素与资源斑块锐减,且多为“人工自然”。人工景观要素扩大,具体包括工业斑块数彗增多,环境污染源增多,污染面扩大;2)异质性:城市景观构成要素丰富,其异质性远火于乡村景观,包括了人。l:景观要素,如建筑物、街道、广场、构筑物等:还有自然景观要素如绿地、水体等。但以人工景观为主,并且景观破碎物程度高,景观要素界线明显,具有很高对比度;3)依赖性:城市景观的平均净生产力呈负值,比其它景观如森林、乡村等景观其生态平衡更脆弱,更具有依赖性,需要依靠输入大量燃料及其它形式的能量来维持其运转,这样其自我净化能力就相对减弱;4)人文性:由于人类生存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城市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并不断演化转变,因此城市景观具有自然和人文的两重陛。·(3)城市景观的构成与表现形态城市景观的构成元素包括软质和硬质两类:1)硬质元素,主要是指包含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的物质元素,如山体、水体、土壤、气候、植被、动物等以及人自身等自然元素,和建筑物、构筑物、环境设施、交通设施等人工元素;2)软质元素主要包括社会活动,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其中,硬质景观元素为软质景观元素提供发生的环境空间条件,而软质赋予硬质景观以内涵,使其富于人性和生活情趣。这些元素相互组合、作用使城市景观呈现不同的表现形态,包括物理形态、生物形态和文化形态。而城市景观是这些形态的无穷动态组合,具有时一空的表现特性。本论文研究主要针对城市景观的物质元素,包括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通过对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的生态格局和功能的研究,使其更符合社会文化及人的生产生活的要求,其本身也具有可持续性。t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2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2.2.1历史上具有生态思想的城市景观规划理论发展a.中国古ff;$1"ll的生态思想与城市景观中国古代长期处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对自然的敬畏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思想。在古代城市建设中,除去依据《周礼·考工记》模式,强调布局的严谨与秩序,反映礼制思想与等级观念外,还渗透着大量的“天人合一”结合自然的思想。而“风水学说”即勘舆学,也是以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为原则发展起来的勘察地形、选择宅址的一种学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态思想的含义,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对环境的认识与思考,对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布局和经营建设起了指导作用,同时也营造了与自然协调融合的城市景观。遵循风水观念的城市布局应“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如秦咸阳都城营建:都城位于北塬之南,渭水之北,“渭水贯都以象天汉,南桥横渡以法牵牛”。“表南山以为阙”,秦岭渭河皆入篇章,山川水域概^经营,城市选址与大地环境紧密联系,以分散布局和自然巧妙相融,具有“园林中的城市”的意境。又如明福州古城按风水格局,结合城市周围三座山体,以玉屏山为中轴对景,以于山、乌石山为双阙,且设置双塔对立,形成了人工与自然相融的城市景观。如图2.2。图2.2明福州府结合三山的城市景观(瓷料来源:《格城考吉略》1《管子·度地篇》中论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用水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强调城市应选址在山地和河谷之间的中间阶地匕,负山以挡寒流,面水而获水利之便,同时免受水患之害。并且还认为城市应“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如明南京城建于长江岸边丘陵地区,地域自然环境具备江、山、湖等形胜之基础,城市因循地形,结合环境,呈不规则形,与自然巧妙协调,城墙未必中直,道路未必规整,是我国古代都城中不规则平面的典型。如图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2.3明南京城平面图图2.4北京城市理性与自然布局的结合{资料来源:《城审设计》.I建国编韵t瓷料来源:t城京设计》.王建国编葡而在许多严整方正的城市中,规划者为了体现人与自然融合的思想,利用城市中的山脉、水系而发展成为城市中的自然格局因素,作为城市理性布局的和谐补充。例如北京旧城中的德胜门至皇城的什刹海、北海的水系的创造。如图2.4。b.西方近现代结合生态思想的城市景观规划理论发展(1)墒}市形态的研究西方近现代从生态角度对城市景观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516年英国的托马斯提出的“乌托邦”思想,他设计了一组具有理想主义的均匀分布的城镇群,后来意大利的康帕纳拉提出了“太阳城”思想,由7个同心圆组成了城市景观结构: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方式与交通技术得到巨大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城市的景观:出现大量工业区和仓储区,建筑向高层化发展,道路被拓宽以适应机动车交通,城市趋向于j队化尺度。并且大量城市问题随之出现:人口激增,城市规模膨胀,住宅严重不足,出现大量贫民窟,环境卫生条件恶劣,服务设施不足。近现代城市规划为解决以上种种问题,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变革和满足城市发展需要,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其中,从城市形态角度出发的研究主要有分散与集中两种思路。英国的霍华德(E.Howard)的田园城市思想是城市分散发展思路的代表。他设计的“田园城市”直径不超过2公里,人们可步行到达外围绿地和农田,兼具城乡二者之优点,既具有高效能与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兼有环境清洁,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观,是为健康、生活和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其强调城市“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不得改作它用,城市借助位于绿带的快速交通相联结,“城乡结合”,以及土地改革等思想反映了当时对城市问题的朴素的生态思考。被后来的实践如卫星城,组团城市广泛采用,对后来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柯布西耶的城市发展思想是希望通过大城市内部改造,集中发展,建造高密度的高层建筑产生大量空地来解决城市的拥挤问题,并保持城市的高效率与活力,同时为人们展示16 了一种全新的城市景观——中心区为各种办公、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表现为数十幢摩天大楼被大片绿地围绕,底层架空:外围是连续式住宅,符合工业化规范:最外围是花园住宅,建筑进行屋顶绿化,形成屋顶花园和活动场所。其目标是强调阳光,开放空间和大片绿地,达到垂直的花园城市,而不是水平向的田园城市。这些思想从功能技术角度对解决城市生态问题进行了探索,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在当今大城市的发展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图2.6所示为“光辉城市”(RadiantCity)和现代城市景观。圈2.6(b)光辉城市景观(资料来源:期滨谊著:《现代最观规勘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皈社?1999)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krturoSofiaYMata)于1882年提出了线形城市(LinearCity)构想。他认为传统的从核心向外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只会导致城市拥挤和卫生恶化,在新的集约运输方式的影响下,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组成城市网络。线形城市的形态使城市居民既可以享受城市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可以比较平等而方便的进入自然环境,城市也可以更灵活的适应周围自然地形环境。如图2.7。图2.7线形城市景观17≥i螽囊巍基巍n,j;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辩来源:《城市规嚣j概论》.i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枉,2000)以上这些研究侧重于对城市形态的探讨,在当时时代下从不同角度研究城市问题的解决,为城市规划与生态思想的融合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2凌克哈格与生态规划设计拥有景观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学位与人文学博士学位的麦克哈格(I.L¨Mcharg)是生态规划设计的奠基人。他发展了一种科学的生态规划方法(EcologicalPlanningMethod),即按照生态的原则进行城市及周围自然地区的景观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等工作,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该方法从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城市景观、乡村景观以及大尺度区域性景观的规划,强调任一尺度的景观除了是一个美学系统以外,还是一个生态系统,景观设计不只涉及艺术化的布置植物和地形、而是更为深入周详的环境伦理的观念。麦氏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奠定了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它强调大尺度区域自然生态和景观规划的结合,并形成了系统的工作理论方法。如图2.8。《设计结合自然》所阐述的生态规划设计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1)景观(Landscape)由生态决定麦克哈格把自然环境与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通过对各种景观包括土地、河流、海洋和植物等的观察,认识到自然界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过程中自然力的巨大作用,认为—切形式都是有意义的,是顺应自然过程和环境的结果,并在分析土地的最佳利用,城市、居住、娱乐等场地的选择,道路的选线,城市发展形式的确定时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正如芒福德指出:“麦克哈格的贡献在于将许多关于自然的知识综合在一起最后落实在景观上。”因此,麦克哈格奠定了景观是一个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动物、气候等要素的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观念基础。图2.8:典型的区域景观规戈l卜渡托马克河流域规划(资料来源:(美)l·L·麦克暗格著.药经纬译:设计结台自然.北京:中国建筑I业出敝杜.1992)2)视发展过程为价值“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历史的、物质的和生物的发展过程的总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这些过程是动态的,它们组成了社会价值,每个地区有它的适应于某几种土地利用的内涵,最后,某些地区本身同时适合于多种土地利用”。麦氏这一思想强调存在于场地中的各种要素的生命特质,即是一个可以生长、发展、变化、迁移、乃至死亡的自然过程,这种过程与人的生活游憩生产等活动相结合就形成了市场价值。如海湾适合于娱乐游憩和居住,但易受潮汐影响;地表水是水源供应,娱乐游憩的资源,还可以处理废水,但易被污染。然后考虑有关土地的效用,保证最适当利用土地和提高土地的社会价值等。这种内在适合度可以指导甚至决定土地利用规划。通过把决定某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因素按需要性分级,并且把每种因素用由深至浅的色调表示在透明图纸上,然后集合起来,形成价值梯度图,说明这些地区内在的适合于某种土地利用,也就能相应地确定农业、林业、游憩、工业、居住、交通等的适宜布局。这种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叠图技术为核心的生态规划设计,麦氏称之为“千层模式饼”。3)开放空间研究(OpenSpace)麦氏认为“某些地区和某些自然演进过程是不适合于人居住的和有危害的。⋯⋯这些不利地区应该禁止建设或作出规定以保证公众的安全,这些具备内在价值和限制的土地将成为大城市地区的开放空间的来源。’’开放空间在城市与区域自然环境中的关系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气候、生物、水文等方面对城市地区起到平衡,补充等作用。对此麦氏认为“大城市地区最好有两种系统,一分是按照自然的演进过程保护的开放空间系统,是一个是城市发展的系统”,并且强调“大城市地区保留作为开放空间的土地应按土地的自然演进过程(natural—processlands)来选择,该土地应是内在地适合于“绿”的用途的”。由此,麦氏在费城大城市地区开放空间研究中,按自然演进过程把土地分为八种主要形态进行分析,按其价值特征,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建议。这一研究方案说明了应用生态的观点选择大城市地区的开放空间的问题。这一研究还提出出了空气库(Airshed)的概念,用以改善城市的气候。作为空气库的地区通过良好的绿化尤其是森林的种植,并禁止和限制污染源,可以消除夏季的炎热和潮湿,净化污染空气。并且空气库的建立可以创造出农村腹地楔入城市的手指状开放空间,而城市图2.9:空气库应在空气库走廊之间发展。偶涮蔫撼如榭尊熊第9,刃4)对城市形式的生态思考麦克哈格对城市的形式进行了生态学意义上的探讨。他认为“城市是一个形式,是由地质和生物演进而来的,是自然演进和人的改造适应自然的综合的产物。”同时,对于城市历史,可理解为一个连续的文化适应过程,反映于城市平面19 两安建筑科技大学和个别及组群建筑之中,有些适应是成功的,就保存下来而列入有价值的名单,其它则因适应不成功而消失。因此,当城市选址在景观优美,资源丰富的地点时,通过对场地的特征进行保护、开发和升华,可以形成杰出的城市,如美国旧金山,巴西里约热里卢;而场地:平凡、缺乏特色时,从建筑物和空间组织方面着手,也能形成杰出的城市,如巴黎、威尼斯等。这一思想论述了在处理城市建筑和空间形式时,应把握其在地理、生态及文化的演进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注重从一种过程来揭示自然本质形式的有效方法,使人为的设计与自然与文化的选择相结合,而不是凭空地进行设计。(3)生态学影响下的城市景观研究生态学的诞生为城市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许多学者从生态学角度对城市环境景观问题进行研究。格迪斯(PatrickGeddes)作为一个生物学家,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最早对城市与区域进行综合研究。在其1915年的著作《进化中的城市》中,他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这一思想经芒福德(L.Mumford)等人的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与区域规划。美国著名建筑学家沙里宁仔细研究了动植物细胞与城市景观结构的异同之处,观察到健康的生物组织细胞结构与城市景观结构相同的表现特征,并认为整个宇宙,小到极微,大至无穷。都是按照个体的“表现”和“相互协调”的基本原则展现某种外部形态或形式,认为“有机秩序”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在这三个基本原则基础上,他提出了有机疏散的城市结构理论,并且以此为指导设计了爱沙尼亚的大塔林(GreatTallin)、芬兰(GreaterHelsinki)、美国大芝加哥以及大底特律的有机分散方案。随着生态学的发展,生态思想逐渐直接与城市研究结合,产生了城市生态学,进而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城市研究。如分析城市空间人口分布、经济格局和土地利用模式等,形成了城市的发展模式的研究。如芝加哥学派对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如图2.10。其所依据的主要观点是把城市看作一个有机体,是生态、经济、文化的综合产物。并从植物种群分布格局中得到启示,进而研究人类社区中的生态结构与单元关系。后来,随着生态系统思想的建立,城市生态学有了新的研究角度与方法,⑧黔\!!/翁匝国取得了新的理论突破。但这些更多是建立在城市经图2.i0:芝加哥学派城市发展模式济和社会格局研究之上,建立在生态基础上的城市发f茁冉瞩灞王if}荣萋兰寿_#昂剪一展格局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姊声可)鹦拨辱渤昂努甥箜钎老■(4)生态城市研究现代生态城市思想直接源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但生态城市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概念已极大得到拓展。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城市的研究已不仅研究城市与自然系统的相互关系,还包括了城市社会人口及与乡村的种种关联的研究。因此,有学者认为:“生态城市就是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间实现生态平衡的城市”。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市,其内容涉及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气候、生物代谢、迁移、空间、住宅、生活方式、城市压力及演替过程的复杂关系。并且在1984年的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五项原则:1)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2)生态基础设施(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3)居民生活标准:4)文化历史的保护;5)将自然融入城市。五项原则集中反映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强调了城市建设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目标。在MAB计划的指导下,罗马、墨西哥、东京、莫斯科、香港等许多城市在理论与实践上开展了多项研究工作。以上理论的发展体现了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贯穿其中的是生态思想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在城市规划中作用的不断强化的过程:从具有朴素的生态思想、到结合生态学理论进行生态规划,然后进入到生态城市研究。在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生态思想对城市景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塑造了不同的城市景观。2.2.2生态学理论与景观生态研究a.生态学理论(1)生态学与生态系统基本概念生态一词来自希腊语“oikos”与“logos”,前者意为house或household(居住地,隐蔽所,家庭),后者意为学科研究,可见生态学与人居环境从词源上有密切的关系。生态学(ecology)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stHaeckel)于t869年创立,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近年来,生态学已从生物学的基础上扩展到人类生活和社会等方面,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出现了一系列交叉学科。系统论对生态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emsley)于1935提出了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认为生态学研究的各个层次如个体、群体都可看作生态系统,又都是更高层次的子系统。E.P.Odum指出: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生物成分由生物个体、种群、群落所组成,包括整个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非生物成分由环境中影响有机体的所有物质和能量组成。我国学者马世骏、王如松提出了2l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把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放到了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上,强调系统整体的制约与协调关系。生态系统的提出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提供了一种从生态学出发的空间研究尺度,可以大到整个生物圈(Biosphere)、整个海洋,小到一片森林、一片草地。其大小和范围是根据人们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和地理条件的不同而确定的。可以运用生态系统观念对不同尺度层次的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进行研究。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城市生态学以城市这一复杂生态系统为研究重点,探讨城市中以人类为主体的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城市人群(主体)及与之相应的环境(客体)。环境中包括两大部分:1)其他生物环境,即除人之外的所有饲养和野生动植物及微生物:2)非生物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方面,前者为大气、水、土、岩石、光照等.后者为社会、经济、文化及建筑、基础设施等。(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物种结构和营养结构等:1)空间结构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空间配置和空间格局(分布)状况,包括垂直结构(成层现象)和水平结构(种群的水平配置格局);2)物种结构指生态系统中各类物种在数量方面的分布特征。由于各类生态系统在物种数量及规模E差异很大,因此人们以群落中的优势种类,生态功能上的主要种类或群落作为物种结构研究对象;3)营养结构即食物网及其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一个功能单位,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显著特征。生态系统具有如下特征: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是有生命存在并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特定空间,具有一系列生物学特征,如发育、代谢、繁殖、生长与衰老等;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是一个包含一定地区和范围的空间概念。这种空间存在着不同的生态条件,栖息着与之相适应的生物群落;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生态系统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不同作用,完成能量和物质的交换、转移,保证功能连续的自我维持基础;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在未受到人为或其他严重干扰和破坏时,其结构和功能是和谐的。o自动调节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而使稳定状态改变时,系统靠自身的机制返回稳定、协调状态的能力。(沈清基编著,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29—39,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b.景观生态研究理论与方法(1).景观生态研究的由来与发展概述景观生态(LandscapeEcology)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罗尔(CarlTroll)于1939年提出,指某一地区景观生物群落与环境间的主要、综合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景观生态研究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吸收地理学、系统科学等内容,研究区域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陛与宏观区域性特色,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由于景观生态研究使用了景观一词(Landscape),其内涵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基本概念的界定,理论的建立,以及研究内容与方法上产生了许多令人混淆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将一些基本问题予以明确:1)“景观生态”是针对土地这—载体上的发生的生物、水文、地质、土壤等生态学问题的综合研究,它将景观(Landscape)的概念极大的进行了拓展,从仅考虑土地的视觉美学进入到以土地生态要素的良性循环与平衡为着眼点:2)景观生态研究使用了较多的地理学科手段,如航片、遥感、GIS等,从而对不同尺度的地理(景观)的生态过程与格局进行研究:3)景观格局指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与空间配置,景观生态着重研究景观空间格局的形成、动态以及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关系;4)景观生态侧重研究景观的水平过程,与一般生态学注重了个体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学,湖泊生态学)等的垂直结构研究不同。景观水平过程强调生态要素的水平流动与交换,包括了物种与人的空间运动,物质(水、土、营养)和能量的流动,干扰过程的空间扩散等。关于景观生态学科,有学者如景观生态学的奠基者c.特罗尔认为:景观生态并不是一门新的学科,甚至也不是--fl新的学科分支,只是一种综合研究的特殊观点。但随着学科发展,也有学者提出,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I生学科,。并其空间格局、过程、尺度等概念形成了现代景观生态学理论的主体框架,并在许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对此,笔者认为,景观生态研究尽管理论尚不成熟,概念、对象与内容还存在不同见解,但可以为城市规划等学科提供了一条综合研究的思路,可以“把现代生态学,特别是生态系统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引入到景观及不同尺度区域的研究之中”。。(2).主要概念与理论1)主要概念景观由景观元素组成。景观元素指地面上相对同质的生态要素或单。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高等教育出版社,2--10,2000。董雅丈:城市景观生态.商务印书馆。4,199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元,包括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从生态学角度,景观元素可以看作生态系统。景观元素有三种类型: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斑块:“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F0nIlan和Godron)a内部均质性是相对于其周围环境而言的,可以是处于周围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湖泊、草原、农田或居民区等。·廊道:指景观中与两侧基质或斑块性质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廊道在很大程度E影响景观的连通性,影响着斑块间物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基质:是景观分布最广,连续性晟大的相对同质的背景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常见的有森林基质,草原基质,农田基质,城市建成区基质等。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中,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而这三部分的空间分布形成了景观的空间格局。景观斑块基质关系是相对的,在自然与人工干扰共同作用下随时间变化而演化。如在乡村景观演变为城市景观的过程中,最初是在作为基质的广阔农田中零散分布着住宅与人工活动场所。随后道路逐渐密集,出现了大面积的居住区,商业区及工厂等,逐步吞没了周围的农田,连片成为城市,出现了城市景观,残留其间的农田、水体、山体构成了城市景观基质中的斑块。这种模式是城市化进程的空间表现形式,表现了景观型城市化的过程。景观生态研究中另一重要概念是尺度(Scale)。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广义地讲,尺度是指在研究某—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4在景观生态研究中,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都受尺度所制约,离开尺度去讨论景观的异质性、格局、干扰是没有意义的,也不能把一种尺度上得到的概括性结论推广到另一种尺度上去。2)主要研究内容R.T.Forsan和M.Godron认为,景观生态研究主要针对大区域范围内异质生态系统如林地、草地、灌丛、走廊(道路、林带等)、村庄的组合及其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规划管理,有学者总结认为,景观生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主要包括了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动态:。·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和空间关系,如景观中不同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形状和丰富度,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最、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等;o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高等教育出版社,第ll页,2000。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高等教育出版社,6—7.200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景观功能指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fr2_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景观动态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成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与运动方面的差异。3)景观生态研究的基本原理R.T.Foman和M.Godron在其合著的《景观生态学》一书中提出景观生态学的七条原理:·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物种流原理·养分再分配原理·能量流动原理·景观变化原理·景观稳定性原理这七条原理分别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及相互作用关系,物种、物质(养分)和能量在景观中的流动、分配,生物多样性,以及景观的干扰变化及稳定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理论。(3).景观生态学城市应用研究及国内外发展概况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应用研究具有多尺度性,可以以“基赍——斑块—廊道”的模式对不同尺度层次的动态景观镶嵌体进行分析研究:1)宏观区域层次上,城市是区域自然生态背景中的一个人工干扰镶嵌体,具有自身生态特征,处于周围大的区域生态背景格局中。如在1:20万的卫星假彩色合成图像中,城市景观为--d"块蓝色彩斑组成的聚合体,周围是农田、森林、水域等做为城市的自然环境基质,通过不同性质的廊道如河流,山脉,道路等与外界产生各种生态流。在区域尺度上景观生态研究可对城市镶嵌体的面积、形状、边界发育程度等进行分析,对城市的整体景观、规模、形态及发展趋势等进行研究。2)在城市建城区层次,城市本身是一个景观单元,内部不同性质、功能的组成部分构成了城市景观的的斑块、廊道和基质格局,形成“点—线—面”结构,可根据这一模式划分城市景观的结构要素:·基质:城市建成区中的建筑物和街区是城市景观中的主体,共同构成城市景观的基质;·斑块:城市中各种自然残留斑块,如山体、湿地、农田等,以及各种^工斑块,如废弃地、硬质铺面等共同构成城市中的异质斑块:·廊道:主要是城市中具有一定宽度,连接不同功能性质部分的各种线形元素,如城市道路、铁路、河流,高压走廊,防洪渠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一尺度上可以对各景观要素的界域.尺度、边界、形态、数目及相互之间的空间格局关系和生态过程进行分析,可以为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布局,空间形态、景观设计及道路交通规划等方面提供一种生态模式支持与指导。近年来,景观生态研究成为宏观生态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在区域与城市规划领域,景观生态理论与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国际上主要研究学派有欧洲和北美学派。欧洲学派主要应用景观生态思想进行土地评价、利用以及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等,如Ruzicka所倡导的“景观生态规划”形成了一套完整方法体系。而北美景观生态研究重点在于空间结构分析、景观生态功能研究、景观动态变化分析和景观控制及管理方面。我国的研究如宗跃光运用廊道效应原理,对北京中心市区景观结构进行研究。包括研究了北京市区廊道扩展的基本特征,对扩展作出了预测,还研究了北京由传统分散格局向星状分散景观格局的发展构想,如建设绿心、建立楔状绿带插入市区以及控制“摊大饼”,限制同心圆发展模式等。还有针对黄河三角洲、辽河三角洲等地域进行了应用研究。由于我国国土地情差异很大,土地和水资源有限,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强度异常巨大,因此,立足现实国情、地情进行应用研究十分必要。2.2.3城市设计与景观建筑学a.城市设计理论方法近现代强调城市要进行艺术设计的研究始于西谛的城市(CanilloSitte)形态研究,在其1889年出版的《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中通过对城市空间各类构成要素,如广场、街道、建筑、小品等之间的相互关NNi,寸,强调了如何建立艺术和宜人的城市空间和人的活动空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同时,他认为应把社会经济的因素作为艺术考虑的综合条件,应根据既经济又能满足艺术布局要求的原则,寻求两个极端的调和。而美国学者凯文·林奇(KevinLynch)的《城市的意象》(《TheImageOfTheCity>>)侧重于通过人的感受与体验,来研究城市的总体格局意象。从“道路、边缘、区域、结点、标志”做为构成城市意象的五大要素,并通过对五大要素的分析,来理解城市的形态特点。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概念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沙里宁提出的。其最初含义是指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在随后的发展中,城市设计日渐吸收更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如行为心理科学、社会学、生态学等,从而概念日趋充实:1)城市设计主要针对城市体型环境与景观进行三维空间艺术设计,遵从视觉美学;2)城市设谢直求综合环境质量,强调“以人为本”,创造满足市民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需求的良好有序的城市公共环境,并且强调公众参与设计:3)城市设计尊重城市的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注重城市地方文化特色的塑造;4)城市设计形成了从总体一局部——单体的设计体系,以及设计——建设——管理的实施环节,注重层次性与实践性,具有时、空发展以及连续设计和不断修正的概念;2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5)城市设计日趋从城市美化走向促进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的提高与生态平衡。如有学者认为白70年代以来,城市设计贯彻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原则,开始注重城市建设的内在质鼙和生态平衡,形成“绿色城市设计”。b景观建筑学理论方法景观建筑学(LandscapeArchitecture)首先由F·L·奥姆斯特德t-"1863年倡导提出,后以他1900年成立哈佛LA学院为标志。景观建筑学最初的实践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丁.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1).城市公园运动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旨海德公同(BirkinheadPark,125英亩),标志了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体现了为解决环境与卫生问题试图将乡村的优美健康的自然风景引入到城市中的努力。法国巴黎的改建计划在对城市道路、建筑改建的同时,在城市的两侧建造了森林公园,并在城市中开辟了大面积的公共开放空间,使城市拥挤恶劣的环境大为改观,也为当代资本主义城市建设确立了典范。奥姆斯特德(F.L.01msted)于1858年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公园布局强调自然,提供体育和活动设施,以大片大型乔木为主,生态价值较高,给高楼林立、拥挤不堪的环境增添了一个城市的绿肺,充分体现未来城市高密度中心对大片开敞的公共绿地的要求,使城市居民能享受自然环境。图2.11纽约中央公园景观(瓷料来源:《现代景观规韵设计》.翘滨谗末南大学出敝社)以上19世纪公园与绿地的兴建标志了在欧洲、北美开始的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菇t瑶;&豢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潮,称之为“公园运动”(ParkMovement)。据统计,当时美国的210个城市中,九成以上建有城市公园,其中20个主要城市的公园尺度在150-4000英亩之间。(2)公园体系建设但由于城市公园也还只是城市建成区中孤立的绿洲,后期的探索开始向体系化、网络化发展。如波士顿将公园、林荫道与查尔斯河谷,以及沼泽、荒地连接起来,保护了重要的生态景观,利用城市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优美自然宜人的公园体系(ParkSystem)。这一思想对后来城市绿化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图212。图2.12波士顿带状公园(资料来源:‘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东南大学出版社)随着本世纪生态意识的觉醒,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意义越来越得到重视。城市公园绿地己不再局限于满足居民游憩,塑造城市景观,而是日趋走向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如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湖滨建立禁猎区,在摄政公园建立苍鹭栖息区等。澳大利亚雅拉河谷公园,通过保护当地自然河流、灌木丛、林地、沼泽湿地,并且禁止放牧,限制游人,从而保证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普遍被认为是具备以下几点:1)改善气候(可调节温度l-2℃,湿度2096);2)改善城市卫生环境;3)改善水文状况;4)防灾;5)改善城市景观;6)承载城市游憩和动物栖息;7)城市节能。在注重生态问题的今天,景观建筑学目前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是将不同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相结合。对植物、动物、气候、地质等生态因素依据生态的原则进行整体的景观评估、规划设计、管理与维护。强调保护景观的自然过程与良性循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时,景观建筑学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其工作内容日益向城市环境设介入,与城市设计日益融合:i)区域景观规划,流域规划,生态规划与管理评估:2)风景旅游区规划,国家公园规划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地规划;3)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及城市公园设计:4)城市设计(包括社区规划设计,历史街区规划设计,广场以及步行没计等):5)局部环境设计(包括城市小品、雕塑、植物、设施等的设计)。2.4小结本章是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部分。1)景观概念的发展经历了视觉美学观、地理综合观、生态系统观这样的发展过程,本论文研究是以生态系统来看待景观,然后从生态角度对景观进行了分类,明确了本文所研究的城市景观的概念、层次、特征与要素构成。2)蕴含生态思想的城市规划研究从古代城市建设朴素的生态思想、近现代理想城市研究、有机疏散理论、到芝加哥学派城市发展模式、麦克哈格生态规划理论以及现代生态城市理论和景观生态研究,体现了生态理论对城市研究的不断深入影响。景观规划理论包括城市设计与景观建筑学理论方法,其与生态学的不断融合体现了景观规划方法的不断完善。本论文的研究从生态和景观两个角度吸取多方面研究理论成果,建立跨学科理论基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从生态学出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的建立3.1规划设计目标从生态学出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建立区域与城市的生态系统观念,对景观资源要素、生态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跨学科多专业的研究,谋求城市地区人工与自然景观的良好融合,生态要素的合理循环、流动,资源的最优利用,从而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保护各种景观资源,维护区域与城市的生态格局完整性。,维持生态过程的连续与稳定,维护生态平衡,形成生态安全格局:2)重构生态链结,优化景观格局,使人居环境建设及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格局与过程相一致,塑造良好城市景观和环境质量,满足生活生产等各种要求。3.2规划设计原则3.2.1整体性原则这里整体性有两方面的含义1)地域整体性指城市地区与周围自然地域的景观是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应从区域入手维护景观的整体格局与自然演进过程的连续性;.2)景观资源整体性强调城市景观是由一系列生态系统(景观单元)组成的,生态流在各个景观之间以及与外界生态背景进行交流。城市景观单元之间及与外界景观资源的交流应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优化。3.2.2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1)异质性(Heterogeneity)异质性强调生态系统中组份构成的不同组合,是城市景观良性发展,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便于维护和管理的核心原则。许多物种需要两种或多种栖息地环境,过于单一往往易遭受毁灭性打击,而异质性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延续,①生态完整性是自然等级体系中生态系统以上的体系维护生态,平衡所体现的一种生态学特性.生态平衡f自然体系的生产能力扣然体系的稳定状况罐羹碧篡。资料来源:杨朝飞等,全国生态示范区建伽划编。删I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也有利于抵御内外干扰,实现自然体系的波动平衡。2)多样性(Diversity)多样性是生物圈特有的生态现象。一个群落具有很多物种,形成比较复杂的关系,对于环境的变化或来自群落内部种群的波动,由于有一个较强大的反馈系统,从而可得到较大的缓冲,使各物种在相互关系中得以保护和发展,即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而人工与自然景观元素的多样型包括植物、动物、水体、地形、城市空间以及人的活动等会增加城市景观的生动性和适宜性。3.2.3地方性原则·强调地方景观特色的保留,地方文化精神的延续。注重乡土植物和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节制引用外来物种,避免片面追求奇花异木而对乡土物种的毁坏。3.2.4综合性原则城市景观兼具自然、人文两重性质,是历史、物质和生物的发展过程的总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维持环境生态平衡,注重空间景观美学,维护居民自身健康与满足行为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景观元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景观规划设计的多学科性。3.2.5经济高效原则强调以最低的资源和能源成本,获取最大环境和社会效益,达到经济高效原则。即用最少的资金投入,最小的维护成本,进行自然生态过程的健全,满足居民的身心再生功能,达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而维护费用高昴的绿地则是与此原则相悖的。3.3规划设计层次3.3.1宏观层次宏观层次主要是对区域尺度整体景观的研究,包括了城市景观、城郊景观、管理景观及周围区域的天然景观等,对下_层面的不同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基础。宏观层次研究以往较多以市域或县域行政区划或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为范围。而区域层面的景观规划遵循生态内在机制,以生态格局与过程的完整连续为原则,一般根据当地生态系统功能与格局所要求的空间范围而建立。3.3.2中观层次中观层次研究范围包括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郊区的总体景观,以城乡结合部边界以内为范围,包括城市景观、城郊景观包括农田、水系及山脉等。以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为基础,保持区域自然生态格局在城市地区的连续性,并在城市内部进行景观生态综合建设。3.3.3微观层次城市建成区是以人工设施环境为主的景观镶嵌体。这—层次以宏观与中观的生态格局3l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基础,通过对建成区景观的空间要素、结构、功能等进行分析,与iN城改造、新区开发相结合,增加自然要素,改善人工环境生态质量。内容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及公园等地段的景观设计。3.4规划设计生态途径3.4.1建立人居环境的生态平衡机制自古以来,人居环境建设对周围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是人类对自然环境不断占领与改造的一个过程。而区域也对城市的生态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区域的自然生态条件,要了解其演进过程,尊重自然格局,保护对维持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的因素与部分,进而认识生态平衡的内在机制,使城市建设地区纳入这一生态体系。a.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EcologicalStabilityMechaniⅫ)生态系统具有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形成了系统演化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稳态。在此稳定台阶内,生态系统力图抵抗干扰并保持平衡。生态系统的这种自调节能力是通过系统内部的稳态机制,即负反馈机制来实现的。稳态机制具有以下特征:1)稳态机制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正反馈过程将导致系统的灭亡。即稳态机制只能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起作用,超出范围或改变条件系统就会丧失自动调节能力;2)稳态机制需要相当长的时期得以协调、适应、形成。长时间相互适应的系统较新系统更为稳定,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也较强;。。。3)系统的稳态是相对的,并不是整体和局———————=』r二————一部总是同时稳定,而常是根据研究的尺度相关。正反馈h区。rh生态系统鼍安全恐苎曼:::::=:。翼E=兰矍叁!三三兰d生态安全区域SecurityMechaniⅫ)生态安全机制与生霹广_7—1而丽i—_]⋯。‘⋯。态系统的稳态机制密切相关,生态系统内在的l√正反馈。FE稳态机制是为了保证系统自身的安全与稳定。。。干=F郾F;一当外界的干扰强度超过系统的承受能力时,安———————兰兰L————一全机制遭到破坏,系统发生倒退。生态安全及图3.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安全系统内在的稳态机制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并向r撵料离龋-E只OdLm,笙泰#笙础高级阶段进化的基石。几吕裁觏批发龃1982)生态安全构成了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人居环境的生存依赖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物质与能量,若外围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机制遭到破坏,自然在衰退,不能提供足够的供给,将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同时自然不稳定状态导致的灾害增加对人居环境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设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将构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健全的生态系统是人居环境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生态倒退形成的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局部气候恶化都对人居环境的建设与生存构成不利的影响,形成了人居环境的生态不安全因素,也形成了低劣的环境景观。因此。生态安全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居环境建设的必要条件。城市规划应力图维持规划区域及城市的生态安全机制。3.4.2区域景观规划设计生态途径1)明确区域景观规划范围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生态建设重点,在自然生态格局的基础上确立区域层面生态系统的范围,与行政和经济方面的区划进行协调。2)建构区域景观生态格厨”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建构可以为城市提供符合生态机制的景观框架。包括区域生态廊道系统的建构,如河流、山脉等自然廊道与道路、水渠人工廊道,保持其各自完整性,确保生态流的合理运转;进行廊道结点建设;保护生态种源及联结,保护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斑块与基质的自然格局关系;对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问题及与城市的关系,并进行格局重构。图3.2:景观格局的多来源特征示意图景观格局往往是由地貌、地形和气候条件、干扰体系以及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资辩来源:躲建营.景观生态学一格商、过程、足寝s等级。第22更.2000,报据}鼬s改绘)3)进行宏观生态过程分析,保持其连续性,并与生态格局相协调生态过程指发生在景观元素之间的各种“生态流”。景观元素通过广泛的各种“流”对另外的景观元素施加影响。如水体循环、种群动态、种子或生物体的传播迁移、捕食者一猎物相互作用、群落。景观生态格(Pattern)是指大小或形状不同的斑块、席道和基质等景观单元在不同尺度E的排列与空间格局。广义的讲:“它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是空间异质性的表现,同时又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演替、干扰传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4)进行区域专项生态建设规划研究如生态林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工业规划,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等,综合考虑生态建设与生产生活的进行;5)运用景观设计理论,进行区域大地景观艺术考虑将大尺度地形、地貌、植被及水体景观与城市整体形态进行有机结合,并寻找其中特有的自然适应形式和美学特征,形成区域景观特色。3.4.3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生态途径城市是以人工设施、人类活动和半自然环境为主的生态系统。针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适宜途径在于尽量增加城市中的自然组分,增强城市景观异质性,以平衡城市生态收支,提高环境质量,消除过多人工硬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形成景观生态综合建设模式。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生态适宜途径主要包括:1)进行土地生态规划,保护城市生态敏藤区与生态战路点确定城市建设的适宜用地与适宜利用方式,建立生态保护区,如饮用水源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2)以“开敞优先”原则进行生态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规划使城市内部绿地与外界森林系统保持连续,保持大环境的生态格局在城市地区的连续与完整,同时增加城市环境的自然组分和异质性斑块;3)建设城市生态廊道系统包括以河流为主的蓝道和以绿化为主的绿道,保持城市内部的各种自然与人工生态流的连续;4)进行景观美感评价与总体层面的城市设计,建立城市景观体系包括景观分区与景观轴,城市空间节点,界面与高度视线设计,夜景、游憩及步行系统等。3.4.4地段景观规划设计生态途径针对具体的城市地段,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也应尽量提高“自然”组分在城市用地构成中的比重,进行生态适宜技术层面考虑:1)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地段的自然环境特点预测规划对周围的影响,制定对策;2)进行城市绿地、公园及滨水区具体环境景观设计结合区域与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与廊道系统,提高各种绿地的生态功能,用廊道相互连通,构成绿地网络;3)进行河流水质治理和污粥台理;4)发展生态适宜技术如乡土绿化种类、种植方法及环境清洁工程、生物保护;等:5)“以人为本”,进行城市公共空间具体设计如广场、步行街规划设计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5小结本章是在上章多学科理论研究基础之上,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建立起从生态学出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1)确定了保护生态格局完整和生态过程连续,重构生态链结:优化生态格局、满足人居环境建设要求的规划设计目标;2)确立了整体性、异质性和多样性、地方性、综合性及经济高效性的规划设计原则;3)划分区域、城市、地段的规划设计层次:4)探讨了区域、城市和地段的生态适宜途径,从而为下面实例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3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下篇:实例研究部分刖声宝鸡地处黄土高原南缘,具有较为典型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征,如黄土覆盖面积分布较为广泛,黄土层发育比较充分,沟壑纵横。同时又紧靠中国南北气候、水系分界线一秦岭山脉,,水系发达,地形地貌类型多样,起伏变化较大,具有山、原、水、林、城丰富的景观资源。并且其川谷形带状发展格局在西北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许多城市如兰州、西宁、天水等都与此类似。宝鸡的生态环境问题在黄土高原城市也具有一定普遍性,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作为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问题等,同时由于正在经历从中等城市跨入大城市的快速城市化过程,土地及水资源储备不足与人口集中、城市扩展的矛盾也比较突出。综上所述,由于多方面的典型性与问题的普遍性,本论文选取宝鸡作为研究实例。由于时间及资料所限,本论文研究着重从宝鸡区域自然环境出发,以水土保持、植被建设等黄土高原城市具有普遍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从区域出发的黄土高原地区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适宜途径,以城市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为研究重点。4.宝鸡景观现状调查及问题的提出4.1宝鸡生态环境历史状况及变迁4.1.1宝鸡生态环境历史状况及变迁宝鸡地处渭河流域,是我国先民最早活动的地区之一。据考证,古代周原气候比现代温暖、湿润,河水与泉水也十分充分。《诗经》中《周颂》、《小雅》等篇,对周原的自然环境有多处描述,如:“周原朊朊,堇荼如饴”,就是对周原(关中西部)开阔肥美的草原与植被的具体描述。又如南北朝初年,郭仲彦《秦洲论》论述:“登陇东望秦洲,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墟宇桑梓与云雾一片,”可见当时森林茂密程度。战国以前,境内以森林、草原为主的植被状况良好,自然界基本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系统。汉代以后,随着农业生产发展,平原的地区植被首先遭到破坏。至唐代,为满足作为统治中心的长安修建宫室之需,境内的南部秦岭及北部岐陇山地的大片森林被大规模砍伐。明清 西安建筑科技人学至民国,对秦岭山地森林的破坏更加广泛。临近解放,宝鸡地区干山森林己破坏殆尽,秦岭、关山森林林线后退,浅山森林人部分变成了林相残败、杂灌丛生的次生林,生态环境严重恶化。50~80年代,境内森林和草地又遭到较人的破坏。历史上人类活动的逐步加剧使植被破坏日趋严重,带来了宝鸡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土地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十流失加剧;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r降,早火、雨涝灾害、滑坡泥石流增加;气候逐渐干燥,降水减少;鸟类、珍稀野生动物减少,共至灭绝。。3这些除去火环境的气候变化原因,本地区的森林植被被破坏是生态环境火调的重要影响冈素。4.1.2宝鸡城址变迁与自然环境关系分析宝鸡素有“秦蜀襟喉”、“关陇锁钥”之称。由丁-三面环山,渭水横贳,多大然屏障,自古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和交通地位,境内形成多处城镇和军事据点,至今己历数千年。据史籍所载,著名的有如F城址:建于秦文公时的陈仓故城(史称上城),在现市区东8公里处;建于三国鼎立之时的陈仓城(史称下城),位于今十里铺斗鸡台;建于北周时的留谷城,位于今宝鸡市区内,建城已有1400年左右历史,;此外据旧县志记载,还有伏羲故都、姜氏城、虢国城、石鼻城、三交城、益门城等。旧志描述留谷城城址的位置曰:“前渭水,后陵原,左金陵,右玉涧”,“自吴山发脉,延袤一百二十里,城居其麓⋯⋯”。。图4.1宝鸡历代城址想象示意图(瓷料来源:t宝鸡京城帝总体规如一城南设计》)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代表之一北首岭遗址,就在市区金陵河西岸。它地处北塬。《宝鸡市志·第四编·环境保护》,三秦出版社。‘宝鸡市志·第六编·城市建设》,三秦出版社37戮§滋i撼敦蠢疆;: 两安建筑科技大学●__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金陵河川谷之间的一片较为开阔的二级阶地上,面朝东南向,其位置反映了远古先民的择居观念:优选丁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靠近河流,在第二级台地之上。选择这样的地形,有利于生产与生活活动对阳光的需要,同时既便丁取水,又躲避了河流涨水带来的祸患,体现了先K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4.2宝鸡城市景观资源调查市域尔曲K162公里,南北宽169公里,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总人口3489万人,其中1F农业人口73万人,人口密度192人/平方公里。市区东西长33公里,南北宽28公里,面积555平方公里,规划区14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4平方公里。4.2.1景观资源现状调查a.自然景观资源(1)地质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宝鸡市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丁.中国南北衔接,东西过渡的交汇地段,具有独特的地质条件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市域地跨秦岭南北、渭河两岸和渭北黄十高原部分。南部为秦岭褶皱带,北部为鄂尔多斯台地南缘.中部为渭河复式地堑,三个构造单元共同组成本地区的地质基础。市区由渭河川道、渭北台塬、渭南残塬等组成。其中渭河川道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人口密集区和工农业生产的中心地带。地质、地貌形态如图4.2。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基础上,市域地貌形态多样,包括河漫滩、河谷阶地、黄土台塬、丘陵沟壑和土石山地等,形态复杂,起伏较大。最高为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最低为扶风县以南的河漫滩,海拔440米,高差近3000米。按地貌类型整体可分为四个地貌分区:秦岭山地区、关山山地区、北山山地区、渭河盆地区,以及十个地貌亚区。基本特征是南、北、西三面环山,中部凹平,西窄东宽,呈尖角开口槽形以渭河为轴向东拓展。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56%;丘陵占26.5%:川I原占175%),呈“六山一水三分田”之势。∽。}羹辎鑫簸磷鹣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4.2:宝鸡东崛山—太白山地貌剖面示意剀t瓷料来源:根据t宝鸡京志·第二编·自然毽理》?陕西:三秦m板社.1997,自绘)图4.3:宝鸡地貌景观t瓷料来源:自拍)(2)水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1)地表水系境内有渭河、嘉陵江等大小江河三百余条,水资源总量为55.45亿立方米。有“关中水龙头之称”。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以黄河流域水系为主。主要河流如下:·渭河:发源于甘肃乌鼠山,黄河最大河流,由西向东横贯市域中部。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07.862平方公里。市域内流长28.4公里,直接汇流流域面积12,212平方公里。市域内共有180条较大支流汇入,南岸支流多而小,北岸支流少而大,形成不对称的水系网。水土流失较严重,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75%,土壤侵蚀方式以水蚀为主,尤其以暴雨侵蚀为最。·千河:发源于甘肃张家川,是渭北较大支流,全长152.6公里,流域面积3,499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5.8%0。由于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含沙量较大,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3.55公斤/立方,多年平均输沙量439.4万吨。上中游及支流修建水库3l座。·石头河:发源于太白山南麓,全长鹋.4公里,流域面积686平方公里。1969年修建石头河水库,总库容1.25亿立方米,调节后总水量2.7亿立方米,成为解决宝鸡市及周边区域饮用水问题的储备水源地。·清姜河:发源于宝鸡市渭滨区南部秦岭山脊上的玉皇山北坡,由南向北于市区西南入渭河,全长43公里,流域面积240多平方公里。·金陵河:发源于宝鸡县吴山,属渭河一级支流,在市区汇入渭河。全长55公里,流域面积427.1平方公里,泥沙含量较高。·清水河:全长28.4公里,流域面积162.5平方公里,平均比降35.2%o。2)地下水地下水可开采总量约7.56亿立方米。渭河及其支流漫滩、一级阶地是 两安建筑科技人学【叉:内潜水主要分布区。地热资源丰富。(3)多样的气候特征由于地貌类型的特点,宝鸡从川道剑高山,气候具有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弧寒带立体气候的特征。市域属人陆陛季风区温暖带?}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分明,日照丰富,降水适宜。冬季受蒙占冷高压控制,寒冷干燥。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和河西走廊热低压控制,炎热湿润。春末以后,受夏季季风支配,空气水汽含量增犬,气温很高。秋季受高原季风的影响,常有冷暖气团交汇,形成人量降雨,成为关中地区秋季降雨最多的地区。年平均风速较小,为1.2米每秒。风向受地形影响较明显,市区多为东风,频率14%,静风频率为54%。近年沙尘爆大气时有发生,空气质量r降,农田失墒加快,给人比生活带来影响。(4)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由r市域具有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川道等复杂形态的地貌和砭寒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的立体气候,垂直分布明显,为动植物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共有植物2,100多种,动物近500种。仅太向山自然保护区就有种子植物1,500种,野生鸟类192种,兽类62种,已定名的昆虫662种。在野生动植物中有珍稀植物28种,珍稀动物28种。域内动物区系差异很大,栖息着华北、东北、华中和青藏高原的多种动物类群,对研究动物区系组成和起源发展有重要价值。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其中太白山是古老孑遗植物的重要产地和我国许多植物的原产模式地,可做为研究植物资源的天然场地和植物选、育种的天然基因库。域内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秦岭、关山和千山山脉。受地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垂直带谱明显。秦岭林区在不同海拔呈现不同树种与林相。海拔600--1000m之间为夏绿落叶阔叶林带;海拔i000--2500m为松、桦混交林带;海拔2500m以上为桦木林,伴生山杨、华山松。关山林区以柏,栎,桦以及草甸、灌丛及疏林为主。千山林区以60年代以来人工种植的刺槐和油松林,除此之外还分布有一些残遗的天然次生林。渭河川道及黄土台原主要为农田作物、蔬菜、果园和城市绿化等栽培植物类型。主要栽培树种多分布在渠岸、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及村落周围。市域内森林覆盖面积较大,2000年林地总孟积为961.374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99%,活立木蓄量4,453万立方米(不包括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人均森林面积3亩、林术蓄量14.6立方米。市域草地资源主要分布于秦岭、关山及北部低山丘陵区,草地总面积317.6万亩,占市域土地总面积的ii.6%,其中天然草场314.5万亩。区内草地面积大,质量好,牧草种类多,产草量高.是发展草食牲畜的良好场所。b.人文景观资源(1)Jll谷形带状城市空间形态宝鸡市域山峦连绵,水系密布,形成了城市的区域山水形态基础。市区三面环山,南有苍翠的秦岭山脉,西和北有粗犷雄浑的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如秦岭浅山区、河道切入城市,形成城市与自然生态圈气脉相通的良好态势,山、塬、4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林、城相互穿插交融,市民很容易进入自然环境。城市位于渭河川谷之中,空间形态受地形所限呈东西带状特征,在南北金陵河、清姜河两个川道有所发展,形成三条发展轴带:渭河川道发展主轴、千陇川道发展次轴和秦岭川道发展次轴。城市的带状格局西至福I临堡,东到虢镇,东西长33公里,宽5公里。渭河及支流、以及农田、林地等将居民区、工业区分隔开,形成多组团结构。(2)丰寓久远的历史文化资源考古发掘证明,宝鸡地区被确定为人类史Ij{『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如北首岭遗址距今7100多年。《禹贡》记载:天下九州,宝鸡为雍州之地。周室岐邑,三世建都,秦先后以平阳、雍城立国,经营393年,因此宝鸡成为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宝鸡的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可分如下几个内容:1)遗址景观宝鸡做为周秦文化发祥地。形成了幽远神秘的文化特色,各种历史年代的遗址包括市区的北首岭遗址和其它史前人类遗址,以及市域范围内的周原遗址、秦公大墓、雍城遗址等,都对这种文化气氛的形成与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文物景观文物是历史的直接见证。宝鸡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之多、种类之全、造型之精、纹饰之美、铭文之重要,体现了“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如虢季子白盘、何尊、毛公鼎、大小盂鼎等都是稀世珍宝。文物景观还包括法门寺佛指舍利和陈仓石鼓,其中春秋时的石刻文字一石鼓文,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宗教文化记念|生_景观宗教文化记念性景观包括了宗教寺院和名人记念祠堂及宫殿等。宗教景观资源著名的有创建于东汉的扶风法门寺,唐建的麟游县慈善寺石窟,陇县龙门洞,以及宋建的岐山太平寺等,名人记念景观有岐山风凰山下的周公庙,有诸葛亮病逝之地五丈原,蟠溪钓鱼台,凤翔东湖,以及市区的金台观等。帝王行宫包括麟游九成宫,以其“冠山抗殿,绝壑为池”体现了结合自然山水,随高就低的特色。4)古构筑设施景观包括历史古栈道褒斜道、连云栈道、古大散关等。(3)具有特色的风俗民情宝鸡市民间工艺品在全国享有盛名,包括木版年画、泥塑、剪纸等。民间活动包括社火、鼓乐、花炮、焰火等。工艺品的类型、色彩、图案以及民间服饰、生活习俗、戏剧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4)现代人工设施包括水利工程景观、道路、桥梁等。水利工程景观涉及水体、山体、动植物以及大坝等景观要素,是综合性的景观资源体系。市域内包括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石头河水库、冯家山水库等。其中利用冯家山水库开发的千湖风景区水面17.75平方公里,是关中最大的人工水面。4.2.2景观感知公众调查凯文·林奇说过;“城市景观的许多作用之一就是可以看见、可以记得和使人愉陕”。《城市意象》强调了两方面内容:1)城市空间是景观与人的空间感受与体验的结合,’强调城市设计应从人的感受出发,而非只是设计师主观构思;2)城市整体意象是很重要的,城41 两安建筑科技大学~市应该是有特征的,是各个组成要素组合连续统一,具有识别性(Identity),因而城市设计须从城市总体空间艺术层面考虑。在这一观念F,本次研究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职业背景来源的人群进行了景观感知公众调查,了解市比及游客对城市景观状况的感知、认识与评价,以及对环境的满意程度。调布问卷设计与方式参考了1971年的东京都“白然与环境的舆论调查”,见表4.1。从公众对自然环境到人工环境的印象、了解程度、好恶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在城市整体景观和臼然景观,以及公众日常生活的观察、使_}}J,游憩活动等方面内容。调查问卷见表4.2,调查的统计结果及问题分析如下:1)关于城市景观特色认为景观特色在于“山”和“文化”的选项都。033%,可以石出对r城市景观特色存在丁.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白然方面,山的特色体现在市域太白山、关山等山体生态条件较好,景观良好,具有较高知名度,可以提供游憩休闲的去处,且住市区可以直接获得城市三面环山的空间感受。但有人认为:宝鸡的自然山水特色,应置丁二一定的区域范围来看。在关中及北方城市中它的特点是比较突出的,而在全国范围内不如南方山清水秀的桂林、肇庆等城市,而其特色在于体现秦岭雄浑、黄土高原厚重的特点,这也体现了地域景观的风格不同。而同样33%的人认为城市近郊的山与渭河等河流的环境状况不佳,因此应从城市历史文化方面体现城市景观特色。如周秦文化发祥地、民间艺术等。而有22%的人认为建筑可以成为特色。表41关于自然和环境的舆论调查英千自麓和拜境的舆论调查(柬衷蕾,1971)I)rI然*Ik?^I艟I口,口耐*m谴.怀认为东空虚为仆‘样柏址市好呢t蕾止下辩■一十t非誊方怔曲^工■莉s1.8轴W不僵.蛆柯自#&色的城本“B幂班寝t见20.54)蕾幺捧证*讲立?(XR堪色H宅气●●m老25w蓐缸内坛色51I嗡’t‘7嗣光23m托啦色略空气“均^翱堍^03扯椰-f【求啦气55黛色tI阳光∞目群埠也60盘气n厦”=2啪擂§q5l“色村朋生:‘鸟和址虫22.:皇摩rK征皇气柚“色3d耳斗嚣曼$唯小坪未和士“簟,}:TH邑st翔七2"t特衄和寰水"(瓷料来源:《城京绿遣规粕》商露荣重著.杨增志等译.中国建筑I业出I鬏社.1983)2)关于整体城市印象35%的人认为是现代化的工贸城市。32%的人认为是交通囊瓢。i、、+;;融。蕊《蒸鑫豢;凌r》。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枢纽城市,而选历史城市和环境优美的园林城市的选项一I比例比较低。可以看出城市地面上历史遗存已经不多,自然山水环境状况不佳,而城市新建环境的迅猛发展给人以强烈的现代化城市印象。3)关于城市景观标志意见集中在以炎帝陵和渭河为城市标志,分别为36%$1134%。但有人认为可以以抽象的雄鸡造型来作为城市标志,从历史典故等多角度进行挖掘。4)关于自然景观的调查主要从绿化、野生动物、自然环境及游憩方面着手:——被认为城市中绿化最好的地方依次是:火车站广场(40%),渭河河滩公园(32%),公吲(13.8%);不好的地方集中在街头绿化(37.6%)和行道绿化(28%)。存在的问题:城市绿地只集中在儿个较人的公吲或广场,而作为绿色廊道的城市道路绿化严重不足,主要道路经二路、红旗路等拓宽时将良好的遮荫树木砍伐,环境小气候质量F降,街景趋丁生硬、单调零乱。并且绿化布局不合理,市区东部马营到十里铺缺乏满足市民需求的绿色空间。——而关于绿化特色,67%的被调查者认为城市绿化植物没能体现宝鸡地方特色。——而对于动物的调查,一半以上(69%)的被调查者认为城市之中鸟类己看不到,而54%的被调查者认为大量的家养宠物随处可见,但野生小动物看不到。这反映了市区缺乏野生动物保留栖息地与迁徙通道,生物多棒陛水平较低,而家庭宠物随处可见,物种单一,无法来衡量城市绿地和生态环境质量;——关于人们喜欢游玩的自然环境,选择太白山的有46%,北塬有20.3%。这主要是根据出行距离与时间而定。太白山的范围实际指秦岭,是周末、节假日游玩出行较长、较远的选择,而第重6题关于“喜欢的散步场所”反映了人们就近散步、放松的选择,答案集中在河边(31%),原因是空气好、绿化好(3l%);而喜欢到广场散步的有24.2%,公园有21.2%。两题结合可看出,人们喜欢到更自然的环境去放松自己。——关于在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居住地选择,答案呈现多样性,原因也相应多样:3l%的人选择在滨水区域,认为空气好是主要原因的有50%;其次24.2%的人愿意居住在郊区,原因是绿化好(24.7%);选择在市中心的答案多集中在年轻^之中(19%),原因是生活方便(10%),有娱乐项目(10%)等。这一点体现了田园城市所阐述的的“强调城市的社会机遇和乡村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对于居住地的双重追求”的思想,也体现了现代城市发展对经济与环境的双重追求.但对生态环境角度的考虑在人们的生活中更为重要。4)关于人工景观的调查从公共场所,建筑,广场与街道环境等方面进行:——人们认为最吸引人的公共场所依次是:均利广场(22.8%)、火车站广场(19%)、渭河公园(18.5%);而缺乏吸引力的公共场所依次是:建国路步行街(43.2%)、工人文化宫(20.5%)。——被调查者认为最喜爱的建筑依次是:体育馆(23.6%)、青铜器博物馆(18.5%)、澎二i。;蠢_凌羁穗蹴溉篇 两安建筑科技大学国贸酒店(17%)、炎帝陵(15%);不喜爱的是金台观(21.4%)、青铜器博物馆(i7.8%)、电视塔(16%)。—关丁.街道环境,认为最需要改进的是增加行道树和绿化(252%)、增加服务设施(23.8%),整顿商业r‘告与招牌(18%)。—戈于广场,33%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满意之处在于服务设施,25.7%的人认为缺乏艺术小品,有24%的人认为绿化不足。5)关于城市环境方面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列是治理环境污染和增强环境意识与公共道德(22.2%),随后集中在增加绿化方面(21.3%)。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十年之前的清姜河水质清澈,环境优美,现在已成为臭河;空气悬浮物增多,蓝天难得一见,铁路尔两穿越市区,形成线性声源,加之汽车数量的增加加剧了噪音污染:市lt的公共环境意识不强。4.3问题的提出宝鸡地形地貌类型多样,景观资源丰富,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但随着城市发展,人口激增,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宝鸡城市景观资源现状调查与景观感知公众调查,总结出如下问题:4.3.1生态承载过重,土地与水资源缺乏从宝鸡城市自然环境条件来看,土地人口承彰r过重。土地类型虽丰富多样,但总体以山地为主,大于25。的坡耕地为6.675万公顷,占到总耕地面积的16.4%,属过度垦殖。根据统计资料,1949~1996年全市人口增加了211.4万,但耕地减少了9.28万公顷,人均耕地由4.86亩减少到1.75亩。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以及农业内部用地矛盾突出,人多地少。同时土地利用效率较低,闲置严重。乡镇企业乱占土地,用地无计划,造成浪费,工业污染、生活垃圾以及化肥农药致使土地污染严重。市域水资源总量较大,但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较少,后备水源不足。人均占有水量225立方米/人,低于全国人均水平,一些地势较高和管网末梢地区“水荒”严重。市区生产生活用水70%依靠地下水供给,开采过量。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大多为季节性。水的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承载力(CarryingCapacity。即CO)是用以限制发展的—个常用概念。最早在生态学中用以衡量某一特定地域维持某—物种最大个体数目的潜力,现在则广泛用于说明环境或生态系统所能承受发展和特定活动能力的限度.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都可以归结为人类活动的不适当,因此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可以以人类活动作用的方向、强度、和规模来加以反映。(徐新华等编著:可持续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0北京):。『..1i臻减鞘薅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4.3.2森林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历史上市域境内林木茂盛,但经历代砍伐和过度垦殖,森林资源衰减。城市周边山体森林植被逐渐稀疏,人【林树种单一,干扰阻抗能力较差。城市周边森林生态支持系统结构与功能作_}_}J减弱.造成生物资源毁坏和生态环境失调,森林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由于水土涵养能力下降,每年市域水土流失面积120.75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6.67%,市区水土流失面积2.05万公顷,【I市区总面积的38.7%。市区流失有机质3283.7吨,造成土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_F降。同时地表十的流欠造成裸岩、荒山面积扩大,使植被逆向演替,进一步加剧了植被的破坏,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4.3.3环境污染加剧作为陕两主要J:业城市,宝鸡环境污染以水污染较为严重。市区内的主要河流,如金陵河、清姜河、石坝河的一些监控断面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水质标准。渭河由于干旱少雨以及宝鸡峡的引流造成水量锐减,使对污染的稀释降解能力下降,而大量的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与未达标的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已成为污染严重的河流。而作为上游城市,宝鸡的水污染治理对于整个渭河流域具有重要意义。大气污染包括以烟尘,二氧化硫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由于城市地区静风频率较高,为54%,废气受地形所限不易排放,造成大气污染严重。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噪声污染与生活垃圾问题也十分严重。4.3.4城市绿地不足,生态与服务功能不强市域内森林覆盖面积较大,2000年林地总面积为961.374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99%,但市区缺乏与区域森林的良好沟通。秦岭浅山以灌木草地为主,森林植被缺乏。而市区北塬坡度较陡,长期以来的人居建设与垦殖造成水土涵养能力较差,加之采土烧砖形成十分丑陋的景观。城市绿地不足。现有公园中,人民公园为34.6公顷,植物园为49.3公顷,都没有达到50公顷的作为种群源的要求。中心城区的炎帝园只有13.3公顷,火车站广场为5.6公顷,远不能满足中心区的绿化需求。建成区目前绿地率仅为15.5%。大大低于国家的25%要求,人均绿地面积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2.1平方米。这样的绿色组份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力不强,无法起到平衡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城区公共绿地分布不均衡,且被部分侵占,道路绿化,街头绿化尤为缺乏,不能服务于居民的生活与游憩的要求。比重很大的居住区、厂区等附属绿地生态效益未能体现。4.3.5城市建筑密度过大,开敞空间不足随着城区扩展及旧区改造,城市建设量加大,但建筑物过分紧密、拥挤,逐渐向商处发展,空间紧凑有余,疏郎不足。中心区面积674公顷,人口14.5万,人口密度达2.1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万人/平方公里。街道如经二路干道建筑物形成街墙,缺乏界面进退变化。市区除了少数儿个J“场外,缺乏城市开敞空间,硬质环境较多。渭河开敞空间景观与环境质量不高,岸线、河床及水体需要整体规划殴计;秦岭浅山山体向城市的有机渗透不足。图4.4宝鸡景观环境状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料来潦:自拍)表4.2:宝鸡城市尽管感知公共调查表您好遮:她q壹避关于宝,q札市繁观的公众嗣套.o珥以通过选撵答案或丧选出己自勺嚣法采竞啦谰警。尊嘲臻髓配台这项Z查j,!立阁您的时酒:黄示默蠢·。∞:少≯”地拼毫。,j』塾L—一取廿_监—丑季矗I·墨认为奎一一覃■麓酋■■蠢予:&q山b求c建筑J支化。八物f其他——一一1.童■奎一再■疆目■■l丘^搜腰的现代化L贸城.口磁jl吐舷川J豆II『c.::=j尘占艟d环境忱鞋的吲冉诎.1.e瞄:r这!‘.您的印颦址l·■量■曩一il,.I毫簟■l蔫曩佬簟抒靠■方量t丝£i丰膏曲■,宝B畎乍站r场绿化1峪同绿化、c州律缔化d北坡{=jl化c街^绿fEr。l-吐时g豢虻山体鲜化t1.鬈认为哪氍适应。薮政苷绿化厶垫塑群继盘fd7百知誊署尉1.t曩U为童一曲曩话■■■■色■t有■乏—一I蹙白————一,.J皇111tt毫一■一槽●一t哲刊上,啊厅币纠——叠■t看纠钮左石{;蜘⋯一I.1皇%较誓蘸毒■●山■曩t———五—』!二a鹃崦_蝣白山c大台.“叫/矗羧扎毋头e北撼f其他习:刁至量:型:墨白尥‘’,.,柚■由童蠢一.曩一囊童■■■佳l璺a罄蚺土哩b船乒农村c.:t坡缂地d市早心e演水医域£其他堪.鉴量之叠电嚆,k‘鬟啬夕一雹量孽(:A空气女fe丧#化盯涨活方理D人多、热问E-仃擞球jⅢ日,-●蠢平时l蕞鑫■■t,l——』’_———一aj日也b.此趣c广场d街道e公嗣f其他!基盥鲢翁董筮古;幻妒j砸园量吕A空气“巨麻化盯c空问开辅D热闹£有娱乐项口●.^Z■鬻蔫童:.●.I童认身■t霸^■越冀曩一■t£:凸t置■飘力瞌Ii,士:£:I兰.a函贸蔼J,gb电视蟮c.J。行大艇d农行大厦e建行大厦f体育馆;上0脱h炎节陵L衅水坷.^骨硐器博物馆k其他■.I誊U矗弧俺■t珥—量■一娃囊■l:&。££a增掘行道树和鸽}化b.整顿蔼业广告与捐牌古埔加环境艺术小品‘雕塑\喷泉、——)o,增加服务犍施(体息座椅\地圈指示、——)£/设立垃街天桥\地道f.其他^.■蜃翔I童一奢■几十广囊l垒.C●t蠢一几tl—£————————一a火乍站』“蝎b.神农祠J”场c烟厂r场d萁他——n‘H规培、k羁峰山c.炎奇同,d.渭河e.其他——●.蠢"^角宣再麓砰—方iillllIUllllUl,—卫_j二———————一^。^理:j染,空气、水\l州体\蠓膏、——,’\/叠通管理cj苷加绿化d环境丑生·:阐=忙垃汁《月:吨恿Ⅱ:“l登业,苣也g其他——一.熬蠢麟≤簇巍型q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4.4城市景观建设目标的确立4.4.1以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先导针对宝鸡城市所处的黄土高原环境,以水土保持建设为先导,进行区域植被保育和退耕还林建设,增加区域森林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提高生态支持系统功能,恢复生态演替过程,重构生态链结,形成绿色生态背景。景观建设整合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建设。4.4.2建构区域景观生态格局将区域作为生态系统单元来考虑,根据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要求确定生态系统单元范围与尺度。建构区域廊道、斑块和基质的空间分布格局,充分认识并分析景观中的生态过程,研究其生态功能的合理发挥,通过规划手段维护这种生态过程。并形成区域整体景观设计框架,为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奠定良好的区域生态基础。4.4.3确立城市“山、原、水、林、城”生态格局和景观特色确立城市的“山、原、水、林、城”生态格局和景观特色,以山、原为森林绿色背景,以水、林为自然廊道,在城市中提高自然组分比重,平衡城市人工环境生态质量。研究符合生态规律的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规划布局与具体设计,进行城市水域与山脉廊道的生态规划设计。4.4.4进行景观生态和美感的综台评价,建立景观设计体系进行景观生态和美感的综合评价,挖掘城市景观特色,并运用城市设计理论方法,提出符合生态格局的总体城市设计导引,建立城市景观设计体系,并进行满足环境视觉美学、大众行为心理以及文化历史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4.5小结本章是宝鸡实例的资源调查分析。通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从客观现状与主观感知两方面对宝鸡的区域与城市景观资源进行调查,包括生态环境历史变迁调查、城址变迁分析、景观资源现状调查、景观感知公共调查,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环境资料与信息,奠定研究的现实基础。随后通过分析,提出实例所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而确立从区域出发的城市景观建设目标。4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5.宝鸡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建构刖暑本章研究主要探讨宏观区域层面景观规划的生态途径。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其植被、水体及生物等作为生态支持系统保障城市的生态平衡与安全。区域层面景观规划首先确立区域层面景观生态单元的范围与界限。其次建构区域景观生态格局,进行生态过程分析,包括进行廊道、斑块与基质的空间分布与生态功能分析。寻找区域格局中存在的生态安全关键点与部位,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林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理论方法,进行生态格局的重构。并进行微观景观生态单元研究,探讨宏观景观生态格局的微观基础与具体建设策略。进而探讨城市与宏观空间格局的关系,进行景观形态角度研究。5.1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建构5.1.1区域研究范围的界定西蒙兹说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绝不受产权或行政边界限制的,因为河流是流动的,交通道路是连通的,被污染的大气也在随风任意飘散。”⋯区域景观生态格局是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从区域的大环境出发来建构的,可由三部分元素构成:斑块、廊道和和基质,三部分点、线、面结合构成区域景观生态空间格局。根据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格局的成因可分为三种:非生物的(物理的)、生物的和人为的。非生物的和人为的因素在一系列服上均起作用,而生物因素通常只在较小的尺度上成为格局的成因。大尺度上的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地形、地貌)为景观格局提供了物理模板,生物的和人为的过程通常在此基础上相互作用而产生空间格局。。因此,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生态建设重点,在自然生态格局的基础E确立区域层面景观生态单元的范围与界限。如在黄土高原地区,应以水土保持的要求,根据流域来划定区域界限。区域指河流流向同一个汇水区域的面积范围,以周围分水岭为边界,具有如下特点。1)首先流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单元,具有相似的水体流动、土壤侵蚀规律以及林草培育方法和生态防护原理,以流域为生态建设单元,可以保证干流两侧径流流域的完整性,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并且其组成要素在系统内部完成物质、物种和能量的流动。(美)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一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第359页,2000。邬建国:景观生态学一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第22页,2000瓤!.葱巍滋i蠡懿囊;l?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交换,通过廊道与外界沟通。2)其次流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单元,其内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保护与经济生产活动等各方面可以进行整体综合考虑。因此,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区划单元,可以打破单纯从行政、经济出发的区划,避免其对自然生态格局的违背与割裂,同时反映了黄土高原的水土地理环境特征和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便于系统地研究黄闰5.1:宝鸡峡渭河景观的问题土高原人居环境,收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f苷尚哺燎茸女抄宝鸡区域内北部千山、岐山山脉.西北关山山脉,和南部的秦岭山脉共同形成了宝鸡的渭河流域的单元边界。渭河在西段被关山和秦岭夹持,以峡谷形式向甘肃的河流E游开口,形成“豁口”;(如图5.1,5.3)而从宝鸡峡流出后,空间突然开阔,呈喇叭形开口向东形成渭河冲积平原。而千河被关山和千山所环绕,形成了渭河一级支流的一个流域单元,其他河流如清姜河、清水河、石头河等也形成了规模更小的支流流域单元。因此,宝鸡区域的景观生态格局就是渭河流域单元各要素的空间体现,是由不同等级的流域单元所组成,针对小流域单元的研究在下一节论述。图5.2:宝鸡区域水系及分水岭分布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t瓷辩采源:根据t宝鸡南志·—宝鸡南求系分布强.第114页,宝鸡南遣形强.57厦.陕西:三秦出J鬏社.1997,自绘)图5.3:宝鸡区域地貌模型示意图.(蚤料来瀑tYJ曹)因此,以宝鸡渭河流域水系分布为基础,以其大分水岭为界限,南到黄河、长江流域分水岭的秦岭山脉.西到作为渭河与千河分水岭的关山山脉,北到作为千河与达溪河分水岭的千山、岐山山脉,中部为渭河冲积平原,从而确定研究尺度,建立宝鸡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范围。如图5.2。5.1.2区域廊道格局及功能分析a.廊道类型及特征廊道(Corridor)是线状和带状的斑块,构成了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骨架。根据形成原因,可以把廊道分为五种:干扰型、残留型、环境资源型、再生型和人为引入型(FormanandGodron,1986)。干扰廊道是由于自然成因或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如火灾、森林砍伐,开荒种田等产生的生态学意义上的带状干扰而形成的;残留廊道是干扰后所残留的带状斑块;环境资源型如山脉的林带,一般具有相对的持久性。根据其组成内容,还可以分为自然廊道和人工廊道。自然廊道包括森林、防护林带、河流、山脉、沟谷等;人工廊道包括铁路、公路、高压输电走廊,水渠、城市道路等。在大尺度区域中,城市连绵区相对于周围自然环境也可以看作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廊道。根据研究的不同尺度,廊道可分为主廊道和次廊道。主廊道主要指大尺度线状要素,如连续的山体、河流、森林带、农田、自然保护区以及建成区、干道等,起与外界大区域沟通的作用,进行各种生态流的运输;次廊道主要指小尺度的沟谷、溪流、水渠、组团问的隔离防护林带等。廊道的重要结构特征包括其弯曲度(Curvilinearity)和连通性(Connectivity)a其中连通性由廊道中的裂口(Break)的多少来表示。廊道特征还包括宽度、组成内容、内部环境、形状及其与周围斑块的关系等。b.廊道格局与生态功能分析宝鸡的区域廊道格局是通过自然廊道与人工廊道叠加而确定的。自然廊道包括山脉分水岭,渭河干流及其支流等,这是区域自然空间格局的基础。人工廊道主要是宝鸡区域内的交通系统网络,包括铁路与公路,如陇海、宝成、宝5lj、鑫j;.i.:。.魏.,l赫i霪羹鏊§蕊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铁路,西宝高速公路,316国道、以及过境与境内各县主要连接干道公路。而山脉主脉,河流干流、干渠和交通干道组成主廊道,山脉支脉、河流支流和次级公路组成次廊道。如图5.4。通过将区域的自然廊道如山脉分水岭、水系和人工廊道如铁路、道路进行叠加,就形成了复合廊道系统,将宝鸡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块状地区。人居环境—般都位于网络的结点之上,尤其是城市多处于水陆交界的廊道结点处。如宝鸡位于多条河流和铁路、公路的交汇结点处。如图5.6。图5.4:宝鸡地区道路分布图(资斟来源:《宝鸡南域规茸|》—宝鸡市域交通现状墨.宝鸡京域领导小组办公室.1.991.宝鸡南毡酉,宝鸡南劫察濑绘皖。西安地圈出皈社.1璺99,Bt等-)·不同类型的区域廊道,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以下重点对自然廊道进行论述:(I)山脊部位的森林廊道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资源型廊道,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价值。1)首先,它一般处于河流的“河源区”,这些地区易发生以水力作用为主的侵蚀和以重力作用为主的滑坡、崩塌、土溜,这—切都要取决于植被对土壤的保持作用。并目森林植被是调节河流洪枯流量的重要保障。如图5.5。图5.5:地表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0为坡面流s为壤中流(土内径流)母为饱和地面流吩为回归流(瓷辩采潦;I洽墨等编著:转业生态I程学一林荦植被建设的理论与窭虢.第6"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5.6:宝鸡地区水系、分水岭和道路廊道格局图(资料来潦:根据宝鸡南域交通现状强.宝鸡京地国.t宝鸡市志‘一宝鸡南承系分布雷.宝鸡亩地形匿.自绘)根据林业生态工程,应在河流上游建设水源涵养林(Watershedprotectionforest)·o《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将以下三种森林划为水源涵养林:·流程在500公里以上的江河,其发源地汇水区、干流及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流程在500公里以下的河流,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大中型水库、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的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或其周围平地250m以内的森林和林木。就一条河流而言,—般要求水源涵养林的布置范围占河流总长的l/4;一级支演泣游和二级支流的源头以上及沿河直接坡面,都应区划一定面积的水源涵养林t必须使集水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其中水源涵养林覆盖率占30%。。因此,从森林的水土涵养功。水源涵养林是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而经营和营造的森林。是以发挥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为目的的特殊林种,要求具有特定的林分结构,并且处在特定的地理位置即河流、水库等水源上游.。王治国等编著:林业生态工程学一林草植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295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53i嚣㈠_嚎矗‘j强蠢滋鑫溉蠢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能出发,应根据河流流域规模与现实条件在区域的山脊廊道保证相当宽度的水源涵养林,划定严格的天然林禁伐区范围,减少人工环境破坏。如图5.7。2)其次,山脉廊道一般都植被良好,具有较为多样的植被群落,又人迹罕至,因此是众多野生动物与鸟类的生存场所与掩蔽地。动物也主要通过山脉廊道迁徙、捕食或躲避天敌。因此在保护动植物多样性角度出发,山脉廊道具有重要意义。(2闭流水域创造了一种特殊生境,是生态支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生态廊道,对调节城市温度和湿度、涵养地下水源、提高城市生态景观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等起着重要作刚。河流生态廊道由河流与河岸带所组成,河流是水生生态系统,而河岸带是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图5.7:水土保持与人居环境关系示意图(资料来源:榜晓春:注重生态的城京景观规锄(娃裤蝻为撬翔实践研究对京),清华大学硬士学位论文)1)河岸带由于邻近水体,地下水位较浅,土at多为冲积形成,肥力较高,大气湿良也较高,因此河岸植物体现了需水量高、肥力要求高及耐水的特点。河岸植被可使河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减少泥沙含量,并且减少土壤中养分的冲刷损失。美国Likens等70年代对哈尔德布鲁克集水区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两条河岸植被状况差别很大的河流,发现河岸植被良好的河流一年中氮的损失只有4公斤,钾只有2.4公斤,而森林被砍伐的河流氮损失增加到142公斤。河水的营养增加直接导致浮游植物如藻类的增加,进而会耗尽水中的溶解氧,使鱼类大量死亡。同时"河岸的森林可以形成遮隗对水分蒸发较为强烈的地区,如黄土高原,能保持有限的水分以维持植被生长。有机质对河流的影响如图5.8。因此,河岸带的植被尤其是森林的涵养对河流的生态健康十分重要,而水体的多样性生境也是健康森林景观的保障。关于河岸森林的建设,林业£采取在河流岸边设置植被保留带与缓冲带,保留带严格禁止砍伐,宽度可为i0~25米,缓冲带较宽,可为100~200米,采伐强度较低。山地中人类的干扰如公路常紧邻河流,对河岸植被影响较大,规划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应尽量远离河岸,最低应在保留带之外。。:===二:二二圃图5.8:景观空间格局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河流水质的影响氮和磷在某一流域内沿着地形梯度,随着水份的运移,从农田穿过河溪森林植被,进入河流(资料来源:邬建萤.最观生态学一格舄.过程、尺度s等级.第34黄.2000,转}|鱼PeterIohn和CoeerH,1984)2)很多动物生活在河流与河岸带。由于河岸邻近水体,植物繁茂,可以获得丰富的食物。因此除了水生动物外,两栖动物的产卵及其他生活活动对水生与陆生的生境的多种要求得到了满足。根据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多种生态因子重合交汇地带和生态系统中,往往生物群落复杂,物种多样活跃,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也越强,更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河流与河岸带是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衔接部位,对整体生态环境十分敏感,涉及动物、植物、微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在食物链E将连动影响一系列物种的生存状态。3)河岸带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首选地段,因为饮用水源之便、水汽带来的湿润、空间开阔以及亲水的天性使人们在建设人居环境时首选滨水区域,但是人类的活动也带来了对水体的污染与植被的破坏。c.维护麻道生态价值的启示1)廊道在格局中充当保证生态安全与多样性的生命线。水体、大气、动植物、包括人。西北林大编:景观生态学,96-9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类通过廊道进行各种交流活动,从而满足各自的生存需求,实现生态价值。而格局中各种廊道相互交叉形成网络,在相的部位形成结点,如森林与河流的交接部位形成水生与陆生生态系统交接的结点,道路与山脉的交接对山脉生态过程影响巨大,因此这些结点在格局中具有特殊的生态学意义,在后面章节中予以论述。廊道结点分析如图5.8。2)应达到各种廊道的和谐共存,应以尊重每种廊道的完整性与连通性为原则,尤其处理好自然廊道与人工廊道的关系。如关中地区人口密集,由高速公路、铁路和桥梁、涵洞等连接起来的不同等级的大中城市与村镇形成了连绵的居住区,经济开发区和娱乐场所,由自然河流、川谷和山脉将农田、森林自然基质连接起来的格局被改变,少量植被、水体成为残留斑块散布于城市连绵区之中,自然生态廊道出现不完整,山脉被城市建设所切断。河流如黄河的二三级支流至平原被人工灌溉水网及城市供水管网所截流,这些都破坏了原本连续的自然生态廊道的贯通性,影响了生态过程的进行和生态功能的发挥.所出现的渭河断流、城市热岛、泥石流与山洪暴发等都与廊道的断裂,生态链结的缺失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建设中应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要为了某一个单一目标的实现而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尽量保持山脉、河流等自然廊道的连续性(Connectivity)和完整性(Integrity),使发生在其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得以持续,同时采取适宜技术手段实现人类的生产生活目标。图5.9:宝鸡区域廊道格局及结点分析圈(资料来源:根据宝鸡市域交通现状盈.宝鸡i缸地图.t宝鸡亩志‘一宝鸡市承系分毒圈.宝鸡京趣形鬻.自绘)3)而接近城市建成区的山体于是城市人工斑块与自然环境基质的直接沟通渠道,可以发挥以上的多种生态价值,更应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对此,我们在安康总体城市设计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通过充分保护距市区仅3公里的南山香溪洞风景区,保持楔入城市的原生林、次生林长势良好的三道山梁,使得城市与自然山林紧密交融,成为城市实体块面的有机部分和良好的绿色背景,在发挥山脉廊道生态价值与美学价值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例分析】:千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干湖风景名胜区是在冯家山水库的基础上开发的.水面面积17.75平方公里,是关中最大的人工水面。千河是渭河的较大支流,流域内建有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8座,承担着渭北早原四县的灌溉职能。千河流域总面积492.42万亩,水土流失面积386.1万亩,水土流失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双重影响。由于处于宝鸡千河水域廊道的重要位置之上。从水土保持、灌溉、调节气候、物种栖息等角度来看,千湖的生态价值尤为重要.因此.总体规划在自然生态保护与景观开发井举的前提下,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1)千湖水体保护绝对保护区:高程710米以下的干湖水面及岸线地带,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保护和开展旅游活动;重点保护区:现风景区用地界限.该区域可进行规划允许的建设活动和旅游活动,如渡假村、野营地等,但任何污水、污物绝不允许排入水体;一般保护区:现保护区界限(及各支流上游高程800米以下地带.该地区禁止排放污水及堆积垃圾;环境影响区一千河上游及各支流高程900米以下地带,该区禁止建立污染性工业。水体保护还包括:限制在千湖沿岸地区滥用化肥,并根据水源地保护办法的规定,限量、定点进行养殖业生产·2)山体森林植被保护结合1983年编制的《造林规划设计》,以千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平衡和植被繁育为基础,综合考虑区内农、林、牧的发展要求,制定综合性的绿化工程规划:1)以集保护、监测、育植、防火、防虫、固岸护坡、防治水土流失等多种功能的科学方法来进行千湖两岸地区的绿化、美化的植被保育工作;2)在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和景观保护的前提下,根据湖岸的山形地势、气候、土壤、高程及景观要求等,安排培育不同的植物群落,如观赏林带、经济林带、防护林带、灌术林带、藤类植被及景点绿化美化用花卉林木等。以形成特色各不相同的植被景观;3)在进行绿化工程设计时,应注意风景林的林相、季相、时态、林位、林龄的合理配置和分析,以形成和水体景观相互呼应的林体景现;4)景区内的山岳部分(海拔800—1200米左右)以营建水源涵养林为主,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主要目标,并使之逐渐形成自然繁殖和自然演替的良性循环;景区内的湖岸部分(海拔710~800米)则以湖岸防护林及观赏林为主以形成景观通廊;景区内的村落周围及坝下的河谷地带以营建经济林带和观赏林带为主,其农业种植宜向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及高科技农业的方向过渡;5)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以初级能量为食物的亚级能量动物的生态环境,如鸟类、蛇类、小型兽类、昆虫等,严禁射猎.滥捕;6)制定管理办法,区内严禁开山取石,严格控制各项工程建设,严格禁止乱欲滥伐、过度放牧、毁林垦荒等。{。_,、}{:.氮i,一臻,蓬蘸谶篓觏照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a)植被保育与绿化规划图(b)景观资源保护规划图图5.10:千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资料来源:t千湖风景名眭区总体规韵(2000--202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0)5.1.3斑块与基质格局及功能分析a.斑块与基质类型及特征根据不同的起源和成因,景观斑块划分为四类:残留斑块,干扰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人为引入斑块。残留斑块与干扰斑块分别是由干扰,如森林或草原大火、森林砍伐、农业活动或城市化等所形成的不同部分,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即为残留斑块,干扰过的部分成为干扰斑块。人为引入型则指人们将自然生态系统引入某地区而形成的局部性生态系统,如居民区中的种植园等。根据不同的植被或生态类型,还可将斑块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水域等。自然过程形成的斑块一般呈现不规则形,而人为斑块(如农田、居民区、城市等)表现较规则的几何形状。斑块与基质都是面状的植被或其它生态类型,是根据其面积大小、分布广泛程度划分的。如Foman认为,景观面积上的优势、空间上的高度连续性和对景观总体动态的支配作用是识别基质的三个标准,但是基于研究的尺度不同区分是相对的。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在广泛的农田或林地基质中是异质性斑块,但是在城市建成区尺度研究层面E就形成了人工基质,绿地、水域则成为了自然异质性镶嵌斑块。如在宝鸡市域尺度匕’森林是作为基质,但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尺度,则森林却成为了残留斑块。宝鸡区域多样的气候、植被、土壤、地质、地貌及水文状况,决定了山、水、川、原多样的地表形态,通过^、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形成了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从地表植被类型与人的种植活动状况来看,宝鸡区域分布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牧草地、农田(耕地)、荒地(未利用土地),因此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可以认为这些形成了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中的基质部分,水域、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形成异质斑块镶嵌于其中。,,c瓢1.‘z。延黥、疋,.、j添㈡塞囊菠囊繇,曩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景观生态学中对基质的定义是范围广,连接度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一般由同一种植物群落组成,从表5.1中可看出,林地与农田(耕地)在区域中是面积最大的士地利用类型,从而构成了最大最主要的基质类型。其次牧草地和荒地分布也较为广泛,构成了另两种主要基质类型。如图5.ii所示。表5.1宝鸡市土地利用现状一级类用地面积统计表单位:千公顷\地类居民总面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点及交通水域未利工矿用地用土辖区\用地市区6.3250.8750.1074.04l0.4270.5480.068O.19l0.932市域1814.3407.01650.022961.374106.3281.0217.1737.55153.8100%22.432.7652.995.864.470.942.078.48t瓷料来源:《宝鸡南±地和两总体规粕t199{一20lo)》宝鸡帝±地管理局·1998)b.斑块一基质格局与生态功能分析根据《宝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市域有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1.3%,占林地总面积的78.6%;灌木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7.159%,占林地总面积的13.6%;疏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占林地总面积的3.8%。而未利用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9.43%,其中荒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8.39%,所以,市域内的森林总量具有较大优势,而渭河冲积平原上耕地农田景观分布广泛,占绝对优势。城镇较为密集,形成异质性斑块,因此,宝鸡的斑块一基质分布呈交错状格局。但从图5.1l宝鸡区域斑块一基质分布图可以看出,森林在宝鸡区域中分布不均衡,森林在秦岭与关山分布最为广泛,而原生林仅在秦岭太白山深处有分布,大面积存在的都是次生林。在北部黄土高原腹地如千山、岐山,森林面积己大大减少,仅有部分次生林成为森林残留斑块,以灌木草本植物为主的牧草地大面积分布,荒地则分布也较为广泛。整体上南部山脉多,北部黄土高原少,是北部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森林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如水文效应、防蚀效应、防风效应、土壤改良效应以及其它生态环境因子改良效应。在黄土高原地区,森林植被是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方面的关键途径。比如森林可以发挥其水文效应,包括通过树冠截留作用对降水产生影响,通过对地表、地下径流的调节对径流形成影响,并且对水质产生影响,从而形成水源涵养的机理,即水土保持的机理。。林业方面对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森林拦蓄洪水的研究表明:黄土高原森林对洪峰的消减作用十分明显。单位面积的洪峰流量(洪峰流量模数),林区比非林区要小lO倍,小流域甚至要小到百倍以上;同时有林区比无林区的汇流历时延长2~6。王治国等编著:林业生态工程学一林草植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46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壤穗藤滴藤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倍,并汇流历时与流域的面积增加成正比。。森林还具有重要的维持碳氧平衡、净化空气等效应。根据多种资料的研究成果,森林同化二氧化碳量为16.9吨/公顷·年,草地同化二氧化碳量为3--6吨/公顷·年;森林释放氧为12.5吨/公顷·年,草地释放氧量为2.2叫.5Ⅱ屯/公顷·年;草坪和阔叶灌乔木的年滞尘量为10一12吨/公顷·年,针叶林滞尘量为30一35吨/53顷·年:乔灌木吸收二氧化硫能力为80—200斤/公顷·年。图5.11:宝鸡区域斑块一基质分布图(资料来源:根据t宝鸡南土地翻用总体规翅(1997-2010)》。宝鸡审士地警理局.1998,皂绘)c.作为生态支持系统的斑块与基质斑块与基质作为生态系统,具有各种生态功能。区域的生态平衡很大程度£靠不同的生态系统如水、森林、草原以及农田等来支撑与调控,这些形成生态支持系统(Ecology-supportedSystem),起保障区域与城市的生态安全与健康的重要作用,并具有休闲游憩、生活供应、景观视觉审美等功能:。1)保护自然演进过程生态支持系统就是按自然演进过程保护的开敞空间系统,其内部的动植物成为衡量生态城市环境质量的“生物标志”。生态支持系统对生态失衡进行同。王治国等编著:林业生态工程学一林草植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83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o陈勇:生态城市及其规划建设研究,重庆建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60,。』,,;-、冀釜。i,§j一;蠢。:。i篓≤霪蘸攥錾惑楚i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步恢复和补偿,最大限度地减缓开发对自然的压力,维持自然要素的再生能力、自净能力等,保证系统结构的稳定和功能的持续,以达到系统整体生态效能的发挥,并对有特殊价值(生态、文化、资源、景观)地段、生态敏感区划定为保护区,保护生态演进的可持续性。现代城市集聚开发使之成为自然界内巨大的硬化区域,阻止了某些生物的空间运动过程,限制了其生存与发展,而大面积的森林斑块可以可为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觅食通道,保护生物基因库,保护珍稀或濒危物种及其生境。根据景观生态的斑块基本原理,只有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才有可能涵养水源,比小型斑块承载更多的物种,更有能力维持和保存基因的多样性。市域的森林斑块,尤其是太白山原始林斑块.具有长期以来形成的生物群落,在区域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意义。2)发挥生态调控效应土壤、植被、水体等自然要素对城乡开发具有容纳、缓冲、净化、还原等生态调控功能,生态支持系统充分发挥这些要素的载荷作用、负反馈效应,形成一系列“天然处理厂”,消除和缓冲城乡开发对原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强城乡空间的生态承载力。既提高改善了环境质量,又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绿地是生态支持系统重要组分,可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生态城市小气候,削弱城市的“热岛效应”,还起到隔声、消声作用,改善城市的物理环境。3)调节社会生态生态支持系统是生态城市中重要的开敞空间,为居民创造了优美清新、多样化的户外活动空间,人际交往、交流大大加强。而且自然景观与历9.A文景观有机结合,提高了生态支持系统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使居民在休闲中得到教育、学习的机会,提高其审美情趣。同时生态支持系统可以使居民生活与自然有更直接的联系和接触,消除居民因工作紧张等而引起的精神压力,对居民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满足了人类回归自然的需求。4)促进城乡山水化生态支持系统把自然引入城乡,与之溶为一体,是城市保持合理的规模容量和有序生长,使之以良好的形态扩展,避免“摊大饼”式发展带来的城市膨胀问题,城市在山水中,山水中有城市,实现大地园林化。而且这种把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和优美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地综合在一起,使城乡景观交融、空间融合。5)保护城乡生命线生态支持系统中的农田、菜地、经济林地、鱼塘等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为城市提供粮食、蔬菜、副食品,成为城市的“粮库”、“菜蓝子”。生态支持系统中大量的绿色植物是氧气的生产者,对调节城乡氧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是生态城市的氧气库,同时系统中的河流、湖泊是生态城市的饮用水源,为其提供清洁的水。因此,生态支持系统的部分组分是关系到生态城市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对保障食物安全和保护生命线起着重要的作用。【实例分析】:沃辛顾河谷地区发展规划研究这是一个太城市地区郊区发展的研究方案,人口的增长和建设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对此加以6l鑫.;溶囊鬣,隧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控制,力图应用生态规划的原则来发展河谷地区,防止城市化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并且提出了多项重要原则:1)自然地理的保护和发展原则:①河谷地区应该禁止建设,保留起来,可作为与现有的田园景色相协调的的土地利用。包括:农业用地、大庄园、低密度建设、公麸事业开放空间,公共和私人花园和游憩场所.②所有CockeysvilleMm‘bleaquifers(大理石含水层)上应禁止建设。③50年一遇的洪泛平原应禁止一切建设,留作农业、公共事业开放空间,游憩场所.④根据国家卫生标准,禁止在不适合建化粪池的所有土壤上进行建设。当建设时,应该根据土壤的渗透性和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作出规定。⑤河流每边宽度不小于200英尺(60公尺)的范围内保持自然状态,一般不应耕种。⑥闸坝等场地和它们的储水地区禁止建设,作为未来的水资源地区和人工的地下水回灌区以及游憩区。⑦所有的森林、林地、灌木林直径超过4英寸的单棵树木,应加以鉴定并根据规定加以保护.图5.12沃辛顿河谷地【苎发展规划(瓷料来潦:设计结台自然.第130页)2)开发的原则:①对没有森林覆盖的河谷阶地应禁止建设,并种上树木.当在这些士地上适当混植的硬木.树木平均高度长到25英尺(7—8米)时,则按以下条款考虑.②对森林覆盖的河谷阶地,除了坡度在25%或更大的外,只有当永远能保持现有的森林的面貌的情况下,才可进建设.允许建设的最大的密度应为每3英亩建一户住宅.③对河谷阶地和坡度为25%或更大的坡地应禁止建设并应植树覆盖.④在高地的森林和林地上.建设密度应该大于每英亩1户.⑤在特定的带有林木的隆起地点,密度限制可以不考虑,允许建覆盖率低的塔式公寓住宅.@空旷的高地建设应大量地集中在空旷的高地上.5.1.4景观生态格局分析a.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及其存在问题区域廊道与斑块基质相叠加,共同构成区域的景观生态格局。其组成要素包括了山脉、河流、森林、草地、农田、城镇、铁路、道路、水渠等。其中山脉、河流、铁路、道路等廊道形成骨架,将森林、草地、农田及城镇等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的基质连接起来。如图5.13,红色虚线为主要山脊线,蓝色实线表示河流水系及人工水渠和水库,黑色实线为铁路及道路。不同深浅的绿色块表示原生与次生森林,蓝灰色表示退化土地一荒地,点阵表示灌木草地。从中可以看出森林斑块与山脊廊道之间,斑块与基质分布的现状关系,发现格局中存在的问题。图5.13:宝鸡区域景观生态格局图<资料来源:根据t宝鸡市士地翻甩总体规翅(1997--2010)》.宝鸡市±地管理局.1998,自绘)1)北部千山、岐山仅存少量森林残留斑块,山脉主廊道部位的森林分布呈现断断续续的格局,以灌木草地为主,且在多处出现荒地。廊道缺乏足够的植被覆盖,水土涵养、动植物庇护、迁移等生态意义大为减弱,对大环境的气候、水文、防灾等方面产生负面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廊道出现断裂的部分,在生态学角度称为“裂点”(Break),会影响廊道的运输、阻抑等作用的发挥。2)森林基质在西北部关山和南部秦岭分布较为广泛,森林J莉苴的连续性较好,但大部分林地以次生林为主,仅在太白山的秦岭主脉—线保存有部分原生林。次生林是原始林受到破坏后,经过一系列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而形成的森林,具有复杂多样性、不稳定性、早。瞧,鬣彝籀l臻;i如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性、镶嵌性以及速生l生等特点,总体来说,林相不好,林分质量不高,。但由于分布一般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相对原始天然林有较容易的建设条件。3)而城市郊区的自然残留林地由于人类的长期耕作与城市化的发展,己消失殆尽,以人.【垦殖的农田与梯田为主。森林廊道在城市地区往往出现缺失,自然森林斑块之间以及湿地、水体之间缺乏空间联系。b.景观结构模式研究与生态格局重构Foman认为景观结构可分为以下四大类:1)分散的斑块景观指存在一种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类型作为优势的基质,另一种或多种类型斑块分散在其中,多存在于具有绿洲的片状荒漠,或具有片林的农田等类型中:2)网状景观指在景观中相互交叉的廊道占优势。如牧场中的树篱或林网:3)交错景观指占优势的有两种景观要素,彼此犬牙交错,但具有一个边界,主要存在于山区的林地和农田之间的交错分布,以及居民区与非建筑区之间;4)棋盘状结构景观指由相互交错的棋盘状格子组图5.14:景观结构基本类型成,存在于以人为管理的伐区和农田中。。如图5.14。确硼蔫漏景掘竺蒜学’宝鸡区域景观中农田与林地是两种最主要的景观要素,农田主要分布在河谷与平原,林地与牧草地而主要分布在山区,可以认为是一种交错景观为主的格局;其次水系、道路在格局中密布,将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块状土地,还可以认为具有网状的特点,因此可以认为宝鸡的区域景观生态格局是一种交错加网状的格局。见图5.15。因此,通过分析景观生态格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生态格局的重构:1)山脉廊道建设针对河流的上游森林植被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巨大意义,应首先从河流的上游山脉进行林业生态建设。通过保护森林残留斑块,保护现有山脊森林植被廊道,如太白山自然森林公园和秦岭水源涵养林带,保证其宽度,并采取封山育林,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合理经营次生林,提高林分质量,增强多样性植物群落的建设等手段,提高山脉主廊道位置的森林的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保护和完善其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综合效益。对于北部黄土高原腹地的千山、岐山山体,应在廊道沿线进行大力水土涵养林的建设,合理确定水源涵养范围,以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为先导进行人眉环境以及道路等建设。。王治国等编著:林业生态工程学一林草植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305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l。资料来源:西北林大编:景观生态学,第42-43页圈圈囡露圈圆圆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水域廊道建设进行流域综合管理,对上游进行水土保持建设,对中下游两岸植被带划分保留带与缓冲带,建设足够宽度的河流防护林带,并保持自然河道形态,保护残留湿地斑块与其中的多样性生境,以保持水域廊道的生态价值。尤其保护水陆交接部位,保持其自然状态和其中的生态过程。3)廊道结点建设人居环境大都位于廊道网络的结点之上,尤其是现代的城市多处于水陆交界的廊道结点处。如宝鸡位于渭河、清姜河、金陵河以及多条铁路、公路的交汇处。而城市景观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的水陆界面效应和人工交通网络界面效应影响很大,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在界面效应作用下,城市景观被分割成相对独立的景观单元,同时各种生态流在城市地域特定空间重新组合,形成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城市景观,导致多样性、异质性的提高和改变。结点由于处于廊道之间或廊道与斑块之间交接的部位,因此承担多种生态流的运输通道作用。对此应通过生态过程的分析,认识其存在的生态流的类型与特征和对空间形态的要求,然后选择合理的路线与建设方式,以保证廊道中不同生态流的协调运行,简单的例子是公路与铁路的立交系统。但针对自然的生态流就要考虑其动态与多样性,如不同动物的迁徙要求,河流的丰枯水期的不同河道断面要求等,对此应采取合理的新技术手段,尽量全面的考虑多种需求。传统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思路并不可取,应改变单纯从人的需求出发的工程技术做法而采用生态优先原则。4)强调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景观生态学强调了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大量而单一的基质环境对保证物种的生存需要并不有利,如大片的森林只有少数树种组成,就会容易遭受毁灭性灾害。而单一的人工环境也会产生各种生态问题。理想的人居环境是由多样的适合当地的物种与异质性功能构成所决定的。如Odum认为,最愉快、最安全的居住景观应是农作物、森林、湖泊、河流、湿地和废弃地等丰富多彩的结合。因此,对大面积的基质与斑块类型应考虑进行一些人为引入措施,如在森林中保护一片灌木草地或荒地,在干旱的草地基质中引入部分水域异质斑块等,以构建异质性格局与多样性生境。5)建构理想的景观生态格局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原理(Forman,1995)认为景观规划中第—优先考虑保护或建成的格局是:几个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作为水源涵养所必须的自然地;有足够宽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空间运动的需要;而在建成区中有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用以保证景观的异质性。这一不可替代格局又发展了最优景观格局,强调将土地利用分类集聚,并在发展区和建成区内保留小的自然斑块,同日招主要的自然边界地带分布一些人类活动的“飞地”。并认为这一格局有许多生,T4pt越性,并同时。王样荣著:‘生态与环境一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东南大学出版杜,第266页,20006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图5.15:宝鸡区域交错加网状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图‘瓷料衷潦:包绘)5.2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类型化和分布研究本节研究是建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黄土高原景观生态类型化研究》的方法及一些研究成果之E的。如前所述,区域景观生态格局是流域单元各要素的空间体现,是由若干小流域单元所组成。本节根据宝鸡区域水系和地形地貌,以小流域作为景观生态单元,研究其不同类型与构成特征,并通过研究其分布状况进而分析其与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关系,将区域中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的研究结合。5.2.1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概念的提出a.小流域的概念小流域是指流域面积在3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称小流)的汇水区域。小流域的水文地质主要有以下特点:1)小流域多属于季节性的流水沟道,沟道短、地形高差大,对降雨尤其是暴雨产生径流十分敏感,汇流迅速,冲刷能力很强,是大河大江泥沙来源的重要策源地。2)小流域的地质条件与影响土壤侵蚀的其它自然因素基本图5.16:关山山地小流域上一致或者差异性不大。饵洲霸氍宣女抄。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国外城市规划。1997,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小流域径流呈非稳定流和非均匀流,具有含沙量随时变化不定的特点。4)小流域内沟道曲折。沟壑数量多、密度大,地形地貌一般支离破碎,土地利用复杂,且利用率不高。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程,提出水土保持必须按照流域或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基本原则是按大中流域综合规划,以小流域为具体治理单元,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ob.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综合建设的优越性和合理性小流域具有明确边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空间有相对的独立陛,其内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保护与经济生产活动等具有综合整体性。景观生态单元是景观生态要素在土地上按生态规律和人居环境要求下相互作用的最小土地空间单位,内部满足异质性要求,在景观尺度E相互重复出现,均匀分布。黄土高原地区以小流域作为景观生态单元(以下简称小流域单元)进行人居环境综合研究,具有很多优越性和合理性:(1胙为水文单元在小流域内进行水土保持建设,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符合水体流动、土壤侵蚀的规律,符合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的特点。(2舴为生态单元小流域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组成要素相互间在单元内部完成物质、物种和能量的流动与交换,并通过廊道与外界沟通,从而为商层次的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3胙为地理单元小流域基本涵盖了黄土高原的多种地貌类型与生态要素,能典型的反映黄土高原特定地域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作为基本单元便于推广。“胙为经济发展单元人居环境建设和生产活动等可以进行统筹安排,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5胙为从水文、地质、植被等生态要素出发的区划单元小流域基本上与一个村镇体系初级单元规模相吻合,一个城市与多个小流域单元组群吻合,比较典型的反映了人居环境(住区、村落、城镇)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便于系统地研究黄土高原人居环境的问题,从而分析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相关研究认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一般是较为单一的图5.17:植物有机体细胞。王治国等:林业生态工程学,中国林业出版社,3t3--314·20006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生态经济系统,而大流域是包括农村、城市、城郊的综合性生态经济系统。。因此以小流域为景观生态基本单元,其内的生态流如水分、有机质、能量的流动循环系统相对较为简单,具有自身的循环与生长规律。多个基本单元组合构成高一层级的大流域生态系统,可以具有高层次的生态功能,形成人尺度的空间格局,接近一个或多个城市的辐射范围,如市域甚至省域。因此,大尺度的研究可以从其基本单元入手,探求发生机理,从而达到根本治理的目的。同时在小流域对多学科研究进行整合,如景观规划、生态建设、城镇体系规划,以及林业、水土保持建设等,可以从微观、中观到宏观形成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研究体系。这一系统思路借鉴生物学对生命机体组织系统的认识方法,类1以由细胞形成组织,(如图5.17)再组成不同等级的生命机体,形成了高级的功能与结构,同时相互发生作用,构成了更高级的生命活动,形成了机体动态系统机能。5.2.2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类型与模式研究.a.以地貌及水系作为单元划分依据宝鸡区域地形复杂,地貌发育多样,整体可分为四个地貌分区:秦岭山地区、关山山地区、北山山地区、关中盆地区,以及十个地貌亚区,见图5.18:宝鸡地区地貌分区图。图5.18:宝鸡地区地貌分区图(资辩来源:t宝鸡赤志·第二犏·自然地理》。王治国等:林业生态工程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3,20006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b.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类型与特征(1)lb流域景观生态单元类型划分根据宝鸡的地貌类型特征与水系分布,将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划分为三个类型,五个亚类型。1)平原型:分两个亚类型,依其海拔高度分别为:河谷冲积平原小流域单元弧类型,地势平坦,海拔200~400米,为全区最低;破碎塬十黄士台塬小流域单元亚类型,地势平坦,但面积较小不连续,海拔700~900米,甚至更高。2)山地型:分两个亚类型,依地质变化分别为:黄士E÷陵小流域单元亚类型,包括粱状丘陵,梁赤状丘陵、峁梁状丘陵;山脉小流域单元弧类型:黄土覆盖厚一般在50~70米,局部可达100米,平均海拔1600~1800米。3)川谷型:黄十丘陵小流域单元距类型:包括梁状丘陵、梁峁状丘陵、峁梁状丘陵,黄—t覆盖较厚。(2)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类型特征1)平原型:平原型小流域单元本身是一个开放单元,地势平坦开阔,起伏不大。人们自由灵活选择聚居地导致村镇均质分布。农田成为基质,村镇成为小异质斑块镶嵌在其中。道路的布设采取晟高效简捷的直线方式布设,导致纵向道路与横向道路形成方格网状。树木主要围绕在村庄周围,并且多为经济林,或是农田周围或道路两侧的防护林带。内部元素基本可以任意方向向外界扩散。路、渠、河、坎作为边界,划分了不同的平原型小流域单元,主要起分隔作用,但同时也是廊道,承担单元之间以及与外界的交流。2)山地型:山地型小流域单元是一个封闭单元,周围山脊分水岭作为边界形成围合的内向空间,呈“v”字型剖面形式。单元内全部为自然水系,以主干河流为主轴,次级河流多呈树枝状。地形沟壑纵横,起伏较大,地表破碎,流水侵蚀和重力侵蚀都非常强烈。较为平坦、适宜耕作的土地多分布在沿河的河谷滩地E及两侧的缓坡地带,居民为生产、生活的便利多聚居于河谷地带,形成村镇,且在多条河流小流域单元交汇处聚居规模往往增大,发展成为城镇。道路沿河建设导致山地型单元路与水的骨架呈基本吻合的状态,也呈树枝状结构。林地相对多于耕地,其分布大多呈带状或片状,沿河谷两侧山坡分布。靠近山脊部分由于海拔高,坡度大,以及水分给养不足、覆土薄等因素,多为荒草坡地,但是水土涵养作用主要依赖山脊处的河流上游林地,同时也是动植物的迁移高位廊道。河谷水系与道路作为低位廊道,承担生态流的交换、连通和运输作用。3)川谷型:JII谷型小流域单元多处于黄河二、三级支流上,相对山地型两岸有一定面积与宽度的河谷川地分布,又包括两侧支流汇入的河13,兼具山地与平原两类型的特点。地势较平坦,发育多为级阶地。廊道呈树状与网状结合。川谷较宽的平地是农田与城镇的密集之处。城镇布局由于水系结构不同,使其形态也不同。而人居环境选择最忧地势和最利于发展的空间,进一步异化了城镇与水系结合的方式,出现沿河两侧,或单侧,或沿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侧,或分离等组合方式。川谷区景观单元中人r组分的相对增犬,人多为城镇建设用地,耕地成为小异质斑块穿插镶嵌于城镇中,林地在其中比例越来越小,仅有的高大植被是沿河、路两侧的行载树。西北多数城市都是位丁河流的川谷之中,多形成带状格局,如兰州位r黄河谷地,西安、宝鸡、威阳等皆位于渭河谷地。c.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模式划分由于宝鸡地区的地形地貌的巨大差异,可把平原型、山地l蛹圳谷型小流域单元依据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模式:如图5.19。1)平原型:由丁I士地分布均匀,渠、路分布呈网状,划分的小流域单元规模接近,因此根据边界要素和内部要素的异质性著异,可将平原区景观生态单元模式划分表达为:边界要素+内部要素,以要素的构成分类,并形成十种模式:·边界要素:自然边界包括:河流、山体、士坎;人_L:边界包括:水渠、道路。·内部要素:包括村落、农田、林地、自然河流、人』:水渠等。边界要素内部要素平原A:河,山为边界自然水网+路网平原B:河,干渠或干道为边界人工渠网+路网平原C:干渠,干道为边界人工渠网+路网平原D:河,土坎为边界自然水网平原E:河,土坎为边界人工渠同平原F:河,干渠为边界人工渠网+自然水网平原G:土坎,干渠人工渠网平原H:千渠,干道人工渠同平原I:河,河自然水网平原J:河,山,水渠自然水网2)山地型:由于山地区以水系为主轴,单元边界以小流域两侧的山脊为边界,边界要素单一,内部构成要素基本相同,而小流域的规模有所差异,故以水系等级及形态特征为划分依据:·山地A:独立式景观单元。以—个完整的,河系简单的小流域为单元,河流等级一般为黄河3级以下支流,其次级的小支流不超过2条:·山地B:景观单元群。是附属于黄河2、3级支流上的小型流域,并且包含多条次级支流。它的形态构成如树枝状。景观单元群由多个次级单元构成。包括:山地Bl、山地B2、山地B3。3)川谷型:由于川谷区多样的地貌,故以河流形态、河谷川地与河流的结合方式为划分依据:·川谷A:“非”字型水系结构,多位于河流中游,有多条径流汇入,干流与其径流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1P字型结构:‘川谷B:“Y”字型.黄河的二、三、四级支流交汇处,水系结构形态里‘‘Y”形:·川谷c:源头型。黄士高原黄河流域主要支流的源头,大多单一干流;·川I谷D:多义型。多条河流交汇处.形态如鱼骨。图5.19一(c):川谷型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模式(资糕来潦;国家自然辩学基金委受会项巨:t黄±离曝录蕊生态的类型他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0,部分自绘)5.2.3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分布研究a.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分布研究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分布研究是以前述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研究范围为基础,把三个类型、十六种模式的小流域单元在不同的地貌分区中进行排布。每个地貌分区内部由若干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组成,每个小流域单元可以看7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一个小尺度生态系统,内部成分异质分布,相互重复出现。图520为宝鸡区域4、流域景观生态单元分布图,图中蓝色实线表示河流水系及人L:水渠和水库,黑色实线为铁路及道路·不同颜色的色块表示不同类型的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的分布,黄色相近色块为山地型单元,绿色相近色块为平原型,紫色相近色块为川谷型。图5.20:宝鸡区域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分布图(资料来潦:自绘)在这个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生态环境问题的切入点,进而对其它问题进行整合考虑。上一节的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研究了廊道、斑块与基质分布与特征,通过把不同性质的斑块与基质与小流域单元重叠,可以进行如下观察:1)同一类型的斑块或基质在微观层面上属于哪些不同的小流域单元:2)同类型的小流域单元处于哪些不同类型与状况的植被斑块或基质中。并进一步研究小流域单元在不同植被残留情况下的建设侧重点,如森林覆盖良好的小流域单元和森林严重退化、以灌草为主的小流域单元建设侧重点,以及斑块或基质植被在不同小流域单元中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如山地和平原小流域单元的森林植被建设的不同,从而寻找宏观景观生态格局与微观景观生态建设的关系。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沁i蠹麓蕊潞》剖ji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小流域单元在实现自身生态功能的同时,还为所属的大生态系统功能的实现发挥其积极作用。如山地A型小流域单元,其靠近山脊的部分处于水源涵养林中,除根据山地型小流域单元的特点进行建设的同时,还为实现流域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挥作用;2)廊道将不同的景观单元联系起来,保证了自成系统的单元之间的生态流联系。共同构成大的生态格局。如平原型的边界由路和水渠等构成,不同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活动等经过这些廊道得以交流:3)而若干个小流域水系廊道交汇之处,承担着小流域单元内部的生态要素流动与交换的关键点作用,但同时又是人居环境选择的地段。人居环境周围的若干个小流域单元发挥了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小流域的植被、水系、生物资源等对人居环境的多样稳定性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人类选择于此,是由于若干个生态系统交汇之处在物质、能量、功能不同体系之间存在着“边缘效应”与“界面效应”。邀些交汇点形成了景观中的关键点。。在人和自然两者在生态安全关键点上发生矛盾的时候,应以协调为原则。人居环境建设应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生态过程所要求的自然配置与空间形式。如留出小流域水系足够的汇水面积与空间,保护能提供给单元内动物迁徙、植物传播的走廊与通道。通过人的精心考虑与一定的技术手段辅助,是可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的生态安全格局。b.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研究的意义以小流域^手对区域的景观生态格局进行研究,从而从微观到宏观建立了一个互动的综合研究体系。正如本研究从生命体与基本组成细胞的关系所得出来的启示,这样的综合研究体系对宏观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大流域的水土流失、沙尘暴气候的治理等可以将问题化解到其发生的最基本层次进行研究。在宏观系统制定大的生态建设战略目标,然后从体系上将目标向下一层次系统分解,针对不同的地貌类型、流域规模、植被状况等在战略目标指导下进行分目标策略的实施。这些都是从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整体安全出发的,小尺度系统的建设措施与方法是建立在服从并有助于实现整体生态平衡与健康的基础上,不同层次的系统都在上下层面之间发挥系统作用,为整体而服务。但由于区域所包含的生态因素的多样性,以及所涉及的生态问题的复杂性,许多问题也许需要从更大的尺度范围进行研究,寻找其根本的发生机制与原因,因此鉴于这一研究的尺度层次所限,仅能以宝鸡区域的问题为例提出一种思路,离实际的应用还距离较远。并且这一思路是从多学科角度进行横向假设,有许多因素与问题并未考虑进来,如十分重。界面”在生态学当中用以表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之间或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阃相互交接的音口位,称之为“生态界面200米l坡度<303>302陡崖l岩性花岗岩、砂岩、灰岩组合类型3砂岩或灰岩2花岗岩l水源与取水点的高差小于100米2与取水点的高差大于100米l植被常绿+落叶混交林3草地与作物2基岩、零星灌丛、河滩地l居民点用30%以上3地程度5~30%2<5%l以所划分的景观测量力抉为列,以景观因子的评分为行,建立多元分析的原始变量矩阵,利用计算朝.分析工兵进行计算,从而得出不同景观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计算出不同方块中的景观因子的不同主成分权系数值,确定不同因子的权重,进而在用地中以不同因子为主成分确定开发差异与等级水平,以及城市开发的适宜分区.9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a)以地面起伏量和水源为主成分(b)以地面起伏量和植被为主成分图6.12:三峡库区(三斗坪一宜昌)景观生态评价(瓷辩来源:董雅文编著:城赢景观生态,商务印书馆出{镀社·J#f251受·1993)6.4.2城市景观美感评价景观美感评价的立足点在于美学价值是景观对象所固有的美学特质属性,通过把景观分解为一些抽象的形式属性包括基本形体、线条、色彩、肌理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等,通过评价、分析和设计思维的加工,可以满足人类进行审美、形成美感的需要aa.景观美感评价的内容西蒙兹说过:“俯瞰地球表面或沿着地球表面任何—个方向漫游,我们总能发现土地格局、岩体、动植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和谐关系,形成完整的统一体。我们可以说这些地区具有大自然造就的景观特征。这种完整性越是彻底、明显,景观特征越是强烈”。城市是扶自然环境中逐渐生长起来的,依托于—定的地质地貌、气低植被等自然要素。而从这些要素中通过审美的观察与塑造,发掘出富于表现力的自然形态、体量、质感、色彩等特征,可以形成具有很高美学价值和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同时城市景观还包括人工物质景观和社会文化景观,如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形态、建筑形态、街道设施、色彩、夜景,以及集会、娱乐活动等。通过^工与自然的协调、相融,可以创造和谐的城市景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可以形成的具有不同特色的城市,而其景观要素构成与评价也具有不同的偏重,如山地城市更注重对城市环境的山地形态特色的评价,滨水城市更注重对水体形态的评价,而平原城市更多考虑从建筑、街道、广场等城市空间形态出发的评价。并且传统城市与现代城市也侧重点不同。针对景观中的不和谐因素,西蒙兹认为:“就场地特征的视觉方面来说⋯,我们应该保护和加强内在的景观质量,剔除不应该保留的因素,甚至引进要素以加强自然特征”,通过规划设计手段进行修整,补充甚至强化。a.景观美感评价的方法由于感性认识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占很大比重,以往景观美感评价研究多采用定性描述方法,这是从美感形成机理出发的,但缺乏美的定量分析与理性依据。相关学派对此进行了研究,如专家学派是由设计专业人士组成,通过用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基本元素来分析景观,强调如多样性、奇特性、统—性等形式美法则的评价作用,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景观都具有较高的美学质量。并且包含了建立景观美感评价的数量化方式,如确定指标体系,评分加权,评价景观美感质量等级等。如对自然山体的美感等级通过对奇异程度、植被、色彩、以及周围环境衬托,还有破坏程度等因素的评价,可划分为特异、—般、低劣三等。而划分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景观类型而不同,如针对山石的评价体系就与水景的评价体系其指标、参数及权重都不同。其他学派如心理物理学派,更多依靠数学方法进行景观与公众审美之间的反应的量化研究。6.4.3宝鸡城市景观设计体系的建立宝鸡城市的带状组团格局使之与周边的自然山体、河道紧密的结合在—起。这些是城市景观特色形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提高了城市景观的自然度和异质性,也使之具有了自然与人工多样性内容。因此,从区域景观生态格局出发,宝鸡城市景观体系建立在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以及城市廊道系统的框架基础之E,包括城市景观分区、景观轴、景观结点、标志体系、边界、视线通廊及城市游憩体系和色彩体系等。a.城市景观特色的总体探讨宝鸡具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因此需要从多种因素进行评价,但其城市景观特色贵在于综合了“山、塬、水、林、城”多种景观要素。秦岭鸡峰山等山峰高耸,与城市高差有2000多米。且离城市很近,是城市视觉的焦点之一;北塬陡峭,垂直面突出,构成城市一大绿色界面:渭河及千河、清姜河、金陵河等多条河道穿越城市。因此,这些要素与城市结合紧密,形成了“开门可见山、步}亍可临水”的特点。体现了城市与自然相融合景观特色..b.城市景观体系总体结构以秦岭、北塬为自然山体背景,渭河及千河、清姜河为水域廊道;以渭河、经二路至宝虢路为东西景观主轴,溥姜路至红旗路、福谭路、宝平路为南北景观主轴,串起七个城市景区;这些和城市门户空间和若干城市界面(渭河岸线、秦岭北塬山体轮廓、街景天际线)、标志体系、空间结点和视线通廊等共同构成城市景观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总体空间结构,形成融“山、塬、水、林、城”为一体的城市景观体系。c.景观分区根据景观分区内的风格、构成要素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布局,并结合大开敞空间的格局和,划分为七大景观分区,分别为1)中心景观区;2)秦岭景观区;3)北塬景观区;4)福谭景观区:5)陈仓景观区;6)西虢景观区;7)神农景观区。其中,秦岭、北塬景观区是城市内的自然异质性斑块,强调其生态、色彩、视觉等作用。而城市中心景观区是建筑、公共活动的集中区域,一方面突出其形象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在密集建设中结合山体、水系设置较大开敞空间,以平衡人工环境。d.景观轴包括自然景观主轴和城市景观主轴:1)渭河作为自然景观轴,是宝鸡带状城市的最直接反映。通过河道生态治理,结合滨水道路和公共活动设施、防护林带及绿化缓冲带形成渭河景观通廊,发挥景观轴、水域开敞空间和游憩的作用,并与周围山、塬、林、城等要素有机联系:2)经二路至西虢路和清姜路至红旗路构成城市东西与南北的景观主轴,形成空间有收放、景观有变化的序列,反映城市商业、文化娱乐等社会生活活动;e.景观结点包括城市主要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如各类广场、公共绿地、文化、体育中心、历史古迹等,应增加绿化、服务设施,环境整体设计。其中火车站广场是城市交通枢纽地位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特色感受的最重要场所,应在此对城市特色的体现进行专门考虑;石坝河文体中心结合体育中心、青铜器博物馆、人民公园及大专院校形成文化、体育特色景观结点。£标志体系是城市景观特色的浓缩和集中体现。包括山石、塬、林等自然造型,以及建筑、雕塑、小品等人工造型。其中,自然山水、林木、地形等的独特造型是城市所独有的自然景观素材,如秦岭鸡峰山、石鼓山及北塬造型突出、富有表现力,可作为宝鸡景观的标志。在城市空间结点入火车站广场设置抽象大型雕塑,提示城市历史文化典故或自然标志。晷边界包括人工与自然景观的天际线和水平界线。1)城市主要街道的建筑天际线,应通过起伏与进退变化体现城市景观的韵律变化,使中心区突出而外围舒缓2)自然边界如渭河岸线及天际线,应体现舒展,开阔的自然形态,在个别地方通过高层建筑进行对比突出。3)城市边缘应使自然与城市人工环境相渗透,表现为交错边界。h.视线通廊是保证城市景观成体系的重要途径,将不同景观要素通过视线联系起来。首先明确重要的景点,如近郊秦岭山体、北塬山体、渭河、电视塔、高层集中区等;其次明确重要视点,如金台观、神农祠、石鼓山、北塬等.然后对这些景点与视点之间的视线沟通进行维护,避免在城市建设中隔断。表6.3:宝鸡主要自然和人文景观评价。范。。撼;l赫溅。女簸强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名球年代位置置理扶竹况弹竹在蝴口世竹中曲_I愚●分■市t曩、增一向覆山匹■■llI区为■十生一直生t·将●■tt遗■引入冀■蚌主一市越南精■供r●蚌*生毒太芹市.t谩一千霄生蕃符色的#辘市.●蜂山雌艳鼻蛙对tT|t筑蛇■垃育重暮蟾控■忭甩.■强雌化.羹化耳辘.■■位鼍耵北■宝一市戈嚣.■■—分■区地蒋寰睡·糠垃上●化一开肆为薰区·避一■^.曩量《H黄土■点.檬毫^●.封■市辘一蠢育●一定曲■■t_用.从市区+寡d’过.●戈寓精再区摹生奄环曩甘市t一■一量曩区.■市中tt嚣椭河s∞#米.立蠢●.术量不区■一太.一■再■区囊一曲泰I量ⅪI■、生毒■■.进随太.t修t大矗无●.行t直t冶tt.鼍■古之I仓山.位千i鼻市末■J●●登■曲马蕾,.璜皇一啦民霹蚪■■的l■量茑一山一睿t土■慑一●位区,差人生蔫量曩■、■弗t的一髓2呻O口t米.触名胜吉薯■●.嚣寒点.位于童囊■一区石壤河多南·袁■一●山.主峰天台山■t曩凡t名胜区市民重譬的嚣膏■奠■2∞“●左右.璺中华民簟柏先越惫靴垃婚地方.j{}点名即年代位鬣&堤状情况评价“鞋lIr避讣中的辅m位于垒音医-I仓事谶毫蒋’t主砖吉槔睬仓.鼍境哪甫近期相爱绿化、羹北、抽步慑鼙棘e墟与卧尤寿2闸舯北麓平坦慧tt文化牌1善生蕾地.发护.通期加强景区蕾淫.发撼弗诈仓敞址带.姆古锥色竹所宦矗五.意覆砟仓埘叱文化.串I城市文戏陈色墟位于母盒白区雠世多斗一台义置丈.化内麓.对■咄弗簟蓐寸力冉之诧海峡珞娃越上面.宵意戈.瑗童址金是.石鼓文始千誊位于宝璃甫翻涟区石墁乡石芍棘山位霄地形突出.石城市申一厦薹懈毒点.来来帕被控埔时代.嘴共村.戌笆戈矗接.真赫懈琏文的掰也棒潭长九.艇t仃蛙公鲥所在地-亲爱甘区青掰捌石.石存在敞宫律铀靛.童璃ii博拜拽.石蕺Z遗址啦IIl箍石鼓X曲俯存育::挫若蕺的麓一的艟多.晶,麓址弼瞳!E毒环境臣好.税膏新石蕾时位于市区垒■州酉岸,戈采鼍懈存克圩.内存丰富柏赶辩■强饵扣.避期发■为■fI:遗址之一.中攀内.博韶丈化髀嚣遣址·也魁甜●点·为城席一t■控■点.北首蚌遗址罐夸e膏7000蠢害日■盅曩的麓6眷声毕孵它.时代●阜的一址遗址.位于湃囊区叠『1多峪采村t近研h■垛’.近期生曩身雌毫-夭馈t囊.■代竹棒毫T曩冀帝敲甩纳小疆圮念蟑地.’L尤杈一直勰*扯孵的忡农柑.度巳搬.(瓷辩来潦:t宝鸡南城京总体规翅一城毒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c)游憩及步行系统图6.13:宝鸡总体城市景观设计体系(蠢辩来潭:t宝鸡市城市总体规翅一城市设讨●)蔼瓤:。_1i懿i慈滋釜鏊l。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6.6小结本章是论文的重点章节。研究在区域分析的基础上,城市景观和生态的综合建设途径。规划设计途径是以人工干扰为基本特征的生态系统,城市地区的景观生态功能由控制城市环境质量的自然组分的数量、空间布局和动态控制能力三个方面来表示。因此,可以从提高城市的自然组分构成的数量与质量,城市人工与自然组分的交融布局以及生态功能的发挥等方面进行城市的景观与生态综合建设。具体包括城市开敞空间系统和生态绿地系统构成异质眭自然组分斑块,城市蓝道与绿道构成城市廊道系统,发挥不同的生态功能;然后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对城市景观资源要素进行景观评价,建立景观设计体系。本章通过以宝鸡城市为实例,进行城市的景观生态综合建设途径研究。宝鸡为东西带状布局、组团结构的城市形态,这一空间形态体现了线形城市的特征,如以纵向的道路交通承担发展主轴的作用,两边的自然环境,如山体、水体、以及农田可形成横向的开敞空间伸入城市,使城市内部绿地系统、廊道系统与外界相沟通,更容易使人工与自然建立起相互融合的城市景观。然后针对宝鸡的具体建设进行了实例研究与建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_——————_————————_——————_———_————————’———————_———__-____-_---—-———————————一7.结论本文以生态系统观念认识和分析区域与城市的空间格局与景观结构,通过借鉴景观生态学以及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建立理论体系,进而通过实例景观资源调查,探讨建立在区域生态格局基础上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途径。景观是从视觉美学角度产生的概念,视觉美感也是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追求目标。但是在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支配下,不顾自然规律与要求而单纯满足形象构图的规划设计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功能与健康,冈此,建立在首先考虑生态流的合理运转,生态空问格局的完整连续的规划设计可以在尽量少的破坏景观的生态和谐的前提r,进行从空间形态美学和环境行为心理角度出发的设计。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追求目标之所在。城市是在~定的区域环境基础上生长、发展形成的,是以人类社会、人工设施和“半自然”环境为特征的生态系统。同时,城市又是环境整体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子系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下,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关系是不同的。城市发展初期,规模小、人类活动轻微,对区域的影响还不足以造成大的危害;随着城市的壮大、扩张,人类的触角伸到了越来越远的自然腹地,环境形成了自然一半自然一人工的演替过程,植被类型也逐步经历了从原始林一次生人工林—灌木林一草地一荒地的退化过程。而改造自然和结合自然的发展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与景观效果的不同。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对这一植被退化、环境改变的过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认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黄土+水+植被+人”。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城市的生态支持系统,它们的改变对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和景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应使城市的发展规模、空问形态等与区域整体的生态格局相一致,遵从设计结合自然,进而形成良好的景观。本论文就区域视角下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区域景观规划的研究范围界定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生态建设重点,在自然生态格局的基础上确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范围,并与行政和经济方面的区划进行协调,从而界定区域景观规划的研究范围。(2)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建构包括进行廊道、斑块与基质的空间分布与生态功能分析。以区域自然山脉、河流和人工道路、水渠等相叠加,形成廊道空间格局,发挥多种生态功能。以区域优势分布植被及水域等生态系统作为基质,发挥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功能作用。通过格局分析,寻找存在的生态安全结点及其存在问题,并结合生态建设理论成果与方法,进行生态格局的重构与优化。如建设山脊水源涵养林:进行河流的流域综合建设管理:通过廊道结点建设协调人工与自然的关系等,进而进行宏观大尺度空间形态美学角澎二,融、.巷黧凌霪敷j露、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度研究。3)微观景观生态单元研究寻找区域景观生态格局的微观单元基础与具体建设策略,将宏观的生态环境问题化解为发生的最基本层次进行研究,从而将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的研究相结合。在宏观系统制定大的生态建设战略目标,然后将目标向下一层次的系统分解,基于不同的地貌类型、流域规模、植被状况等进行分目标实施策略,从而使小尺度系统的建设措施与方法建立在服从于并有助于实现整体生态平衡与健康的基础上。4)城市景观生态综合建设途径通过增加城市中自然组分的构成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建立人工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城市景观。包括城市开敞空间系统、生态绿地系统和城市蓝道与绿道系统的建构,发挥综合生态功能。然后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对城市景观资源要素进行景观评价,建立景观设计体系。关于生态问题的研究愈来愈与人类社会相结合,城市也被认为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的复合系统,因此解决城市生态问题需要综合系统的方法和多学科、多专业的协作。本文是以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为主要切入点,通过对区域生态格局的分析,寻找区域环境的景观规划生态适宜途径,并进而从城市人工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角度出发,探讨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适宜途径。鉴于资料和笔者学识能力所限,对于更多的包含社会经济的综合研究还未能进行,论文有些部分还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但是期望本文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现时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和良好景观的形成具有微薄的贡献。同时也能就此作为引子,为下面的研究进行能提供一个基础,为更具理论高度和建设价值的成果出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致谢论文的写作是一个充满挑战,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在这其中,师长、亲人、朋友、同学给予了及时的帮助和无私的支持。在这里,我要对以下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本论文从酝酿、选题到中途写作,从修改调整到最后确定,无不渗透着导师周庆华教授的心血和汗水。每当迷茫、困惑之时,导师耐心的指导和敏锐的洞察力总是使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这是论文得以顺利完成的最重要原因。在跟随导师学习和实践的几年当中,周老师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以严谨的思维、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生获益匪浅。同时,导师宽厚的胸怀与正直的品格更使学生在做人处事方面终身受用。在此,谨向尊敬的导师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董芦笛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使笔者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不断获得灵感,特向他表示深深的谢意。另外,还要感谢学友马辉,没有他的大量繁琐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本论文将面临许多困难。然后,在论文调研和资料收集过程中得到了宝鸡市规划局的孙浩总工程师,环保局的温忠涛工程师,以及城建局、测绘院的有关专家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感谢。最后,谨将此文献给我深深热爱的双亲。母亲为帮助我进行论文的资料收集而辛劳。父亲在论文开始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这里,感谢他们为我付出的—切,同时还要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鞭i。,二零零二年五月{≤囊满趱黼巍_;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参考文献1.书刊类[1]Forman,R.T.T.,andGodron,M.,1986,LandscapeEcology,NewYork:JohnWiley[2](美)I·L·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倪文彦校:《设计结合自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3](美)J·0·西蒙兹著,程里尧译,《大地景观一环境规划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4](美)J·0·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一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5](美)凯文·林奇著,项秉仁译,《城市的印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6](美)唐纳德·沃斯特著,侯文蕙译,《自然的经济体系一生态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日)高原荣重著,杨增志等译,《城市绿地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8]王建国编著:《城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9]夏祖华、黄伟良著:《城市空间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10]俞孔坚著:《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2]孙成仁著:《城市景观设计》,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杨朝飞等编著:《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培训教材》,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社,2000[14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建筑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郭彦弘著,陈浩光译:《城市规划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6]同济大学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7]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8]徐新华,吴忠标,陈江编:《可持续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化学_TAk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0l∞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沈清基编著:《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20]王祥荣著:《生态与环境一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C21]于志熙著:《城市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22]李植斌著:《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一理论与评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23]邬建国:《景观生态学一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4]董雅文编著:《城市景观生态》,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3[25]宗跃光编著:《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6]王治国、张云龙等编著:《林业生态工程学一林草植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27]李敏著:《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8]狳叵醇著:《生态美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9]王旭晓著:《美学通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C30]陈友华、赵民编著:《城市规划概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期刊类[1]曾洪立:《城市绿色生态环境分析》,城市规划汇刊,1999,2[2]柴锡贤:《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初探一绿色城市规划与创新》,城市规划汇刊,1999,5[3]沈清基:《论城市规划的生态思维》,城市规划汇刊,2000,6[4]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国外城市规划,1997[5]俞孔坚,李迪华等:《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规划师。2001,6[6]吴人韦:《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1996,6[7]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初探》,中国园林,2001,4[8]唐东芹等:《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园林绿化关系的探讨》,中国园林,1999,3.[9]王绍增、李敏:《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的生态机理研究》,中国园林,2001,2[10]况平、夏义民:《风景区生态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园林,1998,2[Ii]黄风茹:《城市景观和城市规划新思路》,城市规划汇刊,1998,1[12]袁烽:《都市景观的评价方法研究》,城市规划汇刊,1999,6[13]孟庆民等:《大城市区域景观生态规划一以兰州为例》,城市规划,1996,3[14]黄光宇等:生态规划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以广州科学城为例,城市规划,1999,6[15]周庆华等:‘城市设计·生态结构·景观生J贽—安康总体城市设计生态景观生成的启101;:_藏巍瑟溅io囊jl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示》,规划师,2001,6[16]王建国:《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建筑学报,1997。7[17]孙鹏,王志芳:《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城市规划,2000,93.其他资料及研究文献CI]《宝鸡市志》上、中册,陕西:三秦出版社,1997[2]《宝鸡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大纲(送审稿)》,宝鸡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组,2001[3]《宝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宝鸡市土地管理局,1998[4]《宝鸡市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1996--2010)},宝鸡市环保局,城建局,农业局,水利局,计委[5]《宝鸡市城市园林绿化规划(1996--2010)}宝鸡市环保局,城建局,规划院,计委[6]《宝鸡市郊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996--2010)},宝鸡市环保局,农业局,计委[7]《宝鸡市千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996--2010)},宝鸡市环保局,水利局,计委[8]《宝鸡市域规划》第一、二、三分册,宝鸡市域领导小组办公室,1991,[9]《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一说明书及文本》,宝鸡市规划设计院,1998[10]《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一城市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8,.[11]《千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0--202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五”重点资助项目:《黄土高原绿色建筑体系与基本聚居单位住区模式研究》一《黄土高原景观生态的类型化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13]陈勇:《生态城市及其规划建设研究》,重庆建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14]杨晓春:《注重生态的城市景观规划(以柳州为规划实践研究对象)》,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赵奕:《着眼于生态的城市设计探索》。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16]刘蓉:《宝鸡渭河滨水区规划设计研究及其引发的思索》,西建筑科技大学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落赫二i102⋯jh,牲耄滋≤瓣虢l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录[1]图2.h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同一LL"圆模型资料来源:唐东芹等:《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园林绿化关系的探讨》,中国园林,第42页,1999,3[2]图2.2:明福州府结合三山的城市景观资料来源:《格城考古略》[3]图2.3:明南京城平面图资料来源:《城市设计》,王建国编著[4]图2.4:北京城市理性与自然布局的结合资料来源:《城市设计》,王建国编著[5]图2.5:田园城市景观资料来源:《城市设计》,王建国编著[6】图2.6:现代城市和光辉城市景观资料来源: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7]图2.7:线形城市景观《城市规划概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61页,2000.[8]图2.8:典型的区域景观规划—波托马克河流域规划资料来源:(美)I·L·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倪文彦校:设计结合自然,第182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9]图2.9:空气库资料来源:《设计结合自然》,第97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0]图2.10:芝加哥学派城市发展模式图资料来源:王祥荣著:生态与环境一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第90页,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1]图2.1l:纽约中央公园景观资料来源: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110--111页,刘滨谊,东南大学出版社[12]图2.12:波士顿带状公园资料来源:吴人韦:《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22—39,1996,6[13]图3.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安全资料来源:E.P.Odum,生态学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34,1982[14]图3.2:景观格局的多来源特征示意图资料来源:邬建国,景观生态学一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第22页,2000,根据Hobbs改绘.[15]图4.1宝鸡历代城址想象示意图资料来源:《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设计》【16]图4.2;宝鸡东崛山—太白山地貌剖面示意图资料来源:《宝鸡市志·第二编·自然地理》,第67页陕西:三秦出版社,1997,自绘[17]图4.3:宝鸡地貌景观资料来源:自拍1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8]图4.4:宝鸡景观环境状况资料来源:自拍[19]图5.1:宝鸡峡渭河景观资料来源:自拍[20]图5.2:宝鸡区域水系及分水岭分布图资料来源:根据《宝鸡市志·第二编·自然地理》—宝鸡市水系分布图,第114页,宝鸡市地形图,57页,陕西:三秦出版社,1997,自绘[21]图5.3:宝鸡区域地貌模型示意图资料来源:自拍[22]图5.4:宝鸡地区道路分布图资料来源:《宝鸡市域规划》—宝鸡市域交通现状图,宝鸡市域领导小组办公室,1991,宝鸡市地图,宝鸡市勘察测绘院,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自绘[23]图5.5:地表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资料来源:王治国等编著:林业生态工程学一林草植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67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24]图5.6:宝鸡地区水系、分水岭和道路廊道格局图资料来源:根据《宝鸡市域规划》—宝鸡市域交通现状图,宝鸡市域领导小组办公室,199h《宝鸡市地图》,宝鸡市勘察测绘院,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宝鸡市志·第二编·自然地理》—宝鸡市水系分布图,第114页,宝鸡市地形图,57页,陕西:三秦出版社,1997,自绘[25]图5.7:水土保持与人居环境关系示意图资料来源:杨晓春:注重生态的城市景观规划(以柳州为规划实践研究对象),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图5.8:景观空间格局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河流水质的影响资料来源:邬建国,景观生态学一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第34页,2000,转引自Peter.Tohn和Coeerll,1984[27]图5.9:宝鸡区域廊道格局及结点分析图资料来源:根据《宝鸡市域规划》一宝鸡市域交通现状图,宝鸡市域领导小组办公室,1991;《宝鸡市地图》,宝鸡市勘察测绘院,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宝鸡市志·第二编·自然地理》—宝鸡市水系分布图,第114页,宝鸡市地形图,57页,陕西:三秦出版社,1997,自绘[28]图5.10:千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资料来源:《千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0--202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0[29]图5.11:宝鸡区域斑块一基质分布图资料来源:根据《宝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宝鸡市土地管理局,1998,自绘[30]图5.12沃辛顿河谷地区发展规划资料来源:《设计结合自然》,第130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31]图5.13:宝鸡区域景观生态格局图资料来源:根据‘宝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宝鸡市土地管理局,1998,自绘[32]图5.14:景观结构基本类型资料来源:景观生态学,第43页≯、I_瓠。;l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3][34][35][36][37]图5.宝鸡区域交错加网状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图资料来源:自绘关山山地小流域资料来源:自拍植物有机体细胞宝鸡地区地貌分区图资料来源:《宝鸡市志·第二编·自然地理》图5.19: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模式资料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黄土高原景观生态单元类型化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0,部分自绘图5.20:宝鸡区域小流域景观生态单元分布图资料来源:自绘图6.h大伦敦地区绿带圈规划资料来源:李敏著:《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24页,1999图6.2:英国伦敦的开敞空间规划发展资料来源:同济大学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51,2001图6.3:宝鸡城市开敞空间及门户空间设计资料来源:《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设计》图6.4:利用河川形成的里士满绿地系统资料来源:《城市绿地规划》高原荣重著,杨增志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图6.5:宝鸡城市绿化体系设计资料来源:《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设计》图6.6:北海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资料来源:况平等,《风景区生态规划理论与实践》,1998,中国园林图6.7:自然河床剖面及平面示意图资料来源:(美)J·0·西蒙兹著,程里尧译,《大地景观一环境规划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图6.8:生态驳岸示意图资料来源:孙鹏,王志芳:《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城市规划,19—22,2000,9图6.9:渭河宝鸡市区段航拍图资料来源:宝鸡市测绘院图6.i0:渭河宝鸡市区段景观资料来源:自拍图6.1l:托利多市的摩米河滨水空间研究资料来源:(美)J·0·西蒙兹著,程里尧译,《大地景观一环境规划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图6.12:三峡库区(--斗坪一宜昌)景观生态评价资料来源:董雅文编著:城市景观生态,商务印书馆出版社,第257页,1993图6.13:宝鸡总体城市景观体系资料来源:《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设计》ij1q日nu10嘲㈨㈨㈨M随mm啪嘞l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表录[1]表1.I“人一自然”关系不同时代发展脉落图示资料来源:自绘[2]表2.1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资料来源: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3]表2.2景观类型与生态属性资料来源:《景观生态学》[4]表4.1关于自然和环境的舆论调查资料来源:《城市绿地规划》高原荣重著,杨增志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5]表4.2宝鸡城市景观感知公众调查表[6]表5.1宝鸡市土地利用现状一级类用地面积统计表资料来源:《宝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宝鸡市土地管理局,1998[7]表6.1:各种林带消除噪声的效果资料来源:董雅文编著:城市景观生态,商务印书馆出版社,第178页,1993[8]表6.2;景观因子的评分表资料来源:董雅文编著:城市景观生态,商务印书馆出版社,第251页,1993[9]表6.3:宝鸡主要自然和人文景观评价资料来源:《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设计》式(6.1)地植物学优势植被计算公式实例分析千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沃辛顿河谷地区发展规划研究托利多市的摩米河滨水空间研究长江三峡工程宜昌市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协调对策研究】】】】析析析析分分分分例例例例实实实实【【【【i]n瞳口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