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 MB
  • 58页

探析城郊低密度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上海地区为例

  • 5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郊低密度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上海地区为例姓名:赵洁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导教师:杜顺宝20061201 论文题目;城郊低密度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上海地区为例硕士研究生姓名:赵洁梅导师姓名:杜顺宝学校名称:东南大学中文摘要:本文以目前我国城市住宅郊区化的现状及对上海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发展概况、环境特色的分析为前提,对当前的城郊低密度住宅及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进行定义和分类。详细地介绍了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环境特色和空间组成类型,突出指明街道空间对于居住区整体环境的重要作用。文章结合上海具有典型特色的实例,分析和概括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的构成元素以及构成方式,并从街道空间的交通,社会交往、人文精神体现三方面功能出发重点论证如何营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街道生活环境。本文希望通过对现状的介绍,理论的阐述、传统的借鉴和优秀实例的分析,对我国目前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和谐统一的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同时也为城郊地区居住群的整体环境构建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研究的具体内容,旨在为全文的展开提供一个前提和现实环境:第一章结合部分典型实例详尽介绍了城郊低密度住宅和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内涵、特征,并重点总结了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空间类型、特色,最后阐明街道空间环境对于居住区的核心作用和重要意义;第二章详尽的介绍了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的构成元素,指出各部分元素在街道空间物质环境营造中所起的作用;第三章分别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出发,不仅总结了街道空间物质元素的构成方式,更结合上海各具特色的实例,论述了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生活氛围的营造手段:文章最后的附录详细介绍了上海城镇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文中涉及的居住区实饲概况,旨在使读者对我国目前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尤其是上海)的现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全文51,ooo余字,图片137副,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其他均为作者自己绘制或拍摄。关键词: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街道生活氛围,交通空间,交往空间,人文空间 奎堕盔兰塑主兰堡丝苎Abstract:11lispap口isbasedonsuburbanizafionofChinaurbanresidenceandlow-densitydevelopingsituationinShanghaisuburb.It&finesandclassifiescurrentsuburbanlow-densityhousesandlivingare.as,andtheenvironmentalc蝴tlcandspatialcombinationpa“m-ninsuburbanlow-densityareasarealsodetailed.explainingthesignificanceofstreetapaceenvironmentOnoverallUvmgconditions.Thethesisgeneralizesthecomtimentelementsandco蜘p∞ingl唿ttemsincorpom廿ngwithmany鲥cals卸叩l铭inSha.e蛔region,focusingollhowtocreatesU℃ctlivingatmoaph口efromthreespatialfunctionsincludingtransportation,socialcommunicationandhumanisticspiritexpression.Byanalyzingtheexistingconditions,interpretingtheories,&awinglessonsfromtraditionalandclⅡ“=ntdomesticresidentialgroupsinShanghai踯lhⅢb.thepaperproposestosummarizetheapproachesonhowtoin∞唧础withphysleⅢandspiritualenvironmentof$ffe2tspacein双畦mfbanlow-densityresidentialareas.aswellasprovidespertinentcommentsandrecommendationsonthetreat/onofoverallenvironmentinsuburbanresidentialgroups.Thepaperconsistsoffiveparts.Theh3trodlIctiollfocusesoilmentionofstudybackground,significanceandconception.Thefirstchapterpresentsthedefinitionandcontentoflow-densityhousesandlivingareasinsuburbincorporatingwithsomesuccessfulca∞studies,mainlyaddressingonspatialtylⅪ$andcharacters,andclarifiesthecmefunctionsandsignificanceofsUx℃*tspaceinresidentiala∞aswell.Chapter2detailsthecompositionof“Tcetspaceinlow-densityresidentialareas.indicatesthekeyrolesofeachelementplayingonphysicalenvironmentcreation;Chapter3summariestheformationofapatialphysicalelementsfrombothnaturalandhumanperspectives,meanwhile,italsoinUoduc%theapproachesofcreatingstreetlivingatmospherethroughcombiningwithstudiesofseveralShanghaitmiquecharacteristic;Inordertopresettheall-sidedstatusoflow-densitycommunitydevelopment(eapccialinShanghai)tOreaders,the印p∞di】【mffoducesthecorrelativepolicyaboutShanghailow-densitydistrictsandthegeneralsituationoftheresidentialdisuictsn蒯∞edinthispaper.KeyWords:SuburbanLow-DensityResidentialDistricts,StreetSpaceEnvironment,StreetLivingAUnoaphere,TlⅢI叩删∞Space,IntercourseSpace,HumanSpaceⅡ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_主睦圭纽.日期:丝墨:!兰:丝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研究生签名也墨硷导师签名:薯亟巫:耋El 绪论0.1研究的背景O.1.1城市住宅郊区化的现状住宅郊区化现象起源于美国,由于城区生活环境恶化等原因,美国一些特大城市中心区的居民纷纷离开城区迁居到郊外,住宅郊区化现象因此成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目前城郊社区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主导生活方式之一.O.1.2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呈现城市住宅郊区化趋势1,内在影响因素城市住宅向郊区拓展在我国现阶段还并非主流,但是近年来,无数个面积不等、风格各异的别墅区以燎原之势散布于发达城市周边。这种发展趋势源于城市发展、开发商经营和消费者居住的不同需求,这三方面也构成了城郊低密度住宅发展的内在因素:1)⋯城市化就是农村的人口不断聚集到城市,城市尺度越来越大,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城市经济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的一个过程。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压迫大、中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张。渴望再获生机;2)大量的人流涌入造成城市居住人口的饱和、居住用地明显匮乏,城市土地渐渐变得寸土寸金。开发成本的提高促使开发商将目光投向具有价格优势的城郊地带;3)城市日益拥挤的居住空间和不断恶化的环境污染,迫使消费者开始渴望郊区宽松的居住空间和清新的自然环境。2、外部影响因素诸多外在因素也使城郊低密度住宅的发展成为可能:1)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给郊区低密度住宅发展以巨大的支持,城市周边公路系统的完善,公共交通网络、轨道交通系统的延展都为城市人口的郊区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家用汽车的普及更扩展了人们出行和居住的范围;2)郊区土地的价格优势为今后房产销售的价格创造一种竞争力,不断吸引着城市高层次清费人群的投资;3)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近人的尺度和体量充分体现了建筑以人为本的特征,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不仅保证了居住者的身体健康,而且缓解了人们紧张的情绪。据统计,2003年非典期问,城郊低密度住宅的需求出现了大幅的上升,人们更加关注高绿化率、低容积率的郊区居住环境,渴望远离城市中令人窒息的高密度居住区;4)城郊风景地段的资源优势和高水准的开发经营模式造就了一批高端住宅,吸引着大量经济实力强又具有较高欣赏品位的消费者,这些或白住或投资的消费需求反之也不断推动着高档次住宅和社区的开发与建设。5)随着发达地区城市群即都市圈的形成和不断拓展,有些城市的郊区已逐渐接近周边若干相邻城市的郊区,这种若干城市周边区位的渐进融合的趋势也为居住者提供了择业的灵活性,因而也将成为各相邻城市消费人群喜爱的居住地点和居住方式。0.1.3上海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发展的可能性上海作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成为中国现代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发展主体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位置优势上海位于北纬3l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陆路、水路交通都十分发达,是长江三角溯经济、文化的重要核心。在上海地区内部与周边地区形成的四通八达的道路、公路、轨道交通网络为低密度居住区的形成提供了便利的条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件。(图O-1-1)上海周边腹地丰饶。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上海市的核心辐射势力正向周边郊县及城市不断延展,现辖黄浦、卢湾、静安、徐汇、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嘉定、浦东新区、松江、金山、南汇、奉贤、青浦18个市辖区,及崇明一个岛.全市东西宽约100公里,南北长约120公里,土地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上海。.多层次、复合性的土地使用性质及强度为城郊低密度居住区I霸o-1—1,上海区位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图0-1-2)而且,上海市在2001年初推出了“一城九镇”的发展政策,即重点建设松江新城和安亭、浦江、高桥、朱家角、奉城、罗店、枫泾、周浦、堡镇九个中心镇。这一政策也为上海地区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规模的扩大提供了理论依据。(图o-卜3,详细内容见附录1)2、自然环境优势上海市大部分地区位于坦荡低平的长江三角洲平原,水网密布,西南部散见小山丘,平均海拔高度约4米。境内辖有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以及长兴,横沙等岛屿。平缓的地势为低密度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提供了建设的良好基础,同时,交织的水系也为营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居住区内部空间体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外,上海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全年平均气温17.4℃,日照1699.8小时,降雨量931.2毫米。全年5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这些为低密度居住区软质景观环境的四时变化提供了充分的自然条件,而且也为低密度住宅本身保温,隔热、防潮设计提供了创新的机遇与动力。3、经济、杜会、文化发展优势如前所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高速的经济发展吸引着众多有识之士前来投资,这些具有高素质、拥有高收入、追求高品位生活的人(高薪白领、商人、外籍人士等)必将成为城郊低密度住宅的消费主体。同时,房地产作为投资的一种重要手段也为上海的经济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上海作为具有浓厚历史、文化色彩的国际性大都市也以其强大的包容力接纳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文化,从而形成了上海独特的多元、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在这种环境熏陶下的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必然具有多样的空间结构和缤纷的建筑形式.2围0-1-2:上海辖区图重O-"l-&上海。一城九镇”示意田 0.1.4上海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发展的历程近十年来上海的城郊低密度住宅建设经历了三次热潮:第一次热潮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开发热;第二次热潮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少量低密度住宅成功开发形成的;第三次热潮是在世纪之交时开始的,这次热潮从开发规模、持续时间等方面都比前两次大得多,从中,高档独立式住宅、联体(双拼、联捧)式住宅到经济型的Townhousc种类齐全。虽然2005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颁布,使得城郊低密度住宅项目的开发受到大规模的控制,上海城郊低密度住宅市场进入休眠期静候再度崛起。2006年年初,国家对低密度住宅产业开发政策有所放松,蓄势勃发的新兴居住区以破竹之势迅速恢复了过去的生机和活力。2006年6月,国六条的出台,不得不说是对上海乃至全国房地产市场的一次冲击,上海近郊的低密度住宅市场同样受到了不小的影响,7月至9月销售总量明显下降,开发商和预购房者都持观望状态。但是,相信随着未来国家政策的逐步调整,城郊低密度住宅市场将会再获生机。无论政策的导向如何,对于设计者而言,关于如何缔造住区和谐优美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探索是永远不会停滞的。O.1.5目前上海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分布目前上海市城郊的低密度居住区按照所处地理位置和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分为六大区域:(图0—1-4)田o-1-4;上海城郏低密度居住区分布示意田1、颈轿区域颐桥区域是由于Tollhouse住宅的成功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后期基础房型开始向独立式住宅转型,该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域范围也逐渐向南扩展,尤其在闵行区政府牵头开发的鑫都新干线被规划为上海最大的低密度居住区后,出现很多以独立式住宅为主的低密度居住区,文中提到的“复地北桥城”一期就位于该区域。2,沪青平—徐泾区域作为离市中心最近的低密度居住区域之一,徐泾地段可理解为上海高尚居住区域之——老虹桥区域的延伸。上海沪青平沿线地区及徐泾镇已形成了一个高档居住区密集地区,加上周边原有的大都会、草原、银涛等3个高尔夫球场和跑马场的资源优势,使其逐步形成一个以生活为主的辐射型高级生活圈。沪青平—徐泾区本身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距市中心(徐家汇、虹桥)约30分钟车程,环境较好,沪青平公路及318国道使其与城市中心沟通紧密,依托虹桥机场、外环线以及老虹桥、古北的鼎沸人气,机场东移并没有对虹桥区域的繁盛造成很大影响。该区域周边配套设施相对齐备,银行、超市,跑马场、高尔夫球场众多,尤其是周边的一些著名学校更是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另外,该区域的住宅形态丰富多样,从最初的联排式,到后来的双拼、叠加式,直至独立式住宅,同时该区域别墅发展时期较长,大多分布在沪青平公路沿线,并随时间向西和公路沿线纵深发展。3,余山——赵巷国际别墅区域豪宅,从来都是与山、水、湖、树、林、草等息息相关的,是以环境和生活为主题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理念。余山度假区核心区总面积10.88kⅢ2,西余山、东余山、薛山、风凰山将月湖烘托其中,山体林地、水体、绿化占区域总面积的62%。该区域是上海近郊低密度居住区发展最引以为豪的灵秀之地,与月湖水相结合,又有R4线轻轨和方松公路,沈砖公路、泗陈公路连接市区,形成离尘不离世的生态环境.这种难以复制的稀缺自然环境及地理优势,使得该区域出现了。月湖山庄”这样的生态型住区。这些顶级豪宅依山傍水,利用自然景观结合人工造景和大面积绿化,兼顾了每套住宅的景观视野,使这里成为真正上海豪宅的荟萃之地。另外,位于余山和淀山湖之间的朱家角镇也出现了以回归江南现代水乡生活为宗旨的“康桥水乡”,体现了人文住区的新时代理念。余山外围的赵巷国际别墅区依托余山风景资源的辐射和老赵巷区域周边丰富的配套设施和文化氛围,逐步发展成为以中、低档低密度住宅为主的大型综合生活区.4、九亭—莘闵区域九亭一莘闵是上海西郊经济型低密度住宅最为集中的区域,九亭区域近年来发展趋向成熟并向泗泾延伸,该区块别墅前期多以联排、叠加等中低档为主,后期则主要为中档独立式住宅.莘闵也是经过了十几年大面积住宅开发及配套建设的区域,目前已算是上海为数不多的成熟居住区之一,不仅与城市中心近,交通条件好,风景及绿化也不错,空气质量较好,因此得到较高的青睐,该区块内住宅档次各异,以中档住宅为主。它面对的客户是以原上海籍或早已在上海落户的内地人为主。5、浦东区域浦东地区近几年的发展迅速,四个功能开发区的建设、世博会场址的短划、国琢枧场的东移以及日臻完善的市政配套设施、发达的交通体系伴随着良好的生态环境,都使其成为上海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因此也成为低密度居住区发展的宝地.目前主要分布在龙阳路、龙东大道沿线、往浦东机场一线及靠近南汇的区域,将形成以张江、金桥出口加工区及华夏文化旅游区为核心的低密度住宅区域。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金桥出口加工区由于有大批高科技企业、三资企业入驻,提升了居住层次,因而区域内住宅的定位相对较高,而申博成功进一步拔高了浦东的国际地位。随着地铁二号线、轻轨四号线的开通,以及大连路隧道和复兴东路隧道等众多大型交通设施的完工,使浦东与浦西的联系更加方便。。汤臣高尔夫别墅”、“城市经典”、。九间堂”、“万科蓝山”等都位于该区域,这些居住区的定位以高档消费阶层为主,兼顾投资、居住、租赁、休闻、度假多种功能。6、大东郊—南汇区域随着上海经济中心的战略转移,浦东成为新上海经济的领头羊和拉动者,南汇作为浦东经济发展的纵深腹地,逐步形成以南汇为主体的“大东郊”。大东郊从地理位置上可理解为上海的门户,是上海城市扩展的重心,伴随城市交通网络及城市干道对外的迅速延伸,加上大东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南汇康桥、航头等成为别墅发展的热土,目前南汇别墅主要集中于康桥地区以及南六公路一带。4 0.2研究的意义O.2.1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具有特殊性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表现在: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大多选择城市周边景观资源较好的地块进行开发和建设,居住区的景观多以天然环境或天然形态的环境为主,良好的居住区自然景观环境不但可以愉悦居住者的身心,而且可以使城市腹地的生态资源得到维护和延续,从而促进整个城市生命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2、社区氛围的和谐创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是由低层住宅建筑形成的院落组群扩展而成的。低密度住宅的层数低,体量小巧,人们处于这种小尺度的空间里感到舒适自在。低密度居住组群也给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提供了多样的领域空间和交往空间,因此在保证一定居住密度的情况下(上世纪8o年代晚期在美国兴起的新都市主义理论主张维持一定的居住密度以确保居住区设施的有效利用和社区氛围的和谐创造b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环境无疑会加强居民之间的联系,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3、环境资源的均质分配由于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具有较低的建筑密度和层数,使得居住区内部的空间呈现二维状态,环境资源对于每户都是均等的,居住区的公共环境将会相对平均的分配给每一户居民,并提供每户相应面积的私家庭院,而且用绿化将公共领域(公共绿地、道路)与住宅私人领域相融合,用若=F-4"面积适中、设计精巧的住宅组群绿化中心将居住区整体景观统一起来,保证每户居民在相对均等的步行距离和视野范围内可以享受到社区的自然资源。O.2.2街道空间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的重要作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内部空间所具有的自然性、社会性和人文性使其街道空间不仅具有相对动态的疏导车流和人流的功能,更具有相对静态的营造不同生活场景和氛围的作用。因此,街道空间作为低密度居住区的骨架,能够在多维的空间中,将人以外的物质世界和人的心理感受相融合,从而创造安定、和谐、充满生活气息的居住区整体环境。0.3研究的内容O.3。1基本思路本文以资料整理和实地调研为基础。以上海地区为主要代表,研究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的街道空间,分析低密度居住区的景观特色及居住主体的活动对街道空间的需求,尝试从规划和景观环境设计两个层面诠释街道空间的交通和生活两种特质,最终为城郊地区低密度居住区的街道空间设计提供理论和现实的依据。O.3.2研究对象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目前建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近郊、远郊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段上的低层低密度住宅群落中的街道空间,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规定,我国城市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居住区的配建设施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但是目前还没有规范对城郊低密度住宅群体的规模进行划分,因此本文所论述的居住区仅指由低密度住宅组成的、具有一定建筑规模和优质景观环境的居住群体。同样,<规范》根据使用性质和规模的不同将城市居住区的道路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宅前道路四级,本文所论述的低密度居住区的街道空间不仅包含了这一系列道路形式,更涵盖所有具有流动性的生活场所,是低密度居住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部分。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以其周边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发达的交通网络、海派多元的5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化积淀及无以伦比的经济购买力成为中国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发展最具活力的几个地区之一,其存在的时间长,积累的经验多,因此选择上海地区的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的街道空间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0.4研究的方法本文主要采取归纳、分析、收集、调研等研究方法,力求客观而合理的论述街道空间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景观环境的主导地位。通过对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涵义、特征和组成元素的理解,概括不同物质实体对街道空问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借鉴西方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发展模式来丰富我国的经验,学习传统民居内部的街道空间的形成经验,从自然环境和人的心理、行为角度出发,结合我国低密度居住区的规划特色,为营造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凝聚场所精神和人文观念的街道物质、精神空间提供方法和原则;广泛搜集资料并实地调研分析上海多个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的布局和特色,为理论的研究提供现实的依据。注释:[11刘嘉峰.低密度住宅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佣.百年建筑,2002(3).76 第一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及其街道空间环境第一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及其街道空间环境1.1城郊低密度住宅及低密度居住区的内涵1.1.1低密度住宅的概念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住宅产业商会于2002年春季主持编制的‘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中明确限定了低密度住宅所指的范围,低密度住宅是指建筑容积率不大于0.9,或者套密度不大于3.5套/1000m2,且层数在4层以下的住宅。目前我国的城郊低密度住宅就是以这种低层、低密度的住宅形式为主的。1.1.2城郊低密度住宅的类型在我国,城郊低密度住宅依据其建筑形式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图表卜1):代号住宅类型建筑面积栋容积率空地率套密度建筑层数(Ⅲ2/套)(F从)(惦R)(套/1000廿)(层)R1高档独立式住宅3500.352.O1.03R2独立式住宅200-350O.501.53R3双拼式住宅180-2600.551.22.03R4联排式住宅150—2000.753.54注l1,套密度是指每1000一住栋总占地面积所拥有的住宅套数.2、栋客积率(F从);住栋建筑面积/住栋占地面积.(住栋占地面积是指本栋住宅所占基地以内的面积)3、空地率COSR)=(住栋占地面积—住栋建筑基底面积)/6栋建筑面积.4、设置空地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住栋占地面积内有足够的空地.住栋建筑面积乘以空地率即为必须留下的空地.注21、规模大于5000/套的住宅不在本要点范围内.2、建筑层数指地面以上的自然层.3,如有公寓式住宅,其总建筑面积不得大于低密住宅总建筑面积的20‰层数不大于4层.独立式住宅一般指独户居住的单栋住宅,房屋四周临空,有围墙圈出固定范围的庭院和明确的归本户使用的周围用地。住户有自己的庭院、停车位和与住宅配套的车库,住宅的四面都可以享受到很好的景观。(图1-1-1)双拼式住宅指的是由两栋独立式住宅拼联组成的单栋住宅,介于联捧式住宅与独立式住宅之间。双拼式住宅每户有独立的前后庭院和车库,两户共享中间的墙体。此种住宅满足了消费者拥有私有化环境的需求,又在邻里沟通与社会交往上优于独立式住宅.(图卜1—2)联排式住宅一般由几幢小于三层的单户别墅并联组成,有一定面积的私家庭院(面积50一100m2),还设有专用车位、车库,有的还有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联排式住宅在同等的用地上为更多田1-1—1:独立式住宅的人提供了具有独院住宅条件的环境和住房。(图卜1-3)这里需要提及的是,从2001年在我国流行至今的“Townhouse”与其本意有一定的差距:“1Townhouse在欧洲已经有800年的历史,是一种传统的住宅形式,也称“RowHouse”、“TerracedHouse”或“Brownstone”.一般为二三层或更高,通常建造在用地紧张的住宅区,主要作为中产阶层的住宅。Towahouse与House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相互连接、共用隔墙的。一排Townhouse可以有相同的立面,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也可以完全不同。在欧洲几乎每座城市均有不同形式和风格的To-nhouse,它们或构成沿街或沿河景观,或围合成广场。To《nhouse的形成与城镇商业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早期是商业居住综合体,底层是货栈、作坊或商店。地下室为仓库,上层为住宅.几个世纪以来,这种建筑由于其节约土地及空间,同时又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得到广泛的发展。我国所谓的“Townhouse”一般位于城乡结合部,既属于城市范畴又不在市中心,既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实现别墅梦想的愿望,又有比较方便的交通、市政条件及各种生活配套服务设旖,可以说是城郊低密度住宅中的经济适用房。建筑类型包括双拼式,叠拼式、联捧式三种,一般3-4层,独门独户、前后都有一定面积的私家花园及车库,住宅外部有观景、休闲的阳台或露台。(图1—1-4)1.1.3城郊低密度住宅的居住模式⋯我们目前所说的“别墅”实际上对应着国外的两种物业类型;一种是House,一种是Villa。如果直译过来,House应该是。房子、住宅”,而Villa才应当是“别墅”.可事实上,我们国内目前房地产市场中所销售的大部分别墅。并不是指Villa,而是指House。Villa和House的区别,并不是体现在物业类型、地点分布和户型的差异化上,而主要在于住户对其使用状态的不同:Villa是第二居所,或者叫SecondHome,而House则是第一居所,是一个家。当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后小康时代,居所也会发生第一居所和第二居所的分工。住宅要满足生活与度假、现实与浪漫的不同需要,于是就有了别墅。所以,与House对比,Villa属于理想,而HOUSe则属于现实.设计House时,我们想到的更多是布局合理,分区明确。而设计Villa时,最重要的是看它符不符合主人的理想:例如布置在水边或者山间。所以Villa和House在分布地点上也有明显的不同,House在城里或者靠近城里,面Villa则多在山野之间。(圈l—l-S)需要强调的是,本文以国内数量繁多的House为主要对象来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定义为城郊低密度住宅和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而非别墅和别墅区,因此在下文论述中出现的“别墅”一词仅指物业名称(如“汤臣高尔夫别墅”,“天马高尔夫别墅”等),并不具有真正的别墅含义。1.1.4城郊低密度住宅的特征城郊低密度住宅在层数上有其特殊之处,因此在外部造型,建筑平面、庭院布置及内部空间设计上具有许多不同于多,高层住宅之处:1、容易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低密度住宅本身体量小巧,在不同用地上布置和组合比较灵活,容易与周边环境形成和谐的关系,对居住区周边的整体环境破坏相对较小。8田1-1-2;双拼式住宅圈卜1-3:联排式住宅田1-卜如上海。城市经典4Townhou“田1-1-5:建于山间的V.1Ia,阿卡亚巴住宅(1larcosAcayabeHoese)CityofsIoPsu|Q 第一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及其街道空间环境2、容易与传统居住模式产生共鸣我国传统的居住建筑多为低层单体住宅或院落式住宅群体,现代城郊低密度住宅以其较低的层数和组群布局方式与传统居住模式形成共鸣,并通过对建筑的空间及外观的模仿或某种形式的创新,令居住者产生对于历史和文化的认同和回归。(图卜l-6)3,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庭院空间城郊低密度住宅一般都组织有院落,可以综合服务于各种家庭活动,包括家务劳动和休闲娱乐。而且城郊低密度住宅较容易形成开阔的室外空间和室内外交流灵活的居住环境,实际上扩大了每户的实际起居空间。(图i-i-7)4、建筑面积利用率高,空间层次丰富,结构简单且适用范围广1)在每户建筑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城郊低密度住宅可比多层住宅获得更多的使用面积;2)由于住宅属于同一个家庭,因此可以创造出不同层次和性质的室内、外空河;3)建筑结构较简单,对地基的要求不高,可以采用大量地方材料和工业废料,施工技术简单。4)结构适应性强,既适用于商标准又适用于低标准。目前,随着建筑结构、材料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木结构、钢结构等形式的结构体系,极大地促进了低密度住宅的发展。lt1.5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概念图I-I-6,传统文化与生活的现代演绎(深知l“万科第五团”)田卜1-7:多层次的雇院空问(广州。万科蓝山”)目前我国的城郊低密度居住区是指位于城市中心区边缘、近郊、远郊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段上,由低密度住宅组成的、具有一定建筑规模和优质空间环境的居住群体。这些居住区单体通过城市外部的公路与城市中心联系,并形成相互的联系,与区域性的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域。1.1.6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分类根据城郊低密度居住区所处的自然、社会、人文条件的影响及其所营造出的主要环境特征不同,可以将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生态型对于地处风景地段的居住区,采用在原有山体、原生植被环境中开辟基地,住宅散布在山林之中。使居住者充分享受山问密林的清幽环境,同时还可以确保其私密性和防卫性;将原有的水体保留并引流入居住区,维持原生的水岸环境,保证每户都能有开阔的视野欣赏水体景色。这种类型的居住区注重整体天然环境氛围的营造和维护,供公众活动的人工景观空间不多。此类居住区的居住密度较低,每户都有很大面积的私家花园,户与户之间都会有大面积的植被分隔。上海余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中的余山“月湖山庄”,仅距月湖500Ⅲ,可以远眺余山风光,居住区附近设有一个十八洞的森林高尔夫球场,规划容积率仅为0.2,绿化率达到90.麟。山庄把绿化、路网、水系环境作为景观建设的主体,在社区中补栽上千株成年大树,引灌了两条活水河,并营造出大岛、小岛、半岛、水湾结合的布局模式,同时也形成了近万米的天然水岸线,使水、自然,建筑和谐统一,创造出了自然森林水系的生态型居住区。(图卜l-8)2、体用型对于以居住区内的配套设施为中心建设的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如高尔夫型居住区,度假型居住区。在满足每户相应档次的私家庭院面积的前提下,会有大面积豹土地作为公共绿地及公共设施服务范围,以满足居住区住户体闲活动的需求。这类居住区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和社会交往的场所,也是古代皇家苑囿的9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体现。位于浦东新区的“汤臣高尔夫别墅”是上海市唯一最邻近市中心的都会型高尔夫别墅社区。区内拥有一座74公顷、18洞的国际锦标级高尔夫球场,500余栋独立式别墅,20栋联捧式别墅,以及6栋景观型公寓。活动区提供各种温馨舒适的生活娱乐设施:一座占地10公顷专属于会员及住户的多功能俱乐部。这里经常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聚会、社区活动,以及众多外籍家庭参加的慈善义卖会等。来自世界各地崇尚高尔夫文化的顶级商务人士,文化、艺术、体育界名人,在这里可以充分享受完备的设施和服务。与此同时,他们将自己独到而高雅的生活方式及家庭文化,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上海东岸颇具影响力的都会社交圈。(图卜l-9)3、园林型大多数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不具备天然山水和繁茂植被资源的优势,但是会采用引流或者人工开挖河道的方式营造水体景观,运用土方的平衡原理堆砌土坡改变地势特征,丰富居住区的景观轮廓线,并栽植大量的植物美化居住区环境。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万科蓝山”,占地面积25.8公顷,规划容积率0.57。居住区保留了9000平方米的生态水系,将原有的主河道庙巷河合理利用,并开挖了8000平方米的人工河流,从而形成东南西北贯穿的水景体系,结合河道走势规划一条中央绿化带及两条景观轴带,以七个景观节点联系建筑,将自然环境充分地融入到生活之中。基地的自然条件形成一个。口”字,结合内部道路将用地划分为五个组团。东、南、北与城市道路衔接,步行系统由河边步道及组团之间的步行路组成南北贯穿的景观带,天然河道形成了三纵一竖的景观轴线,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图1-1-10)4、人文型在部分以营造独特社区整体风格为特点的居住区中,住宅建筑外观及布局方式也成为造景的元素,传统的中式风格、丰富多样的异域风情以及简约明快的现代风格,配合其它造景元素共同营造了居住区具有人文氛围的空间环境.位于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的。康桥水乡”模拟传统水乡的空间脉络,保留了原有的天然河道,并将其发挥成纵横交错的传统模式,永街、旱巷交锗布置,联排式、叠加式、独立式住宅布局疏密有致,用一种现代建筑形式和传统村镇布局肌理共同营造了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圈卜l一11)浦东中心区的4九间堂”以。中式建筑复兴”的lO圈|-I-Bt上海余山。月湖山庄’总平面围田卜1.9t上海“汤臣高尔夫别墅”总平面瞳田1-1—10z上海。万科蓝山。鸟瞰图 第一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及其街道空间环境设计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建筑形式相结合,通过院落围合、园林布局、植物配置和建筑造型创新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居住区景观环境。(圈卜卜12)1.2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空间及其街道空间1.2.1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空间特征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空间环境具有区别于多、高层居住区的明显特征,即空间的二维性、空间的层次性和空间的宜人性。1、空问的二维性城郊低密度住宅层数少、体量小巧,居住区是由低层住宅建筑形成的院落组群扩展而成的,人们在这种小尺度的二维空间内部活动,感到舒适自在。(图1-2-1)2,空间的层次性人的心理、情感要求空闻环境具有层次性的过渡。城郊低密度住宅群由于私密性院落空间的介入而形成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多个层次、不同性质的空间体系,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受,从而满足居住者的多种心理需求.3、空间的宜人性1)低密度住宅具有很好的接地性,其住宅上下联通方便,居住者可以便利的出入住宅,住宅室内外空间形成了很好的流动性:幽"1-1-11t上海“康桥水乡”鸟瞰图圈1-1-12:上海“九间堂”总平面圈z)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具有亲切的尺度感,人们在其间活动不会感到高层住宅区空间那样的压抑;3)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具有良好的小气候,内部住宅群的空气流场,即通风和防风设计都极易处理得恰到好处,而多、高层居住区中高大的建筑体量常会导致风势受阻而导向地面。(图1-2-2)l。2。2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内部的空闻形态1,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内部空间的形态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不同的物质实体限定并占据了三种形态的空间:1)线性空间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内部线性的空间包括居住区街道空间,水系空间等沿界面呈现狭长延伸的空间。在以二维空间联系为主要特征的低密度居住区中,线性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居住区中形成交错的网络,将面状的和点状的空间组织在一起,共同构成居住区的整体空间结构.(图卜2—3)2)面状空间居住区内面状的空间规模各有不同,包括了居住区内由组图1-2-1。上海。城市经典”模型田1-2-2:居住群气体流场对比示意图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团式住宅布局所形成的公共庭院空间,大面积的水体及水边的公共区域,公共活动绿地,公共活动设施场地,以及某类特殊的公共服务设施场地,如高尔夫别墅区的高尔夫球场,度假别墅的休闲活动设施场地等。在居住区中,小规模、一般使用的面形空间往往可以作为线性空间的节点和终点,附属于线性的空间之中,与线性空间共同构成居住区的整体空问框架。但是,像高尔夫球场或休闲功能活动区这样的大觌模的面状空间则可以作为居住区空间形态的主导部分,从而影响线性空间的形态和点状空间的分布。(图1吨-4)3)点状空间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点状的空间包括住宅所占用的私家庭院空间及居住领域内的小面积的半私密空间,如住宅临街、临水的前院或后院,住宅与住宅之间的空间,街道、水系转角处的空间以及街道上,水岸边为居住者提供休息、交往的小空间,另外还包括水系或水面上具有点景作用的小岛。点状的空问一般依赖于线性空间存在并发生作用,同时也是居住区空间组成的必要部分。(图1-2-5)2、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内部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居住区内的面状和点状空间是相对而言的,可根据其规模的大小及主体功能存在与否互相转换,而线性的空间作为联系各类空间和各功能要素的重要路径是绝对存在。例如,在以自然资源为主的生态型居住区中,住宅深藏在自然林地之中,每户拥有大面积的私家庭院,居民的日常活动都集中在私家领域中,因此。道路和水系成为联系各居住单体的线性主体,这时候,面状的空间就相对的不存在了,居住区由线性的道路和水系与点状的居住庭院领域构成,但也可以说。大面积的私人领域转化为面状的空同,形成了线性与面状的组合。(图1—2寸)然而,当居住区的面状空间大到一定规模时,面状的空间成为了主体,它本身就包纳了线性和点状的空问在其中,线性的空间成为分割面状空间并使之与其它空间联系的内部途径。例如高尔夫球场或公共活动场地中的道路。(图1-2-6)由此可见,线性空问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空间环境构成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就像居住群体的骨架和血管一样,既支撑和联系了居住区的各个物质实体和空闻环境,又将居住区主体——人输送到居住区的外部和内部的各个空间或实体之中。1.2.3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的街道空间1,街道空间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线性空间中的地位如前文所述,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的线性空间包括街道空间及水系空间。传统的水系空间在居住群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不仅是居住生活的生命载体,而且是居住群体与外部及内部之问联系的重要通道,是交通运输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当代的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水系空间与水体已经演化成为居住区创造天然环境或人文氛围的景观元素。因此,街道空间就成为居住区功能上和空间景观上的必不可少的联系纽带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图卜2—7a、b)田1-2-3;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线性空间示意田1—2q: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空阃形态分析圈I-"Z--5:上海“九问堂”点状空间分析 第一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及其街道空问环境2、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问的内涵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的街道空间相对于住宅实体而言是一种虚律,但正是这种虚体将住宅及其他物质实体鬟密的联系在一起.格式塔心理学的“图——底理论”(Fi舒∽—G∞tmdTheory)认为,图与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主从而不可分离的。在研究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的平面构成时,如果把围合街道空间的实体作为底,就可以生成清晰的图型一—街道空间。街道空间本身是一种公共空间。更是公共空间的组合,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居住区功能、结构的骨架,是居民及机动车的流动通道,而且是居住区休闲散步的路径,居民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领域,儿童玩耍游戏的活动场地,更是景观环境的联系纽带。因此本文认为,在以景观资源均质分配为特征的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街道空间的范围不应局限于人、车行走的线性路径,还应包含这些路径所至的以及附着其上的所有实体和它们所限定的空间,无论他们是私有的或是公共的,都对街道空问的构成及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1.2.4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的特征1、和谐的自然环境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大多选择城市周边景观资源较好的地块进行开发和建设,居住区的景观多以自然环境或自然形态的环境为主,加之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具有良好的小气候。因此街道空间不但是自然因素的载体也是自然与人工物质因素的连接体,不但可以使居住者充分享受优美的自然环境,还可以使城市腹地的生态资源得到维护和延续,从而促进整个城市生命系统的健康有序发展。(图卜2—8)2、宜人的空间层次城郊低密度居住群体空间所具有的二维性和景观环境的相对均质分配使居住区的街道空间本身成为了重要的景观轴线,街道主体与住宅、水体、植物等元素构成了点、线、面不同形式的联系,最终形成了符合人体尺度的多层次的空间环境。也丰富了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图卜2—9)3、浓郁的生活氛围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住宅与街道空间极易融合场所精神和人文气氛,这是与街道空间的构成界面及空间实体的小尺度分不开的。低密度住宅层数低,上下联系便捷,居住者可以便利的在室内外活动,从而形成了室内与室外良好的空间流动性。因此,内部院落与外部街道界面就形成多种层次的供居住者之间交流的领域空间。而且,住宅建筑和环境的风格促成了居住主体对于街道和居住领域识别性和归属感的认同,人们愿意在街道空间中行走和逗留,进而增加了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的生机与活力.(图1-2-10)田1,-2-6;上海“汤臣高尔夫别墅。面状空闷为主体的居住区空间固1—2-7-,b:传统民居与聋代城部低密度居住区水系空间对比(圈b上海“康桥水乡”)雷卜2-8:融合自然环境的街道空闻(南京。晕屏国际城”)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5上海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的特色及作用1、良好自然资源的联系纽带上海城郊地带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水网密集,植被茂盛,这些天然条件为创造自然形态的街道空间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海西南角的余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及其山脚下的月湖地区就占据了大量具有良好自然环境的低密度居住区,在这些居住区中,住宅捧布比较分散,因此街道本身也是自然景观环境的重要载体,更成为联系自然与人的重要纽带。2、浓郁水乡风情与生活的当代表现上海周边地区河道交错,洋溢着浓郁的水乡生活氛围,因此在城郊一些以江南文化为特色的居住区中,密实的建筑排布和河道的穿插使得街道空间环境反映出传统的水乡风情,从而增加了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的人文气息。3、海派多元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载体上海自古就是包纳多种文化的舞台,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有识之士在这里工作、生活,他们对自身的居住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进而产生了多种形式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模式。街道空间环境作为居住者公共生活的载体,也体现了海派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1.3小绪城郊低密度居住区是由低密度住宅构成的居住群体,我国目前的低密度住宅处于西方的“House”阶段,居住者大多将其作为第一居所,居住群体的组成结构有的是单一类型的,即整个群体都由独立式住宅组成,或都是由联拼式住宅组成(。Townhouse”),也有的是多种类型的组合,或伴有中低层公寓楼。复合的居住结构可以增加住区的居住密度,强化居住群体空间的多样性,为居住区街道空间的形成和生活氛围的营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低密度住宅与周边环境良好的协调性有利于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维护,住宅本身与庭院构成的多重1-2-9:住宅的入口空圆使城郊低密度居住医具有丰富的街道空间层次(深圳。万科第五四”)蛋卜奎-10;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同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活跃的生活氛围(上海“康桥水乡4)样的外部空间能够加深街道空间的层次,丰富街道空间的形象。低层、低密度居住群体所形成的街道空间是小尺度的,相对于中、高密度居住群体来说是二维的。居住区自然性、社会性,人文性的环境特色需要通过街道空间环境来表现。同时,街道空间也是促成居住区环境意向和居住生活氛围的重要载体。由此可见,对居住区重要的物质实体——住宅及住宅群体的研究是研究街道空间和街道生活的必要前提。另外,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空间形态包括线性、面状和点状三类,虽然面状和点状的空间往往可以互相转换,但是必然统一在线性的空间之中,所以街道空间作为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的一种重要的线性空间,不仅承载了交通运输的作用,更是景观环境和居民生活的重要界面和连接体。 第一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及箕街道空阃环境注释:【1】周逸湖主编.宋兵,宋爽编著.联排住宅与叠合住宅嗍.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2】房地产市场赶家规[DB/OL].htIp:f~mmr鲫c.net/ncws/shownews.唧.newsid=1819,2002-08-08图表来源【图表1-1】: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编著.中国低层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与适用技术【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6图片来源【图l—I—l】:王卓琦、杨伯平、乐嘉龙编绘.剐墅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13【图1-1-2]:周逸湖主编.宋兵,宋爽编著.联捧住宅与叠合住宅【M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9【图l一1-3】:周逸湖主编.宋兵,宋爽编著.联排住宅与叠合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3.94【图1-1—51:ClareMelhuished.ModemHouse2M.LondonPhaidonPr.,2004.89【图1.1.9】:杨维桢.汤臣高尔夫别墅闭.百年建筑,2005(8).50【图1-1—10】:万科建筑研究中心著.万科的作品【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43【图1-1—11】:“康桥水乡’t-—毒受水乡之上的时尚城邦[DB/OL].http:llnews.sh.soufua.com/2006-06-08/727525.htm,2006-06-08【图1-1一12】:方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九间堂”之文化解析棚.百年建筑,2004(12).12【图l-2—7a】:王毅摄;沈福熙撰文.留住家园:中国古民居[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93【图l-2-lo】。杨艳.康桥水乡——水乡上的现代建筑【刀.百年建筑,2003(11).42 东南大学硬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的构成元素空间是一种三维的领域,其限定方式包括有两种,实体围合和实体占据,即这种领域必须依靠界面或限定元素而存在。因此街道空间的生成也离不开它的空间界面以及所附接领域的物质实体。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街道空间环境就是由围合界面与节点构成并发生作用的.其中,地面铺装和水体构成了街道空间线性主体的底平面,建筑、绿化,小品设籀组成街道空间线性主体的垂直面,由于低密度居住区空间相对于中,高密度居住区所具有的空间二维性使得街道空间线性主体的顶界面比较开敞,一般由高大的行道树的树冠,建筑的出檐、廊道以及小品设施(如构架、路灯等)等构成.另外,这些元素同样构成了街道空间环境中的节点,他们占据了一种点状或面状的领域空间,最终构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多层次的街道空间形态。2.1地面铺装2.1.1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地面铺装的功能地面铺装是街道线性主体的重要承载界面,也是街道附属的点状、面状空间中重要的占据实体之一。它不但具有重要的交通功能,而且是街道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材料、质地、纹理、色彩、平面造型、拼接形式的地面元素综合运用可以划分不同性质的空间,促成使用者的方向感和方位感,引导人的活动和停留。根据交通对象的要求和气象条件特征,提供坚实、耐磨、抗滑的路面,保证车辆和行人安全、舒适地通行,是居住区地面铺装最基本的功能。而居住区街道的铺装形式注重的是人们内心的需求,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是采用暗示的方式表达的。人们对于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铺装材料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居住区铺装正是利用这一点,采用不同的材质对不同的空间进行划分,加强空间的识别性。同时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自觉的遵守各自领域的规则,引导人们各行其道。2.1.2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地面铺装的材质不同类型的地面材料带给人的物质精神感受是不同的,所表现出来的空间特质也是不同的,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中,她亟铺装应尽量体现自然的本性或人文的特质,因此常用的镭装材料包括石材、地砖、砾石、木材、混凝土等,还有为特殊功能空间所采用的高科技的材料,如可以渗水透气的铺地材料,具有防护性的软质材料等。另外,街道空间地面铺装的好坏,并不仅仅取决于材质本身,而要看它是否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特别是要注意与居住区整体环境风格的调和。1,石材在所有的铺装材料中,石材是最自然的一种。无论是具有自然纹理的石灰岩、层次分明的砾岩,还是质地鲜亮的花岗岩,不管是光滑的还是未经打磨的粗糙表面,都可以表现出良好的自然景观效果,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街道空间中,天然石材铺面通常被用在街道的放大节点或者以步行为主的散步路上,天然的石材与草地、地被植物、矮灌木结合可以创造出宁静幽深的自然意境,成为凸显居住区街道空间自然环境特性的重要表现。(图2-1-1)2、砖砖铺地面不但色彩繁多,而且形状规格也各不相同,因此形式风格也多种多样。作为一种户外铺装材料,砖具有很多优点,它们的颜色比天然石材多,拼接形式也富于变化,不再拘泥于以往的直线形和人字形,而可以变换出很多图案。例如利用青砖古朴的色调配合创新的铺装方式可以创造出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特殊设计的砖可以与草相结合。作为停车空间的地面材料,既保证了承载强度,又可以降低地面圈2--I-1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内石材铺装路面16 第---I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的构成元素的熟辐射,提高地面的透水性,使土壤获得通畅的呼吸。另外,砖还可以作为其他铺装材料的镶边和收尾,形成空问上的提示和视觉上的过渡。(图2-1-2a,b)3,砾石砾石通常是连接各个景观区域、构筑物的步行路径的最佳媒介,能够创造出极其自然的效果。由它铺成的散步道不仅干爽、稳固、坚实,而且与周围的植物也能结合得恰到好处。砾石与颜色深浅不一的铺路石搭配,还会形成颜色和质地上的对比,增加了街道景观的趣味性,减弱空间的空旷感,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铺装的透水性。(图2-卜3)4,木材木材作为室外铺装材料,适用范围不如石材或其他材料那么广泛,但是它可以随意的涂色,油漆,或者干脆保持原来的面目,因此是营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闻自然气氛的重要材料。与坚硬冰冷的石质材料相比,术质铺装最大的优点就是给人以柔和、亲切的心理感受。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常用木块或栈板代替砖、石铺装,尤其是在水边的漫步道以及街道空间的放大端、景观边界处等为人们提供休息设施的场所里出现。(图2一卜4a、b)5、混凝土混凝土也许缺少天然石材的情调,也不如栈木铺装流行,但它却造价低廉,铺设简单,而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而且,混凝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超强的耐久性和简易的铺设性。混凝土的铺装一般被用作具有车行交通功能的路面上,它可以现场浇筑整块的混凝土板或混凝土仿石铺砖。而且,现在还出现了许多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预制混凝土砌块和铺砖,这些不但可以丰富街道空间的地面形象,而且可以代替砖的效果,从而降低了粘土资源的损耗。(图2—1-5)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自然特性要求街道空间的地面铺装以生态为主,因此需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硬质或人工化很重的铺装面积,使郊区土地能够畅快的呼吸及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构成平衡的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2.1.3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地面铺装的色彩铺装是人们活动的载体,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铺装的色彩对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对居住区的环境气氛营造起着重要作用。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街道空间中,大面积的铺装色彩不宜太鲜艳,过于鲜艳的色彩使人兴奋和焦躁,而太沉闷的色彩也会使人产生压抑感,这些都不利于居住区安详、舒适的生活氛围的营造。相反,在小范围点缀鲜艳的色彩则可以活跃环境的气氛。总之,对于铺装色彩的选择,应根据居住区的自然环境和街道空间围合体的整体风格和色彩而确定,从而创造和谐统一的环境形象。1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例如,在以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生态型的居住区中,街道的色彩应以材质的原色为主,从而与天然的环境形成共鸣;在以回归传统或模拟西方特色城镇为核心的人文型居住区中,街道的色彩应向效仿的原形靠拢,充分体现出其独特的环境特色;另外,在儿童集中活动的场地里,铺装的色彩应该尽量鲜艳、明快,以迎合儿童活泼的天性;在住宅与街道形成的前,后院空间中,铺装的色彩应与住宅色调相协调,在街道与私家庭院之间形成和谐统一的空间过渡介质。(图2—1-6a、b)2.1.4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地面铺装的图案铺装图案在平面的构成要素中,有点线面三种,在街道空间中最常用也最具有表现力的是线性。具有交通功能的路面需要具有强烈的方向指示作用的图案,与轴线平行的线条和与轴线垂直的、间隔出现的直线条能够刻画出明快的节奏感。都可以加速人、车的通行;折线和曲线显示了动态美,沿着道路轴线弯曲的茁线会给入一种缓慢的节奏感;统一的波形曲线的反复使空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指向作用;而需要人们做出停留的节点空间,宜采用具有安定感的铺装形式,如整齐的网格或向心式的形式,这些铺装会给人稳定而有条理的感觉,同时也使人容易辨别方向和方位。城郊的低密度居住区多以自然生态的环境为主,因此应该尽量减少大面积人工性很强的铺装图案,可以间或在局部作小面积的图案式铺装。(图2一l-7)2.2水体2.2.1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水体的功能目前我国的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为了营造自然的景观环境,多采用天然水体与人工开挖的水体结合的方式来构成水体景观。因为自然形态的水系一般低于人的视平面,因此是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同线性主体底界面中不可缺少且最富魅力的一种构成要素。另外,水系可以在一部份放大为水面,或缩小为水湾,从而占据为街道节点的面状空间或点状空间.在我国传统的造园理念之中,水体就是园林中的。血液”和“灵魂”,几乎是“无园不水”。古人借助亭榭、植物、山石等元素的遮挡、围合与映衬,使道路与水体形成若即若离的空间关系,人们也通过观赏水景和倾听水声享受着它所带来的愉悦。如今,在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城郊地区居住群体中,水体不仅可以增添街道空间的景观层次和生机活力,更对城郊地区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稳定和居民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图2-2一1)2.2.2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水体的形态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根据水体的形状可以将其分为点扶、线状和面状,在街道空问的线性主体界面中,水体以线状为主,娩蜒的水道沿着街道的走向可以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固2-1.-5:上海。月潮山庄”中简约的混凝土路面铺装可以为机动车提供实用耐久的通行界面田2-1-6a:街道铺装的色彩可以影响人对居住区环境的认同感(深圳。万科第五园”)圈2-1-6b:上海。奥林匹克花圈。中局部色彩鲜艳的路面铺装可以活跃环境气氛图2-1-71以天然材科为主的城郯怔密度居住区道路铺装局部点缀图案可以活跃环境氛厦(深堋。万科第五圈”) 第二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的构成元素异的亲水界面,也可以与街道交叉构成小桥,增加街道通行的方式和行走乐趣;在街道空间的节点部分,水体通常缩小为点状或扩大为面状,与街道空间中的其他元素共同构成具有节奏感的丰富的景观层次。(图2-2-2)另外,还可以将水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问中多以静态水为主。在局部利用水位的变化营造出溪流涌动的自然效果,可以增加街道空间的游赏乐趣。(图2-2—3)2.2.3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水体的岸线处理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水岸的处理方式影响了街道空间环境的整体效果。水体的岸线处理包括自然式及人工式两种,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水体边界处多采用模拟自然的处理方式营造天然的环境氛围,或者在局部加设人工的木平台、栈道等设施与周边界面形成统一的景观风格.自然式的驳岸包括沙岸,土岸、石岸、湿地岸线等,往往需要结合层次丰富的水生植物增加水体与街道环境的天然氛围。沙岸一般比较平缓,能够在街道主体和水体之间形成比较大的活动界面,一般不需要植物点缀;而土岸边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布置植物,形成自然生成似的水岸效果;石岸线条比较生硬、枯燥,需要植物配置来柔化它,遮挡不良的边线,映衬优美的边线,增加活泼的气氛;(图2—2-3)湿地景观是水岸处理最为生态的一种方式。它结合了沙、土、石三种材质,并将不同性质的水生植物结合在一起,保留了城郊地区环境的自然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是构成居住区道路空间生态环境的重要代谢系统之一。(图2—2—4a、b)另外,为了营造独特的居住区人文气氛。往往需要模仿或重现具有独特风格和人文特性的水岸效果。例如在水网交镨的上海城郊迪带营造具有水乡特色的居住区街道空问环境,就需要硬质的人工式驳岸来模仿江南地区独特的水陆交通模式和水岸处理方式。“康桥水乡”模仿了江南传统村镇的风貌,在水系周边修砌了人工的驳岸,并配有台阶与水面相连,多层次的观水、亲水空间与街道线性主体相结合,构成了水旱相连的灵动的街道空间环境。(图2-2—5)2.3.绿化田2-2-1:水体、水系成为街道空间最具魅力的构成元素田2.2-2;上海“月湖山庄’中水体的形态及其与道路的关系圈2-2-3:局部的水位变化带来了生机和活力2.3.1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绿化的功能绿化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减少污染和噪声,改变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而且能够创造优美的景观形象,尤其是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绿化可以作为线性主体垂直界面中建筑、设施等实体的软质联系,给居住区街道空间带来自然、舒畅的感觉,使其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绿化也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形成街道线性主体中的绿色节点,增囤2—2—d;纱质的水岸处理19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强街道主体的节奏感。城郊低密度居住区比其他类型居住区最大的优势是接近自然,因此街道绿化环境是居住区道路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2.3.2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绿化的形态与水体一样,街道空间中的绿化形态也可以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由行道树构成的线性绿化将街角、住宅领域内外的点状绿化与公共括动场地的面状绿化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了居住区街道空间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生态边界。(图2-3-1)2.3.3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绿化的种类具体来讲,绿化依据在街道空间中的位置及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行道树,街角绿化、宅前和宅间绿化,私家庭院绿化,居住区综合活动场地绿化以及设施防护绿化。它们都对街道线性主体的交通引导及生活氛围的营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行道树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行道树是最典型也是最主要的街道空间界面,它通常沿着车行,人行道形成道路防护绿带,并将各类型公共绿地和私家宅院内外的绿化联系起来形成绿色的网络,使人们充分享受植物带来的自然气息。行道树主要以大乔木为主,配合小灌木、花卉、地被植物既形成遮阳庇荫、生机盎然的街道环境,又有效缓解了噪声和空气的污染。在树种的选择上,通常以干道式组团划分来选择相同种类或相同形象的树种,不同区域的树种可以有所不同,这样可以使居住区内有多样的行道树,从而形成组团之间不同的景观意境,增强了街区的识别性,也可以构成多样性的植物环境;另外,选择季相、色彩变化明显的植物种类,可以营造四时变迁、层次丰富的街道景象。(图争3-2)2,街角绿化在街道转角处或公共建筑的沿街地带,为了强调植物的造景作用,通常选用群植或孤植的大乔木与小灌木、花草结合,形成街道空间绿化的放大端,不仅填充了街角转弯半径的空白地带,也丰富了街道的景观形象.(图2-3-3)3,宅前和宅间绿化宅前场地是居住区街道与低密度住宅之间重要的过渡空闯,虽然它的大小和形状不尽相同,却具有共同的功能,这部分用地既属于街道空问,又影响着住宅庭院的绿化,因此布置植物时既要与行道树所形成的规整的空间序列相结合,又要与住宅和内庭院的整体形象相协调,形成一个公共向私密演进的特殊领域空间环境。(图2_3-4)宅问绿化是街道线性空间向居住领域渗透的绿色走廊,其绿化树种可以与行道树相同,形成统一的视觉效果,也可以布置叶面积系数大、释放有益离子强的植物群落,如有益身心健康的乔木林、可消除疲劳的香花灌木丛、招引鸟类的硕果植物群等,形成具有生态作用的绿化带。用2-2-4b:上海“绿洲江南因4中多种材料结合的自然形态岸线圈2-2啼:上海。康桥水乡”中的人工式驳岸图2-3-1;上海。月潮山庄”中街道绿化将整个居住区联系起来田2-3-2t上海“汤臣高尔夫别墅”中层次多样、色彩丰富的行遭树 第二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的构成元素4、私家庭院绿化私家庭院是活跃街道空间绿化环境的节点,它的绿化一般都会独立于整个小区盼整体景观规划设计,而充分体现出住宅主人的喜好和品位。私家庭院由于场地面积的限制,绿化多以造景观赏和阻隔人流、视线为主,不一定要进入,也可以结合自然的石板、砖砌小径形成环绕住宅的步行观赏路线。作为观赏的乔、灌木可采用群植或孤植形式,结合小灌木和地被植物、草本花卉创造图画般的观赏效果,植物的种类、大小、形态、颜色和特性各不相同,体现了四时变换对庭院环境的改变;作为阻隔元素的植物与围护结构相融合,有的甚至代替了围墙、围栏,既保持了住宅庭院空间的私密性,又软化了庭院的边界,完成了向街道空间的绿色过渡。(圈2—3—5)5、居住区综合活动场地绿化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综合活动场地是居住区街道空间的重要节点,是居民经常来往的地方,绿化多结合会所等服务设箍,布置有特色、方便交往的复合型景观空阊。植物的布置形式可采用孤植树、疏林草地、树石草地、色叶树丛等.这些或开敞或封闭的绿化空间为居住区成年人、老人及儿童不同性质的活动提供了天然的载体和遮蔽物,同时也形成街道空间中面状的绿化节点,活跃了街道空间的环境氛围。(图2-3吨a、b)6、居住区设施防护绿化设施防护绿化包括居住区与外部的边界绿化、居住区内各种要求“闲人免进”的日常生活设施绿化。如变电站、水泵房的外部阻隔绿化,根据其体量大小,设立乔木防护树篱或蔓木隐蔽墙面,以保证居民特别是儿童的安全:临街防护景观绿化是为了隔离居住区境外交通污染、闲杂人等混入、窥视而设置的复层结构植物墙,可以选用蔓生植物攀爬在墙体或栅栏之上,软化构筑物的形象,也可以选用带刺种类的灌木代替围护结构,既具有隔离、防盗双重功能,又避免了普通围墙的生硬感,美观且生态。(图2-3-7)2.4建筑田2-3-3..上海“汤臣高尔夫别墅”街角绿化圈2-3-聿:街道空闫中住宅的翦院空闻绿化圈2-3-5:私家庭院的绿化对街道空问环境起着点缀的作用2.4.1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建筑的功能建筑是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街道空间线性主体的重要实体界面,是街道空间节点中的占据元素。建筑包纳了居住和生活的实际使用功能,它决定了居住区街道空间的形态,也决定了使用建筑的人在街道空间中的活动方式,最终影响了街道空间环境在居住区所具有的生机和活力。2.4.2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建筑的种类街道空间中的建筑包括了居住区的核心部分——低密度住宅,也包括构成居住区服务体系的公共建筑。图2-3—缸’b:街道一侧的公共活动场地绿化成为街道空间绿化中的重要节点2l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如前文所述,我国目前城郊低密度住宅包含四种类型,即高档独立式住宅、独立式住宅、双拼式住宅和联排式住宅,这些类型的住宅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了居住群体,也构成了居住区街道空闯的重要界面。由于高档独立式住宅构成的居住区具有比较低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和极高的绿化率,因此不易形成以建筑为主要界面的街道空间,而是以植物为主,营造居于山野之间的旷世意境,极大的满足了居住者对私密性和安全性的需求。而独立式、拼合式住宅就很容易构成丰富多样街道空间界面,结合多层次、多种类的绿化和小品设施。形成既有自然气质又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道空间。(图2-4一la、b)低密度居住区的公共建筑一般是作为街道空间节点中的占据要素而存在,它可以作为街道空间线性主体的起点和终点,也可以附着在线性主体中,丰富街道空间的层次和结构。例如,居住区入口处的会所,它占据了街道线性主体的面状空间,成为街道空间的起点,为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甚至是整个居住区的空间环境定下了基调;处于街道主体尽头或边缘的商业服务设施,不仅为街道提供了一定的实体界面,同时也丰富了街道上的活动方式,增加了街道空间环境的活动氛围。(图2—4—2)2.4.3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建筑的排布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低密度住宅的排布直接影响了街道空间的形成,不同类型的排布方式形成的街道空间硬质界面是不同的,所限定出的点状和面状的空间也各有不同,进而影响了街道空间环境的节奏感。低密度住宅的捧布可以分为行列式、组团式,自由式三种,这三种排布方式所形成的街道界面和形态是不同的:1,行列式行列式的排布方式可以形成强烈的线性空间界面,对街道的限定比较明显,建筑的形态、外观形象及所限定的庭院内外空间对街道主体都有很大的影响,街道主体成为使用者活动的重要载体;(图2-4-3)2、组团式组团式的排布在街道线性主体中形成了一定的界面,但是由于住宅的围合所形成的具有内聚力的公共内庭院限定出了街道空问横向发展的重要空间节点,丰富了街道的空间层次。(图2—4-4)3、自由式自由式的排布方式一般很难形成强烈的线性空间实体界面。但是住宅前院、后院,以及住宅之间形成了街道主体外向的空间张力,将街道的线状形态扩大为不规则的带状或面状。在这种自由式布局的街道中,绿化成为营造街道环境氛围的主要元素,从而创造出充满自然气息的街道空间环境。(图卜l-8)2.4.4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建筑的风格低密度住宅是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的重要实体界圈2-3.7:上海。汤臣高尔夫别墅”中软化圈栏的防护绿化图2+1-;以独立式住宅为主的上海“月潮山庄”由绿化圈合的街道界面田2.-4-1b:联排式住宅为主的。复地北桥城”形成以建筑为主要界面的街道空间圈2--4-2:上海。复地北桥城”入口处的大型会所为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整体风格定下基调 第二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的构成元素面,住宅的样式及排布模式直接影响着街道空间的格局和空间形态。世界各地的住宅由于受到其地区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审美倾向、思想观念乃至宗教信仰、时代背景等的不同影响,而形成了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多种风格流派。目前我国的低密度住宅也效仿这些风格构建出具有不同特色的居住区整体环境。另外,低密度住宅由于较少受到结构限制,设计的自由度更大,对其造型立面的创新更是丰富多样、不拘一格,这些丰富的建筑形式对构成风格各异的居住区街道空间的物质形象和人文特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归纳起来,目前我国城郊低密度住宅的风格主要包括:1、欧美传统风格欧美传统的建筑风格包括英式、德式、美式、法式、西班牙式等等,这些风格或体现了质朴的田园风情,或凸现优雅的贵族气息,都表现出具有强烈的异域文化色彩的街道空间环境。但是,对于西方传统建筑风格的照搬并不适应中国的文化和居住生活,居住区的主体的复杂性一外籍人士的存在,部分居住者猎奇的心理需求等也许可以对其建筑风格和街道环境产生认同,而大部分居住者依然需要符合中国文化内涵和具有时代精神的建筑风格来缔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街道空间环境。(图2—4—5)2、现代风格现代风格是近年来较多采用的一种住宅风格。其基本特征是板式、块面结构,注重功能与形式的结合,通透性较强,常用单纯的几何形体组成建筑的立面,线条挺拔利落,显得简单而纯净,建筑材料及颜色变化各异。现代风格决定了街道空间具有简洁、流畅的空间形态和景观环境。(图2-4-6)3,中国传统风格中式住宅以私家园林式住宅为代表。其主要风格表现在上海地区的特征为私家园林式的封闭庭院,花墙漏窗隔断、休闲长廊,月门洞,马头墙,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大多为硬山顶,也有局部用歇山顶。庭院设计以小见大,并以小体量静态水景为点缀。中式传统风格的住宅较好的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具有鲜明的自身民族性和东方文化的特色。由于中式风格的建筑与庭院结合紧密,且空间的闭合性、场所感较强,因此在体现私家环境的独享性与私密性的同时,限定了比较封闭的街道空间界面,街道的尺度会比较好,但是不利于街道中多层次空间的流动。4、创新式风格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日益频繁,融会贯通东西方文化,形成了中西合壁式的新的住宅风格的创新方式。这类风格的基本特点是借鉴与结合东西方的建筑造型与符号,以及空间格局,经抽象简化与整合、变形处理,使两者交融、浑然一体。就上海地区而言,海派文化的基本特点便是中西合鐾、多元文化盼复合。这一风格能较好地体现出上海的地方特色,并能以全新的形式来继承和弘扬上海田2—4-3,住宅呈行列式排布的上海。一栋洋房”平面图圈2-4-4,住宅呈组团式捧布的上海。金地格林謇晓”平面图图2—4-5;上海余山“银湖别墅”中的德式风格住宅围2-4-6;上海“复地来航帕缇欧番”中的现代风格住宅 东南大学硬士学位论文原有的海派建筑文化、居住文化。从而增加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图2-4—7)另外,有些住宅设计结合现代与传统,力求推陈出新,建筑基本形式在传统与现实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优化、提高,构成新的形式,产生新的内涵,创造出一种新的居住形态(包括造型立面和内外空间形态)。但这一新的形态源自于传统。因此使人有似曾相识的亲近感、怀旧感,以及人文感。此类风格的基本特征是以新的形式来表现和继承传统文化和传统民居中的合理内核与基本元素,使其具有既现代又传统、既新颖别致又熟悉可亲的形象特征。例如,上海的“九问堂”,以传统的建筑与庭院空间为蓝本,创造出了具有开敞性的多层次的住宅室内外空间,极大地改善了传统中式住宅街道空间的封闭性·(图2—4—8)圈2-"4-7,-F..Jl一城市经典一中的创新式住宅2.5活动及小品设施2.5.1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活动及小品设施的功能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街道空间环境中的活动及小品设施可以构成街道线性空间的界面,如路灯等,也可以占据一定的公共领域,为居住者提供活动和休息。这些适于成年人交谈,休用活动及儿童活动的设施及场地充分满足了使用者生理和心理上对街道空间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求.2.5.1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活动及小品设施的种类1、活动设施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街道空间上集中的活动设施和场地可以有效地吸引居住者前来活动,从而促进居民之问的日常交往,增强居住区街道空间的场所特性。居住区内的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活动以场地和器械设施为主,因此,在街道的尽头或街道边缘集中安排球场、运动场、运动器械练习场十分必要。另外,考虑老年人看护儿童的需要,将老人的活动场地与儿童集中活动的游戏场临近有利于创造充满人情味的街道空间景象。居住者对于活动设施的使用可以增加街道空间环境的场所性。激发街道的活力.(图2-5一la,b)2,休憩设施街道空间中的休憩设施包括亭廊、座椅、台阶、矮墙等。它们不但是街道空间的垂直界面,也是占据街道节点空间的重要物质实体。亭廊和座椅的布置与儿童活动场地、绿化和铺地结合,在满足休息功能的同时,可以起到点缀环境边界的作用。座椅的布置可以满足居住区休息的需要,也可以成为观看街道景象的原点,具有较强依托的座椅位置和较好触感的座椅可以吸引人的逗留,从而促进居民的交往,丰富居住区的人文气氛。圈2—4_8;上海“九问堂。中的创新式住宅嗣2+1_,bl上海“复地北桥城”中的儿童活动设施及休憩设施另外,台阶和矮墙可以在街道空间中划分不同层次的空间,活跃街道的环境氛围。(图2-5--1b)3,辅助设施小品对于街道空间景观起着重要的服务和景观点缀作用,具体可分为功能性小品和观赏性小品两种。 第二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阃环境的构成元素功能性小品包括信报箱、果皮箱,挡车柱、路灯、标志牌等,他们构成了街道空间的垂直界面和顶部界面,除了发挥使用功能外,还可以为街道整体风格的营造锦上添花;观赏性小品包括雕塑等,在公共景观中主要起装饰性作用,他们占据了一种领域空间,丰富了街道空间的环境。(图2-5—3a、b)2.6小结田2+3-,街道上的信报箱形成了一个序列田2-5-31=,街道上的观赏性小品街道空间是一种由物质实体构建的公共领域,其中承载着人车通行、生活起居、体闲活动等重要职责。处于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的街道空间具有不同于其它类型居住区的自然性和人文性,也包纳了更多层次的、符合人体尺度的活动场所。街道空间主要由其上的实体界面和空间节点构成,其中,街道的铺装为车的通行和人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承载面,不仅暗示和引导了多层次的空间,也丰富了街道的环境形象;水体活跃了街道线性主体的气氛,同时也成为空间节点中不可缺少的景观主体,给居住区街道空间带来了或自然或人文的气息;绿化作为街道空间的柔性联系体与住宅这一硬性实体构成了虚实交融的多层次的垂直轮廓线,其自身也是街道空间的重要景观元素;建筑是居住区街道空间形象的主体,不同风格特色的住宅和公共建筑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居住区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的建筑布局方式也限定了不同形态的空间,丰富了街道的空闯类型;活动及小品设施不仅是居住区生活、街道空间组成的必要元素,也对街道环境特征的形成起着辅助作用。因此,以上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街道物质环境和居住生活的必要组成,它们通过不同形式的结合和相互映衬发生作用,共同构建居住区和谐优美的街道空间环境。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片来源:[图2-1一l】.香港日瀚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著.景观黑皮书l嗍.香港:香港科文出版公司,2006.387【图2.1·3】:香港日瀚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著.景观黑皮书l【M】.香港:香港科文出版公司,2006.382【图2-1-,ta]:香港日瀚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著.景观黑皮书timl.香港:香港科文出版公司,2006.348【图2-1-5】;齐方.高品质别墅的设计理念叨.百年建筑,2005(s).13啁2一l一6b】:香港日瀚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著.景观黑皮书I[M1.香港;香港科文出版公司,2006.371【图2·2一I】:【日】画报社编辑部编.唐建苏晓静译.日本景观设计系列6地面铺装【hq.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88[图2—2—3】:香港日瀚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著.景观黑皮书l[M】.香港:香港科文出版公司,2006.289【图2-2—4b】:王子祥主编.上海别墅指南【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34[图2-2-5]:扬艳.康桥水乡——水乡上的现代建筑阴。百年建筑,2003(11),42【图2-3-4]:美国城市土地利用学会编著.杨旭华,汤宏铭译.世界优秀社区规划[M1.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107[图243】:刘力.独栋、联捧别墅的设计分析佣.百年建筑,2005(3).53【图2441:贝思出版有限公司编.别墅小区【M】:上海篇.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0[图2—4-5】:贝思出版有限公司编.别墅小区【M】:上海篇.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桂,2002.201【图248】:齐方.高品质别墅的设计理念叨.百年建筑,2005(8).16 第三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环境的形成第三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的形成3.1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形成的影响因素3.1.1自然因素街道空闰的存在依赖于限定它的物质实体,这种物质实体的存在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的街道空间受到基地本身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自然环境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和动物界有机结合成的综合体,这种“综合体”构成了自然地理的概念。过去,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同时自然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与自然的矛盾在居住上体现为自然因素限定居住的构成形式和发展方向,因此我国传统民居聚落中的街道空问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限制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模式,例如受寒冷气候影响的北方民居通常具有规整的南北向建筑布局,故此街道也形成十字形的方格网络;(图3-1-1a)湿热的南方地区街道尽量与当地主导风向相对而成为疏导气流的管道;(图3一卜Ib)丘陵山地地区聚落中的道路随山就势布置,与建筑结合而自然生成高低错落的街巷空间;(图3-I-Ic)水阿密集的江南地区将水路交通与陆路交通结合,构成交错而便捷的街道空间圉3-I—la:北京民居的规整街道布局架构。(图3-1一Id)传统聚落的街道空间可以说是在自然中孕育和发展的,具有自然的属性和特征。这种“天人合一”的街道空间模式恰恰是我们今日城郊自然环境中的街道空间设计所应遵循的准则。虽然现代技术足已解决人类基本的生活需要,自然因素也不再是人类择屠、筑路的首要条件,但是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地球的自然资源日渐匮乏,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垃圾也不断影响着地球的生态平衡。人类文明正在不断驱逐着自然的存在,同时也在蚕食着人类自身生存的可能。因此,倡导田3-I—Ib;广东民居的街道与水塘相对,风经过水面吹入街道一种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的居住系中起到降温的作用统必将成为居住区空间环境构成的根本原则.城郊地区居住群落的自然气候状况要比城市天然得多,地形地貌大多未经过人工修整。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状况也比较贴近自然,建设在此处的低密度居住区可以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和自然的风光,同时也承担着维护城郊整体生态平衡的责任。因此居住区的街道空间环境构成必然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也必须为保护城郊自然环境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3·1·2人的行为、心理因素田3-1—1c,四川民居多层次的街道空何人作为居住行为的执行者,是居住区实体及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空间的使用者。因此,只有对其居住、生活方式进行深层研究,以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情感等方面需要作为依据,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居住区街道空间构成的主旨。1,环境与人的行为、心理的关系⋯人与环境处在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即人适应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无法满足就着手改变环境,根据环境所反馈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最大限度的达成自己的目的。人们通过环境知觉、环境认知、空间行为与环境发生联系.环境知觉是研究不同的人在感知不同环境时的规律,如胭3-I—Id:绍兴民居水旱交错的街道空间环境空间的宽敞感、亲切感和舒适感等;环境认知研究人对于特定空间的识别和对环境理解的规律。这些心理需要直接导致人们的行为变化。人的空间行为包括人的心理因素、使用空间方式以及人的行为模式,是人利用空间作为社会交往的手段,而领域性、私密性、人际距离和个人空间、拥挤感等五个基本概念,则反映出人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要。作为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使用主体的人们,必然会对所处的空间环境以及围合实体有不同的要求,而促使他们选择此类居住区的首要一点是低密度居住区所特有的宽敞感和舒适感,居住区内部宜人的街道空间尺度和丰富的环境形象恰好可以引导和促进人们的空间行为。2、多层次的心理需求1)需求层次理论居住区街道空闯环境营造的最终目标是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人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这里的环境不仅指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AMaslow)在‘动机与个性)里提出“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求的产生是一个从低级的生理需要到高级的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过程,只有当第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可能产生对高一层次需要的需求,在整个人类社会中,各层次需求呈金字塔形。但是,各类需求并非完全固定不变,可以因地、因时、因不同外在环境(如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素质、政治体制等)出现不同的需求变化,其中总有一个占优势地位.(圈3-l-2)2)多层次的环境需求“从人的需求角度来看,可将其满足人的需求的程度分为三个层次:a、生活必需的环境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要有一个满足其功能使用的物质环境作为基础。现代生活,特别是远离城市中心的城郊地区的居住者的生活离不开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因此街道作为负荷交通运输的必要载体成为人们居住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居住群中,虽然住宅是人们生活的核心,但街道空间却是联系居住区内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纽带.b、生活舒适的环境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观念不仅要。宽敞”而且要“舒适”。所谓舒适,不但要求住宅内外部空间合理、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齐备,就居住环境本身而言,还要提供较多令人产生愉悦感的高质量综合感官信息(包括视觉、听觉和嗅觉在内的综合感受),即优美、和谐、令人流连忘返的居住、生活环境,因此对于街道空间使用的便利与美观成为人们舒适环境的重要需求。田3-I-2s马斯洛执hsIof)的需求屡次理论图解 第三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环境的形成c、品味生活的环境现代人类在满足舒适生活环境之余,也在着意追求一个能够品味生活和具有归属意愿的家园。这是在物质环境基础上引发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个层次的环境是将分散的物质元素升华为信息连贯的艺术整体,引发和产生的一种意境,以符合一定文化内涵和特定精神需要;它不仅产生愉悦感、舒适感,还将通过人的联想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这一层次的居住环境往往具有独特的场所特征。此外,除一般人的需求外,还应考虑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或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不同的使用者对街道空间环境所具有的特殊需求。城郊低密度住宅目前还是一种高端的消费品,居住在其中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欣赏品位和生活品位,因此必然对住区内生活空间之一的街道所具有的精神性有着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期望。在现实环境中,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环境层次的需求常常是共存、交织的,在整体发展进程中具有突发性和渐进性。因此要求居住区内部的街道空间在具有疏导居住主体流动作用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对其构成元素的充分设计创造融合场所精神和人文气氛的社区环境,使居住者对自己的居住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3.2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物质环境的构成方式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包括线性的主体空间及附着其上的节点空间,线性空间主体的构成与其周界面的围合程度密切相关,另外,线性空间本身与节点面状和点状的空间也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交融,这些共同构成了居住区街道空间实际存在的物质环境。3.2.1街道空间线性主体的纵断面界定方式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街道空间的横断面是由作为垂直界面的住宅、绿化、小品及其院落中的实体要素界定而成的。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靠接式界定⋯街道宽度(D)与住宅外墙高度(H)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同,街道空间的围护感也不同。靠接式界定的街道D/H为1,住宅和行道树紧靠街道布置,形成对街道空间较强的围合。(图3-2-1)在靠接式的界定方式中,住宅形态、外墙形式及底层空间处理方法影响着街道空间的性格,进而影响着人的行为和感受。传统居住区中的住宅以独户为主,由于是木结构建筑,开口较大,为保证住宅私密性和居住安全,道路和住宅之间多建有封闭的庭院围墙,人们的日常活动多集中在庭院内部,街道空间变得较为封闭,具有较强的流动感。例如,上海“复地美墅”中的街道空间的D/H虽然为1,但是行走在其中并没有强烈的封闭感,因为住宅与道路之间利用栏杆、台阶和绿化形成了较为开敞的过渡空间,减少了街道由建筑实体界面限定的单调感,也丰富了街道空间的层次,为居民提供了交往的场所。(图3-2-2)2、退接式界定住宅或局部形体对于街道后退一定距离设置,住宅与街道之间形成较开敞的室外空间,可以采用多层次的绿化来丰富街道空间环境。退接式界定的街道D/H一般为2,甚至是3。欧美一些国家的居住区街道空间就呈现出此种面貌,住宅的大门和道路之间多留有前院,种植了修剪整齐的草坪以及各种花卉。人们在这样的街道上,常常会停下来欣赏庭院里的美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加强了,街道的生活进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借鉴与西方的街道景观模式,我国现代低密度居住区也模29田3-2-1:街道宽度(D)与住宅外墙高度(H)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同,街道空间的围护感也不同.围3-2-2:靠接式界定的街道空问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仿西方的建筑风格和街道模式在住宅前设置开敞的前院,丰富了街道空间环境,增强了街道的人文气氛。上海。海德花园”将住宅退于街道一定距离,形成的D/H为3的尺度,运用大面积自然形态的绿化丰富住宅前院的空间,形成开敞而生机盎然的街道空间环境。(图3-2-3)3、渗透式界定住宅与其它实体围合成一个封闭感较强的室外空间,而此空间又与外部街道保持有机的联系,使整个居住群融合在基地中并形成与街道互相渗透的空间形态。通常,拼联式住宅的形体相对独立式住宅比较单薄,住宅的外部庭院空问也有限,因此会采用这种方式形成一个居住群体的内聚性的公共庭院,服务于组群内部的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并与外部街道保持必要的联系,这种方式有利于减少外部车辆和人流对居住主体的干扰。在上海。复地北桥城”一期中,相互毗连的住宅围合出一个内院,并与外部街道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地面铺装材料及地坪高度的变化,限定出具有不同层次和领域感的街道空间环境。(图3-2-4)另外,像上海。月湖山庄”这样在大面积自然林地中自由式布置住宅的居住区街道空间也是采用渗透式的界定方式,由小路将主要街道的空间环境渗透到居住区的庭院空间中去。(图2—3—1)3.2.2街道空间线性主体的形态街道本身作为一种线性的空间结构,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基本形态。直线形街道在居住区中不宜采用,一是因为长而直的街道景观容易使人感到单调乏味,尤其是道路两侧院墙林立的情况下,二是园为笔直的道路难以控制机动车行驶速度,很容易发生交通意外。因此,可采用较短的直线道路取代长街,在其中设置广场等过渡空问,街道分成段落并形成不同的街道场景;在地形高低起伏的地区,可以保持路面的纵向坡度,通过街道的起伏而减缓车速,同时也会使两侧的景物不断变化,增加人们行走的乐趣.在上海“城市经典”中,通过起伏的路面变化迫使机动车减速慢行,另外,将住宅的地坪抬高,车辆刚好可以通过道路的低洼处进入半地下的车库,巧妙的利用了空间的变化。(图3—2-7)弯曲的街道使空间柔和流畅,生动而富有活力.曲线形的街道可以控制车速,也容易创造宁静和谐的气氛。目前我国的低密度居住区多采用曲线形街道,尤其是在自然环境比较好的居住区内部,或者曲线形街道结合多段较短的直线街道的做法.上海余山。月湖山庄。内部的主要道路和进入组团的支路曲折蜿蜒,周边树木丛生,使居住者充分感受到居于山野林地之间的惬意,而进入每户的小路为简短的直线路,缩短了行驶的距离,方便而快捷.(图3-2-8、图2-3一1)田3-2-3:遇接式界定的街道空问田3-2-4:渗透式界定的街道空同固3—2-7;上海“城市经典”街道空间曲折起伏的路面田3-2-8t上海“月湖山庄”将直线入户路与曲线主要街道结合掩映于自然檀被之中 第三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环境篦形成3.2.3街道空间线性主体的尺度街道空间是一种不同于院落空间的线性空间,根据街道所处的空间位置可以将它归入空间的不同层次中,不同功能和位置的街道具有不同意义的街道生活内容。一般认为,一种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并适宜生活的街道空间的D/H为I,而大于4的空间会使人感觉空旷。(图3-2—1)在以低密度住宅为主体界面的居住区中,由于住宅层数较低、尺度较小,因此街道主体不宜过宽,过宽的街道会使入缺乏安全感,扩大人际距离,不利于居住生活气氛的营造。不过,可以通过植物、小品设施缩减D/H的比值,有意识的创造自然气息浓郁的街道环境。(图3-2-9)3.2.4街道空间中线性主体与各部分的空间构成方式如前所述,街道空间包括了街道线性主体及所附着的多个点状和面状空间形式,因此,从平面构成上来说,他们之间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联系方式,可以概括为连接、互锁、互含三种模式。不同类型的空间通过不同介质的组合.最终形成层次多变的街道空问,为居住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圈3.2_9:过大的D/H值可以通过绿化缩减比1、连接值以藏弱空旷痔,增加自然气氛连接是在两部分的接触中以线、面,体为接触媒介。这类形式又可分为:1)直接连接直接连接比如体的直接连接,是边与边、面与面的接触,通常是同一种介质的融合。街道线性主体中的各种级别的道路就是通过相同介质(如铺装形式、绿化种类、基础设施等)之间直接相连的形式构成居住区的交通联系构架的。另外。街道的转角绿地空间及宅前绿化空间都是通过共同的边界与道路主体形成直接的联系。(图3-2-10)2)间接连接间接连接是通过中间媒介将两部分物质或空间连为一体。中间媒介可以是另一形体或另一空间。间接连接两个不同的空间,可以缓解其间的冲突,达到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目的。不难看出,在以高档独立式住宅为主的居住区中,建筑都隐藏在茂密的林地之间,要想到达其宅居空间,就必须通过幽深的小路联系,同样,对于以住宅为主体界面的街道来说,宅前绿化及铺装也成为道路主体与私家庭院的过渡联系。(图3—2—1la、b)2、互锁互锁就是两部分空间之问相互重叠、咬合成一个领域。当两部分以这种方式贯穿在一起时,它们各自仍可以保持原空间的完整性,且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按照叠加的程度不同,互锁又可分为三种类型:1)互锁部分为两形共有;2)互锁部分突出了其中一个主形:3)互锁部分成为两形的过渡和联系部分。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街道空间中,水体景观与街道主体形成了一种互锁的关系,当水体边界与街道线性重合或者相交时,两者构成了共有的图形,水体成为街道的附属,街道成为固3-2—10:街道空间界面的直接连接圈3-2-11a、b:街道空间主体界面通过不同材质的入户路面铺装,住宅前院的绿化与宅居基地间接连接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体的主宰者;当水体与街道空间分离时,水体相对独立于街道主体线形而存在,其间形成的绿化空间成为两者之间的过渡,既可以属于放大了的街道绿化部分,同样也是水岸景观重要的组成元素.(图3-2-12)另外,地面铺装、植物和小品设施都可以创造出交叠的空间关系,例如在以步行为主的街道空间中,相同或不同材质、样式和颜色的地面铺装可以将宅居领域和街道的公共领域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而且,通过转换地坪标高,将地面抬高或降低,往往能构成生动多变的空间。例如日本南山手低层住宅群,结合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将多栋住宅围合的院落空间下沉,并结合花坛、绿化自由灵活的布置踏步和坡道,形成尺度小巧、气氛亲切的共享庭院;(图3-2—13a)绿化可以将街道空间主体渗透到居住领域之中,形成既具有私密性,且隔而不断的多个空间层次;(图3-2-13b)小品设施如廊道、遮蔽物等的营建极大的丰富了街道空间的顶界面,它与街道空间形成的互锁的三维空间使居住者具有室内空间般的安全感。(图3—2—13c)3、互含互含是一部分处在另一部分之中,也就是一个大空间在其中包含一个小空间,两者都保持各自的形态特征。且两者之问很容易在视觉和空间上产生连续性,达到既分又合的效果,大的部分作为小的部分的背景而存在。包含的形式可l;I是体含体,空间含空间,体与空间互含等。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街道空间中,应从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实际需要出发,以实体和空间的构成为表达手法。例如在公共活动场地中,为居住者提供漫步的小径成为场地的一部分,同样与周围铺装及绿化环境形成了互含的关系;另外,当水系扩大为面状,并与街道交镨时,水面上的小桥、栈道就与水体形成了互含的关系(图3-2—14a、b)3.3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生活氛围的营造在我国传统居住群落中,街道生活丰富而各具特色,它是居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空间往往是集通行、观景,休闲散步和邻里交往于一体的公共空间的组合,在这样的街道空间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紧密的联系,也形成了居住区的街道生活氛围。然而,现代的居住区并不具有漫长的形成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居住者从四面八方来居住,又去四面八方工作,他们从事各种各样的行业,具有各不相同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相互之间缺乏了解和信任。这些必然需要街道空问的营造能够融入场所精神和人文气氛,从而吸引居住者的活动,引导交往行为的发生,最终形成居住区自己的街道生活氛围。3.3.1街道上的人流分析街道的生活环境取决于人所希望盼街道生活模式.环境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人的生活方式和类型是相对稳定的.因此,32田3.2—12:上海。月湖山庄”中与水系形态重合的道路圈3-2-13a:臼本南山首低密度居住群错落的内部街道空同图3-2—13b:上海“城市经典”中向内院渗透的绿化和铺装圈3-2-13(::上海。复地美墅”中街道遥蔽钫与街道形成交叠的关系 第三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环境的形成了解人在街道上的活动方式,有助于在街道空间设计中满足“永恒的人类生栝”的需求.人在街道上的活动类型可分为四类;1、耳的性较强的移动人流这种人流如上学、上班、购物等,他们常选择达到目的她的最短路线,因此要求街道交通便捷,通达性强。2、非目的性的人流这种人流的目的不明确,因性别、年龄、气候条件等因素,其流线会有所不同。这需要居住区的街道空间具有多种形式的路径和不同景观环境。为他们提供多种行走的选择.3、游赏人流以移动过程为目的,与途中的舒适性、意外性、景观变化等因素有关.这要求街道在保证游赏人流通行的安全性的同时,提供层次丰富的环境空间,使街道扩展成为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景观带。4,停滞状态的人流如交谈、休息、玩耍等。停滞的人流是居住区生机和话力的重要体现,人们在街道的小节点或活动场地中停留、交往,促进了街道空间场所性的形成,使街道空间具有了生活的气息。以上四类人流不会各自独立,而是交织在一起的,构成街道生机勃勃的空间景象.因此,街道空间也要满足各种人流的行为需要。3.3.2统一交通空间1、汽车对街道生活的影响汽车的介入,改变了街道以往步行为主的通行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这种人与车、车与车之间所形成的秩序是现代低密度居住区进行区域联系和居住区内部联系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也由此产生了诸多矛盾。例如车行交通的引入必然要求居住区的街道宽度增加,街道的尺度就发生了变化;相对于步行的快速的车行交通对居住者在街道空间上活动的安全性构成了威胁;汽车行驶带来的噪音和环境污染破坏了城郊地区居住群体安静祥和的居住氛围,与此同时,机动车的停靠也破坏了居住区自然的景观特色。2,车行交通与人行交通的统一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为有机协调街道上人与车的关系,减少相互间的干扰,保证居民出行安全,创造良好的街道生话环境,对街道上人与车的交通组织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采取的方式以人车分流和有序的人车混行为主。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中,完全意义上的人车分流会造成车行道路的空旷无生气,居民到达自己宅前的便捷度受到影响,防火通道与车行道路的重复设置导致消极空间的增加等等问题出现。事实上,在城市交通和无关车辆不进入居住区内部的前提下,对道路的线型,宽度、铺装和小品等精心设计后,人和车是可以合道共存的。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可以提高道路空间的使用率,也可以使人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交通便利的同对,拥有人性化的居住生活环境,从而使街道空间焕发出勃勃生机.(图图3.-2-14a:公共活动场地中的人行路径el"海“奥林匹克花圈”)圈3_2—14b,水体与木栈道形成互舍的关系田3-3-1z多种人车混行的道路处理方式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3—1)在人车共行的街道中,无论行驶中的汽车或者停放在路边的汽车往往会打断各种人流的组织,以及与其它活动场所的连通,破坏人流行走的连续性与乐趣;大片的停车也会造成空气与视觉上的污染。因此必须对车行环境进行设计。在进行道路规划的时候。就应在考虑经济合理与人行安全的条件下结合住宅及绿地,合理选择临时停车场的位置,处理好道路与停车场的流线,尽量避免车行流线与步行流线在主干道上的交叉;(图3—3-2a)在道路细部设计上,可以通过对道路边缘进行处理、利用高差不一、软质地面与硬质地面的差别、与行车路面不同的步行地面材料和色彩标识等方式明确车行路的界限;(图3-3-2b)利用路面曲直、局部突起,小拱、瓶颈、抬高交叉路口平面等措掩,迫使车辆减速;通过不同地面材料的变化可以暗示车辆进入的空间性质。例如,荷兰新城埃门居住区,设计者采用居住院落式道路设计取得了很大成功。这是一种人车不分离,通过弯道、路面驼峰、空间限定来限制车速的“人车共道”体系,经济适用,方便车辆到宅前,同时通过植栽,地面铺装变化和车流的恰当组织,在狭小的空间创造出连续的、通而不畅的道路景观环境。(图3-3—2c)在道路照明中应注重灯具的选择和位置摆放:3.4米高的路灯易于给行人以亲近感。但是容易给司机造成眩光的效果,因此在车行主路上宜采用6-8米高路灯以确保车行安全;另外,合理的灯具间距可以保障街道夜晚足够的照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步行者的活动比任何其它交通形式的活动更具有领域性和复杂性: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是否适合人的行走,还应考虑步行者休息和驻足的需求,即满足人的动态和静态两种交通行为的需要。因此,街道步行环境的设计一方匿应注意人行与车行空间的分隔,保证人们行走的通畅、安全;另一方面,应注意人与汽车运行速度不同,对周围环境的信息需求量和空间感受也会不同。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一书中提到了室外空间的模数理论,他指出在室外空间的设计中应遵循25m为单位的空间模数。也就是说,人在街道空间中的步行活动需要一定空间尺度和形象的变化来减少单一的界面感受,因此,在街道空闻中设置放大的节点不但可以给行人很好的提示,也可以减少步行中因路线过长而产生的单调乏味感。(图3—3—3)居住区内的人行道路可采用道路两侧分别设置,也可在道路一侧设置较宽的人行步道,结合景观节点,丰富人们的步行环境。另外,在人行道及有高差变化处采用不同的材质、颜色的铺装材料区分,可以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在步行道路上采用地灯照明,可以照亮脚下的路面,又不使人暴露在强光下,是一种较安全和舒适的照明方式。3.3.3强化交往空间1、交往空间的内涵社会交往是居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因素。就我国目前已建成的居住区而言,邻里关系的不合理状况是较突出的社会舶3_3-2a:上海“城市经典”将住宅地坪抬高,下部作为停车空间,车库的入口刚好与起伏路面的波谷重合圈3-3-2b;车行与人行路面不周材质的区分围3-3-20:荷兰新城埃门居住区街道空间囤3-3-3:上海“汤臣高尔夫别墅”中街道上的节点空问 第三章城郊低密度屠住区街道环境的形成问题之一.随着社会愈发展,交往就越频繁,相互依存就越强。在现今的信息社会,人际交往已成为一种生活需要,睦邻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居民间的社会交往直接与以下因素相关;交往的可能性、空间距离、交往频率、环境气氛以及与此相应的心理感受等。简单地说,创造利于交往的街道空间要满足下列条件:空间位置合理,便于停留、尺度适宜、形象亲切、气氛宜人、过渡自然,关键是有活动参与。2、交往空间的层次划分空间的一个功能是创造一种环境,一种有利于按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身份和活动范围来形成的环境.很大程度上,这些并不是由设计师来完成的,而是由行为者自己完成的,毕竟,空间实际上是其行为举止的外部延伸。但是,对于设计师的任务是如何创造一个能够引发并有助于占据和人格化的空间.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街道空间中,人们通常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的归属性不同,从心理角度将街道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它们是基地领域,近邻领域和宅居领域。不同领域对于交往都具有各自的适应范围,其中宅居领域和近邻领域是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随着空间范围和开放程度的扩大,交往空间可分为半私密、半公共和公共空间。⋯I)半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是指私有空间对外舞敞,可与人共享的空同,属于宅居领域的范围。它包括外廊、檐下,雨棚等半室外空间及住宅前院、阳台,屋顶平台等室外空间。其中交往的主体多为关系密切的亲友、邻居等,交往距离较小,因而空间的尺度以小尺度为宜,材料、细部的处理也应接近住宅和庭院的整体风格。例如,上海。复地北桥城”中街道空间中变化的铺装、矮墙和草坪限定出了亲密的交往空间.(图3—3-4)2)半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指小范围的公共空间,是一种近邻领域,包括住宅前的街道、居住群体的公共庭院以及住宅附近街道上的小型活动场地等。理想的半公共环境会成为居住者进行户外活动和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有效安排半公共空间的方法之一是将其置于私密、半私密空间相邻近的位置,并以柔性边界与之形成连续的过渡.界限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使其得到居民的充分利用和维护.因此,恰如其分的尺度、围合长度、高度及材料、细部的处理也是重要的因素。(图3—3-5a)例如,上海复地北桥城一期由联排式和双拼式住宅围合成多个组团,每个组团内部空间内设有儿童游戏场、树木、花草以及公共活动平台。由于这一空间为步行专用,没有车辆交通,安全方便实用,是邻里交往的良好环境。(图3-3—5b)3)公共空问公共空问包括没有住宅作为实体界面的那一部分道路、公共活动场地、综合服务设施等。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提高其利用率,因而,恰当的位置、步行距离、空间尺度、内容的组织是其至关重要的方面。例如,在欧洲传统小镇中,多个近邻领域均可以步行走向位于中央的椭圆形喷泉广场或教豳3-3-4:上海“复地北桥城”的宅前绿化空间成为理想的半私密交往空甸田3-3-5.,:宅前的街道空间成为邻里组织小范围聚含的半公共空问圈3-3"5b:上海。复地北桥城”中由街道线性主体渗透向组团中心的半公共空何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堂广场,形成相互渗透,融合的有机整体,尺度适中。并以中心构筑物作为视觉中心和环境母题。(图3—3_6)3、交往空间的创造I)交往活动交往是一种人与人的接触,交往空间的创造依赖于人的参与,因此,居住区街道上的人成为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居住区人气的重要保障是一定的居住密度和具有恰当活动性质的居住载体。另外,交往也依赖于人在街道空间中的行走与停留,因此,街道合理的步行尺度和距离成为人活动的必要条件。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新都市主义(NewUrbanism)关于社区和街道的理论对我国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交往空间的创造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新都市主义主张复合的居住模式和相对高的居住密度,这样有利于保证居住区街道空间界面的多样性,更增加了低密度居住区的人居数量,从而提升居住区的人气:对土地的混合使用可以增加街道空间的使用强度,为居民的交往提供活动吸引和场所;另井,社区住宅到公共活动设施保持在400米(5分钟步行)的半径内有利于减少机动车的出行,并鼓励自行车、轮滑以及滑行器等多种出行工具的使用,这样既减弱了汽车对居住生活的影响,又可以增加居民在街道空间交往的机会。(图3—3—7a、b)2)交往距离人与人的交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也是人自身安全感的需求和领域感的体现,随者人与人心理距离的拉近。交往距离也随之缩短。刘滨谊教授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提出,0.45—1.3米是个人距离或者私交距离,3—3.75米是社会距离,指和邻居同事之闻的一般性谈话距离,3.75—8米为公共距离,20--25米见方的空间,人们在这里感觉比较亲切,超出这一范围,人们便很难辨认对方的面部表情和声音,大于30米的距离是隔绝距离.在城郊低密度屠住区街道空间环境中,要为公共交往劬适合适的距离,使人产生舒适、安全的领域感,因而街道界面所限定的建筑红线宽度不宣超过30米,否则会形成空旷隔绝的人际距离:通过植物、小品等元素为居住者一般性的交往限定3—8米的公共与半公共距离,即街道红线的宽度,人们通过在这样的空间中的活动与接触,达到相识、相知的目的;另外,建筑、植物、设施所限定出的小空间为较私密的交往创造了条件,但是人与人的私密性交往具有一定的捧他性,即人在亲密交谈时会与他人保持一定的公共距离,因此宅前的绿地,街角的小空间中为私密交往提供的设施应与街道保持一定的距离或利用半封闭的遮蔽物保持交往的顺利进行。3)交往空间的创造图3州:欧洲小镇的街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公共空间,^有合适的尺度和步行舒适度田3-3-7s、b:新都市主义理论下的美国郊区城镇规划构架交往空问应是一种积极空间,空间的形态、大小等都应该是有意识的住宅布局和着意创造的结果。而不是屈从于施工便利的要求,或机械化的采光、日照问距制约下的建筑空隙。交往空间广义上具有私密性和公共性双重属性,是为一定集体所共同占有的空间领域,因此应具有一定的边界限定,并具有从私密性——半私密性——半公共性——公共性递进过渡的空间序列。交往空问要36 第三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环境的形成田3_8—妇;街道空间中的维护结构不同,对交往空间的限定也不同匪3_0—曲,良好的空问环境和设施尺度使居民愿意逗留,进而促成交往活动具有相应的社会活动吸引力,以街道空间中配置的公共设施、良好的环境绿化、活动性场所和标志物等作为居民活动的向心吸引源,使居民在共同使用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人际交往.(图3∞-8)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万科蓝山”运用多种空间介质的围合为居民提供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具体表现在:居住区基地的自然条件形成一个口字,内部主要车行道路将用地划分为五个组团,东南北与城市道路衔接,步行系统由河边步道及组团之间的步行路组成南北贯穿的景观带,天然河道形成了三纵一竖的景观轴线。街道与景观轴线的结合使居住者能够充分享爱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同时也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成了公共交往的住区领域;住宅后部设私家庭院,每户院墙之间留出两米的距离供步行者和自行车通过,这种公共相邻的内部街道空间增加了邻里交往的机会,拉近了住户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了半公共的近邻领域;入户平台、矮墙、绿篱、树木和铺地构成的入户空间组成了住户介入的街道空间;居民停车空间采田3—3-9a;上海“万科蓝山’组织结构分析图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取就近式,自此,街道的入户领域与停车空间构成了具有宅居领域感的半私密交往空间。(图3—3-9a、b、田3州bt居住区2来骑步行路与宅前停车平面(注;本区块位于圈3-3-9e红框内)图3-3-9c:宅前空间与街道空间的相互渗透3.3.4创造人文空间1、人文空间的涵义人文的内涵在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问主要体现为具备独特地域文化氛围,体现历史文脉特征的实体和空间的刨造,也指对人的关怀和尊重的理念下构建的人居环境。2、人文空间的创造1)汲取和沿用传统建筑语言形成居住区街道空间界面及空间环境沿用传统建筑形式,或在把握其形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简化,是保持历史与现实之间复杂联系的直接方法。上海“九间堂”承袭了中国传统园林大宅的建筑意象,从建筑布田3-3-9d:上海。万科蓝山”交通空间示意圈(注:图例同里3_3—铀)豳3-3—如:上海。万科蓝山。交往空间示意田(注:图例同图3_3—铀)局、材料应用和内庭式园转在内的三大中式要素中出发,刚好符合现代人想要塑造一个贴近现代人生活方式、社会效率、技术要求,同时又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愿望.在建筑布局方面,设计通过庭、院、园错落有致的围合体现出中式建筑传统布局的精要,重新分配建筑空间关系,依照现代家庭结构重新进行了人与空间关系的发展与创新,并适应现今家庭土地利用需要,对单轴对称的多进建筑布局进行改革;在住宅材料运用和细部处理方面,用钢骨结构和混凝土框架结构对术结构进行更新,用大面积连续玻璃幕墙代替木捧门、木连门、折叠屏风等,以高分子材料、环保材料、 第三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环境的形成可回收性材料、外墙保温材料代替陶瓦、墙砖,并对包括马头墙、山墙、垂花门、游廊、瓦当等具有象征意义和实用功能的传统建筑细部进行抽象概括,这些都使街道空间的垂直界面或占据空间的物质实体具有了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同时也不失时代性;在庭院处理方面,将封闭式内院转换为半封闭式,通过半通透型院墙和篱笆与院外环境相呼应,形成类似沧浪亭式的虚实、内外互相衬托的庭园构成,从而与街道形成既分又合的空间层次,改善了传统中式建筑所形成的封闭的街道空间环境,成功完成了江南园林住宅的现代演绎。(图3-3一lOa、b)2)通过反映地方生活方式和历史特征创造街道生活环境在设计中采用。类型”和隐喻的方法,从特定历史形式和关联的抽象中获得“类型”,并结合具体的场所还原具体的形式,将特定生活方式、历史和特定的形式结合,再现或重新创造具有场所精神的街道空间环境。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街道空间需要在文化层面上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而郊区或卫星城镇的低密度居住区的历史和文化都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一个成熟的低密度住宅区的建设,同对应伴随着社区文化的建立和街道空间环境的表达,这就需要充分研究目标购买群体的生活方式、交往要求,根据其特点确定社区文化的主题,并通过街道生活环境传达出来,以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要求。例如,上海“康桥水乡”通过再现江南水乡的建筑风貌和水陆交融的街道特色,创造出充满人文气氛的居住区生活环境。设计现代水乡,就是从更高层次再现一种建筑和街道环境以体现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产生对于传统生活方式和特定历史文脉的认同感。“康桥水乡”地块内河道纵横,淀浦河的支流、淀山湖以及大大小小的溪流环绕基地,形成典型的水乡地貌。项目的总体规划思路来自江南城市发展演变的规律,即由于古代人们对水和水运的依赖,而会在河流交汇的区域形成村落,进而发展成集镇和城市。村落中的街道与水系构成交镨的空问联系,同时也成为重要的交通和生活空间,体现着水乡独特的生活氛围。在居住区的整体规划中,河流和街道将杜区分隔成七个组团,而通过横跨河流的各式小桥将各组团联系起来,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江南水乡生活气息.(图3—3-1la、b)建筑呈行列式紧密排布,内院设在街道的后部,临水的部分架空形成楼阁,在住宅之间以一道颇有中式园林特征的南北院墙将建筑单体之间相互隔断。东西向则以矮墙与社区道路等公共部位隔开,构成了较封闭的垂直界面,表现了江南水乡街道空间的典型特征。(图3—3—11c)建筑单体在0.76的容积率的限制下,东西窄而南北进圈3-3—10a;左歹Ⅱ圈为传统届棒空问殛元素,右列围为。九问童’的创新做法图3-3-10b:宅前空间渗透进街道空间形成半私密性质的交往空闻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深长,但运用大面积落地玻璃门窗、挑高大空间等现代的建筑设计手法,使室内空间富有了空间的张力和延展性·与作为外部空间的街道形成了呼应:建筑外立面继承了黑自灰的江南水乡建筑色彩基调,将传统元素以全新的材料和手法重组,使建筑呈现出对尚简洁的外貌。既保障了现代人的舒适居住空间。又体现了传统江南建筑的神韵。住宅屋顶采用平顶、单坡顶相结合的方式,两层、三层住宅错落排布,塑造出富于变化的天际线。这种单坡屋顶是水乡建筑坡屋顶的抽象表达,并运用在国内很少采用的金属灰色屋顶,使屋项线条更为挺 第三章壤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环境的形成括简洁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建筑黛瓦屋顶传统风貌。这种凝聚浓郁地方特色的创新式的建筑样式和住宅排布不仅显现了传统江南水乡的神韵,也体现出时代感。同时,尺度适宜的街道断面、层次丰富的街道空间环境也为居民的交往和生活氛围的营造创造了条件.(图3.3-lid、e、f、g)另外,在对于水乡文化与生活的表达方面,深圳“万科第五园”的街道空间环境做出了成功的现代诠释。(图3吨一12a)首先,“第五园”以水乡特有的黑、白,灰为主色系,街道底界面的青砖与住宅白色的墙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再加上被简化了的马头墙的黑色装馋边、墙匾上规整的镂空图案,共同构成了凝聚传统恬淡、清雅风貌的居住区街道空问;(图3-3-12b、c)其次,街道采用竹子作为主要的绿化界面,在白墙的映衬下,更突显了水乡的文化底蕴。(图3-3-12d)还有,在街道的节点部分,“第五园”运用了诸多元素使人们对传统的水乡生活产生追忆。例如,在入口广场的水体中利用规整的方格网状结构布置了水生植物池,与水体和连绵的白墙共同构堂三耋耋圈3。3-12曩:深圳一万科第五园一平面图的农耕村一’’’⋯一”⋯一⋯⋯镇景象;(图3.3—12e)在街道的一侧零散布置石桌椅和体现传统生活特色的小品,不仅丰富了街道的空间环境,而且增加了人们停留和交往的机会,营造了街道空间环境的生活氛围;(图3—3-12f、g、h)圈3-3-12,"I:翠竹巷道界面豳3"-3-120:水乡稻田景象田3-3-12b、c.“第五匝”街道空间界面田3-3-12f、D淳朴的石桌、石凳、石花器4l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另外,一些运用自然材料以全新的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创新性的小品设施,如铁丝网包裹的石予矮墙,简化了的石灯都以一种现代的方式表达了水乡的神韵和生话的情趣。(图3-3-12i、j、k)3)尊重居住者参与权利盼设计当设计者和居住者之问是一种纯粹而直接的私人关系时,业主的需求、爱好、兴趣,住户的身份,阶层、职业以及居住者的生活方式、思想信念在各方面都能进行信息传递,住宅设计就会富有个性,各具特色,所圉合的街道空问必然会呈现千变万化的环境特性。然而,在我国低密度住宅的大量建设中,土地的所有制问题、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漫长过程都割断了个人与设计的有机联系,在这种卖方市场的环境之中,住户的个性往往被忽视,居住者缺乏参与设计的权力,居住区的整体规划还是与开发商的口味和整个市场的流行趋势相关,因此这种有居住者参与的行为在现阶段还只能停留在宅居领域之中。其实,在构建街道空间时,设计师没有必要准备自身认为完美的一切。针对现阶段的情况,借鉴国外许多设计者提出的。住户的意愿是环境设计的依据”,强调居住者对环境设计的参与权利,发展一种留有余地的弹性设计方法,通过各种方式集中居民有关环境设计方面的意见作为设计依据。可以使居住者更多的参与环境设计和建设自我空问,这对环境维护、保证街道空间的丰富多彩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上海“汤臣高尔夫别墅区”的宅前绿地和私家庭院,室外环境布置往往只铺一块草坪,居住者搬入后可以请园林设计师豳3-3—12h.石凳蝈3-3■2jt创瓤的景墙豳3十,2j,铁丝同包裹的石子矮墙瞳3_3-12k抽象和简化的石固栏圈3-,-3-13a:低矮花卉碾定开敞庭院边界圈3-3-13b;设有矮墙的半开敞庭院边界豳3-3-13c:设有圈栏的半私密庭院边界圈3-3-13d:绿篱围台的封闭疰靛边再 第三章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环境的形成规划,栽植树木、花草,进行地面铺装设计,小品设计等。住宅外部的围栏也由住户自行选择,有的外籍人士庭院外部围栏很矮甚至不设,表现出主人与行人共享庭院风光的意愿,从而为居民间建立和睦的邻里关系创造了机会,也培养了居民对居住领域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此外,不同园林风格的宅院和立面造型、住宅的风格,也会使人走在邻里路上得以欣赏景色各异、多姿多彩的画面。(图3-3—13a、b、c、d)3.4小结空间是由物质实体围合构成的,物质实体是现实存在的,那么可以说空间也是现实的存在。但是,空间必须融入人的活动和人对于空间的感受才会变得有意义。因此,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的形成受到所在区域自然环境和内部居住者行为、心理的双重影响,其空间构成方式既要尊重基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又要从使用者的行为规律和心理需求出发,满足居住者不同层次的要求。由此可见,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元素的多种构成方式从表象上看反映了物质实体的组合模式,其实质上渗透出的却是人对于空间感受的不同需要。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其实是居住者心理需求的外部物质表达,街道空间在形成交通联系的同时更应拉近使用者与街道、使用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具有场所精神和人文气氛的街道生活空间。在以街道实体为联系纽带的交通体系中,创造人车有序混行的交通模式,采取多种途径减缓机动车行驶速度,可以加强街道的安全性i构建混合使用的复合的住宅组群可以缩小配套设施的服务半径,引导一种以步行为主的交通模式,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减少了机动车造成的空气和噪声污染,最终为居住行为提供稳定的物质环境基础。街道空问生活氛围的形成在于居住者心理上对和谐的居住环境的诉求,它不仅强调人对环境特定部分的占有,以满足人对空间的使用要求,也要处理街道物质实体所形成的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为此,需要通过限定多层次的具有领域感的空俺使居民产生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形成人与人接触的多个领域,活跃居住生活的气氛;另外,要结合地域文化,创造具有独特人文氛围的街道精神环境。传统居住组群街道环境因其规划布局,单体建筑材料及技术工艺受到物理、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限制而显现出强烈的场所精神。因此,结合历史文脉,创造具有情感品格的街道空间,不但可以使街道的传统意义得以延伸,使街道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历史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同时人的精神在传统的再现中也找到了寄托,得以在其中“诗意的栖居”.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注释:[1j刘延枫肖敦余编著.【2】刘延枫肖敦余编著.【3】刘延枫肖敦余编著.【4】刘延枫肖敦余编著.【5】刘延枫肖敦余编著.图片来源底层居住群空简环境规划设计嗍.底层居住群空间环境规划设计【M】.底层居住群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嗍.底层居住群空间环境规划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272001.27—282001.28.302001.58.6l2001.89[图3-1·1a】:孙大章编著.中国民居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8【图3-1-1b】;孙大章编著.中国民居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82【图3-1一leJ:孙大章编著.中国民居研究【MI.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98【图3-1-21:刘延枫肖敦余编著.底层居住群空间环境规划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28[图3—2.3】:2005上海园林杯获奖工程:海德花园(夏都花园)【DB/OL].http:/1www.1vhua.com/chinese/info/infodetail.asp?articleno=A删10676,2005一10.25f图3-2-9]:PeterKatz.TheNewUrbanism--TowardanArchitectureofCommtmity眦]。NewYork:McGnaw-HillJohnA.Dutton,1994.98【图3—2-lo】:美国城市土地利用学会编著.杨旭华,汤宏铭译.世界优秀社区规划【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56【图3-2-13a]:刘延枫肖敦余编著.底层居住群空问环境规划设计嗍.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53【图3-2.14a】:香港日瀚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著.景观黑皮书I[M】.香港:香港科文出版公司,2006.413[图3-3一l】;杨德昭著.新社区与新城市;住宅小区的消逝与新社区的崛起[M1.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86_88[图3.3·2c】:刘延枫肖敦余编着.低密度居住群空间环境规划设计[MI.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67-68[图3.3·5a】:PeterKatz.TheNewUrbanism—TowardanArchitectmeofCommmity[M].NewYork:McGraw-HillJohnA.Dutton,1994.117【图3-3-6】;刘延枫肖敦余编着.低密度居住群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口田.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彩图18【图3-3-54】:PeterKatz.TheNewUrbanism---TowardanArchitectureofCommunity[M]Graw-HillJohnA.Dutton,1994.145【图3-3—5a】;PeterKatz.TheNewUrbanism---TowardanArchitectureofCommunity[M]NewYork:McGraw-HillJohnA.Dutton,1994.178【图3.3·8a】;诺曼.K.布思,詹姆斯.E.希斯.独立式住宅环境景观设计踟.彭晓烈主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66【图3-3—9c1:万科建筑研究中心著.万科的作品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48【图3-3·9c-g]:杨艳.康桥水乡——水乡上的现代建筑唧.百年建筑,2003(11).42-43[图3-3—12a]:追寻岭南民居情怀锻造城市文化标记——深圳万科第五园.时代楼盘阴.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4).6 结论城郊低密度住宅目前在我国尚属高端消费品,而并非住宅市场的主流,而且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多项规章制度对其发展进行限制。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膨胀和民众消费水平、生活品位的日益攀升,使得城郊低密度住宅的出现和长期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在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模式。它以自身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城市便捷的交通联系和内部凝聚场所精神的社区氛围受到许多拥有高素质,具有高品位的居住者的青睐。因此,满足这些人对物质空间的精神要求就成为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重要职能,对其内部自然,人文环境的研究和探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虽然各个居住区的景观环境特色不尽相同,但是都统一在以点、线、面为基本形态的空间之中,其中的线性空间包括居住区的街道、水系等,对居住区的日常生活和景观环境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其自身也作为一种独特的空间环境影响着住区景观特色的形成。因此,作为线性空间中的核心,街道就成为居民与外界联系,实现内部联系,组织居住区内部各种构成元素的重要载体和景观环境的缔造者之一。研究居住区的街道空间其实就是在研究整个居住环境系统,这不仅有助于维持整个城郊环境系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居住在其中的居住群体人际关系的建立,继而形成一个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居住有机体。街道空间的形成受到来自外界的物质因素和来自居住群体内部的人的因素的影响,它不仅是一种物质空间,更是一种精神空间。主要表现为物质实体包括街道上的铺装、绿化、水体、建筑、活动设施等在平面和空间中的有机组合,这种组合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现代居住行为对于交通联系的需要,更要满足使用者对于居住安全感、领域感、归属感及社区的识别性的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为此,通过街道物质实体构成多个层次、多种形态的空间以满足居住者对于安全感、领域感的需求,进而促成居住者之间的社会交往,使这种处于城郊地带的、现代的、低密度的居住群体能够建立起传统民居街道空问中紧密的人际关联。另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提炼和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再现,有助于形成具有人文精神的居住生活环境,而从某种角度对居住者自身权利的充分尊重,不仅能够丰富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的界面,更能够使居民产生对住区的归属感。这些都对居住区场所精神的营造和人文气氛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上海以其独特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成为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发展的先锋地区之一,居住区的街道空间本身是凸显自身特色最佳的代表。同时也是居住区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统一的最佳例证,对其典型实倒的分析有利于为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街道空间的构成提供现实的依据,对今后的设计也具有良好的借鉴价值。当然,笔者在对于上海城郊低密度居住区进行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城郊地区的整体规划直接影响到居住区与周边交通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就业体系的协调统一,单靠居住区内部的街道环境创造并不能彻底解决居住区生活环境的活力问题。由于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实际上不具有城市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因此必须依靠大区域的配套服务设施(商业、教育、医疗等设施)维持生活,但是目前绝大部分郊区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或者距离较远,因此必然使机动车成为内、外部联系的重要手段,这难免会影响街道上步行人群的安全性和目的性。另外,在当今经济环境的促使下,部分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居住区街道空间环境的人气和活力,使居住区的生活氛围介于了西方的“House”和。Villa”之闻.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了居住者的居住区更无法谈场所和人文了。因此,城郊低密度居住区的街道空间环境并不仅仅是设计师的浪漫幻想,还需要规划,管理部门及高素质房地产开发机构的共同努力。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中文书目;1.周逸湖主编.宋兵,宋爽编著.联排住宅与叠合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编著.中国低层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与适用技术【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王卓琦、杨伯平、乐嘉龙编绘.别墅建筑设计嗍.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4.周逸湖主编.宋兵,宋爽编著.联捧住宅与叠合住宅口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刘延枫肖敦余编著.底层居住群空间环境规划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6.彼得.盖兹编著;张振虹译.社区建筑:新都市主义(美)【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孙大章编著.中国民居研究口哪.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王卓琦,杨伯平,乐嘉龙编绘.别墅景观环境【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9.王子祥主编.上海别墅指南【MI.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10.贝思出版有限公司编.别墅小区[M】:上海篇.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三桥一夫著;张丽丽译.花园别墅造园实例图册lf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姚宏韬编著.场地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程建军,孔尚朴.风水与建筑【hq.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陆元鼎主编,杨谷生副主编.中国民居建筑【M】:上卷.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5.王卓琦,杨伯平,乐嘉龙编绘.别墅景观环境口田.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16。三桥一夫著.张丽丽译.花园别墅造园实例图册3[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7.美国城市土地利用学会编著;杨旭华,汤宏铭译.世界优秀社区规划口田.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18.杨德昭著.新社区与新城市:住宅小区的消逝与新社区的崛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19.华怡建筑工作室编著.住宅小区环境设计[M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0.韩国产业文化出版社主编.术制别墅建筑【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刘滨谊编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I.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22.诺曼.K.布思,詹姆斯.E.希斯.独立式住宅环境景观设计【M】,彭晓烈主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3.汪之力主编,张祖日Ⅱ副主编.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口田.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4.王卓琦,杨伯平,乐嘉龙编绘.别墅景观环境【M1.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25.王其钧编著.中国民居三十讲口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6.万科建筑研究中心著.万科的作品D哪.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7.王毅摄;沈福熙撰文。留住家园:中邑古民居p川。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28.香港日瀚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著.景观黑皮书l口川.香港:香港科文出版公司,200629.(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30.(美)沃尔斯特.布朗著;张倩,邢晓春,潘春燕译.设计先行——基于设计的社区规划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1.(英)特纳著;王珏译.景观规划与环境影响设计【M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2.(荚)布莱恩.劳森著;杨青娟译.空间的语言嗍.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外文书目:1.CIareMelhuishcd.ModemHouse2【Mj.LondonPhaidonPr.,20042.J0hnBrookesed.TheGardenBook[M].London:DorlingKindersleyLimited,198446 参考文献3.PeterKatz.TheNewUrbanlsm—Toward龃Arcbitel:nI砖ofC∞ml|I】d吲M】.NewYork:MeGraw-HillJohnA.DuttDn,1994中文期刊o1.刘嘉峰.低密度住宅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m.百年建筑,2002(3)2.杨维桢.汤臣高尔夫别墅叨.百年建筑,2005(8)3.居培成.建筑文化与包Ⅱ新地产们.百年建筑,2005(8)4.齐方.高品质别墅的设计理念们.百年建筑,2005(8)5.杨凌.康桥水乡——冰乡上的现代建筑阴.百年建筑,2005(8)6.方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九问堂”之文化解析[J】.百年建筑,200402)7.王春晓.住区外部人性化空闯环境的设计策印.住宅科技.2000(2)8.张耕民.住宅郊区化及康城的市场定位m.百年建筑,2002,(3)9.张楠,胡华,李彦广.住区环境的自然性格们.百年建筑,2003/(11)网络资源;1.房地产市场赶家规[DB/OL].http://www.grfdc.net/news/shovmews.asp?newsid=1819,2002—08-082.上海现代中式别墅~九间堂【DB/OL].http://www.1911·10-10.com/Afticle/wyf:x/wygd/200509/499.html,2005—09-233.别墅绿化的营建[DB/OL].http://3www.arch-worlfl.en,2006-05-054.2005上海园林杯获奖工程:海德花园(夏都花园)[DB/OL].htlp://www.1vhua.com/chlnese/info/infodetail.asp?articleno=A00000010676,2005·10.255.2005上海园林杯获奖工程:余山月湖山庄绿化工程[DB/OL].http://www.1vhua.com/chinese/info/infodetail,asp?atticlencFA0000001071l,2005·10.256.上海现代中式别墅~九间堂【DB/OL].http://www.1911·10-10.eom/Artiele/wyfx/wygd/200509/499.html,2005—09·237.“康桥水乡,,——享受水乡之上的时尚城邦[DB/OL].http:llnews,sh.80ufun.com/2006-06-08/727525.htm,2006-06-088.朱家角镇代表楼盘:康桥水乡(中式风格)【DB/OL].http://www.278278.com/wenjianye_.yxce.phpTnNid-=60072872,2005—11·14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1:上海市“一城九镇一规划2001年1月5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上海市促进城镇发展的试点意见》,明确上海。十五”期问重点发展“一城九镇”,即重点建设松江新城和安亭、浦江、朱家角等9个中心镇。根据上海市政府‘关于上海市促进城镇发展试点意见》,“综合考虑城镇的功能定位、历史文脉等因素,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镇建设的经验,引进国内外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建筑风格”的要求,之所以在“一城九镇”项目设想中,提出形形色色的欧美风格规划,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内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千城一面”和缺乏总体规划的现象。“一城九镇”很快确定了自己的“风貌特色”:松江新城建成英国风格的新城;安亭镇建成德国式小城;浦江镇以意大利式建筑为特色,结合美国城镇风格;高桥镇建成荷兰式现代化城镇,融入法国和澳大利亚风情;朱家角镇既凸现本土水乡古镇风貌,又有现代城镇的格调;奉城镇建成西班牙风格小城;罗店、枫泾、周游、堡镇建成欧美特色的小城。另外它们还具有不同的经济格局,如松江新城、安亭(汽车)、芦潮港(深水)、朱家角(旅游),枫泾(商贸)、高桥(港口城镇)等特色镇。一城;松江在上海市’十五规划’中,提出了要构筑特大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城镇体系,将重点建设展现异国风情的’一城九镇’的战略构想。按照规划设计方案,上海郊区将依托重大经济项目和骨干交通建设,重点发展新城和中心镇,构筑上海现代城镇体系.形成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城镇群和都市经济圈。而松江新城就是其中的”一城’——成为上海真正意义上的卫星城。松江区位于上海西南,是上海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个郊区,距市中心40km、虹桥国际机场25ki、浦东国际机场70km。沪杭高速公路和沪杭铁路贯穿新城和老城之间。松江新城示范区占地2z.4km",东边为景观河道,南边建设行政中心,北边建设大学城以及交通枢纽站。其中松江新城西南1k舻将被建成英国特色的高档住宅区,老城则保留历史文化名镇的风貌,形成“一城两貌”。新城由欧洲规模最大的专业顾问公司、英国阿特金斯(Atkins)负责总体规划设计。其中大学城项目目前已经建设到一半,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3所大学已入驻。九镇1;安亭安亭镇位于上海市西北郊,是以轿车工业和轿车生产配套工业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工业城,也是上海西部的中心城镇。南濒吴淞江,西接江苏省,北归嘉定区,为嘉定、昆山,青浦三地之交界,距上海市中心32km,距上海虹桥机场20km。全镇总面积54.75kin",辖27个行政村,13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4.76万人.安亭镇作为上海。一城九镇”的中心镇,充分展现德国小城镇的风貌特色。成为代表中国21世纪健康居住标准的现代化城镇。安亭新镇由德国城市规划大师阿尔伯特·施拜尔教授主持设计。中心镇新镇区规划用地4.9kd,规划居住人口S万人,新镇绿化覆盖率将达到70%,人均拥有绿色空间600多以湖泊总面积将达到80万矿。依托上海国际汽车城,以汽车产业、房地产和旅游三大产业为支撑,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高品位、高起点、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镇。九镇2;罗店罗店镇位于上海北翼,是宝山区的西北门户,是上海“一城九镇”之一的中心镇。罗店镇始建于明朝至元年间,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素有“金罗店”之美誉。整个罗店新镇规划面积6.8甜,东至潘泾河,南至杨南路、西至沪太路,北至月罗路,将建成具有典型北欧城镇居住特色、交通特色和环境特色的现代化生态新城镇。其中建设用地3.4kin",城市森林3.4时.规划人口3万人。新镇的整体规划呈现出两大亮点:一是占地1.2k一的核心风貌区。二是占地3390亩的36洞国际级(P“)高尔夫比赛球场。九镇3;朱家角江南古镇朱家角是上海市确定的“一城九镇”建设的重点镇,并于2002年4月30日正式启动.位于上海市。西大门、后花园”的青浦区内西侧,东依同三国道,地理位置优越,全镇总面积138k皿2。境内地势平坦,地面高度3.p3.8,四周湖荡密布、港河交错、水质清纯。是典型的扛南水乡.老镇区2.4kf柏 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古镇建筑群。自从被列入上海’一城九镇’的卫星城发展战略之后,朱家角这座有着1700年历史的古镇突然醒了。未来五年内政府将投资75亿元重塑上海古镇形象,把朱家角建成一个新型的江南水乡城镇。从朱家角镇的总体布局看,南面是工业区,中间是古镇旅游区,北面是特色居住区,西面是淀山湖风景区。整个镇区规划常住人口5.5万人。其中0.68时为古镇区,保持明清风格,而3.5k一将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风格。整个朱家角将以旅游为将来的定位,规划将以“风、光、水、绿”作为空间元素,发挥其生态平衡优势。该计划将在2007年基本实现.这意味着古镇旧宅在风貌不变下的脱胎换骨,并要给未来留下一个全新的“现代江南水乡4形态。与其它。一城八镇”不同的是,这是惟一定位中国传统特色风格的古镇,修复、保护老镇区与开发新城区,两者并重。九镇4。奉城辜城中心镇位于上海南部的奉贤区东部,距洋山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化工工业区都只有30h,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将建成西班牙风貌特色;到2005年,城镇规模将达到8k矿,总人口7万.并成为上海奉贤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九镇5l高柝高桥镇具有八百年悠久文化历史,总面积38.73kd,地理位置处于浦东新区的。一江三桥”配套发展带北端,这条配套发展带贯穿浦东南北的高科技产业的城镇地区,形成一条浦东中心城区纵跨南北的发展走廊,是上海市。一城九镇”中重点发展城镇。2001年4月,高桥镇概念规划国际招标曾引起了多方关注,如今公布的规划正是从6套方案中精选出来、以荷兰高柏设计公司和Tl【A设计公司的方案为蓝本的“精华稿”。浦兴路这“一路”将成为高桥集镇的南北交通轴线;高桥港这。一港”不发展航运,将成为东西向生态景观轴线,沿高桥港南侧将出现约100Ⅲ宽的滨河带状开放式游园。高桥港以北的现代风貌区由老镇区脱胎而来,将保留部分浓郁中国传统风貌建筑。隔岸相对的荷兰特色风貌区将采用具有现代荷兰风情的布局手法和建筑造型,规划建设高档居住社区。充分利用临江依海、河网密布的区位特色,实现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传统风貌与现代风格、民族特色与海外风情的有机融合,在上海市城镇发展试点“一城九镇”中独树一帜。九镇6l枫泾上海西南门户枫泾镇位于上海市金山区西部边缘。与浙江毗邻,地处嘉善、平潮、松江、青浦、金山五区县交界,总面积54.32k一。目前,该镇城区已达2.38km"。人口近4万。枫泾镇,具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典型的扛南水乡集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又因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莲花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新镇区的规划采用了国际招投标,中标单位是美国NBA规划公司。九镇7z浦江闵行区浦江镶坐落于黄浦江东岸,全镇面积1∞.6km2,常住人口11.85万,目前是上海市郊区内面积最大的一个镇。新镇的开发则力图能够达到意大利风情的效果。浦江镇规划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国际著名设计公司——意大利格里高蒂公司的方案中标,由国际著名城市规划设计大师卡纳第领衔设计。据其介绍,浦江镇的设计以历史、地理和城建布局为基石、街巷的布置主要采取直线相交形式.以300×300m的方格街区作为基础,区内穿插着两条东西走向的步行街和自行车道,以及两条南北走向的马路。人行道、自行车道穿插系统是浦江镇最重要的道路格局。区内中心位置设计了一个公园。区内道路的各个交叉处设计为广场,其形态各不相同。广场边缘可设计小商店和服务性行业。另外,浦江镇的开发将引入全新的开发模式,不再由政府包揽,通过严格的管理。以企业为主体实施市场化运作。浦江镇中心区2.6km2的开发,由上海天祥华侨城投资有限公司实施,整个城镇建设周期约lO年,投资将达50元亿人民币.九镇8l周浦周浦镇是上海市南汇区的区属镇,地处浦东开发区边缘,是上海地区著名的古镇之一,行政区域面积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k舒,人口10万多,下辖7个居委会,21个行政村。九镶9:堡镇堡镇位于崇明岛,目前尚属总体规划阶段,还未实施开发建设项目。资料来源:上海一城九镇规划九国梦想带动城镇经济增长[DB/0L]http://m.villachinacom/2005—05-09/413239.htm.2005-05-09 附录2:文中涉及的上海城郊低密度居住区实例概况(依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捧序)1,复地北桥城项目位置:闵行区都市路399弄所属区域:颤桥区域建筑类别:独立式、联捧式,多层公寓占地面积:50公顷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一期)容积率;0.69绿化率:35%建筑风格:现代式景观风格;荷兰Destljl风格2,万科蓝山项目位置:浦东区金海路3333弄所属区块:浦东区域建筑类别;独立式、双拼式、联排式、多层公寓占地面积:46公顷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容积率:0.57绿化率:36%建筑风格:现代式景观风格:现代式3、汤臣高尔夫别墅项目位置:浦东龙东大道l号、龙东大道415弄所属区块:浦东区域建筑类别:独立式占地面积:13.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容积率:0.29绿化率:95%建筑风格:欧式景观风格:现代式4、九间堂项目位置:浦东新区芳甸路599弄所属区块:浦东区域建筑类别:独立式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容积率:0.26绿化率:49%建筑风格:创新式(中国传统园林大宅的现代演进)景观风格:创新式(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演化)5、余山月潮山庄项目位置:松江区林荫大道1888弄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所属区块:余山——赵巷国际别墅区域建筑类别:独立式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容积率:0.14绿化率:90.6%建筑风格:欧式景观风格:自然式6、康桥水乡项目位置: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2号所属区块:余山——赵巷国际别墅区域建筑类别;独栋式、联排式占地面积;30A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容积率;0.76绿化率:46.8建筑风格:雹Ⅱ新式(传统水乡建筑模式创新)景观风格:创新式(传统水乡环境模式创新)7、东航复地帕缇欧香项目位置:青浦区青浦新城开发区所属区块;沪青平—徐泾区域建筑类别:独立式、双拼式、联排式、叠加式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容积率:0.72绿化率:35%建筑风格:现代式景观风格:荷兰式8、复地美墅项目位置:普陀区古浪路8号所属区块:中心区边缘建筑类别:联排式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lO万平方米容积率:0.85绿化率:39建筑风格:现代式景观风格;现代式9、海德花园项目位置:宝山区蕴川路所属区块:大东郊一南汇区域外围建筑类别:独栋式、双拼式、叠加式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容积率:0.5 绿化率:50%建筑风格:欧式景观风格:欧式10、深圳万科第五园项目位置:龙岗区布吉镇坂暖村建筑类别:独立式、联季{}式、多层公寓占地谣积:1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容积率:1.0绿化率:30%建筑风格:创新式(岭南传统建筑创新)景观风格:创新式(中式传统园林剑新)资料来源:http://www.1vhua.tom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后记人们总是在即将失去时才会体昧到曾经拥有的可贵,我也是一样。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已如流水般逝去,虽然过去的时光不再回来,但是,时间的流去总会给人留下深深的积淀——东大人严谨勤恳的治学作风和谦逊平和的为人态度已在我思想中深深扎根,南京如诗的山水美最和南京人的纯朴与热情也是我今后网味的盛宴。回首走过的岁月,深深感激导师桂顺宝先生的言传身教和同门兄弟姐妹的耳濡雕絷,不但使我得到专业水平的提升和知识领域的扩展,也让我明白傲人跟做学问同样重要,这些都将是我人生之路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感谢父僻对我生活,}二的关爱和学业上的鼓励,尤其感谢父亲对我的论文及小论文的指点和校对,感谢掰嫂及他们在上海的朋友对我论文前期调研工作的支持和协助:感谢男友多年的陪伴和支持,使我精神上拥有强大的依托;感谢室友三年来的朝夕相伴,给了我无穷的欢笑和无尽的回忆。论文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而我将带着这些宝贵的财富继续我I}孽求索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