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2.00 KB
  • 36页

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技术规程

  • 3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 2002年4月)目次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监测方案设计 4.1测站布设 4.2监测频率 4.3采样层次 4.4监测项目5质量控制与保证6分析方法 6.1水质监测 6.2沉积物监测7监测资料汇总8监测海域水质与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 8.1评价参数 8.2评价标准 8.3评价方法与评价模式 8.4评价指标9监测报告编写附录A(规范性附录)弧菌数量—平板计数法 A.1培养基 A.2检测步骤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中总氮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 B.1方法概述 B.2采样和贮存 B.3器具 B.4试剂 B.5绘制工作曲线附录C(规范性附录)水中总磷测定—过硫酸钾氧化法 C.1方法概述 C.2采样和贮存  C.3器具 C.4试剂 C.5绘制工作曲线附录D(规范性附录)沉积物总氮测定—次溴酸盐氧化法 D.1方法原理 D.2分析方法  D.3测定步骤附录E(规范性附录)沉积物总磷测定—Livingstone—Boykin法附录F(规范性附录)沉积物粪大肠杆菌—发酵法 F.1样品预处理 F.2分离方法附录G(规范性附录)沉积物异养细菌总数—平板计数法 G.1样品预处理 G.2分离方法附录H(规范性附录)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监测结果报表附录I(规范性附录)海水增养殖区沉积物监测结果报表附录J(规范性附录)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计数记录表附录K(规范性附录)水质、沉积物质量评价报表 K.1水质污染指数 K.2沉积物污染指数 K.3水质营养指数 K.4水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 K.5水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附录L(资料性附录)异养细菌总数评价等级附录M(规范性附录)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报告内容与格式 M.1文本格式 M.2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报告章节内容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技术规程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监测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的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11607—91渔业水质标准  GB17378.1海洋监测规范—1:总则  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3: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4:海水分析  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5:沉积物分析  GB17378.7海洋监测规范—7: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XXXXX海洋沉积物质量3 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规程。3.1 重点监测增养殖区Importantculturingregion  指为了解增养殖区环境质量而选择的用于监测的代表性增养殖区。3.2 应急监测Emergencymonitoring  在增养殖区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养殖对象发生大面积死亡或赤潮等灾害紧急事件时组织反应快速的现场观测。3.3 跟踪监测Trackingmonitoring  指对已发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养殖对象发生大面积死亡或赤潮等全过程的跟踪、取样、分析工作。 4 监测方案设计4.1 测站布设4.1.1 布设原则  ——选择重点监测增养殖区,在重点监测增养殖区内,测站可适当加密;在重点监测增养殖区外,测站可适当减少;  ——重点监测增养殖区面积小于50km2,测站不能少于6个;重点监测增养殖区面积等于或大于50km2,测站不能少于12个;  ——尽可能沿用历史测站,以便于进行比较;4.1.2 布设方法  以重点监测增养殖区为中心,设立若干断面,每断面至少设三个站位。4.2 监测频率4.2.1 常规监测  水质监测每月一次;沉积物监测每季度一次。4.2.2应急监测  在接到紧急事件(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养殖对象发生大面积死亡或赤潮等)报告时,立即前往监测。视具体情况,可选择适当的监测频率和监测项目。4.3采样层次  ——水深5m以内,采集表层水样,5m及5m以上采集表、底层水样;油类分析采1.0m层水样。  ——沉积物采集表层沉积物样。4.4 监测项目4.4.1 水质监测  ——必测项目:水温、透明度、化学需氧量(COD)、pH、溶解氧(DO)、盐度、无机氮(氨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油类、叶绿素-a;  ——选测项目:总氮、总磷、汞、镉、铅、铜、砷、硅酸盐、弧菌数量、异养细菌总数、浮游植物、挥发酚。 4.4.2 沉积物监测  ——必测项目:总汞、镉、铅、铜、砷、油类、DDT、多氯联苯、硫化物、有机质、粪大肠杆菌;  ——选测项目:异养细菌总数、总磷、总氮、底栖生物。  注1:若遇赤潮发生,在赤潮发生期间,则应按“海洋赤潮监测技术规程”中的相关规定执行。5 质量控制与保证  本规程实施过程中所有质量控制与保证体系应满足GB17378.1总则、GB17378.2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以及GB17378.3样品预处理和实验分析、数据分析与处理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6 分析方法6.1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和标准见表1。 表1 水质监测项目分析方法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引用标准水温水温表法GB17387.4盐度盐度计法GB17387.4透明度目视法GB17387.4溶解氧碘量法GB17387.4化学需氧量碱性高锰酸钾法GB17387.4pH值pH计法GB17387.4氨氮次溴酸盐氧化法GB17387.4硝酸盐镉柱法或锌镉还原法GB17387.4亚硝酸盐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17387.4活性磷酸盐磷钼蓝分光光度法GB17387.4 硅酸盐硅钼黄法GB17387.4汞(Hg)原子荧光光度法GB17387.4镉(Cd)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7387.4铅(Pb)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7387.4铜(Cu)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7387.4砷(As)原子荧光光度法GB17387.4油类紫外分光光度法GB17387.4粪大肠杆菌发酵法GB17387.7弧菌数量平板计数法参见附录A异养细菌总数平板计数法GB17387.7叶绿素a分光光度法或荧光法GB17387.7浮游植物计数法GB17387.7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参见附录B总磷过硫酸钾氧化法参见附录C挥发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GB17387.46.2沉积物监测  沉积物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和标准见表2。表2 沉积物监测项目分析方法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引用标准汞(Hg)原子荧光光度法GB17387.5镉(Cd)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7387.5铅(Pb)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7387.5铜(Cu)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7387.5 砷(As)原子荧光光度法GB17387.5油类紫外分光光度法GB17387.5滴滴涕(DDT)气相色谱法GB17387.5多氯联苯(PCBs)气相色谱法GB17387.5硫化物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17387.5有机质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GB17387.5总氮次溴酸盐氧化法参见附录D总磷Livingstone—Boykin法参见附录E粪大肠杆菌发酵法参见附录F异养细菌总数平板计数法参见附录G底栖生物计数法GB17387.77 监测资料汇总  ——水质监测结果以附录H规定的格式汇总资料;  ——沉积物检测结果以附录I规定的格式汇总资料;  ——浮游植物监测结果以附录J规定的格式汇总资料。8 监测海域水质与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8.1 评价参数  水质评价参数为: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无机氮(NO3--N、NO2--N和NH3-N之和)、磷酸盐、总氮、总磷、油类、pH、汞、镉、铅、锌、砷;粪大肠杆菌、弧菌数量、异养细菌总数、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沉积物评价参数为:有机质、硫化物、油类、汞、镉、铅、锌、砷;粪大肠杆菌、总磷、总氮、异养细菌总数。8.2 评价标准  水质评价采用GB3097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各评价参数的标准值见表3。  表3 水质评价参数的引用标准值参数DOmg/LCODmg/LHgmg/LCdmg/LPbmg/LCumg/LAsmg/L油类mg/L无机氮mg/L活性磷酸盐mg/L粪大肠杆菌个/L标准值5.03.00.00020.0050.0050.0100.0300.050.300.030140   沉积物评价采用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XXXXX。各评价参数的标准值见表4。表4 沉积物评价参数的引用标准值参数Hg10-6Cd10-6Pb10-6Zn10-6As10-6有机质%油类10-6硫化物10-6粪大肠杆菌个/g湿重标准值0.20.560.0150.020.02.0500.0300.03注:异养细菌总数建议按附录L的评价等级进行评估。 8.3 评价方法与评价模式8.3.1 单因子评价模式  式中:Pi—某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即单因子污染指数;  Ci—某污染因子的实测浓度*;  Cio—某污染因子的评价标准;注:若采表底层样,注:带*为表、底层平均浓度。  根据溶解氧的特点,采用萘墨罗(N.L.Nemerow)的指数公式计算溶解氧污染指数。   式中:Pi—溶解氧的污染指数;     Ci—溶解氧的实测值*;     Cio—溶解氧的评价标准;     Cim—本次调查中溶解氧的最大值。注:若采表底层样,注:带*为表、底层平均值  根据pH的特点,pH的评价模式如下:其中:  式中:SpH—pH的污染指数;  pH—本次调查实测值*;  pHsu—海水pH标准的上限值;  pHsd—海水pH标准的下限值。注:若采表底层样,注:带*为表、底层平均值 8.3.2 生物多样性指数(H/)法  生物多样性指数(H/)(Shannon-Weiver种类多样性指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H/―站位或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多样性指数;      S—站位或海域浮游植物种类数;     Pi―第i种的细胞个数与总细胞数的比值。8.3.3 营养指数(E)法  营养指数(E)按下式计算:    E=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106/4500………………………………………(5)  上式单位以mg/dm3表示。8.3.4 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法  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按下式计算:  A=COD/COD0+DIN/DIN0―DO/DO0………………………………………(6)  式中:COD——水体的化学需氧量的实测浓度      DIN——溶解态无机氮的实测浓度      DIP——溶解态活性磷酸盐的实测浓度      DO——溶解氧的实测浓度;  COD0、DIN0、DIP0、DO0分别为水体的上述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其中:COD0=3.0mg/L;      DIN0=0.10mg/L;      DIP0=0.015mg/L;      DO0=5.0mg/L。8.3.5 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  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按下式计算:    NQI=CCOD/C/COD+CT-N/C/T-N+CT-P/C/T-P………………………………………(7)  式中:CCOD——水体的化学需氧量的测量浓度;      CT-N——总氮的测量浓度;       CT-P——总磷的测量浓度;      C/COD、C/T-N、C/T-P分别为水体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的评价标准。  其中:C/COD=3.0mg/L;      C/T-N=0.6mg/L;      C/T-P=0.03mg/L;注1:单因子评价模式用于水质和沉积物环境化学要素评价。注2:8.3.1~8.3.5项分析结果以附录K的规定汇总。 8.4 评价指标 8.4.1 污染指数8.4.1.1 单因子污染指数  以单因子污染指数1.0作为该因子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基本分界线,小于0.5为水域或沉积物未受该因子沾污;介于0.5~1.0之间为水域或沉积物受到该因子沾污;大于1.0表明水域或沉积物已受到该因子污染。8.4.2 营养指数(E)  如E≥1,则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8.4.3 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  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评价海域质量状况参见表5评价。表5 海域有机污染评价分级表A值<00~11~22~33~4>4污染程度分级012345水质评价良好较好开始受到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严重污染  8.4.4 生物多样性指数(H/)  H/值在3~4为清洁区域,2~3为轻度污染,1~2为中度污染,<1为重污染。8.4.5 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  根据NQI值将海域营养水平分为三级:    NQI<3富营养水平;    NQI=2~3中营养水平;    NQI<2贫营养水平。8.4.6 病原微生物指标  根据已有的标准,判断病原微生物是否超标。9 监测报告编写  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应满足附录M的要求。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弧菌数量—平板计数法A.1 培养基  ——计数培养基BTB: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蔗糖15.0g,氯化钠20.0g,Teepol1.0g,溴麝香草酚蓝0.06mg,蒸馏水1000mL。配制方法:将上述数量的牛肉膏、蛋白胨、蔗糖、氯化钠和Teepol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用16%的氢氧化钠调整pH为7.8,再将溴麝香草酚蓝按上述量溶解其中。分装于试管(每管5mL)中,塞棉塞,包装后于115℃高压蒸气灭菌20min,然后于冰箱中冷藏备用。  ——平板分离培养基TCBS:蛋白胨10.0g,酵母膏5.0g,柠檬酸钠10.0g,硫代硫酸钠10.0g,蔗糖20.0g,胆盐8.0g,氯化钠10.0g,柠檬酸铁1.0g, 溴麝香草酚蓝0.04g,麝香草酚蓝0.04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配制方法:将上述数量的蛋白胨、酵母膏、柠檬酸钠、硫代硫酸钠、蔗糖、胆盐、氯化钠、柠檬酸铁、溴麝香草酚蓝和麝香草酚蓝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pH为8.6,在加热至沸腾。然后冷却至55℃,倾注无菌培养皿即可。该培养基不需要高压灭菌。  ——PAC斜面培养基:蛋白栋5.0g,酵母膏2.5g,葡萄糖1.0g,氯化钠10.0g,琼脂15.0g,蒸馏水1000mL。配制方法:将上述量蛋白栋、酵母膏、葡萄糖、氯化钠和琼脂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pH为7.0,分装于试管(每管5mL)中,塞棉塞,包装后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15℃灭菌20min。灭菌后立即取出装有上述培养基的试管,倾斜放置于实验台面上,使其冷却后培养基在试管内形成斜面。放置冰箱中冷藏备用。A.2 检测步骤  ——弧菌的分离和计数:采用9管“MPN”法以3个不同稀释度(原水样、10-1和10-2)的水样接种于BTB培养液的试管中,37℃培养18h,把阳性管中的菌液于TCBS平板上划线分离,平板放进培养箱里,于37℃培养18h,将出现的绿色、蓝绿色和黄色菌种接种于PCA斜面上保存。分离菌株首先经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运动性和0/129弧菌素敏感实验等,符合弧菌特征的菌株,视其来源的“MPN”管数,查“MPN”表进行计数。  ——弧菌种的鉴定:从TCBS平板上分离的菌株经上述4个弧菌属基本特征鉴别后,采用API20E系统进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并做耐盐性试验(盐度为0、3%、6%、8%和10%),根据API20E反应结果,查API20E检索表,即可得到种名。  注:除有特殊需要外,注:可不注:做第二步。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水中总氮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B.1 方法概述  在碱性介质的氧化作用下,样品中(包括有机氮含量很高的污水)各种有机氮化合物被氧化成硝酸盐。氧化后样品中的硝酸盐含量,通过转化为亚硝酸盐后测定。B.2 采样和贮存  水样采集后存于具塞玻璃瓶或聚乙烯瓶中,要盖严瓶塞,以防周围空气中氨的污染。水样在暗处冷贮存,可保存1d。若需要贮存更长时间,必须快速深度冷冻(-20℃)。B.3 器具   若干50mL具塞玻璃瓶用作反应瓶。  高压灭菌锅。B.4 试剂  ——重蒸馏水:在一合适的蒸馏水瓶中加入普通蒸馏水,每升加入0.5g左右过硫酸钾(分析纯)和50mL0.12mol/L氢氧化钠。敞口煮沸数分钟,然后连接冷凝器进行蒸馏,直至剩余150mL时为止(最好采用密封蒸馏系统)。将其保存于密封良好的玻璃瓶中。所有试剂的制备和整个操作中的稀释处理均用此蒸馏水。  ——0.12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4.8g氢氧化钠(分析纯)于1L重蒸馏水中,保存于密封的玻璃瓶中。  ——过硫酸钾:本方法中使用的过硫酸钾中含氮量不应超过0.00045%。普通分析纯的产品要在(70~80)℃下溶解20g于1000mL重蒸馏水中,将清澈的溶液冷却至接近0℃,过滤。     由于过硫酸钾在0℃时的溶解度仅为1.75g:100mL,因此试剂的损失很少。将已重结晶的过硫酸钾置于放有浓硫酸的干燥器中干燥,经过1~2次重结晶后方能达到指标。  ——氧化溶液:将10g纯化后的过硫酸钾溶解于1L(0.1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置于密闭良好的棕色玻璃瓶中,于冷暗处避光保存。此溶液可稳定7d。  ——0.45mol/L的硫酸:用蒸馏水将5mL浓硫酸(分析纯)稀释至200mL。在密闭的玻璃瓶中保存。  ——5mol/L氯化铵溶液:将134g氯化铵(分析纯)溶解于500mL重蒸馏水中,在具塑料塞的玻璃瓶中保存。  ——0.05%酚酞指示剂溶液:将0.05g酚酞溶解于100mL(50%)的乙醇中。  ——硝酸钾标准贮备液:将101.2mg硝酸钾(优级纯)溶解于100mL重蒸馏水中。该溶液在玻璃瓶中贮存时是很稳定的。此标准液的含氮量为10μmol/mL。  ——有机氮标准贮备液:将186.2mg二水乙二铵四乙酸二钠溶于100mL重蒸馏水中。在玻璃瓶中贮存于冷暗处能稳定数月。此标准液中的含氮量为10μmol/mL。  ——对氨基苯磺酰胺溶液:加72mL浓硫酸(分析纯)于重蒸馏水中,稀释至500mL。将5g对氨基苯磺酰胺溶解其中。在具玻璃塞的玻璃瓶中保存能稳定数月。——芳香胺溶液:将0.35gN-(1-萘基)-乙二胺二盐酸盐溶解于500mL重蒸馏水中,在棕色玻璃瓶中,于冷暗处保存可稳定数月。 B.5 绘制工作曲线  配制有机氮标准溶液系列:移取10.0mL有机氮标准贮备液注入氧化瓶中,然后加入10mL氧化溶液。盖紧瓶子,置于高压灭菌锅内,压热(115~120℃)处理30min。冷至室温后检查塞子是否密封(若不密封弃掉)。然后打开瓶盖,加入1mL(0.45mol/L)硫酸,再加入数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通常为3~5mL)中和至第一次出现稳定的浅红色。将此溶液转移入50mL标线的具塞量桶中稀释至50mL。氧化后所得到的硝酸盐按GB17378.4“硝酸盐的检测”分析步骤进行分析。  注:由于过硫酸钾含有微量的氨,氧化剂带来的空白是不能忽视的,因此,自始至终必须使用特制的重蒸馏水,用1mL比色皿测其吸光值,吸光值小于0.030为宜。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水中总磷测定—过硫酸钾氧化法C.1 方法概述  将酸化的样品放于密封瓶中,用过硫酸盐热处理0.5h。实验表明如果样品是预先酸化处理的,氧化剂的用量可以从1%减少到0.3%。只简单地以相反顺序加磷酸盐试剂,所形成的游离氯被抗坏血酸还原。C.2 采样和贮存  采样后尽快进行分析,最好在0.5h之内进行,不要超过2h。若不能立即进行分析,应在每100mL样品中加入1mL(4.5mol/L)硫酸酸化,放入聚乙烯瓶中在暗处冷贮存不超过24h。C.3 器具  氧化反应在50mL硼硅玻璃瓶中进行,这种瓶具有金属夹固紧的玻璃塞。或用带螺旋盖的50mL瓶或锥形瓶。瓶子在使用之前用蒸馏水洗涤若干次。  高压灭菌锅。C.4 试剂  除GB17378.4中磷酸盐测定所列的试剂之外,还需要一种氧化溶液。  ——过硫酸钾溶液Ⅰ :取15mL(4.5mol/L)硫酸,将5g过硫酸钾(分析纯)溶于此液中。将此饱和溶液在室温下贮存于聚乙烯瓶中,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该溶液可稳定7d。  ——过硫酸钾溶液Ⅱ:将5g过硫酸钾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贮存方法同溶液Ⅰ。此溶液可稳定7d。C.5绘制工作曲线  按GB17378.4中磷酸盐测定方法中相关要求配制磷酸盐标准溶液系列,注入氧化瓶中,加入2mL过硫酸钾溶液Ⅰ。盖紧瓶子,将其置于高压灭菌锅内,压热(120℃)处理30min。冷至室温后检查塞子是否密封(若不密封弃掉)。然后打开瓶盖,将溶液转入磷酸盐反应瓶中。其它分析步骤按制作磷酸盐工作曲线步骤进行。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沉积物总氮测定—次溴酸盐氧化法D.1方法原理  样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浓硫酸消煮分解,使其中所含的氮转化成氨并与硫酸结合形成硫酸铵,在碱性介质中用次溴酸盐将其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以重氮—偶氮分光光度法测定。D.2 分析方法D.2.1 仪器  ——50mL凯氏烧瓶若干;  ——具塞50mL锥形瓶;  ——分光光度计;  ——小漏斗;  ——1000mL容量瓶。D.2.2试剂及配制   ——无氨蒸馏水;  ——浓硫酸;  ——混合催化剂:硫酸钾与硫酸铜按10:1比例混合,研细过80目筛,贮存于瓶中,消煮时每1mL浓硫酸加混合催化剂0.37g。  ——铵标准贮备液100mg/L-N  称取0.4716g硫酸铵(预先在110℃下干燥1h)溶于少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混匀。再加1mL氯仿。贮存于棕色瓶中,冰箱中冷藏保存。此溶液1.00mL含氨-氮100.0μg,有效期为半年。  ——铵标准使用液10.0mg/L-N移取10.0mL铵标准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混匀。此溶液1.00mL含氨-氮10.0μg,每次使用前配制。  ——氢氧化钠溶液400mg/L  称取200g氢氧化钠(优级纯)于1000mL水中,加热蒸发至500mL,盛于聚乙烯瓶中。  ——盐酸溶液1+1  500mL盐酸(密度=1.19g/mL)与同体积水混合而成。  ——溴酸钾-溴化钾贮备溶液  称取2.8g溴酸钾和20g溴化钾溶于1000mL水中,贮存于1000mL棕色瓶中。  ——次溴酸钠溶液  量取1.0mL溴酸钾-溴化钾贮备溶液于250mL聚乙烯瓶中,加49mL蒸馏水和3.0mL盐酸溶液,盖紧摇匀,置于暗处5min后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混匀。每次使用前配置。  ——磺胺溶液2g/L  称取2.0g磺胺(NH2SO2C6H4NH2)溶于1000mL(1+1)盐酸溶液中,贮存于1000mL棕色瓶中。有效期为两个月。  ——盐酸萘乙二胺溶液1.0g/L  称取0.50g盐酸萘乙二胺(C10H7NHCH2CH2NH2 .2HCL)溶于500mL纯水中,贮存于棕色瓶中。冰箱中冷藏保存。有效期为一个月。D.3 测定步骤D.3.1 绘制工作曲线  a)取6个100mL容量瓶分别加入0.00、0.10、0.20、0.40、0.60、0.80、1.00mL铵标准溶液,加水至标线,混匀。此时浓度分别为0.000、0.010、0.020、0.040、0.060、0.080、0.1000mg/L-N。  b)各取25.0mL上述溶液分别置于50mL具塞锥形瓶中。  c)分别加入2.5mL次溴酸钠溶液,混匀,放置30min。再各加入2.5mL磺胺溶液,混匀,放置5min。最后各加入0.5mL盐酸萘乙二胺溶液混匀,放置15min。  d)在543nm波长下,使用5cm比色皿,以无氨蒸馏水做参比测标准系列液的吸光度值Ai,其中0.00mg/L-N浓度标准液所测吸光度值为Ao。  e)以吸光度Ai-Ao为纵坐标,相应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D.3.2 样品测定  ——称取1g待分析样品置于50mL凯氏烧瓶中,加1.85g混合催化剂和5mL浓硫酸,加盖小漏斗。开始用文火加热,待气泡发生后用大火,并不断摇动(硫酸在瓶内回流程度以高达瓶颈1/3处为好,否则表示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待溶液呈淡绿色后继续煮沸0.5h即可。稍冷后用蒸馏水将小漏斗内外洗净,用约10mL蒸馏水溶解残渣(必要时可温热)。  ——将溶液定量转移到50mL锥形瓶中,依照D.3.1中a)~e)步骤测Aw。  ——不加样品而用25mL蒸馏水重复上两步骤测得空白吸光度值Ab。  以Aw-Ab在工作曲线上查的样品中N的浓度。 附 录 E(规范性附录)沉积物总磷测定—Livingstone—Boykin法E.1 样品预处理  ——取适量沉积物样品于马弗炉中在450℃下焙烧6h;   ——称取焙烧沉积物样品0.1~0.5g于10mL聚四氟乙烯离心管中,加入H2SO4/HCLO4(V/V为1/4)混合液4mL,在往复振荡器上振荡2h;  ——上述萃取样品置于离心机中离心20min,转速为3000rpm;  ——取离心后的上清液2mL移入50mL具塞比色管中,用重蒸馏水稀释至50mL。E.2 样品测定  按GB17387.4海水中磷酸盐的测定方法,测量稀释液中的磷含量。  附 录 F(规范性附录)沉积物粪大肠杆菌—发酵法F.1 样品预处理  用无菌培养皿无菌称取1.0g(若沉积物是沙质,则样品量加倍,视具体情况而定)沉积物样品,然后无菌加入9.0mL(或加倍增加)无菌海水制备成10-1稀释样;再用无菌移液管将10-1稀释样连续稀释,制备成10-2、10-3、10-4稀释样。F.2 分离方法  按17387.9中规定的粪大肠杆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附 录 G(规范性附录)沉积物异养细菌总数—平板计数法G.1 样品预处理  用无菌培养皿无菌称取1.0g(若沉积物是沙质,则样品量加倍,视具体情况而定)沉积物样品,然后无菌加入9.0mL(或加倍增加)无菌海水制备成10-1稀释样;再用无菌移液管将10-1稀释样连续稀释,制备成10-2、10-3、10-4稀释样。 G.2 分离方法  按GB17387.7中规定的异养细菌总数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附 录 H(规范性附录)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监测结果报表  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监测结果应按照表H1的内容计算、填报。 表H1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监测结果报表(1)养殖区名称:     采样日期:     分析日期:地理位置:      分析单位:       报告日期:站位温度(℃)盐度透明度(m)pH溶解氧(mg/L)COD(mg/L)铵盐(μg/L)硝酸盐(μg/L)亚硝酸盐(μg/L)磷酸盐(μg/L)硅酸盐(μg/L)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最大值           最小值           总均值           注:本表栏目视具体情况可增减 报表人:               校对人:             审核人:               表H.1(续)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监测结果报表(2)站位Hg(μg/L)Cd(μg/L)Pb(μg/L)Zn(μg/L)As(μg/L)油类(μg/L)粪大肠杆菌(个/L)异养细菌总数(cfu/mL)弧菌数量(cfu/mL)叶绿素a(μg/L)总氮(μg/L)总磷(μg/L)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最大值            最小值            总均值             报表人:              校对人:              审核人:             附 录 I(规范性附录)海水增养殖区沉积物监测结果报表  海水增养殖区沉积物监测结果应按照表I1的内容计算、填报。 表I1海水增养殖区沉积物监测结果报表养殖区名称:    采样日期:   分析日期:地理位置:     分析单位:   报告日期:站位Hg10-6Cd10-6Pb10-6Zn10-6As10-6油类10-6硫化物10-6有机质%DDT10-6PCBs10-6粪大肠杆菌个/g异养细菌总数cfu/g湿重总磷10-6总氮10-6 湿重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表层             底层             平均             最大值              最小值              总均值              注:本表栏目视具体情况可增减  报表人:               校对人:              审核人:               附 录 J(规范性附录)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计数记录表  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计数记录应按照表J1的内容计算、填报。表J1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计数记录表                           第     页标本编号     站号      水深     (m)采水量     (mL)浓缩体积     (mL)记数体积     (mL)调查时间     计数时间     序号种名数量小计统计(*10个4/L)备注1                2         3            4   5678     9   10   11    12   13   1415161718   1920  212223硅藻种数(种)数量(个)   甲藻种数(种)数量(个)   其它(种)总量(个)   多样性指数(Hˊ)     分析者                         计算者               校对者                   附 录 K(规范性附录)水质、沉积物质量评价报表 K.1 水质污染指数  水质各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应按照表K1的内容计算、填报。表K1水质各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报表养殖区名称:      养殖区类型:      报告日期:站位DOCODHgCdPbZnAspH油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注:本表栏目视需要可增减。报表人:           校对人:         审核人:            K.2 沉积物污染指数  沉积物各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应按照表K2的内容计算、填报。表K.2沉积物各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养殖区名称:      养殖区类型:     报告日期:站位HgCdPbZnAs有机质油类硫化物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注:本表栏目视需要可增减报表人:        校对人:        审核人:         K.3 水质营养指数  水质营养指数应按照表K3的内容计算、填报。表K.3水质营养指数养殖区名称:     养殖区类型:    报告日期:站位          E          注:本表栏目视需要可增减  K.4 水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  水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应按照表K4的内容计算、填报。表K.4水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养殖区名称:          养殖区类型:            报告日期:站位          A          注:本表栏目视需要可增减 K.5 水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  水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应按照表K5的内容计算、填报。表K.5水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养殖区名称:       养殖区类型:         报告日期:站位          NQI          注:本表栏目视需要可增减 附 录 L(资料性附录)异养细菌总数评价等级  异养细菌总数评价等级参见表L1。表L1异养细菌总数评价等级表>105105~104104~103103~102102~10 异养细菌总数cfu/mL污染程度评价等级严重污染重污染中污染轻污染清洁  附 录 M(规范性附录)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报告内容与格式M.1 文本格式M.1.1 文本规格  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报告文本外形尺寸为A4(210mm×297mm)。M.1.2 封面格式  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报告封面格式如下。  第一行书写:×××海区或省市×××海域(一号宋体,加黑,居中);  第二行书写: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报告(一号宋体,加黑,居中);  落款书写:编制单位全称(如有多个单位可逐一列入,三号宋体,加黑,居中);  第四行书写:××××年××月(小三号宋体,加黑,居中);  第五行书写:中国,空一格,××(地名,小三号宋体,加黑,居中);  以上各行间距应适宜,保持封面美观。M.1.3 封里一内容   封里一中应分行写明:监测项目实施单位全称(加盖公章);项目负责人、技术总负责人、分项目负责人(包括生物因子、水化学因子等分项)和主要参加人员姓名;报告书编制单位全称(加盖公章);编制人、审核人姓名;编制单位地址;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内容。M.2 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报告章节内容  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内容。依据监测目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可对下列章节及内容适当增减。  前言  主要包括海水增养殖区监测工作任务来源、监测任务实施单位、养殖区概况(养殖种类、方式、数量、规模等)、监测时间与航次、监测船只与合作单位等的简要说明。  1监测方案    1.1监测海区的区域与范围    1.2监测站位布设    1.2.1监测站位图    1.2.2监测站位类型与说明    1.2.3监测时间与频率  2监测内容与检测分析    2.1水质监测与分析结果    2.1.1水文要素       主要包括水温、透明度、盐度等项目的监测与分析结果。    2.1.2化学要素       主要包括汞、镉、铅、锌、砷、油类、磷酸盐、硅酸盐、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pH等项目的监测与分析结果。    2.1.3生物要素      主要包括粪大肠杆菌、弧菌数量、异养细菌总数、叶绿素a含量、浮游植物的种类与数量等生物学指标的监测与分析结果。    2.2沉积物监测与分析结果(加*号为选测项目)    2.2.1化学要素       主要包括汞、镉、铅、锌、砷、油类、DDT、PCBs、有机质、硫化物等项目的监测与分析结果。    2.2.2生物要素       主要包括粪大肠杆菌、弧菌数、异养细菌总数等生物学指标的监测与分析结果。  3分析与评价    3.1污染指数指标      主要包括海水和沉积物的化学要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评价。    3.2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标      主要包括浮游植物的种类及数量、赤潮种类及其密度分布等、浮游植物生多样性的分析评价。   3.3营养水平指标      运用单项和综合的营养水平指标评价监测海域的营养状况。    3.4病原微生物指标     根据病原微生物学指标是否超标,分析养殖区水环境和沉积物环境的质量状况。  4海水增养区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4.1监测海区的水环境质量现状的分析与评价   4.2监测海区的沉积物环境的分析与评价   4.3监测海区环境质量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4.4对监测海区环境质量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5监测数据报表   水质、沉积物、浮游植物等监测结果汇表。  6附图、附表、附件   含参考文献、等值线图等。    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和附录M为规范性附录,附录L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第一次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立俊、王健国、梁玉波、韩庚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