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7.00 KB
  • 17页

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20110406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附件2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二〇一一年四月 前言《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分为9章5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明确全国第二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和内容,规定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区划方法、抽样方法、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确定调查成果,明确质量控制的程序和方法。本标准附录A、B、D、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规程由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提出。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监测中心。 引言我国于1995-2003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调查结果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的要求,野生动物资源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为此,我国将于2011年启动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为规范调查行为,特制订本规程。本规程吸取了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经验和教训,借鉴了国外野生动物调查的方法和技术,参考了有关国际组织的标准,重点考虑了调查的抽样、布样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案。本规程适用于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其他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可参照使用。2术语与定义2.1陆生野生动物terrestrialwildlife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的野生动物。2.2野生动物产品wildlifeproduction陆生野生动物的任何部分或其衍生物。2.3常规调查generalsurvey采用样线法、样方法、样点法等常用抽样和计数方法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调查的方法。2.4专项调查specialsurvey专项调查包括专项物种调查和专项地区调查。专项物种调查指对分布范围狭窄、习性特殊、数量稀少、常规调查不能达到要求的种类,根据动物的分布和生态习性,采用专门方法进行的调查。专项地区调查指对地形、地貌特殊或者地理位置特别偏远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常规调查难以实施的地区,根据该地区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动物的种类、分布、习性等,采用专门方法进行的调查。2.5同步调查synchronizationsurvey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标准,多人多点同时对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不同地点的某种类野生动物进行调查。2.6样线法linetransectmethod按照统计学要求布设调查样线,在调查样线上行进,观察并记录样线两侧野生动物或其活动痕迹以及距离样线中线垂直距离的调查方法。2.7样点法pointsamplingmethod按照统计学要求布设样点,以样点为中心,观察并记录周围野生动物及距离样点中心距离的调查方法。2.8样方法quadratsamplingmethod按照统计学要求,布设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样地,观察并记录其中野生动物或其活动痕迹的方法。2.9养殖场所wildlifebreedingfarm任何驯化、饲养、繁殖、育种陆生野生动物的场所。2.10狩猎场huntingground在狩猎动物分布区划出一定范围开展狩猎活动的场所。2.11栖息地habitat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它由一定的地理空间、植物和其它生物环境构成,其中由植物组成的植被是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主要因子,是地理空间条件的综合反映。3总则3.1调查目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保护、发展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是有关部门制定宏观政策、履行国际义务、开展国际交流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需要。3.2调查任务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并为建立野生动物资源监测体系奠定基础。14 3.3调查范围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范围是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中国大陆区域。3.4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是陆生脊椎动物,即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调查名录见附录A。在确定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名录时,重点考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其他公约或协定保护的物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我国特有种、环境指示种、旗舰种、伞护种及生态关键种;——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重要物种。3.5调查内容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内容包括:——野生动物分布现状;——野生动物栖息地现状;——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及变动趋势;——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受威胁因素;——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现状;——野生动物分布区的社会经济状况;——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及贸易状况;4野生种群调查4.1常规调查4.1.1调查区划及抽样4.1.1.1调查区划以全国动物地理区划及有关自然地理区划为基础,将全国陆地划分为若干调查单元。宜应用GIS技术以1/25万或大于1/25万的电子地形图为基础进行区划。4.1.1.2抽样将各调查单元依据表1规定的面积划分为若干正方形样区,系统抽样,抽取10%的样区作为调查样区,在调查样区内布设样地。表1各地理省调查样区面积表区亚区地理省调查样区面积(公顷)东北区大兴安岭亚区大兴安岭北部省10000大兴安岭南部省10000长白山地亚区小兴安岭省10000长白山地省10000三江平原省90000松辽平原亚区山前丘陵省10000嫩江平原省90000辽河平原省90000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华北平原省90000山东丘陵省10000淮北平原省9000014 黄土高原亚区冀晋陕北部省10000晋南-渭河-伏牛省10000甘南-六盘省10000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呼伦贝尔-辽西省90000内蒙古东部省90000西部荒漠亚区河套-河西省90000阿拉善-北山省90000东疆戈壁省90000准噶尔盆地省90000塔里木盆地省90000柴达木盆地省90000天山山地亚区天山山地省10000准噶尔界山省10000阿尔泰山地省10000帕米尔高原省10000青藏区羌塘高原亚区羌塘荒漠省90000昆仑省90000高原湖盆山地省90000青海藏南亚区藏南高原谷地省90000青藏东部省90000祁连湟南省90000西南区西南山地区东北山地省10000三江横断省10000云南高原省10000喜马拉雅亚区喜马拉雅省10000察隅-贡山省10000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伏牛-大别省10000长江沿岸平原省90000江南丘陵省10000西部山地高原亚区秦巴-武当省10000四川盆地省10000贵州高原省10000黔桂湘低山丘陵省10000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东部丘陵省10000沿海低丘平地省10000滇桂山地丘陵省10000滇南山地亚区滇西南山地省10000滇南边地省1000014 海南亚区中部山地省10000沿海低地省10000台湾亚区中央山地省西部低地省南海诸岛亚区南海诸岛省10000宜在样地布设前进行预调查。将各个调查样区根据栖息地类型进行分层,,在各层内随机布设样线、样方、样点等样地。样地布设应充分考虑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类型、活动范围、生态习性、透视度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宜分别布设样地。样线宽度、样点半径、样方大小依据栖息地类型、野生动物种类、野生动物习性、观察对象确定。但同一调查单元对同一物种的调查应使用相同类型的调查样地,样线宽度、样点半径、样方大小应一致。样线宽度的设置应使调查人员能清楚观察到两侧的野生动物及活动痕迹,样线长度应使调查人员当天能够完成一条样线调查。在北方林区,每一调查样区每一类型样地面积之和不小于动物栖息地面积的3-5%;在南方林区,每一类型样地面积之和不小于动物栖息地面积的1-3%,在其它栖息地,每一调查样区每一类型样地面积之和不小于动物栖息地面积的5%。同时,每一调查样区每一类型样地数量均不少于30条(个)。样地应具有代表性,同类型样地不应有交叉。在1/1万或1/5万的电子地形图上布设调查样地。应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成果、森林资源一类、二类调查成果、遥感卫星影像等成果,采用GI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布设样地。4.1.1.3样地编号对调查样地进行编号,编号应包含调查单元、调查样区、栖息地类型、样地类型等有关信息及序号。4.1.1.4样地定位调查人员应使用1/1万或1/5万地形图及GPS进行样地定位。4.1.2分布调查采用访问调查法及资料查询法。近5年内有人见到某种动物或者存在某种动物出现的确切证据的,认为该物种在该调查样区内有分布。野外调查发现某种野生动物实体或活动痕迹的,认为该物种在该调查样区内有分布。4.1.3栖息地调查结合野生种群数量调查进行栖息地调查。发现野生动物实体或活动痕迹时,记录动物或活动痕迹所在地的地貌、坡度、坡位、坡向、植被类型等栖息地因子及干扰状况和保护状况。4.1.3.1地貌类型极高山:海拔>5000m的山地(起伏度>200m)。高山:海拔为3500~5000m的山地(起伏度>200m)。中山:海拔为1000~3500m的山地(起伏度>200m)。低山:海拔<1000m山地(起伏度>200m)。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坡度较缓和,起伏度<200m。台地:起伏度一般>30m平原:平坦开阔,起伏很小,起伏度一般<30m。4.1.3.2坡度平坡:0-5度缓坡:6-15度斜坡:16-25度陡坡:26-35度急坡:36-45度14 险坡:46度以上4.1.3.3坡向根据地面朝向,分为9个坡向。北坡:方位角338°~360°,0°~22°;东北坡:方位角23°~67°;东坡:方位角68°~112°;东南坡:方位角113°~157°;南坡:方位角158°~202°;西南坡:方位角203°~247°;西坡:方位角248°~292°;西北坡:方位角293°~337°;无坡向:坡度<5°的地段。4.1.3.4坡位分脊、上、中、下、谷、平地6个坡位。脊部:山脉的分水线及其两侧各下降垂直高度15m的范围;上坡:从脊部以下至山谷范围内的山坡三等分后的最上等分部位;中坡:三等分的中坡位;下坡:三等分的下坡位;山谷(或山洼):汇水线两侧的谷地,若样地处于其它部位中出现的局部山洼,也应按山谷记载;平地:处在平原和台地上的样地。4.1.3.5栖息地类型栖息地为天然植被或人工林的,记录其植被类型;栖息地为无植被的水面的,依据《湿地公约》,描述到类,即沼泽、湖泊、河流、河口、滩涂、浅海湿地、珊瑚礁、人工湿地;栖息地为农田的,记录到水田或旱地。植被类型见附录Ca)森林——针叶林:应按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描述到群系或群系以下,并指明优势种。——阔叶林:应按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描述到群系组,并指明优势种。——人工林:记录主要造林树种名称。——灌丛:应按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描述到群系组或群系,并指明优势种。b)草原应按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描述到群系组或群系,并指明优势种。c)荒漠应按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描述到植被亚型或亚型以下。d)高山冻原——冻原:应按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描述到植被亚型或亚型以下;——高山植被:应按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描述到植被亚型或亚型以下。e)草甸应按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描述到群系组或群系组以下,并指明优势种。4.1.3.6干扰状况a)干扰类型分为人为干扰、牲畜干扰、建筑干扰、其它干扰。人为干扰指由于人为活动所带来的直接干扰;牲畜干扰指牛、马、羊、骆驼等家畜活动带来的干扰;建筑物干扰指道路、桥梁、房舍等建筑设施对栖息地的分割、破坏。14 其它干扰指以上干扰之外的干扰。b)干扰强度分为强、中、弱、无强:指栖息地受到严重干扰,植被基本消失,野生动物难以进行栖息繁衍。中:指栖息地受到干扰,植被部分消失,但干扰消失后,植被仍可恢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仍然可以进行栖息繁衍;弱:栖息地受到一定干扰,但植被基本保持原样,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影响不大。无:栖息地没有受到干扰,植被保持原始状态,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没有影响。4.1.4野生种群调查同一调查单元内对同一物种的抽样方法和调查方法应相同。4.1.4.1兽类北方地区宜在存雪期间进行调查。4.1.4.1.1样线法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青藏高原、内蒙古草原对草食动物的调查可使用样线法。样线上行进的速度根据调查工具确定,步行宜为每小时1-2km。不宜使用摩托车等噪音较大的交通工具进行调查。发现动物实体或其痕迹时,记录动物名称、数量、痕迹种类、痕迹数量及距离样线中线的垂直距离、地理位置、影像等信息,见表D.1。同时记录样线调查的行进航迹。4.1.4.1.2直接计数法对于大规模集群繁殖或栖息的兽类宜使用直接计数法进行调查。首先通过访问调查、历史资料等确定动物集群时间、地点、范围,并在地图上标出。在动物集群期间进行调查,记录集群地的位置、动物种类、数量、影像等信息,见表D.2。4.1.4.2鸟类应分繁殖期和越冬期期分别进行鸟类数量调查。繁殖期和越冬期调查都应在大多数种类的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时期内进行。一般繁殖期为每年的4月至7月,越冬期为12月至翌年2月。各地应根据本地的物候特点予以确定。调查应在晴朗、风力不大(三级以下风力)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调查应在清晨或傍晚鸟类活动高峰期进行。4.1.4.2.1样线法样线上行进的速度根据调查工具确定,步行宜为每小时1-2km。不宜使用摩托车等噪音较大交通工具进行调查。发现动物时,记录动物名称、动物数量、距离样线中线的垂直距离、地理位置、影像等信息,见表D.1。同时记录样线调查的行进航迹。4.1.4.2.2样点法小型鸟类调查宜使用样点法。在调查样区设置一定数量的样点,样点设置应不违背随机原则,样点数量应有效地估计大多数鸟类的密度。样点半径的设置应使调查人员能发现观测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在森林、灌丛内设置的样点半径不大于25m,在开阔地设置的样点半径不大于50m。样点间距不少于200m。到达样点后,宜安静休息5分钟后,以调查人员所在地为样点中心,观察并记录四周发现的动物名称、数量、距离样点中心距离、影像等信息,见表D.3。每个样点的计数时间为10分钟。每个动物只记录一次,明知是飞出又飞回的鸟不进行计数。4.1.4.2.3直接计数法对于集群繁殖或栖息的鸟类调查宜使用直接计数法进行调查。14 首先通过访问调查、历史资料等确定鸟类集群时间、地点、范围等信息,并在地图上标出。在鸟类集群时进行调查,计数鸟类数量。记录集群地的位置、鸟类的种类、数量、影像等信息,见表D.2。4.1.4.3爬行类调查季节应为出蛰后的1-5个月内,调查时间根据动物种类及习性确定。4.1.4.3.1样线法在爬行动物栖息地随机布设样线,调查人员在样线上行进,发现动物时,记录动物名称、数量、距离样线中线的垂直距离、地理位置、影像等信息,见表D.1。样线上行进的速度根据调查工具确定,步行宜为每小时1-2km。不宜使用摩托车等噪音较大交通工具进行调查。同时记录样线调查的行进航迹。4.1.4.3.2样方法在爬行动物栖息地随机布设50mX100m的样方,仔细搜索并记录发现的动物名称、数量、影像等信息,见表D.4。4.1.4.4两栖类调查季节应为出蛰后的1-5个月内,调查时间为晚上(日落0.5小时至日落后4小时)。4.1.4.4.1样线法溪流型两栖动物调查宜使用样线法。沿溪流随机布设样线,沿样线行进,仔细搜索样线两侧的两栖动物,发现动物时,记录动物名称、数量、距离样线中线的垂直距离、地理位置、影像等信息,见表D.1。同时记录样线调查的行进航迹。仅对成体进行计数。样线上行进的速度根据调查工具确定,步行宜为每小时1-2km。不宜使用摩托车等噪音较大交通工具进行调查。4.1.4.4.2样方法非溪流型两栖动物调查宜使用样方法。在调查样区确定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在栖息地上随机布设8mX8m样方。至少四人同时从样方四边向样方中心行进,仔细搜索并记录发现的动物名称、数量、影像等,见表D.4。仅对成体进行计数。4.1.5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受威胁状况调查进行种群及栖息地调查时,记录各调查样区野生动物及栖息地受到的主要威胁、受干扰状况及程度,见表D.5。根据样区调查情况,结合资料查阅、访问调查,对调查单元野生动物及栖息地受到的主要威胁、受干扰状况进行评估。危胁及干扰程度分为强、中、弱。4.1.6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现状调查查阅资料、访问调查相结合,记录各调查单元野生动物受到的主要威胁及保护现状,见表D.6。4.1.7野生动物分布区社会经济调查查阅资料、访问调查相结合,记录各调查样区、调查单元社会经济情况,见表D.7。4.1.8常规调查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4.1.8.1原始数据的保存、修改、录入野外记录表应永久保存。野外记录表不宜涂改,对记录表中明显的错误应进行标注性修改,并加注修改时间及修改人。原始数据应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数据录入和上报,并保存备份文件。4.1.8.2调查样区数据计算4.1.8.2.1分布面积如果某种动物在调查样区各层均有分布,则调查样区14 面积即为动物的分布面积。如果某种动物在调查样区内仅分布于特定的栖息地,则该栖息地面积为该种动物的分布面积。4.1.8.2.2栖息地面积根据文献资料、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记录,确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类型,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遥感数据等有关资料,用GIS确定各种类型栖息地的面积,各类型栖息地面积之和即为该种动物在调查样区内的栖息地面积。4.1.8.2.3野生种群密度及数量计算①样方法宜以有关软件计算动物的数量及密度。②样线法宜以有关软件计算动物的数量及密度。③样点法宜以有关软件计算动物的数量及密度。④集群地计数法调查样区内动物数量S=S1+S2+…+SnSn为第n个集群地某种动物的数量。4.1.8.2.4兽类痕迹密度计算①样方法D=(D1+D2+D3+…+Dn)/nDn=Nn/AnD为某个样区某种动物某种痕迹的密度;Dn为第n个样方某种动物某种痕迹的密度;Nn为第n个样方某种动物某种痕迹的数量;An为第n个样方的面积;②样线法D=(D1+D2+D3+…+Dn)/nDn=Nn/AnD为某个样区某种动物某种痕迹的密度;Dn为第n条样线某种动物某种痕迹的密度;Nn为第n条样线某种动物某种痕迹的数量;An为第n条样线的面积;4.1.8.2.4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相对密度计算①样方法D=(D1+D2+D3+…+Dn)/nDn=Nn/AnD为某个样区某种动物的相对密度;Dn为第n个样方某种动物的相对密度;Nn为第n个样方某种动物的数量;An为第n个样方的面积;②样线法D=(D1+D2+D3+…+Dn)/nDn=Nn/AnD为某个样区某种动物的相对密度;Dn为第n条样线某种动物的相对密度;Nn为第n条样线某种动物的数量;An为第n条样线的面积;14 4.1.8.2.4鸟类相对密度计算①样方法D=(N1+N2+N3+…+Nn)/nD为某个样区某种动物的相对密度;Nn为第n个样方某种动物的数量;②样线法D=(D1+D2+D3+…+Dn)/nDn=Nn/LnD为某个样区某种动物的相对密度;Dn为第n条样线某种动物的相对密度;Nn为第n条样线某种动物的数量;Ln为第n条样线的长度;③样点法D=(N1+N2+N3+…+Nn)/nD为某个样区某种动物的相对密度;Nn为第n个样点某种动物的数量;4.1.8.3调查单元数据计算4.1.8.3.1分布面积某一调查单元所有抽样样区均有某种野生动物分布的,则认为该物种分布于整个调查单元,其分布面积为调查单元总面积。如果某种野生动物依赖于某种特殊栖息地,并且该特殊栖息地仅局限于部分调查样区或某些调查样区的局部区域,则根据有关资料,通过计算特殊栖息地的面积,获得该物种在该调查单元的分布面积。4.1.8.3.2栖息地面积根据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记录,确定栖息地类型,根据动物分布状况、依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遥感数据等资料,用GIS确定分布区内各种类型栖息地的面积,各类型栖息地面积之和即为该种动物在调查单元内的栖息地面积。4.1.8.3.3种群数量估计若以N表示某调查单元某种野生动物数量,Di表示第i个抽样样区某种动物的密度,A表示某调查单元某种动物的栖息地面积,则:N=(D1+D2+…Di)/i×A4.1.8.3.4兽类痕迹密度计算D=(D1+D2+…Di)/iD为某调查单元某种动物某种痕迹的密度;Di为第i个抽样样区某种动物某种痕迹的密度。4.1.8.3.5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相对密度计算D=(D1+D2+…Di)/iD为某调查单元某种动物的相对密度;Di为第i个抽样样区某种动物的相对密度。4.1.8.4全国数据汇总各调查单元某种动物的分布面积、栖息地面积之和即为该种动物全国分布面积、栖息地面积。进行绝对数量调查的物种,各调查单元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之和即为该种动物全国种群数量。全国野生动物的受威胁状况及保护现状依照各调查单元野生动物及栖息地受威胁状况、保护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全国野生动物分布区社会经济状况以各调查单元野生动物分布区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参照国家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14 4.1.9补充调查经统计计算,样本数量未达到有关要求的,应进行补充调查。4.2专项调查4.3.1专项物种调查对分布范围狭窄、习性特殊、数量稀少、常规调查不能达到要求的种类进行专项调查。专项调查名录见表A.2。应依据各物种的分布、栖息地状况、生态习性等制定相应的调查方法。全国范围开展的专项调查或某一专项调查覆盖某物种所有分布区的,其结果为该物种全国调查结果。某一物种既进行了专项调查,又进行了常规调查的,以专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汇总。4.3.2专项地区调查对常规调查难以实施的地区进行专项调查,应依据调查地区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当地野生动物的分布、栖息地、生态习性等制定相应的调查方法。4.3同步调查对部分具有明显繁殖地、越冬地以及停歇地特征的迁徙鸟类进行同步调查,名录见附表A.3。应分别在冬季和夏季鸟类种群稳定期间进行调查,每次调查应在所有繁殖地/越冬地同时进行,相邻的繁殖地/越冬地也应同时开展调查。应根据不同种类制定专门的技术规范。5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调查5.1野生动物养殖场所及人工种群调查各养殖场所填写报表和抽样实地调查相结合,调查所有驯化、饲养、繁殖、育种野生动物的场所,记录养殖场所的基本情况及所饲养动物的种类、数量等信息,见表D.8,表D.9。5.2狩猎场及狩猎调查各狩猎场填写报表和抽样实地调查相结合,调查各狩猎场的基本情况及近10年的狩猎经营情况,见表D.10,表D.11。5.3产品加工调查各有关单位填写报表和抽样实地调查相结合,并综合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签发的行政许可决定、“野生动物经营利用专用标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分年度统计近10年以野生动物或其产品为原料的企业野生动物加工利用状况,见表D.13。5.4国内贸易调查5.4.1野生动物集贸市场调查结合野外调查,对调查样区内或附近野生动物集贸市场进行调查,统计集贸市场上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产品的种类及数量,见表D.12。调查各县集贸市场野生动物及产品的种类及数量。5.5国际贸易调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的记录、海关的记录等为依据,分年度统计10年以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出口情况,见表E.16。6调查成果6.1成果内容调查成果包括调查样区、调查单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全国的有关表格材料、图面材料、文字材料、影像材料以及上述材料的电子文档。(1)调查样区①表格材料各调查样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记录表;各调查样区野生动物野生种群数量/相对密度/分布地点统计表;各调查样区野生动物名录;14 ②图面材料各调查样区样地布设分布图;各调查样区样线调查航迹图;各调查样区样方、样点中心位置图;各调查样区动物集群地位置图;各调查样区陆生野生动物分布图;③文字材料各调查样区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④影像材料各调查样区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照片;各调查样区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视频资料;(2)调查单元①表格材料各调查单元野生动物名录各调查单元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记录表;各调查单元野生动物野生种群数量/相对密度/分布地点统计表;②图面材料各调查单元样地布设分布图;各调查单元陆生野生动物分布图;③文字材料各调查单元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④影像材料各调查单元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照片;各调查单元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视频资料;(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①表格材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养殖场所统计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养殖数量统计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狩猎场统计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狩猎场经营情况统计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际狩猎场统计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际狩猎场经营情况统计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加工利用单位统计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国际贸易统计表;②图面材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养殖场所分布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狩猎场分布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际狩猎场分布图;③文字材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野生动物养殖场所调查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狩猎场调查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际狩猎场调查报告;(4)全国①表格材料全国野生动物野生动种群数量/相对密度/分布地点统计表;全国野生动物养殖场所统计表;14 全国野生动物养殖数量统计表;全国国内狩猎场统计表;全国国际狩猎场统计表;全国国内狩猎场经营情况统计表;全国国际狩猎场经营情况统计表;全国野生动物国际贸易统计表;②图面材料全国陆生野生动物分布图;③文字材料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④影像材料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照片;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视频资料;⑤数据库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数据库;6.2成果要求6.2.1调查结果专项调查及同步调查应对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密度、栖息地类型、栖息地面积、分布地点、分布面积等进行统计,并应计算误差限及调查精度。调查精度不低于80%(特殊情况下,经专家指导委员会同意,调查精度可适当放宽,但不得低于75%)。常规调查根据类群不同,应对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相对密度或分布地点进行统计,并统计栖息地类型、栖息地面积及分布面积等,具体见表2。对种群数量、相对密度进行统计计算的,应计算误差限及调查精度。调查精度不低于70%。表2常规调查各类群野生动物调查成果要求类群种群数量相对密度栖息地类型栖息地面积分布地点分布面积实体痕迹密度粪便足迹链洞穴 兽类 灵长目 √    √√√√鳞甲目    √√√√√食肉目      √√√√ 偶蹄目猪科   √ √√√√麝科 √√ √√√√鹿科 √√ √√√√牛科(斑羚、鬣羚除外)√   √√√√斑羚√√√√√√鬣羚√√√√√√兔形目   √√ √√√√鸟类鹈形目 √  √√√√鹳行目√√√√√隼形目√√√√√鸡形目√√√√√鹤形目√√√√√14 鸻形目√√√√√沙鸡目√√√√√鸽形目√√√√√鹦形目√√√√√鹃形目√√√√√鸮形目√√√√√雨燕目√√√√√咬鹃目√√√√√佛法僧目√√√√√犀鸟目√√√√√鴷形目√√√√√雀形目√√√√√爬行类   √   √√√√两栖类   √   √√√√6.2.2文字材料与表格材料文字材料与表格材料应按A4版面印刷,并应附调查人员名单及主要分工。6.2.3图面材料符合专题图的制图标准及精度要求,具有准确完整的制图投影参数;调查样区的图面材料应采用1:1万或1:5万的比例尺,调查单元应采用1:5万或1:10万的比例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图面材料应采用1:25万或1:100万的比例尺。6.2.4影像材料每一调查样区发现的每一种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均应有实体照片,每一调查样区发现的每一种兽类均应有实体或痕迹照片。其中每一新纪录、新分布的照片不少于3张,每一新物种的照片不少于5张。照片应在野生自然状态下拍摄获得,图片清晰,鉴别特征明显。6.2.5电子文档文字材料应为WORD格式,表格材料为EXCEL格式,图面材料为ARCGIS矢量文件6.4成果报送采取电子文档远程即时报送和书面材料报送两种方式进行成果报送。根据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监测中心建立的远程报送管理信息系统,各调查单位及各省应按系统要求即时报送。6.5成果发布经国家林业局保护司或其委托单位验收合格后可发布成果。7质量控制7.1质量管理机构及人员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承担单位及管理单位均应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国家林业局委托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监测中心负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的质量管理。7.2审查与备案样地布设方案及样地布设图应报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监测中心进行预审和备案。各调查方案应经专家评审,并报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监测中心备案。各调查报告应经专家评审后上报国家林业局。各调查单位应对原始调查方案、样地布设图、记录表、统计表、调查照片、视频资料、调查报告进行备案。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监测中心对所有表格材料、图面材料、文字材料、影像材料的14 电子文档进行备案,对并调查方案及调查报告文本进行备案。7.3检查7.3.1检查方法随机抽取样地进行检查。对抽取的样地,应由原调查人员与被检查人员一起到现场进行调查,采用原调查方法,对相对稳定的调查指标进行复核。7.3.1检查内容进行全面检查。7.3.3检查数量检查样地数占野外样地数1-10%;7.4质量评定制定野生动物调查质量评价系统,进行质量评定。7.5验收由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委托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监测中心组织验收。未经质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成果不能进行验收。7.6重新调查质量不合格的调查样区或调查单元应进行重新调查。8监测样地选取系统抽样,交替选取,每个监测年度选取各类型调查样地的10-20%作为监测样地。9高新技术应用鼓励在不违背调查抽样原则、调查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进行调查。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