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0 KB
- 7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engineeringInformationmanagementDBJ14—023—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标准备案号:J10350—20042004—04—14发布2004—06—01实施山东省建设厅发布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山东省)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目录1总则2术语3管理职责3.1基本规定3.2建设单位职责3.3勘察设计单位职责3.4监理单位职责3.5施工单位职责3.6检测、试验单位职责4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与分类编号4.1施工技术资料管理4.2分类与编号5施工技术资料内容及要求5.1基本内容5.2施工管理资料5.3施工试验记录6施工质量验收7归档组卷与验收7.1一般要求7.2组卷7.3验收7.4其它本规程用词说明附录A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组成表附录B隐蔽工程主要隐检项目及内容附录C工程观感质量评价的标准附录D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样表(一、二、三)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1总则1.0.1为加强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确保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与功能适用要求,保证工程质量,体现工程资料是工程质量形成、验收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山东省有关规定编制。1.0.3本规程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含装饰装修)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凡在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参与工程建设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检测、试验等单位均应执行本规程。1.0.4施工技术资料主要由施工管理、验收和检测、试验资料等文件、图表组成,应与工程建设过程同步进行并完成。施工技术资料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行工程竣工验收。1.0.5施工技术资料的形成、收集和整理应由各方责任主体共同形成,并保证其真实、准确、及时、完整。1.0.6施工技术资料的形成、归档过程,宜采用计算机管理,逐步实现以缩微品和光盘载体代替纸质载体。属国家、省重点工程的施工技术资料宜采用缩微品。1.0.7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除应执行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和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2术语2.0.1建设工程项目经批准按照一个总体设计进行施工,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具有独立组织形式,实行统一管理的工程基本建设单位。它由一个或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工程组成。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2.0.2建筑工程质量反映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2.0.3验收建筑工程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2.0.4观感质量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2.0.5见证取样和送检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现场取样,共同密封后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的过程。2.0.6施工技术资料在工程建设阶段,施工单位与参建各方共同形成的反映施工过程及质量情况的信息资料。包括施工管理、工程验收、检测、试验、竣工图等。2.0.7竣工图工程竣工验收后,真实反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及说明。2.0.8立卷(组卷)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分类整理成案卷的过程,亦称立卷(组卷)。2.0.9归档文件的形成单位完成其工作任务后,将形成的文件整理归卷后,按规定移交给有关部门。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3管理职责3.1基本规定3.1.1施工技术资料的形成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工程合同与设计文件等规定。3.1.2工程各参建单位应将施工技术资料的形成和积累纳入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审核应有专人负责。3.1.3施工技术资料应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签发并按规定移交,要求书写认真、字迹清晰、内容完整、责任方签字齐全。3.1.4工程合同中应约定文件、资料的责任签字权限。一般情况下单位(子单位)工程、分包项目的竣工验收签章应使用企业法定公章,其它应使用项目部(分包单位)符合相应授权的公章。有关签字人员也应有相应的授权证明。3.1.5工程各参建单位应确保各自资料的真实、有效、及时和完整,对工程资料进行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等的,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3.1.6单位(子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有关单位进行,并形成竣工验收文件。3.1.7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负责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按照山东省有关竣工验收备案的有关规定,提交完整的竣工备案验收文件,报备案机关备案。3.2建设单位职责3.2.1应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设专人负责监督工程施工质量,参与工程验收。并负责监督和检查各参建单位工程资料的形成、积累和组卷工作。也可按规定委托监理单位进行监督和检查。3.2.2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必须向参与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原始资料。监督专业分包单位及时将施工技术资料完整、全面、准确地移交给总承包单位。3.2.3由建设单位采购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建设单位应保证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符合设计文件、规范标准和合同要求,并保证相关材料质量证明文件的完整、真实和有效,并经监理单位认可后及时移交给工程施工单位整理归档。3.2.4对须建设单位签认的施工技术资料应及时签署意见。按规定参与见证取样工作。3.2.5应收集和汇总各参建单位的工程资料整理归档为城建档案,按有关规定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移交事宜。3.2.6应负责组织竣工图的编制工作。也可委托监理或施工单位进行。3.3勘察设计单位职责3.3.1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同和规范要求提供勘察、设计文件。3.3.2对须勘察、设计单位参加的验收或签认的施工技术资料应参加验收并签署意见。3.3.3应参加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并签字认可。3.3.4工程竣工验收应出具工程质量检查报告。3.4监理单位职责3.4.1应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编制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履行旁站监理责任。3.4.2按合同约定进行勘察、设计文件的有效性检查,签认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纪要。3.4.3在施工阶段对施工技术资料的形成、积累、组卷和归档进行监督、检查,使施工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符合有关要求。完成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签认工程材料进场报验、工程测量放线、隐蔽工程验收检查以及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质量验收记录等工作。3.4.4参加工程见证取样工作,对见证取样试验样品真实性负责,并监督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过程、工作结果及相关资料的形成。3.4.5提供合格、完整的监理资料;提供工程质量评估报告。3.5施工单位职责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3.5.1应负责施工技术资料的主要管理工作。实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逐级建立健全施工技术、质量、材料、检(试)验等管理岗位责任制。3.5.2应负责汇总各分包单位编制的施工技术资料。分包单位应负责其分包范围内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施工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3.5.3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将工程的施工技术资料整理、汇总、组卷;并按合同约定数量编制成套完整的施工技术资料,移交建设单位,自行保存一套。3.5.4负责见证取样的取样、封样、送检工作,并对样品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3.6检测、试验单位职责3.6.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实行技术负责人制,完善分级管理制度,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工作。3.6.2负责出具真实、完整的检测、试验报告,并负责保留相关原始记录,建立检(试)验报告存档记录,并有专人负责管理。3.6.3参与配合有关部门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工作。4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与分类编号4.1施工技术资料管理4.1.1施工技术资料实行报验、报审制度,应设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管理,并具备相应的资格。在施工过程中应按先自检、后交接检再验收的程序,加强过程控制。4.1.2施工技术资料的报验、报审及验收、审批均应有时限性要求。工程相关各方责任主体应在合同中约定工程报验、报审的申报时间及审批时间,并约定相应承担的责任。当无约定时,施工技术资料的申报、审批不得影响正常施工。4.1.3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的,应在与分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明确分包范围内施工技术资料的移交办法,包括套数、时间、质量要求、验收标准、违约责任等。专业分包亦遵守本规定。4.1.4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每项工程含分包工程至少应整理两套施工技术资料。移交建设单位一套,施工企业自行保存完整的一套。4.1.5施工技术资料宜采用配套软件形成、整理,并逐步过渡到以电子媒介为基础的存放形式。对于参与各类规范化施工管理及参加政府、社会评选的工程宜采用光盘、缩微品载体。4.1.6施工技术资料应以打印或印刷为主。纸质载体幅面为A4,若手工书写必须用蓝黑或碳素墨水。4.1.7建筑工程内的室外工程、道路、桥梁,工业安装项目内容不包含在本规程之内,可参照本规程执行。4.2分类与编号4.2.1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和《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本规程将单位工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组成区分为建筑结构与装饰装修、建筑设备安装、建筑工程检测三大类。各类施工技术资料(除建筑工程检测外)详见附录A《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组成表》。4.2.2单位(子单位)工程中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划分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确定。4.2.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代号按表4.2.3中确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代号表表4.2.3建筑结构与装饰装修建筑结构与装饰装修鲁JJ桩基工程鲁ZJ钢结构工程鲁GG幕墙工程鲁MQ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给排水与采暖工程鲁SN通风与空调工程鲁TK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建筑电气工程鲁DQ电梯工程鲁DT智能建筑工程鲁ZN工程检测鲁JC4.2.4施工技术资料编号原则及填写要求1、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号栏位于各表的右上角。2、一般情况下,编号由三部分组成,即分部(子分部)工程代号,资料组列顺序号和同类资料顺序号组成,各部分之间用横线隔开。如:鲁JJ001—001①②③①为分部工程代号,按表4.2.3中选用。②资料组列顺序号,按附录A查寻。③相同表格、相同项目,按时间顺序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号。4.2.5顺序号填写原则1、施工技术资料专用表格,均随工程施工过程,按时间顺序,用阿拉伯数字从001开始连续标注。2、对同一张表格(如隐蔽验收记录等)涉及到多个分部(分项)工程时,应根据各自分部(分项)工程的不同,依各个检查项目分别自001开始连续标注(依时间顺序)。4.2.6无示范表格或由外界各方提供的施工技术资料和文件,应在资料的右上角注明编号或顺序号,填写要求同4.2.1~4.2.5规定。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5、施工技术资料内容及要求5.1基本内容各大类施工技术资料由施工管理资料、施工质量验收资料和施工检测、试验资料组成,是记录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过程记录。5.1.1施工管理资料是施工阶段各方责任主体对施工过程采取组织、技术、质量措施进行管理,实施过程控制,记录施工过程中组织、管理、监督实体形成情况资料文件的统称。主要包含工程质量管理、施工记录、材质证明文件、施工试验等内容。5.1.2施工质量验收资料是施工阶段各方责任主体对工程施工各阶段工序质量进行确认验收并签署验收意见形成资料文件的统称。主要包含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实体、观感验收等内容。5.1.3施工检测资料是施工阶段各方责任主体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设施、设备质量、品质性能而采取第三方检验手段加以证明形成资料的统称。主要包括各种性能检验报告等。5.2施工管理资料5.2.1工程概况表本表是对工程基本情况的简要描述,应包括单位(子单位)工程的一般情况、建筑结构形式、安装设施设备等。主要包括: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各方责任主体及负责人、建筑面积、主要结构类型、建筑层数、主要装饰情况、主要设备、设施情况等。5.2.2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本记录表开工时由施工单位如实填写,将有关文件原件附后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检查,并做出检查结论。主要检查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度情况;核查施工技术标准、标准计量准备工作;审查资质证书,完善总分包合同管理;对施工图、地质勘察资料和施工技术文件的有效性进行审查等工作。5.2.3设计变更文件1、图纸会审记录1)监理、施工单位应将各自提出的图纸问题及意见,按专业整理、汇总后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提交设计单位做交底准备。2)图纸会审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设计单位对各专业问题进行交底,施工单位负责将设计交底内容按专业汇总、整理,形成图纸会审记录。3)图纸会审记录应由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项目相关负责人签认,形成正式图纸会审记录。不得擅自在会审记录上涂改或变更其内容。2、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设计变更经任意一方提出,必须经设计单位确认,建设单位同意后发出。任何单位未经设计变更,不得更改设计文件。设计单位应及时下达设计变更通知单,内容详实、明确,必要时应附图,并逐条注明应修改图纸的图号。设计变更通知单应由设计专业负责人以及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签认。不同工程使用同一变更,必须注明工程名称编号及复印件或抄件加盖公章,并由各方技术负责人签字。分包工程的设计变更应通过总包单位办理。3、工程洽商记录可以由任意一方提出,须经设计单位确认,建设单位同意后发出。1)工程洽商记录应分专业办理,内容详实,必要时应附图,并逐条注明应修改图纸的图号。工程洽商记录应由设计专业负责人以及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签认。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2)设计单位如委托有关单位办理签认,应办理委托手续。5.2.4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在正式施工前编制完成,并经施工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审批。2、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重点部位、技术复杂或采用新技术的关键工序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也可分阶段编制施工方案。冬、雨期施工应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3、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内容应齐全,施工单位应首先进行内部审核,报监理(建设)单位批复后实施。发生较大的施工措施变化和工艺变更时,应有变更审批手续,并进行交底。5.2.5技术交底记录1、技术交底记录应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四新”(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技术交底和设计变更技术交底。主要内容应具体,达到施工规范、规程、质量标准的要求及措施。各项交底应有文字记录,必要时附图示,交底双方签认应齐全。2、重点和大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应由施工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把主要设计要求、施工措施以及重要事项对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进行交底。其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交底。3、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应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负责,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对专业工长进行交底。4、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应由专业工长对专业施工班组(或专业分包)进行交底。5、“四新”技术交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向专业工长进行交底。6、设计变更技术交底应由项目技术部门根据变更要求,并结合具体施工步骤、措施及注意事项等对专业工长进行交底。5.2.6施工日志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施工日志分建筑与结构(含装饰装修)、建筑设备安装工程两种,应以单位工程为记载对象,从工程开工起至工程竣工,按专业由专业人员负责逐日记载,并保证内容真实、完整,文字简练,时间连续。5.2.7施工测量记录施工测量记录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确保建筑工程定位尺寸、标高、垂直度、位置和沉降量等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的资料统称。1、工程定位放线记录1)施工测量单位应依据测绘部门提供的放线成果、红线及场地控制网(或建筑物控制网),测定建筑物位置、主控轴线及尺寸、建筑物±0.000绝对高程,填写测量记录报监理单位审核。2)工程定位测量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报请规划部门验线。2、基槽验线记录施工单位应根据主控轴线和基底平面图,检验建筑物基底外轮廓线、集水坑、电梯井坑、垫层标高(高程)、基槽断面尺寸和坡度等,填写《基槽验线记录》报监理单位审核。3、楼层平面放线记录楼层平面放线内容包括轴线竖向投测控制线、各层墙柱轴线、墙柱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等,施工单位应在完成楼层平面放线后,填写《楼层平面放线记录》报监理单位审核。4、楼层垂直度、标高抄测记录楼层全高、标高抄测内容包括楼层+0.5m(或+1.0m)水平控制线、皮数杆等,楼层全高、垂直度抄测内容包括本楼层和累计高度的垂直度测量。施工单位应在完成楼层全高、标高、垂直度抄测后,报监理审核。5、沉降观测记录1)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凡需进行沉降观测的工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的沉降观测工作。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2)测量单位应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编制观测方案,配合施工单位设置沉降观测点,绘制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定期进行沉降观测记录,并应附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与时间、荷载关系曲线图和沉降观测技术报告。5.2.8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检(试)验报告各种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试)验报告主要包括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建筑工程所使用的工程材料均应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质量合格证、检验报告、试验报告、产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保证书等)。质量证明文件应反映工程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性能指标等,并与实际进场材料相符。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材料应提供有关证明。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测试报告)的复印件应与原件内容一致,应按类别、规格、品种、型号分别整理,使用合格证或复印件贴条按进场顺序贴好,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注明原件存放处,并有经办人签字和时间。建筑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有进场检验记录;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材料应按相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规定进行复试或见证取样,有相应试(检)验报告。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材料需要代换且改变设计要求时,应有设计单位签署的认可文件。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的材料应由有相应资质检测单位的检测报告,如压力容器、消防设备、生活供水设备、卫生洁具、装饰装修等。凡使用的新材料、新产品,应由具备鉴定资格的单位或部门出具鉴定证书,同时具有产品质量标准和试验要求,使用前应按其质量标准和试验要求进行试验或检验。新材料、新产品还应提供安装、维修、使用和工艺标准等相关技术文件,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进口材料和设备等应有商检证明(国家认证委员会公布的强制性认证〔CCC〕产品除外)、中文版的质量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以及中文版的安装、维修、使用、试验要求进场检验报告等技术文件。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供应单位或加工单位负责收集、整理和保存所供材料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则需收集、整理和保存供应单位或加工单位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和进场后进行的检(试)验报告。各单位应对各自范围内工程资料的汇集、整理结果负责,并保证工程资料的可追溯性。1、钢筋(材)钢筋(材)及相关材料(如钢筋连接用机械连接套筒)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钢筋及承重钢材应按现行规范规定取样做力学性能的复试。并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进场复试按规范要求应有强屈比和屈标比计算值。当使用进口钢材、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有相应检验报告。2、焊条(丝)和焊剂有质量证明文件,与焊接形式所要求的品种、规格一致。需烘焙的应有烘焙记录。3、水泥水泥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包括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内容。水泥生产单位应在水泥出厂7天内提供除28天强度以外的各项试验结果,28天强度结果应在水泥发出日起32天内补报。水泥进场应对安定性进行复试。用于承重结构的水泥;使用部位有强度等级要求的水泥;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和进口水泥以及存放条件不当影响质量的水泥在使用前按规范规定必须进行复试,有试验报告。承重结构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用水泥应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4、砖与砌块砖与砌块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且注明与实际使用品种和数量相符的批量,应做取样复试,有复试报告。用于承重结构的砖与砌块、混凝土小型砌块应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5、防水材料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防水材料主要包括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粘结剂、止水带、膨胀胶条、密封膏、密封胶、水泥基渗透结晶性防水材料等。1)防水材料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有相应资质的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产品性能和使用说明书。2)防水材料进场后应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按规定取样复试。屋面、地下室、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应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3)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防水材料不允许在工程中使用。4)新型防水材料,应有省级以上相关部门、单位的鉴定文件,并有专门的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代表性的抽样试验记录。6、砂与碎(卵)石砂、石使用前应按产地、品种、规格、批量取样复试,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颗粒级配、密度、含泥量、表面密度(容重)等。按规定应预防碱-集料反应的工程或结构部位所用的砂、石,供应单位应提供砂、石的碱活性检验报告。海砂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以干砂重的百分率计)。7、外加剂外加剂主要包括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泵送剂、防水剂、防冻剂、膨胀剂、引气剂和速凝剂等。外加剂必须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有相应资质的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产品性能和使用说明书等。应按规定取样复试,具有复试报告。承重结构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应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外加剂应有有害物含量检测报告。当含有氯化物时,应做混凝土氯化物总含量检测,其总含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8、掺合料掺合料主要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沸石粉、硅灰和复合掺合料等。掺合料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用于结构工程的掺合料应按规定取样复试,有复试报告。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9、轻集料轻集料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取样复试,有复试报告。10、成品、半成品、构配件1)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含预制构配件)进场后,应由监理(建设)单位会同施工单位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填写《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主要检验内容包括:①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是否齐全;②实际进场材料数量、规格和型号等是否满足设计和施工计划要求;③外观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④按规定须抽检的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否及时抽检等。2)按规定应进场复试的工程材料,必须在进场检查验收合格后取样复试。3)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含预制构配件)生产单位应保存各种原材料(如钢筋、钢材、钢丝、预应力筋、木材、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合格证、复试报告以及构件的性能试验报告等资料,并应保证各种资料的可追溯性。4)预应力筋、锚(夹)具和连接器等应有进场复试报告。涂包层和套管、孔道灌浆用水泥及外加剂应按照规定取样复试,有复试报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外加剂的检测报告应有氯化物含量检测内容,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11、预拌混凝土(砂浆)1)供应单位必须向施工单位提供以下资料:配合比通知单;预拌混凝土(砂浆)出厂合格证;预拌混凝土运输单(正本)。2)预拌混凝土(砂浆)供应单位除向施工单位提供上述资料外,还应保证以下资料的可追溯性: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试配记录、水泥出厂合格证和试(检)验报告、砂和碎(卵)石试验报告、轻集料试(检)验报告,外加剂和掺合料产品合格证和试(检)验报告、开盘鉴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出厂检验混凝土强度值应填入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抗渗试验报告(试验结果应填入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混凝土坍落度测试记录(搅拌站测试记录)。3)施工单位应形成以下资料:混凝土开盘鉴定、浇灌申请书;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砂浆强度报告;抗渗试验报告混凝土(砂浆)试块强度(现场)统计、评定记录12、装饰装修材料主要包括抹灰、地面、门窗、吊顶、轻质隔墙(断)、饰面板(砖)、涂料、裱糊与软包材料和细部工程材料等。1)主要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和质量保证书等。2)应复试的材料(如建筑外窗、人造木板、室内花岗岩、外墙面砖和安全玻璃等),须按照相关规范规定进行复试,有相应复试报告。3)建筑外窗应有三性试验(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透性能)检测报告。4)有隔声、隔热、防火阻燃、防水防潮和防腐等特殊要求的材料应有相应的性能检测报告。5)当规范或合同约定应对材料做见证检测,或对材料质量产生异议时,应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并有检测报告。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装饰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并应有相应检测报告。13、钢结构工程材料钢结构工程材料主要包括钢材、钢构件、焊接材料、连接用紧固件及配件、防火防腐涂料、焊接(螺栓)球、封板、锥头、套筒和金属板等。主要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进口产品应有商检报告、中文标志等。按规定应复试的钢材必须有复试报告,并按规定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重要钢结构采用的焊接材料应有复试报告,并按规定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有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检验报告,并按规定做进场复试,有条件的应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防火涂料应有有相应资质等级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14、木结构木结构工程主要材料包括方木、原木、胶合木、胶合剂和钢连接件等。主要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等。按规定须复试的木材和钢件应有复试报告。木构件应有含水率试验报告。木结构用圆钉应有强度检测报告。15、幕墙工程幕墙工程材料主要包括玻璃、石材、金属板、铝合金型材、钢材、粘结剂及密封材料、五金件及配件、连接件和涂料等。1)主要材料应有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商检证明等。按规定应复试的幕墙材料必须有复试报告。2)幕墙应有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雨水渗透性能及平面变形性能检测报告。硅酮结构胶应有国家指定检测机构出具的相容性和剥离粘结性检测报告。3)玻璃、石材和金属板应有有相应资质检测机构出具的性能检测报告。安全玻璃必须有强制性认证标志且提供证书复印件,安全性能检测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取样复试(凡获得中国强制认证标志〔CCC〕的安全玻璃可免做现场复试)。4)铝合金型材应有涂膜厚度的检测。5)防火材料应由有相应资质等级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16、建筑电气工程材料、设备1)主要的电气设备和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书,进场应进行开箱验收。对质量有异议的应送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2)电力变压器、柴油发电机组、高压成套配电柜、蓄电池柜、不间断电源柜、控制柜(屏、台)应有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CCC”认证标志和认证证书复印件及试验记录。低压成套配电柜、动力、照明配电箱(盘、柜)应有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CCC”认证标志和认证证书复印件及试验记录。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电动机、电加热器、电动执行机构和低压开关设备应有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CCC”认证标志和认证证书复印件。3)电线、电缆、照明灯具、开关、插座、风扇及附件应有出厂合格证、“CCC”认证标志和认证证书复印件。电线、电缆还应有生产许可证。导管、型钢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证明书。电缆桥架、线槽、裸导线、电缆头部件及接线端子、钢制灯柱、混凝土电杆和其它混凝土制品应有出厂合格证。镀锌制品(支架、横担、接地极、避雷用型钢等)和外线金属应有出厂合格证和镀锌质量证明书。封闭母线、插接母线应有出厂合格证、安装技术文件、“CCC”认证标志和认证证书复印件。1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材料、设备1)主要设备、配件、产品应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材质和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主要设备、产品应有安装使用说明书。进场后应进行验收。阀门、调压装置、消防设备、卫生洁具、给水设备、中水设备、排水设备、采暖设备、热水设备、散热器、锅炉及附属设备、各类开(闭)式水箱(罐)、分(集)水器、安全阀、水位计、减压阀、热交换器、补偿器、疏水器、除污器、过滤器、游泳池水系统设备等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相关检验报告。对于国家及山东省有规定的特定设备及材料,如消防、卫生、压力容器等,应附有相应资质检验单位提供的检验报告。如安全阀、减压阀的调试报告、锅炉(承压设备)焊缝无损探伤检测报告、给水管道材料卫生检验报告、卫生器具环保检测报告、水表和热量表计量检定证书等。2)化学供水建(管)材必须提供质量检验部门产品合格证和产品卫生检验合格证明文件。还应有有关部门产品使用许可(备案)证。3)保温、防腐、绝热材料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材质检验报告。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18、通风与空调工程材料、设备1)主要设备、配件、产品应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材质和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主要设备应有安装使用说明书。进场后应进行验收。制冷机组、空调机组、风机、水泵、冰蓄冷设备、热交换设备、冷却塔、除尘设备、风机盘管、诱导器、水处理设备、加热器、空气幕、空气净化设备、蒸汽调压设备、热泵机组、去(加)湿机(器)、装配式洁净室、变风量末端装置、过滤器、消声器、软接头、风口、风阀、风罩等,以及防爆超压排气阀门、自动排气阀门等与人防有关的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其他质量合格证明。2)阀门、疏水器、水箱、分(集)水器、减震器、储冷罐、集气罐、仪表、绝热材料等应有出厂合格证、质量合格证明及检测报告。3)压力表、温度计、湿度计、流量计、水位计等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检测报告。4)各类板材、管材等应有质量证明文件。19、电梯工程主要材料电梯设备进场后,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和供货单位共同开箱检验,并进行记录,填写《电梯设备开箱检验记录》。电梯工程的主要设备、材料及附件应有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及安装技术文件。20、智能建筑工程材料主要设备、材料及附件应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说明书,检测报告。进场应进行开箱验收。5.2.9施工记录 施工记录包括通用施工记录和专用施工记录。是在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的各种检查、记录的统称。 1、地基处理施工单位根据地基验槽的结果依据勘察、设计单位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地基处理,完工后填写《地基处理记录》报请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复查。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强夯地基处理应对锤重、落距、夯击点布置及夯击次数做好记录。其他人工地基处理记录,由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记录。2、地基钎探应按设计要求做钎探记录。钎探前应绘制钎探点平面布置图,确定钎探点布置及顺序编号。按照钎探图及有关规定进行钎探并记录,并附结果评价。地基处理的部位、尺寸、标高等情况应标入图中,并有复检记录。3、基坑支护变形监测记录在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使用期间,应以设计指标及要求为依据进行过程监测,如设计无要求,应按规范规定对支护结构进行监测,并做变形监测记录。4、桩施工记录 桩(地)基施工应按规定做试桩和桩施工记录,检查内容包括桩位、桩径、孔深、桩长、桩体垂直度、桩顶标高、桩位偏差、桩的完整性和接桩质量等。桩施工记录应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负责提供,并同时提交桩位竣工图和补桩平面图。5、施工检查纪录(通用)按照现行规范要求应进行施工检查的重要工序,且本规程未有相应样表的,可使用本表。6、交接检查记录不同施工单位、不同工种之间工程交接,应进行交接检查,填写《交接检查记录》。移交单位、接收单位和见证单位共同对移交工程进行验收,并对质量情况、遗留问题、工序要求、注意事项、成品保护等进行记录。7、构件吊装记录预制混凝土构件,大型钢、木构件吊装应有《构件吊装记录》,吊装记录内容包括构件名称、安装位置、搁置与塔接长度、接头处理、堵头情况、固定方法、标高、安装等。8、混凝土工程施工纪录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必须有混凝土配合比。采用预拌混凝土的,应对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出厂前,由混凝土供应单位自行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开盘鉴定。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应由施工单位组织监理单位、搅拌机组进行开盘鉴定工作,共同认定试验室签发的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组成材料是否与现场施工所用材料相符,以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1)混凝土浇灌申请书正式浇筑混凝土前,施工单位应检查各项准备工作(如钢筋、模板工程检查;水电预埋检查;材料、设备及其他准备等),自检合格填写本表报请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后后方可浇筑混凝土。2)预拌混凝土运输单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应随车向施工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运输单,内容包括工程名称、使用部位、供应方量、配合比、坍落度等。3)混凝土搅拌、养护测温记录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和养护测温记录。混凝土冬期施工搅拌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入模温度等。混凝土冬期施工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4)混凝土试块按规定进行同条件养护测温记录。5)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入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深度等。9、混凝土拆模申请书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在拆除现浇混凝土结构板、梁、悬臂构件等底模、支撑和柱墙侧模前,应填写混凝土拆模申请单并附同条件混凝土强度报告,报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审批,通过后方可拆模。10、焊接材料烘焙记录按照规范和工艺文件等规定须烘焙的焊接材料应进行烘焙,并填写烘焙记录。烘焙记录内容包括烘焙方法、烘干温度要求烘干时间、实际烘焙时间和保温要求等。11、地下工程防水效果检查记录地下工程验收时,应对地下工程有无渗漏现象进行检查,填写检查记录。检查内容应包括地下室外墙的穿墙管道的防水效果以及裂缝、渗漏部位、大小、渗漏情况、处理意见等。发现渗漏现象应绘图说明。12、防水工程试水检查记录1)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应有防水层及装修后的蓄水检查记录。检查内容包括蓄水方式、蓄水时间、蓄水深度、管口及边缘的封堵情况和有无渗漏现象等。2)屋面工程完工后,应对细部构造(屋面天沟、檐沟、檐口、泛水、水落口、变形缝、伸出屋面管道等)、接缝处和保护层进行淋水、蓄水检查。淋水试验持续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做蓄水检查的屋面,蓄水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13、通风(烟)道、垃圾道检查记录建筑通风道(烟道)应全数做通(抽)风和漏风、串风试验,并做检查记录。垃圾道应全数检查畅通情况,并做检查记录。14、隐蔽工程检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包括通用施工记录和专用施工记录,适用于各专业。按规范规定须进行隐检的项目,报请监理(建设)方完工后应立即组织验收,各项记录和图示必须有监理(建设)、施工签字,并有结论性意见。个别重要分项验收应有设计或勘察单位参加,并签字。施工单位应填报《隐蔽工程检查记录》。主要隐检项目及内容见附表B。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15、预应力工程施工记录1)预应力筋张拉记录预应力筋张拉记录(一)包括预应力施工部位、预应力筋规格、平面示意图、张拉程序、应力记录、伸长量等。预应力筋张拉记录(二)对每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实测值进行记录。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应实行见证管理,按规定做见证张拉记录。2)有粘结预应力结构灌浆记录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应灌浆,并做灌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灌浆孔状况、水泥浆配比状况、灌浆压力、灌浆量,并有灌浆点简图和编号等。3)预应力张拉原始施工记录应归档保存。4)预应力工程施工记录应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负责提供。16、钢结构工程施工记录1)加工记录钢结构零件的加工需填写热加工、边缘加工记录。2)构件吊装记录钢结构吊装应有《构件吊装记录》,吊装记录内容包括构件名称、安装位置、搁置与搭接长度、接头处理、固定方法、标高等。3)烘焙记录焊接材料在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烘焙,有烘焙记录。4)钢结构安装施工记录钢结构主体结构在形成空间刚度单元并连接固定后,应检查整体垂直度和整体平面弯曲度的安装偏差,并做施工记录。5)钢网架结构总拼完成后及屋面工程完成后,应检查挠度值和其他安装偏差,并做施工记录。6)钢结构安装施工记录应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负责提供。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7)螺栓连接使用力矩扳手应进行施工纪录。17、木结构工程施工记录应检查木桁架、梁和柱等构件的制作、安装、屋架安装允许偏差和屋盖横向支撑的完整性以及防火、防腐、防蛀、防潮情况等,并做施工记录。18、幕墙工程施工记录1)幕墙注胶应做施工检查记录,检查内容包括胶的宽度、厚度、连续性、均匀性、密实度和饱满度等。2)幕墙淋水检查记录幕墙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在易渗漏部位进行淋水检查,并做淋水检查记录。幕墙工程施工记录应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负责提供。19、电梯工程施工记录1)土建完成后,应与电梯安装单位在监理单位监督下,进行交接验收并记录。2)电梯机房、井道的土建施工应满足GB/T7025《电梯主要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的相关规定;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土建施工应满足机房尺寸、提升高度、倾斜角、名义宽度、支承及畅通区尺寸的要求,并应符合GB16899《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有关规定。3)施工记录应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并满足电梯生产厂家的要求。电梯工程中的安装样板放线、导轨安装、层门安装、驱动主机安装、轿厢组装、悬挂装置安装、对重(平衡重)及补偿装置安装、限速器、缓冲器安装、随行电缆安装等施工记录,应按照相应的国家规范、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填写相应的表格。4)液压电梯安装工程应参照JG5071《液压电梯》和企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填写。5)电梯配套电气同建筑电气同样检查和记录。6)电梯安装时,对土建结构改造处理应做记录,涉及结构安全的改造应由原设计单位认可。20、设备开箱检验记录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设备进场后,由建设监理、施工和供货单位共同开箱检验并做记录,填写《设备开箱检验记录》。5.3施工试验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是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试验,记录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试验单位应向委托单位提供手工签认的电子版试验数据),并得出试验结论的资料统称。5.3.1施工试验记录(通用)1、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应做施工试验,且本规程无相应施工试验表格的,应填写《施工试验记录(通用)》。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及特殊工艺时,对施工试验方法和试验数据进行记录,也可用此表。5.3.2土壤试验土方工程应测定土(素土、灰土、回填土或级配砂、石)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确定最小干密度控制值,由试验单位出具试验报告。施工单位应按规范要求绘制回填土取点平面图,分段、分层(步)取样做《回填土试验报告》。5.3.3钢筋连接1、用于焊接、机械连接钢筋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2、采用机械连接接头型式施工时,技术提供单位应提交由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型式检验报告。3、正式焊(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在现场条件下进行试焊(连)。试焊(连)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焊(连)。4、钢筋焊接接头或焊接制品、机械连接接头应按焊(连)接类型和验收批的划分进行质量验收并现场进行部位抽检和取样复试。5、承重结构工程中的钢筋连接接头应按规定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6、焊(连)接操作人员必须具有有效的岗位证书。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5.3.4砌筑砂浆1、应有配合比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2、应有按规定留置的龄期为28天标养试块和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报告。3、承重结构的砌筑砂浆试块应按规定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4、砂浆试块的留置数量及必试项目按规范进行。5、应有单位(子单位)工程《砌筑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统计、评定记录》,按同一类型、同一强度等级砂浆为一验收批统计评定。5.3.5混凝土1、现场搅拌混凝土应有配合比申请单和配合比通知单。预拌混凝土应有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2、应有按规定留置龄期为28天标养试块和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冬施还应有受冻临界强度试块和转常温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报告。3、抗渗混凝土、特种混凝土除应具备上述资料外应有专项试验报告。4、应有单位(子单位)工程《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统计、评定记录》。5、抗压强度试块、抗渗性能试块的留置数量及必试项目按规范进行。6、承重结构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应按规定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7、需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按有关规定执行,有相关检测报告。8、试验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的,应按规范进行处理。5.3.6饰面砖粘结强度试验记录外墙饰面砖粘贴前和施工过程中,应在相同基层上做样板件,并对样板件的饰面砖粘结强度进行检验,有《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报告》,检验方法和结果判定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5.3.7后置埋件应按规范进行见证取样,并有现场拉拔试验报告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5.3.8支护工程施工试验记录1、锚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抽样试验,有锁定力(抗拔力)试验报告。2、支护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应有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和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有抗渗要求的还应有抗渗试验报告。3、支护工程使用的砂浆,应有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和砂浆强度试验报告。5.3.9桩基(地基)工程施工试验记录1、地基处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承载力检验,有承载力检验报告。2、桩基应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规定进行承载力和桩体质量检测,应有相应资质检测单位出具检测报告。3、桩基(地基)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应有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和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有抗渗要求的还应有抗渗试验报告。4、桩基(地基)工程使用的钢筋,应有产品合格证和相关检测报告,并应做工程隐检。5.3.10预应力工程施工试验记录1、预应力工程用混凝土应按规范要求留置标养、同条件试块,有相应抗压强度试验报告。2、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工程灌浆用水泥浆应有性能试验报告。5.3.11钢结构工程施工试验记录1、高强度螺栓连接应有磨擦面抗滑移系数检验报告及复试报告,并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2、施工首次使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有焊接工艺评定报告。3、设计要求的一、二级焊缝应做缺陷检验,由有相应资质检测单位出具超声波、射线探伤检验报告或磁粉探伤报告。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4、建筑安全等级为一级、跨度40米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钢网架结构,且设计有要求的,应对其焊(螺栓)球节点进行节点承载力试验,并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5、钢结构工程所使用的防腐、防火涂料应做涂层厚度检测,其中防火涂层应由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6、焊(连)接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的岗位证书。5.3.12幕墙工程施工试验记录1、幕墙用双组份硅酮结构胶应有混匀性拉断试验报告。2、后置埋件应有现场拉拔试验报告。5.3.13水(气)压试验记录1、管道、设备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强度、严密性试验。2、试验包括:给水、热水、采暖、消防等系统项目的单项和系统两个方面,以及上述系统中的阀门、散热器、密闭水箱(罐)、风机盘管设备(容器)等。3、试验以水为介质时,可用自来水或未被污染、无杂质、无腐蚀性的清水,环境温度应在5℃以上,若低于此温度应采取升温措施;以气体为介质时,采用何种气体应由设计确定。5.3.14室内管道灌水和非承压容器满水试验记录1、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和安装在室内的雨水管道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灌水试验。2、非承压容器(如给水水箱、膨胀水箱等),必须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满水试验。3、试验应按系统或分区段进行且应在安装完毕并预备隐蔽前进行。5.3.15管道通水试验记录1、室内给水管道系统、排水管道、卫生器具、中水及游泳池水系统、地漏及地面清扫口等完成后,应分系统、区段进行通水试验。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2、通水试验时,室内给水系统应同时开放1/3配水点,检查各配水点是否全部达到额定流量,各排放点是否畅通无阻,各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应齐全,启闭灵活,各接口处均严密无渗漏。5.3.16室内排水管道通水试验记录1、为确保室内排水管道正常畅通和达到使用功能要求,防止管道堵塞,排水管道经通水试验合格后,还需通球试验。2、室内排水主立管及水平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直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5.3.17管道(设备)吹(冲)洗记录1、给水管道系统、中水及游泳池水系统、热水供应管道系统、采暖、空调管道系统及设计有要求的管道在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冲洗。介质为气体的应进行吹(冲)洗。设计有要求时还应做脱脂处理。系统的冲(吹)洗应按系统、区段进行。2、生活给水管道冲洗前应进行消毒,使用含20~30mg/L游离氯的水灌满管道系统,留置时间不小于24h,再进行冲洗,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用。5.3.18卫生器具满水试验记录1、卫生器具交工前,通水试验后,应做满水试验并记录。满水试验时间不小于24h,液面以不下降,不渗漏为合格。2、满水试验的卫生器具盛水量标准应满足凡带有溢水口的器具盛水量放至溢水口下缘;冲水箱等器具放至控制水位。5.3.19地漏及地面清扫口排水试验记录1、地漏及地面清扫口在竣工后应做排水试验并记录。2、试验应以每一个有地漏、清扫口的自然间为单位;地漏排水应及时,周边无渗漏,地面不应有积水;清扫口开启灵活,便于清通。5.3.20室内消火栓试射记录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1、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取屋顶层(或水箱间内)试验消火栓和首层取二处消火栓做试射试验,达到设计要求为合格。2、试验应按设计要求同时使用消火栓的数量开放消火栓,检查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的流量、充实水柱长度及最不利点的受水情况。5.3.21采暖系统调试记录采暖系统冲(吹)洗完毕应充水、加热,调试应按系统进行试运行和调试并记录,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5.3.22伸缩器制作安装记录1、各类伸缩器安装时,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做预拉伸或预压缩。2、成品伸缩器按说明书或设计要求作预拉伸或预压缩。3、方型伸缩器制作时,宜采用整根管弯成,如需要接口,其焊口位置应设在垂直臂的中间。5.3.23室外排水管道灌水和通水试验记录1、管道埋设隐蔽前必须做灌水和通水试验。2、灌水试验可按排水检查井分段试验,其检验方法应符合规范规定,排水应畅通,无堵塞,管道接口无渗漏。5.3.24设备基础复检记录设备基础施工完成后,交付设备安装前,应对设备基础进行复检,并做好工序交接记录和隐蔽验收记录。主要检查项目:基础表面处理;垫铁、预埋件设置情况;地脚螺栓埋设位置及尺寸等。5.3.25安全阀调整试验记录锅炉安全阀在投入运行前应由有资质的试验单位按设计要求进行调试,并出具调试记录。表格由试验单位提供。1、安装过程中,所有安全阀的定压和调整应符合规范规定。2、锅炉上装有两个安全阀时,其中的一个按规范规定较高值定压,另一个按较低值定压。装有一个安全阀时,应按较低值定压。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3、定压工作完成后,应做一次安全阀自动排气试验,启动合格后应加锁或铅封。同时记录正确的开启压力、回座压力。5.3.26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记录对安装的设备在运行前应进行单机试运转及调试,以检查设备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和是否满足运行条件。5.3.27安全附件安装检查记录锅炉的压力表、安全阀、水位计、报警装置等在进行启动、联动试验时,均应做好记录。5.3.28整体锅炉烘炉记录锅炉安装完成后,包括锅炉炉体及热力交换站及管道和设备在试运行前,应进行烘炉试验,内容包括火焰烘炉温度升降温记录,烘烤时间和效果。烘炉前应具备下列条件:1、锅炉及附属装置全部组装完毕,且水压试验合格;2、烘炉所需辅助设备试运转合格,热工仪表校验合格;3、烘炉方案已制定,并业已批准。5.3.29整体锅炉煮炉记录锅炉安装完成后,在试运行前,应进行煮炉试验,包括煮炉的药量及成分(煮炉采用的药剂、用量和配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加药程序、蒸汽压力、升降温控制、煮炉时间及煮后的清洗、除垢。5.3.30整体锅炉48h负荷试运行记录1、锅炉在烘炉、煮炉合格后应进行48h带负荷连续试运行。2、锅炉试运行升火温度不宜过快,防止各部受热不均,产生过大的热应力。当温升达到锅炉的工作压力的运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下列情况的变化,并作调整及处理:1)水位表的变化;2)观察与复核安全阀的正常压力;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3)检查各转动部位的运转情况和油位、轴承温升及运行电机的电流、振动等是否正常;4)检查锅炉供水循环水系统和集气排气装置是否可靠;5)检查完毕使锅炉及附属各配件、设备的系统达到正常,协调运行,并连续试运行48h后,均无异常现象即为合格。5.3.31防腐施工记录防腐处理应在管道、设备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合格后进行。普通薄钢板防腐处理应在管道系统强度与严密性检测合格后进行。普通薄钢板在制作风管前,宜预涂防锈漆一遍。支、吊架的防腐处理应与风管或管道相一致。其明装部分必须涂面漆。使用的防腐剂(涂料)及涂刷遍数、厚度应符合要求。5.3.32绝热施工记录1、绝热工程应在管道、设备防腐处理合格后进行。2、绝热工程的构造、使用的材料及施工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5.3.33避雷带支持件拉力测试记录避雷带支持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垂直拉力测试,施工单位应在监理(建设)单位专业人员旁站情况下逐个测试。支持件的承受垂直拉力应大于49牛顿(5公斤)。5.3.34电缆终端头(中间接头)制作记录1、电缆终端或中间接头的制作应作好记录。2、电缆头制作完成后的绝缘测试和工频耐压试验,应符合规范规定。5.3.35电缆敷设施工记录较大的工程电缆敷设前应对电缆盘的外观进行检查并记录,对绝缘应测试并记录。5.3.36电气等电位联结测试记录等电位联结分为总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联结、辅助等电位联结等。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1、联结完成后,应对等电位箱、盒连结线、等电位联结端子板材质、规格、型号;联结导体的连接形式及连接质量;连结线与各种管道及其它需做等电位连接设备连接处的材质及连接质量状况;防腐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2、等电位联结应作导通测试和接地电阻测试,并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5.3.37母线搭接螺栓的拧紧力矩施工记录当母线采用螺栓搭接连接时,应用力矩板手紧固,拧紧力矩值应符合规范规定,并作好记录。5.3.38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电气线路、设备、器具等在敷设(安装)前或敷设(安装)后,必须按验收规范规定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并记录。测试的要求和规定应符合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的规定。5.3.39电气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电气接地工程完成后,应按类别、组别和系统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测试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5.3.40漏电保护器检测记录漏电保护器在安装前应作整定,安装后要作模拟动作试验;用漏电开关检测仪检测其动作电流值;通电后通过试验按钮或插座检验器检查动作可靠性,检测过程应记录。5.3.41电气照明通电试运行记录电气照明(动力)全负荷试运行记录1、建筑电气工程竣工后,交付使用前应进行通电试验及全负荷试运行,检验器具、仪表的安装、接线、相序及电气系统的负荷等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2、通电试验可分系统进行,公共建筑照明系统通电连接试运行时间为24h,民用住宅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为8h。所有照明灯具均应开启,负荷运行应将试运行区域内的用电设备(插座加模拟负荷)按设计要求加荷,并每2h记录运行状态1次,连续试运行时间内无故障。3、试验期间,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值班,定时检查记录试验情况。5.3.42大型灯具安装过载试验记录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大型灯具(设计无要求的,重量在5Kg(49牛顿)及以上的灯具)在预埋螺栓、吊钩、吊杆或吊顶上嵌入式安装专用骨架等物件上安装时,应全数按不小于2倍的灯具重量做荷载试验,试验时间不小于15min。5.3.43异步电动机试验报告单异步电动机在试运行前应进行检测。绝缘电阻、直流电阻、空运转情况等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规定。5.3.44大容量(630A及以上)导线、母线连接处或开关设备连接处,在设计计算负荷运行情况下应作温度抽测记录,温升值稳定且不大于设计值。5.3.45阀门(清洗)试验记录1、阀门安装前应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2、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按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进行。5.3.46风管系统检测记录风管制作完成后,应检查产品合格证证明文件和测试报告,或进行风管强度压力试验,填写有关记录。抽查方法按风管系统的类别和材质分别抽查,不得少于3件及15平方米。5.3.47风管系统漏风量检测记录风管系统安装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进行风管系统漏风量测试,并做记录。5.3.48中、低压风管系统漏光检测记录风管系统安装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进行风管漏光测试,并做记录。5.3.49风机盘管水压试验记录风机盘管安装前进行水压检漏试验,并做记录。5.3.50制冷系统气密性试验记录1、现场安装和充注制冷剂管路应进行强度、气密性及真空试验,且必须合格。2、组装式制冷机组和现场充注制冷剂的机组应进行吹污、气密性试验和充注制冷剂检漏试验。5.3.51净化空调系统风管清洗记录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净化空调系统风管制作完成后,应进行清洗,并做记录。5.3.52现场组装除尘器、空调机漏风检测记录现场组装的除尘器壳体、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应做漏风量的检测,并做记录。5.3.53通风空调设备、管道(防静电)接地检查验收记录接地做法及施工质量须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并做记录。5.3.54空调(通风)装置一般性检查记录空调(通风)装置一般性检查应依据规范和设计要求,对产品、成品及工艺过程进行观察或实测检查,并做记录。5.3.55风口平衡试验(调整)记录通风与空调工程在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时,应分系统将同一系统内的各测点(风口)的风速、风量进行测试和调整并记录。1、风口平衡试验(调整)记录应填写每个风口风速的实测值,计算填写每个风口风速的平均值,并进一步计算填写每个风口的风量实测值,计算填写设计风量与实测风量的偏差。2、系统经过平衡调整,各风口或吸风罩的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调整,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5.3.56通风空调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记录1、在系统调试前,应对通风机、空调机组中的风机、冷却塔本体、制冷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电控防火、防排烟风阀(口)等设备型号、规格进行复核,进行单机试运转和调试,并做记录。2、水泵、风机、空调机组、风冷热泵等设备单独试运行时均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5.3.57通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记录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通风与空调工程进行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时,应对系统总风量、冷热水总流量、冷却水总流量进行测量、调整,以及各室内温度、各室内相对湿度及其与设计值的最大偏差等进行测量、调整,并做记录。如设计有其他要求(恒温、恒湿、洁净)时,可另行增加过程及终了测定内容。5.3.58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行记录在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行和调试过程中,应对测试楼层及其上下二层的排烟系统中的排烟风口、正压送风系统的送风口进行联动调试,并对各风口的风速、风量进行测量调整,对正压送风口的风压进行测量调整,并做记录。5.3.59智能建筑工程中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各子分部工程的施工试验记录,按现行国家规范执行。5.3.60建筑节能、隔热测试记录建筑工程应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对建筑物所使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等涉及节能、保温的项目进行检测。5.3.61电梯具备运行条件时,应对电梯轿厢的运行平层准确度进行测量,并做记录。5.3.62电梯层门安装完成后,应对每一扇层门的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并做记录。5.3.63电梯安装完毕,应进行电梯电气接地电阻测试和电梯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调试运行时,由安装单位对电梯的电气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并做记录。5.3.64电梯调试结束后,在交付使用前,由安装单位对电梯的整机运行性能和主要功能进行检查试验,并做记录。5.3.65电梯调试时,由安装单位对电梯的运行负荷和试验曲线、平衡系数进行检查试验,并填写相关记录。5.3.66电梯具备运行条件时,应对电梯轿厢内、机房、轿厢门、层站门的运行噪声进行测试,并做记录。5.3.67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装完毕后,安装单位应对其安全装置、运行速度、噪声、制动器等功能进行测试,并填写相关记录。5.3.68其他:1、木结构工程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1)胶合木工程的层板胶缝应有脱胶试验报告、胶缝抗剪试验报告和层板接长弯曲强度试验报告。2)轻型木结构工程的木基结构板材应有力学性能试验报告。3)木构件防护剂应有保持量和透入度试验报告。2、装饰装修工程地面工程等工程使用的砂浆和混凝土有要求的应有配合比通知单和强度试验报告;有抗渗要求的还应有《抗渗试验报告》。有防火要求的,应进行全数检查,并做记录。同时,还应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6、施工质量验收施工质量验收记录是参与工程建设的有关单位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对工程质量是否达到合格做出的确认文件统称。主要分实体、观感两方面,包括检验批验收、分项、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的验收。6.0.1结构实体验收1、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抽检,并实行见证取样。2、结构实体检验报告应由有相应资质检测单位提供。6.0.2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检验批施工完成,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应由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报请监理(建设)单位组织验收。检验批质量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并签认。6.0.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完成(即分项工程所包含的检验批均已完工),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应填报《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报请监理(建设)单位组织验收。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签认。6.0.4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分部(子分部)工程完成,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应填报《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报请监理(建设)单位组织验收。2、分部(子分部)工程完工后,施工项目部应先行组织自检,合格后填写《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报请施工企业的技术、质量部门验收并确认后,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有关建设、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共同验收并签认。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的验收应有勘察、设计单位参加并签署验收意见。3、对重要的隐蔽工程和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建设单位在验收前应通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验收过程进行监督。4、分部(子分部)工程观感质量验收由监理组织,参验各方共同形成意见。6.0.5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1、按《建筑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规定,单位(子单位)工程完工,施工单位组织自检合格后,应报请监理(建设)单位进行预验收,通过后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并填报《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进行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并记录,验收记录上各单位必须签字并加盖公章。 2、建设单位在验收前应通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验收过程进行监督。 3、《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应由施工单位填写,验收结论由监理单位填写,综合验收结论应由参加验收各方共同商定,并由建设单位填写,主要对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及总体质量水平进行评价。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4、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同时填报《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观感检查记录》,作为《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的附表。工程观感检查情况由各方共同形成结论性意见。5、综合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通过以后按规定进行备案。6.0.6工程观感质量评价标准观感质量评价是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观感质量评价分为“好”、“一般”、“差”三级。1、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时,由监理(建设)单位组织,施工等有关单位参加成立观感质量验收评价小组。小组至少由四人以上组成,参加小组的成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2、工程观感质量的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为合格的基础上进行。3、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评价小组成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1)验收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不少于3名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并有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及其相应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以及分包单位的项目经理、技术、质量部门的人员等参加。2)具体受检项目的检查内容和部位、数量由评价小组内部协商确定。3)验收评价小组推荐的确认受检项目的观感评价等级,应记录在“验收质量评价”栏内。①验收时应将工程的各个部位全部看到,能操作的应操作,能打开的应打开。②按评价标准基本能达到的就可以评“一般”,即合格标准;在合格的基础上,细部构造设计合理,施工作法细腻到位,外表整洁、美观,甚至有独到创意的可以评“好”;如果有的部位达不到标准要求,或有明显的缺陷,则评为“差”。检查情况应记录在“验收检查记录”栏内。③评为“差”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的项目应进行返修。虽有较明显缺陷,但不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项目,经验收评价小组共同商定,也可通过验收。有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项目,不能评价,必须修理合格后再评价。④当进行量化评价时,如该项目具体检查点中未有“差”点,且具体检查点的评“好”点的数量不低于总点数的50%(含50%),则该项目可评为“好”;如该项目具体检查点中未有“差”点,但具体检查点中评“好”点的数量低于总点数的50%,则该项目可评为“一般”;4)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观感质量的综合评价如被评为“好”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所有受检项目中,质量验收评价为“好”的项目占全部受检项目50%(含50%)以上,且影响装饰装修工程观感质量的主要项目亦为“好”;②其余受检项目评价为“一般”,且没有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受检项目,5)所有受检项目中,质量验收评价为“好”和“一般”的项目占全部受检项目的80%(不含80%)以上,其余项目评价为“差”,但不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可以通过验收。则该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观感质量综合评价可评“一般”。6)不满足上述3、4条要求者,工程观感质量综合评价应为“差”。6.0.7室内环境检测1、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应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在工程完工(至少7天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对室内环境进行质量验收。2、室内环境检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在监理单位的旁站监理下进行,并出具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报告。6.0.8工程竣工报告单位(子单位)工程完工后,应由施工单位编写工程竣工报告,内容包括:1、工程概况及实际完成情况;2、企业自评的工程实体质量情况和施工技术资料完成情况;3、主要建筑设备、设施系统调试情况;4、安全、功能检测、主要功能抽查情况。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5、其它应予说明的情况。6.0.9见证取样和送检管理资料1、施工检(试)验计划1)单位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检(试)验计划,明确负责人,报送监理(建设)单位。2)施工检(试)验计划的编制应根据工程实际科学、合理,保证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和取(采)样的连续、均匀、完整性。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落实计划的实施和落实。有关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2、见证取样和送检记录1)施工过程中,应由施工单位取样人员在现场进行原材料样本取样和试件制作,并在有关记录上签字。过程应有监理(建设)人员旁站监理,记录应分类收集、汇总整理。2)见证取样和应做检(试)验的各项目,凡未按规定送检或送检次数达不到要求的,其工程质量应由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确定。3)工程竣工后,应待各检(试)验报告齐全后,进行汇总。7归档组卷与验收7.1一般要求7.1.1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归档除符合本规程以外尚应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的规定。7.1.2施工技术资料应真实反映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状况,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材料必须完整、准确和可追溯性。7.1.3施工技术资料应使用原件。对因各种原因不能使用原件的,应在复印件上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注明原件存放处,并有经办人签字及时间。7.1.4施工技术资料应保证字迹清晰,签字、盖章手续齐全,签字必须使用档案规定用笔。微机形成的资料应采用内容打印、手工签名的方式。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7.1.5工程竣工图凡使用施工蓝图绘制应使用碳素墨水标注。蓝图反差明显,图面整洁,并加盖工程竣工图章。竣工图章内应注明绘制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绘制时间等基本内容。7.1.6施工技术资料及档案的缩微品,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其照片、声(影)像应清晰,文字说明或内容准确。7.2组卷7.2.1一般规定1、建设项目按单位(子单位)工程组卷。2、施工技术资料应按专业划分组卷。每卷资料内容宜按工程管理、工程检试验、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资料的顺序排列。3、总包负责监督、指导分包及专业承包施工队伍按专业规定要求组卷并验收。4、单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整理按下列顺序对各卷进行编排。(鲁JJ—鲁ZJ—鲁GG—鲁MQ—鲁SN—鲁DQ—鲁TK—鲁DT—鲁ZN—鲁JC)5、卷内资料按总目录、分目录所示顺序构成。一般由封面、目录、资料部分、核查表和封底组成。7.2.2除建筑与结构(含装饰)以外各分部工程包含专业性较强、施工工艺复杂、技术先进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如(建筑地基基础专项施工、钢结构、幕墙)等亦允许单独组卷。7.2.3组卷应美观、整齐,不宜超过50mm厚。同卷内不应有重复资料。7.2.4封面及目录1、封面卷首封面应包含由编制单位填写的工程名称、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编制日期等;由接收单位填写的保管期限、密级、总册数、本卷册编号等。卷内封面应包含卷册号、资料题名、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等。编制单位应加盖公章;编制及审核人员应签字或签章。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2、目录各卷册均应附有目录。目录应包含资料题名、卷次、序号范围、起止页次、编制单位及编制人、备注等。7.2.5装订所有资料均按左侧装订归档。7.3验收7.3.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移交应有双方的验收手续,并有文字性移交证明材料。7.3.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移交城建档案时,应遵守城建档案的有关规定。7.4其它7.4.1本规程由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负责解释。附录A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组成表附录B:隐蔽工程主要隐检项目及内容B.0.1建筑结构与装饰装修工程隐检1)地基验槽建筑物应进行施工验槽,检查内容包括基坑位置、平面尺寸、持力层核查、基底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基坑土质及地下水位等,有桩支护或桩基的工程还应进行桩的检查。地基验槽检查记录应由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共同验收签认。地基需处理时,应由勘察、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2)土方工程:基槽、房心回填前检查基底清理、基底标高、基底处理情况等。3)支护工程:对锚杆进行编号,检查锚杆、土钉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插入长度、钻孔直径、深度和角度等。检查地下连续墙的成槽宽度、深度、垂直度、钢筋笼规格、位置、槽底清理、沉渣厚度以及边坡放坡情况等。其它支护亦按此做好隐检。4)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检查钢筋笼规格、尺寸、沉渣厚度、清孔情况,嵌岩桩的岩性报告等。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5)地下防水工程:检查混凝土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套管、预埋件等设置的位置、形式和构造。人防出口止水做法。防水层基层、防水材料规格、厚度、铺设方式、阴阳角处理、搭接密封处理等。6)钢筋工程:检查绑扎的钢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锚固和接头位置、搭接长度、保护层厚度和除锈、除污情况;钢筋代用及变更;拉结筋处理、洞口过梁、附加筋情况等。应注明图纸编号、验收意见,必要时应附图说明。检查钢筋连接型式、连接种类、接头位置、数量及焊条、焊剂、焊口形式、焊缝长度、厚度及表面清渣和连接质量等。抗震结构的抗震钢筋安装情况。7)预应力工程:检查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端部预埋垫板;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切断方法、竖向位置偏差、固定、护套的完整性;锚具、夹具、连接点组装等。8)外墙(内)外保温,隔音处理构造节点做法。9)楼地面工程:检查各基层(垫层、找平层、隔离层、防水层、填充层、地龙骨)材料品种、规格、铺设厚度、方式、坡度、标高、表面情况、密封处理、粘结情况等。10)抹灰工程:应检查界面剂情况。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毫米时的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加强措施。11)门窗工程:检查预埋件和锚固件、螺栓等的规格数量、位置、间距、埋设方式、与框的连接方式、防腐处理、缝隙的嵌填、密封材料的粘结等。12)吊顶工程:检查吊顶龙骨及吊件材质、规格、间距、连接方式、固定方法、表面防火、防腐处理、外观情况、接缝和边缝情况、填充和吸声材料的品种、规格、铺设、固定情况等。13)轻质隔墙工程:检查预埋件、连接件、拉结筋的规格位置、数量、连接方式、与周边墙体及顶棚的连接、龙骨连接、间距、防火、防腐处理、填充材料设置等。14)饰面板(砖)工程:检查预埋件、后置埋件、连接件规格、数量、位置、连接方式、防腐处理等。有防水构造的部位应检查找平层、防水层的构造做法,同地面工程检查。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15)屋面工程:检查基层、找平层、保温层、防水层、隔离层材料的品种、规格、厚度、铺贴方式、搭接宽度、接缝处理、粘结情况;附加层、天沟、檐沟、泛水和变形缝、屋面突出部分细部做法、隔离层设置、密封处理部位、刚性屋面的分隔缝和嵌缝情况等。16)幕墙工程隐检①检查预埋件、后置埋件和连接件的规格、数量、位置、连接方式、防腐处理等。②检查构件之间以及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的安装及防腐处理;③幕墙四周、幕墙与主体结构之间间隙节点的处理、封口的安装;幕墙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及墙面转角节点的安装;幕墙防雷接地节点的安装等。④幕墙的防火层构造的设置与处理。17)钢结构工程隐检①检查预埋件、后置埋件和连接件的规格、数量、位置、连接方式、防腐防腐处理等。检查地脚螺栓规格、位置、埋设方法、紧固等。②钢结构的焊接、保温的措施B.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隐检隐蔽验收应按系统、工序进行。1)直埋于地下或结构中,暗敷设于沟槽、管井、不进人吊顶内的给水、排水、雨水、采暖、消防管道和相关设备,以及有防水要求的套管:检查管材、管件、阀门、设备的材质与型号、安装位置、标高、坡度;防水套管的定位及尺寸;管道连接作法及质量;附件使用,支架固定,以及是否已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完成强度严密性、冲洗等试验。2)有保温隔热、防腐要求的给水、排水、采暖、消防、喷淋管道和相关设备:检查绝热方式、绝热材料的材质与规格、绝热管道与支吊架之间的防结露措施、防腐处理材料及做法等。3)埋地的采暖、热水管道,在保温层、保护层完成后,所在部位进行回填之前,应进行隐检:检查安装位置、标高、坡度;支架做法;保温层、保护层设置等。B.0.3建筑电气工程隐检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1)埋于结构内的各种电线导管:检查导管的品种、规格、位置、弯扁度、弯曲半径、连接、跨接地线、防腐、管盒固定、管口处理、敷设情况、保护层、需焊接部位的焊接质量等。2)利用结构钢筋做的避雷引下线:检查轴线位置、钢筋数量、规格、搭接长度、焊接质量、与接地极、避雷网、均压环等连接点的焊接情况等。3)等电位及均压环暗埋:检查使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安装位置、连接方法、连接质量、保护层厚度、防腐处理等。4)接地极装置埋设:检查接地极的位置、间距、数量、材质、埋深、接地极的连接方法、连接质量、防腐情况等。5)外金属门窗、幕墙与避雷引下线的连接:检查连接材料的品种、规格、连接位置和数量、连接方法和质量等。6)不进人吊顶内的电线导管:检查导管的品种、规格、位置、弯扁度、弯曲半径、连接、跨接地线、防腐、需焊接部位的焊接质量、管盒固定、管口处理、固定方法、固定间距等。7)不进人吊顶内的线槽:检查材料品种、规格、位置、连接、接地、防腐、固定方法、固定间距及与其它管线的位置关系等。8)直埋电缆:检查电缆的品种、规格、埋设方法、埋深、弯曲半径、标桩埋设、电缆接头情况等。9)不进人的电缆沟敷设电缆:检查电缆的品种、规格、弯曲半径、固定方法、固定间距、标识情况等。10)有防火要求时,桥架、电缆沟内部的防火处理。B.0.4通风与空调工程隐检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1)敷设于竖井内、不进人吊顶内的风道(包括各类附件、部件、设备等):检查风道的标高、材质,接头、接口严密性,附件、部件安装位置,支、吊、托架安装、固定,活动部件是否灵活可靠、方向正确,风道分支、变径处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已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完成风管的漏光、漏风检测、空调水管道的强度严密性、冲洗等试验。检查风道、风管穿过变形缝处的补偿装置。2)有绝热、防腐要求的风管、空调水管及设备:检查绝热形式与做法、绝热材料的材质和规格、防腐处理材料及做法。绝热管道与支架之间应垫以绝热衬垫或经防腐处理的木衬垫,其厚度应与绝热层厚度相同,表面平整,衬垫接合面的空隙应填实。B.0.5电梯工程隐检1)检查电梯承重梁、起重吊环埋设;电梯钢丝绳头灌注;电梯井道内导轨、层门的支架、螺栓埋设、安全接地等。2)电梯的电气安装隐蔽验收同建筑电气。B.0.6智能建筑工程隐检1)电气安装隐蔽验收同建筑电气2)特殊部位按规范要求。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附录C工程观感质量评价的推荐标准C.1基本要求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进行观感验收前,应满足以下条件:1、工程使用材料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2、施工工艺符合技术标准且不低于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3、已按设计和规范完成了有关施工项目和内容。4、各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已通过了验收,达到了合格标准。5、施工技术资料完整、齐全、真实、有效,安全和功能抽检符合要求。C.2地基与基础分部C.2.1土方工程:边坡稳定;不能有危险土体或悬空物体,无危及基槽安全的裂缝或出水口。C.2.2桩基工程:桩位实测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1)混凝土予制桩: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0.5%;由收缩或吊运引起的裂缝,裂缝深度<20mm,宽度<0.25mm,横向裂缝不超过边长的一半。2)先张法予应力管桩:表面平整圆顺,色感均匀,无蜂窝、露筋、裂缝、桩顶处无孔隙。3)钢桩同钢结构工程。C.2.3混凝土基础:应表面平整,结构密实,尺寸准确,无裂缝、无蜂窝、无孔洞、不露筋且未有明显缺陷。要求同主体结构。C.2.4砌体基础:应表面平整,尺寸准确。要求同主体结构。C.2.5地下防水工程:检查内外表面是否有出水点;是否满足防水等级要求;防水层施工时的环境如何等情况。1)防水混凝土:①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②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埋设件位置正确,表面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2)水泥砂浆防水层:①应密实、平整、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②接槎位置正确,层层搭接紧密;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3)卷材防水层:卷材接缝粘结牢固、封闭严密,卷材平整、顺直;不得有翘边、空鼓、皱折等缺陷。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4)涂料防水层:卷材应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脱皮、流淌、鼓泡、露胎、皱折等缺陷;保护层粘结牢固。5)塑料板防水层:铺设应平顺、固定牢固,搭接焊缝严密,不得有焊穿、下垂、绷紧现象。6)金属板防水层:表面不得有明显凹面和损伤。焊缝不得有裂纹、未熔合、夹渣、焊瘤、咬边、烧穿、弧坑、针状气孔等缺陷;焊波应均匀、焊渣及飞测物应清除干净,保护层不得有漏涂、脱皮和反锈现象。7、细部构造:①止水带应固定牢固、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②予埋管、件位置正确,防腐层均匀,严密;③混凝土密实、洁净、干燥;④密封材料严密、牢固,不得有开裂、鼓泡和下塌现象。8、特殊施工法防水工程:喷射混凝土和地下连续墙、二次衬砌混凝土应密实、平整、无裂缝、漏喷、露筋、空鼓等。9、排水工程:排水畅通不淤积、不堵塞;缓冲排水层铺设平整、均匀、连续、不得有扭曲、折皱和重叠现象。C.3主体结构C.3.1混凝土结构工程: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1、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色泽均匀、棱角顺直、尺寸准确、阴阳角方正、予埋件、孔位置准确、表面平顺、方正。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2、不应有主要受力和连接部位的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缝等,也不宜在其他部位有上述缺陷。3、构件表面不宜有气泡、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4、后浇带:留设位置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密实,留槎的边角整齐,钢筋绑扎尺寸准确、无油污、砂浆等污染,模板支撑牢固,防水防潮措施有效。5预制构件应在明显部位标明生产单位、构件型号、生产日期和质量验收标志。C.3.2砌体结构工程:使用材料(砖(砌块))边角整齐,色泽均匀,尺寸一致;脚手眼补砌不得用干砖填塞;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1、组砌方法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包心砌法。清水墙和窗间墙无通缝,混水墙中小于300mm的通缝不多于3处。2、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灰缝厚度符合规范要求。3、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4、接槎通顺严密,拉结筋留设合理;梁下斜挤砖整齐,砂浆饱满无缝隙。5、墙面平整、垂直、阴阳角方正,予留孔洞尺寸准确一致。6、石砌体的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色泽均匀。表面平整、洁净,灰缝密实、宽窄一致,厚薄均匀,内外搭砌,上下错缝,拉结石、丁砌石交错设置。7、配筋砌体的混凝土观感标准同混凝土结构工程。C.3.3钢结构工程:节点及杆件表面干净、不应有明显的疤痕、泥沙和污垢;整体无明显变形;防火、防腐涂层洁净均匀、无起皮。轴线、标高偏差控制在允许值内。1、钢结构:安装横平竖直,连接紧密、牢固,表面干净无锈蚀、麻点或明显划痕、褶皱、过烧等缺陷;切割面、剪切面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mm的缺棱;焊钉、螺栓连接对孔准确,排列整齐,不应有飞边、毛刺、污垢等;焊缝外形均匀,成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渡较平滑、焊渣及飞溅物基本清理干净;钢构件不应出现下挠和其他不应有的变形。2、普通涂层表面:不应误涂、漏涂,涂层不应脱皮和返锈、涂层应均匀、无明显皱皮、流坠、针眼和气泡。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3、防火涂层表面:1)薄涂型防火涂料涂层表面裂纹宽度不应大于0.5mm,厚涂型防火涂料涂层表面裂纹宽度不应大于1mm;2)涂装基层不应有油污、灰尘和泥砂等污垢;3)涂料不应有误涂、漏涂,涂层应闭合无脱层、空鼓、明显凹陷、粉化粉散和浮浆等外观缺陷。乳突已剔除。4、压型金属板:表面应平整、顺直,不应有施工残留物和污物。檐口和墙面下端应呈直线,不应有未经处理的错钻孔洞。5、钢平台、钢梯、钢栏杆安装应横平、竖直、连接紧密、牢固、无明显外观缺陷(同钢结构)。C.3.4木结构工程:检查木材的防火、防腐、防虫措施和设计有特殊要求的构造措施。1、方木、原木及轻型木结构的木材腐朽、木节、虫眼、漏刨、裂缝等缺陷应符合木材的材质标准。2、胶合木结构的腐朽、木节、裂缝、翘曲、压损等缺陷应符合层板材质标准。1)A级:表面空隙均已封填或用木料修补,用砂纸打磨达到粒度为60的要求。2)B级:表面用机具刨光并加油漆。允许有偶尔的漏刨、细小的缺陷、空隙及生产中的缺损;最外的层板不允许有松软节和空隙。3)C级:允许有缺陷和空隙,构件胶合后无须表面加工。3、木结构的防护应涂、喷、刷均匀,透入深度一致,表面色泽均匀,不应漏涂、起皮和破损。C.4装饰装修工程C.4.1建筑地面工程:表面应洁净,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积水,地漏、管道结合处严密、平顺、无渗漏,相邻面层的标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踢脚线与墙面应紧密结合,高度一致,出墙厚度均匀,表面洁净;厕浴间和有防滑要求的地面板块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1、整体面层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水泥地面表面应洁净,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踢脚线与墙面应紧密结合,高度一致,出墙厚度均匀。水磨石表面还应光滑;无明显砂眼和磨纹;石粒密实,显露均匀;颜色图案一致,不混色;应用同类材料以分格条设置镶边。分格条牢固、顺直和清晰。2、板块面层1)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应避免出现板块小于1/4边长的边角料。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松动、空鼓;图案清晰,色泽均匀,接缝平整均匀顺直,深浅一致,周边顺直。邻接处的镶边用料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边角整齐、光滑。板块无裂纹、掉角和缺楞、翘曲。污染和二次打磨等缺陷。2)应用同类材料镶边,地面面层与管沟、孔洞、检查井等邻接处,均应设置镶边。3)料石面层还应组砌合理,无十字缝,铺砌方向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块石面层石料缝隙应相互错开,通缝不超过两块石料。4)塑料板面层①面层粘接牢固,表面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严密、美观。接缝处的图案、花纹吻合,无胶痕;与墙边交接严密,阴阳角收边方正。②板块的焊接,焊缝应平整、光洁无焦化变色、斑点、焊瘤和起鳞等缺陷。使用国家规定的无污染胶粘剂。③镶边用料应尺寸正确、边角整齐、拼缝严密、接缝顺直。5)地毯面层表面不应起鼓、起皱、翘边、卷边、显拼缝、露线和无毛边,绒面毛顺光一致,毯面干净、无污染和损伤。同其他面层连接处、收口处和墙边、柱子周围应平整顺直、压紧。3、木、竹地板面层应先检查通风构造做法、出气孔以及防潮情况。1)图案清晰,颜色一致,板面无翘曲。面层缝隙应严密;接头位置应错开,表面洁净;应用同类材料镶边。2)踢脚线表面光滑,接缝严密,高度一致。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3)实木地板面层还应刨平、磨光,无明显刨痕和毛刺。拼花地板接缝应对齐,粘、钉严密;缝隙宽度均匀一致;表面洁净,胶粘无溢胶。4、楼梯、踏步1)整体面层楼梯踏步的宽度和高度符合设计要求。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旋转楼梯梯段的每踏步两端宽度的允许偏差5mm。楼梯踏步的齿角整齐,防滑条顺直。2)板块面层的楼梯踏步和台阶板块的缝隙宽度应一致,齿角整齐;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防滑条顺直。5、地面的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并应贯通地面的各构造层;缝宽应符合设计要求,缝内清理干净,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后用板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C.4.2抹灰及装饰抹灰工程:表面应光滑、洁净、接槎平整,线角顺直、毛面纹路基本均匀;护角、孔洞、槽、盒边缘整齐、抹灰平顺,槽盒方正,距地高度一致,管道后面抹灰平整;外墙和顶棚的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裂缝。1、分格缝宽度(15~20mm)、深度(5~7mm)基本均匀,勾缝密实,楞角整齐,横平竖直,符合设计要求。2、滴水线(槽)整齐顺直。滴水线应内高外低,滴水槽的宽度、深度均不应小于10mm。3、门窗框与墙体间隙填塞密实,表面平顺。4、水刷石表面应石粒清晰、分布均匀、紧密平整、色泽一致,无掉粒和接槎痕迹。5、斩假石表面剁纹应均匀顺直、深浅一致,应无掉角、脱皮、起砂等缺陷。6、喷涂、滚涂、弹涂表面颜色一致,花纹、色点大小均匀,不显接槎无漏涂、透底和流坠。7、清水墙勾缝应横平竖直,交接处应平顺,宽度和深度应均匀,表面应压实抹平。灰缝颜色基本一致,砌体表面洁净。8、室外大角应基本顺直、不缺棱掉角,垂直度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9、外墙面横竖线角应基本横平竖直10、散水、台阶、明沟、零星工程抹灰表面密实压光,无明显裂缝、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缺陷;纵向按规定设置伸缩缝,其延长米间距不得大于4m;房屋转角处应做45°缝。横向与墙根交接处设沉降缝,缝宽15~20mm,填嵌柔性密封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坡度无倒泛水。台阶相邻两步高差不大于10mm,齿角整齐、防滑条顺直。明沟坡向正确,楞角整齐。C.4.3门窗工程:建筑门窗的安装必须牢固、开启方向正确;在砌体上安装门窗严禁用射钉固定;五金齐全、横平竖直。框体与墙之间应填充严密。1、木门窗表面洁净,不得有刨痕、锤印。割角、拼缝应严密平整1)框、扇裁口应顺直,刨面应平整,开关灵活,无倒翘;2)门窗五金齐全,位置适宜,木螺丝拧紧;开槽、孔边缘整齐,无毛刺;3)门窗披水、盖口条、压缝条、密封条安装顺直、尺寸一致,结合牢固严密;4)框与墙体间隙应填嵌严密、表面平顺。2、金属门窗表面洁净、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无锈蚀。大面无划痕、碰伤;膝膜或保护层应连续。1)门窗扇关闭严密,开关灵活,无倒翘,开启角度基本准确;2)附件齐全,安装牢固,启闭灵活适用;3)框与墙体间缝隙填嵌饱满,密封胶密封;密封胶表面应光滑、顺直、无裂纹。4)密封条应安装完好,不得脱槽;排水孔应齐全、排水畅通。3、塑料门窗表面应洁净、平整、光滑、大面应无划痕、碰伤。1)密封条不得脱槽;旋转窗间隙应基本均匀。开关灵活,开关力符合要求;2)玻璃密封条与玻璃及槽口的接缝应平整,不得卷边、脱槽。排水孔应齐全、排水畅通。4、特种门表面应洁净、无划痕、碰伤。5、门窗玻璃符合安全要求裁割尺寸正确,安装牢固,不得有裂纹、损伤和松动。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1)木压条与裁口边缘平齐、紧贴、割角应整齐并互相连接紧密。2)密封条与玻璃和玻璃槽口的接触应紧密、平整。边缘粘结牢固、接缝平齐。带密封条的玻璃压条必须与玻璃全部贴紧,压条与型材之间应无明显缝隙,压条接缝应不大于0.5mm。3)玻璃表面应洁净,不得有腻子、密封胶、涂料等污渍。中空玻璃内外表面均应洁净,玻璃中空层内不得有灰尘和水蒸气。4)门窗玻璃不应直接接触型材。单面镀膜玻璃的镀膜层及磨砂玻璃的磨砂面应朝向室内。中空玻璃的单面镀膜玻璃应在最外层,镀膜层应朝向室内。5)玻璃底灰应饱满,粘结牢固;腻子边缘与裁口应平齐,玻璃卡子不应露出腻子表面。C.4.4吊顶工程:饰面材料表面应洁净、色泽一致,不得有翘曲、裂缝及缺损。压条应平直、宽窄一致。饰面板与明龙骨的搭接应平整、吻合。重型灯具、电扇及其重型设备严禁安装在吊顶工程的龙骨上。1、饰面板上的灯具、烟感器、喷淋头、风口篦子等设备的位置应合理、美观且满足使用要求,与饰面板的交接应吻合、严密。2、金属龙骨、吊杆的接缝应均匀一致,角缝应吻合,表面应平整,无翘曲、锤印。明龙骨的颜色一致,不得有划伤、擦伤等表面缺陷。木质吊杆、龙骨应平整、顺直、无劈裂。3、木制龙骨应做防火、防腐处理。C.4.5轻质隔墙工程:隔墙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洁净、接缝应均匀顺直;安装应垂直、平整、位置正确,不应有裂缝和缺损;孔洞、槽、盒位置正确,套割方正,边缘整齐;填充材料应干燥、密实、均匀、无下坠;安装牢固、防火等措施齐全。1、活动隔墙推拉应无噪声。2、玻璃隔墙表面色泽一致、平整洁净、玻璃无裂痕、划痕和缺损,清晰美观。接缝应横平竖直。隔墙嵌缝及玻璃砖隔墙勾缝应密实平整、均匀顺直、深浅一致。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C.4.6饰面板(砖)工程:表面应平整、洁净、色泽一致,无裂痕和缺损。石材表面应无泛碱等污染;接缝平直、光滑、嵌缝应连续密实,宽度及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嵌填材料色泽一致;孔洞套割吻合,边缘整齐。1、采用湿作业施工的饰面板工程,石材应进行防碱背涂处理,板与基体之间灌注材料应饱满、密实。2、饰面砖在阴阳角处的搭接方式、非整砖使用部位应符合设计要求。墙面突出物周围的饰面砖应整砖套割吻合,边缘整齐。墙裙、贴脸突出墙面的厚度应一致。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做滴水线(槽)。线(槽)应顺直、坡向、坡度应正确。C4.7涂饰工程:基层腻子应平整、坚实、牢固、无粉化、和裂缝;涂饰颜色应均匀一致、洁净;涂饰均匀、粘结牢固,不得漏涂、透底、起皮、掉粉、或反锈;光滑无挡手感,刷纹通顺,明显处不允许裹棱、流坠、皱皮。装饰线、分色线顺直,宽窄一致。清漆、美术涂饰要求相同。C4.8裱糊工程:基层腻子应平整、坚实、牢固、无粉化和裂缝,表面颜色应一致;壁纸、墙布裱糊后各幅拼接应横平竖直,拼接处花纹、图案应吻合,不离缝、不搭接、不显拼缝。1、壁纸、墙布表面应平整、色泽应一致,不得有波纹起伏、气泡、裂缝、皱折及斑污,斜视时应无胶痕。2、复合压花壁纸的压痕及发泡壁纸的发泡层应无损坏。3、壁纸、墙布与各种装饰线、设备线盒应交接严密。边缘应平直整齐,不得有纸毛、飞刺。阴角处搭接顺光,阳角处应无接缝。C4.9软包工程:龙骨、衬板、边框应安装牢固,无翘曲,拼缝应平直;单块软包面料不应有接缝,四周应绷紧严密;表面应平整、洁净,无凹凸不平及皱折;图案应清晰、无色差,整体应协调美观。符合防火要求。1、软包边框应平整、顺直、接缝吻合。表面涂饰按上述标准检查。2、清膝涂饰木制边框的颜色、木纹应协调一致。C4.10细部工程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安装牢固,配件齐全,表面应平整、洁净、线条顺直、接缝严密、色泽一致,不得有裂缝、翘曲及损坏。1、厨柜制作与安装工程抽屉和柜门开关灵活、回位正确;厨柜的裁口应顺直、拼缝应严密。2、窗帘盒、窗台板和散热器罩制作与安装工程与墙面、窗框的衔接应严密、密封胶缝应顺直、光滑。3、门窗套、护墙板制作与安装工程转角弧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护栏和扶手制作与安装工程预埋符合要求,护栏高度、栏杆间距、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护栏安装必须牢固。护栏玻璃必须符合设计要求。5、花饰制作与安装工程安装必须牢固,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洁净,接缝应严密吻合,不得有歪斜、裂缝、翘曲及损坏。C5幕墙工程C5.1玻璃幕墙工程:表面应平整、洁净、无破损;整幅玻璃的色泽应均匀一致;不得有污染和镀膜损坏;密封胶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宽窄均匀、光滑顺直;防火、保温材料填充应饱满、均匀,表面应密实、平整,构造措施符合规范要求。玻璃的使用符合安全规定。1、玻璃表面不允许有明显划伤和长度>100mm的轻微划伤,每平方米玻璃,长度≤100mm的轻微划伤不得超过8条,擦伤总面积不得超过500mm2。2、铝合金型材的表面不允许有明显划伤和长度>100mm的轻微划伤;一个分格铝合金型材表面,长度≤100mm的轻微划伤不得超过2条,探伤总面积不得超过500mm2。3、明框玻璃幕墙的外露框或压条应横平竖直,颜色、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压条安装应牢固。单元玻璃幕墙的单元拼缝或隐框玻璃幕墙的分格玻璃拼缝应横平竖直、均匀一致。4、玻璃幕墙隐蔽节点的遮封装修应牢固、整齐、美观。C5.2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金属幕墙工程:表面应平整、洁净、色泽一致;压条应平直、洁净、接口严密、安装牢固;密封胶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宽窄均匀、光滑顺直;滴水线、流水坡向应正确、顺直。金属板表面不允许有明显划伤,每平方米金属板的表面对长度≤100mm的轻微划伤不得超过8条,擦伤总面积不得超过500mm2。C5.3石材幕墙工程:必须有可靠的防风雨和防变形措施。表面应平整、洁净,无污染、缺损和裂痕。颜色和花纹应协调一致,无明显色差,无明显修痕;压条应平直、洁净、接口严密、安装牢固;密封胶缝应打胶严密、横平竖直、深浅一致、宽窄均匀,光滑顺直;滴水线、流水坡向应正确、顺直。1、石材幕墙表面不允许有裂痕、明显划伤和长度>100mm的轻微划伤;每平方米石材表面对长度≤100mm的轻微划伤不得超过8条,擦伤总面积不得超过500mm2。2、石材接缝应横平竖直、宽窄均匀;阴阳角石材压向应正确,板边合缝应顺直;凸凹线出墙厚度应一致,上下口应平直;石材面板上洞口、槽边应套割吻合,边缘应整齐。C.6建筑屋面工程C.6.1屋面防水层完成后,应采取保护措施,不得在其上凿孔打洞或重物冲击;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无渗漏、积水、倒坡现象;淋水、蓄水试验符合要求;C.6.2卷材防水层应搭接缝应粘(焊)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曲和鼓泡等缺陷;防水层的收头应与基层粘结牢固,缝口封严,不得翘边;排汽层面的排汽道应纵横贯通,不得堵塞。排汽管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封闭严密;卷材的铺贴方向和压接顺序应正确,搭接宽度允许偏差为-10mm。1、涂膜防水层与基层应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无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2、保护层:卷材防水层和涂膜防水层上撒布材料和浅色涂料保护层干燥、洁净、颗料均匀,应铺撒或涂刷均匀,粘结牢固;不得有残留的砂、石或粉料。水泥砂浆、块材或细石混凝保护层与防水层间应设置隔离层;刚性保护层的分格缝留置和嵌缝应符合设计要求。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3、细石混凝土防水层表面应平整、压实抹光,不得有裂缝、起壳、起砂等缺陷。分格缝位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4、密封材料嵌缝屋面的基层应牢固、干燥、干净、表面应平整、密实。嵌填的密封材料表面应光滑、缝边应顺直,无凹凸不平现象。缝宽及深度应均匀一致,符合设计要求。C.6.3瓦屋面工程要求瓦面平整,行列整齐,搭接紧密,檐口平直。脊瓦搭盖正确,间距均匀,封固均匀,封固严密;屋脊和斜脊应顺直,无起伏现象。泛水作法应符合设计要求,顺直整齐,结合严密,无渗漏。1、平瓦屋面挂瓦条应分档均匀,铺钉平整、牢固。2、油毡瓦屋面的铺设方法正确;瓦之间的对缝,上下层不得重合。瓦应与基层紧贴,瓦面平整,檐口顺直。泛水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顺直整齐,结合严密,无渗漏。3、金属板材屋面应安装平整,固定方法正确,密封完整;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檐口线、泛水段应顺直,无起伏现象。C.6.4隔热屋面工程架空屋面的隔热制品应铺设平整、稳固,严禁有断裂和露筋等缺陷,缝隙勾填应密实;距山墙或女儿墙不得小于250mm,架空层中不得堵塞,架空高度及变形缝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C.6.5屋面细部构造1、天沟、檐沟的沟内附加层在沟与屋面交接处宜空铺,宽度不应小于200mm。卷材防水层应由沟底翻上至沟外檐顶部,收头应用水泥钉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涂膜收头就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沟与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交接处,应留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2、檐口800mm范围内的卷材应采取满粘法。卷材收头应压入凹槽,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密封材料封口。涂膜防水应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檐口下端应抹出鹰嘴和滴水槽。3、女儿墙泛水处的卷材应采取满粘法。砖墙上卷材收头可直接铺至压顶下,压顶应做防水处理;也可压入砖墙凹槽内固定密封,凹槽距屋面找平层不应小于250mm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凹槽上部墙体应做防水处理。混凝土墙上的卷材收头应采用金属压条钉牢,并用密封材料封严。泛水薄钢板安装牢固、顺直、压接紧密、防锈漆涂刷均匀。涂膜防水层应直接涂刷至女儿墙的压顶下,收头应多遍涂刷封严。4、水落口杯上的标高应设置在沟底的最低处。防水层贴入杯内不应小于50mm。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的坡度不应小于5%,并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厚度不应小于2mm。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mm、深20mm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5、水落管制作符合设计要求,接缝焊口无开焊,咬口无开缝,安装牢固,管箍固定方法正确,排水畅通,无渗漏;上下节管连接紧密,承插方向、长度(不小于40mm)正确,管箍间距符合规定;水落管正视顺直;除锈干净,刷防锈漆和两遍罩面漆。如用薄钢板制作时,两面均刷防锈漆,无漏涂。阳台、雨篷出水管长度、坡度适宜,无存水。如用塑料排水管,伸缩节间距不应大于4m。6、变形缝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防水层应铺贴到缝两侧砌体上部。变形缝内应填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上部填放衬垫材料并用卷材封盖。变形缝顶部应加盖混凝土或金属盖板,混凝土盖板的接缝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变形缝缝宽应符合设计要求,上下一致,从屋顶到散水全部断开。填塞材料符合设计要求,盖缝条上下顺直,固定牢固、防护层涂料涂刷均匀,颜色一致。7、伸出屋面管道根部直径500mm范围内,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圆锥台。管道周围与找平层或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之间预留20mm×20mm的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严。管道四周应增设附加层,宽度及高度均不应小于300mm。管道上防水层收头应用金属箍紧固,并用密封材料封严。C.7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C.7.1管道、坡度与间距1、穿过防水层、结构缝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在同一房间,同类型的采暖设备、卫生器具及管道配件,除有特殊要求外,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上。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2、明装管道成排安装时,直线部分应互相平行。曲线部分:当管道水平或垂直并行时,应与直线部分保持等距;管道水平上下平行时,弯管部分的曲率半径应一致。3、管道的离墙距离和标高等位置正确,安装牢固,表面洁净、除锈干净,防腐及涂漆应附着良好,颜色一致,无脱皮起泡、流淌和漏涂、污染等缺陷。保温层平整顺直,厚度均匀一致,接口完好严密,无缺损、污垢。4、管道支、吊、托架的安装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5、管道坡度正确,给排水管道无倒坡现象,综合布设基本合理。距墙、标高基本符合设计要求。C.7.2管道接口1、螺纹连接:连接牢固,根部有2~3扣外露螺纹,接口处管道顺直,螺纹清洁、规整,镀锌管无焊口,外露螺纹防腐良好,基本无外露麻丝等缺陷。使用管件正确,镀锌管和管件的镀锌层无破损。2、法兰连接:对接平行、紧密、与管子中心线垂直,衬垫材质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且无双层或偏垫,衬垫不得凸入管内,外边缘接近螺栓孔为宜。螺母在同侧,螺杆露出螺母长度一致,且不应大于螺杆直径的1/2。3、焊接等熔接:焊口平直度、焊缝加强面符合施工规范规定;焊波均匀,焊口表面无烧穿、裂纹和明显的结瘤、夹渣及气孔等缺陷,熔接连接管道的结合面应有均匀熔接圈,不得出现局部熔瘤或熔接圈凸凹不匀现象。4、承插:接口结构和所用填料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水泥捻口时,油麻必须清洁,灰口密实、饱满,填料凹入承口边缘的深度不大于2mm。5、卡箍(套)式连接:两管端应平整、无缝隙,沟槽应均匀,卡紧螺栓后管道应平直,卡箍(套)安装方向应一致。6、胶圈接口:平直无扭曲,对口间隙准确,使用管件正确;允许沿曲线敷设,每个接口最大偏转角不得超过2°。7、管道粘接接口:应对口间隙均匀,胶缝厚度一致,封口平整干净,不得污染管道。C.7.3管道套管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采用金属或塑料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管道与套管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且端面应光滑,防腐均匀一致。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平齐。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套管周边补洞平整,无裂纹。C.7.4管道支、托、吊架构造合理,无气割孔眼现象,埋设件平正牢固,位置正确,标高间距符合规定,固定牢固。油漆种类和涂刷遍数符合设计要求;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和漏涂;无流淌和污染现象。排列整齐,固定支架与管子接触紧密;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间应留有3~5mm的间隙,纵向移动量符合设计要求。C.7.5给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室内直埋给水管道(塑料管道和复合管道外)应做防腐处理。C.7.6箱式消火栓的安装应注意:栓口应朝外,并不应安装在门轴侧;栓口中心距地面为1.1m,允许偏差±20mm;阀门中心距箱侧面为140mm,距箱后内表面100mm,允许偏差±5mm;消火栓箱体安装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mm。C.7.7给水水箱溢流管和泄放管应设置在排水地点附近但不得与排水管直接连接。C.7.8卫生器具、支架、阀门、配件1、卫生器具(支架)安装支、托架防腐良好,埋设平正牢固,器具放置平稳,与支架、台面、地面、墙等接触紧密,打胶部位饱满,缝隙均匀。金属排水管道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且间距满足要求。排水管径及出口连接牢固、严密不漏,位置、标高基本正确,排水坡度符合要求。成排器具排列整齐,标高一致。排水栓低于盆、槽底面2mm,低于地表面5mm。小便槽冲洗孔应斜向下方安装,冲洗水流同墙成45°角。镀锌钢管钻孔后应进行二次镀锌。2、阀门: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位置、进出口方向正确,连接紧密牢固。启闭灵活、防腐良好。安装位置便于检修,并不得紧贴墙壁、楼板或管架。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3、配件(包括:饮水器、水表、消火栓、喷头及水龙头、角阀等)。安装位置、标高符合规定,进出口方向、朝向正确,配件与器具、墙面、地面等接缝严密。镀铬件等成品保护良好,接口紧密无外露麻丝,启闭部分灵活,消防箱油漆完整,标志清晰正确,消防栓的水龙带与消防栓和快速接头的绑扎紧密,并卷折挂在托盘或支架上。C.7.9检查口、扫除口、地漏、伸缩节1、检查口:设置数量必须符合规定,高度、朝向基本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便于检修;封盖严密无渗漏,防腐良好。中心高度距楼(地)面为1m,允许偏差±20mm。2、扫除口:设置数量符合规定,位置符合规定,方便使用,地面扫除口与地面齐平;污水管起点的扫除口与管道相垂直的墙面距离不得小于200mm;如用堵头代替清扫口,与墙面距离不得小于400mm。清扫口封堵严密无渗漏,防腐良好。3、地漏:平正、牢固、低于排水表面5mm,无渗漏,周边整齐、平整,表面无污染。4、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伸缩节间距不大于4m。C.7.10悬吊式雨水管道的敷设坡度不得小于5‰。C.7.11排水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无坡或倒坡。室内排水管道的连接应采用三通或四通。室外排水应注意水流方向应与承口方向相反。C.7.12散热器、伸缩器(包括弯管)、支架1、散热器(暖风机、辐射板、铸铁及钢制散热器等)1)组对应平直紧密。接口严密,无渗漏。组对散热器的垫片应使用成品,组对后垫片外露不应大于1mm。垫片材质在设计无要求时应采用石棉垫或耐热橡胶垫。2)散热器背面与装饰后的墙内表面安装距离应一致,设计未注明,应为30mm。3)铸铁及钢制散热器表面的防腐及面漆应附着良好,色泽均匀,无脱落、起泡、流淌和漏涂缺陷。2、散热器的支架、托架安装位置应准确,埋设牢固。数量及间距符合设计要求,油漆种类和涂刷遍数符合设计要求,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和漏涂。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3、伸缩器和固定及导向支架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方向正确,与管道接口符合相应接口的有关规定。并按规定进行预拉伸,椭圆率和折皱不平度符合规定。无明显凹瘪现象,弯曲半径对称均匀,与管道坡度一致。C.7.13室外井室1、井壁及顶板见混凝土、砌体、抹灰工程的相应条款。2、井盖选用应正确,标志应明显,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1)路面下的各种井室,必须使用重型井圈和井盖,井盖上表面应与路面相平,允许偏差为±5mm。2)绿化带和不通车的地方可采用轻型井圈和井盖,井盖的上表面应高出地坪50mm,并在井周围以2%的坡度向外做水泥砂浆护坡。3)重型井圈不得直接放在井室的砖墙上,砖墙上应做不少于8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垫层。C.7.14设备安装1、设备的防腐和涂漆应涂刷均匀,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流淌、漏涂和污染等缺陷。涂刷前应消除灰尘、污垢、焊渣等物。2、保温的设备和容器,应采用粘结保温钉固定保温层,间距一般为200mm。当采用焊接勾钉固定保温层时,其间距一般为250mm。保温层铺设应厚度均匀,表面平整,曲面圆顺,接口完整严密。无明显凹凸不平和缺损、污垢等缺陷。3、水泵的泵壳不应有裂纹、砂眼及凹凸不平等缺陷;多级泵的平衡管路应无损伤或折陷现象;蒸汽往复泵的主要部件、活塞及活动轴必须灵活。4、单斗式提升机的位置、间距、垂直度等符合设计要求,行程开关位置准确,料斗运行平稳,翻转灵活。5、锅炉送、引风机转动应灵活无卡碰现象,传动部位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6、除尘器安装应平稳牢固,位置和进、出口方向正确。C.8建筑电气工程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C.8.1配电箱、盘、板、桥架(线槽)1、配电箱(盘、板)安装:紧固件应用镀锌螺栓或铜制螺栓,防松零件齐全;位置正确,部件齐全,箱体开孔与导管管径适配,切口整齐;暗式配电箱箱盖紧贴墙面;零线经汇流排(零线端子)连接,无绞接现象;箱体(盘、板)涂漆完整。2、接地(接零)支线连接紧密、牢固,接地(接零)线截面选用正确,防腐良好。3、箱内接线整齐,回路编号齐全、标识正确;管子与箱体连接有专用锁紧螺母。接地线路走向合理,色标准确,涂刷后不污染设备和建筑物。4、盘、板上的标识器件标明被控设备编号及名称或操作位置,接线端子有编号,且清晰、工整、不易退色。5、箱(盘、板)不采用可燃材料制作。6、桥架(线槽)部件齐全、表面光滑、不变形;连接牢固、跨接准确。C.8.2设备器具1、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应位置正确,附件齐全,无渗油现象。所有连接可靠,防松零件齐全。基础应高于室外地坪,周围排水通畅。绝缘体应无裂纹、缺损和瓷件瓷釉损坏等缺陷,外表清洁,仪表指示准确。箱式变电所的内外涂层完整、无损伤,风口防护网良好;内部接线完整,输出回路标注清晰,名称准确;2、杆上电气设备的支架、紧固件为热浸镀锌制品,紧固件及防松零件齐全;变压器油位正常、附件齐全、无渗油现象,外壳涂层完整;3、电气设备安装应牢固且横平竖直,螺栓及防松零件齐全,不松动。防水防潮电气设备的接线入口及接线盒等应做密封处理。接线正确,引线焊接饱满,可靠不松动,无脱落现象。外部涂层完整,无脱落、损坏、无污染等缺陷。接地接零可靠,且有标识。C.8.3照明器具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1、大(重)型灯具用的吊钩、预埋件必须埋设牢固。器具及其支架牢固端正,位置正确,有木台的安装在木台中心;暗插座、暗开关的盖板紧贴墙面,四周无缝隙。工厂罩弯管灯、防爆弯管灯的吊攀齐全,固定可靠;电铃、电笛、光学字牌等讯响显示装置部件完整,动作正确,讯响显示清晰。2、灯具及其控制开关工作正常,安全和接地可靠。灯具及其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涂层剥落和灯罩破损等缺陷。器具表面清洁,灯具内外干净明亮,吊杆垂直,双链平行,支架牢固,油漆完整无污染。3、手术台无影灯表面整洁、无污染,灯具镀、涂层完整无划伤。底座紧贴顶板,四周无缝隙。4、防爆灯具外壳完整、无损伤、凹陷或沟槽,灯罩无裂纹,金属护网无扭曲,防爆标志清晰;紧固螺栓无松动、锈蚀、密封垫圈良好。5、建筑物彩灯灯罩完整,无碎裂;电线导管防腐完好,敷设平整、顺直。景观照明灯构架应固定可靠,地脚螺栓拧紧,防松螺帽及配件齐全;灯具螺栓紧固无遗漏。杆上路灯应固定可靠,紧固件齐全、拧紧,灯位正确,接线盒防水密封垫完好,接地接零可靠具有标识。C.8.4开关、插座、接线盒、电扇1、开关、插座、接线盒:明装平正牢固,板面端正,排列整齐,居木台中心,油漆完整;暗开关、暗插座的盖板紧贴墙面,四周无缝隙,表面光滑整洁、无碎裂划伤、装饰帽齐全。位置正确,高度一致,接线正确,开关切断相线,螺口灯头相线接在中心触点的端子上;同样用途的三相插座接线,相序排列一致;单相插座的接线,面对插座,右极接相线,左极接零线;单相三孔、三相四孔插座的接地(接零)线接在正上方;插座的接地(PE)线单独敷设,不与工作零线混同。2、吊扇的涂层完整,表面无划痕、无污染,吊杆上下扣碗安装牢固到位;同一室内并列安装的吊扇开关高度一致,且控制有序不错位。壁扇下边缘距地高度不小于1.8m,防护罩无变形。C.8.5防雷、接地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1、避雷针(网)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位置正确,固定牢靠,焊缝饱满,螺栓紧固;防腐良好,无污染;针体垂直,避雷网规格尺寸和弯曲半径正确,平正顺直,支持件间距均匀;避雷针及支持件的制作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设有标志灯的避雷针,灯具完整,显示清晰。2、接地(接零)线敷设应平直、牢固,固定点间距均匀,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有补偿装置,穿墙有保护管,油漆防腐完整;防雷接地引下线的保护管固定牢靠,断线卡设置便于检测,接触面镀锌或镀锡完整,螺栓等紧固件齐全。C.8.6线路敷设1、配管及管内穿线工程1)管子敷设连接紧密,管口光滑、护口齐全,进入电气设备和器具的位置正确,牢固;明配管及其支架平直牢固,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均匀,管子弯曲处无明显折皱,油漆防腐完整;盒(箱)设置正确,固定可靠,管子进入盒(箱)处顺直,在盒(箱)内露出的长度小于5mm;用锁紧螺母(纳子)固定的管口,管子露出锁紧螺母的螺纹为2~4扣,穿过变形缝处有补偿装置,补偿装置平整能活动自如;穿过建筑物和设备基础处加套保护管。2)盒(箱)内清洁无杂物,导线排列整齐有适当余量;导线在管子内无接头;不进入盒(箱)的垂直管子的上口穿线后密封处理良好;导线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芯线。接地支线连接紧密、牢固,走向合理,色标准确,接地(接零)线截面选用正确,需防腐的部分涂漆均匀无遗漏、无污染。2、瓷夹、瓷柱(珠)及瓷瓶配线工程1)导线严禁有扭绞、死弯和绝缘层损坏等缺陷。瓷件及其支架安装牢固,排列整齐,间距均匀,瓷件无损坏,瓷瓶不倒装,导线或瓷件固定点的间距正确,支架油漆完整。2)导线敷设平直、整齐,与瓷件固定可靠;穿过梁、墙、楼板和跨越线路等处有保护管;跨越建筑物变形缝的导线两端固定可靠,并留有适当余量;导线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芯线;导线接头不受拉力。导线进入电气器具处绝缘处理良好,转弯和分支处整齐。3、护套线配线工程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1)导线严禁有扭绞、死弯、绝缘层损坏和护套断裂等缺陷。塑料护套线严禁直接埋入抹灰层。护套线敷设应平直、整齐,固定可靠;穿过梁、墙、楼板和跨越线路等处有保护管;跨越建筑物变形缝的导线两端固定可靠,并留有适当余量,护套线的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芯线,接头设在接线盒或电气器具内,板孔内无接头。导线横平竖直。2)导线明敷部分紧贴建筑物表面,多根平行敷设间距一致,分支和弯头处整齐;接线盒位置正确,盒盖齐全平整,导线进入接线盒或电气器具时留有适当余量。4、槽板配线工程1)槽板敷设应紧贴建筑物表面,固定可靠,横平竖直,直线段的盖板接口与底板接口错开,其间距不小于20mm,盖板在直线段和90°转角处应成45°斜口对接,T形分支处应成三角叉接,盖板无翘角,接口严密整齐。木槽板无劈裂,塑料槽板无扭曲变形;槽板线路穿过梁、墙和楼板有保护管,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槽板应设补偿装置,导线加套保护软管并留有适当余量;保护软管与槽板结合严密。2)导线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芯线,槽板内无接头。线路与电气器具、木台连接严密,器具底座压住槽板端部;导线无裸露,接头设在器具和接线盒内。5、配线用钢索工程终端拉环必须固定牢靠,拉紧调节装置齐全,索端头用专用金属卡具,数量不少于2个。钢索的中间固定点间距不大于12m,吊钩可靠地托住钢索,吊杆或其他支持点受力正常,吊点均匀,吊杆不歪斜,油漆完整;钢索表面整洁,镀锌钢索无锈蚀,塑料护套钢索的护套完好。固定点间距相同,钢索的驰度一致。接地支线连接牢固、紧密,走向合理,色标准确,接地线截面选用正确,需防腐的部分涂漆均匀无遗漏,无污染。6、电缆敷设1)电缆敷设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2)电缆支架与埋设件焊接固定时,焊缝饱满;膨胀螺栓固定时,螺栓适配、连接紧固,防松零件齐全。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3)电缆敷设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符合规范规定并排列均匀。4)电缆出入沟、井、柜、盘、管子管口处应做密封处理。5)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标志牌。C.9通风与空调工程C.9.1风管制作和安装。表面应平整、无损坏,接管合理,风管的连接以及风管与设备或调节装置的连接,无明显缺陷。1、风管的制作:规格、尺寸符合设计尺寸规格。不应有明显扭曲,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外表面应整齐美观,厚度均匀,且边缘无毛刺。洁净系统的风管连接应严密不漏,法兰、柔性短管的垫料及接头方法符合设计要求。管内壁清洁,无浮尘、油污、锈蚀及杂物等。防排烟系统柔性短管的制作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防爆风阀的制作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自行替换。2、风管的安装1)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安装前应做好清洁工作。风管法兰的垫片厚度不应小于3mm,且不应凸入管内,亦不宜突出法兰外。柔性短管安装,应松紧适度,无明显扭曲;可伸缩性的软风管不宜超过2m,并不应有死弯或塌凹;连接法兰的螺栓应均匀拧紧,螺母宜在同一侧。2)无法兰连接处应完整无缺损、表面应平整、无明显扭曲;承插式风管的四周缝隙一致,无明显弯曲或褶皱;内涂的密封胶应完整,外粘的密封胶带、应粘贴牢固、完整无缺损。3)非金属风管连接两法兰端面应平行、严密,法兰螺栓两侧应加镀锌垫圈。复合材料风管的连接缝应牢固,无孔洞和开裂。插接时,接口应匹配、无松动,端口缝隙不大于5mm。C.9.2支架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1、支、吊、托架的形式、规格、埋设位置、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埋设牢固、平整、砂浆饱满;支架与管道接触紧密,吊杆垂直,横杆水平、固定处与墙齐平,不突出墙面。支架严禁设在风口、阀门及检视门处,与管道间的衬垫合理。不锈钢板、铝板风管用碳素钢支架时,需进行防腐绝缘及隔绝处理。油漆颜色符合设计要求,色泽均匀,无漏涂,不污染。2、吊架的螺孔应采用机械加工。吊杆应平直,螺纹完整、光洁。支、吊架受力均匀、无明显变形。抱箍支架,折角应平直,抱箍紧贴抱紧风管。圆形风管应设托座和抱箍,其圆弧应均匀,且与风管的外径相一致。C.9.3各类调节装置的制作和安装应正确牢固,调节灵活,操作方便。防火和排烟阀等关闭严密,动作可靠。1、风口:表面应平整,颜色一致,安装位置正确,调节装置转动灵活、可靠定位后应无明显自由松动。1)风口尺寸、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格、孔、片,扩散圈间距一致,边框、叶片平直整齐,颜色一致,无明显划伤和压痕。与风管的连接应严密、牢固,与装饰面紧贴;表面平整,不变形,调节灵活、可靠。条形风口接缝处衔接自然无明显缝隙。同一厅室内的相同风口高度应一致,排列整齐。2)净化空调系统风口的边框与建筑顶棚或墙面间接缝应加密封垫料或密封胶,不应漏风。2、风阀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防火阀必须关闭严密,转动件采用金属耐磨腐蚀材料,外壳、阀板的材料厚度严禁小于2mm。组合尺寸正确,叶片与外壳无碰擦。有启闭标记。多叶阀叶片贴合、搭接一致,轴距偏差不大于2mm。安装牢固、位置、标高和方向正确,操作方便。防火阀检查孔位置便于操作。斜插板阀垂直安装时,阀板必须向上拉启;水平安装时,阀板顺气流方向插入。3、风罩尺寸正确、连接牢固、形状规则、表面平整光滑,其外壳不应有尖锐边角;转角处弧度均匀,吸入口平整,罩口加强板分隔间距应一致,活动件灵活可靠。安装排列整齐,油漆附着良好,色泽均匀一致。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4、风管、管道的软性接管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管正确、牢固,自然无强扭。柔性短管应选用防腐、防潮、不透气、不易霉变的柔性材料。用于空调系统应采取防结露措施;用于净化空调系统还应内壁光滑、不易产生尘埃的材料。长度一般为150~300mm,连接处应严密、牢固可靠。安装应松紧适度,不得强行对口连接,无明显扭曲;可伸缩性的软风管长度不宜超过2m,并不应有死弯和塌凹。C.9.5制冷及水管系统的管道、阀门及仪表安装位置正确,系统无渗漏。1、制冷管道1)管道、管件、支架与阀门的型号、规格、材质及工作压力,以及管道系统的工艺流向、坡度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内壁清洁、干燥、阀门进行清洗。水平管道阀门手柄不应朝下;垂直管道阀门手柄应朝向便于操作地方。焊缝与热影响区严禁有裂纹,焊缝表面无夹渣、气孔等缺陷,氨系统管道焊口按相应规范规定检查。管道与制冷机组的接管必须为柔性接口。接压缩机的吸、排气管道单独设支架,管径≤200mm的铜管道阀门处应设支架。铜管切口应平整、不应有毛刺、凹凸等缺陷,管口翻边应保持同心,不得有开裂及皱褶。应有良好密封面。无强制对口连接。管道系统吹污、气密性试验、真空度试验符合规范规定。2)穿过墙、楼板设金属套管,固定牢靠,长度适宜,套管内无管道焊缝、法兰及螺栓长度一致,螺母在同侧,均匀拧紧,螺栓紧固后不低于螺母平面。3)阀门安装的位置、进出口方向应正确,并便于操作;连接应牢固紧密,启闭灵活;安装在保温管道上的各类手动阀门,手柄均不得向下;成排阀门的排列应整齐美观,在同一平面上的允许偏差为3mm。其强度及严密性试验应符合规范规定。C.9.6管道的支、吊架型式、位置及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支、吊架的安装应平整牢固,与管道接触紧密。管道与设备连接处应设独立支、吊架。滑动支架的滑动面应平整、清洁。非金属管道与金属支、吊架之间应正确牢固。C.9.7通风机、制冷机、水泵、风机盘管机组的安装应正确牢固。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1、风机叶轮禁与壳体碰擦,散装风机进风斗与叶轮的间隙必须均匀并符合技术要求。地脚螺栓必须拧紧,并有防松装置,垫铁放置必须正确、接触紧密,每组不超过3块,试运转时叶轮旋转方向必须正确;吊、支架焊接牢固,焊缝饱满、均匀。风机保护良好,无损伤,成排安装排列整齐、美观。2、制冷机安装位置和尺寸正确,标高和管口方向符合设计要求;隔振器的压缩量均匀一致。多台并联组合接口应牢固,严密不漏,机组外表应平整、完好,无明显的扭曲;冷凝水排放畅通。安装垫铁位置正确,接触紧密;螺栓拧紧,并有防松动措施。3、水泵安装位置标高正确,与设备底座接触紧密;垫铁位置正确、平衡、接触紧密,每组不超过3块;整体安装的管道水泵不应有明显倾斜;减震器与水泵及基础连接牢固、平稳,接触紧密。4、风机盘管机组应设独立支、吊架,安装位置、高度及坡度应正确、固定牢固;机组与风管、风口连接应严密、可靠。机组与管道连接采用弹性接管或软接管,软管的连接应牢固、不应有强扭和瘪管。5、冷却塔安装标高、位置正确,地脚螺栓与预埋件固定牢固。安装应水平,同系统的多台塔水面高度一致;出水口和喷嘴方向和位置正确,方向一致;积水盘严密无渗漏;分水器布水均匀;转动部份应灵活。C.9.8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外表平整光滑、接缝严密、组装顺序正确,整体平直,喷水室外表面无渗漏。箱体内无杂物、垃圾和积尘;翅片应清洁、完好。C.9.9除尘器、积尘室安装位置应正确,牢固平稳,接口严密,动活及转动部件动作应灵活、可靠,符合设计要求。1、规格、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双级蜗旋除尘器的叶片方向正确,旁路分离室的泄灰口光滑无毛刺,旋筒式水膜除尘器的外筒内壁严禁有突出的横向接缝;湿式除尘器的水管连接处和存水部位不漏,排水部位畅通。除尘器内表面平整,无明显凹凸,圆弧均匀,拼缝错开,焊缝表面无裂纹、夹渣、明显砂眼、气孔等缺陷。活动或转动部件灵活无明显滞涩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2、排灰、卸料、排泥阀安装严密,并便于操作和维护修理;布袋除尘外壳应严密、不漏,布袋接口应牢固;滤袋安装必须平直,短管和袋帽应无毛刺;净气室上部顶盖,应密封不漏气,旋转灵活,无卡阻现象。C.9.10消声器安装方向正确,外表面平整,无损坏,不受潮;1、型号、尺寸、安装气流方向符合设计要求,框架牢固,共振腔的隔板尺寸正确,隔板与壁板结合处紧贴,外壳严密不渗透漏,消声片单体安装固定端牢固,片距均匀;单独设置支、吊架。消声材料敷设,片状材粘贴牢固,基本平整,散状材充填基本均匀,无明显下沉;复面材顺气流方向拼接,无损坏,穿孔板无毛刺,孔距排列基本均匀,油漆防腐处理良好。2、消声器安装前应无油污和浮尘;安装位置、方向和组件的排列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应牢固,两组同类型的不宜直接串联,消声弯管均应设独立支、吊架。C.9.11风管、部件、管道及支架的油漆应附着牢固,漆膜厚度均匀,颜色一致,标志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无堆积、皱纹、气泡、掺杂、混色及漏涂等缺陷。C.9.12绝热层的材质、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密实,无断裂、空隙和脱落;室外防潮层或保护壳应顺水搭接、无渗漏。1、保温材料的材质、规格及防火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电加热器及其前后800mm范围内隔热材料必须用非燃烧材料。水管、风管与空调设备的接头处以及易产生凝结水的部位,必须保温良好,严密无空隙。2、保护层:玻璃布、塑料布防护层松紧适度、搭接基本均匀。油毡保护层搭接顺水流方向,宽度均匀;沥青粘结封口严密,不渗水,间断捆扎牢固。薄金属板保护层,搭接顺水流方向,宽度适宜,接口平整,固定牢靠。油漆涂层遍数,漆的品种、标记符合设计要求,漆膜附着牢固、光滑均匀。C.9.13净化空调系统1空调机组、风机、净化空调机组、风机过滤器单元和空气吹淋室等的安装位置应正确、固定牢固、连接严密,安装偏差符合规范规定。风机过滤器单元目测不得有变形、锈蚀、漆膜脱落、拼接板破损等现象。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2、高效过滤器与风管、风管与设备的连接处应有可靠密封。机械密封垫料压缩应均匀,液槽密封不得有渗漏。3、净化空调机组、静压箱、风管及送回风口清洁无积尘;4、装配式洁净室的内墙面、吊顶和地面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不起灰尘,地板静电值应低于设计规定;所有拼接缝、均采取密封措施,不脱落、密封良好。5、送回风口,各类末端装置以及各类管道等洁净室内表面的连接处密封处理应可靠、严密。C.10电梯工程C.10.1电梯工程的电气部分的观感检查同电气工程。C.10.2运行、平层、开关门1、安装和运行要达到下列要求:1)电梯起动、运行和停止,轿厢内无较大的震动和冲击,制动器可靠,运行平稳。2)运行控制功能达到设计要求,指令、召唤、定向、程序转换、开车、截车、停车、平层等准确无误,声光信号显示清晰,正确。3)减速器油的温升不超过60℃,且最高温度不超过85℃。4)超载试验电梯能安全起动、运行、停止;曳引机工作正常;液压系统应完好无损。5)安全钳试验,轿厢以检修速度下降,安全钳能动作,电梯能可靠地停止,动作后能正常恢复。6)机房、导轨支架、底坑、轿顶、轿内、轿门、层门及门地坎等部位应整洁、美观。2、开关门门扇平整,洁净、无损伤;启闭时无摆动、撞击和阻滞现象。中分式门关闭时上下部同时合拢,门缝一致。轿门带动层门开、关运行,门扇之间、门扇与门套、门扇与门楣、门扇与门口处轿壁、门扇下端与地坎之间应无刮碰现象;且各自间隙在整个长度上应基本一致。对机房、导轨支架、底坑、轿顶、层门轿门、及门地坎等部位应进行清理。3、平层1)电力电梯符合下列规定:额定速度≤0.63m/s,平层准确度应在±15mm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以内。额定速度>0.63m/s,平层准确度应在±30mm以内。其他调速方式的电梯,应在±15mm以内。2)液压电梯平层准确度应在±15mm范围内。C.10.3层门、信号系统1、层门指示灯盒、如唤盒和消防开关安装位置正确,使用方便,其面板与墙面贴实,横竖端正,排列整齐,清洁美观。2、门刀与层门地坎、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间隙不应小于5mm。层门地坎水平度不得大于2/1000。地坎应高出装修地面2~5mm。门扇与周边间隙应均匀,客梯不应大于6mm,货梯不应大于8mm。C.10.4机房1、电梯电源单独敷设,电气设备、配线的绝缘电阻值大于0.5MΩ;保护接地、接零系统良好;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电线管、槽、箱、盒连接牢固,接触良好,绝缘可靠,标志清楚,无遗漏,随行电缆绑扎牢固,排列整齐,无扭曲,在极限状态不受力,不拖地。配电柜、控制屏等布置合理,横竖端正。2、机房应采用经久耐用不易产尘材料建造,地板应采用防滑材料。机房应有良好的防渗、防漏水保护。机房应整齐美观。C.10.5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装工程1、整机安装检查1)梯级、踏板、胶带的楞齿及梳齿板应完整、光滑。2)内盖板、外盖板、围裙板、扶手支架、扶手导轨、护壁板接缝平整,接缝凸台不应大于0.5mm。3)梳齿板梳齿与踏板面齿槽的啮合深度不应小于6mm,间隙不应小于4mm。4)围裙板与梯板、踏板间、梯极间、护壁板间的间隙应符合规范规定。5)上行和下行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梯级、踏板或胶带与围裙板之间应无刮碰现象(梯级、踏板或胶带上的导向部分与围裙板接触除外),扶手带外表面应无刮痕。76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程BJ14—023—20046)梯级(踏板或胶带)、梳齿板、扶手带、护壁板、围裙板、内外盖板、前沿板及活动盖板等部位的外表面应整洁、美观。7)在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入口处应设置使用须知的标牌。本规程用词说明一、执行本规程条文时,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二、条文中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应符合……的规定”。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