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00 KB
- 3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天津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实施手册(试行)天津保税区、空港经济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零一零年九月-33--33-
目录1.总体要求12.评定和监督13.基本要求23.1目标23.2组织机构和职责23.3安全生产投入33.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43.4.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43.4.2规章制度43.4.3操作规程53.4.4评估63.4.5修订63.4.6文件和档案管理63.5教育培训83.5.1教育培训管理83.5.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83.5.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83.5.4其他人员教育培训93.5.5安全文化建设93.6生产设备设施103.6.1生产设备设施建设103.6.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103.6.3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113.7作业安全113.7.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运行控制113.7.2作业行为管理113.7.3警示标志123.7.4相关方管理123.7.5变更123.8隐患排查和治理133.8.1隐患排查133.8.2排查范围与方法133.8.3隐患治理14-33-
3.8.4预测预警153.9重大危险源监控153.9.1辨识与评估153.9.2登记建档与备案153.9.3监控与管理153.10职业健康163.10.1职业健康管理163.10.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163.10.3职业危害申报173.11应急救援173.11.1应急机构和队伍173.11.2应急预案173.11.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183.11.4应急演练183.11.5事故救援183.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183.12.1事故报告183.12.2事故调查和处理193.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193.13.1绩效评定193.13.2持续改进194.保税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考评评分细则20-33-
天津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1.总体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工作应满足《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已经制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的,还应满足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做为考评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并对安全生产等级进行评定的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确定如何满足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2.评定和监督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工作实行区内统一评定和监管。生产经营单位应按本要求自行组织评定,并参加区安监局组织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的考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考评结果原则上设定五级,即:A级优秀、A级、B级、C级、D级,其中所设A级优秀是从所有A级中评选出,为最高等级,D级为不合格级。评定结果做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当生产经营单位在考评期内-33-
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有其他严重违反国家和市、区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形的,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限期整改、降低安全生产等级。3.基本要求3.1目标生产经营单位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生产经营单位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总体安全生产目标及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经本单位主要责任人批准,以正式文件体现。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将本单位的方针、目标、年度安全生产指标,自上而下签订全员负责的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有效完成。3.2组织机构和职责3.2.1组织机构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委会,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依据安全生产法规要求配备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按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等。3.2.2职责制定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应以单位文件(盖章)或董事(厂)长(签字)的命令正式发布。-33-
(1)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履行下列职责: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法赋予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主动履行安全生产责任。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7)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2)应建立各职能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并应:1)有文本,覆盖单位内所有部门;涵盖单位内各级管理者(含班组长)、从业人员,且与其职能相符;2)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3.3安全生产投入-33-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用于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主要包括: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确定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台账,并每年至少一次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股东大会报告,接受监督。3.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3.4.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安全生产要求,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使从业人员知法守法。本单位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安全生产要求应建立目录明细台账和相关资料档案。3.4.2规章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职责;-33-
(1)安全生产检查;(2)安全教育培训;(3)事故管理;(4)安全生产投入;(5)安全设备设施管理;(6)电气安全管理;(7)特种设备安全管理;(8)“三同时”安全管理;(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10)危险作业安全管理;(11)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12)危险物品储存、使用管理;(13)劳动防护用品管理;(14)危险源辨识和监控管理(15)职业健康管理;(16)应急管理;(17)文件和档案管理;(18)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3.4.3操作规程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所有生产岗位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理化特性以及工艺流程等,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下发到相关岗位。-33-
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组织所有一线员工对岗位安全生产状况、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评估。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1)原材辅料安全要求;(2)工艺指标安全要求;(3)设备设施安全要求;(4)操作程序安全要求;(5)劳动防护安全要求;(6)异常情况处置安全要求。3.4.4评估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或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3.4.5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组织全员进行识别隐患。即:组织所有员工参加对生产工艺过程、生产岗位的安全设备设施状况、作业环境、应急措施,以及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程等进行评审和反馈,检查评估其符合性、适用性和有效性。根据员工检查评估意见以及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3.4.6文件和档案管理-33-
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安全记录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活动(会议)台帐;(2)安全检查台帐;(3)安全生产费用台帐;(4)安全设施台帐;(5)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台帐;(6)特种设备台帐;(7)危险化学品台帐;(8)隐患治理台帐;(9)安全教育培训台帐;(10)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11)承包商台帐;(12)危险源台帐;(13)事故管理台帐;(14)重大隐患项目台帐;(15)职业健康台帐;(16)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台帐;(17)其他适用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安全记录档案。-33-
3.5教育培训3.5.1教育培训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国家、地方及行业的规定及岗位需要,制定适宜的安全培训教育目标和要求。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和培训目标,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实施年度和季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组织员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应编制操作岗位人员、新从业人员“三级”、“四新”、特种作业、其他从业人员等安全教育培训教材,并成册。3.5.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3.5.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职业健康和安全文化知识;本单位、本班组和重点岗位的危险因素、安全注意事项、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等。-33-
新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公司)、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规定、制度和标准;本单位(岗位)生产工艺特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技术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装置、个人劳动防护、事故应急处置措施、事故案例等。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3.5.4其他人员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3.5.5安全文化建设-33-
生产经营单位应通过结合本单位特点的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竞赛、安全合理化建议、班组安全文化园地、责任与关怀等,促进安全生产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本单位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并定期向全体从业人员报告安全生产情况。3.6生产设备设施3.6.1生产设备设施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不得采用国家淘汰的生产、储存工艺技术,使用国家淘汰的生产、储存装备。公用工程应满足生产、储存工艺技术的需要。生产、储存安全设备设施的配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等阶段,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备案和规范管理。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3.6.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生产经营单位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保证安全设备设施有效运行,保存运行、巡检记录。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中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33-
3.6.3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处置。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须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规定组织实施。3.7作业安全3.7.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运行控制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安全措施、安全责任人等内容。生产、储存装备布置、建筑结构、电气设备的选用及安装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特种设备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检测检验。3.7.2作业行为管理生产单位应对生产作业行为进行控制管理。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制定并采取必要的管理方案控制措施。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进行严格管理。-33-
安全防护装置的配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3.7.3警示标志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GB2894、GB1231、GB/T2893、GBZ158等标准及企业内部规定,在相关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厂内道路设置限速、限高、禁行等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3.7.4相关方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并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与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3.7.5变更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33-
3.8隐患排查和治理3.8.1隐患排查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定期、不定期的隐患排查计划和安全检查表,对隐患及各种本质安全缺陷进行查找和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以及本单位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的,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排查方案应依据: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2)设计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3)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等。3.8.2排查范围与方法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1)-33-
综合检查。包括厂、车间、班组三级,分别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车间负责人、班组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部门、车间、班组相关人员进行以查现场、查违章、查隐患为重点内容的隐患排查。厂级检查每年至少四次,车间级检查每月至少一次,班组级检查每周至少一次。(1)专业检查。分别由单位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主要检查特种设备、危险物品、电气装置、机械设备、安全装置、特种防护用品、运输车辆、消防设施、防火防爆、防尘防毒、厂房建筑等。专业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二次。(2)季节性检查。包括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检查。分别由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根据季节特点,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预防性季节检查。春季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跑冒滴漏为重点;夏季检查以防暑降温、防触电、防风、防汛、防潮为重点;秋季检查以防火、防冻保暖为重点;冬季检查以防火、防爆、防中毒、防冻、防滑为重点。季节性检查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3)节假日检查。主要针对公休日、元旦、春节、五一、国庆以及“两会”期间等重要时期组织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领导带班值班、突发情况应急处置、应急设备设施配备等。(4)日常检查。日常性检查包括岗位职工自查和管理人员巡回检查。职工上岗前依据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交接班检查和岗位巡回检查。各级管理人员依据各自业务范围内安全生产职责进行检查。岗位职工自查每班至少一次,管理人员巡回检查每周至少一次。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各种安全检查均应按相应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并做详细的记录和备案。3.8.3隐患治理-33-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按照隐患治理项目进行管理,按照“谁检查、谁负责”和“四定”(定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整改期限)的原则按期保质保量落实隐患治理措施。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3.8.4预测预警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3.9重大危险源监控3.9.1辨识与评估生产经营单位应按GB18218标准和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确定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应积极参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和风险控制。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3.9.2登记建档与备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逐级上报备案。3.9.3监控与管理-33-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重大危险源评估,对重大危险源有效监控。3.10职业健康3.10.1职业健康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和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应进行经常性的检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3.10.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33-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GBZ158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3.10.3职业危害申报生产经营单位应按规定,及时、如实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申报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应加盖公章并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3.11应急救援3.11.1应急机构和队伍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组织训练。3.11.2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按AQ/T9002导则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范围应包括:(1)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事故;(2)火灾、爆炸重大安全事故;(3)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事故;-33-
(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2)其他可能发生的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应急预案应每年至少一次内部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3.11.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生产经营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根据生产过程的风险,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并建立应急设施、装备、物资档案备查。3.11.4应急演练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3.11.5事故救援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险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3.12.1事故报告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在1小时内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3.12.2事故调查和处理-33-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或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和保存事故档案。内容包括事故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直接和间接原因、事故责任、整改措施和“四不放过”处理等内容。3.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3.13.1绩效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3.13.2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的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生产经营单位应保存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的绩效评定、持续改进的有关文件资料。-33-
4.保税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考评评分细则基本要求条款基本要求内容评分标准标准分扣分实得分8.1目标20分目标生产经营单位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总体安全生产目标及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经本单位主要责任人批准,以正式文件体现。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将本单位的方针、目标、年度安全生产指标,自上而下签订全员负责的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有效完成。1、制定总体安全目标,5分。2、制定年度安全目标,5分。3、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5分。4、签订各级部门、人员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5分。20分8.2组织机构和职责60分8.2.1组织机构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委会,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应按不低于法规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1、建立安委会及按文件下发,5分。2、按法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分。20分8.2.2职责制定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应以单位文件(盖章)或董事(厂)长(签字)的命令正式发布。1)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履行下列职责: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法赋予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主动履行安全生产责任。①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③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⑤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⑦1、制定安委会职责,完善并履职合格,10分。2、制定管理部门职责,完善并履职合格,10分。3、制定主要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职责,完善并履职合格,10分。4、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考核体系,定期考核,10分。40分-33-
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2)应建立各职能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并应:①有文本,覆盖单位内所有部门;涵盖单位内各级管理者(含班组长)、从业人员,且与其职能相符;②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8.3安全生产投入20分安全生产投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确定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台账,并每年至少一次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股东大会报告,接受监督。1、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5分。2、足额提取,5分。3、建立安全投入财务台账并落实,5分。4、每年至少一次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股东大会报告,接受监督,5分。20分8.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160分8.4.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安全生产要求,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使从业人员知法守法。本单位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安全生产要求应建立目录明细台账和相关资料档案。1、建立识别和获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确定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10分。2、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10分。3、建立目录明细台账和相关资料档案扣,10分。30分8.4.2规章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职责;2)安全生产检查;3)安全教育培训;4)事故管理;1、制订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0分。2、规章制度内容不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10分。3、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5分。430分-33-
1)安全生产投入;2)安全设备设施管理;3)电气安全管理;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5)“三同时”安全管理;6)特种作业人员管理;7)危险作业安全管理;8)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9)危险物品储存、使用管理;10)劳动防护用品管理;11)危险源辨识和监控管理12)职业健康管理;13)应急管理;14)文件和档案管理。建立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从业人员不熟悉相关规章制度,5分。8.4.3操作规程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所有生产岗位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以及工艺流程,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下发到相关岗位。每年组织所有一线员工对安全生产操作情况、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评估。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1)原材辅料安全要求;2)工艺指标安全要求;3)设备设施安全要求;4)操作程序安全要求;5)劳动防护安全要求;6)异常情况处置安全要求。1、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特点和原、辅材料、产品的危险性、劳动防护安全要求、异常情况处置安全要求编制操作规程,20分。2、将安全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岗位,5分。3、安全操作规程执行到位,5分。4、定期组织员工对岗位安全生产状况、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评估,10分。40分8.4.4评估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或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1、定期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10分。2、对评估出的缺陷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10分。20分8.4.5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全员识别隐患基础上,并1、明确组织开展相关评审和反馈、修订时限,5分。220分-33-
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修订前应充分征求广大职工意见。、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工会代表参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5分。3、征求广大职工意见,5分。4、安全制度规程是有效版本,5分。8.4.6文件和档案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安全记录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活动(会议)台帐;2)安全检查台帐;3)安全生产费用台帐;4)安全设施台帐;5)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台帐;6)特种设备台帐;7)危险化学品台帐;8)隐患治理台帐;9)安全教育培训台帐;10)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11)承包商台帐;12)危险源台帐;13)事故管理台帐;14)重大隐患项目台帐;15)职业健康台帐;16)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台帐。建立其他适用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安全记录档案。1、建立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10分。2、建立健全安全记录档案,5分。3、档案记录无缺项,5分。20分8.5教育培训80分8.5.1教育培训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国家、地方及行业的规定及岗位需要,制定适宜的安全培训教育目标和要求。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和培训目标,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实施年度和季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并组织员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1、依据国家、地方及行业规定和岗位需要,制定适宜的安全培训教育目标和要求,5分。2、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并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5分。3、组织员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5分。20分-33-
生产经营单位应编制操作岗位人员、新从业人员“三级”、“四新”、特种作业、其他从业人员等安全教育培训教材,并成册。4、编制安全培训教育教材及成册,5分。8.5.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1、主要负责人经考核合格任职,5分。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任职,5分。10分8.5.3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职业健康和安全文化知识;本单位、本班组和重点岗位的危险因素、安全注意事项、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等。新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公司)、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规定、制度和标准;本单位(岗位)生产工艺特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技术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装置、个人劳动防护、事故应急处置措施、事故案例等。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1、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5分。2、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5分。3、特种作业人员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5分。4、从业人员每年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规定学时,5分。5、安全教育管理台帐完整齐全规范,5分。6、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符合要求,5分。30分8.5.4其他人员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1、按规定对相关方进行安全教育,5分。2、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教育和告知,5分。10分-33-
8.5.5安全文化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应通过结合本单位特点的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本单位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1、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有本单位特点,5分。2、安全文化建设有形式内容,5分。10分8.6生产设备设施70分8.6.1生产设备设施建设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等阶段,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备案和规范管理。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10分。2、按照建设项目安全许可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的设立阶段、设计阶段、试生产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以及变更等规范管理,10分。3、采用或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工艺、设备装置,10分。30分8.6.2设备设施运行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生产经营单位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对安全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保证安全设备设施有效运行,保存运行、巡检记录。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修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修维修过程中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安全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修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参照:生产储存标准。1、执行设备设施管理制度,5分。2、安全设施台帐填写齐全、规范,5分。3、制定和落实检修维修方案和隐患控制措施,10分。4、将安全设施编入检维修计划,定期检修维修。安全设施无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情况,10分。30分8.6.3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1、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5分。2、设备设施验收、拆除和报废10分-33-
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生产经营单位应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处置。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须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规定组织实施。作业前,作业负责人与设备设施的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共同到现场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制定作业计划或方案,办理设备设施交接手续,5分。8.7作业安全210分8.7.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运行控制生产经营单位的建筑、设备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安全措施、安全责任人等内容。1、对危险性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办理作业许可审批,5分。2、作业许可审批内容符合要求,5分。3、作业现场安全、消防防护符合要求,10分。4、建构筑物、设备设施布置符合要求,5分。5、原材、物料的仓储管理,20分6、电气设备符合规范要求,20分。7、特种设备运行符合安全要求,20分。8、安全防护装置符合有关规定,20分。100分8.7.2作业行为管理生产单位应对生产作业行为进行控制管理。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制定并采取必要的管理方案控制措施。1、对生产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0分。2、制定并采取管理方案控制措施,10分。3、现场人员无“三违”行为,20分。4、员工穿戴符合有关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20分。60分8.7.3警示标志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GB2894、GB1231、GB/T2893、GBZ158等标准及企业内部规定,在相关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厂内道路设置限速、限高、禁行等标志,1、在危险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符合安全标识、安全色等规定的安全警示标识,10分。2、危险提示、警示内容符合要求,10分20分-33-
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8.7.4相关方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并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与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1、对承包商、供应商资格预审、选择、监督、表现评价、续用等过程进行管理,建立合格相关方名录和档案,5分。2、签订相关安全协议书,5分。3、相关方作业现场符合安全规定要求,10分。20分8.7.5变更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1、落实变更管理制度(包括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变更),5分。2、对变更全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控制,5分。10分8.8隐患排查和治理150分8.8.1隐息排查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定期、不定期的隐患排查计划和安全检查表,对隐患及各种本质安全缺陷进行查找和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以及本单位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的,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排查方案应依据: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2)设计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3)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等。1、对隐患及各种本质安全缺陷进行查找和评估,确定隐患等级,10分。2、制定隐患排查方案,10分。3、编制安全检查表,10分。30分8.8.2排查范围与方法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1、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各类检查活动,10分。2、隐患排查内容符合要求,10分。3、安全检查表有记录30分-33-
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1)综合检查。包括厂、车间、班组三级,分别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车间负责人、班组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部门、车间、班组相关人员进行以查现场、查违章、查隐患为重点内容的隐患排查。厂级检查每年至少四次,车间级检查每月至少一次,班组级检查每周至少一次。2)专业检查。分别由单位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主要检查特种设备、危险物品、电气装置、机械设备、安全装置、特种防护用品、运输车辆、消防设施、防火防爆、防尘防毒、厂房建筑等。专业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二次。3)季节性检查。包括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检查。分别由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根据季节特点,组织本系统人员进行预防性季节检查。春季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跑冒滴漏为重点;夏季检查以防暑降温、防触电、防风、防汛、防潮为重点;秋季检查以防火、防冻保暖为重点;冬季检查以防火、防爆、防中毒、防冻、防滑为重点。季节性检查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4)节假日检查。主要针对公休日、元旦、春节、五一、国庆以及“两会”期间等重要时期组织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领导带班值班、突发情况应急处置、应急设备设施配备等。5)日常检查。日常性检查包括岗位职工自查和管理人员巡回检查。职工上岗前依据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交接班检查和岗位巡回检查。各级管理人员依据各自业务范围内安全生产职责进行检查。岗位职工自查每班至少一次,管理人员巡回检查每周至少一次。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各种安全检查均应按相应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并做详细的记录和备案。并存档,10分。8.8.3隐患治理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按照隐患治理项目进行管理,按照“谁检查、谁负责”和“四定”1、隐患治理实行“四定”,30分。2、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制定隐患治理方案以及逐级督办整改落实,30分。80分-33-
(定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整改期限)的原则按期保质保量落实隐患治理措施。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3、对查找出的本质安全缺陷采取防范措施,20分。8.8.4预警预测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1、采用相关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方法,5分。2、建立本单位预警指数系统,5分。10分8.9重大危险源监控50分8.9.1辨识与评估生产经营单位应按GB18218标准以及56号文等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确定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应积极参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和风险控制。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1、及时组织危害辨识、风险评估扣,5分。2、相关人员参与危险辨识、风险评价,5分。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频次符合要求,5分。4、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全面,5分。20分8.9.2登记与备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逐级上报备案。1、建立了登记建档,5分。2、按规定备案,5分。10分8.9.3监控与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重大危险源评估,对重大危险源有效监控。1、定期组织评估,5分2、按照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设置安全监控报警系统,5分。3、重大危险源有效监控,5分4、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5分。20分8.10职业健康40分8.10.1职业健康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1、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5分。2、定期进行检测评估,5分3、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5分。4、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5分。25分-33-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和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应进行经常性的检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5、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有效,5分。8.10.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生产经营单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GBZ158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1、签订有关职业危害告知内容劳动合同,5分。2、设置公告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活性危害、禁配物等,以及采取的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5分。10分8.10.3职业危害申报生产经营单位应按规定,及时、如实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申报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应加盖公章并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存在法定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时、如实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5分。5分8.11应急救援70分8.11.1应急机构和队伍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1、建立应急指挥系统,5分。2、建立应急队伍,明确各级应急指挥系统和救援队伍的职责,5分。10分8.11.2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按AQ/T9002导则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范围应包括:1、按照AQ/T900220分-33-
1)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事故;2)火灾、爆炸重大安全事故;3)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事故;4)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5)其他可能发生的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应急预案应每年至少一次内部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分。2、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定期演练,评价演练效果,评价应急救援预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形成记录,5分。3、按规定对应急预案进行备案,5分。4、定期进行应急预案内部评审,5分。8.11.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生产经营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根据生产过程的风险,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并建立应急设施、装备、物资档案备查。1、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并保持完好,5分。2、应急设施等有维护保养记录,5分。10分8.11.4应急演练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1、制订演练计划,10分。2、按规定组织演练,5分。3、按规定组织现场处置方案演练,5分。20分8.11.5事故救援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险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及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事故及启动预案,5分。2、潜在事件、突发事故发生后,对应急预案评审,5分。10分8.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40分8.12.1事故报告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在1小时内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1、在1小时内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10分。2、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及时补报,10分。20分8.12.2事故调查和处理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或委托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1、明确事故报告制度和程序10分。2、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按规定和程序调查处理结案,10分。20分-33-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和保存事故档案。内容包括事故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直接和间接原因、事故责任、整改措施和“四不放过”处理等内容。8.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30分8.13.1绩效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1、定期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实施情况进行评审,验证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5分。2、将评审情况形成正式文件予以通报并进行年度考评,5分。3、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后重新进行评定,5分。15分8.13.2持续改进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实施的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生产经营单位应保存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实施的绩效评定、持续改进的有关文件资料。1、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实施情况评审的结果,以及目标、指标进行修改,找出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实施中的问题,制定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的计划和措施,5分。2、将评审工作形成正式文件,并将有关结果向生产经营单位所有部门和从业人员通报,5分。3、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实施的效果评定、持续改进有关文件资料,5分。15分说明:一、基本要求考评内容标准分满分1000分,评定结果按100分计算,即总得分除10后四舍五入所得。二、基本要求考评内容扣分每一项扣分超过标准分的扣完为止。三、企业考评内容未涉及的项目不计分,所得分数按下列公式计算:最终得分=实际考评分÷涉及项标准分值总和Í100四、安全生产等级评定如下表:分值优秀70-8960-69<60-33-
90以上安全生产评级从A级评选A级B级C级合格D不合格-3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2010届校园招聘实施手册
- 实务手册-—交通建设工程公司项目管理实施手册.doc
- 实务手册-—建设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实施手册(2016版).doc
- 实务手册-—交通建设工程公司项目立项管理实施手册.doc
- 手册_交通建设工程公司项目管理实施手册 .doc
- 劳动关系统计报表实施手册
- 交通建设工程公司项目管理实施手册
-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贯彻执行与国家相关法规规定及违法违规机构处罚标准实施手册(同名)
- 中国民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实施手册
- 数据库容灾实施手册
- 十倍成长网络商学院项目实施手册
- 产权交易国际化运作要点与产权交易规范化管理细则实施手册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工产品3c认证标准实施手册
- 酒店营销活动策划实施手册
- dccyi浙江中天建设集团管理实施手册
- k3顾问实施手册(集团财务手册)v2[1].0
- 中国建筑襄阳还建房二期项目现场安全管理实施手册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易飞顾问实施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