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 MB
- 5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录第一章总论11.1建设项目简介11.2项目背景31.3项目建设必要性5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51.5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6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82.1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82.2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82.3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92.4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92.5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9第三章市场分析113.1我国汽车市场分析113.2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193.3采用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这一先进技术的分析233.4市场分析结论25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264.1项目地理位置264.2地理条件26第五章产品方案265.1产品方案265.2建设规模28第六章物料供应与生产协作306.1物料供应3052
6.2动力方案30第七章生产工艺及设备方案317.1设计原则317.2生产工艺317.3设备选择31第八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338.1企业组织338.2工作制度338.3劳动定员33第九章劳动保护与消防安全349.1劳动保护设计依据349.2主要危险因素349.3主要危害因素349.4主要防治措施359.5消防安全设计规范369.6消防措施37第十章环境保护3810.1环境评价依据3810.2项目环境现状3810.3环境保护标准3810.4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物与污染源3910.5项目运营期主要防治措施40第十一章节能评估4211.1节能评估依据4211.2节能评估原则4211.3能源消耗4311.4节能措施4352
第十二章工程招投标方案4512.1招标原则4512.2投标的范围及依据4512.3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4512.4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4612.5招标基本情况47第十三章建设进度安排4813.1项目进度计划4813.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8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914.1项目投资估算的依据4914.2项目投资估算的原则4914.3项目总投资估算4914.4项目资金来源50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5116.1主要结论5116.2主要建议5252
第一章总论1.1建设项目简介1.1.1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年产150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项目。2、建设单位:3、项目建设地址:4、产品方案:本项目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热成型生产线1套,配套国产加热炉1套、模具1套、加工中心2套。项目提出的产品为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150万件。该产品是配套上海大众全新途观和全新法比亚车型的A柱、B柱、中通道、前围板、前围板下、保险杠本体、门防撞梁、前纵梁、后纵梁、门槛板、底板加强板等部位的汽车车身安全零部件的生产。我公司是采用抗拉强度大于420MPa的高强度钢板,通过热成形这一先进技术的处理,达到抗拉强度大于1500MPa的超高强度钢板,生产项目中提出的150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使汽车能达到轻量化、提升安全可靠性和节能环保等特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形成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150万件的生产能力。5、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52
本项目总投资为4580万元(项目用汇额44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98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0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全部自筹。6、建设工期:本项目建设期24个月。1.1.2建设单位概况1、建设单位名称:X。2、建设单位概况:X成立于2014年1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是屹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主要业务范围:热成型冲压件生产、冷压冲压件生产、汽车模具加工制造等。公司定员250人,目前在职员工9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15人,其中技术人员40人,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人数8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2人。厂区位于X省X市高新区东二环以西,一期占地面积182亩,已完成62658平方米开发建设,总投资110000万元人民币,于2014年6月底开始土建工程动工,2015年2月底完成厂房封顶,并开始陆续安装设备进行调试试产。公司生产的汽车底盘总成高强度热成型冲压件,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轻量化材料应用”中“高强度钢”和先进成型技术应用中“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型技术”目录。52
公司成立以来,以“创优品牌,服务客户”为方针。引进了大批国内外知名汽车模具公司高级工程师,同时采用世界最先进生产设备,为公司的高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文及科技基础,保证公司产品在行业的领先地位。模具从设计到制造过程全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技术(CAD/CAM)和成型仿真技术(CAE),生产调试过程采用白光扫描和三坐标测量技术充分保证模具质量。通过计算机网络和ERP系统进行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公司按照“追求每一细节的完美”的质量方针,竭诚为全世界各种类型汽车厂家提供优质服务。目前X屹丰现已成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汽车等公司A级零部件供应商,同时也是上海大众一级模具供应商,全国第一家热成型零件批量化生产的内资企业,并且成功生产热成型模具,打破国际垄断出口印度等国。1.2项目背景在改革开放制度的不断推动下,在强大的国内市场激励之下,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新车消费市场,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52
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和汽车制造业组成的汽车行业是机械行业中的第一大产业。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国汽车制造业高速发展,汽车消费特别是轿车消费日益大众化,作为汽车整车制造业的配套产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新时期。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汽车零部件的技术进步,汽车质量的优劣主要体现在汽车零部件上,因为许多涉及到安全、节能、排放的核心技术都在零部件上,如果零部件的技术没有突破,汽车就无法达到有关标准法规的要求,就现代汽车而言,整车的生存和发展决定于零部件。此外,零部件是整车的上游,是原材料、基础机械零部件的直接用户,因此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水平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降低油耗、减少排放的诸多措施中,减轻车重的效果最为明显,车重减少10%,可节省燃油3%-7%,因此塑料、铝合金、高强度钢板等替代材料在车辆制造中开始使用。其中,高强度钢板可以通过减小板厚或者截面尺寸等方式减轻零件质量,在实现车辆轻量化和提高安全性方面比其他材料有明显优势,可以同时满足实现车辆轻量化和提高安全性的要求,因此高强度钢板在汽车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热成形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专门用于成型高强度钢板结构件的新技术,该技术广泛用于汽车车体结构件的生产。由于同时具有减轻车重和提高安全性的优势,目前,这一技术在美国、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国内汽车业对该项技术也十分认同,并有少数几个企业从国外耗巨资引进相关技术和生产线。针对目前汽车零部件市场,X抓住机遇,决定建设本项目,通过生产高质量汽车零部件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52
1.3项目建设必要性1、满足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需要;2、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3、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4、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5、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4、国家计委办公厅计办投资[2001]1153号文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年3月);6、有关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报价;7、委托方提供的其他成本数据;1.5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针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综合本研究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本项目为X采用进口先进高端设备和国内生产设备,生产52
汽车零部件。项目实施后能有效提升企业品牌实力,使资源与基础设施得到最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广州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2、本项目选址合理,厂区所在地周边配套设施齐全,项目生产线所需的供水、供电均已落实,交通、运输、厂区自然条件良好,具有较好的建设条件。3、项目新增的国内外设备,其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先进,可靠性好,在技术上是先进可行的。4、X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及销售渠道,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5、本项目总投资为4580万元(项目用汇额44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98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0万元。6、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形成营业税金及附加为696万元,所得税580万元,增值税628万元。7、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社会效益,不仅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同时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8、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对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市场预测、投资规模和经济效益进行认真的调研、评估,并就与本项目相关的国内外技术设备进行详细地考察、比较与论证,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第一类(鼓励类)的第十六项(汽车)的第3条“轻量化材料应用:高强度钢、铝镁合金、复合塑料、粉末冶金、高强度复合纤维等;先进成形技术应用:激光拼焊板的扩大应用、内高压成形、52
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柔性滚压成形等;环保材料应用:水性涂料、无铅焊料等”。总之,项目的前期工作准备充足,建设条件良好;项目市场需求稳定,成本效益评价指标均较好,经济上可行;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建议该单位尽快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使资金尽快到位,早日完成设备的购置工作,使该项目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2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1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明确指出,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是汽车先进成形技术的应用,保障了汽车产品的质量及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相关汽配产业也正在迅速发展。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第一类(鼓励类)的第十六项(汽车)的第3条“轻量化材料应用:高强度钢、铝镁合金、复合塑料、粉末冶金、高强度复合纤维等;先进成形技术应用:激光拼焊板的扩大应用、内高压成形、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柔性滚压成形等;环保材料应用:水性涂料、无铅焊料等”。2.2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项目位于X省X市高新区东二环以西,借助其优厚的经济条件以及当地政府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项目的建成不仅会增加本地区汽配产品原材料的需求量,增加地方收入,同时为地区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关键零部件。项目的实施在促进当地上下游产业发展方面有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52
2.3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本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形成营业税金及附加为696万元,所得税580万元,增值税628万元。项目的建设将提高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项目的建设是有必要的。2.4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X具有设计、制造、加工汽车零部件的先进技术以及成熟的销售渠道。随着本项目的运营,还将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吸纳人员20人。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大学生及一般技术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还能安排社会人员工作问题,促进区域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2.5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X,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技术自主”的开发原则。公司设立了比较完善的生产体系、质量体系、市场采购及营销体系,是集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产品在全国各地汽车生产厂家销售,而且远销海外。为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发了一大批与市场相适应的产品。本项目的实施,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速与国际、国内资本对接,充分利用资源,同时有利于改善企业的产品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52
总之,本项目的建设将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企业品牌实力,使资源与基础设施得到最优化配置,促进当地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52
第三章市场分析3.1我国汽车市场分析3.1.1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在改革开放制度的不断推动下,在强大的国内市场激励之下,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近十年,中国汽车产量已经由207万辆增长到2012年的1927.18万辆,年均增速超过21%。特别是近几年,在世界汽车产业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之下,国际汽车市场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产业和市场一枝独秀。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分别达到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17家重点企业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1.92万亿元,同比增长36.50%;完成营业收入2.10万亿元,同比增长37.87%;完成利税总额3285亿元,同比增长50.75%。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350亿元,同比增长38.82%。2011年,我国生产汽车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销售汽车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5%。2011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48.53万辆和1447.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和5.2%;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93.36万辆和403.27万辆。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新车消费市场,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52
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和4.3%,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8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增速稳中有进。我国汽车产量已连续三年超过1800万辆,汽车产业已进入总量较高的平稳发展阶段。预计2013年全年汽车市场需求约2080万辆,汽车全年销量2065万辆,增长率在7%左右,其中国内销量将达1935万辆,出口130万辆。3.1.2我国汽车产业特点十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有以下特点:产销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一大国;自主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果;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汽车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零部件设计制造水平有较大提高。具体分析如下:一是产销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国。过去的十年可能是我国汽车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高速发展期,汽车产销量平均增长率达到25%左右。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仅为207万辆,至“十五”末期的2005年,产量达到571万辆,增长了约1.76倍。“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2009、2010年,年均分别增长48.3%和32.4%,产量迅速增至1379万辆及1826.47万辆。2010年汽车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7760.99万辆的23.5%,而2000年这一比重还不到5%。汽车产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3612亿增至2010年4.05万亿,增长了10倍,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52
二是自主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果。2000年我国的主要汽车产品以引进为主,2005年以后不仅新车型上市频率大幅加速,几大汽车企业均开始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和生产,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企业也纷纷推出了自主品牌车型。目前,主要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已基本具备了整车设计和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并实现了自我配套。我国汽车产业形成了以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引进技术及委托开发等多种科技创新方式,汽车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提速。三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初步成效。2005年以来,通过实施严格的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的税收政策,以及各类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汽车油耗明显降低。经过近十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我国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入市场,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四是汽车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大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进行兼并重组,促进了一批企业的发展壮大。如一汽和天汽的重组、长安重组江铃、上汽收购南汽、广汽重组长丰、兵装集团与中航集团重组汽车业务(中航集团的哈飞、昌河、东安等汽车及发动机企业进入新长安集团)等。大型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带动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前3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已由2000年的39%提高至2010年的49.1%。前10家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达到87%。52
五是长期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零部件设计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整车制造的带动下,基本形成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零部件生产和配套体系,为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零部件设计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一批比较有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已实现规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六是“走出去”战略也取得了初步成效。2000年我国汽车出口仅为1.5万辆,2005年达到17.3万辆,首次超过进口量,2010年达到了56.7万辆。汽车零部件出口额2000年为35亿美元,2010年达到了414亿美元,年均增速为28%。从2006年开始,我国汽车产品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彻底扭转了持续几十年的逆差状态。国内很多企业开始在海外投资建厂,主动参与国际兼并重组(如吉利收购沃尔沃),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等。3.1.3“十二五”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十二五”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加快零部件发展及其制造体系完善;着力发展汽车服务业;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52
期间汽车产业的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汽车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扩大开放和自主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培育自主品牌,积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全面优化汽车产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布局结构,把汽车产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打下坚实基础。“十二五”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大力提高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是实现我国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关键。“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要努力完成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各领域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合理的研发布局,打破技术瓶颈,基本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逐步创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要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提高整车研发设计水平,建立整车设计开发流程,提高cax(各计算机辅助技术综合)的二次开发和应用能力。要尽快提升发动机技术水平,尤其是突破高效低排发动机技术。要加快实现先进的自动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自主化。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汽车产业水平,积极推动智能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运用。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对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政策等激励机制,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持续创新打下坚实基础。二、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集团是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重要标志。“52
十二五”期间,针对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结构特点,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鼓励大企业集团整合要素资源,进一步加大兼并重组力度,针对不同车型的市场结构采取横向并购的方式,逐步淘汰劣势企业,做大做强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提高全行业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用二、三级市场及农村市场的汽车产品,引导和扩大农村市场需求,提升下乡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品牌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汽车品牌凝聚着产品性能、技术水平、企业文化和用户对产品的认同感,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和巨大资金、人才的投入,要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必须建立在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汽车品牌基础之上。我国汽车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自主品牌轿车起步晚,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用户对自主品牌轿车在技术水平、性能质量、销售服务等方面的认同度与外资品牌相比差距巨大,发展自主品牌汽车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还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52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约束,要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进一步提高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安全水平,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工程,掌握先进内燃机、高速变速器、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稳步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健全汽车节能管理制度。在传统汽车节能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汽车节能管理制度,适时提高并严格执行汽车和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并尽早明确2016到2020年的汽车产品节能技术指标和年度达标要求,抓紧出台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二是完善强制性汽车燃料消耗量申报、公告、标示制度,引导消费者选择节能汽车产品;三是研究并逐步建立财税政策与汽车燃料消耗量相挂钩的约束、激励机制,对汽车生产企业实施以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为基础的收费制度;四是完善汽车产品油耗核查制度,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四、加快零部件发展及其制造体系完善。零部件产品相对于整车的同步研发甚至超前研发是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是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基础。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展远远滞后于整车技术的发展,零部件行业产值规模虽大,但中小企业多、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弱、开发投入不足。汽车零部件行业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整个行业的50%,内资零部件企业90%的市场份额和制造能力集中在低端零部件产品上。“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提高汽车安全、环保、节能水平,积极发展先进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其零部件,加快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装置,积极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要鼓励拥有核心技术并具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的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进行跨地区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形成52
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提高国内外企业配套市场份额。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鼓励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联合开发汽车零部件产品,打破区域之间或企业集团之间汽车零部件配套的障碍,建立开放、公平竞争的多层次多渠道零部件配套体系。五、着力发展汽车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是“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汽车服务业是连接汽车生产和消费、惠及千家万户的基础性服务,是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外汽车制造商的主要利润来源。加快汽车服务业发展,就要以品牌营销为主体,建立新车销售、配件供应、售后服务、旧车交易等的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汽车金融、汽车保险,以及汽车租赁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汽车服务业,支持有条件的大型汽车企业由制造业向服务领域延伸,在推动研发、设计等环节发展的同时,拓展汽车金融服务和售后服务,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大力促进汽车产业聚集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强化汽车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机制。完善汽车服务业标准体系和行为规范,完善汽车服务相关的法规、规章、管理制度。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汽车服务体系,拥有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实力和规模的汽车服务企业。六、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要继续加强与国外的合资合作,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好地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努力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要继续积极引导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实施“走出去”52
战略。一方面,要不断扩大整车及零部件产品的出口规模,增加品种、优化产品结构,在进一步巩固发展中国家整车市场的同时,稳步进入发达国家整车中低端市场。拓展汽车零部件国外配套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中高端市场,逐步提高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配套市场的比例,推动零部件出口从以机械类为主向机电类、电子类产品为主转变。另一方面,推进企业向外向型、国际化发展,积极引导企业海外投资设厂、实施跨国并购、带动技术和服务出口。要构建境外自主营销体系和配套物流服务体系,建立出口产品的零配件供应和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国外技术和人才,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提升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3.2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3.2.1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市场现状首先是汽车零部件跟随汽车市场快速成长。汽车消费市场的繁荣以及日益增大的汽车保有量也带来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高速发展,2005年到2009年中国汽配行业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30.8%。特别是在2009年欧美等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在破产保护和被兼并笼罩的背景下,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仍能增长到1万亿以上的产值。2010年与整车发展息息相关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值超过1.5万亿元。在保有市场汽车售后服务及汽车生产企业对汽车零部件的双重需求将带动该行业保持年均20%-30%左右的增速。未来零部件行业发展将快于整车行业增长。52
其次是我国成为重要的国际零部件生产基地。一方面世界主要零部件生产企业在2000年后受到巨大成本压力开始将生产基地向在零部件制造上具有的明显的成本优势的中国转移;另一方面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也加速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置,使得生产活动更加靠近市场。国际零部件生产巨头出于成本优势和靠近市场两方面的考虑,纷纷抢滩中国。德尔福、博世、电装等诸多外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通过合资控股或者独资早已在中国建成了数十个生产基地和分公司,近几年跨国零部件公司更是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据统计,世界100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已有70%在中国设厂,对中国投资的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200家。而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技术水平也已有很大提升,依托我国制造成本较发达国家低廉的优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渐参与到国际汽车配件的工业体系中。国外汽车厂商在中国采购中对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与国际竞争力接近的产品领域需求量很大。跨国汽车及零部件公司纷纷在华设立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加大采购力度。中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汽车零部件第四大生产国和出口国。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额为372.9亿美元,而2002年为48.4亿美元,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增长非常迅速。全球的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逐渐向亚太区域转移,而我国也逐步成为重要的国际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52
第三是产业布局呈现集群化发展。从我国零部件工业的成长进程看,零部件工业基本上形成了一种以整车配套为主的“依附式”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以整车企业为核心、多层零部件企业环绕的环状框架结构,其形状近似一个箭靶:靶心为整车生产企业;第二环为核心零部件企业;第三环为骨干零部件企业;第四环为协作企业。正因为如此,零部件产业的空间布局主要是围绕整车企业分布。譬如,广州及周边地区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主要为广州大众、通用配套;吉林等地区的零部件企业主要围绕一汽配套;武汉等地区的零部件企业主要围绕东风和神龙配套。此外近年来依托开发区、汽车城发展起来的零部件产业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产业园区有1000多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市场竞争和政府推进的双重作用下,加快了我国汽车及配件产业集群的形成。随着近年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迅速崛起,我国现已基本形成京津冀、东北、川渝、两湖、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的集中区域和11个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六大区域汽车零部件产值占行业产值的81.1%,零部件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79.9%,就业人数占全国的79.3%。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的出现,提高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相关产业横向合作的效率,协同效应显著,对刺激我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升级具有重要意义。3.2.2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52
目前国内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多规模较小、缺乏创新能力、开发手段相对落后、整体水平较差,在高新技术零部件方面,对于跨国公司的依赖程度还很高。由于我国的零部件市场具有一定的区域壁垒,行业发展阻碍较多,对外资开放零部件市场将导致重新分割市场份额,引导行业进入新的整合阶段。汽车零部件中后期市场将以合资为主(类比整车企业),外资在华设厂占据国内市场需要两个支持:市场支持和政策支持,因此决定着外资需要通过合作、本土化来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仅能够获得合资发展的机会,其本身也将在长期发展中寻找到自主化发展的机遇。外资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带来更大的挑战,但另一方面也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内零部件企业应积极应对两种情况,一方面,企业应以并购、合资作为防御外资产业冲击的第一道措施,以保证企业在市场份额稳定;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模仿、进而自主研发以扩大自主产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以保证在中长期发展时期能够做到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出现两个变化。其一,市场格局将出现变化,一旦放开投资外资产品市场将继续扩大;其二,我国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将面临长期整合,产业整合将促使我国提高零部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52
3.3采用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这一先进技术的分析3.3.1采用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技术生产汽车热成型结构件介绍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新车消费市场,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却带来了三大问题:能耗、排放和污染,在国际油价持续攀升的今天,节能减排刻不容缓,而且提高汽车安全性也十分迫切。在降低油耗、减少排放的诸多措施中,减轻车重的效果最为明显,车重减少10%,可节省燃油3%-7%。车身轻量化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优化汽车框架和结构,即利用有限元法和优化设计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以减轻车身骨架、发动机和车身钢板的重量;二是在车身制造上采用高强度低密度材料,如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板。高强度钢板可以通过减小板厚或者截面尺寸等方式减轻零件质量,在实现车辆轻量化和提高安全性方面比其他材料有明显优势,可以同时满足实现车辆和轻量化提高安全性的要求,因此高强度钢板在汽车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众所周知,超高强度钢板在室温下变形能力很差。一方面,超高强度钢板强度高,在室温下塑性变形范围很窄,所需的冲压力大,而且容易开裂;另一方面,冲压成形后零件的回弹增加,导致零件尺寸和形状稳定性变差。因此传统的冷冲压方法难以解决超高强度钢板在汽车车身制造中遇到的问题。超高强度钢板的热成形技术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成形技术。52
目前采用超高强度钢板生产汽车热成型结构件,主要应用于车用车车门防撞梁、前后保险杠等保安件以及A柱、B柱、C柱、中通道等部位。3.3.2热成形对钢板的要求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的技术工艺一般是将高强度钢板的板料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某个适当的温度,使其完全奥氏体化后再进行冲压成形,冲压成形后须保压一段时间使零件形状尺寸趋于稳定。在成形和保压过程中,为了防止板料强度降低,须进行淬火处理以获得在室温下具有均匀马氏体组织的超高强度钢构件。由于热冲压是在板料冲压成形的同时进行了淬火处理,故热冲压用钢板的成分设计要适应热冲压过程中的热循环,如含硼钢板,在钢的组织转变时,可以延迟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形核进而增强了钢的强度。此外,钢板被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时,在空气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表面的氧化和脱碳,进而影响钢板的强度。因此,热冲压成形钢板应具备抗高温和耐腐蚀的镀层。在超高强度钢板的热冲压成形工艺中,不仅要求成形模具具有足够的结构刚性、表面硬度和疲劳寿命,更要求模具能够稳定地工作在剧烈的冷热交替条件下,同时能够抵抗高温板料对模具产生的强力热摩擦,以及脱落的氧化层碎片和颗粒在高温下对模具表面的磨粒磨损效应。根据模具的加热温度,一般需要参考热锻用模具钢,选用合理的模具材料。52
为满足热冲压成形零件淬火和批量生产的要求,在热冲压模具中须设置冷却系统。在冷却系统设计时既要使零件的冷却速度足够快,使奥氏体组织尽可能多地转化成马氏体组织,以保证零件的强度;还要通过该冷却系统迅速带走每次热冲压后模具储存热量,保证每次冲压前模具初始条件相同,从而稳定冲压质量和产品质量。3.4市场分析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目前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伴随汽车产业的发展而蓬勃发展,采用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的技术生产汽车热成型结构件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本项目市场现状良好,符合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需求,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档次,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市场前景是乐观的,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52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项目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X省X市高新区东二环以西,该地块项目周边配套方便。4.2地理及气候条件X位于X省的中部偏东地区,地跨东经111°58′—113°05′,北纬27°21′—28°05′。东西横宽108公里,南北纵长81公里,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X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秋干旱,冬春易受寒潮和大风侵袭。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640-1700小时。热量资源富足,平均气温16.7-17.4℃。降水量较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年降水量为1200-1500毫米。第五章产品方案5.1产品方案本项目的产品主要为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采用国际高端的设备,产品档次高,附加值也高。52
钢板是汽车所用钢材中最主要的材料,一辆载货车所用的薄钢板的量约占其钢材总量的1/2,一辆轿车所用的钢板约600Kg-800Kg,占其总量的2/3。汽车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正朝着高速、安全、舒适、低成本、低排放与节能的方向发展。这样,对汽车使用钢板的要求除传统的结构性能外,还必须满足超深冲性,高强度和高抗凹性,良好的耐蚀性和焊接性等要求。为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各种优质钢板相继被开发出来,高强度钢板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美国和日本,近几年来用此钢板非常积极。高强度钢板的拉伸强度在210Mpa以上。高强度钢板的特点是不但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还有较高的屈服点,可以达到减轻汽车车重的目的。采用高强度钢是汽车行业在材料应用上的发展趋势。在国内高强度钢的产品序列中,抗拉强度大于等于550Mpa的钢板为超高强度钢板。运用此类产品加工的结构件,可最大限度降低车身重量,达到汽车轻量化、提升安全可靠性和节能环保的目的。X生产的钢板为热冲压成形钢板(HF钢板,含硼钢板),其使用的原材料的初始性能为抗拉强度大于420MPa,属于高强度钢板;通过先进技术硬化后抗拉强度大于1500MPa,达到超高强度钢板的标准。该超高强度钢板生产的汽车热成形结构件的主要应用于:汽车车身结构件及安全件(A柱、B柱、中通道、前围板、前围板下、保险杠本体、门防撞梁、前纵梁、后纵梁、门槛板、底板加强板)。近几年,国际汽车厂商在新开发的车型上,应用超高强度钢板的比例已经达到20%左右。52
5.2建设规模项目建设规模是在广泛地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新建规模和自身优势而确定的。本项目产品制造工艺成熟可靠,所需原材料当地供应有保障,投资规模基本落实,厂址所在地周边配套设施齐全。52
通过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本项目拟定产品方案为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150万件。生产规模为年产值达8000万元。52
第六章物料供应与生产协作6.1物料供应根据产品方案,项目达产后全年新增主要原材料消耗量如下:表6-1原材料年消耗量表序号原料名称单位年用量金额1铝硅涂层钢板吨185256.2动力方案本项目的主要动力为电能和水能,用量见下表:表6-2动力年消耗量表能源种类计量单位年需要实物量电万千瓦时12652
第七章生产工艺及设备方案7.1设计原则1、本项目设备选用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从技术性能、质量、价格都合适的国内外企业中采购。2、生产辅助设备以节能、高效为原则。3、配备完善的质量技术措施及产品质量监测和控制技术,保证产品质量达到相关标准,使产品在市场上有良好的竞争力。4、贯彻环境保护“三同时”、工业职业安全卫生及节能原则。7.2生产工艺本项目产品主要为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生产采用分车间自动化流水线作业方式,主要生产工艺如下:热成型:落料片料片加热热冲压激光切割 抛丸7.3设备选择7.3.1购置原则本项目拟购置生产关键设备,选择购置的设备应该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实用的最优设备,并考虑以下因素:52
设备性能先进、维修性能好,通用性、互换性好,结构合理、备件容易解决;能满足产品工艺要求,工作效率高;节约能源,安全可靠,对环境无污染;可靠性高,设备成熟度高;采用已充分验证并经过使用的设备;生产稳定性高。7.3.2设备的最终定型本项目生产线新增国内外先进的设备,拟选择的符合项目要求的生产设备名称及数量如下:表7-1新增国外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原产国金额1热成型生产线1瑞典370万美元2激光切割机1意大利75万美元合计2445万美元2930万人民币表7-2新增国内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数量生产厂家金额1加热炉1国产600万人民币2模具1国产250万人民币3加工中心2国产200万人民币合计41050万人民币本项目设备投资共计3980万元,其中用外汇445万美元。第八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8.1企业组织5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及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实施企业的全面经营管理,对公司内重大问题决策。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工作,为保证组织机构的精干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车间实行车间主任、班组长的管理体制。项目建成后,即成立加工车间、装配车间、试模车间、检测室、设计中心,实行车间主任负责制,由公司统一进行经营和管理,财务部门对生产成本综合核算。8.2工作制度公司建立了劳动用工制度、考勤制度、劳动分配制度、奖惩制度、生产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等18项规章制度,制度健全,运行有效。全年工作日250天,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白班制工作,生产工人“两班制”工作,每天工作10小时。8.3劳动定员本项目定员20人,所需人员可向社会招工解决。52
第九章劳动保护与消防安全9.1劳动保护设计依据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10);2、《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4、《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99);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6、《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29295-2010)。9.2主要危险因素火灾危险。在作业场所内当条件具备时,也可能发生火灾,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这类事故的发生一般在设备维修过程中或者是巡回检查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思想麻痹,或者是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可能产生机械伤害、高空坠落、起重伤害等。用电危险。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设备大部分为自动化设备,生产过程中应防止设备漏电导致的危险。9.3主要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常常会使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52
10um的粉尘,以及其它有害物质,当作业人员长期吸入粉尘后,就会引起呼吸道病状和肺功能异常,还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等。噪声也是一种危害因素,就目前我国控制噪声技术状况,设备本身很难达到国家规定值内。因此,作业人员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也可能受到一定危害。9.4主要防治措施9.4.1防火防爆措施1、生产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风良好。2、厂区按功能分区设置,危险较大的装置与人员集中的区域保持了较远的距离,危险装置与建筑物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防火距离。3、采用成熟可靠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密闭化。4、精心操作和巡检,严防生产设备的“跑、冒、滴、漏”工艺设备、管道采取良好的密封措施,防止物料的泄漏,避免引起火灾、爆炸和环境污染。5、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等定期效验,保证其使用的有效性。6、按防火防爆要求,选择木定型仪表、电器照明供电供液系统装置。7、现场辅助装置均按防火防爆要求设计。8、设置有可燃气体及有毒物质的泄漏检测报警装置。52
9、生产现场设置有火灾报警及消防装置,在火灾发生时便于组织扑救或撤离。9.4.2防雷防静电措施1、为防止产生静电.火花,对设备管道储罐等进行防静电设计。2、所有防需防静电接地装置,每年至少检测一次。3、处于爆炸危险环境的电器设备。包括金属外壳、够架、金属管线、电源保护管等非带电的裸露金属部分,均考虑接地保护的设计,静电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9.4.3职业病防护和卫生保健措施1、搞好站区绿化,以提高环境质量,为职工创造安静、舒适的工作条件;2、所有产生粉尘、噪音的部位均采取除尘、降噪措施;3、工人坚持定期体检,防止有传染病人员上岗;4、加强企业工人卫生监测,建立相应职能机构。9.5消防安全设计规范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6-98)。52
9.6消防措施1、总平面防火设计厂区内设有消防车通道,各建筑物防火间距符合防火规范要求。2、防火给水设计本项目设置消防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与生产生活给水管网系统合用,供水压力≥0.35MPa,在生产装置周围构成环形供水管网。消防用水量为30L/s,并按规定在管网上配置室外消火栓。3、灭火器设置根据《建筑灭火配置设计规范》,生产车间内的各个部位均配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4、电器消防项目生产车间设置事故照明,厂房和办公室的各个通道及出入口设应急疏散指示照明,照明灯采用防爆灯具。52
第十章环境保护10.1环境评价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年3月);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0.2项目环境现状本项目位于X市高新区双马街道东二环以西,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较好,无污染。10.3环境保护标准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以及国家相关标准,本项目环境保护所要达到的标准如下表所示:52
表9-1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目标保护标准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Ⅲ类标准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Ⅱ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Ⅲ类标准:Ⅲ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Ⅱ类标准: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不包含的其他地区。二类区属于二类标准。10.4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物与污染源噪音:生产设备运转产生的噪音,运输车辆产生的噪音。粉尘: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切割、设备的高速运转、物料的倾倒都会产生大量粉尘。废水:主要是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的金属切屑和职工生活垃圾。52
10.5项目运营期主要防治措施10.5.1防止噪声污染措施本项目噪声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进行设计,环境噪声昼间不大于65dB(A),夜间不大于55dB(A)。1、加强项目中运输车辆的调度和管理,制定严格的站内车辆运输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司机的培训工作。2、要尽可能选用性能稳定、运转平稳、低噪声的设备;精心操作,减少设备空载运转。3、产生噪声的主要机械设备,采取减震、消声等措施,从声源上进行根治,使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4、生产作业区远离办公生活区,并有绿化带相隔,能够保证办公生活区的噪声低于60dB(A)。10.5.2防止粉尘污染措施1、设计中选用工艺性能及密闭性能好的设备,使排放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2、对产生粉尘的作业过程及设备,采取必要的通风除尘措施。3、装卸工艺设备的布置使物料落差尽量小,以利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减少产尘量。4、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尽量减少物料倒运次数,减少粉尘。52
5、加强生产管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掌握正常的设备操作和管理技能,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6、建立卫生管理制度,保证作业环境清洁卫生。10.5.3污水排放控制措施1、排水体制厂区采用雨、污分流制,室外排水采用雨水、污水、废水分流制。2、生产废水机械加工车间的废水,在各使用点用桶装收集至厂房内废水处理间经过处理后排入厂区污水管网。3、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通过重力流管道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外排。10.5.4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厂区生产中产生的金属切屑,企业收集后可出售,供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定期及时清运。52
第十一章节能评估11.1节能评估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6年8月);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2010年9月)。11.2节能评估原则1、独立性原则节能评估过程不受被评项目各方当事人利益的影响,评估人员与被评估各方当事人没有利害关系。2客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认真进行分析、计算和研究,采用符合实际的数据和方法,得出合理、可信、公正的评估结论。3、科学性原则具体评估过程中,根据项目的特点,依据合适的标准规范,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保证项目用能的可靠性、合理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2
11.3能源消耗根据生产过程各种消耗指标,预定本项目建成后,年工作日为250天,将本项目生产所需能源消耗折算成标准煤,见下表:表12-1项目综合能耗表序号主要能源及含能工质名称计量单位年需要量实物标煤实物折算系数折标煤1电万kWh吨1261.229154.85合计154.8511.4节能措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能源政策,在有关工艺及其他设计中采取下列节能措施:11.4.1设备节能本工程主要生产设备均选用先进、成熟的设备,精密度高,各部件紧密配合,运转平衡,且整个生产过程为高度自动化控制。具有产量高、能耗低的显著优点。11.4.2节水1、生产过程将生产用冷却水、冲洗用水集中,进行冷却循环处理。52
2、在给水总管和各厂房入户处安装水表,以便用水单位控制用水量。3、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件。4、提高全员节水意识。11.4.3节电1、电气系统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采用节能变压器可节电0.5%。2、加强用电制度管理,严格用电计量考核,生产部门装设分电表,促使各部门节约用电。3、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减少设备的启动能耗,有利于降低产品能耗。4、厂房工艺布置对工艺流程进行合理布局,采用封闭式管理,减少物料运输,节约运输能源。配电间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管线,减小损失。综上所述,项目各项能耗指标均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节能设计标准及相关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效标准的要求。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项目节能上可行。52
第十二章工程招投标方案12.1招标原则为了提高设备质量,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防范和化解设备引进中的违规行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编制本项目的招投标方案。主要材料及设备的供应应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供货商,所有的材料和设备要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12.2投标的范围及依据本项目主要招标内容为建筑工程及设备采购安装,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3号令规定,必须进行招标。12.3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凡国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公司成立三年(含)以上,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有良好信誉、案例经验(谈判响应书中提供合同复印件,谈判时须提供合同原件备案)和经济实力,并具有较强售后服务能力的供应商,均可参加本项目的投标。52
12.4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根据本项目对设备质量要求高,在招投标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程序: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同意后,招标代理机构在当地媒体发布公告。有意愿的投标人或组织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30天内按照规定的要求报送资格预审文件,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人或组织方有资格购买标书。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人或组织在接到通知后的15天内到指定的地点购买标书。购买标书时应交纳一定金额的投标保证金,如果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有违规行为,要罚没其投标保证金。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人少于3个时应当重新进行招标。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开标时由委托招标公司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开标时由招标人委托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投标人的投标应当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或者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评标时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管理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52
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该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若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自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之内,按照招标文件,招标人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同时,中标人要向业主开具履约保函,其金额为合同标的额的10%。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中标人不得向其他人转让或转包中标项目,不得将中标的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12.5招标基本情况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详见下表表13-1招标基本情况表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设计√建设监理√建筑施工√√√设备购置及安装√√√52
第十三章建设进度安排13.1项目进度计划本项目为项目。建设单位将在稳妥、可靠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根据各项工作所需时间,参考同类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建设周期24个月。项目正式批准后,由建设单位指定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或委派专人成立项目筹建小组,负责筹建工作。筹建小组将签定相应的合同和协议,提供必须的基础资料,订购设备,负责设备的检验和验收,承担各项生产准备工作,确保质量,保证进度。13.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本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具体实施进度如下:2016年6月-2016年9月项目申请;2016年10月-2016年12月审批;2017年1月-2017年8月设计及基建;2017年9月-2018年4月设备采购、安装调试;2018年5月 试生产;52
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4.1项目投资估算的依据1、国家计委办公厅计办投资[2001]1153号文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有关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报价;3、委托方提供的其他成本数据;4、类似工程估算、概算指标。14.2项目投资估算的原则1、项目投资估算尽可能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2、项目总投资尽量符合节约和安全的原则。14.3项目总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由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组成。14.3.1固定资产费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共计3980万元。(1)设备购置项目的设备购置费总计为3830万元,详见7-1/7-2设备清单。(2)安装工程费项目设备安装工程费总计为150万元。52
14.3.2铺底流动资金项目流动资金采用详细分类估算法估算,铺底流动资金600万元。14.3.4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4580万元(项目用汇额44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98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0万元。14.4项目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4580万元,资金来源为全部自筹。52
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15.1主要结论针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综合本研究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项目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项目的建设是有必要的。2、项目建设规划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关键生产设备技术先进、监测手段完备。配套设备选用也以先进、高效、环保、节能为原则。3、项目重视环境保护,拟投入适量资金建造环保设施对三废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废水、废物将达到排放标准。项目环境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等问题将通过恰当措施得以妥善解决。4、本项目总投资为4580万元(项目用汇额44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98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0万元。5、项目具有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同时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由上可见,项目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无论是从产品本身还是从市场来看,本项目设备较先进,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市场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且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但是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该加强职工安全教育,确保事故的零发生率。52
15.2主要建议根据我们对项目方案的分析与论证以及我们对项目和市场的了解,向建设单位提出如下建议,为建设单位决策提供参考。1、充分认识、分析项目存在的优势、劣势、发展机会与所存在的威胁,扬长避短,做好整个项目的生产全过程策划。2、控制投资。项目的建设投资较大,是影响项目财务可行性的重要敏感性因素,建议建设单位严格控制投资,节约资金,从而降低项目的投资风险。3、加强技术进步,研究、开发创新产品。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应在产品开发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重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本项目产品消耗的主要原材料大多数为外协件,其供货质量的好坏、配送的及时性都会构成厂区正常经营的风险因素。项目在产品设计时既要考虑尽量多的使用标准化工业原料,同时通过保持与现有主要供货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一步培育和选择新的供货渠道。5、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现场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确保工程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量缩短项目建设时间。5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某中学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沃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某县xx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立方高密度秸秆复合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出栏1万头育肥牛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数字化印刷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温泉度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某软件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开采砂岩矿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特种优质浮法玻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区拆迁安置小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31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玻璃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市残疾人托管中心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数字化印刷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某中医医院门(急)诊病房综合楼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某县XX铸造厂机械部件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污泥化学改性一体化深度脱水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出栏5万头生猪养殖场配套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温泉国际公馆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