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 MB
  • 65页

基于北斗的X市应急管理能力增强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6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基于北斗的X市应急管理能力增强示范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1项目背景11.1.1项目名称11.1.2承办单位11.1.3申报依据11.1.4编制依据21.2项目概况21.2.1建设目标21.2.2建设内容31.2.3建设周期41.2.4主要建设条件41.2.5经费来源61.2.6经济与社会效益62必要性和需求分析62.1现状分析62.1.1国内外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62.1.2存在问题82.2需求分析92.2.1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终端需求102.2.2各类终端管理需求112.2.3便携终端应用功能需求112.2.4系统对接需求112.2.5北斗终端性能需求112.3必要性分析13IV 3项目总体方案143.1总体建设原则143.1.1技术领先、安全可靠143.1.2集约建设,资源共享153.1.3需求主导,示范先行153.1.4统一标准,扩展兼容153.2建设目标153.3建设内容与规模163.4北斗应急管理预警发布能力增强框架173.5总体功能与结构193.6总体技术路线213.6.1采用分层设计的框架模型213.6.2采用基于组件的开发路线213.6.3采用开放平台标准223.6.4采用全程建模的分析路线223.6.5采用面向数据的数据规划224建设方案234.1功能结构234.1.1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管理系统234.1.2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274.1.3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管理系统304.1.4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314.1.5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终端344.1.6系统对接建设354.1.7软硬件支撑系统系统364.2信息与业务流程384.2.1预警信息发布流程38IV 4.2.2民政信息员信息传输流程404.3建设示范地点404.4关键技术与实现414.4.1北斗短报文414.4.2分区发布414.4.3预警信息发布通用协议414.4.4加强预警反馈415组织管理425.1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责425.1.1领导小组425.1.2项目建设办公室435.2项目建设管理435.2.1合同管理435.2.2拨款方式436项目进度安排43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37.1投资估算总表447.2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管理系统457.3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457.4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457.5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管理系统467.6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终端设备467.7软硬件支撑系统系统467.8系统对接488应用推广方案(保障政策、标准、专利及知识产权)489效益分析(经济、社会)4910风险分析50IV 10.1主要风险因素5010.2风险程度分析5010.3风险对策管理5011结论与建议51IV 1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基于北斗的X市应急管理预警能力增强示范项目1.1.2承办单位X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X市气象局、X市旅游委、X市民政局1.1.3申报依据(1)《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2006年3月)(2)《“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办发〔2006〕106号)(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4)《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5)《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6)《民政部关于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信息员的通知》(民函〔2007〕268号)(7)《X市“十二五”时期应急体系发展规划》(京政办发〔2011〕32号)《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8)X市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2—2015年)(9)《X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京应急委发〔2013〕4号)(10)《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有关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2〕9号)61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2)《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应急能力的意见》(京政发[2013]4号)1.1.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2)《X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4)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第55号令《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5)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与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与参数》(第三版)(6)《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7)《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8)《X市旅游应急预案》1.2项目概况1.2.1建设目标本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依托北斗短报文技术及北斗通讯链路,一方面通过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对应急责任人、社会媒体以及社会公众的分灾种、分区域、分群体、分时段的及时发布,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另一方面利用北斗及3G/GPRS复路通信的模式,完成灾害上报、预警信息接收与防灾减灾处置等功能,从而满足民政防灾减灾和救灾业务需求,满足旅游应急救援与旅游救援信息上报需求,提升X市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及在地震、洪涝等巨灾情况下的灾情报送能力,从而为公众安全、社会稳定、防灾减灾提供有力保障,全面实现X市“1+1+N”应急管理体系预警发布能力及灾情信息报送能力的增强。61 通过本示范项目的建设,摸索北斗技术在应急管理领域应用的先进经验,促进北斗产业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发展。具体建设目标包括:Ø通过整合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广播、LED屏等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全面提升应急避难场所的预警信息覆盖能力;Ø通过为民政灾害信息员配备预警信息接收与灾情报送的北斗便携式终端,充分发挥民政灾害信息员的预警信息与应急救援信息的精准及时传播能力及灾情报送与统计能力,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灾害救助提供指导意见;Ø通过为旅游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预警信息接收与旅游应急救援信息接收、旅游求救信息上报的北斗便携式终端,充分发挥旅游咨询服务人员的预警信息与应急救援信息的精准及时传播能力及旅游应急求救信息、旅游现场信息上报与统计能力,对旅游应急事件应急处置和旅游应急救援提供指导意见;Ø通过对接其它X北斗民用示范工程的管理系统实现预警信息向公交、出租、物流、旅游大巴、农机等北斗信息接收终端的发布,同时整合首都信威网的全网预警信息发布能力,以最大程度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1.1.1建设内容基于北斗的X市应急管理预警能力增强示范项目是在X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基础上进行扩展。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1)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管理系统:研发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设备整合终端管理系统,提供整合终端资源管理功能,并根据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区域和发布对象的具体要求,向特定的整合终端推送预警信息,监控预警信息发布状态,获取预警信息发布反馈结果。(2)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研发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服务器端管理系统,提供对灾害信息员、北斗便携终端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并根据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区域和对象要求,或根据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向相应的北斗便携终端推送预警信息或应急救援信息,同时由灾害61 信息员收集上报灾情信息,实现向民政部的国家综合减灾应用平台及市民政局的灾害管理系统的灾情信息上报。(1)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在基于北斗的信息员便携终端上,研发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提供基本地图服务、地图定位导航功能,以及预警信息与救援信息接收、灾情采集与上报功能,提供应急预案与知识库查询功能。(2)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服务人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研发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服务人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提供对旅游咨询服务人员、北斗便携终端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并根据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区域和对象要求,或根据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向相应的北斗便携终端推送预警信息或应急救援信息,同时由旅游咨询服务人员收集上报现场灾情信息,实现向旅游应急平台的现场灾情信息与应急求救信息的上报。(3)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人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在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服务人员便携终端上,研发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人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提供基本地图服务、地图定位导航功能,以及预警信息与救援信息接收、现场采集与上报功能,应急求救信息上报功能,提供旅游应急预案与知识库查询功能。(4)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针对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设备的基本信息管理、发布策略管理、发送调度管理、发布监控管理、发布反馈管理,同时提供相应的终端空间辅助管理功能。(5)基于北斗的便携终端设备及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设备:为民政灾害信息员配备北斗便携终端,为应急避难场所配备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本项目计划配置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6000套,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400套,北斗千人指挥机7套。1.1.1建设周期本系统的建设周期为三年。61 1.1.1主要建设条件1.1.1.1政策保障201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指出:重点开展在我国交通、国土、农业、林业等行业位置服务应用示范,公众出行、社会网络、旅游娱乐等公众位置服务应用示范,智能搜救、灾害救援等区域位置服务应用示范;《X市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2—2015年)中提出“发展和推广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解决方案,重点在城市运行保障、智能交通、现代物流、重要系统授时、环境资源管理、精准农业等六大领域开展行业位置服务应用”;《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有关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2〕9号),规定“进一步整合市有关部门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手段,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权威性、规范性和时效性。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实现预警信息分灾种、分区域、分群体、分时段发布。”《X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京应急委发〔2013〕4号)指出,“本市实行预警信息对外统一发布制度,依托气象部门组建市和区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负责本市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统一发布工作。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在市应急办指导下,按照本办法规定接收市相关部门、单位拟发预警信息和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相关信息,并负责全市性预警信息及其他重要提示性信息的发布、反馈和统计分析”。同时还要求:“市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要不断加强预警信息传播能力建设,在学校、社区、车站、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建设电子显示屏、有线广播等信息接收与传播设备,在农村偏远地区建设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并与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做好技术衔接。”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应急委《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应急能力的意见》(京政发[2013]4号)“61 各区县政府负责,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向街道(乡镇)、社区(村)的传递机制,对于特殊人群、特殊场所、报警盲区,要组织人员逐户逐人告知”。“强化偏远农村、山区和居住人员密集区预警信息传播和接收能力。将各种信息发布手段接入预警信息发布技术系统,确保预警信息统一、快速发布。”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市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或相关单位要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及防范措施通知可能受影响的区县和相关部门、单位及驻京部队、武警。接到预警信息后,商场、公园、体育场馆、文化娱乐场所、交通场站、学校、医院、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的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及时传播预警信息。《X市旅游应急预案》中提出需要对特殊人群、特殊场所应当采取针对性的告知方式,必要时,旅行社、旅游景区、宾馆饭店等旅游企业要对本企业接待的相关游客进行告知。《民政部关于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信息员的通知》(民函〔2007〕268号)中明确指出:灾害信息员主要承担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接收和传递、灾情信息收集和报告、灾害应急救助、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职责任务,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和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的关键力量。加强城乡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是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和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机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健全国家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内容。1.1.1.1技术成熟本项目的规划和顶层设计参考和借鉴了国信办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X市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项目建设总体方案和相关技术规范、应用架构,进行全面完整规划。本项目涉及的系统总体技术框架、应用支撑平台、关键技术路线为信息领域成熟先进技术,系统采用的硬件系统、安全产品等均为成熟稳定产品,在国内的项目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能保证技术上有良好的可行性。1.1.2经费来源北斗示范项目专项资金、X市财政拨款。61 1.1.1经济与社会效益通过基于北斗的X市应急管理预警能力增强示范项目的建设,提升X市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应急救援信息发布能力及灾情信息采集与上报能力,提升X市总体的突发事件抵御能力,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失。通过北斗技术应用,摸索北斗在预警信息发布方面的应用经验,扩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促进北斗应用的推广。2必要性和需求分析2.1现状分析2.1.1国内外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大、分布广、损失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矛盾更趋复杂,人口规模不断膨胀,灾害和突发事件逐渐呈现出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连发性强、处置难度大、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均较严重等特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X市强降雨、冰雪、沙尘暴等极端天气频发,极易诱发城市交通拥堵瘫痪、人员伤亡等次生衍生灾害,X流动人口数量众多,公共卫生防疫压力大,工程事故及安全生产活动突发事件频繁,对经济社会活动、城市正常运行和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威胁。并且,由于X都市化的特点,人口稠密、建筑密集、经济要素高度集聚,经济、文化及国际交往活动频繁,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放大效应明显。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需求尤为迫切。国外在突发事件预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而且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集成度较高,美国早在1963年就开始建设紧急报警系统(emergencyalertsystem,EAS)的建设,日本自1985年即开始建设紧急警告系统(emergencywarning61 system,EWS),此外,在日本国内普及配备的应急救生包中就包括内置特殊频点的收音机,并采用手摇发电方式进行紧急条件下对紧急广播信息的接收。日本、韩国等应急预警技术先进、推广应用较早的国家,同时把广播电视作为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重要通道,将广播电视行业单位纳入紧急报警系统成员单位,同时辅以网络、手机短信、卫星等多种手段发布预警信息,建立紧急报警系统。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将手机、社区网络也有效的整合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信息化体系中也受到了高度重视和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政府在突发事件预警方面研究开展得比较晚,而且多是局部性的、行业性的,没有形成系统的预警管理。因此,如何在宏观行政管理层面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预警信息发布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广泛整合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提前预警,有效防范突发事件,使其损失最小,成为重要课题。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政府明确由气象部门牵头承担省级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建设任务。X、安徽、湖北、山西、宁夏5省(区、市)已开展了地方投资的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并开始投入应用。重庆、山西、安徽、湖北、广东、海南等省(市)政府制定下发了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明确了部门联动、灾害应急联防等工作机制。广东、山西、重庆等地在推进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中也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探索。X市对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非常重视,已在《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有关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2〕9号)、《X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京应急委发〔2013〕4号)、《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应急能力的意见》(京政发[2013]4号)等文中明确了X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要求,要求通过建设X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获取各预警单位的预警信息,并全面整合全市已有预警信息发布资源,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向公众的及时、准确发布。在灾情信息报送方面,灾害信息员主要承担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接收和传递、灾情信息收集和报告、灾害应急救助、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职责任务。X市灾害信息员队伍培训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自200761 年开展灾害信息员队伍培训建设以来,共培训灾害信息员约8000余名,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12000名的培训目标,实现全市每个基层社区(村委会)配备1-2名具有职业资质的灾害信息员,全面提升X灾害信息管理水平。在旅游咨询服务与旅游应急方面,X市除了旅游安全体系人员外,还有咨询服务站约2000名旅游咨询人员、星级饭店1000多家、A级景区200-300个、民俗村近300个、旅行社全市1万多个,其中旅行社包括负责人、领队、导游、安全负责人,以上相关负责人有超过5万的相应负责人有直接获取预警信息与应急救援信息,旅游应急现场信息上报的需求,将可配备北斗终端实现通讯链路的双备份。针对X市现有旅游咨询服务人员,在日常情况下可向这些对象发布旅游景区游览舒适度信息、咨询服务信息,去年全年全市为游客提供了1000多万条旅游咨询信息服务及人员疏导与疏散信息,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及诱导。咨询服务站咨询人员分布在全市各旅游咨询服务站,分布在人员密集区域,对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快速传播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信息的快速传播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1.1.1存在问题X作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城市,具有灾害种类多、损失重、影响大、连发性强、处置难度大等城市灾害的显著特点,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及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需求迫切,目前而言还存在以下问题:1.1.1.1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资源需要进行高效整合当前预警信息发布还多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有预警发布需求的单位,多是通过自建的渠道进行发布,各委办局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由各单位分别建设,各单位间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共享比较少,对发布资源的利用不充分,对发布终端的整合需要协同单位多,涉及的发布终端管理系统复杂。同时本次示范工程还将在出租车、公交车、物流、农机等方面新增预警信息的接收终端。因此需要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分散的发布渠道进行整合,实现预警信息发布统一管理。61 1.1.1.1现有通讯手段未实现全覆盖X现有约81处应急避难场所,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300处应急避难场所,这些应急避难场所有相应的信息发布大屏资源及应急广播资源,但是这些资源还未实现统一联网,无法实现预警信息及应急救援信息向应急避难场所的统一发布。同时X市远郊区县的一些风景区、自然村等还不能实现传统通讯网络的全覆盖,存在通信盲区。因此,拟通过利用能基本覆盖全市的民政灾害信息员做为预警信息与应急救援信息的接收终端,以达到清除通信盲区的效果。1.1.1.2巨灾情况下的常规通信手段抗毁性差目前X市的公网、政务专网覆盖率已经基本满足X市常态下和常见突发事件情况下的灾情信息采集和通信保障的需求,但是近年来,X市强降雨、暴雪等极端天气状况频发,极易造成常规通信手段发生故障或受到破坏的情况,尤其在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森林灾害、气象灾害等各类灾害易发的城乡基层及偏远山区,通讯手段单一,或没有可靠的通信手段,灾害发生时,抗毁性不强,以致无法实现预警信息、应急救援信息及灾后救助信息向受灾区域的有效传递,迫切需求一套能全天候运行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1.1.1.3需进一步确保各类信息员灾情上报与防灾减灾处置通讯能力灾害信息员是从事灾害信息的收集、传递、整理、分析、发布等工作的人员,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和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的关键力量。主要职责是在地质、气象等灾害来临前,把预警信息传递给社区居民,灾后及时将灾情报告上级,为快速抢险救灾提供依据。灾害信息员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和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的关键力量。咨询服务站咨询人员分布在全市各旅游咨询服务站,分布在人员密集区域,对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快速传播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信息的快速传播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当前信息员的信息上报和预警信息接收的信息化手段还主要依赖于2G/3G等传统的通讯手段,偏远地区甚至无法实现通信手段的全覆盖,而在极端天气、地震等巨灾发生后,现在的通讯手段很易受到破坏,以至于不能充分发挥灾情信息员的预警信息传递、61 防灾减灾处置信息传递及灾情信息上报的能力。1.1需求分析1.1.1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终端需求1.1.1.1为旅游咨询服务人员配备北斗便携终端的需求在旅游咨询服务与旅游应急方面,X市现有旅游咨询服务人员约2000名,在日常情况下可向这些对象发布旅游景区游览舒适度信息、咨询服务信息(去年全市为游客提供了1000多万条旅游咨询信息服务)、人员疏导与疏散信息,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及诱导;在应急态下通过旅游应急平台发布旅游应急救援信息,同时通过这些北斗终端结合3G的双链路手段上报旅游应急求救信息、旅游应急现场信息,从而实现基于北斗旅游咨询信息服务能力与旅游应急处置能力的增强。1.1.1.2为灾害信息员配备北斗便携终端的需求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拟为X市、区县、街乡应急管理人员和灾害情况上报人员以及7个山区县灾害信息员配备灾害信息员北斗/3G/GPRS复路通信的北斗便携终端4000部,逐步加强本市民政系统各级灾害信息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完成灾害上报、预警信息接收与防灾减灾处置等功能,从而满足民政防灾减灾和救灾业务需求。1.1.1.3应急避难场所发布资源整合需求X市的信息化资源分配极不均匀,市区网络情况好,很容易就实现多种预警手段的复合覆盖,但是周边区县网络资源欠缺,预警信息很难及时发送。突发事件,尤其是突发自然灾害,如气象灾害、山洪、地质灾害等多发生在偏远的山区,对预警信息的发布的需求比较迫切。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全覆盖的优势,在发布设备上配备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对偏远和灾害易发地区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进行改造,通过北斗的短报文功能进行预警信息的传送,搭建预警信息发布的链路。61 偏远地区、景区、及应急避难场所等区域,已建设有可用于预警发布的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发布资源,但是没有统一的整合和管理。通过整合终端与发布设备桥接进行整合,实现预警信息的统一发布。对于大喇叭等发布终端,可以通过TTS技术,进行转化,发布预警信息。需要在X市81个应急避难场所的电子显示屏/应急广播系统配备400个基于北斗的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实现发布资源的整合和统一管理,降低预警信息发布中转环节,提升预警发布的时效性。1.1.1.1其它北斗示范项目中北斗终端资源整合需求通过系统对接的方式整合在示范项目建设中的出租车、公交车、物流运输车、农机设备、城市特种车辆的北斗终端相关的面向公众的终端设备,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区域,确定预警信息发布区域,通过北斗的定位功能确定信息发布对象,仅对突发事件影响区域内的相关人员、车辆发布预警信息,降低预警信息对正常生活的干扰,改变传统的预警信息全区域发布的粗犷的管理模式。并对预警信息进行反馈,将预警信息发布的结果及时反馈到预警发布中心,使中心了解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区域和到达时间,为优化预警发布策略和辅助决策提供依据。1.1.2各类终端管理需求需要对基于北斗的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进行管理,提供终端注册、管理、消息发布和发布效果监控等功能。1.1.3便携终端应用功能需求需要在信息员便携预警信息发布终端上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同时为旅游咨询服务人员北斗便携终端、灾害信息员北斗便携终端提供客户端应用系统以实现预警信息与应急救援信息的接收、灾情信息的上报等功能。61 1.1.1系统对接需求本项目需要与北斗其它示范项目中的国土灾害监测、公交车管理、出租车管理、市政市容特种车辆管理、农机管理等使用北斗终端的管理系统进行对接,与首都信威网实现对接,以整合其它北斗示范项目中的终端资源拓宽预警信息接收渠道,实现预警信息的精准发布,同时实现相应的发布情况反馈;本项目还需要与X市旅游应急平台、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市民政局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接,以满足灾害信息员与旅游咨询服务人员预警信息接收、灾害信息快速上报的需求。1.1.2北斗终端性能需求1.1.2.1信息员便携终端l可同时接收3颗北斗终端6个波束信号l工作温度:-20℃~50℃l具备定位、通信、自检报警等声音提示l接收灵敏度:≤-133dBml定位精度:水平:10m,高程:10ml测速精度:0.2m/sl跟踪通道数16通道l用户动态性能速度:300m/s加速度≥4gl短报文收发频率:1条/分钟l支持网络:3G/GPRS/短报文l操作系统:Andriod操作系统1.1.2.2资源整合终端l可同时接收3颗北斗终端6个波束信号61 l工作温度:-20℃~50℃l具备定位、通信、自检报警等声音提示l接收灵敏度:≤-133dBml定位精度:水平:10m,高程:10ml跟踪通道数16通道l短报文收发频率:1条/分钟l支持网络:3G/GPRS/短报文l支持TTS语音转换1.1.1.1北斗千用户指挥机l北斗接收指标:接收信号误码率:≤1×10-5(用户机天线端口输入信号功率≥-157.6dBW)l北斗发射指标:发射功率EIRP值:≤19dBW(方位角0~360°仰角10°~75°)l接收卫星通道数:6个通道l设备零值:1ms±10nslCPU:主频≥2GHz。l内存:容量≥1GB。l硬盘:容量≥120GB。1.2必要性分析目前我市各级政府部门的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参差不齐,在时效性、覆盖面、规范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X市政府和公众对突发事件61 的应急决策、指挥、预防和救灾应急响应及联动处置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建立全市统一的预警信息共享和发布体系,以满足预警信息快速、有效的发布需求;满足灾害影响区域应急责任人快速接收预警信息和有效地指挥当地群众避灾、救灾的需求;同时需要借助社会媒体成熟的发布渠道,使社会公众快速、有效地获取预警信息,满足社会公众在第一时间采取防御和避灾措施的需求。具体而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合预警信息和发布手段、强化预警信息传播:目前市各个委办局和社会媒体的大多数信息发布系统的通信平台、数据接口、数据库结构、功能要求等分布散乱,对预警信息的定义、来源、加工整理及预警信息的发布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通过北斗资源整合终端建设,可以对分散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发布资源,平时不影响现有资源应用,在突发事件进,可以实现预警信息的快速推送。满足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全覆盖:当前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比较分散,建设时,根据建设单位的业务需求,各有侧重,单纯的一种手段不能满足预警信息的覆盖要求。由于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和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的随机性,需要在整合现有发布资源的基础上,对于不能覆盖的盲区新增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对于灾害易发危险地区,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增加可靠预警信息传输链路,建设全天候、抗毁性强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升X市应急管理预警发布时效性:当前预警信息发布大部分为手工操作,预警中转审核环节多,各渠道分散,需要人工录入,预警信息不能及时进行发布,通过项目建设,对预警信息发布的业务流程和环节规范化管理,减少中转环节,通过系统对接和基于北斗的发布资源终端建设,加强预警发布中心对发布终端的管理能力,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提升各类信息员预警信息接收能力与灾情上报、应急求救信息上报能力:灾害信息员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和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的关键力量。通过本项目建设,为灾害信息员配备便携终端,增强灾害信息的预警信息接收和灾害信息报送的能力,对预警信息发布和灾害信息管理实施网格化管理,完善预警信息的传输途径,建立全覆盖、抗毁能力强的信息传输手段。1项目总体方案1.1总体建设原则61 1.1.1技术领先、安全可靠本项目的建设要符合X市作为首都的功能定位,在项目设计和建设实施需采用国内北斗卫星导航(芯片组件及产品)最为领先并成熟的技术和手段,做到适度超前、国内领先,以保障系统具有高效、全面和稳定等良好品质。项目建设要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和开放的体系结构,确保做到技术先进,系统开放。同时鉴于预警信息的敏感性,面向大范围的公众进行信息的发布,发布的各类终端资源分布广、管理复杂,因此本项目的建设要坚持安全可靠原则,建立和完善可靠的安全运行机制,在制度上和技术上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系统在运营过程中信息传输的安全,保证系统与其它相关系统信息交换过程的安全;保证系统业务管理体系的安全,对系统的操作需严格按照操作权限进行,并对每项操作留下完整的日志记录备查。1.1.2集约建设,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在X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在建设中要最大程度上实现共享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本项目的建设要依托X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同时整合北斗其它终端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重复建设,提高信息化投入的利用效率。1.1.3需求主导,示范先行本项目的建设要与X市各个相关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符合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X市气象局、X市民政局及各个示范应用项目的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救援信息发布、灾情上报等需求,实现高效的预警信息与应急救援信息发布、提高预警信息与应急救援信息的覆盖率,要遵循先进、实用、可靠的原则建设可扩展、易于管理和维护的系统,避免资金和资源的浪费。61 1.1.1统一标准,扩展兼容对所管理的预警信息与应急救援信息在管理方式、格式及质量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认真遵循,使本系统能够随着业务量的变化方便地扩展和升级,保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所有技术和设备都要遵循现有标准或行业规范,不同厂家设备能够相互兼容。1.2建设目标本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依托北斗短报文技术及北斗通讯链路,一方面通过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对应急责任人、社会媒体以及社会公众的分灾种、分区域、分群体、分时段的及时发布,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另一方面利用北斗及3G/GPRS复路通信的模式,完成灾害上报、预警信息接收与防灾减灾处置等功能,从而满足民政防灾减灾和救灾业务需求,满足旅游应急救援与旅游救援信息上报需求,提升X市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及在地震、洪涝等巨灾情况下的灾情报送能力,从而为公众安全、社会稳定、防灾减灾提供有力保障,全面实现X市“1+1+N”应急管理体系预警发布能力及灾情信息报送能力的增强。通过本示范项目的建设,摸索北斗技术在应急管理领域应用的先进经验,促进北斗产业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发展。具体建设目标包括:Ø通过整合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广播、LED屏等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全面提升应急避难场所的预警信息覆盖能力;Ø通过为民政灾害信息员配备预警信息接收与灾情报送的北斗便携式终端,充分发挥民政灾害信息员的预警信息与应急救援信息的精准及时传播能力及灾情报送与统计能力,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灾害救助提供指导意见;Ø通过为旅游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预警信息接收与旅游应急救援信息接收、旅游求救信息上报的北斗便携式终端,充分发挥旅游咨询服务人员的预警信息与应急救援信息的精准及时传播能力及旅游应急求救信息、旅游现场信息上报与61 统计能力,对旅游应急事件应急处置和旅游应急救援提供指导意见;Ø通过对接其它X北斗民用示范工程的管理系统实现预警信息向公交、出租、物流、农机等北斗信息接收终端的发布,同时整合首都信威网的全网预警信息发布能力,以最大程度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1.1建设内容与规模基于北斗的X市应急管理预警能力增强示范项目是在X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基础上进行扩展。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1)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管理系统:研发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设备整合终端管理系统,提供整合终端资源管理功能,并根据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区域和发布对象的具体要求,向特定的整合终端推送预警信息,监控预警信息发布状态,获取预警信息发布反馈结果。(2)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研发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服务器端管理系统,提供对灾害信息员、北斗便携终端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并根据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区域和对象要求,或根据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向相应的北斗便携终端推送预警信息或应急救援信息,同时由灾害信息员收集上报灾情信息,实现向民政部的国家综合减灾应用平台及市民政局的灾害管理系统的灾情信息上报。(3)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在基于北斗的信息员便携终端上,研发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提供基本地图服务、地图定位导航功能,以及预警信息与救援信息接收、灾情采集与上报功能,提供应急预案与知识库查询功能。(4)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服务人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研发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服务人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提供对旅游咨询服务人员、北斗便携终端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并根据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区域和对象要求,或根据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向相应的北斗便携终端推送预警信息或应急救援信息,同时由旅游咨询服务人员收集上报现场灾情信息,实现向旅游应急平台的现场灾情信息与61 应急求救信息的上报。(1)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人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在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服务人员便携终端上,研发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人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提供基本地图服务、地图定位导航功能,以及预警信息与救援信息接收、现场采集与上报功能,应急求救信息上报功能,提供旅游应急预案与知识库查询功能。(2)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针对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设备的基本信息管理、发布策略管理、发送调度管理、发布监控管理、发布反馈管理,同时提供相应的终端空间辅助管理功能。(3)基于北斗的便携终端设备及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设备:为民政灾害信息员配备北斗便携终端,为应急避难场所配备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本项目计划配置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6000套,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400套,北斗千人指挥机7套。1.1北斗应急管理预警发布能力增强框架通过北斗示范项目,实现对X市1+1+N体系的应急预警能力的增强。依托北斗的定位导航技术与短报文技术,通过为信息员配发的北斗便携终端,整合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广播、LED屏等信息发布资源,整合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的各类终端资源及首都信威网的预警信息发布能力,以实现预警信息、应急救援信息的高效接收与覆盖水平,增强灾情信息获取感知与上报能力。61 图31北斗应急管理预警发布能力增强框架61 1.1总体功能与结构基于北斗的X市应急管理预警能力增加示范项目主要是依托X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技术架构,建设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终端管理系统及北斗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增加北斗便携式终端及北斗整合终端等发布资源,实现与X市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的互联互通,实现与民政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及市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与X旅游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以全面增强X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及灾情上报能力。本项目的总体功能架构如下图所示:61 图32应急管理预警能力增强系统61 基于北斗的X市应急管理预警能力增强示范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如下:为民政灾害信息员、旅游咨询服务人员配备北斗便携终端,满足预警信息接收需求和灾情上报需求;研发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整合各应急避难场所的大屏及大喇叭,对这些分散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降低预警信息发布中转环节,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研发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管理系统、基于北斗的信息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基于北斗的信息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对基于北斗的信息员便携终端和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以及北斗示范项目的其它北斗终端进行管理,同时满足预警信息接收及灾情信息上报的功能;与民政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及市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灾情信息的上报;与X市旅游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旅游应急救援信息下达与旅游求救信息的上报;与北斗示范应用的其它项目进行对接,通过示范项目的北斗终端发送预警信息,扩大预警信息的受众范围。1.1总体技术路线1.1.1采用分层设计的框架模型平台技术架构充分考虑系统运行稳定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操作简便等方面的要求,采用分层设计思路,层和层之间避免直接依赖,便于每一层的升级和分布式部署;支持开放技术标准,与基于不同开发技术实现的各种内外部系统互联互通,为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服务和支撑。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面向业务人员的功能完全使用B/S的结构,集中部署,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访问业务系统的各项功能,客户端不需要下载安装任何插件。61 1.1.1采用基于组件的开发路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对各业务进行抽象,对应用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的规划,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开发与管理,将各类通用性较强,相对独立的业务进行封装,建立系统组件库,供各相关业务模块调用。各业务组件隐藏了具体的实现,只通过接口对外提供服务。这种定义良好、相对独立、可复用性极高的组件,可以作为应急业务的一些“标准件”,实现系统大部分相对通用的业务功能,在此基础上,为用户需求中极具个性化的部分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分析与设计。1.1.2采用开放平台标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充分考虑“标准和开放”的原则,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支持各类标准主流的软硬件接口,使系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具备与多种系统互联互通的能力。有利于保持系统的向后兼容性、可集成性和可扩展性。1.1.3采用全程建模的分析路线模型是现实世界中的某些事物的一种抽象表示。抽象的含义是抽取事物的本质特性,忽略事物的其它次要因素。因此,模型既反映事物的原型,又不等于该原型。业务模型是软件设计的核心。任何底层的问题都会反馈到业务模型上来,而业务模型和需求非常的接近,建模的好处是可以执行一个模型来验证需求分析的正确性和进行后续的研究;另一个好处是最终可以将模型转到开发语言。在本项目建设中拟采用业界认可的统一建模语言(UML)进行业务分析、软件设计的全程建模,以便统一表述,加快交流最终实现设计开发的高效率。1.1.4采用面向数据的数据规划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61 实质上是数据库应用系统,其主要的功能是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传递和应用,也就是数据的管理功能。在数据规划中,采用面向数据的方法,科学地提取描述各种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信息化业务数据,建立E-R图、数据关系表和数据元素表,作为数据使用和维护的标准,建立稳定的数据结构,使业务处理或行政管理上的变化被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所适应。将应急管理的复杂关系进行简化、规范,平台设计和开发思路清晰,可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各类工具,提高开发效率,保证系统的可扩充能力。1建设方案1.1功能结构1.1.1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管理系统预警信息发布终端中心管理系统对系统新建的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终端进行管理,在电子地图上,实时标注终端位置信息,进行终端动态注册;根据预警信息发布策略,结合预警信息发布区域和发布对象,选定预警信息发布终端,使用3G/GPRS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当终端网络不好时,自动使用北斗短报文的方式,发送预警信息;接收信息发布终端的反馈信息,对于没有及时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的补发。与北斗示范项目中的其它系统对接,约定与其它示范项目的对接接口,向相关系统推送预警信息,再由相关系统发送到北斗终端,并反馈信息发布结果到本系统中。系统功能框架见下图:61 图41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管理系统功能框架图1.1.1.1整合终端资源管理功能提供终端适配资源注册、终端监控和资源模板等功能,对各种终端预警信息发布终端整合前端模块资源进行设置和管理。针对不同的适配产品,可通过模板配置设置不同参数定制终端设备展现方式方法:LED、LCD、大喇叭等均可设置相关的参数。地图导航:系统提供漫游、放大、缩小、前视图、后视图等地图导航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进行点标记、圆标记、多边形标记。终端分布监控:可按照行政区划、应用场景、输出类型等对信息员便携终端及整合终端分布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并结合GIS地图进行展示,实现对终端分布情况的可视化监控。整合终端设备注册:系统提供人工注册和自动注册两种方式,进行设备的注册。整合终端监控:包括:终端设备信息监控、终端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自动刷新监控内容、终端信息更新、控制。整合资源模板:61 系统提供对终端设备资源输出内容的统一管理,包括模板种类管理、自定义参数及模板查询等功能。整合终端资源分类: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原则,对终端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查询。1.1.1.1预警信息发布调度功能本功能主要实现向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发送预警信息。实现发布任务的调度,依据当前发布终端的空闲情况及发布要求生成的发布任务列表。实时查看正在排队等候发布的任务进度。可根据信息发布设置任务调度规则、任务队列管理、队列监控、优先级等操作。调度任务管理:一条调度任务包括名称、开始执行时间、过期日期、状态机执行周期设置,用户可以新增、删除一条策略,并可以对每一条调度策略进行修订。任务计划管理:任务计划是用来创建和管理系统内将在预设时间自动执行的任务。用户可以查询一定时间段内启动的任务的状态和当前时间在系统内启用但未过期的任务。调度任务启动:对于已经禁止的调度任务,用户可以重新启动,使调度任务继续执行,调度任务由禁用状态变为正常状态。调度任务禁用:当调度任务预设的结束日期前需要停止执行调度任务,用户可以禁用调度任务,使调度任务由启动状态变为禁用状态。1.1.1.2预警信息发布监控功能对整个信息发布的生命周期进行全局监控,实时跟踪信息发布情况,掌控信息流的转向。消息分布监控:可按照消息发布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对消息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GIS地图进行展示,实现对消息分布情况的可视化监控。服务监控:可实时查阅服务信息,包括服务信息的发送人、日期、状态、消息类型、预警范围、信息来源、发布状态等内容,实现对服务信息的实时监控。节点分布结构监控:61 可查看终端所属节点,及当前节点终端分布情况,实现对节点分布结构的监控。任务监控:按照时间维度(近1小时、近24小时、近7天、近30天),监控任务状态(等待、错误、停止)分布情况。信息发布数量统计:对信息发布数量按月进行统计,对终端分布情况按照应用场景、输出类型等进行统计,并通过线图、柱状图等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1.1.1.1整合终端播放管理功能提供信息在整合终端显示的模板制作和节目管理,以满足对显示屏和大喇叭终端预警信息输出显示需求,同时对其播放的预警信息进行优先级和播放顺序控制等。节目模板管理:通过图形化的界面进行节目制作模板,支持标准的服务组件设计,支持文字、图片、数字和模拟时钟等等。节目制作管理:提供单节目和节目组播放,支持节目插播功能,可设置节目播放时长、播放顺序和播放优先级等等。播放控制管理:提供对播放终端的控制,如远程开光屏、在线监测屏的状态和屏体亮度(LED在线屏)等功能的控制。1.1.1.2整合终端策略管理功能实现信息员便携终端及整合终端灵活的策略管理,通过利用GIS的空间位置特性,如消息(事件)的影响范围、事件发生的区域,结合终端类别、应用场景和输出类型,可灵活按照各种策略进行消息发布,实现策略预设,对各种终端实行一键式发布。终端策略基本信息管理:对信息员便携终端及整合终端策略的名称、编码等基本信息进行管理。终端策略设置:对信息员便携终端及整合终端的类型、应用场景、行政区域、资源类型等内容进行设置,实现终端策略预设。终端策略启用:对于已经禁止的信息员便携终端及整合终端策略,用户可以重新启用,从而使终端策略由禁用状态变为启用状态。终端策略禁用:对于已经启用的信息员便携终端及整合61 终端策略,用户可以禁用,从而使终端策略由启用状态变为禁用状态。终端策略要求管理:用户可对信息员便携终端及整合终端策略的使用时间、时间间隔、优先级等进行设置,实现对终端策略要求的管理。1.1.1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实现对信息基本信息、便携终端基本信息、灾害上报以及信息员预警信息发布的业务职能,主要用于管理民政灾害信息员通过便携终端上报的信息,并发送预警信息给信息员的便携终端。接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业务系统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根据便携终端预警信息发布策略要求,实现预警信息的发布。对灾害信息员现场采集的灾害信息进行处理,对信息进行归档,并通过与民政部的综合减灾应急平台进行对接,实现现场灾害信息的上报。图42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功能框架图61 1.1.1.1灾害信息员管理功能实现对信息员基本信息的管理,可根据权限实现本管辖范围内灾害信息员的管理。管理功能包括支持提供离线模板文件下载,灾害信息员的快速导入、导出。信息清洗、入库、排重。同时支持手动对信息资料进行录入、修改、删除、审定等基本功能。为提高数据安全性,对人员信息中例如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进行信息加密,未经授权无法查看详细信息。按照管辖范围可查询本辖区内灾害信息员的信息资料。上级单位可以查看下级单位的人员信息。查询可以通过所在地区、所在单位、手机号、身份证号、姓名等多个关键字进行查询。系统提供查询结果的批量数据导出功能。1.1.1.2便携终端基本管理功能对灾害信息员的便携终端进行管理,提供便携终端的注册、注销操作,实现对便携终端的型号、配发日期、所属信息员、管理单位、维护信息、北斗卡号等信息的管理。提供便携终端的查询功能,可根据便携终端的对应责任人、型号、北斗卡号、管辖区域等信息,查询对应的便携终端。1.1.1.3便携终端定位管理功能基于北斗定位、基站定位等手段,对信息员便携终端的空间信息进行定位,当信息员位置发生变更时,实时上报指挥中心,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便携终端所在位置,提供根据区域的便携终端查询功能。1.1.1.4灾害信息管理功能提供与信息员便携终端的减灾信息的接入,实现灾害现场高精度定位、位置与灾害信息采集上报、现场灾害损失评估以及应急通信保障等功能,完成对灾害高风险地区的灾害信息进行监测与汇总。61 1.1.1.1预警及灾情信息发布功能通过北斗通信网络或3G/GPRS等信息传输渠道,向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发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及灾情信息,并提供统一的灾情信息检索能力。实时获取信息的反馈情况,监控预警信息及灾害信息的发送状态,对于没有发送成功的信息,再次补发。当3G/GPRS受到损毁不能完成信息的传输时,自动切换到北斗短报文的形式发预警及灾害信息,增强信息传输的抗毁能力。1.1.1.2应急搜救管理功能满足灾害信息员的搜救需求,通过北斗定位功能,获取受灾遇险人员、搜救人员的地理位置信息,实时了解救助单元的位置及状态,并将搜救信息发送到离灾害现场最近的救援队伍,实现快速响应、迅速搜救。对灾害现场各类遇险信息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发出预警信息。在电子地图上,对遇险人员受灾监测信息进行显示。通过与民政部的综合减灾平台对接,上报搜救情况。1.1.1.3便携终端策略管理功能管理灾害信息员的使用策略,确定不同灾种、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预警信息发布策略,并根据便携终端责任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信息传输及上报的使用策略。结合应急预案和救灾要求,预置相关的策略,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按预定策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1.1.1.4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功能应急救援61 指挥调度功能满足灾害现场的应急救助、转移安置、和指挥调度需求,对应急任务进行路径规划、监控灾害现场态势信息,评估应急救助需求,向灾害信息员发送移动路径规划和调度信息。1.1.1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服务人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服务人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旅游咨询服务站服务人员的便携终端进行管理,功能框架如下图:图43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服务人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功能框架图1.1.1.1旅游咨询服务人员管理功能实现对旅游咨询服务站服务人员基本信息的管理,可根据权限实现旅游咨询服务人员的管理。可以批量导入人员的基本信息,也支持手动对信息资料进行录入、修改、删除、审定等基本功能。为提高数据安全性,对人员信息中例如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进行信息加密,未经授权无法查看详细信息。61 旅游委可以查看所有信息员的基本信息,并支持对信息员信息的检索查询。查询可以通过所在地区、手机号、身份证号、姓名等多个关键字进行查询。系统提供查询结果的批量数据导出功能。1.1.1.1旅游便携终端基本管理功能对旅游咨询服务人员的便携终端进行管理,提供便携终端的注册、注销操作,实现对便携终端的型号、配发日期、所属信息员、管理单位、维护信息、北斗卡号等信息的管理。提供便携终端的查询功能,可根据便携终端的对应责任人、型号、北斗卡号、所在咨询服务站等信息,查询对应的便携终端。1.1.1.2旅游便携终端定位管理功能基于北斗定位、基站定位等手段,对旅游咨询服务人员的便携终端空间信息进行定位,当信息员位置发生变更时,实时上报旅游委,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便携终端所在位置,提供根据区域的便携终端查询功能。1.1.1.3旅游咨询服务信息管理功能管理旅游应急求救、旅游咨询、人员疏导等信息,咨询服务信息与旅游咨询服务站管理系统1.1.1.4旅游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功能满足灾害信息员的搜救需求,通过北斗定位功能,获取受灾遇险人员、搜救人员的地理位置信息,实时了解救助单元的位置及状态,并将搜救信息发送到离灾害现场最近的救援队伍,实现快速响应、迅速搜救。对灾害现场各类遇险信息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发出预警信息。在电子地图上,对遇险人员受灾监测信息进行显示。61 通过与民政部的综合减灾平台对接,上报搜救情况。1.1.1.1便携终端策略管理功能管理灾害信息员的使用策略,确定不同灾种、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预警信息发布策略,并根据便携终端责任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信息传输及上报的使用策略。结合应急预案和救灾要求,预置相关的策略,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按预定策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1.1.2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管理系统图44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管理系统功能框架图61 1.1.1.1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设备基本信息管理功能提供其它北斗示范项目北斗终端的注册、注销功能,对北斗终端的位置、所属单位、终端类型、发布对象等信息进行管理。并支持位置信息的动态更新。1.1.1.2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设备终端发布策略管理功能根据灾害类型、预警时段,结合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设备的用户群体特点,制定预警信息发布策略,并预置到系统中。当需要进行预警信息发布时,直接调用相关的策略,实现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系统支持预警信息发布策略的修改和检索。1.1.1.3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信息发送调度管理功能根据突发事件预警的影响区域、灾害类型以及灾害级别,按预警信息发布策略,结合获取的示范项目北斗终端的位置信息,对于影响区域内的北斗终端发送预警信息。支持预警信息的重发和补发。1.1.1.4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信息发布反馈管理功能根据预警信息发布的情况,实时获取示范项目北斗终端的反馈信息,根据反馈的情况和相关调度策略,对于没有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的补发。1.1.1.5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信息发布监控管理功能根据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的信息发布反馈情况,实时了解各类预警的信息发布状态以及终端正在发布的预警序列情况,辅助预警信息发布人员修订预警信息发布策略。1.1.1.6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空间辅助管理功能通过与其它北斗示范工程项目系统对接,实时获取公交车、出租车、公安特种车辆、农机、物流车辆等的位置信息,并在电子图上进行显示。支持在指定区域内的北斗终端的查询,实现预警信息的分区域、分群体精准发布。61 1.1.1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基于北斗的信息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预装到信息员便携终端设备上,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为信息员接收预警信息,实现灾情上报提供应用支撑。图45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功能框架图1.1.1.1基础地图功能在便携终端上,显示电子地图,并标注基础信息,支持地图的缩放和漫游等功能。支持用户自定义标注。1.1.1.2地图定位功能通过北斗、GPS、基站定位等手段,确定信息员便携终端的位置,并定时上报的指挥中心。预警信息发布时,可以根据便携终端的位置,发送特定的预信息。在灾情上报时,可根据定位信息,确定灾害的位置。61 1.1.1.1地图导航功能在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上,根据灾害情况及相关信息,结合灾害救援任务需求,对灾害救援路径进行规划。1.1.1.2预警与救援信息接收功能信息员便携终端获取相关的预警信息。并通过声音、振动等方式进行预警提示。接收到预警信息后,发送接收回执给管理系统。显示接收到预警信息,以列表及图形的方式进行显示,通过地图的形式显示预警的影响区域等信息。1.1.1.3灾情信息采集功能信息员可以通过便携终端,编辑文字或图片信息,结合灾情信息采集任务要求,根据规范的灾害信息采集路径,实时获取灾害信息,并对灾情信息进行编辑。1.1.1.4灾情信息上报功能通过GPRS/3G/北斗短报文等方式,将灾害信息上报,并转发到民政灾害管理系统,使相关人员,了解灾害现场的情况,为辅助决策提供依据。1.1.1.5应用预案与知识库查询功能通过信息员北斗便携终端,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处置流程、处置人员等条件,查询相关的应急预案信息。对信息员需要了解的应急相关资源进行查询,包括应急通讯录、应急资源情况等信息,辅助灾害信息员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和灾害处置工作。1.1.1.6预警、救援与灾害信息管理功能对接收到预警信息、救援与灾害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可以根据设定的条件进行检索查询,并提供简单的统计分析功能。61 1.1.1.1便携终端设置功能信息员需要填写基本资料信息,进行便携终端的注册,主要包括联系方式、所在区域等信息。信息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移动应用系统的预警信息接收方式、提示方式、预警信息类型、告警提示方式数据来源等进行设置。1.1.2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人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基于北斗的信息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预装到信息员便携终端设备上,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为信息员接收预警信息,实现灾情上报提供应用支撑。图46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功能框架图1.1.2.1基础地图功能在便携终端上,显示电子地图,并标注基础信息,支持地图的缩放和漫游等功能。支持用户自定义标注。61 1.1.1.1地图定位功能通过北斗、GPS、基站定位等手段,确定信息员便携终端的位置,并定时上报的指挥中心。预警信息发布时,可以根据便携终端的位置,发送特定的预信息。在灾情上报时,可根据定位信息,确定灾害的位置。1.1.1.2地图导航功能在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上,根据灾害情况及相关信息,结合灾害救援任务需求,对灾害救援路径进行规划。1.1.1.3预警与旅游应急救援信息接收功能信息员便携终端获取相关的预警信息。并通过声音、振动等方式进行预警提示。接收到预警信息后,发送接收回执给管理系统。显示接收到预警信息,以列表及图形的方式进行显示,通过地图的形式显示预警的影响区域等信息。1.1.1.4现场信息采集上报功能信息员可以通过便携终端,编辑文字或图片信息,结合灾情信息采集任务要求,根据规范的灾害信息采集路径,实时获取灾害信息,并对灾情信息进行编辑。1.1.1.5旅游应急预案与知识库查询功能通过信息员北斗便携终端,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处置流程、处置人员等条件,查询相关的应急预案信息。对信息员需要了解的应急相关资源进行查询,包括应急通讯录、应急资源情况等信息,辅助灾害信息员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和灾害处置工作。1.1.1.6便携终端设置功能信息员需要填写基本资料信息,进行便携终端61 的注册,主要包括联系方式、所在区域等信息。信息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移动应用系统的预警信息接收方式、提示方式、预警信息类型、告警提示方式数据来源等进行设置。1.1.1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终端终端配备及整合对象包括X市应急体系基层的值守终端、偏远及重点地区发布资源整合终端、其它示范项目北斗终端整合。终端由X市气象局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统一采购,由市应急办按各预警相关单位需求,进行配发。1.1.1.1信息员便携终端为偏远地区及灾害多发地区的灾害信息员配备便携式预警信息接收终端,通过短报文/GPRS/3G复路的模式,实现预警信息的传输和灾情的报送。首批为偏远山区及灾害频发地区的灾害信息员配备便携预警信息接收终端。首批建设侧重需求迫切的于偏远地区及突发事件多发地区,解决偏远地区的预警信息传输难点,为重点地区提供信息传输备份手段,保证信息的传达,提高风险抵抗能力。本着急用先行的原则,前期需要基于北斗的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4000部,配备给X市街乡应急管理人员和灾害上报人员以及7个山区县灾害信息员,后期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及业务需求进一步扩展完善。给1.1.1.2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十二五”期间,本市将新建300个应急避难场所,截止2012年底,X市已建设完成81处应急避难场所,在应急避难场所中,已建设有可用于预警发布的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发布资源,但是还处于独立运行状态,没有统一的整合和管理。通过整合终端与发布设备桥接进行整合,实现预警信息的统一发布。61 对于没有实现统一管理的预警信息发布终端设备,使用预警信息发布终端整合前端模块进行整合。预警信息发布终端整合终端提供订阅标准消息服务,通过多媒体转化把消息转化成信息流,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等多种类型的电子显示输出设备。建设预警信息发布管理系统软件,可灵活定制发布策略,支持模板化的多输出方式。远程管理和控制终端,跟踪和监控已发布的服务消息。计划在X现有的81个应急避难场所的预警信息发布相关设备配备发布资源整合终端,根据应急避难场所的面积,约按每5万平方米配备一个终端,计划配备400部。1.1.1.1北斗指挥机采购北斗千用户指挥机,结合预警信息发布需求,研发管理软件,对本项目中的信息员便携终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进行管理,提供组播、通播服务,并实时获取北斗终端的反馈信息,对于没有及时反馈的终端,进行信息的补发。本项目中拟使用千用户指挥机,每1000个北斗终端配备一台,本项目共需配备7台。1.1.2系统对接建设考虑到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新应用新系统频繁出现,基于北斗的X市应急管理预警能力增强示范系统,设计预留具有前瞻性、可扩展性、符合业界标准规范的接口,以增加平台的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维护成本。基础的WebServices平台是XML+HTTP。HTTP协议是最常用的因特网协议。XML提供了一种可用于不同的平台和编程语言之间的语言。本系统预留接口基于WebServices进行设计建设,从而实现与对接系统的平台无关性。本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通过服务接口或应用API的方式进行跨应用系统交互。基于SOA架构上的应用集成实现,所有的应用集成都以服务的方式提供,供外部系统调用和流程集成调用。本系统需要对接的系统见下表:表41对接外部系统表序号系统名称系统说明61 1基础支撑系统与X市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XCA认证系统进行对接,为系统运行提供基础数据来源和应用支撑。2预警信息制作系统与应急值守、防汛、地震、气象等预警信息制作系统对接,获取预警信息。3发布资源管理系统与广电、农委、国土局、交通委、旅游委等有可用于预警信息发布资源的管理系统对接,实现预警信息向相关发布资源的推送。4民政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及市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灾害信息员可以利用基于北斗的便携终端,实时将灾情信息进行报送,特别是发生灾害,传统通讯手段不能满足上报要求时,可以使用北斗短报文功能进行现场灾害信息的上报。5北斗示范项目相关系统与其它示范项目中的国土灾害监测、公交车管理、出租车管理、市政市容特种车辆管理、农机管理等使用北斗终端的管理系统进行对接,与首都信威网实现对接,实现预警信息的推送,扩大预警信息发布的范围。各示范项目利用北斗定位功能,确定终端所处的地理位置,若处于预警区域内,则通过首都北斗增强平台,获取预警信息内容,并依托面向驾驶员或公众的发布手段,进行预警信息发布。发布完成后,将预警信息的接收时间、发布频度、所处区域等信息反馈给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为预警发布辅助决策提供依据。1.1.1软硬件支撑系统系统本项目按业务需求,分两个地点部署,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部署在X市民政局,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管理系统依托X61 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部署在X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根据部署要求,需要采购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管理软件、操作系统应用中间件等软硬件支撑系统。见下表:序号名称主要性能指标参考品牌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数据库服务器4U机架式,两个Intel六核XeonE7530处理器(1.86GHz,12M缓存),可扩至八路处理器,2块内存板,32GB(8x4GB)1066MHzDDR3内存,最大可扩充至3TB,4块300GB2.5inSFFSlim-HS10K6GbpsSASHDD硬盘,标配一块Emulex万兆双口以太网卡,主机带两个千兆以太网卡,ServeRAID-M50156GbpsPCI-E控制器512MB缓存/电池备份,DVD光驱、标配2个热插拔电源,3×7×24。IBMX3850x5台2民政、气象各一台数据库服务器2应用服务器2U机架式服务器。两个四核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6202.4GHz(12MB三级缓存,最高支持1066MHz内存频率,5.86GT/sQPI)。2x4GB1.35VDDR3RDIMM内存,高达18个内存插槽(每处理器配置9个内存插槽)。4个PCI-Expressx8二代插槽;4个x8插槽通过可选的扩展卡可转换为2个x16插槽;通过可选的扩展卡支持PCI-X。3块300GB热插拔SAS硬盘,最多支持16个2.5英寸热插拔硬盘托架;标配8个,通过选件扩展至16个。集成双口千兆以太网,支持网络唤醒、网络卸载引擎(TOE)等网络高级特性。DVD光驱。冗余460W热插拔电源,ServeRAIDM5015阵列卡,支持RAID0、1、5,512MB缓存,无电池。集成IMM,可选的VirtualMediaKey用于远程呈现支持,光通路诊断面板(对处理器、VRM、内存、硬盘驱动器、电源及风扇关键部分的故障进行快速诊断)。三年7*24小时保修,全国部分城市4小时上门IBMX3650m4台2民政、气象各一台应用服务器61  数据库管理软件 Oracle数据库管理软件按CPU报价4 3操作系统 Windows2008标准版套4应用服务器4应用中间件weblogic中间件套21.1信息与业务流程1.1.1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图47预警信息发布业务流程61 市级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包括气象预警信息制作、预警信息录入、预警信息审核、预警信息备案、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发布反馈、发布效果评估、预警发布监控等阶段。各预警信息发布单位对本单位管辖的预警信息进行处理,根据相关预案及具体突发事件制定、签发预警信息。对于一、二级的预警信息、特殊预警信息以及除气象局的应用相关服务信息,送市应急办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市应急办将信息发送到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并反馈审核的结果给预警信息发布单位。三四级预警信息,直接由预警信息发布单位发送到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并送交市应急办备案,气象局相关服务信息,直接通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发送。气象预警信息直接交付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进行发布。国家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将需要发布的预警信息发送到X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时,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接收后直接进行发布,并报市应急办备案。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对接收的预警信息的完整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并推送预警信息到发布渠道管理系统。预警信息发布设备管理单位接收到预警信息后,根据预警的区域、受众需求,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预警信息发布后,反馈发布结果到预警发布中心。在预警信息发布的全过程,对预警信息发布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及时了解预警状态。需要对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预警信息的数量、覆盖区域、覆盖人群、时效性等。61 1.1.1民政信息员信息传输流程图48民政灾害信息员管理信息传输流程民政信息员在接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市应急办的预警信息,根据灾害类型向负责区域内的公众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灾害信息员实时根据民政部的灾情信息采集任务需求,采集灾害现场的信息,并上报到指挥中心,通过系统对接的方式,上报到民政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和国家综合减灾应用平台,实现与民政系统对接。61 1.1.1旅游应急信息传输流程X市旅游委的管理对象主要包括咨询服务站、旅行社、旅游大巴、星级宾馆、A级景区和民俗村等对象,旅游委在常态下,发送旅游咨询服务信息,以及对游客的人员疏导与疏散信息,实时了解各旅游景点的状态,反馈旅游团、旅游大巴、宾馆的游客信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对分散的旅游人员进行统一管理,通过从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直接接收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旅客发送,旅游委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决策,实施应急救援。旅游咨询服务站可接收游客的求救信息,并及时上报。本次示范项目建设的终端主要配发到旅游咨询服务站面向游客提供咨询服务信息的服务人员,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由咨询服务站的人员作为信息员,直接面向游客发布预警信息,并根据旅游委的指导实施应急处置。1.2建设示范地点61 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部署在X市民政局,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管理系统依托X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部署在X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其中,民政灾害信息员预警信息发布便携终端,前期需要基于北斗的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4000部,配备给X市街乡应急管理人员和灾害上报人员以及7个山区县灾害信息员。为全市范围内建立起覆盖十八个区县、首都机场和X火车站的X市旅游咨询服务站约2000名服务人员配备北斗便携终端,共计2000部。为全市81个应急避难场所配备发布资源整合终端,共400部。1.1关键技术与实现1.1.1北斗短报文充分利用北斗短报文的功能,利用北斗卫星全区域覆盖的特点,实现现有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的盲区的预警信息覆盖,增强预警信息的空间及人群覆盖率。利用短报文功能,在灾害发生传统通讯链路受到干扰时,及时传输预警信息及上报突发事件现场情况。1.1.2分区发布突发事件影响有区域性特点,根据灾情区划分析的结果,确定突发事件影响的区域,在预警信息发布时,需要了解影响区域内的设备,仅对影响区域内的设备发布预警信息,降低预警信息对正常生活的干扰。对于移动对象,要能通过北斗等定位设备,实时获取目标的位置,当移动对象处于预警发布区域内时,则进行预警信息的发送,实现预警信息的精准发布。1.1.3预警信息发布通用协议对于预警信息采用标准的模式进行封装,提供订阅、消息服务等接口,实现相关61 系统与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系统的对接。便于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的扩展和应用。在北斗示范项目中,利用统一的预警信息发布通用协议,实现多系统间预警信息的传输。1.1.1加强预警反馈建立与直接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的信息传输链路,实时反馈预警信息发布的结果,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可以实时监控预警信息发布的进程。2组织管理2.1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责本项目由X市气象局、X市旅游委、X市民政局具体负责建设。由于项目需要了解各预警单位预警需求,整合现有预警信息发布终端,项目建设涉及部门较多、系统接口复杂,项目组织、协调需政府领导班子亲自挂帅、科学规划、统筹协调。项目建设建议成立项目部。项目部组织机构图如下图所示:61 图51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图1.1.1领导小组因此,项目建设实施建议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议由X市应急办担任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相关委办局主管应急领导作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统筹规划项目建设工作;负责项目建设最重决策和项目高位协调;指导项目建设重大关键点和重大决策问题。1.1.2项目建设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建议由X市气象局、X市旅游委、X市民政局的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工作。在项目咨询阶段,由应急管理专家组成项目建设咨询专家组,负责对项目建设咨询规划支持工作;办公室下面组要由项目建设监理单位和具体施工单位,负责项目全面建设和施工工作。61 1.1项目建设管理1.1.1合同管理1.1.2拨款方式2项目进度安排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具体实施进度如下:2013年6月—2013年8月,完成前期调研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并上报审批;2013年8月—2014年6月,开始引进技术与设备的谈判,完成设备采购和专用设备的定制工作,开始进行有关软件的开发,各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改造以及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进行项目初步设计和各分系统建设的总体设计,制定有关实施方案及人员培训计划,并着手前期预研及做好各项准备工作。2014年7月—2016年6月,系统投入试运行阶段,并对技术保障人员,灾害信息员、预警发布人员进行培训。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基于北斗的X市应急管理预警能力增强示范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北斗示范项目拨款、X市政府财政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9622.93万元,旅游的北斗示范应用总投资为2996.83万元。3.1投资估算总表3.1.1投资估算总表序号建设内容费用估算(万元)所占比例备注一项目建设工程费用8974.0293.26% (一)系统开发费996.00  61 1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管理系统158.00  2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253.00  3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168.00  4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服务人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163.00  5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人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113.00  6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管理系统62.00  7系统对接79.00  (二)硬件设备购置费8317.00  1北斗预警发布终端8154.0084.74% (1)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800.008.31%400台整合终端,每台2万元(2)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7200.0074.82%4000台便携终端,每台1.2万元(3)北斗千用户指挥机154.001.60%5台,每台22万元2基础软硬件支撑系统购置费163.001.69% (三)系统集成费499.025.19%硬件设备购置费*5%二项目建设其他费用368.633.83% 1项目建议书(代可研)报告编制费25.650.27% 3建设单位管理费102.741.07%财建(2002)394号4监理费199.312.07%发改价格【2007】670号5招标代理费20.920.22%计价格(2002)1980号6软件测评费20.000.21% 三项目预备费280.282.91%(项目建设工程费用+项目建设其他费用)*0.03总投资 9622.93100.00% 1.1.1旅游北斗示范投资估算总表序号建设内容费用估算(万元)备注(一)系统开发费291.00 1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服务人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163.00 61 2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人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113.00 3系统对接15.00与旅游应急平台对接(二)硬件设备购置费2552.67 1北斗预警发布终端2498.33 (1)旅游咨询服务人员北斗便携终端2400.00按旅游咨询服务人员2000个终端,每个1.2万元计算(2)北斗千用户指挥机44.00需要2个千用户北斗指挥机,每个22万计算2基础软硬件支撑系统购置费54.33按需1台数据库服务器、1台应用服务器、1套数据库管理软件计算(三)系统集成费153.16 合计2996.83 1.1各分项估算表1.2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终端设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单价(万元)总价(万元)备注1基于北斗的发布资源整合终端前端模块台4002800气象局整合终端2基于北斗的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台60001.27200民政灾害信息员4000个终端旅游咨询服务人员2000个终端3北斗千用户指挥机台722154 61  合计   8,154 1.1基于北斗的预警信息发布资源整合终端管理系统序号模块名称开发费(万元)1整合终端资源管理功能20.002预警信息发布调度功能30.003预警信息发布监控功能35.004整合终端播放管理功能28.005整合终端策略管理功能45.00 合计158.001.2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序号模块名称开发费(万元)1灾害信息员管理功能15.002便携终端基本管理功能18.003便携终端定位管理功能15.004灾情信息管理功能30.005预警及灾情信息发布功能45.006应急搜救管理功能35.007便携终端策略管理功能40.008应急救助指挥调度功能55.00 合计253.001.3基于北斗的民政灾害信息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序号模块名称开发费(万元)说明1基础地图功能3.00 2地图定位功能5.00 3地图导航功能10.00 4预警与救援信息接收功能20.00 5灾情信息采集功能25.00 6灾情信息上报功能25.00 61 7应急预案与知识库查询功能25.00 8预警、救援与灾情信息管理功能30.00 9便携终端设置功能25.00  合计168.00 1.1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服务人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序号模块名称开发费(万元)说明1旅游咨询服务人员管理功能15.00 2旅游便携终端基本管理功能18.00 3旅游便携终端定位管理功能15.00 4旅游咨询服务信息管理功能30.00 5旅游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功能45.00 6便携终端策略管理功能40.00  合计163.00 1.2基于北斗的旅游咨询人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序号模块名称开发费(万元)说明1基础地图功能3.00 2地图定位功能5.00 3地图导航功能10.00 4预警与旅游应急救援信息接收功能20.00 5现场信息采集上报功能25.00 6旅游应急预案与知识库查询功能25.00 7便携终端设置功能25.00  合计113.00 1.3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管理系统序号模块名称开发费(万元)说明1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设备基本信息管理功能8.00 2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设备终端发布策略管理功能8.00 3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信息发送调度管理功能18.00 4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信息发布监控管理功能8.00 5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信息发布反馈管理功能12.00 6其它北斗示范工程终端空间辅助管理功能8.00 61  合计62.00 1.1软硬件支撑系统系统序号名称主要性能指标参考品牌及型号单位数量单价(万元)总价(万元)备注1数据库服务器4U机架式,两个Intel六核XeonE7530处理器(1.86GHz,12M缓存),可扩至八路处理器,2块内存板,32GB(8x4GB)1066MHzDDR3内存,最大可扩充至3TB,4块300GB2.5inSFFSlim-HS10K6GbpsSASHDD硬盘,标配一块Emulex万兆双口以太网卡,主机带两个千兆以太网卡,ServeRAID-M50156GbpsPCI-E控制器512MB缓存/电池备份,DVD光驱、标配2个热插拔电源,3×7×24。IBMX3850x5台3928民政、气象各一台数据库服务器2应用服务器2U机架式服务器。两个四核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6202.4GHz(12MB三级缓存,最高支持1066MHz内存频率,5.86GT/sQPI)。2x4GB1.35VDDR3RDIMM内存,高达18个内存插槽(每处理器配置9个内存插槽)。4个PCI-Expressx8二代插槽;4个x8插槽通过可选的扩展卡可转换为2个x16插槽;通过可选的扩展卡支持PCI-X。3块300GB热插拔SAS硬盘,最多支持16个2.5英寸热插拔硬盘托架;标配8个,通过选件扩展至16个。集成双口千兆以太网,支持网络唤醒、网络卸载引擎(TOE)等网络高级特性。DVD光驱。冗余460W热插拔电源,ServeRAIDIBMX3650m4台3515民政、气象各一台应用服务器61 M5015阵列卡,支持RAID0、1、5,512MB缓存,无电池。集成IMM,可选的VirtualMediaKey用于远程呈现支持,光通路诊断面板(对处理器、VRM、内存、硬盘驱动器、电源及风扇关键部分的故障进行快速诊断)。三年7*24小时保修,全国部分城市4小时上门 数据库管理软件 Oracle数据库管理软件按CPU报价61484 3操作系统 Windows2008标准版套6636应用服务器 合计:     163 1.1系统对接序号对接系统开发费(万元)说明1民政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8 2市民政局灾害信息管理系统8 3旅游应急平台15 4国土灾害监测北斗示范工程8 5公交车管理北斗示范工程8 6出租车管理北斗示范工程8 7市政市容特种车辆管理北斗示范工程8 8农机管理北斗示范工程8 9首都信威网8  合计79 61 1应用推广方案(保障政策、标准、专利及知识产权)通过北斗应用示范项目,建设400个资源整合终端,6000个信息员便携终端,摸索北斗在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建设经验。在对系统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拟申请北斗便携终端、北斗资源整合终端两项专利。在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申报基于北斗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基于北斗的信息员便携终端管理系统、基于北斗的信息员便携终端客户端应用系统等三项著作权。结合北斗示范的项目经验,编制应急预警信息发布北斗应用规范。通过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北斗应用实践,总结相关,发表2篇以上论文。2效益分析(经济、社会)通过北斗在应急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对于偏远及灾害多发重点地区的预警信息的覆盖率和可靠性得到很大提升。在对现有的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北斗短报文方式,在预警信息发布的盲区配备便携终端,依托应急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预警信息发布人群的100%全覆盖。在重点地区的信息发布设备,通过资源整合终端,实现信息发布的统一管理,对于景区、应急避难场所等建设有信息发布资源却没有统一管理的区域,进行有效整合,减少预警信息发布的中间环节,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可以由现在的几小时,提升到几分钟。基于北斗的全覆盖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改变传统的预警信息全区域发布的粗犷的管理模式,结合突发事件的影响区域,通过北斗的定位功能,确定接收对象的位置,仅对突发事件影响区域内的相关人员、车辆发布预警信息,实现预警信息的精细化分区发布。通过为民政灾害信息员配备基于北斗的便携终端,提升民政局对灾害信息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预警及灾情信息的快速上传下达,最大程度的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通过北斗示范应用进一步摸索北斗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为未来市场扩展积累经验。X市现有灾害信息员8000名,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培训灾害信息员12000名61 ,在全国建设63万的信息员。在旅游咨询服务与旅游应急方面,X市除了旅游安全体系人员与近2000个的咨询服务站人员外,还有星级饭店1000多家、A级景区200-300个、民俗村近300个、旅行社全市1万多个,其中旅行社包括负责人、领队、导游、安全负责人,以上相关负责人有超过5万的相应负责人有直接获取预警信息与应急救援信息,旅游应急现场信息上报的需求,将可配备北斗终端实现通讯链路的双备份。预警信息发布整合终端设备将进一步整合各类信息发布资源,目前,X市可用于预警信息发布的电子显示屏约20000块,应急广播10000部,本次对应急避难场所的400个预警信息发布资源进行整合,未来可进一步扩展到其它可用于预警信息前段设备上。从产业应用前景来看,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1风险分析1.1主要风险因素1、技术风险建设项目所采用技术以国内外成熟技术为主。在系统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等不会与预测方案发生重大变化,技术风险较小。2、政策风险系统建设符合国务院和X市政府的政策条件,因此在政策层面不会发生重大变化。3、外界条件风险(1)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的差异建设项目是在充分的需求预测、科学的技术方案、合理的工程规划、充分的资金保证和良好的社会评价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建设和运行中潜在的风险都进行了充分考虑。本项目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不会有实质差异。(2)建设中的风险61 建设项目对技术保障条件和设备系统条件等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会产生工程风险,也不会因为工程建设风险导致工程量增加、投资增加和建设期延长等。1.1风险程度分析通过上分析,在技术、政策以及外界条件等方面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发生,造成的损失也比较小,一般不影响工程建设运行的可行性。1.2风险对策管理对于建设运行过程中潜在或偶然风险进行防范,减少因偶然风险带来的损失。首先进行风险控制,树立“防范胜于救灾,隐患险于明火”的思想意识,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细节入手,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对于技术把握不足的问题进行风险转移,依托招标公司、专家团队把建设风险在不同层面的专家审议中降到最低。2结论与建议本项目的建设响应了国家、X市对预警信息发布的政策要求,也符合X市当前对突发灾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是落实X市有关规划和政策的具体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迫切的。本平台建设完成后,扩展现有的X市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抗毁性利用北斗终端,向偏远及灾害易发区发送预警信息,,通过灾害信息员,实现预警信息发布的网格化管理,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率。具备充分利用各类传播方式,及时、准确、客观、快捷地发布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的能力。通过民政灾害信息员与旅游咨询服务人员基于北斗便携终端建设,增加民政灾害信息员与旅游咨询服务人员的信息传输手段,实现预警信息、灾情信息的快速上传下达,为灾害救援指挥提供信息化支撑手段。通过本项目建设,可以进一步摸索北斗在应急管理中应用的技术环节,探索北斗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模式,促进北斗的产业化推广。61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建设目标明确、建设需求内容详实、建设方案可行、建设规模合理、进度安排合理可行、项目组织机构落实、投资估算合理。建议尽快立项实施,确保本项目按计划投资进行。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