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6页

中外节目主持人对比研究项目报告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美主持人之比较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自上世纪兴起以后,发展到现在已经涌现出了非常多的优秀节目主持人。与此同时,美国广播电视事业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对于中国而言,“主持人”算作是一个“舶来品”,而主持人的发源地——美国,他们对于这样一个职业的重视程度一点都不亚于我国,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已经超过了我们对主持人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提及两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时,最不容忽视的就是两国的主持人。然而,中美节目主持人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同点的。1、首当其冲的就是代表“谁”的问题。首先,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不因国籍不同,他们都是存在于这个世上最真实的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因为两国体制不同,两国主持人在观众面前所展现出的“利益代表”则不尽相同。在美国的广播电视媒介中,尤其是以赢利性为目的的媒介中,主持人往往代表的是其个人身份。以CBS的丹·拉瑟而言,“主持人明星制”中他是第一个受益者,他的出现在给CBS赢得巨大的收视率的同时,也帮助CBS确立了媒介形象和媒介风格,导致对关注CBS的群体越来越多,所带来的广告收益也就日渐增多。因此,美国广播电视提供给主持人的是让他们与受众接触的平台,在提升主持人影响力的同时完成了他们最为根本的盈利任务。但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代表“个人我”的同时,更多的是在代表“我们”,代表国家和政党。我国的广播电视在发展初期制定的目标不是盈利,更多的是为了宣传党和国家的一些政策方针。我国的节目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是媒介意志的体现者,换句话说,则是代表节目组、代表电台电视台,是宣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当出现在我国广播电视中的主持人大多想的不是这一期节目能赚多少钱,而是如何在节目中规避政治错误。这是由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当然,现如今我国的一些娱乐节目主持人经常会在节目中说一些“我认为”、“我想”之类的话语,这样一种代表“个体我”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必须存在,它是向受众一种最真实的感情的表达和流露,受众需要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需要听到的是真诚的话语,我们理应支持这样的现象。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不违反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之下,遇到一些政令的颁布与施行时,我国的媒介组织是首先站出来予以宣传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因此,正是这种“中国特色”使得我国主持人在言论尺度、权利义务等方面与美国主持人大不相同。以新闻节目主持人为例,1982年8月17号晚6点30分,丹·拉瑟在CBS《晚间新闻》中抨击了里根政府增加税收的政策,他告诉观众说这种倒行逆施的政策已经激怒了包括总统在内的共和党党员。而中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党政喉舌”的前提下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出类似于丹·拉瑟的举动的,他们会站在决策者的一方向受众积极宣传,与美国节目主持人的“指点江山”相去甚远。2、主持人“中心制”的表现程度不同。在当下的美国,主持人是一个地位极其高的职业。“三大广播公司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仅在采编、报道上有极大的发言权,就是在周围一般人的组织安排上,也有发号施令的权利。主持人实际上是‘头儿’。”(参见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研究会编《主持人》第五期)由此看来,主持人“中心制” 在美国广播电视业界体现的淋漓尽致,将主持人的权利放大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可以对媒体的新闻角色提出建议,而这在中国,虽然不能说未曾出现但却是真正的少有。中国的主持人也许是因为年龄低这一“硬件不达标”,因此,在主持人“中心制”中能够发挥的权力范围十分有限。在栏目组中,主持人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不代表主持人有足够的发言权。虽然说现在也在不断倡导“主持人中心制”,但是上有制片人导演台长这些决策层,能够真正给主持人发挥的空间则少之又少。有人曾十分尖锐的指出,中国的主持人是“新闻民工”,说明自己的言行影响到节目发展进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与美国主持人的“地位极高”大相径庭。在中央电视台,白岩松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凭着其优秀的新闻素质以及尖锐的新闻评论已经在全国新闻领域中拥有了一席之地,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和美国新闻主持人同日而语。两国体制的不尽相同导致总有一些人凌驾于主持人之上去发号施令。因此,不仅“主持人”是“舶来品”,“主持人中心制”也是舶来品,但无论哪种“舶来品”都被贴上了深深的“中国特色”。3、年龄问题。在我国,一提到主持人,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会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当,因为许多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看上去都非常的青春靓丽,年轻帅气。而在美国,我们看到的主持人大多是“年老色衰”,有的主持人甚至在90多岁的高龄上仍在坚持工作。似乎美国主持人大多有着令国内同行羡慕的“老年优势”,甚至有人认为在美国主持人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行业。据一份抽样调查报告,中美主持人在年龄上的差距的确不小。在这份统计中显示,中国主持人的平均年龄为38.6岁,而美国主持人的平均年龄为59.1岁小了将近20岁。(数据来源于《中美电视节目主持人群体特征比较》——载《电视研究》2008年02期)这样看来,虽然说我国的主持人并不是公众想象的那样“年轻”,但一定程度上确实比美国主持人的年龄要小很多。因此,一定意义上,我国的主持人“正当壮年”,而美国主持人在我们心中虽“年届退休”,但正是这样一个年龄层更容易培养出一个极具权威性、“意见领袖”的主持人。因此,除了之前提及的“体制问题”以外,年龄层次也是构成为什么美国主持界的“舆论精英”层出不穷而中国主持界却寥寥无几的原因之一。4、所学专业的不同。在当下的中国,开设有“播音主持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300所左右,而作为主持人的发源地,这一专业的开设院校的数量为0。因此,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局面:中国的主持人招聘中,不乏出现各大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是所谓的“科班出身”,而且还不在少数;而美国的主持人的专业背景则是五花八门,涉及哲学、文学、历史等等应有尽有。播音主持这份工作是一项厚积薄发的工作,主持人在工作时,各行业的知识都有所储备才有可能将这份工作做好。CBS曾经的当家主播丹·拉瑟在大学时主修的是新闻系;美国最著名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则毕业于田纳西州立大学公演艺术及语音通讯学双学士学位…… 反观中国的节目主持人,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从业者一律从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中选拔,但是从这一专业毕业并进入广电系统的不在少数。当然,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很多当下中国的节目主持人也有其专业性的一面。中央电视台的撒贝宁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在《今日说法》中将自己的专业水准发挥的淋漓尽致;王小丫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在《经济半小时》中也表现出色……但是,与美国的节目主持人相比,我国目前的节目主持人的专业背景较为单一,在播音主持专业这一交叉学科中学了四年仍无法确定自己的擅长领域,这一问题并不鲜见。因此,我国的主持人在自身的完善与发展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自己多元知识的培养,只关心专业能力与业务水平的主持人只能停留在对工作的尽心尽责上,而无法将工作内容纵深化发展。中美两国主持人在存在很多不同点的同时,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作为媒体从业者,也有很多方面两国主持人如出一辙。如果说因为体制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等方面而造就了中美主持人在工作中所辐射出的诸多不同外,在新闻理念、敬业精神,以及“后主持人”时代的商业创作等方面,两国主持人又有很多相似点。1、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美国的节目主持人经历了几代的更新换代,每一代人身上都具备自己的特质,但每一代人身上都具备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于自己工作的敬业和对新闻事业的执着。前文当中已经提到,美国和我国有一点不同在于,他们不存在“退休制”,只要有精力就一直可以干下去,这就导致曾出现90多岁的主持人,这如果放到中国来一定是天方夜谭。但这恰恰说明一点的是,美国节目主持人对于自己事业的忠诚度,可见一斑。同时,在美国做新闻节目主持人大多已年届不惑,很多人在年轻时是由编辑记者一步步走到了主持岗位,在经历了无数次的采访与报道后,他们对新闻工作的知识和技巧已经烂熟于心,自身的新闻素质也培养的及其到位。多次提及的丹·拉瑟在这一方面同样十分出色。他曾经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只要有重大新闻,不管白天黑夜,随时可以打电话到他家中叫醒他——因为新闻绝对置于第一!于是,他经常被半夜的电话叫醒,如1961年,飓风袭击德克萨斯州,他闻讯后立即起身前往,随后单独一人站在气象大楼的三层楼上,手不离话筒,连续三天三夜报道飓风的最新动态,当时,飓风卷起的洪水已经冲上了气象大楼的二楼。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丹·拉瑟被CBS看中,转而进而CBS当记者。在这一方面,我们中国的节目主持人也毫不逊色。在“5·12汶川大地震”时,涌现出了很多非常专业、非常敬业的节目主持人。他们坚守在新闻报道岗位的第一线,一天24小时不停的向受众播发最新的灾区消息,我们正是从他们的报道中了解了前方的最新情况,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除此以外,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柴静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典型,在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时,柴静还只是一个25岁的女记者,她不顾个人安危冲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影像资料……除此以外我们还有千千万万非常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他们在被冠以“新闻人”的称呼后便以自身力量向受众传达着最新消息,无论是职业素养还是工作态度都与美国主持人不相上下。2、“后主持时代”的商业创作。什么是“后主持时代”?在我国,有一部分主持人在自己的事业巅峰期全身而退,要么出国留学,要么凭借个人力量开办媒介组织,在自己的“后主持时代”将个人的发展重新规划,从而建构了新的个人成长模式。而美国的节目主持人在这一方面也有先例,虽然不一定在巅峰期全身而退,但依靠知名度发展壮大自己并不少见。双方都是通过自身努力使得自己的“品牌地位” 不断提升。这其中,中国节目主持人的代表是杨澜,而美国节目主持人的代表则是温弗里·奥普拉。杨澜在1994年获得了首届“金话筒奖”以后,出人意料的离开中央电视台,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国后加盟凤凰卫视,不久创立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2000年和2001年,阳光文化两次入选由世界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的全球最佳小型企业;在她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她意识到,主持人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在取得一定成绩后也许会达到一定的“瓶颈”阶段而无法突破自己,这时候继续学习才是更重要的。因此,果断离开众人仰视的中央电视台而到美国留学在当时甚至之后的一段时间都是不被人理解的,但后来杨澜的“后主持时代”足以证明当时的选择是十分明智的。而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温弗里·奥普拉在1988年被国际电视与广播协会授予“年度广播员”称号,是获得这一称号的最年轻的人。在获得自己节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后,她开始制作自己的节目。她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并将其命名为“哈普”,购买了影视设备,成为第一位拥有影视公司的女黑人。2010年11月13日,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新近公布了2010年度好莱坞十大最赚钱女明星排行榜,时年56岁的“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以3.15亿美元遥遥领先,再次轻松夺得好莱坞“第一富婆”称号。奥普拉的主要收入就是旗下媒体公司。由此看来,赚的盆满钵满的奥普拉也是不满足于为某一团体打工的现状,在自己的“后主持时代”创立了影视公司,继续将自己的脱口秀主持发扬光大。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节目主持人敢将自己的主持生涯推到重来的毕竟还是少数,在中国的大环境下,放弃“铁饭碗”之后能否成功,成功后能坚持多久,这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中美两国的主持人无论存在有多少的不同和相同,他们至少都是在为广大的受众而服务。纵观中美两国,在文化背景存在着大差异的前提下,两国主持人必然会存在诸多不同,但是在面对新闻行业,面对自己的工作时,都表现的十分虔诚。比较中美两国主持人,还有更多方面值得研究,更多问题值得探讨,这篇文章只是从最浅层的角度对当下中美两国主持人所存在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更深入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伴随着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节目主持人也为适应传播对象的心理需求而出现,即是一种媒介人物。因为经济文化的千差万别,同时也因为地理环境的各不相同,中国和美国的主持人又有着各自的理念。然而,当经济全球化逐步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时,节目主持人开始从最初的单一形象,向现如今的多元化迈步、挺进。不管是中国的主持人,还是美国的主持人,它们都有各自的风采和一套属于自己的主持艺术体系。关键词:主持人差异素养特色目次1、从中美节目主持人的年龄、性别、以及学历方面进行比较;2、结合案例,分析中美节目主持人的素养差异;3、运用传播学理论、播音学理论对中美主持人不同素养分析后,比较他们的传播效果; 西方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新闻节目主持人,西方新闻界认为“最优秀的报道往往来自记者或主持人的现场直播”,换言之节目主持人的能力决定着节目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说,主持人的素养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能力,而中国与美国节目主持人又将他们的不同素养贯之于他所主持的节目,这就使得节目的理念和内容在形式与传播效果上又有所不同。公共舆论表明,美国最知名的人是主持人,最受信任的人也是主持人。纵观美国知名主持人,他们首先是一个新闻记者,然后才是主持人,所以一般都有丰富的阅历和较多的实践经验,如此一说,他们基本是一些中老年者。故此,在美国,很少有年轻貌美的面孔担任新闻主持人。另外,美国主持人中,男性占大多数,所以综艺娱乐、真人秀栏目甚至出现了男性主持人一统天下的局面。除此之外,美国节目主持人在学历分布上则完全体现了一边倒,大部分都是本科毕业生,而还有一点儿是高中毕业生,可是,在美国却无本科以上的高学历者游刃于节目主持行业,这也许是美国传媒行业令人诧异的一点吧!与之相反,中国的节目主持人基本上是年轻貌美,他们拥有本科以上的高学历,当然,也有一些是从大中专学校毕业的。随着中国传媒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有美貌,有才艺的毕业生开始进入传媒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此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但也使广播电视节目缺少了节目主持人精深的思想内涵。在中国,综艺娱乐节目以及脱口秀节目中女性则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在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传媒行业在迅猛发展,与美国比较而言,中国可能在体制上,还有技术上相对较落后,但中国近些年脱颖而出的优秀节目主持人逐步增多。想起《实话实说》,我们就会想起幽默风趣、善于应变的崔永元,从某种角度说,崔永元给《实话实说》打上了他自己的印迹。使开办不久的《实话实说》栏目逐步走进大众的心里,铁肩担道义,敢于说实话。崔永元的正义、有责任心、吃苦耐劳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在他背后还有水均益、方宏进、白岩松的沉着冷静、温文尔雅。这些优秀的主持人用他们的智慧延伸了节目的理念,用他们的主持风格影响了一档栏目的发展和生存。《新闻调查》是由王志、柴静等主持过的节目,王志的睿智,柴静的温和、知性,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美国,《60分钟》的节目主持人华莱士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与王志、柴静相比,华莱士具有丰富的阅历和传奇的人生经历。同样是一档新闻调查类节目,华莱士将他的幽默风趣幻化成灿烂的笑容,使他显得更加慈祥,平易近人,思维敏捷、尖锐犀利早已成为华莱士采访风格的重要标志。另外,美国的《60分钟》节目是最典型的调查性新闻报道栏目,是美国收视率最高的10个节目之一。《60分钟》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拥有被誉为美国一流的电视新闻记者华莱士。而中国《新闻调查》栏目已由辉煌走向没落,王志将他的追问留在了这儿,柴静将她所代表的一系列民众阶级的心声灌入了《新闻调查》的风声之中。正如柴静所说,通往人心的道路是最艰难的道路。而节目主持人作为一个栏目的形象标志,他是联系受众与节目的纽带和桥梁,所以主持人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受众的价值观。曾经看过一期《非常网络》,主持人林白采访易中天,事后易中天在王志的《新闻调查》里说,有些主持人用他蹩脚的提问方式问一些八卦的问题,着实无聊。 这虽然只是易中天的一家之言,但个人意见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同时,他意见的表达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当受众对此持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时,就会逐渐的形成大众传播的怪圈,然后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所以说,节目主持人的个人素养影响着节目的传播效果,当然也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节目主持人只有拥有较高的能力素养,思维素养,那么,他所主持的节目也会被受众在心目中提升到一定的层次。当我们看一些娱乐节目时,也许会乐在其中,也许会觉得了无生趣。然而,在中国,我们很难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国娱乐节目,近些年,一些比较火的娱乐节目,如《快乐男声》《超级女声》,这些节目都是仿制美国的《美国偶像》,逐步的走入了青少年的心里。《美国偶像》的主持人瑞安·西克雷斯特曾首登《好莱坞报道者》电视真人秀最具权威人物榜的榜首。瑞安所以当选,最主要是得益于他主持的《美国偶像》收视率仍能继续飘红,至于他在电视领域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他对流行文化的推动,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王俊傑12417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