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 MB
  • 56页

云南技术创新人才评价及对策与研究报告项目报告

  • 5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评价及对策研究云南省科技统计信息中心二00七年九月-页脚-- -目录一、国内外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状况1二、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情况4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评价指标研究与设计9四、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现状评价及创新环境分析18五、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35六、进一步改善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环境的政策措施39附件1: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42附件2: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选拔标准47附件3: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考核标准50附件4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出站评价标准53-页脚-- -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评价及对策研究一、国内外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一场人才竞争。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采取种种办法控制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而其中最难控制的正是人才。为此,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创新了人才资源的开发战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吸引和争夺人才特别是高技术人才。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工作。江泽民同志指出,“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始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人才战略方针,“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借鉴国内外在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提高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数量和水平,十分必要。(一)国外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美国国家创新体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千方百计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主体。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美国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实施。一是以商业合同方式向企业投入大量研究经费,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素质;二是通过税收激励政策支持企业、高等院校以及各种非营利机构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三是选择一批大学建立工程研究中心,让不同学科的工程技术人才集中在一起,共同研发国家和产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四是设立各种重点计划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如美国海军设立的“青年研究员计划”、“总统青年研究奖”-页脚-- -及其奖励办法等;五是高度重视加强人才的继续教育,更新人才知识;六是采用配股方式留住优秀技术人才;七是通过移民政策、灵活的H-1B签证计划、并且创造出较之其他国家更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来吸引人才,让大批外国人才从思想意识上深深感受到,他们之所以来美国,不仅仅是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是为了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八是提倡尊重知识产权,使科研人员不仅具有容易出成果的科研环境,且一旦出了成果更容易被社会和市场接受;九是美国的股票市场成熟,法规齐备,造就了一大批有识之士和企业家,因此风险资金充足,保证了资金总是流向最富有创新的课题和项目上。德国在2003年提出了“主动创新”战略,与经济界、科学界开展横向联合,同时重点资助一流大学和主要科研机构,着力培育青年科学家。英国在培养人才方面,根据社会需求,对于博士、硕士和本科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机制。培养博士生不仅要有研究方向、经费,还要看博士生本人是否有兴趣去做研究。大学是否招收、招收多少博士生不是由教育管理部门下达招生指标决定,而是由课题需求决定。如果国家的科技研究有需求,企业的研究开发有需求,大学才招收相关科技领域的博士生。这样,博士生从招收进高校开始就有研究课题和方向,博士生自己也很清楚今后要做什么、有没有能力去做。通过课题要求,博士生必须出成果,而所谓出成果,有的是要求出论文,有的则要求产出专有技术和申报专利。检验博士生培养成功与否的标准绝不仅是其发表论文的多少。韩国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他们的人才培养具有强烈本土色彩,以寻求和培植本国人才为主,表现出技术民族主义的心态。然而,在人才资源的利用上则不局限于韩国本地,高级人才往往来自海外。(二)国内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状况2006年8月份,国家科技部实施“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并且明确指出,将在今后973、863、攻关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加大对青年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国家教育部在开展《高校创新能力建设》战略工作中,设置我国高校创新能力的现状与问题、创新人才队伍、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创新活动的交叉与集成、原始性创新、创新成果的转化、政策研究与实施对策等专题,对影响高校创新能力建设的根本性、战略性和基础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就高校创新定位和评价指标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战略建议。国务院国资委在2004年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中,要求企业组织人事部门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中,要加强调查研究,定期分析人才现状,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科学院将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作为新时期三大发展战略的关键,通过对人才引进管理研究,在人才差异化管理方面指出,东、西部人才在区域上不平衡,整体上东部人才优于西部。如果限定一个统一的人才引进与评价标准,将严重制约西部研究人才引进。因此,对于西部或中部的研究机构应制定不同的人才评价指标。-页脚-- -  上海市通过对美国硅谷创新人才的集聚与扩散机制的研究,得到了如下启示:人才是上海发展的关键;政府要营造综合的宏观环境;企业要在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和培训人才中发挥主导作用;高校要在人才集聚、培养和培训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对创新人才国际化流动趋势的研究得出:要尊重规律、因势利导、把握主动,在流动中用好创新人才;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政策吸引模式,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工作和生活等综合环境;要通盘考虑,综合协调,妥善处理好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的关系、吸引人才与留住人才的关系、关心领军人才与关心创新团队的关系。云南省通过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技术创新人才两层次人才的遴选和培养,将进一步推进全省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对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工作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页脚-- -二、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情况(一)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内涵技术创新理论是从50年代开始,逐步从熊彼特创新理论中分化出来。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技术创新的内涵应当包含创新过程、创新内容和创新结果三方面。因此,有学者认为技术创新可以被认为“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发展的过程,它“包含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科技与经济两大系统耦合,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得以实现。一些学者认为技术创新就是把技术转化成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变成更高的技术,技术再变成更多经济效益的过程。长期以来,尽管理论界对技术创新还未能形成严格的定义,但人们在许多方面已达成共识: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强调的是首次商业应用,产生经济效益。其具有不确定性、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技术累积和路径依赖性、具有收益非独占性等特征。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且为云南省的企业创造一定程度经济价值的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这些人才科学作风严谨,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工作中勤奋扎实,勇于创新,科研业绩比较突出,了解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并活跃于科学技术前沿,能够解决科学技术关键问题。这些人才,大部分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各类企业、中介机构中直接从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科技产业化、高层次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少数在科研院所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持续科技支撑。从所属领域来看,他们主要分布在我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和优势产业中,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农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础产业(交通、电力、能源等)、烟草产业、矿业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贡献突出,起到了“将才”和“帅才”-页脚-- -作用。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工作也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企业创新人才是技术创新人才的主体。云南省遴选、培养的技术创新人才大部分是来自企业,少部分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人才都为企业的创新服务;二是技术创新人才包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类人才。培养的创新人才既包括了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企业科学家、发明家,也包括了有创新意识、进行制度创新的科技型企业家。这有利于把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和综合管理部门协调统一起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的云南省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应重点关注其所能实现的直接或潜在的经济效益。包括产生的利税、发明的专利、主持的创新型项目等。(二)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情况及其作用为使云南省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使用的主体,从2001年开始云南省政府授权云南省科技厅,实施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工作。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选拔的重点是企业技术创新带头人,在云南省属一项探索性的工作,为此,省科技厅制定了《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实施办法》和《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计划管理办法》等实施细则,按照“严格、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精心组织,认真开展了技术创新人才的评审和选拔工作。几年来,培养了一批能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人才,为云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支撑。1、技术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情况2001年至2006年,云南省在全省开展了六批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先后共有205人入选技术创新人才。这些人才大多数是在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各类企业、中介机构中直接从事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其按年度、性别、年龄、职称、学位分布的情况见下表。表1技术创新人才年度入选情况表年份(年)20012002200320042005培养的技术创新人才数(人)4131342735表2技术创新人才性别情况表性别男女人数(人)17926所占比例(%)8713表3技术创新人才入选年龄情况表年龄人数(人)比例(%)30岁以下31.530—40岁12862.440—45岁7436.1表4技术创新人才入选职称情况表-页脚-- -职称人数(人)比例(%)高级职称16279中级职称3718其他63表5技术创新人才入选学位情况表学位人数比例博士2914硕士5828.3学士10249.8其他167.8按年度来分,分别为2001年41人,2002年31人,2003年34人,2004年27人,2005年35人,2006年37人。从分布的年龄结构上看,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30岁以下占1.5%;30岁至40岁占62.4%;40岁至45岁占36.1%。从职称来看,高级职称162人,占79%;中级职称37人,占18%;其他6人,占3%。按学位方式分,博士学位占14%;硕士学位占28.3%;学士学位占49.8%;其他,占7.8%。从人才所在的工作单位分布看,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企业,占59%;高校占8.7%;科研院所占28.8%;其他5.9%。其中高校、科研院所的77人都有依托企业。从技术创新人才的学科与专业分布状况来看,人才大多数主要分布在与云南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科学、生物资源开发、新药开发、冶金材料、电子信息、环保化工、矿产能源、建筑交通、社会科学等重点学科和技术领域,充分体现了为促进云南省社会发展服务,为培育云南省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的原则,符合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2、技术创新人才考核、出站评价情况根据云南省科技厅制定的《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考核办法》,通过每年度对在培养期的省技术创新人才的考核,有1人考核未通过,被取消了培养资格。2006年通过连续三年专家认真考核,考核结果为优秀或良好的49名技术创新人才申请了出站评价。有41人通过评价,有8人未通过评价。目前处于“培养”期的人才为164人。通过评价出站的41人中,第一批入选人才27人,第二批入选人才14人;结构工程与材料领域9人,化学药学领域9人,机械工程领域9人,农业领域7人,信息技术领域的7人。-页脚-- -通过评价出站的41人在培养期内共取得受理或授权的发明专利7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主持开发的新产品、新药、新品种96项;争取到国家级课题39项、省部级课题144项、其他课题(州市、横向)137项,其中作为项目主持人的有260项;共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76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48项;技术成果推广135项;通过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技术改造为企业创造或新增效益39亿元;共发表论文445篇,其中第一作者177篇,通讯作者191篇;SCI收录57篇,EI收录25篇;撰写著作41部,其中主编19部;培养硕士研究生288人,已毕业154人;培养博士研究生24名,已毕业6人。3、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对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为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支撑技术创新人才在产品开发创新过程中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了新产品开发速度。他们中有的通过原始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占领了国内外市场,有的坚持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开拓,打造自主品牌,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虽然技术创新人才“培引”工作开展至今仅有六年,开发新产品数量却比入选前增长了40%,创造的经济效益较入选前也有大幅度的提高。这充分说明,技术创新人才经过培养,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某些技术创新产品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2)加快了企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技术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加快了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步伐,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进程。自云南省实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工作以来,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特别是涌现出了一批勇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带头人,在技术创新和企业生产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他们分别承担的科研课题中,有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3)促进了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自实行技术创新人才“培引”工作以来,由于对科技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的逐步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有大幅度提高,全省一大批科技成果走向市场,企业和科研单位从市场获得了大量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项目,推动了全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云南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4)为全省社会事业发展做出显著贡献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引”-页脚-- -专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云南省的科技进步与创新,较好地发挥了科技进步与创新对云南省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使重大疾病防治、戒毒、高原湖泊治理等社会发展中重点、热点问题的科技研究开发取得重大突破,为云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支撑。-页脚-- -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评价指标研究与设计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至今已经选拔了六批,这些技术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如何,在各自的领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哪些领域的创新能力比较突出,创新人才经过培养后的能力有多大提高,这些都是需要了解和研究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情况并对其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特设计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涉及面广、蕴涵信息量大。其重点是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标准、系统、规范的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全貌,对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及创新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真实客观地反映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现状、能力及贡献,以便总结前期的成效和预测未来的发展潜力。同时,指标体系的建立也要考虑到我国、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受调查者较为方便提供的指标。对于一些对整个指标体系影响不大,而受调查者又难以准确提供的指标在必要时进行舍弃。——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指标体系设计从总目标层出发进行要素分解,逐层建立完整的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综合评价指标中,力求抓住重点、突出重点,把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要素表现出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完整性和公正性,以利于发挥政府部门对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政策引导和推动作用。——持续性动态性原则。技术创新人才有一个培养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对技术创新人才的评价也需要能够反映这种发展的趋势和潜力,并揭示其内在规律。持续性动态性原则体现在指标选取时,兼顾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相互结合,利用静态指标反映技术创新人才的现状和水平,利用动态指标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根据技术创新人才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课题组建立了三级、多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分为技术创新人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一)技术创新人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页脚-- -1、对技术创新人才的规模进行综合评价,了解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总体状况。包括:人才的流动(引进与流出),人才的占比(技术创新人才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占职工的比例)等。2、对技术创新人才素质进行评价。包括:学历(高学历人才占技术创新人才的比例)、职称(高级职称占技术创新人才的比例)等。3、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包括:管理创新能力(创新机制、激励水平、合作与决策)、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开发或制造能力)、技术市场创新能力(技术市场开拓水平、市场研究水平、对用户的了解度、营销体制的适应度、新产品销售率)。4、对技术创新人才的投入进行评价。包括:素质投入(教育培训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人力投入(技术创新工作量占全年工作量的比重、技术创新团队的工作量)、科研投入(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占全部科技经费投入的比重、占总经费投入的比重)。5、对技术创新人才的产出进行评价。包括:专利授权情况(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授权比重)、科研成果及成果转化率(科研成果占总成果的比重、转化为产品的比例)、新产品开发(新产品开发数占产品数比重)、利润(创造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论文著作情况(发表论文、出版著作及SCI、EI、ISTP收录)、人才培养情况(学历职称的提高、指导博硕士人数)。根据技术创新人才的五个评价方面而建立的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要素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组成。表6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号指标名称1技术创新人才规模综合指标1.1人才流量存量指标1.1.1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数(人)1.1.2引进的技术创新人才数(人)1.1.3流出的技术创新人才数(人)1.2人才占比指标1.2.1技术创新人才占科技活动人员比例(%)1.2.2技术创新人才占职工人数比例(%)2技术创新人才素质综合指标2.1学历指标2.1.1博、硕士人数(人)-页脚-- -2.1.2技术创新人才中高学历人才(博、硕士)占比(%)2.2职称指标2.2.1高级职称人数(人)2.2.2技术创新人才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3技术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综合指标3.1管理创新能力指标3.1.1技术创新人才创新速度(项/年)3.1.2技术创新人才合作决策能力(项/年)3.2技术创新能力指标3.2.1技术创新人才R&D投入强度(%)3.2.2技术创新人才人均研发费用(万元/人)3.2.3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引进投入强度(%)3.2.4自主创新产品率(%)3.2.5研究开发成功率(%)3.2.6产品高技术附加值率(%)3.2.7发明专利申请比重(%)3.2.8发明专利授权比重(%)3.2.9生产开发准备期(年)3.2.10生产周期(年)3.2.11设备装备水平3.3技术市场开发能力指标3.3.1新产品销售率(%)3.3.2新产品满意度(%)4技术创新人才投入评价指标4.1素质投入指标4.1.1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4.1.2培训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4.1.3出国交流人次4.2人力投入指标4.2.1技术创新工作量占全年工作量的比重(%)-页脚-- -4.2.2技术创新团队工作量(人年)4.2.3技术创新团队工作量占全年工作量的比重(%)4.3经费投入指标4.3.1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万元)4.3.2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占全部科技经费投入的比重(%)4.3.3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占全部经费投入的比重(%)5技术创新人才产出评价指标5.1专利申请授权情况指标5.1.1发明申请专利数(项)5.1.2实用新型申请专利数(项)5.1.3发明授权专利数(项)5.1.4实用新型授权专利数(项)5.2完成科研项目情况指标5.2.1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项)5.2.2完成省级科研项目数(项)5.2.3项目经费总额(万元)5.3奖励指标5.3.1国家级科技奖励(项)5.3.2省部级科技奖励(项)5.4科研成果及成果转化率指标5.4.1技术创新人才科研成果占总成果的比重(%)5.4.2技术创新人才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比例(%)5.4.3科研成果推广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万元)5.5新产品开发及利润指标5.5.1技术创新人才新产品开发数占产品数比重(%)5.5.2技术创新人才创造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5.6论文、论著指标5.6.1发表论文数(篇)5.6.2出版著作数(部)5.6.3SCI、EI、ISTP收录情况(篇)-页脚-- -5.7培养人才情况指标5.7.1学历提高人数(人)5.7.2职称晋升人数(人)5.7.3指导博士研究生人数(人)5.7.4指导硕士研究生人数(人)(二)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技术创新人才的待遇评价。包括:收入待遇、居住环境等。2、人力资源环境评价。包括:劳动者素质、创新团队、梯队等。3、基础设施环境评价。包括:创新基地、创新园区入住、创业孵化中心应用等。4、政策环境指标评价。包括: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社会评价等。据此建立的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组成。表7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号指标名称1技术创新人才待遇指标1.1收入待遇指标1.1.1总收入(万元/年)1.1.2总收入水平与平均收入的比例(%)1.2居住环境指标1.2.1住房条件(平方米/人)1.2.2上下班平均路途耗时2人力资源环境指标2.1劳动者素质指标2.1.1人均受教育年限(年)2.1.2人均图书消费量(元)2.1.3大中专以上学历所占的比例(%)2.2创新团队、梯队指标2.2.1创新团队、梯队人数(人)-页脚-- -2.2.2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创新团队、梯队比例(%)2.2.3高级人才占创新团队、梯队比例(%)3基础设施环境指标3.1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基地(含重点实验室)设施应用3.1技术创新人才园区入住率3.1技术创新人才创业孵化中心设施应用4政策环境指标4.1政策的制定与实施4.2政府的管理机制4.3政府的激励机制4.4社会评价(三)指标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应用调查表是获取指标数据的载体,根据研究目标,指标数据的收集采取“主体法”和“客体法”两种方法,分别收集创新人才所在企业的整体创新行为和活动以及收集创新人才个体的创新特性和数量。为了有效地采集数据,课题组在多次修改、完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计了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基本情况及所在团队情况调查表、云南省创新人才近年成果情况调查表和云南省创新人才所在单位情况及科技活动情况表,1、指标数据采集表的设计原则(1)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设计调查表,符合电子化调查表的发展趋势。(2)所设计的调查表要包括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并准确地表达各项指标的内涵。(3)所设计的调查表要易于部署、安装、填写和报送数据。(4)所设计的调查表要能够保障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和一致性。2、指标数据采集表设计工具的选择调查表共包括437个数据项,为了给创新人才及所在单位提供一个实用、好用的调查表,课题组通过比较各类开发工具认为:对于多字段的数据采集软件,开发的技术复杂度较高,一是需要设计与指标体系逻辑结构一致的数据库,这样的数据库的数据表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二是软件界面难于设计,即便采用Cell表格类控件设计所见即所得的用户界面,也要付出很大人力和物力;三是数据校验、导入、导出需编写大量代码才能实现。总之采用常规软件进行开发实现多指标调查表的数据采集功能,将耗费较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增加成本。通过咨询专家,决定采用Excel进行调查表设计。-页脚-- -Excel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Windows环境下的电子表格系统,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办公室表格处理软件之一,具有强有力的数据库管理功能,丰富的宏命令、函数和后台VBA编辑支持以及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工具,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和情报决策。随着其版本的不断提高,Excel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操作的简易性逐渐得到大家的共识,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不断得到提高,使得Excel不仅成为现代办公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情报分析人员的强有力助手。鉴于Excel软件的强大功能和普及使用,以及能够满足多指标数据表格的设计、分发和使用等功能特点,课题组在分析指标结构后,利用Excel的表格设计功能和单元格数据编辑功能,设计了数据调查表。3、设计方法(1)根据各项指标的数据属性(字符型、数字型),采取相应的数据有效设计方法进行处理,保障各项数据的合法性。(2)对于具备字典序列的指标,比如性别、职称、单位属性等,采取内嵌指标可能对应的所有数据选项,通过下拉列表的方式提供标准化填写。(3)通过单元格保护功能保障调查表结构完整,仅开放数据区供填报人填写,通过单元格颜色设计区别显示数据区和非数据区,提高调查表的可读性,便于填报人识别、填写。4、设计实现在遵从以上规则的基础上,课题组就所要采集的指标数据,采用Excel分别设计了创新人才基本情况及所在团队情况调查表、创新人才近年成果情况调查表及创新人才所在单位基本情况及科技活动情况调查表,各表结构如下:表8创新人才基本情况及所在团队情况调查表-页脚-- -表9创新人才近年成果情况调查表附表9创新人才近年成果情况调查表-页脚-- -表10创新人才所在单位基本情况及科技活动情况调查表由于采用Excel进行调查表设计,提高了调查表的部署、安装、使用的便捷性,因此为有效进行课题指标研究、数据采集、计算和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课题组对云南技术创新人才现状及创新环境分析提供了依据。-页脚-- -四、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现状评价及创新环境分析(一)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现状1、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基本情况分析“十五”以来,云南省在全省范围内选拔205名技术创新人才进行科技专项计划培养。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对在册的技术创新人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到的问卷基本可供课题研究分析用的有132份,回收率为64.39%。由于在课题研究调查的过程有些人才已调离云南或出国学习、出差等因素影响,问卷回收率相对较低,但对“十五”以来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大致情况的分析研究仍可进行(样本量达到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以下进行的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现状评价是基于此次调查回收到的132份问卷的综合统计数据展开的。(1)技术创新人才结构分析性别结构分析:在所调查的132人中,男、女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5.61%和14.39%。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十五”期间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学历结构分析:这里用技术创新人才所获得的学位来进行学历结构分析。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博士、硕士、学士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3.64%、34.85%、40.91%,其他人员为14人,所占的比重为10.61%。在接受调查的技术创新人才中绝大多数都具有很高的学历背景,其中以学士和硕士居多,所占的比重达75.76%。博士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这跟云南的整个地域环境和全国的整个高等教育和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关系。随着整个社会教育、经济的发展,博、硕士的比例会逐渐上升,占主要地位。专业结构分析:根据调查中技术创新人才所从事专业所属的大学科,将其分为工学、管理学、理学、农学、医学五类来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显示,工学、农学、医学所占的比重最大,分别为:46.97%,24.24%,15.91%,这三类学科所占的比重总和达87.12%,这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吻合,但同时也反映出云南省对管理学、理学人才的缺乏。表11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专业结构情况专业类别工学管理学理学农学医学合计频数(人)621253221132百分比(%)46.979.093.7924.2415.91100-页脚-- -职称结构分析:这些技术创新人才绝大多数都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长的工作年限,可以说基本上都获得了较高的职称。为细化结构分析,把高级职称分为正高和副高。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正高、副高、中职分别为16人、20人、14人,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2.73%、15.15%、10.61%,高级职称(含正高和副高)的占比达87.88%。年龄结构分析:在调查统计中,年龄的分布为微偏态分布,偏度为-0.330(微左偏,如图所示)。平均年龄为41.84岁,中位数为42岁,因此42岁可以代表整个调查中技术创新人才年龄的平均水平。在各年龄段中,36到40岁,41到45岁年龄段的比重分别为22.73%,54.55%;36到45岁年龄段所占比重达77.28%,这说明调查中的技术创新人才大部分都集中在36岁到45岁这个年龄段。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也反映出这个年龄段正是人的事业发展的高峰时段。表12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不同年龄段人数比重分布情况年龄段(岁)31-3536-4041-4546-5051-55合计人数(人)113072181132百分比(%)8.3322.7354.5513.640.76100(2)技术创新人才分布情况分析-页脚-- -地域分布情况:根据调查中技术创新人才所属单位所在的州市进行统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这些技术创新人才分布在云南省16个州市的12个州市中,其中在昆明的人数比重达78.79%,占了绝大部分,这与昆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技术创新人才在地域分布上的巨大差异与不平衡性,其余的州市所占的比重都未超过5%,其中占3%到5%的州市有玉溪(4.55%)、大理(3.79%)、红河(3.03%)和文山(3.03%)4个州市,其余5个州市所占的比重都在2%以下。表13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地域分布情况表单位所在地昆明玉溪大理红河文山西双版纳昭通保山德宏丽江怒江曲靖合计频数(人)10465442211111132百分比(%)78.794.553.793.033.031.521.520.760.760.760.760.76100行业分布情况分析:本部分按技术创新人才所在单位所属的国民经济行业大类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占了较大比重,分别为34.85%,21.97%,15.15%,11.36%,所占的比重总共达83.33%,该结果与专业结构的统计结果相吻合。表14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所在行业的分布情况所属行业频数(人)百分比(%)制造业4634.85农、林、牧、渔业2921.97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2015.15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1511.36其它行业107.58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43.03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32.27采掘业21.52建筑业10.7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10.76未填10.76合计132100-页脚-- -技术创新人才所属单位性质分布分析:单位性质分为科研院所、国有企业、高校、国家机关团体、医疗卫生机构、其它(主要指非公企业)等六大类。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比重大的有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其它、高校,所占比重分别为38.64%、24.24%、21.97%、9.85%;其中科研教育系统、国有企业、其它的比例为2.21:1.10:1,这表明调查中科研教育系统的技术创新人才比重略大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比重也略大于其它(非公企业)。表15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在各部门分布情况单位性质频数(人)百分比(%)科研院所5138.64国有企业3224.24其它2921.97高校139.85国家机关团体43.03医疗卫生机构21.52未填10.76合计132100(3)技术创新人才流动情况分析由于在“十五”期间有部分人才流出省外很难与其联系并取得调查资料,这里仅对已有的调查记录作一个简单的统计描述,以获选前与获选后的单位变动做一个简单统计描述。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单位变动(即流动)所占的比重很小,仅为6.77%。表16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流动情况流动情况流动不流动未填合计频数(人)91221132百分比(%)6.7791.730.75100.002、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绩效分析-页脚-- -本部分在分析技术创新人才的绩效时,调查统计中相应指标的值是2001年至2006年的总和,同时还引入了这些技术创新人才在获选前的对应指标值,由于获选前的年限范围的界定对各位调查对象来说并未统一尺度,因此在做比较分析时不具有很强的比较严格性,但作为一个参照对象来说还是具有相当的说明意义。下面列出了这些技术创新人才在2001年至2006年的部分绩效统计结果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获选前的绩效统计结果,包括专利、主持的各类项目、获科技奖励的情况以及论著发表的情况等四方面的相关调查统计结果。表17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入选前、后专利申请/授权及省级以上项目承担情况  发明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授权数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国家级立项项目数国家级立项合同总额省级立项项目数省级立项合同总额有效值个数选前701321321321311311321322001-2006132132132128132132132132缺失值个数选前6200011002001-200600040000平均值选前0.770.150.160.160.37111.861.19123.832001-20061.550.840.770.591.1658.552.17417.95最小值选前000000002001-200600000000最大值选前123777115942059572001-200619921218145451711520总数选前542021214914654157163462001-2006204111101751458692828755169.51表18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入选前、后国际合作项目承担、获奖及论文发表情况-页脚-- -国际合作项目数    国际合作项目合同总额   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奖励数   获省级科技奖励数   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论文数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论文被SCI、EI、ISTP收录篇数第一作者论著著作数有效值个数选前1321321321321321321321312001-2006132132132132132131132132缺失值个数选前000000012001-200600000100平均值选前0.22149.920.060.735.212.10.230.282001-20060.32399.40.111.116.953.690.490.37最小值选前000000002001-200600000000最大值选前9170002970278142001-2006550000367844157总数选前291979089768827730372001-20064252721141469184846549(1)申请和授权专利数量和水平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01年至2006年全部调查对象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授权数总量分别为204件/111件、101件/75件,人均量分别为1.55件/人、0.84件/人,0.77件/人、0.59件/人,较获选前均有很大幅度的提高。2001年至2006年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授权总数的具体频数分布情况如下面的图表所示。从调查统计的分布结果来看,未获专利人数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授权数为0的比重分别为56.06%/68.94%、81.06%/81.33%,超过了大半数,获得专利的人数相对而言较少。表明云南技术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页脚-- -表192001-2006年发明专利申请情况发明专利申请情况(件)01-34-67-910以上合计频数(人)74371452132百分比(%)56.0628.0310.613.791.52100表202001-2006年发明专利授权情况发明专利授权情况(件)01-34-67-910以上合计频数(人)9132450132百分比(%)68.9424.243.033.790100表212001-2006年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情况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情况(件)01-34-67-910以上合计频数(人)10718322132百分比(%)81.0613.642.271.521.52100表222001-2006年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情况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情况(件)01-34-67-910以上空缺合计频数(人)110133024132百分比(%)83.339.852.2701.523.03100(2)研究开发新产品数量和水平这里选取技术创新人才所在团队研究开发的新产品和研究开发成功的新产品数量两项指标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统计结果,研究开发新产品和研究开发成功的新产品的总量分别为1216个和780个,根据统计数据分布的特点人均量分别为5个和3个(这里的人均量代表了该技术创新人才所带领的创新团队)。它们具体的频数分布情况如下面的图表所示。在图表中5个产品以下的段包含了0个的情况,其所占的频数和比重分别为30个、22.7%,35个、26.5%,调查中近四分之一的团队未有新产品开发的记录。表23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研究开发新产品数量研发新产品数情况(个)5以下6-1011-1516-2021以上空缺合计频数(个)7418148162132百分比(%)56.0613.6410.616.0612.121.52100表24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成功研究开发新产品情况研发新产品成功数情况(个)5以下6-1011-1516-2021以上空缺合计频数(个)871416753132百分比(%)65.9110.6112.125.33.792.27100(3)主持研究的重大科研开发项目-页脚-- -2001年至2006年技术创新人才所主持研究的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项目和省级项目的总量分别为42个、145个、287个;人均量分别为0.32个/人、1.10个/人、2.17个/人,较获选前均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具体的频数分布情况如下面的表图所示。从调查具体的频数分布统计结果来看,未主持组织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项目、省级项目的频数和在调查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11人/84.09%,72人/54.55%,40个/30.30%。表25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承担国际合作项目情况国际合作项目情况(个)01-34-6合计频数(人)111183132百分比(%)84.0913.642.27100表26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承担国家级项目情况国家级立项项目情况(个)01-34-67-9合计频数(人)7249101132百分比(%)54.5537.127.580.76100表27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承担省级项目情况省级立项项目情况(个)01-34-67-910以上合计频数(人)40622451132百分比(%)30.346.9718.183.790.76100(4)获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科技奖励情况分析2001年至2006年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获国家级、省级科技奖励次数的总量分别为14次、146次,人均量分别为0.11次/人、1.11次/人,较获选前也有明显的增加。具体的频数分布情况如下面的表图所示。从调查统计具体的分布情况来看未获过国家级、省级科技奖励的频数和所占的比分别为122人/92.42%、56人/42.42%。在分析获奖的层次水平时,按每个人获过的最高等级计量。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一等奖的获得人数约为获选前的三倍,这也可以看出“技术创新人才”政策实施以来,对云南省的技术创新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表28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001-2006年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情况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情况奖励数(次)0123合计频数(人)122721132百分比(%)92.425.31.520.76100表29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001-2006年获国家级奖励等级情况获国家最高奖励等级一等二等三等频数(人)163百分比(%)0.764.552.27表30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入选前获国家奖励情况-页脚-- -选前获国家最高奖励等级频数(人)百分比(%)三等53.79表31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001-2006年获省级科技奖励情况获省级科技奖励情况奖励数(次)01234以上合计频数(人)563720109132百分比(%)42.4228.0315.157.586.82100表32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001-2006年获省级科技奖励等级情况获省最高奖励等级一等二等三等频数(人)182531百分比(%)13.6418.9423.48表33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入选前获省级科技奖励等级情况选前获省级最高奖励等级一等二等三等频数(人)32220百分比(%)2.2716.6715.15(5)发表学术论文和论著出版情况分析2001年至2006年第一作者、核心期刊、SCI(含EI、ISTP)论文发表数,第一作者著作数的总量分别为918篇、484篇、65篇,49部;人均量分别为6.95篇/人、3.69篇/人、0.49篇/人,0.37部/人,较获选前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具体的频数分布如下面的图表所示。从调查统计的频数具体分布来看,未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含EI、ISTP)论文、出版著作的频数和比重分别为112人/84.85%,106人/80.30%。表34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001-2006年发表学术论文和论著出版情况2001-2006年第一作者论文数情况(篇)01-56-1011-1516以上合计频数(人)3047261514132百分比(%)22.7335.6119.711.3610.61100表35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001-2006年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01-56-1011-1516以上空缺合计频数(人)505019751132百分比(%)37.8837.8814.395.33.790.76100表36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001-2006年在SCI、EI、ISTP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情况其中SCI、EI、ISTP数(篇)01-34-66以上合计频数(人)1121433132百分比(%)84.8510.612.272.27100表37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001-2006年出版著作情况第一作者论著著作数(部)01-23-45以上合计-页脚-- -频数(人)1061961132百分比(%)80.314.394.550.76100(6)培养人才情况分析本部分以调查中技术创新人才所在的团队的职称和学历提高人数来评价培养人才的情况,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显示,获选后创新团队职称提高的人数和学历提高的人数的平均水平分别为3人和2人。具体的频数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从具体的频数分布情况来看没有提高的频数和在调查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9个/14.4%,34个/25.8%。表38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入选后职称晋升情况选后职称提高人数(人)5以下6-1011-2021-5051以上空缺合计频数(人)941513451132百分比(%)71.2111.369.853.033.790.76100表39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入选后学历提高情况选后学历提高人数(人)5以下6-1011-2021-5051以上空缺合计频数(人)106136232132百分比(%)80.39.854.551.522.271.52100(7)创造经济效益情况分析在调查中很难对其进行详细的统计描述记录,这里仅简单付上技术创新人才所在的创新团队中技术合同转让情况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技术合同转让的个数和合同数的总量分别为225个和22486万元;团队平均值分别为1.74个和174.31万元。表40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成果技术合同的转让情况技术转让合同数(个)01月5日6月10日11以上空缺合计频数(人)8437533132百分比(%)63.6428.033.792.272.27100表41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成果技术转让合同金额情况技术转让合同金额(万元)01-200201-500501以上空缺合计频数(人)84231294132百分比(%)63.6417.429.096.823.031003、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所处的创新环境分析(1)事业环境分析表42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住房及工资状况事业环境住房面积年总收入单位人均住房面积单位人均工资(平方米)(万元)(平方米)(万元)有效数1281174754空缺数415125-页脚-- -平均值112.986.149.742.42中位数1004.25452.21偏度2.082.240.770.83表43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上下班途中耗时情况上班+下班路途耗时30分钟以内30-60分钟60-90分钟90分钟以上合计频数(人)7442124132百分比(%)56.0631.829.093.03100本部分选取调查中的个人住房面积、年总收入,上下班路途耗时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也给出了技术创新人才所在单位的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工资的基本情况。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个人住房面积、年总收入的平均水平为100平方米、4.25万元,与此相对应的单位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工资的平均值分别为49.74平方米、2.42万元;上下班路途耗时60分钟以内的占比达87.88%,相对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技术创新人才的生活环境是不错的。个人住房面积和年总收入的具体情况见下表。调查统计结果中,住房面积71到120平方米的占比达50%,达到了半数;个人年总收入3万元以下与4-9万元的比例为1:1.45,其中空缺(0值或未填)的占比偏大,为21.97%,其原因是有部分人才回避了这个较为敏感的私人问题。表44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个人住房情况个人住房情况(平方米)70以下71-100101-120121-150151以上空缺合计频数(人)25442221164132百分比(%)18.9433.3316.6715.9112.123.03100表45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个人收入情况个人年总收入情况(万元)3以下4-67-910以上空缺合计频数(人)3336122229132百分比(%)2527.279.0916.6721.97100(2)社会创新文化及氛围环境分析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这里主要对技术创新人才所在的创新团队和技术创新人才所在的单位的设施状况和文化交流状况进行讨论分析。表46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所处创新团队人才情况团队文化环境博硕士人数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人均图书消费量年均教育、培训支出(万元)(万元)有效数130132130128空缺数2024平均值4.368.170.2622.74中位数350.10.85-页脚-- -偏度2.774.023.3211.27零数(个)23112420零数比重(%)17.428.3318.1815.15这里仅列举了技术创新人才所在团队的博硕士人数、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人均图书消费量、年均教育及培训支出四项指标的调查统计结果(见上表),其平均水平分别为3人、5人、0.1万元和0.85万元(根据统计的数据分布状况取中位数作为平均水平的值)。技术创新人才所在的创新团队中的博硕士人数和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的具体情况见下面的表图。表47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所处创新团队拥有硕博士人数情况创新团队硕博士人数(人)01-56-1011-1516以上空缺合计频数(个)237320952132百分比(%)17.4255.315.156.823.791.52100表48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所处创新团队拥有副高职称以上人数情况创新团队副高以上人数(人)01-56-1011-1516以上合计频数(个)1168281114132百分比(%)8.3351.5221.218.3310.61100技术创新人才所在单位氛围在调查中涉及到的单位共有59个。表49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所在单位研究设施装备状况单位设施状况国际先进水平数量(台)国际一般水平数量(台)国内先进水平数量(台)创新基地数(个)企业孵化中心数(个)有效数5959595859空缺数00010平均值51.1451.86163.120.720.15偏度5.327.427.242.143.08中位数0070075%分位数352410零数(个)3733193352零比重(%)62.755.932.255.988.1调查统计结果(见上表)显示,国际先进水平、国际一般水平、国内先进水平装备的台数,创新基地、企业孵化中心的平均水平分别为3台、5台、24台,1个、0个(根据统计分析中数据的分布状况和调查中极值的影响情况取75%分位数来代表整体的平均水平)。零比重分别为62.7%、55.9、32.2%,55.9%、88.1%。从调查结果来看,单位的装备数量相对较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成果的产出水平。表50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所在单位职工学习及交流情况-页脚-- -2004-2006年单位活动情况出国学习人数(人)国内交流次(次)国际交流次(次)有效数595959缺失数000平均值9.9356.2213.3中位数172偏度3.113.53.7575%分位数6357零数272021零比重(%)45.7633.935.59在本次调查中记录了2004年至2006年技术创新人才所在单位的活动情况,根据调查统计结果(见上表)显示,出国学习人数、国内交流次数、国际交流次数的平均水平分别为6人、35次、7次(根据统计分析中数据的分布状况取75%分位数来代表整体的平均水平),其中有三到四层的单位没有交流记录。从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交流的次数整体偏少。(3)政策环境分析实施科教兴滇战略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主要有《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云发[1995]34号)、《云南省1996-2010年人才资源开发战略规划》(云政发[1997]109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的决定》(云发[1999]46号)、《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云办发[2003]12号)等政策文件。为做好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工作,省科技厅、省人事厅、省教育厅联合完成了《云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任务。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意见,制定出台了6个配套文件:《云南省关于开展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关于引进国内外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评审工作实施细则》、《云南省培养引进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经费管理办法》、《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考核办法》、《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制度》。在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遴选原则和范围、推荐条件、遴选和评审程序、培养措施、组织管理和有关工作制度等方面的内容。随着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不断发展,又制定了《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评价办法(暂行)》,以综合评价“跨世纪人才工程”-页脚-- -的实施效果和省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成果。通过几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建立了一套较完整、规范、科学的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指导此项工作的健康发展。2001年以来,相继制定了《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实施办法》、《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计划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遴选范围和重点领域、推荐遴选条件、培养方式、选拔程序、考核管理及经费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组建了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专家评审委员会和技术创新人才专家评审委员会,下设各学科评审组,负责对省级或州市报送的培养对象进行评审。这些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形成的制度,操作性很强,使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和创新队伍建设工作在具体操作中做到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高质量地选拔、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表51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对相关人才政策制定的评价表对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政策制定的评价意见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了解空缺合计频数(人)2396913132百分比(%)17.4272.736.820.762.27100表52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对相关人才政策实施的评价表对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政策实施的评价意见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了解空缺合计频数(人)20981013132百分比(%)15.1574.247.580.762.27100在本次调查中,课题组调查了技术创新人才对“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政策制定/实施的评价意见,90%的被调查对象都表示满意。反映了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培养云南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系列配套政策已深入人心,并对全省技术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4、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十五”以来,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带动了有关州市、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开展。各有关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了自己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和实施办法,积极开展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采取对策加以解决。(1)技术创新人才的保障制度尚不健全通过本课题的调查统计分析主要反映为两个方面:创新人才的流动问题和创新人才绩效中的“零率”问题。-页脚-- -在创新人才的流动问题方面,在课题研究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课题组就发现有数量不少的一部分人才早已离岗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根据我们的询问在这批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已经流出省外早已不知去向。对于这些技术创新人才来说,“人往高处走”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既然接受了政府对他们的支助和培养,他们也有义务把自己的一些基本信息反馈给政府,以便政府能够及时找到其中的原因和问题,调整对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因此,课题组认为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沟通和交流障碍以致不能及时地洞察技术创新人才的工作生活状况。在已回收的问卷中,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接受调查的这些人才中很少有流动的,流动的创新人才仅占整个调查的6.77%,再细察具体的流动情况可以发现大部分是因为原来所在的单位状况不理想而流向大的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因此在制度上与创新人才所在的单位也存在着一定的沟通交流障碍,政府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到用人单位是由于什么原因而留不住人才(而不仅仅是直观理解上的待遇问题等),这将不利于对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调整。在本次调查的绩效统计分析中,“零率”(指标中为0值的频数在整个调查对象中所占的比重)现象比较严重,在调查的绩效统计进行分析的指标中有发明专利申请/授权(56.06%/68.94%)、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授权(81.06%/83.33%)、国际合作项目(84.09%)、国家级项目(54.55%)、省级项目(30.30%)、获国家科技奖励(92.42%)、获省级科技奖励(42.42%)、第一作者核心期刊数(37.88%)、第一作者SCI、EI、ISTP数(84.85%)、第一作者著作数(80.30%)、技术合同转让数合同额(63.64%/63.64%)等指标“零率”均超过30%,其余未列的绩效指标的“零率”在20%左右。从这个现象来看,像专利、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项目、国家级科技奖励、国际高水平期刊数(SCE、EI、ISTP)、第一作者著作数等难度较大的绩效指标“零率”适当偏高是可以接受的,但作为云南省精英的技术创新人才来说有些指标的“零率”超过30%则反映了一定的问题,如第一作者核心期刊数、主持组织的省级项目等这些指标。在绩效统计分析部分属于个人绩效方面的指标的,有13人占调查总体的9.85%(其中女性4人占3.03%)是每一项指标都为零记录(2001-2006年)的,对于这一小部分没有绩效记录的创新人才应该引起高度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中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对绩效较差的人才进行鞭策。当然对于有些没有绩效记录的人才可能有多种原因和困难,但通过调查落实其确实无任何实质性工作进展的,应考虑以予淘汰,把这笔宝贵的政府资源让给更有能力的人才。同时,政府也应该尽快对技术创新人才的“跟踪问效”-页脚-- -建立及时的、人性化的监测与交流机制,以监督、激励创新人才更勤奋、更有效地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为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2)技术创新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通过调查统计分析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性别方面、专业方面、年龄方面、地域分布方面和单位性质方面。性别方面,男女比重悬殊较大,男性比例是女性比例的5.95倍。对于云南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男性的比例应该占大部分比例,但对于某些特殊专业和行业来说,只要是有才能的人才符合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方向需求的行业和领域,相对男性而言可以适当放宽对女性创新人才的选拔条件。专业方面,在本次调查统计分析中,所划分的五大学科中工学、农学、医学的比重高达87.12%,这与云南省的五大支柱产业密切相关,而管理学(占9.09%),理学(占3.79%)则相对较少,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对这两种类型的创新人才也同样是急需的。年龄方面,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显示,目前46岁到50岁间的占到13.64%。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事业的高峰阶段集中在36岁到45岁之间,但不同学科领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而人才的成长规律也会有所不同,个人创新能力的年龄峰值也会不尽相同,这表明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既注重选拔有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也兼顾了不同学科人才的年龄特点。地域分布方面,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有104人(占78.79%)分布在昆明市,其它州市由于基础条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问卷回收的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入选人数仅有28人(占21.21%)。对于某些行业和领域,云南省的各州市有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对于来自这些领域州市的参评技术创新人才的人才应根据其具体的情况适当放宽入选条件。单位性质方面,企业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来自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应该占据主要的份额。在本次调查中来自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与来自科研教育系统的技术创新人才基本相当,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企业方面的技术创新人才相对偏少。(3)技术创新文化环境建设还需加强根据前面的统计分析来看,在技术创新文化环境建设上,有两个方面工作需要加强:一是人才所处的创新团队,二是单位文化环境。个人创新团队方面,个人的生活水平与其所在的创新团队的创新环境水平相对偏低。在本次调查中,住房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的比重达52.27%,个人年总收入在6万元以下的比重达52.27%,超过调查总数的一半;创新团队的人均图书消费量和年均培训教育支出都相对偏少,分别为0.1万元和0.85万元。-页脚-- -单位文化环境方面,单位的设施相对较少,有关装备的统计指标中,“零率”现象也比较严重,说明大部分单位的基础设施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有不足的地方。在单位间的文化交流方面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没有交流记录。综上所述,表明少数企业和部门对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一是以企业主体培养、使用人才的意识不强,对技术创新人才的推荐和申报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对技术创新人才在思想上、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关心支持不够;三是由于近几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由单位匹配给创新人才的经费不能即时到位。这些情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效果。(4)与创新人才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不够完善虽然云南省先后出台了一些技术创新人才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在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总体而言,创新人才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对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宣传及经费支持力度不够,通过此次调研我们了解到,部分单位没有推荐和申请技术创新人才的原因是他们不了解有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文件的精神,这与宣传力度不够和信息交流渠道不畅有密切关系。此外,被调查单位普遍反映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存在较多困难,希望有关部门在继续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加大对本土创新人才培养投入的力度,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手段和条件,使此项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监督、跟踪、交流的机制在政策法规中未以明确,这使得很小一部分创新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懈怠。-页脚-- -五、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自“十五”以来,云南省坚持“以政府资助为引导、企业培养使用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原则,不断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推进人才管理机制和体制创新。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贯彻人才强省战略的有力举措,对于提升云南省的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云南省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说,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力量还比较薄弱,社会环境中还存在一些影响技术创新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其创新才能的因素。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推进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为云南省的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同时进一步着力改善技术创新人才的创新环境,促使创新人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科技创新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一)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工作原则1、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围绕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的培植,切实推进科教兴滇战略和人才战略的实施,全面提升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团队的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的核心带头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人才工作和成长的良好环境。2、工作原则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应该本着为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的原则,体现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体现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工作宗旨,积极促进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同企业的结合,为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了催化作用。-页脚-- -——坚持紧密结合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大战略目标,为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技术创新工作,选拔和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坚持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及专项投入,调动企业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激活企业内部活力,形成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中心的运行机制。——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培养的原则。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或产品开发中心、产学研中心、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为依托,以项目培养为支撑,采取学位教育、出国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外丰富的教育、智力及研究开发资源,坚持培养本省人才与吸纳省外、国外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并举,省内培养与省外培养、国外培养相结合。——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能进能出,择优扶持,动态有序的培养机制,确保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和工作的高效有序。(二)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1、技术创新人才的总量目标根据云南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企业技术创新人才为重点,以培养引进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到2010年使云南省总共拥有400名左右在本技术领域或本行业起领头作用的紧缺和急需的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2、技术创新人才的分布目标根据云南省培育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和优势产业的需要,遴选技术创新人才的重点领域分别为生物医药、矿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光机电一体化、能源、交通、电力、烟草产业、农业等领域。目前烟草、矿业、农业等领域的创新人才数量较多,而其他一些行业的技术创新人才数量偏少。要通过调整新入选人才的结构,改变云南省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环保产业等高技术领域的人才紧缺以及高层次科技人才青黄不接情况得以改观。鉴于目前州市技术创新人才的数量较少,要进一步加大对各州市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争取到2010年,每个州市都拥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名以上。3、管理目标坚持平等竞争、动态管理的原则,继续完善人才评价体系,逐步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择优扶持的管理培养机制,以确保人才工作的高效有序和高质量。-页脚--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人才的分类管理体制。对从事技术开发、成果推广以及科技管理的创新人才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从而使不同的技术创新人才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1、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做好人才选拔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人才选拔培养引进机制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保障。云南省于2001年、2002年分别制定了《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实施办法》和《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计划管理暂行办法》。使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在具体操作中做到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我们要结合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首先,要进一步确定合理的技术创新人才标准。既注重候选人科技成果的多少,也注重候选人科技成果的应用情况;既要考虑候选人的工作成绩,也要着眼于创新性、创新力和创新思维;既要考虑候选人的个人努力程度,也要考虑到其所处的环境差异;既考虑已功成名就的“显人才”也考虑到亟待发现的“潜人才”。真正做到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身份、不惟资历,以业绩和能力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来选拔人才。其次,要优化程序,提高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选拔的效率。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实现网上申报、网上评审。同时,要实现专家评审与社会化的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相结合,既保证技术创新人才在各自专业领域的创新性,又扩大技术创新人才的社会认知程度。2、推动产学研结合,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产学研结合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云南省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来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入选的技术创新人才中部分进入高校接受学位培养,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部分与科研院所开展课题合作,均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通过企业创新机构、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实体建立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机制,使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人才的成长。3、以技术创新人才为纽带,进行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培养结合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云南省自2005年开始也开展了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工作,这些团队从入选以来,在各自所属的领域内都有突出的成绩,成为云南省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页脚-- -但目前,大部分创新团队都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人才较为集中,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里有选择地进行技术创新团队培养,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创新团队建设目标相结合,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不但有利于创新人才在培养期的迅速成长,也会为技术创新人才将来充分发挥其技术带头作用提供条件。4、建立对技术创新人才分类评价及动态跟踪体系现有的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就其分布行业来说,包括了云南省的主要产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由于不同的行业具有各自不同的技术发展规律,从而人才的成长也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因此不能采用一种模式来评价所有的人才。就其工作岗位来看,有从事研发活动的,有从事技术管理活动的,也有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还有一部分从事技术服务,这些工作都是技术创新最终取得成效所必须的,用任何一个单一的指标体系都无法同时对所有人做出客观评价。因此,我们的一项任务就是建立技术创新人才的分类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各类技术创新人才的工作成效。目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开展得比较好,对这些人才入选和培养期的工作情况了解已经较为全面,但同时我们必须了解这些人才培养期满后的创新活动情况,从而有效地进行管理。因此,我们的另外一项任务就是建立一个技术创新人才的动态跟踪系统,对技术创新人才进行连续的跟踪。-页脚-- -六、进一步改善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环境的政策措施(一)将技术创新人才建设纳入全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要切实将企业的人才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在不同企业中建立起一整套高效的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机制,选拔和培养自己的技术创新人才,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要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积极支持、推动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鼓励并支持企业通过出国培训和研修培养技术创新人才。鼓励企业建立工作机制,发挥技术创新人才的带头作用,促进创新团队的形成。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结合本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现状,为行业内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训、交流和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建立和完善县级以上政府技术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制度,并对该项工作进行监督考核与分类指导。统筹协调,促进区域技术创新人才的不断成长,在机会成熟的情况下,从这些区域技术创新人才选拔部分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从而改变云南省技术人才在昆明以外分布较少的局面,从而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均衡发展。(二)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强化创新人才从事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强度R&D经费是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因此要建立稳定的R&D经费投入渠道,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在加大政府财政对R&D投入的支持力度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对企业技术开发费用、研发仪器设备折旧进行税收优惠等,健全企业R&D投入的动力机制,鼓励和引导规模以上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从企业获利中提取研究开发基金,提高企业研究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使企业成为R&D投入的实际主体。(三)建立市场化、多样化的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已代替资本和仪器设备,成为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作为技术创新人才这样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就更是如此。企业要保持其竞争力,就要使用和激励好其人才队伍,最核心的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才,尤其是技术创新人才的劳动收益。重点是切实保障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权益,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使知识、技术进入分配领域。如科技成果持有人可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页脚-- -对企业技术、业务骨干人员以送股分红和给予认股权进行奖励;奖金分配和年薪标准上向研发和高新尖技术岗位倾斜;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分配给科技人员;制定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奖励办法等一些措施,都可以鼓励技术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当然,人才的激励并不仅仅限于市场化的分配手段。除工资待遇、住房条件、科研启动费等因素外,应该致力于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吸引人才、容纳人才、让人才获得其该获得的一切直至最终留住人才的社会生态环境,即重点营造一个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以人为本”的体制环境,提供人才价值实现的工作条件。除在微观上营造良好的组织生态环境外,更要在宏观上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实现单纯从待遇留人到环境留人、事业留人的跨越。(四)加强学校教育改革,加强技能教育与创新教育从长远来看,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还是从学校教育开始的。现有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加强自主创新的要求,要切实引导全社会转变观念,把现有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能教育,二是创新教育。由于技术创新人才既需要一定的经验技术,又需要深入的掌握理论技术,所以他不可能仅仅依靠理论教育或者实践经验获得成功,这就需要我们在高等教育中增加技能教育的内容。要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制度。要改革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鼓励企业结合实际需求,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吸收学生参与技术攻关,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寻求帮助。技术创新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创新。要通过创新教育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具体来讲,就是要遵循“三贴近”的原则:一是紧跟时代步伐,贴近时代大潮。创新教育要使青年们认识形势,了解世界科技竞争的大潮,抓住机遇,坚定信念。二是接触产业和行业领域,贴近市场前沿。创新教育就要求人才直面市场,改变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从对市场的被动适应到主动开拓;要求人才尽早接触到行业领域的最前沿阵地,去实地感受发展的压力和奋斗的艰辛,去体验奋斗的喜悦和尊严的代价。三是结合现实,贴近矛盾和问题。就是要人直面客观现实,面对矛盾和问题采用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手段、新的工具,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页脚-- - 贯彻“三贴近”原则,将有利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与社会分割、理论与实践脱节、人才与市场隔离的状态,彻底搬掉实体形态上和精神观念上的象牙塔樊篱,实现产学研一体、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才与市场对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五)加强企业及社会范围的人力资源培训,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技术创新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必须以技术工人的劳动为前提。技术工人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技术创新活动的成败。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的技工人才数量出现大幅滑坡,云南省也不例外。要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三大目标,要把经济发展的重心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创新上,就必须把握人才数量与质量、结构的关系。要在加大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的同时,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形成一个个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要推动行业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将企业职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强化岗位培训,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及技术攻关、岗位练兵等活动,为技术创新人才开展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六)促使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一个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创新人才的成长总是与该地区的创新文化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人才,创新人才传播创新文化。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不懈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广泛宣传技术创新人才的创新事迹,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学科学和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发展创新文化,既要大力发扬自身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外部的有益成果。要扩大多种形式的地区和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要鼓励支持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合作项目,支持云南省企业扩大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出口。要鼓励技术创新人才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技术交流,使云南省创新人才的创新水平迈上新的台阶。-页脚-- -附件1: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指经过云南省科技厅选拔,并进行培养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的技术创新人才指由省外引进并通过云南省科技厅选拔,进行培养的技术创新人才。●流出的技术创新人才指在培养期间,流出省外的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占科技活动人员比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技术创新人才又是企业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人才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例可以看出这一投入是否合理,功效如何。●技术创新人才占职工人数比例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在企业中投入水平的指标。●博、硕士人数指创新人才中已经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数。●技术创新人才中高学历人才(博、硕士)占比反映技术创新人才素质水平的重要指标。●高级职称人数指创新人才中已经获得高级职称的人数。●技术创新人才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反映技术创新人才素质水平的重要指标。●技术创新人才创新速度技术创新人才每年研究出的新产品、新工艺的数量,是反映创新冲动的指标。●技术创新人才合作决策能力技术创新人才每年与外单位合作开发的新产品、新项目的数量,是反映联合创新能力的指标。●技术创新人才R&D投入强度技术创新人才R&D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反映创新投入强度的指标。计算方法为:R&D经费/销售收入。●技术创新人才人均研发费用技术创新人才每人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比较不同技术创新人才投入情况及与普通科技人员投入情况的指标。计算方法为:R&D经费/技术创新人员数。●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引进投入强度技术创新人才用于技术引进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反映创新投入中引进技术投入强度的指标。计算方法为:技术引进费/销售收入。●自主创新产品率技术创新人才自主创新的产品占新产品的比重,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方法为:自主创新产品数/新产品数。●研究开发成功率技术创新需要进行很多的研究开发,有些研究开发没有成果,有些成果不能转化为生产,这些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不成功的,这是反映技术创新人才研究开发的针对性、把握性的一个指标。计算方法为:正式投入生产的项目数/研究开发项目数。●产品高技术附加值率-页脚-- -反映技术创新中高技术含量的一个指标。计算方法为:投入市场的高技术附加值/企业总产值。●发明专利申请比重通过专利的水准反映技术创新人才的创新水平的一个指标。计算方法为:发明专利申请数/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授权比重通过发明专利的授权情况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水平的一个指标。计算方法为:发明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申请数。●生产开发准备期从实验到完成工艺所需时间。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创新速度、效率的一个指标。●生产周期从设计到投入使用的生产时间。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创新速度、效率的一个指标。●设备装备水平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条件的指标。计算公式:设备装备水平=1×国际先进水平(%)+0.8×国际一般水平(%)+0.6×国内先进水平(%)+0.4×国内一般水平(%)+0.2×其他(%),各装备的比重之和等于1●新产品销售率技术创新的最终成果在市场中的销售情况,反映技术创新人才的市场开发能力。计算方法为:新产品销售额/产品销售额。●新产品满意度通过客户反馈的信息反映对新产品的满意情况,是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市场开发能力的指标。计算方法为:满意的客户数/反馈客户数。●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教育支出是技术创新人才进行学历学位教育所支出的费用。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是反映技术创新人才继续提升自身素质及能力的力度的一个指标。●培训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培训支出是技术创新人才用于短期培训或专项培训的费用。培训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是反映技术创新人才不断强化其自身能力的力度的一个指标。●出国交流人次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对外交流学习能力及提高自身水平的一个指标。●技术创新工作量占全年工作量的比重反映技术创新人才人力投入的一个重要指标。●技术创新团队工作量反映以技术创新人才领头的创新团队整体人力投入的重要指标。●技术创新团队工作量占全年工作量的比重反映技术创新人才领头的创新团队人力投入的一个重要指标。●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占全部科技经费投入的比重反映技术创新人才的创新活动中经费投入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方法为:技术创新的经费支出/科技经费支出。●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占全部经费投入的比重反映技术创新人才的创新活动中经费投入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方法为:技术创新的经费支出/经费支出。●发明申请专利数技术创新人才申请发明专利的数量,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冲动及成果的一个指标。●实用新型申请专利数-页脚-- -技术创新人才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冲动及成果的一个指标。●发明授权专利数技术创新人才发明专利获授权的数量,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冲动及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实用新型授权专利数技术创新人才实用新型专利获授权的数量,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冲动及成果的一个指标。●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数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及水平的一个指标。●完成省级科研项目数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及水平的一个指标。●项目经费总额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级科技奖励技术创新人才获得的国家级的科技奖励。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省部级科技奖励技术创新人才获得的省部级的科技奖励。包括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创新人才科研成果占总成果的比重技术创新人才的科研成果占企业中总成果的比重。计算方法为:技术创新人才科研成果/企业拥有总成果。●技术创新人才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比例衡量技术创新人才科研成果实效性的一个指标,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对企业来说才具有实际的意义。计算方法为:技术创新人才转化为产品的科研成果数/技术创新人才科研成果数。●科研成果推广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通过技术创新人才的科研成果形成产品,对企业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是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技术创新人才新产品开发数占产品数比重企业拥有的产品中技术创新人才开发的新产品所占的比重,反映创新人才创新面的指标,计算方法为:技术创新人才新产品开发数/企业拥有产品数。●技术创新人才创造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企业的利润中技术创新人才创造的部分所占比例,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创新贡献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为:技术创新人才创造利润/企业总利润。●发表论文数技术创新人才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刊物中发表论文的数量。●出版著作数技术创新人才由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有统一书号的技术专著的数量。●SCI、EI、ISTP收录情况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论文的数量。●学历提高人数指技术创新人才带领团队中学历提高的人数。●职称晋升人数指技术创新人才带领团队中职称晋升的人数。●指导博士研究生人数-页脚-- -指具有博导身份的技术创新人才所带的博士研究生人数。●指导硕士研究生人数指技术创新人才所带的硕士研究生人数。●总收入指技术创新人才年工资、福利、奖励等的收入总合。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待遇的重要指标。●总收入水平与平均收入的比例技术创新人才总收入与企业中职工平均收入的比。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待遇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为:技术创新人才总收入/企业职工平均收入。●住房条件技术创新人才居住面积,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待遇的重要指标。●上下班平均路途耗时技术创新人才每天上下班所耗时间的总和,反映技术创新人才工作环境条件的指标。●人均受教育年限技术创新人才所在企业职工收教育的平均年限。●人均图书消费量技术创新人才所在企业职工平均每年用于图书购买、阅览等的支出。●大中专以上学历所占的比例技术创新人才所在企业职工中大中专以上学历所占的比例,计算方法为:企业中拥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职工人数/企业职工总数。●创新团队、梯队人数技术创新人才所在创新团队、梯队的人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创新团队、梯队比例技术创新人才所在创新团队、梯队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反映创新团队、梯队素质的指标,计算方法为:创新团队、梯队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创新团队、梯队总人数。●高级人才占创新团队、梯队比例这里的高级人才是指具有博士、硕士学历或者具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这个指标是反映创新团队、梯队素质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为:创新团队、梯队中的高级人才数/创新团队、梯队总人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基地(含重点实验室)设施应用创新基地及各种重点实验室设施为创新人才提供了创新的优良条件,对这些设施的应用是对资源的充分整合及利用。●技术创新人才园区入住率技术创新园区的建立,能够创造更多的优质条件为技术创新服务,技术创新人才入住园区的比例是反映创新基础环境的一个指标。●技术创新人才创业孵化器中心设施应用目前,云南省共建成高科技孵化器6个,其中综合性孵化器1个、专业孵化器3个、大学科技园1个、留学人员创业园1个。技术创新人才对创业孵化器中心设施的应用情况是反映创新基础环境的一个指标。●制定的政策与实施有关技术创新人才的政策与实施情况,是否落实到位,都会影响技术创新人才的创新动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创新环境。●政府的管理机制对技术创新人才行而有效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便于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活动的进行。-页脚-- -●政府的激励机制对技术创新人才合理、适当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技术创新人才的创新冲动,也是对其贡献的肯定,同时能够吸引更多人才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社会评价整个社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嘉许与认可,是技术创新人才进行创新活动的良好大环境,社会评价如何反映了整个技术创新人才的大环境。-页脚-- -附件2: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选拔标准1、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科技工作方针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确实施意见》,围绕我省实现“三大目标”和“十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的培植,切实推进科教兴滇战略和人才战略的实施,把我省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推向更高层次,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产业化水平,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基本原则坚持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大战略目标,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技术创新工作,选拔和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坚持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及专项投入,调动企业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激活企业内部活力,形成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中心的运行机制;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培养的原则。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或产品开发中心、产学研中心、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为依托,以项目培养为支撑,采取学位教育、出国进修、培养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外丰富的教育、智力及研究开发资源,坚持培养本省人才与吸纳省外、国外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并举,省内培养与省外培养、国外培养相结合;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能进能出,择优扶持,动态有序的培养机制,确保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和工作的高效有序。3、目标任务根据我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省院省校合作为契机,以培养引进企业技术创新为重点,以培养引进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十五”期间,培养引进100名左右在本技术领域或本行业起领头作用的紧缺和急需的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4、遴选范围和重点领域-页脚-- -遴选范围包括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各类企业、中介机构中直接从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科技产业化、高层次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包括科技型企业家)以及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持续科技支撑的科研院所中的相关科技人才;遴选的重点领域根据我省培育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和优势产业的需要来确定,包括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础产业(交通、电力、能源等)、烟草产业、矿业、农业产业等。5、选拔标准(1)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第一、热爱祖国,热爱云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第二、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能力;第三、具有较为广博的学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较大的发展和培养前途;第四、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观念和实干精神,有较强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第五、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大学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第六、能至少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第七、年龄在45岁以下(含45岁)。(2)符合上述所有的基本条件并达到下列专项条件之一者,方可推荐参加遴选:第一、国家级科技项目、技术改造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完成人前五名,省级科技项目、技术改造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完成人前三名;第二、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工程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创新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和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者;第三、主持企业重大新产品开发并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有重大贡献者;第四、获得国内外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完成者(前三名);第五、在单位从事技术发明、技术工艺改造,创造利税在100万元以上者;第六、国家级奖获得者,省部级特等奖获得者,省部级一等奖获得者前六名、二等奖获得者前四名、三等奖获得者前三名;第七、自办、领办或合办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年净利润200万元以上者;第八、在管理上使制度和运行机制有重要创新,管理效率提高,创造年利税在原基础上增加100万元以上者;第九、从事市场策划和市场营销工作,有创新性,建立了一定销售网络,本地区(部门)年销售额在800万元(含800万)以上者;第十、由出版社出版发行有统一书号的一本(含一本)以上技术专著者或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5篇(含5篇)以上学术文章或技术总结的第一作者并有一定影响。6、培养方式入选的创新人才在培养期间应根据本人条件和单位发展的需要自主安排以下适合的培养方式进行培养。包括(1)出国进修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工作5年以上有培养前途的技术创新人才,可在外语水平达到国家公派出国要求,联系到国外(海外)大企业、公司、培养基地或有关院校及研究院所进行6—-页脚-- -12个月的进修,按云南省公派出国的有关规定签订培养合同;(2)学位教育入选的技术创新人才,年龄在35岁以下,已获学士学位者,结合本人专业和单位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关的考试录取程序,可参加国内高校有关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的教育;年龄在40岁以下,已获硕士学位者,可参加国内高校有关学科专业的博士学位教育;(3)业务培训入选的技术创新人才,可根据工作需要,到国内知名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3个月—1年的培训或进修,开阔视野,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7、选拔程序第一步,个人申请。根据技术创新人才的遴选范围和遴选的重点领域,个人须按照遴选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填写《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申请书》提出申请。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持续科技支撑科研院所中的科技人才,必须通过依托企业进行申报;第二步,单位推荐和主管部门初审。申请人所在单位应根据遴选条件,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择优推荐,经单位领导认真审核,签署推荐意见,报送主管部门初审,并签署初审意见后,方可向省科技厅报送相关材料(无主管部门的单位可直接向省科技厅报送);第三步,形式审查。省科技厅人事处根据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基本条件和专项条件对各单位报送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第四步,专家评议。由省科技厅人事处组织各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企业家按照“严格、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对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者进行答辩和评议。评议采用函评与会议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评议按领域分组。从2005年开始,为了更好地结合全省科技工作的部署计划,为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储备必要的人才,增加了州市组。州市组专门针对昆明以外的15个州市进行技术创新人才选拔。根据州市每年申报的情况,按每个领域请相关的专家2个以上对州市人才进行综合评议。各个组按照规定的名额,推荐该领域的技术创新人才到大会,通过所有专家的无记名投票,得三分之二以上票数的为通过,少于三分之二票数的为不通过。遴选出的技术创新人才通过公示无异议的,被评为当年度的云南省技术创新培养引进人才,进入培养考核期。8、申报单位的工作配合要求各推荐单位应按1:1的比例匹配培养经费、改善工作条件,对于不按规定落实培养措施的单位,省科技厅将停止该单位以后申请人才培养计划的资格;各有关单位及时组织推荐申报,并对照申报条件和要求认真进行初审;各种申报材料必须按要求填写齐全并签字、盖章,凡上述手续不全的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不提交答辩和评议;科研单位申报人员无依托企业的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不提交答辩和评议。-页脚-- -附件3: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考核标准根据《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为了考核评价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在培养期内的工作业绩、学术技术水平及政治表现,激励技术创新人才为实现培养目标勤奋工作,根据实施动态管理的要求,云南省科技厅制定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考核办法。该办法确定了考核对象、原则和方法,考核程序,考核的量化指标和综合评价。考核对象为我省各批选出的在培养期内的技术创新人才。考核的原则强调必须政治思想表现好,重在业绩贡献。考核方法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单位与云南省科技厅考核相结合,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1、考核程序  (1)技术创新人才根据培养目标和年度计划,按照本规定的考核量化指标给出各项考核内容的自评分,写出总结报告,并填写《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素质培养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执行情况报告》),向单位递交考核申请。 (2)所在单位的人事、科技部门负责对技术创新人才填报的《执行情况报告》及自评分情况逐一进行审查核实后,提请单位党政领导集体研究写出综合评价意见,并提出初步考核等次(优、良、合格、不合格)。 (3)所在单位将技术创新人才的《执行情况报告》报送省科技厅后,由省科技厅组织考核小组进行考核。考核小组采取召开考核会议、听取被考核人述职、实地查看工作情况及工作记录等形式进行考核。(4)由考核小组核定得分和考核等次,写出考核意见报省科技厅审核。省科技厅审核专家组考核结果与科技厅管理部门所了解情况不一致的,且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重新组织复核的,由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复核。经过考核、复核,等定为“不合格”的技术创新人才,报省科技厅厅长办公会批准后,取消技术创新人才资格,终止资助,并从第二个月起不再享受技术创新人才的一切待遇。(5)省科技厅向技术创新人才及所在单位反馈考核结果。2、量化指标(1)执行素质培养合同基础分完成素质培养合同中的年度计划任务的记10-15分;人才所在单位按合同要求,匹配培养经费、创造条件的记10-15分。-页脚-- -(2)发表论文情况:以第一作者的发表论文每篇计15分。指在具有统一刊号的专业刊物、国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特邀宣读的报告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为省委、省政府决策而提供的研究总结报告的主笔者。非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不记分。 (3)获奖情况: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获一等奖者最高记100分,个人得分按排名顺序每5分一档往下递减;获二等奖者最高记80分,个人得分按排名顺序每5分一档往下递减;获三等奖者最高记50分,个人得分按排名顺序每5分一档往下递减。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一等奖者最高记60分,个人得分按排名顺序每5分一档往下递减;获二等奖者最高记40分,个人得分按排名顺序每5分一档往下递减;获三等奖者最高记30分,个人得分按排名顺序每5分一档往下递减。(4)当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每项最高记30分;当年获得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每项最高记15分。个人得分按排名顺序每5分一档往下递减。(5)获得新药、农作物新品种、工业新产品、软件产品认定、软件版权登记等证书的每项最高记30分。个人得分按排名顺序每5分一档往下递减。(6)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或解决了重大技术关键(需要经过高层次专家或经有关技术部门确认)。新学术观点10─20分,解决重大技术关键15─30分。(7)著作情况:作为第一作者编撰的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每万字2分,超过10万字均记25分;与他人合著的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个人撰写的部份每万字2分,超过15万字均记15分。(8)技术服务、技术改造、成果转化等产生的经济效益情况:50万元以下记10分;51-100万元记20分;101—300万元记40分;301—500万元记50分;501—999万元记70分;1000万元以上者记80分。个人得分按排名顺序每5分一档往下递减。本项记分必须有会计、审计部门的证明才能记分。(9)特邀到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讲学,每次4分;赴国(境)外培训考察每次计3分;赴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参加15天以上培训的,每次计2分。(10)培养期内申请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技术项目,每项记50分,一般项目每项记30分,当年获得国外基金会和国际有关组织资助金额5万美元以上记40分,1万美元以上5万美元以下记30分,5000美元以上记10分。个人得分按排名顺序每5分一档往下递减。(11)培养期内获得省级重点科研项目、重大工程技术项目,每项记30分,一般项目记20分,个人得分按排名顺序每5分一档往下递减。(12)技术创新人才所领导的研究技术队伍的数量与质量比上年有明显提高记6─-页脚-- -10分。(13)培养在读博士生每名记5分。培养在读硕士生每名记2分。不具有博导、硕导资格的不能计分。  (14)当年被选拔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记15分;当年被选拔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奖记10分,二等奖记8分,三等奖记6分;当年被选拔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记10分;当年被选拔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记7分。(15)当年获国家级各种荣誉称号记8─10分;当年获省部级各种荣誉称号记5─7分;当年获州(市)、县级各种荣誉称号记3─5分;当年获所在单位各种荣誉称号记2分。(16)组织协调能力有明显提高记10分。对应上述各项考核内容的量化指标,被考核人在《执行情况报告》中对自评分作详细说明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在量化指标考核的基础上,对被考核人才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意见和初步考核等次由技术创新人才所在单位的人事、科技管理部门根据培养目标和考核内容提出,由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章后报省科技厅。  考核结果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根据量化考核及综合评价的结果,由省科技厅组织的考核小组提出考核等次,最后由省科技厅审定。考核等次一般按以下办法确定:60-70分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优、良的确定由考核小组根据其得分及其工作业绩、能力提高等综合确定,优秀比例一般不超过考核人数的10%。对技术创新人才的考核每年第四季度进行。考核期间本人在国外工作和学习的,在9月份以前按照考核要求向所在单位寄回《执行情况报告》和书面工作总结。考核结果由省科技厅人事处反馈给单位后,单位将考核结果通知被考核的人才,并将结果存入考核档案。连续三年考核优秀或良好的人才,方可申请出站评价。-页脚-- -附件4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出站评价标准根据《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实施办法》(和《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计划管理办法》,为了对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的思想品德、培养合同完成情况、主要工作业绩等进行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学术技术地位给予充分的肯定,使这些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深入了解技术创新人才所在单位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情况,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环境氛围,对我省开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工作进行检验,省科技厅制定了出站评价办法。1、评价对象与评价原则(1)云南省创新人才评价的对象为培养期已满五年的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培养期满三年以上,已完成培养合同规定的任务指标,业绩突出,在本技术领域或本行业起领头作用的技术创新人才,可提前申请参加技术创新人才出站评价。(2)云南省创新人才评价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客观、公开、公正、公平、科学的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的原则;注重创新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实际贡献的原则;参考历次年度考核结果的原则;区分培养方式、分类评价的原则。2、评价工作的组织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评价工作,由云南省科技厅负责组织实施,一般每年组织一次评价。聘请专家组成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评价委员会,分设相应的学科组对技术创新人才进行评价。3、评价内容(1)由技术创新人才所在单位,根据平时表现,结合个人总结,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治学作风、遵纪守法、热爱本职技术工作等方面对人才的思想品德进行全面客观评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技术创新人才必备的思想行为品德,对技术创新人才的评价实行思想品德一票否决制。(2)对照《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合同》规定的考核指标,考核培养合同完成情况。培养方式为项目培养者,同时考核项目培养合同中所列的考核指标。-页脚-- -(3)考察技术创新人才在科研设计、技术开发、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以及在本技术领域或本行业主要学术技术创新点。对技术创新人才所获得的专利、科技成果、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发表的论文、论著及其被引用情况,所承担的项目(课题),所主持或参加的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情况,人才培养情况等方面所取得的业绩贡献进行评价。4、评价的程序(1)培养期满的技术创新人才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所签订的《培养合同》的要求,认真填报《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评价表》一式七份,并提交附件材料一套,包括专利证书、新产品证书、奖励证书,代表性的论文(著)或技术报告等复印件及其它相关证明材料。(2)技术创新人才所在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对其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将其材料在本单位进行5个工作日的公示后,由本单位学术委员会或业务部门写出单位综合评价意见。(3)云南省科技厅对申请评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4)学科组在审阅申请评价材料基础上,听取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总结汇报,充分讨论评议,最后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形成学科组评价意见。(5)学科组向大会介绍被评价技术创新人才在培养期内的思想品德、创新能力、培养合同完成情况、主要工作业绩以及学科组评价意见;大会评议,全体委员无记名投票,根据投票情况确定评价结果。5、评价结果与人才出站(1)评价结果分为通过出站评价、暂缓出站评价、不通过出站评价三种。学科组投票结果,得通过票超过三分之二(不含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科组意见应为建议通过出站评价;得票率低于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的,学科组意见应为建议暂缓出站评价或不通过出站评价。(2)通过出站评价的技术创新人才以省人民政府的名义发给“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证书,并享受省财政厅每月1000元的补贴。出现以下一些情况将被取消称号和相关的奖励:出站后考核(每三年一次)不合格、因工作调动离开云南省或出国不归等。(3)对暂缓出站评价的技术创新人才,视为延长培养期二年,仍应按期参加省科技厅组织的年度考核,暂缓出站期间不得变更合同。在二年内完成培养合同的考核指标,取得新的业绩或成果后,由本人在当年5月31日前申请参加技术创新人才出站评价。超过二年延长期仍然未申请出站评价者,视为自动放弃培养资格。(4)暂缓出站评价者可再申请一次出站评价。第二次参加出站评价仍未通过者,为不通过出站评价,将取消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资格。-页脚--'